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泛大洋和科科斯板块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泛大洋和科科斯板块之间的区别

泛大洋 vs. 科科斯板块

泛大洋(Panthalassa,或Panthalassic Ocean)又譯泛古洋、盤古大洋,在希臘文中意為「所有的海洋」,是個史前巨型海洋,存在於古生代到中生代早期,環繞者盤古大陸。泛大洋包含太平洋與特提斯洋的前身。隨者特提斯洋的隔離、盤古大陸的分裂(導致大西洋、北極海、印度洋的出現),殘餘的泛大洋演變成為太平洋,因此泛大洋又稱古太平洋(Paleo-Pacific)。. 科科斯板块,或译科科板块,以位于其中的科科岛命名,是位于中美洲西岸外的太平洋中的一个大洋板块。在1968年勒皮雄首次提出的六大板块中,它是南极洲板块的一部分。 科科斯板块是由沿着东太平洋海隆发生的海底扩张形成的,位于被地质学家叫做科科斯-纳斯卡扩张系的复杂区域内。科科斯板块从海隆处开始被向东推动,在其东部则受到位于其上的低密度的加勒比板块的推挤或拉动(可能两者兼有),而消减于其下。这一消减带造就了从哥斯达黎加到危地马拉的具有火山的山脉(为科迪勒拉山系的一部分),以及向北延伸直达墨西哥的一条地震带。 科科斯板块的东北界和东界为会聚边界,消减于北美洲板块、加勒比板块和南美洲板块之下。其南界和西界则以离散边界分别与纳斯卡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接。 科科斯板块和纳斯卡板块都是古法拉龙板块的残遗,二者在大约2300万年前分裂。这两个板块的边界以位于加拉帕戈斯群岛之下的热点为标志。 科科斯板块之北尚有一个名为里维拉板块的正在消减中的小板块,它被认为是在500万-1000万年前从科科斯板块分离出来的。 灾难性的1985年墨西哥城大地震即是由科科斯板块内部的地震活动造成的。.

之间泛大洋和科科斯板块相似

泛大洋和科科斯板块有1共同点(的联盟百科): 纳斯卡板块

纳斯卡板块

纳斯卡板块,或译纳兹卡板块,以秘鲁南部的纳斯卡地区命名。它是南美洲西岸以外东太平洋中的一个大洋板块。在1968年勒皮雄首次提出的六大板块中,它是南极洲板块的一部分。 纳斯卡板块的东界为一会聚边界消减带,俯冲于南美洲板块和安第斯山脉之下,形成秘鲁-智利海沟。其南界与南极洲板块形成离散边界,即智利海隆,在该处因为海底扩张,岩浆得以溢出。其西界与太平洋板块形成离散边界,即东太平洋海隆。其北界则与科科斯板块形成离散边界,即加拉帕戈斯海隆。在纳斯卡板块的西北角,哥伦比亚海岸以外的太平洋中,它和科科斯板块、太平洋板块形成一个三联点。另一个三联点位于其西南角,智利海岸以外的太平洋中,是纳斯卡、太平洋和南极洲板块相会之处。在这两个三联点处,各存在一个罕见的微板块,即北边的加拉帕戈斯微板块和南边的胡安·费尔南德斯微板块。复活节岛微板块则是又一个微板块,位于胡安·费尔南德斯微板块以北不远处,即复活节岛西边不远处。 还有一个三联点位于纳斯卡、南极洲和南美洲板块相会处。这个三联点被认为和1960年的一次9.5级大逆冲地震——智利大地震——有关。 幸运的是,几乎没什么岛屿因为这些三联点的复杂运动而时常遭受地震灾难。但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是个例外。 卡内基海岭是纳斯卡板块北部的一处特征地貌,它长1350公里,宽300公里,加拉帕戈斯群岛即位于其西部末端。它和纳斯卡板块的其余部分都消减于南美洲之下。 纳斯卡板块的绝对运动速度,经校准,为3.7厘米/年,方向为偏东(88°),在所有板块中是绝对运动速度最快的之一。纳斯卡板块的消减是少见的平板消减,在发生消减的时候,变形和撕裂同时发生(Barzangi and Isacks),并持续不断地形成具有火山的安第斯山脉。纳斯卡板块的变形甚至还影响到了远在其东部的玻利维亚的地理(Tinker et al.)。 纳斯卡板块和它北部科科斯板块的前身是法拉龙板块,在大约2280万年前的晚渐新世分裂,这一地质时间是通过对磁异常的解释而获知的。.

泛大洋和纳斯卡板块 · 科科斯板块和纳斯卡板块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泛大洋和科科斯板块之间的比较

泛大洋有23个关系,而科科斯板块有1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杰卡德指数为2.44% = 1 / (23 + 18)。

参考

本文介绍泛大洋和科科斯板块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