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蘇木亞科和酸豆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蘇木亞科和酸豆之间的区别

蘇木亞科 vs. 酸豆

蘇木亞科(学名:Caesalpinioideae)又被稱為雲實亞科,是豆科的一个亚科,都是木本,有乔木也有灌木,大约有150属2200种,广泛分布在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其是在新热带界和非洲,中国有20属约100余种。有些植物学家也将这个亚科看作一个独立的科(Caesalpiniaceae)。花序總狀,稍微呈两侧对称,分离,上升覆瓦状排列,5枚左右對稱的花瓣,雄蕊10或较少,多数分离。如阿勃勒、洋紫荊、黃槐、羊蹄甲、决明、苏木。此亞科的模式屬為蘇木屬(Caesalpinia)。. 酸豆(學名:Tamarindus indica),別名罗望子、酸角、酸果、酸子、亚参、九层皮、泰国甜角、酸梅树、亞森果,是豆科酸豆属唯一的种,是热带乔木,原产于东部非洲,包括马达加斯加落叶林,但已被引种到亚洲热带地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英文Tamarindus由Tarmar和indus组成,Tarmar的意思为熟枣的,indus是指印度。酸豆树是中国海南省三亚市的市树。.

之间蘇木亞科和酸豆相似

蘇木亞科和酸豆有(在联盟百科)9共同点: 卡尔·林奈學名中國乔木物种荚果非洲豆科酸豆

卡尔·林奈

卡尔·冯·林奈(Carl von Linné,),也譯為--,受封貴族前名为卡尔·林奈乌斯(Carl Linnaeus),由于瑞典学者阶层的姓常拉丁化,又作卡罗卢斯·--烏斯(Carolus Linnaeus),瑞典植物学家、动物学家和医生,瑞典科学院创始人之一,並且担任第一任主席。他奠定了现代生物学命名法二名法的基础,是现代生物分类学之父,也被认为是现代生态学之父之一。他的很多著作使用拉丁文撰写,他的名字在拉丁语中是Carolus Linnæus(在1761年之后为Carolus a Linné)。 1707年,林奈出生于瑞典南部斯莫蘭的一个小乡村里。林奈在烏普薩拉大學接受了大部分的高等教育,并在1730年开始教授植物学。1735年至1738年之间,他居住在国外和做研究。他在荷兰出版了第一版的《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之后,他回到瑞典的乌普萨拉,担任了医学和植物学教授。在1740年代,他旅行遍及瑞典各地,搜集和分类各种植物和动物。在1750年代和1760年代,他继续搜集和分类各种动植物,并将成果出版了好几卷。当他逝世的时候,他已经是欧洲最受赞誉的科学家之一。 瑞士哲学家卢梭在给林奈的信中写到“告诉他我知道地球上没有人比他更伟大”。德国学者歌德写过:“除了莎士比亚和斯賓諾莎,再没有其他的先人对我的影响比林奈更强。”瑞典作家斯特林堡说过:“林奈实际上是个诗人,只不过碰巧成为了一个博物学家。”除了这些赞誉,林奈还被称为“植物学王子”,“北方的博物志”,以及“第二个亚当”。Broberg (2006), p. 7.

卡尔·林奈和蘇木亞科 · 卡尔·林奈和酸豆 · 查看更多 »

學名

在生物分类学中,學名按字面即為科學名,名词组合基于拉丁文文法。它在科學,特別是生物學上使用的名稱。例如,廣為人所接受的植物 (生物)名稱;它也受到國際植物命名法規(ICBN)之規範。:「Scientific name: A formal, universally accepted nam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which (for plants, algae, fungi and organisms traditionally treated as such) are provid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學名的第一個字需大寫。而習慣上,在科學文獻的印刷出版時,學名之引用常以斜體表示,或是於正排体學名下加底線表示。學名内所指的有可能是一種生物、一屬的生物或一科的生物。这可因為不同的國際命名法規,有不同的變化。原則上,一種生物的學名只有一個,而這一個學名也只會用來稱呼這一種生物,但目前命名法規各自獨立,因此有可能出現同種動物、植物用同樣的學名。相對的親屬生物可能還有許多不同的名字,學名以外的名字均為俗名。學名使用拉丁化文字,而俗名沒有限制。除拉丁学名外的其他任何名称都是俗名。 目前已知最長的學名為雙翅目的,由42個字母組成,意思是「擁有近似黃蜂飛行姿態而接近水虻的」。最短的學名則分別為南蝠的 Ia io 和奇翼龍的 Yi qi,都僅有4個字母。.

學名和蘇木亞科 · 學名和酸豆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中國和蘇木亞科 · 中國和酸豆 · 查看更多 »

乔木

乔木是有明顯直立主干、且高达6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的总称,同低矮的灌木相对称。乔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 樹高在9公尺以下的稱為小喬木,樹高在18公尺以上的稱為大喬木。 在日常生活中,屬於喬木類的植物普遍稱為樹。 * Category:植物生活型 Category:木本植物 Category:草原.

乔木和蘇木亞科 · 乔木和酸豆 · 查看更多 »

物种

种(Species)或稱物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位于生物分类法中最後一级,在属之下。較為籠統的概念,是指一群或多或少与其它这样的群体形态相同,並能够交配繁殖出具生殖能力後代的相关生物群体。以演化生物學家恩斯特·麥爾的定义来说,物种是:「能够(或可能)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这样的类群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昆虫学家陈世骧(1978)对物种所下定义为:「物种是繁殖单元,由又连续又间断的居群所组成;物种是进化单元,是生物系统线上的基本环节,是分类的基本单元。」。 在分类学中,一个物种被赋予一个拉丁化的雙名法名称。该名称使用斜体印刷,手写时则加上底線;属名首字母大写,屬名之後紧跟一个唯一的形容词,這個詞稱為種小名或種加詞,其首字母不可大寫。只有完整的双名制名称才称为「种名」,而非仅仅是双名制名称的第二个部分。例如人的种名叫Homo sapiens(智人),而不是sapiens。 物种也是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单元。.

物种和蘇木亞科 · 物种和酸豆 · 查看更多 »

荚果

荚果是果实的一种类型,属于单果,是豆科植物特有的果实类型,心皮只有一枚(單心皮)许多荚果以及其中包含的种子被人类当作蔬菜、粮食或中药食用,如大豆、豌豆、槐树角等,常见的荚果包括紫花苜蓿(alfalfa,原产于伊朗),三叶草属(clover),豌豆(peas),豆类(beans),鹰嘴豆(chickpeas),小扁豆(lentils),羽扇豆(lupin bean), mesquite, 长角豆(carob),黄豆(soybeans),花生(peanuts)以及酸豆(tamarind)。荚果由单心皮雌蕊发育而成,在发育过程中沿心皮愈合处形成腹缝线,与腹缝线相对处形成背缝线,一些荚果在成熟之后會沿腹縫線和背缝线开裂(成熟後分裂成兩片),将种子崩散,荚果内一般含多粒种子沿着腹缝线着生,偶见仅有一枚种子的荚果,如紫穗槐、水黃皮。荚果的果皮多样,有些物种表面光滑如豌豆,有些物种表面被毛如大豆,有些果皮肉质如槐,荚果萼片宿存,着生于果蒂一侧。 有些種類的莢果成熟後,會呈現一節節斷落的現象,稱節莢果,例如山螞蝗屬的豆科稙物(蠅翼草)。 其他如鳳凰樹、黃蝴蝶、羊蹄甲、刺桐、相思樹、水黃皮、盾柱木、阿勃勒等都屬於莢果。 Category:被子植物 category:果实.

荚果和蘇木亞科 · 荚果和酸豆 · 查看更多 »

非洲

阿非利加洲(Africa),簡稱非洲,位于地球东半球西部,欧洲之南,亚洲以西,地跨赤道南北,面積為30,221,532平方公里,佔全球總陸地面積的20.4%,Sayre, April Pulley.

蘇木亞科和非洲 · 酸豆和非洲 · 查看更多 »

豆科

豆科(学名:Fabaceae,:Leguminosae Article 18.5 states: "The following names, of long usage, are treated as validly published:....Leguminosae (nom. alt.: Fabaceae; type: Faba Mill.);...

蘇木亞科和豆科 · 豆科和酸豆 · 查看更多 »

酸豆

酸豆(學名:Tamarindus indica),別名罗望子、酸角、酸果、酸子、亚参、九层皮、泰国甜角、酸梅树、亞森果,是豆科酸豆属唯一的种,是热带乔木,原产于东部非洲,包括马达加斯加落叶林,但已被引种到亚洲热带地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英文Tamarindus由Tarmar和indus组成,Tarmar的意思为熟枣的,indus是指印度。酸豆树是中国海南省三亚市的市树。.

蘇木亞科和酸豆 · 酸豆和酸豆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蘇木亞科和酸豆之间的比较

蘇木亞科有36个关系,而酸豆有3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9,杰卡德指数为12.33% = 9 / (36 + 37)。

参考

本文介绍蘇木亞科和酸豆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