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匈奴

指数 匈奴

匈奴(上古汉语:*qʰoŋ.nˤa),是亚洲大陆北部的遊牧民族在漠北建立的古代国家,存在年代約在前209年至48年,其后分裂为北匈奴(48年—93年)和南匈奴(48年—216年)。統治領域約略在現今蒙古国、西伯利亚南部、中亞與中國北部地區。公元4至5世纪又陆续在中原和西域建立汉赵、北凉、胡夏、高昌北凉等汉化政权。 匈奴是部落体制的国家,建立了一套尊卑分明的内外官制,分王庭、左方和右方三个辖区,分别由单于、左右贤王负责监理,各自在自己的分地游牧而居,各有自己的军官、文官,对领土也有强烈欲望。其王族為攣鞮氏,其領袖稱单于,其下轄各王,統領各部落,单于和诸王的皇后和妻子称阏氏(匈奴实行一夫多妻制),在匈奴政治上有一定影响。在學界中有許多关于匈奴部落国家体制的假設,但是因為關於他們的資料留到後世的並不多,而且保留到今天的資料,主要都是透過另一視角的中國文獻,因此在學界中仍然存在爭議。 匈奴不是一直以来都很强盛,司马迁的《史记》曾记载在头曼和冒顿单于初期周边情况是“东胡彊而月氏盛”(《汉书》“東胡強而月氏盛”),头曼单于曾将自己儿子冒顿送到西部的月氏作質子;《史记》记载冒顿单于在位初期“东胡彊盛”,必须将所爱阏氏给予东胡王。.

1058 关系: 劉太公劉娥 (前趙)劉徽 (前趙)劉咸 (前趙)劉和 (漢趙)劉儉劉務桓劉皋劉細君劉衷劉衛辰劉裕 (十六國)劉高 (前趙)劉髆劉豹 (匈奴)劉胤 (漢趙)劉英 (前趙)劉逞劉虎 (北魏)劉沖 (前趙)劉洋 (漢趙)劉淵劉濞劉持劉易劉方平劉旭劉悉勿祈劉敞 (前趙)劉敬 (西漢)劉敷历史修正主义健馱邏國博物館驚魂夜博物館驚魂夜2卢姓卢他之卢绾卢浑卢敖卫律卫青卫满朝鲜印度-塞西亞王國卜姓卜式千長南匈奴南北朝南越国...南方丝绸之路卑陆单于单皇后古突厥句龍王可萨人史记右大將右大當戶右大都尉右地代右骨都侯右谷蠡王右谷蠡王 (且鞮侯单于之子)右谷蠡王 (伊稚斜单于年间)右賢王右贤王 (握衍朐提单于之弟)叶尼塞吉尔吉斯人叶尼塞语系司馬炎受降城参合陂后妃名驹吐火罗人吴忠市吾丘寿王向达吕嘉 (南越国)吕雉吉尔吉斯斯坦君主立宪制堂邑父塔施提克文化壺衍鞮單于夏 (十六国)夏朝大同市大宛大屠杀大漠谣大月氏天将雄师天山山脉天下天汉 (西汉)夫兄弟婚头曼䤈落尸逐鞮單于奚族奥姓姚邕姚懿姑句姑臧孟舒季布孫禮孙建定襄郡宁夏回族自治区宿沓干宇文化及宇文莫槐宇文部鮮卑宇文智及安定屬國安定郡安归安內攘外安阳王安息帝國宋景公寄多罗封丘之战小刘贵人 (刘聪)小米小月氏尤还尉屠耆屠各屠耆屠耆單于山戎崔琰嶺南摭怪左大将 (且鞮侯单于之子)左大將左大當戶左大都尉左大都尉 (且鞮侯单于之子)左骨都侯左谷蠡王左谷蠡王 (狐鹿姑单于之子)左賢王巨人已不存在国家列表巴彦淖尔市巴赫拉姆五世上官桀上郡之战丞德丁零不居徵帝国列表丝绸历史中华朝贡体系中亚中亚方孔钱币中國中國君主列表 (地方政權)中國對外關係史中國世界遺產列表中國人史綱中國的稱號中國移民史中國發明中國軍費史中國文化史中哈關係中国历史中国历史年表中国历代盛世中国古代职官中国古代民族中国史前发明列表中国叛乱列表中国东北地区历史中国地理中国和亲女性列表中国先秦发明列表中国割据政权君主列表中国疆域史中国诗歌中的大雁中国足球运动中国朝代中国本土中行说临县常惠希尔德里克一世东亚东亚史东突厥斯坦东黑沟遗址东胡东汉东汉统一战争七国之乱丘就却丘林氏世紀帝國II:征服者入侵世界史年表 (1世纪-10世纪)世界史年表 (公元前)且鞮侯單于且渠万俟醜奴帕莱莫尼德家族三封縣三国三国志人物列表三国行政区划丛姓一神論乞活軍九原郡幽州突騎广 (焉耆)乌兰察布市乌禅幕乌贵乌路孤乌龙闯情关乌桓乌桓山义渠乙升亚洲于阗康 (莎车)康寧 (十六國)康居康乾盛世二十四長五原郡五侯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庆阳市廣德 (于闐)以逸待勞延 (莎车)建 (于阗)任延任立政任隗什長伊屠智牙师伊州区伊伏爾加古城伊利目單于伊列张奂张家口市张邯张掖市张恭 (三国)弘 (龟兹王)張堪張姓張徽光張猛 (西漢)張騫張楊 (東漢)張武 (郎中令)張汎張既休屠王弓騎兵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彭宠彼得·库兹米奇·科兹洛夫当于居次但钦何無忌征服王朝復株絫若鞮單于圣女日南斐法圣法比奥拉匈奴匈奴历史匈奴单于列表匈奴帝国匈奴人匈奴语匈人帝國北亚北匈奴北凉北疆北狄北魏統一北方北齐北进政策 (朝鲜)僮仆都尉刺史刘劢刘坦 (汉赵)刘姓刘宣 (十六国)刘安刘岳 (十六国)刘崇望刘广 (前赵)刘乂刘京 (汉赵)刘亮 (匈奴)刘亮 (消歧义)刘应刘延年刘喜 (代王)刘喜 (骁骑将军)刘兴居刘琨刘禹锡刘禅刘粲刘约 (汉赵)刘翼 (汉赵)刘猛 (晋朝)刘熙刘畅 (都乡侯)刘聪刘遂 (赵王)刘袭 (前赵)刘骥 (汉赵)刘鸾 (汉赵)刘鸿 (汉赵)刘阐 (前赵)刘防刘邦刘长 (淮南王)刘雄 (汉赵)刘恒 (汉赵)刘权 (汉赵)刘欢乐刘朗 (汉赵)刘悝 (汉赵)刘操 (汉赵)刘曜刘景 (汉赵)刘晃 (汉赵)刘晖刀 (中國)则罗單于姓單于庭善家堡墓群喀什市周亚夫周勃呴犁湖单于呼廚泉呼延夫人 (刘豹)呼延姓呼延皇后 (漢光文帝)呼延皇后 (漢昭武帝)呼延翼呼延攸呼延晏呼和浩特市呼韓邪單于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單于呼揭呼揭單于呂苟兒傅介子哈密之爭哈密廳哈密國哈尔福德·麦金德哈萨克斯坦历史哈薩克族唐努乌梁海唐朝冠军县冯奉世冯异冯唐 (汉朝)冒顿内蒙古历史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自治区军宿军就军须靡商丘成內史 (秦漢行政區)全面战争:阿提拉全漢志傳八王之乱八里安福宮公孫弘公孫賀公孙禄六朝诗兮甲盤兰州市兹氏县兜莫兜题元会元光 (西汉)元狩元朔先秦君主諸子女列表先贤掸兒單于克鲁伦河前100年前101年前102年前103年前104年前10年代前110年代前112年前119年前120年代前126年前127年前129年前142年前144年前148年前156年前160年代前161年前170年代前174年前195年前196年前197年前198年前1千纪前1世纪前1世纪国家领导人列表前200年前201年前20年代前214年前215年前244年前2世纪前318年前31年前35年前36年前3世纪前50年代前51年前56年前57年前58年前60年前67年前70年代前72年前73年前85年前97年前98年前99年副仑勃艮第公國国服 (开元礼)图瓦历史图瓦人四大发明四夷皇帝 (消歧义)石鑒 (西晉)玄珍公主玄武门之变玉楼梦王大楨王姓王寻王導王彰 (漢趙)王嘉 (尉睦侯)王况 (将军)王灋智王翦王烏王莽王莽的讖緯王衍 (西晋)王飒王骏 (明义侯)王離王恢 (大行令)王歙王沈灌嬰灵武市獫允班伯班固班超破幽夢孤雁漢宮秋破六韓姓破六韓常破六韓拔陵神爵祁连山祁连山国家公园祭肜祖逖秦史 (王蘧常)秦始皇秦灭六国之战秦蒙恬攻匈奴之战秦汉三国历史年表秦朝秦时明月动画角色列表程不识突厥人竟宁竇憲第五倫筚篥篡位米南德一世精河县索國細柳營繁弱红花纳贡统万城维吾尔族终带羊鑒群婚羌渠翁歸靡真番郡猎骄靡烏孫烏珠留單于烏籍單于烏累若鞮單于烏達鞮侯烏揭炎黄子孙瓦当瓮城生肖纪年甯乘田仁田顺田都元帥甄阜無定河無終國焉耆燕国燕王燕昭襄王當戶牂柯郡狐兰支狐鹿姑單于独孤信独孤善独孤罗独孤藏独孤陀狄山盐业专卖盐铁论監軍盧芳 (東漢)盧水胡直力鞮盖吴起义白狼山之战白登山白登之围白題百長隰城县花鈿妝花木兰 (1998年电影)难兜靡韦伐韩婴 (襄城侯)韩安国韩国 (汉朝)韩颓当韩茂韓增韓王信韓馥韓棱莊尤鞑靼人遊牧民族聶壹鍾繇草原帝国草原絲綢之路荀巨伯荀恁萧咸萧由萧育萧望之萬騎萬氏尸逐鞮單于須卜單于須卜氏順單于 (助)順單于 (登)衣冠南渡须卜居次须置离衛滿袁术颛渠阏氏 (壶衍鞮单于)颛渠阏氏 (呼韩邪单于)颛渠阏氏 (狐鹿姑单于)裨小王西域西域三十六国西域都護府西安碑林博物馆西京杂记西伯利亚西汉西汉官制西漢水衡都尉列表西晉演義西晋末年流民起义襄平城馬成 (漢朝)馮敬 (西漢)香港歷史年表討伐董卓之戰騎馬民族征服王朝說马邑之谋马援骡 (虚构人物)誥升爰骷髏杯髡髮諾彥烏拉墓地高幹鬼方魏尚魯元公主诛吕安刘谷吉鲁恭貲虜鲜卑賀賴頭賀蘭部贝加尔湖贤 (莎车)贾宗贾览贾逵 (三国)趋逯趙信城趙破匈奴之戰趙食其路孤路蕃麒麟阁十一功臣車犂單于車牙單于車騎將軍軍事戰略軒轅劍外傳 蒼之濤黄帝陵齊郡齐万年齐黎车师轮台诏轻骑兵龟兹边界达希道尔吉·那楚克道尔吉辛庆忌近肖古王霍去病霍光范夫人范夫人城范迁范明友郁立师郝散胡奮胡人胡汉分治胡春香郭丹 (东汉)郭伋郭开郭化若郭凉胭脂郑吉郅都郅支城郅支單于郅支围城战舜 (焉耆)阎膏珍阏氏蘭氏阴山之战阿史那氏阿巴坎遗址阿兒渾阿罗多阿拉伯帝国阿拉善盟蘇建蘇竟赫连勃勃赫连罗提赫連助興赫連姓赫連定赫連安赫連乙斗赫連達赫連昌赵姬 (汉朝)赵宣成帝赵云赵信赵充国赵国赵破奴赵武灵王赛里斯閏振單于閩越閼陋頭薛延陀藍色蒙古闻喜县董忠 (新朝)董贤葷粥蒲奴蒲类蒼海郡蒙古历史蒙古國家列表蒙古國世界遺產名錄蒙古国蒙古高原蒙古高原君主列表蒙古贵族蒙古族蒙恬蒙武邊荒傳說肯特山肃州区邓鸿 (东汉)铁勒铢娄渠堂银川市蔺苞鄭眾 (宦官)鄂尔多斯市鄂爾多斯文化鄂爾渾河臧宫臧荼臨屯郡臨戎縣金城郡金参金姓金安上金岑金建金伦金赏金欽金汤金涉金日磾金敞 (西汉)蕭關长城长孙道生腾格里酒泉市酒泉郡酋长苏武若羌国若零苻坚苻夫人 (刘卫辰)苗訢雁门关通关文牒通鉴纪事本末老上单于逢侯耿夔耿舒耿良虞初虢季子白盘陣法陳去病陳午 (東晉)陳瞻陳豨陳良 (西漢)陈平 (汉朝)陈元达陈遵陈钦 (汉朝)陈汤陇右陕西历史陛下虛閭權渠單于折從阮柏楊版資治通鑑柴武柔然枚皋探险家林幹林西县林胡息夫躬捉刀握衍朐鞮單于搜諧單于李崇 (新朝)李广李廣 (消歧義)李廣利李建义李圣李牧李靖李贤 (北朝)李蔡李陵李椒李沮李敢杨玉 (西汉)杭锦旗東觀漢記松花江口之战杜缓杜茂校尉桃花石桓虞梁御梁慬楊端和楊終楚瓦什語榆林市樂恢樓煩檀石槐武威郡武威锁阳城城址武阳之战毛笔永嘉之乱永元 (东汉)永光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民族大遷徙汲黯汗 (頭銜)汉宣帝汉书汉传佛教汉元帝汉赵汉武大帝汉武帝汉朝汉朝地方政权君主列表汉朝诗汉惠帝汉昭帝汉文帝汉攻大宛之战汉景帝沮渠安周沮渠罗仇沮渠無諱沮渠牧犍沮渠麴粥沮渠蒙遜河套河西之戰河西四郡河西走廊沒弈干泰山羊氏洪仁玕涼州涼州刺史部淳维温宿国渭河源賀满洲地区君主列表满洲里市滿洲歷史滑國 (諸夷)漠北之战漢字文化圈漢匈戰爭漢匈戰爭戰役列表漢化潘六奚持至尸逐侯單于朝鲜 (称谓)朱祜朱暉 (漢朝)月氏朔州城墙朔方郡成 (疏勒王)成国 (拘弥)戰國戰國戰役列表戈壁明章之治昭君出塞 (电视剧)昭武九姓昆夷海外華人國王列表浑邪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歷史新朝新朝官制於單文陈文景之治斛斯文略日逐王日耳曼人攣鞮氏愒人敦煌市敦煌令狐氏敦煌郡敕勒慕容皇后 (拓跋珪)慕本王扬州历史扬州市承宮拓跋六修拓跋猗盧拓跋詰汾拓跋部拔也氏拉賈斯坦人曹参曹丕曼赞-古尔麦曾向中原王朝朝贡的政权列表晉惠帝晋书晋朝晋怀帝10年1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11年国家领导人列表120年代124年12年国家领导人列表13年国家领导人列表14年国家领导人列表15年国家领导人列表16年国家领导人列表17年国家领导人列表18年国家领导人列表19年国家领导人列表1世纪1年国家领导人列表2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21年国家领导人列表22年国家领导人列表23年国家领导人列表24年国家领导人列表25年国家领导人列表26年国家领导人列表270年27年国家领导人列表28年国家领导人列表292年294年296年29年29年国家领导人列表2世纪2年国家领导人列表304年308年3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311年318年31年国家领导人列表32年国家领导人列表33年国家领导人列表34年国家领导人列表35年国家领导人列表36年国家领导人列表374年375年37年国家领导人列表38年国家领导人列表3世纪3年国家领导人列表40年代425年445年451年452年453年46年48年4世纪4年国家领导人列表5世纪5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年国家领导人列表73年7年国家领导人列表89年8年国家领导人列表9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扩展索引 (1008 更多) »

劉太公

劉太公(),中國秦末漢初時期沛郡豐邑(今中國江蘇省丰縣)人,是漢朝建立者劉邦的父親。.

新!!: 匈奴和劉太公 · 查看更多 »

劉娥 (前趙)

劉娥(),字丽华,十六国之匈奴汉国昭武帝刘聪的第三任皇后。容貌秀美,心機深沉,善风仪。 劉娥是太保劉殷的女儿。劉殷好犯颜直谏刘聪,但他深知刘聪喜怒无常,所以批评的意见都在私下说,这样就引起了刘聪的好感和尊敬。嘉平二年(312年)正月,劉娥被封为右贵嫔,她姐姐刘英被封为左贵嫔,劉殷孙女四人皆为贵人,位次皇后。皇太弟劉乂认为这是同姓婚姻不应该进行,刘聪说自己是匈奴人,劉娥、劉英是汉人,不算同姓婚姻。 劉娥、劉英在刘聪宫中受宠。嘉平二年(312年)六月,刘聪欲立刘英为皇后,继任正月去世的呼延皇后。张太后却主张立她侄女贵人张徽光,刘聪不得已同意了,不久刘英也去世了。嘉平三年(313年)二月,张太后和张徽光相繼去世,刘聪立劉娥为皇后,为她修建皇仪殿,廷尉陈元达以为此事奢侈而劝阻。刘聪十分生气,要杀了陳元達。刘皇后密敕左右停刑,恳切地为陳元達求情,刘聪才没有处罚陳元達,而升陳元達为宰相。在劉娥和陳元達的辅助下,刘聪多次改正了他的错误。 嘉平四年(314年)正月十九,劉娥臨産,不幸生下兩個不成人形的怪胎,因此受驚去世 。劉聰十分悲傷,隆重安葬了她,谥号武宣皇后。从此之后,后宫彻底地陷入混乱状态。.

新!!: 匈奴和劉娥 (前趙) · 查看更多 »

劉徽 (前趙)

刘徽,中国五胡十六国前趙皇族。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刘曜子。 光初二年(319年),汉国(前趙)皇帝刘曜回到长安,从平阳迁都于长安,立后妃羊献容为皇后,儿子刘熙为太子。封儿子刘袭为长乐王,刘阐为太原王,刘冲为淮南王,刘敞为齐王,刘高为鲁王,刘徽为楚王,各宗室子弟都进封郡王。刘熙在前赵灭亡后被杀。.

新!!: 匈奴和劉徽 (前趙) · 查看更多 »

劉咸 (前趙)

刘咸,匈奴人,十六国前赵刘曜时太尉、录尚书事,刘曜同族。 323年,刘曜由陇上出发向西进攻凉州,派遣刘咸进攻驻守冀城的韩璞,派呼延晏进攻驻守桑壁的宁羌护军阴鉴,自己率领二十八万人屯军于黄河边,前凉降服。326年,前赵刘曜任汝南王刘咸为太尉、录尚书事,任光禄大夫刘绥为大司徒,卜泰为大司空。328年,刘曜率军去洛阳与后赵石勒决战,刘咸与南阳王刘胤等留守长安。刘曜兵败被俘,刘咸惊慌失措,弃长安奔上邽(今甘肃天水市),尽失关中。.

新!!: 匈奴和劉咸 (前趙) · 查看更多 »

劉和 (漢趙)

刘和(),字玄泰,新兴(今山西忻州市)匈奴人。十六國時汉赵國君,光文帝劉淵長子,呼延皇后所生。劉淵死後以太子身份繼位,但即位後即試圖剷除劉聰等勢力,反被劉聰所殺。.

新!!: 匈奴和劉和 (漢趙) · 查看更多 »

劉儉

劉儉,字义真,中国五胡十六国前趙皇族。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刘曜长子。 刘曜和元悼皇后卜氏有长子刘俭,次子刘胤。刘胤年方十岁,身高七尺五寸,汉国皇帝刘聪因此惊奇,对刘曜说:“此儿神气,非义真之比也,当以为嗣。”刘曜说:“藩国之嗣,能守祭祀足矣,不敢乱长幼之序。”刘聪说:“卿之勋德,当世受专征之任 ,非他臣之比也,吾当更以一国封义真。”于是封刘俭为临海王,立刘胤为世子。光初二年(319年),汉国(前趙)皇帝刘曜回到长安,从平阳迁都于长安,立后妃羊献容为皇后,以羊献容的儿子刘熙为太子。.

新!!: 匈奴和劉儉 · 查看更多 »

劉務桓

劉務桓(),一作劉豹子,十六國時期匈奴支系鐵弗部首領,為前任首領劉烏路孤之子,夏國建立者劉勃勃之祖父。341年(東晉成帝咸康七年),烏路孤去世,務桓繼立。 務桓繼位後即遣使與代國求和,拓跋什翼犍將女兒嫁給他。又向後趙朝貢,後趙則任命務桓為平北將軍、左賢王。 356年,務桓去世,其弟劉閼陋頭繼立。後來劉勃勃稱帝後,將務桓追諡為宣皇帝。.

新!!: 匈奴和劉務桓 · 查看更多 »

劉皋

刘皋,中国五胡十六国漢國皇族。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刘聪子。 嘉平二年(312年),汉国皇帝刘聪封自己的儿子刘恒为代王,劉逞为吴王,刘朗为颍川王,劉皋为零陵王,劉旭为丹阳王,刘京为蜀王,刘坦为九江王,刘晃为临川王。劉皋其后事迹不详,刘聪死后,刘聪的儿子多被刘粲和靳准杀害。.

新!!: 匈奴和劉皋 · 查看更多 »

劉細君

劉細君(),漢朝時江都王劉建的女兒,被稱為江都公主。元封六年(前105年),漢武帝以劉細君和親公主,下嫁烏孫國王昆莫獵驕靡,以和烏孫結為兄弟之邦,共制匈奴,因此世稱為烏孫公主。她是歷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女詩人及和親公主。.

新!!: 匈奴和劉細君 · 查看更多 »

劉衷

刘衷(),中国五胡十六国漢國皇族。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昭武帝刘聪的儿子。《资治通鉴》作刘康。 史书没有记载他的封王时间,麟嘉三年(318年),螽斯则百堂发生火灾,烧死了会稽王刘衷等二十一人。.

新!!: 匈奴和劉衷 · 查看更多 »

劉衛辰

劉衛辰(),十六國時期匈奴支系鐵弗部首領,劉務桓之子,前任首領劉悉勿祈之弟,夏國建立者劉勃勃之父。.

新!!: 匈奴和劉衛辰 · 查看更多 »

劉裕 (十六國)

劉裕(),中国五胡十六国漢國皇族。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劉淵子。 309年,封为齐王,310年,父亲刘渊临终,委任为大司徒。和鲁王刘隆、北海王刘乂并称三王。总领强兵在内,为宗正呼延攸猜忌。太子刘和即位,猜忌刘裕,听信呼延攸陷害,呼延攸攻杀了他。.

新!!: 匈奴和劉裕 (十六國) · 查看更多 »

劉高 (前趙)

刘高,中国五胡十六国前趙皇族。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刘曜子。 光初二年(319年),汉国(前趙)皇帝刘曜回到长安,从平阳迁都于长安,立后妃羊献容为皇后,儿子刘熙为太子。封儿子刘袭为长乐王,刘阐为太原王,刘冲为淮南王,刘敞为齐王,劉高为鲁王,刘徽为楚王,各宗室子弟都进封郡王。刘熙在前赵灭亡后被杀。.

新!!: 匈奴和劉高 (前趙) · 查看更多 »

劉髆

刘髆(),音「博」,西汉诸侯王,汉武帝第五子,李夫人所生。.

新!!: 匈奴和劉髆 · 查看更多 »

劉豹 (匈奴)

劉豹,中國东汉至三國時代的匈奴人。南匈奴單于於夫羅之子(可能是後人假托),漢帝劉淵之父。.

新!!: 匈奴和劉豹 (匈奴) · 查看更多 »

劉胤 (漢趙)

劉胤(),表字義孫,前赵皇帝刘曜的儿子,在父亲被后赵所俘后,和弟弟太子刘熙试图恢复国家但最终失败。 劉胤是刘曜还是秦王时,元配卜氏所生。刘曜的长子是劉儉。在劉儉九岁、劉胤四岁的时候,皇帝刘聪看到他们,对劉胤印象深刻。他告诉刘曜应该以劉胤作为继承人。刘曜说自己只是一个藩王,不必要废长立幼。刘聪说刘曜为国家栋梁,不同于其他藩王,应该选择聪明的劉胤作为继承人。最后,刘聪封劉儉为临海王、劉胤为秦王世子。劉胤长大后,弓马娴熟、应急如风。 318年,刘聪的儿子刘粲被靳准所杀,靳准在平陽屠杀刘氏皇族。劉胤的祖母胡氏和伯父都被害了,劉胤却逃跑了,流落到黑匿郁鞠的部落成了奴隶。刘曜即位为皇帝。323年,刘曜击败了叛将陳安,劉胤把自己的身世告诉了黑匿郁鞠,他半信半疑的却恭敬地把劉胤送回刘曜的身边。这几年来,刘曜以为劉胤死了,立幼子刘熙为太子。现在劉胤归来,刘曜想复立他为太子。但在国舅左光禄卜泰、太子太保韓廣的反对下,劉胤自己也谦辞,刘曜收回成命,刘熙还为太子。然而,刘熙和劉胤的亲密关系一直保持到他们生命的最后。刘曜追封劉胤的母亲卜氏为元悼皇后。325年,刘曜封劉胤为南阳王、大单于,在渭城设单于台,左、右贤王以下,都由匈奴、羯族、鲜卑、氐族和羌族的豪杰之士充任。 327年,前凉国王张骏听说前赵军队被后赵击败,于是废除323年前赵册封的官爵,恢复晋朝大将军、凉州牧的名号,派军攻掠前赵的秦州诸郡。劉胤率军与前凉交战得胜,十月,追击渡过黄河,张骏于是失去黄河以南的地域。 328年末,刘曜在和后赵交战时被擒,刘熙成为前赵实际上的领导人,但并未登基称帝。劉胤决定撤出长安西保秦州的首府上邽(今甘肃天水),由于秦州多山容易防守。但撤出长安时引起了惊慌,军队慌忙西逃许多领土沦于后赵之手。 329年八月,劉胤率前赵军试图收复长安。开始获得小胜,而围攻长安时被后赵大将石虎击败。劉胤退守上邽,九月,石虎乘胜追击,攻克了上邽。他杀死了刘熙、劉胤和前赵的王公大臣。把前赵朝廷的文武官员、关东流民、秦州和雍州的大族九千多人迁徙到襄国,又在洛阳坑杀五郡的屠各部人众五千多。氐王蒲洪、羌族首领姚弋仲都归降石虎,前赵彻底灭亡。.

新!!: 匈奴和劉胤 (漢趙) · 查看更多 »

劉英 (前趙)

劉英(),字丽芳,十六国之匈奴汉国昭武帝刘聪妃。太保劉殷的女儿,劉娥的姐姐。姿色冠时,通晓政事。 嘉平二年(312年)正月,劉英封为左贵嫔,妹妹劉娥被封为右贵嫔,侄女四人皆为贵人,六刘从此在后宫专宠,刘聪极少上朝理事,凡事都由左贵嫔劉英处理。刘英文词机辩,晓政过于劉娥。刘聪的母亲张太后很不满,将自己弟弟的两个女儿张徽光、张丽光送入宫中,封为贵人。 313年,刘聪原配呼延皇后去世。刘聪要立刘英为皇后,张太后坚决反对,要求立张徽光做皇后,不久刘英就不明不白去世了。刘聪没法,只好在十二月立了张徽光做皇后。 一个月之后,张太后病死,张徽光不久去世。六月,刘聪立刘英的妹妹刘娥为皇后,并追谥刘英为武德皇后。.

新!!: 匈奴和劉英 (前趙) · 查看更多 »

劉逞

刘逞(),中国五胡十六国漢國皇族。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刘聪子。 嘉平二年(312年),汉国皇帝刘聪封自己的儿子刘恒为代王,刘逞为吴王,刘朗为颍川王,劉皋为零陵王,劉旭为丹阳王,刘京为蜀王,刘坦为九江王,刘晃为临川王。王育为太保、王彰为太尉,任顗为司徒,马景为司空,朱纪为尚书令,范隆为左仆射,呼延晏为右仆射。汉昌元年(318年),靳准让皇太后靳月华和皇后靳氏劝说刘粲。太宰刘景、大司马刘骥、刘骥的同母弟车骑大将军吴王刘逞、大司徒齐王刘劢于是被处死。朱纪和范隆逃奔长安。.

新!!: 匈奴和劉逞 · 查看更多 »

劉虎 (北魏)

劉虎(),十六國末期民變領袖之一,北魏人,北魏神瑞二年(416年)被上黨胡人推為主,取代被胡眾所廢的白亞栗斯,並自稱率善王,曾擊退北魏公孫表的進攻,一時聲勢浩大。 不久,北魏再度以叔孫建為中領軍率軍討伐,胡眾不敵,劉虎於逃亡途中為隨從所殺。.

新!!: 匈奴和劉虎 (北魏) · 查看更多 »

劉沖 (前趙)

刘沖,中国五胡十六国前趙皇族。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刘曜子。 光初二年(319年),汉国(前趙)皇帝刘曜回到长安,从平阳迁都于长安,立后妃羊献容为皇后,儿子刘熙为太子。封儿子刘袭为长乐王,刘阐为太原王,劉冲为淮南王,刘敞为齐王,刘高为鲁王,刘徽为楚王,各宗室子弟都进封郡王。刘熙在前赵灭亡后被杀。.

新!!: 匈奴和劉沖 (前趙) · 查看更多 »

劉洋 (漢趙)

刘洋,五胡十六国时汉国大臣。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封长乐王。 汉河瑞二年(310年)正月,汉皇帝劉淵立梁王刘和为太子,宣布大赦。封儿子刘乂为北海王,以长乐王刘洋任大司马。七月初九,刘渊卧病不起,七月初十,以陈留王刘欢乐任太宰,大司马、长乐王刘洋为太傅,江都王刘延年为太保,楚王刘聪为大司马、大单于,都兼任录尚书事,受遗诏辅政。七月十八日,刘渊去世。太子刘和继承皇位。.

新!!: 匈奴和劉洋 (漢趙) · 查看更多 »

劉淵

漢光文帝劉淵(),字元海,新興匈奴人(今山西忻州市北),出身匈奴屠各部。為五胡十六國時代中,汉赵的開國君王。.

新!!: 匈奴和劉淵 · 查看更多 »

劉濞

劉濞(濞,注音ㄆ一ˋ,拼音pì;),沛郡丰邑(今徐州丰县)人,漢高帝劉邦之侄,劉邦兄長劉喜之長子。因为参与平定英布叛乱有功,被劉邦封為吳王,在位42年。漢景帝時,發動七國之亂謀反,兵敗后被东瓯国人杀死。.

新!!: 匈奴和劉濞 · 查看更多 »

劉持

刘持,中国五胡十六国漢國皇族。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刘聪子。 嘉平二年(312年),汉国皇帝刘聪封自己的儿子刘敷为渤海王,刘骥为济南王,刘鸾为燕王,刘鸿为楚王,刘劢为齐王,刘权为秦王,刘操为魏王,刘持为赵王。刘持其后事迹不详,刘聪死后,刘聪的儿子多被刘粲和靳准杀害。.

新!!: 匈奴和劉持 · 查看更多 »

劉易

劉易(),中国五胡十六国漢國皇族。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刘聪庶长子。 310年,刘聪即位,封为河间王。312年,拜车骑将军,313年,舍生劝刘聪不要杀害廷尉陈元达。以骠骑将军之职和大将军刘粲引兵抵抗晋朝并州刺史刘琨和代公拓跋猗卢。316年,他和渤海王劉敷弹劾常侍王沈矫诏诬陷忠臣,结党擅权,请父亲把王沈罢官治罪。相国刘粲维护王沈,刘易忧郁而卒。.

新!!: 匈奴和劉易 · 查看更多 »

劉方平

劉方平(生卒年不詳),洛陽(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詩人。 刘氏后裔罗辰之十一世孙。邢襄公刘政会玄孙。劉方平是美男子,長得童颜白皙。天宝九载(750年)曾應進士,不中;又欲從軍,亦未如意。從此隱居潁水、汝河之濱,終生未仕。刘方平長期在外游玩,其妻许氏傳聞曾與寺里僧人有奸情。與皇甫冉、元德秀、李頎、嚴武等人唱遊,為蕭穎士賞識,誉之为“山东茂异”。工詩,善畫山水,李勉甚重之。其詩多詠物寫景之作,尤擅絕句,思想內容較貧弱,但藝術性較高,善寓情於景。作有《月夜》 、《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詩。有诗一卷。《全唐詩》存詩26首。《全唐詩續拾》補1首。其中《春怨》一詩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新!!: 匈奴和劉方平 · 查看更多 »

劉旭

刘旭,中国五胡十六国漢國皇族。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刘聪子。 嘉平二年(312年),汉国皇帝刘聪封自己的儿子刘恒为代王,劉逞为吴王,刘朗为颍川王,劉皋为零陵王,劉旭为丹阳王,刘京为蜀王,刘坦为九江王,刘晃为临川王。劉旭其后事迹不详,刘聪死后,刘聪的儿子多被刘粲和靳准杀害。.

新!!: 匈奴和劉旭 · 查看更多 »

劉悉勿祈

劉悉勿祈(),十六國時期匈奴支系鐵弗部首領,為劉務桓之子,前任首領劉閼陋頭之侄。358年(東晉升平二年、前秦永興二年),閼陋頭因領導無方,於率殘部向東逃走之際,部眾散歸悉勿祈(魏書則載係悉勿祈逐閼陋頭自立)。 359年,悉勿祈去世,其弟劉衛辰殺悉勿祈之子,繼立。.

新!!: 匈奴和劉悉勿祈 · 查看更多 »

劉敞 (前趙)

刘敞,中国五胡十六国前趙皇族。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刘曜子。 光初二年(319年),汉国(前趙)皇帝刘曜回到长安,从平阳迁都于长安,立后妃羊献容为皇后,儿子刘熙为太子。封儿子刘袭为长乐王,刘阐为太原王,刘冲为淮南王,劉敞为齐王,刘高为鲁王,刘徽为楚王,各宗室子弟都进封郡王。刘熙在前赵灭亡后被杀。.

新!!: 匈奴和劉敞 (前趙) · 查看更多 »

劉敬 (西漢)

劉敬,本名婁敬,生卒年不詳,西漢初齊國盧邑(今山東省济南長清)人。西汉初年官员。劉敬建议漢高祖劉邦建都關中,劉邦大喜,賜國姓劉。徙六国王室后裔和勢族豪強十余万人至关中,与匈奴和亲,成為漢初之基本國策。.

新!!: 匈奴和劉敬 (西漢) · 查看更多 »

劉敷

刘敷(),中国五胡十六国漢國皇族。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刘聪子。 312年,封渤海王,拜大将军。316年,被靳准诬陷和皇太弟刘乂谋反作乱,和河间王刘易上表弹劾常侍王沈矫诏诬陷忠臣,结党擅权,请罢官治罪,相国刘粲护卫王沈。因为刘聪朝政混乱,劝谏不成,均为获准,忧愤而亡。.

新!!: 匈奴和劉敷 · 查看更多 »

历史修正主义

在歷史編纂學中,術語歷史修正主義(historical revisionism)指對歷史紀錄的重新說明。它通常意味挑戰被專業學者所持有的對一個歷史事件的傳統觀點,或引入新證據,或重新陳述參與人的動機和決策。對歷史紀錄的修改反映對事實、證據和說明的新發現,其創造一個被修改的歷史。在戲劇個案中,修正主義包括一個對更老的對英雄和罪犯的道德判斷的轉換。其形式包括:.

新!!: 匈奴和历史修正主义 · 查看更多 »

健馱邏國

健馱邏(गन्धार),又译“犍陀羅”(犍:漢語拼音qián;注音符號ㄑ|ㄢˊ)、“乾陀羅”、“香风国”等。有的学者认为健馱邏是今日阿富汗坎大哈的前身。.

新!!: 匈奴和健馱邏國 · 查看更多 »

博物館驚魂夜

台灣海報 香港海報 是一部2006年美國的冒險喜劇電影,改編自米蘭·特雷克於1993年撰寫的童書《The Night at the Museum》。劇情內容敘述一位剛離婚的父親找到一個警衛的工作,負責在夜間看守紐約市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結果發現博物館裡的一個埃及工藝品能夠神奇地讓展覽品在夜晚都活了起來。 其续集为2009年电影博物館驚魂夜2和2014年博物馆奇妙夜3。.

新!!: 匈奴和博物館驚魂夜 · 查看更多 »

博物館驚魂夜2

《博物館驚魂夜2》(Night at the Museum: Battle of the Smithsonian),2009年美國冒險喜劇電影,由薛恩·李維(Shawn Levy)所執導,是2006年《博物館驚魂夜》續集電影。主要演員有班·史提勒、艾美·亞當斯、羅賓·威廉斯、歐文·威爾森、漢克·阿扎里亞、克里斯·蓋斯(Christopher Guest)、艾倫·恰貝(Alain Chabat)和史蒂芬·柯根(Steve Coogan)等人。 续集《博物馆奇妙夜3》于2014年12月19日上映。.

新!!: 匈奴和博物館驚魂夜2 · 查看更多 »

卢姓

卢姓是漢姓之一,在《百家姓》排名第167位,在中国大陆人口排名65(2006年统计数据)。.

新!!: 匈奴和卢姓 · 查看更多 »

卢他之

卢他之(),又作卢它父。西汉丰县(今江苏省丰县)人,卢绾之孙。 燕王卢绾叛汉,归附匈奴。卢他之生于匈奴,汉景帝时,卢他之袭封其祖父卢绾的爵位为东胡王。汉景帝中五年(前145年)卢他之归降汉朝,四月被汉景帝封为恶谷侯,一作亚谷侯。卢他之去世,谥号简,後元年(前143年),卢種嗣位。卢種去世,谥号安,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卢贺嗣位。卢偏去世,谥号康,元光六年(前129年),卢贺嗣位。征和二年(前91年)七月,卢贺因为太子刘据之事牵连,夺爵国除。.

新!!: 匈奴和卢他之 · 查看更多 »

卢绾

盧綰(),沛郡丰邑(今江苏省丰县)中阳里人,西汉时期异姓诸侯王之一。卢绾深得刘邦的信任,官至太尉,后又獲封为长安侯。燕王臧荼的叛乱被平定后,卢绾獲刘邦封为燕王,後在消滅異姓王風潮中,心不自安,私通陈豨与匈奴事发,招致朝廷征討,逃亡匈奴,獲封为东胡卢王,死于该地。.

新!!: 匈奴和卢绾 · 查看更多 »

卢浑

卢浑,中國西汉、新朝年间匈奴呼韩邪单于之子,母亲是屠耆阏氏。 他的哥哥雕陶莫皋、且糜胥,咸、左贤王乐的母亲是第二大阏氏,且莫车、囊知牙斯的母亲是颛渠阏氏。13年,咸即位为乌累若鞮单于,以弟舆(第五阏氏之子)为左谷蠡王。囊知牙斯子苏屠胡为左贤王,以卢浑为右贤王。.

新!!: 匈奴和卢浑 · 查看更多 »

卢敖

卢敖,世称卢生,秦朝方士,燕国人,一说齐国人。官至博士。據說修煉方術而成仙,漢朝時為了紀念卢敖,設置了盧氏縣,在今日河南省。.

新!!: 匈奴和卢敖 · 查看更多 »

卫律

卫律(),匈奴丁灵王。原为汉朝投降匈奴的官员,受到匈奴单于的重用,经常参与匈奴的国家政治,对匈奴的政治产生了巨大影响。.

新!!: 匈奴和卫律 · 查看更多 »

卫青

卫青(),字仲卿,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人,汉武帝时期皇后卫子夫的异父弟,本名郑青,因为卫子夫的缘故冒姓卫。任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西汉擊潰匈奴名将。.

新!!: 匈奴和卫青 · 查看更多 »

卫满朝鲜

衛滿朝鮮(;前195年—前108年),又稱衛氏朝鮮(),是一個由漢人衛滿建立的古朝鮮政權。 根據《史記》記載,漢朝初年时,漢高祖所封的燕王盧綰出逃匈奴,其部將衛滿率舊部渡過鴨綠江,推翻了箕子朝鮮自立。 前109年,朝鮮國王衛右渠與西漢發生衝突。漢武帝派兵攻滅衛氏朝鮮,以其地設置漢四郡。.

新!!: 匈奴和卫满朝鲜 · 查看更多 »

印度-塞西亞王國

印度-塞西亚人(Indo-Scythians),是在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4世纪中叶迁移到南亚的中部和北部的部分地区(粟特、大夏、阿拉霍西亚、犍陀罗、信德、克什米尔、旁遮普邦、哈里亚纳邦、拉贾斯坦邦、北方邦和比哈尔邦)的塞西亚人。 南亚第一位塞西亚国王莫高(公元前1世纪)在犍陀罗(今部分位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区)建立塞西亚政權,并逐步向印度西北部扩张。公元395年,被印度笈多王朝皇帝旃陀羅·笈多二世击败,印度-赛西亚王国在印度西北部的统治因而结束。在此之前,公元2世纪時,在南印度百乘王朝的国王征服下,塞西亚人的统治就已开始衰落。公元4世纪才被笈多王朝的旃陀罗·笈多二世完全摧毁。 塞西亚人从中亚开始侵入印度,通常被称为印度-塞西亚人入侵,在这几个世纪对南亚的历史具有显著的影响力。事实上,印度-塞西亚人的战争是因公元2世纪中亚人的游牧部落与匈奴人的冲突而引发。在印度西部的一些农业和手工业的社区源于塞西亚人。.

新!!: 匈奴和印度-塞西亞王國 · 查看更多 »

卜姓

卜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2位。.

新!!: 匈奴和卜姓 · 查看更多 »

卜式

卜式為西汉大臣,籍貫洛阳(今河南)。.

新!!: 匈奴和卜式 · 查看更多 »

千長

千長,中国古代官名。匈奴和西域龟兹国等设置千長,意即千人之长,统领千人。.

新!!: 匈奴和千長 · 查看更多 »

南匈奴

南匈奴,公元48年,匈奴分裂,殘留在北方蒙古高原的部落,被中國稱為北匈奴;由匈奴贵族日逐王比在南方內蒙古一帶建立的匈奴政權,相對於北匈奴,被稱為南匈奴。南匈奴親附於東漢之下,成為附庸。304年,南匈奴單于劉淵建立前趙,推翻晉朝後,開啟五胡十六國時代。.

新!!: 匈奴和南匈奴 · 查看更多 »

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北朝始於439年北魏滅北涼,統一北中國北方開始,南朝始於420年劉宋建立開始;南北兩朝在589年隋灭陳為止。)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劉宋開始,至589年隋滅南陳為止,上承兩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因為南北兩勢长时间对立,所以稱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与陈同时存在的西梁一般不算在内。;北朝(439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由于军权转移,南朝皇族主要出身于寒門或庶族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71頁。。初期經濟逐渐恢复,但由於戰略錯誤與北朝军力強盛,使得疆界逐次南移。皇帝與宗室為了皇位時常血腥鬥爭。南梁在梁武帝在位期間國力改善,使國力再度強盛,晚年國家糜爛,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獨霸政局的僑姓世族完全崩潰。雖由南陳的陈文帝統一南朝,但國力大跌,包括現在四川在內的西部大片原屬南梁領土被西魏佔領,南陳只能依長江抵禦北朝。北朝承繼五胡十六国,為胡漢融合的新興朝代。北魏皇室為鮮卑族,漢族官員受五胡文化影響,鮮卑皇室也受到漢文化的薰陶,彼此通婚。北魏被北方的柔然牽制,直到較友好的突厥并吞柔然後才全力對付南朝。後期在六镇之乱和农民暴动之后造成实力大衰。北魏分裂成東魏及西魏後,不久分別被北齊及北周取代。北齊主要由六鎮集團組成,初期军力強盛。最後藉由宇文泰开创的北周關隴集團,吞并政治日趋腐败的北齊。此時統一中國的天平已朝向北周傾斜。周武帝去世後,漢人楊堅掌握朝廷,通过授禅北周静帝建立隋朝,经营八年之后,發兵灭南陳統一中國。 北朝戰爭不斷、各阶级對立严重,而南朝經濟持續成長、局势比較穩定,出現元嘉之治與永明之治等治世。中原人口自黃巾之亂和永嘉之乱后就开始南移,为南方帶來大量勞動力與先进的生產技術。江南的繁荣,使得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萬繩楠(1994年):《魏晉南北朝史論稿》第十一章〈南朝時代歷史的變化與發展〉,第266頁。。在文化方面,乱世为思想自由提供沃土肥壤,提出務實求治和無君論等觀點,在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開創出獨到的見解與理論。玄學、佛教與道教都很興盛。其中佛教帶動石窟的發展,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雲岡石窟與龙门石窟名揚後世。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埃兰沙赫尔),南到东南亚與印度。 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會階層分為世族、齊民編戶、依附人及奴隸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二章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形態,第101頁。。世族擁有大量不需付稅的依附人從事生產與作戰,影響朝廷的稅收。雖然南朝皇帝仍然需要主流世族的擁護,不過也扶持寒門以平衡政治勢力,並且在南梁時出现了科舉制度的萌芽。南朝世族因為長期安逸而逐漸衰退,在侯景之亂後徹底崩潰。北朝胡人缺乏中原政治的經驗,所以重用漢人世族,引起雙方的文化採借,久之形成文化混合,以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最盛。混合的過程產生激烈的思想衝突、政治鬥爭或種族衝突,例如六镇之乱、北齊的排漢運動《顏氏家訓》提到:「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而北周建立關中本位政策,融合鮮卑及漢文化以消除胡漢隔閡《中國文明史第四卷魏晉南北朝上冊》第一章政治發展大勢,第69頁。。在隋朝統一天下後,開創出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國。.

新!!: 匈奴和南北朝 · 查看更多 »

南越国

南越国,又称为南越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传》。或南粤班固:《汉书》卷九十五《西南夷两粤朝鲜传》。,在越南又称为赵朝,是约前204年至前112年《史记》和《汉书》记载的时间为元鼎六年冬,元鼎六年换算成公元纪年应为前111年,但由于汉朝以十月为岁首,冬为一年开始,《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載為「元鼎六年冬十月,行东,将幸缑氏,至左邑桐乡,闻南越破,以为闻喜县。」依《新编中国三千年历日检索表》,元鼎六年冬十月是儒略曆公元前112年11月14日—12月13日。存在于岭南地区的一个国家,国都位于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疆域包括今天中国广东、广西的大部分地区,福建的一小部分地区,海南,香港,澳门和越南北部、中部的大部分地区广东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广东百科全书》,第101页。王赓武主编:《香港史新编》(上),第28页。肖一亭:《珠海、澳门史前史的重建》,《东南文化》1998年第4期,第108页。。南越国是秦朝将灭亡时,由南海郡尉赵佗起兵兼併桂林郡和象郡后于约前204年建立。前196年,赵佗向西汉皇帝刘邦称臣,南越国成为西汉的一个“外臣”。约前183年,南越国与西汉交恶,赵佗开始称帝,其后,闽越、夜郎、同师等国皆臣属于南越国,南越国的势力影响范围扩张至顶峰。前179年,南越国与西汉修好,赵佗再次向西汉皇帝汉文帝称臣。前113年,南越国第四代君主赵兴因向西汉请求“内属”,而和丞相吕嘉发生争议。吕嘉杀死赵兴,立其兄赵建德为新君主,并与西汉对峙。前112年,西汉君主汉武帝出兵10万发动对南越国的战争,并在同年将南越国灭亡。南越国共存在93年,历经五代君主。 南越国的建立保证了秦末乱世时岭南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使岭南免遭战乱之苦。来源于秦朝中原地区的统治者,带来了中原发达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使岭南落后于中原的政治、经济现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南越国君主推行“和集百越”的政策,促进了中原移民和南越国各土著部族之间的相互融合,并使中原文化和汉字得以传入岭南地区,使岭南文化既保留了自己的特色,又得到了发展。.

新!!: 匈奴和南越国 · 查看更多 »

南方丝绸之路

南方丝绸之路,古称蜀身毒道,也称交广印度两道是一条经交州、广州,通西域、印度,远至巴格达的中外丝绸贸易孔道道。其总长有大約2000公里,是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之一,包括陆道和海道,主要出口商品为丝绸。.

新!!: 匈奴和南方丝绸之路 · 查看更多 »

卑陆

卑陆国,一名毕陆,位于今新疆乌鲁木齐东。国王治所在天山东乾当国,离长安八千六百八十里。二百二十七户,1387口,胜兵422人。西南至西域都护治所乌垒1287里,属官有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左右译长各一人。西边是卑陆后国,国王治所在番渠类谷,离长安八千七百一十里。四百六十二户,1137口,胜兵350人。东与郁立师、北与匈奴、西与劫国、南与车师相接,属官有辅国侯、都尉、译长各一人,将二人。三国以后,成为车师的属地。.

新!!: 匈奴和卑陆 · 查看更多 »

单于

单于(上古漢語擬音:;拼音(叶音):chányú;注音 ㄔㄢˊ ㄩˊ),曾作--,是匈奴人對他們部落联盟的首领的專稱,意為廣大之貌。单于始創於匈奴著名的冒頓单于的父親頭曼单于,之後這個稱號一直繼承下去,直到匈奴滅亡為止。而東漢三國之際,有烏丸、鮮卑的部落使用单于這個稱號。至兩晉十六國,皆改稱為大单于的稱號,但地位已不如以前。 至中世紀時,這個稱號被可汗取代。.

新!!: 匈奴和单于 · 查看更多 »

单皇后

单皇后(),十六国之匈奴汉国光文帝刘渊的第二任皇后。 她是氐族首领單徵的女儿,河瑞二年(310年)正月时單氏已被刘渊立为皇后,同时立第一任皇后呼延皇后的儿子刘和为皇太子。 当年六月刘渊死后,刘和即位。他只当了几天皇帝,就被弟弟刘聪杀死。刘聪想让單皇后的儿子劉乂当皇帝,被劉乂婉拒,于是刘聪即位为帝,尊單皇后为皇太后,封劉乂为皇太弟。 單太后有绝色,她和庶子刘聪发生暧昧关系,于匈奴习俗符合,但在汉族传统道德中却属于乱伦。史称,劉乂规劝母亲,單太后羞愧而死。.

新!!: 匈奴和单皇后 · 查看更多 »

古突厥

古突厥(突厥字母:𐱅𐰇𐰼𐰰:𐰜𐰇𐰛 Kök Türk,土耳其语:Gök Türk;维吾尔语:كۆك تۈرك Kök Türk;英语:Celestial Turks、Blue Turks或Kok Turks;塞語:Ttūrka,Ttrūka;中古藏語:Drugu)是中世纪的一个游牧部族。在土门的领导下,突厥部落建立了强大的突厥汗国。.

新!!: 匈奴和古突厥 · 查看更多 »

句龍王

句龍王,匈奴官号,又称匈奴左部句龙王、左部句龙大人。 句龍王屬於南匈奴左部诸王,掌领其部人众兵马。东汉永和五年(140年)句龙王吾斯、车纽叛汉。吾斯立车纽为单于。冬,车纽战败降汉。吾斯率部联合乌桓继续与汉朝对抗,至汉安二年(143年)冬,中郎将马寔募刺杀句龙吾斯,送首級到洛阳。句龙大人,大人句龙,都是指句龙王。.

新!!: 匈奴和句龍王 · 查看更多 »

可萨人

可薩人,又譯作卡扎人,常指一西突厥的屬部落,他們的汗國是中世纪初期最大的汗國。最早见于《隋书·北狄传》,《旧唐书·西戎传》和《新唐书·西域传下》称其为“突厥可萨部”,杜环《经行记》提到“苫国(叙利亚)有五节度,有兵马一万以上,北接可萨突厥,可萨北又有突厥”,他們半定居在東歐大平原至北高加索。 他們與西突厥只有稀疏的關係(統治者是西突厥宗室,後來全然獨立),他們在公元7世紀下半葉,在北高加索草原伏爾加河中下游建立了強大的可薩汗國,成為絲綢之路北道上的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中轉站,疆域東至今花剌子模、今西哈薩克斯坦州、西至多瑙河与今烏克蘭,達吉斯坦是核心,南至格鲁吉亞、車臣、克里米亞、小亞细亞東北、他們與東羅馬帝國和阿拉伯帝國在政治和經濟上保持密切的關係。 他們的可汗名號是答剌罕。“可薩”一词在德文有“異教徒”,希臘文有“匈奴騎兵”,在俄文與希伯來文有“牧羊人”,在阿拉伯語有“小眼睛”的意思,在亚美尼亞與格魯吉亞有“北方”的意思,在突厥语解为“遊蕩”,古代波斯史說可薩人好劫掠與長途奔襲,長矛是主要武器,亞洲人後來把类似于可薩人那样生活的也稱為可薩人,在1480年代,格魯吉亞還有自稱可薩人的突厥語游牧民,哥薩克與哈薩克也源於此字。在車臣語中,“可萨”一词可解为“美丽谷地”。 汗国民族有突厥语部落、波斯人、烏戈尔、斯拉夫人、哥德人和高加索人。《世界境域志》中说可萨汗国可汗姓氏是阿史那(Asna)。.

新!!: 匈奴和可萨人 · 查看更多 »

史记

《史记》最早稱為《太史公書》,由西汉太史令(太史公)司马迁编写的历史书籍。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間共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是纪传体通史之祖。全书包括本纪 12 卷、世家 30 卷、列传 70 卷、表 10 卷、书 8 卷,共 130 篇(卷),52 万 6500 餘字。该书原稿约在西汉末年消失,目前存世最古的史记残卷是日本京都高山寺藏中国六朝抄本,目前存世最古的完整史记是现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北宋“景祐本”《史记集解》(其中有十五卷为别版补配)及日本藏南宋版黄善夫三家注史记。 《太史公書》首创的纪传体撰史方法为後来历代“正史”所传承,与後来的《汉书》、《後汉书》、《三國志》合称“前四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对後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皆产生了深远影响,《太史公書》同时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太史公书》最初無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记》、《太史公传》、《太史記》、《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新!!: 匈奴和史记 · 查看更多 »

右大將

右大将,是古代匈奴官号,與左大將相對,低於左大將,高於左大都尉,为二十四长之一。虚闾权渠单于立,以右大将女为大阏氏。.

新!!: 匈奴和右大將 · 查看更多 »

右大當戶

右大当户,是古代匈奴官号,與左大當戶相對,低於左大當戶,高於左骨都侯,为二十四長之一。匈奴二十四长,居第十位。 右大当户为单于十大重要辅臣之一,位在左右大都尉之下。其号世袭,各有分地,左大當戶驻匈奴东部,右大当户驻西部。分别统军,指挥作战,为匈奴二十四个“萬騎长”之一。其下置千長、百長、什長、裨小王、相封、都尉、當戶、且渠等属官。.

新!!: 匈奴和右大當戶 · 查看更多 »

右大都尉

右大都尉,是古代匈奴官号,與左大都尉相對,低於左大都尉,高於左大當戶,为二十四長之一。匈奴二十四长,居第八位。 左大都尉驻匈奴东部,右大都尉驻西部。分别统军,指挥作战,为匈奴二十四个“萬騎长”之一。其下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封、都尉、当户、且渠等属官。.

新!!: 匈奴和右大都尉 · 查看更多 »

右地代

右地代,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匈奴铁弗部人,夏國开国皇帝赫连勃勃的长兄,刘卫辰的长子。 开始随父祖为刘姓,龙升元年(407年),赫连勃勃自立为天王,建立夏国。受封丞相,代公。龙升三年(409年),夏国击败后秦姚兴军队,攻取黄石固、我罗城。迁移七千余户於大城(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他受命为幽州牧镇守大城。凤翔元年(413年),全族从刘姓改为赫连姓。.

新!!: 匈奴和右地代 · 查看更多 »

右骨都侯

右骨都侯,是古代匈奴官号,與左骨都侯相對,低於左骨都侯,为二十四長之一。匈奴二十四长,居第十二位。 右骨都侯在冒顿单于时设置,为单于的亲近大臣,掌佐单于总国政。为单于及左右贤王之辅佐。但由呼衍氏、须卜氏、丘林氏、兰氏等异姓贵族担任,辅佐单于。右骨都侯主管匈奴右部政事,经常出入西域各国。南匈奴時属左大将,掌领兵。是单于的辅政近臣,主断狱讼。裁决之案,面报单于,无文簿记录。呼韩邪单于附汉后,诸骨都侯亦屯驻一方,助汉戍边。.

新!!: 匈奴和右骨都侯 · 查看更多 »

右谷蠡王

右谷蠡王,是古代匈奴官号,與左谷蠡王相對,低於左谷蠡王,高於左大將,为二十四长之一。東漢南匈奴低於右賢王,高於日逐王,為四角之一。 右谷蠡王由单于子弟充任,其号世袭。各有分地,左谷蠡王驻匈奴东部,右谷蠡王驻西部。依次第高下也可继承单于位。下辖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都尉、当户、且渠等官。.

新!!: 匈奴和右谷蠡王 · 查看更多 »

右谷蠡王 (且鞮侯单于之子)

右谷蠡王,中國西汉年间匈奴且鞮侯单于之子,狐鹿姑单于之弟,名不詳,狐鹿姑单于即位后,封為右谷蠡王。 他的兄弟左大都尉贤能,狐鹿姑单于之母阏氏私自派人杀了左大都尉。前85年,狐鹿姑单于病重将死时,对诸贵人说:“我子年少,不能治国,当立弟右谷蠡王。”单于死後,卫律等与颛渠阏氏合谋立狐鹿姑单于的儿子左谷蠡王为壶衍鞮单于。左贤王、右谷蠡王以不得立怨恨,率其众想要南归汉朝。害怕不能达到,于是胁迫卢屠王,想要与西降乌孙,谋击匈奴。卢屠王告发,壶衍鞮单于使人验问,右谷蠡王不服,反把罪名怪罪到卢屠王,国人都称冤枉。于是二王去居其所,不再肯在龙城会见单于。.

新!!: 匈奴和右谷蠡王 (且鞮侯单于之子) · 查看更多 »

右谷蠡王 (伊稚斜单于年间)

右谷蠡王,為西漢時匈奴領袖。前119年漠北之戰,漢軍在漠北大破匈奴軍隊,伊稚斜單于帶著殘軍在與漢軍戰亂中逃走。因為伊稚斜單于一個月多的時間未與匈奴人聯繫,右谷蠡王認為伊稚斜單于已經死亡,於是便自立為單于。十餘天後,伊稚斜單于與匈奴部落會合,右谷蠡王乃廢除單于的稱號。.

新!!: 匈奴和右谷蠡王 (伊稚斜单于年间) · 查看更多 »

右賢王

右賢王,又稱右屠耆王,匈奴的封號,位置低於單于,與左賢王併列,控制帝國的西方地區,為二十四長之一。其名稱來自匈奴語的屠耆,漢語為賢,因此譯為右賢王。右賢王控制上郡(約當今中國陝西榆林市)以西的地區,至月氏、氐、羌屬地為止。 右賢王也是出身攣鞮氏的世襲貴族,在匈奴帝國中的地位極為尊貴。.

新!!: 匈奴和右賢王 · 查看更多 »

右贤王 (握衍朐提单于之弟)

右贤王(),中國西汉年间匈奴握衍朐提单于之弟,名不詳,握衍朐提单于即位后,封為右贤王。 握衍朐鞮單于原來在虛閭權渠單于在位時擔任右贤王,前60年,自己即位後,以弟弟接任右贤王。前58年,呼韩邪单于击敗握衍朐鞮单于,派人求救于右贤王:“匈奴人一起攻打我,你肯发兵助我嗎?”右贤王說:“你不爱下屬,杀兄弟贵人。你自己死在你的地方,不要来牽連我。”握衍朐鞮单于自杀。左大且渠都隆奇逃亡右贤王處,其民众尽降呼韩邪单于。當年冬天,都隆奇与右贤王一起立日逐王薄胥堂为屠耆单于,发兵数万人东向襲擊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败走。前57年秋,西方呼揭王来和唯犁当户說右贤王的壞話,說他想自立为乌藉单于。屠耆单于杀死了右贤王父子。后知其冤,再杀死了唯犁当户。.

新!!: 匈奴和右贤王 (握衍朐提单于之弟) · 查看更多 »

叶尼塞吉尔吉斯人

叶尼塞吉尔吉斯人是叶尼塞河上游与米努辛斯克南部最早期居民。最早臣服于匈奴,夹于呼揭和丁零部落之间,位于呼揭以东、丁零以西,从六世纪开始先后被突厥、薛延陀、燕然都護府与回纥统治。他们可能是吉尔吉斯族与哈卡斯人、阿爾泰人始祖。最早出现于《史记》与《汉书》,可以肯定在公元前3世纪就活动于丁零以西的叶尼塞河上游,古称剑河。该族与今天柯尔克孜族的关系仍未有共识,但可以知道叶尼塞吉尔吉斯人至少在公元六世纪开始就操突厥语,而柯尔克孜族也操同一语系。.

新!!: 匈奴和叶尼塞吉尔吉斯人 · 查看更多 »

叶尼塞语系

叶尼塞语系(Yeniseic 或 Yenisei-Ostyak)是分布在西伯利亚中部叶尼塞河流域的一个语族。.

新!!: 匈奴和叶尼塞语系 · 查看更多 »

司馬炎

晉武帝司馬炎(),字安世,河内郡温縣(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晉朝開國皇帝,諡號武皇帝。 曹魏权臣司马昭长子,魏咸熙二年(265年)十二月丙寅,晋王、相国司馬炎逼迫魏元帝禪讓,即位為帝,定有天下之号曰晉,改年號泰始。在位期间,封同姓诸王,以郡为国,置军士,希望互相维系,拱卫中央。晋武帝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屡次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并严禁私募佃客。又招募原吴、蜀地区人民北来,充实北方,并废屯田制,使屯田民成为州郡编户。 太康元年(280年),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晋武帝鉴于曹魏末期为政严苛,风俗颓废,生活豪奢,乃“矫以仁俭”,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赐谷人五斛,免逋债宿负,诏郡国守相巡行属县,并能容纳直言。还重视法律,亲自向百姓讲解賈充等人上所刊修律令,并亲身听讼录囚。但灭吳后,逐渐怠惰政事,沉迷女色,扩充后宫,荒淫无度。 鑒於曹魏宗室力量薄弱才讓其父祖有機可乘,因此他巩固皇权而大封宗室。然而诸王统率兵马各据一方,晋武帝死后,诸王为争夺权力,内讧不已,形成16年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

新!!: 匈奴和司馬炎 · 查看更多 »

受降城

受降城,唐时亦称河外三城,汉朝初以接受匈奴贵族投降而建,至唐朝时因后突厥汗国的兴起,成为黄河外侧驻防城群体,汉及三受降城皆筑于北纬40度线以北的河套北岸及漠南草原。王胜明等,汉语大词典等误释受降城辨正,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04期。.

新!!: 匈奴和受降城 · 查看更多 »

参合陂

参合陂,中国古代地名。 参合陂的地点有可能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岱海附近,凉城县团委,也可能是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中华阳高人网。这两个县分别位于今天大同市的西北和东北,相距五十公里,并不相邻。一说这种混淆的可能缘由是北魏太武帝将阳高附近的参合县迁至内蒙古。 前196年,西汉大将柴武討伐已經歸降匈奴的韓王信,在参合斩杀之。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在371年出生于参合陂北部,一说位于今凉城县岱海镇榆树坡村。 395年拓跋珪率军在参合陂大败后燕太子慕容寶的军队,史称參合陂之戰。.

新!!: 匈奴和参合陂 · 查看更多 »

后妃

后妃是對男性君主經冊封位號的妻妾之統稱,即皇后與妃嬪,有時也包括其他近支宗室以及受封王爵的男性之妻妾,以及前代男性君主之女性配偶。歷史上大部份君主皆為男性且為父系社會,男性之女性配偶一般會因為與皇胤結婚而得到皇室配偶身份,晉身皇族;而部份地區又實行一夫多妻制,君主、宗室、王爵的配偶又有不同等級,因此世界各地的后妃名目眾多,地位也有差異。.

新!!: 匈奴和后妃 · 查看更多 »

名驹

古骏马有飞兔、腰褭『要袅、骠褭(niao)』。.

新!!: 匈奴和名驹 · 查看更多 »

吐火罗人

吐火罗人(Tocharians)是原始印欧人地處最東的一支民族,聚居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一帶。.

新!!: 匈奴和吐火罗人 · 查看更多 »

吴忠市

吴忠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宁夏回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宁夏中部,黄河东岸。市境东邻陕西省榆林市,南接甘肃省庆阳市,西界中卫市,西北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北连银川市。地处宁夏中部银川平原,引黄灌区的精华地段。全市总面积1.68万平方公里,人口129.48万,其中回族人口比例超过五成,是中国回族主要聚居区之一。吴忠农牧业发达,为自治区的粮食主要产地,盛产滩羊,素有“塞上江南”、“塞上明珠”之美称。.

新!!: 匈奴和吴忠市 · 查看更多 »

吾丘寿王

吾丘寿王,姓吾丘,字子贛,西汉趙国(今河北省邯郸市)人,漢武帝側近。 年少时因为善下围棋,武帝命他为待诏。他跟随武帝的中大夫董仲舒学习《春秋经》,通《春秋经》。 官至侍中中郎,触法而被罷免。之後,上書謝罪请求为皇帝养馬,武帝不許。又请求防衛边境,武帝还是不許。上疏願擊匈奴,武帝追問,他回答头头是道,于是再被任用为郎。東郡盗起,吾丘寿王任東郡都尉,太守不置,吾丘寿王兼任其职。治績不效,武帝以盗賊横行責备,吾丘寿王上书辩明。 武帝召吾丘寿王回长安任光禄大夫、侍中。丞相公孫弘提出防止盗賊,要禁止百姓使用弓、弩,武帝召臣下議論。吾丘寿王说,盗賊变多,是郡国二千石之罪,不是弓弩的問題,大射之礼是天子到庶民共通的、禁止使用弓弩,就是废礼。他以这个理由反对公孫弘。武帝同意他的意見,責备公孫弘,公孫弘屈服。 汾陰出现宝鼎。武帝供於宗廟,藏於甘泉宮。大臣都说,陛下得到了周朝的宝鼎。吾丘寿王认为不是周鼎。武帝询问理由“今朕得周鼎,群臣皆以為然,壽王獨以為非,何也?有說則可,無說則死。”吾丘寿王说:“周鼎是顺应周朝的功德出現的。现在的鼎是顺应漢朝的功德出現的,应该称为漢鼎,武帝大喜,群臣皆稱萬歲。当天,賜给吾丘寿王黄金十斤。吾丘寿王後因事件連座被誅殺。.

新!!: 匈奴和吾丘寿王 · 查看更多 »

向达

向达(),字觉明,号觉明居士、别署方回、佛陀耶舍。土家族,中国湖南溆浦人。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敦煌学家、中外交通史家,版本目录学家,翻译家。.

新!!: 匈奴和向达 · 查看更多 »

吕嘉 (南越国)

吕嘉(粵語:Leoi5gaa1,越南語:Lữ Gia;),越族人首领。南越国丞相。他连续担任趙胡、趙嬰齊、趙興、趙建德四代南越王的辅臣,权倾一时。后来,吕嘉因反对西汉对南越的统治,被汉武帝发兵征讨,于110年为汉军所杀。.

新!!: 匈奴和吕嘉 (南越国) · 查看更多 »

吕雉

呂雉(),字娥姁,汉高帝刘邦皇后。西汉时称吕太--,简称吕--,谥号高皇后,东汉时光武帝改薄太后为高皇后,吕后为高--。山东单父(今单县)人,为汉高祖刘邦任亭长时所娶元配妻子(前202年-前195年),一直追随刘邦征战,被封为汉王王后,直到刘邦以汉王身份即皇帝位后,尊为皇后。惠帝即位,尊為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惠帝死后,虽为少帝祖母也是中国历史上首位在世的皇祖母,但不称太皇太后,仍以皇太后身分临朝称制,掌控朝政达八年《汉书·高后纪第三》载:“惠帝崩,太子立为皇帝,年幼,太后临朝称制,大赦天下。……四年夏,少帝自知非皇后子,出怨言,皇太后幽之永巷。诏曰:‘凡有天下治万民者,盖之如天,容之如地;上有欢心以使百姓,百姓欣然以事其上,欢欣交通而天下治。今皇帝疾久不已,乃失惑昏乱,不能继嗣奉宗庙,守祭祀,不可属天下。其议代之。’群臣皆曰:‘皇太后为天下计,所以安宗庙社稷甚深。顿首奉诏。’五月丙辰,立恒山王弘为皇帝。……八年春,封中谒者张释卿为列侯。……秋七月辛巳,皇太后崩于未央宫。遗诏赐诸侯王各千金,将相列侯下至郎吏各有差。大赦天下。”,是中国历史上首位皇后、皇太后。 吕雉有两兄吕泽、吕释之,以及姊吕长姁、妹吕嬃;其二位兄长皆因追随刘邦征战封侯。吕雉生一子一女,为漢惠帝、魯元公主。 漢惠帝在位七年,自元年起即因「人彘」事件不再聽政,并嗜酒燕乐,导致多病;吕雉自惠帝死后即临朝称制,于吕太后元年、四年連立兩任少年皇帝,共主政八年。因此《史記》、《漢書》等正史以「本紀」體例記載呂太后生平,将其历史地位看作等同于一任帝王。吕太后统治期间实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的政策,废除挟书律,下令鼓励民间藏书、献书,恢复旧典,受到了前后同一时期史学家司马迁的高度赞扬。 汉初制度简约。吕雉主持明确了汉朝的后宫尊卑制度,于称制七年主持重新议定了汉高祖母亲、兄姊的谥号,将刘邦的母亲和姐姐均由“夫人”升为“--”。 據东汉班固所著《漢書》記載,劉邦死後,匈奴首領冒頓曾寄國書向吕太后求婚,意在標揚匈奴武力,刻意貶低漢朝國力。吕太后以年邁為由婉言拒绝,不过继续沿用了与匈奴和亲的政策。 吕太后称制期间曾大封亲族为王。前180年8月18日(七月三十),吕雉逝世,周勃、陈平等人铲除吕氏家族力量,更立汉高祖次子代王继承宗庙,是为汉文帝。.

新!!: 匈奴和吕雉 · 查看更多 »

吉尔吉斯斯坦

--共和國(Кыргыз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 Kyrgyz Respublikasy;Киргиз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Kirgizskaya Respublika),通稱--(Кыргызстан,Kyrgyzstan;Киргизия,Kirgiziya),是一個位於中亞的內陸國家。吉爾吉斯斯坦北边与哈薩克斯坦相接,西边则为烏茲別克斯坦,西南为塔吉克斯坦,东边紧邻中國。比什凱克是吉爾吉斯斯坦的首都和最大城市。 作为中亚古国,吉尔吉斯斯坦历史达两千年,经历各种王朝与文化。因其被山峦环绕而相对孤立,吉尔吉斯文化得以较好传承;又因地理位置,吉尔吉斯斯坦处于多个文化交汇点。尽管众多部落族群在吉尔吉斯斯坦居住已久,但时有外来势力入侵统治。直至1991年從原蘇聯獨立后,吉尔吉斯斯坦成为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政治体制为单一制和议会制。吉尔吉斯至今仍时有民族冲突、叛乱以及经济问题。现为独联体、欧亚经济联盟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同时也是上海合作組織、伊斯兰合作组织、突厥议会和突厥文化国际组织成员国。 吉尔吉斯人口570萬。主體民族為吉爾吉斯族,其余为乌兹别克族和俄罗斯族等民族。吉尔吉斯语为国语,而在一世纪的俄罗斯化政策影响下俄语仍使用较广而作为官方语言。64%人口为无宗派穆斯林。除突厥文化外,吉尔吉斯文化还容纳和受到了蒙古、波斯和俄罗斯文化的影响。.

新!!: 匈奴和吉尔吉斯斯坦 · 查看更多 »

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憲制(Constitutional monarchy),亦即有限君主制,是相對於君主專制的一種國家體制。君主立憲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過立憲,樹立人民主權、限制君主權力、實現事務上的共和主義理想。可分為二元制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雖然是國家的元首,但君主的权利與產生的方式,會依各個國家的制度而不同;縱使是同一個國家,往往在不同時期,君主的產生方式與權利範圍也各不相同。.

新!!: 匈奴和君主立宪制 · 查看更多 »

堂邑父

堂邑父是中國漢朝時的西域胡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助手和嚮導,很优秀的射手,和張騫一起被匈奴人所抓,最後整個使隊數百人僅有他和張騫二人安全回國。归国后,汉武帝封他为奉使君。.

新!!: 匈奴和堂邑父 · 查看更多 »

塔施提克文化

塔施提克文化(Таштыкская культура,Tashtyk culture)是分布在西伯利亞地區葉尼塞河中游的米努辛斯克盆地,即今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和科麦罗沃州東部一帶,年代約為前5世紀至前1世紀,屬于早期鐵器時代文化。有人说葉尼塞吉尔吉斯人是他们后人。一般认为就是司马迁《史记》中的鬲昆,其后臣服于匈奴近300余年。.

新!!: 匈奴和塔施提克文化 · 查看更多 »

壺衍鞮單于

壺衍鞮单于(?-前68年),為亞洲古匈奴的君主之一,他於前85年接任狐鹿姑單于擔任匈奴單于,前68年卒於任。即位後,他將被扣19年的漢朝蘇武釋放歸漢,蘇武回朝後,漢昭帝封點匈奴為屬國。 前80年-前71年,壺衍鞮單于統治的匈奴與鄰國烏孫及漢朝多次興戰,互有勝敗。其中前71年的對烏孫戰役中,損萬人兵馬最為慘烈。.

新!!: 匈奴和壺衍鞮單于 · 查看更多 »

夏 (十六国)

夏(407年-431年)是十六国时期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建立的政权。為別於三代的夏朝,故史称「大夏」,又其建國者為匈奴人,又稱「胡夏」。赫连氏本匈奴南单于后裔,内徙后改姓刘。十六国时先依刘渊,后附前秦。及苻坚灭代国,命其首领刘卫辰督摄黄河以西。前秦瓦解后,刘卫辰势力发展,据有朔方之地。 晋太元十六年(391年)北魏攻杀刘卫辰,其子赫连勃勃奔后秦,为安远将军。晋义熙三年(407年)赫连勃勃袭杀岳父、后秦高平公没弈干,并有其部,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改姓赫连,自以为匈奴是夏后氏后裔,建立大夏政权。不断侵扰后秦北边,前后俘获、坑杀数万。赫连勃勃为政残暴,发夏10万众筑都城统万城(今称白城子,在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纳林河乡与陕西省靖边县红墩界乡交界处的无定河北岸流沙之中)。刑杀工匠数千人。夏凤翔六年(418年),赫连勃勃乘东晋灭后秦,乘虚轻取长安,在霸上(今陕西西安东)即帝位,国势更强。 真兴七年(425年)赫连勃勃卒,子赫连昌继位,次年(426年)北魏攻取长安,427年降统万城,428年3月又陷安定城,俘赫连昌。赫连昌弟赫连定在平涼自称夏皇帝。胜光四年(431年)赫连定灭西秦,又欲渡黄河击北凉遭吐谷浑袭击,兵败被俘,被送于北魏,夏亡。夏国共存在24年(407年-431年)。.

新!!: 匈奴和夏 (十六国) · 查看更多 »

夏朝

夏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夏部族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依據史書記載,夏、商、周三代皆为封建王朝,君主與諸侯分而治之,而夏朝是第一個世襲的氏族封建王朝。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製的礼器,其年代約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器时代初期。 虽然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但由于都成书较晚,且迄今为止又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如夏朝同时期的文字作为自证物,因此近现代历史学界一直有人质疑夏朝存在的真实性。在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由于一直未能出土类似殷墟甲骨卜辞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夏朝的存在性始终无法被证实。许多中外历史学家认为,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有可能是夏朝都城的遗迹,不過目前仍在尋找確鑿的依據来釐清。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夏代共传十四朝,十七--,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夏朝作为中国传统历史的第一个王朝,拥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后人常以“华夏”、“诸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新!!: 匈奴和夏朝 · 查看更多 »

大同市

大同市,简称同或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素有“魏都”“煤都”和“凤凰城”之称。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北部边缘,京包铁路、北同蒲铁路、大秦铁路的交点,北邻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东邻河北省张家口市、西南与山西省朔州市相接,总人口331.81万,市区人口174万。大同古称平城、云中。历史上,大同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西京,明清重镇。.

新!!: 匈奴和大同市 · 查看更多 »

大宛

大宛,是西汉时,泛指在中亚費爾干納區域居住的國家和居民,大宛國大概在今日費爾干納盆地。 前130年左右,漢朝大使張騫出使西域時曾來過此地,並於中國《史記》、《漢書》都有記載。中國史書中記載,大宛擁有相當規模的城市文明,當地居民五官多有高加索人種的特徵,並居住在城牆環繞的都市中,風俗與南方大夏相同。 有學者認為大宛名稱可能是亞歷山大大帝來到費爾干纳邊境後,因殖民於此地的希臘人後裔關係所取的,名稱上“宛”(yuān)很可能是從巴利語的耶婆那(Yavana)轉譯而來。耶婆那在當時中亞泛稱希臘人,從愛奧尼亞人轉譯而來,故此,“大宛”在字義上很可能是“大愛奧尼亞”。大宛在希臘化的塞琉古帝國和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統治下逐漸興盛繁榮,直到前160年遭到大月氏遷徙的影響,與希臘世界隔離。 在歷史上,大宛與中國之間的交流代表西方印歐民族文明首次大規模與中國文明接觸。此後,從前2世紀末直到13世紀初年,東方與西方世界靠者絲綢之路持續交流接觸。.

新!!: 匈奴和大宛 · 查看更多 »

大屠杀

大屠杀指故意殺害大量人類的行為,通常發生在同一時間或短時間之內。根據聯邦調查局的定義,大屠杀必須包含四起屠殺事件,而且屠殺事件之間沒有冷靜期存在Aggrawal A. (2005) Mass Murder.

新!!: 匈奴和大屠杀 · 查看更多 »

大漠谣

《大漠谣》是桐华创作的一部言情小说。描写了西汉汉武帝时期,来自西域的狼女金玉(玉瑾)与汉朝大将军霍去病、富商公子孟西漠(孟九)之间唯美曲折的爱情故事。2006年11月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2007年1月其终结篇亦正式推出。2012年3月1日,《大漠谣》(新版)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ISBN 9787540453541),新版共上下两册,上册即2006年初版,下册即2007年终结篇。《大漠谣》是“大汉情缘”系列的第一部,其他兩部是《云中歌》及《解忧曲》。三部的人物有贯通和串联,但是彼此又是独立的故事。.

新!!: 匈奴和大漠谣 · 查看更多 »

大月氏

大月氏,存在於公元前一世紀的古代國家。源自月氏,起源于先秦时期甘肃西部和新疆东部的一个部落。西汉时期,統治現今的伊犁河流域一帶,其后南迁至今阿富汗。.

新!!: 匈奴和大月氏 · 查看更多 »

天将雄师

《天将雄师》(Dragon Blade)是一部由李仁港執導的IMAX 3D动作电影,由成龙、约翰·库萨克及阿德里安·布洛迪領銜主演,于2015年春节上映。.

新!!: 匈奴和天将雄师 · 查看更多 »

天山山脉

天山山脉(维吾尔语:تەڭرىتاغ Tengri Tagh/Тәңри тағ;Тәңіртау/تأڭئرتاۋ;Ала-Тоо/تەڭىر-توو;东干文:,小儿经:)是亚洲中部最大的一条山脉,横亘中国新疆的中部、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等四國。古名白山,又名雪山,冬夏有雪。故名,匈奴谓之天山,唐时又名折罗漫山,高达二万一千九百尺,长约2500km,宽约250~300km,平均海拔约5km。最高峰是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m,在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边界;第二高峰是汗腾格里峰海拔6995m,在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交界处;博格达峰的海拔5445m,在中国境内。前两者是前苏联雪豹登山奖必要五峰之二。新疆的三条大河——锡尔河、楚河和伊犁河都发源于此山。天山山脉把新疆分成两部分:南边是塔里木盆地;北边是准噶尔盆地。天山由东西走向的褶皱断块山组成,山间有陷落盆地,如哈密盆地、吐鲁番盆地,西部有伊犁谷地。 位于乌鲁木齐市以东的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称它“雪海”。位于博格达峰山腰的天池,清澈透明,是新疆著名的旅游胜地。目前,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已纳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托木尔峰,海拔7435米,是天山的最高峰,登山界一般承认1956年阿巴拉科夫首次登顶成功,但也有说1938年已有苏联登山队登顶;1975年7月25日首个中国登山队登顶成功。.

新!!: 匈奴和天山山脉 · 查看更多 »

天下

-- 天下,最初是中华民族中漢族對世界的專有概念,後來傳播至東亞地區,深深影響東亞周邊的歷史和文化。“天下”的字面意思為「普天之下」,沒有地理和空間的限制,但也有不同的用法,用來形容某一種地理概念。天下这一概念伴隨一定的秩序原理,為某個地域、人民、國家的世界觀。就算對世界觀不明確的地域民眾,他們的「天下」的概念亦會根據一定的秩序形成。.

新!!: 匈奴和天下 · 查看更多 »

天汉 (西汉)

天汉(元年:前100年 - 末年:前97年)是汉武帝的第八个年号。汉朝使用天汉这个年号一共四年。 太初四年破大宛,汉武帝欲乘势征匈奴,改年号为“天汉”。.

新!!: 匈奴和天汉 (西汉) · 查看更多 »

夫兄弟婚

夫兄弟婚,也称利未婚、转房婚,是指女性在丈夫死后嫁给其兄弟的行为、习俗或法律。广义的转房婚也包括改嫁给夫家其他男性,例如亡夫的叔、伯、儿子(女方的亲生子除外)、侄、甥等的情况。夫死後嫁給丈夫兒子的婚姻又稱收繼婚。多数社会都存在有夫兄弟婚的实际行为。但社会对此类婚姻的态度可分为反对、中立、支持鼓励、甚至被认为是义务。其實是原始社會的群婚制度。(在江蘇省與河南漢族也有,有人說是開封猶太人風俗) 由于这样的男女双方本来就认识甚至熟悉,其结婚可能是个人选择。有的是出于经济考虑。贫困人家娶寡嫂、弟媳等,解决了赡养她们的问题,也省了聘礼。如果寡妇继承了财产,这样的婚姻可以防止家庭财富外流。社会视女性为夫家财产的时候,夫兄弟婚也可被理解为一种继承。另外政治也可成为夫兄弟婚的动机。例如英国的亨利八世娶其寡嫂凱瑟琳,目的是加强英国和西班牙王室的联盟。 有时候,夫兄弟婚也指女子同时以两个或多个兄弟为丈夫的情况。印度传说《摩诃婆罗多》中,黑公主同时嫁给了般度族的五兄弟。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藏族等有时会有这样的婚姻。但总的来说,一妻多夫制远不如一夫多妻制或一夫一妻制常见。.

新!!: 匈奴和夫兄弟婚 · 查看更多 »

头曼

頭曼(?—前209年),挛鞮氏,為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一代匈奴单于。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遣蒙恬征討匈奴,取得黃河以南的土地,头曼則因無法擊退秦軍,而率匈奴朝北遷徙。秦始皇死後不久,中國各地開始起兵反秦,過去駐守邊彊的軍隊都被調回,匈奴也趁機又渡過黃河以南,與中國交界於舊長城。 頭曼有一長子,名叫冒頓, 後头曼欲予其繼室閼氏之子繼承,遂將冒頓送到月氏做人質,冒顿到月氏充当人质后,头曼就发动了针对月氏的战争。月氏国打算杀掉冒顿。冒顿偷盗了月氏的良马才侥幸逃回匈奴。头曼看到儿子冒顿逃脱,是勇敢壮烈之士,于是让儿子冒顿统帅一万骑兵。冒頓訓練了一支軍隊,並要求當他响箭射向何處,部隊即射向何處。而不服從者,就將其处斩。他先後以其愛妾、其父的愛馬為目標,將未射箭者處死。其後等時機成熟,在一次父子打猎时,冒顿即將響箭射向頭曼,使其部隊射死头曼,冒頓並發動政變,殺死後母及不服他的大臣;於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自立為单于。.

新!!: 匈奴和头曼 · 查看更多 »

䤈落尸逐鞮單于

䤈落尸逐鞮单于(呼韓邪單于,),名苏屠胡,又名比,為匈奴烏珠留若鞮單于长子,初為右日逐王,领匈奴南边八部及乌桓之众。46年,蒲奴單于立為單于,比不得立,既懷憤恨。48年,比祕密派遣漢人郭衡奉匈奴地圖,八部大人共議立比為單于。十二月,比自立為呼韓邪單于,稱為南匈奴,匈奴一分為二。49年,攻北匈奴。後率4萬多人南下附漢,被漢朝安置在河套地區。.

新!!: 匈奴和䤈落尸逐鞮單于 · 查看更多 »

奚族

奚族,本名庫莫奚族,是中国北方古民族,源自東胡,为东部鲜卑宇文部的一支(又称匈奴一支)。有說契丹本來亦是奚族的一員,但亦有說兩者有所不同。巴托爾德認為闕特勤碑的tataby部是奚。.

新!!: 匈奴和奚族 · 查看更多 »

奥姓

罕见姓氏。但分布较广。来源:(1)匈奴奥健王的后代;(2)复姓奥敦、奥鲁改姓为奥。 A奧.

新!!: 匈奴和奥姓 · 查看更多 »

姚邕

姚邕,南安郡赤亭(今甘肅省隴西縣西)羌人。十六國後秦宗室,將領,,小名黄儿。姚苌子,姚兴弟。 姚兴重用匈奴铁弗部刘勃勃投奔后秦,姚邕劝说他道:“勃勃不可近也。”姚兴说:“勃勃有济世之才,吾方与之平天下,柰何逆忌之?”任命刘勃勃为安远将军,镇守高平,把三城、朔方等地的各夷族部落和其父刘卫辰部下三万人交给他统辖,让他严密监视北魏。姚邕争辩,认为万万不可。姚兴说:“你怎么知道他的为人?”姚邕说:“勃勃奉上慢,御众残,贪猾不仁,轻为去就;宠之逾分,恐终为边患。”姚兴又任命刘勃勃为安北将军、五原公,镇守朔方。407年,刘勃勃建立夏国,侵扰后秦,姚兴后悔:“吾不用黄儿之言,以至于此!”.

新!!: 匈奴和姚邕 · 查看更多 »

姚懿

姚懿(),五胡十六国后秦的君主姚兴的儿子,姚泓胞弟。 402年,后秦王姚兴册立昭仪张氏为皇后,册封儿子姚懿为太原公。409年,后秦河州刺史乞伏炽磐拜见太原公姚懿,彭奚念袭击他后方。乞伏炽磐没有与姚懿告别,回击彭奚念,攻克枹罕。乞伏乾归逃回苑川,西秦复国。414年,姚兴病重,爱子姚弼要在长安夺权,其弟姚裕遣使告知在外地镇守藩地的哥哥。姚懿在蒲阪动员部队,要到长安去讨伐姚弼。姚兴在儿子和群臣的压力下,免去了姚弼的尚书令职务。姚懿等人也就停止军事行动。姚懿等外藩兄弟回京面见父亲,请求处理姚弼,姚兴默然不语。 416年六月,并州几万帐落胡人背叛后秦,到平阳推举匈奴人曹弘为大单于,在匈奴堡攻伐后秦立义将军姚成都。征东将军姚懿从蒲坂率兵讨伐,擒获曹弘,将他押送到长安,并把这些胡人中一万五千落帐的豪族迁往雍州。十月,后秦皇帝姚泓派并州牧姚懿南屯陕津,作为声援援救被东晋刘裕围攻洛阳的军队。十月廿二日,洛阳投降。 十二月,姚懿的司马孙畅劝说他,让他袭击长安,杀死东平公姚绍,废皇帝姚泓取而代之。姚懿同意,把粮食发放给河北的夷族与汉族,来树立恩德。左常侍张敞、侍郎左雅劝阻他说:“殿下以母弟居方面,安危休戚,与国同之。今吴寇内侵,四州倾没,西虏扰边,秦、凉覆败,朝廷之危,有如累卵。谷者,国之本也,而殿下无故散之,虚损国储,将若之何?”姚懿大怒,鞭打死他们。 姚泓知道后,与东平公姚绍密议。姚绍说:“姚懿性鄙见识浅薄,这主意一定是孙畅出的。派信使飞马征召孙畅,让抚军将军姚赞据守陕城,臣到潼关节度诸军。如果孙畅受诏来京,我便派遣姚懿统领河东军抵抗晋军;如果他不受诏命,便可公布他的罪状,来讨伐他。”姚泓说:“叔父之言,社稷之计也。”于是派军驻扎在陕津、潼关。 在后秦灭亡前夕姚懿自称皇帝,反对哥哥姚泓,传檄州郡,想把匈奴堡的谷粮运来供应自己。宁东将军姚成都拒绝,姚懿以谦卑之语引诱他,把佩刀给他做盟誓之证,姚成都不从。姚懿派遣骁骑将军王国带领甲士数百攻击姚成都,姚成都击败抓获他们,遣使责备姚懿:“明公以皇帝至亲担当重任,国家危急不能解救,反倒图谋非分之想。三位祖先(姚弋仲、姚苌、姚兴)的在天神灵,怎么肯保佑明公呢?姚成都我将纠合义兵,前往黄河之上与您相见。”传檄诸城,明确说明顺逆之理,征兵调粮讨伐姚懿。姚懿发动数城的守军,但是都没有响应,响应的只有临晋的几千户。姚成都带兵渡河,打败临晋的叛军。蒲阪士兵、安定郡人郭纯等人起兵包围姚懿。东平公姚绍进入蒲阪,抓获姚懿,杀死孙畅等人。.

新!!: 匈奴和姚懿 · 查看更多 »

姑句

姑句(),西汉后期车师后王国的国王。 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戊己校尉徐普得知从车师后国经罗布泊东北有新道,通玉门关,往来差近,徐普想要开通,姑句不同意。戊己校尉的屯田地区与匈奴南将军的辖区相邻,界限不分明,召请姑句来作证,姑句也不肯答应,徐普即拘禁姑句。姑句妻劝他归降匈奴,于是姑句骑马逃出,与去胡来王唐兜率其妻子人民逃亡归降匈奴。新都侯王莽遣中郎将王昌等使匈奴,对单于说西域内属汉朝,匈奴不当接受。于是单于遣使送还姑句。王莽诏西域诸国王,在军前斩杀姑句以示众。.

新!!: 匈奴和姑句 · 查看更多 »

姑臧

姑臧也称“盖臧”,在今甘肃省武威市,是匈奴民族用语。在中國歷史上是凉州的治所,在曾五胡十六國中,曾经是前涼、後涼的首都,所以也号称“五凉古都”。 姑臧先后为前凉、后凉都城,南凉、北凉也曾一度都于此地。故址为匈奴所筑,后音讹为姑臧。城呈龙形,故又名“卧龙城”。西汉建姑臧县,隶武威郡。东汉时为武威郡治所。由于汉、羌、匈奴多种民族杂居,又地处中西交通要道,使它很快成为河西富邑。三国曹魏时置凉州,以姑臧为治所,这是姑臧为凉州州治之始。 西晋永宁元年(301年),张轨为凉州刺史,设州治于姑臧。西晋亡,即为前凉都城,于原城之外增筑四城,人文荟萃,经济繁盛。东晋太元元年(376年),前秦攻灭前凉,置凉州刺史镇姑臧,豪右七千余户被徙往关中。十年,吕光据此地称凉州刺史,次年建后凉,立国都于姑臧。东晋义熙二年(406年),曾被后秦主姚兴任命为凉州刺史的南凉王秃发傉檀进驻姑臧,四年将南凉都城由乐都迁此。不久,北凉王沮渠蒙逊以步骑三万攻克姑臧,又于八年将北凉国都由张掖迁此,并在城南天梯山大造佛像。 刘宋元嘉十六年(439年),北凉降于北魏。北魏收姑臧城内户口二十余万,改姑臧县为林中县,仍为武威郡治。此后,姑臧城便以武威城名称世。西晋末年,中原战乱,中土人士避难西入凉州,姑臧成为保留汉族文化的重要据点,同时又是佛学东传的要地。后凉时,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在此地讲经,大兴佛教。北凉时,沮渠蒙逊尊西域僧人昙无谶为国师,在此译出《大般涅槃经》等十几部经典。 姑臧县城(盖臧城)最早位于今武威锁阳城城址,西汉末、东汉初时,姑臧县治迁往今武威城区,旧址遂废。.

新!!: 匈奴和姑臧 · 查看更多 »

孟舒

孟舒,西汉初年人物。 孟舒初事赵王张敖。赵相贯高谋反,张敖因罪被捕入长安大狱,孟舒和田叔等十余人自行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到长安随赵王服刑。张敖谋反案被汉高帝平反昭雪,孟舒被任为云中郡守,匈奴攻打云中郡,孟舒不能坚守而被免职。经田叔在汉文帝面前辩解,称孟舒为长者,士兵为了感恩孟舒而出兵战死。于是汉文帝再召孟舒为云中郡守。.

新!!: 匈奴和孟舒 · 查看更多 »

季布

季布(生卒年不詳),秦末楚地下相(今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人(资料来源出处?),曾效力於項羽,並於多次戰役中嶄露頭角,擊敗劉邦軍隊。項羽敗亡後,被漢高祖劉邦懸賞緝拿。後在夏侯嬰說情下,劉邦饒赦了他,並拜他為郎中。惠帝時,官至中郎將。文帝时,任河东郡守。.

新!!: 匈奴和季布 · 查看更多 »

孫禮

孫禮(),字德達,涿郡容城人,三國時曹魏將領。.

新!!: 匈奴和孫禮 · 查看更多 »

孙建

孙建(),字子夏,中国西漢末期、新朝武将。.

新!!: 匈奴和孙建 · 查看更多 »

定襄郡

定襄郡,中國古郡名。 西漢初年分雲中郡置,治所在成樂縣。漢成帝綏和元年(前8年),定襄郡領十二縣:成樂縣、桐過縣、都武縣、武進縣、襄陰縣、武皋縣、駱縣、定陶縣、武城縣、武要縣、定襄縣、復陸縣。其地大致相當於今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縣、和林格爾縣、卓資縣一帶。 元始二年(2年),全郡有38559戶,163144人。王莽改定襄郡為得降。兩漢之際定襄為盧芳所據。建武七年(31年)屬漢。建武十年(34年),因匈奴侵襲,省定襄郡,遷其人口於西河郡。建武二十六年(50年)南匈奴內附,復置定襄郡,其民遷回本土,同時廢棄原定襄郡北部的都武、襄陰、武臯、定陶、武要、復陸六縣。其後又分成樂縣、定襄縣、武進縣別屬雲中郡,分雁門郡之善無縣、中陵縣屬定襄郡,定襄郡移治善無縣。漢順帝永和五年(140年),定襄郡領善無、桐過、駱、武成、中陵五縣,全郡有3153戶,3571人。建安二十年(215年)正月,廢定襄郡、雲中郡、五原郡、朔方郡,並於太原郡陽曲縣、慮虒縣境內置新興郡,僑置定襄縣、雲中縣、九原縣、廣牧縣等縣,以管理四郡的內遷人口。 北魏時,漢代定襄郡故地屬朔州、恒州。隋開皇五年(585年)置雲州總管府。大業三年(607年)改州為郡,復置定襄郡,僅領一縣:大利縣(治所在今和林格爾縣境內),有374戶。唐龍朔三年(663年)置雲中都護府,治所在今和林格爾縣。麟德元年(664年)改為單于大都護府。.

新!!: 匈奴和定襄郡 · 查看更多 »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是中国西北的民族自治区,位于黄河中游、蒙古高原南部。大部分地区因黄河缓慢穿流而为河套的一部分。宁夏下辖五个地级市,首府银川。.

新!!: 匈奴和宁夏回族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宿沓干

宿沓干,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匈奴铁弗部人,北魏将军,刘卫辰的曾孙,文陈之孙。 宿沓干父若豆根,魏明元帝时赐姓宿氏,宿沓干魏太武帝时任虎贲幢将。从征平北凉有功,拜虎威将军,天兴四年(401年)十二月十五,北魏虎威将军宿沓干带兵讨伐后燕,攻克令支。天兴五年(402年)正月初八,后燕中垒将军慕容拔攻克令支,宿沓干逃走。官任侍御郎,赐爵汉安男。转任中散、给事,兼领工曹。从太武帝讨北燕和龙,以功赐给他奴婢十七户。太平真君四年(443年),从太武帝讨伐柔然,阵亡。太武帝命其子宿石袭爵。.

新!!: 匈奴和宿沓干 · 查看更多 »

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隋末武將,割據勢力之一。弒隋炀帝自立,後為竇建德所殺。.

新!!: 匈奴和宇文化及 · 查看更多 »

宇文莫槐

宇文莫槐(?—293年),西晉時期中國北方宇文部鮮卑首領,《魏書》稱他是匈奴人,「出於遼東塞外,其先南單--遠屬也,世為東部大人。其語與鮮卑頗異。」不過,一般認為,宇文部應該是東漢時北匈奴瓦解後的餘眾與鮮卑族長期雜處而被同化的後裔。 宇文部鮮卑傳至莫槐時,因他苛待治下的人民,在293年被族人所殺,另立其弟宇文普撥為首領。.

新!!: 匈奴和宇文莫槐 · 查看更多 »

宇文部鮮卑

宇文部是中國古代鮮卑部族的一個氏族,其部族最晚可能從東漢末年或者三國初年起即已形成,其後繁榮興盛一直至五胡十六國前期為止,西晉以後較為強盛之時,其地約在濡源(今中國河北省灤河上游)以東,柳城(今中國遼寧省朝陽市)以西。與同時期存在的鮮卑部落-慕容部、段部相同,皆屬東部鮮卑的一支。.

新!!: 匈奴和宇文部鮮卑 · 查看更多 »

宇文智及

宇文智及(),中国隋朝軍事人物,左翊衛将軍宇文述之子。宇文化及之弟、宇文士及異母兄。先祖是匈奴人,姓破野头,後歸化鮮卑門閥,改姓宇文。 616年,宇文述遺言,向隋炀帝推荐化及为右屯衛将軍,智及为将作少監。 618年,智及与兄化及联合武賁郎将司馬德戡、武勇郎将趙行枢(智及好友)、直長薛世良、勛士楊士覧(智及外甥)谋反弑煬帝。他们擁立智及好友、煬帝弟秦王杨俊之子秦王杨浩为皇帝。 智及任左僕射,宇文兄弟北上,遭到王世充、李淵、李密等勢力阻拦。化及毒弑秦王浩,以魏县为根据地,自号許帝,任命百官,宇文智及为齐王。 619年,宇文化及在聊城敗于竇建德,宇文兄弟和楊士覧、許弘仁、孟景、元武達共同被处死,梟首軍門。.

新!!: 匈奴和宇文智及 · 查看更多 »

安定屬國

安定属国,汉朝凉州的行政区划。 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在陇西郡、北地郡、上郡、朔方郡、云中郡五郡,设立五属国都尉,安置降附的匈奴族。元鼎三年(前114年),汉武帝将北地郡西部析出另置安定郡,又在北地属国都尉驻地置三水县隶安定郡,从此改称安定属国都尉(今宁夏同心县下马关镇北境之红城水古城),延续至东汉。东汉末年沦入羌胡之地。.

新!!: 匈奴和安定屬國 · 查看更多 »

安定郡

安定郡,中國古郡名。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境。.

新!!: 匈奴和安定郡 · 查看更多 »

安归

安归,又作尝归。西汉时西域楼兰国君。 安归作为楼兰国王子在匈奴充当人质。他的父亲楼兰国王去世,匈奴得知消息,便将安归护送回国,安归当上楼兰国王。 汉朝遣使到楼兰国传达汉昭帝的诏令,命安归到长安朝见,安归推辞。楼兰在西域最东,隔着白龙堆沙漠临近汉朝。楼兰缺乏水源牧草,经常负责派向导和背水担粮的人,迎送汉朝派到西域的使者。楼兰多次受到汉朝官兵欺扰,对汉朝有戒惧,不愿再来往。 匈奴指示楼兰拦杀汉朝使臣。安归的弟弟尉屠耆降汉,告知内情。骏马监傅介子出使大宛,汉昭帝命他责问楼兰、龟兹为何叛汉,两国表示服罪。傅介子从大宛回到龟兹,把出使乌孙路过龟兹的匈奴使臣杀死。汉昭帝封傅介子为中郎,改任平乐监。因楼兰、龟兹两国反复无常,傅介子劝大将军霍光派自己行刺龟兹王。霍光说:“龟兹路远,先到楼兰试试。”于是汉昭帝派傅介子去刺杀楼兰国王安归。 元凤四年(前77年),傅介子率卫士,携金银财物,宣称要赏赐楼兰。安归不愿见傅介子,傅介子离开,到达楼兰西界时,让翻译对安归说:“汉使携黄金绸缎赏赐各国,大王不受,我就离开到西边国家去了。”翻译回去报告安归,安归贪图财物,便面见傅介子。傅介子和安归共坐饮酒,故意陈列黄金绸缎。大家都醉了,傅介子对安归说:“天子让我秘密报告大王。”于是安归起身随傅介子进后帐,屏退侍从密谈。突然,两名壮士从背后刺向安归,安归立即死亡。傅介子宣告安归背叛汉朝之罪,立其弟尉屠耆为王,改其国名为鄯善。傅介子将安归的人头割下,用驿马传首京师,悬于未央宫北门之外。.

新!!: 匈奴和安归 · 查看更多 »

安內攘外

安內攘外,全稱為「抗日必先勦匪,攘外必先安內,安內以攘外,剿匪以抗日」是中华民國国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在1931年7月23日(九一八事變前夕),发布的《告全國同胞一致安內攘外》一文提出的政治导向,以保持國家的領土完整與獨立為優先,完成對日抗戰之戰略準備為最終目標。 蔣介石有鑑於中華民國當時所處於的環境情況下,於一二八事變停戰後,1932年6月14日所正式發表當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國策,以剿共治標,建設治本,實行先安內後攘外的政策。與中國共產黨的反蔣抗日政策相對立,被中國共產黨形容為「不抵抗政策」。直到1936年12月12日發生西安事變,蔣放棄先安內後攘外政策,被迫與中國共產黨合作抗日。.

新!!: 匈奴和安內攘外 · 查看更多 »

安阳王

安陽王()本名蜀泮(),原是古蜀的王子,乃為鱉靈的後裔。在秦國於西元前316年滅古蜀之後,輾轉到達現在越南北部,建立甌貉國,自稱為安陽王,建都於古螺,乃今河内近郊的東英縣。.

新!!: 匈奴和安阳王 · 查看更多 »

安息帝國

安息帝國(波斯語:امپراتوری اشکانی,Emperâturi Ashkâniân;公元前247年-224年),又称阿薩息斯王朝(Arsacid)、帕提亞帝國(Parthian)、波斯第二帝国,是古波斯地区古典时期的一个王朝。阿薩息斯王朝一名出自帕尼部落領袖阿尔沙克一世,他趁著一名波斯總督起兵抵抗塞琉古帝国而征服了伊朗東北部的帕提亞地區,阿爾沙克一世在公元前三世紀中葉建立安息帝國。全盛時期的安息帝國疆域西達小亚细亚東南的幼发拉底河,東抵阿姆河。安息帝國座落在地中海的羅馬帝國與汉朝之間的貿易路線丝绸之路之上,使帝國成為了商貿中心。 安息帝國是一個由不同文化組成的國家,它在很大程度上吸納了包括波斯文化、希臘文化及地區文化的藝術、建築、宗教信仰及皇室標記。在安息帝國的前半段統治時期,雖然宮廷履行伊朗的傳統習俗,但也採納了希臘文化的一些元素。安息帝國的統治者以萬王之王為銜頭,自稱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後裔,他們仿傚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做法接納一方霸主成為附庸國,阿契美尼德王朝會由中央任命這些自治的總督。安息帝國也會任命一些總督,這些總督主要統領伊朗以外的地區,但他們的轄地較少,權力也不如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總督。隨著安息帝國的擴張,中央政府的所在地也沿著底格里斯河由尼薩遷往泰西封,其他多個城市也曾經成為首都。 在最初,塞琉古帝國是安息帝國在西線的敵人,斯基泰人則盤據在東面。不過,隨著安息帝國向西擴張,帝國也先後與亞美尼亞王國及羅馬帝國爆發衝突。安息帝國與羅馬帝國互相爭奪,爭取將亞美尼亞君主成為他們的附庸。前53年安息人在卡雷戰役徹底擊敗克拉苏統領的羅馬軍隊。到前40年至39年,除了泰尔外,羅馬人控制的累范特地區被安息人攻陷。羅馬軍官马克·安东尼對安息帝國進行反擊,多名羅馬將領也入侵美索不達米亞策應,塞琉西亞及泰西封的控制權數度易手,羅馬人始終不能牢固地控制這些地區。与对外战争相比,争夺王位而频繁爆发的内战对安息帝国危害更大,法爾斯伊什塔克爾的統治者阿尔达希尔一世叛變,他在224年殺害了安息帝國最後一位統治者阿爾達班五世。阿爾達希爾一世建立了萨珊王朝,直至七世紀被穆斯林征服前一直統治著伊朗和近東大部分地區,安息帝國的分支阿薩息斯王朝則仍在亞美尼亞繼續其統治。 相對薩珊王朝甚至是更早的阿契美尼德王朝,以安息語、希腊语及其他語言記載的本土安息文獻較稀少。除了一些凌散的楔形文字簡、殘缺的陶器碎片、石刻、德拉克马硬幣、殘存的羊皮紙文獻,安息帝國的歷史只能透過外來的資料而得知,這些外來資料主要是希臘和羅馬史學,也包括中國貨品在安息帝國流通而形成的中國史學。安息帝國的藝術品被史學家視為了解安息帝國社會和文化的有效來源,而關於這一方面的文獻資料卻匱乏。.

新!!: 匈奴和安息帝國 · 查看更多 »

宋景公

宋景公(),子姓,宋元公之子。其名《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作栾,而《史记·宋世家》作头曼,《汉书·古今人表》作兜栾。青铜器宋公栾簠,《殷周金文集成》对此器的编号为4589。其铭文有:“有殷天乙唐孙宋公栾作其妹勾吴夫人季子媵簠。”可见宋景公自称其名为栾。 朱学渊根据《史记·宋世家》记载的宋景公名头曼与匈奴头曼单于的名号相同,而认为他们有相同的语源。 宋景公十五年(前502年),曹伯陽背晉,干預宋政,宋景公伐之,執曹伯陽及公孫彊以歸而殺之。宋景公三十七年(前480年),熒惑守心,景公憂心大禍,問於太史兼司星官子韋,子韋說:可移於宰相或蒼生。景公念及天下蒼生,皆不同意,此時熒惑退避三舍。宋景公無子,取公孫周之子得為太子,在位48年而卒。 Category:宋国君主.

新!!: 匈奴和宋景公 · 查看更多 »

寄多罗

寄多罗一世,大月氏王,勇武非凡。后为匈奴所逐,向西迁徙,建立。.

新!!: 匈奴和寄多罗 · 查看更多 »

封丘之战

封丘之战是中国东汉末年193年春曹操和袁术之间的一场战役。曹操对袁术军取得胜利。.

新!!: 匈奴和封丘之战 · 查看更多 »

小刘贵人 (刘聪)

刘贵人,晋朝新兴郡人。祖父刘殷,永嘉之乱後,成为匈奴汉昭武帝刘聪的侍中、太保、录尚书事。 刘殷的两个女儿刘英、刘娥成为刘聪的皇后。刘殷的两个孙女成为刘聪的贵人:分别称之为大刘贵人、小刘贵人。大刘贵人后来升任左皇后。亡国的晋怀帝司马炽之妻梁兰璧在战后不知去向,刘聪就将小刘贵人赏给了司马炽为妻,封为豫章郡夫人,说:“这是名公的孙女,你得好好待她。” 当初,刘聪的父亲刘渊反晋之前,刘聪曾在洛阳见过还是豫章郡王的司马炽。313年,刘聪命司马炽向大臣敬酒,晋朝旧臣大哭。又有传言并州刺史刘琨要援救皇帝。刘聪将司马炽毒杀,小刘贵人重返后宫,继续做刘聪的妃嫔。.

新!!: 匈奴和小刘贵人 (刘聪) · 查看更多 »

小米

粟(学名:Setaria italica),亦称粱、稷,在中国俗称小米,属禾本科狗尾草属的一种农作物。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被种植,在青海遗址中也有出土。.

新!!: 匈奴和小米 · 查看更多 »

小月氏

小月氏,古代民族與國家,源自月氏。在匈奴擊敗月氏後,部份成員西遷,建立獨立國家,稱大月氏。而留在原居地的成員,附屬於匈奴,稱小月氏。.

新!!: 匈奴和小月氏 · 查看更多 »

尤还

尤还,东汉前期西域鄯善国国王。 尤还为鄯善王广与东汉宫女之子。开始北匈奴重返西域,他被迫归附于北匈奴。汉安帝延光二年(123年),班超之子班勇在柳中(今新疆鄯善县鲁克沁)屯田,经营西域。延光三年(124年)正月,班勇来到楼兰城,尤还亲自向班勇表示归附东汉,受到在所颁赐的印章上系以三绶。延光四年(125年),尤还派兵随班勇北征车师后王国、匈奴强部呼衍王,获胜。.

新!!: 匈奴和尤还 · 查看更多 »

尉屠耆

尉屠耆,前1世纪鄯善(楼兰)国王。 前108年,楼兰国王内附汉朝,以次子尉屠耆到长安为人质。前92年,楼兰王常归即位,杀死汉使,归附匈奴。前77年,汉朝使者傅介子设计刺杀了楼兰王常归,改立其亲汉的弟弟尉屠耆为王,改国号鄯善,汉昭帝以宫女作为尉屠耆的夫人,派人护送回国。尉屠耆请求汉朝屯田。汉昭帝派司马一人、吏士四十人到鄯善的伊循地区,后来又设伊循都尉。这是汉朝在西域设置官吏的开始,为西域都护的设置打下基础。.

新!!: 匈奴和尉屠耆 · 查看更多 »

屠各

屠各,亦作“休屠”、“休屠各”,俗称“屠各胡”。匈奴诸部之一。为南匈奴各部落中最高贵的部落。 西汉时分布于西北塞外,驻牧于武威,金日磾就出自屠各。东汉汉光武帝时匈奴入居塞内,屠各部众多次起事。漢靈帝中平五年(188年),乘中原内乱,攻西河郡、并州,攻杀南匈奴羌渠单于。初平四年(193年),与袁绍军战于常山郡。建安十九年(214年)为曹操击败。魏晋南北朝时散居于太行山。匈奴入居塞内的十九部,其中并州屠各最强大,东晋十六国时期建立的割据政权前赵,其统治者即为南匈奴屠各首领刘氏。史籍所见屠各姓有梁、毕、卜、张、李、郭、成、路、石、王、董等。 一說屠各和突厥、屠耆語詞相通。屠耆为匈奴语“贤”,汉人因称左右屠耆王为左右贤王。.

新!!: 匈奴和屠各 · 查看更多 »

屠耆

屠耆,匈奴語音譯,意譯為「賢」。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單于之下的官位有二十四長,為首的是左右賢王,又稱左右屠耆王。左右賢王是出身攣鞮氏的匈奴貴族,在匈奴的地位極為尊貴。一說屠耆和屠各、突厥語詞相通。 有記載的左屠耆王/左賢王.

新!!: 匈奴和屠耆 · 查看更多 »

屠耆單于

屠耆单于(?-前56年),因匈奴語「屠耆」意為「賢」,又稱賢單于,為亞洲古匈奴的君主之一,他於前58年自立匈奴單于,打敗--自立為單于的人。前56年兵敗,自殺身亡。.

新!!: 匈奴和屠耆單于 · 查看更多 »

山戎

山戎,又稱為無終氏、北戎,中國春秋时期的部族,生活於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遼寧省西北部與河北省東北部。遭齊國擊敗後消失。 被认为起于燕,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与被中国史书统称为戎的犬戎、西戎的居住方位有所不同。有人认为就是后世的匈奴,但被現代學者所否定。 山戎曾经一度强大,势力范围在战国时期的燕国、赵国及齐国之间。时常骚扰燕国,并于周平王东迁后第65年(约公元前705年),越过燕国攻打被认为一度很强盛的齐国。 公元前679年,齐桓公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代第一个霸主,并意图解决山戎对中原的骚扰。 公元前664年(周惠王13年)山戎再次出兵伐燕国,燕向齐国求援,齐桓公为救燕出兵伐山戎,但次年山戎已经退回北方。 齐燕联军继续北征,攻克山戎国城无终山(今河北迁安县燕山一带),但山戎王逃亡到孤竹国(孤竹国出自商王族的旁支墨胎氏氏族。),齐燕联军最终“北伐山戎,刜令支,斩孤竹而南归”,齐桓公在伐山戎时,同时把孤竹国也灭了。至此,孤竹国在历史上就消亡了。而燕国也开辟了疆土,成为霸主齐国的北方屏障。 四年后(公元前660年),齐桓公又率领军队“北举事于孤竹、离支(令支)”,彻底征服了山戎。山戎一部分融入了汉地民族,一部分融入了东胡部落。有人认为成为鲜卑人之一。 很多年以后的公元前272年,当秦国称霸西方时,西戎也被秦人同化,戎族便不见于任何历史典籍。.

新!!: 匈奴和山戎 · 查看更多 »

崔琰

崔琰(),字季珪,清河郡东武城县(今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人,司空崔林堂兄,原屬袁紹,後屬曹操。.

新!!: 匈奴和崔琰 · 查看更多 »

嶺南摭怪

《嶺南摭怪》(),又稱為《嶺南摭怪列傳》,越南古代書籍,用漢語文言文編成。內容以民間流傳的神話故事為主。原作者不詳,相傳由陳世法(Trần Thế Pháp)所撰,而書中的神話故事早在李陳時期已經出現。到15世紀末,出現了武瓊、喬富修訂校正的兩卷二十多篇故事版本。《東南亞歷史詞典·「嶺南摭怪」條》,278-279頁。.

新!!: 匈奴和嶺南摭怪 · 查看更多 »

左大将 (且鞮侯单于之子)

左大将,匈奴且鞮侯单于的次子,狐鹿姑单于的弟弟。 前96年,且鞮侯单于去世时,狐鹿姑担任左贤王,其弟为左大将。当时,左贤王未能及时到达,贵族便立左大将为单于。左贤王知道后,不敢回来,左大将派人请他,表示要让位给哥哥。左贤王一再推辞,左大将说:“如果你过意不去,要是你不幸而死,就传位给我。”左贤王只好登位,就是狐鹿姑单于,以左大将为左贤王。数年后,左大将去世,狐鹿姑单于没有以他的儿子先贤掸为左贤王,而是以自己的儿子壺衍鞮为左贤王。.

新!!: 匈奴和左大将 (且鞮侯单于之子) · 查看更多 »

左大將

左大将,是古代匈奴官号,與右大將相對,低於右谷蠡王,高於右大將,为二十四长之一。《资治通鉴·汉纪十四》胡三省注:“匈奴二十四长,左贤王位第一,左大将第五。”.

新!!: 匈奴和左大將 · 查看更多 »

左大當戶

左大当户,是古代匈奴官号,與右大當戶相對,低於右大都尉,高於右大當戶,为二十四長之一。匈奴二十四长,居第九位。 左大當戶为单于十大重要辅臣之一,位在左右大都尉之下。其号世袭,各有分地,左大当户驻匈奴东部,右大當戶驻西部。分别统军,指挥作战,为匈奴二十四个“萬騎长”之一。其下置千長、百長、什長、裨小王、相封、都尉、當戶、且渠等属官。.

新!!: 匈奴和左大當戶 · 查看更多 »

左大都尉

左大都尉,是古代匈奴官号,與右大都尉相對,低於右大將,高於右大都尉,为二十四長之一。匈奴二十四长,居第七位。 左大都尉驻匈奴东部,右大都尉驻西部。分别统军,指挥作战,为匈奴二十四个“萬騎长”之一。其下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封、都尉、当户、且渠等属官。.

新!!: 匈奴和左大都尉 · 查看更多 »

左大都尉 (且鞮侯单于之子)

左大都尉,中國西汉年间匈奴且鞮侯单于之子,狐鹿姑单于之异母弟,名不詳,狐鹿姑单于即位后,封為左大都尉。 左大都尉贤能,匈奴国人都心向於他,狐鹿姑单于之母阏氏,害怕单于不立子而立左大都尉,于是私自派人杀了左大都尉。左大都尉同母兄怨恨,于是不肯再朝见单于庭。前85年,单于病重将死时,对诸贵人说:“我子年少,不能治国,当立弟右谷蠡王。”狐鹿姑单于死後,卫律等与颛渠阏氏合谋,封锁单于去世的消息,伪称单于的命令,与贵人结盟,立单于的儿子左谷蠡王为壶衍鞮单于。.

新!!: 匈奴和左大都尉 (且鞮侯单于之子) · 查看更多 »

左骨都侯

左骨都侯,是古代匈奴官号,與右骨都侯相對,低於右大當戶,高於右骨都侯,为二十四長之一。匈奴二十四长,居第十一位。 左骨都侯在冒顿单于时设置,为单于的亲近大臣,掌佐单于总国政。为单于及左右贤王之辅佐。但由呼衍氏、须卜氏、丘林氏、兰氏等异姓贵族担任,辅佐单于。南匈奴時属左大将,掌领兵。是单于的辅政近臣,主断狱讼。裁决之案,面报单于,无文簿记录。呼韩邪单于附汉后,诸骨都侯亦屯驻一方,助汉戍边。.

新!!: 匈奴和左骨都侯 · 查看更多 »

左谷蠡王

左谷蠡王,是古代匈奴官号,與右谷蠡王相對,低於右賢王,为二十四长之一。東漢南匈奴低於左賢王,高於右賢王,為四角之一。 左谷蠡王由单于子弟充任,其号世袭。各有分地,左谷蠡王驻匈奴东部,右谷蠡王驻西部。依次第高下也可继承单于位。下辖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都尉、当户、且渠等官。.

新!!: 匈奴和左谷蠡王 · 查看更多 »

左谷蠡王 (狐鹿姑单于之子)

左谷蠡王,中國西汉年间匈奴狐鹿姑单于之子,壶衍鞮单于之弟,名不詳,壶衍鞮单于即位后,封為左谷蠡王。 卫律在世时,常言和亲的好处,匈奴人不信。卫律死后,匈奴兵困国贫。左谷蠡王想到卫律的话,想要和亲可是害怕汉朝不听,所以不肯先说,常派左右给汉使者透风。想南侵越来越少,待汉使越来越亲厚,来渐致和亲,汉朝也羁縻。之后,左谷蠡王死。明年,壶衍鞮单于重新南侵汉朝,但经常遭遇失败。.

新!!: 匈奴和左谷蠡王 (狐鹿姑单于之子) · 查看更多 »

左賢王

左賢王,又称左屠耆王,是古代匈奴官号,與右賢王相對,低於單于。其名稱來自匈奴語的屠耆,漢語為賢,因此譯為左賢王。 左賢王是出身攣鞮氏的匈奴貴族,這個位置可以由單于指定,為下一任單于繼承人,相当于太子之位,后一度改为“护于”。曹操將匈奴分為五部,將左賢王改稱左部帥。.

新!!: 匈奴和左賢王 · 查看更多 »

巨人

巨人,是神話或傳說或童話中常見的生物,幾乎全世界的都有他們的蹤跡,由希臘神話、印歐語系神話,到中東、亞洲及美洲地區的神話及聖經內的故事都有他們的痕跡。而現在的社會中,巨人依然出現在神怪電影或電玩遊戲裡。這些高大異常的生物,儘管有時被描寫成溫和而無害,但大部分的故事都是將他們敘述寫成可怕、貪婪、食人且又愚昧的怪物,除了擁有驚人力氣與食量外,並以攻擊行為、戰爭等方面的事蹟聞名。.

新!!: 匈奴和巨人 · 查看更多 »

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在历史上,许多民族、国家及政权都灭亡,此為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另外參见:国家列表、中国朝代及ISO 3166-3等。.

新!!: 匈奴和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巴彦淖尔市

巴彦尔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内蒙古西部,黄河北岸。市境东邻包头市,南接鄂尔多斯市,西界阿拉善盟,北临蒙古国。地处内蒙古高原西部,黄河自此折向东流,阴山山脉将市境分为两部,南麓为河套平原,北麓为乌拉特草原。全市总面积6.51万平方公里,人口167.73万。包兰铁路、临策铁路、京藏高速、110国道过境。“巴彦淖尔”是蒙古语译音,意思为“富饶的湖泊”,指市境东部的大型湖泊乌梁素海。.

新!!: 匈奴和巴彦淖尔市 · 查看更多 »

巴赫拉姆五世

巴赫拉姆五世 Bahram V,外号“野驴”(Gor)是萨珊王朝的波斯国王,420年/421年至438年在位。他是伊嗣埃一世之子。在波斯文学和艺术中对他均有非常多的描述和表现。.

新!!: 匈奴和巴赫拉姆五世 · 查看更多 »

上官桀

上官桀(),西漢陇西郡上邽县(在今甘肃省天水市境)人,汉武帝、漢昭帝時官员。有子上官安,孫女上官氏為漢昭帝的皇后。.

新!!: 匈奴和上官桀 · 查看更多 »

上郡之战

上郡之战是发生于前144年的一次小规模的汉军匈奴遭遇战。 当年六月,匈奴入侵雁门和上郡,李广受汉景帝命前往抵御。在一次单独行动中,李广与部下约百余人突然遇到匈奴上千人的骑兵力量。李广使用疑兵计,知弱而不逃,使得匈奴军队怀疑他埋有伏兵。到晚上,匈奴依然怕伏兵,因此撤退而去,李广得脱。 Category:汉匈战役 Category:西汉战役 Category:陕西历次战争与战役 Category:前2世纪亚洲战役 Category:前140年代中国 Category:前144年.

新!!: 匈奴和上郡之战 · 查看更多 »

丞德

丞德,公元前1世纪的龟兹(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国王。龟兹国王绛宾的儿子。 丞德的母亲是乌孙昆弥翁归靡和西汉楚公主刘解忧的长女弟史。他在汉宣帝末年即位,到汉哀帝末年去世。他自称汉朝的外孙,对汉朝非常亲密,在公元前36年,派兵帮助西域都护甘延寿、陈汤攻打消灭匈奴郅支单于。.

新!!: 匈奴和丞德 · 查看更多 »

丁零

丁零(拼音:Dīnglíng),前3世紀到5世紀,贝加尔湖南方色楞格河流域、蒙古高原北部、南西伯利亚的突厥系遊牧民族。又作丁令,丁灵。4世紀~6世紀的高車、6世紀~8世紀的鉄勒与其相关。三国时期,西迁的一部分被称为西丁零。.

新!!: 匈奴和丁零 · 查看更多 »

不居徵

不居--(),东汉时莎车国王。 不居--的父亲是莎车王贤,被贤送到匈奴到人质。永平四年(61年),于阗王广德率各国兵众三万进攻莎车,用计诱杀莎车王贤,吞并了莎车国。冬,匈奴调发西域诸国军队包围了于阗,广德请求投降。匈奴将不居--立为莎车王。广德再次进攻莎车,杀死了不居--,改立不居--的弟弟齐黎为莎车王。.

新!!: 匈奴和不居徵 · 查看更多 »

帝国列表

这是按地理区域排列的帝国列表,这些帝国影响远远超越自身地理和文化限制并支配着世界的其他地区。本列表包括在文化和经济领域有影响的「廣義帝国」,而非局限于狹義帝國(君主必須為皇帝或國號為帝國的国家)。一些历史学家可能把以下列出的一些帝国用「朝代」的概念代替。.

新!!: 匈奴和帝国列表 · 查看更多 »

丝绸历史

丝绸的生产起源于中国,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最早是在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公元前4000多年)。在西漢(公元前一世紀後半葉)開拓絲綢之路之前,絲綢的使用一直局限於東亞地區,之後一千年來絲綢製作都由中國壟斷。絲綢不僅用於衣物,而且還有許多其它用處,包括書寫。在唐朝,人们穿戴的丝绸颜色是区分社會階級的重要标志。 日本在弥生時代(公元前300年左右)傳入養蠶術。而到522年為止,拜占庭帝國成功獲得了桑蠶卵,開始了桑蠶的養殖。與此同時,阿拉伯人也開始生產絲綢。由於養蠶業傳播,雖然中國仍然在奢侈品絲綢市場上保持著優勢,但外地已經不那麼依賴中國出口絲綢。十字軍東征把絲綢產品帶到了西歐,特別是義大利半島上的城邦國。這些國家把出口絲綢到歐洲其餘地方造成經濟的繁榮。中世纪时期,随着一些诸如纺车之类设备的首创,制造技术的变革也开始发生。十六世紀期間,雖然其它大部分國家發展他們自己絲綢工業的努力並沒有成功,但法国在意大利之后也开始了丝绸贸易,并取得了成功。 工業革命大大改變了歐洲絲綢工業的面貌。由於紡棉技術的創新,棉製品變得越來越便宜,导致昂贵的丝绸产品不再是那么的主流化。然而,這些新的紡織技術提高了产品的生產效率。在这些新的纺织技术中,包括用于丝绸绣花技术的作雅卡尔织机(或稱提花機)。而几种桑蚕流行病导致了丝绸产品的下滑,特别是在法国,丝绸工业从此一蹶不振。到了二十世纪,日本和中国在丝绸生产方面重获早期的地位,而現在的中國再一次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絲綢生產國。新織物諸如尼龍的興起削弱了絲綢在整个世界的流行,而现在丝绸再一次成了某种稀有奢侈物品,但与其鼎盛时期相比,丝绸的地位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新!!: 匈奴和丝绸历史 · 查看更多 »

中华朝贡体系

中國朝貢體系是最为典型的朝贡体系,这是自公元前3世纪开始,直到19世纪末期,存在于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國際關係體系。东亚朝貢體系乃以中国中原帝国为主要核心的等级制星状政治秩序体系,中原王朝以天朝自居,透過冊封,結合儒家思想體系,往外推拓(详见:曾向中原王朝朝贡的政權列表)。政治名義上藩屬國都向中國稱臣,中國不管各藩屬國之間的關係,所以是以中國為中心的星狀架構。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曾以进贡与赏赐的名义进行贸易,称为朝贡贸易。贡品同时也如齐桓公伐楚,藉口之一是楚国没有向周天子进贡祭祀用的包茅。 而在某些时期,中原王朝由于种种原因也向其他强势的民族或国家进贡。.

新!!: 匈奴和中华朝贡体系 · 查看更多 »

中亚

中亚(Central Asia;Средняя Азия / 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即亚洲中部,在地理上是指西至里海,东到中国,南到阿富汗,北到俄罗斯的广大区域。而根据长期占据这片区域大部分领土的苏联官方定义,中亚仅指其四个加盟共和国: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乌兹别克。苏联解体后,中亚成了亚洲中部现已独立的五个以“斯坦”命名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哈萨克斯坦(人口1660万)、吉尔吉斯斯坦(人口550万)、塔吉克斯坦(人口760万)、土库曼斯坦(人口510万)以及乌兹别克斯坦(人口2950万)的总称。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中亚地区还包括阿富汗、伊朗东部的呼罗珊地区、巴基斯坦北部、蒙古等地,有时还包括中国西部的新疆和西藏以及西伯利亚南部。 上述关于中亚的定义没有一项得到全世界范围的认可。然而,虽然中亚地区的边界并不确定,但这一地区有着一些显著特征。例如,在历史上,中亚地区的主要居民是游牧民族,而这块区域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这个原因,这一区域成了东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各个民族、各种宗教以及各种思想的交汇之地。 在伊斯兰化之前以及伊斯兰化早期,中亚地区的主要居民是操伊朗语支各语言的民族Encyclopædia Iranica, "CENTRAL ASIA: The Islamic period up to the Mongols", C. Edmund Bosworth: "In early Islamic times Persians tended to identify all the lands to the northeast of Khorasan and lying beyond the Oxus with the region of Turan, which in the Shahnama of Ferdowsi is regarded as the land allotted to Fereydun's son Tur.

新!!: 匈奴和中亚 · 查看更多 »

中亚方孔钱币

中亚方孔钱币,是公元3世纪上半叶至10世纪之间在中亚所铸造的地方货币,这些货币与从东亚输入来的或在中亚发行的货币不同,都是以异文或异、汉文并用作为钱文,采用中国圆形方孔钱币样式,不以通流于中、西亚等西方圆形无孔钱币作为币形。.

新!!: 匈奴和中亚方孔钱币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匈奴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國君主列表 (地方政權)

以下的列表列出中国歷史上從古至今所有地方政權的君主。.

新!!: 匈奴和中國君主列表 (地方政權) · 查看更多 »

中國對外關係史

中國對外關係史指历史上属于中国范畴的所有国家和其他国家交往的历史。 注意:“中国”是个历史概念,指“自称为天下中心的地方”,在不同时期,其所指地理范围、民族构成未必相同,具体参见国家名称。中国历史典籍和传说多以各政治家的言论汇集而成,一般对年代、地理、民族的相对说明极少,对重要的民风、经济、宗教也很少叙述,族名、国名历史上多次重复,如用“周”、“唐”、“汉”、“秦”等,一般都与春秋战国古国重复命名。 2000多年前的中国以丝绸之路来和中亚、欧洲相互交流。唐朝的繁荣时期,长安成为当时世界的最重要城市之一,宽容地接受世界各地而来的文化。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是航海史上的壮举。清朝时,英国使者带礼品到中国来为乾隆皇帝祝寿时,被中国当以“朝贡”对待,并因英国从东部海路过来,而称之为“英夷”。 中国对世界的看法,在鸦片战争后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中国被迫正视自己的衰败与西方强大的军事、科技实力。.

新!!: 匈奴和中國對外關係史 · 查看更多 »

中國世界遺產列表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85年11月2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行列以来,截至2017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的世界遗产共有52项(包括自然遗产12项,文化遗产36项,双重遗产4项,含跨国项目1项),在数量上名列世界第二位(僅次於意大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与澳大利亚并列,均为4项),其中首都北京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邬宏,《中国世界遗产全记录》,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 ISBN 7-5438-3534-7。而苏州是至今唯一承办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2004年,第28届)。.

新!!: 匈奴和中國世界遺產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國人史綱

《中國人史綱》是柏楊在綠島監獄中書寫的一部中國通史,從盤古開天寫到八國聯軍,是柏楊的代表作品之一。 全书较之其他中国史书,有明显的区别:该书以一世紀(一百年)為敘述單元;以公元為計算時間的標準;直呼帝王及歷史人物姓名并在每节末尾加敘東西方世界。 柏楊說他把《中國人史綱》獻給孫觀漢先生,他形容獄中寫書的艱難過程:「叢書是我在火爐般的斗室之中,或蹲在牆角,或坐在地下,膝蓋上放著用紙糊成的紙版,和著汗珠,一字一字的寫成。參考書的貧乏使我自慚,但我別無他法。而且心情惶惑,不敢想像這些艱難寫出的書稿,會遭受到什麼命運。所以不可避免的會錯誤百出,唯有乞求方家指正。”.

新!!: 匈奴和中國人史綱 · 查看更多 »

中國的稱號

中国一词是对位于亚洲东部,。“中国”一詞的用法多種多樣,持不同语言、政治观点或意识形态的人可能对中国的地理范围和历史上各政权的正统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有不同的理解。而“中国”一词本身有多種不同的含义。 古时“中国”含义不一:或指天子所在的京师为“中国”。《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传:“中国,京师也。”《史记·五帝本纪》:“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集解》:“刘熙曰;‘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或指华夏族、汉族地区为中国(以其在四夷之中)。《诗·小雅·六月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又《礼记·中庸》:“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而华夏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因称其地为“中国”,与“中土”、“中原”、“中州”、“中夏”、“中华”含义相同,初时本指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南部和陕西省南部及附近地区,后来中原王朝的活动范围扩大,黄河中下游一带,也被称为“中国”。或指统辖中原之国,《晋书·宣帝纪》:“盂达于是连吴固蜀,潜图中国。”,也把所统辖的地区,包括不属于黄河流域的地方,也全部称为“中国”。《史记·天官书》:“其后秦遂以兵灭六国,并中国。”在统一的情况下,中央王朝常自称为“中国”;而分裂时期,“中国”也能指稱黄河中下游地区(即中原)或延續正統的王朝。《晉書·載記第十四》苻堅對其弟苻融言“劉禪可非漢之遺祚;然終為中國之所並”。此處「中国」指三國時期于華北地區的魏国,原因是魏繼承漢的正統。 此外,古時「中國」一詞也具有單獨代指漢民族的用法。 秦漢以后,“中国”一名主要作为统一的中央王朝統治領域的泛稱或正統王朝通称,基本上涵蓋了地理、民族和文化意義 宋朝對待海外人士已自稱為中國,如宋太宗召見僧人奝然,日本僧書寫以中國稱之。 。元朝忽必烈在予日本的通牒上以中國自居,在大都接見日本平民塔二郎、弥二郎亦以中國自稱:“爾國朝覲中國、其來尚矣、今朕欲爾國之來朝、非以逼汝也、但欲垂名於後耳”。 明朝在對外官方文件上也以中國自稱,如明太祖賜日本國書與,萬曆皇帝給豐臣秀吉的詔書中 ,在對外官方文件上皆是使用「中國」。明朝鄭和下西洋的過程中,先後有隨行人員寫了出國見聞錄,如馬歡與瀛涯勝覽描述中,對外多次以中國自稱。做為國體意義上以「中國」實行現代主權國家的權利,則是直至1689年9月7日《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後首次正式出現於具有現代國際法水準的正式條約上。。1909年,清朝明確地在中國第一部成文國籍法《大清國籍條例》中以法律形式自稱為「中國」。 从晚清开始,中国和外国的传统朝贡关系,开始由条约关系逐渐取代。條約是主權國家之間的約定,如何在條約中稱呼自己則體現了對自己身份的認同,從晚清開始,中國與外國的傳統朝貢關係開始由條約關係逐漸取代,在通常情況下,清朝以「中國」和「中華」代表國家,以「大清」代表政府。.

新!!: 匈奴和中國的稱號 · 查看更多 »

中國移民史

华人(古称汉人、唐人)移民史,指晚清以来不同时期的华人向海外移民历史,海外华人指的是这时期或之后的华裔或华人,移民潮多集中在中法战争至清末和民国初期。虽然清朝以前可能有极少量的华人由于经商,逃难,宗教等原因流亡至海外,尤其是中国以南的东南亚,但是否为当地永久性或流动人口仍属于争议,而且这群人也没有留下任何后裔。 康乾盛世时期,尤其是之后有大批人开始移居南海各国(参见: 馬來西亞華人史、馬來西亞華人),并出现了后来的土生华人,据马六甲的碑文和家谱,土生华人的家史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是中国人最早在海外定居的记载。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后有大量華工,因欧洲工业革命的需求而移居到美洲,欧洲,东南亚及世界各国當苦力。.

新!!: 匈奴和中國移民史 · 查看更多 »

中國發明

中国是世界上部分重要发明的发源地,包括古代中国四大发明:造纸、指南针、火药、印刷(包括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下表包括四大发明以及其他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发明。中国人独创的发明涉及机械学、水力学、数学,这些学问应用在计时、冶金、天文、农业、工程、乐理、工艺、导航、以及军事上。时至战国时期(前403年至前221年),中国已拥有先进的冶金技术,包括高炉和熔铁炉,而工匠至汉朝(前202年至220年)才掌握百炼钢与铣铁重熔的技巧。后来在宋朝(960年至1279年),复杂经济制度的崛起促使了如纸币的发明。中国人至少在10世纪之前发明的火药引发了一系列独一无二的发明的诞生,如火枪、地雷、水雷、手铳、爆炸炮弹、多节火箭、以及带气动翼及爆炸酬载物的火箭弹。中国古航海家靠著十一世纪发明的指南针及一世纪发明的尾舵等的帮助,让船隻得以穿越远洋到达非洲东部和埃及。至于水力钟表机构,古代中国人自8世纪起已使用擒纵机械,而自11世纪起使用环状传动链条。中国亦建造了由水车舵轮驱动的大型木偶剧院,以及由明轮所驱动的侍酒机器人。 于约前7000年形成的裴李岗文化及彭头山文化代表了最古老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Bellwood (2006), 106.

新!!: 匈奴和中國發明 · 查看更多 »

中國軍費史

軍費又名国防预算(Military budget)是一个国家为了维持武装力量而支出的费用。中國自古戰亂頻频,軍費支出一直是個很大的項目。 军事费用,往往是很大的负担,一旦有战争发生,军费开支往往直线上升,所謂“军旅一兴,费靡巨万”。古代以田赋出兵,故称兵车为“赋舆”。.

新!!: 匈奴和中國軍費史 · 查看更多 »

中國文化史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就文化的載體文字而言,漢字的誕生時間尚難以考證,相傳伏羲作八卦,倉頡造字。19世紀末發現了三千多年前的漢字——甲骨文,近些年又有更早期文字發現的報導,如距今五千多年前的高郵陶文等。中國早期就有敬天祭祖的傳統,注重人倫道德。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封建時代,帝王與諸侯分而治之柳詒徵:《中國文化史》 。周朝末期進入春秋戰國,產生了諸子百家,漢以後成為儒家社會,東漢前後道教的興起、佛教的傳入,都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 西洋文化自明代時傳入中國,在清末和民國初年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其中形成于西方的近代科學技術推動了中國文化的進步,而形成于西方的民主政治觀念和馬列主義思想等文化也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總而要之,或謂自太古至秦、漢,為中國人創造文化及繼續發達之時期;自漢末以來,則為中國文化中衰之時期 。在中國大陸,隨著改革開放以後市場經濟的逐漸興起,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与政治民主化成为一个社会趋势。 中国的政治文化主要经历了四次较大的转型,商周之变确立了男尊女卑制度、森严的等级制度和繁琐的礼节,周秦之变确立了君主集权制度、官僚体制和“儒表法里”的政治文化体系,宋元之变使得传统的专制模式日趋僵化并开始严重禁锢思想和阻碍社会的进步,晚清至21世纪则是中国从封建专制社会向近现代民主社会转型的曲折的过渡阶段(尚未完成)。.

新!!: 匈奴和中國文化史 · 查看更多 »

中哈關係

中哈關係(Қазақ-Қытай қарым-қатынасы),是指歷史上的中國和哈薩克、以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国之間的雙邊關係。自從两国於1992年建交後,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关系得到了良好且稳定的发展。哈萨克斯坦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支持中国统一;但哈萨克斯坦曾經有维吾尔人集会抗議中共被指镇压维吾尔族,要求新疆独立。中国共产党和哈萨克斯坦執政黨祖国之光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中方曾表示高度重视两党之间的交流,並希望进一步加强與該黨的合作。 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設有大使馆,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馆則位於北京。.

新!!: 匈奴和中哈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国历史

中國歷史如果從中國第一次成体系甲骨文或陶文的文字出现的商朝中期算起約有3,300年(前1300年算起);從考古学上第一个王朝二里头文化算起約有3,700年;从西周文献中傳說中的夏朝算起约有4,100年(前2070年算起);從孔子所說的、有著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算起約有4,700年(前2698年算起);從盤古、上帝、女媧等不確定的神話時代算起約有「五千年」(這也是傳統民間認知上的長度);從標誌著文明萌芽的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算起約有10,000年;從人類開始脫離原始生活的舊石器時代藍田猿人文化算起約有80萬年的歷史。 中国史前時代的傳說有伏羲做八卦,黃帝時代倉頡造文字;而近代考古發現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3,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陶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從政治和社會形態區分中國歷史,據考古資料顯示,約在早於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時代,中原地區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氏族。同時,原始社會平等被打破。而據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夏朝已經開始君王世襲,周朝建立完備的禮制,至東周逐漸解構,秦朝統一各國政治和許多民間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並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君權統治。自漢朝起則以文官主治國家直至清朝。清末以降,民主政治、科學、馬克思主義等各種政治思潮流傳,先是革命黨推翻--於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中國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國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政府因國共內戰失敗而退守臺灣,維持兩岸分治格局至今。 從經濟形態觀察,中國古代人口主要由自由人構成,私有制、商業活動發達。周朝時商業主要由封建領主階層控制的官商貿易和庶人的自由貿易構成。秦漢以後實行中央集權,人口由士、農、工、商等構成,其中以從事農業的自由民為主體,是一個君權官僚制下的以土地爲主要生產資本的較為自由的商業經濟社會,一些重要的行業譬如油鹽米等由官僚和商人垄断。除了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貿易也有很大的發展。早在漢朝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東亞與中亞至歐洲的陸上交通時,國際貿易早已起步;隋唐時大運河的開通促進南北貿易;唐朝的盛世及外交的開放、交通的建設,更使各國文化、物資得以交流;唐朝時出現類似匯兌証券的飛錢,宋代時出現紙幣;元代時更因為全面開通商旅的關卡使得與中亞的商業交流十分繁榮;明朝中葉實行海禁,清代則受到西方國家海上發展的影響,海上國際貿易發展迅猛。中華民國成功實施民主制度,實行自由經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先為公有制的計劃經濟社會,改革開放後逐步向私有制的市場經濟社會轉型,該形態被稱為在宏觀調控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時1980年代以來工業化發展迅猛,數億人口在短短20多年內從農民轉為城市工商業就業者(目前僅僅被稱為“農民工”的產業工人就達到約2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国經濟成為全球經濟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新!!: 匈奴和中国历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历史年表

中国历史年表,是依年份列出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在朝代更迭之間,執政權經常不會立即轉移,因而會有時間重疊。本年表基於年份不重疊的原則,將在下一個朝代的「記錄」起始點延至前一朝代結束的下一年,並非代表該年份為朝代的真正起始點。.

新!!: 匈奴和中国历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历代盛世

中国历代盛世,是指在中国歷史上出現過的盛世。受到後世公認的盛世有四次,即周代的「成康之治」,漢代的「文景之治」到「汉武盛世」,唐代從「貞觀之治」到開元、天寶時的盛世,以及清代的「康乾盛世」。此外,還有認同度不高的明代「仁宣之治」。其中汉朝与唐朝之盛世又被合称为漢唐盛世。.

新!!: 匈奴和中国历代盛世 · 查看更多 »

中国古代职官

中国古代职官是指中國古代的職官制度。关于中国夏朝以前的一些官职的描述,一般认为是缺少可信度的。因此也就是说,职官是从夏朝开始出现的。.

新!!: 匈奴和中国古代职官 · 查看更多 »

中国古代民族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中国古代民族 · 查看更多 »

中国史前发明列表

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依笔画顺序列于下面。.

新!!: 匈奴和中国史前发明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叛乱列表

这是发生在中国的大规模叛乱的列表。.

新!!: 匈奴和中国叛乱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东北地区历史

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中国东北地区的兴凯湖畔就产生了肃慎族系新开流文化。两周时期,东北地区为箕子朝鮮、肃慎、燕、亳吾的领土,这一时期东北和中原地區开始交流。前300年左右,燕将秦开破东胡,設置辽东郡;前226年,秦将王翦攻克燕都蓟(今北京),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辽东,秦将李信追太子丹至衍水。前2世纪,扶余国在中国东北中部建立;前37年,高句丽国建立。公元698年,渤海国建立,渤海国模仿唐朝的治国模式和文化,被称为“海东盛国”。而当时,东北地区还有靺鞨等各民族存在。907年,唐朝灭亡后,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后改称辽),并灭渤海国,建立了东丹。此后,契丹与高丽爆发了多次战争,最终失败。此后女真开始在东北地区兴起,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定都会宁(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不久灭掉了辽。金朝完颜亮时期,都城从上京(会宁)迁到了中都(今北京)。成吉思汗征讨金朝时占领了东北地区,使东北地区纳入了蒙古帝国的统治范围。蒙古曾多次攻打朝鲜半岛的高丽,1269年(至元6年),元政府设置辽阳等处行中书省于辽阳。 1409年(明永乐7年),明政府在漢地遼東设置辽东都司,在辽东都司以北设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辖奴儿干地区的所有军事建制机构。都司的主要官员初为派驻数年而轮调的流官,后为当地部落领袖所世袭。15世纪初期,位于漢地遼東地區以北的女真族分成三部,其中以建州女真最为强大。明朝收建州女真为藩属,册封阿哈出为建州都指挥使,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卫左都督。猛哥帖木儿在被野人女真所杀后,其弟凡察与子董山被迫南移,最后定居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并入建州卫内。1442年明朝自建州左卫分立出右卫,以凡察领导右卫、董山领导左卫,形成建州三卫。1616年努尔哈赤在建立八旗制度后于赫图阿拉(后称兴京)称汗建立后金。1618年后金起兵侵明,至1621年辽东地區被滿族的后金所征服,1636年皇太极将当时的后金都城(今沈阳)易名盛京,更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在盛京称帝,改年号为崇德,国号为大清。顺治入关后,以驻防八旗留守盛京。康熙至乾隆年间,东北地区逐渐形成三个相当于行省的将军辖区: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之下设专城副都统分驻各城,并管理各城的临近地区。副都统下有总管统领各旗。在汉人聚居之处,置府、州、县、厅,如同内地。居于黑龙江、嫩江中上游的巴尔虎、达斡尔、索伦(鄂温克)、鄂伦春、锡伯等族,编入八旗,由布特哈总管、呼伦贝尔总管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下游及库页岛的赫哲、费雅喀、库页、奇楞等渔猎部落则分设姓长、乡长,由三姓副都统管辖。1858年,清俄签订不平等条约《瑷珲条约》,清国被迫割让黑龙江以北国土予沙皇俄国。1860年,黑龙江将军特普钦上疏朝廷,呼吁开禁放垦,鼓励移民,获得采纳,闯关东移民潮开始。1894年甲午战争战败后,清国被迫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后经俄法德三国干涉,日本交还辽东予清。1898年,日本租借关东州(今辽宁大连)。1900年(光绪26年),沙俄武装占领东北地区长达5年之久。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最终日本战胜俄国,促成了日本在东北亚地区的军事战略优势。1907年(光绪33年),盛京、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撤销,奉天、吉林、黑龙江建省。1912年,清朝灭亡,中华民国取代清朝继续在东北地区进行统治。 中华民国初期,东北地区军阀林立,1918年(民国7年),张作霖统一东三省,此后东北一直处于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政府统治之下。1928年(民国17年),发生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炸死。此后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奉天省改称辽宁省,奉天市改称沈阳市,东北归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之下。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此后日本迅速武装占领东北地区。1932年3月1日,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建立起傀儡政权“满洲国”。1945年,苏军出兵中国东北,日本战败,满州国政权崩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接收东北,并与早一步接收的中共武装发生发生冲突。1949年,中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后,东北成为中国的重要的工业基地。中苏交恶后,东北成为中国抵御苏联潜在入侵的前沿阵地,1969年中苏爆发了珍宝岛武装冲突。中共改革开放至今,东北地区依然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粮基地。.

新!!: 匈奴和中国东北地区历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地理

中國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位(在美国之前或之后,参见国家面积列表)。其中陆地面积为世界第二,仅次于俄罗斯。 中国疆域东西跨越62度、五个时区,约5200公里,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也有“最东端是黑瞎子岛中国控制区”的说法),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中国大陆使用统一的“北京时间”;南北跨越近50度,约5500公里。从北到南濒临的海洋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岛屿约有5000多个,绝大部分分布在长江口以南的海域;最南端的为南海南部的曾母暗沙;最大的群岛为舟山群岛;山东半岛为最大的半岛,其次为辽东半岛;渤海和琼州海峡为中国的内海;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管轄22个省、5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另外还有2个特别行政区,位于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 由于疆域的宽广和地理的大跨度,中国几乎囊括了所有地形,包括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和沙漠等。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自西而东,逐级下降;平原少,山地多,陆地高差悬殊。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山地和高原多集中于西部地区。海拔500公尺以下的地区仅占全国面积的16%,海拔1000公尺以上的高达65%,全世界8000公尺以上的12座山峰中国就有7座;山脉多呈东西和西北一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和横断山等山脉,与尼泊尔交界的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公尺,为世界第一高峰,位于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海拔-155米为最低点。中国的四大高原分别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青藏高原为最大的高原;四大盆地分别为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为面积最大的盆地,柴达木盆地为最高的盆地;三大平原分别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为最大的平原。荒漠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中国面积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 中国陆地的河流、湖泊众多,但它们主要属于太平洋海洋水系,这决定了水流向东的基本走向;其次为西南部部分区域属于印度洋水系,西部部分地区存在内陆独立水系;西北部几条河流属于北冰洋水系。河流分为外流河与和内流河,南部、东部和北部河流均为外流河,南方河流水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较小,汛期较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北方除黑龙江等少数河流外,河水的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规汛期较短,含沙量大。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塔里木河为中国最大内流河。长江、黄河和珠江分别为中国第一、二和三大河流,其中长江为世界第三大河流。中国湖泊众多,主要分布于南部和西部,五大淡水湖泊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均分布于长江流域;青海湖为面积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咸水湖,纳木错为第二大咸水湖。 秦岭-淮河构成的连线为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地理与气候的分界线,但人们习惯上以长江作为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由于地形和位置差异,大致分为三大自然区,一是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东部季风湿润区,二是以风蚀、冰蚀与流水作用为主的西北干旱区,三是以冰冻、风蚀作用为主的青藏高原高寒区。.

新!!: 匈奴和中国地理 · 查看更多 »

中国和亲女性列表

中國和亲女性是中國古代与外国、外族君王或王族和亲的女性。和亲女性不一定是皇女,有很多是把宗室之女、具皇族血統的女性甚至異族將領之女等封為公主后与外族和亲,也有些和親女性並沒有被封為公主。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和亲之举不绝于书。中国历代和亲有自愿的也有被迫的。比如汉朝王昭君自愿请命嫁匈奴呼韩邪单于。而汉初汉朝被迫嫁宗室女给匈奴冒顿单于、军臣单于、伊稚斜单于。和亲结果有成功也有失败,例如,王昭君出嫁匈奴成功铸造了当时汉朝与匈奴的友好关系,但汉初嫁给匈奴的汉朝宗室女,却没能阻止匈奴侵犯汉朝。.

新!!: 匈奴和中国和亲女性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先秦发明列表

在新石器时代之后考古挖掘首先出现在中国的发明,特指是在商朝(前1600年-前1050年)期间或之后者,列于下方。.

新!!: 匈奴和中国先秦发明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割据政权君主列表

中国历史上各个时间段与正统朝代并立的封建割据、农民革命政权的君主列表如下:.

新!!: 匈奴和中国割据政权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疆域史

中国疆域史是關於從古至今中國領土變化過程的歷史。 中国疆域自远古以来不断演进变化,从夏朝起迄中華民国的秋海棠葉形狀,而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疆域的又有改變。 基於中國的疆域不斷變遷,因此中國的領土主張受到爭論,部分領土是否曾經被中國統治,亦存爭議。.

新!!: 匈奴和中国疆域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诗歌中的大雁

大雁是中国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意象。从《诗经》《楚辞》直至汉朝诗、唐诗诗人李白、王维、杜甫及后来的潇湘诗歌尤其是宋诗,大雁的图象在中文诗歌中具有重要地位。不同的诗歌概念能通过诗中大雁的意象联结起来。理解大雁的典故有助于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关键内容。中国文学典型地将大雁分为家雁和野雁:在诗歌中,野雁更重要,它们随季节变化迁徙,或带着分居(通常如大雁迁徙的方向,一北一南)的远方爱人的书信,或为失去了团队的孤雁形象。.

新!!: 匈奴和中国诗歌中的大雁 · 查看更多 »

中国足球运动

足球運動最早起源于中国,现代足球运动則在19世纪后期由歐洲传入,足球是中國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新!!: 匈奴和中国足球运动 · 查看更多 »

中国朝代

中國朝代指的是於中原或附近各个民族建立的朝代或政权,這些治理中原王朝的正統代表政權更替构成了中國朝代的輪替。中原朝代二字示意:“朝”指當政政權,“朝代”泛指“朝”政權執政的時代可用做划分該历史時代的称呼,它的性质是某个历史阶段的国家政权,也可做為一个或多个政权的集合代称。.

新!!: 匈奴和中国朝代 · 查看更多 »

中国本土

中国本土(又稱中國本部;China proper 或Inner China)是西方世界对歷史上由漢族人口大量聚居、漢文化佔統治地位的中國核心地帶的称呼。由於漢族強勢地帶隨朝代不同而擴張或縮小,中國本部的範圍也隨之變動。近代所用的「中國本部」,與中國最近的漢人朝代明朝的疆域的漢族聚居區,即两京十三省(亦稱關內十八省、内地十八省等)大體一致。此區域多指長城以南,并不包括由滿洲族統治之清朝所在的滿洲,以及蒙古、西藏、新疆等地域。民國初年的「中國本部」,也時常包括內滿洲。近現代以來,由於「中華民族」概念範圍的擴大,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發展,「中國本部」一詞因排除不少中国的疆域,基于国家主权,同時受汉民族主义影响受到抵制,有关说法亦影响中共統治。在現代英語中這一用法有所減少;而中文已少使用。 中國學者钱穆認為中国历史上根本不存在所谓本部非本部之别,这样的区分是「外族」有意混淆是非造出来做侵略的口实。美國東亞史學家歐立德(Mark C. Elliott)以及中國史學家賈寧指出,清朝在意識型態方面主張內外一家,認為在「外部的」蒙古人、藏人、维吾尔人等以及在「內部的」漢人都是屬於「一家」。歷史學教授(Peter C. Perdue)亦指出,清朝官員會見了土爾扈特蒙古領袖阿玉奇後記載土爾扈特蒙古人都「不像俄國人」,認為他們像「中國(dulimba-i gurun)之人」,這裡的中國人亦包括清朝疆域内所有民族,这意識型態后来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 與之相對的概念,是「Outer China」(中國外圍、中國疆部、外部中國)。近代隨著中國及華人地區在現代地緣政治及經濟等的變化發展,「Greater China」(大中華)一詞在商業領域开始興起。.

新!!: 匈奴和中国本土 · 查看更多 »

中行说

中行说(注音:ㄓㄨㄥ ㄏㄤˊ ㄩㄝˋ,汉语拼音:Zhōngháng Yuè,读音“中航越”),(),燕(今河北省)人,西汉时期宦官,后來投靠匈奴,侍奉老上、军臣两代匈奴单于。前126年,中行说病死。.

新!!: 匈奴和中行说 · 查看更多 »

临县

临县是中国山西省吕梁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2979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为57万人。.

新!!: 匈奴和临县 · 查看更多 »

常惠

常惠(),西汉大臣,太原郡人。年轻时作为苏武的副使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汉昭帝时回国,封为光禄大夫。出使乌孙,击败匈奴,被封为长罗侯。常惠诛杀杀害汉使的龟兹贵人姑翼,之后为典属国。汉宣帝时为右将军,汉元帝时去世,諡號壮武。.

新!!: 匈奴和常惠 · 查看更多 »

希尔德里克一世

希尔德里克一世(Childéric Ier,),自457或​​458年起任萨利昂法兰克人国王。他的名字来自法兰克语hild-“战斗”和-rik“强大”,Childericus是其拉丁文形式。他是克洛维一世的父亲。 希尔德里克一世是墨洛温王朝能够确证存在的第一位国王。文献来源和考古研究证明他既是法兰克人国王,也是罗马行省比利時高盧的总督。这是由法兰克精英统合管理日耳曼-罗马异教文化和多瑙河部落之间的一个典型例子。希尔德里克是唯一不加入阿里乌教派的日耳曼人国王,他给予当地精英和主教同样的重视。.

新!!: 匈奴和希尔德里克一世 · 查看更多 »

东亚

东亚泛指亚洲東部,包括中國大陸、日本列島、朝鮮半島和蒙古以及臺灣等地,面积约1170万平方千米,东亚总人口超过16亿。.

新!!: 匈奴和东亚 · 查看更多 »

东亚史

東亞史是指以東亞為整體的歷史,涉及地域包括东亚及周边的东北亚、中亚和东南亚的一部分,这些地区在近代之前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文化圈。东亚史主要包括中国历史(包括中国中原王朝和地方性政权历史)、蒙古地区的历史、日本群岛的历史和朝鲜半岛历史,以及越南北方王朝的歷史,今日一般指中日韓三國。 东亚地区的国家深受中国传统文明的影响,并传播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台湾和蒙古地区、印度支那等地。在大陆,中国的黄河流域孕育了早期的文明,并在公元前211年出现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朝鲜半岛的北部长期受到中国的统治和影响。日本在隋唐之际屡次派出留学生前来中国学习传统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另外,由于中国的中原王朝为了抵御蒙古高原的少数民族开始大修长城,中原和北方少数民族长期隔离并且冲突频发;匈奴、鲜卑、突厥、契丹、蒙古、女真《後來滿族(滿州)》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尤其显著,其中蒙古族和女真族曾一度统治整个中国。然而由于中华文明根深柢固且汉族人口众多,这些曾经侵入或征服汉地的民族,例如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后来都因程度不同地采用汉族的典章制度,而被认为是完全或部分融入所谓中华民族当中。这些民族交流及融合的历史,但最终扩张了汉民族的文化内涵。 近代以来,东亚国家成为了列强争夺的焦点,唯独日本通过近代化的改革成为世界强国,并不断与其他邻国和地区发生战争。 20世纪以来,民族独立和殖民体系的崩溃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二战以后,欧洲国家相对衰落,世界重心开始向亚太地区转移,东亚又成为世界的重要地区。其中,中国大陆和中華民國、日本、韩国的迅速崛起,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21世纪以来,东亚地区发展机遇和矛盾并存,地区合作不断深化,另外,南海问题、朝鲜半岛问题、中日矛盾也成为地区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新!!: 匈奴和东亚史 · 查看更多 »

东突厥斯坦

東突厥斯坦(Sherqiy Türkistan;شىعىستىق تۇركىستان,S'yg'ystyq Turkystan)即突厥斯坦的东半部地区,具体指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一线以东的中亚地区。在支持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人士使用时即指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歷史上,這個地區曾长时间存在若干獨立國家,也曾數度在中原王朝的控制之下。1759年,清朝在灭亡准噶尔汗国后的一系列战役期间征服了东突厥斯坦,并被称为“西域新疆”(即“西方的新疆土”),以与清初其他新征服的地区相区别(如“云南新疆”、“广西新疆”等)。1881年,清帝国击败攫取了维吾尔人起义成果的阿古柏所建立的七城汗国,收复了东突厥斯坦,并将这一地区设立为行省,称“新疆”(即“新的疆土”)。中華民國建立後,中國各地陷入長年戰亂之中,中国中央政府對新疆的控制力下降,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得以發展,并得到了外国势力的支持。当地曾成立过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和东突厥斯坦共和国。.

新!!: 匈奴和东突厥斯坦 · 查看更多 »

东黑沟遗址

东黑沟遗址(又称石人子沟遗址,Dongheigou Site、Eastern Dark Gully Site)位于中国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石仁子乡石人子村南的东天山北麓,北纬43°31'12.8"-43°34'28.9",东经93°13'44.8"-93°16'49.1"的山前冲积带上。该遗址是集墓葬、居址和岩画于一体的超大型聚落。遗址范围内包涵青铜时代至清代的多种遗存,其中以早期游牧文化遗存为主,有着密度高、数量多和属性复杂等特点,罕见于欧亚草原东部。经过2005~2007年度的调查、发掘,一举荣获中国“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称号。从而,引起中国内外欧亚考古学界的广泛关注。.

新!!: 匈奴和东黑沟遗址 · 查看更多 »

东胡

东胡是一个古老的游牧为主的民族,自商代初年到西汉,东胡存在了大约1300年。东胡、濊貊、肃慎被称为古东北三大民族。學者一般相信,东胡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新!!: 匈奴和东胡 · 查看更多 »

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由刘秀建立的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西汉合称兩漢。東漢与西漢之間为新朝,後为東漢所取代。西汉建都长安,東漢建都洛陽,故而得名。東漢是當時世界上的強大國家,而前期六十多年的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國史上的盛世之一。 由於東漢中後期的帝王普遍壽命不長,而且不少是幼年即位,導致汉和帝以后至汉末近百年间,外戚及宦官轮流执政,成為固定的惡性循環,兩派互相残杀,把东汉朝廷弄得十分腐败。東漢中平六年(189年),外戚大將軍何进遭宦官十常侍所殺,後军阀董卓引兵到雒陽,除十常侍,废少帝刘辩,杀何太后,立汉献帝。长期左右东汉皇室的外戚、宦官一起被消灭,但卻引起了各地諸侯群雄割據的局面,漢廷不再握有實權,漢献帝從此成為傀儡,其后被曹操控制,最後汉室被曹魏取代。 東漢在文化、军事等方面亦有显著成就。著名的有班超出使西域,在西域長駐了三十多年,先後擊破了被匈奴控制的西域諸國,不但令西域諸國一一歸順漢朝,並開拓了東西文化的交流。期間他還派出甘英出使西域的大秦國,雖未有成功,但足跡已達今日波斯灣諸國。 另外,东汉在91年灭北匈奴。南匈奴内附漢朝。216年,南匈奴最后一個呼厨泉单于去邺城拜见曹操,曹操分南匈奴为五部,匈奴汗国不复存在,困扰汉朝数百年的北方外患終告一段落。 同時佛教也在這段期間傳入中國。根據記載,汉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經》。到了東漢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派人去西域,迎來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馬駝迴首都雒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佛經。也就是現在的白马寺。.

新!!: 匈奴和东汉 · 查看更多 »

东汉统一战争

东汉统一战争,是东汉建立后,对新朝末年在中国各地建立的自立政权的统一战争。 23年—24年,东汉建立以前,刘秀在河北平定王郎,建立根据地。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称帝,建立东汉,夺得更始帝派朱鲔驻守的洛阳。建武二年(公元26),渔阳太守彭宠結合匈奴,反对刘秀。27年,平定赤眉军,夺得关中。建武三年三月,岑彭迫降董訢,击杀邓奉。29年,率军平定梁郡的劉永、琅邪的張步、黎丘的秦丰、漁陽的彭寵。30年,平定東海的董憲、淮南的李憲。河西窦融归降东汉。此时,只有陇西、巴蜀、九原的卢芳不在东汉的掌控中。建武十年(34年)汉光武帝平定陇西隗纯,結束历时四年的陇西之战。 陇西平定后,劉秀的統一大業僅剩公孙述割据的巴蜀。建武十一年(35年)春,岑彭率军攻克夷陵,入江关(今四川奉节)。六月,来歙率军击败王元诸部,占领河池。建武十一年(35),来歙与盖延、马成攻克下辨(今甘肃成县西北),乘胜进军,外久,来歙被刺客殺害。北路汉军改由马成指挥。公孙述派人刺杀岑彭,汉军退出武阳。岑彭遇害後,吴汉接替伐蜀。吴汉一開始貪功受挫,不久撤走,与部下刘尚會合。建武十二年十一月,吴汉与臧宫会师成都,是月十七日公孙述反击汉军,派延岑出击臧宫,自身則率軍数万攻打吴汉。吴汉大破蜀军,公孙述重伤身亡。延岑举城投降。巴蜀全境歸附。37年,汉军击败卢芳,东汉成为全国性政权,卢芳逃入匈奴,东汉统一战争最终结束。.

新!!: 匈奴和东汉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七国之乱

七國之亂又稱作七王之亂,發生於中國西漢初期的公元前154年(漢景帝三年)。當時以被封為吳王的劉濞為中心的七個劉姓宗室諸侯由於不滿朝廷實行削藩政策,削減他們的權力,所以興兵引起之內亂,由竇嬰、周亞夫所平定。 七王為: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膠西王劉卬、膠東王劉雄渠、淄川王劉賢、濟南王劉辟光、趙王劉遂。.

新!!: 匈奴和七国之乱 · 查看更多 »

丘就却

丘就却(大夏語:,或,Kujula Kadphises,Kujula Kasasa,30年-80年在位)是中亞地區在1世紀時建立的貴霜王朝的开国国王。.

新!!: 匈奴和丘就却 · 查看更多 »

丘林氏

丘林氏,匈奴氏族之一,為匈奴氏族,經常與匈奴單于通婚。 丘林氏為匈奴大氏族之一,是在東漢時,南匈奴中新興起的氏族,與呼衍氏、蘭氏、須卜氏並稱為四大氏族。攣鞮氏與大氏族互相聯姻,共同統治控制匈奴,大氏族有聽訟斷獄之權。 鮮卑時期也有丘林氏,孝文帝改革後改為林氏。一說晉書中的喬氏即為丘林氏,世官左都侯、右都侯。.

新!!: 匈奴和丘林氏 · 查看更多 »

世紀帝國II:征服者入侵

是微软即時戰略遊戲《世紀帝國II:帝王世紀》的官方擴充资料片,曾榮獲2000年E3最佳戰略性遊戲資料片。 征服者入侵除了《世紀帝國II:帝王世紀》的原有文明,再行引入5種新文明及相關戰役,其中2种代表新大陆:阿兹特克和玛雅,另3种分别為匈奴、西班牙和韓國;另有一战役系列是互不相干的独立战役。此外標準遊戲模式即新增世界奇觀競賽、防禦世界奇觀和至尊王3種,並新增19張地圖(9張隨機和10張仿自真實世界據點)、11種軍事單位和26種科技。該資料片推出後,曾發布官方唯一和最終版本的1.0c修正檔。 超過十年後,《帝王世紀》第二個官方擴充資料片──《失落的帝國》在SteamHD版推出,於2015年秋季推出第三個官方擴充資料片──《非洲王國》,於2016年年底推出第四個官方擴充資料片──《王者崛起》。.

新!!: 匈奴和世紀帝國II:征服者入侵 · 查看更多 »

世界史年表 (1世纪-10世纪)

*1年:公元纪年始年.

新!!: 匈奴和世界史年表 (1世纪-10世纪) · 查看更多 »

世界史年表 (公元前)

* 約300、400萬年前:人類在地球上出現。.

新!!: 匈奴和世界史年表 (公元前) · 查看更多 »

且鞮侯單于

且鞮侯单于(?-前96年),為亞洲古匈奴的君主之一,他於前101年接任呴犁湖單于擔任匈奴單于,前96年卒於任。 鞮侯單于繼承匈奴王位後,因為位未鞏固,為免受漢朝襲擊,除了向漢朝傳信說:「漢朝皇帝為我長輩。」外,也同時間將不願投降而被扣留於匈奴的漢使節,全被釋放回漢朝,除此,不久之後,也派使臣前往漢朝進貢。.

新!!: 匈奴和且鞮侯單于 · 查看更多 »

且渠

|1.

新!!: 匈奴和且渠 · 查看更多 »

万俟醜奴

万俟醜奴(),原州人,匈奴族,北魏關隴起事軍領袖。.

新!!: 匈奴和万俟醜奴 · 查看更多 »

帕莱莫尼德家族

帕莱莫尼德家族(Palemono dinastija)是传说中,鲁塞尼亚和立陶宛大公国的王朝。这个传说在15世纪和16世纪出现,以证明立陶宛人和立陶宛大公国源于罗马。扬·德武戈什(1415年-1480年)早就称立陶宛人有罗马血统,但无法提供更多详细情况。这个传说第一次被记载下来是在1530年代出版的立陶宛编年史第2版。 在这个时候,有人宣称是波兰将信奉异教又野蛮的立陶宛“贵族化”的,而立陶宛大公国与波兰王国就因此发生争执。立陶宛贵族需要显示统治王朝出身高贵,但可用的编年史却是由立陶宛长期的死对头,条顿骑士团编写的,而且这样的编年史称格迪米纳斯是维特尼斯的马夫。 在立陶宛编年史中,罗马皇帝尼禄的亲戚帕莱蒙(应该是本都的波莱蒙二世,与尼禄有血缘关系)带领500个贵族家族逃离罗马。他们向北迁徙,经过波罗的海,到达尼曼河三角洲。随后他们决定向上游航行,直到到达杜比萨河河口为止。帕莱莫尼德家族在当地一座大山岗上定居下来,并统治这个国家历经数代,直到格迪米尼兹王朝形成。编年史跳过了明道加斯和特莱德尼斯,但将剩余的立陶宛大公谱系完整地体现了出来。它还将第一版中格迪米尼兹家族这一支并入其中。为了使故事更加可信,编年史还非常详细地呈现迁徙的经过。因为没有足够的世代能够填补自1世纪帕莱蒙到达立陶宛,到14世纪格迪米纳斯去世之间这一段时间,所以第三版编年史(也被称为贝霍维茨编年史)特地将帕莱蒙从1世纪搬到5世纪罗马被匈奴王阿提拉夷为平地之时,并将明道加斯和后面已知的公爵编入其中。但这些世代还是不够,历史学家马切伊·斯特雷伊科夫斯基和卡齐米日·科亚沃维奇-维尤克便将它进一步搬到10世纪。 这个传说多种相互矛盾的版本流传至今,因为历史学家试图修正一些明显的错误,让它更有历史之感。 19世纪末,有些人,譬如麦洛尼斯试图将这个传说和维京人入侵联系到一起。直到20世纪初,还是有很多历史学家认为这个传说是真实的,但现在,这个传说主要被认为是虚构故事而被扔到一边,只能体现16世纪立陶宛的政治意识形态。.

新!!: 匈奴和帕莱莫尼德家族 · 查看更多 »

三封縣

三封县,中国古县名。 三封县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哈腾套海苏木包尔套勒盖农场麻弥图土城。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匈奴侵入渔阳郡、上谷郡,杀千馀人。汉武帝令车骑将军卫青略河南地,主父偃进言朔方土地肥饶,宜屯田驻守。武帝收河南地,置朔方郡、五原郡。元狩三年(前120年),筑三封城,三封县属于朔方郡。东汉末年废除,地入羌胡。.

新!!: 匈奴和三封縣 · 查看更多 »

三国

三國(狹義220年-280年,廣義184年、190年、208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一段三個國家並立的時期。一般認為是從建安元年起算。三國是指曹魏、蜀漢及孫吳。東漢末年戰爭不斷,使得人口急劇下降,經濟嚴重損害,因此三國皆重視經濟發展,加上戰爭帶來的需求,各種技術都有許多進步。 東漢末期,漢廷因黃巾之亂、北宫伯玉之乱、黑山军起义、王芬谋废灵帝、张举张纯叛乱、外戚宦官火拼等一系列事件而动荡不安。184年漢靈帝時期,以張角三兄弟為首爆发黃巾之亂。為鎮壓黃巾,一方面放權到州牧、太守,一方面縱容地主組織私人武裝,對抗黃巾。董卓亂政並與關東諸勢力對抗後遷都長安,使得朝廷威信喪失,地方长官演变为独立军阀割據混戰。其中曹操擁護逃回洛陽的漢獻帝,遷都許。他擊敗多股勢力,最後在200年的官渡之戰擊敗北方最大勢力袁紹,大致掌控中國北方。曹操以優勢兵力南征荊州,但在208年冬天的赤壁之戰被孫權和劉備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漢獻帝禪讓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至此東漢滅亡,正式進入三國時期。隔年以益州為主的劉備也以漢室宗親的身份稱帝,國號續為「漢」,史稱蜀漢。劉備與孫權在赤壁之戰後積極拓展勢力,為了荊州問題多次發生糾紛與戰爭,最後劉備在夷陵之戰戰敗,孫權獲得整個荊州南部。劉備病死後,輔佐其子劉禪的諸葛亮於同年再與孫權恢復同盟。據有揚州、荊州及交州等地的孫權遲至229年正式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鄒紀萬(1990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一節〈三國鼎立〉,第6頁-第21頁。。此後三國局勢主要為蜀吳同盟對抗曹魏,各國疆域變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漸漸的被司馬氏掌控。263年司馬昭為建立軍功準備篡位,出兵伐蜀,蜀漢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國號為「晉」,史稱西晉,曹魏亡。西晉最後於280年發起晉滅吳之戰,滅亡孫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後世常常追思當時風雲人物。陳壽所著、裴松之作注的《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成為研究三國歷史的重點書籍。而羅貫中結合歷史、民間故事,撰寫的《三國演義》章回小說,成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豐富的內涵深入人心。.

新!!: 匈奴和三国 · 查看更多 »

三国志人物列表

三國志人物列表收錄在史書《三國志》或《后汉书》等与三國相關的史料中出現的人物。但像貂蟬等只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出现而在史书上沒有记载的人物則不予收錄。.

新!!: 匈奴和三国志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三国行政区划

三国行政区划,大体上保留了东汉末年形成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

新!!: 匈奴和三国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丛姓

丛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七位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汉武帝时匈奴休屠王太子“日磾”归顺汉室;由于休屠部曾铸铜人(金人)像祭天,获赐姓“金”,其后代从此姓金。据《池北偶谈》所载,传说西汉时车骑将军金日磾的后代迁居丛家岘(今属山东省文登市),遂以居地丛为氏。.

新!!: 匈奴和丛姓 · 查看更多 »

一神論

一神論或一神教(翻譯自monotheism;μόνος),意指認為只存在一個囊括一切的神的宗教和思想,《大英百科全书》的定義為「相信一位神的存在,或是相信神的唯一性」。但并不否认其他天使、伊斯兰教的精灵等精神体之存在,仅承认唯一精神体的纯粹一神教是不存在的。 從宗教源流和的「創造論」基本教義觀之,埃及法老阿肯那頓所創宗教可能是最早的一神論。 目前存在的一神教主要是亞伯拉罕諸教,又称闪米特諸教,主要的包括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此外印度的錫克教也是一神教。与一神教相对的是多神教与泛神教,其特點可以分别概括為“相信世界上有不只一个的神”、或“世界上一切皆是神”。 然而二十世紀後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亂數等科學發現已證明不可能有全知全能的唯一真神存在。 婆羅門教認為創造神「婆羅門」(又稱梵天)已完成祂的創造任務,印度境內只有一座梵天廟宇。婆羅門教發展出印度教後,泛神論成為主流傾向。.

新!!: 匈奴和一神論 · 查看更多 »

乞活軍

乞活軍是中國歷史上存在於西晉末年至東晉末年的存在的一群流民武裝部隊。在西晉末年,乞活軍在北方曾多次協助晉朝對抗當時的反叛力量,甚至在永嘉之亂後仍然留在北方與胡人政權軍隊作戰,但後來都相繼向北方後趙政權投降或遷移至江淮一帶。不過乞活軍此後仍然聚集繁衍,在後趙亡後至東晉末年的一段時間仍然有活動的記載。.

新!!: 匈奴和乞活軍 · 查看更多 »

九原郡

九原郡,中國古代行政區郡名,裴駰《史記集解》注為秦代三十六郡之一。.

新!!: 匈奴和九原郡 · 查看更多 »

幽州突騎

幽州突騎,是漢朝為抵禦匈奴犯境而成立的一支部隊。中國歷代的騎兵中,都有突騎的名號。並非只有幽州突騎一部隊。.

新!!: 匈奴和幽州突騎 · 查看更多 »

广 (焉耆)

广(),东汉时焉耆王。 焉耆在两汉之际依靠匈奴,反叛汉朝。13年,焉耆国首先背叛,杀死了新朝西域都护但钦。75年,焉耆和龟兹两国进攻东汉西域都护陈睦,陈睦全军覆没。94年,西域都护班超征发龟兹、鄯善等八国,共七万余军队,讨伐焉耆。班超把焉耆王广、尉犁王等引诱到已故西域都护陈睦驻扎过的故城,然后斩杀,将人头送往洛阳。班超乘胜放纵士兵抄掠,斩杀五千余人,生擒一万五千人,改立焉耆左侯元孟为焉耆王。班超在焉耆半年,进行安抚。于是西域五十余国全都派送人质,归附汉朝。远至西海之滨,四万里外的国家,都经过几重翻译来汉朝通贡。.

新!!: 匈奴和广 (焉耆) · 查看更多 »

乌兰察布市

乌兰察布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内蒙古中部。市境北邻锡林郭勒盟,东界河北省张家口市,南接山西省大同市、朔州市,西临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西北达蒙古国。阴山山脉大青山横亘市境中部,北麓为内蒙古高原,称为“后山地区”,南麓为黄土高原丘陵区,称为“前山地区”,地势中部高,南北低。境内河流分属黄河、永定河、内陆河三大水系。全市总面积5.45万平方公里,人口211.13万,市人民政府驻集宁区。“乌兰察布”是蒙古语音译,意为“红色的山崖”。.

新!!: 匈奴和乌兰察布市 · 查看更多 »

乌禅幕

乌禅幕,匈奴贵族,妻子是车犁单于、日逐王先贤掸的姐妹。女儿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稽侯狦。 乌禅幕原居於乌孙、康居之间,他率军数千人归附匈奴。前60年,女婿稽侯狦作为虚闾权渠单于的儿子而不能继承单于之位,逃到乌禅幕处,得到他的资助。前58年,因为握衍朐提单于暴虐,和姑夕王及左地贵人一起立稽侯狦为呼韩邪单于。他辅佐呼韩邪单于发动左地兵马四五万人,击败握衍朐提单于,逼迫他自杀。对于呼韩邪单于的立业,很有功绩。.

新!!: 匈奴和乌禅幕 · 查看更多 »

乌贵

乌贵,西汉时车师王。 乌贵管辖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交河城)。汉宣帝时,派遣五将军攻打匈奴,车师再次与汉朝通好。乌贵被立为太子,即位后,和匈奴和亲,让匈奴拦截汉朝使者。地节二年(前68年),汉朝派郑吉、司马憙,他恐惧降汉。匈奴于是攻打车师,他于是逃亡乌孙。郑吉迎乌贵的妻儿到长安。立原太子军宿被立为车师王。元康元年(前62年),汉朝使者把他从乌孙迎到长安,汉宣帝赐给他宅邸和妻儿一起居住。.

新!!: 匈奴和乌贵 · 查看更多 »

乌路孤

烏路孤(),漢名劉虎,唐代避李虎名諱,改作劉武,十六國時期匈奴支系鐵弗部首領,為前任首領劉誥升爰之子,夏國建立者劉勃勃之曾祖父。309年(西晉懷帝永嘉三年、漢國劉淵河瑞元年),誥升爰去世,烏路孤繼立,自稱其部落為「鐵弗」,並歸降漢國。 烏路孤繼位時,鐵弗部原居今山西一帶,310年,鐵弗為劉琨所敗後,始向西遷,進入朔方,漢帝劉淵此時封烏路孤為樓煩公,拜安北將軍,丁零中郎將。318年,為東晉所冊封之代王拓跋鬱律所敗,逃往塞外。 341年,烏路孤再攻擊代國,復為代王拓跋什翼犍所敗,不久去世,子劉務桓繼立。後來劉勃勃稱帝後,將烏路孤追諡為景皇帝。 Category:十六國追尊君主 Category:攣鞮氏.

新!!: 匈奴和乌路孤 · 查看更多 »

乌龙闯情关

《乌龙闯情关》片长39集,拍摄于2001年。由高力强、德喜执导,曹颖、孙耀威、宋妍、释小龙等主演。 故事背景为汉武帝后根据汉宣帝的野史改编而成。主要以孙耀威饰演的刘病己为主线展开,期间穿插者和权臣霍光之女霍水仙以及从小青梅竹马才许平君之间的爱情故事。.

新!!: 匈奴和乌龙闯情关 · 查看更多 »

乌桓

乌桓(上古漢語擬音:),又名乌丸、古丸,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源自東胡,是最早附屬於匈奴的部落。.

新!!: 匈奴和乌桓 · 查看更多 »

乌桓山

史载乌桓族“以山为号”,也就是说,乌桓族的祖先以他们居住的乌桓山作为自己民族的称号,乌桓山的方位大概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以北,即大兴安岭中部的东西罕山南麓。 秦末汉初(前3世紀末)之際,匈奴王冒顿单于击败东胡。东胡人北遷至鲜卑山和乌桓山,各以山名為族號,分别形成鲜卑人和乌桓人。乌桓隨水草放牧,以穹廬為室,常要向匈奴进贡,匈奴每歲向烏桓徵收牲畜、皮革。 东汉末年,乌桓部落被曹操攻克,乌桓山便不见于史籍。 Category:烏桓 Category:内蒙古山脉 Category:内蒙古历史 Category:中国考古学.

新!!: 匈奴和乌桓山 · 查看更多 »

义渠

义渠,又稱儀渠、戎,古代部族國家,活躍於今泾水北部至河套地区,最初以游牧為生。在殷商末年形成國家,逐步定居。至戰國時代,佔有今天的陝西省北部、甘肅省北部和寧夏等地,與秦國形成對抗關係,最後被秦國所滅。傳統上將他們列為西戎之一。.

新!!: 匈奴和义渠 · 查看更多 »

乙升

乙升,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匈奴铁弗部人,夏國开国皇帝赫连勃勃的侄子,赫连定的从兄。 426年十一月,赫连昌派赫连乙升守蒲坂,听说北魏大将奚斤将至,遣使告知赫连昌。使者至统万,见大军已围统万城,回来告诉乙升赫连昌已败。乙升害怕,弃蒲坂西逃。奚斤追上击败了他,乙升遂奔长安。奚斤入蒲坂,收其资器,百姓安业。赫连昌弟赫连助兴,先守长安,乙升至长安,再和赫连助兴弃长安,西逃安定,奚斤又西据长安。.

新!!: 匈奴和乙升 · 查看更多 »

亚洲

亞细亚洲(Ασία;Asia),简称亚洲,面积4457.9万平方公里,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6%(或者總陸地面積的29.4%);人口總數約為40億,佔世界總人口約60.5%(2010年);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 亞洲絕大部分土地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乌拉尔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峡。烏拉爾山脈以東及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度40分,北緯60度5分),南至丹绒比亚(東經103度31分,北緯1度16分),西至巴巴角(東經26度3分,北緯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度18分,北緯77度43分),最高峰為-zh-hans:珠穆朗玛峰;zh-hant:聖母峰;-。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歐亞大陸。 亞洲東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則瀕臨印度洋,西面以烏拉山脈、烏拉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及愛琴海與歐洲分界,西南面隔亞丁灣、曼德海峽、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北面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亞細亞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名稱,希臘人稱呼他們的東方(一說為太陽升起的地方)為亞細亞,可能是來源於亞述人的名稱,亞述一詞在亞述的語言中也代表東方,原來只指希臘東方的小亞細亞半島,後來擴展到包括所有東方地區。 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

新!!: 匈奴和亚洲 · 查看更多 »

于阗

于阗(又作于寘),古代西域王国,汉、魏、晋均称为于阗,唐代安西四镇之一。《元史》也称之为斡端。古代居民操塞语,另一说法为藏族和印度的混血部族;--闐語則屬東伊朗語。尉遲烏僧波统治下与归义军关系密切,这时期以后于阗开始使用年号,于阗国于公元1006年被喀喇汗国所灭,该地遂被伊斯兰化。.

新!!: 匈奴和于阗 · 查看更多 »

康 (莎车)

康(),东汉时莎车国王。 天凤五年(19年),父亲忠武王延去世,康继位莎车王。康率领邻国抗拒匈奴,保护原汉朝西域都护官员和他们的妻子儿女一千余人,写信给河西询问中原的情况。建武五年(29年),河西大将军窦融于是承旧制,封康为汉莎车建功怀德王、西域大都尉,五十五国全隶属于莎车。建武九年(33年),康去世,谥宣成王,弟弟贤继位。.

新!!: 匈奴和康 (莎车) · 查看更多 »

康寧 (十六國)

康宁,五胡十六国军事人物。 387年,吕光的西平郡太守康宁,自称为匈奴王,刺杀了湟河郡太守强禧后叛变。张掖郡太守彭晃反叛,向东通好康宁,向西结交王穆。吕光攻打彭晃,各位将领怕在康宁偷袭姑臧。吕光认为彭晃刚刚叛变,与康宁、王穆在还不亲密,趁他仓猝战胜。于是亲率骑兵三万,到达张掖后猛烈进攻二十天,攻破城池,杀了彭晃。康宁、王穆也随即灭亡。.

新!!: 匈奴和康寧 (十六國) · 查看更多 »

康居

康居或康居国,东汉以后亦简称康国,时常为位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的昭武九姓宗主国康国的代称,是古代生活在中亚地区的半游牧民族的国家或部落联盟,活动范围主要在今哈萨克斯坦东部及锡尔河中下游。汉朝时期,居住于大宛、乌孙之西北,大月氏之北,奄蔡之东,呼揭以及贝加尔湖的丁零以西等地带。公元前2世纪,控弦者八九万人;公元前1世纪末年,人口达六十万,拥有军队十二万,以卑阗城作为国都和中心(今中亚泽拉夫尚河附近或锡尔河北岸郝树声,简论敦煌悬泉汉简《康居王使者册》及西汉与康居的关系,敦煌研究2009年第1期。);据《汉书·西域传》所载,康居国的錫爾河中下游有五个小王,即苏筹王(治苏筹城)、附墨王(治附墨城)、窳匿王(治窳匿城),罽王(治罽城)和奥鞬王(治奥鞬城),这五个王以及其五座城池在康居王统治之下,一说这五座城即粟特商人城池的前身,后世中国史籍上称为昭武九姓,通称索格底亚那,关于这五座城的居民与以卑阗城为统治中心的康居王族是否属于同一族存在不同意见。葛承雍,敦煌悬泉汉简反映的丝绸之路再认识,西域研究2017年第2期。和所有游牧民族一样,康居人随季节的变化而迁徙。冬季他们南下于锡尔河一带,夏季北上至“蕃内”,两地相距数千里之遥。他們可能是伊朗人種。 张骞从西域返回汉都后,带来了很多关于康居国的信息。汉武帝太初二年(前103年)李廣利第二次伐大宛时,康居王曾答应援助大宛,但见围困贵山城的汉兵处于优势未进攻。汉宣帝神爵四年(前58年),匈奴发生内乱,五单于纷争。直至五凤二年(前56年),匈奴呼屠吾斯自立为郅支单于,与其弟呼韩邪单于对敌。呼韩邪部降汉南迁。郅支部则向西北迁徙,于初元五年(前44年)以3000残兵移至康居领土,据记载郅支单于“杀康居王女及贵人、人民数百,或支解投都赖水中”,并以武力强迫康居人在都赖水(怛逻斯河)河畔兴建了郅支城(今塔拉斯)。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以40,000部队穿越帕米尔围困以土木兴建的郅支城,破城杀郅支单于(郅支之战),近3000匈奴人被杀和被俘虏,但西域的康居王对汉仍报有敌对态度。公元前后,康居国开始强盛,曾一度威胁其邻大月氏。1世纪中叶,随着贵霜统一大月氏,其国势转盛,康居国则逐渐衰败。至3世纪时似依旧游牧于锡尔河中游,但势力远不如两汉时期。 据唐代《通典·康国传》记载晋武帝泰始年间康居王那鼻遣使朝贡;北魏太武帝太延中,国名为者舌,遣使朝贡;隋朝时国名康国,隋炀帝大业中期迁使朝贡。(唐)杜佑 《通典》卷193 《康居》后被突厥打击,被突厥化为康里。.

新!!: 匈奴和康居 · 查看更多 »

康乾盛世

康雍乾盛世指的是清朝从康熙中期到乾隆中期经济繁荣的局面,亦可指從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到嘉慶四年(1799年)這一段時期。 清人入关后,康雍乾三代帝王励精图治,事必躬亲,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巩固封建政权,提高经济实力,自康熙开始采取了奖励垦荒、更名田、兴修水利、禁止圈地、捐免田赋及改革赋役等措施,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此期間,清朝的国力达到鼎盛,局勢較為穩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國家財富有所積累,國防力量也相對強大,整個社會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都處於上升狀態,時間跨度至少有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其繁華富裕的程度也在中國歷史上亦有相當地位,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故史學界一般将康、雍、--时期称为康雍乾盛世或康乾盛世。 康雍乾盛世在中国历史上是颇具争议的一个时期,学界对該盛世是否真的存在尚存争议。有說法認為虽被称为盛世,但是纵观此时期几乎是民变迭起,而且规模也愈来愈大,特别是后期爆发的苗民起义与白莲教大起义给予了清朝统治以有力的打击,使清朝从此陷入风雨飘摇,認為在一定程度了否定了盛世的说法。然而歷史學家歐陽泰(Tonio Andrade)指出,從約1300年到1750年,中國和歐洲發生的戰爭數目大致相當,1750年後至1839年可被稱為「清朝大和平時期」,儘管該段時期民變不斷,且當中有些民變規模甚大,但是也比1200年後的中國歷代朝代的戰事少。亦有說法認為「盛世有阴影,衰世也有希望」,盛世不是「美哉善哉,萬事大吉。」在康雍乾時期,自三藩之亂平定之後,中原地區就沒有戰爭,國內也沒有長期和大型的戰爭,社會上就沒有大規模的破壞,因此社會安定,經濟得以快速發展。 美國漢學家、歷史學家魏斐德、羅威廉(William T. Rowe)和歐立德等稱这段時期為「High Qing(盛清)」(1683-1839),認為是清朝興盛與繁華的時期,是帝制中國最後的高峰期 ,亦有西方學者认为康乾时期不是黄金时代而是专制黑暗时代。 康雍乾整體上保持了穩定和繁榮的局面,國家財政收入增長極其迅速,中國這塊土地仍保持著富裕和有序。在該段時期结束後的六七十年的時間裡,清王朝连续遭到了外国侵略与国内动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两次沉重打击,从此一蹶不振,逐步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贫困,落後和长期危机的境地。然而乾嘉之際的盛衰之變是清朝統治的盛衰之變,清朝的社會經濟在不少地區仍在持續發展,清朝政權仍具有較強的活力,並且獲得不少地區和不少民眾的支持,讓清政權在內憂外患險惡環境中仍支撐了一百餘年。在康乾「盛世」後的嘉道「中衰」時期,中國社會的早期近代化進程亦未因統治危機的出現而陷於停滯。.

新!!: 匈奴和康乾盛世 · 查看更多 »

二十四長

二十四长,汉朝时匈奴世袭官员的统称。統兵,号“萬騎”。为军队基本单位长官。 西汉时匈奴置二十四长,即匈奴自单于以下至二十四位王公大臣。为地方性长官,各有分地,自己置官属。其下置千長、百長、什長、裨小王、相国、都尉、当户、且渠。包括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下至当户,大者万骑,小者数千。.

新!!: 匈奴和二十四長 · 查看更多 »

五原郡

五原郡,郡名。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置漢書武帝紀。郡治在九原縣(縣治在今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鎮西北 ),隸屬於朔方刺史部。東漢時屬幷州。獻帝建安二十年(215年)廢。魏晉時其地為鮮卑、羌胡所據。十六國前秦復置。北魏時其地屬夏州、懷朔鎮。隋初置豐州,大業中改為五原郡。唐置豐州、天德軍。.

新!!: 匈奴和五原郡 · 查看更多 »

五侯

五侯,可能是以下五個侯爵的並稱:.

新!!: 匈奴和五侯 · 查看更多 »

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該時期自304年劉淵及李雄分別建立漢趙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燾(太武帝)灭北凉為止。範圍大致上涵蓋華北、蜀地、遼東,最遠可達漠北、江淮及西域。在入主中原眾多民族中,以匈奴、羯、鮮卑、羌及氐為主,統稱五胡《中國文明史 魏晉南北朝》〈第一章 政治發展大勢〉: 第50頁-第61頁.

新!!: 匈奴和五胡十六国 · 查看更多 »

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中國歷史名詞,意指中国西晋时期北边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期间衰弱之际,夺取西晋政权(五胡十六国),形成与东晋政权鼎立之势。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百餘年間,這些內徙的草原各族及漢族在漢地華北地區建立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的政權,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有五胡十六國。五胡乱华破坏了中原的政权和经济架构,但也使北方遊牧民族与汉地汉族產生文化经济交往。由于汉族人口从黄河流域大规模遷移至汉地南部的长江和珠江流域,史称衣冠南渡,进一步增进了南方的俚族等少數民族与汉族的文化和经济联系。.

新!!: 匈奴和五胡乱华 · 查看更多 »

庆阳市

庆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东北部。.

新!!: 匈奴和庆阳市 · 查看更多 »

廣德 (于闐)

廣德,东汉时于阗(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王,于阗王休莫霸哥哥的儿子。 东汉建武末期,于阗被莎车国所吞并。汉明帝永平年间,于阗将军休莫霸杀死了莎车守将君得复国,身中流箭而死。60年,于阗人以广德为于阗王。广德派弟弟仁去攻打莎车王贤。广德的父亲原来被扣在莎车,莎车王贤送还广德之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广德做妻子,同于阗和亲。61年,于阗王广德率领各国兵众三万人进攻莎车,用计诱杀莎车王贤,吞并莎车国。匈奴征召西域诸国军队包围于阗,广德请降。匈奴立贤之子不居徵立为莎车王。广德再次进攻莎车,杀死不居徵,改立不居徵的弟弟齐黎为莎车王。于阗王广德称雄西域南道,受匈奴使者的监护。 73年,东汉使者班超出使于阗,广德待他态度疏淡。于阗有信巫之俗,巫师声称:“神发怒,问我们为什么倾向汉朝?汉使有一匹黑唇黄马,快去找来祭神!”广德派宰相私来比向班超索马。班超知道底细,便答应此事,要巫师亲来取马。巫师来后,班超立刻将他斩首,痛打数百皮鞭私来比。班超将巫师的首级送给广德,借机谴责广德。广德听说班超在鄯善斩杀北匈始使者,随即杀死匈奴使者投降。班超重赏广德及其大臣,镇抚于阗。西域各国都派出王子到汉朝做人质。.

新!!: 匈奴和廣德 (于闐) · 查看更多 »

以逸待勞

以逸待勞是兵法三十六計的第四計。 原文為:「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此计意谓困敌可用积极防御,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之由强变弱,而我方因势利导又可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的方法,同样可以制胜。在作战中,「以逸待勞」就表现在自己养精蓄锐,待敌疲劳混乱时,乘机出击取胜。.

新!!: 匈奴和以逸待勞 · 查看更多 »

延 (莎车)

延(),西汉时莎车国王。 前65年,西汉杀死篡位的莎车王呼屠徵,拥立呼屠徵的侄子为王。汉元帝时代,莎车王延曾经在汉朝京城长安当人质,羡慕喜欢汉朝。后来回国即位。王莽篡位后,匈奴夺取占有西域各国,只有莎车王延不肯归附匈奴。他告诫儿子们:“应当世代事奉汉朝,不可背叛!”天凤五年(19年),延去世,谥忠武王,儿子康继位。.

新!!: 匈奴和延 (莎车) · 查看更多 »

建 (于阗)

建(),东汉时于阗(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王。 西域长史赵评在于阗,生恶疮而死,赵评的儿子前往迎接灵柩,拘弥王成国和于阗王建不和,成国说赵评是于阗王让匈奴医生害死赵评。赵评的儿子报告敦煌太守马达。王敬接任西域长史,马达命王敬秘密调查核实。152年正月,王敬去于阗,途中拘弥王成国对王敬说于阗国人要拥戴他当国王,现在以害死西域长史的罪名诛杀于阗王建,于阗一定归服。王敬来到于阗,请于阗王建赴宴,暗中图谋杀害。有人将王敬之谋告知于阗王建,建不相信。次日,于阗王建率领随官数十人去拜见王敬。宾主坐定,于阗王建敬酒,王敬令左右逮捕于阗王。多数官吏和卫士都不知情,跟随建来赴宴的随官都突围逃走。拘弥王成国的主簿秦牧在宴会上持刀站出来说大叫:“大事已定,为什么还疑惑!”随即上前将建斩首。.

新!!: 匈奴和建 (于阗) · 查看更多 »

任延

任延(),字长孙。中国东汉官员。南阳郡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 任延十二岁时,为太学生,在长安学习,精通《诗经》、《易经》、《春秋经》,名显太学,在太学号称“任圣童”。兵荒马乱,避难陇西。当时隗嚣占据四郡之地,遣使请任延出仕,任延没有应征。 更始元年(23年),以任延为大司马属,拜会稽郡都尉。时年十九岁,迎官惊其年轻。及到,他静泊无为,去祭祀延陵季子。当时天下新定,道路不通,避乱江南的人都没有回中原,会稽颇称多士。任延聘请董子仪、严子陵等人,待以师友之礼。属吏贫穷的,分给奉禄赈给。裁减士卒,令他们耕作公田,慰问当地孝子。吴县龙丘苌,隐居在太末。王莽时,四辅三公连次征辟,不到。任延认为龙丘先生有原宪、伯夷之节。派遣功曹前去,带着书信医药。一年后,任延让他担任议曹祭酒。龙丘苌不久病卒,任延为他治丧,三天不处理公务。 建武初年,任延上书请求退休,汉光武帝任命他为为九真郡太守。妻儿留在洛阳。任延在郡铸作农具,推广牛耕及中原婚嫁礼制,深受边远地区人民拥戴。骆越之民不识父子之性,夫妇之道。使男子年龄二十至五十,女子年龄年十五至四十,按年龄婚配。当地人给儿子起名为“任”,纪念任延。 任延为官四年,回到洛阳,因病耽搁行程,贬任睢阳令,九真吏民生他为立祠。转任武威郡太守,汉光武帝让他善事上官。任延说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是臣子之节。善事上官,不敢奉诏。”汉光武帝同意了他的话。到了武威,将兵长史田绀的子弟宾客为地方一害。任延抓起来田绀,杀死父子宾客五六人。田绀小儿子田尚率领数百人,自称将军,被任延打败。 任延积极防备匈奴、羌人。河西少雨,他设置水官,修理沟渠,加强教育,开设学校,令掾史子孙皆入学,章句既通,则授以显官要职。武威郡有了儒雅之士。因为擅杀羌人,贬官召陵令。汉明帝即位,为颍川郡太守。永平二年(59年),征他到辟雍,以他为河内郡太守。为官九年,病卒。少子任恺,官至太常。.

新!!: 匈奴和任延 · 查看更多 »

任立政

任立政,西汉陇西郡(今甘肃临洮)人,中国西汉政治人物,字少公。 任立政是李陵的故交,李陵北伐匈奴兵败归降。汉昭帝即位,霍光、上官桀辅政,都和李陵关系不错,派遣任立政率领使者二人出使匈奴,想招纳李陵回到汉朝。单于开摆酒宴款待使者,李陵和卫律作陪,他多次用眼睛示意,偷偷地握了一下李陵的脚,告诉他可以回到汉朝。后来又乘空隙以微言劝他,说汉朝已经大赦,中国安乐,主上富于春秋,霍子孟、上官少叔用事,请他回归故乡。李陵害怕回去再次受辱,最终没有回去。.

新!!: 匈奴和任立政 · 查看更多 »

任隗

任隗(),字子庐,南阳郡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东汉司空,东汉开国元勋、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任光之子。 任隗年轻时好黄老之学,清静寡欲,常以俸秩赈恤宗族,收养孤寡。汉明帝时历官羽林左监、虎贲中郎将、长水校尉。汉章帝即位,多次称其美德善行,拜将作大匠,历任太仆、光禄勋,任官多有美名。义行内修,不求名誉。章和元年(87年)六月初二,司徒桓虞免。司空袁安为司徒,光禄勋任隗为司空。汉和帝时,大将军窦宪专权,他不附权臣窦宪,以鲠直著称。窦宪兴兵北伐匈奴,任隗与司徒袁安联合上奏反对,仗言直议,坚持不移。在金銮宝殿上,脱去官帽力争,同时继续上书,有十次之多,大家都替他们担心,而袁安、任隗神色一如平常。永元四年(92年)八月十五,任隗在司空任上去世。.

新!!: 匈奴和任隗 · 查看更多 »

什長

什长,中国古代基层官名。.

新!!: 匈奴和什長 · 查看更多 »

伊屠智牙师

伊屠智牙师(),一称伊屠知牙师,匈奴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的儿子。 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年),王昭君和亲匈奴,下嫁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称王昭君为宁胡阏氏。王昭君为呼韩邪单于生下一个男孩,名叫伊屠智牙师,被封为右日逐王。呼韩邪单于生前立长子雕陶莫皋为左贤王,并与他约定要传位给弟弟,雕陶莫皋及之后五位单于均为呼韩邪单于之子,到了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时期,右谷蠡王伊屠知牙师按次序应该担任左贤王,但是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希望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于是杀死了伊屠智牙师。伊屠智牙师的侄子、乌珠留单于的长子比见到伊屠智牙师被杀,口出怨言说:“以兄弟相传的次序来说,右谷蠡王应该做左贤王;按父子相传的顺序来说,我是前单于的长子,我应该做左贤王。”比于是心里抱有猜疑恐惧,参加庭会的次数就很少了。.

新!!: 匈奴和伊屠智牙师 · 查看更多 »

伊州区

伊州区(ئىۋىرغول رايونى),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的市辖区,為市政府所在地。總面积81,794平方公里,总人口56.78万人,市区人口28.6万人,有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21个民族。伊州區是丝绸之路重镇,也是聞名遐邇的哈密瓜产地。.

新!!: 匈奴和伊州区 · 查看更多 »

伊伏爾加古城

伊伏爾加古城遺址 (Russian Иволгинское городище; English Ivolga archaeological site)是一座匈奴古城遺址,它位於俄羅斯布里亞特共和國首府烏蘭烏德附近。據專家考證,該古城建於公元前三世紀,毀於公元前一世紀。.

新!!: 匈奴和伊伏爾加古城 · 查看更多 »

伊利目單于

伊利目单于,屠耆單于的弟弟,為亞洲古匈奴的君主之一,他於前49年自立單于,是繼郅支骨都侯單于之後的另一單于。.

新!!: 匈奴和伊利目單于 · 查看更多 »

伊列

伊列。中国古代史料提到的西域河名、地名。 伊列当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河一带。匈奴郅支单于得到乌孙、大宛两国,北击伊列,西取安息。晋朝时有伊列国,指伊犁河及以河为名的政权。唐朝时作伊丽水,又名帝帝河。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之时,以伊列河为界,先后与咥利失可汗、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分统其国。.

新!!: 匈奴和伊列 · 查看更多 »

张奂

张奂(),字然明,东汉名将,敦煌郡渊泉人。与段熲、皇甫规并称“凉州三明”.

新!!: 匈奴和张奂 · 查看更多 »

张家口市

张家口市(汉语拼音:Zhāngjiākǒu Shì,邮政式拼音:Kalga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跨东经113度50分至116度30分、北纬39度30分至42度10分,南北最大距离近300公里、东西最大距离约228公里,是京包线上重要的城市之一,也是京张高速公路的终点,是河北与内蒙古的交通要冲,是连通中国西北、蒙古和北京的重要通道和货物集散地、军事要地与陆路商埠。著名的大境门是长城的主要关口。 张家口自古以来就是“屏翰神京”的军事重镇,是兵家必争之地,俗称京都的“北大门”。在经济上,曾是中国北方汉蒙贸易的商业都会,是冀、京、晋、内蒙古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有“陆路商埠”之称。中国改革开放后,随着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张家口成为沟通中原与北疆,连接东部京津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与中西部资源产区的重要纽带《张家口地理》 海南出版社。 2015年7月31日,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的第128屆國際奧委會全體會議上,奧委會決定由北京和張家口共同承辦2022年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新!!: 匈奴和张家口市 · 查看更多 »

张邯

張邯(),新朝政治人物,揚州九江郡人。 西漢末期儒学者后蒼弟子,王莽任命他為大長秋,封明学男。與地理侯孫陽成為新朝井田制實施中心人物。 地皇元年(20年)秋,王莽在長安南建築巨大祖廟,張邯、崔發進言王莽「德盛者文缛,宜崇其制度,宣视海内,且令万世之后无以复加也」。祖廟的建築,征發国内官民,使民眾疲弊。 地皇二年(21年)、故左将军公孙禄批評王莽的政治:“太史令宗宣典星历,候气变。以凶为吉,乱天文,误朝廷。太傅平化侯饰虚伪以偷名位,‘贼夫人之子’。国师嘉信公颠倒《五经》,毁师法,令学士疑惑。明学男张邯、地理侯孙阳造井田,使民弃土业。牺和鲁匡设六管,以穷工商。说符侯崔发阿谀取容,令下情不上通。宜诛此数子以慰天下!”又言:“匈奴不可攻,当与和亲。臣恐新室忧不在匈奴,而在封域之中也。”王莽大怒,使虎贲扶公孫禄而出。但還采用了他的一些諫言。 地皇四年(23年),更始帝屬下漢軍譴責王莽毒殺漢平帝,王莽朝議拿出所謂漢平帝的金滕之策痛哭。張邯說《易經》言“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歳不興”。“莽”是王莽,升是劉伯升(劉縯,当時更始帝的大司徒)、“高陵”是高陵侯之子翟義。就是說劉伯升、翟義在新皇帝時起兵(“伏戎”),結局都是被殲滅。張邯說完,大臣皆稱万歳。 同年六月、潁川郡昆陽之戰,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尋被漢軍擊敗,王尋戰死。王邑退到長安後,張邯繼任王尋為大司徒。同年十月、更始帝屬下漢軍突入長安城内宣平城門。當時,張邯赴城門視察,遇到敵兵被殺害。.

新!!: 匈奴和张邯 · 查看更多 »

张掖市

张掖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古称甘州,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汉朝河西四郡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匈奴和张掖市 · 查看更多 »

张恭 (三国)

張恭(生卒年不詳),中国东汉末期、三国時代武将,仕于曹魏。子張就,孫張斅,曾孫張固,从弟張華。魏志有传。 任燉煌郡功曹。当時燉煌郡近隣的酒泉郡黃華、張掖郡張進割据一方。朝廷联絡不通。 太守馬艾死后、張恭以品德学問,被推举以長史代行太守。張恭派遣子張就请朝廷实权人物曹操派遣太守。張就在酒泉郡被黄華脅迫扣留,黄華想让張恭屈服。張恭得知后,派从弟張華率軍攻撃黄華,自己率兵策应攻打張進。派遣精鋭騎兵迎接正式太守尹奉。黄華後降伏金城郡太守蘇則,張就無事返回燉煌。 魏朝建立,張恭为关内侯、被任命为西域戊己校尉。後中央召会,因病辞官,太和年間(227~233)去世,追贈執金吾。 張就为金城太守,和父亲同様享有高名。孫張斅为西晋广汉郡太守、匈奴中郎将。曾孫張固为晋朝黄門郎。.

新!!: 匈奴和张恭 (三国) · 查看更多 »

達文西繪製的超巨型弩 弩,古曾稱窝弓,現亦稱十字弓(來自英語的Crossbow),是一种射擊兵器。它是一种装有臂的弓,主要由弩臂(弩身)、弩弓(弩翼)、弓弦和弩机等部分组成。因不需要在拉弦時同时瞄准,所以对使用者的要求也比较低,装填时间比弓长很多,但是一般來說它比弓的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强,而且命中率更高,在古代是一种大威力的远距离杀伤武器。强弩的射程可达六百公尺,床弩的射程更达一千多公尺。按张弦的方法不同,可分为臂张弩、蹶张弩和腰张弩等,歐洲人更是使用各種拉弦器來上弦。.

新!!: 匈奴和弩 · 查看更多 »

弘 (龟兹王)

弘(),公元1世纪的龟兹(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国王。 西汉被王莽所篡,对西域的统治放松。匈奴在西域的势力扩大。莎车国(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莎车县)国王贤称霸西域,在公元46年(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攻打龟兹国,获得大胜,灭亡了龟兹,杀死了龟兹国王弘,莎车王贤立他的儿子则罗为龟兹王。.

新!!: 匈奴和弘 (龟兹王) · 查看更多 »

張堪

張堪,字君游,南陽郡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人,《南陽縣志》:張堪,字君游,南陽宛人,早孤,讓先父遺財數百萬與兄子,年十六受業長安東漢蜀郡太守、張衡祖父。.

新!!: 匈奴和張堪 · 查看更多 »

張姓

張姓是漢族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4位。張姓是中國大陸第三大姓,有8750.2萬人,占全國总人口的6.83%,張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為世界最大的三個同姓人群之一。 张姓起源于河东“解邑张城”(今山西运城临猗县西)。春秋时晋国是张姓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地区,河东“解邑张城”是张姓重要的聚集地和发祥地,古张城在今山西临猗西的黄河东岸。张氏世代事晋,晋灭后事韩。张老、张侯(即解张)均是晋国的大夫,张老的后代韩国贵族张良成为汉朝开国第一功臣,解张也被一部分张姓后裔奉为先祖。 由於在標準漢語及多種漢語方言中,張的發音近似其它姓,為了區別清楚,張姓多以「弓長張」作為強調。.

新!!: 匈奴和張姓 · 查看更多 »

張徽光

張徽光(),十六国之匈奴汉国昭武帝刘聪的舅表妹和第二任皇后。.

新!!: 匈奴和張徽光 · 查看更多 »

張猛 (西漢)

张猛,字子游,汉中郡成固县(今陕西省城固县)人,汉朝军事人物,张骞之孙。 张猛早年从学于周堪。汉元帝时,担任光禄大夫,出使匈奴,担任给事中,但为石显诬陷后选择自杀。.

新!!: 匈奴和張猛 (西漢) · 查看更多 »

張騫

張騫()字子文,西漢漢中郡成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中國漢代旅行家、外交家、探險家。奉汉武帝之命,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两次被匈奴军队俘虏囚禁,历时13年终于逃回长安复命,从而成功开拓了絲绸之路。因此伟大功绩,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取“广博瞻望”之意),故又稱張博望,封地博望(今河南省方城县博望镇)。为漢朝与西域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新!!: 匈奴和張騫 · 查看更多 »

張楊 (東漢)

張楊()字稚叔,東漢末并州雲中人。多次迎接獻帝,最高職位為大司馬。所控制的河內郡兵精糧足,為袁紹、曹操等所垂涎。後因欲助呂布對抗曹操,為部下楊醜所殺。.

新!!: 匈奴和張楊 (東漢) · 查看更多 »

張武 (郎中令)

张武,西汉汉文帝属下大臣。官至郎中令、車騎將軍。 前180年,周勃、陈平等大臣要迎接代王刘恒即位为皇帝。刘恒征询左右亲信大臣意见,郎中令张武等人劝说刘恒不必猜疑,去长安即位。代王刘恒于是命令宋昌做为自己的陪乘,同车而行,张武等六人乘坐官府驿车,一起随从到长安。到达长安,代王任命宋昌为卫将军,指挥南军和北军;任命张武为郎中令,负责管理殿中事务。代王随即即位为汉文帝。前166年,汉文帝任命中尉周舍、郎中令张武为将军,率兵十万、车千辆驻扎在长安附近,防御匈奴进攻。前158年,汉文帝任命将军张武屯守北地郡;命河内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扎细柳;命宗正劉禮为将军,驻扎霸上;防备匈奴。张武接受贿赂,事发后,文帝反而赏赐他们钱财,使他心中愧咎。汉文帝崩,张武为复土将军。.

新!!: 匈奴和張武 (郎中令) · 查看更多 »

張汎

張汎,中国三国时曹魏武将,雁門郡馬邑县(治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人,是魏前将軍張遼的兄长。 張汎是前漢聶壹的子孫,聶壹奉汉武帝密命,利用交易,和王恢图谋匈奴。他的一族被匈奴单于怀恨,聶壹的后裔为了避仇改姓「張」。延康元年(220年)曹丕即位为魏王,任命張遼为前将軍時,封張汎和張遼的一子为列侯。張汎在《三国志》張遼传有记载,小説《三国演义》没有登場。.

新!!: 匈奴和張汎 · 查看更多 »

張既

張既,字德容,馮翊高陵人。東漢末及三國時曹魏官員。.

新!!: 匈奴和張既 · 查看更多 »

休屠王

休屠王,在《史記》中記載的匈奴王族之一。其部族在被漢朝擊敗之後,歸附漢朝,成為漢朝附庸,但在投降過程中,休屠王被渾邪王所殺。.

新!!: 匈奴和休屠王 · 查看更多 »

弓騎兵

弓骑兵是一种陆军兵种,以骑乘动物作为移动手段,使用的武器为弓箭。弓骑兵有可能是最早出现的骑兵兵种。.

新!!: 匈奴和弓騎兵 · 查看更多 »

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

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Khyber Pakhtunkhwa、خيبر پښتونخوا、خیبر پختونخوا),原名西北邊境省是巴基斯坦最小的省,它是普什圖族和其它民族的家乡。向西和向北它与阿富汗接壤,向北与巴基斯坦的北部地区和阿扎德克什米尔相邻,联邦直辖部落地区位于西北邊境省与俾路支省之间。向东和向南西北邊境省比邻旁遮普省和联邦首都地区。西北邊境省内使用的主要语言是普什图语,在乌尔都语中西北邊境省有时被称为Sarhad。其他语言还有俾路支語、布拉灰语、波斯语、乌尔都语等。.

新!!: 匈奴和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 · 查看更多 »

彭宠

彭寵,中国新朝末东汉初武将,字伯通,荊州南陽郡宛县人。父彭宏,弟彭纯,子彭午,从弟子后蘭卿。彭寵原是王莽、光武帝属下武将,後成为幽州独立力量的自立人物,与其妻被奴僕劫財、謀殺。.

新!!: 匈奴和彭宠 · 查看更多 »

彼得·库兹米奇·科兹洛夫

彼得·库兹米奇·科兹洛夫(俄语:Пётр Кузьми́ч Козло́в,),俄国探险家、考古学家。 科兹洛夫出生于斯摩棱斯克,1884年起开始随普尔热瓦尔斯基在中国新疆、西藏以及蒙古一带探险。1893年开始独立率队。1907年,科兹洛夫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的额济纳河下游接近居延海的地区发现西夏古城黑水城遗址,从中发掘出大量文物三千余件,其中包括目前仅存的西夏文、汉语双语词典番汉合时掌中珠。 经历了一战、俄国革命、俄国内战之后的1924年,科兹洛夫又在蒙古国恰克图境内的诺彦乌拉山发现匈奴古墓群,获得大量中国汉朝和匈奴文物,但他自己不会写这次探险的报告书。这是由当时留学欧洲的梅原末治和苏联学者共同写的報告书,之后的研究者多数在斯大林的大清洗中被杀、报告收也无法出版。1960年终于由梅原出版了这份报告。 1926年后,科兹洛夫退出探险生涯,定居在诺夫哥罗德。.

新!!: 匈奴和彼得·库兹米奇·科兹洛夫 · 查看更多 »

当于居次

当于居次,匈奴復株絫若鞮單于和王昭君的女儿,须卜居次的妹妹,居次意为公主。 前33年,王昭君嫁呼韩邪单于,生兒子右谷蠡王伊屠智牙师。前31年,呼韩邪单于死後,兒子復株絫若鞮單于复娶王昭君,生二女,长女云为须卜居次,小女为当于居次。18年,呼韩邪单于之子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舆即位,贪利赏赐,派遣须卜居次的兒子大且渠奢和当于居次的次子醯椟王一起奉使進貢至长安,朝見新朝王莽。.

新!!: 匈奴和当于居次 · 查看更多 »

但钦

但钦()西汉末年至新朝的政治人物。 汉平帝元始年间,但钦担任西域都护府的都护。匈奴进攻西域各国,各国求救于西域都护府。但钦不但不去帮助,而且还杀死车师后王须置离。须置离的弟弟狐兰支和胡去来王,相继逃亡匈奴。王莽称帝建立新朝,将匈奴单于玺改称章,匈奴与中原关系破裂,发兵攻打新朝边郡和西域诸国。始建国五年(13年),西域焉耆反叛新朝归附匈奴,攻可西域都护府,杀死但钦。.

新!!: 匈奴和但钦 · 查看更多 »

何無忌

何無忌(),晉代東海郡郯縣人,劉牢之之甥,東晉末年將領。曾與劉裕等起兵討伐篡位的桓玄,後官至江州刺史,在盧循之亂中與徐道覆作戰戰死。.

新!!: 匈奴和何無忌 · 查看更多 »

征服王朝

征服王朝(Dynasties of Conquest)是西方漢學家德裔美国人魏復古所提出的歷史學名詞,出自他所提出的「征服王朝學說」,首次出現于他與馮家昇合著的《中國社會史:遼》。征服王朝相對於汉族王朝,意指草原民族在中國本土建立的國家與朝代,該民族吸收漢文化但刻意保持自身文化,這與吸收漢文化並徹底被漢化的滲透王朝是不一樣的魏復古與馮家昇.《中國遼代社會史》(HISTORY OF CHINESE SOCIETY: LIAO).1949年.

新!!: 匈奴和征服王朝 · 查看更多 »

復株絫若鞮單于

复株絫若鞮单于,挛鞮氏,名雕陶莫皋,是西漢後期匈奴單于。 他是呼韓邪單于之子,母親是大閼氏。呼韓邪在死前立他繼任單于,「約令傳國與弟」。復株累繼位後復娶王昭君,兩人生了兩個女兒。復株累在位11年(前31年-前20年),死後由同母弟且糜胥(搜諧若鞮單于)繼任單于。 自呼韓邪單于以後,匈奴與漢的關係密切,他們見漢帝的諡號通常有「孝」字,便仿效之。匈奴謂孝為「若鞮」,從復珠累單于以後皆稱若鞮。.

新!!: 匈奴和復株絫若鞮單于 · 查看更多 »

圣女日南斐法

圣女熱納維耶芙(法语:Sainte Geneviève,约422年—约502年),是法国巴黎的主保圣人,她约于422年生于法国的巴黎西郊的南戴尔,约502年卒于巴黎。 圣女熱納維耶芙还是个小女孩时就已经决定终身过贞节的生活,而且把时间都用到祈祷和沉思上。在其父母过世后,圣女熱納維耶芙来到巴黎,照顾贫穷及生病的人们。传说她从15岁开始一直到50岁每周只进食和喝水两次。 传说她阻止了匈奴国王阿提拉对巴黎的入侵。在阿提拉逼近巴黎时,圣女熱納維耶芙动员巴黎的女人们都来祈祷;男人们都来保卫城市。男人们不相信她,想用石头砸死她;而女人们则真的和她一起进行祈祷,结果阿提拉果真撤了兵。 传说她还对当时的法兰西国王克洛维一世(约466-511)皈依基督教做出了贡献。这位国王是欧洲的第一位接受基督教洗礼的国王,从而使法兰克帝国得以基督教化,这对整个欧洲历史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圣女熱納維耶芙在逝世后被安葬在巴黎的使徒教堂(法语:Abbaye Sainte-Geneviève de Paris),这座教堂在12世纪时被重修,并从此改名为圣女熱納維耶芙教堂。由于圣女熱納維耶芙把基督教教理传授给了法兰西国王,形成了和法国皇室的特殊关系,这座教堂又于18世纪,在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五的赦令下又一次得以大规模新建。在法国大革命后,教堂被改名为先贤祠,成为安葬并纪念法国著名人物的祠堂。 很不幸的是,1793年,圣女熱納維耶芙的遗骸在法国大革命中被公开烧毁了。她的圣骨匣安放在巴黎圣女熱納維耶芙广场上的圣斯德望堂中。 在天主教中,圣女熱納維耶芙的纪念日是每年的1月3日,她在艺术作品中的的标志象征是蜡烛、天使和魔鬼、圣杯以及巴黎城的钥匙。.

新!!: 匈奴和圣女日南斐法 · 查看更多 »

圣法比奥拉

圣法比奥拉(Saint Fabiola,),古罗马神学家。出生于一个意大利罗马城的贵族家庭,在罗马创建了西欧第一所公众医院。由于她博学多才,曾經为基督教作出极大的贡献。公元396年,由于受到匈奴威胁而于西亚返回罗马,於公元399年于罗马城去世。.

新!!: 匈奴和圣法比奥拉 · 查看更多 »

匈奴

匈奴(上古汉语:*qʰoŋ.nˤa),是亚洲大陆北部的遊牧民族在漠北建立的古代国家,存在年代約在前209年至48年,其后分裂为北匈奴(48年—93年)和南匈奴(48年—216年)。統治領域約略在現今蒙古国、西伯利亚南部、中亞與中國北部地區。公元4至5世纪又陆续在中原和西域建立汉赵、北凉、胡夏、高昌北凉等汉化政权。 匈奴是部落体制的国家,建立了一套尊卑分明的内外官制,分王庭、左方和右方三个辖区,分别由单于、左右贤王负责监理,各自在自己的分地游牧而居,各有自己的军官、文官,对领土也有强烈欲望。其王族為攣鞮氏,其領袖稱单于,其下轄各王,統領各部落,单于和诸王的皇后和妻子称阏氏(匈奴实行一夫多妻制),在匈奴政治上有一定影响。在學界中有許多关于匈奴部落国家体制的假設,但是因為關於他們的資料留到後世的並不多,而且保留到今天的資料,主要都是透過另一視角的中國文獻,因此在學界中仍然存在爭議。 匈奴不是一直以来都很强盛,司马迁的《史记》曾记载在头曼和冒顿单于初期周边情况是“东胡彊而月氏盛”(《汉书》“東胡強而月氏盛”),头曼单于曾将自己儿子冒顿送到西部的月氏作質子;《史记》记载冒顿单于在位初期“东胡彊盛”,必须将所爱阏氏给予东胡王。.

新!!: 匈奴和匈奴 · 查看更多 »

匈奴历史

匈奴是一個古代帝國,由遊牧部落聯盟,在中國戰國時代末期至秦朝之間建立,與漢王朝之間有著長期的衝突與合作關係。領土極盛時的範圍以蒙古高原為中心,東至今大兴安岭。南沿長城與中原王朝相鄰,一度控有河套及鄂爾多斯一帶。 向西以阿爾泰山為界,深入中亞的鹹海甚至里海一帶,北達貝加爾湖周邊。 在中國魏晉南北朝時間衰弱,中亞草原改由突厥控制。.

新!!: 匈奴和匈奴历史 · 查看更多 »

匈奴单于列表

《汉书·卷九十四上·匈奴傳第六十四上》载,“單于姓攣鞮氏,其國稱之曰「撐犁孤塗單于」。匈奴謂天為「撐犁」,謂子為「孤塗」,單于者,廣大之貌也,言其象天單于然也。置左右賢王,左右谷蠡,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匈奴謂賢曰「屠耆」,故常以太子為左屠耆王。自左右賢王以下至當戶,大者萬餘騎,小者數千,凡二十四長,立號曰「萬騎」。其大臣皆世官。呼衍氏,蘭氏,其後有須卜氏,此三姓,其貴種也。諸左王將居東方,直上谷以東,接穢貉、朝鮮;右王將居西方,直上郡以西,接氐、羌;而單于庭直代、雲中。各有分地,逐水草移徙。而左右賢王、左右谷蠡最大國,左右骨都侯輔政。諸二十四長亦各自置千長、百長、什長、裨小王、相、都尉、當戶、且渠之屬。” 下表共計有62位君主,63任單于。.

新!!: 匈奴和匈奴单于列表 · 查看更多 »

匈奴帝国

#重定向 匈奴.

新!!: 匈奴和匈奴帝国 · 查看更多 »

匈奴人

匈奴人,指建立古代游牧帝国匈奴的民族联盟。他们与欧洲历史记录中的匈人是否有血緣關係或是同一民族尚无定论。在頭曼單于時代,匈奴開始形成大型帝國,對周邊產生極大影響。司馬遷在史記就曾提到:「自三代以來,匈奴常為中國患害。.

新!!: 匈奴和匈奴人 · 查看更多 »

匈奴语

匈奴语指历史上在蒙古高原与西伯利亚地区建立了匈奴国家的核心匈奴部落所使用的语言。现代学者研究匈奴语主要通过中国传统史书中的匈奴人人名、地名、爵名等汉字的音译来进行语言比较研究和语音复原研究。.

新!!: 匈奴和匈奴语 · 查看更多 »

匈人帝國

匈人帝國(370年–469年)是匈人在欧洲建立的帝国,控制地區从中亚大草原到相当于如今的弗兰德尔;从多瑙河河谷到波罗的海海滨。其領土包括現今的德國大部分、中歐、巴爾幹和烏克蘭。它的西部和西南部和西羅馬帝國接壤,東南方與東羅馬帝國接壤,但是北部和東部邊界無法確定。453年阿提拉死亡後,在領導權和繼承權的鬥爭下,帝國開始解體;469年阿提拉的兒子鄧吉西克陣亡後,帝國最終滅亡。.

新!!: 匈奴和匈人帝國 · 查看更多 »

北亚

北亚有時被稱為西伯利亞,是亞洲次區域,由西伯利亞和俄羅斯遠東組成,位於俄羅斯亞洲地區 - 烏拉爾山脈以東地區、以及阿尔泰山脉以北的地区。該地區有時也被稱為亞洲俄羅斯(相對於西部較小但人口密度較高的歐洲俄羅斯)。北亞的總人口約為3300萬。北亞占亚洲面积的三分之一,亦佔俄羅斯領土的75%以上,但僅佔俄羅斯人口的22%,密度為2.5人/平方英里(6.5人/平方英里)。 过去亦有将蒙古包括入北亚的范围内,但一般来说,北亚只是指俄罗斯亚洲部分,並不包括蒙古地区。.

新!!: 匈奴和北亚 · 查看更多 »

北匈奴

北匈奴,匈奴的分支之一,相對於居住在河套一帶的南匈奴而言,居住在漠北一帶的匈奴部落,被中國稱為北匈奴。48年,日逐王比稱單于,形成南匈奴,內附中國。與北匈奴蒲奴單于分立。.

新!!: 匈奴和北匈奴 · 查看更多 »

北凉

北凉(397年或401年-439年)是十六国之一。由匈奴支系盧水胡族的首領沮渠蒙逊所建立;另有一種看法認為建立者為段業,此說是以蒙遜堂兄沮渠男成擁立段業稱涼州牧,並改元神璽為立國之始(397年)。.

新!!: 匈奴和北凉 · 查看更多 »

北疆

北疆,意为北部边疆,特指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北的地区,包括今乌鲁木齐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克拉玛依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等地。 南疆和北疆以天山山脊线为界划分。历来是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处所。汉朝北疆有匈奴、乌孙游牧,北魏时柔然、乌孙、悦般、高车等尽有山北之地。北周时又有突厥、铁勒迁入。唐朝在此设州县,北庭都护府驻金满城(今吉木萨尔)。元朝时所设的别失八里行尚书省,明朝时为瓦剌游牧区,清朝时为准噶尔汗国根据地,清朝灭准噶尔汗国,夺得北疆。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北疆军区,北疆军区、东疆军区于1985年12月31日撤销。.

新!!: 匈奴和北疆 · 查看更多 »

北狄

北狄是中国春秋时期,周朝諸侯國对漠以南的北方人群称呼,傳說北狄是源出黃帝的孫子始均,實際上是從華夏分裂出來的部族是晚商時。與東夷、西戎及南蠻,合称四夷。 战国以后,「北狄」之名逐渐被改為代指匈奴及鲜卑等多個民族,但匈奴、鲜卑、突厥、蒙古等草原民族與先秦時期的北狄各部并沒有任何關係。.

新!!: 匈奴和北狄 · 查看更多 »

北魏統一北方

北魏統一北方,北魏登国元年(386年)至太延五年(439年),北魏为统一黄河流域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

新!!: 匈奴和北魏統一北方 · 查看更多 »

北齐

北齊(550年—577年)是中国北朝之鲜卑化汉人政权。550年6月9日(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建國號齊,建元天保,遷都鄴城,以晉陽為別都。史稱北齊或後齊,以別於南齊。以皇室姓高,又稱高齊。北齊歷經文宣帝高洋、廢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緯、幼主高恆六帝,577年被北周消滅,共享國二十八年。 幼主高恆時期,北周在北周武帝的统治下日渐兴盛,而北齐则衰落。577年北周統一北方,北齊滅亡。北齊滅亡後,境内的士族大多遷到關中,成为北周臣民。 三年後北周外戚楊堅篡位,建國號隋並南下滅陳結束中原自魏晉南北朝長達四百年的分裂局面。.

新!!: 匈奴和北齐 · 查看更多 »

北进政策 (朝鲜)

北进政策是李氏朝鲜政府制定的向北扩张领土的国策。该政策延续了高丽的北扩政策。.

新!!: 匈奴和北进政策 (朝鲜) · 查看更多 »

僮仆都尉

僮仆都尉,匈奴的官名。 匈奴西部的日逐王,在焉耆、尉犁、危須之間設置僮仆都尉,管理西域諸國的賦稅徵收到匈奴國。匈奴把西域諸國看做僮仆,所以稱為僮仆都尉。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日逐王歸降漢朝,漢朝使者鄭吉被任命為西域都護,護理天山南北兩道,匈奴的僮仆都尉從此廢除。.

新!!: 匈奴和僮仆都尉 · 查看更多 »

刺史

刺史,中国古代職官名,本為御史的一種,始于汉代,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又有州牧一职与之类似。其等级和职权范围随朝代不同而多有变迁,但经常是各地方重要官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為「御史」之意。.

新!!: 匈奴和刺史 · 查看更多 »

刘劢

刘劢(),中国五胡十六国漢國皇族。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刘聪子。 312年,父亲刘聪封刘劢为齐王。316年,被靳准等诬陷刘劢和皇太弟刘乂谋反作乱。318年,封大司徒,后来被靳准诬陷,被皇帝刘粲杀害。.

新!!: 匈奴和刘劢 · 查看更多 »

刘坦 (汉赵)

刘坦,中国五胡十六国漢國皇族。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刘聪子。 嘉平二年(312年),十月,汉国皇帝刘聪封自己的儿子刘恒为代王,刘逞为吴王,刘朗为颍川王,刘皋为零陵王,刘旭为丹阳王,刘京为蜀王,刘坦为九江王,刘晃为临川王。王育为太保、王彰为太尉,任顗为司徒,马景为司空,朱纪为尚书令,范隆为左仆射,呼延晏为右仆射。其后事迹不详,刘聪死后,刘聪的儿子多被刘粲和靳准杀害。.

新!!: 匈奴和刘坦 (汉赵) · 查看更多 »

刘姓

劉姓是中文姓氏之一,2013年有人口近7000萬,佔中國全國人口的5.34%,在王、李、張之後排第四位。根據中國戶籍管理部門的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NCIIS),劉是第四大姓。歷史上,劉姓建立了汉朝、後漢、劉宋、南漢等政權。最早一支劉姓源自堯的後裔劉累,故劉累為劉姓得姓始祖。刘姓的郡望有二十多个,以彭城刘氏最为知名。劉(류、유)姓在韓國亦有分佈,在當地排名第32位,有約22萬人。.

新!!: 匈奴和刘姓 · 查看更多 »

刘宣 (十六国)

刘宣(),字士则,中国五胡十六国漢國皇族。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挛鞮氏後裔。 刘渊的从祖。自幼好学,以乐安孙炎为师。担任匈奴右贤王。并州刺史王广举举荐他觐见晋武帝,得到赏识,晋武帝命他为右部都尉。304年,刘宣趁八王之乱之机,联合匈奴五部推举刘渊为大单于。众至五万,定都于离石。刘宣担任丞相,因为拥戴刘渊,受到尊重,执掌军国内外大事。.

新!!: 匈奴和刘宣 (十六国) · 查看更多 »

刘安

刘安(),西汉沛郡丰(今江苏省丰县)人,刘邦之孙,刘长之子,淮南王,都寿春。招門客一同撰写《鸿烈》(后世称《淮南子》)。《汉书》记载,汉武帝时刘安因被告谋反而畏罪自杀。 但是人民相信,劉安是煉丹“得道成仙”,而且他沒服完的仙丹被家裏的雞跟狗喫了,造成「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受到民間信仰。至今豆腐店、道教人士還奉祀他。.

新!!: 匈奴和刘安 · 查看更多 »

刘岳 (十六国)

刘岳,中国十六国汉赵大臣,新兴(治今山西忻州)人。匈奴族。刘曜从弟。 刘岳初任大将军。封广平王,转任征东大将军,镇洛阳。入朝为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进封中山王。前赵光初八年(325年),刘曜派中山王刘岳追袭后赵将石佗,刘岳与石佗在黄河沿岸交战,石佗被杀,后赵兵士死亡六千多人,刘岳全数夺回被石佗俘获的人员畜产返回。寻围石生于金墉(今河南洛阳东北)。刘曜派刘岳率领士兵一万五千人赶赴孟津进攻石生。刘岳攻克孟津戍、石梁戍,斩获首级五千多,把石生围困在金墉。后赵的中山公石虎与刘岳在洛水以西交战,刘岳战败,被流箭射中,退保石梁。刘岳的士卒杀掉战马充食。刘曜亲自领军救援刘岳,石虎率骑兵三万迎击。前赵士卒溃散,刘曜便回归长安。六月,石虎攻取石梁,擒获刘岳及其将佐八十多人及氐族、羌族士众三千多人,都押送到襄国,并坑杀刘岳士兵九千人。刘岳被囚于襄国(今河北邢台)。光初十一年(328年),石虎俘虏刘曜,石勒派刘岳、刘震等族内男女人等穿上盛服见刘曜。.

新!!: 匈奴和刘岳 (十六国) · 查看更多 »

刘崇望

刘崇望(《旧唐书》卷二十上此处忌日按《旧唐书·昭宗本纪》;《旧唐书·刘崇望传》称他卒于光化二年(899年)。见《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九。刘崇望传称他享年六十二岁。),字希徒,爵封彭城县开国男,唐朝官员,唐昭宗年间为宰相。.

新!!: 匈奴和刘崇望 · 查看更多 »

刘广 (前赵)

刘广,新兴(今山西忻州市)匈奴人。刘防的父亲,刘曜的曾祖父。318年,刘曜称帝,追尊他为献皇帝。.

新!!: 匈奴和刘广 (前赵) · 查看更多 »

刘乂

刘乂,十六国之匈奴汉国光文帝刘渊的儿子,刘渊的第二任皇后单皇后所生。 单皇后是氐族首领单征的女儿,永凤元年(308年),单征投降汉国。但单氏何时嫁给刘渊已不可考,在310年,刘乂已经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至少十几岁,所以刘乂应该生于公元300年之前。 河瑞二年(310年)正月时单氏已被刘渊立为皇后,同时立第一任皇后呼延皇后的儿子刘和为皇太子。当年六月刘渊死后,刘和即位。他只当了几天皇帝,就被弟弟刘聪杀死。刘聪想让单皇后的儿子刘乂当皇帝,被刘乂婉拒,于是刘聪即位为帝,尊单皇后为皇太后。 史称,单太后此时仍然年轻美丽,她和刘聪发生暧昧关系,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属于乱伦。刘乂知道后,规劝母亲,之后单太后羞愧而死。刘聪封兒子刘粲为河内王,抚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但太子之位没有给刘粲,而是封刘乂为皇太弟。 是年,单皇后去世,呼延皇后试图为儿子刘粲夺取太子宝座。他对刘聪说:“父死子继,古今常道。陛下承高祖(刘渊)之业,太弟何为者哉!陛下百年后,粲兄弟必无种矣。”刘聪当时并没有什么反应,但猜忌的种子已经种下。嘉平二年(312年)正月,刘娥被封为右贵嫔,她姐姐刘英被封为左贵嫔,刘殷孙女四人皆为贵人,位次贵妃。皇太弟刘乂认为这是同姓婚姻不应该进行,刘聪说自己是匈奴人,刘娥、刘英是汉人,不算同姓婚姻。在麟嘉二年(317年),劉乂被劉粲和靳準陷害,劉聰废黜皇太弟刘乂為北海王,立刘粲为皇太子。不久,劉乂被殺。.

新!!: 匈奴和刘乂 · 查看更多 »

刘京 (汉赵)

刘京,中国五胡十六国漢國皇族。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刘聪子。 嘉平二年(312年),十月,汉国皇帝刘聪封自己的儿子刘恒为代王,刘逞为吴王,刘朗为颍川王,刘皋为零陵王,刘旭为丹阳王,刘京为蜀王,刘坦为九江王,刘晃为临川王。王育为太保、王彰为太尉,任顗为司徒,马景为司空,朱纪为尚书令,范隆为左仆射,呼延晏为右仆射。其后事迹不详,刘聪死后,刘聪的儿子多被刘粲和靳准杀害。.

新!!: 匈奴和刘京 (汉赵) · 查看更多 »

刘亮 (匈奴)

刘亮,新兴(今山西忻州市)匈奴人。刘广的父亲,刘防的祖父,刘曜的高祖父。318年,刘曜称帝,追尊刘亮为景皇帝。.

新!!: 匈奴和刘亮 (匈奴) · 查看更多 »

刘亮 (消歧义)

刘亮可以指:.

新!!: 匈奴和刘亮 (消歧义) · 查看更多 »

刘应

刘应(Claude de Visdelou,),字声闻,法国人,耶稣会传教士,汉学家,与白晋等五人,受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遣,前往中国传教。1687年来华直至1709年离去,曾向康熙皇帝奉献金鸡纳霜(奎宁),治好康熙皇帝的疟疾。 刘应对中国和中亚历史都有研究,所着《鞑靼史》(Histoire de la Tartarie)汇集了中国史书有关匈奴、鞑靼、蒙古、突厥等史料,刊于Herbelot的《东方学目录》(Bibliotheque orientale,1779)中。还有拉丁文《中国历史》六册、《中国哲学家的宗教史》、《中国人的礼仪与祭祀》、《易经概说》(Notice du livre chinois nommé Y-king)。同时编译了多部儒家经典:《礼记》、《书经》、《中庸》等拉丁文译本。.

新!!: 匈奴和刘应 · 查看更多 »

刘延年

刘延年,中国五胡十六国漢國皇族。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 刘延年是刘渊的兄弟,跟随刘渊举兵,封左独鹿王、江都王。奉命和右於陆王刘景率军二万征讨鲜卑,因为刘宣劝阻,罢兵。309年,担任大司空。310年,刘渊临终,刘延年为太保。刘聪即位,为太宰。312年,刘聪擅杀臣属,多次劝阻。314年,刘延年录尚书六条(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事。.

新!!: 匈奴和刘延年 · 查看更多 »

刘喜 (代王)

刘喜,字仲,沛郡豐邑中陽里(今江蘇省豐縣)人,汉高祖刘邦二哥,刘太公的次子。原封代王,後因胡人進犯時臨陣脫逃,被降為郃陽侯。後來刘喜的儿子刘濞封为吳王,劉喜又被追尊為王,谥號顷,故稱代顷王、吳顷王。.

新!!: 匈奴和刘喜 (代王) · 查看更多 »

刘喜 (骁骑将军)

劉喜,中国新朝至东汉時代初期武将,字共仲,冀州鉅鹿郡昌城县(今河北省深州市孤城村)人。雲台二十八将之一劉植的弟弟,从兄劉歆。.

新!!: 匈奴和刘喜 (骁骑将军) · 查看更多 »

刘兴居

劉興居,汉高祖刘邦之孙,齐悼惠王刘肥第三子,汉朝宗室。 前182年,封为东牟侯。居住在長安,前180年,呂后死後,与兄长朱虚侯刘章作为内应,想拥立大哥劉襄为皇帝。 周勃、陈平等誅殺諸呂後,擁立了代王刘恒,为汉文帝。刘兴居为了寻求立功,与太仆汝阴侯夏侯婴入宫,直称后少帝非刘氏不当立,将其逐出宫外,当夜后少帝及其兄弟就被有司诛杀。因刘章、刘兴居灭诸吕有功,大臣们答应封他们为赵王、梁王,但文帝得知他们最初想立的是刘襄,就把他们的功劳压下去了。前178年,封劉章为城阳王、劉興居为济北王。劉興居因为兄长没当皇帝,心怀不满。匈奴大举入侵,丞相灌嬰率兵討匈奴,文帝屯驻太原。劉興居趁机起兵反朝廷。文帝知道後,回長安,任命柴武为大将軍讨伐济北王劉興居。前177年,劉興居失败,自殺。与劉興居一起叛乱的都予以赦免。.

新!!: 匈奴和刘兴居 · 查看更多 »

刘琨

刘琨(),字越石,中山郡魏昌县(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人中国西晋末年、十六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军事家,他曾经在西晋末年于晋阳(今山西太原)武装割据了近十年,对抗周围的游牧民族。.

新!!: 匈奴和刘琨 · 查看更多 »

刘禹锡

刘禹锡(),河南洛阳人,字梦得,祖先来自北方,自言出于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又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唐朝著名诗人,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因曾任太子宾客,故称刘宾客,晚年曾加检校礼部尚书、秘书监等虚衔,故又称秘书刘尚书。.

新!!: 匈奴和刘禹锡 · 查看更多 »

刘禅

劉禪(),字公嗣,又字升之。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蜀漢最後一位皇帝,史學家称蜀漢後主,223年—263年在位,歷時四十一年,是三國在位最長之皇帝。.

新!!: 匈奴和刘禅 · 查看更多 »

刘粲

汉隐帝刘粲(),字士光,新興(今山西忻州市)匈奴人,是十六国时汉赵国君。汉昭武帝刘聪子。劉粲即位後便沉醉於酒色,更與其父的四位皇后亂倫,又大殺輔政大臣,將軍國大事全交給靳準。最終令靳準成功在平陽叛亂,劉粲亦在其中被殺。.

新!!: 匈奴和刘粲 · 查看更多 »

刘约 (汉赵)

刘约(),中国五胡十六国漢國皇族。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昭武帝刘聪的兒子。 刘约封爲大将军、东平王,劉聪問他:“汝诵何书,味何句也?”他回答:“臣诵《孝经》,每咏‘身体发呋,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至于‘在上不骄,高而不危’,未尝不反覆诵之。”劉聪大悦。建兴四年(316年),刘约卒。傳說永嘉元年十二月,劉约死而復生。說在不周山見到劉淵,经過五日,又跟他到昆仑山三日,回到不周山,见死去的公卿将相都在,宫室壮丽,号爲蒙珠离国。劉渊說:“东北遮须夷国,无主,久待你父親为主。你父三年后当来,来后我們漢国国中大乱相杀,我家死亡略尽,只有永明(劉曜)辈十数人在耳,汝但还,后年当来,见汝不迟!”不久,劉约拜辞而归,道过猗尼渠余国,引劉约入宫,給他皮囊一枚,說:“为吾遗汉皇帝。”劉约辞归,對劉约說:“刘郎后年来,必见过,当以女相妻。”劉约归置皮囊于机下,復甦,對左右說:“机上取囊来,”左右取得一方白玉,题文:“猗尼渠余国天王敬信遮须夷国天王,岁在摄提,当相见。”劉聪說:“若当如此,吾不惧死也。”劉聪戊寅岁(318年)去世時与此玉并葬。.

新!!: 匈奴和刘约 (汉赵) · 查看更多 »

刘翼 (汉赵)

刘翼,中国五胡十六国漢國皇族。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刘聪子。 光兴元年(310年),汉国皇帝刘聪封自己的儿子刘粲为河内王,刘易为河间王,刘翼为彭城王,刘悝为高平王。刘粲任抚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以石勒任并州刺史,封汲郡公。嘉平二年(312年),河间王刘易为车骑将军,彭城王刘翼为卫将军,一起统领皇宫禁卫。高平王刘悝为征南将军,镇守离石;济南王刘骥为征西将军,筑西平城驻守;魏王刘操为征东将军,镇守蒲子。其后事迹不详,刘聪死后,刘聪的儿子多被刘粲和靳准杀害。.

新!!: 匈奴和刘翼 (汉赵) · 查看更多 »

刘猛 (晋朝)

刘猛,晋朝初年并州(治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匈奴首领。匈奴右贤王去卑的儿子。 因先祖为汉室外甥,故以刘为姓。嗣为北部帅(又作中部帅、右贤王、单于)。泰始七年(271年)正月,當時為匈奴右贤王的刘猛叛逃出塞,屯孔邪城。十一月,刘猛攻打并州,被并州刺史刘钦击败。他屡次进犯并州,边陲不得安宁。泰始八年(272年)正月,晋朝监军何桢讨伐刘猛,数次击败他。但是多次正面交战,刘猛部众强悍难制,仅获小胜。何桢利诱刘猛属下的左部帅李恪,李恪斬杀刘猛而投降晋朝。 其子劉副侖加入鮮卑拓跋部,成為獨孤部的始祖。其餘的部眾,由其弟誥升爰領導,成為鐵弗部。.

新!!: 匈奴和刘猛 (晋朝) · 查看更多 »

刘熙

劉熙(),匈奴人,十六國時期前趙帝劉曜之子,為劉曜之--羊獻容所生,前趙光初二年(319年)被冊封為皇太子。 光初十一年(328年),劉曜兵敗為後趙所俘,劉熙成為前趙實際上的領導人,但並未登基稱帝。次年(329年),後趙中山公石虎大破前趙軍,劉熙被擒,不久被殺,前趙自此滅亡。.

新!!: 匈奴和刘熙 · 查看更多 »

刘畅 (都乡侯)

劉暢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兄长刘縯(縯,音yǐn )的曾孙,“素行邪僻”来京师吊丧,得到窦太后(汉和帝养母)的宠幸,被召入宫中,窦太后的哥哥窦宪怕被分权,就派刺客将刘畅杀死,并嫁祸给刘畅的弟弟利侯刘刚。事情败露,窦太后大怒,把窦宪囚禁在内宫。窦宪怕被诛杀,就自求去打匈奴赎罪。.

新!!: 匈奴和刘畅 (都乡侯) · 查看更多 »

刘聪

漢昭武帝刘聪(),字玄明,新兴(今山西忻州市)匈奴人。十六国时汉赵国君。汉光文帝劉淵第四子,母张夫人。劉聰學習漢人典籍,深受漢化。執政時期先後派兵攻破洛陽和長安,俘虜並殺害晉懷帝及晉愍帝,覆滅西晉政權並拓展大片疆土。政治上创建了一套胡、汉分治的政治体制。但同時大行殺戮,又寵信宦官和靳準等人,甚至在在位晚期疏於朝政,只顧情色享樂。其執政末期甚至出現「三--並立」的情況。.

新!!: 匈奴和刘聪 · 查看更多 »

刘遂 (赵王)

刘遂(),西汉高祖刘邦孙,赵幽王刘友之子。汉文帝即位,立刘遂为赵王。之后,晁错建议景帝削藩。赵国被削常山郡。刘遂不满,与刘濞等联合叛乱。刘遂与匈奴连和,举兵往西界,与郦寄激战。栾布破齐国后攻赵国,刘遂自杀。.

新!!: 匈奴和刘遂 (赵王) · 查看更多 »

刘袭 (前赵)

刘袭,中国五胡十六国前趙皇族。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刘曜子。 光初二年(319年),汉国(前趙)皇帝刘曜回到长安,从平阳迁都于长安,立后妃羊献容为皇后,儿子刘熙为太子。封儿子刘袭为长乐王,刘阐为太原王,刘冲为淮南王,刘敞为齐王,刘高为鲁王,刘徽为楚王,各宗室子弟都进封郡王。刘熙在前赵灭亡后被杀。.

新!!: 匈奴和刘袭 (前赵) · 查看更多 »

刘骥 (汉赵)

刘骥(),中国五胡十六国漢國皇族。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刘聪子。 312年,封刘骥为济南王,拜为征西将军,筑西平城居住。318年,刘骥为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刘聪临终时,封大司马,后来被靳准陷害,被刘粲杀害。.

新!!: 匈奴和刘骥 (汉赵) · 查看更多 »

刘鸾 (汉赵)

刘鸾,中国五胡十六国漢國皇族。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刘聪子。 嘉平二年(312年),十月,汉国皇帝刘聪封自己的儿子刘敷为渤海王,刘骥为济南王,刘鸾为燕王,刘鸿为楚王,刘劢为齐王,刘权为秦王,刘操为魏王,刘持为赵王。刘鸾其后事迹不详,刘聪死后,刘聪的儿子多被刘粲和靳准杀害。.

新!!: 匈奴和刘鸾 (汉赵) · 查看更多 »

刘鸿 (汉赵)

刘鸿,中国五胡十六国漢國皇族。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刘聪子。 嘉平二年(312年),汉国皇帝刘聪封自己的儿子刘敷为渤海王,刘骥为济南王,刘鸾为燕王,刘鸿为楚王,刘劢为齐王,刘权为秦王,刘操为魏王,刘持为赵王。刘聪死后,刘聪的儿子多被刘粲和靳准杀害。.

新!!: 匈奴和刘鸿 (汉赵) · 查看更多 »

刘阐 (前赵)

刘阐,中国五胡十六国前趙皇族。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刘曜子。 光初二年(319年),汉国(前趙)皇帝刘曜回到长安,从平阳迁都于长安,立后妃羊献容为皇后,儿子刘熙为太子。封儿子刘袭为长乐王,刘阐为太原王,刘冲为淮南王,刘敞为齐王,刘高为鲁王,刘徽为楚王,各宗室子弟都进封郡王。刘熙在前赵灭亡后被杀。.

新!!: 匈奴和刘阐 (前赵) · 查看更多 »

刘防

刘防,新兴(今山西忻州市)匈奴人。赵宣成帝的父亲,刘曜的祖父。318年,刘曜称帝,追尊他为懿皇帝。.

新!!: 匈奴和刘防 · 查看更多 »

刘邦

汉高帝劉邦(),字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蘇徐州丰县)人。秦末汉初的政治家、軍事家。刘邦从沛县起兵反秦,被萧何、曹參、樊哙等人拥立,自稱沛公,后投奔楚項梁,以“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约,破武关,秦王子婴降。秦国灭亡后,项羽分封入关诸侯有功者,封刘邦為汉王。楚汉战争中,劉邦擊敗項羽獲勝,統一自秦亡後的天下,於西元前202年稱帝,史称西漢,為漢朝开国皇帝,駕崩於西元前195年,在位7年,死后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丙寅,葬。己巳,立太子,至太上皇庙。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汉书·卷一下·高帝纪第一下》:五月丙寅,葬长陵。已下,皇太子、群臣皆反至太上皇庙。群臣曰:“帝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曰高皇帝。,史稱汉高帝。太祖為其正式廟號,而史書多稱呼 「漢高祖」。.

新!!: 匈奴和刘邦 · 查看更多 »

刘长 (淮南王)

刘长(),是汉高祖刘邦的第7个儿子,由刘邦女婿張敖所献的美人赵姬所生,被封为淮南王,因謀反,被漢文帝流放蜀郡而死,谥曰淮南厉王。他死后,由長子刘安(《淮南子》的作者)继承淮南王的爵位。.

新!!: 匈奴和刘长 (淮南王) · 查看更多 »

刘雄 (汉赵)

刘雄,字元英,中国五胡十六国漢國皇族。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 光文帝刘淵的弟弟。父親左賢王劉豹。刘雄官任使持节、侍中、太宰、司徒公、右部魏成献王。墓誌上說他“高皇帝之胄,孝宣帝玄孙。值王莽篡窃,远遁边朔,为外国所推,遂号单于。”屠各胡在当世直冒称汉宣帝之玄孙。.

新!!: 匈奴和刘雄 (汉赵) · 查看更多 »

刘恒 (汉赵)

刘恒,中国五胡十六国漢國皇族。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刘聪子。 嘉平二年(312年),十月,汉国皇帝刘聪封自己的儿子刘恒为代王,刘逞为吴王,刘朗为颍川王,刘皋为零陵王,刘旭为丹阳王,刘京为蜀王,刘坦为九江王,刘晃为临川王。王育为太保、王彰为太尉,任顗为司徒,马景为司空,朱纪为尚书令,范隆为左仆射,呼延晏为右仆射。其后事迹不详,刘聪死后,刘聪的儿子多被刘粲和靳准杀害。.

新!!: 匈奴和刘恒 (汉赵) · 查看更多 »

刘权 (汉赵)

刘权,中国五胡十六国漢國皇族。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刘聪子。 嘉平二年(312年),十月,汉国皇帝刘聪封自己的儿子刘敷为渤海王,刘骥为济南王,刘鸾为燕王,刘鸿为楚王,刘劢为齐王,刘权为秦王,刘操为魏王,刘持为赵王。刘权其后事迹不详,刘聪死后,刘聪的儿子多被刘粲和靳准杀害。.

新!!: 匈奴和刘权 (汉赵) · 查看更多 »

刘欢乐

刘欢乐,中国五胡十六国漢國皇族。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 309年十二月,汉国皇帝刘渊以陈留王刘欢乐为太傅,楚王刘聪为大司徒,江都王刘延年为大司空。310年七月初九,刘渊卧病不起,七月初十,以陈留王刘欢乐任太宰,长乐王刘洋为太傅,江都王刘延年为太保,楚王刘聪为大司马、大单于,全部兼任录尚书事。在平阳西侧设单于台。齐王刘裕为大司徒,鲁王刘隆为尚书令,北海王刘乂为抚军大将军兼司隶校尉,始安王刘曜为征讨大都督兼单于左辅,廷尉乔智明为冠军大将军兼单于右辅,光禄大夫刘殷为左仆射,王育为右仆射,朱纪为中书监。七月十六,刘渊召太宰刘欢乐等入宫,受遗诏辅政。七月十八,刘渊去世。太子刘和继位。.

新!!: 匈奴和刘欢乐 · 查看更多 »

刘朗 (汉赵)

刘朗,中国五胡十六国漢國皇族。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刘聪子。 嘉平二年(312年),十月,汉国皇帝刘聪封自己的儿子刘恒为代王,刘逞为吴王,刘朗为颍川王,刘皋为零陵王,刘旭为丹阳王,刘京为蜀王,刘坦为九江王,刘晃为临川王。王育为太保、王彰为太尉,任顗为司徒,马景为司空,朱纪为尚书令,范隆为左仆射,呼延晏为右仆射。光初十年(327年),前赵武卫将军刘朗率三万骑兵攻袭仇池杨难敌,不胜,劫掠三千多户民众返回。.

新!!: 匈奴和刘朗 (汉赵) · 查看更多 »

刘悝 (汉赵)

刘悝,中国五胡十六国漢國皇族。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刘聪子。 光兴元年(310年),汉国皇帝刘聪封自己的儿子刘粲为河内王,刘易为河间王,刘翼为彭城王,刘悝为高平王。嘉平二年(312年),河间王刘易为车骑将军,彭城王刘翼为卫将军,统领禁卫。高平王刘悝为征南将军,镇守离石;济南王刘骥为征西将军,筑西平城;魏王刘操为征东将军,镇守蒲子。刘悝其后事迹不详,刘聪死后,刘聪的儿子多被刘粲和靳准杀害。.

新!!: 匈奴和刘悝 (汉赵) · 查看更多 »

刘操 (汉赵)

刘操,中国五胡十六国漢國皇族。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刘聪子。 嘉平二年(312年),汉国皇帝刘聪封自己的儿子刘敷为渤海王,刘骥为济南王,刘鸾为燕王,刘鸿为楚王,刘劢为齐王,刘权为秦王,刘操为魏王,刘持为赵王。河间王刘易为车骑将军,彭城王刘翼为卫将军,一起统领皇宫禁卫。高平王刘悝为征南将军,镇守离石;济南王刘骥为征西将军,筑西平城驻守;魏王刘操为征东将军,镇守蒲子。其后事迹不详,刘聪死后,刘聪的儿子多被刘粲和靳准杀害。.

新!!: 匈奴和刘操 (汉赵) · 查看更多 »

刘曜

刘曜(),字永明,新興(今山西忻州市)匈奴人。是十六国时汉赵(又称前趙)国君。漢趙光文帝劉淵族子。劉曜由漢趙建國開始就經已為國--戰,參與覆滅西晉的戰爭,並於西晉亡後駐鎮長安(今陝西西安市)。後於靳準之亂中登上帝位,後遷都長安。但登位後不久,將領石勒就自立,國家分裂。劉曜在其在位期間多番出兵平定和招降西戎和西方的割據勢力如仇池和前涼等。在國內亦提倡漢學,設立學校。及後與後趙交戰,一度大敗後趙軍並圍攻洛陽(今河南洛陽市),但終被石勒擊敗並被俘。劉曜及後被殺,死後不久前趙亦被後趙所滅。.

新!!: 匈奴和刘曜 · 查看更多 »

刘景 (汉赵)

刘景(),中国五胡十六国漢國皇族。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 刘景跟随刘渊,历任右於陆王、大都督、大将军。309年,担任灭晋大将军,统兵攻克黎阳,在延津击败西晋将领王堪。他滥杀无辜,将男女三万人沉入黄河,劉淵聞後大怒,罢为平虏将军。后封汝阴王。他和楚王刘聪等率军五万攻打洛阳,无功而还。314年,封为太师,和晋王丞相刘粲等人为七公。后来出任太宰,封上洛王,318年,被大司空靳准陷害,被刘粲杀害。.

新!!: 匈奴和刘景 (汉赵) · 查看更多 »

刘晃 (汉赵)

刘晃,中国五胡十六国漢國皇族。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刘聪子。 嘉平二年(312年),十月,汉国皇帝刘聪封自己的儿子刘恒为代王,刘逞为吴王,刘朗为颍川王,刘皋为零陵王,刘旭为丹阳王,刘京为蜀王,刘坦为九江王,刘晃为临川王。王育为太保、王彰为太尉,任顗为司徒,马景为司空,朱纪为尚书令,范隆为左仆射,呼延晏为右仆射。刘晃其后事迹不详,刘聪死后,刘聪的儿子多被刘粲和靳准杀害。.

新!!: 匈奴和刘晃 (汉赵) · 查看更多 »

刘晖

刘晖(),中国五胡十六国漢國皇族。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後主刘曜的弟弟。 刘曜将葬其父親妻子,亲自到粟邑规度墓葬。负土为坟,坟下周長二里,怨声盈道。-游-子遠勸谏。劉曜不纳,派使他手下的将軍刘岳等帅骑一万人,到太原爲父親及弟弟劉晖迎丧。當時疫气大行,死者十之三四。.

新!!: 匈奴和刘晖 · 查看更多 »

刀 (中國)

在中國,刀是一種傳統冷兵器,單面開鋒,以銅或鋼鐵等金屬製成,用單手或雙手舞動,以砍劈方式對敵人造成傷害。與刀類似,但是雙面開鋒的尖頂兵器,稱為劍。 除了當成武器使用外,刀也可以被當成是一種切開物體的工具。.

新!!: 匈奴和刀 (中國) · 查看更多 »

则罗

则罗,公元1世纪的莎车国(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莎车县)王子,龟兹(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国王。莎车国王贤的儿子。 莎车王贤称霸西域,在公元46年(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攻打龟兹国,获得大胜,灭亡了龟兹,杀死了龟兹国王弘,莎车王贤立他的儿子则罗为龟兹王。贤以则罗年少,分龟兹为乌垒国,改妫塞王驷鞬为乌垒王,又再以莎车贵人为妫塞王。数年后,则罗为龟兹国人所杀。匈奴立龟兹贵族身毒为龟兹王。.

新!!: 匈奴和则罗 · 查看更多 »

單于姓

单--姓(,「--」不是簡體字,不應轉寫為「單--」)是漢字複姓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426位。在现代是极罕见的姓氏。.

新!!: 匈奴和單于姓 · 查看更多 »

單于庭

单于庭,匈奴单于所在的王庭和匈奴的政治中心,见于《史记》、《汉书》和《后汉书》。 匈奴没有城郭,以穹庐为庭。匈奴每年正月诸长官往往小会于单于庭,五月大会于龙城(因匈奴崇龙神,将会处称龙城),祭祀祖先、天地、鬼神。秋天大会于蹛林,以统计财产、人口、牲畜等。 西汉前期单于庭,在西汉时期的代、云中以北的蒙古高原。《史记·匈奴传》:“單于之庭直代、雲中”;《汉书·匈奴传》:“单于庭直代、云中”。元狩四年(前119年)汉军北征后,“匈奴远遁,幕南无王庭”,但可能并不特指单于庭,因为单于以下还有王,如左贤王等等。公元前105年乌维单于死,儿单于即位,据《史记·匈奴传》:“自此之后,单于益西北,左方兵直云中,右方直酒泉、敦煌郡”,此后匈奴单于、左部和右部向西北迁移,其左部已迁移至云中以北,右部迁移至酒泉、敦煌以北的蒙古高原,而单于庭位于其中,与此同时汉朝发动讨伐大宛之戰,并令公孙敖在漠南筑受降城,而匈奴内部正巧也遇上大雨雪,畜多饥寒死。据《汉书·匈奴传》记载呼韩邪单于打败烏籍單于后“复都单于庭”,随后郅支单于在击走蒙古高原上的呼韩邪单于后“都单于庭”。 据学者考证,匈奴单于庭在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附近,匈奴单于庭分北庭与南庭,西汉时北庭在今蒙古国杭爱山东部之北鄂尔浑河上游地区、杭爱山东麓、哈喇巴尔噶逊附近。南庭在今河北赤城一带。.

新!!: 匈奴和單于庭 · 查看更多 »

善家堡墓群

善家堡墓群是一处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右卫镇善家堡村西梁的汉代墓葬群,2000年3月列入右玉县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5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组织了勘探、调查工作,认定这是一处古墓群。这年6月起,考古工作者进行了4个月的发掘,共计清理了23座墓葬,出土文物达413件(组)。善家堡墓群出土的文物与同时期汉族墓葬有显著区别,却与同时代的鲜卑、匈奴墓葬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研究者认为,这反映了当时右玉一带汉族、匈奴族、鲜卑族交融的历史事实。.

新!!: 匈奴和善家堡墓群 · 查看更多 »

喀什市

喀什市(قەشقەر,拉丁维文:Qeshqer,汉语音译喀什噶爾),是中国最西端的城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喀什地區,帕米尔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的交接处。 喀什数个世纪以来一直是新疆南部的第一大城,是天山以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军事中心。在中亚地区,喀什也是一座地位非常重要的城市。它是古代丝绸之路北、中、南线的西端总交汇处,历来就是中西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贸易非常发达,有“巴扎(集市)王国”之称,当地有俗语“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

新!!: 匈奴和喀什市 · 查看更多 »

周亚夫

周亚夫汉朝军事家,沛郡(今江苏丰县)人,是元老絳侯周勃的兒子,在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叛军。后來因為得罪漢景帝,被廷尉法辦,絕食後吐血,死於詔獄。.

新!!: 匈奴和周亚夫 · 查看更多 »

周勃

周勃(),沛县(今江苏沛县)人,秦末汉初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汉太祖刘邦认为周勃“厚重少文”,可以托付大事,以軍功高,封为绛侯。汉文帝時,拜右丞相。.

新!!: 匈奴和周勃 · 查看更多 »

呴犁湖单于

呴犁湖單于(?-前101年),在前102年-前101年任匈奴單于。 呴犁湖是前任單于兒單于的季父。兒單于死時,其子年少,匈奴於是立呴犁湖為單于。.

新!!: 匈奴和呴犁湖单于 · 查看更多 »

呼廚泉

呼廚泉(),中國東漢汉献帝、三國時期匈奴--。南匈奴單--羌渠之子,於夫羅之弟。 汉献帝初平六年(195年),於夫羅單--歿後,呼廚泉成為了單--。於夫羅單--曾與曹操作戰,並在戰敗後歸順了曹操,不過於202年,他又在平陽對曹操發動叛亂,後被鍾繇軍隊擊敗,再度向曹操投降。 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呼廚泉入東漢汉献帝朝覲時被授予官職,因此他就被留在鄴城,作為人質。而匈奴事務則交匈奴的右賢王劉去卑整頓。 220年,曹丕就任魏文帝時,呼廚泉更被授魏璽綬、青蓋車和寶劍等。呼廚泉去世時間不詳。 後來的漢國帝劉淵就是於夫羅之孫,也就是呼廚泉的侄孫。.

新!!: 匈奴和呼廚泉 · 查看更多 »

呼延夫人 (刘豹)

呼延夫人(),匈奴刘豹的夫人,刘渊的母亲。 曹魏嘉平年间在龙门祈子,俄而有一大鱼,头顶有二角,轩鬐跃鳞而至祭所,很久才去。巫觋皆惊异,说:“此嘉祥也。”其夜梦见白天所见鱼变为人,左手拿一物,大如半个鸡蛋,光景非常,授呼延氏,说:“此是日精,服之生贵子。”起来告诉刘豹,刘豹说:“吉征也。吾昔从邯郸张冏母司徒氏相,云吾当有贵子孙,三世必大昌,仿像相符矣。”从此十三月後而生刘渊,刘渊七岁呼延夫人去世。.

新!!: 匈奴和呼延夫人 (刘豹) · 查看更多 »

呼延姓

呼延姓,源自「呼衍」,本是古代匈奴族一個部落的名稱。東晉時,匈奴四大部族之一的呼衍族(或「呼銜族」)進入中原,改稱呼延,並以之為姓氏。晉人稽明楚曾被賜姓呼延。五胡十六國中,呼延氏是前趙及南燕的望族。.

新!!: 匈奴和呼延姓 · 查看更多 »

呼延皇后 (漢光文帝)

呼延皇后,十六国时汉国的开国皇帝光文帝刘渊的第一任皇后,呼延翼之女。呼延氏是匈奴的望族,刘渊的母亲也是出自此姓。呼延家在刘渊反晋建国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304年,刘渊建国称王,封呼延氏为王后。308年刘渊在蒲子称帝,立呼延王后为皇后。呼延皇后生有一子,即太子刘和。 她何时去世史书记载不详,只知道在310年,刘渊又立了单皇后。 Category:前赵皇后 Category:呼延姓.

新!!: 匈奴和呼延皇后 (漢光文帝) · 查看更多 »

呼延皇后 (漢昭武帝)

呼延皇后(),十六国之匈奴汉国昭武帝刘聪的第一任皇后。容貌美丽,性格温顺。 呼延家族是匈奴的望族,许多汉国的开国功臣都姓呼延。呼延皇后是刘聪之父汉光文帝刘渊呼延皇后的堂妹,为刘聪生下儿子刘粲。河瑞二年(310年),刘聪从他哥哥刘和手中夺取皇位,之后立呼延夫人为皇后。刘聪即位后,封刘粲为河内王,抚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但太子之位没有给刘粲,而是封弟弟劉乂为皇太弟。劉乂是刘渊单皇后的儿子,在刘和被杀后,让位于刘聪,封皇太弟就是出于刘聪的感激。而刘聪和嫡母單皇后的暧昧关系,也是封劉乂为皇太弟的一个原因。 是年,單皇后去世,呼延皇后试图为儿子夺取太子宝座,因对刘聪挑拨说:“父死子继,古今常道。陛下承高祖(刘渊)之业,太弟何为者哉!陛下百年后,粲兄弟必无种矣。”刘聪当时并没有什么反应,但猜忌的种子已经种下,终于在麟嘉二年(317年),废黜皇太弟劉乂,立刘粲为皇太子。 嘉平二年(312年),呼延皇后去世,呼延谥号武元皇后。.

新!!: 匈奴和呼延皇后 (漢昭武帝) · 查看更多 »

呼延翼

呼延翼(),十六国时期汉国大臣,匈奴呼延氏。 他是刘渊妻子呼延氏的父亲,帮助刘渊起兵建立汉国,任御史大夫。永凤元年(308年)刘渊称帝,封呼延翼为大司空、雁门郡公。河瑞元年(309年),呼延翼和楚王刘聪相继率领兵马攻打西晋都城洛阳。兵败,不久后,呼延翼被部下所杀。.

新!!: 匈奴和呼延翼 · 查看更多 »

呼延攸

呼延攸(),十六国时期汉国大臣,匈奴呼延氏。 他是刘渊妻子呼延氏的兄弟,大司空呼延翼的之子。西晋永安元年(304年),他和右贤王刘宣等人密谋乘司马氏八王之乱,推举刘渊起兵,为大单于。奉命到邺城告知刘渊。建立汉国後,任宗正。因为他没有才行,不为刘渊重用,终身没有升职。河瑞二年(310年),刘渊临终,因为没有受遗诏顾命,有怨恨。为巩固外甥刘和的皇帝之位,想要剪除他的异母兄弟:齐王刘裕、鲁王刘隆、北海王刘乂、楚王刘聪,引兵杀死刘裕、刘隆,后来被刘聪擒杀。.

新!!: 匈奴和呼延攸 · 查看更多 »

呼延晏

呼延晏,生卒不詳,前趙將領,匈奴呼延氏,後封大司空、太保。.

新!!: 匈奴和呼延晏 · 查看更多 »

呼和浩特市

呼和浩特市--,意为“青色的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旧称归绥,为中華民國绥远省省会。呼和浩特市下辖4区、4县、1旗,中心城区位于蒙古高原南部边缘的土默川平原东北,背山面水,北依阴山,南面黄河,东河、西河、大黑河三水环城流过。呼和浩特中心城区本是由归化城与绥远城两座城市在清末民国合并而成,故旧称归绥,城区现分为新城区、玉泉区、回民区、赛罕区四部分。 呼和浩特处于农牧文化交界地带,自古即处于中原王朝与渗透王朝、征服王朝的交替控制中,故文化交融性较强,除中华文化外,蒙古族文化、西域伊斯兰文化、西藏藏傳佛教文化亦对其有较重影响。.

新!!: 匈奴和呼和浩特市 · 查看更多 »

呼韓邪單于

呼韓邪單于(?-前31年),名稽侯狦,是西漢後期匈奴單于之一。.

新!!: 匈奴和呼韓邪單于 · 查看更多 »

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單于

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單于,挛鞮氏,名輿,為新朝至東漢初年匈奴單于。 輿是呼韓邪單于之子。烏珠留若鞮單于封輿為右賢王,烏累若鞮單于封為左谷蠡王。烏累死後,輿繼任單于,在位28年(公元18年至46年)。.

新!!: 匈奴和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單于 · 查看更多 »

呼揭

呼揭,又作呼偈,《魏略》称为呼得,一個古代部落國家,活动于鬲昆以西,領土位於今中國新疆塔城地区、额尔齐斯河上游和阿尔泰山以及哈薩克斯坦东部一帶。存在於先秦以及秦汉时期,原為獨立部落,後臣服於匈奴,形成匈奴內部一個強大的勢力。.

新!!: 匈奴和呼揭 · 查看更多 »

呼揭單于

呼揭单于,為亞洲古匈奴的君主之一,原為呼揭王。因匈奴陷入內亂,他於前57年自立單于,並與烏藉單于相呼應,形成五單于分立。在被屠耆單于攻打,自廢單于封號,再度臣服。.

新!!: 匈奴和呼揭單于 · 查看更多 »

呂苟兒

呂苟兒,北魏秦州主簿。506年匈奴屠各部落的领袖王灋智聚集两千人反魏,推举吕苟儿为首领,改年号为建明,设置百官,攻击州郡。二月廿三戊午,北魏宣武帝派遣济阴王拓跋小新成的儿子右卫将军元丽督率各路军队讨伐吕苟儿。六月十二乙巳,安西将军元丽击破王法智,斩首六千。吕苟儿率领十多万人驻扎在孤山,围逼秦州,元丽进攻,大败吕苟儿。代理秦州刺史李韶偷袭孤山,抓获了吕苟儿的父母、妻子和儿女,七月十七庚辰,吕苟儿率领部下向元丽投降。.

新!!: 匈奴和呂苟兒 · 查看更多 »

傅介子

傅介子,西汉北地郡人。汉昭帝时期,他作为平乐监。因为西域的龟兹、楼兰贵族联合匈奴,杀害汉朝官员。他奉命出使,以赏赐为名,带着黄金锦绣到楼兰,在宴席上刺杀楼兰王。傅介子被汉朝封为义阳侯。.

新!!: 匈奴和傅介子 · 查看更多 »

哈密之爭

哈密之爭,也稱明朝哈密爭奪戰、明朝哈密戰爭,為發生在明朝中期的一系列在新疆哈密地區(哈密国)的爭奪戰爭。因為哈密地區位於明朝、蒙古瓦剌和吐鲁番三派势力的交界,为兵家多争之地。明朝后期,哈密由吐鲁番(東察合台汗國)最终占领。.

新!!: 匈奴和哈密之爭 · 查看更多 »

哈密廳

哈密廳,中國清代甘肃省所轄的一個廳,後改屬新疆省。其地大致相當於今新疆哈密市、伊吾縣一帶。初為散廳,後升為直隸廳。.

新!!: 匈奴和哈密廳 · 查看更多 »

哈密國

哈密國(Kumul,维吾尔语:Hamul、Qomul;蒙古语作:Khamil),為1380年創立,在今中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區境内興建的小國。1406年,明成祖朱棣建哈密卫。正德年间为吐鲁番汗國所灭。.

新!!: 匈奴和哈密國 · 查看更多 »

哈尔福德·麦金德

哈尔福德·约翰·麥金德(Halford John Mackinder,1861年2月15日—1947年3月6日),英國地理學家與地緣政治家。本來是地理學家,後來也介入政治理論與經濟學。.

新!!: 匈奴和哈尔福德·麦金德 · 查看更多 »

哈萨克斯坦历史

哈萨克斯坦历史叙述了欧亚大陆上的最大草原带以及其众多民族的过去。.

新!!: 匈奴和哈萨克斯坦历史 · 查看更多 »

哈薩克族

哈萨克族(哈薩克語: / Qazaq / قازاق)是哈萨克斯坦的主要民族和中国、蒙古国、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伊朗等国家的的少数民族,全球总人口约1660萬。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国有146万哈萨克族,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和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蒙古国有10万以上的哈萨克族,俄罗斯的奥伦堡与车里雅宾斯克也有称为小玉兹的哈萨克族人。在烏兹别克斯坦有40万人生活在卡拉卡尔帕克斯坦自治共和国,10万人生活在塔什干州。土耳其和伊朗也有为数不少的哈萨克人。哈萨克族的人种属于蒙古人种北亚类型和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之间的混合类型,属于混血民族。 哈萨克族的传统语言是哈萨克语,在哈萨克斯坦,多掌握俄语,在中国、蒙古国、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则多有兼通当地语言者。传统的哈萨克语以阿拉伯字母书写,主要在中国哈萨克族中使用,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国哈萨克族多使用西里尔字母书写的哈萨克文。中国曾在1959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方案,1982年废除。哈萨克斯坦自2010年后开始逐步推行文字拉丁化,计划到2025年正式使用拉丁字母哈萨克文。.

新!!: 匈奴和哈薩克族 · 查看更多 »

唐努乌梁海

唐努乌梁海(Таңды Урянхай;Урянхайский край;Тагна Урианхай)如今通常只指俄罗斯联邦的“图瓦共和国”,面积为17万平方公里,属于西伯利亚联邦管区的一部分,首府为克孜勒。唐努乌梁海是清代烏梁海的三部分之一,位于外蒙古西北,北至萨彦岭,南到唐努山,西到俄罗斯巴尔瑙尔东南,东到外蒙古库苏古尔泊以东,是一个群山环抱的狭长盆地。 清朝时的唐努乌梁海不仅包含俄罗斯联邦的“图瓦共和国”的绝大部分,还包含今天俄罗斯的阿尔泰共和國及外蒙古的库苏古尔省的大部分,总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唐努乌梁海蒙古被編為五旗,由烏里雅蘇臺將軍直接管轄。唐努乌梁海不属于外蒙古(喀爾喀四部),而是不設札薩克的內屬蒙古。 唐努乌梁海地区,早在汉代便有中国人活动痕迹。唐代为都播地,隶属安北都护府管辖,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宋金时属西辽政权,称谦谦州。元代属岭北行省,称益兰州。明代属蒙古瓦剌部,清代称为唐努乌梁海,为外蒙古扎萨克图汗辖地。清末,大批俄羅斯移民進入唐努烏梁海。 1911年外蒙古独立後,唐努烏梁海被俄羅斯帝國控制。1913年中俄聲明將唐努烏梁海與科布多一併劃入“外蒙古自治區域”。1919年一度被中國軍隊收復。1921年,布爾什維克黨在唐努烏梁海成立“唐努-圖瓦人民共和國”,不久改名為圖瓦人民共和國,蘇聯承認其為獨立國家。1944年改稱“圖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被併入蘇聯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现在唐努乌梁海仍然是俄罗斯联邦的一個共和國,隸屬于西伯利亚联邦管区。中华民国政府一直没有承认,1948年5月,中華民国驻苏大使傅秉常照会苏联外交部,声明唐努乌梁海为中華民国领土,但蘇聯方面並未理會。 根据资料称,图瓦人目前占该地人口的82%(2010年人口统计)。图瓦人係蒙古族的一支,明代称烏梁海人,后来迁徙至唐努乌梁海地区,改称为图瓦或土瓦人。另一种观点认为,图瓦人属于突厥人的一支,证据包括图瓦语被公认属于突厥语族而非蒙古语族。唐代屬鐵勒中的都波,受突厥與回紇統治,元代稱禿巴,是林木中百姓。 1992年,苏联解体后,“图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通过主权宣言,宣布成为主权国家,并更名为“图瓦共和国”。由于苏联的国家主体俄罗斯联邦没有解体,该国最后仍为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一,名为“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

新!!: 匈奴和唐努乌梁海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 匈奴和唐朝 · 查看更多 »

冠军县

冠军县,中国古县名。治所在今河南省邓州市西北张村镇冠军村一带。 西汉元朔六年(前123年)汉武帝因霍去病出征匈奴,功冠诸军,所以割穰县的“卢阳乡”和宛县的“临駣聚”地为冠军侯邑。后汉永元四年(92年),汉和帝封窦宪于冠军。 魏、晋仍为冠军县,属南阳国。宋、齐俱属南阳郡。后魏因之。隋属邓州。唐朝武德二年(619年)5月,马元规等人在冠军县与朱粲交战,大败朱粲。10月,马元规又同邓州刺史吕子臧合力征剿朱粲,朱粲败后率残部仓皇溃逃,马元规未听取吕子臧的话,没有乘胜追击朱粲,使得朱粲得有喘息之机。朱粲很快又招募到群众参军,618年在冠军称帝,号楚,建元昌达。贞观元年(627年),并入新城县。.

新!!: 匈奴和冠军县 · 查看更多 »

冯奉世

冯奉世(),西汉军事人物,字子明。上党郡潞县(今山西省潞城东北)人。汉武帝末年,冯奉世以良家子的身份擢升为郎。汉昭帝在位时,冯奉世因功补为武安县长,后来失官。冯奉世三十余岁时,开始学《春秋》,明习兵法,通过前将军韩增的表奏推荐被升任为军司空令。本始年间,随范明友等将军攻打匈奴。战争结束后,再次为郎。汉宣帝在位时,冯奉世历任光禄大夫、水衡都尉。前65年,冯奉世出使大宛,率军击破莎车,被汉宣帝任命为右将军典属国,因为萧望之反对没有封他为侯。前41年,以平羌军功,为左将军光禄勋,封关内侯。.

新!!: 匈奴和冯奉世 · 查看更多 »

冯异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今河南宝丰东)人。东汉著名军事家。冯异精通《左氏春秋》、《孫子兵法》,协助刘秀创建东汉政权,隨劉秀安定河北,為劉秀偏將軍,封應侯。後又封為孟津將軍。在多年的行軍作戰中,馮異為劉秀建立東漢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但馮異謙遜,從不誇己功,諸將並坐論功,他常避於大樹下,被譽為大樹將軍。劉秀即位封馮異為陽夏侯,任征西大將軍。漢明帝时封为“云台二十八功臣”之一。.

新!!: 匈奴和冯异 · 查看更多 »

冯唐 (汉朝)

冯唐,西汉代郡(今张家口蔚县)人,西汉人。.

新!!: 匈奴和冯唐 (汉朝) · 查看更多 »

冒顿

冒顿(漢語拼音叶音:mò dú)(),挛鞮氏,于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杀父头曼而自立。冒顿认为领土乃国家之根本,随后便开始了他的扩张,亦为匈奴帝国打下了基础,并设置了一些基本的军事、内政的官僚机构。.

新!!: 匈奴和冒顿 · 查看更多 »

内蒙古历史

内蒙古阴山一带远古人类活动,有悠久历史。1973年在呼和浩特东北发现的距今50万年前的“大窯文化”发生于与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同一时期的旧石器时代初期至晚期。内蒙古得名于蒙古族,内蒙古东北部与蒙古国东部交界处的额尔古纳河畔是蒙古族的主要发源地。 《旧唐书》有“蒙兀室韦”,“蒙兀” 与“蒙古”是同名异译,在蒙古语中意为“永恒的火焰”。“蒙古”最初只是蒙古高原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由成吉思汗逐渐统一高原各部落后才演变成了今天这个民族的共同名称。蒙古统一民族形成前,各部落的历史渊源、人种、语言并不相同。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其面积较大,东西跨度也大,历史上较少处于一个行政区内。东部至辽东塞外,与东北亚古老民族夫余、濊貊、高句丽接壤,包括今西拉木伦河、西辽河流域、科尔沁草原和呼伦贝尔草原,为东胡等通古斯部落的活动范围;中部塞外今锡林郭勒盟为匈奴,羌胡等族的势力范围;西部包括今巴彦淖尔高原、阿拉善盟境内的沙漠地区和额济纳河流域等地,与西北民族氐、羯、突厥以及一些塞种部落等渊源较深。.

新!!: 匈奴和内蒙古历史 · 查看更多 »

内蒙古博物院

内蒙古博物院(Inner Mongolia Museum),旧名内蒙古博物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与内蒙古乌兰恰特大剧院毗邻。馆舍主体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由陈列展厅区、文物库房区、观众服务区、业务科研区及多功能厅等各部分组成。 博物院是内蒙古最大以及最重要的博物馆机构,兼具历史和自然博物馆的职能。展览按照草原主线而安排,突出地域与民族特色。展品涵盖了从化石到现存生物,从各个民族的起源到发展壮大的代表文物,揭示了中国北方生态变迁史与草原文明发展史的扼要进程。.

新!!: 匈奴和内蒙古博物院 · 查看更多 »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是中華人民共和国北部的一个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从清朝中期开始,瀚海以南,長城以北,東至哲里木盟,西至伊克昭盟的蒙古各旗被称为內札薩克或內札薩克蒙古,后来简称為内蒙古。1947年,由中共解放區控制的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内蒙古正式成為政區名。.

新!!: 匈奴和内蒙古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军宿

军宿,西汉时车师前部王。 军宿原是车师太子,焉耆王外孙。汉昭帝时,匈奴派四千骑兵驻守车师。汉宣帝派五将率兵攻打匈奴,驻车师的匈奴骑兵逃走,车师与汉朝通好。匈奴想要召军宿为人质,军宿逃亡焉耆,车师王立子乌贵为太子,乌贵后为车师王。地节二年(前68年),匈奴于是攻打车师,乌贵逃亡乌孙,汉宣帝下诏立在焉耆的军宿为车师王。把车师国民迁居到渠犁,车师故地则沦陷入匈奴,匈奴另立兜莫为王。军宿与匈奴绝,归附汉朝。.

新!!: 匈奴和军宿 · 查看更多 »

军就

军就(),东汉时车师后部王。 汉安帝永宁元年(120年)车师后王军就和他母亲沙麻,追随北匈奴,杀死后部司马及敦煌长史索班等人,赶走车师前王,控制西域北道。鄯善国危急,向曹宗求救。曹宗上书朝廷,请求出兵五千进攻匈奴,重新收回西域。延光四年(125年)七月,西域长史班勇征发敦煌郡、张掖郡、酒泉郡等郡六千骑兵和鄯善、疏勒、车师前王国军队,击败军就,斩首八千余,生擒军就和匈奴持节使者,带到索班阵亡之地斩首,人头传回洛阳。汉顺帝永建元年(126年),班勇改立农奇的儿子加特奴为王。.

新!!: 匈奴和军就 · 查看更多 »

军须靡

军须靡,乌孙前期昆莫,在位时期约在公元前2世纪末至前1世纪初。 军须靡为前任昆莫猎骄靡长孙,其父为猎骄靡所立太子,早死。猎骄靡因哀痛于长子之死,故立军须靡为继承人,授予岑陬之职。但是军须靡之叔父大禄不服这一决定,拥兵万人自成势力,造成乌孙国内实际分裂。 猎骄靡临终前安排来自汉朝的细君公主下嫁军须靡。其后军须靡顺利继位,立匈奴夫人为左夫人,细君公主为右夫人。不久细君公主死,汉朝又遣解忧公主出嫁军须靡。 军须靡临终时,其与匈奴夫人所生长子泥靡尚幼,于是立大禄之子翁归靡为继承人,与其约定将来还国与泥靡,乌孙于是重归统一。.

新!!: 匈奴和军须靡 · 查看更多 »

商丘成

商丘成(),姓商丘,名成,西漢官员。 商丘成在汉武帝时担任大鸿胪。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七月,巫蛊之祸爆发,太子刘据与丞相刘屈氂各率一军在长安城中激战,死者数万人。商丘成率领水手组成的部队与太子军作战,俘获了担任将领的太子门客张光,因而被汉武帝封为秺侯,食邑二千一百二十户。九月,升为御史大夫。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匈奴侵犯五原、酒泉。三月,汉武帝派遣李广利率七万人、商丘成率两万人、马通率四万人从酒泉出击匈奴。商丘成军追击匈奴的踪迹到邪径,仍然没有发现其部队,随即撤军。 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六月,商丘成在孝文庙担任詹事陪从祭祀时,醉酒在堂下放歌“出居安能郁郁”,被指为诅咒皇帝,判以“大不敬”的罪名而自杀。.

新!!: 匈奴和商丘成 · 查看更多 »

內史 (秦漢行政區)

內史原本為周代官名,秦代時延襲,並掌管治理京畿地區(即京師),後逐漸掌握地方行政,並軟此而成為地方行政區名。秦內史地位相當於西漢時的三輔(即京兆尹、右扶風、左馮翊),治所咸陽。漢初分置為渭南郡、河上郡、中地郡,至高帝九年(前198年)合為內史。漢景帝二年(前155年)分左、右內史。漢武帝時右內史改置京兆尹,左內史改置左馮翊、右扶風。.

新!!: 匈奴和內史 (秦漢行政區) · 查看更多 »

全面战争:阿提拉

是一由Creative Assembly開發、經世嘉公司於2015年2月17日在Windows、OS X及Linux平台上发行的电子游戏,该作为《全面战争》系列第九部作品。 遊戲背景設定為描述民族大迁徙及黑暗時代的歷史進程,於公元395年開始,當時歐洲正處於大規模蠻族入侵的水深火熱中。雖說遊戲以匈奴王阿提拉命名,但其實遊戲開始時阿提拉並未登位(遊戲開始時匈奴王為烏爾丁)。.

新!!: 匈奴和全面战争:阿提拉 · 查看更多 »

全漢志傳

《全漢志傳》又名《全像按鑒演義東西漢志傳》,由《西漢志傳》和《東漢志傳》組成,歷史演義小說,成書於明朝萬歷年間。內容只分卷不分回,每卷分若干則,一至九卷描述西漢十二帝的歷史,共六十七則,九至十四卷描述東漢兩帝的歷史,共四十五則。.

新!!: 匈奴和全漢志傳 · 查看更多 »

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發生於西晋末年元康元年(291年)至光熙元年(306年)間的政治動亂,是一场由西晋皇族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為中国历史上一場極为严重的皇族内乱,共持续16年。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晉書》将八王彙為一列传,故史称“八王之乱”。 这场动乱从宫廷内权力斗争开始,进而引发战争,祸及全社会,造成大量破坏,也加剧西晋的统治危机,成为西晋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八王之乱期間,北方主要少数民族匈奴、羯、鲜卑、羌及氐等五族的各个部族趁西晋政权内部空虚,纷纷起兵脫離晉朝控制,並陸續建立割据政权,入驻中原,最後導致建興四年(316年)西晉滅亡。之后晋室遗族走避中原、至江南地區建立王朝,設都建康,史称东晋。 北方的中原地区则由汉族以及非汉族的各游牧民族部族政权割据,前后建立十六个国家,其中以鲜卑族建立的一系列政权影响力最广。因为鲜卑属于上古华夏族同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东胡族后裔,所以这五个少数民族被南方王朝统称作“五胡”,中国古代史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南北分裂的局面从東晉十六國一直持续到南北朝,直到589年隋滅陳之戰后,隋朝正式成為統一的王朝。.

新!!: 匈奴和八王之乱 · 查看更多 »

八里安福宮

八里安福宮,又稱將軍爺廟,為全台唯二主祀李廣將軍的廟宇。 奉祀主神為西漢名將-飛將軍李廣,配祀李敢將軍(李廣之子)以及李陵將軍(李廣之孫)。 其三代皆為漢朝知名戰將。 據史記李將軍列傳所記載,李廣將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省天水市)人,先祖乃秦朝名將李信。李廣驍勇善戰,一生與匈奴交戰多年,匈奴人畏其英勇,故稱「飛將軍」。 漢景帝時期,因其建有軍功,被封為上郡太守,深受士兵百姓愛載。  更於唐德宗時期,李廣將軍被列入武廟奉祀,為中國歷代六十四名將之一。 曾於狩獵時射箭穿石一事被廣為流傳,因此也有神射手之稱。相傳李廣將軍神威顯赫,其神箭有驅邪鎮煞之用,於現今屏東縣佳冬鄉賴家村地區有此傳統,故立有「」以驅邪鎮煞之。.

新!!: 匈奴和八里安福宮 · 查看更多 »

公孫弘

公孫弘,字季,菑川薛縣人。西漢大臣,武帝時曾擔任御史大夫、官至丞相,封平津侯。漢武帝罷黜百家,杜塞言路,雖然首倡儒術為董仲舒,而公孫弘作為丞相對后世負有很大責任。.

新!!: 匈奴和公孫弘 · 查看更多 »

公孫賀

公孫賀(),字子叔,北地郡义渠县(今甘肃寧縣)人,或称彬县人,西汉丞相。.

新!!: 匈奴和公孫賀 · 查看更多 »

公孙禄

公孙禄,字中子,西汉末年颍川郡《汉书·卷十九 下·百官公卿表第七 下》人。 建平二年(前5年),以五官中郎将任执金吾,同年,以执金吾转任为右将军。建平三年(前4年),为左将军(或说为后将军)。公孙禄主张以威信怀伏匈奴,反对外戚专权。 他与前将军何武关系很好。汉哀帝在元寿二年(前1年)逝世,王政君引王莽入宫,收大司马董贤印绶,下令有司推举大司马人选。孔光等人推举王莽。他和何武相谋,认为汉惠帝、汉昭帝时外戚吕氏、霍氏掌权,差点危害社稷,现在幼主当国,不宜令外戚秉政。何武于是举公孙禄可任大司马,公孙禄也推荐何武。后来王莽为大司马,将两人免官。 王莽称帝後,於地皇二年(21年)征召他入朝询问镇压民变的方略,然后再次将他遣出,然颇采其言。.

新!!: 匈奴和公孙禄 · 查看更多 »

六朝诗

六朝诗,指类型或风格与中国六朝(220年—589年)紧密相联系的诗。它们反映了中国诗歌一个更重要的兴盛时期,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独特时期;这一时期发展出了特别强调浪漫、性别角色、人际关系的一种诗风。因当时中国没有统一,六朝时期有时又叫分裂时期,多个政权在与其他政权并存的情况下兴起衰亡。根据传统标准,这些政权和朝代构成了六朝。六朝时期涵盖的主要时期有:三国(220年—280年)、晋朝(265年—420年,分为西晋265年—316年和东晋317年—420年)、十六国(304年—439年)和南北朝(420年—589年)。有时传统史家的记录因当时政治动荡而在诗歌和政治的发展年谱记载上出现差漏,故诗人们的一生和诗歌的潮流不能清楚地与具体的时间相吻合。将年份转换为公元年使得这一问题更复杂。但抛开年谱记载的困难,六朝诗歌取得了包括正式化了建安时期乐府和诗的差别、进一步发展了赋、理论工作及通过收集和出版六朝和更早的诗歌为诗集使其留存至今等重大发展。.

新!!: 匈奴和六朝诗 · 查看更多 »

兮甲盤

兮甲盤為西周晩期一青銅禮器,又称兮田盘、兮伯盘,是南宋宮廷舊藏中唯一傳世的西周青銅器,也是中国国宝级文物。現為私人收藏。.

新!!: 匈奴和兮甲盤 · 查看更多 »

兰州市

兰州市,简称兰,别称金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省会,是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中国重要铁路枢纽之一,有包兰铁路、兰新铁路、兰青铁路、陇海铁路、兰渝铁路交汇于此。.

新!!: 匈奴和兰州市 · 查看更多 »

兹氏县

兹氏县,中国古县名。 秦朝置,治所在今山西省汾阳市东南。属太原郡。西汉初封夏侯婴为兹氏侯于此。东汉建安中分匈奴左部居此。三国曹魏黄初二年(221年)移治今汾阳市。曾为西河郡治所。西晋改名隰城县。 Category:秦朝县份 Category:汉朝县份 Category:曹魏县份 Category:西晋县份 Category:山西古代县份 Category:吕梁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汾阳市.

新!!: 匈奴和兹氏县 · 查看更多 »

兜莫

兜莫,西汉时车师後部第一代王。 兜莫原是车师王子,地节二年(前68年),匈奴攻打车师,车师王乌贵逃亡乌孙,汉宣帝下诏立在焉耆的车师王子军宿为车师王。把车师国民迁居到渠犁,车师故地则沦陷入匈奴。军宿与匈奴绝,归附汉朝,即车师前国。元康四年(前62年),匈奴另立兜莫为王,兜莫率部分车师百姓退往博格达山北麓(今吉木萨尔一带),即车师后国。自此车师分为前、后两国。.

新!!: 匈奴和兜莫 · 查看更多 »

兜题

兜题,东汉时疏勒王,本来是龟兹人,任龟兹左侯。 永平十七年(74年),龟兹王建是匈奴所立,倚仗匈奴的威势,控制西域北道。进攻疏勒,杀死了疏勒王成。将龟兹大臣兜题立为新王。东汉大臣班超等人由偏道抵达疏勒,距城九十里处扎营,派属官田虑去劝兜题投降。班超对田虑说:“兜题本不是疏勒人,疏勒人一定不听他的。若他不立即投降,便将他逮捕。”兜题见田虑一行势单力薄,没有投降之意。田虑乘其不备,劫持了兜题。兜题的随从都逃跑了。田虑派人驰马报告班超。班超进城,召集疏勒全体官员,数落龟兹王的罪行,立疏勒王成哥哥的儿子忠为疏勒王。班超问忠君臣如何处置兜题,众人表示:“应杀死兜题。”班超以为应当让龟兹知道汉朝的恩威,于是放走兜题。.

新!!: 匈奴和兜题 · 查看更多 »

元会

元会,中国古代每年岁首由皇帝举行的庆祝活动,又称作正旦元会或者正会。虽然元会的时间理论上讲都是定在岁首,但是由于历代的历法有变化,岁首的设置也不尽相同,所以实际情况中也有元会并不在一月一日的情况。在元会上皇帝会接见诸侯、百官与地方官员的代表,所以元会也是古时候重要的礼仪与政治活动。也有可能是指汉末曹植所作的元会诗。.

新!!: 匈奴和元会 · 查看更多 »

元光 (西汉)

元光(元年:前134年-末年:前129年)是汉武帝的第二个年号,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年号。汉武帝使用元光这个年号一共六年。.

新!!: 匈奴和元光 (西汉) · 查看更多 »

元狩

元狩(元年:前122年 - 末年:前117年)是汉武帝的第四个年号。汉朝使用元狩这个年号一共六年。 元狩元年十月,汉武帝在一次狩猎时获得一只“一角而足有五蹄”的兽。因此改年号为“元狩”。.

新!!: 匈奴和元狩 · 查看更多 »

元朔

元朔(元年:前128年 - 末年:前123年)是汉武帝的第三个年号,以纪念前129年卫青打击朔方(北方)匈奴祭祀祖先的龙城。这是首次西汉对匈奴的主动出击。使用元朔这个年号一共六年。.

新!!: 匈奴和元朔 · 查看更多 »

先秦君主諸子女列表

此列表列出中國夏、商、周及諸侯國君主所生的子女,包括追封君主之子女。.

新!!: 匈奴和先秦君主諸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先贤掸

先贤掸(),匈奴日逐王,栾提氏,左大將之子,车犁单于之弟。祖父为且鞮侯单于,伯父狐鹿姑单于。 前96年,且鞮侯单于死后,其父左大将被匈奴贵人拥立为单于,但左大将让位于狐鹿姑单于,自任左贤王。先贤掸之父死后,狐鹿姑单于把自己的儿子立为左贤王,以先贤掸为日逐王。 先贤掸与右贤王屠耆堂不睦,前60年,虚闾权渠单于死,屠耆堂为握衍朐鞮单于。先贤掸率领其部属数万骑归顺汉朝。汉宣帝令郑吉发渠犁、龟兹诸国5万人前去迎接,汉宣帝封日逐王先贤掸为归德侯。在位26年,其子富昌嗣位。.

新!!: 匈奴和先贤掸 · 查看更多 »

兒單于

兒單于(?-前102年),本名烏師廬(《汉书》作詹師廬),在前105年-前102年任匈奴單于。 烏師廬是前任匈奴單于乌维单于之子。因為他成為單于時年紀尚小,故被称為“儿单于”。 從烏師廬時期起,匈奴逐漸把重心向西北轉移。烏師廬「好殺伐」,國人不安。左大都尉欲殺單于,在前104年派人請求漢朝發兵支援,漢朝便在北方塞外築受降城,可是受降城距離匈奴仍是太遠。前103年,漢朝派趙破奴率領二萬餘騎兵北上支援左大都尉,左大都尉知道漢軍接近,欲舉事,被單于發覺,左大都尉被殺,漢軍後來也全軍覆沒。.

新!!: 匈奴和兒單于 · 查看更多 »

克鲁伦河

克鲁伦河()发源于蒙古国的肯特山中部,克鲁伦河从肯特山向南流出后折向东,经过肯特省和东方省的广阔草原地带进入中国境内内蒙古的呼伦贝尔盟,注入呼伦湖,成为额尔古纳河-黑龙江水系最西的源头。 克鲁伦河是典型的草原河流,一年中有较多时间断流,河水流量亦不大。 《蒙古秘史》称克鲁伦河为“克魯舌漣·沐舌漣”(kelüren müren),《史集》称其为 كلوران Kalūrān。说明当时的语音和现在有所不同(r和l颠倒了)。 克鲁伦河流域是蒙古草原历史上众多游牧民族的活动区域,包括匈奴、鲜卑和蒙古等民族。成吉思汗早期活动的地域基本上在克鲁伦河两岸,称汗在克鲁伦河,传说中的埋葬地之一也在克鲁伦河,克鲁伦河成为蒙古民族形成的核心地带。 后世明成祖朱棣征北元,清康熙帝征噶尔丹都曾来到克鲁伦河。 克鲁伦河沿岸的著名城市有蒙古国的温都尔汗和乔巴山。.

新!!: 匈奴和克鲁伦河 · 查看更多 »

前100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前100年 · 查看更多 »

前101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前101年 · 查看更多 »

前102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前102年 · 查看更多 »

前103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前103年 · 查看更多 »

前104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前104年 · 查看更多 »

前10年代

前10年代從前19年1月1日開始,於前10年12月31日結束。.

新!!: 匈奴和前10年代 · 查看更多 »

前110年代

前110年代從前119年1月1日開始,於前110年12月31日結束。.

新!!: 匈奴和前110年代 · 查看更多 »

前112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前112年 · 查看更多 »

前119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前119年 · 查看更多 »

前120年代

前120年代從前129年1月1日開始,於前120年12月31日結束。.

新!!: 匈奴和前120年代 · 查看更多 »

前126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前126年 · 查看更多 »

前127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前127年 · 查看更多 »

前129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前129年 · 查看更多 »

前142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前142年 · 查看更多 »

前144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前144年 · 查看更多 »

前148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前148年 · 查看更多 »

前156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前156年 · 查看更多 »

前160年代

前160年代從前169年1月1日開始,於前160年12月31日結束。.

新!!: 匈奴和前160年代 · 查看更多 »

前161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前161年 · 查看更多 »

前170年代

前170年代從前179年1月1日開始,於前170年12月31日結束。.

新!!: 匈奴和前170年代 · 查看更多 »

前174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前174年 · 查看更多 »

前195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前195年 · 查看更多 »

前196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前196年 · 查看更多 »

前197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前197年 · 查看更多 »

前198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前198年 · 查看更多 »

前1千纪

前1千紀,是指從西元前1000年至西元前1年間的這一千年。.

新!!: 匈奴和前1千纪 · 查看更多 »

前1世纪

公元前100年1月1日至前1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前1世纪。.

新!!: 匈奴和前1世纪 · 查看更多 »

前1世纪国家领导人列表

前2世纪 - 前1世纪 - 1年.

新!!: 匈奴和前1世纪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前200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前200年 · 查看更多 »

前201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前201年 · 查看更多 »

前20年代

前20年代從前29年1月1日開始,於前20年12月31日結束。.

新!!: 匈奴和前20年代 · 查看更多 »

前214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前214年 · 查看更多 »

前215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前215年 · 查看更多 »

前244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前244年 · 查看更多 »

前2世纪

前200年至前101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前2世纪。.

新!!: 匈奴和前2世纪 · 查看更多 »

前318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前318年 · 查看更多 »

前31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前31年 · 查看更多 »

前35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前35年 · 查看更多 »

前36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前36年 · 查看更多 »

前3世纪

前300年至前201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前3世纪。 秦始皇統一中國,制定度量衡標準,統一文字,對中國文化影嚮深遠。與此同時,匈奴勢力亦達至高峰,與中國之間的衝突亦隨之升級,引致日後的民族大遷徙,影響達數個世紀。阿育王提倡佛教,對印度以至整個亞洲影響深遠。在歐洲,雖然亞歷山大大帝的繼業者在帝國內互相爭奪,但希臘文明持續影嚮帝國內各民族。兩次布匿戰爭奠定了羅馬崛起的基礎。.

新!!: 匈奴和前3世纪 · 查看更多 »

前50年代

前50年代從前59年1月1日開始,於前50年12月31日結束。.

新!!: 匈奴和前50年代 · 查看更多 »

前51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前51年 · 查看更多 »

前56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前56年 · 查看更多 »

前57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前57年 · 查看更多 »

前58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前58年 · 查看更多 »

前60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前60年 · 查看更多 »

前67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前67年 · 查看更多 »

前70年代

前70年代從前79年1月1日開始,於前70年12月31日結束。.

新!!: 匈奴和前70年代 · 查看更多 »

前72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前72年 · 查看更多 »

前73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前73年 · 查看更多 »

前85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前85年 · 查看更多 »

前97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前97年 · 查看更多 »

前98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前98年 · 查看更多 »

前99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前99年 · 查看更多 »

副仑

副仑,晋朝铁弗匈奴人,右贤王去卑之孙,北部帅刘猛之子,住在新兴郡虑虒之北。北方人称匈奴父鲜卑母所生的人为“铁弗”。刘猛在271年,叛离西晋,被晋军杀死,副仑投奔拓跋部代国。副仑的叔叔诰升爰代领铁弗部落。诰升爰是赫连勃勃的高祖父。.

新!!: 匈奴和副仑 · 查看更多 »

勃艮第公國

勃艮第公國(Duché de Bourgogne;,又譯勃艮地王國)由於9世紀建立,包括法國中部和東部一些地區。在腓力二世(大膽者)當政時期(1363年—1404年),勃艮第公國的軍事和政治勢力有所擴展,亦獲得了佛蘭德、阿圖瓦、弗朗什孔泰(又稱勃艮第伯國)以及其他地區;在腓力三世(好人)當政時期(1419年—1467年),又獲得了布洛涅伯爵領地、盧森堡以及尼德蘭的一部分和皮卡第。勃艮第公國在查理公爵(大膽者)統治之下(1467年—1477年),勢力達到頂峰,並與法國爭雄。然而,1477年查理公爵在南錫戰役中被瑞士擊敗,公國逐漸被法國和哈布斯堡王朝瓜分。 法国原勃艮第大区的大部分地区旧为勃艮第公国属地。.

新!!: 匈奴和勃艮第公國 · 查看更多 »

国服 (开元礼)

国服是大唐《开元礼》中所规定四夷之君朝见中国天子所服的本国服饰,谓“蕃主服其国服”。汉唐藩属体制中,边疆民族首领存在着定期朝见唐朝皇帝的所谓“朝集”制度。无论是外国君主及其使者或者臣子朝谒中国天子,接受官职,贡献方物,还是中国天子宴请外国君主,外国君主都要穿国服奉礼。因此中国的附属国都有本国国服,比如契丹、朝鲜、日本、越南等,这种外交礼仪服饰后来则演变为他们各自的民族服装。历代《职贡图》记录下了周边异族的国服。如唐朝阎立本的名作《职贡图》,梁元帝萧绎绘制的最早的《职贡图》。而中国天子以及百官的国服则是绛纱袍。绛纱袍则是汉朝以来天子和百官的朝服。.

新!!: 匈奴和国服 (开元礼) · 查看更多 »

图瓦历史

图瓦这一地区在历史上曾被众多民族占据。图瓦早期历史非常稀少。根据考古学的证据,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斯基泰人可能在此活动。.

新!!: 匈奴和图瓦历史 · 查看更多 »

图瓦人

图瓦人(;圖瓦語:Тывалар),是一個使用突厥語的民族,明朝时为兀良哈部落,清朝时被称作阿爾泰乌梁海或唐努乌梁海,该地区现归属于俄罗斯联邦的图瓦共和国。现代图瓦民族的主要聚居地也在俄罗斯的图瓦共和国。亦有少量族群分布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喀纳斯湖区域与蒙古国。他们是半游牧民族(养山羊、绵羊、牛、牦牛、驯鹿、駱駝),住桦树木屋(早期从事渔猎,风俗有滑雪以及乘木马驰冰上),多与同族结婚。.

新!!: 匈奴和图瓦人 · 查看更多 »

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關於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一種观点,是指古代中国的四种发明,一般是指造纸术Al-Bakhit, M. A., Bazin, L., Cissoko, S. M., Asimov, M. S., Gieysztor, A., "History of Humanity-Scientif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From the Seventh to the Sixteenth Century (Vol 4)" p.443-5, Unesco (May 2000).

新!!: 匈奴和四大发明 · 查看更多 »

四夷

四夷,分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原是上古中原華夏部落對九州境內四方部落(夷人)的稱呼。這個稱呼可能起源於周代,是周王朝用来区分“王母弟甥舅(華夏)”部族和四方“非王母弟甥舅(夷狄)”部族的称呼,後來華夏與九州境內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各部族融合成為漢族。 後來居住在汉地的漢民族繼承這種思想,認為本族居住在世界的中心,將主要原居於漢地九州以外的外族統稱為夷、夷狄,並以方位來區分外族外國。在地位上,汉地位居中心(漢地九州),外族外國依四方方位分為「四夷」,即中國漢族皇帝是天子,中國的皇朝是天朝,而其他國家和中國的關係是貢國和屬國關係,其首領只能稱「王」。秦汉时期閏始将漠北草原匈奴等民族称为胡,故之后漠北草原各民族又称为北胡、胡族、胡人。到了唐朝胡人又包括从西域来的各民族,并分为东胡、西胡。 至清代,满族以异族入主漢地,为维护自己的地位,自然要反對“夷”一類的稱呼,因此清廷对一些禁忌字眼考察之精细,堪称前无古人,如陈垣先生在《旧五代史辑本发覆》中所列清人忌字多达十余种,即:“ 忌虏第一,忌戎第二,忌胡第三,忌夷狄第四,忌犬戎第五,忌酋第六,忌伪忌贼第七,忌犯第八,忌汉第九,杂忌第十” 。 至晚清,依舊稱呼外國為夷。1858年,清朝和英國簽訂清英《天津条约》,其中第五十一款規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此後中國逐漸用洋人代替夷人一詞稱呼歐美人。.

新!!: 匈奴和四夷 · 查看更多 »

皇帝 (消歧义)

这个页面列出可能会被翻译作“皇帝”的君主称号。.

新!!: 匈奴和皇帝 (消歧义) · 查看更多 »

石鑒 (西晉)

石鉴(),字林伯,乐陵郡厌次县(今山东阳信东南)人,中国西晋政治人物。 石鉴出身寒门,曹魏时历任尚书郎、侍御史、尚书左丞、御史中丞,为人刚正,不避权贵,勇于纠劾罪人,朝廷官员很害怕他。出任并州刺史、假节、护匈奴中郎将。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封堂阳子。入朝为司隶校尉,转任尚书。秦州、凉州战事频仍,鲜卑族秃发树机能屡次侵扰陇右(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黄河以东一带),对晋朝构成威胁。泰始六年(270年)六月,诏命石鉴都督陇右诸军事,因为论功虚伪免官。起为镇南将军、豫州刺史,因为讨伐孙吴虚张首级,晋武帝下诏让他回归田里。后来复职为司隶校尉,加特进。太康三年(282年),转任右光禄大夫、开府、领司徒。之前三公的册拜,都设小会,来尊崇宰辅,曹魏后期已经不再施行。到石鉴的时候,重新开始,成为制度。太康十年(289年),担任司空,领太子太傅。晋武帝死后,石鉴和中护军张劭主持安葬山陵,事后封昌安县侯。晋惠帝登基後,石鉴为太尉。受杨骏令领兵讨伐汝南王司马亮,他据兵不动,暗中与司马亮相通。元康四年(294年),石鉴卒,谥号元。其子石陋。.

新!!: 匈奴和石鑒 (西晉) · 查看更多 »

玄珍公主

珍公主(,),越南陳朝公主,陳仁宗之女,陳英宗之妹。陳朝興隆十四年(1306年),陳英宗把皇妹玄珍公主下嫁占城王制旻(阇耶僧伽跋摩三世),得到烏、里二州(今廣平省、廣治省及承天順化省)作為聘禮,翌年更名為順州、化州,納入陳朝版圖。後來制旻逝世,她本要依照占城風俗殉葬,但她最後被陳朝大臣陳克終帶走。兩人在回到大越(陳朝的正式國號)的路上私通,前後接近一年才回國。玄珍公主被逼遠嫁占城的不幸命運,受到不少人的同情。她為國家所作出的貢獻和犧牲也感動了一些越南人,他們建廟供奉她。但亦有人認為她沒有殉夫和與人私通,違反封建道德,對她作出嚴厲譴責。.

新!!: 匈奴和玄珍公主 · 查看更多 »

玄武门之变

武門之變是唐朝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由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為首的秦王府集團在唐朝首都長安城(今陜西省西安市)太極宫的北宫門——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變。李世民杀死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成为皇太子並掌握京師兵權,不久之後李渊即為時勢所迫而禪讓,同年八月初九甲子日(陽曆9月4日)世民继承帝位,是为唐太宗。.

新!!: 匈奴和玄武门之变 · 查看更多 »

玉楼梦

《玉楼梦》,又名《玉莲梦》,是朝鲜王朝后期文人南永鲁所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部分学者认为是续《九云梦》、《谢氏南征记》之后,朝鲜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这部章回小说共有64章,40多万字,篇幅数倍于《九云梦》。北京大学教授韦旭昇称其为“朝鲜古典文学中的《战争与和平》”他亦将《玉楼梦》在朝鲜文学史上的艺术成就与《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相等同,而将《春香传》和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相比较。 《玉楼梦》有国文笔写本、活字本、汉文笔写本、汉文悬吐活字本等多个版本。小说从主题、题材、情节和人物上与金万重的《九云梦》很相似,同时也吸收了《谢氏南征记》中的妻妾争斗,扬善惩恶等成份。此外,《玉楼梦》还囊括了同期朝鲜小说中爱情奇缘、战地英雄、神魔鬼怪、家庭伦理、忠奸之争等小说内容,是这类作品的集大成之作。《玉楼梦》继承了《九云梦》天界、人间的双重空间结构。但《玉楼梦》在对杨昌曲达到人生功名成就、家庭和睦隆昌的最高境界后,并没有像《九云梦》那样否定现实人生,也没有传达“人生如梦”的虚无思想,而是还展开了对第二代的描写,使情节结构更为开放,给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人世沧桑与历史纵横感。这样的情节安排,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执著追求,也凸显了这部作品与朝鲜以往梦字类小说在价值取向上的分野。.

新!!: 匈奴和玉楼梦 · 查看更多 »

王大楨

王大楨()字芃生,号曰叟,湖南省長沙府醴陵县人,中華民国外交官、政治家、历史学家。.

新!!: 匈奴和王大楨 · 查看更多 »

王姓

王姓是漢族姓氏之一,在中國《百家姓》中排第8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显示:王姓为中国大陆第一大姓,有大约9468万人,占中国大陆人口总数的7.10%。根據2010年7月1日中華民國內政部戶政司戶籍資料統計,王姓在台灣排名第六大姓。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誌》發表的一篇有關「姓」的論文上指出,王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另外,王姓亦是日本单姓之一,但极为罕见。 由于在多種汉语方言中,“王”与“黄”的发音相近甚至相同。为区别两姓起見,中文多以“三畫(横)王”或“三横一竖王”,黃姓則叫「草頭黃」、“大肚黃”等作为强调。.

新!!: 匈奴和王姓 · 查看更多 »

王寻

王尋,中国前漢時代末期到新朝的政治人物、武将,官至大司徒。.

新!!: 匈奴和王寻 · 查看更多 »

王導

王導(),字茂弘,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县)人。是中国東晉初年的權臣,歷仕晉元帝、晉明帝和晉成帝三代,是東晉政權的奠基者。他與堂兄王敦及其家族隨晉元帝南渡,並積極聯結南方士族以支持晉室,又團結北來僑姓氏族,讓晉元帝得以在南方立足並在西晉亡後建立東晉。後雖然王敦發起叛亂,但王導仍然支持晉室,及至亂事平定後仍然身居高位,續獲明帝、成帝以及朝中大臣倚重。.

新!!: 匈奴和王導 · 查看更多 »

王彰 (漢趙)

王彰(),十六国时匈奴左部人,居太原兹氏(今山西省汾阳市东南)。 290年,晋惠帝即位,外戚杨骏辅政,欲辟王彰为司马,王彰逃避不接受。王彰的朋友新兴人张宣子问他为什么这样做,王彰说:“自古以来,一姓有两位皇后,没有不败亡的。何况太傅杨骏亲小人,远君子,专权放纵,败亡临近。我跨海出关躲避他,还怕祸事殃及到我,为什么要应他的征召?而且晋武帝不考虑国家大计,继位的儿子不能挑起重担,受遗诏辅佐之人也不是合适的人选,天下的很快就会动乱。”303年,司马颖派牵秀拘捕陆机。参军事王彰劝谏说:“陆机是吴地人,殿下对他过于重用,才引起北方旧将对他的嫉妒怨恨。”司马颖没有接受。 刘渊建立汉国,倚重王彰为左右手,汉帝刘聪拜为中军大将军。312年正月廿二日,刘聪封司空王育和尚书令任顗的女儿为左、右昭仪,中军大将军王彰、中书监范隆、左仆射马景三人的女儿都为夫人,右仆射朱纪的女儿为贵妃,都授予金印章和紫色绶带。刘聪游猎无度,滥杀大臣。中军大将军王彰劝谏:“近来陛下的行为,我痛心疾首。现在愚民附汉之心意未定,思念晋朝之心情还很浓厚,刘琨在咫尺虎视,刺客到处都有。帝王轻率出行,一人就能刺杀您。希望陛下改变过去,养成新习惯,百姓会感到非常幸运!”刘聪大怒,命令杀他,王彰的女儿王夫人在一旁叩头乞求宽恕,于是把王彰囚禁起来。太后张氏、太弟刘乂、单于刘粲、太宰刘延年、太保刘殷等公卿大臣列侯一百多人,都为他求情。刘聪派侍中拿着符节赦免王彰说:“先帝依靠您如同左右手,您立的功劳,朕岂敢忘记?这次的过失,希望您不要放在心上。您能够尽心忧国,正是朕的希望。现在提升为骠骑将军,封定襄郡公。朕将来再有不尽如人意的作为,希望多多指正。”十月,刘聪封王彰为太尉。313年二月,定襄公王彰去世,谥号忠穆。.

新!!: 匈奴和王彰 (漢趙) · 查看更多 »

王嘉 (尉睦侯)

王嘉,新朝大臣。 王莽建立新朝,封他为尉睦侯。任命他为五威后关将军。始建国二年(10年)王莽想要征伐匈奴,任命王嘉为振武将军,和立国将军孙建、五威将军苗訢、虎贲将军王况、厌难将军陈钦、震狄将军王巡、平狄将军王萌、相威将军李蓔、镇远将军李翁、诛貉将军阳俊、讨秽将军严尤、奋武将军王骏、定胡将军王晏等十二将,屯兵在边郡。后来担任京兆尹,为太子保拂,是太子四师之一。.

新!!: 匈奴和王嘉 (尉睦侯) · 查看更多 »

王况 (将军)

王況,中国前漢時代末期、新朝武将。与前漢末成都侯王況、新代占師王況是同名同姓的另一人。.

新!!: 匈奴和王况 (将军) · 查看更多 »

王灋智

王灋智,北魏秦州匈奴屠各部落的领袖。506年聚集两千人反魏,自號王公,推举秦州主簿吕苟儿为首领,改年号为建明,设置百官,攻击州郡。二月廿三戊午,北魏宣武帝派遣右卫将军元丽督率各路军队讨伐吕苟儿。六月十二乙巳,元丽击破王法智,斩首六千。.

新!!: 匈奴和王灋智 · 查看更多 »

王翦

王翦,又作王赞,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主要战绩: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和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後,接著率領平楚大军南下平定百越。與白起、廉頗、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其曾孫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新!!: 匈奴和王翦 · 查看更多 »

王烏

王乌,西汉北地郡(今甘肃省庆阳市西北)人。 王乌的家乡临近边境,熟习匈奴习俗。汉武帝元鼎年间,奉命出使匈奴,他以匈奴礼俗拜见单于。乌维单于高兴,假称愿意以太子为人质派到汉朝,以求和亲。王乌返报,单于自食其言。汉朝又派他出使匈奴,单于想要多得汉朝财物,又诳骗他说自己愿亲见汉武帝。王乌回报,汉朝在长安为单于专修邸舍,单于也没有来,只是派一个贵族出使长安。不久,这个贵族在长安去世,汉朝派遣使者将他的灵柩送回匈奴。匈奴人以为汉朝杀死了使者,于是拘捕汉使路充國,发兵侵掠汉朝边郡。.

新!!: 匈奴和王烏 · 查看更多 »

王莽

王莽( -->),字巨君,魏郡元城貴鄉(今河北邯郸大名縣東)人。西漢末年政治人物及權臣,之後篡奪皇位並自立新朝。.

新!!: 匈奴和王莽 · 查看更多 »

王莽的讖緯

王莽的讖緯,意思指王莽擔任西漢大將軍至整個新朝期間所發生的祥瑞、符命與異兆等,這些統稱讖緯。讖緯是當時的一種政治預言,受西漢士大夫所崇信,深深影響西漢後期的政治。王莽藉此得以執政,並且篡位建新。讖緯甚至影響新朝朝廷的施政方針。.

新!!: 匈奴和王莽的讖緯 · 查看更多 »

王衍 (西晋)

王衍(),字夷甫,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出身瑯琊王氏,司徒王戎的堂弟,在西晉官至司徒。王衍為人喜好清談,不喜歡參與實質政事,並以求自保為首要,雖然西晉末年在經歷八王之亂後已民變四起,更有匈奴人劉淵建立漢國對抗晉室,但身為三公之一的王衍仍不以拯救國家為己任,反而在方鎮樹立親族作為外援和退路。最終王衍被石勒俘殺。後世指責王衍「清談誤國」,應為西晉覆亡承擔一些責任。.

新!!: 匈奴和王衍 (西晋) · 查看更多 »

王飒

王飒,西汉末年新朝时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王襄的孙子,王昭君兄之子,王歙之弟。 王莽始建国元年(9年),王飒奉命与王骏等出使匈奴,用金帛厚赂烏珠留單于,更换匈奴单于的印玺。于是转任骑都尉,封展德侯。烏累若鞮單于即位後,想要和新朝和亲。天凤元年(14年),他又和哥哥王歙出使匈奴,用黄金缯帛庆贺单于即位,并将反叛新朝的陈良、终带赎回。新朝灭亡,王飒投降更始帝刘玄,被任命为中郎将,封归德侯。更始二年(24年),再次出使匈奴,授予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單于汉朝的旧玺,单于骄纵,不肯接受,次年,王飒回国。.

新!!: 匈奴和王飒 · 查看更多 »

王骏 (明义侯)

王駿(),中国西漢時代末期、新朝武将,字君公,京兆長安人。 居摄二年(7年)九月,東郡太守翟義起兵打倒王莽,王駿封明義侯、王莽任命为強弩将軍(「彊弩将軍」)。奮武将軍孫建、虎牙将軍王邑等六将軍討伐翟義。同年十二月,孫建和王邑在圉县(陳留郡)殲滅翟義軍。居摄三年(8年)正月王駿将軍之職解任。 王駿在西漢末期任出使匈奴的外交使節。西漢末与中郎将王昌担任使節团長,会见匈奴单于。王莽新朝建国後,始建国元年(9年),王駿为五威将,再任使節团長。代表新朝赐印璽、金品等给匈奴单于。王莽把漢朝的璽改成章,後来匈奴因此反叛新朝。 始建国二年(10年)十二月,王莽改匈奴单于称号为降奴服于。以立国将軍孫建等十二将軍率五路军討伐。王駿为奮武将軍十二人将軍之一,与定胡将軍王晏从張掖郡出撃。 天鳳三年(16年),討伐匈奴,王駿和西域都護李崇出撃西域。当時,西域諸国支援王駿軍,焉耆国诈降,暗中攻撃王駿。王駿连同莎車国、龟茲国兵7千人攻撃焉耆国。王駿指揮下的姑墨国、尉犁国、危須国之兵反逆,王駿敗北战死。.

新!!: 匈奴和王骏 (明义侯) · 查看更多 »

王離

王離(生卒年不详),字明,秦末大將王翦之孫,王賁之子。始皇统一时封武成侯。始皇东巡至琅邪与其父贲均从与议于海上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蒙恬北逐匈奴时为裨将居上郡。二世三年,囚杀蒙恬以其军属之戍守北疆。 秦二世二年九月,秦将章邯破杀楚将武信君项梁后,认为楚已经不足虑,遂北上击赵。后九月,王离率军围赵。 秦二世三年十月,楚後懷王分兵,拜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军救赵;同时令沛公刘邦将砀郡兵西向攻秦。沛公先率楚军北上收陈胜、项梁散卒,至东郡,与王离军相遇。楚军出击秦军于杠里,大破东郡尉与王离所率領的秦軍。宋义率楚军行至安阳按兵不动。 王离率军击赵,时人评曰:“王离秦之名将也。今将强秦之兵攻新造之赵举之必矣”。客曰:“不然。夫为将三世者必败。必败者何也?以其所杀伐多矣其后受其不祥。今王离已三世将矣。” 秦二世三年十一月,宋义按兵不动四十餘日,项羽心焦難耐,自稱奉怀王密令,刺杀宋义,並领军救赵。十二月,项羽军至鉅鹿南漳水遣英布和蒲将军,率兵二萬人渡河袭甬道,绝其军粮,项羽破釜沉舟渡河救赵,九战秦军大破之,王离被项羽所俘,部下苏角统其军战败阵亡,涉间誓死不降,遂自焚而死。 王离败后,其军遂降楚兵。家人恐遭秦二世治罪,其长子王元逃琅玡,次子王威逃太原。 后来项羽坑杀秦军,王离或在其中。.

新!!: 匈奴和王離 · 查看更多 »

王恢 (大行令)

王恢(),西汉大臣,燕国人。 边吏出身,後任大行令。他反对向匈奴和亲。元光二年(前133年),在他的建议下,汉武帝派他为将屯将军,和韩安国、李广、李息、公孙贺,率军在马邑诱敌伏击匈奴。事情败露,匈奴撤退。王恢为保全师,没敢追击。三十万大军无功而返。王恢被汉武帝下狱,自杀。.

新!!: 匈奴和王恢 (大行令) · 查看更多 »

王歙

王歙,西汉末年新朝时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王襄的孙子,王昭君兄之子,王飒之兄。 汉平帝时,王歙为长水校尉,出使匈奴。王莽取代西汉,封王歙为和亲侯。当时匈奴因为王莽改换匈奴印玺,新朝和匈奴关系恶化,天凤元年(14年),他与其弟展德侯王飒出使匈奴,用黄金缯帛庆贺烏累若鞮單于即位,并将反叛新朝的陈良、终带赎回。天凤五年(18年)王歙奉王莽之命道塞下与王昭君的女儿须卜居次云、当于居次相会,并用兵胁迫须卜当至新朝的都城常安。.

新!!: 匈奴和王歙 · 查看更多 »

王沈

王沈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匈奴和王沈 · 查看更多 »

灌嬰

嬰 (),睢陽(今河南商丘)人。漢朝開國功臣,官至太尉、丞相,諡號為懿侯。 《江城名跡記》記載江西南昌人奉灌嬰為南昌城隍廟城隍,南唐時封「輔德王」,宋淳祐八年(1248年)封「忠惠王」,頗得香火。.

新!!: 匈奴和灌嬰 · 查看更多 »

灵武市

灵武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部、黄河东岸的一个縣級市,由自治区首府银川市管辖。以西南东北向的黄河与永宁县成界,北接兴庆区,距西南部的吴忠市15公里。灵武市在西汉建制,在北魏时期首设灵州,唐代时是朔方节度使的驻地,并在五代时期成为北方的一个东西贸易中心,西夏后期李继迁曾迁都于此,明朝时曾由陕西督司和宁夏卫交替管辖,清朝时划为隶属甘肃的宁夏卫,民国时期由甘肃省宁夏道管辖。 灵武市以其窑址所出的灵武窑闻名。.

新!!: 匈奴和灵武市 · 查看更多 »

獫允

獫(拼音:xiǎn,注音:ㄒㄧㄢˇ)允,又寫作嚴允、獫狁、玁狁等,位於中國北方與西北方的古代游牧民族,活躍於西周中期。其形跡最早可見於周代金文及先秦古籍,有時與“昆夷”等名相混稱,居住地區亦相同。學者認為,獫狁與犬戎及匈奴,可能有共同祖先。.

新!!: 匈奴和獫允 · 查看更多 »

班伯

班伯。西汉经学家。雁门郡楼烦县(今山西省宁武县)人,后来迁居扶风郡安陵县(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

新!!: 匈奴和班伯 · 查看更多 »

班固

班固(,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人,东汉史学家班彪之子,东汉历史学家,《汉书》的作者。.

新!!: 匈奴和班固 · 查看更多 »

班超

班超(),字仲升,右扶风平陵县(今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人,是东汉著名将领、外交家。是开拓和维持汉代与西域关系的重要人物。 班超出生在文仕家庭,他是史学家班彪之子、《汉书》的编撰者班固之弟,三人合称「三班」。但他的成名並不是因為文學成就:班超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他投笔从戎,投身于为汉朝稳固边疆的事业中,成为东汉名将。.

新!!: 匈奴和班超 · 查看更多 »

破幽夢孤雁漢宮秋

《漢宮秋》,全名《破幽夢孤雁漢宮秋》。奇摩知識+。,是元曲四大家之一馬致遠的雜劇作品,被後人推崇是元第一雜劇。.

新!!: 匈奴和破幽夢孤雁漢宮秋 · 查看更多 »

破六韓姓

六韓姓,為漢字複姓,匈奴族姓氏。匈奴右谷蠡王潘六奚投靠曹魏,死後子孫以潘六奚為氏,後人作破六韓。.

新!!: 匈奴和破六韓姓 · 查看更多 »

破六韓常

六韓常,姓破六韓,字保年,北魏附化人,匈奴單-于-後裔。.

新!!: 匈奴和破六韓常 · 查看更多 »

破六韓拔陵

六韩拔陵(),也作破落汗拔陵,南北朝时代北魏孝明帝时期发生的六镇之乱(523年-525年)的领导人,曾经一度领导数十万起义军,并在六镇地区建立政权,年号真王。.

新!!: 匈奴和破六韓拔陵 · 查看更多 »

神爵

爵(元年:前61年三月 - 末年:前58年)是汉宣帝的第四个年号。汉朝使用神爵这个年号一共四年。 元康五年二月改元,三月使用神爵年号。.

新!!: 匈奴和神爵 · 查看更多 »

祁连山

祁连山脉是中国境内主要山脉之一,位于青藏高原北缘、河西走廊南侧,又名南山,地跨甘肃和青海,西接阿尔金山山脉,东至兰州兴隆山,南与柴达木盆地和青海湖相连,山脉西北至东南走向,由数条近似平行的山脉组成,包括托来山、疏勒南山、大通山、冷龙岭等,平均海拔4000~6000米,最高峰团结峰海拔5808米,长约800公里,宽200~400公里,共有冰川3306条,面积约2062平方公里。平原河谷占山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每年降水量250-600毫米,有山地草原和针叶树林交替分布。祁连山区内设有祁连山国家公园和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新!!: 匈奴和祁连山 · 查看更多 »

祁连山国家公园

祁连山国家公园是一个位于中国甘肃省的国家公园,范围涵盖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境。该国家公园旨在解决当地局部生态破坏问题十分突出,多个保护地、碎片化管理的问题。该国家公园所在的祁连山脉是中国境内主要山脉之一,位于青藏高原北缘、河西走廊南侧,又名南山,地跨甘肃和青海,西接阿尔金山山脉,东至兰州兴隆山,南与柴达木盆地和青海湖相连,山脉西北至东南走向,有山地草原和针叶树林交替分布。.

新!!: 匈奴和祁连山国家公园 · 查看更多 »

祭肜

祭肜(),字次孙,原藉颍川郡颍阳县(今河南省许昌市西),祭遵的堂弟。為東漢年間之大臣。 他以孝道聞名,當時戰亂頻頻,他仍獨自堅持守在祖墳。建武初年,獲光武帝任命为黄门侍郎,長隨光武帝左右。建武十七年(41年)起出任辽东郡太守近三十年。建武廿一年(45年)擊退入侵辽东的鲜卑萬餘騎軍,保边境平安。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升任太仆。永平十六年(73年)出兵讨伐北匈奴無功而還,因此被革下狱。出狱後羞憤呕血而死。.

新!!: 匈奴和祭肜 · 查看更多 »

祖逖

逖(),字士稚,范阳郡逎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人,东晋初期著名的北伐将领。著名的“闻鸡起舞”就是他和刘琨的故事。曾一度收復黃河以南大片土地,但及後因朝廷内乱,在他死後北伐功敗垂成。祖逖亦是一位極受人民愛戴的將領,他死後,所轄的豫州人人都好像父母離世那樣悲傷。.

新!!: 匈奴和祖逖 · 查看更多 »

秦史 (王蘧常)

《秦史》是近代歷史學者撰寫的一部記載秦代歷史的紀傳體史書,從秦先祖記載至秦三世的歷史。.

新!!: 匈奴和秦史 (王蘧常) · 查看更多 »

秦始皇

始皇()嬴政,趙氏,時稱秦王政和始皇帝,生於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邯鄲市),是秦莊襄王之子【史記索隱】莊襄王者,孝文王之中子,昭襄王之孫也,名子楚。按:戰國策本名子異,後爲華陽夫人嗣,夫人楚人,因改名子楚也。,商朝重臣惡來的第35世孫。出土《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第三卷中稱其為趙正。唐代司馬貞在《史記索隱》引述《世本》稱其為趙政。曹植《文帝诔》最早称始皇帝为嬴政,後世通稱嬴政,亦被某些文學作品稱為「祖龍」。他是中國戰國末期秦國君主,十三歲即位,先後鏟除嫪毐與呂不韋,並重用李斯、尉繚,三十九歲時滅亡六國建立秦朝,自稱「始皇帝」,五十歲出巡時駕崩,在位三十七年。 秦始皇帝是中國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統一天下後,秦始皇繼承了商鞅變法的郡縣制度和中央集權,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及典章法制,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之專制政治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但另一方面,秦始皇在位期間亦進行多項大型工程,包括修築長城、阿房宮、驪山陵等,施政急躁,令人民徭役過重,是秦朝在他死後3年速亡之一原因。.

新!!: 匈奴和秦始皇 · 查看更多 »

秦灭六国之战

-- 秦灭六国之战,指中國戰國末期七大諸侯國之一的秦国進行消灭山東六国、完成中国统一的战争。从前235年攻打趙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5年的时间,先后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中国歷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即秦朝。.

新!!: 匈奴和秦灭六国之战 · 查看更多 »

秦蒙恬攻匈奴之战

蒙恬攻匈奴之戰是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起,秦朝為降低匈奴對首都咸陽及關中地區的威脅而進行的戰役。.

新!!: 匈奴和秦蒙恬攻匈奴之战 · 查看更多 »

秦汉三国历史年表

Qin/Ch'in 秦 (前248- 前207,计42年).....*......*......*......*......*......*......*......*......*......*......*.....*......*......*......*......*......*......*......*......*......*......*.........*..........*..........*.........*.........*.........*.........*.......

新!!: 匈奴和秦汉三国历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秦朝

朝(前221年-前207年),是中國歷史上首个大一統中央集权的帝國。秦朝皇室為嬴姓,所以史書又称嬴秦。秦朝源自周朝諸侯國秦國。前770年,秦地君長在東周周平王東遷時有功,受封於关中平原,建立秦國。战国時期,秦國根据礼记总结地“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輪”的社会现状,推行车辆统一道路,书籍统一文字,行为统一伦理,并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方面,实施商鞅变法,成為天下第一強國。前230年至前221年,到秦王嬴政陸續攻滅其他六個主要諸侯國,一統中原,史称秦朝。 秦王政建立秦朝後自稱「始皇帝」(即秦始皇),從此中國有了皇帝的稱號,並且發起一系列的改革以鞏固帝國。而後南征百越、北伐匈奴,使得領土約等同中國本土。疆域為東起遼東,西至臨洮,北抵長城,南達象郡(今越南北部)。雖然秦朝外表十分強盛,但由於秦始皇集權、過度發展、嚴重勞役百姓,所以秦朝之統治不免帶有苛急、暴虐之特點,讓天下百姓飽受苛政之苦而想要叛變。秦二世繼位後,秦廷被掌權的趙高掌控而混亂不堪。此時秦末民變爆發,六國有力的軍人各自復國,雖然秦將章邯努力平亂,但秦將王離於鉅鹿之戰被楚將項羽擊敗,秦軍主力投降。前207年十月,新任秦王子嬰於咸陽向民變領袖劉邦投降,後項羽率軍抵達關中,殺死秦王子嬰,焚燒咸陽宮,秦朝於秦始皇死後3年滅亡。而後至西漢統一全國之期間稱秦漢之際,又稱西楚時期。西楚霸王項羽重建封國制體系,分封十八諸侯。由於項羽分封不公,劉邦、田榮等諸侯繼而起兵反抗,演變成楚漢戰爭。前202年劉邦擊滅項羽,受諸侯擁戴為漢帝,建國漢,開啟漢朝。 秦朝為了鞏固遼闊但各地文化不一的帝國,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方面,都推行政策與改革。政治制度建立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與郡縣制為基礎的中央集權制,取代过去不同诸侯豪门的爵位制度。法律基本延續秦國法律,增加了皇帝握有生殺大權,丞相僅僅是輔佐。防务方面,興建長城以鞏固北方,毀六國長城與城墩等防禦工事,沒收天下百姓武器,鑄成十二金人,先後五次東巡以安定關東各地區 。交通方面,興建馳道與靈渠等交通要道以便軍隊前往各地平亂,也有利各地區運輸物資。經濟方面,秦朝延續商鞅變法的政策,推行重農輕商,鼓勵農民增產糧食,甚至有機會獲爵位。工商業方面統一貨幣(秦半兩)與度量衡,實行鹽鐵專賣,但不完全禁止商業,也鼓勵如經營畜牧業的烏氏倮與丹砂的巴地寡婦清等商人。 文化思想的部分,秦朝的政治思想以法家為尊,推行融合「法、術、勢」的君主專制,另有發揚陰陽家的五德始終說以神化皇帝。宗教以傳統崇拜上帝、祖先、山神、河神等眾神以及巫術、占卜與占星等,而神仙方術之術受秦始皇所迷信。為了箝制人民叛亂思想、统一中央集权思想、報復欺騙秦始皇的方士們,先後發生焚書坑儒事件,這是先秦文化與諸子百家思想的一大浩劫。 秦朝的建立使中國由一個抽象的地理名稱轉為具體的大一統帝國,為融合中原文化、秦文化、荊楚文化與齊魯文化等等文化打下基礎,使得「秦」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徵之一。其遺留下來的驪山秦始皇陵與秦始皇兵馬俑也受後世史學家注目,其中兵馬俑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新!!: 匈奴和秦朝 · 查看更多 »

秦时明月动画角色列表

《秦时明月》是玄机科技制作的三维武侠动画,改编自温世仁的同名小说,于2007年在中国大陆播出。故事设定在秦朝,讲述了一位懵懂无知的少年荆天明成长为盖世英雄的故事。 本条目为其角色列表。.

新!!: 匈奴和秦时明月动画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程不识

程不识,是中國汉朝军事人物,封霸成侯。 在汉景帝时,程不识担任太中大夫,多次出任边郡太守。与匈奴作战时,部队营阵严整,匈奴不敢贸然进攻,与李广并称名将。因为程不识军队纪律严格,李广善待士卒、且军队纪律松散,士兵都喜欢跟随李广,不愿跟随程不识。汉武帝时,程不识为长乐卫尉,元光元年(前134年),以卫尉为车骑将军屯兵雁门郡。 武安侯田蚡娶燕王女為夫人,舉辦婚宴,魏其侯竇嬰與其好友灌夫前去祝賀,由於竇嬰與田蚡私下頗有恩怨,竇嬰在酒席上遭到冷落,灌夫藉機大罵,說程不識一錢不值,此為「一錢不值」成語由來。“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敬酒,居然跟个妇人一样窃窃私语。”.

新!!: 匈奴和程不识 · 查看更多 »

突厥人

突厥人(土耳其语:Türk / Türkler;维吾尔语:تۈركلەر /تۈرك / Türk / Türklär)是欧亚大陆民族的主要成份之一。“突厥”一名来自于中文史料对曾建立突厥汗国的部落的自称的译音。“突厥人”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分,狭义专指曾建立突厥汗国的古突厥人;而广义则指从古至今使用突厥語族語言的人,他們大多自稱或被周边民族称为“突厥人”,自称突厥人和被称为突厥人的群体并不完全重合,如历史上有乃蛮、克烈等使用突厥语的蒙古部落,现代也有并无突厥人认同的楚瓦什人和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图瓦人。前者的使用范围基本以古突厥人作为一个政治群体退出历史舞台为下限,而后者则在从古至今的各语境下均被使用。如成书于11世纪的《突厥语大词典》中对突厥一词的使用即是其广义的含义,而同时该书作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被认为是回鹘人。 現在全球約有1.82億使用突厥語族語言的人,他們大多自稱是“突厥人”或者“突厥人的後裔”。這些人主要分佈(依人口多寡)在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伊朗、中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俄罗斯的鞑靼斯坦、巴什科爾托斯坦与北塞浦路斯等国家与地区,此外在蒙古、俄罗斯的克里米亚、北高加索部分地區、巴尔干地区、中国的青海、甘肃、内蒙古自治区与黑龙江也各有十万以上的人口分布。 “突厥人”一词,是一个文化认同概念,并非血缘群体,是经过历史上的长期迁徙,并融合、同化了大量其他民族后形成的,在体貌特征上和古代突厥人有相当的差别,基本上距离蒙古高原越远差别越大。 在中国古代史籍中,只有建立突厥汗国的阿史那、阿史德等十个部落被称为突厥,而其他突厥語部族则被称为“鐵勒诸部”。这说明中国史书中,突厥是一个政治概念,而不是民族概念。 古突厥人與烏孫以狼為圖騰。大帳外置一幅狼旗。烏孫中的咄陸部與古突厥人一樣,為陣亡的將士立石為記,將部落印記刻在石上。铁勒與堅昆最早一起住在葉尼塞河,曾向後者學習冶煉。.

新!!: 匈奴和突厥人 · 查看更多 »

竟宁

竟宁(前33年)是西汉时期汉元帝刘奭(“奭”音同“氏”,拼音“shì”)的第四个年号,也是他的最后一个年号。共计1年。 元年六月汉成帝即位沿用。.

新!!: 匈奴和竟宁 · 查看更多 »

竇憲

竇憲(?—92年),字伯度,竇融之曾孫。東漢外戚、權臣、著名将领。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西北)人。.

新!!: 匈奴和竇憲 · 查看更多 »

第五倫

五倫,字伯魚,京兆長陵縣(今陝西咸陽)人。東漢司空。.

新!!: 匈奴和第五倫 · 查看更多 »

筚篥

筚篥,也写做“觱篥”,(音ㄅㄧˋㄌㄧˋ)名称可能是由突厥语或匈奴语直接音译过来。以竹或木做管,顶端有用芦苇或麦秸做的簧片,管身开洞,竖吹。声音高亢凄厉。 古代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经常使用的一种乐器,传入中国后,经过改造,而管和唢呐可能都是筚篥改造的产物。 筚篥是日本雅乐的传统乐器。 Category:雙簧樂器 Category:東亞管樂器.

新!!: 匈奴和筚篥 · 查看更多 »

篡位

篡位是一個貶詞,通常用來形容不合法地或有爭議地在君主制下奪取王位(皇位/帝位)的權力;或者一個人不是透過繼承王位來成功成為君主;或者任何人違反憲法而行使權力,都屬於篡位。篡位也可伸延到在一個人在他的權力或管轄權(權限)以外,作出超越權限的公務行為。.

新!!: 匈奴和篡位 · 查看更多 »

米南德一世

米南德一世(救主)(希臘語: Μένανδρος ο Σωτήρ),或譯彌蘭王,為印度-希臘王國國王。約在公元前155年到公元前130年間統治印度-希臘王國Bopearachchi (1991),他統治下的印度-希臘王國國勢來到最高峰,他也是最為重要的印度-希臘國王,任內佛教蓬勃發展,可能改信佛教。 米南德出生於高加索的亞歷山卓,他成為國王後掌握了印度旁遮普地區全境,他的王國從東邊的喀布爾河谷至西邊拉維河流域。古印度的作家記載了米南德一世曾發起遠征拉賈斯坦邦,向東遠攻至恆河流域巴特那華氏城。古希臘地理學家斯特拉波記載了米南德征服的印度部族比亞歷山大大帝降伏的還多。 由於大量出土米南德的錢幣,可以推測他的王國商業繁榮且在位長久。另外他也是佛教的資助者,佛教經典《彌蘭陀王問經》又譯《那先比丘經》,就是記錄米南德一世與那先(Nāgasena)比丘有關佛教教義的問答集。米南德約在前130年逝世,佛教經典認為他晚年皈依佛門,並把王國交給兒子後出家,但西方作家普魯塔克卻說米南德是在征途中於軍營中辭世,因為米南德受人愛載,王國境內的城市均分他的骨灰,分別各建紀念塔安置,很可能類似窣堵坡(佛塔)。.

新!!: 匈奴和米南德一世 · 查看更多 »

精河县

精河县(维语:جىڭ ناھىيىسى;拉丁维文:Jing Nahiyisi;新维文:Jing Nah̡iyisi)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所辖的一个县。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準噶爾盆地西南邊緣,天山支脈婆羅科努山北麓,地處東經81°46′~83°51′,北緯44°00′~45°10′之間。東鄰烏蘇市,南鄰尼勒克縣、伊寧縣,西鄰博樂市,東北與託里縣相連。縣境東西長約166千米,南北寬約134千米,總面積11 275平方千米。東距烏魯木齊市425千米,西距博樂市100千米。古絲綢之路天山北路(又稱皮毛道)從此經過,是古絲綢之路北道重鎮。G30線和G312線烏伊段公路、第二條亞歐大陸橋、奎賽高等級公路、北疆鐵路和精伊霍鐵路穿境而過,處在國家兩個一類口岸阿拉山口口岸和霍爾果斯口岸交匯處。.

新!!: 匈奴和精河县 · 查看更多 »

索國

索國是中国史书北史中记载的突厥祖先来源的国家,大致位置在匈奴之北。其部落有狼图腾等民俗。 北史中对于突厥起源有三种说法,一、发源于西海之右(青海湖以西地区),匈奴之别种。姓阿史那氏。二、本平凉杂胡,姓阿史那氏。魏太武皇帝灭沮渠氏后突厥人五百户投奔柔然,居金山(今阿尔泰山)为铁工。三、突厥之先出于索国,在匈奴之北。.

新!!: 匈奴和索國 · 查看更多 »

細柳營

細柳營為漢文帝時期一則史記典故,使後來軍營也稱柳營或細柳營。.

新!!: 匈奴和細柳營 · 查看更多 »

繁弱

繁弱是古代中國神話中的一把弓。它被認爲是中國上古夏朝的兩位君主仲康和相時部落首領后羿的配弓;亦有被認爲是楚國之弓。繁弱這名詞有在中國文學作品出現,例如:.

新!!: 匈奴和繁弱 · 查看更多 »

红花

红花(学名:Carthamus tinctorius)属菊科植物。.

新!!: 匈奴和红花 · 查看更多 »

纳贡

纳贡,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可以指:.

新!!: 匈奴和纳贡 · 查看更多 »

统万城

统万城也稱白城子,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城北50公里紅墩界鎭的无定河北岸,最早是大夏的都城,也是匈奴在中国境內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遗址。在大夏国灭亡后,该城池先后成为夏州、朔方郡及夏州都督府的驻地,后被党项族所占据。由于城池四周荒漠化加剧等原因,994年,宋太宗下令毁坏该城并将城内居民迁出,统万城逐渐被荒废,至明初完全废弃。1845年,统万城遗址重新被发现,1956年得到正式确认。1996年,统万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匈奴和统万城 · 查看更多 »

维吾尔族

維吾爾族(ئۇيغۇر / Uyghur / Уйғур),是古代回鶻等突厥语系部落與塔里木盆地的吐火罗人土著居民和后来的西迁蒙古族穆斯林融合的混血民族,其祖先原本信仰薩滿教、摩尼教、景教或佛教,後于10世纪一部分維吾爾先人開始成為伊斯兰教徒,再後來通過征服的穆斯林化和皈依,伊斯蘭教在16世紀成為了塔里木盆地一帶的全民信仰。维吾尔族在中文里使用“维吾尔”的历史不到一百年。其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亚民族意识崛起,和当时苏联在中亚的民族政策和强大的政治影响密切相关。,作者 Rian Thum(2014年10月)。 目前全世界维吾尔族人口1100万多,維族人口主要分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北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临近的哈薩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現有人口的85.2%集中在庫爾勒、阿克蘇、喀什、和田四個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維吾爾族是官方统计的55个少數民族之一。.

新!!: 匈奴和维吾尔族 · 查看更多 »

终带

终带(),西汉末年新朝人物,西域戊己校尉史(戊己校尉的属官)。 王莽始建国二年(10年),他见匈奴扰边,西域诸国不断离叛,又听说匈奴将率领大兵攻打西域,害怕遭祸。终带与陳良、韩玄、任商一起叛变,九月辛巳日,杀害戊己校尉刁护父子和刁护的家族子弟,终带自称“废汉大将军”,胁迫吏士男女二千余人逃降匈奴。乌珠留若鞮单于将他的人众安置在零吾水上农耕,任命终带为乌桓都将军。立国将军孙建上奏,请求将陈良等人的亲属以连坐罪处死,得到朝廷批准。天凤元年(14年),匈奴烏累若鞮單于即位,与王莽和亲。王莽派遣使者王歙、王飒以重金贿赂匈奴,单于遂将终带与陈良、任商、韩玄等人械槛车交给王歙、王飒兄弟,他们都在常安处以火刑。.

新!!: 匈奴和终带 · 查看更多 »

羊鑒

羊鑒,字景期,太山人。曾任東晉東陽太守、征虜將軍、征討都督。.

新!!: 匈奴和羊鑒 · 查看更多 »

群婚

群婚(Group Marriage),又被称为群体婚姻、集团婚,是人类婚姻历史上的一种婚姻制度。在这一婚姻制度下,一群男子和一群女子互为夫妻。不同的地区和种族之间,群婚制的具体形式并不一定是相同的,甚至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在历史上,其发展过程也并不是同时的。 群体婚姻曾广泛地存在于欧洲、亚洲、美洲等地区的原始社会中,在19世纪时,在波利尼西亚地区仍然偶存。 与血亲杂交相比,群体婚姻属于“有限制的杂交”,.

新!!: 匈奴和群婚 · 查看更多 »

羯()又称羯胡,4世紀初時居住在中國北方山西一帶的少數民族,後趙石勒出身於此部族,原隸屬於南匈奴部落联盟的高加索人種或伊朗人種部落,他们可能和粟特人一样属于东伊朗系民族,中國史書將他們歸類於雜胡。冉魏政權時代,號召漢人對羯胡進行種族滅絕,山西羯人被屠杀殆尽後,仍有部分殘部,但此後歷史不詳。學者對他們的起源有數種猜測,有源自中亞大月氏、康居部落联盟、呼揭等等假說,但因文獻資料太少,這些假說都無法獲得證實。.

新!!: 匈奴和羯 · 查看更多 »

羌渠

羌渠(),為於夫羅、呼廚泉的父親,左部帥劉豹的祖父,南匈奴單于之一。漢光和二年(179年)立。 漢中平四年(187年),東漢前中山相張純反叛,漢靈帝詔令徵發南匈奴出兵配合平叛,羌渠派遣其子左賢王於夫羅率兵前往。而國人擔心徵發軍隊的事不會停止,所以有十萬人反叛,五年三月,与休屠各胡合兵攻殺羌渠。羌渠共立十年,國人擔心會召報復,另外擁立須卜骨都侯為單于。於夫羅回不去,只好留在河東郡一帶。.

新!!: 匈奴和羌渠 · 查看更多 »

翁歸靡

翁归靡(),是乌孙的昆弥,号肥王。军须靡死的时候,因为儿子泥靡尚小,传位给堂弟翁归靡,泥靡长大后,翁归靡再让位给泥靡。翁归靡再娶汉朝楚公主刘解忧,生三男两女:长男——元贵靡;次男——莎车王万年;三男——左大将大乐;长女——弟史为龟兹王绛宾妻;小女——素光为若呼翕侯妻。 本始二年(前72年),翁归靡和刘解忧请求汉朝出击依仗匈奴入侵的车师,次年汉宣帝发兵16骑万讨伐匈奴、车师,遣校尉常惠使持节护乌孙兵。其五路大军皆未遇上匈奴主力,无功而返,主将田顺和田广明遭问罪被迫自杀。同年乌孙昆莫翁归靡亲率五万骑兵与汉朝使节常惠自西进攻匈奴右谷蠡王庭,大獲全勝。汉宣帝自言“五将皆无功,独惠奉使克获”,于是封常惠为长罗侯。 神爵二年(前60年),翁归靡通过常惠上书:“愿以汉外孙元贵靡为嗣,得令复尚汉公主,结婚重亲,畔绝匈奴,原聘马、骡各千匹。”汉朝公卿议论,大鸿胪萧望之不同意。汉宣帝认为乌孙新立大功,以刘解忧的侄女刘相夫为公主,置官属侍御百余人,住在上林苑中,学乌孙的语言。使长罗侯光禄大夫常惠持节者四人,送少主刘相夫至敦煌。这时,翁归靡死,乌孙贵族立军须靡子泥靡代为昆弥,号狂王。.

新!!: 匈奴和翁歸靡 · 查看更多 »

真番郡

真番郡,中國漢代郡名。漢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以東夷真番之地置。郡治在霅縣(一說即今韓國首爾市一帶周振鶴云:“考漢代于開邊所置郡縣,多以其本地舊名,取其音,而不取其意。如嶺東之不而縣,即由不耐濊得名,霅縣恐亦如是。據《說文解字注》,霅音素洽反,與今朝鮮漢城之本名同聲。漢城朝鮮文為서울,音soul,意為京城。頗疑京城之意是後起的,先是在漢江附近,有地名soul,漢代以之置霅縣,到中世紀時該地成為朝鮮李朝之都,soul之音仍存,遂以此音作為京城之解。”)。其境北隔載寧江(帶水)與樂浪郡為鄰,西至黃海,東接臨屯郡,南臨辰韓部落,轄境大致相當於今朝鮮黃海南道、黃海北道、開城工業地區及韓國首尔市、京畿道一帶。屬幽州刺史部。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併入樂浪郡。東漢末,公孫康以真番郡故地置帶方郡。西晉末帶方郡為高句麗佔據。.

新!!: 匈奴和真番郡 · 查看更多 »

猎骄靡

靡(),中亚古国乌孙昆莫(君主之號)。 猎骄靡是乌孙昆莫难兜靡之子,史载其出生后不久乌孙即被敌国袭破,难兜靡被杀。猎骄靡被遗臣携往匈奴,传说其曾被狼與烏鴉所救,因此得以被冒顿单于收养。 猎骄靡成人后,匈奴军臣单于将收留的乌孙残部交给其统领,命其守卫西境。猎骄靡遂在匈奴右贤王部的协助下,于前161年左右击败了西迁定居于伊犁河流域的大月氏,经过30多年的征战,猎骄靡征服了金山到天山一带的大片土地,东接匈奴,西连康居和大宛,定都赤谷城。 军臣单于死后,羽翼已丰的猎骄靡不再臣服于匈奴,击败了前来征讨的匈奴军队,取得了半独立地位。前119年,中国汉朝使节张骞通使乌孙,归国后极力主张招请乌孙迁回祁连山谷地,与汉朝同盟共抗匈奴。但是当其再次出使乌孙时,猎骄靡由于并不了解汉朝的实力,无法强行命令部众投靠汉朝。 猎骄靡晚年丧其长子,其子大禄和孙子军须靡争位,造成国中分裂。匈奴乘机威胁,要其与汉朝断绝关系。猎骄靡于是派人向汉武帝求婚,武帝以江都王刘建之女刘细君为公主妻之。猎骄靡立细君为右夫人,位在匈奴左夫人之下。不久,猎骄靡自以为时日无多,将细君转嫁于军须靡。 前105年左右,猎骄靡逝世,传位于军须靡。.

新!!: 匈奴和猎骄靡 · 查看更多 »

烏孫

烏孫國是西漢時由游牧民族烏孫在西域建立的行國,位於巴爾喀什湖東南、伊犁河流域,立國君主是獵驕靡。 烏孫國首領稱為“昆莫”或“昆彌”。西漢文帝時,被匈奴擊潰的月氏攻擊烏孫的牧地,烏孫族大敗,昆莫難兜靡被殺害。匈奴冒頓單于收留烏孫餘部,孫兒軍臣單于約於前113年指派獵驕靡率領烏孫遠征伊犁河、楚河流域的大月氏,烏孫軍大獲全勝,隨後獵驕靡在那裡建立了一個國家,以族名命名為烏孫國。匈奴通過烏孫間接控制了從伊犁河流域西抵伊朗高原的交通線。雖然軍臣單于死後,烏孫國便「不肯復事匈奴」,但是很長時間內一直羈屬匈奴。烏孫國曾經是西域最強大的國家,後來與西漢建交,西漢宣帝時分裂為二,5世紀為柔然所滅。 前蘇聯學者認為烏孫文化是操印欧语系的塞人(塞迦,即薩迦或塞克,斯基泰人)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並稱塞-烏孫文化,烏孫文化時期是前300年-300年。亦有其他外國學者進行考古研究時為塞克文化及烏孫文化定下時限(Saka/Wusun period,前600-400年)。中國新疆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的學者推斷在先秦时期烏孫自號「昆」,是一個古老的西戎部落,春秋戰國時代與月氏遊牧於河西走廊,,,,104-112頁。.

新!!: 匈奴和烏孫 · 查看更多 »

烏珠留單于

烏珠留若鞮單于,或稱烏珠留單于,挛鞮氏,名囊知牙斯,是西漢末年匈奴單于。 他是車牙若鞮單于之弟。車牙在位時,以囊知牙斯為左賢王。車牙於公元前8年去世,由囊知牙斯繼任單于,是為烏珠留若鞮單于。 王莽篡漢後,在公元9年派人把烏珠留的「匈奴單于璽」更換為「新匈奴單于章」,匈奴方面認為是把單于的地位降格,與新朝的關係變得更差。 烏珠留在位21年,公元13年去世。.

新!!: 匈奴和烏珠留單于 · 查看更多 »

烏籍單于

烏籍單于(?-前56年),為亞洲古匈奴的君主之一,他於前57年自立單于,並與呼揭單于相呼應,不過因為被呼韓邪單于攻打,自廢單于封號。前56年,中國漢朝李陵之子再度擁立他為單于,後被呼韓邪單于殺害。.

新!!: 匈奴和烏籍單于 · 查看更多 »

烏累若鞮單于

烏累若鞮單于(),被王莽立為孝單于,挛鞮氏,名--,是新朝時期匈奴單于。 他前在位1年(公元11年),後在位5年(公元13年至18年)。呼韩邪单于的儿子。乌珠留单于的弟弟,母大阏氏,为右犁汗王(左犁汗王)。新朝王莽为分化匈奴,欲分匈奴地为十五国,谋立十五单于分治,以分匈奴之势。始建国三年(11年),为王莽诱胁至云中,强迫立为“孝单于”称号,其子助被立为顺单于,以对抗乌珠留单于。挛鞮--不受,逃归匈奴庭,被乌珠留单于降为於粟置支侯。因其子挛鞮角多次侵犯新朝边境,王莽在常安杀其子挛鞮登。始建国五年(13年)乌珠留单于死后,王昭君女婿、匈奴掌权大臣右骨都侯须卜当想要和中国和亲,于是拥立挛鞮--为烏累若鞮单于。怨恨儿子挛鞮登死,寇掠新朝不绝。天凤元年(14年),遣使欲见和亲侯王歙。天凤二年(15年),遣使至边塞,迎王莽使者王咸等,由于贪图王莽贿赂,接受王莽所赐印绶,改号匈奴曰“恭奴”,单于曰“善于”。多赐金币。他表面臣服,实则扰掠如故。在位五年,烏累若鞮單于死。.

新!!: 匈奴和烏累若鞮單于 · 查看更多 »

烏達鞮侯

烏達鞮侯,挛鞮氏,為東漢初年匈奴單于。他是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單于之子,於46年繼位,同年去世。.

新!!: 匈奴和烏達鞮侯 · 查看更多 »

烏揭

烏揭是欽察與回紇的一個族源,蘇聯學者伯恩斯坦指烏揭人與欽察人有關係。遊牧於焉耆與伊犁河上游,阿爾泰山,被匈奴冒頓单于征服。烏揭首領稱為單--,後被廢,後被鮮卑統治,之後融入敕勒。有人说他们与乌古斯人有关。 category:古代族群.

新!!: 匈奴和烏揭 · 查看更多 »

炎黄子孙

子孙,也称黄炎子孙,中國術語,意指追認炎帝與黃帝為先祖的族群。 黃帝、炎帝爲中国古代文獻記載的人物,儘管尚未有考古學證據,華夏民族的血緣先祖常被認為是黄帝和炎帝的後代。傳統中國帝王爲天下思想,所謂天子「莅中國而撫四夷也」,天子不僅是中國的首領,也是四夷的首領,《史記》記載「黃帝居中,四夷賓服」。後來,不論是虞夏商周的華夏族,還是夷蠻戎狄的“四夷”族,都視黃帝爲“高祖”,自稱爲“黃炎之後”、“炎黃後裔”。除了漢族,中原以外的其他許多族群也都以炎帝、黃帝爲祖先。 部份中國及日本皇朝的儀祀中亦有祀拜黄帝炎帝或炎黄合祀的記錄。 中國國民黨及中國共产党都曾以此做為汉族等中國民族的代称或另稱。.

新!!: 匈奴和炎黄子孙 · 查看更多 »

瓦当

当,日本稱為鐙瓦,是屋檐最前面的圓形瓦,位於筒瓦之前,主要用于保护木制飞檐、排水防水、美化屋面轮廊。上带花纹垂挂原型,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有云头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植物紋等吉祥圖案,在日本、琉球還有以家紋為圖案的,是精致的艺术品。.

新!!: 匈奴和瓦当 · 查看更多 »

瓮城

城是为了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而在城门外(亦有在城门内侧的特例)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形如「甕」(口小肚闊的大瓶),故名;属于中国古代城市城墙的一部分。瓮城两侧与城墙连在一起建立,设有箭楼、门闸、雉堞等防御设施。瓮城城门通常与所保护的城门不在同一直线上,使得攻城方需要將攻城武器轉往另一方向而不是長驅直入。.

新!!: 匈奴和瓮城 · 查看更多 »

生肖纪年

生肖纪年法,分成三种类型生肖法 、纳音生肖法和阴阳五行生肖法。生肖法指以十二生肖作为12周期循环的纪年法,因其简单易用,在生肖纪年法中最被广泛运用,而五行(纳音)生肖法和阴阳五行生肖法为西北地区独特的60周期循环纪年法。李树辉 (2006), pg.

新!!: 匈奴和生肖纪年 · 查看更多 »

甯乘

甯乘,西汉齐国(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人,中国西汉政治人物。 卫青为大将军攻打匈奴有功,汉武帝对他的赏赐非常多。元朔五年(前124年),卫青攻打匈奴回军,汉武帝赐给他千金。甯乘劝说卫青,建议以所得千金,献给汉武帝宠爱的王夫人,来取悦汉武帝。卫青听从他的计策,献出五百金给王夫人为礼物,汉武帝问卫青,卫青以实相对。卫青因此更为汉武帝所推重。甯乘被任命为东海郡都尉。.

新!!: 匈奴和甯乘 · 查看更多 »

田仁

仁,中国汉朝人,魯相田叔之子,田齊後裔。随卫青攻打匈奴,为郎中,汉武帝命他为丞相长史。他刺史三河(河内郡、河南郡、河东郡),清除奸吏豪强。后为丞相司直,与任安交好。戾太子刘据之乱,他知道太子的冤枉,所以放他出长安城。汉武帝大怒,處死田仁。.

新!!: 匈奴和田仁 · 查看更多 »

田顺

顺(),西汉长陵县(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人,又称车顺,田千秋之子。 汉昭帝元凤三年(前78年),其父田千秋去世,元凤四年(前77年)嗣袭富民侯,官至云中郡太守。汉宣帝本始二年(前72年),匈奴寇边,西伐乌孙。他被任为虎牙将军。本始三年(前71年)正月,朝廷派遣他和田广明、赵充国、范明友、韩增共五将军,率十五万骑兵击匈奴。祁连将军田广明所部出塞至受降城(今内蒙古巴彦淖尔狼山西北),受降校尉已死,丧柩未葬,田广明与受降校尉的寡妻通奸,驻兵不进,没有到达指定的地点参加战斗。虎牙将军田顺逾期到达,战后增报俘虏,获罪,自杀。.

新!!: 匈奴和田顺 · 查看更多 »

田都元帥

都元帥,戲神、道教護法神,亦稱田元帥、田公元帥、田府元帥、相公佛、相公爺、宋江爺,與老郎神、二郎神一樣都是音樂界、戲劇界的保護神(祖師爺)。閩南地區以此神與西秦王爺為主要戲劇神,早期各個劇團時常械鬥,各以所奉的神像相互叫陣。今日由於藝師與戲班的交流,臺灣的劇團常有兩神兼奉的現象。同時也是台灣區域部分宋江陣的主祀神。.

新!!: 匈奴和田都元帥 · 查看更多 »

甄阜

,中国西漢時代末期、新朝武将、政治人物。前队大夫(新制南阳郡太守)。.

新!!: 匈奴和甄阜 · 查看更多 »

無定河

无定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北部的一条河流,是黄河的一级支流之一。因其含泥沙很多,常常改道而得名。其河道大致與古絲路陝西段,現時的210國道平行。 无定河的名字始见于唐代。无定河流入鄂尔多斯境内后又称沙拉乌苏河、萨拉乌苏河或乌苏河。上源红柳河,源于陕西定边县东南的长春梁东麓。向东南流经毛乌素沙漠南侧和鄂尔多斯市境内。沿途接纳納林河、海流兔河、芦河、榆溪河、大理河、淮宁河等支流。在清涧县河口村注入黄河 。无定河全长490余公里,流域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 。年径流量15.3亿立方米,而平均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达2.23亿吨。.

新!!: 匈奴和無定河 · 查看更多 »

無終國

無終國是存在于 夏商时期燕山地区的一个小国。民族可能是鲜卑的先民山戎。古代中国中原人又稱其为無終氏,被认为起于燕北,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春秋战国时期曾经存在于现在中國北方的游牧民族之一,与被中国史书统称为戎的犬戎、西戎的居住方位有所不同。亦有人认为就是后世的匈奴。 曾经一度强大,势力范围在战国时期的燕国、赵国及齐国之间。时常骚扰燕国,并于周平王东迁后第65年(约公元前705年),越过燕国攻打被认为一度很强盛的齐国。公元前664年(周惠王13年)山戎再次出兵伐燕国,燕向齐国求援,齐桓公为救燕出兵伐山戎后 齐燕联军继续北征,攻克山戎国城无终山(今河北迁安县燕山一带),但山戎王逃亡到孤竹国(孤竹国原为商先族旁支墨胎氏氏族,但后来部分地区与游牧民族无异),齐燕联军最终“北伐山戎,刜令支,斩孤竹而南归”, 四年后(公元前660年),齐桓公又率领军队“北举事于孤竹、离支(令支)”,彻底征服了山戎。山戎一部分融入了燕地民族,一部分进入中国东北加入了东胡部落。有人认为成为鲜卑人之一。.

新!!: 匈奴和無終國 · 查看更多 »

焉耆

焉耆(维吾尔文:Qarasheher)又称乌夷、乌耆、阿耆尼,新疆塔里木盆地東北部古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回族自治县附近。.

新!!: 匈奴和焉耆 · 查看更多 »

燕国

燕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国時期在中国北方的一個姬姓諸侯国,也作酀国、匽国或郾国,為戰国七雄之一,传国43王800年,於前222年被秦国消滅。.

新!!: 匈奴和燕国 · 查看更多 »

燕王

燕王,中国古代封爵之一。.

新!!: 匈奴和燕王 · 查看更多 »

燕昭襄王

燕昭襄王,姬姓,名職,中國戰國時期的燕國君主。燕王噲之子。简称昭王或襄王。燕王噲死后,燕人共立为燕王,在位期間燕將秦開大破東胡及朝鮮、上將軍樂毅聯合五國攻齊,佔領齊國七十多城(齊國疆土只剰莒、即墨二城),造就了燕國盛世。.

新!!: 匈奴和燕昭襄王 · 查看更多 »

當戶

戶,本意是对着门户,主持家务,本户,以物作押向典当机构借贷的客户。當戶作為官職,匈奴及西域诸国均設当户官職。 冒顿单于时始设置,为匈奴自左贤王右贤王之下分二十四長(萬騎长),下所设中下级带兵官,无固定地位,按部众多少确定权力大小及次第高下。當戶与日逐、且渠等诸官号各以权力优劣、部众多寡为高下次第。公元前123年,票姚校尉霍去病,斩首虞二千余级,得相国、当户。有大当户与当户之分。大当户为高官,大当户有左大當戶、右大當戶之分,多由名门望族兰氏充任。当户与都尉、且渠等为诸王、大臣官属。.

新!!: 匈奴和當戶 · 查看更多 »

牂柯郡

柯郡(牂,音臧,拼音:zāng,注音:ㄗㄤ),中國古郡名。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開西南夷而置。治故且蘭縣(今貴州省貴陽市附近,一說在福泉市一帶)。屬益州刺史部。南齊改為南牂柯郡,梁廢。隋大業中復置牂柯郡。唐置牂州,高宗永徽中再廢。.

新!!: 匈奴和牂柯郡 · 查看更多 »

牛(学名:Bovini),即是牛族,為牛亞科下的一個族,牛族的成员都是大到极大的草食性动物,其中包括对人类非常重要的黄牛、水牛和牦牛。最大的野生牛族成员是非洲水牛和美洲野牛。这一族一般统称为牛。有一部份的牛被人類做為家畜。.

新!!: 匈奴和牛 · 查看更多 »

狐兰支

兰支,新朝时车师后部王。 开始是车师辅国侯。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他的弟弟车师后部王须置离被西域都护但钦杀死。狐兰支率众两千投降匈奴。匈奴乌珠留单于也不满王莽更换单于玉玺,和新朝决裂,接纳车师归降。派兵援助狐兰支夺回车师后部国,杀死后城长,伤西域都护司马。戊己校尉史陈良、终带恐惧,杀害戊己校尉刁护,胁迫官吏士兵男女两千多人逃亡匈奴。.

新!!: 匈奴和狐兰支 · 查看更多 »

狐鹿姑單于

鹿姑单于(-前85年),為亞洲古匈奴的君主之一,他於前96年接任且鞮侯單于擔任匈奴單于,前85年卒於任。 西元前96年,狐鹿姑單于即位後,立即發兵至漢邊境。為此,漢武帝派李廣利率領七萬兵士應戰,並先遣將率四萬騎兵出酒泉,直搗到匈奴王庭。狐鹿姑單于知悉漢軍大舉來攻,除打輜重資源戰之外,也進行奇襲,最後迫李廣利退兵。.

新!!: 匈奴和狐鹿姑單于 · 查看更多 »

独孤信

孤信(),本名如愿,鲜卑名期弥头,河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祖籍云中(今山西大同),西魏八大柱国之一。官拜大司马,进封卫国公。.

新!!: 匈奴和独孤信 · 查看更多 »

独孤善

孤善(),字伏陁,鲜卑名弩引,云中盛乐(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人,西魏八大柱国之一独孤信的第二子,独孤伽罗皇后的异母兄。死于北周建德年间(572-578年)。 独孤善家族祖上原是北魏匈奴部落酋长,北魏末年,独孤信抛弃父母妻子随孝武帝元修去长安投奔宇文泰,后成为西魏八大柱国之一。独孤善自幼聪慧,善骑射,以父勋,封为魏宁县公。西魏废帝元年(552年),又以父勋,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进爵长安郡公。 北周立国元年(557年),除河州刺史。不久独孤信因参预楚国公赵贵铲除权臣宇文护,事情泄露后被毒杀,独孤善也被撤职为民。北周武帝保定三年(563年),独孤善被派到岭南龙州(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任刺史,时龙州蛮任公忻、李国立等聚众为乱,独孤善不能抵御,被和洪取代。天和六年(571年),袭爵河内郡公,食邑二千户。 建德四年(575年),北周武帝东讨北齐,独孤善随行,以功授上开府。寻除兖州刺史,卒于任上,年三十八。赠使持节、柱国、定赵恒沧瀛五州诸军事、定州刺史。.

新!!: 匈奴和独孤善 · 查看更多 »

独孤罗

孤罗(),字罗仁,云中盛乐(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人,西魏八大柱国之一独孤信的长子,独孤伽罗皇后的异母兄。 独孤罗家族祖上原是北魏匈奴部落酋长,北魏末年(534年),独孤信抛弃父母妻子随孝武帝元修去长安投奔宇文泰,刚出生不久的独孤罗与母亲如罗氏因此被高欢囚禁。北周立国元年(557年),独孤信因参预楚国公赵贵铲除权臣宇文护,事情泄露后被毒杀,被囚禁23年的独孤罗才被释放,寓居于中山郡,孤独贫困潦倒。北齐大将独孤永业以宗族之故,为他购买田宅安顿。 北周攻灭北齐时(577年),独孤罗的妹夫杨坚任定州总管,独孤伽罗派人找到44岁的独孤罗,兄妹“相见悲不自胜”。不久北周武帝以独孤罗功臣之子,征拜为楚安郡太守。后以病辞官,回到长安。独孤信在长安所生的几个儿子,见独孤罗少长贫贱,每每对其轻视羞辱,不以兄长之礼对待。独孤罗也由于年长,不想与诸弟争长论短。他的行为被独孤伽罗看重,在杨坚任丞相时,拜他为柱国,常安排在左右听差。 581年,杨坚登基为帝,下诏追赠皇后之父独孤信为太师、上柱国、冀定等十州刺史、赵国公,食邑万户,并由独孤罗袭爵,任左卫将军,前后赏赐不可胜计。开皇十二年(592年)拜右武卫大将军、太子右卫率。十三年任凉州刺史,进位上柱国。开皇十九年二月六日(公历599年3月7日)卒,年六十六岁,谥曰德。隋炀帝继位时,改封蜀国公,由其子独孤纂袭爵。.

新!!: 匈奴和独孤罗 · 查看更多 »

独孤藏

孤藏(),鲜卑名拔臣,字达磨(佛教名),朔州人,西魏八大柱国之一独孤信之子,北周明敬皇后独孤氏的同母弟,独孤伽罗皇后的异母兄弟。他墓志中载“美须髯,好容貌。平叔食饼,未足比伦;安仁掷果,犹为惭德。善隶书,银钩无以渝;好坟典,石经莫不谈。”,看来是继承了独孤信的风采和才华。 独孤藏家族祖上原是北魏匈奴部落酋长,北魏末年,独孤信抛弃父母妻子随孝武帝元修去长安投奔宇文泰,后成为西魏八大柱国之一。独孤信在长安复娶二妻,前夫人郭氏生子六人,独孤善、独孤穆、独孤藏、独孤顺、独孤陀、独孤整。独孤藏年八岁,即以父功封武平县开国公,食邑一千九百户。后在齐王宇文宪府中做幕僚。谯王宇文俭任益州总管时,独孤藏在其属下任大都督、隆山郡太守(治今四川仁寿县)。后母亲去世丁忧,“居丧过礼,遂感旧疾,”宣政元年八月四日(公历578年9月20日),薨于长安大司马坊府第,年三十五。同年十月廿日安葬于泾阳胡渎川。追赠赠金州刺史。夫人贺兰氏,有子三人。.

新!!: 匈奴和独孤藏 · 查看更多 »

独孤陀

孤陀,字黎邪,云中盛乐(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人,西魏八大柱国之一独孤信的第六子,独孤伽罗皇后的异母弟。 独孤陀家族祖上原是北魏匈奴部落酋长,北魏末年,独孤信抛弃父母妻子随孝武帝元修去长安投奔宇文泰,后成为西魏八大柱国之一。北周立国元年(557年),独孤信因参预楚国公赵贵铲除权臣宇文护,事情泄露后被毒杀,独孤陀时任胥附上士,被流放到蜀郡十余年。572年宇文护被杀后,才回到长安。 581年,杨坚登基为帝,下诏追赠皇后之父独孤信为太师、上柱国、冀定等十州刺史、赵国公,食邑万户。独孤陀拜上开府、右领左右将军,封武喜县公。后出为郢州刺史,进位上大将军,累转为延州刺史。开皇九年,平定江南。文帝遣左领军将军独孤陀至浚仪迎劳杨素大军。 独孤陀笃信左道之术,家里养有猫鬼,开皇十八年独孤皇后和杨素之妻郑祁耶患病,医者认为是猫鬼所致,隋文帝认为独孤陀是独孤皇后异母弟,其妻又是杨素异母妹,于是派其独孤陀的哥哥独孤穆以亲情开导他,又亲自避开旁人含蓄劝告,独孤陀言无此事。文帝不悦,将他降为迁州刺史。后又令左仆射高颎、纳言苏威、大理正皇甫孝绪、大理丞杨远人等联合查案,独孤陀家奴婢徐阿尼招认受主人独孤陀指使,以猫鬼向杨素家和独孤皇后下诅咒,文帝派人用牛车将独孤陀夫妻押回,准备赐死于其家。独孤皇后绝食三日请求留独孤陀一命,陀弟司勋侍中独孤整向文帝求情,于是免陀死罪,除名为民,以其妻杨氏为尼。不久独孤陀就死了。隋炀帝即位,追念舅氏之情,赠正议大夫,复赠银青光禄大夫。有二子:独孤延福、独孤延寿。.

新!!: 匈奴和独孤陀 · 查看更多 »

狄山

山,漢朝博士,因支持與匈奴和親,漢武帝派他到邊塞守鄣,最後被匈奴斬頭。 根據《史記》與《漢書》記載:武帝在位時,有一次匈奴請和親,博士狄山表示贊成,並說興兵動武會讓人民困貧。御史大夫張湯認為這是愚儒的無知看法。狄山反駁張湯,認為自己雖是「愚忠」,張湯則是「詐忠」,並批評張湯處理淮南王、江都王案(謀反案)的作法。武帝問狄山:「我派你去治理一郡,可以讓匈奴不犯嗎?」狄山說:「不能。」武帝問:「那一縣呢?」狄山說:「不能。」武帝又問:「那一鄣(築在邊塞上要險之處的城)呢?」狄山害怕,回答:「能。」於是武帝派狄山去治理一個邊塞上的鄣,過了一個多月,匈奴來犯,把狄山的頭斬了。.

新!!: 匈奴和狄山 · 查看更多 »

盐业专卖

业专卖曾於世界多處實施,例如:古羅馬、印度及中國等;通常是指食盐销售統由政府垄断、限于政府授权私人经营、或者由公家统一收购等垄断制度。在古代,鹽業專賣通常為強勢政府控制財源的絕佳方式之一,比方歐洲羅馬就曾利用食鹽專賣控制所轄領域,20世紀的英國,也曾於印度殖民地實施食鹽專賣。不過也因為鹽業專賣容易造成市場供需不均及價格爭議,因此常引起糾紛。例如印度地區的食鹽專賣,也是印度國父甘地反抗英國政府的起因之一。.

新!!: 匈奴和盐业专卖 · 查看更多 »

盐铁论

《鹽鐵論》,中國西漢「鹽鐵會議」的記錄,以對話體撰寫,10卷60篇,作者桓寬。其中記載的是賢良文學(由地方推舉的官員)與丞相、御史大夫(多數為名門子弟)之間的辯論。 《鹽鐵論》是了解西漢後期政治、經濟、社會、思想、中央與地方對立情況的重要文獻。王先謙認為,桓寬的文筆,可與西漢的禇少孫、嚴遵相比。.

新!!: 匈奴和盐铁论 · 查看更多 »

監軍

监军也称监军事、督軍,是中國歷史上,替中央政府監督在外之軍隊的官職,常持節。.

新!!: 匈奴和監軍 · 查看更多 »

盧芳 (東漢)

盧芳,字君期,安定郡三水县人。新朝末东漢初期群雄之一,曾在北方边境一度称帝。兄名盧禽。弟名盧程。.

新!!: 匈奴和盧芳 (東漢) · 查看更多 »

盧水胡

盧水胡,中國歷史上的少數民族,居住在今天甘肅河西走廊一帶,也被稱為河西胡。原隸屬於匈奴,隨著南匈奴親附漢朝,居住在張掖一帶的居民,因為當地有盧水流過,被漢族稱為盧水胡。中國史書經常將他們歸類為雜胡之一,現已漢化消失。.

新!!: 匈奴和盧水胡 · 查看更多 »

直力鞮

力鞮,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匈奴铁弗部人,夏國开国皇帝赫连勃勃的兄长,刘卫辰的儿子。 开始随父祖为刘姓,魏道武帝登国五年(390年),奉父命攻打贺兰部,迫使贺讷归降。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领兵来救,直力鞮退兵。次年(391年),率军八九万攻打北魏南部,被魏军还击,兵败铁岐山之南,只身逃走。后来所居代来城被北魏袭击,和父亲出走,在木根山被擒,部众五千余人被杀。龙升元年(407年),弟弟赫连勃勃自立为天王,建立夏国。受封大将军、魏公。.

新!!: 匈奴和直力鞮 · 查看更多 »

盖吴起义

蓋吳起義,是中國歷史上南北朝時代於北魏發生的一場民變事件,由太平真君六年(445年)九月持續至翌年(446年)八月,領袖是卢水胡人盖吴。事件以北魏成功鎮壓告終。.

新!!: 匈奴和盖吴起义 · 查看更多 »

白狼山之战

白狼山之战是中国东汉末年207年的一场战役,发生于今天的中国东北地区。交战双方为军阀曹操的军队和与曹操敌人袁尚、袁熙结盟的游牧乌桓部落。战役的结果曹操方面取胜,乌桓的领地被摧毁,之后乌桓的势力被逐渐削弱,该部落的人口融入汉人或鲜卑部落,最终淡出历史舞台。曹營隨軍謀士郭嘉因水土不服身染重疾在烏桓征討結束後客死遼東。.

新!!: 匈奴和白狼山之战 · 查看更多 »

白登山

白登山,位於今中國山西大同東北,为今马铺山或采凉山。漢朝初年,漢高祖劉邦即被匈奴圍困於此。.

新!!: 匈奴和白登山 · 查看更多 »

白登之围

白登之围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六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今中国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的事件。.

新!!: 匈奴和白登之围 · 查看更多 »

白題

白題,古代匈奴部族名。俗以白色塗額,故名。一說,古代匈奴部族胡人所戴的氈笠。 《史記·樊酈滕灌列傳》﹕「複從擊韓信胡騎晉陽下,所將卒斬胡白題將一人。」裴駰集解引服虔曰﹕「胡名也。」《南史·裴松之傳》﹕「時西北遠邊有白題及滑國遣使由岷山道入貢,此二國歷代弗賓,莫知所出。」宋劉肅《序》﹕「白題﹑八滑之事既陳,而當世之疑已釋。.

新!!: 匈奴和白題 · 查看更多 »

百長

長,中国古代官名。.

新!!: 匈奴和百長 · 查看更多 »

隰城县

城县,中国古县名。 原为秦朝时设置的兹氏县,《旧唐书 志第十九 地理二》则称为“汉美稷县”,属西河郡。东汉末年,因匈奴侵边,西河郡遂废。三国曹魏黄初三年(222年),割太原郡的兹氏县等县复置西河郡,领原西河郡南部旧地,治所在兹氏县。西晋时,置西河国,改兹氏县为隰城县。有认为,改名的原因是可能因为避讳晋朝追尊皇帝司马师的名讳。 五胡十六国时,县境相继属后赵、前秦、前燕、后燕。后地入北魏,太延中(435年-440年)改称什星军。太和八年(484年)复名隰城县。北魏置西河郡,治所在隰城县,属汾州。隋朝属西河郡。唐朝再置汾州。上元元年(760年)九月,更名西河县。.

新!!: 匈奴和隰城县 · 查看更多 »

花鈿妝

花钿、又稱花子、面花,是中國的一種傳統化妝方式,後傳至日本、朝鮮,是女子施于额头、眉心、兩鬓的一種妝飾,也即花钿妆。花钿由金、银、貝、紙或其他材料雕鏤、裁剪成薄片,有花、鸟、蝴蝶等各種形状。顏色則以红、黄、绿为多。與此類似的面靥、妆靥則是由胭脂塗成。但兩者有時會混用,指於面上繪上圖案的面妝。 以材料和顏色不同而又有別稱,如金箔製作的為金鈿,翠綠色羽毛製作的為翠鈿,黃色材料製成的則為花黄。粘花的主要材料是呵胶或鱼鳔胶。.

新!!: 匈奴和花鈿妝 · 查看更多 »

花木兰 (1998年电影)

《花木蘭》(Mulan)是一部由華特迪士尼製作、於1998年首次上映的電腦動畫電影。它的上映日期是1998年6月19日,為第36部華特迪士尼經典動畫長片,屬於迪士尼復興時代(1989年~1999年)的作品之一。其內容是改編自中國的一個傳說,有關一位名叫花木蘭的女子代父從軍的故事。它是三部在佛羅里達州奧蘭多的迪士尼製片廠生產的電影中的第一部,另外兩部則是《星際寶貝》和《熊的傳說》。它是由(Tony Bancroft)和(Barry Cook)兩人共同導演的作品,負責寫故事的則有(Robert D. San Souci)和麗塔·蕭(Rita Hsiao)等人。 這部電影在臺灣、中国大陆以及香港分别是由中录德加拉、博伟及洲立影片發行公司所發行。而這部電影也有製作電影原聲帶,並由迪士尼在2005年推出。同年,這部電影的续集《花木蘭2》也相繼發行。.

新!!: 匈奴和花木兰 (1998年电影) · 查看更多 »

难兜靡

难兜靡(),是乌孙的初代昆弥猎骄靡的父亲。难兜靡本与大月氏俱在祁连山、敦煌之间,乌孙是小国。大月氏攻杀难兜靡,夺其地,人民逃至匈奴。其子猎骄靡才刚刚出生。.

新!!: 匈奴和难兜靡 · 查看更多 »

韦伐

韦伐,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匈奴铁弗部人,夏國开国皇帝赫连勃勃的弟弟,刘卫辰的幼子。 韦伐开始随父祖为刘姓,龙升元年(407年),赫连勃勃自立为天王,建立夏国。封韦伐北平公。凤翔元年(413年),全族从刘姓改为赫连姓。承光二年(426年)西秦乞伏炽磐讨北凉,北凉沮渠蒙逊请夏国赫连昌袭击西秦。赫连昌派征南大将军呼卢古率骑兵二万,进攻西秦苑川;派车骑大将军韦伐率领骑兵三万,进攻南安。韦伐率众攻陷南安城,生擒西秦秦州刺史翟爽和南安郡太守李亮。十一月,呼卢古与韦伐合攻西秦都城枹罕(今甘肃临夏市东北)。乞伏炽磐迁都定连。呼卢古、韦伐又合兵攻打沙州刺史出连虔据守的湟河。出连虔派后将军乞伏万年将他们击退。呼卢古、韦伐再攻西平,俘获西秦的安西将军库洛干,活埋了西秦五千余士兵,掠走二万余户居民,班师回国。胜光四年(431年),赫连定派遣赫连韦伐率军一万攻打西秦国王乞伏暮末据守的南安城。乞伏暮末投降。赫连韦伐把乞伏暮末连同沮渠兴国,押送到上邽。.

新!!: 匈奴和韦伐 · 查看更多 »

韩婴 (襄城侯)

韩婴(),韩国宗室后裔,西汉列侯。 韩婴是韩王信之孙。韩王信逃入匈奴时,其子相随,在匈奴生下了韩婴。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六月,韩婴与叔父韩颓当率众归附汉朝,被封为襄城侯,食邑一千四百三十二户。汉文帝後六年(前158年),韩婴去世,谥号哀侯,韩泽之继任。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韩泽之以诈病不敬罪失侯。.

新!!: 匈奴和韩婴 (襄城侯) · 查看更多 »

韩安国

韓安國(),字長孺。西漢大臣,官至御史大夫。曾为梁孝王幕僚,并且是梁孝王身边得力谋士。后来深的深得汉景帝的信任,化解了汉廷中央和梁孝王的关系,汉武帝时,提倡和亲匈奴,西汉北部边疆多年无战事。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因病去世《史记·韩长孺列传》:安国始为御史大夫及护军,后稍斥疏,下迁;而新幸壮将军韂青等有功,益贵。安国既疏远,默默也;将屯又为匈奴所欺,失亡多,甚自愧。幸得罢归,乃益东徙屯,意忽忽不乐。数月,病欧血死。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

新!!: 匈奴和韩安国 · 查看更多 »

韩国 (汉朝)

韩国(前208年—前200年),中国战国时期的韩国在前230年,被秦国灭亡。秦末农民战争中,是在张良的推动下,韩国在六国中最后一个复国。韩成于前208年六月为韩王,都城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前206年,项羽分封诸侯,仍把韩成封为韩王。七月,项羽因张良跟随刘邦,而把韩成斩首,以郑昌为韩王。前205年,刘邦取得韩地,以韩王信(姬姓韩氏)为韩王。前201年,建立汉朝的刘邦将韩王信封地迁至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市),以晋阳为都。韩王信上书请求把都城改至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前200年,韩王信投降匈奴,国除。 Category:诸侯国 (项羽) Category:西汉藩国 Category:河南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山西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前206年建立 Category:前200年废除.

新!!: 匈奴和韩国 (汉朝) · 查看更多 »

韩颓当

韓頽當(),汉朝将领,韩王信的儿子。 前200年,韩王信逃到匈奴,在颓当城生下韩颓当。汉文帝时,他和韩王信太子的儿子韩婴归降汉朝。汉文帝封韩穨当为弓高侯,韩婴为襄城侯。 吴楚七国之乱时,韩颓当按例以列侯为将军击吴、楚,功冠诸军。 去世后,谥号壮,他的弓高侯传了三代,孙无子,国除。另有孽孙韩嫣、龙额侯韩说。.

新!!: 匈奴和韩颓当 · 查看更多 »

韩茂

韓茂(),表字元興,安定郡安武县(今甘肃省镇原县西南)人。。魏文成帝时尚书令。.

新!!: 匈奴和韩茂 · 查看更多 »

韓增

韓增(),西汉大臣,韩王信玄孙、韩颓当曾孙、韩嫣侄子、龙额侯韩说之子。 巫蛊之乱爆发前,父亲韩说“掘蛊太子宫”,故为太子刘据所杀。兄长韩兴继嗣,因坐巫蛊之乱定罪被诛。汉武帝说:“游击将军(韩说)死事,无论坐者。”复封韩增为龙额侯。韩增少年时为郎,诸曹、侍中、光禄大夫。至汉昭帝逝世、刘贺继位时,韩增已官至前将军。不久,大将军霍光与韩增等人废刘贺,拥立汉宣帝,故韩增益封千户。本始二年(前72年),五将征匈奴,韩增率领三万骑出云中,斩首百余级,至期而还。神爵元年(前61年),取代张安世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韩增出身贵族,幼为忠臣,历事三主,为人宽和自守。 五凤二年(前56年)四月己丑,韩增逝世,谥号安侯。子韩宝嗣,无子,国除。北魏将领韩麒麟为其后人。.

新!!: 匈奴和韓增 · 查看更多 »

韓王信

韓王信(),姬姓,韓氏,名信,為免與同時期另一名將,後封淮陰侯的韓信混淆,故通稱韓王信。他是秦末漢初將領,西漢初年被劉邦封為韓王,後投降匈奴,前196年與漢軍作戰時被柴武所殺。.

新!!: 匈奴和韓王信 · 查看更多 »

韓馥

韓馥(),字文節,潁川郡(今河南省)人,東漢末年軍閥、御史中丞。.

新!!: 匈奴和韓馥 · 查看更多 »

韓棱

韓棱(),东汉初期大臣。字伯师,东汉颍川郡舞阳县(河南省舞阳)人。 韩棱四岁丧父,奉养母、弟。开始为郡功曹,太守葛兴中风,他暗自代为理政。事发,韩棱被禁锢,汉明帝赦免了他,后来官至尚书令。汉和帝时,窦宪杀害都乡侯刘畅,并诬告是刘畅兄弟所为。韩棱上书说杀人者就在京城,被窦太后切责,但事情果如其言。窦宪大败匈奴,拜大将军,诸臣敬称万岁,只有韩说不应称万岁。韩棱出任南阳郡太守,回朝为太仆,永元九年(97年)冬,代替张奋为司空,次年去世。.

新!!: 匈奴和韓棱 · 查看更多 »

莊尤

莊尤(),中国新朝武将、政治人物,字伯石,王莽的将軍。桓譚《新論》云莊尤字伯石,史書(汉书及《後漢書》)作严尤,为漢明帝刘庄避諱。 10年,莊尤为讨秽将军,出击匈奴。12年,莊尤诱杀高句麗首领騶,平定穢貊人入侵。后来担任大司马。莊尤素有智略,劝谏王莽攻伐西夷之举。王莽欲伐匈奴,他说匈奴的事情可以缓,应该全力对付山东赤眉军。王莽大怒,将他免官。不久起为纳言大将军。莊尤率军进击荆州的下江军。后来参与昆阳之战,王邑不听他的劝谏,被刘秀击败。于是莊尤投奔刘圣,之后,兵败被杀。.

新!!: 匈奴和莊尤 · 查看更多 »

鞑靼人

--人,也音译为“达--”、“达旦”、“达达”、“达靼”等,是多个族群共享的名称,包括以蒙古族为族源之一的游牧民族、在欧洲曾经被金帐汗国统治的部份突厥民族及其后裔。其遊牧區域在歐洲人繪制的地圖裡稱之為鞑靼利亚。 中国今天的少数民族之一塔塔尔族和俄罗斯等地的鞑靼族都源自古代蒙古草原上的鞑靼人。.

新!!: 匈奴和鞑靼人 · 查看更多 »

遊牧民族

游牧民族群體傾向從一處移居到另一處,甚少定居於一地。在古代,有很多不同的游牧民族,在工業化後,游牧民族愈來愈罕見。.

新!!: 匈奴和遊牧民族 · 查看更多 »

聶壹

聶壹,《史記》稱「聶翁壹」。雁門郡馬邑縣人,西漢武帝時人。著名的「馬邑之謀」的發動者。曹魏名將張遼的先祖。.

新!!: 匈奴和聶壹 · 查看更多 »

鍾繇

鍾繇(),字元常,豫州潁川長社(今河南长葛)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臣、著名书法家,官至太傅,逝世後諡曰「成侯」。钟繇在書法上頗有造詣,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合稱為「鍾王」。.

新!!: 匈奴和鍾繇 · 查看更多 »

草原帝国

《草原帝国》(L'Empire des Steppes)是法国历史学家雷纳·格鲁塞于1938年发表的中亚通史著作。书中将活跃于欧亚草原的匈奴、鲜卑、突厥、蒙古等民族合并为一个草原帝国进行研究。上至人类文明产生初期,下至清朝乾隆年间平定大小和卓之亂。该书中文版有商务印书馆“汉译名著”本、青海人民出版社译本。.

新!!: 匈奴和草原帝国 · 查看更多 »

草原絲綢之路

草原絲綢之路,指古代时自中國中原地區向北越過長城入塞外,然後穿越蒙古高原、中西亞北部、南俄草原,西去歐洲的陸路商道。其中最重要的城市是訛答剌、塔拉斯、托克馬克。 草原丝路,西汉时就有通过当时七河地區的乌孙至蒙古高原的记载,唐时称回纥道或回鹘路,从中原正北走越過阳山+阴山以南的包括朔方郡、五原郡、云中郡、定襄郡、雁门郡的河南地区的当时叫新秦中之外的塞外,进入蒙古高原、中西亞北部、南俄罗草原,西去歐洲的陸路商道。其中最重要的城市是窩魯朵八里、訛答剌、塔拉斯、怛罗斯、碎叶、庭州(古车师)、丰州(秦九原郡)。匈奴以及其後的鲜卑、乌桓、茹茹、白匈奴、悦般、突厥、回紇、黠嘎斯、阻卜、塔塔尔、泰赤乌、蔑儿乞、乃蛮、克烈、汪古、和以尼伦和迭列斤两大部落组成的蒙古、 粟特、烏孫、月氏、可薩人、奄蔡和蒙古民族,都曾先后活躍在草原絲綢之路上。安史之乱后,陇右道诸州在758—776年之间陆续沦陷于吐蕃,传统丝路受吐蕃阻绝,唐人不得不选择草原丝绸与西域城邦交流。.

新!!: 匈奴和草原絲綢之路 · 查看更多 »

荀巨伯

荀巨伯,东汉颍川郡(今河南许昌市)人,汉桓帝时期的义士。.

新!!: 匈奴和荀巨伯 · 查看更多 »

荀恁

荀恁,字君大,太原郡广武县(今山西省代县西南)人,中国东汉人物。 荀恁少年时修养清廉节操。家中资财千万,父亲荀越去世,隐居山泽,尽散家产给宗族,寻求实现自己的志向。王莽末年,匈奴入侵广武县,听说荀恁的名节,相约不犯荀氏之宅。汉光武帝征召,他托病不至。永平初年,东平王刘苍为骠骑将军,开东阁招揽贤俊之士,他应征而到。后来他参加朝会,汉明帝和他开玩笑:“先帝征召君不到,骠骑将军征召君则来,为什么?”回答道:“先帝以德惠下,故臣可以不来。骠骑将军执法检查下属,所以臣不敢不至。”后来一个月后,罢官归家,卒在家中去世。.

新!!: 匈奴和荀恁 · 查看更多 »

萧咸

萧咸(),字仲,东海郡兰陵县(今山东兰陵县西南)人,迁居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西汉官员。萧望之之子,萧育、萧由的兄弟。 萧咸初为丞相史,举茂材,为好畤令,转任淮阳国内史、泗水国内史,张掖郡、弘农郡、河东郡太守。在官有治绩,多次增秩赐金。后来免官,再任越骑校尉、护军都尉、中郎将,奉命出使匈奴。官至大司农。在官任上去世。.

新!!: 匈奴和萧咸 · 查看更多 »

萧由

萧由,字子骄,东海郡兰陵县(今山东兰陵县西南)人,迁居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西汉官员。萧望之之子,萧育、萧咸的兄弟。 汉成帝时,萧由为丞相西曹、卫将军掾,转任谒者、出使匈奴副校尉。举贤良,历任定陶令、太原都尉、安定郡太守,治郡有好的名声。因早年担任定陶令时,曾得罪过定陶王刘欣,刘欣即位为汉哀帝,免萧由为庶人。汉平帝时为复土校尉,历任京辅左辅都尉、江夏郡太守。因镇压“江贼”成重等人的农民起义有功,增秩为陈留郡太守,征召为大鸿胪。因病免官,后拜中散大夫,在官任上去世。.

新!!: 匈奴和萧由 · 查看更多 »

萧育

萧育,西汉大臣。字次君,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西南)人,萧望之之子。.

新!!: 匈奴和萧育 · 查看更多 »

萧望之

萧望之(),字长倩,西汉大臣、汉元帝帝師、儒家學者,历任大鸿胪、太傅等官。东海兰陵(今山东兰陵县西南)人,被后世谱牒家附会为蕭何六世孫。世稱「蕭太傅」。.

新!!: 匈奴和萧望之 · 查看更多 »

萬騎

万骑,極言騎兵之多。揚雄《長楊賦》:“羅千乘於林莽,列萬騎於山隅。”.

新!!: 匈奴和萬騎 · 查看更多 »

萬氏尸逐鞮單于

萬氏尸逐鞮單于,挛鞮氏,名檀,為南匈奴湖斜尸逐侯鞮單于之子,單于师子死後由他繼位,時年為东漢永元十年(98年)。 萬氏尸逐鞮單于繼位後,曾受汉人韩琮的鼓动一度叛汉,后又降汉。124年,萬氏尸逐鞮單于去世。.

新!!: 匈奴和萬氏尸逐鞮單于 · 查看更多 »

須卜單于

卜单于,名须卜当,王昭君长女伊墨居次云的丈夫,是新朝時期王莽所立的匈奴單于。 须卜当在匈奴位居右骨都侯。18年,烏累若鞮單于去世,其弟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單于继位。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單于派须卜当到常安觐见王莽。王莽强立须卜当為須卜單于,欲出兵辅立。无奈士兵调度不周,匈奴單于大怒,多次入侵北方边境。須卜單于不久去世,新朝在23年也被绿林军灭亡。.

新!!: 匈奴和須卜單于 · 查看更多 »

須卜氏

卜氏,匈奴氏族之一,經常與匈奴單于通婚。 須卜氏為匈奴三大氏族之一,在冒頓單于之後,繼呼衍氏和蘭氏興起的新興氏族。至東漢時,南匈奴中又興起丘林氏,成為四大氏族。攣鞮氏與大氏族互相聯姻,共同統治控制匈奴,大氏族有聽訟斷獄之權。。 《晉書》記載,他們世官左、右沮渠。鮮卑時期也有須卜氏,孝文帝改革後改為卜氏。.

新!!: 匈奴和須卜氏 · 查看更多 »

順單于 (助)

助,挛鞮氏,被王莽立為順單于,烏累若鞮單于的儿子,是新朝時期匈奴單于。 助和父亲咸在公元11年被王莽诱骗至中原,王莽拜咸为孝单于,拜助为顺单于,赐黄金五百斤;以期对抗当时匈奴的大单于烏珠留若鞮單于。派人将助、他弟弟登送至常安作为人质。不久助病逝,再立登为顺单于。.

新!!: 匈奴和順單于 (助) · 查看更多 »

順單于 (登)

登,挛鞮氏,被王莽立為順單于,烏累若鞮單于的儿子,是新朝時期匈奴單于。 他和父亲在公元11年被王莽诱骗至中原,王莽拜咸为孝单于,拜他哥哥助为顺单于,赐黄金五百斤;以期对抗当时匈奴的大单于烏珠留若鞮單于。派人将助、登送至常安作为人质。不久助病逝,再立登为顺单于。当时,烏珠留若鞮單于屡次派兵侵犯边疆,王莽问来将是谁,都说是--的儿子角。王莽大怒,于12年,在常安西市将登处斩。.

新!!: 匈奴和順單于 (登) · 查看更多 »

衣冠南渡

衣冠南渡,指晉朝時中原政权和文明首次大規模南迁,由黃河流域遷至長江流域。八王之亂後,晋怀帝、晋愍帝时期之中原地区仍战争不断,内徙的周边部族相继建立政权,威胁到西晋政权,最终匈奴攻破中央朝廷,即「永嘉之禍」。晋建武年间,司馬睿率中原汉族士族臣民从西晉京师洛阳南逃。王導依賴南渡的北方士族,團結江東豪强,協助晉元帝重建朝廷,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晋室渡江后,定都江東建康(今南京),史稱東晉,也是首次古代中國正統皇朝由中原遷都至江南,亦是繼孫吳後在江南建立的第二个偏安皇朝。 「衣冠」,东晋时士族峨冠博带,风度翩翩,衣冠楚楚。因普通人家无力负担搬迁费用,随晋室南迁的尽是名門世族大户,官宦士绅,故有“衣冠南渡”之谓。同時“衣冠”象徵文明,衣冠南渡即是中原文明南迁。.

新!!: 匈奴和衣冠南渡 · 查看更多 »

须卜居次

须卜居次,匈奴复株累若鞮单于和王昭君的女儿,伊墨居次,名云。嫁给须卜当为妻,所以称为须卜居次,居次意为公主。 13年,乌珠留单于死后,须卜夫妻立呼韩邪单于之子咸为乌累若鞮单于。她主张与汉朝和亲,当时中原已经是新朝。14年,派人到西河郡虎猛县制虏塞(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求见王昭君的哥哥之子和亲侯王歙,请皇帝王莽派王歙出使匈奴。15年,派儿子大沮渠奢迎接新朝使臣,须卜当被王莽封为后安公,须卜奢被王莽封为后安侯。18年,须卜夫妻被王莽使者骗到匈奴边境,须卜当被立为须卜单于。匈奴单于大怒,和亲关系破坏。.

新!!: 匈奴和须卜居次 · 查看更多 »

须置离

须置离(),新朝时车师后部王。 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须置离听说王莽派右伯甄丰出巡西域,和属下商议要供奉新朝使者牛羊、粮食。国家不能支持,想要逃亡匈奴。这件事被戊己校尉刁护获悉,送至西域都护但钦处,被但钦杀死。他的哥哥狐兰支率众投降匈奴。.

新!!: 匈奴和须置离 · 查看更多 »

衛滿

卫满(),是前2世纪时期卫氏朝鲜的建立者。他是朝鲜历史上第一个有同时代史书明确记载的君主。《史记》只记载了他的名字——满,未记载其姓氏,在《汉书》中才提及他姓卫。 卫满本来是汉朝漢人,为燕王卢绾的部下。卢绾虽是汉高帝刘邦的--,但依然被疑为谋反被汉廷讨伐。前195年,卢绾逃至匈奴,而卫满东逃。根据《史记》,卫满率领千人,改换蛮夷之服东渡浿水(今朝鲜清川江)。居秦朝故空地上下鄣,在真番、朝鲜等族和从燕国、齐国逃来的汉人中称王,建都在王險城(可能即今日朝鲜的平壤)。时汉朝天下初定,约在前192年、前191年,辽东太守约定卫满为外臣,保塞外蛮夷,勿使犯边。有了汉朝的支持他扩大了卫氏朝鲜的疆域,方数千里。前108年,卫氏朝鲜在他的孙子卫右渠手中被汉武帝灭亡。 400年后,《魏略》的记载,卫满是取代箕子的后代准王在朝鲜称王的。准王南逃,自称韩王。 根据日本平安時代《新撰姓氏录》记载,日本氏族笔氏的祖先是朝鲜半岛的渡来人,为卫满的后裔。.

新!!: 匈奴和衛滿 · 查看更多 »

袁术

袁术(),字公路,汝南郡汝陽縣(今河南商水)人,出身于官宦門閥,袁基、袁绍之弟。东汉末年的军阀,最初以南陽多數人口之地作為領地,其後趁乱世於淮南稱帝,却得不到支持,在位兩年半屡次兵败,最终吐血而死。.

新!!: 匈奴和袁术 · 查看更多 »

颛渠阏氏 (壶衍鞮单于)

颛渠阏氏,匈奴壶衍鞮单于的夫人。.

新!!: 匈奴和颛渠阏氏 (壶衍鞮单于) · 查看更多 »

颛渠阏氏 (呼韩邪单于)

颛渠阏氏,匈奴呼韩邪单于的夫人,匈奴左伊秩訾兄呼衍王的长女。 她被呼韩邪单于立为妻子,号为颛渠阏氏,生下且莫车、囊知牙斯二子。前31年,呼韩邪病危,想要立且莫车为新君,颛渠阏氏以为且莫车年少,百姓未附,劝呼韩邪立其妹大阏氏所生长子雕陶莫皋为单于,被呼韩邪单于采纳。大阏氏是匈奴左伊秩訾兄呼衍王之次女,生雕陶莫皋、且麋胥、咸、乐四子。.

新!!: 匈奴和颛渠阏氏 (呼韩邪单于) · 查看更多 »

颛渠阏氏 (狐鹿姑单于)

颛渠阏氏,匈奴狐鹿姑单于的夫人。 前85年,狐鹿姑单于去世,颛渠阏氏和右大都尉卫律同谋,隐匿单于的死讯,假造单于的命令,让匈奴贵族一起来饮酒盟誓,立她所生的儿子左谷蠡王为壶衍鞮单于。前68年,壶衍鞮单于死後,其弟左贤王立为虚闾权渠单于。壶衍鞮单于的夫人也被称为颛渠阏氏。.

新!!: 匈奴和颛渠阏氏 (狐鹿姑单于) · 查看更多 »

裨小王

裨小王即小王,亦作裨王。汉时匈奴王子之称。匈奴及其它少数族或有設裨小王之職。 裨小王为二十四長属下。《史记·匈奴列传》:“诸二十四长,亦各自置千長、百長、什長、裨小王,相封、都、尉、當戶、且渠之属。”《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得右贤裨王十余人。”《汉书·卫青传》:“得右贤裨王十余人。”.

新!!: 匈奴和裨小王 · 查看更多 »

西域

西域,古代地理名称,中国汉朝时多指天山南麓玉门关、阳关以西的诸多國家和地區,隋唐时的西域扩大,北至拂菻,中至波斯,南至婆罗门,元朝时更将欧洲和非洲的一部分包括在内。 在絲綢之路影響下,西域特指兩漢、隋唐兩代中原王朝朝廷設置的行政機構所管轄的位於今中國新疆大部及中亞部分地區,位于欧亚大陆中心,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文化特徵依然可見于現在新疆地區的遺址及中国敦煌的壁畫。该地對東西方國家的貿易文化交流起到中轉站的重要作用。.

新!!: 匈奴和西域 · 查看更多 »

西域三十六国

汉武帝建元癸卯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寻访大月氏联合抗击匈奴。虽然出使未获成功,但是却沟通了中原与西域诸国的联系和交往。 据周伟洲《丝绸之路大辞典》,“西域三十六国”为西汉时对西域内属诸国及游牧部落的总称。西域三十六国最早出《汉书》,皆在匈奴以西,乌孙以南之地,依次为:.

新!!: 匈奴和西域三十六国 · 查看更多 »

西域都護府

西域都護是漢代西域最高军政长官。在西漢,都護是加在其他官號上的職稱,普遍由騎都尉或谏议大夫兼領,領二千石俸;東漢年間為單任官職。西汉、新朝和东汉都设置过西域都护。 在蒙古高原对匈奴的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后,尤其是在张骞通西域、汉攻大宛之战之后,为西域此后纳入汉朝的势力范围创造有利条件,此时为保障西域通商之路的通畅,于是“自敦煌西至盐泽(今罗布泊),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汉武帝开始在渠犁和轮台二地屯田以供应往返河西四郡的使者;此时丝绸之路南北两道的西域诸国仍役属于匈奴,诸国也必须向匈奴僮仆都尉交赋税。 西域都護一職初設於公元前60年(漢宣帝神爵二年),都護府設在烏壘国都城(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輪台策大雅南),西域都护设置后,结束了匈奴在西域长达百余年的支配与影响,将天山南部第一次置于中央朝廷的势力范围之下,郑吉被任命为首位都护。除了保护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盆地的西域諸城各小國,都护也有“督察乌孙、康居诸外国”的责任,但这些外部的西域诸国不属汉朝势力范围内,《汉书·西域传》将这些诸外国列入监护名单外。林梅村,考古学视野下的西域都护府今址研究,《历史研究》2013年第6期43-58。郑吉之后,西汉时代担任西域都护职位的共有18位;已知姓名的共有10位。公元10年,新朝王莽与匈奴断绝关系后,匈奴大举攻入西域;公元13年焉耆王起兵斩杀由西汉任命的西域都护但钦,于是“西域亦瓦解”,新朝势力退出西域;公元16年,王莽以李崇为西域都护讨伐焉耆失败,李崇还保龟兹国;公元23年王莽死后“(李)崇遂沒,西域因絕”。建國二年……後三歲,單于死,弟烏絫單于咸立,復與莽和親……其後莽復欺詐單于,和親遂絕。匈奴大擊北邊,而西域亦瓦解。焉耆國近匈奴,先叛,殺都護但欽,莽不能討。天鳳三年,迺遣五威將王駿、西域都護李崇將戊己校尉出西域……焉耆伏兵要遮駿。及姑墨、尉犂、危須國兵為反閒,還共襲擊駿等,皆殺之……李崇收餘士,還保龜茲。數年莽死,崇遂沒,西域因絕。《汉书·卷九十六下·西域传第六十六下》单于始用夏侯籓求地有距汉语,后以求税乌桓不得,因寇略其人民,衅由是生,重以印文改易,故怨恨。乃遣右大且渠蒲呼卢訾等十余人将兵众万骑,以护送乌桓为名,勒兵朔方塞下。朔方太守以闻。明年,西域车师后王须置离谋降匈奴,都护但钦诛斩之。置离兄狐兰支将人众二千余人,驱畜产,举国亡降匈奴,单于受之。《汉书·卷九十四下·匈奴传第六十四下》Yu, Taishan.

新!!: 匈奴和西域都護府 · 查看更多 »

西安碑林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三学街文庙旧址,是一座收藏、研究碑石墓志及其它古代石刻艺术品的博物馆。荟萃中国古代精美碑石艺术,石碑众多,犹如“碑林”,因此得名。碑林内有丰富的碑石墓志、石刻艺术以及文庙古代建筑的部分遗存。.

新!!: 匈奴和西安碑林博物馆 · 查看更多 »

西京杂记

《西京杂记》,中国古小说集,共129則,每篇短者僅十餘字,長者亦不過千餘字,相傳是東晉葛洪著,一說漢朝劉歆作,史学家顧頡剛在《中國史學入門》指出:《西京杂记》这本书,“讲了汉朝的许多故事。书的作者是谁?没有定论。有的说是劉歆,有的说是晋朝的葛洪”。“西京”指京都长安。全书“采輯既富”,所记多为西汉遗闻轶事、時尚風習、奇人絕技等:如:南粤王赵佗献南海岛所产珊瑚树于长安,王嫱不愿贿画工致远嫁匈奴,卓文君作《白头吟》,每年八月四日,戚夫人總要陪劉邦下圍棋等事,亦出自此书。.

新!!: 匈奴和西京杂记 · 查看更多 »

西伯利亚

西伯利亞(Сибирь),古稱「鮮卑利亞」或「錫伯利亞」,是俄羅斯及蒙古国北部的一片非常大的地域,佔有整個北亞,面積約1,276萬平方公里,範圍西至烏拉山脈、東至太平洋;北至北冰洋,南至哈薩克的中北部,以及蒙古国和中國的邊境。整個地域除了西南部份屬於哈薩克以外,其餘的都屬於俄羅斯,並且占据了其75%的領土。.

新!!: 匈奴和西伯利亚 · 查看更多 »

西汉

西汉(前206年或前202年-8年、23-25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是汉朝的一部分。前206年刘邦被西楚霸王分封为汉王而建立政權,后经过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取胜后,前202年最终统一天下,在定陶县 (今属山东省)称帝,定都长安,国号为“汉”。项羽以“巴蜀汉中四十一县”封刘邦,以治所在汉中称“汉王”,称帝后遂以封国名为王朝名。又刘邦都城长安位于刘秀所建汉王朝都城洛陽之西,为加以区别,故史称“西汉”,有时又以都城与刘秀所建汉王朝的相对位置代称为“西京”。而刘邦建立的汉王朝在刘秀所建汉王朝之前,因此历史上又称前者为“前汉”。 西汉建立后,刘邦废秦苛法,实施无为而治。减轻赋稅和徭役,釋放部分奴婢,抑制富商,限制土地兼併,并且獎勵開荒,使汉初经济得到恢复。文帝、景帝时继续重视农业,盐铁等手工业及商业也有发展 中国战略网。 西汉初期分封诸侯王,而后地方诸侯王势力膨胀,最终导致在景帝时出现了「七国之乱」,平叛后诸侯王势力被削弱。 武帝时是西汉的鼎盛时期。国家统一货币,铸五铢钱,严禁私铸钱,铸铁业实行国家专营,实行均输法、平准法,朝廷财政收入大增。在这基础上,武帝采取了积极的对外政策。北方匈奴长期以来是汉朝主要边患,武帝发动了三次战役打击匈奴,使匈奴远徙漠北,保证了河西走廊的安全。又在西北边地屯田,修长城,筑烽燧,并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中亚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欧亚大陆文化贸易的交流。武帝还采用儒生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授五经,使经学成为食禄的工具 中华文化信息网。当时又建立藏书库,整理图籍,使文化得到发展。史学家司马迁写下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昭帝、宣帝时,出现外戚专政,豪强势力增强,流民增多。元帝以后,宦官和外戚更加得势,百姓起义不断出现。成帝时太后的外戚王氏控制了政权,王氏兄弟四人和侄王莽相继为大司马大将军。哀帝时,王莽企图用「再受命」的办法来解决危机,结果失势。平帝时,王莽复起,通过一系列手段来为支持自己篡位夺权做准备。平帝病死,孺子刘婴立,王莽见有机可乘,于居摄三年(公元8年)废孺子婴,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亡。西汉一共210年。假如不算少帝、昌邑王(废帝)刘贺等一些在位时间较短且为吕雉等人的傀儡皇帝的话,西汉一共经历了11代皇帝、12代君主(因为孺子婴没有当上皇帝,仅仅当了3年的皇太子)。也有把新朝灭亡后在長安重建漢室的更始帝算作西汉最後一位皇帝,但劉秀建立的東漢並不視其為漢朝皇帝,因此歷史說法存在爭議。 西汉极盛时的疆域东、南到海,西到今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葱岭一线,西南到今云南、广西以及今越南中部,北接大漠,东北至今朝鲜半岛北部。 西汉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外贸易繁荣,耕地扩大,冶金和纺织技术先进,现在巩县铁生沟遗址发现的低温炒钢炉在世界冶金技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西汉是中华文化的高峰,通过丝绸之路和各国往来频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陵寝遍布关中,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显示出“汉并天下”的时代风貌。汉朝后华夏族出现了新的自称“汉族”。.

新!!: 匈奴和西汉 · 查看更多 »

西汉官制

汉承秦制,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吏的名称基本沿用了秦朝的制度。与秦朝不同的是,汉朝实行封建制和郡县制并行的地方政治体制。汉初,天下五十余郡,汉朝直辖的仅十五郡而已。所以,汉朝的官制中王国、侯国官制有自己的特点。汉武帝为了加强君权,设立了内朝,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相对,这种内外分治的制度伴随着相权与皇权此消彼长的整个历史过程,在汉之后的历代王朝的政治体制演化中都有所体现。汉朝录用官吏的征辟制度和举孝廉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先秦时代的世卿世禄制度及其孑遗,开创了中国延绵数千年的文官治国制度。.

新!!: 匈奴和西汉官制 · 查看更多 »

西漢水衡都尉列表

《漢書‧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第七上》载,“水衡都尉,武帝元鼎二年初置,掌上林苑,有五丞。……王莽改水衡都尉曰予虞。” 西汉水衡都尉的迁选,除举孝廉、茂才外,主要有以下不同于其他职官的特点:.

新!!: 匈奴和西漢水衡都尉列表 · 查看更多 »

西晉演義

《西晉演義》又名《西晉志傳》,明代通俗歷史演義小說,楊爾曾撰,從西晉武帝司馬炎太康元年寫起,到東晉元帝司馬睿大興元年,前後包括一百五十二年(265-417年)的歷史。共四卷,一百一十六回(章)。描述西晉統治者司馬氏兄弟之間,皇族爭權奪利、文士放蕩不尊儒術、後妃之間爭奪殘殺,以及拓跋氏、匈奴、鮮卑等少數民族的不斷入侵,戰爭不斷,直到晉愍帝司馬鄴被漢劉聰所滅,才結束晉室二百多餘年來,干戈未休,骨肉相殘,胡人竊位的情境。.

新!!: 匈奴和西晉演義 · 查看更多 »

西晋末年流民起义

西晋末年流民起义战争,晋惠帝元康六年(296年)至晋愍帝建兴三年(315年),各族流民反抗西晋的起义战争。.

新!!: 匈奴和西晋末年流民起义 · 查看更多 »

襄平城

襄平城是中国东北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燕国的军事要塞。襄平城是前284年左右兴建的燕长城的东部堡垒,本为東胡、山戎與箕子朝鲜的重要城市。 燕昭王時,有燕將秦開,在東胡作為燕國的人質,東胡人很信任他。秦開歸國後,起兵襲擊大破東胡,「東胡卻千餘里」,結果燕國邊境向東推進了一千多里,大大開拓了燕國的疆域,而燕國亦隨即開始修築北長城。北長城西端起自造陽(今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縣東北),向東到達襄平城(今遼寧省遼陽市北面)。 公元前222年,燕国终被秦吞并。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全国分为36郡,辽东郡仍沿袭燕国郡制,郡府设在襄平县。 两汉时期沿袭秦制也设置辽东郡管辖辽东地区,但是西汉时东北亚大多数事务由后来被称为汉四郡的乐浪郡,玄菟郡等管辖。如 扶余国属于东汉的属国,据后汉书记载,扶余国行政区划本来隶属玄菟郡,汉献帝时,其王求改属辽东郡(后汉书/卷85)。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中原少安,而辽东郡偏居东北,则得以振兴,此时襄平城的规模宏大,很多中原文人志士避难于此,城内外居住人口达到30余万人。189年,辽东太守公孙度(襄平人)自立为辽东侯,称平州牧,分辽东郡为辽东、中辽、辽西三郡,辽东郡领襄平、居就、安市等8县。公孙度之孙分公孙渊执政后,自立为燕王,置百官有司,不久称藩于东吴孙权。魏景初二年(238年),司马懿奉命率魏军讨公孙渊,同年公孙氏割据政权被消灭,辽东郡并入魏国版图。魏在原公孙氏控制地区设平州(仍治襄平城),辖辽东等5郡。在襄平设东夷校尉,统管高句丽等东夷民族。曹魏时辽东郡辖9县,襄平为首县。后平州合并于幽州。 晋武帝泰始十年(274年),复置平州,辖辽东、玄菟、昌黎3郡。 又设护东夷校尉,平州刺史兼护东夷校尉,管理自平州以北至今黑龙江流域东北大陆及朝鲜半岛各民族 。晋朝咸宁三年(227年)封司马蕤为辽东王,辽东郡改为辽东国。六年后,复为辽东郡。晋大兴二年(319年)鲜卑族慕容廆建前燕,攻陷辽东郡,占据襄平,并把辽河以东地区划为辽东属国,治所在襄平。前燕时期,平州下辖辽东、辽西等10郡。东晋咸和八年(333年),慕容廆死,子慕容皝袭辽东郡公,后自称燕王。东晋太元五年(380年),前秦灭前燕,辽东归前秦管辖。 公元384年,慕容皝子慕容垂起兵复国,是为后燕。东晋末,中国北方高句丽族兴起。公元404年(东晋元兴三年)高句丽据有辽东之地,改襄平城为辽东城。襄平一名至此废除。後燕地入高句麗。北燕又喬置遼東郡於今遼寧西部。 北魏太延元年(435年),高句丽高璉派使臣进贡于北魏,北魏拜琏都督辽海诸军事,为辽东郡公,高句丽王。公元492年,魏以高句丽王云都督辽海诸军事,为辽东郡开国公。公元519年高句丽王云卒,以世子安为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年),封高句丽王阳为辽东郡开国公,辽东王。北齊后廢辽东郡,高句丽短期处于实际独立地位。此时辽东城城廓位置和规模与西汉时期相同。由前燕至南北朝末期近300年间,辽东地区先后由前燕、前秦、北魏、北齐、北周等王朝统治。隋朝册封高句丽平原王高汤、婴阳王高元为辽东郡公、辽东王。唐朝册封高句丽荣留王高建武、宝藏王高宝藏为辽东郡王、高丽王。.

新!!: 匈奴和襄平城 · 查看更多 »

馬成 (漢朝)

成()东汉武将。字君遷,南陽郡棘陽人。漢光武帝功臣,雲台二十八将第17位(《後漢書》列传12)。 年轻时为县吏。劉秀掌握穎川时,馬成为安集掾,代行郟县令。更始帝命经略河北,弃官徒步负重投奔,被任命为期門(警備兵)。建武元年(25年),劉秀即位,馬成改任護軍都尉。建武4年(28年),被任命为揚武将軍率誅虜将軍劉隆、振威将軍宋登、射聲校尉王賞,征发會稽、丹陽、九江、六安四郡兵討淮南李憲。建武6年(30年),在舒城斬李憲,追撃残党,平定長江、淮水流域。建武7年(31年),封平舒侯。 建武8年(32年),跟随劉秀親征天水隗囂,成功後,以他为天水太守,将軍職务如故。不久召還洛陽。建武11年(35年),代来歙代行中郎将,率武威将軍劉尚平河西。建武12年(36年)12月,大司空李通辞職。馬成代行大司空。数月後,再为揚武将軍。《後漢書》馬成传代行中郎将在建武9年(33年),与本紀、来歙传記述不合。馬成传記載建武9年的明年代行大司空,本紀、李通传记载李通辞職在建武12年,建武9年为建武11年之誤(根据钱大昕的考证)。 建武14年(38年),駐屯常山、中山防备匈奴、烏桓、鮮卑等北方民族。建武15年(39年),建義大将軍朱祜入朝,马成再领朱祜军队指揮权。次年,又代弹劾免官的驃騎大将軍杜茂指揮修復障塞。西河至渭橋(咸陽近郊),河上(左馮翊。关中東北部)至安邑(河東郡),太原至井陘,中山至鄴,築造保壁、狼煙台,毎十里(約4km)設置一候。从事北边守備5、6年,劉秀知道馬成勤勉,而把他召還洛陽。北边人多上書請馬成復归者,派遣馬成回还。光武本紀记载匈奴薁鞬日逐王担当漢朝北边守備在建武24年正月,匈奴南北分裂,薁鞬日逐王为南单于在同年10月。在南单于担当北边守備职务后,馬成为中山太守,返上将軍印綬,屯兵指揮权如故。 建武24年(48年),征讨南方武谿土著勢力無功,返上太守印綬。建武27年(51年),封全椒侯,就国。建武32年(56年),馬成去世,子馬衛。.

新!!: 匈奴和馬成 (漢朝) · 查看更多 »

馮敬 (西漢)

冯敬,西漢御史大夫,上党郡人。是秦始皇的武信侯冯无择(馮毋擇,并非是汉朝博成侯冯无择)之子。 汉王三年(前204年)冯敬是魏豹手下骑将,汉王刘邦以韩信为左丞相,与曹参、灌婴一起攻打魏豹。审食其回来后,刘邦问:“魏国大将是谁?”审食其回答:“柏直。”刘邦问:“是口尚乳臭,不能当韩信。骑将是谁?”审食其回答:“冯敬。”刘邦:“是秦将馮毋擇的儿子。虽贤,不能当灌婴。步卒将是谁?”审食其回答:“项它。”刘邦:“不能当曹参。吾无患矣。”汉文帝二年(前178年)冯敬和丞相周勃、太尉灌婴、东阳侯张相如一同说贾谊的坏话。汉文帝三年(前177年)冯敬担任典客。汉文帝六年(前174年)丞相张苍,典客冯敬行御史大夫事,与宗正、廷尉参与处理淮南王刘长谋反事。贾谊上疏《治安策》陈政事:“陛下的大臣,即使有勇敢得像冯敬一样的人,刚刚张开他的口,匕首已经刺进他的胸膛了。(陛下之臣虽有悍如冯敬者,适启其口,匕首已陷其匈矣)”汉文帝七年(前173年)冯敬担任御史大夫。汉文帝十三年(前167年)齐太仓令淳于意之女上书后,文帝拟废除肉刑,冯敬与丞相张苍为之制定具体法令,规定当黥者,髠钳为城旦舂;劓者,笞三百;斩左趾者笞五百。结果犯罪被笞的人多被打死,外有轻刑之名,实际上被处死的人更多。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由申屠嘉接替担任御史大夫。汉景帝後二年(前142年)春,冯敬出任雁门郡太守,与匈奴作战战死。 |- |colspan.

新!!: 匈奴和馮敬 (西漢) · 查看更多 »

香港歷史年表

本條目記錄了從有紀錄歷史開端至今的香港、中國、英國和世界大事。.

新!!: 匈奴和香港歷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討伐董卓之戰

讨伐董卓之战是東漢末年关东各地太守刺史組織地方联軍對抗把持朝廷的董卓的戰役。中平六年(189年),掌政的董卓廢少帝劉辯,擁立其弟陳留王劉協為帝,實行恐怖統治。關東各地方长官見此,以討董為名起兵,推舉袁紹為盟主。雖然曹操出兵,及後到的孫堅参戰,但其他軍隊只駐軍不加援助,而董卓又放棄洛陽,挾天子遷都長安,關東联軍起了內訌,盟軍決裂,形成群雄割據的局面。 在董卓被杀后,徐州刺史陶谦、琅邪相阴德、东海相刘馗、彭城相汲廉、北海相孔融、沛相袁忠、泰山太守应劭、汝南太守徐璆等人再次推举朱儁为太师(盟主)讨伐董卓的继承者李傕、郭汜,但李傕一纸诏书将朱儁召回朝廷,第二次讨伐战胎死腹中。.

新!!: 匈奴和討伐董卓之戰 · 查看更多 »

騎馬民族征服王朝說

騎馬民族征服王朝説是日本史学者江上波夫提出的一个有关日本民族起源的假说。 亚洲大陆的騎馬民族的歷史与日本的古墳時代後期类似、古代日本有着騎馬民族型和征服王朝型。故而认为「騎馬民族日本--服論」为一种可能的日本民族起源论(說有一支北亞民族征服了土著)。扶餘與高句麗最接近於他們所謂的騎馬民族。 随着二战后考古学的突破,证实了舊石器時代日本列岛上有人类的存在,使得日本民族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支持东亚騎馬民族征服王朝的代表人物为江上波夫,在他的书中还阐述了騎馬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不同之处,他认为匈奴、突厥这些只是骚扰中国边疆的为游牧民族;而騎馬民族大体上接近于鲜卑和乌桓,尤其是鲜卑是以游牧为主,农业为辅助的社会形态,与游牧民族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而且入主中原后也采取主动汉化的方针。这说法中崇神天皇是日本第一位天皇,是四世纪由加耶来到九州。.

新!!: 匈奴和騎馬民族征服王朝說 · 查看更多 »

马邑之谋

邑之谋,又称马邑之战、马邑之围,是前133年汉朝策划的一场对匈奴的诱敌歼灭战,结果被匈奴识破,没有成功。马邑之谋虽然失败,但结束了汉朝自汉高帝时期以来对匈奴奉行的和亲政策,同时也拉开了汉匈全面战争的序幕。.

新!!: 匈奴和马邑之谋 · 查看更多 »

马援

援(),字文渊,汉族,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汉光武帝时,拜为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

新!!: 匈奴和马援 · 查看更多 »

骡 (虚构人物)

“骡”是艾萨克·阿西莫夫科幻小说基地系列中出现的一个人物,被描写为拥有控制他人情感的强大心智力量,同时也是银河系最伟大的征服者之一。他的存在破坏了哈里·谢顿(同为小说人物)为心理史学定下的“研究对象的随机性和自发性”的前提,直接威胁了谢顿计划的有效性。小说中写到他是罕见的变异人类个体,无法生育后代,所以自称为“骡”。.

新!!: 匈奴和骡 (虚构人物) · 查看更多 »

誥升爰

誥升爰(),一作劉訓兜,西晉時匈奴支系鐵弗部首領,為前任首領劉去卑之子,夏國建立者劉勃勃之高祖父。272年(西晉武帝泰始八年),匈奴右賢王劉猛被部下所殺,後來右賢王(魏書作左賢王)劉去卑之子誥升爰即接管劉猛的部眾。《魏书·铁弗刘虎传》中认为刘虎是刘猛的从子,即诰升爰是刘猛的从兄弟,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劉猛是去卑的弟弟。 309年,誥升爰去世,子劉烏路孤繼立。後來劉勃勃稱帝後,將誥升爰追諡為元皇帝。.

新!!: 匈奴和誥升爰 · 查看更多 »

骷髏杯

骷髏杯,又稱頭蓋杯、首爵,指的是使用人的頭蓋骨製成的杯。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關於骷髏杯的記載。活躍於歐亞大陸沙漠地區的一些游牧民族,有將被自己所殺死的敵人的頭顱製成酒杯的習俗。而在印度教和藏傳佛教裡,也曾使用高僧的頭顱骨製成嘎巴拉碗,以供灌頂儀式使用。.

新!!: 匈奴和骷髏杯 · 查看更多 »

髡髮

髡发(拼音:kūn-fà),是古代东胡及其后代民族的发式,是东胡系诸民族区别于匈奴系诸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古代中国南方各民族也常见此发式。 其特征是将头顶部分的头发全部或部分剃除,只在两鬓或前额部分留少量餘--作装饰,根據性別、民族、歷史時期及個人成長階段不同,髡髮有多種髮式。.

新!!: 匈奴和髡髮 · 查看更多 »

諾彥烏拉墓地

諾彥烏拉墓地(Ноён уулын булш; Noin-Ula burial site)是一處匈奴墓地,它位於蒙古國中央省色楞格河畔的諾彥烏拉山。據專家考證,該古墓建於公元前1世紀至公元1世紀。1924年由彼得·庫茲米奇·科茲洛夫發現,至今已發現兩百多座墓葬,獲得大量的匈奴與漢朝文物,是研究匈奴文化的重要考古資料。.

新!!: 匈奴和諾彥烏拉墓地 · 查看更多 »

高幹

幹(),字元才,東漢末年軍事人物,陳留圉縣(今杞縣圉鎮)人,曾任并州刺史。出身陳留高氏,祖父和父親二代都任官。.

新!!: 匈奴和高幹 · 查看更多 »

鬼方

方,源自曾与轩辕黄帝联姻的氏族−大隗氏。是位於东亚漢地上古時代的小國部族之一,位於今陝西東部、山西北部和內蒙古西部,是商朝時期的外患。《易·既濟》上說:“高宗(武丁)伐鬼方,三年克之。”但兩國人民也有聯姻關係。 鬼方常與昆戎、洛泉、昆夷、緄夷、串夷等混用。在商朝有許多小國都稱“方”,相當於“邦”的意思,例如:土方、𢀛方、苦方、龍方、馬方、蜀方、盂方、羌方、𠭯方、轡方、二邦方等。.

新!!: 匈奴和鬼方 · 查看更多 »

魏尚

魏尚(),西汉槐里(今兴平县)人。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太守。他治军严明,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匈奴远避。一度匈奴进犯,魏尚亲率军狙击,所杀甚众。因报功文书所载的杀敌数字与实际不符(差六個首級),被削职查办。后经冯唐代为辩白,认为对魏尚的处理不当,当面向皇上直谏,汉文帝派冯唐持符节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过,恢复了他云中太守的官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何日遣冯唐”,即是借用此典故,以魏尚自许,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 Category:西汉政治人物 W Category:兴平人 Category:魏姓.

新!!: 匈奴和魏尚 · 查看更多 »

魯元公主

魯元公主(),名不详,汉高祖刘邦和皇后吕雉的唯一女儿。頗受母親呂雉寵愛。嫁赵王张耳之子张敖为妻,生魯王張偃。另有一女张氏,后来成为汉惠帝刘盈的皇后。《史記正義》中提到鲁元公主墓在咸阳县西北二十五里。.

新!!: 匈奴和魯元公主 · 查看更多 »

诛吕安刘

诛吕安刘是中国西汉建立的第二十三年即汉高后八年(前180年)八月二十六日齐哀王起兵至汉孝文帝元年十月一日汉孝文帝即位的六十六日之间所连续发生的两场政变诛吕政变和安刘政变的总称。 皇太后吕雉驾崩前任命侄子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吕王吕产为相国,执掌汉朝军政大权。吕雉同时任命任命宿将灌婴为大将军发兵镇守荥阳,以防东方刘氏诸王起兵篡夺皇位。吕雉驾崩後,吕禄的女婿朱虚侯刘章从妻子处得知岳父立场温和,便密告兄长齐哀王刘襄起兵,刘襄协同叔父楚元王刘交举兵西进,想自立为帝。吕产闻讯想要发兵平乱,但朝中大臣陈平與周勃等人及时介入反呂,将可能发生的全面内战转化为诛吕政变,巧妙的诛杀了吕氏一族。 由于此前汉孝惠帝早亡,吕雉所立皇帝刘弘被質疑並非孝惠帝的親生子,正当性不足,刘襄會同叔父刘交起兵欲争夺皇位。为了解决皇位继承问题,陈平等杀害了刘弘和他的三个兄弟,拥立代王刘恒为皇帝。此后陈平與周勃等人为了稳固皇权做了数种措施,最终安刘,为日后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

新!!: 匈奴和诛吕安刘 · 查看更多 »

谷吉

谷吉,西汉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谷吉在汉元帝时任卫司马。汉元帝初元四年(前45年),匈奴郅支单于派到汉朝的侍子由汉朝送回匈奴,谷吉奉命护送出使匈奴。御史大夫贡禹等主张将侍子送至边塞就回来,谷吉上书,愿送至单于庭,以表示汉朝的信义,谷吉最终被郅支单于所杀。谷吉的儿子就是谷永。.

新!!: 匈奴和谷吉 · 查看更多 »

鲁恭

鲁恭(),东汉大臣。字仲康,东汉扶风郡平陵县(陕西省咸阳市西)人。.

新!!: 匈奴和鲁恭 · 查看更多 »

貲虜

赀虏,亦叫阿赀虏。魏晋杂胡称呼。 赀虏原是匈奴对奴婢的称呼。白鸟库吉考证今通古斯语族之Gold语、Olea语中仍呼从仆、同伴为ze,“虏”则为汉人对匈奴人的称呼。“赀虏”一词实为汉匈混合语。建武年间,匈奴降汉后,原为匈奴俘虏为奴婢的民族多亡匿于河西走廊北部金城郡、武威郡、酒泉郡北黑水、西河东西,畜牧逐水草,掠夺凉州,部落有数万。其内部组成较为复杂,有西域胡,有丁令,也与羌杂处。魏晋十六国时期,称呼游牧于河西走廊北面由多种民族成员组合成的鲜卑化部落。在河西走廊及陇西一带的赀虏,分别被北凉、西秦所统治。十六国南北朝时西北诸族对吐谷浑之蔑称为阿赀虏,又叫“阿柴虏”。.

新!!: 匈奴和貲虜 · 查看更多 »

鲜卑

卑(漢語拼音:Xiānbēi;上古汉语擬音:*Sr-pe),祖先是古代西伯利亞的遊牧民族东胡(一說山戎)或稱通古斯部落。汉朝时期,匈奴以东的遊牧部落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成为乌桓和鲜卑二族。鲜卑主要活动于赤峰市内蒙古东部阿鲁科尔沁旗哈古勒河附近,和辽宁西北部。 2世紀時鮮卑國占据匈奴國領地,稱雄塞北。4世紀西晉滅亡後,鲜卑陸續在今天的中国北方建立前燕、代國、後燕、西燕、西秦、南涼、南燕及北魏等國,而漠北則由鮮卑別支柔然稱霸。439年北魏統一北方,之後時常與柔然發生衝突。而後北魏經歷六鎮之亂後分裂成東魏、西魏,東魏、西魏隨後也分別被北齊、北周所篡。最後北周統一華北,於581年因楊堅篡位而亡。稱霸塞北的柔然汗國也於552年為突厥汗國所滅。於五胡十六國時期在青海建立的鮮卑別支吐谷渾汗國則維持到663年為吐蕃所滅。.

新!!: 匈奴和鲜卑 · 查看更多 »

賀賴頭

賀賴頭,4世纪的匈奴单于,和汉代的匈奴单于不同,賀賴頭單于属于发展较晚的匈奴。前燕光寿元年(357年)贺赖头率三万五千个部落投降前燕皇帝慕容儁,慕容儁拜他为宁西将军、云中郡公,把他们安置在代郡平舒城。后来,贺赖氏和拓跋鲜卑融合,就是南北朝时的贺兰氏。.

新!!: 匈奴和賀賴頭 · 查看更多 »

賀蘭部

賀蘭部,又稱賀賴部,中國古代部族,原依附於匈奴,在拓跋部興起時,與拓跋部有姻親關係,成為重要貴族。賀蘭部的後代,形成契丹部落的主幹。之後逐漸漢化,融入漢族中。 賀蘭姓、賀賴姓、賀姓的先祖,可能出自這個部族。.

新!!: 匈奴和賀蘭部 · 查看更多 »

贝加尔湖

贝加尔湖(p;Байгал нуур, 拉丁转写:,Байгал нуур;意思是“自然之湖”;一说名称来源于“贝音嘎 嘎拉”(蒙古语意为不灭的火焰))。汉朝人称之为「翰海」,五胡十六国時北朝叫「于巳尼大水」,隋唐叫「小海」,18世纪初期的《异域录》称之为“柏海儿湖”,《大清一统志》称为「白哈儿湖」,蒙古称为「达赖诺尔」,意为“海一样的湖”,17世纪20年代的沙皇俄国探索者亦称之为“圣海”;位于俄羅斯西伯利亚伊爾庫茨克州及布里亞特共和國境內,距離蒙古国邊界111公里,為北亚地区不少部族的世居领地,例如布里亚特人居住在湖泊東側地區,於該地豢養山羊、駱駝、牛隻及綿羊。另外,貝加爾湖有「西伯利亞明珠」之稱。 貝加爾湖為大陸裂谷湖,有逾1,700種動物及植物棲息其中,而且2/3為特有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6年將貝加爾湖登錄為世界自然遺產。.

新!!: 匈奴和贝加尔湖 · 查看更多 »

贤 (莎车)

贤(),东汉时莎车国王。 贤的父亲是忠武王延。建武九年(33年),他的哥哥莎车王康去世,贤继位。贤在位时莎车是西域最强大的国家,贤攻打诛杀拘弥国王、西夜国王,让康的两个儿子分别担任两国国王。 建武十四年(38年),莎车王贤、鄯善王安都派使者进贡汉朝,请求重新设置都护。光武帝刘秀因中原初定,没有答应。建武十七年(41年),莎车王贤派使者进贡汉朝,再次请求设置都护。光武帝赐给贤西域都护印绶,以及车辆、旗帜、黄金、锦绣。敦煌郡太守裴遵上书:“夷狄不可假以大权,又令诸国失望。”刘秀下诏书收回都护印绶,改为大将军印绶。莎车使者不肯交换,裴遵强行夺回。贤从此开始怨恨汉朝,仍诈称是西域都护,向西域各国发令,各国全都归附。建武二十一年(45年),莎车王贤骄横跋扈,想要兼并西域,进攻邻国,索求重税,车师前王国、鄯善国、焉耆国等十八国,派王子到洛阳为人质,奉献珍宝,希望汉朝再派西域都护。刘秀因中原初定,匈奴未服,让各国人质都返回,赐他们丰礼。西域各国知道后给敦煌太守裴遵呈送公文:“希望您留下我们的人质,向莎车国宣称:人质已被留下,汉朝的都护不久出关,望莎车暂且停止军事行动。”裴遵奏报刘秀,得到应允。建武二十二年(46年),西域各国当人质的王子长期留在敦煌,因为思乡逃回本国。莎车王贤知道汉朝没有派都护,出兵击败鄯善,击杀龟兹国王建。鄯善王安上书汉朝:“愿再派王子到洛阳做人质,再请汉朝派都护。若汉朝不派都护,只能被迫屈服匈奴。”刘秀回答:“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何去何从,自己选择。”鄯善国、车师国归附匈奴。 永平三年(60年),贤武力强占于阗、大宛、妫塞等三国,派莎车将领镇守。于阗人杀死了莎车守将君得,立休莫霸为王。贤率领西域各国数万军队攻打于阗,被休莫霸打败,贤逃回到莎车国。休莫霸包围莎车时,中箭而死。广德即位为于阗王,贤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广德做妻子。永平四年(61年),于阗王广德率各国兵众三万进攻莎车,用计诱杀莎车王贤,将他杀死,吞并了莎车国。.

新!!: 匈奴和贤 (莎车) · 查看更多 »

贾宗

贾宗(),字武儒,南阳郡冠军县(今河南省邓州市西北)人。是贾复的儿子,爵位为即墨侯。.

新!!: 匈奴和贾宗 · 查看更多 »

贾览

贾览,中国新朝到东汉初期的武将。新末群雄之一,盧芳属下。 建武六年(30年),光武帝劉秀属下代郡太守劉興進軍高柳。贾览联合匈奴騎兵(「胡騎」)迎击,劉興战死。贾览再和匈奴薁鞬日逐王与馮異对战,贾览敗北。 建武九年(33年)夏,大司馬吴汉率军五万余人攻高柳。贾览和同僚閔堪在匈奴騎兵的支援取得作战的優勢。同年秋,驃騎大将軍杜茂駐屯繁畤攻打盧芳属下的尹由。贾览率匈奴騎兵一万余人救援尹由,杜茂败绩。翌年吴汉再领军六万人攻高柳,贾览被匈奴騎兵数千人救援,还是在平城敗北。 建武十二年(36年),贾览随盧芳攻打雲中郡,没有攻下。盧芳部下隨育想要胁迫盧芳投降劉秀。盧芳于是逃奔匈奴。之后,贾览消息不明。.

新!!: 匈奴和贾览 · 查看更多 »

贾逵 (三国)

賈逵(),字梁道,本名衢按裴注《魏略》,河东郡襄陵縣人(今山西襄汾县)。曹魏政權中的軍政奇才,終其一生為曹魏的統一事業作出貢獻。賈逵之子賈充也是曹魏官員,並是西晉的開國元勳。 .

新!!: 匈奴和贾逵 (三国) · 查看更多 »

趋逯

趋逯,是乌孙拊离的孙子,卑爰疐的儿子。 前5年,卑爰疐侵掠匈奴西部边境,匈奴单于派兵还击,杀数百人,抢掠一千余人,驱赶牛畜而回。卑爰疐恐慌,派儿子趋逯到匈奴当人质。匈奴烏珠留單于接受了趋逯,将此事呈报给汉朝。汉哀帝派使节到匈奴责备单于,命令单于将人质归还卑爰疐。单于接受诏令,送回趋逯。.

新!!: 匈奴和趋逯 · 查看更多 »

趙信城

趙信城,古城名,藏有大量的匈奴粟粮,建于公元前123年后,為西漢時期,前將軍趙信投降匈奴後所建築。据《史记·卫青传》,公元前119年的漠北之战时,伊稚斜单于采用赵信之计,将辎重远置在北方,积蓄了大量粟粮在赵信城,作为供应前线作战,因汉军比匈奴骑兵多,会战未结束伊稚斜单于向西北驰去,其粟仓为卫青所获,剩余的粟粮则被烧毁。故址约在今蒙古國杭愛山南麓,史料中没有记载该城的规模和构造。.

新!!: 匈奴和趙信城 · 查看更多 »

趙破匈奴之戰

趙破匈奴之戰發生於前265年,戰國時代趙國名將李牧統率趙軍反擊匈奴的戰爭。.

新!!: 匈奴和趙破匈奴之戰 · 查看更多 »

趙食其

赵食其,西汉将军,祋祤人,在汉景帝、汉武帝属下。本为主爵都尉,汉武帝第十八年(前123年),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斩首六百六十级。元狩三年,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进军马邑;前119年,为右将军,与曹襄、李广、公孙贺随卫青,出定襄,迷路当斩,赎为庶人。.

新!!: 匈奴和趙食其 · 查看更多 »

路孤

路孤,晋朝铁弗匈奴人,刘虎的堂弟,住在新兴郡虑虒之北。刘猛在271年,叛离西晋,被晋军杀死。刘猛的弟弟诰升爰代领铁弗部落。318年,诰升爰的儿子刘虎从朔方侵犯拓跋郁律。七月,拓跋郁律攻败刘虎,刘虎率少部分人逃到塞外,路孤则率剩下的部落投降拓跋郁律。.

新!!: 匈奴和路孤 · 查看更多 »

路蕃

路蕃,曹魏亭侯、《三國志·三少帝紀》:諸葛誕造構逆亂,迫脅忠義,平寇將軍臨渭亭侯龐會、騎督偏將軍路蕃,各將左右,斬門突出,忠壯勇烈,所宜嘉異。其進會爵鄉侯,蕃封亭侯。西晉驍騎將軍。《晉書·胡奮傳》:匈奴中部帥劉猛叛,使驍騎路蕃討之,以奮為監軍、假節,頓軍硜北,為蕃後繼。擊猛,破之,猛帳下將李恪斬猛而降。.

新!!: 匈奴和路蕃 · 查看更多 »

麒麟阁十一功臣

麒麟阁十一功臣是十一位西漢漢宣帝時名臣的总称,后世简称麟阁。 甘露三年(前51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往昔辅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于麒麟阁以示纪念和表扬,后世往往将他们和云台二十八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提,有“功成画麟阁”“谁家麟阁上”“画图麒麟阁”等诗句流传,以为人臣荣耀之最。 十一人中霍光为第一,并为了表示尊重,独不写出霍光全名,只尊称为「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其次为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等,共十一人。.

新!!: 匈奴和麒麟阁十一功臣 · 查看更多 »

車犂單于

车犁单于,原为匈奴右奧鞬王(奧鞬为康居五小王之一),日逐王先贤掸之兄,為亞洲古匈奴的君主之一。 西汉宣帝元凤元年(前57年)奉屠耆单于之命与乌藉都尉各率兵防备呼韓邪單于,因屠耆单于于杀右贤王父子,发生内讧,他乘机自立,号车犁单于;旋即被屠耆单于击败,率部退走西北,后受到乌藉等拥戴,势力复振,不久又为屠耆单于所败;元凤二年,屠耆单于被呼韩邪单于打败自杀,他投降于呼韩邪单于。.

新!!: 匈奴和車犂單于 · 查看更多 »

車牙單于

車牙單于,全称为車牙若鞮單于,挛鞮氏,名且莫車,是西漢末年匈奴單于。 他是搜諧若鞮單于之弟,被其兄搜諧若鞮單于封為左賢王,在其兄死後繼任單于,在位4年(前12年-前8年)。车牙单于以弟弟囊知牙斯为左贤王。车牙单于死后,囊知牙斯即位为烏珠留若鞮單于。.

新!!: 匈奴和車牙單于 · 查看更多 »

車騎將軍

車騎將軍是中國古代的高級將軍官名。漢制,位次於大將軍及驃騎將軍,而在衛將軍及前、左、右、後將軍之上,位次上卿。漢時,車騎將軍主要掌管征伐背叛,有戰事時乃拜官出征,事成之後便罷官。東漢末年開始成為常設的將軍官名,唐朝之後廢除。.

新!!: 匈奴和車騎將軍 · 查看更多 »

軍事戰略

克劳塞维茨將戰略定義為「如何使用戰爭手段以達成戰爭目的的學問」;李德哈特定義為「使用以及分配軍事工具以達成政策目標的藝術」。就以現代用法而言,戰略分為多種層次,傳統的戰略指軍事戰略(Military Strategy),亦即是戰爭的前置規劃、軍事行動的詳細計畫,武力的運動與處置等等。而加上了政治層面,亦即戰爭的指導,則被稱之為大戰略(grand Strategy),此外還有包含經濟、心理各層面的總體戰略(Total Strategy),以及野戰戰略(現在指為戰術Tactic)等較為低層面的說法,但大體來說戰略指的是具有「總體性」的規劃。.

新!!: 匈奴和軍事戰略 · 查看更多 »

軒轅劍外傳 蒼之濤

《軒轅劍外傳 蒼之濤》是台灣大宇資訊所制作的角色扮演遊戲,於2004年2月6日在台湾發行,2004年2月14日在中国大陆发行。故事發生於中國東周的春秋時代及一千年後前秦與東晉的淝水之戰。「蒼之濤」取意於「歷史蒼莽的波濤」,意在表達人相對於滾滾歷史長河之時的渺小。.

新!!: 匈奴和軒轅劍外傳 蒼之濤 · 查看更多 »

黄帝陵

黃帝陵,是傳說黄帝轩辕氏的陵墓,相傳黃帝得道升天,故此陵墓為衣冠塚。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黄帝陵古称“桥陵”,为中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据记载,漢朝之前此處為祭祀軒轅黃帝的軒轅廟,漢武帝時改廟為陵,自唐大历五年(770年)建庙祀典以来,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陵区历经多次修復,最近的一次整修自1993年开始,为此成立了黄帝陵基金会以筹措资金,工程分二期实施,第一期工程2001年8月竣工,2004年开始每年对黄帝陵祭祀国家公祭。.

新!!: 匈奴和黄帝陵 · 查看更多 »

齊郡

齊郡,又名齊國,中國古代郡、國名。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滅齊國,於其故地分置齊郡、琅邪郡。漢初劉邦封韓信為齊王,領田氏齊國故地,後徙韓信為楚王,分齊國為七郡。漢高帝六年(前201年)復置齊國,治所在臨菑縣(縣治在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領七郡七十三縣,其地相當於今山東省北部、中部、膠東半島和東南沿海地區。至武帝時,齊國之地已分為十二郡國,又除齊國為齊郡,屬青州刺史部。西漢後期,齊郡僅轄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淄博市區東部及青州、臨朐、廣饒一帶,人口五十餘萬。王莽改齊郡為濟南郡。漢光武帝復置齊國。魏晉南北朝諸代,或置齊郡,或置齊國。北魏時齊郡屬青州,另於濟南郡之地置齊州。隋初廢齊郡。隋煬帝改齊州為齊郡,治歷城(在今濟南市城區),臨淄改屬北海郡。唐初改郡為州,廢齊郡,復置齊州。.

新!!: 匈奴和齊郡 · 查看更多 »

齐万年

齐万年(), 西晋时期氐族首领。自从曹魏时代,很多少数族内迁后自立。元康六年(296年),匈奴人郝度元联合羌胡二族起兵反晋。當時關中大饑,秦、雍二州的羌人紛起响应,推齐万年为帝,擁兵七萬。他率兵围泾阳(今甘肃平凉西北),威慑关中。晋朝廷派安西将军夏侯骏、建威将军周处--討,受梁王司馬肜節制。 當時齊萬年屯兵梁山(今陝西乾縣),周处以五千精兵出擊,梁王與周處有舊怨,斷其後路,周處孤軍深入,被齊萬年大軍包圍,從清晨激戰到黃昏,殺敵一萬,征西长史卢播、雍州刺史解系不救,周处最终在六陌兵败阵亡。 元康八年,张华、陈準等荐左积弩将军孟观出征。次年齐万年军败于中亭(今陕西武功西),兵敗被杀,此亂前後共四年始平。江統有鑑於此,作《徙戎論》。 Q齐 Q齐.

新!!: 匈奴和齐万年 · 查看更多 »

齐黎

黎,东汉时莎车国王。 齐黎的父亲是莎车王贤。永平四年(61年),于阗王广德诱杀莎车王贤,吞并了莎车国。冬,匈奴将被贤送到匈奴到人质的不居-徵-(齐黎的哥哥)为莎车王。广德再次进攻莎车,杀死了不居--,改立齐黎为莎车王。元和元年(84年),班超征调疏勒、于阗军队进攻莎车。莎车向疏勒王忠进行贿赂,忠背叛汉朝。班超改立疏勒府丞成大为疏勒王。元和三年(86年),班超将疏勒王忠斩首。西域南道从此畅通。元和四年(87年),班超征调于阗等各国军队,共二万五千人,进攻莎车,班超等追击斩杀五千余人,于是莎车投降。.

新!!: 匈奴和齐黎 · 查看更多 »

车师

车(Jū)师(Jushi),也称姑师(Gushi),古代中亚东部西域城郭诸国之一。都城為交河(今中国新疆吐鲁番西北)。东南通往敦煌,向南通往楼兰、鄯善,向西通往焉耆,西北通往乌孙,东北通往匈奴,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站。从考古发掘上来看,車師人操伊朗語系吐火羅语的一種方言。古代车师人的种族还未完全研究清楚,头骨上显示高加索人种与蒙古人种的混合特征。 中国自汉朝武帝时开始将势力渗入西域,车师因为位于西域东侧,受到汉朝极大压力,因此与匈奴联合,为其充当耳目,并攻劫汉朝使节。征和四年(前89年),汉朝同楼兰等国联兵围攻交河,车师投降汉朝。汉宣帝时,遣侍郎郑吉在车师境内渠犁屯田,立军宿为车师王,迁都于渠犁。元康四年(前62年),匈奴另立兜莫为王,率一部分车师国众退往博格达山北麓(今吉木萨尔一带)。自此车师分为前、后两国。 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汉,丧失对西域的全部影响,汉始置西域都护府,任命郑吉为都护。汉元帝初元元年(前48年),又置戊己校尉,在车师前国屯田。其后,车师前王复还交河。据统计,当时车师前国有人口六千余,兵一千八百余人;车师后国人口四千余,兵也是一千八百余人。车师前国国都交河城,车师后国国都务涂谷。戊己校尉在高昌壁的驻地称车师都尉国,戊部候城的驻地(今奇台)称车师后城长国。 王莽建立新朝以后,屡屡欺压车师前、后王,车师被迫重新依附匈奴。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年(45年),车师前、后王与鄯善等国联名遣王子入侍,请复置西域都护,被拒绝。其后车师连续兼并邻近小国,称车师六国。汉明帝年间,车师前部有人口四千余,兵两千人;后部人口一万五千余,兵三千余人,成为西域东部霸主。 永平十七年(74年),窦固等出击车师,前、后王俱降,汉朝遂重设戊己校尉,分屯车师前、后国。不久,北匈奴围攻汉朝屯田军队。汉章帝建初元年(76年),汉放弃车师。汉和帝永元二年(90年),窦宪击破北匈奴,车师前、后王重新服从汉朝。永元八年(96年),车师后王击破前王,次年,汉朝派兵斩车师后王。 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年),汉朝再度放弃西域。元初六年(119年),汉敦煌太守派索班屯驻伊吾,车师前王复降汉。永宁元年(120年),车师后王引北匈奴攻杀索班,击走前王。延光三年(124年),汉西域长史班勇击败北匈奴,次年,班勇进击车师后国,斩其王军就,再次年立加特奴为后王,屯田于柳中(今中国新疆鄯善西南)。汉顺帝永和二年(137年),敦煌太守裴岑出伊吾攻杀北匈奴的呼衍王,安定了车师局势。 其后车师仍然存在了数百年。车师前国于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被高昌的沮渠安周引柔然兵攻破而灭亡,王族逃入北魏。.

新!!: 匈奴和车师 · 查看更多 »

轮台诏

《輪台诏》是前89年(征和四年)汉武帝所下達的诏书,公開向臣民反省过错,使到西汉的统治方针发生了急劇转变,重新回到了与民休息及重视发展经济的轨道,从而可以延续数十年国祚,避免了像秦朝般迅速败亡的结局。 《輪台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内容丰富及保存完整的罪己诏,此后每当朝廷出现危机、遭受天灾及政权处于安危时,帝王多有发布罪己诏。.

新!!: 匈奴和轮台诏 · 查看更多 »

轻骑兵

轻骑兵(Light cavalry)是骑马的轻装部队,与穿着沉重铠甲(有时包括马)重骑兵相对,轻骑兵的主要任务基本上是侦查、掩护、散兵、突袭,并且他们装备矛、劍、弓和之后出现的手枪。 古希腊和古罗马,较少运用轻骑兵,尽管罗马辅助部队经常骑马,但是中亚游牧民族却经常使用轻骑兵。而匈奴、突厥、蒙古人和马扎尔人都很擅长轻骑兵和弓騎兵。 随着欧洲封建制度及骑士的没落,在欧洲大陆中,轻骑兵成为重要的作战部队。许多轻骑兵都装备了火器以替代老式的弓箭。 欧洲人使用轻骑兵的例子还包括斯抓迪亞特、哈伯勒、驃騎兵、chasseurs à cheval、哥薩克、chevau-légers及一些龍騎兵。.

新!!: 匈奴和轻骑兵 · 查看更多 »

龟兹

龟兹(汉语拼音(叶音):Qiūcí,注音符號:ㄑㄧㄡ ㄘˊ,龟兹语:Kutsi,梵文:Kuci(na),维吾尔語:Küsen,),又称曲先、丘慈、邱慈、屈支、丘兹、拘夷、归兹、屈茨,是古代西域绿洲国家。648年唐设安西大都护府于龟兹,安西四镇之一。.

新!!: 匈奴和龟兹 · 查看更多 »

边界

邊界,亦稱疆界,指用於劃分不同政權所轄區域、領地的地理分界線,進而可標示該區域的範圍。边界与国界不是同义词,例如,深圳与香港之间的界线可称为边界,依法实施边界管理、边防检查、边防禁区等行政措施,但不是国界。.

新!!: 匈奴和边界 · 查看更多 »

达希道尔吉·那楚克道尔吉

达希道尔吉·那楚克道尔吉(Дашдоржийн Нацагдорж,),蒙古诗人、小说家、剧作家,蒙古新文学的代表人物。其家族属于包尔吉金部落,所以名字前有时会加上“包尔吉金”(Боржигин)。陈岗龙, 乌日斯嘎拉主编.

新!!: 匈奴和达希道尔吉·那楚克道尔吉 · 查看更多 »

辛庆忌

辛庆忌(),西汉大臣。字子真,狄道人。将軍,父破羌将軍辛武贤。辛慶忌因父任子为右校丞,跟随長羅侯常惠与烏孫作战立功。历任侍郎、校尉,率吏兵駐屯焉耆国。回京任謁者。 汉元帝即位,任命他为金城郡長史,推举为秀才、郎中車騎将,朝廷开始看重他重,迁校尉、張掖太守、酒泉太守。 汉成帝即位,任命他为光禄大夫、左曹中郎将、執金吾。趙充国与辛武賢不和,为了報復,其子殺趙充国族人,辛庆忌連坐,左遷酒泉太守。一年余後,大将軍王鳳推薦辛慶忌,复任光禄大夫、執金吾。触法再度左遷雲中太守,不久回任光禄勳。 災異起,丞相司直何武上封事推荐重用辛慶忌。辛慶忌在鴻嘉元年(前20年)为右将軍諸吏散騎給事中,三年(前18年)兼任光禄勲,永始2年(前15年),为左将軍。元延元年(前12年),在官病逝。 辛慶忌性格質素恭敬、喜好馬与馬車堪称豪奢。使匈奴、西域心服。 其子辛通为護羌校尉、辛遵为函谷关都尉、辛茂为水衡都尉、太守。.

新!!: 匈奴和辛庆忌 · 查看更多 »

近肖古王

近肖古王(;在位时间:346年—375年)是朝鲜半岛三国时期百济的第十三任君主,名句。.

新!!: 匈奴和近肖古王 · 查看更多 »

霍去病

霍去病(),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人,卫子夫的姨甥,衛青的外甥,西汉漢武帝時代對抗匈奴的名將。.

新!!: 匈奴和霍去病 · 查看更多 »

霍光

霍光(),字子孟,西汉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人,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名将霍去病异母弟,昭帝上官皇后外祖父,宣帝霍皇后之父。先后任郎官,曹官、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大司马、大将军等职位,封博陆侯,谥号为宣成,是以又被尊称为博陆宣成侯。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期间曾主持废立昌邑王。宣帝地节二年霍光去世,过世后第二年霍家因谋反被族诛。 霍光本人身高七尺三寸(约折合1.68米),皮肤白皙,眉目疏朗,胡须很美,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他常被人和伊尹并提,称为伊霍,后世往往以「伊霍之事」代指权臣摄政废立皇帝。.

新!!: 匈奴和霍光 · 查看更多 »

霫,又稱白霫,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北方古代少數民族,匈奴之別種,鐵勒十五部之一,以狩獵、游牧為生,勝兵三千人。白霫自6世紀開始興起,游牧於潢水(今西拉木倫河)以北、拔野古東的獨洛河(今圖拉河)東北等地。白霫東接靺鞨,西至突厥,南至契丹,北與烏羅渾相接。地周二千里,四面有山,環繞其境。人多善射獵,好以赤皮為衣緣,婦人貴銅釧,衣襟上下懸小銅鈴,風俗略與契丹同。 白霫隨同鐵勒臣服於突厥。唐太宗擊敗東突厥之後,改歸附於唐朝。當時有都倫紇斤部落四萬戶,勝兵萬餘人。貞觀三年,其君長遣使貢方物。647年,以其地為寘顏州,白霫封族長為刺史,轄區在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大興安嶺西南至蒙古國東方省一帶,還有一部分白霫人被遷徙到今天的內蒙古赤峰一帶的居延州。最後後遷潢水以南,歸附於奚族。.

新!!: 匈奴和霫 · 查看更多 »

范夫人

范夫人可以指:.

新!!: 匈奴和范夫人 · 查看更多 »

范夫人城

范夫人城为汉朝城池,在西汉漠北匈奴部境。 范夫人城扼夫羊句山峡北口,为河西走廊要道。即今蒙古国南戈壁省古尔班赛汗山西部哈尔戛音达坂北、达兰扎达加德西北。一说约在今内蒙古百灵庙北。原本为汉朝将领所筑,将领去世,其妻范夫人率余众保卫,因以为名。汉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兵败范夫人城,降匈奴。.

新!!: 匈奴和范夫人城 · 查看更多 »

范迁

范迁(),字子庐,沛国(今安徽省濉溪县西北)人,东汉司徒。 范迁开始为渔阳郡太守,以智慧谋略安边,使匈奴不敢入境。后为河南尹,汉明帝永平五年(62年),范迁代郭丹为司徒。有清廉之名,持身俭约,家无余财,田不过一顷,宅有数亩。全部让给哥哥的儿子。其妻曾对他说,你有四个儿子而无立锥之地,应节余俸禄,为后代添置产业。他说备位大臣而蓄财,怎么能警示后来人呢。范迁在位四年卒,家无担石之粮。.

新!!: 匈奴和范迁 · 查看更多 »

范明友

范明友(),隴西郡(大致在今天甘肅省南部和東南部。)人。西漢大將,為當時執政的大將軍霍光女婿。.

新!!: 匈奴和范明友 · 查看更多 »

郁立师

郁立师国,西域古国。在今中国新疆叶城县南,国王治所在内咄谷。西至疏勒千里。离长安八千八百三十里。190户,1445口,胜兵三百三十一人。属官辅国侯、左右都尉、译长各一人,东与车师后城长国、西与卑陆、北与匈奴接。东汉以后,成为车师的属地。.

新!!: 匈奴和郁立师 · 查看更多 »

郝散

郝散(),表字及籍貫不詳。匈奴人,西晉時一名叛變領袖。.

新!!: 匈奴和郝散 · 查看更多 »

胡可以是:.

新!!: 匈奴和胡 · 查看更多 »

胡奮

胡奮(),字玄威,安定臨涇人。魏晉三國時期晉國武將。車騎將軍胡遵的兒子,胡烈之兄。.

新!!: 匈奴和胡奮 · 查看更多 »

胡人

胡人,或稱胡族,中國古代漢族對外族的稱呼,主要是指歐亞大草原上的遊牧民。该名称来源一说是匈奴人在历史上自称为“胡”,另有说法为鹘人的错写,因为草原游牧民族多有养鹰的传统,秦汉时期的胡人一般指匈奴人,晋朝的五胡乱华指的是内迁的匈奴、鲜卑、羯、羌、氐。到唐代似乎对胡人有了比较严格的区别。唐有彦琮独分梵胡,葱岭以西並属梵种,铁门之左,皆曰胡乡”。这是说梵人不称胡,其实突厥人也不称胡。唐代的胡专指深目高鼻或高加索人种的西域人,胡和突厥亦有严格区别。南宋的《翻译名义集》曰:“自汉至隋皆指西域以为胡国。.

新!!: 匈奴和胡人 · 查看更多 »

胡汉分治

胡汉分治是十六国时期诸胡族统治者实行的民族分治政策。西晋末年,匈奴贵族刘渊建立汉国,设单于左辅、右辅,专治理胡人。所谓胡人即泛指北方诸胡族。其子刘聪继位后,进一步健全胡汉分治制度,以子刘粲为大单于,设左右辅,各管六夷10万落,每万落置一都尉;另设左右司隶,专治理汉人,各管20余万户,每万户置一内史,共43内史。其实质是依靠和利用匈奴及其他胡人贵族压迫汉人。羯族首领石勒建立后赵,也设内史专治理汉人,另置大单于镇抚百蛮。后赵抬高羯族地位,称为“国人”。严禁称“胡”,凡胡物都改名。虽然石勒严禁胡人欺凌汉族官僚地主,但实际并无收效,有时汉族高官也不能幸免。鲜卑贵族建立的后燕政权在后期也实行胡汉分治政策。这种政策加剧了当时的民族矛盾。 Category: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Category:五胡十六国政治.

新!!: 匈奴和胡汉分治 · 查看更多 »

胡春香

胡春香(,),越南詩人,生於後黎朝末年,經歷西山朝,卒於阮朝初年。胡春香擅寫喃字詩,被譽為越南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她的詩在內容和思想上歷來引起不少爭議,越南歷代對她褒貶不一,卻在形式和藝術技巧上有驚人成就,而她的生平也是另一個具爭議性的話題。現代越南詩人春耀肯定了她對越南文學發展的貢獻,稱她為「喃字詩女王」。她的詩大多散佚,仅存五十首,收錄在《春香诗集》中,亦传诵一时 。.

新!!: 匈奴和胡春香 · 查看更多 »

郭丹 (东汉)

郭丹()字少卿,东汉南阳郡穰县人(今河南省邓州市)。郭丹七岁丧父,后去长安求学,官至司徒,为官清廉,但晚年却因听信奸吏错判陇西太守邓融入狱,而被免职。汉明帝永平五年(62年),郭丹在家中逝世,终年八十七岁。.

新!!: 匈奴和郭丹 (东汉) · 查看更多 »

郭伋

郭伋(),中国东汉右扶风茂陵人,字细侯,父蜀郡太守郭梵。.

新!!: 匈奴和郭伋 · 查看更多 »

郭开

郭开,生卒年不详,战国末年赵国奸臣,历仕赵悼襄王、赵王迁两代君主,因谗言陷害赵国名将廉颇、李牧害赵国灭亡。.

新!!: 匈奴和郭开 · 查看更多 »

郭化若

郭化若(),原名郭可彬,曾用名郭俊英、郭化玉、郭化羽等,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新!!: 匈奴和郭化若 · 查看更多 »

郭凉

郭凉,字公文,幽州右北平郡(今辽宁省凌源市)人,中国东汉将领。 郭涼身長八尺,壮勇武猛,虽是武将,通晓经书,多智略,明晓边事,在北方有名。最初,被幽州牧朱浮招聘任用为兵曹掾。薊城乱起,郭凉击彭宠有功,封广武侯。 建武年间为雁門郡太守,建武九年(33年),驃騎大将軍杜茂在雁門郡繁畤县攻打盧芳部将尹由。盧芳的将领賈览率胡人騎兵一万援救,郭凉、杜茂敗退。後固守以待盧芳軍内部分裂。郭凉熟谙边情,守御有方,诱降卢芳部属颇多,卢芳势力遂弱。 建武十二年(36年),盧芳攻打雲中郡失敗,尹由任用雁門人賈丹、霍匡、解勝为将帥守備雁門郡平城,结果他们殺害尹由归降郭涼。郭涼将事情報告给汉光武帝,賈丹等被封为列侯。盧芳方面的城邑渐次来降,郭涼誅滅雁門豪族郇氏,保護一般民众,平定雁門郡。盧芳于是逃到匈奴。光武帝以他的功績,擢升郭涼之子为中郎,担当左右宿衛。.

新!!: 匈奴和郭凉 · 查看更多 »

胭脂

胭脂,又称脂粉,是一种化妝品,可以塗於嘴唇,如同唇膏,亦可當作腮紅、粉餅使用,塗擦于面颊,特别是腮部,颜色多为含有红色成份的暖色调,使臉部紅潤,增加美觀與健康感。使用腮紅,可達到改變以及調整臉型的效果。腮紅的質地包括液狀、膏狀以及粉狀。.

新!!: 匈奴和胭脂 · 查看更多 »

郑吉

郑吉,(),会稽(郡治吴县,尉治山阴(今绍兴))人,西汉名将,官至西域都护,长期活跃于西域,因功被汉宣帝封为安远侯,前49年郑吉死于军中,《汉书》有其传。西汉经张骞、常惠、郑吉、陈汤等数十年经营终将匈奴势力逐出西域。前60年出任第一任西域都护。 Z郑 Z郑 category:鄭姓.

新!!: 匈奴和郑吉 · 查看更多 »

郅都

郅都,生卒年不詳,西汉时期河东郡杨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人。汉文帝时任郎官,汉景帝时先后任中郎将、济南郡太守、中尉、雁门郡太守。郅都任中尉时执法严格、不避权贵,人称“苍鹰”;任雁门太守时使匈奴闻名丧胆,被誉为“战克之将,国之爪牙”。.

新!!: 匈奴和郅都 · 查看更多 »

郅支城

郅支城是古代地名,在今哈薩克斯坦南部江布爾州江布爾市。亦稱郅支單于城。.

新!!: 匈奴和郅支城 · 查看更多 »

郅支單于

郅支單--(?-前36年)全稱郅支骨都侯單于,名呼屠吾斯,是匈奴的單于,於前56年—前36年在位,第12代虛閭權渠單于之子,呼韓邪單于的哥哥。 前60年,匈奴因握衍朐提单于不得人心,造成五單于爭位的內亂,郅支當時本為左賢王,進位為單--,他打敗殺死了握衍朐提单于,又打敗了佔有蒙古東部的呼韓邪加以流放,使之投降漢朝。其他向西域發展,攻打烏孫,迫使康居求和,並在當地築城。前36年漢朝西域都護甘延壽和副校尉陈汤派兵攻打,城陷,郅支單--死。.

新!!: 匈奴和郅支單于 · 查看更多 »

郅支围城战

郅支围城战是公元前36年(汉元帝建昭三年)发生于西汉与匈奴首领郅支单于之间的战役,結果来自蒙古高原东部鄂嫩河的郅支单于战败被杀。这是西域都护府建立以来在西域政治上第一次发挥作用。郅支围城战大致发生于今哈萨克斯坦东部、塔拉斯河畔附近,也是中国古代歷史上,軍隊到达過最西端之地。751年,著名战役怛罗斯战役亦发生于同一区域。 郅支单于城建于公元前44年后,即中亚康居国用了2年时间为在蒙古高原东部战败的匈奴左贤王所筑之城,匈奴为纯粹的游牧民族,筑城技术仍停留在原始阶段;据《汉书》记载,该城共有两重,内部是土城,土城外围是重木,而且筑有城楼,城的最内部有单于內室或内宫。.

新!!: 匈奴和郅支围城战 · 查看更多 »

舜 (焉耆)

舜,东汉时焉耆王。 焉耆在两汉之际依靠匈奴,反叛汉朝。13年,焉耆国首先背叛,杀死了新朝西域都护但钦。45年,莎车王贤兼并西域,不断进攻邻国,焉耆国和车师前王国、鄯善国等十八国,派王子到洛阳,请求汉朝再派西域都护。刘秀因中原刚刚安定,没有同意。73年,班超出使西域,75年,焉耆王舜和儿子忠联合龟兹进攻东汉西域都护陈睦,陈睦全军覆没。围攻疏勒,在耿恭的坚持下守住疏勒。94年,西域都护班超征发龟兹、鄯善等八国,共七万余军队,讨平焉耆。.

新!!: 匈奴和舜 (焉耆) · 查看更多 »

阎膏珍

閻膏珍(大夏語:,Vima Kadphises)是贵霜帝国的第三任君主,约公元1世纪后半叶在位。在位期间贵霜国势强盛,征服阿富汗和印度半岛西北部。与中国汉朝和罗马帝国保持友好关系,相互间有贸易往来。.

新!!: 匈奴和阎膏珍 · 查看更多 »

阏氏

氏,读作"烟支",是匈奴人之妻或者妾的称号,意義近似漢文中的夫人。匈奴帝國時期,匈奴统治阶级实行一夫多妻制。阏氏,源于胭脂花,即红花。匈奴人以女人美丽可爱如胭脂,因而得名。匈奴的河西地区焉支山盛产植物红花,其汁可做胭脂,用以美容。匈奴阏氏可能有用胭脂妆饰脸面的习惯,如中原贵族妇女。.

新!!: 匈奴和阏氏 · 查看更多 »

蘭氏

蘭氏,匈奴氏族之一,為匈奴氏族,經常與匈奴單于通婚。 蘭氏為匈奴大氏族之一,與呼衍氏、須卜氏、丘林氏並稱為四大氏族。攣鞮氏與大氏族互相聯姻,共同統治控制匈奴,大氏族有聽訟斷獄之權。 《晉書》記載,他們世官左當戶、右當戶。後代融入蘭姓。.

新!!: 匈奴和蘭氏 · 查看更多 »

阴山之战

山之战是唐与突厥的战争中一次关键性的战役,唐朝在这次战役中彻底击败了东突厥汗国,东突厥頡利可汗后被俘虏,东突厥从此灭亡。唐军统帅李靖于贞观四年(630年)二月趁夜袭击阴山东突厥驻地,因此也叫做“李靖夜袭阴山”或者“夜袭阴山”。.

新!!: 匈奴和阴山之战 · 查看更多 »

阿史那氏

阿史那氏,突厥可汗出身的氏族,為突厥王族。根据《周书·突厥传》记载,突厥可汗姓阿史那氏,居金山(今阿尔泰山),他们在六世纪反抗柔然,552年建國,两兄弟土门与室点密分别成为东突厥与西突厥始祖。 他们740年被回紇打败,有些归付唐朝,唐朝有名将阿史那社爾。后归附隋唐的人,有的改姓史(如史思明)。唐太宗时,阿史那·思摩被赐姓李,改称李思摩。 吐火罗国和可萨汗国的可汗、叶护出自阿史那,但可萨可汗没实权,真正有权的是汗伯克。.

新!!: 匈奴和阿史那氏 · 查看更多 »

阿巴坎遗址

阿巴坎遺址,是匈奴管辖西北边疆坚昆地区的一座中国式建筑宫殿城址,位于今俄罗斯哈卡斯共和国阿巴坎南8公里处,为俄罗斯考古队所发掘,距东部布里亚特共和国首都乌兰乌德为1093.70公里,是俄罗斯境内所发掘的首座中国式建筑。遗址地点在西汉时期为坚昆游牧之地(今叶尼塞河上游),其东境为丁零游牧之地(今布里亚特共和国的贝加尔湖)。 其宫殿主人存有不同观点,有学者认为是李陵晚年与他匈奴妻子或新朝末年卢芳的住所,L.A. Evtyukhova (Л.А. Евтюхова), Southern Siberia in Ancient Times Южная Сибирь в древности). In: "Tracing Ancient Cultures between the Volga and the Pacific" (По следам древних культур: от Волги до Тихого Океана). Moscow, 1954, pp. 195-224.Temporini, Hildegard, etc.(1979), pg. 700. Aufstieg und Niedergang der romischen Welt. Walter de Gruyter. ISBN 3110071754.A.A. Kovalyov (А.А. Ковалёв),, in "Ethnohistory and archaeoilogy of Northern Eurasia: theory, methodology, and the recearch practice" ("Этноистория и археология Северной Евразии: теория, методология и практика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Irkutsk, 2007, pp. 145-148. 也有认为是匈奴复株累若鞮单于和和亲公主王昭君所生的长女须卜居次的居所。周连宽,苏联南西伯利亚所发现的中国式宫殿遗址,考古学报,1956年第04期。.

新!!: 匈奴和阿巴坎遗址 · 查看更多 »

阿兒渾

阿兒渾是陶宗儀的《南村輟耕錄》中所說色目人三十一種的第十三種。又叫阿鲁浑、合剌温、阿剌浑,是回族的組成部分。分佈在塔拉斯至八剌沙袞(Balasagun)之間。更準確是吉爾吉斯的楚河流域。阿兒渾人有混血種的意思。克什米爾的拉達克与列城人稱呼維吾爾人與克什米爾人通婚生產的子女為阿兒渾人,因此有混種的意思。他們是匈奴後裔,分佈在哈薩克斯坦中部,在卡拉干達州佔絕對多數。人口大約500000人。拔悉密是他們其中一族源。他们是中玉茲领袖。 他們信仰伊斯蘭教,他們的居住地區是黑汗王朝管理的地區,因此也是王朝的組成部分,元朝也有阿兒渾軍。在蕁麻林,豐州一帶從事納失失錦緞生產。元朝末年稱為回回。明朝後基本上溶入回族與烏茲別克族。哈薩克汗國中帳的阿爾根也是他們的後人。有人說他們名稱是蒙古帝國,帖木兒帝國時河中及以北一帶的arghun,argon,清代叫阿尔干(他們是中帳的領袖)。吉尔吉斯族也有阿兒渾部落。.

新!!: 匈奴和阿兒渾 · 查看更多 »

阿罗多

阿罗多,东汉时车师后部王。 汉桓帝永兴元年(153年),他和戊部侯严皓不和,围攻屯田且固城,杀伤官吏士兵。不久因为后部侯炭遮领余众叛乱降汉,带着母亲妻儿随从一百余人流亡北匈奴。敦煌郡太守宋亮立后部故王军就的儿子卑君为后部王。他从匈奴回来,和卑君争夺王位。戊校尉阎详害怕他引匈奴扰乱西域,于是支持阿罗多复位。.

新!!: 匈奴和阿罗多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الامبراطورية العربية,632年—1258年)是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于中世纪创建的伊斯兰教穆斯林哈里發帝國(本意為「哈里發的領地」)。唐代以来的中国史书,如《经行记》、《旧唐书》、《新唐书》、《宋史》、《辽史》等,均称之为大食帝國(波斯语Tazi或Taziks的译音),而西欧则习惯将其称作萨拉森帝国(在拉丁文中意指「东方人的帝国」)。帝国存在了600多年,主要有神权共和时期和伍麥葉王朝、阿拔斯王朝两个世袭王朝。帝国最强盛的时候,疆域东起印度河和中国边境,西至大西洋沿岸,北达裡海,南接阿拉伯海,是继阿契美尼德王朝、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阿拉伯帝国的兴起改变了周边许多民族的发展进程,在中世纪的历史上對科技及醫學的發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新!!: 匈奴和阿拉伯帝国 · 查看更多 »

阿拉善盟

阿拉善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辖境西南与甘肃省接壤,东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毗邻,东界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北与蒙古国交界,国境线长735公里。地处内蒙古西部阿拉善高原,由西至东分別为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东部为阴山余脈,东南部为贺兰山,西部为马鬃山,南部为合黎山和龙首山。黄河流经东部边缘,西部有额济纳河往北注入居延海。全盟总面积24.81万平方公里,人口24.35万,盟行政公署驻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主要旅游景点有西夏国军事重镇黑城遗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及胡杨林。.

新!!: 匈奴和阿拉善盟 · 查看更多 »

蘇建

苏建,(),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漢校尉、衛尉、代郡太守。.

新!!: 匈奴和蘇建 · 查看更多 »

蘇竟

蘇竟,中国西漢末期、东汉初期政治人物、武将,字伯況,司隸扶風平陵县人。.

新!!: 匈奴和蘇竟 · 查看更多 »

赫连勃勃

夏武烈帝赫连勃勃(),字屈孑,匈奴铁弗部人,原名劉勃勃,中國十六国时期夏國建立者。勃勃是南匈奴單于的後裔,其父劉衞辰死於北魏進攻後,勃勃依靠後秦高平公沒弈干,又得後秦君主姚興賞識。及後就以後秦與魏通好而叛秦,殺害沒奕干並自立,建北夏國,屢度進攻後秦。隨後更乘東晉滅後秦後班師的機會佔領關中。.

新!!: 匈奴和赫连勃勃 · 查看更多 »

赫连罗提

赫连罗提,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匈奴铁弗部人,夏國开国皇帝赫连勃勃的兄子。 开始随父祖为刘姓,为刘罗提。龙升元年(407年),赫连勃勃自立为天王,建立夏国。罗提受封左将军。龙升四年(410年),受命率领步骑兵一万攻打后秦将领姚广都,击破定阳(今陕西省宜川县西北),屠杀将士四千余人。凤翔元年(413年),全族从刘姓改为赫连姓。次年,统兵南攻打池阳(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被后秦车骑将军姚裕击退。.

新!!: 匈奴和赫连罗提 · 查看更多 »

赫連助興

赫連助興,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匈奴铁弗部人,夏國开国皇帝赫连勃勃的儿子。 赫連助興在哥哥赫连昌当皇帝时,镇守长安。426年,镇守蒲阪的夏国东平公乙斗在北魏司空奚斤大军到达前,听说都城统万陷落,放弃蒲阪城,向西逃往长安。赫连助兴于是与乙斗放弃长安,西逃安定郡。十二月,奚斤率军进入长安,夏国秦州、雍州的氐族、羌族部落,全部投降奚斤。北凉国君(河西王)沮渠蒙逊和氐王杨玄也派使臣归附北魏。.

新!!: 匈奴和赫連助興 · 查看更多 »

赫連姓

赫連姓是漢字複姓,源自匈奴攣鞮氏。十六國時期,匈奴鐵弗部劉勃勃建立大夏,稱大夏天王、大單于,以「帝王者,系為天子,是為徽赫,實在天連」之義,改姓赫連,即赫連勃勃,是謂赫連氏之始祖。.

新!!: 匈奴和赫連姓 · 查看更多 »

赫連定

赫連定(),小字直獖,十六國時期夏國君主,匈奴鐵弗部人,赫連勃勃五子,赫連昌之弟,赫連勃勃在位時被封平原公,鎮守長安。 夏國皇帝赫連昌承光二年(426年),北魏大舉攻夏,赫連定與北魏軍對峙於長安一帶。次年(427年),夏國都城統萬(今內蒙古烏審旗南白城子)陷落,赫連定逃往上邽(今甘肅天水)與赫連昌會合,被進封平原王。承光四年(428年),北魏攻上邽,赫連昌被擒,赫連定逃奔平涼(今甘肅平涼),即皇帝位,改年號勝光。 赫連定繼位時夏國已侷促一隅,情勢窘迫,不復當年,因此欲與正在北伐的南朝宋結盟,北魏得到消息後決定一舉滅夏國。勝光四年(431年),一路敗退的赫連定無路可退,遂向西攻滅為北涼所逼情勢更加窘迫的西秦。數月後欲再攻北涼,於半渡黃河時,被吐谷渾首領慕容慕璝派軍襲擊,赫連定被俘。次年(432年),赫連定被吐谷渾送往北魏,北魏將其處死。.

新!!: 匈奴和赫連定 · 查看更多 »

赫連安

赫连安,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匈奴铁弗部人,夏國开国皇帝赫连勃勃的第七子。 414年,夏王赫连勃勃册立夫人梁氏为王后,册封赫連安为中山公,赫連安的大哥赫連璝為太子,二哥赫連延为阳平公,三哥赫連昌為太原公,四哥赫连伦為酒泉公,五哥赫连定为平原公。六哥赫連滿为河南公。424年,赫連璝杀死赫连伦,反叛,赫連昌再杀死赫連璝。次年,赫連昌即位。赫連昌被北魏俘虏后,赫连定即位。.

新!!: 匈奴和赫連安 · 查看更多 »

赫連乙斗

乙斗,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匈奴铁弗部人,夏國开国皇帝赫连勃勃的弟弟,刘卫辰的幼子。 乙斗开始随父祖为刘姓,龙升元年(407年),赫连勃勃自立为天王,建立夏国。封乙斗右仆射。凤翔元年(413年),全族从刘姓改为赫连姓。承光二年(426年)十一月,夏国镇守蒲阪的守将东平公赫连乙斗,听说北魏司空奚斤率军将至,遣使往都城统万向皇帝赫连昌告急。使者到统万,见北魏大军包围统万,便回去报告乙斗:“统万已被攻陷。”赫连乙斗害怕,放弃蒲阪,西逃长安。奚斤攻克蒲阪。赫连昌之弟赫连助兴镇守长安,赫连乙斗到长安,二人放弃长安向西逃往安定。胜光三年(430年)十一月十五,北魏军进攻安定,守城的赫连乙斗弃城,逃奔长安。裹胁数千家百姓西逃上邽。.

新!!: 匈奴和赫連乙斗 · 查看更多 »

赫連達

赫連達(),字朔周,西魏、北周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匈奴族,赫連勃勃後裔。 魏孝文帝時,改姓为杜姓。西魏时赫連達时奉诏改回赫連姓。开始随贺拔岳征战,贺拔岳死后,他赞成赵贵的建议迎立宇文泰,他自请迎接宇文泰。竭诚侍奉宇文泰,作战有功。居官能遵法度、慎于刑罚,周武帝保定初年,官至大将军、夏州总管。他廉洁有善抚边民。封乐川郡公。建德二年(573年),赫连达卒。子赫連遷嗣,官至大将軍、蒲州刺史。.

新!!: 匈奴和赫連達 · 查看更多 »

赫連昌

赫連昌(),一名折,字還國,十六國時期夏國皇帝,匈奴鐵弗部人,赫連勃勃三子,赫連勃勃在位時被封太原公。 夏真興六年(424年),赫連勃勃欲廢太子赫連璝,改立酒泉公赫連倫,赫連璝發兵攻殺赫連倫,後赫連昌再襲殺赫連璝平亂,赫連勃勃遂以赫連昌為太子。真興七年(425年)赫連勃勃去世,赫連昌繼位,改元承光。 承光二年(426年),北魏大舉攻夏,克長安。次年(427年),占領夏國都城統萬(今內蒙古烏審旗南白城子),赫連昌逃往上邽(今甘肅天水)。承光四年(428年),北魏攻上邽,會戰中赫連昌因馬失前蹄墜地而被生擒。 赫連昌被俘後,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十分禮遇他,不僅使其住在西宮,更把皇妹嫁給他,並封會稽公。拓跋燾亦常命赫連昌隨待在側,打獵時二人有時亦單獨並騎,赫連昌素有勇名,因此拓跋燾可說對赫連昌十分信任。北魏神䴥三年(430年)又被封為秦王。 北魏延和三年(434年),赫連昌叛魏西逃,途中被抓獲格殺。.

新!!: 匈奴和赫連昌 · 查看更多 »

赵姬 (汉朝)

赵姬()是刘邦的情妇,淮南王刘长的生母。 赵姬起初是赵王张敖的一名侍妾。高祖八年(前199年),刘邦从东垣县經过趙國,女婿张敖为了讨好刘邦,将赵姬送交刘邦伴宿,获得刘邦宠幸后,赵姬有孕,赵王張敖不敢将赵姬收回内宫,便修筑外宫让她居住。 前198年,赵国丞相贯高设计刺杀刘邦未果,张敖和美女赵姬都受牵连入狱。赵姬告訴官吏,自己已怀有刘邦之子,官吏報告刘邦,刘邦因生氣张敖,不理會赵姬。赵姬的弟弟赵兼只好请求让辟阳侯审食其向吕后求情,吕后出于嫉妒,没有答应,审食其也没有坚持赵姬的请愿。最后,赵姬生下刘长后悲愤自杀。官吏带着刘长拜见刘邦,刘邦后悔,命吕后抚养刘长,并将赵姬葬在家乡真定县。 汉文帝時,刘长与匈奴,闽越首领一起合谋造反,大臣们觉得应该判死罪,汉文帝于心不忍,赦免了他,但废除了他的王号,将他贬到蜀郡严道邛邮(今四川雅安),途中,刘长絕食而死。.

新!!: 匈奴和赵姬 (汉朝) · 查看更多 »

赵宣成帝

赵宣成帝,名字无考,新兴(今山西忻州市)匈奴人,刘防的儿子,刘曜的父亲。刘曜年幼时,他就死去,刘曜因此由刘渊抚养长大。318年,刘曜称帝,追尊自己的父亲为宣成皇帝。.

新!!: 匈奴和赵宣成帝 · 查看更多 »

赵云

趙雲,字子龍,是中國三國時期的蜀漢千古名將,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身高八尺,姿顏雄偉。初從公孫瓚,後歸劉備、劉禪。歷任牙門將軍,偏將軍、領桂陽太守,翊軍將軍,領中護軍、征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鎮東將軍。箕谷失利後自請貶為鎮軍將軍。故后追諡曰順平侯,是为永昌亭顺平侯。 陈寿在撰写《三国志》的时候,将赵云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的事迹合记成《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罗贯中的長篇小說《三国演义》中又将該五人并称“五虎上将”,广为世人所知。.

新!!: 匈奴和赵云 · 查看更多 »

赵信

赵信(),匈奴人,原來为匈奴部落的小首領,擔任匈奴相国时归附汉朝,而被汉朝封为翕侯。汉武帝元朔六年(前123年),卫青率军征讨匈奴,赵信擔任前将军。右将军苏建,與赵信率领的3千余骑兵遇到单于的军队,大战一日有余,几乎全军覆没。于是赵信率领剩余的约8百骑兵投降匈奴。赵信投降匈奴后,单于封他为自次王,并且把自己之姐嫁他。在此后的汉朝对匈奴的作战中,赵信多次为匈奴出谋獻策。 Z Z Z.

新!!: 匈奴和赵信 · 查看更多 »

赵充国

赵充国,字翁孫,汉朝名臣、名将。陇西郡上邽人(今甘肃省天水市)人。.

新!!: 匈奴和赵充国 · 查看更多 »

赵国

赵国,戰國七雄之一的諸侯國,也作勺国,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后迁都中牟(今河南鹤壁),又迁至邯郸(今河北省邯郸),疆土主要有当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陕西省东北隅。西有秦国,南有魏国、韩国,东有齐国,东北燕国,北方则是林胡、楼烦、东胡等游牧民族的地域。另外赵国附近还有小国中山国。.

新!!: 匈奴和赵国 · 查看更多 »

赵破奴

赵破奴,太原人,西汉将军。.

新!!: 匈奴和赵破奴 · 查看更多 »

赵武灵王

赵武靈王(),嬴姓,赵氏,名雍,中国战国中后期赵国的君主。死后谥号武灵。 生於趙肅侯十年(前340年),在位(前325至前299年,共27年)时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赵国因而得以强盛,灭中山国,败林胡、楼烦二族,辟雲中、雁门、代三郡,并修筑了“赵长城”。 武灵王禪讓王位予赵惠文王,自己退居幕後,號稱「主父」。因為儲君廢立問題,在趙惠文王四年(前295年)的沙丘之乱中被幽禁而饿死,赵侯称王,自武灵王谥号始。.

新!!: 匈奴和赵武灵王 · 查看更多 »

赛里斯

赛里斯(拉丁文:Serica、Seres、Sinica,希腊文:Σῆρες),意为丝国、丝国人,是战国至东汉时期古希腊和古罗马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对与丝绸相关的国家和民族的称呼,一般认为指当时中国或中国附近地区。拉丁文Sērēs原意是“有关絲的”,一般被認為是源於中國字“丝”。丝国人更可能指买卖丝绸的中间商,譬如在丝绸之路上被希腊人或罗马人遇到的丝商。.

新!!: 匈奴和赛里斯 · 查看更多 »

閏振單于

閏振单于(),為亞洲古匈奴的君主之一,他於前60年自立單于,是繼烏籍單于之後的另一單于。 开始为休旬王,屠耆单于从弟,姓攣鞮氏,名不明。汉宣帝五凤二年(前56年)兄屠耆单于为呼韩邪单于稽侯狦所败自杀,呼韩邪单于击斩烏籍單于后,复都單于庭,势衰。休旬王率所部五六百骑击杀左大且渠,吞并其兵,在西边自立为闰振单于。五凤四年(前54年),閏振单于率众攻击自立于东边的郅支单于呼屠吾斯,兵败被杀。在位3年。.

新!!: 匈奴和閏振單于 · 查看更多 »

閩越

閩越(Mìng-uŏk;Bân-oa̍t;Mâing-ṳ̆e;Máng-e̤̍h),又稱為閩粵,亦稱為無諸國。狭义上的闽越指今中國福建省。在中國戰國時期,越國被楚國所滅,於越人外遷至闽中地区,與當地的百越土著“闽人”所共同建立的一個國家,主体部族为当时的闽部落和於越部落,后世人便将融合了越国文化并承袭了越国衣钵的古闽人称为閩越人,存在的時間大致上在公元前333年至公元前111年之間。尤其是公元前202年之後的六、七十年之間,國力達到鼎盛,是當時中國東南方勢力最強的國家,閩越王無諸在城村(今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邊的興田鎮)所建的王城,也是當時東南一帶規模最大的城市。.

新!!: 匈奴和閩越 · 查看更多 »

閼陋頭

劉閼陋頭,一作劉閼頭,生卒年不詳,十六國時期匈奴支系鐵弗部首領,為劉烏路孤之子,前任首領劉務桓之弟。356年(東晉永和十二年、前秦壽光二年),務桓去世,閼陋頭繼立。 閼陋頭繼位後,有背叛代國之意,然不久復受代國之逼,請求投降。358年,閼陋頭因領導無方,部落多叛,遂率殘部向東逃走,乘黃河結冰之際渡河,半渡而冰已融解,未渡之部眾盡歸其侄劉悉勿祈(魏書則載閼陋頭係為悉勿祈所逐),閼陋頭則逃亡至代,後不知所終。.

新!!: 匈奴和閼陋頭 · 查看更多 »

薛延陀

薛延陀,是敕勒部落之一,他們是部落聯合體,由薛(Syr)與延陀(Tardouch)組成。是東部高車一部落。曾經於487年(齊永明五年),隨阿伏至羅到準噶爾盆地建高車國。其中族源有匈奴。 南北朝時遊牧於阿爾泰山西南,額爾齊斯河一帶,少數留在于都斤山。他們的軍力很大。曾經多次反叛。六世纪中叶,准噶尔盆地的敕勒人随突厥土门可汗东征柔然后,散居在漠北的敕勒人分成15部,薛延陀为其中一部。605年,他們的首領乙失缽驅逐突厥泥厥處羅可汗。直到618年才被射匱可汗重新征服。 628年,西突厥汗國大亂。薛延陀部長乙失夷男率7萬戶越阿爾泰山歸依東突厥汗國。後來,敕勒的拔野古、回紇、同羅相繼作亂。推乙失夷男為可汗,即真珠可汗,牙帳設在鬱督軍山,在630年立國。接受唐朝的可汗封号。徙庭于独逻河(今蒙古国土拉河)。後來一些室韋、靺鞨依附。同年与唐军一起消灭了东突厥,并占领漠北之地。 646年在唐灭薛延陀之战中被唐朝(李道宗等将领)在回纥的帮助下击败,随后亡國。唐太宗於故地設六府七州,隶属于燕然都护府,分别是: 六府:.

新!!: 匈奴和薛延陀 · 查看更多 »

藍色蒙古

藍色蒙古,全名為「站立藍蒙古」(Bosoo Huh Mongol)是20世紀後期興起的一個蒙古國社會運動團體。他們自稱為愛國團體並且時常在烏蘭巴托的成吉思汗廣場上進行抗爭活動。部分中國媒體稱呼其為“新納粹”,並且宣稱美國的《時代》周刊在2009年上半年曾刊登蒙古“新納粹”威脅中國的言論。.

新!!: 匈奴和藍色蒙古 · 查看更多 »

闻喜县

闻喜县是中国山西省运城市所辖的一个县,面積有1160平方公里,人口約38萬人(2002年)。.

新!!: 匈奴和闻喜县 · 查看更多 »

董忠 (新朝)

董忠,中国新朝時代武将,王莽的屬下。 天鳳六年(19年)、大司馬严尤諫止攻撃匈奴,王莽将他罷免,以降符伯董忠为大司馬。地皇三年(22年)冬,各地反新軍勃興,王莽命令大司徒王尋率軍十数万駐屯洛陽,大司馬董忠訓練軍事于中军北垒。大司空王邑兼领三公职务。地皇四年(23年)六月,王邑率领的新朝主力在昆陽被劉秀(後来的汉光武帝)率领的漢軍殲滅,王尋战死。新濒临滅亡,道士西门君惠对卫将军王涉说:“谶文说刘姓当复兴,国师公(劉歆改名刘秀)的姓名就是。”王涉于是和国师公刘秀、大司马董忠、司中大赘・起武侯孙伋商议用所属军队劫持王莽,投降更始帝,来保全家族。七月,孙伋向王莽告密。王莽召见董忠责问,趁机当场格杀,命虎贲武士用斩马剑剁董忠的尸体,逮捕董忠的家族,用浓醋、毒药、利刀、荆棘合成一穴埋葬了他们。刘秀和王涉都自杀了。王莽召回王邑,命为大司马。命大长秋张邯担任大司徒,崔发担任大司空。.

新!!: 匈奴和董忠 (新朝) · 查看更多 »

董贤

董贤(),字聖卿,冯翊云阳(今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人。董賢是汉哀帝的男宠,因此扶搖直上,二十二岁官至大司馬、卫将军,操纵朝政,其父、弟及妻父等并官至公卿,建第宅,造坟墓,费钱以万万计,所有财物价值达四十三万万钱。哀帝死後,董賢隨即失勢,自殺死去。.

新!!: 匈奴和董贤 · 查看更多 »

葷粥

葷粥,又寫為獯鬻、薰育、薰粥、獯粥、薰鬻,中國古代的游牧部落,活躍於商代。.

新!!: 匈奴和葷粥 · 查看更多 »

蒲奴

蒲奴,為志運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單于之子,高誠謙的弟弟。公元48年,呼韓邪單于之孫日逐王比率4萬多人南下附漢,被漢朝安置在河套地區,稱為南匈奴。留居漠北的稱為北匈奴。匈奴一分為二。 Category:匈奴单于.

新!!: 匈奴和蒲奴 · 查看更多 »

蒲类

蒲类,西域古国。位于今新疆巴里坤湖(汉朝称之为蒲类海)附近。曾是匈奴右部地,后来属于姑师。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汉破姑师,分为车师前后国、蒲类前后国等八国。蒲类前国三百二十五户,二千三十二口,胜兵七百九十九人。蒲类后国百户,1070口,胜兵三百三十四人,东汉仅存蒲类前国,汉末至隋朝,先后被鲜卑、突厥所占。人口2000余,兼营农牧,出产好马,制作弓矢。住在蒲类的移支人,专务游牧,勇猛善战。 Category:新疆历史 Category:已不存在的亞洲國家 Category:中国古代民族与国家 Category:中国古代史书提及的国家和地区.

新!!: 匈奴和蒲类 · 查看更多 »

蒼海郡

蒼海郡,一作滄海郡,是漢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至三年(前126年)在朝鮮半島東部設立的一郡。元封三年(前108年)漢滅朝鮮後,其地為臨屯郡所領。 蒼海郡之地原屬東夷濊人(也作秽人)。秽国的地理范围,西南至单单大岭(即今朝鲜北大峰山脉 ,长白山旅游),《三国志·魏书·东夷传》称秽:“今朝鲜之东皆其地也”,“自单单大领以西属乐浪,自领以东七县,都尉主之,皆以秽为民”,说明单单大岭不仅是古朝鲜与秽人的政治隶属关系的分界线,也是古朝鲜族与秽人民族聚居区的分界线。漢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秋,“東夷薉(通濊、秽)君南閭等口二十八萬人降,為蒼海郡”《漢書》武帝紀,《后汉书·东夷传》记载此事时称“秽君南闾等畔(叛)右渠”,说明此时秽国当是卫氏朝鲜的属国,所以才称得上是“畔”。元朔三年(前126年)“春,罷蒼海郡”。顏師古注:“南閭者,薉君之名。”服虔注:“穢貊在辰韓之北,高句麗、沃沮之南,東窮於大海。”據此,蒼海郡轄地應包括武帝元封三年所置的臨屯郡(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與韓國分治的江原道地區)。設立蒼海郡的目的是阻隔朝鮮國與匈奴的聯係。由於史籍記載簡略,其建制情形已難以詳考。 蒼海郡之名又見於《史記》、《後漢書》。《史記》云:“彭吳賈穢、朝鮮,置滄海郡”。《漢書》食貨志亦云:“彭吳穿穢貊朝鮮,置滄海郡”。范曄《後漢書》則--:“元朔元年,濊君南閭等畔右渠,率二十八萬口詣遼東内屬。武帝以其地為蒼海郡,數年乃罷”。.

新!!: 匈奴和蒼海郡 · 查看更多 »

蒙古历史

蒙古是亚洲大陆中部一个草原和沙漠遍布的高原地区的泛称。广义上的蒙古包括中国的内蒙古高原和新疆的一部分、蒙古国,以及俄罗斯联邦的南西伯利亚的部分区域,如图瓦共和国、布里亚特共和国、赤塔州等。在大蒙古国建立之前的数千年,其他国家,如匈奴、中国、鲜卑、柔然、突厥、回纥、黠嘎斯、阻卜、契丹等都曾在此活动。.

新!!: 匈奴和蒙古历史 · 查看更多 »

蒙古國家列表

历史上蒙古族建立的國家,包括蒙古帝國、帖木儿帝国、莫卧儿帝国等。自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漠北各部落,蒙古一词成为各部的共同名称,而蒙古大汗则成为蒙古族最高首领的称号。 這是蒙古統治者、蒙古國家和自治區的列表。.

新!!: 匈奴和蒙古國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蒙古國世界遺產名錄

由於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越來越受到破壞威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於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舉行第十七屆會議,並於11月16日在法國巴黎通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蒙古國自1990年2月2日批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並在2003年開始有歷史遺蹟被列入世界遺產;截至2017年,蒙古國已有5處世界遺產,其中3處為文化遺產,另2處為自然遺產,還有12處在預選名單內。 目前,蒙古有2處世界遺產與俄羅斯共有,分別為烏布蘇盆地與外貝加爾山脈景觀,而烏布蘇盆地是蒙古第一處被列入名錄的世界遺產,該處登錄時間在2003年;外貝加爾山脈景觀則在201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蒙古近期被列入的世界遺產。.

新!!: 匈奴和蒙古國世界遺產名錄 · 查看更多 »

蒙古国

蒙古國(西里尔字母Монгол улс,传统蒙古文:)是一個亞洲單一議會共和制國家,位於俄羅斯聯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交會處,首都與最大城市為烏蘭巴托。蒙古國由行政區劃分為21個省一個直轄市兼首都的烏蘭巴托所構成,其領土面積為1,564,116平方公里。 當前蒙古國的國土是古代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等,多個游牧民族生活和曾經建立政權的地區。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國,1271年他的孫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滅亡後蒙古人退回蒙古草原,但經常在邊境與明朝發生衝突。 16到17世紀起蒙古開始受到藏傳佛教影響,17世紀末時蒙古全境被納入清朝統治範圍,1911年清王朝崩潰後,蒙古曾宣布獨立,但未得到眾多國家承認,直到1921年人民革命取得在俄國控制下的獨立,並至1961年加入聯合國開始取得國際確認。 1924年成立的社會主義蒙古人民共和國受到蘇聯很大影響,成為蘇聯的衛星國。 1989年東歐劇變後,蒙古亦在1990年初發生了民主革命,導致1992年頒布了一個實行多黨制的新憲法,並開始向市場經濟過渡。 蒙古國國土面積為1,564,116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國土面積第19大的國家,也是僅次於哈薩克斯坦的世界第二大內陸國家 ,人口約300萬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主權國家。蒙古國可耕地較少,大部分國土被草原覆蓋,北部和西部多山脈,南部為戈壁沙漠,約30%的人口從事游牧或半游牧。蒙古國的主要宗教為藏傳佛教,主要民族為蒙古族,亦有哈薩克、圖瓦等其他少數民族分佈於西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660美元(2016年)。 蒙古於1997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並繼續尋求增大其在地區經濟和貿易的參與度。.

新!!: 匈奴和蒙古国 · 查看更多 »

蒙古高原

蒙古高原()(蒙古地区),泛指亚洲东北部高原地区,亦即东亚内陆高原。蒙古高原东起大兴安岭,西达阿尔泰山脉,北连萨彦岭、肯特山、雅布洛诺夫山脉,面積約260萬平方公里,南界戈壁沙漠,包括蒙古国全部,俄罗斯南部的图瓦、布里亚特共和國与外貝加爾邊疆區,中国东四盟地區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地区。大部为古老台地,仅西北部多山地,南部邊緣为广阔的戈壁,中部和东部为大片丘陵。平均海拔1580米。这一带有记载以来先后成为多个游牧民族的活动区域,例如匈奴、乌桓、鲜卑、柔然、铁勒、突厥、回鹘、契丹等。欧洲地理大发现时期这一地区主要为蒙古族的活动区域,故被称为“蒙古高原”。.

新!!: 匈奴和蒙古高原 · 查看更多 »

蒙古高原君主列表

以下按照朝代不同列舉蒙古高原君主。.

新!!: 匈奴和蒙古高原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蒙古贵族

蒙古贵族 (язгууртан yazgurtan; сурвалжтан survaljtan)出现于10-12世纪,在13世纪变得突出,而且基本上统治蒙古,直到20世纪初。 蒙古语贵族Yazgurtan,源于蒙古单词yazgur,意为“根部”。.

新!!: 匈奴和蒙古贵族 · 查看更多 »

蒙古族

蒙古族()是东亚及中亞的主要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蒙古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全球蒙古族人口约为一千万人,其中六百萬人居住在中国大陸境内,其餘的分佈于蒙古國以及俄罗斯。於中國大陸的蒙古族人主要居住於內蒙古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而在俄罗斯的則主要居住於布里亞特和卡爾梅克。 到近代19世紀末以後,由於「民族」一詞的含義引入,「蒙古族」便就取代「蒙古人」成為這一族群的正式名稱。 蒙古族所說的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現代蒙古人的祖先稱為。.

新!!: 匈奴和蒙古族 · 查看更多 »

蒙恬

蒙恬(),中国秦朝名将,祖居齐国,祖父蒙骜和父亲蒙武皆为秦國名将。蒙恬北防匈奴多年,威震北方。秦始皇駕崩後,因為支持太子扶苏,被趙高設計處決。.

新!!: 匈奴和蒙恬 · 查看更多 »

蒙武

蒙武(生卒年月不详),中国战国时秦国名将。祖居齐国,父蒙骜、子蒙恬及蒙毅皆为秦名将。.

新!!: 匈奴和蒙武 · 查看更多 »

邊荒傳說

《邊荒傳說》是香港作家黃易所寫的武俠小說作品,以五胡亂華中淝水之戰後的時代為背景,期為自己一系列武俠小說來龍去脈做總結。本書2001年-2005年由香港黃易出版社出版(共四十五冊);2007年臺灣由時報出版社出版(共十五冊),2015年臺灣由蓋亞文化重新推出完整版(共十五卷)。三位主角分別為燕飛、劉裕和拓跋珪。部分角色及情節在黃易其後作品(如《日月當空》)中出現。.

新!!: 匈奴和邊荒傳說 · 查看更多 »

肯特山

肯特山(),汉朝時稱為狼居胥山,成吉思汗時稱為不兒罕山,位于蒙古国北部中央省和肯特省,蒙古聖山。 黑龙江上游的两大支流克鲁伦河、鄂嫩河(石勒喀河源头)以及叶尼塞河的支流土拉河均发源于肯特山地区。.

新!!: 匈奴和肯特山 · 查看更多 »

肃州区

肃州区是甘肃省酒泉市下辖的一个区,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前121年西汉设郡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新!!: 匈奴和肃州区 · 查看更多 »

邓鸿 (东汉)

邓鸿()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南)人,邓禹的儿子。.

新!!: 匈奴和邓鸿 (东汉) · 查看更多 »

铁勒

铁勒(--,中古漢語擬音:),又称敕勒、高车、丁零、狄历,6世紀到7世紀,亚欧大陆中部分布的突厥以外突厥语族遊牧民的总称。其中的回鶻后来建立汗国。.

新!!: 匈奴和铁勒 · 查看更多 »

铢娄渠堂

铢娄渠堂,中國西漢年间匈奴呼韩邪单于之子。 汉宣帝甘露元年(前53年),呼韩邪单于被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左伊秩訾王劝他归附汉朝。呼韩邪单于同意,派他的儿子右贤王铢娄渠堂,到长安做汉朝的人质。郅支单于听说后,也派其子右大将驹于利受,到长安做汉朝的人质。.

新!!: 匈奴和铢娄渠堂 · 查看更多 »

银川市

银川市,简称银,古称兴庆府、中兴路、宁夏省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位于银川平原中部,西倚贺兰山,东临黄河。银川市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永久举办地,是全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交通和金融商业中心,历史上为西夏王朝首都。 全市总面积6,94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802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06平方公里。人口216.4萬,大部分为汉族,回族为53.38万人。银川自古有塞上明珠的说法,城西有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区西夏王陵。市内多穆斯林风格建筑,拥有南关清真大寺、承天寺塔、海宝塔、西夏王陵、玉皇阁、鼓楼等众多著名古迹。.

新!!: 匈奴和银川市 · 查看更多 »

蔺苞

蔺苞,西汉末年新朝时官员。 蔺苞任中郎将。王莽始建国二年(10年),匈奴因为王莽更换单于玺,怨恨,攻掠新朝边郡,王莽于是改匈奴单于名为“降奴服于”,命孙建等十二将率军伐单于。将分匈奴之地为十五部,派蔺苞与副校尉戴级携珍宝率万骑至塞下,招诱呼韩邪单于其他的十五个儿子,立为十五单于。蔺苞因此被王莽封为宣威公,升为虎牙将军。乌珠留单于更加愤怒,发兵大举侵犯新朝边境。.

新!!: 匈奴和蔺苞 · 查看更多 »

鄭眾 (宦官)

鄭眾(),字季產,南陽犨縣(今河南魯山東南)人,东汉宦官。為人謹敏,有心機。.

新!!: 匈奴和鄭眾 (宦官) · 查看更多 »

鄂尔多斯市

鄂尔多斯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前身为伊克昭盟--。市境东临呼和浩特市、山西省忻州市,南邻陕西省榆林市、宁夏吴忠市,西界阿拉善盟、乌海市、宁夏石嘴山市、银川市,北接包头市、巴彦淖尔市。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西北部为库其布沙漠,南部为毛乌素沙漠,东部为丘陵沟壑,北部为黄河冲积平原。黄河环绕市境东、北、西三面边界。全市总面积8.69万平方公里,人口204.51万,市人民政府驻康巴什区。“鄂尔多斯”之名來自所處的鄂尔多斯高原,可追溯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为蒙古语“众多的宫殿”之意。 鄂尔多斯煤炭资源丰富,全市约八成面积蕴含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等储量亦丰,自上世纪末得到开发以来,经济总量一直迅速攀升,因其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而闻名。2015年,鄂尔多斯市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排行全国第一。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新!!: 匈奴和鄂尔多斯市 · 查看更多 »

鄂爾多斯文化

鄂爾多斯文化是以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為中心的青銅器文化,範圍主要分布在長城以北,陰山以南的河套地區。年代約為公元前六世紀至公元前二世紀。出土文物顯示鄂爾多斯文化有受到斯基泰文化的影響。一說鄂爾多斯文化可稱為先匈奴文化或早期匈奴文化,但學術界對其與匈奴的關係尚存爭議。.

新!!: 匈奴和鄂爾多斯文化 · 查看更多 »

鄂爾渾河

鄂爾渾河(Орхон гол;古汉语:頞根河,嗢昆水,元朝时称阿魯渾河)是蒙古國最長的河流,發源於後杭愛省的杭愛山脈,向北經過1,124公里(698里)後注入蒙俄邊界的色楞格河。鄂爾渾河比色楞格河長,主要支流為土拉河及塔米爾河。 沿河有兩個重要的歷史遺跡:回紇帝國第一個首都王庭牙帳、蒙古帝國的首都哈拉和林。俄國探險家彼得·庫茲米奇·科茲洛夫又在河谷地區發現了匈奴單于的陵墓。 鄂爾渾河最為有名的是它闊10米高20米的Ulaan Tsutgalan瀑布,是當地吸引遊客參觀的景點。河流的魚類包括狗魚、鯉魚、哲羅魚及鯰魚。 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於2004年將鄂爾渾河谷列為世界遺產。.

新!!: 匈奴和鄂爾渾河 · 查看更多 »

臧宫

臧宮()东汉武将。字君翁,潁川郡郟人。漢光武帝功臣,雲台二十八将第14位(《後漢書》列传12)。.

新!!: 匈奴和臧宫 · 查看更多 »

臧荼

臧荼(),秦朝末年西汉初年人,是反秦戰爭中的將領,一度為項羽十八諸侯之一,封燕王,後來歸附漢朝,在消滅異姓王風潮中,被劉邦所殺。.

新!!: 匈奴和臧荼 · 查看更多 »

臨屯郡

臨屯郡,中國漢代郡名。漢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開東夷濊貊置。郡治在東暆縣(今韓國江原道江陵市《西漢政區地理》第五章第二節,另一說在今朝鮮江原道元山市一帶孫進己,《東北歷史地理》第一卷,第342-343頁)。其境北接玄菟郡,西與樂浪郡、真番郡為鄰,南臨辰韓部落,大致相當於今朝鮮與韓國分治的江原道。屬幽州刺史部。漢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併入樂浪郡。.

新!!: 匈奴和臨屯郡 · 查看更多 »

臨戎縣

临戎县,中国古县名。 临戎县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补隆淖尔镇河拐子村西南古城。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匈奴侵入渔阳郡、上谷郡,杀千馀人。汉武帝令车骑将军卫青略河南地,主父偃进言朔方土地肥饶,宜屯田驻守。武帝收河南地,置朔方郡、五原郡。前124年,筑临戎城,临戎县属于朔方郡。新朝改称推武县。东汉末年废除,地入羌胡。.

新!!: 匈奴和臨戎縣 · 查看更多 »

金城郡

金城郡,中國古郡名。西漢始元六年(前81年)置。西漢末年其轄境大致相當於今甘肅省蘭州市、青海省西寧市、海東市一帶,屬涼州刺史部。初置時郡治在金城縣(縣治在今甘肅省蘭州市城區),後移治允吾縣(縣治在今甘肅省永靖縣西北)。東漢末析置西平郡。隋置蘭州總管府。唐初置蘭州,天寶中改為金城郡,乾元元年(758年)復改為蘭州。.

新!!: 匈奴和金城郡 · 查看更多 »

金参

金参,西汉官员,原为匈奴人。.

新!!: 匈奴和金参 · 查看更多 »

金姓

金姓是一个常见姓氏,汉族、朝鲜族中都有大量的金姓人口,满族、回族等其他民族也有金姓存在。 金姓源流比较复杂:汉族金姓相传最早源于少昊金天氏,后世金姓多为改姓、赐姓及其他民族金姓汉化而来;朝鲜族金姓相传源于新罗国王金阏智及金官伽倻君主金首露;满族金姓为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式姓氏之一,满族中满族姓氏爱新觉罗氏、金佳氏、精吉氏等及蒙古姓氏阿穆尼布塔斯氏多同时使用汉姓金姓,近代上述姓氏中多有改专用金姓的,满族金姓中还包括旗化的汉族和朝鲜族;回族金姓主要源于祖上经名、赐姓及其他民族融入。 金姓在《百家姓》中排第29位,是朝鲜半岛使用人口最多的姓氏,在中國使用人口数在各个姓氏中排第69位。.

新!!: 匈奴和金姓 · 查看更多 »

金安上

金安上,字子侯,西汉官员,原为匈奴休屠胡(屠各胡)人。.

新!!: 匈奴和金安上 · 查看更多 »

金岑

金岑,西汉官员,原为匈奴人。.

新!!: 匈奴和金岑 · 查看更多 »

金建

金建(),西汉官员,原为匈奴人。.

新!!: 匈奴和金建 · 查看更多 »

金伦

金伦,字少卿,西汉官员,原为匈奴人。.

新!!: 匈奴和金伦 · 查看更多 »

金赏

金赏(),西汉官员,原为匈奴休屠胡(屠各胡)人。.

新!!: 匈奴和金赏 · 查看更多 »

金欽

金钦,西汉官员,原为匈奴休屠胡(屠各胡)人。.

新!!: 匈奴和金欽 · 查看更多 »

金汤

金汤,又作金楊,西汉官员,原为匈奴人。.

新!!: 匈奴和金汤 · 查看更多 »

金涉

金涉,西汉官员,原为匈奴休屠胡(屠各胡)人。.

新!!: 匈奴和金涉 · 查看更多 »

金日磾

金日磾(--,),字翁叔,漢武帝賜金氏,為匈奴休屠王之長子,後來成為汉朝將領,西漢武威郡休屠縣(今甘肅民勤縣)人。.

新!!: 匈奴和金日磾 · 查看更多 »

金敞 (西汉)

金敞,西汉大臣。匈奴休屠胡(屠各胡)人。金姓。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金日磾侄孙,建章卫尉、都成侯金安上次子。 汉元帝刘奭为太子时,为中庶子,获宠。元帝即位后(前49年),受命为骑都尉光禄大夫。转任中郎将侍中。金敞与太傅萧望之等同心辅政,多有匡谏。为人正直,敢犯颜直谏。竟宁元年(前33年),汉成帝即位,世称忠孝,留侍宫中,为奉车都尉。河平四年(前25年),为水衡都尉。阳朔元年(前24年),官至卫尉。其兄弟金常、金明、金岑均为大臣。.

新!!: 匈奴和金敞 (西汉) · 查看更多 »

蕭關

蕭關,分有漢蕭關、唐萧关、宋萧关,位於關中以北,今中國寧夏固原縣東南,與武關、潼關、大散關並稱為「關中四關」。為關中與塞北之間的交通要衝,主要用來抵抗塞外遊牧民族之侵略。自戰國、秦漢以來,蕭關一直是關中與北方的軍事、經濟、文化交往的主要通道。 唐朝時,亦有不少詩人諸如盧綸、虞世南、王維、陶瀚等,所作之詩提及此地。.

新!!: 匈奴和蕭關 · 查看更多 »

长城

长城,是古代中国为抵御不同时期塞北游牧部落联盟的侵袭,修筑规模浩大的隔離牆或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蹟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關,東至虎山長城,长城遗址跨越北京、天津、青海、山西、内蒙等15个省市自治区,总计有43721处长城遗产,长城也是自人类文明以来最巨大的单一建筑物。1961年起,一批长城重要点段被陆续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12年,国家文物局完成了长城资源认定工作,将春秋战国至明等各时代修筑的长城墙体、敌楼、壕堑、关隘、城堡以及烽火台等相关历史遗存认定为长城资源,将其他具备长城特征的文化遗产纳入《长城保护条例》的保护范畴。根据认定结论,我国各时代长城资源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04个县(市、区)。认定数据如下:各类长城资源遗存总数43721处(座/段),其中墙体10051段,壕堑/界壕1764段,单体建筑29510座,关、堡2211座,其他遗存185处。墙壕遗存总长度21196.18千米。.

新!!: 匈奴和长城 · 查看更多 »

长孙道生

长孙道生(),鮮卑姓拔拔氏,代人,北魏上黨王,与堂叔长孙嵩同为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朝老臣。生性忠厚廉谨,为人慎重。.

新!!: 匈奴和长孙道生 · 查看更多 »

腾格里

腾格里(突厥语: ;Тангра;Tanrı;),是古代阿尔泰语系一些游牧民族对于天的称呼,是萨满教腾格里信仰的中心神灵。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腾格里”一词最早出于匈奴,写作“撑犁”。匈奴君主单于的全称即为“撑犁孤涂单于”,意为「如天一般廣大的上天之子」。 其后,鲜卑、柔然、突厥以至蒙古等草原民族均继承了腾格里信仰。与突厥同族的敕勒发展出了“苍天”(Koke Tengri)的概念,而蒙古人将蒙哥·腾格里(突厥语是Mangu Tangri,蒙古语是Mongke Tangri,汉语译作长生天)作为最高信仰。在之后,由于受到佛教、印度教等影响,腾格里被加上了各种称呼,分裂成为众多神灵,17世纪后甚至出现了“九十九腾格里”的说法。 今日土耳其语中,“神”一词为自腾格里转化而来的“Tanrı”,其穆斯林信众不但以此词称呼基督教的上帝,甚至还在非正式的场合代替来自阿拉伯语的安拉之名。在欧洲可萨人与保加尔人、马扎尔人、阿瓦尔人也曾信仰腾格里。德国历史学家弗里茨·霍梅尔(Fritz Hommel)认为可能该词起源自苏美尔人的“Dingir”一词,意为“神”或者“明亮的”。.

新!!: 匈奴和腾格里 · 查看更多 »

酒泉市

酒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是甘肃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酒泉为汉代河西四郡之一,自古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丝绸之路的重镇。.

新!!: 匈奴和酒泉市 · 查看更多 »

酒泉郡

酒泉郡,中国古郡名。.

新!!: 匈奴和酒泉郡 · 查看更多 »

酋长

酋长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屬於君主制的型態。该称号今天仍然存在于阿拉伯世界、撒哈拉以南非洲部落、美洲原住民部落中。.

新!!: 匈奴和酋长 · 查看更多 »

苏武

苏武(),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漢郎中、栘中廄監、中郎将、典属国、右曹典属国。.

新!!: 匈奴和苏武 · 查看更多 »

若羌国

若羌国,婼羌国,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属西域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东南,一说在今青海达不逊淖尔一带。中国古代西域国家名称,为婼羌人的一支所建立。 若羌是西羌的一支。原来游牧于祁连山内外,河西走廊张掖、酒泉南山诸水流域,弱水上游及其以西地区。汉文帝初,匈奴向河西扩张,迫使其大部西迁至楼兰以西到葱岭以南的广大山区,其分布地东西长达7000多里,在阳关西南至于阗南山谷间“千八百里”建立国家,成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余众西迁至新疆南部靠近昆仑山、阿尔金山地区至葱岭间,与葱茈、白马、黄牛等羌错居,是丝绸之路南路所经要冲。西汉中期仍有种人留居河西。 婼羌人与匈奴的休屠王、浑邪王分地相邻,役属于匈奴。汉朝大将霍去病西征匈奴,休屠王和浑邪王准备投归汉朝时,部分婼羌人也脱离匈奴,归附于汉朝。张骞通西域后,其首领婼羌国王被汉朝册封为去胡来王,取去胡戎来附汉之意,后裔世代承袭。西汉时人口仅1750余人,450户,养兵500人。西汉神爵二年(前60年),始属西域都护。 婼羌势力盛时,其地东达小宛、且末,西临渠勒,南及戎卢、于阗、难兜,西北至鄯善。包括昆仑山北麓至葱岭以西狭长地带。婼羌随畜逐水草,经济以畜牧业为主,无农业生产,国民口粮依靠鄯善和且末供应,但其地有铁矿,会冶铁锻造兵器,兵器有弓箭、长矛、短刀、剑甲。汉宣帝时,酒泉太守辛武贤部下有婼羌兵, 即其族人。.

新!!: 匈奴和若羌国 · 查看更多 »

若零

若零,西汉西羌首领。先零羌族游牧在今青海省湟中县、贵德县一带。 汉宣帝元康三年(前63年),匈奴鼓动西羌犯汉边。汉朝派往安抚的官员一味屠杀,促成诸羌起兵。神爵元年(前61年),先零羌因汉使义渠安国诱杀诸羌首领三十余人,犹非和杨玉怒而举兵反抗汉朝。汉宣帝派将军赵充国率大军镇压,经过武力进击与政治诱降,羌人反抗终于失败。次年,若零与弟泽等羌部首领杀死先零大豪犹非、杨玉,率其部众降汉。汉朝政府封他为帅众王,并设置金城属国以安置降汉的羌族。.

新!!: 匈奴和若零 · 查看更多 »

苻坚

宣昭帝苻坚(),字永固,一名文玉,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氐族,苻雄之子,苻洪之孫,苻健之侄,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称大秦天王。 初封東海王,後發動政變推翻堂兄苻生即位。苻堅在位期間重用漢人王猛,亦推行一系列政策與民休息,加強生產,終令國家強盛,接著以軍事力量消滅北方多個獨立政權,成功統一北方,並攻佔了東晉領有的蜀地,與東晉南北對峙。苻堅於383年發動戰爭意圖消滅東晉,史稱淝水之戰,但最終前秦大敗給東晉謝安、謝玄領導的北府兵,國家亦陷入混亂,各民族紛紛叛變獨立,苻堅最終亦遭羌人姚萇殺害,谥号宣昭,庙号世祖。.

新!!: 匈奴和苻坚 · 查看更多 »

苻夫人 (刘卫辰)

苻夫人,是中国十六国之前秦皇族,嫁给匈奴铁弗部首领刘卫辰,381年生下一子刘勃勃,刘勃勃就是夏國的开国皇帝赫连勃勃。418年,赫连勃勃夺得长安称皇帝。追尊父卫辰为桓皇帝,庙号太祖,母苻氏为桓文皇后。.

新!!: 匈奴和苻夫人 (刘卫辰) · 查看更多 »

苗訢

苗訢(),新朝大臣、将领,官至大司马。 公元10年,王莽恃国库丰富,把匈奴单于改称“降奴服于”,下诏派立国将军孙建率领十二将分道讨伐匈奴:五威将军苗訢、虎贲将军王况出五原;厌难将军陈钦、震狄将军王巡出云中;振武将军王嘉、平狄将军王萌出代郡;相威将军李棽、镇远将军李翁出西河;诛貉将军杨俊、讨将军严尤出渔阳;奋武将军王骏、定胡将军王晏出张掖。14年三月三十,出现日食。大赦天下。王莽颁策将大司马逯並免职,仅以同风侯参加朝会;任命利苗男苗䜣担任大司马。15年,大司马苗訢左迁司命,以延德侯陈茂为大司马。23年,昆阳之战后,王邑被任命为大司马。大长秋张邯为大司徒,崔发为大司空,司中寿容苗訢为国师,同说侯林为卫将军。绿林军攻陷常安,王揖、赵博、苗訢、唐尊、王盛、中常侍王参等都和王莽一起死在渐台上。.

新!!: 匈奴和苗訢 · 查看更多 »

雁门关

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位于中国大陸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2001年,雁门关(长城/雁门关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与函谷关、仙霞关、剑门关并称中国四大古关口。.

新!!: 匈奴和雁门关 · 查看更多 »

通关文牒

通关文牒為中国古代护照,曾被称为符、节、传、过所、公验、度牒、路证等,从清末开始称为护照。.

新!!: 匈奴和通关文牒 · 查看更多 »

通鉴纪事本末

《通鑑紀事本末》,南宋袁樞所撰,凡四十二卷。始於〈三家分晉〉,終於〈周世宗之征淮南〉,共1300多年。文字全抄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原文,只是撰寫方式改易。取《通鑑》所記之事,區別門目,分類編排。專以記事為主,每一事詳書始末,並自為標題,共記239事,另附錄66事。開“紀事本末體”之先河。為了方便閱讀,分為戰國至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和隋唐五代四部分。 袁樞本無著書之意,惟读《通鑑》时,感到每件史事分散开,首尾难以稽考,为方便研读,便「因司馬光《資治通鑑》,区别门目,以类排纂,每事各详起讫,自为标题;每篇各编年月,自为首尾。」因此,南宋孝宗干道九年(1176年)成书於嚴州郡學。 此書與《通鑑》一樣,具有强烈的正统立場。雖主要是抄錄原文,但他所加的239個標題,採用了「平」、「據」、「滅」、「叛」、「亂」、「篡」等各式的褒貶詞彙,充分表現他抱持著濃厚的正统觀念。如两汉时,以劉氏為正统,褒揚汉室,力贬对汉室不利的事。 他只希望重整《通鑑》的结构,及方便读者检索和阅读,并不打算改动原文。因此,此书的内容都是抄录《通鑑》原文,他只是加上标题,不擅加一字。 由於《通鑑》记「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史事,而此书与其为本,所以内容也自然以政治和軍事為主,其它事一概不錄。在239個主題中,絕大部分是關於政治和軍事,關於經濟的則只有唐的《奸臣聚歛》和《兩稅之弊》,文化方面更是完全欠缺。 此書重視亂世歷史,如兩漢時只有43个标题,但魏晉時竟有103個標題,幾乎占全書標題數量的一半,可見袁樞側重分裂時期歷史的意向。而以朝代论,則注意「興」、「衰」史。因此,此書中各朝代的份量都是「兩頭大,中間小」,與《通鑑》「穷探治亂之迹」的宗旨一致。 朱熹另據《資治通鑑》編《通鑑綱目》,以蜀漢為正統。.

新!!: 匈奴和通鉴纪事本末 · 查看更多 »

老上单于

老上单于,攣鞮氏,名稽粥,匈奴單于,冒頓單于之子。公元前174年,冒頓單于病死,其子稽粥立,號老上單于。在位时曾攻打月氏,杀了月氏王,並且將月氏王的顱骨作為酒杯,占据全部河西地区。 老上單于稽粥憑借塞外的地理優勢,看準了漢軍無法遠追匈奴,故而對漢朝採取「敵休我襲,敵進我遁」的遊擊政策,發起一些十分突然性的騷擾、入侵、掠奪,使漢朝防守上疲於奔命,每次整頓好兵力求戰匈奴,匈奴就帶著既得的掠奪品逃回塞外,使漢軍求戰不得。最大規模的一次是漢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冬,老上單于揮兵十四萬直抵彭陽,其先鋒人馬火焚大漢回中宮,遠哨鐵騎逼近長安。漢文帝大怒,當即部署反擊,以中尉周捨、郎中令張武為將軍,發車千乘,騎十萬,駐軍長安旁以備應戰匈奴。而拜昌侯盧卿為上郡將軍,甯侯魏漱為北地將軍,隆慮侯周灶為隴西將軍,東陽侯張相如為大將軍,成侯董赤為前將軍,大發車騎往擊匈奴。內史欒布亦為將軍。老上單于膽怯,畏懼漢兵人數,避不敢戰,不敢與漢軍進行正面決戰。留塞內月餘後遁逃,漢軍追出塞外後就撤軍了,不能有所殺。 此後數年之間,匈奴又連年入侵,偷襲搶掠雲中、遼東二郡,每年被殺掠人口萬人以上,而漢朝無奈,只得以親和和歲貢安撫匈奴。老上單于也也接受了漢朝講和的意見。兩國以長城邊塞為界,互不侵擾。漢文帝后四年(前一六零年),老上單于稽粥病逝,由他的兒子軍臣單于即位。 老上單于稽粥在位十四年,這期間匈奴軍事上空前強大,西面擊走月氏,平定了西域;南方屢破漢朝,使漢朝無計可施。政治上也相對團結,沒有發生內部矛盾。 Category:匈奴单于 Category:前160年逝世 Category:西漢公主配偶.

新!!: 匈奴和老上单于 · 查看更多 »

逢侯

逢侯,前南匈奴單于屯屠何之子。 因為新降的北匈奴部眾對南匈奴單于師子不服,在公元94年,十五部二十幾萬人皆叛變,脅迫前南匈奴單于屯屠何之子奧鞬日逐王逢侯為單于,匈奴再次分裂。東漢派遺大軍以及烏桓、鮮卑兵共四萬人大敗逢侯,逢侯遂率眾出塞,漢軍追趕不及,他成為新任的北匈奴單于。公元107年,逢侯趁東漢撤銷西域都護,放棄西域之際,控制西域,對各國進圧榨勒索,脅迫諸國共同搔擾東漢邊疆十幾年。公元118年,逢侯被鮮卑擊敗,大部分部落歸附鮮卑,逢侯只得率領百餘人到朔方郡投靠東漢。東漢政府把他徙居到豫州的潁川郡,他共立二十五年。.

新!!: 匈奴和逢侯 · 查看更多 »

耿夔

耿夔,东汉将领。字定公,东汉扶风郡茂陵(陕西省咸阳市西)人,生卒年不详。 耿夔乃耿国的次子,祖父耿况。为窦宪假司马,北击匈奴。永元三年(91年),随窦宪北征,为大将军左校尉,率领八百骑兵出居延,直奔北单于王庭,在金微山(阿尔泰山)大败匈奴,封粟邑侯。窦宪倒台,他也被罢官夺爵。后来担任长水校尉,为五原郡太守,转任辽东郡太守。永初三年(109年)冬,匈奴南单于叛乱,他和车骑将军何熙共同出击,没有穷追,降为云中郡太守。行度辽将军事,他屡次侵侮使匈奴中郎将郑戬,下狱减死。建光年间耿夔为度辽将军,犯法免官,在家去世。.

新!!: 匈奴和耿夔 · 查看更多 »

耿舒

耿舒,東漢茂陵人。 耿況之子。曾反襲彭寵,大敗匈奴。建武二十四年,隨馬援率四萬餘人遠征武陵、五溪蠻夷。建武二十五年(49年)三月,馬援病死於軍中。耿舒代替馬援監督諸軍。官至建威大將軍。 G耿 S舒.

新!!: 匈奴和耿舒 · 查看更多 »

耿良

耿良,一名无禁。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人,东汉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第四位好畤愍侯耿弇的曾孙。 汉明帝永平元年(58年),耿弇卒,年五十六岁,谥号愍侯。其子耿忠嗣好畤侯。耿忠担任骑都尉于天山击匈奴,有功。耿忠卒,其子即耿良的父亲耿冯嗣爵。耿冯卒,耿良嗣爵好畤侯,汉安帝延光年间,耿良尚汉安帝妹濮阳长公主劉久長,官至侍中。耿良死后,其子耿协继承好畤侯的爵位。.

新!!: 匈奴和耿良 · 查看更多 »

虞初

虞初,西漢河南人,小說家。 武帝時,以方士侍郎,乘馬衣黃衣,號黃衣使者。張衡《西京賦》曰:「小說九百,本自虞初。」《郊祀志》載:「雒陽虞初等以方詞阻匈奴、大宛。」虞初著有《虞初周說》,已亡佚,後來成為了“小說”的代名詞,湯顯祖有《續虞初誌》4卷,鄧喬林有《廣虞初誌》4卷,張潮有《虞初新誌》20卷,鄭澍若編《虞初續志》12卷。.

新!!: 匈奴和虞初 · 查看更多 »

虢季子白盘

虢季子白盘是西周时期的一件大型青铜器,中国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新!!: 匈奴和虢季子白盘 · 查看更多 »

陣法

陣法亦稱陣形、戰陣,通常用來描述古代軍隊於行動或戰爭時的部署方式,在冷兵器时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戰國時期《孫臏兵法》就提及「八陣」與「十陣」,又以八陣最為著名,為歷代重要陣法。歷史上另外還有用以射擊的「雲陣」、圍敵的「贏渭陣」、奇襲用的「闔燧陣」、重視軍隊防守及互相救應的「率然」、「掎角」陣勢,備受推崇的諸葛亮改進過的「八陣圖」以及「六花陣」等等,種類超過20種。.

新!!: 匈奴和陣法 · 查看更多 »

陳去病

陳去病(),字佩忍,号巢南、垂虹亭长。因读“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比满清为匈奴比己霍去病遂易名“去病”。江苏苏州吴江同里人。诗人,学者,政治活动家。.

新!!: 匈奴和陳去病 · 查看更多 »

陳午 (東晉)

午(),西晋時期乞活军中的首领。 西晋永嘉年间,东嬴公司马腾镇守河北鄴城,当时并州由于战乱,各地饥荒,司马腾带着并州将领田甄、甄弟田兰、任祉、祁济、李恽、薄盛等部众万余人去冀州就食,号称乞活(军)。永嘉二年(308年),乞活军内乱,田兰被杀,田甄、任祉、祁济率部下逃到上党。李恽、薄盛、陈午等人则归顺东海王司马越。 永嘉三年(309年),司马越请旨讨伐羯族石勒,留何伦、李恽、陈午等乞活军守卫京都。当时饥荒四起,何伦、陈午等乘机抄掠皇宫官寺,逼辱晋怀帝姐妹广平和武安公主,杀害贤士裴嵩、裴该兄弟,陈午见司马越失势后,转投苟晞麾下。李恽、陈午等在怀城与石勒大战,皆见破散。 晋怀帝密诏苟晞讨伐司马越,苟晞派前锋征虏将军王赞率陈午等将兵前往项城,永嘉五年(311年),司马越病死于项城。 匈奴刘曜、王弥攻陷洛阳,石勒进军谷阳,破王赞于阳夏,俘虏王赞。又与陈午在蓬关、肥泽继续大战,陈午不敌投降,被安置在浚仪,冉闵之父冉瞻时年十二,被石虎收为养子。陈午后又叛出石勒,归于晋朝。当时中原残破,各地皆结堡自守,多者不过四五千家,少者千家五百家。陈午据守浚仪,部众有五千余人,士兵皆劲悍善战。太兴二年(319年)夏四月戊寅,振武将军、陈留内史陈午卒。临死前告诫众人不要投降胡人。陈午死后,其子陈赤特年纪尚幼,大帅冯龙、李头等共推陈午从父陈川辅佐赤特,陈川遂自号宁朔将军、陈留内史。后陈川掳掠豫州诸郡,被祖逖击败,投降了石勒。.

新!!: 匈奴和陳午 (東晉) · 查看更多 »

陳瞻

瞻(),匈奴屠各人,北魏时泾州起事领袖。 宣武帝正始三年(506年) 在泾州(治所在今甘肃省泾川县)率屠各族起事,称王,年号圣明。北魏派太仆卿杨椿镇压,陈瞻据险自守,北魏军夜袭,陈瞻被擊斬。.

新!!: 匈奴和陳瞻 · 查看更多 »

陳豨

陳豨(),宛朐(今山东省菏泽市附近)人,汉朝大臣。廣收門客。漢高祖七年(201年),陳豨封陽夏侯、趙國國相,並統帥趙國與代國等邊境的駐軍。消滅異姓王風潮中斬殺。.

新!!: 匈奴和陳豨 · 查看更多 »

陳良 (西漢)

陳良(),西汉末年新朝人物,西域戊己校尉史(戊己校尉的属官)。 王莽始建国二年(10年),他见西域各国相继叛离,又听说匈奴将率领大军攻打西域,害怕遭祸。陳良与终带、司马承韩玄、右曲侯任商一起商议,杀害戊己校尉刁护父子和刁护的家族子弟。陳良据守戊己校尉城,派遣属下告知匈奴南将军。胁迫吏士男女二千余人逃降匈奴。乌珠留若鞮单于任命陈良为乌贲都尉、乌桓都将军。西域都护但钦将这件事上书报告王莽,次年王莽遂命令十二将调兵三十万屯边,计划攻打匈奴,分匈奴为十五单于。天凤元年(14年),匈奴烏累若鞮單于即位,与王莽和亲。王莽遣使者以重金贿赂匈奴,将陈良购回,在常安处以火刑,陳良被火烧死。.

新!!: 匈奴和陳良 (西漢) · 查看更多 »

陈平 (汉朝)

平(),西汉阳武戶牖鄉(今河南省兰考县)人,以谋略见长。在楚漢相爭時,初在项羽手下做谋士。早期被项羽重用,因得罪亚父范增,逃归汉王刘邦帐下。曾多次出計策助劉邦。西汉建立后,任右丞相,后迁左丞相,曾先后受封户牖侯,曲逆侯(今河北顺平東),死后谥献侯。“反间计”、“离间计”,均出自其手。.

新!!: 匈奴和陈平 (汉朝) · 查看更多 »

陈元达

元达,字长宏,西晋匈奴后部人。本姓高,以生月妨父,故改云陈。 刘渊称汉王,都离石,陈元达为黄门郎。刘聪即位,任命他为廷尉。为官清廉忠简,屡次进谏言。刘聪立刘娥为皇后,为她修建皇仪殿,陳元達以为此事奢侈而劝阻。刘聪十分生气,要杀了陳元達。陈元达把自己鎖在樹上。刘皇后密敕左右停刑,恳切地为陳元達求情,刘聪才没有处罚陳元達,而升陳元達为御史大夫,陈元达更得重用。刘聪后期,朝政紊乱,陈元达忧虑而死。.

新!!: 匈奴和陈元达 · 查看更多 »

陈遵

陳遵(),字孟公,西汉杜陵人。 在西汉任京兆史、郁夷县令。王莽时为校尉,因为镇压赵明、霍鸣起义,封为嘉威侯。后任河南郡太守、九江郡都尉、河内郡都尉。更始帝的时候(23年至25年间),任大司马护军,奉命出使匈奴,在朔方被人杀害。.

新!!: 匈奴和陈遵 · 查看更多 »

陈钦 (汉朝)

陈钦,字子佚,交州苍梧郡广信县(今廣西梧州市)人,西汉末至新朝時代经学家,是岭南最早的经学家,被明末清初大学问家屈大均称为“粤人文之大宗”。王莽篡漢稱帝後封陈钦为厌难将军,進駐匈奴邊境防範匈奴入侵。新朝天鳳二年(15年),王莽為與匈奴修好而處死陈钦。其子陳元亦為經學家,著有《左傳異同》。父子同葬在今廣東省封開縣江口鎮附近的將軍博士墓(今已毀)。 C C C Q.

新!!: 匈奴和陈钦 (汉朝) · 查看更多 »

陈汤

汤,字子公。生卒不详,西汉山阳瑕丘(今山东省兖州市东北)人,爵关内侯。.

新!!: 匈奴和陈汤 · 查看更多 »

陇右

陇右,即陇山之右,亦稱隴西。中国古时正向面南,故“东为左,西为右”,所谓陇右,是从地理方位指称陇山以西的地方。今天陇为甘肃的简称,陇右在很多情况下也指甘肃。秦穆公称霸西戎,甘肃天水、甘谷、武山、岷县、陇西、临洮等地在当时纳入秦国版图,公元前280年(秦昭王二十七年)在以上地区设陇西郡,后为天下三十六郡之一。西晋曾设过陇西国。秦汉时陇西郡治在狄道(今甘肃临洮),今陇西县古称襄武,一度为省会。.

新!!: 匈奴和陇右 · 查看更多 »

陕西历史

陕西省自古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并为汉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根据中国最早的史书《禹贡》记载,陕西地区最早为漢地雍州之城。 西安,咸阳一带的历史可以上溯到4000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曾是11个王朝的首都或(京畿属地),其中秦汉隋唐,四个为对中华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统一王朝,历史文物方迹遍布全地。.

新!!: 匈奴和陕西历史 · 查看更多 »

陛下

陛下是对包括中国皇帝、越南皇帝、日本天皇等皇帝和女皇帝的敬称,原指天子陛階之下的侍衛,後成為對皇帝的尊稱,比殿下、阁下等高级,属于最高级的敬称,因此后来也引申为对其他君主敬称。 此外,英文中的「Majesty」作为陛下的等义词,是在国际外交上对君主制国家元首及其法定配偶的敬称。.

新!!: 匈奴和陛下 · 查看更多 »

虛閭權渠單于

虛閭權渠單于(?-前60年),在前68年-前60年任匈奴單于。狐鹿姑单于之子,壶衍鞮单于的弟弟。.

新!!: 匈奴和虛閭權渠單于 · 查看更多 »

折從阮

折從阮,五代時的軍事家、政治家,半獨立的藩鎮,歷事後唐迄後周四朝。河東道雲中(今山西省大同市)人,生于唐大順二年(891年),卒于後周顯德二年(955年)。初名從遠,字可久,為了避後漢高祖劉知遠之諱,改名從阮。.

新!!: 匈奴和折從阮 · 查看更多 »

柏楊版資治通鑑

《柏楊版資治通鑑》是台灣作家柏楊將史學名著《資治通鑑》重新以現代白话文翻譯的一部叢書,由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在中国大陆由万卷出版公司发行。.

新!!: 匈奴和柏楊版資治通鑑 · 查看更多 »

柴武

柴武(),或說陳武,西漢軍事人物,祖籍陳郡阳夏县,薛郡(今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人,以功封棘蒲侯。諡剛。死後葬於欒城。.

新!!: 匈奴和柴武 · 查看更多 »

柔然

柔然,亦称蠕蠕、芮芮、茹茹、蝚蠕、檀檀,古代遊牧民族,先祖為東胡,中世紀原是附屬於鲜卑拓跋部的一個部落。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继匈奴、鲜卑之后,活动于中国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主要是柔然和敕勒。当时,正是中国历史上处于十六国、南北朝纷争对峙时期。突厥汗國自蒙古高原崛起後,柔然分裂許多分支,其中一支融入室韋,因此柔然也是蒙古人祖先之一,一支西遷成為歐洲所說的阿瓦爾人,而柔然也是契丹人的祖先之一。 南北朝时柔然也自称“汉”,柔然君臣于481年致南齐皇帝萧道成的国书:“虽吴(指长江以南)、汉(指柔然)异域,义同唇齿……光复中华(北魏占领的中原)……岂不盛哉!”公元552年柔然因属下突厥部落起义而灭国。一些史学家认为有可能在最后民族相杀的悲剧中,柔然的一支部落在公元568年进入了东欧,在那里,柔然成了欧洲人所说的阿瓦尔人。.

新!!: 匈奴和柔然 · 查看更多 »

枚皋

枚皋,西汉辞赋家,字少孺,淮阴(治今江苏省淮安)人,枚乘庶子。 枚乘为著名文学家,为梁孝王门客时,娶枚皋之母为小妻,生枚皋。枚乘东归,枚皋随母亲留在梁国。枚皋善辞赋,十七岁时上书梁共王,得召为郎。曾为梁共王使,因被冗从之人谗言毁谤得罪,家室被抄没,枚皋逃到长安。遇到大赦,枚皋上书汉武帝,说明自己是枚乘的儿子。武帝很高兴,把他召入宫中,让他作赋,受到皇帝赏识,拜为郎。枚皋曾出使匈奴。从武帝巡幸甘泉宫、雍城、河东等地,参与封禅泰山。 枚皋不通经术,好诙谐,善写辞赋,才思敏捷,时人比之东方朔。枚皋作辞赋,都以俳优嫚戏的态度写出。他和东方朔同以滑稽得武帝喜爱,常让他随从出巡弋猎,武帝有所感,便让他作赋助兴。汉武帝视之如倡优,枚皋成为文学弄臣。他以下笔敏捷知名,受诏辄成,故所作颇多。数量多于司马相如,但是质量不及。扬雄说:“军旅之际,戎马之间,飞书驰檄,则用枚皋。”他有赋一百二十篇,已佚。.

新!!: 匈奴和枚皋 · 查看更多 »

探险家

探险家是为了探测新事物等目的而深入危险或不为人知的地方进行探索的人。探险者通常是来自一个国家或文明最先到达某地方的人。也可以指冒险家、旅行家或者职业航海家、飞行员等等。 探险的目的因人而异,可能包括军事、商业、学术、旅行、宗教等各种因素。.

新!!: 匈奴和探险家 · 查看更多 »

林幹

林幹,广东新会人,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教授。 林幹是中国著名的匈奴史学家,主要著作有《匈奴通史》、《突厥史》、《东胡史》等。三部代表作把古代北方民族三大系统的历史梳理清楚,将这一巨大学术工程完成。在台湾被木铎出版社翻印发行。 2017年6月12日,林幹因病在呼和浩特去世,享年101歲。 G Category: 新會人 Category:内蒙古大学教授 L.

新!!: 匈奴和林幹 · 查看更多 »

林西县

林西县()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下辖的一个县。面积3933平方千米,人口24万。邮政编码025250。县人民政府驻林西镇。是内蒙古的主要小麦产区之一。,p.1044-1047.

新!!: 匈奴和林西县 · 查看更多 »

林胡

林胡,又称林人、儋林,字面意義為居住於森林中的胡人。在東周戰國時代,由遊牧民族建立的部落國家,被歸類為戎。被趙國擊敗後滅國,其土地被併入趙國,一部份林胡部落人民,加入匈奴部落聯盟,成為匈奴的前身。 東周戰國時期,北方游牧民族主要勢力有林胡和楼烦。晉文公时,林胡活动于晉國以北(今山西省北部),西与楼烦为邻。後來林胡一度從晉北向东迁至燕北(河北北部)。趙武灵王時,趙國軍力強大,“北破林胡、楼烦”,並设置雲中、雁门,代三郡,這樣一來林胡被趕到鄂尔多斯高原东部。林胡後來又被李牧以奇陣所擊敗,單于逃亡,從此林胡不知去向。唐朝张谓《同孙构免官后登蓟楼》诗:“犹希虏尘动,更取林胡帐。”.

新!!: 匈奴和林胡 · 查看更多 »

息夫躬

息夫躬(),字子微,西汉政治人物,河内郡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西)人,仕漢哀帝。 年輕時為博士弟子,学《春秋經》。容貌壮麗,使众人感到驚異。 哀帝即位後,哀帝傅皇后之父孔鄉侯傅晏和息夫躬是同郡出身,二人是朋友,息夫躬通過傅晏交友范围越来越大。長安孫寵以遊説知名,他任汝南郡太守罷免後,和息夫躬結交,同事上書,哀帝召為待诏。 当時哀帝得病,有人告发中山王冯太后诅咒皇帝,太后和她的弟弟宜乡侯冯参都自杀了。無盐县大石自动立起,闪出一条通道。息夫躬、孫寵说皇帝健康有恙,諸侯的陰謀、暗殺計划就可能蠢蠢欲动,现在告发,可以恩賞列侯。二人于是告发東平王诅咒皇帝。 哀帝派人調察,東平王刘云获罪自杀。孫寵任南陽太守,息夫躬任光禄大夫、左曹給事中。哀帝当時寵愛侍中董賢,想要封他为列侯,说息夫躬是通过董賢告发阴谋的,封董賢为高安侯,孙宠为方阳侯,息夫躬为宜陵侯。丞相王嘉对東平王事件怀疑不实,认为皇帝寵愛董賢過度,息夫躬阴险、奸诈。王嘉因此获罪。 息夫躬取得哀帝的信任,議論人物无所忌避,人都怕被他弹劾。他逐一批判丞相王嘉、御史大夫賈延、左将軍公孫禄、司隷鮑宣。建议开水路富国強兵,要凿通長安城墙,开水路,利用水運。大臣们认为不可行,于是作罢。 哀帝寵愛董賢日盛,哀帝外戚丁氏、傅氏都嫉妒他受到的寵愛。傅晏与息夫躬计划,得到輔政地位。息夫躬想挑拨亲汉的匈奴单于和烏孫卑爰疐的关系,派遣大将軍巡视戍边的军队,肃正边郡,杀死一个郡太守来立威,鎮撫異族。左将軍公孫禄、丞相王嘉因为不能欺诈归附汉朝的匈奴,哀帝不听,任命傅晏为大司馬衛将軍、丁明为大司馬驃騎将軍。 任命之日有日食,董賢趁机批判傅晏和息夫躬的计策,好取代傅晏的官位。丞相、御史大夫上奏息夫躬之罪。哀帝于是痛恨息夫躬,孫寵、息夫躬都被罷免。 息夫躬被贬到封国,他还是嘲笑朝廷政治,以天文判断天子的吉凶,有人告发他诅咒皇帝。元寿二年(前1年),哀帝派遣侍御史、廷尉監去逮捕他,带到洛陽調察拷問,息夫躬仰天大呼,倒在地上。血从鼻、耳流出,不一会儿就死了。共謀議者一百人以上連座,他母亲祭祀灶神乞求降灾于皇帝,而获罪斩首。妻子家族配流合浦,同族亲属一律罷免。孫寵在哀帝死後列侯被奪,流配合浦。 息夫躬临终写下绝命辞:“玄云泱郁,将安归兮!鹰隼横厉,鸾徘徊兮!矰若浮猋,动则机兮!丛棘扌戋扌戋栈栈,曷可栖兮!发忠忘身,自绕罔兮!冤颈折翼,庸得往兮!涕泣流兮萑兰,心结愲兮伤肝。虹蜺曜兮日微,孽杳冥兮未开。痛人天兮鸣呼,冤际绝兮谁语!仰天光兮自列,招上帝兮我察。秋风为我唫,浮云为我阴。嗟若是兮欲何留,抚神龙兮其须。游旷迥兮反亡期,雄失据兮世我思。” 班固说:“昔子翚谋桓而鲁隐危,栾书构郤而晋厉弑。竖牛奔仲,叔孙卒;郈伯毁季,昭公逐;费忌纳女,楚建走;宰嚭谗胥,夫差丧;李园进妹,春申毙;上官诉屈,怀王执;赵高败斯,二世缢;伊戾坎盟,宋痤死;江充造蛊,太子杀;息夫作奸,东平诛”。.

新!!: 匈奴和息夫躬 · 查看更多 »

捉刀

Category:職業 Category:犯罪 Category:考試 Category:書寫.

新!!: 匈奴和捉刀 · 查看更多 »

握衍朐鞮單于

握衍朐鞮單于(?-前58年),名屠耆堂,在前60年-前58年任匈奴單于,乌维单于的耳孙。 屠耆堂在虛閭權渠單于在位時任右賢王。屠耆堂繼任單于後,「暴虐,好殺伐」,國內不滿他的人漸多。前58年,姑夕王、烏禪幕及左地貴人共立虛閭權渠單于之子稽侯狦為呼韓邪單于,然後出動左地兵四五萬人進攻握衍朐鞮單于,握衍朐鞮單于自殺。.

新!!: 匈奴和握衍朐鞮單于 · 查看更多 »

搜諧單于

搜諧單于,全称为搜諧若鞮單于,挛鞮氏,名且麋胥,是西漢後期匈奴單于。 他是復株累若鞮單于之弟,被其兄封為左賢王,在其兄死後繼任單于,在位8年(前20年-前12年)。漢成帝元延元年(前12年),出發去參加次年正月的朝賀。未及入塞,在途中病故。.

新!!: 匈奴和搜諧單于 · 查看更多 »

李崇 (新朝)

李崇,中国新朝官员,王莽统治时期的西域都护。 王莽始建国五年(13年),西域焉耆攻杀西域都护但钦,投附匈奴。天凤三年(16年),李崇被任为西域都护,奉命与五威将军王骏、戊己校尉郭钦调遣尚在西域的戊已校尉属兵,率兵出西域稳定局势。西域各国都来欢迎,送粮助兵。王骏让李崇与自己共同进军焉耆,焉耆诈降,并聚兵自备。王骏率领莎车、龟兹兵分为数部攻打焉耆,遭焉耆的伏兵击败,姑墨、尉犁、危须之兵倒戈相向,王骏中伏被杀。李崇收集残余士卒,率领他们逃奔龟兹,又由龟兹逃奔莎车,受到莎车王康的保护,坚守数年之久。王莽末年,中原大乱,匈奴强盛。王莽死後,李崇战殁於西域。“李崇之印”近代在新疆沙雅裕勒都司巴克一带出土。.

新!!: 匈奴和李崇 (新朝) · 查看更多 »

李广

李广(),陇西成纪人,西汉时著名武将。.

新!!: 匈奴和李广 · 查看更多 »

李廣 (消歧義)

李廣可以指:.

新!!: 匈奴和李廣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李廣利

李廣利(),西汉時期將軍,中山(今河北定州)人,汉武帝寵姬李夫人和寵臣李延年的哥哥。後來兵敗投降匈奴,惟后被卫律猜忌而將其杀害。.

新!!: 匈奴和李廣利 · 查看更多 »

李建义

李建义,中国国家一级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话剧演员,配音员,话剧代表作《伐子都》、《故事新编》,电视剧代表作《三国演义》的陈宫及该剧的主要配音员、《东周列国春秋篇》的颍考叔、《少年天子》的吴良辅、《人民的名義》的季昌明。.

新!!: 匈奴和李建义 · 查看更多 »

李圣

李聖()中国西汉時代末期新朝武将,原名李棽。.

新!!: 匈奴和李圣 · 查看更多 »

李牧

李牧(),,战国後期军事家,赵国名将,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李牧驻守代郡、雁门郡期间,率军大破匈奴。在肥之战、番吾之战两次击败秦国,受封武安君,但最终被赵幽缪王杀害。而关于李牧的死因,史料记载也多有不同。李牧死后仅三个月,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被秦军攻破,赵幽缪王成为阶下之囚。.

新!!: 匈奴和李牧 · 查看更多 »

李靖

李靖(),字药师,雍州三原县(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东北)人,出自陇西李氏--四房之一的丹阳房,隋末唐初名将,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军事家。後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他的舅舅韩擒虎是隋朝滅陳的名将,對這個外甥最為賞識。.

新!!: 匈奴和李靖 · 查看更多 »

李贤 (北朝)

李贤(),字贤和,原州平高(今宁夏固原)人,中国北周柱国大将军、原州刺史、河西桓公。.

新!!: 匈奴和李贤 (北朝) · 查看更多 »

李蔡

李蔡,西汉丞相。陇西郡成纪县人,李广的族弟。 李蔡事奉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以轻车将军从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有功,俘获匈奴的一位王,封为乐安侯,二千户。前121年三月二十一日,公孙弘之後为丞相,元狩五年(前118年),李蔡因以丞相身份侵卖园陵道壖地,坐法自杀。庄青翟为丞相。 北魏李晖仪墓志显示,他可能是陇西李氏的始祖,而非通常所称的李广。.

新!!: 匈奴和李蔡 · 查看更多 »

李陵

李陵(),字少卿,陇西成紀(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人,西汉將領李广之孙,中国历史上富有争议的人物。 李陵原为汉朝将领,天汉二年(前99年)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在浚稽山与数万匈奴骑兵英勇作战,最后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其后汉武帝下令将其全家处死,令他断绝了回归汉朝的念想,最后最终以一个匈奴人的身份埋骨于异域。他为汉朝贡献的唯一一次战斗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这次以少战多的战斗被详细载于《汉书》之中。 在过去的一段时期里,李陵也曾被认为是一位文学家。被誉为汉诗鼻祖的《苏武李陵赠答诗》,便是以他的名义流传于世。不过现今学术界主要认为这些文学作品并非李陵所作,但出于习惯仍然在题目中保留了李陵的名字。.

新!!: 匈奴和李陵 · 查看更多 »

李椒

李椒,西汉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人。李广的次子。.

新!!: 匈奴和李椒 · 查看更多 »

李沮

李沮,西汉将军,云中郡人,在汉景帝、汉武帝属下。汉武帝第十七年(前124年),为强弩将军,与苏建、公孙贺、李蔡、张次公从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第二年,复为强弩将军,与公孙敖、公孙贺、李广、赵信、蘇建随卫青攻打匈奴。.

新!!: 匈奴和李沮 · 查看更多 »

李敢

李敢,中国西漢時名將,飛將軍李廣的幼子。李廣有三個兒子,長子李當戶(李陵之父)、次子李椒都先於李廣而死,唯留幼子李敢。 李敢以英勇著稱,是霍去病的部屬,因跟隨霍去病力戰匈奴之功,賜爵關內侯,食邑二百戶。 後來李敢得知父親李廣的死訊,怨恨衛青陷害其父,於是击伤大将军衛青,衛青因心中有愧,故沒有追究。但他的外甥霍去病,卻不能接受部下伤害自己舅舅,同时也是以下犯上刺伤当时的大将军。之後,漢武帝狩獵,李敢與霍去病同去。霍去病趁打獵之時,射死了李敢。漢武帝對外称「李敢狩獵時被鹿撞死」了结了此事。 李敢的儿子李禹,後來因為其從兄弟李陵的投降案牽連,被殺。另有一女李氏为太子刘据所宠幸的宫人。.

新!!: 匈奴和李敢 · 查看更多 »

杨玉 (西汉)

杨玉(),西汉时活动在今甘、青一带的西羌先零羌首领。其族居今青海省海晏县、湟中县、贵德县一带。 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先零羌、封养牢姐羌等合兵十余万,攻打令居、故安,围攻枹罕。匈奴也出兵五原,杀太守,互相呼应。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朝将军李息率领十万大军击破,先零羌归降,受封归义侯。经历汉昭帝与汉宣帝初年先零羌一直归附于西汉,杨玉受封“归义羌侯”,居湟水流域。汉宣帝元康年间率部众北渡湟水放牧,汉朝光禄大夫义渠安国应允上奏。羌人通过此言先后渡湟水,郡县不能禁止。元康三年(前63年),诸羌在匈奴鼓动下起事犯汉边,神爵元年(前61年),汉朝派往安辑之骑都尉义渠安国受命前往处理,背弃前言,诱杀先零羌首领三十余人,使矛盾进一步激化。杨玉遂联合原附汉的诸羌首领举兵反汉,率本部骑兵四千和煎巩骑兵五千,进犯关塞,攻杀长吏,率众围攻金城郡。后将军赵充国等率军围剿,杨玉叛亡出塞。神爵二年(前60年),羌酋若零斩杀杨玉之首级投降,杨玉兵败身死,余部复归汉。.

新!!: 匈奴和杨玉 (西汉) · 查看更多 »

杭锦旗

杭锦旗()为中国內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下辖的一个蒙古自治旗,面积1.89万平方公里,人口14.2万,其中蒙古族2.5万人。政府驻锡尼镇。境内汉语方言主要属晋语大包片。.

新!!: 匈奴和杭锦旗 · 查看更多 »

東觀漢記

《東觀漢記》,漢代人稱之為《東觀記》,一百四十三--,是一部以紀傳體撰寫東漢歷史的史書,同時也是中國第一部官修當代史。記事起於光武帝,終於靈帝,由漢代劉珍、延篤等撰,因修史館設於東觀而得名。 在三國時代以後,將之與《史記》、《漢書》並舉,合稱「三史」,唐代以後漸以范曄《後漢書》取代《東觀漢记》。.

新!!: 匈奴和東觀漢記 · 查看更多 »

松花江口之战

松花江口之战是清朝与沙俄的一場戰役。1658年,朝鲜王朝應對清朝要求,派出鸟铳手帮助清朝讨伐沙俄哥萨克军队的战争。朝方称之为羅禪征伐。.

新!!: 匈奴和松花江口之战 · 查看更多 »

杜缓

杜缓(),祖籍南阳郡杜衍(今河南南阳西南),西汉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一带)人。杜周之孙,杜延年的长子,杜钦之兄。 杜缓少年时为郎。汉宣帝本始年间,担任校尉随从蒲类将军赵充国攻打匈奴。回朝任谏大夫,转任上谷郡都尉,雁门郡太守。甘露二年(前52年),杜延年卒,朝廷征他回朝治丧事,嗣爵为建平侯,拜为太常。管理关中的各个陵县,每冬月封具狱日,常去酒省食,官属称他有恩。汉元帝即位,当时谷贵民流,西羌反叛。他为平西羌之叛,上书捐助钱谷以助军用,前后达数十万。后来犯法免官,以列侯奉朝请。汉成帝时杜缓卒。.

新!!: 匈奴和杜缓 · 查看更多 »

杜茂

杜茂(),东汉武将。字諸公,南阳郡冠軍县(今河南省邓州市张村镇冠军村)人。光武帝的功臣,雲台二十八将第20位(《後漢書》列传12)。.

新!!: 匈奴和杜茂 · 查看更多 »

校尉

校尉是古代中国的武官官职,在歷史上具重要影響力。該職位於汉朝时达到鼎盛,其地位仅次于各将军,但是其手下必有親自统领的部队,而将军却不一定有自己的军队,所以其实际影响力有时候甚至超过将军;东汉末年三国序幕之时,名义上统领天下兵马的大将军何进被宦官所杀,而其手下的西園軍校尉袁绍、曹操等却以此職位带领士兵兵變杀死了所有的宦官。.

新!!: 匈奴和校尉 · 查看更多 »

桃花石

桃花石(古突厥语:𐱃𐰉𐰍𐰲‎,Tabγač,Tabgac)是古代中亚和西亚对中国的一种称呼。可能起源自拓跋部,也有學者推測起源自唐家或大漢的音轉。.

新!!: 匈奴和桃花石 · 查看更多 »

桓虞

桓虞(生卒年不詳),字仲春,馮翊郡萬年縣人氏,東漢司徒。.

新!!: 匈奴和桓虞 · 查看更多 »

桀(),中國夏朝第十七任君主,亦是最後一任君主,华夏族,名履癸,發之子。 传统史书將桀描述成一個暴君:他對政事不聞不問、沉溺女色之餘,還施行暴政。《通鑑外紀》載:“(桀)罷民力,殫民財。為酒池糟堤,縱靡靡之樂,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結果商汤起兵,湯誓說:“有夏多罪,天命殛之”,桀伐有娀氏於有娀之墟鳴條(今山西安邑);在鸣条之战,桀戰敗,夏朝就此滅亡。桀哀叹說:“孤悔不遂殺湯於夏台使至此。”不久病死于南巢之山(今安徽省巢湖市)。。後世有「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說法。亦有把桀亡國的原因推給其妃妺喜。.

新!!: 匈奴和桀 · 查看更多 »

梁御

梁御(),字善通,祖居安定(今甘肃泾川东北),属匈奴休屠部落,原为拔列兰氏,魏孝文帝时改梁氏。后徙居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西南),改姓纥豆陵氏。.

新!!: 匈奴和梁御 · 查看更多 »

梁慬

梁慬()字伯威,字伯威,戈居(故城在今甘肃省宁县西南)人。东汉名将。 父亲梁讽是窦宪的部下。梁慬知兵法。早年擔任车骑将军邓鸿司马,延平元年(106年)任西域副校尉,率军往援西域都护任尚,兵馬未至,围已解。曾在龟兹城擊破西域联军,大获全胜。永初二年(108年)奉诏还至敦煌。 永初三年,有匈奴、乌桓、鲜卑合兵犯五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朝廷以梁慬為度遼將軍,与车骑将军何熙、中郎将庞雄出击。永初五年被免職,下狱,不久羌人侵三辅(今陕西中部),拜梁慬为谒者,發兵往擊,至胡县,不幸病卒。《后汉书》中,班超与梁慬合为一传。.

新!!: 匈奴和梁慬 · 查看更多 »

楊端和

楊端和,即楊樛、楊摎、楊翁子,生卒年不詳,中国秦代武将,生活在秦昭襄王至秦王政时代。.

新!!: 匈奴和楊端和 · 查看更多 »

楊終

楊終,字子山,蜀郡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人。東漢校書郎,著《春秋外傳》十二篇,改定章句十五萬字。.

新!!: 匈奴和楊終 · 查看更多 »

楚瓦什語

楚瓦什語是楚瓦什人使用的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保加爾語支,而且是保加爾語支中僅有的還在使用中的語言。這種語言的人口都位於俄羅斯聯邦中部、烏拉爾山脈以西的地方,包括有楚瓦什共和国、鞑靼斯坦共和国、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薩馬拉州、奧倫堡州及乌里扬诺夫斯克州等地。在楚瓦什共和国享有官方語言的地位。現時語言人口估計約200萬人。 現時楚瓦什語的書寫系統採用西里爾字母,除了包括有俄語的所有字母之外,還有四個額外的字母:Ӑ、Ӗ、Ҫ、Ӳ。.

新!!: 匈奴和楚瓦什語 · 查看更多 »

榆林市

榆林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陕西省北部,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区,又名“驼城”。榆林是明代的九边重镇之一,明长城从该市北部穿过。是一个游牧与农耕文化交融的边塞城市。榆林是中国重要的煤、石油、天然气、盐产区,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这里是从塞外入陕的要道,是陕西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

新!!: 匈奴和榆林市 · 查看更多 »

樂恢

樂恢,字伯奇,京兆郡長陵縣(今陝西省咸陽市)人,東漢尚書僕射。.

新!!: 匈奴和樂恢 · 查看更多 »

樓煩

樓煩(拼音:Lóufán、上古音:lo bian),古代民族與國家,以游牧為生,其領土約在今中國山西與河套地區一帶。後被趙國所滅,其地置雁門郡。他們可能是匈奴的祖先,在冒頓單于時代,北移的樓煩部落被併入匈奴。.

新!!: 匈奴和樓煩 · 查看更多 »

檀石槐

檀石槐(),是中國東漢時期的鮮卑首領之一。 他是投鹿侯之妻與他人所生之子。投鹿侯有三年時間留在匈奴軍中,其妻在家生了檀石槐。投鹿侯回家後,知道檀石槐不可能是自己親生,想殺了他。其妻說以前有一次在日間外行時聽到雷震,「仰天視而雹入其口」,吞下後就有了身孕,「此子必有奇異,且宜長視」。投鹿侯雖然不相信其妻所言,卻沒有殺死檀石槐,改為棄掉,其妻私下把檀石槐送到娘家養大。 檀石槐在十四歲、十五歲已是「勇健有智略」,後來被部落推舉為大人(首領),乃立庭於彈汗山歠仇水上,在今山西省陽高縣北三百餘--。 檀石槐兵強馬壯,東西部大人皆歸附他。他南抄漢朝邊境,北拒丁零,東敗夫餘,西擊烏孫,盡據匈奴故地,東西一萬四千餘--,南北七千餘--,網羅山川水澤鹽池。 漢桓帝永壽二年(156年)秋,檀石槐率領三至四千騎兵入侵漢的雲中郡。延熹元年(158年),鮮卑又入侵漢的北方邊境,以後又多次侵擾漢朝。漢朝打算用和親解決邊患,遣使持印綬封檀石槐為王,可是檀石槐拒絕接受,對漢朝的侵擾更變本加厲。檀石槐又把其地分為三部,從右北平以東至遼東,接夫餘、濊貊二十餘邑為東部,從右北平以西至上谷十餘邑為中部,從上谷以西至敦煌、烏孫二十餘邑為西部,各置大人管治,皆隸屬檀石槐。 漢靈帝繼位後,幽州、-并州-、涼州的邊境諸郡每年都被鮮卑入寇,殺掠不可勝數。177年,漢朝反攻,遣夏育出高柳(今山西陽高),田晏出雲中,臧旻率南匈奴單--出雁門,「各將萬騎,三道出塞二千餘--」,結果漢軍慘敗,死者十之七八。 檀石槐在181年去世,享年四十五歲,次子和連排挤兄长后繼位。.

新!!: 匈奴和檀石槐 · 查看更多 »

武威郡

武威郡,中國古郡名,漢朝時設置,為河西四郡之一。位於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武威市。.

新!!: 匈奴和武威郡 · 查看更多 »

武威锁阳城城址

武威锁阳城城址,亦称三骡城,是一座位于中国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金羊乡赵家磨村南200米的汉代城址,现已列入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学者认为此城为匈奴盖臧城,也即后来的西汉姑臧县城。两汉之交,姑臧县治迁往今武威城区,此城址随即废弃不用。 据考证,武威锁阳城城址本为匈奴盖臧城,西汉击退匈奴之后称姑臧县城。西汉末、东汉初时,姑臧县治迁往今武威城区,旧址遂废。 武威锁阳城城址平面为长方形,东西宽1,000米,由于城址被沙河冲断,南北长度无法确定。城址保存状态较差,城垣皆已不存,无法确定各城门的位置。遗址内现有两处明代寺庙遗址,仅残存有高2米的夯土台。遗址地面有灰陶残片、汉砖等物品散落。城址中曾出土泥质灰陶等文物。 此城并非瓜州县的锁阳城遗址(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的组成部分)。.

新!!: 匈奴和武威锁阳城城址 · 查看更多 »

武阳之战

武陽之戰,是東漢末年在曹操統一北方的戰爭中,曹操以機動戰法,在東武陽等地大破黑山軍的戰役。 初平三年(192年)春天,東郡太守曹操,屯兵頓丘。黑山軍于毒部進攻武陽。諸將都請求發兵救援武陽,曹操卻主張襲擊于毒部的根據地,以圍魏救趙的方式解武陽之圍,于毒若回救,則武陽之圍自解;若其不撤武陽之兵,則可乘虛搗其老營。曹操於是統兵進擊黑山。于毒聞訊,即撤武陽之圍,回師救營,曹操又急轉兵鋒,北向內黃,黑山軍眭固部及匈奴南單于之子於扶羅部皆被曹軍擊敗。.

新!!: 匈奴和武阳之战 · 查看更多 »

毛笔

毛筆,是一種源于中国的傳統書寫工具。有玉管、翠管等雅稱,被列為中國的文房四寶之一。現今也有一些科學毛筆。.

新!!: 匈奴和毛笔 · 查看更多 »

永嘉之乱

永嘉之亂,或稱永嘉之禍,是發生在中國西晉時代永嘉五年(311年)的一場動亂事件。動亂由居於中原的外族人發動,外族軍隊擊敗西晉京師洛陽的守軍,攻陷洛陽並大肆搶掠殺戮,更俘擄晉懷帝等王公大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汉人政权治所被外族攻破后统治集团几乎全灭的事件。及後西晉於316年滅亡。.

新!!: 匈奴和永嘉之乱 · 查看更多 »

永元 (东汉)

永元(元年:89年 - 末年:105年四月)是东汉和帝刘肇的第一个年号。汉朝使用这个年号时间共計17年。 章和二年二月汉和帝即位沿用章和年号,次年正月初一(89年1月30日)改元永元。 永元十七年四月庚午(105年5月),改元元兴。.

新!!: 匈奴和永元 (东汉) · 查看更多 »

永光陵

永光陵,是中国五胡十六国汉光文帝刘渊的陵墓。 304年,匈奴人刘渊起兵反晋,308年,刘渊称汉皇帝,310年,刘渊死后,被葬在永光陵。刘渊墓在山西省臨汾市洪洞县姚庄村东南方,冢高三丈多,周围一百四十步,俗称刘坟。.

新!!: 匈奴和永光陵 · 查看更多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作,写于1205年(宋宁宗开禧元年)。.

新!!: 匈奴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查看更多 »

民族大遷徙

民族大迁徙,是一個4到7世紀間,由匈人入侵歐洲大陸所觸發的一連串民族遷徙運動;在西方歷史研究中,這段約四百年的時期,稱為「民族大遷徙時期」()。.

新!!: 匈奴和民族大遷徙 · 查看更多 »

汲黯

汲黯(?—前112年),西漢濮陽(今濮陽西南)人,字長孺。漢景帝時汲黯為太子洗馬(太子家宦,太子出入时为先导),漢武帝時任中大夫;因常規勸武帝,武帝不耐,調為東海郡太守,繼為主爵都尉,是漢代著名的直諫之臣。.

新!!: 匈奴和汲黯 · 查看更多 »

汗 (頭銜)

汗(хан),是一個起源於蒙古的頭銜,後來擴展至中亞其他地區作為君主及軍隊首領的名銜,大量用於古中國北部蒙古國。汗亦是鮮卑統領於283-289年的頭銜Henning, W. B., 'A Farewell to the Khagan of the Aq-Aqataran',"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 University of London", Vol 14, No 3, p 501–522,取代了匈奴的單于,他們估計是突厥人 在蒙古未在亞洲廣泛傳播時,已被阿史那氏採用。在6世紀中葉被伊朗人使用Kagan為突厥王。 現時汗一詞有大量相應意思,例如元首、首領、統治者等,大多於南亞、中亞、東歐及土耳其使用。.

新!!: 匈奴和汗 (頭銜) · 查看更多 »

汉宣帝

漢宣帝劉詢(),原名刘病已,字次卿,即位后改名询,西汉第十位皇帝(前74年9月10日—前48年1月10日在位),其正式諡號為「孝宣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宣帝」。汉武帝的曾孙,戾太子刘据的长孙,史皇孙刘进的长子,生母為王翁須。.

新!!: 匈奴和汉宣帝 · 查看更多 »

汉书

-- 《汉书》,又名《前汉书》,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为「志」,改「列傳」為「傳」,改「本紀」為「紀」,无「世家」。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记载了上自西汉汉高祖元年(前206年),下至新朝地皇四年(23年),共230年历史。《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暢的口語化文字形成鲜明对照。中国纪史方式自《汉书》以后,都仿照其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 自班彪起即以著《漢書》為己任,經過二十餘年努力,班固完成了《漢書》的主要部分。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班固隨從竇憲出擊匈奴,參預謀議。後因事入獄,永元四年死在獄中。時《漢書》還有八表和《天文志》沒有寫成,漢和帝命班昭(曹大家)入東觀藏書閣補作,馬續協助班昭作了《天文志》。故漢書前後歷經四人之手完成,歷時四十多年。漢書注疏中,最著名者有唐顏師古注、清王先謙補注。.

新!!: 匈奴和汉书 · 查看更多 »

汉传佛教

漢傳佛教,指以漢字記載經典或漢字文化圈的佛教,與南傳佛教、藏傳佛教形成世界上現存的三大佛教傳統。漢傳佛教主要流傳於中國大陸、朝鮮半島、台灣、日本與越南等地。 印度的聲聞佛教與大乘佛教經西域傳入中原地区,再經由中國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形成以漢譯經典為本的汉传佛教。漢傳佛教以大乘佛教為主流,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自唐密在汉地消亡后,漢傳佛教的宗派以顯宗為多,與藏傳佛教之顯密並重不同。漢傳佛教和其他各系佛教最大的差別主要是口稱南無阿彌陀佛、素食、戒疤,南傳佛教不認同「南無阿彌陀佛」之用語,素食和戒疤也是漢傳佛教獨有,並非印度佛教的戒律。.

新!!: 匈奴和汉传佛教 · 查看更多 »

汉元帝

汉元帝劉奭(),,西汉第十一位皇帝,其正式諡號為「孝元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元帝」。汉宣帝长子,生于民间,母恭哀皇后许平君。宣帝死后继位,在位16年即前49年-前33年。.

新!!: 匈奴和汉元帝 · 查看更多 »

汉赵

漢趙(304年-329年),又称前趙,是匈奴人劉渊所建的君主制割据政权,都平阳郡(今山西临汾西北),這是十六国時期建立的第一個政權。 304年,劉淵起兵,称漢王。308年称帝,国号“汉”。310年劉聰即位,311年—316年滅西晋。318年劉曜即位,殺死靳準,次年改国号為「趙」。329年被後趙所滅,立國凡26年。其统治地区包含并州刺史部、雍州刺史部、秦州刺史部、豫州刺史部、司隶校尉部、冀州刺史部部分地区。 劉淵以自己祖先與漢朝宗室劉氏約為兄弟而自稱漢王,并立意像汉朝一样统一天下,故以“汉”为国号;以多为匈奴人,又称「匈奴汉」;又统治地区位于中原北方,故称「北汉」,但此稱呼因易于與五代十国时期的北汉混淆而很少使用。劉曜以其发迹之地为战国时赵国之地,改国号为赵,为别于石勒的后赵,而史称「前趙」,或合稱之為「漢趙」。.

新!!: 匈奴和汉赵 · 查看更多 »

汉武大帝

《汉武大帝》是中国大陆拍摄的一部以汉代為背景的电视剧,由《雍正王朝》导演胡玫执导,陈宝国、焦晃和归亚蕾主要參與演出,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和世纪英雄电影投资公司等4家单位联合摄影製作,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於2005年的开年大戏。《汉武大帝》於2003年開始拍摄,于2005年1月2日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剧场》开播。主题曲由韩磊演唱,香港版本由李克勤演唱。.

新!!: 匈奴和汉武大帝 · 查看更多 »

汉武帝

漢武帝劉徹(),西汉第七位皇帝,其母为关陇人孝景王皇后,於7岁时被冊立为储君,16岁登基,在位達54年,其正式諡號為「孝武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武帝」,是清圣祖以前在位最長的中國皇帝。他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都有顯赫建树,和秦始皇被後世並稱為「秦皇漢武」,被历代史学界和政治家们評價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漢武帝的思想積極進取,极具前瞻性,為朝廷以至社会帶了新思維,亲政後進行了多項大刀闊斧的改革,深遠地影響著後世。 對內政策上,漢武帝用人唯才,不問出身,開創了察舉制并兴太学,以致該時期培養及出現了大量名臣良將;他又頒布《推恩令》,和平地削減了诸侯的權力及勢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另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学从此成為中國社會主流思想,另有首开丝绸之路、使用年号、设立刺史、加强内廷权力等开创性举措。 對外政策上,漢武帝一改漢高祖刘邦白登之围後世代朝廷奉行的和親傳統,以強勢態度積極地對付匈奴,發動第二階段漢匈戰爭,先後收復了西漢初年的多處領土,不过终其一世未能解除秦朝以來匈奴於中國西北部的威脅刘运动,西汉王朝对匈奴采取的民族政策,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7年第6期。《汉书·卷六》:匈奴入上谷、五原,杀略吏民。《汉书·卷六》:匈奴入五原、酒泉,杀两都尉。《汉书·卷七》:匈奴入朔方,杀略吏民。《汉书·卷九十四》:(前71年)其冬,单于自将万骑击乌孙,颇得老弱,欲还。会天大雨雪,一日深丈余,人民畜产冻死,还者不能什一。于是丁令乘弱攻其北,乌桓入其东,乌孙击其西。凡三国所杀数万级,马数万匹,牛、羊甚众。又重以饿死,人民死者什三,畜产什五,匈奴大虚弱,诸国羁属者皆瓦解,攻盗不能理。其后汉出三千余骑,为三道,并入匈奴,捕虏得数千人还。匈奴终不敢取当,兹欲乡和亲,而边境少事矣。。 漢武帝又大幅度地开疆拓土,先後在秦朝故土吞灭了东瓯国、南越國、閩越國,并远征异域,消灭衛滿朝鮮及夜郎國等等,继秦朝后再次拓展了中国疆域;同時兩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丝绸之路,远征大宛,使汉帝国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远达中亚,將帝國在民生、經濟、文化和軍事上,都推上了空前的高峰,其在位期間被稱為漢武盛世,為漢朝的極盛時期。 而漢武帝晚年穷兵黩武,對人民造成了相當大的負擔。其晚年性情也變得反覆無常,而且迷信多疑,致使了巫蛊之祸的發生,為其普遍整體正面評價留下負面部份。駕崩前兩年,漢武帝在輪台下道《罪己詔》,重拾文景之治時期的與民生息的政策,為後來的昭宣中興奠定基礎。.

新!!: 匈奴和汉武帝 · 查看更多 »

汉朝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扮演承先啟後的重要關鍵地位。漢朝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西汉(前202年-9年)與东汉(25年-220年),中間王莽篡漢建立新朝(9年-23年)與西漢更始帝時期(23年-25年),西漢與東漢合称兩汉,還有蜀漢;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雒陽。 汉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與公元前一世紀興起於歐洲的羅馬帝國東、西遙相並立。後世多將汉朝和約略同时期在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及文明的強大帝國罗兹·墨菲(黄磷 译),《亚洲史》(第四版),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10月,141-154 ISBN 978-7-80700-092-1。在汉武帝期间,汉朝陸續地收復秦朝时失去的今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宁夏地區,又開疆拓土,在河西走廊,即今甘肃處建立郡县。西汉后期,其疆域除了西藏、東四盟、吉林、黑龍江、青海大部分及蒙古國外,基本上包含現今长城以南、包括遼寧在內的中国疆域。 漢疆域最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內蒙古包头及巴彦淖尔一带),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广平省),东至临屯郡(今朝鲜江原道一带),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面积廣达600万平方公里。在统治期间,从前58年起的呼韓邪單于至10年的烏珠留若鞮單于,匈奴一度成为汉朝内藩。至公元元年,全国人口约6000万,佔当时世界人口28%,此时印度次大陆人口为4600万,欧洲人口为3500万,北非人口为1400万。 汉朝進一步奠定了汉民族(华夏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在后世,漢人成为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汉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汉字。汉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文治武功空前,影响巨大,至西晋时依旧有义阳蛮张昌,匈奴人刘渊,刘芒荡以汉朝名号造反,直至唐代, “卯金刀”、“刘举”、“刘氏当王”、“刘氏主吉”、“伐武者刘”等一系列宣扬刘氏复兴的金刀之谶都络绎不绝。人们经常把汉朝和之后的唐朝并称汉唐,并以之为中国朝代的代表。 汉朝最早使用年号,建元为首個年号,但实际使用的第一个年号是元鼎,之前的年号系追认。汉初根据五德終始說,定正朔为水德,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簒政建立新朝,方--采用劉向和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一说法,从此确立东汉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及《三國志》等皆采用这种说法,因此汉代亦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刘汉」。.

新!!: 匈奴和汉朝 · 查看更多 »

汉朝地方政权君主列表

Category:中国君主列表.

新!!: 匈奴和汉朝地方政权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汉朝诗

汉朝诗是一种现在仍然存在的重要诗风,渊源自中国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包括期间的王莽政权(公元9年—23年))。汉末以年号建安命名的年代196年—220年,常收到特殊目的的文学分析,此外,这一时期的诗文不及汉朝典型,有自身重要的特质,和随后的三国时期有共同的文学面貌。这一诗风反映了诗歌界更重要的成熟期,也是旧体诗的一个特殊时期,尤其是在半诗歌的赋的发展上;乐府的活动与民谣集和因而产生的后来的乐府诗的发展相联系;汉朝末年,一种新的诗风发展起来,即后来的乐府诗,渐渐流行,限定诗句长度使它难以与诗韵相区分,当时特殊的诗一定程度上被随意区分。汉朝另一重要的诗贡献是《楚辞》选集,收了一些古中国最古老和最重要的诗韵,也传播了《诗经》选集。.

新!!: 匈奴和汉朝诗 · 查看更多 »

汉惠帝

漢惠帝劉盈(前210年—前188年9月26日),字满,汉朝开国皇帝汉高帝刘邦和皇后吕雉之子。西汉第二代皇帝,於前195年6月23日—前188年9月26日在位,在位7年,其正式諡號為「孝惠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惠帝」,也是中国史上第一位皇帝所立的「皇太子」(扶蘇被訛稱為秦「皇太子」,事實上只是長子,秦始皇未立之。胡亥在秦始皇死后诈立为皇太子)。 惠帝在位期间,以温柔敦厚的个性,积极推行黄老学说,注重国家的休养生息和无为而治,放松文化专制政策,修筑长安城,为巩固西汉政权,安定社会,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惠帝在位时朝政深受母亲呂后干预,呂后具有压制性的影响力,並成为實際统治者,因此司马迁《史记》未设孝惠本纪,反而设〈吕太后本纪〉。 由于受到有限的历史史料,加上其被呂后控制,史官为提高其異母弟汉文帝的地位,长期以来将惠帝视为一位“仁弱”君主,由司馬遷開始,古代学者稱在位时深受呂后臨朝聽政控制,对惠帝往往不太注意,且他所有的兒子都被誅滅諸呂的陳平、周勃、夏侯嬰等大臣們殺死滅口,更無子嗣可提,故只有偶爾宣揚其仁慈友愛的性格。 近世学者所著秦汉史更常直接对其略而不提,而对他的研究也屈指可数,近年有少数学者将他重新审视,稱其統治時與呂后配合,採用黃老之道,能與民休息,但另外的學者則稱,政治上建樹基本上屬於呂后的發揮,惠帝甚至不如部分东汉皇帝通過宦官與外戚大臣鬥爭而掌握实权,故评价不高。 惠帝之後的漢朝和西晉皇帝諡號中都有一「孝」字(除漢光武帝、晉武帝、劉辯,不含追封),故常省略。.

新!!: 匈奴和汉惠帝 · 查看更多 »

汉昭帝

漢昭帝劉弗陵(),西漢第八位皇帝(前87年—前74年在位),其正式諡號為「孝昭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昭帝」,漢武帝幼子,母親鉤弋夫人。.

新!!: 匈奴和汉昭帝 · 查看更多 »

汉文帝

漢文帝劉恆(),劉邦第四子,母薄姬,漢惠帝之庶弟。西漢第五位皇帝(前180年11月14日—前157年7月6日在位),在位23年,享年47歲,其正式諡號為「孝文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文帝」。葬於霸陵(在今陝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白鹿原东北角)。其廟號太宗,謚號孝文皇帝。也是《二十四孝》中親嘗湯藥的主角。.

新!!: 匈奴和汉文帝 · 查看更多 »

汉攻大宛之战

漢攻大宛之戰,亦称漢宛戰爭、汗血马之战或天马之战,為漢武帝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年)發生的一起西漢與大宛之間的戰爭,前後持續了約四年。.

新!!: 匈奴和汉攻大宛之战 · 查看更多 »

汉景帝

汉景帝刘启(),为西漢第六位皇帝(前157年7月14日—前141年3月9日在位),在位16年,享年48岁,其正式諡號為「孝景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景帝」,景帝後元三年正月甲子(前141年3月9日)崩于未央宮,二月癸酉(3月18日)葬于阳陵(今陕西高陵县西南)。为汉文帝刘恒長子,母竇皇后。他在位期间,主要是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发展生产,他统治时期和他父亲文帝统治时期合称文景之治。景帝以后所有西汉皇帝,新莽时期的更始帝刘玄、所有东汉皇帝,以及三国时蜀汉皇帝刘备、刘禅,都是汉景帝后裔。.

新!!: 匈奴和汉景帝 · 查看更多 »

沮渠安周

沮渠安周(),北涼國君主,匈奴支系盧水胡族人,沮渠蒙遜之子,沮渠牧犍、沮渠無諱之弟,牧犍在位時被任命為樂都太守。 北涼永和七年(439年)北魏攻姑臧,牧犍出降,無諱據酒泉自保,一度向北魏投降,惟不久北魏仍以無諱終為邊患而討之,無諱敗退,安周乃奉無諱之命西渡沙漠攻擊鄯善。442年,無諱西行與安周會師,並佔領鄯善,不久並佔領高昌。 北涼沮渠無諱承平二年(444年),無諱死,安周繼立,不改元,劉宋仍封安周為河西王。安周夺取无讳子沮渠乾寿的军队,乾寿投降北魏。承平十八年(460年),柔然攻高昌,沮渠安周被殺,高昌北涼滅亡。阚伯周被柔然立为高昌国王,阚氏高昌开始。.

新!!: 匈奴和沮渠安周 · 查看更多 »

沮渠罗仇

沮渠罗仇(),临松(今甘肃省张掖南)卢水胡人。十六國北凉將領。沮渠蒙逊伯父。 先世为匈奴左沮渠,以官为氏,世代为部帅。后来归附后凉吕光,为尚书,拜建忠将军。后凉麟嘉四年(392年)随军攻打西秦金城王乞伏乾归,在左南驻军。后凉龙飞二年(397年),跟随吕光伐西秦,前军兵败,因为吕光好信谗言,弟弟沮渠麹粥劝兄弟起事,沮渠罗仇没有听从。不久,因为败军之罪和麴粥都被吕光杀死。.

新!!: 匈奴和沮渠罗仇 · 查看更多 »

沮渠無諱

沮渠無諱(),北涼國君主,匈奴支系盧水胡族人,沮渠蒙遜之子,沮渠牧犍之弟,牧犍在位時被任命為沙州刺史、都督建康以西諸軍事、領酒泉太守。 北涼永和七年(439年)北魏攻姑臧,牧犍出降,無諱據酒泉自保,一度向北魏投降,441年被封為酒泉王。惟不久北魏仍以無諱終為邊患而討之,無諱敗退,乃派其弟沮渠安周西渡沙漠攻鄯善。 442年,無諱西行與安周會師,並佔領鄯善。數月後,再據高昌,對南朝宋奉表稱臣,被封為河西王。隔年(443年),改元承平。承平二年(444年),無諱死,安周繼立。 子沮渠乾寿。.

新!!: 匈奴和沮渠無諱 · 查看更多 »

沮渠牧犍

沮渠牧犍(),一名茂虔,匈奴支系盧水胡族人,沮渠蒙遜之子。十六國時期北涼國末代君主。沮渠牧犍原非蒙遜指定的繼承人,因國內眾臣推舉而登位,任內保持了父親一貫與北魏及南朝宋的關係,然而北魏既滅北燕,魏太武帝亦因毒殺武威公主圖謀和西域使者之言對牧犍不滿,遂出兵攻涼。牧犍初堅守姑臧城不降,但終在北魏軍圍攻下城陷,被逼投降,北涼亡。牧犍弟沮渠無諱帶領北涼殘餘勢力西走,後立起高昌北涼以承涼祚。.

新!!: 匈奴和沮渠牧犍 · 查看更多 »

沮渠麴粥

沮渠麹粥(),临松(今甘肃省张掖南)卢水胡人。十六國北凉將領。沮渠蒙逊伯父。 先世为匈奴左沮渠,以官为氏,世代为部帅。后来归附后凉吕光,为三河郡太守。后凉龙飞二年(397年),和兄沮渠罗仇跟随吕光伐西秦,前军兵败,因为吕光好信谗言,沮渠麹粥劝兄弟起事,沮渠罗仇没有听从。不久,因为败军之罪和罗仇都被吕光杀死。.

新!!: 匈奴和沮渠麴粥 · 查看更多 »

沮渠蒙遜

沮渠蒙遜(),臨松匈奴人,十六国时期北涼第二任君主。原係匈奴支系卢水胡族首領,曾反叛後涼並推段業建北涼,後攻殺段業自己登位。沮渠蒙遜有勇略,在位期間,北涼於強敵環伺之際擴張成為河西一帶最強大的勢力。.

新!!: 匈奴和沮渠蒙遜 · 查看更多 »

河套

河套是黄河中上游两岸的平原、高原地区,因农业灌溉发达,又称河套灌区,是漢族傳統聚居地之一。.

新!!: 匈奴和河套 · 查看更多 »

河西之戰

河西之戰可以指:.

新!!: 匈奴和河西之戰 · 查看更多 »

河西四郡

河西四郡,指西漢武帝時在河西走廊設置的四郡,即酒泉郡、武威郡、敦煌郡、张掖郡(按置郡先後排序,若由東而西依序為: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此地原為匈奴領地。.

新!!: 匈奴和河西四郡 · 查看更多 »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位於中國黃河以西,呈西北—東南走向為狹長狀平原,形如走廊,故而得名,丝绸之路必经之道。其範圍是東起烏鞘嶺,西至玉門關,南北介於南山(祁連山和阿爾金山)和北山(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之間,北部可经居延海沿着草原丝绸之路进入漠北,長約9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全境皆為甘肅省、青海省海东市、西宁市和部分内蒙古额济纳旗所轄,由於大部分範圍在甘肃省,故又稱“甘肅走廊”。 最早先后为月氏、匈奴领土,自漢武帝開闢河西、「列四郡」以來是中原連接西域新疆的重要通道,為古代絲綢之路东端的一部分,是古代中國漢地同西方世界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國際通道,在大部分中國歷史時期,河西走廊一直是中國大一統王朝的西北端。.

新!!: 匈奴和河西走廊 · 查看更多 »

沒弈干

沒弈干(),《晉書》及《十六國春秋》作沒奕--,《魏書》作木易于,破多羅氏,高平(治今寧夏固原)鮮卑人。沒弈干先後受前秦及後秦官爵,長據高平,並曾收留匈奴鐵弗部首領劉衞辰子劉勃勃,即夏國開國君主赫連勃勃,但最終反為其所殺,部眾皆為其所吞併。.

新!!: 匈奴和沒弈干 · 查看更多 »

泰山羊氏

泰山羊氏,亦稱太山羊氏,是中國古代泰山郡的一个羊姓士族,自東漢至魏晉南北朝一直活躍於政治及軍事舞台。.

新!!: 匈奴和泰山羊氏 · 查看更多 »

洪仁玕

洪仁玕()是太平天囯领导人之一,廣東花县人,是洪秀全的族弟、拜上帝会早期创始成员。因金田起义前往香港逃避清朝抓捕,並跟隨傳教士學習英文,現被香港基督教界視為早期重要華人傳道人。1859年三月十三到天京(即南京),封干天福,继封干天义护京主将,1859年四月初一獲封為九门御林开朝精忠軍師顶天扶朝纲干王,赐福千岁同八千岁,“京城内不决问干王”。洪仁玕提出的《資政新篇》,在當時的中國算是相當先進的思想。.

新!!: 匈奴和洪仁玕 · 查看更多 »

涼州

涼州,是中國古代的地名之一,為漢代十三刺史部之一。其轄域在今甘肅省及寧夏全境、青海東北部、新疆東南部及內蒙古阿拉善盟一帶。.

新!!: 匈奴和涼州 · 查看更多 »

涼州刺史部

涼州刺史部,原屬九州中的雍州地域。始設於西漢,其行政長官為涼州刺史,屬漢代十三刺史部之一。因在中原之西,故又稱西州。其管轄範圍在今甘肅省及寧夏全境、青海東北部、新疆東南部及內蒙古阿拉善盟一帶。.

新!!: 匈奴和涼州刺史部 · 查看更多 »

淳维

淳维为《史记》记载夏桀的儿子,传说匈奴是淳维北逃所建,‘匈奴,其先祖夏--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史记还笼统介绍了淳維北遁后匈奴千余年的历史,‘自淳維以至頭曼千有餘歲,時大時小,別散分離,尚矣,其世傳不可得而次--。然至冒頓而匈奴最彊大,盡服從北夷,而南與中國為敵國,其世傳國官號乃可得而記--。’.

新!!: 匈奴和淳维 · 查看更多 »

温宿国

温宿国,西域三十六国之一,都城温宿城(故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什县)。辖有今新疆乌什县、阿合奇县等县一带。 温宿国建都温宿城。最高首领为王,下设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左右骑君、译长各二人,有户2200,口8400,拥兵一千五百多人。汉朝时温宿国土地、物类与鄯善诸国同,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并多到邻近国家耕种土地。 初被匈奴置僮仆都尉所役属,汉武帝开通西域以后臣属汉朝,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归属西域都护府。其地东距长安城八千三百五十里,东至西域都护府(治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县东)二千三百八十里。地处塔里木盆地之北,当早期丝绸之路中段北道,为汉通西域北道必经之地。从温宿国向北有小道,过天山可到乌孙国的王都赤谷城(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州伊什提克)。 王莽时,姑墨(今新疆阿克苏市)国王丞杀其王而吞并温宿国。东汉延光三年(124年)属西域长史。东晋时依附狯胡,派遣兵马与之共抗吕光以救龟兹(今新疆库车县)。三国至南北朝时附属龟兹。北魏时其地尽归龟兹。唐太宗贞观年间,阿史那社尔平龟兹,以其地置温肃州,又名于祝,隶属于龟兹都督府。元朝作倭赤,或乌赤。清朝为乌什直隶厅治。清德宗光绪十九年(1893年)在原来姑墨国故地筑温宿城,即今新疆温宿县。.

新!!: 匈奴和温宿国 · 查看更多 »

渭河

渭河,古称渭水,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发源于中国甘肃省渭源县的鸟鼠山,主要流经今甘肃省的天水、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渭河全长818公里,流域包括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区,总面积134766平方公里,其中陕西占50%,甘肃占44%。渭河南有东西走向的秦岭横亘,北有六盘山屏障。渭河流域可分为东西二部:西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东为关中平原(又叫渭河平原)区。 渭河上游以及北岸泾河、洛河等支流,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 在甘肃省境内,渭河主要支流有秦祁河、大咸河、散渡河、义陇河、榜沙河、散渡河、葫芦河、藉河、牛头河等。 陕西省境内渭河流域右岸南山支流较多,从西到东有清姜河、清水河、石头河、西汤峪、黑河、涝峪河、新河、沣河、皂河、灞河、零河、湭河、赤水河、遇仙河、罗纹河、罗敷河等,大都水清、源短、流急,较长的黑河125公里,灞河104公里,其余皆不足百公里。左岸为黄土阶地原区,支流稀少,从西向东有通关河、小水河、金陵河、千河、漆水河、泾河、石川河、洛河等,大多水量相对较小而含沙量很大,流长在百公里以上。 在西安咸阳地区的渭河河段及其在这一地区的八条支流构成了自古以来著名的八水绕长安,说明关中地区在古时候的优越的自然条件。 中國古代歷代為了灌溉和水運的目的,修築了渠道。公元前246年,秦朝的鄭國渠引涇河到洛河、漕渠,漢武帝時的白公渠引涇河到渭河、涇惠渠、渭惠渠、洛惠渠等水道,這些渠道主要集中在渭河的中下游。.

新!!: 匈奴和渭河 · 查看更多 »

源賀

源贺(),本姓秃发,本名破羌,鲜卑名贺豆跋,又称驾头拔《宋书·卷九十五·列传第五十五》:使持节征南大将军宜阳王直勤新成、侍中太尉征东大将军直勤驾头拔、羽直征东将军北平公拔敦及义阳王刘昶,领定、相之众十万,出济、兖,直造彭城,与诸军克期同到,会于秣陵。,后被賜姓源、賜名贺,西平郡乐都县(今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人,末代南凉景王禿髮傉檀之子。源贺是南涼到北魏的軍人、政治人物。南凉灭亡后逃到北魏後,仕於同是鮮卑族的北魏,逐渐在北魏文成帝、北魏献文帝年间成为掌握大权的高官,官至太尉,封陇西王,谥号宣。.

新!!: 匈奴和源賀 · 查看更多 »

满洲地区君主列表

以下按照朝代不同列舉滿洲(中国东北)君主。.

新!!: 匈奴和满洲地区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满洲里市

满洲里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下辖的准地级计划单列市,中国最大的陆运口岸城市。总面积730平方公里,全市人口23万多。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口岸城市,素有“亚洲之窗”之稱。.

新!!: 匈奴和满洲里市 · 查看更多 »

滿洲歷史

满洲歷史,可以被概括成三部份,分別是上古史、中世史、和近世史。上古满洲眾居着數個民族,包括游牧民族東胡、鮮卑;女真人的祖先肅慎及後來的挹婁;漢族;濊貊、扶餘、高句麗。中世满洲相繼經歷唐、遼、金、元、及明皇朝的統治,其中元明兩代更在歷史上首次統一整個滿洲。明朝末年,后金大汗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满洲盛京称帝,定国号为「大清」,象徵着满洲近世史的開端。一六四四年,清軍入關,隨後全面佔領华北及华南地區。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軍陆续消灭華北的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其後更將大清領土擴張至蒙古、新疆、西藏等地,迎來康雍乾盛世,滿洲被稱為「龍興之地」,即是清皇室的發源地的意思。 直至1911年清朝滅亡,1915年袁世凱稱帝後,日本陸軍參謀本部曾策劃滿蒙獨立運動,但由於局勢變化而未能實現。之後,奉系軍閥張作霖成為滿洲地區的實際控制者。日本在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滿洲後,建立傀儡政權滿洲國,以清朝遜帝溥儀為元首。雖然名義上為獨立國家,但日本透過簽訂《日滿議定書》、關東軍持續駐紮滿洲等方式,使滿洲國變相成為日本殖民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溥儀被蘇聯紅軍俘獲,滿洲國滅亡,滿洲地區被蘇軍佔領。因苏联遲遲归还满洲予中华民国及运走大量满洲国遗留之物资设备,导致中国爆发反苏运动,苏联最终于1946年5月撤出內满洲,并將其歸還給中國。1948年,国民政府在辽沈战役中失利,內滿洲地区被中國共產黨控制,并在1949年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东北三省。現在滿洲分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俄羅斯聯邦管治,中国境內的滿洲地區稱內滿洲;俄羅斯境內的滿洲地區稱外滿洲。 「满洲」这个名称从十七世纪开始被使用。《满洲源流考》的作者把朝鲜半岛的古代族群也列为满洲分支。.

新!!: 匈奴和滿洲歷史 · 查看更多 »

滑國 (諸夷)

滑國是南北朝时期位于今日新疆境内的一个国家。 根据《梁书》的记载,滑国是“車師之別種”,最初分为八部,称“八滑”。西汉永建元年,八滑跟随班勇攻打匈奴有功,其君主被封为“后部亲汉侯”。三国至晋朝时期与中国不通往来。南朝梁天监十五年,滑国国王厌带夷栗陁派使者进献方物。《职贡图》中绘有滑国使者画像。 北魏立国之初,滑国仅仅只是一个附属于柔然的小国。后来逐渐强大,攻打邻国波斯、盘盘、罽宾、焉耆、龟兹、疏勒、姑墨、于阗、句盘等国,开拓土地千余里。 滑国土地温暖,多山川树木,有五谷。国人以捕捉到的鸟兽和羊肉为粮食。当地的野兽有狮子和两脚骆驼,野驴头上有角。滑国人善于射箭,著小袖长身袍,用金玉为带。女人穿皮衣,头上刻木为角,长六尺,以金银饰之。该国女人少,有兄弟共同娶妻的风俗。没有城郭,以氈屋为住所,房门开在东侧。滑国国王坐金床,随太岁转,与妻并坐接客。无文字,以木为契。与邻国往来时,使用邻国的文字,写在羊皮纸上。没有职官制度,崇拜天神和火神,每天出门祭祀神明后才能进食。其国跪拜风俗仅一拜而止。死后,以木头作棺椁。父母死后,其子割下一只耳朵,葬讫即吉。滑国的语言需要由吐谷浑人翻译之后才能理解。 根据西方学者的研究,滑国应当是同时期的嚈噠帝國。.

新!!: 匈奴和滑國 (諸夷) · 查看更多 »

漠北之战

漠北之战是於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发生于戈壁沙漠以北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汉朝军队在此役中对匈奴的心脏地带发起了大规模的战略进攻。在卫青与霍去病的率领下,西汉军队最终取得决定性胜利。《汉书》,卷006,卷055,卷094上。《资治通鉴》,卷019.

新!!: 匈奴和漠北之战 · 查看更多 »

漢字文化圈

漢字文化圈(Sinosphere)有時稱為東亚文化圈、儒家文化圈、中華文化圈,是指歷史上受中國及中華文化(或漢文化)影響、過去或現在共同使用漢字、文言文作為書面語之文化圈。日-zh-hans:朝;zh-hant:韓-越大多不使用漢語雅言作為口頭語言交流媒介,故漢字文化圈範圍大於漢語圈(Sinophone)。 涵蓋國家包括中國以及歷史上曾受中國皇帝冊封或曾向中國王朝朝貢之周邊國家或民族。這些地域在古代主要是農耕民族,存在冊封體制,從中國歷代王朝引進國家制度、政治思想、中華法系,並發展出相似之文化和價值觀,但與中國保持著相對政治獨立。漢字文化圈所覆蓋地域與現代劃分之東洋地區很大程度重合,包括了中國大陸、澳門、香港、臺灣等漢語地區,古代的越南(京族)、朝鮮半島(朝鮮族)、日本列島(大和族)、琉球群島(琉球族)等。日本歷史學者西嶋定生提出之「東亜(東洋)世界論(冊封體制論)」,形成了歷史學上之「文化圈」概念模型。 漢字誕生地中國以及周邊的越南、朝鮮半島、日本、蒙古等地,歷史上完全使用漢字或與本國固有文字混合使用,古代官方及知識分子多使用文言文(日本、越南和--稱為“漢文”)作為書面語言,但漢字文化圈並不使用漢語雅言作為口頭媒體。另外,有些遊牧民族如蒙古族、藏族,雖然位於漢字文化圈地區內,但不使用漢字。在現代-zh-hans:朝鲜;zh-hant:韓-語、越南語和日本語中,六成以上詞彙都是由古漢語派生出之漢字詞所組成。另外日本假名和越南喃字皆是從漢字衍生之文字,朝鮮半島諺文雖為自創文字但亦能跟日文假名一樣和漢字一同混合使用。東洋世界各國歷史上都曾經使用過漢字。聯合國成立後,中文為聯合國六種正式語言之一。.

新!!: 匈奴和漢字文化圈 · 查看更多 »

漢匈戰爭

漢匈戰爭又稱漢匈百年戰爭是指漢朝對付匈奴的一系列戰役,雙方各有勝負,前後經歷逾130年。此一期間,漢朝與匈奴的關係是以和親政策和戰爭情況互相存在。此外,漢武帝的元狩二年(前127年)開始修築漢長城。.

新!!: 匈奴和漢匈戰爭 · 查看更多 »

漢匈戰爭戰役列表

*西漢初年,匈奴在冒頓單于領導下攻破東胡、擊敗月氏,國力壯盛;劉邦則甫統一中原,強弱不敵,而為冒頓單于圍於平城白登(前200年)後在平城下擊退匈奴,西漢初期遂對匈奴採行和親政策,與民休養生息。.

新!!: 匈奴和漢匈戰爭戰役列表 · 查看更多 »

漢化

漢化(Sinicization,sinicisation,sinofication,或sinification),也称中國化、華化,是指將其他非漢族的語言或文化,同化成為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文化,或是使用漢族的語言,中文,的過程。漢化被許多人認爲是文化同化的一種形式。有部份人认为汉化是強勢漢文化對其他弱勢文化的破壞與侵吞。漢化、中國化與儒化等,都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說法,缺少嚴謹的定義,也因此常會造成爭議。.

新!!: 匈奴和漢化 · 查看更多 »

潘六奚

潘六奚,东汉末年三国初期匈奴首领,封右谷蠡王。 潘六奚是羌渠单于、右賢王去卑的弟弟,持至尸逐侯单于于扶罗、呼厨泉单于的叔叔。216年,呼廚泉单于向漢朝入朝内附,被曹操所留,派右賢王去卑監國。拓跋部方興,率部南轉,去卑派弟弟右谷蠡王潘六奚帥軍北向抵御,軍敗,潘六奚及五子都陷沒於拓跋部,其子孫遂以潘六奚為氏,後人訛誤以為破六韓、破洛汗。北魏有破六韓拔陵、北齐有破六韓常。.

新!!: 匈奴和潘六奚 · 查看更多 »

持至尸逐侯單于

於夫羅(),又名於扶羅,號持至尸逐侯單于,中國東漢末年,南匈奴單于羌渠之子、呼廚泉之兄、劉豹之父、漢國帝劉淵之祖父。.

新!!: 匈奴和持至尸逐侯單于 · 查看更多 »

朝鲜 (称谓)

朝鲜(조선)或韓(한)可以指文化上的朝鮮,包括地理上的朝鲜朝鮮半島(韓半島)或朝鮮的主體民族朝鮮族(韓民族)。 1392年,高丽(고려)被李成桂推翻,明太祖朱元璋选定了朝鲜为其号。1401年,明惠帝册封朝鲜太宗为朝鲜國王。1896年,朝鲜高宗宣布朝鲜独立,改国号为大韩帝国。1910年,日韩合并后,日本使用「朝鮮」一名,设立朝鲜总督府。在中国建立的流亡政府名为大韩民国临时政府。1945年,朝鲜半岛光复,1948年南方政权建国,国号为大韩民国,北方政权建国,国号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简称为朝鲜,大韩民国简称为韓國(한국)。.

新!!: 匈奴和朝鲜 (称谓) · 查看更多 »

朱祜

朱祜()或朱祐,东汉武将,同時代官方史《東观漢記》为汉安帝刘祜避諱把他的名字写作朱福。劉宋朝的范曄《後漢書》不用避諱,却写作朱祐。字仲先,南陽郡宛人,漢光武帝功臣,雲台二十八将第8位(《後漢書》列传12)。.

新!!: 匈奴和朱祜 · 查看更多 »

朱暉 (漢朝)

朱暉,字文季,南陽郡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人,宋微子的後代。朱暉的外祖父孔休。朱暉的父親朱岑。 朱暉個性矜嚴,進止必以禮,諸儒稱其高。.

新!!: 匈奴和朱暉 (漢朝) · 查看更多 »

月氏

月氏(上古漢語擬音(郑张尚芳)://。又譯禺氏、禺知、月支、苑支)為前7世紀至公元1世紀一個民族名稱。始见于先秦史籍,早期以游牧為生,从事玉器贸易,住在今中国的甘肃西部和新疆东部一带,並經常與匈奴發生衝突,到後來被匈奴攻擊,一分為二:西遷至伊犁的,被稱為大月氏;居留於中國甘肅及青海的祁连山西北麓一帶的,被稱為小月氏。這時,月氏開始發展,慢慢具有國家的雛型。由於大月氏位處於絲綢之路,控制著東西貿易,使它慢慢變得強大。《后汉书·西羌传》记载:月氏“被服饮食言语略与羌同”,说明月氏的语言很可能属于藏緬語族。.

新!!: 匈奴和月氏 · 查看更多 »

朔州城墙

朔州城墙,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现存南门及部分墙段。1996年1月12日,列入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 匈奴和朔州城墙 · 查看更多 »

朔方郡

朔方郡,中國古郡名。 秦代為新秦中,屬九原郡。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破匈奴,以河南地置五原郡、朔方郡。朔方郡治所在朔方縣(縣治在今內蒙古鄂爾多斯杭錦旗北)。隸屬于朔方刺史部。東漢時移治臨戎縣,屬并州,後僑置于五原郡內。建安二十年(215年)廢。北魏、隋于夏州(今陝西境內)復置朔方郡。唐廢。.

新!!: 匈奴和朔方郡 · 查看更多 »

成 (疏勒王)

成,东汉时疏勒(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勒县)王。 龟兹(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王建是北匈奴所立,他倚仗匈奴的威势,控制西域北道,进攻并杀死了疏勒王成,将自己的臣子兜题立为新王。74年,班超废除龟兹王建拥立的疏勒王兜题,将疏勒王成哥哥的儿子忠立为疏勒王。.

新!!: 匈奴和成 (疏勒王) · 查看更多 »

成国 (拘弥)

成国(),东汉时拘弥王。 西域长史赵评在于阗,因生恶性脓疮而死,赵评的儿子前往迎接灵柩,路上经过拘弥国。成国和于阗王建有怨隙,成国对赵评之子说:“于阗王让匈奴医生将毒药放在伤口上,使令尊致死。”赵评之子信以为真,回来报告敦煌郡太守马达。王敬接任西域长史,马达命王敬秘密调查。王敬去于阗经过拘弥国,拘弥王成国对王敬说:“于阗国人想要立我为王,可用杀西域长史之罪诛杀于阗王建,于阗一定归服。”152年正月,王敬来到于阗杀害于阗王建,自己又被大将输僰杀死,建的儿子安国为于阗王。175年,安国攻打拘弥,斩杀拘弥王成国。.

新!!: 匈奴和成国 (拘弥) · 查看更多 »

戰國

戰國時期(前5世紀~前221年),簡稱戰國。關於戰國的起始年份,共有7種說法,一般有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或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這三種說法為較多人接受。而戰國時代結束於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統一中原。後世史家劃分東周前半為春秋時代及後半為戰國時代,東周在周赧王五十九(前256年)已被秦国灭亡,所以東周不完全包括戰國時代。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混戰不休,故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 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徐州相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五國相王後各大諸侯紛紛僭越稱王(吳、越、楚三國早在春秋時代已稱王),周天子權威進一步受損。戰國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大規模變革,例如郡縣制度、私田制、廣泛應用鐵器和貴族因亡國變為平民傳播知識。各國為獲取土地、財富、人口不斷開展兼併戰爭,促使這個從春秋時期開始便戰爭不斷之土地逐漸走向新時代,塑造了中央集權國家「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雛形。戰國承春秋亂世,啟帝秦發端,中續百家爭鳴,各國相繼圖強而舉國變法,涌現了大量名將爭鋒和名士縱橫捭闔之典故,為後世傳誦。.

新!!: 匈奴和戰國 · 查看更多 »

戰國戰役列表

由於在戰國時代(公元前476年,一說公元前453年或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發生大大小小不同的戰役,如五國聯軍攻齊之戰、阏与之战、長平之戰等等,以下為西元前4世紀至前3世紀的戰事,由魏秦河西之戰至秦滅齊統一中國為止。.

新!!: 匈奴和戰國戰役列表 · 查看更多 »

戈壁

戈壁(),在蒙古语中有沙漠、砾石荒漠、干旱的地方等意思。在中文裡又称瀚海沙漠(瀚海又指贝加尔湖)、戈壁滩、戈壁沙漠。.

新!!: 匈奴和戈壁 · 查看更多 »

明章之治

明章之治是指東汉汉明帝、汉章帝在位时代出现的治世。那时采取了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的政策,並大興水利,使他们在位期间成为东汉历史上最為吏治清明,经济发展蓬勃,社会相對稳定的时期。 東漢於此期间在國際關係上亦取得了重大成就,從與匈奴不斷地反覆攻防,直到完全掌控西域,除了南匈奴歸附漢朝逐漸漢化,並大破北匈奴使其求和並西遷,一掃數百年来匈奴對中國北方邊境的威脅,漢朝國勢也再一次到達西漢治世時期的鼎盛;佛教也在此時傳入中國,為中國佛教史的一大盛事。.

新!!: 匈奴和明章之治 · 查看更多 »

昭君出塞 (电视剧)

《昭君出塞》是中國中央電視台於2004年製作的古裝電視劇,內容根據漢代王昭君遠嫁匈奴的歷史故事改編而成。2006年本劇於中央電視台播出,2009年5月點心衛視重播本劇。劇中飾演王昭君、呼韓邪單-于-和王漭的均為香港演員。.

新!!: 匈奴和昭君出塞 (电视剧) · 查看更多 »

昭武九姓

昭武九姓,亦称九姓胡,中国南北朝、隋、唐时期对西域锡尔河以南至阿姆河流域的粟特民族和国家及其来华后裔之统称。即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寻(花剌子模)和戊地九姓(出自《新唐书》,又有包括穆、東安、畢、沛捍、那色波、烏那曷、漕等姓的说法),唐代又称九姓胡。《隋书》记载,九姓的祖先是月氏人,原居祁连山昭武城(今甘肃张掖市临泽县),为匈奴所破,迁居葱岭,分为多个小国,其王均以昭武为姓。昭武九國在南北朝時隸屬懨噠,隋朝時隸屬西突厥。唐朝平西突厥後,划入康居都督府,归安西都护管辖。康国为康居都督府、史为怯沙州、安为安息州、石为大宛都督府、米为安息州、何为南谧州。 昭武九姓人善商贾,和中国通商很早,唐代在中国的外商,以昭武九姓人最多,其中又以康国人、石国人为主。 西安、洛阳出土了许多昭武九姓中曹、石、米、何、康、安诸姓的墓志,他们有的为唐朝立了军功,有的担任过唐朝的军政职务。例如唐代石城守将康拂耽延、鸿胪卿康谦,琵琶乐师康昆仑。安禄山原为康国人,后改姓安。哥舒翰则父为突厥,母为九姓胡。史思明亦出自史国,有关史思明,另一种说法认为其史姓来自突厥王族阿史那氏的缩写,但据史思明自己立的《大唐再修归义寺碑》提到,其父系郡望在金陵,经考证金陵为前凉时期的河西地区建康郡的别称,郡治骆驼城,因此史思明也出自昭武九姓,入华后落脚在河西地区。安禄山郡望在瓜州常乐县,其县名别称为会稽。 九姓由于世代经商,成为古代西亚文明、南亚文明与东亚文明的重要媒介。石国、康国的胡腾舞、胡旋舞和柘枝舞曾传入长安,为唐人所喜爱。而狮子、哈巴狗、汗血马等物种传入东土,也与九姓有关。.

新!!: 匈奴和昭武九姓 · 查看更多 »

昆夷

昆夷也作混夷、串夷、畎夷、犬夷等,是古代西戎各部之ㄧ,在今礼泉县,活躍於周代。 昆夷約在西周時期成為西周的外患,《诗經·小雅·采薇序》:“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难。”周文王 、周穆王時都跟昆夷進行過作戰。周人與昆夷有多次戰爭,著名有戰役有豳地之战、昆地之战。周太王被迫“去周迁岐”。後來周王季擊败昆夷,收复毕原,“混夷駾矣,维其喙矣。”。 又作緄戎,《史记·匈奴列传》:“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故自陇以西有绵诸、绲戎。”《資治通鑑》卷六 秦始皇帝三年(前244年):秦自隴以西有緜諸、緄戎、翟、豲之戎。 王國維在《鬼方昆夷獫狁考》中認爲昆夷與鬼方、葷粥、獫狁、犬戎、狄等名稱,都是指匈奴。 但據現代學者林沄在《戎狄非胡論》中從體質人類學、自然環境等角度分析,認為先秦戎狄與後世匈奴等遊牧民族並沒任何關係。.

新!!: 匈奴和昆夷 · 查看更多 »

海外華人國王列表

海外华人国王列表: 从14世纪到18世纪,不少华人成为南洋一些国家的国王。最早研究这些历史的是梁启超,他在《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一文列举八位华人国王。 将梁启超文及散见其他文献的华人国王列表如下:.

新!!: 匈奴和海外華人國王列表 · 查看更多 »

浑邪王

渾邪王,又作昆邪王,《史記》記載的一位匈奴王族,遭漢朝擊敗後,率其部屬歸附,為漢朝附庸。.

新!!: 匈奴和浑邪王 · 查看更多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شىنجاڭ ئۇيغۇر ئاپتونوم رايونی),通称新疆,简称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北部的一个自治区,也是中國陆地面积第一大的省级行政区。自治區由新疆省改置,成立于1955年,首府位於乌鲁木齐。新疆总面积为16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面积六分之一;陆地边境线达5600多公里,占中国边界总长度四分之一。 新疆地貌为“三山夹两盆”,即拥有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的独特地形特征。南北两端分别为昆仑山脉和阿尔泰山脉,而横亘中部的天山山脉则将新疆大致分为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两大部分,或以北疆和南疆俗称。夏季高温、光照充足以及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使得新疆出产各类优质瓜果,如蕃茄、哈密瓜、石榴、葡萄等。炎热干燥的气候和稳定的灌溉水源使南疆成为中国最大的优质棉花生产基地。新疆也是中国油气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储量占陆地总储量近三分之一,克拉玛依油田是中国西部最大的油田。 新疆是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东乡族等19个民族世代居住的地方,自治区境内还有五个民族自治州和六个民族自治县。.

新!!: 匈奴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新疆歷史

新疆自古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为中亚诸多民族活动的场所。新疆最早的居民是属塞种,後受汉人、突厥人及回鹘人壓力,只分布於中亚,其代表性民族是斯基泰人。他們發展出發達的游牧文化。公元前1世纪新疆大部被汉朝第一次纳入中国的版图,但是按照史書記載、漢朝對新疆的統治只維持了3年而已、完全不能算是對新疆有文化上的影響。6世纪后,新疆人种和语言逐渐回鹘化。11世纪后,因為伊斯蘭教的傳播开始出现穆斯林民族;而11世纪后新疆开始伊斯兰化后,经历过一系列大大小小国家政权统治,18世纪中叶以后分别归属于清朝和中华民国,现在则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 匈奴和新疆歷史 · 查看更多 »

新朝

新朝(9年-23年),又稱新莽,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後的朝代,為當時權臣王莽所建立,僅王莽一代,建都常安(即原長安)。 西漢末年,人民被豪強欺壓而急需改革,儒者信奉讖緯學說認為將改朝換代,當時漢室外戚王莽博得雅名,獲得人民與儒者的支持,使他以偽造符瑞的方式於9年1月10日篡位稱帝,國號為「新」,西漢亡。 王莽稱帝後進行許多改革,主要有改革官制、改變地名、推行王田制、禁止奴婢買賣、五均六筦(國營事業、所得稅與借貸)及改革幣制等。然而,王莽改制大多遵循《周禮》等古制,沒有明確的解決問題。新制政令繁雜,名稱不斷變動。而且朝令夕改,用人不當,改革最終失敗。17年因為天災不斷,而人民因為改革失敗而經濟破產,最後爆發新末民變,赤眉軍、綠林軍等等民變軍相繼而起。新莽軍相繼在成昌之戰、昆陽之戰慘敗。23年劉玄成立玄漢,即更始帝。同年绿林军攻入長安,王莽被殺,新朝亡。25年劉秀建立東漢,即漢光武帝。同年赤眉軍攻入長安,玄漢亡。漢光武帝擊潰赤眉軍後,最後於36年一統天下。 新朝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透過篡位取得政權的先例。王莽積極推動古制,也使得古文經持續發展。而王莽的失敗代表復古思想的破滅,使得漢儒變法禪讓的政治理論至此消失,漸變帝王萬世一統的思想傅樂成(1993年):《中國通史 上冊》第六章〈漢帝國的盛世〉,四〈外戚政治與王莽篡位〉,第146頁-第154頁。。東漢班固所寫的《漢書》視王莽為逆臣賊子,以至于新朝一度被称呼为“亡新”,《资治通鉴》直接把新朝归入“汉纪”。而且傳統史觀鄙棄用篡位的方式取得政權。所以後世史學家對王莽的評價皆差。直到清末之後評價才逐漸中立。.

新!!: 匈奴和新朝 · 查看更多 »

新朝官制

新朝官制是中國新朝的官制。由於新朝正值王莽改制,而官制亦為改制的重點,故新朝官制多變,官名及職責也十分複雜。新朝官制上承西漢官制,下启东汉官制,故欲了解该朝官制,必先对两汉官制有所了解。对于一些基本官职及相关知识,请见西漢官制及东汉官制。玆依序擇要介紹如下。.

新!!: 匈奴和新朝官制 · 查看更多 »

於單

於单(),栾提氏,匈奴军臣单于之子。 前126年(汉武帝元朔三年)冬,军臣单于死后,其弟左谷蠡王伊稚斜单于继位。太子於单耻于在叔父之下,又被伊稚斜攻打,于是逃奔汉朝。夏四月丙子,汉武帝封他为涉安侯。数月后,於单卒。伊稚斜单于怨恨西汉收纳於单,遣兵至代郡、雁门郡、定襄郡、上郡等地掠夺。.

新!!: 匈奴和於單 · 查看更多 »

文陈

文陈,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匈奴铁弗部人,夏國开国皇帝赫连勃勃的弟弟,刘卫辰的儿子。 匈奴部落首领刘卫辰在登國六年(391年)派军攻击北魏,反为所败,在魏军追击途中,刘卫辰为部下所杀。天兴二年(399年),文陈和儿子若豆根投降北魏。北魏皇帝拓跋珪把一个同族的女儿嫁给文陈,任命文陈为上将军,赐奴婢数十口。.

新!!: 匈奴和文陈 · 查看更多 »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指中國汉文帝和汉景帝所统治的时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治世,奠定了其後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將漢朝推上頂峰的基礎。 汉初,社会经济薄弱,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通常认为文景之治的主角是汉文帝与汉景帝。实际上,竇太后在文景之治时代所起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 文帝二年(前178年)和十二年(前168年)分別兩次“除田租稅之半”,即是租率最终減為三十稅一。文帝十三年,還全免田租。同時,對周邊敌对国家也不輕易出兵,維持和平,以免耗損國力。這就是輕徭薄賦的政策。 文帝生活也十分節儉,宮室內車騎衣服沒有增添,衣不曳地,帷帳不施文繡,更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物。因此,國家的開支有所節制,貴族官僚不敢奢侈無度,從而減輕了人民的負擔。這就是休養生息的政策。 漢文帝重視農業,曾多次下令勸課農桑,根據戶口比例設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員,並給予他們賞賜,以鼓勵農民生產。 汉文帝去世,汉景帝即位,初期平定七国之乱。七国之乱以后,景帝开始专心打理朝政,据说景帝十分樸素,仁厚爱民。除了平定七国之乱以外,从来没有大规模用过兵,和匈奴的战争始终控制在一定的规模内,依然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汉文帝之皇后窦太后尊崇道家,因此汉景帝与窦氏宗族都必须学习道家学说。景帝崇尚黃老之說,减少刑罚,减少赋税,兴修水利,提倡農業,要求人心不服的案子进行重审,以免冤狱发生。百姓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下创造了大量财富,其间百姓富裕,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天下太平安乐。 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史称:「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漢書·食貨志》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汉王朝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是中国皇权专制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也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新!!: 匈奴和文景之治 · 查看更多 »

斛斯文略

斛斯文略,中国南北朝北齐政治人物,匈奴族。 齐后主时,斛斯文略官至侍中。北齐、北周战争不断,有时也有和解时期。天统四年(568年)八月,北齐向北周请和,北周宇文护派军司马陆程出使北齐聘问。九月初四,北齐太上皇帝高湛(齐武成帝)派侍中斛斯文略回访北周聘问。.

新!!: 匈奴和斛斯文略 · 查看更多 »

日逐王

日逐王,匈奴官号,有时又称奥鞬日逐王。 地位次于左贤王,往往以单于的子弟充当。西汉时日逐王曾管轄西域。左日逐王属左贤王所辖,统管匈奴东方的几个部落;右日逐王属右贤王所辖,统管匈奴西方的几个部落,为匈奴“六角”之二。東漢西域则由呼衍王管领。左贤王,次左谷蠡王,次右贤王,次右谷蠡王,谓四角;次左右日逐王,次左右温禺鞮王,次左右渐将王,是为六角。.

新!!: 匈奴和日逐王 · 查看更多 »

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是一些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部落社會)的总称。这些民族从西元前2千年到约4世纪生活在欧洲北部和中部。在五世紀時的民族大迁徙使日耳曼人各自生活,分別成為現今的斯堪的纳维亚民族、盎格魯薩克遜人、弗里斯兰人和德意志人、奥地利人、东普鲁士人。奥地利同样属于德意志的一部份,二次世界大战時曾經被納粹德國以大日耳曼主義為由而併吞。其他日耳曼人的後裔還包括荷兰人、瑞士的德意志人、加拿大、美国、紐西蘭、澳大利亚和南非的许多白人等,現今这些新的民族很多都是与其它民族混合而成的。 自古日耳曼人是羅馬人等其他族群對他們的稱呼,在他们的漫长历史中,可能也没有将自己看作是同一个民族。在某方面來說可以將日耳曼人視為現今的德國人。.

新!!: 匈奴和日耳曼人 · 查看更多 »

攣鞮氏

攣鞮氏,或虛連題氏,是匈奴的一个姓氏,單于及二十四長中的左賢王、右賢王、左谷蠡王、右谷蠡王、左右日逐王、左右温禺鞮王、左右漸將王皆出身於此氏族,依序有單于的繼承權。包括頭曼單于、冒頓單于及其後裔皆出身於此。司马迁在《史记·匈奴传》记载的传说历史“自淳维以至头曼千有馀岁”指的就是匈奴的攣鞮氏。.

新!!: 匈奴和攣鞮氏 · 查看更多 »

愒人

凯特人或愒人(Кеты,Kets,愒(kài/qì)),是居住在西伯利亚的一支操凯特语的民族。在沙皇俄国时期,被称作“奥斯蒂亚克人(汉特人)”,并未从其它西伯利亚民族中区分出来。随后,又被称作“叶尼塞-奥斯蒂亚克人”,因其居住在叶尼塞河的中下游地区。现在,凯特人居住于叶尼塞河的中东部地区。.

新!!: 匈奴和愒人 · 查看更多 »

敦煌市

敦煌市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是酒泉市代管的一个县級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来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以敦煌石窟及敦煌壁画而闻名天下,是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及阳关的所在地。.

新!!: 匈奴和敦煌市 · 查看更多 »

敦煌令狐氏

敦煌令狐氏,又称燉煌令狐氏,两汉至隋唐时期的士族之一,郡望为敦煌郡效谷县(今甘肃省瓜州县西),历史名人有令狐整、令狐熙、令狐德棻祖孙三代,令狐楚、令狐綯父子宰相,滑亳节度使令狐彰。.

新!!: 匈奴和敦煌令狐氏 · 查看更多 »

敦煌郡

敦煌郡,一作燉煌郡,中國古郡名,西汉时始置郡。.

新!!: 匈奴和敦煌郡 · 查看更多 »

敕勒

敕勒,又称铁勒、高车、丁零、狄历,古代民族,属于原始游牧部落。敕勒是古代赤狄的後裔,据《史记》记载丁零最初游牧于贝加尔湖以东、南附近,据《魏略》记载公元3世纪开始扩至叶尼塞河上游,与古坚昆杂居,这些部落称之为西丁零。公元四世紀末至六世紀中葉,繼匈奴、鮮卑之後,高車人和柔然人活動於中國大漠南北和西北廣大地區。.

新!!: 匈奴和敕勒 · 查看更多 »

慕容皇后 (拓跋珪)

慕容皇后,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皇后,后燕惠愍皇帝慕容宝的四女,母亲是孟氏。.

新!!: 匈奴和慕容皇后 (拓跋珪) · 查看更多 »

慕本王

慕本王(모본왕,),姓高(고)名解憂(해우),又名愛婁(애루)、莫來(막래),是高句麗的第5代君主,是前兩任君主大武神王高無恤的嫡子、前任君主閔中王的侄兒。他於公元32年十二月(?)被冊立為高句麗的太子,44年十一月(?)大武神王駕崩時,由於年紀尚幼,所以並未有繼位,其叔叔閔中王繼任高句麗君主。至48年,閔中王駕崩,解憂繼任王位。.

新!!: 匈奴和慕本王 · 查看更多 »

扬州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扬州曾有过三次鼎盛,第一次是在西汉中叶;第二次是在盛唐到晚唐时期;第三次是在清朝的“康乾盛世”。 扬州,作为地域称谓,《尚书》等古籍均有记载,为华夏九州之一。.

新!!: 匈奴和扬州历史 · 查看更多 »

扬州市

扬州市(江淮官话扬州话:/iaŋ ʦɤ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所辖的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与仪徵市位于通扬运河以南,高邮市、宝应县则位于通扬运河以北,整体上来说扬州地处江苏中南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长江三角洲北翼,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上。扬州市景色秀美,城市建筑多古风,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扬州城区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全市总面积6,591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2,306平方公里,人口448.36万,其中市辖区人口242.34万人。2014年,扬州GDP达3697.9亿元、人均GDP首次突破8万元,达82660元,在苏中苏北8市中率先超过省平均标准。同时,扬州也是南京都市圈重要城市及长三角经济带核心城市之一,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

新!!: 匈奴和扬州市 · 查看更多 »

承宮

承宮,字少子,琅琊郡姑幕(今山東省日照市)人。東漢侍中祭酒。.

新!!: 匈奴和承宮 · 查看更多 »

拓跋六修

拓跋六修(),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猗卢的长子,少年凶悖。拓跋猗卢五年,派遣六修为前锋,与辅相卫雄、范班及姬澹等救援西晋并州刺史刘琨。拓跋猗卢统大兵为后继。汉赵皇子刘粲害怕,焚烧辎重,突围逃走。拓跋六修纵骑追击,杀伤甚众。拓跋猗卢在寿阳山大猎,陈阅皮肉,山为变赤。 晋怀帝被匈奴汉帝刘聪所擒获,拓跋猗卢遣六脩与侄子拓跋普根率精骑援助刘琨。开始,猗卢宠爱少子拓跋比延,欲立他为后。拓跋六修出居到新平城,废黜六修之母。六修有骅骝骏马,日行五百里,拓跋猗卢想把他给比延。后来六修来朝,拓跋猗卢又命六修拜比延,六修不从。 拓跋猗卢让比延坐自己所乘步辇,使人导从出游。六修看见,以为是父亲,拜伏在路左,到了之后,一看是比延,惭怒而走。拓跋猗卢召他,他不回还。拓跋猗卢大怒,率众讨伐他。拓跋猗卢战败,六修杀比延。拓跋猗卢改微服藏到民间,被贫妇认出,遂被杀害。拓跋普根先守于外,闻叔父遇难,率众来攻灭拓跋六修。.

新!!: 匈奴和拓跋六修 · 查看更多 »

拓跋猗盧

拓跋猗盧(),中國西晉末期鮮卑索頭部首領、代王,295年至307年統治索頭部西部國土,307年至316年統治索頭部全境,是南北朝時期北魏皇帝的先祖之一。其父為拓跋沙漠汗,拓跋猗㐌、拓跋弗皆為其兄弟。 295年,當時的鮮卑索頭部首領,也是猗盧之叔拓跋祿官將國土分為三部,由猗盧統治西部。猗盧善於用兵,向西打敗匈奴、烏桓,並將部落之事,委諸漢人,漢人因此紛紛歸附。304年,與猗㐌擊敗劉淵軍,和晉軍會師。305年、307年,猗㐌、祿官相繼去世後,始完全統領索頭部鮮卑。 310年,支援晉將劉琨擊敗鮮卑白部及鐵弗劉虎,與劉琨二人結拜為兄弟。劉琨推薦猗盧為大單--、代公。猗盧又向劉琨索取土地,由是猗盧的勢力日益強盛。其後數年間,與劉琨聯合對漢國作戰。312年,大破漢軍於晉陽(今中國山西太原)。313年,猗盧以盛樂(今中國內蒙古和林格爾)為北都;平城(今中國山西大同)為南都。命長子拓跋六修統禦國土南部。 315年,猗盧被西晉封為代王。猗盧喜愛幼子拓跋比延,欲使比延繼承其位,長子六修反而不受寵。316年,猗盧召喚六修而不至,遂率軍討伐,反為六修所敗,被擒獲殺之。 猗盧在位時用法嚴苛,史載部落的人有犯法者,甚至整個部落的人都殺光。有時見到路上有人們扶老攜幼而行,問他們去哪裡?回答的往往是:「去赴死。」竟然沒有一個人敢逃亡。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稱帝時,將猗盧追諡為穆皇帝。 Category:代國君主 Category:北魏追尊皇帝 Category:諡穆 Category:晋朝代王.

新!!: 匈奴和拓跋猗盧 · 查看更多 »

拓跋詰汾

拓跋詰汾,北魏追尊的第十四位始祖。索頭部鮮卑族領袖,前任首領拓跋鄰之子,在位期間不詳,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稱帝時,追諡其為聖武皇帝。 按《魏書·序記》記載拓跋鄰在位時,有神人建議遷徙部落,拓跋鄰以當時已老,傳位予詰汾,詰汾受命南遷。《魏書》形容的遷移過程頗具神話色彩,先是「山谷高深,九難八阻」,部眾原本打算停下來。然而「有神獸,其形似馬,其聲類牛,先行導引,歷年乃出。」最後遷移到匈奴的故地。 其後的記載更似神話:後來詰汾有一次率數萬騎打獵時,見一美女從天而下,告以是來與詰汾「受命相偶」的,因此「遂同寢宿」。後來天女告別,一年後天女以所生男予詰汾。此男即拓跋力微。詰汾去世後,由力微繼立。 史載詰汾除拓跋力微外,尚有長子禿髮匹孤(《新唐書》·宰相世系),「禿髮」與「拓跋」是同音異譯。匹孤即十六國時期的南涼立國者禿髮烏孤之先祖。 Category:拓跋部領袖 Category:北魏追尊皇帝‎ 帝.

新!!: 匈奴和拓跋詰汾 · 查看更多 »

拓跋部

拓跋部,古代又稱索頭部、索虜,中國古代鮮卑的部族之一,又称中部鲜卑,以拓跋氏為中心氏族,祖庭位于大兴安岭嘎仙洞。原居于额尔古纳河和大兴安岭北段,史称“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五胡十六国及北朝時,在中國北方建立代国,南凉,北魏等一系列政权。.

新!!: 匈奴和拓跋部 · 查看更多 »

拔也氏

拔也是中國历史上回鹘族的姓氏(源出匈奴),也称作拔野古,拔野固或拔曳固。拔野古部初屬西突厥,後降唐,但屢次叛唐,五代時後唐的李氏傳說亦源自於拔野古部。 此姓氏广泛存在于亚欧大陆,蒙古(Bayad,Bayagud,巴牙兀惕,巴岳特,巴牙惕,中国内蒙古为:白,富等姓氏),俄罗斯,突厥语族民族,满族均有姓氏。蒙古秘史中记载蒙古巴牙兀惕部先祖mahalik bayagudai(可能来自突厥)归顺成吉思汗十世祖朵奔篾儿干,成为迭列斤蒙古一支。 明末,蒙古巴约特部首领率部归降女真努尔哈赤,之后便有了满洲巴约特氏。 欧洲的拔牙氏可能与蒙古西征有关。 Baye拔也.

新!!: 匈奴和拔也氏 · 查看更多 »

拉賈斯坦人

拉賈斯坦人(英文:Rajasthani people;印度文:राजस्थाणी लोग),是指住在印度拉賈斯坦邦的拉傑普特人,總人口數大約七百萬人,主要使用語言為拉賈斯坦語和印地語,主要信仰為印度教。保留了許多過去的寺廟、宮殿等充滿特色的建築,並且其文學、繪畫、音樂、舞蹈等方面也相當發達。.

新!!: 匈奴和拉賈斯坦人 · 查看更多 »

曹参

曹参(),字敬伯,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人,是西漢知名的將領,也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反秦戰爭、楚漢戰爭和消滅異姓王風潮中參與多次戰役,立功最多,作戰勇猛,成為漢軍中的主要人物,曾經負傷七十處,攻下兩國,一百二十二個縣,俘虜諸侯王兩名、高官十數人,封平陽侯。戰功雖高,劉邦論功時仍不及蕭何。後因蕭何推薦,繼任相國,雖然與萧何關係不睦,但仍然依循蕭的制度,實施無為而治,天下安定,世稱「蕭規曹隨」。.

新!!: 匈奴和曹参 · 查看更多 »

曹丕

魏文帝曹丕(),字子桓,沛国譙县(今属安徽亳州)人。三国時期曹魏開國皇帝,曹操的嫡长子,之後繼承父親的魏王封號與丞相的大權,最終脅迫東漢皇帝汉獻帝劉協禪讓,篡漢自立,建立魏朝,史称曹魏,諡文皇帝。 除軍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學,於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於五言詩,與其父曹操及其弟曹植並稱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論》,當中的《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論作品。與父親曹操、其子曹叡並稱「魏氏三祖」。.

新!!: 匈奴和曹丕 · 查看更多 »

曼赞-古尔麦

曼赞·古尔麦(Mandzan Gurme),布里亚特神话中的众神之母。.

新!!: 匈奴和曼赞-古尔麦 · 查看更多 »

曾向中原王朝朝贡的政权列表

本条目列出历史上曾向中原王朝朝贡的政权。.

新!!: 匈奴和曾向中原王朝朝贡的政权列表 · 查看更多 »

晉惠帝

晋惠帝司马衷(),字正度,是晋武帝司马炎的次子,西晋的第二位皇帝,290年至307年在位,其正式諡號為「孝惠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晉惠帝」。在他的统治期间发生八王之乱,西晋走向灭亡。.

新!!: 匈奴和晉惠帝 · 查看更多 »

晋书

《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廢晉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新!!: 匈奴和晋书 · 查看更多 »

晋朝

晋朝(265年-420年)是中國歷史的朝代之一,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因晉朝皇室姓司馬,所以又稱司马晋。晋朝又分為兩個時期,即西晉(265年-316年)与東晉(317年-420年),合称“两晋”。西晋为晋武帝司马炎所建立,首都為洛陽;东晋为晋元帝司马睿所建立,首都為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兩晉的政治體制為世族政治,政治制度由漢代的三公、九卿制向隋唐的三省六部制过渡。 晉室先祖在三国時期為曹魏世族,在高平陵之变後剷除曹氏皇親,掌握實權形成霸府政治。265年,晉王司馬炎脅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帝位,改國號曰「晉」,定都洛陽,是為晉武帝,史稱西晋。280年,西晋滅孫吳而統一天下,但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十几年。晉惠帝繼位後,朝廷漸亂,領有軍權的諸候王紛紛動亂,史稱八王之乱。晉朝元氣大傷後,內遷中原的諸外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316年,西晉灭亡,北方從此進入五胡十六国時期。 317年,晋室皇族司马睿於建康称帝,定都建康(即今南京),是為晋元帝,史稱东晋,据有華南地區的领土。中原的世族及百姓陸續南遷,形成華北地區的侨民和南方土著共同聚居的局面。东晋初期,王導等人採取鎮之以靜策略,穩定局勢。東晉皇權衰落,朝廷大權主要由世族掌握,由於軍權外重內輕,朝廷控制力弱,不少藩镇心懷野心,先後发生了王敦之乱、蘇峻之亂及桓温專政。雖然部分士族当权者有恢复之心,前后发动几次北伐,但是朝廷擔心野心家藉此擴張勢力,大多消極支持。383年,前秦出動舉國之師,意圖滅亡東晉。面對亡國之禍,東晉君臣一心,憑藉淝水之戰奠定胜局。谢玄等将领乘胜追击,成功的收復大批失土,致使前秦崩解,引发了北方军事和政治格局的变化。然而,东晋後期又發生朋黨相爭及桓玄作乱。平民負擔沉重,又發生孫盧之亂。譙縱亦據蜀地自立。最後刘裕崛起,平定諸亂,凭借军事力量奪得帝位,建國號「宋」,是為宋武帝,史稱刘宋,中國從此進入南北朝時期。 经济方面,东晋莊園經濟的比例比西晉更大。由於農業技術提升等因素,在僑姓世族與吳姓世族密集開發下,江南獲得全面发展而繁榮興盛,中國的經濟重心也逐漸南移,後來才有大運河的出現。此外,手工業和商业方面也有長足進步。 晉朝雖為漢末以來中國文化中衰之時期,但在哲學、文學、藝術、史學、科技等等方面也有新的發展。漢代以前,政治主權完全在華夏族,而他族則作为被統治者而同化,漢代以後,政治主權不全在華夏族,而他族或以征服華夏族者而同化,邊疆民族帶來的草原遊牧文化也融于中原文化。時天下大亂,士族文人多不以道義為重,儒學中衰。曠達之士,目擊衰亂,不甘隱避,則托為放逸,遂開清談之風。晉室之興,世亂未已,向秀之徒,益尚玄风。玄学與印度東傳之佛教交汇,中國文化逐漸转变为儒釋道融合 柳翼謀:《中國文化史》之状况。.

新!!: 匈奴和晋朝 · 查看更多 »

晋怀帝

晉懷帝司馬熾(),字豐度,西晉的第三代皇帝,司馬炎的第二十五子,其正式諡號為「孝懷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晋怀帝」。.

新!!: 匈奴和晋怀帝 · 查看更多 »

10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10年 · 查看更多 »

1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1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11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11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120年代

120年代從120年1月1日開始,於129年12月31日結束。.

新!!: 匈奴和120年代 · 查看更多 »

124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124年 · 查看更多 »

12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12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13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13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14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14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15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15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16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16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17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17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18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18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19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19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1世纪

公元1年1月1日至1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1世纪。.

新!!: 匈奴和1世纪 · 查看更多 »

1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Category:1年 Category:历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新!!: 匈奴和1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2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2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21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21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22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22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23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23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24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24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25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25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26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26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270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270年 · 查看更多 »

27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27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28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28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292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292年 · 查看更多 »

294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294年 · 查看更多 »

296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296年 · 查看更多 »

29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29年 · 查看更多 »

29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29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2世纪

101年1月1日至2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2世纪。.

新!!: 匈奴和2世纪 · 查看更多 »

2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Category:前1年 Category:历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Category:2年.

新!!: 匈奴和2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304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304年 · 查看更多 »

308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308年 · 查看更多 »

3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3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311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311年 · 查看更多 »

318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318年 · 查看更多 »

31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31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32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32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33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33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34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34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35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35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36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36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374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374年 · 查看更多 »

375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375年 · 查看更多 »

37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37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38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38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3世纪

201年1月1日至3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3世纪。.

新!!: 匈奴和3世纪 · 查看更多 »

3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3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40年代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40年代 · 查看更多 »

425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425年 · 查看更多 »

445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445年 · 查看更多 »

451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451年 · 查看更多 »

452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452年 · 查看更多 »

453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453年 · 查看更多 »

46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46年 · 查看更多 »

48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48年 · 查看更多 »

4世纪

301年1月1日至4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4世纪。.

新!!: 匈奴和4世纪 · 查看更多 »

4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4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5世纪

401年1月1日至5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5世纪。.

新!!: 匈奴和5世纪 · 查看更多 »

5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5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6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73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73年 · 查看更多 »

7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7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89年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89年 · 查看更多 »

8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8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9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匈奴和9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余無匈奴汗国匈奴族北庭匈奴混夷鬼戎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