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S艇

指数 S艇

S艇(Schnellboot,英文fast boat之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的一種魚雷快艇。盟軍則稱其E艇,一般被認為E是Enemy(敵人)的意思,但也有可能是指Eilboot(快艇)的意思。 S艇船體比美國的PT艇和英國的機動魚雷艇(MTB)還要大的多,適合到外海進行長距離作戰(約700海浬),使得英國皇家海軍開發更新型的魚雷快艇對應,如。.

10 关系: 大西洋壁壘七號獅式戰車納粹德國海軍E艇魚雷快艇诺曼底战役霸王行动蘇聯撤出塔林的行動Fa 223 龍式軍用直升機1937年中華民國海軍編成

大西洋壁壘

大西洋壁壘(德語:Atlantikwall)又稱大西洋鐵壁或大西洋長城,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用來防禦西線的軍事設施,該防線自挪威沿海岸北部至法國和西班牙的邊界,長達2700公里,主要用來防止盟軍登陸歐洲大陸 ,由托特組織、弗里茲·托特和阿爾伯特·斯佩爾建造,之後由隆美爾所強化、希特勒和宣傳部長戈培爾曾大力提倡,稱之為不倒防線。.

新!!: S艇和大西洋壁壘 · 查看更多 »

七號獅式戰車

七號獅式超重型戰車(Panzerkampfwagen VII Löwe)為二戰納粹德國研發的一款超重型戰車。.

新!!: S艇和七號獅式戰車 · 查看更多 »

納粹德國海軍

納粹德國海軍(Kriegsmarine,意為戰爭海軍)是指1935年至1946年期间的德國海軍。戰爭海軍取代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意志帝國海軍和魏玛共和國的國家海軍,為德意志國防軍中的海軍力量。戰爭海軍起源於一戰後《凡爾賽條約》的嚴格限制,當時明文規定其噸位總數和禁止潛艇的研製,但在威瑪共和國的海軍人員暗中推動下,與外國企業合作研究海軍科技。其後阿道夫·希特勒上台廢除《凡爾賽條約》和簽訂《英德海軍協定》,德國海軍開始大量建造新式船艦。在重建的過程裡,德國海軍曾研製一個特殊的艦種:裝甲艦和執行大型造艦計畫:Z計畫。原本德國海軍預計1945年為開戰時間,計畫建立一支能與頭號假想敵:英國皇家海軍匹敵的水面艦隊,其中包括建造航空母艦。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在1939年爆發,德國海軍在許多方面都尚未準備,便以一支有限力量的海軍去攻擊運載英國國內需求物資的商船,並消滅因分散護航而較弱的英國海軍艦隊《希特勒公海艦隊 通商破壞戰》,Richard Humble著,第6頁。。 起初德國海軍戰果頗多,擊沉不少同盟國商船,但因為希特勒對水面艦隊始終印象不佳,認為其建造緩慢且戰果小;而潛艇部隊建造速度快,還在法國陷落而取得西部港口後,對英國發動大規模的潛艇戰中取得一系列豐碩的戰果。德國海軍隨著戰事的進行,開始將戰力中心自水面艦移往潛艇部隊的「噸位戰」,而前者逐漸轉為存在艦隊的功能。德國海軍的潛艇數量在戰爭爆發時是當時世界海軍列強中最少者,但因為潛艇總司令卡爾·鄧尼茨以狼群戰術、先進的通信制度和戰略規劃而取得所有交戰國潛艇部隊裡最大的戰績。到了1943年德國潛艇在大西洋越來越力不從心,盟軍不但破解了密碼機和開發了多種先進反潛武器,如更先進的声呐、雷達、深水炸彈,還投入了大量護衛航空母艦和反潛戰鬥群進行護航;同年5月德國潛艇因為損失過高而放棄了狼群戰術,改以單艦巡弋的方式繼續作戰。戰爭末期德國海軍雖研製了先進的通氣管式潛艇,如XXI級潛艇和XXIII級,並投入使用直到戰爭結束,但仍無法扭轉戰敗的結果。.

新!!: S艇和納粹德國海軍 · 查看更多 »

E艇

#重定向 S艇.

新!!: S艇和E艇 · 查看更多 »

魚雷快艇

魚雷快艇是以魚雷为主要武器,用于近海作战的小型战斗舰艇。除了執行攻击任務以外,也可担负巡逻、警戒、反潜、布雷等其他任务。然而,隨著二戰結束後各國海軍逐漸普遍列裝性能更為先進的反艦導彈,魚雷快艇基本上已經被飛彈快艇所取代,在海戰上繼續承擔水面快速突擊等戰術任務。 魚雷快艇吨位小,航速高,机动灵活,排水量通常为数十吨至数百吨,航行速度30到40节,有的可达50节,续航能力500-3000海里。艇上装有魚雷2至4枚,有些快艇還加裝20至76毫米口徑舰炮,噸位較大的快艇還可能包含水雷、深水炸弹等。搭配的感測系統有搜索、探测、武器控制、通信导航、电子作戰等。.

新!!: S艇和魚雷快艇 · 查看更多 »

诺曼底战役

諾曼第戰役發生在1944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西方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為霸王行动的一部份。這場戰役在1944年6月6日展開,是迄今為止人類近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近300萬盟军士兵横渡英吉利海峡後在法國諾曼第地區登陸。 在諾曼第戰役中作戰的盟軍軍隊主要由英國、美國及加拿大組成,但在搶灘完成後,自由法軍及波蘭軍也有參與這場戰役,而當中也有來自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希臘、荷蘭和挪威的士兵。 進攻諾曼第在登陸的前一天晚上展開,空降兵乘滑翔機降落、進行大規模的空中轟炸、海軍軍艦砲擊,而兩棲登陸戰則在當地時間6月6日早上6時30分開始。在登陸前“D-Day”的軍隊主要在英格蘭南部沿海地區,尤其在樸茨茅斯部署。.

新!!: S艇和诺曼底战役 · 查看更多 »

霸王行动

王行动(Operation Overlord)为诺曼底战役的代号,是盟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功入侵德占西欧的军事行动。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开始(海王星行动,Operation Neptune;亦称D日,D-Day),霸王行动正式打响。近1,200架飞机首先发动空降突袭,此后超过5,000艘舰船投入两栖攻击。当日近160,000名士兵横渡英吉利海峡,至8月底超过200万盟军士兵已成功登陆法国。 1943年5月,同盟国领导人于华盛顿召开,决定于1944年发动跨海入侵行动。美军上将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受任为盟军远征部队最高司令部总司令,英军上将伯纳德·蒙哥马利则受任为总司令,负责指挥参与本次行动的全部陆军力量。诺曼底海岸为行动目标,美军负责登陆代号为犹他和奥马哈的两处海滩,英军负责登陆与,加军负责登陆。为应对诺曼底海滩的特殊状况,盟军开发投入专项技术,包括两个人造港()及一系列特型坦克(霍巴特滑稽坦克)。在入侵发起前数月,盟军发起一系列欺敌计划,称,成功使德军对登陆日期及地点做出错误判断。阿道夫·希特勒任命德军元帅埃尔温·隆美尔负责于大西洋壁垒一带建设防御工事,以应对未来入侵。 盟军首日未能达成行动目标,但在6月26日和7月21日分别夺取瑟堡和卡昂,获取关键立足点,并由此逐渐扩展行动规模。8月8日德军发动反攻未果,近50,000名士兵陷入法莱兹包围圈。8月15日盟军入侵法国南部(代号龙骑兵行动),8月25日巴黎解放。8月30日德军全线撤往塞纳河,霸王行动就此结束。.

新!!: S艇和霸王行动 · 查看更多 »

蘇聯撤出塔林的行動

蘇聯撤出塔林的行動,又稱作塔林災難或是蘇聯版本的敦克爾克大撤退,是一場由蘇聯發動的撤退行動。這次行動將190艘隸屬於蘇聯紅軍波羅的海艦隊的船隻及當地人從塔林,這個在當時被蘇聯佔領但已經被德軍包圍的城市撤出。 1941年6月22日,德軍發動入侵蘇聯的戰爭。初期德軍進展迅速,席捲了在當時被蘇聯佔領的波羅的海國家,到了8月下旬,愛沙尼亞首都塔林已陷入被德軍包圍的狀態,在當時,蘇聯海軍有大批船隻停泊於塔林港。 早在8月8日,納粹德國海軍以及芬蘭海軍為防止蘇軍突圍,開始在愛沙尼亞近海布置水雷。同時,芬軍準備了魚雷快艇以及巡邏艇而德軍也準備了S艇,這些潛艇聚集在赫爾辛基外圍的芬蘭堡。德軍的Ju 88轟炸機也進入警戒,8月19日,德軍展開對塔林的最後進攻。 8月27~28日夜間,防守塔林的蘇軍開始脫離對德軍的接觸並登船撤離。 蘇軍以煙霧掩護撤退行動,然而在撤退開始前的掃雷行動成效不佳,且因為天氣不良的關係,蘇聯空軍並未提供掩護。因此蘇軍在德軍的炮擊和轟炸下,損失了至少1,000人。.

新!!: S艇和蘇聯撤出塔林的行動 · 查看更多 »

Fa 223 龍式軍用直升機

Focke-Achgelis Fa 223 龍式(德文:Drache),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由納粹德國所開發的一款軍用直升機。.

新!!: S艇和Fa 223 龍式軍用直升機 · 查看更多 »

1937年中華民國海軍編成

1937年中華民國海軍編成是指1937年7月之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抗日戰爭初期的中華民國海軍編成。 1928年南京政府成立時,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任命陳紹寬為海軍部部長兼總司令,在1937年戰爭爆發前編成了四艦隊,主要任務為掩護陸軍防守作戰。1937年8月-11月中日展開淞滬會戰時具有大小船艦約有70艘總噸位約7萬噸的微量艦隊。 這四個艦隊的編製船艦没有任何技術規律可言,影響編制的理由只有海軍派系。海軍從清朝以來福建派海軍將領自成一系——閩系,但是民國後由於各地政權林立,為了建軍也出現如青島海校或是東北海軍之類獨立於“正統”海軍的旁支,在中央收編的同時他們並不接受被閩系併吞的結果,在政治折衝下最後以艦隊作為分派,第一艦隊與第二艦隊為閩系海軍、第三艦隊為東北海軍、第四艦隊為廣東海軍,除此之外電雷學校也有附設戰鬥艦隊,各派系的預算與人事彼此不互通,偶爾也有互鬥的小型衝突。 由於大型艦隻大多是清朝時期繼承的老舊艦隻,小型艦戰力不足,部分在戰爭爆發時就自沉阻塞航道,少數的近代艦隻在9月後即遭日本之「支那方面艦隊」擊潰而全滅,僅存少量炮艦開至四川地區躲避,另外也有少數特例如逸仙艦被擊沉後遭日軍打撈回收,戰爭結束後再度回歸中華民國服役。.

新!!: S艇和1937年中華民國海軍編成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S魚雷艇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