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G.50戰鬥機

指数 G.50戰鬥機

G.50箭式(意文:Freccia)戰鬥機是意大利最初研發的全鋁合金製單翼戰鬥機,有著可收放式起落架,原本採用可开闭座艙蓋但由於飛行員的反對而把座艙蓋拆除而變成開放式駕駛艙,原型機於1937年在比薩試飛成功,其外表和另一款同時代的意大利戰鬥機MC.200很相似,就連發動機的型號也相同。由于意大利军方过于信任风冷径向发动机,也导致后期不得不补充德国DB.601发动机,甚至花高价购买生产许可。.

8 关系: AUT.18戰鬥機冬季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戰飛機列表鷲座號航空母艦G.55战斗机MC.200戰鬥機P-40戰鷹戰鬥機战斗机

AUT.18戰鬥機

AUT.18戰鬥機是意大利Aeronautica Umbra飛機製造廠的Felice Trojani的飛機工程師研發,目的是要取代當時意大利空軍的雙翼戰鬥機﹝例如:CR.42戰鬥機﹞,其名稱開頭正是Aeronautica Umbra和Trojani的縮寫,18是指其主翼面積,原型机1939年4月22日首次試飛。該機為全鋁合金製造單翼戰鬥機,外表和日本零式戰鬥機有點相似,但意大利空軍認為此機並不比正在發展的MC.200戰鬥機和G.50戰鬥機要好,故最終祇造了一架原型機後停止發展。.

新!!: G.50戰鬥機和AUT.18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冬季战争

冬季戰爭(talvisota,vinterkriget,Зимняя война)是一場蘇聯與芬蘭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爆發的戰爭,自1939年11月30日由蘇聯向芬蘭發動進攻而展開,蘇聯最終慘勝於芬蘭,令其割讓與租借部份領土,而後於1940年3月13日雙方簽訂《莫斯科和平協定》為結束。 自立國以來蘇聯一直對與芬蘭相接的國境存有異議,認為威脅到距边境仅32公里之遥的苏联第二大城列寧格勒的安危,且芬蘭在獨立過程中與德國關係密切,蘇聯視其將可能成為德國入侵本國的幫凶,於是持續以談判、威脅或嘗試顛覆芬蘭政府的方式來解決其邊界問題,必要時直接透過軍事行動併吞芬蘭,使其重回以往俄国附属国的地位。芬蘭方面則力保獨立之成果,視蘇聯為唯一的假想敵,持續以外交手段來避免戰爭。1930年代蘇芬之間的幾次談判皆無結果,蘇聯決心武裝入侵芬蘭。1939年11月26日蘇聯製造了「曼尼拉砲擊事件」,以此為藉口對芬蘭宣戰,在兩國邊境發動全線進攻。國際聯盟將蘇聯的行動視為非法攻擊,於12月14日將該國除名。 蘇聯投入大規模的軍隊進攻芬蘭,並在兵力、飛機、戰車上佔有壓倒性優勢,然而戰前其軍事領導人因約瑟夫·史達林於1937年開始的一連串的政治整肅而被處死或入獄,以致冬季戰爭爆發時,蘇軍僅剩下經驗不足的高級將領和中級軍官。由於上述因素,加上芬軍訓練精良、熟悉地形,導致蘇軍在冬季戰爭初期戰技拙劣、損失慘重,芬蘭則展現了遠超過蘇聯預計的抵抗能力。然而蘇聯於後期撤換指揮成員、改善作戰方式以及結合強大的物資優勢,終於突破了芬軍主防線,芬蘭因而求和。1940年3月雙方簽訂《莫斯科和平協定》,芬蘭割讓出其11%的領土和30%資產予蘇聯,結束了戰爭。 冬季戰爭中,蘇聯投入巨大兵力卻損失慘重,國家聲譽也受到很大的傷害,也未達到原先征服芬蘭全境的目標。芬蘭則不僅保有了主權,還贏得了國際聲望。冬季戰爭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二次大戰的進程,在蘇芬交戰期間,英法曾想以援芬藉口派兵登陸斯堪地那維亞來切斷供應納粹德國戰爭機器的瑞典鐵礦石生產地,但未能成行。蘇聯此戰中的表現也令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對發動侵略蘇聯的企圖更具信心,並開始著手聯絡芬蘭加入其計畫。最終在1941年6月底爆发了「繼續戰爭」,芬蘭同德國协同出兵企图奪回冬季戰爭中失去的土地。.

新!!: G.50戰鬥機和冬季战争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戰飛機列表

二次世界大戰飛機列表中包含了所有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家自它們參與大戰起至結束所使用的所有飛機。開發研製但並未參與作戰的飛機的放在列表末尾的原型機部分.

新!!: G.50戰鬥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飛機列表 · 查看更多 »

鷲座號航空母艦

鷲座號航空母艦(Aquila)是義大利王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建造的航空母艦。以羅馬號郵輪改裝而成,設計搭載51架艦載機,然而該艦直到戰爭結束都未完工,於1952年解體。.

新!!: G.50戰鬥機和鷲座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G.55战斗机

菲亚特 G.55“人马座”(Fiat G.55 Centauro)是一架单引擎单座的二战时期战斗机,该机于1943-1945年在意大利皇家空军及意大利共和国空军服役。它是由菲亚特在都灵的工厂设计并制造的。 菲亚特G55被认为是5系列(serie5)意大利战斗机中最杰出的一个型号。装备了戴姆勒-奔驰DB605引擎,这种引擎装备了包括Re.2005,MC.205等其他義大利的战斗机。1943年9月8日后,在其为意大利共和国短暂的作战服役期间,其牢固和快速的性能向世人证明它是一架杰出的高空截击机。在意大利北方空战中,在战争的最后一年里,它經常與英国的喷火、美国的野马、P47和P38闪电對戰,但是直到大戰結束前,這一款戰鬥機僅生產大約300架左右。.

新!!: G.50戰鬥機和G.55战斗机 · 查看更多 »

MC.200戰鬥機

MC.200戰鬥機是意大利其中一種初期研發的單翼戰鬥機,出自馬基航空(Macchi)公司,意大利人也叫它做雷電(意文:Saetta),MC.200是全鋁合金製戰鬥機,原本採用上單翼但後來改為下單翼,該機有良好的飛行機動性,速度也比同期裝備的飛雅特G.50戰鬥機快30公里/小時,但它火力祇有機頭兩挺SAFAT機槍卻給人過時之感。其实MC.200最初使用的是封闭式座舱,后来改成开放式的,但又改回封闭式座舱,不过飞行员拆除座舱盖之事屡禁不止,最后使用了折中办法,就是加上独特的半开放座舱。不过,他催生了后来更加优秀的MC.202和MC.205。.

新!!: G.50戰鬥機和MC.200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P-40戰鷹戰鬥機

P-40戰鷹式戰鬥機由寇帝斯公司(Curtiss)以該公司設計生產的P-36戰鬥機機體,搭配上艾利逊发动机公司研製的V-1710-19液冷式發動機結合而成的新戰鬥機。就性能而言,P-40與1940年代初的軸心國戰機性能相較顯得平庸;然而它生得及時,成為1941年美國正式參戰時唯一已經進入量產階段的單座戰鬥機,因此本機除了美軍自用外,也大量軍援給各同盟國使用,成為二戰初盟軍奮戰的象徵性機種。1944年11月P-40停產,總共生產了13738架,在美國戰鬥機生產記錄中排名第3;所有的P-40都在紐約州水牛城工廠生產。 P-40較為人知的戰績是在東亞戰場締造,由美國飛行員陳納德成立的空中傭兵部隊—飛虎隊在二戰初日軍攻勢摧枯拉朽之際,駕駛著P-40戰鬥機與鋒芒正盛的日軍交手並多次贏得勝利,其發動機下顎漆上的鯊魚嘴成為宣傳中廣為人知的P-40塗裝象徵。.

新!!: G.50戰鬥機和P-40戰鷹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战斗机

戰鬥機(Fighter aircraft)係一種空對空戰鬥用的軍用飛機,主要用以對抗敵方的航空器,攻擊空中目標,奪取、維護戰場上的制空權,故其設計著重於提升機動力與運動性能。戰鬥機通常也被視為一個國家最重要的空中戰力。 史上第一款名義上的的戰鬥機是1913年法國的莫蘭-索尼耶L單翼機。法國人率先實現了在螺旋槳上安裝鋼鐵製子彈偏導片,使機槍子彈不會擊中螺旋槳。這個系統讓飛行員可專​​心駕駛飛機並進行射擊,同時也無須額外配置機槍手,但會使機槍的射速變慢。 過往的戰鬥機根據用途又細分為殲擊機與攔截機(Interceptor)。殲擊機即大眾熟知的傳統戰鬥機,用途是消滅敵方軍用飛機、控制空域,掌握制空權可避免己方地面受到攻擊,亦有利於己方攻擊敵方地面。由於殲擊機隨時可能進行空中纏鬥,對機動力、運動性能的要求遠高於其他機種。攔截機的用途則是在敵方轟炸機和偵察機進入己方空域前,以其速度和爬升能力爭取時間及高度優勢並將其摧毀。由於攔截機是針對飛行高度較高的轟炸機與偵察機,在設計上以爬升率和飛行速度為優先。二次大戰後,有鑑於原子彈的威脅,許多國家一度將攔截機視為與殲擊機同等重要的機種。不過由於飛彈科技的成熟,以及超音速巡航的出現,攔截機的功能已可通過殲擊機配備飛彈來滿足,成為現今趨勢之多用途戰機,不再發展專門的攔截機。.

新!!: G.50戰鬥機和战斗机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