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美国国防部和美国非洲司令部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美国国防部和美国非洲司令部之间的区别

美国国防部 vs. 美国非洲司令部

美国国防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Defense,簡稱DOD或DoD)是美國聯邦行政部門之一,主要負責統合國防與陸海空軍(美軍),其總部大樓位於五角大楼(The Pentagon),因此人们也常用五角大楼作為美國國防部的代稱。国防部的行政首長是國防部長,依照美国法律由文官擔任。美國國防部設有三個軍事部門:陆军部、海军部與空軍部,涵蓋除海岸防衛隊外的所有美國軍隊。除此之外,美國國防部亦設有若干國防幕僚與研究單位,同時管轄各軍校。 1947年,美国政府將軍隊管理中央化,將軍事指揮權統一交由新成立的「國家軍事機構」(National Military Establishment),除了將陆军部與海军部交由其管轄之外,同时将美國陸軍航空軍升格为独立的美國空軍,建立一个直屬於該機構的空军部。至1949年8月10日,國家軍事機構才更名為國防部。美国国防部现在的组织是按照美国国会通过的1986年的《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Goldwater-Nichols Act of 1986)。按照这个法案,军事命令是从美国总统通过美国国防部长直接到美国战区司令官。參謀長聯席會議有责任管理美国武器和後备军人,参谋长聯席會議主席也担任总统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首席军事顾问,但是参联会没有指挥权。. 美國非洲司令部(United States Africa Command,簡稱USAFRICOM或AFRICOM)是美軍的九大聯合作戰司令部之一,總部設於德國司徒加特的,負責美軍在非洲53個國家(不含屬於美國中央司令部責任區的埃及)領土的作戰。目前歐洲、非洲兩司令部下的海軍部隊在體制上以第六艦隊的第60特遣隊(Task Force 60)作為指揮單位。除此之外,美軍在非洲亦設有。 在指揮鏈上,非洲司令部司令官向美國國防部長匯報,部長再向上對美國總統匯報。 2011年3月19日巴黎时间17时45分左右,法国战机在利比亚对利政府军的一辆军车开火,实施了首次空中打击。此次代号为“奥德赛黎明”的军事行动,由美军非洲司令部统一指挥。.

之间美国国防部和美国非洲司令部相似

美国国防部和美国非洲司令部有(在联盟百科)2共同点: 美国陆军美国总统

美国陆军

美国陆军(United States Army),是美利坚合众国军的陆上軍種。美国陆军组建于1775年6月14日,2016年有现役军人758,000名,预备役军人955,000名。预备役軍人中550,000名编成为美国国民警卫队,405,000名编成为美国陆军预备役部队(USAR)。“GI”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陆军士兵的别称。.

美国国防部和美国陆军 · 美国陆军和美国非洲司令部 · 查看更多 »

美国总统

美利坚合众国总统(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缩写为POTUS;中文簡稱美國總統)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裝最高總司令,根据1787年通过的美国宪法而设立,行使宪法赋予的行政权,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于1789年4月30日就职,之后至1933的历任总统均为3月4日就职,而其後則於1月20日就職。1951年开始生效的美国宪法第二十二修正案规定总统每届任期4年,连选连任不得多于2次,也不能担任总统或执行总统职责超过2年后再當选为总统多于1次。 身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元首,美国总统亦号称“自由世界”的領導者及“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美国总统的妻子称为“第一夫人”,家庭称为“第一家庭”。美国建国以来,43位总统均为白人男性(主要为英格兰裔,爱尔兰裔6人、荷兰裔3人、德裔3人),第44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是首位非裔男性。 美国总统官邸为位于哥伦比亚特区的白宫。总统专用客机称为“空军一号”,专用直升机称为“海军陆战队一号”,官方的进行曲是《向统帅致敬》。 根据《美国宪法》,总统须年滿35岁,在美国居住14年以上,也一定要是“自然出生的美国公民”或者是在宪法通过时為美国公民(参见:美国宪法)。美国公职只有总统、副总统必须“出生时为合众国公民”。 現任總統為共和黨籍的唐納·川普。.

美国国防部和美国总统 · 美国总统和美国非洲司令部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美国国防部和美国非洲司令部之间的比较

美国国防部有45个关系,而美国非洲司令部有1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杰卡德指数为3.51% = 2 / (45 + 12)。

参考

本文介绍美国国防部和美国非洲司令部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