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京都府和日本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京都府和日本之间的区别

京都府 vs. 日本

京都府()是日本近畿地方的都道府縣之一。自794年遷都至此(平安京),京都就成為天皇的御所所在地。以令制國來說,京都府約當山城國的全域、丹波國的大半與丹後國的全域。.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之间京都府和日本相似

京都府和日本有(在联盟百科)38共同点: 南北朝时代 (日本)天皇室町幕府丰臣秀吉世界遗产平安京平治之乱京都京都動畫二條城应仁之乱伏見城德川家康後醍醐天皇北海道內閣府王政复古第二次世界大战納豆織田信長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联合国足利尊氏近畿地方關原之戰關白陸上自衛隊東京都東京都區部...桓武天皇本州本能寺之变明智光秀新幹線日本行政區劃日本海政令指定都市 扩展索引 (8 更多) »

南北朝时代 (日本)

南北朝是指1331年至1392年間日本歷史上皇室分裂為南、北兩個天皇的時代,位於镰仓时代與室町時代之間。在這段時間裡,兩方有各自的皇位承傳,也各自有朝廷並立對峙。.

京都府和南北朝时代 (日本) · 南北朝时代 (日本)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天皇

天皇()是日本的君主,以其為首的日本皇室則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皇室。在明治維新至1947年為止而施行的《大日本帝國憲法》中,明定其為國家元首;之後接續施行至今的《日本國憲法》中則被定義為「日本國以及日本國民整體的象徵」,為有名無實的虛位元首。 天皇的族系號稱「萬世一系」,從首任的神武天皇以來一脈相傳,並不像中国、朝鮮、越南等周邊國家经历過改朝换代,這是由於天皇在歷史上能掌握實權的時間很短,所以反而能避過戰亂,使皇室更加長壽。由於天皇與整個皇室在古代被認為是超乎於普通人的存在,因此時至今日都是沒有姓氏的(历史学研究上称其为天皇氏或天皇家)。而在神道教傳統中,天皇被認為是天照大神後裔,故具有「神性」;但二戰後,昭和天皇發表《人間宣言》,完全放棄天皇在過往被賦予的神性。 通常,現任天皇會被稱為「今上天皇」,敬稱「陛下」。當天皇退位,他會被稱為「太上天皇」(簡稱上皇);倘若天皇退位後出家,他會被稱為「太上法皇」(簡稱法皇);如果天皇駕崩,他會先被稱為「大行天皇」,之後再正式諱稱為「[在位時年號]天皇」(例如明治天皇)。 現任天皇(今上天皇;第125任)為明仁,是昭和天皇的長子,年号平成,於1989年1月7日即位。.

京都府和天皇 · 天皇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室町幕府

室町幕府,也称足利幕府,是日本历史上第二个幕府政权,由足利尊氏于1338年开设,终于1573年,其间共经历16代室町征夷大将军(由於第10和12代將軍是同一人,所以有說是15代)。室町幕府雖然長達二百多年,但有一半時間國家處於戰亂之中,幕府並無能力去控制擁兵自重的大名,日本步入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战国时代。.

京都府和室町幕府 · 室町幕府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丰臣秀吉

豐臣秀吉(;)是日本戰國時代末期至安土桃山時代的大名,原姓木下,之後將丹羽長秀和柴田勝家的名字各取一字將改姓羽柴。原為農民家庭出身,后来因事奉其主织田信长,富有才干而逐渐发迹,织田信長死后在內部鬥爭中勝出,成為織田信長實質的接班人。之後就任關白、太政大臣等官職,獲賜氏姓「豐臣」,興築大坂城,並透過不斷征伐與收編各方勢力,實現日本自15世纪中葉後首次的政治统一,是為豐臣政權。掌權期间通过太阁检地、刀狩令等政策强化武士阶层,稳固其统治基础;晚年發動朝鮮戰爭,在戰事末期逝世,被日本朝廷賜封「豐國大明神」。在日本歷史上,豐臣秀吉與其同时代的織田信長、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傑」。.

丰臣秀吉和京都府 · 丰臣秀吉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World Heritage;Patrimoine mondial),是一项由联合国支持、联合国教育科學文化组织負責執行的國際公約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類都具有傑出普遍性價值的自然或文化處所为目的。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複合遺產三大類。国际文化纪念物与历史场所委员会等非政府组织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協力組織,参与世界遗产的甄选、管理與保護工作。.

世界遗产和京都府 · 世界遗产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平安京

平安京復元模型圖 平安京是日本在794年(延曆13年)桓武天皇從舊都長岡京遷都後至1868年明治天皇迁都东京期間的首都,位於現在京都府京都市中心地區。.

京都府和平安京 · 平安京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平治之乱

平治之亂是指1159年,在保元之乱中,为后白河天皇立了大功的源氏家族首领源义朝,因为不满自己的封位比平氏家族首领平清盛低,乘平氏家族离开京城参拜神社之机,联合藤原信赖拘禁后白河上皇和二條天皇,甚至杀死了天皇的亲信。在外的平清盛闻讯,立刻赶回京城击败源义朝,最後源义朝在逃至尾张时被手下杀死。源氏一族只余下义朝的儿子赖朝流放伊豆,以及少数几名幼子寄放佛寺。经此一事,平氏彻底专揽了朝政。 因为此变发生于二條天皇平治元年,故史称平治之乱。.

京都府和平治之乱 · 平治之乱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京都

京都()是日本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於794年起被定為日本的首都,當時名為「平安京」,此後多次成為日本首都,成為日本的政治及文化的中心。「首都」在日本當時稱為「京都」,後來成為了此城市的專有名詞。 在平安時代之前,飞鸟京和恭仁京等故都称为京都。而平安京的都城京都,则是在平安时代后期才定为都城,曾同时被称为“京”或“京都”。此后,曾依次被称为“京之都”(きょうのみやこ)、“京”(きょう)。京都最后成为平安京的固有名称被沿用下来。建都之时曾被称为“北京”、“北都”,奈良則当时被称为“南都”。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南都”也成为奈良的代名词。.

京都和京都府 · 京都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京都動畫

京都动画(京都アニメーション,Kyoto Animation)是動畫的企劃、制作以及動畫製作相關的技術指導為主要營業事項的日本公司,暱稱為「京阿尼」(京アニ)。其公司商標的設計來自於公司名稱開頭日本漢字「京」的變化。.

京都動畫和京都府 · 京都動畫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二條城

二條城是一座位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中京區二條城町的城堡,建設於江戶時代初期(1603年)。曾经是德川家康的寓所。位於京都市街的一座平城。1994年,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列入世界遺產中的古都京都的文化財之一。狹義上,二條城,就是江戶時代築起的城池,但是在廣義上,是指第十三代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輝的居城、織田信長為十五代將軍足利義昭建造的城池,1573年织田信长举兵将足利义昭放逐河内,此城便被焚毁,在其它地方另筑二条御所,之后献给皇太子。但是一般所提及的二條城,是德川家康築城的二條城(朝廷則稱之為二條亭)。1867年(慶應3年)第十五代將軍德川慶喜,在二条城舉行「大政奉還」儀式,將政權歸還給了天皇,二条城因而聞名。1871年(明治4年) 二之丸御殿作為京都府廳舍。1873年(明治6年)除二之丸外歸陸軍省。1885年(明治18年)京都府的新廳舍完成移轉新址後,二之丸御殿開始修理直到1892年(明治25年)。1893年(明治26年)到1894年(明治27年)將桂宮邸本丸移築,始有本丸御殿。1915年(大正4年)大正天皇即位儀式大典於二之丸御殿舉行,並開始增建南門二之丸御殿的附屬建物。1939年,天皇又將之賜給宮内省,並於隔年更名為「元離宮二條城」,正式對外開放參觀。 二條城內值得參觀的地方眾多,其中被列為國寶的二之丸御殿六棟共有33個房間,建物面積3,300平方米(1000坪),鋪設了超過800疊的塌塌米(400坪)。 Image:Nijo Castle Karamon1.JPG|唐門 File:Nijo Castle.jpg|二之丸御殿庭院一侧 File:Nijo Castle Ninomaru 01.JPG|二之丸御殿玄關的雕刻 File:Nijojo-roka-tenjo2.jpg|二之丸御殿的勅使之間前面廊下的藻井 File:Nijojo-ninomaru-garden01s3s4592.jpg|二之丸御殿的庭院 File:Nijo Castle mars 2009 008.jpg|本丸御殿.

二條城和京都府 · 二條城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应仁之乱

应仁之乱(1467年─1477年,應仁元年—文明9年)發生於日本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在任時的一次内乱。主要是幕府三管领中的细川胜元與四職中的山名持丰(山名宗全)等守护大名的争斗。其范围除九州等部分地方以外,戰火遍及其他日本國土,由於此一動亂使日本進入將近一個世紀長的战国时代。.

京都府和应仁之乱 · 应仁之乱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伏見城

伏見城是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和江戶時代初期的城堡。別名為桃山城或伏見桃山城。現時在京都府的伏見區。.

京都府和伏見城 · 伏見城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德川家康

没有描述。

京都府和德川家康 · 德川家康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後醍醐天皇

後醍醐天皇(;,即正應元年十一月初二 — 延元四年/曆應二年八月十六)為日本第九十六代天皇(1318年3月29日—1336年9月18日在位),諱尊治()。.

京都府和後醍醐天皇 · 後醍醐天皇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北海道

北海道(,)是日本最北端的一級行政區,亦是日本现时唯一以「道」取名的行政区划,道廳所在地(首府)是札幌市。全境面積78,420.79平方公里,是日本面積最大的一級行政區。北海道的人口約有544萬人,是日本人口第八多的一級行政區。北海道亦可以指北海道行政區所在的島嶼。北海道本島和本州、四国、九州並為日本四大島嶼之一,面積77,983.92平方公里,是日本面積第二大島嶼,亦是世--面積第21大島嶼。 北海道的原住民愛努人在過去曾將北海道和庫頁島、千島群島等愛努人居住的地區統稱為阿依努茅希利(阿伊努語假名:アィヌモシㇼ,转写:Aynu-mosir),意為人類居住之處。而和人古代則稱愛努人為蝦夷,稱北海道為蝦夷地。此外和人還曾使用過渡島、越渡島等名稱代指北海道。在明治政府設立開拓使之後,政府考慮修改蝦夷地這一名稱。曾多次在北海道探險的松浦武四郎向政府提出了北加伊(ほっかい)道、海北道、海東道、日高見道、東北道、千島道六個方案。最後政府決定採用「北加伊道」這一名稱,並且效仿律令制時代五畿七道中的東海道、南海道、西海道,將「加伊」改為「海」字,此為北海道名稱由來。北海道的人口密度遠較日本其他地區為低,這使得北海道擁有日本四分之一的農地,成為日本重要的食糧提供基地;亦讓北海道保留有未經人工干預的自然環境,吸引眾多遊客到訪。.

京都府和北海道 · 北海道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內閣府

內閣府(、Cabinet Office、簡稱:CAO)是日本內閣機關之一,除了處理內閣總理大臣(首相)主管的政務之外,還負有協助內閣制定與調整政策以強化內閣機能的功能(第3條第1項及第3項)。其前身為1949年成立的。2001年實施中央省廳再編時,為了強化內閣各機關之間的橫向溝通以使整個內閣的政策得以統一,2001年1月6日將、、總務廳、、併入總理府,改組為今日的內閣府。其首長為內閣總理大臣。.

京都府和內閣府 · 內閣府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王政复古

王政复古是日本江户时代末期,1868年1月3日(庆应3年12月9日),宣告江户幕府废止、明治新政府成立的政变。在此之前,王政复古也是长州、萨摩等藩讨幕派的理念。.

京都府和王政复古 · 日本和王政复古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京都府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日本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納豆

納豆是日本常見的傳統發酵食品,由黃豆通過Bacillus subtilis natto(枯草桿菌亞種之一)藉由菌種發酵所釋放的酵素轉化蒸煮過黃豆的營養成分所製成的豆製品,气味浓烈,有黏性,不僅保有黃豆的營養價值、富含維生素K2、提高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更重要的是發酵過程產生了多種生理活性物質,具有溶解體內纖維蛋白及其他調節生理機能的保健作用。根據藤原明衡所著的新猿樂紀推算,日本人食用納豆至今已有超過一千年的歷史。.

京都府和納豆 · 日本和納豆 · 查看更多 »

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是活躍於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戰國大名,於1568年至1582年間,作為掌握日本政治局勢的領導人,推翻了名義上管治日本逾200餘年的足利幕府,使從應仁之亂起持續百年以上的亂世步向終結。在日本歷史上,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英傑」。 織田信長於1534年在尾張國(今愛知縣西部)(一說那古野城)出生。幼名吉法師,通稱三郎。在父親織田信秀死後,以嫡長子身份繼承家督。在國內爭亂中打敗同母弟信行(別稱信勝)、清洲城主織田信友、犬山城主織田信清和岩倉城主織田信安尾張分家等勢力,成功統一尾張。於擊破周邊敵對勢力三河今川氏與美濃齋藤氏與南近江六角氏後,擁立足利義昭為將軍上洛(到京都)。 之後義昭與信長為敵,下令給武田氏、淺井氏、朝倉氏、比叡山延曆寺、鈴木雜賀眾、石山本願寺等勢力,組成第一次信長包圍網。信長逐一消滅各個勢力,瓦解了包圍網,並放逐義昭。正當信長逐漸把勢力由京畿一帶擴展至中國地方時,1582年(天正十年)遭家臣明智光秀背叛(本能寺之變)而死,屍首下落不明,通說是遭大火焚毀。.

京都府和織田信長 · 日本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Organisation de coopération et de développement économiques,OCDE;Organización para la Cooperación y el Desarrollo Económicos,OCDE)是全球35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总部设在巴黎米埃特堡(Château de la Muette)。.

京都府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 日本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 查看更多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重定向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京都府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 日本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

联合国(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缩写作 ONU;United Nations,缩写作 UN 或 U.N.)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间國際組織,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公民自由、政治自由、民主及實現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聯合國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5年,取代國際聯盟以阻止戰爭並為各國提供對話平臺。聯合國下設了許多附屬機構以實現其宗旨。 到2018年中為止,聯合國共193個成員國,包括除梵蒂岡城國以外所有无争议的主權國是联合国会员国。在聯合國遍及世界的辦事處中,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通過全年舉行定期會議來決定實體和行政議題。聯合國由六大主要機構組成:聯合國大會(主要的審議機構)、安理會(以決定對和平與安全的某些決議)、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以協助促進國際經濟和社會的合作和發展)、秘書處(為聯合國提供所需的研究、資訊和設施)、國際法院(主要的司法機構)以及聯合國託管理事會(當前不活躍)。其他重要的聯合國機構還有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食計畫署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的行政首長是聯合國秘書長。聯合國的經費由會員國分攤和自願捐贈。聯合國現今有六種工作语言,分別為:阿拉伯语、汉语(聯合國中文日為每年的4月20日)、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京都府和联合国 · 日本和联合国 · 查看更多 »

足利尊氏

足利尊氏(),室町幕府的第一代征夷大将军(1338年-1358年)。原名足利高氏,幼名又太郎。镰仓幕府灭亡后,由后醍醐天皇赐名为尊氏。 出生於下野国(今栃木縣)是足利貞氏的次子,母親是上杉清子。元服之後接受了鐮倉幕府的執權得宗家北條高時的偏諱「高」字,取名高氏。 1333年(元弘3年),後醍醐天皇在伯耆船上山舉兵反對鐮倉幕府。鐮倉幕府派足利高氏前往鎮壓,但足利高氏在丹波國篠村的八幡宮宣佈脫離幕府,支持后醍醐天皇,並攻破幕府設在京都的六波羅探題(元弘之乱)。不久以後鐮倉幕府滅亡。足利高氏被後醍醐天皇當作討幕的第一功臣,天皇將自己名字「尊治」中的「尊」字賜給了他,從此以後,改名足利尊氏。 後醍醐天皇實施建武新政,失去了武士階層的支持。北條氏的餘黨在關東發動中先代之乱。足利尊氏的弟弟足利直義當時鎮守鐮倉,形勢危急,尊氏率軍救援直義。尊氏在平定中先代之亂後,擁兵自重,這使足利尊氏與天皇關係迅速惡化,最終尊氏在鐮倉發動延元之亂,率部前往京都,驅逐天皇於比叡山;但不久天皇糾集勢力反撲,尊氏逃往九州島。隨後以大宰府天滿宮為據點再次反攻,通过凑川之战击败楠木正成、新田義貞,攻佔京都,滅亡建武政權。擁立光明天皇,並成為征夷大將軍,開設幕府。後醍醐天皇逃往吉野開設南朝朝廷,與幕府對抗。 室町幕府早期是由足利尊氏和弟弟足利直義一起執政的雙頭政治。後來二人對立,发生观应扰乱。此後尊氏為攻滅南朝等反對勢力而奔走,試圖鞏固幕府的統治,在他去世前,南朝已沒有足以攻滅北朝之武力。尊氏於1358年病故,由子足利義詮接任將軍。 足利尊氏由於反叛天皇,在二戰前受皇國史觀的影響,日本政府將其認定為「逆賊」。然而在戰後由於歷史觀的變遷,有不少歷史學家對其作出了肯定評價。.

京都府和足利尊氏 · 日本和足利尊氏 · 查看更多 »

近畿地方

近畿地方(),又稱為關西地方(),是日本本州中西部的一個地理區域,由京都府、大阪府、滋賀縣、兵庫縣、奈良縣、和歌山縣、三重縣等二府五縣構成,有時加入福井縣或德島縣。「近畿」一詞指近鄰都城的地區,即日本古代實施令制國所劃分的「畿内」區域,與「京畿」一詞相通。 在這一地區使用的日語方言是近畿方言。.

京都府和近畿地方 · 日本和近畿地方 · 查看更多 »

關原之戰

原之戰(関ヶ原の戦い、大日本帝國陸軍參謀部出版書籍使用關原之役)是日本廣義的戰國時代末期或安土桃山時代發生於美濃國關原地區的一場戰役,交戰雙方為德川家康領下的東軍以及石田三成等組成的西軍。最終在西軍將領小早川秀秋叛變的情況下,這場戰爭在一天內即分出了勝負,德川家康取得了統治權,三年後成立德川幕府。此戰也被譽為「決定天下的戰爭」(天下分け目の戦い),是戰國時代影響最重大的戰役。.

京都府和關原之戰 · 日本和關原之戰 · 查看更多 »

關白

白為日本的古代職官。關白本為「陳述、稟告」之意,關白一詞由中國傳入日本,典故出自《漢書·霍光金日磾傳》「諸事皆先『關白』光,然後奏天子」,也就是說任何大事皆先陳述或稟報給霍光知道,然後上奏於皇帝。因霍光受封博陆侯,故又名博陸。中國亦有許多官位,原本只是個動作,即動詞變成名詞的事例,如總督、巡撫、提督、巡按。 關白作為實際職務的名稱始於日本的獨創,為攝政一职在天皇成年後的称呼。在古代日本,攝政並不常見,後至平安時代,藤原氏始開關白一例。而攝政與關白,合稱攝關。當時藤原氏掌控朝廷並且架空天皇,所以攝關一變為常設職位,幾乎每一代天皇皆有攝關執政。藤原氏的嫡派後裔繼承攝關之職,即稱為攝關家。 後來太上天皇的院政與武士興起,攝關家的權力衰落。藤原氏再分為五支,他們是近衛、九條、二條、一條和鷹司。自此五家輪替此職,稱五攝家。到室町時代後,攝關與朝廷一樣變成有名無實。關白退位後稱太閤,若太閤出家为僧,则称为“禪閤”,自豐臣秀吉後,有鷹司政通適合此稱。關白除豐臣秀吉(1585年-1591年)(因他買通近衛前久收他為猶子)及豐臣秀次(1591年-1595年)兩任外,概由藤原氏或五攝家所任。日本最後一任關白是二條齊敬,任職於孝明天皇文久三年(1863年)至慶應二年(1866年)。.

京都府和關白 · 日本和關白 · 查看更多 »

陸上自衛隊

上自衛隊(簡稱陸自;陸上自衛隊/りくじょうじえいたいJapan Ground Self-Defense Force,JGSDF)是日本自衛隊的陸上部隊,擁有陸海空三個部隊中最大的規模,全體武職人員稱「陸上自衛官」。編制有180,000員,但因受限於資金,1992年滿員率僅有86%(約156,000人),武職人數不足以守住所有戰術要點。為作彌補,陸自幹部(軍官)對曹士(士官與兵)比很高,以加強專業性的「質」,緊急時再從自願者和後備軍中補充兵員。截至2011年,陸自員額總數為約16萬,繼續趨向小型高專業化。 由於受到現行日本憲法的規定,陸上自衛隊禁用彈道飛彈、巡弋飛彈等侵略型武器,平時亦禁止實施徵兵制。也因為這樣,陸自戰略思想以擊退小型攻擊為主,守住要點直到美軍或於盟國軍力抵達,因此地面兵力的需求式微,而海空部隊相較之下較重要。陸上部隊偏向低空防禦、反戰車能力、反登陸火力和機動性改良,以符合岸際防衛兼反空降作戰。1990會計年度中期發展方案中已配備許多陸對海反艦飛彈。 由於日本經常遭遇地震、暴風雪、颱風、海嘯核事故等各種重大災變,陸上自衛隊也經常投入救災工作,同時藉此加強訓練,確保在地狹人稠且高度開發並容易引起重大傷亡的災區救災及在重建上提高效率。 由於日本禁止實施徵兵制以維持常備兵員,加上沒有立即性的外部威脅,年輕人較以往缺乏從軍意願;陸上自衛隊官兵組成現今正面臨高齡化的問題。.

京都府和陸上自衛隊 · 日本和陸上自衛隊 · 查看更多 »

東京都

東京都()是位於日本關東地方的地方行政區,與道、府、縣同屬日本第一級行政區劃(),為事實上的日本首都。轄區包含東京都區部、多摩地方、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等地區,同時也囊括了日本最南端(冲之鸟礁)和最東端(南鳥島)等幾個地理極點。面積約2,188平方公里,人口1,374萬,人口總數居於日本各都道府縣首位。全境劃分為23區、26市、5町、8村,其中都廳所在地為新宿區。 截至2017年止,東京都是GDP產值世界第1的都市,超過世界第二名的紐約。東京都2010年的人均總生産額達到6,955,171日元(依當年國際匯率兑换成79,261美元),位列全世界第一。以東京都為核心的日本首都圈(東京都會區),聚集人口逾3千6百萬,為世界第一大都會區。.

京都府和東京都 · 日本和東京都 · 查看更多 »

東京都區部

政府駐地,為東京主要中心商務區之一 東京都區部()是指日本東京都轄下的23個特別區,也是東京都3大構成區塊之一(其餘為多摩地域與島嶼部),一般習稱東京23區、東京特別區或東京都內,總面積為621.97平方公里,與過往的東京市管轄範圍相同,人口約910萬人(2015年初統計);如將東京都區部視為一個都市,則為日本人口第一大城。現今口語中的「東京」或「東京市區」經常是指東京都區部,而非整個東京都。 根據日本法律,東京都的特別區屬於第三級的行政區劃單位,但它與第一級的“都”之間並沒有額外的郡、市等第二級行政區劃插入,也比其他日本的市轄區擁有更大的自治權限,等同是東京都管轄之下的自治市。.

京都府和東京都區部 · 日本和東京都區部 · 查看更多 »

桓武天皇

桓武天皇(;),是日本第五十代天皇(在位:781年4月3日-806年4月9日)。.

京都府和桓武天皇 · 日本和桓武天皇 · 查看更多 »

本州

本州(,)是日本最大岛,也是日本本土四島之一,位于日本列岛中部,向北与北海道岛隔津轻海峡相望,向南与四国岛隔濑户内海相对,向西南与九州岛以关门海峡和丰后水道相隔。身為島國日本最主要的島嶼,因而得名「本州」,古代則稱為「秋津島」或「秋津洲」。假如不将澳洲算做島嶼,本州是世界第七大岛。.

京都府和本州 · 日本和本州 · 查看更多 »

本能寺之变

本能寺之變(本能寺の変)發生在日本天正十年六月二日(1582年6月21日),織田信長的家臣明智光秀于京都附近的桂川叛變,討伐位於本能寺的織田信長(1559年起出仕幕府)及其後繼者織田信忠,逼使兩人先後自殺。本能寺在事變時發生火災,令信長葬身火海且尸骨難存。.

京都府和本能寺之变 · 日本和本能寺之变 · 查看更多 »

明智光秀

明智光秀()出身於美浓国的土岐源氏支脈。通稱十兵衛,雅號咲庵。其父早逝,受叔父明智光安照顾。正室為妻木熙子(實為光秀第二任妻子),嫡男是,三女是玉子。.

京都府和明智光秀 · 日本和明智光秀 · 查看更多 »

新幹線

新幹線()是日本的高速鐵路系統,也是全世界第一個投入商業營運的高速鐵路系統,採用標準軌(1435mm)之軌距,均為純客運服務。第一條路線是連結東京與大阪之間的東海道新幹線,於東京奧運開幕前的1964年10月1日通車營運;經過多年擴展,目前有9條路線,其中包含2條路線較短的「迷你新幹線」,將日本大多數的重要都市連結起來。最初由日本國有鐵道研發與營運,國鐵分割民營化後由JR集團接續,目前有JR北海道、JR東日本、JR東海、JR西日本、JR九州等5家JR公司提供服務。 新幹線是以同時適合快速及大量運輸而設計,因而其建造與營運技術均有別於傳統鐵路,例如全面採用動力分散式列車、軌道全面採用立體交叉、首創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等,最短可以3分鐘的班距運行。除了迷你新幹線之外,列車運行最高車速依路線可達到每小時240至320公里,但在進行速度測試時,曾創下每小時443公里的最高紀錄(由「300X」實驗列車在1996年時所創下)。身為日本鐵路技術居於世界頂尖的重要象徵,新幹線的技術也向海外輸出,如台灣高速鐵路即採用新幹線做為系統基礎,而採用日本技術及車輛的英國高速鐵路、印度高速鐵路及泰國高速鐵路亦在興建或規劃中。.

京都府和新幹線 · 新幹線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日本行政區劃

日本行政區劃大致分為都道府縣(廣域地方公共團體)以及市町村(基礎地方公共團體)兩級。現行制度是随着明治政府于1871年实施的废藩置县政策而建立,現今日本全國分为47个一級行政區:一都(東京都)、一道(北海道)、二府(大阪府、京都府)、四十三县,其下再設立市、町、村。.

京都府和日本行政區劃 · 日本和日本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日本海

日本海或朝鮮東海、韩国東海是西北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其东部的边界由北起为库页岛、日本列岛的北海道、本州和九州;西边的边界是欧亚大陆的俄罗斯;南部的边界是朝鲜半岛, 日本海的水域有六個海峽與外水域相通,分別為:鞑靼海峽、宗谷海峽、津輕海峽、關門海峽、對馬海峽和朝鮮海峽。位於日本海的北部和西北部有日本海盆,是最主要的海盆,另外東南部是大和海盆,還有西南部的对马海盆。日本海的東岸水深較淺,大陸棚較寬;海的西岸,特別是朝鮮半島附近的水域,大陸架的延伸只有約30公里左右。黑潮(日本暖流)的一個分支即对马海流進入此海域。 海域的北部和東南部都是渔业资源豐富的渔場,各國曾為了海域的漁獲而引發不少領土糾紛。位於本海域東南部的獨島就是韓國與朝鮮兩方和日本各自聲稱擁有主權的地方。此外,海底帶有磁性的海沙、海底下豐厚的天然氣及石油資源,都是各国希望得到的重要礦物。而自從東亞經濟發展起飛,日本海的重要性就日益顯著。.

京都府和日本海 · 日本和日本海 · 查看更多 »

政令指定都市

政令指定都市()是日本基於《》由行政命令指定的城市自治制度,法律上也把他们简稱做「政令市」或「指定都市」。其基本條件為全市人口須超过50万以上,獲指定者能擁有較其他市更多的地方自治權力,是日本各城市自治制度中權力下放最多的。目前共有20市。.

京都府和政令指定都市 · 政令指定都市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京都府和日本之间的比较

京都府有211个关系,而日本有107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8,杰卡德指数为2.96% = 38 / (211 + 1073)。

参考

本文介绍京都府和日本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