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天琴座恒星列表

指数 天琴座恒星列表

以下是星座天琴座的主要恒星列表,按照亮度降序排列。.

69 关系: 大陵五型變星天琴座天琴座16天琴座17天琴座19天琴座β型變星天琴座η天琴座θ天琴座ι天琴座λ天琴座μ天琴座ν天琴座RR天琴座RR型变星天琴座V473天琴座XY太陽系外行星宇宙距离尺度开普勒7开普勒7b开普勒8开普勒8b佛蘭斯蒂德命名法依巴谷星表光年克卜勒-9b克卜勒-9c克卜勒-9d克卜勒138克卜勒33克卜勒37克卜勒444克卜勒62克卜勒62e克卜勒62f克卜勒88克卜勒9克卜勒91bBe星織女一猎犬座α²型变星聯星视星等赤纬赤经造父变星GJ 758GSC 02634-01087GSC 02652-01324HAT-P-5b...HD 173416HD 173416 bHD 176051HD 177830HD 178911HD 178911 BbHD星表K-PAXTrES-1WASP-3bWASP-3c掩星恒星恒星光谱恆星亮度列表渐台二星座星座恒星列表拜耳命名法 扩展索引 (19 更多) »

大陵五型變星

大陵五變星或大陵五型雙星是以英仙座β星(中國星名為大陵五)為代表的一種食变星。 當溫度較低的恆星由較熱的恆星前方經過時,會遮蔽後方恆星部份或全部的光,這是這對聯星光度的主極小,所以由地球觀察到的聯星亮度會下降;但稍後,當較熱的恆星經過過較冷恆星前方時,也會造成光度的下降,稱為第二極小或次極小。 由週期,或兩次主極小的時間間隔,是非常規律的,可以測量出聯星的公轉週期,這個時間就是兩顆星在軌道上互相環繞一周的時間。大部分的大陵五型變星是相當接近的雙星,它們的週期都不長,通常都在幾天之內。以知週期最短的是玉夫座VZ (0.145天),最長的則是御夫座ε,長達9892天(27年)。 大陵五型聯星系統的伴星是球形或略微橢球形,與所謂的天琴座β變星和大熊座W變星有所不同,這兩種變星的伴星都更為靠近,以致於引力會影響到恆星的外型。 通常,這類型的光度變化在一個視星等左右,已知變化最大的是天鷹座V342,光度變化達到3.4等。伴星可以是任何一種光譜類型,但較明亮的都屬於B、A、F或G型光譜。 大陵五型變星的原型是在1669年被Geminiano Montanari發現的英仙座β星,造成變光的機制則在1782年才被约翰·古德利克正確的予以闡明。 已知的大陵五型變星有數千顆,在2003年版的變星總目錄(gcvs)中已經列出了3,554顆,佔總數的9%,一些有趣的大陵五型變星可以在著名的變星列表中查到。.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大陵五型變星 · 查看更多 »

天琴座

天琴座是北天银河中最灿烂的星座之一,因形状犹如古希腊的竖琴而命名。它是古希腊天文學家托勒密列出的48个星座之一,也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所定的88個現代星座之一。雖然天琴座面積不大,但並不難辨認,因為它的主星织女星是“夏季大三角”的頂点之一。 由北面开始順時針方向,天琴座被天龙座、武仙座(海格力斯)、狐狸座及天鹅座所包圍。中心位置:赤經18時50分,赤緯36°。座內目視星等亮於6等的星有53顆,其中亮於4等的星有8顆。.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天琴座 · 查看更多 »

天琴座16

#重定向 辇道增一.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天琴座16 · 查看更多 »

天琴座17

#重定向 渐台增三.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天琴座17 · 查看更多 »

天琴座19

天琴座19,又名BD+31 3497,HD 179527、SAO 67946、HR 7283,是天琴座的一颗恒星,视星等为5.98,位于銀經63.19,銀緯9.75,其B1900.0坐标为赤經,赤緯。.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天琴座19 · 查看更多 »

天琴座β型變星

天琴β型變星是一種非常靠近的聯星,因為兩顆星的互繞,其中一顆會經過另一顆的前方,因此它們的總光度會週期性的變化。天琴β型變星的兩顆恆星質量都很大(數倍於太陽的質量),都屬於巨星或次巨星。並且兩顆星是如此的靠近,以至於它們的外觀因為強大的重力作用而產生變型:恆星成為橢圓的球體,並且外圍的質量會從其中的一顆恆星流向另外一顆。.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天琴座β型變星 · 查看更多 »

天琴座η

#重定向 輦道二.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天琴座η · 查看更多 »

天琴座θ

#重定向 輦道三.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天琴座θ · 查看更多 »

天琴座ι

#重定向 漸台四.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天琴座ι · 查看更多 »

天琴座λ

#重定向 渐台增四.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天琴座λ · 查看更多 »

天琴座μ

#重定向 織女增三.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天琴座μ · 查看更多 »

天琴座ν

天琴座ν,又名BD+32 3227,HD 174585、SAO 67441、HR 7100,是天琴座的一颗恒星,视星等为5.91,位于銀經62.64,銀緯14.63,其B1900.0坐标为赤經,赤緯。.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天琴座ν · 查看更多 »

天琴座RR

天琴座RR 是在天琴座的一顆變星,它是天琴座RR變星的原型,週期約13小時,視星等在7和8等間變化。它的變光本質是蘇格蘭天文學家威廉敏娜·佛來明 於1901年在哈佛大學天文台發現的。因為天琴座RR變星是重要的標準燭光,知道它精確的距離是測量發光度所必需的,對這一類的其他恆星也是一樣。 長久以來不確定的距離,在2002年使用哈伯太空望遠鏡的精細導星感測器將誤差降至大約5%之內,距離為262秒差距或854光年。如果這是正確的,天琴座RR的絕對星等是0.61等,接近太陽發光度的49倍。.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天琴座RR · 查看更多 »

天琴座RR型变星

天琴座RR型变星,又称星团变星,是脉动变星的一种,具有和造父变星类似的周光关系(但不明显),可以用来测定距离。这类变星中最亮的是天琴座RR,因此而得名。 大部分脉动变星在赫羅圖上位于一个狭长的不稳定带上,天琴座RR型变星位于这个不稳定带的中下部,光谱類型大多为A型,小部分为F型,具有差不多相同的绝对星等。因为天琴座RR型变星早期是在球状星团的水平支上发现的,因此又称星团变星。已经发现的天琴座RR型变星总数约为脉动变星的1/4。 银河系中的天琴座RR型变星广泛分布于银道面、银晕和球状星团中。由于它们的光度相对较高,因而比较容易辩认和观测。天琴座RR型变星可以用来测定银河系球状星团以及邻近星系的距离,进而为研究球状星团的年龄、恒星演化、银河系动力学和演化等奠定基础。也可以对造父变星测定的距离进行独立的校验。.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天琴座RR型变星 · 查看更多 »

天琴座V473

天琴座V473,又名BD+27 3314,HD 180583、SAO 87008、HR 7308,是天琴座的一颗恒星,视星等为6.16,位于銀經60.56,銀緯7.44,其B1900.0坐标为赤經,赤緯。.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天琴座V473 · 查看更多 »

天琴座XY

天琴座XY,又名BD+39 3476,HD 172380、SAO 67193、HR 7009,是天琴座的一颗恒星,视星等为6.04,位于銀經68.41,銀緯19.32,其B1900.0坐标为赤經,赤緯。.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天琴座XY · 查看更多 »

太陽系外行星

太陽系外行星或系外行星,指在太陽系之外的行星。截至2018年5月5日,已經被確認的系外行星總共有3767顆(另有超過2300顆尚未被確認),當中至少有77%是透過凌日現象發現的;這些行星分屬2816個行星系,其中有628個多行星系。克卜勒任務已經檢測到18,000顆行星候選者,包括262顆位於潛在適居帶的候選者。 在銀河系,估計有數十億顆恆星(若每顆恆星都至少有一顆行星,將導致有1,000億至4,000億顆行星),不只在恆星周圍有行星,也有自由移動的行星質量天體,而已知最靠近的系外行星是比鄰星b。 幾乎所有已經發現的系外行星都在我們自己的銀河系內,但是有少量的銀河系外行星可能可以被檢測出來。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在2013年1月提出的一份報告中提到:估計在銀河系內「至少有170億顆」地球尺度的系外行星。 數百年來,許多哲學家和科學家都認為在太陽系以外應該也有行星的存在,但是沒有辦法知道行星有多普遍,或是與太陽系行星的相似度又是如何。在19世紀,許多的偵測方法被提出來,但最終所有的天文學家得到的結果都是否定的。第一個被確認的檢測出現在1992年,發現有幾顆質量類似地球的天體環繞著脈衝星PSR B1257+12。在主序帶恆星發現行星的第一個偵測結果出現在1995年,在鄰近的飛馬座51發現了以4天週期公轉一週的巨大行星。由於觀測技術的進步,自此之後偵測到的數量與效率迅速的增加。有些系外行星被大望遠鏡直接拍攝到影像,但絕大多數的系外行星都是經由徑向速度測量檢出的。除了系外行星,「系外彗星」(在太陽系之外的彗星)也被發現,也許在銀河系內也是很普遍的。 最常見的系外行星是巨大的行星,相信是類似於木星或海王星,但這也反應了取樣偏差,因為大質量的行星比較容易被觀察到。一些相對比較輕的系外行星,質量只有地球的幾倍(現在所謂的超級地球);如眾所周知,在統計上的研究表明它們的數量應該超過巨大的行星。雖然現在已經發現一小撮包括地球大小和更小的行星,似乎表現出其它的地球類似體屬性。也存在著有這行星質量的天體環繞著棕矮星和不受到恆星拘束在太空中自由移動的行星;然而,「行星」這個名詞尚未應用在這些天體上。 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特別是軌道位於適居帶,極有可能有液態水存在表面的那些行星(還因此可能有生命),提高了搜尋外星生命的興趣。因此,尋找太陽系外的行星還包括適居行星,在太陽系外的行星適合承載生命的研究中,被考慮的因素相當廣泛。 在2013年1月7日,來自克卜勒任務太空天文台的天文學家宣布發現了KOI-172.02,一顆像地球的系外行星候選者,在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的適居帶中環繞著,可能是「存在著外星生命的主要候選者」。.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太陽系外行星 · 查看更多 »

宇宙距离尺度

宇宙距離尺度(cosmic distance ladder;亦作銀河系外距離尺度,Extragalactic Distance Scale)是天文學家決定天體距離的一系列方法。要對一個天體進行真正「直接」的距離測量,只有在天體與地球之間夠近的情況下才能做到(距離為1000秒差距)。測量距離更遙遠天體距離的技術是奠基在各種已經用近距離天體測量法校正過其相關性的方法。這幾種方法依賴標準燭光,這是一些光度已知的天體。 出現階梯的類比是因為沒有一種方法或技術可以測量天文學的範圍所遇到的所有距離尺度。相反的,一種方法可以用來測量近距離天體的距離,另一種方法可以測量鄰近的中等距離天體,依此類推。每個階梯的梯級提供的資訊,可以用來確定更高的下一個階梯的梯級。.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宇宙距离尺度 · 查看更多 »

开普勒7

开普勒7(Kepler-7),是一颗位于天琴座的恒星。這顆恆星是由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發現的,是該望远镜發現的第7個恆星。於2010年,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它的一颗行星开普勒7b 。這個行星是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發現的第四個行星,該行星是一個氣體巨行星,其規模比木星還要大,但密度卻與土星相近。开普勒7比太陽質量還要大,且其半徑接近太陽半徑的兩倍。這颗恆星亦擁有很高的金屬量,而這直接影響了开普勒7行星系的形成。美國航空航天局於2010年1月4日在美國天文學會會議上發佈這個發現。.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开普勒7 · 查看更多 »

开普勒7b

开普勒7b是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首次发现的5颗太阳系外行星之一,于2010年1月4日公布。它位于天琴座,环绕恒星开普勒7公转。。 开普勒7b的半径是木星的1.478倍,质量是木星的0.433倍。.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开普勒7b · 查看更多 »

开普勒8

开普勒8(Kepler-8),是一颗位于天琴座的恒星。 2010年,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它的一颗行星开普勒8b 。.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开普勒8 · 查看更多 »

开普勒8b

开普勒8b是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首次发现的5颗太阳系外行星之一,于2012年1月4日公布。它位于天琴座,环绕恒星开普勒8公转。。开普勒86b的半径是木星的2.219倍,质量是木星的12.7,其質量及大小亦居於所有行星首位,它的質量及大小還在增加中。。.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开普勒8b · 查看更多 »

佛蘭斯蒂德命名法

恆星的佛蘭斯蒂德命名法(Flamsteed designations)與拜耳命名法類似,除了以數字取代希臘字母外,每顆恆星還是以數字和拉丁文所有格的星座名稱結合在一起。(參見星座列表列出的星座名稱和所有格的形式) 在每一個星座中,數字起初是隨著赤經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因為歲差影響,現在有些地方已經不合規定了。這種命名法最早出現在約翰·佛蘭斯蒂德的《不列颠星表》(Historia coelestis Britannica),是哈雷與牛頓未經約翰·佛蘭斯蒂德同意就在1712年出版的。在約翰·佛蘭斯蒂德過世後,1725年的最後一版,包含了約3,000顆恆星,比過去的星表都要巨大,準確度也更高,但卻略去了佛氏的編號。 這種命名法在18世紀獲得普遍的認同,沒有拜耳名稱的恆星幾乎都會以這種數字來標記,但有拜耳名稱的恆星全部依然繼續沿用舊名,而佛氏編號就幾乎完全被捨棄不用。有些著名的恆星都是使用佛氏編號標示的,例如,飛馬座51(參見太陽系外行星)、天鵝座61(參見視差),都是採用佛氏編號命名的。 當現代的星座界限在草擬時,有些已經有佛氏編號的恆星被分割到沒有被編號過的星座內,或是因為已經有了拜耳的名稱,而省略了編號。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佛氏編號只涵蓋到在大不列顛可以看見的星星,因此偏向南天的星座都沒有佛氏編號。(南天的球狀星團杜鵑座47的编号来自约翰·波得;鄰近的波江座82不是佛蘭斯蒂德命名法而是古德命名法的编号。) 在佛蘭斯蒂德的目錄上有些錯誤的記載,例如,佛蘭斯蒂德在1690年記錄了天王星,但他沒有認出那是顆行星,而將他登錄為金牛座34。.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佛蘭斯蒂德命名法 · 查看更多 »

依巴谷星表

依巴谷星表和第谷星表(Tycho-1)是歐洲太空總署的依巴谷衛星成果的主要產物。這顆衛星在1989年11月至1993的3月的四年任務中,傳回了許多高精度的科學數據。 依巴谷星表至少列出了118,000顆天體測量學上精確度在千分之一弧秒恆星,而第谷星表 列出的則略微超過1,050,000顆恆星。 這份星表包含很大數量的高精密度天體位置和測光數據。另外伴生的附錄是變星、雙星和聚星的特性數據,和太陽系的天文測量和測光數據。主要的部分提供了可以印製和以機器閱讀的版本。 全球性的數據分析,需要處理1,000兆比特未經加工的衛星原始數據,這是一件複雜且需要漫長時間的工作,由NDAC和先進科學和技術基金會承擔,共同製做出依巴谷目錄。第四個參與合作的科學機構是INCA,負責撰寫依巴谷衛星的觀測程式和編譯成最佳化的數據選擇,在發射前就先安置在衛星的輸出目錄中。依巴谷和第谷星表的成果使歐洲太空總署等四個團體的繁雜工作得到形式上的正式結束。.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依巴谷星表 · 查看更多 »

光年

光年(light-year)是長度單位之一,指光在真空中一年時間內傳播的距離,大約9.46兆千米(9.46千米或英里。 光年一般用於天文學中,是用來量長度很長的距離,如太陽系跟另一恆星的距離。光年不是時間的單位。 天文學中另三個常用的單位是秒差距、天文單位與光秒,一秒差距等於3.26光年,一天文單位為149,597,870,700公尺,一光秒是光一秒所走的距離為299,792,458公尺。 例如,世界上最快的飛機可以達到每小時1萬1260千米的時速(2004年11月16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飛機最高速度紀錄是1萬1260千米/小時),依照這樣的速度,飛越一光年的距離需要用9萬5848年。而常見的客機大約是885千米/小時,這樣飛行1光年則需要122萬0330年。目前人造的最快物體是2016年7月5日抵達木星極軌道的朱諾號(2011年8月5日發射升空),最高速度為73.61千米/秒(即約26萬5000千米/小時),這樣的速度飛越1光年的距離約需要4075年的時間。.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光年 · 查看更多 »

克卜勒-9b

克卜勒-9b是NASA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的第一顆太陽系之外的行星 (系外行星),它環繞著在天琴座的克卜勒9公轉。克卜勒-9b是克卜勒太空望遠鏡使用凌日法在克卜勒9發現的三顆行星中最大的一顆;它的質量比行星中的土星略少一些。克卜勒-9b和克卜勒-9c顯現出被稱為軌道共振的現象,兩顆行星的引力互相牽引著,改變和穩定了另一顆行星的軌道。這顆行星的發現是在2010年8月26日公布的。.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克卜勒-9b · 查看更多 »

克卜勒-9c

克卜勒-9c是NASA的克卜勒任務發現的第一批7顆系外行星中,屬於克卜勒9的兩顆行星中的一顆。經由凌日確認克卜勒-9c和克卜勒-9b是這顆恆星的行星。在它最初的發現之後,克卜勒任務的團隊在2010年8月26日宣布了這項發現。在當時,克卜勒已經發現了700顆的行星候選者。 對這顆行星的觀察顯示它是一顆質量略小於土星的氫-氦氣體巨星,其軌道距離大約是0.225天文單位。值得注意的是克卜勒-9c和b的模式是共享軌道共振,每顆行星的軌道互相影響使另一顆行星軌道穩定。由於這種效應,當這顆行星被發現時,它的軌道週期是38天,並且每個週期縮短39分鐘。久而久之,它的軌道會與b行星在2:1的上下反復振盪著。.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克卜勒-9c · 查看更多 »

克卜勒-9d

克卜勒-9d,原本的名稱是KOI-377.03,是環繞著與太陽相似的恆星克卜勒9的一顆行星。最初是由克卜勒太空船,由NASA建造和操作用來尋找類地行星的一架太空望遠鏡,發現的,克卜勒-9d是最有可能的超級地球,估計它的半徑比地球大約60%,但是還未能測量出它的精確質量。克卜勒-9d以0.0273天文單位 -非常接近母恆星的距離,每1.56天繞行克卜勒9一圈。雖然克卜勒-9d是這個行星系中最靠近母恆星的行星,但是因為另外兩顆巨大的行星:克卜勒-9b和克卜勒-9c已經先被發現了,所以它的名稱是克卜勒-9d。 起初納入這個系統的研究第一次就建議克卜勒-9d可能是一顆行星,但是克卜勒團隊後續的研究延遲了證實它是行星的時間;證實克卜勒-9d是一顆行星的論文,在2011年1月1日才在天文物理期刊上發表。這個團隊使用位於夏威夷凱克天文台的望遠鏡證實了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最初的發現。.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克卜勒-9d · 查看更多 »

克卜勒138

克卜勒138(Kepler-138),舊稱KOI-314,是一顆位於天琴座的紅矮星,距離地球約200光年。該恆星位於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觀測視野內,因此如有行星在恆星盤面通過時有機會被觀測到。 克卜勒138已確認有3顆行星存在,其中一顆是經測量後確認為發現時體積和質量最低的KOI-314c,它的質量幾乎和地球相等。KOI-314c因為密度過低,被認為是氣體行星,而非岩石行星,即使它的質量與地球大約相等。.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克卜勒138 · 查看更多 »

克卜勒33

克卜勒33(Kepler-33)是一個位於天琴座的恆星,該恆星旁已發現五顆系外行星。克卜勒33的半徑大約是太陽的1.82倍,質量是太陽的1.29倍。根據其質量和表面溫度資料,它的光譜類型可能是F或G型。.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克卜勒33 · 查看更多 »

克卜勒37

克卜勒37(Kepler-37)是一顆位於天琴座的黃矮星,距離地球215.2光年。該恆星擁有三顆與母恆星距離相當近的系外行星克卜勒37b、c和d。.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克卜勒37 · 查看更多 »

克卜勒444

克卜勒444(Kepler-444,或稱為KOI-3158、KIC 6278762、2MASS J19190052+4138043、BD+41 3306)是一顆年齡約118億年(約宇宙年齡的80%)的恆星。距離地球約,在天球上位於天琴座。2015年1月27日,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團隊報告宣稱在該恆星旁發現5顆類地行星。.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克卜勒444 · 查看更多 »

克卜勒62

克卜勒62(Kepler-62)是一顆位於天琴座,體積較太陽小的光譜K型恆星,距離地球約1200光年。該恆星位於美國太空總署以凌日法搜尋太陽系外行星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觀測視野內。2013年4月18日,天文學家宣布在該恆星旁發現五顆系外行星,其中的克卜勒62e和克卜勒62f可能是位於該恆星適居帶內的固體表面行星。.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克卜勒62 · 查看更多 »

克卜勒62e

克卜勒62e(Kepler-62e)是一顆環繞天琴座恆星克卜勒62的太陽系外行星,是距離母恆星第二遠的行星,由 NASA 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該行星是以偵測行星通過恆星前方造成亮度下降的凌日法發現,並且是很可能位於母恆星適居帶的類地行星 。 根據行星的年齡(70 ± 40億年)、辐射通量(地球的1.2 ± 0.2倍)和半徑(地球的1.61 ± 0.05倍),它可能是由岩石組成,並且部分表面被海洋覆蓋。已被《天文物理期刊》接受的論文指出根據模型,它可能完全被海洋覆蓋。.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克卜勒62e · 查看更多 »

克卜勒62f

克卜勒62f (Kepler-62f),亦稱KOI-701.04,是一顆環繞天琴座恆星克卜勒62的系外超級地球,是已知距離母恆星最遠的行星,由NASA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以偵測行星通過恆星前方造成亮度下降的凌日法發現。它很可能是一顆位於適居帶中的類地行星。.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克卜勒62f · 查看更多 »

克卜勒88

克卜勒88(Kepler-88)是天琴座內已知擁有兩顆系外行星的類太陽恆星。2012年4月科學家在該恆星旁發現行星候選天體 KOI-142.01(即克卜勒88b)有極為明顯的凌星時間變化。凌日時間的變化相當大,足以讓克卜勒88b改變凌星週期。這樣的狀態是量測兩顆行星質量的嚴謹限制條件。而另一顆不凌星的行星則於2013年11月以徑向速度法近一步證實。.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克卜勒88 · 查看更多 »

克卜勒9

克卜勒9(Kepler-9)是一個位於天琴座,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視野內的類太陽恆星。克卜勒9已確定發現三顆系外行星,都是以凌日法發現。前兩顆行星於2010年8月26日宣布發現,第三顆則於2011年1月1日宣布發現。這是首次以凌日法發現多顆行星的行星系。克卜勒9的其中兩顆行星互為軌道共振。.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克卜勒9 · 查看更多 »

克卜勒91b

克卜勒91b(Kepler-91b)是一顆環繞恆星克卜勒91的太陽系外行星,位於天琴座。克卜勒91是質量稍大於太陽的恆星,並且已離開主序星狀態成為紅巨星。.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克卜勒91b · 查看更多 »

Be星

Be星是光譜中有明顯的氫發射線的B-型恆星,這類恆星的光譜類型通常標示為Be,B表示是B型恆星,e表示是發射光譜,雖然也可能有其它原子的離子發射譜線,但通常都很微弱。觀測上的其他特徵包括光學上的線性偏極化和比一般的B型恆星更強的紅外線輻射,稱為紅外過量。自然的Be星都是暫時性的,Be星通常都可能保持著正常的B型光譜,而且到前為止都是正常的B型星可能成為Be星。 雖然大多數的Be星都是主序星,但它們都是在複雜的族群中被辨識出來的,包括主序前星、超巨星、原行星雲,和其它的天體。它們或許可以再細分為Be超巨星、赫比格Be星、緻密行星狀星雲Be、共生Be星,而這些全部都還是"不明確"的分類。 第一顆被確認的Be星是策(仙后座γ),在1866年就被安吉洛·西奇觀測到,也是第一顆被發現有發射譜線的恆星。在20世紀初期,瞭解了發射譜線形成的的過程,知道這些譜線來自環繞在周圍的拱星物質,而不是來自恆星本身。現在,所有的觀測特性都可以用恆星拋射出的物質形成的氣體環解釋。紅外過量和偏極化是星光被盤面散射的結果,發射譜線是恆星的紫外線被盤面的氣體吸收之後再輻射出來的。 Be星一般被認為是高速自轉的天體,並且經由干涉儀測量到水委一的自轉扭曲得到證實。雖然,單獨的自轉或許還不足以形成盤面,但是額外的拋射機制是需要的,像是一個磁場或是非徑向的恆星的脈動。Be現象瞬變的本質非常像是過渡到另一種程序的聯接過程,但是細節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Be星是典型的變星,並且被認為是由於暫時存在的星盤和散射過程造成的仙后γ型變星,或是自然脈動性質造成的波江λ型變星。.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Be星 · 查看更多 »

織女一

織女一又稱為織女星或天琴座α(α Lyr,α Lyrae),是天琴座中最明亮的恆星,在夜空中排名第五,是北半球第二明亮的恆星,僅次於大角星。它與大角星及天狼星一樣,是非常靠近地球的恆星,距離地球只有25.3光年;它也是太陽附近最明亮的恆星之一。在中國古代的「牛郎織女」神話中,織女為天帝孫女,故亦稱天孫。 天文學家對織女星進行過大量的研究,因此它「無疑是天空中第二重要的恆星,僅次於太陽」。織女星大約在西元前12,000年曾是北半球的極星,但因歲差現象地球自轉軸傾斜,再加上日月對地球各部份的引力並不一致,使地球自轉軸緩慢轉圈,週期約兩萬六千年,稱為歲差現象。,它在13,727年會再度成為北極星,屆時它的赤緯會達到+86°14'。織女星是太陽之外第一顆被人類拍攝下來的恆星,也是第一顆有光譜記錄的恆星。它也是第一批經由視差測量估計出距離的恆星之一。織女星也曾是測量光度亮度標尺的校準基線,是UBV測光系統用來定義平均值的恆星之一。在北半球的夏天,觀測者多半可在天頂附近的位置見到織女星,因為身為天文學上星等的標準,其視星等被定義為0等,因此天文學家會以織女星作為光度測定的標準。 織女星的年齡只有太陽的十分之一,但是因為它的質量是太陽的2.1倍,因此它的預期壽命也只有太陽的十分之一;這兩顆恆星目前都在接近壽命的中點上。織女星的光譜分類為A0V,其溫度比天狼星的A1V高一點。它仍处於主序星階段,透過把核心內的氫聚變成氦來發光發熱。織女星比氦重(原子序數較大)的元素豐度異常的低,織女星光度有輕微的周期性變化,因此天文學家懷疑它是一顆變星。它的自轉相當快速,赤道自轉速度是每秒274公里。離心力的影響導致恆星的赤道向外突起,溫度的變化通過光球表面在極點達到最大值。地球上的觀測者視線正朝著織女星的極點。天文學家經過測定後,得知織女星每12.5小時自轉一周,整顆恆星呈扁平狀,赤道直徑比兩極大了23%。 天文學家觀測到織女星紅外線輻射超量,顯示織女星似乎有塵埃組成的拱星盤。這些塵粒可能類似於太陽系的柯伊伯带,是岩屑盤中的天體碰撞產生的結果。這些由於塵埃盤造成紅外線輻射超量的恆星被歸類為類織女恆星。織女星盤的分布並不規則,顯示至少有一顆大小類似木星的行星環繞著織女星公轉。.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織女一 · 查看更多 »

猎犬座α²型变星

座α²变星是变星的一种类型,是恒星光谱B8至A7的主序带星。它们有很强的磁场以及硅、锶、铬的谱线。这类变星因为磁场的变化造成0.01至0.1等级的光度波动,周期从0.5到160天不等。 该类变星以位于猎犬座北部的双星之一猎犬座α²命名。其亮度变化为0.14星等,周期为5.47天。 Category:獵犬座 Category:變星.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猎犬座α²型变星 · 查看更多 »

聯星

聯星是兩顆恆星組成,在各自的軌道上圍繞著它們共同質量中心運轉的恆星系統。有著兩顆或更多恆星的系統稱為多星系統。這種系統,尤其是在距離遙遠時,肉眼看見的經常是單一的點光源,要過其它的觀測方法,才能揭示其本質。過去兩個世紀的研究顯示,一半以上可見的恆星都是多星系統。 雙星(double star)通常被視為聯星的同義詞;然而,雙星應該只是光學雙星。之所以稱為光學雙星,只是因為從地球上觀察它們在天球上的位置,在視線上幾乎是相同的位置。然而,它們的"雙重性"只取決於這光學效應;恆星本身之間的距離是遙遠的,沒有任何共用的物理連結。通過測量視差、自行或徑向速度的差異,可以揭示它們只是光學雙星。 許多著名的光學雙星尚未進行充分與嚴謹的觀測,來確認它們是光學雙星還是有引力束縛在一起的多星系統。 聯星系統在天文物理上非常重要,因為它們的軌道計算允許直接得出系統的質量,而更進一步還能間接估計出半徑和密度。也可以從質光關係(mass-luminosity relationship,MLR)估計出單獨一顆恆星的質量。 有些聯星經常是在以可見光檢測到的,在這種情況下,它們被稱為視覺聯星。許多視覺聯星有長達數百年或數千年的軌道週期,因此還不是很了解它們的軌道。它們也可能通過其他的技術,例如光譜學(聯星光譜)或天體測量學來檢測。如果聯星的軌道平面正巧在我們的視線方向上,它與伴星會發生互相食與凌的現象;這樣的一對聯星會被稱為食聯星,或因為它們是經由光度變化被檢測出來的,而被稱為光度計聯星。 如果聯星系統中的成員非常接近,將會因為引力而相互扭曲它們的大氣層。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接近的聯星系統可以交換質量,可能會帶來它們在恆星演化時,單獨的恆星不能達到的階段。這些聯星的例子有大陵五、天狼星、天鵝座X-1(這是眾所皆知的黑洞)。也有許多聯星是行星狀星雲的中心恆星,和新星與Ia型超新星的祖恆星。.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聯星 · 查看更多 »

视星等

视星等(apparent magnitude,符號:m)最早是由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制定的,他把自己编制的星表中的1022颗恒星按照亮度划分为6个等级,即1等星到6等星。1850年英国天文学家普森发现1等星要比6等星亮100倍。根据这个关系,星等被量化。重新定义后的星等,每级之间亮度则相差2.512倍,1勒克司(亮度单位)的视星等为-13.98。 但1到6的星等并不能描述当时发现的所有天体的亮度,天文学家延展本來的等級──引入「负星等」概念。这样整个视星等体系一直沿用至今。如牛郎星为0.77,织女星为0.03,除了太陽之外最亮的恒星天狼星为−1.45,太阳为−26.7,满月为−12.8,金星最亮时为−4.89。现在地面上最大的望远镜可看到24等星,而哈勃望远镜则可以看到30等星。 因为视星等是人们从地球上观察星体亮度的度量,它实际上只相当于光学中的照度;因为不同恒星与地球的距离不同,所以视星等并不能指示出恒星本身的发光强度。 由于视星等需要同时考虑星体本身光度与到地球的距离等多重因素,会出现距离地球近的星体视星等不如距离远的星体的情况。例如巴纳德星距离地球仅6光年,却无法被肉眼所见(9.54等)。 如果人们在理想環境下(清澈、晴朗且没有月亮的夜晚),肉眼能观察到的半個天空平均约3000颗星星(至6.5等計算),整个天球能被肉眼看到的星星則约有6000颗。大多数能为肉眼所见的星星都在数百光年内。现在人类用肉眼可以看见的最远天体是三角座星系,其星等约为6.3,距离地球约290万光年。历史上肉眼能看见的最远天体是GRB 080319B在2008年3月19日的一次伽玛射线暴,距离地球达到75亿光年,视星等达到5.8,相当于用肉眼看见那里75亿年前发出的光。 另外,宇宙中大量的星际尘埃也会影响到星星的视星等。由于尘埃的遮蔽,一些明亮的星星在可见光上将变得十分暗淡。有一些原本能为肉眼所见的恒星变得再也无法用肉眼看见,例如银河系中心附近的手枪星。 星星的视星等也随着星星本身的演化、和它们与地球的距离变化而变化当中。例如,当超新星爆发时,星体的视星等有机会骤增好几个等级。在未来的几万年内,一些逐渐接近地球的恒星将会显著变亮,例如葛利斯710在约一百万年后将从9.65等增亮到肉眼可见的1等。.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视星等 · 查看更多 »

赤纬

赤纬(英文Declination;縮寫為Dec;符號為δ)是天文学中赤道座標系統中的两个坐标数据之一,另一个坐标数据是赤经。赤纬与地球上的纬度相似,是纬度在天球上的投影。赤纬的单位是度,更小的单位是“角分”和“角秒”,天赤道为0度,天北半球的赤纬度数为正数,天南半球的赤纬的度数为负数。天北极为+90°,天南极为-90°。值得注意的是正号也必须标明。 例如,织女星的确切赤纬(曆元2000.0)为+38°47'01"。 在观测者天顶的赤纬与該觀測地的纬度相同。.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赤纬 · 查看更多 »

赤经

赤經(英文Right ascension;縮寫為RA;符號為α)是天文學使用在天球赤道座標系統內的座標值之一,通过天球两极并与天赤道垂直,另一個座標值是赤緯。.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赤经 · 查看更多 »

造父变星

造父變星(Cepheid,或)的成員是一種非常明亮的變星,其變光的光度和脈動週期有著非常強的直接關聯性。造父變星是建立銀河和河外星系距離標尺的可靠且重要的標準燭光。 造父變星分成幾個子類,表現出截然不同的質量、年齡、和演化歷史:經典造父變星、第二型造父變星、異常造父變星、和矮造父變星。 造父變星的名稱源自在仙王座的仙王座δ星,在1784年被约翰·古德利克發現是一顆變星。由於是這種類型變星中被確認的第一顆,而它的中文名稱是造父一,因此得名。造父一也是驗證周光關係時特別重要的一顆造父變星,因為他的距離是造父變星中最精確的,這要歸功於它的成員都在星團之中de Zeeuw, P. T.; Hoogerwerf, R.; de Bruijne, J. H. J.; Brown, A. G. A.; Blaauw, A.(1999).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造父变星 · 查看更多 »

GJ 758

#重定向 格利泽758.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GJ 758 · 查看更多 »

GSC 02634-01087

GSC 02634-01087或稱HAT-P-5,是一個位在天琴座的恆星,星等12等,無法用肉眼看到。目前發現一個叫做稱HAT-P-5b的行星環繞著它。.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GSC 02634-01087 · 查看更多 »

GSC 02652-01324

GSC 02652-01324是一個位在天琴座的恆星,距離地球512光年,目前發現一個叫做TrES-1 的行星環繞著它。.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GSC 02652-01324 · 查看更多 »

HAT-P-5b

HAT-P-5b是一个位于天琴座,距离地球约1100光年的系外行星,其母星为HAT-P-5。该行星属于热木星,其轨道距离中央恒星约6.096百万公里,轨道周期为66小时55分25.6秒。该行星的真实质量较之木星大6%,半径比木星大26%,其平均密度小于水,仅为0.66克/立方厘米。巴克斯等人于2007年10月9日发现该行星。.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HAT-P-5b · 查看更多 »

HD 173416

HD 173416,又名BD+36 3246,SAO 67292、HR 7043,是一颗天琴座的恒星,视星等为6.01,位于銀經65.74,銀緯17.22,其B1900.0坐标为赤經,赤緯。距離地球約440光年。.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HD 173416 · 查看更多 »

HD 173416 b

HD 173416 b是一顆環繞天琴座紅巨星HD 173416的行星,由中國及日本的天文學家發現。.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HD 173416 b · 查看更多 »

HD 176051

HD 176051,又名BD+32 3267,SAO 67612、HR 7162,是一個天琴座的光譜聯星系統,视星等为5.22,位于銀經63.35,銀緯13.27,其B1900.0坐标为赤經,赤緯。距離地球約49光年。該聯星系統的週期是22,423日(61.4日),軌道離心率0.25。相較於太陽,這兩顆恆星的金屬量較低,兩顆恆星的質量分別是1.07和0.71倍太陽質量。.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HD 176051 · 查看更多 »

HD 177830

HD 177830是一顆位於天琴座的視星等7等恆星,距離地球約190光年。它的質量稍高於太陽,但光譜類型是表面溫度低於太陽的 K 型恆星,屬於演化階段晚於太陽次巨星。它的可見光光度是太陽的四倍,但因為距離因素,只能用雙筒望遠鏡觀測。 該恆星旁目前已經發現兩顆太陽系外行星。.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HD 177830 · 查看更多 »

HD 178911

HD 178911,又名BD+34 3439,SAO 67879、HR 7272,是一個天琴座的聯星系統,伴星 HD 178911 B 的视星等为6.74,光譜類型 G1V,位于銀經65.99,銀緯11.69,其B1900.0坐标为赤經,赤緯。距離地球約160光年,並且年齡和金屬量都稍高於太陽。.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HD 178911 · 查看更多 »

HD 178911 Bb

HD 178911 Bb是一顆位於天琴座的太陽系外行星,由 Zucker 等人以徑向速度法發現於2001年。該行星的質量下限是木星的7.35倍,屬於氣體距行星。該行星的軌道週期是7.15日,半振幅346.9 m/s。.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HD 178911 Bb · 查看更多 »

HD星表

HD星表(The Henry Draper Catalogue,缩写为HD,亨利·德雷伯星表)是哈佛大学天文台编纂的世界上第一个收录恒星光谱的大型星表,首版在1918年至1924年间出版,它给出了225,300颗恒星的光谱分类,涵盖了全天最暗达到照相星等为9等的恒星(大部分是北天的恒星),历元为1900.0。最初的HD星表包含的星主要是亮于9等的星,随后的增版增加了在某些天区的暗星。, HyperSky documentation, Willmann-Bell, Inc., 1996.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HD星表 · 查看更多 »

K-PAX

K-PAX是所著的系列科幻小说。改编电影《》于2001年上映。.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K-PAX · 查看更多 »

TrES-1

TrES-1是一個環繞著GSC 02652-01324的太陽系外行星,他跟太陽系裡的木星一樣,都是氣體行星,而且都適用氫和氦組成的,但跟木星不一樣的地方是它離它的母恆星很近,表面溫度很高,因此天存學家把它規類於“熱木星”.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TrES-1 · 查看更多 »

WASP-3b

WASP-3b是位於天琴座環繞著WASP-3的一顆系外行星,距離大約727光年。它是被SuperWASP使用凌日法發現的,隨後並經由徑向速度的觀測證實WASP-3b是一顆行星。這顆行星的質量和半徑顯示它是一顆氣體巨星,組成類似木星的龐然大物。WASP-3b環繞的軌道距離使它成為一顆熱木星,並且大氣層的溫度高達1983K*。 在2010年,使用凌日時間變分法發現WASP-3還有一顆行星存在,被命名為WASP-3c 。此一發現提醒了未來的觀測者,必須要確認已發現的行星系中有沒有第二顆行星的存在。.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WASP-3b · 查看更多 »

WASP-3c

WASP-3 是位於天琴座的一顆黃-白矮星,距離大約727光年,光度10等的恆星。.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WASP-3c · 查看更多 »

掩星

掩星是一種天文現象,指一個天體在另一個天體與觀測者之間通過而產生的遮蔽現象。一般而言,掩蔽者較被掩者的視面積要大。(若相反者則稱為“凌”,如金星凌日,“凌”有以小欺大的意思。)有天文愛好者認為日食也是月掩星的一種。.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掩星 · 查看更多 »

恒星

恆星是一種天體,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一顆球型發光電漿體,太陽就是最接近地球的恆星。在地球的夜晚可以看見的其他恆星,幾乎全都在銀河系內,但由於距離非常遙遠,這些恆星看似只是固定的發光點。歷史上,那些比較顯著的恆星被組成一個個的星座和星群,而最亮的恆星都有專有的傳統名稱。天文學家組合成的恆星目錄,提供了許多不同恆星命名的標準。 至少在恆星生命的一段時期,恆星會在核心進行氫融合成氦的核融合反應,從恆星的內部將能量向外傳輸,經過漫長的路徑,然後從表面輻射到外太空。一旦核心的氫消耗殆盡,恆星的生命就即將結束。有一些恆星在生命結束之前,會經歷恆星核合成的過程;而有些恆星在爆炸前會經歷超新星核合成,會創建出幾乎所有比氦重的天然元素。在生命的盡頭,恆星也會包含簡併物質。天文學家經由觀測其在空間中的運動、亮度和光譜,確知一顆恆星的質量、年齡、金屬量(化學元素的豐度),和許多其它屬性。一顆恆星的總質量是恆星演化和決定最終命運的主要因素:恆星在其一生中,包括直徑、溫度和其它特徵,在生命的不同階段都會變化,而恆星周圍的環境會影響其自轉和運動。描繪眾多恆星的溫度相對於亮度的圖,即赫羅圖(H-R圖),可以讓我們測量一顆恆星的年齡和演化的狀態。 恆星的生命是由氣態星雲(主要由氫、氦,以及其它微量的較重元素所組成)引力坍縮開始的。一旦核心有了足夠的密度,氫融合成氦的核融合反應就可以穩定的持續進行,釋放過程中產生的能量。恆星內部的其它部分會進行組合,形成輻射層和對流層,將能量向外傳輸;恆星內部的壓力能防止其因自身的重力繼續向內坍縮。一旦耗盡了核心的氫燃料,質量大於0.4太陽質量的恆星,會膨脹成為一顆紅巨星,在某些情況下,在核心或核心周圍的殼層會融合成更重的元素。然後這顆恆星會演化出簡併型態,並將一些物質回歸至星際空間的環境中。這些釋放至間中的物質有助於形成新一代的恆星,它們會含有比例較高的重元素。與此同時,核心成為恆星殘骸: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如果它有足夠龐大的質量)。 聯星和多星系統包含兩顆或更多受到引力束縛的恆星,通常彼此都在穩定的軌道上各自運行著。當這樣的兩顆恆星在相對較近的軌道上時,其间的引力作用可以對它們的演化產生重大的影響。恆星可以構成更巨大的引力束縛結構,像是星團或是星系。.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恒星 · 查看更多 »

恒星光谱

在天文學,恆星分類是將恆星依照光球的溫度分門別類,伴隨著的是光譜特性、以及隨後衍生的各種性質。根據維恩定律可以用溫度來測量物體表面的溫度,但對距離遙遠的恆星是非常困難的。恆星光譜學提供了解決的方法,可以根據光譜的吸收譜線來分類:因為在一定的溫度範圍內,只有特定的譜線會被吸收,所以檢視光譜中被吸收的譜線,就可以確定恆星的溫度。早期(19世紀末)恆星的光譜由A至P分為16種,是目前使用的光譜的起源。 恒星光谱分类 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对50万颗恒星进行了光谱研究。他们根据恒星不同的谱线进行了分类,结果发现它们与颜色也有关系.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恒星光谱 · 查看更多 »

恆星亮度列表

亮星之所以亮是因为它们的光度较高且/或离地球距离较近。以下是在可见光波段从地球看起来视星等亮于+2.5的恒星列表。由于随着视星等的增加,可观测恒星的数目将大大增加,因此此处只列出前100颗。实际上,整个天空亮过视星等+11的恒星几乎都记录在案了,对更暗天体的探索也在持续之中。 相較之下,太陽系中非恆星的天體最亮光度在視星等+2.50等以下有月球(-12.7)、金星(-4.6)、木星(-2.9)、火星(-2.9)、水星(-1.9)、土星(-0.2)。 以下列表中的恆星視星等無法準確判定有如下原因:.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恆星亮度列表 · 查看更多 »

渐台二

渐台二(β Lyr / 天琴座β)是在天琴座的一個双星系統,距離地球大約882光年。在阿拉伯的傳統名稱是الشلياق Sheliak,意思是"烏龜"或"豎琴"。 天琴座β中,A、B星是由藍白色(B7II)主星和深埋在气体中的蓝色(B0.5V)伴星組成的一對半分离双星系統。天琴座β是這一類食變星的原型,系統內的成員很接近,因而相互間的萬有引力足以將對方光球層的物质拉出來,因此恆星已經變形成為橢球的形狀,并发生质量转移。A星初始质量很大,因此很快膨胀到了巨星阶段,它的物质源源不断流向B星,使得原本较轻的B星变成双星中较重的一颗,并且减慢了B星的演化,使得B尚在主序星阶段。现今A星已经损失了初始质量的75%以上,目前质量略小于太阳的3倍,B星深埋在A抛出的大量气体尘埃之中,显得非常昏暗。但是B目前的质量已经达到了太阳的13-15倍之大。天琴座β的視星等以12.9075天的週期在+3.4等至+4.6等之間變化,A、B星因為太接近而無法光學望遠鏡解析出來,它们是光譜聯星。 這個系統的视线方向还有好几颗恒星。其中一对光学双星(在同一视线方向,但实际距离很远,没有物理上的关系)距離A/B星系统45.7",光譜為B7V,視星等+7.2,可以輕鬆的用雙筒望遠鏡看見;它们的亮度約為太陽的80倍,也是光譜雙星,週期4.34天。另外还有一顆较远的恆星——天琴座βF,角距離86",視星等+9.9,光度是太陽的7倍。.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渐台二 · 查看更多 »

星座

弗雷德里克·德·威特在1670年绘制的星座图 星座是指天上一群群的恒星组合。自从古代以来,人类便把三五成群的恒星与他们神话中的人物或器具联系起来,称之为“星座”。星座几乎是所有文明中确定天空方位的手段,在航海领域应用颇广。对星座的划分完全是人为的,不同的文明对于其划分和命名都不尽相同。星座一直没有统一规定的精确边界,直到1930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为了统一繁杂的星座划分,用精確的邊界把天空分為八十八個正式的星座,使天空多数恆星都屬於某一特定星座。這些正式的星座大多都以中世紀傳下來的古希臘傳統星座為基礎。与此相对地,有一些广泛流传但是沒有被认可为正式星座的星星的组合叫做星群,例如北斗七星(参见恒星统称列表)。 在三維的宇宙中,這些恆星其實相互間不一定有實際的關係,不過其在天球這一個球殼面上的位置相近,而其实它们之间可能相距很远。如果我们身处银河中另一太阳系,我们看到的星空将会完全不同。自古以來,人们对于恆星的排列和形狀很感興趣,並很自然地把一些位置相近的星聯繫起來組成星座。.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星座 · 查看更多 »

星座恒星列表

了太阳之外,所有的恒星都属于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划分的某一个星座。虽然IAU只划分了88个星座,但实际上整个天空被划分为89个不规则的形状,因为巨蛇座被划分为两部分:西边的巨蛇头(Serpens Caput)和东边的巨蛇尾(Serpens Cauda)。 唯一不属于任何星座的恒星是太阳。太阳在一年内沿着黄道穿过13个星座:12个黄道星座和蛇夫座。.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星座恒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拜耳命名法

拜耳命名法(Bayer designation)是一種恆星命名法,它以一個希臘字母做前導,後面伴隨著拉丁文所有格的星座名稱。拜耳命名的原始清單載有的恆星共有1,564顆。 德國天文學家約翰·拜耳於1603年在他的星圖《測天圖》(Uranometria)中,首先有系統的為許多亮星命名。拜耳在他的星圖上,使用小寫的希臘字母,像是α、β、γ、等等為前導,分配給星座中的每一顆星,再與恆星所在星座的拉丁文所有格結合,組成恆星的名字(參見所有格的星座列表,在中文則是字母跟隨在星座名稱之後)。例如,畢宿五命名為金牛座α,它的意思就是在金牛座排序為第一顆的恆星。 單一個星座可能包含50顆甚至更多的恆星,但是希臘字母只有24個,當這些字母用完之後,拜耳開始使用小寫的拉丁字母:因此便會有船底座s和半人馬座d等名稱。在星星數量極多的星座內,拜耳最終使用到大寫的拉丁字母,像是天蝎座G和船帆座N。拜耳使用的最後一個大寫字母是Q。.

新!!: 天琴座恒星列表和拜耳命名法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