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元文宗

指数 元文宗

元文宗图帖睦尔(;),是元朝第八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二位大汗,两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时间为1328年10月16日—1329年4月3日;後復位,第二次在位时间为1329年9月8日—1332年9月2日,在位时间共4年,他是元武宗的次子。清代乾隆晚期乾隆帝命改譯遼、金、元三史中的音譯專名,改譯圖卜特穆爾,今日學界已無人使用。 1330年5月25日,群臣为图帖睦尔上汉语尊号钦天统圣至德诚功大文孝皇帝。 他去世后,谥号圣明元孝皇帝,庙号文宗元惠宗又称元顺帝,《元史》卷三十八《顺帝本纪一》记载,元统元年十一月,“辛亥,江西、湖广、江浙、河南复立榷茶运司。追谥札牙笃皇帝为圣明元孝皇帝,庙号文宗。时寝庙未建,于英宗室次权结彩殿,以奉安神主。”,蒙古語称札牙篤皇帝()。.

187 关系: 功德寺历代帝王庙卜答失里卜答失里 (皇后)卜颜帖木儿台灣年號列表塔失帖木儿塔失海牙大庆寿寺大元大一統志天历 (元朝)天順帝太平奴太平讷太皇太后夫兄弟婚失列门 (阿速部)奇皇后 (電視劇)姚安土司媽祖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孔伋孛羅帖木兒 (魏王)完者帖木儿 (淇阳王)宋恭帝寬徹普化尊号岐王川主不花 (唐兀氏)中國皇儲列表中国历史中国君主列表中国君主母系列表中国年号列表中国人口史中国皇太后列表中国皇帝中国皇帝寿命列表中国皇帝登基年龄列表中興路帖睦爾普化帖木儿不花 (淮王)万泉河三宝奴也先帖木儿乾宁安抚司广通寺 (北京)亦怜真班亓官氏...五祖寺庙号仁獻章聖皇后建康路 (元朝)张时起伯忽伯答沙伯顏 (蔑兒乞部)伯顏忽都 (慶華公主)伯撒里弘吉剌張思明佛教藝術復辟德壽 (太子)忽思慧必罕北京东岳庙北京都城隍廟國立故宮博物院館藏文物别不花别儿怯不花嘉曆和尚 (乃蛮台部)储政院唐其勢唆南罗古罗思内禅八不罕八不沙八月十二公哥儿监藏班藏卜关羽元史元史人物列表元史本證元宁宗元仁宗元弘元德 (日本)元英宗元武宗元清非中國論元朝元朝君主諸子女列表元朝官制元朝和鞑靼世系图元朝公主列表元朝皇后及妃嬪列表元朝诗元朝藩王列表元惠宗元明宗元明清历史年表国榷倒剌沙王士熙王禪祥哥剌吉秃坚秃鲁第三世噶瑪巴·讓炯多傑答剌麻八剌籛吉甘麻剌燕只吉台燕不邻燕帖古思燕帖木儿燕王韓奕 (明朝)萨都剌顏無繇颜庙颜回马札儿台马札罕高丽忠肃王高丽忠惠王趙世延跃里帖木儿辇真吃剌失思都督府都来帖木儿蘭亭集序天曆本阿剌忒纳答剌阿木哥赡思起輦谷關羽信仰钟嗣成蒙古大汗蒙古高原君主列表铁木儿塔识脱忽思皇后脱脱至顺釋真淨苏天爵集庆路速哥答里耶律楚材探马赤 (太保)搠思班搠思监正慶江陵路汪寿昌泰定帝潭州 (隋朝)朝鮮半島太上王列表朱元璋朴不花月魯月鲁帖木儿 (安西王)月鲁帖木儿 (齐王)朵带朵爾直班新元史施耐庵文宗文獻昭聖皇后撒迪撒敦政變怀王晃火帖木儿11月1日1304年1328年1329年1330年1330年代1332年14世纪2月16日9月2日 扩展索引 (137 更多) »

功德寺

功德寺,位于今中国北京市海淀区青龙桥功德寺1号,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新!!: 元文宗和功德寺 · 查看更多 »

历代帝王庙

历代帝王庙,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31号,是中国明朝、清朝皇家祭祀三皇五帝和历代帝王的场所。.

新!!: 元文宗和历代帝王庙 · 查看更多 »

卜答失里

卜答失里可以指:.

新!!: 元文宗和卜答失里 · 查看更多 »

卜答失里 (皇后)

卜答失里(;),弘吉剌氏,元文宗皇后,父驸马鲁王雕阿不剌,母亲是元武宗的妹妹鲁国公主桑哥剌吉。她是元朝唯一的太皇太后。.

新!!: 元文宗和卜答失里 (皇后) · 查看更多 »

卜颜帖木儿

卜颜帖木儿(),元朝唐兀人。吾密氏,字珍卿。 历事元武宗、元仁宗、元英宗,元文宗时为江浙行省平章。至正十二年(1352年)率军镇压徐寿辉部,在安庆江州等地作战。次年,攻破徐寿辉根据地蕲水,1356年,他在池州军中去世。因为常骑花马,人称花马平章。.

新!!: 元文宗和卜颜帖木儿 · 查看更多 »

台灣年號列表

臺灣歷史上,自1662年明鄭王朝開始至今,不同政權所使用過的年号索引。.

新!!: 元文宗和台灣年號列表 · 查看更多 »

塔失帖木儿

塔失帖木儿,又译达识帖睦迩、答失铁木儿。元朝大臣,元泰定帝时中书右丞相。 元仁宗时,塔失帖木儿以驸马知枢密院事。元英宗即位,封为蓟国公,泰定二年(1325年),任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泰定四年(1327年),和左丞相倒剌沙同领内史府四斡耳朵事。致和元年(1328年),泰定帝驾崩,倒剌沙在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立阿剌吉八为天顺帝,奉命与梁王王禅等引军分道攻打在大都(今北京)称帝的元文宗,被元文宗属下的燕帖木儿率军击溃,塔失帖木儿归降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任御史大夫,改知枢密院事。监察御史弹劾他依附倒剌沙,与王禅举兵犯阙,于是罢官。.

新!!: 元文宗和塔失帖木儿 · 查看更多 »

塔失海牙

塔失海牙,又译塔失海涯、答失海牙。元朝大臣,任中书平章政事。 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武宗即位,由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入朝为中书省平章政事。至大三年(1310年),受命主持招募民工疏浚会通河之事。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年),拜御史大夫。延祐七年(1320年),元英宗即位,再任为中书平章政事。次年,因为受赃被弹劾,杖责免官。致和元年(1328年),泰定帝驾崩,他和燕帖木儿等人拥立元文宗,于是由太子詹事升任中书省平章政事,后来改任大司农。元顺帝至元元年(1335年),加太尉,第四次任平章政事,领都水监、度支监。至元六年(1340年),进太傅。.

新!!: 元文宗和塔失海牙 · 查看更多 »

大庆寿寺

大庆寿寺,又称庆寿寺,俗称双塔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现已无存。.

新!!: 元文宗和大庆寿寺 · 查看更多 »

大元大一統志

《大元大一統志》,简称《大一统志》是中国元代官方修的地理總志。是古代中国最大的一部輿地書。.

新!!: 元文宗和大元大一統志 · 查看更多 »

天历 (元朝)

天--(元年:1328年九月 - 末年:1330年五月)是元朝时元文宗图帖睦尔的年号,该年号在元明宗(1329年)时被重复使用,共计3年。.

新!!: 元文宗和天历 (元朝) · 查看更多 »

天順帝

元天顺帝阿剌吉八(;),是元朝第七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一位大汗,元泰定帝之子。1328年10月至1328年11月14日在位,在位大约一个月。.

新!!: 元文宗和天順帝 · 查看更多 »

太平奴

太平奴,是高昌回鶻亦都護紐林·的斤之子。 1283年左右,察合台汗国大汗都哇又攻哈密力,火赤哈儿·的斤被杀。高昌地区失陷于察合台汗国。紐林·的斤流亡甘肃永昌。元世祖将元太宗孙女不鲁罕、八卜叉嫁给紐林·的斤。八卜叉有二子帖睦爾普化、籛吉。八卜叉死后,又娶安西王之女兀剌真,生太平奴。1318年,紐林·的斤去世,帖睦爾普化嗣位。天历二年(1329年)正月,帖睦爾普化以旧官勋封拜中书左丞相。三月,加太子詹事;十月,拜御史大夫。帖睦爾普化让籛吉嗣为亦都护高昌王。籛吉在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让位于其弟太平奴。次年去世。太平奴之后月鲁帖木儿、桑哥、雪雪的斤,世系不详,雪雪的斤的儿子朵儿的斤改封荆南王。.

新!!: 元文宗和太平奴 · 查看更多 »

太平讷

太平讷,元文宗第三子,阿剌忒纳答剌、燕帖古思的弟弟。 太平讷本名宝宁。天历元年(1329年),改名太平讷。元文宗命大司农买住把太平讷养在自己家中。太平讷早早去世,无后。.

新!!: 元文宗和太平讷 · 查看更多 »

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簡稱太后、太皇,或稱太母,是古代中國皇帝及東亞地區部份時代的君主法定祖母的正式封號。在部分朝代曾出現的太帝太后、皇太太后、帝太太后等,皆為太皇太后的變體。 由於繼承皇位的可能是庶子,或者皇帝在繼位時,其生母、親祖母已去世,所以太后、太皇太后、太帝太后並不一定是皇帝的生母或親(曾)祖母。 一般的情形是,嫡子繼承皇位,只有皇帝的生母被尊為太后,繼而被尊為太皇太后。如果庶子繼位,嫡母、生母同在,則嫡母定被尊為皇太后,而生母也有可能被尊為皇太后,由此,後世可能出現太皇太后非皇帝親生祖母的情况。在旁支入繼的情况下,通常繼任皇帝只能以被繼承者為自己的尊親,不能加尊生母,她們可能只被尊為太妃而已。 總之,能夠被尊為太后、太皇太后、太帝太后,不但要看繼承人和被尊者之間的血緣關係,更要視彼此的法定關係而定。.

新!!: 元文宗和太皇太后 · 查看更多 »

夫兄弟婚

夫兄弟婚,也称利未婚、转房婚,是指女性在丈夫死后嫁给其兄弟的行为、习俗或法律。广义的转房婚也包括改嫁给夫家其他男性,例如亡夫的叔、伯、儿子(女方的亲生子除外)、侄、甥等的情况。夫死後嫁給丈夫兒子的婚姻又稱收繼婚。多数社会都存在有夫兄弟婚的实际行为。但社会对此类婚姻的态度可分为反对、中立、支持鼓励、甚至被认为是义务。其實是原始社會的群婚制度。(在江蘇省與河南漢族也有,有人說是開封猶太人風俗) 由于这样的男女双方本来就认识甚至熟悉,其结婚可能是个人选择。有的是出于经济考虑。贫困人家娶寡嫂、弟媳等,解决了赡养她们的问题,也省了聘礼。如果寡妇继承了财产,这样的婚姻可以防止家庭财富外流。社会视女性为夫家财产的时候,夫兄弟婚也可被理解为一种继承。另外政治也可成为夫兄弟婚的动机。例如英国的亨利八世娶其寡嫂凱瑟琳,目的是加强英国和西班牙王室的联盟。 有时候,夫兄弟婚也指女子同时以两个或多个兄弟为丈夫的情况。印度传说《摩诃婆罗多》中,黑公主同时嫁给了般度族的五兄弟。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藏族等有时会有这样的婚姻。但总的来说,一妻多夫制远不如一夫多妻制或一夫一妻制常见。.

新!!: 元文宗和夫兄弟婚 · 查看更多 »

失列门 (阿速部)

失列门,元朝官员。蒙古族阿速部人。 失列门是担任火儿赤的彻里的儿子。致和元年(1328年)秋,元泰定帝死后,元朝皇族内部大乱,失列门跟随脱脱木儿到潮河川(今属河北省),俘获完者八都儿、爱的斤等十二人。又在宜兴(今属河北省)迎战失刺、乃马台。天历元年(1329年),失列门在两家店击败秃满台儿的军队。在蓟州大战取胜。因功,被元文宗授为左卫阿速亲军都指挥使司佥事。.

新!!: 元文宗和失列门 (阿速部) · 查看更多 »

奇皇后 (電視劇)

《奇皇后》()為MBC自2013年10月28日起播出的月火連續劇,由《Dr. JIN》、《飛越彩虹》韓熙導演及《擁抱太陽的月亮》、《May Queen》李成俊導演執導,《Giant》、《工薪族楚漢志》、《錢的化身》編劇夫妻檔張英哲、鄭景順共同執筆。.

新!!: 元文宗和奇皇后 (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姚安土司

姚安土司是元朝、明朝、清朝时期的姚安的世袭土司,属白族。 姚安土司姓高氏,是大理国丞相高泰祥的后裔。1253年蒙古入侵大理期间,高泰祥组织军队反抗,战败被杀。忽必烈嘉其忠义,以其子高均锦、高均常为姚安同知,子孙都世袭此职,是为姚安土司之始。元文宗天历年间,姚安土司高均明去元大都朝见,获赐尚方宝剑,文宗将姚州升格为姚安路军民总管府,以高均明为姚安总管,授武德将军。 明军平定云南之时,姚安土官高保、高惠内附,西平侯沐英保举高保为姚安府同知、高惠为姚安州同知。清军入云南之际,姚安土司左“泰”右“翟”曾一度效忠于南明。1659年(顺治十六年),姚安同知高奣映内附,仍授原职。高奣映之孙高厚德嗣位之后,于1725年(雍正三年)被告发有不法行为。1729年(雍正七年),高厚德被流放江南,姚安也从此改土归流,共传26世土司。 姚安高氏土司崇尚中原文化,诸土司之中,以高奣映最有文名。高奣映的高祖高金宸、曾祖高光裕、祖父高守潘、父亲左“泰”右“翟”也都工于诗文。清代的王菘在《云南志钞》中称:“丽江木氏、姚州高氏尤乐与流寓之文士交游,所作诗词颇传于世。当是时,思皇济济,誉髦峨峨,古昔狉獉之区,居然文明之域”。 姚安土司与鹤庆土司、永胜土司是同一祖宗。 Category:元朝土司 Category:明朝土司 Category:清朝土司 Category:云南土司 Category:楚雄行政区划史 Category:白族 Category:姚安县.

新!!: 元文宗和姚安土司 · 查看更多 »

媽祖

媽祖(莆仙語:Mâ-cô;閩南語:Má-tsoó͘;閩東語:Mā-cū)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包括東亞其他地區(日本琉球)及東南亞沿海地區濱下武志,《中國、東亞與全球經濟――區域與歷史的視角》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275頁的海神信仰,又稱天上聖母 、天后聖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等。媽祖的影響力由福建莆田湄洲傳播開來,歷經千百年,對於東亞海洋文化及中國沿海文化產生重大的影響,被學者們稱為媽祖文化。2009年10月,妈祖信仰入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新!!: 元文宗和媽祖 · 查看更多 »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自少典至孔子父叔梁紇,歷超过五十世。自孔子始,至清末民國初衍聖公孔令貽,孔子世家大宗歷七十六代。第七十七代嫡孫孔德成於1920年襲封三十二代衍聖公,後由國民政府改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現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為第七十九代嫡孫孔垂長,2009年就任。.

新!!: 元文宗和孔子世家大宗世系 · 查看更多 »

孔伋

孔伋(),字子思,戰國初期鲁國人,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有「述聖」之稱,為孔子的孙子,孔鯉的兒子,曾受業於曾子。出仕於魯穆公,傳說四書之一的《中庸》是他所作,但此說難以證實。而他所著的《子思子》一書已佚。 孟子曾就學於其弟子或門下學者。又,《荀子・非十二子》將子思、孟子二人歸為一類,指其思孟五行說「僻違而無類,幽隱而無說,閉約而無解」。故後世又以「思孟」並稱二人,其學派稱為思孟學派。.

新!!: 元文宗和孔伋 · 查看更多 »

孛羅帖木兒 (魏王)

孛罗帖木儿(),元朝宗室,蒙古族人,封魏王。 孛罗帖木儿的父亲是魏王阿木哥,祖父是追尊顺宗答剌麻八剌,曾祖父太子真金,高祖父元世祖忽必烈。泰定元年(1324年)六月,阿木哥卒。孛罗帖木儿的的哥哥阿鲁,至顺元年(1330年)被元文宗封为西靖王,出镇陕西。孛罗帖木儿袭封魏王,元顺帝至正十三年(1353年),与伯家奴同讨河南白莲教反元军,他嗜酒没有设防备。为变军劫获执拿,被害。其女鲁国大长公主,嫁给高丽恭愍王,一说是其妹。.

新!!: 元文宗和孛羅帖木兒 (魏王) · 查看更多 »

完者帖木儿 (淇阳王)

完者帖木儿,元朝大臣,蒙古族许兀慎氏。博爾忽的六世孙,淇阳王月赤察儿之孙,马剌之子。 元文宗朝,完者帖木儿任怯薛官。元顺帝至元元年(1335年),和右丞相伯颜捕杀左丞相唐其势和他的同党。袭淇阳王爵,封御史大夫,加太傅。十月,被监察御史所弹劾,因为完者帖木儿为逆臣也先铁木儿之侄,不宜主中台,被夺爵,流放到广海安置。.

新!!: 元文宗和完者帖木儿 (淇阳王) · 查看更多 »

宋恭帝

宋恭帝趙㬎(),南宋第七代皇帝(1274年8月12日—1276年2月4日在位),在位2年,得年53岁,宋度宗六子。他是全皇后所生,是宋端宗赵--之弟,宋末帝赵昺兄,即位前封嘉国公、左卫上将军等,宋端宗为兄弟上尊号孝恭懿圣皇帝,无庙号。1276年2月領宋室投降元朝后,封为「瀛國公」,又被迫剃髮出家,最後被賜死。.

新!!: 元文宗和宋恭帝 · 查看更多 »

寬徹普化

寬徹普化,又作寬徹不花,元朝宗室,忽必烈之孙,鎮南王脫歡之子。 1326年,封威顺王,镇武昌。1328年,怀王图帖睦尔召见他,还京师大都。奉怀王为元文宗,还镇武昌。1345年,他放纵部下宿卫侵扰百姓,被太师伯颜召回贬官。脱脱任丞相後,放回了他。1351年,率军在金刚台大战徐寿辉,战败,儿子别帖木儿被俘。1352年,丢失武昌,被夺王印。湖广行省参知政事阿鲁辉收复武昌、汉阳,他於1354年还镇武昌。1356年,他和宣让王帖木儿不花领兵镇守怀庆路,后来率领水陆军和徐寿辉部将倪文俊激战,在汉川县兵败,投奔陕西。1365年,回大都,被李思齐阻止,受命屯田成州。.

新!!: 元文宗和寬徹普化 · 查看更多 »

尊号

尊号是中国、朝鮮半島、越南及日本等漢字文化圈國家历史上君主、后妃在世时的称呼。一般用于外交、礼仪、祭祀等。皇帝的尊号不需避讳,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可以叫。.

新!!: 元文宗和尊号 · 查看更多 »

岐王

岐王,中国古代封爵之一。.

新!!: 元文宗和岐王 · 查看更多 »

川主

川主,即灌口二郎、二郎神、清源妙道真君、万天川主、惠民大帝,是流行于中国巴蜀地区(四川省及重庆市一带)以及其它巴蜀移民聚居地的重要民间信仰,起源于唐朝及之前四川地区对于秦蜀郡太守李冰的信仰崇拜,是一种以巴蜀治水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民间信仰,以求川主保佑巴蜀免于水旱灾害。川主信仰的祭拜场所是川主庙(亦称为川主宫、川王宫、二郎庙、清源宫、万天宫、惠民宫等)。明清以来,川主成为了四川本土乡神,清朝川主庙遍布四川省(含今重庆市)内各州县,有方志记载的便超过500处。在川渝之外的川主庙则同时还兼有川人会馆的功能。 川主的祭祀活动分为官祭和民祭。都江堰每年举行的清明放水节继承了始于北宋的官祭传统,在砍杩槎放水入内江以供成都平原春灌的同时祭祀李冰父子。而民祭则主要是以庙会的形式。每年六月二十四李二郎生日及六月二十六日李冰生日,四川、重庆各地都会举行“川主会”以纪念李冰父子。川主信仰集儒家、道教和佛教等元素为一体。.

新!!: 元文宗和川主 · 查看更多 »

不花 (唐兀氏)

不花,()元朝官员。唐兀氏。杨朵儿只之子。 不花幼有礼自持,有才气,好读书,善于书法。初为元仁宗召见。想要任命他为翰林直学士,他坚辞不就。其父被杀,更加好学,後荫补武备司提点,任河东廉访司事。遇到河东百姓饥荒,捐款赈济。天历初年,为通政院判。后见陕西诸军抗拒诏命,郡县守吏,率民逃跑,他率众出御,晓之以理,被杀。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追赠礼部尚书。.

新!!: 元文宗和不花 (唐兀氏) · 查看更多 »

中國皇儲列表

以下的列表列出中国历史上经正式册封的储君,与君主关系中未标明头衔者皆为皇太子,并仅限于君主头衔为皇帝的政权。北魏孝明帝元詡的女儿女帝元氏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储。.

新!!: 元文宗和中國皇儲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历史

中國歷史如果從中國第一次成体系甲骨文或陶文的文字出现的商朝中期算起約有3,300年(前1300年算起);從考古学上第一个王朝二里头文化算起約有3,700年;从西周文献中傳說中的夏朝算起约有4,100年(前2070年算起);從孔子所說的、有著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算起約有4,700年(前2698年算起);從盤古、上帝、女媧等不確定的神話時代算起約有「五千年」(這也是傳統民間認知上的長度);從標誌著文明萌芽的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算起約有10,000年;從人類開始脫離原始生活的舊石器時代藍田猿人文化算起約有80萬年的歷史。 中国史前時代的傳說有伏羲做八卦,黃帝時代倉頡造文字;而近代考古發現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3,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陶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從政治和社會形態區分中國歷史,據考古資料顯示,約在早於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時代,中原地區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氏族。同時,原始社會平等被打破。而據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夏朝已經開始君王世襲,周朝建立完備的禮制,至東周逐漸解構,秦朝統一各國政治和許多民間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並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君權統治。自漢朝起則以文官主治國家直至清朝。清末以降,民主政治、科學、馬克思主義等各種政治思潮流傳,先是革命黨推翻--於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中國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國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政府因國共內戰失敗而退守臺灣,維持兩岸分治格局至今。 從經濟形態觀察,中國古代人口主要由自由人構成,私有制、商業活動發達。周朝時商業主要由封建領主階層控制的官商貿易和庶人的自由貿易構成。秦漢以後實行中央集權,人口由士、農、工、商等構成,其中以從事農業的自由民為主體,是一個君權官僚制下的以土地爲主要生產資本的較為自由的商業經濟社會,一些重要的行業譬如油鹽米等由官僚和商人垄断。除了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貿易也有很大的發展。早在漢朝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東亞與中亞至歐洲的陸上交通時,國際貿易早已起步;隋唐時大運河的開通促進南北貿易;唐朝的盛世及外交的開放、交通的建設,更使各國文化、物資得以交流;唐朝時出現類似匯兌証券的飛錢,宋代時出現紙幣;元代時更因為全面開通商旅的關卡使得與中亞的商業交流十分繁榮;明朝中葉實行海禁,清代則受到西方國家海上發展的影響,海上國際貿易發展迅猛。中華民國成功實施民主制度,實行自由經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先為公有制的計劃經濟社會,改革開放後逐步向私有制的市場經濟社會轉型,該形態被稱為在宏觀調控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時1980年代以來工業化發展迅猛,數億人口在短短20多年內從農民轉為城市工商業就業者(目前僅僅被稱為“農民工”的產業工人就達到約2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国經濟成為全球經濟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新!!: 元文宗和中国历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君主列表

以下按照朝代不同列舉中國君主,也可以參見右表。.

新!!: 元文宗和中国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君主母系列表

中国君主母系列表,以下列表列出中国历史有载之中国君主母系一览:.

新!!: 元文宗和中国君主母系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年号列表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使用年号纪年的地區。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年号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数,没有年号。此后使用年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期。 中国皇帝在即位时往往会改元,换一个新的年号重新纪元;明清以前的很多皇帝在位时也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改元。明清的皇帝则大部分都只有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永乐帝、康熙帝。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 本列表包括了中国历史地理学范围内,在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地方割据政权、民变政权、少数民族政权所使用的年号。.

新!!: 元文宗和中国年号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口史

中国人口史介绍中国的人口历史。虽然在中国历史上,从周宣王时期就有人口调查,在战国前期就有详细的人口统计,可惜没有文献资料流传下来,加之各种原因的影响,人口数据多不精确。但自班固编纂《汉书》开始,之后历代16本正史中的《地理篇》大多有人口记载,均为研究人口变迁的珍贵资料。 历史上中国人口一直保持世界人口较大的比例,但不是一直以来都保持在首位。清代19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约占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目前中国人口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一,但新生儿数量仅占全世界的十分之一,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人口占全世界比重将出现下降。.

新!!: 元文宗和中国人口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皇太后列表

中国皇太后,本表列出秦始皇统一中國後,历任受封的皇太后。.

新!!: 元文宗和中国皇太后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皇帝

中国历史上的君主最初被称为--、帝、皇、王、天子等。皇帝称号则始创于秦始皇,他以自己一統海內的功绩为傲,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古往今来的统治者无人能及,宜用新的称号来标志自己的尊贵身份,于是创号“皇帝”,自己称“始皇帝”,规定后世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乃至千秋万世;与“皇帝”称号相对应的,秦始皇还创立并推行了一整套中央直接统治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皇帝政治權力的国家机制。这一整套体制在秦朝被民乱和战国诸侯后裔推翻后,被汉朝承袭并加以巩固,并随“皇帝”的称号流传后世。自秦始皇创制“皇帝”称号以来,中国后世王朝的最高君主纷纷以“皇帝”为号;而秦始皇创制的以“皇帝”为最高、最权威统治者的国家体制,也被称为帝制。 对皇帝的尊称历代不同,当面称呼皇帝有“陛下”、“圣上”或“万岁”等尊称,私下提及皇帝则需使用「至尊」、「聖人」、「官家」、「上」等尊称。 中国历史上在同一时期被公认为“皇帝”正统的只能是一个“大一统”政权的君主,该政权必须统治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并取得周围地区名义上的臣服,如此才能被肯定为“正统”。“正统”政权往往被称为“某朝”、“某代”,而不称为“某国”。历史上某些政权统治区域相对较小,其君主也在自己的国内称皇帝,却一般不被二十四史体系认同为真正的“皇帝”,实际仅相当于“国王”,如历史上越南地区的南越国,其开国君主对内称皇帝,对汉称臣。此类政權的称谓仅仅是“某国”,而不能称“某朝代”。在某些大分裂时期,中国没有公认正统的皇帝,如南北朝时与五代十国时期,同时有两个或数个中型王朝并立,这些中型王朝的实力超过了一般的“国”,各自称“皇帝”,并质疑对方的“正统性”,却始终没能实现一统海内的功绩。三國時期時,魏、蜀、吳三国国君也曾相继称帝;然而短暂地并存之后,由西晋完成了统一,成为了继汉朝而来的正统王朝。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正统朝代的标志之一是夏朝大禹制作的九鼎,传至周代,到秦朝末年失传;自秦始皇创制皇帝称号以来,正统朝代的标志则变成了始皇帝传国玉玺,然而该玉玺几经失传、后世所谓重新发现者又多是伪作,故而自晋以后已经基本丧失了其标志性地位。 中国皇帝一直延续到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至此中国皇帝制结束,共和制建立。中華民國成立後,雖有袁世凯自称中华帝国皇帝、張勳又擁溥儀復辟、日本在中國東北扶植滿洲國之傀儡政權皇帝溥仪,但都以失敗告終。在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 历代中国的皇帝中,寿命最长的皇帝为清高宗弘历(乾隆帝),享年89岁;寿命最短的皇帝是东汉殇帝刘隆,2岁即驾崩。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清圣祖玄烨(康熙皇帝),在位近62年;在位时间最短的是金末帝完颜承麟,在位仅半天。 在中国历史上,仅有一位得到普遍承认的女皇帝,是为唐朝时唐太宗宫人、唐高宗皇后,篡唐建「周」(史称武周),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即后世谓“武则天”者,其晚年退位将政权复归于自己的兒子,恢复了唐朝宗室,死后仍以唐高宗皇后的身份合葬于乾陵。唐朝之後雖然有多位太后臨朝聽政,具有皇帝的實權,但僅是有實無名,未再出現真正登基、享有皇帝称号的女帝政权出现。.

新!!: 元文宗和中国皇帝 · 查看更多 »

中国皇帝寿命列表

在中国历史上有記載的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历代中国的皇帝中,由于早殇、累于政事或沉溺淫乐,短寿的皇帝很多。活过60岁的皇帝中,一般认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为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享壽87岁(虚岁89)。 活过80岁以上的皇帝还有南越武帝趙佗,享壽103歲、梁武帝萧衍(实岁84或85/虚岁86)、武则天武瞾(实岁81/虚岁82)、宋高宗趙構(实岁80/虚岁81)。活过70岁以上的有11个,60岁及以上的有30个。 以下列表以及本文中所载岁数,如无说明,可能多为虚岁(出生时记为一岁,以后每过一个春节加一岁)。.

新!!: 元文宗和中国皇帝寿命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皇帝登基年龄列表

下面是中国历史上皇帝登基年龄列表,所列是皇帝年龄可考者,年龄都是虚岁,而非周岁:.

新!!: 元文宗和中国皇帝登基年龄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興路

中兴路,元朝时设置的路。 天历二年(1329年),以元文宗潜籓,改江陵路为中兴路。属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治所在江陵县(今湖北省荆州市)。户一十七万六百八十二,口五十九万九千二百二十四。领司一、七县:江陵县、公安县、石首县、松滋县、枝江县、潜江县、监利县。辖境相当今湖北省荆州市以南,石首市以北,枝江市、松滋市以东,潜江市、监利县以西等地。下辖等州县。朱元璋于龙凤十年(1364年)改为荆州府。.

新!!: 元文宗和中興路 · 查看更多 »

帖睦爾普化

帖睦爾普化(),又作铁木兒补化、帖木儿不花,是高昌回鶻亦都護紐林·的斤之子,高昌王,元朝丞相。 1283年左右,察合台汗国大汗都哇又攻哈密力,火赤哈儿·的斤被杀。高昌地区失陷于察合台汗国。紐林·的斤流亡甘肃永昌。元朝至大元年(1308年),紐林·的斤被元武宗册封为亦都護。延祐三年(1316年),紐林·的斤又被元仁宗册封为高昌王,紐林·的斤虽然想恢复故土,但是力不从心。元世祖忽必烈将元太宗窝阔台的孙女不鲁罕、八卜叉嫁给紐林·的斤。八卜叉有二子帖睦爾普化、籛吉。八卜叉死后,又娶安西王之女兀剌真,生太平奴。 1318年,父亲紐林·的斤去世,帖睦爾普化在大都任职,想让叔父钦察台继承高昌王。钦察台力辞,帖睦爾普化嗣为亦都护高昌王。至治年间,领甘肃诸军,仍治其部。泰定年间召还大都,与威顺王宽彻不花、宣靖王买奴、靖安王阔不花分镇襄阳。不久拜开府仪同三司、湖广行省平章政事。 元文宗召至京师,助文宗登基。当时湖广左丞陷害帖睦爾普化,诏命诛杀左丞。帖木兒补化为他申请:“是诚有罪,然不至死。”时人服其雅量。天历元年(1328年),拜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知枢密院事。第二年正月,以旧官勋封拜中书左丞相。三月,加太子詹事;十月,拜御史大夫。让其弟籛吉嗣为亦都护高昌王。 陶宗仪《辍耕录》记载:“太师伯颜擅权之日,郯王彻彻都、高昌王帖木儿不花皆以无罪杀。”《庚申外史》认为是至正十一年(1351年),脱脱将他杀死。.

新!!: 元文宗和帖睦爾普化 · 查看更多 »

帖木儿不花 (淮王)

帖木儿不花,孛儿只斤氏,元朝宗室,忽必烈之孙,鎮南王脫歡之第四子。.

新!!: 元文宗和帖木儿不花 (淮王) · 查看更多 »

万泉河

万泉河是海南岛第三大河,发源于五指山,由西向东流,在琼海市博鳌镇汇入南海。全长162公里,流域面积3693平方公里。上游为山区,河面狭窄,水流湍急,下游河面宽阔,水流平缓。.

新!!: 元文宗和万泉河 · 查看更多 »

三宝奴

三宝奴,元朝大臣,元武宗时尚书左丞相。 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武宗即位,任命他为翰林学士承旨。次年,封渤国公,遥授右丞相,加录军国重事。至大二年(1309年),设立尚书省,命三宝奴为平章政事,不久升为左丞相。他和脱虎脱等人主持更新庶政,变易新法。请求不拘先例,任用宿卫、品秩未至及未历任者担任为尚书省官员,以便更新庶政。他印发“至大银钞”,导致至元旧钞贬值,民受其害。奏请将蒙古建国以来所行政令九千余条,删除繁冗,使归于一,编为定制。至大三年(1310年),赐号答剌罕,受清州(今河北省沧州市青县)食邑。自达鲁花赤而下,并听举用。元武宗命他和脱虎脱主持百司朝政。改封楚国公,以常州路为分地。当时武宗病弱,建议改立皇子和世㻋为皇太子,以取代皇弟爱育黎拔力八达,被阿沙不花劝阻。至大四年(1311年),元武宗驾崩,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为元仁宗,罢黜尚书省,以变乱旧章之罪处死三宝奴。当时有人作诗讽刺他“受尽君恩弄进权,富倾御府贵熏天。奴才自许齐三宝,主寿谁能保万年”。元武宗的儿子元文宗即位,在至顺元年(1330年),追封三宝奴为郢城王,谥号荣敏。.

新!!: 元文宗和三宝奴 · 查看更多 »

也先帖木儿

也先帖木儿(),元世祖忽必烈第五子忽哥赤之子。.

新!!: 元文宗和也先帖木儿 · 查看更多 »

乾宁安抚司

乾宁军民安抚司是元朝时设置的安抚司,位于现在的海南省。 唐朝以崖州之琼山置琼州,又为琼山郡。宋朝为琼管安抚都监。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隶海北海南道宣慰司。元统二年(1334年)十月,元文宗以潜邸所幸,改乾宁军民安抚司。七万五千八百三十七户,一十二万八千一百八十四口。 本路屯田二百九十余顷。 领七县:琼山县、澄迈县、临高县、文昌县、乐会县、会同县(今琼海市)、定安县。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十月,改为琼州府。二年(1369年)降为琼州。三年(1370年)仍升为琼州府。.

新!!: 元文宗和乾宁安抚司 · 查看更多 »

广通寺 (北京)

广通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高梁桥斜街,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为北京外八刹之一。现已无存。.

新!!: 元文宗和广通寺 (北京) · 查看更多 »

亦怜真班

德寧公主亦憐真班(元朝稱貞順淑儀公主)(),是高丽忠惠王的王妃,为元朝镇西武靖王焦八(搠思班)之女,元世祖忽必烈玄孫女,忠穆王之母,受忠惠王寵愛。1330年2月被元文宗封为德宁公主,1367年元朝册封德宁公主为贞顺淑仪公主,辛禑元年(1374年)去世,葬於頃陵。.

新!!: 元文宗和亦怜真班 · 查看更多 »

亓官氏

亓官氏(),又作丌官氏,《礼器碑》作并官氏,春秋时期宋国(国都今河南省商丘市)人,孔子夫人。.

新!!: 元文宗和亓官氏 · 查看更多 »

五祖寺

五祖寺,又名东山寺、东山禅寺、东禅寺,位于湖北省黄梅县五祖镇,为禅宗五祖弘忍弘法道场,中国建设报,2001-10-16,现任住持为见忍法师,佛教在线,2008年12月25日。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新!!: 元文宗和五祖寺 · 查看更多 »

庙号

廟号,是中国、朝鲜半岛、越南古代帝王去世後,後人在太廟之中奉祀時追尊的名号。.

新!!: 元文宗和庙号 · 查看更多 »

仁獻章聖皇后

亦乞烈妃子,名寿童,元武宗海山的妃子,元明宗的生母(元宁宗、元顺帝的祖母)。亦乞烈妃子的母亲是安西王忙哥剌的女儿奴兀伦公主。元武宗的皇后真哥没有儿子,武宗死后,他的弟弟元仁宗、侄子元英宗、堂兄泰定帝相继即位,直到1328年,皇位回到了元武宗的儿子元明宗、元文宗兄弟手中。天历二年(1329年),元明宗追册母亲为仁献章圣皇后。.

新!!: 元文宗和仁獻章聖皇后 · 查看更多 »

建康路 (元朝)

建康路是元朝设置的一个路。在今江苏省南京市,部分在镇江市、扬州市境内。 元朝消灭南宋政权后,改建康府为建康路,天历二年(1329年)以文宗潜邸,改为集庆路,辖境相当今江苏南京、仪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市县(区)地。 Category:元朝的路 Category:江苏的路 Category:南京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镇江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扬州行政区划史.

新!!: 元文宗和建康路 (元朝) · 查看更多 »

张时起

张时起,字才英,元代东平(今山东东平)人。生卒不详,活跃与元文宗年间。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据《录鬼簿》和《东平府新学记》等记载,张时起曾就学于东平府学。《录鬼簿》录其作品有:“《昭君出塞》、《赛花月秋千记》、《霸王垓下别虞姬》和《沉香太子劈华山》”。元贾仲明吊张时起称其“与高文秀同闬里,同斋同笔”。.

新!!: 元文宗和张时起 · 查看更多 »

伯忽

伯忽(),元朝末年蒙古族。蒙古万户。 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正月,云南镇兵叛乱时,伯忽与诸王秃坚攻陷中庆路(今云南省昆明市),二月,攻陷仁德府,至马龙州,进攻晋宁州。秃坚称云南王,伯忽为为云南行省丞相,阿禾等为平章。立城栅,焚仓库。三月,朝廷派豫王阿剌忒纳失里前来镇压。十一月仁德府元军在马龙州,败伯忽军,斩伯忽弟拜延,在马金山伯忽被官军击败,同时被杀。.

新!!: 元文宗和伯忽 · 查看更多 »

伯答沙

伯答沙(),元朝政治人物,札剌亦儿部人。 伯答沙的高祖父搠阿是木华黎的堂弟,祖父忙哥撒儿为蒙哥的最高断事官(汉文称丞相)。其父帖木儿不花。元武宗时伯答沙任宣徽院使,元仁宗延祐四年(1317年)拜中书右丞相。元英宗即位后(1321年),伯答沙以大宗正府札鲁忽赤出镇北方,泰定四年(1327年),伯答沙拜太保,天历元年(1328年),拥立元文宗有功,伯答沙升太傅兼宗正大札鲁忽赤,至顺三年(1332年),伯答沙去世,追封咸平王。.

新!!: 元文宗和伯答沙 · 查看更多 »

伯顏 (蔑兒乞部)

伯顏(;),是中國元朝后期的軍事和政治人物,蒙古蔑兒乞部人。曾權傾一時,後被元順帝治罪。.

新!!: 元文宗和伯顏 (蔑兒乞部) · 查看更多 »

伯顏忽都 (慶華公主)

伯顏忽都(),即元朝慶華公主,是高丽忠肃王王焘的王妃。金童公主去世后,元文宗将慶華公主嫁给了王焘。至顺三年(1332年),与王焘完婚于元大都(今北京)。次年二月赴高丽。至元五年(1339年),王焘去世。其子王祯继位,就是高丽忠惠王。王祯荒淫,将慶華公主强奸,慶華公主向元朝申诉。至正(1343年),元朝丞相伯颜将王祯押送至元朝。至正四年(1344年),王禎在元朝去世,元朝立他的儿子王昕为高丽王,即高丽忠穆王。同年(1344年),慶華公主去世。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元朝赐諡肃恭徽宁公主。.

新!!: 元文宗和伯顏忽都 (慶華公主) · 查看更多 »

伯撒里

伯撒里,元朝大臣,元顺帝时中书右丞相,康里氏。 伯撒里初为鹰坊官。天历元年(1328年),元文宗即位,封储政使。至顺元年(1330年),拜燕王宫相。至顺二年(1331年),拜中书平章政事,仍兼储政使,兼宫相都总管府都达鲁花赤。至顺三年(1332年),元宁宗即位,以提调忠诩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事,兼徽政使,进中书平章政事。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出任江西行省平章政事,有治绩。还朝後,拜御史大夫。至正六年(1346年),出为辽阳行省左丞相,镇压吾者野人起义。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拜太师、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封永平王。.

新!!: 元文宗和伯撒里 · 查看更多 »

弘吉剌

弘吉剌()突厥语解释为褐色的马匹,迭列斤蒙古的一个部落,以出美女盛名。.

新!!: 元文宗和弘吉剌 · 查看更多 »

張思明

张思明(),字士瞻,元朝辉州人。 至元十九年(1282年),由侍仪舍人辟御史台掾,后为尚书省掾。元贞元年(1295年)为中书省检校,户部主事。大德年间,为左司都事。大德十年(1306年)任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至大三年(1310年)任两浙盐运使。入参议枢密院事,改中书省左司郎中。皇庆元年(1312年),复为两浙盐运使。次年为户部尚书。延祐元年(1312年)参议中书省事。三年,为中书参知政事。元仁宗时,依附权臣哈散,为中书左丞。元英宗时依附铁木迭儿。拜住为左丞相,张思明免官。天历元年(1328年),为江浙行省右丞。当时陕西饥荒,中书省让江浙盐运司一年课税十万锭赈济,当时课税已经交到中央,张思明把下年还没有上交的十万锭送到陕西。次年为中书左丞。在慈仁殿向元文宗奏选贤任能、安民定国之道。后年老辞官。元顺帝至元三年(1337年)卒,年七十八岁。谥号贞敏。张思明不畜财,有钱购书三万七千卷。和谢仲和、曹鼎新被誉为三绝。.

新!!: 元文宗和張思明 · 查看更多 »

佛教藝術

佛教藝術泛指與佛教相關的藝術,特別是雕塑、建築、繪畫等有較多歷史遺存,而文學與音樂方面作品相對較少。在2500年前,其意象和象徵意義還未發展成複雜與多樣化的體系時,佛教藝術已經開始發展。佛教藝術发源于公元前6至前5世纪左右,歷史上的釋迦牟尼佛陀涅槃之後的印度次大陆。之后,随着向亚洲其它地區和世界传播过程中与其它文化的接触,佛教艺术也隨之不断演变。 早期的佛教艺术,在本質上是遵從印度無佛像傳統的,即避免直接用人像來表現佛陀的形象,稱為無佛像時代。约在公元1世纪前後,将佛陀以人像呈現的佛像时代开始,并持续至今。随着佛教信仰的传播,佛教艺术也朝着地方化、多樣化的方向演变,以適應各國的需要。往北,它通过中亚,渗入东亚形成了佛教艺术北部的分支;往东,它一直扩张到东南亚而形成了佛教艺术南部的分支。在印度,繁荣的佛教艺术对印度教艺术发展的影响持续到公元10世纪,但随着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的迅猛扩展以及其他的一些原因,佛教在印度几乎消声匿迹。.

新!!: 元文宗和佛教藝術 · 查看更多 »

復辟

復辟(辟,音「壁」),可以指原本失去君位的君主,再次登基為君。即重祚。 或指曾經是君主制國家,在改行共和(Republic)政體後,原先有歷史來源的前朝君主制君主(皇帝、國王、親王等)再次成為國家元首的政治現象。 辟,意為君主。如唐代元稹的《遷廟議》:「中宗復辟中興,當為百代不遷之廟。.

新!!: 元文宗和復辟 · 查看更多 »

德壽 (太子)

德寿,孛儿只斤氏,元朝皇族。元成宗铁穆耳的獨生子,母親是失怜答里。 大德九年六月初五庚辰(1305年6月27日),元成宗冊立他為太子。十二月十八庚寅(1306年1月3日),德寿去世。之後,元朝的皇位由元成宗的大哥甘麻剌的後代元泰定帝、元天順帝,二哥答剌麻八剌的後代元武宗、元仁宗、元英宗、元文宗、元明宗、元寧宗、元惠宗(元順帝)繼承。.

新!!: 元文宗和德壽 (太子) · 查看更多 »

忽思慧

忽思慧,又译和斯辉,生卒年不详,元朝蒙古族或回回人,中医营养和食疗学家。元仁宗延祐年间忽思慧充饮膳太医,元文宗天历三年(1330年)撰成《饮膳正要》一书。 《饮膳正要》“虞集序”称,忽思慧曾经作为赵国公常普兰奚的关系密切的下属。延祐二年(1315年)常普兰奚加金紫光禄大夫、徽政院使,掌侍奉皇太后诸事,忽思慧此时被选任饮膳太医,入侍仁宗之母兴圣太后答己。忽思慧以饮膳太医之职侍奉皇太后与皇后。《饮膳正要》成书后,进呈中宫供览,受命担任刊刻、校正者《饮膳正要》多数都是和中宫密切的人物:拜住为中政院使,张金界奴为内宰、隆祥总管等。“虞集序”褒颂“圣后”,忽思慧当时在中宫以膳医侍奉元文宗皇后卜答失里。.

新!!: 元文宗和忽思慧 · 查看更多 »

必罕

必罕,弘吉剌氏,元朝第六代皇帝泰定帝也孫鐵木兒的妃子。一说是皇后。 必罕的父亲是买住罕,被封为衮王。买住罕是按陈(成吉思汗的内弟)的裔孙,娶大长公主拜塔沙,必罕的妹妹速哥答里也是泰定帝的妃子。致和元年(1328年),泰定帝在上都驾崩,泰定帝与八不罕皇后之子阿速吉八即位,即元天顺帝。不久,大臣燕铁木儿在大都发动政变,拥立元武宗海山的次子怀王图贴睦尔为帝,是为元文宗,战争之后,天顺帝不知所终,必罕被安置在东安州。.

新!!: 元文宗和必罕 · 查看更多 »

北京东岳庙

北京东岳庙,位于中国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141号,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的第一大丛林,现同时为北京民俗博物馆。庙内保存了大量各具特色的道教建筑和历代碑刻,对研究中国古代道教以及玄教的历史渊源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新!!: 元文宗和北京东岳庙 · 查看更多 »

北京都城隍廟

北京都城隍廟是舊北京城的城隍庙,創建於元至元七年(1270年)。明代重建。清同治十年(1871年)廟毁於火,後修复寢祠(後殿)及儀門。现唯存寢祠五間,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於西城区成方街33号,為研究元大都地理方位的重要遗蹟。.

新!!: 元文宗和北京都城隍廟 · 查看更多 »

國立故宮博物院館藏文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的藏品數量與種類眾多,重要者如舊藏於南薰殿的歷代159幅帝王像、59幅皇--像、202幅先聖名臣像 ,以及70件限展書畫和已登錄為中華民國國寶的各類品項。截至2017年5月31日為止,藏品總計有696,476件冊。.

新!!: 元文宗和國立故宮博物院館藏文物 · 查看更多 »

别不花

别不花,元朝大臣。元文宗时中书左丞相。 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武宗即位,别不花由集贤院使拜中书平章政事,加太尉。出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转任江西行省、湖广行省左丞相,后来因为贪赃被弹劾罢职。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元泰定帝(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在元上都驾崩,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等在大都(今北京)发动政变,迎怀王图帖睦尔为皇帝,即元文宗。任命别不花为中书左丞相,兼知枢密院事。加太保。后来因为矫诏以买驴的家财赐给中书平章政事速速等一系列不法之事,被弹劾罢相。天历二年(1329年),被监察御史弹劾,元文宗下诏让他谪居集庆路(治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

新!!: 元文宗和别不花 · 查看更多 »

别儿怯不花

别儿怯不花,字大用,蒙古族燕只吉氏,又译别里怯不花。元朝大臣,元顺帝时中书右丞相,其曾祖忙怯秃,曾任千户跟随宪宗蒙哥伐南宋。父亲丞相阿忽台。 元武宗至大年间,侍元明宗于藩邸。后入国子学。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随周王(元明宗)镇云南,至大同还京,入宿卫,侍仁宗。元英宗时,授怀远大将军,出为八番宣抚司达鲁花赤,能宣布国家恩信,使峒民感悦。泰定三年(1326年),授同知太常礼仪院事。旋拜监察御史,泰定四年(1327年),任中书右司郎中,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升参议中书省事。至顺元年(1330年),出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掌海路由江浙至京之漕米运。后历任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宣徽使、御史大夫、知经筵事、翰林学士承旨等职。元顺帝至正二年(1342年)为江浙行省左丞相。听闻杭州城遭受火灾,随即赴镇,进行救灾,减少课税。至正四年(1344年)任中书左丞相。别儿怯不花有学识,参与纂修《金史》、《宋史》。又善书法,以大字著称。至正七年(1347年)官至右丞相。六月,以治理失宜,被御史弹劾。至正八年(1348年)他被贬至渤海县。至元十年(1350年)正月,别儿怯不花忧郁成疾,不治而死。别儿怯不花被朝廷追赠为弘仁辅治秉文守正寅亮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追封冀王,谥忠宣。其子塔失帖木儿。.

新!!: 元文宗和别儿怯不花 · 查看更多 »

嘉曆

嘉曆(1326年四月二十六日至1329年八月二十九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後醍醐天皇、鎌倉幕府征夷大將軍為守邦親王、執權為北條高時、北條貞顯與北條守時。.

新!!: 元文宗和嘉曆 · 查看更多 »

和尚 (乃蛮台部)

和尚,蒙古乃蛮台部人。元朝官员。 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和尚随从乞住率军,镇压江西宁都蔡五九领导的民变。泰定帝致和元年(1328年)随燕帖木儿活捉乌伯都剌。后战通州,夺红桥、取白浮、在昌平栗园破敌。和尚在石槽大战亚失帖木儿,在檀州南桑口击败秃满台儿。数有战功,领八卫把总金鼓都镇抚司事。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和尚任中书参知政事。与史惟良掌建言之事。后为御史中丞。因贪污受贿,贱买县官屋,被御史秦起宗弹劾,解职归籍。.

新!!: 元文宗和和尚 (乃蛮台部) · 查看更多 »

储政院

储政院,元代官署名。专门负责皇太子的宫廷供奉事宜,兼领皇太子分地租税。 原稱作詹事院,元文宗天曆二年(1329年)為改储政院,下置院使六员,正二品;同知二员,正三品;佥院二员,从三品;同佥二员,正四品;院判二员,正五品;司议二员,从五品;长史二员,正六品;照磨二员,管勾二员,俱正八品;掾史一十二人,译史四人,回回掾史二人,通事、知印各二人,宣使十人,典吏六人。.

新!!: 元文宗和储政院 · 查看更多 »

唐其勢

唐其勢(Тэнгис,),元朝時期將領、官員,欽察人,為燕帖木兒之子。 1328年,泰定帝崩,回回丞相倒剌沙在上都擁立泰定帝之子天順帝登基。燕帖木兒留守大都,認為自己受到元武宗的恩寵和提拔,便在大都發動政變,宣佈要擁立武宗次子文宗為帝。當時燕帖木兒的弟弟撒敦、兒子唐其勢都留在上都,燕帖木兒密遣塔失帖木兒召之,皆棄其妻子來歸。燕帖木兒以撒敦守居庸關,唐其勢兵屯古北口,並迎元文宗入居大都。十月癸巳,上都兵來犯,唐其勢身先士卒,殺死敵將陽翟王太平,大獲全勝。隨後,燕帖木兒滅上都朝廷,自此燕帖木兒一家專權用事。 1333年五月,燕帖木兒因荒淫過度去世,唐其勢襲封太平王爵位。六月,元順帝在上都登基稱帝。以撒敦為左丞相、唐其勢為御史大夫。元統二年(1334年)四月,命唐其勢緫管高麗女直漢軍萬戶府達魯花赤。至元元年(1335年)三月,立燕帖木兒女答納失里為皇后。當時撒敦已死,唐其勢被任命為中書左丞相,右丞相伯顏專權用事。唐其勢對此甚為不滿,說:「天下本我家天下也,伯顏何人,而位居吾上!」便與撒敦弟荅里潛蓄異心,交通所親諸王晃火帖木兒,謀援立以危社稷。元順帝多次召見荅里,卻不來謁見。郯王徹徹禿便揭發了他們的陰謀。六月三十日,唐其勢發動叛亂,伏兵於東郊,親自率領勇士突入皇宮之中,伯顏及完者帖木兒、定住、闊里吉思等人襲擊並擒獲了他,唐其勢攀折殿檻不肯出,後被殺死。其弟塔剌海逃往皇后坐下,皇后將其藏在自己的衣服之下,被人發現斬殺。其黨逃往荅里的住所,荅里舉兵響應,為搠思監、火兒灰、哈剌那海等等人所敗,投奔晃火帖木兒,被俘送往上都處死。.

新!!: 元文宗和唐其勢 · 查看更多 »

唆南罗古罗思

唆南罗古罗思(bsod-namsblo-gros白寿彝,中国通史(14),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86页,)藏文名“喇钦索南洛追”,藏族,藏传佛教萨迦派高僧,元朝帝师。张羽新、刘丽楣、王红,帝师和一大批喇嘛僧为元大都带来了藏族文化,载 张羽新、刘丽楣、王红,藏族文化在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

新!!: 元文宗和唆南罗古罗思 · 查看更多 »

内禅

内禅是指君主退位,将皇位(王位)传到储君或皇族宗室手中,而不是传给異姓他人。内禅之后,东亚文化圈的皇帝和國王往往能得到“太上皇” 或“太上王” 的称号。.

新!!: 元文宗和内禅 · 查看更多 »

八不罕

八不罕(Бабухан),元泰定帝也孫鐵木兒的皇后。 她的父亲是按陈的孙子斡留察兒。泰定元年(1324年)三月立为皇后。致和元年(1328年),泰定帝在上都驾崩,泰定帝与八不罕皇后之子阿速吉八即位,即元天顺帝,八不罕为太后摄政。不久,大臣燕铁木儿在大都发动政变,拥立元武宗海山的次子怀王图贴睦尔为帝,是为元文宗,战争之后,天顺帝不知所终,八不罕太后与泰定帝的后妃统统被燕铁木儿纳为妻妾。.

新!!: 元文宗和八不罕 · 查看更多 »

八不沙

八不沙(Бабуша,),元明宗的皇后。寿宁公主(甘麻剌女儿、元成宗侄女)之女。 出生年份没有记载,侍封明宗于潜邸,于1326年生元宁宗。天历二年(1329年),设立宁徽寺,掌管明宗皇后八不沙的宫事,以万锭宝钞、币帛二千匹,来供后宫费用。八月,明宗暴亡。十一月,八不沙请即位的元文宗为明宗资冥福,元文宗命帝师率诸僧在大天源延圣寺作佛事七日,道士在玉虚、天宝、太乙、万寿四宫,及武当山、龙虎山建醮。至顺元年(1330年),元文宗敕令有司供给八不沙等明宗的后宫二百匹币帛。这年四月,八不沙被元文宗皇后卜答失里所害。.

新!!: 元文宗和八不沙 · 查看更多 »

八月十二

八月十二,农历八月第十二天。.

新!!: 元文宗和八月十二 · 查看更多 »

公哥儿监藏班藏卜

公哥兒监藏班藏卜(),藏文名“贡噶坚赞贝桑布”(Kun-dgah-rgyal-mtshandpal-bzang-po白寿彝,中国通史(14),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86页),藏族,藏传佛教萨迦派高僧,元朝帝师。张羽新、刘丽楣、王红,帝师和一大批喇嘛僧为元大都带来了藏族文化,载 张羽新、刘丽楣、王红,藏族文化在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

新!!: 元文宗和公哥儿监藏班藏卜 · 查看更多 »

关羽

羽(),字雲長,本字長生,司隸河東解人(今山西省運城市),約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漢末三國時劉備的重要將領。與張飛並稱“万人敌”。建安四年(199年),受封汉寿亭侯。赤壁之战後,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後來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围襄樊二城,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一度想迁許都以避其锐。後曹派徐晃前来增援,而东吴背盟,遣陆逊、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景耀三年(260年),蜀汉后主刘禅追谥壮缪侯。 關羽最為特殊之處是其倍受中華文化历代推崇,並且視為神衹膜拜,產生關羽信仰,並傳至日本、朝鮮、越南、琉球等漢字文化圈國家。由于其忠義勇武的形象,多被民眾尊稱為關公、關二爺、關老爺,又多次被后代帝王褒封,直至武聖,与“文圣”孔子齐名。故也俗稱為(關)聖帝、(關)帝君、(關)聖帝君、關帝、關帝爺等而流傳至今。道教尊為協天大帝、伏魔大帝、翊漢天尊等,漢傳佛教及藏傳佛教奉其為護法神之一,稱為「伽藍菩薩」。其中儒宗神教奉為五文昌之一而扶鸞信仰者則奉為恩主,故又稱關公為恩主公、山西夫子、文衡聖帝。民間受《三国演义》等传统作品影响,普遍认为关羽与刘备、张飞义结金兰,关羽排行第二,故又俗稱其為關二爺、關二哥。陈寿撰写之《三国志》,将關羽与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合为一传(《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罗贯中的長篇小說《三国演义》又将該五人并称“五虎上将”,前將軍關羽为五虎之首。毛宗岗称其为“三绝”之“义绝”。直至现代,某些社会群体与场合仍常有祭拜关公。.

新!!: 元文宗和关羽 · 查看更多 »

元史

《元史》是明朝的宋濂等奉明太祖之命編撰的纪传体史書,共210卷,有本纪47卷,志58卷,表8卷,列传97卷。二十四史之一。.

新!!: 元文宗和元史 · 查看更多 »

元史人物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元文宗和元史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元史本證

《元史本證》,清人汪輝祖撰,50卷。錢大昕有序。.

新!!: 元文宗和元史本證 · 查看更多 »

元宁宗

元寧宗懿璘质班(,,)是元朝第十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四位大汗。元明宗次子。1332年10月23日—1332年12月14日在位,在位2个月。 他去世后,谥号冲圣嗣孝皇帝,庙号寧宗。元惠宗又称元顺帝,《元史》卷三十九《顺帝本纪二》记载,至元三年春正月,“辛亥,升祔懿璘质班皇帝于庙,谥冲圣嗣孝皇帝,庙号宁宗。”.

新!!: 元文宗和元宁宗 · 查看更多 »

元仁宗

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见《黄金史纲》;,)是元朝第四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八位大汗,1311年4月7日—1320年3月1日在位,一共在位9年。清代乾隆晚期乾隆帝命改譯遼、金、元三史中的音譯專名,改譯阿裕爾巴里巴特喇,今日學界已無人使用。 早年助兄长海山即位,被海山立为皇太子(元朝的皇位继承人一律称皇太子),相约兄终弟及,叔侄相传。后嗣位,年號皇慶、延祐。 他去世后,諡號聖文欽孝皇帝,廟號仁宗,蒙古語稱號普顏篤皇帝《元史》卷二十六《仁宗本纪三》记载:“群臣上谥曰圣文钦孝皇帝,庙号仁宗,国语曰普颜笃皇帝。”《元史》卷二十七《英宗本纪一》:延祐七年五月“乙未,请大行皇帝谥于南郊。”延祐七年八月“丙辰,祔仁宗圣文钦孝皇帝、庄懿慈圣皇后于太庙,铁木迭儿摄太尉,奉玉册行事。”苏天爵《国朝文类》卷十《册文》中的《仁宗皇帝谥册文》(作者:张士观),册文内容记载元仁宗获得谥号和庙号的时间是延祐七年八月十日(丙辰日)(;又譯巴顏圖可汗。他的名字实源自梵文Āyur-parvata,意为“寿山”,正好与哥哥元武宗的名字“海山”相應。.

新!!: 元文宗和元仁宗 · 查看更多 »

元弘

元弘(1331年八月九日至1334年一月二十九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後醍醐天皇、鎌倉幕府征夷大將軍為守邦親王、執權為北條守時。.

新!!: 元文宗和元弘 · 查看更多 »

元德 (日本)

元德(1329年八月二十九日至1332年四月二十八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後醍醐天皇、鎌倉幕府征夷大將軍為守邦親王、執權為北條守時。.

新!!: 元文宗和元德 (日本) · 查看更多 »

元英宗

元英宗硕德八剌(见《黄金史纲》;;),是元朝第五位皇帝,蒙古帝国第九位大汗,1320年4月19日—1323年9月4日在位,在位3年零5个月,是元仁宗之子。 1321年11月28日,群臣为硕德八剌上汉语尊号继天体道敬文仁武大昭孝皇帝。 去世后,谥号睿圣文孝皇帝,庙号英宗,蒙古语称号格坚皇帝《元史》卷二十八《英宗本紀二》:“泰定元年二月,上尊諡曰睿聖文孝皇帝,廟號英宗。四月,上國語廟號曰格堅。”(或)。.

新!!: 元文宗和元英宗 · 查看更多 »

元武宗

元武宗海山(;),是元朝第三位皇帝,蒙古帝国第七位大汗,在位4年,自1307年6月21日至1311年1月27日。乃元世祖之曾孫、太子真金之孫、答剌麻八剌之子、元成宗之侄。 1309年2月17日,群臣为海山上汉文尊号统天继圣钦文英武大章孝皇帝。 他去世后,謚號仁惠宣孝皇帝,廟號武宗,蒙古语称曲律皇帝()《元史》卷二十三(武宗本紀二):“夏五月乙未,文武百官也先鐵木兒等上尊諡曰仁惠宣孝皇帝,廟號武宗。國語曰曲律皇帝。”。.

新!!: 元文宗和元武宗 · 查看更多 »

元清非中國論

元清非中國論,或稱滿蒙非中國論,是一種有關中國朝代的歷史觀點,該觀點的支持者認為在中國歷史裡非起源於中原地區且不是由漢族統治的元朝和清朝不是中國王朝、認為元朝和清朝是中國的亡國時期、當時中國是蒙元和滿清的殖民地,認為大元及大清疆域非中國領土、其擴張史非中國榮光,成吉思汗非中國英雄。 該觀點對清末革命黨人的意識形態有所影響,相關理論最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具有學術與政治緊密結合特色的日本學術界中興起。當時有日本學者通過「清非支那」、「支那非國」及「滿蒙非支那」等理論,發表「清朝非中國」、「滿蒙不屬中國」以及「中國應當放棄對滿蒙地區的控制」的主張,為日本大陸政策的實踐作鋪墊,並且為1930年代日本侵華提供倫理上的根據和政治理由,當時中國史學界為了維護傳統史學體系及國家利益,對日方的相關理論作出駁斥。 現代諸如西藏流亡政府、某些漢民族主義者及日本右翼史家等則採用該理論;另一方面,美國新清史派學者則向其批評者澄清其學術理論並無主張清朝非中國王朝,與二戰前主張滿蒙非中國論的具有政治陰謀的日本學者不同。.

新!!: 元文宗和元清非中國論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新!!: 元文宗和元朝 · 查看更多 »

元朝君主諸子女列表

此列表列出中國元朝君主所生的子女,包括追封君主之子女。.

新!!: 元文宗和元朝君主諸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元朝官制

元朝官制。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朝代,以蒙古贵族为主体的統治体系,如各机构中以蒙古为长,汉人、南人为副。元朝对宗教特别重视(佛教、喇嘛教、道教),而且对手工业、水利等生产部门比较重视。.

新!!: 元文宗和元朝官制 · 查看更多 »

元朝和鞑靼世系图

北元、鞑靼的世系很不明确。据明朝史料,愛猷識理答臘和脱古思帖木儿有可能是父子,不是兄弟。而卓里克圖可汗并非脫古思帖木兒的儿子,而是阿里不哥的后裔也速迭儿。 《蒙古源流》等史书记载有“恩克卓里克图汗”,是兀思哈勒可汗的长子,1389年—1392年年在位。但是根据罗氏《黄金史》,卓里克图可汗、恩克可汗是两代可汗。波斯文史料也记载有两代可汗,名称接近也速迭儿和恩克。根据明朝史料,也速迭儿是阿里不哥后裔,他杀死了脱古思帖木儿(即兀思哈勒可汗)及其长子天保奴。另外,根据明朝史料,从脫古思帖木兒到坤帖木兒是“五代”可汗,这也是卓里克图可汗和恩克可汗是两代可汗的佐证。 薄音湖、乌兰等学者综合各种史料推断,卓里克图可汗正是也速迭儿,他杀死兀思哈勒可汗篡夺汗位,而不是继承汗位。兀思哈勒可汗死后,恩克可汗继位。根据波斯文史料,恩克可汗是也速迭儿之子。;不属于黄金家族.

新!!: 元文宗和元朝和鞑靼世系图 · 查看更多 »

元朝公主列表

元朝公主列表,以下列表列出在《元史》、《新元史》及相關史料所載之公主一覽:.

新!!: 元文宗和元朝公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元朝皇后及妃嬪列表

元朝皇后及妃嬪列表列出中國歷史上元朝所有的君主配偶。.

新!!: 元文宗和元朝皇后及妃嬪列表 · 查看更多 »

元朝诗

元朝诗是与中国元朝(1271年—1368年)尤其相关的诗风和体裁的诗。虽然历代文学的诗歌形式仍在继续,但元朝尤其以包含具有中国戏曲特征的不同艺术形式的复杂组合的诗歌趋势发展而著称,即这些由演员所传达的韵文或特定语调的诗歌类型。虽然元朝的语言通常仍被认为是文言文,但一种反映语言变化的白话文趋势仍可在一些特定韵的诗歌形式中看到,如元词和元曲。元朝诗的某些方面可以在蒙古人灭金朝、宋朝及建立元朝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和政治变化中得到理解。.

新!!: 元文宗和元朝诗 · 查看更多 »

元朝藩王列表

元朝的封藩非常复杂,主要包括三部分:.

新!!: 元文宗和元朝藩王列表 · 查看更多 »

元惠宗

元惠宗妥懽貼睦爾(见《蒙古源流》、罗氏《黄金史》。;),清刊《元史》、清修《續資治通鑑》改譯托歡特穆爾,元朝廟號為惠宗,蒙古語稱號烏哈噶圖汗(;或),明朝諡號為順皇帝,又稱至正帝,庚申帝,庚申君,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他是元朝北逃前的最後一位皇帝,之後以他為首的北元繼續與明朝對峙。在位时间是从1333年7月19日至1370年5月27日,在位37年。.

新!!: 元文宗和元惠宗 · 查看更多 »

元明宗

元明宗和世㻋(;;),是元朝第九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三位大汗,1329年2月27日至1329年8月30日在位,在位185天。元武宗長子。清代乾隆晚期乾隆帝命改譯遼、金、元三史中的音譯專名,改譯和實拉,今日學界已無人使用。 他去世后,谥号翼獻景孝皇帝,庙号明宗,蒙古语称忽都篤皇帝()。 1340年10月25日,元惠宗為元明宗上汉语尊号順天立道睿文智武大聖孝皇帝。.

新!!: 元文宗和元明宗 · 查看更多 »

元明清历史年表

元明清历史年表為元明清三朝的历史年表。.

新!!: 元文宗和元明清历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国榷

《國榷》为记载明朝历史的编年体史书。谈迁(1594年—1658年)撰。全書正文104卷,卷首4卷。約428萬餘字。由於《國榷》當時未曾刊行,沒有經過四庫館臣刪改,史料價值很高。.

新!!: 元文宗和国榷 · 查看更多 »

倒剌沙

倒剌沙,元朝大臣,元泰定帝时中书左丞相,回回人。 开始倒剌沙为晋王也孙铁木儿的晋王府内史,深受信任。元英宗时,他的儿子哈散事奉丞相拜住,入为宿卫。哈散常以朝廷事机侦察出告之晋王。暗中与宣徽使探忒等朝官相接纳。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八月,御史大夫铁失与哈散及枢密院事也先铁木儿谋发动政变,弑杀英宗立晋王,并以其事告知。英宗遇害,九月,晋王即位为泰定帝,授中书平章政事,升为中书左丞相。泰定二年(1325年)十月,改任御史大夫。十一月,再任左丞相,加开府仪同三司、录军国重事。泰定四年(1327年),受命和右丞相塔失帖木儿领内史府四斡耳朵(帐殿)事。曾经建言凡蒙古人、色目人效汉法丁忧之人,全部除名。他在任引用亲朋,庇护回回商贾,引起蒙古大臣不满。致和元年(1328年),泰定帝驾崩,他在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立皇子阿速吉八为皇帝。当时,燕帖木儿在大都拥立图帖睦尔为元文宗。他诛杀暗附文宗的诸王满秃,派梁王王禅等人率军攻打大都,兵败。十月,大都军围上都,他肉袒奉皇帝宝玺出降,不久被文宗处死。.

新!!: 元文宗和倒剌沙 · 查看更多 »

王士熙

王士熙,字繼學,東平(今山東省)人,官至南臺御史中丞。著有《江亭集》。鄧文原的學生。.

新!!: 元文宗和王士熙 · 查看更多 »

王禪

王禪(),元朝宗室,曾祖父太子真金,祖父甘麻剌,父亲松山,叔父元泰定帝。 元英宗即位,封云南王,继其父任。泰定帝即位,诏赴阙廷。泰定元年(1324年),赐车、帐、驼、马。十月,进封梁王,食益阳州六万五千户,以其子帖木儿不花袭封云南王,代他镇云南。三年(1326年),命他与武宁王彻彻秃镇抚北边。致和元年(1328年),泰定帝崩,奔丧上都。八月,与丞相塔失帖木儿等分兵讨大都元文宗。九月,与燕铁木儿弟撒敦在榆林战败。分兵袭破居庸关,前锋与燕铁木儿战于榆河,塔失帖木儿逗遛不进,王禅大败。十一月,被文宗所杀。至顺元年(1330年),流放帖木儿不花等到吉阳军。.

新!!: 元文宗和王禪 · 查看更多 »

祥哥剌吉

祥哥剌吉(),以作桑哥剌吉,元朝公主,真金孙女,答剌麻八剌之女。兄元武宗海山,弟元仁宗。 大德十一年(1307年)嫁给弘吉剌氏阿不歹,封为皇妹鲁国大长公主,赐永平路为分地。至大三年(1310年)其夫去世,祥哥剌吉没有随蒙古习俗,再嫁丈夫的弟弟,一直守节。元仁宗即位,封皇姐鲁国大长公主。元文宗即位后,祥哥剌吉之女卜答失里为元文宗皇后。于是被加封徽文懿福贞寿大长公主。多次受到丰厚赏赐,资财雄厚,超过元朝历代公主。她对汉族文化有浓厚兴趣,收藏歷代字画。与虞集、柳贯、朱德润相交,对当时文艺、宗教、教育很有影响。.

新!!: 元文宗和祥哥剌吉 · 查看更多 »

秃坚

秃坚,又名秃坚不花。元朝宗王。 早期秃坚随梁王王禅叛元,兵败逃往云南。天历元年(1329年)两都之战结束。秃坚于至顺元年(1330年)在云南行省起兵,占领中庆路(今云南省昆明市),擅署行省文牍,不久自立为云南王。滇东北(今彝语各族先民)乌蒙路(今昭通市)、乌撒路(今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东川路、罗罗斯宣慰司(今西昌市)、大理路等地土官诸部都起事响应秃坚,部众发展到五六万人。三月,元文宗图帖睦尔命豫王、镇西武靖王、荆王等率四川行省、陕西行省、湖广行省、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等省数十万军讨伐。他屡败元文宗讨伐军。伯忽战败于马龙州。镇西武靖王搠思班率军十余万由建昌路入滇,直趋中庆,经过激战,大败秃坚军,于十二月收复昆明城。至顺二年(1331年)春,元军分道追剿秃坚余部,从叛的万户、将校以上皆被杀。四月,乱平。十月,秃坚兵败被杀。.

新!!: 元文宗和秃坚 · 查看更多 »

秃鲁

秃鲁(),译名又作秃忽鲁,元朝大臣。元仁宗时中书右丞相。蒙古族克烈氏。湖广行省左丞相也先不花次子。 元成宗时,秃鲁任宗正府札鲁花赤(大断事官),元武宗即位,任中书右丞,加司徒。至大元年(1308年),转任知枢密院事。至大二年(1309年),遥授中书左丞相。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以太府卿代替铁木迭儿任任中书右丞相。延祐元年(1314年),罢相。改知枢密院事。延祐三年(1316年),以遥授中书左丞相从武宗子周王和世㻋(后来的元明宗)常侍府常侍,随他出镇云南。走到延安,周王西走金山(今阿尔泰山)。于是秃鲁改任陕西行省左丞相。至治三年(1323年),元英宗被弑杀,泰定帝即位,任命秃鲁为御史大夫,泰定二年(1325年),加太保。泰定四年(1327年),为太傅,录军国重事。不久去世,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追封广阳王,谥号清献。.

新!!: 元文宗和秃鲁 · 查看更多 »

第三世噶瑪巴·讓炯多傑

讓炯多傑(;)又譯為讓烱多傑、让琼多吉、让琼多傑,生於芒康,第三世噶瑪巴,為藏传佛教噶举派最高宗教領袖,將寧瑪派大圓滿傳承引進噶舉派的重要人物。.

新!!: 元文宗和第三世噶瑪巴·讓炯多傑 · 查看更多 »

答剌麻八剌

剌麻八剌(;),元朝世祖忽必烈太子真金之次子,元武宗、元仁宗之父,娶蒙古弘吉剌部出身的答己为正妃,娶郭氏为偏妃。 1286年真金太子去世后元世祖本打算立答剌麻八剌为皇太子,但他因病1292年去世,1307年答剌麻八剌的儿子海山即位,是为元武宗,元武宗追尊答剌麻八剌为皇帝,为答剌麻八剌上廟號順宗,汉文諡號昭聖衍孝皇帝。.

新!!: 元文宗和答剌麻八剌 · 查看更多 »

籛吉

籛吉(),是高昌回鶻亦都護紐林·的斤之子。 1283年左右,察合台汗国大汗都哇又攻哈密力,火赤哈儿·的斤被杀。高昌地区失陷于察合台汗国。紐林·的斤流亡甘肃永昌。元世祖将元太宗孙女不鲁罕、八卜叉嫁给紐林·的斤。八卜叉有二子帖睦爾普化、籛吉。八卜叉死后,又娶安西王之女兀剌真,生太平奴。1318年,紐林·的斤去世,帖睦爾普化嗣位。天历二年(1329年)正月,帖睦爾普化以旧官勋封拜中书左丞相。三月,加太子詹事;十月,拜御史大夫。帖睦爾普化让籛吉嗣为亦都护高昌王。籛吉在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让位于其弟太平奴。次年去世。.

新!!: 元文宗和籛吉 · 查看更多 »

甘麻剌

麻剌(;),元世祖忽必烈之孫、元裕宗真金的長子、成宗鐵穆爾之長兄、武宗海山之伯父、元泰定帝也孫鐵木兒之父。母亲是阔阔真王妃徽仁裕聖皇后,弘吉剌氏,娶弘吉剌部的普顏怯里迷失为正妻王妃。1290年被封为梁王,出镇云南,1292年改封晋王,移镇漠北,1302年2月8日去世。 1323年元英宗在南坡之变中被刺杀,甘麻剌的儿子也孙铁木儿登基称帝,是为元泰定帝,1324年,元泰定帝追尊其父亲甘麻剌為皇帝,为甘麻剌上庙号显宗,汉文谥号光圣仁孝皇帝,升附太庙。.

新!!: 元文宗和甘麻剌 · 查看更多 »

燕只吉台

燕只吉台(Eljigidey,),察合台汗笃哇的幼子。察合台汗国第十五代大汗,1326年怯别去世,燕只吉台继位。1328年,他的朋友和世㻋在元朝的权力斗争中,成为元朝皇帝——元明宗。元明宗旋即去世,他的弟弟元文宗派木华黎的后裔乃蛮台到察合台汗国,赐印玺。他在1329年去世。.

新!!: 元文宗和燕只吉台 · 查看更多 »

燕不邻

燕不邻,元朝大臣,元顺帝时的太保。 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元文宗在大都自立为帝,任命岭北行省左丞燕不邻知枢密院事。天历二年(1329年)九月壬午,元文宗复位后,封知枢密院事燕不邻为兴国公,大司农卿燕赤为司徒。至顺元年(1330年)二月初二癸未,加知枢密院事燕不邻开府仪同三司。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年)二月初七乙丑,燕不邻为太保,置僚属。.

新!!: 元文宗和燕不邻 · 查看更多 »

燕帖古思

燕帖古思,孛儿只斤氏,元朝皇族。元文宗图帖睦尔的次子,母親是卜答失里皇后。原名古纳答剌,至顺三年三月廿四癸巳(1332年4月19日),古纳答剌更名燕帖古思。元统元年(1333年),元惠宗继位,在卜答失里皇后、燕铁木兒的策划下,冊立堂弟燕帖古思為太子。至元六年六月十四丙申(1340年7月9日),元惠宗下诏撤文宗庙主,太皇太后卜答失里放逐到东安州安置,流放太子燕帖古思到高丽。七月十六丁卯(1340年8月9日),燕帖古思在流放途中去世。.

新!!: 元文宗和燕帖古思 · 查看更多 »

燕帖木儿

燕帖木儿(;),又作燕铁木儿,元朝时期钦察人,是土土哈孙,床兀儿的儿子,历任同知宣徽院事、左卫亲军都指挥使、佥书枢密院事。.

新!!: 元文宗和燕帖木儿 · 查看更多 »

燕王

燕王,中国古代封爵之一。.

新!!: 元文宗和燕王 · 查看更多 »

韓奕 (明朝)

韓奕(),字公望,號蒙齋。明朝吴县(今属江苏)人。明朝著名醫學家。 約生於元文宗年間,父韓凝是名医。韩奕幼承家学,與弟韩夷皆有医名。韩奕本人精於本草,善於饮食烹煮。入明隐居,好与名僧游。撰《易牙遗意》二卷,周履靖又著《续易牙遗意》。.

新!!: 元文宗和韓奕 (明朝) · 查看更多 »

萨都剌

萨都剌,又作薩都拉,(),字天锡,庵号直斋,元代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蒙古化色目人(一说回回人)。 出身将门,但据其《溪行中秋玩月》诗自序,幼年家贫。早年科举不顺,以经商为业。到泰定四年(1327年)才中进士,一生只做过一些卑微的官职,包括京口录事司达鲁花赤、江南行御史台掾史、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照磨、闽海福建道肃政廉访司知事、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经历等职等。为官清廉,有政绩,不趋炎附势,因得罪权贵而被贬。据说晚年曾入方国珍幕府。.

新!!: 元文宗和萨都剌 · 查看更多 »

顏無繇

顏無繇(司馬遷著,《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家語·卷九·七十二弟子解》 ),一名由,字路,一字季路。春秋魯國人,顏回之父,孔子早期的弟子之一司馬遷著,《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唐玄宗尊之为“杞伯”,宋真宗加封为“曲阜侯”。元文宗天曆三年(1330年),被封為杞國公,諡號文裕。另外,他的妻子也在同時追封為杞國夫人宋濂著,《元史·本紀第三十六·文宗五》。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颜氏”。.

新!!: 元文宗和顏無繇 · 查看更多 »

颜庙

庙,即“复圣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城北部,陋巷街北口。是祭祀孔子弟子,儒家先贤颜回(颜子)的庙宇。.

新!!: 元文宗和颜庙 · 查看更多 »

颜回

顏回(),字子淵,又稱顏子、顏淵。唐代為避李淵名諱,曾改其字為子泉。春秋魯國人。孔子七十二門徒之首。孔門十哲中德行科之一。被視作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位居孔門第一位。.

新!!: 元文宗和颜回 · 查看更多 »

马札儿台

札儿台,元朝大臣,蒙古族蔑儿乞氏,元顺帝时中书右丞相。谨只儿之子,伯颜的弟弟。 马札儿台开始扈从元武宗,继侍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于潜邸,任典用太监,办事敏达,深受宠信。元仁宗延祐、元英宗至治年间,马札儿台历任吏部郎中、吏部侍郎、兵部尚书、典瑞院使,迁大都路达鲁花赤等,领虎贲亲军都指挥使。泰定四年(1327年),出任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因为关陕饥荒,赈货不足,捐私财赈济贫民。次年,泰定帝卒,倒剌沙于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辅立皇子阿剌吉八为元天顺帝,与大都(今北京市)称帝的元文宗图帖睦尔相峙,马札儿台作为陕西行台台臣起兵响应上都。上都兵败,获罪,因为兄长伯颜有功,于是免罪。继任上都留守、太府卿。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年),拜御史大夫,领高丽、女真、汉军万户府达鲁花赤,迁知枢密院事,加镇守海口侍卫亲军屯储部都指挥司达鲁花赤。至元三年(1337年),加太保,当时其兄伯颜专权,他辞谢王爵,分枢密院,出镇北边。至元六年(1340年),伯颜罢黜后,马札儿台为中书右丞相。同年,因病辞位。次年,封忠王,子脱脱为右丞相。至正七年(1347年)因右丞相别儿怯不花向元顺帝谗言,马札儿台被安置在甘肃。是年病逝。.

新!!: 元文宗和马札儿台 · 查看更多 »

马札罕

札罕,元朝驸马。汪古部人,阿剌兀思剔吉忽里的玄孙,孛要合的曾孙,君不花之孙,囊家台之子。 囊家台娶亦怜真公主,生子马札罕,马札罕娶晃火帖木儿之女桑哥八剌大长公主、□难公主。晃火帖木儿是蒙哥之孙,昔里吉之子。泰定元年(1328年),封赵王,泰定帝驾崩,马札罕起兵讨伐大都元文宗,兵败被执而死。.

新!!: 元文宗和马札罕 · 查看更多 »

高丽忠肃王

丽忠肃王(;),是高丽王朝第27任君主( 1313年—1330年,1332年—1339年在位),讳王焘(),小字宜孝(),蒙古名字阿剌忒訥失里()。.

新!!: 元文宗和高丽忠肃王 · 查看更多 »

高丽忠惠王

丽忠惠王(;),是高丽王朝第28任君主(1330年—1332年,1339年—1343年在位),讳王祯(),蒙古名字普塔失里()。其父是忠肃王。其母为高丽人明德太后洪氏。.

新!!: 元文宗和高丽忠惠王 · 查看更多 »

趙世延

赵世延,字子敬,汪古部后人,蒙古族。梁国公赵国宝之子,秦国公按竺迩之孙。生于中统元年(1259年),二十歲時接受元世祖的召见,授承事郎。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任奉议大夫,累迁御史中丞。元文宗時,因擁立有功,准乘小车入朝。元统二年(1334年)帝赐钱四万缗。至元二年(1336年)五月前往成都,十一月卒于成都。.

新!!: 元文宗和趙世延 · 查看更多 »

跃里帖木儿

跃里帖木儿,又译跃里铁木儿、月鲁铁木儿。元朝大臣。元文宗时中书左丞。 天历元年(1328年)十月,元文宗任命他为中书参知政事。十二月,升为中书左丞。次年正月,受命到漠北迎接元明宗。因为四川行省平章囊加台起兵反叛,受命讨伐。至顺元年(1330年),跃里帖木儿云南行省右丞,率兵屯守建昌(今四川西昌),击败罗罗斯宣慰司土官撒加伯与乌蒙兵。次年,与镇西武靖王搠思班等会军,平息云南诸王秃坚不花等叛乱,大败阿禾蒙古军。.

新!!: 元文宗和跃里帖木儿 · 查看更多 »

辇真吃剌失思

辇真吃剌失思()藏文名“仁钦扎西”(Rin-chen-grags-shis白寿彝,中国通史(14),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86页),藏族,藏传佛教萨迦派高僧,元朝帝师。张羽新、刘丽楣、王红,帝师和一大批喇嘛僧为元大都带来了藏族文化,载 张羽新、刘丽楣、王红,藏族文化在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

新!!: 元文宗和辇真吃剌失思 · 查看更多 »

都督府

都督府,中国历史上设置的军事或行政机构。.

新!!: 元文宗和都督府 · 查看更多 »

都来帖木儿

都来帖木儿(Duwa Temür),察合台汗笃哇的幼子。察合台汗国第十六代大汗,在也先不花和元仁宗的战争中他曾经投降过元朝。1329年,燕只吉台去世,都来帖木儿继位。1330年,元文宗颁布《经世大典》,附图上说明察合台汗国的可汗是都来帖木儿。.

新!!: 元文宗和都来帖木儿 · 查看更多 »

蘭亭集序天曆本

《蘭亭集序天曆本》,又名「虞摹蘭亭序」,是《蘭亭集序》的唐朝虞世南勾摹本,一些字有明顯勾筆痕跡。直到明朝,《天曆本》一直被認為是褚遂良摹本(米芾詩題本)。該本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卷中共有宋、明、清諸家題跋、觀款17則,鈐印104方,另有半印5方。.

新!!: 元文宗和蘭亭集序天曆本 · 查看更多 »

阿剌忒纳答剌

阿剌忒纳答剌,孛儿只斤氏,元朝皇族。元文宗图帖睦尔的长子,母親是卜答失里皇后。原封燕王。至顺元年十二月初五辛亥(1331年1月13日),元文宗冊立他為太子。至顺二年正月十五辛卯(1331年2月22日),阿剌忒纳答剌去世。之後,元文宗以为太子之死,是因为他误信居心險惡的臣子燕铁木儿而被其迫使杀死大哥元明宗的报应,所以他死后皇位由明宗的儿子元寧宗、元順帝繼承。.

新!!: 元文宗和阿剌忒纳答剌 · 查看更多 »

阿木哥

阿木哥(),真金太子次子答剌麻八剌庶长子,母郭氏,元武宗、元仁宗的大哥。.

新!!: 元文宗和阿木哥 · 查看更多 »

赡思

赡思(),字得之,元朝大食人,官员。.

新!!: 元文宗和赡思 · 查看更多 »

起輦谷

起輦谷是《元史》中提到的一处地名。根据《元史》记载,蒙古帝国和元朝的历代君主都葬于此,是中国历史上最大型的帝王陵墓。 元代皇家秘葬制度,帝王陵墓不封丘,包括随葬品也不能封丘,葬毕还要以万马踏平。所有这些做法都是为了保护陵墓,防止被盗。 起輦谷的位置至今仍未被确定,但国际上大部分的学者认为位于蒙古國不儿罕合勒敦山中。 根据《蒙古秘史》的记载,不儿罕山旁有一座名为“古连勒古”的山。学者亦邻真认为,“起辇谷”是“古连勒古”的汉语雅译。而在肯特省有一处名为“”的地区,方圆240平方公里。根据蒙古人的传说,进入此地的人会遭报应死亡,而此处正位于不儿罕山中。蒙古政府长期封锁了这一区域,直到近20年才向西方考古学家们开放。 此外,还有说法认为起辇谷位于大金川北边的梭磨河大峡谷,或者坐落在河北宣化大仓盖乡马儿山。.

新!!: 元文宗和起輦谷 · 查看更多 »

關羽信仰

羽信仰、或稱關公信仰、關帝信仰、關公信俗,是指把漢末三國時劉備的將領關羽神化的人物神信仰。关羽从北宋开始在民间艺术形象及各统治政权对其推崇的不断提高, 由于其忠義勇武的形象,多被民眾尊稱為關公關二爺、關老爺,又多次被后代帝王褒封,直至武聖,与“文圣”孔子齐名。故也俗稱為(關)聖帝、(關)帝君、(關)聖帝君、關帝、關帝爺等而流傳至今。道教尊為協天大帝、伏魔大帝、翊漢天尊等,漢傳佛教及藏傳佛教奉其為護法神之一,稱為「伽藍菩薩」。其中儒宗神教奉為五文昌之一而扶鸞信仰者則奉為恩主,故又稱關公為恩主公、山西夫子、文衡聖帝。直至现代,某些社会群体与场合仍常有祭拜关公。 關羽的祠廟稱為關帝廟,遍佈各地,為最多祠廟的中國神明之一。古代祭祀的戰神本是「兵主」,也就是發明許多武器的蚩尤。就官方祭祀言,唐初開始便有武廟,但主祀的是善於用兵的周武王宰相姜子牙,而關羽則為從祀之神。如平日出征,則祭拜佛教四大天王中掌管北方的毘沙門天王,並繪製毘沙門天王旗,以保佑戰爭勝利。.

新!!: 元文宗和關羽信仰 · 查看更多 »

钟嗣成

钟嗣成,元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字繼先,號醜齋。生卒不详,活跃于元文宗年间。曾為江浙行省掾史。著有元曲解题目录《錄鬼簿》以及專集《醜齋樂府》。其雜劇著作《鄭莊公》、《蟠桃會》、《詐遊雲夢》等失传。.

新!!: 元文宗和钟嗣成 · 查看更多 »

蒙古大汗

蒙古大汗(Монголын хаан),是蒙古汗國的最高首领的称号,即可汗或称大汗,类似于中国的皇帝称号。该称号从13世纪蒙古帝国时期开始,直到20世纪时结束。相对的,蒙古四大汗国以及其它蒙古汗国的首领则称为汗,相当于中国的王之称号,级别上低于大汗。.

新!!: 元文宗和蒙古大汗 · 查看更多 »

蒙古高原君主列表

以下按照朝代不同列舉蒙古高原君主。.

新!!: 元文宗和蒙古高原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铁木儿塔识

铁木儿塔识,字九龄,康里氏人,又译帖睦尔达世、帖木尔达识、帖木儿达失(塔识)、铁木儿达识。元朝大臣,元顺帝时中书左丞相。父亲康里脱脱。 铁木儿塔识年轻时入国子学,后事元明宗于藩邸。元文宗时,历任同知都护府事、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陕西行台侍御史、奎章阁侍书学士、大都留守、同知枢密院事等职。元顺帝至元六年(1340年),拜中书右丞,至正元年(1341年),升平章政事。他赞辅顺帝理政,谏以治道。建议在和林(今蒙古国哈拉和林)储米百万斛以供岭北酷寒之地的边饷。又减免江浙行省盐额年十三万引。至正二年(1342年)高丽国奏称,有日本商人100多人遇风飘流到高丽,铁木儿塔识说:“间谍在敌国之间是历来有之的,现在天下统一,国力强盛,有什么好刺探的?如果有,恰恰可以让他好好地看看中国的强盛,回去告诉国王,使其学习我们。”至正五年(1345年),任御史大夫,建言废除大臣获罪株及妻孥族里之刑。奏请出赃罚钞籴米万石,赈济京城近畿饥民。他对伊、洛诸儒的书,深有研究。参预修《宋史》、《辽史》、《金史》三史,任总裁官。铁木儿塔识又下令分漕运来的粮食40万石置于沿运河两岸各处的官仓,以备饥荒之年。又曾遣官坐市肆,打击贪民利用购买民众赋筹获取高利的活动。至正六年(1346年),任平章政事,建议恢复科举,征用贤才。至正七年(1347年),任左丞相,修饰纲纪,置仓备荒,兴办国学。后得暴病去世,追封为冀宁王,赠右丞相,谥号文忠。.

新!!: 元文宗和铁木儿塔识 · 查看更多 »

脱忽思皇后

脱忽思,元朝人物。 氏族不详。大蒙古国忽都笃汗和世㻋(元朝皇帝元明宗)的皇后(可敦、哈屯,汉译皇后)。元朝的后妃只有两等,汉人称之为皇后与妃子。元世祖以后只有得到策宝的皇后才算正宫皇后。她的地位次于正宫皇后八不沙。脱忽思皇后曾经守明宗斡儿朵,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赐湘潭户四万作为汤沐邑。但是当时文书,称她为娘子不称皇后。元惠宗时,哈麻提调宁徽寺,出入脱忽思宫中,被御史海寿所劾。宁徽寺是管理脱忽思位下钱粮的,脱忽思向皇帝哭诉,海寿因此被罢官。.

新!!: 元文宗和脱忽思皇后 · 查看更多 »

脱脱

脱脱(,,清代以後改譯托克托或托托帖木兒,蔑兒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曾出任御史大夫和中書省右丞相。任內恢復科舉制度、反正前丞相伯顏時的冤案,減輕剝削、放寬稅政,乃元朝末年有為的高級官员,後世稱為「脱脱更化」。脱脱汉文化修养极高,亦是二十四史中《宋史》、《辽史》、《金史》的主编。.

新!!: 元文宗和脱脱 · 查看更多 »

至顺

至顺(元年:1330年五月 - 末年:1333年十月)是元朝时元文宗图帖睦尔的年号,共计4年。 至顺三年八月,文宗死,十月元宁宗懿璘质班即位沿用;十二月宁宗死,元惠宗妥欢贴睦尔即位沿用。.

新!!: 元文宗和至顺 · 查看更多 »

釋真淨

釋真淨(1262年-1333年) ,字如庵,號佛心弘辨, 華亭府人士(現中國上海市松江區),俗姓姚,母親朱氏,元朝杭州上天竺寺沙門。.

新!!: 元文宗和釋真淨 · 查看更多 »

苏天爵

苏天爵,元朝大臣,字伯修,真定(今河北省正定縣)人。.

新!!: 元文宗和苏天爵 · 查看更多 »

集庆路

集庆路,元朝的路。 天历二年(1329年)以文宗潜邸,改建康路置,治所在上元县和江宁县(今江苏省南京市)。辖境相当今江苏南京、江寧、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市县(区)地。至正十六年(1356年)为朱元璋所攻克,为应天府。 Category:元朝的路 Category:江苏的路 Category:南京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镇江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常州行政区划史.

新!!: 元文宗和集庆路 · 查看更多 »

速哥答里

速哥答里,弘吉剌氏,元朝第六代皇帝泰定帝也孫鐵木兒的妃子。一说是皇后。 速哥答里的父亲是买住罕,被封为衮王。买住罕是按陈(成吉思汗的内弟)的裔孙,娶大长公主拜塔沙,速哥答里的姐姐必罕也是泰定帝的妃子。致和元年(1328年),泰定帝在上都驾崩,泰定帝与八不罕皇后之子阿速吉八即位,即元天顺帝。不久,大臣燕铁木儿在大都发动政变,拥立元武宗海山的次子怀王图贴睦尔为帝,是为元文宗,战争之后,天顺帝不知所终,速哥答里被安置在东安州。.

新!!: 元文宗和速哥答里 · 查看更多 »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又作耶律楚才,字晋卿,號湛然居士、玉泉老人。金末元初人,契丹族,仕蒙古三十年,窝阔台汗在位时官至中书令(相当于宰相),是推行汉法的积极倡导者。.

新!!: 元文宗和耶律楚材 · 查看更多 »

探马赤 (太保)

探马赤,元朝大臣。元顺帝时太保。 泰定帝时,探马赤为陕西行省平章政事。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任同知枢密院事,次年,担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总制境内军马。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年),广西瑶民起义,攻全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探马赤率军二万镇压,至元四年(1338年),探马赤入京,拜为中书平章政事,至元六年(1340年),探马赤任知枢密院事、加太保。.

新!!: 元文宗和探马赤 (太保) · 查看更多 »

搠思班

搠思班,元朝蒙古宗王。孛儿只斤氏。元世祖曾孙,西平王奥鲁赤之孙,铁木儿不花之子。 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年)袭父爵,受封为镇西武靖王,出镇吐蕃,以吐蕃为世袭领地。持驼纽金镀银印,镇抚吐蕃地方。曾率大军前往乌思藏,在江孜山下击败了参与止贡(《元史》作必里公)之变的西蒙古军。大德十年(1306年)二月,率蒙古军讨吐蕃各地叛乱。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招降茂州。元仁宗延祐六年(1319年)讨平察合台后王怯别。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征伐参卜郎。泰定帝泰定三年(1326年)安定阶州的蕃民。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搠思班和行知枢密院事跃里帖木儿出征云南,平定秃坚之乱。在安宁州和中庆路获胜。不久去世。其女亦怜真班封德宁公主,嫁高丽忠惠王为王妃,生高丽忠穆王。.

新!!: 元文宗和搠思班 · 查看更多 »

搠思监

搠思监,元朝末年大臣。蒙古族克烈氏,其祖父也先不花,其父亦怜真。元顺帝时中书右丞相。 少年时的搠思监性情宽厚,沉默寡言,人们都以远大之器期望他。其家世代为官,泰定初年,袭长宿卫,为必阇赤怯薛官。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任内八府宰相。元顺帝元统初年,授福建宣慰使都元帅。至元三年(1337年)任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掌至京师的漕米海运,当时元朝廷钱粮所用,主要倚重自江南而来的漕运。这年,搠思监被委任全权负责此项事务,他处置果断,措施得力,应运送的300多万石漕米全部按期抵达京师,耗折甚少。至元六年(1340年),迁湖北道肃政廉访使,又改为江浙行省右丞,整顿福建盐法。至正元年(1341年),任山东肃政廉访使、中政使。至正四年(1344年),历任中书参知政事、中书右丞。至正六年(1346年),任御史中丞,翰林学士承旨。至正九年(1349年),任中书右丞。至正十年(1350年),任中书平章政事。至正十一年(1351年),任御史大夫、知枢密院,至正十二年(1352年)以中书平章政事,随丞相脱脱镇压徐州红巾军芝麻李。至正十四年(1354年),统军镇压淮南红巾军。至正十五年(1355年),再为中书平章政事。 至正十六年(1356年),搠思监弹劾左丞相哈麻谋立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为帝,以顺帝为太上皇。哈麻被处死,顺帝任命搠思监为中书左丞相。至正十七年(1357年)为中书右丞相。至正十八年(1358年),加太保。他收受贿赂,匿报军情,卖官鬻爵,声名狼藉。他用私人印造伪钞,后来又杀人灭口,被监察御史燕赤不花所劾,被解职。至正十九年(1359年),为辽阳行省左丞相,至正二十年(1360年),再为右丞相,与资政院使朴不花互相勾结,使顺帝禅位于皇太子,对四方警报、将臣功奏皆匿而不奏。与拥兵在外的中书平章扩廓帖木儿相结,排斥异己,奋其私仇,诬陷他人,使内臣遭陷,外臣失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中书平章孛罗帖木儿称兵犯阙,必欲除搠思监方休,迫顺帝将其交出。顺帝不得已才逮捕他,搠思监被孛罗帖木儿所杀。.

新!!: 元文宗和搠思监 · 查看更多 »

正慶

正慶(1332年四月二十八日至1333年五月二十五日)是日本北朝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後醍醐天皇與光嚴天皇、鎌倉幕府征夷大將軍為守邦親王、執權為北條守時。.

新!!: 元文宗和正慶 · 查看更多 »

江陵路

江陵路,元朝时设置的路。 大德中置,治所在江陵县(今属湖北省)。辖境约当今湖北省枝江市以东,潜江市以西,荆门、当阳二市以南地区。天历二年(1329年),以元文宗潜籓,改名中兴路。.

新!!: 元文宗和江陵路 · 查看更多 »

汪寿昌

汪寿昌,元朝巩昌府盐川镇(今甘肃省漳县)人,汪世显曾孙,汪德臣之孙,汪惟正的次子。 元成宗时担任巩昌府等处便宜都总帅。泰定帝为陕西行御史台御史中丞。元文宗时,为四川行省平章政事。至顺元年(1330年),从征云南伯忽之乱,奉命调配马匹兵器,粮草和军官薪俸。最后官至江南行省御史中丞。.

新!!: 元文宗和汪寿昌 · 查看更多 »

泰定帝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是元朝第六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位大汗,在位5年,自1323年10月4日至1328年8月15日。清代乾隆晚期乾隆帝命改譯遼、金、元三史中的音譯專名,改譯伊蘇特穆爾,今日學界已無人使用。 他去世后不久,其子元天顺帝被元文宗打败,以致於他沒有庙号和谥号,遂以其年號稱為泰定帝。.

新!!: 元文宗和泰定帝 · 查看更多 »

潭州 (隋朝)

潭州,隋朝时设置的州。曾作为一级行政单位,是大部分湖南地区以及部分湖北地区在古代的称呼;也曾作为二级行政单位,地域包括今长沙、湘潭、株洲、岳阳南、益阳、娄底等地。 潭州作为城市名,也是长沙(当时的州治或府治)的古称。.

新!!: 元文宗和潭州 (隋朝) · 查看更多 »

朝鮮半島太上王列表

下列列表列舉了朝鮮半島歷代太上王及太上皇的資料。.

新!!: 元文宗和朝鮮半島太上王列表 · 查看更多 »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或稱洪武帝,明朝開國皇帝,漢族,朱姓,讳元璋。曾名朱兴宗、朱重八,投军被郭子兴取名元璋,字国瑞,生於濠州钟离县 。廟號「太祖」,谥號「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統稱「太祖高皇帝」。在位三十一年,因年号洪武也俗稱洪武帝。太祖之後的皇帝除明英宗(二度在位)、清太宗(改國號)外,皆實行一世一元制。 朱元璋出身贫农家庭,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为僧据说法号如净。 25岁(1352年)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政权。先後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其他起义军,统一南方,後北伐灭元,建立大一統的皇朝,国号“大明”。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興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下令解放奴婢;减免賦稅。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同时立《大明律》,用严刑峻法管理百姓与官僚,禁止百姓自由迁徙,严厉打击官吏的贪污腐败,设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清洗权贵势力及他認為對他的朝廷有威脅的人、並废中书省,由皇帝直領各部,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驾崩後传位于嫡长孙朱允炆為明惠宗。 太祖的生活儉樸、工作勤奮,在南京的皇宮內,沒有設立“御花園”,只有“御菜園”,其中種滿蔬菜,使得皇宮自給自足。.

新!!: 元文宗和朱元璋 · 查看更多 »

朴不花

朴不花(),高丽人,不花()是其蒙古名字。又名王不花。是元顺帝最为宠幸的一名太监。.

新!!: 元文宗和朴不花 · 查看更多 »

月魯

月魯,元朝公主,元明宗之女。 蒙哥命伯雅倫嫁给了亦乞列思的首领沙蓝朵儿,沙蓝朵儿是八剌失里之子、阿失之孙、忽怜曾孙、札忽儿臣(父锁儿哈、祖父成吉思汗的妹夫兼女婿、帖木侖·火臣别吉的驸马孛秃)玄孙。至顺三年(1332年),元文宗赐公主月鲁金五百两、银五千两。遣使往西域,赐诸王不赛因绣彩币二百四十匹。至元五年(1339年)秋七月丁丑,元顺帝封皇姊月鲁公主为昌国大长公主。.

新!!: 元文宗和月魯 · 查看更多 »

月鲁帖木儿 (安西王)

月鲁帖木儿,元朝宗室。蒙古族孛儿只斤氏,安西王阿难答之子。 元武宗即位,以安西王位下分地及江西吉州户钞赐给皇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元仁宗),有的大臣请以月鲁帖木儿袭封安西王,詹事丞王结上奏:“安西王以何罪诛?今复之,何以惩后?”于是月鲁帖木儿没有封爵。至治三年(1323年),元英宗遇弑,月鲁帖木儿参预铁失逆谋。泰定帝即位,命月鲁帖木儿袭封安西王。后来追论逆党,流放月鲁帖木儿到云南。元文宗至顺三年(1332年)四月,月鲁帖木儿与畏兀僧人你达八的剌版的、国师必剌忒纳朱里沙律爱护持等谋反,于是伏诛。.

新!!: 元文宗和月鲁帖木儿 (安西王) · 查看更多 »

月鲁帖木儿 (齐王)

月鲁帖木儿,元朝宗王。蒙古族孛儿只斤氏,合撒儿的五世孙。 元仁宗延祐六年(1319年),封为恩王。泰定帝泰定三年(1326年),嗣位齐王,封地在也里古纳河(今额尔古纳河)、海剌尔河(今海拉尔河)一带。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他帮助在大都(今北京)即位的元文宗图帖睦尔,反对在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即位的天顺帝阿剌吉八,率兵围上都,迫使丞相倒剌沙奉皇帝玺出降,执杀辽王脱脱,因功受到元文宗的赏赐。.

新!!: 元文宗和月鲁帖木儿 (齐王) · 查看更多 »

朵带

朵带,元朝大臣,译名又作朵台、朵䚟。 大德七年(1303年),元成宗任命时任侍御史的朵带为中书参知政事。后来历任徽政使、太常礼仪院使。元仁宗延祐七年(1320年),朵带加太傅。元泰定帝即位,命为太子詹事,进拜太师。泰定帝多召朵带商议国事。致和元年(1328年),泰定帝驾崩,太师朵带与中书左丞相倒剌沙等辅佐元天顺帝阿速吉八在上都即位,燕帖木儿拥立图帖睦尔与他们抗衡,最后天顺帝兵败,朵带出降。.

新!!: 元文宗和朵带 · 查看更多 »

朵爾直班

朵尔直班(),字惟中,元朝蒙古族札剌亦兒氏,木华黎七世孙,别里帖木儿的儿子。 好读书,通晓汉文。开始任宿卫,元文宗时任工部郎中。元统元年(1333年),为监察御史,上书奏时政五事:一,疏远邪佞,专任忠良;二,亲祀宗庙;三,博选勋旧之后,端谨正直之人;四,中枢大臣赏罚必公;五,安弭盗贼,赈济饥民。丞相伯颜、御史大夫唐其势专权害民,唐其势的从子马马沙在陕西不法,被朵爾直班捕获。唐其势大怒,朵说自己只知道奉法,不知其他。至正元年(1341年),为翰林学士,升任资善大夫、知经筵事。将前代名臣言论,编成四卷。一为《学本》,包括明道、厚伦、制行、稽古、游艺等目。二为《君道》,包括敬天、爱民、知人、纳谏、治内等目。三为《臣职》,包括宰辅、台察、守令、将帅、执御等目。四为《国政》,包括兴学、训农、理财、审刑、议兵等目。元顺帝赐名《治原通训》。至正五年(1345年)为中书参知政事。同知经筵事,提调宣文阁。至正十一年(1351年),为中书平章政事。元末民变,上书反对屠杀汉人。出任陕西行台御史大夫。收复商州,招募百姓为兵,非常精锐。弹劾丞相脱脱的弟弟也先帖木儿,改任湖广行省平章事,负责供给军粮。百姓知道他的清廉,乐于上交谷米充军饷。他得风疾,在黄州兰溪驿卒,年四十岁。.

新!!: 元文宗和朵爾直班 · 查看更多 »

新元史

《新元史》,由中国清末民初人柯劭忞所作,包括本纪二十六卷,表七卷,志七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四卷。民国九年刊為正史,為二十五史中最晚列入者,二十四史中未包含此書。 由於明代《元史》編纂工作過於草率,錯誤百出,歷代學者皆呼籲重修元史。柯劭忞以《元史》為底本,利用明清有關元史的研究,例如參考《元經世大典》殘本、《元典章》,又吸收了西方有關元史的研究成果,例如法國的《多桑蒙古史》、波斯人拉施特《蒙古全史》等書,參考《四庫全書》未收錄之秘籍及元碑拓本等,以三十年之功,重修新史。 《新元史》於1920年脫稿,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明令列入正史,內容比《元史》正確詳備。《新元史》还纠正了《元史》的错误。《元史》中存在有一人两传的缺失,如速不台与雪不台本是一人,完者都与完者拔都是一人,石抹也先与石抹阿辛是一个人,《元史》中都列有两传,《新元史》则纠正了这个错误。《新元史》中增補了許多列傳,像元末革命中的領袖人物如韓林兒、徐壽輝、張士誠、陳友諒等,《新元史》皆一一列傳。近人李思纯在《元史学》中说:“其书(指《新元史》)兼具全部改造与详备博赡之二种长处。中国元史学之有柯劭忞,正如集百川之归流以成大海,集众土之积累以成高峰。” 但《新元史》存在一些不足。最大的缺點是沒有《藝文志》,而且書中所引用的新資料,都沒有註明出處,以致後人研究元史時,用它的史料深感不便。此外,《新元史》循旧史观念,一味求简,删掉元史部分史料。还盲目迷信外国史料和野史,以讹传讹。.

新!!: 元文宗和新元史 · 查看更多 »

施耐庵

施耐庵(),名耳,字伯陽,又名子安,又字肇瑞,譜名彦端,齋號耐庵,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小說家,中國四大小說名著之一《水滸傳》的作者。关于其籍贯,有兴化说、苏州说、杭州说。其生平因缺乏史料而众说纷纭,甚至对有无此人都有争议曹晋杰、朱步楼,《施耐庵新证》,学林出版社,1987年4月。《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为其门人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四十一。.

新!!: 元文宗和施耐庵 · 查看更多 »

文宗

文宗是中國及朝鮮時代君主廟號,可以指:.

新!!: 元文宗和文宗 · 查看更多 »

文獻昭聖皇后

文獻昭聖皇后,元武宗海山的妃,元文宗的生母。 《元史》称她为唐兀氏,生平没有记载,从“唐兀”推断为党项后裔。她在1304年生下元文宗。元武宗的皇后真哥没有儿子,武宗死后,他的弟弟元仁宗、侄子元英宗、堂兄泰定帝和兒子天順帝相继即位,直到1328年,皇位回到了元武宗的儿子元明宗、元文宗兄弟手中。天历二年(1329年),元文宗追册母亲为文献昭圣皇后。.

新!!: 元文宗和文獻昭聖皇后 · 查看更多 »

撒迪

撒迪,又译撒的。元朝大臣。元顺帝时中书平章政事。 撒迪开始为怀王图帖睦尔(文宗)侍者,随从出居琼州、建康等地,非常艰苦。天历元年(1328年),图帖睦尔即位为元文宗,撒迪任治书侍御史,奉命到漠北迎接皇兄和世㻋。天历二年(1329年),撒迪升任中书右丞。至顺元年(1330年),加奎章阁大学士,参预编修《经世大典》。至顺二年(1331年),兼领广谊司。至顺三年(1332年),拜中书平章政事。元顺帝继位,元统二年(1334年),以本职领蒙古国子监。至元元年(1335年),改任为御史大夫,领奎章阁,知经筵事。.

新!!: 元文宗和撒迪 · 查看更多 »

撒敦

撒敦,译名又作合散、哈散。元朝大臣,钦察人,元顺帝时中书左丞相。床兀儿第四子,燕铁木儿的弟弟。 撒敦在蒙古语是亲戚、亲属的意思。致和元年(1328年),泰定帝死于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撒敦奉兄长燕铁木儿之召,从上都还大都(今北京市),共同拥戴元武宗子怀王图帖睦尔为帝,即元文宗。与即位上都的元天顺帝阿剌吉八对峙,随燕铁木儿率军于榆林、蓟州、白浮、檀子山等地连败上都王禅、不花、塔失帖木儿统帅之兵。以功历任宣徽使、知枢密院事等职,赐号答刺罕。至顺三年(1332年),元宁宗即位,任御史大夫。元统元年(1333年),元顺帝即位,为中书左丞相、太傅,受封荣王,食邑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元统二年(1334年)四月,加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至元元年(1335年),撒敦卒,至元二年(1336年),侄子唐其势逆谋罪暴露,撒敦被籍没家财。.

新!!: 元文宗和撒敦 · 查看更多 »

政變

政變(法語:coup d'État,,亦音译为“苦跌打”、“苦迭打”),是指一個國家之中有一部份人通过密谋策划,采取軍事叛亂或政治行动,夺取国家政权的行为。如果能成功完成政變,則會造成权力的转移、政府的更迭、或政体的改变。.

新!!: 元文宗和政變 · 查看更多 »

怀王

怀王,中国古代封爵之一。.

新!!: 元文宗和怀王 · 查看更多 »

晃火帖木儿

晃火帖木儿,元朝蒙古宗王。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的玄孙,拖雷的曾孙,蒙哥之孙,昔里吉之子。 晃火帖木儿在元仁宗延祐五年(1318年),封嘉王,赐兽纽金印。泰定二年(1325年),改封并王,仍赐兽纽金印,泰定帝以嘉王之印赐给他弟弟火儿忽。至顺三年(1332年),元文宗以安陆府为并王食邑。至元元年(1335年),燕帖木儿的儿子唐其势阴谋废元顺帝而立晃火帖木儿。事发,唐其势伏诛,晃火帖木儿自杀,朝廷贬晃火帖木儿的子孙戍边。第二年,元顺帝赐其母答里钞千锭。至正二年(1342年),他的儿子彻里帖木儿被赦免,封为抚宁王。.

新!!: 元文宗和晃火帖木儿 · 查看更多 »

11月1日

11月1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05天(闰年第306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60天。.

新!!: 元文宗和11月1日 · 查看更多 »

1304年

没有描述。

新!!: 元文宗和1304年 · 查看更多 »

1328年

没有描述。

新!!: 元文宗和1328年 · 查看更多 »

1329年

没有描述。

新!!: 元文宗和1329年 · 查看更多 »

1330年

没有描述。

新!!: 元文宗和1330年 · 查看更多 »

1330年代

没有描述。

新!!: 元文宗和1330年代 · 查看更多 »

1332年

没有描述。

新!!: 元文宗和1332年 · 查看更多 »

14世纪

1301年1月1日至14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14世紀。14世纪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时期。.

新!!: 元文宗和14世纪 · 查看更多 »

2月16日

2月16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47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18天(闰年则还有319天)。.

新!!: 元文宗和2月16日 · 查看更多 »

9月2日

9月2日是阳历年的第245天(闰年是24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20天。 在大多數天主教國家以及英國和北美十三州,因1752年將曆法從儒略曆轉換至格里曆,故該年9月2日的下一天為9月14日。.

新!!: 元文宗和9月2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孛兒只斤圖帖睦爾圖帖睦爾元文宗图帖睦尔图帖睦尔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