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第三核能發電廠和第二核能發電廠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第三核能發電廠和第二核能發電廠之间的区别

第三核能發電廠 vs. 第二核能發電廠

三核能發電廠(簡稱核三廠)是位於台灣屏東縣恆春鎮的一座核能發電廠,由台灣電力公司經營,因鄰近馬鞍山而別名馬鞍山發電廠,為唯一座落於南台灣的核能發電廠。民航局劃定本廠周邊2海浬為限航區R45(核能第三廠),晝夜連續限航。其建廠於1978年,乃中華民國政府推動的十二大建設之一。反應爐型式為輕水壓水式反應爐,是台灣唯一使用此型式反應爐的發電廠。由於整個廠區毗鄰南灣,也成為墾丁國家公園內的顯著地標之一。. 二核能發電廠(簡稱核二廠)是一座位於中華民國(臺灣)新北市萬里區的核能發電廠,因廠址位於新北市萬里區與新北市金山區之間的國聖埔,又稱為國聖廠。其由臺灣電力公司所經營,佔地220公頃,與台北市直線距離僅有22公里。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劃定本廠周邊2海浬為限航區R47(核能第二廠),晝夜連續限航。.

之间第三核能發電廠和第二核能發電廠相似

第三核能發電廠和第二核能發電廠有(在联盟百科)16共同点: 十大建設十二項建設台灣電力公司交通部民用航空局禁飛區第一核能發電廠美國西屋公司龍門核能發電廠臺灣臺灣發電廠列表通用电气核反应堆核能發電廠海里新臺幣

十大建設

十大建設是指中華民國政府於1974年至1979年間,由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提出,為了改善基礎設施及產業升級進行的一系列國家級基礎建設工程,總共分為十大項目,其中有六項是交通運輸建設,三項是重工業建設,一項為能源項目建設,總花費在當時估計達到了台幣2,000至3,000億圓之間,這些計畫帶領台灣走出全球性的經濟衰退,加速經濟及社會的發展,並對台灣經濟起飛有巨大的貢獻。 臺灣自1965年經濟起飛後,工業建設加速成長,對外貿易開展;但是公共設施及重要原料己無法適應需求,經濟發展遭到限制,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訂定「穩定當前經濟措施方案」,得以妥切解決。許多高等級公共基本建設更是匱乏欠缺,如高速道路、港埠、機場、發電廠等。1973年10月,全球發生第一次石油危機,油價上漲、物資短缺,導致各國通貨膨脹。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為提升跟深化總體經濟發展,行政院院長蔣經國提出開始推行10項大型基礎建設計劃。.

十大建設和第三核能發電廠 · 十大建設和第二核能發電廠 · 查看更多 »

十二項建設

十二項建設指的是台灣在第七期經建計畫期間除十大建設外展開的12項重大建設,建設期間涵蓋1980年至1985年。十大建設與十二項建設都是以基本建設為主,但十大建設較重視重工業的發展,十二項建設則加入農業、文化、區域發展等方面的計畫。 十二大建設內容共有:.

十二項建設和第三核能發電廠 · 十二項建設和第二核能發電廠 · 查看更多 »

台灣電力公司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電,是臺灣最大的電力公司,為中華民國經濟部所屬之國營事業機構,負責臺澎金馬的電力供應。截至2017年,為全臺灣實收資本額最大的公司。在1995年中華民國政府實施「電力自由化」之前,台電負責所有的發電和輸電、配電;開放民間興建發電廠之後,民間電廠所發出的電力均由台電購入。至2016年為止,台電共有11座水力發電廠、11座火力發電廠、3座核能發電廠,發電裝置總容量為4213.25萬瓩,發電量2257.92億度。 其中火力發電量占比達79.9%,其中燃煤36.9%、燃油4.4%、燃氣36%、汽電共生2.6% (不含垃圾及沼氣),再生能源占比為5.1%(含水力及汽電共生中之垃圾及沼氣),抽蓄水力1.5%,核能為13.5%。.

台灣電力公司和第三核能發電廠 · 台灣電力公司和第二核能發電廠 · 查看更多 »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簡稱民航局)是中華民國民用航空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隸屬於交通部,其辦公廳舍位於臺北松山機場旁。另飛行器之事故調查權,則由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負責。.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和第三核能發電廠 ·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和第二核能發電廠 · 查看更多 »

禁飛區

禁--航區(英語對應詞:no-fly zone、no-flight zone,簡寫為NFZ),又稱禁--飛區,是指禁止任何未經特別申請許可的航空器(包括飛機、直升機、熱氣球、無人機等)飛入或飛越的空中區域。其劃定大多出於國防考量,例如軍事基地、重要政府機構、重要公共設施(如核電廠、水壩)上空等。另外也有基於飛行安全的理由,例如摩天大樓、火山活動區上空等。此外在國際社會上,在發生戰亂的國家或地區,為了人道的需求,會由聯合國出面劃設禁航區。 在航海領域中,也會有類似的禁止航行水域,在中文亦可稱為「禁--航區」。.

禁飛區和第三核能發電廠 · 禁飛區和第二核能發電廠 · 查看更多 »

第一核能發電廠

一核能發電廠(簡稱核一廠)是一座位於台灣新北市石門區的核能發電廠,由臺灣電力公司經營。其為台灣第一座核電廠,乃中華民國政府於1970年代推動的十大建設之一。民航局劃定核一廠周邊2海浬為限航區R46(核能第一廠),晝夜連續限航。由於廠址距新北市金山區的中心街區較近,國際上多稱之為金山發電廠。.

第一核能發電廠和第三核能發電廠 · 第一核能發電廠和第二核能發電廠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第三核能發電廠和美國 · 第二核能發電廠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西屋公司

西屋电气(Westinghouse Electric)是美国著名的电气設備公司。.

第三核能發電廠和西屋公司 · 第二核能發電廠和西屋公司 · 查看更多 »

龍門核能發電廠

龍門核能發電廠是台灣新北市貢寮區一座的核能發電廠,因所在地名「龍門」而得名,由臺灣電力公司興建營運,為台灣第四座核能發電廠,故原名第四核能發電廠,2009年3月3日改為現名,其原名簡稱「核四」或「核四廠」較為常用。廠址規劃可供六部核能發電機組使用,現有兩部發電量各1350百萬瓦特(MW)之進步型沸水式反應爐(ABWR),該型反應爐為奇異公司與日立(奇異日立核能)合作設計日立製造之第三代核反應爐,為日本以外第一個使用該反應爐設計的核能發電廠。目前已興建完畢並通過安檢,進入封存狀態。 2018年3月15日,台電宣布將把現有的1744束燃料棒,規劃未來3年分8批陸續運離,預計可於2020年底前全數運出。.

第三核能發電廠和龍門核能發電廠 · 第二核能發電廠和龍門核能發電廠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第三核能發電廠和臺灣 · 第二核能發電廠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發電廠列表

臺灣發電廠列表為列出當前中華民國臺灣地區1945年以後包含已停機或改建中發電廠在內的所有發電廠清單。.

第三核能發電廠和臺灣發電廠列表 · 第二核能發電廠和臺灣發電廠列表 · 查看更多 »

通用电气

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 Company,簡稱GE),亦以其英語簡稱譯為奇--異,是源自美國的跨國綜合企業,經營產業包括電子工業、能源、運輸工業、航空航天、醫療與金融服務;總部位於波士頓、公司則在紐約州註冊,业务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拥有员工約3萬7千人。根據財星500大統計,其2016年營業額為1,404億美元,是美國第8大、世界第27大企業。.

第三核能發電廠和通用电气 · 第二核能發電廠和通用电气 · 查看更多 »

核反应堆

核反应堆(nuclear reactor)是一种启动、控制并维持核裂变或核聚變链式反应的装置。相对于核武爆炸瞬间所发生的失控链式反应,在反应堆之中,核变的速率可以得到精确的控制,其能量能够以较慢的速度向外释放,供人们利用。 核反应堆有许多用途,当前最重要的用途是产生热能,用以代替其他燃料加热水,产生蒸汽发电或驱动航空母舰等设施运转。一些反应堆被用来生产为医疗和工业用途的同位素,或用于生产武器级钚。一些反应堆运行仅用于研究。当前全部商业核反应堆都是基于核裂变的。今天,在世界各地的大约30个国家里有被用于发电的大约450个核反应堆。.

核反应堆和第三核能發電廠 · 核反应堆和第二核能發電廠 · 查看更多 »

核能發電廠

#重定向 核电厂.

核能發電廠和第三核能發電廠 · 核能發電廠和第二核能發電廠 · 查看更多 »

海里

海里(Nautical mile),或浬(双音节字,读作“海里”),是用於航海或航空的長度單位,通常等於1.852公里。沒有統一符號,通常是M、NM、Nm、nmi、nm(nm亦為纳米符號)。.

海里和第三核能發電廠 · 海里和第二核能發電廠 · 查看更多 »

新臺幣

新臺幣,簡稱臺幣,是中華民國現行的法定貨幣,於1949年6月15日起發行流通,當時定位為限定臺灣使用的區域貨幣,目前則在整個中華民國有效統治區域(臺灣地區)均可流通使用。原始發行機構為臺灣銀行,2000年起由中華民國中央銀行收回負責。基本單位為圓(簡作元)。貨幣代碼採行ISO 4217標準編為TWD,符號為NT$或NTD,並使用NT$100、NTD100之類方法表示(中間無空格)。 新臺幣現行的發行幣值自民國70年(1981年)起使用,硬幣單位包括:0.5圓(五角)、1圓、5圓、10圓、20圓及50圓,紙鈔單位有:10圓、50圓、100圓、200圓、500圓、1000圓與2000圓,塑膠鈔單位則為50圓。換算基準為:1圓=10角=100分。5角硬幣(角圓)至今已不常使用,日常生活只有郵票、汽油等在計算單價時會用到角,實際上的價金交付會四捨五入至1圓,例如3.5圓郵票的售價四捨五入為4圓,存款利息也是四捨五入至1圓。角圓雖然仍可流通使用,現在多為收藏用,故價值比面額還要貴。.

新臺幣和第三核能發電廠 · 新臺幣和第二核能發電廠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第三核能發電廠和第二核能發電廠之间的比较

第三核能發電廠有34个关系,而第二核能發電廠有4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6,杰卡德指数为20.51% = 16 / (34 + 44)。

参考

本文介绍第三核能發電廠和第二核能發電廠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