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屯門區

指数 屯門區

屯門區(Tuen Mu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個行政區域之一,位於新界的西部,面積約8445公頃。根據2016年中的人口普查,屯門區的人口約為489,299人。而屯門區的屯門新市鎮也是新界首三個新市鎮(舊稱衛星城市)的其中之一,於1960年代開始發展。.

275 关系: 加多利灣南北朝南汉司徒拔道友愛邨后角天后廟堆填大小磨刀大嶼山大興公共圖書館大興體育館大興邨大興政府合署大英帝國大欖大欖郊野公園大欖涌水塘大澳外港客運碼頭妙法寺妙法寺劉金龍中學孫中山安定邨宋朝寶安縣寶田邨富健花園富泰邨小欖精神病治療中心小欖醫院屯子圍陶氏宗祠屯馬綫屯門屯門南延綫屯門區議會屯門大會堂屯門天主教中學屯門官立中學屯門工業區屯門市中心屯門市廣場屯門善慶洞屯門公園屯門公共圖書館屯門公眾騎術學校屯門公路屯門公路巴士轉乘站屯門兒童及青少年院屯門碼頭屯門碼頭站...屯門站 (西鐵綫)屯門站 (輕鐵)屯門裁判法院屯門西北游泳池屯門西繞道屯門高爾夫球中心屯門軍鎮屯門鄧肇堅運動場屯門鄉事會路屯門醫院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屯門色魔屯門河屯門河畔公園屯門游泳池屯門海戰屯門新墟屯門新市鎮屯門文娛廣場屯門政府合署屯門時代廣場山景邨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居者有其屋計劃嶺南大學 (香港)工商日報中山公園與青山紅樓中心商务区中國中国大陆中環中華民國中電集團世界卫生组织三聖墟三聖廟三聖站三聖邨九廣鐵路九廣鐵路公司九龍巴士九龍維記牛奶九逕山平方千米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人口普查井財街政府服務大樓建生邨建造業訓練委員會廉政公署 (香港)佐敦道何福堂會所地盤單性別教育咖啡灣哈羅香港國際學校唐樓唐朝商場入境處博物館共产党元朗元朗區元朗平原元朗公路元朗新市鎮兆山苑兆康站 (西鐵綫)兆康苑兆禧苑兆麟運動場兆麟苑光復屯門皇帝巖皇珠路石排頭路珠江珠江三角洲珠海學院神召神學院稔灣第二次世界大战維他奶置樂花園美樂站美樂花園翠寧花園瓏門田景邨男女共學物流遊覽完上水去屯門職業訓練局 (香港)職業訓練局海事訓練學院避風塘联合国荃灣荃灣區華都花園蝴蝶廣場蝴蝶灣蝴蝶灣公園蝴蝶邨蝴蝶邨公共圖書館青山青山 (香港)青山天主教小學青山公路青山灣青山灣入境事務中心青山禪院青山紅樓青山發電廠青山醫院青磚圍青雲觀青雲路青松觀食盐西鐵綫香港香港10號幹線香港9號幹線香港區議會香港天后廟列表香港天文台香港小巴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屯門分校香港島香港巴士香港內河碼頭香港公共屋邨香港焚化爐香港達德學院香港行政區劃香港黃金海岸香港黃金海岸酒店香港輕鐵香港水庫香港消防局列表香港日佔時期香港救護站列表診所警署賽馬會屯門蝴蝶灣體育館踏石角麥理浩徑黃金泳灘黃金海岸購物商場輕便鐵路龍富路龍鼓灘龍鼓灘發電廠龍鼓洲龍門居龍逸邨舊咖啡灣藍地水塘葡佔屯門葡萄牙王國葵涌良景邨英國殖民地虎地H.A.N.D.SV cityYKK掃管笏掃管軍營杯渡禪師杯渡站杯渡路東莞縣東涌梁健文樂安排海水化淡廠正德水泥氹仔客運碼頭民政事務專員民意代表汪鋐汉朝沙螺灣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洪水坑水塘洋樓深圳机场福永码头深港西部通道港口港珠澳大橋港鐵港鐵巴士清涼法苑清朝清朝政府湖山草地滾球場湖景邨源·區澤豐花園澳門望后石望后石谷堆填區明渠明朝海典軒海翠花園新屯門中心新市鎮新圍苑新咖啡灣新唐書新石器时代新生農場紅樓新界新界西選區新發邨新鴻基地產悅湖山莊政府政府合署愛琴海岸散石灣拉鏈 扩展索引 (225 更多) »

加多利灣

加多利灣(又稱嘉道理灣)是香港其中一個游泳海灘,位於新界屯門區,毗鄰青山灣畔,以香港望族嘉道理家族命名。 加多利灣泳灘現時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管理的泳灘之一,設有更衣室及淋浴設施,並有救生員值勤。泳灘亦設有燒烤區等設施,加多利灣旁亦有沿海小徑,可直接接連接舊咖啡灣。 加多利灣旁邊有小型公眾碼頭嘉道理碼頭,同樣以嘉道理家族命名;昔日有街渡往來赤鱲角及東涌。.

新!!: 屯門區和加多利灣 · 查看更多 »

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北朝始於439年北魏滅北涼,統一北中國北方開始,南朝始於420年劉宋建立開始;南北兩朝在589年隋灭陳為止。)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劉宋開始,至589年隋滅南陳為止,上承兩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因為南北兩勢长时间对立,所以稱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与陈同时存在的西梁一般不算在内。;北朝(439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由于军权转移,南朝皇族主要出身于寒門或庶族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71頁。。初期經濟逐渐恢复,但由於戰略錯誤與北朝军力強盛,使得疆界逐次南移。皇帝與宗室為了皇位時常血腥鬥爭。南梁在梁武帝在位期間國力改善,使國力再度強盛,晚年國家糜爛,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獨霸政局的僑姓世族完全崩潰。雖由南陳的陈文帝統一南朝,但國力大跌,包括現在四川在內的西部大片原屬南梁領土被西魏佔領,南陳只能依長江抵禦北朝。北朝承繼五胡十六国,為胡漢融合的新興朝代。北魏皇室為鮮卑族,漢族官員受五胡文化影響,鮮卑皇室也受到漢文化的薰陶,彼此通婚。北魏被北方的柔然牽制,直到較友好的突厥并吞柔然後才全力對付南朝。後期在六镇之乱和农民暴动之后造成实力大衰。北魏分裂成東魏及西魏後,不久分別被北齊及北周取代。北齊主要由六鎮集團組成,初期军力強盛。最後藉由宇文泰开创的北周關隴集團,吞并政治日趋腐败的北齊。此時統一中國的天平已朝向北周傾斜。周武帝去世後,漢人楊堅掌握朝廷,通过授禅北周静帝建立隋朝,经营八年之后,發兵灭南陳統一中國。 北朝戰爭不斷、各阶级對立严重,而南朝經濟持續成長、局势比較穩定,出現元嘉之治與永明之治等治世。中原人口自黃巾之亂和永嘉之乱后就开始南移,为南方帶來大量勞動力與先进的生產技術。江南的繁荣,使得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萬繩楠(1994年):《魏晉南北朝史論稿》第十一章〈南朝時代歷史的變化與發展〉,第266頁。。在文化方面,乱世为思想自由提供沃土肥壤,提出務實求治和無君論等觀點,在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開創出獨到的見解與理論。玄學、佛教與道教都很興盛。其中佛教帶動石窟的發展,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雲岡石窟與龙门石窟名揚後世。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埃兰沙赫尔),南到东南亚與印度。 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會階層分為世族、齊民編戶、依附人及奴隸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二章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形態,第101頁。。世族擁有大量不需付稅的依附人從事生產與作戰,影響朝廷的稅收。雖然南朝皇帝仍然需要主流世族的擁護,不過也扶持寒門以平衡政治勢力,並且在南梁時出现了科舉制度的萌芽。南朝世族因為長期安逸而逐漸衰退,在侯景之亂後徹底崩潰。北朝胡人缺乏中原政治的經驗,所以重用漢人世族,引起雙方的文化採借,久之形成文化混合,以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最盛。混合的過程產生激烈的思想衝突、政治鬥爭或種族衝突,例如六镇之乱、北齊的排漢運動《顏氏家訓》提到:「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而北周建立關中本位政策,融合鮮卑及漢文化以消除胡漢隔閡《中國文明史第四卷魏晉南北朝上冊》第一章政治發展大勢,第69頁。。在隋朝統一天下後,開創出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國。.

新!!: 屯門區和南北朝 · 查看更多 »

南汉

南汉(917年-971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地方政权之一,位于现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及越南北部(后失)。971年为北宋所灭。今日廣州頗多南漢開國傳說,北京路有南漢遺跡。.

新!!: 屯門區和南汉 · 查看更多 »

司徒拔道

司徒拔道(Stubbs Road)香港一條連接香港島跑馬地及灣仔峽的公路,以第16任香港總督司徒拔的名稱命名。 司徒拔道連接皇后大道東,向東南方向經過黃泥涌峽道及大坑道交界處,再轉往西北方向,連接山頂道及灣仔峽道、布力徑、中峽道、金馬麟山道、香港仔水塘道及甘道之交匯處。.

新!!: 屯門區和司徒拔道 · 查看更多 »

友愛邨

友愛邨(Yau Oi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香港新界屯門新市鎮中部,鄰近屯門市中心,於1980年落成。現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由於友愛邨落成後的屋宇數量相對當時其他公共屋邨為多,所以曾成為全港最多居民的公共屋邨。 另外由於友愛邨建於青山灣填海區上,所以曾經有嚴重土地沉降問題,其中於宣道會陳瑞芝紀念中學操場旁的建築物亦因此而加建多級樓梯。現時土地沉降的情況已經較為穩定,但在邨內亦有不少地方可觀察到沉降的痕跡。.

新!!: 屯門區和友愛邨 · 查看更多 »

后角天后廟

--角天后廟,又稱口角天后古廟,位於香港屯門舊墟天后路,背靠小山丘,為屯門著名景點之一。.

新!!: 屯門區和后角天后廟 · 查看更多 »

堆填

堆填是一種廢物,一般用於處理垃圾、或淤土等。用作堆填的場地則稱為垃圾堆填区,是集中放置垃圾的地方。.

新!!: 屯門區和堆填 · 查看更多 »

大小磨刀

大小磨刀(The Brothers,又作Tai Siu Mo To或Da Siu Mo To),又稱大小磨刀洲、磨刀洲(Mo To Chau),是指大嶼山以北的三個小島:大磨刀(West Brother,亦作Tai Mo To)、小磨刀(East Brother,亦作Siu Mo To)和匙羹洲(Tsz Kan Chau)。大磨刀洲過去是一個石墨礦場──「五福礦場」的所在地。 在1990年代,為了興建香港赤鱲角新機場,大小磨刀被削平以避免影響飛機升降,以及取得沙石用作填海。現在該地無人居住,只餘下公共直升機坪和小型氣象站等設施。 2007年3月,食物環境衞生署建議於塔門以東、東龍洲以東、大小磨刀以東及西博寮海峽以南等四個地點,設定指定的海葬區。但大小磨刀的建議,受到屯門區議會以未經諮詢為理由強烈反對,故此環境運輸及工務局暫時擱置此地點作為海葬場,等待重新選擇地點。 2016年6月30日,該處定為海岸公園。.

新!!: 屯門區和大小磨刀 · 查看更多 »

大嶼山

大嶼山(Lantau Island,亦作Lantao Island),位於香港西南面,為香港最大島嶼,面積達147.16平方公里;比較香港第二大的島嶼香港島的面積大上近一倍。在香港行政區劃上,大嶼山大部分土地屬於離島區,而大嶼山海域亦成為通往澳門、珠海和中山之主要航道,惟大嶼山東北部青洲仔半島一帶,包括陰澳、竹篙灣及汲水門等,則屬於荃灣區。 大嶼山過去由於交通不便、遠離香港市區(當時對外交通完全依靠渡輪和街渡),不少土地均未開發,人煙稀少。隨着香港國際機場搬遷至此、青馬大橋(包括港鐵東涌綫及機場快綫)及汲水門大橋等相繼落成,將大嶼山與香港市區連接。北大嶼山新市鎮的開發、香港迪士尼樂園的啟用及未來港珠澳大橋的落成,促進大嶼山的都市化發展。 截至2018年,大嶼山仍有不少舊式鄉村存在。同年3月,大嶼山大浪村當中的居民接受專欄訪問,指出大浪村為客家村落,目前只有大概十五戶人居住,而當中亦有私房菜形式的餐廳。.

新!!: 屯門區和大嶼山 · 查看更多 »

大興公共圖書館

大興公共圖書館(英語:Tai Hing Public Library)是香港的公共圖書館,位於香港新界西大興邨商場二樓80號,為區內的分區圖書館,是屯門區內最早落成的公共圖書館。 該館由區域市政局興建,1978年8月24日啟用,剛啟用時稱屯門公共圖書館;為配合屯門中央圖書館於1989年啟用,遂被更名為大興公共圖書館,2000元旦兩個市政局及總署一併解散,本圖書館改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接管。因設施老舊,逐於2000年進行翻新工程。.

新!!: 屯門區和大興公共圖書館 · 查看更多 »

大興體育館

大興體育館(Tai Hing Sports Centre)位於香港新界屯門區青松觀路38號,毗鄰大興邨、澤豐花園及賽馬會仁愛堂游泳池。主場館及壁球場分別於1987年1月5日及1988年1月2日啟用,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主場曾於2006年1月翻新。.

新!!: 屯門區和大興體育館 · 查看更多 »

大興邨

大興邨(Tai Hing Estate)是香港的公共屋邨,位於香港新界屯門中部,是屯門新市鎮第二個落成的公共屋邨,於1977至1980年間入伙,由房屋署直接管理。屋邨原址是農地,當時位於青山灣的海邊。.

新!!: 屯門區和大興邨 · 查看更多 »

大興政府合署

大興政府合署(Tai Hing Government Offices),是香港政府的一座辦公大樓,位於新界屯門北部,地址為震寰路16號,鄰近大興花園、卓爾居及蔡意橋,在內辦公的部門包括社會福利署、勞工處、政府產業署等。.

新!!: 屯門區和大興政府合署 · 查看更多 »

大英帝國

#重定向 大英帝国.

新!!: 屯門區和大英帝國 · 查看更多 »

大欖

大欖(Tai Lam)(有時將欖寫作杬),又稱大欖涌(Tai Lam Chung),是香港屯門區最東南面地方,位於青山公路16英里处,小欖之東,與荃灣區的青龍頭接壤。 「大欖涌」原指由「大欖」旁邊流出海的涌,涌旁亦有一村落以此為名;但現時已升格為分區地名,與「大欖」通用。因現時大部份人不懂「涌」字原意,而將原來河涌誤稱為「大欖涌河」或「大欖涌渠」。.

新!!: 屯門區和大欖 · 查看更多 »

大欖郊野公園

大欖郊野公園(Tai Lam Country Park)是香港新界的一座郊野公園,佔地達5,370公頃,於1979年2月23日劃定,地區行政上大部份屬於元朗區。公園毗鄰錦上路、屯門、深井及青龍頭,園內有田夫仔和清快塘兩個鄉村,是香港面積第二大的郊野公園。公園範圍東至荃錦公路,南面為屯門公路以北一帶,北面至石崗、河背水塘引水道及大棠等地,而西面為屯門及藍地水塘。.

新!!: 屯門區和大欖郊野公園 · 查看更多 »

大欖涌水塘

大欖涌水塘是香港新界屯門區大欖涌的一個水塘,位於大欖郊野公園之內。這是香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首個興建的水塘。由於水塘內擁有十多個散落在不同位置的小島,因而被稱爲香港千島湖。.

新!!: 屯門區和大欖涌水塘 · 查看更多 »

大澳

大澳(Tai O)位於香港新界大嶼山西部,是香港現存最著名的一條漁村,村落部分位處大澳島上。 大澳一條水道向西、北岔開,大澳島正位處分岔口之上。大澳地形獨特,大部分位處河岸,靠兩道步行橋將兩岸連接。大澳面向南中國海的西和北面是港珠澳大橋的跨境高速公路及海底隧道,而大澳東北面不遠處是香港國際機場。.

新!!: 屯門區和大澳 · 查看更多 »

外港客運碼頭

外港客運碼頭(Terminal Marítimo de Passageiros do Porto Exterior,Outer Harbour Ferry Terminal),簡稱「外港碼頭」,俗稱「港澳碼頭」,位於澳門半島海港前地,是澳門重要的水路出入境口岸。.

新!!: 屯門區和外港客運碼頭 · 查看更多 »

妙法寺

妙法寺位於香港屯門新市鎮,1960年由洗塵法師及金山法師購入位於藍地的張苑開設。  .

新!!: 屯門區和妙法寺 · 查看更多 »

妙法寺劉金龍中學

妙法寺劉金龍中學(Madam Lau Kam Lung Secondary School of MFBM),是位於香港屯門區的一所佛教女子中學,位於新界屯門青山公路藍地段22號,1973年成立。.

新!!: 屯門區和妙法寺劉金龍中學 · 查看更多 »

孫中山

孫中山(),名文,幼名帝象,譜名德明,字載之,號逸仙、日新。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故通稱孫中山。生於大清帝國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翠亨村,祖籍广东省东莞。清末民初醫師、政治家、革命家、哲学家,是中華民國奠基人,亦是中國國民黨之創黨人。1905年,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政綱,提出三民主義學說。在日本東京由黑龍會領袖內田良平的号召下與華興會以及光復會等組織籌備成立中國同盟會,後於東京黑龍會總部組成中國同盟會,孫中山主張使用狀似日本軍旗「旭日旗」的「青天白日旗」,反對使用黃興所提出的井字旗作為革命旗幟,並在黑龍會等組織的支持下被推為總理。1911年12月29日,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选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建立中华民国臨时政府。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40年4月,國民政府明令尊稱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中國共產黨尊其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孫中山童年曾受太平天国的影响,就有革命思想。但到了青年時期,他依舊未有行動,28岁上書清朝重臣李鴻章,建言改革,卻遭遇李的冷落。日本命令將兵遣師,侵入中國。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中國國民黨前身)。1895年,兴中会发动乙未广州起义。原本,孫中山提倡以武裝革命推翻滿清統治以建立中華民國,但民國建立以後,他得不到北洋軍人的信任、支持,所以他又提倡武力推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於是遭受許多非議。他提出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影響中國政治至深,中国国民党尊其為唯一總理。 孙中山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

新!!: 屯門區和孫中山 · 查看更多 »

安定邨

安定邨(英文:On Ting Estate)位於香港新界屯門屯興路2號,建在青山灣填海區內,鄰近屯門市中心,於1980年12月4日落成啟用。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 安定邨是香港第100條公共屋邨,於安定邨的超級市場旁本來有一塊紀念碑紀念此事,隨著安定商場翻新工程展開,於2013年4月被領展拆除,現在紀念碑已經重新安置在安定邨巴士站附近。 兆安苑是居者有其屋屋苑,在安定邨旁邊,在1982年落成,共有十座樓宇,由安定邨公屋樓宇中抽出發售。跟一般居屋不同,兆安苑所有單位均不用補地價,而且一律都可以在公開市場自由轉讓。.

新!!: 屯門區和安定邨 · 查看更多 »

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國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又为區别于南北朝时期之南朝宋,故亦称“赵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北方政權辽国和金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诩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建國之初,太祖由陈桥兵变意识到武人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將兵權歸於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後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对辽朝、西夏用兵屢遭挫敗。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发生靖康之難,徽、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掳去,北宋滅亡。其後,宋室赵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以秦岭淮河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朝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陆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艺复兴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高度發達,中國歷史學家邓广铭和漆侠認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學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詳見宋朝科技),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刑罰極少;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提升,有說法認為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新!!: 屯門區和宋朝 · 查看更多 »

寶安縣

寶安縣,為中國舊縣名。东晋时设置,唐朝废。明朝时,以故地置新安縣,屬廣東省廣州府。民国初年,复称宝安县,後屬惠陽專區管轄。历史上,宝安县和新安县轄地包括現在的香港全境、深圳大部分領土等。故此,香港原居民及深圳原居民均將籍貫列作「廣東寶安」或者「寶安」。.

新!!: 屯門區和寶安縣 · 查看更多 »

寶田邨

寶田邨(Po Tin Estate),原為寶田中轉房屋(Po Tin Interim Housing),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公共屋邨之一,位於新界屯門新市鎮西北部,鳴琴路99號,毗鄰良景邨及田景邨。全邨共有9座樓宇,合共8,736個單位,於2000年6月開始入伙。,受清拆臨時房屋區、寮屋區及平房區影響的居民的安置安排小組委員會,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2000年12月。 屋邨由其士集團承建。 現由翔俊有限公司負責管理。 「寶田」一名來自其北面的寶塘下和南面的田景邨;部份土地原為興田臨時房屋區。.

新!!: 屯門區和寶田邨 · 查看更多 »

富健花園

富健花園(Glorious Garden),是香港一個屋苑,位於新界屯門區西南部龍門路45號散石灣,鄰近龍門居,屬於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的一部份。該屋苑為第19期乙之居者有其屋計劃中出售。屋苑於1999年落成,由其士發展國際有限公司全資附屬公司騰寶有限公司(Good Process Limited)發展,由何弢建築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及周蕙禮建築師事務所有限公司聯手設計,其士建築(香港)有限公司承建,及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監管發展過程及推售,並由其士發展國際有限公司全資附屬公司的其士富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富健花園一共由12座樓宇組成,提供3026個單位。單位之建築面積為46-70平方米,單位之實用面積為40-55平方米,首次推出售價為港幣691,400-$1,322,100元。於附近有一巴士站及輕鐵龍門站。.

新!!: 屯門區和富健花園 · 查看更多 »

富泰邨

富泰邨(Fu Tai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屯門東北近虎地,毗鄰嶺南大學。屋邨於1998年開始興建,並在2000年11月入伙,現由「宜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新!!: 屯門區和富泰邨 · 查看更多 »

小欖精神病治療中心

小欖精神病治療中心(Siu Lam Psychiatric Centre,原稱小欖精神科監獄),是香港一所高度設防院所,屬懲教署設施,位於新界屯門區小欖康輝路,1972年開始運作,為處理需要精神觀察、治療、評估或特別心理服務的男女犯人、還押犯或羈留者等。 小欖精神病治療中心附近佈置不少紀律部隊建築,包括水警分區總部、警員宿舍,海關訓練學校及懲教署職員宿舍等。 而在此監禁者主要分兩類:有限期醫院令及無限期醫院令(等同終身監禁)。其中,後者往往因已無家人願意擔保,基本上不會獲釋;就算有例外,亦需監禁至少25年才可轉往青山醫院接受監管2年,方可獲釋。.

新!!: 屯門區和小欖精神病治療中心 · 查看更多 »

小欖醫院

小欖醫院(Siu Lam Hospital)是由香港醫院管理局管轄,提供療養及康復的醫院,隸屬於新界西醫院聯網,專門為16歲以上的嚴重智能障礙及無法自理的病人,提供高度護理服務。小欖醫院是香港唯一一所專為嚴重智障人士提供全面綜合康復及療養服務的醫院。 小欖醫院於1972年設立,舊址位於香港新界屯門區屯門青山公路十六咪半,最初只有200張病床,其後逐漸增加至350張。醫院於2012年4月搬遷到香港新界屯門區屯門青松觀路15號與屯門醫院弱智科合併,擴張至10個病房,共500張病床。社會福利署計畫在小欖醫院舊址興建綜合康復服務中心。.

新!!: 屯門區和小欖醫院 · 查看更多 »

屯子圍陶氏宗祠

陶氏宗祠又名五柳堂,位於香港新界屯門藍地屯子圍與新慶村之間,是屯門陶氏宗族於清朝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建立的第一所宗祠。於1995年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並於2009年12月18日確認評級。.

新!!: 屯門區和屯子圍陶氏宗祠 · 查看更多 »

屯馬綫

屯馬綫(Tuen Ma Line),規劃和建築沙中綫時稱為東西走廊(East West Corridor),是香港興建中的港鐵路綫。由沙田至中環綫大圍至紅磡段與既有西鐵綫和馬鞍山綫連接而成。當本綫全綫通車後,將會直接貫通新界及九龍東西南北地區,總長度約57公里,預計於2019年中通車,成為全香港最長的鐵路綫。有别於過往前地鐵網絡發展車站上蓋物業的融資方式,本綫的新建路段由香港政府撥款興建,工程由港鐵監工,通車後將服務經營權交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屯馬綫原本可望於2019年通車,但隨著沙中綫偷工減料醜聞愈演愈烈,通車日期或會存在變数,特别是紅磡站新建月台鬧出剪短鋼筋風波,最壞情況或須拆毀原本即將完工的月台,重新再做。.

新!!: 屯門區和屯馬綫 · 查看更多 »

屯門

屯門(Tuen Mun),舊稱青山,位於香港新界西部,是香港十八區之一的屯門區的主要區域,屯門新市鎮座落其中。「屯門」或「屯門市」的範圍通常指包括北至兆康苑、富泰邨,西至蝴蝶灣,東至三聖邨的區域;屯門新市鎮所有公共房屋及主要社區設施均位於這個範圍。不過如果根據香港政府「分區計劃大綱圖」,屯門的範圍包括西至踏石角,東至黃金海岸一帶。.

新!!: 屯門區和屯門 · 查看更多 »

屯門南延綫

屯門南延綫 (屯馬綫)(英文:Tuen Mun South Extension)是香港一條擬建的鐵路,建議被香港政府納入《鐵路發展策略2000》的檢討報告中,於2013年透過路政署展開的我們未來的鐵路項目諮詢公眾,於2014年9月公佈的《鐵路發展策略2014》獲落實興建,初步預計將於2019年動工,2022年落成通車《》(第28-30、46頁),2014年9月,運輸及房屋局。.

新!!: 屯門區和屯門南延綫 · 查看更多 »

屯門區議會

屯門區議會是香港18個區議會之一,成立於1981年4月,負責協助處理新界屯門區的事務。現共有30名議員,其中直選議員29名,當然議員1名(屯門鄉事委員會主席)。 屯門區區議會會議室及秘書處位於屯門政府合署。地址是新界屯門屯喜路1號屯門政府合署2樓。.

新!!: 屯門區和屯門區議會 · 查看更多 »

屯門大會堂

屯門大會堂(英語:Tuen Mun Town Hall),位於新界屯門屯喜路3號 ,是屯門的公共文娛中心,於1987年5月29日落成啟用,並由戴安娜主持開幕典禮。大會堂現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是新界西部的主要文娛中心之一,經常舉辦戲劇、音樂及舞蹈等活動。2001年,大會堂連同屯門文娛廣場和屯門公共圖書館一起進行外牆更換工程,縱使改變了大會堂給人冷冰冰的感覺,但整體上與外牆玻璃格格不入。.

新!!: 屯門區和屯門大會堂 · 查看更多 »

屯門天主教中學

屯門天主教中學(Tuen Mun Catholic Secondary School)位於香港屯門建生邨,是香港天主教教區23間中學之一。學校於1987年成立,現任校監為陳振光博士,而現任校長為劉文傑先生。.

新!!: 屯門區和屯門天主教中學 · 查看更多 »

屯門官立中學

屯門官立中學(Tuen Mun Government Secondary School;簡稱屯官、屯門官中及TMGSS)位於香港新界屯門區,於1982年創校,為政府在屯門區創辦之第一間官立中學,以及區內其中一所第一組別的英文中學。校址鄰近青山公路—青山灣段、屯興路、廠商會蔡章閣中學和青海圍(置樂花園一帶)。 屯門官立中學為一男女混合中學,校訓為「尊德問學」。該校於1998年由政府評定為屬於全港114間英文中學之一。2009年再評定由2010年往後六年繼續為英文中學。該校與屯門官立小學有聯繫,姊妹學校為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培愛學校及深圳市福田中學。自麥麗瓊校長於2005年4月榮休後,由梁社旗擔任第六任校長,副校長分別為黃廣榮及馮翠珍,2009年至2010年學期後梁社旗校長正式榮休,而於同年黃廣榮副校長亦被調派長洲官立中學擔任校長。.

新!!: 屯門區和屯門官立中學 · 查看更多 »

屯門工業區

屯門工業區(Tuen Mun Industrial Area)是香港的一個工業區,亦是新界屯門新市鎮的工業區,其範圍包括屯門河以西、皇珠路以北、山景邨以東、大興花園以南的地域。屯門昔日的市中心屯門舊墟,也是位於屯門工業區之內。 屯門工業區昔日以輕工業(主要是製造業)為主,目的是為屯門新市鎮提供就業機會,令新市鎮自給自足,可是隨著1990年代香港工業式微,令當地不少工廠大廈空置。屯門區議會近年與香港政府的發展局商討如何將屯門工業區進行活化。.

新!!: 屯門區和屯門工業區 · 查看更多 »

屯門市中心

屯門市中心(Tuen Mun Town Centre,亦作Tuen Mun Central)是香港新界屯門的中心及最繁華的地方,乃屯門新市鎮以至整個屯門區的心臟地帶,該區人流如鯽,商業活動頻繁。市中心範圍約為杯渡路以南、皇珠路以北及屯門河以東地區。.

新!!: 屯門區和屯門市中心 · 查看更多 »

屯門市廣場

屯門市廣場(tmtplaza)是新界屯門的一個購物商場和私人屋苑,於1987至1992年間分3期建成,1、2期由關善明建築師樓設計、第3期由呂元祥建築師設計,為新界西部的大型購物商場及住宅發展項目。發展商為信和置業。鄰近設置有輕鐵市中心站、杯渡站、西鐵綫屯門站和巴士總站。屯門市廣場共分為3期,第1、2期為商場及住宅及第3期則設有全香港面積最大的香港賽馬會投注站。.

新!!: 屯門區和屯門市廣場 · 查看更多 »

屯門善慶洞

屯門善慶洞(Tuen Mun Sin Hing Tung),又名:「善慶古洞」,由香港道德會(Hong Kong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Virtue)營運的道教寺廟,位於香港新界屯門屯發路11號(青山公路廿咪),鄰近屯門市中心。.

新!!: 屯門區和屯門善慶洞 · 查看更多 »

屯門公園

屯門公園(Tuen Mun Park)是香港的大型公園,位於新界屯門區,佔地約12.5公頃,是區內最大型及最主要公園,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新!!: 屯門區和屯門公園 · 查看更多 »

屯門公共圖書館

屯門公共圖書館是香港的公共圖書館,位於香港新界屯門市中心,屬於主要圖書館規模,該圖書館樓面面積3,250平方米,以面積計算是香港第七大的公共圖書館。 該館由區域市政局興建,1989年12月21日啟用,當時名為屯門中央圖書館;2000年區域市政局解散後改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後來為配合香港中央圖書館啟用,為免兩者遭混淆,於2001年更名為屯門公共圖書館。 圖書館建築平台一部份為屯門中央郵政局。屯門公共圖書館亦是香港環境保護署的屯門空氣質素監測站。.

新!!: 屯門區和屯門公共圖書館 · 查看更多 »

屯門公眾騎術學校

屯門公眾騎術學校(Tuen Mun Public Riding School)是香港公眾騎術學校,位於新界屯門蝴蝶灣龍門路近湖翠路交界,是由香港賽馬會耗資五千萬港元興建及管理。 屯門公眾騎術學校前身為白角臨時房屋區,拆卸後改建為騎術學校,於1994年1月4日落成啟用。曾有多匹「馬王」退役後在此居住,包括原居民。 屯門公眾騎術學校佔地3.48公頃,設施包括三個總面積8,150平方米、裝有泛光燈的全天候沙地練習場,以及一個可容納78匹馬的馬房,還有一條長950米、依山而建的馬徑。.

新!!: 屯門區和屯門公眾騎術學校 · 查看更多 »

屯門公路

屯門公路(英文:Tuen Mun Road)是香港9號幹線(新界環迴公路)組成路段最長部分,既是香港第一條快速公路,亦以全長19.3公里位列香港第三長的道路(以幹線路標計),連接屯門藍地及荃灣柴灣角。大部份為3線雙程分隔公路。屯門公路重建及改善工程已於2015年12月完工。.

新!!: 屯門區和屯門公路 · 查看更多 »

屯門公路巴士轉乘站

屯門公路轉車站(Tuen Mun Road Interchange),位於屯門區屯門公路近大欖涌,往九龍方向的車站位於小欖交匯處近德邦貨倉(大欖涌西岸),而往屯門方向的車站則位於近青山公路大欖角迴旋處(大欖涌東岸),為香港首個並非設於收費站的巴士轉車站。 轉車站為屯門來往市區的各條路線提供相互轉乘的地方,以方便屯門各區的乘客來往市區各處,亦方便附近大欖涌一帶居民乘搭各條路線來往市區、屯門、元朗和機場;南行(往九龍方向)於2012年12月26日正式啟用,而北行(往屯門方向)則於2013年7月27日正式啟用。 九巴及龍運的舊款報站器播報此站時會分2行顯示「屯門公路」及「轉車站」,英文則分2行顯示「TUEN MUN ROAD」及「INTERCHANGE」。往九龍方向,由青山公路 – 大欖段經小欖交匯處進入屯門公路的路線會先繞經大欖再停靠青山公路的轉車站,但途經深井的路線會先停靠青山公路的轉車站才繞經大欖;往屯門方向,所有青山公路路線(及線除外)均會先停靠此站下層部分才前往大欖。屯門公路由皇珠路至荃灣路一段,為運輸署指定的快速公路。由於快速公路採用全封閉設計,故轉車站範圍前後均有路牌,將轉車站剔出快速公路範圍,容許乘客上落。此站所有部分並非封閉式轉車站,乘客可從此站任何部分來往青山公路 – 大欖段。.

新!!: 屯門區和屯門公路巴士轉乘站 · 查看更多 »

屯門兒童及青少年院

屯門兒童及青少年院(Tuen Mun Children and Juvenile Home)是香港一所現代化的綜合院舍,院舍前身是青山男童院的舊址,位於屯門散石灣北路3號,配合社會福利署以社會工作手法執行法庭的指令,於2007年3月啟用,是由全香港6間前兒童院(馬頭圍女童院、培志男童院、海棠路兒童院、粉嶺女童院、沙田男童院及坳背山男童院)合併為一,功能包括收容院、羈留院、拘留地方、核准院舍(感化院舍)及感化院,收容有需要被監護及照顧的兒童、青少年違法者和非法入境兒童。為改善服務質素及為有需要接受監護及照顧的兒童及青少年提供更完善的綜合康復訓練服務,提供住院訓練服務。綜合院舍有388個名額,設有先進的視聽監控系統,安全監固;不同類別院童使用的活動設施和區域也嚴謹分隔,方便管理。.

新!!: 屯門區和屯門兒童及青少年院 · 查看更多 »

屯門碼頭

屯門碼頭(又稱屯門客運碼頭、屯門渡輪碼頭)是香港新界屯門新市鎮南部的渡輪碼頭,亦為香港第三個連接港澳碼頭,位於蝴蝶灣東面、海翠花園對出,於1986年11月啟用。早期屯門碼頭位於現時屯門豐景園對出的位置,隨著該區的發展,碼頭於新填海區發展後遷至現址。.

新!!: 屯門區和屯門碼頭 · 查看更多 »

屯門碼頭站

屯門碼頭站(Tuen Mun Ferry Pier Stop)是香港輕鐵的終點站之一,也是輕鐵系統中最南的終點站,代號001,屬單程車票第1收費區,共有6條輕鐵路綫在此站為終點站。.

新!!: 屯門區和屯門碼頭站 · 查看更多 »

屯門站 (西鐵綫)

屯門站(Tuen Mun Station)是港鐵西鐵綫新界端終點站,位於香港新界屯門區杯渡路及屯門河交界,2003年12月20日啟用。車站可接駁輕鐵屯門站及河田站。.

新!!: 屯門區和屯門站 (西鐵綫) · 查看更多 »

屯門站 (輕鐵)

屯門站(英文:Tuen Mun Stop)是輕鐵的車站之一,屬單程車票第2收費區,共有2個月台,位於杯渡路、河傍街交界,屯門公園北面。此站為屯門站及週邊地區居民提供服務,亦接駁西鐵綫。.

新!!: 屯門區和屯門站 (輕鐵) · 查看更多 »

屯門裁判法院

屯門裁判法院(Tuen Mun Magistrates' Courts)是香港屯門區及元朗區的最初級刑事法院,位於新界屯門屯喜路1號屯門法院大樓內,於1987年9月由時任英國大法官夏永善男爵(Michael Havers)和首席按察司羅弼時爵士主持揭幕。.

新!!: 屯門區和屯門裁判法院 · 查看更多 »

屯門西北游泳池

屯門西北游泳池(英文:Tuen Mun North West Swimming Pool)為位於香港新界屯門區鳴琴路95號的一座公眾游泳池,為屯門區3個公眾游泳池之一,毗鄰寶田邨,佔地約1.5公頃,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新!!: 屯門區和屯門西北游泳池 · 查看更多 »

屯門西繞道

屯門西繞道是一條擬建的香港隧道,全長8.4公里,經由新界屯門區西部連接港深西部公路及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目前仍在討論中。.

新!!: 屯門區和屯門西繞道 · 查看更多 »

屯門高爾夫球中心

屯門高爾夫球中心(Tuen Mun Golf Centre)是香港第一個公眾高爾夫球練習場,位於新界屯門龍門路54號,面積4.85公頃,於1995年2月26日啓用,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高爾夫球中心的設施包括分為兩層、設有91條球道的發球練習場,以及練習果岭和設施。.

新!!: 屯門區和屯門高爾夫球中心 · 查看更多 »

屯門軍鎮

屯門軍鎮是唐朝政府於現時香港西部及深圳西部一帶所設的軍港《城市論壇》二〇一四年五月十八日論題: 沙中發現宋古蹟 發展保育兩得益?,也是屯門的名稱由來。.

新!!: 屯門區和屯門軍鎮 · 查看更多 »

屯門鄧肇堅運動場

屯門鄧肇堅運動場(Tuen Mun Tang Shiu Kin Sports Ground)是香港一個多用途的運動場,位於新界屯門青松觀路,毗鄰大興邨及澤豐花園,佔地3公頃,建築費用達830萬港元,以香港慈善家鄧肇堅命名,是屯門區內首座大型運動場。現在主要用作舉行足球比賽及租予學校或團體作陸運會場地之用。觀眾容納人數達2,200人。 運動場跑道以西為主看台,可容納1,200人。而跑道以東亦設有看台,以鋁蓋搭建而成,可容納1,000人。.

新!!: 屯門區和屯門鄧肇堅運動場 · 查看更多 »

屯門鄉事會路

屯門鄉事會路(Tuen Mun Heung Sze Wui Road)為香港新界屯門區內的一條道路,南起海榮路,北至青山公路新墟段。屯門鄉事會路途經屯門市中心地區及西鐵綫屯門站,為屯門區內主要道路之一。.

新!!: 屯門區和屯門鄉事會路 · 查看更多 »

屯門醫院

屯門醫院(Tuen Mun Hospital,醫院管理局內部代碼:TMH)是香港一所公營地區綜合醫院,並提供24小時急症服務,自1990年代啟用,為屯門新市鎮及新界西北區近百萬人口提供服務。醫院座落於新界屯門青松觀路,兆康苑以南,屯門河西岸,可容納1,765張病床,截至2013年有5,630名職員,現時提供專科門診、日間診療、社區醫療服務以及十多項專科等服務。醫院積極推展社區護理的工作,建立多個服務中心,並組成專科外展隊,到病人家中和院舍進行探訪和提供醫療服務。 屯門醫院始建於1979年,於1990年3月8日啟用,1991年首季開幕。屬一所公立醫院,由醫院管理局負責管理,隸屬於新界西醫院聯網,同一聯網內還有博愛醫院、青山醫院和小欖醫院。現時屯門醫院行政總監為高拔陞醫生。 屯門醫院是香港最繁忙的醫院之一,緊急手術數量在2013年為全港第一 ,外科病床的使用率高達106.4%,相當於百份百,其原因為屯門醫院是屯門區內唯一一所全科公立醫院,而新界西亦無私家醫院,另外兩間位於屯門的公立醫院——青山醫院和小欖醫院均是精神病專科醫院,所以不能夠分擔屯門醫院的工作。而新界西聯網的博愛醫院則位於元朗區,而且只提供約400張病床,規模細小,基本上只能夠滿足元朗區居民的需求。屯門居民如果不想跨網就醫,就只可以到屯門醫院。加上屯門醫院除服務屯門外,也要服務元朗和天水圍居民,造成屯門醫院服務負擔過重。而隨着天水圍醫院於2017年年初啟用,屯門醫院的負荷可望獲得舒緩。不過在2017年中夏季流感處於高峯期間,內科病房使用率飽和,維持於140%至150%,2個月內已有5名內科醫生離職。加上元朗區的博愛醫院內科使用率亦達150%,屯門醫院需派調人手到該院協助下,屯門醫院人手進一步削弱。.

新!!: 屯門區和屯門醫院 · 查看更多 »

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

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是香港一條興建中的公路,屬於港珠澳大橋香港相關工程一部分,竣工後將會連接新界屯門區第40區及離島區大嶼山,乘客從新界西北前往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和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路線將會比現時變得直接。預期南面將會於2019年上半年通車,北面則將會於2020年左右通車。 連接路通車後將會刷新兩項香港紀錄:取代大老山隧道成為香港最長行車隧道(包括海底隧道),以及香港第一條建築在維多利亞港範圍外的海底隧道。同時,本工程中使用的17.6米直徑隧道鑽挖機,是世界最大型的隧道鑽挖機。.

新!!: 屯門區和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 · 查看更多 »

屯門色魔

屯門色魔,本名林國偉(),在1992年4月至1993年4月曾多次在香港新界屯門區犯下強姦、搶劫和謀殺罪行,震驚香港社會,一度使居住在屯門區的女士人心惶惶。後來香港警方在屯門加強巡邏,逼使其遷到土瓜灣,並在該區犯案。1993年他在犯案後邀受害人約會,受害人報警。在警方保護下受害人答應赴約,並將林國偉當場拘捕。後來證實被其侵犯的女子多達13人,當中3人被殺。林國偉最後被判終身監禁。 在香港連環殺手個案上,「屯門色魔」是繼「雨夜屠夫」林過雲後,最廣為人知的一人。.

新!!: 屯門區和屯門色魔 · 查看更多 »

屯門河

屯門河(Tuen Mun River),或稱屯門河道(Tuen Mun River Channel)是位於香港新界屯門的河道,由北向南貫穿整個屯門新市鎮,流入青山灣。.

新!!: 屯門區和屯門河 · 查看更多 »

屯門河畔公園

屯門河畔公園(Tuen Mun Riverside Park)是香港一個公園,位於新界屯門河畔之西岸,北起兆康苑,南至蔡意橋一帶。 屯門河畔公園原來並非現時模樣,而是建成不久即因九鐵西鐵(今西鐵綫)興建兆康站通往屯門站的地面路段而接近完全重建,於2003年落成。.

新!!: 屯門區和屯門河畔公園 · 查看更多 »

屯門游泳池

屯門游泳池(英語:Tuen Mun Swimming Pool),為位於香港新界屯門區海皇路的一座公眾游泳池,為屯門區3個公眾游泳池之一,現今是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連同屯門游泳池壁球場於1986年7月1日啟用。.

新!!: 屯門區和屯門游泳池 · 查看更多 »

屯門海戰

屯門海戰是發生在1521年(明朝正德十六年)8月底至9月間,由廣東海道副使汪鋐指揮的在屯門地區抗擊佛朗機人的戰役。是中國第一次與歐洲國家武裝商船對抗的戰役,以明朝的獲勝而告終。.

新!!: 屯門區和屯門海戰 · 查看更多 »

屯門新墟

屯門新墟(Tuen Mun San Hui)是香港新界屯門區的商住區,位於屯門河以東及青山公路之間。屯門新墟與鄰近的新墟村其實有一段距離,所以一般屯門居民所指的新墟為屯門新墟商業區,即育康街以南、杯渡路以北及屯門河以東,而非新墟村。 屯門新墟以南為屯門市中心(以杯渡路分隔,但由於輕鐵杯渡路東段為架空路段,故地面有行人路連接)、再往北為紅橋一帶;三者連貫成屯門最大的商業購物區。.

新!!: 屯門區和屯門新墟 · 查看更多 »

屯門新市鎮

屯門新市鎮(Tuen Mun New Town)位於香港新界西部,是香港的新市鎮之一,人口約為50萬。1972年,原名為青山新市鎮的新市鎮正式易名為屯門新市鎮。現時屯門區所有公共房屋、絕大部分公共設施都位於屯門新市鎮範圍之內。.

新!!: 屯門區和屯門新市鎮 · 查看更多 »

屯門文娛廣場

屯門文娛廣場(Tuen Mun Civic Square),位於香港新界屯門區屯門鄉事會路,是架空的露天廣場,主要用來連接屯門大會堂、屯門政府合署、屯門法院和屯門公共圖書館等幾個區內重要公共設施,以及提供舉辦文娛活動的地方;廣場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設有吸煙區。該廣場不時被各團體租用以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包括書展、音樂表演、嘉年華及賣物會等等,是屯門居民的一個重要文娛康樂場地。 2013年5月25日,由孫中山孫女孫穗芳捐贈的孫中山銅像揭幕,擺放在廣場的正中位置。.

新!!: 屯門區和屯門文娛廣場 · 查看更多 »

屯門政府合署

屯門政府合署(Tuen Mun Government Offices),於1986年落成,是香港政府辦公大樓,是屯門新市鎮主要政府建築。 屯門政府合署位處於香港屯門屯喜路1號,樓高8層,隔鄰是屯門裁判法院;是屯門大會堂建築群的大樓之一。 屯門政府合署大樓內有民政事務總署屯門諮詢服務中心、屯門民政事務處、入境事務處屯門辦事處及生死登記處屯門區出生登記處、社會福利署的友愛家庭服務中心、勞工處的屯門勞資關係組辦事處、地政總署的屯門地政處等政府部門的辦事處。.

新!!: 屯門區和屯門政府合署 · 查看更多 »

屯門時代廣場

屯門時代廣場(Trend Plaza),是香港新界屯門區一處大型購物商場、屋苑,為屯門市中心組成部份之一,鄰近設置有輕鐵站、西鐵綫站和巴士總站。屯門時代廣場由恆基兆業發展,於1988年落成,共分為2期(南翼及北翼),基座為商場,面積超過20萬平方呎,上蓋為住宅項目,共有5座大廈,其中北翼三樓商場接近全層為同集團之千色Citistore。.

新!!: 屯門區和屯門時代廣場 · 查看更多 »

山景邨

山景邨(英語:Shan King Estate)是香港屯門的第八個公共屋邨,位於香港新界屯門新市鎮西部、青山東麓,於1983年入伙,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山景邨是香港最後一批出售公屋之一,目前房委會仍擁有超過64%業權,包括5,504個出租住宅單位及132個非住宅單位,並委聘昇捷控股有限公司處理租戶事宜。.

新!!: 屯門區和山景邨 · 查看更多 »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英語:The Convention Between Great Britain and China Respecting an Extension of Hong Kong Territory 或 The Second Convention of Peking)是1898年6月9日大清和英國在北京簽訂的一份租借九龍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土地條約。條約原存於中華民國外交部,現典藏於臺北市外雙溪國立故宮博物院。中英雙方以此專條確定香港邊界,將香港境址擴展到后海灣同大鵬灣水面;專條提及租借期限为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終,此為香港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遠因。.

新!!: 屯門區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 查看更多 »

居者有其屋計劃

居者有其屋計劃(Home Ownership Scheme;簡稱居屋計劃或HOS)是香港的資助出售房屋計劃之一,是由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興建房屋,並以低於市值的價格,並扣除地價(1982年第三期乙起)售予低收入市民;計劃內興建的房屋通稱居屋。.

新!!: 屯門區和居者有其屋計劃 · 查看更多 »

嶺南大學 (香港)

嶺南大學(Lingnan University),簡稱嶺大,位於香港屯門虎地,是香港唯一一所公立博雅大學,以傳承博雅教育傳統及發展優質教學為目標。大學於2012年正式加入世界博雅學府聯盟,並於2014年成為香港首間並唯一一間為100%本科生提供四年全宿的大學,而逾80%本科生可以前赴遍佈約 40 個國家的 180 多所海外夥伴院校當交流生。嶺大亦採用小班教學及雙向互動教學模式,師生比率為1:10,致力實踐博雅教育理念。 嶺南大學於2015年獲美國《福布斯》評選為「亞洲十大頂尖博雅學府」之一。根據QS世界大學排名,嶺大在世界大學排名2018上榜並入選600強,嶺大於2018年QS亞洲大學排名位列100,香港八間教資會資助院校中有七間同時打入QS世界大學排名及QS亞洲大學排名,嶺大是香港七間同時登上兩個QS綜合排名的大學之一,另據報全中國137間登上QS綜合排名的大學之一(前700強),因此教資會只有一間院校未能上榜;學術排名方面,人文藝術位列全球212名,哲學位列全球101-150名,而現代語文位列全球151-200名。 嶺大亦於2016年與倫敦大學學院、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共十所世界級大學聯手,創建全球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全球高等教育中心」(Centre for Global Higher Education),獲英國撥款超過600萬英磅支持,而嶺大是香港唯一一所夥伴院校。.

新!!: 屯門區和嶺南大學 (香港) · 查看更多 »

工商日報

《工商日報》(The Kung Sheung Daily News)是香港一份已停刊的報紙,1925年7月8日創刊,1984年12月1日停刊。創辦人洪興錦,督印人容守正,發行所位原於中環結志街六號。除賣本埠之外,亦賣到中國同外埠,訂一年以黃曆幾多日計。《華僑日報》、《工商日報》和《星島日報》是香港早期的三大中文報紙。報社另發行《工商晚報》,1930年11月5日創刊,1984年12月1日停刊。.

新!!: 屯門區和工商日報 · 查看更多 »

中山公園與青山紅樓

#重定向 中山公園 (屯門).

新!!: 屯門區和中山公園與青山紅樓 · 查看更多 »

中心商务区

中心商务区,是指一个大都市裡商业活动的集中地,這些區域可能同時是市中心,也有可能是市中心的一部分,甚至在市中心以外。一般來説,在歷史較悠久的城市,商務區經常是市中心的一部分,或者是市中心以外的新建城區,而在新興城市中商業中心區經常就是市中心。 日語和朝鮮語有「都心」或「繁華街」的用詞,意指都市或都會區的中心部分,兩者分別相當於中文裏的“市中心”、以及“大街”或--鬧區--。「都心」一詞也逐漸於華文世界使用,尤其是臺灣的新興都市計畫區,如新莊副都心等。 在新興城市中,由於缺少歷史中心區,商業中心區和市中心經常吻合。此類情況在北美洲特別普遍,在北美洲這種混合商業中心區暨市中心稱爲「Downtown」(原意指「下城」,但衍生泛指城市中心的繁華商業區或鬧區),原因是紐約市較早期發展的區域為曼哈頓島的南端,在地圖上剛好是城市的下方「Downtown」,後來紐約市逐漸向北發展,相對的就形成了「上城」(Uptown)。因此在北美洲Uptown可以泛指遠離市中心的市郊或是住宅區,Downtown則成為市中心的代名詞。而在同樣是新興城市的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某些城市將此類混合商業中心區暨市中心稱爲“CBD”,而其他城市則將其稱爲“City Centre”。.

新!!: 屯門區和中心商务区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屯門區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国大陆

中國大陸,中文使用上常通稱大陸或大陸地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有时也使用祖国大陆。此詞的使用在古代即有,非現代两岸关系中具有政治含义的大陆,而是中原文化圈中相對海洋島嶼的地理用詞。如在日本也有大陸文化的說法,二戰時曾用來稱呼中國外,至今以大陸代稱的用法在學術上仍有在使用。在海外的華人移民圈也有不少使用此用法的人。 在當代的使用上,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此肇因於第二次國共內戰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所導致的海峽兩岸政治分立。 地理上,該詞是指中國的大陸領土,屬於歐亞大陸的一部分的事实,與海島相對;但當代的使用上,其做為一個政治名詞的用途遠大於地理名詞,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故海南島、舟山群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海洋及海島領土,都被視為中國大陸的一部分,香港、澳門這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則排除在外。使用情形類似的還有「中国内地」一詞。 另一方面,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撤退至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在法律上仍然主張中國大陸為其疆域,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法律中稱為「大陸地區」、並定義為「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同時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獨立之主權國家,而僅將其視為統治中國大陸之政治實體;在陳水扁政府上台前,中華民國政府認定的「大陸地區」還包括在1946年就已獨立建國的外蒙古、以及中俄邊境的爭議領土。香港與澳門因政治地位特殊,在法律上又另外以「港澳地區」合稱。 中華民國政府對中國大陸的定義,是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一中各表、憲法一中等兩岸政策的重要基礎。而民主進步黨執政時期,由於其政治立場偏向臺灣獨立及臺灣主體性,此主張並不活躍,尤其在陳水扁政府時期起,主要以一邊一國思維處理兩岸關係,直接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視為與中華民國(台灣)分立的國家。也讓大陸這個地理代稱用法再增添更多政治含义。.

新!!: 屯門區和中国大陆 · 查看更多 »

中環

中環(Central),又稱中區(Central District,簡稱Central),位於香港島中西區,是香港的商業中心及政治中心。 香港交易所、多家大型銀行、跨國金融機構及外國領事館都設在中環。香港的終審法院、禮賓府(前港督府)以及全港第二高建築物國際金融中心二期也位於中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和解放軍駐港部隊中環軍營則位於鄰近中環的金鐘添馬。 中環之名源於19世紀時香港華人對香港島北岸城區的通俗分區「四環九約」,「中環」為其中一環;至於港英政府對維多利亞城的官方分區則可分爲東、中、西三區,中環之地即「中區」。在此之後雖然中區的界線略有變化,但其核心區域一直都是中環一帶;後來香港政府也採納「中環」作爲官方地名,「中環」和「中區」也幾乎成爲同義詞,一般坊間應用多稱「中環」,「中區」則爲行政性的區劃。 中環也是香港的交通樞紐,是四條港鐵路線的交匯點,其中機場快綫通往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中環天星碼頭有頻繁渡輪橫越維多利亞港往來尖沙咀,港外線碼頭有定期航班往來離島。.

新!!: 屯門區和中環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屯門區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電集團

中電集團(簡稱:中電)於1901年在香港註冊成立,當時名為中華電力有限公司(China Light & Power Company Syndicate),是香港兩家電力供應商之一(另一家為香港電燈)。中電集團是亞太區具領導地位的能源行業投資者及營運商。集團建基香港逾百載,並成功將業務發展至中國內地、台灣、澳洲、印度、東南亞,參與超過60項投資。中電採用包括可再生能源、煤、天然氣及核能等8種不同燃料,提供超過20,000兆瓦發電容量。 中電控股公司(、,CLP Holdings Limited、CLP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是中電集團的控股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

新!!: 屯門區和中電集團 · 查看更多 »

世界卫生组织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英文縮寫为 WHO;中文簡稱:世衛組織或世衛)是聯合國专门机构之一,國際最大的公共衛生組織,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是国际上最大的政府间卫生机构。根據《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世界衛生組織的宗旨是使世界各地的人们盡可能獲得高水平的健康。該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為“身體,精神及社會生活中的完美狀態”。世界衛生組織的主要職能包括:促進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提供和改進公共衛生,疾病醫療和有關事項的教學與訓練;推動確定生物製品的國際標準。截至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組織共有194個成員國。.

新!!: 屯門區和世界卫生组织 · 查看更多 »

三聖墟

三聖墟(Sam Shing Hui)是香港屯門的小漁村,位於青山灣東南岸,介乎井頭村和掃管笏村之間,該地的三聖墟海鮮市場(Sam Shing Hui Seafood Market)是香港著名海鮮市場之一。.

新!!: 屯門區和三聖墟 · 查看更多 »

三聖廟

三聖廟,本稱聖廟,位於香港屯門三聖墟,南臨青山灣,1998年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定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2009年12月18日確定評級。.

新!!: 屯門區和三聖廟 · 查看更多 »

三聖站

三聖站(英文:Sam Shing Stop)是輕鐵的終點站之一,代號920,屬單程車票第1收費區,共有3個月台,只有505線以此站為總站。車站位於海榮路恒福花園地面。 本站是輕鐵第二期新車站之一,於1992年啟用。.

新!!: 屯門區和三聖站 · 查看更多 »

三聖邨

三聖邨(英語:Sam Shing Estate)是香港公共屋邨,位於新界屯門新市鎮東南部三聖墟,於1980年入伙,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

新!!: 屯門區和三聖邨 · 查看更多 »

九廣鐵路

九廣鐵路(簡稱九鐵;Kowloon-Canton Railway,缩写KCR),是指1910年起連接香港九龍及廣東省廣州市的城際鐵路系統,也是連接九龍及廣州的第一條鐵路。當時分為兩部份,中國境內的路段稱作華段,香港境內的路段稱作英段(當時香港是英國殖民地),路軌等基建設施分兩地管理。鐵路始建於1906年,英段於1910年通車,華段則於1911年通車。來往兩地的直通車服務曾因二戰及後來中國大陸政權易手而停辦,來往兩地的長途客車(港穗直通車)於1979年才恢復行走。該路段後來由兩間不同公司營運,分別是廣深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營運的廣深鐵路(原華段)及九廣鐵路公司營運的九廣東鐵(原英段)。 在香港,「九廣鐵路」在1990年代中期以前只代表「九廣鐵路──英段」,現在則指由九廣鐵路公司在1910年至2007年在香港營運的所有鐵路網,包括九廣東鐵、九廣西鐵、馬鞍山鐵路及九廣輕鐵。自2007年12月2日,兩鐵合併生效後,原九廣鐵路的列車服務已改由前身是地鐵公司的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為港鐵一部分。.

新!!: 屯門區和九廣鐵路 · 查看更多 »

九廣鐵路公司

九廣鐵路公司(簡稱九廣鐵路,Kowloon-Canton Railway Corporation,縮寫:KCRC)前身為香港政府部門之一的九廣鐵路局,負責營運九廣鐵路。九廣鐵路公司根據《九廣鐵路公司條例》,於1982年12月24日成立,為政府全資擁有的法定公營機構,以審慎的商業原則營運九廣鐵路。九鐵公司其後致力擴展鐵路網絡,新鐵路相繼落成並投入服務,計有新界西北部輕鐵系統、西鐵、馬鞍山鐵路、尖沙咀支線、及落馬洲支線,並開始建造九龍南線。九鐵公司亦引進新一代列車、更新車隊、開辦京九及滬九直通車服務,以及發展物業,經營接駁巴士服務、過境貨運業務、商場、車站零售服務和商務設施、物業管理、廣告及推廣業務。 2007年12月2日,根據《兩鐵合併條例》,九鐵公司的服務併入地鐵公司,並命名為香港鐵路有限公司。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九廣鐵路公司的鐵路資產,期滿後可予延續。鐵路網絡營運合併後,九廣鐵路公司仍擁有有關資產,所以現時主要為一間鐵路資產持有公司,並負責監督港鐵公司遵行服務經營權協議的條款,以港鐵公司每年的付款用作投資,支付公司未償還的債項,及管理其附屬公司,包括西鐵物業發展有限公司及其13家全資附屬公司。.

新!!: 屯門區和九廣鐵路公司 · 查看更多 »

九龍巴士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簡稱九巴;The Kowloon Motor Bus Co.,縮寫:KMB)為載通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旗下,是香港首間專營公共巴士業務的公司,於1933年成立;主要經營九龍及新界的專利巴士服務,截至2016年年底現經營384條巴士路線及共有3,920部巴士,當中3,756部雙層及164部單層巴士,是香港最大的專營巴士公司。2014年會計年度日平均載客量為261.7萬人次。.

新!!: 屯門區和九龍巴士 · 查看更多 »

九龍維記牛奶

九龍維記牛奶有限公司,簡稱維記,是香港的一間鮮牛奶及奶製品的製造商,規模僅次於雀巢牛奶公司,其中一位創辦人是李作芳。.

新!!: 屯門區和九龍維記牛奶 · 查看更多 »

九逕山

九逕山(Kau Keng Shan,亦寫作九徑山)位於香港新界大欖郊野公園的西部,鄰近屯門新市鎮及青山灣。九逕山主峰高度507.1米,遙對青山的主峰(583米),比青山矮76米。.

新!!: 屯門區和九逕山 · 查看更多 »

平方千米

平方公里(符號為km²)是面積的公制單位(SI Unit),其定義是「邊長為1公里的正方形的面積」。.

新!!: 屯門區和平方千米 · 查看更多 »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簡稱康文署,英文:Leisure and Cultural Services Department,縮寫:LCSD)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事務局轄下的部門,專責統籌香港的康樂體育、古物古蹟及文化藝術有關的活動和服務,現時約有10,000名職員。現任署長為李美嫦。.

新!!: 屯門區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 查看更多 »

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是近代統計國家人口的重要工具,具體全面抽樣方式調查全国人口、住房以及相關的重要事项。自1790年美國政府展開首次具現代意義的人口普查後,諸如自殺率、犯罪率、宗教分布、男女比例等社會概念隨之出現,在經濟及政治上至今仍影響現代國家的運作。.

新!!: 屯門區和人口普查 · 查看更多 »

井財街政府服務大樓

井財街政府服務大樓是香港的一座政府大樓,位處於香港屯門井財街27號,樓高7層,於2007年4月啟用。.

新!!: 屯門區和井財街政府服務大樓 · 查看更多 »

建生邨

建生邨(Kin Sang Estate)是香港公共屋邨,位於香港屯門新市鎮北部,毗鄰青松觀、青山醫院及大興邨,於1989年入伙,前身是建生磚廠所在地,邨名因而得名。1998年1月,香港房屋委員會透過租者置其屋計劃(第一期),允許租戶購買其租住的單位。 落成之前,順生樓及逸生樓改作居屋兆軒苑(Siu Hin Court),列入第12期丙居屋銷售計劃。1990年12月,房委會開始接受購買居屋申請,並於1991年入伙。.

新!!: 屯門區和建生邨 · 查看更多 »

建造業訓練委員會

建造業訓練委員會(英文:Construction Industry Training Board,縮寫:CITB),前稱建造業訓練局(英文:Construction Industry Training Authority,縮寫:CITA),是香港一所建築業訓練學校機構。使命是為香港建築業訓練人材,為工藝定立標準,引進科技,提升工業安全認知。香港建造業訓練局是按香港法例《工業訓練(建造業)條例》,於1975年9月成立。 在之前,香港是由三行師傅徒弟制度訓練香港建築業技術員,俗稱「地盤工人」。 自2008年元旦起建造業訓練局和建造業議會合併,下設「建造業訓練委員會」,處理過往由「建造業訓練局」負責的培訓及工藝測試職能,並於同日起把辦事處由金鐘美利大廈遷往香港仔漁光道。.

新!!: 屯門區和建造業訓練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廉政公署 (香港)

廉政公署(Independent Commission Against Corruption;縮寫:ICAC),簡稱「廉署」,於1974年2月15日根據《總督特派廉政專員公署條例》(現改名為《廉政公署條例》)成立,是獨立及直接向香港政府首長(香港主權移交前為香港總督,後為行政長官)負責的紀律部隊及執法機構,以肅貪倡廉為目標。主權移交前名叫總督特派廉政專員公署。 廉政公署現僱有職員約一千三百多人,差不多全部以合約形式受聘,其中逾半數職員已在廉政公署服務超過十年。.

新!!: 屯門區和廉政公署 (香港) · 查看更多 »

佐敦道

佐敦道(Jordan Road)是香港九龍油尖旺區的一條道路,西起海寶路,東至加士居道,連接西九龍填海區(九龍站)及伊利沙伯醫院一帶。此道路於1887年建成時原名第六街,1909年3月區內街道名稱重整時改為現時的名稱,同年5月再將加士居道南一併列入佐敦道。根據《南華早報》於1909年5月31日刊登的一篇讀者來函指出,與區內其他以英國外交官命名的街道一樣,佐敦道是以時任英國駐華公使朱邇典爵士(即佐敦爵士)命名。 佐敦道最西端原來為佐敦道碼頭,但是香港政府在1990年代將佐敦道碼頭拆卸以進行西九龍填海工程,將佐敦道伸展至西九龍填海區。 佐敦道所處的地方原名官涌。1970年代,香港地鐵興建「修正早期系統」(有關路段現屬荃灣綫),並在彌敦道與佐敦道交界處設一車站,以佐敦道之名命名為佐敦站。從此以後,該區亦被慣稱為佐敦。 佐敦道食店林立,是吃飯的好地方。而在附近的寶靈街、上海街等街道,是步行往尖沙咀的途徑之一。 佐敦道是公共小巴政策下,於九龍半島可以行駛的範圍內的南端盡頭。佐敦道以南,除西區海底隧道外,禁止公共小巴進入。2011年1月13日起,禁區範圍進一步擴充,介乎加士居道與廣東道之間的佐敦道西行,以及介乎南京街與佐敦道之間的彌敦道南行皆禁止公共小巴進入。此外,公共小巴曾經於文匯街設立總站,因為位置接近佐敦道碼頭而稱為「佐敦道」總站,其後改於佐敦道以北及甘肅街以南的街道作總站,但總站名稱不變。.

新!!: 屯門區和佐敦道 · 查看更多 »

影(又稱影子、背影),是一種物理現象,是光線被不透明物體阻檔而產生的黑暗範圍,與光源的方向相反。影的橫切面是二維輪廓、阻檔光線物體的倒轉投影。影的大小、形狀隨光線的入射角而改變。.

新!!: 屯門區和影 · 查看更多 »

何福堂會所

何福堂會所是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昔日的一個會所,位於香港新界屯門新墟一帶,該址曾經是香港達德學院的校舍。原址大部份建築已被拆卸改建住宅,只剩下馬禮遜樓因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而得以保留。.

新!!: 屯門區和何福堂會所 · 查看更多 »

地盤

地盤可以指:.

新!!: 屯門區和地盤 · 查看更多 »

單性別教育

单性别教育(Single-sex education、Single-gender education),即班级、校舍或学校只接收教育男性或女性学生。单性别教育在二十世纪中叶前是主流,大部分中学、大学都是男校或女校。众多文化(如宗教原因)都主张单性别教育,而它在世上众多地方得到实行。最近,因教育研究,人们对单性别教育兴趣增加,建立了大量男校、女校。.

新!!: 屯門區和單性別教育 · 查看更多 »

咖啡灣

咖啡灣是香港屯門兩個海灣的名稱,可以指:.

新!!: 屯門區和咖啡灣 · 查看更多 »

哈羅香港國際學校

哈羅香港國際學校(Harrow International School Hong Kong)是一間英式日校及寄宿、連讀制學校。哈羅香港位於香港新界屯門(毗鄰黃金海岸及滿名山),於2012年啟校,成為哈羅大家庭於亞洲的第三間分校,與位於英國倫敦的哈羅公學(Harrow School)和The John Lyon School結為友校。哈羅香港提供英式獨立學校教育予幼稚園至中學13年班學生。.

新!!: 屯門區和哈羅香港國際學校 · 查看更多 »

唐樓

唐樓是中國華南地區、香港及澳門一帶於19世紀中後期至1960年代的建築風格。唐樓不少混合了中式及西式建築風格。.

新!!: 屯門區和唐樓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 屯門區和唐朝 · 查看更多 »

商場

商場,或稱購物中心(英国英语:Shopping centre;美国英语:Shopping mall),是現代城市或郊區市鎮中常見的建築物,是結合購物、休閒、文化、娛樂、飲食、展示及資訊等設施於一體的商業設施。 購物中心通常樓層不高,單樓的營業面積都很大,惟在人口密度較高的城市如東京、香港則有不少垂直式商場,佔地多層(香港的例子有銅鑼灣時代廣場、The ONE、apm、MegaBox、國際廣場等),也常跟車站等共構。店家大部分是獨立一家店來承租,有些還會有室內遊樂場、超市、飲食店等商家區域。.

新!!: 屯門區和商場 · 查看更多 »

入境處博物館

入境處博物館(英文:Immigration Museum)位於香港新界屯門青山灣入境事務學院內(鄰近新咖啡灣泳灘),於2006年落成啟用,由入境事務處負責管理,是以該部門發展及日常職務為主題的博物館。.

新!!: 屯門區和入境處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共产党

共产党是指奉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以代表无产阶级(即工人阶级)的利益的名义而成立的政党。最早的共产党被认为是1847年成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现在普遍指以共产主义和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对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阐述为指导思想的政治团体,以将社会推向共产主义社会为最终目标。曾于1917年十月革命后掀起第一次浪潮(即推翻现政权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运动,当时并无其他成功案例),并于二战后掀起第二次浪潮,中華人民共和國于这一段时间基本建立起全国性的社会主义制度。而共产党与独裁政权的挂钩始于斯大林1922年当选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后世称之为“斯大林主义”。.

新!!: 屯門區和共产党 · 查看更多 »

元朗

元朗(Yuen Long;1960年代以前作“Un Long”)是香港新界元朗區的主要區域,是一個沖積平原。遠自宋朝,骨灰即已遷入岑田(今日錦田)居住,現時人口約53萬。區內也有些漁塘和田地,但因人口愈來愈多,城市化更趨嚴重,以致漁塘和田地面積陸續減少。元朗市中心以唐樓居多,近年政府致力發展元朗,現在市中心外圍已有較多新住宅大廈落成。.

新!!: 屯門區和元朗 · 查看更多 »

元朗區

元朗區(Yuen Long District)位於香港新界西部,是香港十八個地方行政區域之中歷史最悠久的地區之一。元朗區是香港唯一「一區兩市」(元朗新市鎮及天水圍新市鎮)的區份,此外發展中的洪水橋新發展區也有大部份範圍位於本區。元朗區屬香港兩個陸地與中國廣東省深圳市相連的區之一,另外一個為北區。.

新!!: 屯門區和元朗區 · 查看更多 »

元朗平原

元朗平原位於香港新界西北部元朗區,是香港最大沖積平原,大約形成於唐、宋年間,面積達144.3平方公里,中間被凹頭附近眾山分成元朗及錦田兩部份,元朗部份包括元朗市中心、橫洲、髻山、十八鄉、凹頭、南生圍、天水圍、流浮山、屏山、洪水橋、廈村、白泥,錦田部份則包括新田、落馬洲、米埔、錦田、石崗及八鄉等地。 元朗平原昔日為廣大面積的耕地及濕地,部份用地現已發展成為元朗新市鎮及天水圍新市鎮。 元朗是在一個寬廣肥沃的河流氾濫平原和潮區泥灘上填土而成。 1979年,工務司署地政測量處繪製的香港地質圖,元朗平原主要由第四紀更新世至近代的地表沉積物、以及屬於中生界中及下侏羅統的變質沉積岩及火山岩構成。變質岩的分佈,位於橫洲,及從南至北由屯門、藍地到廈村一帶的山嶺,以及由東至西由文錦渡到羅湖、古洞到落馬洲一帶。過往,元朗出產的大理石在香港很著名。.

新!!: 屯門區和元朗平原 · 查看更多 »

元朗公路

元朗公路(英文:Yuen Long Highway),前稱元朗繞道,是香港9號幹線(前稱新界環迴公路)的一部份,亦是9號幹線全長42公里的快速路段的末段。它連接元朗區的凹頭至屯門區的藍地,建成初時全線均為雙線雙程分隔公路,現已擴建成最少三線雙程,部分更是四線雙程分隔快速公路。大部分路段的車速限制都是每小時80公里,但連接博愛交匯處及十八鄉交匯處、不屬於9號幹線並被剔出快速公路範圍的支路,車速限制是每小時50公里。 元朗公路分兩階段建造,分別是元朗南繞道和屯門東走廊。元朗南繞道始於博愛交匯處以北,與青朗公路交匯(可北行往新田公路,或南行進入3號幹線,前往大欖隧道)。之後橫跨博愛交匯處,然後繞道經十八鄉交匯處,直至唐人新村交匯處。接著就是屯門東走廊,經天水圍西交匯處,沿著青山公路的東南面到達藍地交匯處,接駁屯門公路。 1998年三號幹線通車,大部分由元朗往市區的公共交通改行大欖隧道,而大欖隧道明顯比使用屯門公路再上元朗公路入元朗快,令元朗公路大部份路段使用量減少。惟獨介乎青朗公路至博愛交匯處的一小段,車流量持續增加,大量車輛經過博愛交匯處來往元朗公路(以連接青朗公路)及青山公路-元朗段,導致博愛交匯處在繁忙時間車多擠塞;近年情況更日益嚴重,下班繁忙時間車龍由博愛交匯處倒塞至元朗公路,甚至與青朗公路交匯的位置,直至2015年2月中,往屯門方向、直達十八鄉交匯處的新支路通車,疏導前往元朗南的車輛,擠塞情況才稍為改善。而由於深圳灣大橋(即香港10號幹線)通車,加上大欖隧道多次加價,導致除巴士外,頗多車輛復行屯門公路,因應大欖隧道通車而減少的使用量已大致被抵銷。 元朗公路曾進行多次擴闊工程。最近一次擴闊工程於2006年2月完成,主要為應付深港西部通道通車將帶來的額外車流。因為深港西部通道連接的港深西部公路,不論經屯門公路還是青朗公路往九龍,都必須途經元朗公路,預計屆時元朗公路將不勝負荷,所以需要擴建。該次工程把十八鄉交匯處至藍地交匯處的一段元朗公路擴充至三線雙程,使全條元朗公路都可作最少三線雙程行車(十八鄉交匯處至博愛交匯處一段,每邊有四條行車線,但其中兩條不屬快速公路範圍,可算是惟一的例外)。.

新!!: 屯門區和元朗公路 · 查看更多 »

元朗新市鎮

元朗新市鎮是香港九個新市鎮之一,座落於香港新界西的元朗區,是元朗第一個新市鎮,人口約15萬,由大橋、水邊圍、雞地、水牛嶺等地方發展而成。現在也向北延伸至東頭工業區、元朗工業園(前稱元朗工業邨)及朗屏邨等地,及向南延伸至大旗嶺。元朗新市鎮大致範圍東至新時代廣場附近,南面被元朗公路包圍,西面則伸延至朗天路。.

新!!: 屯門區和元朗新市鎮 · 查看更多 »

兆山苑

兆山苑(英語:Siu Shan Court)是香港新界屯門的居屋屋苑,位處蝴蝶灣附近,鄰近湖景邨及蝴蝶邨,共有十二座樓宇,在1983年落成。.

新!!: 屯門區和兆山苑 · 查看更多 »

兆康站 (西鐵綫)

兆康站(Siu Hong Station)位於香港新界屯門區兆康苑的東面,高架於屯門河之上,是港鐵西鐵綫的車站,連接輕鐵兆康站,於2003年12月20日啟用。.

新!!: 屯門區和兆康站 (西鐵綫) · 查看更多 »

兆康苑

兆康苑(英語:Siu Hong Court)乃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興建的居者有其屋(居屋)屋苑,位於新界屯門新市鎮北部,於1982年至1984年間建成,與同區的兆山苑同期,為屯門區內第三個興建之居屋,由房屋署建築師Mr.Allan McDonald設計,亦是現時全香港住宅數目第六多的居屋屋苑。屋苑於1985年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銀牌獎。該苑民選區議員為巫成峰。.

新!!: 屯門區和兆康苑 · 查看更多 »

兆禧苑

兆禧苑(Siu Hei Court)是香港的一個居屋屋苑,位於新界屯門青山灣填海地上。屋苑橫切面呈風車型,分兩期興建(即第7期丙及第8期甲),1985年入伙,由置邦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管理,並已成立業主立案法團,擁有1個8層停車場,一個小型街市以及一個小型購物商場。.

新!!: 屯門區和兆禧苑 · 查看更多 »

兆麟運動場

兆麟運動場(Siu Lun Sports Ground)是香港一個田徑運動場,位於新界屯門兆麟街,於1996年9月30日啟用,服務對象以屯門南的居民為主。.

新!!: 屯門區和兆麟運動場 · 查看更多 »

兆麟苑

兆麟苑是香港的一個居屋屋苑,由巴馬丹拿建築及工程師有限公司設計,耀榮建築公司承建,位於新界屯門青山灣及老鼠洲交界的填海地上,近友愛邨及安定邨,在1992至1994年分期入伙,共有12座35層高樓宇分4期出售,A、B座為第一期,C、D座為第二期,I、J、K及L座為第三期,E、F、G及H座為第四期。.

新!!: 屯門區和兆麟苑 · 查看更多 »

光復屯門

光復屯門為於2015年2月8日在香港新界屯門所發生的社會運動,由熱血公民、本土民主前線、學生前線及屯門人屯門事等激進民主派及本土派政治組織及社交網絡群組在網上發起,原因為抗議香港境內水貨客問題及爭取取消港澳個人遊一簽多行,目標與自2012年9月起發動的光復上水站的原因相近。示威者指控來自中國大陸的水貨客充斥著屯門,涉嫌從事走私活動,長期霸佔附近通道及巴士站,同時使到物價膨脹,嚴重影響居民生活。約400名網民響應社交網絡號召,集中到屯門水貨客的集散範圍示威,事件其後在屯門時代廣場演變成為衝突,警察機動部隊需要施放胡椒噴劑及使用警棍以驅散示威者及平息事件。事件造成至少兩人受傷,13人被拘捕據宗中田人民軍開槍左54次.

新!!: 屯門區和光復屯門 · 查看更多 »

皇帝巖

皇帝巖又稱皇帝岩、宋王洞,是一處香港旅遊景點,位於新界屯門區龍鼓灘,為該處的一塊大石。傳說南宋末年宋帝昺曾棲身於該塊大石,因而得名。皇帝巖的背景與外觀,均與香港九龍馬頭圍未被炸毀前的宋皇臺相似,其上面則由右至左刻有「皇帝巖」3個紅色的大字。 皇帝巖附近近年增建了一個附設數張長椅的小平台,能遠眺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及伶仃洋的景色。皇帝巖之下亦設有紀念碑,除了描述宋帝昺的事蹟,更刻有文天祥的作品《過零丁洋》。.

新!!: 屯門區和皇帝巖 · 查看更多 »

皇珠路

皇珠路(英語:Wong Chu Road)是香港新界屯門南部的一條主要道路,東端連接屯門公路近置樂花園,西端連接龍富路、龍門路與青雲路交界,橫跨屯門河及屯門鄉事會路。皇珠路是屯門碼頭區及屯門工業區往屯門公路的主要連接引道,望后石內河碼頭使用者亦可經皇珠路及龍富路直達。 另外皇珠路由屯門公路出口處起至友愛邨一段設有密封式隔音屏障。而且該隔音屏障為獨立結構,有別於一般與道路結構相連的設計。皇珠路前稱P3路,根據未命名道路編號定義,屬於主要幹路。 皇珠路的名稱取自議員劉皇發的「皇」字和其太太吳妹姝的「珠」字合併而成。.

新!!: 屯門區和皇珠路 · 查看更多 »

石排頭路

石排頭路是一條位於香港屯門區的街道,連接蔡意橋及山景邨的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与鳴琴路交界處有輕鐵横过。 1986年11月初,一輛九巴勝利二型雙層巴士於鳴琴路右轉入石排頭路時翻側,共5人死亡。這是當時巴士翻側車禍造成最多人死亡之意外,造成社會很大震撼。事後調查認為是勝利二型車身過高,使重心不穩,亦使該型巴士逐漸淡出香港市場,同樣亦是加速輕鐵於1988年下半年通車之原因之一。.

新!!: 屯門區和石排頭路 · 查看更多 »

珠江

江,或叫珠江河,旧称粤江,是中国境内第四长河流,按年流量为中国第二大河流。全长2400公里。原指广州到入海口的一段河道,後来逐渐成为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的总称。以在广州市内段的江中旧有一洲岛名海珠石,所以得名珠江。 舊時,珠江廣州段江面寬闊,故廣州人喜歡稱呼珠江為「海」,過江稱作「過海」,江邊叫「海皮」。即使到了今天仍保持這種俗稱。.

新!!: 屯門區和珠江 · 查看更多 »

珠江三角洲

江三角洲,簡稱珠三角,是西江、北江和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一个三角洲,面积大约5.6万平方公里。2012年户籍人口3024.57万,常住人口超过5600万。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流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珠江三角洲在广东是中华文化最早开发的地区。两宋以后,珠江三角洲的开发已初具规模,到了明代,是当时岭南著名的粮食和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顺德、南海、中山、番禺等地基塘农业驰名于世。多层次的农业经济架构,又有广州这个世界贸易大港为依托,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市场广阔,产销活跃。明代后期,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商品化倾向日渐明显,成为岭南最活跃、最具商品意识,因而最富有反传统精神的地区。广东近代工业的新兴产业,主要从19世纪末叶从珠江三角洲一带兴起。 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惠州、江门、肇庆共9个城市。“大珠三角”指在原有基础上加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三地构成的区域,也称粤港澳、省港澳。2014年人均GDP接近2万美元,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新!!: 屯門區和珠江三角洲 · 查看更多 »

珠海學院

海學院(Chu Hai College of Higher Education,簡稱CHCHE)是香港一所具有學士學位頒授資格的認可專上學院,同時與台灣、中國大陸或海外大學合辦課程,開辦一系列學士、碩士、博士課程。 因其名稱與位於廣東省的珠海市同以「珠海」一詞起名,外界容易將兩者混淆。唯據官方指出,學院1947年創校並取名珠海,乃冀學生能若「珠」之晶瑩璀璨,如「海」之浩蘊深藏,比起1979年才建市的珠海市更早起用「珠海」之名,與珠海市除名稱相近外沒有任何關係。該校更為香港歷史最悠久的私立大專院校。.

新!!: 屯門區和珠海學院 · 查看更多 »

神召神學院

召神學院(Ecclesia Theological Seminary),位於香港屯門屯富路22號,始創於1947年的廣州怡樂村,由加拿大神召會宣教士馬理信(J.

新!!: 屯門區和神召神學院 · 查看更多 »

稔灣

灣(Nim Wan),原是香港新界屯門區的一個海灣,在下白泥與曾咀之間,面臨后海灣,遠眺深圳蛇口,不過稔灣西側、曾咀外側的大片填海地目前也多被視爲稔灣的一部分。 稔灣早年曾經被初步考慮為新機場選址之一,惟考慮到鄰近中國大陸,最終放棄。該海灣現時已經填平為新界西堆填區,總面積110公頃,每日可以處理約6,400噸都市及建築廢物,預計可以使用至2018年。.

新!!: 屯門區和稔灣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屯門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維他奶

維他奶(Vitasoy)是香港家喻戶曉的豆奶(豆漿加乳固體)飲品品牌,自1940年開始在香港生產,由香港上市公司維他奶國際管理,生產廠房遍及中國大陸、香港、澳洲和新加坡,行銷全球40個國家。.

新!!: 屯門區和維他奶 · 查看更多 »

置樂花園

置樂花園(Chi Lok Fa Yuen)是香港新界屯門一個私人機構參建的居屋屋苑,屬區內一個大型屋苑,建在青山灣填海區,地址是屯門青海圍18號,共有8座樓高16層住宅大廈,與薄扶林的置富花園(Chi Fu Fa Yuen)同屬香港置地發展,及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監管整個發展過程及推售,本花園由王歐陽建築師有限公司設計。置樂花園商場總面積50,688平方呎,內有各式商舖及食肆。 置樂花園位於屯門市中心東南面;附近一帶包括利寶商場和麗寶商場等商場和地面商店是屯門區主要購物區之一,區內居民多以「置樂」統稱之。.

新!!: 屯門區和置樂花園 · 查看更多 »

美樂站

美樂站(英文:Melody Garden Stop)是輕鐵的車站之一,代號010,屬單程車票第1收費區,共有2個月台,共有3條輕鐵路綫途經此站;車站名稱來自旁邊之美樂花園。.

新!!: 屯門區和美樂站 · 查看更多 »

美樂花園

美樂花園(Melody Garden)是香港唯一的「中等入息家庭房屋計劃」屋苑,位於香港新界屯門,位處蝴蝶灣填海區,鄰近蝴蝶灣泳灘。屋苑共有10幢樓宇,由金后有限公司(Gold Queen Limited)發展,在1983年落成,是屯門碼頭區首個非公屋屋苑。「中等入息家庭房屋計劃」目的是幫助家庭月入港幣13,000元或以下的貧困家庭上車,可惜在當年發售時樓市逆轉轉好,市民對屋苑反應冷淡。部分未能售出的單位,後來改以政府宿舍形式出租。 沒有置業者的支持,整個計劃被擱置,而計劃原來還有2個屋苑——康翠臺及樂翠臺則改為「私人機構參建居屋計劃」出售。 美樂花園屬於屯門區議會「樂翠」選區,民選區議員為前屯門鄉事委員會主席、前香港律師會會長、匯蝶公益創辦人何君堯律師。.

新!!: 屯門區和美樂花園 · 查看更多 »

翠寧花園

翠寧花園(英文:Tsui Ning Garden)位於香港新界屯門豐安街2號(屯門市地段338號)的一個私人參建居屋屋苑,由德榮建築(集團)有限公司及CFE Engineering & Contracting Company 組成的附屬公司齊英有限公司發展,由區志忠則師樓(區志忠建築師)設計,德榮建築有限公司承建。屋苑共有6座樓高35層的樓宇,在1991年落成並分兩期發展,1至4座為第1期,5及6座為第2期。屋苑鄰近豐景園、友愛邨、安定邨及兆麟苑。 Tsui Ning Garden Basketball Court.jpg|籃球場 Tsui Ning Garden Playground.jpg|兒童遊樂場 Tsui Ning Garden Playground (2).jpg|兒童遊樂場(2).

新!!: 屯門區和翠寧花園 · 查看更多 »

瓏門

瓏門(英文:Century Gateway)是新鴻基地產及港鐵旗下的物業,位於香港新界屯門商場V city上蓋,旁為港鐵屯門站,第一期於2013年8月入伙,第二期於2014年9月落成。項目由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設計,並由九鐵以屯門物業發展有限公司名義發展(港鐵公司代為監督及管理),是九鐵公司在兩鐵合併前最後一個批出的上蓋發展項目(而前地鐵公司批出的最後一個上蓋項目,則為日出康城緻藍天)。.

新!!: 屯門區和瓏門 · 查看更多 »

田景邨

景邨是香港公共屋邨,位於新界屯門新市鎮西北部,於1989年入伙。其後於1999年透過租者置其屋計劃(第二期)把單位出售給所屬租戶,現已成立業主立案法團。.

新!!: 屯門區和田景邨 · 查看更多 »

男女共學

#重定向 混合性別教育.

新!!: 屯門區和男女共學 · 查看更多 »

物流

物流(Logistics),是軍事領域後勤概念的民間用語。在西方該詞語源於λογιστικός, Logistikos,意為“計數科學”或“精於算計”。“物流”是一套通過計算、策划來控制原材料、制成品、產成品或信息在供、需、倉儲不同部之間轉運的管理系統。“物流”或也可詳稱為其最終目的之“策略性物流運輸”或“策運”。物質資料從供給者到需求者的物理運動,是創造時間價值、場所價值和一定的加工價值的活動。物流是指物質體從供應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動,它由一系列創造時間價值和空間價值的經濟活動組成,包括運輸、保管、配送、包裝、裝卸、流通加工及處理等多項基本活動,是這些活動的統一。 相关概念最早出现于军事行政组织,在中国古代一直被称为辎重,后来在近代被逐渐改为后勤。 现代的“物流”概念最早可能是以在二战中,围绕战争物资供应,美軍建立的后勤理论为原型的。当时的「后勤」是指将战时物资生产、采购、运输、配给等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布置,以求战略物资补给的费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务更好。后来,将“后勤”体系移植到现代经济生活中,才逐步演变为今天的物流。物流系統也可像互聯網般,促進全球化。在貿易上,若要更進一步與世界連繫,就得靠良好的物流管理系統。 市場上的商品很多是「遊歷」各國後才來到的。原料可能來自馬來西亞和泰國,加工可能在新加坡,生產卻在大陸,最後才入口到美國。產品的「遊歷」路線就是由物流師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監督,使各項物流活動實現最佳的協調與配合,以實現產品物流的目標,目標可能是:降低物流成本(Cost),提高物流效率及質量(Efficiency & Quality),或提高物流的供應滿足性(Availability)。目標可能會有取捨和側重。.

新!!: 屯門區和物流 · 查看更多 »

遊覽完上水去屯門

遊覽完上水去屯門為2015年3月8日在香港新界上水、屯門及尖沙咀所發生的社會運動,由社交網絡群組在網上發起,原因為抗議香港境內水貨客問題,目標與自2012年9月起發動的光復上水站的原因相近,為2015年繼光復屯門、捍衛沙田及光復元朗後,第四次抗議香港境內水貨客問題活動。 示威者指控香港政府無視來自中國大陸的水貨客充斥著上水,涉嫌從事走私活動,同時使到物價膨脹以及商舖租金上升,位於市中心一帶的小商戶均被藥房及首飾店深受自由行歡迎的商店取代,嚴重影響居民生活。約20名網民響應社交網絡號召,到上水港鐵站集合。唯由於警員人數較示威者多數倍,加上沒有發起人號召遊行路線,到下午4時許示威者未有起步遊行已陸續散去,部分人號稱是響應網上號召前往屯門市中心一帶商場。到晚上7時,警方在V City天橋底包圍並拘捕4名示威者,示威者隨即散去。到晚上近10時,數十名示威人士又轉往尖沙咀一帶。期間有一些激進蒙面示威者高聲辱駡以及踢打疑似中國大陸旅客及其行李,部分店舖見狀暫時關門,恐防示威者進入店內,事件令他們無法正常營業。.

新!!: 屯門區和遊覽完上水去屯門 · 查看更多 »

職業訓練局 (香港)

職業訓練局(Vocational Training Council,簡稱VTC)是香港一個提供專業教育及技能培訓與發展的法定機構,於1982年由香港政府成立,目的是接管以往由教育署管理的職業技能和專業教育工作。.

新!!: 屯門區和職業訓練局 (香港) · 查看更多 »

職業訓練局海事訓練學院

#重定向 海事訓練學院.

新!!: 屯門區和職業訓練局海事訓練學院 · 查看更多 »

避風塘

避風塘,是颱風侵襲時中小型船隻用以抵禦烈風和大浪的庇護所,也是平日船隻的停泊處及卸貨處。其形式通常是拱形凹進的海灣,塘中連接大海的通道多被人造防波堤堵住,船隻只靠狹小的通道進出。.

新!!: 屯門區和避風塘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

联合国(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缩写作 ONU;United Nations,缩写作 UN 或 U.N.)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间國際組織,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公民自由、政治自由、民主及實現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聯合國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5年,取代國際聯盟以阻止戰爭並為各國提供對話平臺。聯合國下設了許多附屬機構以實現其宗旨。 到2018年中為止,聯合國共193個成員國,包括除梵蒂岡城國以外所有无争议的主權國是联合国会员国。在聯合國遍及世界的辦事處中,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通過全年舉行定期會議來決定實體和行政議題。聯合國由六大主要機構組成:聯合國大會(主要的審議機構)、安理會(以決定對和平與安全的某些決議)、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以協助促進國際經濟和社會的合作和發展)、秘書處(為聯合國提供所需的研究、資訊和設施)、國際法院(主要的司法機構)以及聯合國託管理事會(當前不活躍)。其他重要的聯合國機構還有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食計畫署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的行政首長是聯合國秘書長。聯合國的經費由會員國分攤和自願捐贈。聯合國現今有六種工作语言,分別為:阿拉伯语、汉语(聯合國中文日為每年的4月20日)、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新!!: 屯門區和联合国 · 查看更多 »

荃灣

荃灣(Tsuen Wan)位於香港新界西南,位於規劃署定義的香港都會區範圍之內。.

新!!: 屯門區和荃灣 · 查看更多 »

荃灣區

荃灣區(Tsuen Wa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於香港新界西,與九龍半島相距約5公里,面積約6,070公頃。根據2016年中的統計,荃灣區人口約318,916人。 途經青嶼幹線進出香港國際機場和大嶼山時,必須經過此區及葵青區。.

新!!: 屯門區和荃灣區 · 查看更多 »

華都花園

華都花園(Waldorf Garden),地址位於香港新界屯門區屯利街1號,為屯門市中心組成部份之一。項目由長江實業及新鴻基地產發展,於1982年1月落成,基座為佔3層樓層的商場,面積超過20萬平方呎,花園平台上蓋為住宅項目,合共有5座大廈。.

新!!: 屯門區和華都花園 · 查看更多 »

蝴蝶廣場

蝴蝶廣場(英語:Butterfly Plaza),前稱蝴蝶邨商場(英語:Butterfly Shopping Centre),是一個位於香港新界屯門蝴蝶邨的購物商場,於1984年落成。商場位於在蝴蝶邨內,主要為邨內居民提供日常需要,因而得名。除店舖及食肆外,商場於地下亦設有街市,名為「蝴蝶街市」。 該商場原來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後來在2005年交由領展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時稱領匯)管理,於2008年至2010年進行商場翻新工程,並改名為「蝴蝶廣場」。.

新!!: 屯門區和蝴蝶廣場 · 查看更多 »

蝴蝶灣

蝴蝶灣(Butterfly Beach)是香港新界屯門區的泳灘,位於屯門新市鎮南部,屯門碼頭以西,附近有公園、燒烤場、輕鐵站和商場相伴。廣義上的蝴蝶灣也指湖山路以南、屯門河以西、望后石以東的整個新市鎮西南部,有時會稱為「屯門南」(Tuen Mun South)或「屯門碼頭區」(Tuen Mun Ferry Pier Area或Tuen Mun Pier Head)。.

新!!: 屯門區和蝴蝶灣 · 查看更多 »

蝴蝶灣公園

蝴蝶灣公園(Butterfly Beach Park)是香港一個大型公園,位於新界屯門新市鎮南部的蝴蝶灣,佔地6.3公頃,建於1991年,現時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蝴蝶灣公園以南緊鄰蝴蝶灣泳灘,公園亦設有海濱長廊和花園,更有燒烤設施,是香港燒烤的熱門地點之一,並設有露營區。 蝴蝶灣公園再往南望,隔海峽可以遠眺大嶼山東涌及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

新!!: 屯門區和蝴蝶灣公園 · 查看更多 »

蝴蝶邨

蝴蝶邨(Butterfly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屯門近蝴蝶灣,其所屬位置於發展屯門新市鎮時進行填海工程所得出的土地。於1983年開始入伙,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亦是唯一一個梯級型的公屋樓宇。由於屋邨所有單位的設計大致上是一樣的,所以邨內居民大部分是1-4人的家庭為主。 另邨內有一由領展管理的商場,名為蝴蝶廣場,亦設有一街市,根據2015年3月中公布,該街市正式名為蝴蝶鮮活街市,2016年4月28日完成翻新,同年4月29日早上10時正式重開。熟食檔(冬菇亭)亦在2016年3月24日正式翻新,於2017年1月完成重開。 值得一提的是,蝴蝶邨的官方英文名稱爲意譯的“Butterfly Estate”,而非根據粵語音譯的“Wu Dip Estate”,這種情況在香港公營房屋中極爲罕見,真正原因未明,有可能是爲了尊重屋邨所在地蝴蝶灣之英文名稱使用“Butterfly”一詞的傳統,但坊間一些人由於不清楚有關情況,在用英文表述「蝴蝶邨」時會使用“Wu Dip Estate”或“Wu Tip Estate”之譯法。.

新!!: 屯門區和蝴蝶邨 · 查看更多 »

蝴蝶邨公共圖書館

蝴蝶邨公共圖書館(英語:Butterfly Estate Public Library)位於香港新界屯門蝴蝶邨蝶聚樓地下123-130號,為蝴蝶邨、湖景邨、兆山苑及屯門碼頭區等居民提供服務。 本公共圖書館原址為蝴蝶邨蝶影樓地下126-130號,於1986年5月21日啟用,至2012年遷至現址。新館面積增至464平方米;館內的成人及兒童圖書館,共有館藏約50,000多項,其中包括中、英文書籍,中、英文百科全書、字典及指南等參考書籍、鐳射唱片及唯讀記憶光碟等。.

新!!: 屯門區和蝴蝶邨公共圖書館 · 查看更多 »

青山

青山可以指:.

新!!: 屯門區和青山 · 查看更多 »

青山 (香港)

青山(Castle Peak)是位於香港新界西部屯門區的一座山峰,海拔583米。青山亦同時是屯門的舊稱,亦可包含屯門區西部一帶的山嶺地區(青山操炮區)。青山將屯門區西面的荒蕪地區還有重工業區和屯門新市鎮分隔開來。.

新!!: 屯門區和青山 (香港) · 查看更多 »

青山天主教小學

青山天主教小學(英語:Castle Peak Catholic Primary School) 為一所位於屯門區的香港天主教區男女子小學,地址為新界屯門鄉事會路2號,於1972年創辦,2007年9月起轉為全日制小學。該校校訓為「榮主愛人,自強不息」。該校聯繫中學為屯門天主教中學。.

新!!: 屯門區和青山天主教小學 · 查看更多 »

青山公路

青山公路(Castle Peak Road),1911年動工、1920年全線建成,是香港新界地區第二條落成的公路,全長近52公里,分為22段,至今仍然是全香港最長的行車道路。青山公路南起九龍西部的深水埗,繞經新界西各區(葵涌、荃灣、屯門、元朗),北至新界東的粉嶺為止。作為新界地區舊環迴公路的西線,曾與東線大埔公路組成來往新界全境的交通要道。.

新!!: 屯門區和青山公路 · 查看更多 »

青山灣

青山灣(Castle Peak Bay,亦作Tsing Shan Wan),又名屯門灣(Tuen Mun Bay或Tuen Mun Wan),古名屯門澳,是位於香港屯門區海灣,屯門新市鎮東南部,即屯門河以東、皇珠路以南水域。在屯門新市鎮建成前是屯門最大的海灣。青山灣有同名沙灘,在灣之東,名為青山灣泳灘,供人游水之樂。.

新!!: 屯門區和青山灣 · 查看更多 »

青山灣入境事務中心

青山灣入境事務中心(Castle Peak Bay Immigration Centre)為香港入境事務處的建築物,位於新界屯門青山灣青山公路,座落於入境事務學院的後方。青山灣入境事務中心於2005年8月15日啟用,基於人手編制狀況,該中心於啟用的首5年由懲教署所暫時代為管理;至2010年4月15日,懲教署將青山灣入境事務中心正式交還入境事務處管理。 (交通路線:於青山公路咖啡灣站下車,再步行約兩分鐘。) 青山灣入境事務中心由入境事務處遣送離境分科的軍裝人員管理,負責對因為違反《入境法例》而被拘捕的疑犯進行接收、審查、安排有關法律文件及補充辦理旅行證件程序、遣送及遞解離境等事務。中心內有112名軍裝人員和5名文職人員駐守,設立有400個羈留宿舍位置及相關的輔助設施,例如醫療室和活動室等等,每日24小時運作。中心每日平均羈留360至380名違反了《入境條例》、等候被遣返的成年人士(包括非法入境者、逾期逗留者及非法勞工等)。.

新!!: 屯門區和青山灣入境事務中心 · 查看更多 »

青山禪院

青山禪院,又名青山寺(英文:Tsing Shan Monastery),位於香港新界屯門區的青山東麓,與八鄉凌雲寺及元朗靈渡寺合稱香港「三大古剎」。青山禪院的東面有青山寺徑通往屯門市區;而經寺旁的孝思徑和青山徑則可直上山頂旁的韓陵片石亭。 青山禪院於1985年整體為評為一級歷史建築,2005年當局選取了1,444幢歷史建築物,由專家小組進行深入評估,並向古物諮詢委員會提交擬定評級,供委員會考慮及審議,青山禪院內的香海名山牌樓、大雄寶殿、地藏殿、山門和護法殿維持一級歷史建築評級,而不二法門牌樓、修道者及長者宿舍、客堂、宿舍和觀音閣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功德堂則獲三級歷史建築評級。.

新!!: 屯門區和青山禪院 · 查看更多 »

青山紅樓

#重定向 中山公園 (屯門)#青山紅樓.

新!!: 屯門區和青山紅樓 · 查看更多 »

青山發電廠

青山發電廠,簡稱青電,是香港最大發電廠,屬青山發電有限公司擁有。該公司是中華電力有限公司埃克森美孚能源有限公司共同創立,由中電營運。青山發電廠位於新界屯門區踏石角青山西南面山腳。青山發電廠主要以燒煤發電,並輔以燃燒天然氣(來自海南省西南水域及西氣東輸二線供港支線)及燃油。建於海邊是方便經由海路運送煤炭,最大發電量為4,108兆瓦。.

新!!: 屯門區和青山發電廠 · 查看更多 »

青山醫院

青山醫院(Castle Peak Hospital)是香港精神科醫院,於1961年落成,1961年3月27日開幕,涉資超過1300萬元華僑日報, 1961-03-28 第5頁,位於香港新界屯門區屯門青松觀路15號,取代19世紀建成位於西營盤的域多利精神病院。在1981年葵涌醫院成立之前,青山醫院是香港唯一的現代精神科醫院。1992年,青山醫院開始重建,重建工程於2006年11月完成,現時有1156張病床,以接收自願和非自願入院的病人。青山醫院現隸屬醫院管理局新界西醫院聯網。「青山醫院」亦長期被香港人作為精神病院的代稱。.

新!!: 屯門區和青山醫院 · 查看更多 »

青磚圍

青磚圍是香港一條圍村,位於新界屯門區藍地,福亨村對面。青磚圍原稱麥園圍,因村外圍牆用青磚重建,所以改稱為青磚圍,現時於圍村正門入口仍有一段青磚圍牆留存。青磚圍的居民大多是陶姓,村內設有村公所、祠堂和天后廟。 青磚圍位於屯門西北,又名麥園圍,是陶族的宗族圍村,屬於本地圍原居民村。青磚圍以前有青磚砌成的圍牆包圍整條村落,故名青磚圍,是屯門少數有圍牆的村落。.

新!!: 屯門區和青磚圍 · 查看更多 »

青雲觀

青雲觀(英文:Tsing Wan Kwun )位於香港新界屯門區青山東麓的青山禪院內,是香港現存最早的道場,主神為斗姆(又稱斗姥),亦有供奉觀音菩薩、三帝、呂祖、王靈官、彌勒、朱立天君、濟公、關帝、泰國佛。.

新!!: 屯門區和青雲觀 · 查看更多 »

青雲路

青雲路可以指:.

新!!: 屯門區和青雲路 · 查看更多 »

青松觀

青松觀是一個香港道教慈善團體,「青松」取其「松柏長青,老當益壯」的意思。青松觀,亦指場所,青松觀的「青松觀建築群」,位於新界屯門麒麟圍青松觀路青松徑。.

新!!: 屯門區和青松觀 · 查看更多 »

食盐

食鹽是一種調味劑,能产生人类能感知的鹹味,常在烹飪和享用食物時用作調味。常見的餐桌鹽是一種含有97至99%的氯化钠的精製鹽.

新!!: 屯門區和食盐 · 查看更多 »

西鐵綫

西鐵綫(West Rail Line,前稱九廣西鐵,KCR West Rail)是香港港鐵一條連接新界西及九龍西的通勤鐵路線;由九廣鐵路公司(簡稱九鐵公司)擁有,以「服務經營權」方式授予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營運,於2003年12月20日通車,並於2009年8月16日伸延至紅磡站。 現時西鐵綫,從與東鐵綫交匯的紅磡站起,途經油尖旺區、深水埗區、新界西葵青區(美孚站至荃灣西站所途經的青荃隧道及下葵涌隧道)、荃灣區及大欖隧道前往同為新界西的元朗區及屯門區,全長35.7公里,共有12個車站,當中有8個轉車站,連同九龍南綫,總造價為547億元。除荃灣西站、柯士甸站和尖東站完全建於地底之外,所有車站均建於地面或高架橋之上。 西鐵綫的開通縮短新界西來往市區的乘車時間。乘坐西鐵綫由屯門站至紅磡站,全程只需37分鐘。政策上,西鐵綫把三個新市鎮(元朗、天水圍及屯門)串連起來並連接到市區,縮短往來時間之餘,也可加速該些地區的發展。連同1990年代以後發展的馬鞍山鐵路(今馬鞍山綫)、地鐵(2007年與九鐵公司合併為港鐵)東涌綫及將軍澳綫,所有新市鎮都擁有可連接市區的鐵路系統,促進地區之間的交流。 西鐵綫原本在九鐵路線圖以粉紅色表示。兩鐵合併後,港鐵改以桃紅色代表西鐵綫,以免與前屬地鐵的迪士尼綫顏色混淆。.

新!!: 屯門區和西鐵綫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屯門區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10號幹線

10號幹線是香港最新的主要公路幹線,于2007年7月1日通车;亦是唯一一條全線是快速公路,以及部分路段在香港境外範圍的幹線(起點位於深圳市南山區東角頭),包括深圳灣公路大橋(深港西部通道)及港深西部公路(前稱后海灣幹線)、連接屯門藍地的元朗公路及深圳市南山區蛇口的深圳灣口岸港方口岸區,全長10.9公里。 這條幹線全線均為三線雙程分隔行車路。同時與9號幹線連接。 此外政府亦曾計劃興建元朗至大嶼山段及大嶼山至香港島段,使10號幹線成為一條連接香港島、大嶼山和新界西北的幹線公路,全長29.5公里,但前者興建計劃已押後,後者更被擱置。直至2017年1月,政府宣佈重新研究興建一段連接北大嶼山至元朗之公路幹線,惟相關路段將會被納入11號幹線。.

新!!: 屯門區和香港10號幹線 · 查看更多 »

香港9號幹線

9號幹線(Route 9)是香港新界的一條主要幹線,在香港早期規劃中稱為新界環迴公路(New Territories Circular Road)。9號幹線亦是全港最長的道路幹線,路標計為70.7公里(位於城門隧道轉車站);同時亦擁有全港最長的快速公路系統,由大埔公路-沙田段(火炭路口)至元朗公路於屯門之終點,約42公里路段是無間斷高速公路。它是以連接荃灣至沙田的城門隧道收費廣場作循環點,逆時針方向環迴新界的主要幹道,看似一個凸字大環;而城門隧道亦是此幹線惟一一條收費隧道。它是連接新界各個新市鎮(除西貢區外)的主幹道。 這條幹線途經路段有:(逆時針方向顯示)城門隧道、城門隧道公路、大埔公路-沙田段、吐露港公路、粉嶺公路、新田公路、青朗公路(錦田河以北一段)、元朗公路、屯門公路、青山公路-荃灣段(近柴灣角)、象鼻山路,後返回城門隧道。同時部份出口為1號幹線、2號幹線、3號幹線、5號幹線、8號幹線及10號幹線的起訖點。.

新!!: 屯門區和香港9號幹線 · 查看更多 »

香港區議會

香港區議會(District Council,簡稱區會)是香港地區層次的地方議會和區域組織,就市民日常生活事務向政府提供意見。現時香港18區各有其所屬的區議會,合共458名區議員,每屆區議會任期4年。 區議會在香港政治架構中只是區域諮詢組織,並無法定權力,尤其不具有現代議會最重要的兩項權力:立法和審批政府公共開支的權力,相關權力由立法會行使。香港並沒有區域性的法律及稅收,只有在立法會個別授權下才有部分立法權。現時建制派於全港十八區區議會佔有優勢,並佔有全部十八個區議會主席席位及十七個副主席席位。 香港的地區政策為第一層全港整體規劃,第二層市區城區規劃,然後第三層分區規劃大綱,香港政府只下放少量監察權力和責任給區議會,一個區議員的月薪有約三萬一千港元,連同實報實銷營運開支津貼標準,每月可動用的資金約七萬港元(以上兩個金額皆為2018年的數字)。.

新!!: 屯門區和香港區議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天后廟列表

香港是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天后崇拜較早傳入的地區之一,西貢佛堂門天后古廟(俗稱「大廟」)始建於南宋時期。在台灣及福建地區,人們稱天后為「媽祖」,在香港的地方稱之為「亞媽」、「娘媽」、「媽娘」或「天后媽」等。現時香港的天后廟遍布香港島、九龍、新界和離島,大部分是清初復界以後才修建的。 天后亦是閩民系的信仰,香港以及中國沿海的天后廟大多是閩民系在歷代因航海和貿易保平安建立的。 香港的天后廟規模不大,部分更在傳統的廟宇宗教建築加入現代建築方法及模式,廟與廟之間沒有從屬關係,其中以大廟和元朗天后廟神誕活動的規模最大。而不少歸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 在香港有很多--在較內陸位置,是因為歷年來的填海工程所致。.

新!!: 屯門區和香港天后廟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天文台

香港天文台(簡稱天文台;Hong Kong Observatory,縮寫:HK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及聯合國屬下的世界氣象組織成員,專門負責香港的氣象觀測(雖然稱為「天文台」,但是其職能更接近一個氣象台),亦兼任地震、授時、天文及輻射監測等事務,向香港市民發出相關的警告。香港天文台也是世界氣象組織擔任網頁開發和操作之總負責氣象部門,以及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屬下的航空氣象委員,撰寫航空氣象文章之牽頭氣象部門。現任天文台台長為岑智明。香港天文台在港英時代原為政府經濟科轄下部門,1997年主權移交後維持隸屬經濟局,2002年7月1日改為經濟發展及勞工局轄下部門;2007年7月1日決策局再度重組後,天文台被劃入新成立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新!!: 屯門區和香港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小巴

#重定向 香港小型巴士.

新!!: 屯門區和香港小巴 · 查看更多 »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屯門分校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屯門分校(英文:Hong Kong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uen Mun),簡稱:IVE(TM))位於香港新界屯門新市鎮,座落於青雲路18號,背靠青山。該校前身為1986年創立的屯門工業學院。1999年,職業訓練局把7間「工業學院」及2間「科技學院」合併為「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故此屯門工業學院便正式易名為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屯門分校。現時屯門分校共有4個學系,以往的基礎課程部由青年學院取代。 屯門分校建築面積達21,000平方米,由關善明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其建築物曾於1987年獲香港建築師學會獎項,為關氏第三件得獎作品。.

新!!: 屯門區和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屯門分校 · 查看更多 »

香港島

香港島(Hong Kong Island),簡稱港島或香港,與九龍和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面積約78.59平方公里,最高峰是太平山,海拔554米,為境內第二大島嶼。中國大陸方面並認為香港島屬萬山群島的一部份。香港島是香港開埠時最早發展的地區,當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維多利亞城又未落成時,位於港島南區的赤柱是當時的行政中心。在英國殖民地初期,香港島北部人口密集,並劃為維多利亞城。香港島與九龍半島由維多利亞港分隔,海岸是昔日貿易船隻停泊的地方。 香港島是香港的政治和經濟中心,立法會綜合大樓、政府總部和終審法院皆位於香港島;中環、金鐘和銅鑼灣等主要商業區也位於香港島。而地區劃分(例如作為立法會選區)上的香港島,還包括鴨脷洲、大小青洲、熨波洲、銀洲等附屬島嶼,即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和南區四區的總和。.

新!!: 屯門區和香港島 · 查看更多 »

香港巴士

巴士是香港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之一,也是香港每日載客量最多的公共交通系統,每日載客接近650萬人次。  .

新!!: 屯門區和香港巴士 · 查看更多 »

香港內河碼頭

香港內河碼頭有限公司(River Trade Terminal Company Limited),簡稱內河碼頭(River Trade Terminal),是香港首個為內河貨運而興建之碼頭,位於新界屯門望-后-石龍門路201號。 公司在1996年成立,碼頭則在1999年完工,佔地65公頃,靠泊碼頭總長度達3000米,共60個泊位。該碼頭為往來珠江三角洲及香港間的貨櫃及散裝貨物提供全面處理及存倉服務。公司股東是長江和記實業及新鴻基地產。.

新!!: 屯門區和香港內河碼頭 · 查看更多 »

香港公共屋邨

香港公共屋邨(簡稱公屋)是香港公共房屋最常見的類別,由政府或志願團體興建,出租予低收入居民。現時香港提供出租公營房屋的機構有三個,分別是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香港房屋協會(房協)及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 在2016年3月31日,香港約有三分之一居民(即逾214萬人)居住於香港各公共屋邨的出租單位,包括房委會76萬個 、房協14萬個、以及在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大坑西邨逾1,600個的單位。.

新!!: 屯門區和香港公共屋邨 · 查看更多 »

香港焚化爐

以下是香港各焚化爐的列表:.

新!!: 屯門區和香港焚化爐 · 查看更多 »

香港達德學院

香港達德學院Ta Teh Institute 是1940年代末中國共產黨廣東區委在香港建立的大專院校,由周恩來和董必武指導創辦。經香港政府的教育司批准下立案招生,於1946年10月10日開學,由於該校專門教導學生共产主义及社会活动的知識;從事共产主义活动、因此至1949年2月23日被港英政府撤銷註冊資格時,充公校园。前後只有兩年多。 校舍為抗日名將蔡廷鍇將軍的芳園別墅,芳園於抗日時期曾借予廣東國民大學作臨時校舍。校舍本部為一座 二層高灰色洋樓,底層為辦公室、閱覽室和醫務室,二樓為校長辦公室、大會場和教室。校舍背靠山坡面對青山灣,內有草地涼亭。現校舍原本的建築現只剩下其本部大樓,現稱馬禮遜樓,為香港法定古蹟之一。 校名取自《禮記·中庸》:「智、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 該校校友創立了北京达德研修学院。.

新!!: 屯門區和香港達德學院 · 查看更多 »

香港行政區劃

早於香港開埠初期,香港地域已有相當的行政分區。1963年,港英政府為港九市區劃為四十多個法定分區,成為香港市區日後的基本行政分區。1980年代,香港政府亦為新界制定清晰的法定分區界線。而立法會、市政局及區議會在不同時代則有各自的選區,劃分方法各有不同。香港政府各部門亦會依據各自訂立的內部分區而分工。 香港規劃政策包括三層,當中第一層全港整體規劃,第二層市區城區規劃,然後第三層分區規劃大綱。解散市政局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只下放少量監察權力和責任給區議會。.

新!!: 屯門區和香港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香港黃金海岸

香港黃金海岸(Hong Kong Gold Coast)為香港新界屯門區一個旅遊景點,位於掃管笏青山公路-青山灣段1號,在1990年代初落成。除可坐擁遼闊的海景,還可遠眺位於赤鱲角的香港國際機場,亦設有大型酒店、會議中心、購物廣場、遊艇會所、海濱、沙灘及私人屋苑。.

新!!: 屯門區和香港黃金海岸 · 查看更多 »

香港黃金海岸酒店

香港黃金海岸酒店(Hong Kong Gold Coast Hotel),於1993年落成,位於新界屯門區黃金海岸青山公路1號,為香港的度假式酒店,共提供453間寬敞海景客房,包括10間兒童主題客房。酒店設施包括宴會廳、戶外婚禮花園、戶外泳池連滑水梯、健身中心、鯊魚冒險島、5家餐廳及酒吧。 酒店毗鄰黃金泳灘、黃金海岸鄉村俱樂部及遊艇會和黃金海岸購物商場,背山環視南海。酒店離屯門市中心、香港國際機場及香港各主要旅遊景點的車程不多於半小時。.

新!!: 屯門區和香港黃金海岸酒店 · 查看更多 »

香港輕鐵

輕鐵(全稱輕便鐵路,前稱九廣輕鐵,《香港法例》上則稱為西北鐵路;Light Rail)是香港唯一輕型鐵路系統,高速的無閉塞輕鐵系統之一,行駛於新界西部屯門區及元朗區,總長度36.15公里,68個車站。輕鐵由九廣鐵路公司擁有,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為港鐵一部份;路線圖代表顏色為泥黃色。.

新!!: 屯門區和香港輕鐵 · 查看更多 »

香港水庫

香港開埠以來,因為香港人口不斷增加,香港市民用水量的快速增加,因而需要興建多座水塘及水庫以作收集雨水用途。現時香港共有18座食用水庫,總容量達約5.86億立方米,根據統計,每位香港人每日平均耗水量達220公升,食用水庫可以為到香港人提供150日的水量,其中85%的水量來自萬宜水庫及船灣淡水湖。另外,香港也有一些水塘是用作供應灌溉水、鹹水和康樂之用。 以下列表不包括配水庫。.

新!!: 屯門區和香港水庫 · 查看更多 »

香港消防局列表

消防同樂會 香港消防局為香港消防處的消防局,截至2016年年底,共有87所及6所滅火輪消防局。.

新!!: 屯門區和香港消防局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日佔時期

香港日佔時期,又稱為香港日治時期或香港淪陷時期,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大日本帝國軍事占領香港的時期:由1941年12月25日香港總督楊慕琦投降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為止;香港人俗稱這段時期為「三年零八個月」。 在珍珠港事件當日,日本軍隊由酒井隆指揮從寶安縣進攻香港。負責防守香港的包括駐港英軍、英屬印度陸軍、香港防衞隊、香港警務處、加拿大軍隊和協助駐港英軍撤離的中華民國國軍。雖然香港政府多番宣傳駐港英軍戰鬥能力,惟英國在歐洲戰場自顧不暇,加上種種原因,駐港英軍始終形勢不利。經歷香港保衛戰後,於1941年12月25日,香港總督楊慕琦代表英國殖民地官員向當時總部設於香港九龍半島酒店3樓的日軍投降,大英帝國在香港的殖民地統治因而暫時中斷。 日本軍隊佔領香港後隨即成立軍政廳,由酒井隆出任最高長官,直至磯谷廉介抵任首位香港占領地首任香港總督。酒井隆管治香港期間,日本軍隊在香港濫殺無辜,又推行皇民教育,除了禁止使用英文及強迫使用日文外,部份香港島、九龍主要街道及地區名稱亦被更改成為日本名,例如皇后大道中被改成「中明治通」。香港市民在安全、民生及經濟等方面皆受盡摧殘,市民對日本人反感,不時有平民在香港島山頭伏擊日本將領。至中期,更有香港市民參與東江縱隊游擊隊。 美國陸軍航空軍在日本廣島市於1945年8月6日上午8時15分(日本時間)投下原子彈,廣島市遭到毀滅性打擊。 美國在三天後的1945年8月9日,再次以原子彈轟炸日本,摧毀九州北部的海港城市長崎。 日本於廣島市原子彈爆炸的9天後,1945年8月15日,昭和天皇宣佈日本終戰,日本戰敗並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軍隊繼續維持香港秩序,直至同年8月月底,英國軍隊再次抵達香港,並且成立軍政府,香港重光,英國恢復管治香港。.

新!!: 屯門區和香港日佔時期 · 查看更多 »

香港救護站列表

香港救護站為香港消防處救護總區的建築物,截至2015年,共有39所救護站。 另外,截至2014年,有29間救護外局(即有救護車駐守的消防局)。.

新!!: 屯門區和香港救護站列表 · 查看更多 »

診所

診所,又名診療所、醫務所,是規模比醫院小的醫療機構,通常只設有門診服務和藥房,有如健康院。診所有政府開設的,也有私人營辦的,還有一些診所由慈善機構開辦。診所也有分提供一般醫療服務的普通科診所,主要由內科或家庭醫生應診。至於專門針對特定醫療分科,例如眼科、胸肺科、骨科、兒科、泌尿科、皮膚及性病科、婦產科等,都是專科診所,專科診所都會由有關分科的專科醫生應診。此外,診所也包括專門提供牙科服務的牙科診所。雖然診所一般都是指西醫診所,但也有診所是專門提供中醫服務,通常稱為中醫診所。 診所大多不設住院、急症室和手術室等,但部分診所可以進行小手術。當然也有一些大型診所,其醫護設施及服務齊全,媲美大型醫院,例如新加坡政府所开办的综合诊疗所。醫生自行私人開業的診所,其名稱也常用「診所」二字,例如「梁醫生耳鼻喉科診所」。它們沿用自己從前名字,例如美國的梅約診所(Mayo Clinic)。.

新!!: 屯門區和診所 · 查看更多 »

警署

警署(英文:Police Station),俗稱差館,為香港開埠初時對香港警察隊的警署級的建築物的官方名稱,後更名為現今名稱。直至現時,差館一詞仍然是香港人的慣用語。至2011年,全香港共有42座警署。.

新!!: 屯門區和警署 · 查看更多 »

賽馬會屯門蝴蝶灣體育館

賽馬會屯門蝴蝶灣體育館(The Jockey Club Tuen Mun Butterfly Beach Sports Centre),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一所室內體育館,位於香港新界屯門湖山路11號,於1988年7月13日啟用,由香港賽馬會資助興建。本體育館係根據香港法例《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中公眾遊樂場地的條文交由康文署管.

新!!: 屯門區和賽馬會屯門蝴蝶灣體育館 · 查看更多 »

踏石角

踏石角(Tap Shek Kok)是香港新界屯門區的地方,位於青山之西南、望-后-石以西、龍鼓灘以南,目前主要是中華電力的青山發電廠的所在地。.

新!!: 屯門區和踏石角 · 查看更多 »

麥理浩徑

麥理浩徑(英文:MacLehose Trail)是香港最早啟用的一條長途遠足徑,於1979年10月26日啟用,以時任香港總督麥理浩命名、並且由其本人主持剪綵開幕。麥理浩徑是香港最長的遠足徑,全長100公里,共分10段。麥理浩徑共有200支標距柱,約每500米一支。它起始於西貢北潭涌(大網仔路及北潭路路口,該路口設有本徑起點標誌),貫穿了西貢東、西貢西、馬鞍山、獅子山、金山、城門、大帽山及大欖郊野公園,以屯門為終點(橫過青山公路及杯渡路路口的輕鐵橋下)。大部分的麥理浩徑都是依山勢而建。 1979年初,第25任港督麥理浩下令駐港英軍開闢此徑,只花了約九個月。麥理浩徑啟用初期,主要用作訓練英軍。據說當時的英軍必須在24小時內走畢全程,最快的尼泊爾軍只用了12小時多。1984年後,麥理浩徑的民用性質才日益擴大。之後陸續開闢非軍事的衛奕信徑、鳳凰徑、港島徑,以及多條郊遊徑。 1979年3月29日,即麥理浩徑落成前約七個月,麥理浩到北京會見鄧小平,得知中國一定會收回香港,香港問題正式出現。有人認為麥理浩徑的開闢和英國對香港前途憂慮有關。麥理浩徑是有意識地將新界東西及九龍半島以北的各個制高點,包括西灣山、牛耳石山、雞公嶺、馬鞍山、獅子山、大帽山等連成一線,即把新界切成兩半,而第五、六段更有二戰時留下的許多仍可使用的碉堡和軍事建設。因此有人推測麥理浩徑是一條軍事防線。邊界是第一線、麥理浩徑是第二線、維港是第三線。 2016年5月3日,國家地理頻道邀得二十位行山愛好者,嚴選全球最佳行山徑「夢想之路」,受訪者包括越野跑手、集團總裁和作家等,麥理浩徑獲評為全球二十條最佳行山徑之一。.

新!!: 屯門區和麥理浩徑 · 查看更多 »

黃金泳灘

黃金泳灘(Golden Beach)是香港的一處人工沙灘,位於新界屯門區黃金海岸,是區內最大的海灘,長545米,總面積為78,500平方米。黃金泳灘由信和置業於1994年斥資6,000萬興建,運用了74,000立方米沙粒鋪成,於1995年9月6日開放。 黃金泳灘毗鄰青山灣畔,為香港首個及現時唯一一座完全人工沙灘。現時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的泳灘之一,設有更衣室及淋浴設施,及有救生員值勤。泳灘設有快餐亭、浮台、兒童遊樂場、休憩公園及避雨亭,並且設有沙灘排球場。.

新!!: 屯門區和黃金泳灘 · 查看更多 »

黃金海岸購物商場

#重定向 黃金海岸商場.

新!!: 屯門區和黃金海岸購物商場 · 查看更多 »

輕便鐵路

輕便鐵路、輕便鐵道、小火车或稱小铁路是指比起一般標準鐵路或稱「重鐵」而言,以較低成本和較低規格建造的鐵路。相關鐵路的鐵軌一般較輕,並且會有更斜的坡度和較小的最低曲線半徑以減少土木工程成本。此種模式的鐵路的運作成本也相對較低,但營運速度和運力/運量也會相對受限。.

新!!: 屯門區和輕便鐵路 · 查看更多 »

龍富路

龍富路(Lung Fu Road)是香港新界屯門區的一條道路,連接皇珠路及屯門第38區,於2002年3月8日正式通車,全長約2.5公里。.

新!!: 屯門區和龍富路 · 查看更多 »

龍鼓灘

龍鼓灘(Lung Kwu Tan,舊作Lung-ku-tan),原名花香爐,位於香港新界屯門的西面,區內有不少特殊建築,其中香港兩家大型發電廠便位於此,附近亦有不少燒烤場設施。龍鼓灘因為環境惡劣,四周都被附近的垃圾覆蓋。因此水質差劣,並不適宜游泳。一說龍鼓灘亦是南宋名將文天祥筆下《过零丁洋》中「皇恐灘」(或「惶恐灘」)之地。 龍鼓灘初期指當地的一海灘,得名起源自對開的龍鼓洲,因正好位置上對望,及後延伸指鄰近一帶地區。龍鼓灘主要分為龍鼓灘及北面的龍鼓上灘兩部份 ,地理上位處青山大冷水西側,西面臨海為龍鼓水道,南面為踏石角。.

新!!: 屯門區和龍鼓灘 · 查看更多 »

龍鼓灘發電廠

龍鼓灘發電廠(Black Point Power Station)位於香港屯門區湧浪近龍鼓灘,由中電控股及中國南方電網共同擁有,發電廠佔地46公頃,為全港首間採用天然氣為燃料的發電廠,後備燃料為柴油。廠內共有8台發電機,採用聯合循環,總發電量大約為2,500兆瓦。另外,西氣東輸二線中電一方末站(由英國天然氣與中電合營,另有管道分輸至青山發電廠),亦設於本電廠東北角(共設7台熱交換器及3台氣化爐,以氣化天然氣再用作發電)。 中華電力與中國南方電網收購埃克森美孚所持的香港青山發電有限公司60%股權,各自收購一半權益,作價均為120億元。 另外,龍鼓灘發電廠的英文名稱“Black Point Power Station”中的“Black Point”是龍鼓灘地區最西側的海角爛角咀之英文名稱,亦即發電廠確切的所在地,而非指龍鼓灘。故此龍鼓灘發電廠中英文名稱中的地名部分並非相同的概念。.

新!!: 屯門區和龍鼓灘發電廠 · 查看更多 »

龍鼓洲

龍鼓洲(Lung Kwu Chau,在英屬香港早期曾被翻譯成英語Tung Koo、Tung Koo、Toon Oo及Toon-quoo,因而在一些中文的翻譯本中,又曾被翻譯為銅鼓洲),是香港的一個島嶼,位於新界屯門區龍鼓灘以西,與深圳市的內伶仃島遙遙相對。該島連同附近的沙洲及白洲等島嶼,已被劃定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及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

新!!: 屯門區和龍鼓洲 · 查看更多 »

龍門居

龍門居(Lung Mun Oasis)是香港的一個大型屋苑,位於新界屯門區西南部散石灣填海地,由新昌集團及華潤集團的聯營公司 Rife Yard Limited 發展,屬於居者有其屋計劃的一部份。該屋苑為第19期甲之居者有其屋計劃中出售。屋苑於1998年落成,屋苑由周氏建築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周念申建築師)設計。一共由16座樓宇組成,提供3,800個單位以及400個車位。單位之建築面積為46至69平方米,單位之實用面積為40至55平方米,首次推出售價為港幣608,700元至1,208,400元。此外,該屋苑設有龍門居公共運輸交匯處,為屯門區的一個重要的巴士總站,附近亦設有輕鐵龍門站。.

新!!: 屯門區和龍門居 · 查看更多 »

龍逸邨

龍逸邨(Lung Yat Estate)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屯門區散石灣(屯門第18區)業旺路,鄰近龍門居。全邨共有兩座34層高樓宇,由房屋署總建築師(1)設計,瑞安建業承建,每層有單位13至18個,面向皇珠路的一面噪音聲源只設走廊及花槽,不設單位(單方向設計)。邨內設停車場惟不設商場,但該邨設有社區會堂供邨民及鄰近屋苑居民使用。該邨於2013年年中入伙。.

新!!: 屯門區和龍逸邨 · 查看更多 »

舊咖啡灣

舊咖啡灣(Cafeteria Old Beach)是香港的一片游泳海灘,位於新界屯門區青山公路18 3/4咪,毗鄰青山灣畔。.

新!!: 屯門區和舊咖啡灣 · 查看更多 »

藍地水塘

藍地水塘(Lam Tei Reservoir)位於香港屯門虎地,嶺南大學的後山上,又名老虎坑水塘或藍地灌溉水塘,是香港灌溉水塘之一,位於大欖郊野公園西部邊沿,與洪水坑水塘相距不足一公里。水塘的水最終流入屯門河並匯入青山灣。 藍地水塘於1957年3月28日由港督葛量洪揭幕啟用,現時水塘旁仍可見開幕紀念碑。藍地水塘呈漏斗形,面積17,000平方米,儲水量11.6萬立方米,水塘最深處達20米。該水塘乃灌溉用水塘,由山上多條引水道滙集而成,雨後部分山澗更會形成瀑布,沖入水塘,再經溪澗流入村中農地供灌溉之用。藍地水塘環境清幽,附近設有郊遊設施,亦為屯門徑第二段終點。 過去20年至少有六名嬉水小童在藍地水塘喪生,村民將藍地水塘稱為「猛鬼水塘」,流傳水塘有「鯉魚精」,專拖小童進水底淹死。.

新!!: 屯門區和藍地水塘 · 查看更多 »

葡佔屯門

葡佔屯門(Tamão)是指葡萄牙在1514–1521年間在東莞縣(今香港)屯門島、屯門海澳及葵涌海澳及附近地區的軍事佔領地。.

新!!: 屯門區和葡佔屯門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王國

葡萄牙王國(葡萄牙語:Reino de Portugal)為歐洲伊比利亞半島的一個君主制國家,存在時間為1139年至1910年。這個王國在15世紀以後通常被稱為“葡萄牙帝國”,但這個名稱只是指其殖民帝國。這個王國經歷了五個王朝,分別是勃艮第王朝(Borgonha)、阿維什王朝(Avis)、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o)、布拉干薩王朝(Bragança)及布拉干薩-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Bragança-Saxe-Coburgo-Gota)。.

新!!: 屯門區和葡萄牙王國 · 查看更多 »

葵涌

葵涌(Kwai Chung)在香港新界西南,亦是荃灣新市鎮的一部份,位於規劃署定義的香港都會區範圍之內。在香港行政區劃中,曾經為荃灣區,葵涌後來與青衣島一同分拆,組成葵青區。葵涌可以再細分為--、--及--,住宅主要集中在上葵--及下葵--,較多大型的公共房屋及私人住宅,人口比較稠密,而工業區則主要集中在中葵--一帶。 葵涌一直是香港的工商業重鎮,有大量公司在此設立辦事處,同時亦有不少公共屋邨及居屋。其中葵涌貨櫃碼頭為全球吞吐量第六大的貨櫃碼頭。.

新!!: 屯門區和葵涌 · 查看更多 »

良景邨

良景邨(Leung King Estate)是香港的公共屋邨,位於香港新界屯門新市鎮西北部,於1985年開始興建,1988年入伙。該屋邨西面緊接青山操炮區,東面則是田景邨。房署委聘嘉怡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為租戶服務辦事處,負責處理仍未出售公屋單位的租務及室內維修事宜;而已出售單位成立的業主立案法團,則聘請港深聯合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 兆隆苑是良景邨東北的居者有其屋屋苑,只有一座樓宇,在1991年入伙。.

新!!: 屯門區和良景邨 · 查看更多 »

英國殖民地

#重定向 大英帝国.

新!!: 屯門區和英國殖民地 · 查看更多 »

虎地

虎地(Fu Tei,舊稱Bowring)是香港地方,位於新界屯門區桃園圍以南、屯門河以東、青田路以北,香港政府於1970年代宣佈將屯門/青山發展為新市鎮後,虎地成為其部份,訂為屯門新市鎮第52區,位處屯門新市鎮東北端,鄰近藍地。.

新!!: 屯門區和虎地 · 查看更多 »

H.A.N.D.S

H.A.N.D.S是基匯資本旗下的商場,位於香港新界屯門區屯門鄉事會路兩旁,輕鐵安定站上蓋,由原先的安定及友愛兩商場合併而成,在2015年開幕。 1990年代房署曾進行擴建翻新工程,將安定邨3間冬菇亭改為樓高3層的新翼商場,並翻新友愛平台商場,加設空調系統。2005年起,商場由領展持有。商場在2012年起進行近5億元的資產提升工程(AEI),全部工程於2015年竣工,並於2015年7月19日正式開幕,成爲領展在屯門的旗艦商場,是領展自上市以來最大型的資產提升項目。商場翻新後共有160多間店鋪,設計採用了白、黃、紅、紫、綠為色調。安定商場與友愛商場「二合為一」後,內部樓面面積逾19萬平方呎,並重新命名為「H.A.N.D.S」,領展亦為商場推出了首個手機應用程式。 2017年11月28日,領展宣佈將商場出售予基滙資本為首的財團,交易於2018年2月28日完成。.

新!!: 屯門區和H.A.N.D.S · 查看更多 »

V city

V city是香港屯門新市鎮內新鴻基地產旗下的商場,位於新界屯門區屯門河東岸的屯門站旁,是屯門站上蓋物業一部分、屯門市中心其中一個大型商場。項目總投資額約25億港元,商場面積達30萬平方呎,樓高3層,於2012年12月落成,原預計2013年5月開幕,惟內部裝修工程延誤,最後延至2013年8月1日起試業,並於同年第三季舉行正式開幕禮。商場上蓋為住宅項目瓏門,而屯門站公共運輸交匯處則位於商場地面。整個項目所在位置前身為因為興建九廣西鐵(現西鐵綫)而需要拆卸的新發邨以及屯門遊樂場。.

新!!: 屯門區和V city · 查看更多 »

YKK

YKK株式會社(YKK Corporation、YKK株式会社),公司名稱之由來為舊社名吉田工業株式會社的日文縮寫(Yoshida Kogyo Kabushikigaisha),總公司設立在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為日本大型製造商,另設有建材事業部YKK AP。.

新!!: 屯門區和YKK · 查看更多 »

掃管笏

掃管笏(So Kwun Wat)是香港新界屯門區東南部的一個地方,位於大欖涌以西,西有香港黃金海岸,其內有掃管笏村、掃管笏新村、老青山村、小秀村、稔灣村和掃管灘等鄉村,以及前掃管軍營。該地區曾出土新石器時代至明代的文物。 到2010年代開始,政府為求滿足私樓供應目標,於掃管笏14幅用地改變用途及增加發展密度,提供逾萬個私人住宅單位。區議會指勢必加重交通負荷,居民亦擔心日後環境受到影響。.

新!!: 屯門區和掃管笏 · 查看更多 »

掃管軍營

掃管軍營(英文:Perowne Camp)又名寶隆軍營或寶龍軍營,毗連歌頓軍營(Gordon Hard,即「下掃管軍營」),是香港一座停止運作的軍營;現時該處為國際十字路會會址。.

新!!: 屯門區和掃管軍營 · 查看更多 »

杯渡禪師

杯渡禪師為南北朝劉宋時代的佛教僧人。 據《佛祖通載》描寫:“神僧杯渡,初出冀州,如清狂者,挈一木杯,渡水必乘之,因號焉。”《高僧傳·卷第十·神異下·杯度八》記載有一人,有神力。當時的人不知他的姓名,但因他常以木杯放水中泛行渡海,故此稱其為「杯渡」。最後在元嘉五年三月初八,杯度見過一些佛教信徒後,自稱:“貧道當向交廣之間不復來也”云云。當時的交廣地區相當於現在的廣東省、廣西省和越南北部。 相傳他後來來到香港屯門修道,在青山的大山岩居住。因而,此山獲名為“杯渡山”,其門徒在岩前築一茅屋作“杯渡庵”,後稱“青山古寺”;至民國初年改建成“青山禪院”。.

新!!: 屯門區和杯渡禪師 · 查看更多 »

杯渡站

杯渡站(Pui To Stop)是香港輕鐵車站,代號300,屬於單程車票第2收費區,位於香港新界屯門杯渡路、屯門公路交界的架空天橋上,在屯門市廣場第2及3期北面,香港賽馬會屯門投注站旁。.

新!!: 屯門區和杯渡站 · 查看更多 »

杯渡路

杯渡路 (Pui To Road),是香港新界屯門區的道路,中途與屯門河及西鐵綫屯門站成十字交架。杯渡路全長1公里,東端與青山公路相接,西端與楊小坑錦簇花園附近的青雲路及鳴琴路垂直交接。 杯渡路以南北朝時期在屯門居住的杯渡禪師命名。.

新!!: 屯門區和杯渡路 · 查看更多 »

東莞縣

东莞县是中国廣東省珠江三角洲東岸昔日的一个县。 始于東晉咸和六年(331年)的宝安县,至唐朝至德二年(757年)更名东莞县。县治由当时的南头迁至涌,即今日的莞城。在唐朝及宋朝大部份時間內,東莞縣所轄領地含今廣州市增城區(原增城市)、東莞市、深圳市、中山市、珠海市、澳門特別行政區及香港特別行政區,至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將珠江口對側新出水土地劃香山縣止。 明朝萬曆元年(1573年),東莞縣的南部被分拆為新安縣,範圍包括今天的香港及深圳。及至1985年,東莞縣經國務院批准列為珠江三角洲經濟開發區,同年9月撤縣建市,即今天的東莞市。 东莞相传是东官的音轉,亦有人說因地處廣州東面及盛產水草(莞草)而得名,或曰昔日有僑東莞郡人居此,以為相似於其鄉,故名。.

新!!: 屯門區和東莞縣 · 查看更多 »

東涌

東--可以指:.

新!!: 屯門區和東涌 · 查看更多 »

梁健文

梁健文 ,民主建港協進聯盟成員,現任屯門區議會主席及民選區議員(湖景)。.

新!!: 屯門區和梁健文 · 查看更多 »

樂安排海水化淡廠

樂安排海水化淡廠(Lok On Pai Desalting Plant),又稱小欖海水化淡廠,位於香港屯門區樂安排,是香港昔日的一座海水化淡廠,亦曾經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海水化淡廠。.

新!!: 屯門區和樂安排海水化淡廠 · 查看更多 »

正德

历史上曾有几次以正德作为年号。.

新!!: 屯門區和正德 · 查看更多 »

水泥

水泥是一種建築材料,與水混合後會凝固硬化。水泥不常單獨使用,而是用來與沙、礫(骨料)接合。水泥與細緻的骨料混合後形成砂漿(用來接合磚塊),水泥與沙礫混合後形成混凝土。 水泥通常是無機的,主原料為石灰或矽酸鈣。 水泥的種類繁多,按其礦物组成分為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鋁酸盐水泥、氟铝酸盐水泥、铁铝酸盐水泥以及少熟料或无熟料水泥等。而按其用途和性能又分为通用水泥、专用水泥和特种水泥三大类。 在每一品种的水泥中,又根据其胶结强度的大小,而分为若干强度等级。不同的水泥品种及强度等级,其性能也有较大差异。.

新!!: 屯門區和水泥 · 查看更多 »

氹仔客運碼頭

氹仔客運碼頭(Terminal Marítimo de Passageiros da Taipa,Taipa Ferry Terminal),俗稱「北安碼頭」或「氹仔碼頭」,是澳門一個位於澳門氹仔北安填海區的碼頭及出入境口岸,毗鄰澳門國際機場。碼頭提供往來澳門至香港、深圳、江門之高速客輪服務。 在永久客運碼頭啟用前,為加快分流外港碼頭的壓力,因此興建氹仔臨時客運碼頭(Terminal Marítimo Provisório da Taipa、Taipa Temporary Ferry Terminal),並於2007年10月16日啟用。永久客運碼頭於2017年5月18日舉行開幕儀式,由行政長官崔世安和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等主持,同年6月1日正式投入運作,臨時客運碼頭也於同日凌晨停止運作。.

新!!: 屯門區和氹仔客運碼頭 · 查看更多 »

民政事務專員

民政事務專員(District Officer)在香港地區的層面上,是各區民政事務處的主管,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代表;直接監督地方行政計劃在區內的運作;負責落實及統籌地區計劃的實施,確保當局適當地跟進區議會所作出的建議,及促進區內居民參與地區事務;與社區的各階層人士保持密切的聯絡,並且向政府反映他們所關注的事務及問題;確保透過部門之間的磋商及合作迅速解決地區問題;作為區議會及部門之間的橋樑。當工會、業主立案法團與居民之間有爭議時,擔當調停的角色;及在緊急的情況下,協調救援服務 。.

新!!: 屯門區和民政事務專員 · 查看更多 »

民意代表

民意代表,又称为議員、代議士,是由人民選出、於議會等各種立法機關代表人民行使政治權利的公職人員。按照字面意思解釋,是指代表多數人的意思,也等同於群眾的意見領袖。在現代的代議制度中,人民藉由選舉選出民意代表,來行使間接民主的權利。.

新!!: 屯門區和民意代表 · 查看更多 »

汪鋐

汪鈜(,鋐音同宏),字宣之,行荣四,号诚斋,南直隶婺源县(今属江西)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屯門區和汪鋐 · 查看更多 »

汉朝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扮演承先啟後的重要關鍵地位。漢朝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西汉(前202年-9年)與东汉(25年-220年),中間王莽篡漢建立新朝(9年-23年)與西漢更始帝時期(23年-25年),西漢與東漢合称兩汉,還有蜀漢;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雒陽。 汉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與公元前一世紀興起於歐洲的羅馬帝國東、西遙相並立。後世多將汉朝和約略同时期在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及文明的強大帝國罗兹·墨菲(黄磷 译),《亚洲史》(第四版),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10月,141-154 ISBN 978-7-80700-092-1。在汉武帝期间,汉朝陸續地收復秦朝时失去的今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宁夏地區,又開疆拓土,在河西走廊,即今甘肃處建立郡县。西汉后期,其疆域除了西藏、東四盟、吉林、黑龍江、青海大部分及蒙古國外,基本上包含現今长城以南、包括遼寧在內的中国疆域。 漢疆域最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內蒙古包头及巴彦淖尔一带),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广平省),东至临屯郡(今朝鲜江原道一带),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面积廣达600万平方公里。在统治期间,从前58年起的呼韓邪單于至10年的烏珠留若鞮單于,匈奴一度成为汉朝内藩。至公元元年,全国人口约6000万,佔当时世界人口28%,此时印度次大陆人口为4600万,欧洲人口为3500万,北非人口为1400万。 汉朝進一步奠定了汉民族(华夏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在后世,漢人成为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汉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汉字。汉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文治武功空前,影响巨大,至西晋时依旧有义阳蛮张昌,匈奴人刘渊,刘芒荡以汉朝名号造反,直至唐代, “卯金刀”、“刘举”、“刘氏当王”、“刘氏主吉”、“伐武者刘”等一系列宣扬刘氏复兴的金刀之谶都络绎不绝。人们经常把汉朝和之后的唐朝并称汉唐,并以之为中国朝代的代表。 汉朝最早使用年号,建元为首個年号,但实际使用的第一个年号是元鼎,之前的年号系追认。汉初根据五德終始說,定正朔为水德,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簒政建立新朝,方--采用劉向和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一说法,从此确立东汉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及《三國志》等皆采用这种说法,因此汉代亦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刘汉」。.

新!!: 屯門區和汉朝 · 查看更多 »

沙螺灣

沙螺灣(Sha Lo Wan)是香港大嶼山西北部的一個海灣,面向香港國際機場。 《新安縣志》提及沙螺灣,比「香港」兩字更多。明朝,大嶼山仍盛産沉香時,香木會運到沙螺灣包裝、加工,再運到香港仔石排灣,然後轉運到現稱廣州的集散地。 沙螺灣早年已有人聚居,主要為文姓。建有多條村落,包括沙螺灣村及沙螺灣新村等,村民開墾了一些果園。在海灣畔有一座始於乾隆39年(1774年)的把港大王廟(亦稱為「把港古廟」和「洪聖廟」),已有超過200年歷史。沙螺灣北端則建有碼頭。 雖然沙螺灣對面的赤鱲角在1990年代興建新機場時曾經大興土木,但仍保留了不少自然生態,包括一棵已有300年歷史的大樟樹,及鄰近地區的一些紅樹林等。沙螺灣西面原有一凸出海角,因新機場填海,為免影響東涌灣水流而遭削掉。 沙螺灣村的沙灘本來極多沙螺沙蜆。1960年代,香港旱災,這沙灘的沙運到石壁建水塘,成為現今的石壁水塘。加上後來赤鱲角機場填海,截斷沙螺灣海域海水。現在沙灘已荒廢,涌口無水,灣村破落。 沙螺灣是興建中的港珠澳大橋香港方面其中一個建議落腳點。 曾有建議延長深屈道到沙螺灣,但最終沒有成事。.

新!!: 屯門區和沙螺灣 · 查看更多 »

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

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劃定於1996年11月20日)是一個位於香港新界屯門區西部沙洲及龍鼓洲一帶海域的海岸公園。公園面積1200公頃,為香港面積最大的海岸公園。該海岸公園是香港的第三個海岸公園。 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範圍包括龍鼓洲、沙洲(包括上沙洲、小沙洲、下沙洲)及白洲。園內可發現中華白海豚的蹤跡。由於受到珠江流水令海水變淡及增加營養,使該處擁有大量海洋魚類及貝類資源。.

新!!: 屯門區和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 · 查看更多 »

洪水坑水塘

洪水坑水塘亦稱丹桂坑水塘,位於香港屯門九徑山北面,位於大欖郊野公園西北部邊緣,位於藍地水塘東面不足一公里處。洪水坑水塘屬灌溉水塘,即非食水用塘,主要用作灌溉農田。水塘的水會流經丹桂村、鍾屋村一帶再流經洪水橋,經過天水圍西側,成為該區著名的「臭河」,最後匯入-后-海灣。 洪水坑水塘分為上下兩個塘,水塘環境清幽恬靜,地處偏遠,鄰近藍地石礦場,附近亦沒有郊遊設施,因此即使假日亦人跡罕至。 Category:香港水庫 Category:藍地.

新!!: 屯門區和洪水坑水塘 · 查看更多 »

洋樓

洋樓是指西洋式建築的樓房,現代已泛指一般樓房,是相對於早期只有一樓的合院式平房。理論上任何新型西式樓宇,包括單幢式和屋苑式,甚至公共房屋也可稱為洋樓。.

新!!: 屯門區和洋樓 · 查看更多 »

深圳机场福永码头

#重定向 福永碼頭.

新!!: 屯門區和深圳机场福永码头 · 查看更多 »

深港西部通道

深港西部通道(Hong Kong-Shenzhen Western Corridor;拼音:Shēngǎng Xībù Tōngdào),或稱深圳灣公路大橋(Shenzhen Bay Bridge),是來往香港與廣東深圳的第4條跨境行車通道,亦是香港10號幹線、及亞洲公路374號線的一部份,該通道已於2007年7月1日中午由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主持啟用儀式,並於傍晚6時正式通車,以慶祝香港主權移交十週年。 深港西部通道和深圳灣公路大橋兩詞同義,但報章常以深港西部通道作總稱,而深圳灣公路大橋一詞則通常在介紹該橋建築時使用,更有人誤以為深港西部通道包括深圳灣口岸在內。.

新!!: 屯門區和深港西部通道 · 查看更多 »

港口

港口是可以停泊船隻和運輸貨物、人員的地方,位於洋、海、河流、湖泊等水體上,通常也兼具口岸的功能。.

新!!: 屯門區和港口 · 查看更多 »

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Ponte Hong Kong-Zhuhai-Macau)是連接香港大嶼山、澳門半島和廣東省珠海市的大型跨海通道。於2009年12月15日開工,2018年2月竣工(但未啟用);設計壽命為120年。現為世界上最長的沉管隧道、及世界跨海距離最長的橋隧組合公路。 港珠澳大橋全長近50公里,主桥全长约29.6公里。為桥隧結合結構,包括一条长约6.7公里的海底隧道及四個人工岛。其中,海中橋隧主體工程(粵港分界線至珠海和澳門口岸段)由粵港澳三地共同出资建設;海中橋隧工程香港段(起自香港國際機場人工島,止於粵港分界線)由香港方面建设,三地口岸和連接線由三地各自建設。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是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举办的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大桥主体部分的建设、运营、维护和管理的组织实施等工作。 港珠澳大橋啟用後,穿梭香港、珠海、澳門三地的交通時間將銳減,行車時間僅需一小時左右,而且不需要繞道深圳和虎門;而港珠澳也會形成「一小時生活圈」。.

新!!: 屯門區和港珠澳大橋 · 查看更多 »

港鐵

港鐵(Mass Transit Railway,縮寫:MTR),原稱香港地鐵,自2007年12月2日與九廣鐵路合併後改名為港鐵為止,是香港最大的鐵路運輸系統,泛指能夠通過一張港鐵單程票通行的10條路綫,廣義上包括一條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及香港市區的機場快綫、擁有12條路綫的輕鐵系統及昂坪360纜車系統,組織成為貫通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市區及多座新市鎮,總計93個鐵路站及68個輕鐵站、合共長230.9公里的鐵路網。同時,整個系統亦包括接駁巴士及城際客運服務。 綜合港鐵系統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簡稱港鐵公司)營運,於2007年12月2日由地鐵及九廣鐵路系統合併而成。其中第一條路綫東鐵綫始建於1906年,於1910年通車,是連接香港及廣東省主要的鐵路運輸;而以地下隧道為主的第二條路綫觀塘綫則於1979年通車,成為香港鐵路發展歷史的里程碑。 於2016年,港鐵累積載客量逾19億人次,當中輕鐵及巴士佔2億2千萬人次,機場快綫為1610萬人次,是全球最繁忙的鐵路系統之一。香港鐵路為國際地鐵聯盟的創會會員之一。而港鐵在香港專營公共交通工具市場整體佔有率不斷上升,由2013年的46.9%,增至2016年的48.4%,當中港鐵在過海交通工具市場的佔有率更達68.4%。.

新!!: 屯門區和港鐵 · 查看更多 »

港鐵巴士

港鐵巴士為港鐵公司轄下巴士服務的簡稱,分為兩大類:「港鐵接駁巴士」及「港鐵巴士(新界西北)」。前者主要服務大埔區,接駁東鐵綫;後者主要服務元朗區及屯門區,接駁西鐵綫及輕鐵。.

新!!: 屯門區和港鐵巴士 · 查看更多 »

清涼法苑

清涼法苑是香港一座佛教建築,位於新界屯門區虎地青山公路21咪,鄰近疊茵庭及極樂寺。清涼法苑現有四幢平房建築,其佛殿及淨恩小築已被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

新!!: 屯門區和清涼法苑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屯門區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清朝政府

清朝政府,或称清政府、清廷,是指大清的治權機構,始于后金政权,長達296年,至1912年宣统帝退位後终结。 清朝政府的行政架构始设于后金皇太极时期,天聪五年(1631年),设六部(暗部、道部、醫部、鬼部、兵部、咒部)。天聪十年(1636年)设立都察院。崇德二年(1637年)设立議政王大臣會議,这是后金时期和清初重要的决策机构。 順治元年 (1644年) 清军入关后,又增设多个行政机构。顺治十五年(1658年)又仿照明朝内阁制度设立内阁,由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学士、侍读学士等组成,负责起草、传达诏令,进呈题疏,代批拟旨等。清朝的内阁名义上居中央辅政机构之首,但没有明朝中后期内阁那样的实权,内阁的最高长官大学士,虽然品极位崇,实际上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为皇帝缮写文书和谕旨而已。康熙十六年(1677年),在内阁外另设立南书房,使之成为决策中心。雍正十年(1732年),正式定名的办理军机事务处(简称军机处)成为清中后期为皇帝服务的国家决策中心。至此,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 晚清时期,国内外环境剧变。光緒二十六年 (1900年) 庚子事变后,清朝政府开始推行新政。光緒三十二年 (1906年) 9月,政府下诏订定新中央官制,改六部为十一部。宣统三年(1911年),成立责任内阁。末帝溥仪在1912年2月12日退位后,在北京紫禁城中依然保持着一个“逊清皇室小朝廷”,直至民國十三年 (1924年) 11月5日被迫出宫结束。 .

新!!: 屯門區和清朝政府 · 查看更多 »

湖山草地滾球場

湖山草地滾球場是位於香港新界屯門湖山路,鄰近青山警署及悅湖山莊。於2003年建成,是香港新界西區首個設有戶外人造草地滾球場的場地。場內共有六條球道,每條球道最多可容納八名球員。屯門草地滾球會以此球場作為主場,參加「香港草地滾球總會」舉辦之冬夏季聯賽及公開賽事。.

新!!: 屯門區和湖山草地滾球場 · 查看更多 »

湖景邨

湖景邨(Wu King Estate)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公共屋邨之一,位於新界屯門新市鎮南部近蝴蝶灣,於1982年入伙,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

新!!: 屯門區和湖景邨 · 查看更多 »

源·區

源·區(T · PARK),位於香港屯門曾咀稔灣路25號,為香港首個自給自足的污泥處理設施,耗資53億港元興建,現由環境保護署管理,結合多項先進科技及不同類型的設施於一身,包括每天可處理高達2000公噸污泥的污泥焚化爐、發電系統、海水化淡廠,以及教育和自然生態設施,體現「轉廢為能」的優點。T · PARK「源 · 區」中的「T」字代表「轉煥」,有「轉廢為能,煥然一新」的意思,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16-05-19,標誌着香港致力落實「轉廢為能」策略的決心,並鼓勵全港市民一起加強環保行動,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深化節能減廢及打造低碳的香港。 污泥焚化爐利用先進焚化系統,把污泥體積減少達90%,大幅紓緩堆填區的壓力。焚燒產生的熱能可以發電,供園區所有設施日常運作之用,剩餘電力更可輸往公眾電網,最高可供4,000個家庭使用。海水化淡廠每天可製造600立方米淡水,又會收集雨水作非飲用用途;而污水經處理後會用於灌溉、沖廁和清潔,全面達到污水零排放。源‧區更設有香港唯一的公眾水療場館,利用燃燒污泥產生的熱力把水加熱。 源·區於2016年4月聯同「淨化海港計劃第二期甲」在2016年全球水獎年度污水處理專案類別中,獲得卓越級別殊榮。此外,源 · 區的建築設計,在香港工程師學會和英國結構工程師學會合辦的年度卓越結構大獎中,獲最高級別的獎項。.

新!!: 屯門區和源·區 · 查看更多 »

澤豐花園

澤豐花園(Affluence Garden)是香港新界一個居屋屋苑,座落屯門中北部屯門河畔,地址為大興青松觀路33號,1989年落成,屬香港房屋委員會居者有其屋第10期甲及第10期乙的私人參建居屋計劃屋苑,由上潤有限公司的附屬公司澤安發展有限公司(Leadchoice Development Limited)發展,由鍾華楠建築師事務所有限公司設計,管理公司為佳定物業管理有限公司。 屋苑建有5座住宅樓宇,每層提供12個單位,共2208個單位,單位建築面積由44至61平方米不等,實用面積則為42至55平方米不等,每座約高37層。苑內有樓高4層的獨立商場,提供熟食街市、超市、進修中心,亦有獨立幼稚園及托兒所等設施。此外,屋苑亦設有多個休閒地區及康樂設施,例如園藝觀賞水池、滾軸溜冰場、排球場、羽毛球場及數個兒童遊樂場等。.

新!!: 屯門區和澤豐花園 · 查看更多 »

澳門

澳門(Macau;Macao),簡稱澳,古稱濠鏡澳,或稱濠江、海鏡、鏡海、媽港、梳打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别行政区之一,位於南海北岸、以及珠江口西側,北接廣東省珠海市,東面與鄰近的香港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澳門全境由澳門半島、氹仔以及路環三個區域所組成,2000年後氹仔與路環之間開發出以賭業為主的路氹城區域:澳門半島是澳門發展的核心,其東北面一小部份陸地與中国大陸連接,氹仔和路環原本分別為兩座離島,後來連陸而成為了路氹城。 澳門是歐洲國家在東亞的第一塊、也是最後一塊屬地。澳門自秦始皇三征嶺南後屬中國版圖,從明朝中葉的1557年開始被葡萄牙人租借,但明朝设置官府管理。直至1887年,葡萄牙與清朝簽訂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澳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1980年代,葡萄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同探討澳門前途問題,其後於1987年簽署《中葡聯合聲明》,葡萄牙根据声明於1999年12月20日將澳門主權移交中國,實行一國兩制,享有「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權利。 澳門為獨立之經濟體,其中旅遊業與博彩業為重要產業,尤其主權移交後開放賭權,現在發展為「世界上第一大賭城」。澳門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每平方公里人口超過2萬。2015年澳門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爲78,586美元,名列世界第三。澳門2015年人均国民总收入依购买力平价爲102,480美元,名列世界第三。.

新!!: 屯門區和澳門 · 查看更多 »

望后石

望后石(Pillar Point,亦作Mong Hau Shek)是香港新界屯門區的地方,位於青山以南、蝴蝶灣以西、踏石角以東,目前主要用作工業用途。.

新!!: 屯門區和望后石 · 查看更多 »

望后石谷堆填區

望后石谷堆填區位於香港新界屯門區望后石望發街,佔地面積達68公頃,於1983年啟用,於1996年容量飽和而關閉。.

新!!: 屯門區和望后石谷堆填區 · 查看更多 »

明渠

明渠(英語:Open Channel、Nullah),又名水渠、人造河流、河道、運河,一個狹窄的谷地。在大雨的季節,明渠可以有效流走山洪。在工廠區,明渠引導廢水到海洋或廢水處理廠。.

新!!: 屯門區和明渠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屯門區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海典軒

海典軒(Oceania Heights)位於香港屯門青山灣海珠路2號,由信和集團獨資發展的商住項目,位處屯門青山灣畔,於2003年7月開售,2005年9月30日入伙。屋苑合共兩座,提供544個住宅單位及2個頂層特色單位,名為海典峰(Sky Oceania),每戶設有環保露台,毗鄰港鐵豐景園站及屯門游泳池。海典軒分為商場和住宅,住宅建於商場之上。示範單位設於屯門市廣場4樓平台。.

新!!: 屯門區和海典軒 · 查看更多 »

海翠花園

海翠花園(Pierhead Garden)為香港新界屯門湖翠路168-236號的私人屋苑,屬輕鐵屯門碼頭站上蓋物業,共有6座樓高32層樓宇,合 共提供1440伙單位,於1988年8月入--。屋苑位於屯門碼頭旁,蝴蝶灣的東面,面向屯門南的青山灣,所以大部份單位都享有海景。基座設海趣坊商場,地面則是公共運輸交匯處及輕鐵屯門碼頭站。.

新!!: 屯門區和海翠花園 · 查看更多 »

新屯門中心

新屯門中心(Sun Tuen Mun Centre),簡稱新屯中或STMC,是香港新界屯門市的一個私人屋苑,位於屯門南區(前稱散石灣區),是目前屯門新市鎮最高的住宅樓宇及中原城市領先指數成份屋苑之一。屋苑是港鐵輕鐵車廠運用庫上蓋物業,由新鴻基地產與九廣鐵路公司合作發展,由劉榮廣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設計,1988年開售,於1990年6月30日正式入伙。屋苑校網屬小學第70網,中學新界第3校網(屯門區),區議會屬富新選區(L14區)。兩鐵合併後,交予港鐵公司作物業管理人,目前管理公司為啟勝管理服務有限公司。 屋苑基座為輕鐵車廠(L1)、新屯門商場(L2-L3)、停車場(L2-L3)、幼稚園(L3)、社區中心和健身室(L3)、球場(L4)、游池(L4)及平台花園(連四個變壓器房)(L4),基座上有10幢住宅分前後兩排而建。每幢住宅樓高44層,合共提供3500個住宅單位。單位主要分為2房2廳及3房2廳兩款間隔,建築面積約500多至700多平方呎。另每個頂層備有2個3房2廳連天台花園單位,建築面積約800多平方呎。高層北面望屯門新市鎮、屯門河道、天水圍、深圳的景色,東南面更可遠眺青山灣、黃金海岸、青馬大橋、港島建築物等景色。.

新!!: 屯門區和新屯門中心 · 查看更多 »

新市鎮

新市鎮,又稱計劃城市、計劃都市,指事先經過周密城市規劃所興建的新城市或大型社區,取代現有都市市中心向四方擴張的發展模式。新市鎮通常位於城市的郊區,主要目的是解決和舒緩市中心過多的人口和由此而產生出來的種種社會問題。.

新!!: 屯門區和新市鎮 · 查看更多 »

新圍苑

新圍苑(英語:San Wai Court)是位於香港屯門新市鎮西北部的居屋屋苑,地址是田景路23號。 新圍苑北鄰良景邨,東北面是田景邨及兆畦苑,南面與山景邨隔菠蘿山相望,西面是青山操炮區,青山山峰及青山禪院在西南方。.

新!!: 屯門區和新圍苑 · 查看更多 »

新咖啡灣

新咖啡灣(英語:Cafeteria New Beach)是香港其中一個游泳海灘,位於新界屯門區青山公路18咪半舊咖啡灣旁,毗鄰青山灣畔。 新咖啡灣泳灘現時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管理的泳灘之一,有救生員值勤。泳灘亦設有快餐亭及沙灘排球場等設施,為香港少有的沙灘排球場之一。.

新!!: 屯門區和新咖啡灣 · 查看更多 »

新唐書

#重定向 新唐书.

新!!: 屯門區和新唐書 · 查看更多 »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時代(Neolithic),在考古學上是石器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以磨製石器和製作陶器為主,大約從1萬年前開始,結束時間從距今7400多年至2200多年不等。不過,在有些地區,如中美洲,在西元後仍停在新石器时代,不過仍出現高度文明,如馬雅文化。 新石器時代結束後,人類進入銅器時代(金屬器時代的最早期),也開始進入信史時代。.

新!!: 屯門區和新石器时代 · 查看更多 »

新生農場紅樓

#重定向 中山公園 (屯門).

新!!: 屯門區和新生農場紅樓 · 查看更多 »

新界

新界(New Territories)是香港全境三大地域之一,與中國大陸接壤,也是香港境內除香港島及九龍外的其餘區域。新界可以分為兩大部份,分別是與九龍半島相連的新界內陸和以大嶼山為主的233個島嶼所組成的離島。新界內陸面積為747.18平方公里,連同233個離島計算,總面積則為975.23平方公里,佔香港陸地總面積接近90%,而52.2%香港人口居於新界。.

新!!: 屯門區和新界 · 查看更多 »

新界西選區

新界西選區(英文 New Territories West Constituency)是香港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的五個選區之一,範圍為新界西半部地域,包括荃灣區、葵青區、屯門區、元朗區及離島區。 新界西選區總面積480.43平方公里,總人口(2011年)2,023,206人,人口密度4,211人每平方公里,是人口最多的選區。.

新!!: 屯門區和新界西選區 · 查看更多 »

新發邨

新發邨(San Fat Estate)是屯門區的公共屋邨,也是屯門區內首個公共屋邨,現已拆卸。原址位於港鐵屯門站旁的私人屋苑瓏門,鄰近屯門市中心、新墟及屯門公園。.

新!!: 屯門區和新發邨 · 查看更多 »

新鴻基地產

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簡稱新地;,),香港註冊地產公司,於1972年8月23日以市值4億港元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經過多年發展,新鴻基地產已經成為香港最大型的地產發展公司之一,其主要核心業務為物業發展,此外亦經營其他地產相關業務,包括酒店、商場、物業管理,並且投資其他行業,包括電訊、資訊科技及基礎設施等。現任董事局主席兼董事總經理為郭炳聯。.

新!!: 屯門區和新鴻基地產 · 查看更多 »

悅湖山莊

悅湖山莊(Yuet Wu Villa)是香港屯門南的一個居屋屋苑,位於屯門市地段360號,鄰近屯門碼頭和兆禧苑,由大同混凝土製品廠有限公司及五洋建設株式會社之聯營公司 Brichwood Company Limited 發展,周氏建築師事務所(周念申建築師)設計,五洋建設株式會社承建,佳定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屬於居者有其屋私人機構參建居屋計劃的第14期丙(發售7-13座)及第15期甲(發售1-6、14-15座)該屋苑在1993年底落成,共15座22-28層高樓宇,提供3,890個單位。屋苑前身為湖景臨時房屋區。.

新!!: 屯門區和悅湖山莊 · 查看更多 »

政府

政府是一个政治体系,於某个區域訂立、執行法律和管理的一套机构。广义的政府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狭义的政府仅指行政机关;在内阁制国家,“政府”一词也用來指代表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的核心,即“内阁”。 政府也是一种权力分配的格局。不仅是司法权、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也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甚至也包括了政府各部门单位之间以及公务员之间的权力分配。 政府是组成国家整体的一个幫派,政府隶属于国家。因此执政政府的倒台或政权的更替并不意味着国家的灭亡,而如果国家灭亡了,政府也就不可能存在。公民对于国家的合法性存在认同性高于对政府的认同性。 政府也是一种组织,区别于一般的社会组织,政府权力的取得必须具有合法性,同时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权力只为权力来源负责,政府也不例外。如果政府的权力来源恰好是国民或公民,政府就对国民公民负责,为公共利益服务。 政府依照法律行使执法权,如果超出法律赋予的权限范围,就是“滥用职权”;如果没有完全行使执法权,就是“不作为”。两者都是政府的错误。.

新!!: 屯門區和政府 · 查看更多 »

政府合署

政府合署是多部門聯合辦公的建築物,可以指:.

新!!: 屯門區和政府合署 · 查看更多 »

愛琴海岸

愛琴海岸(Aegean Coast),是香港屯门区扫管笏青山公路掃管笏段管青路2號的私人屋苑,由新鴻基地產、陸海通和恒基兆業合作發展,於2002年11月落成並開售,平均呎價2,420港元,每平方呎由1,860港元起,售價最低為127.9萬港元。屋苑於2003年1月入伙。 愛琴海岸是一排7幢屏風樓,每橦樓高32層(實為29層),設8伙單位,總共有1,624個單位,單位建築面積在688平方呎至1,043平方呎不等。.

新!!: 屯門區和愛琴海岸 · 查看更多 »

散石灣

散石灣(San Shek Wan)是香港新界屯門的一個地方,原為青山東南、屯門河出海口西部的一個海灣,經過填海後現已成為屯門新市鎮的一部份,大約是湖山路以北、皇珠路以南的區域,主要發展成龍門居、富健花園、新屯門中心和龍逸邨。目前青山東麓尚有兩處村落以昔日的散石灣命名,分別是“散石灣南”和“散石灣北”。.

新!!: 屯門區和散石灣 · 查看更多 »

拉鏈

拉鏈是把两片织物暂时结合在一起的一种部件,常见于衣物、旅行箱、手袋、帐篷和睡袋等。.

新!!: 屯門區和拉鏈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屯门区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