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內地延長主義和殖民地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內地延長主義和殖民地之间的区别

內地延長主義 vs. 殖民地

內地延長主義(ないちえんちょうしゅぎ)為台灣日治時期,大日本帝國在台灣所施行的的一種法國型態的殖民統治政策。該項殖民統治政策主張將包括台灣在內的殖民地以「雖與內地有稍許不同,但視為內地的延伸,直接適用本國法律,將之做為本國領土來統治『圖解臺灣史』(2012年)第114頁」此一方針做為基本政策。. 殖民地(旧称植民地)是指由宗主国统治,没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独立权力,完全受宗主国控制的非宗主國本土的地区。广义的殖民地还包括虽然拥有行政机关、军队等国家机构,但经济、军事、外交等一方面或多方面被别国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卫星国和保护国,以及委任统治地、托管地,以及殖民主义国家在这些地区设置的“海外领地”、“附属地”、“海外省”等。 殖民地的特色是宗主國的文化、經濟等綜合實力皆優於被殖民地的地區;宗主國通過向殖民地輸出文化、資本、技術,進行建設,控制殖民地区。因此宗主國不会把首都迁入殖民地内,亦不会為了統治被殖民地区更改宗主國的制度。而是針對殖民地區打造合適的管理制度,為宗主國獲取資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大多数远离宗主国本土的海外殖民地都获得独立,旧有的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不复存在。 从殖民地的性质上来说,大致可分为拓殖型殖民地、资源掠夺型殖民地和商业殖民地三种主要类型,这三种殖民地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而顺次出现的。.

之间內地延長主義和殖民地相似

內地延長主義和殖民地有(在联盟百科)7共同点: 台灣日治時期中亚甲午战争特別統治主義西伯利亚殖民主义法国

台灣日治時期

臺灣日治時期()是指臺灣在1895年至1945年間由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於臺灣歷史上又稱為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經濟置於日本帝國主義支配之下,身為最後一個躋身新帝國主義的日本,其帝國主義型態具有後進性,和西方由資本主義引導國家海外殖民政策不同,日本國內的資本主義尚不發達,無力在臺灣從事大規模資本活動,因此日治初期,是由臺灣總督府主導殖民地的開拓規劃。原則上,由官方為日本資本家量身定做各種規則,迫使臺灣提供資源、物產及勞力,為其服務。在殖民國家發展定位上,日本將臺灣做為支持本國工業的後盾,同時是日本向南洋發展的基地。日本在臺灣實行特別法,以警察政治控制社會,臺灣人沒有平等的參政權,在日治初期的現代化教育程度也遠低於在臺灣的日本人,日後逐年普及,但教育制度上與日本人相比仍不平等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頁189-201,1999年,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自大正時期後,日本對臺灣統治已漸趨穩固以及大正民主化的政治風氣改變,於日治中後期日方改取較為柔和的內地延長主義統治方針以及改派任文官總督,臺灣亦在短時期內發展蓬勃的本土政治運動及社會運動,同時也其許多臺人出國前往中國東北的滿州國或到日本本土留學,如鍾理和等,甚至赴中國與國共合作抵抗日本統治。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方因應戰爭需要更進一步推行全面性的皇民化政策,以期將臺灣人同化於日本,不過儘管高砂族有志士、民間日籍台裔的志願兵力,仍有漢人赴中參戰抗日,日本政府在民族認同問題下,改派臺灣兵赴南洋即可看出官方與日籍臺灣人的煎熬,詳見臺灣抗日運動、高砂義勇隊。 基於日本殖民統治的需求,臺灣在日治時期於基礎設施、教育設施、公共衛生、農業以及工業等各方面得到相當程度的現代化,但在對外經濟關係上則被日本化。而因為日本統治末期推行皇民化運動造成的低中國性,與戰後初期「陳儀政府」治理失政集負面中國性大成,並視當時臺灣人為「日本奴化教育下的劣等國民」,在臺灣本地人與戰後來臺大陸人之間形成族群隔閡。許多臺灣人因而感到過去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情況比較良善。部份臺灣史學者認為,此情結不僅影響許多在日治時期出生的臺灣人,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戰後臺灣對本土認同、臺灣主體性、族群意識觀念乃至臺灣獨立運動的興起。儘管戰後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推行中國導向的民族主義教育,強調日本殖民臺灣的負面影響,把日治時期臺灣的抗日運動與中國抗日戰爭做連結,並將日本領臺視為等同日本侵華歷史的一部分,但臺灣民間對日本大多仍抱持好感,不過也有其他不同於上述調查結果之民調。日本留在臺灣的基礎建設、文化政策所造成的影響亦於近年來不斷被各界重新檢視或評價。為東亞乃至於世界殖民史上少見的情形,時常引起學術界的興趣及研討。.

內地延長主義和台灣日治時期 · 台灣日治時期和殖民地 · 查看更多 »

中亚

中亚(Central Asia;Средняя Азия / 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即亚洲中部,在地理上是指西至里海,东到中国,南到阿富汗,北到俄罗斯的广大区域。而根据长期占据这片区域大部分领土的苏联官方定义,中亚仅指其四个加盟共和国: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乌兹别克。苏联解体后,中亚成了亚洲中部现已独立的五个以“斯坦”命名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哈萨克斯坦(人口1660万)、吉尔吉斯斯坦(人口550万)、塔吉克斯坦(人口760万)、土库曼斯坦(人口510万)以及乌兹别克斯坦(人口2950万)的总称。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中亚地区还包括阿富汗、伊朗东部的呼罗珊地区、巴基斯坦北部、蒙古等地,有时还包括中国西部的新疆和西藏以及西伯利亚南部。 上述关于中亚的定义没有一项得到全世界范围的认可。然而,虽然中亚地区的边界并不确定,但这一地区有着一些显著特征。例如,在历史上,中亚地区的主要居民是游牧民族,而这块区域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这个原因,这一区域成了东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各个民族、各种宗教以及各种思想的交汇之地。 在伊斯兰化之前以及伊斯兰化早期,中亚地区的主要居民是操伊朗语支各语言的民族Encyclopædia Iranica, "CENTRAL ASIA: The Islamic period up to the Mongols", C. Edmund Bosworth: "In early Islamic times Persians tended to identify all the lands to the northeast of Khorasan and lying beyond the Oxus with the region of Turan, which in the Shahnama of Ferdowsi is regarded as the land allotted to Fereydun's son Tur.

中亚和內地延長主義 · 中亚和殖民地 · 查看更多 »

甲午战争

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朝鮮稱清日戰爭,國際通稱First Sino-Japanese War,是大清和日本在朝鲜半岛、辽东、山東半島及黃海等地进行的一場戰爭。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按照中国干支紀年,時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战争。丰岛海战是戰爭爆發的標誌。最終大清戰敗,並於1895年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

內地延長主義和甲午战争 · 殖民地和甲午战争 · 查看更多 »

特別統治主義

特別統治主義為殖民主義中關於殖民地統治方針的一種理論,其內容是指將新附領土(即殖民地)視為一個不同於本國的特殊地區,落實於實際政策上即表現為尊重殖民地舊慣,不刻意對該地區人採取同化政策。該主義主張,對殖民地人民統治需實施與本國不同的法律,並採取獨立特殊方式統治。該主義的相對名詞為內地延長主義。 特別統治主義是標準的英國型態殖民統治政策,也影響英國的殖民統治政策。在亞洲,朝鮮日治時期與台灣日治時期前半段為該主義的實踐場所。在此主義影響下,殖民地總督通常握有絕對權力實施接近獨裁的殖民地統治。.

內地延長主義和特別統治主義 · 殖民地和特別統治主義 · 查看更多 »

西伯利亚

西伯利亞(Сибирь),古稱「鮮卑利亞」或「錫伯利亞」,是俄羅斯及蒙古国北部的一片非常大的地域,佔有整個北亞,面積約1,276萬平方公里,範圍西至烏拉山脈、東至太平洋;北至北冰洋,南至哈薩克的中北部,以及蒙古国和中國的邊境。整個地域除了西南部份屬於哈薩克以外,其餘的都屬於俄羅斯,並且占据了其75%的領土。.

內地延長主義和西伯利亚 · 殖民地和西伯利亚 · 查看更多 »

殖民主义

殖民主義是指一個國家寻求或取得另外一地或其人民的行政权力的一种政策。殖民主义通常包含了殖民者与殖民地之间的不平等关系,而往往这些各种不平等关系的建立,是由于被殖民者对现代社会组织和架构的无知造成的。殖民主义这个词通常是指殖民者与未开发文明的土著人民之间的关系。.

內地延長主義和殖民主义 · 殖民主义和殖民地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內地延長主義和法国 · 殖民地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內地延長主義和殖民地之间的比较

內地延長主義有67个关系,而殖民地有34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7,杰卡德指数为1.71% = 7 / (67 + 342)。

参考

本文介绍內地延長主義和殖民地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