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王宗侃和王建 (前蜀)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王宗侃和王建 (前蜀)之间的区别

王宗侃 vs. 王建 (前蜀)

王宗侃(《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二),本姓田,名师侃,《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七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前蜀开国皇帝王建养子和大将。《九国志·王宗侃传》. 前蜀高祖王建(),字光圖,五代十國时期前蜀開國皇帝(907年—918年在位),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

之间王宗侃和王建 (前蜀)相似

王宗侃和王建 (前蜀)有(在联盟百科)22共同点: 大順 (唐朝)天复 (唐朝)天汉 (前蜀)五代十国彭州市刺史唐僖宗唐朝光天 (前蜀)前蜀剑南西川节度使王宗弁王宗弼王宗瑶王宗黯王宗涤王元膺王衍 (前蜀)田令孜興元武成 (前蜀)永平 (前蜀)

大順 (唐朝)

大順(890年正月至891年十二月)是唐昭宗的年號。.

大順 (唐朝)和王宗侃 · 大順 (唐朝)和王建 (前蜀) · 查看更多 »

天复 (唐朝)

天復(901年四月-904年闰四月,907年九月)是唐昭宗的年號,共计4年。 902年三月开始,楊行密被封为吴王,南吴太祖楊行密作为唐朝的藩臣,用天復年号到904年闰四月唐昭宗改元时。 蜀王王建不承认唐昭宗迁都洛阳后改元的天祐年号,继续使用天复年号。在907年九月王建即位为前蜀高祖皇帝,依然用此年号(天復七年),908年才改元。 晋王李克用认为天祐是朱温所改,不承认其为唐朝年号,继续奉天复年号。907年,朱温篡唐,改元开平。李克用奉唐正朔,复称天祐四年。 岐王李茂贞亦用天复年号,直至天复二十二年(922年)才改称天祐十九年。.

天复 (唐朝)和王宗侃 · 天复 (唐朝)和王建 (前蜀) · 查看更多 »

天汉 (前蜀)

天汉(917年)是前蜀高祖王建的年号,共计1年。.

天汉 (前蜀)和王宗侃 · 天汉 (前蜀)和王建 (前蜀) · 查看更多 »

五代十国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自唐朝滅亡開始,至宋朝統一中國本土為止。五代十國本質上是唐末藩鎮割據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續。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國,其中位在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藩鎮國家即五代,有些還是沙陀族所建立。五代雖然实力強大,但無力控制整个中國本土,只是藩鎮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據一方的藩鎮,有些自立為帝,有些奉中原王朝為正朔,其中十個國齡較長、國力較強的統稱為十國。本時期時常發生地方實力派叛變奪位的情况,使得戰亂不止,統治者多重武輕文。中國的內亂,也帶給契丹國南侵的機會,遼朝得以建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河西和交趾地區逐渐离心,交趾(越南)最终脱离中国独立。 從唐朝滅亡至北宋建立半個多世紀期間,中原地區依次出現梁、唐、晉、漢與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907年梁王朱溫篡唐建立後梁,这是五代十國的开始。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勗滅后梁,建國後唐。後唐之后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发生內亂後,被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不久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时后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府稱帝建立後漢,收復中原。後漢樞密使郭威篡后汉建後周,後周世宗柴荣苦心經營,使后周隱隱有一統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後周随后被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所篡,五代結束。 十國方面,江南以吳國最強,而後被齊王李昪篡位,建國南唐,其次有吳越與閩國等。湖廣则被荊南、楚國與南漢等占据。南唐國力最強,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曾被後周所敗。蜀地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北漢是惟一在北方的十國,是後漢劉氏後裔所建。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其他中原諸國及地區,最後於979年統一中國本土地區,十國結束。 五代十國大體上延續唐朝后期的政治體制,但是以「使」名官者很多。其中五代的變化很多,官職廢置不常,主要設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財政的三司與主管軍事的樞密院,這個制度後由宋朝繼承。十國雖然其中一些政权臣服於五代,但是其政治架構大致上与五代等同。由於地方節度使不受管制,時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紛紛加強禁軍軍力以壓制地方實力派。為了抵制五代以来的武人干政现象,宋朝采取強幹弱枝政策。外交方面,唐朝時胡漢融合,外族陸續入住中國四周。唐朝崩潰進入五代十國後,出現一些外族國家,如沙陀建立五代後唐、後晉與後漢等。契丹先建立契丹國,南下滅後晉後建立遼朝。其他還有党項的定難軍,於北宋時建國西夏。這些都对宋朝的國際局勢造成深遠影響。 由于北方戰亂、外族入侵與天災不斷,南方十國在人口、經濟、文化與科技方面皆勝於北方五代。這也是華南經濟再度勝過華北的時刻,此後这一局面再也沒有逆轉。十國為擴展經濟,重視興修水利與經濟作物,发展貿易業、茶葉、紡織,錢塘江海塘也是在這個時期興建。由於關中經濟崩潰,五代大多定都于隋唐大運河的樞紐開封,都城的因素與燕雲十六州被外族統治影響宋朝的軍事與經濟。文化方面,本時期是詞發展的關鍵時期,禪宗也在本時期進入全興期。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經》,保存許多儒學經典。繪畫方面,不論南方北方都有獨到之處。.

五代十国和王宗侃 · 五代十国和王建 (前蜀) · 查看更多 »

彭州市

彭州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中部,是成都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成都西北36公里,面积1420平方公里,人口77万。.

彭州市和王宗侃 · 彭州市和王建 (前蜀) · 查看更多 »

刺史

刺史,中国古代職官名,本為御史的一種,始于汉代,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又有州牧一职与之类似。其等级和职权范围随朝代不同而多有变迁,但经常是各地方重要官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為「御史」之意。.

刺史和王宗侃 · 刺史和王建 (前蜀) · 查看更多 »

唐僖宗

唐僖宗李儇(;),唐朝第21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唐懿宗第五子,初名俨。873年-888年在位,在位15年,得年27岁,死后谥号为惠圣恭定孝皇帝。唐朝皇帝中出逃时间最长的一位,在位年间有8年不在京师长安。.

唐僖宗和王宗侃 · 唐僖宗和王建 (前蜀)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唐朝和王宗侃 · 唐朝和王建 (前蜀) · 查看更多 »

光天 (前蜀)

光天(918年,或作光大、广大)是前蜀高祖王建的年号,共计1年。 918年六月后主王衍即位沿用。.

光天 (前蜀)和王宗侃 · 光天 (前蜀)和王建 (前蜀) · 查看更多 »

前蜀

前蜀(907年—925年),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由王建建立的政权,十国之一。前蜀疆域辽阔,东控荆襄,南通南诏,西达维州(今四川理县),北过秦州(今甘肃天水),占领了今天四川、湖北、陕西以及甘肃大部,贵州全部以及云南部分地区,方圆数千里。 前蜀是唐朝的“蜀王”、西川节度使王建在成都建立的,早在891年,王建就开始统辖全川。903年,唐昭宗封王建为蜀王。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王建不服后梁统治,建国号“蜀”,史称“前蜀”,定都成都。917年,行刘备在成都称汉故事,改国号为汉,次年又恢复国号蜀。 王氏父子共统治两川35年。前蜀初年,王建励精图治,开拓疆土,兴修水利,注重农桑,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在拥有沃地千里、丰饶五谷的成都平原的情况下,前蜀的经济、文化、军事大大的发展,成为了当时的一个强国。可是王建死后,继承人王衍奢侈无度,残暴昏庸,后唐趁机伐蜀,蜀军溃败,成都沦陷,前蜀灭亡。 今日成都前蜀永陵(王建墓)規模頗可觀。.

前蜀和王宗侃 · 前蜀和王建 (前蜀) · 查看更多 »

剑南西川节度使

剑南西川节度使,简称西川节度使,唐朝在今四川省西部设立的节度使。 至德二载(757年)分剑南节度使西部设置。治所在成都府,管辖成都府、彭州、蜀州、汉州、眉州、嘉州、邛州、简州、嶲州、戎州、维州、合州、文州、扶州、奉州、霸州、姚州、资州、茂州、黎州、雅州。763年,增加通州、巴州、蓬州、渠州,后归山南西道节度使。又增加松州、当州、悉州、柘州、翼州、恭州、真州、环州、静州。十二月,剑南西山地区被吐蕃占领,文州归山南西道节度使。764年,与东川节度使合并,下辖43州:成都府、彭州、蜀州、汉州、眉州、邛州、嘉州、嶲州、黎州、戎州、维州、茂州、雅州、合州、文州、扶州、奉州、霸州、松州、当州、悉州、柘州、翼州、恭州、真州、环州、静州、姚州、梓州、渝州、遂州、简州、资州、昌州、绵州、龙州、剑州、普州、荣州、陵州、阆州、泸州。767年,再分割,西川下辖成都府、彭州、蜀州、汉州、眉州、邛州、嘉州、嶲州、黎州、戎州、维州、茂州、雅州、合州、扶州、奉州、姚州、霸州、柘州、翼州、恭州、环州、静州、真州。768年增加静州。795年,增统押近界诸蛮及西山八国云南安抚使。805年增加古州。809年增加简州、资州。 西川节度使长期管辖成都府和彭州、汉州、眉州、嘉州、邛州、简州、资州、茂州、黎州、雅州以西各州,相当于今天成都平原及其以西以北和雅砻江以东的地区。 865年,南诏占领嶲州,868年嶲州、蜀州、雅州、眉州、邛州、嘉州、黎州设立定边节度使。870年,废除定边节度使。882年,眉州设保胜防御使,彭州、蜀州、汉州设立防御使。888年,蜀州、雅州、邛州、黎州设立永平军节度使,彭州、茂州设立威戎节度使。891年,废除永平节度使。892年,彭州归龙剑节度使。897年,合州归武信节度使。唐朝末年王建以此地为根据地建立五代十国前蜀。.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王宗侃 ·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王建 (前蜀) · 查看更多 »

王宗弁

王宗弁(),原名鹿弁,五代十国时前蜀軍事人物。 鹿弁獲高祖王建賜名王宗弁,為他的養子。他和王建、王宗瑤、王宗弼、王宗侃一同進入西川,累積軍功至蜀州刺史。之後他稱患病辭官,請求回到成都,王建以為他驕傲不滿而加封他檢校太保;但王宗弁拒絕,並表示他十分知足,不求再晉升。王建聽後嘉許他,並准許王宗弁辭官回成都,並獲善終。.

王宗侃和王宗弁 · 王宗弁和王建 (前蜀) · 查看更多 »

王宗弼

王宗弼(《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四:“王宗弼至成都,登大玄门,严兵自卫。蜀主及太后自往劳之,宗弼骄慢无复臣礼。乙巳,劫迁蜀主及太后後宫诸王于西宫,收其玺绶,使亲吏于义兴门邀取内库金帛,悉归其家。其子承涓杖剑入宫,取蜀主宠姬数人以归。丙午,宗弼自称权西川兵马留后。 ……王宗弼遣使以币马牛酒劳军,且以蜀主书遗李严曰:‘公来吾即降。’……宗弼犹乘城为守备,严悉命撤去楼橹。 ……王宗弼称蜀君臣久欲归命,而内枢密使宋光嗣、景润澄、宣徽使李周辂、欧阳晃荧惑蜀主;皆斩之,函首送继岌。又责文思殿大学士、礼部尚书、成都尹韩昭佞谀,枭于金马坊门。内外马步都指挥使兼中书令徐延琼、果州团练使潘在迎、嘉州刺史顾在珣及诸贵戚皆惶恐,倾其家金帛妓妾以赂宗弼,仅得免死。凡素所不快者,宗弼皆杀之。  辛亥,继岌至德阳。宗弼遣使奉笺;称已迁蜀主于西第,安抚军城,以俟王师。又使其子承班以蜀主后宫及珍玩赂继岌及郭崇韬,求西川节度使,继岌曰:“此皆我家物,奚以献为!”留其物而遣之。  李绍琛留汉州八日以俟都统,甲寅,继岌至汉州,王宗弼迎谒;……  王宗弼之自为西川留后也,赂崇韬求为节度使,崇韬阳许之。既而久未得,乃帅蜀人列状见继岌,请留崇韬镇蜀。从袭等因谓继岌曰:“郭公父子专横,今又使蜀人请己为帅,其志难测,王不可不为备。”继岌谓崇韬曰:“主上倚侍中如山岳,不可离庙堂,岂肯弃元臣于蛮夷之域乎!且此非余之所敢知也,请诸人诣阙自陈。”由是继岌与崇韬互相疑。会宋光葆自梓州来,诉王宗弼诬杀宋光嗣等。又,崇韬征犒军钱数万缗于宗弼,宗弼靳之,士卒怨怒,夜,纵火喧噪。崇韬欲诛宗弼以自明,己巳,白继岌收宗弼及王宗勋、王宗渥,皆数其不忠之罪,族诛之,籍没其家。蜀人争食宗弼之肉。”),五代十国前蜀大将。 他本名魏弘夫,是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军事统帅和养子,封巨鹿王。乾宁二年(895年)前后为顾彦晖效力时又作顾琛。王建子王衍年间,王宗弼的权力继续上升,封齐王。咸康元年(925年),前蜀军在数次关键战役中败于来伐的后唐军,王宗弼迫使王衍投降,希望可以维持自己在西川的势力。但后唐军的招讨副使郭崇韬认为王宗弼不可靠,处决了他。.

王宗侃和王宗弼 · 王宗弼和王建 (前蜀) · 查看更多 »

王宗瑶

王宗瑶(),字宝臣,燕人,五代十国时期前蜀高祖王建义子,本名姜郅《九国志》,一作姜志。许田人《十国春秋》卷四十二。.

王宗侃和王宗瑶 · 王宗瑶和王建 (前蜀) · 查看更多 »

王宗黯

王宗黯(),原名吉谏,五代十国时前蜀軍事人物。 王宗黯本姓吉,最初擔任高祖王建麾下牙將;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因打敗楊守厚而獲賜名王宗黯。天復年間,杜從法在昌州、普州、合州三地造反,王建命令王宗黯擔任行營兵馬使,會合東川、武信士兵平亂,之後進官侍中。太子王元膺兵變,他從大安門入宫,與徐瑤在會同殿交戰,並殺死他,後主王衍即位後以此軍功封為琅邪郡王。 《太平廣記》引用《北夢瑣言》記載,他在任寧江節度使期間(909年—913年)曾要求在他生日時凑钱送賀禮;而巫山令裴垣因貧窮沒有送禮到。王宗黯十分憤怒,藉詞在滟滪堆浸死他,其屍體三日滯留該處。他吩咐人移走屍體,但隔夜後屍體逆流而上,浮起水面,眼睛直視衙門,令王宗黯心神不安,之後病死。.

王宗侃和王宗黯 · 王宗黯和王建 (前蜀) · 查看更多 »

王宗涤

王宗涤(),本名华洪,晚唐时效力于后来在五代十国时期建立前蜀的王建并被王建收为养子。因为辅佐王建有功,他成为王建手下为数不多的节度使,但终因王建疑忌而被处死。.

王宗侃和王宗涤 · 王宗涤和王建 (前蜀) · 查看更多 »

王元膺

王元膺(),字昌美,初名王宗懿,中國五代十国時代人物,前蜀高祖王建的次子,张贵妃所生。初为秘书少监。因兄长王宗仁残废,他被王建视为继承人。天复七年(907年),被封为遂王,武成元年(908年),十七岁的王宗懿被立为太子,后来改名王元坦、王元膺,王建让杜光庭做他的老师,但是王元膺骄横跋扈。永平三年(913年),他和王建宠臣内枢密使唐道袭有仇,七月初七乞巧节,唐道袭对王建说太子谋反。第二天七月初八,王元膺属下兵变,杀死唐道袭。王建派兵镇压,王元膺逃到民间,藏匿起来,第二天(七月初九,8月13日),出来要饭,被人认出,被卫士杀害,王建把他废为庶人。.

王元膺和王宗侃 · 王元膺和王建 (前蜀) · 查看更多 »

王衍 (前蜀)

王衍(),本名王宗衍,字化源,前蜀末代皇帝(第二代,918年—925年在位),在位7年,史稱「後主」。前蜀灭亡后,入后唐。在押送途中全族被殺。.

王宗侃和王衍 (前蜀) · 王建 (前蜀)和王衍 (前蜀) · 查看更多 »

田令孜

令孜(),唐末宦官。本姓陳,字仲則。四川蜀人。 唐懿宗時,隨田姓義父入內侍省,歷任小馬坊使,僖宗當普王時侍候僖宗,共同起臥。唐僖宗即位,擢令孜為左神策軍中尉。令孜會寫字,能處理政事。僖宗稱他“阿父”,僖宗愛鬥鵝,常到兄弟們的王府中戲耍,政務都交給令孜。令孜賣官鬻爵,徑直矯旨。 廣明元年(880年)黃巢大齊軍入長安,令孜挾持僖宗奔四川。中和元年(881年),僖宗至成都(今屬四川),令孜既有保駕之功,為左金吾衛上將軍,又封晉國公。光啟元年(885年),僖宗回長安,以令孜為左右神策十軍使,更加專恣自肆。當時國庫空虛,軍費不足,令孜奏請收安邑、解縣兩鹽池之利全歸神策軍。田令孜派義子匡祐到河中,引起河中(今山西永濟西)軍士不滿,河中節度使王重榮拒不奉詔,上表陳訴令孜十罪。令孜率禁軍討重榮,重榮引河東(今山西太原西南)節度使李克用沙陀部軍為援,大敗与田令孜结盟的静难节度使朱玫和凤翔节度使李昌符。令孜乃縱火焚燒坊市和宮室,挾僖宗逃往鳳翔(今陝西鳳翔)、興元(今陝西漢中),僖宗不願再走,田令孜派兵挾持。朱玫立嗣襄王李煴為皇帝,尊僖宗為太上皇。諸節度使擊殺朱玫,僖宗又回到長安。僖宗在鳳翔時諸鎮節度使上表請殺田令孜,宰相蕭遘率群臣上言“令孜顓國煽禍,惑小人計,交亂群帥”,亦請求誅殺田令孜。 令孜為眾所不容,光启二年(886年)乃自署為西川監軍使,帶領拱宸奉鑾軍奔成都,依附其兄西川節度使陳敬瑄,在四川建立勢力範圍。僖宗下诏削田令孜官爵,流放端州,但因田令孜在陈敬瑄庇护下,诏书无用。大順二年(891年),令孜義子壁州刺史王建攻入成都,陳敬瑄與田令孜開門出降,被囚於雅州,二年後王建以田令孜图谋作乱为名将其縊殺,并杀陈敬瑄。临刑时,对行刑者说:“我曾经官至十军容,杀我应该以礼!”于是教以缢人之法,至死神色不变。乾宁年间,有诏追复官爵。.

王宗侃和田令孜 · 王建 (前蜀)和田令孜 · 查看更多 »

興元

興元(784年正月—十二月)是唐德宗的年號,共计1年。.

王宗侃和興元 · 王建 (前蜀)和興元 · 查看更多 »

武成 (前蜀)

武成(908年-910年)是前蜀高祖王建的年号,共计3年。.

武成 (前蜀)和王宗侃 · 武成 (前蜀)和王建 (前蜀) · 查看更多 »

永平 (前蜀)

永平(911年-915年)是前蜀高祖王建的年号,共计5年。.

永平 (前蜀)和王宗侃 · 永平 (前蜀)和王建 (前蜀)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王宗侃和王建 (前蜀)之间的比较

王宗侃有64个关系,而王建 (前蜀)有8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2,杰卡德指数为15.17% = 22 / (64 + 81)。

参考

本文介绍王宗侃和王建 (前蜀)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