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值得關注的小行星列表和阿登型小行星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值得關注的小行星列表和阿登型小行星之间的区别

值得關注的小行星列表 vs. 阿登型小行星

以下列舉了太陽系中一些值得關注的小行星,此列表也包括木星軌道以外的小行星。如需更完整的列表,請參見依編號排列的小行星列表。 備註:任何小行星要在其軌道數據被準確得知以後才會賦予一個系統化的數字編號。在此之前,小行星只有一個臨時編號(provisional designation),如“1950 DA”。. 阿登型小行星,是近地小行星的子類之一,以第一顆被發現的成員「阿登」小行星 (Aten) 來命名。它們的半長軸均小於1天文單位,位於地球軌道以內。 大多數已知的「阿登型」小行星中,其遠日點均大於1天文單位,少數例外的,只有(163693) 2003 CP20、2004 JG6、(164294) 2004 XZ130、2005 YQ96等小行星,它們的遠日點均小於1 AU,因此又被分為地內小行星 (Apohele asteroid)。 在所有成員天體中,擁有最短半長軸的是地內天體2004 JG6 (0.635 AU)。而另一顆天體(66391) 1999 KW4,它的半長軸為0.642 AU,其近日點達0.200 AU,在水星的軌道以內。前者的半長軸雖然較短,但近日點僅能到達金星軌道以內,並未如後者般可超越水星軌道。 對地球威脅最高的阿登型成員,是於2004年發現的小行星99942,該天體有機會於2036年撞地球,釀成災難。 截至2011年6月,已知的阿登型小行星共約670顆,當中有86顆擁有永久編號,有10顆擁有正式名稱。。.

之间值得關注的小行星列表和阿登型小行星相似

值得關注的小行星列表和阿登型小行星有(在联盟百科)4共同点: 天文單位小行星99942近地小行星水星

天文單位

天文單位(縮寫的標準符號為AU,也寫成au、a.u.或ua)是天文學上的長度單位,曾以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定義。2012年8月,在中国北京举行的国际天文学大会(IAU)第28届全体会议上,天文学家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把天文单位固定为149,597,870,700米。新的天文单位以公尺来定义,而公尺的定义来源于真空中的光速,也就是说,天文单位现在不再与地球與太阳的實際距离挂钩,而且也不再受时间变化的影响(虽然天文单位最初的来源就是日地平均距离)。 國際度量衡局建議的縮寫符號是ua,但英語系的國家最常用的仍是AU,國際天文聯合會則推薦au,同時國際標準ISO 31-1也使用AU,后来的國際標準ISO 80000-3:2006又改成了ua。通常,大寫字母僅用於使用科學家的名字命名的單位符號,而au或a.u.也可以是原子單位或是任意單位;但是AU被廣泛的地區使用作為天文單位的符號。以1天文單位距離的值為單位的天文常數的值會以符號A標示。.

值得關注的小行星列表和天文單位 · 天文單位和阿登型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99942

小行星99942(又称Apophis,译作毁神星或阿波菲斯,临时编号2004 MN4)是一颗近地小行星。最初(从2004年6月19日发现直到2004年12月27日)共近200次观测表明,这颗小行星将于GMT+8时间2029年4月14日4时49分到达距离地球东半球最近位置,於GMT+8時間当日5时20分左右与地球相撞概率為1/37(2.7%)。若发生撞击,将释放6400万亿千焦能量,相当于1.53万亿千克 (15.3亿吨)TNT炸药爆炸释出的能量。 类似撞击事件在地球上平均每31000年发生一次。最近的观测则认为在2044年或2053年12月28日可能发生撞击事件(但概率不足以发布警报)。.

值得關注的小行星列表和小行星99942 · 小行星99942和阿登型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近地小行星

近地小行星(near-Earth asteroids,NEAs)指的是轨道与地球轨道相交的小行星。这类小行星可能会带来撞击地球的危险。同时,它们也是相对容易使用探测器进行探测的天体。事实上,访问一些近地小行星所需的推进剂比访问月球还少。NASA的會合-舒梅克號已经访问过爱神星,日本的隼鳥號也成功的登陸糸川,現已返航并帶回物質樣本。 目前已知的大小4千米的近地小行星已有数百个。可能还存在成千上万个直径大于1千米的近地小行星,数量估计超过2000个。 天文学家相信它们只能在轨道上存在一千万至一亿年。它们要么最终与内行星碰撞要么就是在接近行星时被弹出太阳系。该过程可能会消耗大量小行星,但似乎小行星来源仍然在不断补给。.

值得關注的小行星列表和近地小行星 · 近地小行星和阿登型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水星

水星(Mercurius),中國古稱辰星;到西漢時期,《史記‧天官書》作者天文學家司馬遷從實際觀測發現辰星呈灰色,與「五行」學說聯繫在一起,以黑色配水星,因此正式把它命名為水星。 水星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最小和最靠近太陽的行星,但有著八大行星中最大的離心率 ,軌道週期是87.969 地球日。從地球上看,它大约116天左右與地球會合一次,公转速度遠遠超過太阳系的其它星球。水星的快速運動使它在羅馬神話中被稱為墨丘利,是快速飛行的信使神。由于大氣層极为稀薄,无法有效保存热量,水星表面昼夜温差极大,为太阳系行星之最。白天时赤道地區温度可达430°C,夜间可降至-170°C。極區气温則終年維持在-170°C以下。水星的軸傾斜是太陽系所有行星中最小的(大約度),但它有最大的軌道偏心率。水星在遠日點的距離大約是在近日點的1.5倍。水星表面充滿了大大小小的坑穴(環形山),外觀看起來與月球相似,顯示它的地質在數十億年來都處於非活動狀態。 水星无四季变化。它也是唯一被太陽潮汐鎖定的行星。相對於恆星,它每自轉三圈的時間與它在軌道上繞行太陽兩圈的時間几乎完全相等。從太陽看水星,參照它的自轉與軌道上的公轉運動,是每兩個水星年才一個太陽日。因此,对一位在水星上的觀測者来说,一天相当于兩年。 因為水星的軌道位於地球的內側(金星也一樣),所以它只能在晨昏之際與白天出現在天空中,而不會在子夜前後出現。同時,也像金星和月球一樣,在它繞著軌道相對於地球,會呈現一系列完整的相位。雖然从地球上觀察,水星會是一顆很明亮的天體,但它比金星更接近太陽,因此比金星還難看見。 從地球看水星的亮度有很大的變化,視星等從-2.3至5.7等,但是它與太陽的分離角度最大只有28.3°。當它最亮時,从技術角度上讲應該很容易就能從地球上看見它,但由于其距离太阳过近,實際上並不容易找到。除非有日全食,否則在太陽光的照耀下通常是看不見水星的。在北半球,只能在凌晨或黃昏的曙暮光中看見水星。當大距出現在赤道以南的緯度時,在南半球的中緯度可以在完全黑暗的天空中看見水星。 水星軌道的近日點每世紀比牛頓力學的預測多出43角秒的進動,這種現象直到20世紀才從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得到解釋。.

值得關注的小行星列表和水星 · 水星和阿登型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值得關注的小行星列表和阿登型小行星之间的比较

值得關注的小行星列表有264个关系,而阿登型小行星有1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杰卡德指数为1.46% = 4 / (264 + 10)。

参考

本文介绍值得關注的小行星列表和阿登型小行星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