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泰緬孤軍

指数 泰緬孤軍

泰緬孤軍,泛指自1949年到1954年間(第二次國共內戰後)自中國雲南退入緬甸北境的原中華民國國軍。現居於泰國北部邊境,與緬甸、寮國交界地帶,今簡稱「孤軍」。 孤軍早期主力來自李彌率領的第八軍第二三七師及余程萬率領的第二十六軍第九十三師。原本為國軍抗日正規軍、滇桂黔省府軍、滇桂黔省防衛軍、滇桂黔省關隘邊防軍、滇桂黔省警察、滇桂黔省消防部隊等。因為時任雲南省主席的盧漢领导投共,各省、縣、市、鄉、鎮等逃難軍官家屬被迫自雲南、廣西、貴州南部轉進,由李彌在曼谷指揮孤軍作戰,籌措軍備。 1953年,李彌在國際壓力下奉令回臺,並擬定天、地兩案,明為撤軍,卻仍在當地發展武力,與中共抗爭,與緬軍作戰。3月8日,李彌在外交部長葉公超邀宴時中風,急送臺北中心診所診治,後轉送陽明山招待所療養。依據李彌計劃,臺北改派柳元麟將軍接任總指揮,繼續留在當地發展游擊武力;但隨即因緬甸政府向聯合國施壓而二度撤軍,剩餘孤軍殘部由李文煥、段希文二位軍長改編成第三軍、第五軍。兩位將軍曾應泰國需要訓練泰軍出--協助掃蕩苗共、泰共,維護泰北安寧。更積功獲泰王普密蓬頒授徽章、--賜泰國居留權,鞏固孤軍在泰北清萊的美斯樂等地駐足的必要性。 由於早期一部份的將領如李彌後來率領部隊撤往台灣,麾下軍眷接受中華民國政府安排安居於桃園縣中壢市(今桃園市中壢區)龍岡的忠貞新村;後期歸台的泰緬僑民則多定居於台北的雙和地區一帶。有些軍民被分配置在南投縣清境農場附近農業養殖。另有少數滯於緬北金三角山區從事各式各樣產業。 據孤軍遺老指出,當地軍人及其眷屬總人數仍有七、八萬之譜,並且收容了仍陸陸續續逃離中國大陸之民眾;至於中泰緬--邊界的華裔人口有多少,有人稱約20萬,實難以估算。目前泰緬僑民相關事宜以中華民國內政部移民署、中華救助總會、中華民國駐泰國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和民間自力成立的「泰緬地區華裔難民權益促進會」為交流最密切的窗口。.

142 关系: 卢汉云南起义參謀總長參謀長大其力富台部隊小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南半島中壢區中天電視中央研究院中央通訊社中央情报局中國共產黨中和區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中国抗日战争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外交部中華民國國軍中華民國國防部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中華民國內政部中華民國總統中華民國陸軍中華民國政府中華民國教育部中華救助總會中正紀念堂三大战役广西壮族自治区亞細亞的孤兒云南省云南行政长官列表廖了以張群彭孟緝彭程余程萬圓山國共內戰國民革命忠烈祠國民革命軍第八軍國旗屋米干店唐窩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內政部移民署全民健康保險...元江元江 (红河)四一式山炮王耀武王杰移民署立法委員立法院第二次国共内战綏靖區緬甸聯邦 (1948年-1962年)總參謀長缅甸美國美斯乐羅大佑猛撒無國籍人士異域異域 (電影)盧漢芭達亞聯合報聯經出版联合国联合国大会联合国难民署联合早报顧祝同行政院西南忠魂西昌市香港費玉清賴幸媛贵州省趙永清龍岡阿佤山蘇聯葉公超葛雨琴蒲美蓬蒙藏委員會蔣中正蔣經國自由時報臺北臺北市臺灣地區金三角臂章雲南省反共抗俄大學雲南省政府雷雨田雙和老挝陳誠陈赓M116榴彈炮M1911手槍M1卡宾枪柏楊柯俊雄柳元麟李國輝 (中華民國)李文煥桃園市段希文民航空運公司江拉江拉基地保衛戰江拉之戰泰國君主泰國共產黨泰国泰軍清境農場清萊滿星疊朝鲜战争最後通牒海南岛海口市新加坡新华网新北市曼谷普密蓬·阿杜德景棟時報文化 扩展索引 (92 更多) »

卢汉云南起义

卢汉投共,又称云南起义、昆明起义,卢汉的倒戈,指的是时任中华民国云南省主席卢汉在1949年12月策划并发动的一场军事政变。12月9日,卢汉通电全国,宣布“起义”,投向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此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进军云南,最终“解放”云南省全境。虽然事件的性质存在争议,但此次事件加速了第二次国共内战的结束,减少了军民伤亡。.

新!!: 泰緬孤軍和卢汉云南起义 · 查看更多 »

參謀總長

#重定向 參謀長.

新!!: 泰緬孤軍和參謀總長 · 查看更多 »

參謀長

參謀長指一個國家的三軍參謀本部、單一軍種的參謀部或單個軍隊編制的參謀部的首長。.

新!!: 泰緬孤軍和參謀長 · 查看更多 »

大其力

大其力,是緬甸東部撣邦的一個邊境城市,也是大其力區的行政中心,在2014年人口有51,553人,全邦人口排行第四。 這里是金三角鴉片和軟性毒品貿易的管道,也是大毒梟昆沙的居住地。當地有兩個機場連接景棟,仰光和曼德勒。 2011年3月24日,在大其力附近發生6.8級地震,遠至清邁也受到損害。.

新!!: 泰緬孤軍和大其力 · 查看更多 »

富台部隊

富台部隊,係指1949年在黃杰率領下,由廣西省撤退到法屬安南後駐越法軍以「保護」名義,解除武裝後集中軟禁在越南富國島的中華民國國軍部隊,又稱留越國軍。 透過美國向法國居中協調,加上國際反共陣營的明確化,法國對這批等同俘虜的軍隊轉變立場,在1953年,這批部隊陸續在轉運回台灣;抵台後重新整編,成為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之一部。.

新!!: 泰緬孤軍和富台部隊 · 查看更多 »

小康

小康有两个完全不同的含义。一是儒家的一个哲學概念,最初指大同社会因为人的私欲堕落的结果;二是邓小平所说的“小康”,指温饱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所达到的相对富足的生活狀態,中国共产党认为上世纪末中国已实现“基本小康”,并提出到2020年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最早出现于诗经。.

新!!: 泰緬孤軍和小康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新!!: 泰緬孤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中南半島

中南半岛(中印半岛,印度支那半岛,印支半岛,L'indochine; Indochina 或Indo-China),指亞洲東南部東臨南海,西瀕印度洋的半島,因位于中国以南、印度以东而得名。中南半島包括今日的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越南、马来半岛等地。.

新!!: 泰緬孤軍和中南半島 · 查看更多 »

中壢區

中壢區(臺灣客家語四縣腔:zungˊ lagˋ kiˊ;饒平腔:zhungˇ lagˋ kiˇ)為桃園市的市轄區。以地形考量,全區大致可以分成區中心、內壢、龍岡、大西區(青埔、大崙、過嶺)四部分。人口組成以客家人、閩南人及外省人混居,又以客家人為多數(約占五成七)。.

新!!: 泰緬孤軍和中壢區 · 查看更多 »

中天電視

中天電視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天;CTI Television Inc.)是台灣一家衛星電視台,隸屬於旺中集團,旗下有中天新聞台、中天綜合台、中天娛樂台三個台灣境內頻道及中天亞洲台、中天北美台兩個境外頻道。總部位於台北市內湖區的時報廣場大樓。.

新!!: 泰緬孤軍和中天電視 · 查看更多 »

中央研究院

中央研究院(簡稱中研院)為中華民國最高層級的國家學術研究機構、台灣學術研究的最高殿堂。直接隸屬於總統府。其任務包括人文及科學研究,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培養高級學術研究人才,並兼有科學與人文之研究。現位於臺北南港舊庄,現任院長為廖俊智。中研院所屬之研究員、副研究員與助研究員,其位階相當於大學教授、副教授與助理教授,台灣的頂尖大學也經常藉由合聘與兼任的方式,聘請中研院研究員充實其師資陣容與指導研究生。.

新!!: 泰緬孤軍和中央研究院 · 查看更多 »

中央通訊社

中央通訊社(簡稱中央社;Central News Agency,略稱CNA)是中華民國的國家通訊社,1924年4月1日由中國國民黨在廣州成立,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播遷臺灣,1995年轉型為依據《中央通訊社設置條例》成立、由中華民國政府捐助成立的財團法人機構。目前總社設於臺北市中山區的志--清大樓。.

新!!: 泰緬孤軍和中央通訊社 · 查看更多 »

中央情报局

中央情報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簡稱CIA,中文方面簡稱中情局)是美國主要的情報機構之一,主要任务是公開和秘密地收集和分析關於國外政府、公司和個人;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情報,協調其他國内情報機構的活動,并把這些情報報告分享到美國政府各個部門的工作。它也持有大量特殊用途的軍事武器及設備,這些設備在美蘇冷戰時期用於干擾共產國家政府,例如前苏联,此外也會針对推翻政府的組織進行資助,或刺殺美国海外利益构成威胁反對者,例如瓜地馬拉的阿本斯和智利的阿連德。中央情報局總部設在 維吉尼亞州的-zh-hans:兰利; zh-hant:蘭利;-。中央情報局是美國情報體系中,唯一一個獨立的情報部門,其地位和功能與英国秘密情報局(俗稱軍情六處,MI6)和以色列情報特務局(俗稱摩薩德)等情報組織並稱。.

新!!: 泰緬孤軍和中央情报局 · 查看更多 »

中國共產黨

#重定向 中国共产党.

新!!: 泰緬孤軍和中國共產黨 · 查看更多 »

中和區

中和區是台灣新北市下轄的市轄區之一,位於台北盆地西南側,絕對位置約東經121.26度至121.31度,北緯24.57度至25.01度之間。與永和區關係密切,為雙城區關係,常合稱為雙和地區。 中和區為臺北都會區的衛星城市之一,人口密集,總人口數多達41.3萬人,為台灣直轄市中人口數第四多的市轄區,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2.05萬人,為新北市人口密度第六高的市轄區。.

新!!: 泰緬孤軍和中和區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的国家武装力量,由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五大军种组成。解放军由中国共产党建立,自成立起坚持“党指挥枪”原则,由中央军事委员会所领导,中央军委主席统率全军。 从其前身中国工农红军成立之时起,该军队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就发挥了重要影响,并在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朝鲜战争、中越战争等历次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当前,中國人民解放軍共有兩百萬名现役軍人,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正规军队。同时,中国是世界上国防预算第二高的国家,年度官方軍事預算總額達152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約為美國的四分之一。此外,解放军还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陆军,军舰数量世界第一、吨位总数世界第三的海军以及规模庞大的空军,并拥有洲際彈道飛彈、彈道飛彈潛艇、战略轰炸机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2018年4月中旬其综合军事实力也位居世界第二超越俄罗斯,仅次於美国。.

新!!: 泰緬孤軍和中国人民解放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主力部队之首。由1945年进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及东北抗日联军为骨干,在东北三省发展组建而成。1948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区分为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东北野战军在1949年3月11日改称为第四野战军。1955年4月,第四野战军番号撤销,所部转隶广州军区。.

新!!: 泰緬孤軍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抗日战争

中國抗日战争,即日本侵华战争,史稱八年抗戰,中国共产党在2017年改稱十四年抗戰。国际上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日中戦争),指20世纪初期大日本帝国與中華民國之間發生的戰爭,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東亞戰事的主要部分,中日戰場主要位于中國境內,同時也包括缅甸北部等鄰接地區。戰爭时间若从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對日正式宣戰算起僅有四年;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變)算起则有八年,且宣戰文告中亦有「之前四年餘神聖抗戰」一句,因此有「八年抗戰」之稱;而若從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算起,至1945年8月20日日本投降則歷時十四年。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在100天內佔領整個中國東北地區。193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發表演講,指陳宣戰之弊害。同年3月1日,日本帝國參謀本部及關東軍在東建立一新政權,定名為「满洲国」。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久华北沦陷,中日全面开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艦隊突襲太平洋美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其他地區日軍亦四出攻擊,美國、英國與日本互相宣戰,中國亦正式對日本宣戰並及德國、意大利。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元首發表《开罗宣言》,要求战後日本归还自1895年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1945年7月26日美、英與中国對日本发出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命日本無條件投降。同年8月14日,日本天皇敕令,保證實行波茨坦公告規定之條件;9月9日,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应钦投降,中日战争告終。 中國戰場在於二次世界大戰中有顯著影響,使超過百萬的日軍主力被牽制在中國而無法北攻西伯利亞及調派軍隊支援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戰事,減輕了英美兩國的作戰壓力;南進澳洲阻斷盟軍印度洋石油供應鏈的計畫也以失敗告終,間接促使了:一、蘇联在歐陸戰線的战局逆轉,並在大戰結束前夕使紅色勢力進佔東亞。二、美國南洋戰場的反攻以及英美在中東北非的戰事變得順利。.

新!!: 泰緬孤軍和中国抗日战争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泰緬孤軍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外交部

外交部為中華民國有關涉外事務之最高主理機構。《中華民國憲法》第一百四十一條明定:「中華民國之外交,應本獨立自主之精神,平等互惠之原則,敦睦邦交,尊重條約及聯合國憲章,以保護僑民權益,促進國際合作,提倡國際正義,確保世界和平」明確指出中華民國之外交政策方針之基本精神與原則,外交部據以做為爭取並維護國家最高利益之圭臬。.

新!!: 泰緬孤軍和中華民國外交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軍

中華民國國軍是中華民國的國家武裝部隊,由中華民國國防部管轄,是目前臺澎金馬地區主要防衛力量。前身為孫中山與蔣中正等人於1924年6月16日所創立的「國民革命軍」,史稱黃埔建軍;1946年制憲國民大會通過《中華民國憲法》,將國民革命軍編入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統領的“全國陸海空軍”,軍隊開始實行軍隊國家化並改為現名。 中華民國國軍主要是由陸軍、海軍、空軍等三大軍種所組成,戰時可納入海巡、 警察等執法機關為輔助戰力。近年實施精實案、精進案、精粹案,並大規模裁軍,由60萬人精簡至21.5萬人;將海軍陸戰隊戍守之東沙島、南沙太平島交予海巡管理。雖然行政院海岸巡防署不是國軍下轄單位,但少部分軍人會被分發或借調到海巡服務。目前常備部隊大約18萬6千人;後備軍人大約300多萬人。 早些時候,中華民國是採用徵兵制,服役役期兩年。而軍官採志願制為主,僅招收少部分義務役男子,國家辦有預官考試,招考大學以上學歷的役男,通過考試錄取為預備軍官者,在受訓結束後,授予少尉軍官階級。士官國家辦有預士考試,招考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役男,通過考試錄取為預備士官者,在受訓結束後,授予下士士官階級。隨著時代演進,服役役期被縮短。直至今日,志願役與義務役併用制成為全體士官兵所依循的兵役制度,逐漸走向徵兵與募兵雙軌制。.

新!!: 泰緬孤軍和中華民國國軍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防部

國防部為中華民國軍事及國防事務之最高主管機關,負責統轄中華民國國軍各部隊。除了國防部本部之外,下轄參謀本部、陸軍司令部、海軍司令部、空軍司令部、憲兵指揮部、後備指揮部、政治作戰局、主計局、軍備局、軍醫局等軍事機關/機構,以及所屬業務與學術單位。國防部是行政院下的所有部門裡唯一一個有設置副部長跟沒有設置政務次長的部門。.

新!!: 泰緬孤軍和中華民國國防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

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是中華民國國民的身分證明,目前是在臺灣地區設有戶籍人民領有。《姓名條例施行細則》第二條:「國內有戶籍國民本名之證明為國民身分證,未滿十四歲者,得用戶口名簿或戶籍謄本代替之。.

新!!: 泰緬孤軍和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

僑務委員會(簡稱僑委會)是中華民國有關僑民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設立於1926年,原先隸屬於國民政府,1932年才改隸屬行政院;僑務工作隨著國家情勢及海外僑社的演變,不斷地調整、創新,並服務廣及海外各地僑胞。.

新!!: 泰緬孤軍和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內政部

內政部為中華民國全國內政、民政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其業務範圍相當廣泛,涵括人口、戶政、地政、地方政府(地制)、役政、社會治安(警政)、移民(入出國)、宗教、殯葬、禮俗祭儀、人民團體管理、災害防救(如空勤總隊)、國家公園管理、國土規劃等,是中央政府組織改造後,唯一員額仍破兩萬人的部會(警力佔大宗)。雖社福業務後已移撥改隸衛生福利部,內政部所轄員額亦降至兩萬人以下,但仍是最大部會,故保有「天下第一部」之稱。值得一提的是,自1960年連震東出掌內政部以來,絕大多數的部長都是台籍人士。.

新!!: 泰緬孤軍和中華民國內政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

中華民國總統是中華民國的國家元首,對外代表國家行使職權,對內則負政治上的最高責任,且為中華民國三軍統帥(武裝最高總司令),直接任命行政院院長,並提名司法、考試、監察三院院長,交由立法院(國會)行使同意權。除身兼國家安全會議主席之外,也在慣例上擔任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等中華民國政府外圍民間機構的領銜職。.

新!!: 泰緬孤軍和中華民國總統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陸軍

中華民國陸軍(The Republic of China Army,缩写为 ROCA)是中華民國國軍的陸上武裝部隊,隸屬國防部陸軍司令部,現有3個軍團、4個防衛指揮部、4個地區指揮部、4個裝甲旅、3個機械化步兵旅、3個砲兵指揮部、1個砲兵群、2個航空旅、1個特戰指揮部,约10萬人,是陸海空三軍之中人数最多的。 2011年出版的《中華民國一百年國防報告書》指出中華民國陸軍的任務是:「平時戍守本島、外島各地,以建置基本戰力與整備應變作戰能力為主,執行應急戰備任務,協力維護重要目標安全,並依令支援反恐行動及主動協助地區災害防救;戰時各作戰區(防衛部)及所屬部隊,受國軍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指揮,聯合海軍、空軍地面兵力,遂行聯合作戰,擊滅進犯敵軍,確保國土安全。.

新!!: 泰緬孤軍和中華民國陸軍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是中華民國的治權機構,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11年肇建於武昌的中華民國軍政府,之後歷經南京臨時政府、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多次政權替換。現今在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體制基於1947年施行的中華民國憲法、以及1991年首次制定的憲法增修條文,分為中央、地方兩大層級。 中華民國施行「一府五院」的中央政府組織,別稱「中樞」:「一府」是指總統、副總統、以及總統之幕僚單位(總統府、國安會等),「五院」則指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及下屬各政府機構,此乃依照孫中山自創之五權憲法理論,將國家治權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等五種,並分別設置一個「院」來執行。地方政府架構則分為省╱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等三級,但省的功能於1998年起虛級化,故一般均將省級剔除;原本屬於省轄下的縣、市,在省虛級化後實際上與直轄市同屬中央政府直轄。現今所稱的地方政府,指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以及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設有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 中華民國政府也是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行憲政府。.

新!!: 泰緬孤軍和中華民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教育部

教育部為中華民國有關教育學術、體育及青年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並監督各地方政府的教育行政機關。.

新!!: 泰緬孤軍和中華民國教育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救助總會

中華救助總會,原名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簡稱救總,成立於1950年4月4日,為當時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以「以胞愛發揚民族精神,以救濟團結反共力量」為宗旨,反共復國理念下的一個組織。其業務受中華民國內政部監督指導並接受中華民國政府委託,以人道主義為出發點,專門辦理救濟中國大陸流亡人士之救濟活動,包括募款、空飄、接運及安置因中國共產黨暴政而流落海外的大陸人士等。救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50年間相當活躍。 總會於1991年更名為中國災胞救助總會,2000年起改為現名。.

新!!: 泰緬孤軍和中華救助總會 · 查看更多 »

中正紀念堂

中正紀念堂是一座為紀念已故前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而興建的建築,位於臺北市中正區,也是眾多紀念蔣中正總統的建築中規模最大者。全區250,000平方公尺,主樓高76公尺,管理機關為「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而園區廣場的南北側,另建有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管理的國家戲劇院和國家音樂廳,落成以來成為臺北市及臺灣在國際上最著名地標之一。 園區廣場除了供民眾休憩外,也常是大型藝文活動的場地,常舉辦展覽;邦交國元首訪華歡迎儀式(軍禮)也在此舉行。園區主體建築及牌坊等以「臺灣民主紀念園區」之名義,被登錄為國定古蹟 ;園區及園區周邊以「中正紀念堂」之名義被登錄為文化景觀 。.

新!!: 泰緬孤軍和中正紀念堂 · 查看更多 »

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中華民國政府称为三大会战,指的是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間,中国人民解放军與中華民國國軍之間第二次國共内戰中的三次關鍵戰役。三次战役是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与平津战役,均以中國共產黨的胜利告终。 1947年7月,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軍事》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I》,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9年5月,第472頁,ISBN 7500002424。由1948年起,解放軍在三大战役结束后,國軍損失超過150万,精锐部队丧失殆尽,中國国民党在中國大陆的统治逐漸崩溃。而中國共產黨勢力經年累月積攢之優勢完全顯現,開始向全中國进一步进军。以至1950年打下海南島與西康,中國共產黨統治整個中國大陸。.

新!!: 泰緬孤軍和三大战役 · 查看更多 »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简称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个自治区之一,首府为南宁市。1958年,廣西僮族自治區成立,1965年,改用现名。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南地区,南濒北部湾,與越南接壤。廣西壮族自治区有中國最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通用普通话,地方語言有廣西平話、桂柳官话、壮语、粤语、客家話、闽语等各種民族語言和方言。.

新!!: 泰緬孤軍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亞細亞的孤兒

《亞細亞的孤兒》(日文名:アジアの孤児)是台灣作家吳濁流成名的長篇日文小說。.

新!!: 泰緬孤軍和亞細亞的孤兒 · 查看更多 »

云南省

云南省,简称云或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部边疆地区的一个省份,省会昆明。云南是直立人重要的活动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猿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乃至亚洲最早的直立人。战国时期,滇池周边地区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 云南省总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总人口4770.5万(2016年),占全国人口3.35%,排名第12名。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省与三个国家相邻:缅甸、老挝和越南。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

新!!: 泰緬孤軍和云南省 · 查看更多 »

云南行政长官列表

下表列出云南自1911年起历任行政长官:.

新!!: 泰緬孤軍和云南行政长官列表 · 查看更多 »

廖了以

廖了以(),出生於臺灣臺中縣豐原區豐原鎮(今臺中市豐原區),畢業於逢甲工商學院(今逢甲大學)統計系,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具日本血統。.

新!!: 泰緬孤軍和廖了以 · 查看更多 »

張群

張群(),字岳軍,是一位出生於四川省華陽縣的政治人物。他是中國國民黨的元老成員之一,也是中國國民黨內部派系政學系的元老之一。.

新!!: 泰緬孤軍和張群 · 查看更多 »

彭孟緝

彭孟緝(),字明熙,湖北武昌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

新!!: 泰緬孤軍和彭孟緝 · 查看更多 »

彭程

彭程,字萬里,鄱陽人。明朝官員、進士出身。.

新!!: 泰緬孤軍和彭程 · 查看更多 »

余程萬

余程萬,號堅石,廣東台山白沙鎮漲村寧興村人,早年畢業於番禺師範學校、廣東鐵路專門學校,抗日國軍名將。.

新!!: 泰緬孤軍和余程萬 · 查看更多 »

圓山

圓山,古名圓山仔(今台灣閩南語尚沿用)。位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大直間,為基隆河南岸的獨立小山丘,標高約36公尺,面積則約有數公頃。 該土丘原名為「大龍峒山」或「大龍山」,其名來自此區域本來所住的平埔族分支凱達格蘭族「大浪泵社」的閩南譯音,據說因風水如龍,故採用「大龍峒」字樣,而非「大浪泵」。後來因山丘平緩,被後人另取名為「圓山」且沿用至今。 因該地為緊鄰臺北盆地的第一處緩坡與大綠地,1897年,臺灣總督府即於現址興建全臺灣第一處都會公園。另外,因為該山特殊地形,也保留了相當獨特的圓山遺址。 該土丘範圍約包含東緩坡與西緩坡,東緩坡包含兒童育樂中心舊址的一部份,延伸至今日中山北路東側。日治時代,中山北路名為「敕使街道」,1941年才整段落成。該越過圓山緩坡的這條數米寬現代道路,興建目的為聯絡臺北市區到達位於劍潭山的臺灣神社。二戰後,敕使街道不只延伸至陽明山山下,名稱亦改為中山北路。 圓山東緩坡以兒童育樂中心為界,延伸到民族東路。其範圍有圓山別莊、臺北市立美術館及中山美術公園等建物單位。 西緩坡最著名的是2.7公頃廣的圓山遺址,以該遺址為名的圓山文化是北臺灣分布最廣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歷史文化。1897年,臺灣總督府陸續於此興建圓山公園與臨濟護國禪寺。1950年代冷戰時期,該地區為駐臺美軍總部勤管司令部(Headquarters Support Activity, Taipei)所在地,臺北美軍招待所與美軍協-防臺-灣司令部亦設於該區,也因此帶動鄰近圓山的中山區商業發展。1980年代後,臺灣政府除了於緩坡邊緣興建全臺灣最大的足球場(中山足球場)外,在此則恢復設立低度使用的圓山公園以保護圓山遺址。 1901年10月25日,總督府在此設立淡水線圓山驛,戰後淡水線由臺灣鐵路管理局經營。今已由臺北捷運淡水線取代其運輸任務。 1950年代後,因建立於劍潭山的圓山大飯店以圓山為名,因此一般習慣也將劍潭山納入圓山範圍。1980年代設立的圓山風景區即是指劍潭山步道。.

新!!: 泰緬孤軍和圓山 · 查看更多 »

國共內戰

#重定向 国共内战.

新!!: 泰緬孤軍和國共內戰 · 查看更多 »

國民革命忠烈祠

國民革命忠烈祠是位於臺灣臺北市圓山的忠烈祠。為中華民國政府中央政府所在地之專祠,兼有首都忠烈祠之功能。建築型式仿北京故宮太和殿。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親題為國民革命忠烈祠,民間則習稱圓山忠烈祠、大直忠烈祠或臺北忠烈祠。 1969年完工落成而成為今貌,是中華民國全國崇祀國殤位階最高的場所,也是國際人士來台訪問時,向殉難英烈致敬的代表場所。入祀烈士經國防部造冊報請總統明令行之。該祠奉祀殉職官兵共40萬餘人。 圓山忠烈祠鄰近圓山大飯店,祠內由中華民國三軍儀隊擔任禮兵駐守,儀隊交接儀式於每日上午9:00至下午5:00的整點執行,其中下午5:00的儀式提早至下午4:40開始,操槍動作大約20分鐘;因為儀隊交接儀式,使圓山忠烈祠成為臺北市特別受到外國旅客造訪的一處觀光景點。.

新!!: 泰緬孤軍和國民革命忠烈祠 · 查看更多 »

國民革命軍第八軍

國民革命軍第八軍,曾先後組成五次:1926年、1931年、1937年、1938年、1941年。.

新!!: 泰緬孤軍和國民革命軍第八軍 · 查看更多 »

國旗屋米干店

原稱老旺米干店,後改九旺米干店,最後戲稱為國旗屋而知名,是位於臺灣桃園市平鎮區與中壢區之間忠貞市場內的雲南米干麵店,由國共內戰時滇緬游擊隊的孤軍後裔張老旺所開,因先前多次在國慶日自發性舉行升旗典禮,後以開店時布置多面中華民國國旗以傳承愛國之心而聞名。.

新!!: 泰緬孤軍和國旗屋米干店 · 查看更多 »

唐窩

唐窩(Tham Ngob),泰國北部邊境山區的一個華人村落,行政區屬清邁府。1960年代,唐窩成為泰北孤軍第三軍總部最後的駐地,第三軍的部隊和家眷在此落腳。當地留存了軍隊營房、學校、紀念館、忠烈祠等設施。.

新!!: 泰緬孤軍和唐窩 · 查看更多 »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

#重定向 內政部移民署.

新!!: 泰緬孤軍和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 · 查看更多 »

內政部移民署

內政部移民署(簡稱移民署)是中華民國有關入出國境及移民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隸屬於內政部,成立於2007年。在全國各縣市皆設有服務站,為民眾辦理入出國及移民相關手續,並在臺北松山國際機場、桃園國際機場、臺中國際機場、高雄國際機場、花蓮機場、臺東機場、馬公機場、基隆港、臺北港、臺中港、高雄港、花蓮港、金門水頭港、馬祖福澳港、馬祖白沙港、澎湖馬公港等口岸設有入出境旅客證照查驗點;亦在海外派設有26個工作組,服務海外僑民辦理入出境諮詢、服務事項。.

新!!: 泰緬孤軍和內政部移民署 · 查看更多 »

全民健康保險

全民健康保險,一般簡稱為「全民健保」或「健保」,是一種強制性保險的福利政策,法源是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所實施的全民醫療保險制度。 為增進全體國民健康,中華民國於1995年3月1日開始實施全民健康保險,以提供醫療保健服務,主要法律依據為《全民健康保險法》,其主要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第155、157條以及《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10條第5項而制定。.

新!!: 泰緬孤軍和全民健康保險 · 查看更多 »

元江

元江可以指:.

新!!: 泰緬孤軍和元江 · 查看更多 »

元江 (红河)

元江,红河在中国境内河段名称,因河流多红色沙页岩地层,水呈红色,故又称“红河”。元江(红河)分为东、西两源,东源出自云南省祥云县;西源为正源,出自云南巍山县横断山脉的哀牢山东麓茅草哨,两源汇合后称“礼社江”,流入元江县境始称“元江”。流经地区有楚雄彝族自治州、玉溪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三市、州,自河口瑶族自治县流入越南。.

新!!: 泰緬孤軍和元江 (红河) · 查看更多 »

四一式山炮

四一式山炮為日本帝國陸軍在20世紀初期開發的山炮。在二戰時間因為配發給日本步兵團做為基層火力支援的原因,又稱之為聯隊砲。.

新!!: 泰緬孤軍和四一式山炮 · 查看更多 »

王是一個領袖的頭銜,一般是君主的稱號,即「國王」。皇是一朝的主庭、王上之王。在中國歷史中,皇帝稱號是由秦始皇創製使用的,後來一些藩屬國,例如李氏朝鮮、安南、琉球等國的君主也被中國皇帝封為國王。亦可以是不同部落的首領。 除了指君主之外,亦可是一些地方的首領,例如諸侯王、藩王。亦可以是沒有統治實權的爵位,即王爵,如親王、郡王等等。.

新!!: 泰緬孤軍和王 · 查看更多 »

王耀武

王耀武(1904年春—1968年7月3日),字佐民,山东泰安人。中华民国高级将领。黄埔军校三期毕业,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创设人之一,曾任74军军长。后升任集团军及方面军总司令、山东省省主席、司令长官,並擔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青天白日勋章、抗战胜利勋章、美国总统二战金质自由勋章获得者,中正剑持有人。在国共内战时兵败被俘。1959年被特赦释放,1968年逝世,享年64岁。.

新!!: 泰緬孤軍和王耀武 · 查看更多 »

王杰

-- --或--(在簡體中文均作「--」),可能指以下人物:.

新!!: 泰緬孤軍和王杰 · 查看更多 »

移民署

#重定向 內政部移民署.

新!!: 泰緬孤軍和移民署 · 查看更多 »

立法委員

#重定向 立法院#立法委員.

新!!: 泰緬孤軍和立法委員 · 查看更多 »

立法院

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立法機關,現在是一院制之議會,設有113個席位。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國會,立法院院長即為議長。立法院成立於1928年(民國17年),最初為國民政府的附屬機關,1948年(民國37年)因應行憲而在制度上脫離行政權。1992年(民國81年)立法院開始全面定期改選至今。現任之第九屆立法委員於2016年2月1日宣誓就職,任期屆滿日為2020年1月31日。.

新!!: 泰緬孤軍和立法院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国共内战

二次国共內战發生於1945年至1949年間 ,是中国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国军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之间为争夺中国统治权而进行的内战。 抗日戰爭結束后,摩擦不斷的國共雙方開始在重慶展開談判並召開政治協商會議,然而谈判很快破裂,内战全面爆发。在戰爭初期,國軍一度取得全面優勢,佔領中共所控制的張家口和延安等戰略要地。然而到1947年初,在土地改革等一系列成功政策幫助下,解放军逐步取得戰爭主動權,開始局部反攻以對抗國軍的重點進攻。及至1947年中,在挺進大別山後,中共更完全取得整場戰爭的主動權,戰局至此逆轉。解放軍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中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擊敗國軍,渡過長江,並在控制中国大部分地区後,於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政府则退往臺灣,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相隔台灣海峽对峙,並長期在中國大陸(尤其是福建省)沿海爆發衝突,互有勝負。1979年後,海峽两岸关系才開始缓和,至此兩岸雙方再未發生戰事。迄今,内战戰火虽已停止,然而随着两岸政治情勢的变化,军事紧张局面亦时有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交戰雙方至今從未有正式的停戰協定或和約,因此廣義的來說,目前海峽兩岸仍然處於戰爭狀態。.

新!!: 泰緬孤軍和第二次国共内战 · 查看更多 »

綏靖區

綏靖區司令部簡稱綏區,是在作戰區域或接近作戰地劃成若干綏靖區,設綏靖區司令部和司令官,置於各剿匪總司令部或綏靖公署管轄下,獨掌該區域黨、政、軍、特大權。1946年9月16日,中華民國國防最高委員會於第207次會議通過綏靖區施政綱領及施政之四項辦法。在第二次国共内战時期,國軍在各地先後成立。.

新!!: 泰緬孤軍和綏靖區 · 查看更多 »

緬甸聯邦 (1948年-1962年)

緬甸聯邦(ပြည်ထောင်စု မြန်မာနိုင်ငံတော်‌),是緬甸自英屬緬甸獨立之後建立的第一個聯邦共和政體,是指1948到1962年;由反法西斯人民自由聯盟所建立的。自1962年奈温及其军队發動政變推翻吴努统治後,缅甸政府之後開始推行社會主義意识形态。.

新!!: 泰緬孤軍和緬甸聯邦 (1948年-1962年) · 查看更多 »

總參謀長

#重定向 參謀長.

新!!: 泰緬孤軍和總參謀長 · 查看更多 »

缅甸

缅甸联邦共和国(ပြည်ထောင်စု သမ္မတ မြန်မာနိုင်ငံတော်;pyi-daung-zu tham-ma-da myan-ma-naing-ngan-daw),简称缅甸(မြန်မာ;myan-ma),是一個东南亚國家,位於中南半岛西部,西北鄰印度和孟加拉,东北靠中國,东南接泰國与寮國。為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其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海岸线总长1,930公里,佔国境线总长三分之一。國土面积约67.6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40大国家、东南亚第二大国。人口5000多万,世界排名第25位。首都為奈比多,2005年以前設於最大城市仰光。.

新!!: 泰緬孤軍和缅甸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泰緬孤軍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美斯乐

美斯乐(英文:Mae Salong或Santikhiri,泰文:แม่สลอง或สันติคีรี),位于泰国北部清莱府,是泰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和旅游圣地,素有“泰国春城”、“中国村或華人村”之美称。泰北孤軍93师官兵及其后代很多都生活在这个地处泰国北部山区的美斯乐,在美斯乐除了华人外,还有5个泰国少数民族。台湾著名作家柏杨所著的《异域》及据此改编的由朱延平执导的电影《异域》,都是描写生活在美斯乐的中国人在异国他乡自力更生、顽强不息的奋斗过程。 陳彼得為此創作詞歌曲費玉清演唱《》。.

新!!: 泰緬孤軍和美斯乐 · 查看更多 »

羅大佑

羅大佑(,Lo Da-Yu),出生于臺灣台北市,台灣客家人,祖籍廣東梅縣,台灣知名男歌手、填詞人、作曲人、編曲、作家,有「华语流行樂教父」之稱。曾創作並演唱《戀曲1980》、《戀曲1990》、《童年》、《光陰的故事》、《鹿港小鎮》、《愛人同志》、《亞細亞的孤兒》、《野百合也有春天》、《東方之珠》、《皇后大道東》、《之乎者也》、《海上花》、《是否》、《明天會更好》等國語、台語、粵語膾炙人口的歌曲,對1980年代後期到1990年代初期校園民歌及整個華語流行音樂風格轉變有劃時代的影響,其歌曲也是許多歌手爭相翻唱的對象。.

新!!: 泰緬孤軍和羅大佑 · 查看更多 »

猛撒

猛撒,勐薩,緬甸撣邦東部城鎮,目前由佤邦控制。1950年代,原為中華民國國軍的泰緬孤軍曾控制猛撒,並將此地作為反攻大陸的基地,設立反共大學,建造了猛撒機場。.

新!!: 泰緬孤軍和猛撒 · 查看更多 »

無國籍人士

#重定向 無國籍.

新!!: 泰緬孤軍和無國籍人士 · 查看更多 »

異域

《異域》是由作家柏楊所創作的,內容以主角鄧克保第一人稱的口吻,娓娓敘述自1949年到1954年間,自緬甸北境撤往泰國北方,現居於泰國北部地區與緬甸、寮國交界地帶的原中華民國國軍——今簡稱「孤軍」——的一本書籍。 1949年中華民國國軍自中國大陸撤退時,一支潰散的孤軍如何在雲南與緬甸邊區叢林建立起一片游擊隊基地,以及這一批孤臣孽子在生死邊緣的絕境當中與命運搏鬥、並且冀求反攻中國大陸的血淚經歷。《異域》後來被改編成為電影《異域》。.

新!!: 泰緬孤軍和異域 · 查看更多 »

異域 (電影)

是1990年上映的一部台湾电影,依據台灣作家柏楊所寫的同名戰爭小說改編而成。上映前,由於劇情涉及人權與政治的爭議,經相關人士不斷奔走之下,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局電檢處才從原訂修剪21刀,減少到16刀,最後才一刀未剪通過。 上映後,影片中泰北孤軍奮戰不懈的劇情立刻引起台灣民眾的廣泛討論,票房表現不俗,成為當年度最賣座的國產電影。另外,台灣歌手王傑所演唱的電影歌曲〈家,太遠了〉不但相輔相成,其英譯歌名『A Home Too Far』,則成為契合本片劇情的英譯片名。 《異域》正式上映的電影海報上簡潔的概述泰北孤軍的事跡:「他們(孤軍)曾經佔領比台灣大十倍的土地,然而國際上卻不允許孤軍的存在,想要除之而後快……為了生存下去,孤軍只好拼死奮戰以求喘息的餘地……」電影的開頭亦是如此介紹電影概要。.

新!!: 泰緬孤軍和異域 (電影) · 查看更多 »

盧漢

盧漢(),原名邦漢,字永衡,彝族人,属彝族吉狄家族。生於雲南昭通炎山,國民革命軍陆军二级上将。.

新!!: 泰緬孤軍和盧漢 · 查看更多 »

芭達亞

芭達雅(英文: Phattaya或Pattaya;泰文: พัทยา),泰國華僑傳統上稱為北大雅、博多耶或芭提雅,是一個泰國城市,屬於東部地區春武里府,位於泰國灣東側,首都曼谷的東南方約165公里處。它是泰國旅遊業最重要的據點之一,原本只是一个小渔村,后因自然条件优越,泰国政府拨出专款开发建设,以湛蓝通彻的大海和泰国人妖表演而闻名于世,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美称。在2004年,總計有超過500萬觀光客到芭達雅。 2011年的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于2011年7月22日—7月29日芭堤雅在举行。 從曼谷往此地的車程約2小時。.

新!!: 泰緬孤軍和芭達亞 · 查看更多 »

聯合報

《聯合報》(英語:United Daily News)是在中華民國臺灣地區發行的中文報紙,由知名報人,前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王惕吾於1951年9月16日創立,是臺灣報業的主要業者之一。.

新!!: 泰緬孤軍和聯合報 · 查看更多 »

聯經出版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簡稱聯經,為聯合報系旗下第一家出版社,創立於1974年5月4日,定位為綜合性出版社。其子公司「創新書報」經營全球發行業務,代理發行台灣各家雜誌社、出版社的雜誌與圖書至全球各地之書店、超商、量販店、圖書館及各類書展等華文出版品銷售通路。.

新!!: 泰緬孤軍和聯經出版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

联合国(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缩写作 ONU;United Nations,缩写作 UN 或 U.N.)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间國際組織,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公民自由、政治自由、民主及實現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聯合國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5年,取代國際聯盟以阻止戰爭並為各國提供對話平臺。聯合國下設了許多附屬機構以實現其宗旨。 到2018年中為止,聯合國共193個成員國,包括除梵蒂岡城國以外所有无争议的主權國是联合国会员国。在聯合國遍及世界的辦事處中,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通過全年舉行定期會議來決定實體和行政議題。聯合國由六大主要機構組成:聯合國大會(主要的審議機構)、安理會(以決定對和平與安全的某些決議)、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以協助促進國際經濟和社會的合作和發展)、秘書處(為聯合國提供所需的研究、資訊和設施)、國際法院(主要的司法機構)以及聯合國託管理事會(當前不活躍)。其他重要的聯合國機構還有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食計畫署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的行政首長是聯合國秘書長。聯合國的經費由會員國分攤和自願捐贈。聯合國現今有六種工作语言,分別為:阿拉伯语、汉语(聯合國中文日為每年的4月20日)、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新!!: 泰緬孤軍和联合国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大会

会员资格 请参阅关于大会会员资格的两篇文章:.

新!!: 泰緬孤軍和联合国大会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难民署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Le Haut Commissariat des Nations unies pour les réfugiés; Office of the UN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縮寫为HCR; UNHCR),简称联合国难民署(Agence des Nations Unies pour les réfugiés; UN Refugee Agency)是一個負責保護和支持难民的聯合國機構,宗旨是领导和协调世界范围内保护难民和解决难民问题的国际行动。在當地政府或聯合國本身的要求下,难民署會向當地難民提供援助。本署的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並且是的成員。本署于1950年12月14日成立,並於1954年和1981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新!!: 泰緬孤軍和联合国难民署 · 查看更多 »

联合早报

《联合早报》由新加坡报业控股出版,属新加坡主要华文综合性日报,前身是1923年创刊的《南洋商报》和1929年创刊的《星洲日报》;1983年两报合并,合并后共同出版《南洋·星洲联合早报》,简称《联合早报》。 《联合早报》的平日发行量约为20万份,星期天22万份,新加坡读者人数约75万,是新加坡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报纸。除新加坡发行之外,也在中国大陆、香港和文莱等地少量发行,在中國大陸是唯一獲准在中國大城市發行的海外華文報紙。目前只在北京與上海發行,或在指定的五星級酒店及大商場方可購買,以及在广州图书馆等特定场所阅览。联合早报把海内外华人作为自己的目标读者群,深受读者好评。《聯合早報》目前的總編為吴新迪。.

新!!: 泰緬孤軍和联合早报 · 查看更多 »

顧祝同

顧祝同(),字墨三,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江蘇省涟水縣人,曾任江蘇省政府主席、陸軍總司令、參謀總長、國防部長。.

新!!: 泰緬孤軍和顧祝同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

行政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行政機關,依憲法之相關規定向立法院負起政治責任。 一般所稱的「行政院」,狹義上僅指行政院本部,主要功能為協助行政院院長處理各項行政事務,廣義上則涵蓋各中央行政機關(即俗稱之「部會」,均由行政院管轄),端看使用的場合而定。需要注意的是,「院本部」並非法定名稱,乃為了區別行政院內部單位與各部會而使用 。同樣是非法定名稱,行政院通常稱為中華民國的內閣,行政院院長、副院長、秘書長、副秘書長、發言人、政務委員與各部會首長則為內閣閣員,並定期召開行政院會議以議定國家重大政事。.

新!!: 泰緬孤軍和行政院 · 查看更多 »

西南忠魂

《西南忠魂》是台灣台灣電視公司於1984年(民國73年)3月28日至1985年(民國74年)2月27日間,於每週三晚上9:30~11:00所播出的戰爭題材單元劇。.

新!!: 泰緬孤軍和西南忠魂 · 查看更多 »

西昌市

西昌市(ꀒꎂꏃ Op Rro shyp ),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原為西昌縣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全市幅员面积2651平方公里,全市辖37个乡镇。在西昌北部(实际位于冕宁县境内)有全国三大卫星发射中心之一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因此西昌也被称为航天城。年均气温保持在18摄氏度,日照多达320天,亦被称为月城、小春城。.

新!!: 泰緬孤軍和西昌市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泰緬孤軍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費玉清

費玉清(),本名張彥亭,外號“小哥”、“九官鳥”,生於臺灣臺北市,籍贯安徽安庆桐城,畢業於銘傳小學、永春國中、協和工商汽修科,是臺灣知名男歌手及綜藝節目主持人。其父親為安徽桐城人,母親是湖南安化人,姊姊為費貞綾(本名張彥瓊、法號恆述法師),哥哥則是臺灣知名主持人張菲(本名張彥明)。費玉清演唱歌曲包括國語、台語老歌及流行歌歌曲,在華人地區有重要影響力。.

新!!: 泰緬孤軍和費玉清 · 查看更多 »

賴幸媛

賴幸媛(),臺灣臺中市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新!!: 泰緬孤軍和賴幸媛 · 查看更多 »

贵州省

贵州省,简称贵或黔,是中華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省会是贵阳市。貴州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全省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面积约17.6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8%,共有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8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37.9%。素有多彩贵州之称。.

新!!: 泰緬孤軍和贵州省 · 查看更多 »

趙永清

趙永清(Eugene Jao Yung-ching,),中華民國第二、三、四、五、六屆立法委員,現任監察委員,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法學士、美國紐約大學政治學碩士、美國政治管理研究院畢業。出身雙和地區國民黨政治世家,2002年轉入民主進步黨。趙永清熱心公益,參與多個民間社福團體。.

新!!: 泰緬孤軍和趙永清 · 查看更多 »

龍岡

龍岡,位於台灣桃園市中壢區東南隅,與平鎮區官路缺接壤並涵括八德區部份區域(近霄裡),今泛指中壢區環中東路以南的郊區地帶。.

新!!: 泰緬孤軍和龍岡 · 查看更多 »

阿佤山

阿佤山區,亦被稱為阿瓦山、卡佤山、佧佤山、哈瓦地區,意為佤族所生活的的區域。 1987年雲南大學出版的《中國西南邊疆變遷史》整理各方文獻,認為阿瓦山的範圍北起南汀河下游的南部,南至薩爾溫江與南卡江的合流處,西以薩爾溫江為界,東北與東南包括今滄源縣屬的勐角、猛董、岩帥及孟連縣屬的龍坎、富岩一帶,正東以怒江和瀾滄江的分水嶺為界。 在五色線圖中,阿佤山區的佤族聚居被標上了野(⿰犭卡)地。.

新!!: 泰緬孤軍和阿佤山 · 查看更多 »

蘇聯

#重定向 苏联.

新!!: 泰緬孤軍和蘇聯 · 查看更多 »

葉公超

葉公超(),原名崇智,字公超,後以字行,祖籍浙江余姚,廣東番禺人,生於江西九江。中國學者暨外交家,新月派代表人物之一。曾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外文系教授,上海國立暨南大學、西南聯大外文系主任,中華民國外交部長(1949年-1958年)、駐美大使(1958年-1961年)、總統府資政。.

新!!: 泰緬孤軍和葉公超 · 查看更多 »

葛雨琴

葛雨琴,中華民國(台灣)政治人物,曾代表中國國民黨以工人團體當選為第一屆第六次增額立法委員,復以全國不分區當選為第二、三屆立法委員。 1992年爆發十八標案,監察院調查報告,認為葛雨琴、吳耀寬、高資敏等三名立委曾介入關說。.

新!!: 泰緬孤軍和葛雨琴 · 查看更多 »

蒲美蓬

#重定向 普密蓬·阿杜德.

新!!: 泰緬孤軍和蒲美蓬 · 查看更多 »

蒙藏委員會

蒙藏委員會,簡稱蒙藏會,是中華民國曾經存在的行政院所屬部會,主管對蒙古族和藏族交流及其他有關蒙藏各項事務。建國之初就已成立,1928年升格為行政院所屬部會,2017年9月15日裁撤後業務陸續交由文化部、外交部與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承接。.

新!!: 泰緬孤軍和蒙藏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蔣中正

蔣中正,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後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中国大陆多称其字介石。中國政治人物,军事家。蔣任中華民國自行憲起的第一至第五任總統,並連續當選中國國民黨總裁。此外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及二次大戰時期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等職。蔣中正是繼孫中山後,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歷史上的重要領導者之一。 蔣早年于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肄業,考送日本振武學校,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團士官候補生;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30年10月受基督新教洗禮。他参加孙中山中华革命党,参与創建黄埔军校,逐步成为中国国民党核心人物。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蔣任總司令,推翻北洋政府,名义上统一全中国,建設黃金十年。蔣統率军民抗击日本軍國主義,最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中華民国成为五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战后主持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实行宪政,成立國民大會并当选为第一任行憲後中華民國总统。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中共解放军佔領中国大陆,蔣和中华民国政府軍民撤退至台澎金馬。在台期间,蔣實施台灣省戒嚴令,继续连任总统並实行中國國民黨一黨執政,且一直主张反攻大陆、反共复国,直至1975年去世。 蔣是20世紀重要的世界領袖,他統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戰場以及冷戰中的兩岸國共對抗,影響中國近代史和東亞史發展。.

新!!: 泰緬孤軍和蔣中正 · 查看更多 »

蔣經國

蔣經國(),字建豐,生於大清浙江省寧波府奉化縣,曾任中華民國總統、陸軍二級上將,國際知名反共人士。他是蔣中正與毛福梅所生的獨子。1925年至1937年在蘇聯期間,蔣經國接受正統馬列主義教育。回国后他成為三民主義忠實信徒。1939年,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區(贛南地區)行政督察專員,以建設「新贛南」著名於時,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籌備成立三民主義青年團江西支團部,並擔任幹事會幹事長。1944年至重慶任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部學校教育長。二戰後,為外交部特派員,與蘇聯方面交涉中国东北地区事務。1948年8月至10月,一度任經濟管制委員會委員,督導上海經濟。 1952年為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出任救國團主任。1956年,主持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成立榮民工程事業管理處,率隊開闢中橫公路等台灣地區交通、民生建設。1975年蔣中正逝世後的中國國民黨主席(繼蔣中正成為首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兼任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成為中國國民黨最高領導人;1972年至1978年擔任行政院院長,為中華民國最高行政首長),1978年起接任中華民國第六、第七兩任總統,於1988年1月13日總統任內逝世。當時蔣經國在台灣主政期間推行十大建設。蔣經國在國際上孤立情勢中,大大發展中華民國經濟,解除多年之戒嚴,促進政治民主化。.

新!!: 泰緬孤軍和蔣經國 · 查看更多 »

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原名《自由日報》,於1987年改名)是一家創立於1980年4月17日的臺湾平面报纸媒体。發行者全名為「自由時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新!!: 泰緬孤軍和自由時報 · 查看更多 »

臺北

--北(Tâi-pak,俗體字書寫作--北)是臺灣的地理名詞,詞義為「臺灣之北」;原本指稱北臺灣,19世紀末臺北建城後,漸用於專指以此城池為中心發展的都市。 「臺北」依照定義的不同涵蓋不同的範圍。行政區的臺北指臺北市,都會區的臺北則指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人口約700多萬人,有的機構定義臺北都會區會再加上桃園市,人口超過920萬人,面積3678平方公里,為世界第50大都會區。.

新!!: 泰緬孤軍和臺北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新!!: 泰緬孤軍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臺灣地區

臺灣地區,《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歷次版本中稱為自由地區,亦称臺澎金馬地區、臺澎金馬、臺閩地區,是指自1955年大陳島撤退之後迄今,中華民國有效管理的領土,與1949年國共內戰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統治的「大陸地區」相對。涵蓋範圍包括臺灣及附屬島嶼、澎湖群島、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嶼、東沙群島、南沙群島之太平島與中洲礁、以及存有主權爭議的釣魚臺列嶼,全由島嶼構成。由於臺灣為最主要的組成領土,因此得名。.

新!!: 泰緬孤軍和臺灣地區 · 查看更多 »

金三角

金三角(缅甸语:ရွှေတြိဂံ နယ်မြေ;泰语:สามเหลี่ยมทองคำ;老挝语:ສາມຫຼ່ຽມຄຳ;越南语:Tam giác Vàng)是缅甸、老挝、泰国交界地区,总面积约15-20万平方公里。此处交通闭塞、疊嶂層巒,泰国政府在这三国交界点竖立一座刻有“金三角”字样的牌坊,故这一带被称为金三角。 昔日金三角因盛产罂粟,通过当地军阀、毒枭等制造鸦片、海洛因等毒品而惡名昭彰,與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边境的金新月地区,哥伦比亚、委内瑞拉交界的银三角地区并称为世界三大毒品源。.

新!!: 泰緬孤軍和金三角 · 查看更多 »

臂章

#重定向 袖章.

新!!: 泰緬孤軍和臂章 · 查看更多 »

雲南省反共抗俄大學

雲南省反共抗俄大學,簡稱反共大學,是雲南反共救國軍於1951年起開設的軍人幹部訓練班,初時位於猛撒,後期遷校至蚌八千。從學校成立到撤往臺灣,一共辦了四期。反共大學的主要任務,是因應各種不同兵種的需要,開辦不同專業性質的班隊。在一年半的時間裡,總共訓練了約2800名畢業生,反共大學的畢業生對於反共部隊的再生與成長,具有關鍵性的貢獻。.

新!!: 泰緬孤軍和雲南省反共抗俄大學 · 查看更多 »

雲南省政府

雲南省政府是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在雲南省的最高地方行政機關。.

新!!: 泰緬孤軍和雲南省政府 · 查看更多 »

雷雨田

雷雨田(),原名張秉壽,民國5年生(一說7年),生於中國雲南曲溪(今建水曲江), 畢業於南京中央憲兵學校,曾任中華民國昆明憲兵隊隊長,中華民國陸軍少將。在國共內戰後,至緬甸與泰北繼段希文少將統率泰北孤軍。民國101年5月18日,雷雨田於泰北清萊病逝。.

新!!: 泰緬孤軍和雷雨田 · 查看更多 »

雙和

雙和,又稱中永和,是坊間對於台灣新北市中和區與永和區兩行政區的合稱:.

新!!: 泰緬孤軍和雙和 · 查看更多 »

老挝

寮人民民主共和國(,拉丁化:Sathalanalat Paxathipatai Paxaxon Lao;La République Démocratique Populaire Lao),簡稱寮國(ເມືອງລາວ,--),是東南亞國家中唯一的内陆国家。鄰國有西北部的緬甸、中國,東部的越南,南部的柬埔寨與西部的泰國。2015年10月人口約707萬人,首都永珍。 歷史上曾是真臘王国的一部分。14至18世纪是南掌王國,之后分裂成三個王國,並受暹罗和越南入侵。1893年淪為法國殖民地。1945年日本佔領結束時曾短暫獨立,但不久即恢復法國統治。1949年獲得自治,1953年成為獨立國家。 寮國目前是聯合國會員國、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

新!!: 泰緬孤軍和老挝 · 查看更多 »

陳誠

陳誠(),字辭修,乳名德馨,別號石叟。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是中國國民黨黨、政、軍首要人物之一。其軍事集團是蔣中正嫡系部隊中堅力量。他自黃埔軍校起就一直追隨蔣中正,成為心腹干將,曾任軍長、兵團總指揮、集團軍總司令、軍政部長、湖北省政府主席、國防部參謀本部參謀總長兼任海軍總司令部總司令等要職。到臺灣後,歷任臺灣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副總統和中國國民黨副總裁。.

新!!: 泰緬孤軍和陳誠 · 查看更多 »

陈赓

赓(),原名陈庶康,湖南湘乡人。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陈赓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随后参加东征。之后赴苏联学习间谍技术,回国后参加南昌起义,之后到上海负责中共中央特科工作。后赴鄂豫皖苏区任红四方面军师长等职务,之后负伤赴上海治疗期间被捕。后获释赴中央苏区,并跟随红军主力战略转移。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長。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在山西、河南地区作战,之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率部参与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攻下华中、华南、西南直至云南全境,并支援法越战争。1951年,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参与指挥朝鲜战争。回国后担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国国防部副部长等职位。1961年3月16日,陈赓于上海病逝。.

新!!: 泰緬孤軍和陈赓 · 查看更多 »

M116榴彈炮

M116榴彈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稱為「M1A1榴彈炮」,由於它可以被拆開成為6個部份分別運送故也被歸類為山炮,而且由於它可以被拆開運送而受到美軍傘兵部隊重用,因為它可以在拆開後用運輸機空投,然後在地面上組合後投入戰鬥。.

新!!: 泰緬孤軍和M116榴彈炮 · 查看更多 »

M1911手槍

M1911(45手槍)是一種在1911年起生產的.45 ACP口徑半自動手槍,由約翰·白朗寧設計,推出後立即成為美軍的制式手槍並一直維持達74年(1911年至1985年)。M1911曾經是美軍在戰場上常見的武器,經歷了一戰、二戰、韓戰、越戰以及波斯灣戰爭。 1940年美國軍方對M1911正式命名為「Automatic Pistol, Caliber.45, M1911」,而對1924年推出的改進型M1911A1則命名為「Automatic Pistol, Caliber.45, M1911A1」,越戰時期的M1911A1又更名為「Pistol, Caliber.45, Automatic, M1911A1」,在整個服役時期美國共生產了約270萬把M1911及M1911A1(不包括盟國授權生產),很可能是歷來累積產量最多的自動手槍。M1911系列亦是約翰·白朗寧以槍管短行程後座作用原理來設計的著名產品,其各種特點也影響着其他在20世紀推出的手槍。.

新!!: 泰緬孤軍和M1911手槍 · 查看更多 »

M1卡宾枪

M1卡賓槍(M1 Carbine)是美國在二戰及韓戰的制式輕型半自動步槍,有多種衍生型,是二戰中美國使用最廣泛的武器之一。.

新!!: 泰緬孤軍和M1卡宾枪 · 查看更多 »

柏楊

柏楊()本姓郭,原名定生。後其父因方便替他轉校,而易學名為立邦,後又因升大學問題而自行改名為郭衣洞。出生於河南省開封,籍貫為河南省輝縣。筆名來自中橫公路隧道附近台灣原住民部落的原名諧音「古柏楊」(今稱古白楊;Kubayang)。另一個筆名則是鄧克保,台灣作家,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被稱為台灣的魯迅。 柏楊雖然有相當多的歷史著作,但是有些(在史學上)較為保守的人士認為柏楊並非歷史學家(因為他的歷史著作尚未達到傳統人文科學考據的學術研究標準),而是個作家、思想家及歷史評論家。 經歷過政治牢獄近10年的柏楊相當關注自由、人權與尊嚴等議題,曾創立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且擔任會長。.

新!!: 泰緬孤軍和柏楊 · 查看更多 »

柯俊雄

柯俊雄(),原名柯俊良,生於台南,長於高雄,台灣知名電影演員,師承李行,因多部電影飾演中華民國國軍,軍人形象深植人心,年少時期曾涉及逃兵,其父柯文曲被判偽造文書可易科罰金;1980年在北投吟松閣旅社教唆通緝犯葉慶輝與陳文和,持扁鑽及短刀刺傷古龍。1990年代開始參與政治,2004年曾當選第六屆立法委員,后淡出政壇、重返演藝圈,2015年12月因肺癌病逝。.

新!!: 泰緬孤軍和柯俊雄 · 查看更多 »

柳元麟

柳元麟(1906年~1997年),中华民国军事人物,军事理论家,擅长游击战,中华民国陆军中将军衔。别名天风,浙江慈溪人。.

新!!: 泰緬孤軍和柳元麟 · 查看更多 »

李國輝 (中華民國)

李國輝,(),河南省武安縣(今河北省邯鄲市武安市)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其部隊成為泰北孤軍最初主力。.

新!!: 泰緬孤軍和李國輝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李文煥

李文煥,雲南省永昌府保山縣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光緒十二年(1886年),参加光緒丙戌科殿試,登進士二甲115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新!!: 泰緬孤軍和李文煥 · 查看更多 »

桃園市

桃園市是臺灣的直轄市,位於臺灣本島西北部的都市,屬於「首都生活圈」、「桃竹苗生活圈」的一員,在部分商業投資中,也被認為是大台北地區的組成之一。桃園市全市面積1,220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20.2萬人,其西面臺灣海峽、東臨臺灣省宜蘭縣、北接新北市、南與臺灣省新竹縣為界。活動人口約250萬人、外籍居民約12萬人,是中華民國設籍人口第五多的直轄市。 桃園市的核心區為桃園區與中壢區,並依族群分布及生活圈分為北桃園和南桃園。北桃園屬於首都生活圈,南桃園則是屬於桃竹苗生活圈 。由於毗鄰臺北都會區及多項重大公共建設、投資皆位於桃園,再加上擁有臺灣規模最大的國際機場,使得桃園市近年來發展迅速,吸引大量外縣市人口移入、形成桃園中壢都會區。桃園呈現為閩、客、原住民族等多族群融合之貌,也因為工業發達,同時也是臺灣引入來自東南亞外籍勞工人數最多的直轄市,同時也是越南裔新住民最多的城市。.

新!!: 泰緬孤軍和桃園市 · 查看更多 »

段希文

段希文(),生於中國雲南宜良縣大渡口村,擁有中華民國與泰國雙重國籍,中華民國陸軍少將,曾任中華民國國軍39師師長。在國共內戰後,至緬甸與泰北統率泰北孤軍。因協助泰國平定共產黨游擊隊,獲得泰國公民資格。.

新!!: 泰緬孤軍和段希文 · 查看更多 »

民航空運公司

民航空運公司(英語譯名:Civil Air Transport Inc.),簡稱民航公司、CAT,是中華民國一家已結束營業的航空公司之一,也是第一家以台灣為基地的民用航空業者。.

新!!: 泰緬孤軍和民航空運公司 · 查看更多 »

江拉

江拉,又譯為景拉、江臘,為緬甸撣邦東部邊境的一處地名,位於湄公河西岸的大灣之處,是一片河濱平原。江拉北東南三面被湄公河環繞,西面是唯一與緬甸相連的陸地開口。1957年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的總部由蕩俄北遷至江拉,1960年發生江拉基地保衛戰。 Category:撣邦 Category:緬甸地名.

新!!: 泰緬孤軍和江拉 · 查看更多 »

江拉基地保衛戰

#重定向 中缅边境作战.

新!!: 泰緬孤軍和江拉基地保衛戰 · 查看更多 »

江拉之戰

#重定向 中缅边境作战.

新!!: 泰緬孤軍和江拉之戰 · 查看更多 »

泰國君主

泰國君主(中文世界稱為泰國國王,簡稱泰王,歷史上曾被稱為暹羅國王;พระมหากษัตริย์ไทย)為泰國(以前為暹羅)的君主立憲制君主。泰王為泰國國家元首,同時也是現今王室卻克里王室的領導者。 雖然卻克里王朝於1782年才建立,但傳統上認為,泰國君主制度起源於1239年的素可泰王國,隨後在厄伽陀過世後進入空缺期,直到18世紀擁有華裔血統的鄭信登基才恢復王室。1932年發生不流血的暹羅立憲革命後,泰國君主轉型成為君主立憲君主。泰國君主官方住所是位於曼谷的大皇宮;然而,前任國王蒲美蓬·阿杜德則是長期居住在吉拉達宮或位於海灘度假城市華欣的。 泰國君主的頭銜包含了國家元首、、佛教的擁護者與宗教的維護者。 而其中最偉大的國王稱為五大帝,備受人民崇敬,分別是蘭甘亨大帝、烏通王、納黎萱大帝、達信大帝、拉瑪五世。 在2016年10月13日收訂為八大帝,分別是蘭甘亨大帝、烏通王、納黎萱大帝、達信大帝、通鑾、蒙固、朱拉隆功和普密蓬·阿杜德。 現任泰王為拉瑪十世(瑪哈·哇集拉隆功),於2016年10月13日繼位。.

新!!: 泰緬孤軍和泰國君主 · 查看更多 »

泰國共產黨

泰國共產黨(พรรคคอมมิวนิสต์แห่ง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是1942年至1990年代初泰國的一个共产主义政党。1942年12月1日,泰国共产党正式成立。1960年代,泰國共產黨不斷扩展势力。到了1970年代,泰國成為東南亞左翼分子第二大的活動區域,僅次於越南。 1965年,泰共開始對泰國政府展開游擊戰。雖然內部遭受嚴重分歧,在政治高峰期仍估計已至少有400萬人,軍事高峰期亦擁有約一萬四千餘人,主要影響泰國東北部的依善地區(Isan)、北部的泰國高地(Thai highlands)和南部地區,甚至形成國中國的局面。Heaton, William R. in Asian Survey, Vol.

新!!: 泰緬孤軍和泰國共產黨 · 查看更多 »

泰国

泰王國(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Ratcha-anachak Thai,Kingdom of Thailand),通稱泰国(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Prathet Thai,Thailand),舊稱暹罗、暹邏(สยาม,Sayam,Siam),是东南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都及最大城市为曼谷。泰国国土东临老挝和柬埔寨,南接暹罗湾和马来西亚,西靠缅甸和安达曼海,东南亚国家联盟創始國之一。.

新!!: 泰緬孤軍和泰国 · 查看更多 »

泰軍

#重定向 泰国皇家军队.

新!!: 泰緬孤軍和泰軍 · 查看更多 »

清境農場

清境農場位於台灣南投縣仁愛鄉,海拔約1700至2000公尺,為中華民國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所經營之公有事業。與武陵農場、梨山福壽山農場合稱為台灣三大高山農場。場址位於南投縣仁愛鄉大同村仁和路170號(台14甲線旁),清境農場地區飲食文化以滇緬料理聞名。.

新!!: 泰緬孤軍和清境農場 · 查看更多 »

清萊

清萊市(英文名稱:Chiang Rai;泰文名稱: เชียงราย)是泰國最北方的都府,人口約223,725人。.

新!!: 泰緬孤軍和清萊 · 查看更多 »

滿星疊

滿星疊村(英文:Ban Hin Taek,泰文:บ้านหินแตก),位于泰国北部清莱府,泰文意思是「石頭爆裂的村莊」,對於泰國人而言,代表那是個酷熱到連石頭都被晒裂、不宜人居的地方。泰北孤軍第三軍官兵及其后代很多都生活在此。1975年3月1日,金三角風雲人物昆沙(漢名:張奇夫)在滿星疊村創辦滿星疊大同中學,聘請了泰北國民黨孤軍孫斌出任大同首任校長,現任校長張明光先生。滿星疊村有一個昆沙博物館在大同中學附近。.

新!!: 泰緬孤軍和滿星疊 · 查看更多 »

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是朝鮮半島上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与大韓民國之间,自1950年6月25日开战至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战协定的一场战爭,因未有和平協議,战争在理论上上仍未結束。 朝鲜半岛自1910年起被日本统治,直至1945年二战结束。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随后根据与美国协议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接受日本投降,占领朝鲜半岛。在1948年,南北两占领区内分别成立两个政府。南北双方均自认为全朝鮮半島的唯一合法政府,同时对整个朝鮮半島声称主权,拒绝承认以北纬38度线划分的苏美对日受降分界线为边界。在冷战初期的紧张国际形势背景下,南北双方都企圖武力統一朝鮮半島,沿三八线两边各自囤积大量军队,苏美占领军撤军后,自1949年1月起双方频繁發生小規模武装衝突,至朝鮮在充足准备后發動大规模攻势。它是冷战的第一场大規模“热战”。 朝鲜在1950年6月25日以反擊為理由越过三八线,一般以此為韩战(韩国内战)/朝鲜战争(朝鲜半岛战争,联合国当时用语)/朝韩内战(现今用语)之起点。于1945年成立的国际组织联合国隨即介入,当时苏联、美国、中华民国为联合国成员,而朝鲜、韩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均非联合国成员。联合国只承认美国支持的大韩民国为朝鲜半岛上唯一合法政府,不承认苏联支持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而认为是前者领土内的地方政治军事力量。25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蘇聯因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國席位問題而抵制出席會議,大韩民国向联合国控诉受到入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第82号决议,声明此举为北朝鲜部队对大韩民国的武装攻击,并敦促其立即停火。6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又通过第83號決議,要求北朝鲜军队撤回38度線,“建议联合国会员国给予大韩民国以击退北朝鲜武装攻击及恢复该区内国际和平与安全所需之援助”。随后1950年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过第84号决议,由21个会员国组成“联合国军”参战,包括美国、英国等16个国家的军队,外加瑞典、印度、丹麦、挪威、意大利5个国家派遣的医疗队或医疗船,其中美国提供88%的战斗人员,占据主导地位。这支部队不听命于秘书长,而是受美国统一指挥,联合国要求由美國提交戰鬥行動報告。由此,以保卫和平的名义,韓戰演变为捲入数十个国家的国际武力争端。随后苏联空軍开始秘密參戰,而中方則譴責、呼籲雙方停火并保持一定中立。 朝鲜人民军在战争首兩個月占尽优势,三日內攻陷韩国首都汉城,韩国国军遭受巨大损失,不断后撤。至8月,朝鲜军队已抵达釜山环形防御圈。美军于9月15日在仁川登陸後迅速扭轉戰局,朝鲜军队後路被切斷,陷入不利地位,金日成向苏联集團請求協助,苏联也积极施压中国参战。随后,中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出警告,指出若聯合国軍越過38度线侵入北方,其中立政策可能改變;还谴责美国飞机进入中国领空,抗议美国飞机轰炸中国丹东的文物市场。 10月初,聯合國軍逆轉戰情,向北開進,越過38度線,終促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決定出兵介入。10月1日,韩国国軍越过三八線,美军则于10月8日正式越过三八线。10月19日,联合国军奪取包括平壤在内的朝鲜大部分地区,逼近中朝边境。同日晚,首批中国人民志願軍也秘密越過鴨綠江,開始激烈的攻防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于参战后长驱直入,在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第三次战役中连续击败联合国军,将战线推回三八线,并于1951年1月4日一举攻占韩国首都汉城。其后,1951年1月13日,联合国提出停战建议,但战争双方均未对此有进一步回应,战争继续进行。联合国军在此后的第四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中阻滞志愿军的进攻,使戰線在開戰一年後再次回到三八线并陷入胶着。蘇聯首先主張停火,而中、美双方均表贊同并开始停战谈判,但双方边打边谈,构筑堑壕,并在上甘岭和金城等地展开拉锯,双方皆有重大损失。 1953年7月27日,参战方三边——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鮮人民军、联合国军——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宣布停战。协定建立朝韩非军事区作為緩衝區,并就战俘遣返问题作出安排。随后,朝韩双方仍继续保持外交冲突和军事对峙,持续至今。由于李承晚的反对,大韩民国国军并未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而以1950年7月李承晚将大韩民国国军指挥权交给联合国军为由,于金城战役后,在行动上遵守了朝鲜停战协定。因朝韩之间未直接签署停战协定或和平协议,韩国名义上自1953年后军队指挥权仍归联合国军而停止作战,所以理论上朝韩双方仍然处于战争状态,战争並未正式結束。至2018年4月27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与大韩民国总统文在寅,签署《为促进韩半岛和平、繁荣、统一的板门店宣言》,其中提出将在2018年年内宣布结束战争状态。 朝鲜战争結束后及中美關係正常化後,隨著冷戰緩和,各方重新考慮在朝鲜半岛的政策,联合国和大多数國家逐渐改变为同时承认以停战分界线划疆而治的朝鲜、韩国两个政权,而不介入双方的领土争端。联合国于1991年同时首次接纳朝韩为会员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则于1992年与韩国建交。.

新!!: 泰緬孤軍和朝鲜战争 · 查看更多 »

最後通牒

最後通牒(Ultimatum),是指一个团体向另一个团体提出的最后的条件,是一种最高威胁:表明或意隐含着如果条件不被接受就以严厉的惩罚相威胁的声明,尤指在外交谈判中这样的声明。中文早期亦有按音譯成「哀的美敦書」,其語源為拉丁语中「最後一個」。 外交上的最後通牒通常是沒有談判餘地的最後要求。如果最後通牒不被接納,下一步就是严厉的制裁,甚至是宣战。 有时候,有意宣戰的國家會以最後通牒為開戰手段。這些最後通牒一般含有較苛刻的條款,而開立者知道對方是不會全盤接受的。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由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發出的七月最後通牒即屬此類。.

新!!: 泰緬孤軍和最後通牒 · 查看更多 »

海南岛

海南岛是位于南海北部的一座岛屿,又称琼州;陸地面积33,21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屬於大陆岛,隔著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成立後,在該政權實際控制的島嶼裏,它屬第一大島,於1950年5月1日發動海南島戰役後擁有主權,併入廣東省,1988年獨立建省——海南省,同时成立海南经济特区,它是中国第22个省和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若算上海南省的海上管轄領地,該省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大的省分。在原本中華民國的領土規劃裡,海南岛屬於海南特別行政區。 海南島現今管轄人口約8,671,518人,也是今日海南省除南海諸島之外的主要组成部份。.

新!!: 泰緬孤軍和海南岛 · 查看更多 »

海口市

海口市(海南白话字:,海口话:,邮政式拼音:Hoihow)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省省会,位于海南省东北部,南渡江入海口,铁路轮渡入口,北隔瓊州海峽與廣東雷州半岛相对望。.

新!!: 泰緬孤軍和海口市 · 查看更多 »

新加坡

新加坡共和国(Republic of Singapore;Republik Singapura;சிங்கப்பூர் குடியரச),通称新加坡,又稱為新嘉坡、星架坡、星--加坡、星洲、星島、星國、狮城、坡岛、猩咖波、石叻、叻埠、昭南等,是东南亚中南半岛南端的一个城邦岛国,它不只是一個城市,同時也是一個國家。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最南端出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西马来西亚相隔,并以新柔长堤與第二通道等這兩座橋梁相连於新马两岸之间。新加坡的国土除了新加坡本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新加坡最大的外島為德光島。自新加坡独立以来,大规模的填海已经为新加坡增加了23%的面积,相等于130平方公里。 1819年,任职于英國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斯坦福·莱佛士与柔佛苏丹签订条约,获准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经莱佛士的努力,逐渐发展成繁荣的轉口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新加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是大英帝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戰略据点。1942年至1945年间,新加坡曾被日本占領三年半之久,其后回归英国管理,並從海峽殖民地獨立出來,1959年成立自治邦,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成為—個州,稱為新加坡州(簡稱星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并独立建国。 自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從一窮二白中,依靠着国际贸易和人力资本的操作,迅速转变成为富裕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同時憑藉著地理優勢,新加坡也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教育素質良好的國民也是亞洲政治和科學文化的紐帶,大多数的新加坡人都通晓至少两种语言,分别是英语以及自己的母语。新加坡是个多元文化种族的社會,也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所以主要由亞洲人組成的新加坡並非為單一民族國家,而是和一部分馬來人及印度人所組成的移民国家,其中漢人文化以福建移民為大宗。。在国内居住的居民有38%为永久居民、持有工作簽证的外籍劳工以及持有学生簽证的学生,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外劳比例分別为80%和50%。整個城市在绿化和保洁方面效果显著,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新!!: 泰緬孤軍和新加坡 · 查看更多 »

新华网

新华网(),由新华社主办,是新华社的官方网站,由北京总网和分布于中国各地的30多个地方频道及新华社的十多家子网站联合组成,属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中文新闻网站之一。网站每天以中(简、繁)、英、法、西、俄、阿和日七种语言、全天候不间断地发布新闻信息,每日更新量近4,500条。内容以新闻为主,分为要闻专区和新闻专区两大板块,包括国内、国际、财经、证券、体育、科技、IT、法制、社会、娱乐、教育、校园、读书、汽车等十四大新闻类别;2003年8月21日开始向国内外传播新闻、音乐、体育、教育、科技、财经等多媒体节目。网站最高日点击量超过1.2亿,页面最高日浏览量超过3,000万。经过六次改版后的网站,现接入互联网带宽为300-1,000兆。2003年10月17日据国际权威搜索引擎监测评比,全球1,000多万个互联网站的综合排名为54位;2018年1月27日為全球129位、中國22位。现新华网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网站之一,特别是新闻报道权威性方面是全球各商业网站和媒体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新华网总部地址位于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北兴路(东段)2号,邮编100162。.

新!!: 泰緬孤軍和新华网 · 查看更多 »

新北市

新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2010年由原臺北縣改制以來,為中華民國人口最多的城市,約四百萬人。全境環繞臺北市,東北則三面環繞基隆市,東南鄰宜蘭縣,西南鄰桃園市;其所轄石門區富貴角地處臺灣本島最北端,貢寮區三貂角地處臺灣本島最東端。全市共劃分為29區,其中政府所在地位於板橋區。 新北市的人口高度集中於淡水河左岸的各個行政區,清治前與淡水河右岸各自發展,在臺北都會區擴大及升格直轄市的雙重效應下,現今的新北市已逐漸發展成以淡水河左岸各區為臺北都會區次中心的多核心都市。其人口眾多並匯集許多來自各地移民,是很多在臺北市工作的人口實際上的居住地區,因市區跟臺北市區重疊,因此雙北一般被視為台北都會區,儘管新北市本身有很多中小企業進駐。該市有高度都市化的區域,也有鄉間風情與自然山川風貌,樣貌多元,人口組成及經濟產業具多樣性。 新北市自臺北縣升格直轄市後,在各個市政領域推動都市轉型計畫,於2016年6月由英國金融時報及國際金融公司舉辦的城市轉型卓越獎中獲得全球首.

新!!: 泰緬孤軍和新北市 · 查看更多 »

曼谷

曼谷(บางกอก ,),官方名字估忒媽蛤那空(,,),泰國口語简称估忒(กรุงเทพ,RTGS:Krung Thep,,),是泰国首都與最大城市,在當地華人社區亦作泰京,為泰国政治、经济、贸易、交通、文化、科技、教育与各方面中心。位於昭披耶河東岸,近泰國灣。.

新!!: 泰緬孤軍和曼谷 · 查看更多 »

普密蓬·阿杜德

普密蓬·阿杜德(ภูมิพลอดุลยเดช;;;),亦称普密蓬大帝,中文亦称鄭固,泰国却克里王朝第九代国王,称拉玛九世(รัชกาลที่ ๙)。1946年6月9日即位,2016年10月13日駕崩,过世时为世界史上在任时间第二长的国家元首,亦為泰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国君,总共在位70年126天。其治下共经历了三十位總理,始於比里·帕侬荣,終於巴育·占奥差。 《福布斯》杂志估计2010年普密蓬的资产(包括非政府亦非私人机构皇家资产管理局所拥有的资产)约为300亿美元。2008年至2013年,普密蓬亦列该杂志“世界最富有皇族”排行榜第一位。2014年5月,普密蓬的总资产估计仍为300亿美元。名义上由皇家资产管理局所拥有的资产为国君这一法人所有,而非普密蓬私人所有。 2006年后普密蓬健康状况逐渐恶化,并长期居于诗里拉吉医院。泰国民众对普密蓬极为敬重,许多人甚至将之视同神灵。其继承人哇集拉隆功远不及其父受欢迎,由此大众对于王权的声望及影响力在其过世后的发展前景具普遍担忧。.

新!!: 泰緬孤軍和普密蓬·阿杜德 · 查看更多 »

景棟

景棟(掸语:ၵဵင်းတုင်;ကျိုင်းတုံမြို့,转写:kyuing: tum mrui.;เชียงตุง)位於亞洲的緬甸之東方的撣邦的主要城鎮,東撣邦的治所,曾經是暹羅的國土,它是中國、寮國、緬甸及泰國之間的重要交通樞紐及商業城市。景棟市區約3平方公里,人口約60,000。市內不僅有佛寺,也有基督教堂。有公路通往撣邦首府東枝及泰國的美塞。由於其地理位置重要,近年來一直是緬甸北部的軍事重地,亦是毒品運輸要道。此處設有Kyaing Tong Degree College。這里是撣族最多的地方。.

新!!: 泰緬孤軍和景棟 · 查看更多 »

時報文化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時報文化、時報出版,是台灣大型出版社之一,由《中國時報》創辦人-余-紀忠創辦,為台灣第一家股票上櫃的出版社。.

新!!: 泰緬孤軍和時報文化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滇緬游擊隊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