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江南东道和江南道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江南东道和江南道之间的区别

江南东道 vs. 江南道

江南東道,唐代地方監察機構,開元二十一年(733年)以江南道分置,其地轄為今江蘇省蘇南、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及安徽省徽州。 治所在蘇州(今江苏省苏州市),領原江南道潤、常、蘇、湖、杭、睦、歙、明、衢、處、溫、婺、越、台諸州,加上從嶺南道劃來的福、建、泉、漳、汀五州,共計19州。乾元元年(758年)拆分為浙江東道、浙江西道和福建道。. 江南道是唐朝的一个道,治所在苏州(今苏州市姑苏区内),初设事辖境包含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及江苏、安徽、湖北长江以南、四川东南部、贵州东北部之地。作为江南道治所和最大城市,苏州也是唐代江南唯一雄州(按照唐的定--,州分辅、雄、望、紧、上、中、下七等)。.

之间江南东道和江南道相似

江南东道和江南道有(在联盟百科)18共同点: 姑苏区婺州常州 (江苏)常州市开元唐朝象山县越州苏州 (隋朝)苏州市歙县歙州江苏省汀州泉州市润州 (隋朝)漳州市浙江省

姑苏区

姑苏区是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位于苏州市古城区,是中国首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总面积为84平方公里,2013年常住人口为95.74万(均不含苏州工业园区)。.

姑苏区和江南东道 · 姑苏区和江南道 · 查看更多 »

婺州

婺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置,治所在金华县(今浙江省金华市)。辖境约今浙江省金华、兰溪、永康、义乌、武义、衢州、开化、常山、东阳、江山、浦江和江西省玉山等市县地。大业初年,改为东阳郡。唐朝初年复为婺州,并析置衢州。辖境缩小至今金华、兰溪、永康、义乌、武义、浦江、东阳等市县地。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东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婺州。五代十国时,属吴越国。北宋时属两浙路。南宋属两浙东路。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为婺州路。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吴越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浙江的州 Category:江西的州 Category:金华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衢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上饶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8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276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婺州和江南东道 · 婺州和江南道 · 查看更多 »

常州 (江苏)

常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州。辖境在今江苏省南部。 开皇九年(589年)置,治所在常熟县(今江苏省常熟市西北)。 大业初年改为毗陵郡,移治晋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唐分置武进县,同为州治)。 唐武德三年(620年)复置。曾改昆陵郡,天宝元年(742年)更名晋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天下郡改州,复为常州。 土贡:、绢布、纻、红紫绵巾、紧纱、兔褐、皁布、大小香秔、龙凤席、紫笋茶、署预。户十万二千六百三十三,口六十九万六百七十三。 下领五县:晋陵县、武进县、江阴县、义兴县、无锡县。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常州、无锡、江阴、宜兴等市地。 唐朝末年,藩镇军阀混战,常州在不同军阀之间数度易手。 光启二年(886年),镇海军将张郁陷常州。 五月,武宁军将丁从实陷常州,驱逐刺史张郁。 龙纪元年(889年)十月,杨行密攻陷常州,刺史杜陵被杀。 十二月,孙儒攻陷常州和润州。 大顺元年(890年)九月,杨行密再度攻陷常州、润州。 闰月,孙儒攻陷常州。 大顺二年(891年)正月,甘露镇使陈可言攻陷常州。 景福元年(892年)三月乙巳,杨行密攻陷楚州、常州,刺史陈可言被杀。 景福二年二月,杨行密攻陷常州。 五代十国时,属杨吴、南唐政权。 北宋时,常州属两浙路,南宋时,属两浙西路。太平兴国初年,当是避赵光义名讳,改义兴县为宜兴县。崇宁时,户一十六万五千一百一十六,口二十四万六千九百九。贡白纻、纱、席。下领四县:晋陵县、武进县、宜兴县、无锡县。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为常州路。.

常州 (江苏)和江南东道 · 常州 (江苏)和江南道 · 查看更多 »

常州市

常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江苏省南部,大运河流经此地。长三角中心地带、衔太湖,与上海、南京、杭州皆等距相邻,並与苏州、无锡构成苏锡常都市圈。常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3200多年。常州有良好的水陆空交通条件,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高铁、京沪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等穿境而过,並有常州港及常州奔牛机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常州市和江南东道 · 常州市和江南道 · 查看更多 »

开元

开元(713年十二月—741年十二月)为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共计29年。开元意思是开辟新纪元。开元年间,唐朝国力處於最强盛的時期,史称开元盛世。.

开元和江南东道 · 开元和江南道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唐朝和江南东道 · 唐朝和江南道 · 查看更多 »

象山县

象山县是中國浙江省宁波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浙江省东部,东海之滨。面积1382.18平方千米,人口54.17万。邮政编码315700。县人民政府驻丹东街道后堂街21号。 象山地处半岛,三面环海,西接宁海县,北与鄞州区、奉化区隔象山港相望;有中国水产城(石浦),影视城(新桥);县府所在地(丹城)。 象山得名自县北的山脉「象山」。据《读史方舆纪要》卷92宁波府象山县:象山“在县治北,形如伏象,县以此名”。.

江南东道和象山县 · 江南道和象山县 · 查看更多 »

越州

越州,中国古代的州,中心在今浙江省绍兴市。 隋朝大业元年(605年)改吴州置越州,治所在会稽县(在今浙江省绍兴市)。辖区约今浙江省浦阳江(义乌除外)、曹娥江流域及余姚市地。大业二年(606年)为会稽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越州,天宝元年(742年)又为会稽郡,乾元元年(768年)复为越州。为浙东观察使治。以越窑产秘色窑瓷器著名,为宫廷玩物,青瓷中的绝品。有盛产绫罗等丝织物。户九万二百七十九,口五十二万九千五百八十九。下领七县:会稽县、山阴县、诸暨县、余姚县、剡县、萧山县、上虞县。 五代十国时,为吴越国所辖,称为东府,根据出土墓志吴越后期称越州为会稽府。北宋统一吴越后,仍称越州。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升为绍兴府。 日本福井縣與新潟縣在古代也稱為越州。.

江南东道和越州 · 江南道和越州 · 查看更多 »

苏州 (隋朝)

#重定向 苏州 (隋至北宋).

江南东道和苏州 (隋朝) · 江南道和苏州 (隋朝) · 查看更多 »

苏州市

苏州(苏州话:),古称吴,现简称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东南部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和太湖平原的中心地带,著名的鱼米之乡、状元之乡、院士之乡、经济重镇、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4000余年,而官方认定的建城史逾2500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江南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长期为江南地区一级行政区的首府和经济文化中心。早在东汉中期,就成为仅次于中国首都洛阳的全国第二大城市和世界十大城市之一,明清时期,更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当时,苏州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世界十大城市之一。但庚申之劫后,工商业衰败,人口锐减,苏州经历了长达一百多年的衰落时期。直到20世纪80年代左右,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众多开发区的建立,苏州经济开始快速发展,1978-2013年年均经济增长超过14%。据联合国的报告,苏州人口在2000年至2014年年均增长6.5%,在全球超过五百万人口的城市高居首位,也因此被认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新兴城市。 苏州是中国的特大城市之一,江苏省第二大城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北翼最重要的经济中心,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经济总量长期居全省之冠,是全省的经济中心、工商业中心、对外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也是全省重要的金融、文化、科教城市及交通枢纽。根据2015年官方发布的各项统计数据,苏州的人类发展指数已达到0.894,相当于世界第18位的以色列。 苏州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0个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之一,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还承办过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江南东道和苏州市 · 江南道和苏州市 · 查看更多 »

歙县

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东南部,是黄山市下属的一个县。歙县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推行郡县制置县始,统领徽州数千年,为徽州首县,1986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2006年被安徽省列为12个享有省辖市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试点县市之一。.

歙县和江南东道 · 歙县和江南道 · 查看更多 »

歙州

歙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后,改新安郡为歙州。原属新安郡的歙县、黟县、遂安县废。治所在海宁县(今安徽省休宁县东万安)。开皇十一年(591年),复置歙县、黟县。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海宁县为休宁县。仁寿中,复置遂安县,属睦州。大业三年(607年),改歙州为新安郡,十三年(617年),移治歙县(今安徽省歙县)。辖境相当今安徽省歙县、绩溪、黟县、休宁、祁门等县和黄山市部分地及江西省婺源县地。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为歙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新安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歙州。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为徽州。隋末汪华、唐方清、宋方腊皆曾起义于此。.

歙州和江南东道 · 歙州和江南道 · 查看更多 »

江苏省

江苏,简称苏,是現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东地区的一省,省名为江宁(南京)和苏州的合称,省会为南京市。江苏省地跨长江、淮河南北。 江苏可分為苏南、苏中、苏北三個區域,也可划分为江南、江淮、淮北三个区域,這三個區域在文化、地理、经济各方面都呈现其獨特性。东吴以来,历东晋、南朝、隋、唐、南唐、北宋、南宋,江苏地区经济文化一直比较繁荣,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朝中后期、清中期,分别达到巅峰。1927年,当时亚洲最大的城市上海和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先后设立特别市而脱离江苏省,江苏的地位有所下降。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該省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均居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第四位,地区生产总值則居全国第二位、世界第六位。江苏与上海、浙江省、安徽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江南东道和江苏省 · 江南道和江苏省 · 查看更多 »

汀州

汀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析福州、抚州置,治所在长汀县(今属福建省)。属江南东道。天宝、至德间属临汀郡。《元和郡县志》汀州:“因长汀溪以为名。”辖境当今福建省武夷山脉以东,三明、永安、漳平、龙岩、永定等市县以西地区。大历后辖境东北部缩小。 宋朝时,汀州属福建路。北宋時常每歲秋冬,田事既畢,往往數十百為群,持甲兵旗鼓,往來虔、汀、漳、潮、循、梅、惠、廣八州之地,所致劫人穀帛,掠人婦女,與巡捕吏鬪格,至殺傷卒吏,則起為盜。南宋时丘文通、晏彪等人於此造反(1949年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將此行為歸類為農民起義)。元朝属福建道,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为汀州路。.

汀州和江南东道 · 汀州和江南道 · 查看更多 »

泉州市

泉州市(ipa)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是闻名海内外的国际花园城市,是福建省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三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连续19年居福建省首位。 泉州,简称泉或鲤,又称刺桐城、清源、溫陵,地处福建東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闽东南沿海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点,為第一批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世界宗教博物馆,中国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泉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祖籍地,同时泉州也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与发祥地,闽南文化保护的核心区与富集区,历史文化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泉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中世纪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世界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2013年8月26日泉州被国家文化部评为首届中国东亚文化之都,与日本横滨、韩国光州齐名。 泉州民营经济发达,素有“中国品牌之都”、“民营特区”之称,拥有国家驰名商标数目居全国地级市首位。「爱拚才会赢」是泉州的城市精神。泉州是中國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港口城市,泉州港是中国规模亿吨以上的重要大港。2015年,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一部分,泉州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2015年7月,中国工程院把泉州市作为“中国制造2025”唯一的地方样板和实践范例。.

江南东道和泉州市 · 江南道和泉州市 · 查看更多 »

润州 (隋朝)

润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开皇十五年(595年)置。治所在延陵县(唐改丹徒县,今江苏省镇江市)。以州东有润浦得名。大业初年废。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以江都郡之延陵县地复置。土贡:衫罗,水纹、方纹、鱼口、绣叶、花纹等绫,火麻布,竹根,黄粟,伏牛山铜器,鲟,鲊。户十万二千二十三,口六十六万二千七百六。下领四县:丹徒县、丹杨县、金坛县、延陵县。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南京、镇江、丹阳、句容、金坛、江宁等市县地。武德九年(626年),白下、延陵、句容等三地改隸屬潤州。 唐朝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丹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润州。 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升为镇江府。地当江南运河入江之口,为南北交通枢纽。.

江南东道和润州 (隋朝) · 江南道和润州 (隋朝) · 查看更多 »

漳州市

漳州市(Tsiang-tsiu-tsh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位于北緯23.6—25度,東經117—118度漳州平原上,鄰近厦門、汕頭两个經濟特区,是福建最南端的一个地級市。全市土地面积1.2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98万人,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4万人。1986年12月8日国务院确定并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江南东道和漳州市 · 江南道和漳州市 · 查看更多 »

浙江省

浙江省,是一个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省份。东临东海,北连长江三角洲,与江苏省接壤,太湖位于两省之间,东北一角邻上海市,西接江蘇省和江西省,南连福建省。境内最大的河流為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省会为杭州市。 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 浙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尤以發達的民营经济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济”,至2013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21年位居中国第一。浙江与江苏、安徽、上海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地區生產總值位居中國第四位。.

江南东道和浙江省 · 江南道和浙江省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江南东道和江南道之间的比较

江南东道有62个关系,而江南道有13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8,杰卡德指数为9.00% = 18 / (62 + 138)。

参考

本文介绍江南东道和江南道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