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乌克兰族

指数 乌克兰族

乌克兰族(українці,拉丁化:ukrayintsi)是东斯拉夫人的一个分支,乌克兰的主体民族。有时候乌克兰族也会被称作乌克兰卢森尼亚人或是哥萨克等现已不常使用的名字。而根据乌克兰宪法的定义,“乌克兰人”一词不论民族指所有乌克兰公民。 乌克兰族母语为乌克兰语,分西南、东南和北方3大方言。.

76 关系: 加里宁格勒州基洛夫州基洛夫斯基区十月区 (比什凯克)卡尔梅克共和国卡廷大屠殺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印古什共和国千島群島南斯拉夫国旗塔吉克斯坦安德烈·安东诺维奇·格列奇科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克列斯京斯基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米克卢霍-马克莱山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巴赫穆特区下山區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乌克兰大饥荒乌克兰人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亚历山大·格里戈里耶维奇·卢卡申科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五一區五一区 (比什凯克)伊尔库茨克州伊戈尔·科尼彼爾姆邊疆區俄罗斯俄羅斯人俄羅斯民族喀山告密者 (2010年电影)哥萨克马迈哈密尔顿 (安大略)哈萨克斯坦第二次世界大战第比利斯紅衛兵區綠烏克蘭烏克蘭人爱沙尼亚宗教瑞莎瓦西里·巴比奇莫尔多瓦共和国達蓮娜·舒夫真高萨哈共和国萨哈林州...马加丹州马里埃尔共和国马里乌波尔谢苗·杰尼索维奇·伊格纳季耶夫黑海區达吉斯坦共和国蘭科人阿列克謝·納瓦爾尼蘇維埃區薩基區艾伊達·尼可萊朱克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楚瓦什共和国歐洲民族民族列表滨海边疆区潘特雷蒙·孔德拉季耶維奇·波諾馬連科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斯维尔德洛夫区 (比什凯克)斯瓦尔巴曼尼托巴省1926年蘇聯人口普查1937年苏联人口普查1989年蘇聯人口普查2002年俄羅斯人口普查2010年俄羅斯人口普查 扩展索引 (26 更多) »

加里宁格勒州

加里宁格勒州(Kaliningradskaya oblast),又譯卡--宁格勒州,位於波羅的海沿岸立陶宛西方的小立陶宛。 加里寧格勒州是俄羅斯最西部的一個行政區,面積15,100平方公里(陸地面積13,300平方公里),人口941,873人(2010年人口普查),首府為加里寧格勒,该州与立陶宛、波兰接壤,和俄罗斯本土完全不相連,是俄罗斯的外飞地。該地原為普魯士的主要部份,德意志統一後成為了德意志帝國東普魯士的一部分,二戰后割讓蘇聯,屬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管轄。1991年蘇聯解體后,原本屬蘇聯一部份的立陶宛和白俄罗斯脫離獨立,導致加里寧格勒與俄羅斯本土分開,而成為該國的外飛地。這個城市看不到其德國歷史,因為很多其普魯士興盛時期興建的建築物都在二戰中被炸毀,當地僅剩是經過修復德國建築大教堂。 加里寧格勒州原是屬於東普魯士,中心城市是哥尼斯堡,二戰結束之後,根據蘇美英三國簽署的波茨坦協定,哥尼斯堡和東普魯士北部地區劃歸蘇聯版圖。1946年,這片土地成了俄羅斯聯邦的一個州,為了紀念剛剛去世的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加里寧,該州以他的名字命名,並定為該州的首府。蘇聯政府強行將這裡的德國人遷走,並同時遷入大批俄羅斯人。 1990年3月,立陶宛宣布獨立,故此俄羅斯本土和加里寧格勒州被分開。該州居民現在如要前往俄羅斯,通常都要利用海空交通工具,但如果居民走陸路進出俄羅斯,就必須經過立陶宛和白俄羅斯。2004年,波蘭和立陶宛加入歐盟後,俄羅斯人必須取得歐盟的簽証才能進出加里寧格勒。.

新!!: 乌克兰族和加里宁格勒州 · 查看更多 »

基洛夫州

基洛夫州(Kirovskaya oblast)位於東歐平原東部,屬伏爾加聯邦管區,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同时为「伏尔加-维亚特经济区」成员之一(参见:俄罗斯经济地区)。面積120,374平方公里,人口 1 310 636(2014年),其中75.25%为城镇人口(2013年)。 首府基洛夫,成立於1934年12月7日,因苏联领导人谢尔盖·基洛夫而得名。其它重要城市还有:基洛沃-切佩茨克、斯洛博茨科伊、维亚茨基耶波利亚内、科捷利尼奇。本州划分为39个市镇(Муниципальное образование)、5个镇(Городской округ)以及一个从属联邦的保密行政区。 基洛夫州,在东边与彼尔姆边疆区和乌德穆尔特共和国毗邻,在北边与科米共和国和阿尔汉格尔斯克州相邻,在西边与沃洛格达州、科斯特罗马州以及下诺夫哥罗德州相接壤,而在南部,与马里埃尔共和国和鞑靼斯坦共和国相邻。 基洛夫州成立于1936年,彼时,乌德穆尔特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从基洛夫边疆区(存在于1934至1936年间,在原维亚特卡省的区域范围上成立而来)划分出来,其余部分成立了本州。基洛夫州是边界相邻数量最多的一个联邦主体。.

新!!: 乌克兰族和基洛夫州 · 查看更多 »

基洛夫斯基区

基洛夫斯基區(Кировскийрайон,Кіровськийрайон,İslâm Terek rayonı.)為俄羅斯克里米亞共和國與烏克蘭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爭議性的一個區。該區的行政中心為基洛夫斯克市級鎮。人口:53,900人。 位於克里米亞半島東部。該區南部部分被山麓所涵蓋,而北部一處位於克里米亞草原。北克里米亞水道(自第聶伯河所供於克里米亞的主要水道)正流過的區域。 該區其著名歷史小鎮為舊克里木鎮。.

新!!: 乌克兰族和基洛夫斯基区 · 查看更多 »

十月区 (比什凯克)

十月区(Октябрь району, Октябрьский район)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是首都比什凯克的一个区。 2009年人口为238,329人。它涵盖了城市的东南部。.

新!!: 乌克兰族和十月区 (比什凯克) · 查看更多 »

卡尔梅克共和国

卡尔梅克共和国(Respublika Kalmykiya、卡爾梅克語:Хальмг Таңһч)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屬南部聯邦管區。東鄰裡海及阿斯特拉罕州,南部與達吉斯坦共和國接壤,西鄰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和羅斯托夫州,北接伏爾加格勒州,卡尔梅克共和国面積76,100平方公里,人口292,410(2002年),首府埃利斯塔。 卡尔梅克共和国人口中信奉藏傳佛教的卡爾梅克人佔人口53.3%,俄羅斯人佔33.5%。是歐洲大陸唯一以佛教為主的地區。 卡爾梅克人就是蒙古族的一支———西部卫拉特蒙古的土尔扈特部,在伏尔加河下游因饱受沙俄压迫而大部分历尽艰苦迁移东归到清政府辖内,既今日之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留下的少部分民众即是今日俄罗斯境内的卡爾梅克人。.

新!!: 乌克兰族和卡尔梅克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卡廷大屠殺

卡廷大屠杀,又称“卡廷森林大屠杀”、“卡廷事件”或“卡廷惨案”(zbrodnia katyńska;Катынский расстрел),是苏联秘密警察机关内务人民委员部在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的批准下,于1940年4月至5月间对蘇軍入侵波蘭時被俘的波兰战俘、知识分子、警察及其他公务员进行的有组织的大屠杀。此次屠杀起源于拉夫连季·贝利亚的关于处决所有波兰军官成员的提议,正式文档于1940年3月5日由包括总书记约瑟夫·斯大林在内的苏共中央政治局签署批准。遇害人数估计约为22,000人,最常见的数字为21,768人。 屠杀发生在卡廷森林、加里宁(特维尔)、哈尔科夫等地。受害者中约8,000人是1939年苏联入侵波兰的战俘,其余则是被指控为“情报人员、宪兵、破坏者、地主、工厂主、牧师及官员”而遭逮捕的平民。由于波兰的征兵制度规定除非获得当局豁免,所有大学毕业生必須服兵役,接受后备军官培训,苏联得以捕获大批波兰知识分子,其中还包括波兰籍的犹太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格鲁吉亚人、鞑靼人、白俄罗斯人以及基督教徒和穆斯林。 卡廷大屠杀具体发生在位于卡廷森林(俄罗斯斯摩棱斯克以西约19公里,临近卡廷和格涅兹多沃的村庄)的科泽利斯克战俘营。在苏共中央总书记斯大林的命令下,除在卡廷森林外,同时发生的屠杀还有在斯塔洛柏斯克和奥斯塔什科夫战俘营的处决战俘行动 以及发生在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的处决政治犯行动。处决地点包括设于斯摩棱斯克的内务人民委员部总部、当地一个屠场,以及加里宁、哈尔科夫、莫斯科等苏联城市的监狱。在这些屠杀之中,卡廷大屠杀规模最大。现代波兰对卡廷大屠杀的调查覆盖上述所有的屠杀。 1941年,德军入侵蘇聯並推進占领卡廷森林,蘇聯人的暴行才被軸心國發現。1943年,纳粹德国宣佈在卡廷森林发现集体墓地。德国的揭发,致使苏联与设于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断绝外交关系。苏联官方一直否认卡廷大屠杀,直到1990年才承认内务人民委员部实施并隐瞒了卡廷大屠杀 Text of the original TASS communique released on April 14, 1990。俄罗斯联邦检察总长的一项调查证实苏联需要为卡廷大屠杀负责,其中确认了1,803名波兰公民的死亡,但是拒绝将其承认为战争罪行或种族屠杀BBC International Reports (Former Soviet Union) March 11, 2005, ,并以屠杀参与者已经去世为由终止了调查。俄罗斯政府拒绝承认遇难者是斯大林压迫的受害者,使他们不能得到正式死后平反"".

新!!: 乌克兰族和卡廷大屠殺 · 查看更多 »

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

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Карача́ево-Черке́с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Karachayevo-Cherkesskaya Respublika; 卡拉恰伊-巴尔卡尔语: Къарачай-Черкес Республика, Qaraçay-Çerkes Respublika; 卡巴尔达语: Къэрэшей-Шэрджэс Республикэ, Ķêrêšei-Šêrdžês Respublikê, 诺盖语: Карашай-Шеркеш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 Qaraşay-Şerkeş Respublikası)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屬北高加索聯邦管區。面積14,100平方公里,人口439,470(2002年)。首府切爾克斯克,成立於1922年2月13日,現任首腦是。 位於大高加索北麓,南鄰格魯吉亞,北鄰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西鄰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東鄰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 官方語言有俄語、卡拉恰伊-巴爾卡爾語、卡巴爾達語(又稱切爾克斯語)、阿巴札語和諾蓋語。切尔克斯人是組成後期馬木留克軍團的重要部分,他們的女奴也是土耳其蘇丹後宮的最愛。.

新!!: 乌克兰族和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印古什共和国

印古什共和國(Respublika Ingushetiya;ГӀалгӀай Мохк,羅馬化:Ğalğaj Moxk),又譯殷古什共和國、英古什共和國。「印古什」這個名稱是源自一個古代聚落Ongusht,喬治亞語的「-eti」意為「之地」,因此印古什的名字意為「印古什人居住之地。」印古什共和國位於高加索地區,屬北高加索聯邦管區,2002年首府由納茲蘭遷至馬加斯,東接俄羅斯車臣共和國,西部和北部與北奧塞提亞-阿蘭共和國接壤,南以大高加索山脈分水嶺與喬治亞比鄰。印古什共和國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中除了莫斯科、聖彼得堡和塞凡堡以外最小的聯邦主體。在1992年6月4日成立之後,車臣-印古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被一分為二。印古什的主要民族為印古什人(古凡那克人的後裔),人口為412,529人。 印古什是俄羅斯最貧窮和動盪的地區之一。鄰近的車臣共和國之軍事衝突也影響到印古什。此外,印古什也有嚴重的貪污和犯罪問題(包括政府部隊對平民的綁架和謀殺),也有反政府示威、對軍隊和行政機構的攻擊、俄軍的暴行與人權日益惡化等問題。.

新!!: 乌克兰族和印古什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千島群島

千島群島,又称千島列島()或庫里爾列島(Kuril'skie ostrova;),是位於俄罗斯堪察加半島西南與日本北海道島东北之間的一组火山群岛,將西北太平洋和鄂霍次克海分隔開來,目前行政區劃屬俄羅斯薩哈林州實際控制,分别设置北库里尔斯克、库里尔斯克和南库里尔斯克三个县以管辖之。全長1300公里,由56個島嶼以及许多小岩礁組成,其中包括大千岛群岛和小千岛群岛。所有岛屿面积为10,503.2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11月,总人口为19,434人。 现今整个千島群島由俄羅斯實際控制。但日本宣称对包括择捉岛(伊图鲁普岛)、国后岛(库纳希尔岛)、色丹岛(希科坦岛)和齿舞群岛(哈伯迈群岛)在内的南千岛群岛拥有主权,即日本所谓“北方四岛争议”。此争议至今仍然存在。.

新!!: 乌克兰族和千島群島 · 查看更多 »

南斯拉夫国旗

本条目對南斯拉夫所使用的國旗進行介紹。南斯拉夫在1918年至2006年间使用三面国旗,均为三色旗,其组成颜色为蓝色、白色和红色,这三种颜色均是泛斯拉夫颜色,体现了南斯拉夫是一个由斯拉夫民族组成的国家。.

新!!: 乌克兰族和南斯拉夫国旗 · 查看更多 »

塔吉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共和国(Ҷумҳурии Тоҷикистон;Республики Таджикистан),简称--,中亚国家之一,位於阿富汗、烏茲別克、吉尔吉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間,在中亞國家之中國土面積最小。.

新!!: 乌克兰族和塔吉克斯坦 · 查看更多 »

安德烈·安东诺维奇·格列奇科

安德烈·安东诺维奇·格列奇科(Андрей Антонович Гречко,Andrei Antonovich Grechko – 1976年4月26日) 曾任苏联元帅、国防部长。.

新!!: 乌克兰族和安德烈·安东诺维奇·格列奇科 · 查看更多 »

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克列斯京斯基

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克列斯京斯基(Никола́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Крести́нский,),一译克列斯廷斯基,苏联著名革命家、政治家。克列斯京斯基历任俄共(布)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财务人民委员(财政部长)、苏联驻德大使等职,1938年在大清洗中被判处死刑并枪决。.

新!!: 乌克兰族和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克列斯京斯基 · 查看更多 »

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米克卢霍-马克莱

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米克卢霍-马克莱(Никола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Миклухо-Маклай,Микола Миколайович Миклухо-Маклай,Nicholas Miklouho-Maclay,),俄罗斯探险家、民族学家、人类学家、生物学家。乌克兰族。 米克卢霍-马克莱花费了人生大多数时间在中东、澳大利亚、新几内亚、美拉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旅行和做科学研究。他后来搬到了悉尼,并把澳大利亚当成了自己的第二祖国。 他是19世纪澳大利亚科学的重要人物,也对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历史研究有重要成就。他是查尔斯·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早期的重要支持者之一,他根据人类比较学研究,是第一批驳斥当时流行的人种歧视观的学者之一,其研究成果对恩斯特·海克尔的进化论研究产生影响。他也是奴隶贸易的坚决反对者。 Category:俄罗斯探险家 Category:俄罗斯生物学家 Category:民族学家 Category:人类学家.

新!!: 乌克兰族和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米克卢霍-马克莱 · 查看更多 »

山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山区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r)是一个存在于1921年1月20日至1924年7月7日苏俄北高加索地区的一个短命的 自治共和国。 该共和国的前身北高加索山区共和国在1917年俄国革命后由当地民族在库班州和捷列克州的部分地区建立;不过,在俄国内战期间红军征服北高加索,苏维埃的统治确立,前共和国也因此成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一部分。山区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的疆域超过 ,且人口有着大约80万人。它包含6个区域(okrug):巴尔卡尔区(Balkar Okrug), 车臣区(Chechen Okrug), 卡巴尔达区(Kabardian Okrug), 卡拉恰伊区(Karachay Okrug), 纳兹兰区(Nazran Okrug) (位于印古什共和国), 和 弗拉季高加索区(Vladikavkaz Okrug) (位于奥塞梯) ,两座城市:格罗兹尼和弗拉季高加索。除此之外,还向提供了自治权,孙扎哥萨克区(Sunzha Cossack Okrug),包括一块位于印古什北部的巨大飞地,和一个与格罗兹尼接壤的小国(即) 山区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并未维持领土完整太久。早在1921年9月1日,卡巴尔达区就从山区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中分离出来,独立为卡巴尔达自治区,且直接隶属于苏俄。之后的1922年1月12日,卡拉恰伊区独立为卡拉恰伊自治区;巴尔卡尔区也独立为巴尔卡尔自治区。紧接着1922年11月30日,车臣区也独立为车臣自治区。 根据全俄罗斯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法令,山区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剩余的全部领土都被分割成北奥塞梯自治州和印古什自治州。在1924年10月17日北高加索边疆区成立前,孙扎哥萨克区和弗拉季高加索区都直接隶属于全俄罗斯中央执行委员会,但在此边疆区成立后,包括这两个地区以及此前创立的全部苏联自治共和国都不再隶属于全俄罗斯中央执行委员会。 在19世纪,这片地区最好的土地都被分配给了哥萨克的,俄罗斯的和乌克兰的军事殖民者,而许多的当地人却被赶到山上。在1920年,苏维埃政府决定驱逐,并把他们的农场给当地人。总计34637的人被驱逐到了弗拉季高加索,阿尔汉格尔斯克和顿巴斯。数以百计的当地家庭后来都成为了苏维埃政府的支持者。在1921年1月,重新安置哥萨克人的决定被迫停止,其中一些家庭回来并占据了废弃的农场,而沙皇时代的人口稠密的军事殖民点被永远从北高加索地区清除,因此当地人便可以自由的占据当地的山谷的沃土。据统计,1882年,有24.4%的印古什人居住在大山里,而到了1924年仅有2.1%。 冷战期间,许多西方的历史学家认为山地国家的解体,是苏联政府为削弱高加索人并维持莫斯科对他们的统治,而采取的分而治之的策略。而20世纪90年代公开的苏联档案显示情况并非如此。共和国的解体开始于1921年3月,即建国仅两个月后,卡巴尔达的领导人表达了关于成为该共和国一部分的不满,同时指出卡巴尔达人和其他山地国家的人们缺乏经济上的联系。从1921年4月到6月,卡巴尔达召开了一场代表大会,大会共有140名代表,而只有28名是布尔什维克,绝大多数代表表示不仅要成立一个自治州,而且还要求自治共和国的地位。斯大林不得不同卡巴尔达的领导人进行关于申请苏联加盟共和国地位的谈判。.

新!!: 乌克兰族和山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

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Respublika Bashkortostan;Башҡортостан Республикаһы)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屬伏爾加聯邦管區。位於東歐平原東部、烏拉爾山西麓,巴什科爾托斯坦共和國面積約143000平方公里,占整個俄羅斯面積的0.8%。北邊和彼爾姆邊疆區、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相鄰,東邊與車里雅賓斯克州接壤,南邊為奧倫堡州,西邊則是韃靼斯坦共和國、西北邊為烏德穆爾特共和國。該共和國從北到南距離約550公里,從東到西約430公里。和莫斯科的直線距離為1519公里。根據2011年官方統計資料顯示其人口總數為4,064,300人,在俄羅斯83個聯邦主體中排名第七,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8.4人(俄羅斯聯邦的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8.3人)。 巴什科爾托斯坦共和國包含54個行政區,最大的城市烏法同時也是該共和國的行政首府。官方語言為巴什基爾語及俄語。該共和國和其他地區間的交通網路相當發達,除了高速公路之外,其行政中心烏法市和薩馬拉、車里亞賓斯克、奧倫堡、烏里楊諾夫斯克以及俄羅斯其他城市都有鐵路連結 成立於1919年3月23日,稱為巴什基爾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Башкирская АССР)。1990年宣佈擁有主權,但随后废除。1992年宣佈獨立並改為現名。1994年與俄羅斯聯邦達成協議,共和國留在聯邦之中,但并没有主权。.

新!!: 乌克兰族和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巴赫穆特区

巴赫穆特区(Бахмутський район;Бахмутский район),乌克兰顿涅茨克州的一个区,位于该州东北部。该区面积1,687平方公里,2017年统计人口约为108,637。行政中心位于巴赫穆特市,但巴赫穆特市不是巴赫穆特区的一部分。 巴赫穆特区创建于1923年,1924年至2016年以当时行政中心命名为阿尔乔莫夫斯克区。由于顿巴斯战争,三个较小的市镇从Yenakiieve市转移到巴赫穆特区(当时的阿尔乔莫夫斯克区),其中包括乌格列戈尔斯克市,Olkhovatka市和Bulavynske市。2016年2月4日,乌克兰最高拉达将阿尔乔莫夫斯克区改名为巴赫穆特区。 巴赫穆特区下辖一个城市(塞维尔斯克)、一个市级镇(卢甘西克)、19个村委员会、104个定居点,包括21个集体农庄、14个国营农场、4座工厂、43个图书馆、和一家电影院。.

新!!: 乌克兰族和巴赫穆特区 · 查看更多 »

下山區

下山區(Нижнегорский район,Нижньогірський район,Seyitler rayonı)為俄羅斯克里米亞共和國與烏克蘭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爭議性的一個區。該區的行政中心為下山市級鎮。人口:50,500人。 位於克里米亞半島東北部。.

新!!: 乌克兰族和下山區 · 查看更多 »

乌兹别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烏茲別克語名稱為拉丁文字的「O'zbekiston Respublikasi」和西--爾文字的「Ўзбекистон Республикаси」),通稱--,是一个位于中亚的內陸國家,1991年从原苏联独立。是世上兩個雙重內陸國之一(另一個為列支敦斯登)。.

新!!: 乌克兰族和乌兹别克斯坦 · 查看更多 »

乌克兰

乌克兰(Ukrayina;),东欧国家,南接黑海、东连俄罗斯、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摩尔多瓦诸国相连。乌克兰是欧洲面积第二大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人口约4285.41万(不包括被俄罗斯吞并的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爾,2015年9月8日)。乌克兰地理位置重要,是欧洲联盟与独联体,特别是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叉点。 在9世纪时,基辅罗斯作为东斯拉夫人的国家曾一度十分强盛,直至12世纪分裂。自14世纪中叶起,乌克兰被欽察汗国、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先后统治。在大北方战争(1700-1721年)后,乌克兰被其他势力瓜分。19世纪时,乌克兰大部归属于俄罗斯帝国,其余部分为奥匈帝国领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的混乱时期,乌克兰曾在1917年至1921年短暂独立。在乌克兰内战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1922年成为了苏联创始加盟共和国之一。随后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為波蘭統治的西烏克蘭併入苏维埃乌克兰。在1945年,乌克兰成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 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重获独立,作為独联体发起与创始国之一。但由於俄羅斯在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于同年宣布退出独联体。乌克兰在獨立後由於實行未成熟的市场经济方向改革,使得國家进入八年的经济衰退时期,不过其间也出现过高增长。乌克兰目前是世界上重要的市场之一,在世界上是第三大粮食出口国。乌克兰继承了苏联的军事基础,並维持着仅次于俄国的欧洲第二大军事力量。 根据乌克兰的行政区划,乌克兰有24个州、一个自治共和国(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但2014年已另外建立克里米亞共和國並且实质由俄羅斯管治),和两个直辖市(首都基辅和塞瓦斯托波爾,后者實質由俄羅斯管治)。人口构成上78%为乌克兰人,其余有俄羅斯人和羅馬尼亞人等。乌克兰官方语言为乌克兰语,主要宗教为东正教。.

新!!: 乌克兰族和乌克兰 · 查看更多 »

乌克兰大饥荒

乌克兰大饥荒(Голодомор,拉丁字转写:Holodomor;意为“以饥饿灭绝”,出自“морити голодом”,意为“以饥饿杀死”),是1932年至1933年发生在苏联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的大饥荒。據估計,大約有240萬Timothy Snyder, Bloodlands: Europe Between Hitler and Stalin, p.53 (he states that this figure "must be substantially low, since many deaths were not recorded.")至750萬Anatoliy Vlasyuk, Nationalism and Holodomor, p.53 (he states that this the absolute minimum killed, by looking at the population loss would be around 4.5 million, with 7.5 million being more likely, and 10 million also being possible.")烏克蘭人死於這一事件。虽然同一时期在苏联各地都发生了饥荒,但“Голодомор”一词通常用来特指在乌克兰民族聚居区内发生的饥荒。当代学者大多認為乌克兰大饥荒是在斯大林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背景下出现的灾难,造成饥荒的原因有自然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人为因素。在乌克兰,这次饥荒有时被认为是故意制造的、针对乌克兰民族的行动,因此當地也稱為「饥荒种族清洗」。历史学家认为苏联政府在這次大饥荒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致使大饥荒的后果更加惨重,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新!!: 乌克兰族和乌克兰大饥荒 · 查看更多 »

乌克兰人

#重定向 乌克兰族.

新!!: 乌克兰族和乌克兰人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

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Александр Исаевич Солженицын,Aleksandr Isayevich Solzhenitsyn,,),苏联—俄罗斯的杰出作家,蘇聯時期最著名的持不同政見者之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他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许多领域有较大成就。.

新!!: 乌克兰族和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格里戈里耶维奇·卢卡申科

亚历山大·格里戈里耶维奇·卢卡申科(latin;),现任白俄罗斯总统。他于1994年7月第一次当选总统,2001年9月获得连任。2004年,白俄罗斯废除了总统不得连任三次的法律。此后,他又先后在2006年3月、2010年12月和2015年10月当选总统,至今已经连任五届。自2000年1月26日起,兼任俄白联盟国务委员会主席职务。 卢卡申科在任期间在国内实施鐵腕统治,因而受到欧美国家的批评,称他为“欧洲最后的独裁者”。在外交政策上,则实行亲俄罗斯的政策。他是烏克蘭族人,在2014年乌克兰亲俄罗斯武装冲突之后对俄罗斯与乌克兰、欧美国家之间进行多次斡旋。.

新!!: 乌克兰族和亚历山大·格里戈里耶维奇·卢卡申科 · 查看更多 »

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

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Yamalo-Nenetsky avtonomny okrug;涅涅茨語:Ямалы-Ненёцие автономной ӈокрук)位於西伯利亞西北部,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屬烏拉爾聯邦管區。該自治區位於烏拉爾山脈以西,西邊與涅涅茨自治區和科米共和國接壤,南邊為漢特-曼西自治區,東邊則為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面積750,300 km²,人口522,904 (2010年)。首府萨列哈尔德。.

新!!: 乌克兰族和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五一區

五一區(Первомайский район,Первомайський район,Curçı rayonı)為俄羅斯克里米亞共和國與烏克蘭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爭議性的一個區。該區的行政中心為五一鎮。人口:35,502人(2013年人口估計)。 位於克里米亞半島西北部。.

新!!: 乌克兰族和五一區 · 查看更多 »

五一区 (比什凯克)

五一区(Биринчи май району, Первомайский район)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是首都比什凯克的一个区。 2009年人口为171467人。它涵盖了城市的市中心和西北部。.

新!!: 乌克兰族和五一区 (比什凯克) · 查看更多 »

伊尔库茨克州

伊尔库茨克州(Irkutskaya oblast)位於位於西伯利亞聯邦管區東部,西邊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相鄰,南邊有圖瓦共和國與布里亞特共和國,東邊則為外貝加爾邊疆區與薩哈共和國。伊爾庫茨克州面積774,846 km² (含烏斯季奧爾登斯基布里亞特自治州),人口242.8萬人,首府為伊爾庫茨克。.

新!!: 乌克兰族和伊尔库茨克州 · 查看更多 »

伊戈尔·科尼

伊戈尔·科尼 (Игорь Яковлевич Крутой,),乌克兰裔俄羅斯作曲家,演员和音乐制作人 ,曾为普加乔娃、瓦列莉娅、阿尔苏等歌星作曲。于1989年获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奖章,1992年获俄罗斯功绩卓著的艺术活动家,俄罗斯人民演员,乌克兰人民演员称号。伊戈尔在曼哈顿广场酒店购买了当时纽约最贵的单身公寓,1 Central Park South Realty LLC名下价值4千8百万的1207号和1209号房间。.

新!!: 乌克兰族和伊戈尔·科尼 · 查看更多 »

彼爾姆邊疆區

彼尔姆邊疆區(Permsky krai),位於烏拉爾山脈中段以西,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屬伏爾加聯邦管區。由原彼尔姆州及科米彼爾米亞克自治區於2005年12月1日合併而成。 面積160,600平方公里,人口2,819,421(2002年,原兩區人口之和)。首府彼尔姆。.

新!!: 乌克兰族和彼爾姆邊疆區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乌克兰族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俄羅斯人

俄罗斯人(русские)是东斯拉夫人的一个族群,主要生活在俄罗斯及其邻国,在中国东北又被称作老毛子。 俄罗斯人也可以不论其民族泛指所有俄罗斯国民。根据2002年人口普查俄罗斯民族占俄罗斯总人口约80%。.

新!!: 乌克兰族和俄羅斯人 · 查看更多 »

俄羅斯民族

俄羅斯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其疆域領土内居住着超過180個民族的人民。.

新!!: 乌克兰族和俄羅斯民族 · 查看更多 »

喀山

喀山(Каза́нь;Казан,俄语拉丁化:Kazan'),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的首都及最大城市。根据俄罗斯2010年人口调查,居民为1,143,600人,为俄国第八大城市。喀山位于俄罗斯欧洲部分,伏尔加河与卡赞卡河的交汇处。与莫斯科、圣彼得堡同为俄罗斯的三座A级历史文化城市。2009年,俄罗斯专利局宣布喀山为俄罗斯运动之都。喀山克里姆林宫为世界遗产。.

新!!: 乌克兰族和喀山 · 查看更多 »

告密者 (2010年电影)

《告密者》(The Whistleblower)是一部2010年的惊悚电影,由拉尔沙·康达基执导并与艾丽丝·基尔万共同编剧,蕾切尔·薇兹在片中扮演內布拉斯加州警官凯瑟琳·波克瓦克(Kathryn Bolkovac),她于1999年获戴阳国际聘请成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战后维和人员。波克瓦克发现戴阳国际在当地进行人口贩卖活动(或为其提供便利),她试图加以阻止,但却遭到解雇并被驱逐出境。波克瓦克接下来前往英格兰,把事件内幕透露给了BBC新闻,之后在起诉戴阳非法解雇的诉讼中取胜。 康达基希望在自己的电影处女作中关注人口贩卖,她在念大学时得知了波克瓦克的经历,之后和基尔万一起努力为项目争取资金支持。一直到康达基决定制作本片8年后,她才获得了所需资金,并选择薇兹扮演女主角。《告密者》由加拿大、德国和美国共同制作,于2009年10至11月在罗马尼亚拍摄。 影片于2010年9月13日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首映,塞缪尔·戈尔德温影业负责电影在美国的影院发行。《告密者》在宣传中成为一部讲述20世纪90年代末虚构故事的电影。康达基表示,电影的中的情节大致属实,但省略了部分细节,例如片中没有表示出人口贩卖受害者们时长三个星期的“磨合期”。《告密者》上映后所获评价褒贬不一,薇兹和另外几位演员的表演赢得赞誉,但影评人对许多镜头中描绘的强烈暴力内容有不同看法。康达基和薇兹对此表示,在波斯尼亚发生的实际情况比电影中更严重,电影已经淡化了这方面的描写。影片获得了多个电影奖项和提名,其中包括3项2012年吉尼金像奖提名。.

新!!: 乌克兰族和告密者 (2010年电影) · 查看更多 »

哥萨克马迈

哥萨克马迈(Козак Мамай, Kozak Mamay)是乌克兰族民俗文化中的英雄,有着鞑靼人的姓名和突厥人的外表,是乌克兰传统巡回木偶剧场中的标准人物之一。 马迈如今成为了乌克兰和乌克兰族的拟人化形象。 Category:乌克兰民俗.

新!!: 乌克兰族和哥萨克马迈 · 查看更多 »

哈密尔顿 (安大略)

哈密尔顿(Hamilton,--或海明頓)是加拿大安大略省東南部的一座港口城市,位於多倫多以西及尼亞加拉瀑布以北。據2011年加拿大人口普查所示,咸美頓市內有519,949名居民。咸美頓的都會區則包含鄰近的伯靈頓市和格里姆斯比鎮,2011年人口為721,053人;自1981年起,咸美頓都會區人口一直位居全國第九及安省第三。 1812年戰爭後,商人暨政治家佐治·哈密爾頓(George Hamilton)著手打造一座小鎮。1846年,哈密爾頓正式成為法定城市。及後經過多年演變,哈密爾頓發展成安大略湖西岸金馬蹄地區的重要工業樞紐。2001年,哈密爾頓與咸美頓-溫特沃斯區(Hamilton-Wentworth Regional Municipality)轄下的數個小鎮合併,成為現時的哈密爾頓市。合併後的哈密爾頓市為一個單層次行政區,對上不設縣或區級行政架構。 哈密爾頓的本土經濟以往靠重工業及鋼鐵業帶動,故該城亦有「鋼鐵城」(Steel City)之稱,但近年來則倚重如醫療業等的服務業。哈密爾頓市內主要有兩所專上學院,分別為麥克馬斯特大學及莫霍克學院(Mohawk College)。另外,市內有多處旅遊點、名勝及古蹟,如皇家植物園(Royal Botanical Gardens)、加拿大戰機博物館(the Canadian Warplane Heritage Museum)、布魯斯遠足徑(the Bruce Trail)及全國首家蒂姆·霍頓斯咖啡店等。 哈密爾頓的郵政編碼前綴是L8E至L8W;電話地區編碼則為905及289。.

新!!: 乌克兰族和哈密尔顿 (安大略) · 查看更多 »

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Қазақстан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 / Qazaqstan Respy'bli'kasy;Республика Казахстан),簡稱--(Қазақстан;Казахстан),为跨洲国家,地跨欧亚两洲,主要位于中亚北部,在乌拉尔河以西的一小部分领土位于欧洲.

新!!: 乌克兰族和哈萨克斯坦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乌克兰族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第比利斯

比利斯(格鲁吉亚语:თბილისი,拉丁轉寫:T'bilisi,中国史書中有則譯為提弗利司或梯弗里斯),是今日格鲁吉亚的首都,也是外高加索地區的著名古都。據2010年統計數字,第比利斯人口1,485,293人,市區人口則達1,152,500人。.

新!!: 乌克兰族和第比利斯 · 查看更多 »

紅衛兵區

紅衛兵區(Красногвардейский район,Красногвардійський район,Qurman rayonı)為俄羅斯克里米亞共和國與烏克蘭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爭議性的一個區。該區的行政中心為紅衛兵鎮。人口:91,300人。 該區位於克里米亞半島中部。.

新!!: 乌克兰族和紅衛兵區 · 查看更多 »

綠烏克蘭

綠烏克蘭(Зелений клин;Зеленый Клин),是一個由烏克蘭人在俄罗斯遠東地區所開發的一塊土地,地處黑龍江和太平洋之間。 在1917年的十月革命以後,遠東烏克蘭共和國或綠烏克蘭計畫在此建立。1920年4月6日布尔什维克的远东共和国成立以後,西伯利亞的烏克蘭人曾試圖建立「綠烏克蘭」為政治實體,但很快就宣告失敗。.

新!!: 乌克兰族和綠烏克蘭 · 查看更多 »

烏克蘭人

#重定向 乌克兰族.

新!!: 乌克兰族和烏克蘭人 · 查看更多 »

爱沙尼亚宗教

愛沙尼亞歷史上和傳統上是一個基督新教路德宗國家,然而,愛沙尼亞是世界上“宗教信仰比例低”的國家之一,只有14%的人宣稱宗教是其他們的日常生活重要組成部分。 愛沙尼亞宗教人口主要是基督徒,宗派大都屬於路德宗和正教會。在蘇聯的無神論政策下,“大多數家庭的宗教傳統鏈條被打破”。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愛沙尼亞約有80%的新教基督徒 ;屬於路德宗。 在2001年至2011年的人口普查中,正教會信仰人數超越了路德宗,成為該國最大的基督宗教教派。然而,路德宗仍然是愛沙尼亞人中最受歡迎的宗教教派(11%是路德教派),正教會主要由的斯拉夫族裔(約佔45%)所信奉。根據塔爾圖大學指出,不信教的愛沙尼亞人不一定是無神論者,新異教主義、佛教徒和印度教徒宣稱自己是“不信教”的人。.

新!!: 乌克兰族和爱沙尼亚宗教 · 查看更多 »

瑞莎

莎(Лариса Бакурова,Larisa Bakurova;)全名拉瑞莎·巴庫洛瓦,台灣模特兒、艺人、演員,父親為乌克兰人、母親則為希臘人。學歷為乌克兰經濟學碩士。2013年,瑞莎獲得中華民國永久居留證。2016年,瑞莎在過去三年申請歸化中華民國國籍受阻,使得中華民國內政部首次受理烏克蘭籍人士歸化的案子。.

新!!: 乌克兰族和瑞莎 · 查看更多 »

瓦西里·巴比奇

西里·巴比奇(Valery Babich, Валерий Васильевич Бабич) (1941年1月27日-),乌克兰作家,黑海造船厂设计部主任,并担任克里米亚海航陆基训练设施设计总师。生于乌克兰扎波里日亚,1950年随父母迁至尼古拉耶夫,1955年考入尼古拉耶夫造船学院,1959年大学毕业。毕业后1959-1962年在61名公社社员船厂作为电气工程师。1967年在尼古拉耶夫造船所深造,毕业后分配到黑海造船厂担任主任设计师,参与了直升机航母“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号武器系统的建造工作。在1970-1991年参与建造了苏联所有航母:基辅(1970-1975),明思克(1976-1978),新罗西斯克,巴库,第 比利斯,瓦良格和乌里扬夫斯克(1979-1991)。在2000年后开始文学创作,是乌克兰记者协会会员,俄罗斯作家协会会员,2002年获得乌克兰写作大奖,2006年获得金笔奖,2012年获得写作成就奖。 2017年瓦西里·巴比奇遷居中國,幫中國建造航母。.

新!!: 乌克兰族和瓦西里·巴比奇 · 查看更多 »

莫尔多瓦共和国

莫尔多瓦共和国(Respublika Mordoviya;莫克沙語:Мордовскяй Республикась;厄尔兹亚语:Мордов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ась)位於東歐平原東部,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屬伏爾加聯邦管區。面積26,200平方公里,人口888,766(2002年)/834,755(2010年)。當中莫尔多维亚人佔32%。俄語、莫克沙語和厄爾茨亞語同為官方語言。首府薩蘭斯克。 莫尔多瓦與摩爾多瓦(Republica Moldova)或其俄語名稱摩爾達維亞(Молдавия)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新!!: 乌克兰族和莫尔多瓦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達蓮娜·舒夫真高

達蓮娜·舒夫真高(Дарына Шевченко),哈薩克烏克蘭族人。2006年以16歲之齡成為歷來最年輕的亞洲小姐競選冠軍(8號)、完美體態大獎得主、最佳儀態風度小姐。同時是唯一一位非華裔的亞洲小姐冠軍,與亞洲電視約滿後返回哈薩克。.

新!!: 乌克兰族和達蓮娜·舒夫真高 · 查看更多 »

萨哈共和国

萨哈(雅庫特)共和国(Respublika Sakha (Yakutiya))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屬於遠東聯邦管區的一員。1922年4月27日,蘇聯在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境內成立了雅庫特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1991年,雅庫特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正式更名為薩哈(雅庫特)共和國。 雅庫特是俄羅斯聯邦最大的行政區,此外,雅庫特是世界上最大的行政区划单位,它的大小如同五個法國;並且面積仅次于它隶属的俄联邦,而大于第二位的哈薩克斯坦;这也意味着它比所有非联邦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面积都要大。但是雅庫特的人口大約100萬人,是全俄羅斯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區之一(人口密度更低者僅有楚科奇自治區和涅涅茨自治區)。 雅庫特─是一個相具有天然經濟資源潛力的地區。.

新!!: 乌克兰族和萨哈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萨哈林州

萨哈林州(Sakhalinskaya oblast)是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一,隶属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包括萨哈林岛(库页岛)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从日本获得的千岛群岛。总面积87,100平方公里,2010年统计人口497,973人,首府是南萨哈林斯克。萨哈林州的主体萨哈林岛本名库页岛,曾为大清国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根据1858年所签订的《瑷珲条约》及1860年所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而割让与俄罗斯帝国。 1904年日俄战争之后,萨哈林岛南部被割让给日本,二戰期間,日本,1945年8月被苏联根据《雅尔塔协议》进攻日军,占领了萨哈林岛南部和南千岛群岛。目前日本对南千岛群岛,包括伊圖魯普島、庫納希爾島、希科坦島、哈博邁群島)的主权归属持有争议。.

新!!: 乌克兰族和萨哈林州 · 查看更多 »

马加丹州

加丹州(Magadanskaya oblast)是俄羅斯遠東联邦区的一個州。面積461,400 km²,人口182,726 (2002年)。首府马加丹,距離俄羅斯首都莫斯科5911公里。是俄罗斯面积第13大的一级行政区,也是人口最少的联邦主体之一。为马加丹时区(东12时区) 馬加丹州建於1953年12月3日,領土面積為46.14萬平方公里,占俄羅斯聯邦總面積的2.7%。 州內行政單位數量有8個行政區、1個州附屬市、1個區附屬城市、34個城鎮、33個行政農莊。州中心是馬加丹,建市時間為1939年,是俄最偏遠、最年輕的州首府之一。主要城市有馬加丹、蘇蘇曼。 馬加丹州主要的出口產品是魚類和其他海產品其次是黑金屬和有色金屬。從地域分佈上講,出口面向的國家主要是日本、韓國、美國、英國。 由於馬加丹州地處偏遠,且自然氣候條件惡劣,州境內沒有鐵路。科里姆公路將馬加丹州和俄羅斯其他地區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公路總長度2500公里,其中硬化路面長達2200公里。公路運輸在州內的運輸方式中佔有主導地位。其次是依靠空運和水運。由汽車、海船及飛機進行貨物和旅客運送。 馬加丹州最大的電力製造單位是科雷馬河上的科雷馬水電站。目前正在建設第二個水電站,中坎河河口電站,其投產裝置已於2012年建成。整個水電樞紐預計於2017年完工。電站的發電功率為570兆瓦,平均年發電量25.5億千瓦時。州內還有阿爾卡戈林斯克發電站和科雷馬克國營發電站。 在2002年人口普查中,俄罗斯族有146,511人,占80.2%为第一大民族。其它人口由104个民族组成。第二大民族是乌克兰族18,068人 (9.89%), 第三大民族埃文基族2,527人(1.38%), 第四大民族白俄罗斯族2,169人 (1.19%),第五大民族鞑靼族2,006人 (1.1%).

新!!: 乌克兰族和马加丹州 · 查看更多 »

马里埃尔共和国

里埃爾共和國(Respublika Mari El,草原馬里語:Марий Эл Республика,山地馬里語:Мары Эл Республик)位於東歐平原東部、伏爾加河在南部邊界流過,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屬伏爾加聯邦管區所轄,首府為約什卡爾奥拉。該國面積為23,200平方公里,人口(2010年)為696,459人。當中俄羅斯人佔總人口47.5%,馬里人(舊稱「切列米斯人」)佔42.9%,韃靼人則佔6%。.

新!!: 乌克兰族和马里埃尔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马里乌波尔

里乌波尔(,英语:Mariupol),是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州的城市。2005年有人口481,626人,為顿涅茨克州第二大城(顿涅茨克是該州第一大城)。乌克兰族约占人口49%,俄罗斯族占44%,其餘为希腊人和白俄罗斯人等。1948年,苏联将马里乌波尔改名为日丹诺夫,以纪念苏联高官安德烈·亞歷山德羅維奇·日丹諾夫,直到1989年城市才恢复原名。.

新!!: 乌克兰族和马里乌波尔 · 查看更多 »

谢苗·杰尼索维奇·伊格纳季耶夫

谢苗·杰尼索维奇·伊格纳季耶夫(Семён Денисович Игна́тьев,)乌克兰人,苏联国家安全部部长。.

新!!: 乌克兰族和谢苗·杰尼索维奇·伊格纳季耶夫 · 查看更多 »

黑海區

黑海區(Черноморский район,Чорноморський район,Aqmeçit rayonı)為俄羅斯克里米亞共和國與烏克蘭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爭議性的一個區,位於克里米亞半島西部。該區的行政中心為黑海鎮。人口:32,154。.

新!!: 乌克兰族和黑海區 · 查看更多 »

达吉斯坦共和国

達吉斯坦共和國(Respublika Dagestan)位於俄羅斯最南部,東鄰裡海,北鄰卡爾梅克共和國,西鄰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車臣共和國,西南毗鄰格魯吉亞,南部與阿塞拜疆接壤。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屬北高加索聯邦管區,成立於1921年1月30日。這裡是可薩汗國發源地。这里也是俄国最早信仰伊斯兰教的地方。这里今天还有阿拉伯人的后人。 面積50,300平方公里,人口2,576,531(2002年)。首府馬哈奇卡拉。人口最多的民族是阿瓦尔人,現任首腦是。 達吉斯坦近來曾多次發生恐怖份子的襲擊事件。.

新!!: 乌克兰族和达吉斯坦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蘭科人

蘭科人(Лeмки,Łemkowie)是烏克蘭族的一個民系。他們居住在喀爾巴阡山脈地區。。在波蘭也居住有11000名蘭科人.

新!!: 乌克兰族和蘭科人 · 查看更多 »

阿列克謝·納瓦爾尼

阿列克謝·阿納托利耶維奇·納瓦爾尼(Алексе́й Анато́льевич Нава́льный,),俄罗斯莫斯科人,俄罗斯律師、政治家。2009年以來,他不斷批評俄羅斯聯邦政府的腐敗,反对總統普京,2010年代初曾經常使用博客組織大规模遊行。.

新!!: 乌克兰族和阿列克謝·納瓦爾尼 · 查看更多 »

蘇維埃區

蘇維埃區(Советский район,Совєтський район,İçki rayonı, Ички районы)為俄羅斯克里米亞共和國與烏克蘭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爭議性的一個區。該區的行政中心為蘇維埃斯基市級鎮。人口:34,319人。 位於克里米亞半島東部。.

新!!: 乌克兰族和蘇維埃區 · 查看更多 »

薩基區

薩基區(Сакский район,Сакський район,Saq rayonı)為俄羅斯克里米亞共和國與烏克蘭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爭議性的一個區。該區的行政中心為薩基鎮。人口:78,069人。 該區位於克里米亞半島西部。內有隸屬烏克蘭海軍的佛費朵瑞夫卡空軍基地駐守。.

新!!: 乌克兰族和薩基區 · 查看更多 »

艾伊達·尼可萊朱克

艾伊達·尼可萊朱克, 有時稱作 Nikolaichuk, 是一位乌克兰族流行歌手及模特兒。她在烏克蘭第三季X音素獲勝。她曾在節目第二季時,演唱帕丽娜·嘎嘎丽娜的Lullaby時被評判懷疑作假對嘴而打斷並要求她清唱歌曲的情況下有非凡表現,而受到注視。.

新!!: 乌克兰族和艾伊達·尼可萊朱克 · 查看更多 »

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

柳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利琴科(Людмила Михайлівна Павліченко,Людмила Михайловна Павличенко,),苏联女狙擊手,乌克兰人。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击毙309名敌人而闻名,亦因此而獲得了「死亡之女」(Lady Death)的外號。, 时代周刊 (1942年9月28日).

新!!: 乌克兰族和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 · 查看更多 »

楚瓦什共和国

楚瓦什共和國(Чува́ш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 Чува́шия, Chuvashskaya Respublika — Chuvashiya; Чăваш Республики, Čăvaš Respubliki)屬伏爾加聯邦管區,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位於東歐平原中部,伏爾加河在北部邊界流過。面積18,300平方公里,人口約1,360,000(2002年)/1,251,619(2010年)。首府切博克薩雷,是伏爾加河上的一個港口。成立於1920年6月24日。 俄羅斯人佔總人口27%,楚瓦什人佔67%。俄語及楚瓦什語同為官方語言。.

新!!: 乌克兰族和楚瓦什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歐洲民族

欧洲民族主要是操印欧语系语言的族群,也有从东方迁徙过去的使用乌拉尔语系语言的各族群和古老的巴斯克族群,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尚有一部分使用阿尔泰语系及高加索語系的族群。各个民族基本是以民族国家划分。有同国家的操同一语言的人群承认属于同一族群,也有人更愿意强调自己的国别。 使用印欧语系语言的族群.

新!!: 乌克兰族和歐洲民族 · 查看更多 »

民族列表

以下世界民族列表是各民族汉语译名名称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目前世界上共有2000个民族。 ----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V W X Y Z.

新!!: 乌克兰族和民族列表 · 查看更多 »

滨海边疆区

滨海边疆区(Primorsky krai)是俄罗斯远东联邦管区的一个边疆区,面积164,673平方公里,2010年統計人口1,956,497人。首府是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该区与中国黑龙江省及朝鲜接壤。 清代中国于1689年与俄罗斯帝国订立《尼布楚条约》,是中国首次与西方国家签订具现代国际法標准的条约,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具有主权性质边界,条约确定包括滨海边疆区等外東北地區劃入中国主权范围。1860年11月14日俄罗斯逼迫中国清朝政府簽署了《中俄北京條約》将原先规定为中俄共同管理的烏蘇里江以東至海之地(包括库页岛以及海参崴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歸俄國所屬,从此中国失去了這片东北地区对日本海的出海口。.

新!!: 乌克兰族和滨海边疆区 · 查看更多 »

潘特雷蒙·孔德拉季耶維奇·波諾馬連科

潘特雷蒙·孔德拉季耶維奇·波諾馬連科(Пантелеймон Кондратьевич Пономаренко,),蘇聯共产党政治局委员,任白俄罗斯共产党第一书记、哈薩克共产党第一書記。.

新!!: 乌克兰族和潘特雷蒙·孔德拉季耶維奇·波諾馬連科 · 查看更多 »

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

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Stavropolsky krai)位於前高加索西部、大高加索北麓,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成立於1924年2月13日,屬北高加索聯邦管區。面積66,500平方公里,人口2,735,139(2002年),首府斯塔夫罗波尔。.

新!!: 乌克兰族和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 · 查看更多 »

斯维尔德洛夫区 (比什凯克)

斯维尔德洛夫区(Свердлов району,Свердловский район)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是首都比什凯克的一个区。 2009年人口为214,100人。 它涵盖了城市的东北部。.

新!!: 乌克兰族和斯维尔德洛夫区 (比什凯克) · 查看更多 »

斯瓦尔巴

斯瓦尔巴(Svalbard)是位於北極地區的群島,或譯--島,是挪威最北界的國土範圍。它坐落在歐洲大陸北方,約佇立於挪威大陸與北極點兩者正中間。群島橫跨北緯74°到 81°、東經10°到35°。斯匹茲卑爾根島(或稱史匹茲卑爾根島)是群島中最大的島嶼,接著是東北地島與厄齊島,故群岛前称為斯匹次卑尔根群岛(Spitbergen)(或稱史匹茲卑爾根群島)。 行政區劃上,斯瓦尔巴群島獨立於挪威本土的19個郡,為一非建制地區。群島的最高行政首長為挪威政府委派的斯瓦尔巴总督。2002年,斯瓦巴群島首府朗伊爾城建立了一個民選地區議會,其職能與挪威本土之市議會相當。其他的居住地、研究基地,則有研究中心新奧爾松,採礦基地斯維格盧瓦,以及居民以俄羅斯人爲主的採礦聚落巴倫支堡。此外,斯瓦巴群島也是有常駐平民人口的人類聚居地當中最北的。比斯瓦巴群島更北的人類聚居地無常住人口,只有輪替工作的研究人員。 在17至18世紀,此地被當作捕鲸站使用,但其後遭廢棄。20世紀初,開始有人開采斯瓦巴群島上的煤礦,並形成了數個永久聚居地。1920年簽訂的《斯瓦尔巴条约》確認了挪威對此地的主權,而1925年通過的《斯瓦尔巴法令》則確立了此地作爲挪威王國一部分,且為自由貿易園區及非軍事區的身份。現時,該地只有一家挪威國營公司以及一家俄羅斯國營公司在此采煤。此外,因為斯瓦爾巴大學中心及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皆坐落於此,研究和旅游業成爲了當地的重要輔助工業。群島上所有聚居地並無道路連接,交通主要以雪地電單車、船隻、以及航空器爲主。斯瓦爾巴朗伊爾機場為斯瓦巴唯一一個機場,也是當地主要對外門戶。.

新!!: 乌克兰族和斯瓦尔巴 · 查看更多 »

曼尼托巴省

省(Manitoba),簡稱曼--省;當地華人全稱緬尼--托巴省,簡稱緬省《》,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東版(多倫多),2008年11月25日刊登。;省,加拿大一級行政區。草原三省之一(另外两个是阿尔伯塔省和萨斯喀彻温省),也是加拿大人口第五多的省份,据估计约130万人。曼尼托巴省占地649,950平方公里(250,900平方英里),地貌地形种类丰富。 该省东部毗邻为安大略省、西部萨斯喀彻温省,北部努纳武特地区,西北部西北地区,南部美国北达科他州和明尼苏达州。除了英語之外,雖然在建省初期法語曾一度也是官方語言之一,但此規範已在19世紀末期時廢除。马尼托巴省的标志是一头北美野牛(bison),野生水牛曾一度主宰該省境內的草原地帶。如今的曼尼托巴省以農業與畜牧業為主,是加拿大最重要的糧穀倉地帶。 土著人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已经在曼尼托巴省居住了几千年。 直到17世纪末,毛皮贸易商抵达该地区,当时它是鲁珀特地区的一部分,属于1670年建立哈德逊湾公司。1867年,关于建立马尼托巴省的谈判导致了梅蒂人针对加拿大政府的武装起义,一场被称为红河叛乱的冲突。叛乱导致加拿大议会在1870年通过了“曼尼托巴法案”,标志着曼尼托巴省正式创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開始有大批移民到此定居。 曼尼托巴的省会和最大的城市是温尼伯,同時也是省內人口最多的城市,是加拿大第八大人口普查区。 温尼伯市是省政府、马尼托巴立法议会和省法院的所在地。 全省五所大学中有四所和四支专业运动队都在温尼伯。 其東北郊的温尼伯湖是加拿大境內第五大湖泊。.

新!!: 乌克兰族和曼尼托巴省 · 查看更多 »

1926年蘇聯人口普查

1926年蘇聯人口普查是蘇聯的第一次全聯盟人口普查,由蘇聯中央統計局(ЦСУ СССР)負責。普查從1926年12月17日開始,在鄉村為期14日,在城市為期7日。調查項目包括:性別、年齡、民族、母語、出生地、婚姻狀況、讀寫能力、身心障礙、職業、工作狀況等。本次普查共花費7百萬盧布,1928-29年出版大部份調查結果,全56冊。 本次普查是布爾什維克取得政權後的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在此之前還有兩次局部人口調查,分別是1920年與1923年人口調查。1920年人口調查舉行於俄國內戰與波蘇戰爭期間,因此調查範圍並不包含大部份的外高加索、烏克蘭、白俄羅斯、西伯利亞、遠東、中亞與北極地區。1923年人口調查則僅限於城市地區。在俄國革命前的唯一一次普查是1897年俄羅斯帝國人口普查。 本次普查為政府提供豐富的民族誌資料,依據列寧的民族區域自治理論劃分行政區,協助俄羅斯社會從帝制轉型為蘇維埃制,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的民族共同體「蘇維埃人」。.

新!!: 乌克兰族和1926年蘇聯人口普查 · 查看更多 »

1937年苏联人口普查

1937年苏联人口普查开始于1937年1月6日,原本預定在1933年執行,但由於五年前發生的大饑荒,使得这成了苏联历史上争议最多的一次人口普查,结果被销毁,负责人被作为"破坏者"送进古拉格,同樣任何團體任意私自調查也會被當作反蘇分子而入獄,因为其结果表明苏联人口远少于预期。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Перепись населения СССР 1937 года.

新!!: 乌克兰族和1937年苏联人口普查 · 查看更多 »

1989年蘇聯人口普查

1989年蘇聯人口普查在該年的1月12至19日實施,是蘇聯所做的最後一次人口普查。根據這次普查的結果,蘇聯的現在人口 (實際人口)為286,730,819人。高於同時期的美國 (1990年4月1日普查結果為248,709,873人),僅次於中國和印度,為當時世界第三人口大國。 在1989年,蘇聯大約一半的人口居住在俄羅斯,而大約六分之一住在烏克蘭 (18%)。將近三分之二 (65.7%)的人口住在都市,而鄉村人口則占34.3%。和歷年普查比較,蘇聯的都市化程度逐年提高,從1959年的47.9%、1970年的56.3%到1970年的62.3%。, on the UN Statistics Division website. 1979年和1989年普查顯示,蘇聯每年平均穩定增加約250萬人,雖然這個數字略低於1959-1970年期間的每年300萬人。戰後的人口增加表示蘇聯已經從先前巨大的人口損失 (衛國戰爭與更早的大整肅) 中慢慢恢復。 在1990年,蘇聯的人口超過美國和加拿大的總和,比美國人口還要多4000萬人。然而在1991年底蘇聯瓦解後,15個前蘇聯加盟國人口的總合在整個90年代卻停留在2億9000萬,而美國人口則是在2006年正式突破3億。這個顯著的停滯或許是由於蘇聯崩潰後所帶來的劇烈社會經濟變動所導致,連帶使得在蘇聯時代末期已經有衰退跡象的出生率更進一步惡化。.

新!!: 乌克兰族和1989年蘇聯人口普查 · 查看更多 »

2002年俄羅斯人口普查

2002年俄羅斯人口普查(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пе́репись населе́ния 2002 го́да) 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聯邦的第一份人口普查,由聯邦國家統計委員會於2002年10月9日至16日完成。普查数据以2002年10月9日午夜为准。.

新!!: 乌克兰族和2002年俄羅斯人口普查 · 查看更多 »

2010年俄羅斯人口普查

2010年俄羅斯人口普查(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пе́репись населе́ния 2010 го́да)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聯邦的第二次人口普查。聯邦國家統計委員會在2007年開始本次人口普查的籌備工作,2010年10月14日至10月25日完成本次人口普查。 普查原定於2010年10月進行,後有人稱因經濟原因而將普查遷往2013年, 儘管有人猜測一些政治動機影響了這決定,但俄羅斯總理弗拉基米爾·普京在2009年底宣布俄羅斯政府撥出105億盧布,按原計劃于2010年10月進行人口普查。.

新!!: 乌克兰族和2010年俄羅斯人口普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烏克蘭族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