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第16屆金鐘獎

指数 第16屆金鐘獎

16屆金鐘獎是1981年台灣廣播、電視業界的年度盛事之一,表揚1981年度傑出的台灣廣播和電視之藝人。頒獎典禮由臺灣電視公司承辦,1981年5月16日於台北市國父紀念館舉行,是臺視首次使用視訊數位特效機(Digital Video Effect,簡稱DVE)。聶光炎擔任舞台設計,沈宗琳擔任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 標示為獲獎之字樣為該獎項得獎者。.

59 关系: 劉文正台北市政廣播電台天眼 (台灣電視劇)小人物狂想曲崔苔菁丁強中國廣播公司中國電視公司中華民國電視學會中華民國電視年鑑中視氣象台常楓三毛 (作家)張小燕 (臺灣)張帝張琍敏張照堂侯麗芳國立國父紀念館秋水長天第15屆金鐘獎第17屆金鐘獎綜藝100甄妮熊旅揚白國嘉聶光炎華視華視新聞行政院新聞局馬如風馮鵬年高凌風警察廣播電台費玉清鳳飛飛趙寧 (臺灣)趙麗蓮范園焱鄧麗君鄧育昆臺北市臺灣電視公司金鐘獎蕭芳芳週末2100陳君天林美照李季準李珮菁...李立群李璇李豔秋李艷秋李景光 (主持人)歐陽菲菲挑戰 (益智節目)愛心 (公益節目)60分鐘 (中視) 扩展索引 (9 更多) »

劉文正

劉文正(),出生於臺灣臺北市,祖籍河北任丘,台灣男歌手。由於相貌斯文俊秀,舞藝亦佳,曾連續三屆獲得金鐘獎最佳男歌星演員獎,也「歌而優則演」,演出十數部愛情文藝片,同時也是劉家昌提拔的子弟。 劉文正行事低調,雖淡出演藝圈後的前幾年仍有數次於螢光幕前曝光,但隨後已全面退隱,目前在紐約、洛杉磯、拉斯維加斯、新加坡與馬來西亞都有住處。也由於行跡成謎,台灣近十年來皆有流傳關於他現今去向的謠言,甚至有死亡謠言,而他是透過經紀人夏玉順代為澄清自己還活著;而對於此類謠言,他的一貫態度是:「就算講我死了,(我)也不會出來澄清。.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劉文正 · 查看更多 »

台北市政廣播電台

#重定向 臺北廣播電臺.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台北市政廣播電台 · 查看更多 »

天眼 (台灣電視劇)

《天眼》是臺灣電視史上首部警匪電視劇,臺灣電視公司監製及首播,劉承栗、孫樹和、劉德淑等主演,劉承栗、莊訓鑫、林能寬等導演,於1979年6月10日-1984年7月8日(第一部)、1989年3月23日-1996年10月16日(第二部)、1996年10月23日-1997年8月27日(第三部)首播,前後共647集。.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天眼 (台灣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小人物狂想曲

《小人物狂想曲》是台灣電視公司(台視)以短篇喜劇為主要內容的綜藝節目,陶大偉、孫越、夏玲玲主持兼主演,謝荔生指揮台視大樂隊與2001合唱團伴奏,陳振中導播。《台視二十年》所記製作人為葉天健,2012年台視退休導播李旼所記製作人為陳君天李旼,,2012年9月12日。。.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小人物狂想曲 · 查看更多 »

崔苔菁

崔苔菁祖籍山東省青島市,出生於臺灣台北市,為紅極一時的台灣女歌星和電視節目主持人,被媒體稱為台灣的「一代妖姬」。在保守的1970及1980年代以性感的穿著、動感的舞蹈、嬌柔的聲音風靡全台,是橫跨主持、歌唱、秀場、戲劇及廣告等多棲天后級女藝人。 崔苔菁16歲即登上電視演唱西洋歌曲,17歲時開始在光啟社錄製節目,而18歲時就接棒主持了台視《歡樂週末》綜藝節目中附帶的外景節目。1970年底,崔苔菁成為台視綜藝節目《翠笛銀箏》的主持人,隔年該節目走出戶外以天然風景為背景錄製,是台灣第一個大型的外景歌唱節目。 。除了主持及歌唱之外,唱跳型歌手的崔苔菁於台灣秀場當紅之時,一個晚上的收入即相當於當年一個上班族一年的薪資。她最受人稱道的是即使成為巨星,依然對自己的表演水準要求嚴格。她正是第1屆金曲獎(1990年)的主持人。 2011年10月21日,瘦身不少且睽違銀光幕12年的崔苔菁,接受第46屆電視金鐘獎主辦單位的邀請,頒發100年電視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據執行製播單位中視的調查,崔苔菁頒獎時,創下當晚最高收視率7.13,收視人口達157萬1千人。 把大眾傳播當做使命的已故神父丁松筠於2017年獲得第52屆電視金鐘獎特殊貢獻獎,好友崔苔菁相隔6年之後再度出席電視金鐘獎擔任引言及頒獎,由丁松筠的胞弟神父丁松青代為領獎。.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崔苔菁 · 查看更多 »

丁強

丁強,浙江人,臺灣男演員、導演、電視節目製作人及主持人。.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丁強 · 查看更多 »

中國廣播公司

中國廣播公司(英語譯名: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of China),簡稱中廣、BCC,是中華民國廣播事業的先驅,也是臺灣最大的電台廣播業者之一。創立於1928年,原先為中國國民黨之黨營事業,也是中國國民黨繼中央通訊社、《中央日報》之後創辦的第三個中央宣傳機構;之後先後經國民黨黨營事業華夏投資公司、中國時報系控股之「榮麗投資公司」擁有,現由前立法委員趙少康經營。總部設於臺北市松江路,擁有4個全國電台廣播頻道、3個地方電台廣播頻道。 中廣的運作體制完整,在董監事會、董事長之下,共設四部三處、一中心及七個地方分台。「四部」為節目企劃部、新聞部、業務行銷部、廣告管理部;「三處」為工程處、管理處、財務處及製播中心。迄2008年元月止,中廣員工共計兩百餘人,在全國擁有新竹台、苗栗台、臺灣台(位於臺中市忠明南路)、嘉義台、臺南台、高雄台、花蓮台等7個發射分台。使用發射機共55部(備機55部),發射總電力593.3千瓦(備機電力599.95千瓦)。每天播音1,320個頻率小時。 2017年4月15日,中廣音樂網及中廣寶島網宣布自零時起停播地面廣播(FM)訊號,4月24日音樂網改為「網路廣播」繼續播出,寶島網網路廣播播至6月11日,6月12日寶島網正式停播。.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中國廣播公司 · 查看更多 »

中國電視公司

中國電視公司(China Television Company, Ltd.)簡稱「中視」或「CTV」,是中華民國第二家成立的電視媒體公司,為臺灣五家無線電視台之一,與臺灣電視公司、中華電視公司並稱為「老三台」。.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中國電視公司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The Association of Terrestrial Television Networks, Taiwan, R.O.C.),簡稱電視學會、ATTNT,是臺灣的老三台(台視、中視、華視)共同創辦的無線電視業界團體,成立於1970年3月16日,其宗旨為:“研究電視學術,培養電視人才,改進電視技術,發展電視事業。”.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中華民國電視學會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電視年鑑

《中華民國電視年鑑》可以指兩種同名的台灣電視史年鑑,分別由中華民國電視學會與行政院新聞局--,均為精裝書,但並無關聯。以下分別敘述。.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中華民國電視年鑑 · 查看更多 »

中視氣象台

《中視氣象台》是中視新聞各節新聞節目中的氣象播報時段,成立於1978年,首創聘請專業男性氣象播報員作為氣象主播。.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中視氣象台 · 查看更多 »

常楓

常楓(),台灣男演員,出生於哈爾濱。父親是漢人,母親是滿族八旗鑲黃旗人。.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常楓 · 查看更多 »

三毛 (作家)

三毛(Echo,),原名陳懋平,後來因為不會寫懋字而自己改名為陳平,臺灣著名作家。出生於重慶,成長於臺北,曾先後就讀於臺灣臺北中國文化學院哲學系、西班牙馬德里大學文哲學院、德國歌德語文學院,是臺灣1970至1980年代的著名作家。1970年代以其在撒哈拉沙漠的生活及見聞為背景,以幽默的文筆發表充滿異國風情的散文作品成名,其讀者遍佈全世界華人社群。白先勇認為「三毛創造了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瑰麗的浪漫世界;裡面有大起大落生死相許的愛情故事,引人入勝不可思議的異國情調,非洲沙漠的馳騁,拉丁美洲原始森林的探幽——這些常人所不能及的人生經驗造就了海峽兩岸的青春偶像。」三毛於1991年住院時逝世。三毛在“新中國60年最有影響力文化人物網路評選”活動中文學類排名第十,總人氣榜排名第三十五。.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三毛 (作家) · 查看更多 »

張小燕 (臺灣)

張小燕,生於上海,籍貫福建漳州詔安客家裔,國共內戰後隨雙親移民台灣。為台灣藝人、演員、主持人、企業家,以綜藝節目主持人著稱,人称「小燕姐」,為台灣娛樂圈的「綜藝大姐大」,在台灣電視綜藝界跟張菲、胡瓜和吳宗憲被合稱為「三王一--」,有「綜藝教母」之稱號 。出道至今已六次獲得電視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殊榮。2006年張小燕獲選為Discovery頻道《台灣人物誌2》的六名主角之一。 童年时,张小燕是港台最著名的童星之一,与香港的殿堂级童星艺人萧芳芳、沈殿霞、冯宝宝、陈宝珠等齐名,知名作家張愛玲為其表姨母;張小燕1980年與貝鎮坤結婚,離異後與第二任丈夫彭國華結婚,彭國華因肝癌去世之後,張小燕退隱了一陣子,後來再度復出。2014年第25屆金曲獎特別貢獻獎頒給過世13年的彭國華,張小燕代夫領獎,並說這輩子最幸福的就是做彭太太。 張小燕在娛樂圈的資歷超過一甲子,除對自己的工作不斷求精求進之外,她對於照顧演藝圈的後輩也不遺餘力,許多知名藝人都是由她提攜出道,如歌壇天后張惠妹,另外如陶晶瑩、黃子佼和卜學亮等知名主持人更和張小燕以師徒相稱。 2015年,張小燕以45%高得票率,第三度榮獲由《讀者文摘》所主辦「最受信任的綜藝節目主持人獎」。.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張小燕 (臺灣) · 查看更多 »

張帝

張帝(),本名張志民,籍貫山東省樂陵縣,台灣男歌手及節目主持人。他以在表演時接受來賓或觀眾現場提問,然後立刻以唱歌的方式回答問題的表演形式著稱,因此得到綽號「急智歌王」。弟弟張魁(本名張毅民)也是藝人。.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張帝 · 查看更多 »

張琍敏

張琍敏(),出生於台灣台北市,籍貫中國湖北省漢口市,台灣節目主持人、女歌手、女演員,綽號小迷糊、嬌嬌。曾演出《家有嬌妻》等連續劇。.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張琍敏 · 查看更多 »

張照堂

張照堂(英文名:Chang Chao-Tang,),出生於臺北縣板橋鎮(今新北市板橋區)。台灣知名攝影家,並從事紀錄片製作與影像教育工作,國家文藝獎與行政院文化獎得主。.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張照堂 · 查看更多 »

侯麗芳

侯丽芳(),是台湾資深藝人,出生於桃園市建國八村,是家中的么女,上有兩位哥哥及一位姊姊。幼時隨父親空軍調動,搬到台南市安平港及水交社居住,最後則是在空軍菜市場對面的眷村。小學就讀臺南師範學校附屬小學,奠定字正腔圓的國語,後來在初、高中演講比賽名列前茅。初中就讀德光女中,後於世界新聞專科學校廣播電視科畢業。.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侯麗芳 · 查看更多 »

國立國父紀念館

國立國父紀念館(通稱國父紀念館)是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而興建的綜合性文化設施,於1972年5月16日落成啟用,位於臺北東區,緊鄰信義計畫區。館區總面積達三萬五千坪(約11萬5702.48平方公尺),除了具紀念價值外,建築本體周圍則是戶外運動、休閒、藝文與知性活動的綜合性休憩公園。.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國立國父紀念館 · 查看更多 »

秋水長天

《秋水長天》是1980年代台灣電視公司(台視)九點半檔國語連續劇,是中華民國第一部單機作業的電視連續劇,由朱朱製作,劉德凱、蕭芳芳、曹健、胡家瑋、雷鳴、韓甦等人主演,是蕭芳芳唯一演出的中華民國電視劇。1980年5月12日首播,1980年6月14日結束,播出時間為每週一至週五21:30~22:25及每週六22:00~22:55,共30集。.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秋水長天 · 查看更多 »

第15屆金鐘獎

15屆金鐘獎是1980年台灣廣播、電視業界的年度盛事之一,表揚1980年度傑出的台灣廣播和電視之藝人。 本屆金鐘獎為首次採用入圍的方式,於典禮當天才公布得獎者並頒發獎座,此前14屆則是事前公布得主,典禮純粹頒發獎項。 此次為第一次金鐘獎開放電視台全程錄影轉播。 例如獲獎之標記為該獎項得獎者。.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第15屆金鐘獎 · 查看更多 »

第17屆金鐘獎

17屆金鐘獎是1982年台灣廣播、電視業界的年度盛事之一,表揚1982年度傑出的台灣廣播和電視之藝人。該屆頒獎典禮由中國電視公司承辦,主持人是包國良,導播是白國嘉。.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第17屆金鐘獎 · 查看更多 »

綜藝100

《綜藝100》為中華電視台(華視,今中華電視公司)1970年代播出之綜藝節目,張小燕主持,詹森雄指揮華視大樂隊現場伴奏。1979年8月26日開播,1984年10月21日停播,播映時間為每週日20:00~21:40,共268集。.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綜藝100 · 查看更多 »

甄妮

妮(Jenny Tseng,),原名甄淑詩,又名甄苡婷,資深華人歌手。1971年出道,先後走紅台灣、香港及中國大陸樂壇,屬於第一代紅遍兩岸三地的大中華歌手,大眾傳媒稱之為跨越時代的華語及粵語經典歌后。 甄妮嗓音渾厚,音域廣闊,現場功力強悍,素有「金嗓」美譽,是以獲廣泛認同為一代實力唱將兼樂壇後輩楷模。甄妮曾獲華語音樂頒獎禮多個獎項,包括台灣金鐘獎最佳女歌星獎、香港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最受歡迎女歌星、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最高榮譽金針獎等。2010年,「華語金曲獎」評選30年經典,她位列中港臺歌手總排名第六(台灣區排名第四,香港區排名第三)。.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甄妮 · 查看更多 »

熊旅揚

旅揚,江西省九江人,媒體工作者,曾任中國電視公司新聞部主播,1970年代至1980年代曾播報《中視晚間新聞》,現為《大陸尋奇》節目女主持人。.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熊旅揚 · 查看更多 »

白國嘉

白國嘉(),是中國電視公司(中視)退休導播,曾任中視導播組組長、第46屆金鐘獎電視金鐘獎「行腳、綜合、綜藝節目類」評審委員、第48屆金鐘獎電視金鐘獎綜藝節目類評審委員。在中視認識歌星江薰(江蕾之姊),兩人交往一個多月後結婚,育有一女白歆惠。 1984年第19屆金鐘獎,白國嘉入圍電視金鐘獎導播獎。 2014年10月,第49屆金鐘獎電視金鐘獎頒獎典禮,白國嘉與白歆惠合頒綜合節目獎及綜合節目主持人獎。.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白國嘉 · 查看更多 »

聶光炎

聶光炎(),臺灣劇場設計師、舞台設計師,第三屆國家文藝獎戲劇類得獎者。.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聶光炎 · 查看更多 »

華視

#重定向 中華電視公司.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華視 · 查看更多 »

華視新聞

華視新聞(CTS NEWS)是中華電視公司(華視)新聞部製播的電視新聞節目總稱,此一總稱早在「中華電視台」時期即沿用至今。現今華視新聞主要跟公視新聞、客視新聞部合作 (因為皆隸屬於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華視新聞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新聞局

行政院新聞局(簡稱新聞局)為中華民國行政院曾經設置的附屬機關,具有部會級地位。成立於1947年5月2日,後隨著政府遷台而有多次的縮編與恢復。其主要負責行政院的公共關係、政策宣傳、形象推廣、政府發言等工作,因而有「政府化妝師」之別稱;除此之外,並負有協助大眾傳播產業發展的任務。為配合行政院組織調整,新聞局於2012年5月20日裁撤,改為在行政院本部內設置發言人辦公室。.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行政院新聞局 · 查看更多 »

馬如風

如風()台灣人,是一名台灣男演員。近期多半是以演出台語戲劇為主。.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馬如風 · 查看更多 »

馮鵬年

馮鵬年()洪致文,,洪致文個人Blog,2011年8月6日。 是中國電視公司(中視)首位氣象主播,也是台灣電視史上首位氣象科畢業的氣象主播與首位男性氣象主播。.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馮鵬年 · 查看更多 »

高凌風

凌風(英文名:Frankie Kao,),中越混血,臺灣搖滾歌手、演員、主持人。本名葛元誠,出生於臺灣省高雄縣岡山區岡山鎮的空軍眷村「自強新村」。其藝名「高凌風」是瓊瑤小說《女朋友》中的男主角名字。外號「青蛙王子」,其獨特的舞台動作、往內縮的頸部,以及經由母親越南口音所啟發的鼻音唱腔,是當時秀場及舞台藝人爭相模仿的對象。 在1980年代的台灣秀場界,張菲、豬哥亮、邢峰、高凌風與倪敏然有「南豬、北張、中邢峰,高凌風草上飛,倪敏然總管」之合稱。 高凌風的經典名曲《冬天裡的一把火》與《惱人的秋風》由費翔翻唱後,紅遍全中國大陸。其他還有《燃燒吧!火鳥》、《心上人》、《今夕明夕》、《不一樣》等多首知名歌曲。 高凌風曾二度入圍金鐘獎,分別為第36屆電視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和第41屆電視金鐘獎「歌唱綜藝類最佳主持人獎」。 2014年2月17日,高凌風因血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於當日19時50分病逝於新店佛教慈濟綜合醫院,享壽63歲。.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高凌風 · 查看更多 »

警察廣播電台

#重定向 警察廣播電臺.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警察廣播電台 · 查看更多 »

費玉清

費玉清(),本名張彥亭,外號“小哥”、“九官鳥”,生於臺灣臺北市,籍贯安徽安庆桐城,畢業於銘傳小學、永春國中、協和工商汽修科,是臺灣知名男歌手及綜藝節目主持人。其父親為安徽桐城人,母親是湖南安化人,姊姊為費貞綾(本名張彥瓊、法號恆述法師),哥哥則是臺灣知名主持人張菲(本名張彥明)。費玉清演唱歌曲包括國語、台語老歌及流行歌歌曲,在華人地區有重要影響力。.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費玉清 · 查看更多 »

鳳飛飛

鳳飛飛()台灣女歌手。本名林秋鸞,桃園縣大溪鎮(今桃園市大溪區)出生,在台灣、東南亞甚至大陸地區享有極高知名度的演藝人員。其演藝事業橫跨歌手、演員與綜藝節目主持人,有「帽子歌后」、「勞工天使」美譽,在華人歌壇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980年(27歲)和香港旅遊商人趙宏琦結婚,於1989年誕下一子。 1982年與1983年唯一兩年蟬聯獲得金鐘獎最佳女歌星獎。 2012年1月3日因肺癌(肺腺癌)在香港九龍聖德肋撒醫院逝世,後長眠於桃園大溪鎮佛光山寶塔寺。 逝世後隔年,追頒2013年第24屆金曲獎及第48屆金鐘獎特別貢獻獎。.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鳳飛飛 · 查看更多 »

趙寧 (臺灣)

趙寧(),台灣人,散文作家、學者、電視節目主持人、電台節目主持人,以詼諧的風格和幽默的散文與漫畫紅極一時。父親為海軍中將趙錦龍,趙怡與趙靖為其弟。 趙寧文章似自貶而幽默娛人,私底下內向拘謹。趙寧自號為「趙茶房」、「趙老大」,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稱號。「茶房」來自趙寧在《大華晚報》發表的一幅自畫像,是一個戴著方帽子的茶房,題字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洗碗盤」。另外,趙寧還有「普光居士」之名,顯示他對佛學的研究與信仰。.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趙寧 (臺灣) · 查看更多 »

趙麗蓮

趙麗蓮國家圖書館 (中華民國):政府公報資訊網:,中國教育家,中德混血兒。父親是趙士北,籍贯廣東新会古井镇霞路,中華民國開國人士,留美法學博士;母親白薇熙(Bornstein)是德裔美籍西醫,旅美醫學博士;夫婿是唐紹儀的侄兒唐榮祚,美國伊利諾大學土木工程學士,曾任北京市政公所衛生工程師。1920年與趙麗蓮結婚,1930年離異。 育有三男一女。長女唐楣,子唐鴻光、唐鴻柱、唐鴻濱。。長子定居於中國,三子定居於香港,從事電影攝製工作。.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趙麗蓮 · 查看更多 »

范園焱

范園(),四川省永川縣人。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员,後駕機飛抵台湾"起義來歸",是台湾海峡两岸对峙时期的著名「反共義士」之一。.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范園焱 · 查看更多 »

鄧麗君

鄧麗君(),本名鄧麗筠,中華民國流行音樂歌手。1967年發行第一張個人唱片專輯,1970至80年代達事業高峰,在日本樂壇發展大獲成功,名氣回嚮台灣、中國大陸、香港、泰國、馬來西亞等。1990年代初淡出樂壇。生於外省家庭,父親是河北大名縣人,母親是山東人,又因父親是中華民國國軍,鄧麗君畢生致力慰問國軍官兵,故又有「軍中情人」之稱。1995年氣喘發作猝逝於清邁;身後臺灣與香港歌壇分別頒發金針獎及金曲獎特別貢獻獎以紀念「一代巨星」的光榮成就。.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鄧麗君 · 查看更多 »

鄧育昆

鄧育昆(),台灣編劇,曾獲得金馬獎最佳編劇。.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鄧育昆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臺灣電視公司

臺灣電視公司(簡稱台視、TTV)是中華民國第一家電視台,為臺灣五家無線電視台之一,成立於1962年4月28日,同年10月3日開始試播、10月10日正式開播。與中國電視公司、中華電視公司合稱為「老三臺」。.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臺灣電視公司 · 查看更多 »

金鐘獎

金鐘獎(英語:Golden Bell Awards,縮寫為GBA)是臺灣傳播媒體的官方榮譽獎項之一,與金馬獎、金曲獎並列為三大娛樂獎項,稱為「三金」。金鐘獎更成為臺灣演藝人員追求的榮譽目標,首屆創始於1965年,第1屆至第46屆由行政院新聞局主辦,第47屆之後由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接續主辦。金鐘獎設立之初,是以獎勵廣播(即無線電廣播)事業為主,設置新聞節目、音樂節目、廣告節目等獎項;1971年始將電視納入獎勵範圍,自此金鐘獎正式以廣播及電視為獎勵對象。每年一年一度的金鐘獎分為「廣播金鐘獎」與「電視金鐘獎」等兩部分,兩者分開頒獎。.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金鐘獎 · 查看更多 »

蕭芳芳

蕭芳芳(Josephine Siao Fong-fong,),原名蕭亮,香港知名演員,曾獲得1975年金馬獎最佳女配角(《女朋友》)、1981年金鐘獎最佳女主角(《秋水長天》)、1988年和1996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於1995年(《女人四十》)和1996年(《虎度門》)獲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是至今唯二蟬聯此獎的獲獎人之一(另一位為楊惠姍)。 蕭芳芳的现任丈夫是香港浸会大学传理系教授張正甫。.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蕭芳芳 · 查看更多 »

週末2100

《週末2100》,又稱《神仙 老虎 狗》,是中華電視公司(華視)的一個綜藝節目,製作人是黃昭彥與張安民,華視大樂隊現場伴奏,播出期間是1980年9月6日至1982年7月31日,每週六晚間播出,一開始從21:­00播到22:15(75分鐘),後來時段調整到20:00到21:30(90分鐘),共播出101集­。.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週末2100 · 查看更多 »

陳君天

陳君天(),台灣電視節目製作人,曾任臺灣電視公司製作人,曾獲金鐘獎等17項電視大獎,代表作為《一寸河山一寸血》系列中國抗日戰爭紀錄片。座右銘為「哪堪真相蒙塵,豈容青史成灰」、「把歷史還給歷史,讓真相回歸真像」。.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陳君天 · 查看更多 »

林美照

林美照(),台灣女演員,八歲時就錄製了兩張台語專輯,後成為歌仔戲和台語劇童星,家中排行老三,姐姐為歌仔戲小旦林夢梅。其育有一男一女,女兒為陳相妤。.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林美照 · 查看更多 »

李季準

李季準(),生於台灣基隆市,廣播及電視節目主持人,聲音富有磁性、低沉渾厚、極具魅力,被稱為第一代「電台情人」。.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李季準 · 查看更多 »

李珮菁

李珮菁(),台灣女歌手,以〈我愛月亮〉一曲走紅,但在23歲時因脊椎手術失敗造成從此下半身癱瘓。.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李珮菁 · 查看更多 »

李立群

李立群(),臺灣新竹縣出生,籍貫河南孟縣,臺灣著名舞台劇、相聲演員、影視演員,表演工作坊的創立人之一。電影、電視、劇場三棲,包括《光陰的故事》、《暗戀桃花源》、《黑皮與白牙》、《阿爸的情人》等。近年來一直活躍在中國大陸拍攝電視劇與電影。因為不太挑戲,不論劇本好壞也願意演出,有一外號為“爛戲王”。.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李立群 · 查看更多 »

李璇

李璇,原籍陝西,為京劇、電影、電視劇三棲的台灣女演員,本名朱繼屏。.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李璇 · 查看更多 »

李豔秋

#重定向 李艳秋.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李豔秋 · 查看更多 »

李艷秋

#重定向 李艳秋.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李艷秋 · 查看更多 »

李景光 (主持人)

李景光(),臺灣廣播及電視節目主持人,代表作品為主持中國電視公司益智節目《挑戰》。.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李景光 (主持人) · 查看更多 »

歐陽菲菲

欧阳菲菲(英文:FeiFei Ou-Yang;),出生于台北市,華語樂壇流行歌手。歐陽菲菲是其本名,早期以演話劇起家,但她對演戲興趣不高,1966年和中央酒店簽訂基本歌星合約,正式跨足歌壇。歐陽菲菲在1971年赴日發展,她在日本樂壇成績斐然,曾受邀參加NHK紅白歌星大對抗,成為第一位國外歌星參賽者。歐陽菲菲在许多方面都开风气之先,独树一格,蔚为风潮。她的舞台演出载歌载舞,充满动感活力,绝对的现场魅力让听众完全沉浸其中;服装造型多由自己主导,领先掌握当代时尚,充分展露个人色彩;曲风多元,偏中性且磁性的浑厚嗓音自然流露对歌曲的真实诠释。 歐陽菲菲出道逾半個世紀,唱紅無數經典歌曲,其知名代表作品有《愛的路上我和你》、《嚮往》、《雨中徘徊》、《嘿嘿! TAXI》、《逝去的愛》、《熱情的沙漠》、《感恩的心》、《愛我在今宵》以及《擁抱》等歌曲,現在仍活躍在台日兩地的樂壇。.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歐陽菲菲 · 查看更多 »

挑戰 (益智節目)

《挑戰》是中視益智性電視節目,黃義雄製作,內容包含天文、地理、影視動態、生活常識等等,以「現場猜謎」及「通訊猜謎」的方式與觀眾互動。.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挑戰 (益智節目) · 查看更多 »

愛心 (公益節目)

《愛心》是中國電視公司(中視)公共服務節目,介紹弱勢族群不畏逆境、奮鬥向上者,以及報導需要社會各界伸出援手的個案。播出時間自1977年至1999年1月31日,開播初期由梁興國主持;後來主持人迭有更替,由王世綱、寇紹恩、龐祥麟等人陸續接棒。中視在1974年時有播出周遊製作的同名連續劇《愛心》,兩者名同而實異。.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愛心 (公益節目) · 查看更多 »

60分鐘 (中視)

台灣版的《60分鐘》為中國電視公司(中視)新聞部製播的一個新聞雜誌節目,以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新聞雜誌節目《60分鐘》為藍本,1978年8月25日20:00開播,1992年10月9日停播,第一集主持人為李鍾桂,歷屆主持人有王曉祥、熊旅揚、翟翬、湯健明等,而爭議人物郭冠英早年曾長期擔任節目製作人。從王曉祥時期到熊旅揚時期的開場音樂,是以〈〉為主旋律加音效而成;從翟翬時期開始,開場音樂改為罐頭音樂。.

新!!: 第16屆金鐘獎和60分鐘 (中視)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