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30米望远镜

指数 30米望远镜

30米望远镜(Thirty Meter Telescope, TMT)是一座由美国、加拿大、日本、中国、巴西、印度等国参与建造的地面大型光学望远镜。和E-ELT类似:其主镜是一块由492块六边形镜面拼接所组成的分割式主镜,30米/98英尺的主镜直径仅次于E-ELT的42米;配备有自适应光学系统;能观测红外线等。在波长大于0.8微米的光的范围内,自适应光学系统使它的图像清晰度比哈勃太空望远镜高10倍;巨大的主镜使它的观测清晰度比现行的大型地面光学望远镜高10至100倍。若计划完成,30米望远镜将会是首座新世代的極端巨大望遠鏡(E-ELT将稍迟于之落成)。2009年,计划的花销估计在9亿7千万美元至12亿美元Klaus Schmidt, "Hawaii chosen to host world's largest telescope, July 22, 2009 (accessed 18 October 2010)之间。.

38 关系: 加州理工学院加利福尼亞大學加拿大印度墨西哥夏威夷州大学天文研究协会天文台太阳系安托法加斯塔大区巨型麦哲伦望远镜巴西中國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下加利福尼亞州冒纳凯阿火山国家科学基金会秋季红外线美元美国行星行星大气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阿塔卡玛大型毫米波天线阵自适应光学暗物质暗能量恒星極端巨大望遠鏡欧洲极大望远镜毛納基山天文台新发现新浪日本日本国立天文台智利

加州理工学院

#重定向 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

新!!: 30米望远镜和加州理工学院 · 查看更多 »

加利福尼亞大學

加利福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简称加州大学(UC),是美國加州的一个公立大學系统。它是组成加州公立高等教育体系的三个大学系统之一。另两部分分别是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系統和。相对其他两个系统,加大更注重高等研究領域,屬性上屬研究型大學。 加州大學系統總共有十個校區。加州大學也簽約管理三個美國能源部的國家實驗室。它拥有的诺贝尔奖得主不少于120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357位,佔美国国家科学院总院士2039位的近1/5;拥有全职学生23.8多万人,有6所加州大学为美國大學協會成员。.

新!!: 30米望远镜和加利福尼亞大學 · 查看更多 »

加拿大

加拿大(英语、法语:Canada,IPA读音:(英)(法))为北美洲国家,西抵太平洋,东至大西洋,北滨北冰洋,东北方与丹麦领地格陵兰相望,东部与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相望,南方及西北方与美国接壤。加拿大的领土面积达998万平方公里,为全球面积第二大国家。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渥太华为该国首都。 加拿大在1400年前即有原住民在此生活。15世纪末,英国和法国殖民者开始探索北美洲的东岸,并在此建立殖民地。1763年,当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将其几乎所有的北美殖民地割让予英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英国殖民者向西探索至太平洋地区,并建立了数个新的殖民地。1867年7月1日,1867年宪法法案通过,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加拿大联邦,其中加拿大省分裂为安大略和魁北克。在随后100多年里,其它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加入联邦,组成现代加拿大。 加拿大是实行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及議會制的國家,由十个省和三个地区组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及加拿大君主,而加拿大總督為其及政府的代表。加拿大是双语国家,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原住民的語言被認定為第一語言。由於位於高緯度地廣人稀,该国是世界上擁有多元化種族及文化的國家,也是移民為主的国家,约五分之一的国民出生于境外,近年來移民大部分來自亞洲。 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技,加拿大是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国际汇率计算,加拿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十六,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十。它在教育、政府的透明度、自由度、生活品质及经济自由的都名列前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美空防司令部、七大工業國組織、二十国集团、英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成员。.

新!!: 30米望远镜和加拿大 · 查看更多 »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新!!: 30米望远镜和印度 · 查看更多 »

墨西哥

墨西哥合众国(Estados Unidos Mexicanos, ),通稱墨西哥(México ),是北美洲的一个联邦共和制主权国家,北部同美国接壤,南侧和西侧滨临太平洋,东南为伯利兹、危地马拉和加勒比海,东部则为墨西哥湾。其面积达近二百万平方公里(超过760,000平方英里),为美洲面积第五大国家和世界面积第十四大国家。其总人口超过1.2亿,为世界第十人口大国,西班牙语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及拉丁美洲第二人口大国。墨西哥为联邦国家,包括三十二个州;其首都和最大城市墨西哥城亦为一州。 前哥伦布时期的墨西哥为诸多先进的中部美洲文明发源地,如奥尔梅克、托尔特克、特奥蒂瓦坎、萨波特克、玛雅和阿兹特克等。1521年,西班牙帝国以墨西哥-特诺奇提特兰为基点征服并殖民了这一地区,并将之建制为新西班牙总督辖区。1821年,在墨西哥独立战争之后,这一辖区宣布独立并受承认为墨西哥。独立后的墨西哥经历了一段动荡期,经济和政治均不稳定。美墨战争(1846–48)后其被迫将位于北部的近三分之一领土割让给美国。19世纪的墨西哥经历了糕点战争、法墨战争、内战、两个帝国以及一段独裁时期。1910年开始的墨西哥革命推翻了独裁统治,最终促成了的订立和现行政治体制的建立。 墨西哥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为世界第十五大,国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十一大。墨西哥经济与其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贸易伙伴紧密相关,尤其是美国。自1994年起,墨西哥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首个拉丁美洲成员国。世界银行将其归为中高收入国家,分析人士亦称其为一新兴工业化国家。估计至2050年,墨西哥将成为全球第五或第七大经济体。该国被认为是一地域大国和中等强国,并时常被认为是一新兴强国。墨西哥文化历史遗产丰富,拥有美洲数量第五多和世界第六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2015年其为世界访客数量第十的国家,国际来访人次达2910万。墨西哥为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G20峰会和团结谋共识成员国,2014年起成為法语圈国际组织观察员。.

新!!: 30米望远镜和墨西哥 · 查看更多 »

夏威夷州

夏威夷州(夏威夷語:Mokuʻāina o Hawaiʻi,State of Hawaii)在1959年8月21日成為美國的第50個州,由夏威夷群島所組成,位於北太平洋中,所在的大洲是大洋洲。距離美國本土3,700公里,屬於太平洋沿岸地區。首府為檀香山。在1778至1898年間,夏威夷也被稱為「三明治群島」(Sandwich Islands)。 夏威夷是距今最近加入美國的州份,與美國其他各州有著明顯的區別:它除了是美國最南方的州外,也是美國唯一一個全部位於熱帶的州;它與阿拉斯加州是美國各州中,僅有的兩個不與其他各州相連的州份,也是美國唯一一個沒有任何土地位在美洲大陸的州。論美國所有領土而言,夏威夷州是除了美國海外屬地和群島以外,最南端的一州,但非最南端的領土(美國最南端的領土在美屬薩摩亞群島)。在族群分佈上,它是兩個非白種人居多數州份的其中之一,比起其他各州,夏威夷州擁有最大的亞裔人口比例。生態及農業方面,它是全世界擁有最多瀕危物種的地方,也是美國唯一生產咖啡具有工業規模的州份。.

新!!: 30米望远镜和夏威夷州 · 查看更多 »

大学天文研究协会

大学天文研究协会(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 for Research in Astronomy,缩写为AURA)是由多所大学的天文研究机构组成的非营利组织,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下于1957年3月29日成立,目的是将分散在各大学的人力和经费进行整合,使其得到高效率的利用,避免重复建设。最初有美国的22所大学参加,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其成员已经有30多个,并且也已经不再局限于美国。 大学天文研究协会管理的机构有:.

新!!: 30米望远镜和大学天文研究协会 · 查看更多 »

天文台

天文臺又称观象台,是指研究和觀測天文現象的機構。天文臺觀測天文現象時,為了能更加精確地作出觀測結果,天文臺的觀測站都會建於山上,因為地面上的城市燈光過亮,會影響天文望遠鏡觀測的準確性。.

新!!: 30米望远镜和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太阳系

太陽系Capitalization of the name varies.

新!!: 30米望远镜和太阳系 · 查看更多 »

安托法加斯塔大区

二区-安托法加斯塔区(II Región de Antofagasta)是智利15个大区之一,北邻塔拉帕卡大区,南邻阿塔卡马大区。该区下设托科皮亚、洛阿和安托法加斯塔三省。 當地是1879年太平洋戰爭後由玻利維亞割讓得來的。.

新!!: 30米望远镜和安托法加斯塔大区 · 查看更多 »

巨型麦哲伦望远镜

巨型麥哲倫望遠鏡 (Giant Magellan Telescope,GMT) 是預計在2020年完工啟用的地基極端巨大望遠鏡 。它包含7個直徑的主鏡,解析力相當於的主鏡,而集光力等同於的單鏡。預計這架望遠鏡的集光力 會是現有儀器的4倍,其中兩片鏡片已經熔鑄好,安置的山頭也已經備妥。.

新!!: 30米望远镜和巨型麦哲伦望远镜 · 查看更多 »

巴西

巴西联邦共和国(Repú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通稱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人口数略多於2億,居世界第五。其國土位於南美洲東部,毗鄰大西洋,面積8,515,767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僅次於俄羅斯、中國、加拿大及美國。巴西和乌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维亚、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及法属圭亚那接壤。巴西拥有辽阔的农田和广袤的雨林,国名源于巴西红木。其國旗之含義為:綠色-廣大的叢林;黃色-豐富的礦產;藍色-南半球的星空,其中27顆星分別代表26個州與1個聯邦特區,一道國家格言「紀律與進步」橫跨其中。得益于丰厚的自然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世界第六,西半球第三,南半球第一,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由于历史上曾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新!!: 30米望远镜和巴西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30米望远镜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简称中科院,於1949年11月在北京成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1977年5月,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独立為中国社会科学院,1994年,在技術科學部的基礎上及國家科委的支持下,成立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并称“两院”。.

新!!: 30米望远镜和中国科学院 · 查看更多 »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National Astronomical Observatorie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NAOC),由原北京天文台、云南天文台、新疆天文台(原乌鲁木齐天文观测站)、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等台站及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于2001年合并而成,总部位于原北京天文台总部,在河北省兴隆县建有观测基地,该基地拥有一台直径2.16米(85英寸)的光学望远镜,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在北京市怀柔县建有怀柔太阳观测基地。国台正在开展的项目包括:FAST、LAMOST、CSRH、探月工程以及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等。 国家天文台总部设在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国台在太阳物理学方面颇有建树。现任台长是严俊。.

新!!: 30米望远镜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下加利福尼亞州

下加利福尼亞州(Baja California),簡稱下加州和北下加州,是墨西哥最北部的州。為了與位於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南部的南下加利福尼亞州區分,又稱北下加利福尼亞州(Baja California Norte)。北面與美國加州接壤。首府墨西卡利,大城市包括蒂華納、羅薩里多、恩森那達及特卡特。.

新!!: 30米望远镜和下加利福尼亞州 · 查看更多 »

冒纳凯阿火山

冒纳凯阿火山(Mauna Kea,意為「白山」)是位于夏威夷群島的一座火山,是形成夏威夷島的五座火山之一,冬季這里山頂有積雪。从位于水下的山脚到顶峰高度为10,203公尺,山上有13個天文台。 位于一州立公园(面积202公顷)中心的休眠火山冒纳凯阿峰,海拔4,207.3公尺,冒纳凯阿意为“白色山峰”,因其顶部常年积雪而得名。圆形山顶跨度为48公里,有无数火山锥。冒纳凯阿峰流出的熔岩覆盖了其西北科哈拉山的南面山坡,而其自身的西面和南面山坡却被从附近冒纳罗亚活火山流出的熔岩所掩埋。在冰川时代,一座厚约75公尺的冰川覆盖山峰,在3,970公尺的高度形成了怀奥湖。山坡高3,780公尺处,有若干洞穴,古代夏威夷人曾从这些洞穴中采掘玄武岩用于制作扁斧和其他切割工具。波哈库洛阿(2,440公尺)有滑雪和狩猎营地。.

新!!: 30米望远镜和冒纳凯阿火山 · 查看更多 »

国家科学基金会

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缩写为NSF)是一个美国政府独立机构,支持除医学领域外的科学和工程学基础研究和教育,负责医学的同类机构为国家卫生研究院。2007年NSF财政预算为59.1亿美金,NSF资助的项目占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美国大学基础研究的20%。在某些领域,如数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和社会科学,NSF是主要的联邦赞助者。 NSF的主任、副主任和理事会24位成员,由美国总统任命、美国参议院批准。NSF主任和副主任负责管理、计划、预算和日常运作。NSF理事会一年开会6次,确定政策。.

新!!: 30米望远镜和国家科学基金会 · 查看更多 »

秋季

秋季是一年四季之中的第三季。秋季的時候,自然景觀最明顯的變化在樹木上面,城市裡會開始清掃大量的落葉,山區則湧進不少觀賞紅葉的遊客們。.

新!!: 30米望远镜和秋季 · 查看更多 »

红外线

红外线(Infrared,简称IR)是波长介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其波長在760奈米(nm)至1毫米(mm)之間,是波長比紅光長的非可見光,對應頻率約是在430 THz到300 GHz的範圍內。室溫下物體所發出的熱輻射多都在此波段。 红外线是在1800年由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發現,他發現有一種頻率低于紅色光的輻射,雖然用肉眼看不見,但仍能使被照射物體表面的溫度上昇。太陽的能量中約有超過一半的能量是以红外线的方式進入地球,地球吸收及發射紅外線輻射的平衡對其氣候有關鍵性的影響。 當分子改變其旋轉或振動的運動方式時,就會吸收或發射紅外線。由紅外線的能量可以找出分子的振動模態及其偶極矩的變化,因此在研究分子對稱性及其能態時,紅外線是理想的頻率範圍。紅外線光譜學研究在紅外線範圍內的光子吸收及發射。 红外线可用在軍事、工業、科學及醫學的應用中。紅外線夜視裝置利用即時的近紅外線影像,可以在不被查覺的情形下在夜間觀察人或是動物。紅外線天文學利用有感測器的望遠鏡穿透太空的星塵(例如分子雲),檢測像是行星等星體,以及檢測早期宇宙留下的紅移星體。紅外線熱顯像相機可以檢測隔絕系統的熱損失,觀查皮膚中血液流動的變化,以及電子設備的過熱。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比可见光强,像紅外線導引常用在飛彈的導航、熱成像儀及夜視鏡可以用在不同的應用上、红外天文学及遠紅外線天文學可在天文學中應用红外线的技術。.

新!!: 30米望远镜和红外线 · 查看更多 »

美元

美元(United States Dollar;ISO 4217代码:USD),又稱美圓、美金,(美國)聯邦儲備票據,是美国作為存款債務的官方货币。它的出现是由于《1792年铸币法案》的通过。它同时也作为储备货币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广泛使用。目前美元的发行是由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控制。美元通常可以使用符号“$”来表示,而用来表示美分的标志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美元取的ISO 4217标准代号为USD。.

新!!: 30米望远镜和美元 · 查看更多 »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新!!: 30米望远镜和美国 · 查看更多 »

行星

行星(planet;planeta),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環繞著恆星的天體。其公轉方向常與所繞恆星的自轉方向相同(由西向東)。一般來說行星需具有一定質量,行星的質量要足夠的大(相對於月球)且近似於圓球狀,自身不能像恆星那樣發生核聚變反應。2007年5月,麻省理工學院一組空间科學研究隊發現了已知最熱的行星(2040攝氏度)。 隨著一些具有冥王星大小的天體被發現,「行星」一詞的科學定義似乎更形迫切。歷史上行星名字來自於它們的位置(与恒星的相对位置)在天空中不固定,就好像它們在星空中行走一般。太陽系内肉眼可見的5顆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早在史前就已經被人類發現了。16世紀後日心说取代了地心说,人類瞭解到地球本身也是一顆行星。望遠鏡被發明和萬有引力被發現後,人類又發現了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2006年后被排除出行星行列,2008年被重分類為类冥天体,属于矮行星的一种)還有為數不少的小行星。20世紀末人類在太陽系外的恆星系統中也發現了行星,截至2013年7月12日,人類已發現2000多顆太陽系外的行星。.

新!!: 30米望远镜和行星 · 查看更多 »

行星大气

#重定向 大气层.

新!!: 30米望远镜和行星大气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

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JWST)是计划中的紅外線太空望遠鏡,原计划耗费5亿美元并于2007年发射升空。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项目严重超支,发射時間数次推迟,最新预估总耗费高达96.6亿美元,发射时间改为2021年3月30日。它是歐洲太空總署和美国宇航局的共用计划。这是哈勃太空望远镜和史匹哲太空望遠鏡的后继计划。它拥有一个直径6.5公尺(21 英尺),分割成18面鏡片的主鏡,放置于太陽─地球的第二拉格朗日點。不像哈勃空间望远镜那样围绕地球上空旋轉,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飘荡在地球背向太陽的後面150萬公里的太空。一个大型遮阳板将保持它的镜片和四个科学仪器低于。 此项目曾经称为“新一代太空望远镜”(Next Generation Space Telescope),2002年以美国宇航局第二任局长詹姆斯·韦伯的名字命名。1961年至1968年詹姆斯·韦伯担任局长期间曾领导阿波罗计划等一系列美国重要的太空探测项目。 望远镜的地面控制和协调机构是位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太空望远镜研究所(STScI)。.

新!!: 30米望远镜和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 · 查看更多 »

阿塔卡玛大型毫米波天线阵

#重定向 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

新!!: 30米望远镜和阿塔卡玛大型毫米波天线阵 · 查看更多 »

自适应光学

自适应光学(Adaptive optics, AO)是一項使用可变形镜面矫正因大气抖动造成光波波前发生畸变,从而改進光學系統性能的技術。自适应光学的概念和原理最早是在1953年由海尔天文台的胡瑞斯·拜勃库克(Horace Babcock)提出的,但是超越了当时的技术水平所能达到的极限,只有美国军方在星球大战计划中秘密研发这项技术。冷战结束后,1991年5月,美国军方将自适应光学的研究资料解密,计算机和光学技术也足够发达,自适应光学技术才得以广泛应用。配备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望远镜能够克服大气抖动对成像带来的影响,将空间分辨率显著提高大约一个数量级,达到或接近其理论上的衍射极限。第一台安装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大型天文望远镜是欧洲南方天文台在智利建造的3.6米口径的新技术望远镜。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型地面光学/红外望远镜都安装了这一系统,比如位于夏威夷莫纳克亚山的8米口径双子望远镜、3.6米口径的加拿大-法国-夏威夷望远镜、10米口径的凯克望远镜、8米口径的日本昴星团望远镜等等。自适应光学已经逐步成为各大天文台所广泛使用的技术,並为下一代更大口径的望远镜的建造开辟了道路。.

新!!: 30米望远镜和自适应光学 · 查看更多 »

暗物质

在宇宙学中,暗物质(Dark matter),是指無法通過电磁波的觀測進行研究,也就是不與电磁力產生作用的物质。人们目前只能透过重力产生的效应得知,而且已經發现宇宙中有大量暗物质的存在。 现代天文学經由引力透镜、宇宙中大尺度结构的形成、微波背景辐射等方法和理论来探测暗物质。而根据ΛCDM模型,由普朗克卫星探测的数据得到:整个宇宙的构成中,常規物質(即重子物質)占4.9%,而暗物质則占26.8%,还有68.3%是暗能量(质能等价)。暗物质的存在可以解决大爆炸理论中的不自洽性(inconsistency),对结构形成也非常关键。暗物质很有可能是一种(或几种)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以外的新粒子所構成。对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研究是现代宇宙学和粒子物理的重要课题。 2015年11月,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蓋瑞‧普里茲奧(Gary Prézeau)以ΛCDM模型模擬銀河系內暗物質流過地球與木星等行星的情形,發現這會使該暗物質流的密度明顯上升(地球:10^7倍、木星:10^8倍),並呈現毛髮狀的向外輻射分佈結構。.

新!!: 30米望远镜和暗物质 · 查看更多 »

暗能量

在物理宇宙學中,暗能量是一種充溢空間的、增加宇宙膨脹速度的難以察覺的能量形式。暗能量假說是當今對宇宙加速膨脹的觀測結果的解釋中最為流行的一種。在宇宙標準模型中,暗能量佔據宇宙68.3%的質能。 Sean Carroll, Ph.D., Cal Tech, 2007, The Teaching Company, Dark Matter, Dark Energy: The Dark Side of the Universe, Guidebook Part 2 page 46, Accessed Oct.

新!!: 30米望远镜和暗能量 · 查看更多 »

恒星

恆星是一種天體,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一顆球型發光電漿體,太陽就是最接近地球的恆星。在地球的夜晚可以看見的其他恆星,幾乎全都在銀河系內,但由於距離非常遙遠,這些恆星看似只是固定的發光點。歷史上,那些比較顯著的恆星被組成一個個的星座和星群,而最亮的恆星都有專有的傳統名稱。天文學家組合成的恆星目錄,提供了許多不同恆星命名的標準。 至少在恆星生命的一段時期,恆星會在核心進行氫融合成氦的核融合反應,從恆星的內部將能量向外傳輸,經過漫長的路徑,然後從表面輻射到外太空。一旦核心的氫消耗殆盡,恆星的生命就即將結束。有一些恆星在生命結束之前,會經歷恆星核合成的過程;而有些恆星在爆炸前會經歷超新星核合成,會創建出幾乎所有比氦重的天然元素。在生命的盡頭,恆星也會包含簡併物質。天文學家經由觀測其在空間中的運動、亮度和光譜,確知一顆恆星的質量、年齡、金屬量(化學元素的豐度),和許多其它屬性。一顆恆星的總質量是恆星演化和決定最終命運的主要因素:恆星在其一生中,包括直徑、溫度和其它特徵,在生命的不同階段都會變化,而恆星周圍的環境會影響其自轉和運動。描繪眾多恆星的溫度相對於亮度的圖,即赫羅圖(H-R圖),可以讓我們測量一顆恆星的年齡和演化的狀態。 恆星的生命是由氣態星雲(主要由氫、氦,以及其它微量的較重元素所組成)引力坍縮開始的。一旦核心有了足夠的密度,氫融合成氦的核融合反應就可以穩定的持續進行,釋放過程中產生的能量。恆星內部的其它部分會進行組合,形成輻射層和對流層,將能量向外傳輸;恆星內部的壓力能防止其因自身的重力繼續向內坍縮。一旦耗盡了核心的氫燃料,質量大於0.4太陽質量的恆星,會膨脹成為一顆紅巨星,在某些情況下,在核心或核心周圍的殼層會融合成更重的元素。然後這顆恆星會演化出簡併型態,並將一些物質回歸至星際空間的環境中。這些釋放至間中的物質有助於形成新一代的恆星,它們會含有比例較高的重元素。與此同時,核心成為恆星殘骸: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如果它有足夠龐大的質量)。 聯星和多星系統包含兩顆或更多受到引力束縛的恆星,通常彼此都在穩定的軌道上各自運行著。當這樣的兩顆恆星在相對較近的軌道上時,其间的引力作用可以對它們的演化產生重大的影響。恆星可以構成更巨大的引力束縛結構,像是星團或是星系。.

新!!: 30米望远镜和恒星 · 查看更多 »

極端巨大望遠鏡

#重定向 極大望遠鏡.

新!!: 30米望远镜和極端巨大望遠鏡 · 查看更多 »

欧洲极大望远镜

欧洲极大望远镜(European Extremely Large Telescope,简写E-ELT)是欧洲南方天文台(ESO)准备建造的地面光学天文望远镜,其主镜直径为39.3米,由798个六角形小镜片拼接而成,集光面积达到了978平方米,建造完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学望远镜。2010年4月26日,ESO最终选择智利阿马索内斯山区作为极大望远镜的建造地点。 极大望远镜的集光能力比现在最大的光学望远镜强15倍;比单架甚大望远镜强26倍;比当年伽利略制造的望远镜强8百万倍;比人类肉眼强1亿倍。它的光学系统由独创的五个镜面组成,这种先进的自适应光学系统可以减少大气湍流的影响,提高图像的光学质量。 欧洲极大望远镜是极大望远镜计划的一部分,这个计划中的巨型麦哲伦望远镜(口径25米,集光面积368平方米)和TMT/30米望远镜(口径30米,集光面积655平方米)也将在2018年完工。.

新!!: 30米望远镜和欧洲极大望远镜 · 查看更多 »

毛納基山天文台

莫纳克亚山天文台(Mauna Kea Observatories,縮寫:MKO)坐落在美國夏威夷群島大島上中北部的休眠火山毛納基山(又称冒纳凯阿山)頂峰上,海拔4205米,是世界著名的天文學研究場所。所有的設施都在毛納基(冒纳凯阿)的科學保留區,佔地500英畝,被特別稱為「天文園區」的土地內。天文園區在1967年設立,由夏威夷大學的管理處承租該區的土地,並且由許多國家合作在科學與技術上投資了20億美元。天文園區位於對夏威夷文化有歷史意義的土地上,成為歷史保存行動要保護的土地,因為夏威夷的歌謠歷史故事稱毛納基山是夏威夷人祖先的發源地。他的高度和孤立在太平洋的中央,使毛納基山成為在地球上進行天文觀測很重要的陸上基地,對次微米、紅外線和光學,都是理想的觀測地點。在視象度上的統計,顯示在光學和紅外線上都有很好的影像品質,例如,加法夏望遠鏡一般都有0.43秒角的解析度。 為讓研究人員能適應環境,在海拔2,835米(9,300英尺)處建立了天文學家中心,並為訪客在2,775米(9,200英尺)建立了遊客中心。毛納基山的高度使得科學家或訪客都必須在此處停留至少30分鐘,才能在抵達山頂前能先適應高山的環境。.

新!!: 30米望远镜和毛納基山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新发现

《新发现》(Science et Vie)是由法国(Excelsior Publications)自1913年起在法国出版的一份“科学人文杂志”。 2005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在中国大陆以法国版为基础,与爱克西里奥出版集团版权合作,创办了Science & Vie中文版——《新发现》,并且中文版采用了与法语原版相同的16开本轻涂纸张印刷。.

新!!: 30米望远镜和新发现 · 查看更多 »

新浪

新浪()是中国门户网站公司,一家服务中国大陆及全球华人社群的中文网络内容服务提供商。新浪與腾讯、搜狐和网易並稱中国四大门户网站。新浪在全球范围内注册用户超过6亿,日浏览量超过12亿次。新浪旗下的新浪微博更是著名的微博客服務網站。 新浪由原四通利方公司和华渊资讯公司于1998年11月30日合并而成。新浪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88号金茂大厦37楼。.

新!!: 30米望远镜和新浪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30米望远镜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日本国立天文台

#重定向 國立天文台.

新!!: 30米望远镜和日本国立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智利

智利共和国(República de Chile)是位於南美洲的一个国家,西和南濒太平洋,北靠秘鲁,东邻玻利维亚和阿根廷。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在南美洲與阿根廷及巴西並列為ABC強國。 由于地处美洲大陆的最南端,与南极洲隔海相望,智利人常称自己的国家为“天涯之国”。智利總共約有1,800萬人,種族以歐洲白人、混血族群居多,與另一國家阿根廷同樣,幾乎沒有非洲裔人口,其他則以本土原住民少數族群相對為多,整體公民組成素質極高,因而智利教育高度发达,其教育在发达国家普遍承认。智利在新闻自由、人类发展指数、民主发展等方面也获得了很高的排名,與南歐國家相媲美。社會相當於經濟已開發的北美洲和歐洲國家,而近來還有許多亞裔移民跨越太平洋移居。 智利拥有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渔业资源。智利是世界上铜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产铜和出口铜最多的国家,享有“铜矿王国”之美誉。境内的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旱极。此外,它还是世界上唯一生产硝石的国家。.

新!!: 30米望远镜和智利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30公尺望遠鏡TMT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