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亚速尔群岛

指数 亚速尔群岛

亚速尔(Açores)--,官方全稱為「亞速爾自治區」(Região Autónoma dos Açores),是位於北大西洋中央的一個群島,是葡萄牙两个自治区之一,總面積達2247平方公里,乃葡萄牙的領土之一。該群島由九個主要島嶼組成,其首府為聖米格爾島上的蓬塔德爾加達。西距葡萄牙大陆部分約1,360公里,距里斯本约1,643公里,,距非洲海岸约1925公里,距加拿大纽芬兰东南部约1,925公里。 岛上的主要产业为旅游业,其次有种植业、酪农业、畜牧业、渔业。.

186 关系: 加那利群岛加拉霍奈国家公园协和式客机各國時區列表君特·普里恩夕雾奧克蘭國際機場 (美國)威廉·范德哈根尤里科·加斯帕尔·杜特拉世界各国和地区面积列表世界地质公园亚述尔群岛亚速尔亚速尔三叉接合部位亚速尔自治区亚速尔旗帜亞述群島亞速群島亞速爾島亞速爾群島云雾森林伍爾西號驅逐艦 (DD-77)佩德罗一世 (巴西)何塞·范韦尔特德皇威廉二世号战列舰德皇巴巴罗萨号战列舰地域統計單位命名法地理大发现地震帶北緯39度線北纬40度线國際民航組織機場代碼哥伦布时代前的跨大洋接触哀鸽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机场代码 (C)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机场代码 (F)皮庫島皮库山皱褶大蟾蟹獨立航空1851號班機空難策林根号战列舰维特尔斯巴赫号战列舰美國軍隊結構群島列表疣酋婦蟹熔岩管特塞拉裂谷韦廷号战列舰聖米格爾島...聖若熱島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國家集團颶風亞歷克斯 (2016年)颶風弗雷德 (2015年)飓风嘉莉飓风纳丁飓风金格飓风艾普塞朗飓风朱莉娅飓风文斯飛蝗飛航情報區西经25度线馬德拉马塞尔·塞尔当马丁·倍海姆马克·米切尔鬼船让·哈伊根·范林斯霍滕贡萨洛·维利乌·卡布拉尔鸠鸽科黑奴贸易 (跨大西洋)迪奥戈·德锡尔维什阿尔瓦罗·马丁斯·奥梅姆阿方索·贡萨尔维斯·巴尔达亚阿方索六世 (葡萄牙)葡萄牙葡萄牙历史葡萄牙帝國葡萄牙行政區劃葡萄牙裔加拿大人葡萄牙裔美国人葡萄牙足球丙级联赛葡萄牙本土自治区金·奧崔金丝雀艾尔萨斯号战列舰若昂·瓦斯·科尔特-雷阿尔英葡關係雅科梅·德布鲁日造成至少50人死亡的空难列表柠檬探险家梅克伦堡号战列舰欧洲和北美洲世界遗产列表欧洲西部时间欧洲旗帜列表汉诺威号战列舰月桂属时区列表愛德華·賴特 (數學家)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1852年大西洋飓风季1853年大西洋飓风季1858年大西洋飓风季1869年大西洋飓风季1897年大西洋飓风季1899年大西洋飓风季1902年大西洋飓风季1909年格兰德艾尔飓风1912年大西洋飓风季1913年大西洋飓风季1920年大西洋飓风季1925年大西洋飓风季1928年大西洋飓风季1929年大西洋飓风季1930年4月28日日食1930年大西洋飓风季1932年8月31日日食1933年大西洋飓风季1946年11月23日日食1946年大西洋飓风季1950年大西洋飓风季1961年大西洋飓风季1961年飓风黛比1962年大西洋飓风季1963年7月20日日食1970年3月7日日食1972年7月10日日食1972年大西洋飓风季1973年大西洋飓风季1973年飓风弗兰1974年12月13日日食1975年5月11日日食1979年2月26日日食1986年10月3日日食1987年3月29日日食1987年大西洋飓风季1987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1987年飓风阿琳1988年大西洋飓风季1990年大西洋飓风季1990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1990年飓风丽丽1991年大西洋飓风季1992年大西洋飓风季1992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1992年飓风邦尼1996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1996年热带风暴亚瑟1997年大西洋飓风季1997年飓风埃里卡1998年飓风妮科尔2000年12月25日日食2002年飓风凯尔2003年3月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的风暴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2003年热带风暴安娜2003年飓风凯特2004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2004年飓风达尼埃尔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的风暴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2005年亚速尔亚热带风暴2005年飓风内特2005年飓风玛丽亚2006年大西洋颶風季2006年飓风戈登2007年大西洋颶風季2008年热带风暴劳拉2009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2009年热带风暴格雷斯2010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2010年飓风奥托2011年热带风暴艾米莉2012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2013年大西洋颶風季2013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2021年6月10日日食2023年10月14日日食2024年4月8日日食2025年3月29日日食2027年8月2日日食 扩展索引 (136 更多) »

加那利群岛

加那利群島(Islas Canarias ,;亦稱:Canarias)是摩洛哥西南方大西洋上、歸西班牙管轄的一個群島,是西班牙的十七個自治區之一,也是歐盟最外延的特別領域之一。 因為該群島有著冬暖夏涼的亞熱帶氣候,又有和泰德峰等風景優美的去處,因而成為了旅遊勝地。乾淨的空氣和合適的地理位置,使得其也成為穆查丘斯罗克天文台和的所在地。 加那利群島自治區有兩個首府,即聖克魯斯-德特內里費和拉斯帕爾馬斯,這兩個城市同時也分別是西班牙聖克魯斯-德特內里費省和拉斯帕爾馬斯省的省會。自1768年以來,除去1910年的一點短暫時期外,拉斯帕爾馬斯都是該群島的最大城市,第二大城市就是聖克魯斯-德特內里費。然而,在1833年和1927年之间,圣克鲁斯-德特内里费是该群岛唯一的首都。該群島的第三大城市拉古納的聖克里斯托瓦爾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的世界遺產。.

新!!: 亚速尔群岛和加那利群岛 · 查看更多 »

加拉霍奈国家公园

加拉霍奈国家公园(Parque nacional de Garajonay)位于西班牙加那利群岛戈梅拉岛中北部,于1981年成为国家公园,于1986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占地面积40平方公里,延伸到岛上每个市镇。 公园以岛的最高点加拉霍奈命名,海拔1,484米,还包括一个海拔为790-1,400米小高原。 公园是照叶林的典型代表,这是一种亚热带湿润森林,覆盖几乎整个欧洲以及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群岛。(Laurus azorica)和(Laurus novocanariensis)都可以在公园里找到。加拉霍奈国家公园包括了几个不同种类的森林。北部的照叶林山谷是最湿润和受保护区域,是一个热带雨林,树木种类丰富,那里有最高大的月桂树。海拔高的地方由于风吹日晒,树木品种相对少一些。南部的森林主要是山毛榉和石楠的混合树种,以适应不太潮湿的气候。 国家公园的其它景点为巨型岩石。这些都是以前的火山,其形状已经侵蚀。徒步是岛上主要的旅游活动之一,公园里遍布小径。 许多物种是岛屿特有的,并还有丰富的林下植物、无脊椎动物、鸟类和蝙蝠,其中包括一些特有物种。 2012年,火灾烧毁了公园部分地区。 File:Alone in the dark - WLE Spain 2015.jpg|«Roque Ojila» File:WIKI 559 MmoramoraleS.JPG|«Roque de Agando» File:Roque de La Zarcita - WLE Spain 2015.jpg|«Roque de La Zarcita».

新!!: 亚速尔群岛和加拉霍奈国家公园 · 查看更多 »

协和式客机

協和式客機(法语、Concorde)是一款由法國宇航和英國飛機公司聯合研製的中程超音速客機,它和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的圖-144同为世界上少数曾投入商業使用的超音速客機。協和式客機在1969年首飛、1976年投入服務,主要用于执行从倫敦希斯路機場(英國航空)和巴黎戴高樂國際機場(法國航空)往返于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的跨大西洋定期航线。飞机能够在15000米的高空以2.02倍音速巡航,从巴黎飞到纽约只需约3小时20分钟,比普通民航客机节省超过一半时间,所以虽然票价昂贵但仍然深受商务旅客的欢迎。1996年2月7日,协和飞机从伦敦飞抵纽约仅耗时2小時52分鐘59秒,创下了航班飞行的最快纪录。 协和飞机共生产了20架,其中仅有16架投入营运。巨大的资金投入和漫长的研發过程使英法两国政府蒙受了不小的经济损失,而且两国政府还不得不拨款资助英航和法航购买协和飞机。2000年,协和飞机发生了其营运生涯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灾难性事故——法國航空4590號班機空難,旅客对其信心大减,之后的911事件又使国际民航业陷入危机。受种种因素影响,英航和法航决定协和飞机执行完2003年10月23日的最后一次商业飞行后終止服務,并於同年11月26日完成「退役」航班後結束其27年的商業飛行生涯。协和飞机代表着航空技术史上的技术进步,因此即使退役後,協和式客機仍然是航空歷史上的重要象徵。.

新!!: 亚速尔群岛和协和式客机 · 查看更多 »

各國時區列表

本列表列出各國現行时区規劃,根據國家或地區的時區數量進行排序,時區包括各國属地的時區(排除南极领地),法国為時區最多的國家,共計12個時區,許多國家採行夏时制,於夏季時調快一小時,但本列表並不包括相關資訊。.

新!!: 亚速尔群岛和各國時區列表 · 查看更多 »

君特·普里恩

君特·普里恩(Günther Prien,)是纳粹德国海军最成功的潜艇指挥官之一,曾經指挥U-47号潜艇潜入英國军隊戒备森严的本土艦隊母港——斯卡帕湾,并且击沉敵方戰鬥艦──皇家橡樹號,之后全身而退,成为德国家喻户晓的战争英雄。於被1941年3月被敌军击沉前,他一共击沉了31艘船只,总吨位达191,919噸,在所有U舰指挥官中排第3位。.

新!!: 亚速尔群岛和君特·普里恩 · 查看更多 »

夕雾

夕雾(学名:Trachelium caeruleum)又名喉管花、疗喉草等,为桔梗科钟草属下的一个种。原产于地中海地区的阿尔及利亚、摩洛哥、葡萄牙、西班牙及西西里等地。但在世界很多地方,如新西兰、亚速尔群岛等,已经本地化。 Germplasm Resources Information Network (GRIN).

新!!: 亚速尔群岛和夕雾 · 查看更多 »

奧克蘭國際機場 (美國)

奧克蘭國際機場(Oakland International Airport, ),又称奥克兰都会国际机场(Metropolitan Oakland International Airport)是位於美國加州奧克蘭的民用國際機場,位置在奧克蘭商業中心南方約15公里處,隔著舊金山灣與舊金山半島相望。由奧克蘭港務局(Port of Oakland)管理經營。 該機場是服務舊金山灣區三個機場的其中一,該機場往來的航線包括墨西哥,薩爾瓦多,也遍及全美國。除了舊金山國際機場,奧克蘭國際機場是該地區第二熱門的機場航點,其中是因為西南航空有著多數的航班往來該機場。儘管西南航空恢復了在舊金山國際機場的航線服務,奧克蘭國際機場仍是該航空公司在舊金山灣區的主要轉運站。在2006年,該機場旅客數為1440萬人次。 近年來,奧克蘭國際機場受到廉價航空公司的青睞將此設為主要航點,使得奧克蘭國際機場成為美國快速成長的機場之一。如捷藍航空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該機場正在進行一個擴建計畫,該計畫耗資14億美元,預定在2009年完工。工程內容包括在第二航廈興建五個新的登機門,與在改建第一航廈興建七個新的登機門。第二航廈的新的登機門已經陸陸續續在2006年秋季與2007年春季間完工啟用。 除了定期航班以外,奧克蘭機場是一個很大的一般航空器起降的機場。 一般定期航班的航空公司使用機場南側的11號(29號)跑道,通用航空器則使用機場北側的9號右跑道(27號左跑道),9號左跑道(27號右跑道)與15號跑道(33號跑道)。根據2004年的統計,該年奧克蘭國際機場起降的班次達339,163航次(起降分別計算),在當年是美國排名第30名繁忙的機場。在2004年阿拉斯加航空開始裁員之前,奧克蘭機場一直是該航空公司的班機的維修中心之一。.

新!!: 亚速尔群岛和奧克蘭國際機場 (美國) · 查看更多 »

威廉·范德哈根

威廉·范德哈根(Willem van der Haegen,有时也做Willelm van der Hagen或Willelm van der Haagen,Guilherme da Silveira或Guilherme Vanderaga,)是一名15世纪的佛兰德贵族、商人和探险家,亚速尔群岛的首批殖民者之一。.

新!!: 亚速尔群岛和威廉·范德哈根 · 查看更多 »

尤里科·加斯帕尔·杜特拉

欧里科·加斯帕尔·杜特拉(Eurico Gaspar Dutra,),巴西将军,政治家,从1946年至1951年任巴西总统。 杜特拉出生于巴西马托格罗索州库亚巴,与许多巴西人一样他的祖先是居住在亚速尔群岛上的葡萄牙人。 1910年任骑兵少尉,此后不断升迁。他一贯支持政府,反对革命运动。1930年瓦加斯(Getulio Dorneles Vargas)上台後,他表示反對。但在1932年的聖保羅起義中,他又擁護瓦加斯,並成為1937年起草半法西斯化的「新國家」憲法的主要人物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杜特拉是带领巴西远征部队的陆军部长。战后他继若泽·里尼亚雷斯出任巴西总统。 1951年他离任,此后始终被看作是总统候选人之一。 杜特拉逝世于巴西前首都里約熱內盧。 D Category:軍人出身的總統.

新!!: 亚速尔群岛和尤里科·加斯帕尔·杜特拉 · 查看更多 »

世界各国和地区面积列表

世界各国和地区面积列表根据世界各国或者地区实际行政区域(包括被国际普遍承认的国家,也包括了未被国际普遍承认的国家和海外属地、自治区与其他特殊政区)总面积大小所排列,列表内的数值单位均为平方公里(數據或者因為計算方式不同而有所差異)。非主权国家的实体或未被国际普遍承认的国家用斜体标示。.

新!!: 亚速尔群岛和世界各国和地区面积列表 · 查看更多 »

世界地质公园

世界地质公园是以其地质科学意义、珍奇秀丽和独特的地质景观为主,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自然公园。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出,此計劃在2000年之後開始推行,目標是選出超過5百個值得保存的地質景觀加強保護。迄今全球已選出120家世界地质公园。.

新!!: 亚速尔群岛和世界地质公园 · 查看更多 »

亚述尔群岛

#重定向 亚速尔群岛 備註:此為借用了「--」(臺灣)以及「--」(中國大陸)或「--」(港澳)等叫法的混合譯名。.

新!!: 亚速尔群岛和亚述尔群岛 · 查看更多 »

亚速尔

#重定向 亚速尔群岛.

新!!: 亚速尔群岛和亚速尔 · 查看更多 »

亚速尔三叉接合部位

亚速尔三叉接合部位是一个地质学上的三个板块汇接的地区,位于大西洋亚速尔群岛,是欧亚板块、北美板块、非洲板块交汇之处。 它是山脊-山脊-山脊(R-R-R)型汇接,即中大西洋海岭与特塞拉裂谷海底山脊的汇接。形状上是T形。.

新!!: 亚速尔群岛和亚速尔三叉接合部位 · 查看更多 »

亚速尔自治区

#重定向 亚速尔群岛.

新!!: 亚速尔群岛和亚速尔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亚速尔旗帜

亚速尔旗帜是代表葡萄牙亚速尔自治区的旗帜。旗帜长宽比为2:3,靠近旗杆的五分之二为蓝色,剩下五分之三为白色,这种底色与19世纪葡萄牙王国国旗的底色很相似。蓝色左上方饰有葡萄牙盾,蓝白交界处饰有展翅的金色苍鹰和九颗金色五角星。.

新!!: 亚速尔群岛和亚速尔旗帜 · 查看更多 »

亞述群島

#重定向 亚速尔群岛.

新!!: 亚速尔群岛和亞述群島 · 查看更多 »

亞速群島

#重定向 亚速尔群岛.

新!!: 亚速尔群岛和亞速群島 · 查看更多 »

亞速爾島

#重定向 亚速尔群岛.

新!!: 亚速尔群岛和亞速爾島 · 查看更多 »

亞速爾群島

#重定向 亚速尔群岛.

新!!: 亚速尔群岛和亞速爾群島 · 查看更多 »

云雾森林

云雾森林(cloud forest)是一种热带或亚热带常绿山地雨林。其特点是其林冠持续性,经常性或季节性的环绕着云雾。云雾森林的地面和植被上通常覆盖着丰富的苔藓,因此其也被称之为苔藓森林(mossy forest)。雲霧森林通常形成于山脉的马鞍部,在这里云雾带来的水分能够更好的保留下来。.

新!!: 亚速尔群岛和云雾森林 · 查看更多 »

伍爾西號驅逐艦 (DD-77)

伍爾西號驅逐艦(舷號DD-77)是一艘美國海軍建造的驅逐艦,為維克斯級驅逐艦的三號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伍爾西為名的軍艦,以紀念1812年戰爭時期的海軍軍官米蘭頓·伍爾西(Melancthon Taylor Woolsey)。.

新!!: 亚速尔群岛和伍爾西號驅逐艦 (DD-77) · 查看更多 »

佩德罗一世 (巴西)

佩德罗·德·阿尔坎塔拉·弗朗西斯科·安东尼奥·若昂·卡洛斯·哈维尔·德·保拉·米格尔·拉斐尔·若阿金·若泽·贡扎加·帕斯卡尔·西普里亚诺·撒拉弗·德·布拉干薩-波旁(Pedro de Alcântara Francisco António João Carlos Xavier de Paula Miguel Rafael Joaquim José Gonzaga Pascoal Cipriano Serafim de Bragança e Bourbon,),巴西的第一任皇帝(1822年10月12日—1831年4月7日在任),称佩德罗一世,1826年3月10日至5月28日兼任葡萄牙国王,称佩德罗四世,绰号“士兵国王”(O Rei-Soldado)、“皇帝国王”(O Rei-Imperador)或“解放者”(O Libertador )。.

新!!: 亚速尔群岛和佩德罗一世 (巴西) · 查看更多 »

何塞·范韦尔特

何塞·范韦尔特(Josse van Huerter,也称Joss van Hurtere、Joost de Hurtere或Joss van Hürter,Joss de Utra或Joss Dutra,)葡萄牙语,是亚速尔群岛中法亚尔岛的首位殖民者和总督。1482年后,皮库岛也划入他的领地范围。他的儿子若斯·德乌特拉在他死后继承了其领地的所有权。.

新!!: 亚速尔群岛和何塞·范韦尔特 · 查看更多 »

德皇威廉二世号战列舰

德皇威廉二世号战列舰(SMS Kaiser Wilhelm II.)为德意志帝国海军所建造的五艘德皇腓特烈三世级前无畏战列舰的第二艘。它于1896年10月在威廉港的开建,至1897年9月14日。1900年2月13日,该舰被列为舰队旗舰投入服役。其为安装在两座双联装炮塔内的四门,最高速度为。 德皇威廉二世号一直担任德国活动舰队的旗舰,直至1906年被新战列舰德国号所取代。此前,它曾多次参加舰队的训练演习和出访外国港口。当划时代的无畏舰于1908年开始投入使用后,德皇威廉二世号被迫退役并作储备闲置。1910年,它被重新启用,在波罗的海担当职能,但于1912年再度撤出服务。 随着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皇威廉二世号及其姊妹舰被带回现役,在第五战列分舰队内充当岸防战列舰。基于其舰龄、再加上船员的短缺,导致它于1915年退出了这一角色,之后,它又成为公海舰队的,常驻威廉港。当战事在1918年11月结束后,德皇威廉二世号于1920年代初从中除籍并作废料出售。其舰艏饰则被保留了下来,现陈列于德累斯顿的联邦国防军军事史博物馆。.

新!!: 亚速尔群岛和德皇威廉二世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德皇巴巴罗萨号战列舰

德皇巴巴罗萨号战列舰(SMS Kaiser Barbarossa)是德意志帝国的一艘德皇腓特烈三世级前无畏战列舰。它是德意志帝国海军根据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的海军扩张计划所订购。舰只于1898年8月开始在但泽的进行,1900年4月21日,至1901年6月投入使用,共斥资2030.1万马克。其为安装在两座双联装炮塔内的四门,最高速度为。 德皇巴巴罗萨号自1901年起在德国海军入役,但其职业生涯却有两次长时间受限于旱坞。第一次是在1903年的船舵受损后进行维修,一直持续至1905年;第二次则是在1905年的修复工作结束后,便立即开始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并一直持续至1907年底。自此,它再重新服役了两年,然后于1909年退役并安置在预备役支队,但在接下来的三年亦有继续参与舰队的训练巡航。当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8月爆发时,德皇巴巴罗萨号及其姊妹舰再被动员起来,作为第五战列分舰队的海防舰被先后分配至北海及波罗的海服役。该舰在战争期间没有参与任何战斗,并于1915年2月因船员短缺而撤出现役,降格担当次要职能。在1915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德皇巴巴罗萨号都被临时用作鱼雷,然后又在威廉港成为一艘收容战俘的监狱船直至1918年战争结束。战后,德皇巴巴罗萨号最终退役并作废金属出售,至1919-1920年间拆解报废。.

新!!: 亚速尔群岛和德皇巴巴罗萨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地域統計單位命名法

地域统计单位命名法(NUTS,Nomenclature of Territorial Units for Statistics),是歐盟為其成員國的行政區划設立的代號標準。NUTS的分類方法不一定對應該國的行政區劃分類。 NUTS以2個英文字母(除了英國以「UK」取代「GB」外,全依ISO 3166-2的標準)開头代表該國,之後的一個阿拉伯數字代表該國的第一級行政區劃,第二個阿拉伯數字代表該國的第二級行政區劃。.

新!!: 亚速尔群岛和地域統計單位命名法 · 查看更多 »

地理大发现

歐洲歷史的地理大发现(Age of Discovery;又名探索时代、海權時代或大航海時代)指从15世纪到17世纪时期。该时期内,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在这些远洋探索中,欧洲人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与此同时,欧洲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航海家,其中有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瓦斯科·达伽马、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胡安·德拉科萨、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乔瓦尼·卡波托、胡安·庞塞·德莱昂、斐迪南·麦哲伦与胡安·塞瓦斯蒂安·埃尔卡诺等。 在当时,远洋航行意味着冒险:他们无法准确测量经度在几个世纪中,这一情况都是数学家和航海者们面临的难题,亦为当时的帝国崛起制造了障碍。经度测定已成为了当务之急:远洋航行缺乏精确测量工具的支持,从而无法准确测定航船的位置。直接导致了时间和负重量上的浪费,以及频繁发生的船只失事事故。这一问题直到18世纪英国钟表匠约翰·哈里森发明后才得以解决。自那以后,在任何时刻离港的任何船只,都可通过比较航船的当地时间与本初子午线的时间,直接计算出航船所在的经度。,木制船壳无法抵抗船蛆的侵蚀,储备的食物不适于长期航行导致坏血病在船员间的传播。,船上的卫生与生活条件也十分糟糕。然而,受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双重驱使,这些人所进行的探索极大地扩展了已知世界的范围。张箭,31-32页.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也开始出现。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新航路的发现,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後的发展也产生了久远的影响。对除欧洲以外的国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则是复杂而矛盾的,除了物資交流外,因帶給原生居民的常是死亡和佔領,可說是一部大侵略史。.

新!!: 亚速尔群岛和地理大发现 · 查看更多 »

地震帶

地震帶是指地震集中发生及分布的地方。地球上主要有四處地震帶。地震帶皆位於板块交界处或者板块内部的断裂带上。.

新!!: 亚速尔群岛和地震帶 · 查看更多 »

北緯39度線

北緯39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39度的纬线。它穿過欧洲、地中海、亚洲、太平洋、北美洲和大西洋。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14小時54分鐘,冬至則為9小時26分鐘。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東界北段為西經120度線在北緯42度線與本緯線之間的部分,南段從北段的南端沿斜向直線島科羅拉多河與北緯35度線的交點。.

新!!: 亚速尔群岛和北緯39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纬40度线

北纬40度线是地球上的一条纬线,横跨欧洲、地中海、亚洲、太平洋、北美洲与大西洋。 美国堪萨斯州与内布拉斯加州的边界由该纬线确定。 该纬线夏至时白昼长15小时零1分钟,冬至时则为9小时20分钟。 自本初子午线向东,北纬40度线依次经过:.

新!!: 亚速尔群岛和北纬40度线 · 查看更多 »

國際民航組織機場代碼

国际民航组织机场代码(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Airport Code,縮寫:ICAO code),是國際民航組織為世界上所有機場所訂定的識別代碼,由4個英文字母組成。ICAO機場代碼通常用于空中交通管理及飛行策劃等。 國際民間航空組織機場代碼與一般公眾及旅行社所使用的IATA機場代碼並不相同。.

新!!: 亚速尔群岛和國際民航組織機場代碼 · 查看更多 »

哥伦布时代前的跨大洋接触

哥伦布时代前的跨大洋接触是指公元前10000年前就定居在了美洲的那些美洲原住民们及其后裔和其他大陆(非洲、亚洲、欧洲及大洋洲)的人们之间,在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抵达加勒比群岛之前,所发生的互相影响,然而穿越白令海峡,或者穿越该地区的曾经存在过的陆桥,都不算是跨大洋接触。 哥伦布时代前的欧洲人与美洲人的接触推测只有一个实例被确认无疑了,那就是古北欧人大约在公元1000年定居在了加拿大纽芬兰的水母湾牧草地。 除了维京人定居加拿大以外,根据历史记述、考古发现、文化对比,又有其他许多哥伦布时代前的接触被提了出来。不过,关于这些接触的宣称大多数都是有争议的,这一部分是因为这些理论的提出者所引用的证据许多都是含糊不清的,或者有充分的细节却无法证实的。科学界对于哥伦布时代前的接触的宣称的回应既有在同行评议刊物中的严肃的考虑,也有将之视为边缘科学或而进行否定,等等。.

新!!: 亚速尔群岛和哥伦布时代前的跨大洋接触 · 查看更多 »

哀鸽

哀鸽(学名:Zenaida macroura)是鸠鸽科动物,又名泣鸽、哀鸠,分布於中美洲和北美洲及其近海岛屿。每年,大量的哀鸽从分布区北部地区迁徙至1月温度高於−12 °C的南部地区越冬。 哀鸽的栖息地有开放式和半开放式环境,包括农业区和城市区,对人类改变的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这种鸟数量很多,据估计全球共有1.3亿只。在很多地区,哀鸽是狩猎运动的目标猎物之一,它的肉也被人们食用。在哀鸽的分布区内,经常可以听到它发出“呜-呜-”的哀鸣,也经常会听到其飞过时翅膀发出的尖啸声。哀鸽是飞行健将,时速最快能达到88千米/小时(24.5米/秒)。 哀鸽通常全身为暗哑的浅灰褐色,雌鸟和雄鸟外形相似。哀鸽一般是一夫一妻制,一窝产2枚蛋。雏鸟的双亲都会孵蛋并照顾雏鸟一段时间。在美国,雖然每年有达到7000万只哀鸽被猎捕,但哀鸽有着极旺盛的繁殖力,因此维持了种群的稳定。一对哀鸽每年常会产2-3窝蛋,是北美洲繁殖期最长的鸟类。在温暖地区的繁殖季节裡,一对哀鸽一季产卵最多能达到6窝。哀鸽主要吃植物种子,本土植物和外来植物的种子都会取食,而雏鸽的食物是父母喂食的鸽乳。.

新!!: 亚速尔群岛和哀鸽 · 查看更多 »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克里斯多福·哥倫布(Cristóbal Colón;Cristoforo Colombo),),意大利探险家、殖民者、航海家,出生于中世纪的熱那亞共和國(今意大利西北部)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新!!: 亚速尔群岛和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 查看更多 »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机场代码 (C)

Category:航空代码列表.

新!!: 亚速尔群岛和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机场代码 (C) · 查看更多 »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机场代码 (F)

Category:航空代码列表.

新!!: 亚速尔群岛和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机场代码 (F) · 查看更多 »

皮庫島

庫島(Ilha do Pico)是葡萄牙的島嶼,位於聖若熱島以南17.5公里的大西洋海域,屬於亞速群島的一部分。皮库岛上的皮库山是大西洋洋中脊上的最高点。全岛長42公里、寬15公里,面積447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351米,2007年人口15,761。岛上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世界遗产——皮库岛葡萄园文化景观。.

新!!: 亚速尔群岛和皮庫島 · 查看更多 »

皮库山

没有描述。

新!!: 亚速尔群岛和皮库山 · 查看更多 »

皱褶大蟾蟹

皱褶大蟾蟹(学名:Macropipus corrugatus)为梭子蟹科大蟾蟹属的动物。分布于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红海、欧洲及地中海沿海、亚速尔群岛及加那利群岛的西南部、塞拉勒窝内以及中国大陆的福建等地,生活环境为海水,常生活于水深30-120米的软泥底。.

新!!: 亚速尔群岛和皱褶大蟾蟹 · 查看更多 »

獨立航空1851號班機空難

立航空1851號班機是由美國(Independent Air)營運的一班由意大利貝爾加莫經葡萄牙亞速爾群島飛往多米尼加共和國蓬塔卡納的旅遊包機。一架載有137名意大利旅客及7名美國機組人員的波音707於1989年2月8日執行此班包機,在亞速爾群島撞山墜毀,機上144人全部遇難。此事故為葡萄牙最嚴重的航空事故。.

新!!: 亚速尔群岛和獨立航空1851號班機空難 · 查看更多 »

策林根号战列舰

林根战列舰(SMS Zähringen)是德意志帝国海军所建造的五艘维特尔斯巴赫级前无畏战列舰的第三艘。它于1899年11月开始在基尔的日耳曼尼亚船厂进行、1901年6月12日,至1902年10月25日投入使用。作为由海军少将阿爾弗雷德·馮·鐵必制主导的首批主力舰,其姊妹舰还包括有维特尔斯巴赫号、韦廷号、施瓦本号和梅克伦堡号。其装备有四门,最高速度为。 策林根号的大部分职业生涯都服役于德国活动舰队的。在此期间,它被广泛的年度训练和对国外的友好访问所占据。这一时期的训练演习为公海舰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行动提供了框架。它于1910年9月退役,但在1912年曾短暂回归训练,并意外撞沉了一艘鱼雷艇。当1914年8月一战爆发后,策林根号又被动员至第四战列分舰队。舰只在波罗的海参与了有限度的服务,包括于1915年8月的,但它并未与俄国军队交火。至1915年底,船员短缺和来自英国潜艇的威胁迫使帝国海军撤出了像策林根号这样的旧式战列舰。策林根号在1917年被转化为供鱼雷训练的前,只得降级担任角色。在1920年代中期,策林根号又进行了大量的重建和整装,以用作可供无线电操纵的靶舰。它一直以此身份服役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于1944年在戈滕哈芬被英国轰炸机击沉。撤退的德国人将舰只提起并移至海港出口,再将其凿沉以阻塞港口。策林根号最终于1949-50年间在原地拆解。.

新!!: 亚速尔群岛和策林根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维特尔斯巴赫号战列舰

维特尔斯巴赫号战列舰(SMS Wittelsbach)为德意志帝国海军所建造的五艘维特尔斯巴赫级前无畏舰的主导舰,亦是根据海军少将阿爾弗雷德·馮·鐵必制于1898年主导的《》所建之首艘战列舰。它于1899年开始在威廉港的进行,至1902年10月完工。其装备有四门,最高速度为。 维特尔斯巴赫号于和平时期的大部分生涯都服役于德国活动舰队的,跨度从1902年至1910年。在此期间,它被广泛的年度训练和对国外的友好访问所占据。这一时期的训练演习为公海舰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行动提供了框架。它于1910年9月停用,但在1911年又作为恢复活动,并持续至1914年。当1914年8月一战爆发后,维特尔斯巴赫号重返现役,加入了第四战列分舰队。舰只在波罗的海参与了有限度的服务,包括于1915年8月爆发的,但它并未与俄国军队交火。至1915年底,船员短缺和来自英国潜艇的威胁迫使帝国海军撤出了像维特尔斯巴赫号这样的旧式战列舰。然后,该舰开始从事辅助职能,先是作为教练船,然后担任。战后,它于1919年被改造为一艘可搭载扫雷艇的。至1921年7月,舰只被出售并拆解为废金属。.

新!!: 亚速尔群岛和维特尔斯巴赫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美國軍隊結構

美国军队结构是美軍从总统(全軍統帥)到基層士兵的指挥系统结构。美国军队是由国防部组织,管理由各指挥官领导的诸多部队的复杂联合指挥控制结构。下面是各主要部队、指挥部、国防部各机构的不完全列表,包括文职以及军事指挥系统。.

新!!: 亚速尔群岛和美國軍隊結構 · 查看更多 »

群島列表

本表所列内容为世界各个主要群岛或岛屿群:.

新!!: 亚速尔群岛和群島列表 · 查看更多 »

疣酋婦蟹

疣酋妇蟹(学名:Eriphia verrucosa)是一种螃蟹,产于在黑海、地中海和大西洋东部,分布范围从布列塔尼到毛里塔尼亚和亚速尔群岛。 最北在康瓦尔郡发现过个体。曾经在黑海地区数量众多,1980年代开始数量减少,现被乌克兰列入濒危物种。.

新!!: 亚速尔群岛和疣酋婦蟹 · 查看更多 »

熔岩管

岩管是地表之下熔岩流動的天然通道,在火山噴發時熔岩會從熔岩管中噴出。熔岩管可能會充滿岩漿或整個空無一物;而後者的狀況代表熔岩流動已經停止,且岩石已經冷卻留下長而類似洞穴的通道。 在月球上也有發現熔岩管的報告。.

新!!: 亚速尔群岛和熔岩管 · 查看更多 »

特塞拉裂谷

特塞拉裂谷是一个地质裂谷,位于大西洋亚速尔群岛以东,西起亚速尔三叉接合部位,东南至亚速尔-直布罗陀转换断层,是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分隔边界。以特塞拉岛而得名。.

新!!: 亚速尔群岛和特塞拉裂谷 · 查看更多 »

韦廷号战列舰

韦廷号战列舰(SMS Wettin)是德意志帝国海军所建造的五艘维特尔斯巴赫级前无畏舰之一。它于1899年11月开始在但泽的进行,至1902年10月完工。作为由海军少将阿爾弗雷德·馮·鐵必制主导的首批主力舰,其姊妹舰还包括有维特尔斯巴赫号、策林根号、施瓦本号和。其装备有四门,最高速度为。 如同其姊妹舰一样,韦廷号于和平时期的大部分生涯都服役于德国活动舰队的。在此期间,它被广泛的年度训练和对国外的友好访问所占据。这一时期的训练演习为公海舰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行动提供了框架。1911年6月,它随着新式的无畏舰开始入役而停用,但又很快恢复活动,于1911年12月至1914年中期间担当炮术。当1914年8月一战爆发后,韦廷号携其姊妹舰作为第四战列分舰队被动员起来。舰只在波罗的海参与了有限度的服务,包括于1915年8月爆发的,但它并未与俄国军队交火。至1915年底,船员短缺和来自英国潜艇的威胁迫使帝国海军撤出了像韦廷号这样的旧式战列舰。在战争的余下时间里,它先后被用作海军学员的教练船和。战争结束后,韦廷号从中除名并于1921年作拆解出售。其舰钟被保留了下来,现陈列于德累斯顿的联邦国防军军事史博物馆。.

新!!: 亚速尔群岛和韦廷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聖米格爾島

聖米格爾島(Ilha de São Miguel,得名于圣天使长米迦勒)是葡萄牙的島嶼,为亞速群島中面积最大及人口最多的岛屿,面積759平方公里,居民人口140,000,其中45,000人居住在群岛中最大的城市蓬塔德尔加达内。島上有三個火山,最高點海拔1,104米。肥沃的土地出產穀物、茶葉、葡萄酒和水果。.

新!!: 亚速尔群岛和聖米格爾島 · 查看更多 »

聖若熱島

圣若热岛(Ilha de São Jorge)是葡萄牙亚速尔群岛里属于中群岛的一个島嶼。它和临近的皮库岛和法亚尔岛隔着相距15公里的海峡(由此,这三个岛在当地通俗地称为“三角”)。圣若热岛是一个相对窄长的岛屿,四周有高高的悬崖。约9500名居民集中住在北部和南部海岸的三角洲上。岛面积为246.25平方公里,东西长为56公里,最大宽度为8公里。.

新!!: 亚速尔群岛和聖若熱島 · 查看更多 »

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國家集團

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集团(African, Caribbean and Pacific Group of States,缩写ACP),简称“非加太”,是一个国家集团(截至2008年有79个成员:48个非洲成员,16个加勒比成员,以及15个太平洋成员),1975年通过《乔治敦协定》成立。该集团的主要目标是在其成员国中推进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并且促进其成员国在世界经济中进一步一体化。除古巴外,所有成员国都与欧洲联盟签订了《科托努协定》。 《科托努协定》于2000年6月在贝宁科托努签订。该协定是《洛梅公约》的后继者。它与《洛梅公约》的一个最大区别是其伙伴关系扩大至新行动者如市民社会,私营部门,工会和地方当局。这些将被包括在协商和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中,从而获得财政资源,并包括在规划的实施中。 许多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是非加太国家;《洛梅公约》于1995年在毛里求斯进行了第4次修订,给予该协定中的岛屿国家以特别关照。.

新!!: 亚速尔群岛和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國家集團 · 查看更多 »

颶風亞歷克斯 (2016年)

颶風亞歷克斯(Hurricane Alex)是1955年颶風愛麗絲之後首個在1月的大西洋颶風和之後首個於1月生成的大西洋颶風。亞歷克斯起源於2016年1月7日於巴哈馬附近的溫帶氣旋,該系統最初向東北移動,在1月8日經過百慕大,期後轉向東南移動。隨後在1月10日增強並達到颶風風力的強風。此後系統稍微減弱,隨後系統轉向東和東北方期間獲得。1月12日,它在亚速尔群岛南方發展成亞熱帶氣旋,成為自1978年一場以來,北大西洋第一個在1月的熱帶或亞熱帶系統。1月14日,亞歷山大在轉向東北偏北方向轉變成一個完整的熱帶氣旋,並成為颶風。風暴最高達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的一級颶風,最大持續風速為每小時140公里,氣壓為981毫巴(百帕;28.97英寸汞柱)。亞歷克斯在稍微減弱之後,第二天以熱帶風暴標準在特塞拉島登陸。同時,亞歷克斯開始轉變回溫帶氣旋;它在離開亞速爾群島數小時之後完成了這個轉化。該系統最終於1月17日與拉布拉多海上的另一個溫帶氣旋合併。 颶風促使亞速爾群島發出颶風和熱帶風暴警告,並關閉學校和企業。亞歷克斯最終給群島帶來大風和大雨,造成大致上輕微的損失。惡劣天氣阻止直升機將病人送到醫院,有1人因心臟病發作死亡。.

新!!: 亚速尔群岛和颶風亞歷克斯 (2016年) · 查看更多 »

颶風弗雷德 (2015年)

颶風弗雷德(Hurricane Fred)是北大西洋熱帶地區有紀錄以來最東邊的颶風,也是自以來首個以颶風強度穿越佛得角的熱帶氣旋,也是該年北大西洋第二個颶風及第六個被命名的風暴,弗雷德起源於非洲西部一股良好的,該股東風波進入大西洋後向西北移動,利於熱帶氣旋發展的對流環境使該系統在8月30日增強為熱帶風暴,之後繼續增強,第二天接近佛得角強度達到顛峰,一分鐘平均風速為每小時140公里,達到一級颶風強度,在經過博阿維斯塔島並離開圣安唐岛後,弗雷德開始緩慢減弱的階段,在9月1日減弱為熱帶風暴,隨後其所處海域的垂直風切逐漸增強,雖多次預測即將消散,但仍然保有熱帶風暴的強度,4日減弱為熱帶低氣壓,之後雖短暫回升到熱帶風暴,但很快受到高緯度的冷空氣入侵,使強度加速減弱,強度不僅回跌到熱帶低氣壓,並在6日退化為殘餘低壓。 弗雷德使佛得角共和国出現歷史上第一次的颶風警告,在8月31日影響向風群島大部分地區,吹斷樹木和電線桿,在博阿維斯塔和薩爾島最東端,屋頂被吹掀,並停電和斷訊的好幾天,舊城區有七成的房屋受到輕微和中度的損害,在北部的島嶼上,暴雨淹沒了房屋、沖毀道路並損壞農田,聖尼古拉有大量莊稼和家畜受到影響,整個佛得角的經濟損失為250萬美元, 儘管弗雷德帶來雨水對農業上有正面影響,但使非洲西部的海岸線上升,並造成大浪,在塞內加爾的漁村遭摧毀和大片住宅區遭到淹沒,弗雷德在非洲西部沿海和佛得角之間造成海难使得有9人因此罹難。.

新!!: 亚速尔群岛和颶風弗雷德 (2015年) · 查看更多 »

飓风嘉莉

飓风嘉莉(Hurricane Carrie)是1957年大西洋飓风季最强烈的热带气旋,也是该季第三场获命名的风暴和第二场飓风,源自9月2日离开非洲西岸的东风波,属佛得角型飓风。气旋向西移动并逐渐增强,于9月5日达到飓风强度,然后经进一步强化在大西洋开放海域达到持续风速每小时220公里的最高强度,属现代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中的四级飓风标准。风暴蜿蜒北上,强度反复波动,于9月14日逼近百慕大。从该岛以北较远处洋面经过后,嘉莉转向东北朝欧洲进发。气旋随行经洋面纬度升高而减弱,最终在袭击不列颠群岛前转变成温带气旋。 风暴自始至终远离大陆,所以沿途造成的影响很小。9月16日,飓风从百慕大以北较远处海域经过,虽然强度很高,但对岛上影响很小。由于一架侦察机受损,飓风猎人侦察机队不得不推迟任务。在亚速尔群岛西南方向转变成温带气旋期间,德国帕米尔号三桅帆船于9月21日遇到风暴后倾覆,船上80人葬身大海。转变成温带风暴后,嘉莉在不列颠群岛降下暴雨并激起强烈风暴潮,导致三人遇难。整场飓风的持续时间及在开放海域的移动路径都很长,刷新多项大西洋飓风纪录。.

新!!: 亚速尔群岛和飓风嘉莉 · 查看更多 »

飓风纳丁

截止2014年4月,飓风纳丁(Hurricane Nadine)仍然是有纪录以来持续时间第四长的大西洋飓风,也是2012年大西洋飓风季的第14个热带气旋和第14个获得命名的风暴。纳丁于9月10日由佛得角以西的一股东风波发展而成,次日就已增强为热带风暴。系统起初向西北方向移动,然后转向北上,期间没有接近任何陆地。9月15日清晨,风暴在婉延向东行进的过程中达到飓风强度,之后由于垂直风切变的增强,纳丁于9月16日削弱成热带风暴。次日,风暴开始向东北方向前进并威胁到亚速尔群岛,但在到达该群岛前又于9月19日再度改变方向朝东南偏东行进,不过还是给几个岛屿带去了热带风暴强度的狂风。9月21日,系统在位于亚速尔群岛以南时开始向东南偏南方向曲折前进,并于当天晚些时候转变成不含热带天气系统特征的低气压区。 由于外部环境有利于系统发展,纳丁的残余在9月24日再生为热带气旋。经过重新发展后,风暴以环状路径行进并蜿蜒缓慢地穿越东部大西洋,之后系统转向西南偏南,并一度几乎停止移动。到了9月28日,风暴蜿蜒向西北方向前进并再度增强为飓风。9月30日,飓风进一步加强并达到每小时150公里的最高风速。但到了次日就因为外部环境不利而减弱成风速每小时105公里的热带风暴。强烈的风切变和逐渐降低的海面温度令风暴大幅削弱,于10月3日转变成温带气旋,并在之后不久与靠近亚速尔群岛东北部的冷锋融合。10月4日,系统残留经过亚速尔群岛,再次给群岛带去了相对较强的大风。.

新!!: 亚速尔群岛和飓风纳丁 · 查看更多 »

飓风金格

飓风金格(Hurricane Ginger),是1971年大西洋飓风季的第8个热带气旋和第5个飓风,其作为热带气旋的持续时间从9月6日开始到10月3日为止,长达27.25天,这其中从9月11至30日的20天里达到了飓风强度。风暴在巴哈马东北方向形成,之后的九天里总体向东或东北方向移动并逐渐增强到每小时175公里的最大风速。9月14日,金格的行进速度放缓并逐渐转向朝西,于9月23日在百慕大附近经过,产生了狂风和巨浪,但没有给当地造成损失。 飓风金格在位于大西洋西部上空时成为破风计划的最后一个目标,该计划旨在通过向热带气旋的雨带中投放碘化银来削弱其强度。风暴于9月30日以飓风的最低标准袭击了北卡罗莱纳州,给海岸沿线带去了狂风,导致部分地区停电。大雨导致城镇被淹,农作物受损严重,损失了300万蒲式耳玉米和100万蒲式耳大豆。该州遭受的经济损失估计达到1000万美元(1971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风暴还给更北部的中大西洋各州带去了中等程度降雨和大风,不过除北卡罗莱纳州外,没有其他地区出现严重损失的报道。.

新!!: 亚速尔群岛和飓风金格 · 查看更多 »

飓风艾普塞朗

飓风艾普塞朗(Hurricane Epsilon)是活跃程度创纪录的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第15场也是最后一场飓风。系统源于上层低气压下方的冷锋,于11月29日在百慕大以东约1470公里海域成形。由于所处洋面不利于显著强化,美国国家飓风中心一度预计风暴会在5天内转变成温带气旋。但艾普塞朗多次违背气象机构预测,起初出人意料地以环状路线向西南方向前进,之后虽受到寒冷水温和强烈风切变的不利影响,但强度仍然得以保持。 12月1日,艾普塞朗因受逐渐逼近的低压槽影响开始向东北方向移动,于次日达到飓风标准。风暴转向东进,发展出圆形风眼,周围有风眼墙环绕,强度也基本保持稳定,成为典型的环形飓风。12月5日,艾普塞朗达到风力时速140公里的最高强度,于次日转向南下,再又转朝西南方向前进。12月7日晚,已在飓风强度下保持了5天的气旋降级成热带风暴,创下12月大西洋飓风持续时长的新纪录。艾普塞朗接下来因强烈风切变影响迅速弱化,到12月8日晚已不再属于热带气旋,其残留环流于次日消散。.

新!!: 亚速尔群岛和飓风艾普塞朗 · 查看更多 »

飓风朱莉娅

飓风朱莉娅(Hurricane Julia)是有可靠卫星观测纪录以来在大西洋盆地内形成位置最偏东面的四级飓风,也是2010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第12个热带气旋,第5场飓风和第4场大型飓风。系统于9月12日由佛得角附近的东风波迅速发展形成,从该群岛附近经过,很快就于次日达到热带风暴标准并获名“朱莉娅”(Julia)。9月14日,气旋达到飓风标准并马上进入爆发性增强期,仅用24小时就从飓风强度下限增强至四级飓风下限。达到最高强度后,朱莉娅因同附近的飓风伊戈尔相互影响导致未能进一步发展,再于9月18日降级成热带风暴。接下来气旋行经海域水温逐渐降低,外界环境渐趋不利。9月20日,朱莉娅开始转变成温带气旋,气象机构在这时停止对其发布公告。 飓风朱莉娅自始至终都没有对任何陆地构成显著威胁,因此引发的破坏很小。佛得角群岛南部有间歇性降水,引发局部轻度洪灾和少许不便。当地阵风时速最高为48公里,对农作物造成少量伤害。此外,气旋还导致海况恶劣,大浪对多个岛的海岸沿线构成威胁。.

新!!: 亚速尔群岛和飓风朱莉娅 · 查看更多 »

飓风文斯

飓风文斯(Hurricane Vince)是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期间于10月在东北大西洋发展形成的一个异乎寻常的热带气旋,也是这个极其活跃飓风季的第20场获得命名的风暴和第12场飓风,在通常不利于系统发展的寒冷海水行进期间仍然得以增强。 文斯源于10月8日的一个温带天气系统,在亚速尔群岛东南方向转变成亚热带风暴。美国国家飓风中心直至次日才正式将其命名为“文斯”(Vince),系统此后不久就达到飓风标准。风暴在海上减弱,于10月11日以热带低气压强度登陆伊比利亚半岛,成为继1842年西班牙飓风以来第一个登陆该半岛的热带天气系统。气旋在西班牙上空消散,给当地带去急需的降水,其残留最终进入了地中海上空。.

新!!: 亚速尔群岛和飓风文斯 · 查看更多 »

飛蝗

飞蝗(学名:Locusta migratoria)飞蝗属(Locusta)中唯一的一种,广泛分布于东半球的温带和热带地区,其分布的北界与欧亚大陆的针叶林地带南缘大体相符,南达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南部岛屿,西至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东抵太平洋的斐济,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一种蝗虫。.

新!!: 亚速尔群岛和飛蝗 · 查看更多 »

飛航情報區

飛航情報區(英文:Flight Information Region,縮寫:FIR)是由國際民航組織所劃定,區分各國家在該區的航管及航空情報服務的責任區。 飛航情報區的範圍除了該國的領空外,通常還包括了臨近的公海。與防空識別區不同的是,飛航情報區主要是以航管及飛航情報服務為主,有時因为特別的原因會切入鄰國領空。 飛航情報區的命名,並不以國家、省份名稱命名,而以該區的飛航情報區管制中心(區管中心)所在地或区管中心的名称為命名,例如管制香港及澳門空域的“香港飛航情報區”、管制兩廣地区空域的“廣州飛航情報區”、管制日本空域的“福岡飛航情報區”、管制台灣的“台北飛航情報區”等。亦有例外情况,如廈門管制區的管制中心設於廈門市,而廈門管制區却另由上海飛航情報區管理。.

新!!: 亚速尔群岛和飛航情報區 · 查看更多 »

西经25度线

西经25度线是本初子午線向西25度的經線,是為西經25°。此線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25度線與東經155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於南極洲,此線是阿根廷主張的阿根廷屬南極地區的東面疆域,而此線亦落在英國主張的英屬南極領地領土上。.

新!!: 亚速尔群岛和西经25度线 · 查看更多 »

馬德拉

德拉(Madeira)是非洲西海岸外,北大西洋上一个属于葡萄牙的群岛和该群岛的主岛的名字。位于葡萄牙的西南部。葡萄牙语中“Madeira”是木头的意思。明代《坤輿萬國全圖》把馬德拉島称为“木島”。2011年,总人口估计为267 785人。马德拉的首府是丰沙尔,位于主岛的南海岸。 马德拉群岛距离加纳利群岛的特内里费岛仅有400公里,位于里斯本西南约1000千米,离摩洛哥的海岸线约600千米。自从1976年以来,这个群岛成为葡萄牙的两个自治省之一(另外一个自治省是亚速尔群岛,位于西北方)。这个群岛由馬德拉島、圣港岛和两个无人居住的小岛群(和萨维奇群岛,今天是自然保护区)组成。自治省的范围覆盖整个群岛。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299-2条规定,它是欧洲联盟特别领域。 在恩里克王子时期,葡萄牙人就发现了马德拉并宣称其为葡萄牙领土(1419年)。1420年,葡萄牙人开始在马德拉上建立殖民地。这是葡萄牙在地理大发现时代的第一次发现与扩张。 今天,它是一个受欢迎的全年度假村,每年大约有一百万游客访问,是当地人口的三倍。该地区以马德拉酒,美食,历史和文化价值,植物和动物,被列为世界遗产的风景(月桂树林),和刺绣工匠而闻名。每年一次的新年烟火秀曾于2006年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大的烟火秀。丰沙尔港是葡萄牙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是超过半数前往葡萄牙的邮轮的目的地,也是来往于欧洲与加勒比、北非的大西洋轮渡乘客重要的中途停靠站点。仅次于里斯本,马德拉群岛是葡萄牙人均GDP第二高的区域。.

新!!: 亚速尔群岛和馬德拉 · 查看更多 »

马塞尔·塞尔当

马塞尔·塞尔当(Marcellin "Marcel" Cerdan,)是一名出生在阿尔及利亚的法国人,他是世界拳击冠军,被许多拳击专家和拳击迷称为法国以及欧洲最伟大的拳击手,同时也被更多的拳击迷称为来自非洲的最伟大的拳击手之一。他的一生以其运动成绩、社会生活方式以及最终的悲剧而著名。 马塞尔·塞尔当出生在阿尔及利亚西迪贝勒阿巴斯(Side Bel-Abbes)。1934年11月4日在摩洛哥梅克内斯(Meknes),在一场与Marcel Bucchianeri六回合决出胜负的比赛中,他开始了他的职业拳击生涯。从第一次较量到1939年1月4日在伦敦与Harry Cresner的比赛中被取消参赛资格而第一次失利,他连续赢得了一系列47场比赛的胜利。 阿尔·贝克(Al Baker)和艾萨·阿塔夫(Aisa Attaf)是这一系列被击败的拳击手中的两个,他们都两次被击倒。塞尔当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参加了大量的比赛,随后又在他父亲的家乡法国开始继续他的比赛。1938年,他在卡萨布兰卡一场12回合的比赛中击败了奥马尔·库韦德里(Omar Kouidri),赢得了法国次中量级拳击冠军。 在他的第一场失利之后,塞尔当因连续5场的胜利而有机会在意大利米兰挑战萨维耶罗·图列洛(Saviello Turiello)的欧洲次中量级拳击冠军的头衔。 1949年10月28日,他乘搭的法國航空航班在降落葡萄牙亞速爾群島時撞山墜毀,終年33歲。 塞尔当的纪录是106场胜利和4场失利,其中有61场是击倒对手而获胜。 他与拉莫塔以及扎莱同是国际拳击名人堂的成员。 1983年,塞尔当和艾迪特·皮雅芙的故事被搬上银幕,拍成了电影“埃迪特与马塞尔”,小马塞尔·塞尔当在其中扮演他父亲。 Category:世界拳擊冠軍 Category:法國拳擊運動員 Category:阿爾及利亞法國人 Category:法國空難身亡者.

新!!: 亚速尔群岛和马塞尔·塞尔当 · 查看更多 »

马丁·倍海姆

丁·倍海姆(Martin Behaim,也作Martinho da Boémia、Martin Bohemus、Martin Behaim von Schwarzbach或Martinus de Boemia,),全名马丁·冯·倍海姆(Martin von Behaim),德国宇宙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服务于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的探险家,他设计制作了世界上现存最早地球仪。.

新!!: 亚速尔群岛和马丁·倍海姆 · 查看更多 »

马克·米切尔

克·安德鲁·"派提"·米切尔(英文:Marc Andrew "Pete" Mitscher,)海军上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担任太平洋戰區美軍快速航母特遣舰队指揮官。.

新!!: 亚速尔群岛和马克·米切尔 · 查看更多 »

鬼船

船,也称幽灵船。在文学作品当中通常指称一艘由鬼所驾驶的船,同样指一艘船在被报道失踪或沉没后神秘的再次被人发现或看见,或指船只被发现在海上漂流且无人驾乘。.

新!!: 亚速尔群岛和鬼船 · 查看更多 »

让·哈伊根·范林斯霍滕

让·哈伊根·范林斯霍滕(Jan Huyghen van Linschoten,),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航海家和探险家。曾在印度生活过若干年,后又因海难而被困于亚速尔群岛两年。他的印度游记最早出版于1595年。.

新!!: 亚速尔群岛和让·哈伊根·范林斯霍滕 · 查看更多 »

贡萨洛·维利乌·卡布拉尔

贡萨洛·维利乌·卡布拉尔(Gonçalo Velho Cabral)是一位15世纪的葡萄牙修士、北大西洋探险家和殖民者,基督骑士团骑士,亚速尔群岛的首先发现者之一。他也是亚速尔群岛的首批殖民者之一,他后来举家迁居到圣玛利亚岛,并在那里进行开垦畜牧。 他曾一度被认为是亚速尔群岛前七个岛屿的发现者。1431-1432年,卡布拉尔向里斯本以西方向的大洋深处航行两次,终于在1400公里处发现了亚速尔群岛中的圣玛利亚岛,并在后30年间陆续发现了该群岛的所有岛屿。但葡萄牙历史学家达米安·佩雷斯在考证了一幅加布里埃尔·德瓦尔塞卡绘制于1439年的航海地图后,确认迪奥戈·德锡尔维什才是亚速尔群岛的正式发现者,发现时间也被提前到了1427年。 由于他的功绩,他被授予圣米格尔岛和圣玛利亚岛的世袭总督之位,他也是圣米格尔岛和圣玛利亚岛的首位地方长官。 他是德维莱达领主费尔南·维利乌和玛丽娅·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的伯祖母)之子。他的三个兄弟姐妹阿尔瓦罗·维利乌·卡布拉尔、特蕾莎·维利乌·卡布拉尔和薇奥兰特·维利乌·卡布拉尔均随他一起迁居到了亚速尔群岛从事殖民活动。 他并未结婚育子,因而他的姐姐特蕾莎的独子、医师若昂·苏亚雷斯·德阿尔贝尔加里亚继承了他圣玛利亚岛和圣米格尔岛世袭总督之位。但传至第三代时,其家族领地只剩下了圣玛利亚岛。.

新!!: 亚速尔群岛和贡萨洛·维利乌·卡布拉尔 · 查看更多 »

鸠鸽科

鸽科(學名:Columbidae)在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是鸟纲鸽形目中的一个科,一般稱為鸠或者鴿。有許多種類,其中有47屬,其下共有大約320個物種。常常被稱呼為白鴿或鴿子的常见物种是原鴿(Columba livia)。 特徵是酒樽身形,脖子短小,有瘦長的嘴,牠喝水的時候,將嘴至鼻孔的範圍浸入水中吸吮,雄性和雌性從外表看不太出來,只是雄性在身材方面顯得有力,在行為及表情上顯的較為主動。鴿子的肌肉有益於在空中移動,他們有強健的胸骨保護心、肺臟,裡的骨頭是空心的,牠們會吃許多小石頭幫助消化,他們有大約一萬根羽毛,體型輕巧,最快可以大約每小時一百公里的速度飛行。鴿子以如玉米、白米、花生、豆子等種子、果實和其他柔軟的植物維生,属於食果动物,牠們並不挑食,也可以吃飼料。喜愛用幼小樹枝築巢。每次生蛋兩隻,由父母輪流孵化。 牠們活躍於澳新界及東洋界一帶,已經絕種的巨鳥渡渡鳥也属于本科。鴿子嘴巴上半部的地方有磁體偵測器,因此他們能夠偵測強大磁體的範圍。.

新!!: 亚速尔群岛和鸠鸽科 · 查看更多 »

黑奴贸易 (跨大西洋)

大西洋奴隶贸易,或称为跨大西洋奴隶贸易。是指16世纪至19世纪时期(也有人认为早至15世纪,并持续至20世纪),在环大西洋地区将非洲大陆人民作为廉价劳动力提供给美洲大陆殖民地地区的一种贸易。奴隶的来源主要是非洲西部和中部,黑人被欧洲人通过贸易或袭击、绑架等手段抓获贩往美洲大陆。这一贸易活动在近代也被称为黑奴贸易,然后实际上这一说法并不妥當,因为早在中世纪之前,就有黑奴的贸易活动出现了所以应当加上跨大西洋字样。 奴隶贸易者包括(根据规模排序):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荷兰人和美国人。部分贸易者在非洲的海岸拥有前哨,前哨有他们收买的当地的部落首领为他们提供奴隶。在长达约400年的带有强烈殖民主义色彩的黑奴贸易中,目前估计约有1200万人从非洲运到美洲的奴隶,部分学者得到的数据相对更高,尤其是从非洲得到的。将航运死亡的一千万人计算入内后,非洲人口损失数据可以达到三千万.

新!!: 亚速尔群岛和黑奴贸易 (跨大西洋) · 查看更多 »

迪奥戈·德锡尔维什

迪奥戈·德锡尔维什(Diogo de Silves)是15世纪葡萄牙的大西洋探险家,亚速尔群岛的发现者。1427年,他在一次前往马德拉群岛的航行中偏离航向,无意间发现了亚速尔群岛。他的事迹仅见于一张由马洛卡的加泰罗尼亚地图学家加布里埃尔·德瓦尔塞卡于1439年绘制的航海地图上,在此地图被发现之前,人们普遍认为亚速尔群岛的发现者是葡萄牙探险家贡萨洛·维利乌·卡布拉尔。 Category:葡萄牙探险家.

新!!: 亚速尔群岛和迪奥戈·德锡尔维什 · 查看更多 »

阿尔瓦罗·马丁斯·奥梅姆

阿尔瓦罗·马丁斯·奥梅姆(Álvaro Martins Homem)是一位15世纪的葡萄牙航海家。他是亚速尔群岛中特塞拉岛的总督,也是该岛城市安格拉(现名英雄港)的建城者。 15世纪70年代时,阿尔瓦罗·马丁斯曾和若昂·瓦斯·科尔特-雷阿尔一起在斯堪的纳维亚和格陵兰岛之间的北大西洋进行探险航行,并到达了被他们命名为“鳕鱼之地”的地方(今北美洲的纽芬兰)。 1474年2月17日,阿尔瓦罗·马丁斯继佛兰德斯人雅科梅·德布鲁日之后出任特塞拉岛的殖民总督,他所效忠的维塞乌公爵、葡萄牙费尔南多王子将特塞拉岛的普拉亚镇封给了他。他的官邸名为米尼奥斯宫,目前这栋建筑在特塞拉岛被一家银行所使用,保存完好。1483年他的儿子安唐·马丁斯·奥梅姆继任其为第二任普拉亚镇总督。他的妻子是贵族马蒂姆·阿内斯·卡多索(Martim Anes Cardoso)的女儿伊涅丝·马丁斯·卡多索(Inês Martins Cardoso)。 1487-1488年,他在若昂·因凡特任船长的“圣潘塔莱昂”号上担任领航员,参加了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发现好望角的航行。.

新!!: 亚速尔群岛和阿尔瓦罗·马丁斯·奥梅姆 · 查看更多 »

阿方索·贡萨尔维斯·巴尔达亚

阿方索·贡萨尔维斯·巴尔达亚(Afonso Gonçalves Baldaia,)是15世纪葡萄牙航海家和探险家。 他1415年左右出生在波尔图的一个贵族家庭,在恩里克王子的宫廷中担任重要职位,是恩里克王子的侍从和重要近臣。1434年,航海家吉尔·埃阿尼什成功穿越了危险的博哈多尔角,并向恩里克王子报告说,如果给他更大的船,他可以航行到更远的地方。1435年,恩里克王子给巴尔达亚和埃阿尼什各装备了一条较大的船只,派遣他们去考察博哈多尔角以南更远的地方。1435年,他和埃阿尼什到达了博哈多尔角以南50里格(约250公里)的西撒哈拉海岸,这也是有史以来欧洲航海家第一次航行到北回归线以南的地方。他们在这里的海岸上发现了骆驼和人的脚印,证明了博哈多尔角以南并非欧洲人之前所传言的是一片人类无法生存之地。此行虽然地理发现成果显著,但并未满足王子的要求。于是在1436年,巴尔达亚第二次出海,到达并考察了里奥德奥罗河河口和位于北纬22°3'的烈风石(一名烈风港),并试图与当地人建立联系并进行贸易。他后来在非洲西岸从事了一些黑奴抓捕活动,抓捕并屠杀了一个村落的黑人村民。 巴尔达亚后来搬迁到了亚速尔群岛中的特塞拉岛定居,他也是首批移民特塞拉岛上的葡萄牙人之一。关于其去世的时间和地点众说纷纭,普遍说法为1481年死于特塞拉岛的普拉亚。.

新!!: 亚速尔群岛和阿方索·贡萨尔维斯·巴尔达亚 · 查看更多 »

阿方索六世 (葡萄牙)

阿方索六世(Afonso VI,),澳門譯為亞豐素六世,绰号“胜利王”(o Vitorioso)。布拉干萨王朝的第二位葡萄牙国王(1656年-1667年在位)。 阿方索六世是布拉干萨王朝创建者若昂四世的儿子,1656年继承王位,由母亲摄政。阿方索六世从3岁起即瘫痪,且表现出精神病症状。应在1657年结束的摄政期延至1662年,早已超过摄政的年限。一些保守的贵族趁此扩充了自己的权利。摄政期的葡萄牙遭受了一系列的失败:1657年尼德兰进攻葡萄牙本土,封锁里斯本三个月之久;1661年,阿方索六世的姐姐卡特林娜嫁给了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原葡萄牙殖民地锡兰和孟买作为嫁妆给了英国。 由于1661年西班牙再次入侵葡萄牙,举国上下都对王太后摄政集团极为不满。1662年,第三任卡斯泰洛-麦略尔伯爵路易斯·德·瓦斯孔塞洛斯·伊·苏萨(Luís de Vasconcelos e Sousa, 3º conde de Castelo Melhor)发动政变,推翻摄政集团还政于国王,实际由他把持朝政。他在政府安排了年轻并胸怀大志的贵族。武装力量焕然一新,政府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同时因为西班牙在欧洲战场已精疲力尽,他对葡萄牙的每次战争都遭到顽强的抵抗。最终在1665年的蒙特格拉洛战役,结束了葡萄牙独立战争,阿方索六世因此被称为“胜利王”。 1666年卡斯泰洛-麦略尔伯爵促成了阿方索六世与萨伏依公爵和法国内穆尔公主的女儿玛利·弗兰索瓦丝的婚姻。然而国王的举止不配作为一位丈夫。1667年11月13日,他的弟弟佩德罗亲王发动政变,推翻卡斯泰洛-麦略尔伯爵的统治,并把阿方索六世流放到亚速尔群岛达7年之久。佩德罗以摄政亲王的名义对葡萄牙进行统治,恢复了贵族的权利。经过一些所谓的调查,证明了阿方索六世没有生殖能力,于是解除了阿方索六世与玛利·弗兰索瓦丝的婚姻。1668年佩德罗亲王娶了玛利·弗兰索瓦丝为妻。同年,葡萄牙与西班牙簽署和约,完全承认葡萄牙的独立,保持其边界和领土不变。 虚弱的阿方索六世最终于1683年在辛特拉去世,佩德罗遂正式成为葡萄牙国王,即佩德罗二世。 Category:葡萄牙君主 Category:布拉干薩王朝 A.

新!!: 亚速尔群岛和阿方索六世 (葡萄牙)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

葡萄牙共和国(República Portuguesa),简稱葡萄牙(Portugal)、葡國。明朝《坤輿萬國全圖》称之爲波爾杜瓦爾(或波爾杜曷爾)、拂朗機(或拂朗幾、佛朗機);亦有蒲都麗家等稱謂,清朝時稱博都雅,或者澳門也有譯作葡萄牙民國。 葡萄牙是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一个国家,西部和南部瀕臨大西洋,北部和东部則與西班牙相接;首都-里-斯本以西的罗卡角是歐洲大陸的最西端。除了欧洲大陆的本土之外,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群岛也是葡萄牙的领土。 現今葡萄牙邊界內的疆土,自古代開始就屢屢易主。葡萄牙曾是羅馬帝國版圖下的一員,期間曾被西哥特人和苏维汇人入侵,多方勢力相互角鬥;八世紀時,摩尔人征服了大部分的伊比利亚半岛,出現了較為一統的政權,也因而開啟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收復失地運動。長達數世紀的戰爭當中,葡萄牙以今天西班牙的加里西亞地區為基地,於1139年成立葡萄牙王國,由北而南逐步完成征服。 16世纪起,葡萄牙在大航海时代中扮演活躍角色,成為重要的海上強國。全盛時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共同簽署了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旨在將世界瓜分為兩半。現存歐洲國家當中,葡萄牙是為殖民歷史最悠久的一國,自從1415年攻占北非休达到1999年澳門政權移交(亦有一種算法為到2002年的東帝汶獨立為止),殖民活動長達幾近六百年。昔日龐大的殖民帝國,曾包括世界五十三個國家的部分領土,也使其官方語言葡萄牙語成為兩億四千萬人的共同母語,和世界第六大語言。但十九世紀開始,隨著最大殖民地巴西的獨立,葡萄牙的國勢快速地衰落。1910年10月5日革命推翻了葡萄牙王室,而成立不穩定的民主政權——葡萄牙第一共和国;卻在不久後又被保守派軍官領導的軍事政變推翻,是為新政時期,即葡萄牙第二共和国。直到1974年葡萄牙殖民地戰爭結束,反戰的康乃馨革命爆發,葡萄牙才重新成為自由民主國家。.

新!!: 亚速尔群岛和葡萄牙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历史

代里斯本的高楼大厦 1986年,苏亚雷斯成为60年来的第一位文人总统。1986年加入欧共体,1999年成为首批加入欧元区的国家之一。.

新!!: 亚速尔群岛和葡萄牙历史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帝國

葡萄牙帝國(Império Português)為歷史上第一個全球性殖民帝國,以及歐洲最早建立和最長久的殖民帝國(1415年─1999年)。 葡萄牙在15世紀進行的大西洋探險和1415年對休达的征服標誌著葡萄牙成為海上強權的開始。其後,葡萄牙開始大力發展航海學校,以及加強地图学的知識。在一個世紀後,葡萄牙終於成為歐洲首個打通往印度航線的國家。葡萄牙航海家如迪亞士,瓦斯科·達·伽馬,以及为西班牙国王服务的斐迪南·麥哲倫創下了不朽的航海歷史。 葡萄牙帝國國力在16世紀達至頂峰。但其後因為一度被鄰國西班牙联合统治,以及其他新興殖民帝國如英國、荷蘭和法國的競爭下,葡萄牙帝國開始走向衰落。18世紀後,葡萄牙便集中其在巴西及非洲殖民地的統治。而巴西殖民者為葡萄牙帶來的黃金重新振興了這個帝國。但無奈的是,1755年災難性的大地震卻嚴重打擊了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國際地位,加上1822年巴西的獨立和1890年英國打擊了其在非洲的擴張企圖,都使得這個殖民帝國趨向衰亡。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葡萄牙曾經嘗試抵抗殖民地發起的非殖民地化浪潮,並因此爆發了葡萄牙殖民地戰爭(1961年-1974年)。印度亦在1961年出兵并收复了葡萄牙位於印度的殖民地果阿和達曼-第烏兩地,這使得葡萄牙在亞洲只剩下澳門及东帝汶兩個殖民地。而經歷1974年康乃馨革命後,葡萄牙政府放棄其殖民地,直至葡萄牙政府在1999年12月20日,澳門主權移交中國後,葡萄牙帝國才正式宣告結束。.

新!!: 亚速尔群岛和葡萄牙帝國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行政區劃

葡萄牙的行政區劃,確立於康乃馨革命後制定的1976年《葡萄牙憲法》,共分為區(Distrito)、郡(Concelho)、堂區(Freguesia)等三個等級。.

新!!: 亚速尔群岛和葡萄牙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裔加拿大人

葡萄牙裔加拿大人(Portuguese Canadians;português canadiano or luso-canadiano)是指在加拿大出生的葡萄牙血统的加拿大公民或者从葡萄牙移民到加拿大的加拿大公民。2006年,一共有410,850人葡萄牙裔加拿大生活在加拿大,是加拿大人口的1.3%,大多数都居住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一共282,865人(69%),其次是魁北克57,445人(14%)和不列颠哥伦比亚34,660(8%)。.

新!!: 亚速尔群岛和葡萄牙裔加拿大人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裔美国人

葡萄牙裔美国人(Portuguese American;luso-americanos;norte-americanos de extração portuguesa or estado-unidenses de extração portuguesa)是指拥有葡萄牙人血统的美国人,包括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岛屿上的葡萄牙人。 一般来说,葡萄牙裔美国人常被定义为包括“葡萄牙语美国人”,准确地说,葡萄牙裔美国人只指从葡萄牙移民到美国的葡萄牙人,不包括其殖民地移民到美国的葡萄牙后裔。 葡萄牙裔美国人和其他欧洲裔美国人不同,他们热衷于学习自己的语言葡萄牙语,包括了移民到美国的葡萄牙以前殖民地巴西、佛得角等的葡萄牙后裔。.

新!!: 亚速尔群岛和葡萄牙裔美国人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足球丙级联赛

葡萄牙足球丙级联赛(Terceira Divisão Portuguesa) ,为葡萄牙足球联赛系统的第4级别。葡萄牙足球丙级联赛原为第3级别联赛,自1990–91赛季葡萄牙足球荣誉联赛(Liga de Honra)成立后,丙级联赛成为第4级别。丙级联赛现在分为8个组,即本土的A, B, C, D, E, F共6个组以及外岛的亚速尔群岛、马德拉群岛2个组。 Category:葡萄牙足球.

新!!: 亚速尔群岛和葡萄牙足球丙级联赛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本土

葡萄牙本土或葡萄牙大陆(Portugal continental)是葡萄牙位于伊比利亚半岛(欧洲大陆)上部分的通称。葡萄牙本土(o continente,大陆)常常是亚速尔和马德拉居民口中葡萄牙里斯本当局的含义。这是由于这两个自治区与葡萄牙其他地方的人文地理和行政地位有比较大的差异。1975年之前葡萄牙拥有非洲殖民地的时期,葡萄牙本土也被当地人称为大城市(metrópole)。.

新!!: 亚速尔群岛和葡萄牙本土 · 查看更多 »

自治区

自治区是一種行政区划類型。一個國家的自治區,其地方政府在內部事務方面,會擁有比其他同等級行政區來得高的自主空間。通常(但不是絕對),自治區的成立是因為其範圍內的主要居住民族在該國國內屬於少數,但也有其他的設置因素,例如一個與該國大部分土地分隔開的地區,也常常會被設置為自治區(例如西亞國家亞塞拜然的納希契凡自治共和國便屬此例)。.

新!!: 亚速尔群岛和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金·奧崔

歐馮·金·奧崔(Orvon Gene Autry,)是美国的一位乡村音乐歌手和演员。以「歌唱牛仔」(The Singing Cowboy)的形象走紅。金·奧崔是目前惟一一位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得到全部五種星的人,以表彰他在電影、電視、音乐、廣播、戲劇各方面的成就。他总计出版了640多只歌曲,拍摄了93部电影。20世纪30至60年代是其最为风光的时候,淡出娱乐圈后的奧崔在商业领域也有不俗的表现,他成功经营了数家电台与电视台,还曾创建一支棒球队。.

新!!: 亚速尔群岛和金·奧崔 · 查看更多 »

金丝雀

金丝雀(学名:Serinus canaria),属燕雀科丝雀属,毛色分黄色、白色和红色三种,翼長20-23厘米,体長約12.5厘米,体重15-20克,色彩鲜艳,鸣啭时间长而不间断,这是400年来人工选育的结果。属于鸣禽,现已成为家养宠物之一。笼养者平均寿命10-15年,有的能活20多年。野生金丝雀喜欢在灌木和树林间筑巢。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以及加那利群岛是金丝雀的繁殖地。 種名canaria來源於加那利群島,意思是「狗」。.

新!!: 亚速尔群岛和金丝雀 · 查看更多 »

艾尔萨斯号战列舰

艾尔萨斯号战列舰(SMS Elsass)为德意志帝国海军所建造的五艘不伦瑞克级前无畏战列舰的第二艘,于1901年开始进行,并于1904年投入舰队服役。它得名于当时的德意志帝国领地艾尔萨斯,即今法国阿尔萨斯地区。其姊妹舰还包括有不伦瑞克号、黑森号、普鲁士号和洛特林根号。舰只在入役后被编入德国本土舰队的第二战列分舰队,尽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它又被调至第四战列分舰队。艾尔萨斯号在战争中参加了于波罗的海针对俄国海军的行动,其中包括1915年8月的,期间它曾与俄国战列舰光荣号交火。至1916年,迫于船员短缺,它只得作储备闲置,并在战争的剩余时间里担当。 根据《凡尔赛条约》的规定,艾尔萨斯号在战争结束后被保留了下来,并于1923-24年间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它随水面舰队在魏玛国家海军服役直至1930年,然后再度作储备闲置。舰只于1931年从中除名,并在威廉港被短时用于。这艘过时的战列舰最终于1935年售予北德劳埃德,至翌年拆解报废。.

新!!: 亚速尔群岛和艾尔萨斯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若昂·瓦斯·科尔特-雷阿尔

若昂·瓦斯·科尔特-雷阿尔,(João Vaz Corte-Real,;?-1496年)是一位葡萄牙殖民者和探险家。一说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科尔特-雷阿尔便在一次航海探险途中发现了一片叫做“新鳕鱼之地”的陆地,这片土地被猜测实为今北美地区的一部分。 科尔特-雷阿尔曾是亚速尔群岛知名的殖民行政长官。1472年,圣若热岛被赠予科尔特-雷阿尔作为领地。1474年,他又调任至特塞拉岛,被维塞乌公爵夫人碧阿特丽丝公主任命为安格拉(今英雄港)总督。 16世纪的葡萄牙历史学家加斯帕·弗鲁图奥索在一本约著于1570至1580年间的名为《Saudades de terra》的著作中指出,是科尔特-雷阿尔发现了“Terra Nova do Bacalhau”(直译即为“新鳕鱼之地”),并猜测这片未经确认的土地即为北美的纽芬兰。弗鲁图奥索进一步指出,正是由于这项发现功绩,科尔特-雷阿尔才被授予了特塞拉岛的安格拉总督职位。不过,这一说法在当时的其他历史资料中只字未提。由于弗鲁图奥索缺乏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这一发现,其论点均建立在主观猜测的基础之上,后世历史学家并不普遍认同这一说法。 但无论如何,从小陪伴科尔特-雷阿尔一起航行的两个儿子米格尔和加斯帕·科尔特-雷阿尔,都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北美航海探险者。另外,据不完整的证据证明,葡萄牙曾和丹麦一同组织了联合航海探险,而科尔特-雷阿尔也随德国探险家迪德里克·皮宁和汉斯·波托尔斯特(可能还包括北欧探险家约翰·斯科尔夫斯)一同参与其中。.

新!!: 亚速尔群岛和若昂·瓦斯·科尔特-雷阿尔 · 查看更多 »

英葡關係

英葡關係,是指歷史上的英國和葡萄牙(包括現在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和葡萄牙共和國)之間的雙邊關係。兩國自1373年成立英葡聯盟起建交。葡萄牙仍實行君主制時,兩國王室亦有通婚。其後兩國曾因非洲殖民地問題而導致關係惡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兩國均為協約國的成員。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葡萄牙雖在戰爭中保持中立,但亦曾借出基地給英國為首的盟軍。 兩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維持著正面的雙邊關係。兩國均為歐洲聯盟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員。.

新!!: 亚速尔群岛和英葡關係 · 查看更多 »

雅科梅·德布鲁日

雅科梅·德布鲁日(Jácome de Bruges,Jacob van Brugge),是15世纪弗兰德斯贵族,是亚速尔群岛的首批殖民者之一,首任特塞拉岛总督。.

新!!: 亚速尔群岛和雅科梅·德布鲁日 · 查看更多 »

造成至少50人死亡的空难列表

此条目列出了自1923年至今的造成至少50人死亡的空难。包含商业航班、军事航班和货运航班。列表中记录有超过500次空难,共有超过540架飞机坠毁,事故地点包括所有7大洲和3大洋,死亡人数超过53,500人。其中的200起空难造成至少100人死亡,32起造成至少200人死亡,8起造成至少300人死亡,4起导致了超过500人死亡。.

新!!: 亚速尔群岛和造成至少50人死亡的空难列表 · 查看更多 »

柠檬

柠檬(Citrus limon, 英文簡稱: Lemon),是被认为原产亚洲的常绿小乔木,其果实为黄色椭圆状。.

新!!: 亚速尔群岛和柠檬 · 查看更多 »

探险家

探险家是为了探测新事物等目的而深入危险或不为人知的地方进行探索的人。探险者通常是来自一个国家或文明最先到达某地方的人。也可以指冒险家、旅行家或者职业航海家、飞行员等等。 探险的目的因人而异,可能包括军事、商业、学术、旅行、宗教等各种因素。.

新!!: 亚速尔群岛和探险家 · 查看更多 »

梅克伦堡号战列舰

梅克伦堡号战列舰(SMS Mecklenburg)是德意志帝国海军所建造的五艘维特尔斯巴赫级前无畏舰的最后一艘,于1900年5月开始在斯德丁的伏尔铿船厂进行,至1903年5月完工。作为由海军少将阿爾弗雷德·馮·鐵必制主导的首批主力舰,其姊妹舰还包括有维特尔斯巴赫号、韦廷号、策林根号和施瓦本号。其装备有四门,最高速度为。 梅克伦堡号在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服役于德国活动舰队的,并参加了和平时期例行的训练巡航和演习。当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8月爆发后,它及其姊妹舰又被动员至第四战列分舰队。舰只在波罗的海针对俄国海军力量参与了有限度的服务,也曾在北海担当。然而,来自潜艇和水雷的威胁以及船员的短缺,迫使帝国海军于1916年1月将其撤出现役。在余下的职业生涯中,梅克伦堡号于基尔先后被用作监狱船和。它于1920年1月从中除籍,并在次年出售报废。.

新!!: 亚速尔群岛和梅克伦堡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欧洲和北美洲世界遗产列表

本列表目前列出50个国家的世界遗产。 在这个列表中,代表文化遗产,代表自然遗产,代表双重遗产。 国家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顺序排列,基本上按照国家英文/法文名称的首字母排列;個別国家的遗产项目按照列入世界遗产的时间顺序排列,但由于官方列表的排列顺序时有变化,所以可能与官方排列顺序不一致。 说明: 依照,世界遗产所在地区共分为五类:.

新!!: 亚速尔群岛和欧洲和北美洲世界遗产列表 · 查看更多 »

欧洲西部时间

欧洲西部时间(Western European Time,缩写WET)和世界标准时间(UTC)相同。它被欧洲西部和西北部国家采用.

新!!: 亚速尔群岛和欧洲西部时间 · 查看更多 »

欧洲旗帜列表

本列表包括欧洲各国的国旗,以及欧洲各联盟、属地和地方的旗帜。.

新!!: 亚速尔群岛和欧洲旗帜列表 · 查看更多 »

汉诺威号战列舰

汉诺威号战列舰(SMS Hannover)是德意志帝国海军所建造的五艘德国级前无畏战列舰的第二艘,以普鲁士时期(现位于下萨克森州境内)的汉诺威省命名。汉诺威号及后续建造的三艘同级舰在设计和施工上均与主导舰德国号有略微差异,主要体现于推进系统和较厚的装甲。它于1904年11月开始进行,并于1907年10月投入舰队服役;此时距革命性“全重型火炮(all big gun)”概念的无畏号战列舰加入英国皇家海军已逾十个月。因此,作为主力舰的汉诺威号在完工之前便已沦为二流;无畏舰更强大的和更高的航速使得像汉诺威号这样的舰只在战列线交锋中毫无用处。 汉诺威号及其姊妹舰随舰队亲历了广泛的出动。该舰参与了所有重大的训练演习,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于914年7月爆发。汉诺威号及其姊妹舰立即被派往担当易北河河口的警卫任务,而舰队余部则仍在调动中。该舰还参加了多次舰队推进,并于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爆发的日德兰海战达到顶点。在战斗中,汉诺威号是第四支队的旗舰。日德兰之后,汉诺威号及其幸存的三艘姊妹舰从舰队中撤出现役以充当警戒舰。在1917年,汉诺威号曾被临时用作,然后再重回波罗的海的警卫任务。舰只于1918年12月、即战争结束后不久除役。 战后的德国海军编制——魏玛国家海军将汉诺威号召回了现役服务。从1921年至1931年,它随舰队服役了十年之久,直至再次退役。海军曾计划将该舰改造成无线电控制的飞机用靶舰,但却从未实现。舰只最终于1944年至1946年间在不来梅港被拆解报废。其舰钟则留存于德累斯顿的聯邦德國軍事史博物館内。.

新!!: 亚速尔群岛和汉诺威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月桂属

月桂属,学名 Laurus,樟科常绿小乔木,包括三个种:一)Laurus azorica,原产地亚速尔群岛及西班牙北部;二)Laurus novocanariensis,原产地马德拉、加纳利群岛及摩洛哥;三)月桂 Laurus nobilis,原产地地中海沿岸及近东。 Category:樟科.

新!!: 亚速尔群岛和月桂属 · 查看更多 »

时区列表

本列表列举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法定时区。 (带有*的地区使用夏令时:在夏天加一个小时,注意南半球地区的夏季时间跟北半球相反。).

新!!: 亚速尔群岛和时区列表 · 查看更多 »

愛德華·賴特 (數學家)

愛德華·賴特 (數學家)(Edward Wright),(),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英格兰数学家。在一次航海去亚速尔群岛后,他致力于航海误差方面的研究。他曾向东印度公司的成员就这一问题发表其演讲。.

新!!: 亚速尔群岛和愛德華·賴特 (數學家) · 查看更多 »

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

《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Tratado de Tordesillas,Tratado de Tordesilhas)是地理大发现时代早期,两大航海强国西班牙帝國和葡萄牙帝國在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调解下,于1494年6月7日在西班牙卡斯蒂利亚的小镇托尔德西利亚斯签订的一份旨在瓜分新世界的协议。 条约规定两国将共同垄断欧洲之外的世界,并将穿越当时已属葡萄牙的西非佛得角群岛与哥伦布最早为西班牙发现的美洲土地古巴岛和伊斯帕尼奥拉岛连线中点的经线作为两国的势力分界线。这条经线位于佛得角以西370里格,即西经46°37'附近。分界线以西归西班牙,以东归葡萄牙。西、葡两国分别于该年的7月2日和9月5日批准了该条约。这条分界线也被称为教皇子午线。 尽管当时欧洲人对新大陆地理勘测还十分模糊,西、葡两国都较好地履行了条约。然而,条约漠视了其他欧洲强国的权利,在英格蘭、法國崛起後,遭到抵制。.

新!!: 亚速尔群岛和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 · 查看更多 »

1852年大西洋飓风季

1852年大西洋飓风季是有纪录以来第一个所有热带气旋都达到飓风强度的大西洋飓风季,截至2016年,这种情况一共只发生过三次。全季经确认共形成五个热带气旋,第一个在八月中旬形成,最后一个于十月中旬消散,都在大西洋盆地每年绝大多数热带天气活动的时间范围内,不过本季没有任何两场风暴在同一时间共存,飓风学者迈克尔·切诺维斯认为其中两个气旋实际上是同一个。 本季可能还有其他未经确认的热带气旋形成,气象学家克里斯托弗·朗诗估计正式数据库中记载的每年风暴数量有可能比实际情况少六场,这主要是因为过去缺乏包括气象卫星在内的现代观测手段,部分热带气旋规模不大,同时船只观测记录不足,沿海地区居住的人口较少,部分风暴也没有直接对陆地构成显著影响。.

新!!: 亚速尔群岛和1852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853年大西洋飓风季

1853年大西洋飓风季包含八个确定存在但都没有登陆的热带气旋。气象机构在实际操作中认定11月26日多明尼加共和国上空还有第九场热带风暴存在,但美国国家飓风中心飓风数据库(大西洋飓风官方数据库)没有列入。第一号热带风暴是本季第一个天气系统,于8月5日出现。最后一个气旋是第八号飓风,于10月22日失去踪影,都在大西洋盆地每年绝大多数热带天气活动的时间范围内,飓风季中共两次有多个气旋同时存在。由于缺乏数据,八场风暴中有四场的路径已无从考证,只能确认气旋曾在某位置经过,所以无法提供详细信息。 全季八个热带气旋中有半数达到飓风标准,并且其中两个还成为大型飓风,即在现代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达到三级或以上强度。第三号飓风的最高强度达每小时240公里,已属四级飓风标准,最低气压低至924毫巴(百帕,27.3英寸汞柱),创下大西洋盆地热带气旋强度的新纪录,直到70余年后才被1924年古巴飓风超越。这场飓风在北卡罗莱纳州近海导致一艘双桅船失踪,致使40人遇难。第五号热带风暴虽然一直都在海上移动没有登陆,但还是在墨西哥韦拉克鲁斯产生狂风。第八号飓风在佛罗里达州北部和乔治亚州产生狂风大浪,乔治亚州因此受灾严重。.

新!!: 亚速尔群岛和1853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858年大西洋飓风季

1858年大西洋飓风季是有正式纪录以来,第二个所有热带气旋都达到飓风强度的大西洋飓风季。截至2016年,这种情况一共只发生过三次,另外两次分别是1852和1884年大西洋飓风季。本季首场风暴于6月12日在加勒比海西北部上空出现,最后一个气旋则在10月26日后失去踪影,都在大西洋盆地每年绝大多数热带天气活动的时间范围内。此外,本季曾有三个热带气旋同时存在。由于缺乏数据,有两场飓风的完整路径和强弱变化已经无从考证,只能确认风暴曾在某位置经过。气象机构在当时的实际操作中还认定9月17至18日间东大西洋上空有另一个热带气旋存在,但美国国家飓风中心的大西洋飓风正式数据库没有收录。不过,考虑到当时缺乏包括气象卫星在内的现代观测手段,基本上只有那些在海上遇到船只或是吹袭有人类居住陆地的风暴才有文献记载,所以实际形成的热带气旋可能更多。气象学家克里斯托弗·朗诗(Christopher W. Landsea)估计,1851至1885年间实际形成的风暴数量可能比数据库中要多零到六场。全季确认存在的六个北大西洋热带气旋中有五个是由气象学家何塞·费尔南德斯-帕塔加斯和亨利·迪亚兹在1995年出版的文献中首度记载。 6月12日,第一个天气系统在加勒比海西部出现,但其移动路线和强弱变化无从考证,只知气旋曾在某位置经过。8月5日,北大西洋上空存在的一个热带气旋同样只确知曾在某点经过,其他信息已不可考。9月14日,墨西哥湾东南部上空出现第三场风暴,气旋数小时后就吹袭佛罗里达州,对农作物造成重大破坏。海上多艘船只遭遇恶劣海况,陆地也受到狂风影响,并以缅因州灾情严重,风暴最终在9月17日消散。当天中大西洋上空又发展出另一个热带气旋,导致“幻影号”三桅帆船沉没,所幸无人丧生。下一场飓风于9月22日在巴哈马上空成型,但气旋虽然靠近陆地,产生的破坏却很小。10月21日,本季第六个也是最后一个天气系统在巴哈马上空出现。风暴存在后期在拿骚和百慕大沿海地区引发洪灾,最终于10月26日逐渐消散。 这年飓风季低迷的活跃程度还经累积气旋能量指数反映出来,数值仅有45。大致来说,气旋能量指数通过飓风强度和持续时间计算,强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的风暴,其指数也相应越高。只有在热带天气系统风速达到或超过每小时63公里(34节)或热带风暴强度时才会计算该指数,并纳入全面的气象公告,并且亚热带气旋的指数不会计入累积数值。.

新!!: 亚速尔群岛和1858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869年大西洋飓风季

1869年大西洋飓风季是大西洋飓风数据库中第一个热带气旋达到两位数的大西洋飓风季。起初气象学界以为本季只有三场风暴,但经现代重新分析发现另外还有七个气旋形成。此外,考虑到上个世纪缺乏包括气象卫星在内的现代观测手段,基本上只有那些在海上遇到船只或是吹袭有人类居住陆地的风暴才有文献记载,所以实际形成的热带气旋可能更多。气象学家克里斯托弗·朗诗(Christopher W. Landsea)估计,1851至1885年间实际形成的风暴数量可能比数据库中要多零到六场。全季所有热带天气活动都发生在8月中旬至10月上旬的短短两个月内。 全季十场风暴中有七场达到飓风强度,四场曾登陆美国。按强度来看,全季有四个气旋并列最强,在现代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属三级飓风标准,其中一个还以最高强度袭击新英格兰并造成严重破坏,至少夺走一条人命。萨克斯比风暴是本季最有名的飓风,因英国皇家海军军官S·M·萨克斯比提前近一年预测而得名,是有纪录以来首场在缅因州产生飓风强度狂风的风暴。气旋引起重大破坏和严重洪灾,沿途共夺走37条人命,并以芬迪湾沿岸灾情最为严重,海潮高达21.6米。.

新!!: 亚速尔群岛和1869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897年大西洋飓风季

1897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活跃度偏低,仅形成六个热带气旋,其中四个曾经登陆。有三场风暴达到飓风强度,但都没有发展成大型飓风,即达到现代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三级或以上标准。本季第一个气旋的形成时间就异常之晚,于8月31日在佛得角以南海域出现。风暴的最大持续风速为每小时155公里,相当于二级飓风强度,是本季最强飓风。气旋位于亚速尔群岛以北洋面时产生狂风巨浪,导致一艘船同全部45名船员一起葬身大海。9月10日,第二场风暴在佛罗里达海峡出现,然后增强成飓风并向西北方向穿越墨西哥湾,吹袭路易斯安那州后不久于9月13日逐渐消散,共夺走29条人命,经济损失约为15万美元(1897年美元)。 9月20日,第三场风暴在墨西哥湾东南部发展形成。气旋沿美国东岸移动并造成大面积破坏,其中佛罗里达州灾情最为严重。9月25日,加勒比海西北部出现第四场风暴。气旋围绕古巴移动,路径呈半圆形,最终于四天后在佛罗里达州近海失去踪影。古巴因大风和洪灾受到轻度破坏。10月9日,第五号飓风在向风群岛附近出现。气旋向西移动,然后蜿蜒向东北方向穿越加勒比海,最终袭击古巴。该国受到轻度破坏,海上有艘载有230人的船沉没,其中42人获救,余下的188人推定已经死亡。本季最后一个气旋于10月23日在巴哈马附近出现,之后吹袭北卡罗莱纳州的外滩群岛,还在弗吉尼亚州东南部引发严重洪灾,导致六人遇难,最终在10月29日失去踪影。 这年飓风季的活跃程度还经累积气旋能量指数反映出来,数值为55。大致来说,气旋能量指数通过飓风强度和持续时间计算,强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的风暴,其指数也相应越高。只有在热带天气系统风速达到或超过每小时63公里(34节)或热带风暴强度时才会计算该指数,并纳入全面的气象公告,并且亚热带气旋的指数不会计入累积数值。.

新!!: 亚速尔群岛和1897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899年大西洋飓风季

1899年大西洋飓风季共形成十个热带气旋,其中半数成为飓风,两场达到大型飓风强度,即达到现代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的三级或以上标准,其中一个还是有纪录以来大西洋盆地持续时间最长的热带气旋。本季第一个气旋于6月26日在墨西哥湾东北部首次出现,最后一场风暴于11月10日在百慕大附近消散,都在大西洋盆地每年绝大多数热带天气活动的时间范围内。经季后再分析,大西洋飓风数据库新增两个十月存在的热带气旋。9月3至4日,共有三个气旋同时存在。 全季以第三号飓风产生的影响最大,风暴又名圣奇里亚科飓风,飓风季过后的分析结果表明这也是有纪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西洋热带气旋。风暴沿途先后吹袭小安的列斯群岛、波多黎各、多明尼加共和国、巴哈马、佛罗里达州、南卡罗莱纳州、北卡罗莱纳州、弗吉尼亚州和亚速尔群岛,损失数额约有2000万美元,至少夺走3656条人命。另外,卡拉贝尔飓风也在多明尼加共和国及佛罗里达州西北狭长地带构成大面积破坏,至少导致九人遇难,单佛罗里达州的损失数额就有约100万美元。十月,第九号飓风在古巴和牙买加引发洪灾,同时还对南、北卡罗莱纳州和弗吉尼亚州构成轻度破坏。 这年飓风季的活跃程度还经累积气旋能量指数反映出来,数值为150。大致来说,气旋能量指数通过飓风强度和持续时间计算,强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的风暴,其指数也相应越高。只有在热带天气系统风速达到或超过每小时63公里(34节)或热带风暴强度时才会计算该指数,并纳入全面的气象公告,并且亚热带气旋的指数不会计入累积数值。.

新!!: 亚速尔群岛和1899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02年大西洋飓风季

1902年大西洋飓风季确认存在五个热带气旋,其中三个曾登陆美国。第一场风暴最初于6月12日在加勒比海西北部出现,最后一个气旋于11月6日在纽芬兰与拉布拉多东南方向较远处洋面消散,都在大西洋盆地每年绝大多数热带天气活动的时间范围内,不过全季没有任何两场风暴同时存在。 全季五个热带气旋中有三个成为飓风,但均未达到大型飓风标准,即在现代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都未达三级飓风强度。之前的1901年大西洋飓风季也没有大型飓风,这也是1864和1865年大西洋飓风季过后首次有连续两个大西洋飓风季没有大型飓风形成。本季只有第二号飓风曾造成显著影响,在德克萨斯州产生狂风和洪灾,部分地区受到严重破坏。风暴还催生出龙卷风,其中一场导致五人遇难。 这年飓风季的活跃程度很低,累积气旋能量指数仅有28,是1890年后的最低值。大致来说,气旋能量指数通过飓风强度和持续时间计算,强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的风暴,其指数也相应越高。只有在热带天气系统风速达到或超过每小时63公里(34节)或热带风暴强度时才会计算该指数,并纳入全面的气象公告,并且亚热带气旋的指数不会计入累积数值。.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02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09年格兰德艾尔飓风

1909年格兰德艾尔飓风(1909 Grand Isle hurricane)是一场规模庞大且致命的大型飓风,在古巴各地和墨西哥湾北岸造成重大破坏,夺走至少400条人命。气旋于1909年9月13日在伊斯帕尼奥拉岛经热带扰动发展成型,起初在朝西北偏西的牙买加前进期间缓慢增强,于两天后达到热带风暴强度并转向西北逼近古巴。9月16日,气旋强度达到现代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一级飓风标准,再进一步增强至持续风速每小时155公里强度后于9月18日登陆古巴比那尔德里奥省。风暴一度在陆地上空减弱,但很快又在墨西哥湾上空重新增强,于次日达到风力时速195公里的最高强度。接下来飓风在小幅减弱后加快移动速度,于9月21日从路易斯安那州格兰德艾尔附近登陆。气旋进入陆地上空后急剧减弱,最终于次日在密苏里州上空逐渐消散。 风暴引起的狂风巨浪在古巴夺走29条人命,除此以外加勒比地区基本未受影响。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遭受重大破坏,两州确知有371人死亡,刷新美国历史上最六致命的飓风纪录,但之后已被另外五个热带气旋超越。路易斯安那州沿海地区出现强烈风暴潮,一直向内陆行进3.2公里远,将5000人的住房摧毁。各灾区另外还有成千上万的民宅失去屋顶,电报通信陷入瘫痪。整场飓风沿途一共造成价值1100万美元的破坏。.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09年格兰德艾尔飓风 · 查看更多 »

1912年大西洋飓风季

1912年大西洋飓风季是有可靠纪录以来第一个在11月形成大型飓风的大西洋飓风季,即有风暴达到现代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三级飓风标准。全季共包含11个热带气旋,其中七个成为热带风暴,四个增强成飓风,一个达到大型飓风标准。第一个热带气旋于4月4日发展成型,最后一场风暴在11月21日消散。本季以人称牙买加飓风的最后一场风暴强度最高,造成的破坏也最严重。气旋在牙买加降下暴雨,至少造成100人死亡,损失数额约为150万美元。此外,风暴还在古巴夺走五条人命。 第四和第六号飓风也造成较大影响,其中第四号飓风在美国墨西哥湾部分沿岸地区产生大浪和强烈的风暴潮,对局部地区构成重大破坏,并以阿拉巴马州的莫比尔和佛罗里达州的彭萨科拉情况严重,经济损失约为3.9万美元,另有一人在驳船倾覆后遇难。第六号飓风令墨西哥东北部和德克萨斯州南部近海波涛汹涌并降下暴雨,在内陆引发洪灾。风暴导致15人丧生,损失数额约为2.8万美元。全季所有气旋一共导致至少122人死亡,损失总额接近160万美元。 这年飓风季的活跃程度还经累积气旋能量指数反映出来,数值为57。大致来说,气旋能量指数通过飓风强度和持续时间计算,强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的风暴,其指数也相应越高。.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12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13年大西洋飓风季

1913年大西洋飓风季是连续第三个在六月前就至少发展出一个热带气旋的大西洋飓风季,不过当时“大西洋飓风季”尚未正式定义,现今则是以每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全季第一个热带低气压于5月5日形成,最后一个天气系统于10月30日转变成温带气旋。8月30日至9月4日,本季第七和第八个热带气旋同时存在。 全季十个热带气旋中有六个成为热带风暴,四个增强成飓风,但都没有达到大型飓风标准,即都没有达到现代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三级飓风强度,是1900年后第六个没有大型飓风的大西洋飓风季。本季最强飓风的最高风速为每小时140公里,只达一级飓风标准,但在北卡罗莱纳州导致五人死亡,损失数额至少有400万美元。全季首场飓风也在德克萨斯州夺走一条人命,第五号飓风则在南卡罗莱纳州造成价值至少75000美元的破坏。 这年飓风季的低迷活跃程度还经累积气旋能量指数反映出来,数值仅36。大致来说,气旋能量指数通过飓风强度和持续时间计算,强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的风暴,其指数也相应越高。只有在热带天气系统风速达到或超过每小时63公里(34节)或热带风暴强度时才会计算该指数,并纳入全面的气象公告,并且亚热带气旋的指数不会计入累积数值。.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13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20年大西洋飓风季

1920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所有热带风暴和飓风都集中在九月,其他月份虽然也有热带气旋形成,但都没有达到热带风暴标准。1920年时气象机构还没有正式规定“飓风季”的起止时间,现今则是以每年6月1日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第一号飓风是本季首场风暴,于9月7日发展成型,最后一个气旋是热带低气压,于10月27日转变成温带气旋。全部六场风暴中有四场曾同其他气旋同时存在。 全季六个热带气旋中有五个达到热带风暴强度,四个进一步强化成飓风,但都没有达到大型飓风标准,即都未达到现代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三级飓风强度,是1900年后第七次出现这种情况。第二号飓风是本季破坏最严重的风暴,最高风速为每小时155公里,只达到二级飓风标准,在路易斯安那州夺走一条人命,并导致价值145万美元的破坏。第三号飓风在北卡罗莱纳州致使一人丧生,第五号飓风则在佛罗里达州间接引起一人遇难。 这年飓风季的活跃程度还经累积气旋能量指数反映出来,数值为30。大致来说,气旋能量指数通过飓风强度和持续时间计算,强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的风暴,其指数也相应越高。.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20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25年大西洋飓风季

1925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活跃度很低,一共只形成四个热带气旋,其中一个达到飓风强度。首场风暴于8月18日发展成型,最后一个气旋在12月1日消散。1925年时气象机构还没有正式规定“飓风季”的起止时间,现今则是以每年6月1日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不过本季第一场风暴形成时飓风季已正式开始两个半月,最后一个气旋则持续到正式时段过去后。之后数十年间,大西洋飓风季的活跃程度有越来越高的趋势,所以飓风季的正式结束时间逐渐从10月31日后移至11月30日。 本季后两场风暴都对多地产生影响,其中最后一个气旋的影响范围包括古巴至罗德岛州。第三场风暴对德克萨斯州沿海地区造成的影响很小,仅有海岸沿线部分地点测得烈风强度风力。最后一场风暴对佛罗里达半岛沿海多个海滩构成严重破坏,损失数额估计有数百万美元,坦帕附近还有四人丧生。柑橘种植业蒙受损失的赔偿数额至少有60万美元,海上发生多起事故,导致至少55人遇难。.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25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28年大西洋飓风季

1928年大西洋飓风季一共只形成七个热带气旋,其中六个增强成热带风暴,四个进一步强化成飓风,一个成为大型飓风,并且最高强度达到现代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五级飓风标准。全季以奥基乔比飓风最为强劲,造成的破坏也最严重,是美国历史上致死人数第二多的热带气旋。本季第一个天气系统人称匹尔斯堡飓风,于8月3日在小安的列斯群岛附近形成。气旋穿越巴哈马并登陆佛罗里达州,造成两人死亡和价值23.5万美元的破坏。首场风暴成型数天后,海地飓风于8月7日在向风群岛南部附近形成。气旋先后袭击海地、古巴和佛罗里达州,造成至少210人遇难,经济损失约为200万美元。第三个热带气旋造成的影响缺乏文献记载。 全季以人称奥基乔比飓风的第四号飓风强度最高、影响最大,是本季唯一的五级飓风。风暴以五级强度吹袭波多黎各,大、小安的列斯群岛多个岛屿遭受“重大破坏”,其中瓜德罗普和波多黎各灾情特别严重。气旋接下来又以四级飓风强度经过巴哈马,在部分岛屿造成人员丧生和严重破坏,然后以四级飓风强度袭击西棕榈滩,狂风对当地构成重创。内陆洪灾和风暴潮致使奥基乔比湖决堤,将附近多个城镇淹没,至少夺走2500条人命,飓风至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致命的热带气旋,仅次于1900年加尔维斯顿飓风。整场风暴一共导致至少4079人死亡,经济损失达一亿美元。之后的三个天气系统都没有影响陆地,1928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所有风暴至少夺走4289条人命,损失总额超过1.02亿美元。 这年飓风季的活跃程度还经累积气旋能量指数反映出来,数值为83。大致来说,气旋能量指数通过飓风强度和持续时间计算,强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的风暴,其指数也相应越高。.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28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29年大西洋飓风季

1929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活跃度很低,一共只形成五个热带气旋,其中三个增强成飓风,一个达到大型飓风标准,即达到现代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的三级飓风或以上强度。全季首场风暴于6月27日在墨西哥湾成型,次日成为飓风后吹袭德克萨斯州,在大面积地区产生狂风,共造成三人死亡,经济损失保守估计为67.5万美元。 第二场风暴人称巴哈马飓风,在小安的列斯群岛北面形成,最大持续风速高达每小时250公里,最低气压924毫巴(百帕,27.3英寸汞柱),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四级飓风上限,是全季最强烈的热带气旋。风暴以最高强度经过巴哈马,再经小幅减弱后袭击佛罗里达州,共夺走59条人命,经济损失至少236万美元。之后形成的三个气旋都没有影响陆地,最后一个于10月22日转变成温带气旋。气象学界此前八十年里一直认为本季只有四个热带气旋,但经2010年的重新分析后认定最后一场风暴实际上是两个气旋。 这年飓风季的活跃程度还经累积气旋能量指数反映出来,数值为48。大致来说,气旋能量指数通过飓风强度和持续时间计算,强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的风暴,其指数也相应越高。.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29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30年4月28日日食

1930年4月28日日食是一次全環食,發生於1930年4月28日(苏联東北部的部分日偏食區域為4月2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本影末端與地表距離很小時,由於地表呈弧形,食帶中心附近地表被本影覆蓋,形成日全食,而食帶中心較遠的區域內本影未能接觸地表,使地表被偽本影覆蓋,形成日環食。這種同一次日食中先後出現全食和環食的稱為全環食。與單純的日全食和日環食類似,全環食的本影和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也會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美国,日環食經過了美国、加拿大、紐芬蘭,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的大部分區域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30年4月28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30年大西洋飓风季

1930年大西洋飓风季是有纪录以来除1914年大西洋飓风季外活跃度最低的大西洋飓风季,一共只形成三个达到热带风暴强度的天气系统。三场风暴中有两场达到飓风标准,并且都成为大型飓风,即按现代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标准都达到三级飓风或以上强度。第一场风暴于8月21日在中大西洋成型。一个多星期后,人称多米尼加共和国飓风的第二场风暴形成,最高风速达到每小时250公里,属四级飓风标准。全季第三场、也是最后一场风暴于10月21日消散。 全季形成的风暴很少,只有第二场飓风曾经登陆。但是,这场风暴对大安的列斯群岛构成重创,并以多米尼加共和国灾情特别严重,飓风之后又登陆古巴及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北卡罗莱纳州,只是这些地区灾情相对较轻。估计单多米尼加共和国就有两千至八千人因风暴丧生,是有纪录以来最致命的大西洋飓风之一。本季其他风暴都没有影响陆地,但第一场飓风曾令开放海域的一艘游轮受损。 本季的活跃程度也通过相对较低的累积气旋能量指数反映出来,只有50。大致来说,气旋能量指数以飓风强度和持续时间计算,强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的风暴,其指数也相应越高。只有在热带天气系统风速达到或超过每小时63公里(34节)或热带风暴强度时才会计算这项指数,并纳入全面的气象公告。.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30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32年8月31日日食

1932年8月31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32年8月31日(東半球爲9月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加拿大和美国兩國,日偏食則覆蓋了整個北美洲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32年8月3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33年大西洋飓风季

1933年大西洋飓风季是有纪录以来第二活跃的大西洋飓风季,共计有20场风暴在大西洋西北部形成。其中第一场风暴于1933年5月14日形成,最后一个气旋在同年11月17日消散。6月28日到10月7日,大西洋上只有13天没有热带气旋存在。这年飓风季创下了气旋数量的新纪录,一直到21世纪初才由形成多达28场风暴的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超越。不过考虑到像卫星监控这样的技术要到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应用,更早时期的热带气旋历史数量往往并不可靠,所以那些没有逼近人口稠密地区或海上航道,特别是强度较弱,持续时间短的风暴有可能仍然未能发现。考虑到缺乏全面观察对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有飓风研究人员估计,1933年大西洋飓风季可能一共产生了24个热带风暴。 全季的一共20场风暴中有11场达到飓风强度,其中6个成为大型飓风,持续风速超过每小时179公里。有两场飓风持续风速一度达到每小时260公里,可以在数十年后开始沿用的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中达到五级飓风的最高等级标准。本季形成了多场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风暴,其中有8场导致超过20人遇难。已知的全部20场风暴中,只有3个自始至终都未对陆地产生影响。.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33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46年11月23日日食

1946年11月23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46年11月2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洲大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通常每年有2次日食,而1946年共有4次,全都是日偏食。本次日食是其中第四次,即最後一次。.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46年11月2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46年大西洋飓风季

1946年大西洋飓风季于1946年6月16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15日结束,每年大西洋盆地绝大多数热带气旋都是这段时间形成。全季所有风暴都没有在美国导致人员伤亡,这在历史上并不多见。首场风暴于6月13日在墨西哥湾成型,最后一个气旋于11月3日在佛罗里达州近海消散。全季共形成七场热带风暴,其中三场成为飓风,但都没有达到大型飓风强度,即都未达到现代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三级飓风标准,这在1940年后尚属首次,下一次重现则要到1968年。气象机构起初没有发现10月初亚速尔群岛附近存在的第五号热带风暴,经过现代重新分析才于2014年加入大西洋飓风数据库。 虽然所有热带风暴都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陆地,但构成的整体影响很小,损失总额不到1000万美元,美国也没有人员因这些风暴丧生。全季以第四号飓风最为强劲,在美国东岸近海向东北移动期间摧毁挪威“马里尔二世号”油轮,致使16人溺毙,但这不属风暴直接导致的人员遇难事故。第二场风暴存在早期就曾吹袭北卡罗莱纳州,之后又对该州恐怖角构成轻微破坏。第五个热带气旋转变成温带气旋后重创亚速尔群岛,导致120名渔夫失踪。佛罗里达飓风重创古巴西部的甘蔗作物,致使该国五人死亡。此外,风暴还在佛罗里达州造成价值520万美元的破坏,其中大部分是柑橘作物受损。最后一场风暴对奥基乔比湖附近庄稼构成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破坏。.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46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50年大西洋飓风季

1950年大西洋飓风季是大西洋飓风数据库中对大西洋盆地生成风暴命名的第一个大西洋飓风季,所使用的名称来自海陆军联合拼音字母,第一个获得命名的风暴名为“艾伯”(Able,指代“A”),第二个为“贝克”(Baker,指代“B”),以此类推。这一季相对来说非常活跃,共形成了16个热带风暴,其中11个发展到了飓风强度,并且按照现代用于为飓风强度分级的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其中又有6场飓风的最大持续风速达到了三级或更高标准,即属大型飓风。本季第12场风暴起初没有获得命名,也没有纳入年度汇总,另外还有3场风暴是经过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飓风研究部的大西洋飓风再分析计划才发现。在这次再分析计划以前,1950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气旋能量指数曾创下新纪录,一直保持到21世纪才由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打破。但现代研究人员经重新审核后认为,这年的多场风暴强度要弱于预期,这样飓风季的气旋能量指数指也就要低于起初的计算。 本季的热带气旋共计造成88人死亡,经济损失达到3850万美元(1950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8月12日形成的飓风艾伯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正式命名的大西洋飓风,这场风暴擦过北卡罗莱纳州海岸,之后又穿越了加拿大大西洋省份。飓风多格是本季最强烈的飓风,其强烈达到了五级飓风的标准,给背风群岛造成严重破坏。本季有两个大型飓风对佛罗里达州产生了影响,飓风依兹创下了美国历史上24小时降雨量的新纪录;飓风金袭击了迈阿密闹市区,造成2775万美元(1950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的损失。一年中有两场大型飓风登陆,使1945至1950年成为历史上首次在5年间有5场大型飓风登陆美国,这一纪录一直保持了半个世纪才被2000至2005年追平。全年最后一个气旋是场没有命名的热带风暴,于11月13日消散。.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50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61年大西洋飓风季

1961年大西洋飓风季于6月15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15日结束,通常情况下每年大西洋盆地的绝大多数热带或亚热带气旋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本季形成的大型飓风数量创下新纪录,直到44年后才被追平。按热带风暴数量计算,飓风季的活跃程度超过平均水平,共有11场获命名的风暴。飓风安娜于7月20日在向风群岛附近的东加勒比海发展形成,是本季首场风暴。气旋对向风群岛构成轻度破坏,然后又以飓风强度袭击英属洪都拉斯(今伯利兹),再在中美洲产生大风并引发洪灾。安娜一共导致一人死亡,经济损失约为30万美元。接下来一个半月,大西洋的热带天气活动陷入沉寂,直至飓风贝特西于9月2日成型。贝特西的最高强度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的四级飓风标准,但自始至终位于海上,所以没有对陆地造成影响。 飓风卡拉是本季影响最大的风暴之一,达到五级飓风强度后仅有小幅减弱就直接袭击德克萨斯州,造成43人丧生,损失总额约为3亿2574万美元。飓风黛比最高达到三级飓风标准,主要在东太平洋活动。气旋存在早期令佛得角天气恶劣,致使一架飞机坠毁,共60人死亡。接下来,黛比又以一级飓风强度(有可能已转变成温带气旋)吹袭爱尔兰岛。飓风埃丝特是本季形成的下一场风暴,一度威胁以大型飓风强度袭击新英格兰,但实际上却快速弱化,登陆马萨诸塞州时已降级成热带风暴。气旋产生的总体影响很小,经济损失约为600万美元,但因造成美国海军飞机失事而引起七人遇难。此后,无名热带风暴和飓风弗朗西丝都只对陆地构成轻微影响。10月中旬,热带风暴格尔达又在牙买加和古巴东部引发洪灾,致使12人丧生。 飓风哈蒂是本季强度最高的风暴,在飓风季后期形成并在达到五级标准后袭击伯利兹。哈蒂经确认共导致319人丧生,损失数额约6030万美元。由于伯利兹市所受破坏太过严重,首府不得不迁至内陆的贝尔墨邦。风暴残留之后还可能在东太平洋促成热带风暴西蒙娜。11月初,有热带低气压在波多黎各降下小雨,之后又增强成飓风珍妮。热带风暴英加是本季最后一场风暴,但没有对陆地产生影响,于11月8日消散。9月11日,大西洋盆地上空有贝特西、卡拉和黛比三场飓风同时存在,是1893年后首次出现这种情况,下一次则是超过三分之一个世纪之后的1998年。总体而计,1961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所有热带气旋共导致348人遇难,损失总额约3亿9100万美元。.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61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61年飓风黛比

飓风黛比(Hurricane Debbie)是有纪录以来于9月袭击爱尔兰岛最强烈的一场气旋,并且很可能是仅有的一个吹袭不列颠群岛的热带气旋。黛比是1961年大西洋飓风季期间第四个获得命名的风暴,源于8月下旬首次发现时还位于中非上空的一片组织结构良好的热带扰动天气。系统逐渐向西行进,于9月5日离开塞内加尔海岸进入大西洋。估计系统这时已经成为热带风暴,但气象部门要一直到两天后才开始发布公告。9月6日晚,黛比以强烈热带风暴或是飓风的最低标准强度从佛得角南部经过,引起一架飞机失事,导致群岛上有60人丧生。离开群岛后的几天时间里,风暴先是向西北偏西前进,之后又转向北上,但在连续几天里由于数据缺乏,系统的具体情况难以确定。一直到9月10日一架商用客机遇到风暴后才确定了其位置。次日,黛比达到最高强度,最大持续风速为每小时195公里,属于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三级飓风标准。 飓风在最高强烈下保持了超过一天时间,然后逐渐减弱,前进速度也渐渐放缓。到了9月13日,黛比因受到西风带的影响而开始向东北偏东方向加速行进。9月15日,系统以飓风的最低标准强度从亚速尔群岛西部上空经过。但气象部门无法确定风暴这时是仍属热带气旋还是已转变成温带气旋。接下来黛比在逼近不列颠群岛的过程中得以强化,于9月16日在西爱尔兰海岸掠过。之后不久,系统经确认已转变成温带气旋并继续向东北进发。风暴残留之后转向东进,先后袭击了挪威和俄罗斯,于9月19日消散。 袭击爱尔兰岛时,黛比仍然是一场强烈的风暴,岛上大部分地区的风速都创下新纪录,近海纪录下时速183公里的最强阵风。狂风造成大范围破坏和干扰,刮倒了数以万计的树木,还有大量供电线缆中断。不计其数的建筑物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许多较小的建筑物被毁。大面积的大麦、玉米和小麦作物毁于一旦。黛比共计夺走了整个爱尔兰岛18人的生命,其中爱尔兰共和国12人,北爱尔兰6人。爱尔兰共和国遭受的经济损失约为4000到5000万美元(1961年美元,相当于年的到美元),北爱尔兰也有至少400万美元(1961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大不列颠岛部分地区也受到了时速超过160公里狂风的摧残。.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61年飓风黛比 · 查看更多 »

1962年大西洋飓风季

1962年大西洋飓风季是1939年后最不活跃的大西洋飓风季,只形成五个获命名的风暴。飓风季于1962年6月15日正式开始,但首场风暴直到8月26日才形成。飓风阿尔玛掠过外滩群岛后在新斯科舍南面转变成温带气旋,虽在新英格兰摧毁上百艘船,但产生的降水总体利大于弊。热带风暴贝基于八月下旬在东大西洋形成,所在位置比历史上绝大多数北大西洋热带气旋更偏东面,并且还是有纪录以来所有形成后向北方移动的大西洋风暴中位置最靠东面的气旋。热带风暴西莉亚于九月在小安的列斯群岛东侧登场,在百慕大附近以环形路线移动后逐渐消散。飓风黛西是全季造成破坏最严重的风暴,在新英格兰导致约110万美元损失。风暴在缅因州的降雨量创下新纪录,引发的多起交通事故共造成22人丧生。飓风埃拉是本季最后一场风暴,也是强度最高的一场,虽在美国东岸近海没有登陆,但依旧致使两人死亡。 除五场获命名的风暴外,全季还形成三个热带低气压。第一个于八月吹袭德克萨斯州,引发街道洪灾并夺走三条人命。第二个热带低气压在佛罗里达州西岸近海形成,产生百年一遇的降水并引起大面积洪灾,对5000套房屋构成影响并造成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破坏。第三个热带低气压于十月经过加勒比地区并袭击尼加拉瓜。11月15日,1962年大西洋飓风季正式结束。.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62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63年7月20日日食

1963年7月20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63年7月20日(亚洲大多爲7月2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日本、苏联、美国阿拉斯加州、加拿大、美国本土,日偏食則覆蓋了整個北美洲、亚洲東北部、欧洲西北部。.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63年7月2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0年3月7日日食

1970年3月7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70年3月7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墨西哥、美国、加拿大、圣皮埃尔和密克隆,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絕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70年3月7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2年7月10日日食

1972年7月10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72年7月10日(亚洲大多爲7月1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苏联、美国阿拉斯加州、加拿大,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的大部分及周边部分地區。.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72年7月1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2年大西洋飓风季

1972年大西洋飓风季是1930年后最不活跃的大西洋飓风季,一共只形成4场获得命名的风暴。飓风季于1972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或亚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段。亚热带风暴阿尔法是本季首场风暴,于5月23日在美国东南部近海发展形成并袭击佛罗里达州,造成轻度破坏并有两人丧生。此后虽有多个热带低气压形成,但经确知影响陆地的只有第五号热带低气压。 飓风艾格尼丝是本季最具知名度的风暴,对美国造成的破坏程度创下新纪录,直到7年后才被1979年的飓风弗雷德里克超越。从古巴最西侧掠过后,飓风从佛罗里达州西北狭长地带登陆,造成至少21亿美元(1972年美元)的巨额损失,还夺走137条人命,其中大部分都是由宾夕法尼亚州和纽约州的内陆洪灾引起。飓风贝蒂是本季强度最高的风暴,在亚速尔群岛以西达到风力时速165公里的最高强度。热带风暴卡丽从马萨诸塞州近海经过,产生暴雨并导致4人丧生,但破坏程度较轻,损失数额仅178万美元。 另外几场获得命名的风暴分别是唐恩、查理和德尔塔,都没有对陆地构成显著影响。受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制约,飓风季的活跃程度很低,一共仅形成4场热带风暴和3场亚热带风暴,其中3场达到飓风强度。同时,本季还是1944至2015年间仅有的5个没有大型飓风形成的大西洋飓风季,另外4个分别是1968、1986、1994和2013年大西洋飓风季。此外,1972年大西洋飓风季还首次为亚热带风暴命名,不过采用的名称是北约音标字母,而不是标准名单上的名称。合并计算,全季所有风暴一共造成137人死亡,经济损失超过21亿美元。.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72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73年大西洋飓风季

1973年大西洋飓风季是第一个应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为热带气旋分级的大西洋飓风季,这种分级方式由赫伯特·萨菲尔(Herbert Saffir)和罗伯特·辛普森发明,1971年面世。全季共形成24个热带或亚热带气旋,其中只有八个达到热带风暴强度,四场成为飓风,仅一场达到大型飓风标准。1973年大西洋飓风季比1972年大西洋飓风季要活跃得多,但其中造成重大影响的很少。全季近半数风暴曾影响陆地,其中只有一场造成重大破坏。 飓风季于1973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每年大西洋盆地绝大多数热带气旋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不过本季第一个天气系统是在4月18日成型,提前一个多月拉开飓风季序幕,并且6月1日前还形成三个低气压,只是都没有达到热带风暴强度。飓风爱丽丝是全季首场获命名的风暴,于7月1日形成,是有纪录以来第一个在七月吹袭百慕大的气旋。一个多月后,第二场飓风布伦达成型并吹袭坎佩切湾东岸,导致十人丧生,对墨西哥的破坏严重程度创下新纪录。 8月下旬,热带风暴克里斯汀在几内亚上空成型,成为有纪录以来形成位置最偏东面的热带气旋。飓风艾伦是本季最强风暴,最高强度达到三级飓风标准,但自始至终位于海上。热带风暴吉尔达是全季最后一场获命名的风暴,也是有纪录以来第一个转变成亚热带气旋的热带气旋。全季没有风暴名称退役,但由于1979年大西洋飓风名单中大量增加男性人名,本季采用的多个名称换成男性人名后就再也没有使用过。.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73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73年飓风弗兰

飓风弗兰(Hurricane Fran)最初又名亚热带风暴布拉沃(Subtropical storm Bravo),是1973年10月的一场一级飓风,虽然行进路径很长,但基本没有造成破坏。系统源自10月1日伊斯帕尼奥拉岛近海的东风波,在十月首周缓慢发展,到4日时已形成下层低气压区,对流活动也有增长。10月8日,系统成为亚热带低气压,不久后再升级成亚热带风暴布拉沃。气旋继续强化并发展出越来越明显的热带天气系统特征。经过10月10日侦察机确认,风暴已转变成热带气旋,并在升级成飓风的同时获名“弗兰”。 受西风带中的低气压区影响,飓风快速朝东北移动。到了10月11日,弗兰已在绕过亚速尔群岛后达到风力时速130公里、最低气压978毫巴(百帕,28.88英寸汞柱)的最高强度。由于行经洋面水温逐渐降低,风暴在逼近法国海岸期间于10月12日转变成温带气旋。抵达陆地前不久,系统被冷锋吸收。整场风暴自始至终对陆地的影响都很小。.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73年飓风弗兰 · 查看更多 »

1974年12月13日日食

1974年12月13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74年12月1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洲大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74年12月1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5年5月11日日食

1975年5月11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75年5月11日(北美洲西北部的部分地區爲5月1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整個欧洲、亚洲北部、北美洲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75年5月1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9年2月26日日食

1979年2月26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79年2月26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美国、加拿大、格陵兰,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的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79年2月26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86年10月3日日食

1986年10月3日日食是一次全環食,發生於1986年10月3日(苏联最東端的日偏食區域爲10月4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本影末端與地表距離很小時,由於地表呈弧形,食帶中心附近地表被本影覆蓋,形成日全食,而食帶中心較遠的區域內本影未能接觸地表,使地表被偽本影覆蓋,形成日環食。這種同一次日食中先後出現全食和環食的稱為全環食。與單純的日全食和日環食類似,全環食的本影和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也會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和日全食均只經過了丹麥海峽和北大西洋的部分海域,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的絕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9人組成的觀測隊克服許多不利條件,乘坐飛機在空中觀測到了日全食。.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86年10月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87年3月29日日食

1987年3月29日日食是一次全環食,發生於1987年3月2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本影末端與地表距離很小時,由於地表呈弧形,食帶中心附近地表被本影覆蓋,形成日全食,而食帶中心較遠的區域內本影未能接觸地表,使地表被偽本影覆蓋,形成日環食。這種同一次日食中先後出現全食和環食的稱為全環食。與單純的日全食和日環食類似,全環食的本影和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也會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阿根廷、加蓬、赤道几内亚、喀麦隆、中非、蘇丹、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索马里,日全食未經過陸地,日偏食則覆蓋了南美洲中南部、非洲絕大部分、中东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87年3月2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87年大西洋飓风季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1987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活跃度低于平均水平。本季于1987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每年大西洋盆地的绝大多数热带气旋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但5月24日就有热带低气压在巴哈马群岛中部以东约640公里海域成型,提前拉开飓风季序幕。虽然开局较早,但本季第一个达到热带风暴强度的气旋直到8月9日才形成,距飓风季正式开始已经过了一个多月,比通常情况下也要晚一个月。第十四号热带低气压是全季最后一场风暴,于11月4日同弱温带低气压区合并。气象机构在本季开始发布热带风暴观察预警和警告,取代以往的烈风观察预警和警告。此外,1987年飓风季还是有纪录以来为数不多的几个没有在美国导致人员丧生的大西洋飓风季之一,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则是1981年。 飓风季中共形成14个热带低气压,其中半数达到热带风暴强度。气象部门在当时的实际操作中把第一场热带风暴归类成热带低气压,之后经重新分析再升级成热带风暴。全季共有三个热带气旋达到飓风标准,其中一个成为大型飓风,即强度可以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达到三级或以上。飓风艾米莉是本季最强风暴,也是造成破坏最严重的气旋,摧残多米尼加共和国和百慕大期间共造成价值8030万美元(1987年美元)的损失。第十四号热带低气压则是全季最致命的风暴,经过牙买加期间共夺走六条人命。本季全部七场热带风暴中有三场自始至终没有对陆地产生影响。.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87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87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1987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活跃程度低于平均水平,形成的命名风暴数量低于平均值,因此整个大西洋盆地出现的风暴影响也较小。美国全年都没有出现飓风导致的人员丧生,是1976年后第四次出现这种情况。飓风季于1987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每年绝大多数热带气旋都是这段时间在大西洋盆地形成和发展,但这年首场风暴早在5月25日就已形成,第十四号热带低气压是本季最后一个气旋,于11月4日消散。1987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中记录全年大西洋盆地所有热带或亚热带气旋形成、增强、减弱、登陆、转变成温带气旋以及消散的具体信息。还包括实际操作中没有发布的信息,如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在风暴过后的回顾。包括最大持续风速、位置、距离在内的所有数字都是经四舍五入换算成整数。 本季一共形成14个热带低气压,其中有七个增强成热带风暴,三场达到飓风强度,一场成为大型飓风。整个大西洋盆地的热带天气活动低迷主要是因持续存在的强烈垂直风切变导致,大部分风暴都因风切变影响而无法强化,导致无论命名风暴数还是飓风数都很少。飓风阿琳和飓风艾米莉是全季最具影响的两场风暴。飓风阿琳约在热带风暴强度下保持14.5天后才强化成飓风,创下热带风暴升级成飓风所花时间的最长纪录。飓风艾米莉是本季仅有的大型飓风,在达到最大持续风速每小时205公里的最高强度后冲击多明尼加共和国,造成三人丧生,经济损失估计有8030万美元(1987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87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 查看更多 »

1987年飓风阿琳

飓风阿琳(Hurricane Arlene)是1987年大西洋飓风季持续时间最长的热带气旋,也是该季第一场飓风和首场获命名的风暴。系统源自北卡罗莱纳州海岸沿线逐渐衰减的锋面天气系统所关联的低气压区,成型后总体保持向东移动,逐渐穿越大西洋,期间多次大幅转向。8月13日,气旋以弱热带风暴强度掠过百慕大,然后继续在海上前进。8月20日,阿琳一度停止移动,再于两天后升级成飓风。8月24日清晨,风暴在北大西洋极北洋面上空转变成温带气旋,然后回转东南,于8月26日在伊比利亚半岛附近逐渐消散。 阿琳在百慕大产生时速93公里的强风和3.7米的大浪,该岛遭受的破坏程度很轻。此时正有一位盲人在海上驾船前行,希望能成为史上首位独自穿越大西洋的盲人,飓风引起的恶劣海况和狂风在前后两天内对他的船造成价值8000美元的破坏。8月26至27日间,气旋残留还在西欧多地降下暴雨。.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87年飓风阿琳 · 查看更多 »

1988年大西洋飓风季

1988年大西洋飓风季是一次活跃程度属中等水平,但却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大西洋飓风季,共有多达15场热带气旋直接对陆地产生影响。飓风季从1988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段,但早在5月30日时就有热带低气压在加勒比海发展形成,提前拉开了这年热带天气活动的序幕。不过,第一个获得命名的热带风暴阿尔贝托却要到飓风季开始两个多月后的8月8日才形成,比通常情况要晚一个多月。热带风暴基斯是全年的最后一场风暴,于11月24日转变成温带气旋。 本季共计产生19个热带低气压,其中12个达到热带风暴强度。有一场热带风暴在起初的实际操作中归类为热带低气压,但之后经再度分析后重新归入热带风暴。共有5个热带气旋达到飓风强度,其中又有3场达到大型飓风标准。 颶風吉爾伯特是全季最具影响的气旋,创下当时最强烈大西洋飓风的新纪录。这场飓风途经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对墨西哥和许多岛屿国家造成灾难性的破坏,其中又以牙买加特别严重。风暴沿途共计造成超过300人死亡,其中大部分都发生在墨西哥,经济损失高达50亿美元(1988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以四级强度袭击尼加拉瓜的飓风琼也导致超过200人丧生,经济损失约20亿美元(1988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这场飓风之后还进入东太平洋并因此重新归类、命名为热带风暴米利安。.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88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90年大西洋飓风季

1990年大西洋飓风季是1969年后最活跃的大西洋飓风季,于1990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段。但有一个热带低气压在本季正式开始前就已形成。 虽然非常活跃,但本季产生的天气系统强度不高,并且大部分始终位于海上。全季的另一个不同寻常之处在于,没有任何一个热带气旋以热带风暴或更高强度登陆美国,热带风暴马可也在登陆前不久降级成热带低气压,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则要追溯到1962年,自有纪录以来,这种情况一共只出现过6次,另外4次分别是1853、1862、1864和1922年。 本季共有两场飓风因造成重大影响而闻名。飓风戴安娜在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州和伊达尔戈州夺走了约139条人命,风暴还引起大规模破坏,但具体财产损失数额缺乏统计。飓风克劳斯在马提尼克引发洪灾,之后又与热带风暴马可和锋面天气系统共同作用,在美国东南部产生瓢泼大雨。飓风季过后,两场飓风的名称均予退役,今后永远都不会再在北大西洋热带气旋命名时采用。.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90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90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1990年大西洋飓风季创下了当时单个飓风季获命名风暴数量的新纪录,全季大西洋盆地共有14个热带气旋获得命名。飓风季从1990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形成的时间段,不过今年的第一号热带低气压早在5月24日就已形成,飓风娜娜是本季最后一场风暴,于10月21日消散。 本飓风季一共产生了16股热带低气压,其中14股增强成热带风暴,8场达到飓风标准,1场成为大型飓风。虽然这一季中获得命名的风暴数量刷新了原有纪录,但由于大部分热带气旋都比较弱或是一直在海上徘徊,因此只有两场风暴因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分别是飓风戴安娜和热带风暴马可。全季最强烈的热带气旋则是飓风古斯塔夫。 本时间轴中记录了全年大西洋盆地所有热带和亚热带气旋形成、增强、减弱、登陆、转变成温带气旋以及消散的具体信息。美国国家飓风中心每年都会对前一年飓风季的所有天气系统进行重新分析,并根据结果更新其风暴数据库,因此以下时间轴中还包含有实际操作中没有发布的信息。包括风速、位置、距离在内的所有数字都是经四舍五入换算成整数。.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90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 查看更多 »

1990年飓风丽丽

飓风丽丽(Hurricane Lili)是1990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一个中等强度热带气旋。系统是由中大西洋上空的亚热带气旋转变而成,在向西逼近美国东岸期间升级成飓风。风暴快速向西南偏西方向移动,不过最大持续风速始终没有超过每小时120公里。10月11日从百慕大以南约230公里海域经过后,风暴开始缓慢转向北上,因此没有登陆美国,在到达北卡罗莱纳州哈特拉斯角东南偏东方向约322公里洋面时减弱成热带风暴,并在此期间蜿蜒转向东北加速朝加拿大大西洋省份前进。10月14日,丽丽在新斯科舍近海转变成温带风暴,并于不久后登陆纽芬兰岛。 丽丽一度对百慕大构成威胁,该岛因此在风暴逼近期间进入飓风警告生效状态,但事实证明这只是虚惊一场,当地只出现阵风和小雨。部分计算机模型没有料到丽丽会转向北上,因此继续西进的飓风又对美国东岸构成显著威胁,南卡罗莱纳州里特河水湾到特拉华州亨洛彭角之间地区接获多份飓风观察预警和警告。风暴之后转朝北面移动,只在北卡罗莱纳州和宾夕法尼亚州引起轻度海滩侵蚀。丽丽在转变成温带气旋的同时开始影响加拿大大西洋省份,在新斯科舍和纽芬兰岛产生狂风,不过,没有出现风暴造成破坏和人员伤亡的报道。.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90年飓风丽丽 · 查看更多 »

1991年大西洋飓风季

1991年大西洋飓风季是24年来首个没有任何一场飓风是由东风波发展而成的大西洋飓风季,而大部分北大西洋热带气旋的源头都是东风波。本次飓风季于6月1日正式开始,持续到11月30日结束。由于整个大西洋上空的风切变以往年要高,这一飓风季是四年来活跃程度最低的。第一个风暴安娜(Ana)于7月2日在美国东南部近海形成,但没有造成较大影响就已消散。本季形成的另外两个热带风暴丹尼(Danny)和埃里卡(Erika)没有对陆地构成显著影响,其中丹尼在小安的列斯群岛以东消散,而埃里卡则在穿越亚速尔群岛后转变成温带气旋。此外,本飓风季还形成了四个没有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热带低气压,其中第二个低气压吹袭了墨西哥并带去了大范围降雨。 飓风鲍勃是本飓风季造成损失最严重的风暴,也是当时美国历史上造成损失最大的十场飓风之一。这场飓风在掠过北卡罗莱纳州外滩群岛和纽约州长岛后在罗得岛州登陆,共计造成了高达15亿美元(1991年美元,相当于年美元)的损失,还导致17人死亡,其中受灾最严重的是马萨诸塞州。本飓风季最强烈的飓风是克劳德特,在百慕大附近达到每小时215公里的最高风速,不过风暴虽然在百慕大附近经过,但没有造成任何损失。热带风暴法比安是本季唯一穿过或接近古巴和佛罗里达州的热带风暴,虽然产生了暴雨,但也没有造成任何损失。飓风格雷斯是本季最后一个获得命名的风暴,其本身虽然没有造成严重影响,但给一股东北风暴发展成强烈飓风提供了能量,后一场飓风之后由一位作家命名为完美风暴。这场风暴造成的经济损失总计超过2.08亿美元(1991年美元,相当于年美元),还导致13人丧生。高达10米的海浪袭击了从加拿大到佛罗里达州以及更东南部的波多黎各海岸线,超过38000人家中停电,沿海巨浪导致道路和建筑物被淹,新英格兰部分地区受到的损失比两个月前的飓风鲍勃还要严重。风暴之后在墨西哥湾暖流上空转变成飓风,最后于11月2日在新斯科舍上空消散。.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91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92年大西洋飓风季

1992年大西洋飓风季于1992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每年绝大多数热带气旋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但本季首场未命名的亚热带风暴早在一个多月前就于4月21日在中大西洋成型。飓风安德鲁是本季首场获命名的风暴,于8月中旬形成,比有纪录以来绝大多数大西洋飓风季的首场风暴成型日期都要晚得多,但是,安德鲁也是这年最强烈、且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最严重的气旋,创下美国热带气旋导致损失数额的新纪录。飓风先是重创巴哈马,然后以持续风速每小时280公里的五级飓风强度登陆佛罗里达州,之后又袭击路易斯安那州,共夺走65条人命,经济损失高达260亿美元(1992年美元)。 飓风邦尼和飓风查利都在亚速尔群岛产生热带风暴强度大风,其中邦尼还致使一人丧生。热带风暴达尼埃尔是除安德鲁外本季唯一登陆美国的风暴,也是有纪录以来登陆德玛瓦半岛的少数几个热带气旋之一。气旋对美国新英格兰和中大西洋地区构成轻度破坏,还导致两人遇难。飓风弗朗西斯是本季最后一场飓风,没有对陆地产生显著影响。风暴在中大西洋发展成型,自始至终远离陆地,最终仅在纽芬兰岛降下小雨。除上述七场风暴外,本季还形成三个热带低气压,其中第一号热带低气压在古巴和佛罗里达州引发洪灾,另外两个热带低气压都没有影响陆地。综合计算,1992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所有热带或亚热带气旋共导致73人死亡,损失总额约为265.02亿美元(1992年美元)。.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92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92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1992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活跃程度远低于平均水平,一共只形成六个获命名的热带气旋。本季于1992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每年大西洋盆地的绝大多数热带气旋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和发展。不过,第一号亚热带风暴早在4月21日就已形成,是自1968年开始记录亚热带气旋以来第一个在四月形成的亚热带气旋。1992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记录全年大西洋盆地所有热带或亚热带气旋形成、增强、减弱、登陆、转变成温带气旋以及消散的具体信息。还包括实际操作中没有发布的信息,如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在风暴过后的回顾。包括最大持续风速、位置、距离在内的所有数字都经四舍五入换算成整数。 全年共计形成三个热带低气压、一场亚热带风暴、两场热带风暴和四场飓风,无论风暴、飓风还是大型飓风数量都远低于大西洋飓风季平均值。飓风季正式开始后形成的第一个气旋是第一号热带低气压,于6月25日形成,在佛罗里达州西南部和古巴引发严重洪灾,比那尔德里奥省、马坦萨斯省和哈瓦那省都出现暴雨。飓风安德鲁是全年最强的风暴,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五级飓风标准。飓风于8月袭击佛罗里达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创下热带气旋在美国造成损失数额的新纪录,共导致68人丧生,经济损失估计高达265亿美元。热带风暴达尼埃尔于9月25日从德玛瓦半岛登陆弗吉尼亚州,引发轻度洪灾,新泽西州以东有一艘船因海况恶劣沉船,有一人因此遇难。飓风弗朗西斯是本季最后一个气旋,于10月30日转变成温带气旋,并在不久后消散。.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92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 查看更多 »

1992年飓风邦尼

飓风邦尼(Hurricane Bonnie)是1992年大西洋飓风季中一场持续时间很长的风暴,也是该季第三场热带风暴(包括四月的亚热带风暴)和第二场飓风。气旋于9月17日在中大西洋高纬度海域成型,之后存在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没有遇到足够强度的转向气流,所以有一个多星期几乎没有移动。9月27日,飓风开始缓慢向东面和东北方向的亚速尔群岛前进。9月30日,风暴在转变成温带气旋前短暂对该群岛构成影响,但没有报导表明当地因此遭受破坏。.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92年飓风邦尼 · 查看更多 »

1996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1996年大西洋飓风季于1996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段。全季共形成13场命名风暴,其中9场达到飓风标准,6场成为大型飓风,分别是飓风伯莎、爱德华、弗兰、霍滕斯、伊西多尔和丽丽。这个时间轴中记录了全年大西洋所有热带或亚热带气旋形成、增强、减弱、登陆、转变成温带气旋以及消散的具体信息。还包括实际操作中没有发布的信息,如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在风暴过后进行的回顾。包括最大持续风速、位置、距离在内的所有数字都是经四舍五入换算成整数。 飓风塞萨尔、飓风弗兰和飓风霍滕斯是本季最具破坏性的风暴。其中飓风塞萨尔(进入东太平洋后得名飓风道格拉斯)对哥伦比亚北部和中美洲南部构成重创,夺走至少51条人命,是全季最致命的飓风。飓风弗兰对美国造成高达32亿美元的损失,还导致26人遇难,其中又以北卡罗莱纳州灾情最重。飓风霍滕斯在波多黎各西南部和多米尼加共和国东部产生倾盆大雨,造成21人丧生,经济损失1.27亿美元。1997年春,世界气象组织将这3个风暴的名称退役,今后永远都不会再在北大西洋热带气旋命名时采用。.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96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 查看更多 »

1996年热带风暴亚瑟

热带风暴亚瑟(Tropical Storm Arthur)是1996年6月中旬在南、北卡罗莱纳州引发轻度洪灾的一个热带气旋,于6月16日经巴哈马以东逐渐增长的对流区发展而成,是这年大西洋飓风季第一个热带气旋和第一个获命名的风暴。系统逐渐组织,于6月17日成为热带低气压,然后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于7月19日在美国东南部近海成为热带风暴并获名“亚瑟”,并于当天达到风力时速75公里的最高强度。 7月20日清晨,亚瑟经小幅减弱后登陆北卡罗莱纳州。袭击该州后,风暴又回到海上并进一步弱化成热带低气压,到6月21日已转变成温带气旋。整场风暴造成的影响很小,仅在南、北卡罗莱纳州产生小雨和中浪,还在佛罗里达州催生出一场龙卷风。气旋造成的损失总额约为100万美元(1996年美元),但没有导致人员丧生。.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96年热带风暴亚瑟 · 查看更多 »

1997年大西洋飓风季

截至2015年,1997年大西洋飓风季仍是有纪录以来最后一个没有热带气旋在8月形成的大西洋飓风季,这个月份通常来说都是大西洋盆地一年中热带天气活动最强烈的。飓风季于1997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段。本季的活跃程度很低,一共只形成7场获得命名的风暴,此外还有1个热带低气压和1场未编号的亚热带风暴,这也是继1961年以来大西洋盆地首次在8月完全没有热带气旋活动。1997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活跃程度很低,但同年的东太平洋飓风季和西太平洋台风季都很活跃,分别形成了19和29场风暴,这主要是因为受到强烈的圣婴-南方振荡现象影响。与存在该现象的过往年份一样,大西洋热带海域的热带气旋形成受到限制,北纬25°以南只形成两场热带风暴。 6月1日,巴哈马以北海域发展出亚热带风暴,再于次日消散,没有对陆地产生影响,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在当时的实际操作中并没有发现这场风暴,所以也就没有为其编号。6月30日,热带风暴安娜在南卡罗莱纳州近海形成,再于7月4日消散,对北卡罗莱纳州有轻微影响。本季首场飓风比尔从7月11日持续到13日,给纽芬兰岛带去小雨。热带风暴克劳德特在比尔消散时发展形成,致使北卡罗莱纳州近海波涛汹涌。飓风丹尼是全季最具破坏性的风暴,引起大规模洪灾,其中又以阿拉巴马州受灾最为严重。丹尼一共夺走了9条人命,经济损失约有1亿美元(1997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飓风埃里卡的外围雨带令小安的列斯群岛受到强烈海浪和阵风的冲击,导致两人死亡,经济损失约1000万美元(1997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热带风暴格雷斯的前身天气系统在波多黎各引发轻度洪灾。第五号热带低气压和热带风暴费边都没有对陆地产生显著影响。合并计算,1997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所有风暴一共造成12人丧生,引起的破坏总价值约为1亿1146万美元(1997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97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97年飓风埃里卡

飓风埃里卡(Hurricane Erika)是1997年大西洋飓风季最强烈且持续时间最长的热带气旋,源于这年9月3日的一股东风波,在向西北偏西方向穿越热带大西洋期间逐渐增强,于9月4日达到飓风强度,成为该季第5场获得命名的风暴和第3场飓风。埃里卡在小安的列斯群岛以北近海掠过,之后受逐渐副近的低压槽影响而转向北上。飓风迅速强化,成为本季唯一的大型飓风,于9月8日达到持续风速每小时205公里的最高强度。在最高强度下保持了约24小时后,系统因行经海域水温降低而减弱,之后转向东进,先减弱成热带风暴,最终在经过亚速尔群岛后转变成温带气旋。 小安的列斯群岛北部因这场飓风降下小雨,风力也不大。蒙塞拉特岛上的苏弗里埃尔火山曾于飓风经过数星期前喷发,埃里卡将火山灰云带到安地卡岛上空,这种情况非常罕见。飓风产生的大浪在波多黎各北部引起海滩侵蚀,还导致两名冲浪者遇难。中等强度阵风令背风群岛和波多黎各数以千计的居民失去供电,波多黎各和美属维尔京群岛一共遭受了1000万美元(1997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损失。亚速尔群岛同样出现阵风和小雨。埃里卡是1997年8至9月间大西洋盆地仅有的热带气旋,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则要追溯到超过60年前的1929年。.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97年飓风埃里卡 · 查看更多 »

1998年飓风妮科尔

飓风妮科尔(Hurricane Nicole)是1998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最后一场飓风,系统于11月24日经亚速尔群岛以南的锋面低气压区发展而成,然后在朝西南偏西方向移动期间快速增强至每小时110公里风速。逐渐进入系统上空的上层低压槽产生强烈风切变,导致妮科尔很快降级成热带低气压。 低压槽过去后,气旋因外界大气环境中的风切变减少而稳步增强。受逐渐逼近的冷锋影响,妮科尔转向东北,并在进入水温异常温暖的洋面后达到飓风标准。12月1日,风暴达到风力时速135公里的最高强度,然后在北大西洋上空迅速减弱直至消散。截至2015年,有纪录以来在12月存在的大西洋飓风还只有5场,妮科尔便是其中之一。.

新!!: 亚速尔群岛和1998年飓风妮科尔 · 查看更多 »

2000年12月25日日食

2000年12月25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2000年12月25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洲大部和亚速尔群岛。 通常每年有2次日食,而2000年共有4次,全都是日偏食。本次日食是其中第四次,即最後一次。.

新!!: 亚速尔群岛和2000年12月25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02年飓风凯尔

飓风凯尔(Hurricane Kyle)是有纪录以来持续时间第五长的大西洋热带或亚热带气旋,也是2002年大西洋飓风季第11个获得命名的风暴和第3场飓风,于9月20日由百慕大东南偏东方向的一股亚热带气旋发展而成。系统蜿蜒向西行进,先是转变成热带气旋,后又在9月25日增强为飓风。之后的两个星期时间里,凯尔总体向西移动,其强度因外界环境的变化出现了多次波动。10月11日,风暴转向东北并以热带风暴强度在南卡罗莱纳州的查尔斯顿和北卡罗莱纳州的长滩附近登陆。10月12日,凯尔被一股逐渐逼近的冷锋吸收而消散,这时其作为热带天气系统已经存在了22天。 这场飓风给百慕大带去了小幅降水,当地没有出现严重破坏。风暴两次登陆美国,带去的中等程度降雨引起局部山洪爆发,还有多条道路封闭。南卡罗莱纳州有一家养老院和多套移动房屋中的居民因洪水而被迫撤离。凯尔还催生了至少4场龙卷风,其中一场袭击了南卡罗莱纳州的乔治敦,导致8人受伤,7幢建筑物被毁,还有106套受损。这场气旋一共造成了约500万美元(2002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的破坏,但没有直接引起人员丧生。不过,风暴的温带残留之后导致不列颠群岛近海间接有一人遇难。.

新!!: 亚速尔群岛和2002年飓风凯尔 · 查看更多 »

2003年3月

没有描述。

新!!: 亚速尔群岛和2003年3月 · 查看更多 »

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的风暴

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是一次较为活跃的大西洋飓风季,于美国时间2003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的时间段,但本次飓风季无论是在正式时间段之前和之后都存在热带天气系统活动,热带风暴安娜早在4月20日开始形成,这时离飓风季正式开始还有超过40天的时间,全年的风暴活动一直持续到了12月11日。 本季是有纪录以来最活跃的大西洋飓风季之一,共计产生21个热带低气压,其中16个达到热带风暴强度并因此获得命名,7个达到飓风强度,3场成为大型飓风,还有1场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最高的五级强度。全季最具影响的风暴分别是飓风法比安、伊莎贝尔和胡安,其名称也因飓风造成的严重破坏而退役。飓风季期间的所有风暴一共夺走至少92条人命,还造成44亿美元的破坏。.

新!!: 亚速尔群岛和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的风暴 · 查看更多 »

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是一次较为活跃的大西洋飓风季,于2003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形成的时间段,但本次飓风季无论是在正式时间段之前和之后都存在热带天气系统活动,这在之前50年里还是仅有的一次。热带风暴安娜早在4月20日开始形成,这时离飓风季正式开始还有超过40天的时间,全年的风暴活动一直持续到了12月11日。这个时间轴中记录了全年大西洋所有热带气旋形成、增强、减弱、登陆、转变成温带气旋以及消散的具体信息。还包括实际操作中没有发布的信息,如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在风暴过后进行的回顾。包括最大持续风速、位置、距离在内的所有数字都是经四舍五入换算成整数。 本季共计产生了21个热带低气压,其中16个达到热带风暴强度并因此获得命名,7个达到飓风强度,3场成为大型飓风,这意味着其最大持续风速可以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中达到三级或以上。飓风法比安、飓风伊莎贝尔和飓风胡安分别对百慕大、美国东部和新斯科舍产生了严重影响,其名称也因此予以退役。费边和胡安都是其影响地区有纪录以来造成破坏最严重的飓风,共计导致16人丧生,经济损失达4.5亿美元(2003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飓风伊莎贝尔是全季最强烈、最致命和最昂贵的风暴,在大西洋开放海域三度达到五级飓风强度,之后在登陆美国东岸前减弱成二级飓风,造成51人遇难,经济损失达53.7亿美元(2003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

新!!: 亚速尔群岛和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 查看更多 »

2003年热带风暴安娜

热带风暴安娜(Tropical Storm Ana)是有纪录以来北大西洋在4月份出现的第一个热带气旋,并且截至2014年仍然是唯一一个。作为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的首场风暴,安娜的形成还标志着自1851年开始有可靠气象记录以来大西洋飓风季第5早的开局。系统源于4月20日百慕大以西一股非热带低气压发展成的亚热带气旋,形成后向东南偏东方向移动并逐渐组织,于4月21日转变成热带气旋并达到最大持续风速每小时95公里的最高强度。安娜转向东北偏东,由于风切变和稳步逼近冷锋的影响而逐渐减弱,于4月24日转变成温带气旋。 风暴掠过百慕大并造成小雨,系统残留还给亚速尔群岛和英国带去降水。安娜产生的大浪导致佛罗里达州沿海的一艘船倾覆,夺走了两人的生命。.

新!!: 亚速尔群岛和2003年热带风暴安娜 · 查看更多 »

2003年飓风凯特

飓风凯特(Hurricane Kate)是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持续时间第二长的热带气旋,也是该季第11场热带风暴、第5场飓风和第3场大型飓风,源于9月25日热带大西洋中部的一股东风波。系统的行进路线很不寻常,先后四次大幅转向。风暴向西北方向前进,但受副热带高压脊出现薄弱环节的影响转向东进。凯特增强成飓风,并在围绕中层低气压移动期间突然向西大幅转向,于10月4日强化成风力时速205公里的大型飓风。风暴之后又围绕反气旋边缘急剧向北转向并逐渐减弱,在从纽芬兰岛以东经过期间转变成温带气旋。这场温带风暴又持续了3天,最终在斯堪的纳维亚附近失去踪影。 这场飓风对陆地的影响很小,仅限于给纽芬兰岛带去的暴雨和中等强度大风。凯特一度对加拿大大西洋省份构成威胁,飓风胡安在仅一周前曾对该国新斯科舍构成重创。.

新!!: 亚速尔群岛和2003年飓风凯特 · 查看更多 »

2004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2004年大西洋颶風季是有纪录以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为惨重的大西洋飓风季之一,于2004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形成的时间段lll ku p,但这年的风暴活动一直持续到了12月。本时间轴中记录了全年大西洋盆地所有热带和亚热带气旋形成、增强、减弱、登陆、转变成温带气旋以及消散的具体信息。美国国家飓风中心每年都会对前一年飓风季的所有天气系统进行重新分析,并根据结果更新其风暴数据库,因此以下时间轴中还包含有实际操作中没有发布的信息。包括风速、位置、距离在内的所有数字都是经四舍五入换算成整数。 全季一共形成了16个热带低气压,15个获得命名的风暴,其中9个达到飓风标准,6个成为大型飓风。本季共有6场获得命名的风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和阿拉巴马州登陆,分别是热带风暴邦尼、飓风查利、飓风弗朗西丝、飓风伊万和飓风珍妮,其中有3场飓风的持续风速至少达到每小时185公里(大型飓风强度)。这也是有纪录以来唯一一个有4场飓风对佛罗里达州产生影响的大西洋飓风季,其中飓风伊万并没有在该州登陆,但仍带去了飓风强度的狂风。.

新!!: 亚速尔群岛和2004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 查看更多 »

2004年飓风达尼埃尔

飓风达尼埃尔(Hurricane Danielle)是2004年大西洋飓风季期间的首场佛得角型飓风,也是该季第4个获得命名的热带气旋和第3场飓风。系统于2004年8月13日在大西洋东部形成,所处位置一直在中大西洋上空,于8月16日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二级飓风强度,然后因水温降低而减弱,于8月21日退化成残留低气压,最终在8月24日逐渐消散。 达尼埃尔自始至终没有接近陆地,所以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只在转向北上时短暂对亚速尔群岛构成威胁。.

新!!: 亚速尔群岛和2004年飓风达尼埃尔 · 查看更多 »

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

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是有纪录以来最活跃的大西洋飓风季,至今仍保持着多项纪录。全季对大范围地区造成毁灭性打击,共导致3,913人死亡,损失数额更创下新纪录,高达1592亿美元。本季单大型飓风就有7场之多,其中5场在登陆时仍有大型飓风强度,分别是颶風丹尼斯、艾米莉、卡特里娜、丽塔和威尔玛,大部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是这5场飓风引起。墨西哥的金塔纳罗奥州和尤卡坦州,以及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和路易斯安那州都曾两度受大型飓风袭击;古巴、巴哈马、海地,美国的密西西比州和德克萨斯州,还有墨西哥的塔毛利帕斯州都曾直接受1场大型飓风冲击,还有至少1场在附近掠过。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是本季受灾最严重的所在,飓风卡特里娜产生高达10米的风暴潮,引发毁灭性洪灾,密西西比州沿海地区的大部分建筑物被毁,风暴之后又令新奥尔良防洪堤决口,整个城市因此受到重创。此外,飓风斯坦同温带气旋共同影响,在中美洲多地引发致命的泥石流,其中又以危地马拉灾情最为严重。 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是有纪录以来第一个超越同年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数量的大西洋飓风季。根据历史统计数据,西太平洋每年会形成26个热带气旋,而大西洋则只有12个。之后的2010年大西洋飓风季虽然也超过同年太平洋台风季的热带气旋数量,但这年台风季的活跃度创下历史新低,而2005年台风季的活跃程度则与平均水平相当。 本季于2005年6月1日正式开始,本应于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段,但由于热带天气活动经久不息,飓风季一直持续到2006年1月。全季共形成28场热带或亚热带风暴,创下新的纪录;其中15场达到飓风强度,又一次刷新纪录;共有7场达到大型飓风标准,5场成为四级飓风,两项都追平之前的纪录。本季的五级飓风数量也创下历史新高,达4场之多,其中飓风卡特里娜是史上造成损失最严重的大西洋飓风,飓风威尔玛则是有纪录以来最强烈的大西洋飓风。全年风暴数量众多,用来给风暴命名的英语名称都已用完,之后不得不动用6个希腊字母来命名。.

新!!: 亚速尔群岛和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 · 查看更多 »

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的风暴

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于2005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段,但由于风暴实际活动的持续存在,飓风季一直持续到了2006年1月。 截至2014年,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仍然是有纪录以来最活跃的大西洋飓风季,屡次打破历史纪录。全季共形成28场热带或亚热带风暴,其中又有15场成为飓风,两项数字都创下新纪录。这些飓风中又有7场达到大型飓风标准,5场成为四级飓风,4场达到五级飓风标准,这其中四级飓风数量追平历史纪录,五级飓风数量创下新纪录。全部4场五级飓风中,飓风威尔玛则是有纪录以来最强烈的北大西洋热带气旋。 本季最具影响的风暴分别是飓风丹尼斯、飓风艾米莉、飓风卡特里娜、飓风丽塔和飓风威尔玛,其中除丹尼斯是四级飓风外,另外4场都是五级飓风,此外,飓风斯坦也造成了显著影响。这些风暴先后12次以大型飓风强度登陆古巴、墨西哥和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造成至少2048人丧生,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2005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

新!!: 亚速尔群岛和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的风暴 · 查看更多 »

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中记录了全年大西洋盆地所有热带和亚热带气旋形成、增强、减弱、登陆、转变成温带气旋以及消散的具体信息。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是有纪录以来最活跃的大西洋飓风季,共计形成了多达28个热带或亚热带气旋,并且有4场风暴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五级飓风强度,这两项都创下了新的纪录。飓风季于2005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形成的时间段,但本次飓风季的活动一直持续到了2006年1月份。 美国国家飓风中心每年都会对前一年飓风季的所有天气系统进行重新分析,并根据结果更新其风暴数据库,因此以下时间轴中还包括实际操作中没有发布的信息。包括最大持续风速、位置、距离在内的所有数字都是经四舍五入换算成整数。这年飓风季的活动性是如此之强,以至于有一个未经命名的亚热带风暴起初完全没有被气象部门发现,一直到季后的回顾过程中才知晓。.

新!!: 亚速尔群岛和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 查看更多 »

2005年亚速尔亚热带风暴

2005年亚速尔亚热带风暴(2005 Azores subtropical storm)是创纪录的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期间第十九个可以命名的风暴,不过由于在操作上将其归类为非热带低气压,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并没有给之命名。这场风暴于10月4日由大西洋东部一片具有亚热带特征的低气压区发展而成,持续的时间很短,10月4日穿过亚速尔群岛后不久就在10月5日重新转变成温带气旋,没有出现任何因这场风暴造成破坏或人员伤亡的报道。系统残余之后由一股冷锋吸收,之后转变成了飓风文斯,这场飓风对伊比利亚半岛产生了影响。 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结束数月之后,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对飓风季及期间出现的所有获得命名的气旋进行回顾,气象预报员杰克·贝文(Jack Beven)和埃里克·布雷克(Eric Blake)确认了这个之前没有发现的亚热带风暴存在。虽然其生成位置不同寻常,并且风场也异常之宽,但系统还是有着层次分明的对流中心围绕在暖心周围,这正是亚热带风暴的标志。.

新!!: 亚速尔群岛和2005年亚速尔亚热带风暴 · 查看更多 »

2005年飓风内特

飓风内特(Hurricane Nate)是2005年9月上旬对百慕大构成威胁,但始终处于海上没有登陆的大西洋飓风,是这年大西洋飓风季的第14场获得命名的风暴,也是第7场飓风。内特于9月5日在百慕大西南部形成,起初以非常缓慢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早期预测认为飓风可能会对百慕大构成威胁,但内特实际上以一级飓风强度有惊无险地从该岛以南洋面经过。逐渐远离岛屿后,风暴进入海面温度较低、并且存在不利于气旋发展风切变的海域,导致其强度减弱成热带风暴,于9月10日转变成温带气旋。系统的温带残余之后被一个更大规模的天气系统吸收。 这场飓风没有造成结构性破坏,但与其它风暴一起在新泽西州海岸形成的离岸流导致有一人死亡。内特给百慕大岛带去少量降水和强烈阵风,其残余与飓风玛丽亚在蘇格蘭部分地区和西挪威产生强降雨,引发的泥石流又造成一人死亡。正装载颶風卡特里娜救灾物资朝墨西哥湾进发的四艘加拿大海军舰艇也因为试图避开内特和飓风奥菲利亚而不得不延迟。.

新!!: 亚速尔群岛和2005年飓风内特 · 查看更多 »

2005年飓风玛丽亚

飓风玛丽亚(Hurricane Maria)是2005年9月形成的1场大型飓风,也是活跃程度创纪录的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第13场获得命名的风暴、第6场飓风和第4场大型飓风。系统源自9月1日大西洋中部的东风波,成为热带气旋后向西北方向移动,因行经海域水温升高而逐渐增强,于次日升级成热带风暴,再于9月4日成为飓风。9月5日,玛丽亚短暂强化至三级飓风标准,并在百慕大以东达到最高强度。接下来气旋逐渐减弱,于9月8日降级成热带风暴,再于两天后转变成温带气旋。 玛丽亚在热带天气系统阶段没有对陆地构成威胁,但转变成温带风暴后依然强劲,在冰岛产生热带风暴强度大风,还在挪威引起山体滑坡,导致3人遇难。.

新!!: 亚速尔群岛和2005年飓风玛丽亚 · 查看更多 »

2006年大西洋颶風季

2006年大西洋飓风季于2006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的时间段。本季的活跃程度与前一年相比远远不及,是继2001年以来第一个没有任何飓风在美国登陆的大西洋飓风季,也是继1994年大西洋飓风季以来首次在整个十月份都没有热带气旋形成。起初气象学家预计在极其活跃的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后,2006年的活跃程度应该只会略低。然而,2006年迅速形成的厄尔尼诺现象、大西洋热带海域上空的撒哈拉空气层,以及以百慕大为中心的亚速尔高压这一强大二级高气压的持续存在,都令2006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活动程度大幅降低。从10月2日以后一直到飓风季结束都完全没有热带气旋形成。 热带风暴阿尔贝托登陆佛罗里达州,间接造成两人死亡;飓风埃内斯托在海地产生暴雨,直接导致该国和美国至少7人遇难。埃内斯托之后一共还形成了4场飓风,其中包括全季最强的海伦和戈登。整个飓风季一共造成14人丧生,经济损失约5亿美元(2006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此外,2005年12月底形成的热带风暴泽塔一直持续到了2006年1月初,成为有纪录以来第二个跨日历年的大西洋风暴。虽然其存在时间不在任何一年飓风季的正式时间段里,但仍然可以视为2005和2006年大西洋飓风季的一部分。.

新!!: 亚速尔群岛和2006年大西洋颶風季 · 查看更多 »

2006年飓风戈登

飓风戈登(Hurricane Gordon)是继1992年以来第一个对亚速尔群岛产生影响时仍然保持着热带特征的热带气旋,也是2006年大西洋飓风季的第八个热带风暴,第三个飓风和首个大型飓风,于9月10日在大西洋热带海域形成。系统在北上的过程中逐渐成长为飓风,于9月14日在位于百慕大东南方向约925公里海域达到风速每小时195公里的最高强度。之后飓风持续了一段时间几乎没有移动,然后强度明显减弱,在飓风的最低强度标准范围徘徊一阵后加速向东行进,并重新增强。之后戈登因进入海水温度较低的海域而再度减弱,于9月20日经过亚速尔群岛。此后不久风暴转变成温带气旋,其后对西班牙、爱尔兰和英国产生了影响。 亚速尔群岛是戈登作为热带系统时期影响到的唯一陆地,不过圣玛丽亚岛上虽然遭遇了飓风强度的阵风,但整个群岛受到的影响很小。转变成温带风暴后,系统产生的影响要大得多。西班牙西北沿海遭受的阵风风速高达每小时183公里,约10万人家中停电,还有5人因风暴受伤。风暴给更北面的爱尔兰和英国带去了一股热带空气,部分地区出现了创纪录的高温。北爱尔兰有12万人家中因强风而断电,另外还有一人受伤。.

新!!: 亚速尔群岛和2006年飓风戈登 · 查看更多 »

2007年大西洋颶風季

2007年大西洋飓风季是一次较为活跃的大西洋飓风季,一共形成了17个热带气旋、15场热带风暴、6场飓风和两场大型飓风。飓风季于2007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的时间段。亚热带风暴安德烈亚是本季首场风暴,于5月9日形成;最后一个气旋热带风暴奥尔加则在12月13日消散。飓风迪安是全季最强烈的风暴,截至2013年仍是有纪录以来第七强烈的大西洋飓风和登陆时第三强烈的大西洋飓风。本季是有纪录以来仅有的4个拥有多于一场五级飓风的大西洋飓风季之一,也是第二次有大西洋飓风和太平洋飓风在同一天登陆,分别是飓风费利克斯和飓风亨丽埃特。这年9月一共形成了8场风暴,追平了历史最高纪录,不过其中大部分的强度都比较弱,持续时间也较短。除了迪安和费利克斯外,其它所有气旋都未能超越一级飓风的强度标准。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在季前预报中估计会形成14场获得命名的风暴,其中7场会增强成飓风,3场达到大型飓风标准。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之后也发布了初步预测,估计会有13到17场命名风暴,7到10场飓风和3到5场大型飓风。对形成风暴的数量进行多次修订后,两个机构都在季中预报里降低了估计数字。 全季多场风暴有过登陆或是直接对陆地构成影响。飓风迪安和飓风费利克斯均以五级飓风强度登陆,分别对墨西哥和中美洲部分地区构成沉重打击。飓风诺埃尔以热带风暴强度先后四次登陆,对加勒比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其名称也与迪安和费利克斯一起予以退役,此后永远都不会再在北大西洋热带气旋命名时采用。美国一共受到五场气旋的影响,但大部分登陆时强度都比较弱,除热带风暴加布里埃尔和飓风温贝托以外,另外三个都只有热带低气压强度。加拿大有直接受到三场风暴影响,但破坏程度都很轻微。全季所有风暴一共造成至少423人死亡,经济损失约30亿美元(2007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

新!!: 亚速尔群岛和2007年大西洋颶風季 · 查看更多 »

2008年热带风暴劳拉

热带风暴劳拉(Tropical Storm Laura)是2008年大西洋飓风季期间于9月29日在大西洋盆地中北部上空形成的热带气旋,也是该季第12场获得命名的风暴,虽然持续时间短,但规模却非常庞大。系统源自9月29日亚速尔群岛以西约1635公里海域的大规模温带低气压区,因行经洋面水温偏高而逐渐发展出热带天气系统特征。9月30日下午,美国国家飓风中心认为劳拉已具备足够的热带天气系统特征,所以将之归类为热带风暴。 成为热带气旋后不久,劳拉又开始向温带气旋转变,并在10月1日上午完成转变过程,美国国家飓风中心至此发布针对气旋的最后一份公告。风暴残留继续移动,于10月5至8日分别在欧洲不列颠群岛、荷兰和挪威产生暴雨并引发停电。.

新!!: 亚速尔群岛和2008年热带风暴劳拉 · 查看更多 »

2009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2009年大西洋飓风季是一次活跃程度低于平均水平的大西洋飓风季,一共只形成9场热带风暴,是继1997年以来最少的一年。飓风季从2009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段,但第一号热带低气压早在5月28日就已形成。飓风艾达是全季最后一场风暴,于11月11日消散。 全季一共产生11个热带低气压,其中9个达到热带风暴强度,3场成为飓风,两场达到大型飓风标准。这种不活跃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圣婴-南方振荡现象导致风切变增多。以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来看,本季最具影响的两场风暴分别是飓风比尔和飓风艾达。飓风比尔是全季最强风暴,持续风速一度高达每小时215公里,并且规模异常之大,飓风艾达在登陆阿拉巴马州前不久转变成温带气旋,热带风暴克劳德特则是本季唯一登陆美国的热带气旋。 这个时间轴中记录了全年大西洋所有热带或亚热带气旋形成、增强、减弱、登陆、转变成温带气旋以及消散的具体信息。还包括实际操作中没有发布的信息,如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在风暴过后进行的回顾。包括最大持续风速、位置、距离在内的所有数字都是经四舍五入换算成整数。.

新!!: 亚速尔群岛和2009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 查看更多 »

2009年热带风暴格雷斯

热带风暴格雷斯(Tropical Storm Grace)是2009年大西洋飓风季期间第七场获得命名的风暴,也是有纪录以来形成位置最偏东北方向的北大西洋热带气旋。系统于10月4日经亚速尔群岛上空的温带气旋发展形成,然后逐渐增强至最大持续风速每小时100公里的最高强度并发展出眼状特征,但由于行经海域水温偏低,中心附近的雷暴活动发展受限。10月6日,格雷斯失去热带天气系统特征,其残留最终同不列颠群岛附近的另一个天气系统融合。 这场风暴对陆地的影响很小,途经亚速尔群岛期间,部分离气旋中心较近的岛屿测得的风速达到每小时71公里,还出现中等程度降水。受格雷斯及其它因素的共同影响,葡萄牙降下暴雨,导致部分街道被淹。风暴残留之后还对爱尔兰和英国部分地区构成影响,当地测得约51毫米雨量和热带风暴强度大风,但没有造成破坏。.

新!!: 亚速尔群岛和2009年热带风暴格雷斯 · 查看更多 »

2010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2010年大西洋飓风季是继1851年开始有纪录以来最活跃的大西洋飓风季之一,形成了19场获得命名的风暴。飓风季从2010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段。6月25日形成的飓风亚历克斯是全季首场风暴,最后一场风暴飓风托马斯则在11月7日消散。 全季一共产生了21个热带气旋,其中19个达到热带风暴强度,12场成为飓风,5场达到大型飓风标准。本季造成损失和人员伤亡最多的两场飓风分别是伊戈尔和托马斯,其中伊戈尔中心向外风力达到烈风强度的范围直径创下新纪录,其最大持续风速一度达到每小时250公里,属四级飓风标准,数天后再以一级飓风强度袭击纽芬兰岛。托马斯的形成日期较晚,在进入东加勒比海后迅速强化,达到风力时速160公里强度。虽然这一天气系统并未登陆,但仍对大安的列斯群岛构成严重影响,之后还以热带风暴强度冲击了巴哈马东南部。 2010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中记录了全年大西洋所有热带或亚热带气旋形成、增强、减弱、登陆、转变成温带气旋以及消散的具体信息。还包括实际操作中没有发布的信息,如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在风暴过后进行的回顾。包括最大持续风速、位置、距离在内的所有数字都是经四舍五入换算成整数。.

新!!: 亚速尔群岛和2010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 查看更多 »

2010年飓风奥托

飓风奥托(Hurricane Otto)是2010年10月令加勒比地区东北部普降暴雨并持续数天的一场飓风。系统源于10月6日在波多黎各以北徘徊的亚热带气旋,于次日转变成2010年大西洋飓风季的第15个热带气旋。风暴加速向东北方向前进,于10月8日达到持续风速每小时140公里的最高强度,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属一级飓风标准。由于周围环境不利,气旋开始减弱,于10月10日在亚速尔群岛以西转变成温带气旋。奥托是2008年的热带风暴劳拉以来首场由亚热带风暴转变而成的北大西洋热带气旋。 奥托及其前身天气系统在加勒比地区东北部飘流了数天,给背风群岛、维尔京群岛和波多黎各带去旷日持久的降水,引发大面积洪灾和多起山体滑坡。整场风暴没有导致人员丧生,但一共造成价值2200万美元(2010年美元)的破坏,其中又以道路、房产和基础设施受损严重。奥托之后回转向东北方向移动,逐渐穿越大西洋开放水域,没有再对其它陆地构成影响。.

新!!: 亚速尔群岛和2010年飓风奥托 · 查看更多 »

2011年热带风暴艾米莉

热带风暴艾米莉(Tropical Storm Emily)是2011年8月一场强度虽弱,但却在加勒比地区北部大部分地区降下瓢泼大雨的北大西洋热带气旋,也是同年大西洋飓风季第五场获得命名的风暴。系统源自7月下旬在大西洋开放水域行进多日的一股强度较高,但结构杂乱无章的东风波。8月1日,系统结构在逼近小安的列斯群岛后已略有改善,令群岛多地天气恶劣。两天后,这股扰动天气发展出闭合环流中心,热带风暴艾米莉至此成型。气旋继续在加勒比地区行进,总体结构依然混乱,但却在沿途产生强烈雷暴天气和阵风。8月4日,艾米莉微弱的对流已被伊斯帕尼奥拉岛的山区地形扰乱,气象机构认为系统已不再属于热带气旋。8月6日离开加勒比地区东北部海域后,风暴残留一度再生成热带风暴,最终于次日逐渐消散。 虽然结构混乱,但艾米莉却对多个加勒比海国家和地区构成重大破坏。小安的列斯群岛各地都有树木倒塌,并因暴雨引发大面积洪灾,不过只有马提尼克灾情较为严重,该国有一人遇难。波多黎各也发生大范围洪涝灾害,对居民和道路构成影响,当地基础设施遭受的破坏总额约为500万美元。风暴消散后的残留还在伊斯帕尼奥拉岛大部分地区产生旷日持续的降雨,多米尼加共和国发生大面积洪灾和泥石流,致使7000余人流离失所,首都圣多明哥有三人溺毙。邻近的海地阿蒂博尼特省有数以百计民房被淹,居民被迫疏散。该国南部半岛只出现轻度风害,但有一人丧生。.

新!!: 亚速尔群岛和2011年热带风暴艾米莉 · 查看更多 »

2012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2012年大西洋飓风季与2010和2011年大西洋飓风季一样,形成了19场获得命名的风暴。飓风季从2010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段。不过本季的前两场风暴——阿尔贝托和热带风暴贝里尔——分别于5月19和26日形成,均早于飓风季正式开始的时间,是继1908年以来首次出现这种情况。热带风暴托尼是全季最后一场风暴,于10月25日消散,不过在托尼之前形成的上一个热带气旋飓风桑迪却还要再过4天才会消散。 全季一共产生了19个热带气旋,并且全部都达到热带风暴强度,10场成为飓风,不过只有两场达到大型飓风标准。本季的风暴给大范围地区造成了灾难性的打击,其中导致人员伤亡和破坏程度最高的两场风暴分别是飓风艾萨克和飓风桑迪。其中艾萨克于8月12日以一级飓风强度从路易斯安那州登岸,其存在期间一共夺走了41人的生命。飓风桑迪是全季第二场、也是最后一场大型飓风,其覆盖范围创下大西洋飓风的新纪录,直径超过了1800公里。这一天气系统于10月下旬以温带气旋形式从新泽西州南海岸登陆。桑迪作为热带气旋期间一共导致了至少680亿美元损失和285人丧生。截至2013年,桑迪仍是有纪录以来造成损失数额第二高的大西洋飓风,仅次于2005年的飓风卡特里娜。 2012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中记录了全年大西洋所有热带或亚热带气旋形成、增强、减弱、登陆、转变成温带气旋以及消散的具体信息。还包括实际操作中没有发布的信息,如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在风暴过后进行的回顾。包括最大持续风速、位置、距离在内的所有数字都是经四舍五入换算成整数。.

新!!: 亚速尔群岛和2012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 查看更多 »

2013年大西洋颶風季

2013年大西洋飓风季是继1994年以来第一个没有大型飓风形成的大西洋飓风季,也是继1968年以来首次没有任何风暴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二级飓风强度。热带风暴安德烈亚是全季首场风暴,于6月5日形成,最后一个气旋则是场没有命名的亚热带风暴,于12月7日消散。全年只有飓风英格丽德和温贝托达到飓风强度,是继1982年以来最少的。 这年飓风季造成的影响很小,虽有15个热带气旋形成,但大部分不是强度很低,就是一直在海上活动。热带风暴安德烈亚是该飓风季唯一登陆美国的风暴,从佛罗里达州登上美国东岸,导致4人遇难。7月上旬,热带风暴尚塔尔从背风群岛经过,造成1人丧生,但总体破坏程度很轻。热带风暴多利安、埃琳以及飓风温贝托只给佛得角群岛带去了狂风天气。墨西哥是本季受灾最严重的国家,飓风英格丽德、第八号热带低气压、热带风暴巴里和热带风暴费尔南德均在该国登陆,其中仅英格丽德就造成至少23人死亡,经济损失达15亿美元。10月上旬,热带风暴凯伦在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中部产生降水和阵风。 所有的主流天气预报机构都预测这季的活跃程度会高于平均水平,之后又都在8月上旬将预测数值调低,但事实证明,即便是调整后的数据也仍然过高。这年大西洋热带天气活动程度低主要是因为冬季到春季温盐环流的大幅减弱,减弱程度出人意料。这导致大西洋上空春季天气模式的延长,加上强烈的垂直风切变、中层湿气,以及较为稳定的大气活动共同影响,导致热带气旋的发展受到压制。.

新!!: 亚速尔群岛和2013年大西洋颶風季 · 查看更多 »

2013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2013年大西洋飓风季是一次活跃程度低于平均水平的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飓风数量是继1982年以来最少的。飓风季从2013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段。热带风暴安德烈亚是全季首场风暴,于6月5日形成,最后一个气旋则是场没有命名的亚热带风暴,于12月7日消散。 全季一共产生了15个热带或亚热带气旋,其中14个达到热带风暴强度,只有两个成为飓风,并且没有任何一场达到大型飓风强度,这也是继1994年大西洋飓风季以来首次没有大型飓风形成。虽然飓风季活跃程度低,但墨西哥还是受到了多场热带气旋影响,其中造成破坏最严重的是热带风暴费尔南德和飓风英格丽德。其中前者于8月下旬登岸,夺走了14个人的生命,造成数百万美元损失,后者则在9月中旬登陆,导致23人丧生,经济损失达15亿美元。整个飓风季里只有热带风暴安德烈亚在美国登陆,导致4人遇难,催生出多场龙卷风并产生暴雨,美国东岸和加拿大大西洋省份有大片地区发生洪灾。 这个时间轴中记录了全年大西洋所有热带或亚热带气旋形成、增强、减弱、登陆、转变成温带气旋以及消散的具体信息。还包括实际操作中没有发布的信息,如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在风暴过后进行的回顾。包括最大持续风速、位置、距离在内的所有数字都是经四舍五入换算成整数。.

新!!: 亚速尔群岛和2013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 查看更多 »

2021年6月10日日食

2021年6月10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將發生於协调世界时2021年6月10日(俄羅斯遠東部分地區爲6月11日,國際日期變更線東側部分海域爲6月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將經過加拿大、格陵蘭、俄羅斯,日偏食則將覆蓋北美洲北部、歐洲大部分、亞洲中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亚速尔群岛和2021年6月1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23年10月14日日食

2023年10月14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將發生於2023年10月14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將經過美國、墨西哥、瓜地馬拉、貝里斯、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達黎加、巴拿馬、哥倫比亞、巴西,日偏食則將覆蓋美洲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亚速尔群岛和2023年10月14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24年4月8日日食

2024年4月8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將發生於2024年4月8日(基里巴斯部分區域和托克勞看到的日偏食在4月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將會經過墨西哥、美國、加拿大,日偏食則將覆蓋大洋洲東部、北美洲絕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亚速尔群岛和2024年4月8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25年3月29日日食

2025年3月29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2025年3月2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偽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洲東北部、歐洲大部分和周邊部分地區。.

新!!: 亚速尔群岛和2025年3月2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27年8月2日日食

2027年8月2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將發生於2027年8月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將會經過西班牙、直布羅陀、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利比亞、埃及、蘇丹、沙特阿拉伯、葉門、索馬利亞、英屬印度洋領地,日偏食則將覆蓋非洲北部、歐洲大部、亞洲西南半部及周邊部分地區。此次日全食是21世紀持續時間第二長的日全食,僅次於2009年7月22日的日全食,又由於2009年日全食最長時間出現在遙遠的海上和極偏遠的島嶼,本次日全食是容易到達的陸地上全世紀最長的日全食。本次日全食的時長紀錄直到2114年6月3日才會打破。.

新!!: 亚速尔群岛和2027年8月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