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南非天文台

指数 南非天文台

南非天文台(South African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SAAO)是南非的國立光學和紅外線天文中心。它成立於1972年,在南非國家研究基金會(南非國科會)的支持下運作,該基金的功能是進行天文學和天文物理學的研究。主要的望遠鏡位於北開普省的索色蘭,距離總部的開普頓天文台約370公里。 SAAO與世界各地都有科學交換和國際性的技術合作聯繫。南非天文台在科學領域的貢獻包括發展球面像差校正器和南非大望遠鏡,也就是眾所周知的”SALT”。 在開普頓信號山的午炮是由天文台遙控的時間訊號。.

30 关系: 加那利群岛南非南非大望遠鏡天体物理学天文台編號列表天文學太陽系外行星好望角互联网档案馆伯明罕日震網佳能產品列表德克薩斯州北開普省科学类星体纽约时报超廣角尋找行星麦克唐纳天文台霍比-埃伯利望远镜開普敦雷德克里夫天文台逆行University of CambridgeWASP-17b探索透鏡異常網恒星比勒陀利亞星系文部科學省2微米全天巡天

加那利群岛

加那利群島(Islas Canarias ,;亦稱:Canarias)是摩洛哥西南方大西洋上、歸西班牙管轄的一個群島,是西班牙的十七個自治區之一,也是歐盟最外延的特別領域之一。 因為該群島有著冬暖夏涼的亞熱帶氣候,又有和泰德峰等風景優美的去處,因而成為了旅遊勝地。乾淨的空氣和合適的地理位置,使得其也成為穆查丘斯罗克天文台和的所在地。 加那利群島自治區有兩個首府,即聖克魯斯-德特內里費和拉斯帕爾馬斯,這兩個城市同時也分別是西班牙聖克魯斯-德特內里費省和拉斯帕爾馬斯省的省會。自1768年以來,除去1910年的一點短暫時期外,拉斯帕爾馬斯都是該群島的最大城市,第二大城市就是聖克魯斯-德特內里費。然而,在1833年和1927年之间,圣克鲁斯-德特内里费是该群岛唯一的首都。該群島的第三大城市拉古納的聖克里斯托瓦爾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的世界遺產。.

新!!: 南非天文台和加那利群岛 · 查看更多 »

南非

南非共和国(南非語:Republiek van Suid-Afrika),簡稱南非,是位於非洲南端的共和國。它西部毗鄰納米比亞(1005公里長邊界),北部接壤博茨瓦納(1969公里長邊界)和津巴布韋(230公里長邊界),在東北部則與莫桑比克(496公里長邊界)和斯威士蘭(438公里長邊界)相鄰。“國中之國”萊索托(1106公里長邊界)在南非境內形成一個內飛地。此外,南非是世界上唯一拥有三个首都的国家:行政首都(中央政府所在地)为茨瓦内,立法首都(國會所在地)为开普敦,而司法首都(最高法院所在地)則为布隆方丹。 南非是非洲種族最多元化的國家之一,歐洲移民、印度人和有色人的數量及比例都是非洲國家中最多的。多種族和種族鬥爭一直是南非歷史和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南非發展較其他非洲國家良好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該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特别是金礦和鑽石。南非的經濟是非洲大陸上經濟規模最大、最發達的國家,並且擁有全非洲最現代化的基礎設施。 佔少數的白人與佔多數的黑人之間的種族衝突一直主宰了近代南非的歷史、政治等。自1990年以來,白人純粹基於自己的種族發展的法律在與黑人負責的種族隔離進行了漫長而有時激烈的鬥爭,之後1948年國民黨執政後,白人根據自己的種族發展建立了各種種族隔離制度。種族衝突和鬥爭在20世紀1948年到1990年代的種族隔離中達到了頂峰。然而,雖然大部分白人支持種族隔離制度,但仍然有20%的白人不支持種族隔離制度,而外來壓力是種族隔離最終結束的一個重要因素。從1990年起,種族隔離制度被廢除。 但是,政治制度的巨大變化是以相對和平地實現的,這是神奇的方式。南非是非洲少數幾個沒有發生政變的國家(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之一。多方會談導致新南非政府實施和制定了具有堅實的人權保護的。 今天,南非經常被譽為“彩虹之国”,這是最初由南非開普敦的聖公會前任大主教德斯蒙德·杜圖的構思和後來被當時的南非總統納爾遜·曼德拉所推廣的一個術語,作為終止南非由種族隔離思想帶來的分離並對新發現文化多樣性的隱喻。稱南非為彩虹之國,寓意不同種族的人們生活在這個美麗的和平國度。南非是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核武器後自願摧毀核武器的國家。.

新!!: 南非天文台和南非 · 查看更多 »

南非大望遠鏡

南非大望遠鏡(Southern African Large Telescope,缩写SALT)是表面積66米m2的光學望遠鏡,名義上是9.2米口徑,但實際上是直徑11.1 X 9.8米的口徑,在設計上主要是用在光譜。他座落於南非北開普省 靠近索色蘭乾燥台地的半沙漠地區。它是南非的國家光學天文台,南非天文台的設施之一。 SALT是在南半球最大的光學望遠鏡,他可以對北半球的望遠鏡觀測不到的天體進行輻射的成像、分光、偏光分析。它原本打算要複製麥克唐納天文台的霍比-埃伯利望遠鏡,但在建設計畫中,顯著的被改變了原設計,特別是球差校正器,變化的主要驅動力來自改善望遠鏡的視野。 完整的面鏡在2005年9月1日公開宣布開光,以1秒的解析力觀察了球狀星團杜鵑座47、疏散星團NGC 6152、螺旋星系NGC 6744、和礁湖星雲。官方的開幕儀式由總統塔博·姆貝基在2005年11月10日的就職典禮的場合上舉辦。 南非在第一個10年當中投資了總經費3,600萬美金的三分之一左右 (2,000萬建造望遠鏡,600萬在儀器設備,1,000萬在操作),其餘的部分由德國、波蘭、美國、英國和紐西蘭等合作夥伴資助。.

新!!: 南非天文台和南非大望遠鏡 · 查看更多 »

天体物理学

天體物理學,又稱「天文物理學」,是研究宇宙的物理學,這包括星體的物理性質(光度,密度,溫度,化學成分等等)和星體與星體彼此之間的交互作用。應用物理理論與方法,天體物理學探討恆星結構、恆星演化、太陽系的起源和許多跟宇宙學相關的問題。由於天體物理學是一門很廣泛的學問,天文物理學家通常應用很多不同的學術領域,包括力學、電磁學、統計力學、量子力學、相對論、粒子物理學等等。由於近代跨學科的發展,與化學、生物、歷史、計算機、工程、古生物學、考古學、氣象學等學科的混合,天體物理學目前大小分支大約三百到五百門主要專業分支,成為物理學當中最前沿的龐大領導學科,是引領近代科學及科技重大發展的前導科學,同時也是歷史最悠久的古老傳統科學。 天體物理實驗數據大多數是依賴觀測電磁輻射獲得。比較冷的星體,像星際物質或星際雲會發射無線電波。大爆炸後,經過紅移,遺留下來的微波,稱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研究這些微波需要非常大的無線電望遠鏡。 太空探索大大地擴展了天文學的疆界。太空中的觀測可讓觀測結果避免受到地球大氣層的干擾,科學家常透過使用人造衛星在地球大氣層外進行紅外線、紫外線、伽瑪射線和X射線天文學等電磁波波段的觀測實驗,以獲得更佳的觀測結果。 光學天文學通常使用加裝電荷耦合元件和光譜儀的望遠鏡來做觀測。由於大氣層的擾動會干涉觀測數據的品質,故於地球上的觀測儀器通常必須配備調適光學系統,或改由大氣層外的太空望遠鏡來觀測,才能得到最優良的影像。在這頻域裏,恆星的可見度非常高。藉著觀測化學頻譜,可以分析恆星、星系和星雲的化學成份。 理論天體物理學家的工具包括分析模型和計算機模擬。天文過程的分析模型時常能使學者更深刻地理解箇中奧妙;計算機模擬可以顯現出一些非常複雜的現象或效應其背後的機制。 大爆炸模型的兩個理論棟樑是廣義相對論和宇宙學原理。由於太初核合成理論的成功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實驗證實,科學家確定大爆炸模型是正確無誤。最近,學者又創立了ΛCDM模型來解釋宇宙的演化,這模型涵蓋了宇宙暴胀(cosmic inflation)、暗能量、暗物質等等概念。 理論天體物理學家及實測天體物理學家分別扮演這門學科當中的兩大主力研究者,兩者專業分工。理論天體物理學家通常扮演大膽假設的研究者,理論不斷推陳出新,對於數據的驗證關心程度較低,假設程度太高時,經常會演變成偽科學,一般都是天體物理學研究者當中的激進人士。實測天體物理學家通常本身精通理論天體物理,在相當程度上來說也有能力自行發展理論,扮演小心求證的研究者,通常是物理實證主義的奉行者,只相信觀測數據,經常對理論天體物理學所提出的假說進行證偽或證實的活動,一般都是天體物理學研究者當中的保守人士。.

新!!: 南非天文台和天体物理学 · 查看更多 »

天文台編號列表

天文台是觀測天文事件的場所,天文台編號是小行星中心 (國際天文聯合會的服務項目) 賦予觀測太陽系天體的天文台的序號。以下是這些天文台代碼的清單 (斜體字不是IAU本身清單中的部分,分類是另加的):.

新!!: 南非天文台和天文台編號列表 · 查看更多 »

天文學

天文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它運用數學、物理和化學等方法來解釋宇宙間的天體,包括行星、衛星、彗星、恆星、星系等等,以及各種現象,如超新星爆炸、伽瑪射線暴、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等等。廣義地來說,任何源自地球大氣層以外的現象都屬於天文學的研究範圍。物理宇宙學與天文學密切相關,但它把宇宙視為一個整體來研究。 天文學有著遠古的歷史。自有文字記載起,巴比倫、古希臘、印度、古埃及、努比亞、伊朗、中國、瑪雅以及許多古代美洲文明就有對夜空做詳盡的觀測記錄。天文學在歷史上還涉及到天體測量學、天文航海、觀測天文學和曆法的制訂,今天則一般與天體物理學同義。 到了20世紀,天文學逐漸分為觀測天文學與理論天文學兩個分支。觀測天文學以取得天體的觀測數據為主,再以基本物理原理加以分析;理論天文學則開發用於分析天體現象的電腦模型和分析模型。兩者相輔相成,理論可解釋觀測結果,觀測結果可證實理論。 與不少現代科學範疇不同的是,天文學仍舊有比較活躍的業餘社群。業餘天文學家對天文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發現和觀察彗星等短暫的天文現象上。 http://www.sydneyobservatory.com.au/ Official Web Site of the Sydney Observatory Astronomy (from the Greek ἀστρονομία from ἄστρον astron, "star" and -νομία -nomia from νόμος nomos, "law" or "culture") means "law of the stars" (or "culture of the stars" depending on the translation).

新!!: 南非天文台和天文學 · 查看更多 »

太陽系外行星

太陽系外行星或系外行星,指在太陽系之外的行星。截至2018年5月5日,已經被確認的系外行星總共有3767顆(另有超過2300顆尚未被確認),當中至少有77%是透過凌日現象發現的;這些行星分屬2816個行星系,其中有628個多行星系。克卜勒任務已經檢測到18,000顆行星候選者,包括262顆位於潛在適居帶的候選者。 在銀河系,估計有數十億顆恆星(若每顆恆星都至少有一顆行星,將導致有1,000億至4,000億顆行星),不只在恆星周圍有行星,也有自由移動的行星質量天體,而已知最靠近的系外行星是比鄰星b。 幾乎所有已經發現的系外行星都在我們自己的銀河系內,但是有少量的銀河系外行星可能可以被檢測出來。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在2013年1月提出的一份報告中提到:估計在銀河系內「至少有170億顆」地球尺度的系外行星。 數百年來,許多哲學家和科學家都認為在太陽系以外應該也有行星的存在,但是沒有辦法知道行星有多普遍,或是與太陽系行星的相似度又是如何。在19世紀,許多的偵測方法被提出來,但最終所有的天文學家得到的結果都是否定的。第一個被確認的檢測出現在1992年,發現有幾顆質量類似地球的天體環繞著脈衝星PSR B1257+12。在主序帶恆星發現行星的第一個偵測結果出現在1995年,在鄰近的飛馬座51發現了以4天週期公轉一週的巨大行星。由於觀測技術的進步,自此之後偵測到的數量與效率迅速的增加。有些系外行星被大望遠鏡直接拍攝到影像,但絕大多數的系外行星都是經由徑向速度測量檢出的。除了系外行星,「系外彗星」(在太陽系之外的彗星)也被發現,也許在銀河系內也是很普遍的。 最常見的系外行星是巨大的行星,相信是類似於木星或海王星,但這也反應了取樣偏差,因為大質量的行星比較容易被觀察到。一些相對比較輕的系外行星,質量只有地球的幾倍(現在所謂的超級地球);如眾所周知,在統計上的研究表明它們的數量應該超過巨大的行星。雖然現在已經發現一小撮包括地球大小和更小的行星,似乎表現出其它的地球類似體屬性。也存在著有這行星質量的天體環繞著棕矮星和不受到恆星拘束在太空中自由移動的行星;然而,「行星」這個名詞尚未應用在這些天體上。 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特別是軌道位於適居帶,極有可能有液態水存在表面的那些行星(還因此可能有生命),提高了搜尋外星生命的興趣。因此,尋找太陽系外的行星還包括適居行星,在太陽系外的行星適合承載生命的研究中,被考慮的因素相當廣泛。 在2013年1月7日,來自克卜勒任務太空天文台的天文學家宣布發現了KOI-172.02,一顆像地球的系外行星候選者,在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的適居帶中環繞著,可能是「存在著外星生命的主要候選者」。.

新!!: 南非天文台和太陽系外行星 · 查看更多 »

好望角

好望角(Cabo da Boa Esperança;Kaap die Goeie Hoop;Cape of Good Hope)在非洲南非共和國的西南端,北距開普敦48km,瀕大西洋,在開普半島的盡頭處,是南非最著名的旅游勝地之一。在蘇伊士運河未開通以前,好望角是歐洲通往東方的海路必經之地;至今,特大油輪若無法進入蘇伊士運河,仍需繞行好望角。好望角常被誤認是非洲大陸最南端,而距離其東南偏東方向約150km、隔佛爾斯灣而望的厄加勒斯角才是實至名歸的非洲最南端。.

新!!: 南非天文台和好望角 · 查看更多 »

互联网档案馆

互联网档案馆(Internet Archive)是一個非營利性的數位圖書館组织。成立于1996年,由Alexa创始人布鲁斯特·卡利创办。提供數字資料如網站、音樂、動態圖像、和數百萬書籍的永久性免費儲存及獲取。迄至2012年10月,其信息儲量達到10PB。除此之外,該檔案館也是網絡開放與自由化的倡議者之一。 其數據是由自帶的網絡爬蟲自動搜集的,其檔案館網站時光機,抓取了超過1500億的網頁。 其年度預算約为1000萬美元,來源則是其網頁爬蟲服務、合作關係、贊助以及卡利-奧斯丁基金會。總部位於舊金山里奇蒙德區,此地僱員只有數十人,大部份僱員工作於書籍掃描中心,在紅木城也有數據中心。 該數據庫是國際網際網路保留協會成員,2007年被加利福尼亞州選為官方指定圖書館。档案馆收集的数据是各种各样的。截止2015年年初,互联网档案馆共收录了2400经典游戏。.

新!!: 南非天文台和互联网档案馆 · 查看更多 »

伯明罕日震網

伯明罕日震網 (BiSON)由六個可移動的太陽天文台組成,可以監測低度的太陽振盪。它是由英國伯明罕大學的物理和天文學的高解析光學光譜儀團隊和英國謝菲爾哈勒姆大學合作共同運作。它們受到科學與科學設施局(STFC)的資助.

新!!: 南非天文台和伯明罕日震網 · 查看更多 »

佳能產品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南非天文台和佳能產品列表 · 查看更多 »

德克薩斯州

#重定向 德克萨斯州.

新!!: 南非天文台和德克薩斯州 · 查看更多 »

北開普省

北開普省 (英語:Northern Cape;南非語:Noord-Kaap)是南非九省之一,前身是開普省。面積361,830平方公里 (全國第一),2001年人口822,726人(全國最少),首府金伯利。该省与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兩個南非的鄰國接壤。.

新!!: 南非天文台和北開普省 · 查看更多 »

科学

科學(Science,Επιστήμη)是通過經驗實證的方法,對現象(原來指自然現象,現泛指包括社會現象等現象)進行歸因的学科。科学活动所得的知识是条件明确的(不能模棱两可或随意解读)、能经得起检验的,而且不能与任何适用范围内的已知事实产生矛盾。科学原仅指对自然现象之规律的探索与总结,但人文学科也被越来越多地冠以“科学”之名。 人们习惯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把科学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传统的自然科学主要有生物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和天文學。逻辑学和数学的地位比较特殊,它们是其它一切科学的论证基础和工具。 科学在认识自然的不同层面上设法解决各种具体的问题,强调预测结果的具体性和可证伪性,这有别于空泛的哲学。科学也不等同于寻求绝对无误的真理,而是在现有基础上,摸索式地不断接近真理。故科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偏差的纠正史。因此“科学”本身要求对理论要保持一定的怀疑性,因此它绝不是“正确”的同义词。.

新!!: 南非天文台和科学 · 查看更多 »

类星体

類星體 (quasar,,也以QSO或quasi-stellar object為人所知)是極度明亮的活躍星系核(AGN,active galactic nucleus)。大多數星系的核心都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它的質量從百萬至數十億太陽質量不等。在類星體和其它形式的活躍星系核,黑洞被氣態的吸積盤環繞著。當吸積盤中的氣體朝向黑洞墬落,能量就會以電磁輻射的形式釋放出來。這些輻射被觀測到可以跨越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和γ射線等電磁頻譜的波長。類星體輻射的功率非常巨大:最強大的類星體的光度超過1041 瓦特,是普通星系,例如銀河系,的數千倍。 "類星體"這個名詞源自於準恆星狀電波源(quasi-stellar radio source)的縮寫,因為在20世紀50年代發現這種天體時,被認定為未知物理源的電波發射源。當在可見光的照相圖中篩檢出來時,它們類似可見光的星狀微弱光點。 類星體的高解析影像,特別是哈伯太空望遠鏡,已經證明類星體是發生在星系的中心,一些類星體的宿主星系是強烈的交互作用星系或.

新!!: 南非天文台和类星体 · 查看更多 »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缩写作 NYT)是一家美國日報,由紐約時報公司於1851年9月18日在美國紐約創辦和持續出版。和《华尔街日报》的保守派旗舰报纸地位相对应,《纽约时报》是美国親自由派的第一大报。 它最初被称作《纽约每日时报》(The New-York Daily Times),创始人为亨利·J·雷蒙德和。.

新!!: 南非天文台和纽约时报 · 查看更多 »

超廣角尋找行星

超廣角尋找行星(Super Wide Angle Search for Planets, SuperWASP)是一個正在執行的用凌日法以超廣角度尋找系外行星的計畫,瞄準的範圍是覆蓋在整個天空,亮度暗至約15等的天體。 SuperWASP包含兩個機器人天文台,位在穆查丘斯罗克天文台(Roque de los Muchachos Observatory)的SuperWASP-N,和位於南非南非天文台的SuperWASP-S。每個天文台都有一個8架佳能200mm,f1.8的鏡頭,配置2K X 2K科學等級的CCD的陣列。這架望遠鏡安置在光學結構有限公司的望遠鏡用赤道儀上,佳能的大視場鏡頭給天文台每次的指向可以覆蓋500平方度的大範圍天空。 這些觀測站不斷的監視著天空,大約每分鐘可以取得一張影像,一個晚上可以得到100Gigabyte的總資料量。由SuperWASP收集的資料可以測量每一顆恆星在影像上的亮度,使用凌日法,在亮度上小小的降低就可以協助找到在母恆星前方經過的大行星。 SuperWASP 由包括財團在內的8個學術機構負責營運,其中含括加那利群島天文研究所(Instituto de Astrofisica de Canarias)、艾薩克·牛頓望遠鏡集團、基理大學、 萊斯特大學、英國公開大學、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和圣安德鲁斯大学。她們希望SuperWASP能夠革新我們對行星形成過程的瞭解,為未來搜尋地球型行星的太空任務鋪路。 在2006年9月26日,這個小組報告發現了兩颗系外行星:WASP-1b (以2.5天的週期600萬公里的距離環繞恆星)和WASP-2b (以2天的週期,450萬公里的距離環繞恆星) (PDF requires acrobat reader)。 在2007年10月31日,這個小組報告誘發現了3顆系外行星:WASP-3b、WASP-4b和WASP-5b。這3顆行星都是質量和木星相似,並且各自與母恆星接近,軌道週期都短於2天。發現的這些行星都是軌道週期極短的,因此與母恆星的距離都很近,所以行星表面的溫度幾乎都超過2000℃。這些發現也使SuperWASP成為第一個也是唯一使用凌日法的觀測技術,在南半球和北半球都發現行星的團隊 (PDF requires acrobat reader)。WASP-4b和WASP-5b是WASP計劃的照相機在南非發現的第一批行星,而WASP-3b是WASP計劃的照相機在 La Palma發現的第3顆行星。 在2009年8月,宣布發現了WASP-17b,相信WASP-17是第一顆恆星自轉方向和行星公轉方向相反的行星。.

新!!: 南非天文台和超廣角尋找行星 · 查看更多 »

麦克唐纳天文台

麦克唐纳天文台(McDonald Observatory)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戴维斯堡附近,隶属于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主要设备是位于海拔2030米的福尔基斯山上的9.2米口径霍比-埃伯利望远镜(HET)、位于海拔2,070米的洛克山上的2.7米(107英寸)口径哈兰·史密斯望远镜和2.1米(82英寸)口径奥托·斯特鲁维望远镜。.

新!!: 南非天文台和麦克唐纳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霍比-埃伯利望远镜

霍比-埃伯利望远镜(Hobby-Eberly Telescope,缩写为HET)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麦克唐纳天文台,口径为9.2米,是为光谱研究而设计的固定机架球面望远镜。霍比-埃伯利望远镜主镜为11米乘12米的六边形球面,等效口径9.2米,焦距13.08米,集光面积77.6平方米,由91块六边形的子镜面拼接而成,每个子镜面直径1米,厚5厘米,用零膨胀微晶玻璃制成。2015年改良後,等效口徑為10米 望远镜机械结构与地面的夹角是55度,观测过程中主镜固定不动,通过移动安装焦平面上的终端设备对天体进行跟踪。望远镜的主焦点进行成像和低分辨率光谱观测,用光纤将光引导至望远镜下面的中高分辨率光谱仪上。跟踪视场12度,可观测的天空范围是赤纬-10度20分到+70度40分,最长跟踪时间从45分钟到2.5小时不等。为校正主镜重力造成的形变,望远镜安装有主动支撑系统,镜面下方有273个促动器上,每个子镜面下装有3个。望远镜圆顶直径25.8米,高30.34米,圆顶南方有一个高度为27.3米的塔形建筑物,用于调整主镜的曲率中心。 霍比-埃伯利望远镜是美国的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斯坦福大学、德国的慕尼黑大学、哥廷根大学联合研制的,由麦克唐纳天文台管理和操作,主体部分造价是1350万美元。于199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位于德克萨斯州的福尔基斯山,海拔2026米。由于该望远镜具有极高的性价比,南非仿造了一台口径9.1米的望远镜,称为南非大望远镜,安装在南非苏热尔兰德的南非天文台。.

新!!: 南非天文台和霍比-埃伯利望远镜 · 查看更多 »

開普敦

開普敦(英语:Cape Town;南非荷蘭語:Kaapstad /ˈkɑːpstɑt/;科萨语:iKapa)是南非人口排名第二大城市,也是開普敦都會城區組成部分、西開普省省会,開普敦為南非立法首都,因此國會及很多政府部門亦座落於該市。開普敦以其美麗的自然景觀及碼頭聞名,知名的地標有被譽為“上帝之餐桌”的桌山,以及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交匯點好望角。因其美麗的自然及地理環境,開普敦被稱為世界最美麗的城市之一,亦成為南非其中一處旅遊勝地。 開普敦最初環繞碼頭發展,因為由荷兰開往東非、印度和亚洲的商船都會路經此地作補給,久而久之便成為欧洲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第一個長期聚居點。其後歐洲人亦建立了他們的第一所軍事基地好望堡,亦即good hope castle,在約翰內斯堡的建立及在德兰士瓦發現大量的黃金和鑽石之前,開普敦是非洲南部最大的城市。 開普敦擁有南非第二繁忙的機場开普敦国际机场,是世界旅客到南非的主要渠道之一。 根據2007年南非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開普敦共有350多萬人口。陸地面積為2,499平方公里,相對其他南非城市來說面積較大,人口密度較小(1,158/平方公里)。.

新!!: 南非天文台和開普敦 · 查看更多 »

雷德克里夫天文台

雷德克里夫天文台從1773年至1934年是牛津大學的天文台,然後雷德克里夫天文台的管理委員將它賣掉,並在南非的普勒托利亞重建起來。它是歷史性的建築。.

新!!: 南非天文台和雷德克里夫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逆行

没有描述。

新!!: 南非天文台和逆行 · 查看更多 »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重定向 剑桥大学.

新!!: 南非天文台和University of Cambridge · 查看更多 »

WASP-17b

WASP-17b是一個位於天蠍座,環繞恆星WASP-17的太陽系外行星。該行星發現於2009年8月11日。該行星是首顆被發現的逆行軌道的行星,即行星公轉方向和所屬恆星自轉方向相反。這個發現也因此改變了行星系的理論。WASP-17b可能是目前發現半徑最大的系外行星,但質量只有木星的一半,是一顆蓬鬆行星.

新!!: 南非天文台和WASP-17b · 查看更多 »

探索透鏡異常網

探索透鏡異常網 (Probing Lensing Anomalies NETwork,PLANET) 是一個協調合作的望遠鏡網路,可以對受到前景的星系核球 (或緻密質量天體) 介入的恆星,快速的進行光度測量取樣,測量被重力微透鏡放大的倍數。為了執行24小時準連續的精確檢測,這個網路包括分散在南半球不同經度上的五架1米級的望遠鏡。基於目標的機會,低頻光譜測量輔以快速光度法被選為測定光度標地的首選。 自2005年以來,PLANET以RoboNet-1.0,英國操作的2.0米網路機器人望遠鏡,經常性的執行微透鏡運動。 在2009年1月,PLANET與MicroFUN合併共同運作。.

新!!: 南非天文台和探索透鏡異常網 · 查看更多 »

恒星

恆星是一種天體,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一顆球型發光電漿體,太陽就是最接近地球的恆星。在地球的夜晚可以看見的其他恆星,幾乎全都在銀河系內,但由於距離非常遙遠,這些恆星看似只是固定的發光點。歷史上,那些比較顯著的恆星被組成一個個的星座和星群,而最亮的恆星都有專有的傳統名稱。天文學家組合成的恆星目錄,提供了許多不同恆星命名的標準。 至少在恆星生命的一段時期,恆星會在核心進行氫融合成氦的核融合反應,從恆星的內部將能量向外傳輸,經過漫長的路徑,然後從表面輻射到外太空。一旦核心的氫消耗殆盡,恆星的生命就即將結束。有一些恆星在生命結束之前,會經歷恆星核合成的過程;而有些恆星在爆炸前會經歷超新星核合成,會創建出幾乎所有比氦重的天然元素。在生命的盡頭,恆星也會包含簡併物質。天文學家經由觀測其在空間中的運動、亮度和光譜,確知一顆恆星的質量、年齡、金屬量(化學元素的豐度),和許多其它屬性。一顆恆星的總質量是恆星演化和決定最終命運的主要因素:恆星在其一生中,包括直徑、溫度和其它特徵,在生命的不同階段都會變化,而恆星周圍的環境會影響其自轉和運動。描繪眾多恆星的溫度相對於亮度的圖,即赫羅圖(H-R圖),可以讓我們測量一顆恆星的年齡和演化的狀態。 恆星的生命是由氣態星雲(主要由氫、氦,以及其它微量的較重元素所組成)引力坍縮開始的。一旦核心有了足夠的密度,氫融合成氦的核融合反應就可以穩定的持續進行,釋放過程中產生的能量。恆星內部的其它部分會進行組合,形成輻射層和對流層,將能量向外傳輸;恆星內部的壓力能防止其因自身的重力繼續向內坍縮。一旦耗盡了核心的氫燃料,質量大於0.4太陽質量的恆星,會膨脹成為一顆紅巨星,在某些情況下,在核心或核心周圍的殼層會融合成更重的元素。然後這顆恆星會演化出簡併型態,並將一些物質回歸至星際空間的環境中。這些釋放至間中的物質有助於形成新一代的恆星,它們會含有比例較高的重元素。與此同時,核心成為恆星殘骸: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如果它有足夠龐大的質量)。 聯星和多星系統包含兩顆或更多受到引力束縛的恆星,通常彼此都在穩定的軌道上各自運行著。當這樣的兩顆恆星在相對較近的軌道上時,其间的引力作用可以對它們的演化產生重大的影響。恆星可以構成更巨大的引力束縛結構,像是星團或是星系。.

新!!: 南非天文台和恒星 · 查看更多 »

比勒陀利亞

普利托里亞(Pretoria),是位於南非豪登省(Gauteng)北部的城市,亦是南非的行政首都。南非總統府位於這個城市內,各國使館亦集中於此城的使館街,所以事實上--是南非的政治決策中心。城市建於1855年,以布爾人領袖-zh-hans:比勒陀利乌斯;zh-hk:普利托里奧斯;zh-tw:普利托里奧斯;-的名字命名,不過使用殖民者的名字使得當前城市名稱還有爭議。市內種滿不同的花草樹木,故亦有“花園城”的美譽。.

新!!: 南非天文台和比勒陀利亞 · 查看更多 »

星系

星系(galaxy),或譯為銀河,源自於希臘语的「γαλαξίας」(galaxias)。廣義上星系指無數的恆星系(當然包括恆星的自體)、塵埃(如星雲)組成的運行系統。參考我們的銀河系,是一個包含恆星、星團、星雲、氣體的星際物質、宇宙塵和暗物質,並且受到重力束縛的大質量系統,通常距離都在幾百萬光年以上。星系平均有數百億顆恆星,是構成宇宙的基本單位。。典型的星系,從只有數千萬(107)顆恆星的矮星系到上兆(1012)顆恆星的橢圓星系都有,全都環繞著質量中心運轉。除了單獨的恆星和稀薄的星際物質之外,大部分的星系都有數量龐大的多星系統、星團以及各種不同的星雲。 歷史上,星系是依據它們的形状分類的(通常指它們視覺上的形狀)。最普通的是橢圓星系,有橢圓形狀的明亮外觀;螺旋星系是圓盤的形狀,加上彎曲的塵埃旋渦臂;形狀不規則或異常的,通常都是受到鄰近其他星系影響的結果。鄰近星系間的交互作用,也許會導致星系的合併,或是造成恆星大量的產生,成為所謂的星爆星系。缺乏有條理結構的小星系則會被稱為不規則星系。 在可以看見的可觀測宇宙中,星系的總數可能超過一千億(1011)個以上。大部分的星系直徑介於1,000至100,000秒差距,彼此間相距的距離則是百萬秒差距的數量級。星系際空間(存在於星系之間的空間)充滿了極稀薄的電漿,平均密度小於每立方公尺一個原子。多數的星系會組織成更大的集團,成為星系群或團,它們又會聚集成更大的超星系團。這些更大的集團通常被稱為薄片或纖維,圍繞在宇宙中巨大的空洞週圍。 雖然我們對暗物質的了解很少,但在大部分的星系中它都佔有大約90%的質量。觀測的資料顯示超大質量黑洞存在於星系的核心,即使不是全部,也佔了絕大多數,它們被認為是造成一些星系有著活躍的核心的主因。銀河系,我們的地球和太陽系所在的星系,看起來在核心中至少也隱藏著一個這樣的物體。.

新!!: 南非天文台和星系 · 查看更多 »

文部科學省

文部科學省(),簡稱文科省、MEXT,是日本中央省廳之一,負責統籌日本的教育、科学、学術、文化與體育等事務。2001年1月6日起由原文部省及合併而成。 文部科學省的首長為文部科學大臣,是國務大臣(內閣成員)之一,多數由國會議員出任。.

新!!: 南非天文台和文部科學省 · 查看更多 »

2微米全天巡天

2微米全天巡天(Two Micron All-Sky Survey)(2MASS)的工作開始於1997年,完成於2001年。使用的兩架望遠鏡,分別位於北半球美國亞利桑那州的霍普金斯山和南半球智利托洛洛山美洲际天文台,以確保能觀測到全部的天空。這是迄今最雄心勃勃的巡天計畫,經過整理的最後數據已經在2003年公佈。全部的天空都使用紅外線的2微米鄰近的3個波段:J (1.25μm), H(1.65μm),和Ks(2.17μm)完成掃描的工作。 這次巡天的目的包括:.

新!!: 南非天文台和2微米全天巡天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