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清朝和红楼梦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清朝和红楼梦之间的区别

清朝 vs. 红楼梦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紅樓夢》,中國古典長篇章回小說,是中國四大小說名著之一。《红楼梦》书内提及的別名,还有《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金玉緣》;故事是從女媧補天時所剩下的一塊石頭講起,因此又名《石頭記》。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题为《红楼梦》(甲辰梦序抄本)。1791年在第一次活字印刷(程甲本)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成为通行的书名。 原本前80回尚存。全本回數問题有兩说:据脂砚斋批语,應少于114回;而据高鶚、程偉元的版本,共120回。後來高鶚、程偉元取得后40回稿,並整理印行,即為目前較通行的120回全本。 程偉元稱,自己經過多年收集,重金購得《紅樓夢》後四十回殘稿,並對不連貫的地方進行補綴。於1791年和1792年印行一百二十回《紅樓夢》。一百多年間,《紅樓夢》以此流傳,受到讀者歡迎。 從1920年代開始,胡適「大膽假設」,認為後四十回非曹雪芹著,並提出高鹗续書後四十回。 人民文学出版社认为後四十回是无名氏续,高鹗、程伟元整理。另外周汝昌则认为《红楼梦》原著共108回,现存78回,后30回迷失。 《红楼梦》被评为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在20世紀,《紅樓夢》是中國最受重視的一部文學作品。因为其不完整,加上作者曹氏已亡故,所述內容又鉅細靡遺,結局設定更是超乎尋常,留下许多谜团引人探究,也构成了一门学問——红学。自胡适作《红楼梦考证》以来,一般认为曹雪芹以其家族的命运投射在《红楼梦》一书。.

之间清朝和红楼梦相似

清朝和红楼梦有(在联盟百科)32共同点: 南京市反清复明大学士中國乾隆乾隆帝京剧康熙佛教俄罗斯北京市和珅儒家红楼梦纳兰性德道教袁枚鲁迅蒙古蔡元培鄭克塽雍正考據學清朝满族明鄭時期明朝昆曲...文字獄曹雪芹 扩展索引 (2 更多) »

南京市

南京市(英文:Nanjing,邮政式拼音:Nanking),简称「宁」,别称金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会、副省級城市和特大城市,華東地區區域中心城市暨第二大城市。地處長江下游沿岸,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是長江下游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產業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和江蘇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也是全國綜合性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以及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全市下轄11個區,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2016年底常住人口827.05万,其中城镇人口678.14万人。 南京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后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十個朝代及政权定都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被視為中华之正朔所在,是國家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全國重要科教文化中心,有八所大學列入全國百所重點建設大學,居各大城市第三位。根據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6年自然指數,位居國內科研領先城市前三。技術研發經費支出、發明專利數量名列前茅。新興產業蓬勃,例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居全國第四,新型顯示產業居全國第二,智慧電網產業居全國首位,設有南京軟件谷、智慧電網谷、生物醫藥谷、衛星應用產業園等多个產業園區。有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的南京圖書館、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等。.

南京市和清朝 · 南京市和红楼梦 · 查看更多 »

反清复明

反清复明指历史上明朝灭亡后为恢复明朝而推翻清朝的活动。.

反清复明和清朝 · 反清复明和红楼梦 · 查看更多 »

大学士

大學士,主要是內閣大學士又稱殿阁大学士,一般有大學士或協辦大學士,為輔助皇帝的高級秘書官。另外,左右春坊亦有大學士,故大學士不等於內閣大學士。此外,越南也曾模仿中国,设立大学士之职。.

大学士和清朝 · 大学士和红楼梦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中國和清朝 · 中國和红楼梦 · 查看更多 »

乾隆

乾隆(z;,公元1736年至1795年)为中国清朝第六位(入關後第四位)皇帝清高宗弘历的年号。庙号“清高宗”,谥“纯皇帝”。清属蒙古尊其为腾格里特古格奇可汗。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葬于清东陵中的裕陵。 乾隆帝是执政时间第二长的中国皇帝,仅次于其祖父康熙帝;乾隆帝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為尊敬其祖父康熙,提前讓位於嘉慶帝,之后任四年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四年。 嘉庆帝登基后改元嘉庆,但宫中仍用“乾隆”年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万岁爷进药底簿》封皮上书“乾隆六十三年”。.

乾隆和清朝 · 乾隆和红楼梦 · 查看更多 »

乾隆帝

清高宗弘曆(a)(),又稱乾隆帝,爱新觉罗氏,諱弘曆,镶黄旗满洲人,汗號「腾格里特古格奇汗」(Тэнгэрийг Тэтгэгч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号「乾隆」,廟號高宗(v),諡號簡稱純皇帝(v)。 乾隆帝乃雍正帝第四子,生於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1711年9月25日)子時。登基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10月18日),在位至乾隆六十年(1735至1796年)。因其继位之时有在位时间不越祖父康熙帝之誓言,故而禅位于其子颙琰(即後來的嘉庆帝)。此时的乾隆虽为太上皇,但依然“训政”,在宫内仍然沿用乾隆年号,成為事實上的最高统治者,直至驾崩於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辰刻,享壽89岁。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他是清朝第五位皇帝,也是清兵入关以来的第四位皇帝,以及中国历史上掌權時間最长的皇帝(合共63年)。.

乾隆帝和清朝 · 乾隆帝和红楼梦 · 查看更多 »

京剧

京劇又称京戲,在中华民国大陆时期以及现在的臺灣又稱为平劇、國劇,是中国戏曲劇种之一。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布全国。京劇是十九世纪中期,融合了徽劇 和漢劇,并吸收了秦腔、昆曲、梆子、弋阳腔等艺术的优点,在北京形成的。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京劇的腔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主要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京劇於2010年,獲選進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京剧和清朝 · 京剧和红楼梦 · 查看更多 »

康熙

康熙(a;,公元1662年至1722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二位皇帝——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前后共61年。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清世宗即位沿用。.

康熙和清朝 · 康熙和红楼梦 · 查看更多 »

佛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现在的尼泊尔和印度邊界中間,較為靠近尼泊爾)的太子悉達多·喬答摩(古譯:瞿曇)(佛號屎嘎懶覺泥)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於佛弟子所開示的教導,後发展为宗教。全世界约有5億佛教徒.

佛教和清朝 · 佛教和红楼梦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俄罗斯和清朝 · 俄罗斯和红楼梦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北京市和清朝 · 北京市和红楼梦 · 查看更多 »

和珅

和珅(a;)钮祜祿氏,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原名善保,一作善宝,滿洲正紅旗人,清朝乾隆年間政治家、商人、詩人。官至正一品文華殿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兼領軍機大臣,乾隆晚期至嘉慶初年權傾天下紀連海著《歷史上的和珅》。 和珅是清朝歷史上的豪商,也是歷史上最貪婪的官員(按年代市值率比較)。 和珅善於打交道,在清朝的外交事務擔任重要職位,連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特使馬戛爾尼也對和珅的外交手法十分讚賞見馬戛爾尼回憶錄中文版佩雷菲特《停滯的帝國︰兩個世界的撞擊》。和珅初為官時,精明強幹,為政清廉,通過李侍堯案鞏固自己的地位。經歷與成就豐富,故乾隆帝對其寵信有加,并將么女十公主嫁給和珅長子豐紳殷德,使和珅不僅大權在握,而且成為皇親國戚。隨著權力的成長,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脹,利用職務之便,結黨營私,聚斂錢財,並用賄賂、迫害、恐嚇、暴力、綁架等方式籠絡地方勢力、打擊政敵。此外,和珅還親自經營工商業,開設當舖七十五間,設大小銀號三百多間,且和英國東印度公司、廣東十三行有商業往來。成為後世口中權傾天下、富可敵國的“貪官之王”、“貪污之王”。和珅亦同時是18世紀世界首富,超越了同時期的梅耶·羅斯柴爾德。 以嘉慶帝、監察御史錢灃、大學士劉墉、翰林院编修范衷、軍機大臣王杰、戶部尚書董誥、禮部侍郎朱珪為代表的朝中清議力量,曾多次彈劾和珅,但由於乾隆帝的袒護,和珅均能化險為夷。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帝駕崩。五日之後,嘉慶帝即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大清歷朝實錄》《清史稿·本紀十六·仁宗本紀》抄家时发现,在和珅当权的二十多年中,其资产包括二千萬至三千多萬兩白银(其中大部分为其違法工商经营所得,清代規定旗人不得經商,和珅利用內務府包衣奴才,藉公務之便以皇室之名,借勢巧取豪奪,雖說經商,在大清律下仍是貪瀆的犯行)、兼併全國千百万顷的土地以及二一九間房产。在他的保护之下,他的家奴劉全也成了日掷千金的暴发户。和珅所聚敛的財富,約值八億兩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擁有的黃金白銀與古玩珍寶,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帝死後十五天,嘉慶帝以一条白綾賜和珅自盡。和珅在被賜死之前寫了一首詩,其中有--:「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

和珅和清朝 · 和珅和红楼梦 · 查看更多 »

儒家

儒家,又稱儒學、孔孟思想、孔儒思想,是起源於中國並同時影響及流傳至其他周遭東亞地區國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與宗教體系。前5世紀由孔子創立,脫胎自周朝禮樂傳統,以仁、恕、誠、孝為核心價值,著重君子的品德修養,強調仁與禮相輔相成,重視五倫與家族倫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輕徭薄賦,抨擊暴政,力圖重建禮樂秩序,移風易俗,保國安民,富於入世理想與人文主義精神。 儒家尊崇孔子為聖人,以四書五經為經典,得孟子、荀子、董仲舒、韓愈、二程、朱熹、王陽明、顧炎武、朝鮮李退溪、日本山崎闇齋等等大儒加以發揚,歷久而猶新,對東亞政治文化與道德教育都有重大貢獻。20世紀中國內憂外患,國力衰弱,儒家普遍受到知識份子及一般民眾的批評和唾棄,遭受前所未有的打擊和破壞(如「打倒孔家店」、迂腐且「吃人的禮教」)。儒家失去可供託身的制度或組織,脫離於平民百姓的生活,僅獲新儒家等少數學者仍獻身和發揚。這也導致現代中國人在生活經驗中實際甚少接觸儒家價值,也很難有參與儒學的機會,使得相關教育沒有寄身之所,其價值觀也和日常生活越來越疏遠。海外華人接觸儒家,來自書本亦遠多於來自生活經驗。現代儒家趨向學術轉型,學者多著重探討儒家究竟屬於什麼形態的宗教或哲學,以及現代人怎樣才能在儒學中安身立命。學者一般推斷儒家在現代世界中勢必難以重拾昔日光輝,但其倫理思想對東亞乃至世界的文化教育經濟發展仍將有所貢獻。 主要負責推動執行教育 《漢書藝文志》記載:「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最為高。」儒家初出現時聲勢微弱,起初僅是諸子百家中不甚起眼的學派,經過幾百年的發展,自百家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學術思想主流和官方意識形態,逐漸滲透到專制政治的各個層面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此段說明正可代表其發展歷程。 儒家在秦代大受迫害,自漢代起卻得到朝廷獨尊,成為官學與國教,掌握文化教育與入仕之途,奠定儒家在中國歷史文化的崇高地位。在兩晉南北朝和唐代,儒家與佛、道二家並稱三教,儒學一度失去在哲理思想領域的領導地位,繼後經宋儒重新闡釋,形成理學,發展心性之學,儒家得以重振聲勢,倫理思想滲透到中國社會各個層面,並流傳到朝鮮、日本、越南、琉球等地,大受尊崇,成為東亞一大學術思想體系,在朝鮮尤其深入民心,其流佈較在中國本土更為普及。.

儒家和清朝 · 儒家和红楼梦 · 查看更多 »

玉是一類礦石的泛稱,通常指的硬玉(翡翠)和軟玉,其中軟玉通常是指角閃石類的閃玉。 玉在中華文化非常流行,認為有去凶、避邪、擋煞的作用,因此在古代常做成象徵身分的禮器與裝飾,在現代除了裝飾之外亦常當作平安符般隨身配戴。.

清朝和玉 · 玉和红楼梦 · 查看更多 »

红楼梦

《紅樓夢》,中國古典長篇章回小說,是中國四大小說名著之一。《红楼梦》书内提及的別名,还有《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金玉緣》;故事是從女媧補天時所剩下的一塊石頭講起,因此又名《石頭記》。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题为《红楼梦》(甲辰梦序抄本)。1791年在第一次活字印刷(程甲本)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成为通行的书名。 原本前80回尚存。全本回數問题有兩说:据脂砚斋批语,應少于114回;而据高鶚、程偉元的版本,共120回。後來高鶚、程偉元取得后40回稿,並整理印行,即為目前較通行的120回全本。 程偉元稱,自己經過多年收集,重金購得《紅樓夢》後四十回殘稿,並對不連貫的地方進行補綴。於1791年和1792年印行一百二十回《紅樓夢》。一百多年間,《紅樓夢》以此流傳,受到讀者歡迎。 從1920年代開始,胡適「大膽假設」,認為後四十回非曹雪芹著,並提出高鹗续書後四十回。 人民文学出版社认为後四十回是无名氏续,高鹗、程伟元整理。另外周汝昌则认为《红楼梦》原著共108回,现存78回,后30回迷失。 《红楼梦》被评为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在20世紀,《紅樓夢》是中國最受重視的一部文學作品。因为其不完整,加上作者曹氏已亡故,所述內容又鉅細靡遺,結局設定更是超乎尋常,留下许多谜团引人探究,也构成了一门学問——红学。自胡适作《红楼梦考证》以来,一般认为曹雪芹以其家族的命运投射在《红楼梦》一书。.

清朝和红楼梦 · 红楼梦和红楼梦 · 查看更多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納喇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满洲正黃旗人,清朝政治人物、词人、學者。.

清朝和纳兰性德 · 红楼梦和纳兰性德 · 查看更多 »

道教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最早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人的祭天、祭祖等崇拜活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方仙道,與道家、陰陽家的「五行」「陰陽」和等思想合併形成黃帝學派,在漢朝時融合老子的學說形成黃老道,後逐漸演變成現在的道教。 道教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現代世界的也積極發展。道家雖然從戰國時代即為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為「以『道德』为核心概念」的哲學家神化了。直到漢朝中後期才有教團產生。张陵在益州(今四川省)的鹤鸣山修道,创立了天師道,信奉老子為太上老君,建立二十四治作为传教区域。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唐大潮,《中國道教簡史》,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ISBN 7-80123-229-1。唐代尊封老子,說老子(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中原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包括道家、術士等)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尋求有關实践練成神仙的方法。 现在學術界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和民间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主要是奉太上老君为教主,並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修仙、修真境界主要经典,追求修炼成为神仙的一种中國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五種,服食仙藥,外丹等,煉氣與導引,內丹修煉,並藉由道教科儀與本身法術修為等儀式來功德成仙,常見後來的神仙多為內丹修煉和功德成神者與道術的修練者。.

清朝和道教 · 红楼梦和道教 · 查看更多 »

袁枚

袁枚(),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時稱隨園先生,浙江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谿,年廿四中進士,曾官溧水、江浦、沭陽、江寧等地知縣,不到卅八歲即辭官還鄉,致仕之後因投資地產有道,家財萬貫。 袁枚擅長詩、賦、制藝,能寫駢文、小品文、筆記,乾隆時期為诗坛盟主,又為“清代駢文八大家”、“江右三大家”之一,文筆亦與大學士直隸紀昀齊名,時稱「南袁北紀」。其喜好廣泛,甚至編寫食譜、志怪小說,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祭妹文》等。書信亦有名,其《小倉山房尺牘》與許葭村《秋水軒尺牘》、龔未齋《雪鴻軒尺牘》,人稱「清代三大尺牘」。 袁枚生平喜稱人善、獎掖士類,也提倡女性文學,廣收女弟子。不喜理學、漢學,追求自由,反對統一思想,他說「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天亦不能做主,而況於人乎?」,故被當時的許多文人嚴厲批判,袁枚依然悠哉度日,在文壇享有盛名。.

清朝和袁枚 · 红楼梦和袁枚 · 查看更多 »

鲁迅

鲁迅,本名周树人,原名樟寿,字豫才、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聞名於世,浙江绍兴人,為中国的近代著名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开山巨匠,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誉的中国近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的主要成就包括杂文、短中篇小说、文学、思想和社会评论、学术著作、自然科学著作、古代典籍校勘与研究、散文、现代散文诗、旧体诗、外国文学与学术翻译作品和木刻版画的研究,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清朝和鲁迅 · 红楼梦和鲁迅 · 查看更多 »

赋,古代文体名。賦這種體制是較為特殊的。由外表看去,是非詩非文,而其內含,卻又有詩有文,可以說是一種半詩半文的混合體。本意指诵说,如《汉书·艺文志》“不歌而诵谓之赋。”《毛诗序》把“赋”作为《诗经》“六义”之一,解作铺的意思,指铺陈言志的手法。战国后期赵人荀卿《赋篇》,最早以“赋”名篇,“赋”开始被用作文体的名称。汉代人把屈原、宋玉的辞和荀卿的赋统称为辞赋,看到了两者的密切关系,并把屈原看作辞赋之祖。汉初,逐渐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它继承《楚辞》形式上一些特点,讲究文采、韵律和节奏,又吸收了战国纵横家铺张的手法,内容上着力“体物”,也注意到“写志”,即通过摹写事物来抒发情志。此外,趋于散文化,经常使用排比、对偶的整齐句法,既自由又谨严,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赋体的流变大体经历了从屈原、宋玉的骚赋,到贾谊、枚乘、司马相如代表的汉赋,多長篇鉅製,又稱「古賦」、「大賦」,魏晋南北朝流行骈赋,又稱「小賦」,唐代盛行科举考试专用的律赋,唐宋时代則趋向散文化的「文赋」,又稱「散賦」。明代八股文盛行,賦又發展出了「股賦」。 古人寫賦大都是虛構。漢朝的賦更是充滿神話色彩,桓谭的《仙赋》对神仙的生活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夫王乔赤松,呼则出故,翕则纳新。天矫经引,积气关元。精神周洽,鬲塞流通。乘凌虚无,洞达幽明。诸物皆见,玉女在旁。仙道既成,神灵攸迎。乃骖驾青龙……”。刘歆的《甘泉宫赋》描写:“回天门而凤举,蹑黄帝之明庭。冠高山而为居,乘昆仑而为宫。按轩辕之旧处,居北辰之闳中。背共工之幽都,向炎帝之祝融。”张衡的《西京赋》稱“清渊洋洋,神山峨峨。列瀛洲与方丈,夹蓬莱而骈罗”。司马相如曾言:“合纂组以成文,列绵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揽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姚鼐稱《大人赋》说:“此赋多取于《远游》。《远游》先访中国仙人之居,乃至天帝之宫,又下周览天地之间,自于微闾以下,分东西南北四段。此赋自横厉飞泉以正东以下,分东西南北四段,而求仙人之居,意即载其间。末六句与《远游》语同,然屈子意,在远去世之沈浊。”。汉赋的构篇方式還有一個特點是一問一答,所謂“遂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穷文”。 杜牧的《阿房宫赋》即通过夸张的手法来展现阿房宫,甚至說“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鲍照的《鹤舞赋》中认为鹤是胎生。《日知录》卷十九云:“古人为赋,多假设之辞,序述往事,以为点缀,不必一一符同也。”钱鍾書亦表示“词章凭空,异乎文献征信,未宜刻舟求剑”。.

清朝和赋 · 红楼梦和赋 · 查看更多 »

蒙古

#重定向 蒙古国.

清朝和蒙古 · 红楼梦和蒙古 · 查看更多 »

蔡元培

蔡元培(),字仲申,又字鶴卿、民友、孑民,號寉庼,小名宜哥,小字意可,乳名阿培,並曾化名蔡振、周子餘,浙江绍兴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原籍浙江诸暨,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学研究的先驱。 蔡元培是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23年后他本人便不在北大,只是名义上的校长,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北伐時期,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員會、籌設中華民國大學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導教育及學術體制改革。1928年至1940年專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貫徹對學術研究的主張。 蔡元培為人寬厚、惻隱為懷,對中國社會及陋俗有透徹觀察;兩度遊學歐洲、親炙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精神及法國大革命後的思潮。他把中國文化教育「從封建專制時代擺渡到民主自由時代」梁容若,〈蔡元培先生的生平〉,載梁容若、齊鐵恨、方師鐸、何容編《古今文選註》第十五期,台北,國語日報社,1951年12月31日。。手定教育方針,創立現代教育制度。把北京大學學術化,奠定中央研究院之基礎。提倡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公民道德及人生觀、世界觀、美學教育。倡导自由思想、民權與女權,致力革除「讀書為官」之舊俗,開科學性研究風氣。.

清朝和蔡元培 · 红楼梦和蔡元培 · 查看更多 »

鄭克塽

鄭克塽(閩南語:Tīnn Khik-sóng;),一名秦,人稱秦舍,字實弘,號晦堂,鄭經次子,鄭成功之孫。 1681年,鄭克塽繼承王位。1683年,率領舉國降清,降清後受封海澄公。 在英國商館的債務紀錄中,以新藩(Sinpouan;Sin-phoan)與臺灣國王(King of Tywan)稱呼鄭克塽。.

清朝和鄭克塽 · 红楼梦和鄭克塽 · 查看更多 »

雍正

雍正(p;,公元1723年至1735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三位皇帝清世宗胤禛的年号,前后共13年。因為雍正帝之前曾被封雍親王(v),即位後採用雍正一詞,除取其名「禛」之諧音外,亦有正統、名正的意思,以辟民間奪位的謠言。 雍正十三年八月清高宗即位沿用。.

清朝和雍正 · 红楼梦和雍正 · 查看更多 »

考據學

考據學又称考证学或朴学,是一种治学方法。.

清朝和考據學 · 红楼梦和考據學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清朝和清朝 · 清朝和红楼梦 · 查看更多 »

满族

满族(a),全稱滿洲族 ,清代官称满洲,因以红缨为传统帽饰,故有红缨满洲之名,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通古斯民族中最大的一个支系,普查人口数量为10,410,585人,为中国的第四大族群,仅次于壮族和回族的第三大少数民族。满族及其先民靺鞨、女真曾经在中国历史中先后建立渤海国、金朝和清朝。 目前满族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及华北地区,以散居为主,其中居住在辽宁的人口最多。此外,河北、黑龍江、吉林、內蒙及北京等31個省市自治区也有广泛的人口分布。除了散居之外,满族也有自己的聚居区,如新宾、岫岩、青龙、丰宁、伊通、清原、围场、宽城、本溪、宽甸、桓仁满族自治县,还有凤城及北镇两个享有民族县待遇的县级市和满族的民族自治乡镇300余个。.

清朝和满族 · 满族和红楼梦 · 查看更多 »

明鄭時期

明鄭時期是指1662年-1683年間,由奉大明正朔的延平王鄭成功于南臺灣所建立之政權統治時期。明郑時期前後歷經鄭成功、鄭經及鄭克塽三世統治21年。 明末,战乱频起,内有流寇犯上作乱,外有满清虎视眈眈窥视中原。1644年,北京被李自成农民军占领,江南地区的明朝宗室建立南明政权。1645年,弘光政权瓦解,不久之后鄭芝龙家族在福建拥立隆武帝与清兵抗争。郑芝龙降清后,其子鄭成功高举反清复明大旗,继续斗争,后因北伐失利,退守东南沿海地区。随着清军的不断“围剿”,鄭成功的势力范围也逐步缩小,为了寻找反清复明的基地,1661年郑成功东征,佔领荷属台湾。 明鄭為臺灣歷史上第一個漢人(閩南民系)政權,鄭成功登陸臺灣後將該地改名為「東都」,仿照大陆的郡县制,将赤崁地方更名“东都明京”設置承天府為地方府治行政中心,作为臺灣最高的行政机构,效仿明朝中央官制,设六官;府城分为东安、西安、宋南、镇北四坊,各设首领,管理事务;府之下设二县,承天府以北叫天兴县、以南叫万年县,同时各种民生工作也逐步展开,例如:查户口、报田产、征劳力、纳税银等。鄭成功抵臺一年後即病逝,世子鄭經與其弟鄭世襲發生政爭戰役,其間鄭經於沒有皇帝的冊立之下,接受眾臣擁立為「世藩」。 鄭經嗣位之爭後,鄭經以「世藩」身分主政,改东都为「東寧」,建都安平鎮於熱蘭遮城,經過加以翻修稱之後稱為「王城」。对内奉南明永历帝正朔,对外与占据大陆的清朝互不统属,所谓“东宁建国,别立乾坤”,始有开国长治之想,经营成效斐然。明鄭政權的有效統治地區僅限於臺灣西南部地區,其他地方則有大肚王國、大龜文王國、瑪家王國等原住民政權管轄。 郑经去世后,明郑内部爆发权力之争,馮錫範借口监国郑克臧不是郑经亲生子,拥立自己的女婿郑克塽为延平王,聯合刘国轩發動東寧之變,殺害了郑克臧,最终大权旁落,民心涣散,明郑从此一蹶不振。1682年,施琅师法郑成功收台之法,攻克澎湖岛,於1683年占领台湾,明郑结束。為防止台灣的東寧遺民以東寧王室的名義反叛,康熙帝下令将鄭成功、鄭經等郑氏在台王室陵墓悉数崛起迁葬中国内陆。 鄭成功受封明朝爵位「延平王」,在正式文告中皆謹守藩王的身份,多自稱「本藩」(Pun Poin;Pumpuan;Pún-phoan),曆法上,始終奉南明永历帝的永曆年號為其正朔,因此,永曆帝死後亦持續使用;於現存對其他政權的諸多外交文書中皆以「大明招討大將軍」的官職與「延平王」的爵位(鄭經則稱世子)作為其官方身分号召恢复明朝,有人指出明郑应为南明的延续;亦禮遇眾多流寓明朝宗室,如寧靖王朱術桂、魯王世子朱弘桓等人,並於重要冊封儀式中邀請明朝宗室於旁觀禮以維持宗藩體統。 但實際上,明郑未再拥立明朝宗室為皇帝或监国,國家元首即是延平王,是一個獨立行政、以延平王為實際領導者的政治實體,即使對內、外遵行明朝體制禮法的鄭經也曾經自認東寧從來不內屬中土,而是另新闢的海外領土。明太祖祖訓曾提到不征之國,要求後世不可征服內容中的藩屬國,其中台灣列屬藩屬國中的小琉球。而清世宗雍正提到乃是其父將台灣拓入中國版圖等語。.

明鄭時期和清朝 · 明鄭時期和红楼梦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明朝和清朝 · 明朝和红楼梦 · 查看更多 »

昆曲

昆曲是中國戲曲的劇種之一,发源於元末明初的苏州府崑山縣(今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起初流行於江南一帶,而後風靡全國;盛清時,上至宮廷貴族、下至販夫走卒皆熱愛崑曲。有俗諺云:「家家『收拾起』,戶戶『不提防』」,即反映當時崑曲廣為普及且深入人心的程度。 昆曲以曲唱為中心,唱念使用之語音為「中州韻」,主要以曲笛、鼓、板等樂器伴奏,風格纏綿婉轉,如石磨中的流水一般細膩,故又有「水磨腔」之雅稱。其舞臺演出形式亦稱「崑劇」,因表演手段豐富、身段具備高度舞蹈性,與唱腔、曲詞扣合得嚴絲合縫,形成精緻的藝術規範,影響所有後出之地方劇種,故素有「百戲之母」之美譽。.

昆曲和清朝 · 昆曲和红楼梦 · 查看更多 »

文字獄

文字狱,指在中國專制統治者對文人的一種政治迫害,《漢語大詞典》定義為「舊時謂統治者為迫害知識份子,故意從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羅織成罪」,由明太祖時期發展至今,較大規模的文字獄甚至可以牽連千、萬人受害。清人龚自珍诗--:“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杨凤城等認為文字狱是“文化现象”。 《中國大百科全書》則定義為「明清時因文字犯禁或藉文字羅織罪名清除異己而設置的刑獄。.

文字獄和清朝 · 文字獄和红楼梦 · 查看更多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清朝小说家、诗人、画家,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生于大清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市),祖籍辽阳,清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出身。有人認為他是三國時代軍事家曹操的後代。.

曹雪芹和清朝 · 曹雪芹和红楼梦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清朝和红楼梦之间的比较

清朝有1296个关系,而红楼梦有25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2,杰卡德指数为2.06% = 32 / (1296 + 259)。

参考

本文介绍清朝和红楼梦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