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灶君和行天宮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灶君和行天宮之间的区别

灶君 vs. 行天宮

君,俗稱灶神、灶王、灶公,道教中稱「九天司命定福東廚煙主保灶護宅真君」,簡稱「司命真君」,又有尊為「九靈元王保灶護宅天尊」者,是中國神話中主掌廚房和飲食的神,另有專司監察民眾善惡與防備火災的職能,大部分人認為其為男性神。. 行天宮,又稱恩主公廟、臺北關帝廟或臺北武廟,主神為關聖帝君(恩主公),是臺灣知名的關帝廟,由經營煤礦事業有成的黃玄空道長(本名黃欉,法號「玄空」,1911年-1970年;行天宮方面敬稱其為「玄空師父」)所建設而成。行天宮本宮位於臺北市中山區,可稱為臺北關帝廟(如其廟籤詩上所印),又有稱臺北武廟。臺北另有清代官祀的臺北關帝廟或臺北武廟,於日治時代拆除,後設置臺北高等法院,即今日司法大廈。 本廟另有兩座分宮,位於臺北市北投區忠義山及新北市三峽區白雞山,稱「行天(宮)三宮」。其中,歷史最早興建完成的是北投分宮,其次是三峽行修宮,臺北市區的本宮為行天三宮最晚落成者,廟門用108顆門釘代表108位神靈,即象徵36天罡星、72地煞星。.

之间灶君和行天宮相似

灶君和行天宮有(在联盟百科)8共同点: 吕洞宾岳飞关羽灶君紙錢道教臺北恩主

吕洞宾

吕洞宾,原名呂--(--或作岩、--),字洞賓,以字行,道号纯阳子,綽號回道人,于唐德宗贞元十二載丙子年(796年)农历四月十四生于蒲州河中府永乐县招贤里(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县招贤村),著名道教仙人,八仙之一,五恩主之一,五文昌之一,全真派五陽祖師之一、鍾呂內丹派和三教合流思想代表人物。同時也是託夢之神、科考之神、文具之神、淘金之神、礦業之神、理髮之神,亦有醫神、武神與財神的性質。.

吕洞宾和灶君 · 吕洞宾和行天宮 · 查看更多 »

岳飞

岳飛,字鹏举,中國相州汤阴(今中國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官至少保、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宋高宗以谋反罪名赐死岳飛,宋孝宗為之平反,追谥武穆、後追赠太师、追封鄂王,改谥忠武。明朝加封三界靖魔大帝,配奉於各地武廟。 岳飛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與金军進行過数百次大小战斗。1140年,金太祖四子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城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紹興和議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迫令自害,通說為自鴆,其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皆被害。宋孝宗即位后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元修《宋史》記載:岳飛治軍以身作則,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他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敵方女真人讚歎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宋史·岳飛傳》。岳飛是南宋初唯一成功組織大規模進攻的統帥,他反對宋高宗「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之消極防禦戰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河北抗金武裝和宋官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之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著有詞作《滿江紅·寫懷》。其著作編成《岳忠武王文集》。.

岳飞和灶君 · 岳飞和行天宮 · 查看更多 »

关羽

羽(),字雲長,本字長生,司隸河東解人(今山西省運城市),約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漢末三國時劉備的重要將領。與張飛並稱“万人敌”。建安四年(199年),受封汉寿亭侯。赤壁之战後,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後來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围襄樊二城,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一度想迁許都以避其锐。後曹派徐晃前来增援,而东吴背盟,遣陆逊、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景耀三年(260年),蜀汉后主刘禅追谥壮缪侯。 關羽最為特殊之處是其倍受中華文化历代推崇,並且視為神衹膜拜,產生關羽信仰,並傳至日本、朝鮮、越南、琉球等漢字文化圈國家。由于其忠義勇武的形象,多被民眾尊稱為關公、關二爺、關老爺,又多次被后代帝王褒封,直至武聖,与“文圣”孔子齐名。故也俗稱為(關)聖帝、(關)帝君、(關)聖帝君、關帝、關帝爺等而流傳至今。道教尊為協天大帝、伏魔大帝、翊漢天尊等,漢傳佛教及藏傳佛教奉其為護法神之一,稱為「伽藍菩薩」。其中儒宗神教奉為五文昌之一而扶鸞信仰者則奉為恩主,故又稱關公為恩主公、山西夫子、文衡聖帝。民間受《三国演义》等传统作品影响,普遍认为关羽与刘备、张飞义结金兰,关羽排行第二,故又俗稱其為關二爺、關二哥。陈寿撰写之《三国志》,将關羽与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合为一传(《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罗贯中的長篇小說《三国演义》又将該五人并称“五虎上将”,前將軍關羽为五虎之首。毛宗岗称其为“三绝”之“义绝”。直至现代,某些社会群体与场合仍常有祭拜关公。.

关羽和灶君 · 关羽和行天宮 · 查看更多 »

灶君

君,俗稱灶神、灶王、灶公,道教中稱「九天司命定福東廚煙主保灶護宅真君」,簡稱「司命真君」,又有尊為「九靈元王保灶護宅天尊」者,是中國神話中主掌廚房和飲食的神,另有專司監察民眾善惡與防備火災的職能,大部分人認為其為男性神。.

灶君和灶君 · 灶君和行天宮 · 查看更多 »

紙錢

紙錢又稱冥紙、冥錢、冥鏹、陰司錢、陰司紙、金銀紙(金紙、銀紙)、紙楮等,琉球語稱為打紙(打チ紙、ウチカビ)或紙錢(紙錢、カビジン),是東亞傳統祭祀鬼神、祖先時火化的祭祀品之一。燒紙錢(金銀紙)一般上是道教或中國民間信仰的宗教習俗。 大多數紙錢是必須用火焚化的。不過有幾種不必焚燒的紙錢,如墓紙即為其一。古代墓祭用彩色紙剪成長縷,懸掛墓上稱為掛錢,繼承古俗,現代墓紙也不用燒,掃墓時用碎石子、土塊壓在墳墓上,代表有主墓地及修繕墳墓之意。在死者喪事、移動棺材時,也有家屬會將紙錢灑在道路、河川上,以供路上、河川的鬼神花用,避免刁難死者亡魂,稱為「買路錢」。早时每至險阻、意外頻生之地,則會沿路丟灑紙錢,以安山川神鬼,枉死孤魂,避免其惡作劇甚至捉拿替身。另也有人在棺材中放入紙錢陪葬的。.

灶君和紙錢 · 紙錢和行天宮 · 查看更多 »

道教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最早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人的祭天、祭祖等崇拜活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方仙道,與道家、陰陽家的「五行」「陰陽」和等思想合併形成黃帝學派,在漢朝時融合老子的學說形成黃老道,後逐漸演變成現在的道教。 道教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現代世界的也積極發展。道家雖然從戰國時代即為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為「以『道德』为核心概念」的哲學家神化了。直到漢朝中後期才有教團產生。张陵在益州(今四川省)的鹤鸣山修道,创立了天師道,信奉老子為太上老君,建立二十四治作为传教区域。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唐大潮,《中國道教簡史》,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ISBN 7-80123-229-1。唐代尊封老子,說老子(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中原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包括道家、術士等)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尋求有關实践練成神仙的方法。 现在學術界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和民间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主要是奉太上老君为教主,並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修仙、修真境界主要经典,追求修炼成为神仙的一种中國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五種,服食仙藥,外丹等,煉氣與導引,內丹修煉,並藉由道教科儀與本身法術修為等儀式來功德成仙,常見後來的神仙多為內丹修煉和功德成神者與道術的修練者。.

灶君和道教 · 行天宮和道教 · 查看更多 »

臺北

--北(Tâi-pak,俗體字書寫作--北)是臺灣的地理名詞,詞義為「臺灣之北」;原本指稱北臺灣,19世紀末臺北建城後,漸用於專指以此城池為中心發展的都市。 「臺北」依照定義的不同涵蓋不同的範圍。行政區的臺北指臺北市,都會區的臺北則指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人口約700多萬人,有的機構定義臺北都會區會再加上桃園市,人口超過920萬人,面積3678平方公里,為世界第50大都會區。.

灶君和臺北 · 臺北和行天宮 · 查看更多 »

恩主

恩主可以指:.

恩主和灶君 · 恩主和行天宮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灶君和行天宮之间的比较

灶君有84个关系,而行天宮有8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8,杰卡德指数为4.62% = 8 / (84 + 89)。

参考

本文介绍灶君和行天宮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