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孙膑和赵国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孙膑和赵国之间的区别

孙膑 vs. 赵国

孙膑,生卒年不详,活躍於战国中期(前4世紀)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孙膑原名不详,因受过膑刑故稱孙膑。 孙膑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菏泽市鄄城县北一带),是孙武的后代。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齐国的霸业。明末清初有以孙膑、庞涓生平为原型的历史小说《孙庞斗志演义》,使孙庞斗智的故事广为流传。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赵国,戰國七雄之一的諸侯國,也作勺国,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后迁都中牟(今河南鹤壁),又迁至邯郸(今河北省邯郸),疆土主要有当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陕西省东北隅。西有秦国,南有魏国、韩国,东有齐国,东北燕国,北方则是林胡、楼烦、东胡等游牧民族的地域。另外赵国附近还有小国中山国。.

之间孙膑和赵国相似

孙膑和赵国有(在联盟百科)17共同点: 史记中山国庞涓秦国田忌韩国 (战国)魏国 (战国)魏惠王趙成侯齊威王齐国赵国邯郸市桂陵之战河南省河北省戰國

史记

《史记》最早稱為《太史公書》,由西汉太史令(太史公)司马迁编写的历史书籍。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間共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是纪传体通史之祖。全书包括本纪 12 卷、世家 30 卷、列传 70 卷、表 10 卷、书 8 卷,共 130 篇(卷),52 万 6500 餘字。该书原稿约在西汉末年消失,目前存世最古的史记残卷是日本京都高山寺藏中国六朝抄本,目前存世最古的完整史记是现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北宋“景祐本”《史记集解》(其中有十五卷为别版补配)及日本藏南宋版黄善夫三家注史记。 《太史公書》首创的纪传体撰史方法为後来历代“正史”所传承,与後来的《汉书》、《後汉书》、《三國志》合称“前四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对後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皆产生了深远影响,《太史公書》同时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太史公书》最初無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记》、《太史公传》、《太史記》、《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和孙膑 · 史记和赵国 · 查看更多 »

中山国

中山国,姬姓,春秋戰国時白狄的一支——鮮虞仿照東周各諸侯國于公元前507年建立的國家,位于今河北省中部太行山東麓一带,中山國當時位於趙國和燕國之間,都于顧,後遷都于靈壽(今中國河北省靈壽縣),因城中有山得國名。 公元前406年(周威烈王二十年)為魏將樂羊第一次攻滅。至遲到公元前380年左右,中山桓公復國。中山王其間,北攻燕國,南侵趙國,國勢大為強盛。至中山王𫲨𧊒,屢屢遭趙國攻伐,領土大為縮小。公元前296年最終為趙國所滅。.

中山国和孙膑 · 中山国和赵国 · 查看更多 »

庞涓

涓,活躍於戰國中期(前4世紀)军事家,魏將,孙庞鬥智故事的主角之一,曾為魏國將軍,因妒賢,迫害同學孙膑,斬其足,黥其顏,孙膑逃至齊國。前354年在桂陵之戰被孙膑俘虜,透過調停後釋放。但前342年馬陵之戰敗於孫臏,陣亡。.

孙膑和庞涓 · 庞涓和赵国 · 查看更多 »

秦国

国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嬴姓,趙氏。认为秦先祖蜚廉是商朝末年纣王的宠臣。据清华简《系年》的第三章,周初三监之乱平定后,蜚廉“东逃于商奄氏。成王伐商奄,杀蜚廉,西迁商奄之民于邾,以御奴之戎,是秦先人。”。鉴于秦人和奄国同姓,同主少皞,李学勤先生认为秦人始祖可能起源东方,在西周初年被谪戍西方。据,西周周孝王因秦祖先非子善养马,因此将其封於秦,作为周朝分封国。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獲封为诸侯,為伯爵地位,秦正式成為一方諸侯国。周朝给其封地在今甘肃河东地区到陕西一带。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今甘肃天水到陇南一带)建都近300年。雍城遗址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國與西戎、義渠之間有通婚、結盟的關係,秦國崛起後,這些勢力皆被併入秦國。战国时期,秦孝公实施商鞅变法,为秦滅六國奠定基础。嬴政在前221年,統一諸夏,秦始皇使秦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君主制帝國,秦帝国较西方的罗马帝国还要早兩百年。.

孙膑和秦国 · 秦国和赵国 · 查看更多 »

田忌

忌(?-?),也作陈忌,即陳臣思,中國战国时期齊國公子,約為公元前340年,孫臏逃亡到齊國時,田忌賞識孫臏的才能,收為門客。在一次賽馬時,孫臏向田忌提出了以下馬對上馬,以上馬對中馬,以中馬對下馬,此即「田忌賽馬」。 公元前354年,發生桂陵之戰,魏國攻打趙國,齊國派兵相助,田忌為司令,孫臏為參謀,結果孫臏以「圍魏救趙」的兵法大勝。 公元前341年,發生馬陵之戰,魏國攻打韓國,趙國派兵相助。齊軍救韓,以田忌為元帥,孫臏為軍師,孫臏仍進軍魏都大梁,用「減灶之計」,讓魏軍大將龐涓輕敵深入,中埋伏而陣亡,元帥太子申被斬殺,齊國大勝回师,田忌以军功封徐州,赐子爵,升中大夫。同年年底,被齊相鄒忌用反間計陷害,田忌無法澄清,逃亡楚國,楚王封于赣北江南邑,并任大夫。前333年随楚威王攻越,杀越王无彊,并镇守会稽,迁五大夫,楚怀王即位后去职,回歸封地;前319年齐宣王即位后,回齐国,又升上大夫,前314年随齐王伐燕,回师时病死。(根据山东滕州徐氏族谱).

孙膑和田忌 · 田忌和赵国 · 查看更多 »

韩国 (战国)

韓國是中國战国七雄之一,也作乾国,出自晉國宗室,姬姓。後世历史學家將韩、魏、赵、秦、楚、燕与齐合称战国七雄。韩国国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平陽(今山西临汾),灭郑国后则迁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

孙膑和韩国 (战国) · 赵国和韩国 (战国) · 查看更多 »

魏国 (战国)

魏国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属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自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前344年称王、至前225年为秦国所灭,一共一百七十九年。它的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361年(一说:公元前339年)魏侯罌(即後來的魏惠王)从安邑(一说:魏县)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

孙膑和魏国 (战国) · 赵国和魏国 (战国) · 查看更多 »

魏惠王

魏惠王(前400年-前319年),原名魏罃或魏嬰,魏武侯之子,生於魏文侯四十七年(前400年),全谥为魏文惠王或魏惠成王,通稱魏惠王,戰國時期魏國的第三代君主,在位期間為前370年-前319年。在位时期魏国由盛至衰。《孟子》一書中又稱其為梁惠王,《莊子》中稱文惠君。.

孙膑和魏惠王 · 赵国和魏惠王 · 查看更多 »

趙成侯

趙成侯()是中國戰國時期趙國的君主,姓趙,名種,趙敬侯之子。前372年,趙成侯在邢地(今河北邢台漿水村附近)高築檀台,以朝諸侯。因在邢地建檀台,故名邢台。前353年,魏國派大將龐涓帶兵攻打趙國,圍趙都城邯鄲。齊使田忌、孫臏救趙,敗魏於桂陵。趙成侯二十四年(前351年),魏惠王與趙成侯在邯鄲城南的漳水會盟,趙成侯被迫接受屈辱條約。.

孙膑和趙成侯 · 赵国和趙成侯 · 查看更多 »

齊威王

齊威王(約前378年-前320年,約59歲),田齊君主,本名田因齊,出土文物作陈侯因齐(上次下月),為田齊桓公之子。在位初期,「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沈湎不治」,把政事交給卿大夫處理。後來採姬妾虞姬之言,重用即墨大夫,烹殺佞臣阿大夫,齊國得以大治。其後在能臣鄒忌、田忌的輔助下,一度稱王中原。齐侯称王,自齊威王始。.

孙膑和齊威王 · 赵国和齊威王 · 查看更多 »

齐国

國是周代諸侯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分為姜齊和田齊兩個時代。其疆域主要位於今山東省大部、河北省東南部及河南省東北部,始封君為周武王國師、軍師太公望姜尚。齊國是周代重要的封國,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齊國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原称营丘,齊胡公時曾遷都至薄姑(臨淄西北五十里)。姜齊傳至齊康公時,大夫田和放逐齊康公於臨海的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為國君,是為田齊太公。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為諸侯,姜姓齊國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稱侯,仍沿用齊國名號,世稱「田齊」,為戰國七雄之一,于周显王十七年(齐威王五年,前352年)始称王,前221年為秦國所滅。.

孙膑和齐国 · 赵国和齐国 · 查看更多 »

赵国

赵国,戰國七雄之一的諸侯國,也作勺国,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后迁都中牟(今河南鹤壁),又迁至邯郸(今河北省邯郸),疆土主要有当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陕西省东北隅。西有秦国,南有魏国、韩国,东有齐国,东北燕国,北方则是林胡、楼烦、东胡等游牧民族的地域。另外赵国附近还有小国中山国。.

孙膑和赵国 · 赵国和赵国 · 查看更多 »

邯郸市

邯郸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经国务院批准拥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位于河北省最南端,因邯山至此尽而得名,有「河北南大门」之称。市境北接邢台市,东临山东省聊城市,南界河南省安阳市、濮阳市,西邻山西省晋中市、长治市。地处太行山脈东麓,华北平原中部,晋冀鲁豫四省交界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山地丘陵带,东部为冲积平原区。滏阳河、漳河、洺河等自西向东流经市境。全市总面积1.21万平方公里,人口943.3万,主城区人口达367.42万人。 邯郸历史悠久,是中原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距今8000年前就有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春秋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国都城达百余年,前后经历八代国君,是当时中国北方政治、文化、经济、交通中心;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邯郸遭到战乱破坏,由当时的赵国国都贬为一个郡;西汉时期和关中的长安、中原的洛阳、山东的临淄、西南的成都共享“五都盛名”;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邯郸南部的邺城(今邯郸临漳县)逐渐兴起,袁绍、曹魏等势力先后占据邺城而称霸天下;南北朝时,先后有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在此建都;隋朝隋炀帝下令火焚邺城,邺城遭到毁灭;到北宋时,邯郸东部地区的大名县成为北宋“陪都”为北京大名府。明清时期,邯郸隶属广平府、彰德府;民国初年,邯郸隶属直隶省冀南道,1993年国务院批准,实行地市合并,邯郸地区周围所辖各县划归到邯郸市,称邯郸市。 邯郸已探明矿物资源多达40多种,煤炭和铁矿石储藏量分别在40亿吨和4.8亿吨,被誉为现代“钢城”、“煤都”,邯郸不但是河北省重要的焦煤及钢铁生产基地,亦是中国大陆重要的电力、纺织、煤炭、建材等生产基地;粮食产量也居河北省前列,素有“北方粮仓”、“冀南棉海”之称;邯郸商业也十分发达,市政府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同时,也加快了其他项目的发展。2015年邯郸经济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邯郸是中国成语之城,“邯郸学步”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了赵国都城的风雅。.

孙膑和邯郸市 · 赵国和邯郸市 · 查看更多 »

桂陵之战

桂陵之战,是战国时期齐国攻击魏国以援救赵国(即围魏救赵)的战役。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魏围攻赵都邯郸城,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赵,国内空虚,遂引兵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果然诱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又在桂陵(今河南长垣)伏袭,大败魏军,并生擒庞涓。而後魏國與韓國結盟,合攻另一支齊軍,是為襄陵之戰,最後在楚國與秦國的介入之下,魏、齊簽署和約,孙膑釋放庞涓。.

孙膑和桂陵之战 · 桂陵之战和赵国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孙膑和河南省 · 河南省和赵国 · 查看更多 »

河北省

河北省,简称冀,因其地处华北平原,黄河下游北岸而名。面积为18.88万平方公里。 地处华北、东临渤海,渤海之滨,地理上包围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是京城通往外地的门户,自金朝开始即是京畿要地。与北京市、天津市、辽宁、山西、河南、山东和内蒙古等省市區接壤。全省最高峰是小五台山的主峰北台(海拔2882米),全省面积43%的平原海拔不到100米。省会是石家庄市。因省境于《禹貢》为冀州之地,故简称冀。.

孙膑和河北省 · 河北省和赵国 · 查看更多 »

戰國

戰國時期(前5世紀~前221年),簡稱戰國。關於戰國的起始年份,共有7種說法,一般有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或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這三種說法為較多人接受。而戰國時代結束於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統一中原。後世史家劃分東周前半為春秋時代及後半為戰國時代,東周在周赧王五十九(前256年)已被秦国灭亡,所以東周不完全包括戰國時代。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混戰不休,故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 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徐州相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五國相王後各大諸侯紛紛僭越稱王(吳、越、楚三國早在春秋時代已稱王),周天子權威進一步受損。戰國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大規模變革,例如郡縣制度、私田制、廣泛應用鐵器和貴族因亡國變為平民傳播知識。各國為獲取土地、財富、人口不斷開展兼併戰爭,促使這個從春秋時期開始便戰爭不斷之土地逐漸走向新時代,塑造了中央集權國家「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雛形。戰國承春秋亂世,啟帝秦發端,中續百家爭鳴,各國相繼圖強而舉國變法,涌現了大量名將爭鋒和名士縱橫捭闔之典故,為後世傳誦。.

孙膑和戰國 · 戰國和赵国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孙膑和赵国之间的比较

孙膑有126个关系,而赵国有15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7,杰卡德指数为6.05% = 17 / (126 + 155)。

参考

本文介绍孙膑和赵国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