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可见光天文学

指数 可见光天文学

光學天文學是通过光学天文望远镜接收到的宇宙天体发射的可见光来研究天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的一门学科。 K K.

13 关系: 同溫層紅外線天文台天体物理学威廉·赫歇耳望遠鏡引力波天文学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光学天文現代物理學理科红外天文学盖亚任务韋斯特豪特40观测天文学黃崇源 (天文學家)

同溫層紅外線天文台

同溫層紅外線天文台 (SOFIA, Stratospheric Observatory for Infrared Astronomy)是NASA、德國航空太空中心(DLR, Deutsches Zentrum für Luft- und Raumfahrt e.V.)和大學太空研究協會(URSA)共同合作,在1996年由NASA授權優先發展的計畫。.

新!!: 可见光天文学和同溫層紅外線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天体物理学

天體物理學,又稱「天文物理學」,是研究宇宙的物理學,這包括星體的物理性質(光度,密度,溫度,化學成分等等)和星體與星體彼此之間的交互作用。應用物理理論與方法,天體物理學探討恆星結構、恆星演化、太陽系的起源和許多跟宇宙學相關的問題。由於天體物理學是一門很廣泛的學問,天文物理學家通常應用很多不同的學術領域,包括力學、電磁學、統計力學、量子力學、相對論、粒子物理學等等。由於近代跨學科的發展,與化學、生物、歷史、計算機、工程、古生物學、考古學、氣象學等學科的混合,天體物理學目前大小分支大約三百到五百門主要專業分支,成為物理學當中最前沿的龐大領導學科,是引領近代科學及科技重大發展的前導科學,同時也是歷史最悠久的古老傳統科學。 天體物理實驗數據大多數是依賴觀測電磁輻射獲得。比較冷的星體,像星際物質或星際雲會發射無線電波。大爆炸後,經過紅移,遺留下來的微波,稱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研究這些微波需要非常大的無線電望遠鏡。 太空探索大大地擴展了天文學的疆界。太空中的觀測可讓觀測結果避免受到地球大氣層的干擾,科學家常透過使用人造衛星在地球大氣層外進行紅外線、紫外線、伽瑪射線和X射線天文學等電磁波波段的觀測實驗,以獲得更佳的觀測結果。 光學天文學通常使用加裝電荷耦合元件和光譜儀的望遠鏡來做觀測。由於大氣層的擾動會干涉觀測數據的品質,故於地球上的觀測儀器通常必須配備調適光學系統,或改由大氣層外的太空望遠鏡來觀測,才能得到最優良的影像。在這頻域裏,恆星的可見度非常高。藉著觀測化學頻譜,可以分析恆星、星系和星雲的化學成份。 理論天體物理學家的工具包括分析模型和計算機模擬。天文過程的分析模型時常能使學者更深刻地理解箇中奧妙;計算機模擬可以顯現出一些非常複雜的現象或效應其背後的機制。 大爆炸模型的兩個理論棟樑是廣義相對論和宇宙學原理。由於太初核合成理論的成功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實驗證實,科學家確定大爆炸模型是正確無誤。最近,學者又創立了ΛCDM模型來解釋宇宙的演化,這模型涵蓋了宇宙暴胀(cosmic inflation)、暗能量、暗物質等等概念。 理論天體物理學家及實測天體物理學家分別扮演這門學科當中的兩大主力研究者,兩者專業分工。理論天體物理學家通常扮演大膽假設的研究者,理論不斷推陳出新,對於數據的驗證關心程度較低,假設程度太高時,經常會演變成偽科學,一般都是天體物理學研究者當中的激進人士。實測天體物理學家通常本身精通理論天體物理,在相當程度上來說也有能力自行發展理論,扮演小心求證的研究者,通常是物理實證主義的奉行者,只相信觀測數據,經常對理論天體物理學所提出的假說進行證偽或證實的活動,一般都是天體物理學研究者當中的保守人士。.

新!!: 可见光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 · 查看更多 »

威廉·赫歇耳望遠鏡

威廉·赫歇爾望遠鏡(William Herschel Telescope,WHT)是一架口徑 的光學/近紅外線反射望遠鏡,座落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島的拉帕爾馬島的穆查丘斯罗克天文台。這架望遠鏡已威廉·赫歇爾的名字命名,是牛頓望遠鏡群組的一部分。它的經費來自聯合王國、荷蘭和西班牙的研究理事會。 在1987年興建之初,WHT是世界第三大的單鏡片望遠鏡 。BTA-6(6.0 m)和海爾望遠鏡(5.1 m)是更大的兩架;MMT有更大的集光面積,但並不是單一的主鏡片。目前,它是歐洲第二大的望遠鏡鄰近的加那利大型望遠鏡(10.4 m)在2009年超越WHT成為歐洲最大的望遠鏡,並且是格拉·帕森斯(Grubb Parsons)在其150年的歷史中,建造的最後一架望遠鏡。 WHT配備有種類繁多的儀器以在可見光和近紅外的波段下運作,專業天文學家利用它從事廣泛的研究。天文學家使用這架望遠鏡發現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的第一個證據(人馬座A*),並且對伽瑪射線暴進行了第一次的可見光觀測。.

新!!: 可见光天文学和威廉·赫歇耳望遠鏡 · 查看更多 »

引力波天文学

引力波天文学(Gravitational-wave astronomy)是观测天文学20世纪中叶以来逐渐兴起的一个新兴分支,其发展基础是广义相对论中引力的辐射理论在各类相对论性天体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传统天文学主要是使用电磁波來觀測各種天體系統,而引力波天文学則是通过引力波来观测发出引力辐射的天体系统。由于万有引力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相比强度十分微弱,引力波的直接观测需要利用到當今最高端科技。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於1915年发表广义相对论,隔年他又在理论上预言引力波的存在。然而,在之後一世紀時間,引力波都未能在实验上直接被检测到。間接的觀測最早是1974年普林斯顿大学的拉塞尔·赫尔斯和约瑟夫·泰勒发现的脉冲双星,PSR 1913+16,其軌道的演化遵守引力波理論的預測,兩人因此榮獲199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隨後,又觀測到很多其它脈衝雙星,它們的軌道的演化都符合引力波理論的預測。 2016年2月11日,LIGO科學團隊與處女座干涉儀團隊於華盛頓舉行的一場記者會上宣布人類對於重力波的首個直接探測結果。所探測到的重力波來源於雙黑洞併合。兩個黑洞分別估計為29及36倍太陽質量,這次探測為物理學家史上首次由地面直接成功探測重力波。同年6月15日,LIGO團隊宣布,第二次直接探測到重力波。所探測到的重力波也來源於雙黑洞併合。兩個黑洞分別估計為14.2及7.8倍太陽質量,之後,又陸續確認探測到多次重力波事件。巴里·巴里什,莱纳·魏斯及基普·索恩因领导此项工作而荣获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新!!: 可见光天文学和引力波天文学 · 查看更多 »

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

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缩写为CfA)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劍橋,由哈佛大学天文台和史密松天体物理台组成。.

新!!: 可见光天文学和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 · 查看更多 »

光学天文

#重定向 可见光天文学.

新!!: 可见光天文学和光学天文 · 查看更多 »

現代物理學

近代物理學(Modern physics)所涉及的物理學領域包括量子力學與相對論,與牛頓力學為核心的古典物理學相異。近代物理研究的對象有時小於原子或分子尺寸,用來描述微觀世界的物理現象。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經常被視為近代物理學的範疇。.

新!!: 可见光天文学和現代物理學 · 查看更多 »

理科

在汉语语境中,理科与文科相对,是指教育體系中对数学、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地理等与形式科學(数理逻辑)及自然科学相关科目的统称,有别于工科、技术。 此词适用于文理分科的制度,但是在西方科学的学术概念里并没有理科这一概念。因为科学哲学在知识论影响下,很难断定数学在科学里的本体。数学通常被归纳为形式科学而不同于物理、化學、生物等学科所属的自然科学,因为自然科学是遵循从观察或实验、提出假设、做出预计到检验假设的一套完整的方法所得出的有组织体系的知识理论。一般在西方术语中会将其称为“数学与自然科学”。.

新!!: 可见光天文学和理科 · 查看更多 »

红外天文学

紅外天文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可以觀測到紅外輻射的天體,是天文學和天文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可見光的波長範圍大约为400奈米(藍色)至700奈米(紅色),波長比700奈米長但仍比微波短的電磁波稱為紅外線(有時也稱為次微米波)。紅外天文學有时也视为可见光天文学的一部份,因為反射鏡、透鏡等光學元件基本上都能用於紅外觀測。.

新!!: 可见光天文学和红外天文学 · 查看更多 »

盖亚任务

蓋亞任務(Gaia)是歐洲太空總署的太空望遠鏡。該任務的目的是要繪製一個包含約10億顆或銀河系1%恆星的三維星圖 。作為依巴谷卫星的後繼任務,蓋亞任務是歐洲太空總署在2000年以後的遠期科學任務。蓋亞任務在約5年的任務中將可觀測到視星等最暗為20等的天體。它的目標包含:.

新!!: 可见光天文学和盖亚任务 · 查看更多 »

韋斯特豪特40

W 40(也稱為 Sh2-64或RCW 174)位於巨蛇尾,是在銀河系內的一個恆星形成區。距離地球大約500秒差距(1600光年),是最靠近的O型星和B型星的形成區。然而,它被巨分子雲高度消光,因此在可見光的波段上無法輕易地觀察到。來自OB恆星的游離輻射創造的電離氫區呈現出沙漏狀的型態。 如同所有的恆星形成區,W40由幾個部分組成:新誕生的恆星集團和形成恆星的氣體材料(星際物質)。在形成分子雲的氣體中,最冷的、密度最高狀態的星際物質,多數都是氫分子(H2)。然而,來自星團的回饋會將一些氣體電離,並在雲氣內部的星團周圍形成一個氣泡。.

新!!: 可见光天文学和韋斯特豪特40 · 查看更多 »

观测天文学

觀測天文學(Observational astronomy)是天文學的一個分支,常用於取得數據以與天文物理學的理論比對,或以測量所得的物理量解釋模型的涵義。在實務上,通過望遠鏡或其他天文儀器的使用來觀測目標。 做為一門科學,天文學有些困難之處,由於距離的遙遠,要直接驗證宇宙的特性是不可能的。然而,有為數眾多的恆星可以被觀察到,已經能夠讓天文學家獲取一些事實的真相。這些觀測到的資訊所繪製成的各種圖表,與紀錄足以顯示一般的趨向。變星就是很貼切的具體例證,能藉由變星的特性,測量出遙遠天體的距離。這一種類的距離指標,足以測量鄰近的距離,包括附近的星系,進而對其他現象進行測量。.

新!!: 可见光天文学和观测天文学 · 查看更多 »

黃崇源 (天文學家)

黃崇源(Chorng-Yuan Hwang,)是一位台灣天文學家,現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並曾任所長。主要研究是在觀測天文學方面。.

新!!: 可见光天文学和黃崇源 (天文學家)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光學天文學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