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波蒙那

指数 波蒙那

波蒙那(英語:Pomona)是一個位於納米比亞呂德里茨南部的濱海礦業城鎮,與另一座鑽石礦區城鎮伊麗莎白灣相距25公里。現已無人居住,成為一座鬼城。 1910年左右的德屬西南非波蒙那地區,裸露的鑽石礦床多到可隨手撿拾。1912年到1914年間,此地產出超過 The history of Pomona The Sperrgebiet鑽石。.

18 关系: 卡拉斯區卡曼斯科南非南非標準時間奧蘭治河伊麗莎白灣德属西南非洲德语德意志帝國公里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納米比亞鬼鎮英語

卡拉斯區

卡拉斯區(Karas Region)是納米比亞的一個區,位於該國南部,東、南鄰南非共和國(南界為奧蘭治河),西面大西洋。面積約161,325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69,329人。首府基特曼斯胡普。下分6分區。.

新!!: 波蒙那和卡拉斯區 · 查看更多 »

卡曼斯科

卡曼斯科(英語:Kolmanskop;德語:Kolmannskuppe),是纳米比亚境内的一座废弃城市(鬼镇),现为当地旅游热点之一。 卡曼斯科位于纳米比亚南部的纳米布沙漠之中,距吕德里茨港口仅有数公里之遥。1908年在德属西南非洲发现钻石后,大批开矿者涌入当地,使得该城迅速发展为一座典型的德国式小城。该城是非洲第一座开设有轨电车的城市,南半球的第一座X光机也在此运营。一战之后,随着奥兰治蒙德矿区的兴起,以及钻石价格的跌落,该城逐渐荒废。1956年,最后一批居民撤离该城,使得卡曼斯科彻底成为一座鬼镇。如今則因為城鎮荒棄的景觀,吸引愈來愈多的旅人、愛好探險或攝影的人造訪此地。 「卡曼斯科」在南非語中的意思是「卡曼(Kolman)的岩石露頭」。其中「Kolman」是「Coleman」在德文中的寫法,是指首位發現此地的人 Johnny Coleman,他在1905年為了躲避一場沙塵暴而來到此地。.

新!!: 波蒙那和卡曼斯科 · 查看更多 »

南非

南非共和国(南非語:Republiek van Suid-Afrika),簡稱南非,是位於非洲南端的共和國。它西部毗鄰納米比亞(1005公里長邊界),北部接壤博茨瓦納(1969公里長邊界)和津巴布韋(230公里長邊界),在東北部則與莫桑比克(496公里長邊界)和斯威士蘭(438公里長邊界)相鄰。“國中之國”萊索托(1106公里長邊界)在南非境內形成一個內飛地。此外,南非是世界上唯一拥有三个首都的国家:行政首都(中央政府所在地)为茨瓦内,立法首都(國會所在地)为开普敦,而司法首都(最高法院所在地)則为布隆方丹。 南非是非洲種族最多元化的國家之一,歐洲移民、印度人和有色人的數量及比例都是非洲國家中最多的。多種族和種族鬥爭一直是南非歷史和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南非發展較其他非洲國家良好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該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特别是金礦和鑽石。南非的經濟是非洲大陸上經濟規模最大、最發達的國家,並且擁有全非洲最現代化的基礎設施。 佔少數的白人與佔多數的黑人之間的種族衝突一直主宰了近代南非的歷史、政治等。自1990年以來,白人純粹基於自己的種族發展的法律在與黑人負責的種族隔離進行了漫長而有時激烈的鬥爭,之後1948年國民黨執政後,白人根據自己的種族發展建立了各種種族隔離制度。種族衝突和鬥爭在20世紀1948年到1990年代的種族隔離中達到了頂峰。然而,雖然大部分白人支持種族隔離制度,但仍然有20%的白人不支持種族隔離制度,而外來壓力是種族隔離最終結束的一個重要因素。從1990年起,種族隔離制度被廢除。 但是,政治制度的巨大變化是以相對和平地實現的,這是神奇的方式。南非是非洲少數幾個沒有發生政變的國家(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之一。多方會談導致新南非政府實施和制定了具有堅實的人權保護的。 今天,南非經常被譽為“彩虹之国”,這是最初由南非開普敦的聖公會前任大主教德斯蒙德·杜圖的構思和後來被當時的南非總統納爾遜·曼德拉所推廣的一個術語,作為終止南非由種族隔離思想帶來的分離並對新發現文化多樣性的隱喻。稱南非為彩虹之國,寓意不同種族的人們生活在這個美麗的和平國度。南非是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核武器後自願摧毀核武器的國家。.

新!!: 波蒙那和南非 · 查看更多 »

南非標準時間

南非標準時間(South African Standard Time,簡稱SAST)是南非、斯威士蘭和萊索托使用的時區,標準時間為UTC+2,沒有實行夏令時。與中非時間一樣。 Category:時區.

新!!: 波蒙那和南非標準時間 · 查看更多 »

奧蘭治河

奧蘭治河(Orange River,Oranjerivier、納馬語:Nu Gariep、索托語:Senqu),又译作奥伦治河,是南非最大的河流,長2,200公里,流域面積973,000平方公里。 起源於賴索托和南非共和國交界地區,大致往西流,在南非和納米比亞的邊界流入大西洋。主要支流有瓦爾河等。 Category:非洲跨國河流 Category:南非河流 Category:納米比亞河流 Category:賴索托河流 Category:賴索托-南非邊界 Category:納米比亞-南非邊界.

新!!: 波蒙那和奧蘭治河 · 查看更多 »

伊麗莎白灣

伊麗莎白灣(英文:Elizabeth Bay)是一個位於納米比亞呂德里茨南方25公里處的濱海礦業城鎮。 2000年左右,由於產礦停止,而一度被視為是一座鬼城。.

新!!: 波蒙那和伊麗莎白灣 · 查看更多 »

德属西南非洲

德属西南非洲(Deutsch-Südwestafrika),1884年至1915年德意志帝国的殖民地之一。德属西南非洲具有835100平方公里的面积,这是德意志帝国大陆在当时欧洲面积的1.5倍的规模。 1915年,在一战期间,德属西南非洲被英国和南非军队入侵。在战争结束后,其行政被南非聯邦(大英帝国的一部分)接管,和领土在国际联盟的授权管理作为西南非洲。它于1990年成为独立的纳米比亚。.

新!!: 波蒙那和德属西南非洲 · 查看更多 »

德语

德语(德语:Deutsch,)是印欧语系西日耳曼語支的一门语言。以使用國家數量來算是世界排名第六的語言,也是世界大國語言之一以及欧盟内使用最广的母语,德语拥有9000万到9800万使用者。德语标准共同语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马丁·路德对拉丁文《圣经》的翻译工作。大多数德语词汇源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语言,一些词汇来自拉丁语和希腊语,还有部分来自法语和英语。 德语母语使用者的主要分布在德国、奥地利、瑞士北部、列支敦士登和卢森堡。欧洲许多地区(如意大利北部、比利时东部以及波兰等地)和作为原德国殖民地的纳米比亚也有大量的德语使用者,主要为作为当地少数民族的日耳曼人。 德语书写使用拉丁字母。德文字母除去标准的26个拉丁字母外,另有三个带分音符的元音Ä/ä、Ö/ö、Ü/ü以及一个特殊字母ß。.

新!!: 波蒙那和德语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帝國

德意志帝國(Deutsches Kaiserreich),亦稱德意志第二帝國,是指從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王國統一日耳曼地區到1918年11月霍亨索倫王朝末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為止的德國。其正式国号「德意志国」(Deutsches Reich),也是後來魏玛共和國和納粹德國的正式国号。 德意志帝国由27个领地构成,其中普鲁士王国佔帝国大部分地区并拥有最多人口。帝国成立后,普魯士國王和首相兼任德國皇帝和首相,實行君主立憲制,設立上議院和下議院。帝國共經歷了三個皇帝,分別為威廉一世、腓特烈三世和威廉二世。威廉一世在任期間十分信任俾斯麥,幾乎所有政務都由首相俾斯麥處理,因此又稱為「俾斯麥時代」。俾斯麥時代在位期間,最大的目的是防止法國一報普法戰爭之仇,他建立了同盟體系,與俄奧兩國結盟,孤立法國。他的對外政策十分成功,避免與列國發生衝突,但內政卻一敗塗地,文化鬥爭與反社會主義未能達到預期目的。威廉一世逝世後,由腓特烈三世繼任,但他僅在任99天,因此又稱為「百日皇朝」。威廉二世在任期間,一手摧毀了俾斯麥體系,積極向外拓展殖民地,大幅修建海軍船艦,並帶領德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大戰期間德國腹背受敵,加上齐默尔曼电报事件導致美國參戰,最終導致帝國覆亡。戰敗後的德國建立了共和政體,稱為威瑪共和國。.

新!!: 波蒙那和德意志帝國 · 查看更多 »

公里

--亦稱--( → kilometre、),是一种長度計量單位,等於一千米,是國際單位制之一,符號为km。.

新!!: 波蒙那和公里 · 查看更多 »

国家

国或国家,有時又作邦。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权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从狭义的角度,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參見主權國家。 一般国家行政管理当局是国家的象徵,它是一種擁有治理一個社會的權力的国家机构,在一定的领土內擁有外部和內部的主權。.

新!!: 波蒙那和国家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新!!: 波蒙那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納米比亞

#重定向 纳米比亚.

新!!: 波蒙那和納米比亞 · 查看更多 »

银(silver)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Ag(来自argentum),原子序数47。银是一种柔软有白色光泽的过渡金属,在所有金属中导电率、导热率和反射率最高。銀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方式有纯净的游离态单质(自然银),与金等其他金属的合金,还有含银矿石(如辉银矿和角银矿)。大部分银都是精炼铜、金、铅和锌的副产品。 银不易受化學藥品腐蝕,长久以来被视为贵金属。银比金来源更丰富,在现代以前的货币体系中作为硬币使用,有时甚至和金一道使用。除了货币之外,银的用途还有太阳能电池板、净水器、珠宝和装饰品、高价餐具和器皿(银器),银币和还可用于投资。银在工业上用于和导体、特制镜子、窗膜和化学反应的催化剂。银的化合物用于胶片和X光。稀硝酸银溶液等银化合物会产生,可以消毒和消灭微生物,用于绷带、伤口敷料、导管等医疗器械。.

新!!: 波蒙那和銀 · 查看更多 »

鬼鎮

鎮(),又稱鬼城,是指一整個因為經濟、環境種種因素,而被荒廢、放棄居住的城鎮。在美國西部與西伯利亞存在許多鬼鎮。中文有「廢墟」一詞相當接近鬼鎮的說法,但廢墟亦指單獨被放棄居住的建築物,或大量建設而因種種因素(如銷售情況不佳、地區偏遠)而很少人入住的新建住宅群,而非僅指被放棄居住的城鎮,在意義上與鬼鎮有所不同。.

新!!: 波蒙那和鬼鎮 · 查看更多 »

铜(copper)是化学元素,化学符号Cu(来自cuprum),原子序数29。纯铜是柔软的金属,表面刚切开时为红橙色帶金屬光澤、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因此在电缆和电气、电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也可用作建筑材料,以及組成众多種合金。铜合金机械性能优异,电阻率很低,其中最重要的是青铜和黄铜。此外,铜也是耐用的金属,可以多次回收而无损其机械性能。 人类使用铜及其合金已有数千年历史。古罗马时期铜的主要开采地是塞浦路斯,因此最初得名cyprium(意为塞浦路斯的金属),后来变为cuprum,这是copper、cuivre和Kupfer的来源。二价铜盐是常见的铜化合物,常呈蓝色或绿色,是蓝铜矿和绿松石等矿物颜色的来源,历史上曾广泛用作颜料。铜质建筑结构受腐蚀后会产生铜绿(碱式碳酸铜)。装饰艺术主要使用金属铜和含铜的颜料。 铜是所有生物所必需的微量膳食矿物质,因为它是呼吸酶复合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关键组分。软体动物和甲壳亚门动物的血液色素血蓝蛋白中含有铜。鱼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血液中则是含铁的复合物血红蛋白。铜在人体中主要分布于肝脏、肌肉和骨骼中。铜的化合物可用作、杀真菌剂和木材防腐剂。.

新!!: 波蒙那和铜 · 查看更多 »

铅(Plumbum,化学符号:Pb)為化学元素,原子序数82。铅是柔軟和展性強延性不佳的弱金属,有毒,也是重金属。铅原本的顏色為青白色,在空气中表面很快被一层暗灰色的氧化物覆盖。可用於建筑、铅酸充电池、弹頭、炮弹、銲接物料、釣魚用具、漁業用具、防輻射物料、奖杯和部份合金,例如電子焊接用的鉛錫合金。.

新!!: 波蒙那和铅 · 查看更多 »

英語

#重定向 英语.

新!!: 波蒙那和英語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