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禁酒令

指数 禁酒令

禁酒又稱禁酒令,就是禁止製造、運輸、進口、出口、銷售、飲用酒(即含酒精飲料)的情形。一般與宗教信仰、政治與醫療有關。各國歷史上行使禁酒令的時期為禁酒令時期。由於禁酒政策在西方社會並不成功,當代禁酒運動(反對者稱為〔Neo-prohibitionism〕)只能要求立法限制或倡導移風易俗,以減少酒的銷售與消費。 在很多宗教都是禁酒的,包括了佛教、猶太教與伊斯蘭教,但在伊斯蘭世界是多以法律的明文禁止平時買賣酒類的,即使不完全禁酒的地區,酒也是需要牌照才買到的奢侈品,或專供外國人購買的持牌專用店才可以售賣。實際上因為醫療和衛生關係,三大宗教信徒使用酒精是。.

138 关系: 加拿大基督徒偶像崇拜卡塔尔卫国印度印度教古吉拉特古兰经吕布堪培拉塑化劑塔利班墨尔本夏朝大名大衛·勞合·喬治天主教奢侈品女性主義威士忌威爾士孟加拉国孔融宗教安大略專賣巴基斯坦巴林丞相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丹麦东汉乙醇亞伯達五大湖伊朗伊朗伊斯蘭革命伊斯兰教伏特加佛教循道宗德国俄國革命俄国内战俄罗斯俄罗斯帝国圣雄甘地地下酒吧...医疗卫生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北領地北歐北歐五國利比亞刘备喬治·沃克·布希周公旦冰岛啤酒共和黨 (美國)犹太教琐罗亚斯德教禁忌禁烟禁酒時期私酒科威特穆罕默德穆斯林米佐拉姆邦米爾頓·佛利民米爾杜拉纽约时报美國美國中西部美國憲法第十八修正案美国圣公会美国总统瑞典公民投票牌照芬兰聖皮耶與密克隆群島聖餐禮聖訓萧何西安回坊西汉西方世界马尔代夫魁北克贝尼托·墨索里尼超級市場黑市阿富汗阿道夫·希特勒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蘆名盛氏蘇聯赌博葡萄酒醉酒駕駛艾爾·卡彭苹果酒陸奧國民族民族主義沃伦·盖玛利尔·哈定沃爾斯泰德法沙特阿拉伯波兰法定假日法国法罗群岛法西斯主义淡啤酒清真清教徒澳大利亚原住民澳大利亚首都领地澳洲挪威挪威國家酒局未成年人戰國戈尔巴乔夫海湾战争斯堪的纳维亚日本政治政治運動意大利愛德華王子島拉瓦尔品第曹操 扩展索引 (88 更多) »

加拿大

加拿大(英语、法语:Canada,IPA读音:(英)(法))为北美洲国家,西抵太平洋,东至大西洋,北滨北冰洋,东北方与丹麦领地格陵兰相望,东部与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相望,南方及西北方与美国接壤。加拿大的领土面积达998万平方公里,为全球面积第二大国家。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渥太华为该国首都。 加拿大在1400年前即有原住民在此生活。15世纪末,英国和法国殖民者开始探索北美洲的东岸,并在此建立殖民地。1763年,当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将其几乎所有的北美殖民地割让予英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英国殖民者向西探索至太平洋地区,并建立了数个新的殖民地。1867年7月1日,1867年宪法法案通过,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加拿大联邦,其中加拿大省分裂为安大略和魁北克。在随后100多年里,其它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加入联邦,组成现代加拿大。 加拿大是实行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及議會制的國家,由十个省和三个地区组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及加拿大君主,而加拿大總督為其及政府的代表。加拿大是双语国家,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原住民的語言被認定為第一語言。由於位於高緯度地廣人稀,该国是世界上擁有多元化種族及文化的國家,也是移民為主的国家,约五分之一的国民出生于境外,近年來移民大部分來自亞洲。 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技,加拿大是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国际汇率计算,加拿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十六,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十。它在教育、政府的透明度、自由度、生活品质及经济自由的都名列前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美空防司令部、七大工業國組織、二十国集团、英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成员。.

新!!: 禁酒令和加拿大 · 查看更多 »

基督徒

基督徒(Christian)是對基督宗教信徒(教徒)的稱呼,泛指相信耶穌是基督和神的儿子及跟從其教導的人,現泛指基督宗教教會的成員,包括天主教信徒、正教會信徒、新教信徒、獨立教會信徒在內的基督教各宗派人士,部分信奉基督教但不加入任何基督教教派的信徒,亦可被稱或自稱為基督徒。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語境所稱的「基督徒」有時指新教信徒。此名稱出自《新約聖經》,當時其著作所用的通用希臘語將基督徒稱為「」(),意思是“基督的人”。 「基督徒」一詞多次出現在《新約聖經》的書信部分,例如在與:從安提阿的教會聚集起首,他們被稱為基督徒;及後,希律·亞基帕曾對保羅表示,「保羅少許的說話,便叫亞基帕作基督徒嗎!」。《彼得前書》裡,彼得把「基督徒」與「受苦」連在一起,也指出「基督徒受苦,不是羞恥,而是榮耀上帝的事」。在保羅傳教時代,基督徒較常以「聖徒」自稱。聖經提到耶穌給基督徒的大使命,「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新!!: 禁酒令和基督徒 · 查看更多 »

偶像崇拜

偶像崇拜通常指对任何一种人物的崇拜,与一神论的独一真神(上帝)相对,因其都是人手所造的物体。在亚伯拉罕诸教中,被认为是一项主要的罪,有时导致激烈的破坏偶像运动。「破壞偶像主義」便是會破壞宗教圖像或反對宗教敬仰的教條、常規或態度,對宗教圖像持較激烈的反對行為。 然而各个宗派之间关于什么才算是偶像没有统一意见。在其它宗教裡使用祭祀圖像是被允许的,但是“偶像崇拜”一词常常被回避,或是自然地被否定。 一般的反對崇拜偶像,則稱「無偶像論」,與崇拜偶像相反。反对偶像崇拜是以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兰教等的一神教,不能接纳很多其他宗教如佛教、道教、印度教等眾多民间信仰的主要原因。 被认为是偶像崇拜或是有类似嫌疑的,包括制造各种神灵的形象,或是宗教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如先知、圣人、神职人员,制造人或动物的形象,使用宗教或世俗符号。神学家将概念推而广之,包涵了将任意非神灵的事物神化,这也包括世俗生活中的事物,而不仅仅是某一具体图像。例如,天主教义中称:“偶像崇拜不单单是指异教的错误信仰。只要是人类将所造物抬高到上帝的位置,不论这是其它神灵、或是魔鬼(如拜撒旦教)、权势、享乐、种族、祖先、国家、金钱等,都被认为是偶像崇拜。”Catechism of The Catholic Church, passage 2113, p.460, Geoffrey Chapman, 1999 最早期的基督徒没有在崇拜中使用圣像……到了公元4、5世纪,教会开始使用圣像。他们的理由是,圣像比讲道或书籍更能帮助没有受过教育的人认识基督教。”——《圣经、神学及教会著作百科全书》第4册503-504页,麦克林托克和斯特朗合编 圣经、神学、教会著作百科全书》说:“人只该向上帝祷告,并通过中保[居间人]耶稣基督这样做。因此,向圣人或天使祷告不但没用,而且亵渎上帝。不管受造物多么受人尊崇,总之崇拜受造物就等于拜偶像,是上帝的神圣律法所严厉禁止的。” 值得注意的是佛教本來也反對偶像崇拜,但為了迎合信徒的需要才有佛像,而神道教實際上沒有偶像,卻是真正的多神教。而在一神教內部對於聖像也有分歧的,猶太教和伊斯蘭教,還有基督教中新教幾乎完全排斥聖像的,即使新教的十字架上多沒有基督受釘像的,而天主教和東正教經過大爭辯後曾發生聖像破壞運動。 佛教的金刚经也反对偶像崇拜,“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强调佛性无颜色,无形象。无形无相。 在中國傳統宗法性宗教的制度支配下,自遠古直至清末,中國宗教很早的就分別滿足天子唯一可進行祭天的精神崇拜;及滿足朝臣以下社會有偶像的需求(中國民間信仰),所以也造成了普遍基督徒和伊斯兰教徒等一神論信仰,不願意認知中國民間信仰的根本原因之一。.

新!!: 禁酒令和偶像崇拜 · 查看更多 »

卡塔尔

卡塔爾(قطر;,當地方言的Johnstone, T.M. "." Encyclopaedia of Islam.

新!!: 禁酒令和卡塔尔 · 查看更多 »

卫国

衞國,中国周朝諸侯國,姬姓,周武王弟康叔後裔。先後建都於朝歌、楚丘、帝丘、野王,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一带。 周公平定武庚之亂後,封其同母少弟康叔於衛。康叔初封在康國(今河南禹縣西北),康叔封此國號曰衛,即取舊地為名。金文中常見的康侯、康公都是指叔封及其子嗣。 周初衛康叔遵守周公教誨,「啟以商政,疆以周索」,利用商人政治來貫徹周法,治理得很成功。衛國成為屏蕃周朝的重要支柱,康叔也被提拔到宗周王室任司寇。這樣,衛國實際上就交由其子庸伯統治。周厲王之前,衛國的歷史少見記述。周平王遷都時,衛武公曾出兵助周平戎。衛武公時一度強盛,為諸侯首領之一。 進入東周時期後由于内乱頻繁而衰弱,前661年被狄人所破,荒淫奢侈的衛懿公被狄人所殺,衛也失國,僅剩五千遺民在宋國、鄭國等國的資助下寄居於曹國。依賴齊桓公的援助,前659年遷衛於楚丘(河南滑縣東),重新建國,方才得以續存,從此淪為小国。衛文公時,國力有所恢復。衛成公元年(前629年),衛為避狄人侵擾,又遷帝丘(河南濮陽),經百年休養生息,經濟始現繁榮。 春秋晚期,衛國孫氏、宁氏專權,君臣關係不和。在孙氏投晋、宁氏被灭之后,卫国又出现了衛後莊公与卫出公父子争国的事件,国力进一步削弱。進入戰國,衛已衰敗,夾在趙、魏、齊、楚之間茍延殘喘。 前343年,魏廢姬姓衛君改立衛靈公的別支後裔子南氏為衛君。前254年,衛終於被魏國兼併,成為其附庸。前252年,魏安禧王改立其駙馬衞元君為衛君。衞元君只是一個封君,是诸侯国國內拥有爵位和封地的人,他不再是诸侯,因此其领地也不能称之为国。前241年,秦攻魏,把衛國原有的濮陽一帶歸入東郡,立姬姓後代衛君角為衞君,並將把他移到野王(河南沁陽),衛又成了秦的附庸。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衛君角被廢為庶人,衛國滅亡。衛國是周諸侯國中最後一個被秦滅亡的國家。 另一種說法是衛國並非被秦二世廢滅,日本史學家認為因春秋戰國的「立年改元」或「逾年改元」的紀年系統造成的混亂,導致司馬遷誤認衛國多出十二年國祚,也就是衛國是亡於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前221年。這種見解為周振鶴所贊同。.

新!!: 禁酒令和卫国 · 查看更多 »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新!!: 禁酒令和印度 · 查看更多 »

印度教

印度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是南亞次大陸佔主導地位的宗教,並包含許多不同的傳統。基於因果報應,印度教法和社會準則的“日常道德”規範,和廣泛法律的規定範圍。印度教基於一種獨有的知識或哲學觀點。它包括了濕婆教、毗湿奴派、沙克達教及其他許多的,和以業、法和社会规范為基礎的,內容是廣泛的日常道德。印度教是一套囊括各種不同的知識或是價值觀的宗教,而不是一套剛性,共同的信仰。 印度教被稱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有些人則認為印度教是超越人類起源的「永恆的法」,“永恆的規律”或“永恆的道路”超越了人類的起源。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World Religions.

新!!: 禁酒令和印度教 · 查看更多 »

古吉拉特

古吉拉特可以指:.

新!!: 禁酒令和古吉拉特 · 查看更多 »

古兰经

《古蘭經》(,,字面上解作「誦讀」)是伊斯蘭教的最重要的經典,又稱《--》。穆斯林相信《古蘭經》是真主阿拉的啟示,它被廣泛認為是最優秀的阿拉伯語書寫文學作品,《古蘭經》的篇章被稱為蘇拉,節句則被稱為阿亞。 穆斯林相信《古蘭經》的內容是真主透過天使加百列(賈布里勒)口頭傳授給先知穆罕默德,始自公元609年,直至穆罕默德在632年逝世為止,歷時23年。穆斯林認為《古蘭經》是輔助穆罕默德奉行使命的奇跡,證明他的先知身份,而他亦是自亞當以來最後一位接收啟示的先知。 根據傳統的說法,穆罕默德的多位同伴充當抄寫員,負責把真主的啟示記錄下來。這些同伴在穆罕默德逝世後不久根據這些記錄及他們的記憶進行編撰整理。由於出現各種不同的版本,哈里發奧斯曼於是制訂了一個被稱為「奧斯曼本」的範本,一般都被認為是當今《古蘭經》的原型。不過,鑑於《古蘭經》有不同的讀法,大部分讀法相互之間有細微的差異,而有些讀法則與其他的讀法有頗大的差異,加上早期的阿拉伯文本根本就無法發音,故此奧斯曼本與當今的《古蘭經》及當初穆罕默德所得的啟示之間的關聯性仍然不明確。 《古蘭經》的內容與猶太教及基督教經典記載的主要故事有相似之處,但有些只是概括論述,有些則加以引申詳述,有時會提供額外的資料及對事件加以解讀。《古蘭經》把自身定位為一部指導性的典籍,很少詳盡地記載具體的歷史事件,而是經常強調事件當中的道德價值觀念,而不是本身的故事性。《古蘭經》及聖訓都是制訂伊斯蘭教法的依據。在禮拜期間只能以阿拉伯語誦讀古蘭經。 能夠背誦整部古蘭經的人被稱為哈菲茲,有些穆斯林用朗誦的方式閱讀古蘭經的經文,這種方式被稱為泰吉威德。在賴買丹月,穆斯林按照慣例在泰拉威禮拜誦讀整部古蘭經。大部分穆斯林在理解經文意義的時候會用上塔夫細爾(《古蘭經》的注釋)。.

新!!: 禁酒令和古兰经 · 查看更多 »

启,是中國夏朝第二任君主。治水英雄的禹的儿子,母親是塗山氏族的女子。兒子至少有五人,其中有太康及中康。據《竹書紀年》,啟在位39年,78岁駕崩。 相传禹本來要按照禅让制傳位给皋陶,皋陶早亡,因此决定传給大業子伯益。禹死後启按照尧舜禅让和舜禹禅让的惯例避位,讓伯益作君主。结果却是諸侯也離開伯益的根據地到启的根據地,臣子和人民也支持启,所以启即位。史籍记载:“禹子啟賢,天下屬意焉。及禹崩,雖授益,益之佐禹日淺,天下未洽。故諸侯皆去益而朝啟,曰‘吾君帝禹之子也’。於是啟遂即天子之位,是為夏后啟。”启晚年时,其子武观为争奪天子位挑起叛乱,彭伯寿率师出征西河,平定了这场叛乱。启晚年生活奢侈腐化,终日沉迷于歌舞声色之中,加剧了阶级矛盾,为后来的太康失国埋下了伏笔。 大唐武周女皇帝武則天建武周時,尊封被奪位的伯益為“齊德尊聖皇帝”。.

新!!: 禁酒令和启 · 查看更多 »

吕布

吕布(),字奉先,并州五原郡九原(今内蒙古自治區包头市九原区)人,东汉末年著名武将与军阀。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也曾为袁绍效力,后乘劉備與袁術交戰時而占据徐州,自成一方势力。建安三年(公元199年)在下邳被曹操击败并处死。.

新!!: 禁酒令和吕布 · 查看更多 »

堪培拉

坎培拉(Canberra),或譯--,是澳大利亞聯邦首都。它是澳洲最大的內陸城市,人口超過36.7萬人,在澳洲所有城市裡排名第八。它座落於澳大利亞首都領地北端,距離澳洲東岸兩大都會城市悉尼和墨爾本分別為280公里和660公里。 澳大利亞聯邦1908年決定在悉尼和墨爾本兩大城市之間的折中地理位置定都,即今天的堪培拉。它是澳洲少數全城規劃興建的規劃城市,1913年動工,總體規劃由美國芝加哥建築師和夫婦設計。格里芬夫婦的設計在當時的全球設計競賽中脫穎而出,結合圓形、六邊形、三角形等幾何圖案,並以以首都領地的地形特色為主軸打造而成。城市的設計受到花園城市運動影響,拋掉以公園作為點綴的舊有觀念,將許多重要區域直接融入天然植被,因而享有「天然首都」美譽。然而,堪培拉的發展之初便面臨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經濟大恐慌,計畫歧見劇增、都市發展速度大幅下滑。二次大戰結束後,在總理羅伯特·孟席斯倡議下,國家首都發展委員會成立,統籌堪培拉的發展,堪培拉開始以新興首都之姿蓬勃發展。澳大利亞首都領地現屬自治領地,同時兼負州級政府和堪培拉地方政府的職責,但部分權力仍由聯邦政府的國家首都局掌控。 作為澳大利亞政治中心,堪培拉城內建有澳洲國會大廈、澳洲高等法院和眾多其他政府部門與外交機關。它也是許多全國性社會和文化機構的所在地,例如澳洲戰爭紀念館、澳洲國立大學、、澳洲國立美術館、澳洲國立博物館及澳洲國家圖書館。澳大利亞軍隊總部,以及主要軍事教育機構和澳洲國防學院也設在堪培拉。 堪培拉居民人口以公務人員居冠,失業率、平均收入皆優於國家平均值,物價也相對偏高,其部分原因是由於相對受限的發展規定。聯邦政府是堪培拉最大的單一雇主,同時在領地生產總值佔了最高貢獻比例。堪培拉的高等教育水平較高,境內人口結構也較年輕。.

新!!: 禁酒令和堪培拉 · 查看更多 »

塑化劑

塑化劑(Plasticizer),或稱增塑劑、可塑劑,是一種增加材料的柔軟性或使材料液化的添加劑。其添加對象包含了塑膠、混凝土、乾壁材料、水泥、胶粘剂與石膏等等。同一種塑化劑常常使用在不同的對象上,但其效果往往並不相同。塑化劑種類多達百餘種,但使用得最普遍的即是一群稱為鄰苯二甲酸酯類的化合物。據統計2004年全世界的塑化劑市場,總量約在550萬噸左右並朝600萬噸邁進。.

新!!: 禁酒令和塑化劑 · 查看更多 »

塔利班

塔利班(普什圖語和波斯語:,意即「伊斯蘭教的學生」),或譯--,意译为神學士,是發源於阿富汗坎大哈地區的伊斯蘭原教旨主义運動组织,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該組織最有影響力的領導人,包括毛拉穆罕默德·奧馬爾在内,都曾是坎大哈乡村里的伊斯蘭教学者。該組織於1994年興起,自1996年在阿富汗掌权后,以严厉的伊斯兰教法統治阿富汗。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率领北约入侵阿富汗,塔利班伊斯兰政权被推翻。此後塔利班分子以游击队的形式分散在阿富汗,與新政府及多國部隊對抗,更将戰火蔓延至巴基斯坦。.

新!!: 禁酒令和塔利班 · 查看更多 »

墨尔本

墨尔本(Melbourne,缩写为MEL)简稱墨城,被華僑稱為新金山,是位于澳洲東岸維多利亞州南部的一座城市。墨尔本是维多利亞州首府和最大城市,亦是澳洲人口排名的第2大城市,也是世界最佳宜居城市的首榜。大墨尔本地區面積達到3858.1平方英里(9992.5平方公里),是全球最廣大的都會區之一。墨尔本中央商業區是整個大都會區的中心,經1993年的行政改制後,現時中央商業區人口約20,000。大墨尔本坐落於菲利普港灣旁,一直往內陸伸延。中央商業區位處港灣的北端,亦即是雅拉河河口灣。市民大多数居住在中央商業區周邊,大都會區截止2016年共有488萬人。都會區由墨尔本市及31個地方政府區域組成。 墨尔本曾经举办过1956年夏季奧運會和2006年英联邦运动会,被譽為「澳洲的文化首都」,同時亦是全國的文化、商業、教育、娛樂、體育及旅遊中心。墨尔本在服飾、藝術、音樂、電視製作、電影及舞蹈等潮流文化領域引領澳洲,甚至于全球該領域範圍都具備一定的影響力。墨尔本也是澳洲多民族文化的中心,拥有着为数众多的移民,目前华人人口已占墨尔本大都市总人口约10%。 2008年,墨尔本獲得英格蘭羅浮堡大學的全球化與世界級城市研究小組與網絡評為“第一YO級世界都市”。从2002年至今,墨尔本一直佔據由《經濟學人》選出的世界最佳居住城市的三甲位置,2011年到2017年更是连续七年夺冠。 墨尔本人在英文中被稱作為“”,城市的座右銘是“隨行聚力”。墨尔本是一座既繁华,又让人可以安静享受生活的城市。.

新!!: 禁酒令和墨尔本 · 查看更多 »

夏朝

夏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夏部族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依據史書記載,夏、商、周三代皆为封建王朝,君主與諸侯分而治之,而夏朝是第一個世襲的氏族封建王朝。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製的礼器,其年代約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器时代初期。 虽然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但由于都成书较晚,且迄今为止又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如夏朝同时期的文字作为自证物,因此近现代历史学界一直有人质疑夏朝存在的真实性。在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由于一直未能出土类似殷墟甲骨卜辞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夏朝的存在性始终无法被证实。许多中外历史学家认为,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有可能是夏朝都城的遗迹,不過目前仍在尋找確鑿的依據来釐清。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夏代共传十四朝,十七--,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夏朝作为中国传统历史的第一个王朝,拥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后人常以“华夏”、“诸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新!!: 禁酒令和夏朝 · 查看更多 »

大名

大名可以指:.

新!!: 禁酒令和大名 · 查看更多 »

大衛·勞合·喬治

大衛·勞萊·喬治,第一代德威弗爾的勞萊-喬治伯爵,OM,PC(David Lloyd George, 1st Earl Lloyd-George of Dwyfor,),英国自由党政治家,在1916年至1922年间领导战时内阁,在1926年至1931年间担任自由党党魁。 在担任公职期间,他引入多个改革,为现代福利国家立下基石。劳合·乔治是最后一位自由党首相,他的主要支持者并非自由党人,却是保守党人。自由党后来分裂,不再是一个主要的政党。十年后,他再度担任自由党党魁,却再无能力重返唐宁街10号。 劳合·乔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大英帝国击败德国及其盟友,这是他做过的事情当中,最为人所知的一件。他是巴黎和会的主要与会者之一。劳合·乔治是20世纪的自由主义的标志,被认为是福利国家的创始人。历史学家认为他是20世纪的英国首相中,对英国公众生活影响最大的一位,因为他在一次大战期间领导英国,在一次大战后重塑欧洲,在一次大战前引入社会福利制度。 有很多英国首相是訟務律師,但只有劳合·乔治是事務律師。他也是唯一一位威尔士人英国首相,也是唯一一位以英语为第二语言,以威尔士语为第一语言的英国首相。在MORI的一个调查中,劳合·乔治的评价在历届英国首相中位列第三。他入选2002年的调查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

新!!: 禁酒令和大衛·勞合·喬治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新!!: 禁酒令和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奢侈品

奢侈品是在市场上无论是质量,还是价格都是最高檔次的商品。不同的市场也有各自不同的奢侈区间,譬如房屋、土地、超跑、轿车、重機、服飾、鞋襪、電子產品、高傳真、葡萄酒、香檳、茶,甚至私人飛機、遊艇、專用列車、武器、寵物、食品、巧克力、瓶裝水。 因为其的高利润回扣和严格控制着的品牌,奢侈品市场被认为对于经济的起落有比较高的敏感度。.

新!!: 禁酒令和奢侈品 · 查看更多 »

女性主義

女性主義(feminism),又称--,是指主要以女性經驗為來源與動機,追求性别平权的與政治運動。在對社會關係進行批判之外,許多女性主義的支持者也着重於性別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動婦女的權利、利益與議題。 女性主義理論的目的在於了解不平等的本質以及着重在性別政治、權力關係與性意識(sexuality)之上。女性主義政治行動則挑戰諸如生育權、墮胎權、受教育权、家庭暴力、產假、薪資平等、选举权、、性骚扰、性別歧視與性暴力等等的議題。女性主義探究的主題則包括歧視、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關於)、身體、家務分配、壓迫與父權。 女性主義的觀念認為,現時的社會建立於一個男性被給予了比女性更多特權的父權體系之上。 現代女性主義理論主要、但並非完全地出自於西方的中產階級學術界。不過,女性主義運動是一個跨越階級與種族界線的草根運動。每個文化下面的女性主義運動各有其獨特性,並且會針對該社會的女性來提出議題,比如蘇丹的(genital mutilation,詳見女性割禮)或北美地区的職場天花板效應。而如强奸、亂倫與母職則是普世性的社會議題。 綜述 女性主義的理論千頭萬緒,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在全人類實現男女平等。綜觀女性主義的理論,有些激烈如火,有些平靜如水,有些主張做決死抗爭,有些認可退讓妥協,但是所有的女性主義理論都有一個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女性在全世界範圍內是一個受壓迫、受歧視的等級。 女性的第二性地位是如此普遍,如此持久。在這樣一個跨歷史、跨文化的普遍存在的社會結構當中,女性在政治、經濟、文化、思想、認知、觀念、倫理等各個領域都處于與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即使在家庭這樣的私人領域中,女性也處于與男性不平等的地位。男權制思想認爲,這種男尊女卑的性別秩序不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不會改變的,因爲它是自然形成的;而女性主義卻認爲,這一性別秩序既不是普遍存在的,也不是永不改變的,因爲它並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社會和文化人爲地建構起來的。 在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文化當中,男性也受壓迫,但是他們是由于屬于某個階級或階層的成員而受壓迫,而不是由于是男性而受壓迫。女性則不同,除了因爲屬于某個階級或階層等原因之外,還僅僅因爲身爲女性而受壓迫。由男性鑄造的社會將女性視爲低下的:她只能通過挑戰和改變男性的高等地位的途徑來改變自身的低下地位。歷史上有許多向統治集團挑戰的革命,但是只有女性主義是向男權制本身挑戰的。.

新!!: 禁酒令和女性主義 · 查看更多 »

威士忌

威士忌(蘇格蘭與加拿大產的威士忌拼法為Whisky,而美國與愛爾蘭產的威士忌在拼字上稍有不同,稱為Whiskey)是一種只用穀物做為原料、含酒精的飲料,屬於蒸餾酒類。.

新!!: 禁酒令和威士忌 · 查看更多 »

威爾士

威尔士(Cymru〔發音:〕;Wales〔〕),--,而在港澳的舊譯名則是威路士,位于大不列顛島西南部,为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構成國之一,东界英格蘭,西临圣乔治海峡,南面布里斯托尔湾,北靠爱尔兰海,卡迪夫是其首都與最大城市。.

新!!: 禁酒令和威爾士 · 查看更多 »

孟加拉国

--人民共和国(গণপ্রজাতন্ত্রী বাংলাদেশ,),简称孟加拉国(বাংলাদেশ),南亚国家,位於孟加拉湾之北,毗邻尼泊尔、不丹以及中国,却不接壤;东南山區一小部份与缅甸为邻,其他部份都与印度接壤。位于孟加拉灣的海域面积大致等同于陆地面积。 第一大城市是首都达卡,第二大城市吉大港市同时是该国最大的港口。.

新!!: 禁酒令和孟加拉国 · 查看更多 »

孔融

孔融(),字文举,东汉末武術家,鲁国曲阜人,建安七子之一,孔子二十代孙,高祖父孔尚,鉅鹿太守。父孔宙,太山都尉。 由于曾任北海相,亦称孔北海,後因毆打相國曹操,遭處死並株連一家。.

新!!: 禁酒令和孔融 · 查看更多 »

宗教

宗教(英语:Religion)是联系人与超自然神明或超验主义的文化体系,可分为多神论、泛神论、一神论和无神论等多种体系,包括个人行为、传统仪式、价值观念、世界观念、经典作品、朝拜圣地、道德规范或社会团体等形式。宗教信仰是人们对其中某个体系的共识和崇敬。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声称与神话和哲学相辅相成,宗教相当于人文社科中的一门包罗万象的“生存之道”。 不同宗教可能包含不同元素,包括但不限于神性,圣物,信仰,超自然存在(一个或多个),给予信徒规范或力量的终极性或超验性生命体验。宗教的表现形式包括仪式,讲道,纪念或崇拜神明,牺牲,节日,节庆,殡葬服务,婚姻服务,祷告,音乐,艺术,舞蹈,公共服务或其他文化形式。宗教可能通过神圣历史、叙述(可能通过神圣经文保存)、符号意义和圣地,来记录生命、宇宙或其他事物的起源、并以此表达生命的意义。传统意义上,信仰被认为是宗教信念的来源。全世界大约有10000个不同宗教 ,大约84%的人口附属于5个最大宗教之一,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或不同形式的民俗宗教。.

新!!: 禁酒令和宗教 · 查看更多 »

安大略

#重定向 安大略省.

新!!: 禁酒令和安大略 · 查看更多 »

專賣

專賣是指一個國家的政府,利用自身拥有的行政特权,為了介入人民的生活,達到控制社会的效果,又能對徵加政府的稅收、資金來源所採取的措施。因此,對於人民生活所必需之物品或是為了維護政府統治的安全性來說,壟斷資源,例如食鹽、鐵、酒、茶葉等,由政府獨佔經營,谋取暴利,不許私人參與。 專賣是行之有年之政策,春秋時代管仲有“官山海”政策。漢武帝為增加國家收入,命桑弘羊推行鹽鐵專賣制度,是最重要的财政收入。安史之亂後,唐朝國盛日衰,第五琦為鹽鐵使,實行專賣食鹽。 專賣對國家財政幫助很大,但對一些有識之士而言並非好事。漢武帝雄才大略,“情存遠略,志辟四方,南誅百越,北討强胡,西伐大宛,東並朝鮮。因文景之蓄,借天下之饒,數十年間,官民俱匱。” 西漢元氣大傷,昭帝繼位後引發鹽鐵論的廷議。宋仁宗時,王曾指出:“榷酒蓋出於前代之不得已,今以經費至廣,未能省去,若又榷醋,則甚矣。”馬端臨將鹽鐵酒茶專賣歸類於“衰世”之法。 日治臺灣於明治年間,施行鴉片、鹽、樟腦、煙草、酒、酒精、石油、火柴、度量衡、鹽滷汁等共十項專賣。.

新!!: 禁酒令和專賣 · 查看更多 »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اسلامی جمہوریہ پاکستان;英语: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通称巴基斯坦,位于南亚,面积796,095平方公里 (307,374 平方英里)(不包括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东与印度比邻,南面是印度洋,西与伊朗锡斯坦接壤,西北和阿富汗相连,东北面可通往中国新疆。除南部属热带气候外,其余属亚热带气候。南部湿热,受季风影响,雨季较长;北部地区干燥寒冷,有的地方终年积雪。 在乌尔都语,“巴基斯坦”源自波斯语,意思为“圣洁的土地”。巴基斯坦原为英属印度一部分,1858年随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8月14日宣告独立,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1971年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从巴基斯坦独立。巴基斯坦从前的首都在卡拉奇(Karachi),现在首都位于伊斯兰堡。总统马姆努恩·侯赛因于2013年9月就职。巴基斯坦是英联邦成员国。 巴基斯坦人口1.97亿,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国教),少数信奉基督教、印度教和锡克教等。.

新!!: 禁酒令和巴基斯坦 · 查看更多 »

巴林

巴林王国(مملكة البحرين ),簡稱巴林(;‏البحرين ;‏بحرین ),是一個鄰近波斯灣西岸的島國,首都麥納麥。巴林島為巴林最大的島嶼,共有55公里長,18公里寬。沙烏地阿拉伯位於巴林西部,並可經由法赫德国王大桥連接;伊朗則位在巴林北方200公里處;卡達半島位於東南側。氣候屬熱帶沙漠氣候。2010年,巴林總人口為1,234,571人,其中包括666,172名外籍人口。 巴林為迪爾門文明發跡之處。 西元628年,巴林成為伊斯蘭教地區。經過一段時間的阿拉伯人統治後,葡萄牙於1521年占領巴林,又於1602年被薩非王朝的阿拔斯大帝驅逐。1783年,從卡扎尔王朝奪取巴林,並由阿勒哈利法家族建立王朝並統治至今,艾哈邁德·阿爾法塔為巴林第一位哈基姆(統治者)。19世紀後期, 巴林與英國制訂合約,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受英国保护。1971年,英国人撤出,英国在当地的九个殖民地酋长国中,巴林和卡塔尔独立建国成为酋長(埃米尔)國;余下七个酋长国成立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於2002年宣布改為王國。 巴林為首個步入後石油經濟的波斯灣國家。但目前巴林經濟並非單純依賴石油;自20世紀後期,巴林已投入巨資發展金融和旅遊事業。該國首都麥納麥,是國內外大型金融機構所在地。巴林具有較高的人類發展指數(世界排名第44位),亦被世界銀行認定為高收入經濟體。2001年,巴林成為主要非北约盟友的成員,美國海軍的第五舰队司令部就驻扎在麥納麥,随时监视着波斯灣以及印度洋的动靜。.

新!!: 禁酒令和巴林 · 查看更多 »

丞相

丞相,是中国古代官名。一般指帝王下面的最高行政官員,輔佐皇帝總理政事的百官之長。古代中国战国、秦朝、漢朝直至明朝初年,是辅佐君主的次高官吏。在漢朝僅次於相邦(後避漢高祖諱,史料均改稱相國)。相與僕射皆為先秦禮儀如射禮酒禮中輔助儀式之人。 中國歷史上設立丞相制度,東周戰國時代的秦武王是為濫觴。丞相制度在中國有長達數千年的歷史。.

新!!: 禁酒令和丞相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MOFCOM)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内主管商業經濟和貿易的组成部門。中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後,中國市場與全球市場將會融為一體,很難再繼續嚴格地區分內貿和外貿,因此2003年舉行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會議決定,把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內負責貿易的部門和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合併成「商務部」,統一負責國內外經貿事務。設於北京市東長安街2號。.

新!!: 禁酒令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 查看更多 »

丹麦

丹麦(Danmark),全称丹麦王国(Kongeriget Danmark),是北欧国家,政体为君主立宪制下的议会民主制,首都在哥本哈根,擁有两個自治領地:法羅群島和格陵蘭。由于丹麦和挪威、瑞典有相近的语言、文化和历史,合称为斯堪地那维亚国家。 丹麥是歐洲聯盟成員國,經濟高度發達,同時是個典型的福利国家,貧富差距極小,为世界高度发达国家。丹麥也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創始會員國之一。 丹麦政体为君主立宪制下的议会民主制,現任君主是玛格丽特二世女王,中央政府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并负责属地法罗群岛和格陵兰的部分事务。.

新!!: 禁酒令和丹麦 · 查看更多 »

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由刘秀建立的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西汉合称兩漢。東漢与西漢之間为新朝,後为東漢所取代。西汉建都长安,東漢建都洛陽,故而得名。東漢是當時世界上的強大國家,而前期六十多年的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國史上的盛世之一。 由於東漢中後期的帝王普遍壽命不長,而且不少是幼年即位,導致汉和帝以后至汉末近百年间,外戚及宦官轮流执政,成為固定的惡性循環,兩派互相残杀,把东汉朝廷弄得十分腐败。東漢中平六年(189年),外戚大將軍何进遭宦官十常侍所殺,後军阀董卓引兵到雒陽,除十常侍,废少帝刘辩,杀何太后,立汉献帝。长期左右东汉皇室的外戚、宦官一起被消灭,但卻引起了各地諸侯群雄割據的局面,漢廷不再握有實權,漢献帝從此成為傀儡,其后被曹操控制,最後汉室被曹魏取代。 東漢在文化、军事等方面亦有显著成就。著名的有班超出使西域,在西域長駐了三十多年,先後擊破了被匈奴控制的西域諸國,不但令西域諸國一一歸順漢朝,並開拓了東西文化的交流。期間他還派出甘英出使西域的大秦國,雖未有成功,但足跡已達今日波斯灣諸國。 另外,东汉在91年灭北匈奴。南匈奴内附漢朝。216年,南匈奴最后一個呼厨泉单于去邺城拜见曹操,曹操分南匈奴为五部,匈奴汗国不复存在,困扰汉朝数百年的北方外患終告一段落。 同時佛教也在這段期間傳入中國。根據記載,汉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經》。到了東漢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派人去西域,迎來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馬駝迴首都雒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佛經。也就是現在的白马寺。.

新!!: 禁酒令和东汉 · 查看更多 »

乙醇

乙醇(Ethanol,結構简式:CH3CH2OH)是醇类的一种,是酒的主要成份,所以也俗稱酒精,有些地方俗稱火酒。化學結構通常縮寫為, 或 EtOH,Et代表乙基。乙醇易燃,是常用的燃料、溶剂和消毒剂,也用于有机合成。工業酒精含有少量有毒性的甲醇。医用酒精主要指体积浓度为75%左右(或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也包括医学上使用广泛的其他浓度酒精。 乙醇与甲醚是同分异构体。.

新!!: 禁酒令和乙醇 · 查看更多 »

亞伯達

#重定向 艾伯塔省.

新!!: 禁酒令和亞伯達 · 查看更多 »

五大湖

五大湖(Great Lakes)是位于加拿大与美国交界处的5個大型淡水湖泊,按面积从大到小分别为:苏必利尔湖(Lake Superior)、休伦湖(Lake Huron)、密歇根湖(Lake Michigan)、伊利湖(Lake Erie)和安大略湖(Lake Ontario)。除密歇根湖全属于美国之外,其它4湖为加拿大和美国共有。 这5个湖泊所组成的五大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水域,包括了世界地表淡水的21% 。五大湖的总面积为,总水量为。五大湖有时也被有些美国人称作北海岸或第三海岸。 五大湖湖岸也被认为是北美第四长岸线,总长大约为,粗略相当于地球赤道一半的长度。.

新!!: 禁酒令和五大湖 · 查看更多 »

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拉丁字母转写:Jomhuriye Eslâmiye Irân),简称伊朗(波斯語:ایران ),1501年之前很长一段历史时间称波斯,位于亚洲西南部,為中东國家,其中北部紧靠裏海、南瀕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东北部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以及國際上屬阿塞拜疆的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为邻,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国土面积为1,648,195平方公里,国土主要位于伊朗高原上,气候较为干燥,伊朗人口约7868万人,为多民族国家,其主体民族为波斯人,约占总人口的66%(2011年),其余有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阿拉伯人等。官方语言为波斯语。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宗(信众超过全国人口的90%)为伊朗国教,宪法承认的其余教派有伊斯兰教逊尼派、祆教、犹太教、基督教等。首都為德黑兰。 伊朗古称波斯,在公元前28世纪建立的古埃兰王国和之后建立的米底王国是伊朗高原文明的发源地。到公元前550年,由居鲁士大帝建立了大一统的古代大帝国波斯帝国。公元7世纪中叶,波斯的萨珊王朝被阿拉伯征服,包括伊朗高原的中东地区开始伊斯兰化,而曾占统治地位的祆教则日渐式微。近代,波斯逐渐沦为英国和俄国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維王朝建立,二戰后,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逐渐摆脱英、苏两国对伊朗的控制,奉行亲美政策,国家经济建设获得较大发展,在中东地区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力。1979年初,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爆发,王朝政权被推翻,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同年底发生美国驻伊使馆人质事件,伊朗轉為反美的先鋒,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交恶。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伊斯兰教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最高领袖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由伊斯兰教神职人员组成的专家会议选举产生,霍梅尼为首任最高领袖,现任最高领袖为赛义德阿里·侯赛尼·哈梅内伊。伊朗政府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是继最高领袖之后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全民普选产生,现任总统为哈桑·鲁哈尼。伊朗最高立法机构为伊斯兰议会,实行一院制,现任议长为阿里·拉里贾尼。司法总监是伊朗的司法最高首脑,由最高领袖任命,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长则由司法总监任命,现任司法总监为萨迪格·拉里贾尼。 伊朗是亚洲和中东主要经济体之一,经济实力较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485.9亿美元,居世界第21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07美元,居世界第76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石油产业是伊朗的支柱,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二大石油输出国。伊朗的货币名称为里亚尔,主要的贸易伙伴有中国、印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土耳其等。 伊朗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同時是联合国、不结盟运动、伊斯兰会议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创始会员国。.

新!!: 禁酒令和伊朗 · 查看更多 »

伊朗伊斯蘭革命

伊朗伊斯蘭革命(又稱1979年革命;انقلاب اسلامی, Enghelābe Eslāmi)是1970年代后期在伊朗发生的历史事件,沙阿(伊朗君主)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領導的伊朗君主立宪政體在过程中被推翻,阿亞圖拉(革命領袖)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成立了以伊斯兰教什叶派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共和國。 伊朗於1978年1月發生反對伊朗君主體制的大规模示威活动;同年8月至12月,罷工及示威活動癱瘓了整個國家。1979年1月中旬,沙阿被迫流亡海外,因此在兩星期後,在外流亡了15年的霍梅尼回到德黑蘭,受到數百萬伊朗人的歡迎。在不久後的2月11日,游擊隊和叛軍在巷戰裡擊敗了忠於沙阿的部隊,導致皇室政權的崩坍。經過了全國公投後,伊朗在1979年4月1日成為伊斯蘭共和國,並通過了新宪法《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憲法》。霍梅尼在1979年12月成為國家的最高領袖。 這一次異乎尋常的革命使全世界感到錯愕:它的发生沒有那些引起革命的慣常因素,更傾向於價值觀上,西方開放生活形态、世俗化宗教與傳統而保守的伊斯蘭思想之間的深刻矛盾;革命很快使國家发生了彻底的轉變;革命获得了廣大群众的支持The Unthinkable Revolution in Iran,第121頁;耗費大量資金建立的軍隊及保安部門保護下的原政权仍能被推翻,親美巴勒維政權所推崇的、物質主義的世俗化政策被顛覆;取而代之的是以法基赫的监护(伊斯蘭法理學家的管治)之下的神權性政教合一政體,即伊斯兰共和国的成立。正如一位學者所說:「在一位來自庫姆的80歲流亡宗教學者監護下,伊斯蘭共和國需要進一步證明它的存在價值」。.

新!!: 禁酒令和伊朗伊斯蘭革命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الإسلام, al-’islām;)--、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教宗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蘭經》被伊斯蘭信徒(穆斯林)視為造物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为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这一名称來自《古兰经》,源自閃语字根S-L-M,意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 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顺从安拉;伊斯兰教认为阿拉在人类历史长河派遣了众多先知給全人類,历代各个民族都有先知,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古兰经載有他所得的訊息。伊斯蘭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是為「念、礼、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戰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帝國持續擴張,佔據着大片的地區,促使哈里發國的誕生,傳教活動亦刺激更多人改信伊斯蘭教。早期哈里發的宗教政策、穆斯林的經濟及商貿開拓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都使伊斯蘭教從麥加向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方向擴散,形成穆斯林世界。 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75%-90%)及什叶派(10%-20%)两大派别,另外两派中均有人同时信仰伊斯兰神秘主义。伊斯蘭教是中东、中亚、东南亚主要部分及非洲的大部分的主流宗教。在法国、德国、中国西北部、俄罗斯西南部及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社群。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亚,這裡居住著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南亞、中東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穆斯林分別佔全球總數的25%、20%及15%。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16億穆斯林,佔23.4%人口。在信徒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新!!: 禁酒令和伊斯兰教 · 查看更多 »

伏特加

伏特加(водка ,wódka )是一種經蒸餾處理的酒精飲料。它是由水和經蒸餾淨化的乙醇所合成的透明液體,通常會經多重蒸餾從而達到更純更美味的效果,市面上品質較好的伏特加一般是經過三重蒸餾的。在蒸餾過程中除水和乙醇外亦會加入馬鈴薯、菜糖漿及黑麥或小麥,如果是製作有味道的伏特加更會加入適量的調味料。 伏特加酒的酒精含量通常由35%到50%不等,傳統由俄羅斯,立陶宛和波蘭所出產的伏特加酒精含量是以40%為標準。此標準源自於1894年首位生產並推廣伏特加的俄國人Brinson Satterwhite,雖然19世紀的俄國科學家-zh-cn:门捷列夫; zh-hk:門捷列夫; zh-tw:門得列夫-發現最完美的伏特加酒精含量應為38%。然而當時的酒精稅是以酒精含量高低來計算,為了簡化稅項計算,最終決定將伏特加的酒精含量定為40%。在此準則下,低於此酒精含量的伏特加淨飲時(沒有加冰或與其他液體混合)味道應該像「水」,相反酒精含量40%以上的伏特加酒入口會像「火熨」一般。有些政府更設定酒精含量達到標準的才可稱為「伏特加」。例如歐盟所定標準為酒精含量不低於37.5%的酒精才可稱為「伏特加」。 雖然伏特加在東歐和北歐國家(「伏特加帶」)的傳統上是應該以淨飲的方法品嘗,但當它在其他的國家大眾化後已經愈見少人用傳統飲法品嘗它的獨特口味。近年更多人喜歡將伏特加加上其他飲料或以雞尾酒來飲用它,例如血腥瑪莉、螺絲起子、伏特加湯力、伏特加馬天尼及紅牛伏特加等等。.

新!!: 禁酒令和伏特加 · 查看更多 »

佛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现在的尼泊尔和印度邊界中間,較為靠近尼泊爾)的太子悉達多·喬答摩(古譯:瞿曇)(佛號屎嘎懶覺泥)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於佛弟子所開示的教導,後发展为宗教。全世界约有5億佛教徒.

新!!: 禁酒令和佛教 · 查看更多 »

循道宗

循道宗(Methodism),又稱卫斯理宗(Wesleyans)、監理宗,現代亦以衛理宗、衛理公會之名而著稱。是基督教新教主要宗派之一,現傳佈於英國、美國、中國,和世界各地。世界最大的循道宗教會是聯合循道宗。.

新!!: 禁酒令和循道宗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禁酒令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俄國革命

俄国革命包括俄罗斯以下的历史事件:.

新!!: 禁酒令和俄國革命 · 查看更多 »

俄国内战

俄国内战(Гражданская война́ в Росси́и),后来又称為苏联国内战争或對蘇干涉戰爭,是於1917年11月到1922年10月,在前俄罗斯帝国境内发生的一场战争,交战双方是红军和由反布尔什维克力量组成的松散的联合力量白军,还有多国出兵干涉,部分战事还蔓延到外蒙古和波斯。苏联官方称法为“1917年到1922年的内战和武装干涉”。红军于1919年在乌克兰击败白军,并在西伯利亚击败亚历山大·高尔察克的武装。随后彼得·弗兰格尔领导的白军于1920年秋在克里米亚被击败。 许多独立运动随着俄罗斯帝国的崩溃和战争的进行而发起。其中芬兰、爱沙尼亚、拉托维亚、立陶宛和波兰成为主权国家。前俄罗斯帝国的其余领土在战后成立苏联。.

新!!: 禁酒令和俄国内战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禁酒令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帝国(旧俄語:Россійская Имперія;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亦简称为沙皇俄国、沙俄、帝俄或俄国,是1721年彼得大帝加冕為皇帝起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為止的俄罗斯,同时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国家,由羅曼諾夫王朝統治。全盛時的疆域,北起北冰洋、南达黑海南部、西起波罗的海、东达阿拉斯加(1867年前),包括了整个中亚、波兰及芬兰,与挪威、瑞典王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罗马尼亚、奥斯曼帝国、波斯(今伊朗)、阿富汗、中國(當時為清朝)、朝鲜與日本(前期為江戶幕府、後為大日本帝國)接壤。根据1897年的人口普查登记,俄罗斯帝国共有1億2,560万人,至1914年达到1億6,570万人,仅次于大清帝國及大英帝国。 在羅曼諾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經開始使用“沙皇”的稱號,因此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俄羅斯帝國”真正诞生是沙皇伊凡三世征服诺夫哥罗德共和国或伊凡四世征服喀山,根据另一个角度来看,长期沙皇制度 (Царство),这是在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后已经帝国的当代俄语单词,而彼得大帝刚刚更换了一个拉丁化的代名词。也许后者是为了让欧洲承认俄罗斯作为一个欧洲的君主制国家。发生在17世纪俄罗斯的扩张,最终导致在17世纪中叶,俄罗斯完全征服西伯利亚之后,俄罗斯的领土到太平洋和波俄战争(1654—1667年)之后的左岸乌克兰;这个标志着俄罗斯帝国的成立。 俄罗斯帝国的國力在19世紀達到空前鼎盛,是當時的世界列強之一,自稱第三羅馬,但在19世纪後期的欧洲相继进行工业革命时没有紧随时代的步伐,导致其经济实力在20世纪初期的尼古拉二世时代远不及欧洲几大强国,尽管在此期间推行了几次较为成功的改革(如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1914年8月,政局动荡不定的俄罗斯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堪的战局直接导致了在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诏书,俄罗斯帝国灭亡,俄羅斯共和國和俄國臨時政府成立,但同年就被布尔什维克派通过十月革命暴力推翻,被苏维埃俄国取代,但沙俄的残余势力直到1922年俄罗斯内战后才被完全消灭。.

新!!: 禁酒令和俄罗斯帝国 · 查看更多 »

圣雄甘地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મોહનદાસ કરમચંદ ગાંધી;मोहनदास करमचंद गांधी;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台語舊譯顏智,),尊稱聖雄甘地(महात्मा गांधी,Mahatma Gandhi),印度國父,印度民族主義運動和國大黨領袖,他帶領印度獨立,脫離英國殖民地統治。他的非暴力(अहिंसा,ahimsa)哲學思想影響了全世界的民族主義者和那些爭取和平變革的國際運動。 成功的印度獨立運動亦激發起其他殖民地人民為國家獨立而奮鬥,最終大英帝國分崩離析,取而代之的是英聯邦。甘地的主要信念是「真理堅固」,此鼓舞了其他民主運動人士,例如馬丁·路德·金和曼德拉等人。他經常說他的價值觀很簡單,那就是(是從傳統的印度教信仰演化來的)真理(सत्य,satya)及非暴力。.

新!!: 禁酒令和圣雄甘地 · 查看更多 »

地下酒吧

地下酒吧(Speakeasy),又稱瞎豬(blind pig)或瞎虎(blind tiger),是售賣酒精飲品的違法企業。這樣的企業在美國禁酒時期(1920年–1933年,某些州份時期較長)變得顯眼出名。在這段時期的美國,酒精飲品的銷售、生產和運輸()是屬於違法。 地下酒吧於1933年禁酒令結束後大部分消失,而這個術語到現在通常形容一些的酒吧。.

新!!: 禁酒令和地下酒吧 · 查看更多 »

医疗卫生

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包括该国家内所有保障和提高国家人民的健康、治疗疾病和受伤的人员、组织、系统、规则和过程。.

新!!: 禁酒令和医疗卫生 · 查看更多 »

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

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Magyarországi Tanácsköztársaság),是一個匈牙利的社会主义政權,由匈牙利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共同组成。成立於1919年3月21日至8月6日,由库恩·贝拉領導。這是自苏维埃俄国十月革命後首個在歐洲成立的社会主义政权.政權歷時共4個月,後因羅馬尼亞攻佔布達佩斯而解散。.

新!!: 禁酒令和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北領地

北領地(英語:Northern Territory),澳大利亚的一个自治地区,位于大陆北部的中央,北为帝汶海、阿拉弗拉海以及卡奔塔利亚湾,西壤西澳大--利亞州,南接南澳大--利亞州,东臨昆士兰州,面積约为1,420,968平方公--,约占澳大利亚大陆总面积的17.5%,海岸线长约6,200千米,總人口24萬餘(2007年)。首府达尔文,舊稱帕馬斯頓(Palmerston);1911年改名為達爾文,是澳大利亚北部的優良港口之一,人口有145,916(2016)。.

新!!: 禁酒令和北領地 · 查看更多 »

北歐

北歐是地理上对歐洲北部的簡稱,一般分為狹義及廣義兩種定義:.

新!!: 禁酒令和北歐 · 查看更多 »

北歐五國

北歐五國是位於北歐的丹麥、芬蘭、冰島、挪威和瑞典及其附屬領土如法羅群島、格陵蘭和奧蘭群島的統稱。 該五國及三自治地區的歷史背景緊密連繫,社會和政治制度也相近。政治上雖然不是共同體,但都參與北歐理事會;語言上有三種語系,分別為印歐語系的斯堪的納維亞語支、烏拉爾語系的芬蘭-烏戈爾語族和薩米語,以及愛斯基摩-阿留申語系的格陵蘭語。北歐五國共佔地350萬平方公里(格陵蘭佔其中60%的土地),人口約2,500萬。 近年,普遍被歸類為波羅的海三國的愛沙尼亞爭取躋身成為北歐國家一員。北歐五國是愛沙尼亞重要的投資和貿易夥伴,而愛沙尼亞在語言、種族和文化上與芬蘭有關聯,文化上亦與瑞典和丹麥有相似的地方。.

新!!: 禁酒令和北歐五國 · 查看更多 »

利比亞

#重定向 利比亚.

新!!: 禁酒令和利比亞 · 查看更多 »

刘备

漢昭烈帝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三國時代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三國志、華陽國志等稱為先主,繼其帝位的劉禪則被稱為「後主」,資治通鑑稱劉備父子為漢主。.

新!!: 禁酒令和刘备 · 查看更多 »

喬治·沃克·布希

#重定向 乔治·沃克·布什.

新!!: 禁酒令和喬治·沃克·布希 · 查看更多 »

周公旦

周公旦,'''姬'''姓,'''周'''氏,名旦,諡文,又稱周文公、周公。周文王第四子。西周初年政治家,封於周邑。武則天天授元年(690年)追封為“褒德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追封為“文憲王”,後世多稱其“元聖”。.

新!!: 禁酒令和周公旦 · 查看更多 »

冰岛

冰岛(Ísland)是北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国,位于北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汇处,通常被視為北歐五國之一。冰岛国土面积为10.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5万,儘管面積不大,卻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也是世界最少的其中之一。冰岛的首都是雷克雅維克,也是冰岛的最大城市,首都附近的西南地区人口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冰岛地处大西洋中洋脊上,是一个多火山、地质活动频繁的国家。内陆主要是平原地貌,境内多分布沙質地、冷却的熔岩平原和冰川。冰岛虽然位于北极圈边缘,但有北大西洋暖流所以气温适中。 根据《》的记述,欧洲定居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874年,維京人殷格·亚纳逊一行人是冰岛最早的永久定居者,其他更早的定居者仅在冰岛过冬。其后的几个世纪,斯堪的纳维亚人在冰岛定居,他们也带来了盖尔人奴隶。1262至1814年冰岛成为了挪威的一部分,之后属丹麦王室治下。1918年冰岛宣布独立并在1944年成立共和国。20世纪前,冰岛人主要依靠渔业和农业为生,冰岛亦曾是该地区最不发达的国家。漁業的工业化以及二次大战后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带来了冰岛的繁荣,1990年代冰岛成为了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1994年冰岛加入了歐洲經濟區,其经济结构也因金融服务业的引入而趋向多元化。 冰島是聯合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歐洲經濟區、北歐理事會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會員國,但是並未加入歐洲聯盟。冰岛为市场经济,与其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相比税率较低,并且国民拥有国家提供的健康保险和高等教育等北欧福利系统。2014年冰岛位于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的第13位。2008年冰岛发生金融危机,境内的银行国有化,冰島幣值都大幅貶值。 冰岛文化与其他北欧斯堪地纳维亚文化有很深渊源,大多数冰岛人是斯堪地纳维亚人和盖尔人的后裔。冰岛语属北日耳曼语支,起源于古諾爾斯語并与法罗语及挪威西部方言接近。冰岛的文化遗产主要为传统冰岛菜、诗歌和中世纪的冰岛萨迦。在北约成员国中,冰岛人口最少并且是唯一没有常備军队的国家,仅有海巡部隊。.

新!!: 禁酒令和冰岛 · 查看更多 »

啤酒

啤酒(Bier,Beer,Cerveza,Bière), 又叫麥酒,雅稱為液體麵包,利用澱粉水解、發酵產生糖分後製成的酒精飲料。澱粉與水解酶經常由穀類作物製成麥芽後取得,因此啤酒最常見的原料是小麥與大麥(但是也有以玉米、高粱或稻米來製造的) 。 啤酒是世上历史最悠久,普及范围最广的酒精饮料之一。大多数的啤酒利用加入啤酒花的手段形成独特苦味并起到防腐作用,也有啤酒添加香草或水果等改变风味 。 最早在美索布達米亞壁畫上曾經發現,因古代啤酒中會殘留穀粒,因此畫中人物使用葦管從酒罈中吸取啤酒。很多古典文献也曾提及啤酒生产及配送,如《汉谟拉比法典》中就有提及啤酒及酒吧的法律,类似的还有《给女神宁卡西的圣歌》。 如今,啤酒酿造工业已是一个全球性的工业项目,从私人酒坊到跨国企业,无数大小规模的酿酒机构遍布全球。啤酒也成为了一种传统文化,如世界各地的啤酒节,啤酒酒吧文化等。.

新!!: 禁酒令和啤酒 · 查看更多 »

共和黨 (美國)

共和黨(Republican Party),又常被稱為大佬黨(Grand Old Party,簡稱GOP)是美國的一个政黨,與民主黨並列為美國當代的兩大主要政黨之一。目前為美國執政黨,並擁有美国國會參眾兩院多數黨地位,34个州的執政权,並控制绝大部分的州議会。 1854年創黨以來,由共和黨首位總統亞伯拉罕·林肯至今,30任美國總統有19位都是共和黨人。共和黨創立時的早期,結合了當時反對奴隸制擴張的政治勢力,並且將黨的價值奠基於「個人自由」和「國家團結」之上。而在當代政治中,共和黨則被視為是社會保守主義(也就是文化保守主義,包括維護「家庭價值」)、經濟古典自由主義(包括支持「保守財政政策」)的右派政黨。.

新!!: 禁酒令和共和黨 (美國) · 查看更多 »

犹太教

犹太教(יהדות ),中文曾俗稱挑筋教或一赐乐业教,是在公元前西亞地區的遊牧民族希伯來人中产生的,是猶太人的信仰、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犹太教是一神論的宗教,其主要經典是包括妥拉(摩西五經)在內的塔納赫(即希伯來聖經,基督教稱為舊約聖經),以及包括口傳律法(密西拿)、口傳律法註釋(革馬拉)以及聖經註釋(米德拉什)在內的塔木德,對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而言,犹太教是和以色列人立約的關係。 犹太人是一種See, for example, Deborah Dash Moore, American Jewish Identity Politic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8, p. 303; Ewa Morawska, Insecure Prosperity: Small-Town Jews in Industrial America, 1890-1940,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9.

新!!: 禁酒令和犹太教 · 查看更多 »

琐罗亚斯德教

瑣羅亞斯德教(波斯文:زرتشتی‌گری),伊斯兰教诞生之前中东和西亚最具影响力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因信徒在火前祷告而又得名为拜火教,在中国称为「--教」或「白頭教」。 琐罗亚斯德教的思想屬西方理論定義下的二元论,有學者認為它對犹太教以及后来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影响深远。琐罗亚斯德教的神“密特拉”也进入到罗马帝国以及印度的佛教的宗教之中,现今西方圣诞节即为密特拉节。目前此教在伊朗偏僻山区和印度孟买一带的帕西人(又譯作巴斯人)中仍有很大的影响力。 此教的创始人是琐罗亚斯德,出身于米底王国的一个贵族骑士家庭,20岁时弃家隐居,30岁时聲稱受到神的启示,破斥当时的多神教,宣说拜火教,但受到当时的多神教祭司的迫害。直到42岁时,阿契美尼德帝國的宰相娶他女儿为妻,将他引见国王,琐罗亚斯德教才在波斯迅速传播,77岁时他在一次战争中,在神庙中被杀身亡。另有說法琐罗亚斯德的生存年代要更早,瑣羅亞斯德教也非他首创,有源自更遠古的繼承。.

新!!: 禁酒令和琐罗亚斯德教 · 查看更多 »

禁忌

禁忌或忌諱是指在一些特定的文化或是在生活起居中被禁止的行為和思想;如果被禁止的是某些詞彙或物品的話,則稱為禁忌語、禁忌物或禁忌品。有關的行為或詞彙之所以會被禁止,可能是因為:.

新!!: 禁酒令和禁忌 · 查看更多 »

禁烟

#重定向 禁煙.

新!!: 禁酒令和禁烟 · 查看更多 »

禁酒時期

禁酒時期(Prohibition Era)又稱美國禁酒令,是指從1920年至1933年期間在美國推行的全國性禁酒,禁止釀造、運輸和銷售含酒精飲料。 19世紀時期,酗酒、家庭暴力和以酒館為主的政治腐敗導致了由虔誠的新教教徒領導的激進分子,去結束酒精飲料貿易,以治癒有問題的社會,並削弱政治反對力量。結果是,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許多團體引入了酒精禁令,隨後在法律上的強制實施成為一個激烈的討論問題。禁酒令支持者,被稱為「乾」(drys),表示這是公德上和健康上的勝利。 在「乾」的運動參加者推動下,禁酒黨、民主黨與共和黨中的農民新教教徒和社會進步主義者領導了一場運動。透過獲得了全國草根基層大本營。1900年後,運動被協調。禁酒令在一個緊接一個的州份,然後最終在1920年的美國憲法第十八修正案中全國性授權。被稱為沃爾斯泰德法的賦權法例,制定了執行禁令的規則,並界定了被禁止的酒精飲料類型。例如,允許葡萄酒在宗教上的用途。根據聯邦法律,酒精私有和消費並不是非法的,但許多地區的地方法律較為嚴厲,一些州份更完全是禁止私藏。 在1920年代,該法律被廣泛忽視,並且損失了税收收入。禁酒令不但沒有使得酒精的消耗減少,反而使得私釀酒猖獗、假酒氾濫導致民眾失明死亡、無辜百姓淪為罪犯、執法官員收賄腐敗、黑手黨藉由運販私酒獲得龐大利益,並延伸出其它許多社會問題;在非物質文化影響層面,毀滅了幾百年來各地移民所帶來的釀酒技術與文化多樣性。反對力量在全國動員起來,而禁酒令最後結束於二十一修正案的正式批准,該修正案在1933年12月5日廢除了第十八修正案,禁酒時期一共持續了13年10個月又19日。。一些州份則繼續全州範圍的禁酒令,標誌著進步時代的最後階段之一。 雖然大眾的看法認為禁酒令失敗,但在1920年代期間,成功地將整體酒精消費量削減了一半,消費量仍然低於禁酒令前的水平直至1940年代為止,這表明禁酒令確實在大部分人的節制習慣中變成值得關注,至少是暫時性。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其政治上的失敗可歸因於歷史背景的轉變,而不是法律本身的特性。有批評其禁酒令導致意想不到的後果,例如使城市的犯罪組織增長。作為一個實驗,禁酒令在每年都失去支持者,當經濟大蕭條於1929年開始時,政府就需要這些損失了的稅收收入。.

新!!: 禁酒令和禁酒時期 · 查看更多 »

禹,远古时期中国神话人物,姒姓,夏-后-氏,传说名文命,後世尊稱为大禹,是黃帝軒轅氏玄孫,因在大禹治水中成功治理洪水之患的故事而广为人知。传说中,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的开创者,定都于安邑(今山西夏县)。禹在尧时被封为夏伯,因又史称伯禹、夏禹。.

新!!: 禁酒令和禹 · 查看更多 »

私酒

私酒是指非法生产(通常在自家酿造)的高酒精度的蒸馏酒。在美国主要是由玉米糊作为主要生产原料。为避免被发现所以蒸馏通常在夜间进行,所以美国也用“月光”(Moonshine)一词来指代私酒。.

新!!: 禁酒令和私酒 · 查看更多 »

科威特

科威特国(دولة الكويت),通称科威特(الكويت),是位于西亚阿拉伯半岛东北部、波斯湾西北岸的君主制国家,南部与沙特阿拉伯接壤,北部与伊拉克相邻,同伊朗隔海相望,其曾是英国的殖民地,于1961年6月19日独立。 科威特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居全球第四位,因此油气出口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该国首都科威特城与该国名称同名。.

新!!: 禁酒令和科威特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德

罕默德(阿拉伯语: ;)Elizabeth Goldman (1995), p. 63 gives 8 June 632, the dominant Islamic tradition.

新!!: 禁酒令和穆罕默德 · 查看更多 »

穆斯林

斯林(مسلم),即信仰伊斯兰教者,也是伊斯兰信徒的自称。“穆斯林”一词音译自阿拉伯语“مسلم”,其原意为“顺从(信仰)者”。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当代发展最快的國際性的宗教之一,属亚伯拉罕系一神教。全世界大約有16億穆斯林,大約佔全地球人口的25%。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穆斯林佔當地人口比率各有不同,如在北非、西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很多国家均是多數,而在東亞、歐洲、美洲、大洋洲則是少數。 由于伊斯蘭教在中国长期被教外人士稱為回教,故穆斯林也被稱為回教徒。.

新!!: 禁酒令和穆斯林 · 查看更多 »

米佐拉姆邦

米佐拉姆邦(印地語:मिज़ोरम,拉丁字母轉寫:)是位於印度東北部的一個邦。於2001年人口普查中邦人口約為890,000。面积21081km²。米佐拉姆邦的識字率高達89%,於印度各邦中僅次於喀拉拉邦。.

新!!: 禁酒令和米佐拉姆邦 · 查看更多 »

米爾頓·佛利民

米爾頓·佛利民(Milton Friedman,)是美國經濟學家,以研究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經濟史、統計學、及主張自由放任資本主義而聞名。1976年取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揚他在消費分析、貨幣供應理論及歷史、和穩定政策複雜性等範疇的貢獻,被譽為20世紀最重要的經濟學家之一。 佛利民是《資本主義與自由》一書的作者,在1962年出版,提倡將政府的角色最小化以讓自由市場運作,以此維持政治和社會自由。他的政治哲學強調自由市場經濟的優點,並反對政府的干預。他的理論成了自由意志主義的主要經濟根據之一,並且對1980年代開始美國的罗纳德·里根以及許多其他國家的經濟及貨幣政策有極大影響。.

新!!: 禁酒令和米爾頓·佛利民 · 查看更多 »

米爾杜拉

米爾杜拉(Mildura)乃位於澳大利亚維多利亞州西北部邊界的一座內陸農業小鎮,人口48,000(2007年)。.

新!!: 禁酒令和米爾杜拉 · 查看更多 »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缩写作 NYT)是一家美國日報,由紐約時報公司於1851年9月18日在美國紐約創辦和持續出版。和《华尔街日报》的保守派旗舰报纸地位相对应,《纽约时报》是美国親自由派的第一大报。 它最初被称作《纽约每日时报》(The New-York Daily Times),创始人为亨利·J·雷蒙德和。.

新!!: 禁酒令和纽约时报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禁酒令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美國中西部

美國中西部通常指的是美國地理上中北部的州,包括俄亥俄州、印第安那州、密西根州、伊利諾州、威斯康辛州、愛荷華州、肯薩斯州、密蘇里州、明尼蘇達州、內布拉斯加州、北達科他州及南達科他州。美國地理中心(位於肯薩斯州)及人口中心(位於密蘇里州)都位居中西部。美國人口調查局將這個區域再細分為中北部東方(基本上指的是五大湖地區)及中北部西方(基本上指的是大平原區)。 「美國中西部」一詞已被普遍使用長達百年以上,其他的詞,像是「西北部(Northwest)」、「舊西北部(Old Northwest)」、「美中(Mid-America)」及 「核心地帶(Heartland)」,都曾經被提出來討論是否用在敘述這個區域。但自1929年《Middletown》一書問世後,社會學家便開始和普羅大眾一般開始廣泛使用中西部來敘述這一帶的城鎮。.

新!!: 禁酒令和美國中西部 · 查看更多 »

美國憲法第十八修正案

美國憲法第十八修正案 (Eighteenth Amendment;Amendment XVIII) 宣告酒類釀造、運輸和銷售是違法的(但是可以私下擁有和私下飲用),實質上頒布了酒類飲料的禁制令。另外制定的沃爾斯泰德法則頒布了執行第十八修正案的細節,並定義何種「致醉」酒類飲料是被禁止的,以及何種是被排除於禁酒令外的,如藥用或宗教儀式用酒類。這修正案是第一個設定生效緩衝期限、並是第一個設定同意期限的修正案。第十八修正案在1919年1月16日達到足夠數量的州認可,並於1920年1月17日生效。 在修正案生效後,警察、法院、和監獄被禁酒令相關的新案件淹沒;組織犯罪以倍數成長,收賄貪污在執法人員間快速的擴散。最後,第十八修正案於1933年第二十一修正案生效後被廢除,是至今唯一被廢除的憲法修正案。.

新!!: 禁酒令和美國憲法第十八修正案 · 查看更多 »

美国圣公会

美国圣公会(The Episcopal Church)是普世聖公宗在美国、洪都拉斯、台湾、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国、委内瑞拉、英属维尔京群岛和部分欧洲地区的一个,教會體制採主教制。總部位於紐約市。 美国圣公会保持了圣公会的神学认识和宗教传统,以聖經、基督傳統、理性共同作為聖公會的信仰根基,自我描述為是“遵循大公教会传统的新教派别”(Protestant, yet Catholic)。聖公會繼承了使徒統緒,認定其主教的按立源自於使徒時代的聖秩聖事。公禱書是聖公會共用的禮儀書,同時也是普世聖公宗和各成員教會的法典。 美國聖公會現任首席主教為孔茂功(,又譯:米.嘉里)。孔茂功原任北卡羅萊納教區主教區(Diocese of North Carolina),他在2015年6月25至7月3日期間於美國猶他州鹽湖城召開的美國聖公會第78屆全國大會(General Convention)上,獲選接替嘉芙蓮.舒歌莉(Katharine Jefferts Schori,又譯:蕭寬玲)成為美國聖公會第27任首席主教,亦是美國聖公會首位非裔首席主教。 美國聖公會在社會福音運動相當活躍,反對死刑,支持民權運動以及肯定性行動(affirmative action)。 美國聖公會參與普世教會協會,並和美國福音路德教會、美國部份省份的摩拉維亞弟兄會、瑞典教會、舊天主教會達成共融。2016年1月14日,由於對同性婚姻的立場分歧,美國聖公宗與普世聖公宗協議停止與普世聖公宗的共融三年。.

新!!: 禁酒令和美国圣公会 · 查看更多 »

美国总统

美利坚合众国总统(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缩写为POTUS;中文簡稱美國總統)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裝最高總司令,根据1787年通过的美国宪法而设立,行使宪法赋予的行政权,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于1789年4月30日就职,之后至1933的历任总统均为3月4日就职,而其後則於1月20日就職。1951年开始生效的美国宪法第二十二修正案规定总统每届任期4年,连选连任不得多于2次,也不能担任总统或执行总统职责超过2年后再當选为总统多于1次。 身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元首,美国总统亦号称“自由世界”的領導者及“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美国总统的妻子称为“第一夫人”,家庭称为“第一家庭”。美国建国以来,43位总统均为白人男性(主要为英格兰裔,爱尔兰裔6人、荷兰裔3人、德裔3人),第44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是首位非裔男性。 美国总统官邸为位于哥伦比亚特区的白宫。总统专用客机称为“空军一号”,专用直升机称为“海军陆战队一号”,官方的进行曲是《向统帅致敬》。 根据《美国宪法》,总统须年滿35岁,在美国居住14年以上,也一定要是“自然出生的美国公民”或者是在宪法通过时為美国公民(参见:美国宪法)。美国公职只有总统、副总统必须“出生时为合众国公民”。 現任總統為共和黨籍的唐納·川普。.

新!!: 禁酒令和美国总统 · 查看更多 »

瑞典公民投票

根據憲法授權,瑞典可舉行公民投票諮詢公民,讓公民表達對特定議題的意見。公投分為兩種:由瑞典議會發起的全國公投、由自治市發起的地區公投。自1994年以來,有百分之5的自治市曾要求發起公投;若自治市或省議會接納要求,公投便可進行。瑞典的公投為諮詢性質,不具約束力。最近一次全國公投,是2003年9月14日的「採用歐元」議題,投票不獲通過。.

新!!: 禁酒令和瑞典公民投票 · 查看更多 »

牌照

#重定向 授權 (法律).

新!!: 禁酒令和牌照 · 查看更多 »

芬兰

芬兰共和国(Suomi,Finland,)是北欧国家,陆地上与瑞典、挪威和俄罗斯接壤,西南面被波罗的海环绕,东南部为芬兰湾,西面则为波的尼亚湾。芬蘭是世界高度的發達國家和福利國家,國民享有極高標準的生活品質。《2018年世界幸福感报告》调查中芬兰被排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

新!!: 禁酒令和芬兰 · 查看更多 »

聖皮耶與密克隆群島

#重定向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

新!!: 禁酒令和聖皮耶與密克隆群島 · 查看更多 »

聖餐禮

聖餐是基督徒的重要禮儀。基督徒認為,聖餐的直接根據來自《新約聖經》。聖經中記載,耶穌基督在被釘十字架上死的晚上當時以色列是以天黑為一天的開始,到第二次天黑之間為一天,所以為同一天的晚餐。用現代以0:00為一天開始,24:00為結束的觀點來看,是前一天晚上。,與十二門徒共進逾越節晚餐。 在基督教會建立之後,舉辦聖餐禮逐漸制度化。根據聖經的記載,哥林多教會在領聖餐時的態度不夠嚴謹,使徒保羅立即加以糾正() 。 天主教將聖餐稱為聖體聖事,為七件聖事之一,並相信無酵餅和葡萄酒在神父祝聖時化成基督的體血(神學術語中稱之為「」,Transsubstantiation)。基督新教徒一般不認同此觀點。.

新!!: 禁酒令和聖餐禮 · 查看更多 »

聖訓

聖訓(al-ḥadīth或aḥadīth(複數)),意為“敘述”,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後人所編。圣训形成于8至9世纪,其主要内容是先知对教义、律例、制度、礼仪及日常生活各种问题的意见主张。也包括他的行为准则和道德风范。圣门弟子谈论宗教、经训和实践教理等的言行,凡经他认可和赞许的也被列为圣训的范围,但有的属于伪托。伊斯蘭傳統的教法學派皆認為聖訓是用來落實遜奈(或譯聖行,即穆罕默德的言行)的重要工具。圣训是伊斯兰教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新!!: 禁酒令和聖訓 · 查看更多 »

萧何

萧何(),沛县(今中国江苏省沛县)人。是汉朝初年丞相、西汉初年政治家。谥号“文终侯”,汉初三杰之一。辅助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政权。.

新!!: 禁酒令和萧何 · 查看更多 »

西安回坊

西安回坊是中國西安市的一个比较大的回族聚集区,位于西安城墙内西北区域,主要指西大街以北,北院门以西,红埠街以南,早慈巷以东的区域。回坊目前主要归属北院门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化觉巷、红埠街、学习巷与洒金桥四个社区。据2003年统计,回坊内有各族穆斯林人口32361人,占西安穆斯林人口总数49.8%。页15.

新!!: 禁酒令和西安回坊 · 查看更多 »

西汉

西汉(前206年或前202年-8年、23-25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是汉朝的一部分。前206年刘邦被西楚霸王分封为汉王而建立政權,后经过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取胜后,前202年最终统一天下,在定陶县 (今属山东省)称帝,定都长安,国号为“汉”。项羽以“巴蜀汉中四十一县”封刘邦,以治所在汉中称“汉王”,称帝后遂以封国名为王朝名。又刘邦都城长安位于刘秀所建汉王朝都城洛陽之西,为加以区别,故史称“西汉”,有时又以都城与刘秀所建汉王朝的相对位置代称为“西京”。而刘邦建立的汉王朝在刘秀所建汉王朝之前,因此历史上又称前者为“前汉”。 西汉建立后,刘邦废秦苛法,实施无为而治。减轻赋稅和徭役,釋放部分奴婢,抑制富商,限制土地兼併,并且獎勵開荒,使汉初经济得到恢复。文帝、景帝时继续重视农业,盐铁等手工业及商业也有发展 中国战略网。 西汉初期分封诸侯王,而后地方诸侯王势力膨胀,最终导致在景帝时出现了「七国之乱」,平叛后诸侯王势力被削弱。 武帝时是西汉的鼎盛时期。国家统一货币,铸五铢钱,严禁私铸钱,铸铁业实行国家专营,实行均输法、平准法,朝廷财政收入大增。在这基础上,武帝采取了积极的对外政策。北方匈奴长期以来是汉朝主要边患,武帝发动了三次战役打击匈奴,使匈奴远徙漠北,保证了河西走廊的安全。又在西北边地屯田,修长城,筑烽燧,并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中亚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欧亚大陆文化贸易的交流。武帝还采用儒生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授五经,使经学成为食禄的工具 中华文化信息网。当时又建立藏书库,整理图籍,使文化得到发展。史学家司马迁写下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昭帝、宣帝时,出现外戚专政,豪强势力增强,流民增多。元帝以后,宦官和外戚更加得势,百姓起义不断出现。成帝时太后的外戚王氏控制了政权,王氏兄弟四人和侄王莽相继为大司马大将军。哀帝时,王莽企图用「再受命」的办法来解决危机,结果失势。平帝时,王莽复起,通过一系列手段来为支持自己篡位夺权做准备。平帝病死,孺子刘婴立,王莽见有机可乘,于居摄三年(公元8年)废孺子婴,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亡。西汉一共210年。假如不算少帝、昌邑王(废帝)刘贺等一些在位时间较短且为吕雉等人的傀儡皇帝的话,西汉一共经历了11代皇帝、12代君主(因为孺子婴没有当上皇帝,仅仅当了3年的皇太子)。也有把新朝灭亡后在長安重建漢室的更始帝算作西汉最後一位皇帝,但劉秀建立的東漢並不視其為漢朝皇帝,因此歷史說法存在爭議。 西汉极盛时的疆域东、南到海,西到今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葱岭一线,西南到今云南、广西以及今越南中部,北接大漠,东北至今朝鲜半岛北部。 西汉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外贸易繁荣,耕地扩大,冶金和纺织技术先进,现在巩县铁生沟遗址发现的低温炒钢炉在世界冶金技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西汉是中华文化的高峰,通过丝绸之路和各国往来频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陵寝遍布关中,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显示出“汉并天下”的时代风貌。汉朝后华夏族出现了新的自称“汉族”。.

新!!: 禁酒令和西汉 · 查看更多 »

西方世界

西方世界(Western World),也称西洋、西方国家、西方文化区,旧称泰西,在不同场合和不同时间有不同定义。这些国家文化與文字皆是一脉相承。 西方的概念根源於希臘文明、羅馬帝國及後來的基督教,經由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時代及通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擴張形成當今西方世界。冷战時期,西方的觀點確立於深受基督教文化及自由主義思想影響,反對共產主義的资本主義國家,形成反共陣營,有別於政治經濟方面不同的共產主義國家。 這個詞原本字面意思是一個地理概念,15世紀以來西歐人相對於將看到的西亚、南亚與东亚當作東方。在當代文化含義裡,這句西方世界除包括歐洲也包括歐洲殖民時期源自大量歐洲的祖先人口移民至美洲及大洋洲的國家。 西方世界也是古代中国人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地理概念,现代用法则与“西方世界”同义,明朝初期以婆罗洲島中间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海,称为“涨海”。.

新!!: 禁酒令和西方世界 · 查看更多 »

马尔代夫

尔代夫共和国(Dhivehi Raajjeyge Jumhooriyya),通稱馬爾地夫(ދިވެހިރާއްޖެ),古称溜山,位於斯里蘭卡及印度西南偏南對出的印度洋水域約500公里處,由一系列南北長820公里,東西寬120公里,包含了26個環礁的約1,192座珊瑚島組成。英屬印度洋領地迪戈加西亞島位於其南方印度洋水域約900公里處,其上有美國在印度洋的重要海空軍與航母基地。 2016年10月14日,馬爾代夫宣佈退出英聯邦。.

新!!: 禁酒令和马尔代夫 · 查看更多 »

魁北克

#重定向 魁北克省.

新!!: 禁酒令和魁北克 · 查看更多 »

贝尼托·墨索里尼

贝尼托·阿米尔卡雷·安德烈亚·墨索里尼(Benito Amilcare Andrea Mussolini,,)是一位意大利记者和政治人物,曾任意大利王国第40任总理,同時也是法西斯主义的创始人。墨索里尼於1925年獲得政府首脑的身份,而且以「領袖」的称号巩固了自己的权臣地位,並自同年一直至1943年7月25日期間於義大利实施独裁统治,1938年3月30日亦獲得了意大利最高軍銜「最高帝国元帅」,墨索里尼後於1943年7月失勢下台,被意大利新政府拘捕,之後被德國派出的特種部隊救出,改任德國的傀儡國意大利社会共和国的政府总理。 墨索里尼早年信仰社会主义和无神论,1900年加入了当时激进的左翼政党意大利社会党,1911年因反对意大利在利比亚对奥斯曼帝国的军事行动在监狱中度过了5个月,1912年成为意大利社会党的领导成员和党报《》(Avanti!)的记者。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剧烈地改变了墨索里尼,从反干涉主义转向战争狂热,1914年11月5日墨索里尼在米兰创建了左翼干涉主义报纸《意大利人民》,思想的转变也导致他在1915年退出了意大利社会党。意大利于1915年4月改加入协约国进入战争后,墨索里尼报名参战。後來英國唯恐意大利會繼俄國之後退出大戰,暗中以每週100英鎊的高額報酬收買墨索里尼,讓墨索里尼在他主編的報上繼續鼓吹參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经济和人员上损失巨大的意大利虽属战胜国,但在巴黎和会上被“三巨头”所排挤,没有获得期望中的“报酬”,这给意大利带来了战争失利外的进一步的耻辱感。1921年墨索里尼建立了国家法西斯党,在战后政治和经济动荡的意大利,具有民族主义、反共产主义和反工会特点的国家法西斯党获得了中产阶级、地主及工业资本家的支持。 1922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发动向罗马进军的政变,10月30日被意大利国王埃马努埃莱三世任命为总理并组建内阁。出于对内战和社会主义者反君主制特点的担忧,国家法西斯党获得了国王的支持,并取得了1924年4月6日大选的壓倒性胜利,取得67%多數的議席。同年6月10日墨索里尼的主要政敵:意大利社会主义政治家吉亚科莫·马泰奥蒂遭到暗杀。继而墨索里尼在1925年1月宣布国家法西斯党为意大利唯一合法政党,从而建立了法西斯主义独裁统治。 1935年开始与德国总理阿道夫·希特勒接触,德、義於1939年5月22日签订钢铁条约。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正式加入轴心国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同年9月27日,意大利、德国、日本签署三国同盟条约。1943年在意大利经历了一连串的军事失败后,7月24日大法西斯议会通过了对墨索里尼的不信任动议,翌日,墨索里尼被埃马努埃莱三世国王解职并逮捕,软禁在大萨索山的一间别墅裡。同年9月12日德軍发动橡树行动,成功营救出被软禁的墨索里尼。随后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北部建立意大利社会共和国,与南部已被盟军占领的意大利王国分庭抗礼。1945年4月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开始崩溃,4月27日偽装成德国军人的墨索里尼在逃往瑞士的途中被意大利共产党游击队发现并俘虏,翌日在未经审判的情况下,墨索里尼和他的情人克拉拉·貝塔西在科莫省梅泽格拉镇的一个叫的村庄被枪决。他们的尸体随后在4月29日被运到米兰,并被倒吊在洛雷托广场的一个加油站顶上示众。墨索里尼的尸体在1946年被法西斯主义支持者盗挖,后被意大利政府扣押10年,直到1957年才交还给他的遗孀雷切尔·墨索里尼在他的故乡普雷达皮奥下葬。.

新!!: 禁酒令和贝尼托·墨索里尼 · 查看更多 »

超級市場

超級市場(簡稱超市,有地方也稱量販、自選商場),一種大型的零售業商店,通常是連鎖式經營的。超級市場售賣很多不同種類物品的商店。除了日常生活所需之外,有些超級市場更會售賣時裝。 超級市場以現代化的方式經營,力求有效率的物流,達至薄利多銷。它有大量的不同品牌、價格、種類的貨品,貨品有序地排列,以方便顧客可以在同一所店舖購買所有所需,用貪方便的心理留著客人。顧客選好貨品後,到櫃台排隊付款,減低僱員的需求,節省成本。超級市場通常有小手推車ugh I這類工具以便顧客拿,有些超級市場甚至有送貨服務。.

新!!: 禁酒令和超級市場 · 查看更多 »

黑市

黑市,又稱地下市場,即不依官方法定的市場活動,是一种地下经济。.

新!!: 禁酒令和黑市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افغانستان;افغانستان;简称阿富汗)乃是一个位于亚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坐落在亚洲的心脏地区。阿富汗的位置有不同的定义,有时候会被认为处在中亚或者南亚,甚至被归类于中东地区(西亚)。阿富汗与大部分毗邻的国家有着宗教上、语言上、地理上相当程度的关联。阿富汗的北部和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塔吉克斯坦接壤,东部与中国以及部分巴基斯坦控制查謨-克什米爾地区(有争议)接壤,南部与巴基斯坦接壤,西部与伊朗接壤。 “阿富汗斯坦”在普什圖語的意思就是阿富汗人的地方。普什圖人又稱阿富汗人,亦是現時國內最多人口的族群。作為內陸国,加上長年戰事,领土中的五分之三交通不便。近年阿富汗經濟主要倚賴外國援助,其中來自歐盟的援助佔阿富汗国内生产总值的40%。农业是另一主要的经济支柱,但可耕地还不足农用地的2/3。人口為3000多万,因為戰亂導致的經濟困難延續,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

新!!: 禁酒令和阿富汗 · 查看更多 »

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德国政治人物,纳粹党领袖,1933年至1945年担任德国总理,1934年至1945年亦任纳粹德国元首。其于1939年9月发动波兰战役,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并为纳粹大屠杀的主要发动者之一。 希特勒生于时属奥匈帝国的奥地利地区,在林茨长大。1913年他迁往德国,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德国陆军服役並受勳。1919年希特勒加入纳粹党前身德国工人党,并于1921年成为纳粹党领袖。1923年他在慕尼黑发动政变,试图夺取权力,但最终失败并被监禁。在监禁期间希特勒撰写了其自传及政治宣言《我的奮鬥》的第一册。1924年被释放后,希特勒對凡爾赛条约进行批判,宣扬泛日耳曼主义、反犹太主义和反共主义,以其个人魅力、演说才能及政治宣传获得了广泛的民众支持。同时他频繁宣称国际资本主义及共产主义为犹太人反德意志民族的阴谋。 1933年纳粹党成为魏玛共和国国会第一大党,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此后其执政联盟再次在选举中获胜,并在国会中通过《授权法》,逐渐将魏玛共和国转变为一党专制、纳粹、极权及独裁统治的纳粹德国。希特勒借口抵御一战后由英国和法国主导的不公国际秩序,试图将犹太人从德国清除,建立其理想秩序。在其当政的前六年内,德国迅速自大萧条中复苏,打破一战后欧洲各国对其作出的各种限制,吞并数个德意志民族所居住的他国领土,由此获得了相当一些德意志民族人民的支持。 希特勒试图为德意志民族获取在其他民族之上的特别“生存空间”,在外交上主张施行侵略与吞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的首要原因。他领导大规模武装扩军,并于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打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使得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1941年6月,希特勒下令入侵苏联。至1941年年末,德国及其欧洲轴心国盟友已侵略占领欧洲和北非大部分地区。后来与苏联战事的不利局面及美国的加入导致德国由攻转守,并屡遭战略失败。在战争尾声阶段,1945年柏林战役期间,希特勒与其长期女友爱娃·布劳恩成婚。在他们成婚两日后(1945年4月30日),为避免被开坦克进城的苏联红军俘获,希特勒与布劳恩自杀身亡,其尸体被焚毁并被苏联红军找到。 在希特勒和其种族主义政治形态领导之下,纳粹政权屠杀了至少550万包括犹太人和身心障礙者在内的被视为劣等或不受欢迎的少数族裔。希特勒和纳粹政权亦在战争期间屠杀了近1,930万平民和战俘。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军事行动还造成了2930万军人及平民的死亡,其中平民的死亡数量为人类战争史上最高,使二战成为人类历史上死亡数量最高的战争。.

新!!: 禁酒令和阿道夫·希特勒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دولة الإمارات العربية المتحدة),是由阿布達比、沙迦、迪拜、阿治曼、富查伊拉、歐姆古溫、哈伊馬角七個酋長國組成的聯邦制君主國。位於西南亞的阿拉伯半島東南部,與阿曼和沙特阿拉伯接壤。首都阿布達比,也是境內最大部族的酋长国领地,阿聯酋的國際代碼為UAE。.

新!!: 禁酒令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查看更多 »

蘆名盛氏

蘆名盛氏()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在陸奥國的武將、戰國大名。蘆名氏第16代當主。父親是蘆名盛舜。.

新!!: 禁酒令和蘆名盛氏 · 查看更多 »

蘇聯

#重定向 苏联.

新!!: 禁酒令和蘇聯 · 查看更多 »

赌博

賭博是一種利用有價之物,來競爭輸贏的遊戲,是人類的一種娛樂方式。任何賭博在不同的文化和歷史背景有不同的意義。目前,在西方社會中,它有一個經濟的定義,是指「對一個事件與不確定的結果,下注錢或具物質價值的東西,其主要目的為贏取金錢或物質價值」。通常情況,下注前無法確定結果,停止下注後才開始遊戲。有些賭博在下注後可能立刻就知道結果,例如擲骰子或是俄羅斯輪盤,不過也有些賭博在下注後一段時間才知道結果,例如要等一場比賽甚至是一個球季的結束。 賭博也是國際上主要的商業活動之一,2009年合法的賭博市場產值約達三千億美元。不過賭博有時不會以實際的金錢為賭注,而是以其他有價值的物品為賭注,例如彈珠遊戲常以彈珠為賭注,而像翁仔標或是魔法風雲會則是以其紙牌或是卡牌為賭注,而且會依玩家收集卡牌的價值形成另一個。.

新!!: 禁酒令和赌博 · 查看更多 »

葡萄酒

葡萄酒是用新鲜葡萄果实或葡萄汁,经过发酵酿制而成的酒精饮料。在水果中,由於葡萄的葡萄糖及果糖含量较高,贮存一段时间就会发出酒味,因此常常以葡萄釀酒。葡萄酒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普及最广的单糖酿造酒。早在六千年以前,在盛产葡萄的地中海区域,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和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就会酿造葡萄酒。有趣的是,在舞蹈文化中,有一種葡萄酒舞是在釀酒用葡萄豐收時,慶祝的團體舞蹈。在古埃及文化中,葡萄酒(紅酒)和血相關聯,這種象徵關係也影響了附近地區產生的的宗教。在中國文化中,與葡萄酒有關的詩詞文學始自漢朝,多視葡萄酒為一種美酒。 葡萄酒有許多分類方式。以成品顏色來說,可分為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及粉紅葡萄酒三類。按照糖度划分可分为干型葡萄酒半干葡萄酒半甜葡萄酒及甜型葡萄酒。以釀造方式來說,可以分為平静葡萄酒、氣泡葡萄酒、加烈葡萄酒和加味葡萄酒四類。其中一般葡萄酒的酒精含量約為百分之八到十五,然而加烈葡萄酒的酒精含量可能會更高。 葡萄酒的酒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土壤、氣候以及釀酒技巧等因素的影響,但是酒的風味卻取決於釀酒葡萄的品種。根據目前的考古發現,葡萄酒的原料-葡萄,最早產於中國以及黑海與裡海之間的外高加索地區。外高加索葡萄亦在西汉时经张骞出使西域传到中国。目前葡萄已经被广泛引种到世界各地,主要是作为釀酒原料。但世界最有名的葡萄酒大多產自法国,法国葡萄酒的酿造历史可追溯到罗马帝国时期。由於法国气候温和,除了北部诺曼底一些區域以外,全國都能生产高品质的葡萄。在1996年時,全國共有超過818,000公頃的葡萄園,13個產酒區域,葡萄酒產量超過46億公升。至於其他歐洲國家,義大利與西班牙也是傳統的葡萄酒大國,以往多生產一般餐酒,但是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起,開始有酒商走精緻路線,目前也有生產評價極高的葡萄酒。德國的白葡萄酒,產量雖然不多,但是幾百年的工藝傳承,也產出不少精緻的珍釀。歐洲國家生產的葡萄酒,通稱為舊世界葡萄酒,其他區域生產的葡萄酒,則稱為新世界葡萄酒,美國、澳洲、紐西蘭、智利、阿根廷、以及南非,是新世界葡萄酒的主要產區,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一些非传统葡萄酒生产国比如英国也开始尝试生产起泡葡萄酒。.

新!!: 禁酒令和葡萄酒 · 查看更多 »

醉酒駕駛

醉酒駕駛或酒後駕駛(driving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lcohol),常簡寫為DUI,中文簡稱“酒駕”)是指在酒精、酒類飲品影響下控制並駕駛機動車輛(有時包括單車、有發動機、電動機的交通工具或機械以及騎馬),在許多國家被認定是交通違規行為,甚至規定為犯罪。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服用可导致精密操作能力降低的药物或者毒品后驾驶,亦是刑事犯罪。 醉酒駕駛會影響安全駕駛能力,使得發生致人死傷的事故風險大增,在刑法上被認為是屬於「有認識過失」的範疇,即「預見該事會發生,卻確信其不會發生而不做防範」的一類,但由於酒駕經常是基於漠視他人生命的僥倖心態,而因此發生多起嚴重死傷事故,而這是原本可以避免的,因此部分观点認為酒駕即殺人。.

新!!: 禁酒令和醉酒駕駛 · 查看更多 »

酒(Alcoholic beverage),其中含有3%至60%的酒精(即乙醇)。為人類飲用歷史最長的加工飲品,由植物發酵製成。.

新!!: 禁酒令和酒 · 查看更多 »

艾爾·卡彭

阿尔方斯·加布里埃尔·卡彭(Alphonse Gabriel Capone,;),綽號疤面(Scarface),是一名美國--黑幫成員,他在禁酒時期獲得名氣,成為芝加哥犯罪集團聯合創--始人和老大。卡彭作为黑帮老大的七年统治于他33岁那年结束。 卡彭出生於紐約市的布魯克林,父母為原籍義大利那不勒斯的美國移民。他曾被認為是一名五點幫成員,成為有組織犯罪場所如妓院的保鏢。在二十多歲剛出頭的時候,他搬到芝加哥,並成為了強尼·托里奧信任的保鏢和雜工,托里奧是非法提供酒精的犯罪集團頭目、芝加哥犯罪集團的先驅者,並通过得到政治保護。卡彭一生中的兴衰與的衝突有着紧密关联。托里奥在几乎被北邊幫槍手枪杀后退休,并將控制權交給了卡彭。卡彭透過数多的暴力手段擴大了生意,但由于卡彭與市長和該市警察部門的互相獲利關係,他的非法行为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庇护。 卡彭十分擅长塑造良好的名声,比如在球賽中出現時收到來自觀眾的歡呼聲。因向各種慈善機構捐款,他被許多人視為「現代羅賓--漢」。但由于他在情人節大屠殺事件中于光天化日之下殺死七名男子,芝加哥和卡彭的名声一落千丈。有影响力的市民们要求政府对此有所作为,而報紙則將他稱為「頭號--公敵第一」(Public Enemy No.

新!!: 禁酒令和艾爾·卡彭 · 查看更多 »

苹果酒

苹果酒(Cider),音译西打酒,在北美洲稱為硬西打酒(hard cider),是一种用苹果汁酿造的酒精饮料,是世界第二大果酒,产量仅次于葡萄酒,苹果内主要含果糖。苹果酒有甜味,果味浓,适口性强。英式苹果酒酒精度只有1.2%~8.5%,在欧陆西打酒中,酒精含量则可能高达12%。苹果是异花授粉植物,必须大片种植,产量大。苹果酒传统主要产于英国南部和法国西北诺曼底不适宜种植葡萄的地方。 虽然苹果酒可以由各种各样的苹果做成,但是专门为苹果酒而种植的品种被认为是“酒苹果”。苹果酒在英国很流行,尤其是在英格兰西南部和东安格利亚地区。英国为人均苹果酒消费最高的地区,同时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苹果酒生产公司,包括HP Bulmer公司。2006年,英国每年生产的苹果酒达到了60亿升(合13亿英国加仑)。 爱尔兰的苹果酒也很有名,而且非常传统。在法国布列塔尼和诺曼底;在西班牙的巴斯克,阿斯图里亚斯公国和加利西亚地区;在德国的莱茵州、黑森州以及其他地区,苹果酒的生产都很有名。阿根廷也是一个苹果酒生产和消费大国,尤其是在尼奥内格罗省和门多萨省。澳大利亚也生产苹果酒,尤其是在塔斯马尼亚岛,这里有着苹果种植的优良传统。 梨酒(Pear Cider)被有些生产商称之为梨酒(Perry)。.

新!!: 禁酒令和苹果酒 · 查看更多 »

陸奧國

1869年以後的陸奥國 陸奧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山道,又稱奧州。陸奧國的領域在歷史上變動過4次,但就一般概念(即為時最久的鎌倉時代至1868年的領域)而言,其領域大約包含今日的福島縣、宮城縣、岩手縣、青森縣、秋田縣東北的鹿角市與小坂町。.

新!!: 禁酒令和陸奧國 · 查看更多 »

民族

民族,又称人,简称民、族。 在漢語中,民族一詞具有十分豐富而复杂的內涵,可以表达多种近似而不同的概念。词汇本身歧义较多,概念和用法受到政治的较大影响,这些义项之间容易相互混淆。在不同的學科中,對於民族的範疇與用法也有許多歧異。在学术上,族群比民族的概念更宽泛。而在汉语实际使用中,民族可以被表示为包括族群、国族在内的多种含义。民族一词在中英翻译时也十分容易混淆。Ethnic group和Nation经常被翻译为民族,然而更精确地应分别译为译为族群和国族。 在汉语的实际表达中,其中一种解释是,民族是血缘和文化的共同体。在中国大陆,官方一般认为民族是文化概念而不是血缘概念。然而,中华民族中的民族却较为偏向国族概念。辛亥革命之前,革命党人试图以长城为界建立一个汉民族国家,此时的中华和汉族的意义等同,为族群概念。而提出五族共和后,中华民族被升格为表示全中国内的所有族群,成为国族概念。.

新!!: 禁酒令和民族 · 查看更多 »

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Nationalism),亦稱國族主義或國民主義,為包含民族、人種與國家三種認同在內的意識形態,民族主義者(Nationalist)主張在(各民族和人种)意識形態相互認同前提条件下以拥有相同国籍的民族共同體為人類群體生活之「基本單位」,以作為形塑特定文化與政治主張之理念基礎。具體的說,其主張為:民族為「國家存續之唯一合法基礎」,以及「各民族有自決建國之權」。過去民族主義大多強調民族共同體,而最近則著重於由國家或政府陳述的文化或政治共同體。 民族主義亦特指民族獨立運動之意識型態,即以民族之名義作出文化與政治主張,如今通常用以敘述英格蘭;民族主義也同時被稱為凝聚民族共同體的學說。民族主義的兩種度量標準(與相異的方法論)為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之《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ies)以及之《民族主義:現代化五途》(Nationalism: Five Roads to Modernity)。 民族主義者以明確的準則為基礎界定民族,以自其他民族區別,並據以判定「孰為民族之一員」。其準則可包含共同的語言、文化以及價值取向。民族之「認同」與以上兩者以及族群上之「歸屬感」皆有相關。民族主義者視民族性為排他且非自主,也就是不像其他自主性團體般可自由加入。 在十九世紀之前人們有鄉土性、區域性、文化價值或宗教性的效忠,但無現代國家觀念;直到以民族主義的國家概念興起後,徹底改變了現代國家的結構主流。 十九世紀後,因民族國家已成為國家結構的主流,民族主義對世界歷史和地緣政治影響巨大。世界上绝大多數人口都生活在──至少是名義上的──民族國家之中,民族國家之目的在確保民族存續,保持身份認同,並提供民族文化與社會性格可支配的地域。民族國家大多訴諸文化與歷史神話以自證其存續與「合法性」(legitimacy)。 民族主義者認可「非民族國家」的存在,其實,早期的民族主義運動往往是針對帝國,諸如奧匈帝國之類。梵蒂岡是為了天主教会的領導權,而非民族,所存在的主權國家;而伊斯蘭教徒尋求於全球各地所建立的哈里發為另一個非民族國家的例子。 具民族認同,並以民族國家為合法性基礎的任何人皆可稱之為「民族主義者」。依此理念,大多數成年人皆為「消極性的民族主義者」。然而,如今所謂之「民族主義」一詞涉及以政治活動(或涉及軍事)支持民族主義者的主張,其中或包含分離主義、民族統一主義以及軍國主義,在極端的情況下甚至包含「種族清洗」。政治學上(以及媒體)傾向注意這些極端類型的民族主義。.

新!!: 禁酒令和民族主義 · 查看更多 »

沃伦·盖玛利尔·哈定

沃伦·盖玛利尔·哈定(Warren Gamaliel Harding,),美国第29任总统。共和党籍。 1920年当选總統,1923年因心脏病突发于任内病逝。俄亥俄州出身,知名报刊发行人。当选总统前曾先后担任俄亥俄州议会参议员(1899-1903)、俄亥俄州副州长和联邦参议员(1915-1921)等职。 因为在关税等问题上立场保守、个性温和、加上竞选经理哈利·M·多赫蒂(Harry M. Daugherty)的“不树敌”(make no enemies)策略,哈定在1920年共和党全国大会出现僵局时脱颖而出,作为各方代表的折衷成为党候选人,竞选搭档卡尔文·柯立芝。因值一战结束,哈定于竞选中打出“回归常态”(Return to Normalcy)旗号。二人最后大幅击败詹姆斯·米德尔顿·考克斯和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民主党组合赢得大选。双方普选票得票率分别为60.36%和34.19%,是1824年开始统计普选票得票率以来胜败双方差距最大的一次。 哈定领导的内阁星光闪耀,人才济济:国务卿查尔斯·埃文斯·休斯,财长安德鲁·W·梅隆,商务部长赫伯特·胡佛。但是,更多不当的人事任命导致执政期间丑闻迭出,以致令政府声名扫地。因此,哈定在历史学家和公众对美国总统的排名中一向处于倒数位置。.

新!!: 禁酒令和沃伦·盖玛利尔·哈定 · 查看更多 »

沃爾斯泰德法

全國禁酒法(National Prohibition Act),非正式稱為沃爾斯泰德法(Volstead Act),是建立美國禁酒令的第18修正案的細節。的構思並起草了議案,該議案以管理立法的主席來命名的。.

新!!: 禁酒令和沃爾斯泰德法 · 查看更多 »

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王國(المملكة العربية السعودية),通称沙特或沙地阿拉伯(العربية السعودية),是一個位於西亞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國家。面積約2,149,690平方公里,它是在阿拉伯世界中地理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僅次於阿爾及利亞。沙地阿拉伯北方與約旦和伊拉克接壤;東北與科威特接壤;東邊和卡塔爾、巴林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交界;東南方和阿曼接壤;南方則與也門交界。它是唯一一個同時擁有紅海和波斯灣海岸線的國家,而它大部分的土地由不宜居的沙漠及貧瘠的荒野組成。 現時的沙地阿拉伯由四個本來分明的區域——漢志、內志、部分和部分(阿西爾)組成。沙地阿拉伯王國是於1932年由伊本·沙特成立,他由1902年奪回沙特王朝歷史領地利雅得開始,相繼以征服統一了以上的四個區域。該國從此便一直是以根據伊斯蘭教原則、以君主專制的形式管治,瓦哈比派伊斯蘭教亦被稱為「沙特文化的首要特徵」Tripp, ''Culture Shock'', 2003: p.14。沙地阿拉伯有時被稱為「兩聖寺之地」,因它的範圍包括了伊斯蘭教中兩個最神聖的聖地:麥加的禁寺及麥地那的先知寺。 沙地阿拉伯是世界上石油生產量及輸出量最高的國家,它同時亦控制了全球第二大的烴儲藏。由於有石化燃料支持經濟,沙地阿拉伯被列為高收入經濟體之一,人類發展指數亦極高,且是唯一在二十國集團中的阿拉伯國家。但是,它在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成員中擁有最單一的經濟。它政治上保守偏右,作為伊斯蘭國教的背景為瓦哈比派,採用君主世襲制,且是由政教合一的威權政權實權統治,是被自由之家列為「不自由」的國家之一。沙地阿拉伯的國防開支在世界排行第四,又在2010至2014年在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世界軍備入口者排行中排行第二。它被分類為地域大國和中等強國。除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它亦是伊斯蘭合作組織和石油輸出國家組織的成員。 的限制使沙特阿拉伯曾成為世界上唯一不容許女性駕駛的國家。这一政策直至2017年才開始有所放寬,而沙特政府于2018年6月允许女性开车。.

新!!: 禁酒令和沙特阿拉伯 · 查看更多 »

波兰

波兰共和国(Rzeczpospolita Polska),简称波兰,是位於中欧的共和制国家,北面濒临波罗的海,西面与德国接壤,南部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为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东,东北部和立陶宛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接壤。面積312,679平方公里,位居歐洲第十;人口約3,863萬人,位居歐洲第九。目前為欧盟、北约、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贸组织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新!!: 禁酒令和波兰 · 查看更多 »

法定假日

法定假日,又常被稱為公休假、國定假日、公共假期、法定假期、勞工假期、工廠假期,泛指被法律所承認的通用的假日。這種假日被立法或行政機關,依法律或法律所賦予的職權所發布的行政命令所公告。 在多宗教的國家裡,通常不會將特定宗教的節日定為法定假日。但可能將傳統節日定為法定假日,例如農曆春節。或是將世界通用的節日定為法定假日,例如1月1日的元旦。.

新!!: 禁酒令和法定假日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禁酒令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法罗群岛

法羅群島(法羅語:Føroyar,丹麥語:Færøerne)是北歐國家丹麥的海外自治領地。地理位置介乎挪威海和北大西洋中間,處於挪威到冰島之間距離一半的位置。 法羅群島陸地面積1,399平方公里,由17個有人島和若干個無人島組成,居民共49,192人,官方語言為法羅語和丹麥語。 法羅群島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雖然位處北方,因受墨西哥灣暖流影響,氣溫長年在零度以上。 法羅群島居民通過投票選出自治議會成員,繼而由自治議會選出總理,丹麥政府會向法羅群島派出高級專員監察自治政府運作,代表女王,並協助處理群島的對外事務。.

新!!: 禁酒令和法罗群岛 · 查看更多 »

法西斯主义

法西斯主义(Fascism;Faschismus;民國初年又譯作棒喝主義),字源為束棒(法西斯,一種古羅馬的象徵物),是一種極致國家民族主義的政治運動,強調民族復興、國家富強、強人主導國家政治、國家專權集中於一黨專政(或一黨獨大配合弱勢並無法取代政府的反對派),對外漸進式侵略,對內剷除或打壓反對聲音,破壞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司法獨立等,缺乏權力制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法西斯意大利和德意志第三帝國(納粹德國)建立法西斯政府後,於二战期間蔓延整個欧洲乃至世界的一套關於創造新民族性及新國民的意識型態及政治宗教。.

新!!: 禁酒令和法西斯主义 · 查看更多 »

淡啤酒

淡啤酒,一種顏色較淡的啤酒,根據發酵方式可分.

新!!: 禁酒令和淡啤酒 · 查看更多 »

清真

清真(阿拉伯語:;拉丁字母转写:ḥalāl 或 halal 或 halaal),阿拉伯语原意为“合法的”。在非穆斯林國家,「清真」指的是符合伊斯蘭教規條可食用的食物,與符合猶太教教規的食物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所以清真食品就是指符合伊斯蘭教教規的食物);而在穆斯林(回教徒)佔多數的國家,(清真)不僅指可食之物,而是一套生活方式,言語、行為、衣著皆受約束。.

新!!: 禁酒令和清真 · 查看更多 »

清教徒

清教徒(Puritan)是指要求清除英國國教會內保有羅馬公教會儀式的改革派新教徒,此字詞於16世紀60年代開始使用,源於拉丁文的Purus,意為清潔。 清教徒信奉公理宗新教(喀爾文主義),認為《聖經》是唯一最高權威,任何教会或個人都不能成為傳統權威的解釋者和維護者。清教先驅者產生於瑪麗一世統治後期流亡於欧洲大陸的英国新教團體中,之後部分移居至美洲。.

新!!: 禁酒令和清教徒 · 查看更多 »

澳大利亚原住民

澳大利亞原住民(Indigenous Australians)是澳洲土著人和托雷斯海峽島民的總稱,是歐洲人殖民之前居住在澳洲大陸及其附近島嶼的族群的後代。 澳洲大陸最早的居民和現代澳洲原住民之間的關係在學術上尚無定論。在澳洲發現的最早的人類遺存是40,000年前的“蒙哥人”(Mungo Man),但根據线粒体DNA比較,蒙哥人與現在以及古代的澳洲原住民都沒有親屬關係。而人類到達澳洲的時間本身在學術上也沒有定論,其中最早的估計認爲可能是125,000年前。,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2004.

新!!: 禁酒令和澳大利亚原住民 · 查看更多 »

澳大利亚首都领地

澳大利亚首都领地(Australian Capital Territory,ACT)是澳大利亚聯邦政府所在地,是澳大利亚管轄區最小但人口最稠密的州層級行政區。它全境位于新南威尔士州境内,面积為2,358平方公里。澳大利亞首都领地的首府,亦是澳大利亚聯邦的首都,是位在领地北部的坎培拉。 19世紀晚期,在澳洲的各英属殖民地谈判组成联邦时,就联邦首都的选址在两个最大城市悉尼和墨尔本之间相持不下,因此最终在1901年施行的《澳大利亚联邦宪法》中规定新首都必须位于新南威尔士州境内但必须距离悉尼100英里——这样保证新首都会离悉尼和墨尔本都保持相当距离。经过屡次讨论,最终联邦政府选定在新南威尔士州东南部、大分水岭和雪山余脉环抱之处建都,就是后来的坎培拉。为了确保联邦政府拥有能够自由支配的足够大的地区,1911年新南威尔士根据宪法将新首都及其主要河流流域的一部分划出上交给联邦政府,成为联邦直辖的领地。1913年開始建城。1927年暂时国会大厦(现在的旧国会大厦)建成,澳大利亞聯邦國會從墨爾本国会大厦遷往坎培拉,代表澳大利亚政府的正式首都正式启用。1988年首都领地取得自治领地地位,代表首都领地的自治政府在一部分联邦政府下放的问题上有自主立法的职能。自治后,坎培拉的市政机构即并入自治领地政府,因此首都领地兼管州级政府和地方政府事务。 首都领地的政府首脑是首席厅长,相当于各州的州长(總理)。和澳大利亚其他领地不同,首都领地不設代表联邦总督的领地行政官,而由联邦总督直辖。 1915年,为了给联邦政府提供一个联邦直辖的海港,新南威尔士政府又向联邦政府上交了与首都领地不相邻的傑維斯灣的部分地区,联邦政府将此地区与首都领地一同管理,但1988年首都领地自治后傑維斯灣成为分别的领地,但首都领地仍保留了傑維斯灣北岸的一小块无人居住的狭长土地。.

新!!: 禁酒令和澳大利亚首都领地 · 查看更多 »

澳洲

#重定向 澳大利亚.

新!!: 禁酒令和澳洲 · 查看更多 »

挪威

挪威王国(挪威語:Kongeriket Norge,简称:Norge ,新挪威語:Noreg,舊譯那威)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东与瑞典接壤,西邻大西洋。海岸线极其蜿蜒曲折,构成了挪威特有的峡湾景色。此外,挪威还与芬兰、俄罗斯接壤。挪威的领土也包括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此外对南极洲的毛德皇后地和彼得一世岛有主权要求。首都為奥斯陆。2009年、2010年、2011年、2013年、2014年、2015、2016年获得全球人类发展指数第一的排名。挪威是性別平等實踐良好的国家之一,在2012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挪威排名第三,仅次于冰岛及芬兰。.

新!!: 禁酒令和挪威 · 查看更多 »

挪威國家酒局

挪威國家酒局(挪威文:Vinmonopolet,符號:Ⓥ ,俗稱:Polet)是挪威政府掌管酒精飲料零售的組織,為挪威唯一可以出售酒精含量在4.75%以上的酒精飲料的公司。 挪威國家酒局是挪威政府限制公民酒精消費的重要組織,并通過提高成本和有限享用來達成其目的。其主要目標是通過分配酒精產品來限制私人從酒精工業中獲得利益,防止銷售酒精產品給未成年人和嗜酒成癮者。 其批發商店位於全國各個城市與鄉村地區,停業時間早於其他商店,在工作日為下午6點,週六為下午3點。2007年,挪威國家酒局售出了71,100,000升酒精產品。.

新!!: 禁酒令和挪威國家酒局 · 查看更多 »

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未成年者或未成人)是一个社会学或者法学的概念,即是還沒有成年的人。法律上,未成年人即是未滿法定成年年齡的人,當中包括嬰兒、兒童及青少年。 不同的社会或地區对未成年人在心理状态、社会责任、法律责任等有不同于成年人的要求和社会规范,如在社會發達地區,滿一定年齡的未成年人多半需要上學。另一個例子是在世界上不同國家或地區,必須達到當地的成人年齡才可以退學、喝酒、吸煙、投票、買彩票、去賭場、結婚等等。 * Category:法律术语.

新!!: 禁酒令和未成年人 · 查看更多 »

戰國

戰國時期(前5世紀~前221年),簡稱戰國。關於戰國的起始年份,共有7種說法,一般有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或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這三種說法為較多人接受。而戰國時代結束於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統一中原。後世史家劃分東周前半為春秋時代及後半為戰國時代,東周在周赧王五十九(前256年)已被秦国灭亡,所以東周不完全包括戰國時代。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混戰不休,故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 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徐州相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五國相王後各大諸侯紛紛僭越稱王(吳、越、楚三國早在春秋時代已稱王),周天子權威進一步受損。戰國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大規模變革,例如郡縣制度、私田制、廣泛應用鐵器和貴族因亡國變為平民傳播知識。各國為獲取土地、財富、人口不斷開展兼併戰爭,促使這個從春秋時期開始便戰爭不斷之土地逐漸走向新時代,塑造了中央集權國家「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雛形。戰國承春秋亂世,啟帝秦發端,中續百家爭鳴,各國相繼圖強而舉國變法,涌現了大量名將爭鋒和名士縱橫捭闔之典故,為後世傳誦。.

新!!: 禁酒令和戰國 · 查看更多 »

戈尔巴乔夫

#重定向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新!!: 禁酒令和戈尔巴乔夫 · 查看更多 »

海湾战争

海灣戰爭是指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28日期間,以美國為首的由34個國家組成的联军和伊拉克之間發生的一場局部戰爭。1990年8月2日,伊拉克軍隊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並宣布科威特的「回歸」以及大伊拉克的“统一”。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在取得聯合國授權後,於1991年1月17日開始對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內的伊拉克軍隊發動軍事進攻,主要戰鬥包括歷時42天的空襲、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邊境地帶展開的歷時100小時的陸戰。多國部隊以輕微的代價取得決定性勝利,重創伊拉克軍隊。伊拉克最終接受聯合國安理會第660號決議,並從科威特撤軍。 这次戰爭是美軍自越南戰爭後主導參加的第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也是第一場聯合國會員國之間的戰爭。在戰爭中,美軍首次將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實戰,展示了壓倒性的制空、制電磁優勢。通過海灣戰爭,美國進一步加強了與波斯灣地區國家的軍事、政治合作,儘管強化了美軍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卻未能同時剷除--,為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埋下了伏筆。.

新!!: 禁酒令和海湾战争 · 查看更多 »

斯堪的纳维亚

--(丹麥語、瑞典語:Skandinavien,挪威語:Skandinavia,薩米語:Skadesi-suolu、Skandinavía),又譯--,在地理上是指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包括挪威和瑞典,文化与政治上則包含丹麦。這些國家互相視對方屬於斯堪的纳维亚,雖然政治上彼此獨立,但共同的稱謂顯示了其文化和歷史有深厚的淵源。 芬蘭、冰島和法羅群島等北歐國家因其與丹麥、挪威和瑞典相近的歷史和文化背景,有時也被視為斯堪的納維亞國家。有時這些對斯堪的納維亞的不同理解可能會引起不滿,「北歐國家」(Nordics)才是對北歐五個國家的合宜統稱。.

新!!: 禁酒令和斯堪的纳维亚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禁酒令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政治

政治是由各种团體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也是各种团體或个人为了各自的領域所结成的特定关系,尤指對於社會群體的統治,例如統治一個國家,亦指對於一國內外事務之監督與管制。一般来说,这个词多用来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然而社会学家也用来指涉包括各种利益机构、学校、宗教机构在内的相互之间的关系。 从人类社会学来讲,政治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它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个社会现象非常复杂,因而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以及从不同学科角度,不同的学者对他的论述也不相同。而且政治内涵的本身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对政治的阐释也充满了争议,始终没有一个确切公认的定义。孙关宏等 《政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p1-13 ISBN 978-7-309-03661-9 政治学是专门以政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研究政治行为的理论和考察权力的获得与行使。.

新!!: 禁酒令和政治 · 查看更多 »

政治運動

政治運動,又叫政治活動、社會運動、社會政治運動,是一種改變政治體制的一種行為。在民主國家,政治運動多由民眾或社会团体發起,以示威遊行、靜坐等方式,迫令執政當局屈服,以達到社會變革;在極權主義國家與共产主义国家,則多由執政當局發動,內容與執政者的意識形態相關。政治運動多有其發起口號,以吸引更多民眾參與。.

新!!: 禁酒令和政治運動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新!!: 禁酒令和意大利 · 查看更多 »

愛德華王子島

#重定向 愛德華王子島省.

新!!: 禁酒令和愛德華王子島 · 查看更多 »

拉瓦尔品第

拉瓦尔品第(乌尔都语:راولپنڈی)位于巴基斯坦博德瓦尔高原(Potwar),是旁遮普省的一座城市,隶属于拉瓦尔品第县,人口3,252,123人(2008年資料),为巴基斯坦主要工商业城市。该城市毗邻首都伊斯兰堡,距拉合爾275公里,现为巴武装部队总部所在地。2007年12月27日,巴基斯坦前總理贝·布托在拉瓦爾品第出席完一個支持者集會後遭兇徒開槍及引爆炸彈,送院後不治。.

新!!: 禁酒令和拉瓦尔品第 · 查看更多 »

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国时代曹魏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曹操在世时官至丞相,爵至魏王,谥号武王。其子曹丕篡位稱帝後,追尊其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新!!: 禁酒令和曹操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禁酒禁酒法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