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第二次国共内战

指数 第二次国共内战

二次国共內战發生於1945年至1949年間 ,是中国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国军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之间为争夺中国统治权而进行的内战。 抗日戰爭結束后,摩擦不斷的國共雙方開始在重慶展開談判並召開政治協商會議,然而谈判很快破裂,内战全面爆发。在戰爭初期,國軍一度取得全面優勢,佔領中共所控制的張家口和延安等戰略要地。然而到1947年初,在土地改革等一系列成功政策幫助下,解放军逐步取得戰爭主動權,開始局部反攻以對抗國軍的重點進攻。及至1947年中,在挺進大別山後,中共更完全取得整場戰爭的主動權,戰局至此逆轉。解放軍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中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擊敗國軍,渡過長江,並在控制中国大部分地区後,於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政府则退往臺灣,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相隔台灣海峽对峙,並長期在中國大陸(尤其是福建省)沿海爆發衝突,互有勝負。1979年後,海峽两岸关系才開始缓和,至此兩岸雙方再未發生戰事。迄今,内战戰火虽已停止,然而随着两岸政治情勢的变化,军事紧张局面亦时有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交戰雙方至今從未有正式的停戰協定或和約,因此廣義的來說,目前海峽兩岸仍然處於戰爭狀態。.

482 关系: 劉峙劉維開劉斐县城偽軍博山区华东野战军华北野战军卢汉云南起义卫立煌南宁市南京城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南京市南京特別市南麻戰役南通市南满铁路南漢宸南昌市區壽年古寧頭戰役古北口镇台灣台灣海峽台灣海峽飛彈危機叶飞司法院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吕正操吉林省塘沽区塔斯社夏季大同市大别山大運河大连市大陳島撤退大悟县天安门天津市太原市外蒙古外蒙古独立威海市孟良崮孟良崮戰役學生運動定陶...定海宪政主义宿迁市宜川县宜昌宋庆龄宛东战役察哈尔山东省山西省政府山東省政府山海关島嶼嶧縣上党战役上海市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华书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中央银行中央日報中國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中國青年黨中国大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中国民主同盟中產階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國軍中華民國總統中華民國歷史中華民國政府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临汾市常德市东北停战协议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军世界日报万毅三台县三大战役三民書局一党制一般命令第一號一江山岛一江山岛战役一月停战令乐山县 (清朝)九江市习仲勋平綏路戰役平津地区平津战役广州市广西战役乌鲁木齐市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义勇军进行曲京广铁路京沪铁路康定康澤人民币应县五子登科廣東省政府延安市张学思张家口市张国华张澜張克俠張玉法張靈甫張治中开封市彭县起义彭德怀彰武县何基灃何應欽徐向前徐州市保定市俘虏兵土地法土地改革土地改革运动地雷北平市北平和平解放北平和谈北京大学北京市包头市包尔汉·沙希迪國共關係國民革命軍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國民革命軍第五軍國民政府國民政府主席刘少奇刘伯承刘转连刘戡刘文辉告台湾同胞书周福成周恩来周村区和平建国纲领傅作义哈尔滨市唐德剛冷战冈村宁次内战冀热辽军区全国大剿匪八路军公主岭市公里六合县六一惨案六月停战令兰州市兰考县共軍关东军兖州兗州剑阁县動員戡亂国庆日国共内战国民大会四川省政府四平市知识分子石家庄市王世杰王若飞王雲五王耀武王成斌砀山县礼县福州市福建福建省福建省 (中華民國)秦德純秦皇岛市程潛空军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选举第一次国共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第二次四平战役米脂县粟裕綏遠省綏靖公署纬度绥远终战诏书绵阳市缅甸缅甸政治罗荣桓美国美国国务卿美国总统羅廣文烟台市热河炮兵熊向晖盟軍最高統帥盧漢登封市登步岛登步島戰役白崇禧蚌埠市芜湖市銀圓券韶关市莫干山遼陽聂荣臻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联合国营口市萬山群島鐵路運輸青岛市衡宝战役衡阳市顧祝同西南战役西宁市西安市西康省西藏和平解放西昌县 (清朝)西昌市襄阳市馬祖列島香港香港中文大學解放区解放軍出版社马鸿逵马歇尔高射炮高岗许世友谢富治谭震林豫东战役鲁西南战役贵阳市越南軍隊國家化黃維黃百韜黃杰黃杰 (將軍)黄克诚黄龙黄河齐齐哈尔市辞海辽宁省辽沈战役龙口市龙云运城战役范漢傑范明郝鹏举胡宗南胡璉胡適郭汝瑰胶东郑州市郓城县舟山群岛阎又文阎锡山阿尔伯特·魏德迈阿沛·阿旺晋美阜阳市蘇日戰爭赣州市赤峰市董必武董其武葫芦岛市蒙城县蒙疆聯合自治政府蒙特內哥羅邯郸战役邱清泉邵力子邓小平银川市蔣中正蔣永敬锦州市鄧寶珊鄧錫侯鄭洞國膠濟鐵路重庆市重慶談判臺北臺灣臺灣地區臺灣商務印書館金三角金庸金圓券金門縣金门炮战长江长治市长沙市长春市苏中战役苏北苏军苏联苏静英属香港雲南省政府雷州半岛集宁区雅安市雅尔塔会议雙十協定連江縣 (中華民國)耕者有其田陝縣陳雪屏陶峙岳陈官庄乡陈赓陈长捷陈毅陈明仁陆军陇海铁路陕北抗日战争第三战区抗日战争战区枣庄市林彪恶性通货膨胀李宗仁李仙洲李先念李运昌李濟深杨成武杭州市東清鐵路松花江杜鲁门株州桂林市梁漱溟榆林市武汉市武昌毛泽东毛澤東毛澤東十大軍事原則永城永吉江南江孜县江阴要塞汉口汉阳河北省沈崇案沈阳市沂源县沙家店战役波茨坦公告泰州市泰北孤軍泰国法幣津浦战役洛川县洛阳市涪江淮河淮海战役淄川区渡江战役渤海渭河湯恩伯湖南省政府满洲地区潮汕地區潛伏於中華民國國軍中的中共間諜列表朝鲜战争本溪市朱德惠民县昭和天皇昌都昌都战役昆明市济南市海南岛海南島戰役海口市海峽兩岸關係海军海陸豐新华日报新安新保安新四军新舊中國方城县文安立无条件投降日喀則日本投降旅顺口区改革开放政治协商会议整军方案承德拉萨市曾克林194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扩展索引 (432 更多) »

劉峙

劉峙,字經扶,江西吉安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曾任黃埔軍校教官,参与北伐、中原大戰等多場戰事,甚為得到蔣中正賞識。抗戰時曾任第一戰區第二集團軍司令,第五戰區司令。1948年被任為徐州剿共總司令,被解放軍全线击敗。1954年到台灣,至1971年病逝。.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劉峙 · 查看更多 »

劉維開

劉維開,生于1955年,籍貫山西省盂縣,台灣歷史學家,師從蔣永敬、李雲漢,專長民國政治、軍事、制度史,為台灣中华民國史研究權威之一,以熟稔檔案、精於史料考辨而著稱,是最早閱讀和利用《蔣介石日記》進行研究的學者。現任国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劉維開 · 查看更多 »

劉斐

劉斐,字為章,国民革命军陸軍中將。曾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作戰廳廳長、軍令部次長,中华民国国防部參謀本部次長等要職。第二次國共內戰時,他的建議造成國軍重大損失,战後,他脫離中國國民黨,跟隨中國共產黨。.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劉斐 · 查看更多 »

县城

縣城又称县治,即中国地方行政区——县的治所,近代指县级行政机关的常驻地。如今中国的县城(县包括县级行政区)有一千余个。越南沿用古称,称为县莅。 在中国,自秦始皇建立郡县制开始,即有县城。地方政府围绕人口聚集之地,建筑城墙,形成城郭,构建起独立的城池,用以抵御外敌,并保障居民安全。县城规模受所在地区经济、人口影响。明清之时,中国人口繁盛。在经济繁荣、人口稠密之地,一座县城可能会分属两县,长期处于同城而治的状态。晚清以后,随着热武器的广泛运用和不断升级。政府不再修筑围郭形式的县城。当代中国,明清修筑的县城城墙,多随着城市扩展而被破坏,而留存的城墙会因其文化价值成为文物保护单位。 近代以来,一般在县政府的办公所在地,相应的为政府机构建立配套的行政、教育、生活服务机构。在县级行政区划范围内,选址于相对交通便利,通讯及时,经济发达的城镇。按人口及经济规模有大小区分。中国还存在一种县级市,该类市的市治所在地,也是一种县城的形式。 Category:中国城市.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县城 · 查看更多 »

偽軍

偽軍指由被占领国国民组成的与侵略国合作的军队。如果侵略成功,被佔領领土成了侵略國的一部分,这个帶貶義的称呼就不再成立。反击侵略成功后,原偽軍士兵多会受到廣泛的指責。 现代汉语语境中则指中日戰爭時期,由佔領區人民組成的協助侵华日军進行軍事活動的部队。不同時期各地的偽軍名號各不相同,較爲著名的有“皇協軍”、“保安隊”、“警備隊”等稱呼。由於偽軍大多參與了對国军以及八路军的戰爭,战后國民政府对伪军进行了清算,而中共则把伪军与“顽军”(國府强硬反共的部隊)合称“伪顽”。.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偽軍 · 查看更多 »

博山区

博山区是中国山东省淄博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总面积为682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为47万。.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博山区 · 查看更多 »

华东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是国共内战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位于华东地区(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大部)的一支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于1947年3月由原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编而成,原山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原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为副司令员,故也称陈粟大军。1949年2月,奉中共中央军委令,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在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歼灭国民革命军245万人,在解放军5支战略部队(东北、西北、华东、中原、华北)中排名第一。.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华东野战军 · 查看更多 »

华北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野战部队,正式名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所属第一、第二、第三野战兵团,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主力部队之一,由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主力部队与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合编而成。总兵力达42万余人。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其余四大主力部队均称为野战军,华北军区野战部队常被通称为“华北野战军”,但实际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中并不存在“华北野战军”这一番号。.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华北野战军 · 查看更多 »

卢汉云南起义

卢汉投共,又称云南起义、昆明起义,卢汉的倒戈,指的是时任中华民国云南省主席卢汉在1949年12月策划并发动的一场军事政变。12月9日,卢汉通电全国,宣布“起义”,投向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此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进军云南,最终“解放”云南省全境。虽然事件的性质存在争议,但此次事件加速了第二次国共内战的结束,减少了军民伤亡。.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卢汉云南起义 · 查看更多 »

卫立煌

卫立煌,字俊如,又字辉珊,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將領,安徽合肥(今肥东)人。妻韩权华。.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卫立煌 · 查看更多 »

南宁市

南宁市(Namzningz),简称邕,古称邕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具有1680多年历史。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穿域而过,介于北纬22°13′~23°32′,东经107°45′~108°51′之间。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信息和科技中心,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城市,以及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南宁素有“中国绿城”的美誉,曾於2007年荣获“联合国人居奖”,2013年11月荣获“中国最佳休闲城市”称号。全市总面积2.21万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9,836平方公里,人口698.61万,其中壮族人口比例超过五成。.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南宁市 · 查看更多 »

南京城

南京城是明代修筑的都城,延续至今即南京市主城区所在,是南京历史上修筑的等级最高的城池之一。 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明代之前有数个政权定都于此,但至明朝才第一次成为全国性政权的都城。.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南京城 · 查看更多 »

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

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通称南京总统府,位於中国南京市今长江路292号,是明代汉王府、清代两江总督署和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1912年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府,孙中山在此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7年至1937年及1946年至1948年间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办公地,1948年5月至1949年4月为中华民国总统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成為江苏省人民政府等单位机关办公地。1982年以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名义成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2003年3月改设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2004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 · 查看更多 »

南京市

南京市(英文:Nanjing,邮政式拼音:Nanking),简称「宁」,别称金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会、副省級城市和特大城市,華東地區區域中心城市暨第二大城市。地處長江下游沿岸,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是長江下游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產業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和江蘇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也是全國綜合性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以及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全市下轄11個區,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2016年底常住人口827.05万,其中城镇人口678.14万人。 南京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后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十個朝代及政权定都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被視為中华之正朔所在,是國家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全國重要科教文化中心,有八所大學列入全國百所重點建設大學,居各大城市第三位。根據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6年自然指數,位居國內科研領先城市前三。技術研發經費支出、發明專利數量名列前茅。新興產業蓬勃,例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居全國第四,新型顯示產業居全國第二,智慧電網產業居全國首位,設有南京軟件谷、智慧電網谷、生物醫藥谷、衛星應用產業園等多个產業園區。有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的南京圖書館、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等。.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南京市 · 查看更多 »

南京特別市

#重定向 南京市 (中華民國).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南京特別市 · 查看更多 »

南麻戰役

南麻戰役是1947年7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華野) 為殲滅國民革命軍整編第十一師而在沂蒙山區北端的南麻發生的一次激烈戰鬥。 此次戰鬥歷時一個星期,雙方為围殲和反围殲。最終,中共因連續進攻十天,未能攻克兩地,傷亡達2.1萬多人,被迫撤退。 對於華野,此次戰鬥使得他們丟失臨沂山區根據地,進入最困難一段時期。對於國軍,這次戰鬥使得魯中戰局變得對他們有利,從而成功達成南北兵團在膠濟線會師目的。 1947年胡璉率整編第十一師7個團攻佔魯中南麻為中共華東野戰軍4個縱隊圍攻六晝夜,堅守陣地不失,攻堅華野部隊傷亡慘重。南麻战役是国军在1947年春夏山东重点进攻标志点。自南麻战役之后,国军控制胶济铁路,但未越过黄河继续往北进攻。而整编第十一师沿着铁路线运往中原地区参战,重点进攻不了了之。.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南麻戰役 · 查看更多 »

南通市

南通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临黄海,南临长江,与上海的崇明岛及苏州市隔江相望。南通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经济以纺织、石化、港口、机械、电子、化工、建筑等较发达,南通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市区有狼山、濠河等名胜。 2004年9月26日,首届世界大城市带发展高层论坛在南通举办。2005年GDP增长15.4%,增速位居江苏第一,2016年GDP总量7734.6亿元,居全国主要城市第18位,同比2016年前进3位,GDP居全国地级市第6位,同比2017年前进2位。其下属县市均为全国百强县。.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南通市 · 查看更多 »

南满铁路

南满铁路是中國東北的一條鐵路的旧称。原属于1897年至1903年由沙俄所筑中东铁路南下支线(哈尔滨至旅顺)的长春至旅顺段。1897年8月与中东铁路干线同时动工,自旅顺向北、自哈尔滨向南同时铺设,1902年12月完工,1903年7月通车。属于宽轨铁路(1524mm)。 日俄战争期间,中东铁路支线旅顺至公主岭段被日军占领,改为與日本國內相同的窄轨轨距(1067mm)。當時所使用的機車有部分於改建為标准轨距後被賣至台灣,供當時興建中之縱貫線鐵路使用(當時被編為80號型,戰後改稱為CK80型)。1905年日俄《朴次茅斯和约》规定以长春宽城子站为界,以南的铁路交给日本,改称为南满铁路。 为管理南满铁路,日本于1906年11月26日成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总部设在东京。於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成立後,將战時所修改的窄轨轨距再更改為标准轨距。該公司后又获得了安奉铁路(安东至奉天)、抚顺铁路(奉天至抚顺)、牛庄铁路(大石桥至营口)的路权,其铁路從奉天再向東延,直達中朝边境的安东,与朝鲜半岛的铁路系统连接起來。 南满铁路更改为标准轨距后,进行了一系列提速改造,1907年至1934年全线建成复线。1934年,牵引亚细亚号列车的太平洋7型蒸汽机车在南满铁路运行测试中达到了130km/h的最高时速。 抗日战争胜利後,南满铁路被中国收回,和旧中东铁路合併为中国长春铁路,简称中长铁路。现以沈阳北站为界,分属京哈铁路和瀋大鐵路。此外,东北按照习惯,将原南满铁路称为“长大铁路”(长春至大连)。.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南满铁路 · 查看更多 »

南漢宸

南漢宸(),山西趙城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官員,曾任中國人民銀行首任行長。.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南漢宸 · 查看更多 »

南昌市

南昌市(普通话:Nánchāng shì,赣语白话字:lan31chɔŋ11 si32)简称 “洪”或“昌”,别称“天下英雄城”。南昌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的省会,中国中部暨长江中游地区第三大城市,江西最大的城市。南昌地处江西中部偏北,建城歷史逾二千二百年,古称“豫章”、“洪都”、“洪城”,扼赣江、鄱阳湖要冲,居豫章平原腹地。东引吴越,西控荆楚,北接中原,南通粤闽,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国最早的航空工业基地和光电产业基地,世界级的光伏产业基地,江南名城、中国水都。 南昌辖6区3县,设1个国家级新区(赣江新区),总面积0.74万平方公里(含水域面积0.22万平方公里),平原占35.8%,水面占29.8%,素有“物华天宝”之美誉。2017年南昌人均GDP9.4万元(1.45万美元),常住人口537.14万人  。 南昌城始建于公元前202年,寓意“昌大南疆、南方昌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初唐四杰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称其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历来是江南地区核心城市之一,南唐时期南昌府为“南都”。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宣告中国共产党党领导下的解放军从此诞生了。二千多年的建城史,留下海昏侯墓(汉废帝陵)、滕王阁、八大山人纪念馆、百花洲、八一起义旧址群等名胜古迹。 南昌制造了中国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架飞机、第一批海防导弹、第一辆摩托车、拖拉机,是重要的制造中心。南昌区位优势独特,成为沪昆高铁、沪深高速铁路、沪广高速铁路、京九高铁、福银高铁等线路交汇的全国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1986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2006年被《新闻周刊》评选为世界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2014年荣获国家卫生城市。2011年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的主辦城市。.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南昌市 · 查看更多 »

區壽年

區壽年,字介盾,广东省罗定县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舅舅是蔡廷鍇。.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區壽年 · 查看更多 »

古寧頭戰役

金门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方面称金门战鬥、金门登陆战,中华民国国军方面称古寧頭戰役、古寧頭大捷或金門保衛戰),是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的一場戰役。 中国人民解放军於1949年7月上旬入閩,由第三野戰軍(三野)第十兵團負責。第十兵團司令為葉飛,先後發動福州戰役、平潭島戰役、漳州戰役、廈門戰役和金門战役等。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北京宣佈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10月15日,解放军渡海发动厦门战役,先佯攻鼓浪屿,成功吸引國軍注意力,造成国军判断失误。之后,解放军分数路成功登陆厦门,击败守岛国军。10月17日,國軍福州綏靖公署代主任湯恩伯棄守廈門。解放军第十兵團佔領廈門後,繼而佔領金門以北之石井、蓮河、大小嶝、澳頭等地。解放军葉飛將属下第32軍船隻分發給第28軍,決定集中船隻進攻大金門,但鑒於船隻數量不足,日期一再延後。10月24日晚,終於決定下令渡海,进攻大金門,結果登岛解放军在岛上战斗三昼夜,全军覆没。.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古寧頭戰役 · 查看更多 »

古北口镇

古北口镇,位于中国北京市密云县东北部,西邻高岭镇,北邻河北滦平县,东邻新城子乡,南接太师屯镇。总面积84.71平方公里,总人口8286人。辖有9个行政村。该镇为第4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古北口镇 · 查看更多 »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台灣 · 查看更多 »

台灣海峽

臺灣海峽(簡稱臺海;歐洲早期稱福爾摩沙海峽)指的是介於福建與台湾之間的狹窄海域和海峽。 由於臺灣海峽位於东海及南海之間,為東洋海洋史上貿易路線上的重要水域;位於亞洲及太平洋之間,成為近代地緣政治戰略要點。 地理學上為东海及西太平洋的一部分,北以台湾新北市三貂角經釣魚臺列嶼之黃尾嶼與福建省平潭島連線;南則是以屏東縣鵝鑾鼻與福建省东山岛連線為界,南北長約300公里,平均寬度180公里。 主要以大陸棚為主,其水深(岩床最大深度)為70米。海域上的島嶼,除靠近福建的沿海大陸島外,尚有澎湖群島與屏東縣的小琉球。.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台灣海峽 · 查看更多 »

台灣海峽飛彈危機

臺灣海峽飛彈危機(又称第三次台灣海峽危機,1996年台海危機)。海峽兩岸關係自198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后以经济交流为重本已日趋缓和,1990年代初因东欧及苏联巨变,美国不再需要拉拢中共对抗苏联,转为拉拢台湾对抗中共,激起两岸矛盾,两岸政治关系日趋紧张,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两岸经济关系并未受到实质影响。 1995年至1996年間台湾政界提高了对中華民國“正统性”的诉求,引发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准备武力攻台的軍事演習,行動引發危機。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队和南京軍區分別向台灣外海試射飛彈,舉行兩棲登陸作戰演習,美國則緊急調動兩個航艦戰鬥群进入海峡,台海一时戰雲密佈。 台北政府認為北京政府试图"以恫嚇行為干涉中華民國第一次全民直選總統,但最終適得其反",李登輝順利當選連任。中共方面则原已作好在台超越底线后对台实施一定规模战术打击的准备,后因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中間諜問題(即劉連昆案)取消了原计划。 而即便经历了此次危机,两岸经济关系也未出现大的变动。.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台灣海峽飛彈危機 · 查看更多 »

叶飞

叶飞,原名叶启亨,曾用名叶琛,福建省南安县人,生于菲律宾吕宋岛奎松省一个华侨小商人家庭,菲律宾名字叫西思托·麦尔卡托·迪翁戈 (Sixto Mercado Tiongco)。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國上將之一,也是唯一一位由海外归国的高级将领。 叶飞早年从事中共秘密工作,后被派到闽东苏区,领导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期间,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团长,江南抗日救国军副指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一师第一旅旅长兼政治委员,第一师副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苏浙军区副司令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十兵团司令员,指挥金门战役但遭败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福建省省长、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福建省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第一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务。.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叶飞 · 查看更多 »

司法院

司法院依據《中華民國憲法》為中華民國最高司法機關,掌理民事、刑事、行政訴訟的審判及公務員的懲戒,並設有大法官十五人,以大法官會議審理方式解釋憲法、統一解釋法令及組成憲法法庭審理總統、副總統彈劾案與政黨違憲解散案。司法院於實務上並不職司審判,而是由轄下的各級法院、行政法院及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任之,而實際為一個司法行政機關。.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司法院 · 查看更多 »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是中国共产党在1945年9月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的战略方针。这一方针的含义就是将江南的孤立部队撤退至江北,以避免在内战爆发时被江南优势国军全歼;同时大力向华北和东北发展力量,建立根据地,从而使得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北方为基地,建立牢固的基础。 这一方针使得在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的总体进展轴向是由北往南的方向,首先中共军队集中于毗邻苏联的东北和华北,通过在该地区的决定性胜利而向南发展;最终发动渡江战役,占领江南地区,进而占领整个中国大陆。.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 查看更多 »

吕正操

吕正操(),字必之,是一位生於辽宁海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 1937年5月,吕正操加入中国共产党;後來,他接連成為該黨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及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军委委员、第十二届中顾委委员;他曾任職於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铁道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一政治委员、党委第一书记,中国网球协会主席等職務。 2009年10月13日14时45分,吕正操在北京逝世,享壽106岁(虚岁)。他是最后一位去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上将,也是最后一位去世的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以及最后一位去世的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官方讣告称其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国铁路交通战线杰出的领导者”。.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吕正操 · 查看更多 »

吉林省

吉林省是中国东北地区中部的一个省份,东南邻滨海边疆区、朝鲜,北、西、南与黑龙江、内蒙古、辽宁接壤,位在東經121°38'至131°17',北緯40°52'至46°18'。古为濊貊、扶余族、肃慎地,唐朝屬渤海地,遼代屬兩道,金朝分兩路,元代屬遼陽行中書省,明朝置建州爲女真地,以境内吉林城而得名。清於1673年在吉林市建城,名“吉林烏拉”(满语意爲“沿著松花江”);後置吉林省,為吉林將軍駐地。光緒年間將駐地建為吉林省,簡稱吉。面积19.1万平方公里。人口2729.82万人(2007年,以下数据为2001年),有汉(2435万,占91%)、朝鲜族(115万,全国最多)、满(99万)、蒙古(17万)、回(13万)、锡伯(3168人)等民族。辖1个自治州、8个地级市、57个县(市、区)、3个自治县。省会长春市。.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吉林省 · 查看更多 »

塘沽区

塘沽区是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现为滨海新区的核心区。原塘沽区面积为790.2平方千米,人口为46.2万。.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塘沽区 · 查看更多 »

塔斯社

蘇聯電訊社(Телеграфное агентство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縮寫為「ИТАР-ТАСС」),缩写音譯为塔斯社,是前苏联的國家通讯社,成立于1925年7月10日,總社位於莫斯科,曾是世界五大新闻通讯社之一。 1894年,俄国圣彼得堡成立全国第一家通信社俄国通信社。1904年,该社与另一家通信社合并为彼得格勒通信社。十月革命胜利后,彼得格勒通信社和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新闻局合并为俄罗斯通讯社,简称“罗斯塔”(ROSTA)。1925年,根据苏联部长会议命令,成立塔斯社。苏联解体后,塔斯社仍继续运作。其大部分与新成立的俄罗斯通讯社合并,而发展成为俄通社-塔斯社的一个组成主体,并向私有化发展。.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塔斯社 · 查看更多 »

夏季

夏季是一年四季的第二季,也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同时也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白昼最长的季节。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季节,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此外,由於夏季時全球大部份學生都放暑假,因此也是相當旺盛的旅遊季節。以北半球為例,除了赤道一帶其他地方都有夏季:曼谷夏季約八個月、北極夏季約五個月(另外七個月為冬季)。.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夏季 · 查看更多 »

大同市

大同市,简称同或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素有“魏都”“煤都”和“凤凰城”之称。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北部边缘,京包铁路、北同蒲铁路、大秦铁路的交点,北邻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东邻河北省张家口市、西南与山西省朔州市相接,总人口331.81万,市区人口174万。大同古称平城、云中。历史上,大同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西京,明清重镇。.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大同市 · 查看更多 »

大别山

大别山为中國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一座山脉。介于北纬30°10′~32°30′,东经112°40′~117°10′。西接桐柏山,東延为天柱山、张八岭,西段作西北—東南走向,東段作東北—西南走向。一般海拔500~800米,山地主要部分海拔1500公尺左右。为淮河和长江的分水岭。主峰白马尖海拔1777公尺(因白马尖位于大别山東延的霍山,故有时也将海拔1739公尺的天堂寨视为大别山主峰。)。2018年,位于大别山南麓的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入选世界地质公园。.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大别山 · 查看更多 »

大運河

#重定向 大运河.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大運河 · 查看更多 »

大连市

大连市(Dalian/Dairen),旧称旅大市,别称鯤城、滨城,旧名達爾尼 、青泥洼。位于中国辽东半岛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也是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也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 大连地处黄渤海之滨,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 北方明珠”、“浪漫之都”之称,是中国北方沿海重要的经济、金融、贸易、港口、工业、旅游城市。2001年大连成为中国第一个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环境500佳”的城市。2006年与杭州和成都一起被评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2009年大连获得全球“国际花园城市”最高级别组的第一名 新华网 2009-10-14。大连是夏季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的举办城市。大连位列2010年度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第八名(含港澳台) 新华网 2011年5月6日。.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大连市 · 查看更多 »

大陳島撤退

大陳島撤退是發生在1955年(民國四十四年)2月8日-24日,中華民國政府在美國第七艦隊護航下將目前屬於浙江省台州列島的大陳島上的2.8万余名居民(居民包含上下大陳島、漁山列島與南麂列島等)全部撤退到台灣的作戰計畫,這批「移民」登陸後,因「義無反顧」、「摧家毀舍」,選擇追隨中華民國國軍遷台,故被稱為「大陳義胞」。.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大陳島撤退 · 查看更多 »

大悟县

大悟县位于中国湖北省东北部,是孝感市所辖的一个县。面积为1978.9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为62万人。.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大悟县 · 查看更多 »

天安门

天安门坐落在中國北京市中心,故宫的南端,与天安门广场隔长安街相望,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設計者為明代的御用建築匠師蒯祥。天安門始建于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年),時稱為承天門。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更名為天安門。1925年10月10日,國立故宮博物院成立,天安門始對民眾開放。1949年10月1日,在这里举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开国大典,它由此被设计入国徽,並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之一。1961年,天安门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佈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天安门 · 查看更多 »

天津市

天津市,简称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和中国北方最大沿海开放城市。天津位于华北平原的海河各支流交汇处,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有海河在城中蜿蜒而过,跨越海河的各式桥梁形成了“一桥一景”的景致。 天津因漕运而兴起,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自1860年天津开放为通商口岸后,西方多国在天津设立租界,洋务派亦在天津兴办实业,使天津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在领风气之先的同时,天津近代工业、商业、金融业等发展迅速。由天津开始的军事、教育、司法、交通、通讯、工业等方面的近代化建设,均开中国之先河。天津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 2006年3月,国务院批复的《天津市总体规划》将天津完整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 ,人民网,2010-8-7查阅,并将“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设立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7年11月,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选址天津共同建设中新生态城。2015年4月,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成为中国长江以北唯一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经过自1990年代开始的工业东移战略,天津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天津港-天津南港”的双城双港的城市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确定天津市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改革先行示范区”。 天津市举办了2013年的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和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同时天津也是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常驻举办城市。.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天津市 · 查看更多 »

太原市

太原市(太原话:),简称--,古称晋阳,别称并州,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的省会,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同时是山西经济金融的决策和管理中心。华北地区重要城市,太原都市圈核心区域。 太原市境内的晋阳古城是中國歷史上多個朝代的都城,故太原又被稱為“龍城”。它為中国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之一,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其亦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太原市 · 查看更多 »

外蒙古

外蒙古()是清朝後期對漠北蒙古喀爾喀四部的稱呼,由外札薩克蒙古一詞衍生而來,包括土謝圖汗部、賽音諾顏部、車臣汗部和札薩克圖汗部。其地大致相當於今蒙古國除蘇赫巴托爾省、科布多省、巴彥烏列蓋省、烏布蘇省、庫蘇古爾省以外的大部分地區。土謝圖汗、車臣汗二部由庫倫辦事大臣管轄,賽音諾顏、札薩克圖汗二部由烏里雅蘇臺將軍(定邊左副將軍)管轄,由理藩院統籌蒙古事務。 清代初年尚無“外蒙古”之名,稱漠北為“喀爾喀”或“烏里雅蘇臺”。嘉慶年間重修《大清一統志》,因無統一名稱可用,故將烏里雅蘇臺將軍統領的廣大地域籠統地稱為“烏里雅蘇臺統部”(烏里雅蘇臺城為烏里雅蘇臺將軍駐所)。清代中期以來,又有“卡外喀爾喀”、“外三路喀爾喀”、“外四盟蒙古”等名稱。清末,外蒙古取代“烏里雅蘇臺”等,漸成通稱。清末,外蒙古的範圍有時亦含包括科布多和內屬之唐努烏梁海。 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後,杭達多爾濟、車林齊密特等蒙古王公喇嘛擁立庫倫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為皇帝,宣佈獨立,成立“大蒙古國”,是為外蒙古独立。中華民國拒不承認,仍稱其為外蒙古。1912年,外蒙古軍隊攻陷科布多城,佔領科布多全境,並乘勢西進阿爾泰,後來又控制達里岡厓牧場,俄國承認其獨立。1913年,中华民国與俄羅斯帝国簽訂聲明文件及另件確定,承認外蒙古自治權,自治區域為清末庫倫辦事大臣、烏里雅蘇臺將軍與科布多參贊大臣管轄區域。俄羅斯承認中國對外蒙古的宗主權。1915年,外蒙古取消“獨立”,改為自治。1919年,外蒙古地方撤銷自治。1920年代,蘇聯扶植蒙古人民革命黨控制外蒙古,事實脫離中國統治。1921年,君主立憲制的「大蒙古國」成立。1924年5月,蘇聯承認蒙古為中國一部分。同年7月,大蒙古國改國號為「蒙古人民共和國」。1928年,國民政府將外蒙古改為蒙古地方。1946年,中華民國政府承認外蒙古為獨立的蒙古人民共和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其建交。.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外蒙古 · 查看更多 »

外蒙古独立

外蒙古独立是指外蒙古于20世纪上半葉脫離中國獨立的历史事件。 中國自辛亥革命后,外蒙古實行自治。1921年在蘇聯紅軍的介入下,中華民國政府尚能掌握內蒙古,而外蒙古地區成為不受管轄處於實質獨立狀態。外蒙古前後多次宣布獨立,雖曾獲得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承認,不過於冷戰期間曾有爭議。外蒙古包括现在蒙古国以及唐努乌梁海地区。蒙古国雖是国际社会广泛承认的主权独立国家,而唐努乌梁海地区则被俄国控制。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时唐努乌梁海一部分被并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即现俄罗斯联邦),另一部分则并入蒙古人民共和国庫蘇古爾省,今日俄蒙界線便因此而定。.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外蒙古独立 · 查看更多 »

威海市

威海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地处山东半岛東邊的尖端,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东及东南与朝鲜半岛和琉球群岛隔海相望,西与烟台市接壤。 威海市是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也是全国综合经济实力50强城市。1984年成为第一批中国沿海开放城市,1996年由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1997年10月13日被国家环保部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1999年1月成为第一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3年10月6日成为国内第十一个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中国城市(第一個為1990年,唐山市人民政府的震后重建项目)。2009年5月7日被评选为国家森林城市。2015年2月28日成为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威海市 · 查看更多 »

孟良崮

孟良崮位於山東省蒙阴县東南的蘆山,属蒙山山系,面積僅1.5平方公里,海拔500公尺,传说因北宋抗辽名将孟良曾屯兵于此而得名,并于1947年孟良崮战役后闻名中外。.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孟良崮 · 查看更多 »

孟良崮戰役

孟良崮戰役是1947年5月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在山东省中部沂蒙山区的一次重大战役。陈毅、粟裕指挥的解放军华东野戰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张灵甫指挥的全副美式装备“王牌模范师”整编七十四师被完全消灭,师长张灵甫阵亡。.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孟良崮戰役 · 查看更多 »

學生運動

學生運動 ,簡稱學運 ,是一種以學生為主要成員的社會運動。这种运动一般是自發的(也有可能是受新聞媒體、社論、社會意見、專欄作家、電台名嘴、意見領袖等所引導)、为集體建立某種社會價值文化判斷,从而引發行動方向、回應或引發社會運動的大潮流。 學運目標有為學生組織的正名運動、聲援被捕的政治人物、反殖民主義、反一黨專政等。.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學生運動 · 查看更多 »

定陶

#重定向 定陶区.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定陶 · 查看更多 »

定海

定海可以指:.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定海 · 查看更多 »

宪政主义

宪政主义(constitutionalism),又称立宪主义、宪法主义,是一种主张国家权力来自并被一部基本法律约束的政治思想、规定公民权利的学说或理念,也是目前部分民主国家的现状。這種理念要求政府所有權力的行使都納入憲法的軌道,並受憲法的制約,使政治運作進入法律化理想狀態。宪法强调法律具有凌駕于包括政府在内的一切的法治的必要性。 憲政是代议制民主的基礎和保障,同時也是對民主政治的制衡,在宪政国家,政府和公民的行为都是有边界的,不能互相僭越,政府所代表的行為世界是公部門,相對來說公民的行為世界稱作公民社會。 憲政的根本作用在於防止政府(包括民主政府)權力的濫用(即有限政府),維護公民普遍的自由和權利;传统上,宪政本身并不直接涉及到政府是否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但现代宪政理论往往与民主的概念密不可分。.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宪政主义 · 查看更多 »

宿迁市

宿迁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江苏省北部,属于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大运河、黄河故道、古泗水、古汴水等河道贯穿境内,洪泽湖、骆马湖两大湖泊镶嵌南北。宿迁市下辖两区三县,包括:宿城区、宿豫区、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迁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拥有洋河、双沟两大名酒而被称为“中国白酒之都”;是诞生一代西楚霸王项羽的“英雄之都”,是江苏最年轻的地级市,是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新兴之城。宿迁境内平原辽阔、土地肥沃、河湖交错,是著名的"杨树之乡(泗阳)"、"水产之乡(泗洪)"、"名酒之乡"和"蚕茧之乡",被清代乾隆盛赞为“第一江山春好处”。.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宿迁市 · 查看更多 »

宜川县

宜川县是中国陕西省延安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陕西中部偏北,东面隔黄河邻接山西省。总面积为2945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为11万人。.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宜川县 · 查看更多 »

宜昌

#重定向 宜昌市.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宜昌 · 查看更多 »

宋庆龄

宋庆龄(曾用名:宋庆林、宋庆琳;英文译名:Soong Ching-ling;曾用英文名:Rosamond;),20世纪中国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和国际活动家,是已故中国革命家、中国国民党总理及中華民國國父孙中山先生在中國的第二任正式妻子,孫在前已有元配盧慕貞以及日配大月薰。 在国共内战时期,她堅持孙中山的「聯俄容共」的政策,反对中国国民党“清党”。抗战爆发后,宋庆龄通电支持国共合作,并和宋家姐妹以「團結合作」的面貌示人,还筹建了中国福利基金会,积极投身社会福利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国家副主席等职务,并曾两次代理国家元首,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首位女性国家元首,亦位居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列。1981年,她获授予国家名誉主席称号,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获得这一称号的人士。同年,她因病于北京逝世。.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宋庆龄 · 查看更多 »

宛东战役

宛東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革命軍之間的一場戰役。此役是第二次國共內戰攻守形势轉換階段南线解放軍转出外线后,第一次以国军一个机动兵团为目标的作战。.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宛东战役 · 查看更多 »

察哈尔

察哈尔,最早指察哈尔部,蒙古族一个古老的部落,可以指:.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察哈尔 · 查看更多 »

山东省

山东省,简称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省会设于济南,副省级城市有济南市、青岛市。2017年山东省常住人口超过1亿人,位列全国第二。其中汉族占99.3%,另有回、满、蒙3个世居少数民族及朝鲜族等其他少数民族。 山东省西部连接内陆,逆时针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泰山是全境最高点(1532.7米);东部是山东半岛。北面与辽东半岛隔渤海海峡相对,东面与朝鲜半岛隔黄海相望。 山东土地面积约15.79万平方公里,排名全国第19,境内交通发达,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密集。山东是工农业大省,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一部分,2017年生产总值达7万亿人民币,位列全国第三名,对中国内地经济的贡献約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居第10位。山东在2011年1月确立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山东半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组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2018年1月,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 山东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原文化与东夷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齐鲁文化,又分为“鲁西文化”和“胶东文化”。其中儒家的创立人孔子和孟子是鲁文化的代表人物,政治家管仲、军事家孙子、孙膑则是齐文化的代表。而鲁菜则位居中国八大菜系之首。.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山东省 · 查看更多 »

山西省政府

山西省政府是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在山西省的最高地方行政機關。自民國16年(1927年)6月晉系軍閥閻錫山加入南京國民政府,成立省政府並自任主席開始,到民國38年(1949年)4月中共解放軍攻入太原市為止,前後歷時23年。.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山西省政府 · 查看更多 »

山東省政府

山東省政府是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在山東省的最高地方行政機關。於民國17年(1928年)5月16日組建,同年6月1日正式成立省政府,實行合議制(即委員會制)。民國38年(1949年)8月解體。.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山東省政府 · 查看更多 »

山海关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最东部与辽宁省接壤处,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境内,且地居燕山与渤海之间,故得“山”、“海”二字而命名。山海关又被称为“榆关”,以古渝水而得名。在历史上,所谓关内、关外、闯关东、关东军等“关”字均指山海关,对中国具有著重要的影响力。 在1990年以前,因老龙头直入海中,被认为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使山海关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與萬里之外的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1961年,山海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2015年10月9日,国家旅游局通报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决定取消山海关景区“5A级景区资质”。原因是存在价格欺诈、环境卫生脏乱、设施破损普遍、服务质量下降严重。.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山海关 · 查看更多 »

島嶼

島嶼或島是指於海洋中或湖泊中被水体圍繞的陆地区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面积更大的澳大利亚大陆不被视为岛屿,而視為大陸)。在狹小的地域集中2個或以上的島嶼,即成「島嶼群」,大規模的島嶼群稱作「群島」或「諸島」,列狀排列的群島即為「列島」。而如果一個國家的整個國土都坐落在一個或數個島之上,則此國家可以被稱為島嶼國家,簡稱“島國”。.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島嶼 · 查看更多 »

嶧縣

嶧縣,山東省舊縣名。故治在今棗莊市嶧城區,為舊嶧縣治所。.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嶧縣 · 查看更多 »

上党战役

上党战役又稱長治戰役,发生于1945年中华民国山西省上党地区(今山西省长治市)境内,是抗日战争结束之际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后国共两党发生的首次军事冲突,是1945年国共冲突的一部分,成为第二次国共内战的序曲。 该战役由中共发动,且发生于重庆谈判期间,意在打擊國民黨領導的國民政府,增加共產黨的談判筹码。这次战役歼灭了中国国民党地方实力派之一阎锡山所属的晋绥军11个师的部队,使得阎锡山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未能对中共发动攻势,并且不得不借助中央军守卫山西。.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上党战役 · 查看更多 »

上海市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直辖市,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其港口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主要产业包括商贸流通、金融、信息、制造等。上海位於中国东部弧形海岸线的正中间,长江三角洲最东部,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北端的崇明岛处于长江入海口中,佔地面積6,340平方公里。上海市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截至2016年,人口2419.70万,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占59%,达1439.50万;近年来,上海市也与周围的江苏、浙江两省高速发展的多个城市共同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几大城市群之一。2017年生产总值為30,133.86億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4463.09億美元或8587.59億國際元,為世界一大經濟區域;人均生产总值則為124,571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18,450美元或35,500國際元,接近先進经济体20,000美元的标准。2017年上海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8,988元人民幣,位居全国首位。2017年上海居民的税后月收入為1,336美元,比較其他國內一線城市為高,但較香港的2,715美元、倫敦的2,776美元、東京的2,897美元、排名第九新加坡的3,077美元、排名第二旧金山的4,817美元,以及排名第一瑞士苏黎世的5,876美元為低。 晋代,上海初步发展为一个渔港、盐产地和商贸集镇。唐代到元代,上海地区归华亭县、松江府管辖。明清两朝,上海已较为繁荣,棉纺织业发达。1843年,根据《南京条约》,上海作为通商五口之一正式开埠,由此开始上海租界的历史。上海凭借独特的政治环境,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苏、浙、粤、皖、鲁等周边省份及外国的移民,成为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最大的都会之一。江南地区传统的吴越文化与各地移民带入的多样文化(包括開埠後的西方近现代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在民国时期,上海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被蒋中正评价为“中外观瞻之所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实行计划经济,主要发展内陆的重工业等,西方国家也对中華人民共和國经济封锁,上海大量支援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发展。改革开放后,1990年,上海迎来浦东开发开放政策,经济成长速度加快;2005年设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3年批准的上海自贸区,也令上海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世界级大都市,更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和中国财政收入的支柱城市,但目前上海正面临外地来沪人员所導致的犯罪率上升,同時人才外流、上海话及海派文化消失等问题也為上海的前景帶來隱憂。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典范,因此也拥有不少著名地标景观,包括豫园-城隍庙、南京路-外滩、陆家嘴摩天大楼天际线等。.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上海市 · 查看更多 »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是中国大陆的一家以出版工具书(辞书)为主的专业出版社。.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上海辞书出版社 · 查看更多 »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是一間整理出版中国古籍的专业出版社,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社之一。於1912年1月1日成立,1949年8月後,分成三個部分:中國大陸、香港、臺灣,而中国大陆的中华书局又分成三个部分:北京中华书局、上海辞书出版社和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即原中华书局印刷所)。.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中华书局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简称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政府机构名称,指:.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前稱北平)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舉行的儀式,標誌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此後定10月1日為国庆节。.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即五星红旗,为左上角镶有五颗黄色五角星的红色旗帜,旗帜图案中的四颗小五角星环绕在一颗大五角星右侧呈半环形。红色的旗面象征革命,大五角星代表共产党,其余4颗小五角星分别代表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象征着团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 该旗的设计者是一名来自浙江瑞安的普通公民曾联松。随着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内战中取得胜利,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1949年7月发出了征集国旗图案的通告,曾联松设计并提交了他的国旗样稿。在2,992幅(一说为3,012幅)应征国旗图案中,曾联松的设计被选入38幅候选草图。经过多次讨论和少量修改,他的设计被选为了新政权的国旗。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為五星紅旗,以後歷次憲法均作同樣規定。在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按动电钮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1990年6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于同日--国家主席杨尚昆签署的第2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公布,并于1990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国旗法》不仅规定了国旗的制法、悬挂场合及悬挂方式,还强调了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因此每个公民与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重定向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

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是根据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十八条的规定,于1949年10月设置的一个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部门。.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 · 查看更多 »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是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至1954年9月行宪、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期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下中央人民政府的最高权力机构,由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56人组成。.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Council of the Central People's Government)是1949年10月21日至1954年9月27日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领导下的“国家政务的最高执行机关”,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一个机构。.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 · 查看更多 »

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central bank),简称央行,是負責国家或地区(如歐盟)貨幣政策的主體機構,通常也是一个经济共同体的唯一货币发行机构。正常的发行方式为贷款和买賣外汇,因此它也是外匯市場的參與者之一。 央行對於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也有監督權,確保它們不會莽撞行事或有欺瞞行為。最高長官是央行總裁(Governor),中華民國中央銀行、日本銀行、韓國銀行亦如此稱之,而中國人民銀行稱為行長(Governor),歐盟央行稱為主席(President),在香港金融管理局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則是總裁(Chief Executive/Managing Director)。 在大多數國家中央銀行均屬國有,至少都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讓政府得以介入貨幣政策。所謂「獨立的中央銀行」意義是允許央行在免除政治力干擾的規範下運作,央行的最高長官不因政權更替而隨之變更,亦不得參與政治活動。這種案例包括美國聯邦儲備系統、英格蘭銀行(1997年起)、印度儲備銀行(1935年)、墨西哥銀行(1993年)、日本銀行、加拿大中央銀行、澳洲儲備銀行和歐洲央行等。.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中央银行 · 查看更多 »

中央日報

《中央日報》,為中國國民黨創辦之中文報紙,由何浩若於民國17年(1928年)2月創刊於上海,彭學沛為首任總編輯。民國38年(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遷至臺灣。民國95年(2006年)實體報停刊,改為網路報形式繼續發行。實體報總計發行28356號。 中央日報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大陸時期之代表性的官方媒體。 1949年,中央政府撤退到臺北市;此後,《中央日報》接續在臺灣發行五十餘年,為中國國民黨黨營文化事業成員,幾乎為「黨報」。在報禁開放前,《中央日報》銷量很高。於1960年代至1980年代間,《中央日報》與《中國時報》和《聯合報》並稱為「三大報」。第一次政黨輪替(民國89年,西元2000年)以前,《中央日報》與《青年戰士報》(後改名《青年日報》,目前為中華民國國防部所有之中文報紙)同為宣導官方立場的主要媒體。 香港《大公報》與馬來西亞《光華日報》是少數歷史比《中央日報》長的中文報紙。.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中央日報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中國國民黨 · 查看更多 »

中國共產黨

#重定向 中国共产党.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中國共產黨 · 查看更多 »

中國青年黨

中國青年黨,是中華民國的一個政黨,簡稱青年黨,由曾琦、李璜、胡國偉等一群意識形態偏向國家主義的留學生,1923年在法國巴黎郊外玫瑰城共和廳創立。青年黨曾是中國現代史上僅次於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的第三大政黨,1949年隨著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灣。在戒嚴時期,青年黨於國民大會與立法院中有席次,但因內部派系林立,外受中國國民黨分化控制,與中國民主社會黨等在野黨派並無法有效制衡執政黨,但加入青年黨等合法政黨,成為黨外人士進入政壇的方式之一。在1987年黨禁解除之後,部份黨員分裂另組政黨,而具有影響力的台籍人士,如游錫堃、陳菊等,則轉入民主進步黨。1990年代初期,中華民國國會全面改選後,青年黨喪失國會席次,從此失去在臺灣政壇的影響力。.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中國青年黨 · 查看更多 »

中国大陆

中國大陸,中文使用上常通稱大陸或大陸地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有时也使用祖国大陆。此詞的使用在古代即有,非現代两岸关系中具有政治含义的大陆,而是中原文化圈中相對海洋島嶼的地理用詞。如在日本也有大陸文化的說法,二戰時曾用來稱呼中國外,至今以大陸代稱的用法在學術上仍有在使用。在海外的華人移民圈也有不少使用此用法的人。 在當代的使用上,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此肇因於第二次國共內戰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所導致的海峽兩岸政治分立。 地理上,該詞是指中國的大陸領土,屬於歐亞大陸的一部分的事实,與海島相對;但當代的使用上,其做為一個政治名詞的用途遠大於地理名詞,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故海南島、舟山群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海洋及海島領土,都被視為中國大陸的一部分,香港、澳門這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則排除在外。使用情形類似的還有「中国内地」一詞。 另一方面,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撤退至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在法律上仍然主張中國大陸為其疆域,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法律中稱為「大陸地區」、並定義為「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同時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獨立之主權國家,而僅將其視為統治中國大陸之政治實體;在陳水扁政府上台前,中華民國政府認定的「大陸地區」還包括在1946年就已獨立建國的外蒙古、以及中俄邊境的爭議領土。香港與澳門因政治地位特殊,在法律上又另外以「港澳地區」合稱。 中華民國政府對中國大陸的定義,是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一中各表、憲法一中等兩岸政策的重要基礎。而民主進步黨執政時期,由於其政治立場偏向臺灣獨立及臺灣主體性,此主張並不活躍,尤其在陳水扁政府時期起,主要以一邊一國思維處理兩岸關係,直接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視為與中華民國(台灣)分立的國家。也讓大陸這個地理代稱用法再增添更多政治含义。.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中国大陆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的国家武装力量,由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五大军种组成。解放军由中国共产党建立,自成立起坚持“党指挥枪”原则,由中央军事委员会所领导,中央军委主席统率全军。 从其前身中国工农红军成立之时起,该军队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就发挥了重要影响,并在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朝鲜战争、中越战争等历次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当前,中國人民解放軍共有兩百萬名现役軍人,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正规军队。同时,中国是世界上国防预算第二高的国家,年度官方軍事預算總額達152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約為美國的四分之一。此外,解放军还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陆军,军舰数量世界第一、吨位总数世界第三的海军以及规模庞大的空军,并拥有洲際彈道飛彈、彈道飛彈潛艇、战略轰炸机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2018年4月中旬其综合军事实力也位居世界第二超越俄罗斯,仅次於美国。.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中国人民解放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简称中国空军、人民空军、解放军空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空中武装力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五大军兵种之一。 截至201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共有398,000名人員與約5200多架軍用飛機,其中3750+架軍用飛機為战斗机及轟炸機、攻擊機。其综合实力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军(美国空军、美国海军等航空兵)。.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

#重定向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五军.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五大主力部队之一。是由晋冀鲁豫边区的八路军和地方武装组建和发展起来,最初名为中原野战军。总兵力达28万余人。因为该部队为刘伯承和邓小平领导,也称为“刘邓大军”。.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海上武裝力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五大军兵种之一。从其前身华东军区海军成立之时起,解放军海军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第二次国共内战、西沙海战等历次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解放军海军過去主要擔負近海的防卫工作,但已在過去25年裡取得長足進展,中國海軍目前擁有1艘航母、4艘兩棲運輸艦、31艘驅逐艦(截至2018年4月)、92艘護衛艦、18艘核潛艇和大約57艘常規攻擊型潛艇。当前,解放军海军除了反恐、反海盜、護漁、海難搜救等多樣化任務之外,也逐步建立完善海上力量投射能力,寻求建构一支足以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地区和平稳定的藍水海軍。人民海军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海军的综合实力第二强的海上军事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以新型航空母舰、新型驱逐舰、新型潜艇、新型战斗机为代表的新一代主战装备,以及与其相配套的新型导弹、鱼雷、舰炮,电子战装备等武器系统陆续交付使用。人民海军已经拥有大型区域防空舰、核动力潜艇、AIP潜艇等世界先进武器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现已装备了轰炸机、巡逻机、电子干扰机、水上飞机、运输机等勤务飞机。海防导弹形成系列,不仅有岸对舰导弹、舰对舰导弹,还有舰对空导弹、空对舰导弹、空对空导弹等。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现役军人约24万人,舰船300余艘,飞机600余架,现役舰艇总吨位仅次于美国,是西太平洋地区最大规模的海上武装力量。.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简称人民银行、人行或央行;英語:People's Bank of China),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之一,总行位于北京。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于1948年12月1日,由原华北银行、北海银行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而成,設立時总行设在石家庄,1949年遷往北京。2005年8月10日,在上海设立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同时,中国人民银行是世界上资产最多的中央银行。.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中国人民银行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为政协、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的统一战线组织、“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主要载体和实践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政治协商和咨询机关;它不属于国家机构体系,也不是立法机关。不过曾有学者建议将人民政协民意机关化和法制化,在宪法中设专章专节,确认人民政协为民意代表机构,将人民政协纳入国家机构体系,在宪法和人民政协组织法上确认人民政协的适当职权,并认为确立人民政协的上院性质并不会违背民主集中制原则。 現任委員為第十三屆,於2018年3月就任。.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国共产党主持制定的一个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1949年9月29日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由序言和七章组成,共60条。这个会议产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接受该纲领为施政方针。.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

中國共產黨,簡稱中共,在中國大陸常簡稱為党,目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的執政黨。该党创立于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由陳獨秀和李大釗於1921年7月组织成立,初期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和援助,并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後,两黨进行了長達10年的军事斗争。1940年代起,中國共產黨逐渐摆脱外國勢力的影響,改由以毛泽东为首的本土派掌权。在抗日战争期间,与国民黨进行了第二次国共合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擊敗中華民國國軍,進而取得大陸地區及其絕大多數沿海島嶼的統治權,於1949年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80年代開始,中國共產黨開始排除意識形態問題和许多非共產主義的政黨建立关系。1989年东欧剧变和1991年蘇聯解體後,中國共產黨開始加强和其它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的交流,並且繼續維持和世界各地非執政黨的共產黨聯繫。 中國共產黨的組織架構主要基於民主集中制,主張應共同維護已獲得共識的政策。中國共產黨最高機構是全國代表大會,每5年召開一次。中央委員會作為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的核心權力機構,通常1年召開1次會議。因此,多數職權和日常工作都由中央政治局和其常務委員會掌握。中央主要負責人自1993年開始會同時擔任負責黨內和民間事務的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負責軍事事務的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和具外交禮儀性質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而其能有效掌握三個職位時常被外界稱作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自2012年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至今担任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成為中共最高領導人。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國共產黨共有8956.4萬名黨員、基层党组织則有457.2万个,其中女性占26.7%,少數民族占7.3%。 中國共產黨始終宣稱其理想與目標是社會主義,并將自身視為代表工人階級領導工農聯盟和統一戰線的政黨。其中《中國共產黨章程》指出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意识形态,並將中國共產黨表述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社會。」不過在毛澤東建立的計劃經濟體制被認為效率低下的情況下,中國官方在政治理念的執行層面仍然從務實出發的,但在思想上為了確保路線一致不變動,鄧小平等人遂提出在國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條件下,應該先以逐步摸索的方式,來建設共產主義社會較為實際,利用此理由嘗試引入经济改革,來發展,於是中國大陸得以透過設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爲綱的操作方式,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口號而在20世紀末期順利轉型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中国共产党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简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是中国共产党最高军事领导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上的最高军队统帅。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重要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 該職務根據《中国共产党章程》設立,前身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及副主席、委員的連任屆數在党章上並沒有限制。根据历史惯例,这一职位的担任者通常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 查看更多 »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縮寫為CASS)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最高的和最全面的国家级学术机构与综合研究中心。成立于1977年5月,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後哲学社会科学部行政階級提升等同中國科學院,並在改組後正式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研究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15》中,中國社會科學院排名全球第31名,為中國排名最高的智庫。.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 · 查看更多 »

中国抗日战争

中國抗日战争,即日本侵华战争,史稱八年抗戰,中国共产党在2017年改稱十四年抗戰。国际上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日中戦争),指20世纪初期大日本帝国與中華民國之間發生的戰爭,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東亞戰事的主要部分,中日戰場主要位于中國境內,同時也包括缅甸北部等鄰接地區。戰爭时间若从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對日正式宣戰算起僅有四年;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變)算起则有八年,且宣戰文告中亦有「之前四年餘神聖抗戰」一句,因此有「八年抗戰」之稱;而若從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算起,至1945年8月20日日本投降則歷時十四年。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在100天內佔領整個中國東北地區。193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發表演講,指陳宣戰之弊害。同年3月1日,日本帝國參謀本部及關東軍在東建立一新政權,定名為「满洲国」。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久华北沦陷,中日全面开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艦隊突襲太平洋美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其他地區日軍亦四出攻擊,美國、英國與日本互相宣戰,中國亦正式對日本宣戰並及德國、意大利。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元首發表《开罗宣言》,要求战後日本归还自1895年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1945年7月26日美、英與中国對日本发出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命日本無條件投降。同年8月14日,日本天皇敕令,保證實行波茨坦公告規定之條件;9月9日,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应钦投降,中日战争告終。 中國戰場在於二次世界大戰中有顯著影響,使超過百萬的日軍主力被牽制在中國而無法北攻西伯利亞及調派軍隊支援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戰事,減輕了英美兩國的作戰壓力;南進澳洲阻斷盟軍印度洋石油供應鏈的計畫也以失敗告終,間接促使了:一、蘇联在歐陸戰線的战局逆轉,並在大戰結束前夕使紅色勢力進佔東亞。二、美國南洋戰場的反攻以及英美在中東北非的戰事變得順利。.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中国抗日战争 · 查看更多 »

中国民主同盟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原称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排名第二的民主党派。同时,该党也是现时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内仅次于中国共产党的第二大党。 民盟创立于1941年,成员最多时由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后改称中國民主社會党)、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后改为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乡村建设协会、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六个政治团体组成,形成“三党三派”的格局。1946年中国青年党、中國民主社會党参加制宪国民大会而被开除出联盟。其后中国农工民主党也脱离联盟成为独立党派。1944年9月10日改为现名并延续至今。 其早期盟员多来自学者和民主人士。目前,其盟员主要来自以从事文化教育工作的人士。截至2016年6月,民盟共有盟员27.4万人,是中国内地党员人数第二多的政党和最大民主党派。.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中国民主同盟 · 查看更多 »

中產階級

中產階級(middle class)是资产阶级中的一个阶层。在現代社會中,指擁有一定程度的經濟獨立,例如有安定、較高薪酬的工作,在现代社会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很大的作用,也可以被稱作小康階級,但有時貧富差距大時可能位於社會中間收入卻不高。此詞常用於專業人士、学者、知識分子,或大企業、公營機構、政府部門的中級管理層,或中小型企業-zh-hans:老板; zh-hant:老闆; zh-hk:東主;-,中學、小學、-zh-hans:幼儿园; zh-hant:幼稚園; zh-sg:幼稚园;-校長、教師、社工和護士等。 马克思主义将这一阶层称为“小资产阶级”。中產階級有時——特別在香港——也被戲稱作「夾心階層」,意即他們夾在社會中層,既不如上流社會人士般享有巨大財富,又不像低收入戶人士般能享受相對大的社會福利保障。 中產階級的界定因素隨各國有所分別,但基本上多以收入及擁有資產作界定,其他因素則包括教育、專業地位、擁有住屋或文化等。例如擁有大學学位的人,多數可躋身中產階級的行列。而擁有自置物業及私家車,亦是中產階級的象徵。.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中產階級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為代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和地方國家機關的總稱。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北京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並於1954年9月27日頒布首部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為中國最高国家權力機關,設有常務委員會;主要行使立法權,並選出國家元首(國家主席)、行政机关(國務院)、軍事機關(中央軍事委員會)、监察机关(国家监察委员会)、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檢察機關(最高人民檢察院)等机构。國家主席為禮儀性和象徵性虛位國家元首,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共同行使國家元首的職權。中國現任國家主席為習近平,並因同時擔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和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而為最高領導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首腦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暨國務院總理的李克強,他和4名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門及委員會負責人主持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中央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結構採分權制,依照憲法分別在各省(自治区、直轄市)、地级市(自治州)、縣(县级市、市轄區、旗)、鄉(民族鄉、鎮)設立人民代表大會,产生本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由民主選舉產生,並對人民負責與受人民監督。選舉採分階段進行,在鄉鎮級、區縣級舉辦直接選舉.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軍

中華民國國軍是中華民國的國家武裝部隊,由中華民國國防部管轄,是目前臺澎金馬地區主要防衛力量。前身為孫中山與蔣中正等人於1924年6月16日所創立的「國民革命軍」,史稱黃埔建軍;1946年制憲國民大會通過《中華民國憲法》,將國民革命軍編入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統領的“全國陸海空軍”,軍隊開始實行軍隊國家化並改為現名。 中華民國國軍主要是由陸軍、海軍、空軍等三大軍種所組成,戰時可納入海巡、 警察等執法機關為輔助戰力。近年實施精實案、精進案、精粹案,並大規模裁軍,由60萬人精簡至21.5萬人;將海軍陸戰隊戍守之東沙島、南沙太平島交予海巡管理。雖然行政院海岸巡防署不是國軍下轄單位,但少部分軍人會被分發或借調到海巡服務。目前常備部隊大約18萬6千人;後備軍人大約300多萬人。 早些時候,中華民國是採用徵兵制,服役役期兩年。而軍官採志願制為主,僅招收少部分義務役男子,國家辦有預官考試,招考大學以上學歷的役男,通過考試錄取為預備軍官者,在受訓結束後,授予少尉軍官階級。士官國家辦有預士考試,招考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役男,通過考試錄取為預備士官者,在受訓結束後,授予下士士官階級。隨著時代演進,服役役期被縮短。直至今日,志願役與義務役併用制成為全體士官兵所依循的兵役制度,逐漸走向徵兵與募兵雙軌制。.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中華民國國軍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

中華民國總統是中華民國的國家元首,對外代表國家行使職權,對內則負政治上的最高責任,且為中華民國三軍統帥(武裝最高總司令),直接任命行政院院長,並提名司法、考試、監察三院院長,交由立法院(國會)行使同意權。除身兼國家安全會議主席之外,也在慣例上擔任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等中華民國政府外圍民間機構的領銜職。.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中華民國總統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歷史

中華民國的歷史始於1911年的辛亥革命。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为首任临时大總統。1912年2月12日,清朝皇帝溥儀退位.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中華民國歷史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是中華民國的治權機構,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11年肇建於武昌的中華民國軍政府,之後歷經南京臨時政府、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多次政權替換。現今在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體制基於1947年施行的中華民國憲法、以及1991年首次制定的憲法增修條文,分為中央、地方兩大層級。 中華民國施行「一府五院」的中央政府組織,別稱「中樞」:「一府」是指總統、副總統、以及總統之幕僚單位(總統府、國安會等),「五院」則指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及下屬各政府機構,此乃依照孫中山自創之五權憲法理論,將國家治權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等五種,並分別設置一個「院」來執行。地方政府架構則分為省╱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等三級,但省的功能於1998年起虛級化,故一般均將省級剔除;原本屬於省轄下的縣、市,在省虛級化後實際上與直轄市同屬中央政府直轄。現今所稱的地方政府,指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以及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設有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 中華民國政府也是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行憲政府。.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中華民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全稱《中華民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友好同盟條約》,是中华民国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之際与苏联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當時蘇聯軍隊在没有条约的情况下已經發動八月風暴攻勢,一个星期以后,從日本手中奪取了中國東北地區(當時滿洲國)與內蒙古。1945年8月14日中華民國政府代表王世-杰-只好勉强和蘇聯政府代表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簽訂,此條約最大要點是關於中国北方边界的问题,尤其是外蒙古的主權問題。換文內容附件有两条主要:一、苏军三个月内从东北“撤完”;二、「鑑於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獨立願望,中華民國政府同意,將在日本戰敗後舉行公民投票以確定外蒙的獨立」,没有时限。並同意「蘇聯出兵擊敗日本後,在蘇聯尊重東北的主權、領土完整及不--涉新疆的內部事務等條件下,允許將依公正之公民投票的結果決定是否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1945年10月20日,外蒙人民在被蘇聯操控的外蒙當局的監視和控制下舉行公民投票,結果顯示97%的公民贊成外蒙古獨立。.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 查看更多 »

临汾市

临汾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是太原、郑州、西安三个省会城市连接中点,位于黄河东岸、汾河下游,因临于汾河而得名。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临汾市 · 查看更多 »

常德市

常德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湖南省北部,洞庭湖西侧,在武陵山下,古称武陵。.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常德市 · 查看更多 »

东北停战协议

《东北停战协议》,全称《调处东北停战的协议》,是在1946年3月27日由当时军事调处小组的三方代表:国民党代表张治中、共产党代表周恩来和美国代表吉伦签字达成的协议。.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东北停战协议 · 查看更多 »

东北人民解放军

东北人民解放军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位于中国东北的一支军队。自1945年成军,至1948年底,通过三年的战争,攻占中国东北全境,为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基础。 部队最早可追溯至,1945年9、10月间,由当地游击队和进入东北的关内解放区部队整合而成的东北人民自卫军。1946年1月,更名为东北民主联军。1948年1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区分为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两部,为一个总部领导。1948年3月后,将中华民国政府在东北的控制区压缩于长春、沈阳、锦州等数座孤城。当时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兵力达75万人。其中东北野战军54个师75万人,包括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同年8月,东北野战军设立了独立的领导机关。9月12日,开始辽沈战役。最终,东北人民解放军击败中华民国国军在东北境内的大部分部队,占领了东北全境。其后,东北野战军进入山海关内作战,于1949年3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东北军区则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的大军区之一,后演变为沈阳军区、内蒙古军区。.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东北人民解放军 · 查看更多 »

东北军

東北軍为中华民国时東北的奉系军阀武装,是当时中国唯一海、陆、空编制--齐备的军队。東北易帜之后,编为國民革命軍东北边防军,纳入南京中央政府军系统,拥有兵力约三十万。.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东北军 · 查看更多 »

世界日报

世界日報可以指:.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世界日报 · 查看更多 »

万毅

万毅,原名万允和,字頃波,满族,辽宁省金县(今大连市金州區)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九期毕业,曾任任东北军少校营长、中校副团长、第109师627团团长,参加西安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任东北军团长、旅长。1942年任新111师代师长,1944年任八路军滨海军区副司令员兼滨海支队支队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二军军长、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炮兵第一副司令员,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参谋部装备计划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总后勤部顾问等职。.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万毅 · 查看更多 »

三台县

三台是中国四川省绵阳市所辖的一个县,古称郪。.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三台县 · 查看更多 »

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中華民國政府称为三大会战,指的是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間,中国人民解放军與中華民國國軍之間第二次國共内戰中的三次關鍵戰役。三次战役是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与平津战役,均以中國共產黨的胜利告终。 1947年7月,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軍事》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I》,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9年5月,第472頁,ISBN 7500002424。由1948年起,解放軍在三大战役结束后,國軍損失超過150万,精锐部队丧失殆尽,中國国民党在中國大陆的统治逐漸崩溃。而中國共產黨勢力經年累月積攢之優勢完全顯現,開始向全中國进一步进军。以至1950年打下海南島與西康,中國共產黨統治整個中國大陸。.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三大战役 · 查看更多 »

三民書局

三民書局(英語:San Min Book),是一家總部位於臺灣的出版社與書店,由劉振強、柯君欽、范守仁等三人集資創立於1953年,宗旨為「傳播學術思想,延續文化發展」,早期出版法政(法律類及政治類)大學用書、《三民文庫》、《古籍今注新譯叢書》、《大辭典》,後亦出版字典及兒童、青少年讀物,轉型成為綜合型出版機構。.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三民書局 · 查看更多 »

一党制

一党制(one-party system)、单党制(single-party system)或一黨專政是單一政黨壟斷政治與軍事權力,並透過憲法、軍警、特務等各種制度內外之手段,長期將其他勢力排除於政治權力外的国家。这类国家一般为法西斯主義、共產主義或社会主义国家,历史上第一个一党制国家为1878年-1980年的西非国家利比里亚的真辉格党,长达102年。 傳統上以「政黨的數目」爲標準來判定一個國家是一黨制、兩黨制或多黨制,但此判定標準据台灣学者葛永光指出不充分,例如一黨領導的共產黨還實施黨內民主,內部派系眾多,存在一黨多元的系統,兩黨國家卻小黨林立抵制國會,又如歐洲多黨聯合執政良久沒有競爭的情況也很常見。 法理上的一党制国家為威权体制的一種,和其他个人独裁、军事独裁、绝对君主制等比較,有助於理解民主转型之不同途徑。.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一党制 · 查看更多 »

一般命令第一號

《一般命令第一號》(General Order No.)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後,由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制定,1945年8月1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核准,授權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元帥在1945年9月2日的受降儀式上發佈予日方代表,再由日本帝國大本營對所有日軍發佈的軍事命令,其內容為解除日本武裝的指示以及軍事佔領日本帝國全領域的規範。該命令為了實行正式投降的流程,要求各地日軍司令官立即聯繫各指定的同盟成員國司令官或其代表。.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一般命令第一號 · 查看更多 »

一江山岛

一江山岛,位于今浙江省台州市区椒江口台州湾海面,分为南一江、北一江两岛,总面积1.75平方公里,西北島距大陆30多公里,西南島距大陆17公里。2015年8月18日,椒江至一江山岛航线开通。.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一江山岛 · 查看更多 »

一江山岛战役

一江山島戰役是1955年1月18日上午7時許,中国人民解放军與中華民國國軍於第一次台灣海峽危機中在浙江省一江山島進行的戰役。解放軍華東軍區部隊发动攻岛作战,此为解放軍首次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大舉進攻大陳島門戶一江山島。戰鬥历时两天,至1月19日2時,解放軍佔領該島。国军一江山島指揮官王生明阵亡,副指揮官王輔弼被俘,其餘守軍阵亡500多人,遭俘500多人。.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一江山岛战役 · 查看更多 »

一月停战令

一月停战令指的是1946年1月10日,中国国民党代表张群,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为停止国共内战,在美国总统特使乔治·卡特里克·马歇尔调停下于陪都重庆达成的停战令,该停战令下达后,中国各地一律停战,维持现有状态,等待政治协商会议解决。.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一月停战令 · 查看更多 »

乐山县 (清朝)

乐山县,中国旧县名,在今四川省乐山市境。 清朝初期,为嘉定直隶州辖区。一说康熙十二年(1673年),另说在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嘉定直隶州为嘉定府,以其地置乐山县,为嘉定府治所,评价:衝、繁。《嘉定府志》称“以县境内有至乐山为名”,但至乐山在县境何处,历代说法不一。 辛亥革命后,废县留府,嘉定府辖区仅余原乐山县地。民国二年(1913年),府废,复置乐山县。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发起西南战役,逐渐占领四川全省。12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所辖第47师、第48师进占乐山县城,中华民国政府对此地的管辖结束。1949年后,属乐山专区。1959年,五通桥市并入乐山县。1962年,划出五通桥市。1978年,乐山县与五通桥区合并,设立乐山市(县级市)。1985年后,属地级乐山市。.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乐山县 (清朝) · 查看更多 »

九江市

九江市,简称浔,古称柴桑、潯陽、江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该省北部,有江西“北大门”之称。市区坐落于长江南岸、庐山北麓、鄱阳湖以西。.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九江市 · 查看更多 »

习仲勋

習仲勳()原名習中勳,字相近,祖籍河南省邓州市習家營,祖輩遷入陕西富平。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故领导人。 习仲勋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于1928年转为中共党员。1932年,习仲勋发动了两当兵变,其后历任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关中特委书记。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关中分委书记、关中军分区兼警备第一旅政委、中共西北中央局党校校长、中共绥德地委书记。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委员、西北军区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一野战军政治委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他是邓小平主政时期的「中共八大元老」之一。习仲勋是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的父亲。.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习仲勋 · 查看更多 »

平綏路戰役

平绥路战役,又称绥远、归绥、包头战役,是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国共两党发生的最早几次军事冲突,是1945年国共冲突的一部分,成为第二次国共内战的序曲。1945年,中共为打破国军对察哈尔省根据地的东西夹击态势,由聂荣臻、贺龙指挥晋察冀、晋绥两大军区主力,发动了绥远战役,力图凭借兵力优势歼灭国军傅作义和马占山部,夺取绥远省。 在1945年8月中旬日军正式投降前,八路军吕正操部进攻傅作义驻防的归绥城,被傅作义军击退。10月18日,聂贺部队开始进攻傅作义军。鉴于形势不利,傅军迅速撤退,损失不大。到25日,傅军主力6个师退守归绥。10月30日到11月12日,聂贺会师围攻归绥。傅军顽强抵抗,凭借堡垒固守。 聂贺虽兵力占优,但却无法攻占归绥。11月9日,贺龙部转攻包头。由于侦查失误和指挥失当,进攻包头也久攻不下。到12月,天气寒冷,粮草缺乏,聂贺部队只好撤回。 Category:1945年国共冲突 Category:内蒙古民国时期战役 Category:呼和浩特军事史 Category:包头军事史 Category:1945年10月 Category:1945年11月 Category:1945年12月.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平綏路戰役 · 查看更多 »

平津地区

平津地区,是指在中華民國时期,北平市(现北京市)与天津市的合称,现在已经不再使用,而是使用“京津”这个词来指该地区。.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平津地区 · 查看更多 »

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國民黨稱平津會戰是中国近代史中的第二次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國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進攻,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華民國國軍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52.1万人,控制北平、天津等华北大片地区。.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平津战役 · 查看更多 »

广州市

广州市(Canton,),简称穗或广,别称羊城,为广东省省会。广州于1921年正式设市,開創中國市政建制,現在是副省級市。廣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及交通枢纽,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部所在地。2010年亞洲運動會在廣州舉行。 广州擁有2200年以上歷史,古代广州水网密布,水城历史悠久于威尼斯,河道在清代后由于城建变迁而逐渐泯没。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也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广州港是中国大陆第五大港口,世界第八大港口。由于经济水平发达、发展程度优秀,广州与北京、上海、深圳并称为中国内地四大一线城市。据联合国《2016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广州人类发展指数蝉联中国大陆35个主要城市第一。 广州地处华南,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南海,东连东莞市和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三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中山市,毗邻香港、澳門特别行政区,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广州市 · 查看更多 »

广西战役

广西战役,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末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主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与国军白崇禧集团的战役。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军事》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I》,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5月上海印刷,第308页,ISBN 7500002424.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广西战役 · 查看更多 »

乌鲁木齐市

乌鲁木齐市(lat)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位于新疆中部,天山北麓。“乌鲁木齐”这一城市的名字来源于蒙古语,意思是“优美的牧场”。最初乌鲁木齐是因清朝政府在新疆驻军而发展起来的一座城市,至今乌鲁木齐还有“老满城”的地名,位置大致在今新疆农业大学一带;而现在南门、北门和大小西门内的区域是原来的“汉城”。满城主要为清朝八旗驻军,汉城则是工商业区。现今的乌鲁木齐是由原“汉城”向周边扩张形成的。烏魯木齊市现已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是世界上最內陸、距离海洋和海岸線最遠的大型城市(2500公里)。 烏魯木齊在清朝时起称迪化,意为对边民的“启迪教化”,民國時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4年改称现名。.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乌鲁木齐市 · 查看更多 »

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

小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George Catlett Marshall, Jr. ),美国军事家、戰略家、政治家、外交家、陆军五星上将,曾在二戰期間提拔多位將領。他毕业于維吉尼亞軍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24年夏到1927年春末在美军驻天津第15步兵团任主任参谋,学习了汉语。1939年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帮助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出谋划策,二战期间坚持先進攻納粹德國再攻打大日本帝國的戰略方針,1945年退役。.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 · 查看更多 »

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1935年,该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实际上,聂耳仅写作了简单伴奏的主旋律谱,由贺绿汀请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乐队指挥、俄国犹太裔作曲家配器。该曲不久就成為中国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并被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翻唱,以此来声援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目前,各类乐队演奏此曲以及为合唱伴奏时,大多依照李焕之为此曲写作、1953年定稿的管弦乐总谱。这首歌在抗日战争时期已經很流行,曾被戴安澜将军任师长的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第五軍200師定为该师军歌。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決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田漢被批鬥,1968年受迫害致死,1975年被宣布為「叛徒」,被「永远开除党籍」,所以正式演奏改為「有曲無詞」;197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议改用新词為「国歌」。1982年12月4日經第五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會議決議,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原词正式定为国歌,2004年3月写入宪法。根据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义勇军进行曲》被选入“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名单,排名第一。.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义勇军进行曲 · 查看更多 »

京广铁路

京广铁路是中国大陆一条从北京市通往广东省广州市的铁路,由1957年通车的武汉长江大桥连接原京汉铁路(北京至汉口)和原粤汉铁路(武昌至广州)而成。京广铁路正线全长2284公里(丰台站至广州站),全线为 I 級双线电气化铁路,是中国最重要的一条南北方向铁路干线,其连接了六座省会城市,以及数十座大中城市,并与多條铁路相接,在中国的国民经济中起到了非同寻常的作用。京广铁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超负荷的状态,即使在平行的京九铁路在1997年建成后,京广铁路也依然发挥着巨大的的作用。目前京广铁路上的大多数客运列车和货运列车已经採用电力机车牵引。经过多次提速改造,自1997年中国铁路第一次大提速起至2004年第五次提速,北京往返广州间的客车旅行时间已由过去近40小时缩短到22小时。现时京广铁路北京市和河北省境内线路由北京铁路局管辖,河南省北部和中部路段由郑州铁路局管辖,河南省南部以及湖北省境内路段由武汉铁路局管辖,湖南省和广东省境内线路由广州铁路集团管辖。 京广铁路的正线起点是丰台站,自1996年北京西站建成使用以后,为分担北京站的运输压力,大部分由京广线进京的旅客列车经西长联络线进入北京西站。西长联络线是指北京西站至京广线上长阳村线路所的联络線,又称西良联络線(因长阳村線路所位于良乡站和长辛店之间),于1996年建成,全长28公里,经过鹰山一、二号隧道和槐树岭隧道。 于2012年全线开通的京广高速铁路是一条与京广铁路平行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设计时速350公里。它的建成通车大幅度缓解了京广铁路的客流压力,使得京广铁路既有线可以更多地进行货物运输。.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京广铁路 · 查看更多 »

京沪铁路

京沪铁路最初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指首都南京往上海的鐵路,如今指中国一条从北京通往上海的铁路,由原京山铁路北京至天津段、津浦铁路(—浦口)和沪宁铁路(下关—)组成,随着南京长江大桥在1968年建成而全线接通。目前京沪铁路实际里程为1451.4公里(经天津西、济南、蚌埠),为全线双线电气化干线铁路。京沪铁路连接了中国南北最大的两座城市,而且沿途大都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带,因此成为中国目前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是中国“八纵八横”铁路网的组成部分。虽然京沪线已进行过多次改造和扩能工程,但线路运输能力依然接近饱和,因此另建成京沪高速铁路,以缓解运输压力。 北京—晏城—济西—党家庄—徐州—不经过蚌埠的蚌埠外铁路线—南京—上海,实际里程为1435.1公里。 2006年12月31日起,原京山线北京—南仓段、原京山津浦上下行联络线、原津浦线(不含桥南至党家庄段)、桥党联络线及原沪宁线合并为京沪线,正式起用“京沪线”的线路名称并开始统一编排里程。.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京沪铁路 · 查看更多 »

康定

康定可以指:.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康定 · 查看更多 »

康澤

康澤(),字兆民,四川安岳人,黃埔三期畢業。.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康澤 · 查看更多 »

人民币

人民币(ISO 4217代码:CNY,汉语拼音:Ren Min Bi, RMB),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后于1948年12月1日首次发行的货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管理人民币的主管机关,负责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和发行。至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为止共发行五套,形成包括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在历次美术设计中,第一套人民币的主要设计者是解放区的王益久和沈乃庸等人。第二套至第四套人民币的主要设计者是著名艺术家、原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罗工柳,以及周令钊、陈若菊夫妇、侯一民和邓澍夫妇5人。第五套人民币的彩稿设计工作则全部是由印钞造币企业的专业设计人员承担完成。 人民币在海外清算时称为离岸人民币(代码:CNH),離岸人民幣匯價由离岸人民幣參加行自行對盤,不需經由清算行,从而使其汇率较在岸人民币有所不同。.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人民币 · 查看更多 »

应县

应县(Yìng Xiàn)是中国山西省朔州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1708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为327973人。.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应县 · 查看更多 »

五子登科

五子登科本为中國民间谚语,最初来源于民间故事,话说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有个叫窦禹钧的人,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故称“五子登科”。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为他赋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三字经》有:“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来歌颂他,教导儿童要好好念书,父亲也要教子有方。 “五子登科”后来成为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禹钧五子一样获得科考成功。.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五子登科 · 查看更多 »

廣東省政府

廣東省政府是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廣東省的最高地方行政機構。廣州國民政府成立後,於民國14年(1925年)7月3日由廣東省長公署改組,直屬國民政府管轄。.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廣東省政府 · 查看更多 »

延安市

延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陕西省北部,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终点,及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至1948年的根据地,是中共革命圣地。主要景点宝塔及窑洞等,多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旧址,附近有黄帝陵及黄河壶口瀑布等人文自然景观。.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延安市 · 查看更多 »

张学思

张学思(),字述卿,別名张昉;奉天出生,张作霖之第四子,张学良之弟。.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张学思 · 查看更多 »

张家口市

张家口市(汉语拼音:Zhāngjiākǒu Shì,邮政式拼音:Kalga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跨东经113度50分至116度30分、北纬39度30分至42度10分,南北最大距离近300公里、东西最大距离约228公里,是京包线上重要的城市之一,也是京张高速公路的终点,是河北与内蒙古的交通要冲,是连通中国西北、蒙古和北京的重要通道和货物集散地、军事要地与陆路商埠。著名的大境门是长城的主要关口。 张家口自古以来就是“屏翰神京”的军事重镇,是兵家必争之地,俗称京都的“北大门”。在经济上,曾是中国北方汉蒙贸易的商业都会,是冀、京、晋、内蒙古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有“陆路商埠”之称。中国改革开放后,随着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张家口成为沟通中原与北疆,连接东部京津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与中西部资源产区的重要纽带《张家口地理》 海南出版社。 2015年7月31日,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的第128屆國際奧委會全體會議上,奧委會決定由北京和張家口共同承辦2022年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张家口市 · 查看更多 »

张国华

张国华()原名张富桂,江西省永新县怀忠镇官山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张国华 · 查看更多 »

张澜

张澜(),字表方,四川省南充县中和乡(今西充县莲池乡)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国民主同盟主席。.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张澜 · 查看更多 »

張克俠

張克俠(),原名張樹棠,河北獻縣侯陵屯村人,西北军将领,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副部长。.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張克俠 · 查看更多 »

張玉法

張玉法(),中華民國的歷史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張玉法 · 查看更多 »

張靈甫

張靈甫(),名鍾麟,字靈甫,後以字行。陝西西安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将领。抗日戰爭时任职于獲頒贈「抗日鐵軍」、「飛虎旗」及「第一武功狀」的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所属部队,被蔣介石譽為「模範軍人」。在抗日戰爭中因為一腿重傷仍堅持作戰又名「跛腿將軍」、「鐵血將軍」。抗日战争後任整编七十四师師長。1947年5月,在第二次国共内战的孟良崮战役中阵亡。.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張靈甫 · 查看更多 »

張治中

張治中,字文白,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人,原为中國國民黨黨员,國民革命军二級上將,曾任湖南省政府主席、新疆省政府主席,曾主導参與多次國共和談。1947年在原籍安徽省巢縣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 1949年6月宣布脫離中國國民黨,后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任民革中央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于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任上病逝。.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張治中 · 查看更多 »

开封市

開封(英文:Kaifeng)古稱老丘、啟封、大梁、浚儀、汴京、汴梁等,簡稱汴,河南省地級市,地處河南省中東部,西與省會鄭州市毗鄰,東與商丘市相連,南接許昌市和周口市,北隔黃河與新鄉市相望。截至2016年,開封市總面積6266平方公里,下轄5個市轄區、4個縣,常住454.67萬人。 開封迄今已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後有夏朝,戰國時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及北宋相繼在此定都,北宋稱此為東京开封府。開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城摞城遺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北宋首都東京開封府更是當時繼唐朝首都長安後的世界第一大城市。有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開封是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地,有“東京夢華”之美譽。 開封是戲曲之鄉,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豫劇發源於此。開封市內五湖四河環繞分佈,素有“北方水城”之稱。開封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菊花名城、中國書法名城,擁有國家5A、4A級旅遊景區8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 、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吸引著眾多海內外遊客。 開封是河南省新興副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發展區城市,鄭州大都市區核心城市。開封自貿區也是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三大片區之一。.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开封市 · 查看更多 »

彭县起义

彭县起义或称成都起义,是1949年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民国政府四川地方派系的刘文辉(时任西康省主席)、邓锡侯、潘文华三人在四川省彭县策划的兵变。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发起西南战役。12月7日,刘文辉派副官将草拟的“起义”通电电文转交杨家桢,准备正式起义后发往北京。9日,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宣布云南起义。10日,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三人及部下汇聚彭县龙兴寺。12日(另说11日),刘文辉的电台以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三人名义发出“起义”通电。为表示不落后于卢汉,日期定为12月9日。其后,驻守四川省的90多万国军中,36万人“起义”,15万人投诚。而彭县起义使解放军迅速完成对成都市的合围。12月27日,解放军在成都会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员贺龙率军进入成都城。.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彭县起义 · 查看更多 »

彭德怀

彭德怀(),名清宗,后改德怀,字得華,號石穿,小名鍾伢子、石穿,湖南湘潭人,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畢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彭德怀早年供职于湘军,于1928年发动平江起义,建立红五军,任军长。此后,彭德怀与毛泽东、朱德等共同开辟江西根据地,并担任红三军团军团长,参与长征。长征结束后,任红一方面军司令员。抗日战争中,彭德怀任八路军副总司令,发动百团大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彭德怀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兼西北野战军(后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攻占西北五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彭德怀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1950年,彭德怀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领导抗美援朝。1954年,彭德怀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第一任國防部部長、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任内主持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大制度(征兵制、薪金制、军衔制、勋章奖章制度)的确立。彭德怀於1959年庐山会议上致函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道出大跃进中的问题和弊病及根源,而被打擊为“彭、黄、张、周反党集团”之首,后被撤销国防部长等职务,移居北京郊外吴家花园。1965年被任命为西南“三线”建委第三副主任。“文革”爆发后被押送回北京,遭到残酷迫害。身患结肠癌,于1974年11月29日14时52分含恨辞世。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宣布,为彭德怀平反,并恢复其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切名誉。.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彭德怀 · 查看更多 »

彰武县

彰武县是中国辽宁省阜新市下辖的一个县。 连接沈阳和阜新两市的沈彰高速公路2007年10月10日通车。彰武县处在沈阳与阜新市途中,与沈阳环状高速公路连接,达到阜新市彰武县。工程同时与建设中的铁岭-承德高速公路交叉联通,全长86km。全线4行车线,最高速度100km。.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彰武县 · 查看更多 »

何基灃

何基灃(),字芑蓀,直隸(今河北)藁城人。原国军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员。.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何基灃 · 查看更多 »

何應欽

何應欽(),字敬之,貴州興義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中國國民黨軍政界首要人物;在黃埔系當中,有蔣何並稱地位。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歷任軍政部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軍分會委員長、大本營參謀總長、陸軍總司令、聯合國軍事參謀團中國代表團團長、國防部部長及行政院院長。於1949年前往臺灣擔任中華民國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和國民大會主席團主席。並為中華民國統帥旗、黃埔軍校校旗及中華民國國徽設計者(因青天白日圓形體第一次出現在黃埔軍校校旗中)。在高層決策謀劃中嘗有「干才」之譽。日本稱其為日本通巨頭。曾獲美國總統羅斯福、英皇喬治六世、法國政府與墨西哥政府等授予各式勳章。著有《八年抗戰》、《中國與世界前途》。何應欽還曾任上海大夏大學校董。.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何應欽 · 查看更多 »

徐向前

徐向前(),原名徐象谦,字子敬,中国山西五台县人,20世纪中国军事家、革命家、政治家,曾經擔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中唯一一名北方人。 徐向前早年考入黄埔军校為一期生,并参与北伐战争,之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他参与广州暴动,并指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之后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转战陕甘宁地区、进行长征,并到达陕北。后率领西路军渡黄河北伐,但失败。中日战争期间,他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9师副师长,并参与开辟河北、山东等敌后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其率领晋冀鲁豫军区部队指挥运城、临汾、晋中和太原戰役等,攻占山西全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向前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牵扯进“二月逆流”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期间,他宣布停止金门炮战。1990年9月21日,在北京亚运会开幕前夕徐向前因病于北京逝世。.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徐向前 · 查看更多 »

徐州市

徐州市,简称徐,古称彭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国务院批准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徐州市 · 查看更多 »

保定市

保定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西。市境北临北京市、张家口市,东接廊坊市、沧州市,南邻石家庄市、衡水市,西界山西省大同市、忻州市。地处华北平原北部,太行山东麓,地势西高东低。拒马河、唐河、大沙河等由西向东流入白洋淀及大清河。全市总面积2.22万平方公里,人口1,155.24万,为河北省人口最多的地级市。保定曾先后为清代直隶省及近代河北省的省会,素称首都“南大门”,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保定市 · 查看更多 »

俘虏兵

#重定向 解放战士.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俘虏兵 · 查看更多 »

土地法

土地法是管理土地的根本大法,狹義的土地法指的是土地法本身。廣義的土地法則是指任何與土地的分配,管理,利用有關的法律。土地是生產要素之一,各個國家對於土地的分配無不投注心力於上。.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土地法 · 查看更多 »

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简称土改,是一种通常存在争议的社会安排或改造,其目的是使政府能够管理土地的占有和使用,多半實施於社會主義及第三世界國家(如東南亞、南亞、阿拉伯世界、非洲及拉丁美洲等地)。土地改革目标一般为耕地,主要方法是相对地平均分配耕地给农民。有时土改会变为一种更具有革命性的计划,其中可能包括政府的强行拆除或接受,这也是反对土改的主要原因之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般认为土地改革或土地革命,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之一。 土地改革通常是指土地所有权由人数相对较少的富有者、大量土地的所有者(如贵族、庄园、农场主,或通称为土地主)向那些耕作者的转让。但广义的土改并非完全是这样,政府对土地进行的征收以及农业集体化改造亦被纳入。在改革过程中,部分转让会给予地主相应的补偿,金额从象征性的小数目至土地实际价值均有。而某些改革甚至不需要所有者同意,即土地革命。 中国大陆最著名土改运动为土地改革运动。台湾土改运动分为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與耕者有其田运动三個階段。.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土地改革 · 查看更多 »

土地改革运动

土地改革运动是19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由中国共产党主导,在新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这次土地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國共內戰时期对老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继续,基本完成了全国范围内的土改。土地改革运动将地主的土地没收后,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目的是将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提高农业生产力,为中国的迅速工业化作准备刘少奇:.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土地改革运动 · 查看更多 »

地雷

地雷是一種放置或埋在地下的爆裂物,經常被用來殺傷經過的敵方人員或車輛,是一種被動式的陸戰軍事武器。.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地雷 · 查看更多 »

北平市

北平市,簡稱「平」,舊稱北京,為中華民國在兩岸分治前設置的12個直轄市之一,並在1928年(民國十七年)以前為首都。當時是中國的第一大城市,全國政治、文化中心。综合水平远超南京。.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北平市 · 查看更多 »

北平和平解放

--,是中国第二次国共内战平津战役的尾声。1949年1月15日,天津的中华民国国军(下简称“国军”)守军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下称“解放军”)歼灭,北平的国军守军陷于绝境。16日,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邓宝珊代表总司令傅作义与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会面商谈和平,双方于21日达成《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22日傅作义在协议上签字。22日,北平傅作义所部25万守军按协议陆续撤出市区,准备接受解放军改编。31日,解放军和平入城,平津战役结束。至此,中国共产党控制了华北主要城市及大片地区。.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北平和平解放 · 查看更多 »

北平和谈

北平和谈是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中華民國政府代表團(以國民政府代表团名義)於1949年4月在北平进行的停火谈判。該年4月1日,政府代表团自南京飞抵北平。4月13日至4月15日,双方代表团进行实质磋商,拟定《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并商定于4月20日签字。4月20日,政府电告南京代表团拒绝签字。4月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即发起渡江战役,談判終告失敗。.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北平和谈 · 查看更多 »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创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成立之初为中国最高学府,同时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中华民国建立后,校名改为北京大学校,后又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期,“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推行改革,把北大办成以文、理两科为重点的综合性大学,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大与清华、南开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日本战败后,北京大学回到北平。1952年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聚集了原北大、清华、燕大三校的自然科学、人文学者,奠定了北大文理两科长期领先的地位。2000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如今北京大学是一所兼具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医学以及新型工科的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现有六个校区。北京大学校址原本在沙滩红楼、公主府等地,1952年院系调整后迁入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原燕京大学校园(燕园)。燕园兼收中国古典韵味和西方规划理念,主要景观有未名湖、博雅塔等。.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北京大学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北京市 · 查看更多 »

包头市

包头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和最大城市,全国重要的冶金、材料和制造业基地,国务院批准设立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华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 包头市区由各具经济特色的3个中心街区组成。东南部是东河区,又称旧城(老包头),建筑在黄河一级阶地上,以商业和轻工业及有色冶金工业为主;中部为青山区,以机械制造业为主;西部是昆都仑区,即包钢所在地,以钢铁及重型机械等重工业为主;旧城与新城之间的九原区有大片绿地间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滨河新区和石拐区的喜桂图新区也是构成市区的重要组团。城市的标志是第一工人文化宫门前的“人”字形雕塑,顶部有三只奔跑中的鹿,象征“鹿城”。同时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包头市 · 查看更多 »

包尔汉·沙希迪

包尔汉·沙希迪(,又译鮑爾漢,بۇرھان شەھىدى,拉丁维文:Burhan Shehidi),是一位中国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中国统一和新疆的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祖籍新疆阿克苏温宿,维吾尔族。出生在俄国喀山省,1912年回到中国,1989年8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包尔汉·沙希迪 · 查看更多 »

國共關係

国共關係是指中国国民党與中国共产党之關係,也可視為海峽兩岸關係。 1923年中国國民黨總理孫中山與蘇聯代表越飛在簽訂孫越聯合宣言後,允許中共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但在1927年发生分裂。对于此次分裂的原因,國民黨認為,加入国民党的中共党员按照孙越宣言中的安排,应接受國民黨的領導,實現國民革命,但中共力圖破壞國民革命,反對國民革命軍北伐,並在北伐光復南京後發動暴動,因而引發國民黨清黨。而共產黨则認為,三大政策(或稱新三民主義)的親蘇聯政策的施行是國共合作的重要基礎,國民黨內頑固右派拋棄聯俄容共的三大政策,導致革命的失敗,中共方面為了堅決擁護三大政策,不得不向國民政府進行反擊。 1927年分裂之后,两黨进行了武装对抗(第一次國共內戰),西安事變後國民黨被迫與共產黨联合抗日,為日後內戰埋下隱憂,至1946年內戰爆发,直至1949年共产党在北京建立其主导的中国大陆政权。1950年後,國民黨幾乎完全失去对中国大陆的控制,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地區,長期奉行反共的政治意識形態,此后双方进行了多年的武装对峙,并在国际层面上争夺对中国的代表权。在台湾实现民主转型、2000年首次国民党失去执政权后,放棄其過去的反共立場,轉為加強與共產黨的接觸,2005年兩党领导人首次会面,此后两党开始较紧密的联络,两党关系成为海峡两岸关系中大陆和台湾之间的联络渠道之一。.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國共關係 · 查看更多 »

國民革命軍

國民革命軍,簡稱國軍、革命軍,是中國國民黨在1924年師法蘇聯共產黨軍事制度創設之軍隊。1925年7月,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將所屬軍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是中國國民黨所轄的軍隊,也是中華民國在國民革命軍北伐後到行憲前的國家武裝力量,為中華民國國軍的前身。 國民革命軍建軍之初,將領和軍官均由中國國民黨在廣州創設的黃埔軍校加以培養訓練。國民革命軍是國民政府进行北伐的主要武裝力量。1928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完成,正式統一中國,國民政府定於一尊,國民革命軍也被稱為國民政府軍,簡稱「國軍」或「國府軍」,同時效忠黨與國家,期間經歷中国抗日战争、第二次國共內戰等戰爭。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頒布實施,國民革命軍成為中華民國國軍,簡稱「國軍」。.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國民革命軍 · 查看更多 »

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

-- 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前身為第十一師,係國民革命軍北伐後整編國防軍,由國民革命軍司令部警衛第一、二、三團整編而成。 民國十九年(1930年)中原大戰中,因協力友軍於8月15日攻克濟南,故擢長為第十八軍。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後,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全國統一,整編為整編第十一師。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恢復原軍師番號。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徐蚌會戰後遭中國人民解放軍擊潰,於南京重新組建。民國四十四年三月一日來台灣後第四次整編番號,改為中華民國陸軍第七軍。民國四十五年四月一日,第七軍司令部番號取消。 第十八軍(海燕部隊)在所謂國軍五大主力中為建軍最早、歷史最長的一支勁旅,民國三十九年九月於金門改編轄十一師、一一八師。民國四十一年八月一日該二師番號改為十七、十九師,其核心骨幹為第十一師,即後來著名的陸軍步兵第一一七師(海鵬部隊)。經歷數次整編,至民國八十七年精實案成為聯兵旅第一一七旅,民國九十四年精進案併編入陸軍機步第二九八旅(2013年改銜第三三三旅,承接第三三三師番號及隊徽)。一一八師則為119旅(虎軍部隊),精進案改為金東守備隊(駐金門金沙);2014年4月1日,與金防部金西守備隊併編為金門守備大隊。.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 · 查看更多 »

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

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1946年3月整編為第七十四師)為抗日戰爭時組建之陸軍軍級單位,成立後幾乎參與了抗日戰爭華中地區的重要戰役,以其頑強的戰鬥意志與戰果被譽為“抗日鐵軍”。抗战结束后第七十四軍改編為整編第七十四師,做为国军五大主力之首参与国共内战。期间先后三次被灭,三次重建。1949年12月12日,74军随盧漢在昆明宣布起义,改番号为人民解放軍云南军区暫編第12軍。.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 · 查看更多 »

國民革命軍第五軍

國民革命軍第五軍是中國國民革命軍的其中一個番號,曾先後用在多支部隊身上。最先使用第五軍番號的是原「福軍」。抗戰開始後1939年後以第二百師為骨幹建立的第五軍,軍長杜聿明,成為抗戰時聲名顯赫的部隊,曾編入征緬軍進入緬甸作戰。抗戰勝利後第五軍為國軍五大主力之一。1949年於-zh-tw:徐蚌會戰;zh-cn:淮海战役; zh-hk:淮海戰役;-中被殲滅(即邱清泉兵团)。之後重建,撤往金門。.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國民革命軍第五軍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由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來,故早期稱「廣東革命政府」,但隨著革命由南方往北推展,行政中心曾遷移至武漢、南京等地,結束於1948年5月20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7月1日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後至1928年之間,其與北京的北洋政府相互對峙。 隨着北伐戰爭開始,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同年4月12日蔣介石於上海發動清黨,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中日戰爭,中國進入為期8年(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史稱「八年抗戰」,而美國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1948年5月20日,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第一任總統蔣介石、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共設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文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建立之政府機構,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主要職位均由中國國民黨黨員擔任,但亦接納中國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其存在期間,中國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國民政府」。此外在行憲後,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經常在眾多場合稱為「國民政府」。.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國民政府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主席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全名為國民政府委員會主席,是中華民國的國家元首,設置於1925年7月1日,終止於1948年5月20日中華民國正式行憲後。 國民政府主席由中國國民黨黨內要員或委員會委員互選選出。1925年至1928年,國民政府主席的職權與其他委員相同,並無特殊的地方,這時期的國民政府為集體領導。隨著1928年10月進入訓政時期,國民政府主席的權力增加,主席一職由合議制變成首長制,也正式成為中華民國的國家元首。隨著《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組織法》的修改,國民政府主席的職權也有所不同,通常隨著蔣中正的去留而變動:如1931年蔣中正下野時,修改《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組織法》使主席變成不負實際政治責任,因此林森在擔任主席的12年間只是虛位元首;直到1943年林森逝世後,蔣中正代理主席進而真除,主席一職又恢復成首長制。1937年-1945年第二次中日戰爭期間,中國處於戰時政治體制,國民政府實際最高領導人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國民政府主席 · 查看更多 »

刘少奇

刘少奇,譜名紹選,表字渭璜,湖南省宁乡县人,祖籍江西吉水,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政治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和第二任(第二至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6年至1966年间担任排名首位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刘少奇早年曾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五卅运动等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在上海、东北、浙江等地从事秘密工作,后前往中央苏区,领导职工运动,并参与长征。1936年,奉命前往天津组建中共中央北方局,扩大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地区的影响力。抗日战争时期,刘少奇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部署新四军开辟华中根据地。皖南事变后,他任新四军政治委员,参与重组新四军。1943年,刘少奇返回延安后,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进入中共核心决策层。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刘少奇继续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一书记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少奇主持土地改革运动,并曾组织“七千人大会”、领导中央经济改革,先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和中国国家主席。后来他反對毛泽东倡导的“三面红旗”,且在四清运动时与毛不一致,被毛认为会威胁到自己的领导地位,在“文化大革命”初期,成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并冠以“叛徒、内奸、工贼”进行批判。1968年,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决定将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69年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刘少奇在放逐、拘禁中病死。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全面平反并恢复其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切名誉。.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刘少奇 · 查看更多 »

刘伯承

刘伯承(),名明昭,字伯承,小名孝生,以字行,曾用名刘伯坚。中国现代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四川省开县(今重庆市开州区)人。 刘伯承早年从军,参加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右眼负伤致残。192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暂编第十五军军长。1927年参加领导了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后留学苏联,先后在高级步兵学校及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刘伯承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红军总参谋长、援西军司令员等职,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任八路军129师师长,开辟晋冀鲁豫边区,并参加百团大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他历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中原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指挥淮海战役等作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伯承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训练总监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等职。1958年,刘伯承因所谓“教条主义”被彭德怀等批判,此后淡出军界,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是中共第八至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在北京病逝。.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刘伯承 · 查看更多 »

刘转连

刘转连(),原名刘昌发。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刘转连,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0年3月17日查阅。。.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刘转连 · 查看更多 »

刘戡

刘戡(),字麟书,号三寿,中国湖南桃源县桃花源镇膏田村人,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 刘1923年考入长沙陆军讲武堂,1924年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从军,参加了北伐战争,因作战勇猛,从排长一路晋升至旅长。 1933年,刘任国民革命军第83师师长,率部参加对中国共产党的第三次围剿,在战斗中一眼负伤失明,此后被称为“独眼将军”。 1933年1月1日,南京國民政府將第83師、黃傑第2師、關麟徵第25師和騎兵第1旅、砲兵第4團合編為第17軍,軍長徐庭瑤,北上參與長城戰役,支援宋哲元所指揮的西北軍。 由於在長城戰役的表現良好,1935年劉戡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1938年3月,劉戡升任國民革命軍第九十三軍中將軍長,下轄國民革命軍第83師(師長劉戡兼任)、國民革命軍第94師(師長朱懷冰);1940年九十三軍移駐陕西阳城監視中國共產黨根據地活動,劉戡因私下和中國共產黨接觸,且軍參謀長魏巍同時是中共地下黨員,因此被軍統監控,軍統要求劉戡將魏巍調職以便誘殺,但劉戡抗命並協助其逃往延安,1942年9月蒋介石將其撤职,九十三軍軍長由副軍長兼劉的黃埔一期同學陳牧農接任。 劉戡遭撤职後,轉調陆军大学进修兼就近監視。1944年豫中會戰洛陽遭日軍佔領後,在同學兼前上司胡宗南的保薦下,軍委會在1944年5月重新啟用劉戡接任因司令官李家鈺戰死而無首的第三十六集團軍,隨後三十六集團軍殘部在劉戡整頓下恢復功能,在河南灵宝一带构筑防线,抵抗日军。在整頓告一段落後,1944年秋劉戡被調回重慶擔任重慶陪都衛戍副司令。 抗战胜利后,1945年底劉戡調任駐紮陝西的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七集團軍總司令,該集團軍在1946年8月縮編改組為整編第二十九軍。 1947年3月,整編第二十九軍在胡宗南指揮下进攻陕甘宁边区,虽然占领延安,但是始终未能找到陕北中共军队主力进行决战,战局逐渐陷入被动。 1948年2月,彭德怀率军攻打宜川,刘戡率整編第27师和整編第90师两个整编师驰援,2月26日,胡宗南指定刘戡走经瓦子街的洛宜公路,遭到彭德怀伏击,被包围。 刘戡的先遣队很早就发现中共大军埋伏,二十七师师长王应尊向刘戡提出了先集中力量打观亭,然後由觀亭前往宜川解圍。刘戡向胡宗南匯報,但這一建議被胡宗南否決。胡宗南仍要该军“按照原定计划,沿洛宜公路迅速前进”。刘戡曾激動说:“算了,打完了事!”。3月3日,刘戡兵溃,以手榴弹自杀身亡,时年仅42岁。只有王应尊整編第二十七师部分人员突圍成功。 蒋介石於1948年3月2日的日记寫道:“宜川丧师,不仅为国军剿匪最大之挫折,而且为无意义之牺牲,良将阵亡,全军覆没,悼恸悲哀,情何以堪?”令胡宗南按陕北中共新华广播电台的新聞,领回刘戡及整编90师师长嚴明二人尸体,厚葬于西安,并追晋二人为陆军上将。.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刘戡 · 查看更多 »

刘文辉

刘文辉(),字自乾,法號玉猷。四川大邑人。号病虞。於1894年1月10日出生在四川邛州大邑县安仁镇糖場間。川军高级将领馬宣偉「劉湘」。陸軍中將加陸軍上將銜。.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刘文辉 · 查看更多 »

告台湾同胞书

《告台湾同胞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中華民國发表的公开信,被视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中華民國最早的政策性文件,其在历史上总共发表五次。其中,以1979年1月1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的最为著名,其内容主要为商讨结束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并提出两岸三通、扩大两岸的交流。.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告台湾同胞书 · 查看更多 »

周福成

周福成()盛京将軍管轄区奉天府人,中華民国军事将领。.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周福成 · 查看更多 »

周恩来

没有描述。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周恩来 · 查看更多 »

周村区

周村区是山东省淄博市下属的市辖区,面积263平方千米,2012年,周村区总面积307平方公里,辖3个镇、5个街道。区政府驻青年路街道。 周村区地势南高北低。孝妇河、范阳河、淦河、米沟河、水浊河流贯境内。周村区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13.1℃,年均降水量646.3毫米。矿藏有铝矾土、焦宝石、石英、耐火材料等。是山东省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农业主产小麦、玉米、大豆。胶济铁路,309、308国道过境。主要旅游景点有周村古商城、蒲松龄书馆等。周村区有“全国科普示范区”、“天下第一村”等荣誉。.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周村区 · 查看更多 »

和平建国纲领

和平建国纲领又名政治协商会议施政纲领,中共又曾称其为共同纲领,是抗日战争结束后,由国民政府主导多党协商的政治协商会议决议之一。.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和平建国纲领 · 查看更多 »

傅作义

傅作義,字宜生,是一位生於山西省榮河縣的政治人物與军事人物。他在加入中共政權前曾是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1949年,他協助共軍和平進入北京城,並於後來擔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水利部部长,晚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傅作义 · 查看更多 »

哈尔滨市

哈尔滨(a),简称哈市,别名冰城、東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位于中国東北平原北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的省会,东北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 哈尔滨是20世纪中国的工业重镇,是东北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中国省会城市中辖区面积最大、辖区户籍人口第二多的特大城市,现辖9区、2市、7县,全市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辖区面积10,198平方公里,继重庆、北京、天津之后为全国第四;市辖区人口553.7万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哈尔滨地区常住人口1063.60万人,列全国第八位。 哈尔滨地处黑龙江省南部,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爽短促,是冰雪旅游和避暑胜地,以其每年一度的国际冰雪节和浓郁的欧陆风情而闻名,也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由于其地理位置,哈尔滨在近现代深受俄罗斯影响。1912年,哈爾濱的俄國僑民有43091人,佔當年哈爾濱人口73.7%。至今哈尔滨的城市建筑风格很多俄式、欧式建筑遍布市区,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最早的国际化都市之一。今天,哈尔滨依然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俄罗斯博览会的中方永久轮值举办城市。哈尔滨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欧亚第一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根据国务院2013年批复的《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哈尔滨市为沿边开发开放通道中心,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同时也是哈长城市群的核心城市。2010年6月22日,哈尔滨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音乐之城”。.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哈尔滨市 · 查看更多 »

唐德剛

唐德剛(Te-Kong Tong,),生於中華民國安徽省合肥,美籍華人學者,歷史學家、傳記文學家、紅學家。唐德剛在口述歷史方面有重大貢獻,著有《李宗仁回憶錄》、《胡適口述自傳》、《顧維鈞回憶錄》等。另外還有一大貢獻是關於中國近代演變等“歷史三峽”説。.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唐德剛 · 查看更多 »

冷战

冷戰(Cold War)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美國及英國為首的--、與以蘇聯為首的--之間长达半世纪的政治對抗。一般认为,冷战始于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结束于1989年苏东剧变。在二戰結束後,原先結盟對抗納粹德國的美國及蘇聯成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但兩國持有不同的經濟和政治體制:美國及其他北約成员国为資本主義陣營,而蘇聯及其他华约成员国則为社会主义阵营,兩方也因此展開了數十年的對立。冷戰的名稱來自於雙方從未正式交戰的特點,因為在冷戰期間,美蘇雙方所持有的大量核武器,為兩國帶來相互保證毀滅能力。 在數十年的冷戰中,雙方的關係和冷戰的激烈性也不斷變化。重大的幾次衝突事件包括了第二次國共內戰(1946年—1949年)、柏林封鎖(1948年—1949年)、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第二次中東戰爭(1956年)、古巴飛彈危機(1962年)、越南战争(1959年—1975年)、蘇聯-阿富汗戰爭(1979年—1989年)、蘇聯擊落大韓航空007號班機(1983年)、以及北約優秀射手演習(1983年)等等。他們透過軍事的結盟、戰略部隊的佈署、對第三國的支援、間諜和宣傳、科技競爭(如太空競賽)以及核武器和傳統武器的軍備競賽來進行非直接的對抗。美蘇兩方在許多第三世界的國家進行了一系列政治和軍事的衝突,包括了拉丁美洲、非洲、中東、和東南亞地帶。為了減緩核戰爭的風險,兩方曾在1970年代試圖以緩和政策減緩軍事對立。 從1980年代開始美國就在總統隆納·雷根政府的執政下,對蘇聯發起了一系列外交、軍事和經濟上的攻勢和施壓,再加上社会主义阵营本身的經濟發展陷入了嚴重的停滯,因此,在1980年代中期,蘇聯在新任蘇共中央總書記戈巴契夫的領導下,實施了經濟改革(1987年)和開放政策(1985年)。然而東歐國家從蘇聯獨立的傾向卻只增不減,尤其以波蘭的團結工聯最為突出。種種壓力累積之下,戈巴契夫在1989年停止了對東德的支援,導致了蘇聯旗下的衛星國,在數週內一一脫離,令蘇聯最後在1991年年底徹底解體,資本主義反共陣營取得勝利。在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冷戰使當時無數國家的命運和人民的生活都發生重大改變,留下的影響更有不少存留至今。此外冷戰中的核戰爭和間諜戰、高科技軍備等成分也成為了大眾文化常見的題材。.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冷战 · 查看更多 »

冈村宁次

冈村宁次(),大日本帝国陆军军人,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1944年11月 - 二战结束)。历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第11军军长等,官至勋一等功一級陆军大将。父亲冈村宁永曾任职于江户幕府。第一任妻子是星野理枝,后因故过世;第二任妻子是贵族院议员加藤宇兵衛的女儿。陆军三羽之一。.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冈村宁次 · 查看更多 »

内战

内战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爆发的战争James Fearon, in Foreign Affairs, March/April 2007.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内战 · 查看更多 »

冀热辽军区

辖5个军分区:第十四军分区,司令员何能彬(兼),政委李子光;第十五军分区,司令员李雪瑞,政委傅西河;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政委王延春;第十七军分区,司令员王耀南,政委王世煜;第十八军分区,司令员赵文进,政委焦若愚。新编第十四、第十五、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第十九团。.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冀热辽军区 · 查看更多 »

全国大剿匪

全国大剿匪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开始的消灭中华民国政府在中国大陆残余军事力量及土匪的全国性军事行动,是为第二次国共内战的延续。它与同期开始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彻底消灭了中华民国政府在中国大陆的残余軍事力量,肃清了中国大陆境内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武装势力,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全国大剿匪 · 查看更多 »

八路军

八路军,全称國民革命軍第八路军,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前身之一。1937年8月22日,根据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有关协议,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中国工农红军处于陕北的主力部队由国民政府改编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军」;9月12日,八路军的番号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 实际控制者中国共产党将这支部队称为“八路军”,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的《华北治安战》和《陆军作战》稱该部队为共產軍、八路军、紅軍。.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八路军 · 查看更多 »

公主岭市

公主岭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中部,是四平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2013年9月18日正式成为吉林省省管县试点城市,赋予地级市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由于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市人武部体制特殊,仍由四平市相关部门垂直领导或指导)。公主岭市为吉林肉类生产第三大、中国肉类生产第三大县市,位于松辽平原腹地,东接长春市,西接梨树县,南接伊通县,北接长岭县、农安县。公主岭市面积4140.6平方公里,2012年末人口108万。公主岭居民包括汉、满、朝鲜、回、蒙古、锡伯等29个民族。邮政编码136100。是著名的玉米之乡、油豆角之乡、田径之乡和诗词之乡。.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公主岭市 · 查看更多 »

公里

--亦稱--( → kilometre、),是一种長度計量單位,等於一千米,是國際單位制之一,符號为km。.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公里 · 查看更多 »

六合县

六合县,中国旧县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境。 六合历史悠久,根据考古和地质工作者及专家发掘、考证,在距今约一万年前就有原始氏族村落。六合古称棠邑。秦始皇二十一年(前221年),始置棠邑县。隋朝废北周时所置六合郡,开皇四年(584年),废尉氏县、堂邑县、方山县,合为六合县。唐朝时,属扬州、廣陵郡。明代之前多属扬州,洪武二十三年(1389年)始属应天府(治所在今南京市)。 1949年1月25日,中华民国政府六合县县长周君轸逃往南京。26日,中共江淮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艾明山等人率部进入六合县城。同日,中共六合县委、县政府迁进县城办公。27日,成立六合县军事管制委员会。中国共产党政权全面接管六合县。 1966年3月15日,六合县、江浦县、仪徵县、金湖县、盱眙县五县成立六合专区,专区所在地六合县六城镇。1975年11月,六合属南京市管辖。1973年9月,原六合县卸甲甸等地析出成立大厂区,2002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六合县与大厂区合并成立南京市六合区,全区辖8个街道、9个镇。.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六合县 · 查看更多 »

六一惨案

六一惨案是1947年中华民国学生运动期间,军警到国立武汉大学校园内抓捕中共及民盟人士时发生的枪击学生事件,这也是武大历史上第二个“六一惨案”。.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六一惨案 · 查看更多 »

六月停战令

六月停战令是指1946年6月6日,中國国民政府應來華調停國共內戰的美国总统特使乔治·马歇尔之强烈要求,下达东北地区国军停止追击东北民主联军的軍事命令,以恢复国共谈判。这一停战令从6月6日开始,26日结束。有学者认为,这一停战令是国军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失败的重大原因之一,其歷史影響甚至大過西安事變。 在杜鲁门总统支持下,乔治·马歇尔下令自1946年7月29日到1947年5月26日,美国政府对国民政府实行武器禁运。事实上,武器援助到1947年11月才恢复。 驻中国美军指挥官魏德迈将军后来在国会作证指出,六月停战令后国军士气低落是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而武器禁运和美国对国民政府其他支持的失败,以及中国和美国的反国民政府各种宣传都直接造成了士气低落。陈纳德将军等也支持这种观点。 蒋介石在他撰写的《苏俄在中国》中对他在1946年6月6日未聽取建議,不顧美蘇反應在當下不惜追擊到底,而颁发第二次停战令对东北战争的影响,做出了这样的结论:.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六月停战令 · 查看更多 »

兰州市

兰州市,简称兰,别称金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省会,是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中国重要铁路枢纽之一,有包兰铁路、兰新铁路、兰青铁路、陇海铁路、兰渝铁路交汇于此。.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兰州市 · 查看更多 »

兰考县

兰考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开封市下辖的一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区。 兰考县地处豫东平原,北依黄河,东临山东,面积1116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80万。兰考现为中国重要的泡桐生产基地之一。.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兰考县 · 查看更多 »

共軍

共軍,意為共产党的軍隊,在中文一般指中国共产党所領導的軍隊。在普遍概念中,與「共軍」相對的是中國國民黨創建的国军(国民革命军或中華民國國軍)。「共軍」包括中國現代歷史上的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軍甚至后来的解放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等共產黨軍隊,当今用语中一般指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國共產黨與其領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較少使用「共軍」這個詞語,而中華民國政府與台灣民間普遍使用「共軍」來代指中国人民解放军,性質較「共匪」溫和。「共軍」這個詞也可以指世界各國共產黨所擁有的軍隊武力,意思近於紅軍。如蘇軍、越軍也會被稱爲「共軍」。南韓官方將朝鮮人民军稱爲「武裝共軍」。.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共軍 · 查看更多 »

关东军

東軍是1919年至1945年大日本帝國駐紮在中华民国东北地区(1932年至1945年间为滿洲國)的部隊。.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关东军 · 查看更多 »

兖州

#重定向 兖州区.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兖州 · 查看更多 »

兗州

#重定向 兖州区.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兗州 · 查看更多 »

克( →, →,符号 g),为质量单位,相等于千分之一公斤。一克等于国际千克原器质量的1‰。.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克 · 查看更多 »

剑阁县

任县长:党浩洋(2001-) 剑阁县位于四川省北部偏东,隶属广元市,是甘肃、四川之间的交通要道。剑阁县内雄险的剑门关现在是一座森林公园。当地出产的茶叶品质甚佳,林产品和中药材产品比较丰富,剑阁手杖是四川知名特产。.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剑阁县 · 查看更多 »

動員戡亂

動員戡亂,指於戰爭或者緊急狀況時,公家動用全部人員及資源以支援國防軍事活動,用以平息叛亂。此一詞彙後來成為全國總動員戡平叛亂的簡稱,為中國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所提出的政策概念。.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動員戡亂 · 查看更多 »

国庆日

国庆日是由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假日。它们通常是这个国家的独立、革命、宪法的签署、元首诞辰或其他有重大紀念意义的周年纪念日;也有些是这个国家守护神的“圣人节”。虽然绝大部分国家都有类似的纪念日,但是由于复杂的政治关系,部分国家的这一节日不能夠称为国庆日,譬如英國的英女王壽辰(或國王壽辰),但是两者意义相同。.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国庆日 · 查看更多 »

国共内战

國共內戰,又稱國共戰爭,是1927年开始,中国境内爆发的内战。内战的一方为1947年行宪之前,为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行宪之后,为民选的中华民国政府 ,另一方为中国共产党所成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戰爭可分为两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27年至1937年間之第一次國共內戰,第二階段則是1945年至1950年大致结束之第二次國共內戰。其為中國現代史的重大轉折點,共產黨透過這兩次內戰,最終取得大陸地區絕大部分區域的統治權,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取代原有的中華民國國家體制,造成現今中华人民共和国與中華民國相隔台灣海峽兩岸政治分立與軍事對峙的局面。兩個政權自1979年1月1日起停火,也恢復民間和部分官方的交流活動,但仍未簽署任何形式的停戰協定或和平協議方式正式結束戰爭。 1925年,主张聯俄容共的國民黨領袖孙中山去世后,共產黨人在國民黨內的勢力迅速擴大,導致國共兩黨的合作關係出現裂痕。國民黨建立國民政府發動北伐期間,两党矛盾激化,導致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中正於1927年4月12日在南京宣布清党;同年7月,汪精卫领导的武汉国民政府宣布分共,國共兩黨正式決裂。1927年8月1日,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事,開始武裝夺权,並先後建立中国工农红军及數處革命根据地,與定都南京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分庭抗禮。1928年12月,國民政府完成北伐、形式上統一中國後,自1930年起先後5次圍攻共產黨在南方之根據地。1934年,在第五次圍剿戰爭中,国軍攻佔當時中共中央所在的中央苏区,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被迫展開逃亡,於1935年抵达陕北。1936年12月发生西安事变後,國共雙方同意停止內戰,达成合作抗日协议,中国工农红军編入國民革命軍,共產黨統治的陝甘寧邊區則在名義上由國民政府直轄。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發後,國民政府将大量地方军阀武装推上抗战前线,而胡宗南等國民政府中央军精锐则包围陕甘宁边区;共产党則以游击战为主,建立大量敌后根据地。国共双方皆指责对方抗战不力,並多次军事冲突。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国共之间的矛盾因裁軍、行憲與聯合政府等議題再度凸顯,導致雙方在1946年全面開戰。共產黨將其掌握的武裝力量命名為中国人民解放军;經過辽沈、-zh-hans:淮海; zh-hant:徐蚌-、平津等三大战役後,共產黨在東北與北方取得軍事上絕對優勢,至1949年初已控制长江以北所有省份。另一方面,國民政府在1947年結束訓政、頒行憲法、將以黨治國的國民政府改組為行憲之中華民國政府、將國民革命軍改組為國軍,並以推行金圓券等金融改革措施提振當時尚處戰後疲弱的中國經濟,尝试以改革換取社會菁英與中產階級的支持,但改革失敗反使國民黨民心盡失。1949年4月,國共雙方在北平進行停火談判但告失敗,中國人民解放軍隨即發起渡江战役,佔領首都南京、第一大城上海,並漸次奪取絕大部分的中國疆域。同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更名後的北京成立,而隨著國軍在戰爭中節節敗退,中華民國政府輾轉於1949年12月撤退至臺灣地區。自1955年大陳島撤退後,中華民國政府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諸島。1950年後,國共雙方仍有數次小規模交戰,至1979年雙方自行停戰後大致維持相隔的臺灣海峽分治的統治格局。.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国共内战 · 查看更多 »

国民大会

#重定向 國民大會.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国民大会 · 查看更多 »

四川省政府

四川省政府是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在四川省的最高地方行政機關。.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四川省政府 · 查看更多 »

四平市

四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吉林省西南部,与辽宁省相邻,北靠长春市、南临铁岭市。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是一座工业城市。.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四平市 · 查看更多 »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主要是指具有相對丰富知识,自由思想,独立人格,对于现实持有一定批判精神的人士。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识分子不被视为一种阶级成分。但可被视为小资产階級的一部分。.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知识分子 · 查看更多 »

石家庄市

石家庄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的省会,位于河北省中南部,京津冀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生物产业基地之一,同时还是河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北靠京津、西倚太行山、东濒渤海、南控黄淮海平原,位于京广铁路、石德铁路、石太铁路、石太客运专线、京石客运专线、石武客运专线和石济客运专线的交汇处,是重要的铁路枢纽。石家庄是一座由近代铁路的开通而发展起来的新兴都市。.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石家庄市 · 查看更多 »

王世杰

--可以指:.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王世杰 · 查看更多 »

王若飞

王若飞(),原名运生,字继任,贵州安顺人,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王若飞 · 查看更多 »

王雲五

王雲五(),原名之瑞,字雲五。籍貫廣東香山,生於上海。王自學成材,在1920年代至1930年代主理商務印書館。1948年曾出任財政部長,期間推出金圓券,引起金融失調。1949年後到臺灣,並主持台灣商務印書館。著作等身,有《物理與政治》、《中外圖書統一分類法》、《四角號碼檢字法》等。王雲五於臺北市新生南路三段19巷的故居現為王雲五紀念館。.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王雲五 · 查看更多 »

王耀武

王耀武(1904年春—1968年7月3日),字佐民,山东泰安人。中华民国高级将领。黄埔军校三期毕业,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创设人之一,曾任74军军长。后升任集团军及方面军总司令、山东省省主席、司令长官,並擔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青天白日勋章、抗战胜利勋章、美国总统二战金质自由勋章获得者,中正剑持有人。在国共内战时兵败被俘。1959年被特赦释放,1968年逝世,享年64岁。.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王耀武 · 查看更多 »

王成斌

王成斌(),山东莱州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1944年,王成斌参加八路军,并任胶东军区学兵团学员、东海独立团1营3连战士、班长、文书,一营营部会计、书记、机炮连政治干事,6师16团参谋处参谋。1947年,任华东野战军第13纵38师112团参谋、2连副连长、连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92师274团2营副营长、营长。1953年,任军团副参谋长兼作训股股长、团副参谋、团长、师参谋长、师长、副军长。1983年,任南昌陆军学校校长。1985年,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后授中将军衔。1990年4月至1993年12月,任北京军区司令员。 王 Category:北京军区司令员 Category: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王成斌 · 查看更多 »

砀山县

--山县位于中国安徽省最北端,是宿州市下辖的一个县。2007年初被列为安徽省直管县试点,享有省辖市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社会事业管理权限,是长三角地区的西北门户。.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砀山县 · 查看更多 »

礼县

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陇南市下属的一个县,位于甘肃东部,西汉水上游。与之接壤的县市有:东边天水市、西和县,西边宕昌县、岷县,南边武都区,北边武山县、甘谷县。面积4299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51万。邮政编码 742200,县政府驻城关镇。.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礼县 · 查看更多 »

福州市

福州市(ipa(福州話讀音)),別稱榕城、三山、左海、闽都,简称榕,是中華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的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的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是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之一。当地居民以汉族的福州族群为主,母语为闽东语福州话。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迄今2,200多年,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上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既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东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新一线城市。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 福州是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曾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 自宋代起福州的文化教育就非常发达,是当时产生进士、状元和两院院士最多的中国城市之一。在近现代史上,福州是中国最早开放通商的五个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工业、科技发源地之一。这裡的习俗、文化、传统艺术、建筑形式都自成风格,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福州还是300多万海外华人的祖籍地,为福建一大侨乡。 2017年福州辖6区1县级市5县,全市陆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的1/3,常住人口757万人。.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福州市 · 查看更多 »

福建

#重定向 福建省.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福建 · 查看更多 »

福建省

福建省(Hók-gióng;Hok-kiàn;Fuk-kien),簡稱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南沿海的一个省,省会福州。东西最寬約為480公里,南北最長約為530公里,陆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東北與浙江省毗邻,西、西北與江西省接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东隔臺灣海峽與臺灣相望。福建省下辖1个副省级城市和8个地级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 福建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福建多山,全省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这些山地多为森林所覆盖,使得福建的森林覆盖率达62.96%,居全国第一。福建的大陆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海岸曲折,岛屿众多。而且由于福建位于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和中国其他地方不同,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内地客家地区是农业文明。《福建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第一章《综合》:基本省情 福建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10位,是中國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共31.26平方公里、平潭片区共43平方公里,厦门片区共43.78平方公里),继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后,中国第二批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福建旅游资源丰富,有武夷山、鼓浪屿、清源山、太姥山等自然风光和土楼、安平桥、三坊七巷等人文景观。 福建的民族组成比较单一,汉族占总人口的97.84%,畲族为最主要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还有少量回族、满族等,其它民族人口多为近现代迁居而来,比重极小。福建汉族内部语言文化高度多元,分化成多个族群。.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福建省 · 查看更多 »

福建省 (中華民國)

福建省,簡稱「閩」,是中華民國已虛級化的省份,目前僅由金門與連江(馬祖)兩縣,以及原屬莆田縣的烏坵鄉(今託金門代管)所組成和原屬长乐县的白犬列岛(莒光乡)(今託連江代管),緣此其常被稱為「金馬地區」。金馬地區是中華民國政府作為在中國大陸擁有主權的意義與象徵。在政府用語中亦將臺澎金馬稱作「臺閩地區」,即示為實質統治之臺灣與福建二省之地區。 因國共內戰爆發,中華民國國軍節節潰敗於中共解放軍。鑒於形勢,福建省政府自1949年8月隨國軍從福州市遷駐金門。韓戰爆發後,解放軍曾多次進攻該地而未捷,而國軍亦無能力反攻。進而形成福建由兩政治實體割據一方的格局。1956年7月因為實施戰地軍政指揮,福建省政府精簡化並遷至臺灣省臺北縣新店鎮(今新北市新店區),1992年11月7日金馬地區戰地政務終止,1996年1月15日遷回金門辦公,省政府維持原精簡化之編制,且不設省議會。 福建省為唯一兩岸分治的省份,概念上為「大陸福建」與「金馬福建」,前者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質統治,設立福建省人民政府;後者由中華民國實質統治,設立福建省政府。 由於金門西距廈門島不到10公里,而東距台灣島則有277公里。因此中華民國政府於2001年元旦起實施金馬小三通,金馬地區開始展開與大陸小規模的通商、通航和通郵。.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福建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秦德純

德純,字紹文,山東省沂州府沂水縣人,中華民國陸軍上將。.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秦德純 · 查看更多 »

秦皇岛市

皇岛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东端,是京哈铁路上重要城市之一。靠在渤海湾边上,西距首都北京280公里,距天津220公里,西南距省会石家庄483公里。以秦始皇求仙驻跸而得名。 秦皇岛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中国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甲级旅游城市。著名的风景区山海关、北戴河坐落于此。.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秦皇岛市 · 查看更多 »

程潛

程潛(),字頌雲,中国湖南醴陵人,同盟會元老,國民革命軍一級陸軍上將。北伐战争時國民革命軍第六軍軍長,抗戰時第一戰區司令長官。1948年時曾參選中華民國副總統,但未成當選。 1949年年中在長沙向共產黨投诚,同年出席北京全国政协。其後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員長,湖南省省長、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職。1968年4月5日病逝北京。.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程潛 · 查看更多 »

空军

軍是涉及軍事航空之軍種,任務在於利用飛機與其他在空中飛行的武器系統進行武力投射,保護我方空域的充分使用,壓--作戰另外一方對於我方空域的干擾與使用他們自己的空域,支援其他軍種達到戰術與戰略目標的執行。 空軍是現代化三軍(陸軍、海軍及空軍)當中成立最晚的一支,許多國家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才有獨立的空軍出現。 許多國家的編制上,空軍必須支援陸軍作戰的需求,包括對地面目標的攻擊,空運,空投以及其他相關的任務。即使這些國家的陸軍擁有自己的飛機,通常在任務或者是飛機的型態上與空軍是有所區別。有些國家的空軍同時也指揮彈道飛彈與防空飛彈兵力與系統。也有的國家在空軍的編制內有進行陸上作戰的特種部隊或者是空降部隊。.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空军 · 查看更多 »

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选举

#重定向 1947年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选举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国共内战

一次国共内战是指中國在1927年-1937年间,在四一二事件後,由中國國民黨领导的国民政府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性政权之間的战争,此战争於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後趋向隐化,以国共摩擦形式贯穿抗战始终。中國國民黨稱為剿共。中国共产党亦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或十年內戰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辭海》(1989年版),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9月,第4922頁,ISBN 978-7-5326-0083-0。.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第一次国共内战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

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1945年9月9日9时,在中華民國南京市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现南京军区大礼堂)举行,大日本帝國陸軍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大將签署投降书,向同盟国代表、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總司令何应钦表示无条件投降。日本投降书中日文各一份,仪式历时15分钟。.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四平战役

二次四平战役,中共称二战四平或四平街保卫战,是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东北国军与中共东北民主联军发生的战役。.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第二次四平战役 · 查看更多 »

米脂县

米脂县是中国陕西省榆林市下辖的一个县。古名银州,县城位于无定河东岸。黄土高原地貌。面积1212平方公里,人口约23万(2005年)。邮政编码718100。县人民政府驻银州镇。.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米脂县 · 查看更多 »

粟裕

粟裕(),幼名继业,学名多珍,字裕,以字行,湖南会同人,汉化的侗族后裔。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晚年位列中华人民共和国副国级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位于开国十位大将之一,并被同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粟裕曾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院。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与南昌起义、湘南起义,之后进入井冈山,参与全部五次反围剿战争。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组织游击战争。历任红军第一军营长、师长,第七、第十军参谋长,挺进师师长,闽浙军区司令员,参与开辟浙南游击根据地。参与抗日战争。后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新四军江南、苏北指挥部副指挥,参与指挥黄桥战役。皖南事变后,历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中央苏中、苏浙区委书记。后兼任第六师师长,并参加车桥战役。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历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代政委,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兼第二副政委。任第三野战军代司令兼代政委,与陈毅、刘伯承参加指挥苏中战役、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上海战役等。曾参加指挥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历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科院副院长、第一政委,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补委员、第八至十一屆中央委员。粟裕于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期间遭到不合理批判,直至其去世十年后的1994年方才被完全平反。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84年2月5日,粟裕在北京逝世。.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粟裕 · 查看更多 »

綏遠省

綏遠省作为一个行政区划,按不同历史时期可以指:.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綏遠省 · 查看更多 »

綏靖公署

綏靖公署是中華民國在國共內戰時期設置之機關。簡稱綏署,是在作戰區域或非作戰區負責指揮局部戰爭,組織訓練兵員,徴集軍糧,並全權指揮其所轄省縣級行政機關,以區域或綏靖公署所在地為名稱。中華民國國軍為了進攻中國共產黨,劃全國為若干綏靖區,在區中心城市設綏靖公署,除負責指揮軍事外,還控制區內政治、經濟和社會活動。綏靖公署在戰區指揮所轄省縣行政機關,按《綏靖公署組織條例》設立,負責訓練兵員、征集軍糧等戰爭事宜。.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綏靖公署 · 查看更多 »

纬度

纬度(φ)是一个地理坐标,用以确定一点在地球表面上的南北位置。纬度是一个角度,其范围从赤道的0度到南北极的90度。纬度相同的连线或其平行线,是一个与赤道平行的大圆。纬度通常与经度一起使用以确定地表上某点的精确位置。在定义经纬度的时候,做了两个抽象假设。第一,以大地水准面来代替地球的物理表面,大地水准面是一个假想的由地球上静止平衡的海平面延伸到陆地内部而形成的闭合曲面。第二,用一个数学上简单的参考表面来作为大地水准面的近似。最简单的参考表面为球面,但是用旋转椭球面来模拟大地水准面要更为准确些。经纬度在这个参考表面上的定义将在下文中详细说明,经度相同和纬度相同的点的连线共同构成了这个参考表面上的经纬网。地球真实表面上一点的纬度和其在参考表面上的对应点一致,过地球真实表面上一点作参考表面的法线,该法线与参考表面的交点即为真实表面上那一点的对应点。纬度,经度和遵循某种规范的高度共同组成了 ISO 19111 标准中所定义的地理坐标系统。 由于有不同的参考椭球面,地表上一点的纬度特征也就并不唯一。ISO标准中关于这一点的描述为:如果坐标参考系统没有完全定义,那么坐标(主要指经度和纬度)顶多是模糊不清的,至少也是毫无意义的。这对于精确的应用非常重要,比如GPS,但是,在一般的使用中,并不需要很高的精度,通常也就不提及参考椭球面。 在英文文本中,纬度通常使用小写希腊字母phi (φ)来表示。它以度、分、秒或者小数形式的度来计量,再附上N或S来表示北纬或南纬。 无论是为了使用经纬仪还是为了确定GPS卫星的轨道,纬度的测量都要求人们对地球重力场有充分的了解。研究地球的轮廓及其重力场的学科是大地测量学,这些内容将不会在此文中讨论。通过简单的名称变换,这篇文章里涉及到的地球坐标系统也可以扩展运用到月球,行星和其它天体上。 纬度数值在0至30度之间的地区称为低纬度地区;纬度数值在30至60度之间的地区称为中纬度地区;纬度数值在60至90度之间的地区称为高纬度地区。 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南极圈和北极圈是特殊的纬线。.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纬度 · 查看更多 »

绥远

綏遠可以指:.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绥远 · 查看更多 »

终战诏书

《终战诏书》,全称《大东亚战争终结之诏书》(大東亜戦争終結ノ詔書),亦称《停战诏书》,是指日本昭和天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公開表示接受美、英、中、苏四国在波茨坦会议上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同意无条件投降的诏书。这被看作是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完全結束的預兆。 《终战诏书》是在1945年8月14日由昭和天皇亲自宣读并录音,8月15日通过日本放送协会(NHK)正式對外广播。这是日本天皇的声音首次--公众播出。此詔書的廣播又稱為“玉音放送”,在日语中,天皇的聲音被敬称为“玉音”,“放送”則指广播,因而得名。.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终战诏书 · 查看更多 »

绵阳市

绵阳市,简称涪或绵,古称涪县、绵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北部,是全省第二大城市。市境东接广元市、南充市,南界遂宁市、德阳市,西邻阿坝州,北临甘肃省陇南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北缘,东南部为川北低山丘陵区,西北部为龙门山及岷山山区。涪江自西北入境,纵贯全市并流经市区,于东南部出境。全市总面积2.03万平方公里,人口477.19万。 绵阳自西汉置涪县始,历来为郡县、州府治所,为四川省和成渝经济区西北部中心城市、中国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是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建设中国唯一的“科技城”。绵阳是中国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市、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有全国文明城市、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迪拜奖)、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绵阳市 · 查看更多 »

缅甸

缅甸联邦共和国(ပြည်ထောင်စု သမ္မတ မြန်မာနိုင်ငံတော်;pyi-daung-zu tham-ma-da myan-ma-naing-ngan-daw),简称缅甸(မြန်မာ;myan-ma),是一個东南亚國家,位於中南半岛西部,西北鄰印度和孟加拉,东北靠中國,东南接泰國与寮國。為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其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海岸线总长1,930公里,佔国境线总长三分之一。國土面积约67.6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40大国家、东南亚第二大国。人口5000多万,世界排名第25位。首都為奈比多,2005年以前設於最大城市仰光。.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缅甸 · 查看更多 »

缅甸政治

缅甸是一个議會制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及冷戰時期,緬甸由吳奈溫將軍一直專政。1990年12月,人民议会选举出来的代表们组成了一个以恢复缅甸的民主制度为主要任务的缅甸联邦国家联合政府。该政府為流亡政府,现由山溫所帶领。缅甸联邦国家联合政府实际上只拥有相當有限之权力,且被緬甸軍政府宣布为非法组织。 2011年2月以前,缅甸軍政府的領導人為丹瑞,他同时是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的主席,是緬甸的獨裁者。丹瑞拥有所有的決策權,包括任命及解除部长和内阁成员的权力,以及處理緬甸在国际政治上的權力。 缅甸的前总理钦纽在2004年10月19日被梭温替代,后者被視為丹瑞的親信,而梭温又因健康因素,於2007年5月卸职赴新加坡治疗,由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秘书长登盛出任总理。 2015年11月8日,缅甸自1990年以来首次举行公开选举,昂山素季所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在选举中获胜并领导政府,全国民主联盟的获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缅甸政府由军政府制度向民主政治制度转变的转折点。但值得注意的是,昂山素季本人被宪法禁止出任缅甸总统,因此在全国民主联盟获胜后,新增了类似缅甸总理的国务资政职务,由昂山素季担任,其成为实际意义上的缅甸领导人(缅甸现任总统为廷觉)。.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缅甸政治 · 查看更多 »

罗荣桓

罗荣桓(),原名慎镇,字雅怀。湖南省衡山县南湾村(今属衡东)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罗荣桓1927年在武昌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的前身)读书,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鄂南暴动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上井岡山。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他先后担任特务连党代表、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一团营党代表、第二纵队党代表。曾参加古田会议。历任红军第四军军委书记兼政治委员、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红军总政治部动员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参加过长征。1936年入红军大学学习。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红军后方政治部主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代理师长,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开辟山东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兼东北民主联军、东北军区第一副政委,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第一政治委员。同林彪指挥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攻占东北全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荣桓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和总干部部长、政治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罗荣桓从1942年起经常带病指挥作战,1946年曾切除一侧肾脏,以后长期抱病工作。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是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员、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员。1963年12月16日在北京病逝。.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罗荣桓 · 查看更多 »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美国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务卿

美國國務卿(United States Secretary of State),直译为国务部长,是美國國務院的首長,同時為美國內閣成员,主管美国外交事务,相当于美国外交部长,但是其地位要比其他内阁部长高,是所有內閣成員中的首席。.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美国国务卿 · 查看更多 »

美国总统

美利坚合众国总统(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缩写为POTUS;中文簡稱美國總統)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裝最高總司令,根据1787年通过的美国宪法而设立,行使宪法赋予的行政权,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于1789年4月30日就职,之后至1933的历任总统均为3月4日就职,而其後則於1月20日就職。1951年开始生效的美国宪法第二十二修正案规定总统每届任期4年,连选连任不得多于2次,也不能担任总统或执行总统职责超过2年后再當选为总统多于1次。 身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元首,美国总统亦号称“自由世界”的領導者及“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美国总统的妻子称为“第一夫人”,家庭称为“第一家庭”。美国建国以来,43位总统均为白人男性(主要为英格兰裔,爱尔兰裔6人、荷兰裔3人、德裔3人),第44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是首位非裔男性。 美国总统官邸为位于哥伦比亚特区的白宫。总统专用客机称为“空军一号”,专用直升机称为“海军陆战队一号”,官方的进行曲是《向统帅致敬》。 根据《美国宪法》,总统须年滿35岁,在美国居住14年以上,也一定要是“自然出生的美国公民”或者是在宪法通过时為美国公民(参见:美国宪法)。美国公职只有总统、副总统必须“出生时为合众国公民”。 現任總統為共和黨籍的唐納·川普。.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美国总统 · 查看更多 »

羅廣文

羅廣文(),四川忠縣人,曾任國軍第18軍第六任軍長,為國府陳誠嫡系土木系內,曾任該職唯一宣布向解放军起义的將領。.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羅廣文 · 查看更多 »

烟台市

烟台市,别称港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东省东部,胶东半岛北部,1984年国务院确定的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是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心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联合国人居奖获奖城市。 烟台位于37°24′N121°16′E。全市总面积13,85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738平方公里,海岸线曲长909千米。濒临渤海、黄海,有包括大小岛屿63个。东与威海接壤,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西接潍坊,西南与青岛毗邻,北与辽东半岛的大连共同形成拱卫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烟台市 · 查看更多 »

热河

热河可以指:.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热河 · 查看更多 »

炮兵

炮兵是指以火炮、火箭和飛彈等为基本装备,用火力进行战斗的兵种。由地面炮兵和高射炮兵组成,需要强大的火力和较远的射程,是战斗中的火力突击力量。主要用于支援和掩护步兵和装甲兵的战斗行动。并与其他兵种协同作战。 炮兵在中国有悠久历史,在明永乐年间,京军中就有规模使用火炮的部队(神机营)。 在現代軍隊,砲兵屬於陸軍等部隊的兵種之一。在日本陸上自衛隊中,則將砲兵部隊稱為特科。 vi:Pháo Category:炮兵.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炮兵 · 查看更多 »

熊向晖

向晖,原名熊汇荃,安徽鳳陽人,生于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官、政治人物。 清华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共产党情报工作“后三杰”之首(申健和陳忠經是另二傑)。出身於官宦家庭,父亲在中华民国湖北高等法院任庭長。1949年之前潛伏在中國国民革命军胡宗南部进行间谍工作,1949年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界工作。.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熊向晖 · 查看更多 »

盟軍最高統帥

#重定向 盟军最高司令.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盟軍最高統帥 · 查看更多 »

盧漢

盧漢(),原名邦漢,字永衡,彝族人,属彝族吉狄家族。生於雲南昭通炎山,國民革命軍陆军二级上将。.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盧漢 · 查看更多 »

登封市

登封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郑州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登封之名由武周女皇帝武则天所封。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地处嵩山南麓,东北临省会郑州,西北靠古都洛阳。辖域东西长约56公里,南北宽约35公里,面积1220平方公里。全市辖3个街道、8个镇、5个乡。人口65.52万人。母语是中原官话河南方言。 登封市不仅境内的文物及古遗址遗迹不胜枚举,而且是少林功夫源起地少林寺的所在地,是中国著名的“文物之乡”和“武术之乡”。近年又相继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少林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嵩山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登封市 · 查看更多 »

登步岛

登步岛,是中国浙江省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以登步岛战役闻名。.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登步岛 · 查看更多 »

登步島戰役

登步島戰役,為中華民國國軍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的戰役。最後中華民國國軍勝利,是為登步島大捷。.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登步島戰役 · 查看更多 »

白崇禧

白崇禧,字健生。穆斯林,伊斯兰教名奧馬爾()。廣西桂林臨桂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级上将,有「小諸葛」之稱。中國國民黨桂系(新桂系)將領。地位僅次於李宗仁。1923年起任廣西討逆軍參謀長,廣西綏靖公署及桂軍第二軍參謀長,國民革命軍副總參謀長、東路軍前敵總指揮。保定軍官學校畢業。 李宗仁和白崇禧人稱「李白」,是國民黨內最具實力的地方軍事勢力──桂系的中心,多年來一路合作無間。二人最初一同加入國民黨孫中山在廣州的革命陣營,又聯手驅逐廣西的舊軍閥。1927年任淞滬警備司令。國民黨北伐時,率廣西軍隊攻至山海關。後任第四集團軍副總司令兼新編第十三軍軍長。北伐成功後,和蔣中正及其他地方勢力多次開戰。1929年蔣桂戰爭失敗後,與李宗仁等退回廣西。八年抗戰爆發後,二人動員廣西的軍隊抗擊日軍,合作指揮多場大戰,屢有勝果。 1931年後,白崇禧歷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兼軍訓部長、桂林行營主任、國防部長、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華中軍政長官。然而,國民政府未能保住在中國東北的戰果,局勢對國府愈趨不利,桂系最終亦無法保住中華民國的半壁江山。去臺灣後,白崇禧被委任為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66年病逝於臺北。 白崇禧为著名作家白先勇之父。白崇禧篤信伊斯兰教。民国时期,他捐款兴建了多所清真寺、发展穆斯林教育,在政治和经济上给予中国穆斯林許多方便。另一方面,據其子白先勇回憶,白崇禧對於少數穆斯林不合時宜的風俗習慣,例如:女性不得受教育、女性戴面紗等,極為反對。白崇禧對宗教採寬容態度,時常為佛教、道教寺廟題字、撰聯,諸如暖暖安德宮、關渡宮附設之廣渡寺、梧棲朝元宮、延平郡王祠等,不勝枚舉。.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白崇禧 · 查看更多 »

蚌埠市

市,简称蚌,舊作--、--,别名珠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安徽省重要枢纽城市、皖北地区的商贸中心与加工制造业中心和邮电通讯指挥调度中心。蚌埠位于华北平原南端京沪铁路和淮南铁路的交汇点,淮河穿城而过,临近凤阳、宿州。由于史载蚌埠地区“古乃采珠之地”,素有禹会诸侯地,淮上明珠城之称,从而得名“珠城”。境内山水相连,四季分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1947年初蚌埠设市,直属安徽省,是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省辖市(公元1947年)。蚌埠全市面积595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601.5平方公里,截止2016年末,蚌埠市含三县总户籍人口379.52万,常住人口333.2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0万。蚌埠市下辖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四个市辖区,管辖怀远县、五河县和固镇县三个县。 蚌埠拥有机械、化工、医药、电子、建材等行业齐备的工业体系,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众多。京沪高铁蓄势待发、蚌埠新港百舸争流,交通十分便利。市辖三县均为全国商品粮大县,怀远石榴、五河螃蟹、固镇花生闻名遐迩。基础完备的工业、方兴未艾的农业、繁荣兴旺的商贸流通,蓬勃发展的外向型经济,构成了这座年轻城市的综合经济框架。 蚌埠是中国三线城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淮河流域中心城市、皖北地区中心城市和安徽省旅游中心城市。在全国文明城市2016年度测评中,蚌埠居全国第五全省第一。当前,蚌埠正处在经济快速上升期和对外开放的新起点,随着国家加快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安徽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和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蚌埠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交通区位、产业、科技优势将进一步显现,经济社会发展将进一步加快。 蚌埠市在全国文明城市2016年度测评中,居全国第五全省第一。2017年11月,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公布,蚌埠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蚌埠市 · 查看更多 »

芜湖市

芜湖市(普通话:Wúhú Shì;芜湖话:Vúhú S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城区位于长江南岸,青弋江与长江汇合处。南京都市圈组成城市之一,人口构成主要为汉族,市区通用芜湖话,部分地区使用吴语等。芜湖自古享有“江东名邑”、“吴楚名区”之美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孙中山称为“长江巨埠,皖之中坚”。.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芜湖市 · 查看更多 »

銀圓券

银圆券是银圆兑换券的简称,中華民國政府在中国大陆崩潰前夕於部份地區发行之一種紙幣。自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7月起發行,用意是以旧有银本位的银圆取代价值已近废纸的金圆券。银圆券发行的同时,中国大陆政局形势渐变。银圆券随着局势,价值亦大幅贬值。最后在中国大陆被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所取代。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陸續用人民幣作價收回。.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銀圓券 · 查看更多 »

韶关市

韶关市(官方音译:Shaoguan,传统外文:Shiuchow、Shaokwan,粤音外文:Siu Kwa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北部,广东、湖南和江西的交界处。地理位置东经112°50'-114°45',北纬23°5'-25°31'。城市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广东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抗日战争中,日军占领广州后,韶关曾成为广东临时省会。.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韶关市 · 查看更多 »

莫干山

莫干山位于中国浙江省德清县,杭州西北方40多千米处。属天目山余脉,耸立在低平的杭嘉湖平原之上,面积20平方千米。素有“清凉世界”之美誉,被誉为“江南第一山”。它和庐山、北戴河、鸡公山并列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是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莫干山现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上面建造有华东各系统的疗养机构和拓展培训场地。 每年20多万游客中,上海游客占到六七成。坐落于莫干山上的裸心谷度假村, 吸引了大量江浙沪客人驱车前往。.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莫干山 · 查看更多 »

遼陽

辽阳可指:.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遼陽 · 查看更多 »

聂荣臻

聂荣臻(),字福骈,小名双全。四川省江津县吴滩鄉石院子人(今重庆市江津区吴滩镇郎家村),中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聂荣臻早年在法国勤工俭学,于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黄埔军校秘书兼政治教官,参加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他参与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后担任中央军委参谋长、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一军团政委,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八路军115师副师长、政委,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参加平型关战役,并开辟晋察冀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三书记、华北军区司令员等职,指挥平津战役等作战,攻占华北全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聂荣臻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主抓“两弹一星”研制,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牵扯进“二月逆流”案。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继续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1992年5月14日,聂荣臻在北京逝世。.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聂荣臻 · 查看更多 »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或譯道格拉斯·麦克亞瑟,是美国著名军事将领,1937年出任菲律宾陆军總司令,1944年授衔五星上将,华人常称其为“麦克阿瑟元帅”,簡稱“麦帅”。1930年代担任美国陆军参谋长,是太平洋战争中同盟國軍隊主要指挥官之一。他因在菲律宾战役中的表现获颁荣誉勋章,他和父亲小亚瑟·麦克阿瑟是史上第一对都获得过荣誉勋章的父子。.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

联合国(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缩写作 ONU;United Nations,缩写作 UN 或 U.N.)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间國際組織,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公民自由、政治自由、民主及實現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聯合國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5年,取代國際聯盟以阻止戰爭並為各國提供對話平臺。聯合國下設了許多附屬機構以實現其宗旨。 到2018年中為止,聯合國共193個成員國,包括除梵蒂岡城國以外所有无争议的主權國是联合国会员国。在聯合國遍及世界的辦事處中,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通過全年舉行定期會議來決定實體和行政議題。聯合國由六大主要機構組成:聯合國大會(主要的審議機構)、安理會(以決定對和平與安全的某些決議)、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以協助促進國際經濟和社會的合作和發展)、秘書處(為聯合國提供所需的研究、資訊和設施)、國際法院(主要的司法機構)以及聯合國託管理事會(當前不活躍)。其他重要的聯合國機構還有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食計畫署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的行政首長是聯合國秘書長。聯合國的經費由會員國分攤和自願捐贈。聯合國現今有六種工作语言,分別為:阿拉伯语、汉语(聯合國中文日為每年的4月20日)、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联合国 · 查看更多 »

营口市

营口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辽宁省中南部,地处渤海之滨,辽东湾畔,地理坐标为东经121°56′—123°02′,北纬39°55′—40°56′。为中国八大水系之一的辽河入海口。是中国东北第一个对外开埠的口岸,是中国民族金融业的起兴之地,现为东北最近的出海通道,是环渤海经济圈以及东北亚地区最具发展竞争力的现代化港口城市之一,全国重点沿海开放城市、全国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枢纽和沿海主要港口之一,为二类大城市。.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营口市 · 查看更多 »

萬山群島

萬山群島(英文:Man Shan Kwan To、Ladrones Islands或Thieves Islands)是位於珠江口之外,處於香港主陸地以南及西南、澳門及九洲洋以東的多個島嶼的統稱,當中包括有大萬山島、小萬山島、東澳島、桂山島、外伶仃島、擔桿列島、佳蓬列島、三門列島、隘洲列島等150多個島嶼,現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珠海市管轄。而其他島嶼(澳門離島,以及香港島、大嶼山等香港島嶼)則分屬澳門及香港管轄。.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萬山群島 · 查看更多 »

鐵路運輸

鐵路運輸(rail transport),通稱軌道運輸或轨道交通。狭义上通常是指一種以具有轮对的车辆沿铁路轨道运行,以达到运送旅客或货物目的的陸上運輸方式。而廣義的鐵路運輸尚包括磁浮列車、纜車、索道等并非使用车轮形式,但仍然沿特定轨道运行的运输方式。 在中国大陆,軌道交通一般指城市軌道交通和城际轨道交通。依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 50490-2009),「城市軌道交通」的定義是:“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其英文譯名為「urban rail transit」。.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鐵路運輸 · 查看更多 »

青岛市

青岛市(),简称青,别称胶,又被誉为琴岛和岛城,是中国的地級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区域中心城市。青岛经济发达,在北方城市中,经济总量仅次于京津2个直辖市。 青岛位于中国海岸线的北部、胶东半岛南侧,西接广阔腹地,近代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受到重视。继而1891年清政府驻兵建置,1897年德国租借建设港口和铁路,青岛遂因“一港一路”而兴,进而成为德日在华商贸的中枢。近代青岛,在德租时期完成从偏远渔村到商贸城市的演变;日据时期又兴起以纺织为首的制造业,转型为工商业城市,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伴随城市发展兴起的交通、建筑、通信、教育和科研等方面均在中国乃至亚洲占据重要地位。青岛城市构建发展模式的西化从建置初一直持续半个世纪,使青岛拥有大量的外来人口(包括外国人)和较高的开放度,居民对国外的文化、社会制度和现代化有着较高的认同感;相反也造成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青岛积蓄不深,在作为现代文化依托的高校人才因在共和国建国初期的政策调整外迁流失及其他各种人为因素的作用后,青岛一度沦为“文化沙漠”;进入21世纪后,青岛積極引进高校人才,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致力于营造出“文化绿洲”的環境。 青岛现为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东北亚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宜居城市;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沿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城市以及中国海洋科研及其产业开发中心城市,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青岛拥有国际性海港和区域性枢纽空港,是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之一,同时也是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8个国际会议城市之一。2017年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青岛入选“世界电影之都“创意城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国家质检总局山东检验检疫局、山东海事局、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等单位的总部均设于青岛。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残奥会和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分赛场设于青岛,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2015年世界休闲体育大会于青岛举办、2018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年度峰会于青岛召开。.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青岛市 · 查看更多 »

衡宝战役

衡宝战役,是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部南下作战期间与国军白崇禧等部发生的一场战役。是唯一一场跨越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战役。.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衡宝战役 · 查看更多 »

衡阳市

衡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湖南省南部,因地处南岳衡山的南面而得名。回雁峰是南岳第一峰,座落市区,相传“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故市区又名雁城。衡阳是全省常住人口第二大城市,为湘南地区中心城市。2017年初全市常住人口733.75万,中心城区常住人口117.85万。衡阳是湖南省重要的交通、经济城市、国家老工业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抗战纪念城、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湖南6个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之一、地区公路铁路交通枢纽。京广、衡柳、湘桂、吉衡和在建的怀邵衡铁路在此交汇,是南下两广的门户。地处湖南中部偏南,位于东经110°32′16"-113°16′32"、北纬26°07′05"至27°27′24"区域。.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衡阳市 · 查看更多 »

顧祝同

顧祝同(),字墨三,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江蘇省涟水縣人,曾任江蘇省政府主席、陸軍總司令、參謀總長、國防部長。.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顧祝同 · 查看更多 »

西南战役

西南战役是第二次国共内战后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攻西南5省的一次大型战役,发生于1949年11月1日,通过此次战役,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在第四野战军一部的配合下将盘踞西南诸省的中华民国国军最后一支重兵集团歼灭,占领了西南5省。 12月9日,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宣布云南起义。11日,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在四川彭县宣布起义。其后,驻守四川省的90多万国军中,36万人“起义”,15万人投诚。人民解放军仅以不到6000人的伤亡,消灭了中华民国国军有着10个兵团、49个军、133个师,90万余人的兵力,在短短的两三个月内占领了川、滇等230余万平方公里、当时有着7000余万人口的广阔地域。 虽然解放军较快取得西南战役的胜利,但此后中华民国政府残余的军事势力及土匪武装仍极为活跃。1950年代初,西南剿匪结束后,当地局势稳定下来。.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西南战役 · 查看更多 »

西宁市

西宁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省会,位于青海省东部。人口222.80万。市花丁香,郁金香。市树柳树。西宁古为金城郡、西平郡、鄯州,又称青唐城。辖区内居住汉、藏、回、蒙古、撒拉、满及土等众多民族。主要宗教为伊斯兰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天主教等。.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西宁市 · 查看更多 »

西安市

西安市,古称長安、京兆、镐京,位於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部,紧邻中华人民共和国幾何中心,现为国家中心城市、陕西省省會,是陕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医疗、教育中心。西安拥有3000余年的文明史、建城史和1077年的建都史,历史上曾有包括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共13個中原朝代在此建都,也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起點。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强盛的统一王朝建都最多的古都,在西安定都的周、秦、汉、唐,代表了中国帝王时期开放、外向、尚武、繁荣的顶峰。从文明曙光的半坡到西周礼乐;从大秦一统到汉唐盛世;西安曾经在两千年的时间跨度中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的世界历史名城之一,以及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西安目前有两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居于全国前列。2011年,国务院发布《全国主体功能规划》,西安规划为中国唯一的“历史文化基地”。 西安位於關中平原的中部,渭水東南岸,地处中国中心,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通往西北和西南的门户城市与重要交通枢纽,位於隴海鐵路上,区位显著,交通畅达。在地理环境上,西安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并有八水环绕。 西安是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新亚欧大陆桥及黄河流域重要城市,关中城市群的经济、科技、教育、能源、金融、文化、商贸中心,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之一,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辖11区2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505平方公里(2013年),常住人口1200万人,户籍人口905.68万人。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将西安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2013年国务院批复成立西咸新区,成为中国第七个国家级新区。2017年成立的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管辖的大部分片区位于西安市境内。2018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支持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西安市 · 查看更多 »

西康省

西康省,簡稱康,為中華民國的一省,中華民國所設置的13省之一,成立於民國28年(1939年),為華西三省之一。 民國38年(1949年)12月,中華民國政府遷都臺北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继续管轄西康省,並廢除西康省。基本相當於藏文化中的康區,多數地區是以藏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地。.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西康省 · 查看更多 »

西藏和平解放

西藏和平解放(或称人民解放军入侵西藏、中國入侵西藏、等,具体见名称章节)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通过軍事行動和谈判,在1951年將西藏納入共產黨統治的事件。共軍入藏后西藏噶厦和西藏社會架構在中华人民共和國内保持不變,直至1959年藏區騷亂,西藏噶厦被中央人民政府解散,十四世達賴喇嘛自西藏流亡印度為止。 1949年7月,西藏噶厦為了避免捲入國共內戰,驅逐了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拉薩辦事處的人員。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逐步將与西藏相邻的云南、新疆、西康等省納入統治。1949年11月,西藏噶厦向美國、英國和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發信,表示決意保持治權獨立状态,會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任何侵入行動作出毫無保留的抵抗。1950年2月15日,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軍區、第二野戰軍司令部聯合發出「進軍西藏政治動員令」。中國人民解放軍10月7日开始進攻康區西部,10月19日攻克昌都,擊斃5,700餘名西藏官兵,俘虜了包括多麥總管阿沛·阿旺晉美在內的軍官和2,600餘名士兵,藏軍於10月21日投降。 噶廈政府從1950年11月起尋求國際援助,一直沒有獲得肯定答覆。噶廈在內部經過強烈爭論後,決定放棄向國際求援,而與中國談判。達賴喇嘛於1951年1月2日抵達與錫金相鄰的亞東,準備必要時流亡國外。1951年2月,西藏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4月抵達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代表李维汉等谈判。1951年5月23日,代表团在北京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中共對外宣稱「西藏和平解放」。.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西藏和平解放 · 查看更多 »

西昌县 (清朝)

西昌县,清朝时设置的县。今西昌市前身。 雍正六年(1728年),设立宁远府。建昌卫改西昌县。为宁远府附郭县。治所在宁远城(城厢镇,今西昌市城区)。清朝时评价:冲、繁。辛亥革命后,废县留府,1913年又废府置县,属中华民国四川省。1938年,属西康省。 1939年二月,曾在此处设置民国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西昌行辕。1949年12月,第二次国共内战已接近完结。民国政府西南軍政長官公署移驻西昌。此时,国民政府领导人蒋介石试图守住西昌,曾派其子蒋经国作为总统特使飞抵西昌。1950年3月,解放军西南军区以第62军184师和第15军44师为主力,及第14军的两个团分两路发起西昌战役。26日,解放军到达西昌大箐梁子。夜间,西南軍政長官公署代理长官胡宗南、副长官贺国光(同时任西康省政府主席)乘飞机离开西昌。27日,解放军第15军44师攻占西昌县城。当年2月重设于此的四川省政府亦随之消亡。1950年起,属西昌专区。1955年,随之划归四川省。1968年,西昌专区改西昌地区,仍隶之。1978年,改属凉山彝族自治州。1979年,改为西昌市(县级市)。.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西昌县 (清朝) · 查看更多 »

西昌市

西昌市(ꀒꎂꏃ Op Rro shyp ),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原為西昌縣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全市幅员面积2651平方公里,全市辖37个乡镇。在西昌北部(实际位于冕宁县境内)有全国三大卫星发射中心之一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因此西昌也被称为航天城。年均气温保持在18摄氏度,日照多达320天,亦被称为月城、小春城。.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西昌市 · 查看更多 »

襄阳市

襄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於长江支流汉江的中游,是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是1986年第二批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兵家必争之地的称号。襄阳自古分為汉水(沔水)南北两岸的襄城及樊城二城,隔汉江相望,二城在历史上都曾经是军事与商业重镇。1949年以后後才將兩城合二為一稱襄樊市。分设襄城、樊城2区。201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襄阳区改名为襄州区。2010年12月9日,襄樊市正式更名为襄阳市。今天,中共襄阳市委、襄阳市人民政府、襄阳军分区、襄阳市人大常委会、政协襄阳市委员会均驻襄城。 襄阳市的发展肇始于西周分封邓国于今襄阳市区,从荆州牧刘表徙治襄阳始襄阳--历来为府、道、州、路、县治所。市域内现已查明各时期的文化遗址200多处,有些文物古迹堪称世界之最。襄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3000年的历史中,大小战役难以数计,著名的战例有白起水灌鄢城之战、关羽水淹七军之战、朱序抗拒苻丕之战、岳飞收复襄阳之战、宋元襄樊之战、李自成进占襄阳之战等。其间人文荟萃、灿若繁星,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众多的英才,为襄阳留下了大量的名胜古迹和轶闻传说,历来就有“文化古城”的雅称。 今日的襄阳,既有闻名于世的历史积淀出的深厚人文底蕴,又有汽车制造、航天装备等高新科技产业及都会发展,“新旧和谐共生”成为了本市最突出特色。.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襄阳市 · 查看更多 »

馬祖列島

列島(閩東語平話字:Mā-cū Liĕk-dō̤)是隸屬中華民國的群島,位於臺灣海峽正北方,面臨閩江口、連江口和羅源灣,與中國大陸僅一水之隔,距中國大陸最近點約9.25公里。主要由南竿島(馬祖島)、北竿島、高登島、亮島、東莒島(東犬島)、西莒島(西犬島)、東引島、西引島及其附屬小島共計36個島嶼、礁嶼組成,面积29.6平方公里,居民人口約12,900多人。 1999年以馬祖列島為範圍的馬祖國家風景區成立,隸屬於交通部觀光局管理。除了地形地貌和人文特色外,因地理位置關係而成為多種候鳥過境或渡冬的區域,2000年成立馬祖列島燕鷗保護區,主要針對白眉燕鷗、紅燕鷗、蒼燕鷗、鳳頭燕鷗、黑尾鷗、岩鷺、插尾雨燕等7種鳥類。2000年6月曾在此發現在世界鳥類紅皮書中被列為臨絕種的黑嘴端鳳頭燕鷗共4對,每年的最佳賞燕鷗季為5月到8月台灣的國家風景區 陳永森;林孟龍/著 ISBN 9867630211 2004年2月出版。 馬祖除通用國語之外,還通用操長樂口音的閩東語,當地稱為「平話」、「馬祖話」或「福州話」,官方則稱之為「福州語」。.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馬祖列島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为 CUHK),簡稱中文大學、中大,是一所坐落於香港沙田馬料水的公立研究型大學。 香港中文大学是清末至民國時期的顶级大学在香港的延续。創校教授為民國時期著名大儒、專家和國民政府及行憲後中華民國政府要員。大學所合併的三所書院中的崇基學院和聯合書院前身為1845年起始的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在中國大陸地區所建立的享有極高聲譽的教會及私立大學,是香港历史源流上最远久的高等学院。 香港中文大學於1963年合并香港高等學校而成立,並於1966年開辦香港首間研究院,是香港第一所研究型大學李卓敏:《開辦的六年》(1969年)頁38至48,也是香港唯一採用書院聯邦制辦學的大學,現共有9所成員書院及8所學術學院。中大的創立打破了英國殖民地只允許一所高等學府存在的慣例,並成功掀起香港1970年代的「中文運動」,具歷史及時代意義。葛量洪爵士著、曾景安譯(1984年),《葛量洪回忆录》,广角镜出版社发行,ISBN 962-226-069-1,頁205。“港府和港大在當時否決興辦中文大學有很多原因,除了經費和師資問題,還有就是香港大學和香港政府不希望見到香港同時出現兩所大學,擔心中文大學的存在會與原有的香港大學分庭抗禮,不單分散資源,更甚者會影響港府集中制定高等教育政策”《中文大學校刊》一九八一年秋(1981年),頁9。雖然最初的大學條例將中文列作指定教學語言,但校方目前提供的大部分科目均以英語教授,只有某些部門同時提供粵語及標準漢語指引。 該校既是香港的天災監測中心,亦是該地社會科學、國學、工商管理、理學及醫學的主要研究機構。其曾經有3名教授和1名校長獲得諾貝爾獎,校友銜蓋菲爾茲獎、沃爾夫數學獎、勒諾多文學獎和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得主以及包括嶺南大學、香港大學等在内的等高校的校长,系唯一具有獲得國際頂級獎項的校友以及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及圖靈獎得主專任任教的香港高校。香港教育歷來產生的諾貝爾獎等級的學者中,有67%是中大的校友、教授(參見主欄目香港教育)。 香港中文大學本科畢業生獲得羅德獎學金(譽為本科“諾貝爾獎”)的數目為香港最.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香港中文大學 · 查看更多 »

解放区

解放区,是在抗日战争和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控制区域的称呼,在。这些地区与外地往往设置关卡,并独立发行货币,且拥有自主的地方武装。 相對的,中華民國政府或國民政府称其地区为「淪陷地区」或「共匪地区」,簡稱「匪区」。 对于解放区的性质,中国国民党及國民政府认为解放区是武装割据地方,新时期的军阀。 在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因解放军连连击退国军,使得解放区的范围逐渐扩大,而中国国民党/國民政府所统制的區域(簡稱「国统区」)逐漸縮小。直至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撤退到台湾地区,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正式成立,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被撤退到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称为「匪偽政府」。至此「解放区」一词与「国统区」共同退出历史舞台。.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解放区 · 查看更多 »

解放軍出版社

#重定向 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解放軍出版社 · 查看更多 »

马鸿逵

#重定向 馬鴻逵.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马鸿逵 · 查看更多 »

马歇尔

歇尔可以指:.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马歇尔 · 查看更多 »

高射炮

射炮又稱防空炮,指用以從地面向空中目標射擊的火炮,高射砲的特徵是炮管長、射擊準確、射速高、通常可360度迴轉,主要對付空中目標,口徑一般不超過128毫米。.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高射炮 · 查看更多 »

高岗

岗()原名高崇德,字硕卿,中国陕西米脂县武镇(今属榆林市横山区)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故高级领导人之一。 高岗早年在西北地区进行革命活动,后任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政治委员、红二十六军政治委员、红十五军团政治部主任等职务,是陕北红军的代表人物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代政委等职务。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书记、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东北人民政府主席,集东北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号称“东北王”。1953年,奉调进京出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后与饶漱石密谋取代刘少奇和周恩来而遭批判,自杀身亡。1955年,被开除党籍。.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高岗 · 查看更多 »

许世友

许世友(),原名释友,字汉禹,法号永祥,出生于湖北省麻城乘马岗镇(今属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军事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 许世友出身贫苦农村,少年時曾在少林寺出家並學習中國武術,拜雲游武僧「林子金」為師,因思念老母決定歸家還俗,只憑一條哨棒打出由全寺僧人所擺之「木人陣」,少林方丈妙興禪師親送其銀元離開。红军时期在红四方面军任职,曾任第四军军长。长征到达陕北后,因批判张国焘的缘故而一度计划脱离红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副旅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山东纵队参谋长,胶东军区司令员。国共内战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山东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山东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等职。许世友是第一、二、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副主任。.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许世友 · 查看更多 »

谢富治

谢富治(),湖北红安丰岗谢家垱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红四方面军任排长、副连长、宣传队队长、连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红九军第26师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共川陕省委组织部部长。长征中任红九军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772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第385旅政治委员,太岳军区副司令员、纵队政治委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政治委员、太岳兵团(陈谢兵团)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川东区委书记、川东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西南军区副政治委员,云南军区、昆明军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等职。 文化大革命时期,谢富治为毛泽东勤王,出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中央军委委员等职,为中央文革小组“碰头会”成员。1967年8月,谢富治为了帮助毛泽东打击强力系统当中的周恩来系官僚派,提出“砸烂公、检、法”,致使全国的公安机关都陷于瘫痪。1972年,谢富治在北京逝世。1980年,在周派继承人邓小平夺权以后,中共中央根據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审查报告,开除谢富治的党籍;撤销谢富治悼词;将谢富治的骨灰由八宝山革命公墓清出。1980年11月20日,「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開始受审,谢富治被判为主犯之一。.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谢富治 · 查看更多 »

谭震林

谭震林(),别名梅城,湖南攸县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有“谭老板”的雅号。 谭震林早年参与井冈山斗争,曾任茶陵工农兵政府主席、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书记、红十二军政治委员、福建军区司令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政治保卫局分局长,红军长征后留守苏区开展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副司令员、第六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新四军政治部主任、第二师政治委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华中野战军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后第三野战军)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谭震林 · 查看更多 »

豫东战役

-- 豫东战役,亦称开封睢杞战役,黄泛区会战,是中国第二次国共内战在中原地区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兵团作战。 1948年6月至7月,华东野战军西线部队在中原野战军配合下,出其不意地攻占河南省会开封,并在睢县杞县地区歼灭区寿年兵团。华东野战军在战役第一阶段全歼开封守军整编第66师等,在战役第二阶段歼灭区寿年兵团部及整编75师等,活捉兵团司令区寿年和师长沈澄年,在战役第三阶段给予黄百韬兵团以打击后成功撤退,并在之后不久发动济南战役,攻占济南,全歼第二绥靖区。.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豫东战役 · 查看更多 »

鲁西南战役

鲁西南战役发生于1947年6月,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处于第二次国共内战的战略进攻阶段,由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号称刘邓大军)在千里跃进大别山期间,在黄河南岸的郸城、六营、羊山等地与国民革命军进行的一系列战役。.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鲁西南战役 · 查看更多 »

贵阳市

贵阳市,简称--,别称林城。中国贵州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教、交通和旅游服务中心,西南地区沟通珠三角、长三角的交通通信枢纽和物流集散地,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贵阳市位于贵州省中部,云贵高原东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分水岭地带。全市海拔最高处为1762米,最低处为506米,主城区平均海拔1070米。.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贵阳市 · 查看更多 »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通稱越南(),是位於东南亚中南半島東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北邻中國,西接柬埔寨和老挝,拥有超過9,50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15名。越南的首都是河内,最大城市是胡志明市。越南实行一黨制,执政党越南共产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党。越南為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員,是未来11国之一。 越南北部古为百越地,南部为占婆之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灭亡后,越南北部被置于中國皇朝統治之下达数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中国文化大量输入越南。10世纪越南摆脱中国统治正式建国,其后经历多个朝代,有分有合,15世纪时曾经被明朝直接统治20多年。19世纪中晚期,法国征服越南,对越施行殖民统治。1945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1954年,越南独立同盟会在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国军队,迫使法国势力撤离并承认越南独立,随后的日内瓦会议约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两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治,南方则先后建立了越南国及越南共和国(南越)。翌年越南战争爆发,由西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东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美国在战争中蒙受严重损失,逐步退出战场。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自此成功统一全国。 越南统一后,仍面临着经济落后的问题。1986年越领导层决定实施革新开放,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开放为市场经济,并发展多元化商品经济,此后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冷战结束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摆脱外交困境,1995年加入东盟,1998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但越南仍在贫富差距、医疗卫生和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越南 · 查看更多 »

軍隊國家化

軍隊國家化,是一个军事和政治学领域的主张,即軍隊不專屬於特定人士擁有,無政黨派系分別,屬一國之全體人民所擁有的,使全國軍隊皆受國家的編組,尊重軍令與政令的統一,此亦是維持國家安定的關鍵基礎。.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軍隊國家化 · 查看更多 »

黃維

黃維(),字培我。江西貴溪人,中國國民黨高級將領,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黃維 · 查看更多 »

黃百韜

黃百韜()又作佰韜,一名伯韬,字焕然,号寒玉,原名黃新,天津府人(今天津市)祖籍廣東省嘉應州(今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高级将领,徐蚌会战時與解放軍作戰,戰敗後自杀殉国。.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黃百韜 · 查看更多 »

黃杰

#重定向 黄杰.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黃杰 · 查看更多 »

黃杰 (將軍)

黃--(),字達雲,湖南長沙人,生於清光緒二十八年十一月二日。湖南省立長沙中學畢業。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獲頒青天白日勳章、雲麾勳章等。歷任國軍第二師中將師長,稅警總團總團長,國民革命軍第八軍軍長,成都中央軍校教育處處長、第六分校主任,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中央訓練團教育長,第五編訓司令部司令官,第一兵團司令官,臺北衛戍司令部司令,陸軍總司令,總統府參軍長,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臺灣省政府主席,國防部部長,總統府戰略顧問。.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黃杰 (將軍) · 查看更多 »

黄克诚

克诚(),原名黄时瑄,湖南永兴人,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曾任中央书记处书记(1956),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58)。 黄克诚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国民革命军唐生智部任职,参与北伐。之后参与领导湘南起义,之后陆续担任中央红军红四军第12师第35团团长、红五军、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等,随后跟随主力进行战略转移,并到达陕北,担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和红军总政治部部长。八年抗戰期间,陆续担任八路军115师第344旅、第二、四、五纵队政委,新四军第3师师长兼政委等职位,并参与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政委,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其历任天津市委书记、湖南省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位。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因直言批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被诬陷为“彭德怀反党集团”成员而被撤职受迫害。“文革”后复出,任中纪委书记等。1986年,黄克诚在北京去世。.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黄克诚 · 查看更多 »

黄龙

龙可以指:;地名.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黄龙 · 查看更多 »

黄河

-- 黄河,在中国古代称作河水、大河,简称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仅次于长江,也是世界第六长河流。中国的兩條母亲河之一,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噶達素齊老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千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黄河源头位于青海巴颜喀拉山的雅拉达泽峰,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玛曲、约古宗列曲是黄河的正源。黄河依次穿越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蜿蜒东流,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莱州湾)。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公里,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公里;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公里,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公里;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公里,流域面积只有2.3万平方公里。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公里,南北宽1100公里,总面积达795000平方千米(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黄河中游因河段流经黄土高原,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1977年錄得最高含沙量達920千克/立方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由于兴建水库以及流域林草覆盖率提高等原因,近年来黄河泥沙含量锐减,悄然出现变清态势。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黄河及黄河流域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黄河 · 查看更多 »

齐齐哈尔市

哈尔市(a)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别称鹤城、卜奎(卜揆、卜魁)、龍沙。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中国东北地区西北部区域中心城市,国务院批准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商贸和交通的中心,辐射黑龙江省西部、吉林省西部以及内蒙北部。辖7区8县,代管县级讷河市。总面积4.23万平方公里,人口549.39万(市区136.59万),有着800多年的建城史和255年的黑龙江省会史。齐齐哈尔是中国重要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国内湿地之一也是鹤类栖息地的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市区东南32千米处。.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齐齐哈尔市 · 查看更多 »

辞海

《辞海》,最早由私营中华书局創辦人陆费逵於1915年發起,首任主編舒新城,1936年正式出版了兩大冊。1957年9月適逢反右運動之時,毛澤東視察上海時做出修訂《辞海》的決定,仍由舒新城做主編。歷經文化大革命出版修訂工作有停頓。《辞海》歷經南京遷到杭州及國共內戰而有不同版本的發展。 《辞海》是一套兼收语言条目和百科条目的大型综合性辞书,1915年由中华书局开始策划,1936年成书,之后历经多次重大修订。《辞海》目前由上海辞书出版社负责编纂出版,在台灣也出版正體中文版。1999年版《辭海》收錄汉字共19,485個(含繁體字和異體字)。 《辞海》以其专业的队伍、严谨编纂作风著称,其知识性和准确性极高,是中国最权威的工具书之一。 《大辞海》是在《辞海》基础上扩展成的特大型综合性辞典,自1998年正式启动,2003年起陆续出版,2015年底出齐。.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辞海 · 查看更多 »

辽宁省

辽宁省,简称辽,舊稱奉天省,中國的一个省,省會位于沈阳市。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 辽宁省的位置是东北与吉林省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西南与河北省毗连,东南以鸭绿江为界河与朝鲜隔江相望,南临黄海和渤海。辽宁在自古以來便是东北地区通往关内、关外的軍事要隘,也是將东北地区聯繫内蒙古通向歐亞國家為交通上所必經之要道。.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辽宁省 · 查看更多 »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中第二次国共内战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國國民黨称之为遼西--会战,又作遼瀋會戰。 中共將領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在中國東北地区向被分割于沈阳、长春、锦州等地的中華民國國軍发起进攻,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收编国军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衛立煌所率领的1个剿匪总司令部、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3个师部、旅部團部不計,共47.2万人,并攻占了东北全境。东北人民解放军获得完全胜利,辽沈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中华民国国军。.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辽沈战役 · 查看更多 »

龙口市

龙口市,旧称黄县,雅稱芝陽,为中国山东省下辖县级市,由烟台地级市代管。龙口为山东省综合实力最强的县市,其综合竞争力2010年列全国百强县(市)第七位。该市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渤海湾南岸。.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龙口市 · 查看更多 »

龙云

龙云,譜名登雲,字志舟。云南昭通人,彝族人,族名纳吉鸟梯。是中华民国初期滇军将领,亦是割据西南地区的軍閥,號稱云南王,曾任雲南省主席、军事参议院院长、中华民国总统府战略顾问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龙云 · 查看更多 »

运城战役

运城战役,为发生于1947年4月至12月山西运城,中华民国国军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之间的战役。经过三次大型的攻坚战,徐向前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运城。.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运城战役 · 查看更多 »

范漢傑

范汉杰,名其迭,字汉杰,以字行,广东嘉應府大埔縣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曾任陆军副总司令、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1948年國共內戰時被解放軍俘虜,拘押於戰犯管理所,1960年特赦,後任全国政协委员。.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范漢傑 · 查看更多 »

范明

范明可以指:.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范明 · 查看更多 »

郝鹏举

郝鹏举(),原名纯,字凌霄,河南阌乡县(今河南省灵宝市)人,国民革命军中将。.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郝鹏举 · 查看更多 »

胡宗南

胡宗南 ,原名琴齋、字壽山,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曾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及總統府戰略顧問等職位,蔣中正的心腹之一,民國初期被時人稱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胡宗南 · 查看更多 »

胡璉

胡璉(),字伯玉,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陝西省華縣(今渭南市华州区)人,曾任中華民國駐越南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 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屬於蔣中正軍事上之嫡系,也屬於陳誠土木系。 國民政府統治大陸後期著名將領。胡璉自軍校畢業後,歷任第十一師、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各主要官職,參與第一次國共內戰、中原大戰、中國抗日戰爭及第二次國共內戰。與另一陝西籍國軍將領史恆豐同為華縣鄉黨,也參與八二三砲戰,亦尚有陝西籍劉恩蔭。.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胡璉 · 查看更多 »

胡適

胡適,原名嗣穈,行名洪骍,字希彊,后改名適,字適之,笔名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生于上海浦东川沙),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長、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私立南开大学校董会董事等職。胡适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紅學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主張少談主義,主張先疑後信,主張科學佐證,盡信書不如無書。.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胡適 · 查看更多 »

郭汝瑰

郭汝瑰,又名郭汝桂,中国重慶銅梁縣人,中華民國國軍少將,實為中共特工,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兵團級(1985年確定)干部離休。他在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歷任陸軍總司令部徐州司令部參謀長、中華民國國防部作戰廳廳長、國軍第二十二兵团司令等職,為中共提供情報,為中國共產黨在國共內戰中得勝作出了貢獻。.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郭汝瑰 · 查看更多 »

胶东

胶东,可能指:.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胶东 · 查看更多 »

郑州市

郑州市是中国河南省的省会,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郑州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黄河下游。现辖6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1个县,全市总面积7,567.1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78.07平方公里,2012年市区建成区面积373平方公里。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956.9万,其中市区常住人口470.08万。居民以汉族为主,母语为中原官话的郑州方言。 郑州曾是包括出生于新郑的中华人文始祖轩辕氏所领的有熊国以及夏朝、商朝、管国、郑国和韩国在内的这些部落联盟或国家部分时期建政或建都所在地,因此被列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从商代亳都算起,郑州已经有3600多年的城建史。考古人员于1995年在郑州北郊邙岭余脉发现的西山古城遗址又把郑州地区城市出现时间提前到距今约5300年的仰韶文化晚期,被视为中国城市文明的源头。清末,朝廷大臣盛宣怀奉旨勘察芦汉铁路时来到郑州,将郑州站辟为甲等火车站,直接影响了郑州近代发展进程。 郑州古代为“豫州”和“中州”的一部分,自古至今均为交通要塞,有“九州之中,十省通衢”之称,如今郑州北站仍是中国最大的铁路编组站之一。因商朝早期的都城在如今的郑州境内,郑州有“商都”的雅号。同时,郑州被认为是中国商业的发源地之一,又是中国国务院确立的商贸中心试点城市之一,因此“商都”也具有了“商业之都”的含义。郑州以打造都市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远景規劃到2020年,市区总人口达到1500万以上,建成区面积达到800平方公里。.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郑州市 · 查看更多 »

郓城县

郓城县位于中国山东省西南部,是菏泽市下辖的一个县。.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郓城县 · 查看更多 »

舟山群岛

舟山群岛,是中国浙江省东海水域内的一个群岛,有大小島嶼1390個,連水域總面積2萬2千2百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371平方公里。舟山群岛属舟山市管辖。 2013年12月12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繼上海成立自貿區後,同意建立浙江舟山群島自貿新區。根據國務院對舟山自貿區作出的規劃,是要將舟山致力建設為大宗商品儲運中轉加工交易中心、現代海洋產業基地等等。.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舟山群岛 · 查看更多 »

阎又文

阎又文()山西省荣河县(今万荣县)荣河镇人,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阎又文 · 查看更多 »

阎锡山

閻錫山(),字百川、伯川,漢族,山西省五臺縣人,清末举人,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将军府同武上将军,中華民國國軍(及其前身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北洋軍閥晉系領袖,曾任行政院院長、國防部部長及總統府資政等職務,1949年11月20日至1950年3月1日代行時任代總統李宗仁職務,是中華民國行憲至今唯一一位代理總統職權、形同國家最高領導者的行政院長。閻錫山主政期間,其管轄之山西省自1911年辛亥革命後建立以來,經歷多場內戰、抗日戰爭及國共內戰依然屹立不倒,直至1949年4月太原戰役結束後被共軍佔領為止,一共歷經38年,是眾多軍閥中紀錄最長者。.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阎锡山 · 查看更多 »

阿尔伯特·魏德迈

阿尔伯特·科蒂·魏德迈(Albert Coady Wedemeyer ),美國軍人。二次世界大戰時於東亞服役,於1944年底接任史迪威為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及駐中國美軍指揮官;至1946年3月卸任。1947年再奉命為特使到中國調查。在冷戰期間,魏德邁是柏林空運的主要支持者。.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阿尔伯特·魏德迈 · 查看更多 »

阿沛·阿旺晋美

阿沛·阿旺晋美(,),西藏拉萨人,藏族。曾任噶廈长官噶倫(兼昌都总管)、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首任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曾先后长期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會長。2009年12月23日病逝于北京,享壽99岁。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对他的评价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藏族人民的优秀儿子,我国民族工作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阿沛·阿旺晋美 · 查看更多 »

阜阳市

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市境东北界亳州市,东接淮南市,东南临六安市,西南邻河南省信阳市,西毗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北河南省周口市。地处淮北平原南部,地势平坦。淮河流经南面边界,颍河自西北往东南贯穿并流经市区,于市境东南注入淮河。全市总面积1.01万平方公里,人口810.1万,为全省人口最多的地级市。阜阳是京九铁路沿线的一座新兴城市,人口密度较大,其中农村人口比重较大,农村富余劳动力200多万人,每年向沿海发达地区输出的农民工人数居全国首位。目前阜阳正在努力改善自己的投资环境,希望本地的劳动力资源得到开发。.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阜阳市 · 查看更多 »

蘇日戰爭

蘇日戰爭(Совет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或稱「日蘇戰爭」(日ソ戦争)、「遠東戰役」或「八月風暴行動」(Operation August Storm))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與蘇聯之間的一場戰爭,也是二戰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由蘇聯发动迅速、猛烈的大规模进攻,佔領庫頁島以南以及南千岛群岛,日本於滿洲(今中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北部軍事力量在此打击下缴械投降,日方傀儡政權「滿洲國」滅亡,傀儡政權皇帝溥儀亦成了蘇軍俘虜。 1945年初軸心國集團各地戰線皆瀕臨崩潰,同盟國於雅爾達會議上規劃戰後秩序與要求蘇聯加入對日戰爭,後者承諾將於納粹德國投降後3個月加入遠東戰鬥。苏联要求了同盟国战后归还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亞洲方面日本急於應付逐漸進逼中的英美聯軍,冀望尚對日中立的蘇聯可從中調停,以维持日本在东亚的利益。蘇聯表面上與日軍“友好”,但已秘密備戰且漠视日方调停要求直至1945年8月8日開戰最後一刻。蘇聯在對德戰爭結束前即開始轉調軍隊至遠東地區,其主要對手為駐於滿洲的日軍70万人之龐大的關東軍,與蘇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等條件相比,關東軍早將精銳單位調出而空洞化,蘇軍享有質與量的龐大優勢,而关东军则拥有大量日軍武器坐守经营了数十年的号称“东方马其诺防线”的工事以逸待劳。 1945年8月8日當天150万蘇軍同時自北、東、西3方向對滿洲發動進攻,由於蘇方遞交宣戰書後即被切斷通訊,日本大使沒能將消息傳回國內,等於是技巧性的不宣而戰。關東軍原本是准备进攻苏联的军队,因日本在诺门坎战役的失败对苏联转入防御,但在太平洋战场占用了日本大量资源的时候,仍保有70万人的规模,拥有后来被证实“大量蘇軍繳獲的日軍武器”,及经营了数十年的工事,无需等待日本国内下达作战命令,实际上關東軍的停止作战命令也是于8月18日由司令 山田乙三 下达的,等于是技巧性的对苏备战。同時蘇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經驗豐富”进攻非常順利,在交战过程中攻势凌厉,“满洲受到大规模进攻使日本政府領導人放棄將滿洲作為戰略後備基地而繼續抵抗的念頭”并最终迫使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但苏军将满洲国当敌国看待,军纪弛懈,滿州國的治安被战事破壞後,亦犯下不少罪行,不少漢奸因為恐懼還跟著日軍撤退而後未得赦免而被處決。占领东北地区后,蘇聯立刻展開對南庫頁島和北方群島登陸行動,奪回日俄戰爭中失去的領土與在遠東地區的影響力。满洲受到大规模进攻使日本政府領導人放棄將滿洲作為戰略後備基地而繼續抵抗的念頭,於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接受《波茨坦宣言》即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於密蘇里號戰艦上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此役“蘇聯軍隊在遠東做了長期準備”一次投入89个师150万军队,其中不乏经历了苏德战场有经验的老兵,“蘇聯在對德戰爭結束前即開始轉調軍隊至遠東地區”,透過短期對日作戰和極少傷亡而为盟国取得龐大利益。当时美军在太平洋夺岛战中伤亡惨重,尤其是冲绳一役,18万美军伤7万余亡1万余人占总兵力近一半,预计进攻日本本岛需付出伤亡美军百万英军50万人的代价,而中华民国国军对日军的“中国派遣军”都疲于应付,更妄论击败“关东军”夺回满洲地区。苏联于8月14日与中華民國签订《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換文內容附件有两条主要:苏军出兵攻打满洲国后,一、苏军三个月内从东北“撤完”;二、「鑑於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獨立願望,中華民國政府同意,將在日本戰敗後舉行公民投票以確定外蒙的獨立」,没有时限。随即苏军根據《雅爾達協定》攻佔了滿洲地區,随后又根据《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撤出东北,但撤军因掠奪大量財物及日本投資工業設備等战利品并搶運至蘇俄境內而推迟,不过1946年蒋介石仍要求苏联暂缓从东北撤军以待中华民国国军进驻,3月22日苏联大使通知国民政府,4月底以前苏军将全部撤离东北,但中华民国国军仍没有足够的兵力进入东北。 而後冷戰時期在扶植勢力代理人的政策主導下,停止了向对日战绩不佳的国民党的自孙中山时代以来的长年资金和武器扶植,转而同意中共將中國東北作為根據地,並裝備了大量蘇軍繳獲的日軍武器,大幅增強了在日後內戰中的實力。而朝鮮亦由蘇聯所扶殖,對半島局勢产生了深远影响。日本在對蘇戰爭也在滿洲留下了數以萬計的日僑,日侨被迅速遣返,許多人返国后因占领区内戰後生活艱苦而死亡;被蘇軍俘虜的600,000名日軍也被送往西伯利亞進行強制勞動,後約有100,000人死於當地。.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蘇日戰爭 · 查看更多 »

赣州市

赣州市,简称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下辖的地级市,常称为赣南地区,是中国七十个大中城市之一、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是江西省的南大门,也是江西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下辖县市最多的地级市。赣州东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至西南临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和韶关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江西省吉安市、抚州市,处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 赣州历史悠久,有着2200多年的建城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赣州也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地之一,客家文化浓厚。同时,赣州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有着千里赣江第一城、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红色故都、世界橙乡、世界钨都等美誉。 赣州是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和旅游目的地、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赣州都市区是江西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三大都市区之一。.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赣州市 · 查看更多 »

赤峰市

赤峰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原为昭烏達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总面积8.69万平方公里,人口429.95万,是内蒙古自治区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市政府驻松山区。.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赤峰市 · 查看更多 »

董必武

董必武(),原名贤琮,又名用威,字洁畲,号壁伍。湖北省黃州(后改黄安县,今红安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主要领导人之一,曾经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 。在中共一大代表中,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于1949年后担任中共高层领导。.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董必武 · 查看更多 »

董其武

董其武(),山西省河津縣人,國民革命軍中將,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1924年在刘镇华的镇嵩军任排长,不久先后任国民军第二军第八混成旅二团排长、连长、营长和第九混成旅旅部中校副官长。1926年冬到武汉参加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先后任少校侦察队队长,北伐先遣纵队支队长。参加过北伐战争。1928年秋到天津,入傅作义部,任天津警备司令部参谋、干部政治训练所队长、第四路军第三十师八十九团中校团副、团长,陆军第二十八师四三六团上校团长、第三十五军第六十八师二一八旅少将旅长。抗日战争时期,任三十五军第一〇一师中将师长、暂编第四军军长、骑兵第四军军长、第三十五军军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第12战区政治部主任兼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张家口警备总司令,绥远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和驻绥部队指挥所主任。1949年9月19日,宣布绥远和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绥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绥远省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兵团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军军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董其武 · 查看更多 »

葫芦岛市

葫芦岛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下辖的地级市,原名锦西,位于辽宁省西南部。市境东北接锦州市,北临朝阳市,西界河北省秦皇岛市,南滨辽东湾。地处辽冀两省交界,辽西山地丘陵区与沿海平原交接地带,濒临渤海湾,南接山海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为燕山山脉,北部为松岭山脉。主要河流有女儿河、六股河、兴城河等。全市总面积1.04万平方公里,人口255.6万。葫芦岛市是京沈线上重要的工业、旅游、军事城市,有多处旅游景点,被誉为“关外第一市”、“北京后花园”。 葫芦岛市矿产资源颇丰富,拥有铅、锌、铜、钼等矿产,亦有葫芦岛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葫芦岛化工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锦西炼油化工总厂、锦西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锌厂和渤海造船厂等工业企业。渤海造船厂生产了中国的第一艘核潜艇,是中国重要的常规潜艇基地。.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葫芦岛市 · 查看更多 »

蒙城县

蒙城县位于中国安徽西北部,隶属亳州市,面积20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0万亩。.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蒙城县 · 查看更多 »

蒙疆聯合自治政府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是大日本帝国于1939年至1945年间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河北省(当时中華民國的察哈尔省和绥远省)、山西省一部分等日占沦陷区操纵成立的一个傀儡政权。.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蒙疆聯合自治政府 · 查看更多 »

蒙特內哥羅

黑山(黑山语:Црна Гора,拉丁字母:Crna Gora)意即“黑色的山”,是位於巴尔干半岛西南部、亞得里亞海東岸上的一個多山國家。过去多采用其英文名稱“Montenegro”的音译,如「门的内哥罗」,中國大陸、新馬、港澳則意譯作「--」; 台灣則譯作「--」。 黑山的東北為塞爾維亞,東為科索沃(2008年2月17日单方面宣布独立),東南為阿爾巴尼亞,西北為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以及克羅埃西亞,西南則為亞得里亞海(為地中海的其中一個部分)。 黑山原为1910年建立的黑山王国,一战后加入新成立的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二战后成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六个加盟共和国之一,南斯拉夫的四个加盟国(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馬其頓)在1990年代初独立后,黑山和塞尔维亚成为了南斯拉夫仅存的两个加盟共和国。2003年,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决定放弃“南斯拉夫”的国名,改称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5月21日,黑山舉行公民投票,獨立派以55.5%的得票比例在投票中險勝;同年6月3日,黑山國會正式宣佈獨立,同時成为联合国会员国。2017年6月5日,黑山加入北約,成為該組織第29個會員國。.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蒙特內哥羅 · 查看更多 »

邯郸战役

邯郸战役(又称平汉战役)是指1945年10月至11月中国国军沿平汉路北上接受日军投降时,在河北省邯郸以南地区与中共军队发生冲突的事件,中共称其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自卫反击战役”。.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邯郸战役 · 查看更多 »

邱清泉

邱清泉(),學名青錢,字雨庵,浙江省温州永嘉縣蒲洲鄉人,黄埔軍官學校工兵科第二期、德國柏林畢業;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抗戰期間曾任新編第二十二師師長與第五軍軍長,參與崑崙關戰役與滇西缅北战役。抗戰勝利後參與國共內戰,為第二兵團司令,在淮海战役(又稱徐蚌会战)中陣亡。頗能近體詩,人稱「將軍詩人」。又由于邱清泉为人桀骜不驯,和同僚、上司向来关系不良,而且作战风格大胆泼辣,亦被称为“邱疯子”。.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邱清泉 · 查看更多 »

邵力子

邵力子(),原名邵景泰,字仲辉,号凤寿。浙江绍兴人,中国共产党发起人之一,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邵力子 · 查看更多 »

邓小平

邓小平(),原名邓先圣,后由啟蒙老師改名邓希贤。中国四川省广安州协兴乡(今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人,祖籍江西吉水,在法国勤工儉讀期间参加了旅法共产主义小组,後留學蘇聯並於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經過多年的努力,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1977年,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后,复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国务院副总理等职。1978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认领导地位。1978年至1983年,任全国政协主席;1981年至1989年,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82年至1987年,任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1983年至1990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邓小平一生未担任中国国家元首、中国政府首脑,或中共党内最高领导职务,但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9年11月辞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一职前,普遍认为他是实际的最高领导人,并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予以确认。直到今天他定下的政治及經濟路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仍保持巨大的影响力。官方评价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中国共产党称他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称以其部分政治理念为核心的政治理论为“邓小平理论”,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第一部分。具体来说,他的提议包括“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一国两制”;其政策影响到了20世纪后期每个中国人,也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世界;他推动的改革还缔造了新兴超大城市深圳市。他于1978年和1985年两次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年度风云人物”。.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邓小平 · 查看更多 »

银川市

银川市,简称银,古称兴庆府、中兴路、宁夏省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位于银川平原中部,西倚贺兰山,东临黄河。银川市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永久举办地,是全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交通和金融商业中心,历史上为西夏王朝首都。 全市总面积6,94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802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06平方公里。人口216.4萬,大部分为汉族,回族为53.38万人。银川自古有塞上明珠的说法,城西有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区西夏王陵。市内多穆斯林风格建筑,拥有南关清真大寺、承天寺塔、海宝塔、西夏王陵、玉皇阁、鼓楼等众多著名古迹。.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银川市 · 查看更多 »

蔣中正

蔣中正,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後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中国大陆多称其字介石。中國政治人物,军事家。蔣任中華民國自行憲起的第一至第五任總統,並連續當選中國國民黨總裁。此外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及二次大戰時期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等職。蔣中正是繼孫中山後,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歷史上的重要領導者之一。 蔣早年于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肄業,考送日本振武學校,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團士官候補生;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30年10月受基督新教洗禮。他参加孙中山中华革命党,参与創建黄埔军校,逐步成为中国国民党核心人物。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蔣任總司令,推翻北洋政府,名义上统一全中国,建設黃金十年。蔣統率军民抗击日本軍國主義,最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中華民国成为五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战后主持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实行宪政,成立國民大會并当选为第一任行憲後中華民國总统。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中共解放军佔領中国大陆,蔣和中华民国政府軍民撤退至台澎金馬。在台期间,蔣實施台灣省戒嚴令,继续连任总统並实行中國國民黨一黨執政,且一直主张反攻大陆、反共复国,直至1975年去世。 蔣是20世紀重要的世界領袖,他統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戰場以及冷戰中的兩岸國共對抗,影響中國近代史和東亞史發展。.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蔣中正 · 查看更多 »

蔣永敬

蔣永敬(九五獨白,頁5)出生於安徽省定遠縣,中華民國歷史學家。.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蔣永敬 · 查看更多 »

锦州市

锦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下辖的地级市,是辽宁沿海的第二大城市。锦州是连接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交通要冲,也是著名的松錦之戰、辽沈战役主战场之一。锦州主城区位于小凌河和女儿河的交汇处。沈山铁路和锦承铁路在市区穿过,南部有京哈铁路穿越。境内的主要公路有京沈高速、锦阜高速、锦朝高速以及102国道。锦州有辽代、明代建筑遗迹。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炭、石灰石、膨润土、萤石、花岗岩等。.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锦州市 · 查看更多 »

鄧寶珊

鄧寶珊 (),原名邓瑜,甘肅省天水市人。中國近代政治人物、地方軍閥派系西北軍將領。.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鄧寶珊 · 查看更多 »

鄧錫侯

鄧錫侯()字晉康,四川省營山縣回龍鄉鄧家花園人。中国军事将领。.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鄧錫侯 · 查看更多 »

鄭洞國

鄭洞國(),字桂庭,中国湖南省石門縣人。中华民国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郑洞国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曾参加北伐战争。后在国民革命军中担任团长、旅长、师长等职务,参加长城抗战。抗日战争期间,担任第二师师长、第五军荣誉第一师师长、新编第一军军长、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等职。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东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东北剿总副总司令、第一兵团司令官、吉林省政府主席。1948年10月,在长春围困战中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投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参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鄭洞國 · 查看更多 »

膠濟鐵路

胶济铁路,又称胶济线,东起青岛市,西止济南市,横贯山东省中部。为国铁I级复线电气化铁路,是联结沿海与内陆的主要铁路干线之一。始建于1899年,1904年全线通车,1990年完成复线改造,2006年完成电气化改造,2008年胶济客运专线建成,胶济线改为货运铁路,实现客货分离。截至2013年,正线营运里程384.2公里,共设有各类车站36座。.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膠濟鐵路 · 查看更多 »

重庆市

重庆市,简称巴、渝,别称山城、渝都、雾都、桥都,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首批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航空枢纽、长江中上游航运中心,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 、内陆开放高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温泉之都,中国著名三大火炉城市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1000多年,是巴渝文化属地。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又简称“渝”。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光宗皇帝,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1891年,重庆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早对外开埠的通商口岸。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定重庆为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重庆同华盛顿、伦敦、莫斯科一道被列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指挥中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重庆为中央直辖市,是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和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实行计划单列。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恢复设立重庆直辖市,6月18日正式挂牌。 重庆市地跨北纬28度10分-32度13分,东经105度11分-110度11分之间的青藏高原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渝东接湖北、东南接湖南,渝南接贵州,渝西接四川,渝北接陕西,辖区东西长约470公里,南北宽约450公里,辖区总面积8.2403万平方公里。重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是一个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为一体的组团式城市,其中主城区建成面积为877.78平方公里。 位于重庆主城区嘉陵江和长江以北的两江新区是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重庆拥有渝新欧铁路、西永综合保税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部地区第二座实行72小时免签的城市。.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重庆市 · 查看更多 »

重慶談判

重慶談判,指1945年(中华民国三十四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在中国重庆举行的,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进行的一次谈判。这次谈判是政治协商会议的序曲,虽然它本身并未解决具体的实质问题,但国共双方达成了用政治协商的手段解决争端的初步意向,为后来几个月政协会议的召开制造了必要的和平气氛。 虽然该谈判期间国共最高领导人会晤,但主要工作由国民政府代表王世杰和中共代表周恩来完成,其最高领导人并未参加具体谈判;重庆谈判仅为第二次国共内战前双方谈判的开端而非全部;此后国共谈判逐渐转入具体问题,并围绕一系列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较量。直到1947年3月,内战前的国共谈判才以失败告终。 此次谈判是以国民政府与中共的方式进行的。后来政治协商会议时,国共两党以党派对等方式进行。.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重慶談判 · 查看更多 »

臺北

--北(Tâi-pak,俗體字書寫作--北)是臺灣的地理名詞,詞義為「臺灣之北」;原本指稱北臺灣,19世紀末臺北建城後,漸用於專指以此城池為中心發展的都市。 「臺北」依照定義的不同涵蓋不同的範圍。行政區的臺北指臺北市,都會區的臺北則指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人口約700多萬人,有的機構定義臺北都會區會再加上桃園市,人口超過920萬人,面積3678平方公里,為世界第50大都會區。.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臺北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地區

臺灣地區,《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歷次版本中稱為自由地區,亦称臺澎金馬地區、臺澎金馬、臺閩地區,是指自1955年大陳島撤退之後迄今,中華民國有效管理的領土,與1949年國共內戰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統治的「大陸地區」相對。涵蓋範圍包括臺灣及附屬島嶼、澎湖群島、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嶼、東沙群島、南沙群島之太平島與中洲礁、以及存有主權爭議的釣魚臺列嶼,全由島嶼構成。由於臺灣為最主要的組成領土,因此得名。.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臺灣地區 · 查看更多 »

臺灣商務印書館

臺灣商務印書館,簡稱臺灣商務或商務印書,是一家臺灣的出版零售業者,其前身是1947年10月在臺灣臺北市設立的「商務印書館臺灣分館」。.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臺灣商務印書館 · 查看更多 »

金(gold)是化学元素,化学符号Au(来自aurum),原子序数79。纯金是有明亮光泽、黄中带红、柔软、密度高、有延展性的金属。金在元素周期表中在11族,属过渡金属,是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几种元素之一。金在标准状况下是固体,在自然界中常以游离态单质形式(自然金)存在,如岩石、地下及沖積層中堆积的砂金或金粒。金能和游离态的银形成固溶体琥珀金,在自然界中也能和铜、钯形成合金。矿物中的金化合物不太常见,主要是碲化金。 金的原子序数在宇宙中天然存在的元素中是较高的。据信这种重元素是在两颗中子星碰撞时的超新星核合成中产生,在太阳系形成前的尘埃中就已存在。由于地球形成之初还处于熔化状态,的金几乎都已沉入地核。因此,现在地球上地壳和地幔的金多是拜后来后期重轰炸期(约40亿年前)的小行星撞击事件所赐。 金能抵抗单一酸的侵蚀,但却能被王水溶解(“王水”因此得名)。这种混合酸能和金反应生成四氯合金酸根离子。金也能溶于碱性氰化物溶液,这是其开采和电镀的原理。能夠溶解銀及卑金屬的硝酸不能溶解金,这些性質是黃金精煉技術的基础,也是用硝酸来鉴别物品裡是否含有金的原理,这一方法是英語諺語「acid test」的語源,意指用「測試黃金的標準」来測試目標物是否名副其實。此外,金能溶于水銀,形成汞齊(也是一种合金),但这并非化学反應。 金在有历史记载以前就是一種廣受歡迎的貴金屬,用于貨幣、保值物、珠寶和艺术品。以前国内和国际通常实行以金为基础的金本位货币制度,但1930年代时金币已停止流通。70年代,随着布雷頓森林協定的结束,世界范围内的金本位制终于让位给法定货币制度。不过因其稀有,易于熔炼、加工和铸币,色泽独特,抗腐蚀,不易和其他物质反应等特点,金的价值不减。 底,人类总共开采18.36万公噸(相当于9513立方米)的金。 产量中的50%用于珠宝,40%用于投资,还有10%用于工业。 因其高延展性,抗腐蚀性,在大多数反应中的惰性和导电性,金一直在各类电子设备中用作耐腐蚀的电子连接器,这是它的主要工业用途。此外它还用于屏蔽红外线,生产和金箔,以及修补牙齿。有些金盐在医学上仍作为消炎药使用。.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金 · 查看更多 »

金三角

金三角(缅甸语:ရွှေတြိဂံ နယ်မြေ;泰语:สามเหลี่ยมทองคำ;老挝语:ສາມຫຼ່ຽມຄຳ;越南语:Tam giác Vàng)是缅甸、老挝、泰国交界地区,总面积约15-20万平方公里。此处交通闭塞、疊嶂層巒,泰国政府在这三国交界点竖立一座刻有“金三角”字样的牌坊,故这一带被称为金三角。 昔日金三角因盛产罂粟,通过当地军阀、毒枭等制造鸦片、海洛因等毒品而惡名昭彰,與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边境的金新月地区,哥伦比亚、委内瑞拉交界的银三角地区并称为世界三大毒品源。.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金三角 · 查看更多 »

金庸

金庸(Louis Cha Leung-yung,),本名查良鏞,浙江海寧人。武俠小說泰斗,1948年移居香港。自1950年代起,以筆名「金庸」創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包括《射雕英雄传》、《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历年来金庸笔下的著作屢次改编为电视剧、电影等,对华人影视文化可謂貢獻重大,亦奠定其成為华人知名作家的基礎。金庸早年於香港創辦《明報》系列報刊,他亦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后与古龙、梁羽生合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剑客”。亦是已故知名詩人徐志摩之表弟。.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金庸 · 查看更多 »

金圓券

金圓券是中國在1948年8月至1949年間的法定貨幣,流通範圍為除臺灣省外的中華民國政府實際控制區域。1948年8月19日開始發行。由於發行準備不足以及未嚴格實行發行限額導致惡性通貨膨脹而聞名。金圓券發行初期,政府以行政手段強迫民間以黃金、外幣兌換。規定每圓金圓券的含金量為0.22217克,但不能兌現。以金圓券1圓折合法幣300萬元的比率收兌急劇貶值的法幣,並用以強制收兌民間金銀外幣。特別是城市的中產階級所受的經濟損失極巨,令中華民國政府失去原來最重要的支持者,亦是中华民国政府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迅速失敗的原因之一。金圆券发行失败后,中华民国政府随即发行银圆券,但迅速在流通中被拒收,其后两券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陸續用人民幣作價收回。.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金圓券 · 查看更多 »

金門縣

金門縣是中華民國福建省的一個縣,轄區包含金門群島的金門島、烈嶼及代管的烏坵等島嶼,通行閩南語(烏坵通行莆仙語)。也是中华民国福建省政府所在地,縣治所在地位於金城鎮。.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金門縣 · 查看更多 »

金门炮战

八二三砲戰(--),又稱第二次台灣海峽危機,是指1958年到1979年(戰況最烈的為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間),發生於金門、馬祖及其他中國東岸的一場戰役。中國人民解放軍與中華民國國軍以隔海砲擊為主要戰術行動,因此被稱為砲戰。 砲戰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首先發起,中華民國國軍隨後開始反擊。炮戰初期,解放軍攻擊島上軍事目標,後期著重封鎖海運線,以圍困金門。在砲戰初期,國軍猝不及防,隨著戰事繼續,逐漸恢復戰力;並得到美國海軍護航,維持金門補給線,甚至利用八吋榴炮反击及癱瘓廈門車站等補運單位。砲戰期間,雙方海軍艦艇和空軍也多次戰鬥。10月初,解放軍宣布放棄封鎖,改為“單打雙不打(逢單日砲擊,雙日不砲擊)”,逐漸減少攻勢。至此,中華民國成功守衛金門。中華人民共和國维持單打雙不打,直到1979年1月1日和美國建交。 金門炮戰是第二次國共內戰的一部分,也是國共雙方陸海空軍至今最后一次大較量,此後雙方軍事衝突局限於海上,並逐漸停止至今。.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金门炮战 · 查看更多 »

长江

长江,在中国古代称作江水、大江,简称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和世界第三长河,也是世界上完全在一国境内的最长河流,全长6380公里,干流发源于青藏高原东部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穿越中国西南(青海、 西藏、 云南、 四川、 重庆)、中部(湖北、湖南、江西)、东部(安徽、江苏),在上海市汇入东海。长江流域覆盖中国大陆五分之一陆地面积,养育了中国大陆三分之一的人口。长江经济带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带。 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常被并列为中国文化历史、文明、经济的两大源泉。繁荣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占中华人民共和国GDP20%。长江流域生态类型多样,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是多种濒危动物如扬子鳄和达氏鲟的栖息地。几千年来,人们利用长江取水、灌溉、排污、运输、发展工业、当作边界等。 近年来,长江受到了工业污染、农业径流、河沙淤积、湿地和湖泊减少的威胁,因而加剧了季节性洪水的发生。长江部分地区已被划为保护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则因丰富的自然及文化资源而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长江 · 查看更多 »

长治市

长治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地处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太岳山之间。南界晋城市,西邻临汾市,北接晋中市,东与河北省邯郸市及河南省安阳市毗邻。全市总面积13,955平方公里,人口342.04万。.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长治市 · 查看更多 »

长沙市

长沙市(湘语長沙話:tsã13 sɔ33 sɿ21;普通话:Chángshā shì),古又名潭州,别称星城,因地理特色和历史缘由而有“山水洲城”、“屈贾之乡”之名,又因岳麓书院而有“'''潇湘洙泗'''”之誉。长沙是中国湖南省省会,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城市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中国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长沙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湘浏盆地西缘,辖6市辖区、1县、2县级市。总面积11,820平方公里,主要人口为汉族,母语以新湘语长沙方言为主,浏阳市地区则通用赣语宜浏方言。 长沙有着两千多年的原址城建史,“长沙”一名最早见于先秦时代的《逸周书·王会》。秦代始设长沙郡,西汉时期建立长沙国,五代时期长沙为南楚都城。北宋时期设立的岳麓书院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留下了“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佳句。清末时长沙为中国四大米市和四大茶市之一,近代则成为了中国一大重要政治革命中心。谭嗣同等人在长沙兴办时务学堂,黄兴等人以“驱除鞑虏,复兴中华”为口号在长沙创立华兴会,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早期核心人物也在此求学和开展政治运动。长沙于1937年成为抗日战争后方,迎来发展鼎盛期,但其后的“文夕大火”以及四次长沙会战摧毁了长沙的城建和经济基础,对其现代史造成了深重影响。 经过数十年恢复期,长沙于改革开放后期开始加速发展。2015年长沙设立了中国中部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数据显示,长沙是2005年至2015年十年间中国GDP总量增长幅度最大的城市,多项相关人均指标亦常年位居中西部省会第一。长沙已形成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家用电器、中成药及生物医药和新材料6大产业集群,此外还以传媒、出版为特色产业,湖南广播电视台卫星频道(简称湖南卫视)收视率和影响力常年占据中国大陆省级卫视榜首。长沙有着杂交水稻育种、国内首台激光3D打印机等重大科研成果,以及设有以“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为计算设备的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2016年,长沙开通了中国第一条国产中低速磁悬浮铁路运营线——长沙磁浮快线。 2017年11月1日,长沙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中国首个世界“媒体艺术之都”。.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长沙市 · 查看更多 »

长春市

长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的省会,副省级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天然地理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以及东北地区实力最强的综合大学——吉林大学設在此處,同时也是中国四大园林城市之一。1932年3月至1945年8月间为满洲国首都新京。 2010年长春常住人口7,677,089人。长春户籍居民包括汉、满、朝鲜、回、蒙古、锡伯等38个民族。长春也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市区内居住着30多万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侨,包括日本人、韩国人、欧洲人、北美人、阿拉伯人等。 长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城市和最早的电影工业基地。长春市同时为中国沿边开放城市。.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长春市 · 查看更多 »

苏中战役

苏中战役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之战略防御阶段初期,利用国军注意力集中在围堵中原突围,华中野战军在江苏中部地区反击国军进攻而连续进行的七次作战的总称,因而《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又称其为苏中“七战七捷”。学者何新声称苏中战役夸大战果,其理由是两淮最终失陷于国军。事实上,进攻两淮作战是徐州绥靖公署下辖的第5军(欠第200旅)、第7军、整编第69师(欠第99旅)、整编第28师(欠第80旅)、整编第57师、整编第58师、整编第74师,上述部队并不属于第一绥靖区(可参照下述“双方参战兵力”一节,与一绥区参战部队完全不同);而共产党方面,两淮防守方为陈毅指挥的山东野战军;因此,两淮作战与本次战役并无直接联系。部分学者提出一本名为《徐州绥靖概要》的书籍声称国军方面取得了此次战役胜利,然而国军战役总结则明确指出此役"招致重大损失"。相反,华东共军本就不计一城一地得失,弃临沂歼李仙洲,弃坦埠歼张灵甫,弃开封歼区寿年,比比皆是。双方“胜利”的标准既已不同,如此,则国军亡5万余人得苏中,共军亡苏中而歼敌5万人;国军志在略地,共军志在歼敌,此役双方皆得偿所愿,则双方俱称“获得胜利”似亦无不妥。.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苏中战役 · 查看更多 »

苏北

苏北,即江苏省的长江以北,常常与苏南相对。 傳統意義上的蘇北指代江蘇(包括上海,不包括盱眙、泗洪,但包括蕭縣、碭山)長江以北,崇明島、六合縣、浦口、江浦縣皆屬於蘇北。.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苏北 · 查看更多 »

苏军

苏军可以指:.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苏军 · 查看更多 »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苏联 · 查看更多 »

苏静

苏静(),字以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苏静,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0年3月10日查阅。。.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苏静 · 查看更多 »

英属香港

#重定向 英屬香港.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英属香港 · 查看更多 »

雲南省政府

雲南省政府是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在雲南省的最高地方行政機關。.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雲南省政府 · 查看更多 »

雷州半岛

雷州半岛為中國三大半岛之一,其名由来说法颇多,主流观点有两种,一说因多雷暴而得名,另一说因擎雷山、擎雷水而得名。南北約140公里長,東西約70公里寬,面積7800餘平方公里。雷州半岛位于广东省西南部,东临南海,西滨北部湾,南隔約30公里寬的琼州海峡与海南島相望。雷州半岛上的主要城市為湛江,對外有黎湛铁路、粤海铁路、洛湛铁路连接。.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雷州半岛 · 查看更多 »

集宁区

集宁区()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阴山山脉灰腾梁南麓,北纬41°01′,东经113°10′。 属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市辖区。面积114.2平方千米,总人口约32万(2009年)。有蒙古、回、满、达斡尔、藏、维吾尔、苗、彝等少数民族。.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集宁区 · 查看更多 »

雅安市

雅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偏西。市境东邻成都市、眉山市、乐山市,南界凉山州,西接甘孜州,北临阿坝州。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大相岭区,青衣江横贯中部并流经城区,南部有大渡河。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154.68万。雅安因其地多雨,素有“雨城”之称,亦是四川省主要的大熊猫栖息地。雅安曾是西康省省会,位处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结合部,境内有藏族、彝族等少数民族聚居,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及“民族走廊”之称。.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雅安市 · 查看更多 »

雅尔塔会议

雅尔塔会议(Yalta Conference;Ялтинск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又称雅爾達密約,是美国、英国和苏联三国領袖——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和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约瑟夫·斯大林於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期间,在苏联克里米亚雅尔塔里瓦幾亞宫内举行之一次首脑会议。这次会议,制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方針,形成了「雅尔塔体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局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次会议是继1943年德黑兰会议后,第二次同盟國首脑会议,惟結論在1945年7至8月之波茨坦会议就有争议。許多人批评此次會議,使蘇聯及各國共产党得以控制中欧、东欧以及亞洲許多國家,主要是會中羅斯福以及邱吉爾都未尊重战时被佔領国家之期望,將被苏联“解放”之国家先交由聯合國代管(联合国1945年10月才成立,甚至连联合国宪章于雅尔塔会议结束2个月后才签署。且战后盟军没有任何一方将位于欧、亚的曾被占领国交由联合国代管;联合国曾托管的11个地区,其中7個在非洲、4個在大洋洲)。此外,為爭取蘇聯對日本宣戰,包括帮助中国从日本关东军手中夺取满洲国,會中部份內容“侵犯”中國權益甚大。會前其他国家並不知情,故有“雅爾達密約”之稱。 1944年6月,随着诺曼底登陆,盟军在德国西线展开大规模反攻,第三帝国已无力回天。1945年2月,美英认为有必要和苏联商讨德国战败后对欧的权力分配问题,并商讨下一步对日作战。对欧洲大陆,希望苏军加强对德攻势,基本原则以谁攻克的地区战后由谁控制,辅以对重要地区相互交换。在东南亚,美军在菲律宾开展一系列登陆战,开始把对日作战的重点从海战转向陆战;同期自1944年6月起对日本本土的B29大规模无差别轰炸效果有限,1945年2月4日李梅刚展开烧夷弹战术试验;在东亚大陆上中国军队尚与日军僵持,日军占领大片中国土地;而东北亚满洲地区则拥有大片土地,重工业设施,70万关东军尚未直接参战。因此美英希望苏联尽快转入对东北亚日军的进攻,打消日本依托东亚、东北亚,与盟国长期僵持并得以谈判的念头。.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雅尔塔会议 · 查看更多 »

雙十協定

双十协定,全稱《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是一個旨在結束國共分裂局面,建立民主政權而發表的會談紀要,簽定于1945年10月10日。虽然该纪要并未解决具体问题,但它是国共谈判的意向书,为几个月后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作出了铺垫。.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雙十協定 · 查看更多 »

連江縣 (中華民國)

連江縣是中華民國福建省的雙島縣之一,位於台灣海峽正北方,面臨閩江口、敖江口和羅源灣,與中國大陸只有一水之隔,為海運要衝。現主要由南竿島、北竿島、高登島、亮島、東莒島、西莒島、東引島、西引島及其附屬小島共計三十六個島嶼、礁嶼組成。中華民國行政區劃編碼ISO 3166-2:TW自從2015年11月27日起將連江縣編為「TW-LIE」。 由於第二次國共內戰關係,原連江縣一分為二,之后與马祖列岛合并成立連江縣,位於大陸的連江縣主體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所治,設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這成為唯一兩岸分治的縣份,形成今日兩個「連江縣」的特殊情況,概念上區分為「大陸連江」與「竿塘連江」,口語上則多稱為「大陸的連江縣」與「馬祖」以作區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編碼GB/T 2260-2002把連江縣編成350122 LJF。.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連江縣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耕者有其田

耕者有其田是中華民國政府在臺灣實施的一系列土地改革政策之一。中華民國政府於1949年實行三七五減租,於1951年實行公地放領,於1953年實行耕者有其田。.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耕者有其田 · 查看更多 »

陝縣

#重定向 陕州区.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陝縣 · 查看更多 »

陳雪屏

陳雪屏(),是一位生於江蘇宜興的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教育家,曾任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超過30年。.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陳雪屏 · 查看更多 »

陶峙岳

陶峙岳(),原名陶纪常,字岷毓,曾用名陶锄,湖南寧鄉縣人,國民革命軍中將,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后加入同盟会。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任湖南督军署参谋处上尉参谋。曾任湘军营长、团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二师团长,第四十军三师副师长、师长,第八师旅长、师长。1937年任国军第七十七军军长。参加淞沪抗战,后任国军第一军军长,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第三十七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河西警备司令部总司令,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新疆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1949年率部在新疆倒戈。后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二十二兵团司令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陶峙岳 · 查看更多 »

陈官庄乡

官庄乡位于河南省永城市最东部,与安徽省萧县相接,311国道穿乡而过,是永城出入江苏及安徽的必经之路,全乡总面积30.6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117个村民组,2.052万人,4700户,2.5万亩耕地。 陈官庄是国共内战时期徐蚌会战第三阶段主战场。 1948年11月30日,国军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二十六个师,计二十六万人的兵力从徐州撤退,在河南省永城陈官庄被粟裕领导的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包围。杜聿明在这里被俘,1949年1月10日徐蚌会战最终在这里结束,国军徐州集团军全军被歼,邱清泉也在此处阵亡。 Category:永城市 Category:商丘行政区划 商丘.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陈官庄乡 · 查看更多 »

陈赓

赓(),原名陈庶康,湖南湘乡人。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陈赓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随后参加东征。之后赴苏联学习间谍技术,回国后参加南昌起义,之后到上海负责中共中央特科工作。后赴鄂豫皖苏区任红四方面军师长等职务,之后负伤赴上海治疗期间被捕。后获释赴中央苏区,并跟随红军主力战略转移。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長。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在山西、河南地区作战,之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率部参与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攻下华中、华南、西南直至云南全境,并支援法越战争。1951年,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参与指挥朝鲜战争。回国后担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国国防部副部长等职位。1961年3月16日,陈赓于上海病逝。.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陈赓 · 查看更多 »

陈长捷

长捷(),字介山,福建螺洲(今属福州)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陈长捷 · 查看更多 »

陈毅

毅(),原名陈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诗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长。 陈毅早年在法国勤工俭学,于192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文书和中共党委书记。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他担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军政委、红二十二军军长兼政委、江西军区总指挥,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代理军长,参加开辟华中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毅历任上海市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等职,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牵扯进“二月逆流”案。1972年1月6日,陈毅在北京逝世。.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陈毅 · 查看更多 »

陈明仁

明仁可以指:.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陈明仁 · 查看更多 »

陆军

軍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一個軍種,主要在陸地上作戰,故也叫地面部隊。現代陸軍有多個兵科,包括步兵、裝甲兵、炮兵、航空兵、工兵、通訊兵、運輸等等,是目前世界上人數最多的軍種。 在冷兵器時代,陸軍主要以刀、劍、斧、矛、弓、弩等作為戰鬥工具。而到了現代,陸軍兵器則有槍械、火炮、飛彈、戰車、直昇機等類別,可謂多不勝數。.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陆军 · 查看更多 »

陇海铁路

陇海铁路是中国一条从江苏连云港通往甘肃兰州的铁路干线,于1905年起动工,经过40余年的分段建设,至1952年全线建成,目前全长1,759公里,为I级双线电气化线路。陇海铁路是贯穿中国东、中、西部最主要的铁路干线,也是从太平洋边的中国连云港至大西洋边的荷兰鹿特丹的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陇海铁路 · 查看更多 »

陕北

陕北,指陕西的北部,如同关中和陕南,是一个自然区域同时是一个文化区域概念,位于黄土高原之上。.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陕北 · 查看更多 »

抗日战争第三战区

抗日战争第三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劃分;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最初第三戰區所轄範圍為江蘇及浙江,後來視戰爭實際情況,第三戰區分別於1938年、1939年與1944年做過三次相當大規模的更動。.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抗日战争第三战区 · 查看更多 »

抗日战争战区

抗日戰爭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所規劃的戰區劃分。以國民革命軍為主體所劃分的此戰區,最初所轄範圍為長城以南,以山西,河北、山東、江蘇為主,後來視戰爭實際情況及日軍佔領區域,分別於1938年、1939年與1944年做過三次相當大規模的更動。一般來說,此作戰區劃分是以陸軍作戰為主。.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抗日战争战区 · 查看更多 »

枣庄市

枣庄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全市总面积4,564平方公里,人口387.8万。中国抗日战争时,台儿庄战役在此爆发。此外电影《铁道游击队》也取材于当地的抗日斗争。枣庄地区历史悠久,拥有7300年的始祖文化、4300年的城邦文化、2700年的运河文化、130年的工业文化,枣庄是造车鼻祖奚仲的故里,还是大文学家墨子,工匠祖师鲁班,凿壁偷光的匡衡,大文学家贾三近的故乡。这里曾诞生过滕国,薛国,邾国,小邾国,郳国,鄫国,蔇国,偪阳国等历史国家都城,是全国两个出现历史古城邦最多的城市之一。.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枣庄市 · 查看更多 »

林彪

林彪(),原名育蓉,字阳春,一字祚大 ,號育容、育榮、雨融、毓蓉、尤勇,乳名春儿。湖北黄冈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代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林彪早年投考黄埔军校第四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8月,他参加南昌起義,随后转战井冈山,先后担任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军团长等职,参加历次反围剿战争及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师长,参加平型关战役,随后赴苏联养伤。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指挥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作战,平定东北、中南战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等职务。文化大革命爆发後,他成为中共二号人物,曾作为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的接班人被破天荒地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及1970年宪法草案,但1970年第三次庐山会议上,陷入与江青等人的权力斗争,加上因主张设立国家主席而与毛泽东的关系破裂,旋即失势。1971年发生“九一三事件”,林彪和妻子叶群、儿子林立果被绑架和迫害,,所乘256号专机坠毁于蒙古境内,机上全员身亡。 他短暂参与的抗日战争及苏德战争中均有出色表现。林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开国功臣,他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从中国最北端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黑龙江一直打到最南端三十多摄氏度的海南岛,歼敌数量多于西北野战军及华北军区野战部队。.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林彪 · 查看更多 »

恶性通货膨胀

在經濟學上,惡性通貨膨脹是一種不能控制的通貨膨脹,在物价很快地上涨的情况下,就使货币失去价值。惡性通貨膨脹沒有一個普遍公認的標準界定。一般界定為每月通貨膨脹50%或更多,但很多時在寬鬆上使用的比率會更低。多數的經濟學家認為的定義為「一個沒有任何平衡趨勢的通貨膨脹循環」。當越來越多的通膨現象隨著週期反覆發生會產生惡性循環。有關惡性通膨的肇因雖有很多爭議,可是當貨幣供給有異常的增加或錢幣大幅的貶值,且常與戰爭(或戰後)、經濟蕭條、及政治或社會動盪联系在一起時,惡性通膨便日益明顯。.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恶性通货膨胀 · 查看更多 »

李宗仁

李宗仁(),字德鄰,廣西桂林人,生於临桂西鄉村。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中國國民黨黨員。新桂系首领,曾任首任中華民國副總統、代總統。 父親李培英是名教師,育有五子三女。李宗仁排行第二,幼年家貧務農,18歲入廣西陸軍小學。1910年,參加中國同盟會支部,辛亥革命後陸軍小學改組,畢業於廣西陸軍速成學校。 李宗仁以實力軍人之姿,在廣州加入孫文陣營。後與白崇禧、黃紹竑合作,統一廣西,拥戴广州国民政府。國民革命軍北伐時,帶領廣西軍隊一路由湖南進攻至山海關。北伐以後十年期間,屢次發動和参與中原大戰、蔣桂戰爭等國民黨內戰,亦苦心經營廣西。抗日戰爭時,動員廣西將士抗日,指揮多次大戰,在台兒莊會戰中名震一時。 1948年中華民國行憲,經國民大會當選中華民國副總統。1949年11月,當中國國民黨自陪都重慶撤退,代總統李沒有跟他們在一起;相反,李乘機到香港宣布會入醫院治療胃病。蔣介石復出接替李之出缺,開始帶領中國國民黨對抗共產主義。李在香港守侯兩週,之後和夫人郭德潔等家人一道出走美國。李並未赴台,1954年被彈劾罷職。後經瑞士回到中國大陸,1969年病逝於北京。 李宗仁是第二次國共內戰的兩岸分治前,首任也是唯一的中華民國副總統。.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李宗仁 · 查看更多 »

李仙洲

李仙洲(),原名李守瀛,字仙洲。山东長清縣大馬頭村(今屬齊河縣)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李仙洲 · 查看更多 »

李先念

李先念(),乳名全伢,号克念,湖北红安人,木匠出身,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继刘少奇后第三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927年,李先念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指挥领导工作,参与长征,之后率领西路军西征失败。抗日战争期间,担任新四军第五师师长等职位。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与刘伯承、邓小平晋冀鲁豫部队进入中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出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湖北省军区领导职位。之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协助周恩来主持经济方面工作,并于“文化大革命”后期参与怀仁堂事变。80年代后,其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全国政协主席等职务,还是第八至十二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他还是邓小平主政时期的「中共八大元老」之一。.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李先念 · 查看更多 »

李运昌

李运昌(),原名李芳岐,字凤鸣,曾用名李初学,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李运昌 · 查看更多 »

李濟深

李济深(),广西苍梧人,字任潮。原籍江苏。中华民国国民党军人,政治家。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曾于黄埔军校任教,北伐期间支持蒋中正的四一二事件,之后又多次反蒋,曾于福建事变时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任政府主席。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響應中國共產黨一致抗日之號召,反對國民政府之反共政策。抗战胜利后脱离蒋中正之中国国民党。1948年發起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李濟深 · 查看更多 »

杨成武

杨成武()又名杨能俊,福建省长汀县张屋铺下畲村人,客家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北京军区首任司令员、前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及全国政协副主席。 杨成武于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任红四军秘书、连政委、第三十二团政治委员、红二师第四团政治委员、红一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参与历次反围剿战役及长征,并在长征时担任中央红军的先锋。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独立团团长、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冀中军区司令员,参与平型关战役和百团大战,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晋察冀野战军第二政治委员、华北野战军第20兵团司令员,参与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平汉北段战役、察绥战役、平津战役、太原战役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司令员,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解放军代总参谋长。1968年因杨余傅事件被免职下狱,后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1954年至1958年,杨成武连续5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阅兵的总指挥。.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杨成武 · 查看更多 »

杭州市

杭州市,简称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之一,浙江省交通枢纽、长三角南翼的中心城市,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中国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國際知名的旅遊城市。杭州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下辖10区、1个县级市和2个县,总面积16,853.5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292.31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946.8万,其中市区824.1万。 以杭州为中心的杭州都市圈,面积达到34,585平方公里,居住的人口已经达到2,152.1万人。根据2012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12年中国都市圈评价指数”,杭州圈在中国大陆是仅次于上海圈、广州圈、首都圈(北京)的第四大都市圈。2015年杭州经济总量位居中國大陸第十,并被《福布斯》多次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杭州正在以“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为总体发展目标,由“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前进。 相传当年大禹在这里停靠过船泊,故其地称“禹航”,谐音为“余杭”;一说“禹航”只是后人附会,“余”字与“无锡”之“无”、“勾吴”之“勾”一样,实为古吴越语中的发语词,江浙地名中常见。隋朝取余杭县之“杭”字,改该县所在的钱唐郡为杭州,此名辗转沿用至今。杭州历史悠久,五千多年前著名的良渚古城便坐落于此;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中央管辖史。古时曾称“临安”(南宋)、“钱塘”、“武林”等。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市内有西湖、西溪湿地等景區,其中西湖周邊還有文瀾閣等眾多名勝古蹟。因為風景秀麗,自古有“人間天堂”的美誉。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主办了2016年G20峰会,2018年世界短道游泳錦標賽、2022年亚洲运动会也将在杭州举办。.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杭州市 · 查看更多 »

東清鐵路

东清铁路(Китайско-Восточная железная дорога,缩写为 КВЖД)指俄罗斯帝国修筑的从俄国赤塔经中國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到达海參崴的铁路中在中国境内的一段铁路系统总称,简称“东清路”。中華民國成立后称中国东省铁路、中国东方铁路,简称中东铁路、中东路。满洲国和苏联共同运营时期北段改称北满铁路,南段改称南满铁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控制该铁路,称为中国长春铁路,簡稱中長鐵路(Китайская Чанчуньская железная дорога)。 此鐵路係以哈爾濱為中心,往西延伸至滿洲里(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內),往東延伸至綏芬河(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往南延伸至大連/旅顺,路線呈丁字型,全長約2400公里。.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東清鐵路 · 查看更多 »

松花江

松花江(汉语拼音转译:Songhua Jiang、满语转译:Sungari Ula)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条河流,是黑龙江的最大支流。“松花江”源于z(汉音译“松阿里乌拉”),意为“天河”或“银河”(z)。 松花江在南北朝时被称为难水,辽金时是东北流直至鞑靼海峡的巨大河流名称(混同江),为黑龙江右岸最大支流。 发源于长白山主峰白头山天池。由东南向西北流,在吉林省与黑龙江省交界处、松原市前郭尔罗斯县平凤乡嫩江村附近与嫩江汇合后,转向东北流,于同江附近入黑龙江。长2308千米,流域面积54.6万平方千米,仅次于长江与黄河。 流域通航里程约2600千米。汽轮可上溯到吉林市,沿嫩江可上溯至齐齐哈尔市,哈尔滨以下在丰水期可通航千吨级江轮。松花江流域面积55万平方公里,跨越辽、吉、黑、蒙四省区,仅次于长江、黄河,居全国第三位。.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松花江 · 查看更多 »

杜鲁门

#重定向 哈里·S·杜鲁门.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杜鲁门 · 查看更多 »

株州

#重定向 株洲市.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株州 · 查看更多 »

桂林市

桂林市(邮政式拼音:Kweili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西东北部。市境西界柳州市,南临来宾市、梧州市、贺州市,东接湖南省永州市,北邻湖南省邵阳市、怀化市。地处南岭山脉西南部桂东北山地区,湘桂走廊南端,北部为越城岭,东部为海洋山、都庞岭,西部为天平山。主要为丘陵地貌,中部为典型的岩溶峰林区。漓江、湘江为境内两大河流,中间有灵渠相连,全市总面积2.77万平方公里,人口496.16万。桂林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桂林市 · 查看更多 »

梁漱溟

梁漱溟(),原名煥鼎,字壽銘。曾用笔名寿名、瘦民、漱溟,后以漱溟行世。生於北京,故籍河南开封,清中叶官游廣西桂林,祖上系元世祖六子忽哥赤。其母张滢为白族,系出云南大理喜洲张耀曾家族。現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同时他还是一位社会改造实践家,對推動鄉村建設不遺餘力。.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梁漱溟 · 查看更多 »

榆林市

榆林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陕西省北部,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区,又名“驼城”。榆林是明代的九边重镇之一,明长城从该市北部穿过。是一个游牧与农耕文化交融的边塞城市。榆林是中国重要的煤、石油、天然气、盐产区,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这里是从塞外入陕的要道,是陕西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榆林市 · 查看更多 »

武汉市

武汉市(普通话拼音:Wǔhàn Shì;武汉话拼音:Wǔhán Sì),简称“汉”,别称“江城、东方芝加哥”,中国超大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中国中部暨长江中游地区第一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金融、商业、物流、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九省通衢”的美誉。武汉是中国经济地理中心,中国三大“内河航运中心”之一,也是中国客运量最大的铁路枢纽和航空、公路枢纽之一。“黄金水道”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块区域隔江鼎立的格局,史上统称之为“武汉三镇”。 清中后期,武汉经济发达,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国际大都市,繁荣程度位居亚洲前列,被称为“东方芝加哥”。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发生在这里,中華民國诞生于此。1927年,国民政府决定将武汉三镇合并为京兆区(首都),并将其设为中国的第一个“直辖市”。同年,中華民國国民政府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迁到武汉,中國共產黨中央机关也搬到武汉,使其一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在内迁伊始将武汉定为临时陪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戰焦点城市。1949年以后,武汉转型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教研发和新兴产业发展基地。截至2011年,武汉大学生人数(本科生加研究生)已超过100万,在世界所有城市中名列第一。截至2015年,武汉高等院校高达82所,仅次于北京。近年来,武汉经济大幅增长,被认为是国内“唯一能够实现制造产业升级换代的城市”和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极少数城市之一,目前全市高新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次于深圳等极少数城市,城市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第二。武汉近年来对外来人口的吸附作用日渐增强,年轻人口净增率现仅次于深圳排名全国第二,是全国吸引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城市活力排名全球第七。 2014年起至2028年的每年9月,武汉都要举行武汉网球公开赛,是中國国内级别最高的网球赛事。2019年,武汉将举办第7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参与举办国际篮联世界杯篮球赛。 2017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武汉市全球创意城市网络项目,授予武汉“设计之都”称号,成为继深圳、上海、北京之后的中国第四个“设计之都”。同年12月,武汉荣膺“2017年度城市创新”奖。.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武汉市 · 查看更多 »

武昌

#重定向 武昌区.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武昌 · 查看更多 »

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亦是中國現代史上的重要政治家、战略家和思想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终身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被尊称为毛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兼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暨国防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暨名誉主席等职。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之一。他将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于中国的实践过程中,早先曾借鑑斯大林主義探索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具体道路,後來其运用經驗和總結的成果被发展称作毛泽东思想,被後繼無產革命參考成為蘇共以外的另一重要左派思想。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他所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游击战十六字诀和运动战战略、三个世界理论、矛盾论、实践论等,其核心内容为新民主主义和無產階級专政理论。此外,毛泽东在文學和书法方面也有一定造诣。然而,他的专政統治和階級鬥爭備受批評,因主导或发动的反右运动、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等各类政治运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而使後世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毛泽东 · 查看更多 »

毛澤東

#重定向 毛泽东.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毛澤東 · 查看更多 »

毛澤東十大軍事原則

毛澤東十大軍事原則是毛泽东提出的一套军事斗争原则。1947年12月25日,于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的会议(史称十二月会议)上,毛泽东在名为《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十个军事原则:.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毛澤東十大軍事原則 · 查看更多 »

永城

永城可以指下列地方:.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永城 · 查看更多 »

永吉

永吉可以指:.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永吉 · 查看更多 »

江南

江南,意为長江以南地區。现在狭义上指代长江以南钱塘江以北的浙北,苏南及上海地区。也就是无锡、苏州、南京、松江、上海、常州、镇江、嘉兴、湖州、杭州等。其中南京只包含现在长江以南的南京,杭州包含现在钱塘江以北的杭州。长江以北的六合、浦口不算狭义上的江南,钱塘江以南的萧山、绍兴、宁波也不算狭义上的江南。现代广义上有时会把长江以北的“扬州”,钱塘江以南的“萧山、绍兴、宁波", 安徽的“古徽州地区”以及江西东北部算在内。 江南屬漢族地区,在先秦時代被中原諸國称为南蛮、百越,江南古代的南京由於做過十朝的古都,以及杭州做過南宋的首都,許多北方世家大族南迁,江南成为一个文教发达、美丽富庶的地区。 在先秦时期已经存在江南的说法。《吴越春秋》:“周元王使人赐勾践,已受命号去,还江南”。 《尔雅·释地篇第九》写道:“江南曰扬州。”“江南”在成书于秦、汉以前的古籍之中属于扬州之地 在先秦时期也有其他关于江南的说法。《史记·秦本纪》中亦載:“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这里的江南指的是现今湖南全境和湖北南部部分地区。钱大昕以為《项羽本纪》云“江东虽小,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中的“江东”,那时的“江东”是现在江南的一部分。。王莽时曾改夷道县为江南县,是今日湖北宜都。《后汉书·刘表传》载“江南宗贼大盛……唯江夏贼张庄、陈坐拥兵据襄阳城,表使越与庞季往譬之,及降。江南悉平”。.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江南 · 查看更多 »

江孜县

江孜(),位于西藏日喀则市的喜马拉雅山脚下,原称“杰卡尔孜”,意为“至高无上的王宫”,是西藏历史上的第三大城市。1994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江孜是西藏历史上地位仅次于拉萨、日喀则的第三重镇,是连接前藏和后藏的枢纽。城市的核心是位于古城中央的宗山。九世纪时,吐蕃王朝的后裔认为这里地形殊异,具有祥兆,便在山上建立了城堡。十四世纪萨迦王朝时,当地首领重修了宫殿和城堡,并起名为“杰卡尔孜”,藏语意为“至高无上的王宫”。江孜即为其简称“杰孜”的藏语变音,后来成为地名。清朝时,设置江孜宗政府于宫堡内,于是这座山便被叫作“宗山”。1904年,为抵抗英国军队进犯而在半山上修建了炮台等防御工事,但面对实力远强于己的英军,据守此地的军民最终只能弹尽粮绝、跳崖而死。江孜县于1960年设立,目前隶属于日喀则市,并与名城桑珠孜区相毗邻。 除江孜宗山抗英遗址外,江孜境内还有白居寺、帕拉庄园等名胜古迹。其中白居寺始建于十四世纪末,规模宏大。寺内有多个僧学院,分属藏传佛教的萨迦派、噶当派和格鲁派三大教派,极为罕见。 江孜坐落于西藏中南部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之间的山谷内,雅鲁藏布江的支流年楚河流经县境。全县气候温和,日照充足,物产丰富。经济以农业为主,主产青稞、豌豆、小麦、油菜等,是西藏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有“后藏粮仓”之称。当地织造的藏毯,极富盛名,已风行1200年之久,至今不衰。.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江孜县 · 查看更多 »

江阴要塞

江阴要塞或称江阴炮台,是由修筑于江苏省江阴县境内的一系列炮台组成的要塞,主要位于长江南岸的肖山、黄山、长山之上。与靖江的孤山隔江相望。自清初至民国年间不断修筑、加强的黄山炮台是要塞最重要的构成部分。.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江阴要塞 · 查看更多 »

汉口

汉口是武汉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武昌和汉阳并称「武汉三镇」,历史上曾作为一个独立的汉口特别市存在。 在清末、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及中共建政初期,汉口经济繁荣,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城市,繁华程度位居亚洲前列。民国时期的汉口是绝无仅有地和上海共享荣耀的远东大都会,因位于长江沿岸,为交通枢纽,工商业极为发达,与位于北美洲五大湖岸的芝加哥相似,被《芝加哥论坛报》称为“东方芝加哥”。由于租界林立,对外贸易频繁,新移民不断涌入,汉口现代化程度和城建规模远远领先于中国绝大部分城市,因此汉口也被广泛称为“大汉口”。 汉口地处长江西北、汉水以北的地域,隔长江与其东南侧的武昌相望,并汉江与其南侧的汉阳相望,大致是今天的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东西湖区四个区所覆盖的范围。武汉三镇不仅各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而且分别各自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面貌,在功能分工上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虽然三镇在行政上已经合并接近60年之久,这种情形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汉口得名于地处汉江注入长江之口,因古时称汉水为夏水,故当时有“夏口”之地名。.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汉口 · 查看更多 »

汉阳

汉阳可以指:.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汉阳 · 查看更多 »

河北省

河北省,简称冀,因其地处华北平原,黄河下游北岸而名。面积为18.88万平方公里。 地处华北、东临渤海,渤海之滨,地理上包围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是京城通往外地的门户,自金朝开始即是京畿要地。与北京市、天津市、辽宁、山西、河南、山东和内蒙古等省市區接壤。全省最高峰是小五台山的主峰北台(海拔2882米),全省面积43%的平原海拔不到100米。省会是石家庄市。因省境于《禹貢》为冀州之地,故简称冀。.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河北省 · 查看更多 »

沈崇案

沈崇案是1946年12月24日發生於中國北平的一起刑事事件。北京大學女學生沈崇(1927年-2014年)遭到兩名美軍士兵強暴。新聞傳開後,成為當時中共領導反美运动的导火线,並造成中国国民政府與美國關係緊張。.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沈崇案 · 查看更多 »

沈阳市

沈阳市,简称--,旧称奉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省会及最大城市,中国东北地区区域中心城市以及经济、金融、文化、交通、信息和商贸中心,副省级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沈阳位于东北平原南缘,南连辽东半岛,北依长白山麓,位处环渤海经济圈之内,是中国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连接朝鲜半岛的重要枢纽。沈阳市现辖十区一市两县,总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末,常住人口829.2万,按城镇人口计算,是东北地区的最大城市。2017年7月14日,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沈阳由原来的“东北地区中心城市”调整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联合国的2016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沈阳市教育指数得分达到了中国大陆最高分,是唯一超过0.8的城市。沈阳市的人类发展指数在全国排名第四位。 沈阳历史悠久,是国家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沈阳地区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是有7200多年历史的新乐遗址。沈阳于汉代建侯城,经辽金元明历朝增筑,逐渐发展为东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于此。其继承人清太宗皇太极对沈阳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并将其命名为天眷盛京,简称盛京(z)。清朝入关后,沈阳转型为清朝的陪都直至民国。民国时期,沈阳的城市建设规模曾位居亚洲前列,并发展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重工业中心。.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沈阳市 · 查看更多 »

沂源县

沂源县是淄博市五区三县之中的一个县,位于山东省中部的沂蒙山区之中,因沂河发源与此而得名。1944年由原沂水、蒙阴、临朐三县析置。 沂源县是革命老区之一,民风豪爽淳厚。.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沂源县 · 查看更多 »

沙家店战役

沙家店战役为發生於1947年8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一次战役。前者西北野战军通过“将计就计、围城打援”的战术在运动战中将国军整编第36师大部歼灭从而获得胜利。中国共产党方面认为此次战役被是“西北战局的转折点”,毛泽东亦在战役结束后,感慨自己不再需要使用“李德胜”这一化名,终于能夠直接称呼自己的姓名。.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沙家店战役 · 查看更多 »

波茨坦公告

《波茨坦公告》,又稱作《波茨坦宣言》,又稱《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是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会议上美国总统哈利·S·杜鲁门、中华民国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未實際與會,只是簽名以示發表)和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联合发表的一份公告。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与会参加了波茨坦会议,但當時蘇聯尚未對日本宣戰,故7月26日没有在公告上代表苏联列名签字;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后,《波茨坦公告》中添补了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名字。 这篇公告的主要内容是声明三国在战胜纳粹德国后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以及履行《開羅宣言》等对战后对日本的处理方式的决定。即對大日本帝國所下的公開招降宣言。.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波茨坦公告 · 查看更多 »

泰州市

泰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全市总面积5,787平方公里,人口464.16万,其中市区面积1,567平方公里,人口162.25万。域跨北纬32°01′57″——33°10′59″,东经119°38′24″——120°32′20″。南部隔江与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四市相望,北部与盐城毗邻,东临南通,西接扬州,为苏中入江达海五条航道的交汇处。.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泰州市 · 查看更多 »

泰北孤軍

#重定向 泰緬孤軍.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泰北孤軍 · 查看更多 »

泰国

泰王國(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Ratcha-anachak Thai,Kingdom of Thailand),通稱泰国(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Prathet Thai,Thailand),舊稱暹罗、暹邏(สยาม,Sayam,Siam),是东南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都及最大城市为曼谷。泰国国土东临老挝和柬埔寨,南接暹罗湾和马来西亚,西靠缅甸和安达曼海,东南亚国家联盟創始國之一。.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泰国 · 查看更多 »

法幣

法幣是1935年起由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發行的国币。法幣的發行,結束中國歷史上使用接近五百年的銀本位幣制。法幣因後來國共内戰,中華民國政府就軍費上升而大量發行以支付軍費,引發惡性通脹,在1948年由金圆券取代。.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法幣 · 查看更多 »

津浦战役

津浦战役,又称邹县、滕县战役,是1945年10月至1946年1月,抗战胜利后,第二次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前,中共部队为控制华东津浦、陇海、胶济三条铁路路段及沿线重要城市,与国军发生的局部冲突。在这个战役中,陈毅的山东军区和粟裕的华中军区部队互相配合,占领了以上三条铁路沿线的重要路段,并把山东和华中两大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或“解放区”连为一体。.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津浦战役 · 查看更多 »

洛川县

洛川县位于中国陕西省北部、洛河中游,是延安市辖的一个县。 洛川海拔约1000米左右,是著名的黄土塬区,黄土地貌发育典型,黑木沟辟有陕西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洛川县 · 查看更多 »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洛阳市 · 查看更多 »

涪江

涪江是嘉陵江的支流,发源于四川省松潘县与九寨沟县之间的分水岭雪寶頂北坡。涪江南流经平武县、江油市西南部,绵阳市,射洪县、遂宁市等区域,在重庆市合川区南側汇入嘉陵江。全长679公里(其中三舍驛至河口661公里),總落差3730米,流域面积3.64万平方千米,,由北而南呈條帶狀,位於沱江與嘉陵江之間。多年平均径流量572立方米/秒。涪江自平武至合川全年通航,通航里程552千米。但部分河道淤塞严重,自三台以上极少通航。主要支流有安昌河、凱江、梓潼江、郪江、安居河、小安溪、奪補河等。.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涪江 · 查看更多 »

淮河

淮河,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和济水并称“四渎”,现为中国七大江河之一。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西部桐柏山主峰太白顶西北侧河谷,干流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于江苏省扬州市三江营入长江,全长约为1000公里。淮河流域地跨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和山东五省,流域面积约为27万平方公里,以废黄河为界,整个流域分成淮河和沂沭泗河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分别为19万平方公里和8万平方公里。南宋以來,黃河奪淮是困擾國家漕運的歷史性問題,明潘季馴、清靳輔治河皆由淮入手,取得成效。.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淮河 · 查看更多 »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第二次国共内战中的“三大战役”之一,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進攻中華民國國軍徐州剿匪總司令部防區。由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時期,解放軍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臨城(今棗莊市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对國軍一次战略性进攻戰役。 戰役历时65天,解放軍殲滅國軍5个兵团和1個綏靖區部隊,計22个军56个师,共55.5万人(其中俘虏32万余人,毙伤17万余人,投降3.5万余人,變節改编2.8万人;国军将领被俘124人,阵亡6人,投降22人,叛變8人。被消灭国军统计中还不包括溃散和逃亡人数),此外還击退由蚌埠方面屢次北援之第六、八兩個兵團。國軍方面,由徐州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刘峙及副總司令杜聿明指揮,造成解放軍伤亡13.4万人。此战役被中國國民黨及中華民國方面称为「徐蚌--会战」(徐州、蚌埠),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称为「淮海--战役」(淮阴、海州)。.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淮海战役 · 查看更多 »

淄川区

淄川区是中国山东省淄博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总面积为960平方公里,2013年人口为67万。.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淄川区 · 查看更多 »

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又称京沪杭战役,是1949年4月21日至6月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占领当时中华民国处于长江中下游流域政治、经济中心,强渡长江并向中华民国国军发起大规模战略进攻的战役。最终,解放军佔領中華民國首都南京,以及全国經濟中心上海,國軍敗局已定。.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渡江战役 · 查看更多 »

渤海

渤海是中国的内海,也是西太平洋的一部分,渤海古称沧海、北海。位于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之间,被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陆地环抱,仅东部以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南北長約556千米,東西寬約236千米。 渤海的面积大约有7.8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約18米,从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向渤中及渤海海峡方向渤海水深逐渐加深, 到渤中地区, 水深也只有 20~ 30 m;整个区域海底平坦, 坡度较小。.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渤海 · 查看更多 »

渭河

渭河,古称渭水,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发源于中国甘肃省渭源县的鸟鼠山,主要流经今甘肃省的天水、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渭河全长818公里,流域包括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区,总面积134766平方公里,其中陕西占50%,甘肃占44%。渭河南有东西走向的秦岭横亘,北有六盘山屏障。渭河流域可分为东西二部:西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东为关中平原(又叫渭河平原)区。 渭河上游以及北岸泾河、洛河等支流,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 在甘肃省境内,渭河主要支流有秦祁河、大咸河、散渡河、义陇河、榜沙河、散渡河、葫芦河、藉河、牛头河等。 陕西省境内渭河流域右岸南山支流较多,从西到东有清姜河、清水河、石头河、西汤峪、黑河、涝峪河、新河、沣河、皂河、灞河、零河、湭河、赤水河、遇仙河、罗纹河、罗敷河等,大都水清、源短、流急,较长的黑河125公里,灞河104公里,其余皆不足百公里。左岸为黄土阶地原区,支流稀少,从西向东有通关河、小水河、金陵河、千河、漆水河、泾河、石川河、洛河等,大多水量相对较小而含沙量很大,流长在百公里以上。 在西安咸阳地区的渭河河段及其在这一地区的八条支流构成了自古以来著名的八水绕长安,说明关中地区在古时候的优越的自然条件。 中國古代歷代為了灌溉和水運的目的,修築了渠道。公元前246年,秦朝的鄭國渠引涇河到洛河、漕渠,漢武帝時的白公渠引涇河到渭河、涇惠渠、渭惠渠、洛惠渠等水道,這些渠道主要集中在渭河的中下游。.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渭河 · 查看更多 »

湯恩伯

湯恩伯(),原名湯克勤,浙江金华武義人。曾擔任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湯恩伯 · 查看更多 »

湖南省政府

湖南省政府是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在湖南省的最高地方行政機關。自民國16年(1927年)8月3日廣州國民政府任命唐生智為湖南省主席開始,到民國38年(1949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邵陽為止,前後歷時23年。.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湖南省政府 · 查看更多 »

满洲地区

#重定向 满洲.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满洲地区 · 查看更多 »

潮汕地區

Summary.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潮汕地區 · 查看更多 »

潛伏於中華民國國軍中的中共間諜列表

#重定向 中華民國國軍中的中共間諜列表.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潛伏於中華民國國軍中的中共間諜列表 · 查看更多 »

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是朝鮮半島上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与大韓民國之间,自1950年6月25日开战至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战协定的一场战爭,因未有和平協議,战争在理论上上仍未結束。 朝鲜半岛自1910年起被日本统治,直至1945年二战结束。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随后根据与美国协议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接受日本投降,占领朝鲜半岛。在1948年,南北两占领区内分别成立两个政府。南北双方均自认为全朝鮮半島的唯一合法政府,同时对整个朝鮮半島声称主权,拒绝承认以北纬38度线划分的苏美对日受降分界线为边界。在冷战初期的紧张国际形势背景下,南北双方都企圖武力統一朝鮮半島,沿三八线两边各自囤积大量军队,苏美占领军撤军后,自1949年1月起双方频繁發生小規模武装衝突,至朝鮮在充足准备后發動大规模攻势。它是冷战的第一场大規模“热战”。 朝鲜在1950年6月25日以反擊為理由越过三八线,一般以此為韩战(韩国内战)/朝鲜战争(朝鲜半岛战争,联合国当时用语)/朝韩内战(现今用语)之起点。于1945年成立的国际组织联合国隨即介入,当时苏联、美国、中华民国为联合国成员,而朝鲜、韩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均非联合国成员。联合国只承认美国支持的大韩民国为朝鲜半岛上唯一合法政府,不承认苏联支持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而认为是前者领土内的地方政治军事力量。25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蘇聯因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國席位問題而抵制出席會議,大韩民国向联合国控诉受到入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第82号决议,声明此举为北朝鲜部队对大韩民国的武装攻击,并敦促其立即停火。6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又通过第83號決議,要求北朝鲜军队撤回38度線,“建议联合国会员国给予大韩民国以击退北朝鲜武装攻击及恢复该区内国际和平与安全所需之援助”。随后1950年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过第84号决议,由21个会员国组成“联合国军”参战,包括美国、英国等16个国家的军队,外加瑞典、印度、丹麦、挪威、意大利5个国家派遣的医疗队或医疗船,其中美国提供88%的战斗人员,占据主导地位。这支部队不听命于秘书长,而是受美国统一指挥,联合国要求由美國提交戰鬥行動報告。由此,以保卫和平的名义,韓戰演变为捲入数十个国家的国际武力争端。随后苏联空軍开始秘密參戰,而中方則譴責、呼籲雙方停火并保持一定中立。 朝鲜人民军在战争首兩個月占尽优势,三日內攻陷韩国首都汉城,韩国国军遭受巨大损失,不断后撤。至8月,朝鲜军队已抵达釜山环形防御圈。美军于9月15日在仁川登陸後迅速扭轉戰局,朝鲜军队後路被切斷,陷入不利地位,金日成向苏联集團請求協助,苏联也积极施压中国参战。随后,中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出警告,指出若聯合国軍越過38度线侵入北方,其中立政策可能改變;还谴责美国飞机进入中国领空,抗议美国飞机轰炸中国丹东的文物市场。 10月初,聯合國軍逆轉戰情,向北開進,越過38度線,終促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決定出兵介入。10月1日,韩国国軍越过三八線,美军则于10月8日正式越过三八线。10月19日,联合国军奪取包括平壤在内的朝鲜大部分地区,逼近中朝边境。同日晚,首批中国人民志願軍也秘密越過鴨綠江,開始激烈的攻防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于参战后长驱直入,在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第三次战役中连续击败联合国军,将战线推回三八线,并于1951年1月4日一举攻占韩国首都汉城。其后,1951年1月13日,联合国提出停战建议,但战争双方均未对此有进一步回应,战争继续进行。联合国军在此后的第四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中阻滞志愿军的进攻,使戰線在開戰一年後再次回到三八线并陷入胶着。蘇聯首先主張停火,而中、美双方均表贊同并开始停战谈判,但双方边打边谈,构筑堑壕,并在上甘岭和金城等地展开拉锯,双方皆有重大损失。 1953年7月27日,参战方三边——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鮮人民军、联合国军——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宣布停战。协定建立朝韩非军事区作為緩衝區,并就战俘遣返问题作出安排。随后,朝韩双方仍继续保持外交冲突和军事对峙,持续至今。由于李承晚的反对,大韩民国国军并未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而以1950年7月李承晚将大韩民国国军指挥权交给联合国军为由,于金城战役后,在行动上遵守了朝鲜停战协定。因朝韩之间未直接签署停战协定或和平协议,韩国名义上自1953年后军队指挥权仍归联合国军而停止作战,所以理论上朝韩双方仍然处于战争状态,战争並未正式結束。至2018年4月27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与大韩民国总统文在寅,签署《为促进韩半岛和平、繁荣、统一的板门店宣言》,其中提出将在2018年年内宣布结束战争状态。 朝鲜战争結束后及中美關係正常化後,隨著冷戰緩和,各方重新考慮在朝鲜半岛的政策,联合国和大多数國家逐渐改变为同时承认以停战分界线划疆而治的朝鲜、韩国两个政权,而不介入双方的领土争端。联合国于1991年同时首次接纳朝韩为会员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则于1992年与韩国建交。.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朝鲜战争 · 查看更多 »

本溪市

本溪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辽宁省东部,是国务院批准的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本溪市 · 查看更多 »

朱德

朱德(),原名朱代珍,曾用名建德,字玉阶,四川仪陇人,祖籍廣東韶關。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朱德早年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参加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官至云南省警察厅长。1922年,他赴德国留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其后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8月1日,他参加南昌起义,此后率部到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先后担任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总指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革军委主席,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期间,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同毛泽东指挥中共军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职务。1959年,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文化大革命期间,朱德受到冲击。1976年7月6日,朱德在北京逝世。 北洋政府時期,朱德曾被授予勳五位、三等文虎勋章、陸軍中將军衔。抗日战争期间被国民政府授予国民革命军上将军衔,战后获抗战胜利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于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朱德 · 查看更多 »

惠民县

惠民县在中国山东省北部、黄河北岸,徒骇河流贯,是滨州市下辖的一个县。.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惠民县 · 查看更多 »

昭和天皇

昭和天皇(;)是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名裕仁(),為現任天皇明仁父親。出生時稱號為迪宮,徽印印號為若竹。 裕仁在大正五年(1916年)11月3日立為皇太子,大正十年(1921年)因父親大正天皇患病而出任攝政,大正十五年(1926年)繼位,以《尚書》中“百姓昭明,協和萬邦”一句改元昭和。其在位期間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後,裕仁在1945年8月14日發表《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並親自宣讀和錄音,戰後依照新憲法失去政治上的實權,以作為日本國家與國民象徵而存在。除了日本神話中的天皇之外,他是歷代天皇中在位時間最長及享壽最高者,也是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之一。 1989年1月7日,裕仁因患十二指腸癌去世于東京吹上御所,终年87歲。次日皇太子明仁即天皇位,改年号“平成”,昭和时代完結。.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昭和天皇 · 查看更多 »

昌都

#重定向 昌都市.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昌都 · 查看更多 »

昌都战役

昌都战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與西藏噶厦談判破裂後,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昌都進行的战役。Shakya 1999 pp.28–32此次战役中解放軍在昌都城关镇打擊了藏軍的主力,降低了西藏噶厦的抵抗士氣,從而迫使西藏噶厦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西藏的主權。 部分西方學者及媒體稱此戰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共產黨吞併西藏,而有部分西方學者和媒體以及蘇聯稱此戰役為侵略西藏(Invasion of Tibet),中國侵略西藏(Chinese invasion of Tibet)行動的一部份;中國官方則稱此為西方逼迫下發動的戰役,稱其為西藏和平解放的一部份。.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昌都战役 · 查看更多 »

昆明市

昆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省会,是云南唯一的特大城市和中国西部第四大城市,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和交通枢纽;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昆明素以“春城”著称,因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昆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云南石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滇池,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众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昆明市 · 查看更多 »

济南市

济南市,別称“泉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省会,副省级城市,环渤海地区南翼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软件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以及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北部战区陆军机关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九大跨省区分行之一的濟南分行也设立于此。根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5-2020年)》,济南被定位为区域中心城市。 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北临黄河,南依泰山。全市共辖7市辖区、3县,总面积7,998平方公里,人口723万(2016年)。济南分别与西南部的聊城市、北部的德州市和滨州市、东部的淄博市、南部的莱芜市和泰安市交界。济南拥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因境内泉水众多,故被称为“泉城”,其中“七十二名泉”,并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清代刘凤诰诗)的美誉。 济南是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主办城市、第七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的主办城市、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主办城市、2015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主办城市。.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济南市 · 查看更多 »

海南岛

海南岛是位于南海北部的一座岛屿,又称琼州;陸地面积33,21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屬於大陆岛,隔著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成立後,在該政權實際控制的島嶼裏,它屬第一大島,於1950年5月1日發動海南島戰役後擁有主權,併入廣東省,1988年獨立建省——海南省,同时成立海南经济特区,它是中国第22个省和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若算上海南省的海上管轄領地,該省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大的省分。在原本中華民國的領土規劃裡,海南岛屬於海南特別行政區。 海南島現今管轄人口約8,671,518人,也是今日海南省除南海諸島之外的主要组成部份。.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海南岛 · 查看更多 »

海南島戰役

海南島戰役是1950年3月到5月發生於雷州半岛至海南島的一場戰役。最终,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勝中華民國國軍,攻占整個海南島。.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海南島戰役 · 查看更多 »

海口市

海口市(海南白话字:,海口话:,邮政式拼音:Hoihow)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省省会,位于海南省东北部,南渡江入海口,铁路轮渡入口,北隔瓊州海峽與廣東雷州半岛相对望。.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海口市 · 查看更多 »

海峽兩岸關係

海峡两岸关系,又称臺湾海峽兩岸關係,简称臺海關係、兩岸關係,亦稱陸臺關係,是指位於臺灣海峽東西兩側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间的關係。自1949年底两岸分治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统治中国大陆、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而中华民国政府的统治范围则缩减至臺澎金马地区。同时,双方亦仍于法理上主张拥有全中国之主权,成为兩岸之間以及國際政治上的難題。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结束以来,兩岸關係歷經第二次國共內戰、韩战、冷戰、臺灣經濟飛躍、東歐民主化、蘇聯解體、臺灣民主化、臺灣本土化運動和中國崛起等国内、国际局勢的變化。特別是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後,中華民國的外交空間受到壓縮。1987年台湾開放兩岸探親後,两岸关系一度緩和,两岸官方、民間交流逐漸恢復。李登辉任中华民国总统以后,台湾独立运动兴起,使得两岸关系逐渐成为两岸政府、两岸民众之间的重大敏感议题。进入21世纪后,海峽兩岸的经贸活動已相當緊密,並擁有一定程度的物資及人員流通自由。2008年馬英九總統执政後,兩岸正式官方交流。2015年11月7日,海峽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會面,為兩岸關係的重大進展。2016年蔡英文执政以来,两岸官方交流中斷。 當前,海峽兩岸關係不僅關乎兩岸雙方利益,还牽涉到亞太區域的情勢,乃至世界強權的戰略布局與全球安全,成為全球瞩目的焦點之一。同時,臺灣民眾不斷增強的臺灣主體意識亦與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民眾的統一意識形成碰撞,使得海峽兩岸關係愈加複雜尖銳。.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海峽兩岸關係 · 查看更多 »

海军

海軍或水軍是一國軍隊當中的主要構成部分之一,為在海洋、河流、湖泊等水體上作戰的軍種,一般來說以錨作為標誌。海軍使用的武器主要為各式水上的軍艦、以及在海底航行的潛艇;操控艦艇的海軍為海軍艦艇兵,除了在水上及海底作戰的海軍艦艇兵之外,海軍還可衍生出空中戰鬥的海軍航空兵、以及能在水上戰鬥與陸上戰鬥的海軍陸戰隊。 海軍是人類史上最古老的軍種之一,在漢字中稱為「水軍」或「水師」,可以追溯到古代人類航海貿易、海上掠奪與自衛的發展,如西元前1400年的腓尼基人為保護於敘利亞沿岸穿越地中海建立殖民地和貿易活動,建造和使用了三列槳座戰船於海上與敵人戰鬥。隨著造船技術和工業革命的進步,海軍船艦從人力划槳、風力推動的帆船到了輪機動力,航程大為增加;海軍的武力也因為火砲的發明從水兵間的登艦近距離戰鬥演變到遠距開火射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海軍戰鬥模式丕變,巨砲厚甲的戰艦逐漸退出世界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潛艇和航空母艦空中武力的活躍,同時也在該時期爆發了史上最大規模的海上戰役—雷伊泰灣海戰《雷伊泰灣爭奪戰》(The Battle for Leyte Gulf),C.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海军 · 查看更多 »

海陸豐

海陸豐,在中國國內,今日是指廣東省汕尾市的別稱。中華人民共和國1988年建立下轄海豐縣、陸豐縣及陸河縣的汕尾地級市,所以海陸豐亦泛指汕尾市。 但在臺灣或海外,「海陸豐」的概念多是認同於自己祖籍是清朝廣東省惠州府的華人,而不太可能會是指祖籍汕尾市的華人,因為汕尾市是晚到1988年才成立的地級市,也才管轄了海豐縣、陸豐縣,但這兩縣在清朝,是隸屬於廣東省惠州府管轄,而臺灣與海外的華人,大多數都是清朝時往海外移民的華人後代,其代代相傳歷史記憶的「海陸豐」,仍是祖籍「惠州府」,而不會是指汕尾市。.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海陸豐 · 查看更多 »

新华日报

《新华日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份报纸,1952年成为中共江苏省委的机关报,目前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拥有。新华日报社现为中共江苏省委直属事业单位。.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新华日报 · 查看更多 »

新安

新安可以指:.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新安 · 查看更多 »

新保安

#重定向 新保安镇.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新保安 · 查看更多 »

新四军

新四军全称是“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留在南方八省进行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于1937年10月改编而成的军队。新四军是主要由项英创建的,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此前为中革军委)领导,下轄四個支隊,編入第三戰區戰鬥序列,但實質不受國民政府指挥。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新四军番号继续沿用到1947年1月才撤销,原新四军部队主力除第3师(黄克诚部)开赴东北加入东北野战军,第5师(李先念部)改编为中原军区外,其余主力改编为华东野战军,1949年1月改称第三野战军。.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新四军 · 查看更多 »

新舊中國

新中國用以與過去的中國相區隔,可能暗示“新優於舊”。國共兩黨對「新中國」的理解不同。新黨也在其官方網站稱「建設新中國」。舊中國和舊社會則是中國共產黨過去常用的政治術語,近年來使用頻率有所降低。.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新舊中國 · 查看更多 »

方城县

方城县在中国河南省西南部、唐河上游,是南阳市的下属一个县;面积2542平方公里,人口約100万,下辖16个乡镇。.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方城县 · 查看更多 »

文安立

文安立(Odd Arne Westad,)挪威历史学家,主要研究的是冷战史和当代东亚史。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史教授。他的知名著作有《躁動的帝國:從乾隆到鄧小平的中國與世界》、《决定性碰撞--中国的内战(1946-50)》等。 Category:历史学家 Category:英国历史学家 Category: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 Category:奧斯陸大學教師 Category:北卡罗来纳大学校友 Category:奧斯陸大學校友.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文安立 · 查看更多 »

无条件投降

无条件投降(Unconditional Surrender)是指在作战结束时战败的一方允许战胜方完全控制其政治和社会,对其中的事务进行任何处理。一般来说,提出无条件投降会延长战争的时间,因为这样的要求排除了任何要求双方都做出妥协的停战的可能性。.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无条件投降 · 查看更多 »

日喀則

#重定向 日喀则市.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日喀則 · 查看更多 »

日本投降

日本投降是指1945年8月15日大日本帝國宣布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且於同年9月2日舉行投降儀式並正式簽署降書的歷史事件。1945年7月大日本帝國海軍實際上已無法繼續執行作戰任務,同時同盟國也不斷實施對日本實施包括東京大轟炸在內的空襲行動、並開始策劃入侵日本本土的沒落行動。雖然以軍事參議官會議為首的日本政府公開表示仍打算繼續堅持與同盟國作戰,然而日本高層也開始私下拜託保持中立國立場的蘇聯就和平一事進行談判,期望能盡可能爭取日本和平投降後仍處於有利的談判地位。但與此同時蘇聯則依據其在德黑蘭會議和雅爾塔會議中與美國及英國所做的承諾,開始準備計畫攻擊日本於海外佈署的部隊。 1945年8月6日與8月9日美軍分別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另一方面蘇聯則在8月8日傍晚決定單方面廢止《日蘇中立條約》並且根據《雅爾達協定》的約定準備展開八月風暴行動。1945年8月9日午夜過後已經向日本宣戰的蘇聯軍隊迅速入侵日本的殖民地關東州以及掌管滿洲地區的傀儡政權滿洲國等地,這兩項衝擊造成在8月14日時昭和天皇決定要求軍事參議官會議接受美國、英國、中華民國與蘇聯在《波茨坦公告》中所訂下的停戰協定,並且透過駐瑞士大使館和來向盟軍發放消息。在經過多次幕後談判以及宮城事件後,昭和天皇在8月15日日本標準時間中午12時向日本全國以錄音電臺廣播的方式發表《終戰詔書》,宣布日本政府決定遵從同盟國集團的無條件投降之要求。 8月28日駐日盟軍總司令開始接管政權且同盟國軍事佔領日本,隨後同盟國集團便開始展開一系列日本的戰後改革,其中在1947年5月3日時公布新的《日本國憲法》。9月2日上午10時包括日本、美國、中華民國、蘇聯、英國、澳洲、加拿大、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荷蘭和紐西蘭代表在停靠於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戰艦 (BB-63)上舉辦投降儀式,日本政府官員於此簽署《降伏文書》,正式停止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雙方的軍事行動。停戰後,同盟國平民和部隊開始慶祝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然而一些仍於亞洲和太平洋島嶼上獨自作戰的日本指揮官和軍事人員則仍繼續堅持作戰,甚至一直到1970年代為止最後幾名士兵在得知戰爭結束的消息後才宣布投降。而自從日本宣布投降後,歷史學家也開始辯論針對平民投下原子彈的倫理道德問題。不過日本和西方同盟國則是在1952年4月28日時由包括日本在內的48個國家一同簽署《舊金山和約》並生效後,才正式從法律層面上結束彼此的戰爭關係;與此同時日本也結束長達7年的同盟國之軍事佔領狀態,重新恢復日本的主權行使能力。1956年日本政府才另外與蘇聯簽訂《日蘇共同宣言》結束兩國的戰爭狀態。.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日本投降 · 查看更多 »

旅顺口区

旅顺口区,是辽宁省大连市的一个市辖区,原为旅大市下辖的旅顺市。面积506平方千米,人口21万。邮政编码116041。区人民政府驻水师营街道小南村。大连旅顺开发区在本区西部。该区也是北海舰队驻扎地。 该区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东临黄海、西濒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距大连市区45公里。旅顺口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境内有举世闻名的天然不冻旅顺港,为京津海上门户和东北的天然屏障。新开辟的旅顺新港是沟通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黄金水道”。 旅顺港是北太平洋地区的重要海军基地,最早由清朝开始营建。后先后为沙俄和日本所占。闻一多的《七子之歌》中,旅顺口即是七子之一。.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旅顺口区 · 查看更多 »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978年12月开始实施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是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策。改革由邓小平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推动,在1978年召開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提出。這一決策改变了中国大陆自1949年后经济上逐渐对外封闭的情况,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高速发展。 1978年前,中国大陆实行计划经济,由政府控制和管理社会资源。改革开放以两个阶段引进市场经济原则。第一阶段从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进行,主要涉及废除农业集体制度、对外资开放本地市场和允许本地企业家开创事业,但大部分工业仍然由国家拥有和营运。第二阶段于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进行,其政策包括国有企业私有化和国有企业承包制度,政府不再控制物价,并废除部分保护主义政策。尽管如此,国家仍然控制银行业和石油工业等基本行业。 改革开放使中国大陆的市场快速增长,2017年中国70%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自私募市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占世界经济1%到现在的15%,仅次于美国的21%,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全球第一;世界最大贸易国;第一大工业国家;现在中国每年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0%以上。40年来,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以美元计算,中国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现行联合国标准下的7亿多贫困人口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改革开放 · 查看更多 »

政治协商会议

政治协商会议,指的是1945年至1946年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由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以及各民主党派(民盟、青年党、民社黨等)为抗战后的和平整頓國內事務在重庆召开的对中国近现代史和当今中国有重要而深远影响的会议。 20世纪40年代末,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两支政治力量围绕着中国的前途和未来,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展开了激烈较量。政治协商会议恰是这次政治较量的最高潮。它不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近现代史的进程,也為中国的政府结构和政治形式留下了深深的影子。 1949年9月由中国共产党主导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经过多党协商,通过了与1946年政协决议之《和平建国纲领》类似的《共同纲领》。中共將1949年的政協稱為“新政協”或“人民政協”,而將1946年政治協商會議稱為“舊政協”。.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政治协商会议 · 查看更多 »

整军方案

整军方案全称为关于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部队为国军之基本方案,是1946年2月25日国民政府代表张治中與中國共產黨代表周恩来在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的调停下达成的整编中共军队为中华民国国军的协定。该协定是继政治协商会议之后,国共两党为贯彻政协军队国家化决议而达成的又一重大成果。该协定原定在两个星期内由中共和国府向三人军事小组提交各自军队表册作为整编过程第一步,但因国共矛盾日趋尖锐,中共未提交表册,协定迟迟未能执行,终因第二次国共内战全面爆发而流产。.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整军方案 · 查看更多 »

承德

#重定向 承德市.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承德 · 查看更多 »

拉萨市

拉萨(;國際音標: 或 ),唐代譯作逻些、邏逤、邏娑,为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處海拔3,650米,拉萨河流经此,在南郊注入雅鲁藏布江。 拉萨历来是西藏全区政治、经济及文化的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1960年正式设市,1982年又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拉萨市 · 查看更多 »

曾克林

曾克林()江西省兴国县人。中国工农红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曾克林 · 查看更多 »

194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副總統選舉為中華民國首次依照憲法舉行的總統選舉,選舉方式是由具有民意基礎的國民大會(以下簡稱國大代表)進行投票的間接選舉。該選舉乃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的一部分,選舉投票於1948年4月20日進行,選舉地點則是在南京市國民大會堂。副總統選舉雖同時進行,不過與總統選舉分開計票,而且亦不是與總統一起搭檔的選舉制度。 該選舉採差額選舉,且是首輪得票必需超過半數以上才能當選的絕對多數制選舉。在總統選舉方面,中國國民黨候選人、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以2430票的懸殊比數擊敗獲得269票的同黨對手居正,以將近八成的高得票率當選行憲後的首任中華民國總統。不過,蔣中正雖如預期的順利當選,但是蔣所囑意的副總統候選人孫科並未獲得當選。在經過四輪投票後,孫科以1295票比1438票敗給桂系軍人所擁護的李宗仁。不久,當選正副總統的蔣中正、李宗仁於同年5月20日在南京總統府宣誓就職。 1949年1月21日任期未滿一年的蔣中正因中國內戰因素被迫宣布「下野」,依憲法第49條由副總統李宗仁代行總統職權。惟1950年3月1日,蔣中正以李宗仁無法施行總統職權為由「復行視事」,並於臺灣臺北市介壽館正式復任總統職務。 此次选举为国民政府行宪之重要步骤之一。因為國共內戰與中国共产党政权在北京成立等因素,該次選舉是中華民國至今同時於台海兩岸唯一一次舉行的總統大選。.

新!!: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194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中华民国政府遷台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国共第二次内战抗共卫国勘乱战争戡乱戡乱战争戡亂戰爭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國共內戰解放戰爭解放战争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