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荃灣新市鎮和青嶼幹線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荃灣新市鎮和青嶼幹線之间的区别

荃灣新市鎮 vs. 青嶼幹線

荃灣新市鎮(Tsuen Wan New Town)是香港九個新市鎮之一,亦是唯一一個位於都會區(香港市區)內及港九市區重建局管轄的新界新市鎮。新市鎮的範圍包括整個荃灣區及葵青區,包括荃灣、葵涌、青衣島、馬灣及陰澳。總發展面積約32.85公頃,是香港面積第二大的新市鎮,僅次於沙田新市鎮。根據香港政府的預計,在2012年,該新市鎮的人口已逾81.6萬左右,人口規模為眾新市鎮之首。 1961年,港府正式刊憲,發展香港首個新市鎮——荃灣新市鎮,標誌著港府正式開始大舉發展新界,揭開香港城市發展的新里程。2011年,荃灣新市鎮慶祝成立50週年金禧紀念,於9月16日在藍巴勒海峽舉行由圓玄學院贊助的「圓玄金禧煙火耀荃城」。 荃灣新市鎮是香港唯一橫跨兩個區分(荃灣區及葵青區)的新市鎮,這是由於初發展時葵青區尚未獨立出來;亦是現時唯一不設單車徑的香港新市鎮,但香港政府正在研究設立連接屯門和荃灣的單車徑。. 青嶼幹線(Lantau Link)是香港8號幹線的一部份,連接位於大嶼山及青衣島。全線均為三線雙程分隔公路。 青嶼幹線於1997年4月27日由前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香港總督彭定康、布政司陳方安生主持開幕儀式,5月22日正式通車。 青嶼幹線是目前唯一連接大嶼山和香港其他地區之陸路通道,是由青馬大橋(連接青衣與馬灣)、馬灣高架道路及汲水門大橋(連接馬灣與大嶼山)組成。幹線全長3.5公里,分上下兩層行車。兩條橋的露天上層為三線雙程分隔快速公路,有蓋的下層則為兩條港鐵機場快綫和東涌綫的路軌,和兩條供緊急時使用的單線行車道路。車速限制為每小時80公里,而下層行車道路為每小時50公里。 在正常情況下,下層行車道路不會開放使用。只會在特別情況下,例如路段實施強風管制措施,或發生嚴重交通事故,上層道路受到阻塞或封閉等,隧道交通督導員才會開放下層通道予公眾使用。下層行車道路並沒有與馬灣連接,往九龍方向亦不能利用青沙公路往沙田,須途經長青隧道、青葵公路及呈祥道前往尖山隧道,較為迂迴。.

之间荃灣新市鎮和青嶼幹線相似

荃灣新市鎮和青嶼幹線有(在联盟百科)18共同点: 大嶼山屯門公路北大嶼山公路呈祥道荃灣荃灣區青嶼幹線訪客中心及觀景台青衣島青葵公路青沙公路青朗公路馬灣葵青區陰澳東涌綫機場快綫港鐵新界西選區

大嶼山

大嶼山(Lantau Island,亦作Lantao Island),位於香港西南面,為香港最大島嶼,面積達147.16平方公里;比較香港第二大的島嶼香港島的面積大上近一倍。在香港行政區劃上,大嶼山大部分土地屬於離島區,而大嶼山海域亦成為通往澳門、珠海和中山之主要航道,惟大嶼山東北部青洲仔半島一帶,包括陰澳、竹篙灣及汲水門等,則屬於荃灣區。 大嶼山過去由於交通不便、遠離香港市區(當時對外交通完全依靠渡輪和街渡),不少土地均未開發,人煙稀少。隨着香港國際機場搬遷至此、青馬大橋(包括港鐵東涌綫及機場快綫)及汲水門大橋等相繼落成,將大嶼山與香港市區連接。北大嶼山新市鎮的開發、香港迪士尼樂園的啟用及未來港珠澳大橋的落成,促進大嶼山的都市化發展。 截至2018年,大嶼山仍有不少舊式鄉村存在。同年3月,大嶼山大浪村當中的居民接受專欄訪問,指出大浪村為客家村落,目前只有大概十五戶人居住,而當中亦有私房菜形式的餐廳。.

大嶼山和荃灣新市鎮 · 大嶼山和青嶼幹線 · 查看更多 »

屯門公路

屯門公路(英文:Tuen Mun Road)是香港9號幹線(新界環迴公路)組成路段最長部分,既是香港第一條快速公路,亦以全長19.3公里位列香港第三長的道路(以幹線路標計),連接屯門藍地及荃灣柴灣角。大部份為3線雙程分隔公路。屯門公路重建及改善工程已於2015年12月完工。.

屯門公路和荃灣新市鎮 · 屯門公路和青嶼幹線 · 查看更多 »

北大嶼山公路

北大嶼山公路(North Lantau Highway)是香港8號幹線的始段(東行),連接通往大嶼山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的機場路以及通往市區的青嶼幹線,全線均為三線雙程(含路肩)分隔高速公路。北大嶼山公路在欣澳以東路段屬青馬管制區範圍,管制區人員獲授權執行《青馬管制區條例》。 北大嶼山公路是香港車速限制最寬鬆的快速公路,達每小時110公里。為配合港珠澳大橋工程興建關係,由2017年8月26日起實施雙向收費,每程港幣15元正.

北大嶼山公路和荃灣新市鎮 · 北大嶼山公路和青嶼幹線 · 查看更多 »

呈祥道

呈祥道是香港7號幹線的末段,位於九龍西部,連接葵涌道(屬5號幹線)、青葵公路(屬3號幹線)、貨櫃碼頭南路及龍翔道。全線為三線雙程分隔道路。本路全段車速限制均為每小時70公里。呈祥道與龍翔道相連,是貫通東、西九龍的大動脈,因此落成以來的使用率均很高,特別是由九龍東工廠區往返葵涌貨櫃碼頭的貨車。.

呈祥道和荃灣新市鎮 · 呈祥道和青嶼幹線 · 查看更多 »

荃灣

荃灣(Tsuen Wan)位於香港新界西南,位於規劃署定義的香港都會區範圍之內。.

荃灣和荃灣新市鎮 · 荃灣和青嶼幹線 · 查看更多 »

荃灣區

荃灣區(Tsuen Wa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於香港新界西,與九龍半島相距約5公里,面積約6,070公頃。根據2016年中的統計,荃灣區人口約318,916人。 途經青嶼幹線進出香港國際機場和大嶼山時,必須經過此區及葵青區。.

荃灣區和荃灣新市鎮 · 荃灣區和青嶼幹線 · 查看更多 »

青嶼幹線訪客中心及觀景台

青嶼幹線訪客中心及觀景台(Lantau Link View Point and Visitors Centre)位於香港新界青衣島鑊底灣西北一角,是香港一所介紹青嶼幹線的展覽館,佔地面積19,000平方米,1997年5月隨青嶼幹線通車正式對外開放。觀景台設有青馬大橋、汲水門大橋、汀九橋組件戶外展覽及訪客中心。訪客中心設有介紹大橋資料模型、相片和互動遊戲;從螺旋式的小路繞著圓柱形的觀景台而上,遊人便可以較近距離或高角度,可遠眺青馬大橋、汲水門大橋及汀九橋,訪客中心設有行人天橋連接停車場,公廁設在停車場內。 訪客中心最初由新機場工程統籌署負責管理及運作。該署於1998年解散後,展覽中心交由民政事務總署葵青民政事務處負責管理。 此外,訪客中心種植大量洋紫荊、羊蹄甲屬、杜鵑花等植物,是香港單一地點種植最多杜鵑花的地方。每年二、三月間,萬朵杜鵑花盛開的時候,可謂奇觀。另外亦種有一棵逾百年的細葉榕。.

荃灣新市鎮和青嶼幹線訪客中心及觀景台 · 青嶼幹線和青嶼幹線訪客中心及觀景台 · 查看更多 »

青衣島

青衣(Tsing Yi)是香港島嶼,位於葵涌以西,屬於香港十八區之中的葵青區,及荃灣新市鎮的一部份,面積10.69平方公里,屬新界範圍,青衣原居民可根據香港法例第97章《新界條例》規定,遺產承繼權依循傳統習俗由男丁承繼。但香港規劃署定義為都會區,而香港房屋委員會則定義為擴展市區範圍。 青衣是香港第五大島嶼,人口約200,400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島嶼之一。今日的青衣島,其實是由三個海島填海連結而成。這三個島分別是原來的青衣,以及位於今日青衣東北方的牙鷹洲(原華潤油庫,今為灝景灣及燕京書院)和青衣東南方的洲仔(華潤油庫現址)。 自1970年代起,經過多年來的新市鎮發展,青衣已經成為一個文娛設施、康體設施、大型購物商場、中小學校、大專院校等俱備的大型住宅區。青衣島建有香港多個重要基礎設施,包括多個油庫、船廠和船塢;1990年代初期,機場核心計劃展開後,島上還建有青嶼幹線、機場鐵路、汀九橋、昂船洲大橋、青衣西北交匯處等香港重要交通基建;而青衣島東南面更建有葵青九號貨櫃碼頭;使青衣成為了全港的石油儲存中心、重工業中心以及重要的交通樞紐,甚至成為了全球的航運交通樞紐。 新市鎮發展在島的東北方,屬荃灣新市鎮的一部份,但由於荃灣和青衣兩地被藍巴勒海峽分隔開一段距離,而且港鐵東涌綫於青衣設站,青衣居民可以毋須途經荃灣及葵涌市區便能直接往返港九市區,青衣又擁有獨立的「市中心」,市中心內的社區設施齊備,例如青衣公園、青衣市政大廈(內有青衣街市、青衣公共圖書館)、青衣運動場和青衣游泳池和大型商場青衣城等,可以使青衣居民不用依賴荃灣也能在島上自給自足。 青衣島內長3.5公里的青衣自然徑,可俯瞰整個青衣、青馬大橋等景色,成為拍攝愛好者的必到之處。 值得一提的是,青衣島與荃灣和葵涌不同之處是沒有紅色小巴行駛的。.

荃灣新市鎮和青衣島 · 青嶼幹線和青衣島 · 查看更多 »

青葵公路

青葵公路(英文:Tsing Kwai Highway),是香港3號幹線的一部份,由葵涌高架道路及長青橋(即藍巴勒海峽橋)組成,連接長青隧道青衣東出入口以及荔枝角西九龍公路的快速公路,車速限制每小時80公里。青葵公路屬青馬管制區範圍,管制區人員獲授權執行《青馬管制區條例》。 葵涌高架道路是一條離地面達20米的高架道路,繞經葵涌貨櫃碼頭,接駁長青橋及西九龍公路,全長3公里。此段道路為4線雙程分隔公路,是香港3條多達8線的高架道路之一(另外兩條分別位於東區走廊及吐露港公路)。長青橋長500米,為3線雙程分隔公路,由葵涌高架道路連接長青隧道。.

荃灣新市鎮和青葵公路 · 青嶼幹線和青葵公路 · 查看更多 »

青沙公路

青沙公路(Tsing Sha Highway,是位於香港一條連接青衣及沙田(經長沙灣)的快速公路,為8號幹線的一部份,由大圍隧道、沙田嶺隧道、尖山隧道、昂船洲大橋、南灣隧道及多組高架道路組成。在香港早期規劃中,幹道稱為16號幹線,屬青沙管制區範圍,管制區人員獲授權執行《青沙管制區條例》。 青沙公路分多個階段啟用,最先啟用的是2005年11月24日大圍段南行(大埔公路-沙田段至大埔公路-沙田嶺段),沙田大圍隧道至長沙灣路段於2008年3月21日早上7時正式啟用。長沙灣至青衣之間的一段則於2009年12月20日通車。 青沙公路西端為葵青區青衣長青公路;而東端則為沙田區大埔公路-沙田段與城門隧道公路的交界,並連接9號幹線,駕駛者可沿9號幹線前往沙田市中心、大埔和北區,因此青沙公路成為新界東另一主要幹道,並為貨櫃車司機提供另一條道路前往葵涌貨櫃碼頭,以紓緩獅子山隧道、大埔公路、城門隧道以及大老山隧道的交通壓力。但由於大埔公路-沙田段近沙田市中心為連接城門隧道公路及往大圍的交匯處,形成「樽頸」地帶,當局已提醒駕駛人士必須預早選定行車線,可是交匯處仍舊是交通擠塞黑點,繁忙時間車龍延伸至沙田馬場外。.

荃灣新市鎮和青沙公路 · 青嶼幹線和青沙公路 · 查看更多 »

青朗公路

青朗公路(英文:Tsing Long Highway)是香港3號幹線的末段和9號幹線的中段,由汀九橋、大欖隧道及元朗引道組成,連接青衣及元朗凹頭。全線均為三線雙程分隔公路。是新界西區的重要交通樞紐。亦是'''新界的士'''繼城門隧道及青荃橋後唯一指定可行駛的收費隧道後往青衣的指定路線。青朗公路的興建減輕了新界西前往市區的主要幹道屯門公路的車流量負擔。 青朗公路全長12.98公里,由青馬管制區青衣西北岸的青衣西北交匯處開始,經過長約1.18公里的汀九橋,再經約700米長的高架道,便到達大欖隧道。大欖隧道全長3.80公里,為香港現時第二長的三線雙程行車隧道(最長為大老山隧道,3.95公里)。距離隧道北端出入口約1公里外是收費廣場。收費廣場以北為元朗引道,長4.4公里(以幹線路標計),直達凹頭;於凹頭交匯處與9號幹線的元朗公路匯合,連接新田公路和青山公路。凹頭交匯處後600米的青朗公路屬9號幹線的一部分。 大欖隧道及元朗引道由私人公司出資興建,通車時稱為「三號幹線郊野公園段」(因為部分路段屬大欖郊野公園範圍)。此段的青朗公路屬收費道路,收費廣場在大欖隧道北端出口外約1公里。此段青朗公路設有香港第一條野生動物地下通道,讓野生動物在不影響公路交通下通過。通道橫跨公路底部,直徑達1.8米,就像一條大水管一樣。 青朗公路在大欖隧道收費廣場以南路段限速每小時80公里,收費廣場以北的路段則為100公里。 File:Tal Lam Tunnel 2007.jpg|大欖隧道汀九入口 File:Tal Lam Tunnel_Interior.jpg|大欖隧道內部 File:HK Ting Kau Bridge Tsing Long Highway 2.JPG|青朗公路在汀九橋橋上 工,全段的車速限制均達每小時100公里。 新田公路的北端連接粉嶺公路,可通往上水、粉嶺等地。兩條公路都可連接交界的新田交匯處,可通往新深路至落馬洲,是香港和深圳的第3個車輛過境通道。有些時候,因為大批貨車前往落馬洲而造成擠塞,延伸至新田公路甚至影響只是經過的車輛,路政署興建了兩條繞道。其中一條讓新田公路往新深路的貨車使用,讓它們不必經過新田交匯處的迴旋處,同時提供更多緩衝,避免擠塞延長至新田公路。兩條繞道於2007年5月27日開通。 青朗公路建成之前,新田公路的南端直通青山公路至凹頭迴旋處。1998年上半年青朗公路通車時,新田公路改為接駁青朗公路,可通往大欖隧道(往葵涌、青衣、荃灣、九龍及港島)或元朗公路(往元朗、天水圍及屯門)。 本公路車速限制為每小時100公里,是香港車速限制次高的公路之一(最高為限速110公里的北大嶼山公路)。 近錦綉花園的交匯處是全港最多出入口的迴旋處,共有7個出口及7個入口,分別通往:.

荃灣新市鎮和青朗公路 · 青嶼幹線和青朗公路 · 查看更多 »

馬灣

灣(Ma Wan)是香港島嶼,位於新界大嶼山及青衣之間。行政上屬於荃灣區。馬灣面積為0.96平方公里。 馬灣的東西兩面分別由兩道海峽隔開。東為馬灣海峽,西為汲水門。馬灣的北面的對岸為新界的深井。 馬灣原名媽灣,得名於媽祖,即天后娘娘。海灘北面有一所兩進式設計的天后古廟,相傳由海盜張保仔所建,用作庇佑當地人。 馬灣原本為漁村,馬灣舊村有超過200年歷史,最繁盛的時期為1960年代及1970年代,當時島上居民主要以耕作、捕魚和曬蝦膏維生。隨著1997年青馬大橋落成,該處大興土木。2002年,位於東灣附近的私人住宅區珀麗灣入伙。2007年7月1日,馬灣公園第一期正式開幕。2009年5月25日挪亞方舟博覽館及挪亞方舟酒店落成啓用。.

荃灣新市鎮和馬灣 · 青嶼幹線和馬灣 · 查看更多 »

葵青區

葵青區(Kwai Tsing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個行政區域之一,位於新界南部,是新界面積最小的一區,原本屬於荃灣區,於1985年4月1日從荃灣區中獨立,即現在的葵涌和青衣範圍。其區議會最初稱為葵涌及青衣區議會,於1985年4月1日改稱為葵青區議會,面積約21.82平方公里。據2016年中的統計,葵青區的人口有520,572人。香港經濟命脈之一的葵青貨櫃碼頭亦位於此區,進出香港國際機場和大嶼山時也必須經過此區及荃灣區,眾多工商大廈座落此區。.

荃灣新市鎮和葵青區 · 葵青區和青嶼幹線 · 查看更多 »

陰澳

澳(英文:Yam O)位於香港新界荃灣區大嶼山,大山及犁壁山之北,其西南面是小蠔,其東北面是大陰頂。 港鐵欣澳站所在地──陰澳打水灣填海區,於2005年在华特迪士尼公司要求下而易名為欣澳,惟新地名不但引起爭議,亦從此被誤會整個陰澳稱為欣澳,引起嚴重混淆情況。.

荃灣新市鎮和陰澳 · 陰澳和青嶼幹線 · 查看更多 »

東涌綫

東涌綫(Tung Chung Line)是香港港鐵營運的一條連接離島區大嶼山東涌站與香港島中西區中環的香港站的通勤鐵路線,是機場鐵路的一部份。東涌綫於1998年6月22日全綫通車,通車時只有6個站,後來南昌站和欣澳站分別在2003年12月16日和2005年6月1日啟用。.

東涌綫和荃灣新市鎮 · 東涌綫和青嶼幹線 · 查看更多 »

機場快綫

機場快綫(Airport Express,兩鐵合併前簡稱機鐵,通車前計劃名稱為飛翔快綫)是港鐵營運的鐵路綫之一,屬機場鐵路的一部份,於1998年7月6日隨著興建於赤鱲角的新機場正式啟用同時通車,模式上屬機場聯絡軌道系統,連接位於新界離島區赤鱲角的香港國際機場及中西區中環的香港站,共設有5個站。由於這路綫連接了香港國際機場,並以特快形式運行,故得此名。.

機場快綫和荃灣新市鎮 · 機場快綫和青嶼幹線 · 查看更多 »

港鐵

港鐵(Mass Transit Railway,縮寫:MTR),原稱香港地鐵,自2007年12月2日與九廣鐵路合併後改名為港鐵為止,是香港最大的鐵路運輸系統,泛指能夠通過一張港鐵單程票通行的10條路綫,廣義上包括一條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及香港市區的機場快綫、擁有12條路綫的輕鐵系統及昂坪360纜車系統,組織成為貫通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市區及多座新市鎮,總計93個鐵路站及68個輕鐵站、合共長230.9公里的鐵路網。同時,整個系統亦包括接駁巴士及城際客運服務。 綜合港鐵系統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簡稱港鐵公司)營運,於2007年12月2日由地鐵及九廣鐵路系統合併而成。其中第一條路綫東鐵綫始建於1906年,於1910年通車,是連接香港及廣東省主要的鐵路運輸;而以地下隧道為主的第二條路綫觀塘綫則於1979年通車,成為香港鐵路發展歷史的里程碑。 於2016年,港鐵累積載客量逾19億人次,當中輕鐵及巴士佔2億2千萬人次,機場快綫為1610萬人次,是全球最繁忙的鐵路系統之一。香港鐵路為國際地鐵聯盟的創會會員之一。而港鐵在香港專營公共交通工具市場整體佔有率不斷上升,由2013年的46.9%,增至2016年的48.4%,當中港鐵在過海交通工具市場的佔有率更達68.4%。.

港鐵和荃灣新市鎮 · 港鐵和青嶼幹線 · 查看更多 »

新界西選區

新界西選區(英文 New Territories West Constituency)是香港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的五個選區之一,範圍為新界西半部地域,包括荃灣區、葵青區、屯門區、元朗區及離島區。 新界西選區總面積480.43平方公里,總人口(2011年)2,023,206人,人口密度4,211人每平方公里,是人口最多的選區。.

新界西選區和荃灣新市鎮 · 新界西選區和青嶼幹線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荃灣新市鎮和青嶼幹線之间的比较

荃灣新市鎮有322个关系,而青嶼幹線有5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8,杰卡德指数为4.84% = 18 / (322 + 50)。

参考

本文介绍荃灣新市鎮和青嶼幹線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