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七言絕句

指数 七言絕句

七言绝句,简称七絕是出現於六朝,成熟于唐代的一种近體詩。四句,每句七个字。如: |- | 凉州词 王翰 |- |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又如: |- | 出塞 王昌齡 |- |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 |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 | 王世貞在《全唐詩說》表示:“李于鱗言唐人絕句,當以〈秦時明月漢時關〉壓卷。余始不信……以有意無意,可解不可解間求之,不免此詩第一耳。”。 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或題《下江陵》)是公認七言絕句中的壓卷之作: |- | 早發白帝城 李白 |- |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 |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

35 关系: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千家詩台灣竹枝詞叶绍翁吳興華定场诗宋文鑑尹起莘己亥雜詩平湖秋月人面桃花 (1994年電視劇)徐步雲哭晁卿衡唐诗三百首竹枝词籤文绝句罗虬無題詩遊仙詩荷叶金蟾飛花輕寒西施詩詞歌賦胡曾舊體詩阳关三叠阿倍仲麻呂鄺龑子李商隐東亞文字排列方向杜秋娘求籤新詩早发白帝城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中国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新!!: 七言絕句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查看更多 »

千家詩

《千家诗》原名《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宋朝刘克庄编辑的兒童啟蒙書。南宋謝枋得和明代王相又有所增删。現今流行《千家詩》選詩二百二十三首。 南宋诗人刘克庄编有《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共一千二百餘首,通俗易懂、便於兒童背诵。刘克庄的《千家诗》共二十二卷,内容繁冗博杂。南宋謝枋得選七言绝句与七言律詩輯為《重定千家詩》,約一百二十三首,明代《千家诗》有题刘克庄编选,亦有题谢枋得编选。清代王相又輯為《五言千家詩》,收五言绝句和五言律诗各四十来首,共八十四首,以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起始。《千家诗》所收集的多數是唐宋詩人的名篇,明清兩朝的《千家诗》选诗已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等编排,與《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並列為民間最受歡迎的蒙書,有“三百千千”之稱。明代甚至以《千家诗》作为宗室皇族孩童启蒙教材。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曹寅刊行《楝亭十二种》,收有《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十二卷,题为“后村先生编集”,分〈时令〉、〈节候〉、〈气候〉、〈昼夜〉、〈百花〉、〈竹木〉、〈天文〉、〈地理〉、〈宫室〉、〈器用〉、〈音乐〉、〈禽兽〉、〈昆虫〉、〈人品〉等14类。阮元肯定此書为刘克庄所编著。由於《四库全书》未收《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阮元還特地收集《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等一百七十五部書,抄录成《宛委别藏》,上呈嘉庆帝。清朝時又有《國朝千家詩》、《續千家詩》,专收清人作品,民國時有《醒世千家詩》。.

新!!: 七言絕句和千家詩 · 查看更多 »

台灣竹枝詞

台灣竹枝詞是一種文類,在傳統台灣文學當中多以風土詩的內涵呈現。形式上為七言體的韻文,內容上則以歌詠台灣的地方風光、習俗為主。目前最早的台灣竹枝詞出現於郁永河的《裨海紀遊》中。.

新!!: 七言絕句和台灣竹枝詞 · 查看更多 »

叶绍翁

葉紹翁,字嗣宗,號靖逸,處州龍泉人。南宋著名詩人。 祖父為李穎士。葉紹翁的生卒年皆不詳。自小因家道中落,被李穎士過繼給處州龍泉(今浙江麗水)的好友葉笃之子葉阳尔为孙。为葉阳尔之子叶昱的嗣子。紹翁屬江湖派詩人,多寫田園風光,富生活情趣,尤善七言絕句,代表作《游园不值》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两句,匠心独具,富生活情趣。葉紹翁長期隱居錢塘西湖,與葛天民有往來。有《四朝聞見錄》、《靖逸小集》傳世。.

新!!: 七言絕句和叶绍翁 · 查看更多 »

吳興華

吳興華(),筆名梁文星、鄺文德、钦江 ,中國浙江杭州人,現代文學家及詩人。.

新!!: 七言絕句和吳興華 · 查看更多 »

定场诗

定场诗,是相声演员为了吸引观众注意力,使观众压言(音量较正常要低,观众听不清楚自然停止吵闹),在每次演出最开始说的一首诗。在诗的最后一句话换气处拍惊堂木,也有在最后拍的。 定场诗一般有幽默(《小辫刘儿》)、感悟人生(《教你儿孙》)、豪气冲天(《大将生来》)等几种类型;定场诗还有以下几种文学作用:伏笔、悬念、切题。 定场诗按形式分,有五言绝句、六言律诗、七言绝句、七言律诗、宋词、歌谣等等。这篇文章把定场诗按形式归类整理,并把每首诗的前四个字作为标题(定场诗没有标题)。.

新!!: 七言絕句和定场诗 · 查看更多 »

宋文鑑

《宋文鑑》,原名《皇朝文鑑》,呂祖謙奉詔編輯,介紹北宋詩文總集,共150卷。 淳熙四年,吕祖谦奉宋孝宗之命編輯《宋文鑑》,“窮日翻閱,它事皆廢”,並與朱熹、葉適等人反覆商討。周密就說:“呂氏《文鑑》,去取多朱(熹)意。”《宋文鑑》共150卷,分〈賦〉、〈律賦〉、〈四言古詩〉、〈樂府歌行附雜言〉、〈五言古詩〉、〈七言古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雜體〉、〈騷〉、〈詔〉、〈勅〉、〈赦文〉、〈冊〉、〈御扎〉、〈批答〉、〈制〉、〈誥〉、〈奏疏〉、〈表〉、〈牋〉、〈濂〉、〈铭〉、〈頌〉、〈賛〉、〈碑文〉、〈记〉、〈序〉、〈论〉、〈义〉、〈策〉、〈议〉、〈说〉、〈戒〉、〈制策〉、〈说书〉、〈经义〉、〈书〉、〈启〉、〈策问〉、〈杂著〉、〈对问〉、〈移文〉、〈连珠〉、〈琴操〉、〈上梁文〉、〈书判〉、〈题跋〉、〈乐语〉、〈哀辞〉、〈祭文〉、〈謚議〉、〈行状〉、〈墓志〉、〈墓表〉、〈神道碑〉、〈传〉、〈露布〉等六十一類,收錄了北宋二百餘人,共二千五百餘篇詩文,其中收诗约1020篇,收文約1400篇。卷首有周必大序稱:“文之盛衰主乎气,辞之工拙存乎理。”又说,“天启艺祖,生知文武,取五代破碎之天下而混一之,崇雅黜浮,汲汲乎以垂世立教为事,列圣相承,治出于一。”题跋之語首见於《宋文鑑》,後世沿用之。 本書搜罗广博,其人“不为清议所予,而其文自亦有可观”,亦“不以人废言”。《宋文鑑》选诗十七卷(自卷十二至卷二十九),首次對詩體细分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杂体等。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记朱熹之语:“其所载奏议,亦系一时政治大节”。書中收各類“序”文多達八卷,自卷八十五至卷九十二都收序文,保留大量佚書序文,如李淑《邯鄲圖書十志》、《鳧繹先生詩集》、《孫莘老易傳》、王回《故跡遺文》等書多已不可見,而其序文仍存。有些無文集傳世的文士作品,如錢惟演《春雪賦》、王回《事君賦》、崔伯易《感山賦》、梁周翰的《五鳳樓》、周邦彥的《汴都賦》等,賴此書得以流傳。朱熹赞其“此编所选,篇篇有意,非《文选》《唐文粹》之比”,叶适赞其“自古类书未有善于此者”。《南宋文範》是《宋文鑑》續作。《元文類》、《明文衡》選文範圍皆因循《宋文鑑》。今存最早刻本为宋嘉泰四年新安郡斋刻本,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新!!: 七言絕句和宋文鑑 · 查看更多 »

尹起莘

尹起莘,字耕道,號靖逸。生平不詳。龍泉人。 曾祖父尹子道,任遂昌縣令。起莘尤喜歷史學,有神童之稱。曾任朝廷小官。其學源於葉適。擅七言絕句。作品有《四朝聞見錄》,記述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軼事,以此判知起莘約是南宋嘉定年間人。有詩集《靖逸小集》。歷史作品有《通鑑綱目發明》五十九卷,章太炎說:“尹起莘為之作發明,劉益友為之作書法。恐亦彼輩逞臆之說,不免村學究之陋習耳。”。.

新!!: 七言絕句和尹起莘 · 查看更多 »

己亥雜詩

《己亥雜詩》是清朝詩人龔自珍的詩歌總集。.

新!!: 七言絕句和己亥雜詩 · 查看更多 »

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是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一个旅游觀光景點,属中国国家4A景点杭州西湖的一部分,是南宋時分佈在西湖周圍的十个有代表性的景點之一,为十景之首。.

新!!: 七言絕句和平湖秋月 · 查看更多 »

人面桃花 (1994年電視劇)

《人面桃花》是中國電視公司(中視)1994年連續劇,永真電視電影製作。由唐朝詩人崔護所寫七言絕句《题都城南莊》(全文:「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為藍本,改寫成崔護與二女周桃兒、楊金瑤間的愛情故事;並以唐德宗尋找生母--氏,及二位宰相楊炎、盧杞及宦官魚朝恩之間的權力傾軋為其背景。.

新!!: 七言絕句和人面桃花 (1994年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徐步雲

徐步雲,字漢卿,号礼华。贵州德江人,清代政治人物。 乾隆二十七年乾隆第三次南巡,徐步云进献诗赋,特赐举人出身,授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嘉慶十三年(1808年),三甲十四名,后官至湖北隨州知州。乾隆三十三年(1768),两淮盐政尤拔世與卢见曾舞弊案。徐步云私通信息,以致卢见曾得以轉移財產,事發後,谪戍伊犁效力。在當地吟誦大量的西域诗。乾隆三十六年,舒赫德调任伊犁将军,乾隆三十八年(1773)得舒赫德保奏,自塞外回籍,在天津以七言绝句作“新疆风物志”以献。,被起用为四库全书处分纂官。乾隆四十一年(1776),又以舒赫德次子牵连,被革职。《清史稿》无传。有《爨余诗钞》四卷本傳世。.

新!!: 七言絕句和徐步雲 · 查看更多 »

哭晁卿衡

《哭晁卿衡》是由唐朝著名詩人李白所撰的七言絕句,目的是抒發日籍好友遇險的悲痛心情。.

新!!: 七言絕句和哭晁卿衡 · 查看更多 »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傳甚廣的唐诗選集,编者是清朝的孫洙(蘅塘退士)與其夫人徐蘭英,成書於乾隆年間(公元1763年)時。道光年間,上元女史陳婉俊(字伯英)與其弟陳晉蕃補注。共收錄了77位作家的311首詩。.

新!!: 七言絕句和唐诗三百首 · 查看更多 »

竹枝词

竹枝词是漢詩的一種,最初是民歌形式,後來其体裁也被文人借鉴到自己的作品中。其中最有名的句子是唐刘禹锡所作的诗《竹枝词》末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又流傳至日本、朝鮮半島、琉球等地。 台灣竹枝詞另有新變,有新的發展,例如,梁啟超有二首〈台灣竹枝詞〉四句都押韻,而且不別四聲,這種押韻在民歌之中十分普遍,但在七言絕句及竹枝詞均十分罕見;台灣嘉義賴尚益的《悶紅墨屑》創作了竹枝詞1000首,是創作竹枝詞數量最多的個人別集。.

新!!: 七言絕句和竹枝词 · 查看更多 »

籤文

文是指信徒求籤後得解惑用的文句。由於常以詩歌形式表達,又稱籤詩。東亞傳統宗教的廟宇常會設置給信眾問卜用籤,求籤後得相應的籤文,就是由神佛給予的「答案」。.

新!!: 七言絕句和籤文 · 查看更多 »

绝句

绝句,又稱截句、断句,四句一首,短小精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诗歌体裁,属于近體詩的形式。 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的齐、梁时代就已出现。陈代徐陵的《玉臺新詠》收有四首五言四句的诗,不知作者名字,题为“古绝句”。此时的绝句是指五言四句二韵的小诗,并不要求平仄和谐。绝的意思是“断绝”,古人用四句一绝的四句诗来完成一个思想概念。 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要求「平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 絕句根據字數主要分成以五言絕句與七言絕句。.

新!!: 七言絕句和绝句 · 查看更多 »

罗虬

罗虬,台州(今浙江临海)人,唐朝诗人。 九岁能文,久困科場,累試不第。僖宗广明年間,遭逢戰亂,任鄜州李孝恭从事。因作诗而闻名。与罗隐、罗邺合称“三罗”。曾求愛於雕陰籍歌妓杜红兒,遭拒生怒,作有《比红儿诗》七绝百首,《唐摭言》提到這事,且有“手刃绝句百篇”之句,《太平广记》據此遂衍生为“罗虬杀红儿”之說,純屬虛構。“手刄”二字應是筆誤。其他筆記如《北梦琐言》、《梦溪笔谈》、《邵氏闻见后录》都有提到《比红儿诗》,但均無“殺紅”之事,王世貞、朱大可等均認為並無“罗虬杀杜红儿”之事。.

新!!: 七言絕句和罗虬 · 查看更多 »

無題詩

無題詩是晚唐诗人李商隱写的一组诗歌。根据《李商隐诗歌集解》里所收诗歌的统计,基本可以确认诗人写作时即以《无题》命名的共有15首:.

新!!: 七言絕句和無題詩 · 查看更多 »

遊仙詩

遊仙詩,中國古代詩歌類型之一,以遨遊仙境、上昇天庭為主題,抒發嚮往成仙的心願,廣泛採用道教神話傳說為素材。有些遊仙詩寄託以有志難伸的不滿,抒發憤世嫉俗與苦悶之情,亦有遊仙詩以登臨仙境比喻男歡女愛,抒寫俗世的悅樂。廣義的遊仙詩,包括楚辭等辭賦,屈原《離騷》被視為遊仙詩的起源,為後世所倣效。歷史上遊仙詩最興盛的時期是魏晉時代,代表詩人有東晉的郭璞和晚唐的曹唐,其餘重要詩人有曹植、阮籍、李白等。文學批評家對遊仙詩整體評價不高,認為遊仙詩精神價值太塵俗,缺少了想像力和宏偉的架構。.

新!!: 七言絕句和遊仙詩 · 查看更多 »

荷叶金蟾

大蛤蟆又名大金蟾、復興蟾,是中国浙江省慈溪市收藏家郭永尧设计的藝術品,也是亚洲地区首只巨型充气蛤蟆(蟾蜍)。该作品以创作人郭永尧设计的另一款作品——红木贴金《大金蟾》为蓝本,作者称灵感来自于中国古代诸多蟾蜍传说以及上林湖水库出土的中国国家一级文物越窑三脚蟾。这只大蛤蟆身高22米、宽21米、长28米、底部直径34米,总共使用550个特制涂层布裁片制成。身体肥硕呈金黄色,眼睛黑色浑圆,耗资800多万元人民币。 于2014年7月19日在北京玉渊潭公园展出,但遭到部分遊人和網民劣評,一些网民将该作品与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联系到一起,之后报道这只大蛤蟆的部分中国媒体的相关新闻和评论遭到删除。.

新!!: 七言絕句和荷叶金蟾 · 查看更多 »

飛花輕寒

《飛花輕寒》,是網絡上廣為流傳,網民所作,卻詐稱為中國唐朝詩人李白所作的七言絕句和嵌字詩,拆解詩句,可得反日暗語。.

新!!: 七言絕句和飛花輕寒 · 查看更多 »

西施

西施,本名施夷光,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沉魚,春秋末期的浙江諸暨一帶人氏,又稱西子,是家喻戶曉的美人,2003年浙江省諸暨市興建了西施殿加以紀念。.

新!!: 七言絕句和西施 · 查看更多 »

詩詞歌賦

詩詞歌賦,泛指使用漢語和傳統格律創作的韻文,包括賦、詩、詞、曲等。.

新!!: 七言絕句和詩詞歌賦 · 查看更多 »

胡曾

胡曾,字靜軒,號秋田,邵西竹山湾(今邵阳县长阳铺镇秋田村)人。 胡安命之子。自小有才學,“天分高爽,意度不凡” 。咸通中,举进士不第,留长安。咸通十二年(871),路巖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掌书记,尝撰《答南诏谍》一文退蛮。乾符五年(878 年)正月,隨荆南节度使兼盐铁转运使高骈至荆南,任漢南從事。後出任延唐(今宁远县)令。晚年終老故鄉,事迹不詳,生卒年皆失考。晚唐開啓詠史之風,胡曾是首位詠史詩之詩人,共150首,皆七言绝句,《东周列国志》,《三国志平话》等書皆曾引其诗以证史。有《安定集》十卷,已佚;《咏史诗》三卷,今存。《全唐诗》第647卷有詩。胡曾墓在其故居秋田村乡贤祠内,今不存。.

新!!: 七言絕句和胡曾 · 查看更多 »

舊體詩

舊體詩,中國以外又稱漢詩,是指是指用漢語和傳統格律創作的詩,廣義的包括可以包括各種文言韻文如賦、詞、曲等,最狹義則僅包括古體詩和近體詩。其影響整個漢字文化圈的文學創作,除中國外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都有不少舊體詩創作,是這些地區的傳統文學的構成部份。.

新!!: 七言絕句和舊體詩 · 查看更多 »

阳关三叠

《陽關三疊》,中國古曲,又名《陽關曲》、《渭城曲》。該曲取材自王維的七言絕句《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於唐代被編成琴歌,歌曲分三大段,疊唱原詩外,加入由原詩詩意所發展的若干詞句,為當時的梨園樂工廣為傳唱。詩中“西出陽關無故人”一反復吟唱三遍,故名《陽關三疊》。 此曲在唐代被名為《渭城曲》收集於《伊州--》之中,至宋代失傳,而蘇軾曾見古本《陽關》,形容為「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疊」。其曲譜現存最早版本收集於1491年龔經編釋的《浙音釋字琴譜》,今殘存8段,只在第1段為王維原詩。1530年出版的《發明琴譜》亦載有此琴歌,清代張鶴據此版本改編收入其編著的《琴學入門》(1876年),今人多用《琴學入門》版本。.

新!!: 七言絕句和阳关三叠 · 查看更多 »

阿倍仲麻呂

阿倍仲麻呂(阿倍 仲麿,),又寫作「阿部仲滿」在中國時取漢名朝衡(又作晁衡、鼂衡),字巨卿。日本奈良時代的遣唐留學生之一,開元年間參加科舉考試,高中進士,留唐任多項要職。是出身日本的唐朝政治家、詩人。.

新!!: 七言絕句和阿倍仲麻呂 · 查看更多 »

鄺龑子

鄺龑子(),香港學者、詩詞家、散文家、翻譯家。廣東人,生於澳門,長於香港。.

新!!: 七言絕句和鄺龑子 · 查看更多 »

李商隐

李商隱(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谿生、樊南生。晚唐詩人,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祖輩遷滎陽(今河南鄭州)。詩作文學價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在《唐詩三百首》中,李商隱的詩作佔廿二首,數量位列第四。.

新!!: 七言絕句和李商隐 · 查看更多 »

東亞文字排列方向

東亞的漢字圈語文使用的方塊字可以橫書或者縱書。橫排文字左右並排;縱排則指由上而下排列。一種語文沒有限定書寫方向,而橫排、縱排、甚至混用均可,是現代語言文字比較少見的現象,是方塊字語文的一種特色。 傳統的漢文、以及受其影響的日文和朝鮮文都是縱排的,亦即先由上至下書寫,一行寫完再向左方發展。因此,縱排的書籍都是開左邊、往右邊翻的。漢字以及日語假名的筆劃結構也適合這種書寫原理。 傳統上漢字只能直寫,匾額、招牌這些右至左橫排書寫的特殊情形,其實是一字一行的直寫。在歐洲語文的影響下,漢字圈於近代開始出現由左至右橫排書寫,寫完一行向下發展。時至今日,中國大陸的普通印刷品和朝鮮文甚至幾乎完全不用縱排。 同属东亚的蒙古的拼音文字蒙古语则有两种书写方式:在中國内蒙古使用的傳統蒙古语字母是縱排的,即先由上至下書寫,但與中、日、韩文不同的是,写完一列後向右发展,而不是向左;在蒙古国则使用从俄国引入的西里尔字母,由左至右横排。此外滿文、錫伯文亦是由上而下書寫。而越南文在早期使用模仿自漢字的喃字,也可直書(如春聯),而拉丁化的越南文由於採用西式的橫書方式,無法像喃字一樣以直書表示。.

新!!: 七言絕句和東亞文字排列方向 · 查看更多 »

杜秋娘

杜秋(生卒年不詳),資治通鑑稱杜仲陽,活躍於8世紀-9世紀間,後世多稱為「杜秋娘」,是唐代金陵人。 15歲時成了李錡的妾侍。元和二年(807年),李錡正式起兵造反。後來李錡造反失敗,杜秋被納入宮中。後受到唐憲宗寵幸。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即位,任命她為兒子李湊的傅姆。後來李湊被廢去漳王之位,杜秋賜歸故鄉。杜牧經過金陵時,看見她又窮又老的景況,作了《杜秋娘詩》,其序簡述了杜秋娘的身世。 詩中附了一段注:「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李錡常唱此辭。」並沒有說這首七絕是誰所作,但後世多歸入杜秋娘的作品,包括《唐詩三百首》。.

新!!: 七言絕句和杜秋娘 · 查看更多 »

求籤

求籤,是一種占卜的行為,籤,或稱神籤、靈籤,是東亞民間用來求問吉凶禍的占卜工具,以籤來占卜的行為稱為求籤。現今的道觀、佛寺和廟宇,大多擺上籤筒供人求籤問卜。古時在籤上印有籤詩,由信眾抄錄回家,但現今寺廟大多會將籤文,另外印至於他處薄紙片上,讓信徒於抽取籤條且核對籤條上的番號(或干支、六十四卦)後,再抽取相對應的籤詩紙片獲得相關詩文解答。.

新!!: 七言絕句和求籤 · 查看更多 »

新詩

新詩,又稱白話詩新詩、白話新詩、現代詩新詩、自由詩新詩,是一種於中國近現代、「五四運動」後開始產生、以白話文撰寫、與「舊詩」相對的新詩體。該詩體出現的主因是1917年由胡適主導的白話文運動(文學革命、新文學運動)。除以白話文撰寫之外,其特點是形式自由,不受傳統的格律要求限制,並深受西洋詩歌影響。其節奏、形式、題材的種類都有很多變化。.

新!!: 七言絕句和新詩 · 查看更多 »

早发白帝城

《早發白帝城》,又名《下江陵》,七言絕句,唐朝著名詩人。 李白於被貶至夜郎途中忽聞大赦時所寫。全詩氣勢豪爽、筆鋒峻利,詩人歷盡艱險重屨康莊的喜悅也在空靈飛動的詩句中一覽無遺。.

新!!: 七言絕句和早发白帝城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七絕七绝七言绝句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