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指数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又名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简称中山二院),原名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沿江西路107号,由美国传教士伯駕(Peter Parker)于1835年创办,原称博濟醫院,是中國第一家西醫醫院。1886年孙中山曾于此学医和从事革命活动。为了扩大服务范围,2002年中山二院在广州市海珠区盈丰路33号新建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院(简称中山二院南院)。 院本部占地面积32150平方米,南院区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和中山大学其他附属医院一样,该医院亦是被评定为三级甲等医院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22 关系: 博济医学堂孫中山孫中山紀念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山二院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东晓南站一德路站广州市第二中学仁济堂“孙逸仙博士开始学医及革命运动策源地”纪念碑西堤码头鄭士良长堤 (广州)逢源堂江棣香沿江路 (广州)愛羣大酒店教學醫院

博济医学堂

博济医学堂成立于1866年,由广州博济医院创办,是一所教会医学专业学校,首任校长是嘉约翰医生;博济医学堂也是中国的第一所西医教育机构。1879年,博济医学堂改名为博济医院南华医学校。1936年,博济医学堂发展成为岭南大学医学院;1949年以后,与中山大学医学院及光华医学院合并,成为中山医学院,再改名为中山医科大学。后又与中山大学合并,现为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新!!: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博济医学堂 · 查看更多 »

孫中山

孫中山(),名文,幼名帝象,譜名德明,字載之,號逸仙、日新。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故通稱孫中山。生於大清帝國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翠亨村,祖籍广东省东莞。清末民初醫師、政治家、革命家、哲学家,是中華民國奠基人,亦是中國國民黨之創黨人。1905年,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政綱,提出三民主義學說。在日本東京由黑龍會領袖內田良平的号召下與華興會以及光復會等組織籌備成立中國同盟會,後於東京黑龍會總部組成中國同盟會,孫中山主張使用狀似日本軍旗「旭日旗」的「青天白日旗」,反對使用黃興所提出的井字旗作為革命旗幟,並在黑龍會等組織的支持下被推為總理。1911年12月29日,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选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建立中华民国臨时政府。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40年4月,國民政府明令尊稱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中國共產黨尊其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孫中山童年曾受太平天国的影响,就有革命思想。但到了青年時期,他依舊未有行動,28岁上書清朝重臣李鴻章,建言改革,卻遭遇李的冷落。日本命令將兵遣師,侵入中國。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中國國民黨前身)。1895年,兴中会发动乙未广州起义。原本,孫中山提倡以武裝革命推翻滿清統治以建立中華民國,但民國建立以後,他得不到北洋軍人的信任、支持,所以他又提倡武力推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於是遭受許多非議。他提出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影響中國政治至深,中国国民党尊其為唯一總理。 孙中山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

新!!: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孫中山 · 查看更多 »

孫中山紀念

孫中山是近代中國革命、推翻沿用千年的帝制、建立共和的策劃者之一,是近代中國的一位有高度重要性的政治人物,其同黨、仰慕者、身前友人們等為了表達尊崇之意,將孫中山升格為偉人、中華民國國父,以致於在世界各地都有地方用不同方法去紀念孫中山,其中以銅像最多。 1925年4月16日,廣東省政府將香山縣改稱中山縣;永豐艦改外中山艦,以資紀念。孫中山著、葉匡政編:《孫中山非常言:論道1896-1925》,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 1929年6月1日,孫中山的靈柩安葬於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新!!: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孫中山紀念 · 查看更多 »

孙逸仙纪念医院

#重定向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新!!: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孙逸仙纪念医院 · 查看更多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又名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简称中山二院),原名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沿江西路107号,由美国传教士伯駕(Peter Parker)于1835年创办,原称博濟醫院,是中國第一家西醫醫院。1886年孙中山曾于此学医和从事革命活动。为了扩大服务范围,2002年中山二院在广州市海珠区盈丰路33号新建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院(简称中山二院南院)。 院本部占地面积32150平方米,南院区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和中山大学其他附属医院一样,该医院亦是被评定为三级甲等医院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新!!: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查看更多 »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Zhongshan School of Medicine, Sun Yat-sen University)始建于1866年,原名博济医学堂,位于广州市,是中国最早的西医院校。孙中山曾于1886年在此学医。 中山医学院校本部是广州市的一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公布时间为1999年7月。中山医学院校本部的历史年代为民国初。 2001年10月26日,中山医科大学与中山大学合并。原校址现为中山大学北校区。.

新!!: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 查看更多 »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重定向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新!!: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查看更多 »

中山二院

#重定向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新!!: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中山二院 · 查看更多 »

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重定向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新!!: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查看更多 »

东晓南站

东晓南站(Dongxiaonan Station)是廣州地鐵二號線的一個車站,位於海珠区东晓南路南洲北路口的地底,本站于2010年9月25日啟用。.

新!!: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东晓南站 · 查看更多 »

一德路站

一德路站(Yide Lu Station)是廣州地鐵六號線的一个地下车站,位於越秀区一德路海珠南路口的地底。车站于2015年1月28日正式启用。.

新!!: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一德路站 · 查看更多 »

广州市第二中学

广州市第二中学(简称“广州二中”,英文“Guangzhou No.2 High School”),是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一所直属于广州市教育局的公办全日制中学。学校于1930年8月创立,在1956年被评为广州市重点中学,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2007年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现有在校学生3931人,教职工372人。 学校现有应元路和科学城两个校区、应元学校和苏元学校两所国有民办初中及托管的会元学校。其中应元路校区及应元学校所在地曾是广州著名的书院“学海堂”、“菊坡精舍”、“应元书院”;高中部校址位于广州黄埔区的苏元山上,据说苏轼曾于绍圣元年(1094年)谪居于此。.

新!!: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广州市第二中学 · 查看更多 »

仁济堂

仁济堂,又哥利支堂或福音堂,原屬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為廣州市舊日一座不凡的基督教堂,在基督教入華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建築座落于越秀区西濠口仁济路(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二院內 )。 由美北长老会差会的传教士哈巴和嘉约翰始建於1867年(有說1880年),附设博济医院(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二院)。建築資金由華人所籌,為紀念哥利支( Thomas R.Colledge) 醫生而命名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2017-11-02 ,汪彼得曾任仁济堂主任牧师。時未有聘請到專業建築師和營造商,由嘉約翰醫生和黃寬醫生身兼多職,完成哥利支堂的建設。 1886年孫中山以逸仙之名在醫院學醫時,曾寄宿哥利支堂10號宿舍(教堂一部分曾用作博濟醫學堂的學生宿舍)。 由于医疗传教的成功,此处曾是广州最为兴旺的一处教堂,1903年已有信徒600人。1920年,仁济堂改建为可容千人的大型教堂 ,为广州的主要教堂之一,并加入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 1960年实行联合礼拜时,仁济堂信徒被并入十甫堂,1962年转并光孝堂,教堂房屋则租给中山医学院。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当局“充公”,产权已不属教会。 2002年哥利支堂被列入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2008年,中山二医将原用于急诊用房和中心药库的教堂旧址改为临床检验中心使用,因其属于文物,对此广州市文化局两次发函,表示意见 仁济堂与医院内的“孙逸仙博士开始学医及革命运动策源地”纪念碑一起,属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仁济堂 · 查看更多 »

“孙逸仙博士开始学医及革命运动策源地”纪念碑

“孙逸仙博士开始学医及革命运动策源地”纪念碑,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沿江西路107号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是纪念曾在该医院前身博济医院学医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孫中山的纪念碑。 纪念碑建于于民国24年(1935年)。11月2日,在孙中山长子孙科的主持下举行博济医院成立一百周年纪念活动,并为纪念碑揭幕。 纪念碑正面刻有“孙逸仙博士开始学医及革命运动策源地”17个金字,右侧的碑文为“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十一月二日纪念大会立”。 2002年7月,纪念碑和院內的仁濟堂一同入选广州市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新!!: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孙逸仙博士开始学医及革命运动策源地”纪念碑 · 查看更多 »

西堤码头

西堤码头,位于广州市越秀区长堤大马路南方大厦对出江面。码头用两片白帆撑起,远远望去,就像一只腾起的船帆。.

新!!: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西堤码头 · 查看更多 »

鄭士良

鄭士良(),字弼臣,廣東惠陽人,清朝末年的革命烈士,曾參與由孫中山發起的初期革命運動。 最早就學於廣州禮賢學校,轉入博濟醫院習醫,在校與孫中山同學。鄭士良是基督徒,又曾加入三合會,為三合會地方首領。畢業後,鄭士良在淡水墟開設同生藥房,暗中聯絡會黨,為日後起事作準備。1893年參加在廣州廣雅書局內南園廣雅抗風軒的會議。1895年,在香港復設興中會分部,準備襲取廣州,然事機不密,清政府展開搜捕,陸皓東被捕,從容就義。第一次起義失敗後偕陳少白流亡至日本。1899年鄭士良參與成立興漢會(興中會、哥老會、三合會联合组成),推孫中山為會長。 1900年6月,義和團運動爆發,八國聯軍攻打北京。郑士良受孙中山委托,於10月8日募集志士六百餘人,在惠州三洲田(歸善、新安兩縣交界,是三合會會黨嘯聚之區)(今深圳鹽田三洲田村)起義,擊破清軍於鎮隆,擒新安縣丞杜鳳梧,連戰皆捷,占領新安、大鵬、平山,17日在永湖與清軍交戰告捷,20日崩岡墟又告捷,各地會黨群眾紛紛來投,革命軍增至二萬餘人,宿營白沙。後因日本政府之阻撓,孫中山向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接洽,請協助武器彈藥未果,餉械不濟,廣東巡撫德壽對三洲田進行包圍,鄭士良忍痛下令解散義軍,避往香港。其田園廬舍,被清廷沒收。 1901年8月27日在香港飲宴後返家途中中風暴卒,一說是被清廷鷹犬下毒謀殺。於1902年8月20日由高法恩牧師主理落葬於香港薄扶林墳場,墓碑外形為聖十字架,並寫上鄭弼臣之名。.

新!!: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鄭士良 · 查看更多 »

长堤 (广州)

长堤位于广州市南关、珠江北岸,呈东西走向。沿长堤大马路、沿江路一带,大致东起北京南路、西接人民南路,长约二公里。这里清朝初期是珠江河道,后来因珠江沿岸淤积加剧,河滩发育,至清朝末年形成陆地。 光绪十二年(1886年),由于广州交通闭塞,张之洞建议在江边筑马路,奏請朝廷批准,在省河北岸修築長堤,計畫東西共長1800丈有餘,先從南關天字碼頭築起,分為10段陸續施工,“修成之堤,一律堅築馬路以便行車,沿堤多種樹木以蔭行人,馬路以內通修鋪廊以便商民交易,鋪廊以內廣修行棧、鱗列櫛比。”《張文襄公全集》 北平文華齋1928年刊行,中國書店1990年影印本,第25頁 工程由1889年(光緒十五年)4月開始動工,到張之洞調離廣東時,已完成天字碼頭第一段堤岸及官輪碼頭工程。這段江堤長約120丈,堤岸填寬約5丈,路面鋪沙石。這是廣州第一條由華人修築的馬路, 陈泽泓。 至1912年底竣工。1920年北测建成马路,为长堤大马路,东西两端均接沿江西路。有广东省总工会、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华夏百货公司(原先施公司)、大三元酒家、爱群大酒店、海珠大剧院等,是广州繁华的商业区之一。 陳濟棠主粵時期,1931年,在長堤大馬路之南又填築了東自龍王直街(原長堤電燈局處)、西至仁濟路口的一段彎曲河岸淺灘,炸毀了海珠礁石,並耗資75萬元,築成了1159米長、11~20米寬、瀝青路面的新堤大馬路(今沿江西路),起自永安堂(今市兒童圖書館)東端,止于愛群大廈西端。原為河岸的長堤大馬路成了內街。這一工程既清理了珠江河道的主要險段,又填辟出大片陸地以供修造馬路、街道,由此獲得鋪位面積約40萬平方米和一大片廣場。至此,天字碼頭起向西直到廣州海關成為修直的河岸馬路 廣州市情網 2015-04-27。.

新!!: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长堤 (广州) · 查看更多 »

逢源堂

逢源堂是中国广州市历史上的一座基督教堂,隶属于中华基督教会,位于荔湾区龙津西路逢源正街54号。该堂在1960年并入十甫堂。1995年十甫堂又在逢源堂原址重建。.

新!!: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逢源堂 · 查看更多 »

江棣香

江棣香是夏威夷第一位行醫的中國女性產科醫生。她在檀香山為夏威夷人、葡萄牙人以及華裔人士接生嬰兒超過50年,因此也被認為是助產士。根據1946年罗伯特·李普利的紀錄,她接生過的嬰兒數量高於全美國其他的民營業者。.

新!!: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江棣香 · 查看更多 »

沿江路 (广州)

沿江路位于中国广州市市区珠江北岸的临江道路。东起东湖路南端,西至六二三路,全长2946米,宽11~20米。全路分东、中、西三段,东湖路至为沿江东路;东华南路至海珠广场为沿江中路;往西为沿江西路。目前车辆通行方向除北京路至长堤大马路东端及长堤大马路西端至人民南路为双向通行,其于均为由西往东单向通行。.

新!!: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沿江路 (广州) · 查看更多 »

愛羣大酒店

愛羣大酒店(愛群大廈)位于中国广州市沿江西路,是广州市旅游局属下的一间三星级酒店。爱群大厦在1937年至1967年作为“广州第一高楼”的地位保持了整整30年。.

新!!: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愛羣大酒店 · 查看更多 »

教學醫院

教學醫院是指具有教學用途,提供在學的醫學院及護理學院學生見習、實習和作研究的醫院。這類醫院通常都是由大學的醫學院開設,或由政府指定大學的醫學院駐守。.

新!!: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教學醫院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博濟醫院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