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狸藻屬

指数 狸藻屬

藻屬(学名:Utricularia)是食虫植物中最龐大的一屬,由233種植物所組成,Bruce Salmon,"Carnivorous Plants of New Zealand", Ecosphere publications, 2001除了南極洲,狸藻橫越了所有大陸洲,存在於鮮活的水域以及潮濕的泥土。培育狸藻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觀賞它們的花,常與那些金魚草和蘭花作對照。.

43 关系: 卡尔·林奈卡緬斯基狸藻節卡爾佩迪斯科狸藻節多系群多歧聚傘狸藻節奇异狸藻组學名亞屬侏儒狸藻圓葉狸藻節囊泡狸藻组四萼狸藻亞屬四萼狸藻節粘液狸藻绒毛狸藻真双子叶植物物种狸藻屬物種列表狸藻亞屬狸藻科狸藻節蚌實狸藻節韋斯頓狸藻菊类植物被子植物食虫植物西蒙斯狸藻龍骨瓣狸藻節蘭科蘭花狸藻節脣形目金鱼草雙瓣狸藻亞屬附件狸藻极细狸藻植物橄欖狸藻澳洲狸藻節斯特耶马克狸藻组曼氏狸藻普通狸藻

卡尔·林奈

卡尔·冯·林奈(Carl von Linné,),也譯為--,受封貴族前名为卡尔·林奈乌斯(Carl Linnaeus),由于瑞典学者阶层的姓常拉丁化,又作卡罗卢斯·--烏斯(Carolus Linnaeus),瑞典植物学家、动物学家和医生,瑞典科学院创始人之一,並且担任第一任主席。他奠定了现代生物学命名法二名法的基础,是现代生物分类学之父,也被认为是现代生态学之父之一。他的很多著作使用拉丁文撰写,他的名字在拉丁语中是Carolus Linnæus(在1761年之后为Carolus a Linné)。 1707年,林奈出生于瑞典南部斯莫蘭的一个小乡村里。林奈在烏普薩拉大學接受了大部分的高等教育,并在1730年开始教授植物学。1735年至1738年之间,他居住在国外和做研究。他在荷兰出版了第一版的《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之后,他回到瑞典的乌普萨拉,担任了医学和植物学教授。在1740年代,他旅行遍及瑞典各地,搜集和分类各种植物和动物。在1750年代和1760年代,他继续搜集和分类各种动植物,并将成果出版了好几卷。当他逝世的时候,他已经是欧洲最受赞誉的科学家之一。 瑞士哲学家卢梭在给林奈的信中写到“告诉他我知道地球上没有人比他更伟大”。德国学者歌德写过:“除了莎士比亚和斯賓諾莎,再没有其他的先人对我的影响比林奈更强。”瑞典作家斯特林堡说过:“林奈实际上是个诗人,只不过碰巧成为了一个博物学家。”除了这些赞誉,林奈还被称为“植物学王子”,“北方的博物志”,以及“第二个亚当”。Broberg (2006), p. 7.

新!!: 狸藻屬和卡尔·林奈 · 查看更多 »

卡緬斯基狸藻節

卡緬斯基狸藻節(学名:Utricularia sect.

新!!: 狸藻屬和卡緬斯基狸藻節 · 查看更多 »

卡爾佩迪斯科狸藻節

#重定向 瓮盤狸藻節.

新!!: 狸藻屬和卡爾佩迪斯科狸藻節 · 查看更多 »

多系群

多系群(英语:Polyphyletic group)在生物系統發生學中,是指一個分類群當中的成員,在演化樹上分別位于相隔著其他分支的分支上;也就是說,該分類群並不包含其所有成員的最近共同祖先。一般而言,生物的科學分類會盡量避免使一個正式的分類群成為多系群。 舉例而言,「恆溫動物」(溫血動物)通常指鳥類與哺乳類,但是鳥類與哺乳類的祖先皆為變溫動物(冷血動物),因此哺乳類與鳥類的恆溫性是分別發展出來,也因此「恆溫動物」是一個多系群,且並非一個系統發生學上的分類群。.

新!!: 狸藻屬和多系群 · 查看更多 »

多歧聚傘狸藻節

多歧聚伞狸藻组(学名:Utricularia sect.

新!!: 狸藻屬和多歧聚傘狸藻節 · 查看更多 »

奇异狸藻组

奇异狸藻组(学名:Utricularia sect.

新!!: 狸藻屬和奇异狸藻组 · 查看更多 »

學名

在生物分类学中,學名按字面即為科學名,名词组合基于拉丁文文法。它在科學,特別是生物學上使用的名稱。例如,廣為人所接受的植物 (生物)名稱;它也受到國際植物命名法規(ICBN)之規範。:「Scientific name: A formal, universally accepted nam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which (for plants, algae, fungi and organisms traditionally treated as such) are provid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學名的第一個字需大寫。而習慣上,在科學文獻的印刷出版時,學名之引用常以斜體表示,或是於正排体學名下加底線表示。學名内所指的有可能是一種生物、一屬的生物或一科的生物。这可因為不同的國際命名法規,有不同的變化。原則上,一種生物的學名只有一個,而這一個學名也只會用來稱呼這一種生物,但目前命名法規各自獨立,因此有可能出現同種動物、植物用同樣的學名。相對的親屬生物可能還有許多不同的名字,學名以外的名字均為俗名。學名使用拉丁化文字,而俗名沒有限制。除拉丁学名外的其他任何名称都是俗名。 目前已知最長的學名為雙翅目的,由42個字母組成,意思是「擁有近似黃蜂飛行姿態而接近水虻的」。最短的學名則分別為南蝠的 Ia io 和奇翼龍的 Yi qi,都僅有4個字母。.

新!!: 狸藻屬和學名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 属.

新!!: 狸藻屬和屬 · 查看更多 »

亞屬

亞属(subgenera;subgenus)是生物分类法中的一级,位于屬和种之间。 在分類學中,「亞屬」可單獨使用或與種名同時使用。但亞屬的使用並非必要。.

新!!: 狸藻屬和亞屬 · 查看更多 »

侏儒狸藻

侏儒狸藻(學名:Utricularia nana)為狸藻属小型陸生食虫植物,为本杰明狸藻组(Utricularia sect.)下的唯一种。其种加词“nana”来源于拉丁文“nanus”,意为“侏儒,矮子”,指其植株的大小。.

新!!: 狸藻屬和侏儒狸藻 · 查看更多 »

圓葉狸藻節

圓葉狸藻節(学名:Utricularia sect.

新!!: 狸藻屬和圓葉狸藻節 · 查看更多 »

囊泡狸藻组

囊泡狸藻组(学名:Utricularia sect.

新!!: 狸藻屬和囊泡狸藻组 · 查看更多 »

四萼狸藻亞屬

四萼狸藻亞屬(拉丁文:Utricularia subg.

新!!: 狸藻屬和四萼狸藻亞屬 · 查看更多 »

四萼狸藻節

四萼狸藻節(學名:Utricularia sect.

新!!: 狸藻屬和四萼狸藻節 · 查看更多 »

粘液狸藻

粘液狸藻(学名:Utricularia viscosa)为狸藻属多年生小型至中型陆生或半水生食虫植物,也是斯普鲁斯狸藻组,其得名于理查德·斯普鲁斯。其种加词“viscosa”来源于拉丁文“visco”,意为“粘稠”,指其植株会产生黏液。粘液狸藻分布于中美洲(伯利兹和尼加拉瓜)及南美洲(巴西、法属圭亚那、圭亚那、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委内瑞拉)。其陆生或半水生于低海拔地区的潮湿砂质稀疏草原中,而圭亚那的种群也可分布于海拔900米处。1860年,丹尼尔·奥利弗最先发表了粘液狸藻的描述。1986年,彼得·泰勒将该物种置于斯普鲁斯狸藻组下。Taylor, Peter.

新!!: 狸藻屬和粘液狸藻 · 查看更多 »

绒毛狸藻

绒毛狸藻(學名:Utricularia pubescens)为狸藻屬似一年生小型至中型陆生或岩石食虫植物,也是劳埃德狸藻组(Utricularia sect.

新!!: 狸藻屬和绒毛狸藻 · 查看更多 »

真双子叶植物

真双子叶植物(学名:eudicots)是被子植物的分支之一,由道利(Doyle)和霍顿(Hotton)在1991年提出来的,是划分被子植物门中“非木兰类双子叶植物”,也就是说花粉具有三孔的植物类群。包括了绝大部分双子叶植物纲中的种类,其他没有包括进去的双子叶植物被称为“类双子叶植物”(并系群)。.

新!!: 狸藻屬和真双子叶植物 · 查看更多 »

物种

种(Species)或稱物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位于生物分类法中最後一级,在属之下。較為籠統的概念,是指一群或多或少与其它这样的群体形态相同,並能够交配繁殖出具生殖能力後代的相关生物群体。以演化生物學家恩斯特·麥爾的定义来说,物种是:「能够(或可能)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这样的类群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昆虫学家陈世骧(1978)对物种所下定义为:「物种是繁殖单元,由又连续又间断的居群所组成;物种是进化单元,是生物系统线上的基本环节,是分类的基本单元。」。 在分类学中,一个物种被赋予一个拉丁化的雙名法名称。该名称使用斜体印刷,手写时则加上底線;属名首字母大写,屬名之後紧跟一个唯一的形容词,這個詞稱為種小名或種加詞,其首字母不可大寫。只有完整的双名制名称才称为「种名」,而非仅仅是双名制名称的第二个部分。例如人的种名叫Homo sapiens(智人),而不是sapiens。 物种也是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单元。.

新!!: 狸藻屬和物种 · 查看更多 »

狸藻屬物種列表

藻属物种列表中列出了所有已知的狸藻属物种。其内共有234個物種。狸藻属是食蟲植物中最大的屬,分布世界各地,唯南極洲和各海島除外。在彼得·泰勒对狸藻进行修订前,其共有250个物种,之后在其分类学专著《狸藻属——分类学专著》中降为214个物种。Taylor, Peter.

新!!: 狸藻屬和狸藻屬物種列表 · 查看更多 »

狸藻亞屬

藻亞屬(学名:Utricularia subg.

新!!: 狸藻屬和狸藻亞屬 · 查看更多 »

狸藻科

藻科(学名:Lentibulariaceae)多年生沉水或漂浮之雙子葉植物,該科植物共有4屬,170種,全世界均有分布,為相當普遍之捕蟲植物。在中國或台灣,該科草本植物有2屬19 種,無根性,冬芽不明顯,捕蟲囊通常生於葉片上,如台灣之黃花狸藻、挖耳草。 四萼狸藻屬與雙瓣狸藻屬曾經是狸藻科下的二個屬,目前已經將這二個屬併入狸藻屬內。狸藻科先前是分類為玄參目下的一個科,而APG分類法主張應將玄參目下的科合併至唇形目內。.

新!!: 狸藻屬和狸藻科 · 查看更多 »

狸藻節

藻節(学名:Utricularia sect.

新!!: 狸藻屬和狸藻節 · 查看更多 »

花是被子植物(被子植物门植物,又称有花植物或開花植物)的繁殖器官,其生物学功能的是结合雄性精细胞与雌性卵细胞以产生种子。这一进程始於传粉,然後是受精,从而形成种子并加以传播。对於高等植物而言,种子便是其下一代,而且是各物种在自然分布的主要手段。同一植物上着生的花的组合称为花序。 “花”在生活中亦常称为“花朵”或“花卉”。广义的花卉可指一切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或人工栽插的盆景),而狭义上则单指所有的開花植物。 花卉一直广受人们的喜爱和使用,主要用於觀賞,还能當食材或提煉原料。.

新!!: 狸藻屬和花 · 查看更多 »

蚌實狸藻節

蚌實狸藻節(学名:Utricularia sect.

新!!: 狸藻屬和蚌實狸藻節 · 查看更多 »

韋斯頓狸藻

韋斯頓狸藻(學名:Utricularia westonii)為狸藻屬陸生食虫植物,也是三叉狸藻组(Utricularia sect.

新!!: 狸藻屬和韋斯頓狸藻 · 查看更多 »

菊类植物

菊类植物(学名:asterids)是在APG 分类法、APG II分类法、APG III分类法及APG IV分类法所确立的被子植物分支之一,是具有亲缘关系的一个植物类群,和蔷薇分支一起组成真双子叶植物分支中的主要部分。 菊分支中的植物种类主要包括1981年克朗奎斯特分类法中分到菊亚纲的种类以及一些合瓣花类植物。由于这种分类法更能正确地表示植物种类之间的亲缘关系,因而被多数的植物学家所采用。 菊分支包括:.

新!!: 狸藻屬和菊类植物 · 查看更多 »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又名開花植物或有花植物,生物學分類稱被--子植--物門,是有胚植物中為數最多且最為人所知的一種,是植物界最多樣化的種類,约有304000種。同時開花植物是現時地球上演化最先進及優勢的植物種類。開花植物和裸子植物一起合稱為種子植物。開花植物可以由一系列的衍徵將其與其他的種子植物相區隔開來。.

新!!: 狸藻屬和被子植物 · 查看更多 »

食虫植物

食肉植物(carnivorous plants),又名食蟲植物(insectivorous plants),指能够诱捕昆虫或其他小動物,并能够分泌消化液将其消化以补充自身养分的植物。其典型的代表如猪笼草和捕蝇草等。根據品種不同,有些食蟲器官較大者甚至可捕食小型蛙类、蜥蜴和鸟。 大部分的食虫植物生長在陽光照射充足的溼地。目前發現並確定具有食蟲性的植物已有600種以上。.

新!!: 狸藻屬和食虫植物 · 查看更多 »

西蒙斯狸藻

西蒙斯狸藻(學名:Utricularia simmonsii)为狸藻属一年生或多年生小型食虫植物,也是小狸藻组下的唯一种。其种加词“simmonsii”来源于发现者保罗·西蒙斯,他在2005年发现了西蒙斯狸藻。西蒙斯狸藻为澳大利亚的特有种,仅发现于北领地和昆士兰。2008年,艾倫·勞瑞、伊恩·D·考伊、约翰·戈弗雷·康兰最先发表了西蒙斯狸藻和小狸藻组的描述。Lowrie, Allen, Cowie, Ian D., Conran, John G. (2008).

新!!: 狸藻屬和西蒙斯狸藻 · 查看更多 »

龍骨瓣狸藻節

龍骨瓣狸藻節(学名:Utricularia sect.

新!!: 狸藻屬和龍骨瓣狸藻節 · 查看更多 »

蘭科

蘭科(学名:Orchidaceae)植物俗称蘭花,亦叫胡姬花,是開花植物中世界性分布和具多樣性的科,与开花常常是五颜六色的和常常芬芳的,通常俗名称为蘭花科。 蘭科现在大约有已经接受的28,000个物種,分布在有736屬中 (See External links below).

新!!: 狸藻屬和蘭科 · 查看更多 »

蘭花狸藻節

蘭花狸藻節(学名:Utricularia sect.

新!!: 狸藻屬和蘭花狸藻節 · 查看更多 »

脣形目

唇形目(學名:),原「玄参目」(學名:)已合併入本目,是一類真雙子葉植物,有木本和草本,其中玄参科常含有生物碱和糖苷,所以很多种都可以作为药用,也有一些观赏植物花卉。.

新!!: 狸藻屬和脣形目 · 查看更多 »

金鱼草

金鱼草(学名:Antirrhinum majus)又名龙口花、龙头花、洋彩雀,为车前科金鱼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属玄参科,是一種模式生物。原产於地中海地区,分布区域从摩洛哥和葡萄牙向北至法国南部,东至土耳其和叙利亚。Flora Europaea: Germplasm Resources Information Network: 金鱼草因花状似金鱼而得名,其拉丁学名“Antirrhinum”意指“状如鼻子”,而“majus”则意为“五月开花”。.

新!!: 狸藻屬和金鱼草 · 查看更多 »

雙瓣狸藻亞屬

雙瓣狸藻亞屬(学名:Utricularia subg.)是狸藻屬中的一個亞屬。 本亚屬的最初描述是在1874年由所發表。在彼得·泰勒的1989年本屬的專題論文上,他將本亞屬降低成異名,置於蚌實狸藻節中。由於分子種系發生學研究的見解,這項判定後來被撤銷,並連帶的恢復了本亞屬。Taylor, Peter.

新!!: 狸藻屬和雙瓣狸藻亞屬 · 查看更多 »

附件狸藻

件狸藻(學名:Utricularia appendiculata)为非洲特有的狸藻属食虫植物。其种加词“appendiculata”来源于拉丁文“appendiculum”,意为“小附属物”。附件狸藻为奧利弗狸藻節下唯一的一个种。其分布于布隆迪、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加蓬、马达加斯加、马拉维、莫桑比克、坦桑尼亚、乌干达和津巴布韦。其陆生于海拔1500米至1860米泥炭沼泽或潮湿砂质稀树草原中。但其在中非共和国的分布地海拔较低,仅为700米。花期为雨季。1933年,艾琳·阿德莱德·布鲁斯最先对附件狸藻进行了描述。1986年,彼得·泰勒将其归入奧利弗狸藻節内。Taylor, Peter.

新!!: 狸藻屬和附件狸藻 · 查看更多 »

极细狸藻

极细狸藻(学名:Utricularia tenuissima)为狸藻属一年生小型陆生食虫植物,也是马丁狸藻组下的唯一种。其种加词“tenuissima”来源于拉丁文“tenuis”,意为“瘦小,纤细”。极细狸藻为南美洲的特有种,分布于巴西、哥伦比亚、圭亚那、苏里南、特立尼达及委内瑞拉。其陆生于潮湿开阔的稀树草原的沙子中,海拔分布范围为0至2100米。1934年,托马斯·盖斯凯尔·图廷最先发表了极细狸藻的描述。1986年,彼得·泰勒将极细狸藻置于马丁狸藻组下。Taylor, Peter.

新!!: 狸藻屬和极细狸藻 · 查看更多 »

植物

植物(Plantae)是生命的主要形態之一,並包含了如乔木、灌木、藤類、青草、蕨類及綠藻等熟悉的生物。種子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擬蕨類等植物,據估計現存大約有350000個物種。直至2004年,其中的287655個物種已被確認,有258650種開花植物15000種苔蘚植物(参见条目中表格)。綠色植物大部份的能源是經由光合作用從太陽光中得到的。.

新!!: 狸藻屬和植物 · 查看更多 »

橄欖狸藻

橄欖狸藻(學名:Utricularia olivacea),又称山麓狸藻,為狸藻屬一年生极小型水生食虫植物。其种加词“olivacea”来源于拉丁文“oliva”,意为“橄榄,橄榄树”。橄欖狸藻分佈於北美洲東部、中美洲及南美洲。Taylor, Peter.

新!!: 狸藻屬和橄欖狸藻 · 查看更多 »

澳洲狸藻節

澳洲狸藻節(学名:Utricularia sect.

新!!: 狸藻屬和澳洲狸藻節 · 查看更多 »

斯特耶马克狸藻组

斯特耶马克狸藻组(学名:Utricularia sect.

新!!: 狸藻屬和斯特耶马克狸藻组 · 查看更多 »

曼氏狸藻

曼氏狸藻(学名:Utricularia mannii)為狸藻屬多年生附生食虫植物,为燕子狸藻组下唯一的一个种。其种加词“mannii”来源于澳大利亚植物采集者P·曼。曼氏狸藻为非洲热带的特有种,特别是几内亚湾的比奥科岛、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岛,及邻近内陆的喀麦隆和尼日利亚。曼氏狸藻附生于热带雨林中长满苔藓的树干上,海拔分布范围为500米至2100米。其花期为4月至11月。1865年,丹尼尔·奥利弗最先描述了曼氏狸藻。1986年,彼得·泰勒将其置于燕子狸藻组下。Taylor, Peter.

新!!: 狸藻屬和曼氏狸藻 · 查看更多 »

普通狸藻

普通狸藻(学名:Utricularia vulgaris)为狸藻属水生食虫植物。其种加词“vulgaris”来源于拉丁文“vulgaris”,意为“普通的”。其分布于欧洲与亚洲,是狸藻属中分布最为广泛的物种。.

新!!: 狸藻屬和普通狸藻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狸藻狸藻属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