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吕礼

指数 吕礼

吕礼,战国人,初為秦国官员,秦昭襄王时为五大夫。前294年,秦相国穰侯魏冉想要杀他,他逃到魏国,转而到了齐国。齐湣王想联合秦国,听从祝弗的建议,就驱逐亲魏的周最,任命吕礼为相。吕礼主张秦齐联合,遭到孟尝君的反对。孟尝君和與穰侯合谋,破坏秦齐联合。吕礼逃亡,不知所终。.

12 关系: 史记孟尝君五大夫周最秦国秦昭襄王相国魏冉齊湣王齐国戰國

史记

《史记》最早稱為《太史公書》,由西汉太史令(太史公)司马迁编写的历史书籍。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間共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是纪传体通史之祖。全书包括本纪 12 卷、世家 30 卷、列传 70 卷、表 10 卷、书 8 卷,共 130 篇(卷),52 万 6500 餘字。该书原稿约在西汉末年消失,目前存世最古的史记残卷是日本京都高山寺藏中国六朝抄本,目前存世最古的完整史记是现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北宋“景祐本”《史记集解》(其中有十五卷为别版补配)及日本藏南宋版黄善夫三家注史记。 《太史公書》首创的纪传体撰史方法为後来历代“正史”所传承,与後来的《汉书》、《後汉书》、《三國志》合称“前四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对後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皆产生了深远影响,《太史公書》同时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太史公书》最初無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记》、《太史公传》、《太史記》、《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新!!: 吕礼和史记 · 查看更多 »

孟尝君

孟尝君,名田文,中国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宗室大臣。其父靖郭君田嬰死後,田文繼位薛公於薛城(今山东滕州东南),故亦稱薛文,號「孟嘗君」,以廣招賓客,食客三千聞名。.

新!!: 吕礼和孟尝君 · 查看更多 »

五大夫

#重定向 二十等爵.

新!!: 吕礼和五大夫 · 查看更多 »

周最

周最,战国人,又作周冣、周聚,西周国的公子。 活动时期为周慎靓王和周赧王初期。谋立太子没有成功。后来作为西周国、东周国、魏国、齐国的相国,往来于秦国、齐国、魏国、楚国、韩国,为纵横家,他主张合纵、反对连横,来保存周王室。.

新!!: 吕礼和周最 · 查看更多 »

秦国

国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嬴姓,趙氏。认为秦先祖蜚廉是商朝末年纣王的宠臣。据清华简《系年》的第三章,周初三监之乱平定后,蜚廉“东逃于商奄氏。成王伐商奄,杀蜚廉,西迁商奄之民于邾,以御奴之戎,是秦先人。”。鉴于秦人和奄国同姓,同主少皞,李学勤先生认为秦人始祖可能起源东方,在西周初年被谪戍西方。据,西周周孝王因秦祖先非子善养马,因此将其封於秦,作为周朝分封国。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獲封为诸侯,為伯爵地位,秦正式成為一方諸侯国。周朝给其封地在今甘肃河东地区到陕西一带。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今甘肃天水到陇南一带)建都近300年。雍城遗址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國與西戎、義渠之間有通婚、結盟的關係,秦國崛起後,這些勢力皆被併入秦國。战国时期,秦孝公实施商鞅变法,为秦滅六國奠定基础。嬴政在前221年,統一諸夏,秦始皇使秦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君主制帝國,秦帝国较西方的罗马帝国还要早兩百年。.

新!!: 吕礼和秦国 · 查看更多 »

秦昭襄王

昭襄王(),嬴姓,名稷,一名則,是秦惠文王之子,秦悼武王(簡稱秦武王)之弟。在位時間长達五十六年,期間任用包括魏冉、范雎、白起等名臣,治軍備戰,富國強兵,为其曾孫秦始皇奠定將來一統天下的基礎。 前306年,秦武王意外死亡,諸兄弟爭位;趙武靈王與秦國的魏冉等大臣合謀,於是得立,是為秦昭襄王,簡稱秦昭王。秦昭襄王在位時,秦國繼續擴張,最著名之西元前260年打敗趙國的長平之戰就是在其在位晚期發生的。前256年,昭襄王灭東周。前251年,昭襄王死,享年七十五。.

新!!: 吕礼和秦昭襄王 · 查看更多 »

相国

国,漢朝廷臣最高职务。 战国時代称为「相邦」,如秦国呂不韋。汉高祖劉邦即位,为避諱「邦」字,改稱「相国」。汉朝相国最初由蕭何担任,蕭何死后,曹参继任。曹参之后,不设相国,以王陵为右丞相,陳平为左丞相,所以漢代「相国」一称,幾乎成为萧曹二人代名詞。《史記》蕭何、曹参的传記为《蕭相国世家》、《曹相国世家》。 其實呂后的侄兒吕产一度担任相国,但不久之後周勃、陳平、劉章等大臣發動兵變殺死,而不為眾所熟知,直到东汉末年董卓就任相国。篡位的权臣多喜自命為「相国」。 后代对担任宰相的官员,也敬称相国。明清对于内阁大学士也雅称相国。 日本实行律令制,以太政官最高职位太政大臣的唐名为相国。比如平清盛称为「入道相国」,德川将軍的法名常作「正一位大相国○○院殿」,因为幕府将軍或者生前就任太政大臣,或者死後朝廷追贈太政大臣。.

新!!: 吕礼和相国 · 查看更多 »

魏可以是指:.

新!!: 吕礼和魏 · 查看更多 »

魏冉

魏冉,亦作魏焻或魏厓,中国战国时期秦国政治家,宣太后异父弟,封於穰邑(今日河南鄧州市),故為穰侯。 秦武王23歲因舉鼎負傷而死,沒有兒子,各兄弟爭位。魏冉實力較大,擁立秦昭王,亦幫秦昭王清除了爭位的對手。之後推薦白起,加上自己的戰功,多次戰勝魏國與趙國等,得到很多賞賜,比王室更富有。穰侯魏冉、宛侯公子市、鄧侯公子悝和華侯羋戎等四大列侯掌控秦政,並稱「四貴」。 范雎入秦後,向秦昭王遊說,稱宣太后與穰、宛、鄧、華四貴是國政的障礙,於是昭王罷免魏冉,改立范雎為宰相,並將魏冉遷徙到函谷關以外,魏冉忧郁而亡。.

新!!: 吕礼和魏冉 · 查看更多 »

齊湣王

齊湣王(,約40歲),又作齊閔王,本名田地,一名遂。在位十七年,屢建武功,破秦、燕諸國,制楚,滅宋。齊湣王三年(公元前298年),派孟嘗君入秦,秦昭襄王任孟尝君為宰相,後被扣押,賴雞鳴狗盜食客之助得脫,後任齊相。不久齊湣王整頓稷下學宮,孟嘗君憂功高震主,出奔至魏國。 周赧王元年(前314年),湣王的父親齊宣王派軍攻破燕國,燕王噲、太子平及宰相子之皆死。周赧王三年(前312年)燕人立燕昭王,亟思復仇的燕昭王採納樂毅及蘇秦建議,爭取盟國,孤立齊國,蘇秦兩次入齊離間,齊湣王相繼西向攻打秦國。 周赧王二十七年(前288年),齊秦互帝。周赧王二十九年(前286年),齊滅宋。 周赧王三十一年(前284年)濟西之戰,燕國上將軍樂毅以五國聯軍攻齊,大敗齊軍;燕軍又於臨淄城西之秦周大敗齊軍,達子戰死,燕軍攻入臨淄,湣王出逃至莒(今山東莒縣),但被名義上協防的楚國將軍淖齒所殺。.

新!!: 吕礼和齊湣王 · 查看更多 »

齐国

國是周代諸侯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分為姜齊和田齊兩個時代。其疆域主要位於今山東省大部、河北省東南部及河南省東北部,始封君為周武王國師、軍師太公望姜尚。齊國是周代重要的封國,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齊國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原称营丘,齊胡公時曾遷都至薄姑(臨淄西北五十里)。姜齊傳至齊康公時,大夫田和放逐齊康公於臨海的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為國君,是為田齊太公。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為諸侯,姜姓齊國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稱侯,仍沿用齊國名號,世稱「田齊」,為戰國七雄之一,于周显王十七年(齐威王五年,前352年)始称王,前221年為秦國所滅。.

新!!: 吕礼和齐国 · 查看更多 »

戰國

戰國時期(前5世紀~前221年),簡稱戰國。關於戰國的起始年份,共有7種說法,一般有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或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這三種說法為較多人接受。而戰國時代結束於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統一中原。後世史家劃分東周前半為春秋時代及後半為戰國時代,東周在周赧王五十九(前256年)已被秦国灭亡,所以東周不完全包括戰國時代。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混戰不休,故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 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徐州相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五國相王後各大諸侯紛紛僭越稱王(吳、越、楚三國早在春秋時代已稱王),周天子權威進一步受損。戰國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大規模變革,例如郡縣制度、私田制、廣泛應用鐵器和貴族因亡國變為平民傳播知識。各國為獲取土地、財富、人口不斷開展兼併戰爭,促使這個從春秋時期開始便戰爭不斷之土地逐漸走向新時代,塑造了中央集權國家「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雛形。戰國承春秋亂世,啟帝秦發端,中續百家爭鳴,各國相繼圖強而舉國變法,涌現了大量名將爭鋒和名士縱橫捭闔之典故,為後世傳誦。.

新!!: 吕礼和戰國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