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公共空間和朱銘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公共空間和朱銘之间的区别

公共空間 vs. 朱銘

公共空間(又譯公眾場所、公眾地方、公共場所;英文:public space或public place)是一個不限於經濟或社會條件(縱然實際情況未必如此),任何人都有權進入的地方;譬如,人們不用繳費或購票進入,或進入者不會因背景受到歧視。共享空間是公共空間最早的例子。而類似「公共空間」的私營購物中心,就是「私人空間」(私人場所)的例子。 另外,從哲學、(城市)地理、視覺藝術、文化研究及社會研究等範疇來看,公共空間是關鍵性理論的某些標準。公共空間的定位似乎漸見迫切,因為資產涉及愈來愈多所謂「共享空間」。「公共空間」一詞往往被人們誤解,譬如與「集會場所」(gathering place)混淆,但這是一個較大概念的組成部分。. 朱銘(),出生於日治臺灣新竹州苗栗郡通霄庄,本名朱川泰。是一位現代藝術雕塑家。15歲初從李金川師傅學習傳統廟宇的雕刻與繪畫,30歲拜入台灣雕塑界大師楊英風門下,朱銘融合傳統木雕與現代(moderne art)雕塑的精神,逐漸發展出超越兩者的獨特風格。1976年於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首次個展,創作了〈同心協力〉等以台灣鄉土為題材且又富含生命力的木雕作品,當時正值台灣文化主體性的議題沸揚之時,因此受到了藝文界熱烈的迴響。其後,朱銘融合文化精神與太極招式的「太極系列」作品,更確立了朱銘在雕塑界的地位。以個體或群體為題材來表現人間百態的「人間系列」,則展現了高度的調和性,以及多元利用陶土、海綿、銅、不鏽鋼、保利龍等新媒材的嘗試與挑戰。 自1977年在日本的首次海外個展開始,朱銘積極地前往亞洲、歐美等國外舉辦展覽,加上1997年應邀至法國巴黎中心的梵登廣場以及在其他國家的公共空間的戶外展出,成就了朱銘在世界藝壇的地位。朱銘更在1999年於臺北縣金山鄉(今新北市金山區)創設了一座戶外雕刻美術館—「朱銘美術館」,讓他的作品與自然環境相互呼應。朱銘的作品表現中深藏東方之精神性,融合傳統與現代的獨特藝術表現,更對於創作不斷追求革新的旺盛企圖,為台灣美術界的代表藝術家之一。 File:Zhuming_taiji_005.jpg|安放於香港交易廣場內的作品 File:HK Central Landmark 朱銘 Ju Ming art exhibition interior Dior visitors.JPG|朱銘近年來的作品.

之间公共空間和朱銘相似

公共空間和朱銘有(在联盟百科)0共同点。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公共空間和朱銘之间的比较

公共空間有42个关系,而朱銘有3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0,杰卡德指数为0.00% = 0 / (42 + 36)。

参考

本文介绍公共空間和朱銘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