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第23屆金鐘獎

指数 第23屆金鐘獎

23屆金鐘獎是1988年台灣廣播、電視業界的年度盛事之一,表揚1988年度傑出的台灣廣播和電視之藝人。 例如獲獎之標記為該獎項得獎者。.

69 关系: 劉德凱劉福助劉雪華台北市市政廣播電台台灣廣播公司台視新聞世界報導台視晚間新聞大家一起來中國廣播公司中國電視公司中華電視台中華電視公司中視新聞中視晚間新聞張小燕 (臺灣)張復建張雅琴余天國立國父紀念館國立教育廣播電臺秦汉童話世界第22屆金鐘獎第24屆金鐘獎紫薇 (歌手)眭澔平瓊瑤熊旅揚百合二重唱華視新聞華視新聞雜誌行政院新聞局飛揚的音符 (中視音樂節目)高信譚警察廣播電台谷音鳳飛飛趙婷趙樹海黃晴雯胡瓜蘇芮鑽石舞台葛香亭鄭進一臺北市臺灣電視公司金鐘獎陳秋燕陳月卿...陽帆柯志恩林在培李宗盛李四端李静李艷秋梁修身楊烈楊海薇正聲廣播公司殷正洋江淑娜沈春華潘迎紫我愛彩虹文章 (歌手)曾慶瑜60分鐘 (中視) 扩展索引 (19 更多) »

劉德凱

劉德凱(),出生于台灣,祖籍山東諸城,畢業於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現世新大學),精通國語、台語、英語,曾經當過攝影記者、場記、副導演、演員、編劇、製作人、導演。2017年9月30日以《這些年那些事》獲得第52屆金鐘獎『戲劇節目男主角獎』。.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劉德凱 · 查看更多 »

劉福助

劉福助(),父親是福州人,臺灣著名男藝人,擅長以深具地方特色之口語化俗諺或俚語融入歌曲詞意之中,以台語發行頗多專輯。.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劉福助 · 查看更多 »

劉雪華

劉雪華(Leanne Liu,),香港著名女演員,出生於北京。前香港無綫電視女藝員。.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劉雪華 · 查看更多 »

台北市市政廣播電台

#重定向 臺北廣播電臺.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台北市市政廣播電台 · 查看更多 »

台灣廣播公司

台灣廣播股份有限公司(英語:Taiwan Radio,簡稱臺灣廣播公司、台廣),是台灣一家民營廣播電台。1956年11月12日,馬繼先在南投縣創立中興廣播電台,此為台灣廣播公司前身。 1973年5月29日,在民聲廣播公司、台聲廣播公司、民天廣播公司、中興廣播電台等四個主播電台及--四個轉播台的基礎上,設立台灣廣播股份有限公司,下設節目部、工程部、財務部、業務部、行政室。.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台灣廣播公司 · 查看更多 »

台視新聞世界報導

《台視新聞世界報導》,為台視於1987年4月6日播放的夜間新聞節目,2014年7月13日停播。2016年5月17日在台視新聞台恢復播出。.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台視新聞世界報導 · 查看更多 »

台視晚間新聞

《台視晚間新聞》(TTV EVENING NEWS)是臺灣電視公司的招牌新聞節目,亦是台灣電視史上最悠久的新聞節目。 現任平日主播為林益如,週末主播為鄔凱雯、劉宜函。.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台視晚間新聞 · 查看更多 »

大家一起來

《大家一起來》是中國電視公司(中視)經典益智問答節目之一,主持人是趙樹海,開放觀眾組隊報名參賽。.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大家一起來 · 查看更多 »

中國廣播公司

中國廣播公司(英語譯名: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of China),簡稱中廣、BCC,是中華民國廣播事業的先驅,也是臺灣最大的電台廣播業者之一。創立於1928年,原先為中國國民黨之黨營事業,也是中國國民黨繼中央通訊社、《中央日報》之後創辦的第三個中央宣傳機構;之後先後經國民黨黨營事業華夏投資公司、中國時報系控股之「榮麗投資公司」擁有,現由前立法委員趙少康經營。總部設於臺北市松江路,擁有4個全國電台廣播頻道、3個地方電台廣播頻道。 中廣的運作體制完整,在董監事會、董事長之下,共設四部三處、一中心及七個地方分台。「四部」為節目企劃部、新聞部、業務行銷部、廣告管理部;「三處」為工程處、管理處、財務處及製播中心。迄2008年元月止,中廣員工共計兩百餘人,在全國擁有新竹台、苗栗台、臺灣台(位於臺中市忠明南路)、嘉義台、臺南台、高雄台、花蓮台等7個發射分台。使用發射機共55部(備機55部),發射總電力593.3千瓦(備機電力599.95千瓦)。每天播音1,320個頻率小時。 2017年4月15日,中廣音樂網及中廣寶島網宣布自零時起停播地面廣播(FM)訊號,4月24日音樂網改為「網路廣播」繼續播出,寶島網網路廣播播至6月11日,6月12日寶島網正式停播。.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中國廣播公司 · 查看更多 »

中國電視公司

中國電視公司(China Television Company, Ltd.)簡稱「中視」或「CTV」,是中華民國第二家成立的電視媒體公司,為臺灣五家無線電視台之一,與臺灣電視公司、中華電視公司並稱為「老三台」。.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中國電視公司 · 查看更多 »

中華電視台

#重定向 中華電視公司.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中華電視台 · 查看更多 »

中華電視公司

中華電視公司,簡稱「華視」、「CTS」,是中華民國第三家電視台,為臺灣6家無線電視台之一。初由中華民國教育部、國防部、企業界人士與僑界領袖等共同投資設立,與臺灣電視公司、中國電視公司並稱為「老三台」。現為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成員。 華視創立時,只獲分配一個VHF頻道,除了製播一般電視節目之外,另外製播空中高中、高工、高商、在職教師進修、大學選修等遠距教學課程。1983年,華視獲准開設UHF頻道,是為「華視超高頻教學頻道」(現華視教育體育文化台),2004年無線數位電視開播後,取得一個容納3個節目頻道的UHF物理頻段;無線電視數位化後,現在擁有一個容納5個節目頻道的UHF頻道,是台灣唯一從事遠距教學事業的電視台,也是台灣擁有最多電視頻道的無線電視台。.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中華電視公司 · 查看更多 »

中視新聞

中視新聞(CTV NEWS)是中國電視公司(中視)新聞部製播的電視新聞節目的總稱。現今中視新聞的主要合作對象為中天新聞(因為兩者隸屬於旺旺中時媒體集團)。.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中視新聞 · 查看更多 »

中視晚間新聞

《中視晚間新聞》,為中視於1969年至1991年2月3日間每日播放的晚間新聞節目。.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中視晚間新聞 · 查看更多 »

張小燕 (臺灣)

張小燕,生於上海,籍貫福建漳州詔安客家裔,國共內戰後隨雙親移民台灣。為台灣藝人、演員、主持人、企業家,以綜藝節目主持人著稱,人称「小燕姐」,為台灣娛樂圈的「綜藝大姐大」,在台灣電視綜藝界跟張菲、胡瓜和吳宗憲被合稱為「三王一--」,有「綜藝教母」之稱號 。出道至今已六次獲得電視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殊榮。2006年張小燕獲選為Discovery頻道《台灣人物誌2》的六名主角之一。 童年时,张小燕是港台最著名的童星之一,与香港的殿堂级童星艺人萧芳芳、沈殿霞、冯宝宝、陈宝珠等齐名,知名作家張愛玲為其表姨母;張小燕1980年與貝鎮坤結婚,離異後與第二任丈夫彭國華結婚,彭國華因肝癌去世之後,張小燕退隱了一陣子,後來再度復出。2014年第25屆金曲獎特別貢獻獎頒給過世13年的彭國華,張小燕代夫領獎,並說這輩子最幸福的就是做彭太太。 張小燕在娛樂圈的資歷超過一甲子,除對自己的工作不斷求精求進之外,她對於照顧演藝圈的後輩也不遺餘力,許多知名藝人都是由她提攜出道,如歌壇天后張惠妹,另外如陶晶瑩、黃子佼和卜學亮等知名主持人更和張小燕以師徒相稱。 2015年,張小燕以45%高得票率,第三度榮獲由《讀者文摘》所主辦「最受信任的綜藝節目主持人獎」。.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張小燕 (臺灣) · 查看更多 »

張復建

張復建(),本名張建陵,台灣男演員。初為武生;畢業於復興劇藝實驗學校,依照當時復興劇校的字序論屆排行-「復興中華文化,發揚民族倫理道德」,張乃第一屆畢業生(曾參與雲門舞集演出、今當代傳奇劇場藝術總監吳興國為第二屆)。與秦祥林為同屆同學。近期的戲劇演出代表作為舞台劇《婚外信行為》;他在劇中飾演一位有外遇的丈夫,在劇中與女主角張本渝有非常親密的動作演出。.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張復建 · 查看更多 »

張雅琴

張雅琴(),臺灣新聞主播。籍貫山東高密,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畢業,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學士(1986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 現任年代新聞台1800年代晚報-挑戰新聞 當家主播。.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張雅琴 · 查看更多 »

余天

余天(),本名--清源 ,生於臺灣新竹市,台灣著名的男歌手、綜藝節目主持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現為民主進步黨新北市黨部主任委員。 余天的成名曲是翻唱自日本名曲〈北國之春〉,由慎芝填詞的〈榕樹下〉。他資歷深厚、人緣廣闊,也常為演藝界排解糾紛、幫藝人化憂解難,為演藝圈的老大哥。 2007年起從政,曾任第七屆立法委員、民主進步黨第16屆中央執行委員,現居新北市三重區。.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余天 · 查看更多 »

國立國父紀念館

國立國父紀念館(通稱國父紀念館)是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而興建的綜合性文化設施,於1972年5月16日落成啟用,位於臺北東區,緊鄰信義計畫區。館區總面積達三萬五千坪(約11萬5702.48平方公尺),除了具紀念價值外,建築本體周圍則是戶外運動、休閒、藝文與知性活動的綜合性休憩公園。.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國立國父紀念館 · 查看更多 »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英語:National Education Radio, NER)創立於1960年,隸屬中華民國教育部。.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 查看更多 »

秦汉

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国秦朝和汉朝的并称,该时期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废除西周封建制,确立了中央集权。秦汉两朝建立了“天下国家”体制,是塑造中国的民族性格的时期。有学者认为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帝国或第一次一元体制,与隋唐、明清并称。 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年完成灭六国,改称皇帝,在中国创立了長達2132年的皇帝制度,并在全国范围内设立郡县,统一文字、度量衡,实现了中国首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秦朝短祚,仅过了15年就灭亡。 在经过四年楚汉战争后,刘邦再次实现统一,建立汉朝,并“汉承秦制”,初年實行郡國制,分封部分異姓王,後入攻滅,並於漢武帝時全面恢復郡縣制,对秦朝制度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秦汉 · 查看更多 »

童話世界

《童話世界》是中國電視公司(中視)兒童節目代表作品,播出期間為1987年1月13日-1997年7月2日,每一集演一個故事教導兒童道德觀念。製作人是汪瑩。.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童話世界 · 查看更多 »

第22屆金鐘獎

22屆金鐘獎是1987年台灣廣播、電視業界的年度盛事之一,表揚1987年度傑出的台灣廣播和電視之藝人。 例如獲獎之標記為該獎項得獎者。.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第22屆金鐘獎 · 查看更多 »

第24屆金鐘獎

24屆金鐘獎是1989年台灣廣播、電視業界的年度盛事之一,表揚1989年度傑出的台灣廣播和電視之藝人。 例如獲獎之標記為該獎項得獎者。.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第24屆金鐘獎 · 查看更多 »

紫薇 (歌手)

紫薇(),本名胡以衡,南京市人,台灣著名歌星,台視《群星會》歌星之一,有「長青歌后」之稱。1987年發現罹患癌症,1989年3月4日過世。.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紫薇 (歌手) · 查看更多 »

眭澔平

眭澔平(),原籍江蘇丹陽,出生於臺北市,記者出身,是電視主持人,也是旅遊家。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美國康乃爾大學亞洲研究所碩士,英國里茲大學社會經濟學博士。曾擔任台視新聞主播,及台視《強棒出擊》、台視《暢銷排行榜》(與李秀媛主持)、中視《超級拍擋》、華視教育文化頻道《世界一家親》、中央廣播電台《世界音樂文學之旅》、中央廣播電台《兒童音樂館》、中央廣播電台《聽台灣在唱歌》、深圳衛視《大旅行家》等節目主持人。近年來也常在東森新聞台《關鍵時刻》和中天新聞台《新聞龍捲風》等談話性節目中擔任常態來賓。 眭澔平熱愛旅行、探險,走過世界超過200個國家,擁有豐富的旅行經驗,常受邀於通告節目擔任評論工作,評論的話題有外星人、UFO、世界歷史、鬼魅奇幻傳說等,但他曾說:「我在電視上說的內容,都是靠腿跑出來的;我是『名腿』,不是名嘴!」 眭澔平也是國立臺灣大學校徽的其中一位設計人。.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眭澔平 · 查看更多 »

瓊瑤

(),本名陳喆(笔名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是臺灣言情小說作家、編劇、影視製作人、華語歌曲作詞人。畢業於臺北市立中山女高;丈夫是皇冠文化負責人平鑫濤。小名鳳凰,九歲便發表了第一篇小說《可憐的小青》,14歲時以呂圭為筆名發表文章《幻想》,16歲時以心如為筆名發表文章《雲影》,25歲時,在《皇冠雜誌》發表了正式出道作《窗外》。 瓊瑤的小說作品,大多已被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其中較為聞名的包括《庭院深深》、《幾度夕陽紅》、《煙雨濛濛》、《在水一方》、《海鷗飛處》、《彩雲飛》、《一簾幽夢》、《六個夢》系列 (《婉君》、《啞妻》、《三朵花》)、《望夫崖》、《雪珂》、《青青河邊草》)、《梅花三弄》系列 (《梅花烙》、《鬼丈夫》、《水雲間》) 、《還珠格格》三部曲。1971年和1975年,由琼瑶小说作品改编的电影《庭院深深》和《女朋友》,分别获得第9届、第12届台湾金马奖优等剧情片奖,其中《還珠格格》更在東亞地區享譽盛名,不僅在台灣、香港、中國大陸等地取得收視冠軍,在日韓和東南亞等地也深受歡迎。 《瓊瑤經典全集》全套六十五本,於2018年初,重新交由《城邦文化集團》春光出版,陸續推出世紀典藏書盒版,共有第一輯至第五輯。書封與內文版型全數改換,更與國立故宮博物院聯名,使用宮廷畫師郎世寧長春仙萼集花鳥工筆畫為整體設計。.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瓊瑤 · 查看更多 »

熊旅揚

旅揚,江西省九江人,媒體工作者,曾任中國電視公司新聞部主播,1970年代至1980年代曾播報《中視晚間新聞》,現為《大陸尋奇》節目女主持人。.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熊旅揚 · 查看更多 »

百合二重唱

合二重唱是1980年代初期至1990年代中期曾活躍在臺灣歌壇的一組女子重唱團體。大小百合成軍於1980年,並於1983年在臺灣電視公司綜藝節目《全國歌唱名人排行榜》的比賽中脫穎而出;自此便受唱片公司青睞,遂網羅她們成為旗下歌手,並更名為百合二重唱。後來在1985年以首張專輯《當流星劃過》出道。 百合二重唱自出道以來,累計推出了十八張專輯,並獲得過三項音樂大獎。雖然二人並未宣佈解散,但隨著台灣流行樂壇大環境的改變,以及二人各別結婚生子的關係,漸漸淡出於歌壇。淡出後,仍因心繫歌唱,時常在民間參與許多公益活動的演出,偶而也會在歌唱性質的綜藝節目出現。.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百合二重唱 · 查看更多 »

華視新聞

華視新聞(CTS NEWS)是中華電視公司(華視)新聞部製播的電視新聞節目總稱,此一總稱早在「中華電視台」時期即沿用至今。現今華視新聞主要跟公視新聞、客視新聞部合作 (因為皆隸屬於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華視新聞 · 查看更多 »

華視新聞雜誌

《華視新聞雜誌》是臺灣中華電視公司於1981年1月20日開播的新聞雜誌節目,是迄今為止臺灣電視史上播出最久的新聞雜誌節目。目前本節目使用3D全虛擬攝影棚及高畫質錄製。.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華視新聞雜誌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新聞局

行政院新聞局(簡稱新聞局)為中華民國行政院曾經設置的附屬機關,具有部會級地位。成立於1947年5月2日,後隨著政府遷台而有多次的縮編與恢復。其主要負責行政院的公共關係、政策宣傳、形象推廣、政府發言等工作,因而有「政府化妝師」之別稱;除此之外,並負有協助大眾傳播產業發展的任務。為配合行政院組織調整,新聞局於2012年5月20日裁撤,改為在行政院本部內設置發言人辦公室。.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行政院新聞局 · 查看更多 »

飛揚的音符 (中視音樂節目)

《飛揚的音符》是中國電視公司(中視)為了角逐1988年第23屆金鐘獎電視金鐘獎而製播的純歌唱及純音樂綜藝節目,製作人是林家慶與白國嘉,主持人是曾獲得廣播金鐘獎的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講師李娓娓,1987年9月18日首錄,1987年10月11日開播,約1989年年初停播。.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飛揚的音符 (中視音樂節目) · 查看更多 »

高信譚

信譚,河南武安(今屬河北)人,中華民國新聞節目主持人與作家。.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高信譚 · 查看更多 »

警察廣播電台

#重定向 警察廣播電臺.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警察廣播電台 · 查看更多 »

谷音

谷音(),台灣女演員,1988年以《庭院深深》獲得金鐘獎女演員獎。.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谷音 · 查看更多 »

鳳飛飛

鳳飛飛()台灣女歌手。本名林秋鸞,桃園縣大溪鎮(今桃園市大溪區)出生,在台灣、東南亞甚至大陸地區享有極高知名度的演藝人員。其演藝事業橫跨歌手、演員與綜藝節目主持人,有「帽子歌后」、「勞工天使」美譽,在華人歌壇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980年(27歲)和香港旅遊商人趙宏琦結婚,於1989年誕下一子。 1982年與1983年唯一兩年蟬聯獲得金鐘獎最佳女歌星獎。 2012年1月3日因肺癌(肺腺癌)在香港九龍聖德肋撒醫院逝世,後長眠於桃園大溪鎮佛光山寶塔寺。 逝世後隔年,追頒2013年第24屆金曲獎及第48屆金鐘獎特別貢獻獎。.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鳳飛飛 · 查看更多 »

趙婷

趙婷(趙庭),4歲出道成為童星。主持電視、廣播、晚會、社教文化及商業活動,是知名主持人。也擔任藝人正音與表演課程的老師。 主持類型多樣,包括兒童節目《只要我長大》(獲得第22屆金鐘獎最佳兒童節目獎)、金鐘廣播節目「午餐的約會獲得第35屆 最佳流行音樂節目獎」、財經節目、國防部莒光園地主持。另外曾在1995年參與孫建平老師領軍之演唱團體「音樂磁場」兩張專輯的錄音。在大學及研究所主修中國音樂及藝術,但是對於金融也特別有興趣,因此也曾一度放棄演藝工作,擔任證券公司營業員,具有豐富的財經背景,因此也主持金融節目(證券 期貨 選擇權等)。著有《愛在我們家一繪本》、《旅遊指南》、《我是小小巴菲特》、《台灣戒嚴時期流行音樂之研究》。.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趙婷 · 查看更多 »

趙樹海

趙樹海(),台灣歌手、演員、作詞作曲者、電視節目主持人,華夏工業專科學校(今華夏技術學院)機械工程科畢業,祖籍河北省行唐縣。.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趙樹海 · 查看更多 »

黃晴雯

黃晴雯(),是一位出身臺灣的企業家,曾任中國電視公司新聞部主播及採訪副主任、年代新聞台新聞部經理、慈濟大愛電視台新聞部經理、加拿大中文電台國語新聞部經理、遠東集團零售事業部副總經理等職位。.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黃晴雯 · 查看更多 »

胡瓜

胡自雄(),台灣著名男藝人、綜藝節目主持人。出生於臺灣省苗栗縣三義鄉,外號「胖子」,父親籍貫江蘇宜興,母親為苗栗客家人,並能流利說客家語。 在台灣電視綜藝界,胡瓜與張菲、吳宗憲、張小燕合稱為「三王一--」,有「綜藝大哥」、「綜藝天王」之稱號。其中張菲是胡瓜早年於秀場時代的師父,此外知名藝人鄭進一為其師兄弟。知名藝人前羅密歐成員羅志祥、歐漢聲、知名主持人浩角翔起以及瑪莉亞等人視他為師父,艺人小嫻則是他的乾女儿。 2009年,胡瓜以綜藝益智節目《挑戰101》榮獲第44屆電視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 胡瓜為2004年、2008年、2010年、2011年臺灣主持人收入榜首。.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胡瓜 · 查看更多 »

蘇芮

蘇芮(),本名蘇瑞芬,臺灣天后级女歌手,生于臺北市,是华人乐坛的「里程碑」,音乐作品影响了几代人,是众多歌坛知名藝人共同崇拜和欣赏的歌手。.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蘇芮 · 查看更多 »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是中華電視公司(華視)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紅極一時的星期日晚間大型綜藝節目,播出集數約400多集,製作單位為頤倫影視、映畫傳播,製作人為王鈞、郭宏亮、禚宏順、黃國治,策劃為李慧蘭,執行製作為柴智屏。本節目是《號外特攻隊》的接檔節目,為華視創造締造出「綜藝王國」的美譽,也是當時華視「鎮台之寶」。 節目開播至停播都任用華視大樂隊擔任伴奏。.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鑽石舞台 · 查看更多 »

葛香亭

葛香亭()中华民国電影界資深演員,安徽蕭縣人。.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葛香亭 · 查看更多 »

鄭進一

鄭進一,本名鄭俊義,台灣男藝人、男歌手、綜藝節目主持人,生於台南縣新營鎮。因唱腔近似日本演歌歌手森進一,因而取藝名為鄭進一。 台灣電視綜藝界「三王一--」中的兩大「綜藝天王」:「綜藝大哥大」張菲是鄭進一的師父,「綜藝大哥」胡瓜則為其師兄弟。.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鄭進一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臺灣電視公司

臺灣電視公司(簡稱台視、TTV)是中華民國第一家電視台,為臺灣五家無線電視台之一,成立於1962年4月28日,同年10月3日開始試播、10月10日正式開播。與中國電視公司、中華電視公司合稱為「老三臺」。.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臺灣電視公司 · 查看更多 »

金鐘獎

金鐘獎(英語:Golden Bell Awards,縮寫為GBA)是臺灣傳播媒體的官方榮譽獎項之一,與金馬獎、金曲獎並列為三大娛樂獎項,稱為「三金」。金鐘獎更成為臺灣演藝人員追求的榮譽目標,首屆創始於1965年,第1屆至第46屆由行政院新聞局主辦,第47屆之後由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接續主辦。金鐘獎設立之初,是以獎勵廣播(即無線電廣播)事業為主,設置新聞節目、音樂節目、廣告節目等獎項;1971年始將電視納入獎勵範圍,自此金鐘獎正式以廣播及電視為獎勵對象。每年一年一度的金鐘獎分為「廣播金鐘獎」與「電視金鐘獎」等兩部分,兩者分開頒獎。.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金鐘獎 · 查看更多 »

陳秋燕

陳秋燕(),北一女畢業,台灣女演員、製作人,1984年以《油麻菜籽》奪得金馬獎最佳女配角。.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陳秋燕 · 查看更多 »

陳月卿

陳月卿(),台灣資深媒體人(1980-2005)及養生專家(2005-),父籍中國山東,母親是台灣澎湖人,在台灣苗栗的客家村長大。現任TVBS健康兩點靈節目主持人。 陳月卿於1975年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1977年以《閱讀專業性刊物與增進現代化企業觀念關聯性之研究》論文獲得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學位。.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陳月卿 · 查看更多 »

陽帆

陽帆(),出生於台灣桃園縣(今桃園市),臺灣男藝人;本名陳景諒,出道初期曾採用藝名楊帆。原以歌手身分出道,之後則轉型為綜藝節目主持人。1988年發行之唱片專輯《愛的迷惑》嘗試視覺系表演風格,是台灣藝能界視覺系的先驅之一。 陽帆在中華電視公司綜藝節目《鑽石舞台》以扮演甘草人物「陽婆婆」紅極一時。2013年10月25日,中國電視公司轉播《102年電視金鐘獎頒獎典禮》,陽婆婆、董月花(董至成飾)、福州伯(許效舜飾)在頒獎典禮上合作表演節目〈電視人生〉,是三人首次合作,並且獲頒象徵性獎項「東山再起獎」。.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陽帆 · 查看更多 »

柯志恩

柯志恩(),現任中國國民黨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第9屆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委員、國民黨組發會婦女部主任,曾與梁旅珠主持臺灣電視公司《世界真奇妙》獲得第23屆金鐘獎電視金鐘獎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獎,並曾任淡江大學學務長。.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柯志恩 · 查看更多 »

林在培

林在培(),生於台灣台北市,籍貫浙江寧波鄞县,台灣男歌手與男演員。.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林在培 · 查看更多 »

李宗盛

李宗盛,臺灣音樂製作人、詞曲作家、歌手。出生於台北北投,母親為巴賽族後裔。 20世紀80年代至今創作、製作了大量經典歌曲和暢銷專輯,有「華語流行音樂教父」和「百萬製作人」之稱。作為樂壇最具影響力的音樂人之一,他發掘提攜了周華健、辛曉琪、張信哲、光良、品冠、梁靜茹(後來成為她的乾爹)、五月天、白安、楊宗緯等多位歌手,被譽為「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東亞及東南亞最重要的音樂製作人」 。曾任滾石唱片製作總監、副總經理,現受聘擔任索尼音樂大中華區A&R首席顧問。 知名作品有《愛的代價》《真心英雄》《我是一只小小鳥》《夢醒時分》《當愛已成往事》《領悟》《傷痕》《陰天》《明明白白我的心》《愛如潮水》《讓我歡喜讓我憂》《凡人歌》《鬼迷心竅》《給自己的歌》《山丘》《新寫的舊歌》等。.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李宗盛 · 查看更多 »

李四端

李四端(),台灣資深新聞工作者。現任東森新聞台李四端的雲端世界節目主持人。同時於銘傳大學傳播學院擔任講師&大雲文創《大雲有故事》網路直播節目主持人。.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李四端 · 查看更多 »

李静

李静是一个常见的中文姓名,冠此名的知名人物至少有:.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李静 · 查看更多 »

李艷秋

#重定向 李艳秋.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李艷秋 · 查看更多 »

梁修身

梁修身,出生於安徽,台湾男演員、戲劇製作人、导演,曾獲金鐘獎男演員獎。.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梁修身 · 查看更多 »

楊烈

楊烈(Yong Lea, ),原名楊松福,出生於台灣台北市,畢業於台北市立體育學院(早期為體育專校)以及泰北高中(早期為泰北中學)。台灣男藝人。曾發行過《如果能夠》、《飛揚的歌手》的專輯,後參予多部電視劇演出,有台灣的五木宏之稱。.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楊烈 · 查看更多 »

楊海薇

楊海薇,是臺灣的歌手、主持人、編劇。中山女高、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畢業。與周秉鈞合作於台視《大學城全國大專創作歌謠大賽》校園民歌比賽中獲得優勝,以校園民歌手身份出道,發行專輯《無怨的青春》(海麗唱片發行)、《說起我們的愛情》(滾石唱片發行,獲得金鼎獎)此外,她與周秉鈞合唱的《第一支舞》一曲更成為現代年輕人練舞的大熱門。曾主持台視《強棒出擊》(與巴戈主持)、華視《連環泡》(胡瓜時期擔任競賽單元〈全家福〉助理主持人)、台視《大自然音樂教室》等節目,之後退出幕前、轉入幕後。編劇作品包括《星座女人系列》、《孝莊秘史》、《蒼穹之昴》、《犀利人妻》、《犀利人妻最終回:幸福男·不難》、《惡男日記》等,曾與劉德凱以中視《金鐘劇展-老伴兒》共同獲得1999年第34屆金鐘獎最佳戲劇編劇獎。.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楊海薇 · 查看更多 »

正聲廣播公司

正聲廣播股份有限公司(英語:Cheng Sheng Broadcasting Corp.,簡稱正聲廣播公司、正聲或CSBC),為台灣高知名度的老字號跨區型民營廣播電台之一,成立於1950年4月1日,節目以生活資訊為主,創立至今以「揚聲樂群、反映輿情、造福社會」來服務所有聽眾。在無唱片公司的年代,本公司長期跨足廣播歌仔戲團之成立、培育藝人及製作、發行唱片等業務,知名歌仔戲藝人楊麗花便是其中之一,現以多元化廣播、舉辦各大活動等業務為主。.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正聲廣播公司 · 查看更多 »

殷正洋

殷正洋(),出生於臺灣臺北市,祖籍湖北省武漢市,畢業於百齡國小、陽明國中、成功高中、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肄業,為臺灣知名男歌手、主持人。曾獲得金鐘獎、金鼎獎及三度金曲獎最佳男演唱人,歌聲厚實洪亮,有「三金歌王」之美譽。.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殷正洋 · 查看更多 »

江淑娜

江淑娜(),出生於台灣嘉義縣溪口鄉,台灣知名女歌手、女演員、主持人。.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江淑娜 · 查看更多 »

沈春華

thumb 沈春華(),中華民國新聞界人物,出生於臺南縣下營鄉(今臺南市下營區),曾是中視新聞及八大電視的晩間新聞時段的當家主播。23歲以兒童節目《快樂小天使》拿下第1座金鐘獎,之後擔任主播,除了專業的播報能力,還有破紀錄得12座金鐘獎肯定,2008年以中天《沈春華Life Show》拿下綜合節目主持人獎,這是她第13座金鐘獎。也讓她成為歷屆電視金鐘獎以來最高紀錄得獎者。.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沈春華 · 查看更多 »

潘迎紫

潘迎紫(),暱稱娃娃,香港邵氏電影公司出道、走红于台湾的香港女演员。生于江苏苏州。1953年随父母搬迁至香港。1960年代初從影。1980年代初开始拍摄电视剧,1984年潘迎紫因主演中視古裝連續劇《神鵰俠侶》而打開在台灣的知名度,1985年的《一代女皇》而使她如日中天,武則天成了她主要的形象,直到今日,觀眾對她最有印象的仍莫過於武則天。接下來所主演的幾部古裝和時裝的連續劇收視率屢創新高,潘迎紫不但成了當紅的票房保證,其影響力也涵蓋了整個1980年代的台灣電視圈。由于潘迎紫連續10年主演台湾中国电视公司的連續劇,其收視率幾乎都是三台之冠,因此有“中视之宝”之称,其出色的保养技术和不老的容颜也被媒体尊为“不老神话”,堪稱是美魔女始祖。自2012年主演完最後一檔電視劇之後,潘迎紫逐漸將重心轉向其它投資,不再接拍影視作品,鮮少出現在螢光幕前,呈現半退休狀態,僅偶爾在綜藝節目中露臉,2017年潘迎紫應范冰冰邀約參加中國電視劇演出。.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潘迎紫 · 查看更多 »

我愛彩虹

《我愛彩虹》是台灣電視公司(台視)於1980年代播出的著名綜藝節目,俞凱爾、徐忠宇領導中華製作公司製作,鳳飛飛主持,曲威導播,該節目六人組專屬樂隊伴奏,1987年6月14日開播,1988年1月9日停播,播出時間為每週六20:10~22:10。.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我愛彩虹 · 查看更多 »

文章 (歌手)

文章(),本名黃文章,印尼華僑,祖籍廣東,1980年代於台灣出道,活躍於兩岸、星馬等華人地區。1987年獲得臺灣「金鐘獎」最佳男歌手獎。.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文章 (歌手) · 查看更多 »

曾慶瑜

曾慶瑜(Regina Tsang,),為香港影星、歌星,在臺灣發跡,祖籍廣東。.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曾慶瑜 · 查看更多 »

60分鐘 (中視)

台灣版的《60分鐘》為中國電視公司(中視)新聞部製播的一個新聞雜誌節目,以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新聞雜誌節目《60分鐘》為藍本,1978年8月25日20:00開播,1992年10月9日停播,第一集主持人為李鍾桂,歷屆主持人有王曉祥、熊旅揚、翟翬、湯健明等,而爭議人物郭冠英早年曾長期擔任節目製作人。從王曉祥時期到熊旅揚時期的開場音樂,是以〈〉為主旋律加音效而成;從翟翬時期開始,開場音樂改為罐頭音樂。.

新!!: 第23屆金鐘獎和60分鐘 (中視)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