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法国和百年战争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法国和百年战争之间的区别

法国 vs. 百年战争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年戰爭(Hundred Years' War;Guerre de Cent Ans) 1337年至1453年,交戰雙方是英格蘭王國和法蘭西王國;後來勃艮第公國等國亦加入戰爭。它是世界最長的戰爭之一,長達116年,最後由法方勝出,不少新的戰術和武器因而發明。.

之间法国和百年战争相似

法国和百年战争有(在联盟百科)24共同点: 塞纳河天主教奥尔良威廉一世 (英格兰)巴黎中世纪北歐勃艮第瓦盧瓦王朝聖女貞德西法蘭克王國诺曼底诺曼底公国黑死病腓力二世 (法兰西)腓力六世 (法兰西)腓力四世 (法兰西)英吉利海峡查理 (瓦卢瓦伯爵)查理四世 (法兰西)比利牛斯山波尔多法语法蘭西王國

塞纳河

塞纳河(Seine)是流经巴黎市中心的法国第二大河,全长780公里,流域面积7.8万平方公里。位于巴黎的塞纳河沿岸地区于199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塞纳河和法国 · 塞纳河和百年战争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天主教和法国 · 天主教和百年战争 · 查看更多 »

奥尔良

奥尔良(Orléans)是位於法国中部的城市,為中央-卢瓦尔山谷大区首府和卢瓦雷省省会。奥尔良地区地势平坦,海拔在90—124米之间,市内绝大多数地方起伏不超过10米。法国第一大河卢瓦尔河贯穿市区,其支流卢瓦雷河流经市区南部。奥尔良是法国新兴工业城市,距离巴黎以南大约120公里,属于巴黎一小时经济圈范围。.

奥尔良和法国 · 奥尔良和百年战争 · 查看更多 »

威廉一世 (英格兰)

威廉一世(古诺曼语: Williame I;英语:William I;法語:Guillaume Ier;),通常被称为征服者威廉(英语:William the Conqueror),有时被称为杂种威廉(英语:William the Bastard),是第一位诺曼英格兰国王,他从1066年开始统治英格兰,直到1087年去世为止。他是维京掠夺者的后裔,从1087年起为诺曼底公爵威廉二世(英语:William II)。威廉经过长期的努力而确立自己的权力,到了11世纪60年代,他稳固在诺曼底的统治,1066年,诺曼征服英格兰。他的余生则是巩固在英格兰的统治,以及解决其长子罗贝尔二世给他带来的麻烦。 威廉是终身未婚的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一世和情妇之子。1066年,威廉要求成为英格兰国王。他率领一支由诺曼人、布列塔尼人、佛兰芒人和法国人(来自巴黎和法兰西岛)组成的军队入侵英格兰,在黑斯廷斯战役中战胜哈罗德二世的英国军队,随后镇压英国人的反抗,这就是著名的诺曼征服,他也得名“征服者威廉”。 他将诺曼-法兰西文化带到英格兰,对后来的英格兰中世纪时期产生影响。影响包括统治者的改变,对英语的改变,社会和教会的上层等级的变化,并且采用一些大陆上教会改革的观点。影响的详细情况和程度多年来被学者争论。.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法国 ·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百年战争 · 查看更多 »

巴黎

巴黎(Paris)是法國的首都及最大都市,同時是法蘭西島大區首府,為法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隸屬法蘭西島大區之下的巴黎省(編號第75省;僅轄有1個同名市鎮)。目前的巴黎市轄區範圍大致為舊巴黎城牆內(環城大道內側),依照發展歷史共分成20個區,自從1860年代開始就沒有重大變化。截至2011年為止,巴黎市内人口超過225萬,的人口則逾1,229萬,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巴黎在近1,000年的時間内是西方最大的城市,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6世紀至19世紀期间)。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在教育、娛樂、時尚、科學、媒體、藝術、金融、政治等方面皆有重大影響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之一.

巴黎和法国 · 巴黎和百年战争 · 查看更多 »

中世纪

在欧洲历史上,一般来说,「中世纪」指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自西罗马帝国的崩溃到文艺复兴运动和大航海时代之间的时期。按照西方传统,欧洲历史可以分为“古典時代”、“中世纪”和“近现代”三个阶段。而中世纪历史自身也可分为前、中、後期三段。 人口减少、城市衰落、外敌入侵、大众迁移的进程,自古代晚期就开始了,并在中世纪前期得以继续。日耳曼的蛮族们入侵,并在曾是西罗马帝国的领土上建立了各个民族的国家。在7世纪,曾是东罗马帝国领地的北非和中东被伊斯兰化的阿拉伯帝国所占领。尽管此时在社会与政治结构上有着显著的变化,但中世纪与古代时期的分别尚未完全形成。广阔的拜占庭帝国此时依然存活,并且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1070年,拜占庭帝国的查士丁尼法典在北意大利被重新发现,并且后来在西方广受赞誉。西方的诸多王国还依然保留着罗马时代的习俗。同时,人们广泛建立修道院,意在使欧洲基督教化。在卡洛林王朝统治下的法兰克王国控制了西欧的大部分地区,然而到了8世纪末9世纪初,在内忧和外患(维京人、马扎尔人和撒拉森人入侵)的压力下,卡洛林帝国还是崩溃了。 到了中世纪中期,亦即公元1000年以后,由农业科技的改进带来的繁荣贸易,以及中世纪温暖时期到来所造成的增产,使得当时的欧洲人口大量增长。由农民向贵族支付地租和承担劳役的生产组织——庄园,成了中世纪中期主要的社会组织结构。1095年开始的十字军东征,旨在从穆斯林手中夺取中东的控制权。国王逐渐成为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的领袖,这一方面减少了无序带来的犯罪和暴力行为,但另一方面又使得离建造一个统一基督教世界的理想越来越远。经院哲学此时在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托马斯·阿奎纳的神学理论、乔托·迪·邦多纳的绘画、但丁和杰弗里·乔叟的诗歌、马可波罗的游记和哥特式教堂都是这一时期各自领域的杰出作品。 后期的中世纪饱受饥荒、瘟疫和战争的威胁,因此此时欧洲的人口开始减少。在1347年和1350年间爆发的黑死病夺取了三分之一欧洲人的生命。宗教上的争论和对立也对应着国家间的冲突以及农民的反抗。这一时期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使得欧洲的社会转型,也预示着欧洲近代史的开端。.

中世纪和法国 · 中世纪和百年战争 · 查看更多 »

北歐

北歐是地理上对歐洲北部的簡稱,一般分為狹義及廣義兩種定義:.

北歐和法国 · 北歐和百年战争 · 查看更多 »

勃艮第

勃艮第(Bourgogne,),又譯勃艮地 、布根地、博根地,法國中部大區,面積3萬1582平方公里,人口163萬3891人(2007年統計數字)。下轄科多爾省(21)、涅夫勒省(58)、索恩-盧瓦爾省(71)、約訥省(89)。 勃艮第和波爾多為法國兩大著名產酒區,但勃艮第大區政府所在城市第戎卻以生產芥末而聞名遐邇。 2016年1月1日,弗朗什-孔泰大区与勃艮第大区合併为勃艮第-弗朗什-孔泰大區。.

勃艮第和法国 · 勃艮第和百年战争 · 查看更多 »

瓦盧瓦王朝

卢瓦王朝是卡佩王朝的支系,继卡佩家族后承继法国王权,并于1328至1589年间统治法兰西。家族地位较低的成员在阿朗松,安茹,勃艮第和奥尔良建立其支系。 瓦卢瓦家族源起于查理(1270-1325),法国国王腓力三世的三子。基于1316年當時的王位繼承規定(萨利克法典),王族女性及其男性后裔(如納瓦拉女王及英國國國王愛德華三世)不得继承法国王位,因此查理之子繼位為腓力六世。.

法国和瓦盧瓦王朝 · 瓦盧瓦王朝和百年战争 · 查看更多 »

聖女貞德

聖女貞德(Jeanne d'Arc或Jeanne la Pucelle;)是法國的军事家,天主教聖人,法国的民族英雄。在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1453年)中她帶領法兰西王国軍隊對抗英格兰王国軍隊的入侵,最後被捕並被處以火刑。 貞德生前不識字,是出生于法国农村的少女。传说在她16歲時的一日,在村後的大樹下遇見天使聖彌額爾、聖瑪加利大和聖加大肋納,從而得到「天主的啟示」,要求她帶兵收復當時由英格兰人佔領的法國失地。後來她幾番轉折,得到兵權,于1429年解奥尔良之围,成為聞名法國的女英雄,后帶兵多次打敗英格兰的侵略者,更促使擁有王位承繼權的查理七世于同年7月16日得以加冕。然而聖女貞德于1430年在贡比涅一次小衝突中為勃艮第公國所俘,不久為英格兰人以重金購去,由英格兰当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以异端和女巫罪判處她火刑,于1431年5月30日在法國鲁昂當眾處死。20年後英格兰军队被徹底逐出法國時,貞德年老的母親說服教宗卡利克斯特三世重新審判貞德的案子,最終於1456年為她平反。1920年,教皇本笃十五世将贞德封为圣女。 貞德成為后世西方文化中的一個重要人物。從拿破崙時代到現在,法國的政治人物常以她的偉大形象進行宣傳。眾多的作家和作曲家,包括莎士比亞、伏爾泰、席勒、威爾第、馬克吐溫、柴可夫斯基、蕭伯納與布萊希特都創作過有關她的作品,而大量以她為題材的電影、戲劇、和音樂也一直持續發展直到今天。.

法国和聖女貞德 · 百年战争和聖女貞德 · 查看更多 »

西法蘭克王國

西法蘭克王國(法語:Francie occidentale)為西歐的一個君主制國家,存在時間為843年至987年。.

法国和西法蘭克王國 · 百年战争和西法蘭克王國 · 查看更多 »

诺曼底

#重定向 诺曼底大区.

法国和诺曼底 · 百年战争和诺曼底 · 查看更多 »

诺曼底公国

#重定向 諾曼第公國.

法国和诺曼底公国 · 百年战争和诺曼底公国 · 查看更多 »

黑死病

黑死病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瘟疫之一。起源於亞洲西南部喜馬拉雅山區,一说起源于黑海城市卡法,約在14世纪40年代散佈到整個歐洲,而「黑死病」之名是當時歐洲的稱呼。這場瘟疫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約2500萬人死亡,根據估計,瘟疫爆发期间的中世紀歐洲約有占人口總数30%-60%的人死於黑死病。 同樣的疾病多次侵襲歐洲,直到1700年代為止,期間造成的死亡情形與嚴重程度各不相同。較晚的幾次大流行包括1629年到1631年的意大利瘟疫、1665年到1666年的倫敦大瘟疫、1679年的維也納大瘟疫、1720年到1722年的馬賽大瘟疫,以及1771年的莫斯科瘟疫。關於這些疾病的異同仍有爭議,但是其致命型態似乎於18世紀消失於歐洲。 黑死病對歐洲人口造成嚴重影響,改變歐洲的社會結構,動搖當時支配歐洲的羅馬天主教會的地位,並因此使得一些少數族群受到迫害,例如猶太人、穆斯林、外國人、乞丐以及痲瘋病患者。生存與否的不確定性,使得人們產生「活在當下」的一種情緒,如同薄伽丘在《十日談》(The Decameron)之中所描繪的一般。 14世紀發生於歐洲的事件,剛開始被當時的作家稱作「Great Mortality」,瘟疫爆發之後,又有了「黑死病」之名。一般認為這個名稱是取自其中一個顯著的症狀,稱作「acral necrosis」,患者的皮膚會因爲皮下出血而變黑。而黑色實際上也象徵憂鬱、哀傷與恐懼。 歷史紀錄對於黑死病的特徵紀錄中,有一些關於淋巴腺腫的描述,與19世紀發生於亞洲的淋巴腺鼠疫相似,這使得科學家與歷史學家推測自14世紀開始的黑死病,與鼠疫相同,皆是由一種稱為鼠疫桿菌(Yersinia pestis)的細菌所造成。這些細菌是寄生於跳蚤身上,並藉由黑鼠(Rattus rattus)等動物來傳播。也有研究认为病源可能來自亞洲的小沙鼠(Gerbils)。不過由於其他疾病也有可能產生淋巴腺腫,因此也有人提出其他不同的觀點。時,9座城市中有7座透過人類身上衣物的跳蚤與頭蝨傳播。 目前普遍認為黑死病的病原体可能已经灭绝。但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消息顯示,黑死病應尚未滅絕。.

法国和黑死病 · 百年战争和黑死病 · 查看更多 »

腓力二世 (法兰西)

腓力二世·奥古斯都(法语:Philippe II Auguste,)卡佩王朝國王(1180年—1223年在位),法國名君之一。 因為饒富謀略與政治手腕而有「尊嚴王」的美稱。.

法国和腓力二世 (法兰西) · 百年战争和腓力二世 (法兰西) · 查看更多 »

腓力六世 (法兰西)

腓力六世(Philippe VI,)瓦盧瓦王朝的第一位法蘭西國王(1328年—1350年在位)。.

法国和腓力六世 (法兰西) · 百年战争和腓力六世 (法兰西) · 查看更多 »

腓力四世 (法兰西)

腓力四世(美男子)(Philippe IV le Bel,)卡佩王朝第11位國王(1285年—1314年在位),纳瓦拉国王(1284年起,称腓力一世)。他是卡佩王朝后期一系列强大有力的君主之一,他對外四處用兵,甚至脅持天主教教會,他曾經發兵殺了教宗伯尼法西斯八世。1305年,腓力逼迫教皇克勉五世把教廷迁到法国的亞維儂,是為亞維農教廷時期。.

法国和腓力四世 (法兰西) · 百年战争和腓力四世 (法兰西) · 查看更多 »

英吉利海峡

英吉利海峡,又名拉芒什海峡(English Channel;la Manche;Mor Breizh;Môr Udd、Mor Bretannek),是分隔英国与歐洲大陸的法國、並連接大西洋與北海的海峡。海峡長560公里(350英里),寬240公里(150英里),最狭窄處又稱多佛海峡,僅寬34公里(21英里)。英国的多佛与法国的加莱隔海峡相望。.

法国和英吉利海峡 · 百年战争和英吉利海峡 · 查看更多 »

查理 (瓦卢瓦伯爵)

瓦卢瓦的查理(法语:Charles de Valois,1270年3月12日-1325年12月16日)是法国的瓦卢瓦伯爵和安茹伯爵。他是统治了法国近300年的瓦卢瓦王朝的始祖。 瓦卢瓦的查理是法国国王腓力三世的第三子,母亲为阿拉贡公主伊莎贝拉(“征服者”海梅一世之女)。1284年,查理曾被教皇马丁四世当作政治工具:教皇为了发动一场反对阿拉贡的十字军而将他加冕为阿拉贡国王。由于与安茹女继承人玛格丽特结婚,查理于1290年获得安茹伯爵领地。 瓦卢瓦的查理于1300年征服佛兰德,使之臣属于法国。 在法国国王查理四世(瓦卢瓦的查理之侄)无嗣而终后,查理的儿子腓力六世继承了王位。新国王几乎立刻因继承权争执与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爆发了百年战争。 Category:安茹伯爵 Category:瓦卢瓦伯爵 C C.

查理 (瓦卢瓦伯爵)和法国 · 查理 (瓦卢瓦伯爵)和百年战争 · 查看更多 »

查理四世 (法兰西)

查理四世(美男子)Kibler, p.201.

查理四世 (法兰西)和法国 · 查理四世 (法兰西)和百年战争 · 查看更多 »

比利牛斯山

比利牛斯山,位於欧洲西南部,山脉东起于地中海,西止于大西洋,分隔歐洲大陸與伊比利亚半島,也是法國與西班牙的天然國界,山中有小國安道爾。 长435公里,宽80-140公里,一般海拔在2000米以上,最高峰阿内托峰海拔3404米;有现代冰川覆盖。 在比利牛斯山中有比利牛斯山國家公園。這國家公園成立於1967年,沿著法國和西班牙國界延伸1百多公里。此地景致壯觀,包括了大量蝴蝶飛翔的草地和終年積雪的高山峰頂。海拔的高度和氣候的變化頗大,因而區內擁有多樣化的動植物。.

比利牛斯山和法国 · 比利牛斯山和百年战争 · 查看更多 »

波尔多

波爾多(Bordeaux;);加斯科:Bordèu;Bordele) 是位於法國西南的港口城市,市区人口24万(2013年)。大波尔多人口达117万,是法國第五大城市群。它是新阿基坦大區和吉倫特省的首府。历史上曾是法國舊省吉耶納的首府。 波爾多是歐洲的軍事、航天和航空的研究與製造中心之一,集中瞭如歐洲航空防務與航天公司、泰勒斯集團等很多公司的研發機構,以及赛峰集团空中客车和達梭航太等航空巨子下属的飛機製造廠等。它還是法國戰略核彈研究和物理實驗的核心,擁有原子能研究中心和兆焦激光計劃等許多高端技術機構,此外還有新材料和納米技術方面的研究機構。 波爾多的大學學生數超过7萬人。除了两所综合性大学之外,还有波爾多政治研究學院、通信與新聞學院和法律學校。法國國立法官學校也在波爾多,是法國法官的搖籃。 波爾多旅游資源豐富,号称“睡美人”,有众多的博物馆和古迹,城区内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在法国仅次于巴黎。2007年,老城区大部(又称“月亮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18世紀以來尤以盛產優質葡萄酒享譽世界。波爾多因此也被稱為世界葡萄酒中心,波爾多葡萄酒也有著“葡萄酒皇后”的美稱。每兩年一度,波爾多葡萄酒行業協會舉辦盛大的國際酒展-Vinexpo。.

法国和波尔多 · 波尔多和百年战争 · 查看更多 »

法语

法語(le français 或 la langue française)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法語是除英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之外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也是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法語也是聯合國、歐盟、北約、奧運會、世貿和國際紅十字會等的官方語言及正式行政語言。法語在11世纪曾是除了中古漢語以外,當時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現時全世界有約一億人将法语作为母语,另有2.8億人使用法语(包括把它作为第二语言的人);这些数字目前仍在增長中,尤其是在非洲大陸。法語被广泛使用,其程度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英語。法国法语和魁北克法语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两大法语分支,尽管它们從同一法语方言分化而成,但以两者互相溝通时则会有障礙,这是因為兩者在發音以及少数语法上有所区别。.

法国和法语 · 法语和百年战争 · 查看更多 »

法蘭西王國

法蘭西王國(Royaume de France)為西歐的一個君主制國家,存在時間為987年至1792年,並在1814年至1815年及1815年至1848年間復辟。 987年,法蘭西公爵雨果·卡佩被貴族推舉為法蘭克人的國王,建立卡佩王朝,歷史學家視之為法蘭西王國的開端,但是自雨果.卡佩至路易七世諸王仍然稱自己是法蘭克人的國王,腓力.奧古斯都是第一個使用法蘭西國王頭銜的君主。直至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1792年國王路易十六被處死,進入恐怖時代及拿破崙的第一帝國時代。1814年,法蘭西的王權復辟,直至1848年,由拿破崙三世建立的第二共和推翻王室統治,法蘭西的王政時代才宣告結束。整個王國共經歷了四個王朝,分別是卡佩王朝(Capétiens)、瓦盧瓦王朝(Valois)、波旁王朝(Bourbon)及奧爾良王朝(Orléans)。法蘭西王國是歐洲最早發展封建制度的國家。.

法国和法蘭西王國 · 法蘭西王國和百年战争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法国和百年战争之间的比较

法国有1288个关系,而百年战争有9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4,杰卡德指数为1.73% = 24 / (1288 + 99)。

参考

本文介绍法国和百年战争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