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主教

指数 主教

主教是基督宗教的高級聖職人員職稱,為天主教、東正教與圣公会採用,詞源自希臘文「episkopos」(επίσκοπος),即「epi」(由上往下)及「skopos」(觀察者),意為監督(overseer)。依據初期教會的傳統,祝聖主教代表授予聖職聖事的圓滿性。主教即是藉著聖靈/聖神被祝聖為教會中的牧人及管理者,也是教義的導師及聖職敬禮的司祭。在一般基督宗教主流教會,指耶穌基督派遣使徒/宗徒繼續實行祂的使命,到了第一世紀末至第二世紀初就形成了主教的制度。.

878 关系: 劍橋大學岡維爾與凱斯學院加利福尼亚州8号提案 (2008年)加达 (格陵兰)加洛林王朝加斯帕罗·孔塔里尼加拿大天主教教区列表助理主教劉丹桂劉獻堂劉振忠執事 (基督教)基督之母堂基督教历史基督教传播年表基督教聖人基督教教會同性戀立場列表基羅·斯托揚諾夫基恩·羅賓遜埃达假髮博洛尼亚华理柱华沙起义 (1794年)十字聖號十字軍國家十二使徒遺訓卡尔·弗里德里希 (巴登)卡尔斯鲁厄卡诺莎之行卡洛·博罗梅奥卡洛斯卢德飞千禧綜合館南圻遠征南特主教座堂古巴聖公會古巴革命台灣基督教台灣天主教台灣天主教主教列表台灣宗教史景贤司博习司禱叙任权斗争叙利亚-玛兰卡礼天主教会叙利亚-玛拉巴礼天主教会吳欽敬吴应枫吴耀宗...同性恋与普世圣公宗各國立法機構列表各国领导人列表吕贝克殉道士吉米尼亚诺吉洪 (莫斯科牧首)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坚振圣事坎特伯雷大主教坎特伯雷大主教列表坎特伯雷的奧古斯丁坡旅甲塞格德塞拉塘沽路墨尔本城堡墨西哥天主教教区列表夏尔·莫里斯·德塔列朗-佩里戈尔大圣经大公會議大公教會大衛王大法官 (英國)天主教天主教基督勞工堂天主教南京总教区天主教台南教區天主教台中教區天主教台中教區主教公署天主教台北總教區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天主教巴黎总教区天主教上海教区天主教上海教区光启社天主教廣島教區天主教延安教区天主教会主教天主教会圣统制天主教北京总教区天主教北阿拉伯宗座代牧區天主教嘉義教區天主教羅馬教區天主教直布罗陀教区天主教花蓮教區天主教聖米格爾教區 (薩爾瓦多)天主教華人主教列表天主教青岛教区天主教香港教區天主教香港教區首牧列表天主教高雄教區天主教迈阿密总教区天主教邦芬教区天主教金門、馬祖宗座署理區天主教長崎總教區天主教東京總教區天主教梧州教区天主教汾阳教区天主教澳門教區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教列表天主教會天主教海门教区天主教新竹教區天国王朝太原圣母无染原罪主教座堂奥古斯丁奥多尼奥二世 (莱昂)奥格斯堡奧利振奮銳黨的西門女隐修院院长奈梅亨拉德伯德大学姚良姜明远威尼斯宗主教列表威尼斯共和国威廉·廷代尔威爾斯教會威斯科特婚姻媽媽瑪加利大孟定士孟他努派孫中山孫德禎宝剑骑士团宣福禮宮殿宗主教宗座大學宗座外方傳教會宗座代牧區宗座传信大学宗座監牧宗座额我略大学宗懷德 (周村教區)宗教裁判所宗教改革安卡拉的狄奥多图斯 (主教)安多尼·夏爾馬安提阿牧首安条克希腊正教会安树新安條克的依納爵安波羅修安波羅修號列車安斯加尔环形山尊嚴複數封新卯對於雨傘革命的反應小圣堂小瓜帽小文惠廉尼古拉·哥白尼尼古拉斯·斯坦诺尼科季姆尼科季姆 (罗托夫)尼科西亚尼西亞會議尼撒的貴格利居普良岳福生崔守恂崇仁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巴尔联盟巴西天主教教区列表巴西利卡巴黎第五区巴耆贤巴泰勒米·波岡達巴拉加縣巴拉圭上海及旧金山的圣伊望上海市徐汇中学上智大學校友列表丁哈四世丁光训不来梅市政厅中华东正教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宗教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列表中华圣公会救主堂中华民国-圣座关系中世紀飲食中世纪的法国中國基督教史中國天主教主教團中國自選自聖主教列表中国天主教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中国礼仪之争中梵关系丹尼尔·卡罗尔主业会主徒会主教主教帽主教座主教座堂主教座位主教團主教冠主教魚主教長希尔佩里克一世希贤希贤 (主教)东正教北京传道团希波的奥古斯丁布卢瓦布萊恩·詹姆斯·巴恩斯布里尼奥勒世界青年日帕特·史朵芮三位一體三級聖品制三院制丙午風災九龍灣聖若瑟堂广州救主堂乌克兰希腊礼天主教会义和团运动亚他那修亞伯特·梵浩耶亞納多留斯亞美尼亞文化亞略巴古的丟尼修亞歷山大禮亞挪比烏亦思巴奚兵乱座堂主任牧師亨利三世 (神圣罗马帝国)亨利八世亨利六世 (神圣罗马帝国)康拉德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庇護三世庇護九世仁慈堂大樓代理樞機以弗所公會議什未林城堡伊琳娜女皇伊爾杜安伊高·東迪伊曼纽尔·米林戈伍珀塔尔张家树张伯仁张弼德张光旭张克兴张银林伦巴第人彼得張懷信 (主教)弗魯門修斯弗朗西斯科·希梅内斯·德·西斯内罗斯弗拉基米尔 (基辅都主教)彼得 (使徒)使徒統緒当选教宗斯德望何塞·安切塔何明華徐吉偉徐诚斌徐贊生依諾增爵三世德玉明德維智羅斯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修女修道 (基督教)俄罗斯民族统一日圣奥斯特雷莫尼乌斯圣安德鲁 (消歧义)圣尼古拉圣希多尼乌斯·阿波黎纳里斯圣帕特里克圣帕特里克节圣依西多禄圣职者圣马可圣公会座堂 (明尼阿波利斯)圣诞节圣诞老人圣若瑟主教座堂 (天津)圣母圣心会圣水圣扇匈人帝國匈牙利天主教教区列表北美聖公會刚恒毅利乌特普兰德刺鳥刘和德切萨雷·波吉亚嘉素嘉義市私立宏仁女子高級中學嘉諾撒培德書院嘉惠勞喬瑟夫·巴特勒喬治·費茲傑羅單國璽周士良周礼堂周维道周阮郇瑤周济世傅铁山哥布林殺手哥德堡皇家艺术与科学院儿童十字军凡尔赛宫出家共治兖州天主圣神主教座堂克劳德·达让克呂尼修道院克里斯蒂安三世克里斯蒂安二世副主教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剑桥七杰勳爵国会议员四角帽倫蒂尼恩BIG MOM海賊團皮漱石的里雅斯特皇冠石德懋王学明王宠林王神荫王爵王际唐王治平 (會督)王木铎王文成王愈榮火葬灰衣忏悔者小堂班贝格現存教宗塚墓列表督主教神學祁羅沙祝聖祭司祭巾秘法家科隆總主教科英布拉旧主教座堂科普特禮天主教會立教大學第三次拉特朗公會議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第二次尼西亞公會議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米蘭米里哀主教米格爾·塞爾韋特米拉 (土耳其)粵華中學粉嶺聖若瑟堂索夫龍·斯特凡·穆德里索克拉蒂斯紫水晶約翰·朗頓·唐紀隆維多·麥克勞倫維多利亞主教總主教總鐸區约翰一世 (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约翰一世 (布列塔尼)约瑟夫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约泽夫·科萨科夫斯基绝罚维昌禄罗伯济罗锦章罗斯季斯拉夫 (大摩拉维亚)罗斯季斯拉夫一世·姆斯季斯拉维奇罗斯托克罗文藻美以美會美國福音路德教會美國恐怖故事:瘋人院美利堅聯盟國美国天主教教区列表美国圣公会義大利-阿爾巴尼亞禮天主教會羅光羅馬觀察報羅馬教區代理主教羅馬教廷羅若望真福蒲弥格神父烏列爾烏克蘭希臘禮天主教基輔-加利奇大總主教列表烏克蘭希臘禮天主教布宜諾斯艾利斯聖母贊助教區烏克蘭信義會烏爾巴諾七世烏爾菲拉烏普薩拉大主教爱任纽爱德华一世瑪利諾中學炮击天安门案瓦勒度派瓜达拉哈拉圣母升天圣殿主教座堂田中鎮田嘉璧田耕莘甘俊邱熱里·勒利耶牧师牧羊特土良特利騰大公會議特級宗座聖殿牛会卿牛虻 (电影)狄奧斯庫若狄剛監督 (基督教)百多祿花地瑪聖母堂 (香港)隆德主教座堂韩廷弼莫壽增遣使會聖博德彌撒中心聖多默宗徒堂聖奧斯定堂聖安德肋堂聖三一座堂 (香港)聖幛聖亞博那聖德尼聖德蘭學校聖保祿彌撒中心聖保羅書院聖像破壞運動聖公宗聖公會聖紀文小學聖公會聖西門呂明才中學聖公會東亞議會聖公會港澳教區聖公會明華神學院聖玫瑰學校聖神修院聖禮聖秩聖事聖米歇爾山聖靈聖額我略·納齊安聖言中學聖諾伯特聖魔之血聖貞德中學聖辣非醫院聖葉理諾堂聖若瑟英文中學聖若瑟教區中學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一校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五校聖若望·鮑思高聖雷鳴道聖老楞佐堂 (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 (香港)聖母無玷聖心書院聖母聖心主教座堂聖母聖衣堂聖斐德理聖斯德望堂聖方濟各堂 (香港)聖文德達馬蘇斯二世鍾安住鏡中世界華倫他華沙聯盟協約萊斯利·紐比金萨尔马提亚主义萨尔茨堡面包和盐靈職議員頭銜領域等級領銜主教袖珍密諜裴尚德西三旗天主堂西班牙内战西直门天主堂西里爾·盧卡里斯西望洋山馬可 (福音書作者)馬他馬來語稱謂列表馬爾他騎士團香炉 (基督教)香港2006年2月香港2006年3月香港2006年5月香港大主教香港節日與公眾假期香港聖公會香港聖公會總議會香港聖公會西九龍教區香港聖公會東九龍教區解放神學詩體埃達马卡里奥斯三世马凯特大学马其顿希腊礼天主教会马达钦马龙尼礼教会該撒利亞的巴西流該撒利亞的優西比烏詹姆斯二世 (英格蘭)詹思禄骆书雅諾斯特拉達姆士高峰 (牧师)高主教書院高德華高臺教高雄市魔間行者鮑理諾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谢维尔兹公国谭燕全象 (國際象棋)貝爾芬格貝恩祖法·史雲申貢扎加家族貴格利費爾南多·盧戈費聲遠賈定諾賈彥文賈耐勞贝久贤人会议费边社贾科莫·卡萨诺瓦贾治国贾斯汀·弗朗西斯·里加利趙樸初路加路易吉·塞拉菲尼 (主教)跑馬地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鹽井天主堂黎鴻昇軍中教長區黃兆明黄炳章輔仁大學學校財團法人輔仁大學北平時期輔祭齐格蒙特三世龚品梅达夫尼修道院辛巴威迦帕多家教父迦克墩信經迪特里希·潘霍華迭戈迪·納塔萊·博納霍安·恩里克·比韦斯·西西利亚錫罐大教堂范学淹范廷颂范忠良郝进礼胡若山胡振中郭志丕郭若石都灵都爾的瑪爾定郑和甫舒德禄蘭克複蘭柏會議阿克蘇姆的埃扎納阿罗本阿里烏教派阿里辛西斯环形山阿提拉蘇以葆蘇耀文蘇格蘭人蘇沙 (主教)赵玉明赵振声赵怀义關閘事件 (1849年)闵玉清葡萄牙駐澳門總領事館董光清董文隆葛崇德蒼穹之昴蒙古天主教蒙席蒙莫朗西縣 (密歇根州)蒙馬特股份有限公司邢文之肩衣邓以明蓋茲·馮·貝爾力希傑蔡复初蔡文興鄭天祥鄭再發鄺保羅自由主義神學自然神学自治傳教區自治監督區至圣圣母主教座堂里昂里斯本宗主教列表里斯本主教座堂金壽煥金玺诏书金羊毛骑士团金鲁贤采邑主教长乐玫瑰山庄长老 (基督教)腓力二世 (瓦卢瓦)艾士杰艾爾伯圖斯·麥格努斯苍霞洲基督堂苏沙若望·孟高维诺若望·費舍爾若望二十三世英國2010年11月英國2011年11月英國上議院英国英国君主加冕礼英国圣公会在华传教士列表英国议会英格兰教会教区列表英格蘭和威爾斯的法院英格蘭教會雷震霞雷根斯堡石桥雅培里神父雅各 (亞勒腓的兒子)雅比提納的殉道士通諭進教之佑堂陳日君陈启明 (主教)陈国砥ONE PIECE用語列表OVERLORD角色列表V怪客柏增柏锡福查尔斯·爱德华·斯图亚特查善柴灣天主教海星小學林吉男林天助林家駿林雪平恩主教書院恩維爾·霍查李宏基李山李伯渔李德培李克勉李维光李道南李连贵李锡尼李镜峰李柱銘李承薰東儀天主教會杜寶晉杜保禄杜润臣栢朗古格陵兰梵蒂冈楊鳴章榮歸主頌樞機歐華路正教正教會武汉宗教歷任教宗 (宗座牧函)段荫明比耶稣更受欢迎毛克忠江类思汝拉州汉堡汉堡市徽河北天主教沃尔姆斯宗教协定沈子高沈嗣信沈載琛沙特尔主教座堂波兰天主教波爾沃議會波蘭立陶宛法律解釋法國歷史法国大革命法蒂瑪的三個秘密法政牧師洪姓洪山川洪龍浩涂世华淄博市湯英伸事件湯漢溫莎報告漢斯·烏爾斯·馮·巴爾塔薩澳門澳洲國立大學校友列表濯足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本篤十六世朱开敏會吏長會督府月球環形山列表 (A-B)望德聖母堂惠济良成世光成和德戴維理明德祿明華大廈斯特羅恩中學新事通谕新北市天主教恆毅高級中學新北市私立徐匯高級中學新界東北總鐸區新梅斯托方若望方濟各 (教宗)方濟各·伯多祿·特巴茲-凡·埃爾斯特方济众施利華施利華 (主教)施约瑟施美夫日本天主教日本圣公会日本正教会摩尼摩尼教摩拉維亞宣教運動摩拉维亚弟兄会悲惨世界悲惨世界 (2012年电影)悲惨世界音乐剧中的歌曲悲慘世界 少女珂賽特意大利天主教教区列表敞失敘利亞-瑪拉巴禮天主教墨爾本聖多默教區敘利亞禮天主教會教區教區神父教堂教堂建筑教宗教宗亞歷山大六世教宗依诺增爵一世教宗預言教宗辭職教座出缺教廷教省教父 (基督教歷史)教會四特徵教政體制慈幼中學慈幼會手套拉丁禮君士坦丁堡宗主教列表拉丁禮亞歷山大宗主教列表拉丁禮耶路撒冷宗主教列表拉兹罗·托克斯拉瑞多教堂拉特朗圣若望大殿拉里萨曾建次怀履光普世圣公宗咨议会普世聖公宗普世教會合一運動普遍的祭司職分普斯科夫1061年教宗选举1073年教宗选举1086年教宗選舉1088年教宗選舉1099年教宗選舉1119年教宗選舉11月22日1562年1753年婚姻法令17世紀南京1846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185年1906年香港1922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1926年香港1939年1939年香港1958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1963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1978年10月教宗選舉秘密會議1978年8月教宗選舉秘密會議198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1月1日1月6日2001年1月逝世人物列表2002年9月逝世人物列表2005年教宗选举秘密会议2006年3月2006年香港2007年6月2007年及2008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2008年7月英國2008年8月英國2009年10月逝世人物列表2009年1月2009年7月逝世人物列表2009年9月逝世人物列表2011年世界青年日2012年臺灣2013年世界青年日2013年教宗选举秘密会议2014年1月逝世人物列表2018年2月2018年花莲地震256年4世纪4月9日5月25日5月30日6月28日6月29日7月27日7月4日8月22日8月23日9月20日 扩展索引 (828 更多) »

劍橋大學岡維爾與凱斯學院

剑桥大学冈维尔与凯斯学院(英语:Gonville and Caius College, Cambridge)是剑桥大学的一所学院。该学院在剑桥经常被称作凯斯学院,因为约翰·凯斯是学院的第二位建立者。 凯斯学院是剑桥大学历史上的第四所学院,也是目前第三富有的学院。学院的很多学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这其中包括1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列牛剑学院第二位(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居第一位)。在2008和2009年,凯斯学院都排在汤普金斯剑桥学院排名的第四位。 凯斯学院拥有历史悠久的医学教学传统,这来源于两位医生校友和威廉·哈维,凯斯还为学院设计了带有使者之杖的院徽。学院著名的校友包括发现DNA结构的弗朗西斯·克里克、发现中子的詹姆斯·查德威克爵士和研究盘尼西林的霍华德·弗洛里爵士。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史蒂芬·霍金是现在该学院院士。学院在经济学、英语文学和工程学也都有很高的学术成就。.

新!!: 主教和劍橋大學岡維爾與凱斯學院 · 查看更多 »

加利福尼亚州8号提案 (2008年)

8号提案(英文:Proposition 8,简写为Prop 8)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2008年11月的一项州宪法修正投票提案。 该提案致力于将加利福尼亚州内婚姻关系的定义仅限定于异性之间,从而否定同性婚姻。由于8号提案从根本上改变了加州宪法对婚姻的定义,因此废除了加州最高法院在婚姻平等案例中的判决。根据该提案,州宪法第一条(Article I)将新增添一款(7.5款),其内容是:“在加利福尼亚州,只有一男与一女的婚姻是合法和受到认可的。” from California Attorney General's web site 2008年11月4日,8号提案以52%的投票率获得通过,并于次日正式生效。虽然加州政府将不再向同性伴侣签发婚姻证书,但该提案并不影响加州的民事结合。 8号提案的支持派与反对派在投票战中各花费了3580万美元和3760万美元,是截至当时全美各州资金最高的投票提案,其花销超过过往除了总统选战外所有的拉票战。支持者坚称只应存在异性恋婚姻,如不扭转最高法院于2008年5月起承认同性婚姻权利的裁决,就会损害社会,改变学校在婚姻方面教导的内容,甚至威胁到宗教自由。反对者则认为,该提案损害了所有加利福尼亚人的权利,且使某一特定人群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这是不公平且极端错误的。 投票结果产生后,加州及全美其它地方都发生了游行与抗议。加州最高法院接到了大量同性恋家庭及政府机构要求推翻8号提案的诉讼。他们对提案的有效性及其对之前同性婚姻的影响表达强烈质疑。加州最高法院受理了诉讼但是最终判定8号提案具有法定效应。 2010年8月4日,美国联邦地方法院法官在Perry v. Schwarzenegger一案中判定8号提案违反了美国宪法中的第十四條修正案,因此宣布8号提案无效。 2013年6月26日,美国最高法院宣布终审判决,8号提案的支持者不具备法律地位对地方法院的裁决提出上诉,将加利福尼亚州同性婚姻禁令发回该州下级法院。最高法院的决定让地方法院的裁决为8号提案的最终裁决。6月28日,美国联邦第九巡回上诉法院驳回8号提案支持者的上诉,加州恢复同性婚姻登记。.

新!!: 主教和加利福尼亚州8号提案 (2008年) · 查看更多 »

加达 (格陵兰)

加达(古诺尔斯语:Garðar)曾是位于格陵兰维京人殖民地的主教座堂所在地。.

新!!: 主教和加达 (格陵兰) · 查看更多 »

加洛林王朝

加洛林王朝(les Carolingiens,旧称Carlovingiens,中世纪Karolingi,又译卡洛林王朝)是自公元751年後統治法蘭克王國的王朝。在此之前,其王朝成員以“宮相”的身分涉理王國朝政。在公元751年,卡洛林家族取代墨洛溫家族,正式坐上法蘭克王國的王位。在王朝其後的鼎盛時期,卡洛林家族在名義上繼承了古典時期的羅馬帝國,也即是開創了後世所謂的神聖羅馬帝國,這使得卡洛林王朝成為最為後人所記得的法蘭克王朝。 卡洛林家族起源於今日法國中部的日耳曼民族之法蘭克人部落,在當時混亂不安的時代,只要有能力就極有可能出頭。丕平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本身有能力並得到軍隊的支持,於是推翻了部落中舊王,自行任命自己是新王。而就在此時羅馬帝國的邊境出現了外族倫巴底人的入侵,當時羅馬教會的教皇就想出了一個彼此互利的點子:就是請丕平與羅馬帝國的軍隊一同出兵攻打倫巴底人,若打勝仗則羅馬教皇就會公開為丕平王進行加冕儀式,立他作王。 不料丕平竟然打了勝仗,並且把所佔領的倫巴底人領土的一部份送給了羅馬教皇,當作是一份大禮,其作用是:使其羅馬城周圍有一個安全且緩衝的保護,使敵人不容易入侵,史稱「丕平獻土」。原來教皇只是屬於宗教上的領導,但因有這一大片土地要管理,故慢慢的有關部隊、百姓生活、政府機關運作等等這些俗世的事物,教皇都得耗費時間來管理。也就是說原本教皇只是教會的領袖,但曾幾何時教皇更是政治上的領袖。所以之後歐洲的一些蠻族國王因著丕平的例子,開始了一個新的認知:只要王能獲得羅馬教皇的加冕,則就算當初是自立為王,此時也具有合法性了,同時也讓百姓們可以信服、有實質的權柄來指揮所屬的百姓和領土。 一般認為,“卡洛林”的名稱,是源自其最著名的君主--查理大帝的祖父查理·馬特的拉丁语名字“Carolus”。最後一位卡洛林王朝的神聖羅馬皇帝死於首位皇帝登基後一百多年的公元899年。.

新!!: 主教和加洛林王朝 · 查看更多 »

加斯帕罗·孔塔里尼

加斯帕罗·孔塔里尼(Gasparo Contarini),(),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意大利外交家与主教。出生于一个威尼斯的贵族家庭,在帕多瓦大学完成学业后开始其外交家生涯,后又参加宗教活动。他常于政治学与神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其著作《威尼斯共和国和政府》一书反映了公元15世纪至16世纪前后威尼斯共和国的政治状况。 他在威尼斯的墳墓.

新!!: 主教和加斯帕罗·孔塔里尼 · 查看更多 »

加拿大天主教教区列表

罗马天主教在加拿大设有18个教省,进一步分为52个教区和18个总教区,分别由主教和总主教管理。.

新!!: 主教和加拿大天主教教区列表 · 查看更多 »

助理主教

助理主教是天主教、聖公會等實施主教制度的基督教宗派裡,被委派去輔佐和擁有教區正權主教繼承權的主教。.

新!!: 主教和助理主教 · 查看更多 »

劉丹桂

劉丹桂主教(Bishop James Liu Tan-kuei,),罗马天主教主教。 劉丹桂1953年6月11日生于台中县東勢鎮(今台中市東勢區),1981年11月12日在台中晋铎,1999年6月6日当选台北总教区辅理主教,1999年8月14日在台北祝圣就职,2004年12月4日当选新竹教区主教,2005年1月22日就职新竹教区主教,2005年5月30日因健康原因辞职。 Category:台灣天主教主教 Category:東勢區人 Category:客家裔臺灣人 D.

新!!: 主教和劉丹桂 · 查看更多 »

劉獻堂

刘献堂(Lucas Liu Hsien-tang,),罗马天主教主教。 劉獻堂1928年12月21日生于河北省献县,1956年11月30日晋铎,1980年10月24日当选新竹教区助理主教,1981年1月10日祝圣,1983年6月29日升任新竹教区主教,1965年到1981年任桃園縣私立振聲高級中學校長、2004年12月4日荣退。 Category:台灣天主教主教 G X.

新!!: 主教和劉獻堂 · 查看更多 »

劉振忠

劉振忠總主教(Archbishop Peter Lau Cheng-chung,1951年5月13日—),天主教高雄教區總主教,現任輔仁大學、高雄明誠中學、屏東新基高中董事長,靜宜大學、文藻外語大學董事。教廷醫療牧靈委員會顧問。.

新!!: 主教和劉振忠 · 查看更多 »

執事 (基督教)

執事,執掌事務或供使喚差遣的人。被西方宗教借詞時也叫助祭(deacon,其任职身份称为diaconate),属于基督教神职之一,其词源于希腊语的「diakonos」(帮手之義)。在中国天主教一般被称作执事或。在基督教新教中也有叫执事,另一种说法叫会吏。在传统的三级聖品制(主教、司铎、执事)中处最低。.

新!!: 主教和執事 (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基督之母堂

基督之母堂(英語:Mother of Christ Church)是一座香港天主教教堂,由天主教香港教區管理。位於新界上水保平路11號,建立於1990年10月。.

新!!: 主教和基督之母堂 · 查看更多 »

基督教历史

基督宗教历史,指基督宗教、基督教世界及各宗派教会的历史,從公元一世紀耶稣及其门徒的时代开始,直到现代。 基督宗教于公元一世纪中葉发源于罗马帝国统治的黎凡特地區。起先是被压迫的宗教,但很快從耶路撒冷傳播到整個近東,包括亞蘭,亞述,美索不達米亞,腓尼基,小亞細亞,約旦和埃及等地。在301年成為亞美尼亞國教,319年成為喬治亞國教,325年成為阿克蘇姆帝國國教,380年成為羅馬帝國國教。公元431年以弗所公會議後,聶斯脫利派分離,形成東方亞述教會。之後451年迦克墩公會議,教會又分裂為東方正統教會和迦克敦教會。1054年東西教會大分裂使得迦克墩教會再分裂為羅馬天主教會和希臘東正教會。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又從天主教會分離、創造出新的基督教社群-新教,並演變出許多教派。 羅馬天主教與希臘東正教在中世紀散佈到全歐洲,文藝復興時代又進一步散布到全世界,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宗教,擁有約20億信徒。現今最具規模的三大教派為罗马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新教(如路德宗等)。.

新!!: 主教和基督教历史 · 查看更多 »

基督教传播年表

初期的日期只是“大约”.

新!!: 主教和基督教传播年表 · 查看更多 »

基督教聖人

基督宗教中,聖人(sanctus;קדש;άγιος)或聖徒,指從世界中分別出來而被圣化的人。《新约聖經》中所称“聖人”包括所有信耶穌的人 、已死的信徒和殉道者。后来在一些基督教宗派中,聖人是指因生前德行以及奇迹表明其行在神的特殊恩宠与亲密共融中,經由認證的程序,而被該宗派認可具有尊榮地位的人物。.

新!!: 主教和基督教聖人 · 查看更多 »

基督教教會同性戀立場列表

本表列出了基督教各教派在同性恋问题上的立场。同性恋与基督教这一议题一直是各教派内部以及教派之间神学争论的一大主题,而本列表总结了各教派官方的不同立场。尽管如此,在教派内部,部分成员可能对同性恋持不同的看法甚至有不同的定义。本表以教派名称的英文首字母顺序排列,其中包括一些自认为属于基督教,但并未被广泛承认的教派。.

新!!: 主教和基督教教會同性戀立場列表 · 查看更多 »

基羅·斯托揚諾夫

基羅·斯托揚諾夫(Kiro Stojanov;),是馬其頓籍天主教主教。也是現任斯科普里教區主教暨馬其頓希臘禮斯特魯米察-斯科普里教區主教。.

新!!: 主教和基羅·斯托揚諾夫 · 查看更多 »

基恩·羅賓遜

基恩·羅賓遜主教(Gene Robinson,),生於美國肯塔基州費耶特縣,是美国圣公会新罕布什尔教区的第九任主教。罗宾逊是一位出柜的非单身同性恋,于2003年当选主教并在2004年入驻主教办公室,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公開男同性戀身份的主教。罗宾逊在1970年代就读于神学院的时候认识到自己的同性性倾向,这时他已经被任命且结婚。1986年,他公开了自己的性倾向并离婚。1988年,他开始了一段恋爱并持续至今。美国圣公会代表在圣公会大会上投票是否批准罗宾逊当选的议题上引起争议,最终以以62票支持比45票反对并通过。罗宾逊宣布他并于2013年,即65岁的时候退休。.

新!!: 主教和基恩·羅賓遜 · 查看更多 »

埃达

埃达(古诺尔斯语:单数:Edda,复数:Eddur),是兩本古冰島有關神話傳說的文學集的統稱。分成《老埃達》和《新埃達》。是中古時期流傳下來的最重要的北歐文學經典。而現今留下的北歐神話故事,其實是揉合了新舊兩部埃達後的故事集。.

新!!: 主教和埃达 · 查看更多 »

假髮

假髮,古漢語稱鬄、髢()、髲鬄(),指非由人自然生長出來的人造仿真頭髮,因應不同用途而佩戴。「鬄」是假髮的總稱,「髲」則專指人髮造的假髮。 在亞洲,中國很早就出現假髮,《詩經》中就多次提及。到了春秋時期(西元前770年—前476年),假髮開始在中國盛行。日本傳統髮型也經常加上假髮梳成。朝鮮半島在高麗王朝(西元918年-1392年)開始盛行戴假髻。而非洲的古埃及人在四千多年前就開始用假髮,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假髮的民族,並將假髮傳到歐洲。 假髮出現在多種形式的表演藝術中,如中國的戲曲、日本的能劇和歌舞伎、以及西方的歌劇。在英國和大部份英聯邦國家,假髮是大律師和法官的法庭服飾之一。.

新!!: 主教和假髮 · 查看更多 »

博洛尼亚

博洛尼亚(Bologna)是一座義大利城市,位於北部波河與亞平寧山脈之間,也是艾米利亚-罗马涅的首府。波隆那也是義大利最發達的城市之一。 波隆那擁有世界最古老的大學——波隆那大學,這間大學設立於1088年。波隆那經常被列為意大利生活質量最高的城市之一:在2006年排名第五,在2007年排名第12名(總共有103個義大利城市參加評比)。這是由於波隆那擁有強大的工業傳統,廣泛且高度發達的社會福利,而且位於意大利最重要公路和鐵路樞紐上。波隆那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國際化的義大利大學城,它擁有豐富的歷史、藝術、料理、音樂和文化,並獲選為2000年的歐洲文化之都。波隆那與其他45個來自世界各地的城市入選參加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根據2009年歐洲地區經濟增長指數(E - REGI)的數據顯示,波隆那的經濟成長速度是義大利第一,在歐洲則位列第47 。.

新!!: 主教和博洛尼亚 · 查看更多 »

华理柱

華理柱主教(Bishop James Edward Walsh,M.M,),美国玛利诺外方传教会士。 1891年4月30日,華理柱生于美国馬里蘭州,1915年12月7日晉鐸,1918年末来到中國廣東省。1927年2月1日任天主教江門教區代牧,5月22日祝聖為主教。 1936年7月,回国任马利诺外方传教会第二任总会长。1948年再度来华,出任天主教中华全国教务协进委员会秘书长,居住上海。1958年10月18日,在上海被判处20年徒刑,直到1970年7月10日,因中美关系将要有重大变化,才被提前释放,成为最后一个离开中国大陸的西方传教士。1981年7月29日去世,享年90岁。 H H H.

新!!: 主教和华理柱 · 查看更多 »

华沙起义 (1794年)

1794年的华沙起义(或被称为“华沙暴动”;insurekcja warszawska)是发生在波兰科希丘什科起义早期的事件。此前不久塔得乌什·科希丘什科的军队在作戰中取得胜利。這次起义由城市平民在1794年4月17日发动,希望摆脱俄罗斯对波兰首都的控制,波兰军队加入支援。最终波兰取得胜利。 虽然俄罗斯军队的人数較多,装备也較精良,不过波兰常备军和民兵都配备了从运来的来福枪和马刀,痛击了对此诧异不已的俄军。俄军发现他们身处枪林弹雨之下,每一栋大楼都有对准他们的枪口,来自四面八方的子弹都冲着他们而来。很多士兵在战争初期试图强行突围,但伤亡惨重。 科希丘什科的使节托马什·马鲁舍夫斯基,伊格纳奇·加温斯基和其他人于1793年春就已经在为起义作准备了。 他们成功赢得群众的支持:一个由熟练鞋匠暨华沙著名居民扬·基灵斯基领导的国家级民兵组织拥有了几千名志愿者。 除了民兵,华沙起义中最著名的军队是由被强征入俄罗斯军队的波兰人构成的。 本次起义的见证人是在法国出生的波兰画家扬·皮奥特尔·诺布林,他画了一系列反映战争的素描和油画。 在几小时内,战斗就从华沙旧城西郊的一条小街蔓延到了整个城市。部分俄罗斯驻军在普鲁士骑兵的保护下撤到,但是大多数依然被困在城里。被孤立在此的俄罗斯势力在几处负隅顽抗了两天多。.

新!!: 主教和华沙起义 (1794年) · 查看更多 »

十字聖號

十字聖號(Signum Crucis)是許多基督教教派的一種禮儀手勢,常伴隨著聖三經。對某些基督徒來說,這個藉由在身體上憑空劃出十字的動作象徵了十字架苦像。有兩種形式,其中一種是用於拉丁禮天主教會與聖公宗、信義宗、循道宗和正教会;另一種形式則被使用於東方禮天主教會和部分正教會支派。這個記號極少或不被使用於福音派或較近代的新教教派。.

新!!: 主教和十字聖號 · 查看更多 »

十字軍國家

十字軍國家指經由十字軍東征而建立之拉丁國家,他們建立國家時,一般都會將法蘭克人那套成熟的采邑制度移植至新征服地,而他們所征服之地區,一般都會同時設立拉丁主教,這些國家之存在,無一例外的都如狂風掃落葉,除了一些因保護殖民城市而建立的碉堡外,一般在人口結構、宗教信仰、文化等等,都無法為這些地區留下深刻影響。 十字軍國家主要在兩次十字軍東征時建立,即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時征服聖地所建立的幾個王國、公国、伯国,包括耶路撒冷王国、安条克公国、的黎波里伯国、埃德萨伯国,以及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征服拜占庭帝國所建立的拉丁帝國及其屬國。.

新!!: 主教和十字軍國家 · 查看更多 »

十二使徒遺訓

《十二使徒遺訓》可能成書於公元1世紀末或2世紀初。作者不詳。共十六章,分為三部分。這份文獻是最早期的教會章則,也是《使徒憲章》第七卷的基礎。.

新!!: 主教和十二使徒遺訓 · 查看更多 »

卡尔·弗里德里希 (巴登)

卡尔·弗里德里希(Karl Friedrich,),第一任巴登大公,1806年至1811年在位。.

新!!: 主教和卡尔·弗里德里希 (巴登) · 查看更多 »

卡尔斯鲁厄

卡尔斯鲁厄(Karlsruhe)是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城市。卡尔斯鲁厄是继斯图加特之后的巴登-符腾堡州第二大城市,面积约173平方公里。卡尔斯鲁厄是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和德国联邦宪法法院的所在地。在巴登州与符腾堡州尚未合并为巴登-符腾堡州前,卡尔斯鲁厄曾是巴登州的首府。.

新!!: 主教和卡尔斯鲁厄 · 查看更多 »

卡诺莎之行

卡诺莎之行(德语:Gang nach Canossa;意大利语:l'umiliazione di Canossa)指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从莱茵河畔的施派尔到艾米利亚-罗马涅的卡诺莎城堡,以及围绕旅程的事件,发生在1077年1月。.

新!!: 主教和卡诺莎之行 · 查看更多 »

卡洛·博罗梅奥

卡洛·博罗梅奥(Carlo Borromeo,),天主教稱聖嘉祿·鮑榮茂,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神学家,教廷樞機。1610年被封为圣徒。他是庇護四世的姪子樞機,於1560-1565年擔任國務樞機卿,他帮助改革教会音乐,曾主持部分特伦托会议。作为米兰主教,他执行严格的特伦托教令,拆除了一些米兰大教堂的装饰。他还改革宗教教团,迫害女巫和其他异端。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作曲家卡洛·傑蘇阿爾多是他的外甥。.

新!!: 主教和卡洛·博罗梅奥 · 查看更多 »

卡洛斯

卡洛斯(Carlos),西班牙与葡萄牙语名字,加泰羅尼亞語作 Carles,可以指:.

新!!: 主教和卡洛斯 · 查看更多 »

卢德飞

卢德飞(Theophil Ruderstaller,),出生于上奥地利的Ostermiething,在中国阜新市去世。他是嘉布遣会(Capuchin)的修士,在中国宣教。 2005年齐齐哈尔的魏景仪主教(从2002年以来在佳木斯市前圣芳济教会代表团当管理员)告诉了北部蒂罗尔(奥地利)的圣芳济教会修士 Gaudentius Walser 在一间私人房子的花园里被挖掘了两副棺木。一副是卢德飞的,第二副是史神父(Antonin Schörcksnadel,来自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的。1946年6月10日有人让他们两位人从教会去宿舍,然后在宿舍被射杀。 目前教廷进行对卢德飞成圣之前一步的过程(beatification)。.

新!!: 主教和卢德飞 · 查看更多 »

千禧綜合館

千禧綜合館(簡稱千禧館,Jubliee Complex)是一座集合體育設施、劇院設施及教職員工作室於一身樓高四層的橢圓形多用途建築物,落座於澳门粵華中學校園內,與東望洋巷相接,於2000年動工,2001年落成啟用;千禧綜合館除了是一座綜合大樓外,也是一座有環保理念的大樓。.

新!!: 主教和千禧綜合館 · 查看更多 »

南圻遠征

南圻戰役(Campagne de Cochinchine;Expedición franco-española a Cochinchina;),又稱南圻遠征、交趾支那遠征,指的是1858年至1862年期間法國與西班牙聯合攻佔越南阮朝下屬的南圻的戰爭。起初法國是以懲罰越南為藉口,後來以法國佔領該地區結束。這場戰爭使法國開始在交趾支那(越南人稱為南圻)地區建立殖民地,此後將近一個世紀裡法國成為越南的宗主國。.

新!!: 主教和南圻遠征 · 查看更多 »

南特主教座堂

南特主教座堂(Cathédrale de Nantes)或南特圣伯多禄圣保禄主教座堂(Cathédrale Saint-Pierre-et-Saint-Paul de Nantes)是法国布列塔尼南特的一座哥特式天主教主教座堂。教堂于1434年开始在一座原罗马式教堂的位置上开始建造,耗时457年,最终于1891年竣工。.

新!!: 主教和南特主教座堂 · 查看更多 »

古巴聖公會

古巴聖公會(Iglesia Episcopal de Cuba)有46個牧區,約1萬信徒。它是普世聖公宗的一部分,但不是獨立教省。聖公會在古巴的歷史始於1901年。 古巴聖公會是一個非教省聖公會教區,故並無都主教空缺,而由都主教議會行使監督「信心和聖秩上的議題」。都主教議會由加拿大聖公會主教長(現時為Fred Hiltz)、聖公會西印度群島教省大主教(現時為John Walder Dunlop Holder)和美國聖公會首席主教(現時為Katharine Jefferts Schori)主持。 古巴聖公會內部分歧導致長期不穩,已超過20年未曾內部選出古巴主教,因此美洲南錐聖公會教省內的烏拉圭主教米格爾.塔馬約.薩爾迪瓦(the Right Revd Miguel Tamayo Zaldívar)已擔任古巴臨時主教多年。塔馬約.薩爾迪瓦主教是在古巴土生土長的烏拉圭傳教士。經過數次嘗試解決問題,都主教議會在2007年2月任命內爾瓦.科特.阿奎萊拉法政牧師(the Rev Canon Nerva Cot Aguilera)及烏利塞斯.馬里奧.阿格羅.普倫德斯牧師(the Rev Ulises Mario Aguero Prendes)成為古巴聖公會副主教,在塔馬約.薩爾迪瓦主教下指導的執行牧養監督,並在2007年6月10日受祝聖。科特.阿奎萊拉主教是第一位在拉丁美洲獲任命的聖公會女主教。榮休之後不久,科特.阿奎萊拉主教患上嚴重貧血,很快就抗病無效,於7月10日突然去世,享年71歲。 塔馬約.薩爾迪瓦主教勤奮工作以消除教區內分歧,但在多次嘗試後,最終仍未能選出他的繼任者。隨著塔馬約.薩爾迪瓦主教宣布期望在2009年退休,而新主教又無決定性的結果,委任的責任再次落到都主教議會。2010年1月格瑞瑟達.德爾加多.德爾.卡皮奧主教(the Right Revd Griselda Delgado Del Carpio)獲委任為繼位副主教(有繼承權的助理主教)。在2010年2月7日她獲祝聖為主教,並於2010年11月28日陞座成古巴主教。.

新!!: 主教和古巴聖公會 · 查看更多 »

古巴革命

古巴革命是一場推翻古巴獨裁者富爾亨西奧·巴蒂斯塔的革命,最後由以菲德爾·卡斯特羅為首的革命組織七二六運動在1959年1月取得勝利。之後所建的政府從外交中立逐渐走向激进,最终建立了西半球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这场革命后古巴采取了新形式的外交,也预示着古巴开启了干预他国军事冲突的时代,如介入安哥拉内战和尼加拉瓜革命,并极大地改变了古巴与美国的关系。虽然古巴与美国在近年来有努力改善双边关系的势头,但2015年美国仍对古巴实施贸易禁运。.

新!!: 主教和古巴革命 · 查看更多 »

台灣基督教

基督教在臺灣的發展歷史始於17世紀中期的荷西入殖,但全面性的發展則起始於19世紀中期臺灣開港之後。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等基督教三大宗派在臺灣都有教會,但「基督教」一詞在臺灣通常專指新教,與其他中文地區的情形相同。新教由於宣教較為活躍,是三大宗派中在臺信仰人口最多的。 臺灣的基督徒人口約170萬,其中新教徒146萬人、天主教徒24萬人,雖然在整體臺灣人口中居於少數(逾7%),遠少於道教、佛教等傳統宗教,但在商界、政界等社會中堅及公眾人物階層的比例較高,使基督教在臺灣社會仍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而相對於漢族,幾乎所有的原住民族以基督宗教為主要信仰(大約70%是長老會,其餘大部分是天主教或其他新教宗派),此為二戰後新教與天主教在原住民族地區的積極宣教、以及措施所致。.

新!!: 主教和台灣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台灣天主教

台灣信仰天主教的人口逾24萬人 ,派別屬於羅馬公教,其中包括神父6百多人、修士與修女各約1百人與1千8百人,分佈在8百個教堂及各種教會機構;此外共有14位主教,並設有主教團做為最高領導機構。雖然天主教的信仰人口僅佔台灣總人口的百分之1,但天主教會在台灣的社會服務、醫療與文教等公益方面的貢獻上,有著相當高的影響力。.

新!!: 主教和台灣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台灣天主教主教列表

本表列出台灣歷任的天主教主教。除了教區主教之外,輔理主教、助理主教,以及監牧區時代的各任監牧也一併列出。 天主教於台灣開教始於1859年,但遲至日治中期的1913年才獨立設置教會管區,而主教制度在台灣則是於1952年聖統制建立之後才開始實行,迄今已有7個教區、1個宗座署理區。本表以1949年海峽兩岸分治為時間點,1949年之前的涵蓋區域為台灣及澎湖,之後則是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台澎金馬)。.

新!!: 主教和台灣天主教主教列表 · 查看更多 »

台灣宗教

臺灣各宗教受《中華民國憲法》保障,人民擁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並且各宗教間皆為平等。除此之外,臺灣傳教環境極為自由,政府奉行政教分離原則,政府與宗教之間亦無關聯。又因臺灣為一移民社會,華人移民固有的傳統信仰如佛教、道教,在該族群中極為流行且根深柢固,而西方世界較常見的宗教,如基督宗教及伊斯蘭教,亦擁有不少的信眾。 2014年美國中央情報局發布的調查,2300萬臺灣人口中,佛教、道教與臺灣民間信仰三者難捨難分,約佔93%。基督徒(包括天主教、新教、東正教等)約4.5%,其他信仰或不表態,約2.5%。.

新!!: 主教和台灣宗教 · 查看更多 »

史景贤

史景賢 (,OAR),聖名尼各老;中國河南天主教歸德教區(即天主教商丘教區)主教,也是該教區首名華人主教;他與梵蒂岡有共融關係,因而獲得梵蒂岡批准及中國認可的主教。.

新!!: 主教和史景贤 · 查看更多 »

司博习

司博习(Percy Stevens,)中华圣公会桂湘教区主教(1933年到1949年)。他出生于1882年5月21日,就读于布里斯托尔 Winchester House以及伯肯黑德St Aidan’神学院,1907年接受按立,在普利茅斯开始了神职生涯。他受英国圣公会差会派遣,在中国广西、湖南传教多年,1933年成为桂湘教区第三任主教(1933年到1949年)。1966年7月7日去世。.

新!!: 主教和司博习 · 查看更多 »

司禱

司禱員(Lay Reader;亦稱司禱;原稱為Reader/Lector)是屬小聖品的成員之一。聖公會曾於宗教改革時廢除此職,但英國聖公會於18世紀末重新制定規條恢復司禱員一職。 現在的司禱員全部均為義務性質,需接受教區的神學訓練經過考核並獲主教所發的許可證後,方可於牧區協助聖品主持聖禮,宣講福音,牧養會眾,教導《聖經》及於講壇上講道。司禱員並可於聖禮時穿上黑長衫白袍或白長衫,並戴上藍色聖帶。 category:基督教頭銜 Category:聖公宗教徒.

新!!: 主教和司禱 · 查看更多 »

叙任权斗争

叙任权斗争()或叙任权争夺(),是中世纪欧洲最著名的重大冲突事件,矛盾的双方是教会和世俗君主。在11和12世纪之际,数位教宗挑战和指责西欧君主所握有对圣职的任命和授予权。虽然在此期间,最著名的事件是发生在1075年亨利四世与教宗格里高利七世之间争夺任命教会圣职()而发生的斗争,但是短暂而重要的斗争却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一世与教宗帕斯卡尔二世在1103年至1107年之间发生的教俗之争,最终以伦敦条约结束双方的争执。同一时期的法兰西国王也与教宗也因圣职任命和授予发生冲突,教宗与英格兰和法兰西国王的教俗冲突在整个主教叙任权事件中属于次要事件。上述所有教俗冲突在1122年的沃尔姆斯宗教协定中全都得到解决。 伴随着萨利安王朝的衰落,这场冲突导致了近50年的神圣罗马帝国内战,诸侯和教会联手压倒了皇帝并获得了胜利,而王权的复兴则要等到霍亨斯陶芬王朝登基以后才得以实现。.

新!!: 主教和叙任权斗争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玛兰卡礼天主教会

敘利亞-瑪蘭卡禮天主教會(Syro-Malankara Catholic Church;മലങ്കര സുറിയാനി കത്തോലിക്കാ സഭ;Syro-Malankara Catholic Church)是羅馬天主教會的一部分,為安提約基亞(安提約基亞或西敘利亞)禮拜儀式傳統的一個分支,是東儀天主教會的23個成員之一。該教會與羅馬教宗完全共融,直屬聖座。現任大總主教為巴塞利奧斯·克利米斯·托通克爾(Baselios Cleemis Thottunkal)樞機。.

新!!: 主教和叙利亚-玛兰卡礼天主教会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玛拉巴礼天主教会

敘利亞-瑪拉巴禮教會(英語: Syro-Malabar Catholic Church )是羅馬天主教的一部分,為加色丁或東敘利亞禮拜儀式傳統的一個分支,是東儀天主教會的22個成員之一。而該教會是東儀天主教會中第二大的教會。該教會是完全與羅馬天主教共融的。而它是直屬羅馬教廷。現任大總主教為喬治·阿倫謝雷樞機(英語:Giwargis Aalancheri)。.

新!!: 主教和叙利亚-玛拉巴礼天主教会 · 查看更多 »

吳欽敬

吳欽敬(Joseph Wu Qin-jing:),是天主教中國籍主教。也是現任盩厔教區主教。.

新!!: 主教和吳欽敬 · 查看更多 »

吴应枫

吳應楓(?-1977年),天主教耶穌會中國籍教士,上海南沙人,做震旦大学附中主任、金科中学校長多年,做虹口聖心堂司鐸(本堂神父)時的1955年在龚品梅反革命集团案中被捕入獄,15年刑滿後送去勞動改造,1977年在安徽白茅岭離世。 1948年自法文版譯出希波的奥古斯丁的《懺悔錄》,與甘蘭(Fulbert Cayré)的《教父學大綱》1950年代初由徐家汇天主堂土山灣印書館印行。 其他譯作還有《我信聖而公教會》等。 《懺悔錄》吳神父譯本比周士良神父(上海教區龚品梅主教秘書)1962年完成北京商務印書館1963年版漢譯本更早,蒙難後由耶穌會在海外的出版機構台灣光啟文化事業以「應楓」化名出繁體漢字版,署譯者原名的《教父學大綱》也有台灣光啟社的海外繁體漢字版。 化名「應楓」繁體漢字版2000年在吉林長春出了簡體漢字版。 署譯者原名的《教父學大綱》2007年由天主教北京教区上智編譯館合為上下2卷本出簡體漢字版。 《懺悔錄》周神父譯本在海外台灣也有幾個繁體漢字版。.

新!!: 主教和吴应枫 · 查看更多 »

吴耀宗

吴耀宗(),廣東順德人,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发起人。 吴耀宗是一位爭議性的人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评价他是“爱国爱教的典范”;因其在信仰上属于社会福音派(现代派),被基要派基督徒(如王明道)讥之为不信派。否定三自运动的人士,则斥他为“披上宗教外衣的共党特务”、“基督教的叛徒”。.

新!!: 主教和吴耀宗 · 查看更多 »

同性恋与普世圣公宗

有关于同性恋的议题在普世圣公宗的几个教省引起争议。1998年的第13届兰柏会议上以526票赞成、70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一项决议,这项决议指出同性間的性行為“与圣经不相符”。然而,这项决议中仍然包括了这样的陈述:“我们呼吁所有的教徒对所有人有感情以及牧师般地服侍,而不顾他们的性倾向,同时谴责对同性恋的无理由的恐惧、婚内暴力和商业的性行为”,并且很重要地指出“我们保证我们会倾听同性恋人士的经验,我们也承诺他们会得到上帝的爱。所有的有信仰的忠诚的受洗过的人,不管他们的性倾向是怎样,都是基督的身体的成员”。兰柏会议“不是一个制定强加给教省的纪律和规定的地方,而是一个解决争议的论坛”。 2003年英国国教会宣布了任命一位正在和另一位同性同居的牧师,杰弗里·约翰(Jeffrey John)为英国国教会牛津教区副主教,但是因为有反对的声音,他被改任为圣奥尔本斯座堂的主持牧师。2004年,其他的圣公会教省,例如美国圣公会、巴西圣公会、墨西哥圣公会、苏格兰圣公会和南非洲圣公会教省合法化了非单身的同性恋牧师的任命和同性结合的祝福。在加拿大圣公会,新威斯敏斯特教区的六个堂区承认了祝福同性结合的礼仪,并且那个教区的主持牧师彼得·艾略特(Peter Elliott)就是一位同性恋者。2003年美国圣公会任命基恩·罗宾逊(Gene Robinson)为新罕布什尔教区的主教。 为回应这些神学上的争端,以中非洲教省开始的很多教省,包括了亚洲、非洲和澳洲的总计占圣公会人口一半,即4千万人口的教省发表声明,宣布他们和其他教省的交流因此受阻。西方教省中的少数派团体声明他们对英国国教会、加拿大圣公会、澳大利亚圣公会以及美国圣公会的不神圣的行为的反对。有些美国圣公宗团体脱离了美国圣公会,加入了如同卢旺达或是乌干达的非洲圣公会组织。.

新!!: 主教和同性恋与普世圣公宗 · 查看更多 »

各國立法機構列表

各國立法機構列表列出目前世界各個國家與地區的立法機構。「立法機構」是議會的統稱,指的是擁有立法權、並透過代議制度取得資格的合議性團體。本列表包含世界政區索引中所列出的所有政治實體。.

新!!: 主教和各國立法機構列表 · 查看更多 »

各国领导人列表

本列表列举了当今世界各国的現任領導人,包括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应注意的是,这种职务划分的主要依据议会民主制国家的权力分配习惯。而对于总统制、半总统制或采用其他政体的国家而言,此划分可能并不十分准确。比如总统制国家的总统本身兼任政府首脑(不设总理),一党执政下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领导人(总书记或第一书记)一般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而有些国家的实际最高领导人并不享有该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法定头衔。此外领导人头衔或称号也可能存在翻译不够准确的问题。列表以國家所在的大洲區分。.

新!!: 主教和各国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吕贝克殉道士

吕贝克殉道士(Lübecker Märtyrer)三位天主教神父赫尔曼·兰格(Hermann Lange),爱德华·穆勒(Eduard Müller)和约翰尼斯·普拉谢克(Johannes Prassek),和一位新教牧师卡尔·弗里德里希·施泰尔布林克(Karl Friedrich Stellbrink),他们于1943年11月10日在汉堡被斩首。 三位天主教神父属于吕贝克内城的耶稣圣心教堂,施泰尔布林克是路德教堂的牧师。自1941年起,他们和明斯特主教克莱门斯·奥古斯特·冯·加伦枢机相互联系,交换信息。 在1942年的棕枝主日,施泰尔布林克在布道中,将英国发生在夜晚的空袭解释为上帝的审判。 他在1942年4月7日被捕。5月18日普拉谢克被捕,6月15日兰格被捕,6月22日穆勒被捕。除了神职人员以外,还有18名天主教平信徒被捕。 一年后,1943年6月22日到24日进行了审判,被控以广播犯罪、叛逆资敌、破坏军队士气的罪名,判处死刑。同案的俗人被告,也被判处重刑。 在行刑60周年之际,汉堡总主教宣布开始吕贝克殉道士为真福品的过程。同时,他同意与路德会的荷斯坦泰因吕贝克主教成立一个合一小组,以确保共享记忆。宣福计划于2011年6月25日在吕贝克进行。 在吕贝克圣心教堂和路德教堂的地下室,有纪念这些神职人员的纪念碑。.

新!!: 主教和吕贝克殉道士 · 查看更多 »

吉米尼亚诺

吉米尼亚诺 (Gimignano、312年? - 397年1月31日) ,天主教执事,摩德纳主教。也写作吉尼尼亚诺 (Geniniano)。天主教圣徒。 他是摩德纳的守护圣人。圣徒纪念日是他的逝世日1月31日。他去世的地方以他的名字命名,即现在的圣吉米尼亚诺。 Category:天主教圣徒 Category:312年出生 Category:397年逝世 Category:意大利人物小作品.

新!!: 主教和吉米尼亚诺 · 查看更多 »

吉洪 (莫斯科牧首)

圣吉洪(Тихон: – 1925年4月7日):俗名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别拉文(Василий Иванович Беллавин),在苏联初期(1917年到1925年)担任俄罗斯正教会第11任莫斯科牧首。.

新!!: 主教和吉洪 (莫斯科牧首) · 查看更多 »

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

普世牧首(Οικουμενικός Πατριάρχης;俗稱君士坦丁堡牧首)是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堡)的宗主教,亦被承认为正教会名义上地位最高的神职人员。他是正教会的精神领袖和主要发言人,但是并无任何凌驾于其他牧首或另外14个自主教会之上的权威。 普世牧首的正式職位是君士坦丁堡正教會(正教会的15个自主教会之一)的牧首,该牧首职位是正教会4个最早的牧首职位之一。作为君士坦丁堡正教会的领袖,他还拥有另一个头衔:尊榮的君士坦丁堡總主教,新羅馬和普世牧首(Η Αυτού Θειοτάτη Παναγιότης, ο Αρχιεπίσκοπος Κωνσταντινουπόλεως, Νέας Ρώμης και Οικουμενικός Πατριάρχης)除了東方正教會的君士坦丁堡牧首外,天主教會也曾經任命過拉丁禮的君士坦丁堡宗主教。.

新!!: 主教和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 · 查看更多 »

坚振圣事

坚振圣事(Confirmation)或坚振礼、堅信禮、按手禮,是基督宗教的礼仪,象征人通过洗礼與上主建立的关系獲得鞏固。現時只有羅馬天主教會、東正教會 、聖公會、循道衛理教會、信義會、長老會等有這樣的安排。.

新!!: 主教和坚振圣事 · 查看更多 »

坎特伯雷大主教

坎特伯里大主教(Archbishop of Canterbury),又称为坎特伯里圣座(the holy See of Canterbury),繼承了聖奧古斯丁的使徒統系,為全英格蘭主教長(The Primate of All England)。他是英格蘭聖公會的領袖,坎特伯里教省的都主教,也是坎特伯里教區的教區主教。他作为使徒聖奧古斯丁的继承人的事實,令其成为普世圣公宗中的精神领袖。 坎特伯里大主教的兩個主教座位坐落於英國肯特郡的坎特伯里座堂。.

新!!: 主教和坎特伯雷大主教 · 查看更多 »

坎特伯雷大主教列表

坎特伯雷大主教是“全英格兰主教长”("Primate of All England")或英格兰“第一主教”(the "first bishop" of England),, the Archbishop of Canterbury's official website实际上为既定的英格兰国教会之首,以及象征意义上的全世界普世聖公宗之首。从6世纪至16世纪,坎特伯雷大主教与教宗以及罗马主教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而在英格兰宗教改革期间,教会起初只是暂时脱离了罗马教宗权威,到后来就永久与后者决裂。自此,大主教一直领导着独立的国教会,并表面上继承了罗马天主教堂。 在中世纪里,任命大主教和其他主教的方式,有着较大的差异。在不同时期,大主教由坎特伯雷座堂的法政牧師、英格兰国王或教宗选出。宗教改革之后,教会明确自身为国教会,教会由英国君主选出属于合法。如今,在任命一事上,先由提名委员会在候选名单中选出两名候选人,然后再由首相选定一人,并将人名呈交君主。 今日的坎特伯雷大主教有以下四种主要角色:.

新!!: 主教和坎特伯雷大主教列表 · 查看更多 »

坎特伯雷的奧古斯丁

坎特伯雷的圣奥斯定(St.,俗译奥古斯丁,?-604年5月26日)是本篤會的修士和天主教会第一位坎特伯雷大主教。597年,奥斯定等人奉教宗大額我略一世之命,往英格蘭傳揚福音。後來天主教會在英格蘭立了根基,建立了第一間座堂,設神學院。倫敦、罗彻斯特等地,都成立了教區。奧古斯丁还幫助肯特君王訂立法律,興辦學校,出版書籍。 奥斯定被认为是“英格兰的宗徒”,他的纪念日位于5月26日(圣公会、东方正教会)与5月27日(罗马天主教会)。.

新!!: 主教和坎特伯雷的奧古斯丁 · 查看更多 »

坡旅甲

聖坡旅甲(聖公會譯聖波利卡,Polycarpus,约69年-155年)公元2世纪时士每拿(今土耳其境内伊兹密尔)主教,是教會史上首先詳細記錄的殉道者,86岁时殉道。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都尊其为圣人。 史载坡旅甲系「约翰」的门徒。传统上一般同意优西比乌的记载认为他继承的是《約翰福音》作者傳福音者約翰的使徒统续。但也可能是約翰長老。.

新!!: 主教和坡旅甲 · 查看更多 »

塞格德

塞格德(匈牙利语:Szeged;塞尔维亚语:Сегедин;德语:Szegedin;波兰语:Segedyn;罗马尼亚语:Seghedin;斯洛伐克语:Segedín)是匈牙利的第四大城市,琼格拉德州首府,匈牙利东南部的中心城市。塞格德位于毛罗什河河口以南的蒂萨河畔,接近匈牙利南部边境。由于当地长时间有阳光,所以又被称为“阳光之城”。.

新!!: 主教和塞格德 · 查看更多 »

塞拉

塞拉(Saylac,زيلع)是亞丁灣海岸的港口城市,位於索馬里索馬里蘭奧達勒州塞拉區境內,鄰近吉布提邊境,現時人口約75,000。座標為,三面環海,剩餘一面是五十英哩長的沙漠,與位於東南面的柏培拉相距170英哩,與位於西面的哈拉爾(Harar)相距200英哩。塞拉以離島、珊瑚礁和紅樹林出名,但缺乏良好的飲用水減低其發展價值。.

新!!: 主教和塞拉 · 查看更多 »

塘沽路

塘沽路是中国上海市跨虹口区和闸北区的一条街道,东西走向,东起大名路,西至浙江北路。长1840米,宽9.3米到14.6米。 塘沽路最初修筑于1848年,这一年美国圣公会主教文惠廉向上海官府索得虹口为美国租界。该路即以文惠廉命名为文监师路或蓬路(Boone Road)。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租界时以天津市地名改名为塘沽路。 塘沽路沿路多为里弄住宅。1880年代,美国监理会购进土地兴建中西书院,而在虹口拥有大片地产的广东富商徐润破产,地产为日本商人购买。塘沽路309号为日本人居留民团旧址。380号(乍浦路口)为19世纪末建造的工部局西童女子学校。387-401号为1930年代建造的小浦西公寓。 Category:虹口区 Category:闸北区 T.

新!!: 主教和塘沽路 · 查看更多 »

墨尔本城堡

墨尔本城堡(Melbourne castle)是一座位于英格兰德比郡墨尔本的中世纪城堡。其原址是一座皇家庄园,在约翰王统治时期是贵族们在附近的皇家公园打猎时的住所。1311年,在第二代兰开斯特伯爵托马斯的主持下,城堡开始动工,直到1322年他被处决之前才停止施工,但未曾全部完工。 从14世纪初开始,墨尔本城堡归兰开斯特公爵和伯爵所有,或直接属于王室。期间历经数次修缮,比较大型的一次是由冈特的约翰主持进行的。城堡在整个十五世纪及十六世纪初期状态良好。波旁公爵詹姆斯一世在1415年阿金库尔战役中被俘后,关押在此十九年之久。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据传也可能曾被囚禁在墨尔本城堡中,她的关押地曾随历史变迁发生过变化。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末期,墨尔本城堡走向逐渐衰败。虽然其石质建材还算坚固,但整体结构早已在无数次的修缮维护中摇摇欲坠。1604年,第五代亨廷顿伯爵亨利·黑斯廷买下了墨尔本城堡,决定在阿什比德拉宙附近建一座新城堡。墨尔本城堡因此被拆毁,用做建材。如今的城堡遗址只剩下一段长15米,高4米的城墙,还有一些残留的地基,而城堡内部的构造已经不得而知。该遗址被列入英国二级登录建筑和古代遗址列表,普通民众无法进入。 .

新!!: 主教和墨尔本城堡 · 查看更多 »

墨西哥天主教教区列表

罗马天主教在墨西哥设有18个教省,这些教省进一步分为73个教区和18个总教区,分别由主教和总主教管理。.

新!!: 主教和墨西哥天主教教区列表 · 查看更多 »

夏尔·莫里斯·德塔列朗-佩里戈尔

夏爾·莫里斯·德塔列朗-佩里戈爾 (Charles Maurice de Talleyrand-Périgord,),出身於古老的貴族家庭。起初封號是比尼窩王子 (prince de Bénévent) ,然後成為塔列朗王子。法國主教、政治家和外交家。由於腿部殘疾,不能如家族期望的那樣進行軍事生涯,轉而學習神學。1780 年,他成為一般代理神職人員並成為法國王室的教會代表。 他曾歷經數屆法國政府擔任高等職務,通常是外交部長或一些其他外交要職。他的職業生涯跨越路易十六 、法國大革命、拿破崙帝國、波旁復辟和奧爾良王朝時期。塔列朗的上級通常都不信任他,但是拿破侖本人認為塔列朗是個十分能幹的外交官。「塔列朗式」已經成為一種玩世不恭、狡猾的外交態度之代名詞。 他是拿破崙年代的首席外交官,當時法國的軍事勝利將法國塑造為一個強大、橫跨歐洲的大一統帝國。 然而大多數的時候,塔列朗的任務是為法國尋求和平,以此鞏固法蘭西的國際利益。1801年,他成功地與奧地利簽訂呂內維爾條約,並在1802年與英格蘭達成亞眠和約獲得和平。但是他並沒能阻止1803年戰爭的重啟。在1805年,他反對他的皇帝再度與奧地利、普魯士和俄國開戰,因此他於1807年八月辭去外長官銜,但拿破崙依然倚靠他。塔列朗隱秘勾搭俄國沙皇亞歷山大和奧地利首相梅特涅暗中破壞皇帝的計劃。 塔列朗尋求通過談判實現和平,意圖延續法國革命所獲得的成果。拿破崙拒絕和平,當他在1814年垮臺後,塔列朗基於正統性原則擔負起波旁王朝復辟的任務。1814年至1815年,當拿破崙的征服失敗後,塔列朗在維也納會議扮演重要角色,他在那裡談判獲得有利於法國的解決方案。 學術界對塔列朗的評價是高度兩極分化的。有人認為他是歐洲歷史上最多才多藝,熟練的和有影響力的外交官之一;另一部分人則認為他是叛徒,依次背叛了舊制度、法國大革命、拿破崙和波旁復辟。.

新!!: 主教和夏尔·莫里斯·德塔列朗-佩里戈尔 · 查看更多 »

大圣经

《大圣经》為第一本以英文翻译而受官方認可的圣经,由亨利八世认可並在英國國教會的教會儀式中宣讀《大圣经》。《大圣经》由邁爾斯·科弗代爾翻译,受亨利八世的秘书托马斯·克伦威尔勋爵的委托。1538年,克伦威尔指挥了教堂的人员提供“一本简单易懂、为了堂区居民可以迅速读懂的英文最大的圣经” 《大圣经》的正文包括了《丁道尔英文圣经》的大部分,但是敏感的字词被去除或替换为其它词语。因丁道尔的译本没有将圣经译完,迈尔斯·科弗代尔把旧约没有完成的部分从拉丁文和德语翻译成英文,而不是从希腊文、希伯来文和阿拉姆语翻译。《大圣经》的名字来源于这本圣经的体积,但是也有其它名字:《克伦威尔圣经》,因为托马斯·克伦威尔帮助了《大圣经》的出版;《惠特彻奇圣经》,命名源于《大圣经》的第一个出版者;《带锁链的圣经》,因为《大圣经》为了不被盗所以被锁在教堂里;还包括不准确的命名《克兰默大圣经》,这是因为托马斯·克兰默虽然与《大圣经》的翻译和出版没有大关系,但是他的前言出现在《大圣经》的第二版本里面。.

新!!: 主教和大圣经 · 查看更多 »

大公會議

大公會議(Ecumenical Synods,或稱公會議、普世公会议、普教會議)是傳統基督教中有普遍代表意义的的世界性主教會議,咨审表决重要教务和教理争端。大公會議的英文“Ecumenical Councils” 源自希臘文“Οικουμένη”,意为“普世性的”。對基督教教義有深遠影響的基督教早期会议是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和以弗所公會議。在公元1054年,東西方教會大分裂。自此之後,東正教(希臘正教)只信守首七次大公會議所確立之大公會議信條。雖然第四次君士坦丁堡會議是在教會大分裂之前舉行,卻不獲東正教承認。故此,今日的東正教只承認七次大公會議,而羅馬天主教則認為是八次。而教會大分裂之後的大公會議由羅馬天主教單方面舉行,所以內容不為東正教所承認。 儘管如此,部分東正教徒認為第四次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公元879-880年)、第五次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公元1341–1351年)和耶路撒冷會議(公元1672年)是大公會議。 天主教和東正教公認的會議如下:.

新!!: 主教和大公會議 · 查看更多 »

大公教會

大公教會」的「大公」原文起源自希臘语单词καθολικός,意为「普遍的」,汉譯作「公」乃取同於「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公」,因為大公教會教徒認為只有大公教會才是「全世界的」、「一般的」、「大眾的」教會。他們選擇這個名字,是由於他們認為最開始的教會是開放給全部的人,而不是特定的種族、階級,或者特定宗派的。 「大公教會」一詞最早出現在《使徒信經》中之「聖而公教會(sancta ecclesia catholica)」。.

新!!: 主教和大公教會 · 查看更多 »

大衛王

大衛(希伯来语:,داود,其他音譯:達味/天主教,多惠聖王或多惠法王/景教,達乌德/伊斯蘭教,大闢/舊譯),是公元前10世紀以色列聯合王國的第二任國王。大衛乃“被愛的”、“蒙爱者”之意。他在位四十年;其中有七年六個月在希伯仑。 大部份關於大衛的記載都出自《希伯来圣经》中的《撒母耳記上》和《撒母耳記下》。大衛在以色列歷代國王中,他是《圣经》描述為最正義的君主,並且是一位專心倚靠上帝的人,是優秀的戰士、音樂家和詩人(在聖經中讚美上帝的詩篇絕大部分是他的著作)。根據《聖經》,耶穌的父親約瑟和母亲玛丽亚都是大衛的後裔。.

新!!: 主教和大衛王 · 查看更多 »

大法官 (英國)

大不列顛大法官(英文:Lord High Chancellor of Great Britain),通稱大法官(英文:Lord Chancellor),是英國政府內一個高級和重要的官位。大法官在一眾國務重臣(Great Officers of State)中排行第二,有關任命都由首相提出意見,再由君主委任。在1707年英國成為聯合王國以前,此職位曾分別為「英格蘭大法官」(Chancellor of England)及「蘇格蘭大法官」(Lord Chancellor of Scotland)執掌。現任大法官兼司法大臣是郭達瑋閣下,PC,MP。 大法官的其中一項重要職責,是擔任國璽的保管人。此外,他也是英國內閣的閣臣之一,依據法律,理論上他有責任維持法院有效運作,以及確保法院的獨立。在昔日,大法官負責主持上議院的會議,同時是英格蘭及威爾斯地區的司法首長;但自《2005年憲制改革法案》生效後,上述兩項職能已經分別移交予上議院議長及首席法官。大法官自16世紀開始原本一直由貴族出任,但此一傳統在2007年6月被施仲宏打破,他成為近代首位以庶民身份擔任大法官的人士,並且兼任司法大臣一職。大法官以往曾經兼任憲制事務大臣之職,但此職已在2007年為司法大臣取代。 如果大法官沒有被委任,就可以委任國璽大臣。國璽大臣與大法官的職能完全一樣,不過兩者的任命方法卻有分別。另外,大法官的職務亦可以由一個由多於一位「上議院國璽專員」組成的委員會行使。不過自19世紀以來,只曾有大法官的任命,而國璽大臣與委員會則處於廢棄的狀態。.

新!!: 主教和大法官 (英國)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新!!: 主教和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基督勞工堂

天主教基督勞工堂(英語:Christ the Worker Parish)是一座香港天主教彌撒中心,由天主教香港教區管理。位於九龍牛頭角安德道一號(明愛牛頭角服務中心內),建立於1970年7月4日。.

新!!: 主教和天主教基督勞工堂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南京总教区

天主教南京总教区(中國官方教會稱為南京教區)是天主教在中国南京市设立的一个教区,也是江苏省境內的四個教區之一。.

新!!: 主教和天主教南京总教区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台南教區

天主教台南教區是天主教會在台灣西南部設置的一個教區,成立於1961年,涵蓋範圍包括台南市及澎湖縣。現任教區主教為林吉男主教,副主教為黃敏正神父,教區內共有約300位神父及600位修女服務。.

新!!: 主教和天主教台南教區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台中教區

天主教台中教區是天主教會在台灣中部設置的教區,成立於1951年,1962年4月16日升格為教區,涵蓋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等縣市。現任台中主教為蘇耀文主教,副主教為徐世昭神父,教區內共有約300位神父及600位修女服務,分布在5個總鐸區、54個堂區。.

新!!: 主教和天主教台中教區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台中教區主教公署

天主教台中教區主教公署(簡稱台中主教公署)為羅馬天主教台中教區主教的辦公場所。.

新!!: 主教和天主教台中教區主教公署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台北總教區

天主教台北總教區是天主教會在台灣北部設置的教區,也是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唯一的總教區,成立於1949年,涵蓋範圍包括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等縣市。教區主教名銜為台北總主教。現任主教為洪山川總主教,副主教則為周繼源神父與孫志青神父。教區內共有約300位神父及400位修女服務。此外,金馬宗座署理區也由台北總主教兼管。 由於台北市為台灣首善之區,國共內戰後,隨著中國大陸的政權易手,更成為了中國大陸天主教人士及團體來台主要的聚集地。台北總教區成立後,台灣主教團、台灣總修院、光啟文教視聽節目服務社、輔仁大學等教會重要機構陸續於台北創立或恢復,加上許多男女修會、善會與教友團體皆有派駐或設置總部於台北,使得台北總教區成為全台灣教會資源最豐沛的區域。.

新!!: 主教和天主教台北總教區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

天主教會臺灣地區主教團(Chinese Regional Bishops' Conference,簡稱臺灣主教團)為中華民國的主教團,也是臺灣天主教會的最高領導機構。成立於1967年,原名天主教中國主教團,1998年因政治上的考量而改為現名。現任主席為臺北總教區洪山川總主教,副主席為高雄教區劉振忠總主教,秘書長為陳科神父,八位主教團成員為臺灣各教區的在職主教。.

新!!: 主教和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巴黎总教区

天主教巴黎總教區(Archidioecesis Parisiensis;Archidiocèse de Paris)是天主教會在法國設立的23個總教區之一,位於法國首都巴黎。創立於3世紀,首位主教是聖德尼。1622年10月20日昇格為總教區。.

新!!: 主教和天主教巴黎总教区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上海教区

天主教上海教区是天主教会在中国上海市設置的教區,是中國天主教重要的教区之一。目前分为市区、嘉青松、浦东、崇明、浦南5个总铎区。.

新!!: 主教和天主教上海教区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上海教区光启社

天主教上海教区光启社是天主教上海教区内设的出版和神学研究机构,办有季刊《天主教研究资料汇编》和双周刊《海外天主教动态资料》,并出版各类天主教书籍。光启社之名是为纪念明末基督徒徐光启,并表达期望获得天主之光启迪的意愿。.

新!!: 主教和天主教上海教区光启社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廣島教區

天主教廣島教區(日語:カトリック広島教区;拉丁語:Dioecesis Hiroshimaensis)位於日本廣島市,是羅馬天主教在日本設立的16個教區之一,屬大阪教省的子教區。轄廣島、岡山、山口、鳥取、島根五縣。目前教區主教席位處於出缺狀態,由大阪總主教前田萬葉任宗座署理。.

新!!: 主教和天主教廣島教區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延安教区

天主教延安教区(Dioecesis Iennganensis)是罗马天主教在中国陕西省设立的一个教区。.

新!!: 主教和天主教延安教区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会主教

在天主教中,主教是一个聖秩聖事,可全权掌管聖禮,也负责传授教律、依照自己的准则来管理天主教信众、圣化世界并代表整个教会。天主教认为使徒在五旬節间被聖靈赋予了特别的神恩,是天主教的主教之由来。天主教相信,这份特殊的神恩可在圣秩圣礼期间,由不间断的主教传承传递下去。 主教一律由男性担任。此外,教会法378 § 1要求拉丁禮教會主教应当:.

新!!: 主教和天主教会主教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会圣统制

天主教会圣统制(Catholic Church Hierarchy)。在天主教会内,hierarchy一词具有多种相关的用法。从字面上讲,意为「神圣的秩序」(holy ordering),该词被用于不同的情况中。比如有真理层次(Hierarchy of Truths),意指对信仰的正式教义的庄重等级。教会具有等级制的本质,这被认为是天主的(divine)机构的结构上的特色 Chapter III。 在最早和最广义的用法中,这个教会圣统制(ecclesial hierarchy)是指将所有天主子民分为三个级别:平信徒(laity)、会士(religious)及圣职人员(clergy)。最通常地,该词指教会内部的圣职(ministry)等级,即主教、司铎、执事等三级,这被认为是凭天主之力所建立的,因此对教会本身而言是本质的。在一些情况下,hierarchy一词被用来单指训导当局(Magisterium),即教会正式的训导团体——主教们,而司铎与执事则被排除在外。 此外,还存在一个不同机关和部的优先次序,这表明了教会内不同部和机关的优先权或“阶层”(rank),当举行礼拜仪式或其他典礼时,该种礼节会有帮助。.

新!!: 主教和天主教会圣统制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北京总教区

天主教北京总教区,中國官方教會稱為天主教北京教區,是天主教在中国北京市设立的教区,也是今日中国天主教的一个重要教区。主教座堂目前设在宣武门天主堂。.

新!!: 主教和天主教北京总教区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北阿拉伯宗座代牧區

天主教北阿拉伯宗座代牧區(Vicariatus Apostolicus Arabiae Septentrionalis)是羅馬天主教會以北阿拉伯半島的巴林為中心的一個宗座代牧區。它涵蓋的國家包括:巴林、科威特、卡塔爾和沙特阿拉伯。但沙特阿拉伯現時還沒有教堂。代牧是意大利的卡米洛巴林(意大利語:Camillo Ballin )主教MCCJ。.

新!!: 主教和天主教北阿拉伯宗座代牧區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嘉義教區

天主教嘉義教區是天主教會在台灣西南部設置的一個教區,成立於1962年,涵蓋範圍包括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等縣市,橫跨閩南人聚集的嘉南平原地帶和鄒族聚集的阿里山山區。目前教區主教為鐘安住主教,教區內共有約60位神父及60位修女服務。.

新!!: 主教和天主教嘉義教區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羅馬教區

天主教羅馬教區(Dioecesis Urbis;Diocesi di Roma)是天主教會在義大利首都羅馬設置的教區,轄區實際上包含羅馬市與梵蒂岡城國。其拉丁文名稱的「Urbis」是「城市」的意思,指涉「那個城市」,即羅馬。該教區之主教即教宗,普世天主教會的領袖。2010年有教友2,473,000人,佔轄區總人口87.8%。教區下轄376個堂區,有4,922名司鐸。現任主教(第266任)為方濟各,於2013年2月13日當選。主教座堂是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教宗除了是「基督代表」外,與羅馬教區有關的頭銜包括「拉丁禮教會的宗主教、普世教會最高教長、義大利首席主教、羅馬教省的總主教」。教座根據天主教會的傳統認定,是由耶穌基督的宗徒之首聖伯多祿所創。.

新!!: 主教和天主教羅馬教區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直布罗陀教区

天主教直布羅陀教區(Dioecesis Gibraltariensis、Diocese of Gibraltar)是羅馬天主教會設在英國海外領土直布羅陀的羅馬禮教區。.

新!!: 主教和天主教直布罗陀教区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花蓮教區

天主教花蓮教區是天主教會在台灣東部設置的教區,成立於1963年,涵蓋範圍包括花蓮縣、台東縣等東部縣市。現任花蓮主教為黃兆明主教,輔理主教為曾建次主教,教區內共有約55位神父及120位修女服務。由於東台灣的原住民比例較高,故本教區的教友以原住民居多。.

新!!: 主教和天主教花蓮教區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聖米格爾教區 (薩爾瓦多)

天主教聖米格爾教區(Archidioecesis Sancti Michaelis、Arquidiócesis de San Miguel)是薩爾瓦多一個羅馬天主教教區,屬聖薩爾瓦多總教區。 教區成立於1913年2月11日,位於該國東部。2010年有教友862,350人(佔轄區總人口69.8%)、四十四個堂區、六十一名司鐸。現任教區主教為米格爾·安赫爾·莫蘭·阿基諾。 S.

新!!: 主教和天主教聖米格爾教區 (薩爾瓦多)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華人主教列表

以下是天主教的華人主教列表。雖然天主教從傳入中國已經歷數百年,唯中間並沒有太多華人曾擔任過主教一職。以下為歷年來部份世界各地的華人主教列表。(本列表尚未包括所有在台灣任職的主教。請參看台灣天主教主教列表條目。).

新!!: 主教和天主教華人主教列表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青岛教区

青岛教区(Dioecesis Zimtaovensis)是罗马天主教在中国青岛市设立的一个教区,也是现时山东省境域内的9个天主教教区之一。.

新!!: 主教和天主教青岛教区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香港教區

天主教香港教區(Dioecesis Sciiamchiamensis;Catholic Diocese of Hong Kong)是天主教會在香港設立的教區,現今管轄範圍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全境,由羅馬教廷直接牧養。現任教區主教為楊鳴章主教,為教區第6位華人主教。 現有298位神父和23位執事,64名修士和481名修女,共有34個修會在教區內服務。全港共有52個堂區,包括40所教堂,31所小教堂和27所禮堂。教區中樞座落於中環堅道之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並於座堂毗鄰設有教區中心處理教務、以及香港明愛總部和明愛轄下社會服務中心提供社區服務。.

新!!: 主教和天主教香港教區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香港教區首牧列表

天主教香港教區最初本屬天主教澳門教區的管轄範圍;由於教廷傳信部為了擺脫葡萄牙保教權干預教會事務,因此教廷於1841年4月22日宣布把香港島及其周圍六里地方脫離天主教澳門教區管轄範圍而成立宗座監牧區——香港監牧區,並委任教廷傳信部駐澳門代表若瑟神父為首任宗座監牧。1874年11月7日,天主教香港監牧區被升格為香港代牧區,其管轄範圍也擴至廣東省的新安縣、归善县及海豐縣;同時委任高神父為首任宗座代牧。及至1946年,教廷把香港代牧區升格為一個聖統制主教區,成為現時的天主教香港教區;同日,香港代牧區第四任宗座代牧恩理覺被委任為首任天主教香港教區正權主教。 在天主教教義上,宗座監牧是由一名神父擔任管理宗座監牧區的最高負責人,而宗座監牧區是直屬於教廷傳信部的一個最雛型的傳教區;宗座代牧是由一名領銜主教擔任宗座代牧區的首牧,而宗座代牧區和宗座監牧區一樣都是由直屬於教廷傳信部。正權主教是天主教教區的首牧外,也被視為宗徒繼承的傳遞者,由聖神(Holy Spirit)挑選並透過人類即教宗在適當時委任,因而天主教香港教區的主教也不例外。被委任的天主教香港教區首牧都是作為基督及教宗委派於天主教香港教區的代表;他除了在教宗職權的領導下負責分擔天主教香港教區的職責外,還需負責牧靈及慈善等工作。 現時,天主教香港教區的管轄範圍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全境,合共52個堂區;而現任天主教香港教區正權主教為楊鳴章。至目前為止,胡振中、陳日君以及湯漢均在出任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時被教宗擢升為樞機。下列為天主教香港教區歷任首牧列表。.

新!!: 主教和天主教香港教區首牧列表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高雄教區

天主教高雄教區是天主教會在台灣南部設置的一個教區,成立於1961年,管轄範圍包括高雄市及屏東縣,其歷史可追溯至1913年成立的「台灣監牧區」,為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天主教會管區。現任主教為劉振忠總主教,副主教為黃忠偉神父,教區內共有約90位神父及150位修女服務。由於高雄為近代台灣天主教會的起始地,故該教區也是除了台北之外,另一個天主教會在台灣相當活躍的區域。.

新!!: 主教和天主教高雄教區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迈阿密总教区

天主教迈阿密总教区是罗马天主教在美国设立的一个总教区。其辖境包括佛罗里达州的布劳沃德县、迈阿密-戴德县和门罗县。现任总主教是约翰·法瓦罗拉。作为总主教,法瓦罗拉也担任该总教区的母堂—无玷圣母主教座堂的本堂神父。教区拥有428位神父、160位助祭、50位修士和300位修女,他们是各种天主教修会的成员。这些神父、助祭和男女修士服务于佛罗里达州南部118个堂区的130万天主教徒。 由于存在大量移民,在该总教区的各个堂区,要提供至少一打语种的弥撒。教育机构包括2所残疾儿童学校、60所小学、13所中学、2所大学,和2所神学院。该总教区还拥有和运营广播、印刷和电视媒体,进行补充教导、交流和尽职。 该总教区开办的社会服务机构包括2所医院、9个保健中心、3个安老院和2个公墓。慈善机构包括流浪者收容所、贫困者法律服务、生命权利中心(艾滋病服务)、仁爱修会(Missionaries of Charity)和圣文生修会(Society of Saint Vincent de Paul)援助穷人的工作。迈阿密总教区的天主教慈善会(Catholic Charities),是总教区开办的一个单独的非盈利机构。它自称为佛罗里达州南部最大的服务于贫困者的非政府组织。.

新!!: 主教和天主教迈阿密总教区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邦芬教区

天主教缤纷教区(Dioecesis Bonfimensis)是位于巴西萨尔瓦多的一个天主教教区,属费拉迪圣安娜教省。.

新!!: 主教和天主教邦芬教区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金門、馬祖宗座署理區

天主教金門、馬祖宗座署理區(簡稱金馬宗座署理區)是天主教會在中華民國福建省設置的教會管區,也是台灣地區唯一的宗座署理區,成立於1968年,涵蓋範圍包括中華民國福建省現今僅有的兩個行政區劃,即金門縣與連江縣(馬祖)。宗座署理由台北總主教兼任。轄有2處堂區,各位於金門與馬祖南竿。.

新!!: 主教和天主教金門、馬祖宗座署理區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長崎總教區

天主教長崎總教區()是天主教會在日本長崎設置的總教區,也是日本三個總教區之一,管轄範圍為長崎縣全境。其所屬的長崎教省下轄福岡、大分、鹿兒島和那霸四個教區。現任長崎總主教為,自2003年12月14日起接任。 長崎是日本天主教早期的發展中心,豐臣政權與江戶時代禁教時仍然有信徒秘密保持信仰,被後世稱為「」;至1865年再度為外界所知,史稱「」。時至今日,長崎一帶有4%的人口為天主教徒,是日本天主教徒比例最高的地方,信徒人口數則僅次於東京總教區。.

新!!: 主教和天主教長崎總教區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東京總教區

天主教東京總教區()是天主教會在日本首都東京設置的總教區,也是日本三個總教區之一。其轄區包括東京都和千葉縣。東京總教區所轄的東京教省,則包含橫濱、埼玉、新潟、仙台和札幌等5個教區。 根據2006年的統計,緫教區有教友95,362人,在近年外籍教友人數急速上升,並和本地教友人數相等。總教區設立78個堂區,及有394名司鐸。現任教區主教為菊地功總主教。.

新!!: 主教和天主教東京總教區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梧州教区

天主教梧州教区(拉丁语:Dioecesis Uceuvensis)是罗马天主教在中国广西设立的一个教区。 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梧州教区主教出缺,根据教会法典,目前梧州教区委托南宁教省总主教谭燕全署理。.

新!!: 主教和天主教梧州教区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汾阳教区

  天主教汾阳教区(拉丁文:Dioecesis Feniamensis)是天主教在中国山西省建立的一个著名教区,中国第一批6个国籍教区之一。.

新!!: 主教和天主教汾阳教区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澳門教區

天主教澳門教區是天主教會在澳門設立的教區,也是東亞歷史最悠久的教區,成立於1576年1月23日,現今管轄範圍為澳門特別行政區全境。奉錫耶納聖加大肋納及聖方濟各沙勿略為主保聖人,格言為「科學與道德」(Scientia et Virtus)。.

新!!: 主教和天主教澳門教區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教列表

天主教澳門教區由教宗額我略十三世於1576年1月26日頒發詔書成立。在此以前賈耐勞已經以天主教尼西亞教區領銜主教身份在澳門服務,他此後服務到1581年,故成為天主教澳門教區首任正權主教;而現任天主教澳門教區正權主教為李斌生。 在教義上,世界各地的主教都是被視為宗徒繼承的傳遞者,由聖神(Holy Spirit)挑選並透過人類即教宗在適當時委任,因而天主教澳門教區的主教也不例外。被委任的天主教澳門教區正權主教是作為基督及教宗委派於天主教澳門教區的代表(vicar);他除了在教宗職權的領導下負責分擔天主教澳門教區的職責外,還需負責牧靈及慈善等工作。 天主教澳門教區的管轄範圍在成立初期包括整個中國、日本、香港、朝鮮半島及鄰近島嶼;及後由於傳教工作的發展及實際需要,教廷成立了不少於600個天主教教區。現時,天主教澳門教區的管轄範圍只局限於澳門半島、氹仔及路環,共有6個堂區及3個準堂區。 至目前為止,沒有一名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教在任內被擢升為總主教或樞機;而德維智羅斯及高若瑟則在因擢升為總主教而離任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教一職。下列為天主教澳門教區歷任主教列表。.

新!!: 主教和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教列表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會

天主教會(Ecclesia Catholica;καθολικην εκκλησίαν;意為“大公教会”)是基督教各教派中人數最多的教會,其以羅馬主教(即教宗)為領袖,故又称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或羅馬大公教會,對西方文明有重大的影響。在沒有歧義的情況下,天主教會可等同於天主教,後者為基督教三大宗派之一。 根據《宗座年鑑》的統計,全球天主教會約有12.54億信徒,約佔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

新!!: 主教和天主教會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海门教区

天主教海门教区(Dioecesis Haemenensis)是天主教在中国江苏省东南部设立的一个教区。也是中国第一批由本国国籍主教负责的教区之一。.

新!!: 主教和天主教海门教区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新竹教區

天主教新竹教區是天主教會在台灣西北部設置的教區,成立於1961年,涵蓋範圍包括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等縣市。現任主教為李克勉主教,副主教為劉丹桂主教、端光長神父。主教公署位於新竹市北區中正路156之1號,與主教座堂相鄰。教區內共有約127位神父及修女服務。2006~2015年連續 10 年獲內政部表揚為「績優宗教團體」,2017年獲得行政院獎勵。.

新!!: 主教和天主教新竹教區 · 查看更多 »

天国王朝

是一部由雷利·史考特 (Ridley Scott)導演的電影,於2005年5月6日上映。該片主演為奧蘭多·布魯、伊娃·葛林、傑瑞米·艾恩斯、大衛·泽尔利斯等。電影講述了12世紀耶路撒冷王國陷入危機,一個鐵匠伊貝林的貝里昂(Balian of Ibelin)保衛耶路撒冷城並對抗想從基督徒手上重新奪回耶路撒冷的伊斯蘭領袖薩拉丁的故事。劇本大抵基於歷史上伊貝林的貝里昂的生平而改编。哥倫比亞大學的 Hamid Dabashi 教授為該片的首席學術顧問。 影片的大部分拍攝於摩洛哥的瓦尔札札特(Ouarzazate),導演史考特曾在此拍攝了《神鬼戰士》、《黑鷹計劃》等片。攝影組在沙漠上搭建了古城耶路撒冷的複製品。有報導指摩洛哥政府派出了上百名士兵保護摄制组及其人员。事实上,在拍摄战争场面时摩洛哥的士兵作为临时演员的确在场。西班牙也成为该片的拍摄地之一,拍摄地点包括韦斯卡()、塞哥维亚(Valsaín树林)、阿维拉、帕尔马德尔里奥和塞维利亚(彼拉多官邸)。.

新!!: 主教和天国王朝 · 查看更多 »

太原圣母无染原罪主教座堂

太原圣母无染原罪主教座堂是天主教太原教区的主教座堂,由方济各会创建,位于今中国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解放路170号。 1900年庚子拳乱期间发生太原教案,太原地区众多拒绝叛教的中国基督徒和传教士被杀殉道,特别是7月在巡抚衙门有几十名传教士集体遇害,其中包括12位外籍方济会士,计有山西北境代牧区(今太原教区)艾士杰(Gregorius Grassi)主教、富格辣(Fracescus Fogolla)助理主教、两位神父、七位玛利亚方济各传教会修女和一位修士。2000年,太原教区的26名致命圣人被若望保禄二世册封为中华圣人。 主教座堂及所有教会楼房也遭焚毁,至1902年凤朝瑞(Agapito Fioretii)主教重建主教座堂,1905年竣工。该教堂经历抗日战争和文化大革命,保存至今。.

新!!: 主教和太原圣母无染原罪主教座堂 · 查看更多 »

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Augustine)可以指:.

新!!: 主教和奥古斯丁 · 查看更多 »

奥多尼奥二世 (莱昂)

奧多尼奧二世(Ordoño II,約,萊昂)910年起是加利西亞國王,914年起為加利西亞與萊昂國王直到他去世。他是阿方索三世大帝國王與其妻子潘普洛納的海梅娜的次子。 他的父親將他送到薩拉戈薩去卡西家族(Banu Qasi)的宮廷接受教育。隨著阿方索去世於910年,王國被其三個兒子瓜分;萊昂歸於加西亞,加利西亞交給奧多尼奧,而阿斯圖里亞斯則在弗鲁埃拉的手中。雖然阿斯圖里亞斯仍然具有首要的地位,但是奧多尼奧的作風強悍於他的兄弟們。在加西亞914年死於薩莫拉後,奧多尼奧接下他萊昂的王位。 奧多尼奧之後接續他祖先擴張基督教勢力的行動。一方面在他的西南邊疆域,他攻陷了梅里達和埃伏拉,並強迫該地的穆斯林政府賠款讓他退兵。 另一方面,在他的東南邊界,他與潘普洛納國王桑喬一世·加爾塞斯聯手對抗科爾多瓦埃米爾阿卜杜-拉赫曼三世。917年摩爾人(The Moors)在聖埃斯特班-德戈麥斯被擊潰。隔年從卡西家族拿下阿爾內多和卡拉奧拉兩座城。阿卜杜-拉赫曼三世對此採取強硬的態度。920年,他率領一支軍隊奪回了奧斯馬和聖埃斯特班-德戈麥斯。他越過潘普洛納並在瓦德洪克拉打敗了基督徒,而且俘虜了圖依和薩拉曼卡兩城的主教。雖然有意毀滅潘普洛納城,但他選擇退兵去處理他數量龐大的戰利品。 奧多尼奧二世曾經收到桑喬國王的要求,將戰敗的原因歸咎於卡斯蒂利亚的伯爵們沒有聽從命令而缺席。他將他們一起帶到特哈雷斯並且殺了他們。基督徒立刻予以反擊,佔領了拉里奧哈並且併吞納赫拉與比克拉。 他受到敵人阿卜杜-拉赫曼三世頻繁的突襲他的領土,同時他還面臨卡斯蒂利亞人有企圖的在萊昂煽動叛亂。 奧多尼奧結過三次婚。他的第一任妻子以及他子女的母親,是埃爾曼西爾多(Hermengildo)伯爵的女兒及聖羅森多的姑姑埃爾維拉·曼尼德斯(Elvira Menendez)。之後他娶岡薩羅·貝托特斯(Gonzalo Betotez)的女兒阿拉貢塔·岡薩雷斯(Aragonta Gonzalez)為妻。他對岡薩雷斯很冷漠因為她「不能取悅他」。當他與潘普洛納的桑喬一世建立政治聯盟後,他再與桑喬國王的女兒桑查結婚。924年他去世後留下了年幼的子女們,而他最年長的弟弟阿斯图里亚斯國王弗鲁埃拉繼承他的王位,因此再度統一他們父親的遺產。.

新!!: 主教和奥多尼奥二世 (莱昂) · 查看更多 »

奥格斯堡

奥格斯堡(Augsburg,又譯奧古斯堡)是一座位於德国南部、巴伐利亚西南的城市。在神聖羅馬帝國時代奧格斯堡就被劃定是一帝國自由城市,直屬於皇帝。今日的奧格斯堡除了是施瓦本行政区的地区政府所在地之外,也是奥格斯堡县的县府。 奥格斯堡自称是继特里尔之后德国第二古老的城市,其名称来源于前15年罗马皇帝屋大维统治时期建立的古罗马兵营奥古斯塔-温德利科伦(Augusta Vindelicorum),而該兵營的命名由來則是屋大維的稱號「奧古斯都」。 2015年12月31日奥格斯堡有286,374名居民,是巴伐利亚州继慕尼黑和纽伦堡后第三大城市。1906年奥格斯堡的人口数量超过十万人,在德国属于大城市。它是巴伐利亚的23个地区中央之一。其附近的大城市有慕尼黑(东南约57千米)、纽伦堡(北约121千米)和斯图加特(西北约133千米)。奥格斯堡的都市地区在巴伐利亚也是第三大的,其总人口约为83万。 奥格斯堡是德国唯一一座有自己的官方节日的城市:8月8日是奥格斯堡和平节,因此奥格斯堡是德国节假日数量最高的城市。 奥格斯堡是天主教主教的驻地。.

新!!: 主教和奥格斯堡 · 查看更多 »

奧利振

俄利根(Ὠριγένης Ōrigénēs.,Origenes Adamantius,),或譯奧利金、奧利振,生於亞歷山大港,卒於該撒利亞,是基督教中希臘教父的代表人物之一,更是亞歷山太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為神学家和哲学家。在神學上,他採用希臘哲學的概念,提出「永恆受生」的概念來解說聖父與聖子關係,對基督教影響至今。他的著作對基督教神學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力,但是他的數項神學主張被在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中被定為異端,因此包括天主教會與東方正教會皆未將他列為聖人。.

新!!: 主教和奧利振 · 查看更多 »

奮銳黨的西門

宗徒西满(Simon the Apostle),在《新約》中經常被稱為热诚者西滿(新教翻译为奮銳黨的西门;Simon Zealot;Simon the Zealot;Σίμων ο Κανανίτης),也被稱為客纳罕人西满(迦南人西门;Simon Kananaios;Simon Cananeus),耶穌的十二门徒之一,基督教圣人,是十二门徒中留下資料最少的一個。 在教會傳統中,西满往往和宗徒猶达連在一起,他們的瞻礼日同在10月28日。傳說指出,他先去埃及傳福音,然後在波斯和亞美尼亞和猶达會合,並一同在此殉道,可見於中世紀著作《黃金傳說》中。.

新!!: 主教和奮銳黨的西門 · 查看更多 »

女隐修院院长

女隐修院院长(Abbess)天主教本笃会的隐修女团体、圣方济各第二会以及其他修会女隐修院的负责人。其年龄在40岁以上,隐修超过10年,由本主教管区主教举行仪式任命,并授予表示职权的权杖。约514年始见于罗马碑文中。.

新!!: 主教和女隐修院院长 · 查看更多 »

奈梅亨拉德伯德大学

奈梅亨拉德堡德大学,是一所创建于1923年位于荷兰最古老城市奈梅亨的公立大学。.

新!!: 主教和奈梅亨拉德伯德大学 · 查看更多 »

姚良

姚良,聖名良(Leon) ,中国河北省天主教西湾子教区辅理主教,曾经被监禁28年的中国非官方教会主教。政府只承认其神父身份,而不承认他的主教职。.

新!!: 主教和姚良 · 查看更多 »

姜明远

姜明远蒙席(Msgr. Joseph Jiang Mingyuan, CDD),圣名若瑟,主徒会會士,天主教赵县教区主教。 1931年2月21日(农历正月初八)生于宁晋县,大曹庄教友世家,1937年在本村读书。 1944年加入主徒会修道,在主徒会开办的宣化恒毅中学学习。1946年初入北京耕辛中学,1953年8月至1958年在文声学院攻读神哲学。 由于历史原因,1961年9月18日入北京看守所、第一监狱劳动改造,1966年转到大同大青窑劳动改造,1969年刑满释放回家,但仍继续接受劳动管制。 1981年12月8日在贾主教手中领受司铎圣职,先后传教于北京、高邑、隆尧、柏乡、临城等地。期间建贾庄总堂。创办隆尧安雅疗养院,开发临城太行山地2000余亩,育林造舍,并建疗养院等。 2000年8月8日被王宠林主教秘密祝圣为助理主教。教宗本笃十六世批准王主教退休后,姜主教于2006年3月22日圣油弥撒中就职继任为赵县教区首牧。一年后由于身体欠佳,委托王主教代管教区事宜,2008年7月13日病逝。.

新!!: 主教和姜明远 · 查看更多 »

威尼斯宗主教列表

威尼斯宗主教(Patriarch of Venice)或稱為拉丁禮威尼斯宗主教,是天主教拉丁禮教會的宗主教。威尼斯宗主教與東儀天主教會的宗主教不同,他們是直接被教宗任命,而不會先由總主教和主教選舉產生,再由罗马教宗任命。現在的威尼斯宗主教是由威尼斯總主教享有的榮譽頭銜,並沒有宗主教之實權。 1451年,威尼斯總主教升格為宗主教。阿奎萊亞宗主教(英語:Latin Patriarch of Aquileia)於1420年7月7併入,在1451年時再合併格雷多宗主教(英語:Patriarch of Grado)和“卡斯泰洛主教”(英語:Bishopric of Castello)。宗主教教座設在意大利威尼斯的聖馬爾谷聖殿宗主教座堂(1807年之前為城堡區聖伯多祿聖殿)。宗主教管理的教區是威尼斯宗主教區。.

新!!: 主教和威尼斯宗主教列表 · 查看更多 »

威尼斯共和国

威尼斯共和国(威尼斯语:Serenìsima Repùblica Vèneta;意大利语:Serenissima Repubblica di Venezia)是意大利北部威尼斯人的城邦,以威尼斯为中心。它存在于8世纪至1797年。拉丁语称其为Serenissima,意思是“最尊贵的”,聖馬爾谷獅子為其國徽象徵。.

新!!: 主教和威尼斯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威廉·廷代尔

威廉·廷代尔(William Tyndale,又译廷岱勒、丁道尔、丁铎、廷德尔,)是16世纪著名的基督教学者和宗教改革先驅,被认为是第一位清教徒。 在廷代尔的時代,羅馬天主教教廷只允許拉丁文聖經,不容许私自翻译,並且只有神職人員可以擁有和詮釋聖經。廷代尔卻主張應該讓普通老百姓都可透過讀聖經來認識神,決心把聖經譯成英文,於是被誣陷為異端,后来在比利时被杀害。 廷代尔是第一個把原文本圣经译为现代英语的聖經翻譯家。后来著名的钦定版圣经有百分之九十采用了他的译本。2002年,廷代尔被英國廣播公司選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

新!!: 主教和威廉·廷代尔 · 查看更多 »

威爾斯教會

威爾斯教會(Yr Eglwys yng Nghymru;Church in Wales)是在威爾斯的聖公宗成员教会,由六個教區組成。 現時大主教是蘭達夫主教(Bishop of Llandaff)巴利.摩根(Barry Morgan)大主教。 相對於英國國教會,威爾斯教會不再是國教。1920年受主張政教分離影響。 作為普世聖公宗成員之一,它承認坎特伯里大主教的首席地位,也在威爾斯教會沒有任何正式職權(除了在教會法庭審判大主教的角色,如同英國國教會在大都市其餘少數邊境牧區從而豁免解散和委任公證人)。它已被證明可能作為威爾斯教會的聖職人員來佔據坎特伯里教座,現今大主教羅雲·威廉斯博士在威爾斯教會裏有威爾斯和原來的職分。.

新!!: 主教和威爾斯教會 · 查看更多 »

威斯科特

威斯科特(Brooke Foss Westcott,),是英國的一位主教、聖經學者、神學家。他的最著名之處是與霍爾特(Hort)合作出版了1881年希臘語新約,即威斯科特-霍爾特希臘語文本。这版本的希腊语文本属于亚历山大文本类型(Alexandrian text-type,主要依据两个抄本,即西乃抄本和梵蒂冈抄本)。這個希臘語文本在某些地方与公認文本(Textus Receptus)有差别,最著名的地方是缺少馬可福音最後的十二節經文(16:9-20)和約翰福音(7:53-8:11)的故事。.

新!!: 主教和威斯科特 · 查看更多 »

婚姻

婚姻是一種人際間取得親屬關係的社會結合或法律約束。根據观念和文化的不同,通常以一種親密或性的表現形式被承認,這種結合通常以婚禮的方式来对外宣告其正式成立。结婚的具体原因很多,比如法律、社會、情感、經濟、精神和信仰的需要。通常,婚姻是组成家庭的基础和根据,是家庭成立的标志。婚姻雙方家長互稱“親家”或“姻親”。 現代婚姻普遍為單偶制形式。但在部分地區過去的文化歷史及許多古老部落中亦存在其他的婚姻形式,現今某些地区或宗教的法律亦承認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等多偶制婚姻。 世界上多数国家与地区采用婚姻登記制,在满足其他条件下不限制結婚次數。目前,世界上婚龄最长的夫妇已经结婚80年。.

新!!: 主教和婚姻 · 查看更多 »

媽媽瑪加利大

媽媽瑪加利大·奧其納(Margherita Occhiena,),羅馬教廷於2006年10月23日宣認媽媽瑪加利大為可敬者。.

新!!: 主教和媽媽瑪加利大 · 查看更多 »

孟定士

孟定士主教(D.)是第任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教、巴西理利安納省主教。 1752年被選為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教,1754年到澳門就職。任內適逢葡萄牙龐培首相仇教,政府下令驅逐耶穌會會士,沒收教產,教區損失重大,主教憤然於1765年離開澳門返回葡萄牙。 1772年被委為巴西馬里亞納教區主教。1779年辭職退隱後逝世於里斯本。 Category:澳門天主教徒.

新!!: 主教和孟定士 · 查看更多 »

孟他努派

孟他努派(Montanist),是由一位名叫孟他努(Montanus)的人所創立,約興起於西元127年,在羅馬帝國小亞細亞(今土耳其)一帶的弗呂家地方盛行。孟他努受洗時,曾經說方言並且宣告聖靈世代的降臨,論及新耶路撒冷的由天而降與千禧年快要開始。因此爆發了一場預言運動,吸引東方教會中廣大的信眾跟隨。由於孟他努是初信主作教徒,未曾擔任過任何教會職務,所以他的主要同工是兩位婦女,被稱為先知的百基拉與馬西米拉,他們自稱是最後一代的先知。孟他努自稱為聖靈的代言人,而他的先知們教導人要聽聖靈的聲音,要預備迎接基督再臨,過著苦修的生活。孟他努派高抬婦女,並倡導勇於殉道,但過度自信宣稱世界的末日馬上來臨,這與以色列傳統和基督徒的想法不同。孟他努派因其教義與神格唯一論的關連,於381年的君士坦丁堡會議被定為異端,但其影響與教訓卻仍持續,且被人廣泛接受,初代教父特土良也曾加入孟他努派。 孟他努派態度堅決的要求,剛開始對信徒而言是對的,也提供信徒明確可以遵循的方向,但實行到後來卻漸漸變成是一種加在信徒身上固定型態追求的原則。.

新!!: 主教和孟他努派 · 查看更多 »

孫中山

孫中山(),名文,幼名帝象,譜名德明,字載之,號逸仙、日新。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故通稱孫中山。生於大清帝國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翠亨村,祖籍广东省东莞。清末民初醫師、政治家、革命家、哲学家,是中華民國奠基人,亦是中國國民黨之創黨人。1905年,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政綱,提出三民主義學說。在日本東京由黑龍會領袖內田良平的号召下與華興會以及光復會等組織籌備成立中國同盟會,後於東京黑龍會總部組成中國同盟會,孫中山主張使用狀似日本軍旗「旭日旗」的「青天白日旗」,反對使用黃興所提出的井字旗作為革命旗幟,並在黑龍會等組織的支持下被推為總理。1911年12月29日,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选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建立中华民国臨时政府。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40年4月,國民政府明令尊稱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中國共產黨尊其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孫中山童年曾受太平天国的影响,就有革命思想。但到了青年時期,他依舊未有行動,28岁上書清朝重臣李鴻章,建言改革,卻遭遇李的冷落。日本命令將兵遣師,侵入中國。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中國國民黨前身)。1895年,兴中会发动乙未广州起义。原本,孫中山提倡以武裝革命推翻滿清統治以建立中華民國,但民國建立以後,他得不到北洋軍人的信任、支持,所以他又提倡武力推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於是遭受許多非議。他提出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影響中國政治至深,中国国民党尊其為唯一總理。 孙中山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

新!!: 主教和孫中山 · 查看更多 »

孫德禎

孫德禎主教(Bishop Melchoir Sun De-zhen,),圣名默尔觉,第一批6名中国籍主教之一。北京人。1897年1月24日晋升神父。1899年加入遣使会。后在北平小修院教授拉丁文12年,又在北京附近的牛房村任本堂神父12年。1924年4月15日,教廷从保定教区中分出蠡县监牧区,任命孙德禎为宗座兼牧。1926年6月又升为安国教区代牧。同年10月28日耶稣君王节,在梵蒂冈由教宗庇护十一世亲自祝圣。他邀请雷鸣远神父到安国教区,创办耀汉小兄弟会和德來小姊妹會。1936年辞职,退休后隐居北平附近清河耀汉小兄弟会会院,直到去世。 Category:北京人 Category:清朝天主教神父 孙 D德 Category: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天主教主教.

新!!: 主教和孫德禎 · 查看更多 »

宝剑骑士团

宝剑利沃尼亚兄弟骑士团(Fratres militiæ Christi Livoniae,Schwertbrüderorden)是里加的阿尔伯特主教在1202年建立的一个军事修会。 1204年,教宗诺森三世批准了这一骑士团的建立。骑士团的成员包括德意志的 「战僧」。骑士团的其他名称为基督骑士,宝剑兄弟和利沃尼亚的基督义勇军。 在1236年在苏勒战役被萨莫吉希亚人击败后,幸存的骑士团成员被并入条顿骑士团,并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被称为利沃尼亚骑士团。.

新!!: 主教和宝剑骑士团 · 查看更多 »

宣福禮

宣福禮(Beatificatio.;Beatification,字根來自beatus,受祝福的),又稱為宣福、列福、列福式,是天主教會追封已過世人的一種儀式,用意在於尊崇其德行,認定其信仰足以升上天堂。天主教徒相信,以真福者的名號禱告,真福者將會為祈祷者向天主代禱,會有更好的成效。 經過宣福禮之後,此人可以享有真福者、或真福品(Beato,Blessed)的稱號,其位階僅次於聖人。.

新!!: 主教和宣福禮 · 查看更多 »

宮殿

宮殿通常指君主居住、使用的房屋,可由一座或多座房屋構成。在中文中最初是君主(皇帝、王)所用的建筑物的专称,一般称举行礼仪和办公用的主体建筑物为“殿”,而称生活起居的部分为“宫”。西方国家中,Palace泛指君主、贵族、主教或重要公衆人物所居住的房屋。 在國家首都的主要宮殿是全國的權力中心與象徵,如故宮。宮殿的象徵意義引申為政治或宗教的代號,如克里姆林宮和白宮。宮殿根據各國的環境情況而不同,如歐洲的宮殿不少被設計成城堡、堡壘形式,亞洲的宮殿有些設計成寺廟、塔狀的形式。 中國的宮殿則比較豐富,包括主要行政中心-皇宮,還有、行宮、花園等讓皇帝、皇族、貴族、官員休息或行樂的地方,都是大形的園林建築群。宫殿的范围进一步扩展,就是由诸多宫殿组成的宫城。更一步扩展为皇城。中国传统建筑中,建筑物依照所有者身份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宫殿的级别是最高的。.

新!!: 主教和宮殿 · 查看更多 »

宗主教

宗主教(Πατριάρχης;Patriarcha),东正教在中文传统上习惯翻译为牧首,是實施主教制度的基督教宗派的一種神職人員職稱。 最初,宗主教是一位作为家父(pater familias)对某个扩展家庭行使专制的权力的男人。该种由年长男性对家庭进行支配的体系被称为父权(patriarchy)(Πατριάρχης)。这是一个希腊文词汇,由πατήρ (pater,意为“父亲”)和ἄρχων (archon,意为领导leader,首领chief,统治者ruler,国王king,等等) 亚伯拉罕,以撒,以及雅格被提及为三位以色列人的族长(patriarch,天主教中文译译法,或为“圣祖”),而他们生活的时期即被称为“族长时代”(Patriarchal Age)。它最初是在圣经的七十士譯本中获得了其宗教上的含义。 该词主要具有特殊的教会的多种含义。特别是,東方正教會、罗马天主教会(高于大总主教(Major Archbishop)和首席主教(primate))、东方亚述教会中最高等级的主教均称为“patriarchs”。此位patriarch的办公地以及教会的征役(由一个或更多的教省组成,尽管在他自己的(总)教区之外他经常没有可实施之司法权)被称为“宗主教区”(patriarchate)。从历史上说,宗主教可能经常是一个充当行政长官(Ethnarch)的合理人选,后者可在一个信奉其他教义的国家或帝国内代表由其宗教团体所形成的社区(如在奥斯曼帝国内的基督徒)。 宗主教是早期基督教在一些主要城市的主教的称号,他们的威望和权力比一般的主教要高;其中罗马、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港、安条克、耶路撒冷等五個首要主教所領導的教會,又合稱為「五大宗主教區」(Pentarchy;亦稱為「五牧首聯合治理教會」)。当罗马天主教会和东方正教会分裂时,罗马的宗主教成为天主教的教宗,而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成为东正教普世大牧首。现今在世界许多地方都可以发现一至数名宗主教/牧首,特别是在历史形成的宗教中心更是如此,比如亚历山大宗主教。.

新!!: 主教和宗主教 · 查看更多 »

宗座大學

宗座大學,或稱宗鐸大學(英語:Pontifical university),係指天主教會建立並接受聖座教育部直屬管理的大學。宗座大學被准許頒發神學科系的學位,最重要的是神學理論、教會法、聖經教義以及哲學。宗座大學在神學學位方面遵循歐洲系統,授予學士學位、許可證或博士。 通常在一個或兩個特殊的知識領域,非宗座大學的獨立學院或個別教學單位,聖座也許也會給予神學學位頒授的特許狀。這些單位被歸類為「宗座科系」或「宗座學院」以區別於宗座大學。 這些教會的學位是在天主教會辦公的物質條件,特別是就主教候選者的選擇而言,主要來自具有以下學位的神父:神學博士(S.T.D)、教會法博士(J.C.D.),或者具有教會法學士學位(J.C.L.)的教會法官、律師。.

新!!: 主教和宗座大學 · 查看更多 »

宗座外方傳教會

宗座外方傳教會(拉丁文:Pontificium Institutum pro Missionibus Exteris,P.I.M.E.)是一个由献身传教事业的司铎和平信徒组成的社团。.

新!!: 主教和宗座外方傳教會 · 查看更多 »

宗座代牧區

宗座代牧區(簡稱代牧區)是天主教會的一種教務管轄機構,設立於尚不足以達到成立教區資格的傳教地區。其本質上是臨時的,雖然有可能持續一個世紀甚至更久。它的最主要目的是培養足夠數量的天主教徒,以能成立一個正式的教區。 宗座代牧區由宗座代牧(Vicario Apostolico)領導,通常由一個領銜主教擔任。根據天主教法典的規定,宗座代牧區直接置於教宗的管轄之下,並透過一位代表或「代牧者」(Vicar)來執行教宗管理教務的權力。教宗可任命一位鄰近教區的主教兼任、或委託一位神職人員專責擔任宗座代牧。.

新!!: 主教和宗座代牧區 · 查看更多 »

宗座传信大学

宗座傳信大學(Pontificia Universitas Urbaniana;Pontificia università urbaniana;縮寫:PUU), 又名烏爾班大學。著名的天主教宗座大學,歷史悠久,專門從事神職人員和傳教士的培育。它位於意大利羅馬賈尼科洛山山頂。.

新!!: 主教和宗座传信大学 · 查看更多 »

宗座監牧

宗座監牧(Praefectura Apostolica)是天主教會的一個職務,某些地区因特殊环境或教友稀少而尚未成立教区,羅馬教廷因而在這些地方設置「宗座監牧區」,委託宗座監牧以教宗名义治理之,通常由神父担任。宗座監牧區可能因整體的發展,升格為宗座代牧區(Vicariatus Apostolicus,宗座署理由主教擔任),之後有可能再進一步發展成正式教區。 監牧一職最早出現在19世紀,大多在西方國家以外天主教的未發達的地區。至2006年,全球有45個監牧區,大多數位在中國大陸。.

新!!: 主教和宗座監牧 · 查看更多 »

宗座额我略大学

宗座額我略大學(Pontificia Universitas Gregoriana,Pontificia Università Gregoriana,縮寫:PUG),著名的天主教大學,位於意大利羅馬。.

新!!: 主教和宗座额我略大学 · 查看更多 »

宗懷德 (周村教區)

宗怀德(),自選自聖的天主教周村教区及济南教区主教,原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团长、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院长。 1917年,宗怀德出生在山东省桓台县一个世代信奉天主教的家庭。1930年开始入周村教区小修道院,后升入济南耀汉神哲学院,1943年4月23日毕业时晋升神父。在济南洪家楼教书。1948年进入北平辅仁大学深造。 由于政局变化,周村教区美国籍主教杨光被自1947年滞留青岛。1949年7月,杨光被委任尚在读书的宗怀德为周村教区代理主教。 1951年杨光被在青岛被捕,1956年被驱逐出境。1958年年2月,淄博市天主教爱国会成立时,宗怀德当选为主任。同年4月29日,宗怀德当选为周村教区正权主教。6月1日,在济南洪家楼主教座堂,宗怀德接受皮漱石总主教的祝圣,同时接受祝圣的还有济南教区主教董文隆、益都教區主教贾福善和曹州教區主教李鸣远,为大陆自选自圣的第二批主教。1962年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董文隆被捕,1963年宗怀德调任济南教区主教。1978年董文隆在莱芜农村突然病故。1980年5月,宗怀德当选为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主教团副团长。1992年又当选为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主席。并担任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院长。 宗怀德祝圣过多名自选自圣主教。他在去世前向教宗写信忏悔,得到教宗不公开的宽赦,并承认了他的合法主教身份。1997年6月27日在北京去世。.

新!!: 主教和宗懷德 (周村教區) · 查看更多 »

宗教裁判所

宗教裁判所(Inquisitio Haereticae Pravitatis,或稱異端裁判所、異端審判)是在公元1231年天主教會教宗格里高利九世決意、由道明會設立的宗教法庭。此法庭是負責偵查、审判和裁决天主教會認為是異端的法庭,曾监禁和處死異見份子。今天,異端裁判所已改組為信理部。.

新!!: 主教和宗教裁判所 · 查看更多 »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Protestant Reformation)是指基督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的教派分裂及改革運動,也是新教形成的開端,由馬丁·路德、喀爾文、慈運理等神學家,以及其他早期新教徒发起。1517年,路德发表的《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宗教改革的开始,即德意志宗教改革。改革者反对当时天主教會的教条、仪式、领导和教会组织结构。在他们的努力下,成立了新的国家性的改革派教會。早期的一些发生在欧洲的事件(如黑死病的蔓延和天主教會大分裂)侵蚀了人们对天主教会和教宗的信仰,但教義上的歧見才是引发宗教改革的關鍵。其他一些因素(如文艺复兴思想的传播、印刷术的传播、东罗马帝国的灭亡)也都促成了新教的创立。虽然先于路德就已经有一些较大的改革运动,但大多数人认为宗教改革开始于1517年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结束于1648年签订西發里亚和约结束三十年戰爭。 早先批評天主教會的有識之士為約翰·威克里夫、扬·胡斯等先驅,第一个新教教会是15世纪扬·胡斯创立的弟兄合一会(或波西米亚弟兄会)。最大的新教教会是路德会(主要在德国、波罗的海国家和斯堪的纳维亚)和加尔文的跟隨者(主要在德国,法国,瑞士,荷兰和苏格兰)。除这两大陣營外,还有一些较小的改革團體存在。 天主教會在特倫托會議召開後发起了被後世稱為「反宗教改革」的自省運動,做為對宗教改革的回應及自省,而在這時期成立的耶穌會更是此自省运动的先锋。一般而言,北欧国家转为新教,南欧国家仍旧信仰天主教,教廷联合法國、西班牙及奥地利王室加以壓制新教徒,中欧则成为双方激烈冲突的场所,甚至升级为全面的宗教战争。.

新!!: 主教和宗教改革 · 查看更多 »

安卡拉的狄奥多图斯 (主教)

安卡拉的狄奥多图斯(Saint Theodotus of Ancyra,约活动于公元5世纪前后),古罗马神学家。曾經担任安卡拉主教,在公元431年的以弗所会议上因为坚持教义而闻名。他的著作是后世学者研究公元5世纪宗教相关庆典的可靠史料。.

新!!: 主教和安卡拉的狄奥多图斯 (主教) · 查看更多 »

安多尼·夏爾馬

安多尼·方濟各·夏爾馬 † (英語:Anthony Francis Sharma,),是尼泊爾籍天主教主教。是首任尼泊爾宗座代牧區宗座代牧和耶穌會會士。.

新!!: 主教和安多尼·夏爾馬 · 查看更多 »

安提阿牧首

安提阿牧首(Patriarch of Antioch),傳統上基督教安提阿教區主教的頭銜,又稱全東方牧首,全称为安条克和全东方基督徒的宗主教,罗马帝国基督教五大牧首之第三,原牧区包括罗马帝国的大部分亚洲领土。現在同時有五個教會的領袖使用這稱號,有安提阿正教会、敘利亞正教會、敘利亞禮天主教會、默基特希臘禮天主教會以及馬龍尼禮天主教會。按照历史荣誉,安提阿正教会的牧首在所有15个东正教自主教会的领袖中排在第三位,仅次于君士坦丁堡牧首和亚历山大牧首。.

新!!: 主教和安提阿牧首 · 查看更多 »

安条克希腊正教会

安条克希腊正教会,又译安提阿正教会,是东正教最古老的教会之一,其领袖拥有牧首称号,称“安条克和全东方基督徒的宗主教”。按照历史荣誉,安提阿东正教会在16个东正教自主教会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君士坦丁堡教会和亚历山大教会。 安提阿教会早在基督教建立之时代(1世纪)便已存在。根据传统说法,安提阿的主教教座由圣伯多禄本人所立。由于安提阿是接受基督教的罗马帝国在东方的重镇,其主教很快就与罗马、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和耶路撒冷的主教并列,成为教会内最受尊敬的人物。451年卡尔西顿会议之后,安提阿的主教获牧首称号,其辖区称安提阿牧首区。在阿拉伯征服之前,该牧首区包括叙利亚、安纳托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但至今仍然保佑那些領土的教會治權(如果正教會重新再立於那些穆斯林國家的話)。 今天,安提阿教会管辖着3个都主教区,22个主教区,以及北美的很多小教会和教堂。現今的牧首驻地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在安提阿教会内的信徒,大多为阿拉伯人。.

新!!: 主教和安条克希腊正教会 · 查看更多 »

安树新

安树新主教(Coadjutor Bishop Francis An Shuxin,),圣名方济各(方济),天主教保定教区助理主教(2007年—)。2010年8月7日,公开就职为保定教区正权主教。 1949年7月16日,安树新出生于保定徐水县安家庄,热心天主教。1981年1月1日,由保定教区主教范学淹祝圣为神父,为范学淹在文革后祝圣的第一位神父,此后追随范学淹传教。1992年范学淹去世后,5月3日,苏志民继任保定教区正权主教,安树新任辅理主教。1996年因“东闾朝圣”事件被捕,坐监十年。因此安树新在地下教会享有“忠贞”的声望,多次出现在美国国务院的《国际宗教自由报告》中。 2006年8月20日,安树新突然出现在河北保定清苑县东闾村教堂,与不被教廷承认的爱国会主教苏长山共祭一台弥撒,两人均只穿神父祭衣。24日,安树新获释。12月9日,安树新又在东闾大堂主持苏长山的追思弥撒。此后致力于庞大的保定教区地下教会(10万人)同人数很少的保定教区地上教会(1万人)的合一和福传,虽然受到阻碍,但在维护天主教教产,争取政府尊重天主教上一直在努力。现居于保定裕华路上的主教座堂。。不过大部份地下天主教徒并不接受安树新主教的作法。2007年升任保定教区助理主教。 2009年8月初,安树新主教公开宣称自己加入了爱国会,并担任保定教区天主教爱国会的副主席。此举使更多的神职人员和教友远离了安主教。 2009年10月31日,圣座万民福音传播部发布关于安树新主教的新闻公报,驳斥关于圣座万民福音传播部批准安树新助理主教与共祭、并施压让安主教走出地下状态,在爱国会登记注册的说法为毫无任何根据。 此公报发布后,引发了各方激烈的讨论,天主教在线网站更认为这是万民福音传播部在推卸责任。2009年11月25日,天主教在线发表了对安树新主教的长篇采访报道,谈及了与此事件有关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同时,安树新主教也首次对外披露了自己的一些心路历程。2009年12月,意大利《30天》杂志不仅翻译了天主教在线对安树新的采访报道,还同时发布一篇带有严重歪曲性的评论。在激烈的争论中,2010年2月10日,圣座国务卿致信给安树新主教,除了转达关注之情外,信函有两个基本点,第一点是对安树新主教所做的(应该指其在爱国会任职)表示不赞同,称“此类决定本应该避免”,然而,圣座国务卿也非常体谅安树新主教的初衷以及所获得的来之不易的能公开传教的机会,说:“主教似乎最好不要主动放弃现有这种可以公开活动的可能”。对安树新主教以后的选择,信函也非常强调主教与梵蒂冈的沟通工作:“圣座将继续关注这一问题,一旦出现重要新动向,将会以适当的指示帮助主教您。”(见信函第4号)第二点是对保定教区神职人员的期望,希望能借着教区神父们对主教的服从,成为教会有力的见证。(见信函第5号)此外,圣座国务卿还谈到安树新主教在呈递给教廷的信件中的共祭问题,国务卿将共祭事件视为一件首要涉及到良心的伦理问题,在缺乏自由的情况下,此类共祭事件不予置评,而就此了结。(见信函第3号)但2010年8月7日,争论又开始升温,肇因于安树新主教接手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和主教团的任命而公开就职为保定教区正权主教,随后,8月16日,保定教区不服从安树新主教领导的神父们举行会议,计划选举出一位神父领袖继续领导保定教区,追随尚在坐监的苏志民(雅格)主教。.

新!!: 主教和安树新 · 查看更多 »

安條克的依納爵

安條克的聖依納爵(Saint Ignatius of Antioch),也稱作「神的使役」(Theophorus),),為使徒後時代(Post-Apostolic Age)的基督徒領袖之一,第一個稱基督教會為“大公教會”者,相傳曾接受使徒约翰直接的教導,正教會第三位安条克牧首(前兩位分別是聖伯多祿與。最终被罗马帝国皇帝投入野獸的籠中而殉道,死前深感能為主殉道為榮。他在在被押往羅馬殉教途中寫了七封書信給小亞細亞和羅馬的教會,四封寫於士每拿,三封寫於特羅亞。透過這七封信,我們可以看見當時教會的情形,是現今瞭解2世紀初基督教會的著名重要資料。 他極力主張主教獨裁,因為這樣能避免教會分裂,基於當時諾斯底主義與孟他努主義兩種思想興起於教會中間。而他自己既是安提阿教會的獨裁監督,所以他設法提高以弗所、馬內夏、他拉勒、羅馬、非拉鐵非、士每拿教會監督的權位。因此透過監督專權可以讓教會更有向心力並且防止教會免於異端的滲透。他曾在士每拿書信中寫到『要免除分裂,因分裂是萬惡之源。你們都要順服監督(主教)正如耶穌基督順服上帝,正如長老順服使徒,又要尊敬執事。』.

新!!: 主教和安條克的依納爵 · 查看更多 »

安波羅修

聖盎博罗削(Sanctus Ambrosius,Sant'Ambrogio,英文中常作 Ambrose,),罗马公教(天主教)神职人员,任米兰主教,4世纪基督教著名的拉丁教父之一。他也是羅馬公教公認的四大教會圣师(Doctor of the Church)之一。.

新!!: 主教和安波羅修 · 查看更多 »

安波羅修號列車

安波罗修号(Ambrosiano)是曾运行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至该国北部城市米兰间一班长途列车所使用的名称,由意大利国家铁路在1974年至1990年间开行。其命名源自米兰主教、基督教在4世纪最著名的拉丁教父之一安波罗修。列车自开行以来曾先后被纳入全欧快车及城际列车类别,直至1990年撤出服务。.

新!!: 主教和安波羅修號列車 · 查看更多 »

安斯加尔环形山

安斯加尔环形山(Ansgarius)位于月球正面东侧边沿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德国不莱梅主教圣安斯加尔(Saint Ansgar,801年-865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主教和安斯加尔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尊嚴複數

尊嚴複數(pluralis majestatis,majestic plural / royal we),又譯權能性的複數,是一種語言用法,一個在社會上擁有高位階的人在說話時,以複數代詞(例如We)來借指自己。這個人可能是擁有政權的政治領導者(國王,皇帝或蘇丹),或是宗教領袖(主教,或教宗)。這種用法常見於傳統的歐洲及中東。.

新!!: 主教和尊嚴複數 · 查看更多 »

封新卯

封新卯()圣名伯铎,是天主教景县教区(衡水教区)主教。 1963年1月21日,封新卯生于中国河北省深州市。1983年中学毕业后入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1988年进入菲律宾马尼拉总修院。1996年赴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留学深造,1998年6月获教会法硕士学位,同年12月3日晋升神父。回国后任教于景县教区备修院、河北省神哲学院。2002年,景县教区陈锡禄主教在因脑溢血昏迷,封新卯任署理 主教。2004年1月6日,封新卯被祝聖為景县教区助理主教。2008年1月16日,80岁的陈锡禄主教在昏迷6年后在景縣主教府去世。封新卯自動繼任为景县教区主教。 2006年11月30日,封新卯在天主教徐州教区王仁雷助理主教的祝圣仪式上襄礼。罗马亚洲新闻通讯社称封新卯是被河北省宗教事务局官员以带去天津处理教会地产问题的欺骗手段挟持到江苏省徐州。自徐州祝圣后,各级政府转而“关心和支持”封新卯的工作,在短期内解决了难度颇大的改建主教座堂的征地问题。2008年6月3日,景县主教座堂举行奠基礼。8月8日,封新卯又在景县电视台发表关于“平安奥运”主题的电视讲话。.

新!!: 主教和封新卯 · 查看更多 »

對於雨傘革命的反應

在雨傘革命中,有很多來自媒體、泛民主派、親建制派、不同組織和國家的反應。.

新!!: 主教和對於雨傘革命的反應 · 查看更多 »

小圣堂

小圣堂是基督徒聚集和彌撒的场所,尤指沒有神職人員常駐的教堂。它可以附属于各种机构,例如较大的教堂、大学、医院、 宫殿、 监狱或墓地,也可以是一座独立的建筑物,有时还有自己的庭院。直到宗教改革以前,小圣堂是指以下的礼拜场所:不是由当地本堂神父主要职责的次要地点,或者属于个人或机构。许多大型教堂拥有一个或多个次要的祭台,如果它们拥有自己分开的空间,就经常被称为小圣堂。 在中文語境中,天主教使用“小圣堂”、“小教堂”或“教堂”等称谓,并在特指时称“某某小堂”以及彌撒;在基督新教教派则使用“礼拜堂”一词,特指时即称“某某礼拜堂”。这种区分在西方语言中是不存在的。 礼拜堂的称呼在英格兰尤为普遍,在威尔士更加如此,用作称呼独立的非国教教派的礼拜场所。在苏格兰和爱尔兰,许多普通的罗马天主教教堂和非圣公会教堂都被称为“聖堂”。在英格兰,由于非国教教派的礼拜场所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兴起,到了1851年人口普查时,自费加入非国教教堂的会众比圣公会会众还要多。 小圣堂或礼拜堂通常属于基督新教派中。后者多半发生在隶属于医院或监狱等非宗教机构的情况下。在以圣公会为国教的英格兰,这类非国教教派或无教派的小圣堂仍可由当地的圣公会主教祝圣。.

新!!: 主教和小圣堂 · 查看更多 »

小瓜帽

弗朗齊謝克·馬哈爾斯基樞機主教戴小瓜帽 小瓜帽 (zucchetto,眾數寫法 zucchetti),是天主教和聖公宗高級聖職人員所戴的小圓帽。教宗用白色,樞機用紅色,主教用紫色,總院長、神父用黑色。在彌撒時具主教級者,除了在感恩經外,都戴著這種帽子。 是由八片布縫合而成,上加一根帽莖,因形似南瓜而得名。另一種說法是在其功能,以為過去需要削髮的聖職人員的頭保暖。 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禮儀改革前,成為神職人員必須接受剪髮禮,在頭頂上剪一圓圈,故戴小瓜帽以禦寒。現今剪髮禮已取消,小瓜帽則演變成了禮儀服飾。.

新!!: 主教和小瓜帽 · 查看更多 »

小文惠廉

小文惠廉(William Jones Boone, Jr.,)是上海第四任圣公会主教。 小文惠廉是上海第一任圣公会主教文惠廉的次子,1846年5月17日生于中国上海,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弗吉尼亚神学院,1868年在弗吉尼亚州彼得斯堡成为会吏,1884年10月28日接任美国圣公会中国教区主教。1891年10月5日在上海去世。 小文惠廉是美国圣公会第135位主教。.

新!!: 主教和小文惠廉 · 查看更多 »

尼古拉·哥白尼

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Mikołaj Kopernik,)是文艺复兴时期波兰数学家、天文学家,他提倡日心说模型,提到太陽為宇宙的中心。1543年哥白尼临终前发表了《天體運行論》一般認為他著的是現代天文學的起步點。它开启了哥白尼革命,并对推动科学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哥白尼出生于皇家普魯士,该地区自1466年隶属于波兰王国。哥白尼获得了教会法规博士学位,同时也是一名医生,通晓多国语言,了解经典文学,能够胜任翻译,做过执政官、外交官,也是一名经济学家(后续几项都没有学历学位)。1517年,哥白尼总结了货币量化理论,成为当今经济学的重要基础之一。1519年,哥白尼在托马斯·格雷沙姆之前总结出了劣幣驅逐良幣理论的前身。.

新!!: 主教和尼古拉·哥白尼 · 查看更多 »

尼古拉斯·斯坦诺

尼古拉斯·斯坦诺(Nicolaus Steno,)也作斯泰诺,斯台诺,史丹诺,斯丹诺,史坦诺,其名字的丹麦语形式为 Niels Steensen 或 Niels Stensen,音译为尼尔斯·斯滕森,为一位丹麦的解剖学家和地质学家,他早期的地质考察极大的推动了地质学的发展,被认为是地质学与地层学之父。.

新!!: 主教和尼古拉斯·斯坦诺 · 查看更多 »

尼科季姆

尼科季姆(Никоди́м)是俄罗斯、乌克兰等前苏联国家的男子教名,来源于基督教《圣经》中的圣人尼哥底母(Νικόδημος,作为普通人名则译为尼科迪默斯或尼科迪莫斯),意为“人类的胜利”。拥有这一教名的著名人物有:.

新!!: 主教和尼科季姆 · 查看更多 »

尼科季姆 (罗托夫)

都主教尼科季姆(Митрополи́т Никоди́м)本名鲍里斯·格奥尔基耶维奇·罗托夫(Бори́с Гео́ргиевич Ро́тов),是已故前俄罗斯正教会列宁格勒与诺夫哥罗德都主教(1963年10月9日-1978年9月5日在位),有资料显示他是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潜伏在教会内部的特工。.

新!!: 主教和尼科季姆 (罗托夫) · 查看更多 »

尼科西亚

尼科西亞(Λευκωσία、Lefkoşa),是塞浦路斯共和国及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的首都,也同時為塞浦路斯島上最大的都市。首都被分為南部的希臘人及北部的土耳其人控制,是仅有的国家分裂之后南北政权皆定于此的首都,然而國際上承認尼科西亚為南塞浦路斯的首都。 尼古西亞位於賽普勒斯島中部、臨派迪亞斯河,北依橫越島國北岸的凱里尼亞山脈,西南臨海拔約150米的特魯多斯山。城市總面積50.5平方公里,人口近40萬。 尼科西亞市也為中央政府所在地及全島主要的商業中心,同時也是尼科西亞區的首府。此城市也被全球化與世界級城市研究小組與網路(GaWC)指定為B-級世界都市(Beta-)。.

新!!: 主教和尼科西亚 · 查看更多 »

尼西亞會議

尼吉亞會議,是指在小亞細亞的尼吉亞城舉行的兩次基督教大公會議,分別是第一次(公元325年)和第七次(公元787年)的大公會議。對基督教影響深遠。.

新!!: 主教和尼西亞會議 · 查看更多 »

尼撒的貴格利

尼撒的貴格利(Gregory of Nyssa;約335~395年),他與該撒利亞的巴西流、拿先素斯的貴格利並稱加帕多家教父,都是出生在加帕多家的。公元372年,尼撒的貴格利被該撒利亞的巴西流祝圣為尼撒(Nyssa)的主教。 公元381年,三位加帕多家教父在君士坦丁堡會議中佔有重要影響力,也是使亞流派失敗的主要護教者。其中為首的大巴西流對另外兩位貴格利有很大的影響;而三位教父們的三位一體教義,使他們可以同時接納「尼西亞信經中同本體論 (本體相同) homousios」、和「聖父、聖子、聖靈位格分別但本質同一 hypostaseis」的看法。這些概念也是君士坦丁堡會議中的重要論題。.

新!!: 主教和尼撒的貴格利 · 查看更多 »

居普良

塔修斯·凱斯利烏斯·西普里亞努斯(Thascius Caecilius Cyprianus),英語化後成為居普良(Cyprian, 約200年-258年),聖公會譯聖西浦廉,又譯西普里安,迦太基教會主教,基督教會殉教聖人,是對基督教教會論影響深遠的拉丁教父。他的教會合一觀念是促成拉丁教會統一在羅馬主教之下的重要思想力量。他的名言:「不以(大公)教會為母的,就沒有上帝為父」和「在教會之外沒有救恩」,都極力強調大公教會在信仰上的必要性。但他所主張的體制卻又不是天主教的教宗制,而是主教聯盟,就是以各地主教組成的團契為全教會的最高領導中心。.

新!!: 主教和居普良 · 查看更多 »

岳福生

岳福生(),聖名若瑟,河北人,现任天主教黑龍江教區正權主教,但不獲教廷承認并被绝罚出教。.

新!!: 主教和岳福生 · 查看更多 »

崔守恂

崔守恂主教(Bishop Joseph Cui Shou-xun,),圣名若瑟,天主教永年教区首任主教。 1877年7月27日,崔守恂生于中国河北省,1904年3月19日晋鐸,1929年6月1日任永年监牧,1932年在威县魏村天主堂成立圣神安慰会。1933年3月16日升为永年代牧,1933年6月11日,在梵蒂冈由教宗庇护十一世亲自祝圣为主教 ,1946年4月11日,教廷在中国实行圣统制,升任永年教区主教至1951年。1953年去世(75岁)。.

新!!: 主教和崔守恂 · 查看更多 »

崇仁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崇仁醫護管理專科學校(Chung Jen Junior College of Nursing, Health Science and Management)(簡稱崇仁醫專 、崇仁護專、CJC)是一間位於臺灣嘉義的專科學校,目前有5個學科,學程期止並發學位證書或結業證書。.

新!!: 主教和崇仁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 查看更多 »

巴尔联盟

巴尔联盟(Konfederacja barska;1768年–1772年)是由波兰贵族(施拉赤塔)在1768年于波多利亚的巴尔成立的协会,目的是保卫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天主教獨裁與内政外交的独立。聯盟反对俄罗斯帝国干涉國政、也反對接受俄國指導的国王斯坦尼斯瓦夫·奥古斯特·波尼亚托夫斯基,並且反對主張限制联邦权贵(有钱的施拉赤塔)的改革者。巴尔联盟的创始人包括权贵卡缅涅茨主教亚当·克拉辛斯基、卡齐米日·普瓦斯基和米哈乌·克拉辛斯基。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從1717年波蘭貴族邀請俄國彼得大帝干涉國政開始(參見奧古斯特二世),五十年中波蘭一直任由外國欺壓干涉。而1768年成立的巴尔联盟,代表許多波蘭貴族與平民,終於從麻木不仁中驚醒過來,願意奮身而起,拿槍捍衛祖國的獨立自主。巴爾聯盟可以說,是波蘭第一次抵抗外國滲透的獨立戰爭。但結果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不但聯盟被俄軍徹底鎮壓,更間接導致1772年第一次瓜分波蘭的悲劇(普、俄、奧三國藉口巴爾聯盟起兵後,波蘭陷入無政府的大混亂中,應當分割其國土與人口,幫助其恢復秩序)。.

新!!: 主教和巴尔联盟 · 查看更多 »

巴西天主教教区列表

罗马天主教在巴西共设有45个教省(其中一個為烏克蘭希臘禮教省),每个教省设一位总主教。这些教省进一步分为214个教区、45个总教区和9个自治监督区,由主教或总主教管理。加上四個東方禮教區、一個軍中教長區和全球唯一的個人宗座署理區,这274个分区使得巴西成为世界上教区数目最多的国家。.

新!!: 主教和巴西天主教教区列表 · 查看更多 »

巴西利卡

巴西利卡(Basilica,Βασιλική)是古罗马的一种公共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平面呈长方形,外侧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长边,短边有耳室,采用条形拱券作屋顶。后来的教堂建筑即源于巴西利卡,但是主入口改在了短边。 巴西利卡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原意是“王者之厅”的意思,拉丁语的全名是basilica domus。本来是大都市里作为法庭或者大商场的豪华建筑。 随着历史的变迁,巴西利卡这个词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基督教沿用了古罗马巴西利卡的建筑布局来建造教堂,尤其罗马风时代的大多数教堂是以巴西利卡格局設計。今天在天主教會中,有特殊地位的教堂被賦予「宗座聖殿」的頭銜;而在西方世界語言、或受拉丁文字影響的語言中,宗座聖殿即與「巴西利卡」同字,不论其建筑风格和结构。.

新!!: 主教和巴西利卡 · 查看更多 »

巴黎第五区

巴黎第五区(5e arrondissement de Paris)是法国首都巴黎市的20个区之一。它是巴黎最古老的街区,包含了由古罗马人建立的拉丁区的一大部分。 五区位于塞纳河左岸。它北临塞纳河,与四区相接,西临六区,南接十三区和十四区。 根据法国领土法典,五区又名“先贤祠区”,但这个称呼在日常生活中和很少用。.

新!!: 主教和巴黎第五区 · 查看更多 »

巴耆贤

巴耆贤( ),圣母圣心会会士,天主教蒙古代牧区及蒙古中境代牧区主教(1874年10月22日– 1895年1月4日)。 1824年6月26日,巴耆贤生于比利时Weelde,1853年12月17日晋升神父。 1863年加入圣母圣心会,1871年受派遣来到蒙古傳教,任副主教。他到任后,在西湾子以外,建立第二个传教基地西营子(南壕堑,今尚义县城)。1874年10月22日,教廷任命巴耆贤为蒙古代牧区宗座代牧,1875年6月2日接受祝圣。随后他派遣德玉明等神父大力向内蒙古西部传教,建立二十四顷地等传教据点。 1883年,由于蒙古代牧区的范围过于辽阔,教廷将其一分为三,巴耆贤继续担任蒙古中境代牧区宗座代牧。在此期间,传教区又购买了大片土地,建立了平定堡(今沽源县城)和玫瑰营子(今察右前旗)等传教中心,吸引了大批汉族农民加入天主教会。 1895年1月4日,巴耆贤主教在西營子去世,终年70岁。继任者为方济众主教。.

新!!: 主教和巴耆贤 · 查看更多 »

巴泰勒米·波岡達

巴泰勒米·波岡達(Barthélemy Boganda,)是法属乌班吉沙立领地(今中非共和国)的民族主义政治家和独立运动领袖,他在政坛上活跃时,乌班吉沙立是法国殖民地联邦法属赤道非洲的四个领地之一。波岡達成功促使烏班吉沙立获得自治地位並成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即中非共和国,而他则担任中非自治政府的第一任主席。波冈达没有等到中非正式独立的那一天就因空难离世,但他仍被尊为中非的“建国之父”。 波冈达出生于一个自给自足的农民家庭,当地罗马天主教会的传教士们收养了他并让他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他于1938年被任命为司铎,成为首个来自乌班吉沙立本地的罗马天主教司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冈达从事了一些传教活动,后在班吉主教的劝说下开始从政。他于1946年成为第一个被选入法国国民议会的乌班吉沙立籍议员,在议会他坚持反对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政治纲领。之后他回到乌班吉沙立发起了一场反对法国殖民统治的草根运动,该运动发展到1949年形成了黑非洲社会进化运动,受到农民和工人阶级的欢迎。波冈达与议会秘书米歇尔·茹尔丹结婚后被,因为司铎必须独身,这使他的声誉受到了轻微的损害。尽管如此,他在1950年代仍继续呼吁殖民当局给予当地黑人以平等的对待和公民权利。 二战结束后,在战争中遭受重创的法国已无力维持庞大的殖民帝国,此时的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政府开始考虑同意大部分非洲殖民地获得独立地位。波冈达于1958年会见了时任法国总理夏尔·戴高乐,双方讨论了波冈达提出的让乌班吉沙立独立的建议。戴高乐同意波冈达的建议,波冈达遂于同年12月1日宣布成立半独立的中非共和国,中非加入新成立的法兰西共同体,享有自治地位。波冈达成为中非自治政府的首任主席(总理),并行使该国国家元首(总统)的职权。他于1959年3月29日乘坐飞机前往首都班吉途中遭遇了一起神秘的空难而逝世,专家们在飞机残骸中发现了微量的炸药,但调查的细节被隐瞒了。尽管空难的责任人从未确定,但人们怀疑是制造了这起空难,甚至波冈达的妻子茹尔丹也牵扯其中。波冈达逝世后仅一年多,中非共和国即获得了完全的独立,他的梦想最终实现了。.

新!!: 主教和巴泰勒米·波岡達 · 查看更多 »

巴拉加縣

巴拉加縣(Baraga County, Michigan)是美國密歇根州上半島西北部的一個縣,位於蘇必利爾湖基威諾灣南岸。面積2,678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8,746人。縣治蘭斯 (L'Anse)。 成立於1875年2月19日。縣名紀念向印第安人傳教的天主教主教腓特烈·巴拉加 (Irenej Friderik Baraga)。 B.

新!!: 主教和巴拉加縣 · 查看更多 »

巴拉圭

巴拉圭共和國(República del Paraguay,Tetã Paraguái)是南美洲內陸國家,地據巴拉圭河兩岸。其南邊國境完全與阿根廷接壤,東北與西北角則分別是巴西與玻利維亞,為南美洲國家聯盟成員國。首都為亞松森。.

新!!: 主教和巴拉圭 · 查看更多 »

上海及旧金山的圣伊望

上海及旧金山的圣伊望(John of Shanghai and San Francisco,Иоанн Шанхайский и Сан-Францисский; 俗名米哈伊尔·鲍里索维奇·马克西莫维奇, Михаил Борисович Максимович; )是俄羅斯東正教国外圣主教公会的上海、西欧以及旧金山和美国西部总主教,他也是一位著名的东正教苦行僧和显行灵迹者,拥有超强的说预言、透视,以及祈祷治愈病人的能力,1994年被俄羅斯東正教国外圣主教公会封为圣人。.

新!!: 主教和上海及旧金山的圣伊望 · 查看更多 »

上海市徐汇中学

上海市徐汇中学是位于上海虹桥路68号的著名完中学校,在徐家汇天主教堂旁,始名聖依納爵公學(Collège Saint Ignace),由天主教耶稣会建于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有拉丁文校训:LABORA SICVT BONVS MILES CHRISTI。1931年组织校董会,向中華民國教育部办理立案,易名“徐汇中学”,改“二三制”。至今历史已超过160年。现为徐汇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之一。.

新!!: 主教和上海市徐汇中学 · 查看更多 »

上智大學校友列表

这是一份不完整的上智大學知名校友列表,收录了包括日本首相、各國政客與學者、商界领袖、宗教領袖等許多杰出校友。.

新!!: 主教和上智大學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丁哈四世

丁哈四世(亞述語:,مار دنخا الرابع,Mar Dinkha IV,),或作登哈四世、丁克哈四世,本名丁哈·哈拿尼雅(Dinkha Khanania),第111任東方亞述教會大公長牧首。 丁哈生於伊拉克,於出生地村的教堂受洗,聖名「丁哈」的意思是「升起」。他擔任過第四任烏爾米耶教區主教。 丁哈四世於3月26日上午在美國明尼蘇達羅切斯特的一間醫院逝世,享年80歲。東方亞述教會爲此發表公告,表達他們的沈重哀痛。宗主教生前因病毒感染的並發症而引發肺炎,住院療養。.

新!!: 主教和丁哈四世 · 查看更多 »

丁光训

丁光训( 新华网北京2012年11月22日电)是中国基督教新教三自爱国运动和现代派神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前中华圣公会浙江教区主教。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支持的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第三至五届主席(1980年-1997年此时副主席为罗冠宗)、第六至七届名誉主席和中国基督教协会第一至三届会长、第四至五届名誉会长,爱德基金会董事长,金陵协和神学院院长、名誉院长,南京大学副校长兼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第二届主席、第三届名誉主席,第六至七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七至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级副职领导人)。.

新!!: 主教和丁光训 · 查看更多 »

不来梅市政厅

不来梅市政厅(Bremer Rathaus),是德国不来梅市的市政厅,是欧洲最重要的哥特式建筑之一,2004年它同不来梅罗兰像一起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不来梅市政厅建筑现在是不来梅市市长和议会主席的驻地。.

新!!: 主教和不来梅市政厅 · 查看更多 »

中华东正教会

中华东正教会(官方标准全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地(中国大陆)极度有限存在、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承认的东正教自治教会。1950年代中期根据中苏两国政府协定而脱离母会俄罗斯正教会自治,末代傳教團團長維克托爾大主教,在很短時間內祝聖杜潤臣(上海)與姚福安(北京)兩位中國籍主教,並祝聖多名中國籍神父以推動東正教在地化,並接收由俄羅斯在華傳教團與境外俄羅斯東正教會的教堂。1966年“文革”开始之前有將近兩萬信徒,多為俄羅斯族與阿爾巴金人,主要分布於北京、哈爾濱與上海。文化大革命中,全中國的東正教堂幾乎被充公或拆除,神職人員被迫勞甚至罹難。改革開放後,僅有少部分教堂恢復東正教的宗教活動。.

新!!: 主教和中华东正教会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宗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宗教,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信仰的宗教,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据统计中國大陸上,中國人大多信仰中國民間信仰(包括地方宗教、祖先崇拜、儒教、道教、佛教)、無宗教信仰或無神論,佔73.56%;佛教徒15.87%;道教與中國民間信仰者7.6%; 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等)2.53%,伊斯蘭教1.45%For Chinese Family Panel Studies 2014 survey (which surveyed a sample of 19,260 people) results see and.

新!!: 主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宗教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列表

以下以姓氏的汉语拼音首字母顺序(同字母按政治排名)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正、副国家级官员)的姓名(正国级领导人加粗)、性别(缺省为男性)、民族(缺省为汉族)、政治面貌(缺省为中共党员)、正副国家级职务(国家级正职加粗)。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新!!: 主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华圣公会救主堂

中华圣公会救主座堂(英文名: St. Saviour's Cathedral, Peking),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佟麟阁路(旧名南沟沿)85号,又名英利甘教堂、中华圣公会座堂、南沟沿救主堂,曾经是中华圣公会华北教区的总堂及主教座堂,亦是圣公会在北京兴建的第一所圣堂。座堂建筑建于1907年,现为塞翁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办公场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 主教和中华圣公会救主堂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圣座关系

中華民國-聖座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罗马天主教会聖座(今多以聖座行政機構教廷、或其所在地梵蒂岡代稱)之間的外交關係,通稱台梵關係。聖座在外交上承認中華民國政府代表整個中國,而非海峽兩岸的分治現狀。 目前教廷是中華民國自2001年與馬其頓斷交後唯一保持正式外交關係的歐洲國家,雙方均互設大使館;中華民國在教廷派駐大使,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館也與其他國家的使館相同,不是設在梵蒂冈而位於罗马,聖座則在台北派駐參贊代辦,使館名稱為「駐華大使館」。雖因政治因素令教廷駐華使節職稱有所變化,然而台梵關係基於共享自由、人權、和平及博愛等普世價值,使邦誼保持密切友好。.

新!!: 主教和中华民国-圣座关系 · 查看更多 »

中世紀飲食

中世紀飲食文化泛指欧洲中世纪(從5世纪到16世纪)的飲食習慣、烹調方法和餐桌禮儀,這套飲食文化跨越近千年,涵蓋嚴寒的北歐和酷熱的地中海,屢經轉變和更替,成為今日歐洲菜系的基礎。隨著歐洲文明的擴張,其影響見諸世界各地。 從古時起,麵包已是歐洲的主食,麵條、麥片亦常見於民間;常用调味料有濃酸果汁、酒和醋,伴以白糖和蜜糖,令當時的菜式偏向酸甜。一如不少古文明,肉類同樣是富人之食,而以豬肉和雞肉最常見,牛因為有農業價值而較少入饌。當時的歐洲人亦喜好扁桃漿,在四旬節更會用來代替動物奶。 雖然外界往往視歐洲為一個文化單元,但它幅員廣闊,而且古時交通不便和保鮮方法不周,各地會因應不同就近的特產而發展出不同的飲品習慣。 當時雖然有「進口」食品,但價格高昂,只限於貴族享用。這種以食物區分貴賤的傳統,在古歐洲十分常見。當時只有貴族有資格「浪費」食物,享用不同香料,而未進身貴族的富商卻要受制於禁奢令,不得濫用食物。社會上亦普遍認為食物質素與進食者有一種神聖和自然的聯繫,下層人民應當吃粗糙、廉價食品,而富人要享用精緻菜餚。以階級決定進食食物的優劣,這方面与儒家的名教思想在中國封建時代的用餐(乃至社會和生活的方面)都有著相同的影響。.

新!!: 主教和中世紀飲食 · 查看更多 »

中世纪的法国

中世纪的法国是指从公元843年法兰克帝国的分裂至1453年百年战争结束期间的法国,而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法兰西的民族认同感最终形成。.

新!!: 主教和中世纪的法国 · 查看更多 »

中國基督教史

“基督教”在中国有两个意涵。一則是包括东正教、天主教、新教在内,以基督耶稣为救主的宗教。另一则是口語習慣上的專指新教,或曰更正教、反对教等。本词条指的是前者。基督教的传统认为多马(“印度使徒”)或巴多罗买是最早将基督福音带到中国的人。而有确切历史记载的是公元635年,唐朝初年,唐太宗贞观九年,基督教初次来到中国。.

新!!: 主教和中國基督教史 · 查看更多 »

中國天主教主教團

中國天主教主教團(Bishops Conference of Catholic Church in China, BCCCC),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柳荫街14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天主教的全国教务领导机构,成立于1980年,与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並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天主教的全國性宗教團體,合称中國天主教“一會一團”。 中國天主教“一會一團”傳揚耶稣基督的福音,同時在政治上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奉行中國共產黨要求的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民主办教规定,也依法接受国家宗教事务局的行政管理和监督。中國天主教主教團並未獲罗马天主教会宗座承認,目前聖座承認代表大中華地區之主教團為天主教會臺灣地區主教團。.

新!!: 主教和中國天主教主教團 · 查看更多 »

中國自選自聖主教列表

本文詳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過自選自聖程序任命的“中国天主教”主教。.

新!!: 主教和中國自選自聖主教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天主教

天主教(或天主教會)在中国拥有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元朝時開始有傳教士進入中國傳教,但大規模的發展則始於清末。現今中國天主教會建有聖統制(起始於1946年),但因國共內戰於1949年起執政的共產黨政府以「三自」方針控制與限制天主教在中國的發展,導致聖座目前對中國天主教會無法實施完全的管轄;聖座也僅與國共內戰後從中國大陸遷往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並未和共產黨執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建交。.

新!!: 主教和中国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

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简称全国修院)是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与中国天主教主教团联合主办的天主教高等院校,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兴业大街圣和巷5号。该院是惟一一家由中国天主教主教团直接管理的全国性天主教修院。.

新!!: 主教和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 · 查看更多 »

中国礼仪之争

中国礼仪之争,指17世纪至18世纪西方天主教传教士就中国传统礼仪是否与天主教義相容,从而和清王朝在学术和政治上发生的冲突。在天主教内先后有两种看法,耶稣会认为祭祖祭孔是世俗的仪式,与天主教教义相容,在一定范围内,是应该被容忍的;而以道明会和方济会则认为这与天主教教义相悖,不可容忍,并因此向罗马教皇请示报告。 在道明会建议下,罗马教廷在1645年通过通谕,禁止中国教徒祭祖祭孔。但之后在耶稣会的游说下,罗马教廷在1656年,解除了这个禁令。这个风波曾一度使中国和亚洲其它地区,包括日本和印度的天主教徒都受到了影响。 在这场冲突中,清朝统治者和罗马教廷的几个教皇(包括克勉十一世和克勉十四世)分歧越来越大,最终使得罗马教廷进行了直接干预。虽然到了后期,道明会和方济会已不像当初激烈反对耶稣会的思想,但罗马教廷始终持强硬态度。克勉十一世在1704年下达谕令禁止教徒进行祭祖祭孔的仪式。1742年,本笃十四世重申禁令,并禁止一切的辩论。 在两个世纪后的1939年,罗马教廷开始重新审视这个问题。庇护十二世在1939年12月8日颁布了一项谕令,同意教徒进行祭祖仪式和祭孔仪式。后来,在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1962-1965)上,祭祖祭孔被正式认可,成为教义的一部分。.

新!!: 主教和中国礼仪之争 · 查看更多 »

中梵关系

中梵關係是指歷史上的中國和罗马天主教会聖座(今多以聖座行政機構教廷、或其所在地梵蒂岡代稱)及/或天主教的關係,可追溯至明朝中葉耶穌會派遣傳教士來華開始,如利瑪竇、南懷仁等。清朝建立初期,天主教傳教士與朝廷關係良好,之後由於傳教士和修會間的勾心鬥角,導致部分教士捲入宮廷政爭,最終造成雍正即位後明令禁教,直到道光年間始解禁,禁教期歷時約一百年。清末至中華民國建立初年間,天主教在中國蓬勃發展,教廷終在1942年與中華民國政府建立外交關係。.

新!!: 主教和中梵关系 · 查看更多 »

丹尼尔·卡罗尔

丹尼尔·卡罗尔(Daniel Carroll,),是一名美国政治家,美国国父,為《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和《邦联条例》的签署人。 卡罗尔出身自美国南部的种植业主。他支持美国独立,并作为乔治·华盛顿的朋友兼支持者,他致力于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以保证美国独立的成果和希望。在费城制宪会议中,他为建立一个对美国人民直接负责的政府而斗争。.

新!!: 主教和丹尼尔·卡罗尔 · 查看更多 »

主业会

主业團(Opus Dei,其拉丁語原名直譯為「天主的事工」),亦稱主業會,或聖十字架及主業社團(Sanctae Crucis et Operis Dei; Prelature of the Holy Cross and Opus Dei),是一個隸屬天主教會的自治性社團。該組織之正式組織規格屬個人監督區(personal prelature,或稱屬人監督團)。該組織之使命為鼓勵社會中各個層面的基督徒在俗世的生活裏盡可能的去完全實踐其信仰,並將基督的福音傳播至全球及社會的各個層面及角落。該組織之構成成員有天主教平信徒以及屬於該團體的在俗司鐸,並由一位監督管理。 該組織在全球有會員約八萬人,其總部和聖堂設於羅馬。 其創辦人施禮華於1992年5月17日被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冊列為真福品,並在2002年10月6日被列為聖人。.

新!!: 主教和主业会 · 查看更多 »

主徒会

主徒會(Congregatio Discipulorum Domini,簡稱CDD),是一個隸屬天主教會的男性修會,也是中國的第一個本土修會。該組織由剛恆毅樞機創辦於河北宣化,後因國共內戰被迫撤出中國大陸。現今,其總會院設於臺北陽明山山仔后。.

新!!: 主教和主徒会 · 查看更多 »

主教

主教是基督宗教的高級聖職人員職稱,為天主教、東正教與圣公会採用,詞源自希臘文「episkopos」(επίσκοπος),即「epi」(由上往下)及「skopos」(觀察者),意為監督(overseer)。依據初期教會的傳統,祝聖主教代表授予聖職聖事的圓滿性。主教即是藉著聖靈/聖神被祝聖為教會中的牧人及管理者,也是教義的導師及聖職敬禮的司祭。在一般基督宗教主流教會,指耶穌基督派遣使徒/宗徒繼續實行祂的使命,到了第一世紀末至第二世紀初就形成了主教的制度。.

新!!: 主教和主教 · 查看更多 »

主教帽

主教帽(galero,複數寫法為galeri,俗稱紅帽子)是一種供天主教神職人員戴的,闊邊、扁平、帶穗的帽子。顧名思義,原來是給具主教位階的人(包括大主教、正權主教、助理主教、輔理主教、宗座代牧、修院院牧、總院長)戴的帽子,但慢慢只限於樞機佩戴,以示其在教會中顧問的地位。教宗擢升樞機時,會在御前會議上為候任樞機帶上紅帽子。.

新!!: 主教和主教帽 · 查看更多 »

主教座

主教座(episcopalis sedes)是指主教的駐地,在原意上是「主教的正式座位」。這個座位,也被稱為主教座位,擺在教區的主要教堂,因此被稱為主教的座堂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ISBN 978-0-19-280290-3), s.v. see。座位也被稱為主教的「寶座」,特別是正教會。 主教座也用於位於主教座堂的城市或地方,也引起了表示如「直布羅陀主教座」。 主教的座位是最早主教權威的象徵,因此「教座」經常被應用在主教行使權力的地區。通常對應於教區,例如在表達「在埃布斯菲特主教內」和「建在伍斯特主教的教座內」。但它有時會得到更廣泛的意義,指的在宗主教實施教權地區的實例。 英语中,“聖座”一詞通常指羅馬主教的主教座。.

新!!: 主教和主教座 · 查看更多 »

主教座堂

主教座堂(cathédrale;cathedra;καθέδρα kathedra),或稱座堂,是指在主教制的基督教会(正教會、天主教、聖公宗,以及信義宗部份团体等)中,設有主教座位的教堂,為教區主教的正式駐地,因而被視為教區的中心。 由於是教區擁有首席地位的教堂,主教座堂的建築大多較堂區的教堂宏美。在蘇格蘭,有一些蘇格蘭國教會的教堂,在宗教改革後仍然被叫作座堂,儘管身為長老宗一員的蘇格蘭國教會並不採用主教制。由於主教座堂通常是所在地的重要地標,在中文環境中常譯為「大教堂」,例如著名的「科隆大教堂」,正確全名應是「科隆教區聖伯多祿暨聖母主教座堂」。.

新!!: 主教和主教座堂 · 查看更多 »

主教座位

主教座位(cathedra,源出古希臘語「καθέδρα」),簡稱教座,是主教專用的座椅,是天主教和東正教實行訓導權威的象徵,而且在聖公宗和實行主教制的信義宗教會某程度仍然保有這種意義。拉丁文的「Cathedra」是指有手靠的椅子,原來是羅馬皇帝的象徵,在4世紀時候為基督教会所模仿,故又可稱主教寶座。設有此座的教堂稱為座堂——地方教會的中心。.

新!!: 主教和主教座位 · 查看更多 »

主教團

在天主教會,主教團(Episcoporum Conferentia,直譯為主教會議)是特定地區的主教內所組成的議事機構,通常作為這些個別教會/地方教會的自治機構。非常態性的主教會議存在已久,但主教團作為一種機構類型是從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頒布了〈主教在教會內牧靈職務〉法令之後開始的,並在教宗保祿六世於1966年簽署《聖教會》(Ecclesiae sanctae)自動詔書後實施。目前主教團的運作、權力和責任,都規範在1983年版《天主教法典》內(第447—459條)。 主教團的涵蓋範圍通常是依照地理邊界來定義,大多以國家為單位,有時也會由數個國家組成一個主教團。特定的工作和權力會被下放給主教團,特別是關於彌撒的禮儀規範。主教團在普遍規律或特定任務的授權下獲得權力。依照教會法定義,在某些情況下,主教團的決定需受到聖座的批准。各個主教不需放棄他們在主教團內的權力,而繼續負責治理各自的教區。.

新!!: 主教和主教團 · 查看更多 »

主教冠

主教冠(又稱主教冕、法冠或禮冠;拉丁語:mitra;希臘語:μίτρα)是天主教、東正教、聖公宗等基督宗教高級神職人員(即主教)在禮儀上配戴的帽子。 西方教會用的主教冠頂部是尖形的,象徵五旬節聖靈的火舌,後有兩條垂帶。而東方教會用的主教冠形狀一般與世俗國王的王冠沒有分別。 天主教教宗除了小瓜帽、絨帽、以及自被若望·保祿一世放棄的三重冕外,亦會戴主教冠。教宗本篤十六世的牧徽上首次棄用三重冕而用了主教冠,並附加代表教皇的羊毛披帶(Pallium)。.

新!!: 主教和主教冠 · 查看更多 »

主教魚

主教魚是一種被報導出現於16世紀的海怪。據說被送給了波蘭國王,亦被展覽給幾個羅馬天主教的主教觀看,主教魚向他們乞求釋放自己,並且獲得許可。主教魚做了一個十字手勢,便消失在了大海中。 1531年,另一條主教魚在德國附近水域被捕捉到,它拒絕進食並在三天後死去。康拉德·格斯納在其名著《動物史》中有描述主教魚。.

新!!: 主教和主教魚 · 查看更多 »

主教長

主教長(Primus,意譯「第一」)是某些教會給予主教的頭銜。視乎各教會教傳統和習俗,主教長可以享司法權或只是虛位的榮譽。.

新!!: 主教和主教長 · 查看更多 »

希尔佩里克一世

希尔佩里克一世(),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的国王(567年3月5日-584年9月28日在位)。希爾佩里克一世是克洛泰爾一世與妻子英貢德的的唯一兒子,查理貝爾特一世、貢特拉姆及西吉貝爾特一世的同父異母弟弟。.

新!!: 主教和希尔佩里克一世 · 查看更多 »

希贤

希贤可以指:.

新!!: 主教和希贤 · 查看更多 »

希贤 (主教)

希贤(Bishop Eugenio Massi, O.F.M.,)意大利籍天主教传教士,方济各会会士。曾任中国山西北境代牧区(1910年-1916年)、西安代牧区(1916年-1927年)、汉口代牧区主教(1927年-1944年)。 1875年8月13日,希贤出生在意大利的蒙泰普兰多内(Monte Prandone)。1910年2月15日(34岁)任山西北境代牧区代牧主教,同年5月15日接受祝圣。1916年7月7日改任陝西中境代牧区代牧主教,12月8日到任。1924年12月3日改名为西安府代牧主教。1925年7月兼任汉口代牧区宗座署理,1927年1月26日正式任汉口代牧区代牧主教,次年正式赴任。希贤在汉口代牧区任上,成立了汉口两湖总修院、上智中学(今武汉市第六中学)和柏泉方济各初学院。1944年12月10日,被美军飞机炸死,年69岁。.

新!!: 主教和希贤 (主教) · 查看更多 »

东正教北京传道团

东正教北京传道团,又称“俄罗斯馆”,是由俄罗斯帝国于中国清朝康熙年间建立的,以在中国传播东正教为主要目的,兼顾搜集中国情报的宗教团体。传道团建立于1714年,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传道团改组为东正教北京总会,结束了北京传道团的历史,期间共组织了十八届北京传道团。.

新!!: 主教和东正教北京传道团 · 查看更多 »

希波的奥古斯丁

奥勒留·奥古斯提奴斯(Aurelius Augustinus,),罗马帝国末期北非的柏柏尔人,早期西方基督教的神学家、哲学家,曾任天主教会在阿尔及利亚城市安纳巴的前身希波(Hippo Regius)的主教。罗马天主教会官方称希波的奥斯定(Augustinus Hipponensis;Augustine of Hippo)或圣奥斯定(Saint Augustine 或 Saint Austin),俗译奥古斯丁。 他出生于罗马帝国在北非的阿非利加行省的塔加斯特城,在罗马受教育,在米兰接受洗礼。他的著作《忏悔录》被称为西方历史上“第一部”自传,至今仍被传诵。奧斯定會是跟隨其所制的生活方式的修会。 他死后被天主教会封为圣人和教会圣师,也被东正教会等奉为圣人,并称为恩宠博士(Doctor Gratiae,这一称谓源于他在与伯拉纠的论战中,对神的恩典的强调。),但其部分神学理论不被东方基督教认同,而被视为是若干异端理论的重要源头。他的死也被西方史学界视为欧洲在精神层面上的中世纪的开始。.

新!!: 主教和希波的奥古斯丁 · 查看更多 »

布卢瓦

布卢瓦(法语:Blois)法国中部城市和市镇,卢瓦-谢尔省的首府。人口45,903(2012年)。.

新!!: 主教和布卢瓦 · 查看更多 »

布萊恩·詹姆斯·巴恩斯

布萊恩·詹姆斯·巴恩斯 (1933年3月23日 – 2017年5月9日)是一个罗马天主教會大主教。 出生于澳大利亚,1958年,巴恩斯被任命为教士。 他在1987年至1997年间担任巴布亚新几内亚艾塔佩罗马天主教教区主教。 他在1997年到2008年间担任莫尔兹比港罗马天主教教区总主教。.

新!!: 主教和布萊恩·詹姆斯·巴恩斯 · 查看更多 »

布里尼奥勒

布里尼奥勒,法国南部市镇,隶属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的瓦尔省,位于该省西部,也是该省的一个副省会,下辖布里尼奥勒区。总面积70.69 km2 (27.29平方英里),总人口15,383(2006),人口密度218人/km2 (560人/sq mi)。 该地曾是普罗旺斯伯爵们的度夏地,该地的城堡始建于13世纪。.

新!!: 主教和布里尼奥勒 · 查看更多 »

世界青年日

世界青年日(英文譯名:World Youth Day,--),簡稱世青(WYD),是天主教會為青年族群舉辦的國際節慶活動,由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1984年發起。其舉辦的緣由,是为了扭转有天主教信仰的青年日益远离教会的倾向。世界青年日分為每年聖枝主日在羅馬舉行的「教區級慶典」、和每2至3年舉行一次的「國際級慶典」兩種;如無特別指出屆次,一般所稱的「世界青年日」皆是指國際級慶典。世青國際級慶典在全球擇一城市或教區舉辦,一般皆在暑假舉行,時間約一星期,除了禮儀與靈修活動外,也包括各種國際文化與信仰交流活動,每屆均吸引全球各地的教會青年共襄盛舉。.

新!!: 主教和世界青年日 · 查看更多 »

帕特·史朵芮

帕特·史朵芮主教(Pat Storey)為愛爾蘭聖公宗首位女性主教。她於2004年就任北愛爾蘭倫敦德里郡的聖奧古斯丁牧區的教長,2013年12月被任命位於愛爾蘭共和國的密特與基達爾教區主教(Bishop of Meath and Kildare)。.

新!!: 主教和帕特·史朵芮 · 查看更多 »

三位一體

三位一體(Trinitas),又譯為三一真神、天主圣三、三一神、聖三一、三一神論,基督教神學術語,是基督宗教神YHWH(新教常汉译为上帝或耶和華,天主教常汉译为天主雅威)的神學理論,建立於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的《尼西亞信經》,是基督教三大宗派的基本信條。 三一論主張:聖父、聖子、聖靈(天主教會譯為聖神,東正教會和新教則譯為聖靈)三個不同的位格為同一本體、同一本質、同一屬性,是一位上帝,他們以homoousios 來表達他們之間的關連。 通俗地說,神是獨一的,只有一位神;聖父完全是神,聖子完全是神,聖靈完全是神;聖父不是聖子,聖子不是聖靈,聖靈不是聖父。亞他拿修信經對三一論得到了比較公認的解釋。 《新約聖經》沒有明確使用「三位一體」一詞,三位一體的理論基礎建基於一些聖經經文。其中包括在經文用「名」是單數,三位一體的支持者指聖父、聖子、聖靈乃共用上帝的名。一些經文被視為隱含三位一體的思想,而教父和護教士加以立論及宣講。 歷史上不斷有一些基督教派及個別人士否定此教義。基督宗教的主流教會接納三位一體為傳統教義之一;反對方則支持“一位格論”、“形態論”、“三位三體”等,否定三一論。 傳統天主教會把聖神降臨節第一主日定為三一主日,紀念天主聖父、聖子、聖神是三位一體。.

新!!: 主教和三位一體 · 查看更多 »

三級聖品制

三級聖品制是聖公宗、衞理宗和一些信義宗教會所采用的教职体系和教会管理体制的统称。.

新!!: 主教和三級聖品制 · 查看更多 »

三院制

三院制(英文:Tricameralism),即是指由三個議院組成的議會,與現時常見的一院制與兩院制相比,三院制與四院制均十分罕見。.

新!!: 主教和三院制 · 查看更多 »

丙午風災

丙午風災發生於1906年9月18日,當天一股強烈颱風襲擊香港,釀成約4,000至15,000人罹難、220人受傷、1,349人失蹤,香港天文台,成為香港歷史上最嚴重的天災之一。這股颱風亦侵襲中國廣東珠江口一帶,造成嚴重人命及經濟損失,故又稱1906年珠江口颱風。.

新!!: 主教和丙午風災 · 查看更多 »

九龍灣聖若瑟堂

九龍灣聖若瑟堂(英語:St.

新!!: 主教和九龍灣聖若瑟堂 · 查看更多 »

广州救主堂

救主堂是英国圣公会在中国广州创建的一所教堂,位于越秀区万福路184号。 1903年,圣公会港粤教区的英国主教派华人牧师莫寿增到广州,1904年在租屋设立事务所,先后在海珠区岐兴南约、东横街、南关福安里落脚,附设设提多学校。到1912年,正式购地建造救主堂,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1960年,兴华浸信会堂,循道会的高第堂,崇真会的越华堂,神召会的文明堂和大马站福音堂、约老会的维新堂以及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南关堂都被并入该堂,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救主堂也被关闭,到19年后的1985年4月重新恢复开放,是广州第五个恢复开放的礼拜堂。 现时教主堂每周日有礼拜,分早堂、午堂和晚堂。早堂早上午9:00至10:30分左右,主要为中老教友参与,使用普通话进行。午堂由中午11:00至12:30分左右,为青年崇拜,使用粤语进行。晚堂晚上7:30分起,使用普通话进行。 Category:中國前聖公會教堂 Category:广州新教教堂 Category:原东山区 G广.

新!!: 主教和广州救主堂 · 查看更多 »

乌克兰希腊礼天主教会

烏克蘭希臘禮天主教會(烏克蘭語:Українська греко-католицька церква)是天主教會的一部分,為拜占庭(君士坦丁堡)禮拜儀式傳統的一個分支,是東儀天主教會的23個成員之一。而該教會是東儀天主教會中最大的教會。該教會是完全與羅馬天主教共融的,而且它是直屬羅馬教廷。現任大總主教斯維亞托斯拉夫·舍夫丘克,他是於2011年3月上任。.

新!!: 主教和乌克兰希腊礼天主教会 · 查看更多 »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發生於1900年清朝末期,清朝甲午戰爭戰敗后,在西方列强划分在华势力范围、华北农村頻繁發生教案、天灾频仍及宫廷权力争斗激化的情况下,黄河北岸农民与中国天主教教徒之间的武装冲突。1900年春季直隶成千上万习练义和拳并號稱「义和团」的农民动用私刑处死了大量中國基督宗教信徒與西方人士,並纵火烧毁了教堂和教徒房屋;同年6月,清朝中央政府允许义和团进驻北京。义和团又先于清军进攻天津租界,最终俄國、德國、法國、美國、日本、奧匈帝國、義大利、英國八国组建远征军引发八國聯軍之役。.

新!!: 主教和义和团运动 · 查看更多 »

亚他那修

聖亞他那修(Ἀθανάσιος Ἀλεξανδρείας,Athanásios Alexandrías;羅馬公教传统上汉译为亚大纳削、阿塔拿修,),又稱「亞歷山大的亞他那修」或「大聖亞他那修」,是東方教會的教父之一。在世時,是埃及亞歷山大城的主教。卒於公元373年5月2日逝世。亚他那修被列為基督教聖人之一。.

新!!: 主教和亚他那修 · 查看更多 »

亞伯特·梵浩耶

亞伯特·梵浩耶 S.J.樞機(Albert Vanhoye,)是耶穌會神父及釋經學學者。他在2006年被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六世拔擢為樞機。且從同時晉升為主教的規定中豁免,以司鐸品身分被任命為執事級樞機。.

新!!: 主教和亞伯特·梵浩耶 · 查看更多 »

亞納多留斯

亞納多留斯(Anatolius)亦作安納托利烏斯,君士坦丁堡牧首(449年-458年)。在亞歷山大宗主教狄奧斯庫若(仅次于君士坦丁堡)和羅馬皇帝狄奧多西烏斯二世的影响下,於以弗所强盗会议弗拉维安被废黜后成为牧首。他曾是狄奥斯科鲁斯和皇帝在君士坦丁堡的特使(Apocrisiarius)和代表。.

新!!: 主教和亞納多留斯 · 查看更多 »

亞美尼亞文化

亞美尼亞文化,是指外高加索國家亞美尼亞的文化和風俗;當地的文化涵蓋很多元素,例如、建築、等,這些元素都是基於亞美尼亞的地理環境。 亞美尼亞在1922至1936年為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一部分;1922年12月30日,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共同組成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自此至苏联在1991年解體,亞美尼亞文化長期受到蘇聯的影響。除此以外,亞美尼亞文化亦受西方文化、基督教文化等外來文化的影響,同時感染到格魯吉亞、意大利飲食等外國文化。 苏联解體後,獨立的亞美尼亞經濟疲弱、嚴重,社會氣氛惡化,窒礙文化藝術的發展。亞美尼亞共和國設有,負責向公眾解釋和執行涉及文化的政策,當前的文化部部長為。亞美尼亞政府向年青一代推廣文化保育的工作得到國際亞美尼亞社群的支持;此外,亞美尼亞境內有超過4000件不同時期的古蹟,也有很多文藝作品,故有「露天博物館」之稱。.

新!!: 主教和亞美尼亞文化 · 查看更多 »

亞略巴古的丟尼修

亞略巴古的丟尼修(Διονύσιος ὁ Ἀρεοπαγίτης,Dionysius Areopagita,Dionysius the Areopagite),又譯為亞略巴古的狄奧尼修斯、阿勒約帕哥的官員狄約尼削、大法官狄奧尼修斯,約生活於西元一世紀的雅典人,為亞略巴古城的法官,因為使徒保羅的亞略巴古講道,而成為基督徒。他後來被教會推崇為雅典的主保聖人。 在歐洲中古世紀,流行數本神秘主義著作,署名亞略巴古的丟尼修,被推崇是他的作品。但經過考證,這些著作是來自於6世紀,而這些著作的作者,被後世稱為。.

新!!: 主教和亞略巴古的丟尼修 · 查看更多 »

亞歷山大禮

亞歷山大禮(Alexandrian Rite;Ritus Alexandrinus),正式名稱為聖馬可禮拜儀式或聖馬爾谷禮拜儀式(the Liturgy of Saint Mark)。在傳統上,聖馬可被視為是的第一位亞歷山大牧首(宗主教)。.

新!!: 主教和亞歷山大禮 · 查看更多 »

亞挪比烏

亞挪比烏(Arnobius,亦称 Arnobius of Sicca ,约卒于330年),基督教护教者,享盛名于戴克里先时(284年 - 305年)。根据耶柔米的《编年史》(Chronicle)记载,亞挪比烏在皈依之前是 Sicca Veneria(位于罗马帝国阿非利加省,今突尼西亞 Le Kef 城,是当时阿非利加省的一个基督教中心)著名的修辞学家,他皈依的原因是他做的一个梦。但亞挪比烏现存的著作对这个梦轻描淡写,因此这可能是出于耶柔米对这个梦的重视。据耶柔米的记载,为了消除当地主教对他基督信仰是否热诚的疑虑,他写作了(约于303年,参见 IV:36)七卷护教著作。耶柔米(De Viris Illustribus, lxxix)称之为 Adversus Gentes(意为“反对异教徒”),但在仅存的抄本(9世纪)中,题为 Adversus Nationes(意为“反对异教徒”)。耶柔米的引用和保留下来的这部论著是有关亞挪比烏仅存的史料。 很少有迹象表明这部著作曾被主教们所修改,这一作品反映了他初信的热诚和朴素的观点。亞挪比烏是基督教信仰活跃的辩护者,他热心于维护基督教,更甚于基督教的正统原则。有非议认为基督徒招致了古罗马诸神的忿怒。亞挪比烏在第一卷中否认人们在基督教建立后遭到了更大的灾祸,即使如此,这也不是因为基督教徒。他承认异教神的确存在,但认为他们都服从基督教的上帝;他认为人的灵魂(卷二,14 - 62)并非上帝所创造,而是由某个中间神的作为;以本性而言灵魂并非不死,但可以因为恩典而不死。亞挪比烏引证基督教的迅速传播,在开化蛮族时的影响,及其与哲学的和谐一致,来维护一神论和基督教(deus princeps, deus summus)的正确性,并阐明基督的神性。在第三至五卷中,他猛烈抨击异教神话和偶像崇拜。他认为那是充满矛盾,并且是不道德的。他为证明这一点,他收集了许多关于偶像崇拜的方式,神庙,偶像,希腊罗马宗教习俗的罕见材料。对历史学家和神话学者而言,这些材料有很大价值。 亞挪比烏受到柏拉图和卢克莱修影响很大。.

新!!: 主教和亞挪比烏 · 查看更多 »

亦思巴奚兵乱

亦思巴奚兵乱,是發生於元朝末年1357年至1366年間在福建发生的一场長達近10年、以波斯色目人军队亦思巴奚军為主的军阀混战,由于亦思巴奚是泉州波斯人的武装,因此此事件也被稱為波斯戍兵之亂;由於古泉州人称色目人为番客,因此又称番客之乱。在兵亂期间,亦思巴奚军割据泉州,并且插手福建政治,一度北上占领了福州,还参与了兴化的乡族内战,引发了福建沿海的多個派別參加的大规模混戰,后来又与元朝的福建行省政府直接对抗,最後被元朝將領陳友定平定。这场兵乱波及泉州、福州及興化等地方,造成大量平民死亡。由于连年战争破坏了泉州港的安定局面,大批乔居穆斯林逃离,重创了泉州及兴化一带的社会秩序及经济貿易,更導致了時為世界最大港口的泉州盛極一時的海外贸易大幅衰落,随着泉州港衰落,泉州伊斯蘭教势力也被驱离。.

新!!: 主教和亦思巴奚兵乱 · 查看更多 »

座堂主任牧師

座堂主任牧師(decanus;dean),又稱座堂主任、座堂牧師或牧正,天主教会称为总铎或总本堂。為聖公會和天主教会等传统基督教会的一个聖職職位,在圣公会内是座堂的主任牧师,須由主教任命,為座堂之首職,在教區中職位僅次於主教,亦在教區牧師當中具有首席的意義。.

新!!: 主教和座堂主任牧師 · 查看更多 »

亨利三世 (神圣罗马帝国)

海因里希三世 Heinrich III(1017年10月28日~1056年10月5日),巴伐利亚公爵(称海因里希六世,1026年~1041年在位),士瓦本公爵(称亨利一世,1038年~1045年在位),罗马人民的国王(1039年~1056年在位),罗马帝国皇帝(1046年加冕)。罗马帝国皇帝康拉德二世之子,1028年即已加冕为其父的共同执政者。 海因里希三世是萨利安王朝最强大的君主。他于1041年臣服波希米亚人。1046年,海因里希三世解决了波希米亚公爵布熱季斯拉夫一世与波兰公爵卡齊米日一世之间的争端。 皇帝对教宗的控制在海因里希三世统治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海因里希三世于1046年赴意大利,废黜了反对他的教宗格里高利六世。德国人克莱蒙特二世被选为新教宗,并为海因里希三世加冕。此后他又多次废立教皇。海因里希三世一直掌握了对德意志境内各主教的任免权。然而海因里希三世却支持教会的克吕尼改革,正是这一运动奠定了日后教宗权利扩大的基础。 海因里希三世使长期侵扰德国的匈牙利人定居下来,并臣服桀骜不驯的下洛林公爵。.

新!!: 主教和亨利三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Henry VIII;),是英格蘭亨利七世次子,都铎王朝第二任国王,1509年4月22日繼位。他也是愛爾蘭領主,後來更成為愛爾蘭國王。亨利八世為了休妻而另娶新皇后而與當時的羅馬教皇反目,推行英格兰宗教改革,並通过一些重要法案,容許自己另娶,並将當時英國主教立為英國國教會大主教,使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自己成为英格蘭最高宗教领袖,並解散罗马教廷在國內的修道院,使英國王室的权力因此达到顶峰。他在位期間,把威尔士并入英格兰。雖然有說亨利八世在離世前成為英國國教徒,但是他一生都提倡天主教儀式及教條。他的後裔愛德華六世,以及伊麗莎白一世都繼續推行改革。但是,他的女兒瑪麗一世在位期間曾恢復天主教的地位。亨利八世曾經有六次婚姻,其中有兩個妻子被其下令斬首。 他在位期间,除了推行宗教改革外,更積極鼓励人文主义研究。亨利八世还合并了英格兰和威尔士,使英国皇室的权力达到顶峰。国家的权力扩大了,而中产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度也加强了;亨利成功的参与了欧洲大陆上的政治外交,然而却为此耗尽了国库,给以后继位的英国君主带来了麻烦。.

新!!: 主教和亨利八世 · 查看更多 »

亨利六世 (神圣罗马帝国)

海因里希六世 Heinrich VI (),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羅馬人的国王(King of Romans, 1167年—1197年在位)和神聖帝國皇帝(1190年—1197年在位)。他自1194年起也是西西里(King of Sicily)国王。 他的父亲是“巴巴罗萨”腓特烈一世,母为勃艮第的比阿特丽克丝。海因里希六世出生于荷兰的尼美根(Nymwegen)。海因里希六世大约是皇帝夫妇的第五个孩子,由于兄长的夭折成为王储,1169年8月15日,4岁的海因里希在其父的意志下在阿亨主教座堂被加冕为罗马人民的国王。1184年在美茵茨(Mainz)和其弟士瓦本公爵腓特烈六世在隆重的仪式后被封为骑士;但庆典期间地震和大风毁坏了帐篷,成为王朝衰落的预兆。 海因里希的外表忧郁,苍白,严肃。他个子不高,身体瘦弱,和父亲的高大英俊完全不同。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是个伟大的情人,同时又为爱情写下了诗篇,是当时宫廷抒情诗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大约留下了三首诗,其中“Rîtest du nu hinnen”,以一女子的口吻述说对情人离别的忧愁和伤感,成为德语文学上的佳作。在他的情诗里海因里希是个感情深沉细腻的骑士情人,而做为统治者他却显现的却是面对敌人冷酷无情的态度。日后的教皇英诺森三世形容他“海因里希六世如北风怒吼,肆虐在玫瑰园般的西西里”。.

新!!: 主教和亨利六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康拉德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康拉德二世 Konrad II (约990年—1039年6月4日)罗马人民的国王(1024年—1039年在位)和罗马帝国皇帝(1027年加冕)。当萨克森王朝绝嗣后,他于1024年当选为国王,开始了萨利安王朝在德国的统治。 康拉德二世是施派尔伯爵亨利的儿子。按母系来看他与萨克森王朝有亲属关系。他由沃尔姆斯主教抚养长大。当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二世于1024年无嗣而终后,他当选为国王,并于当年9月8日在美因茨加冕。 康拉德二世继续萨克森王朝抑制德意志诸侯的政策。他在与诸侯的斗争中争取小封侯的支持,帮助他们不被大封建主所欺凌。1037年康拉德二世在意大利颁布所谓“封地法”,规定贵族的采邑为世袭,以免大领主肆意兼并小领主的领地。这些积极的措施保证了王权的加强。康拉德二世并利用由皇帝任命主教和修道院院长的传统做法(所谓主教叙任权),巩固王室对教会的有效控制。 1028年,康拉德二世趁波兰国内发生动乱之机,从波兰国王梅什科二世手中夺取了上卢日策。 1032年,阿尔勒国王鲁道夫三世死后无嗣,他把自己的王国(包括早先形成的两个独立的勃艮第王国,由于上勃艮第国王鲁道夫二世933年与普罗旺斯统治者于格的政治交易,后来都归鲁道夫二世统治)遗赠给了康拉德二世。到1034年,康拉德二世已经压服所有反对者,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这个王国的面积相当大,它几乎包括了今天法国东南部的大部分领土,以及瑞士西部,弗朗什孔泰和多菲内两块法国主要封建领地。不过它并不包括较小的勃艮第公国(由法国卡佩王室的一个分支统治)。康拉德二世把它转给了自己的儿子亨利(即后来的亨利三世)作为采邑。 1039年,康拉德二世病逝于乌德勒支(在今天的荷兰)。.

新!!: 主教和康拉德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庇護三世

教宗庇護三世(Pius PP.,),原名Francesco Todeschini Piccolomini,於1503年9月22日—1503年10月18日岀任教宗)是天主教歷史上在位時間第九短的教宗,在位僅僅二十七日。他出生於義大利中部錫耶納市,他是教宗庇護二世姊妹Laodamia之子。在他二十二歲之時,教宗庇護二世提升他為主教,並且允許他承繼皮科羅米尼家族的名字和家徽,隨後的教宗在幾個重要機構僱用了他,他曾照顧教宗保祿二世起居飲食,在教宗思道四世命令下在義大利中部翁布里亞地區傳教。1503年,教宗亞歷山大六世因感染疟疾去世,庇護三世當選成為新一任教宗。 庇護三世當選後,他的改革措施在9月22日隨後而來。在他手中,立即採取了宗教法庭的改革和拘捕了波吉亞樞機。但在二十六日後,他死於腿部潰瘍。有傳言指他被當時的錫耶納總督Pandolfo Petrucci毒害,但這種講法被後世史學家認為是一種陰謀論。.

新!!: 主教和庇護三世 · 查看更多 »

庇護九世

真福教宗庇護九世(Beatus Pius PP.,),本名喬凡尼·瑪利亞·馬斯塔伊·費雷提(Giovanni Maria Mastai-Ferretti),1846年6月16日至1878年任羅馬天主教會教宗。庇護九世是天主教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教宗,長達31年,在任期間召開了第一次梵蒂岡大公會議(1869–1870),確立教宗永無繆誤的道理(Papal Infallibility,指教宗在公告信仰教理上的不能誤,而非教宗永遠正確),由於意大利統一過程中羅馬陷落,會議被迫中止。 庇護九世確立了聖母瑪利亞始胎無染原罪的信理,認定聖母從受孕之初就蒙天主保護,未受原罪污染。庇護九世也為一幅拜占庭聖像頒布了的稱號。 庇護九世是教宗國最後一位君主,在羅馬於1870年被攻陷並被併入意大利王國後,他避居至梵蒂岡內,並自稱為“梵蒂岡之囚”,此後直到1929年各教宗都避居梵蒂岡內。 庇護九世於1878年逝世,他的封聖程序由教宗庇護十世於1907年2月11日開啟,在當時引起了相當的爭議,並在教宗本篤十五世和教宗庇護十一世在任期間關閉數次。在1954年12月7日,教宗庇護十二世重啟了封聖程序,且於1985年7月6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宣布他為可敬者。於2000年9月3日,在確認了以其名義而發生的奇蹟之後,庇護九世與教宗若望二十三世一起被封為真福者,瞻禮日確定在他逝世的日子2月7日。.

新!!: 主教和庇護九世 · 查看更多 »

仁慈堂大樓

仁慈堂大樓(Santa Casa da Misericórdia) 是位於澳門特別行政區議事亭前地旁邊的磚石建築物,為澳門慈善機構仁慈堂的物業。2002年獲澳門政府授予仁愛功績勳章;2005年以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仁慈堂大樓的地下是澳門政府部門公證署的辦公室,二楼則為仁慈堂博物馆。.

新!!: 主教和仁慈堂大樓 · 查看更多 »

代理樞機

代理樞機(Cardinale vicario)是對天主教羅馬教區副主教的稱呼,分為下列兩職:.

新!!: 主教和代理樞機 · 查看更多 »

以弗所公會議

以弗所普教會議(Council of Ephesus),是於公元431年由拜占庭皇帝狄奥多西斯二世在小亚细亚省的以弗所舉行的第三次基督宗教大公會議,在以弗所則是第一次,约2,000主教出席。其主要议题是关于聶斯脫利派关于耶穌的神性與人性關係之争,反對了耶穌二位格論,附帶的確定瑪利亞的聖母(Theotokos)頭銜。.

新!!: 主教和以弗所公會議 · 查看更多 »

什未林城堡

什未林城堡(德语:Schweriner Schloss)是一座位于德国城市什未林市中心的岛屿宫殿。今天它是德国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州议会的会址。过去它长时期是梅克伦堡公爵和大公的王宫。 这座王宫是经过一千多年不断地改建、扩展逐渐形成的。它的环状结构是最初斯拉夫人城堡城墙的遗迹。这座城堡最初是在965年在什未林湖的一座小岛上建成的。从约1500年开始有许多文献和图像纪录了城堡和宫殿的改造。 今天的王宫主要是1845年到1857年在老王宫的基础上改建和扩建的,它被看作是浪漫派历史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在改建过程中法国文艺复兴式宫殿是榜样,比如卢瓦尔河畔的香波尔城堡的许多细节在什未林王宫中也可以看到。 由于其浪漫的风格和对游客的吸引力,它也被称为“北德的新天鹅堡”。.

新!!: 主教和什未林城堡 · 查看更多 »

伊琳娜女皇

伊琳娜(希腊语:,拉丁化:Eirḗnē ē Athēnaía,或译艾琳娜、伊琳妮等,,绰号“雅典的”),东罗马帝国伊苏里亚王朝(或译叙利亚王朝)皇帝利奥四世的皇后,皇帝君士坦丁六世的生母,是东罗马帝国和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女皇,也是伊苏里亚王朝末代皇帝(780年-790年、792年-797年与君士坦丁六世共治,797年-802年单独执政)。单独执政后,作为帝国的唯一的君主,她自称“皇帝”,是东罗马历史上唯一使用阳性的“男皇帝”(希腊语:βασιλεύς,拉丁化:basileus,相当于英语:emperor)而非阴性的“女皇帝”(希腊语:βασίλισσα,拉丁化:basilissa,相当于英语:empress)称号的女皇(单独执政以后)。她死后被东正教教会封为圣人,故称圣伊琳娜。.

新!!: 主教和伊琳娜女皇 · 查看更多 »

伊爾杜安

伊爾杜安(Hilduin,),曾任巴黎主教,法王路易一世的私人教士,也是個著名的作家。他復興了聖德尼修道院(Abbey of St.

新!!: 主教和伊爾杜安 · 查看更多 »

伊高·東迪

伊高·東迪(Eko Tunde),是美國廣播公司懸疑類電視連續劇《迷失》的角色之一,由艾德瓦利·亞肯努耶-阿嘉巴傑(Adewale Akinnuoye-Agbaje)飾演。 E Category:虚构贩毒者 sv:Huvudroller i Lost#Mr._Eko.

新!!: 主教和伊高·東迪 · 查看更多 »

伊曼纽尔·米林戈

伊曼纽尔·米林戈(Emmanuel Milingo,),前天主教卢萨卡教区总主教,2006年9月26日,因未经教皇任命与授权,私自于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祝圣4位主教,而遭到绝罚。.

新!!: 主教和伊曼纽尔·米林戈 · 查看更多 »

伍珀塔尔

伍珀塔尔(Wuppertal)是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山城地区(Bergisches Land)的一座大城市。在地理位置上,它位于“莱茵-鲁尔”城市群的几乎正中央与“鲁尔工业区”的南部,杜塞尔多夫区的邻市(约西部30公里),距离科隆东北向约40公里,距离埃森东南向约23公里。伍珀塔尔有约360,000人口,是一座中型的大城市,该州的十个最大城市之一。 伍珀塔尔市在1929年8月1日由艾伯费尔德(Elberfeld,自1883年来的大城市)与巴门城(Barmen,自1884年来的大城市)及所辖的城区Cronenberg,Ronsdorf,Vohwinkel与东部的Beyenburg一起建立,当时叫巴门-艾伯费尔德。1930年结合民意改名为伍珀塔尔(Wuppertal)。在德文中,Wupper是城市所在地的一条河的名字,tal是山谷的意思。.

新!!: 主教和伍珀塔尔 · 查看更多 »

张家树

张家树()原名张端六,圣名类思,是天主教上海教区的第一任自选自圣的主教,任期为1960年至1988年。 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张家树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府南汇县西八灶(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桥镇沿南村)的一个世代信仰天主教的家庭,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天主教徒聚居村,村中有一所规模宏大的哥特式天主教堂(张家痛苦聖母堂)。后来就读于耶稣会在上海徐家汇创办的徐汇公学,1910年立志修道。1911年,张家树赴英国留学。1918年回国,1920年再度赴英,1923年在英国晋铎,先在法国巴黎、里昂等地的华侨教友中工作,至1925回国,任浦东傅家玫瑰圣母堂副本堂神父。次年任徐汇公学教导主任,1937年8月升为校长。 1955年9月8日,上海教区主教龚品梅和一批神父被打成“龚品梅反革命集团”,被捕入狱。1960年4月23日,上海教区一批神父教友推举67岁的张家树为上海教区正权主教,4月27日,在徐家汇大堂由沈阳总教区总主教皮漱石主礼祝圣。上海教区主教座堂也迁到徐家汇圣依纳爵主教座堂。张家树总结这一时期说:“我60年圣主教后,政府只叫我做两件事:写材料,交代自己,揭发他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蒯大富率领北京清华大学红卫兵“井冈山兵团”南下,以“破四旧”为名毁坏徐家汇圣依纳爵主教座堂,批斗神父和修女,并强迫他们污辱圣像和十字架。张家树对着圣像祈祷长跪不起。此后张家树被下放劳动,修伞、洗玻璃瓶子。 1979年,张家树得到平反。1980年5月,中国天主教第三届代表会议召开,张家树当选为新成立的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团长和中国天主教教务委员会主任。1982年10月开办佘山修院。1985年,年已93岁的张家树祝圣金鲁贤为自己的助理主教。1988年2月中旬,张家树在上海去世,享年95岁,其骨灰被安放在徐家汇圣依纳爵主教座堂。.

新!!: 主教和张家树 · 查看更多 »

张伯仁

张伯仁()圣名伯多禄,天主教汉阳教区主教,未获中国政府承认。 1915年2月14日,张伯仁出生在中国湖北省仙桃市。1937年赴罗马宗座传信大学深造,1942年12月19日晋升司铎,1945年获神学博士学位,随后返回中国。 1952年9月,高尔文主教被驱逐出境,张伯仁任代理主教。1955年,张伯仁因忠于教宗而被捕,在监狱和劳改营度过了24年,直到1979年。在1984年由天主教汉口教区地下主教刘和德秘密祝圣。 2005年10月12日,张伯仁主教在仙桃市病逝,终年90岁。.

新!!: 主教和张伯仁 · 查看更多 »

张弼德

张弼德主教(Bishop John Zhang Bi-de,),圣名若望,天主教赵县教区首任主教。 1893年1月12日,张弼德生于中国河北省宁晋县唐邱乡孔小营村(旧名小营里),1917年12月22日晋鐸,1929年4月9日任赵县监牧,1932年1月11日升为赵县代牧,1932年4月24日祝圣为主教,1946年4月11日,教廷在中国实行圣统制,升任赵县教区主教。1951年天津教区法国籍文贵斌主教被驱逐出境,由张弼德署理天津教区主教至1953年2月13日止。1976年去世。 Z张 Z张 B弼德 Z张.

新!!: 主教和张弼德 · 查看更多 »

张光旭

张光旭(),原名家聪,字位福,英文名Kwang-Hsu Michael Chang,圣公会第一位华人主教。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张光旭出生于福建省罗源县飞竹乡洋头村,父亲张有信是一名圣公会教徒。张光旭8岁时随父迁居古田,进入圣公会培英小学读书,由于成绩优异,为英籍教师所欣赏,授以英文,因此少年时英语即很流利。1910年进入圣公会在福州仓山区所办的福州汉英书院(8年制,即三一中学前身)就读。1917年毕业后,任福州苍霞洲基督教青年会干事。1918年赴美国,留学于俄亥俄州哈尔兰学院和肯扬大学,攻读英国文学和神学,获肯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1年回国,任福州圣公会会吏,并受聘于福州三一学校任英语教员。1923年任福州圣公会会长,负责三一堂的传道工作。1938年,圣公会福建教区送张光旭赴英国牛津大学圣彼得学院攻读研究生,1940年获荣誉博士学位后回国,任福建省高级神学院主任,并继续在三一中学任教。1942年初,中华圣公会福建教区选举光旭为主教,1943年10月10日,在广西桂林圣约翰堂为其举行祝圣仪式,成为圣公会第一位华人主教(会督)。1944年9月福州第二次沦陷,张光旭率教区机构内迁古田县。1945年,抗战结束,中华基督教会、中华卫理公会、中华圣公会联合在福州创办福建协和神学院,张光旭出任董事长。1947年初,他又出任福建协和大学董事长。1948年,张光旭和郑和甫、陈见真3位中国籍主教代表中华圣公会赴英国参加兰柏会议(世界圣公会主教会议)和英国圣公会海外传教150周年纪念会。1949年春,张光旭访问美国圣公会,获哥伦比亚大学名誉神学博士学位。5月21日,张光旭从美国返回福州。 1950年,张光旭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在《福建日报》发表《批判“超政治”思想》一文,并带动圣公会福建教区座堂苍霞洲基督堂率先加入“三自”革新宣言签名运动,随后福建教区1万名信徒都参与签名,张光旭宣布福建教区与英国圣公会会断绝一切关系,并在全教区开展“控诉帝国主义利用宗教侵略中国罪行”的运动。此后张光旭历任福州市及福建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此外还先后被选为福建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张光旭遭到批斗。1973年5月12日,因心肌梗塞,逝世于福州,终年75岁。.

新!!: 主教和张光旭 · 查看更多 »

张克兴

張克興主教(Bishop Melchoir Zhang Ke-xing,),圣名默尔爵(Melchior),天主教西湾子教区主教。 1914年1月6日,張克兴生于中国西湾子,1939年3月18日晋升神父。1949年11月3日,教廷任命他为西湾子教区辅理主教,1951年5月24日,比利时籍石德懋(Leone Giovanni M. De Smedt)主教为其举行祝圣仪式,1951年11月24日,石德懋主教在张家口监狱去世,張克兴遂接任西湾子主教。 张克兴于1988年11月6日去世,终年74岁。.

新!!: 主教和张克兴 · 查看更多 »

张银林

张银林(圣名若瑟:),是中國籍天主教主教。也是現任衛輝教區正權主教。他並獲得教廷和中國政府的雙重認可。.

新!!: 主教和张银林 · 查看更多 »

伦巴第人彼得

彼得倫巴都(Peter Lombard,),又稱為倫巴第人彼得,著名中古時期神學家,經院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活躍於巴黎大學。是一位哲學家、神學家、於1159年被任命為巴黎主教。他最重要的成就是編纂《四部語錄》(Four Books of Sentences),收集教父們的文章成集,此書也成為基督教系統神學當時的主要教科書。.

新!!: 主教和伦巴第人彼得 · 查看更多 »

張懷信 (主教)

張懷信(聖名多默,),是中國籍天主教主教。安陽教區第二任正權主教。.

新!!: 主教和張懷信 (主教) · 查看更多 »

弗魯門修斯

聖弗魯門修斯(Frumentius,ፍሬምናጦስ,拉丁化:frēmnāṭōs,)是首任阿克蘇姆主教,一般認為是使阿克蘇姆帝國改宗基督教的關鍵人物。 他是個推羅人,與他的幼弟因意外被賣到阿克蘇姆王宮為奴,之後成功的使阿克蘇姆王除改宗基督教。並被亞歷山大宗主教任命為首位阿克蘇姆主教,他與他的後繼者成為了衣索比亞正教會的領袖。除了衣索比亞正教會之外,他在科普特正教會、天主教以及東正教也都被視為聖人。.

新!!: 主教和弗魯門修斯 · 查看更多 »

弗朗西斯科·希梅内斯·德·西斯内罗斯

弗朗西斯科·希梅内斯·德·西斯内罗斯(Francisco Jiménez de Cisneros),(),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神学家。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的忏悔神父。他勉强接受了主教的任命,但依然过着俭朴的生活。他还担任了卡斯蒂尔和莱昂(西班牙)的宗教法庭的法官。.

新!!: 主教和弗朗西斯科·希梅内斯·德·西斯内罗斯 · 查看更多 »

弗拉基米尔 (基辅都主教)

弗拉基米尔(Владимир)洗名瓦西里·尼基福罗维奇·波戈雅夫连斯基(Василий Никифорович Богоявленский; 1848年1月1日 - )是基辅都主教(1915年至1918年),莫斯科都主教(1898年至1912年)。 瓦西里·波戈雅夫连斯基出生于坦波夫一个神父家庭,毕业于坦波夫神学院和基辅神学院。他随后返回坦波夫,在其母校任教。1882年,瓦西里晋升为科兹洛夫城的神父。1886年他的妻子和孩子去世后,他发愿修道,更名为弗拉基米尔,并担任该城圣三一修道院的院长。 1888年,弗拉基米尔院长前往圣彼得堡担任副主教,协助都主教,接受了主教祝圣礼。他很快就被派到薩馬拉,然后是格鲁吉亚,在那里他住了5年。1898年,弗拉基米尔主教被召往莫斯科,被任命为莫斯科都主教。 1905年俄国革命期间,弗拉基米尔都主教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在这些困扰的日子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Чтонамделатьвэтитревожныенашидни?),并下令要在莫斯科及其周围所有教堂向人们大声宣读。在这篇文章中,他告诉莫斯科人关于编写《犹太人贤士议定书》者的“反基督教”的罪恶意图。 弗拉基米尔都主教的讲话在俄罗斯正教会信徒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他本人在克里姆林宫的圣母升天大教堂宣读了这篇文章。弗拉基米尔评价了《议定书》,指出它的作者的“可怕”意图与俄国革命活动有关,从宗教,而非政治的观点研究俄罗斯社会当时正在进行的社会动乱。他呼吁东正教信徒起来反对敌基督。 1912年,圣彼得堡都主教安东尼去世后,弗拉基米尔都主教当选,填补了这一职位。他在这个城市进展顺利,然而,由于他批评格里高利·叶菲莫维奇·拉斯普京而结束。 1915年12月,弗拉基米尔调任基辅,从1915年到1918年担任基辅都主教。十月革命数月之后,,弗拉基米尔都主教被5名红军士兵逮捕,当着修士们的面立即处死。 1998年10月4日,弗拉基米尔都主教被俄罗斯正教会封为圣人,其庆日定于1月25日,他殉道的日期。俄罗斯正教会遵循传统的儒略曆确定宗教节日,目前,1月25日即现代公历的2月7日。他是苏俄第一位殉道的主教。.

新!!: 主教和弗拉基米尔 (基辅都主教) · 查看更多 »

彼得 (使徒)

彼得(Πετρος,天主教中文译伯多禄或伯铎,正教中文译裴特若,唐朝景教譯岑穩僧伽法王,),基督教创始者耶稣所收的十二使徒之一,初代教会的核心人物之一。他有两封书信被收入新约圣经,另外,写马可福音的马可是他的门徒。 天主教会认为他建立了罗马教会,是罗马教会的第一位主教,也就是第一任教宗。 基督新教则认为這個說法沒有證據支持,彼得甚至不一定去过罗马,而羅馬主教的「首位身份」(Primacy),更曾被早期教會視為異教思想,直至中世紀都仍未被廣為接受。新教認為羅馬教會及其主教的地位只是在後來的歷史發展中才逐漸建立起來的。 按照《新约圣经》记载,彼得是加利利海边的一位渔夫,本名西門(Σίμων),由兄弟安德肋带领认识耶稣。耶稣给他改名为矶法(Κηφᾶς),即亚兰文“磐石”的意思,翻译成彼得,又稱伯多禄。他开始跟随耶稣,承認耶稣是神之子,是耶稣最亲近的门徒之一,福音书中对十二门徒的记载以彼得最多。耶稣被捕以后,他失去信心,别人问他是否是耶稣的门徒,他三次否认,正如耶稣预言的一样。耶稣复活以后,他重坚信心。耶稣升天以后,他开始讲道,传讲福音,他大傳耶稣是救世主、也就是彌賽亞,也就是基督的好消息,并成為教会的領導人。按照教会传统说法,他后来在尼禄逼迫基督教的时候到了罗马弘法,不久殉道,官府按照他自己的要求,倒釘十字架而死,因为他认为自己不配像耶稣一样端正地钉十字架。.

新!!: 主教和彼得 (使徒) · 查看更多 »

使徒統緒

使徒統緒,天主教中文译作宗徒傳承,是指基督教教會的聖職是從耶稣的十二使徒傳承開始代代相傳,通常與聲稱是一系列的主教有關F.L. Cross, E.A. Livingstone (editors),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ISBN 978-0-19-280290-3), article "apostolic succession"這一系列的主教,起初被視為由一個或多個使徒建立的教座的主教,但現在被理解為一系列的主教(不論來自那個教座)受其他主教祝聖,而施行祝聖的主教也是以同樣的方式受祝聖,一直追溯至使徒。 使徒統緒也可以理解成從使徒至今的教義連續性。例如,英國循道宗會議將「真實連續」定為「基督經歷的連續,同一靈所賜的團契,屬於一主的連續,訊息的持續宣告,使命的持續領受……Jay, Eric G. The Church.

新!!: 主教和使徒統緒 · 查看更多 »

当选教宗斯德望

選教宗德範(Electus Stephanus PP.,,本名不可考。当选于752年3月23日,卒于752年3月25日)是一位被選為教宗的羅馬神父,作為聖匝加的繼位者。他是歷任教宗在位最短的一個,只有僅僅三天,之後因為中風而突然離世。由於時间太短,使他未能在死前趕及進行主教祝圣儀式,使得许多書籍不承認他為教宗,稱下任教宗德範三世為斯德範二世。在745年,聖匝加提拔他為聖基所恭聖殿領銜堂區的紅衣主教長老,該領銜堂區後來由洛林樞機主教弗雷德里克(Cardinal Frederick of Lorraine)接任,他後來成為教宗司提反九世。 在「宗座年鑑」中提到德範二世(三世)時,附有一道註釋:「聖匝加死時,羅馬神父德範被選為新教宗,但是,由於他隔四天後便死亡,未及參加他的『奉獻禮』,根據教會法此時其任職才真正生效,因此其姓名沒有登記在宗座書籍上,亦不見於其他教宗列表。」Annuario Pontificio 2012 (Libreria Editrice Vaticana 2012 ISBN 978-88-209-8722-0), p. 11* 從752年到942年,有八位名為德範的人被選為教宗,包括當選教宗德範,但僅七位有實際統治。在十世紀前沒有用於教宗,因此附於其名後的編號都是經由追贈加上的。在名字後附加編號成為慣例後,第一位名為德範的教宗是司提反九世,他一生中所有的文獻簽名都是「教宗司提反九世(Stephanus Papa Nonus)」。 然而後來直到1975年10月1日還有效的教會法,都把當選當下視為某人成為教宗的時刻,因此德範便被時代錯誤地稱作教宗德範二世。有些作者,但並非全部,從而把之後所有名為德範的教宗編號增加了一位,使得由德範三世至斯德範十世的八位教宗也分別順序稱為德範二世至德範九世。在1961年,他的名字被從「宗座年鑑」中移除。 編號上的分歧也使得這些教宗有兩種編號,所以他們有時也會寫成教宗德範二世(三世)-九世(十世)。這種做法見於「天主教百科全書」、「宗座年鑑」以及「大英百科全書」。.

新!!: 主教和当选教宗斯德望 · 查看更多 »

何塞·安切塔

何塞·安切塔(José de Anchieta,)是一位西班牙耶稣会传教士,在巴西传教。 出生在特内里费岛的拉古纳的圣克里斯托瓦尔。他在14歲時前往葡萄牙的科英布拉就學。1551年他进入科英布拉大學,1553年19歲時,他被挑選前往巴西传教,並在那里直到1597年去世。他是聖保羅和里约热内卢的建立者之一。于1980年他被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宣福。 在2014年,他被教皇方濟各册封。.

新!!: 主教和何塞·安切塔 · 查看更多 »

何明華

何明華會督,CMG,MC(Ronald Owen Hall,)是香港聖公會的前任主教。他於1932年十月二十五日被祝聖為主教,當年聖誕節後一週在港舉行陞座禮,於1932年至1951年任維多利亞教區主教及中華聖公會港粵教區(後稱華南教區)會督(即主教),1951年至1967年任聖公會港澳教區會督。 何明華曾於1944年按立李添嬡,後者成為了普世聖公宗史上首位女牧師。 1965年,香港大學授予他名譽神學博士學位。.

新!!: 主教和何明華 · 查看更多 »

徐吉偉

徐吉偉主教(Bishop Anthony Xu Ji-wei,),聖名安多尼,是教區第二任正權主教,為教廷和北京政府所承認。.

新!!: 主教和徐吉偉 · 查看更多 »

徐诚斌

徐誠斌主教(Bishop Francis Hsu Cheng-ping,),天主教香港教區第三任正權主教(1969年 - 1973年),也是天主教香港教區首任華人主教。.

新!!: 主教和徐诚斌 · 查看更多 »

徐贊生

徐贊生榮休主教(The Right Revd.

新!!: 主教和徐贊生 · 查看更多 »

依諾增爵三世

教宗諾森三世(Innocentius PP.,)(約1161年—1216年7月16日),本名 Lotario dei Conti di Segni)於1198年1月8日—1216年7月16日岀任教宗。在位的時候,中世紀的教廷權威與影響到達登峰造極的狀態。而諾森三世他完成增加教宗權力的最後工作,在其工作及改革以後,教廷的結構堅固不搖,直到十三世紀的盡頭。諾森三世出身羅馬貴族門閥,深研各種法律,經過教會法與羅馬法的多重訓練,精通辯論,再加上神學的造就,後來出任紅衣主教。擔任教宗之後,處理了當時的宗教與現世問題。他擅長把抽象的觀念用在具體情況上,集合中世紀當時所進展一切有利的傾向,轉化成為教廷大而統一的組織,其組織使教宗有普遍的權力。諾森三世擅長外交的手腕,使整個基督教世界裡將教廷的權威發揮到出人意表的程度。他決意要把教廷在意大利建成一個強大國家,世俗君主不能隨便使用經濟力量來逼迫羅馬教會就範。 諾森三世的觀念是深信教宗是基督的代理人,也是聖彼得的繼承人,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所以教宗能操掌僧、俗兩界的權力,故可以隨意廢立世俗的君主,當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幼年即被諾森三世監護,並在諾森三世的扶持下登基。同時諾森三世設立教宗欽差的總機關,完全歸屬教宗管轄。 諾森三世曾勸誘法國國王發動十字軍(1208-1213),去攻擊阿爾比派。在十字軍運動上,原來赦免的法則是「只有親自參加十字軍運動的人,得免除犯罪的刑罰」,但諾森三世應許那些送軍人到戰場上去的人,也能得完全赦免。 諾森三世在晚年1215年召開第四次拉特蘭會議,這是第12屆大公會議,也是整個中世紀規模最大的宗教會議,這會議成為他任職的頂峰。這次的大公會議象徵教廷權力已經完全支配拉丁基督教界的每個層面。並且,僧侶與教宗對社會的領導地位在會議中重新再得到得到肯定,從參加會議者範圍廣闊上就可以看見:有大主教、主教、修道院院長、副院長共1200多名主教和院長參加,還有宗教團體領袖和世俗的統治者代表等等。會議規定了一些改革的法令,目的要提高教會內部的紀律,並且抵抗當時各種產生的異端。會議文獻中第13條禁止創立新的修會;第21條則要求所有信徒每年需要告解一次,且在每年復活節領受聖體。另外,會議中決定把猶太人排除於一般社會之外,還規定猶太人必須配戴一種特殊標記。故此猶太人越發只能住在貧民窟裡。.

新!!: 主教和依諾增爵三世 · 查看更多 »

德玉明

德玉明(Alphonse de Voss,),圣母圣心会会士,天主教蒙古西南境代牧区首任主教(1883年12月12日– 1888年7月21日)。 1840年4月21日,德玉明生于比利时布鲁日,1863年12月19日晋升神父。 1868年加入圣母圣心会,1869年受派遣来到蒙古傳教。1872年到1874年,他在南壕堑(今尚义县城)修建宏伟的教堂,建立西湾子以外的第二个传教基地。1874年,蒙古代牧区宗座代牧巴耆贤派遣他和費爾林敦(Verlinden)远赴鄂爾多斯,建立城川教民村,此后大力向内蒙古西部传教,又陆续建立二十四顷地(1880年)等传教据点。 1883年12月12日,由于蒙古代牧区的范围过于辽阔,教廷将其一分为三,德玉明担任蒙古西南境代牧区首任宗座代牧。1884年5月18日接受祝圣。在此期间,传教区又购买了大片土地,建立了三盛公(今磴口县城)等传教中心,吸引了大批汉族农民加入天主教会。 1888年7月21日,德玉明主教去世,终年48岁。继任者为韩默理主教。.

新!!: 主教和德玉明 · 查看更多 »

德維智羅斯

德維智羅斯總主教(D.Eugénio Trigueiros,OSA)是第4任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教、臥亞總主教。 1724年被委為天主教澳門教區輔理主教。1727年到澳,在聖奧斯定堂晉牧就職;後因與嘉素主教不睦,於1734年返回葡萄牙。 嘉素主教逝世後,德德維智羅斯主教於1738年回澳門就任主教一職。翌年,被委為臥亞總主教,但在赴任途中,沉船溺斃。 Category:澳門天主教徒 Category:總主教.

新!!: 主教和德維智羅斯 · 查看更多 »

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

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鹿特丹姆斯(Desiderius Erasmus Roterodamus;),也译作伊拉斯姆斯、埃拉斯默斯、艾拉思姆斯、伊拉斯默斯,史学界通称鹿特丹的伊拉斯谟(Erasmus von Rotterdam),是文藝復興時期尼德兰(今荷兰和比利时)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和神学家,為北方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伊拉斯谟是一个用“纯正”拉丁语写作的古典学者。 伊拉斯谟对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思想有巨大的影响,路德钦佩并渴望结交伊拉斯谟。可是後來馬丁·路德與伊拉斯谟交惡,馬丁·路德發表了《》來反駁他,此後伊拉斯谟公開指責馬丁路德的文章為野蠻的書。 尽管伊拉斯谟终生都是一个天主教徒,但他尖锐地批评了当时他认为骄奢过度的罗马天主教会,甚至拒绝接受后者授予的枢机职位。 在《论死亡之准备》(Treatise on Preparation For Death)一文中,他声明了自己的观点——永久生命的保证不在于教堂中的圣礼和仪式,仅在于对基督赎罪的信念。 伊拉斯谟整理翻译了《圣经·新约全书》新拉丁文版和希腊文版。他创作的作品有《愚人颂》,《基督教骑士手册》(Handbook of a Christian Knight)和《论儿童的教养》(On Civility in Children)等等。他在2004年票選最偉大的荷蘭人當中,排名第五,次於排名第四的雷文虎克。.

新!!: 主教和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 · 查看更多 »

修女

修女(Nun),是天主教、東正教、聖公會以及信義宗的女性修行人員,通常須發三愿(即“绝财”、“绝色”、“绝意”),从事祈祷和协助神父进行传教。在中国,修女有时称为“姆姆”。德雷莎修女是知名修女之一,获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同名小说有十八世纪法国作家狄德罗一部著名的哲理小说《修女》。 修女必須領洗5年以上才可提出申請,並需加入女修會,在初學院修道至少6年。此外,要正式成為修女,需經過誓發初願、複願、終身願等過程,表示自己對天主的獻身。在誓發終身願後,便終身不能結婚。 修女是基督宗教中离家进修会的女教徒,並非神職人員。正式而言,神職人員三級制度包含:主教、司鐸(神父)與執事。.

新!!: 主教和修女 · 查看更多 »

修道 (基督教)

基督宗教中的修道制度是起因於反對教會逐漸世俗化,在3、4世紀時興起。而更早的潛伏因素是在君士坦丁大帝統一教會及羅馬帝國前,因基督教的寬柔政策,所以教會水準偏低、基督徒素質不齊。當時一些人走出來,注重屬靈生活,退居大漠。「隱士」的希臘文意思是「沙漠」,而「修士」的希臘文意思是「獨自」(希臘語:μοναχός,monachos),此二詞成為敬虔的象徵。他們持守貧窮、聖潔、順服的誓言,每天祈禱、工作,有些甚至向外傳福音。 「獨修」是最初修道的形式,獨修者會到曠野修道,他們就被稱為「隱士」。聖安東尼被視為第一位修士。因為他這樣的行為,吸引了許多的人仿效。突然之間,這樣的修道方式如浪潮湧起。這當中有一位隱士,西門·斯泰萊特(Simeon Stylites)在修道當中,因為有太多民眾因為景仰而前去拜訪、觀望,他倍感困擾。最後,他不得不移到一根柱樑之上繼續他的修道,這樣過了三十年。其間透過他的門徒以吊籃遞食物給他吃。後來,修道的形式從獨修轉而發展成為團修的形式。這是由一位修士,帕科繆(Pachomius)所開始的。他建立了有管理有規律的團體生活方式,讓修士們一同起居、勞動和崇拜。讓修道者不再是各過各的、各做各的。這樣的改革大大的幫助修士生活中可能會變成懶散、怪異的危險。.

新!!: 主教和修道 (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民族统一日

俄罗斯民族统一日是俄罗斯的国家节日,在11月4日庆祝(俄历10月22日)。在帝国时期庆祝直至1907年,自2005年起成为俄罗斯联邦节日。节日庆祝人民起义使得波兰立陶宛联邦在1612年11月离开莫斯科,也庆祝着波蘭-莫斯科戰爭(1605年–1618年)和外国势力武装干涉俄罗斯的结束。这一名称表明俄罗斯社会各阶层愿意为祖国的存在而牺牲,甚至当沙皇和主教都不领导的时候。1613年沙皇米哈伊尔·罗曼诺夫创立了莫斯科解放日。这一天也是喀山圣母像的瞻禮日。.

新!!: 主教和俄罗斯民族统一日 · 查看更多 »

圣奥斯特雷莫尼乌斯

圣奥斯特雷莫尼乌斯(Austremoine;活躍时期公元3世纪)基督教早期活动家,克莱蒙的第一任主教。 据教会历史学家图尔的格列高利记载,在罗马皇帝德西乌斯统治时期(约251年),教皇法比安派遣了7名主教到高卢地区传教,圣奥斯特雷莫尼乌斯即为其中之一。这7名主教是:派往图尔的加蒂安努斯、派往阿尔勒的特罗菲姆斯、派往纳博讷的保罗、派往图卢兹的萨图尔尼努斯、派往巴黎的圣但尼、派往利摩日的圣马提雅尔和派往克莱蒙的斯特雷莫尼乌斯。 对奥斯特雷莫尼乌斯的崇敬是地方性的。在克莱蒙,奥斯特雷莫尼乌斯和其他一些前往高卢传教的教士们传统上都被说成是基督本人的弟子,在时间上被推前了两个世纪。还有说法声称奥斯特雷莫尼乌斯是一个皈依了基督教的犹太人,曾和圣彼得一起前往罗马,后来成为在奥弗涅、贝里和尼韦奈地区传播福音的使徒。 根据地方传说,圣奥斯特雷莫尼乌斯在克莱蒙的事迹如下:他使当地一位元老院成员卡西乌斯成为基督教徒;他成功地使一个罗马多神教的祭司维克托林努斯皈依了基督教;他派遣了许多基督教早期活动家,如圣西雷纳图斯、圣马里乌斯和圣安东尼努斯等去各地传教;在92岁时,他被罗马当局斩首,成为殉教者。这些传说大多基于10世纪时在莫扎克修道院写成的一份圣奥斯特雷莫尼乌斯生平传记,圣奥斯特雷莫尼乌斯的遗体就安葬于该修道院。.

新!!: 主教和圣奥斯特雷莫尼乌斯 · 查看更多 »

圣安德鲁 (消歧义)

圣安德鲁(Saint Andrew)或圣安德鲁斯(St Andrews)可以指许多不同的事物。.

新!!: 主教和圣安德鲁 (消歧义) · 查看更多 »

圣尼古拉

圣尼古拉(Άγιος Νικόλαος,Hagios Nikólaos,Sanctus Nicolaus,Sinterklaas,Saint Nicholas,约270年~343年)基督教圣徒,米拉城(今土耳其境内)的主教。他被认为是给人悄悄赠送礼物的圣徒(即圣诞老人的原型,也因此成為典當業的主保聖人)。由于他的遗骨在1087年被迁到意大利城市巴里,所以有时他也被称作“巴里的圣尼古拉”。 圣尼古拉生于吕基亚(罗马帝国设在亚洲的一个行省)的一座希腊殖民城市帕塔拉(位于今土耳其境内)。 他从年轻时就全力投身于基督教的宗教活动,后成为米拉城的主教。作为水手的主保圣人,据说他本人曾是一名水手或渔夫。但其他记载则认为他出生于相当富有的家庭,所以更可能是他的家族所拥有的产业包括捕鱼业。 一般认为圣尼古拉的宗教活动始于罗马皇帝戴克里先统治时期。戴克里先是罗马帝国最后一个大规模迫害基督教徒的皇帝;在他以后的罗马统治者对基督教的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圣尼古拉在这一时期的迫害中幸免于难。不久东部皇帝李锡尼上台,他不仅容忍而且优待基督教,于是教会在他统治下迅速发展起来。圣尼古拉在李锡尼在位时期成为米拉主教,据说他毁坏了教区内的许多异教神庙。圣尼古拉也以反对阿里乌派著称。他参加了君士坦丁大帝主持的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可能在会议上带头谴责阿里乌。一些传说说他与阿里乌在会上发生肢体冲突。 圣尼古拉被封圣的时间可能相当早。在查士丁尼一世(527年–565年在位)统治东罗马帝国时期,君士坦丁堡就建起了一座以圣尼古拉命名的教堂。 圣尼古拉在世界各地受到纪念。东正教会尤其重视对他的纪念。在东欧国家和比利时,圣尼古拉是水手、商人、弓箭手、儿童和学生的主保圣人。他也是俄罗斯的主保圣人之一,以及巴兰基亚(在哥伦比亚)、巴里、阿姆斯特丹和拜特贾拉(在巴勒斯坦)等城市的主保圣人。 全世界有许多教堂是以圣尼古拉的名字命名的。.

新!!: 主教和圣尼古拉 · 查看更多 »

圣希多尼乌斯·阿波黎纳里斯

圣希多尼乌斯·阿波黎纳里斯(Sidonius Apollinaris),()。古罗马末期的诗人,外交家,主教。出生于今法国里昂,早年显贵,后进入仕途。西哥特人入侵时,他曾被囚禁,后被释放。他的作品反映了古罗马崩溃前夜与中世纪初期的西欧状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新!!: 主教和圣希多尼乌斯·阿波黎纳里斯 · 查看更多 »

圣帕特里克

圣帕特--里克(St.;Sanctus Patricius;Naomh Pádraig;Sant Patrig;约386年–461年),又譯為聖博--德或聖派翠--克,天主教译为圣巴特利爵,是5世纪爱尔兰的基督教传教士与主教,他将基督教信仰带到爱尔兰,爱尔兰也从此走出了蛮荒时代。他被称为「爱尔兰使徒」和爱尔兰的主保圣人。每年3月17日的圣帕特里克节是纪念他逝世的日子,也成为庆祝爱尔兰文化的节日。.

新!!: 主教和圣帕特里克 · 查看更多 »

圣帕特里克节

圣帕特里克节(Saint Patrick's Day),或稱為聖巴德利爵紀念日(Lá Fhéile Pádraig),是纪念爱尔兰的主保聖人,聖博德主教(约385–461年)的节日,在每年3月17日举行。 公元432年,圣帕特里克受教皇派遣前往爱尔兰劝说爱尔兰人改信基督教。圣帕特里克从威克洛上岸后,当地愤怒的非基督徒企图用石头将他砸死。圣帕特里克临危不惧,当即摘下一棵三叶苜蓿,形象地阐明了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教义。他雄辩的演说使爱尔兰人深受感动,接受了圣帕特里克主施的隆重洗礼。461年3月17日,圣帕特里克逝世,爱尔兰人为了纪念他,将这一天定为圣帕特里克节。 这一节日5世纪末期起源于爱尔兰,这一天后来成为爱尔兰人的国庆节,同时也是北爱尔兰的银行休假日与爱尔兰共和国、蒙特塞拉特和加拿大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省的法定节假日。在加拿大其他地区、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和新西兰,圣帕特里克节虽然广为庆祝,但不是法定的节假日。.

新!!: 主教和圣帕特里克节 · 查看更多 »

圣依西多禄

圣依西多禄(San Isidro or San Isidoro de Sevilla,Isidorus Hispalensis,)是西班牙6世纪末7世纪初的教会圣人,神学家。 依西多禄生于西班牙地中海沿岸城市卡塔赫纳,两个哥哥皆为主教。他曾长期担任塞维亚總主教,劝化西哥德人归化天主教。著有20卷的类百科全书《词源》,历史学著作《哥德族历史》,自然科学著作《天文学》、《自然地理》等许多作品。636年,逝世于塞维亚。1722年被封为教會圣师。.

新!!: 主教和圣依西多禄 · 查看更多 »

圣职者

圣职人员,又称神职人员,指在宗教机构中,担任宗教性职务的人员。大多數宗教都有圣职人员,虽然名称各异。而在某些宗教的某些教派,更對指定一定職級以上需要出家。.

新!!: 主教和圣职者 · 查看更多 »

圣马可圣公会座堂 (明尼阿波利斯)

圣马可圣公会座堂(Saint Mark's Episcopal Cathedral)位于明尼阿波利斯亨内平大道,俯瞰罗林公园,是圣公会明尼苏达教区的两座主教座堂之一。.

新!!: 主教和圣马可圣公会座堂 (明尼阿波利斯) · 查看更多 »

圣诞节

聖誕節是基督教用來紀念耶稣降生的节日,西方基督教通常將此節日定於12月25日。不認同耶穌為聖人或是為了政治正確的族群則稱之耶誕節(意為耶穌誕辰日)。作為基督教禮儀年曆的重要節日,教會透過將臨期或降臨期來準備,並以與延續慶祝。聖誕節也是許多國家和地區、尤其是西方國家等以基督教文化為主流之地區的公共假日;在教會以外的場合,聖誕節已轉化成一種民俗節日,並常與日期相近的公曆新年合稱「」。 由於耶穌的誕生日期無法確定,聖經上也無相關記載,所以在學術上認為聖誕節是以圣母领报的日期來推算,或是在基督教發展初期將古羅馬的農神節轉化而來,當時社會上(如古羅馬的冬至)以該節日慶祝日照時間由短變長。西方教會在發展初期至4世紀前中期開始將聖誕節定在12月25日,東方正教會稍晚以儒略曆定於1月7日,亞美尼亞教會則定在1月6日或1月19日。 在基督教國家,聖誕節同時兼具宗教節日與文化節慶的雙重功能,除了參與教會儀式與活動外,家戶、行號與街頭上也可見相關佈置,更是重要的商業活動時令;而過聖誕節的習慣,亦隨著近代西方國家的影響力而擴展到全世界。但在基督教並非主流的地區(如東亞),除了當地的教會團體外,聖誕節經常與消費活動掛鉤,且如同西方國家的「聖誕與新年季」與公曆新年結合,過節時間拉長到數週,成為全年重要的購物季之一。.

新!!: 主教和圣诞节 · 查看更多 »

圣诞老人

圣诞老人或稱耶誕老人(Santa Claus、Saint Nicholas、Father Christmas,或簡稱Santa),西方文化中虚构的一位人物,在聖誕節前夕會發送禮物。原型为罗马帝国时期米拉城的主教圣尼古拉。此人慷慨大方,经常给儿童送礼物。.

新!!: 主教和圣诞老人 · 查看更多 »

圣若瑟主教座堂 (天津)

天津圣若瑟主教座堂始称圣味增爵堂和法国教堂,后因其所处地区又称为天主教西开总堂、西开教堂和老西开教堂,建于1913年,坐落在原天津法租界的教堂前街(今和平区西宁道11号),该建筑目前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天津圣若瑟主教座堂是目前天津市乃至华北最大的罗马式建筑,也是天主教天津教区的主教座堂。.

新!!: 主教和圣若瑟主教座堂 (天津) · 查看更多 »

圣母圣心会

圣母圣心会(Congregatio Immaculati Cordis Mariae;Congrégation du Coeur Immaculé de Marie;Congregatie van het Onbevlekte Hart van Maria),简称C.I.C.M.,俗称“斯格脱神父”(Scheut Fathers),是起源于比利时的一个国际性天主教传教修会。1862年由南怀义(小南怀仁,Theofiel Verbist,1823年-1868年)神父创立于布鲁塞尔郊外的斯格脱(Scheut)。该会在中国、蒙古、菲律宾和比属刚果传教。 1865年,南怀义率首批该会的韩默理等4名不顾一切热切献身于传教使命的传教士到达内蒙古长城外侧的西湾子村(后来发展成河北省崇礼县城),从遣使会手中接管了蒙古代牧区。虽然3年后,1868年2月23日,南怀义在前往热河滦平县的老虎沟的途中感染斑疹伤寒病故。创立不久的传教会失去了刚进入中年的创始人,似乎前途非常渺茫,但生存下来的人在草原上坚持了下来,并且他们的事迹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圣母圣心会的传教队伍。此后他们陆续在塞外开辟了7个教区:西湾子教区、绥远教区(主教座堂位于二十四顷地,1924年迁往归化城,即今呼和浩特)、热河教区、宁夏教区(包括后来陕北的三边地带,主教座堂位于三盛公,即今磴口县)、大同教区、集宁教区(主教座堂位于玫瑰营)和赤峰教区。他们经常买进大片土地,吸引内地的汉人迁来耕种,建立教堂,购买出租土地。 此外,甘肃和新疆也是由圣母圣心会开辟的教区。1878年,韩默理前往河西走廊,开辟了甘肃教区。1883年,3位圣母圣心会的会士经过3个月的长途跋涉,深入新疆伊犁,照顾因信仰被流放到那里去的教友。20世纪,甘肃和新疆的教务转交给圣言会负责。 在1900年7月發生的義和團運動中,绥远教区的韩默理主教被残忍的杀害。 到1955年最后一名会士离开中国时,圣母圣心会共有神职人员239人(先后来华的共有679位会士),教徒23.5万;创办中小学校960所,孤儿院、育婴堂19所,养老院1l所,诊疗所24处。该会还创办了比利时卢汶大学的中文系,培训来华的传教士。1956年,该会会士转移至台湾,在台中主持圣神修院及一些教堂。 2000年,世界各地有1,202位该会传教士,遍布于非洲、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及欧洲,在28个国家中生活和工作。亚洲:台湾、蒙古、香港、新加坡、菲律宾、印尼和日本;非洲:刚果、喀麦隆、赞比亚、塞内加尔和安哥拉;美洲: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国、危地马拉、巴西、墨西哥和美国;欧洲:比利时、荷兰、意大利、法国和德国。.

新!!: 主教和圣母圣心会 · 查看更多 »

圣水

在英国国教、东正教、旧天主教和罗马天主教中,圣水是被神父或主教祝圣过的水,用以洗礼或祝圣某人、某地或某物。 圣水被放置于洗礼台中,洗礼台则通常位于教堂的入口处(或是有单独的一间洗礼堂),以提醒人们洗礼是皈依基督教的最重要的仪式。 还有一种类似的容器叫做圣水钵,也常被置于入口处。天主教徒在进入教堂时要先以手指蘸圣水,于胸前划十字。星期天的彌撒仪式中有撒圣水的仪式 (拉丁语aspersion), 其历史可以上溯到九世纪。具体做法是将圣水掸酒器蘸入圣水盂中,然后洒向教众。另外,根据各个教派的不同习惯,圣水中有时会加盐。.

新!!: 主教和圣水 · 查看更多 »

圣扇

圣扇(英文flabellum,复数形式为flabella),在天主教礼仪中使用,是一把用金属,皮革,丝绸,羊皮或羽毛制成的扇子,旨在使圣体、基督的血和神父避开昆虫的侵扰, 以及表示尊敬。仪式中使用这类扇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一个例子是在图坦卡蒙墓中发现的。flabellum也是鲎(马蹄蟹)(剑尾目Xiphosura)第五腿上的扇形结构的名称。.

新!!: 主教和圣扇 · 查看更多 »

匈人帝國

匈人帝國(370年–469年)是匈人在欧洲建立的帝国,控制地區从中亚大草原到相当于如今的弗兰德尔;从多瑙河河谷到波罗的海海滨。其領土包括現今的德國大部分、中歐、巴爾幹和烏克蘭。它的西部和西南部和西羅馬帝國接壤,東南方與東羅馬帝國接壤,但是北部和東部邊界無法確定。453年阿提拉死亡後,在領導權和繼承權的鬥爭下,帝國開始解體;469年阿提拉的兒子鄧吉西克陣亡後,帝國最終滅亡。.

新!!: 主教和匈人帝國 · 查看更多 »

匈牙利天主教教区列表

羅馬天主教在匈牙利共設有五個教省(其中一個為東方禮教省),每個教省設一位總主教。這些教省進一步分為十個教區、五個總教區,由主教或總主教管理。這十五個教區和總教區成組匈牙利主教團。天主教在匈牙利設有以下教區:.

新!!: 主教和匈牙利天主教教区列表 · 查看更多 »

北美聖公會

北美聖公會(Anglican Church in North America,簡稱 ACNA)是從美國聖公會和加拿大聖公會脫離而建立的聖公宗教會 - 《教聲》第1739期 2009年7月5日 第八版,於2009年6月22日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貝德福聖雲仙座堂正式成立 現任主教長是前美國聖公會匹茲堡教區主教──勞勃.鄧肯(Robert Duncan)大主教,教省辦事處則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 Ambridge 市。.

新!!: 主教和北美聖公會 · 查看更多 »

刚恒毅

刚恒毅(Celso Benigno Luigi Costantini,)是義大利籍天主教枢机主教,為第一位驻华宗座代表、主徒会会祖,並曾擔任圣座傳信部的秘书长。他是改寫現代中國天主教發展的重要人物。.

新!!: 主教和刚恒毅 · 查看更多 »

利乌特普兰德

利乌特普兰德可以指:.

新!!: 主教和利乌特普兰德 · 查看更多 »

刺鳥

《刺鳥》(The Thorn Birds),1977年澳洲作家柯林·馬嘉露(Colleen McCullough)的小說,描述二十世紀初至中期,一片澳洲牧場的一家三代女性各自代代傳承的故事。以第二代女性梅姬‧柯立瑞與教區神父間的禁忌之戀為主軸。.

新!!: 主教和刺鳥 · 查看更多 »

刘和德

刘和德(Archbishop Victor Liu He-de, O.F.M.)圣名维多尔,天主教汉口总教区主教,未获中国政府承认。 1912年2月3日,刘和德出生在中国湖北省。1929年加入方济会,1936年晋升司铎。 1952年10月,汉口意大利籍总主教罗锦章被驱逐出境,刘和德任代理主教。1954年1月16日,刘和德被捕入狱。 刘和德在1984年接受秘密祝圣为汉口教区总主教。2001年12月10日,刘和德主教病逝,终年89岁。.

新!!: 主教和刘和德 · 查看更多 »

切萨雷·波吉亚

切萨雷·波吉亞(Cesare Borgia;César Borja,1475年9月13日或1476年4月-1507年3月11日),瓦倫提諾公爵,是位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軍官、貴族、政治人物和樞機;是教宗亞歷山大六世與情婦瓦諾莎·卡塔內之子。 切薩雷(Cesare,與古羅馬的--服者凱撒同名,意大利语发音为切薩雷)在加入教廷、晉身樞機以及弟弟喬凡尼逝於1498年以後,他成為教廷史上第一位在任內辭職的樞機。隨後其父將教宗國內的一部份領土分賜給他做領地。惟其父逝世後,他無法長久保有權勢和尊位。後來因故入獄並越獄後,他死於西班牙,死前經歷戰鬥。.

新!!: 主教和切萨雷·波吉亚 · 查看更多 »

嘉素

嘉素主教 (葡萄牙語﹕Dom. João de Casal,1641年 - 1735年9月20日),出生於葡萄牙維迪堡。於1690年至1735年期間擔任天主教澳門教區第三任主教。在任45年,為澳門教區歷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主教。.

新!!: 主教和嘉素 · 查看更多 »

嘉義市私立宏仁女子高級中學

嘉義市私立宏仁女子高級中學簡稱宏仁女中為一所位於臺灣嘉義市的私立女子完全中學。.

新!!: 主教和嘉義市私立宏仁女子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嘉諾撒培德書院

嘉諾撒培德書院(Pui Tak Canossian College),是由意大利嘉諾撒仁愛女修會創辦,為一香港天主教女子中學,創辦於1975年9月,是南區第二所合法女子中學。位於香港島南區的香港仔貝璐道200號。.

新!!: 主教和嘉諾撒培德書院 · 查看更多 »

嘉惠勞

嘉惠勞主教(D.

新!!: 主教和嘉惠勞 · 查看更多 »

喬瑟夫·巴特勒

喬瑟夫·巴特勒()是一位英國聖公會主教、神學家、護教家、以及哲學家。出生於柏克郡(現在的牛津郡)的灣堤居。由於父親是一位長老會的麻布衣商,他似乎理當成為長老會的神職人員。然而在1714年,二十二歲的他決定加入英國聖公會,並且到了牛津大學。歷經了幾次的調遷,他成為了多為富人居住的史丹霍普教區的牧師。 1736年,他四十四歲那年,在聖公會約克教區的大主教藍斯洛·布雷克本的建議下,被任命為英王喬治二世的妻子卡洛琳的專屬牧師長。兩年後升任布里斯托教區主教。1747年,傳出他拒絕晉升坎特布雷大主教的謠言,最後在1750年他來到了英格蘭東北的杜倫擔任主教。 他最為人所知的是他在1726年發表的「天然人性的十五篇講道」,以及1736年的「宗教、自然、以及外顯之類比」。後者在教會歷史上,是一部對抗自然神論觀點的重要護教著作。自然神論者主要受新興的自然科學觀察所影響,誤認為上帝在創造世界以後便退出舞台,與他所創造的宇宙不再有任何互動,而由自然科學定律來主宰世界。巴特勒護教學說主要在闡明:在神掌管萬有的宇宙觀裡,上帝透過《聖經》的啟示所顯明的原理,與透過自然科學的觀察所得到的原理,在使用類比的方法作一系列的研究之後,可以正當的結論出兩種原理背後的作者皆是上帝自己。他結合了許多對上帝信仰的信心的例子,概率性的論證來試圖說服自然神論者重新回到正統的信仰。他護教學說的論點也反映在20世紀護教家像是克利夫·史戴普·路易斯(魯益世,或C·S·路易斯),以及約翰·華威·蒙哥馬利等人的作品裡。「天然人性的十五篇講道」則被視為是對霍布斯的利己主義哲學思想提供了解答。這兩本書被他的支持者評價為倫理學、護教學、神學領域裡最有力、最具原創性的作品之一。他們當然是著眼於其論證的手法,因為就形式文筆而言並無優雅特出之處。 1752年,巴特勒在貝斯去世,得年六十歲。他的追隨者稱讚他是一位完美的人物,一個勤奮又有良知的牧者。雖然對文學沒有什麼特殊喜好,但是對於藝術,特別是建築,具有獨到的鑑賞力。按聖公會傳統6月16日為他的聖日。 Category:英国神学家 Category:聖公會主教.

新!!: 主教和喬瑟夫·巴特勒 · 查看更多 »

喬治·費茲傑羅

喬治·斐茲杰惹(George FitzGerald,)又譯喬治·菲茨--,全名喬治·弗朗西斯·斐茲杰惹(George Francis FitzGerald),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的愛爾蘭裔物理學家,都柏林三一學院教授。.

新!!: 主教和喬治·費茲傑羅 · 查看更多 »

單國璽

單國璽樞機(S.J.,),天主教會樞機,耶穌會會士,河北濮陽人;曾任天主教花蓮主教、高雄主教與新北徐匯中學校長、光啟社社長、輔仁大學董事長,也是輔仁大學榮譽博士。單國璽是第一位台灣教區獲教宗冊封為樞機主教者(第一位曾任職台灣而後於日本獲冊封為樞機主教的是里脇淺次郎、第一位任職台灣時獲冊封為樞機主教的是于斌),單國璽也是繼田耕莘、于斌後第三位中華民國籍樞機,為華人第六位獲得此榮銜者。 1975年,獲頒中華民國十大教育家,墓誌銘:「生於基督,活於基督,死於基督,永屬基督」。.

新!!: 主教和單國璽 · 查看更多 »

周士良

周士良(1914-1980.12.28),天主教耶穌會中國籍會士,北京天主教輔仁大學歷史系畢業,除文史外,尚精通音乐、音律。做過上海唐墓橋達義公學(現上海市唐镇中学)校長和上海教區龔品梅主教秘書。 精通拉丁语、法语等多種語文,從原文譯出《懺悔錄》(希波的奥古斯丁著)和《福音概論》(法國耶穌會士余卞Joseph Huby原著)、《舊約以色列民族史》(法國耶穌會士戴業勞Henri Daniel-Rops原著)、《江南傳教史》(法國耶穌會士高龍鞶原著)等書。 周神父譯《懺悔錄》1962年完成,1963年由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重印15次以上,印數多,流傳廣,希波的奧古斯丁引《武加大譯本》經文譯自拉丁文原文,惟譯名經編輯加工改用新教譯名。 Category:中国籍耶稣会士 Category:周姓.

新!!: 主教和周士良 · 查看更多 »

周礼堂

周礼堂(1852年—1891年),是清末上海房地产巨商。字莲塘,以字行,世称周莲塘。.

新!!: 主教和周礼堂 · 查看更多 »

周维道

周维道主教(O.F.M.,1905年5月1日-1983年2月14日),圣名安多尼,1905年5月1日出生于陕西省扶风县大营里村,1917年加入方济各会,1930年1月18日晋铎,1950年5月31日被教宗庇护十二世委任为陕西凤翔教区主教,同年10月1日于上海由教廷驻华公使黎培理总主教祝圣晋牧。1959年至1979年间被囚,1979年恢复其教区,即时重组凤翔修院。后祝圣不同教区主教3位,司铎50余,1980年周维道亲自祝圣了本教区的李镜峰神父为助理主教。周牧于1983年2月14日在凤翔病逝。 Z Z Z Z W Category:方濟各會.

新!!: 主教和周维道 · 查看更多 »

周阮郇瑤

周阮郇瑤(),台湾著名女传教士、基督教女学者。浙江宁波人,台湾首牧周聯華之妻。.

新!!: 主教和周阮郇瑤 · 查看更多 »

周济世

周濟世主教(Bishop Joseph Zhou Ji-shi,C.M.,),中国著名天主教人士。遣使会士。 1892年1月23日,周济世出生在中国河北省。1919年6月29日晋升为神父。1931年3月26日晋升为天主教保定教區首任中国籍主教,同年8月2日祝圣。 1946年中国天主教实行圣统制,4月11日,周济世正式升任保定教区主教。7月18日,周济世又升任天主教南昌教區總主教,是3位华人总主教(另兩位北平總主教田耕莘、南京總主教于斌)之一。他将主教府从九江迁至南昌松柏巷天主堂,原九江教区改称南昌總教區。 1949年以后,田耕莘和于斌都陸續前往台灣,周济世成为留在中国大陆品级最高的天主教神职人员。1950年代,周济世由于拒绝担任爱国会领袖而被捕,直到1972年去世,享年80岁。 Z Z J濟 Category: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革命罪罪犯.

新!!: 主教和周济世 · 查看更多 »

傅铁山

傅铁山()主教,圣名弥额尔,生於中国河北省清苑县谢庄,生前是中国天主教三自爱国教会自选自圣的天主教北京教区正权主教,曾任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新!!: 主教和傅铁山 · 查看更多 »

哥布林殺手

《哥布林殺手》(ゴブリンスレイヤー),是日本網路小說家蝸牛くも所創作的輕小說作品,插圖由神奈月昇繪畫,本為揭示版《やる夫スレ》(ascii art)圖文討論串所連載的互動式文章『このライトノベルがすごい!2017』蝸牛くも インタビュー p.98-101 ,原本並無出版計畫,後來在2016年經由SoftBank Creative出版書籍,同年2月宣佈漫畫化,由黑瀨浩介擔任作畫。 2017年2月,本作前傳「哥布林殺手外傳:Year One」小說與漫畫化的訊息被公開。漫畫版先於YOUNG GANGAN進行連載,小說版則在GANGAN ONLINE內的GANGAN GA發布。 本作獲選2017這本輕小說真厲害!新作部門第1位『このライトノベルがすごい!2017』宝島社 2016年11月24日発行 ISBN 978-4800263452、綜合部門第5位。 2018年2月,GA文庫宣布本作將要動畫化的消息,將由WHITE FOX公司負責製作。.

新!!: 主教和哥布林殺手 · 查看更多 »

哥德堡皇家艺术与科学院

哥德堡皇家艺术与科学院(Kungliga Vetenskaps- och Vitterhetssamhället i Göteborg )是1778年奉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之命而成立,是瑞典皇家藝術與科學院(KVVS)位於南部哥德堡的地方分院,也是17个团体之一。.

新!!: 主教和哥德堡皇家艺术与科学院 · 查看更多 »

儿童十字军

儿童十字军,即十字军中以少年儿童為主的民間十字軍,指的是发生在1212年,於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後的一系列历史事件或虚构传说,通常有以下几个元素构成:.

新!!: 主教和儿童十字军 · 查看更多 »

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Château de Versailles)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1682年至1789年是法国的王宫及政治中心。197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新!!: 主教和凡尔赛宫 · 查看更多 »

出家

因為宗教信仰而離開家庭,修行,獨居或者群居,守持戒律,通常是神職人員而稱出家人。 一般指佛教的僧侶、比丘、比丘尼、和尚、道姑,或道教全真派的道士,道姑;天主教的修士、修女;中國伊斯蘭教的戛迪林耶和庫布林耶。.

新!!: 主教和出家 · 查看更多 »

共治

共治(Collegiality),是一种存在于同僚之间的协作性关系。它也被用来特指罗马天主教会中主教们和教皇共同参与的协作施政。.

新!!: 主教和共治 · 查看更多 »

兖州天主圣神主教座堂

兖州天主圣神主教座堂原位于山东省兖州城内西南,是一座大型哥特式天主教堂。.

新!!: 主教和兖州天主圣神主教座堂 · 查看更多 »

克劳德·达让

克劳德·达让(Claude Dagens,),法国天主教会主教。生于法国波尔多,现任昂古莱姆主教。2008年,他当选法兰西学术院院士,继承2007年4月去世的历史学家勒内·雷蒙(René Rémond)空出的1号座椅。其当选的重要原因是前院士、枢机主教让-玛丽·吕斯第日(Jean-Marie Lustiger)2007年去世后,学院要延续院士中有神职人员的传统。.

新!!: 主教和克劳德·达让 · 查看更多 »

克呂尼修道院

克呂尼修道院(abbaye de Cluny),公元910年由敬虔者威廉(William the Pious)在法国勃艮第索恩-盧瓦爾省克呂尼建立的天主教修道院。克呂尼修道院发起了天主教改革运动克吕尼改革,并在其后的二百多年對天主教會有極大的影响。 修道主義在本質裡認為:可以藉著逃離世界、禁慾修行的方式使人減滅罪惡本性,達臻聖潔。公元九世紀,經過幾百年修道院運動的蓬勃發展後,漸受當時社會腐敗風氣影響,成為虛有行儀,卻缺乏真正敬虔信仰的誠實心靈,反成為罪惡與黑暗交易的孕育之所。 亞奎丹公爵敬虔者威廉有感於此一教會現象並不榮耀上帝之名,於910年在法國東部離馬肯(Mâcon)不遠之地的克呂尼(Cluny),建立了新的修道院,即為克呂尼修道院。克呂尼修道院嚴格執行禁慾院規,之後有許多同型態的修道運動興起,並有許多已存在的修院亦轉型效尤,蔚為克呂尼運動(Cluny movement)。其振衰起弊、革新教會腐敗風氣之舉,成為其後兩百年改善教會屬靈光景的助力。克呂尼隱修院為一自治修院,不受任何政府或主教的制裁,僅受教宗塞尔吉乌斯三世保護。遵守圣本篤會規外,以嚴峻態度堅持禁慾修道應有的規範。歷任院牧皆為才能拔萃、品格高超之有賢之士。如第一任院牧伯爾諾(Berno,910年-927年在任)、第二任院牧俄多(Odo,927年-942年在任)等。 修道主義的基礎方法、原則或許被一些新教人士認為與聖經道理有所偏差,但它的動機卻是真純的想回轉到上帝面前,堪稱當代屬靈覺醒先驅。興盛之期,統管二千多所修院。於克呂尼改革家遭逢黑暗期(1056-1073),爲「反對平信徒授衣禮」而奮鬥不懈的希爾得布蘭(Hildebrand)--教宗額我略七世,即深受克呂尼運動的革新理想啟迪。.

新!!: 主教和克呂尼修道院 · 查看更多 »

克里斯蒂安三世

克里斯蒂安三世(丹麦语:Christian III.,),丹麦和挪威国王(1534年-1559年在位)。.

新!!: 主教和克里斯蒂安三世 · 查看更多 »

克里斯蒂安二世

克里斯蒂安二世(丹麦语:Christian 2.,)丹麦和挪威国王(1513年—1523年);瑞典国王(1520年—1521年)。他是最后一个以卡尔马联合的形式统治丹麦、挪威和瑞典三国的国王。.

新!!: 主教和克里斯蒂安二世 · 查看更多 »

副主教

副主教是一個在施行主教制的教會內之行政職位,沒有治理權。.

新!!: 主教和副主教 · 查看更多 »

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

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英语:St John's College, Cambridge)是剑桥大学的一所学院。.

新!!: 主教和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 · 查看更多 »

剑桥大学国王学院

剑桥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Cambridge),又名英皇學院,始建于1441年,是剑桥大学的一所学院。.

新!!: 主教和剑桥大学国王学院 · 查看更多 »

剑桥七杰

剑桥七杰(The Cambridge Seven)指在1885年,决定成为去中国的传教士的7名剑桥大学学生.

新!!: 主教和剑桥七杰 · 查看更多 »

勳爵

勳爵是一種敬稱,主要用於翻譯英語中對有爵位的貴族的泛稱(Lord),也是對此類男性貴族的稱呼,和對某些封爵的兒子,及一些擁有相應身份但沒有爵位的人士的尊稱。此外也可用來翻譯其他語言中的相應稱呼。涵義類似中文的“爵爺”。.

新!!: 主教和勳爵 · 查看更多 »

国会议员

国会议员 (英文: Member of Parliament (MP) 或 Member of Congress),是指一個國家國會的議員,主要職責為代人民在國會發表意見,或質問官員、提出法案、參與表決等,依各國國會名稱的不同,國會議員也會有不同的名稱,稱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委員」(中华民国)等等,或如果其國會有分為两院制亦有「上議員」、「下議員」、「參議員」、「眾議員」等等稱呼。國會議員的任期在各国亦有不同,一般为二至六年。 以英國為例,古代議員是由貴族、主教或富豪所擔任,能參與投票選出議員的選民,受有財產限制,並非人人可投票。二十世紀後,通常是由人民經選舉產生的民意代表,但兩院制的英國上議院議員,依然不經民選而是由世襲的貴族與首相推薦產生。 中华民国最早的国会议员是1913年经选举而产生的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议员。.

新!!: 主教和国会议员 · 查看更多 »

四角帽

四角帽 (Biretta)是一種呈正方形、無沿、三邊有棱、有時頂攢叢毛的帽子。常見於天主教神職人員 (教宗另外戴絨帽)。另外聖公宗的聖品人亦採用之,也是海峽群島的律師傳統服飾的一部份。 在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後,四角帽出現的場合已經減少; 除了在天主教傳統主義的脫利騰彌撒主禮進台時用,目前多數作為主教一級大禮服的一部分。.

新!!: 主教和四角帽 · 查看更多 »

倫蒂尼恩

倫蒂尼恩(又譯倫丁尼姆、朗蒂尼亞姆;拉丁文:Londinium),又稱羅馬倫敦,公元約43年建於今倫敦市一帶的聚居地。有賴泰晤士河上的橋樑,倫蒂尼恩發展為道路樞紐和主港口,是羅馬帝國不列顛尼亞行省的重要商業中心,及至5世紀衰亡。 隨着1世紀中葉建城,早期倫蒂尼恩僅佔地1.4平方公里(0.5平方英里),相當於今日海德公園的範圍,其中一座山丘上駐有守兵。60、61年左右,布狄卡王后領導愛西尼部落起義,逼使守兵棄城,並將該處夷為平地。愛西尼部落於惠特靈大道戰役被擊敗後,倫蒂尼恩遂重建為羅馬的規劃城鎮,歷經十年才復甦。1世紀後期,倫蒂尼恩擴展迅速,不久便成為不列顛尼亞行省最大的城市。時值新世紀之交,倫蒂尼恩的人口攀升至60,000人,鐵定足以取代(Camulodunum;今高車士打)成為首府。2世紀期間,倫蒂尼恩獲得了空前的發展,其羅馬廣場(forum)及巴西利卡,是阿爾卑斯山以北最大型的建築群。羅馬帝國哈德良皇帝122年到訪這裏。考古發掘證實,一場大火幾乎摧毀了整座城,其後再度重建。2世紀後半葉,倫蒂尼恩的範圍和人口均萎縮。 倫蒂尼恩在羅馬時期餘下的光景中仍見重要,然而已大不如前。考古學家發現,城內大部分地區被黑土覆蓋了數個世紀。190至225年間,羅馬人於城中近陸處修築了防衛牆,是不列顛尼亞行省的最大建設之一,與哈德良長城及羅馬道路網絡齊名。倫敦城牆自此矗立了1,600年之久,粗略地劃定了古時倫敦市的邊界。.

新!!: 主教和倫蒂尼恩 · 查看更多 »

BIG MOM海賊團

BIG MOM海賊團(ビッグ・マム海賊団)是尾田榮一郎創作的日本漫畫《ONE PIECE》中著名的一個海賊團。.

新!!: 主教和BIG MOM海賊團 · 查看更多 »

皮漱石

漱石主教(Bishop Ignatius P'i Shu-shih,),原名皮金旭,圣名依纳爵,天主教奉天总教区总主教(中国官方建制中为天主教沈阳教区主教),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第一届、第二届主席。.

新!!: 主教和皮漱石 · 查看更多 »

的里雅斯特

里雅斯特(意大利语:Trieste;斯洛文尼亚语:Trst;德语:Triest),或譯的里雅斯德、的港。是意大利东北部靠近斯洛文尼亚边境的一个港口城市,位于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湾的最深處,也是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亚大区和的里雅斯特省的首府。人口为207,069人(2001年)。 在1372年到1918年間,的里雅斯特曾是神圣罗马帝国及奥匈帝国的一部分,因而这座城市虽然在地理上显然属于南欧,但在语言、文化方面却具有明显的中欧特色,与其他意大利城市有着明显的区别。尤其是在1867年到1918年期间,的里雅斯特作为奥匈帝国的主要出海口,曾是地中海沿岸一个繁荣的港口城市和音乐与文学的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匈帝国崩溃,的里雅斯特并入意大利,随之经济文化衰落下去。 現今的里雅斯特是邊界城市的代表。的里雅斯特的人口混合了鄰區的人種。的里雅斯特市區占优势的方言稱為的里雅斯特語(的里雅斯特語:Triestin,意大利语:Triestino),是威尼斯方言在当地的变种;而在紧邻市区的部分近郊,已经开始使用斯洛維尼亞語。義大利語以及斯洛維尼亞語都被認為是本地語言,而弗留利語以及克羅埃西亞語也有少數人使用,由於地理位置以及歷史緣故,在該城也有很多人使用德語。 的里雅斯特的經濟主要依賴港口貿易以及与邻近地区的商業交易,是意大利邮船公司(Lloyd Triestino)的发祥地。在冷戰時期,的里雅斯特因为地处东西方对抗前沿成為次要港口,但目前正在重振它昔日的商業影響力。在2006年的里雅斯特被選為義大利最適合居住的城市。 的里雅斯特的景点主要是众多奥匈帝國时代存留的新藝術以及新古典主義風格建築,以其明显的中欧特色在意大利众多城市中独树一帜。该市还拥有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和的里雅斯特大学。.

新!!: 主教和的里雅斯特 · 查看更多 »

皇冠

皇冠或王冠是世界許多地區君主或神頭上所載的權力與正統性的象徵物。中華文化圈各國的冕冠與之相似。.

新!!: 主教和皇冠 · 查看更多 »

石德懋

石德懋(Leon-Jean-Marie De Smedt,),圣母圣心会会士,天主教西湾子教区主教。 1881年12月3日,石德懋生于比利时佛蘭德地区的圣尼古拉,1899年17岁加入聖母聖心會,1905年7月16日晋升神父。 1916年石德懋受圣母圣心会派遣,来到西湾子傳教。1931年12月14日,教廷任命为西湾子代牧區宗座代牧,接替去世的蘭克複主教。1932年4月17日,在西灣子主教座堂接受祝圣。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石德懋等比利时传教士被日军关押在山东省潍县乐道院和北平集中营,直到1945年获释。1946年4月11日,羅馬教廷在中国建立聖統制,石德懋成为西湾子教区正权主教。不久国共内战爆发,西湾子成为内战前线,主教座堂毁于炮火,石德懋移居張家口。 1951年5月24日,石德懋主教为辅理主教张克兴举行祝圣仪式。1951年9月20日,石德懋主教和蓝宁神父以多项罪名被張家口軍管會逮捕,聖母軍同时遭取缔。1951年11月16日,石德懋在狱中去世,终年69岁。其他传教士此后均被驱逐。.

新!!: 主教和石德懋 · 查看更多 »

王学明

王學明主教(Bishop Francis Wang Xue-ming,)主教,圣名方济各,前天主教绥远总教区总主教。 1910年10月4日,王学明生于内蒙古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小淖村,1935年7月28日晋升神父。 1951年8月19日,教廷任命王学明为绥远总教区总主教,接替退休的穆清海主教,同年10月7日接受祝圣。 1997年2月10日,王学明主教去世,终年86岁。.

新!!: 主教和王学明 · 查看更多 »

王宠林

王宠林(圣名赖孟多(Raymond),),天主教赵县教区主教。 王宠林出生于河北省宁晋县世代信仰天主教的家庭,于1950年毕业于北京文声大修院,受祝圣为司铎,1958年入狱,1979年获释,1983年3月9日秘密祝圣为赵县教区主教http://www.ucanews.com/2010/02/02/zhaoxian-bishop-wang-dies-aged-88。1998年,中国大陆政府认可他为邢台教区主教,居住宁晋县边村圣味增爵主教座堂。 2006年王宠林主教退休。2010年2月2日,王宠林主教因脑溢血去世,终年88岁。.

新!!: 主教和王宠林 · 查看更多 »

王神荫

王神荫()是中华圣公会山东教区第四任主教(1955年-1958年),中国聖樂史學家,著有《中國讚美詩發展概況》、《圣诗典考》、《讚美詩(新編)史話》。 1915年,王神荫出生于中国福建古田的基督教家庭。1933年毕业于福州圣公会三一中學。1937年毕业于济南齐鲁大学教育系。1939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神学院。1948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文学硕士。曾任开封真理堂和三一座堂牧师。1950年以后领导了济南市三自爱国运动,1953年任中华圣公会山东教区主教。1980年后担任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1997年在济南去世。.

新!!: 主教和王神荫 · 查看更多 »

王爵

王爵是君主制下的一种爵位,一般地位僅次於整個國家的君主,高於公爵。中国近代最高等级的王爵称为亲王,因此“亲王”也用来翻译西方君主制国家相应的爵位。王爵和作为君主称号的“王”有所不同,前者是君主授予的爵位,而后者是一国的君主。.

新!!: 主教和王爵 · 查看更多 »

王际唐

王际唐,1843年至1909年,晚晴英国圣公会知名在华传教士,是英国圣公会最早华人牧师之一。教名有光,世称王有光。.

新!!: 主教和王际唐 · 查看更多 »

王治平 (會督)

王治平博士,字化清,祖籍中國浙江紹興,1878年出生於北京,1930年春選為衛理公會首位華人會督,1964年病逝。.

新!!: 主教和王治平 (會督) · 查看更多 »

王木铎

王木鐸主教(Bishop Peter Wang Mu-to,),圣名伯多禄,天主教宣化教区主教(1948 年— 1955年)。 1904年,王木铎生于中国直隸省滹沱店,1929年毕业于北京文声学院,在担任宣化小修院教员十年之后,担任西合营和南屯本堂神父,1946年又任宣化大修院教员,1947年任宣化副主教。由于张润波主教因健康原因辞职,1948年1月8日教廷任命王木铎为天主教宣化教区主教,1948年3月7日由北京总主教田耕莘樞機祝圣。1951年12月15日因拒绝脱离天主教会圣统制而被捕入狱。1959年10月3日在狱中去世(55岁)。.

新!!: 主教和王木铎 · 查看更多 »

王文成

王文成(),圣名保禄,为天主教顺庆教区首任主教(1929年-1961年)。.

新!!: 主教和王文成 · 查看更多 »

王愈榮

王愈荣(Joseph Wang Yu-jung:),江苏丹阳人,罗马天主教主教,曾任天主教台中教區主教及衛道中學、靜宜大學、輔仁大學董事長。.

新!!: 主教和王愈榮 · 查看更多 »

火葬

火葬俗称“火化”、“熟葬”或“焚尸”,是一種處理屍體的方式,具體而言是以矯形的方式把屍體燒成灰烬,然後安置在容器中、埋於土中、撒於水中或空中,甚至以火箭射上太空 2007-04-29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殷亮。 印度教、佛教盛行火葬,儒家、伊斯蘭教和基督宗教則盛行土葬。自從二十世紀開始,火葬在世界各地得到提倡,以節約日益紧张的耕地。中國大陸為47.1%(2015年),美國為26%,韓國為74%,日本為99.85%(2008年),台灣為95.65%(2015年),瑞典及丹麥火化率皆達75%,英國為72.45%,紐西蘭70%,澳洲則為65%。.

新!!: 主教和火葬 · 查看更多 »

灰衣忏悔者小堂

阿维尼翁的灰衣忏悔者小堂(Chapelle des Pénitents Gris)据说是由法国国王路易八世创立于1226年9月14日。在阿维尼翁之围末期,在索格河河岸不断有赎罪游行,赤着脚,裹着袋子,跪在圣十字小堂。 实际上更可能是法国国王呼吁阿维尼翁主教伯多禄三世采取的行动,教友们跟着他,赤着脚,裹着袋子,作为赎罪的标志。他们被称为“灰衣忏悔者。”Jean-Paul Clébert,p.

新!!: 主教和灰衣忏悔者小堂 · 查看更多 »

班贝格

班伯格(Bamberg),也译作班--堡、班贝克或巴姆--贝格,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直辖市,位于巴伐利亚北部,隶属于上弗兰肯行政区,也是班贝格县的首府。班贝格是一座大学城和行政城市,是天主教班贝格总教区的驻地,也是上弗兰肯地区的重要中心。班貝格老城是德国最大的一座未受战争毁坏的历史城区,1993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班贝格还以多种特产啤酒而出名。.

新!!: 主教和班贝格 · 查看更多 »

現存教宗塚墓列表

教宗(或譯教皇)是羅馬主教與羅馬天主教會的領袖。現存約100座教宗塚墓,象徵紀念自聖彼得至聖若望·保祿二世,不到一半人數的已故教宗(共264位)。.

新!!: 主教和現存教宗塚墓列表 · 查看更多 »

督主教

督主教(Exarch)是種在東方禮儀教會,如東方正教會及東儀天主教會,常見的神職人員職銜。意指代表某位宗主教管理某個地區的主教,在某些情況下則是管理數個教區但尚未足以成為宗主教的主教頭銜。而在東儀天主教會,此一職稱常常等同於宗座代牧一職 ,但除了代表教宗外,也有代表特定東儀天主教宗主教或是大總主教者,負責代表上述三者管理一個尚未足以成為教區的地方教會,值得注意的是此職在東儀天主教不一定是由主教品神職人員擔任。.

新!!: 主教和督主教 · 查看更多 »

神學

學(Θεολογια,theologia,Theology)一詞,廣泛指稱所有對神(上帝)這個主題展開的研究或學說。神學一詞的希臘文Θεολογια是由Θεος(即「神」)和λογος(即「道/話語/學說」)兩個字組合,字面上便有建立人類對上帝正確認識的學說之意。為宗教研究的一個領域。 在羅馬的君士坦丁與狄奧多西崇信基督教以後,在歐洲,神學多被用以指稱基督教神學,但在基督教神學之外,還有伊斯蘭教神學、猶太教神學等神學體系。有些科學理論家和人文主義代表由於神學受到認信傳統所規限而拒絕神學,並且主张公立大學不應該有神學系的設置。.

新!!: 主教和神學 · 查看更多 »

祁羅沙

祁羅沙主教(D. Alexandre da Silva Pedrosa Guimarães)是第7任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教,是葡萄牙人。 1772年被選為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教,1774年到澳門就職。他一生敵視耶穌會會士,曾上書乾隆,極盡詆毀耶穌會會士的能事。1778年求政府驅逐法籍傳教士不果。1780年奉召回歐洲述職,留在葡萄牙不返。1782年辭職後死於葡萄牙。 Category:澳門天主教徒.

新!!: 主教和祁羅沙 · 查看更多 »

祝聖

祝聖(ἁγιασμός,consecration),基督教神學術語,是一種宗教儀式。天主教稱為祝聖,聖公會稱為聖別,正教會稱為成聖。在授與聖職時,如任命主教時,會進行祝聖儀式。.

新!!: 主教和祝聖 · 查看更多 »

祭司

祭司,依信仰或神職層級而有不同的稱呼,如祭師、司祭等,是指在宗教活动或祭祀活动中,为了祭拜或崇敬所信仰的神,主持祭典,在祭坛上为共祭或主祭的神职人员。祭司在早期社会中已经出现(如巫覡宗敎)。根据不同的信仰,祭司被认为具有程度不同的神圣性。在羅馬天主教中祭司(司铎)除了要主持彌撒及婚禮外,為垂危者禱告、告解甚至驅魔也是祭司的職務,或协助主教管理教务。祭司(司铎)通常也是一个教堂的负责人。.

新!!: 主教和祭司 · 查看更多 »

祭巾

祭巾是中国天主教历史上采用过的一种中国式样的宗教冠帽。翟凤玲,利类思《弥撒经典》翻译始末,辅仁大学神学论集1999年第120号.

新!!: 主教和祭巾 · 查看更多 »

秘法家

一幅古典的“秘法家(mystagogue)”藝術描寫圖解。 請注意,為了防止翻譯過程中原意流失,本條目涉及到有關文獻引用將采取保留譯文與原文兩部分以供參照。 一位秘法家(mystagogue,字彙源出於μυσταγωγός,希臘文拉丁轉寫:mystagogos,英譯的意思是“person who initiates into mysteries”;中譯則為“讓入教者進入秘儀或者是秘密宗教的人士”)是倡導著讓他人(入教者)進入神秘信仰人,並且是了解著信仰體系之中的教育家或人士,所以他還传授著深奧秘密給予新入教的教徒。正因為如此,對於mystagogue(秘法家)在英文中有另一個尊稱的字彙是hierophant(中譯為:),在塔羅牌22張大秘儀中的第五張牌出現的人物與牌底下是註明著Hierophant這一字彙,而且在中文塔羅牌術語裡這Hierophant是被翻譯為“教皇”的。 在古代的秘密宗教之中,一位秘法家將會負責引導一名入教者進入秘密宗教的秘密教義和儀式之中。這入教者通常都是被蒙上眼睛的,並且秘法家會照字面地(literally)“引導”著他進入神聖的空間。 在早期的基督教教會裡,這個同樣的概念被用來描述主教的角色,主教角色是負責見證著慕道友(catechumens)准備好正當地進行洗禮。秘法家的訓誡(homilies),或者是(homilies)這都是與教會的聖禮一起施予給信眾的,是在為教會全體成員準備的最後階段給予的。有些時候這些秘法家的教導是不會給予的,必須直到在慕道友受洗之後才有資格領受。這些秘法家的著作最有名的是(St.

新!!: 主教和秘法家 · 查看更多 »

科隆總主教

科隆總主教是天主教科隆總教區的正權主教。在1356至1801年,同時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帝侯,因而科隆總教區當時又被稱為「科隆選侯國」。 至今为止,科隆的主教和總主教共有94位。现任科隆總主教为莱内·玛利亚·沃尔基。.

新!!: 主教和科隆總主教 · 查看更多 »

科英布拉旧主教座堂

科英布拉旧主教座堂(Sé Velha de Coimbra)是自收复失地运动以来葡萄牙唯一保存完好的罗曼式主教座堂(波尔图、布拉加和里斯本的主教座堂后来都经过改建),兴建于1139年奥里基战役之后,葡萄牙伯爵阿方索·恩里克斯宣布为葡萄牙国王,定都科英布拉。第一任科英布拉伯爵大卫安葬在此主教座堂。.

新!!: 主教和科英布拉旧主教座堂 · 查看更多 »

科普特禮天主教會

科普特禮天主教會(Coptic Catholic Church;الكنيسة القبطية الكاثوليكية)是一個與羅馬教宗共融的屬於亞歷山大禮儀式傳統的個別教會,易言之是承認天主教教宗權威的科普特禮儀教會。以歷史而言他們是亞歷山大科普特正教會的分支,是東儀天主教會的23個成員之一。該教會完全與羅馬天主教共融,易言之他們承認羅馬教宗的領袖地位。現在它的信徒主要分布在埃及。 科普特禮天主教會由天主教科普特禮宗主教為首領,同時身兼科普特禮天主教亞歷山大教區正權主教。現任的科普特禮宗主教為易卜拉希姆·伊薩克·西德拉克,宗主教座堂為位於開羅郊區納賽爾城的埃及聖母堂。.

新!!: 主教和科普特禮天主教會 · 查看更多 »

立教大學

立教大學(),是一所位於日本東京都豐島區西池袋的基督教私立大學,創立於1922年。簡稱立教、立大。前身可追溯到1874年由美國聖公會威廉斯主教於築地創辦的英語塾立教學校。 該校是東京都「难关私大」(非常難考的私立大學)MARCH與東京六大學棒球聯盟之一。.

新!!: 主教和立教大學 · 查看更多 »

第三次拉特朗公會議

第三次拉特朗大公會議,又譯作第三次拉特朗大公會議、第三次拉特蘭會議(英文:The Third Council of the Lateran),於1179年三月召開的第十一次大公會議,由教宗亞歷山大三世主持,共有302位主教參與。 Category:基督教會議 Category:大公會議.

新!!: 主教和第三次拉特朗公會議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

一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是於公元381年在君士坦丁堡舉行的第二次基督教大公會議。此會議繼續討論聖父(即天父)及聖子(即耶穌)本質的教義。結果,此大公會議修訂了《尼西亞信經》的內容,做並獲得一致通過。進一步奠下三位一體的神学教義。.

新!!: 主教和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尼西亞公會議

二次尼西亞公會議(或稱第二尼西亞會議),是於公元787年在尼西亞召開的基督教大公會議。這會議是基督教歷史上第七次的世界性主教會議。此會議主要討論聖像崇拜問題,現今一些基督教會的教義,是此會議的結果。此會議在對聖像敬禮的傳統奠下了重要根基。現今的东正教与拜占庭礼天主教,於每年四旬期第一主日舉行的「正統信仰凱旋節日」,便是為慶祝聖像畫像納為正統教義的日子。.

新!!: 主教和第二次尼西亞公會議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

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Concilium Œcumenicum Vaticanum Secundum),簡稱梵二大公會議、梵二會議、梵二,又稱紐曼會議,是天主教會第21次大公會議,也是距今最近召開的一次大公會議,於1962年10月11日由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召開,1965年9月14日由次任教宗保祿六世結束。 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是天主教會歷史上第21次大公会议。起初,人們以為它是第一次梵蒂岡大公會議的續會,但後来羅馬教廷作出了澄清了:它將是另一次新的大公會議,取名“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 。 在1959年6月29日所颁布的《忝登伯鐸寶座》通谕中,教宗若望二十三世指出此次大公會議的目標將會是:「發揚聖道、整頓教化、革新纪律」。 本次會議最其重要的結果,即是認同被傳教國之傳統可以與天主教、基督教相容,且可以互相援引,令使爭議三百多年的中國禮儀之爭畫下句點,並且將所謂的《利瑪竇規矩》予以尊重。.

新!!: 主教和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 · 查看更多 »

米蘭

米蘭(Milano)是歐洲國家義大利的西北方大城,也是米蘭省的省會和倫巴第大區的首府,位於義大利人口最密集和發展程度最高的倫巴第平原上。它是歐洲南方的重要交通要點,歷史相當悠久,以觀光、時尚與建築景觀聞名於世。米蘭市区目前有182萬居民,其都会区超过800万人是歐洲三大都會區之一。總面積約有1,982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超過2,000人居住。目前米蘭市長為Giuseppe Sala。 市区生產總值占義大利國內生產總值的4.8%,這個地區也被稱為藍香蕉(Blue Banana),是歐洲人口最密集與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米蘭最初被凱爾特人當中的因蘇布雷人(Insubres)稱為Medhlan。後來羅馬人在西元前222年征服該地後,稱它為Mediolanum。米蘭因此成為羅馬帝國最繁榮的地區之一,並在286年至402年成為西羅馬帝國的首都。米蘭在中世紀時期則被稱為Mailand,德語目前依然使用這個名字,它來自於凱爾特語的Mid-lan,意為“平原中心”。拿破崙於1796年佔領米蘭,並於1805年將米蘭當作義大利王國的首都。米蘭隨後成為受到奧地利帝國所控制的倫巴第-威尼西亞王國首都,並於1859年成為薩丁尼亞王國的一部份,逐漸隸屬於義大利王國。 米蘭是一個國際性及國際化的城市,有15.2%的人口出生於國外。這個城市依然是歐洲主要的運輸和工業中心,米蘭是歐洲聯盟當中第10重要的商業和金融中心(2009年).

新!!: 主教和米蘭 · 查看更多 »

米里哀主教

查理·佛朗索瓦·卞福汝·米里哀主教(Bishop Charles-François-Bienvenu Myriel),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創作的小說《悲慘世界》中的虛構角色。性格善良仁慈,樂於幫助下階層的窮苦人民,於1806年起就任法國迪涅主教。苦役犯尚萬強受到他的感化而得以改邪歸正。.

新!!: 主教和米里哀主教 · 查看更多 »

米格爾·塞爾韋特

米格爾·塞爾韋特(Miguel Servet;拉丁文:Michael Servetus,),全名米格爾·塞爾韋特-科內薩(Miguel Serveto y Conesa),外号Revés,别名米格爾·德比利亞努埃瓦(Miguel de Villanueva)或米歇爾·德維爾納夫(Michel de Villeneuve)。阿拉貢王國(今西班牙阿拉貢自治區)神學家、醫生和人文學家,也是欧洲第一位描述肺循环的学者。 他的興趣包括天文學、氣象學、地理學和法學,以及聖經、數學、解剖學和藥物學的研究。他因对以上多个领域的贡献而闻名,尤其是其中的藥物學和神學。 他参与了新教改革,后期因為反对三位一体论,同时被天主教和新教控以异端之名。最後被新教加尔文派的日内瓦理事会以异端的名义火刑烧死。.

新!!: 主教和米格爾·塞爾韋特 · 查看更多 »

米拉 (土耳其)

米拉(土耳其语:Myra)土耳其历史上的古城;现名代姆雷。位于今土耳其安塔利亚省境内。 古罗马地理学家斯特拉波在其著作中最早提到米拉,说她是吕基亚(安纳托利亚一地区,后成为罗马帝国的行省)的一个大城。该城居住的主要是希腊移民,他们崇拜阿耳忒弥斯。当地的原住民是吕基亚人,他们约在前1世纪被希腊人取代了。希腊-罗马时代的遗迹大多被河流带来的泥沙冲积所掩盖,只有卫城等少数建筑得到发掘。1840年,欧洲旅行家查尔斯·费劳斯在古城附近的峭壁上发现了两座古吕基亚人开凿的石墓。 米拉在公元初曾是小亚细亚的大城市。使徒圣保罗曾在该城的港口换乘船舶。狄奥多西二世皇帝在位时期(408年~450年),米拉成为东罗马帝国吕基亚省的首府。809年,米拉被阿拉伯人攻占,从此走向衰落。阿历克塞一世皇帝(1081年~1118年在位)曾将该城从突厥人手中夺回,但随着拜占庭本身的衰微,米拉终于成为穆斯林的地盘。 米拉是著名的基督教圣人圣尼古拉担任主教的城市。当地现存的圣尼古拉教堂大约建于8世纪。1863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下令重修该教堂,但最终未能完工。1963年起,对该教堂进行了考古发掘。.

新!!: 主教和米拉 (土耳其) · 查看更多 »

粵華中學

粵華中學(Colégio Yuet Wah、Yuet Wah College),為澳門其中一所歷史悠久的中學,分為粵華中文中學及粵華英文中學。學校位於得勝馬路,現由天主教的鮑思高慈幼會辦學。由2001年學年起,粵華中學和陳瑞琪永援分校以及鮑思高粵華小學三所學校由幼稚園到小學及到中學的一條龍互屬關係。.

新!!: 主教和粵華中學 · 查看更多 »

粉嶺聖若瑟堂

天主教粉嶺聖若瑟堂(英語:St.

新!!: 主教和粉嶺聖若瑟堂 · 查看更多 »

索夫龍·斯特凡·穆德里

索夫龍·斯特凡·穆德里(,1923年11月27日-2014年10月31日)是烏克蘭希臘禮天主教會主教。.

新!!: 主教和索夫龍·斯特凡·穆德里 · 查看更多 »

索克拉蒂斯

索克拉蒂斯(Socrates of Constantinople),(),拜占庭教会历史学家和法律顾问,首位撰写教会史的信徒。他的作品《教会史》反映了公元4至5世纪基督教的发展,具有重大文献价值,此书引证浩繁,为中世纪拉丁教会提供了有关早期基督教的重要情况。此书第二版传世,分7卷,记述了这一时期的宗教及世俗史。每卷以每位东罗马帝国君主在位时间对应,自君士坦丁大帝(公元324年至公元337年在位)止于狄奥多西二世(公元408年至公元450年在位)。收有4世纪历史学家伏西比乌斯所著的主要内容,他直接引用前人资料,会议决议以及有关皇帝、主教书信加以综合整理,客观地夹叙夹议,同时他还使用了经历者所提供的材料。.

新!!: 主教和索克拉蒂斯 · 查看更多 »

紫水晶

紫水晶(amethyst),也称作紫石英,是水晶的一种紫罗兰色变体,通常用作宝石。其名称来自于古希腊语的 ἀ a- (“不”)和 μέθυστος methustos(“醉”),因为相信紫水晶可以保护其主人不醉,古希腊人佩戴紫水晶并且使用紫水晶制造酒器。它是水晶的一种,是一种半珍贵宝石,也是二月的传统诞生石。.

新!!: 主教和紫水晶 · 查看更多 »

約翰·朗頓·唐

約翰·朗頓·唐(John Langdon Haydon Down,),英國醫生,以首次描述唐氏綜合症的病理而聞名。.

新!!: 主教和約翰·朗頓·唐 · 查看更多 »

紀隆

紀隆(Bishop Laurent Guillon, M.E.P.),天主教满洲宗座代牧区和南满宗座代牧区主教,在义和团事变中遇难。 1854年11月8日,紀隆出生在法国Chindrieux,1873年,18岁入巴黎外方传教会(La Société des Missions Etrangères)。1877年9月23日,22岁晋升神甫。1889年12月28日(35岁)由教廷任命为滿州教区第四任宗座代牧,1890年5月25日祝圣 。1892年,纪隆将主教府由营口迁至盛京,将南关耶稣圣心堂定为主教座堂。1898年5月10日,滿州宗座代牧区分为南滿和北满2个宗座代牧区,紀隆任南滿宗座代牧,留在盛京。 1900年7月2日,义和团和清军联合进攻主教座堂,紀隆主教、7名中外神父以及400名教徒均烧死在教堂内,紀隆卒年45岁。.

新!!: 主教和紀隆 · 查看更多 »

維多·麥克勞倫

維多·麥克勞倫(Victor Andrew de Bier Everleigh McLaglen,)英國演員、拳擊手,曾獲得1935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他在好莱坞星光大道拥有一颗自己的星形徽章。.

新!!: 主教和維多·麥克勞倫 · 查看更多 »

維多利亞主教

維多利亞主教(當時稱維多利亞會督)(Bishop of Victoria, Hong Kong)是聖公會維多利亞教區的主教,管轄香港、中國和日本的約20000位聖公會會友。維多利亞主教的府邸和辦公室是香港中環會督府。隨着中國共產黨在內戰勝利,維多利亞教區改組成聖公會港澳教區,維多利亞主教的職位在1951年撤銷。最後一任維多利亞主教何明華會督擔任首任聖公會港澳教區主教。.

新!!: 主教和維多利亞主教 · 查看更多 »

總主教

总主教,也翻譯為大主教,是基督教传统教会的一种高階聖職人員,根据天主教及聖公會的制度,数个教区组成一个教省,其中會設有一個總教區,總教區的正權主教則稱為總主教;而教省總主教在省属教区中有某些权限。通常兼任省屬教區主教組成的主教團團長。不過這一職銜在聖秩聖事三階級的分類上和一般的主教是同等的。頭銜簡稱為『abp.』.

新!!: 主教和總主教 · 查看更多 »

總鐸區

總鐸區(Deanery)是天主教及英格蘭聖公會教會行政層級,由多個堂區所構成。另外在總鐸區中另會選出一名神職人員擔任總鐸。.

新!!: 主教和總鐸區 · 查看更多 »

约翰一世 (君士坦丁堡大主教)

金口聖若望(Ιωάννης Χρυσόστομος,,,或译约翰一世),正教會的君士坦丁堡大主教,重要的基督徒早期教父。若望一世以其出色的演讲与雄辩能力,對當政者與教會內部的譴責、與嚴格的苦行而聞名於世。後世人稱其为“金口”(χρυσόστομος,中文音譯為「屈梭多模」,意為「金口」),以讚譽其口才。 金口聖若望是重要的希腊教父,被许多教会封为圣人。東方正教會與東儀天主教會中,他與拿先素斯的聖格利高里和該撒利亞的聖巴西略一同被尊為。東方正教會與羅馬天主教都將其列為教會聖師之一。東方正教會中,金口聖若望的慶日(feast day)是11月13日及1月27日,在羅馬天主教中的慶日為9月13日。不過有些信義宗及聖公會以1月27日為其慶日。亞歷山大科普特正教會認為他是聖徒,慶日在科普特曆的16日及 17日。 金口聖若望的聖髑曾于1204年被十字军從君士坦丁堡掠至罗马,教宗聖若望·保禄二世于2004年归还了这批圣物。.

新!!: 主教和约翰一世 (君士坦丁堡大主教) · 查看更多 »

约翰一世 (布列塔尼)

约翰一世(红胡子)(Jean Ier le Roux,1217年~1286年10月8日)法国封建领主,布列塔尼公爵(1237年~1286年在位)。 约翰一世为布列塔尼公爵皮埃尔一世之子,母亲为皮埃尔的第一个妻子、布列塔尼公国女继承人阿历克丝·德·图阿尔。皮埃尔一世与阿历克丝的婚姻使布列塔尼成为德勒家族的领地。同時,他是法蘭西國王路易六世的玄孫、布列塔尼的安妮的八世祖。 1236年,约翰与纳瓦拉公主布朗歇结婚。 约翰一世在其母亲于1221年去世后即已被宣布为布列塔尼公爵,但他父亲在去世前一直以摄政身份实际统治着布列塔尼公国。 1240年,约翰一世在布列塔尼大规模驱逐犹太人。1270年,他参加了法王路易九世领导的第八次十字军东征。 与他的父亲一样,约翰一世力图在领地里加强世俗力量的统治权,为此与天主教教会进行了一系列斗争。他与布列塔尼主教长期争执,结果被教会处以绝罚。 J J Category:布列塔尼公爵.

新!!: 主教和约翰一世 (布列塔尼)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約瑟夫二世(Josef II,)是哈布斯堡—洛林王朝的奧地利大公,1764年成为羅馬人民的國王(1764年-1790年在位),1765年加冕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765年-1790年在位),1780年起也是匈牙利國王和波希米亞國王。.

新!!: 主教和约瑟夫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约泽夫·科萨科夫斯基

希莱波夫龙纹章下的约泽夫·卡齐米日·科尔温·科萨科夫斯基(1738年3月16日-1794年5月9日)是波兰贵族(施拉赤塔),自1781年起为利沃尼亚主教,政治活动家,作家和俄罗斯帝国的支持者。 他是指挥官西蒙·科萨科夫斯基,省总督米哈乌·科萨科夫斯基和城主安东尼·科萨科夫斯基的兄弟,于1761年被授予圣秩圣事,并于维尔纽斯和华沙学习。他在教会的第一个职务是沃乌帕教区长和维尔纽斯教士。 在1775年3月13日,他成为维尔纽斯主教助理(钦诺名誉主教),并于9月17日成为利沃尼亚(Inflanty)。主教。在那时他也成为库尔兰教区管理者。他以滥用教会和人民的大量金钱而闻名。自1787年起他得到了来自俄驻波使馆的稳定年薪,Norman Davies, God's Playground: A History of Poland,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4, ISBN 0231053517 成为俄罗斯大使奥托·马格努斯·冯·斯塔科尔伯格的党羽。他是瑟姆和地方瑟米克的俄罗斯派,经常贿赂或恐吓其他议员。在斯塔科尔伯格的支持下,他得到了永久委员会(1782年-1786年)的提名。在1791年12月19日他成为维尔纽斯主教伊格纳奇·马萨尔斯基的助理主教。他因他为俄罗斯帝国的服务而被提名为主教:他们被女皇叶卡捷琳娜大帝控制而不与罗马教廷磋商,可以用来奖赏俄罗斯支持者,提高俄罗斯对他们国家教廷的控制力。 在1786年他发表了两部小说:描绘一个在启蒙时代的完美教区的Ksiązdz Pleban(《教区教士》)和Panicz gospodarz(《统治者先生》) 。一年后,他发表了另一部小说Obywatel(《平民》) He has also translated some plays from French。在1791年他发表了一部小说Czarownica(《女巫》)。 作为俄罗斯帝国和女皇叶卡捷琳娜大帝的口头支持者和狂热追随者,他是五三宪法的反对者之一。他与他兄弟西蒙一齐在立陶宛大公国指挥亲俄的塔戈维查联盟军队,(通过俄军)成为了一段时间内大公国的“真实”统治者。在1792年波俄战争后,认可第二次瓜分波兰的格罗德诺瑟姆中,他提出“如果没有俄罗斯,如果没有普鲁士,会怎样?你想要在真空中被废除吗?” 在属于科希丘什科起义一部分的华沙起义后,科萨科夫斯基被起义者俘虏。在起义开始前的几天,科萨科夫斯基提议让俄罗斯部队包围教堂并抓捕所有已知的持异议者。不久,起义的领导人之一扬·基灵斯基在俄大使馆中发现关于科萨科夫斯基领取的俄罗斯薪金的文件。华沙大部分在起义关键时刻支持起义的平民提议处决科萨科夫斯基和代表俄罗斯利益,反对联邦的人。他们的观点影响了革命刑事法庭,科萨科夫斯基与约泽夫·安克维奇(永久委员会领导人)、指挥官皮奥特尔·奥扎罗夫斯基和约泽夫·扎别沃在5月9日被判以叛国罪,并处以绞刑。Davie, ibid., 他的利沃尼亚主教职位被他的亲戚扬·内波姆岑·科萨科夫斯基继承。.

新!!: 主教和约泽夫·科萨科夫斯基 · 查看更多 »

绝罚

絕罰(Excommunicatio,字面上的意思是斷絕來往),俗称破門律或逐出教会,現在該詞主要被天主教所使用,是该教所有懲罰中最嚴厲的一種。據天主教教義,被絕罰之人將與教會隔離,沒有教會所予之救贖 。.

新!!: 主教和绝罚 · 查看更多 »

维昌禄

维昌禄(拉丁语:Episcopus Georgius Weig, S.V.D.,德语:Bischof Georg Weig, S.V.D.,),罗马天主教主教,圣言会会士。 1883年12月14日,维昌禄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雷根斯堡附近的小城贝拉茨豪森。他先在西里西亚读文学,后去莫德林读神学,1907年2月10日(23岁)在莫德林晋升神甫。1908年9月15日(24岁),维昌禄来华传教,在兖州修院教书,1913年任兖州小修院院长,1915年任兖州大修院院长。 1925年,罗马教廷从兖州代牧区划出胶县、高密、即墨、诸城、日照、临沂、郯城、费县、蒙阴、沂水、莒县11个县成立青岛监牧区,3月18日(41岁)任命维昌禄为首任监牧主教。1928年6月14日升格为青岛代牧区主教,同年9月23日在兖州由罗马教廷驻华公使主教刚恒毅祝圣。 维昌禄主教在任期间,修建了宏伟的罗曼复兴式圣弥额尔主教座堂,1932年动工,1934年10月落成。 1941年10月3日,维昌禄在青岛逝世,年57岁,葬于主教座堂西侧的墓穴内。.

新!!: 主教和维昌禄 · 查看更多 »

罗伯济

罗伯济,又名罗类思(Bishop Lodovico Maria (dei Conti) Besi,),天主教山东宗座代牧区首任主教,天主教南京教区署理主教。 1805年10月16日,罗伯济出生于意大利维罗纳,伯爵。1829年4月4日晋升神父。1833年前往中国传教,1834年抵达澳门后,潜往湖广地区秘密传教。 1839年9月3日,罗马教廷将山东省由北京教区分出,成立山东宗座代牧区,任命罗伯济为首任主教。当时,最后一任南京教区正权主教毕学源于1838年去世,南京主教空缺。因此,罗伯济主教受命署理南京教区。1841年3月14日罗伯济接受祝圣。 当时山东省仅有西北边境运河一带有一些老教徒保持了天主教信仰。罗伯济在武城县十二里庄(今属河北省故城县)设立了主教公署和修院。罗伯济将山东教务交由江类思助理主教。 当时南京教区的天主教徒主要集中在松江府农村,罗伯济将主教府设在浦东的金家巷。自1842年起,耶稣会巴黎省会传教士南格禄、艾方济、李秀芳陆续秘密到达浦东,协助罗伯济传教。他们在松江张朴桥创办圣母无玷圣心修道院。1847年,耶稣会神父在靠近徐光启坟墓的村落徐家汇建立了基地,并开办了孤儿院。 1846年道光皇帝弛禁天主教,返还被没收的天主教教产。罗伯济在上海城外得到董家渡和洋泾浜两块土地。1847年11月21日,罗伯济在董家渡为新主教座堂奠基,当夜即离开上海,返回欧洲。1848年7月9日,罗伯济主教辞职,山东的助理主教江类思继任山东宗座代牧主教,南京的助理主教赵方济继任南京教区主教,并完成了董家渡主教座堂。当时南京教区有4750名信徒。1850年任驻阿根廷宗座代表。1871年9月6日,罗伯济病故,年65岁。.

新!!: 主教和罗伯济 · 查看更多 »

罗锦章

罗锦章(Giuseppe Ferruccio Maurizio Rosà,O.F.M.,),罗马天主教主教、方济各会会士。 1888年11月19日,罗锦章出生于意大利。1911年8月13日成为神父。1946年7月26日任命为天主教汉口教区首任总主教。9月22日祝圣。1952年10月2日,罗锦章被驱逐出境。1961年8月8日逝世,年72岁。 Category:来华方济各会传教士 Category: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 Category:中国外籍天主教主教.

新!!: 主教和罗锦章 · 查看更多 »

罗斯季斯拉夫 (大摩拉维亚)

罗斯季斯拉夫(捷克语:Rostislav,)西斯拉夫人建立的大摩拉维亚公国的公爵(846年~870年在位)。 罗斯季斯拉夫是大摩拉维亚公国的建立者莫伊米尔一世的侄子。在846年莫伊米尔死后,他借助东法兰克国王日耳曼人路易的力量当上了大摩拉维亚公爵。路易认为罗斯季斯拉夫将是一个可以控制的附庸,但罗斯季斯拉夫在巩固了自己在国内的地位后就实行独立的政策,并着手把东法兰克人的影响从摩拉维亚清除出去。日耳曼人路易在855年进攻摩拉维亚以图制服罗斯季斯拉夫,结果遭到失败。 为了消除法兰克人通过基督教施加的影响,罗斯季斯拉夫在863年请求拜占庭帝国皇帝米海尔三世派遣希腊正教的主教和教师来大摩拉维亚传教(法兰克人的教士使用拉丁语,而拜占庭教士使用希腊语)。米海尔三世同意了这个请求,并派遣圣基里尔和圣梅福季两兄弟来摩拉维亚。在动身之前,圣基里尔创造了最早的斯拉夫语字母。但所创造的是哪种字母,学术界尚无定论(可能是格拉戈里字母,也可能是早期的基里尔字母)。基里尔和梅福季在摩拉维亚使用斯拉夫语传教,对摩拉维亚的文化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864年罗斯季斯拉夫被日耳曼人路易打败,被迫承认后者的宗主权。此时他的侄子斯瓦托普鲁克开始阴谋反对他。870年,斯瓦托普鲁克与日耳曼人路易的儿子巴伐利亚国王卡洛曼勾结,在内战中打败并俘获了罗斯季斯拉夫。罗斯季斯拉夫被押往巴伐利亚,并死在那里。.

新!!: 主教和罗斯季斯拉夫 (大摩拉维亚) · 查看更多 »

罗斯季斯拉夫一世·姆斯季斯拉维奇

罗斯季斯拉夫一世·姆斯季斯拉维奇(Ростисла́в I Мстисла́вич,),古罗斯王公,斯摩棱斯克王公(1125年-1160年),诺夫哥罗德王公(1153年),基辅大公(1154年,1159年-1167年)。他是斯摩棱斯克公王朝的始祖。.

新!!: 主教和罗斯季斯拉夫一世·姆斯季斯拉维奇 · 查看更多 »

罗斯托克

汉萨城市罗斯托克(德语:Hansestadt Rostock)位于德国北部,人口接近二十万,是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最大的城市。瓦尔诺河(Warnow)流经市区,在瓦尔诺明德(Warnemünde,意为瓦尔诺河口)汇入波罗的海。公元600年左右,开始有斯拉夫部落在瓦尔诺河下游定居,瓦尔诺河在入海前约13公里处由窄变宽,早期居民称这一景象为Roztoc,并以此命名其据点,这也是今天城市名称Rostock的起源。罗斯托克是德国在波罗的海沿岸的三大港城之一,也是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文化上和经济上最重要的城市,主要经济部门包括造船业、海运业、旅游业和服务业。海滨,港口,汉萨城市的历史,砖石哥特建筑,以及建于1419年的古老的罗斯托克大学勾画出这座城市的特色。罗斯托克的城市格言是“城内一致,众生康乐”(拉丁语:SIT INTRA TE CONCORDIA, ET PUBLICA FELICITAS)。.

新!!: 主教和罗斯托克 · 查看更多 »

罗文藻

羅文藻主教(Bishop Gregory Luo Wen-zao,出生已无考,约1611至1616年间于福建省福安县罗家巷村出生,1691年2月27日,清康熙三十年辛未正月三十,逝世于江苏南京)是天主教首位中国籍神父和主教。明末清初人,字汝鼎,号我存。拉丁名为Gregorio Lopez。.

新!!: 主教和罗文藻 · 查看更多 »

美以美會

美以美会(The 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1784年-1939年)是从1784年到1939年之间的一个基督教卫理宗的教派,从1784年到1844年是在美国的卫理公会所使用的宗派名称,南北分裂后到1939年,是在美国北方的卫理公会所使用的宗派名称。该会属于基督新教的一个较大的宗派—— 卫理宗。.

新!!: 主教和美以美會 · 查看更多 »

美國福音路德教會

美國福音路德教會(Evangelical Lutheran Church in America, ELCA),屬於信義宗,教會體制採修訂過的主教制(設有主教,但隸屬堂會保留部份會眾制的權力),總部位於芝加哥。美國福音路德教會是主流新教(Oldline Protestant)之一,教會聲稱約有400萬教友,是美國最大型的信義宗教會。2014年,教會有3,668,034人受洗的教友 。 ELCA的神學觀源自馬丁路德,接受和協同書的指導。該教會對自身的描述是「福音的、普世的、合一的」(Evangelical, Catholic and Ecumenical)。相比保守的密蘇里路德會(Lutheran Church–Missouri Synod)和威斯康辛福音路德總會(Wisconsin Evangelical Lutheran Synod),大多隸屬ELCA的堂會,其神學立場介於溫和到自由派之間,不過也是有偏向保守派的堂會。 ELCA支持女性擔任神職人員,並在2009年通過決議「終身許諾單配偶關係」(committed monogamous relationship)的LGBT人士可擔任神職人員,底下的堂會(Congregations)可自行決定是否要接受此項決議,也可自行決定是否要為同性伴侶關係提供宗教上的祝福儀式。在墮胎議題上,ELCA描述其自身為「支持生命的社群」(a community supportive of life),鼓勵女性探索墮胎的替代方案,例如收出養;但是ELCA也認為在某些情況下,墮胎是道德上負責任的決定,包括會造成母親生命威脅的時候,違反其中一方性自主意願而懷孕的時候,會導致胎兒早死和嚴重受苦的極端異常狀態的時候。 該教會參與普世教會協會以及(Lutheran World Federation),並和美國聖公會、聯合衞理公會、美國長老教會、美國歸正教會、美國聯合基督教會和美國摩拉維亞弟兄會達成共融。 和羅馬天主教會在1999年發表《關於稱義教義的聯合聲明》,該聯合聲明宣稱雙方教會對「通過對基督的信念,憑藉神的恩典稱義」這一觀點的一致。.

新!!: 主教和美國福音路德教會 · 查看更多 »

美國恐怖故事:瘋人院

美國恐怖故事:瘋人院(American Horror Story: Asylum)是《美國恐怖故事》第二季,由FX有線電視網於2012年推出。.

新!!: 主教和美國恐怖故事:瘋人院 · 查看更多 »

美利堅聯盟國

美利堅聯--盟國(the 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CSA),或稱美利堅諸州同盟、美利堅邦--聯或迪克西(通俗說法),是自1861年至1865年由11个美国南方蓄奴州宣布从美利堅合眾國分裂而出的政权。它位於北美洲,由今天美國南部的一部分地域组成。在其短暫的存在期間中,一直為著自身存亡與合眾國作戰,故聯盟國並無確切的北部邊界。其南部邊界與墨西哥北界一致,東西邊界則是墨西哥灣和大西洋。 聯盟國單方面獨立後,大部分時間與北方合眾國亚伯拉罕·林肯领導的联邦政府進行內戰,多處於防禦態勢。只有羅伯特·李將軍麾下的北維吉尼亞軍團曾短暫的入侵合眾國領土。1865年南北戰爭失利後,聯盟國被合眾國併吞,美國重新統一。.

新!!: 主教和美利堅聯盟國 · 查看更多 »

美国天主教教区列表

本列表收錄美国的天主教教区,不仅包括拉丁礼教会的教区,也包括与教宗完全共融的东仪天主教会的教区。 天主教会在美国共有194个由主教领导的被称作教区的地区教会。在美国,教区常常以州辖县或县级区为界。也存在由礼仪区分的为许多东仪天主教徒而设的全国性或大区域性教区,以及为军队和外交使团及其从属者而设立的天主教美国军中服务总教区。由总主教领导的教区称为总教区。美国现有32个总教区,其总主教作为教省总主教管理美国32个教省。 除了这195个教区之外,在美国的海外领地还有其他一些教区。 美国天主教徒主要属拉丁礼,但也有一些东仪天主教会设立的东方礼教区、东方礼总教区。这些地区教会也组织它们自己的教省或直接隶属于圣座的直辖教区。 教区及总教区通常以主教或总主教之座位的所在城市命名。教区可以容纳极为广大的区域:例如,叙利亚礼天主教纽瓦克圣母解救教区为全美国的叙利亚礼天主教徒服务;天主教奥尔巴尼教区不仅为纽约奥尔巴尼市服务,也为整个纽约州东北部地区服务。 美国及美属维尔京群岛的所有主教,包括教区主教、助理主教或 辅理主教,无论是东方礼或拉丁礼,都是天主教美国主教团的成员。波多黎各的主教们组成了天主教波多黎各主教团(Conferencia Episcopal Puertorriqueña)。而位于太平洋的海外领地的主教们则是天主教太平洋主教团(Episcopal Conference of the Pacific)的成员。.

新!!: 主教和美国天主教教区列表 · 查看更多 »

美国圣公会

美国圣公会(The Episcopal Church)是普世聖公宗在美国、洪都拉斯、台湾、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国、委内瑞拉、英属维尔京群岛和部分欧洲地区的一个,教會體制採主教制。總部位於紐約市。 美国圣公会保持了圣公会的神学认识和宗教传统,以聖經、基督傳統、理性共同作為聖公會的信仰根基,自我描述為是“遵循大公教会传统的新教派别”(Protestant, yet Catholic)。聖公會繼承了使徒統緒,認定其主教的按立源自於使徒時代的聖秩聖事。公禱書是聖公會共用的禮儀書,同時也是普世聖公宗和各成員教會的法典。 美國聖公會現任首席主教為孔茂功(,又譯:米.嘉里)。孔茂功原任北卡羅萊納教區主教區(Diocese of North Carolina),他在2015年6月25至7月3日期間於美國猶他州鹽湖城召開的美國聖公會第78屆全國大會(General Convention)上,獲選接替嘉芙蓮.舒歌莉(Katharine Jefferts Schori,又譯:蕭寬玲)成為美國聖公會第27任首席主教,亦是美國聖公會首位非裔首席主教。 美國聖公會在社會福音運動相當活躍,反對死刑,支持民權運動以及肯定性行動(affirmative action)。 美國聖公會參與普世教會協會,並和美國福音路德教會、美國部份省份的摩拉維亞弟兄會、瑞典教會、舊天主教會達成共融。2016年1月14日,由於對同性婚姻的立場分歧,美國聖公宗與普世聖公宗協議停止與普世聖公宗的共融三年。.

新!!: 主教和美国圣公会 · 查看更多 »

義大利-阿爾巴尼亞禮天主教會

義大利-阿爾巴尼亞禮天主教會(Italo-Albanian Ecclesia catholica;Chiesa cattolica italo-greca)是羅馬天主教會的一部分,為拜占庭禮拜儀式傳統的一個分支,是東儀天主教會的22個成員之一。該教會是完全與罗马教宗共融的,直屬羅馬教廷。現在在意大利設立東方禮教區和自治會院區。該教會不要和阿爾巴尼亞希臘禮天主教會(Albanian Greek Catholic Church)混淆。.

新!!: 主教和義大利-阿爾巴尼亞禮天主教會 · 查看更多 »

羅光

羅光主教(Bishop Stanislaus Lo Kuang,),天主教會主教,字焯炤,湖南省衡陽人,1911年生於南鄉陡陂町一個天主教家庭,聖名達義(Stanislaus),亦取字為達義。 羅光曾任台南主教、台北總主教與輔仁大學校長,有「聖堂學者」之美譽。.

新!!: 主教和羅光 · 查看更多 »

羅馬觀察報

《罗马观察报》(L'Osservatore Romano,)是一份梵蒂冈报纸,,此报纸刊登教宗的讲话,报道圣座的活动和天主教会及世界各地的新闻,此报纸也刊登文化评论。 此报是圣座的一份非官方报纸, 但并不是正式官方报纸。此报纸每刊刊头处都印有两句拉丁格言: Unicuique suum (爱主乐群)与 Non praevalebunt (她)。 此报纸现任主编是乔瓦尼·玛丽亚·维安。 现今,此报纸的立场相较创刊时更加客观、温和,2006年10月塔尔齐西奥·贝尔托内枢机在报纸创立与历史展的开幕式讲话上称赞其“呈现了教会真实形象与自由理念”, 枢机更称此报是“传播圣伯多禄宗徒继承人的教导与天主教会动态的工具”。 2015年6月27日,教宗方济各在一份自动手谕中声明:《罗马观察报》最终将被整合进罗马教廷新近成立的传播秘书处。.

新!!: 主教和羅馬觀察報 · 查看更多 »

羅馬教區代理主教

羅馬教區代理主教為天主教羅馬教區的特定職務,其職責是代理同時身為該教區正權主教的教宗,處理教區在羅馬市內的各項事務。有時該職也被稱為代理樞機或代牧樞機(Cardinale Vicario),這是因為此職慣例上是由樞機擔任。羅馬教區的另一區塊——梵蒂岡城國境內的教務,則由負責。現任羅馬教區代理主教為奧斯定·瓦利尼樞機,在2008年6月27日就職。.

新!!: 主教和羅馬教區代理主教 · 查看更多 »

羅馬教廷

羅馬教廷(Curia Romana;中文常直稱為教廷)是聖座的行政机构。它是輔助教宗處理整個天主教會的事務,也与教宗一起构成了天主教会的中央领导机构。其為天主教會的日常運作與達成目標提供必要的中樞組織。現今多以其所在地「梵蒂冈」代稱。.

新!!: 主教和羅馬教廷 · 查看更多 »

羅若望

羅若望主教 (D. João de Deus Ramalho, SJ)()為耶穌會會士,第18任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教。。 1924年到澳門,逾兩年,往肇慶傳教,歷任至副主教。1942年太平洋戰爭時期,被選為第18任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教。任內別愛護華籍教友,安置難民,曾重建修院新舍。同時違難到澳門的司鐸及修女,亦分別創建會院及社會服務所多座。1954年辭職回葡萄牙退隱,1958年逝世,享年68歲。 Category:澳門天主教徒.

新!!: 主教和羅若望 · 查看更多 »

真福蒲弥格神父

José Ramón Miguel Agustín Pro Juárez也称作真福蒲弥格神父(Blessed Miguel Pro)(),是一位墨西哥耶稣会天主教神父,在当时的墨西哥总统普卢塔科埃利亚斯·卡列斯(Plutarco Elías Calles)的任期内,他因莫须有的炸弹袭击和企图暗杀前总统Álvaro Obregón的罪名而被处决。 蒲神父的被捕,缺少审判和证据支持,使他在基督战争中名声大振。他以宗教虔诚与纯洁为人所知,在1988年9月25日被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以一位天主教殉道者的名义宣福(殉道原因为in odium fidei ,意为因仇恨信仰,指一个天主教徒被非教徒杀害).

新!!: 主教和真福蒲弥格神父 · 查看更多 »

烏列爾

烏列爾或譯為烏列、烏里耶爾,依據希臘語和俄語發音則譯為鄔里伊爾 (英語:Uriel,希伯來語:,標準希伯來語:Uriʾel,提比里安發音:ʾÛrîʾēl,希臘語:Ουριήλ,俄語:Урии́л;東正教譯名:總領天使鄔里伊爾,天主教譯名:總領天使優禮,基督新教譯名:天使長烏列爾),名字的意思是「神之光」,是猶太教及基督教信仰中一位天使長的名字。但不包括在正典書籍及不被天主教官方認可,但在猶太教神祕文學中祂是一位重要的天使長。在舊約聖經的偽經《衣索比亞語以諾書》()、《》和新約聖經的偽經《》中,名字有被提及。和米迦勒、加百列及拉斐爾同為站在上帝寳座面前的四大天使。烏列爾的意思是「神之光明」和「神之火燄」。據說烏列爾不只是大天使,也是熾天使和智天使。 在啟示錄式著作、卡巴拉著作和神祕主義著作裡,烏列爾通常與烏利亞 (Urial)、沙利葉 (Sariel,意思為「神之令」)、法紐爾 (Phanuel,意思為「神之顏」) 等混同。.

新!!: 主教和烏列爾 · 查看更多 »

烏克蘭希臘禮天主教基輔-加利奇大總主教列表

烏克蘭希臘禮天主教基輔-加利奇大總主教(Major Archbishops of Kiev-Galicia),是烏克蘭希臘禮天主教會的最高領導人。大總主教,相等於宗主教的位置。大總主教是由總主教和主教選擇產生的。當新任大總主教在當選時需由教宗任命。大總主教的總部與大總主教教座設於烏克蘭基輔基督復活大總主教座堂。大總主教管理的教座教區是基輔-加利奇大總教區。 1963年12月23日,設利沃夫大總教區,但為免刺激蘇聯鎮壓地下教會及阻礙與君士坦丁堡牧首之間的對話而沒有升為名望更優的宗主教區。2004年12月6日教座遷至基輔,利沃夫降為總教區。 以下敘述的為烏克蘭希臘禮天主教基輔-加利奇大總主教的列表:.

新!!: 主教和烏克蘭希臘禮天主教基輔-加利奇大總主教列表 · 查看更多 »

烏克蘭希臘禮天主教布宜諾斯艾利斯聖母贊助教區

烏克蘭希臘禮天主教布宜諾斯艾利斯聖母贊助教區(Eparchia Sanctae Mariae a Patrocinio Bonaënsis、Буе́нос-А́йреська єпа́рхія Покро́ви Пресвято́ї Богоро́диці、Eparquía de Santa María del Patrocinio en Buenos Aires de los ucranios)是阿根廷一個東儀天主教教區(烏克蘭希臘禮),屬布宜諾斯艾利斯總教區。 阿根廷代牧區於1968年4月9日成立,1978年4月24日升為教區。 2010年有教友160,000人、十八個堂區、十七名司鐸。目前教區主教席位自原主教斯維亞托斯拉夫·舍夫丘克升任烏克蘭禮天主教會大總主教後懸空。.

新!!: 主教和烏克蘭希臘禮天主教布宜諾斯艾利斯聖母贊助教區 · 查看更多 »

烏克蘭信義會

烏克蘭信義會(Українська Лютеранська Церква),簡稱ULC,為位於東歐國家烏克蘭的基督教信義宗教會,聚會使用東方禮儀之中的拜占庭禮儀,會徽為路德玫瑰,中央則為正教十字。該會是由烏克蘭境內的25間會堂組成,服侍超過2500位的會眾。從2000年開始,該會的領袖是維亞切斯拉夫·賀平申科主教。.

新!!: 主教和烏克蘭信義會 · 查看更多 »

烏爾巴諾七世

教宗烏爾巴諾七世(Urbanus PP.,,原名Giovanni Battista Castagna ,在位期間:1590年9月15日—1590年9月27日)是天主教歷史上在位時間第二短的教宗,在位僅僅十三日,因瘧疾而逝世,僅次於在位僅三日的教宗斯德望二世。他未任教宗時曾在義大利北部城市波隆那市政府工作,又擔任過Rossano市主教,接著成為梵蒂岡駐西班牙大使多年。他當選為教宗多半是西班牙勢力背後支持。.

新!!: 主教和烏爾巴諾七世 · 查看更多 »

烏爾菲拉

乌尔菲拉(Ulfilas或Wulfila;)是哥特主教和基督教(阿里乌斯教)传教士。他是《圣经》的译者,也是哥特字母的创造者。 哥德人入侵羅馬帝國的同時,四處搶奪財物,甚至佔領了羅馬稱王封侯的同時,卻從無摧毀教堂,另立了哥德人神廟。這完全是因為入侵哥德人幾乎全部都是信奉耶穌的基督徒。只不過這些哥德人都是阿萊亞派的基督徒,認為耶穌是人,是偉大的先知,但不是上帝。他們進入教堂依舊習慣性的有禮貌尊敬耶穌,並因著教堂的莊嚴而產生敬畏的心。然而將基督教傳到哥德蠻邦的傳教者,就是正統教忽略的烏爾菲拉(Uifila,或作Wulfila)主教。 烏爾菲拉的母親原是信奉基督教的羅馬帝國的臣民(為希臘語小亞細亞人),但家人為四處擄掠的西哥德人擄到西哥德境內(大概位於今日羅馬尼亞與匈牙利一帶)。他後來成為一位哥德人之妻室。她雖居異邦,仍然親自傳授子弟以希臘文與宗教文化。烏爾菲拉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受教育。也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後,被送至康士坦丁堡處理關於哥德人的一些相關事情,同時進入教會服務。於公元341年,他受康士坦丁堡教會封為哥德主教,然後就前往哥德人地區傳教,幾乎半個世紀。因為他自幼年就在哥德地區長大,語文便利,傳教獲得空前絕無的大成功。他不但在哥德傳教,還編造哥德文字,教化當地的人民。公元370年,他還將基督徒用的希伯來文經書去翻譯成哥德文。唯一的問題是烏爾菲拉在康士坦丁堡進修的時候,皇帝以及教會都是阿里烏派的基督徒,所以他的哥德信徒們全部也都是阿里烏派基督徒。不過雖然哥德人是阿里烏派基督徒,但也保留相當多原來的信仰文化,形成一種混合式的信仰。到狄奧多西當皇帝的時候,他極力剷除異教以及阿里烏派異端。後來闖入帝國境內的哥德人就是阿里烏派的基督徒。 當它們自立稱王的時候,為拉攏人心,尚得宣告改宗為正統基督教徒。信仰相異也是哥德蠻邦人與那羅馬境內的民產生衝突的主要原因之一。這種衝突直到哥德人、倫巴底人改宗為正統的基督教信徒後才逐漸和緩,之後便消失於無形。.

新!!: 主教和烏爾菲拉 · 查看更多 »

烏普薩拉大主教

烏普薩拉大主教(瑞典語:Ärkebiskopar i Uppsala),亦稱作瑞典大主教(瑞典語:Ärkebiskopar i Sverige),是基督教瑞典信義會的主教長,自1164年以來迄今擁有完整的歷史性使徒統緒,轄地為烏普薩拉主教座堂。該會原本是羅馬公教會,從1530年代起成為信義會。長久以來,烏普薩拉大主教一直對瑞典的信仰與政治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 條目:,《北歐家庭書》,1922年對外代表瑞典教會,與坎特伯雷大主教的情況相似。現今的烏普薩拉大主教是第70任的安特耶·雅克伦。亦为瑞典第一位女性大主教。.

新!!: 主教和烏普薩拉大主教 · 查看更多 »

爱任纽

聖爱任纽(或譯聖依勒內,聖公會譯聖愛納內;希臘文:Ειρηναίος;),基督教会主教,早期基督教神学家。他的著作开启了早期基督教神学的发展,并且被罗马公教会和正教会敬奉为为圣人、教父。他是早期基督教的护教学家,据信是使徒约翰的弟子坡旅甲的门徒。 爱任纽出生于公元2世纪初的小亚细亚希腊裔家庭。这也许是他一直追随东正教派的原因。 爱任纽最早将现今《圣经》正典中的四卷福音书列为神所启示,反驳马吉安删改的《路加福音》是唯一正统福音书的立场。.

新!!: 主教和爱任纽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一世

爱德华一世(英文:Edward I,),英格兰国王,俗称“长腿(Longshanks)”「長腿愛德華」、又稱「蘇格蘭人之鎚(Hammer of the Scots)」,因征服威尔士和几乎征服苏格兰而闻名。然而他的死使得他儿子爱德华二世(Edward II)即位,最终并未能征服苏格兰。“长腿”在位35年(1272年-1307年),于1272年11月20日,他的父亲,国王亨利三世去世后即位,他的母亲就是普罗旺斯的埃莉诺。 按照诺曼人(不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对君主的称号排序习惯,“长腿”爱德华被称为爱德华一世(Edward I),尽管他是英格兰第四位爱德华国王,前三位分别是:長者爱德华、殉教者爱德华和懺悔者爱德华。.

新!!: 主教和爱德华一世 · 查看更多 »

瑪利諾中學

利諾中學(Maryknoll Secondary School,簡稱瑪中),由美國天主教傳教會於1966年成立,是位於香港牛頭角的男女中學。.

新!!: 主教和瑪利諾中學 · 查看更多 »

炮击天安门案

击天安门案指1950年代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的一起中共国际间谍案。.

新!!: 主教和炮击天安门案 · 查看更多 »

瓦勒度派

勒度福音教會 (Waldensian Evangelical Church) ,屬於瓦勒度派 (Waldensians、Waldenses 或作 Vaudois) ,也譯作韋爾多派、瓦爾多派、華爾多派、瓦燈派,是約從中世紀興起的基督教教派。在教義上接近歸正宗 (Calvinists) ,以上帝的聖言為信仰和生活的唯一準則。它被當時的羅馬天主教會視為異端,也因此受到大迫害。現在它被新教視為宗教改革的先聲。.

新!!: 主教和瓦勒度派 · 查看更多 »

瓜达拉哈拉圣母升天圣殿主教座堂

达拉哈拉圣母升天圣殿主教座堂('''Catedral Basilica de la Asunción de María Santísima'''.), 位于墨西哥瓜达拉哈拉,是一座罗马天主教 宗座圣殿,以及天主教瓜达拉哈拉总教区的主教座堂。该堂为西班牙文艺复兴风格,钟楼为新哥特式。.

新!!: 主教和瓜达拉哈拉圣母升天圣殿主教座堂 · 查看更多 »

田中鎮

中鎮位於臺灣彰化縣東南方,以前此地是一片水田,舊名田中央。 日治時期改名為田中。.

新!!: 主教和田中鎮 · 查看更多 »

田嘉璧

嘉璧 (田類斯,Bishop Louis-Gabriel Delaplace, C.M.,)遣使会会士、罗马天主教主教。 1820年1月21日,田嘉璧生于法国 Auxerre。1843年6月11日(23岁)成为遣使会神甫。1852年2月27日(32岁)被任命为中国江西代牧区宗座代牧。同年7月25日祝圣。1854年6月12日(34岁),田嘉璧与浙江代牧区宗座代牧顾方济互相调任,田嘉璧任浙江代牧区宗座代牧,驻扎宁波。1870年1月21日(50岁)调任直隸北境代牧区宗座代牧,驻扎北京。1884年5月24日逝世,年64岁。.

新!!: 主教和田嘉璧 · 查看更多 »

田耕莘

耕莘樞機(S.V.D.;)是天主教會樞機,字聘三,為第一位亞洲出身的樞機,同时也是第一位非白种人枢机,曾擔任天主教北平總教區總主教、台北總教區署理總主教等教職,並擔任輔仁大學在台復校後第一任董事長。.

新!!: 主教和田耕莘 · 查看更多 »

甘俊邱

俊邱,是天主教廣州教區主教,兼獲罗马教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天主教愛國會的認可。同時擔任广东省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副秘書長、广东省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 其出生于1964年,广东省揭西县人,早年曾入讀武漢中南神哲學院修讀神學,1991年晋铎后,于中南神哲学院担任教师、教务长和总务长,後來更出任武漢教区秘书长及教区房产管理委员会主任,期間也曾短期赴比利時、香港等相關神學院進修,2000年11月赴廣州教區服務至今。2007年十月其母親病逝。 广州教区前任主教林秉良2001年逝世后,甘俊邱于2006年10月获选为主教候选人,在次年一月時就已獲得梵蒂岡的認可,十一月北京的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才批准廣州教區的选举结果。2007年12月4日在廣州石室圣心总主教座堂舉行隆重的祝圣儀式,自此甘俊邱正式擔任廣州教區主教。甘俊邱本人在接受外國媒體和香港媒體採訪時,多次重申致力改善中梵关系。不過广州市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呂國存則表示,無論有否得到梵蒂岡的核准,甘俊邱都是廣州教區選舉出來的、實至名歸的主教。 2012年2月4日,德国女总理默克尔访华,到访广州教区参观,甘俊邱陪同。.

新!!: 主教和甘俊邱 · 查看更多 »

熱里·勒利耶

熱里·勒利耶 † (法語:Géry-Jacques-Charles Leuliet:),是法國籍天主教主教。曾是亞眠教區主教。在他去世時,是當時天主教會的最老主教,有104歲。.

新!!: 主教和熱里·勒利耶 · 查看更多 »

牧师

牧師是指基督教的團體中,專職負責帶領及照顧其他基督徒的神职人员。聖經原文的用字就是牧羊人之意。雖然天主教會也有類似的職位,但「牧師」一词在中文语境中特指新教的基層神職人員。.

新!!: 主教和牧师 · 查看更多 »

牧羊

牧羊是人類最古老的生產活動之一,在農業系統中屬於畜牧業的一種,其生產成品以羊毛或羊奶為主。一般而言,羊群非常依賴牧羊人的飼養和牧羊犬的保護,或由牧羊人帶領下尋找新的草場覓食。而牧羊業至今仍舊是歐洲、美洲和大洋洲部分傳統農業地區的主要產業和經濟來源。.

新!!: 主教和牧羊 · 查看更多 »

特土良

昆圖·塞普蒂米烏斯·佛洛倫特·特爾土良諾(Quinto Septimius Florente Tertuliano),英語化後被稱為特土良(Tertullian ,,),或譯戴都良、特图里安、德爾圖良,北非柏柏爾人,生於羅馬帝國阿非利加行省迦太基城,為基督教會主教,是早期基督教著名的神学家、哲学家、护教士。 特土良出身柏柏爾人,終身都生活在迦太基,因理论贡献被誉为拉丁教父和西方基督教神学鼻祖之一。特土良所使用的神學方法,主要以寫作思辯性的基督教神學與反對異端的著作為主。有人稱特土良是「希臘最後一位護教士」,亦有人說他是「第一位拉丁教父」。 特土良對於三位一體與基督的神人二性,這二個教義的闡明,為後來東方與西方兩個教會的正統教義奠定了基礎。因他首先發現理性有極限,人在衝破這個極限的時候,就應該有信仰做指南,發展人生的未來,他以為在人性的能力中,除了感官之外,還有理性,在理性之上,還有信仰,人的感觀所不能達到的極限,由理性可以補足,在理性所不能達到的極限,便由信仰可以補足。當他在世上的年日,那些新約書信的原本仍然存在,他稱基督宗教的經典為《新約》。他的著作中曾引用《新約》一千八百多處,有消極反對當時的異端又有「護教學」,積極的為教會的學說辯護,將自己的信仰用希臘哲學,羅馬辯論的形式表現出來。.

新!!: 主教和特土良 · 查看更多 »

特利騰大公會議

特利騰大公會議(Concilium Tridentinum,又譯脫利騰會議、特倫多會議、特倫特會議、特倫托會議或天特會議),是指天主教會於1545年至1563年間在北義大利的特倫托與波隆那召開的大公會議。這個會議是天主教會最重要的大公會議,促使該會議的原因是因為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也有人把這會議形容為反宗教改革的方案,因當中代表了天主教會對宗教改革的決定性回應。"Trent, Council of" in Cross, F. L. (ed.)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除了法令之外,會議針對新教發表譴責並定義什麼為異端,也對於天主教會的教義和教導作出澄清。這涉及了廣泛的神學問題,包括了宗教經典、正典、聖傳、原罪、稱義、救恩、聖禮、彌撒和敬奉。會議在1545年12月13日至1563年12月4日期間共在特倫托開了25次會議,除了在1547年也在波隆那那開了大約9至11次的會議。而會議的召集人保祿三世主持了頭八次的會議,而第12至16次會議由儒略三世主持,最後17至25次的會議由庇護四世主持。 該會議也對天主教儀式和實踐有顯著的影響。在商議的期間,會議用了武加大譯本作為官方聖經版本和委託人創立一個標準的版本,雖然這個版本在1590年代才完成。但在1565年,就在特倫托會議完結後大約一年,庇護四世發佈律但丁信條(Tridentine Creed)(以特倫托的拉丁文為信條的名),而他的接班人庇護五世也分別在1566年發佈了羅馬教義問答(Roman Catechism)、1568年發佈了每日頌禱修訂版(the Breviary)和在1570年發佈了彌撒書(Missal)。這些書引申出維持四百年的脫利騰彌撒儀式,直到350年後的第一次梵蒂岡大公會議召開。.

新!!: 主教和特利騰大公會議 · 查看更多 »

特級宗座聖殿

特級宗座聖殿是羅馬天主教会給予四座擁有重要地位的宗座聖殿的頭銜。分別為拉特朗聖若望大殿、聖伯多祿大殿、城外聖保祿大殿以及聖母大殿。其中除了聖伯多祿大殿位於梵蒂岡城國內,其他三座都位於義大利羅馬市內。拉特朗的聖若望大殿同時也是天主教罗马教区主教(即教宗)的主教座堂所在,也是四座聖殿中最古老的一座,也因此擁有最高的地位。.

新!!: 主教和特級宗座聖殿 · 查看更多 »

牛会卿

牛会卿主教(Bishop Thomas Niu Hui-qing,1895年9月18日-1973年2月28日),罗马天主教主教。 1895年9月18日生于中国河北省新河縣雅家寨。1923年9月30日晋鐸,1943年4月4日,被教廷任命为阳谷教区宗座代牧,同年祝圣主教。1946年4月11日任阳谷教区主教,1948年兼任福建省福宁教区署理主教、1952年8月7日兼任嘉义教區署理主教 (1952年─1969年),1973年2月28日去世,享年77岁。.

新!!: 主教和牛会卿 · 查看更多 »

牛虻 (电影)

电影《牛虻》(The Gadfly,Овод),是一部根据小说《牛虻》而翻拍的电影,由前苏联拍摄。因政治原因,本片部分内容在中国上映期间曾有删减。.

新!!: 主教和牛虻 (电影) · 查看更多 »

狄奧斯庫若

亞歷山大科普特正教教宗狄奧斯庫若一世(Dioscurus,(科普特文:Ⲡⲁⲡⲁ Ⲁⲃⲃⲁ Ⲇⲓⲟⲥⲕⲟⲣⲟⲥ ⲡⲓⲙⲁϩ ⲟⲩⲁⲓ,阿拉伯语:البابا ديسقوروس,),是埃及亞歷山太城的主教。他支持歐廸奇(Eutyches)的基督一性論(Monophysite)主張。他主持也主導了449年的第二次以弗所會議,就是被教宗良一世稱為「強盜會議(Latrocinium,Robber Council)」者。這會議的目的是要為先前被定罪的歐廸奇翻案。在這會中狄奧斯庫若縱容他的修道武士們恐嚇與會者要服從他的主張,更任令他們毆打君士坦丁堡牧首夫拉維亞(Flavian),因為後者在448年的君士坦丁堡會議中曾將歐廸奇定罪。 狄奧斯庫若在451年的迦克敦會議中被定罪,流放到小亞細亞中北部黑海邊Paphlagonia地區的小城Gangra,三年後在此過世。 埃及的信徒卻都支持狄奧斯庫若。他被定罪後,亞歷山太主教區就脫離了大公教會。埃及的教會至今仍多信奉基督一性論。 Category:主教 Category:5世纪基督徒 Category:埃及基督徒.

新!!: 主教和狄奧斯庫若 · 查看更多 »

狄剛

剛主教(Bishop Joseph Ti-kang,),天主教會主教,中國河南省新鄉县人,曾任嘉義教區主教與台北總教區總主教。.

新!!: 主教和狄剛 · 查看更多 »

監督 (基督教)

在基督教历史中,监督(Presbyter)是指一类教会社团中管理职务或阶级。.

新!!: 主教和監督 (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百多祿

多祿(,),部分越南文獻亦作伯多祿,是一位活躍於印度支那地區的一位法國天主教傳教士,屬巴黎外方傳教會。百多祿是其在越南時使用的名字,其真實法文名字是皮埃爾·約瑟夫·喬治·皮諾(Pierre Joseph Georges Pigneau),常以皮諾·德·貝爾內(Pigneau de Béhaine)或皮埃爾·皮諾(Pierre Pigneaux)的名字出現在西方文獻中。而其「百多祿」的名字則取自葡萄牙語「Pedro」的越南語音譯。 百多祿在阮福映擊敗西山朝軍隊、奪取越南皇位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新!!: 主教和百多祿 · 查看更多 »

花地瑪聖母堂 (香港)

長洲花地瑪聖母堂(英語:Our Lady of Fatima Church)是一座香港天主教教堂,由天主教香港教區管理。位於長洲東灣教堂路2號,建立於1952年10月13日。.

新!!: 主教和花地瑪聖母堂 (香港) · 查看更多 »

隆德主教座堂

隆德主教座堂(瑞典语:Lunds Domkyrka,丹麦语:Lund Domkirke)是瑞典斯科讷省隆德市的信义宗大教堂。它是瑞典信義會隆德主教的辖地。.

新!!: 主教和隆德主教座堂 · 查看更多 »

韩廷弼

韩廷弼主教(Bishop Francis Han Ting-pi,),教名方济各,中国山西省天主教洪洞教区第一任正权主教。 1949年,韩廷弼继任洪洞监牧区宗座监牧。1950年4月18日,洪洞监牧区升格为正式的洪洞教区,韩廷弼为教区第一任正权主教。7月9日,举行祝圣典礼。 1958年,洪洞被选定作为全国消灭宗教的2个试点县之一(另一个是浙江平阳),当地天主教面临灭顶之灾,主教座堂也被拆毁。 1980年代,韩廷弼祝圣了多位中国主教。1982年9月23日,韩廷弼主教祝圣了绛州教区第一任正权主教郑守铎主教。1986年4月29日,祝圣永年教区正权主教陈柏庐。1991年12月21日去世。 Category:中华人民共和国天主教主教 Ting廷弼.

新!!: 主教和韩廷弼 · 查看更多 »

莫壽增

莫壽增(Mok Sau Tseng,1866-1943年),聖保羅書院校友,中華聖公會港粵教區主教、首任副會督。.

新!!: 主教和莫壽增 · 查看更多 »

遣使會

遣使會(Congregatio Missionis,天主教會中經常縮寫為C.M.,Congregation of Priests of the Mission),又稱拉匝祿會(Lazarites,Lazarists 或 Lazarians前身為痳瘋院)創立。1633年1月12日教宗乌尔班八世批准。 現有4000名會士分佈在全球86個國家。.

新!!: 主教和遣使會 · 查看更多 »

聖博德彌撒中心

聖博德彌撒中心(英語:St.

新!!: 主教和聖博德彌撒中心 · 查看更多 »

聖多默宗徒堂

聖多默宗徒堂(英語:St.

新!!: 主教和聖多默宗徒堂 · 查看更多 »

聖奧斯定堂

聖奧斯定堂(葡萄牙語:Igreja de Santo Agostinho;俗稱龍嵩廟、龍鬚廟、崗頂聖堂),位於澳門崗頂前地的敎堂,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 教堂於1874年重修後,形成今天的規模。該教堂每年為期兩天的苦難耶穌像巡遊,有悠久的歷史,是澳門天主教會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

新!!: 主教和聖奧斯定堂 · 查看更多 »

聖安德肋堂

聖安德肋堂(英語:St.

新!!: 主教和聖安德肋堂 · 查看更多 »

聖三一座堂 (香港)

聖三一座堂,前名為聖三一堂,是香港聖公會東九龍教區的主教座堂,也是香港聖公會在九龍半島的首間華人聖堂,及在香港的第三間聖堂(第一間聖堂為聖約翰座堂,第二間聖堂為聖公會諸聖座堂 (香港)),位於九龍馬頭涌馬頭涌道135號,聖公會聖三一座堂,為一座具有中國文藝復興式建築風格的教堂(另一座是銅鑼灣的聖馬利亞堂),現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新!!: 主教和聖三一座堂 (香港) · 查看更多 »

聖幛

在東方基督教裡,聖幛 (聖像壁;聖屏風) 是指教堂裡分隔教堂正殿與聖殿的一道牆壁,上面繪有聖像及宗教繪畫,又可指放置在教堂裡任何位置的可移動聖像畫。聖幛演變自拜占庭式建築的湯普龍(Templon)。 聖幛一詞源自希臘語「εἰκονοστάσι」、「eikonostási」,這詞語仍在希臘及塞浦路斯通用,意指「聖像站立」。.

新!!: 主教和聖幛 · 查看更多 »

聖亞博那

拉文納的聖亞博那 (Apollinare) 是一名敘利亞聖人,在中這樣描繪他:“教會傳統上,這位主教,在眾多民族中傳播基督深不可測的財富的同時,他作為一名好牧人引領了他的羊群,並以自己光榮的殉道榮耀了拉文納以及克拉塞的教會。”Martyrologium Romanum (Libreria Editrice Vaticana 2001 ISBN 88-209-7210-7) 聖亞博那的瞻禮日於7月20日慶祝。.

新!!: 主教和聖亞博那 · 查看更多 »

聖德尼

聖德尼(Saint Denis,),又譯為聖丹尼斯,又稱巴黎的德尼(Denis de Paris),拉丁文中稱為戴奧尼修斯(Dionysius,暱稱為 Dennis,或 Denys),基督教聖徒與殉教者。活躍於3世紀時,他是巴黎主教,西元250年前後,他在羅馬皇帝德西烏斯迫害基督教時殉教。傳聞他被斬首後仍拾起頭顱邊走邊講道,長達十公里。他是法國與巴黎的主保聖人。.

新!!: 主教和聖德尼 · 查看更多 »

聖德蘭學校

"聖德蘭學校"是隸屬於天主教澳門教區,至今有超過50年的歷史。1950年代,青洲及其附近地區失學兒童很多,有辦學收容清貧兒童的需要,於莫慶恩神父籌備;蒙高可寧先生慷慨支持,興建校舍,並將校舍的使用權贈予天主教澳門教區。1957年2月8日,新校舍落成,由莫慶恩神父被任命為首任校長。.

新!!: 主教和聖德蘭學校 · 查看更多 »

聖保祿彌撒中心

聖保祿彌撒中心(英語:St.

新!!: 主教和聖保祿彌撒中心 · 查看更多 »

聖保羅書院

聖保羅書院(St.)是基督教香港聖公會創辦的一間著名傳統名校,屬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成員學校之一,設有小學部和中學部,俱只收男生。該校中學部校舍位於中西區半山般咸道69號,小學部則已遷離西區,於2013年落戶於港島南區薄扶林域多利道777號的全新校舍。 據正式記載,該校於1851年正式成立;但文獻顯示,早於1841年,創辦人史丹頓牧師已開始在英國籌集款項,並於1851年創立聖保羅書院。起始之時,該校只有一位導師及九位學生。聖保羅書院創校規模雖小,由於秉持辦學理念,不怕與殖民政府意見相左而堅持其治學風格,該校得以於1840至1880年間成為現代中國思想的搖籃,眾多著名中外知識分子曾任教、就讀及寓居於書院,包括王韜、、傅蘭雅、伍廷芳。現時,這間全日制學校大約有1,200名學生就讀,學生成績優異。現任校長是源迪恩先生。.

新!!: 主教和聖保羅書院 · 查看更多 »

聖像破壞運動

聖像破壞運動(Εἰκονομαχία,,Iconoclasm,又稱毁坏圣像运动、聖像破壞之爭、反圖像爭辯)指8世紀到9世紀之間(有更精準的說是726年至843年期間,一說717年至843年之間)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間關於聖像崇拜問題的爭論,以及其中數位皇帝所推行的相關政策。从726年皇帝利奥三世颁布禁止崇拜偶像法令为开端,至843年幼帝米海爾三世统治时期,摄政皇后提奥多拉颁布反对破坏圣像的尼西亚法规为止,持续了117年陳志強 (2002).

新!!: 主教和聖像破壞運動 · 查看更多 »

聖公宗

聖公宗(Anglicanism,音譯安立甘宗),是源自英國(英格蘭)的英格蘭國教會和愛爾蘭教會及其於世界各地衍伸出來的教會之總稱。目前世界上的聖公宗教徒約有7300萬人(2008年)。 聖公宗,英文原名「Anglican」,意譯是英式教會,形容制度、教會、禮儀傳統和神學思想,是從英格蘭的國教——英格蘭教會所衍生而来的教会,成為普世聖公宗。這個詞語亦可形容其他採用聖公宗的其他教會,他們因為與坎特伯里大主教共融而成為普世聖公宗的一員。由於「Anglican」一詞與盎格鲁人一詞詞型較為相近,有時會被誤認為是民族名稱而非宗派名稱,因此在美國及蘇格蘭等的強調聖公會非英格蘭人特性的地區,改以「The Episcopal Church」自稱,用「Episcopalian」稱呼其成員。「Episcopal」意思為主教制的。普世華人、台灣、韓國及日本基督徒都使用「聖公會」為公用名稱。 普世聖公宗團契是神聖、大公及使徒所傳的教會的一部分,是與坎特伯里大主教共融的成員教會構成的一个教會,是既大公又經過改革的教會。托馬斯·克蘭麥、理查德·霍克和奧卡姆的威廉等是聖公宗的代表人物,一如其他教派的馬丁·路德、克爾文、諾克斯、慈運理和約翰衛斯理等神學家。.

新!!: 主教和聖公宗 · 查看更多 »

聖公會聖紀文小學

聖公會聖紀文小學(S.K.H. St.)為一所男女合校小學,位於香港九龍長沙灣幸福街5號,於1969年創校,屬於政府資助型小學。此校本著古聖賢的精神辦學,在歷任校監,校董、校長策劃和領導,學生均以「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為己任。除英文科和普通話科外,教學語言皆為中文,另一年級至三年級的中文科使用普通話授課。 現任校長為鄺潤歡女士,蘇啟明先生擔任校監。並實行優質教學,推動資訊科技、興趣小組活動、良好的紀律及提高學科成績。.

新!!: 主教和聖公會聖紀文小學 · 查看更多 »

聖公會聖西門呂明才中學

聖公會聖西門呂明才中學(SKH St.,簡稱SKHSSLMC)是位於新界西屯門新墟的一所中學,鄰近西鐵綫屯門站。 1973年,香港聖公會為了推廣教育給居住在青山屯門的漁民兒童,於是在學校現址興辦中學,佔地約3000平方米。同年由白約翰會督主持祝聖,1974年由香港總督麥理浩爵士主持揭幕儀式。 學校是一所全日制男女子混合中學,校名原有「工業」二字,但近年已將之剔除。 聖西門是耶穌十二使徒之一,而呂明才是一位經行船而發跡的人士。.

新!!: 主教和聖公會聖西門呂明才中學 · 查看更多 »

聖公會東亞議會

聖公會東亞地區議會(The Council of the Church in East Asia, CCEA, 前稱「聖公會東南亞教區議會」)始創於1962年,是一個在東亞、東南亞聖公會的團契組識,目的在聯繫及加強在東南亞地區的聖公會教省及教區的關係,透過互相分享及分擔,強化彼此在東南亞地區的使命。.

新!!: 主教和聖公會東亞議會 · 查看更多 »

聖公會港澳教區

聖公會港澳教區是1951年至1998年間,香港和澳門的聖公宗教會。是香港的其中一個主要的基督教會。港澳教區前身是中華聖公會華南(前稱港粵)教區,1998年解散,由香港聖公會教省取代。.

新!!: 主教和聖公會港澳教區 · 查看更多 »

聖公會明華神學院

聖公會明華神學院(Sheng Kung Hui Ming Hua Theological College)由聖公會港澳教區的前任主教何明華會督於1947年設立,前身為聖公會明華學院,為當時港澳教區的平信徒提供培育課程。1996年,香港聖公會教省準備成立,明華學院為配合訓練教省的聖品人,變成今日的明華神學院,協助栽培牧者和平信徒。學院提供神學學士課程,修讀科目包括聖經研究、教會歷史、基督教教義、基督教倫理、牧養神學、及哲學等。學院亦提供其他學習機會如各類不同之課程。 神道學(榮譽)學士課程,是「明華神學院」為平信徒及牧職人員所設的核心神學課程。 宗教教育文學碩士課程,是與「香港教育學院」合作開辦。本課程面向宗教教育專業人士、在信仰部門工作之人士,及對宗教與教育關係有興趣者。本課程現正招生,並於2014年1月開始。 臨床牧關教育課程 (CPE),是一專業的培訓課程,主要是針對那些有興趣牧養關顧之人士。在訓練過程中幫助開發和肯定學員的使命和身份。 信徒神學研習課程,每年從9月至7月提供廣泛的課程及講座,包括聖經研究、當代宗教與社會等方向。這些科目較學士課程稍簡淺,並為更高層次的研究作準備。它們皆從不同的角度提供一個良好的知識與理解維度。更多詳情請參: http://learnatminghua.org 聖公會明華神學院的圖書館在1997年9月27日神學院的奉獻禮後正式啟用,命名為「黎黃恩憐圖書館」,主要收藏基督教、神學、哲學、教會歷史及人文科學等範疇的書刊。館共兩層,包括研讀區和五個館藏部:流通部、視聽資料、期刊、參考書部及特別館藏;流通部和大部份視聽資料均可外借。讀者可利用圖書館的電腦設施或個人手提電腦,連接館內的無線網絡(Wi-Fi) ,使用各種電子資源。圖書館會定期舉辦工作坊,協助讀者建立數位素養 (digital literacy)的認知和能力,以便他們更有效地使用圖書館的各項設施和資源。 2013年9月,新的圖書館網上目錄系統啓用,讀者可直接透過系統搜尋印刷和電子資源或辦理續借、預約服務等。 圖書館會繼續開拓、豐富館藏,提供更多元的服務。.

新!!: 主教和聖公會明華神學院 · 查看更多 »

聖玫瑰學校

聖玫瑰學校(ESCOLA DO SANTÍSSIMO ROSÁRIO)於1954年成立,由天主教澳門教區持牌;在澳門教育暨青年局註冊的校部編號分別是056。.

新!!: 主教和聖玫瑰學校 · 查看更多 »

聖神修院

聖神修院(Holy Spirit Seminary)是香港一座富歷史的修道院,屬於天主教香港教區,是培育有志獻身服務教區的青年成為神父的地方。 聖神修院位於香港黃竹坑惠福道6號,原址屬創辦於1931年的華南總修院(South China Regional Seminary/Regional Seminary of South China)。華南總修院於香港日治時期曾一度停辦,復辦後又因大陸政權更迭,華南地區沒有修士前來而停辦。羅馬教廷傳信部於1964年將華南總修院移交予香港教區管理。同年,原址位於薄扶林太古樓、一塊由巴黎外方傳教會所捐獻的土地的聖神修院(於1957年成立)遷入華南總修院原址發展。 聖神修院現時除了是香港訓練天主教神職人員的重要地方外,也為教友提供神哲學培訓、图书館、朝聖及參觀導賞等服務,以及開放教區文物室予已預約人士。 聖神修院平日不對外開放,但有每月一次名為「聆風樂禱」的祈禱活動,供公眾人士參加。.

新!!: 主教和聖神修院 · 查看更多 »

聖禮

聖事(天主教汉译,Sacramentum)或聖禮(新教汉译)是基督教傳達神聖恩典的儀式。東正教與之對應的名稱是奧蹟(Holy Mysteries)。 羅馬天主教會、東正教、東方正統教會、東方亞述教會、信義宗、聖公宗及循道宗成員認為聖事不僅僅是象徵記號,而是天主使用這些被正確執行的聖事作為對忠實信徒傳播恩典的工具。西方基督教傳統定義聖事為傳遞內在精神恩典的外在標記。 500年前馬丁路德(1517年)的選擇的影響到現今仍在。到現在為此,新教仍然是只有2種聖禮:洗禮與聖餐。而所持的理據與路德的相同,也是出於兩種原則: (1)是由耶穌基督親自設立的 (2)是讓信徒藉著這看得見的禮儀去明白、了解上帝那看不見的恩典。 他以此去反對傳統又缺乏聖經根據的禮儀是絕對合理的。詳見馬丁路德聖禮觀。.

新!!: 主教和聖禮 · 查看更多 »

聖秩聖事

聖秩聖事(或稱神品圣事、按立圣职圣礼,簡稱按立禮)是天主教、東正教等基督宗教教派的聖事禮儀之一,新教並不視按立圣职為聖事,只視為教會的聖禮。 在教會中认为该圣事源与耶稣在升天前,就赋予了使徒们几种神权,包括献弥撒(《路加福音》22:19)、赦罪(《約翰福音》20:23);训导、圣化人类(《馬太福音》28:18-20)。他们也相信也种职权能够通过“覆手禮”这个仪式被天主特别恩宠(弟茂德後書/提摩太後書1:6)而代代相传下去。继承这种神权的仪式叫做圣秩。 据这种聖事的产生可追述到使徒时代,毕竟教会是要发展的,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神权也借着这种仪式,继承到了今天。.

新!!: 主教和聖秩聖事 · 查看更多 »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Mont-Saint-Michel,天主教中文稱“聖彌額爾山”)是法国诺曼底附近,距海岸约1公里的岩石小岛,為法國旅遊勝地,也是天主教徒的朝聖地,山頂建有著名的聖彌額爾山隱修院。圣米歇尔山及其海湾于197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遗产。.

新!!: 主教和聖米歇爾山 · 查看更多 »

聖靈

聖靈(Ἅγιον Πνεῦμα,天主教称为聖神,譯自希伯来文“Ruah”)是傳統基督教所信三位一體神中的一個位格,其他兩個位格分別是聖父與聖子。聖靈是神組的第三位成員。祂是一個沒有骨肉身體的靈體人物。祂常被稱為靈、聖靈、神的靈、主的靈或保惠師。在支持一位論的基督教派中,天父耶和華﹝天主教譯為雅威﹞才是「獨一的真神」,聖靈(聖神)是受差遣的。在《聖經》中,所指的無形、強大、神聖且有情感的靈(創世記1:2;使徒行傳2:18)。 關於聖靈(聖神)的中文譯名,景教進入中國時意譯為「涼風、淨風、淨風王」或音譯為「得囉嵇(敘利亞文:Ruħa deQudsha)」;基督新教最先譯為「聖風」或「神之神風」,現在普遍譯為「聖靈」;天主教起初是以拉丁文音譯為「斯彼利多三多(Spirito Santo)」,自從艾儒略神父之後,才開始普遍採用「聖神」稱呼。.

新!!: 主教和聖靈 · 查看更多 »

聖額我略·納齊安

圣额我略·纳齐安(Γρηγόριος ὁ Ναζιανζηνός,330年,小亚西亚阿里安祖特斯-389年1月25日,阿里安祖特斯),或译格列高利·纳齐安、拿先素斯的貴格利,漢譯额我略·纳齐安,新称国瑞‧纳祥,是4世纪教会教父、加帕多家教父的第二號人物。在天主教内与圣巴西流的纪念日同为1月2日,并且两人都为捍卫三位一体教义作出了卓越贡献。.

新!!: 主教和聖額我略·納齊安 · 查看更多 »

聖言中學

聖言中學(Sing Yin Secondary School,縮寫:SYSS)是香港一所天主教男子英文中學,於2011年9月遷入位於九龍牛池灣平山新清水灣道38號的新校舍。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39位。.

新!!: 主教和聖言中學 · 查看更多 »

聖諾伯特

聖諾貝特·凡·尚登 (Norbert_von_Xanten;),或者稱諾貝特·亨訥普 ,是羅馬天主教的一名主教、聖人,普利孟特瑞會會祖。.

新!!: 主教和聖諾伯特 · 查看更多 »

聖魔之血

《聖魔之血》(トリニティ・ブラッド,Trinity Blood),為日本作家吉田直在《The Sneaker》雜誌連載的巴洛克風奇幻小說,內容環繞在「大災難」造成文明毀滅的遙遠未來,異種智慧生命體吸血鬼與人類持續爭鬥的黑暗時代。文庫版由日本角川書店發行,共分為長篇連載故事〈重生火星〉(Reborn on the Mars,縮寫 R.O.M)與短篇故事集〈怒斥月球〉(Rage Against the Moons,縮寫 R.A.M)兩個系列,但兩系列有些許共通處與連結。作者吉田直于2004年逝世,这部作品也因此未能完成。.

新!!: 主教和聖魔之血 · 查看更多 »

聖貞德中學

聖貞德中學(St.,為港島區學校。於1955年由一群香港大學畢業的天主教女青年,為了效法法國女英雄聖女貞德愛國家愛民族的精神,忠於天主的呼召而創辦的,並奉聖女貞德為主保。校舍原於羅便臣道8號,後遷至現址香港北角寶馬山道55號。.

新!!: 主教和聖貞德中學 · 查看更多 »

聖辣非醫院

聖辣非醫院(Hospital de S. Rafael)俗稱白馬行醫院,又稱醫人廟。由仁慈堂於1569年在澳門創會時一併建立,位置在今葡萄牙駐港澳總領事館館址。聖辣非醫院是中國以至全亞洲第一間以西方醫學救治病患的西式醫院。在1871年鏡湖醫院創立之前,是澳門唯一的綜合醫院。(專門醫治痲瘋病人的聖拉扎羅醫院不計算在內。).

新!!: 主教和聖辣非醫院 · 查看更多 »

聖葉理諾堂

聖葉理諾堂(英語:St.

新!!: 主教和聖葉理諾堂 · 查看更多 »

聖若瑟英文中學

聖若瑟英文中學(St.,簡稱SJACS或SJAC)是香港觀塘區一所政府津貼的男子中學,也是觀塘區第一所中學譚美芳,,《東方日報》,2008年1月24日,A16。,學校最新消息,2010年3月19日。,以英語及中文授課。中文校訓為「臻於至善,力行仁愛」,而拉丁文校訓則為“Ad Astra, Caritas”(英譯:“To the stars, Benevolence”)。該校是一所天主教中學,辦學團體為天主教香港教區,以大聖若瑟為主保聖人及學校校名,並以大聖若瑟的瞻禮日-3月19日為校慶。 該校於2011年1月由觀塘道遷至位於九龍東新清水灣道的平山新校舍,並於同年1月2日在前校舍舉行告別活動,結束了前校舍在聖若瑟英文中學的43年歷史任務。 2014年9月,校長楊少雄退休離任,由香港教區委派潘永強先生接任。.

新!!: 主教和聖若瑟英文中學 · 查看更多 »

聖若瑟教區中學

聖若瑟教區中學(Colégio Diocesano de São José)由三個校部組成,構成一個由幼稚園到小學的學校網路;分別位於望德堂(第一校)、天神巷(第二、三校及夜間部)以及大堂街(第四校)的校舍於1931年建校,1979年合併成立。 2017學年起,加於澳門教育暨青年局的入網學校系統.

新!!: 主教和聖若瑟教區中學 · 查看更多 »

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一校

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一校(Colégio Diocesano de São José, 1a Escola),是澳門的非牟利私立學校,為澳門聖若瑟教區中學學校網路成員。該校於1933年創立,現由天主教澳門教區持牌。 該校初定名為望德學校,1974年和公進小學和合併為澳門望德公進聯合小學,1979年改為現名。.

新!!: 主教和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一校 · 查看更多 »

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五校

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五校(簡稱聖若瑟五校、聖中五校、聖五;Colégio Diocesano de São José (5ª),縮寫CDSJ5)地區名校之一,是由天主教澳門教區所設辦的一所集幼兒教育,小學教育,中學教育的學校。是一所非牟利私立學校,學校樓高六層,位於台山李寶樁街(即花地瑪聖堂旁邊)。 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五校前身是真原小學,1932年由蒙若瑟神父創辦,蒙神父逝世後,學校事務交由聖安多尼堂區司鐸管理。1979年,真原小學、望德學校和聖若瑟學校合併為聖若瑟教區中學。自1979年,何發全神父一直由教區委任主管學校教務。1986年,澳門教區主教諭令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五校行政獨立。 聖中五校創立了八十多年,是一所天主教傳統學校。校舍設有五座,而幼稚園,小學和中學(包括英文部)合共有五十多班。老師超過一百人。學生約有一千五百多人。校內設施完善,如多個操場,電腦室,實驗室,語言室,圖書館等。.

新!!: 主教和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五校 · 查看更多 »

聖若望·鮑思高

圣若望·鮑思高(San Giovanni Bosco,),意大利天主教神父,也是慈幼會的創辦人。天主教冊封他為青年的主保圣人。.

新!!: 主教和聖若望·鮑思高 · 查看更多 »

聖雷鳴道

聖類斯·雷鳴道(St.,),意大利籍慈幼會會士,出生於意大利都靈以東的奧利瓦傑西。1895年成為神父。1906年受邀到澳門傳教,創立一所孤兒院(後為澳門慈幼中學)。1920年被擢升為中國韶州教區主教。1930年於中國殉道。2000年10月1日被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與多位中華殉道者冊封為聖人,慶日為2月25日。.

新!!: 主教和聖雷鳴道 · 查看更多 »

聖老楞佐堂 (香港)

聖老楞佐堂(St.)是一座香港天主教教堂,由天主教香港教區管理。位於九龍長沙灣李鄭屋邨廣利道九號,建立於1960年10月2日。.

新!!: 主教和聖老楞佐堂 (香港) · 查看更多 »

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 (香港)

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The Hong Kong Catholic Cathedral of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是天主教香港教區的主教座堂,位於香港中環堅道,於1888年落成。座堂共可容納1,000多人,現時每逢星期日舉行多場彌撒,亦有為教友舉行婚禮。 2002年座堂曾進行維修工程,維修計劃獲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

新!!: 主教和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 (香港) · 查看更多 »

聖母無玷聖心書院

聖母無玷聖心書院(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College,簡稱聖心或IHMC),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乙明邨,與聖母無玷聖心學校、聖母無玷聖心幼稚園連繫,為一條龍津貼學校、區內傳統男女子中學,採用英語作為教學語言。 在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中學會考中各產生出一名理科八優狀元(報考科目總數為八科)。在2011年的高級程度會考亦產生出兩名三優學生。.

新!!: 主教和聖母無玷聖心書院 · 查看更多 »

聖母聖心主教座堂

聖母聖心主教座堂(又名聖母無玷聖心主教座堂)是天主教新竹教區的主教座堂,位於臺灣新竹市中正路與北大路路口,因而俗稱北大教堂或北大堂。本堂也是桃、竹、苗三縣聖堂之母,通稱母堂。本堂落成於1957年。本堂為天主教會在新竹的重要場所,該教會在此舉行過之執事、司鐸、授秩典禮多人,劉獻堂主教、劉丹桂主教即在此就職;此外,各修會修女入會或暫願、終身願亦多次在此舉行。本主教座堂是新竹教區的重要活動中心,也是當地著名建築地標。新竹文化地圖,齊風堂出版,潘國正,頁118.

新!!: 主教和聖母聖心主教座堂 · 查看更多 »

聖母聖衣堂

聖母聖衣堂(英語:Our Lady of Mount Carmel Church)是一座香港天主教教堂,由天主教香港教區管理。位於香港島灣仔星街一號,新聖堂建立於2001年11月10日。.

新!!: 主教和聖母聖衣堂 · 查看更多 »

聖斐德理

圣斐德理玛琳根(德語:Fidelis von Sigmaringen,1577年 - 1622年4月24日),是一位方济嘉布遣会的修士,是反宗教改革中的重要人物。于1622年,被他的反对者暗杀于瑞士城镇格吕施。圣斐德理于1746年列圣品。.

新!!: 主教和聖斐德理 · 查看更多 »

聖斯德望堂

聖斯德望堂(英語:St. Stephen's Parish)是天主教香港教區新界西南總鐸區的一所天主教教堂。位於新界下葵涌榮芳路十四號,於1980年落成。.

新!!: 主教和聖斯德望堂 · 查看更多 »

聖方濟各堂 (香港)

聖方濟各堂(英語:St.

新!!: 主教和聖方濟各堂 (香港) · 查看更多 »

聖文德

聖文德,天主教译为圣文都辣,或譯波拿文德拉、波那文都,O.F.M.(San Bonaventura,),是中世纪義大利的经院哲学神学家及哲学家。作为第七任,他同時也是樞機主教兼阿尔巴诺教区總主教。 文德於1482年4月14被教宗西斯都四世尊奉為聖人,並於1588年被教宗西斯都五世列為教會聖師之一。文德因其完備的品德,被尊稱為“色勒芬天使博士”(Doctor Seraphicus)。 許多署名為文德中世紀的作品(其實並非文德所寫),被以“”為名收集起來。.

新!!: 主教和聖文德 · 查看更多 »

達馬蘇斯二世

教宗達甦二世(Damasus PP.,,本名Poppo,於1048年7月17日至1048年8月9日岀任教宗。 他是天主教歷史上在位時間第八短的教宗,在位僅僅二十四日,他是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三世提名因而當選成為教宗,未當選時是Brixen的主教。傳言他對亨利三世不忠導致被毒害,更有可能是死於瘧疾。 D Category:德國出生的教宗.

新!!: 主教和達馬蘇斯二世 · 查看更多 »

鍾安住

鍾安住(Most Rev.,),台灣籍罗马天主教主教,耶路撒冷聖墓騎士團成員。 鍾安住1952年8月7日出生于台湾云林县崙背鄉,1981年12月26日在台南教区成为神父。1986年获罗马亚丰索伦理学院(Accademia Alfonsiana)硕士,1996年获罗马拉特朗大学(Pontificia Universita Lateranense)伦理学博士。曾任輔仁大學董事、台湾总修院院长、台南教区秘书长、澎湖地区主教代表、达义修院院长、台南德光女中总务主任及校牧、宜兰圣母医专及静修女中董事…等职。2004年8月辅仁大学征召为校牧。2006年10月31日教宗本笃十六世任命为台北总教区辅理主教。2007年12月30日於輔仁大學中美堂晉牧。2008年1月24日教宗本笃十六世任命為嘉义教区主教。.

新!!: 主教和鍾安住 · 查看更多 »

鏡中世界

鏡中世界(Looking-glass world)是英國作家路易斯·卡羅在兒童奇幻小說《愛麗絲鏡中奇遇》創造的一個虛構世界。它和《愛麗絲夢遊仙境》裡的仙境非常類似。.

新!!: 主教和鏡中世界 · 查看更多 »

華倫他

華倫他主教(D.

新!!: 主教和華倫他 · 查看更多 »

華沙聯盟協約

1573年1月28日,波蘭議會於華沙召開,通過華沙聯盟協議,保障貴族在國內的信仰自由、不同信仰者間的永久絕對和平,以及提供異教徒與天主教教徒同等的權利及福利。華沙結盟協議被視為是以立法保障宗教寬容的開端,文件的內容在2003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記憶名錄。.

新!!: 主教和華沙聯盟協約 · 查看更多 »

萊斯利·紐比金

紐畢真(Lesslie Newbigin,1909-1998),又譯紐比金,是一位英國神學家及宣教士。他堅持上帝在基督裡的獨一無二及無與倫比的啟示,和在宣教與事奉中宣告那種啟示的責任。.

新!!: 主教和萊斯利·紐比金 · 查看更多 »

萨尔马提亚主义

萨尔马提亚主义(Sarmatyzm)是从16世纪到19世纪,波兰贵族占统治地位的生活方式、文化和思想。并与贵族民主制一起构成了联邦文化独一无二的一面。 这一主义的名称和文化可以在扬·赫雷佐斯托姆·帕塞克(Jan Chryzostom Pasek)的回忆录,或瓦茨瓦夫·波托茨基(Wacław Potocki)的诗之类的波兰现代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贵族穿着由毛皮修剪成的长袍(茹潘)和及臀的长筒靴,并配着马刀(szabla);蓄胡也很流行。他们力求达到的“萨尔马提亚式”形象是骑在马背上、享有均等的权利(“贵族民主制”)、让外国人感到不可战胜的理想。萨尔马提亚主义赞颂波兰军队过去的胜利,需要波兰贵族维持这种传统。他们不可分元的一件节日饰品是被称为“卡拉贝拉”的马刀(karabela)。 萨尔马提亚(波兰语:Sarmacja)是波兰富有诗意,带有传奇色彩的名字,这个名字在整个18世纪都很流行,其特点与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广大疆域上的文化人息息相关。波兰贵族的文化、生活方式和思想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萨尔马提亚主义的影响。它是东西方与本土文化融合所构成的独一无二的产物。这个流行趋势对其他国家,譬如匈牙利、摩尔多瓦和斯拉夫地区的贵族文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后来,波兰文化继续深受萨尔马提亚传统的影响。在受到波兰启蒙运动的强烈批判的同时,萨尔马提亚主义也得到了同时代的波兰浪漫主义者平反昭雪。在经历了常识上的实证主义,和文学上的现实主义后,它通过波兰首位诺贝尔奖得主(1905年)显克微支所著的《三部曲》而得以成功回归。.

新!!: 主教和萨尔马提亚主义 · 查看更多 »

萨尔茨堡

萨尔茨堡(Salzburg),奥地利共和国萨尔茨堡州的首府,人口约15万(2007年),是继维也纳、格拉茨和林茨之后的奥地利第四大城市。萨尔茨堡位于奥地利的西部,是阿尔卑斯山脉的门庭,城市的建筑风格以巴洛克为主,城市的历史相当悠久,据史料记载,萨尔茨堡是现今奥地利管辖地域内历史最悠久的城市。 萨尔茨堡是音乐天才莫扎特的出生地,莫扎特不到36年的短暂生命中超过一半的岁月是在萨尔茨堡度过的。萨尔茨堡也是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的故乡,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地。萨尔茨堡老城在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 主教和萨尔茨堡 · 查看更多 »

面包和盐

面包和盐是一种欢迎客人的习俗。这个传统习俗,在斯拉夫语族有着不同的称呼(俄语:Хлеб-соль;乌克兰语:Хліб-сіль;白俄罗斯语:Хлеб і соль;保加利亚语:Хляб и сол;马其顿语:font|Леб и сол;克罗地亚语:Kruh i sol;塞尔维亚语:font|Хлеб и со;斯洛文尼亚语:Kruh in sol;波兰语:Chleb i sól;捷克语:Chléb a sůl;斯洛伐克语:Chlieb a soľ),还有一些非斯拉夫语族的国家——立陶宛(波罗的语族)、罗马尼亚(罗曼语族)和亚美尼亚——他们在文化上和历史上接近斯拉夫人也有这个习俗(立陶宛语:Duona ir druska,罗马尼亚语:Pâine și sare,亚美尼亚语:աղ ու հաց)。 当重要、尊敬和钦佩的客人到达时,主人会把面包放在刺绣毛巾上,盐用盐皿装着放在面包块或固定在面包块上。在现在俄罗斯的正式场合上,是由身穿民族服装(比如,Сарафан、Кокошник)的青年妇女手捧面包。.

新!!: 主教和面包和盐 · 查看更多 »

靈職議員

職議員(Lords Spiritual)指英國上議院中依英格蘭教會職務獲得席位的議員。.

新!!: 主教和靈職議員 · 查看更多 »

頭銜

頭銜(title)是附著在一個人名当中,用以表達對该人物的敬仰或用以標誌該人物所具備的某種身分、專業或學术資格。在不同的语言中,头衔在人名中的位置也会有所不同,一般上会采用前綴或后綴的方式,也有少部分的頭銜是采用中綴的方式(例如:德语的Graf、天主教的樞機或亚美尼亚使徒教会的Ter等)。此外,一些屬于皇族、貴族或者世族的頭銜是世襲的。.

新!!: 主教和頭銜 · 查看更多 »

領域等級

域等級是指由中世紀到 社會等級制度的廣泛階級。不同的系統,為了劃分社會成員因隨著時間的演變形成的等級。 最著名的系統是法蘭西的舊制度,三等級制度,一直持續存在到1789年-1799年的 法蘭西大革命。三等級制度由第一等級的神職人員,第二等級的貴族,和第三等級的平民組成。 有些地區,特別是斯堪地那維亞和基輔羅斯,再區分和農村平民成為單獨的等級,創建四等級制度,農村平民是排名最低的第四等級。 在英國,演化出二等級制度,貴族和主教合併為”地主等級”("lordly estate")和“民眾”("commons")作為第二等級。這系統產生兩個 國會大廈,下議院和上議院。 在德國南部,三等級制度包括貴族(王子和高級神職人員), 和自治市的居民。 今天,所謂“ 第四權 ”,通常是指已建立的權力結構的外部力量,是對中世紀三等級系統回憶,最常提到對應獨立的新聞或媒體。從歷史上看,在北歐和東歐,第四等級意味著農村平民。.

新!!: 主教和領域等級 · 查看更多 »

領銜主教

銜主教是指沒有實質轄理教區的主教天主教法典,375條。一般而言在天主教與正教會的制度中主教是各地方教會教區的監督者,不過也有像領銜主教這類雖然已經領有主教品的神職,但是卻是負責各種教會職務而非以管裡教區為職責者。像是擔任宗座代牧區的宗座代牧,或是教廷的外交官以及部門主管等職位,包括已經退休的主教。通常會將歷史上存在過,實際上因裁併等原因而消失的教區名稱當作領銜主教名義上的轄理教區。.

新!!: 主教和領銜主教 · 查看更多 »

袖珍密諜

《袖珍密諜》(The Secret Service)為1969年9月21日-12月14日,由傑瑞‧安德森(:en:Gerry Anderson)的Century 21 Productions製作,ITC發行,於英國ITV電視台所播出的科幻人偶影集,共13集。台灣於1970年(民國59年)1月11日至4月5日間,於每週日下午在台視播出。.

新!!: 主教和袖珍密諜 · 查看更多 »

裴尚德

裴尚德蒙席 (Msgr. Mattia Pei Shangde, CDD),圣名玛弟亚,主徒会會士,前任天主教北京总教区地下教会的正权主教。 1918年生于河北省涿鹿县张家堡的一个天主教家庭,兄弟六人。 十三岁时进入主徒会修道,1948年5月30日晋铎,并在北京教区天主教耕莘中学执教;1950年开始在北京制药厂工作。 文革期间经受漫长考验,劳教十年;1980年出狱后回到北京。 1989年被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擢升为北京教区正权主教。他淳朴的信仰和宽厚的人品使他深受广大教友的爱戴。 裴主教从2001年4月起一直在家养病,虽然重病缠身,但是,裴主教从来未懈怠过所负的牧职,并积极的维护普世教会的共融。2001年12月24日,在河北省张家口盛星医院安息主怀,享年八十三岁。 葬礼于2002年1月2日在主教的家乡,河北省琢鹿县张家堡堂举行。.

新!!: 主教和裴尚德 · 查看更多 »

西三旗天主堂

西三旗天主堂,全名天主教北京教区西三旗圣保禄堂,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街道枫丹丽舍西路2号楼4层,隶属天主教北京教区。.

新!!: 主教和西三旗天主堂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内战

西班牙内戰(Guerra Civil Española;1936年7月17日-1939年4月1日)是在西班牙第二共和國發生的一場內戰,由西班牙共和军和人民阵线對抗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為核心的西班牙國民軍和西班牙長槍黨等右翼团体;人民陣線得到蘇聯與墨西哥的援助,而佛朗哥的國民軍則有納粹德國、義大利王國及葡萄牙的支持,因為西班牙意識形態衝突和共產主义與反共產主义勢力的代理戰爭,使西班牙內戰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奏。 西班牙內戰爆發的主要原因是當時西班牙種種的社會矛盾,左右翼分子互相攻擊、政府改革的失敗、舊勢力軍人與宗教人士的不滿,長期下來使得對立走向武裝鬥爭,最後在右翼軍人的策劃下引發了內戰。另外,這場戰爭首次出現飛機對坦克的轟炸和第一次對不設防城市的大規模轟炸,國際間對此戰爭也十分注目,小說家欧内斯特·海明威、英國記者乔治·奥威尔、戰地攝影記者罗伯特·卡帕等人均對西班牙內戰做了詳細的報導和研究。西班牙內戰也以交戰雙方虐殺戰俘聞名,士兵外的平民也常因為宗教信仰之不同而互相殺害。1939年4月,西班牙國民軍獲得勝利,西班牙第二共和國滅亡,由弗朗西斯科·佛朗哥施行獨裁統治,進入佛朗哥统治时期,波旁王朝復辟(惟王位懸空),佛朗哥擔任攝政直至去世。.

新!!: 主教和西班牙内战 · 查看更多 »

西直门天主堂

西直门天主堂,全称加尔默罗圣母圣衣堂,俗称西堂,名列北京四大天主堂之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内大街130号,是北京四大天主堂中历史最短规模最小的一个,也是四大天主教堂中唯一一个不是由耶稣会士建立的教堂。目前西直门天主教堂已经正式成为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堂区奉“加尔默罗圣母圣衣”为主保,瞻礼是在每年的7月16日。.

新!!: 主教和西直门天主堂 · 查看更多 »

西里爾·盧卡里斯

西里爾·盧卡里斯(Κύριλλος Λούκαρις,),本名君士坦丁·盧卡里斯,希臘主教暨神學家,生於克里特島甘地亞(威尼斯共和國控制)。後成為亞歷山大希臘牧首西里爾三世以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西里爾一世。盧卡里斯致力於透過抗議宗與喀爾文式的歸正神學來進行對正教會的改革。西里爾試圖將喀爾文的神學思想導入正教會一事遭到抵制,而其行為與刺激,在正教會內依舊是爭論的問題。.

新!!: 主教和西里爾·盧卡里斯 · 查看更多 »

西望洋山

西望洋山(Colina da Penha),俗稱主教山,是澳門半島第三高山崗,高海拔62.7公尺。西望洋山西臨內港,前臨南灣,西南接媽閣山。現為澳門半島內高級住宅區之一,屬風順堂區。 其名字「西望洋」,乃相對於東望洋山而言;而由於昔日西望洋山山頂有天主教澳門教區的主教府邸,故俗稱主教山。.

新!!: 主教和西望洋山 · 查看更多 »

馬可 (福音書作者)

圣史马尔谷(Mārcus;Μᾶρκος;Μαρκοϲ;מרקוס;Mark the Evangelist),新教汉譯為马可,唐朝景教漢譯為摩矩辭法王,新約人物,一般相信他是《馬爾谷福音》的作者,為耶穌七十門徒之一,亞歷山大科普特正教會的建立者。 圣玛尔谷的瞻礼日在4月25日,他的象征是有翼的狮子。.

新!!: 主教和馬可 (福音書作者) · 查看更多 »

馬他

馬他主教(D. Jerónimo José da Mata, CM)是葡萄牙人,為第12任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教。 1825年到澳門就讀於聖若瑟修院,晉鐸後,留澳工作。 1845年擢昇為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教。任內重建大堂,建西洋墳場,聘請聖雲仙保祿會修女到澳門工作,管理聖羅撒孤女院,創立望德堂華人傳教區。1859年返回葡萄牙退隱,死於1865年。 Category:澳門天主教徒.

新!!: 主教和馬他 · 查看更多 »

馬來語稱謂列表

來語是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族的一個分支,通行於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汶萊、新加坡、泰南、菲南、東帝汶等區域。在演化的過程中,吸收了來自梵語、波斯語、阿拉伯語、希臘語、拉丁語、葡萄牙語、荷蘭語、英語、淡米爾語、泰盧固語、中國方言和其它外來語的辭彙。 以下列表收錄通用於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汶萊、新加坡的馬來語頭銜、稱謂和敬稱,部份詞條可能存在定義太短、不夠客觀、不夠準確、沒有規範、存在爭議、已經不再使用、涵意出現變化、沒有單獨詞條、超過多種拼音形式等問題。其定義如下:.

新!!: 主教和馬來語稱謂列表 · 查看更多 »

馬爾他騎士團

耶路撒冷、羅得島和馬爾他圣约翰主權軍事醫院騎士團(Sovrano Militare Ordine Ospedaliero di San Giovanni di Gerusalemme di Rodi e di Malta),简称馬爾他騎士團。马耳他骑士团的前身为成立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之后的一个军事组织——医院骑士团,為三大騎士團之一。该组织成立的最初目的为保护本笃会在耶路撒冷的医护设施。该组织全称中的“圣约翰”得名于施洗约翰。该组织拥有两幢享有治外法權的建築:羅馬孔多迪大街68號,一幢佔地1.2萬平方米的大廈馬爾他宮,以及罗马郊区阿文提诺山上的馬爾他部。.

新!!: 主教和馬爾他騎士團 · 查看更多 »

香炉 (基督教)

香炉(thurible),这一单词来自于古法语,而根源则是拉丁语的“Thuribulum”,它在中国更多是被称为“提炉”,将动词与名词相结合指代Thurible。香炉是由一个金属材质的炉体与金属链条结合所组成的器具,在弥撒时通过将产于中东的乳香香料放置在炉内的炭火上燃烧发出香气,而将礼仪环境带入神秘感。香炉被广泛用于基督宗教各教派中,拉丁礼与东仪天主教会、东正教会、东方正统教会、东方亚述教会,以及在一些新教团体诸如路德宗、圣公会、旧天主教都可以看到它;香炉最开始为罗马帝国时期,罗马贵族出行时使用的火炉。罗马官员出行,按照礼制应点燃一支蜡烛,一个人拿著火炉防止蜡烛熄灭后可以迅速借火点燃。天主教教宗也效仿这种礼制,出行时也配有火炉、持蜡者。公元8世纪,火炉开始改为香炉样式,加上金属环链,但不用于上香。公元9世纪,提炉被用于上香。公元14世纪,香炉设备更加完善,与今日相同;在东正教会(或东仪)中,现今保留了单手甩香炉的传统。不过这一传统礼仪也植根于犹太教,与犹太民族第二圣殿年代与历史背景息息相关;除去在宗教信仰上的用途外,香炉还被用于民间习俗或礼仪内,甚至是邪教或迷信中。诺斯底派、共济会(当一间房间成为新的聚会地点时)和魔法仪式都用香炉,但是在形制上却与天主教会的香炉有较大不同; 香炉是简单易学的,不需要复杂的步骤;通常香炉的上方会由三或四根金属链(单根金属链的单手提炉也存在,但天主教会使用较少)吊起,与炉体上的圆环衔接在一起,并在链子上配有单独的圆环,该圆环可以固定香炉的镂空盖子,保证它在使用时更加牢固,不至香炉倾洒。炉内有放置木炭的空间,使用前需要将燃烧的木炭放入其内。香炉又分为可移动的内胆香炉与单体的香炉,前者当要放置木炭时,可以将香炉内部的内胆取出,放入木炭再放置回炉体中,这种香炉是较为普遍的;在燃烧的木炭上撒乳香,较高的温度将乳香香料熔化,产生香烟,它将从香炉的盖子上散发出去。一旦乳香被放置在炉内,该香炉就会被关上盖子,并在游行队伍行进时由辅祭者摇摆,将香烟尽量散发出来(这也保证木炭与空气接触,不至于熄灭);香炉的风格也没有固定的样式,不过它就像高路斯(Chorus)一样,经常与教堂的建筑风格保持一致,因此就出现了哥特式、罗马式等等; 天主教会的弥撒广泛使用到香炉,根据1969年修订的《罗马弥撒经书》(Missale Romanum),允许司铎可在任何弥撒中使用香炉(不过在1969年前教会不准许在常礼弥撒中使用香炉)。弥撒中,在苦像前、祭台、圣人像或福音书、圣体圣血、圣髑匣等,都将用到香炉,在圣体游行时也将被使用。因此作为一位与弥撒礼仪有较深接触的辅祭者或祭台服务者,必须在堂区服务中学会香炉的使用与添香、上香方法,使能更好的辅助主祭神父完成弥撒。拿香炉的辅祭者,也被称为“thurifer”,他们的职责包括:打开香炉方便神父(主教)添香、手持香炉带领游行队伍、给神职人员递交香炉、炭火的保持等;在礼仪中,香炉的职务也可以分为两人,即持香炉者(thurifer)与持香船者(boat boys),后者只负责递交和管理香船(香盒),可以认为持香船者是thurifer的助手。香船是拉丁风格船型的盒子,其内盛放乳香香料,并配有一把小勺,持香船者有些时候也负责添香,但大多数时候他只会把添香的机会留给司铎;东仪天主教会频繁使用香炉,不仅在侍奉礼仪中,而且在晨祷、晚祷及葬礼或敬礼方面,香炉都几乎不断地摆动。炉中的烟被理解为象征着天主圣神的恩典及圣人们在天国的代祷,而在东方的传统中,教会牧长(ecclesiarch)和他的助手在特定的时刻负责焚香。 1969年《罗马弥撒经书》提到了如何使用香炉的规定,这其中包括了,1、三组摆动:对至圣圣体、天主的圣像或明供圣体、苦像、福音书、复活蜡、神职和教友。2、两组摆动:对圣髑和公开敬礼的圣人像。3、一系列的单组摆动:祭台;神父当需要向祭品上香时,则通过使用香炉画十字的方式完成,而不是用三组摆动。 category:基督教禮儀 Category:香.

新!!: 主教和香炉 (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香港2006年2月

没有描述。

新!!: 主教和香港2006年2月 · 查看更多 »

香港2006年3月

没有描述。

新!!: 主教和香港2006年3月 · 查看更多 »

香港2006年5月

没有描述。

新!!: 主教和香港2006年5月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主教

香港聖公會大主教(Archbishop of Hong Kong,即「香港大主教」)是資深主教、香港聖公會教省精神及道德領袖。大主教也是香港教省主教長(或稱「香港聖公會主教長」),由香港島教區、東九龍教區和西九龍教區三個教區的主教中選出。教省大主教要由主教經總議會全院聯合會議選出香港聖公會憲章及規例。值得注意的是香港主教在1997年7月1日前的香港排名表中排名第5,在回歸後(香港特別行政區排名表)大主教為宗教領袖行列,排名降至第11。 目前香港大主教是鄺保羅和他的主教座位於聖約翰座堂。會督府是大主教的辦事處和住宅。.

新!!: 主教和香港大主教 · 查看更多 »

香港節日與公眾假期

香港節日與公眾假期主要有兩種,分別是根據《香港法例》第149章《》規定的每年17日(本條目所有公眾假期日數,均不包括星期日),和《香港法例》第57章《》規定的每年12日。公眾假期和法定假日除了日數不同外,適用對象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銀行、教育機構、公共機構辦事處和政府部門是根據《公眾假期條例》的規定放假,其僱員可享每年17日公眾假期。如非上述機構,則只須根據《僱傭條例》規定的法定假日放假,其僱員僅得每年12日法定假日,但亦有機構給予僱員《公眾假期條例》規定的17日假期,下文將有詳盡介紹。另有部份機構是全年運作,不論是根據公眾假期或法定假日放假,其僱員亦未必會在公眾假期或法定假日當日放假,或會以個別僱員輪流另日補假的方式放假。.

新!!: 主教和香港節日與公眾假期 · 查看更多 »

香港聖公會

香港聖公會(Hong Kong Sheng Kung Hui)是普世聖公宗的第38個教省,管轄範圍包括香港和澳門。 聖公會於香港擁有悠久的歷史,於香港基督教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席位。除了作為一個宗教團體,香港聖公會還積極參與香港社會各大小事務,也是香港主要的辦學團體之一。香港聖公會也是基督新教在香港的一個主要宗派。 現任主教長是鄺保羅大主教,教省秘書長是管浩鳴法政牧師,設有教省辦事處處理教務。.

新!!: 主教和香港聖公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聖公會總議會

香港聖公會教省總議會是香港聖公會教省最高決策組織,由主教院、聖品院及平信徒院組成。主教院由所有主教組成,聖品院及平信徒院,分別由各教區議會內的聖品及平信徒代表選出。總議會通過的提案可影響教省未來的發展,故總議會的舉行是教省大事。主席由香港聖公會大主教香港聖公會憲章及規例主理。教省總議會通常每三年舉行一次。.

新!!: 主教和香港聖公會總議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聖公會西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是1998年成立的香港聖公會教省轄下的一個教區,管轄地區包括九龍西及新界西(大嶼山北、馬灣及離島區除外,它們屬於香港島教區)。.

新!!: 主教和香港聖公會西九龍教區 · 查看更多 »

香港聖公會東九龍教區

東九龍教區是1998年成立的香港聖公會教省轄下的一個教區,管轄地區包括九龍東及新界東。 九龍,地理上稱為九龍半島,為香港的三大區域之一,是除了香港島以外市區的主要組成部份。傳統上九龍的東、西以「火車路」(即前九廣鐵路英段,及後稱為九廣東鐵,即現今東鐵綫)為界,故九龍城區(即紅磡、土瓜灣、九龍塘等地)也實屬九龍東的一部份。因此,東九龍教區的範圍包括前九廣鐵路英段以東之九龍半島地域,即九龍東及新界東,亦即現在香港特區政府行政區域之:九龍城區、黃大仙區、觀塘區、西貢區、沙田區、大埔區及北區。.

新!!: 主教和香港聖公會東九龍教區 · 查看更多 »

解放神學

解放神學是20世紀70年代以後,主要在拉丁美洲天主教界中成形的一個神學主張。其主張信仰天主的人(即是「天主的選民們」)應該要關注人間制度的公平正義問題,例如貧窮的世襲化、經濟資源的集中在少數人手中與種族歧視問題等,這些都是解放神學所要解放的对象。.

新!!: 主教和解放神學 · 查看更多 »

詩體埃達

《老埃達》(The Elder Edda)是冰島主教貝恩祖法·史雲申(Brynjólfur Sveinsson)於1643年發現的手抄本,內容是關於北歐傳說及神話的詩,因此又被稱之為「詩體埃達」(The Poetic Edda)。另外,也有些有學者誤認為《老埃達》是由冰島歷史學家塞蒙恩德·弗魯德(1056—1133)收集整理,故又有「塞蒙恩德埃達」(Sæmundar Edda)之稱。一般學者認為,《老埃達》被編寫的時間應該比《新埃達》要晚約50年,但其內容和詩的格式則大約創作於維京時期。 冰島的《老埃達》是在九世紀時,由從挪威而來的遷徙者所帶來的一種獨特口頭文學。十三世紀時,由北歐吟唱詩人(Skald)將其寫定成篇。《老埃達》共收詩歌35篇,其中神話詩14篇,英雄詩21篇。神話詩記錄的是有關北歐諸神的傳說,有敘事體,也有教諭體。英雄詩都是短詩,內容為古代英雄或北歐海盜時期前的國王和戰士。《老埃達》的首篇是〈女巫的預言〉(Völuspá),它敘述世界和人類的創造、毀滅和再生。.

新!!: 主教和詩體埃達 · 查看更多 »

马卡里奥斯三世

卡里奥斯三世总主教(Μακάριος Γ,),东正教塞浦路斯正教会总主教,塞浦路斯共和国首任总统。 马卡里奥斯原名米哈伊尔·克里斯托都娄·牟斯寇斯(Mihail Christodoulou Mouskos),自幼丧母,1926年进入教会,1936年在尼科西亚完成中学学业,其后进入雅典大学学习神学,1942年毕业。回国后,他成为一名神父,后前往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大学深造。 1948年,他当选主教,改名为马卡里奥斯,回国就职。1950年9月18日,马卡里奥斯当选总主教,成为塞浦路斯希腊族事实上的领袖。在这个位置上,马卡里奥斯积极鼓吹塞浦路斯和希腊的合并。在其支持下,希腊在联合国提出了对塞浦路斯的主权要求。1955年,塞浦路斯斗士国家组织(EOKA)成立,为争取塞浦路斯早日摆脱英国统治,这一组织不惜诉诸恐怖主义行为。英国殖民当局被迫开始与塞浦路斯本地领袖开始商谈独立事宜,但是不久谈判即破裂。 1956年,英国殖民当局以马卡里奥斯支持恐怖主义为名,将其流放塞舌尔马埃岛,次年他获准自由移居雅典,但是不能回到塞浦路斯。康斯坦丁·卡拉曼利斯在希腊主政后,与英国达成了妥协方案,英国将允许塞浦路斯独立,但是塞浦路斯不得和希腊合并。马卡里奥斯起初反对这一折中方案,但最后还是被迫接受。 1959年3月,马卡里奥斯回国,在尼科西亚受到热烈的欢迎,12月13日,他以压倒性优势赢得总统选举。.

新!!: 主教和马卡里奥斯三世 · 查看更多 »

马凯特大学

凯特大学(英語:Marquette University,也译作马奎特大学), 位於美国威斯康辛州的密尔沃基,是一座私立的,男女同校的,耶稣会的教会大学。该校于1881年8月28日由耶稣会建立,它的创始人是John Martin Henni,密尔沃基大主教管区的第一任主教。学校以一个17世纪神父Jacques Marquette命名。在最初都是男校的学校中,马凯特大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男女同校制度的天主教大学。1909年学校承认第一名女性学员。.

新!!: 主教和马凯特大学 · 查看更多 »

马其顿希腊礼天主教会

其頓希臘禮天主教會(英語:Macedonian Greek Catholic Church )是羅馬天主教的一部分,為拜占庭禮拜儀式傳統的一個分支,是東儀天主教會的成員之一。該教會是完全與羅馬天主教共融的。而它是直屬羅馬教廷。現在在馬其頓共和國設立一個東方禮教區。.

新!!: 主教和马其顿希腊礼天主教会 · 查看更多 »

马达钦

達欽主教(),聖名達陡,上海人,1994年晋铎,2012年晋牧,现任天主教上海教區辅理主教(宗座认可)。.

新!!: 主教和马达钦 · 查看更多 »

马龙尼礼教会

龍尼禮教會(敘利亞語:ܥܕܬܐ ܣܘܪܝܝܬܐ ܡܪܘܢܝܬܐ ܕܐܢܛܝܘܟܝܐ;阿拉伯語:الكنيسة الأنطاكية السريانية المارونية;拉丁語:Ecclesia Maronitarum),通稱馬龍派,是羅馬天主教会的一部分,為安提約基亞(安提阿或西敘利亞)禮拜儀式傳統的一個分支,是東儀天主教會的23個成員之一。該教會是完全與羅馬教宗共融的。而它是直屬羅馬教廷。現任馬龍尼禮安提阿宗主教為貝沙拉·布特羅斯·拉伊樞機。.

新!!: 主教和马龙尼礼教会 · 查看更多 »

該撒利亞的巴西流

巴西流或巴西略(希腊文:Μέγας Βασίλειος,拉丁文:Basilius Magnus,或Καισαρείας Βασίλειος,Basilius Caesariensis,),該撒利亞主教,4世纪教会领袖。与拿先素斯的貴格利和尼撒的貴格利并称加帕多家教父。在罗马天主教会尊为教会圣师。.

新!!: 主教和該撒利亞的巴西流 · 查看更多 »

該撒利亞的優西比烏

該撒利亞的優西比烏(Εύσέβιος,Eusebius Caesariensis 生於約260年或275年—可能卒在339年5月30日)是巴勒斯坦地區的凱撒利亞的教會監督或主教。由於他對早期基督教歷史、教義、護教等貢獻,他被一部分後人認爲是基督教歷史之父。.

新!!: 主教和該撒利亞的優西比烏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二世 (英格蘭)

詹姆斯二世(蘇格蘭稱為詹姆斯七世,,1685年到1688年間是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国王,為最后一位信奉天主教的英国国王。其臣民不信任其宗教政策,反对他的专权,在光荣革命中他被剥夺王位。其天主教儿子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斯图亚特在他被迫退位后也没有获得王位,王位落到了其新教女儿玛丽二世和女婿威廉三世手中。认为他的儿子是合法国王的人则被称为詹姆斯派。 詹姆斯二世退位后受到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保护。一直到他死后,路易、他的儿子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和孙子查尔斯·爱德华·斯图亚特还继续策划恢复詹姆斯派的王位,但最后也没有成功。 詹姆斯二世的另一个比较出名的封号是约克公爵。他的兄弟查理二世将北美洲的一个殖民地以他的封号命名为纽约。.

新!!: 主教和詹姆斯二世 (英格蘭) · 查看更多 »

詹思禄

詹思禄()洗禮名伊納爵。是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任命的福建省闽东教区主教、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 1961年,詹思禄出生于福建省宁德市。就读于上海佘山修院,1989年在佘山进教之佑圣母大殿晋铎,随后回家乡担任宁德城关堂本堂司铎。2000年1月6日,詹思禄在北京宣武门天主堂受祝圣为助理主教,随后在宁德市修建宏伟的主教府。2004年,詹思禄当选为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2005年4月,张实之主教退休,由詹思禄继任天主教闽东教区正权主教。2018年1月,当选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新!!: 主教和詹思禄 · 查看更多 »

骆书雅

骆书雅(Bishop Jacques-Victor-Marius Rouchouse, M.E.P.)是巴黎外方传教会会士,天主教成都教区的法国籍主教(1916-1948年)。 1870年6月6日,骆书雅生于法国。1895年6月30日晋升为神父。同年,成都发生教案,光大巷主教座堂被毁,于是杜昂主教指派当家神甫骆书雅设计、督造了平安桥主教座堂。直到9年之后的1904年,耗银20万两,才建成完成。 1915年,杜昂主教去世。1916年1月28日,教廷任命骆书雅担任川西北宗座代牧。同年10月1日,骆书雅接受祝圣。1924年12月3日,中国各教区改以主教座堂所在城市命名,川西北代牧区更名为成都代牧区,川西宗座北代牧也更名为成都宗座代牧。1946年4月11日,教廷在中国建立圣统制,更名为成都教区正权主教。1948年12月20日去世,享年78岁。 L Category:法国人.

新!!: 主教和骆书雅 · 查看更多 »

諾斯特拉達姆士

諾斯特拉達姆士,另稱諾斯德拉達姆斯或諾斯特拉達穆斯(拉丁語名:Nostradamus,),香港譯諾齊擔瑪士,原名米歇爾·德·諾特雷達姆(法語:Michel de Nostredame),法國籍猶太裔預言家,精通希伯來文和希臘文,留下以四行體詩寫成的預言集《百詩集》(Les Propheties,1555年初版,《諸世紀》為誤譯有關預言家諾斯特拉達穆:謬誤與補充 《歷史月刊》2002年二月號(169期) )一部。有研究者從這些短詩中「看到」對不少歷史事件(如法國大革命、希特勒之崛起)及重要發明(如飛機、原子彈)的預言《諸世紀》 諾斯特拉達姆士 諾斯特拉達姆士 。 因諾斯特拉達姆士的預言,無論他在生前还是死後,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崇拜者。《百詩集》出版後,直到現在依然非常暢銷。許多熱心者,將他的預言與世界主要事件分析,並找到應驗的地方。 相比之下,大多學者認為諾斯特拉達姆士四行詩體預言模糊不清,預言的「應驗」是它的描寫太廣泛,沒有證據證明預言詩的真確性,也沒有證據證明預言詩確實描述某一件事《神秘的諾斯特拉達姆士》 彼德·利米舒亞著。 然而,這部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知名作品仍倍受重視,特別是在現今的媒體和流行文化中,經常同《聖經密碼》等出名的預言作品相比較。.

新!!: 主教和諾斯特拉達姆士 · 查看更多 »

高峰 (牧师)

峰(),为现任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新!!: 主教和高峰 (牧师) · 查看更多 »

高主教書院

主教書院(英語:Raimondi College,簡稱「RC」)是香港一所由天主教香港教區於1958年創辦的英中授課傳統名校 。校舍位於中環半山羅便臣道2號,主要由三座大樓組成,主建築樓高165呎,共有14層,為全港最多層數的中學,全校舍佔地10,200平方米,同時也是香港海拔最高的中學。學校同時於灣仔和北角設有小學部及幼稚園部,中小幼全部合共約有2,100名學生就讀。.

新!!: 主教和高主教書院 · 查看更多 »

高德華

高德華主教 (D. Policarpo da Costa Vaz)是葡萄牙人;於1954年到澳門履新,成為第19任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教。 他在任內擴建聖若瑟教區中學新校舍,創辦曉明中學、天主教海星中學、聖玫瑰中學、取潔中學、粵華女校、路環聖母聖心及聖方濟各新校舍。成立澳門公教中心及高德華圖書館,在路環、氹仔建平民住屋三百單位,紅十字醫院等。1960年調回葡國東北部任瓜達教區主教,直至約1979年因病辭職;1984年去世。 Category:澳門天主教徒.

新!!: 主教和高德華 · 查看更多 »

高臺教

臺教(Đạo Cao Đài)是20世纪起源于越南的一个新兴宗教,其与和好教是越南特有的两种宗教之一,也是这个国家的第三大宗教。.

新!!: 主教和高臺教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

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於臺灣西南部。其轄域東北至中央山脈及玉山主峰,西南至南海上之南沙太平島、中洲島、東沙群島。順時針方向與臺南市及嘉義縣、南投縣、花蓮縣、臺東縣、屏東縣、澎湖縣(隔海鄰接)等縣市相鄰。面積達2,952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7.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三的城市。高雄市自19世紀末開港,舊稱「打狗」,是高雄「たかお」(Takao)的日文發音,來自於竹林的平埔語Takou音譯近似於閩南語的「打狗」,於是漢人便以「打狗」稱之。日治時代發展為重工業林立的港埠城市與軍事要地,素有「港都」之稱,並在20世紀中葉後成為臺灣南部政治和經濟及交通中樞,並於2018年4月28日成為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的所在地,為臺北地區以外第一個設立中央部會的地區。.

新!!: 主教和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魔間行者

是一部2005年美國超自然、驚悚、動作片,為法蘭西斯·羅倫斯執導,同時也是該導演的電影處女作。電影由基努·李维、瑞秋·懷玆、西亞·李畢福、傑曼·翰蘇、和蒂達·史雲頓主演。 改編自美國DC漫畫的《》。影片在漫畫的基礎上做出了重大改編,但個別情節取自著名作家阿蘭·摩爾的《》第41-46期的「Dangerous Habits」。約翰·康斯坦汀是片中的主角,1988年,這個人物擁有了自己的漫畫書作品《地獄神探》,片中講述了基努·李维飾演的康斯坦汀,能夠出入地獄追魔的故事。評論家們對於這部電影都有不同的評價。 2005年2月8日在香港首映,2月18日在美國和加拿大上映。魔間行者因為暴力和魔鬼鏡頭被美國電影協會評訂為R級,在香港被訂為IIB級。《康斯坦汀:驅魔神探》在北美首週末賺近3000萬元票房,成為那周末第二大收入電影,全球票房收入為2億3088萬美元。.

新!!: 主教和魔間行者 · 查看更多 »

鮑理諾

鮑理諾主教 (D.)於1902年到澳門就主教職,偕同神學生沙明道和高若瑟到澳門就讀。 就任第16任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教後,創辦教區月刊,建新加坡聖若瑟新堂及宏大的司鐸寓所,聘請方濟各會修女到澳門工作,又邀請慈幼會會士到澳開辦工業學校(澳門慈幼中學)。 1918年病於西望洋聖母靜院,先下葬於主教山小堂,後遺骨移往葡國故鄉安葬。.

新!!: 主教和鮑理諾 · 查看更多 »

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

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縮寫OCLP),簡稱和平佔中、佔領中環、佔中,中国官方贬称非法佔中,是由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及基督教新教牧師朱耀明於2014年9月28日起在香港發動的一場爭取真普選的政治運動。運動於2013年初開始醞釀,提出以公民抗命為手段,採取佔領香港金融區中環的交通要道的方式,來爭取符合《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能夠公平實踐「投票權」、「參選權」和「提名權」的行政長官和立法會普選。反對人士則擔憂活動受非理性行為影響,導致可能的暴力衝突會嚴重影響香港經濟和市民日常生活。 2014年9月26日晚上,學界罷課集會演變成重奪「公民廣場」行動,為接下來的一連串公民抗命揭開序幕。發動罷課及重奪「公民廣場」行動的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及學民思潮在翌日(9月27日)繼續於添美道集會,而「和平佔中」發起人戴耀廷因應當晚形勢,於9月28日凌晨1時40分宣佈正式啟動醞釀1年8個月的佔領中環,並且以佔領政府總部開始,反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提交給全國人大常委會的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提名方案,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撤回8月31日之政改決議,以及香港政府重啟政改諮詢、重交政改報告。啟動佔中後,警察在同日上午開始封鎖政府總部,令示威者無法前往添馬艦支援佔領人士,導致群眾於下午衝出夏慤道等主幹道。防暴警察在當日傍晚展開驅散行動,施放大量催淚彈鎮壓,結果激發民憤,導致示威活動在當晚蔓延至旺角及銅鑼灣等人流密集的地區,隨後更一度擴散至尖沙咀(但僅佔據3日便告失守)。 由於大量參與者以雨傘阻擋警察所使用的胡椒噴霧,而佔領旺角、銅鑼灣、尖沙咀行動均由市民自發,佔領人士不再承認「和平佔中」、學聯、學民思潮為大會,同時行動亦偏離原有模式,原先倡議的「一波又一波」抗爭行動變成長期佔據。加上由外媒使用的「雨傘革命」、「雨傘運動」名稱獲得佔領人士普遍接受,行動逐漸演變成「雨傘革命」。由於以上原因,加上佔領地不是由中環開始,因此有人認為「佔領中環」從未發生。佔中發起人之一的戴耀廷亦補充,「雨傘運動」並非由「和平佔中」發起,概念上亦有分別;於自首當日更指「雨傘運動」的出現替代了「和平佔中」,他認為佔中是否結束意義已經不大。「和平佔中」3位發起人於12月3日自首,但警方未有拘留或正式起訴;而「雨傘運動」在12月15日以銅鑼灣佔領區及立法會示威區清場作結,此前旺角佔領區在11月25至27日遭到警方清場,而添馬艦、金鐘、中環、灣仔佔領區亦在12月11日被清場,導致佔領區大幅縮小至僅餘立法會示威區。.

新!!: 主教和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 · 查看更多 »

谢维尔兹公国

谢维尔兹公国是一个首都位于谢维尔兹的前西里西亚公国,建立在1341年波兰分裂的时候。这是很多西里西亚的公国中的一个公国,而且直到1443年受到皮雅斯特王朝和波西米亚王冠领地的统治。除了尼萨公国,该国是该地区唯一的采邑主教區(天主教主教兼任領主)。 自1443年被兹比格涅夫·奥列施尼茨基用6000个四便士银币购买后,该国变为克拉科夫主教的财产。在很多方面上,这个小公国几乎是一个国中之国:有自己的法律,财政和军队。仅仅在1790年大议会将公国纳入波兰立陶宛联邦。在1795年第三次瓜分波兰时,公国因为属于西里西亚,所以它和邻近地区被普鲁士吞并,纳入了新行省新西里西亚(Neuschlesien)。在1800年,主教所在地离开了公国。在1807年,拿破仑重新建立该国,并作为礼物送给了他的朋友让·拉纳,在维也纳会议后,该国变为了俄罗斯帝国统治的波兰议会王国。在1918年,谢维尔兹属于波兰第二共和国,在1939年到1945年间属于纳粹德国。在1951年亚当·斯特凡·撒奋哈死前克拉科夫主教继续使用头衔谢维尔兹亲王的头衔。.

新!!: 主教和谢维尔兹公国 · 查看更多 »

谭燕全

南宁教省总主教若翰谭燕全阁下(His Grace John TAN Yanquan),于1989年晋铎,2003年晋牧为南宁教省助理总主教。2007年起,担任南宁教省正权总主教,治理天主教广西境内的所有教会团体。谭燕全阁下担任南宁教省总主教后,依据教会法,以其职衔兼任广西天主教教务委员会主席,署理梧州教区,监牧桂林传教区,同时兼任天主教中南神哲学院副董事长。.

新!!: 主教和谭燕全 · 查看更多 »

象 (國際象棋)

象(英文:Bishop) 是國際象棋中的一種棋子。象的走法只可斜走,格數不限,但不可转向。白格的象只可以在白格出現,黑格的象只可以在黑格出現。吃子与走法相同。 英國稱為-主教-;法國稱小丑;俄國稱--;意大利稱旗兵;在蒙古、旁遮普邦、拉賈斯坦邦稱為駱駝。.

新!!: 主教和象 (國際象棋) · 查看更多 »

貝爾芬格

貝爾芬格(Belphegor或Beelphegor)在惡魔學中是一個會幫助人們發現事物的惡魔,會藉由提供人們各種能讓他們變得更富有的靈巧發明來誘使人們墮落。根據一些十六世紀的惡魔學家之說法,他的力量在四月的時候會變得比較強。身為主教與獵巫者的Peter Binsfeld相信貝爾芬格會使用「怠惰」的方法來誘惑人們。同時,根據Peter Binsfield所著的《Binsfield的惡魔分類》,在基督教傳統中貝爾芬格以身為七宗罪之一的「怠惰」的大惡魔而為人所知。 貝爾芬格起源自亞述的巴力毗珥(Baal-Peor),是在什亭的以色列人所歸附的摩押人之神(民數記25:3),與荒淫和狂歡有關。他以做為生殖力象徵(即菲勒斯)的形式被崇拜著。作為一個惡魔,貝爾芬格在卡巴拉的文書被描述成一個「辯論者」,第六質點「美」的敵人。當被召喚的時候,他能夠給予財富、發現的力量與靈巧的發明。做為一個惡魔,貝爾芬格的任務是去「在人們之間灑下不和的種子」以及「藉由財富之分配令人們墜入邪惡」。他很難被召喚,或許是因為他要的犧牲供品是排泄物的關係。 貝爾芬格(初始之主 / Lord of the Opening)被描繪成兩種不同形象: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子或是一個有著角及前端尖銳的尾巴、怪物似的蓄鬍惡魔;前一種形象,根據大多數的說法乃是他在被凡人所召喚時用於俗世的偽裝。根據De Plancy的《地獄辭典》,他乃是地獄駐法國的大使。貝爾芬格也在約翰·彌爾頓的《失樂園》與維克多·雨果的《海上勞工》之中出場過。 根據傳說,貝爾芬格是被路西法從地獄送到地上去尋找在地上是否真的有「婚姻的幸福」。惡魔們聽說過有關這事的傳言,但他們也知道人們並非被設計為能和睦生活的存在。貝爾芬格在地上的經歷很快地就說服他認為那傳言只不過是子虛烏有。這個故事被發現在各種早期的現代文學的作品之中,因而被用為「憤世嫉俗者」與「荒淫、放肆者」的代稱。.

新!!: 主教和貝爾芬格 · 查看更多 »

貝恩祖法·史雲申

貝恩祖法·史雲申,又譯呂恩約爾弗·斯汶遜。(Brynjólfur Sveinsson) (9月14日 1605 – 8月5日 1675) 信義宗主教, 冰島斯考爾霍特主教座(the see of Skálholt)。 他主要影響了北歐神話。也知名於幫助冰島語聖詩作曲家和詩人。他現在也是冰島克朗上的1000元人物肖像 他出生於冰島西北部西峽灣區的Önundarfjörður。自1624-1629就讀於哥本哈根大学。並在1632-1638擔任罗斯基勒大学的教務長。 1643年,他將古斯堪地那維亞的神話和史诗的集合命名為埃達(Edda)。原因是歸於冰島祭司,學者Sæmundrfróði,但學者們的共識是,不管是誰寫的埃達詩,無論是在被編譯或詩人的意義上講,不可能是Sæmundr一人所寫。據認為,手稿已有相當長的時間,和跨多位作者編寫。 1650年國王弗雷德里克三世命其接替Stephan Hansen Stephanius的職位成為丹麥皇家歷史學家。他拒絕,但答應王,他會在冰島收集手稿。他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要求居住在他的教區的居民轉交給國王任何舊手稿,不拘泥於原稿,手抄,複印本,作為給他的禮物。 其中最不朽由以此方式收到的中世紀冰島手稿名字叫弗拉泰島書(Flateyjarbók),它也被稱為GKS1005 FOL。拉丁名為Codex Flateyensis.

新!!: 主教和貝恩祖法·史雲申 · 查看更多 »

貢扎加家族

貢扎加家族(Gonzaga),或譯貢薩加,是一個享譽歐洲的義大利貴族世家 ,於1328年到1707年統治義大利曼托瓦公國。除了曼托瓦,他們還統治了蒙費拉托、訥韋爾及其他一些歐洲領土。家族成員包括1位聖人(聖路易吉·貢扎加)、10位樞機、13位主教、2位神聖羅馬帝國皇后(、)及一位波蘭王后()。 貢扎加家族的藝術收藏是頗富盛名的,他們的收藏體現了當時人們對於藝術文化欣賞的最高水平,在伊莎貝拉·埃斯特作為曼托瓦侯爵夫人時達到巔峰,家族收藏包括許多文藝復興及巴洛克藝術知名藝術家的作品,但有許多收藏都因家族出現經濟困難在17世紀時賣給了英王查理二世。除了視覺藝術,貢扎加家族也支持文學及音樂創作。.

新!!: 主教和貢扎加家族 · 查看更多 »

貴格利

貴格利(Saint Gregory of Neocaesarea,),又譯為格利高里,也被稱為顯靈跡者格利高里(Gregory Thaumaturgus,Gregory the Wonderworker),基督教聖人,基督教早期教父,亞歷山卓主教,著名的神學家。他是亞歷山太學派的一員,與俄利根是好友。.

新!!: 主教和貴格利 · 查看更多 »

費爾南多·盧戈

費爾南多·阿明多·盧戈·門德斯 SVD(Fernando Armindo Lugo Méndez,),前巴拉圭天主教聖佩德羅教區主教、前任巴拉圭總統。.

新!!: 主教和費爾南多·盧戈 · 查看更多 »

費聲遠

费声远主教(Bishop André-Jean Vérineux, MEP,),天主教會主教,巴黎外方傳教會會士。 費聲遠1897年11月4日生于法国理姆斯,1922年12月23日晋铎,1949年7月14日当选营口教区主教,1949年10月16日晋牧,1952年8月7日任台湾花莲教区监牧,花莲教区署理主教,1973年7月25日荣休,1983年1月10日逝世于台灣花蓮市。.

新!!: 主教和費聲遠 · 查看更多 »

賈定諾

賈定諾總主教(D. Manuel de São Galdino, OFM)是葡萄牙人,為第任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教、臥亞總主教。 1802年被委為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教,翌年到澳門履新。在任兩年中,銳意革除教會中惡習,訂定修院規章,取消若干跡近迷信的宗教遊行。1804年擢昇為臥亞總主教,1806年到臥亞就職,1831年,死於任內。 Category:澳門天主教徒 Category:總主教.

新!!: 主教和賈定諾 · 查看更多 »

賈彥文

賈彦文主教(Bishop Matthew Kia Yen-wen,),前天主教台北總教區總主教。.

新!!: 主教和賈彥文 · 查看更多 »

賈耐勞

賈尼勞主教 (葡萄牙語﹕D. Belchior Carniero Leitão SJ, 1516年 - 1583年8月19日),出生於葡萄牙科英布拉,為天主教澳門教區首任主教。長年致力在澳門進行傳教、公益及慈善工作。另外,賈尼勞主教同時曾於1577年至1581年期間擔任埃塞俄比亞的宗主教.

新!!: 主教和賈耐勞 · 查看更多 »

贝久

贝久人(Bajoran)是《星际旅行》虚构宇宙中的类人种族,主要出現於《銀河飛龍》、《銀河前哨》及《星际旅行:航海家号》中。《星际旅行》中的贝久人被设为为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有人认为贝久人的设定是参考了犹太人历史,但编剧罗恩·摩尔表示他们并没有想过让贝久人去和任何一个现实中的民族或国家进行直接类比。《星际旅行》中有一些重要的贝久角色,如深空九号大副奇拉·尼瑞斯。而《星际旅行:深空九号》的主剧情更是围绕贝久展开的。.

新!!: 主教和贝久 · 查看更多 »

贤人会议

贤人会议(英语:Witenagemot,简写为Witan,古英语:witena gemōt)是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英格兰的一个重要政治机构。贤人会议是一种由国王主持召开的、会期不定、人数不等的高层会议,与会者主要有被称为“贤者”或“智者”的高级教士和世俗贵族,包括国王的近臣、王族宠幸和地方长官等。它产生于7世纪以前,取代了年代更早的欧洲大陆的日耳曼人条顿部落的“马克大会”或民众大会,以适应当时盎格鲁-撒克逊社会的发展变化,直到11世纪还在发挥作用。.

新!!: 主教和贤人会议 · 查看更多 »

费边社

费边社(Fabian Society)是英国的一个社会主义團體,成立於1884年,由一群中产阶级知识分子所发起,以古羅馬名將費邊(Fabius)做為學社名稱的來源,意即師法費邊亞有名的漸進求勝的策略。其奉行的思想被称为費邊主義(Fabianism),又稱費邊社會主義(Fabian Socialism)。费边社的传统重在务实的社会建设,倡导建立互助互爱的社会服务,其實質在於把資本主義社會傳統的自由民主政治與社會主義相結合,從而推行和平憲政和市政社會主義的道路。主张通过渐进温和的改良主义方式来走向社會主義,而非透过列宁主义所主张的阶级革命,并强调通过教育的途径让权力回到知识精英的手中。 尽管费边社本身并未创建一套完整的社会福利理论,但是在他们的社会实践中,明显地贯穿着期望通过社会各阶层的平等,包括平等的财产、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利的分配而至自由,由实践平等和自由的理念达至社会合作和互爱的人际关系的理念。这是英国工人群众对福利国家制度最早、最直接的要求。费边主义除了对当时的英国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重大影响,更直接影响了英国工党的成立与发展,在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拥有重要的地位。 今日的費邊社以智庫的形式運作,並與工黨有密切的合作關係。.

新!!: 主教和费边社 · 查看更多 »

贾科莫·卡萨诺瓦

贾科莫·卡萨诺瓦(Giacomo Girolamo Casanova,),极富传奇色彩的意大利冒险家、作家、「追寻女色的风流才子」。18世纪享誉欧洲的大情圣。生于意大利威尼斯,卒於波希米亚的达克斯(现捷克杜赫佐夫)。 有关于卡萨诺瓦许多人都会将其与拜伦的小说/歌剧《唐璜》(Don Juan)相提并论,因为他们同样在一生中有着不计其数的伴侣。然而卡萨诺瓦终究不同于虚构的故事,唐璜只是一个传说,而卡萨诺瓦则是真真切切的历史。与唐璜中更加不同的是,卡萨诺瓦深爱着他所有的女人,并与她们长期保持着友好的关系。风流韵事也只不过是卡萨诺瓦丰富多彩的人生中某个章节。 卡萨诺瓦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作品当属其穷尽晚年精力的创作《我的一生》(Histoire de ma vie),这部法语写成的自传式小说讲述了卡萨诺瓦一生中的故事。选择法语撰寫只因为方便流传的原因(中世纪法语是欧洲最广为流传的语种)因此卡萨诺瓦在自传的序言中也写道:J'ai écrit en français, et non pas en italien parce que la langue française est plus répandue que la mienne(我用法语写自傳而不用意大利语,是因为法语比我自己的語言流传得更廣。)。由此可见卡萨诺瓦预想到或试图令自己的这部自传经久流传,为了方便以后未知的读者群而选择了一种更为普及的语言。此前另一位威尼斯的知名人物——剧作家卡罗·哥尔多尼(Carlo Goldoni)亦同样选择用法语书写自己的自传,或许亦对卡萨诺瓦产生了一定影响。虽然卡萨诺瓦撰寫的一些其他作品使用的都是意大利语,或许这位大情圣预知到了那些作品不会成为历史的纪念碑,然而自传就另当别论。.

新!!: 主教和贾科莫·卡萨诺瓦 · 查看更多 »

贾治国

贾治国,圣名儒略(Bishop Julius Jia Zhi-guo,),慈佑会会士,天主教正定教区正权主教(1981年—),因忠于教宗,不加入爱国会而多次遭到逮捕。 贾治国出生于中国河北省晋州武邱村,热心天主教。1963年到1978年服刑15年。1980年,贾治国被保定教区范学淹主教祝圣为神父,1981年又由范学淹主教祝圣为正定教区第二任正权主教。此后曾反复遭到十余次逮捕。2005年11月8日,美国总统布什访华前夕,贾治国主教被捕。10个月后,2006年9月获释。2007年6月5日,贾治国再度被捕。2008年8月24日,北京奥运会闭幕日,贾治国主教在河北省石家庄附近的武邱村基督君王主教座堂被公安人员带走,9月18日残疾人奥运会闭幕后获释。2008年底,自选自圣的石家庄教区主教蒋陶然“与圣座共融”,服从贾治国主教,实现正定教区合一。2009年3月30日,贾治国主教在武邱村基督君王主教座堂被公安人员带走。 2010年7月7日,他的拘禁结束。.

新!!: 主教和贾治国 · 查看更多 »

贾斯汀·弗朗西斯·里加利

贾斯汀·弗朗西斯·里加利(Justin Francis Rigali,),天主教会枢机,美国人,天主教费城总教区荣休总主教。 里加利出生于美国洛杉矶,于1961年4月25日晋铎,1985年9月14日晋牧。1994年至2003年间曾任天主教圣路易斯总教区总主教。2003年7月15日起出任天主教费城总教区总主教。2003年10月21日被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册封为枢机。2011年7月19日荣休。.

新!!: 主教和贾斯汀·弗朗西斯·里加利 · 查看更多 »

趙樸初

趙樸初(),安徽省太湖县人,中國社會活動家、宗教領袖、诗人、书法家、佛教居士。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此外还担任著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顾问,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及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新!!: 主教和趙樸初 · 查看更多 »

路加

路加(Λουκας;唐朝景教譯盧伽法王)是保羅傳道時的同工,他是《新約聖經》中《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的作者。雖然路加这个名字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是《圣经》只提到他三次,因此有關他的背景的介紹并不详细。根据保罗书信中透露的信息可以得知,路加的职业是醫生,使徒保罗称他为“親愛的醫生”和“我的同工”。.

新!!: 主教和路加 · 查看更多 »

路易吉·塞拉菲尼 (主教)

路易吉·塞拉菲尼(1808年6月6日 – 1894年2月1日)是一个罗马天主教主教和樞機。 1808年,他出生在马利亚诺萨比纳。1853年他成为一名牧师。 1870年,他被任命为天主教维泰博教区主教。1877年,他成为樞機。 1880年,他辞去樞機职位。1884年,他被任命為阿柏斯托尔奇西格纳特拉省長。他死于1894年,终年85岁。.

新!!: 主教和路易吉·塞拉菲尼 (主教) · 查看更多 »

跑馬地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

跑馬地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俗稱跑馬地天主教墳場,,亦是5個天主教墳場之一,位於香港島跑馬地黃泥涌道麗都酒店南面,地點介乎黃泥涌道與司徒拔道之間山坡,內有2萬3千個墳墓,除土葬墓地,亦有骨灰龕位。墳場於夏季每天掃墓時間為朝8晚7,天主教新民書院,冬季則為朝8晚6,其餘時間關閉,開放期間有一名保安員及一名辦事處職員當值。根據教區墳場規則,只有教友、慕道者及神職人員才可埋葬於此,東方日報,2010年2月20日,每個墓地收費約1萬5千5百港元。由於墳場內的建築、藝術雕塑和宗教味道蘊含大量殖民地歲月痕蹟,成為墳場考察活動及攝影愛好者的到訪熱點。.

新!!: 主教和跑馬地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 · 查看更多 »

鹽井天主堂

鹽井天主堂,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芒康縣納西民族鄉上鹽井村,是西藏自治区唯一的天主教教堂。當地也是西藏自治区唯一的天主教聚落。该教堂原先属天主教康定教区的分堂,后来改为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茨中教堂的分堂。.

新!!: 主教和鹽井天主堂 · 查看更多 »

黎鴻昇

黎鴻昇主教(Bishop José Lai Hung-seng,SLM,OMB,),天主教澳門教區榮休主教。生於澳門氹仔,他在1972年晉鐸,並於2001年獲任命為澳門助理主教,2003年時真除為天主教澳門教區第23任主教、澳門教區第二位華人主教,第一位澳門土生土長主教。祖籍廣東南海。2016年因病辭去正權主教職務,由香港教區李斌生輔理主教接任牧職。.

新!!: 主教和黎鴻昇 · 查看更多 »

軍中教長區

軍中教長區(military ordinariate)是羅馬天主教會的一種教會治理體系。是為了負責軍中的天主教信徒的宗教上的需求而建立的一種不以地區而是以各國軍隊為指向的管理體系。 1986年前他們被稱做軍中代牧區,也翻譯作隨營總監督區。如同宗座代牧區是由教宗選任一名主教擔任此軍中機構的代理牧者,在第二次梵諦岡大公會議中軍中代牧區的議題也被納入〈主教在教會內牧靈職務〉法令中。。1986年4月21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頒發的宗座憲令《軍人之牧靈》(Spirituali Militum Curae)中對於軍中的信徒之信仰需求的機構的安排變得更加完善。因而,軍中代牧區得以成為正式的軍中教長區。 繼而成立一種由一位主教管理的非地區性質的管理單位,早先管理這些軍中教長區的主教大多會有一個已經不存在的教區作為領銜,近日則改以所管理的教長區作為主教頭銜。這些主教或總主教也可能會由另一個教區的主教兼任。因此為了分擔教務該主教也可能派遣一名神父或輔理主教專門負責此間事務。雖然在分類上都是軍事教長區,但隨著各國軍事教長區成立時的情形的不同,因此有些軍事教長區有教區或主教區的稱呼,如美國的軍中服務總教區。.

新!!: 主教和軍中教長區 · 查看更多 »

黃兆明

黄兆明主教(Bishop Philip Huang Jaw-ming,),罗马天主教主教,1954年8月23日生于台湾花莲县富里鄉,1983年4月12日在台东晋铎,1998年7月16日当选高雄教区辅理主教领衔,1998年9月26日在高雄祝圣主教,2001年11月19日被任命為花蓮教區主教,2002年2月6日在花蓮就职教区主教。 Category:台灣天主教主教 Category:客家裔臺灣人 Category:富里人 Zhao兆明.

新!!: 主教和黃兆明 · 查看更多 »

黄炳章

炳章(),广东省惠来县人,天主教汕头教区主教(自选自圣),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

新!!: 主教和黄炳章 · 查看更多 »

輔仁大學學校財團法人

輔仁大學學校財團法人(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School Legal Person),是中華民國一個由天主教會創辦的學校法人機構,由3所學校於2013年合併而成。.

新!!: 主教和輔仁大學學校財團法人 · 查看更多 »

輔仁大學北平時期

輔仁大學北平時期(The Peping/Peking/Beijing period of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簡稱北平輔大或北京輔大,是輔仁大學的一個歷史時期,包含5個前身校名--輔仁社(Fu Jen Academy)、北京公教大學(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Peking)、私立北京輔仁大學、私立北平輔仁大學以及國立輔仁大學。其主體於1952年被北京師範大學繼承。 1930年代,設址於濤貝勒府、恭王府的輔大,常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並稱「北平四大名校」(或「五大名校」,加上北師大),在日佔北平時期,成為淪陷區內實質上的最高學府。 輔大北平時期直屬於羅馬教廷傳信部,在台復校後直屬於羅馬教廷教育部。.

新!!: 主教和輔仁大學北平時期 · 查看更多 »

輔祭

輔祭(聖壇侍從、聖壇司事、司事)在大公教會(即包括羅馬天主教、聖公宗、信義宗、部分改革宗等)及東正教不同的崇拜禮儀,包括彌撒(聖餐)、早晚禱當中,協助主禮的司鐸(主教、神父或牧師)舉行聖祭。使禮儀更莊重、流暢、增加禮儀的隆重及神聖,他們同時也幫助其他信友投入禮儀當中。.

新!!: 主教和輔祭 · 查看更多 »

齐格蒙特三世

格蒙特三世·瓦萨(Zygmunt III Waza,),在瑞典稱西吉斯蒙德(Sigismund),是波蘭-立陶宛聯邦国王(1587年-1632年)和瑞典國王(1592年-1599年)。在他45年的統治時期,波蘭-立陶宛聯邦是名副其實的東歐第二強國(奧斯曼帝國為東歐第一強);波蘭的霸權穩固地建立在東北歐地區,是基督世界中,人口僅次於西班牙帝國和法國的第三大國(人口將近一千一百萬)。 在現今的波蘭,齊格蒙特三世的評價仍有頗高的爭議。一方面在他堅持王權的統治下,波立聯邦在對外戰爭的成就當中,迎來國際地位、軍事與經濟影響力的頂峰期,是「波蘭黃金時代」的最後光輝;但另一方面是,他受耶穌會鼓動,把天主教激進的反宗教改革潮流引入聯邦,使得原本寬容合作的教派與貴族出現裂痕,並且浮現出導致後來聯邦衰落瓦解的預兆。現今波蘭通俗的歷史書籍,常常把聯邦衰落的源頭歸咎於他,但學術性的歷史學者卻認為這並非他的過錯,也不是他所能掌控,而較多是植基於聯邦體制原本分權傾向的巨大弱點(波蘭特有的貴族民主制)。 但是,齊格蒙特三世應該為後來的聯邦衰落負上多少責任,仍是一個高度爭議的話題,譬如他好大喜功、四處征戰的風格,有的學者就認為是缺乏目標、濫用國力的行為;因為四處征戰就是四面樹敵,雖然因此獲取不少俄國、瑞典的土地,顯著提升了波蘭的國際地位;但未來俄、瑞的國力復甦崛起後,不久就成為波蘭軍事上的夢靨。.

新!!: 主教和齐格蒙特三世 · 查看更多 »

龚品梅

品梅樞機(Cardinal Ignatius Kung Pin-mei,),又名龔天爵,聖名依納爵,生於中國江蘇省松江府川沙撫民廳唐墓橋(今上海市浦東新區唐鎮)的一個天主教家庭。他為羅馬天主教會司鐸级樞機並曾任天主教上海教區主教、天主教南京總教區和天主教蘇州教區宗座署理。.

新!!: 主教和龚品梅 · 查看更多 »

达夫尼修道院

达夫尼修道院(英语:Dafni或Daphni,希腊语:),位于希腊雅典西北郊区,在古老的通向厄琉息斯的圣途上,保存着精美的拜占庭艺术。1990年,与俄西俄斯罗卡斯和希俄斯的新修道院一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 主教和达夫尼修道院 · 查看更多 »

辛巴威

津巴布韋共和國(Republic of Zimbabwe)是非洲南部的內陸國家,地处赞比西河与林波波河之间,南接南非,西部和西南与博兹瓦纳接壤,西北与赞比亚接壤,东部和东北与莫桑比克相邻,尽管津巴布韦与纳米比亚无领土接壤,但是在赞比西河河岸两国仅相隔200余米相望。津巴布韦于1980年4月18日独立建国,面积39万平方公里,最大城市和首都为哈拉雷。 津巴布韦人口的組成在立國後變化巨大,獨立時總人口690萬,其中約30萬(當時約佔5.5%)是白人統治階級,但因為土地改革政策使白人大量移民他國後,目前白人僅剩不到數萬人,且多在歐美境外居留。由於黑人極高的生育力,津巴布韦人口暴增來到约1415万(2013年),黑人已經占总人口的99%以上,主要有绍纳族(占79%)和恩德贝莱族(占17%)两大民族。 津巴布韦有16种官方语言,其中英语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其他主要语言还有修纳语和恩德贝莱语。 津巴布韋原本是名為羅德西亞的由白人统治的國家,這个名字源自於替英國在這个地區建立殖民地的塞西尔·罗兹,進入20世紀後由伊安·史密斯領導,接受南非政權的援助,展開白人少數統治並抵抗共產游擊隊而知名。羅德西亞因天候宜人,當時的物產多以農產品為主,當時白人農場主因此地富饒,有「阿非利加麵包籃」美譽,並建立了歐洲式首都哈拉雷,原名索尔兹伯里,是羅德斯在1890年時建立的貿易集散城市,為非洲中部經濟大城之一。在1980年之後白人少數統治被推翻,進入了津巴布韦時代,但同時經濟卻遭遇嚴重通貨膨脹,產量已經下跌不足以供養國民,今改以從外國進口食品為主,官方則提到殖民是導致津巴布韦持續貧窮的主要原因。.

新!!: 主教和辛巴威 · 查看更多 »

迦帕多家教父

迦帕多家教父(Cappadocian Fathers),又稱迦帕多家三傑,指的是該撒利亞的巴西流、拿先斯的貴格利、尼撒的貴格利等三位基督教教父。因為他們都出生於中亞細亞的迦帕多家地區,三人一直都有很密切的合作,合力保住正統的尼西亞教義,並曾在迦帕多家擔任主教職任,故被尊稱。.

新!!: 主教和迦帕多家教父 · 查看更多 »

迦克墩信經

《迦克墩信经》是在公元451年所召开的第四次教会议会中制定的基督教信经。 由於当时有不同的基督论产生,造成了东方教会的混乱。聶斯脫里(或譯涅斯多留)宣称基督具有神人二性并双重位格,乃是为了要保持基督人性的完整。犹提干宣称基督只有一个位格,但也只有一个神性,因为基督的人性已被神性盖过,就如同一滴醋落入在大海里而消逝一般。涅斯多留及其派別在公元431年召开的以弗所议会中被定为异端。 此议会的召集人是拜占庭皇帝马尔西安,與會的有来自东方教会的主教500人及教皇代表数位。會初,大家一致通过接纳《尼西亚信经》、利欧的《大卷》及区利罗写给涅斯多留的信件,为基督论的正统,并无意重新制定信经。但罗马皇帝马仙及政府代表則极力要求重定信仰告白,于是议会决定制定《迦克墩信经》。最終,犹提干派被定为异端。 而16世紀宗教改革時,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都承认此信經,更視之為基督教正统神学的模范。至今,此信經與《尼西亞信經》同為羅馬天主教會,東正教會,聖公會(英國國教會),以及新教派裡的主要教會接受。 《迦克墩信经》重点有三:.

新!!: 主教和迦克墩信經 · 查看更多 »

迪特里希·潘霍華

迪特里希·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又譯迪特里希·朋霍費爾,),德國信義宗牧師、神學家,認信教會成員之一,出生在德国-布-雷斯劳(今波兰弗罗茨瓦夫)。潘霍華曾經參加在德國反對納粹主義的抵抗運動。因同伴計劃刺殺希特勒失敗,潘霍華在1943年3月被捕,並於德國投降前一個月被絞死。.

新!!: 主教和迪特里希·潘霍華 · 查看更多 »

迭戈迪·納塔萊·博納

迭戈迪·納塔萊·博納 (1926年12月11日 – 2017年4月29日)是一个罗马天主教主教。 1985年至1994年间,他被任命为意大利波爾圖聖若魯娜教區主教。1994年至2003年间,他擔任薩洛佐主教管區主教。.

新!!: 主教和迭戈迪·納塔萊·博納 · 查看更多 »

霍安·恩里克·比韦斯·西西利亚

安-恩里克·维韦斯·西西利亚(Joan-Enric Vives i Sicília,),是西班牙籍的天主教總主教。也是现任烏格爾教區總主教及安道尔大公。.

新!!: 主教和霍安·恩里克·比韦斯·西西利亚 · 查看更多 »

錫罐大教堂

錫罐大教堂(Бляшана Катедра;Tin Can Cathedral)是北美洲第一間烏克蘭非宗派教會 。它是六翼天使派教會的中心。 創辦人溫尼伯,使用拜占庭禮,但與傳統和其他教會沒有隸屬關係。.

新!!: 主教和錫罐大教堂 · 查看更多 »

范学淹

范学淹主教(Bishop Peter Joseph Fan Xue-yan,),得到圣座认可但是未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认可的天主教保定教区主教(1951年4月12日-1992年4月16日)。.

新!!: 主教和范学淹 · 查看更多 »

范廷颂

范廷頌樞機(,),聖名保祿·若瑟(Phao-lô Giu-se),是越南羅馬天主教樞機。1963年被任為主教;1990年被擢升為天主教河內總教區宗座署理;1994年被擢升為總主教,同年年底被擢升為樞機;2009年2月離世。.

新!!: 主教和范廷颂 · 查看更多 »

范忠良

范忠良(Josephus Vei Zong Leong S.J.,),圣名若瑟,耶稣会会士。罗马教廷委任的天主教上海教区正权主教(2000年-2014年),天主教中国大陆主教团主席。但不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承认。.

新!!: 主教和范忠良 · 查看更多 »

郝进礼

郝进礼(),圣名安德肋,天主教西湾子教区主教。 郝进礼出生于1916年11月30日,1943年晋升司铎。1958年被捕,1981年获释,担任公会镇本堂神父。1984年9月14日秘密祝圣为主教,1988年接替张克兴为西湾子教区主教,但不获中国政府承认,仍旧居住张北县公会镇。2011年3月9日,郝进礼主教逝世,终年94岁。.

新!!: 主教和郝进礼 · 查看更多 »

胡若山

胡若山主教(Bishop Joseph Hu Jo-shan,1881年2月2日―1962年8月18日),第一批6名中国籍天主教主教之一,教名若瑟。 胡若山生于浙江定海,是天主教家庭的孤儿,由传教士抚养成人,先后进入定海小修院、宁波大修院、嘉兴文生总修院。1906年10月6日入遣使会,1909年6月5日晋升神父。1926年8月10日,浙江成立台州代牧区,他被委任为主教。10月28日,他和其他5名中国新任主教一同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由教宗庇护十一世亲自祝圣为主教。 H胡 H胡 H胡 R.

新!!: 主教和胡若山 · 查看更多 »

胡振中

胡振中樞機(Cardinal John Wu Cheng-chung;)生於中國廣東省五華縣河口鄉,生前為羅馬天主教会樞機,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2002年因骨髓癌於香港瑪麗醫院病逝,享年77歲。香港教區主教隨後由陳日君接任。.

新!!: 主教和胡振中 · 查看更多 »

郭志丕

郭志丕主教(The Right Reverend Dr Timothy Chi-pei Kwok,),已婚,育有二子。1968年在聖多馬堂領洗,1974年於慈光堂領受堅振。聖公會東九龍教區於2014年3月30日在聖三一座堂當選東九龍教區次任主教。 於2014年11月23日被祝聖為主教,及翌晚在聖三一座堂舉行東九龍教區主教陞座禮。.

新!!: 主教和郭志丕 · 查看更多 »

郭若石

郭若石主教(Bishop Joseph Kuo Jo-shih, CDD,)是中國天主教人士,主徒會會士,第一任天主教台北總教區總主教,第一任天主教中国主教团团长。.

新!!: 主教和郭若石 · 查看更多 »

都灵

都灵(Torino ;皮埃蒙特語:Turin ;Augusta Taurinorum),中国大陆和港澳地区稱為都--靈,台湾稱為--,是位于意大利北部的重要城市,皮埃蒙特大区和都灵廣域市的首府。它坐落在波河的左岸,距離米蘭大約,阿尔卑斯山环绕在城市的西北。都灵中心区有面积130.17km²,人口911,534,是意大利人口第四多的城市;都灵城市区有面积1,126.6 km²,人口1,745,221;都灵都市圈有面积1,977 km²,人口2,200,000(占意大利总人口的3.4%)。 都灵是一国际化的欧洲城市, 都灵有时被称为“意大利自由的摇篮”、、“阿尔卑斯之都”、“萨沃亚之都”。它拥有众多的文化設施和其他名胜。都灵因为它的巴洛克、洛可可和新古典主义法式建筑而举世闻名。它的很多广场、城堡、庭园和宫殿(如贵妇宫),都是由西西里建筑师菲利波·尤瓦拉建造的,他在设计时借鉴了法国经典建筑凡尔赛宫。 这些法式建筑的典范包括:王宫、斯杜皮尼吉行宫和苏佩尔加大教堂。許多意大利高等教育機構位於此地,如都灵大学、都灵理工大学、都灵美术学院等。还有许多重要和著名的博物馆,如埃及博物馆 和安托内利尖塔。 都灵曾经是欧洲重要的政治中心。1563年,它成为了萨伏依公国的首都,随后是萨伏依王室统治下的萨丁尼亚王国的首都,最后是意大利统一之后的第一个首都(1861年—1865年)。 同时,它也是萨沃亚王室(意大利王室)的故乡。 虽然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它的大部分政治意义和重要性都丢失了,它还是在战后成为了欧洲重要的工业、商业和贸易的集散地。它现在是意大利的工业中心之一,和米兰、热那亚组成了“工业铁三角”。从经济上来说,都灵紧随罗马和米兰之后,是意大利第三大城市。 它的GDP高达580亿美元,排名世界第78位。 虽然不像罗马、米兰那样是“世界级城市”,GaWC评其为“适合发展”级别。 都灵是意大利汽车制造业的摇篮,被称为“意大利汽车之都”或者“意大利的底特律”。是汽车品牌菲亚特、蓝旗亚和阿尔法·罗密欧的总部所在地。 都灵还拥有足球俱乐部尤文图斯和都灵,举办过200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一些国际空间站设备,如和谐号节点舱和哥伦布实验舱,也是在都灵制造的。.

新!!: 主教和都灵 · 查看更多 »

都爾的瑪爾定

都爾的聖瑪爾定(聖公會譯聖馬田,圖爾主教)(拉丁文:Sanctus Martinus Turonensis,),4世紀基督教著名圣人。关于他的一个传说是割袍赠予化身为乞丐的耶稣。瑪爾定生于匈牙利,因父親的影響而加入軍伍並在法国服役。他在當地接觸了基督宗教並受洗,爾後他退伍成為了隱修士,最後被選為都爾的主教。他是西欧修道主义最出名的代表人物之一。宗教改革者-zh:馬丁·路德;zh-tw:馬丁·路德;zh-cn:马丁·路德;-也因他命名。 聖瑪爾定的慶日是在11月11日。.

新!!: 主教和都爾的瑪爾定 · 查看更多 »

郑和甫

郑和甫()生于安徽芜湖,圣公会河南教区主教。.

新!!: 主教和郑和甫 · 查看更多 »

舒德禄

舒德禄(Bishop Theodore Schu,S.V.D.1892年4月3日 – 1965年8月24日),罗马天主教主教。 1892年4月3日出生,1916年9月23日成为神甫。 舒德禄担任聖言會山東區會長,并于1933年代表德國聖言會从美国本笃会手中接收北平輔仁大學。 1936年4月,天主教兖州教区韩宁镐主教(Augustin Henninghaus)年高耳聋,向教廷申请退休。1936年11月19日,舒德禄神父被被任命为天主教兖州教区第三任主教。1937年4月4日,在兖州举行祝圣大典,主祭是韩宁镐主教,南京教区主教于斌和济南教区主教杨恩赉(Cirillo Rodolfo Jarre)共祭,证道人是当时正在喜峰口战役中的救护队队长雷鸣远神父。 1946年4月11日,兖州教区正权主教。 1965年8月24日逝世,年73岁。 S S S Category:德国天主教传教士.

新!!: 主教和舒德禄 · 查看更多 »

蘭克複

蘭克複(Everardo Ter Laak,),又名藍玉田,圣母圣心会会士,天主教甘肅南境代牧区宗座代牧(1906年6月21日-1914年5月6日)、天主教察哈尔代牧区主教(1924年1月12日– 1931年5月5日)。 1868年11月5日,蘭克複生于荷兰迪达姆(Didam),1889年11月17日加入圣母圣心会,1892年4月3日晋升神父,同年受派遣来到蒙古傳教。 1906年6月21日,教廷任命为甘肅南境代牧区宗座代牧(天水)。1914年5月6日任命为蒙古中境代牧区辅理主教,同年11月15日祝圣。1924年1月12日方济众主教去世,遂接任察哈尔代牧区宗座代牧。 1931年5月5日,蘭克複在高家營子去世,终年62岁。继任者为石德懋主教。.

新!!: 主教和蘭克複 · 查看更多 »

蘭柏會議

蘭柏會議(Lambeth Conference)是全球普世聖公宗主教的一個定期會議。出席的主教需要得到邀請才可出席。 蘭柏會議始於1867年。150年以來,蘭柏會議已經成為聖公宗內,四個象徵聖公宗團結個體中,最具影響力一個。.

新!!: 主教和蘭柏會議 · 查看更多 »

阿克蘇姆的埃扎納

阿克蘇姆的埃扎納(ዔዛና)是非洲東部的古國阿克蘇姆的國王。320年至356年間在位。.

新!!: 主教和阿克蘇姆的埃扎納 · 查看更多 »

阿罗本

阿罗本(Alopen Abraham),唐朝人,是有历史记载最早到达中国的景教主教。阿罗本是东方亞述教会(基督教聂斯托利派)派往中国的使者。在那段时期,唐朝欢迎各种外国人,从阿拉伯的穆斯林、叙利亚基督教教徒、突厥人到萨珊王国的波斯人。 唐代贞观九年(635年),大德(主教)阿罗本率聂斯脱里派传教团从波斯抵达唐朝首都长安。唐太宗命唐朝宰相房玄龄到长安西郊迎接传教团,并亲自会见了阿罗本主教。唐贞观十二年(638年),景教为唐朝所认可,唐朝政府资助其在长安义宁坊修建寺院(教堂)。唐高宗年间,阿罗本被奉为镇国大法主。 虽然当时的皇帝唐太宗欢迎并资助阿罗本主教建立教堂,但他并不信仰景教,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及道教徒。景教最终在唐朝灭亡后衰落,但是却於中世纪經中亚契丹人(西辽)和中国元朝得到了兴起。.

新!!: 主教和阿罗本 · 查看更多 »

阿里烏教派

阿里烏教派,即阿里烏主義(Arianism),是4世紀亞歷山大港正教會的包加里教區長老阿里烏及其支持者的基督徒派別,故稱阿里烏派。認為《聖經》的啟示說明耶穌次於天父,。阿里烏派拒絶使用「本體相同」這個詞語去描述基督與上帝的關係,而是採用「本体相异”來描述。其教導在不同的大公會議中都斥之為異端。.

新!!: 主教和阿里烏教派 · 查看更多 »

阿里辛西斯环形山

阿里辛西斯环形山(Aliacensis)是月球正面崎岖的南部高地上的一座古陨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其名称取自法国著名哲学家暨神学家"彼埃尔·达哀理"主教(Pierre d'Ailly,1350年-1425年) Autostar Suite Astronomer Edition.

新!!: 主教和阿里辛西斯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阿提拉

阿提拉(Attila,),一譯亞提拉,古代欧亚大陆匈人最为人熟知的领袖和皇帝,史学家称之为「上帝之鞭」,曾多次率领大军入侵東羅馬帝国及西羅馬帝国,並對兩國構成極大的威胁。他曾率領軍隊兩次入侵巴爾幹半島,包圍君士坦丁堡;亦曾遠征至高盧(今法國)的奧爾良地區,最後終於在沙隆戰役被逼停止向西進軍。然而後來他卻攻向意大利,並於公元452年把當時西羅馬帝国首都拉文納攻陷,趕走了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使西羅馬帝国名存實亡。 由448年至452年,匈人帝国在阿提拉的带领下,疆土到了盛极的地步:东起自咸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罗的海。在这广大区域的一带附属国,都有自己的国王和部落酋长,平日向阿提拉称臣纳贡,战时出兵参战。在阿提拉死後,他的帝国迅速瓦解消失,使他在歐洲歷史中更富傳奇性。在西歐,他被視為殘暴及搶奪的象徵,但同時相對地亦有歷史記載形容他是一個偉大的皇帝,尤見於古北歐的薩迦文獻記載中。.

新!!: 主教和阿提拉 · 查看更多 »

蘇以葆

蘇以葆主教,JP(The Most Reverend Thomas SOO Yee-Po, JP),香港聖公會西九龍教區榮休主教,曾任香港基督教協進會主席及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校牧。.

新!!: 主教和蘇以葆 · 查看更多 »

蘇耀文

蘇耀文主教(Bishop Martin Su Yao-wen,),台灣籍天主教主教。 蘇耀文主教生於高雄市左营區,1960年遷回本籍地彰化縣田中鎮。1989年6月8日成为台中教区神父。曾任静宜大学总务处秘书、总务长,静宜大学宗辅室主任(即校牧),台中教区监狱牧灵辅导等職。2007年6月25日,教宗本笃十六世任命其为台中教區主教,2007年9月25日晋牧暨就职。.

新!!: 主教和蘇耀文 · 查看更多 »

蘇格蘭人

蘇格蘭人(低地蘇格蘭語:Scots Fowk,蘇格蘭蓋爾語:Albannaich),是國家和社會所定義蘇格蘭的族群居民。 從歷史上看,他們是兩族—皮克特人和凱爾特人的混合。前者在西元9世紀創立蘇格蘭(阿爾巴)王國,並在民族語言上已經認同凱爾特人。後來,附近也使用凱爾特語的坎布里亞英國人,以及日耳曼語盎格魯撒克遜人及北歐,皆被納入蘇格蘭民族。現代使用“Scottish people” (蘇格蘭人)或“Scots” (蘇格蘭人)可用來指任何人的語言、文化、家庭祖先或遺傳起源是來自蘇格蘭。拉丁文“Scotti ”原指“蓋爾”但後來用來描述蘇格蘭的所有居民。“Scotch”儘管有時被認為是過時的或貶義的,這種用法還是被用來指稱蘇格蘭人,主要是在蘇格蘭外使用。 1603年,蘇格蘭王詹姆士六世南下到英格蘭,繼承伊麗莎白一世留下的王位,成為統治兩地的共同國王。然而,英國和蘇格蘭的實質合併是1707的聯合法令生效。今天,蘇格蘭是英國的國家之一,絕大多數生活在蘇格蘭的人是英國公民。.

新!!: 主教和蘇格蘭人 · 查看更多 »

蘇沙 (主教)

蘇沙主教(D.

新!!: 主教和蘇沙 (主教) · 查看更多 »

赵玉明

赵玉明(Bishop José Rolando Gustavo Prévost Godard,)罗马天主教主教,加拿大魁北克外方傳教會(P.M.E.)会士。.

新!!: 主教和赵玉明 · 查看更多 »

赵振声

趙振聲主教(S.J.,),耶稣会士,献县教区首任国籍主教(1937年—1968年),也是天主教首位中國籍主教。.

新!!: 主教和赵振声 · 查看更多 »

赵怀义

赵怀义主教(),圣名斐理伯,天主教第一批六名中国籍主教之一。生于北京长辛店一老教友家庭。1893年入北京北堂小修院。1904年2月27日晋鐸。此后在宣化、新安殷勤传教10余年,又任北京毓英中学校长。1923年1月8日,出任第一任宗座驻华代表刚恒毅总主教的华文秘书。1926年5月10日,教廷从北京教区中分出口北十县(宣化、万全、龙关、赤城、怀来、阳原、怀安、蔚县、延庆、涿鹿)成立宣化教区,赵怀义被任命为代牧,邻瓦卡主教衔(Vescovo tit.di Vage)。同年10月28日耶稣君王节,在梵蒂冈由教宗庇护十一世亲自祝圣。1927年10月14日,赵怀义在宣化去世。 Z赵 Z赵 H怀.

新!!: 主教和赵怀义 · 查看更多 »

關閘事件 (1849年)

1849年關閘事件,又称拉塔石炮台之戰或北山嶺之戰,是指1849年8月22日澳門總督亞馬留被刺殺斬首後,葡萄牙方面指責這是清朝當局策劃或支持的暗殺,清朝兩廣總督徐廣縉調兵應變,葡萄牙军队因此於8月25日佔領澳門半島與中國大陸連島沙堤的要衝關閘,攻佔砲擊關閘的拉塔石炮台的事件。經此一役,清軍退守前山寨。此事件使清朝在澳門的主權受到嚴重挑戰。葡萄牙還組織了進一步的,但在「玛丽亚二世号」巡洋舰爆炸,造成約二百名水兵死亡後取消了遠征。.

新!!: 主教和關閘事件 (1849年) · 查看更多 »

闵玉清

闵玉清(Alfonso Bermyn,),圣母圣心会会士,天主教蒙古西南境代牧区主教(1901年4月–1915年2月16日)。 1853年1月3日,闵玉清生于比利时St.

新!!: 主教和闵玉清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駐澳門總領事館

葡萄牙駐澳門及香港總領事館 (Consulado Geral de Portugal em Macau e Hong Kong)是葡萄牙駐澳門的領事機構,為港澳地區,位於澳門伯多祿局長街,後座為東方葡萄牙學會澳門會址。現任總領事為域陀薛雷諾(Vítor Paulo da Costa Sereno).

新!!: 主教和葡萄牙駐澳門總領事館 · 查看更多 »

董光清

董光清(1917年4月1日-2007年5月12日),原名润清,圣名伯尔纳定(拉丁文:Bernardinus;意大利文:Bernardino,译为伯尔纳迪诺),方济各会修士,中国天主教第一位自选自圣的主教。.

新!!: 主教和董光清 · 查看更多 »

董文隆

董文隆(),原名董庸,圣名裴理伯,自選自聖的天主教济南教区主教,原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 1902年,董文隆出生在山东省莱芜县响水湾村一个世代信奉天主教的家庭。1926年从济南洪家楼德育中学毕业,随后进入洪家楼小修院。1929年被派往罗马传信部大学神哲学院留学。1934年晋升神父。1935年获罗马传信部大学神学博士学位。 董文隆回国后,任懿范女中校长,又在北京司铎书院进修两年,1939年以后出任章丘胡迪村、东平梁庄的本堂神甫。 1950年,济南教区总主教杨恩赉任命董文隆为济南教区副主教。协助翻译天主教法典。 1950年代初,董文隆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反帝爱国运动,曾公开控诉教廷公使黎培理总主教,和1951年被捕、次年死于狱中的济南教区杨恩赉总主教,并在《大众日报》上发表《帝国主义诬蔑宣传破产了》,而获得“魔鬼”称号。 1958年6月1日,董文隆被自选自圣为济南教区正权主教,同时接受祝圣的还有周村教区主教宗怀德、益都教區主教贾福善和曹州教區主教李鸣远,为大陆自选自圣的第二批主教。1962年被选为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但是在同年又被捕,1970年被遣返回原籍莱芜农村管制劳动。1978年平反,不久在莱芜农村突然病故。此后,由宗怀德出任济南教区主教和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

新!!: 主教和董文隆 · 查看更多 »

葛崇德

葛崇德(Louis van Dyck,),圣母圣心会会士,天主教蒙古西南境代牧区主教(1915年–1937年)。 1862年1月21日,葛崇德生于比利时Loenhout,1882年加入圣母圣心会,1885年5月30日晋升神父。 1887年来到蒙古傳教。1915年8月10日,教廷任命葛崇德为蒙古西南代牧区宗座代牧,接替去世的闵玉清主教,1916年1月23日接受祝圣。 1937年,葛崇德主教退休,同年12月4日,葛崇德主教去世,终年75岁。继任者为穆清海主教。.

新!!: 主教和葛崇德 · 查看更多 »

蒼穹之昴

《蒼穹之昴》(蒼穹の昴,そうきゅうのすばる)是由日本作家浅田次郎创作的长篇小说,於1996年由講談社出版,是以中國清代為背景的歷史小說,為第115回(1996年7月)直木獎候選作品。 作者在書中自稱:“我是為了創作這部作品才來當作家的(私はこの作品を書くために作家になった)。”《蒼穹之昴》的兩部續作為《珍妃井》和《中原之虹》,均由講談社出版。 此书由中日合作改编成电视剧,NHK与中国华录百纳合作拍摄,2009年4月开拍,编剧杨海薇,导演汪俊。2010年1月2日至7月10日,NHK衛星高清頻道播出了此剧,共25集。同年3月14日至3月27日,北京电视台播出此剧,共28集。电视剧的中文版DVD已经发售,日文版发售时期未定。.

新!!: 主教和蒼穹之昴 · 查看更多 »

蒙古天主教

蒙古天主教会是普世罗马天主教会的一部分,服从教宗和罗马教廷的精神指导。在该国仅有大约300名天主教徒,在首都乌兰巴托有3座教堂为其服务。 13世纪,天主教在蒙古统治时期传入中国,后来被迫转入地下,直到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之后。1922年外蒙古建立了第一个教区,但不久蒙古建立了共产党政权,所有传教活动全部终止。 1991年蒙古民主化以后,天主教传教士回到蒙古,重建教堂。到2006年,已经有1个监牧区(天主教烏蘭巴托宗座監牧區),一名主教(主教座堂為烏蘭巴托聖伯多祿聖保祿主教座堂),3座教堂,1992年圣座和蒙古建立了外交关系。若望保禄二世曾计划访问蒙古国,本笃十六世有望成为第一位访问蒙古的教宗。.

新!!: 主教和蒙古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蒙席

蒙席是意大利语「monsignor」一詞的音译,有以下意义:.

新!!: 主教和蒙席 · 查看更多 »

蒙莫朗西縣 (密歇根州)

蒙莫朗西县(Montmorency County, Michigan)是美國密西根州下半島北部的一個縣。面積1,457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10,315人。縣治亞特蘭大 (Atlanta)。 成立於1840年4月1日,原名Cheonoquet縣,1843年3月8日改名,縣政府成立於1881年5月21日。縣名可能紀念魁北克大主教區首任天主教主教弗朗索瓦·德·拉瓦爾-蒙莫朗西或拉格朗日總督亨利二世·蒙莫朗西公爵。。.

新!!: 主教和蒙莫朗西縣 (密歇根州) · 查看更多 »

蒙馬特

蒙馬特(Montmartre)是位於法國巴黎市十八區的一座130公尺高的山丘,在塞納河的右岸。蒙馬特高地著名的旅遊景點有白色圓頂的聖心堂、聖彼埃爾教堂(L'église Saint-Pierre)、小丘廣場(Place du Tertre)、皮加勒廣場(Place Pigalle)、紅磨坊(Moulin Rouge)、狡兔酒吧(Le lapin agile)、浣衣舫(Le bateau Lavoir)和愛牆等。 許多藝術家都曾經在蒙馬特進行創作活動,包括西班牙畫家薩爾瓦多·達利、義大利畫家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克勞德·莫內、巴勃羅·畢卡索與文森·梵谷等人。蒙馬特也出現許多電影場景中,譬如 「艾蜜莉的異想世界 Amelia」,「特務殺很大 Three days to kill」等等近期的電影,很多影迷慕名而來流連電影中出現場景的咖啡廳以及街道。 人們搭乘地鐵巴黎地鐵2號線在安特衛普站與畢嘉樂站,或者搭乘巴黎地鐵12號線在阿貝斯站、拉馬克-戈蘭古站與于勒·若夫蘭站出地鐵站,即可抵達蒙馬特。從地鐵2號線畢嘉樂站出來,就可以看紅磨坊(Moulin Rouge)。.

新!!: 主教和蒙馬特 · 查看更多 »

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公司指由两个或以上个体持有公司股票份额的企业组织形式。在股份公司的形式下,股份是企业组织(公司、合伙制企业)的所有权凭证。股份公司通过公开、非公开的方式发行股票,通过经营、投资、财务融资等方式创造利润回报股东;而股东则可以出售手中股票,将代表自己对公司所有权的利益转让给其他人。近现代各国公司法都对股份公司的组织形式进行了界定,在法律学视角下,股份公司由于其法律定义和组织形式的特点,往往和“法人组织”、“有限责任”属于同义词,因此股份公司基本上是以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存在。但在一些法律上没有界定“有限责任公司”的地区,股份公司也可以以无限责任公司的方式注册。但在美国,无限责任公司依旧可以被称视为股份公司的一种。.

新!!: 主教和股份有限公司 · 查看更多 »

邢文之

邢文之主教(),曾是天主教上海教区辅理主教,被迫向罗马教廷辞职。 1963年4月17日,邢文之出生在山东省天主教周村教区的一个虔诚的天主教教友家庭。1983年9月进入上海佘山修院。1989年从修院毕业。1990年晋铎,在修院服务工作。1996年加入上海教区。1997年起任松江本堂神父,兼修院神师。1998年至2003年当任上海教区副主教。2003年至2004年在美国留学。 2005年6月28日,由上海教区金鲁贤主教主礼,周村教区马学圣主教和宁波教区胡贤德主教襄礼,被祝圣为上海教区辅理主教。2009年下半年,上海教区助理主教金鲁贤再次任命邢文之辅理主教为佘山修院院长,以取代前任院长方祖耀神父。 邢文之辅理主教的祝圣得到了罗马天主教会圣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双重认可,因此也就得到了地上与地下教友的普遍认可。外界有评论认为他很有可能成为上海教区正权主教的接班人。但也有意见认为,由于邢文之辅理主教在被祝圣后,拒绝参与2006年由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安排的不被教廷认可的天主教安徽教区主教刘新红的祝圣典礼,引起了政府当局的不满,因此这很有可能成为其接任的障碍所在。 圣座驻菲律宾大使馆的领事、驻港中国事务特别代办尤安泰蒙席曾对一位旅欧的上海神父表示,虽然邢文之主教的辞职,导致他已经与上海教区没有任何行政关系,但他仍具有主教的神权。.

新!!: 主教和邢文之 · 查看更多 »

肩衣

肩衣(mozzetta)是一件盖住肩膀的短肘披肩,在胸前有纽扣。它是圣职服饰(choir dress)的一部分,由天主教会圣职人员(clergy)如教宗、枢机、主教、修道院长(abbot)、咏礼司铎(canon)以及宗教高层人员穿着。枢机和主教的肩衣后面过去带有小风帽,但后来被教宗保禄六世废止了;然而,特定的咏礼司铎和修道院长以及教宗的肩衣后面仍然带小风帽。.

新!!: 主教和肩衣 · 查看更多 »

邓以明

鄧以明總主教(Archbishop Dominic Tang Yee-ming, S.J.,)出生于香港,為天主教广州教区首任华籍總主教,耶稣会会士。 1941年5月31日,邓以明在上海晉鐸。1951年2月13日,在广州祝聖為主教,擔任廣州署理主教。 1958年2月5日,邓以明因“反革命罪”被捕入獄。未受審判,卻在監獄中关押22年,直到1980年6月9日,才獲釋出獄,且獲得愛國會任命為廣州主教。 1980年11月5日,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邓以明獲簽證前往香港治病。1981年4月30日,邓以明前往罗马述职,6月6日,獲得當時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正式任命為天主教廣州總教区總主教。雖然中國政府認可的天主教愛國會已經任命鄧以明為廣州主教,這次的總主教銜的任命將近於事後的追認,但這追認性質的任命卻在6月11日,引發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的抨擊,其副主席杨高坚主教发表言辞激烈的声明,谴责教廷的此项任命损害了中国天主教会和国家的主权。爱国会主席傅鐵山甚至評論這項任命為第二次禮儀之爭。同年,广东省天主教爱国会把惠阳教区合并到广州教区,并以原惠阳教区主教叶荫芸为合并后广州教区主教。 1995年初,邓以明赴美国旧金山疗养。5月,在前往康涅狄克州斯坦福參加上海教區龔品梅樞機舉行的晉鐸65週年、晉牧45週年及擢陞樞機15週年三項慶典时,发现感染肺炎,6月27日,病逝于美國康涅狄克州斯坦福聖若瑟醫療中心,享年87岁。遗体安葬於旧金山附近聖嘉勒縣的耶穌會墓園 。.

新!!: 主教和邓以明 · 查看更多 »

蓋茲·馮·貝爾力希傑

戈特弗里德·「蓋茲」·馮·貝爾力希傑(Gottfried "Götz" von Berlichingen;),是活耀於十六世紀的德意志騎士,年輕時失去右手裝上鐵製義肢繼續作戰,因此獲得「鐵腕蓋茲」(Götz of the Iron Hand)的外號。.

新!!: 主教和蓋茲·馮·貝爾力希傑 · 查看更多 »

蔡复初

蔡复初()是中华圣公会东川教区第六任主教,也是首任华人主教(1950年-1958年)。 1902年,蔡复初出生于中国四川省南江县,1923年毕业于阆中圣公会天道学校,担任巴中圣公会布道员。1928年毕业于成都华西神学院,按立为牧师。服务于重庆基督教青年会。1940年回到东川教区任会吏总。1950年,蔡复初当选为中华圣公会东川教区第六任主教,也是首任华人主教。1951年,他领导中华圣公会东川教区加入了三自爱国运动,后来得以出任四川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1983年1月25日,蔡复初主教在重庆去世。.

新!!: 主教和蔡复初 · 查看更多 »

蔡文興

蔡文興主教(Bishop William Francis Kupfer,),天主教台中教區首任主教,瑪利諾會会士,1933年6月11日晉繹,1951年1月26日晉牧作監牧職,1962年7月25日晉牧。蔡文興是他的漢名,其本名直譯可為威廉·方濟各·古弗。.

新!!: 主教和蔡文興 · 查看更多 »

鄭天祥

鄭天祥主教(Bishop Joseph Cheng Tien-siang, O.P.,),罗马天主教主教。 鄭天祥生于1922年6月28日,1952年8月28日晋铎,1961年3月21日教宗若望二十三世任命为高雄教区主教,并获晋升为總主教,同年5月21日在罗马祝圣。1990年8月19日逝世。 category:台灣天主教主教 Tian天祥.

新!!: 主教和鄭天祥 · 查看更多 »

鄭再發

鄭再發主教(Bishop Joseph Cheng Tsai-fa,),生于福建省厦门市,台灣天主教主教。 1957年12月21日晋铎,曾任台南教区達義修院院长兼碧岳神哲学院副院长,德光女子高级中学校长。1990年12月22日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任命为台南教区主教,1991年2月2日由成世光主教祝圣。2004年2月6日被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任命为台北总教区总主教,2007年11月10日卸任总主教職務。 Category:台灣天主教主教 Zai再發 Zh鄭 Category:總主教 Category:福建裔台灣人.

新!!: 主教和鄭再發 · 查看更多 »

鄺保羅

鄺保羅大主教 (英文:Paul Kwong; ) ,香港宗教界人士,香港聖公會教省主教長、香港聖公會香港島教區主教及香港聖公會澳門傳道地區主教。他亦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

新!!: 主教和鄺保羅 · 查看更多 »

自由主義神學

自由主義神學(Liberal Christianity,又譯為自由派基督教),是当代基督教的现代主义运动。 为对抗自由主义神学教义对正统基督教教义的冲击,基督教内保守派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了基要主义,以抗衡自由派。.

新!!: 主教和自由主義神學 · 查看更多 »

自然神学

自然神学是仅用人所共有的资源,例如理性,感知,内省,历史,科学等,进行的宗教,神学研究,通常与“启示神学”相对。由于自然神学不诉诸任何宗教神圣文本,因此无论有神论者,无神论者或不可知论者皆可参与。.

新!!: 主教和自然神学 · 查看更多 »

自治傳教區

自治傳教區(missio sui iuris)是天主教會聖統制中一種獨自運作的地方教會的稱呼。顧名思義一個自治傳教區就是在新地區傳播天主教時由於信徒人數太少或規模不足的地區所建立的一個自主性類教區管理體系。在現今已經是較為稀少的教會聖統制單位了。只有八個還在運作的自治傳教區。 自治傳教區會由一位傳教區神長( Ecclesiastical Superior)管理,該職務可以由一位神父或者主教品的神職人員管理,不過如果是由一位主教擔任神長職務,他可能會由一位鄰近教區的主教來兼任。.

新!!: 主教和自治傳教區 · 查看更多 »

自治監督區

自治監督區(拉丁語:Praelatura Territorialis)是天主教地區教會的一種形式。 作為自治監督區該地區的教會直屬於教宗而非教區主教。如同教區由主教管理般,自治監督區是由教宗任命的神職人員擔任監督負責管理一個地區的教會。.

新!!: 主教和自治監督區 · 查看更多 »

至圣圣母主教座堂

至圣圣母主教座堂(Παναγία Επισκοπή;Panagia Episkopi)是希腊基克拉泽斯群岛圣托里尼岛的一座拜占庭主教座堂。该教堂供奉至圣圣母,是希腊正教会对圣母的一个称谓。名称的第二部分(“埃皮斯科皮”)的意思是“主教”。该堂曾是正教会圣托里尼教区的主教座堂,直到1207年,以及从1537年至1827年。.

新!!: 主教和至圣圣母主教座堂 · 查看更多 »

里昂

里昂(Lyon,读音:),法国第三大城市,法国东南部罗讷-阿尔卑斯大区和罗讷省的首府。位于罗纳河和索恩河交汇处。包括郊区和卫星城,里昂是仅次于巴黎的法国第二大都市区。里昂是著名的国际都市,历史悠久,部分历史和建筑地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里昂丝绸和纺织业源远流长,被誉为“欧洲丝绸之都”。从20世纪末期开始,里昂食品业兴起,也使得里昂有着“美食之都”的称号。里昂也是电影的诞生地,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曾在此拍摄下世界第一部电影《工厂大门》。里昂还是国际刑警组织国际总部所在地。在2015年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评选中,里昂是位居法国第2、全球39位的最宜居城市。 里昂银行业、化学、生物医药等产业实力雄厚,是法国第二大经济中心。该市教育事业发达,里昂大学是法国第二大高等教育和研究中心,里昂商学院为欧洲十强商学院和法国商学院最高学府。著名的里昂足球俱乐部也位于里昂。.

新!!: 主教和里昂 · 查看更多 »

里斯本宗主教列表

里斯本宗主教(英語:Patriarch of Lisbon)或稱為拉丁禮里斯本宗主教,是天主教拉丁禮教會的宗主教。里斯本宗主教與東儀天主教會的宗主教不同,他們是直接被教宗任命,而不會先由總主教和主教選舉產生,再由教宗任命。現在的里斯本宗主教是領銜性質,並沒有宗主教之實權。 里斯本宗主教由1716年起升格為宗主教,其之前是里斯本總主教。宗主教教座設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里斯本主教座堂。宗主教管理的教區是里斯本宗主教區。 以下除了列出里斯本宗主教外,還列出之前的主教。.

新!!: 主教和里斯本宗主教列表 · 查看更多 »

里斯本主教座堂

里斯本主教座堂(Santa Maria Maior de Lisboa,Sé de Lisboa)是罗马天主教里斯本宗主教区的主教座堂,位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最古老的城区阿尔法玛区。它是里斯本最古老的一座教堂,自1147年兴建之日起,已经历经多次地震而幸存,并曾改建数次,因此混合了多种建筑风格,包括罗曼式、哥特式、巴洛克。.

新!!: 主教和里斯本主教座堂 · 查看更多 »

金壽煥

金壽煥牧徽 金壽煥樞機(김수환;),聖名斯德望;韓國羅馬天主教首位樞機,也是當時羅馬天主教會內最年輕的樞機;人稱為韓國人權及民主的守護者。.

新!!: 主教和金壽煥 · 查看更多 »

金玺诏书

金璽詔書(拉丁语:Bulla aurea),或著稱作「金色詔書」、「金皮詔書」或「黃金詔書」,是指中世紀至文藝復興時期,由東羅馬帝國皇帝或是歐洲君主所頒發的詔書,以繫上金質裝飾來代表印信,或王璽以金印而非傳統的蠟印,稱做金璽詔書。這個專有名詞本來專指被鑄造的金質印信本身,後來用來泛稱整張詔書。這樣的詔書就是在西歐所稱的金璽詔書,在東羅馬帝國亦稱為黃金詔書標識、黃金詔書等。日文翻譯為「金印敕書」,或是「黃金文書」,均不遠於原意,這裡一並提出以供參考。.

新!!: 主教和金玺诏书 · 查看更多 »

金羊毛骑士团

金羊毛騎士團(Orden del Toisón de Oro),又称金羊毛勳章,是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三世於1430年以英格蘭嘉德騎士團为典範創立的騎士勳位。後來,金羊毛騎士團的領主權隨勃艮第公國被併入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在該王朝绝嗣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西班牙波旁王朝均聲稱對金羊毛騎士團擁有領主權,導致騎士團出現奥地利和西班牙兩個分支。.

新!!: 主教和金羊毛骑士团 · 查看更多 »

金鲁贤

金鲁贤主教(Aloysius Jin Luxian;吳語:Cin Lu-yie;),本名金鲁意,圣名类思。被教廷認可為天主教上海教区助理主教,中国天主教愛國會認證為正權主教。.

新!!: 主教和金鲁贤 · 查看更多 »

采邑主教

采邑主教,或稱親王主教,是指以教會諸侯的身分治理著一個或是多個公國,同時擁有政教二重權力的主教。這些世俗地位並不是源自於擔任主教者在領受聖職前獲得的貴族身分,而是附加於這些主教職位上,隨著主教職務的傳承而跟著繼承。當該主教之管轄地為總教區,則被稱作采邑總主教或采邑大主教,此外相似的神職身分還有采邑修道院長。一般而言,這些主教治理的公國會和他管理的教區部分或完全重疊,但並非全都如此,如科隆因為從科隆選侯國獨立成為自由城市,因此科隆總主教的領地就不包含科隆一地。 在西歐自4世紀起,羅馬帝國因為蠻族的入侵以及自身內亂等原因而衰亡,一些城邦的主教必須挑起或插手羅馬指揮官的職責,管理世俗政務,有時還必須帶領軍隊抵禦外敵。而在封建社會形成後,主教等高級教士又從高階的領主那獲得封地,進而同時擁有教會上的頭銜與世俗領主的地位。現代僅存之相似案例,為同時兼任安道爾大公的烏格爾主教,其以教區主教身份擔任安道爾的國家元首;雖然並非采邑主教,但與法國總統同為該國的虛位元首。.

新!!: 主教和采邑主教 · 查看更多 »

长乐玫瑰山庄

长乐玫瑰山庄是天主教福州教区的朝圣地,位于福州教区首任国籍主教郑长诚的家乡福建省长乐市古槐镇龙田村。 1993年,80岁的郑长诚主教退休回乡,承包了村后的五亩荒山(董奉山),平整土地,陆续建成玄义圣母塑像、圣若瑟大堂、钦一斋、儒略书屋、趣园、仰止园等规模宏大的宗教建筑群。每年来此朝圣的天主教徒有1万多人。山庄面对台湾海峡,可俯瞰长乐机场和松下万吨码头,视野开阔壮观,加之精心栽培花草树木,因此也是一处不错的观光地。 Category:福建教堂 闽.

新!!: 主教和长乐玫瑰山庄 · 查看更多 »

长老 (基督教)

長老,是基督宗教的神职人员。在《聖經》中,「長老」和「監督」二詞通用(見以下各章節)。各新教教派中的长老制度并不完全相同,但皆依據《聖經》中對長老的要求而擬定。一般認為,牧師也是長老(但長老不一定是牧師),因此一些人數較少的教會一般只設牧師,不另設長老。各教會裏長老制度不同的地方,在於《聖經》裏沒有明確指示的部分,如:長老的提名、選舉或其他方式確認、任期與連任等。 一般來說,長老是由會眾選出來的平信徒,是義務為教會工作,不受薪的;但有些教會,尤其是部份靈恩派教會,長老也和牧師一樣有薪酬的。 在初代教會中有監督及長老一職,監督需有好名聲、樂於教導、善於接待、自守、言行端正(提前3),保羅在羅馬時曾訓勉提摩太要好好管理教會,也教導如何在教會中選定監督及長老。.

新!!: 主教和长老 (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腓力二世 (瓦卢瓦)

法兰西的腓力(法语:Philippe de France,1336年7月1日-1375年9月1日)法國亲王。他的封号包括奥尔良公爵、图赖讷公爵和瓦卢瓦伯爵(称腓力二世,1344年起)。 法兰西的腓力为法国国王腓力六世的第五子,生于万塞讷。1344年腓力六世封他为奥尔良公爵(一个新创立的爵位)。 1345年腓力与其堂妹法兰西的布朗歇(法国国王查理四世之女)结婚,没有生下任何后代。但他有一个私生子:路易·德·奥尔良,这个孩子后来成为普瓦捷和博韦的主教。 由于法兰西的腓力没有合法子嗣,他死后公爵爵位被取消,领地被王室收回。 Category:1336年出生 Category:1375年逝世 Category:奥尔良公爵 Category:瓦卢瓦伯爵.

新!!: 主教和腓力二世 (瓦卢瓦) · 查看更多 »

艾士杰

艾士杰(Gregorio Maria Grassi,),圣名额我略,天主教山西北境教区主教,在1900年义和团运动时期在山西太原被杀,被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封为圣人。 1833年12月13日,艾士杰出生于意大利北部Castellazzo-Bormida热心的天主教家庭。父名若翰,母名保辣玛利亚,是前山西教区主教江类思(Aloysius Moccagata)的胞姐。1849年12月14日离俗出家,入方济各会(OFM);改名额我略。入会后经过8年的学习,1856年8月17日晋升神父。1860年到达中国,先在山东传教五年,后转入山西省,1876年1月28日,升为山西教区的副主教,代替年老多病的主教江类思负责全省的教务,11月19日祝圣。1890年6月17日,山西分为南北2个教区,1891年9月6日,江类思病故,于是艾士杰正式担任山西北境教区主教,驻扎省会太原东三道巷的主教座堂。(1900年被焚毁,后易地重建) 艾士杰管理山西教务24年,扩建了大小修道院,建造了大小教堂60余座;其中规模较大、今日尚存的有潦沟,清源,大同,祁县,九汲村,后山圣母堂,棋子山等处。且又善于理财,在城乡各处广置田地房屋,使教区财政不虞匮乏。另外,艾士杰的服装,则完全中国化。 艾士杰开始负责山西教务的1876年,正赶上华北五省亘古罕见的大饥荒,于是他和英国浸礼会的李提摩太等人大力赈济灾民。 1900年7月9日,义和团运动中,在主教座堂的艾士杰、副主教富格辣,雷体仁、德奥理2位神父,安助理修士,五名修道生,七名外籍修女,九名服役教徒,共26人,均在山西巡抚衙门前被杀死,主教座堂及教会所有房屋,全毁于火,是为太原教案。艾士杰主教卒年66岁。 1946年11月24日,被教宗庇护十二世宣为真福。2000年10月1日,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将他与百余位同时期在华死难者冊封为圣人。.

新!!: 主教和艾士杰 · 查看更多 »

艾爾伯圖斯·麥格努斯

大阿尔伯特(Albertus Magnus,約1200年)是一位中世纪欧洲重要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他是多明我会神父,由于他知识丰富而著名,他提倡神学与科学和平并存。有人认为他是中世纪时期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他也是首位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与基督教哲学综合到一起的中世纪学者。罗马天主教将他列入35位教会圣师之一。.

新!!: 主教和艾爾伯圖斯·麥格努斯 · 查看更多 »

苍霞洲基督堂

苍霞洲基督堂是英国圣公会福建教区的主教座堂,位于今福州市台江区苍霞洲交通巷17号。 福建教区是英国圣公会在中国开创的规模最大的一个教区。1850年该会传入福州,初期受到当地士绅强烈反对,1862年,在福州建造的第一座教堂南后街萃贤堂也被烧毁。但传教士们继续不懈的工作,终于使福建成为圣公会在中国最重要的传教区。1906年,中华圣公会福建教区脱离香港主教(港粵教區)的管辖,成为一个独立教区,在中华圣公会11个教区中信徒人数遥遥领先。第一任主教是贝嘉德(1906—1918年)。 该堂创建于1870年,最初在苍霞洲广裕楼租房设立布道所,信徒增加后,1882年,以1800银元买下倚霞桥1号的一个旧茶仓。1924年11月1日诸圣日,圣公会福建教区主教恒约翰在此主持奠基仪式,开工建造主教座堂,到1927年11月13日全部建成,举行座堂落成祝圣典礼,由中华圣公会主教院主席鄂方智主持并讲道。堂为砖木结构,英国建筑风格,可容纳1000人。中华圣公会重要会议常在此召开。 1950年,中国大陆基督教的三自爱国运动的签名活动由该堂开始。1958年,教堂部分场所被台江制药厂占用。1966年8月17日,文革开始后,座堂被关闭,全部被药厂占用。 1985年8月11日改名苍霞堂重新开放。1994年有信徒1500人,仍是福州市一座重要的基督教堂。 苍霞洲基督堂是福州现存的老教堂之一,被列为台江区文物保护单位 。.

新!!: 主教和苍霞洲基督堂 · 查看更多 »

苏沙

蘇沙(Sousa或Souza)可以指:.

新!!: 主教和苏沙 · 查看更多 »

若望·孟高维诺

若望·孟高维诺(Giovanni da Montecorvino,)是天主教方济各会傳教士,同時是中國天主教歷史上第一位主教。他最為著名的事蹟就是代表教廷出訪元朝時代的中國,並獲得元朝皇帝的禮遇,因此得以在京師汗八里(大都,即今北京)傳教,最後甚至建立了最早的中國天主教會管區:汗八里總教區。.

新!!: 主教和若望·孟高维诺 · 查看更多 »

若望·費舍爾

若望·费舍尔(圣若望费舍尔,Saint John Fisher,)是一位英格兰王国的罗马天主教主教、樞機和殉道圣人。他与圣托马斯·莫尔共用罗马天主教会的6月22日和英格兰教会的7月6日为他们的圣日。费舍尔由于在英格兰宗教改革中拒绝接受亨利八世成为英格兰教会的首领,并且支持罗马教宗才是大公教会的权威首领而被亨利八世处决。.

新!!: 主教和若望·費舍爾 · 查看更多 »

若望二十三世

教宗聖若望二十三世(Sanctus Ioannes PP.,),原名安杰洛·朱塞佩·龙嘉利(Angelo Giuseppe Roncalli);于1958年10月8日至1963年6月3日岀任羅馬教宗,是歷代教宗中頗受敬重的一位。曾召開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提倡“清廉教會”,1963年4月发布著名教宗通谕《和平于世》。.

新!!: 主教和若望二十三世 · 查看更多 »

英國2010年11月

没有描述。

新!!: 主教和英國2010年11月 · 查看更多 »

英國2011年11月

没有描述。

新!!: 主教和英國2011年11月 · 查看更多 »

英國上議院

英國上議院(House of Lords of the United Kingdom),直譯為貴族院,是英國國會的上議會。英國國會同時也由英國君主與下議院組成。上議院有大約700多名非選舉產生之議員,當中包括英國國教會的26名大主教或主教(即靈職議員)以及600多名貴族(即俗職議員,Lords Temporal)。靈職擔任者於其保有神職身份時續任,而俗職為終身職。 上議院始創於14世紀,1544年始用「上議院」(House of Lords)之名。1649年曾一度遭到由英國內戰取得政權的英格蘭聯邦廢止,復於1660年恢復。上議院之權力曾一度凌駕由選舉產生的下議院。然而,自19世紀以來,上議院之權勢逐漸凌夷,至今已遠不如由選舉產生之下議院。據1911年至1949年間通過的多條國會法令規定,除包括預算案在內之各種撥款案外,所有由下議院通過的法令最多可於上議院擱置十二個月,但不可駁回。這項權力於政治學中稱為延宕性否決(suspensive veto)。據由《1999年上議院法令》(House of Lords Act 1999)所制定進行的革新,世襲貴族的席位予以廢除,僅保留兩席給國務重臣,以及另外90席由選舉產生之貴族代表(representative peer)。現今的聯合王國政府正審慎考慮作進一步革新,但尚未通過成為法律。 除了立法功能以外,上議院昔日尚擁有司法權,對聯合王國內所有民事案件及除蘇格蘭以外的刑事案件擁有終審權。歷史上,上議院的司法職能並不由全院共同行使,而是交由院內具法律經驗的議員們,即人稱「上議院高等法官」(Law Lords)者。至於對於英聯邦地區案件的終審權,則基本上由聯合王國樞密院行使之。不過,按《2005年憲制改革法令》(Constitutional Reform Act 2005)規定,於2009年10月成立的聯合王國最高法院已接收上議院司法職能。 上議院之官式全稱為「與會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國會之受尊崇的靈職與俗職們」(The Right Honourable The Lords Spiritual and Temporal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in Parliament Assembled)。上議院與下議院皆在西敏宮召開會議。.

新!!: 主教和英國上議院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主教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英国君主加冕礼

英国君主加冕礼是正式加冕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君主并授予其王权象征物的仪式(具体来说,等於成人礼)。英国君主加冕礼与历史上其他欧洲国家君主的加冕仪式一样,但这些国家现在已经不再举行加冕仪式,而是举行就职仪式或登基典礼。 加冕礼通常在前一位君主去世数月后举行。在上一位君主的缅怀期时,举行加冕礼这种欢乐的场合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这一安排也给加冕礼的策划人足够的时间来做详尽精细的准备,这种详尽精细的前期准备也正是加冕礼所需要的。例如伊丽莎白二世是在1952年2月6日获得王位的,但她却直到1953年6月2日才举行加冕礼。 加冕礼的主持人是英格兰国教会中资历最深的教士坎特伯雷大主教,其他神职人员及贵族成员也在加冕礼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按要求,绝大多数参与者都应着正式制服或礼服。许多其他政府官员及宾客,包括别国代表,均参加加冕礼。 加冕礼的基本要素千年来基本没有改变。君主首先面见人民,接受人民的欢呼,然后宣誓維護法律与英国国教,接着涂油,加冕,授予王权象征物,最后接受子民的致敬。.

新!!: 主教和英国君主加冕礼 · 查看更多 »

英国圣公会在华传教士列表

没有描述。

新!!: 主教和英国圣公会在华传教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英国议会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聯合王国議会(The Parlia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中文简称为英国国会或英国议会,是英国和英國海外領地(独自享有议会主权(Parliamentary sovereignty))的最高立法机关。英国国会的首领为英国君主;它还包括上议院和下议院。上议院议员分为两种:上议院靈职议员(Lords Spiritual,即英国国教中的高级神职人员)和上议院俗職议员(Lords Temporal,即贵族成员)。上议院议员大部分是以指派方式产生。下议院则恰恰相反,是由选举产生。上议院和下议院位于大伦敦威斯敏斯特市威斯敏斯特宫(即国会大厦)不同的房间内。 国会是由早期为君主提出治国建议的政务会发展而来。理论上国会的权力并不归属于国会,而属于“君临国会”(Queen-in-Parliament,或国王:King-in-Parliament)。尽管有争议,国会中的女王仍常被认为是完整的君主主权。现代的国会权力属于通过民主选举而产生的下议院;君主仅作为象征意义的领袖,而由非选举产生的上议院,其权力也十分有限。 由于以英联邦国家为代表的许多国家,其立法机构以英国国会为原型,英国国会通常被称作“国会之母”。但这却是对约翰·布赖特(John Bright)的错误引用。实际上,他是在1865年1月18日一篇支持建立国会政府的先锋国家扩大投票权利的文章中谈到“英格兰是国会之母”。.

新!!: 主教和英国议会 · 查看更多 »

英格兰教会教区列表

英格兰教会共有42个教区,每个教区都为一个主教所管辖。这些教区覆盖英格兰、马恩岛、海峡群岛和威尔士的一小部分。欧洲教区亦是英国国教会的一部分,覆盖整个欧洲大陆、摩洛哥以及前苏联国家。英国国教会的教区在宗教改革时期由天主教会原体系继承而来。宗教改革时一系列新的教区建立起来,然后就此停止,直至19世纪中叶才继续开始建立新教区,以应对日益增长的人口,尤其是在北方的工业城市中。最新的教区为西约克郡暨约克郡谷地教区,于2014年4月20日建立。在这之前,自1927年以来便没有新的教区建立。西约克郡暨约克郡谷地由三个过去的教区合并而成:布拉德福德教区、里彭暨利兹教区和韦克菲尔德教区。 现今的42个教区被划归为两个教省。南部的包括30个教区,北部的则包括12个教区。坎特伯雷和约克的两个大主教对其教省内的主教拥有管辖权,并具有一些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所有教区都有自己的一个主教座堂,但西约克郡暨约克郡谷地教区则有三个并列的座堂。在所有教区中,德比教区的座堂最小,占面积仅为。最古老的教区为索多暨马恩教区,于447年建立。一个教区于6世纪建立,8个于7世纪建立,2个于10世纪建立,5个于11世纪建立,2个于12世纪建立,5个于16世纪建立,7个于19世纪建立,10个于20世纪建立。教区管辖的领土同英国的行政区域一般不重合。.

新!!: 主教和英格兰教会教区列表 · 查看更多 »

英格蘭和威爾斯的法院

英格蘭和威爾斯的法院(Courts of England and Wales)是指負責在英格蘭及威爾斯地區審理民事及刑事案件的法院。這些法院採用英格蘭及威爾斯法律,並經由英國國會的法案設立。 英國並無一套統一的司法制度,英格蘭及威爾士有一套;而蘇格蘭和北愛爾蘭也各自有一套司法制度。但是在部份的範疇卻有例外,例如在入境法中,庇護及入境審裁處(Asylum and Immigration Tribunal)受理全國的案件。此外在勞工法中,英格蘭、威爾斯和蘇格蘭均由同一組勞資審裁處所管轄(但北愛爾蘭除外)。.

新!!: 主教和英格蘭和威爾斯的法院 · 查看更多 »

英格蘭教會

英格蘭教會(Church of England),或譯為英格蘭國教會、英国国教会、英格蘭聖公會,是聖公宗的教會之一,16世纪由英格兰君主亨利八世时期开始由托馬斯·克蘭麥、理查德·胡克等改革家们改革并作为英格兰的国教。教会的辖区是今天英国(联合王国)中的英格兰地區,不包括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後者分归苏格兰圣公会、威尔士教会与爱尔兰教会管理。 英格兰教会的最高主教为坎特伯雷大主教,副手是约克大主教。此外英國君王擁有英格蘭教會最高領袖(Supreme Governor of the Church of England)的頭銜。.

新!!: 主教和英格蘭教會 · 查看更多 »

雷震霞

雷震霞主教(Bishop Simon Lei Chang-hsia,),字紫云,圣名西满,是天主教汾阳教区第三任主教,1970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处决。.

新!!: 主教和雷震霞 · 查看更多 »

雷根斯堡石桥

雷根斯堡石桥 (德语:Steinerne Brücke) 是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雷根斯堡的一座中世纪桥梁,跨越多瑙河。它是除了主教座堂之外,雷根斯堡最有名的地标。自2006年7月13日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雷根斯堡历史中心的一部分。 这座桥的兴建花费了11年的时间,最有可能是从1135年至1146年。它的设计者的灵感很可能是来自多瑙河下游罗马帝国的图拉真桥,位于现在的罗马尼亚的德羅貝塔-塞維林堡。在过去的800多年,这是雷根斯堡多瑙河上唯一的桥梁。在十二至十三世纪,这座桥曾作为许多其他桥梁的模式,例如布拉格伏尔塔瓦河上的犹滴桥(查理大桥的前身),德累斯顿的易北河大桥、伦敦的泰晤士河大桥,以及阿维尼翁的罗纳河大桥。.

新!!: 主教和雷根斯堡石桥 · 查看更多 »

雅培里神父

雅培里神父(Fr.,)是罗马天主教神父,圣保禄会(Society of St.

新!!: 主教和雅培里神父 · 查看更多 »

雅各 (亞勒腓的兒子)

亞勒腓的兒子雅各(James, son of Alphaeus),天主教譯為阿尔斐的兒子雅各伯,耶穌十二門徒之一。傳統上認為他即是小雅各(次雅各伯,James the Lesser)。他在新约中只被提及四次,每一次都出现在宗徒名单里。注意不要与另一位宗徒,载伯德的儿子雅各伯(大雅各伯,James the Greater)弄混淆。 哲罗姆認為他即是公義者雅各,這個看法被後世天主教會所接受。但是東方基督教認為兩人是不同的。.

新!!: 主教和雅各 (亞勒腓的兒子) · 查看更多 »

雅比提納的殉道士

雅比提納的殉道士(Martyrs of Abitina,又譯亞比提納的殉道者),是49位於公元304年在雅比提娜城(位於今日突尼西亞境內)殉道的基督徒的統稱。雅比提娜城是羅馬帝國阿非利加行省的一座城市,這群基督徒因著違反了當時羅馬皇帝戴克里先(Diocletian;或譯為德修或丟克理先)頒佈不得聚會崇拜上帝的飭令,拒絕否定對上帝的信仰在星期日進行禮拜,因而遭審訊處決。 戴克里先是羅馬皇帝中對基督徒迫害最為嚴厲的一位,他不僅摧毀帝國內的基督教經卷及崇拜聚會之處,更強迫基督徒在信仰中作出抉擇,不肯放棄信仰等同於必須放棄生命。公元303年2月24日,戴克里先頒布了第一條對付基督徒的飭令,下令全國銷毀所有聖經經文、基督徒聚會場所,並禁止基督徒聚集敬拜 這群基督徒在他們的主教,雅比提納城地區主教方旦努斯(Fundanus)遵照皇帝命令,將教會的經文文件都交給當局,不過還是有些基督徒在祭司沙坦尼斯(Saturninus)的帶領下,秘密地違法聚集。這些人被地方裁判署逮捕,並送往省會迦太基審判。 這群勇敢的基督徒在面對入獄、酷刑、死亡的威脅,在監獄裡長期受苦,或因著警衛的攔阻,得不到任何來自監獄外的支持及探問,仍然不受信仰背離者的影響,宣稱任何與變節者交往都與在神國度裡的我們無關。但在基督教二千年史一書中的記載,則稱在戴克理先發動的宗教大迫害,對北非產生的影響最為嚴重,有來自亞比提那的47位基督徒在北非迦太基殉道,在實際人數的計算上有些差異。 。.

新!!: 主教和雅比提納的殉道士 · 查看更多 »

通諭

通谕(encyclical)一开始指的是古罗马教中,一封送往某一区域中所有教堂的单张信。 在那时候,“通谕”一词也可以指主教发出的任何一封信。这个词曾被天主教、聖公宗和正教會使用过。.

新!!: 主教和通諭 · 查看更多 »

進教之佑堂

進教之佑堂(英語:Mary Help of Christians Church)是一座香港天主教教堂,屬天主教香港教區,由慈幼會管理。位於九龍天光道16號(鄧鏡波學校),建立於1953年。.

新!!: 主教和進教之佑堂 · 查看更多 »

陳日君

陳日君樞機(His Eminence Cardinal Joseph Zen Ze-kiun, S.D.B.;)為天主教會樞機,慈幼會會士。出生於上海。第二次國共內戰時為躲避戰火移居香港,1961年晉鐸,天主教香港教區第六任正權主教;2006年被擢陞為樞機,是香港教區第二位獲此榮銜者。.

新!!: 主教和陳日君 · 查看更多 »

陈启明 (主教)

陳啟明主教(C.M.,1891年11月8日—1959年6月10日),遣使会士,中国河北省正定教区主教。 1916年1月6日,陈启明成为神父。1937年10月9日,正定教区外籍主教文致和被日军杀害,1939年1月5日,罗马教廷任命陈启明为河北省正定代牧区第8任主教,也是该教区首任华籍主教。5月25日,陈启明接受主教祝圣。 1946年4月11日,罗马教廷宣布在中国正式建立圣统制,正定代牧区升为正式的正定教区。 1947年,由于政局变化,陈启明主教率11名神父南迁到四川万县教区的忠县、丰都、石柱3县继续传教。1949年底,他们离开中国大陆。 1955年,陈启明主教出席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第36届国际圣体节大会。会后,罗马教廷委任他负责向巴西华侨传教。1956年,陈启明主教到任,开始带领一批华籍神父在巴西传教。 1959年6月10日,陈启明主教去世,年67岁。.

新!!: 主教和陈启明 (主教) · 查看更多 »

陈国砥

陳國砥主教(Bishop Louis Chen Guo-zhi,),圣名类思,第一批6名中国籍主教之一。山西潞安安阳村人。.

新!!: 主教和陈国砥 · 查看更多 »

ONE PIECE用語列表

ONE PIECE用語列表列出漫畫《ONE PIECE》中,地理、組織、動植物、物件及特別用語等的介紹。.

新!!: 主教和ONE PIECE用語列表 · 查看更多 »

OVERLORD角色列表

OVERLORD(オーバーロード)是日本小說家丸山くがね創作,繪師so-bin繪畫的輕小說,本條目為OVERLORD小說、漫畫及動畫中登場角色的角色列表。.

新!!: 主教和OVERLORD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V怪客

《V怪客》(V for Vendetta)是一部於2005年上映的電影,由詹姆斯·麥克特格執導,華卓斯基姐妹編劇,劇情改編自與阿蘭·摩爾創作的同名1988年DC漫畫,並由雨果·威明、娜塔莉·波曼、與约翰·赫特等人主演。該片的背景設定在一個架空的未來——受到新法西斯主義統治的倫敦,講述自由鬥士V(威明飾演)反抗極權政府北方之火的故事。 《V怪客》的製片作業始於1988年,當時製片人喬·西佛取得了漫畫《V怪客》的電影改編權。該片的主體拍攝於2005年3月至6月間進行,取景地包含德国波茨坦的巴貝爾堡攝影棚以及英國倫敦的奧德維奇站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等地。 《V怪客》所獲評價多為正面,並以5,400萬美元的製片預算在全球收穫逾1.32億美元的票房。此外,《V怪客》還因片中的諸多爭議性題材——如同性戀議題等——而引起各方爭論。該片入圍了多個獎項,如土星獎最佳科幻電影獎及雨果獎的等,而演員娜塔莉·波曼則拿下了土星獎。.

新!!: 主教和V怪客 · 查看更多 »

柏增

柏增主教(Adolph John Paschang 阿道夫·若望·柏增,) 是一位美國天主教瑪利諾會神父、傳教士、救濟工作者和教育家,於二十世紀初期於中國南部工作。曾任天主教江門教區主教。.

新!!: 主教和柏增 · 查看更多 »

柏锡福

柏锡福,或贝施福(James Whitford Bashford;)是一位美国美以美会会督,也是中国第一位美以美会会督。.

新!!: 主教和柏锡福 · 查看更多 »

查尔斯·爱德华·斯图亚特

查尔斯·爱德华·路易斯·约翰·卡西米尔·西尔维斯特·塞弗里诺·马里亚·斯图亚特(Charles Edward Louis John Casimir Silvester Severino Maria Stuart;),生前在不列颠被称为小王位觊觎者、小僭王(The Young Pretender)、小骑士(The Young Chevalier),在其它一些记录中又被称为英俊王子查理(Bonnie Prince Charlie),是老王位觊觎者詹姆斯的长子,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二世之孙,是第二位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查理三世”)的詹姆斯党王位觊觎者。查尔斯因身为1745年失败的起事者而知名,他领导的意在为家族复辟大不列颠王国王位的起事以在卡洛登战役失败而告终,也事实上终结了詹姆斯党夺取王位的行动。詹姆斯党支持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是希图得到对天主教的宽容和信仰君权神授说。后来人对他事败后逃离苏格兰的经历进行的一些描述赋予他浪漫的失败英雄的形象。1759年,查尔斯又参与法国方面入侵不列颠的计划,但因不列颠海军获胜而作罢。.

新!!: 主教和查尔斯·爱德华·斯图亚特 · 查看更多 »

查善

查善主教(葡萄牙文:D.

新!!: 主教和查善 · 查看更多 »

柴灣天主教海星小學

柴灣天主教海星小學(Chai Wan Star of the Sea Catholic Primary School),又稱海星小學(Star of the Sea Primary School,1961年 - 2010年8月31日),簡稱海星,前名為柴灣海星小學(Chai Wan Star of the Sea Primary School),是昔日香港小學,由瑪利諾修會於1961年創立及管理;其後於1973年轉由天主教香港教區管理。學校在創校初期以上下午校模式辦學,直至1998年9月1日轉為全日制。學校建校迄今已有50載,在2001年1月31日易名為柴灣天主教海星小學,最後一任校長為鄭鴻儀女士,校監為蔡念慈先生。 另外,學校於2007年被前香港教育統籌局以收生不足為理由對學校下了殺校令,使學校逐漸縮班。學校在2010年舉行最後一屆畢業典禮後停辦。 學校自從於2010年8月31日結束營辦後,校舍到現今一直空置著,間中有不少舊生回到學校大門前拍照留念。 聖保祿天主教小學由於原有校舍擴建,2016年9月1日起,校舍會由該校暫借上課直到2019年為止。.

新!!: 主教和柴灣天主教海星小學 · 查看更多 »

林吉男

林吉男()是台灣籍天主教會主教,現任台南教區主教。 林吉男1943年5月14日生於花蓮,在家裡姐弟5人中排行老二,两位弟弟吉基、吉城亦为高雄教区神父。1957年5月4日复活节前夕一家五口同时领洗于萬金天主堂。1973年1月6日主显节於聖伯多祿大殿从教宗保禄六世手中领受铎品。1992年9月28日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任命为高雄教区辅理主教。1993年1月2日祝圣为主教,2004年1月24日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任命为台南教區主教。 Category:台灣天主教主教 Category:客家裔臺灣人 Category:花蓮人 Ji吉.

新!!: 主教和林吉男 · 查看更多 »

林天助

林天助主教(Bishop Joseph Lin Thien-chu, ),罗马天主教主教。台灣天主教第一位於梵蒂岡晉鐸之神父。 林天助1935年1月7日生於台灣雲林縣埔羗崙,1961年12月21日晉鐸,1985年11月25日任命為嘉義教區主教,1986年1月12日祝圣为主教,1994年3月4日逝世。 林天助也是極少數精通古希伯來文的學者之一,擁有兩個博士學位。.

新!!: 主教和林天助 · 查看更多 »

林家駿

林家駿主教(Bishop Domingos Lam Ka-tseung,),字少彬,生於香港,祖籍廣東新會。林家駿為天主教澳門教區第二十二任主教,也是天主教澳門教區首位華人主教;由於林家駿在位為主教時處於澳門回歸的過渡期,因此有「過渡期的主教」之稱。2009年因胃癌病逝。.

新!!: 主教和林家駿 · 查看更多 »

林雪平

林雪坪(Linköping;),瑞典东约特兰省城市,同时也是省政府所在地,故而该城市也可以依照當地华人习惯称之为省会或省城。2010年统计资料显示本市人口为104,232人。.

新!!: 主教和林雪平 · 查看更多 »

恩主教書院

恩主教書院(Valtorta College),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培賢里,創辦1976年,為政府津貼英文男女中學,亦是區內唯一一間天主教中學。.

新!!: 主教和恩主教書院 · 查看更多 »

恩維爾·霍查

恩維爾·霍查(Enver Hoxha;),阿爾巴尼亞革命家、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獨裁者,曾任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第一書記和部长会议主席,掌權长達40年之久。 霍查是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和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领导阿尔巴尼亚抵抗者先后打败了法西斯意大利占领军和纳粹德国占领军,后领导阿尔巴尼亚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阿尔巴尼亚这一落后贫穷的巴尔干小国发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变革。 霍查以在国内残酷清洗政治异己(打倒多个“反党集团”,清洗大批党政军干部)、在国际上和盟友(南斯拉夫、苏联、中国)决裂并攻击各国各党领导人著称。 霍查的一系列政治观点和主张被称为霍查主义,该理论继承斯大林主义的衣钵,猛烈抨击“帝国主义”以及各种“修正主义”(尤其是被其称之为“披着反修外衣的新修正主义”的毛主义),其影响持续至今。在国际共运中奉行霍查主义意识形态的政党、组织和个人被称为“霍查派”,他们成立了国际组织马列主义政党和组织国际会议 (团结和斗争)。 霍查于执政后期,主持制定了阿尔巴尼亚1976年宪法,宣布消灭国内一切宗教、税收和内外债,还宣称阿尔巴尼亚为“世界上第一个无神论国家”和“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新!!: 主教和恩維爾·霍查 · 查看更多 »

李宏基

李宏基主教(Bishop Peter Lei Wang-kei,),1973年出任天主教香港教區署理主教,後來正式出任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1973年-1974年)。 李宏基1922年3月29日生於廣州,1945年-1952年在香港仔華南總修院攻讀神哲學課程。1952年7月6日晉升為神父,隨後在西貢小修院任教。1961年任聖神修院副院長,李宏基曾任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主任司鐸(1961年-1968年、1970年-1971年),1968年-1969年任香港仔聖伯多祿堂主任司鐸。 在1969年,李宏基被被委任為香港教區副主教,並任聖神修院院長。其後在1971年7月3日,李宏基被擢升為香港教區輔理主教,並在1971年9月8日祝聖為主教。1973年徐誠斌主教因心臟病去世,李宏基被任命為香港教區署理主教,其後在被教廷委任他為香港教區主教,1974年4月22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舉行就職典禮。李宏基於1974年7月23日上午9時許突感胸口劇痛,由堅道主教座堂一位神父伴往聖保祿醫院,惟李旋即於10時45分因突發心臟病在醫院逝世,終年52歲。.

新!!: 主教和李宏基 · 查看更多 »

李山

李山(),聖名若瑟,天主教北京教區現任主教。1965年3月出生於北京市大兴县(今大兴区)一個天主教家庭,1984年-1989年就读于北京神哲學院,1989年12月21日晉鐸。在祝圣以前任東堂本堂司鐸。2007年9月21日被祝聖为北京教区主教,以接替2001年12月24日逝去的北京教区正权主教裴尚德蒙席和2007年4月20日逝去的北京教区官方主教傅铁山。梵蒂岡對他的任命「表示肯定」。上任后,积极整顿北京教区。现居于宣武门天主教南堂。.

新!!: 主教和李山 · 查看更多 »

李伯渔

李伯渔主教(Bishop Louis Li Pai-yu,),圣名类斯,前天主教盩厔教區主教。 李伯渔出生于1908年6月3日,1933年7月9日晉鐸。1951年5月10日,教宗庇护十二世宣布将盩厔监牧区升格为盩厔教区,并任命李伯渔为首任正权主教。 1959年3月,李伯渔在周至教区总堂为陕西省第一位自选自圣的主教,汉中教区主教李圣学祝圣。。.

新!!: 主教和李伯渔 · 查看更多 »

李德培

李德培()是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任命的天主教天津教区主教、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第一至四届副主席。 李德培原系天主教天津教区纪庄子天主本堂司铎。1951年签名参加三自革新运动,宣称“不下帝國主義的地獄,要升天主的天堂”,受到文贵斌主教处分。同年文贵斌遭中共政府驱逐。 1957年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成立,李德培当选为副主席。1963年4月,天津市举行教友代表会议,选举李德培为天津教区主教,未获罗马教廷承认可。1966年8月23日,天津教区神职人员在圣若瑟主教座堂受到二十一中红卫兵的批斗。 1980年和1986年,李德培又曾两次当选为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 他死于1991年。据称李德培后来改信佛教。.

新!!: 主教和李德培 · 查看更多 »

李克勉

李克勉主教(Bishop John Lee Keh-mien,)是台灣籍天主教會主教,現任新竹教區主教。生于台南县,辅仁大学哲学系、爱尔兰梅努斯大学神学院毕业,1990年5月27日晋铎,2003年获菲律宾马尼拉圣多玛斯大学教会法学博士学位,同一年任天主教台湾总修院院长,2006年4月6日获教宗本笃十六世任命为新竹教区主教,並於同年6月24日晋牧暨就职。 Category:台灣天主教主教 Category:輔仁大學校友 Category:客家裔臺灣人 Category:臺南人 K.

新!!: 主教和李克勉 · 查看更多 »

李维光

李维光(),洗名若翰,自選自聖的天主教南京教区主教。 1898年,李维光出生在江苏省无锡县堰桥一个信奉天主教达300余年的家庭,在兄弟五人中排行第三。1913年起入上海徐汇小修道院和大修道院。1923年晋升神父,先服务于苏北兴化、高邮,1935年调任江阴后塍(今属张家港市)任本堂神父,并任崇真中学第一任校长。 1947年9月,南京教区于斌主教将李维光升为无锡总铎区总铎,驻扎无锡北门外三里桥天主堂。1949年,于斌主教撤往海外,任命李维光总铎为南京教区代理主教,兼无锡总铎区总铎。 1950年李维光移驻南京。1951年3月31日,他发动南京教区783名神父、修女、教徒联名发表《天主教南京教区爱国宣言》,表示要割断与罗马教廷政治、经济上的关系。此后又发动驱逐教廷公使黎培理总主教的签名运动。 1955年,教宗庇护十二世对李维光进行绝罚(开除教籍),李维光是1949年以后中国大陆第一个受绝罚者。上海、苏州教区主教龚品梅亲赴南京,将绝罚书交给李维光。 1956年,李维光联合一批主教,倡议成立全国天主教爱国会,并常住北京进行筹备。1957年,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成立,他当选为副主席,同年又当选为江苏省天主教爱国会主席。1958年3月14日,南京教区选举李维光为正权主教。1959年11月,举行江苏省4名自选主教的祝圣仪式 。1964年在南京去世。.

新!!: 主教和李维光 · 查看更多 »

李道南

李道南主教(Bishop Joseph Li Dao-nan,),前天主教蒲圻教区主教。 1902年7月17日,李道南生于湖北省随州,幼年丧父,由经营布匹生意的长兄抚养。后进入天主教鄂东教区小修院,1917年升入鄂东教区大修院(后改为两湖总修院)。1936年8月15日在汉口晋鐸,1927年进入北京辅仁大学,攻读中国文学,1931年获文学学士学位。返回汉口,任汉口圣若瑟主教座堂副本堂。1933年5月赴罗马朝圣。后曾任汉口嘉纳女中校长,1940年调任汉口上智中学(现武汉市第六中学)校长。1944年春,日军强占校舍,迫令学校迁址,李不仅去职,甚至性命几乎不保 。抗日战争结束后,李道南复校长职,军方将上智中学校舍作为日伪产业接收,李道南与军方进行交涉,使学校迁回原址开学。1947年,武汉“六一”惨案发生后,李亲自指挥全校师生上街游行示威。 1949年2月23日,李道南接任蒲圻监牧区第三任宗座监牧,但仍以上智中学董事长身份住汉口,并兼管蒲圻教区在汉之房产。1951年5月10日,教宗庇护十二世将蒲圻监牧区升格为蒲圻教区,李道南也升为蒲圻教区正权主教。1951年6月24日,在汉口领受主教祝圣礼。 1957年夏,李道南出席中国天主教第一次代表会议。1958年4月13日,李道南在汉口圣若瑟主教座堂为自选自圣的汉口主教董光清、武昌主教袁文华祝圣。此前教廷已经表示,祝圣者和被祝圣者都将施以超级绝罚。此后李道南曾任政协湖北省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北省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1963年被划为右派,遣送蒲圻劳动改造,1973年去世,終年69岁。.

新!!: 主教和李道南 · 查看更多 »

李连贵

李连贵(),圣名若瑟,是天主教献县教区(沧州教区)主教。 1964年1月26日,李连贵生于中国河北省献县热心的天主教教友家庭。1991年3月19日晋升神父。任献县教区备修院院长、河北省神哲学院常务副院长。1999年献县教区侯经文主教遭遇车祸去世,李连贵主持教区教务。2000年3月20日,在献县总堂由退休的刘定汉主教祝圣为主教。 2000年,新任的李连贵主教开始在原堂址以西50米处重建主教座堂,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塔楼高46米,大堂前广场4900平方米。其建筑风格仍为哥特式,灰色外墙。2003年10月1日,新教堂举行规模盛大的祝圣典礼,正式启用。李连贵主教还出任县政协副主席。 2006年5月6日,李连贵主教主持了近五千人参加的献县教区成立150周年庆典。在云台山教区神职公墓为纪念来自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等国100多位传教士的“教区传教先贤纪念碑”揭幕,并发表题为《刀耕火种薪火相传、中华归主圣教广扬》的讲道。 2006年11月30日,天主教徐州教区王仁雷助理主教举行未经圣座批准的祝圣仪式。据罗马亚洲新闻通讯社称,李连贵和天主教景县教区助理主教封新卯被河北省宗教事务局官员以带去天津处理教会地产问题的欺骗手段挟持到江苏省徐州,封新卯在祝圣仪式上襄礼,而李连贵当天早上7时从入住的嘉利宾馆“失踪”,直到全部礼仪结束又出现。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5月19日到5月23日,李连贵主教前往灾区赈灾,并在成都平安桥主教座堂早弥撒中讲道.

新!!: 主教和李连贵 · 查看更多 »

李锡尼

李锡尼(Gaius Valerius Licinianus Licinius,),罗马帝国东部的皇帝(在位时间308年至324年)。李锡尼出身在色雷斯一个农民家庭,起初他跟随羅馬东部的凱撒(副皇帝)伽列里乌斯,並在对抗波斯的战争中受到赏识,伽列里乌斯駕崩後,李锡尼繼位。313年李锡尼與君士坦丁一世(君士坦提乌斯一世之子)締結姻親,娶了君士坦丁的妹妹君士坦提娅,並與君士坦丁共同發佈米蘭敕令,認可了羅馬人信仰基督教的自由。同年稍後李锡尼擊敗了伽列里乌斯的外甥馬克西米努斯而成為羅馬東部的唯一統治者,從此與君士坦丁一世分治羅馬東、西部11年。但天無二日,兩人終歸一戰,324年君士坦丁一世在哈德良堡大敗李錫尼,李錫尼投降,由於君士坦提娅求情的關係,君士坦丁姑且軟禁了李錫尼,但翌年君士坦丁依然將李锡尼以煽惑軍心、陰謀叛亂的理由絞死,羅馬帝國統治權回歸君士坦丁一人。.

新!!: 主教和李锡尼 · 查看更多 »

李镜峰

李鏡峰主教(Bishop Lucas Li Jing-feng,),圣名路加,1947年晋铎,1980年晋牧,宗座認可天主教凤翔教區主教。.

新!!: 主教和李镜峰 · 查看更多 »

李柱銘

李柱銘,QC(Martin Lee Chu-ming,),生於英屬香港,籍貫中國廣東省惠州市。李柱銘是香港首位獲認許的大律師,及首位獲委任的御用大律師,香港民主黨創黨成員,也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及港同盟及民主黨主席。 由於他過去長期積極關注及領導香港民主運動,所以有「香港民主之父」之稱。他推崇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在激進民主派冒起前,他是被針對的目標之一。 李柱銘自1985年已擔任香港立法局議員(1997年前稱立法局)職務,直至2008年李柱銘宣佈不再參選立法會,結束其23年議會生涯。.

新!!: 主教和李柱銘 · 查看更多 »

李承薰

李承薰(이승훈,),字子述,號蔓川,朝鮮王朝時期學者,是最早正式受洗成為天主教信徒的朝鮮人,也是一位朝鮮天主教早期的殉道者。夫人羅州丁氏是知名初期朝鮮天主教信徒丁若銓的姊姊。在1756年生於漢城(今首爾)的兩班家庭。.

新!!: 主教和李承薰 · 查看更多 »

東儀天主教會

東儀天主教會(Eastern Catholic Churches;Ecclesiae Catholicae Orientales),或稱東方礼天主教会、東方歸一教会,是指與聖座共融的23個採行東方教會禮儀的教會。 東儀天主教分別由其教會的宗主教、都主教或是大總主教擔任領袖。並以東儀天主教法典以及其各自所設立的教會法作為規章,並且各自保有自身的悠久傳統。現今所有東儀天主教信徒約有一千六百萬名 Information sourced from Annuario Pontificio 2010 edition, 佔天主教全體信徒1.5%。 作為相互共融的成員,在各東儀天主教會與拉丁禮教會間共享了同一的聖事。但另一方面這些東儀教會也各自保存了与其有歷史關係的東方基督教派如東正教會、東方正統教會及東方亞述教會的禮儀、神学基础与聖事,因此他們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認這些非天主教的東儀教會的聖事效力。 東儀天主教的主要分布地點大多與其原先的起源地,如中東、埃及、東歐以及印度相近,然而隨著移民社群的增加,東儀天主教也在美洲或西歐建立教區,相對的在中東的拉丁禮天主教徒則由拉丁禮耶路撒冷宗主教牧養。.

新!!: 主教和東儀天主教會 · 查看更多 »

杜寶晉

杜宝晋主教(Bishop Peter Tou Pao-zin,),罗马天主教主教。 杜寶晉1911年3月19日生,1937年4月27日晋铎,1961年3月21日教宗保禄六世任命为新竹教区主教,1961年5月21日祝圣为主教,1983年6月29日卸任,1986年5月5日逝世。 Category:台灣天主教主教 B宝.

新!!: 主教和杜寶晉 · 查看更多 »

杜保禄

杜保禄(Paul-Marie Dumond,1864年4月2日-1944年2月19日),遣使会士,罗马天主教主教。 1864年4月2日,杜保禄生于法国里昂,1888年8月10日晋升神父, 1912年4月27日,罗马教廷宣布从直隶北境代牧区分设直隶海滨代牧区,委任北京教区副主教、保定总本堂神父杜保禄为首任宗座代牧。1912年6月30日祝圣。 杜保禄就任之初,主教府仍设望海楼,但他认为此处市政设施不足,周边又没有拓展的空间,于是在紧邻天津法租界西南面的老西开兴建新的主教座堂——西开教堂,并在教堂附近陆续开办了西开小学、若瑟小学、圣功小学、若瑟会修女院法汉学校(今21中学)和天主教医院(今妇产科医院),形成一大片教会建筑群。 1920年7月21日,江西新成立赣州代牧区,杜保禄调任赣州代牧区署理代牧,1925年5月12日任赣州代牧区宗座代牧。1931年7月3日,杜保禄调任南昌代牧区宗座代牧,1944年2月19日去世,年79岁。 D D D D.

新!!: 主教和杜保禄 · 查看更多 »

杜润臣

西默盎·杜润臣(Симеон Ду;)东正教上海教区主教。 1886年2月11日,杜润臣出生在中国北京的阿尔巴津人(俄国哥萨克后代)杜碧恁家族,自1685年起就定居北京,父亲是一名东正教诵经士。他在受浸礼时取教名斐奥多尔。在1900年夏天的庚子事变中,居住在北京的1000位阿尔巴津人有200多人遇害,但是他和父亲幸免于难。1904年,18岁的杜润臣毕业于东正教北京传道团所办的神学校,也成为一名诵经士。1908年,22岁的杜润臣由第十八届北京传道团的英诺肯提乙·费古洛夫斯基主教按立为辅祭,并被派到哈尔滨圣母领报教堂。从1920年到1932年,杜润臣在上海、汉口、海门、开封、彰德、保定、张家口、奉天、齐齐哈尔等地周游传教,直到1932年才在天津安定下来。1941年9月16日,杜润臣被按立为司祭,在天津英租界都柏林道(Dublin Road ,今和平区郑州道)圣英诺肯提堂事奉。 1949年以后,在中国的大批白俄或是回苏联,或是流亡其它国家,因此东正教徒人数急剧下降,东正教堂也陆续关闭。上海教区的白俄主教伊望前往美国,北京总会和哈尔滨教区的两位大主教均服从俄罗斯正教会莫斯科牧首。1950年,莫斯科牧首祝圣了东正教传入中国200多年来的第一位中国籍主教。这一年初,杜润臣陪同莫斯科及全俄罗斯牧首阿莱克西前往第比利斯,参加俄罗斯、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教会国际会议。7月,神圣主教议会在莫斯科召开讨论如何解决中国教务面临困难的会议,决定设立华人主教,而人选就是斐奥多尔·杜(杜润臣)。7月23日,64岁的杜润臣在圣谢尔盖圣三修道院发愿,出家成为修士,更名为西默盎。7月25日,又被升为修士大司祭。7月30日,在莫斯科诞神女福音牧首座堂,由莫斯科及全俄罗斯牧首阿莱克西主礼,北京及全中华总主教维克托尔等5名主教襄礼,杜润臣被祝圣为天津教区主教。9月26日,杜润臣又被调整为上海教区主教。 1950年秋,杜润臣主教由莫斯科回到北京,11月26日,杜润臣从北京来到上海新乐路55号的圣母大堂,正式接管上海教区。 1956年3月30日,中苏两国签订《关于交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俄罗斯东正教会和莫斯科大主教区所属东亚教区财产的议定书》后,成立了脱离莫斯科宗主教区管辖的自治的中国东正教会,上海教区受北京总会管辖。不过这时上海教区已经仅剩一座圣母大堂,数十名教徒,另有3名中国神父协助杜润臣主教,“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困难万分”。1965年3月3日,杜润臣在上海去世。圣母大堂举行了最后一次宗教仪式后,神父被政府安排转业,上海的东正教活动就此结束。杜润臣主教死后埋在上海天主教息焉公墓。.

新!!: 主教和杜润臣 · 查看更多 »

栢朗古

栢朗古主教(葡萄牙文:D.

新!!: 主教和栢朗古 · 查看更多 »

格陵兰

格陵蘭(Kalaallit Nunaat;Greenland),面積2,166,086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一大島,大约81%都被冰雪覆盖。“格陵蘭”在原语言中的字面意思為「綠色土地」,是在丹麦王国框架内的自治国,在2008年公投後,2009年正式改制,成為一個內政獨立的自治區,但外交、國防與財政相關事務仍由丹麥代理。格陵兰随宗主国丹麦于1973年加入过欧洲各共同体,但根据1982年全民公投的结果通过1985年的格陵兰条约退出了如今欧盟前身——欧洲各共同体,故如今格陵蘭並不屬於歐盟,但被视为欧洲联盟特别领域的一部分。格陵蘭如同法羅群島,在丹麥國會派驻有2名議員。 格陵蘭全境大部分处在北极圈内,气候寒冷。隔海峽與冰島和加拿大兩國相望。.

新!!: 主教和格陵兰 · 查看更多 »

梵蒂冈

梵蒂岡城國(Status Civitatis Vaticanae;Stato della Città del Vaticano),通稱梵蒂岡,是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高地的內陸城邦國家(國中國),為天主教會最高權力機構聖座的所在地、天主教會最高領袖教宗的駐地、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亦為世界領土面積最小的國家。其前身為教宗國,自1929年起以《拉特蘭條約》確定為主權國家,接受聖座(也是一个国际公认主权实体)的直接統治,實施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城內建物於198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由於聖座的行政機構——羅馬教廷大部分機關、以及教宗的主要居所均座落於梵蒂岡城內,故人們在使用「梵蒂岡」一詞時,可能指梵蒂岡城國、「梵蒂岡」地區、聖座、或教宗的居所,视其使用的場合而定。雖然梵蒂岡並未制定任何有關官方語言的法律,但以義大利語最為常用。在2002年以前,梵蒂岡常以義大利里拉及梵蒂岡里拉作為其境內的通用貨幣。義大利加入歐元區後,梵蒂岡與歐盟簽訂特別協議,發行小量鑄造的屬於梵蒂岡的硬幣,作流通和收藏之用。雖然梵蒂岡在地理上是一個小國,但因天主教會在全球信仰人口眾多,现有十多亿天主教教徒,使其在政治和文化等領域對世界擁有重大的影響力。.

新!!: 主教和梵蒂冈 · 查看更多 »

楊鳴章

楊鳴章主教(The Most Reverend Michael Yeung Ming-cheung, ),現為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

新!!: 主教和楊鳴章 · 查看更多 »

榮歸主頌

榮歸主頌(Gloria in Excelsis Deo),或譯「大榮耀頌」,天主教稱「光榮頌」,是基督宗教用於禮儀的一首詩歌,是禮文的一部份。歌詞是從《聖經·新約》的衍出的讚詞,在2世紀中已開始流傳,並由教宗西瑪克(498年-514年)最先把它放入重大節慶的彌撒之中。Oxford Dictiona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article Gloria in Excelsis 現今彌撒中除了將臨期、四旬期、殯葬及追思彌撒外,均會在垂憐經後唱或唸。通常首句「天主在天受光榮」會由主祭起唱(唸),信友接唱(唸)。而在大禮彌撒(由教宗、主教所主持的彌撒,通常為重大節慶)中以拉丁语唱,主祭起唱「Gloria in excelsis Deo」,唱詩班接唱。.

新!!: 主教和榮歸主頌 · 查看更多 »

樞機

樞機是教宗治理天主教會上主要的助手和顧問之職務,由教宗親自任命,是天主教會各級神職人員中僅次於教宗的職位,因而常被外界視為「教會親王」。該職通常由具主教銜的神職人員出任,他們通常也是重要教區的正權主教、或是聖座重要部門的首長。 樞機的拉丁文原名為「cardo」(英文對應詞為「cardinal」),有鉸鏈、樞紐、重要的意思。另一字源為「incardinare」。樞機們組成樞機團,當教宗職務出缺時,只有樞機團有權選舉下一任教宗,傳統上教宗也由樞機中選出。領樞機職的人本身很多是主教,因穿紅衣、戴紅帽,故在中文環境裡,經常被天主教外人士稱為紅衣主教。.

新!!: 主教和樞機 · 查看更多 »

歐華路

歐華路(Álvaro del Portillo,)主教,為一名出身於西班牙的天主教主教及主業會創始者施禮華蒙席的首位繼承者及主業會首任監督。他在成為神職人員前是名工程師。歐華路是主業會在中文刊物中所使用的中文名稱,其原名可翻譯為阿爾瓦羅·德·波蒂略,如加上母姓則為阿爾瓦羅·德爾·波蒂略·y·迭斯·德·蘇拉樂(Álvaro del Portillo y Diez de Sollano)。他是最早受主業會培訓神學而成為神父的三人中的其中一位,也以助理及聽告解的神父的身分協助施禮華多年。在施禮華神父辭世後他則擔起主業會的管理者一職,並見證主業會從俗世團體獲得個人監督區的身分並擔任首任監督。 在2012年6月28日教宗本篤十六世將他列為可敬者,開啟他的封聖手續。2013年教宗方濟各批示承認了一項關於他的奇蹟事件,這表示他的宣福案已經進入最後階段。.

新!!: 主教和歐華路 · 查看更多 »

正教

正教(Православие;Orthodox Christianity)是东方正教会和东方正统教会所信仰的意识形态的总称。 正教与天主教(罗马公教)、西方基督教的新教並称为基督教三大宗派。.

新!!: 主教和正教 · 查看更多 »

正教會

正教會(Ορθόδοξη Εκκλησία,;pravoslavnaja tserkovʹ),也稱為東正教會,簡稱東正教,與天主教會及新教並列為基督教三大教派,信徒总人數少於天主教,但比新教最大的普世圣公宗要多出两倍,主要分佈在巴爾幹半島、東歐和西亞。.

新!!: 主教和正教會 · 查看更多 »

武汉宗教

武汉市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新教。武汉解放前有过印度教,后已不存。佛教传入武汉最早,已有1500多年历史,道教、伊斯兰教传入武汉分别已达1000多年和600多年。天主教传入武汉已达300多年,基督新教传入最迟也有100多年。原有东正教,也于1958年后不再独立存在。。据1998年统计, 全市现有信教群众11200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6%。1999年,全市有宗教活动场所278个,其中佛教有95个,道教96个,伊斯兰教3个,基督新教79个,天主教5个。.

新!!: 主教和武汉宗教 · 查看更多 »

歷任教宗 (宗座牧函)

歷任教宗(Summorum Pontificum)是教宗本篤十六世在2007年7月7日時以自動手諭的形式所發布的宗座牧函。 其目的是為了維護那些熱愛傳統拉丁語彌撒的信眾的權益,對於傳統拉丁彌撒的採行以及各地主教對於其轄下信徒懇求此類彌撒的情形之應對提供原則性的規範。此外也將維護牧函所訂立的規定之施行的管理職責委託給「天主的教會」宗座委員會。 該牧函擴張了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1984年核准聖事部發布的《四年至今》中對於採用教宗若望二十三世的於1962年所核准的採用拉丁語的《羅馬彌撒經書》的允許,原先若望保祿二世把採行此一早於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的彌撒經本作為答覆那些懷念禮儀改革前的傳統拉丁彌撒的教會成員之請求的方案。並將核准採行此經本的決策權保留給各教區主教。而《歷任教宗》牧函則將採行此一彌撒經本的權力開放給所有司鐸,只要他沒受到處罰禁止舉行聖事。此外在規範第五條中則將在各堂區舉行採該經本的彌撒的舉行之核准權交給各堂區的主任司鐸,由需要傳統彌撒的信徒團體作為請求人,若是無法獲得主任司鐸的同意也能向教區主教徵求舉行的權益。 該牧函還附有一封教宗本篤十六世為說明發布此牧函之因由而向各教區主教所寫的公開信。文中說明此牧函並未推翻梵二的禮儀革新,而只是為了保留傳統拉丁彌撒此一富有價值的禮儀以及維護熱愛此一傳統的信徒團體的權益。並表示教宗保祿六世基於梵二改革而核准的彌撒經書依然是一般舉行彌撒時的用書。.

新!!: 主教和歷任教宗 (宗座牧函) · 查看更多 »

段荫明

段蔭明主教(Bishop Matthias Duan Yin-ming,),圣名玛弟亚,四川达州市达县人,前天主教萬縣教區主教。他曾是唯一由罗马教宗任命、而政府继续承认其地位的中国主教,但1998年未获批准参加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召开的亚洲主教会议。.

新!!: 主教和段荫明 · 查看更多 »

比耶稣更受欢迎

“比耶稣更受欢迎”(More popular than Jesus)或“比耶稣更伟大”(Bigger than Jesus)是披头士乐队成员约翰·列侬在1966年发表的极具争议的言论。列侬说,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新教的基督宗教)已经日渐式微,披头士乐队已经比耶稣基督更加流行,更得人心。这番点评起初在英国发表时并没有引起争议,但是在五个月后,列侬的言论在美国引起了基督教团体憤怒的反應。 在1966年3月,约翰·列侬在接受伦敦晚报(London Evening Standard)的记者Maureen Cleave采访时首次发出了这样的评论,但是当时公众并没有多大的反应。在5个月以后,美国一份青年杂志Datebook引用了列侬的话,引起了美国南部大规模的抗议。一些电台停止播放披头士乐队的歌曲,人们公开焚烧他们的专辑,原本安排好的新闻发布会也被取消,披头士乐队成员也受到了恐吓和威胁。这次争议事件正好发生在披头士乐队1966年的美国巡演期间,列侬和乐队经纪人布莱恩·爱普斯坦试图利用一系列的新闻发布会来平息这一事件。乐队的几场巡回演出受到了恐吓,不得不中断,三K党也参与其中,举行了针对列侬言论的抗议。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了披头士乐队在日后不再进行公开的现场演出,只在录音室制作音乐,美国巡演成为绝唱。.

新!!: 主教和比耶稣更受欢迎 · 查看更多 »

毛克忠

毛克忠,浙江奉化县人,生于上海,是中华圣公会江苏教区最后一任主教。.

新!!: 主教和毛克忠 · 查看更多 »

江类思

江类思(Bishop Luigi Moccagatta, O.F.M.),天主教山东宗座代牧区和天主教山西宗座代牧区主教。 1809年10月9日,江类思出生于意大利Castellazo-Bormida。1826年16岁离俗出家,入方济各会(OFM);经过6年的学习,1832年4月23日晋升神父。江类思前往中国山东省传教。当时山东省仅有西北边境运河一带有一些老教徒保持了天主教信仰。意大利籍方济各会士负责的山东代牧区在武城县十二里庄(今属河北省故城县)设立了主教公署和修院。1844年3月3日,江类思升为山东宗座代牧区助理主教,1845年5月11日祝圣。由于罗类思主教受命署理南京教区,于是山东教务交由江类思助理主教。1848年7月9日,罗类思主教辞职,江类思升为山东宗座代牧区第二任主教。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1861年,江类思主教根据条约索回济南西门里教产,重建罗曼式的将军庙街圣母无染原罪堂。1863年,他又将山东代牧区主教座堂和山东总修院由武城县十二里庄迁济南。 1870年9月27日,江类思改任山西宗座代牧区主教。此时他年老多病,1876年他的外甥艾士杰任山西教区的副主教,代替他负责全省的教务。1890年6月17日,山西分为南北2个教区,1891年9月6日,江类思病故,享年81岁。.

新!!: 主教和江类思 · 查看更多 »

汝拉州

汝拉州(又譯侏羅州,法語、德語:Jura;意大利語、羅曼語:Giura)是瑞士西北部的一個州。於1979年自伯恩州分出成立,是瑞士的26個州中最年輕的一個州,首府為德萊蒙(Delémont)。 汝拉州東鄰索洛圖恩州、巴澤爾鄉村半州,南面是伯恩州,西北與法國杜省、贝尔福地区以及上莱茵省接壤。官方名稱是“République et Canton du Jura”,即“汝拉州暨共和國”。官方語言為法語。.

新!!: 主教和汝拉州 · 查看更多 »

汉堡

漢堡(;, 当地发音:; 低地德语/低地撒克逊语:Hamborg)),全称为汉堡汉萨自由市(Freie und Hansestadt Hamburg)汉堡宪法 ,位于德国北部的一个港口城市。汉堡拥有近180万人口,是仅次于柏林的德国第二大城市,欧盟第八大城市。作为一個城邦,其行政级别有其联邦州议会和州立法委员会。汉堡及其周围城镇共有274万人口,而汉堡大城市群则有500万人口。 汉堡港位于易北河出海口,是德国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上第20大港口。同时因为包括汉堡机场和众多轨道交通,汉堡是欧洲物流的最重要的枢纽之一。汉堡经济主要为高科技经济,包括航空航天工程企业(空中客车)、生命科学企业、信息技术企业、制成品企业(拜尔斯道夫和联合利华),同时作为一个媒体中心其拥有发达的文化产业。.

新!!: 主教和汉堡 · 查看更多 »

汉堡市徽

汉堡市(州)徽或称汉堡纹章(Landeswappen Hamburgs)是汉堡作为联邦州及自由市通用的徽记。汉堡纹章连同旗帜以及红白色的联邦代表色均受到(第五条)的规管,其中仅州旗及可供任何公民自由使用。而最古老的一个城堡版本可追溯至1245年的印章。 用作城市印章的小纹章最早可追溯至12至13世纪,它展示的是在红色盾牌内的一个白色城堡。带有十字架的中央塔楼被解读为中世纪的主教座堂,这是奉献给城市守护神的。作为“玛丽之星”,其两旁的侧塔也有两颗六角星。城堡最初为红色而基部为白色。如今的配色方案最早是在1751年的参议院决议中确定。此外,中间的塔楼和城门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过显著的变化。它有时呈关闭状、有时呈开放状,有时则移除了吊闸。在1834年/1835年间,参议院根据中世纪的印章为蓝本统一了城市印章及纹章的样式,并且除了细微的变化外一直保持至今。与此同时,当前纹章及旗帜的配色方案也得到最终确定。.

新!!: 主教和汉堡市徽 · 查看更多 »

河北天主教

河北省是中国天主教徒最集中的省份。全省天主教信徒近100万人。.

新!!: 主教和河北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沃尔姆斯宗教协定

沃尔姆斯宗教协定(Concordatum Wormatiense,有时被宗座历史学家称为Pactum Calixtinum),是教宗嘉礼二世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五世于1122年9月23日于沃姆斯城附近达成的协议。它结束了教宗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权力斗争的第一阶段,并被阐释为 包含了日后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年)确定的作为国家基础之主权的萌芽;在某种程度上,这是教会和欧洲最高统治者之间于其领域内关于政治控制的战略计谋的一个不可预知的后果。国王被承认在其统治区内享有以世俗权威(by the lance,通过矛)而非神圣权威(by ring and staff,通过和)叙任主教之权利;结果是主教们在尘世间要同时效忠教宗和国王,因为他们有义务确认最高统治者的权利以要求其提供军事支持——在他发誓效忠的情况下。之前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们认为任命教宗及其他教会官员(例如主教)是由上帝授予他们的权利。一个久后的结果是信仰君权神授说。叙任权斗争的一个更迫近的结果是确认了一项系于主权国家领土的专有权利,即确认国王对空位教区领地的收入的权利以及合理税收之基础。这些权利不属于欧洲封建制度,后者将当权者权力限定于个人关系的等级制度中,而与领土仅有松散的联系。教宗跃升为一位高于并且外在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直接控制的人物。 随着Lamberto Scannabecchi(即后来的教宗何诺二世)以及1122年维尔茨堡议会(Diet of Würzburg)(1121年)的努力,教宗嘉礼二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五世达成了有效终止叙任权斗争的协议。根据该协议,德国的主教和隐修院院牧的选举将在作为潜在争端之两造的裁判者的皇帝驾前举行,以免贿赂,因此为皇帝保留了一个在选出这些帝国封疆大吏时的关键性角色。在帝国之外,勃艮第及意大利,皇帝将在6个月内发出权威之象征。嘉礼二世提到皇帝在任命时应得之封建宣誓效忠的时候十分谨慎:“shall do unto thee for these what he rightfully should”即嘉礼二世同意授予的特权(privilegium)的措辞。皇帝将主教或隐修院院牧选举尽握掌中的权利被特别加以否定。 皇帝重申了赐予主教们权戒及牧杖——他们的精神权力之象征——的权利,并保护主教座堂或隐修院议员进行的选举以及自由的祝圣。双方以相互给予和平作结。 该协约被拉特朗第一届大公会议(First Council of the Lateran)于1123年确认。 沃姆斯协约是由许多位教宗推行的更大规模的改革的一部分,这些教宗中最有名的当数教宗额我略七世。这些改革包括圣职人员独身制、贩卖圣事的结束以及教会摆脱世俗领袖(被称为世俗叙任(lay investiture))而自治。.

新!!: 主教和沃尔姆斯宗教协定 · 查看更多 »

沈子高

沈子高博士()是中华圣公会陕西传道区首任主教(1934年-1947年)。 1895年,沈子高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为江苏吴江。1917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神科,担任南京下关圣公会道胜堂牧师,并创办小学,自任校长,提倡中国化的基督教艺术。期间曾赴英国进修,1934年获圣约翰大学神学博士学位,同年4月当选为中华圣公会陕西传道区主教,此为华人担任教区主教之始。6月10日在上海法租界辣斐德路诸圣堂接受祝圣。沈子高赴陕西就任后,当地教务有所进展,并在西安创办景风神学院。西安事变之后,沈子高曾与延安中共来往。1944年沈子高前往成都华西神学院任教。1946年,调任上海圣公会中央神学院院长。1952年,中央神学院并入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沈子高主教任该校教授。1958年,沈子高退休,回上海居住。1982年去世。.

新!!: 主教和沈子高 · 查看更多 »

沈嗣信

沈嗣信,英文 Rev.

新!!: 主教和沈嗣信 · 查看更多 »

沈載琛

沈載琛,1861年至1940年,英文名 Sing Tsae-seng,清末民国著名传教士,宗教学者。又名再生,宁波鄞县人。.

新!!: 主教和沈載琛 · 查看更多 »

沙特尔主教座堂

沙特尔圣母主教座堂(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Chartres,又译夏特主教座堂、夏爾特主教座堂)位于法国巴黎西南约70公里处的沙特尔市。据传圣母马利亚曾在此显灵,並保存了马利亚曾穿著的聖衣,沙特尔因此成为西欧重要的天主教圣母朝圣地之一。1979年10月26日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屆會議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新!!: 主教和沙特尔主教座堂 · 查看更多 »

波兰天主教

波蘭天主教(英語:Roman Catholicism in Poland、波蘭語:Kościół katolicki w Polsce)自從波蘭在966年正式接受拉丁禮,羅馬天主教就在這個國家的宗教、文化和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

新!!: 主教和波兰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波爾沃議會

波爾沃議會(芬蘭語:Porvoon maapäivät或Porvoon valtiopäivät,瑞典語:Borgå landtdag),是1809年從3月持續到7月在芬蘭南部城市波爾沃召集舉行的會議,會議以立法繼承瑞典在芬蘭的權力、制訂俄羅斯統治下的芬蘭政體以及成立芬蘭大公國為主要目的。.

新!!: 主教和波爾沃議會 · 查看更多 »

波蘭立陶宛

波蘭立陶宛(Rzeczpospolita),又稱波蘭立陶宛聯邦(Rzeczpospolita Obojga Narodów),是16至17世紀位於歐洲東部的共主邦聯,由波兰王国与立陶宛大公国在1569年结为联邦後成立,為當時歐洲面積較大、人口多的国家之一.于2006年查阅:“在波兰立陶宛联邦的鼎盛时期,它拥有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来自不同种族的1.1亿人口居住在这里。”若查看人口比较情况,请查阅这些地图:,.。它的许多特点体现出它在当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国家:整個聯邦的政治制度被称为波蘭選王制或金权自由制,法律与由眾議院贵族(音譯為施拉赤塔,原文為Szlachta,意思為眾議院的公民)控制的议会(音譯為瑟慕,原文為Sejm,意思為飲食)限制君主的权利,這種制度是现代民主制Maciej Janowski, Polish Liberal Thought, 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 Press, 2001年, ISBN 978-963-9241-18-3, Google Print:, 、君主立宪制Paul W. Schroeder, The Transformation of European Politics 1763–1848,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页, ISBN 978-0-19-820654-5, Rett R. Ludwikowski, Constitution-Mzaking in the Region of Former Soviet Dominance,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7年, ISBN 978-0-8223-1802-6, George Sanford, Democratic Government in Poland: Constitutional Politics Since 1989, Palgrave, 2002年, ISBN 978-0-333-77475-5,, 及联邦制 Aleksander Gella, Development of Class Structure in Eastern Europe: Poland and Her Southern Neighbors, SUNY Press, 1998年, ISBN 978-0-88706-833-1, 的先驱。该联邦的两个主体国家在原则上是平等的,而波兰王国是事实上的统治主体“原则上,波兰和立陶宛是截然不同的,同为联邦的组成部分……但是波兰占领了立陶宛的土地,但是波兰在议会上有更多的议席并且成为了统治主体。”。该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且呈现出一种宗教多样化,並以在当时欧洲少有的宗教自由而闻名Halina Stephan, Living in Translation: Polish Writers in America, Rodopi, 2003年, ISBN 978-90-420-1016-1,.

新!!: 主教和波蘭立陶宛 · 查看更多 »

法律解釋

法律解釋是司法機構解讀和運用成文法的過程。當案件涉及成文法時,法律條文經常必須經過一定的解讀。有時法律條文的意義淺顯直白,但許多時候條文所用字句的意義會在一定程度上稍有含糊或不確定,因此法庭必須決定條文的準確含義。在確定法律條文的意義的過程中,法庭使用各種法律解釋的工具和方法,例如傳統的法律解釋原則、立法過程、以及立法目的。 在普通法系統中,司法機構運用法律解釋的規則來解讀立法機構所立的成文法,以及根據立法授權頒佈的受權立法,例如行政機構的規章等。 在普通法系統和部分大陸法系法律系統中,由於立法權和司法權的分離,法律解釋是司法機構獨有的權力。但在一些國家,除了司法機構,立法機構或行政機構在法律頒佈之後也擁有對法律的具體運用進行事後解釋的權力。允許立法機構進行事後解釋代表對立法機構意願的最大尊重,即立法機構解釋所立法律的具體運用可以推翻司法機構對法律的解讀。這種解釋在立法權和司法權分立的制度裏是不允許的:這種解釋行爲更類似進一步的、具追溯效力的立法行爲,是一種限制司法機構判斷具體案例的行爲,因此在許多國家是不允許的。而行政機構對法律進行解釋一般必需在法律所授權的範圍内進行,是一種受權立法行爲。.

新!!: 主教和法律解釋 · 查看更多 »

法國歷史

根据考古發现,法国曾誕生过舊石器時代的阿布维利文化,而巴士克人有可能為這些遠古居民的後裔。 最早記載關於高盧地區(即今法國)的人民的文獻資料是用希臘語寫成的。但這些修昔底德所寫,關於腓尼基殖民者在前600年左右建立馬薩利亞(Massalia,今马赛)的資料也只限於粗略的介紹,而沒有指出更明確的地理位置。 亚里士多德(蘇格拉底及柏拉圖的弟子,前384年-前332年)在他的作品中有提到「凱爾特人」的風俗,他們是來自隆河和阿爾卑斯山之間的凯尔特居民(κέλτοι)。亞里斯多德如同其他在羅馬人入侵以前的大多數古典時代史家,一再強調塞爾特人好戰的價值觀以及蠻族之風俗。他執筆的年代,正值塞爾特人大肆擴張,散佈直到多瑙河河口以及高卢最深處角落的每一片土地,這些間接的材料針對未來法國的部份非常少。.

新!!: 主教和法國歷史 · 查看更多 »

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Révolution française, 1789年-1799年)是法國的一段社會激進與政治動盪的時期,對於法國歷史以及全歐洲都留下深刻廣泛影響。法国政治体制在大革命期间发生了众多转变: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绝对君主制與封建制度在三年内土崩瓦解,过去的封建、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左翼政治團體、平民和鄉村農民的冲击,传统君主制的階層觀念、貴族以及天主教會統治制度被自由、平等、博愛等新原則推翻。整個歐洲的皇室因而心生恐懼,因此在1814年發起反法討伐,並成功恢復君主制,但很多重大改革已成永久。革命導致各界對立,特別是共和派和保皇派在往後長達二百年的政治對立。 面對財政危機,越來越多的法國平民被國王路易十六強加稅賦,以及教士貴族之輩的壓榨激怒。這種不滿與蓬勃發展的啟蒙思想所結合,助長激進的情緒,終於使得法國大革命在1789年5月的三級會議中爆發。革命的第一年,第三等级的民眾在6月发表网球場宣言,7月14日發生攻佔巴士底監狱事件,於8月進行的凡尔赛妇女运动迫使法国王室在10月从凡尔赛返回巴黎。接下來的幾年則由不同的立法會議及跟右翼的君主制擁護者鬥爭主導。 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路易十六在次年被推上斷頭台。不断出现的外部压力在法国革命中成為主导,法国大革命战争从1792年开始,这次战役為過去一个世纪以来法国首次胜利,并使法国间接控制意大利半岛和莱茵河以西的土地。在国内,派系斗争及民众情绪的日益高涨导致1793年至1794年恐怖统治的产生。罗伯斯庇尔和雅各宾派覆亡以後,热月党人建立督政府,于1795年掌权,直至1799年拿破仑執政後結束。 法国革命中拉开现代社会的帷幕,共和国的成长、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现代思想的发展以及各国之间大规模战争都成為革命的标志。作为近代伟大民主革命而受到赞扬的同时,法国大革命也因期间一些暴力专政行为而为人诟病。革命随后导致拿破崙戰爭、两次君主制复辟以及两次法国革命。从法国大革命开始(1789年)直至1870年,法国在先后兩次共和国政府、君主立宪制及帝国政權下交替管治。 历史学家《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托克维尔认为,1789年法国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革命,代表法国的“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年代”。它是一场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当时欧洲的需要,其作用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它不仅要改变旧政權,更要废除旧的社会形式,因此需要同时改變所有既存的权力机构,毁灭所有公认的影响,祛除种种传统,更新风尚与习惯。和等西方学者认为,法国大革命受到激进主义思潮影响。.

新!!: 主教和法国大革命 · 查看更多 »

法蒂瑪的三個秘密

法蒂瑪的三個秘密是指聖母瑪利亞對葡萄牙花地瑪的三位牧童,露希亞·桑托斯(Lucia Santos)及她的表弟妹哈辛塔·瑪爾托(Jacinta Marto)和弗朗希斯科·瑪爾托(Francisco Marto)所告知的三個預言,他們聲稱在1917年5月至10月間見證了聖母顯靈,也就是今日通稱的法蒂瑪聖母。 據說聖母瑪利亞在6月13日將這三個秘密以預言的形式交托給年輕的見證者們,其中第一個和第二個秘密在1941年露希亞·桑托斯協助她兩位堂弟妹封聖所寫的一份文件中揭露,第三個未公開,雖然萊里亞主教命令她寫下交給教宗,但露希亞·桑托斯希望1960年揭露,她說這是因為她認為「那時候秘密可更為清楚」。第三個秘密由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2000年6月26日對外公佈,年邁的露希亞·桑托斯當時也在場。.

新!!: 主教和法蒂瑪的三個秘密 · 查看更多 »

法政牧師

法政(canon),為一聖公宗與天主教都有的教會神職榮銜,因為現今角色的不同,在羅馬天主教翻作詠禱司鐸團。是主教可依教會傳統任命的榮譽職份,職責無清楚界定,有解釋教會神學法規,並保衛教會教義的權威。或是做為教會隆重禮儀的推行者,並協助教會行政。亦曾譯作名譽牧師,一般是沒有期限的。然而,也有一些教區法政牧師,是指在座堂有特殊職務的聖品人。.

新!!: 主教和法政牧師 · 查看更多 »

洪姓

洪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84位。2006年中国大陆洪姓人口排名第99名。此姓氏(홍)在韓國亦有分佈,約佔當地人口1.13%。.

新!!: 主教和洪姓 · 查看更多 »

洪山川

洪山川總主教(Archbishop John Hung Shan-chuan, S.V.D.,)是台灣籍天主教會主教,聖言會會士,現任天主教台北總主教與台灣主教團主席,也是首位台灣本地出生的總主教。.

新!!: 主教和洪山川 · 查看更多 »

洪龍浩

洪龍浩(Francis Borgia Hong Yong-ho,홍용호 프란치스코;),是天主教平壤教区原主教。.

新!!: 主教和洪龍浩 · 查看更多 »

涂世华

涂世华(),圣名安多尼,天主教汉阳教区自选自圣的主教,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院长。.

新!!: 主教和涂世华 · 查看更多 »

淄博市

淄博市,简称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东省中部丘陵地区,西临济南市,西南与莱芜市、泰安市相邻,南部与临沂市,东部与潍坊市接壤;北部与滨州市、东营市相接。 淄博市是山东省第三大城市,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之一、是沟通中原地区和山东半岛的咽喉要道,是山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也是“齐国故都”、“陶瓷之都”、石油化工基地、全国文明城市、足球起源地。.

新!!: 主教和淄博市 · 查看更多 »

湯英伸事件

湯英伸(),是臺灣原住民鄒族人,前阿里山鄉鄉長湯保富之子,叔公湯守仁為當年臺灣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

新!!: 主教和湯英伸事件 · 查看更多 »

湯漢

湯漢樞機(His Eminence Cardinal John Tong Hon, ),現為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主教,也是香港首位土生土長的天主教樞機。.

新!!: 主教和湯漢 · 查看更多 »

溫莎報告

温莎报告(英语:Windsor Report)是一个关于基督新教一派普世圣公宗和同性恋问题的报告。2003年,普世圣公宗任命圣公宗兰柏委员会(Lambeth Commission on Communion)研究有关基恩·罗宾逊(Gene Robinson)被祝圣以及加拿大圣公会新威斯敏斯特教区祝福同性结合而产生的问题。罗宾逊是美国圣公会第一位公开的、非单身的同性恋主教。这个由罗宾·埃姆斯大主教(Robin Eames)主持的委员会在2004年10月18日发表了它的研究成果——温莎报告。.

新!!: 主教和溫莎報告 · 查看更多 »

漢斯·烏爾斯·馮·巴爾塔薩

漢斯·烏爾斯·馮·巴爾塔薩(Hans Urs von Balthasar,),瑞士人,二十世紀天主教最具影響力的神學家之一。同期的神學家中,他的影響力只有卡爾·拉納可媲美。他著作豐厚,學問淵博,不但神學有高深的造詣,在哲學、藝術、文化等範疇,亦素有研究和見解。 他從來沒有擔任神學院或大學教育的工作,不屬於學院派的學者,但他的神學極受羅馬教庭的尊重和肯定,曾獲頒授保羅六世獎,並於1988年被任命為樞機,是這批被任命的樞機中唯一沒有主教名銜的人,但他在任命典禮前即去世。 他善於把他對教會及藝術文化的認識,溶入於他的學術研究之中,讓他的神學,有一種獨特的風格和現世性。.

新!!: 主教和漢斯·烏爾斯·馮·巴爾塔薩 · 查看更多 »

澳門

澳門(Macau;Macao),簡稱澳,古稱濠鏡澳,或稱濠江、海鏡、鏡海、媽港、梳打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别行政区之一,位於南海北岸、以及珠江口西側,北接廣東省珠海市,東面與鄰近的香港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澳門全境由澳門半島、氹仔以及路環三個區域所組成,2000年後氹仔與路環之間開發出以賭業為主的路氹城區域:澳門半島是澳門發展的核心,其東北面一小部份陸地與中国大陸連接,氹仔和路環原本分別為兩座離島,後來連陸而成為了路氹城。 澳門是歐洲國家在東亞的第一塊、也是最後一塊屬地。澳門自秦始皇三征嶺南後屬中國版圖,從明朝中葉的1557年開始被葡萄牙人租借,但明朝设置官府管理。直至1887年,葡萄牙與清朝簽訂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澳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1980年代,葡萄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同探討澳門前途問題,其後於1987年簽署《中葡聯合聲明》,葡萄牙根据声明於1999年12月20日將澳門主權移交中國,實行一國兩制,享有「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權利。 澳門為獨立之經濟體,其中旅遊業與博彩業為重要產業,尤其主權移交後開放賭權,現在發展為「世界上第一大賭城」。澳門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每平方公里人口超過2萬。2015年澳門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爲78,586美元,名列世界第三。澳門2015年人均国民总收入依购买力平价爲102,480美元,名列世界第三。.

新!!: 主教和澳門 · 查看更多 »

澳洲國立大學校友列表

澳洲國立大學(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ANU)建校至今,已累積人數龐大的傑出校友與知名教職員。.

新!!: 主教和澳洲國立大學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濯足節

濯足節(Maundy Thursday,意思是「授命星期四」,Dies Cenae Domini、意思是「設立聖餐日」,Giovedì Santo、意思是「神聖星期四」)為復活節前的星期四,乃基督教(廣義)紀念耶穌基督最後的晚餐,設立了聖餐禮、濯足服事精神的重要日子。 在亞洲的菲律賓、印度部份邦與地區,歐洲的丹麥、挪威、西班牙部分地區,北美洲的哥斯達黎加、瓜地馬拉、尼加拉瓜,拉丁美洲的哥倫比亞、巴拉圭、烏拉圭等國,濯足節都是法定假日。.

新!!: 主教和濯足節 · 查看更多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簡稱朝鮮(),是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北部的社会主義國家,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48年9月9日成立,在港澳、臺灣一般稱為北--韓(),漢語地區也有称呼北朝--鮮(,与“南朝--鲜”或“朝--鲜半岛”区别。)。其領土約佔朝鮮半島的九分之五,首都與最大都市為平壤。朝鮮南疆與大韓民國(南韓)以三八線(韓國朝鮮非軍事區)分隔,北壤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西臨黃海,東臨朝鮮東海。 朝鮮半島在20世紀初以前為中國附屬國,直至日韓合併後朝鮮半島成為日本屬地。1945年日本二戰投降後,朝鮮半島在1945年至1948年間皆由盟軍軍政府管理,由蘇聯與美國分別接管三八線北側與南側地區。之後,蘇聯接管地區獨立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即朝鮮);美國接管地區則成為大韓民國(即韓國)。1950年6月,朝鮮發動韓戰試圖統一朝鮮半島不果,三年後南北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再度以三八線以界(與韓戰前的直線國界不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獲得了京畿道的開城,而大韓民國則是增加了江原道部分領土),自此朝鮮半島分裂至今。 根據朝鲜宪法,朝鲜是一個以金日成金正日主義(包括主體思想和先軍政治)為唯一思想體系的社會主義國家,由朝鮮勞動黨一黨執政。曾於1992年和2009年兩度修憲,將馬列主義、共產主義等字詞刪除,並以金日成金正日主義替代,國家意識形態本質上與极右翼法西斯主義、軍國主義非常相近。在經濟上,朝鮮政府实行計劃經濟,不保障國内的私人財產。在政治上朝鮮政府持續不斷鎮壓「敵對階級」。在軍事上,強調以先軍思想為指導強化國力。朝鮮現有約120萬名軍人,是全球武裝部隊第五多的國家"Background Note: North Korea".

新!!: 主教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本篤十六世

本笃十六世(Benedictus XVI;Benedetto XVI;Benedikt XVI;)是罗马天主教会第265任教宗,本名若瑟·类思·拉辛格(Joseph Aloisius Ratzinger;Iosephus Aloisius Ratzinger),2005年4月19日当选教宗,2005年4月24日正式就任,2013年2月28日辞职。通曉十種語言,就任教宗前为德國籍樞機,由保祿六世冊封,是第八位德國籍教宗。2005年選舉教宗時,有教宗選舉權的樞機中,連他在內有三位並非由若望·保祿二世冊封的樞機,故參與了前兩次相隔僅數月的教宗選舉,而這三位中他和另一位這次也參與了,因此參與這次教宗選舉的樞機中,僅他們兩位有經驗。2013年2月11日,聖座宣佈,本篤十六世因健康和年老等因素決定辭職,歐洲中部時間2月28日晚上8時生效,成為繼1415年額我略十二世退位後,近600年來首位請辭的教宗,而他的請辭引起德國及天主教国家各地民眾和領袖的廣大反響。2013年2月28日辭職後保留「本篤十六世」之稱號,職務名稱改為「榮休教宗」(Pope Emeritus)。.

新!!: 主教和本篤十六世 · 查看更多 »

朱开敏

朱开敏主教(Bishop Simon Zhu Kai-min,),名希孟,字铭德,号季球,常用号开敏,圣名西满,原籍江苏省青浦县诸巷,生于上海南市董家渡,天主教海门教区首任国籍主教,是罗文藻之后第一批中国籍天主教主教之一,也是中华民国教育家、慈善家、汉学家、外交家、社会活动家。.

新!!: 主教和朱开敏 · 查看更多 »

會吏長

會吏長是聖公會規例中清楚列明之職位,由教區主教任命的資深聖品,被委任輔助主教處理教區內的行政和教規上的事務,特別是會吏的首長,督導教區內的聖品。會吏長要履行下列權責:.

新!!: 主教和會吏長 · 查看更多 »

會督府

會督府(Bishop's House),正式名稱為香港聖公會教省辦事處,又稱聖公會會督府,現在多稱主教府,是香港聖公會的一座歷史建築,位於香港島中環下亞厘畢道1號近鐵崗一帶,是「政府山」的一部分,現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新!!: 主教和會督府 · 查看更多 »

月球環形山列表 (A-B)

没有描述。

新!!: 主教和月球環形山列表 (A-B) · 查看更多 »

望德聖母堂

望德聖母堂(又稱聖拉匝祿堂,也常簡稱為望德堂) ,是一座位于澳门疯堂斜巷的天主教教堂。亦是澳门三大古教堂之一(其餘兩座為風順堂及聖安多尼教堂)。雖然不是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份,但仍在澳門眾多古文物中具有重要普世價值。望德聖母堂建造於1568年 ,即在澳門開埠不久已經建立。望德聖母堂至今已有440多年历史,而今天望德聖母堂的规模则是在1886年改建而成的。望德聖母堂在大堂建立之前,为天主教澳門教區成立后第一座主教座堂。.

新!!: 主教和望德聖母堂 · 查看更多 »

惠济良

惠济良主教(Auguste Haouissée,1877年10月1日—1948年9月8日)是一位法国罗马天主教耶稣会会士,在中国上海担任南京代牧区(1931年-1933年)、上海代牧区(1933年-1946年)和天主教上海教区(1946年-1948年)的主教。 1877年10月1日,惠济良出生于法国布列塔尼地区的埃物朗(Évran),1896年入耶稣会修道。1903年前往中国上海徐家汇,继续攻读哲学、神学。1910年6月10日祝圣为耶稣会神父,此后先后在浦东、海门等地传教,任震旦大学法语教师,以及徐家汇耶稣会院长。 1928年6月25日,罗马教廷任命惠济良为南京宗座代牧区辅理主教,10月3日,由天主教献县教区主教、耶稣会士刘钦明(Henry Lécroart)祝圣,天主教烟台教区主教罗汉光(Adéodat-Roch Wittner,方济各会)、天主教宁波教区主教戴安德(André-François Defebvre,遣使会)襄礼。1931年5月13日,姚宗李(Próspero París)主教去世,惠济良接任南京代牧区主教一职。 1933年12月13日,教宗庇护十一世将南京代牧区分为南京和上海2个代牧区,惠济良留在上海,继续担任上海代牧区主教;无锡以西划给南京代牧区,主教为中国人于斌。 1946年4月11日,教廷在中国实行圣统制,惠济良成为天主教上海教区首任正权主教。 1948年9月8日,惠济良在上海去世,享年70岁。惠济良去世后,上海教区主教空缺。1950年7月15日,苏州教区主教龚品梅兼任上海教区主教。.

新!!: 主教和惠济良 · 查看更多 »

成世光

成世光,(Paul Cheng Shi-guang,Ch'eng Shih-kuang,),天主教會主教。1915年9月15日生于山西省孝义市,1943年6月29日晋铎,1960年5月3日任台湾台北总教区辅理主教領銜Uccula教區主教,1960年7月25日祝圣为主教,1957年,接任台中市衛道中學校長,1966年6月7日任台南教区主教,曾於1969年到1970年兼任嘉义教区署理主教。1990年12月3日荣休,由台中主顧傳教修女會照料晚年。2012年8月23日逝世於台中榮民總醫院,享壽97歲。.

新!!: 主教和成世光 · 查看更多 »

成和德

成和德主教(Bishop Odoric Cheng He-de,),圣名奥多利各,第一批6名中国籍天主教主教之一。湖北老河口人,在谷城茶园沟方济各会接受初等教育。1883年去意大利留学。1894年8月7日入方济各会,攻读神哲学。1900年6月毕业于高达拿玛嘉利达修院(St.Margherita de Cortona)。1903年1月返国后,主持茶园沟修院14年,并在汉口修院讲授哲学两年。1924年3月2日,被教廷任命为新设立的湖北蒲圻教区首任中国籍监牧。1926年6月1日,晋升为代牧主教,同年10月28日在罗马由教宗庇护十一世亲自祝圣。1928年在湖南衡阳去世。 C成 Category: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天主教主教 Category:成姓.

新!!: 主教和成和德 · 查看更多 »

戴維理

戴維理主教(D. Paulo José Tavares)()是葡萄牙亞速爾島人;於1961年到澳門任第20任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教。 在任內,把澳門的公教社會服務教育事業達到巔峰狀態。曾參與梵二大公會議。創立花地瑪堂區,重新劃分堂區地,首次選任華人為副主教。創建和擴建的機與學校達二十所,建造聖聖兩座。1973年重回葡國留醫,病逝於葡國,享年53歲,葬於故鄉亞速爾島。 Category:澳門天主教徒.

新!!: 主教和戴維理 · 查看更多 »

明德祿

明德祿主教(D.

新!!: 主教和明德祿 · 查看更多 »

明華大廈

明華大廈(Ming Wah Dai Ha)位於香港香港島筲箕灣阿公岩道1-25A號,佔地逾34萬平方呎,連接筲箕灣東大街、筲箕灣站,背向鯉魚門公園及渡假村,倚山而建,由香港房屋協會發展,由司徒惠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於1962年至1978年落成,共13座(A-M座),分為3期興建,以香港房屋協會創辦人之一的何明華會督命名。.

新!!: 主教和明華大廈 · 查看更多 »

斯特羅恩中學

斯特羅恩中學(Bishop Strachan School,簡稱BSS)是位於加拿大多倫多的女子中學,由約翰·蘭特裡(John Langtry)博士於1867年創辦,是加拿大歷史最悠久的也是最有名的日間與寄宿的女子學校。校名是為了紀念英國國教派主教約翰·斯特羅恩(John Strachan),他是多倫多第一個主教,而且終身致力於教育創立多倫多大學的三一學院與大學書院。 該校在創始之時就是要教育年輕女子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甚至在大學開始招收女子學生之前就已經開始教授如拉丁文之類的大學入門課程。目前提供幼兒園到中學(12年級)的課程(約4到17歲),7年級以上可申請寄宿學生。目前全校學生大約有850人,寄宿學生來自加拿大與世界各地。隨然傳統上是英國國教派教會學校,但是學校尊重學生的各種信仰。與其它大英國協的私立學校的傳統一樣,學生都必需穿制服,並且是某一組(house)的成員。 斯特羅恩中學的學生在進階先修課程(Advanced Placement Program)成績在加拿大一直是名列前茅。.

新!!: 主教和斯特羅恩中學 · 查看更多 »

新事通谕

《新事通谕》(Rerum novarum,“新事物”),是教皇利奥十三世于1891年5月15日发出的一道通諭。这是一封公开信,被传到了所有的天主教宗主教、总主教、主教长、主教手中,当中探讨了劳动阶层的现状问题。 该通谕剖析了劳动力和资本、政府与其子民之间的关系,并认为时下的当务之急是改善“工人阶级不公平地被苦难与不幸所压迫着”的问题。通谕支持形成自己的工会,反对社会主义、支持资本主义,并肯定了私有财产的效力。 《新事通谕》被认为是当代的基石。.

新!!: 主教和新事通谕 · 查看更多 »

新北市天主教恆毅高級中學

剛恆毅學校財團法人新北市天主教恆毅高級中學(簡稱為恆毅中學、恆毅高中、恆毅;英文名為Heng Yee Catholic High School,HY或Heng Yee)是一所由天主教主徒會創辦的完全中學,位於台灣新北新莊,其最早於1934年建立於中國大陸察哈爾宣化,中共建政後遭到廢校,後於1958年在台復校,惟今日校慶週年計算以台北校址成立時間為準。「恆毅」之名取自教廷駐華宗座代表剛恆毅樞機,其亦為主徒會之會祖。.

新!!: 主教和新北市天主教恆毅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新北市私立徐匯高級中學

新北市私立徐匯高級中學(簡稱徐匯中學)是天主教耶穌會於1850年在上海徐家匯耶穌會會院旁創建的著名教會男子學校,初名徐匯公學(College Saint Ignace,圣依纳爵),拉丁文校訓:「LABORA SICVT BONVS MILES CHRISTI」(如基督勇士努力工作)。 在民國六零年代前,學生錄取標準高,可以比擬公立初中。前天主教中華區樞機主教單國璽曾任教於此。。 民国103年受贈上海徐匯中學馬相伯校長像,以表本是同源之意;放置於六樓校史陳列區。 目前仍有報福音活動持續著。.

新!!: 主教和新北市私立徐匯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新界東北總鐸區

新界東北總鐸區(North-East New Territories Deanery)是天主教教會行政層級,由位於香港新界東北部的多個堂區所構成。.

新!!: 主教和新界東北總鐸區 · 查看更多 »

新梅斯托

新梅斯托市(斯洛文尼亞語:Novo Mesto,意思為「新市鎮」;德語:Rudolfswert),是在斯洛文尼亞共和國的一個南部直轄城市和鎮。根據斯洛文尼亞共和國統計局的估計,该区与克罗地亚接壤。新梅斯托市的總面積有包含到298.5平方千米。這直辖市通常被認定是下卡尼奧拉的經濟與文化中心。在2006年4月7日,新梅斯托成為了羅馬天主教教管區的「主教座堂城」之市管區,哪些是盧布爾雅那教區的大主教管區。.

新!!: 主教和新梅斯托 · 查看更多 »

方若望

方若望(Bishop Emmanuel-Jean-François Verrolles, M.E.P.),天主教满洲宗座代牧区首任主教,巴黎外方传教会会士。 1805年4月12日,方若望出生在法国Vendredi-Saint,1828年5月31日,23岁晋升神甫。1830年入巴黎外方传教会(La Société des Missions Etrangères)。1838年12月11日(33岁)由教廷任命为遼東教区第一任宗座代牧,1840年8月20日改称遼東滿州教区宗座代牧 。1840年11月8日祝圣 。 1878年4月29日,方若望主教去世,年73岁。.

新!!: 主教和方若望 · 查看更多 »

方濟各 (教宗)

方濟各(Franciscus;Francesco;Francisco;)是罗马天主教会第266任教宗,本名豪爾赫·馬里奥·伯格里奧(Jorge Mario Bergoglio),耶穌會會士,義大利裔阿根廷人,能說流利的拉丁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和德語。1958年加入耶穌會,1969年成為神父,1997年擔任天主教布宜諾斯艾利斯總教區總主教,並在2001年由時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冊封為樞機。他在2013年3月13日獲選為教宗,成為首位出身於拉丁美洲、南半球與耶穌會的教宗,也是繼額我略三世後1282年以來首位非歐洲出身的教宗。.

新!!: 主教和方濟各 (教宗) · 查看更多 »

方濟各·伯多祿·特巴茲-凡·埃爾斯特

方濟各·伯多祿·特巴茲-凡·埃爾斯特(德語:Franz-Peter Tebartz-van Elst:),是德國籍天主教主教。也是原林堡教區主教。.

新!!: 主教和方濟各·伯多祿·特巴茲-凡·埃爾斯特 · 查看更多 »

方济众

方济众(Girolamo van Aertselaer,),圣母圣心会会士,天主教蒙古中境代牧区主教(1898年5月1日– 1924年1月12日)。 1845年11月1日,方济众生于比利时霍赫斯特拉滕(Hoogstraeten),1870年6月11日晋升神父。 1873年3月24日成为圣母圣心会神父,受派遣来到蒙古傳教。1887年任蒙古圣母圣心会會長。1898年5月1日,教廷任命为蒙古中境代牧区宗座代牧,接替去世的巴耆贤主教,同年7月24日接受祝圣。1900年庚子之乱时,组织自卫,义和团攻打途中遇到山洪暴发,中途放弃。庚子之乱后,蒙古中部代牧区在托克托厅修建了一座水坝,并以方济众主教的名字命名为济众坝。 1922年兼任外蒙古宗座署理。1924年1月12日,方济众在西灣子去世,终年78岁。继任者为蘭克複主教。.

新!!: 主教和方济众 · 查看更多 »

施利華

施利華可能指:.

新!!: 主教和施利華 · 查看更多 »

施利華 (主教)

施利華主教(D.)是葡萄牙人,為第8任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教。 施利華主教於1789年被委為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教,1791年到澳門,在氹仔登陸。任內下令修葺各聖堂,修院,澳門主教公署及大三巴聖堂,開設孤兒院及保良局各一座。因下令禁止立妾惡習與本地葡籍權貴交惡,而不能如愿,憤然於1803年辭職,返回葡萄牙退隱,死於1830年。 Category:澳門天主教徒 Category:1830年逝世.

新!!: 主教和施利華 (主教) · 查看更多 »

施约瑟

施约瑟(Samuel Isaac Joseph Schereschewsky,1831年5月21日(或6日)—1906年10月15日)是19世纪美国圣公会派驻中国的一位主教,翻译了北京官话旧约圣经和文理本新旧约圣经,创办了上海圣约翰大学。 1831年5月21日(或6日),施约瑟出生在俄罗斯帝国统治下的立陶宛小镇Taurage,父母都是犹太人。幼年父母双亡,由同父异母的兄长抚养。1848年,施约瑟就讀于 Zhitomir 的拉比学校,1852年进入普鲁士布雷斯劳大学,在那里接触了一批信仰基督教的犹太人。1854年,施约瑟移民到美国纽约,做装运玻璃的工人。1855年4月2日,他在守逾越节晚餐时,决定受浸归信基督耶稣。 1856年,施约瑟就读于纽约州Allegheny市的长老会的西方神学院。由于美北长老会没有批准他到海外传教的请求,在1857年他转入紐约市的圣公会神学院( Episcopal General Theological Sminary )。1859年7月7日,施约瑟被按立为圣公会的会吏。一周以后即启程前往中国上海,成为美国圣公会的一名海外传教士。 施约瑟颇有语言天赋,在上海三年期间(1859年——1862年),他学会了上海话、官话(国语)和文言文。当《北京条约》签订、北京向外国人开放以后,施约瑟立刻请求前往北京。他在北京居留12年之久(1862年-1874年),在传教方面收效甚微,九年中只为三名中国人施行洗礼。不过在1864年他和另外几位传教士(艾約瑟、包約翰、白漢理、丁韙良)组成了北京翻译委员会,着手将圣经翻译成北京官话。由于他精通希伯来文,因此主要负责旧约部分。1872年,北京官话的新約译本完成;1874年,北京官话的旧约译本完成。1878年,英国圣经公会将旧约和新约合并出版,即是北京官话新旧约全书。這部新舊約全書是第一部北京官话聖經,比后来的官话和合本早四十年。1868年,他在北京与英国女传教士 Susan M. Waring(1837-1909)结婚,二人后来育有一子一女。 1875年,施约瑟计划在中国创办一所学院,因此他回到美国,进行募捐活动。1877年10月31日,施約瑟在纽约市曼哈頓的恩典堂(Grace Church)被祝圣为圣公会上海传教区的主教(Missionary Bishop of Shanghai)。随后他以上海主教的身份,在1878年7月,前往伦敦参加了普世聖公宗藍柏會議(Lambeth Conference)。 施约瑟回到上海以后,将原来的两所圣公会学校培雅书院和度恩书院合并,着手筹建圣约翰书院(Saint John's College)。1879年,施约瑟主教看中了西郊苏州河转折处的一块面积84亩的土地。这块土地是英国商人、兆丰洋行(H.Fogg & Co.)大班福格(H.Fogg)在1864年买下、所建的私人花园的一部分,已经建成极司非尔路,可通静安寺。1879年4月14日(復活节的次日),举行了学校的奠基仪式;同年9月,圣约翰书院开学,有十名老师(美籍华籍各半),及62名学生,用国语和上海方言授课,学习神学、西学、国学。书院共设六年课程,分为预备(preparatory)、神学、学院( college)。 美国圣公会后来在中国的传教活动,主要集中在长江中游地区。1881年夏天,施约瑟主教前往此一带视察教务。8月12日,由于武昌的天气极为炎热,施约瑟严重中暑,痉挛,昏迷不醒达数日之久。8月23日,乘船回上海休养。次后,施约瑟四肢行动不便,連說话也受影响。1882年,施约瑟前往瑞士疗养。1883年,他辞去了美国圣公会主教职务。1886年,他回到美国,居住了9年。圣约翰书院也由卜舫济担任校长。在此期間,施約瑟又將新舊約聖經翻譯為文言文,即施約瑟文理译本。中風之后的施約瑟只有兩個指頭能活動,所以他用這兩指翻譯的聖經又稱文理二指版聖經。 1895年,施约瑟夫妇再度回到上海。由于日本的印刷更有效率,1897年,施约瑟夫妇移居日本东京。1899年和1902年,他的北京官话旧约圣经和文理新旧约圣经先后在东京印行。此后他又准备制作串珠注释版。1906年10月15日,施约瑟因糖尿病而離世,享年75歲。.

新!!: 主教和施约瑟 · 查看更多 »

施美夫

施美夫會督(George Smith,,或譯史密夫、四美、司蔑,因為當年的譯名欠缺統一。)是英国圣公会来华传教士,香港聖公會首任會督(主教,1849年—1865年),亦是香港的首任教育部門長官,及多家由教會開辦學校的校長。.

新!!: 主教和施美夫 · 查看更多 »

日本天主教

日本的天主教屬於羅馬公教會(天主教會),始於1549年聖方濟·沙勿略東渡日本傳教,是天主教自反宗教改革時期以來第一批進行傳教的國家之一。天主教傳入日本之初曾蓬勃發展,但在豐臣政權與江戶時代遭到禁絕與迫害,使得宗教活動被迫轉入地下。至幕末解除鎖國令後,日本天主教才得以復甦。現今日本信仰天主教的人口約44.8萬,除了各都市與聚落的教堂外,天主教會在日本各地亦設有多處文教與社福機構。.

新!!: 主教和日本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日本圣公会

日本圣公会(日语:日本聖公会,平假名:にっぽんせいこうかい,训令式罗马字:Nippon Sei Ko Kai,NSKK),是基督教一派普世圣公宗的一个成员。教徒约58000人,其中约20000人领取圣餐。.

新!!: 主教和日本圣公会 · 查看更多 »

日本正教会

日本正教会(日本ハリストス正教会,The Orthodox Church in Japan,略称:OCJ )是在俄罗斯正教会下的自治教会。.

新!!: 主教和日本正教会 · 查看更多 »

摩尼

摩尼(叙利亚语:ܡܐܢܝ ܚܝܐ Mānī,),或譯牟尼,是摩尼教的创始人。他出生于波斯帝国安息王朝的巴比伦北部的玛第奴(今伊拉克境内底格里斯河畔),即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其死亡日期有274年、276年和277年等几种说法。.

新!!: 主教和摩尼 · 查看更多 »

摩尼教

摩尼教,又稱作牟尼教、明教,為西元三世紀中葉波斯先知摩尼所創立。這是一種將瑣羅亞斯德教(祆教)與基督教、佛教混合而成的哲學體系,屬於典型的波斯體系諾斯底二元論。摩尼教吸收了琐罗亚斯德教的善恶二元论思想、基督教的耶稣崇拜、佛教的轮回观念、马吉安主义对于旧约的否定、犹太教的天使概念,以及诺斯底主义的“灵知”思想,创造了二宗三际论体系。摩尼教徒將自己的宗教比喻為博大無垠的“世界之海”,而此前的各大宗教教派只是一條條的合流,最後它們都將匯入海中。 摩尼教認為,在太初時,存在著兩種互相對立的世界,即光明世界與黑暗世界。初際時,光明與黑暗對峙,互不侵犯。中際時,黑暗侵入光明,二者發生大戰,人類世界因此產生。後際時,恢復到初際時相互對立的狀態,但黑暗已被永遠囚禁。物質是黑暗的產物,精神則是光明的產物,因此摩尼教否定物質世界,希望利用虔诚的信仰和严格的戒律获得灵知,回归光明世界。有學者認為摩尼教是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真正宗教,更被譽為真正世界性完美宗教的唯一代表。 摩尼教在波斯本土受到琐罗亚斯德教的迫害,教主摩尼被處決,聲勢下降。其后,駐錫于巴比倫的宗教中心又受到穆斯林的強力打击,今日在波斯已经完全消失。歐洲的摩尼教因與基督教对耶稣基督的不同理解和对《旧约》的态度而被认定为异端,受到基督徒的猛攻,在10世纪后渐趋沒落。中亚地区的摩尼教势力一度较为兴盛,在唐代傳入中國,與景教、祆教並稱為“三夷教”,并藉助回鶻勢力進行傳播,後來在會昌毀佛時遭到禁斷。宋代以後,成為體系的摩尼教組織基本消失,或者混入佛教,甚至連教主摩尼的塑像都被視為釋迦牟尼佛。唯一尚存的是本土化的摩尼教“明教”。.

新!!: 主教和摩尼教 · 查看更多 »

摩拉維亞宣教運動

摩拉維亞宣教運動是以位於德國主護城為主的摩拉维亚弟兄会在十八世紀三十年始起的基督新教宣教運動。摩拉維亞宣教運動為早期基督教宣教史上大型的宣教運動之一,亦是史上最偉大宣教教會之一褟嘉路得--,廖何碧瑩等譯:《宣教披荊斬棘史》(佩塔盧馬:美國中信,2001),頁55。。他們的宣教士與平信徒比例是一比六十,而整個基督教總比例是一比五千,可見他們對宣教工作的熱衷程度。在三十年間,他們差遣了數以百計的宣教士遍佈世界各地,包括:加勒比地區、北美洲、南美洲、北極圈及遠東等。 摩拉維亞教會亦在宣教史上有不同的突破。包括:.

新!!: 主教和摩拉維亞宣教運動 · 查看更多 »

摩拉维亚弟兄会

摩拉维亚弟兄会是一个西方基督教新教教派,14世纪末起源于波西米亚(今捷克),正式名称为弟兄合一会(Unitas Fratrum,与德克萨斯州的Unity of the Brethren不同),有时称为波西米亚弟兄会。.

新!!: 主教和摩拉维亚弟兄会 · 查看更多 »

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Les Misérables,國際音標:,另有中文譯名《孤星淚》,原意为“悲惨的人们”、“可怜的人们”),是法国作家維克多·雨果(Victor-Marie Hugo)于1862年所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是19世纪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小说描绘19世纪初20年间几个法国人物的生活背景,涵盖拿破仑战争和1832年巴黎共和黨人起義等政治現象敘述。 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获释罪犯尚萬強试图赎罪的历程。小说试图检视他的赎罪行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的所造成的影响。这部宏大的小说,融进法国的历史,以及巴黎的建筑、政治、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检视善、恶和法律的本质,同样还有爱情与亲情的种类和本质。 雨果的创作灵感来自一位真实的罪犯和警察,他把这个真实人物的性格分成故事中的两个人物。悲惨世界通过它不计其数的舞台和銀幕的改编作品被世人所了解。最著名的改编作品是同名音乐剧。.

新!!: 主教和悲惨世界 · 查看更多 »

悲惨世界 (2012年电影)

《悲惨世界》(Les Misérables)是一部英国电影,由环球影业发行,于2012年12月25日上映。这是一部改编自同名音乐剧的音乐剧电影,该音乐剧又改编自1862年维克多·雨果所著的同名小说。 影片由汤姆·霍伯执导,、阿兰·波力尔、克勞德-米歇爾·勳伯格以及撰写。该片由休·杰克曼、羅素·克洛、安妮·海瑟薇、阿曼達·塞佛瑞、埃迪·雷德梅尼、沙查·巴隆·科恩、海伦娜·博纳姆·卡特主演。本片讲述的是尚萬強的故事,他曾是监狱中的囚--徒,服刑十九年后获得假释,后撕毁假释文件,隐姓埋名当上法国某地的市长。尚萬強答应照顾芳汀的私生女儿,同时他也必须逃避警探賈維的追捕。.

新!!: 主教和悲惨世界 (2012年电影) · 查看更多 »

悲惨世界音乐剧中的歌曲

《悲慘世界》是由法國音樂劇作曲家克勞德-米歇爾·勳伯格和阿蘭·鲍伯利共同創作的一部音樂劇,改编自维克多·雨果的同名小说,此條目為音樂劇中的大部份歌曲介紹。.

新!!: 主教和悲惨世界音乐剧中的歌曲 · 查看更多 »

悲慘世界 少女珂賽特

《悲慘世界 少女珂賽特》,為日本動畫公司製作的「世界名作劇場」系列第24部的動畫作品。改編自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小說《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自2007年1月7日播至同年12月30日,全52集。.

新!!: 主教和悲慘世界 少女珂賽特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天主教教区列表

下列意大利天主教教区列表。意大利的天主教會共設有16個區域性教會、42个教省,大部分是由主教管理的教区,由总主教管理的教区称为总教区。.

新!!: 主教和意大利天主教教区列表 · 查看更多 »

敞失

敞失(Changshi,),察合台汗国第十九代可汗,察合台汗笃哇的孙子。1335年,他夺取了不赞的汗位。敞失反对伊斯兰教,信奉基督教。敞失重新强调察合台汗国伊犁河流域和首都阿力麻里的重要性。1338年,教皇本尼狄克十二世任命了一位驻阿力麻里的主教。加强和元朝的关系,向元顺帝进贡了170个俄罗斯囚徒。1338年,敞失被他的反对派、弟弟也孙帖木儿谋杀。.

新!!: 主教和敞失 · 查看更多 »

敘利亞-瑪拉巴禮天主教墨爾本聖多默教區

敘利亞-瑪拉巴禮天主教墨爾本聖多默教區(Eparchia Sancti Thomae Apostoli Melburnensis Syrorum-Malabarensium)是東儀天主教敘利亞-瑪拉巴禮教會在澳大利亞的一個教區,直屬聖座。主教座在墨爾本,地理範圍包括澳洲全國。.

新!!: 主教和敘利亞-瑪拉巴禮天主教墨爾本聖多默教區 · 查看更多 »

敘利亞禮天主教會

敘利亞禮天主教會(英語:Syriac Catholic Church,ܥܕܬܐ ܣܘܪܝܝܬܐ ܩܬܘܠܝܩܝܬܐ īṯo suryaiṯo qaṯolīqaiṯo,拉丁文:Syriace Ecclesia catholica)是羅馬天主教的一部分,為安提約基亞禮拜儀式傳統的一個分支。該教會是完全與羅馬天主教共融的東儀天主教會的23個成員之一。以歷史而言他們是來自敘利亞正教會。 他們的領袖為敘利亞禮天主教安提阿宗主教,教座位於黎巴嫩貝魯特。教會主要分布於地中海沿岸的黎凡特地區。 現任宗主教為依纳爵·若瑟三世·約南(英語:Ignatius Joseph III Yonan)。 為了紀念安提阿宗主教聖依纳爵,所以歷任敘利亞正教會宗主教都會在其名稱前面加上依纳爵為頭銜,這項傳統也由敘利亞禮天主教會沿用。.

新!!: 主教和敘利亞禮天主教會 · 查看更多 »

教區

教區是天主教、東正教、聖公會等基督宗教宗派使用的一種管理區域或機構,由數個堂區組成,並設有一位主教擔任最高領導者。其字源來自於希臘語「διοίκησις」(dioíkēsis),即管理、行政或政府之意。.

新!!: 主教和教區 · 查看更多 »

教區神父

教區神父(Secular clergy)是天主教司鐸品神職人員的類別之一,是指那些從屬於教區主教,而非修會管轄的神父。.

新!!: 主教和教區神父 · 查看更多 »

教堂

教堂是进行宗教仪式的场所,一般特指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等;天主教的教堂又可稱為「天主堂」;伊斯蘭教进行宗教仪式的场所一般称为清真寺,猶太教从事宗教仪式和其它活动的场所中文亦称犹太教堂或猶太會堂。.

新!!: 主教和教堂 · 查看更多 »

教堂建筑

教堂建筑以其规模大小分为宗座圣殿、主教座堂和教堂。它们都遵从产生于君士坦丁大帝时期的早期基督教建筑传统的形式、功能和造型。 特别是主教座堂,以及许多大教堂和宗座圣殿,会有特定的复杂建筑结构,这在教区教堂比较少见。它们往往倾向于展示当时更高水平的建筑风格和高超的建筑能力,并且获得了普通教区教堂所没有的宗教地位和社会地位。此类主教座堂往往是其区域内最好的建筑之一,并成为当地的骄傲。许多主教座堂和宗座圣殿,以及一些大教堂,都是名列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作品。这包括圣彼得大教堂、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索尔兹伯里座堂、布拉格大教堂、林肯大教堂、圣但尼圣殿、圣玛丽亚马焦雷大教堂、圣维塔教堂,圣马克大教堂,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圣巴西尔大教堂,以及未完工的圣家族大教堂和现在作为博物馆使用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等。 最早的大教堂可以追溯到古典时期晚期。随着基督教的传播,其教堂也在世界各地建设开来。它们的形式取决于当地的材料和技术水平。通过主教下发到其他区域的一纸命令,作为建筑师的主石匠在世界各地兴建起了不同风格的建筑。这些风格先后有早期基督教风格、拜占庭风格、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18至20世纪初的各种复兴风格,以及现代风格。Sir Banister Fletcher,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on the Comparative Method.

新!!: 主教和教堂建筑 · 查看更多 »

教宗

教宗(Papa)是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国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天主教會使用「教--宗」为中文譯名,部分華語圈教外人士、日本、韓國、越南則譯為「教--皇」。現任(第266任)教宗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

新!!: 主教和教宗 · 查看更多 »

教宗亞歷山大六世

教宗亞歷山大六世(Alexander PP.,),原名羅德里哥·迪波吉亞(Roderic Llançol i de Borja),1492年8月11日—1503年8月18日逝世为止任教宗。出身於波吉亞家族,誕生于西班牙瓦倫西亞,是加里斯都三世的外甥。 他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争议的教宗,是第一位公開承認自己與情人有子嗣的教宗。然而,他的坏名声多半是由他的敌人谣传所致。两位亚历山大六世之后的教宗思道五世与乌尔巴诺八世,都称赞他为圣伯多禄之后的教宗中最为杰出的教宗之一。 亞歷山大六世比較像是一名外交官、政治家而不像是一位教宗,但作為一位教宗,他的成就卻絲毫不亞於其他文藝復興時期的教宗。在位期間的1493年,曾為葡萄牙與西班牙的劃定了殖民擴張分界線,即“教皇子午線”。.

新!!: 主教和教宗亞歷山大六世 · 查看更多 »

教宗依诺增爵一世

教宗聖諾森一世(Sanctus Innocentius PP.),401年12月22日—417年3月12日在位。据同时代耶柔米的记载,教宗諾森一世是教宗達西一世之子;而《教宗名录》(Liber Pontificalis)则指其父为 Innocent of Albano。 教宗諾森一世在位期间,西哥特人亚拉里克一世于410年8月24日攻陷了罗马,而此时教宗却正在拉文納与皇帝洪諾留商讨招安西哥特人的主意。 教宗諾森一世始终把握机会,保持并扩大罗马教会在处理争端上的权威。他保持与鲁昂主教維田舒(Victricius of Rouen),圖盧茲主教愛素波(Exuperius of Toulouse)以及安提阿主教亚历山大的通信,还写信给屈梭多模以答复后者与聖狄奧菲魯斯的争端。教宗諾森一世保持着与屈梭多模良好的关系,403年屈梭多模遭皇后优多迦放逐时,曾为之交涉,然没有成功。 伯拉纠主义的问题上,他重申非洲教会在迦太基和米里夫(Mileve)会议(皆召开于416年)上否定伯拉纠主义的立场。 教宗諾森一世逝世于417年3月12日。.

新!!: 主教和教宗依诺增爵一世 · 查看更多 »

教宗預言

教宗预言(Prophetia Sancti Malachiae Archiepiscopi, de Summis Pontificibus),或称圣馬拉奇预言,出自据說有预知能力的12世纪爱尔兰的阿馬总主教(Saint Malachy)。他25岁时成了一名神父,30岁上成了主教,创设了爱尔兰第一所基督会修道院,据传他在1139年到罗马访问期间,经历了关于未来的异象,看到最后的审判之前112位教宗的影像,他随后列出了一长串的人物清单。他把这些幻觉写在5页羊皮纸上,把手稿交给当时的教宗英诺森二世。教宗读了上面的内容,然后密封在档案馆裏,直到1590年,馬哈德哈克死后被尊称为圣馬拉奇。1595年一位叫Arnold de Wyon的传教士在他其著作《Lignum Vitæ》内首次记录了这个预言。名单裏圣马拉奇以拉丁文留下了这几位教宗的相关线索,这就是圣马拉奇预言或教宗预言的由来,预言裏没有留下这些教宗的名字,而是留下足供辨认的人物特徵,或是有关国家、臂章、勳章等线索的暗喻。.

新!!: 主教和教宗預言 · 查看更多 »

教宗辭職

教宗辭職(Renuntiatio),即現今在位的天主教教宗自願結束職務,而教宗就會以「辭職」的方式解除教宗職位。在天主教歷史之中,教宗辭職是非常罕見而且不尋常的決定,絕大部份的教宗都會履行職務直至離世為止。目前已知有五位教宗選擇辭職,而根據11世紀至15世紀之間有爭議的文獻表明,另外有四位教宗在3世紀至11世紀之間辭任。最近一位宣布辭職的教宗為2013年2月28日辭職的本篤十六世,對上一位辭職教宗是1415年辭職的額我略十二世。 教宗自願結束職務,通常用「辭職」來發表,而「退位」這個字眼,不常被教會官方採用來形容自願結束職務的教宗。不過古代一些辭職例子說明,若干教宗曾因受壓而辭職。 此外,一些教宗在娼婦專政時期遭「罷黜」,意味被外部權力所遂,在歷史和法典之中教宗的去職始終是複雜問題。梵蒂岡官方的教宗名單似乎認為教宗「默許」之下被去職是有效辭職,但是卻無法證實這些「默許」是由他們心中所願。.

新!!: 主教和教宗辭職 · 查看更多 »

教座出缺

教座出缺(Sede Vacante),又译教座從缺,是天主教會內(特別是教會法上)對個別教會的主教職位發生因去世或辭職而導致空缺情形或時期之稱呼,尤其用來指教宗職位的空缺。教宗的教座出缺,在中文又被稱為「宗座出缺」或「宗座從缺」。.

新!!: 主教和教座出缺 · 查看更多 »

教廷

在天主教會,教廷(Curia;或稱為「廷」)是個別教會/地方教會的管理人員與機構組成之團體,主要功能為輔助主教等高級神職人員管理與領導教會。其狹義上指各教區的「教區廷」,廣義上則包含羅馬教廷等實施聖統制的基督教宗派之核心領導機構。 與其他天主教會的機構相同,「教廷」的組織雛形來自於古羅馬。「Curia」(英語對應字為「court」,與法院同字)是古羅馬的一種地方統治單位,在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後,也負責管理各地方的教會事務。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原有世俗政治的「Curia」消失,但教會的「Curia」仍延續下來,並演變為今日的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文的使用上,「教廷」一詞常等同於羅馬教廷,而天主教會本身也如此使用,如聖座在中華民國的外交代表機構,就被稱為「教廷駐華大使館」。.

新!!: 主教和教廷 · 查看更多 »

教省

教省(ecclesiastical province)基督教的教會管區制度中的一種行政區劃,位階在教區之上,通常由數個教區組成。目前有羅馬天主教會、東方正教會、聖公會等教派實行此制度。.

新!!: 主教和教省 · 查看更多 »

教父 (基督教歷史)

教父(Church Fathers,或 Fathers of the church),又譯為基督教早期教父(Early Church Fathers),是基督教會早期宗教作家及宣教師的統稱。他們的著作被認定具備權威,可以作為教會的教義指引與先例。他們包括許多著名的教會神學家、主教和護教士,但是不一定是教會認定的聖人,有些教父甚至被教會判定為“異端”。.

新!!: 主教和教父 (基督教歷史) · 查看更多 »

教會四特徵

教會四特徵是形容基督教教會特徵的四個形容詞至一、至圣、至公、使徒所傳。這四個特徵在381年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的尼西亞信經中表示,信經說「我們信獨一、神聖、大公、使徒所傳的教會」。天主教會、正教會、聖公會和很多新教教會崇拜時都會誦讀。.

新!!: 主教和教會四特徵 · 查看更多 »

教政體制

教政體制(即教會體制),是指基督教在其教內實行的組織原則和管理制度。各基督教派根據其對《新約》中記載有關基督教會組織的解釋或其教會的性質和職能而製定。一般大體分三種制度:主教制、長老制和公理制,一些教派實行混合性的制度。.

新!!: 主教和教政體制 · 查看更多 »

慈幼中學

慈幼中學(Instituto Salesiano)為天主教慈幼會在澳門所開辦的學校,亦是該會在遠東地區第一所學校,由聖雷鳴道(St.Luigi Versiglia)於1906年所創辦。開辦初期為孤兒院,其後搬遷並命名為無原罪工藝學校,1937年改名鮑思高紀念中學後,因其葡文名稱與葡光學校相同,故於1952年再改名為現時的慈幼中學。慈幼中學是一所男子英文中學,亦是澳門著名的傳統名校,學生一直在各領域均有卓越表現。2006年12月8日,慈幼中學慶祝了一百週年校慶。2013年周伯輝神父(當時是校長)將初中電子、機械、劃則合以為一,稱為設計與應用科技科(亦稱:Design And Applied Technology,簡稱:DAT)。.

新!!: 主教和慈幼中學 · 查看更多 »

慈幼會

慈幼會,全稱鮑思高慈幼會,英文簡稱SDB(Salesians of Don Bosco;Societas Sancti Francisci Salesii),是天主教組織之一,成立於1857年。 根據2001年全會代表大會統計資料顯示,全球現有一萬六千多位鮑思高慈幼會會士。他們分佈在五大洲的一百二十八個國家。分為八個地區,九十七個會省,合共有二千多項事業。 慈幼大家庭約有四十多萬成員。它包含二十一個組織,他們都按照鮑思高神父的風格和神恩而發展。鮑思高神父在生時首先建立的四個慈幼大家庭成員:慈幼會、母佑會、慈幼協進會及鮑思高舊同學會。 慈幼會的工作,以兒童、青年福利、教育、社會傳播、傳教為主。近年亦涉足於高等教育。 慈幼會會士通常會於姓名後加上SDB。.

新!!: 主教和慈幼會 · 查看更多 »

手套

手套是包裹手的服饰或保护器材。作用有:手部保暖、装饰、宗教用途、保护手免遭伤害、隔离手部,特殊的手套也是体育运动的器材。.

新!!: 主教和手套 · 查看更多 »

拉丁禮君士坦丁堡宗主教列表

拉丁禮君士坦丁堡宗主教(Latin Patriarch of Constantinople)或稱為君士坦丁堡宗主教,是現在已經不存在的天主教拉丁禮教會的宗主教。君士坦丁堡宗主教與東儀天主教會的宗主教不同,他們是由教宗直接任命,而不是先由個東方禮天主教教會的總主教和主教選舉產生後,再由教宗任命。君士坦丁堡宗主教是領銜性質,並沒有宗主教之實權。而實際負責牧養君士坦丁堡(即現在稱的伊斯坦堡),是由1742年4月15日成立的伊斯坦堡宗座代牧區負責。宗主教在1964年職位被廢除。 君士坦丁堡宗主教與君士坦丁堡牧首不是同一個人,後者是東正教君士坦丁堡正教會的名義上地位最高的神職人員。.

新!!: 主教和拉丁禮君士坦丁堡宗主教列表 · 查看更多 »

拉丁禮亞歷山大宗主教列表

拉丁禮亞歷山大宗主教((英語:Latin Patriarch of Alexandria)或稱為亞歷山大宗主教,是現在已經不存在的天主教拉丁禮教會的宗主教。於1215年,由教宗諾森三世創立的。亞歷山大宗主教與東儀天主教會的宗主教不同,他們是直接被教宗任命,而不會先由總主教和主教選舉產生,再由教宗任命。 亞歷山大宗主教是領銜性質,並沒有宗主教之實權。另外,宗主教教座一直設在意大利的城外聖保祿大殿,而不是埃及的亞歷山大,因為當地一直都很少拉丁禮的天主教徒。而實際負責牧養亞歷山大,是由1839年5月18日成立的亞歷山大宗座代牧區負責。宗主教在1964年職位被廢除。.

新!!: 主教和拉丁禮亞歷山大宗主教列表 · 查看更多 »

拉丁禮耶路撒冷宗主教列表

拉丁禮耶路撒冷宗主教(Latin Patriarch of Jerusalem),是天主教拉丁禮教會的宗主教。與東儀天主教會的宗主教不同,拉丁礼教会的宗主教直接由罗马教宗任命,而不會先由總主教和主教選舉產生,再由教宗任命。現在的耶路撒冷宗主教是領銜性質,並沒有宗主教之實權。 451年升為宗主教區,1099年設拉丁禮宗主教區。1295年降為領銜教區。1847年7月23日恢復宗主教區。宗主教教座設在耶路撒冷的聖墓教堂及共同主教座堂耶穌聖名副主教座堂。宗主教管理的教區是拉丁禮耶路撒冷宗主教區。.

新!!: 主教和拉丁禮耶路撒冷宗主教列表 · 查看更多 »

拉兹罗·托克斯

拉兹罗·托克斯(László Tőkés,)是一位匈牙利裔罗马尼亚匈牙利族政治家,目前是欧洲议会议员(自2004年起)和副主席(自2010年起)。 他是一位罗马尼亚归正会的主教,也是罗马尼亚匈牙利族民主联盟前名誉会长,特兰西瓦尼亚匈牙利族国民议会创始成员和主席。 1989年,他在罗马尼亚西部城市蒂米什瓦拉担任助理牧师,政府欲将其驱逐出境,而引发了蒂米什瓦拉事件,乃至1989年罗马尼亚革命,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的统治被推翻,结束了罗马尼亚的共产党时代。 他是欧洲历史和解集团成员,是2009年4月2日“关于欧洲良知和极权主义”的欧洲议会决议的作者之一。.

新!!: 主教和拉兹罗·托克斯 · 查看更多 »

拉瑞多教堂

拉瑞多教堂(Loretto Chapel)是一個以傑出木工打造的特殊螺旋梯(Spiral staircase)聞名,位於新墨西哥州聖塔菲市的禮拜堂(Chapel)。暫且忽略文史檔案所反映的事實,拉瑞多教堂的修女以及參觀過的人都認為樓梯的打造以及製造者是一項奇蹟。.

新!!: 主教和拉瑞多教堂 · 查看更多 »

拉特朗圣若望大殿

拉特朗圣若望大殿(Basilica di San Giovanni in Laterano),全称为拉特朗至圣救主、聖若翰洗者聖史若望总主教座堂(Archibasilica Sanctissimi Salvatoris et Sanctorum Ioannis Baptistae et Ioannis Evangelistae in Laterano,Arcibasilica del Santissimo Salvatore e Santi Giovanni Battista ed Evangelista in Laterano),是天主教羅馬教區的主教座堂,罗马主教(教宗)的正式駐地(教座) ,也是位於羅馬的四座特级宗座圣殿(拉特朗圣若望大殿、圣伯多禄大殿、圣母大殿和城外圣保禄大殿)中最古老、排名第一的一座,享有全世界天主教会母堂的称号。天主教會於11月9日特敬拉特朗大殿祝聖日。.

新!!: 主教和拉特朗圣若望大殿 · 查看更多 »

拉里萨

拉里萨(希腊语:Λάρισα)位于希腊中部,是塞萨利大区的首府和最大的城市,為希臘重要的商業和工業中心,也是國內的交通樞紐,有著道路和鐵路連接港口沃洛斯、塞薩洛尼基、雅典。面积122.59平方公里,市內人口163,380人(2011年)。.

新!!: 主教和拉里萨 · 查看更多 »

曾建次

曾建次(Bishop John Baptist Tseng Chien-tsi,())罗马天主教主教 1942年12月11日生于台湾省台东县知本,1972年3月21日台东知本天主堂晋铎,1998年6月24日当选花蓮教區辅理主教 领突尼西亞Episcopus sululitanus衔,1998年8月29日在台东祝圣主教。 本身為臺灣卑南族人,族名Dangalo Kingzi,致力於母語傳統文化保存推廣。.

新!!: 主教和曾建次 · 查看更多 »

怀履光

怀履光(William Charles White,)是加拿大圣公会在中国的传教士主教,后来成为一位汉学专家 怀履光出生于英格兰德文郡,为家中长子。8岁时全家移民加拿大安大略省,1896年毕业于多伦多圣公会威克里夫神学院,接受按立。他在多伦多三一堂一年后,加入英国圣公会差会,前往中国福建省建瓯等地传教。1909年,加拿大圣公会决定单独向中国传教,委任怀履光为河南教区首任主教,11月30日在多伦多圣雅各座堂接受祝圣。1910年5月,怀履光进入河南省会开封,在行宫角兴建三一座堂。他在河南主持赈灾,受到中国政府多次表彰。同时河南的圣公会信徒人数也迅速增加到1000多人。1928年,怀履光盗挖洛阳金村大墓,其中一些文物后来被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收藏。怀履光担任主教职务直到1934年退休回国,由中国籍的郑和甫继任主教。此后他担任多伦多大学中国研究系主任,至1948年。1960年,怀履光在多伦多去世。.

新!!: 主教和怀履光 · 查看更多 »

普世圣公宗咨议会

普世聖公宗諮詢議會(英语:Anglican Consultative Council,简称 ACC),是普世圣公宗四个共荣方式(象征圣公宗团结,英语:Instruments of Communion)中的一个。1968年的兰柏会议通过了建立普世圣公宗咨议会的决议。参与会议的包括了圣公会主教、神职人员以及教徒,会议每隔两年或三年召开,每次会议在不同地点召开。 普世圣公宗咨议会在伦敦的圣安德鲁之家(Saint Andrew's House)设有一个称为普世圣公宗事务所的(the Anglican Communion Office)常务秘书处,它负责有关“四个共荣方式”的会议。坎特伯雷大主教名誉上是这个会议的主席。.

新!!: 主教和普世圣公宗咨议会 · 查看更多 »

普世聖公宗

普世聖公宗(Anglican Communion)的誕生是英國和爱尔兰的聖公會在世界各地传教的成果,所以這教會也可以稱為聖公會(Anglican Church)。從歷史的角度來說,普世聖公宗的發展有兩個階段。.

新!!: 主教和普世聖公宗 · 查看更多 »

普世教會合一運動

普世教會合一運動(ecumenism 或 ,或稱教會再合一運動、基督信仰合一運動,簡稱合一運動),是提倡現代基督教內各宗派和教派重新合一的運動。普世教会合一运动在最初開始時稱為“向心運動”,主要對象為基督宗教。 普世教會合一運動的开端是1910年在英国爱丁堡舉行的世界宣教會議,由歐美等地的基督新教教派發起。1921年在瑞士日內瓦成立的国际宣教协会(IMC)、1948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成立的世界基督教会联合会(WCC),都是普世教會合一運動產生的組織。 這個運動在今天不獲部分基督教宗派接受,被認為是為了一味追求合一、卻妥協信仰立場的運動。.

新!!: 主教和普世教會合一運動 · 查看更多 »

普遍的祭司職分

普遍的祭司職分(universal priesthood)或信徒皆祭司(priesthood of all believers)是一个基督教教义,源于新约圣经的一些章节。其确切含义在各个宗派中并不相同,但是大体上意味着教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被赋予了宣讲和阐述基督教信仰的责任或权利。.

新!!: 主教和普遍的祭司職分 · 查看更多 »

普斯科夫

普斯科夫(,俄语拉丁字母拼写:Pskov)是俄罗斯西北部的一个古城,位于圣彼得堡西南约250公里处。它有约20.7万居民,是普斯科夫州的首府。.

新!!: 主教和普斯科夫 · 查看更多 »

1061年教宗选举

在尼閣二世去世后,1061年教宗选举于1061年9月30日在罗马聖伯多祿鎖鏈堂举行。根据尼古拉二世的教宗詔書《》,主教级枢机是教宗选举的唯一选举人,这在罗马天主教会历史上属首次。一位非枢机和巴塔里亚运动的其中一位发起者安塞爾·莫達·巴喬主教 被选为教宗亞历山大二世,而教宗加冕仪式则于1061年10月1日傍晚在圣伯多禄锁链圣殿举行,因为选举的反对者使加冕仪式无法在举行。.

新!!: 主教和1061年教宗选举 · 查看更多 »

1073年教宗选举

1073年教宗選舉是教宗亞歷山大二世于1073年4月21日離世後舉行的教宗選舉,選舉於4月22日開始,並於同日選出希爾德布蘭德樞機為教宗額我略七世。.

新!!: 主教和1073年教宗选举 · 查看更多 »

1086年教宗選舉

1086年教宗選舉於1085年5月25日教宗額我略七世離世後舉行的教宗選舉。由於各項原因,這次選舉並沒有於教宗離世後的翌日舉行。.

新!!: 主教和1086年教宗選舉 · 查看更多 »

1088年教宗選舉

1088年教宗選舉於1087年9月16日教宗維篤三世離世後舉行的教宗選舉。由於維篤三世離世時對立教宗克勉三世正控制羅馬,這次選舉在維篤三世離世後六個月才舉行。選舉選出樞機團團長厄德·德·拉格理樞機成為教宗烏爾巴諾二世。.

新!!: 主教和1088年教宗選舉 · 查看更多 »

1099年教宗選舉

1099年教宗選舉於1099年7月29日教宗烏爾巴諾二世離世後舉行的教宗選舉。這次是設立教宗選舉以來首次有非主教級樞機於選舉裏參與投票並選出新教宗。拉涅利樞機當選教宗,取名「帕斯二世」。.

新!!: 主教和1099年教宗選舉 · 查看更多 »

1119年教宗選舉

1119年教宗選舉於1119年1月28日教宗傑拉二世離世後舉行的教宗選舉。選舉選出蓋伊·勃艮第樞機為新教宗,取名為「嘉禮二世」。.

新!!: 主教和1119年教宗選舉 · 查看更多 »

11月22日

11月22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26天(闰年第327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9天,這天在世界歷史上發生許多重大事件。.

新!!: 主教和11月22日 · 查看更多 »

1562年

没有描述。

新!!: 主教和1562年 · 查看更多 »

1753年婚姻法令

《1753年婚姻法令》(,喬治二世在位第26年第33章法令),詳題為「一項更好地去防範秘密婚姻的法令」("An Act for the Better Preventing of Clandestine Marriages"),坊間通稱為「哈德威克勳爵婚姻法令」(Lord Hardwicke's Marriage Act),法令於1754年3月25日生效,是英格蘭及威爾斯地區首次有成文法明文規定婚姻關係必須透過正當儀式締結。 一如法令的詳題所指,法令制定的目的是要打擊盛行的秘密婚姻,這種風氣在當時造成了社會上出現男女未經家長同意私奔、甚至是重婚的問題。有見及此,法令除了規定婚姻必須在教堂內由聖公宗神職人員主持證婚外,又規定男女雙方婚前必先經由教會刊登結婚啟事,或先向教會申請結婚執照;每家教堂也要保管一份婚姻登記冊以記錄所有曾經舉行的婚姻。針對21歲以下的未成年男女,如果他們以申領結婚執照的形式結婚,必須徵得家長或監護人同意;他們即使透過刊登結婚啟事的形式結婚,也不可遭到父母的反對。違法主持證婚的人士,最高可被重罰流刑14年。 法令有效打擊長久以來在英格蘭和威爾斯地區的秘婚問題,但另方面卻催生不少男女選擇前往不受法令規管的蘇格蘭舉行婚禮,在格雷特納綠園等接壤英格蘭的蘇格蘭「邊區村莊」,往後很長的時間成為了男女私奔的結婚勝地。另外,由於法令沒有對羅馬天主教教徒實施豁免,結果當地的天主教徒被迫於聖公會的教堂接受聖公宗神職人員證婚。法令實施多年後,才於1823年被廢除,但一直要到1836年,國會才立法通過容許國民舉行非宗教儀式的民事婚姻,意味婚禮無須再被強制規定於教堂內舉行;同時,天主教徒也獲准在天主教教堂內舉行婚禮。而遲至1929年,國會才立法通過把男女最低合法適婚年齡劃一降至16歲。.

新!!: 主教和1753年婚姻法令 · 查看更多 »

17世紀南京

南京于1600年-1644年为明朝应天府管辖,1644年-1645年为南明首都,称南京或南都;1645年-1699年为清朝江宁府。.

新!!: 主教和17世紀南京 · 查看更多 »

1846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1846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因教宗額我略十六世在1846年6月1日離世後而召集舉行。會議從1846年6月14日開始,經過4輪投票後,樞機團選出喬凡尼·瑪利亞·馬斯塔伊·費雷提樞機為新教宗,並取尊號為「庇護九世」。.

新!!: 主教和1846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 查看更多 »

185年

没有描述。

新!!: 主教和185年 · 查看更多 »

1906年香港

没有描述。

新!!: 主教和1906年香港 · 查看更多 »

1922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1922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因教宗本篤十五世在1922年1月22日離世後而召集舉行。會議從1922年2月2日開始,經過14輪投票後,在2月6日上午,會議舉行地西斯廷小堂的煙囪冒出白煙,表示樞機團已選出新教宗。當選者為意大利籍樞機阿契爾‧拉蒂,並取尊號為「庇護十一世」。.

新!!: 主教和1922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 查看更多 »

1926年香港

没有描述。

新!!: 主教和1926年香港 · 查看更多 »

1939年

请参看:.

新!!: 主教和1939年 · 查看更多 »

1939年香港

没有描述。

新!!: 主教和1939年香港 · 查看更多 »

1958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1958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因教宗庇護十二世在1958年10月9日離世後而召集舉行。會議從1958年10月25日開始,經過十一輪投票後,在10月28日上午,會議舉行地西斯廷小堂的煙囪冒出白煙,表示樞機團已選出新教宗。當選者為意大利籍樞機安傑洛·朱塞佩·龍嘉利,並取尊號為「若望二十三世」。.

新!!: 主教和1958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 查看更多 »

1963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1963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因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在1963年6月3日離世後而召集舉行。會議從1963年6月19日開始,經過六輪投票後,在6月21日11時22分,會議舉行地西斯廷小堂的煙囪冒出白煙,表示樞機團已選出新教宗,正式確認新教宗已被選出。當選者為米蘭總教區總主教,意大利籍樞機若翰·蒙蒂尼,並取尊號為「保祿六世」。.

新!!: 主教和1963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 查看更多 »

1978年10月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1978年10月教宗選舉秘密會議因教宗若望·保祿一世在1978年9月28日離世後而召集舉行。會議從1978年10月14日開始,經過八輪投票後,在10月14日18時18分,會議舉行地西斯汀禮拜堂的煙囪冒出白煙,表示樞機團已選出新教宗。當選者為克拉科夫總教區總主教,58歲的波蘭籍樞機卡羅爾·約澤夫·沃伊蒂瓦,並取尊號為「若望·保祿」。.

新!!: 主教和1978年10月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 查看更多 »

1978年8月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1978年8月教宗選舉秘密會議因教宗保祿六世在1978年8月6日於羅馬岡多菲堡宗座宮(教宗夏宮)離世後而召集舉行。會議從1978年8月25日開始,經過四輪投票後,在8月26日18時24分,會議舉行地西斯廷小堂的煙囪冒出白煙,表示樞機團已選出新教宗,當選者為威尼斯宗主教區宗主教,65歲意大利籍樞機阿爾比諾·盧恰尼,並取尊號為「若望·保祿一世」。.

新!!: 主教和1978年8月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 查看更多 »

198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主教和198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1月1日

1月1日是公历年的第一天,距离全年结束还有364天(闰年则还有365天)。因为這天是一年的開始故稱之為「元旦」。.

新!!: 主教和1月1日 · 查看更多 »

1月6日

1月6日是公历年的第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59天(闰年是360天)。.

新!!: 主教和1月6日 · 查看更多 »

2001年1月逝世人物列表

下面是2001年1月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1月28日.

新!!: 主教和2001年1月逝世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2002年9月逝世人物列表

下面是2002年9月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9月24日.

新!!: 主教和2002年9月逝世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2005年教宗选举秘密会议

2005年教宗选举秘密会议是若望·保祿二世在2005年4月2日去世後,天主教會為了選出新教宗而舉行的教宗選舉秘密會議。依据天主教法典,选举必须在前任教宗死後15天至20天内举行(4月17日-4月22日)。全世界符合被提名為教宗的樞機,在2005年4月18日開始在梵蒂冈的西斯汀礼拜堂舉行教宗選舉秘密會議。經過4輪的投票失敗後,於4月19日17時49分,西斯汀礼拜堂的烟囱冒出白煙,代表樞機團已選出新教宗;18時04分,圣伯多禄大教堂响起钟声,正式確認新教宗已被選出。新教宗的姓名及尊號在18時41分由樞機團首席助祭,智利籍的豪爾赫·阿圖羅·阿古斯汀·梅迪納·埃斯特維斯樞機在聖伯多祿大教堂的中央陽台宣布,新教宗為樞機團團長,德国籍的若瑟·拉辛格樞機,並取尊號「本篤十六世」。18時48分,新教宗登上聖伯多祿大教堂的中央陽台與信眾見面並给予信眾首个宗座祝福(Apostolic Blessing),即《致全城與全球》(Urbi et Orbi,「全城」指教宗駐地羅馬)的降福,于圣伯多禄广场的信众则高呼“教宗万岁”(Viva il Papa)。拉辛格樞機於4月24日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的教宗就職彌撒後正式成為天主教第265任教宗。.

新!!: 主教和2005年教宗选举秘密会议 · 查看更多 »

2006年3月

没有描述。

新!!: 主教和2006年3月 · 查看更多 »

2006年香港

2006年是香港重新旺盛的一年。經過多年經濟衰退後,香港經濟於2006年終於有可觀的發展,股市屢創新高。而在政治方面,亦較過往數年穩定。.

新!!: 主教和2006年香港 · 查看更多 »

2007年6月

没有描述。

新!!: 主教和2007年6月 · 查看更多 »

2007年及2008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本文講述計劃於2007年及2008年所推行的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於2005年提出2007年行政長官及2008年立法會產生辦法之改革建議,由於泛民主派認為政府提出的方案過於保守,加上沒有全面普選時間表,政改方案最終得不到足夠的支持而未能通過,選舉安排沿用上一屆的方式。.

新!!: 主教和2007年及2008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 查看更多 »

2008年7月英國

没有描述。

新!!: 主教和2008年7月英國 · 查看更多 »

2008年8月英國

没有描述。

新!!: 主教和2008年8月英國 · 查看更多 »

2009年10月逝世人物列表

下面是2009年10月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10月31日.

新!!: 主教和2009年10月逝世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2009年1月

没有描述。

新!!: 主教和2009年1月 · 查看更多 »

2009年7月逝世人物列表

下面是2009年7月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7月31日.

新!!: 主教和2009年7月逝世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2009年9月逝世人物列表

下面是2009年9月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9月30日.

新!!: 主教和2009年9月逝世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2011年世界青年日

26屆世界青年日,簡稱2011馬德里世青(JMJ 2011 Madrid),於2011年8月16日至8月21日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舉行。該屆是世界青年日第13次國際級慶典,主題為「在耶穌基督內生根修建,堅定於信德」,推估約有100萬到150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青年工作者、神職人員與教會工作者參與。.

新!!: 主教和2011年世界青年日 · 查看更多 »

2012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主教和2012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3年世界青年日

28屆世界青年日,簡稱2013里約世青(JMJ Rio 2013),於2013年7月23日-7月28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該屆世界青年日是第14次國際級慶典,主題為「去使萬民成為門徒」。.

新!!: 主教和2013年世界青年日 · 查看更多 »

2013年教宗选举秘密会议

2013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因教宗本笃十六世在2013年2月28日退位而召集举行。这是天主教会历史上第三次在前任教宗仍在世时召集的教宗選舉秘密會議,第一次发生在1294年,第二次發生於1415年。會議從2013年3月12日開始,經過五輪投票後,在3月13日19時06分,會議舉行地西斯汀禮拜堂的煙囪冒出白煙,表示樞機團已選出新教宗,而約50秒後聖伯多祿大教堂響起鐘聲,正式確認新教宗已被選出。當選者為阿根廷籍樞機豪爾赫·馬里奧·伯格里奧,並取尊號為「方濟各」。.

新!!: 主教和2013年教宗选举秘密会议 · 查看更多 »

2014年1月逝世人物列表

2014年1月逝世人物列表,是用于汇总2014年1月期间逝世人物的列表。.

新!!: 主教和2014年1月逝世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2018年2月

没有描述。

新!!: 主教和2018年2月 · 查看更多 »

2018年花莲地震

2018年花蓮地震,是指主震發生於2018年2月6日23時50分41.6秒(UTC+8)的地震,其震中位於臺灣花蓮縣近海,地震規模為ML 6.2級、MW 6.4級,震源深度6.3千米。此次地震是臺灣繼2016年高雄美濃地震後最嚴重的一起地震,而其中主震正好發生在前述地震的两周年。本次地震前後發生了多次芮氏規模5級以上之地震,其中最大前震發生於2018年2月4日21時56分40.6秒,震中位於花蓮縣近海,地震規模為ML 5.8級,震源深度10.6千米。.

新!!: 主教和2018年花莲地震 · 查看更多 »

256年

没有描述。

新!!: 主教和256年 · 查看更多 »

4世纪

301年1月1日至4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4世纪。.

新!!: 主教和4世纪 · 查看更多 »

4月9日

4月9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99天(闰年第100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66天。.

新!!: 主教和4月9日 · 查看更多 »

5月25日

5月25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45天(闰年第146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20天。.

新!!: 主教和5月25日 · 查看更多 »

5月30日

5月3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50天(闰年第151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15天。.

新!!: 主教和5月30日 · 查看更多 »

6月28日

6月28日是阳历年中的第179天(闰年是180天),距一年的结束还有186天。.

新!!: 主教和6月28日 · 查看更多 »

6月29日

6月29日是阳历年中的第180天(闰年是181天),距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85天。.

新!!: 主教和6月29日 · 查看更多 »

7月27日

7月27日是阳历年的第208天(闰年是209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57天。.

新!!: 主教和7月27日 · 查看更多 »

7月4日

7月4日是阳历年的第185天(闰年是18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80天。.

新!!: 主教和7月4日 · 查看更多 »

8月22日

8月22日是阳历年的第234天(闰年是235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31天。.

新!!: 主教和8月22日 · 查看更多 »

8月23日

8月23日是阳历年的第235天(闰年是23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30天。.

新!!: 主教和8月23日 · 查看更多 »

9月20日

9月20日是阳历年的第263天(闰年是264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02天。.

新!!: 主教和9月20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主教 (天主教会)正权主教正權主教會督教區主教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