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反粒子和超中性子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反粒子和超中性子之间的区别

反粒子 vs. 超中性子

反粒子是相对于正常粒子而言的,它们的质量、寿命、自旋都与正常粒子相同,但是所有的内部相加性量子数(比如电荷、重子数、奇异数等)都与正常粒子大小相同、符号相反。有一些粒子的所有内部相加性量子数都为0,这样的粒子叫做纯中性粒子,反粒子就是它本身,比如光子、π0介子等。并不是粒子物理学中的每种粒子都有这种意义上的反粒子,中微子就没有反粒子,反微中子的定义与此不同。 反粒子的概念首先是1928年由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在他的空穴理论中提出的。1932年在宇宙射线中发现了正电子,证实了狄拉克的预言。1956年美国物理学家歐文·張伯倫(Owen Chamberlain)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发现了反质子。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狄拉克的空穴理论对玻色子不适用,因而不能解释所有的粒子和反粒子。根据量子场论,粒子被看作是场的激发态,而反粒子就是这种激发态对应的复共轭激发态。 如果反粒子按照通常粒子那样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反原子。由反原子构成的物质就是反物质。. 超中性子(Neutralino),又譯中性微子,是一種由超對稱所預測的假想粒子。超中性子是費米子,且電荷為零,共有四種,最輕的超中性子一般是穩定的。它們的典型標記為\tilde^0_1(最輕的)、\tilde^0_2、\tilde^0_3及\tilde^0_4(最重的),但當超規範子的標記為 \tilde_i^\pm時,就會改用 \tilde_1^0, \ldots, \tilde_4^0。這四個態是超B子、中性超W子(即中性的電弱超規範子)與中性超希格斯粒子的混合態。由於超中性子為馬約拉納費米子,所以它們與其對應的反粒子完全相同。因為這些粒子只會與向量玻色子產生弱相互作用,所以強子對撞機不能大量生產超中性子。它們主要出現在重粒子的衰變瀑布(即擁有多個步驟的衰變過程)中,一般由含色的超對稱粒子所產生,例如超夸克及超膠子。 在R宇稱守恆的模型中,最輕的超中性子是穩定的,而且所有超對稱粒子瀑布衰變最後都只會剩下這種粒子,最後它們就會在未被偵測的情況下離開了偵測器,因此它們的存在只能由偵測器的不平衡動量中得知。 較重的超中性子一般會衰變成一個中性的Z玻色子,及一個較輕的超中性子;或衰變成一個帶電荷的W玻色子及一個輕的超範子: 各種超中性子的質譜分裂會決定甚麼衰變模式是可行的。.

之间反粒子和超中性子相似

反粒子和超中性子有(在联盟百科)2共同点: 中微子自旋

中微子

中微子(Neutrino,其字面上的意義為「微小的電中性粒子」,又譯作--)是一种电中性的基本粒子,自旋量子數為½,以希腊字母ν标记。现在已经有证据表明其具有质量。但其质量即使相比于其他亚原子粒子也是非常微小的。它可能是现在唯一一种已探测到的暗物质,是一种热暗物质。 中微子与电子、μ子以及τ子同属轻子,有三种“味”:电中微子()、μ中微子()以及τ中微子()。每种味的中微子都相应存在一种同样电中性且自旋量子數為½的反中微子。在标准模型中,中微子的产生过程遵循轻子数守恒定律。 由于中微子是电中性的,同时还是一种轻子,因而其并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以及强相互作用。其只参与弱相互作用以及引力相互作用。 由于弱相互作用作用距离非常短,而引力相互作用在亚原子尺度下又是十分微弱的,因而中微子在穿过一般物质时不会受到太多阻碍,且难以检测。 中微子可以通过放射性衰变以及核反应等多种方式产生。由于太阳内部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核反应,而超新星产生等过程也会伴随着剧烈的核反应,因而在宇宙射线中可以检测到中微子的存在。地球附近所检测到的中微子大多来源于太阳。事实上,地球面向太阳的区域每秒钟在每平方厘米上都会穿过大约650亿个来自太阳的中微子。 人们现在认识到中微子在飞行过程中会在不同味间振荡,比如β衰变中产生的电中微子可能在检测时会变为μ中微子或τ中微子。这一现象表明中微子具有质量,且不同味的中微子的质量也是不同的。依据现在宇宙学探测的数据,三种味的中微子质量之和小于电子质量的百万分之一。.

中微子和反粒子 · 中微子和超中性子 · 查看更多 »

自旋

在量子力学中,自旋(Spin)是粒子所具有的内稟性質,其運算規則類似於經典力學的角動量,並因此產生一個磁場。雖然有時會與经典力學中的自轉(例如行星公轉時同時進行的自轉)相類比,但實際上本質是迥異的。經典概念中的自轉,是物體對於其質心的旋轉,比如地球每日的自轉是順著一個通過地心的極軸所作的轉動。 首先對基本粒子提出自轉與相應角動量概念的是1925年由、喬治·烏倫貝克與三人所開創。他們在處理電子的磁場理論時,把電子想象为一個帶電的球體,自轉因而產生磁場。後來在量子力學中,透過理論以及實驗驗證發現基本粒子可視為是不可分割的點粒子,所以物體自轉無法直接套用到自旋角動量上來,因此僅能將自旋視為一種内禀性質,為粒子與生俱來帶有的一種角動量,並且其量值是量子化的,無法被改變(但自旋角動量的指向可以透過操作來改變)。 自旋對原子尺度的系統格外重要,諸如單一原子、質子、電子甚至是光子,都帶有正半奇數(1/2、3/2等等)或含零正整數(0、1、2)的自旋;半整數自旋的粒子被稱為費米子(如電子),整數的則稱為玻色子(如光子)。複合粒子也帶有自旋,其由組成粒子(可能是基本粒子)之自旋透過加法所得;例如質子的自旋可以從夸克自旋得到。.

反粒子和自旋 · 自旋和超中性子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反粒子和超中性子之间的比较

反粒子有15个关系,而超中性子有1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杰卡德指数为5.88% = 2 / (15 + 19)。

参考

本文介绍反粒子和超中性子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