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雨傘革命和香港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雨傘革命和香港之间的区别

雨傘革命 vs. 香港

傘革命(Umbrella Revolution),又稱雨傘運動(Umbrella Movement)或佔領行動(Occupation Movement),是指於2014年9月26日至12月15日在香港發生的一系列爭取真普選的公民抗命運動。示威者自發佔據多個主要幹道進行靜坐及遊行,佔領區包括金鐘、添馬艦、中環、灣仔、銅鑼灣、旺角及尖沙咀,其主要訴求為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撤回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及2016年立法會選舉框架和候選人提名方案,爭取行政長官選舉的公民提名權,以及廢除立法會功能組別。運動的主要象徵是黃色的雨傘,源於示威者面對警方以胡椒噴霧驅散時使用雨傘抵擋,媒體因而稱此運動為「雨傘革命」或「雨傘運動」。 這次抗爭運動是香港歷史上最大型的公民抗命運動。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在12月進行的「香港民意與政治發展」第4輪民調中訪問超過1,000名15歲以上市民,其中超過20%受訪者表示曾參與佔領。該中心按上述數據進行人口加權計算,推算整場運動的參與人數可能達到120萬人,佔全香港人口的1/6,是香港史上第二大規模的社會運動,僅次於1989年聲援八九民運的150萬人全球華人大遊行。運動在首3日為最高峰,9月29日至10月1日期間每晚均有超過20萬人參與佔領,是繼同年七一大遊行51萬人上街後,最大型的示威行動。但示威者的訴求全部被拒絕,運動以失敗告終。 此次運動衍生自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和學民思潮發起的罷課集會。9月26日晚上的重奪「公民廣場」行動揭開運動的序幕,8萬人集會聲援學生及抗議警方出動防暴警察對付示威者,並逼使「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和平佔中)提前於9月28日凌晨正式啟動。同日黃昏,防暴警察施放催淚彈驅散示威者,更一度舉起開槍警告旗,結果激發強烈民憤,使佔領行動由添馬艦、金鐘、中環、灣仔蔓延至旺角及銅鑼灣,更於10月1日擴散至尖沙咀。旺角、銅鑼灣、尖沙咀的佔領人士並不承認「和平佔中」、學聯、學民思潮為大會組織方,同時行動亦偏離原有模式,由「一波又一波」抗爭變成長期佔據。這一連串佔領運動亦遭到不少市民的反對,他們指佔領人士嚴重阻塞交通,影響生活和經濟。 各個佔領區的持續時間各不相同,最短的是尖沙咀佔領區,只維持3日。其他佔領區持續的時間較長,大多由警方、執達主任等清場。旺角佔領區被佔據近2個月,在11月25日至27日遭警方武力清場,期間示威者順著被驅散之方向開拓新戰線,導致當時亦為佔領區面積最大之時,之後示威者改為「流動佔領」。金鐘、添馬艦、中環、灣仔的佔領區範圍最廣闊的時候是在9月28日至10月1日,達到人數最高峰時期,佔領區之後縮小,令灣仔在運動早段亦告失守;但除龍和道及金鐘道外,大範圍清場一直拖延至12月才進行。中環在12月11日上午被執達主任清場,金鐘夏愨道、添美道在同日下午由警方清場,使佔領區大幅縮小至僅餘立法會示威區外的行人通道。佔領行動持續79日、即超過2個半月後,最終在12月15日以銅鑼灣佔領區及添馬艦立法會示威區被全面清場作結。清場後佔領人士改用「流動佔領」、「抗租拆稅」等不合作運動延續抗爭,而部份示威者仍分別佔領添美道「公民廣場」至立法會一段行人路半年,以及佔領英國駐港總領事館外行人路超過3個月。 除雨傘外,黃絲帶亦為此次抗爭運動的主要象徵物。這是源於9月1日民間人權陣線(民陣)因應人大常委就香港2016、2017政改的決議而發起的「還政於民,落實普選」黃絲帶行動。有市民發起將黃絲帶繫上香港各處的行道鐵欄上,亦有不少網民在Facebook等網站以黑底黃絲帶的圖片為頭像來響應運動。 同年11月29日,美國《紐約時報》與台灣中研院學者徐斯儉皆認為,佔中運動影響了台灣的九合一選舉,選舉結果顯示執政黨(中國國民黨)潰敗,臺灣的選民表達他們對中國大陸的不安之感已經升高。.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之间雨傘革命和香港相似

雨傘革命和香港有(在联盟百科)100共同点: Am730基本法台灣尖沙咀屯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環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中華民國中西區 (香港)中英聯合聲明主權一國兩制白皮書一国两制九龍幼稚園建制派何俊仁何韻詩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律師保安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民抗命公民提名六四事件皇后像廣場灣仔灣仔區...社會運動粤语纽约时报美國真普選絕食銅鑼灣遊行示威靜坐示威香港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香港反高鐵撥款警民衝突香港大學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香港大律師公會香港專上教育香港島香港主權移交香港人香港傳媒香港商業電台香港免費電視牌照爭議香港獨立運動香港立法會香港經濟日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香港警務處香港電台香港滙豐總行大廈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都市日報蘋果日報 (香港)董建華醫院管理局自治地方金鐘英国英国广播公司英语雨傘運動佔領區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陳佐洱林鄭月娥東方日報 (香港)梁家傑梁振英民主民主黨 (香港)民建聯泛民主派洗腦添馬港鐵成報星島日報明報日本旺角政府總部 (香港)政治教育局 (香港)普選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201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9·28催淚彈驅散行動 扩展索引 (70 更多) »

Am730

《am730》是香港發行的一份免費報紙,由香港地產經紀界人士施永青投資創辦、「730媒體有限公司」(AM730 Media Limited)發行,2005年7月30日開始發行。《am730》是繼《都市日報》和《頭條日報》後,香港第三份免費報刊,派發首月每天平均印刷量約四十萬份。 该报經濟觀點方面偏向新自由主義和自由市場經濟,但在政治觀點方面偏向中間派,不偏向建制派或泛民主派,並嚴格限制政治廣告在報章刊登。 由于人力資源有限和定位於青少年和白領階層的讀者,《am730》创办初期的派發點不多,集中在白領上班的中區、灣仔和尖沙咀街頭。 自2005年8月29日起,《am730》在多個原九廣鐵路東鐵(上水站除外)、西鐵(朗屏站除外)及馬鞍山鐵路(第一城站、石門站、馬鞍山站)車站免費派發,報刊形成較為穩定的讀者群。現時在不少港鐵站外和屋苑皆有派發。同時,该报还在香港各大專院校均設立了派發點。.

Am730和雨傘革命 · Am730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基本法

基本法是在一個國家或地區擁有最高效力的法律,它的實際作用與宪法相同。「基本法」一詞所意味的是不永久並權宜之計,在沒有實施憲法的情況下,達到有法維持憲政秩序之效果。.

基本法和雨傘革命 · 基本法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台灣和雨傘革命 · 台灣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尖沙咀

尖沙咀(Tsim Sha Tsui),古称尖沙头,旧名香埗头,亦作尖沙嘴,是香港九龍油尖旺區的一部份,位於九龍半島最南端,隔維多利亞港與香港島對望,是進行商業、娛樂、文藝、旅遊及購物活動的地方,亦是香港著名的商業中心之一,終日人流熙來攘往。這裏設有多座不同主題的展覽館,當中包括太空館、歷史博物館、科學館和文化中心等。此外,這裏有不少高級酒店,其中包括著名的半島酒店,同時亦有著名景點、古蹟和特色建築如星光大道、尖沙咀鐘樓、1881(前水警總部)和柏麗購物大道。.

尖沙咀和雨傘革命 · 尖沙咀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屯門

屯門(Tuen Mun),舊稱青山,位於香港新界西部,是香港十八區之一的屯門區的主要區域,屯門新市鎮座落其中。「屯門」或「屯門市」的範圍通常指包括北至兆康苑、富泰邨,西至蝴蝶灣,東至三聖邨的區域;屯門新市鎮所有公共房屋及主要社區設施均位於這個範圍。不過如果根據香港政府「分區計劃大綱圖」,屯門的範圍包括西至踏石角,東至黃金海岸一帶。.

屯門和雨傘革命 · 屯門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以下简称国务院)即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施后的中央人民政府,前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也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实行总理负责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和雨傘革命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中環

中環(Central),又稱中區(Central District,簡稱Central),位於香港島中西區,是香港的商業中心及政治中心。 香港交易所、多家大型銀行、跨國金融機構及外國領事館都設在中環。香港的終審法院、禮賓府(前港督府)以及全港第二高建築物國際金融中心二期也位於中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和解放軍駐港部隊中環軍營則位於鄰近中環的金鐘添馬。 中環之名源於19世紀時香港華人對香港島北岸城區的通俗分區「四環九約」,「中環」為其中一環;至於港英政府對維多利亞城的官方分區則可分爲東、中、西三區,中環之地即「中區」。在此之後雖然中區的界線略有變化,但其核心區域一直都是中環一帶;後來香港政府也採納「中環」作爲官方地名,「中環」和「中區」也幾乎成爲同義詞,一般坊間應用多稱「中環」,「中區」則爲行政性的區劃。 中環也是香港的交通樞紐,是四條港鐵路線的交匯點,其中機場快綫通往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中環天星碼頭有頻繁渡輪橫越維多利亞港往來尖沙咀,港外線碼頭有定期航班往來離島。.

中環和雨傘革命 · 中環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簡稱《香港基本法》或《基本法》,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文件,自1997年7月1日起,取代了殖民地時期《英皇制誥》及《皇室訓令》的地位,確認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組成辦法、權力和責任及其与中華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關係等。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經過2年談判後簽署《聯合聲明》,解決了香港主權歸屬問題。根据《聲明》第三段第12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將以《基本法》確立香港為特別行政區,並按照一國兩制方針,保证主權移交前的資本主義制度,維持50年不變。中國大陸所施行的社會主義制度等將不會伸延到香港,香港特區政府會維持高度自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香港回歸以後,全國人大常委會曾先後五次對《香港基本法》作出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雨傘革命 ·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為代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和地方國家機關的總稱。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北京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並於1954年9月27日頒布首部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為中國最高国家權力機關,設有常務委員會;主要行使立法權,並選出國家元首(國家主席)、行政机关(國務院)、軍事機關(中央軍事委員會)、监察机关(国家监察委员会)、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檢察機關(最高人民檢察院)等机构。國家主席為禮儀性和象徵性虛位國家元首,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共同行使國家元首的職權。中國現任國家主席為習近平,並因同時擔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和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而為最高領導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首腦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暨國務院總理的李克強,他和4名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門及委員會負責人主持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中央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結構採分權制,依照憲法分別在各省(自治区、直轄市)、地级市(自治州)、縣(县级市、市轄區、旗)、鄉(民族鄉、鎮)設立人民代表大會,产生本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由民主選舉產生,並對人民負責與受人民監督。選舉採分階段進行,在鄉鎮級、區縣級舉辦直接選舉.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雨傘革命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中華民國和雨傘革命 · 中華民國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中西區 (香港)

中西區(Central and Wester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於香港島西北部,為香港開埠之後最早發展的地區。其中中環和上環是香港最重要的商業中心區,而西環則是早期發展的華人住宅區。中西區亦居住了不少福建人(閩南人)以及潮州人,中西區亦有2600多以及2800多人以福建話(閩南話)和潮州話為母語,大多為老一輩的人口。福建人在開埠以來大量遷入中上環以及中上環半山一帶,文咸東、西街、永樂東、西街的轉口貿易,藥材,船務絕大多數都是福建人經營,而潮州人則較後遷入西環以及西環半山一帶。中環亦是早期的香港政治經濟中心,也有全國各地的族群聚居。此外,山頂是香港其中一個富豪聚居地。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中西區人口為243,266人。.

中西區 (香港)和雨傘革命 · 中西區 (香港)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中英聯合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Joint Declaration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and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Question of Hong Kong),簡稱《中英聯合聲明》(Sino-British Joint Declaration),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就香港問題共同發表的一份聲明,於1984年12月19日由中國國務院總理趙紫陽與英國首相zh-hans:撒切尔;zh-hk:戴卓爾;-夫人作為兩國政府首腦在中國北京簽訂,當時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中國國家主席李先念、英國外交大臣賀維等也有在場見證。兩國政府在1985年5月27日互相交換批准書,并向聯合國秘書處登記,《中英聯合聲明》正式生效,也象徵歷時14年半之香港過渡時期的開始。 這份聲明指出:收回香港地區(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是全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定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聯合王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將香港交還給中華人民共和國。 聲明也列出了中國對香港的基本方針,在「一國兩制」的原則下,中國政府會確保其社會主義制度不會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香港本身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維持「五十年不變」。這些基本政策,後來都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加以規定。.

中英聯合聲明和雨傘革命 · 中英聯合聲明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主權

主權(sovereignty)是一個國家對其管轄區域所擁有的至高無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權力。簡言之,即為「自主自決」的最高權威。是對內立法、司法、行政的權力來源,也是對外交往保持獨立自主的一種力量和意志。主權的法律形式對內常規定於憲法或基本法中,對外則是國際的相互承認。因此它也是国家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国家主权的丧失往往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 當今主權的概念正因為其至高無上的排他性,外交官不斷援引之;跨國組織及企業設法規避之;諸如政治學家、憲法、國際法學家仍爭論之,討論全球化及國際及區域組織對主權概念的影响。.

主權和雨傘革命 · 主權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一國兩制白皮書

#重定向 “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

一國兩制白皮書和雨傘革命 · 一國兩制白皮書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一国两制

一國兩制意指「一個國家,兩種制度」(One country, two systems,Um país, dois sistemas),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代領導人鄧小平在1980年代為了實現中國統一之目標所提出的憲法原則。最早是為了解決中華民國政府撤退至臺灣後的海峽兩岸關係,蔣經國則以一國良制(One China, Better System)回應鄧小平。 後來相繼適用於過去分別為英國和葡萄牙殖民地、實施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以及澳門地區,將兩地以特別行政區的方式列為特別行政區。其中鄧小平主張在實現中國和平統一時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能夠代表一個中國,並且是唯一合法的中國政府,而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多次對外表達自身對於香港、澳門主權政策的主張,並且要求與其有所外交互動的國家應該要認識到一國兩制政策的存在。在一國兩制方針中,包括香港、澳門得以保留資本主義經濟和社會政治制度,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他地區則繼續實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根據該原則,香港、澳門可以繼續擁有自己的政治制度、法律體系、經濟政策、金融事務、管治制度以及對外關係50年。.

一国两制和雨傘革命 · 一国两制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九龍

九龍(Kowloon),與香港島及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九龍位於香港境內的地理中心,與南面的香港島隔維多利亞港相望。香港十八區中的五區屬於九龍,分別是油尖旺區、深水埗區、九龍城區、黃大仙區、觀塘區。九龍東、南和西面則被維多利亞港包圍,三面環海,因此地理上九龍亦稱為九龍半島。 1937年,九龍群山以南成為「新九龍」,但一般香港市民在生活中都不會刻意區分,統一稱為九龍;1968年5月起,兩者並與香港島一起重新分為十區。歷年來的填海工程,使九龍的面積不斷擴展,但仍是香港城市規劃之三大主要部份中最小的,截至2010年,九龍的面積約47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港約有30%人口居於九龍。.

九龍和雨傘革命 · 九龍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幼稚園

--(Kindergarten),又称--。在一些地区,幼儿园是国民教育正式学制的一部分;在另一些地区则不是。幼儿在幼儿园学习适合他们年龄的生活环境知识经验及生活常识,以及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

幼稚園和雨傘革命 · 幼稚園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建制派

#重定向 建制派 (香港).

建制派和雨傘革命 · 建制派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何俊仁

何俊仁(Albert Ho Chun-Yan,),生於香港,祖籍廣東省中山市,現任支聯會主席,前屯門區議會(樂翠選區)議員、民主黨主席、香港立法會議員,而他也是執業律師,畢業於香港大學法律系。.

何俊仁和雨傘革命 · 何俊仁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何韻詩

何韻詩(Denise Ho Wan-see,),加拿大人,祖籍廣東順德,出生於香港,香港的女歌手及演員。1996年,何韵诗在無綫電視(TVB)及华星唱片合办的第十五届新秀歌唱大赛夺冠后,签约华星唱片正式出道。.

何韻詩和雨傘革命 · 何韻詩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

德育及国民教育科,簡稱“国教科”,現時為非强制性开展的小學一年級至中學六年級的新独立学科。 香港政府聲稱透过持续学习,使学生对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快速的发展引以自豪感及建立国民身份认同,并以价值观和态度为导向,帮助他们养成良好品德和「国民素质」,从而丰富生命内涵,确立个人于家庭、社群、国家及世界范畴的身份认同。 2012年9月8日前,教育局曾经计划将此學科列为必修科於2012年9月新学年开展课程,称为三年开展期,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表示,學校可以決定於同年、下年(2013年)或者後年(2014年)推行,此举被反对人士指责为「先推行后检讨」。同年9月8日,梁振英宣布取消德育及国民教育科的三年开展期的規定,改變為由学校自行决定是否开办国民教育科及其教學方式,而开展科目的53万元津贴维持不变。 此學科引起了香港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质疑,支持的親建制派称此举为「国际惯例」,香港人作为中国人,有必要加强对中国的认识;而反对的泛民主派则指《香港基本法》以永久性居民定義香港人而非「國民」,批評《课程指引》内容偏颇、注重「情感」觸動、剝奪學校自主強制推行,為「洗脑」教育;因而發起了多次的活動,例如街站、聯署、遊行、集會及絕食等,要求香港政府撤回德育及國民教育科。 对于教材及课程开展,行政長官梁振英曾經重申:教材由学校订制,无强制官方教材。梁指香港市民有点担心的是当代国情课程,大概占整个课程的1/20,香港现有的小学课程也包括世界、香港社会,如果略掉国家部分似乎會造成斷裂。教育局於2012年9月10日抽起当代国情部分,并称会尽速检讨论课程指引中引起争议的「情感层面」评估等。2012年10月8日,政府宣佈擱置課程指引。.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和雨傘革命 ·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律師

律師是指受当事人委托或法院指定,依法协助当事人进行诉讼,出庭辩护,以及处理有关法律事务的专业人员。現代律师一般而言是指學習法律、通過特定考試、加入地方公會,被允許接受他人委託。 律师作为复数的概念,意味着律师职业和行为,以及由从事律师职业的所有职业人员构成的职业群体。在实行法律职业一元化的国家,律师(lawyer)也可以作为所有法律职业的统称。.

律師和雨傘革命 · 律師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保安局

保安局(Security Bureau,縮寫为SB)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決策局之一,主要任務是維持香港公共秩序,內容包括治安、出入境、海關、監獄、消防及救護等等。現任局長為李家超。.

保安局和雨傘革命 · 保安局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简称全国人大常委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于全国人大闭会时行使国家立法机关职权;同时,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共同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元首职权。 作为一院制国会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由全国人大间接、差额选举产生。现有166名成员,称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每届任期与当届全国人大相同,一般为五年。现任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于2018年3月当选就职。 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于1954年,其组织形式和宪法地位与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和民族院相似。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权力曾仅限于解释法律等。而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在立法中占关键地位,并有权颁布和修改大部分法令。全国人大所表决的议案,一般也是由常委会三读提交。.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雨傘革命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公民抗命

#重定向 公民不服從.

公民抗命和雨傘革命 · 公民抗命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公民提名

公民提名,即有志參選公職的人只要獲某數量登記選民提名,證明民意基礎,即獲得候選人資格。.

公民提名和雨傘革命 · 公民提名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六四事件

六四事件狹義上指六四清場,又稱「六四天安門事件」,即1989年6月3日晚間至6月4日凌晨,中國共產黨派遣解放軍至北京天安門廣場对学生集会清场的行动;廣義上指八九民運,即自1989年4月開始,由大學生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發起,持续近2個月的全國示威運動。 1989年4月15日,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因心脏病猝逝,許多北京大學生與市民便在天安門廣場舉辦悼念活動。在部分大學生主導下,原本单纯悼念的活動轉向要求政府控制通貨膨脹、處理失業問題、解決官员貪腐、政府問責、新聞自由、民主政治與结社自由等。期间,最多有一百萬人聚集在天安門廣場示威。以时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赵紫阳为首的温和派希望與示威群眾展開談判达成和解。 在5月中旬,學生發起激進絕食行動,促使中國各地四百多個城市陸續集結抗議,表態支持。一連串遊行後,以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及國務院總理李鵬為首的强硬派決定以武力解決示威,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陳雲、時任國家主席楊尚昆和前任國家主席李先念等多位中共元老亦支持出兵。5月20日,李鵬代表國務院宣布北京市實施戒嚴,並調動解放军三十萬兵力前往首都北京。最终解放军在6月4日控制天安門廣場并实施清场。 之後,中國共产党大規模逮捕示威民眾和支持者,並鎮壓其他地区進行的抗議活動;還嚴格控制國內新聞媒體對事件之報導,並禁止外國記者將相關照片和採訪影像發送至國外。國際社會则譴責中华人民共和國政府以武力驅離示威群眾,許多西方國家亦一度實施經濟制裁,並至今實行武器禁運。 六四事件導致时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被免去所有職務,包括政治局常委胡啟立在內,許多同情抗議活动的中共官員也被降級或免職,中共上海市委書記江澤民被提拔為新任黨總書記和第三代領導核心。許多參與八九民運的人士則流亡海外,並被政府禁止返回中國大陸。這次風波後,中共党内强硬派抬头,改革開放政策停滞,直到1992年鄧小平南巡後才重新恢復;原先在1980年代逐漸開放的人權、民主政策等政治改革也暫止進行。中共中央机关报在运动中期譴責其為「反革命暴亂」,而今日六四事件在中國大陸仍為敏感話題被禁止討論或悼念,不過仍有許多人主張平反六四。由於中共拒絕提供更多事件資料,导致六四事件数据模糊,出现多种版本,單是死亡人數的估計便從百余人至上万人都有。.

六四事件和雨傘革命 · 六四事件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皇后像廣場

皇--像廣場(Statue Square)是香港的一個廣場,位於香港島中環,為早年維多利亞城的地標性廣場建築。 隨著香港淪陷及戰後的城市發展,皇后像廣場現時已經沒有任何英國皇室成員的銅像,僅保留了一座紀念銀行家昃臣爵士的銅像。政府於1960年代將廣場重建成現貌,供市民休憩之用。.

皇后像廣場和雨傘革命 · 皇后像廣場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灣仔

灣仔(Wan Chai,坊間亦作Wanchai,舊作Wan Tsai),舊稱下環(Ha Wan),位於香港島灣仔區的西部,是灣仔區的主要組成部分,東起堅拿道,西至軍器廠街,南至寶雲道。 在英國於1841年佔領香港島前,灣仔一帶已有人居住,當中主要為漁民。英國建立殖民地後,灣仔是華人主要的聚居地,也是香港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亦曾為英國殖民政府的軍事基地,現時是香港其中一個主要商業區,區內亦有很多舊式住宅大廈,因此也面對著市區老化的問題。 灣仔是一個人口流動相當大的區域,雖然區內居住人口只有十多萬,但卻有達六十萬的通勤人口每日上班和上學。作為住宅、商業、購物及娛樂一應俱存的區域,加上毗鄰中心商業區中環及大型購物區銅鑼灣,灣仔的交通需求相當大。港鐵、巴士、小巴、電車及渡輪等都服務著該區。此外,該區也有一些摩天大廈和地標建築,如中環廣場及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等,所以也成為訪港旅客的一個主要景點。.

灣仔和雨傘革命 · 灣仔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灣仔區

灣仔區(Wan Chai District)位於香港島,是香港十八區中人均收入最高,全港最高學歷的地區,46.2%人口擁有大學學歷。同時亦是香港十八區中人口第二低的一區,2016年中的人口為180,123人。.

灣仔區和雨傘革命 · 灣仔區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社會運動

会运动(Social movement)是一种社會群體行動與政治现象,其基本特征是在于用体制外的策略,来改变现有体制,推動或阻止社會變革。.

社會運動和雨傘革命 · 社會運動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粤语

粵語又称廣東話、廣府話、廣州話、唐話,在粵語使用區中又稱白話,是汉语的一支。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粵語是漢語在广东和广西地区形成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及視粵語為獨立語言的話,則粵語下有數支粵語的方言。 受五代十国时期人口南迁影响,粵語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用词。随着近代两广地区人口的海外迁徙,粤语在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等地的華人社區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成为使用人數最多的漢語。 全球以粤语为母语的约为1.2亿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分布于廣東、香港、澳門、廣西和海南等地,在粤语核心地区广东省近8,000万本地人口中,粤语使用者近4,000万;在广东省的1亿人口中,使用人数超过6,700万。在中国境内,以粤语为母语的群体是继官话和吴语之后的第三名。粤语也是除了普通话外,唯一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的汉语族语言。此外,粵語在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尼等以及北美洲、欧洲和澳洲、新西兰、圣诞岛等地的华人社区都有广泛分布。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規定和建議,香港政府已擬定了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粵語已被列入其中,成為480個香港本地非遺項目之一。粵語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粤语和雨傘革命 · 粤语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缩写作 NYT)是一家美國日報,由紐約時報公司於1851年9月18日在美國紐約創辦和持續出版。和《华尔街日报》的保守派旗舰报纸地位相对应,《纽约时报》是美国親自由派的第一大报。 它最初被称作《纽约每日时报》(The New-York Daily Times),创始人为亨利·J·雷蒙德和。.

纽约时报和雨傘革命 · 纽约时报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美國和雨傘革命 · 美國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真普選

真普選」是香港民主派爭取實行普選的訴求,目的在於爭取由香港人(公民提名)直接選舉行政長官,以及香港立法會議席全部直選產生,以落實民主選舉制度之兩大理念:參政權之「開放參與」和保障「實質競爭」之正當程序,令市民有「真正選擇」。其衍生緣由是因為所提倡的普選與由香港特區政府所提議的普選之理念及選舉程序不同。而稱作「真普選」是為了區別後者之普選。它有時會寫作「真·普選」。 2008年1月,香港泛民主派舉行爭取2012雙普選大遊行,主軸為「堅持2012真普選 不要2017假民主」。2009年11月,前布政司、政務司司長及立法會直選議員陳方安生表示:若然香港政府無誠意推動「真普選」,泛民主派可考慮總辭等任何行動。同年12月,香港立法會議員黃毓民在立法會會議上提出「五區總辭,全民公決」動議案,梁家傑將「2012年雙普選」改為「落實真普選及取消功能組別」。 針對香港政治制度改革,由泛民主派政黨、團體及議員與學者個人於2013年3月合作組成的真普選聯盟表示,香港人要有接受問責的政府,就必須建立真正的民主制度,透過普及而平等的選舉選出行政長官和全體立法會議員。, 真普選聯盟, 2013年3月21日.

真普選和雨傘革命 · 真普選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絕食

绝食(Hunger Strike),又称绝食抗议,特指为了政治或其他目的进行非暴力抵抗或者抗议的一种方式。非抗議性質的自主性停止饮食,一般稱之為禁食。 绝食者公开宣布一定期间内(最常见的为达到特定目的之前)停止进食,少数同时停止饮水,甚至拒绝静脉注射。绝食抗议的效果,要取决于绝食者的名望、绝食事件的公开程度、公众对绝食者诉求的赞同程度,被抗议方的一贯态度和所处形势等。 绝食可以导致死亡,但绝食者因为有明确的要求,应该与用停止饮食来自杀(包括殉夫、殉国)的情况区别开来。.

絕食和雨傘革命 · 絕食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銅鑼灣

銅鑼灣(Causeway Bay)位於香港島區,是一個購物、娛樂及住宅混合的地區,隸屬灣仔區,原來是當地海灣的名字,因海灣形似銅鑼而得名,銅鑼灣避風塘則在正中,在填海工程後海灣的銅鑼形不復見,但「銅鑼灣」卻成爲了當地整個地區的名稱。歷史上當地名爲「銅鑼灣」的海灣因為填海而兩度北移,原海灣範圍變成了現今的維多利亞公園,現今的「銅鑼灣」海灣僅指興發街、維園道和鴻興道之間的海域,而銅鑼灣地區的範圍東至屈臣道、麥連街及蜆殼街,西至堅拿道天橋,南至銅鑼灣道及禮頓道。 銅鑼灣主要分為東面的住宅區及西面的購物娛樂商場區,銅鑼灣、跑馬地一帶早期本屬東區,在香港區議會分區監察政府事務上,1982年區議會把銅鑼灣北及銅鑼灣南劃入東區,把銅鑼灣中劃入灣仔區,於1990年代亦新增屬東區的銅鑼灣東選區然而在香港政府部門的運作下,以及香港回歸前的立法局選舉分區下(港島中),仍然是以於1963年法定分區為基礎而進行,整個銅鑼灣仍然屬於同一劃區。立法會於2014年1月22日通過的《二○一三年區議會條例修訂令》,原屬東區的「維園」及「天后」兩個選區,於2016年開始改劃入灣仔區議會的範圍,自此整個銅鑼灣均屬於灣仔區。 香港自開埠至今即是東南亞的貿易中心,閩籍華商一直以銅鑼灣作為基地經營轉口貿易,至今新加坡、菲律賓、印尼等國的首富及華商仍大量持有銅鑼灣的商場以至辦公室作為總部,使香港作為東南亞的金融中心的地位得以鞏固。得益於內地港澳個人遊政策下龐大的內地旅客人流,銅鑼灣的商鋪租金更曾於2012年超越紐約第五大道,取代其之前連續11年的「全球最昂貴商鋪地段」的地位。現時銅鑼灣租金每平方呎為2,630美元,為第五大道的9成,卻是東京銀座的2倍。而在香港各商業地段,租金排名依次為銅鑼灣、中環、尖沙咀,但隨着2014年後訪港內地旅客人數減少及內地旅客消費習慣的改變,銅鑼灣的租金不斷回落,到2016年時更比高峰期下跌超過五成,不過銅鑼灣至今仍然維持其香港主要旅遊購物區的地位。與此同時,銅鑼灣亦被評選在“中國十大商業街”之列,與著名的上海南京東路,北京王府井等等地區相媲美。 因為銅鑼灣天后廟,使銅鑼灣、跑馬地以及大坑自開埠以來即以閩籍人口為主要多數,建區以來有濃厚的天后文化,區內東角一帶至今仍是全港最多閩籍同鄉會的地方。維多利亞公園則是香港面積最大的公園,有很多休閒、體育設施,加上香港中央圖書館等全港性的文化設施,使銅鑼灣成為香港市民重要的休閒以及文化活動中心。.

銅鑼灣和雨傘革命 · 銅鑼灣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遊行示威

遊行,或稱為遊行示威,是指民眾走到街頭示威,對特定議題表達不滿。 在中国大陆的特殊政治背景下,“散步”成为一种独特的游行方式。在臺灣則使用「路過」一詞做為規避《集會遊行法》的代名詞。.

遊行示威和雨傘革命 · 遊行示威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靜坐示威

坐示威,是示威的一種,以非暴力方式,著名於甘地,以後的示威者多模仿之。當年,甘地靜坐示威世人關注,國際傳媒走訪報導,不過後世人未必有甘地如此知名度,靜坐示威未必有人理會。 靜坐示威為求多點媒體見報率,多數升級,同場加映絕食。.

雨傘革命和靜坐示威 · 靜坐示威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雨傘革命和香港 · 香港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或稱2005年韓農反世貿騷亂,源於2005年12月香港主辦世界貿易組織第六次部長級會議,引來世界各國反對世界貿易組織和反全球化運動示威者齊集,最終於同月17日演變為香港16年來首次騷亂。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主要涉及韓國農民,由2005年12月11日起發起遊行及示威,期間發生過零星衝突。至同月17日演變為騷亂,韓國農民於當日下午在灣仔區將示威升級,發動一浪接一浪的衝擊,突破警察防線和襲擊警務人員,企圖闖入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以阻止世貿第六次部長級會議的進行;防暴警察於入夜後需要發射34枚催淚彈及6顆布袋彈驅散示威者,為繼1989年旺角油麻地騷亂後,16年來防暴警察首次發射催淚彈,及史上首次於行動中發射布袋彈。騷亂至同月18日凌晨平息,1,146名示威者被拘捕。根據部份香港傳媒報道,事件共造成141人受傷,年齡介乎20至72歲,包括54位韓國人示威者及74位香港市民;政府新聞處則表示共有包括61名警務人員在內的114人受傷。遊行衝突造成香港島交通及商業癱瘓,區內店舖無法營業。.

雨傘革命和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 · 香港和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 · 查看更多 »

香港反高鐵撥款警民衝突

香港反高鐵撥款警民衝突發生於2010年1月16日至17日,約1,700名反高鐵運動示威者包圍前立法會大樓,要求與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對話,最終演變成為警民衝突,造成5名警務人員受傷。是次為警務處逾4年來首次出動防暴警察驅散示威者,並且進行多輪清場,不過並無採取拘捕。.

雨傘革命和香港反高鐵撥款警民衝突 · 香港和香港反高鐵撥款警民衝突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

香港大學,簡稱港大(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HKU),是香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學,大學本部位於香港島的薄扶林。香港大學成立於1911年,並於1912年3月11日正式辦學,是香港最早建立的高等教育機構。成立之初,更是大英帝國在東亞成立的唯一一間大學。 香港大學創立於殖民地時期的香港,其溯源是1887年成立的華人西醫書院,該校後來併入香港大學並成為香港大學醫學院,與文學院及工程學院一同被認為是香港大學的創校學院。香港大學在日佔時期遭受嚴重破壞,太平洋戰爭結束後,香港大學於1948年恢復運作,其後多所學院及學術部門相繼成立。港大創校以來一直採用英文教學,香港大學現在共有十所學術學院,香港大學作為跨學術領域的綜合大學,其以法律學、政治學、教育學、工程學、會計學、生命科學及醫學見長。港大醫學院是全球第一個成功鑑定及上報冠狀病毒(非典型肺炎病原體)的研究單位。香港大學自創校以來一直為香港社會培養出各界的著名人士,香港大學的排名在香港高等院校中長期名列前茅,亦曾持續位於《QS》及《泰晤士》綜合排名的亞洲三甲之列。港大牙醫學院於2016年及2017年全球排名第一,而港大教育學院於2017年為亞洲第一。.

雨傘革命和香港大學 · 香港和香港大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簡稱港大民研,是隸屬於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的一項民意調查研究計劃,於1991年6月成立,研究主任為鍾庭耀。研究隊負責有關研究的設計,包括抽樣調查方法、問卷調查設計、督導、數據分析及報告撰寫。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從2000年開始不再獲得大學資助,以自負盈虧經營,其營運資金主要來自收取委託機構的款項,及未能交代資金來源的款項。.

雨傘革命和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 · 香港和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律師公會

香港大律師公會(Hong Kong Bar Association)創建於1949年,為香港唯一的法定訴訟律師(或稱大律師)專業團體。現任主席為戴啟思資深大律師。.

雨傘革命和香港大律師公會 · 香港和香港大律師公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專上教育

香港專上教育是香港中學教育之後的教育階段,除了學位課程外,也包括副學士及高級文憑等課程。以往,這個階段的教育主要由公立高等院校所提供。2000年後,多所私立大專院校先後成立,當中亦有院校獲得大學名銜。.

雨傘革命和香港專上教育 · 香港和香港專上教育 · 查看更多 »

香港島

香港島(Hong Kong Island),簡稱港島或香港,與九龍和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面積約78.59平方公里,最高峰是太平山,海拔554米,為境內第二大島嶼。中國大陸方面並認為香港島屬萬山群島的一部份。香港島是香港開埠時最早發展的地區,當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維多利亞城又未落成時,位於港島南區的赤柱是當時的行政中心。在英國殖民地初期,香港島北部人口密集,並劃為維多利亞城。香港島與九龍半島由維多利亞港分隔,海岸是昔日貿易船隻停泊的地方。 香港島是香港的政治和經濟中心,立法會綜合大樓、政府總部和終審法院皆位於香港島;中環、金鐘和銅鑼灣等主要商業區也位於香港島。而地區劃分(例如作為立法會選區)上的香港島,還包括鴨脷洲、大小青洲、熨波洲、銀洲等附屬島嶼,即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和南區四區的總和。.

雨傘革命和香港島 · 香港和香港島 · 查看更多 »

香港主權移交

#重定向 香港回歸.

雨傘革命和香港主權移交 · 香港和香港主權移交 · 查看更多 »

香港人

香港人(英文可作:Hong-konger、Hong-kongese、Hong Kong people等),簡稱港人,視乎語境不同有多重意思。一般是指土生土長,以香港為身份認同的華裔;在法律上,因種種考慮,香港法律沒有定義香港人,只有香港居民,不問國民忠誠、種族、膚色或者國籍,只問是否享有香港永久居留權。香港人口以華人佔絕大多數,香港文化以漢族嶺南文化為基礎,,非華裔的少數族裔人口亦有相當數量。在香港主權移交後,大部分華裔香港人不論意願自動獲得中华人民共和國國籍,因此產生中國籍香港人與外國籍香港人的說法。 清朝中葉道光年間,香港割讓英國開始,陸續有廣東人、福建人及外國人等,以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大量外來人口移居香港,不同族群之語言及生活文化大致趨同。.

雨傘革命和香港人 · 香港和香港人 · 查看更多 »

香港傳媒

香港傳媒根據《香港基本法》享有充分言論自由。隨着資訊發達和良好的新聞自由環境,加上傳統印刷及電子傳媒均對外開放,香港中、英文及其他語言傳媒事業均發展蓬勃。截至2010年7月31日,香港傳播媒介除有47份日報和652份期刊(當中包括多份電子報章),還有兩家本地免費電視節目服務持牌機構、三家本地收費電視節目服務持牌機構、17家非本地電視節目服務持牌機構、一家政府電台以及兩家商營電台。 香港電訊業科技發達,加上國際社會對香港事務十分關注,因此吸引了不少國際通訊社、行銷全球的報章和海外廣播公司,在香港設立亞太區總部或辦事處;多份區域刊物亦在香港印刷和發行。.

雨傘革命和香港傳媒 · 香港和香港傳媒 · 查看更多 »

香港商業電台

商台台徽轉黑悼念何佐芝去世 香港商業電台(全稱香港商業廣播有限公司,簡稱商台;Commercial Radio Hong Kong)是香港的一家商業廣播電台,自1959年8月啟播以來,製作眾多膾炙人口節目,透過雷霆881、叱咤903、AM 864三個頻道及網上平台,為香港市民在資訊、時事及娛樂各方面提供電台廣播服務,是深為港人所熟悉電台之一。據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於2013年所作的調查,商台公信力居於全港電子傳媒的第二位,旗下的頻道雷霆881商業一台亦是全港聽眾人數最多的電台。商台每天提供24小時多元化廣播節目,內容包括資訊、娛樂與文藝等。節目也透過其網站「881903.com」作網上即時廣播,亦提供網上重溫節目服務。.

雨傘革命和香港商業電台 · 香港和香港商業電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免費電視牌照爭議

香港免費電視牌照爭議源於2009年香港政府計劃增加免費電視牌照,至2013年10月香港政府公佈結果後觸發的一場爭議。 2009年年底,香港3間電訊商向廣播事務管理局申請免費電視牌照,其中一位申請者城市電訊主席王維基表現相對積極,於2012年成立香港電視網絡,大肆招兵買馬,又拍攝好十數齣電視劇,幾近萬事俱備,引起不少觀眾的關注及期待。至2013年10月15日,行政會議完成審批程序,原則上同意批發免費電視牌照予奇妙電視和香港電視娛樂,而大致完成準備的香港電視網絡則不獲接納。由於香港政府事前沒有聲明會有三選二的情況,又無拒絕批發免費電視照牌予香港電視網絡的原因,種種事件令人難以明白而惹起爭議性。在公眾及輿論壓力下,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和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先後表示,基於行政會議的保密原則,不能夠公開交代原因,僅指出涉及「一籃子」因素。惟公眾對此解釋不接納,事件激發香港社會強烈迴響,引發12萬人遊行及包圍香港政府總部的事件。.

雨傘革命和香港免費電視牌照爭議 · 香港和香港免費電視牌照爭議 · 查看更多 »

香港獨立運動

香港獨立運動,指追求脫離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建立獨立主權國家的社會運動。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因應英國逐漸撤出,以及放棄殖民地,港督楊慕琦、馬文輝、聯合國香港協會、香港民主自治黨等開始透過不同途徑推動香港自決與自治致知, 港獨之父馬文輝:六十年代的民主運動 、, 2012-12林文瀚/貝加爾,, 《思想香港》第三期〈自治.運動.本土〉, 2014年2月毛來由,, 輔仁媒體, 2015-2-22張鐵志,, 蘋果日報 (台灣), 2012-1-27, 本土新聞, 2014-10-17, 香港獨立媒體, 2015-1-16。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得到香港主權並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根據2007年港大民意研究,受訪者中有獨立傾向者約佔25%,不認同獨立者約佔64.7%,另外33%香港人認為若中國共產黨在中國持續執政則會增加香港獨立的傾向。此外,香港與中國大陸在政治、經濟、社會狀況及歷史背景上的差異而引致中港矛盾,也是近年部份年輕香港人傾向香港獨立的理由。.

雨傘革命和香港獨立運動 · 香港和香港獨立運動 · 查看更多 »

香港立法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简稱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縮寫为 LegCo 或 Legc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亦有对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施政情况的監察權。 第一屆立法會成立于1998年7月1日,應屆議員任期為兩年。自第二屆立法會(2000年)開始,每屆議員任期改為四年。2012年起,立法會議席增加至70個。現時的立法會屆別為第六屆,任期為2016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地區直選及功能組別議員各佔35席。.

雨傘革命和香港立法會 · 香港和香港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經濟日報

《香港經濟日報》是香港的財經報章,由主席馮紹波、董事總經理麥華章及執行董事石鏡泉等於1988年創刊,以「知識為本、與時並進」為方針,為全港第一的財經報章。《香港經濟日報》致力為工商界、行政人員、投資者及專業人士提供及時貼身的新聞及市場資訊與分析。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有限公司於2005年8月3日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香港經濟日報》為香港主要的財經報章,編採角度及報道手法專業,是一份以財經為主的綜合性報章,主要報道要聞、財經及社評、社會、政治、中國及商業新聞、投資理財及地產、行政人員及生活副刊。為報道中國政經消息,《香港經濟日報》在北京設有記者站。《香港經濟日報》內容以中產及專業人士為對象,亦是香港部分中學指定予學生訂閱的報章之一。.

雨傘革命和香港經濟日報 · 香港和香港經濟日報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又稱特區首長、簡稱特首;Chief Executive of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縮寫作 CE),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别行政區的行政首長及政府首腦。此職位设立於1997年7月1日,大致代替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香港总督”一职,行使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脑的权责。由選舉委員會選出,國務院(總理親自簽令)任命,每屆任期五年,最多可連任一次。.

雨傘革命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 香港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

財政司司長(Financial Secretary,簡稱FS;香港人俗稱「財神爺 / 財爺」)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專責總覽財金政策的官員,直接向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負責;其支援部門為財政司司長辦公室。司長由行政長官提名,國務院任命。 財政司司長的職責主要是與有關的決策局局長合作,督導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創新及科技局和發展局的政策範疇的政策制定和實施。財政司司長是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主席,與其他同監督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工作。 財政司司長也是三位可於行政長官休假或出缺時署理其職務的官員之一,位列政務司司長之後;至於財政司司長休假時,通常由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署任。.

雨傘革命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 · 香港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簡稱香港特區政府或港府)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部門的總稱。在1997年7月1日前,英屬香港的行政機關稱為香港政府(Government of Hong Kong),而香港回歸後政府全名則改為上述名稱(「香港政府」一詞變成簡稱,英治時代政府就稱「港英政府」以作識別),並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沿用大部分原有制度。香港政府首長為行政長官,轄下有多名局長負責管理各政府部門。.

雨傘革命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香港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

政務司司長(Chief Secretary for Administration,缩写为CS)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中,地位僅次於行政長官的排名第一的主要官員,其支援部門為政務司司長辦公室。司長由行政長官提名,報國務院(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政務司司長現屬行政會議官守成員,也是可以署理行政長官職務的三名司長中最高级的一位。政務司司長休假時,會由一眾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局長中年資最久的一位署任,為香港政府中人事變動最多的官守成員,回歸至今已先後有7位不同人士出任。.

雨傘革命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 · 香港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 · 查看更多 »

香港警務處

香港警務處(Hong Kong Police Force,別名見下一段)於1844年5月1日成立,世上最早一批現代警察機關之一,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保安局,為編制最龐大的香港政府部門(佔20.2%)及紀律部隊。聯合國毒品和犯罪辦公室統計香港平均每100萬人有4500警察,警民比例居全球第五名(僅次俄羅斯、土耳其等)。 虽然香港特別行政區有解放軍駐守,但解放軍並不能隨意離開駐地營地。因此,在不少國家和地區中部份是軍隊的職能,在香港均由警方擔任,如防守海岸,邊界巡邏和反恐行動。 現任警務處處長為盧偉聰。.

雨傘革命和香港警務處 · 香港和香港警務處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台

香港電--(簡稱港--;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縮寫RTHK),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的部門,是香港廣播史上首家廣播機構,同時是香港唯一的公共廣播機構及最具公信力的電子傳媒。現時香港電台擁有7條電台頻道、3條數碼地面電視頻道,以及2條模擬電視頻道。截至目前,港台共有862名員工。香港電台製作的電視節目,包括教育電視,會通過旗下電視頻道港台電視31和其他本地電視台播放。港台負責製作多媒體節目,提供資訊、教育及娛樂,報道本地及國際時事,協力推動香港文化發展及提供自由表達意見的渠道。 香港電台於1970年代曾經製作經典電視劇集《獅子山下》,以戲劇反映現實的社會狀況,當時以這種方式去談社會民生議題可謂一次大膽嘗試,雖然惹來部分政府部門不滿,但真正奠定了多年來港台獨立自主的編採方針。.

雨傘革命和香港電台 · 香港和香港電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滙豐總行大廈

#重定向 滙豐總行大廈.

雨傘革命和香港滙豐總行大廈 · 香港和香港滙豐總行大廈 · 查看更多 »

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

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縮寫OCLP),簡稱和平佔中、佔領中環、佔中,中国官方贬称非法佔中,是由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及基督教新教牧師朱耀明於2014年9月28日起在香港發動的一場爭取真普選的政治運動。運動於2013年初開始醞釀,提出以公民抗命為手段,採取佔領香港金融區中環的交通要道的方式,來爭取符合《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能夠公平實踐「投票權」、「參選權」和「提名權」的行政長官和立法會普選。反對人士則擔憂活動受非理性行為影響,導致可能的暴力衝突會嚴重影響香港經濟和市民日常生活。 2014年9月26日晚上,學界罷課集會演變成重奪「公民廣場」行動,為接下來的一連串公民抗命揭開序幕。發動罷課及重奪「公民廣場」行動的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及學民思潮在翌日(9月27日)繼續於添美道集會,而「和平佔中」發起人戴耀廷因應當晚形勢,於9月28日凌晨1時40分宣佈正式啟動醞釀1年8個月的佔領中環,並且以佔領政府總部開始,反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提交給全國人大常委會的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提名方案,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撤回8月31日之政改決議,以及香港政府重啟政改諮詢、重交政改報告。啟動佔中後,警察在同日上午開始封鎖政府總部,令示威者無法前往添馬艦支援佔領人士,導致群眾於下午衝出夏慤道等主幹道。防暴警察在當日傍晚展開驅散行動,施放大量催淚彈鎮壓,結果激發民憤,導致示威活動在當晚蔓延至旺角及銅鑼灣等人流密集的地區,隨後更一度擴散至尖沙咀(但僅佔據3日便告失守)。 由於大量參與者以雨傘阻擋警察所使用的胡椒噴霧,而佔領旺角、銅鑼灣、尖沙咀行動均由市民自發,佔領人士不再承認「和平佔中」、學聯、學民思潮為大會,同時行動亦偏離原有模式,原先倡議的「一波又一波」抗爭行動變成長期佔據。加上由外媒使用的「雨傘革命」、「雨傘運動」名稱獲得佔領人士普遍接受,行動逐漸演變成「雨傘革命」。由於以上原因,加上佔領地不是由中環開始,因此有人認為「佔領中環」從未發生。佔中發起人之一的戴耀廷亦補充,「雨傘運動」並非由「和平佔中」發起,概念上亦有分別;於自首當日更指「雨傘運動」的出現替代了「和平佔中」,他認為佔中是否結束意義已經不大。「和平佔中」3位發起人於12月3日自首,但警方未有拘留或正式起訴;而「雨傘運動」在12月15日以銅鑼灣佔領區及立法會示威區清場作結,此前旺角佔領區在11月25至27日遭到警方清場,而添馬艦、金鐘、中環、灣仔佔領區亦在12月11日被清場,導致佔領區大幅縮小至僅餘立法會示威區。.

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和雨傘革命 · 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都市日報

《都市日報》(Metro)是一份跨國性的免費報章,由瑞典传媒集团Kinnevik创办,本名Metro,意为在地鐵看的报纸,该报創立於1995年,並於2月13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地鐵作首度發行。其後把業務延伸至多個國家及城市,包括亞洲、西歐、北歐、南美和北美洲在內共19個國家及地區,共發行版本超過40種。現在都市日報已列入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成為全球最大的國際報章。 《都市日报》的经营策略是在上下班人流量密集的地铁站或商业区免费发放,可以轻松实现巨额的报纸销量,然后依靠广告收入盈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吸取了入門網站的经验,靠提高读者閱覽人數来增加广告收入。.

都市日報和雨傘革命 · 都市日報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蘋果日報 (香港)

《蘋果日報》(Apple Daily,)為香港上市公司壹傳媒旗下繁體中文報紙,由大股東黎智英所創立,香港暢銷中文報章之一。 政治立場方面,自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大部份香港傳媒基於自身利益而自我審查,淡化涉及中國共產黨的負面消息,而《蘋果日報》是少數仍然會大力批評中國政府、香港政府及建制派的報章,因而一直受到中國大陸封禁。2003年5月2日,壹傳媒進入台灣市場,發行了《蘋果日報》台灣版。2012年11月,壹傳媒大股東黎智英計劃將在台灣的所有業務出售予辜仲諒,然该計劃在2013年3月取消,改為深耕台灣。.

蘋果日報 (香港)和雨傘革命 · 蘋果日報 (香港)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董建華

董建華(7月7日),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1997年7月1日至2005年3月12日),於第二屆任期期間辭職,第10屆至第13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董建華1992年經香港總督彭定康任命為行政局非官守成員,1996年12月11日在推選委員會中擊敗楊鐵樑、吳光正和李福善等中勝出,獲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委任為香港首任行政長官。2002年2月28日,董建華在無對手的情況下自動當選第二任行政長官,任期原於2007年6月30日屆滿,惟董建華於2005年3月10日以健康為理由向中央人民政府請辭,於3月12日獲接納。同日,他獲全國政協推薦並當選第10届全國政協副主席,連任三屆至今。 在其行政長官任內,香港爆發多場大規模示威,他的政策亦備受爭議及非議,間接導致多位高級官員問責下台。他離任特首後成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晉身國家級副職領導人。2012年梁振英上任後成立團結香港基金會,重新活躍於政壇。.

董建華和雨傘革命 · 董建華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醫院管理局

醫院管理局(簡稱醫管局;Hospital Authority,縮寫作 HA)是一個香港法定機構,負責管理香港公立醫院及診所,執行香港政府的公共醫療政策,並向香港政府提出包括醫院收費及所需要資源等相關政策建議,以及培育訓練醫療人員、進行醫院服務相關研究等。 醫院管理局由內部多個委員會組織而成,向香港政府衞生首長(今食物及衞生局局長)負責。截至2018年4月1日,醫管局管轄43間公立醫院和醫療機構、48間專科門診及73間普通科門診。截至2017年12月31日,醫管局合共提供28,329張病床,僱員人數約76,000人。各醫院及門診按其所屬區域,劃分為七個醫院聯網。.

醫院管理局和雨傘革命 · 醫院管理局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自治地方

自治地區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種,多为第一級地方政权,也可为最基层的居民自治组织,相对于中央集权制来说,属于地方分权的概念。 世界上很多国家依据其政治制度的不同,不同程度地在全境、局部地区如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自治地方制度;如很多国家的海外属地和领地具备高度自治的权力,並發展為有別於母國的政治实体。.

自治地方和雨傘革命 · 自治地方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金鐘

金鐘(Admiralty)Admiralty是「海軍部」之意,與金鐘曾為英國海軍基地所在地的歷史有關。在香港主流社會應用習慣中,中文地名「金鐘」的英文名稱只有“Admiralty”。金鐘位於香港中環東部,灣仔以西,屬中西區的一部分,為香港的核心商業區及政治中心。 金鐘地段過去是英國海軍船塢。根據政府官方的分區,金鐘屬於中環一部分,至今的政府地圖也不會將「金鐘」單列為一區,但由於地鐵在此設有金鐘站,「金鐘」逐漸成為市民通俗理解的位於中環與灣仔之間的地區。時至今日,金鐘在現實中已經被廣泛地作為一個地區名使用,而且有着較清晰的界線,即以紅棉道為中環與金鐘的分界,堅尼地道為金鐘與半山區的分界,東界為中西區與灣仔區的官方分界,北面以夏愨道及干諾道中作為與添馬之間的分界。香港公園由於歷史悠久,故官方沿用傳統的「中環」或「中區」作為地址,但一般市民多認為公園東部如茶具文物館和霍士傑溫室一帶屬於金鐘。中區消防局一般也被認為屬於中環。 行政、立法、司法機構的主要部門均設在金鐘,包括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高等法院及金鐘道政府合署。.

金鐘和雨傘革命 · 金鐘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英国和雨傘革命 · 英国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英国广播公司

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縮寫:BBC;又譯「英國國家廣播公司」以強調其公營地位)是英国的一家资金主要来自英国国民缴纳的电视牌照费且独立运作的公共媒体,也是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公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BBC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视、电台广播业务。在1955年英国独立电视台成立之前,BBC一直是全英国唯一的电视、电台广播公司。今天BBC除了是一家在全球拥有高知名度的媒体,还提供其他各种服务,包括书籍出版、报刊、英语教学、交响乐团、互联网新闻服务。.

英国广播公司和雨傘革命 · 英国广播公司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英语

英语(English,)是一种西日耳曼语言,诞生于中世纪早期的英格兰,如今具有全球通用语的地位。“英语”一词源于迁居英格兰的日耳曼部落盎格鲁(Angles),而“盎格鲁”得名于临波罗的海的半岛盎格里亚(Anglia)。弗里西语是与英语最相近的语言。英语词汇在中世纪早期受到了其他日耳曼族语言的大量影响,后来受罗曼族语言尤其是法语的影响。英语是将近六十个国家唯一的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它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和新西兰最常用的语言,也在加勒比、非洲及南亚的部分地区被广泛使用。它是世界上母语人口第三多的语言,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英语是学习者最多的第二外语跟學習者最多的第一外語,是联合国、欧盟和许多其他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它是使用最广泛的日耳曼族语言,至少70%的日耳曼语族使用者说英语。 英语有1400多年的发展史。公元5世纪,盎格魯-撒克遜人把他们的各种盎格鲁-弗里西语方言带到了大不列顛島,它们被称为古英语。中古英语始于11世纪后期的诺曼征服,这一时期英语受到了法语的影响。15世纪末伦敦对印刷机的采用、《钦定版圣经》的出版及元音大推移标志了近代英语的开端。通过大英帝国对全球的影响,现代英语在17世纪至20世纪中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通过各种印刷和电子媒体,随着美国取得全球超级大国地位,英语已经成为了国际对话中居领导地位的世界語言。它还是许多地区和行业(如科学、导航、法律等)的通用语。 现代英语和很多其他语言相比屈折变化较少,更多地依靠助動詞和语序来表达复杂的时态、体和语气,以及被動語態、疑问和一些否定。英语的各种口音和方言在发音和音位方面有显著差异,有时它们的词汇、语法和拼法也有所不同,但世界各地说英语的人能基本无碍地沟通交流。.

英语和雨傘革命 · 英语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雨傘運動佔領區

傘運動佔領區(2014年9月26日至2014年12月15日,歷時共81日),是指在香港人在爭取香港真普選的「雨傘運動」(或稱「佔領行動」、「佔領運動」)期間,位於添馬、金鐘、中環、灣仔、銅鑼灣、旺角、尖沙咀等地的4大佔領區。2014年12月11日警方清場時,拆毀的帳篷、黃色巨傘及欄杆等物件,被運往中環填海區地盤內。 佔領人士于2014年9月29日至10月1日多達20萬人,是全場民主運動的高峰期,但于2014年12月15日僅餘數十人。指挥中心分别在添美道学联“命运自主”大台和夏慤道“雨伞广场”大台。区域内人群以「命运自主」、「抗命不认命」、「我要真普选」、「We will be back」(我們會回來的)为座右铭。.

雨傘運動佔領區和雨傘革命 · 雨傘運動佔領區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英文縮寫為「TVB」),創立於1967年11月19日,由邵逸夫、利孝和、祈德尊等人創辦,是香港首間商营無線電視台,也是目前香港四家免費電視台之一。 因為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是香港首個投得無線電視牌照的電視台,而且從1967年至1973年間是香港唯一一家無線電視台,所以香港人時至今日亦普遍稱呼該公司為「無綫電視」或「無綫」。由於無綫的收視曾經長期拋離已經轉型為網絡電視的亞洲電視,故此坊間亦有大台之稱,亦因其RGB三色標誌而常被戲稱為三色台。.

雨傘革命和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陳佐洱

陳佐洱(),籍贯上海宝山,中国官員、作家。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前常務副主任,全国港澳研究会首任会长。.

陳佐洱和雨傘革命 · 陳佐洱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林鄭月娥

林郑月娥(Carrie Lam Cheng Yuet-ngor,本名:鄭月娥,),香港特別行政区現任行政長官,在36年間曾於20個政府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工作。其後加入問責官員團隊,先後擔任發展局局長及政务司司长。 在2016年7月1日,時為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獲特區政府頒授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章,政府表揚她盡心竭力為香港服務35年,表現卓越,尤其於出任政務司司長期間,成績斐然。政府又稱,林鄭月娥協助行政長官施政,在協調政策上擔任重要角色,帶領政府克服各種挑戰。 在梁振英宣布不尋求連任後,2017年1月16日林鄭月娥正式宣佈參選行政長官選舉,表示希望能延續梁振英政府「行之正道,穩中求變」的施政理念。宣佈參選後獲大部分建制派選委支持,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則強調與候選人林鄭月娥沒有互信基礎。2017年3月26日舉行的行政長官選舉中,林郑月娥获得由1194人組成選舉委員會中的777票,成功當選第五屆香港行政長官。於2017年7月1日就任後,她成為歷史上首位香港女性行政長官,以及香港開埠以來首位女性最高級行政官員。 她與丈夫林兆波於英國劍橋結識,1984年結婚,育有兩子,父子三人均持有英國國籍,而林郑月娥則於2007年因擔任發展局局長放棄英國國籍。.

林鄭月娥和雨傘革命 · 林鄭月娥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東方日報 (香港)

《東方日報》是香港的中文報章之一,由東方報業集團發行,屬該集團旗艦報章,創刊於1969年1月22日,自稱連續38年「全港銷量第一」。集團另一主要報章曾是《太陽報》(已停止發行)。東方日報主要競爭对手是政治立場親泛民主派的《蘋果日报》。 東方日報的相關網上版為東網和東網電視。.

東方日報 (香港)和雨傘革命 · 東方日報 (香港)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梁家傑

梁家傑(Alan Leong Kah-kit,),香港資深大律師,公民黨主席,前任黨魁及副主席(內務)、香港立法會議員、泛民會議及香港大律師公會主席,代表東九龍。 2014年度香港立法會工務委員會主席(負責批核政府建築工程收支)。在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與官員對質著稱,任內參與調查廉政專員湯顯明隱瞞應酬帳目案、旅遊事務署盛事基金亂花公款案等。 梁家傑任公民黨副主席時,曾參加200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稱「要顯示小圈子選舉的不公義」。在該次選舉與爭取連任的曾蔭權一對一競選,兩人在電視直播辯論上針鋒相對,成為一時佳話。是次選舉亦令梁家傑名望大增,後來在2014-2015年,雨傘革命期間成為泛民會議召集人。.

梁家傑和雨傘革命 · 梁家傑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梁振英

梁振英(Leung Chun-ying,),生於香港,祖籍山东省威海市,香港特別行政區第4任行政長官、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也是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召集人,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及戴德梁行亞太區前主席。梁振英於香港回歸前,曾經擔任由中方委任的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秘書長,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起草事務。 2011年11月,梁振英宣佈參選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新浪香港轉載星島日報,2011年11月27日,2012年3月25日在選舉委員會以689票多數票當選為香港第4屆行政長官,於2012年7月1日正式宣誓就職。 梁振英任內推出多項措施應對經濟和民生問題,包括針對水貨客和奶粉荒而實施俗稱「限奶令」的攜帶嬰幼兒食用的配方粉離境新規定、實施「零雙非」政策使所有公立醫院均不會接收非本地孕婦在香港分娩、為免個人遊旅客過多,影響市民日常生活而停止向深圳居民簽發赴香港「一簽多行」簽註,改為「一周一行」、推出「港人港地」政策以優先照顧本地永久性居民置業安居的需要、多處覓地廣建房屋等等;但在勞工和社會福利議題上,並無落實爭取多時的標準工時和全民退休保障。而在政治方面,香港行政長官選舉產生方法未能通過,特首選舉仍未達至普選,使香港民主化發展停步不前。另外,其奉行強硬政治鬥爭的路線為人詬病,與泛民主派關係緊張、警民關係惡化、港獨思潮冒起。任內又發生反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爭議、香港免費電視牌照爭議、佔領中環運動和旺角暴亂等社會事件,並打擊港獨運動。而涉嫌收取澳洲公司UGL約5,000萬港元亦影響梁振英誠信。 2016年12月9日,梁振英宣佈因家庭原因,放棄爭取連任,行政長官任期至2017年6月30日完結,他成為回歸以來首個不尋求連任的特首。2017年3月13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特首梁振英以2066票贊成、13票反對、16票棄權,獲增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同時兼任國家領導人和行政長官,成為首例。.

梁振英和雨傘革命 · 梁振英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民主

民主(dìmokratía),其本义是“人民的统治”,即“主权在民”,是一种现代的国家制度,国家权力由公民直接或间接行使。民主有时被称为“多数的统治”,与極權統治、独裁统治或寡头政治相对立。狭义的民主一词经常被使用于描述国家的政治,民主的原则也适用于其他有着统治行为存在的领域。平常所说的民主作风、民主原则、言論自由等民主权利,都从民主之含义派生而来。广义的民主应该是人民当家做主,既在一个完整的民主的社会里人们从一出生就平等,人们对社会负有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建立起社会的法律法规以及对政权控制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等等。 拉里·戴蒙德(Larry Diamond)指出,民主包括四个关键要素:(1)通过自由和公正的选举产生政府; (2)作为公民积极参与政治和公民生活; (3)保护所有公民的人权;(4)法律和程序同样适用于所有公民。.

民主和雨傘革命 · 民主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民主黨 (香港)

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是香港民主派的第一大政黨,其意識形態派別為泛民主派。現時,其為立法會第二大政黨,現任黨主席為胡志偉。.

民主黨 (香港)和雨傘革命 · 民主黨 (香港)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民建聯

#重定向 民主建港協進聯盟.

民建聯和雨傘革命 · 民建聯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泛民主派

泛民主派(Pan-democracy camp),簡稱泛民,是香港傳媒和學者等由2004年起常用的辭彙,廣義指支持香港全面推行民主及普遍選舉的政治人物及組織;當中部分黨派也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推行自由民主的政治改革、結束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 縱使民主派支持及推動香港民主發展,但常因街頭抗爭手法、路線、社會及經濟立場的不同而分為多個黨派及團體:包括現今「溫和民主派」(主流民主派)、「激進民主派」(進步民主派),加上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的左派和右派立場的分別,在政治光譜擴闊底下的變化,透過妥協、談判、違法、對抗等不同路線分裂而成,近年更多稱作「泛民主派」或簡稱「泛民」,而親共傳媒則稱之為反對派,中國内地媒體稱呼泛民黨派時會加上引號;同樣,泛民人士稱建制派人士為保皇黨、土共。.

泛民主派和雨傘革命 · 泛民主派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洗腦

洗脑或思想控制(brainwashing 或 mind control),透過系統性方法,有意圖地向別人灌輸思想,來符合操縱者的意願,一連串的手法與過程,稱為洗脑。英文「brainwash」意指洗脑,由中文洗脑一詞翻譯而來;沿於上世紀1950年代的朝鲜战争,美國士兵被中国人民志愿军俘虜之後,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改造,獲救之後回到美國,支持中国共產黨政府,於是美國記者Edward Hunter就用「brainwash」一詞來描述此事。 洗脑經常被應用到政治、宗教、商业活動上。洗腦與宣傳大體方法相同,均是讚揚、推廣某事,不同之處在於,洗腦具有強制持續性、與外隔絕性、批判性等特點。 常見如政治洗脑:當權者或獨裁者強制向人民灌輸單一的思想,推崇某政治人物或某執政集團,及指出某些思想是錯誤的,加以批判。在重覆和密集灌輸下,群眾往住不自覺相信了某事或信任某個政治組織;宗教組織透過刊物、活動推廣,造成觀眾思想容易受到影響;商業公司等電視媒體傳達,不斷重複播放推廣其商品或意念,以「謊言多說幾次,就會成為真理」方式,此等宣傳方法都被認為是洗脑,儘管推廣者本身可能沒有非法惡意情事。不過通常惡質的思想,都加予洗腦的貶稱。思想改造能導致群眾有跟從團體、不可質疑、思想推廣、護航言論的一致行為逐步出現。.

洗腦和雨傘革命 · 洗腦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添馬

添馬(英文:Tamar,中文前稱添馬艦)位於香港香港島中西區,金鐘北部。曾是英國海軍基地及船塢所在地,1990年代海軍基地遷往昂船洲後空置。2002年提出興建新政府總部大樓計劃,於2005年重新進行招標。2007年7月,政府正式挑選承建商金門和協興建築聯營提交的「門常開」設計概念,於2011年5月完成,最後於同年8月至12月逐步啟用。現時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及立法會綜合大樓所在地。 傳統上添馬(當時稱「添馬艦」)被認為是金鐘的海旁部分,而中環軍營則屬於中環區。自從添馬艦發展工程完成後,香港政府將「添馬艦」的中文名稱改為「添馬」,並作為地區名稱大量應用於該地建築物的地址及交通道路的路牌上。現今的「添馬」區是指愛丁堡廣場路至演藝路之間及其延伸到海邊的空間,南界為干諾道中和夏慤道。由於中環軍營原本就是添馬艦海軍基地的一部分,故也被認為屬於添馬區的一部分。.

添馬和雨傘革命 · 添馬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港鐵

港鐵(Mass Transit Railway,縮寫:MTR),原稱香港地鐵,自2007年12月2日與九廣鐵路合併後改名為港鐵為止,是香港最大的鐵路運輸系統,泛指能夠通過一張港鐵單程票通行的10條路綫,廣義上包括一條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及香港市區的機場快綫、擁有12條路綫的輕鐵系統及昂坪360纜車系統,組織成為貫通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市區及多座新市鎮,總計93個鐵路站及68個輕鐵站、合共長230.9公里的鐵路網。同時,整個系統亦包括接駁巴士及城際客運服務。 綜合港鐵系統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簡稱港鐵公司)營運,於2007年12月2日由地鐵及九廣鐵路系統合併而成。其中第一條路綫東鐵綫始建於1906年,於1910年通車,是連接香港及廣東省主要的鐵路運輸;而以地下隧道為主的第二條路綫觀塘綫則於1979年通車,成為香港鐵路發展歷史的里程碑。 於2016年,港鐵累積載客量逾19億人次,當中輕鐵及巴士佔2億2千萬人次,機場快綫為1610萬人次,是全球最繁忙的鐵路系統之一。香港鐵路為國際地鐵聯盟的創會會員之一。而港鐵在香港專營公共交通工具市場整體佔有率不斷上升,由2013年的46.9%,增至2016年的48.4%,當中港鐵在過海交通工具市場的佔有率更達68.4%。.

港鐵和雨傘革命 · 港鐵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成報

《成報》是香港其中一份中文綜合性報章,其創辦人為何文法。在1950至60年代,《成報》曾是香港最暢銷的三大報章之一。其經營者為成報傳媒(港交所除牌代碼8010.HK)。.

成報和雨傘革命 · 成報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星島日報

《星島日報》是由華僑富商胡文虎於1938年在香港創辦的中文報章,同年還出版《星島晚報》及《星島晨報》,於日治時期期間《星島日報》改為《香島日報》,1945年8月底,日方投降後再度變回《星島日報》,另外在美國、加拿大、英國及澳洲等地均設有分部。1999年,胡文虎女兒胡仙把《星島日報》及星島集團股權賣給私募基金Lazard Asia。有「煙草大王」之稱的何英傑長孫何柱國於2001年透過泛華集團控股,向該基金購入星島集團。 星島日報母公司星島新聞集團有限公司(Sing Tao News Corporation Limited)於香港交易所上市(港交所:1105),行業分類為服務業-傳媒印刷。前身是泛華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是一間以出版與傳媒為業務的企業。集團的主要業務包括媒體出版與服務,出版多份報章及雜誌,,主席及大股東是何柱國。.

星島日報和雨傘革命 · 星島日報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明報

《明報》是香港的中文報紙,由查良鏞(筆名金庸)和沈寶新在1959年5月20日創立。本為香港上市公司明報企業旗下刊物,於2008年4月23日,該企業更名為世界華文媒體。 《明報》內容以香港本地新聞為主,兩岸、國際新聞為輔。香港中文大學調查指香港市民及傳媒業界認為明報在香港報章中公信力良好,報道亦屢次獲獎。其副刊版「世紀」在香港報紙中較為突出,以文學、文化藝術創作等人文科學的探討與政治專欄為主。《明報》歷任總編輯為潘粵生、梁小中、王世瑜、董橋、張健波、劉進圖,之後總編輯一職一度由首席執行總編輯鍾天祥暫代,其後於2015年元旦正式被委任為總編輯,任職至2017年元旦離任,由梁享南接替。 《明報》在加拿大溫哥華(加西版)、多倫多(加東版)皆有發行報紙,在台灣亦有明報周刊,曾經在美國紐約(美東版)和三藩市(美西版)發行。2009年1月31日,明報美東版刊登啟事宣布改版,於2月2日起與免費報合併。2月14日,美西版亦宣佈停刊。.

明報和雨傘革命 · 明報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日本和雨傘革命 · 日本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旺角

旺角(Mong Kok)是位於香港九龍油尖旺區北部的地區,是香港著名的旅遊和購物區之一。旺角新舊樓宇林立;舊住宅樓宇地鋪多為商店或餐廳。以彌敦道為界,購物中心集中在東面,而西面則以傳統民生活動為主。區內交通十分發達,有巴士及港鐵(東鐵綫、荃灣綫和觀塘綫)直達,更有專線小巴通宵行駛。假日時彌敦道及西洋菜南街一帶經常水洩不通。 旺角的人口密度極高,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30,000人,現時其地積比率約4倍,新型摩天大廈、舊式唐樓、繁華街道與排檔縱橫交錯分佈,是世界一大都市景觀。.

旺角和雨傘革命 · 旺角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政府總部 (香港)

#重定向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 (建築物).

政府總部 (香港)和雨傘革命 · 政府總部 (香港)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政治

政治是由各种团體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也是各种团體或个人为了各自的領域所结成的特定关系,尤指對於社會群體的統治,例如統治一個國家,亦指對於一國內外事務之監督與管制。一般来说,这个词多用来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然而社会学家也用来指涉包括各种利益机构、学校、宗教机构在内的相互之间的关系。 从人类社会学来讲,政治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它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个社会现象非常复杂,因而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以及从不同学科角度,不同的学者对他的论述也不相同。而且政治内涵的本身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对政治的阐释也充满了争议,始终没有一个确切公认的定义。孙关宏等 《政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p1-13 ISBN 978-7-309-03661-9 政治学是专门以政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研究政治行为的理论和考察权力的获得与行使。.

政治和雨傘革命 · 政治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教育局 (香港)

教育局(Education Bureau,简称EDB)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13個決策局之一,專責香港教育的政策。 現任局長為楊潤雄,副局長蔡若蓮,政治助理施俊輝,常任秘書長楊何蓓茵。.

教育局 (香港)和雨傘革命 · 教育局 (香港)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普選

#重定向 普遍選舉.

普選和雨傘革命 · 普選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的第五屆立法會選舉,於2012年9月9日舉行。根據第四屆香港立法會在2010年6月通過的2012年政制改革方案及2011年3月5日通過的立法會選舉修訂條例,是次選舉增加10席,全數70個議席,包括35席由地方選區直選產生之議席,以及30席原有由功能界別產生之議席,和5席由民選區議員提名、不屬於其他功能界別的絕大部分地方選區選民直選產生的5個區議會 (第二) 功能界別(超級區議會)議席。當中地方選區由5個大選區組成,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以全香港作為1個大選區選出5位議員,其他傳統功能界別議席分配保持不變。有關安排原則上讓所有選民均可在地方選區及功能界別各有一票,即「一人兩票」。.

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和雨傘革命 · 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是项针对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及201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的产生方法的改革。 2014年8月3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普選問題和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當中涉及「三落閘」,即提名委員會的人數、構成和委員產生辦法須按照第四任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的人數(1200人)、構成和委員產生辦法而規定、不實行公民提名及政黨提名,行政長官參選人須獲得過半數提名委員會委員支持才能成為候選人,候選人數目限在2至3位,以及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不實行變動。「8·31決定」是之後雨傘運動的直接導火線。香港立法會於2015年6月18日表決《行政長官產生辦法決議案》,大批建制派議員在表決前突然離開會議廳,以致議案以8票支持、28票反對大比數否決。.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雨傘革命 ·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為選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行政長官的選舉,於2017年3月26日舉行,由1,194名委員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選出行政長官。 行政長官梁振英於2016年12月9日宣布不參加本次選舉,成為首位不尋求連任的行政長官(又稱作特首),此前的特首董建華和曾蔭權都成功連任。 2017年3月26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行政長官選舉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林鄭月娥以777票成功當選為行政長官,擊敗365票的曾俊華以及21票的胡國興。她是五屆特首選舉以來首位當選時民望淨值為負的特首。.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雨傘革命 ·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201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

#重定向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201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和雨傘革命 · 201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9·28催淚彈驅散行動

9・28催淚彈驅散行動是指2014年9月28日黃昏至29日凌晨,香港警方對示威者的大規模驅散行動,當中防暴警察施放大量催淚彈,並威脅向群眾開槍。此前,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對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的決議激發香港市民強烈不滿,隨後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在9月22日發起一連5日的大專罷課,學民思潮則於9月26日加入,發動中學罷課;9月26日當晚突然發生重奪「公民廣場」行動,導致27日防暴警察進駐,以及8萬人集會聲援。 9月28日凌晨,「和平佔中」發起人戴耀廷突然宣佈自2013年初提出的「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和平佔中)最後部曲正式啟動。當日上午警方封鎖政府總部,導致前往添馬艦支援佔領人士的市民被堵塞在海富中心附近一帶,因而在下午衝出夏慤道等主幹道;同日黃昏,警方開始採取更高級武力,展開大規模驅散行動,防暴警察施放87顆催淚彈,更一度威脅開槍,是香港防暴警察接近9年以來首次使用催淚彈。驅散行動導致近百人受傷,事件令民憤進一步爆發,及引起國際關注,佔領行動擴散至旺角及銅鑼灣,9月29日至10月1日連續3晚有20萬人上街抗命,運動亦逐漸演變成「雨傘革命」。.

9·28催淚彈驅散行動和雨傘革命 · 9·28催淚彈驅散行動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雨傘革命和香港之间的比较

雨傘革命有454个关系,而香港有127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00,杰卡德指数为5.80% = 100 / (454 + 1271)。

参考

本文介绍雨傘革命和香港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