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张掖市和武威市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张掖市和武威市之间的区别

张掖市 vs. 武威市

张掖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古称甘州,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汉朝河西四郡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武威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的东端,东临省会兰州,西通金昌,南依祁连山,北接腾格里沙漠。古称凉州,历史上曾经是著名的“丝绸之路”要冲,河西四郡之一。 武威市区位优越,东接兰州、南靠西宁、北临银川和内蒙、西通新疆,处于亚欧大陆桥的咽喉地位和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中心地段,兰新、干武铁路、G30、G312国道贯穿全境。 武威市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4A级景区4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 武威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对外开放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葡萄酒城” 、享有“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中国葡萄酒的故乡”、“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和“中国人参果之乡”等美誉。.

之间张掖市和武威市相似

张掖市和武威市有(在联盟百科)40共同点: 县级行政区南北朝天圣太初山丹县丝绸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市辖区张掖市地级市内蒙古自治区党項兰新铁路元朝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内生产总值祁连山甘肃各市州地区生产总值列表甘肃省甘肃省各市州人口列表甘肃省各市州面积列表青海省西域西夏阿拉善盟自治县金昌市李元昊...民勤县汉书汉武帝汉族河西四郡河西走廊戈壁明朝海北州312国道 扩展索引 (10 更多) »

县级行政区

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单位之一,县级行政区指行政地位与“县”相同的行政区划单位的总称,其管辖乡级行政区。为乡、镇的上一级行政区划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随着行政督察区名称的变更,除各直辖市均隶属于专区(行政督察专区)、地区或地级行政区,现除各直辖市、海南省直管县外均为地级行政区的下一级行政区。.

县级行政区和张掖市 · 县级行政区和武威市 · 查看更多 »

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北朝始於439年北魏滅北涼,統一北中國北方開始,南朝始於420年劉宋建立開始;南北兩朝在589年隋灭陳為止。)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劉宋開始,至589年隋滅南陳為止,上承兩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因為南北兩勢长时间对立,所以稱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与陈同时存在的西梁一般不算在内。;北朝(439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由于军权转移,南朝皇族主要出身于寒門或庶族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71頁。。初期經濟逐渐恢复,但由於戰略錯誤與北朝军力強盛,使得疆界逐次南移。皇帝與宗室為了皇位時常血腥鬥爭。南梁在梁武帝在位期間國力改善,使國力再度強盛,晚年國家糜爛,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獨霸政局的僑姓世族完全崩潰。雖由南陳的陈文帝統一南朝,但國力大跌,包括現在四川在內的西部大片原屬南梁領土被西魏佔領,南陳只能依長江抵禦北朝。北朝承繼五胡十六国,為胡漢融合的新興朝代。北魏皇室為鮮卑族,漢族官員受五胡文化影響,鮮卑皇室也受到漢文化的薰陶,彼此通婚。北魏被北方的柔然牽制,直到較友好的突厥并吞柔然後才全力對付南朝。後期在六镇之乱和农民暴动之后造成实力大衰。北魏分裂成東魏及西魏後,不久分別被北齊及北周取代。北齊主要由六鎮集團組成,初期军力強盛。最後藉由宇文泰开创的北周關隴集團,吞并政治日趋腐败的北齊。此時統一中國的天平已朝向北周傾斜。周武帝去世後,漢人楊堅掌握朝廷,通过授禅北周静帝建立隋朝,经营八年之后,發兵灭南陳統一中國。 北朝戰爭不斷、各阶级對立严重,而南朝經濟持續成長、局势比較穩定,出現元嘉之治與永明之治等治世。中原人口自黃巾之亂和永嘉之乱后就开始南移,为南方帶來大量勞動力與先进的生產技術。江南的繁荣,使得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萬繩楠(1994年):《魏晉南北朝史論稿》第十一章〈南朝時代歷史的變化與發展〉,第266頁。。在文化方面,乱世为思想自由提供沃土肥壤,提出務實求治和無君論等觀點,在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開創出獨到的見解與理論。玄學、佛教與道教都很興盛。其中佛教帶動石窟的發展,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雲岡石窟與龙门石窟名揚後世。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埃兰沙赫尔),南到东南亚與印度。 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會階層分為世族、齊民編戶、依附人及奴隸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二章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形態,第101頁。。世族擁有大量不需付稅的依附人從事生產與作戰,影響朝廷的稅收。雖然南朝皇帝仍然需要主流世族的擁護,不過也扶持寒門以平衡政治勢力,並且在南梁時出现了科舉制度的萌芽。南朝世族因為長期安逸而逐漸衰退,在侯景之亂後徹底崩潰。北朝胡人缺乏中原政治的經驗,所以重用漢人世族,引起雙方的文化採借,久之形成文化混合,以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最盛。混合的過程產生激烈的思想衝突、政治鬥爭或種族衝突,例如六镇之乱、北齊的排漢運動《顏氏家訓》提到:「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而北周建立關中本位政策,融合鮮卑及漢文化以消除胡漢隔閡《中國文明史第四卷魏晉南北朝上冊》第一章政治發展大勢,第69頁。。在隋朝統一天下後,開創出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國。.

南北朝和张掖市 · 南北朝和武威市 · 查看更多 »

天圣

天圣(1023年-1032年十一月)是宋仁宗趙禎的年号,北宋使用该年号共计10年,指天之聖者也就是真命天子。也有一說是“天”為“二人”的組合,指年幼的仁宗皇帝與章獻太后共掌權力。。.

天圣和张掖市 · 天圣和武威市 · 查看更多 »

太初

太初可以指:.

太初和张掖市 · 太初和武威市 · 查看更多 »

山丹县

山丹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张掖市下属的一个县。与之接壤的县市有:东边永昌县,西边民乐县,南边青海省,北边内蒙古阿拉善右旗,东南边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西北边张掖市。面积5402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19万。邮政编码 734100,县政府驻清泉镇。.

山丹县和张掖市 · 山丹县和武威市 · 查看更多 »

丝绸之路

,常簡稱為絲路,此词最早来自于德意志帝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男爵於1877年出版的一套五卷本的地图集。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时張騫以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陆路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但实际上,丝绸之路并非是一条 “路”,而是一个穿越山川沙漠且没有标识的道路网络,并且丝绸也只是货物中的一种。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约於前5世紀形成的草原絲綢之路、中古初年形成,在宋代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絲綢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宋初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 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君主制国家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西汉的張騫在前138—前126年和前119年曾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与国外,外国由此信之”,称赞其开通西域的作用。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傳教士等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大伊朗、累范特、阿拉伯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朝鮮、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2014年6月22日,在杜哈举行的第38届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丝绸之路同京杭大运河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丝绸之路和张掖市 · 丝绸之路和武威市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张掖市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武威市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为中国政府在2010年举行的一次全国性人口普查,距上次普查相隔10年时间,与前五次人口普查只调查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境内常住的人口相比,此次普查首次将中国境内的境外人员纳入普查对象。此次普查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进行登记调查,于2010年11月10日结束。根据2011年4月28日发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显示全国总人口共计13.7053亿人,普查还涉及人口增长、家庭户人口、性别构成、年龄构成、民族构成、受教育程度、城乡人口、人口的流动性等八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张掖市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武威市 · 查看更多 »

常住人口

常住人口是人口統計中的一個名詞。指實際居住在某地區滿特定時間(例如在中國的統計中是以半年,在日本則一般是3個月)的人口總數。與戶籍人口不同之處在於,計算常住人口時,要將戶籍人口扣除流出去該地區達某特定時間以上(例如半年)的流動人口,再加上流入當地已經過特定時間(例如半年以上)的流動人口。 category:人口.

常住人口和张掖市 · 常住人口和武威市 · 查看更多 »

市辖区

市轄區(常簡稱為區)为現代社會中對城市中所設行政區劃单位類型的泛稱。本條目以講述華語圈的市轄區為主。.

市辖区和张掖市 · 市辖区和武威市 · 查看更多 »

张掖市

张掖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古称甘州,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汉朝河西四郡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张掖市和张掖市 · 张掖市和武威市 · 查看更多 »

地级市

地级市,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二級行政区划,因层次上与“地区”相同而稱為地級市,属于地级行政区的一种。自1983年开始,在国家行政机构区划统计上作为行政区划术语固定下来,取代之前的省辖市之称。至1986年,“地级市”达到166个,占地级行政区的51%,取代“地区”和“盟”成为“地级行政区”的主体。截至2017年9月,地级市数量稳定下来,在总计334个地级行政区中,其中仅有7个地区、3个盟,地级市达到294个,占88%。.

地级市和张掖市 · 地级市和武威市 · 查看更多 »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是中華人民共和国北部的一个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从清朝中期开始,瀚海以南,長城以北,東至哲里木盟,西至伊克昭盟的蒙古各旗被称为內札薩克或內札薩克蒙古,后来简称為内蒙古。1947年,由中共解放區控制的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内蒙古正式成為政區名。.

内蒙古自治区和张掖市 · 内蒙古自治区和武威市 · 查看更多 »

党項

--項(西夏文:𘚜𗧻)是中國古代西北的一個民族,其語言西夏語屬於藏緬語族。在唐、宋時代,被漢人認為是古羌族的一支,又稱作党項羌,是西夏王朝的建立者。吐蕃人稱其為彌藥(),在蒙古帝國時代,稱其為唐兀(),唐兀惕或唐忽惕,被歸屬於色目人。.

党項和张掖市 · 党項和武威市 · 查看更多 »

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起自中国甘肃省兰州市兰州站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站,全长1892公里。东端与陇海铁路相连,西端与北疆铁路相连,构成横贯中国的铁路线,是新亞歐大陸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兰新铁路和张掖市 · 兰新铁路和武威市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元朝和张掖市 · 元朝和武威市 · 查看更多 »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歷史文化名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及公布,是於1982年根据北京大学侯仁之、建设部郑孝燮和故宫博物院单士元提议而建立的一种文物保护机制。被列入名单的均为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纪念意义、而且正在延续使用的城市。目前中国公布了135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中琼山市已划为海口市琼山区,虽然根据国务院相关批复文件“海口历史文化名城”不是“琼山历史文化名城”的扩展,但是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在做统计报告及海口市政府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或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时通常会把二者合并为一处,故实际上共有13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张掖市 ·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武威市 · 查看更多 »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縮寫:GDP)亦稱国内生产毛额或本地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區域內的经济活动中所生产出之全部最终成果(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market value)。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在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亦有相當重要性。它與国民生产总值不同之處在於,國內生產總值不將國與國之間的收入轉移計算在內,即國內生產總值計算的是一個地區內生產的產品價值,而國民生產總值則計算一個地區實際獲得的生產性收入。再簡單的來說本地生產總值是屬地主義,GNP是屬人主義;舉例來說,無論台灣、香港、韓國、美國等廠商在中國大陸生產的最終財貨,都包括在中國大陆的本地生產總值內,此一數值亦包括移住勞工的薪資在內。.

国内生产总值和张掖市 · 国内生产总值和武威市 · 查看更多 »

祁连山

祁连山脉是中国境内主要山脉之一,位于青藏高原北缘、河西走廊南侧,又名南山,地跨甘肃和青海,西接阿尔金山山脉,东至兰州兴隆山,南与柴达木盆地和青海湖相连,山脉西北至东南走向,由数条近似平行的山脉组成,包括托来山、疏勒南山、大通山、冷龙岭等,平均海拔4000~6000米,最高峰团结峰海拔5808米,长约800公里,宽200~400公里,共有冰川3306条,面积约2062平方公里。平原河谷占山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每年降水量250-600毫米,有山地草原和针叶树林交替分布。祁连山区内设有祁连山国家公园和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张掖市和祁连山 · 武威市和祁连山 · 查看更多 »

甘肃各市州地区生产总值列表

肃省各市州地区生产总值列表收录各主要年份甘肃省地级行政区(地级市与自治州,合称“市州”)的地区生产总值(GDP)和人均GDP指标,当年数据参考次年下半年出版的《甘肃发展年鉴》。地级区划单位GDP指标每隔五年的经济普查有修订。.

张掖市和甘肃各市州地区生产总值列表 · 武威市和甘肃各市州地区生产总值列表 · 查看更多 »

甘肃省

肃省,简称甘或陇,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於中国西北地区、黄河上游,省会为兰州市。“甘肃”()因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而得名。.

张掖市和甘肃省 · 武威市和甘肃省 · 查看更多 »

甘肃省各市州人口列表

肃省各市州人口列表列出甘肃省12个地级市及2个自治州历年的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人口普查年份的常住人口为人口普查数字,非人口普查年份的常住人口为年度人口抽样调查推算数字。户籍人口为公安机关统计的户口登记人数。各年的人口数据收录于次年出版的《甘肃发展年鉴》与《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

张掖市和甘肃省各市州人口列表 · 武威市和甘肃省各市州人口列表 · 查看更多 »

甘肃省各市州面积列表

肃省各市州面积列表列出甘肃省12个地级市及2个自治州的土地面积。根据国务院決定,甘肃省自2007年起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200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据《甘肃省第二次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公报》,全省土地总面积为4,258.89万公顷(63,883.34万亩),含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飞地0.53万公顷(7.98万亩),各市州的土地面积亦已公布。.

张掖市和甘肃省各市州面积列表 · 武威市和甘肃省各市州面积列表 · 查看更多 »

青海省

青海省,简称青,为中国一级行政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因境内有全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省会是西宁市。.

张掖市和青海省 · 武威市和青海省 · 查看更多 »

西域

西域,古代地理名称,中国汉朝时多指天山南麓玉门关、阳关以西的诸多國家和地區,隋唐时的西域扩大,北至拂菻,中至波斯,南至婆罗门,元朝时更将欧洲和非洲的一部分包括在内。 在絲綢之路影響下,西域特指兩漢、隋唐兩代中原王朝朝廷設置的行政機構所管轄的位於今中國新疆大部及中亞部分地區,位于欧亚大陆中心,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文化特徵依然可見于現在新疆地區的遺址及中国敦煌的壁畫。该地對東西方國家的貿易文化交流起到中轉站的重要作用。.

张掖市和西域 · 武威市和西域 · 查看更多 »

西夏

西夏(1038年-1227年),国号大夏、邦泥定国(西夏文:,拉丁轉寫:phôn¹ mbın² lhi̯ə tha²)或白高大夏國(西夏文:)等,是中國歷史上由党項族建立的一個朝代。主要以党項族為主體,包括漢族、回鶻族與吐蕃族等民族在內的國家。因位於中原地區的西北方,國土佔據黃河中上游,史稱西夏。 党項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唐朝時遷居陕北。因平亂有功被唐帝封為夏州節度使,先後臣服於唐朝、五代諸朝與宋朝。夏州政權被北宋併吞後,由於李繼遷不願投降而再次立國,並且取得遼帝的冊封。李繼遷採取連遼抵宋的方式,陸續占領蘭州與河西走廊地區。1038年11月10日李元昊稱帝建國,即夏景宗,西夏正式立國。西夏在宋夏戰爭與遼夏戰爭中大致獲勝,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夏景宗去世後,大權掌握在皇帝的太后與母黨手中,史稱母黨專政時期。西夏因為皇黨與母黨的對峙而內亂,北宋趁機多次伐夏。西夏抵禦成功並擊潰宋軍,但是橫山的喪失讓防線出現破洞。金朝崛起並滅遼、北宋後,西夏改臣服金朝,獲得不少土地。兩國建立金夏同盟而大致和平。夏仁宗期間發生天災與任得敬分國事件,但經過改革後,到天盛年間出現盛世。然而漠北的蒙古帝國崛起,六次入侵西夏後拆散金夏同盟,讓西夏與金朝自相殘殺。西夏內部也多次發生弒君、內亂之事,經濟也因戰爭而趨於崩潰。最後於1227年8月28日亡於蒙古。 西夏屬於番漢聯合政治,以党項族為主導,漢族與其他族群為輔。制度由番漢兩元政治逐漸變成一元化的漢法制度。西夏的皇權備受貴族、母黨與權臣等勢力的挑戰而動盪不安。由於處於列強環視的河西走廊與河套地區,對外採取依附強者,攻擊弱者、以戰求和的外交策略。軍事手段十分靈活,配合沙漠地形,採取有利則進,不利則退,誘敵設伏、斷敵糧道的戰術;並且有铁鹞子、步跋子與潑喜等特殊兵種輔助。經濟方面以畜牧業與商業為主力,對外貿易易受中原王朝的影響,壟斷河西走廊與北宋的歲幣為西夏經濟帶來很大的幫助。 西夏是一個佛教王國,興建大量的佛塔與佛寺,以承天寺塔最有名。然而也是崇尚儒學漢法的帝國,立國前積極漢化;雖然夏景宗為了維護本身文化而提倡党項、吐蕃與回鶻文化,並且創立西夏文、立番官、建番俗等措施;但自夏毅宗到夏仁宗後,西夏已經由番漢同行轉為普遍漢化。文學方面以詩歌和諺語為主。在藝術方面於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有豐富的佛教壁畫,具有「綠壁畫」的特色。此外在雕塑、音樂與舞蹈等方面都有獨特之處。.

张掖市和西夏 · 武威市和西夏 · 查看更多 »

阿拉善盟

阿拉善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辖境西南与甘肃省接壤,东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毗邻,东界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北与蒙古国交界,国境线长735公里。地处内蒙古西部阿拉善高原,由西至东分別为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东部为阴山余脈,东南部为贺兰山,西部为马鬃山,南部为合黎山和龙首山。黄河流经东部边缘,西部有额济纳河往北注入居延海。全盟总面积24.81万平方公里,人口24.35万,盟行政公署驻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主要旅游景点有西夏国军事重镇黑城遗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及胡杨林。.

张掖市和阿拉善盟 · 武威市和阿拉善盟 · 查看更多 »

自治县

自治县是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所使用的行政区划单位,行政地位与普通的县相同,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自治县与一般县相比具有更多权限。2003年末中国大陆共有117个民族自治县。.

张掖市和自治县 · 武威市和自治县 · 查看更多 »

金昌市

金昌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部,南靠祁连山脉,北临阿拉善台地。金昌市拥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矿藏,其中以镍矿为主,因此亦称为中国的“镍都”。.

张掖市和金昌市 · 武威市和金昌市 · 查看更多 »

李元昊

#重定向 夏景宗.

张掖市和李元昊 · 李元昊和武威市 · 查看更多 »

民勤县

民勤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武威市下属的一个县。东、西、北三面与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接壤,南边临武威市凉州区,西边临金昌市。面积16016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29万。邮政编码733399,县政府驻三雷镇。.

张掖市和民勤县 · 武威市和民勤县 · 查看更多 »

汉书

-- 《汉书》,又名《前汉书》,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为「志」,改「列傳」為「傳」,改「本紀」為「紀」,无「世家」。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记载了上自西汉汉高祖元年(前206年),下至新朝地皇四年(23年),共230年历史。《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暢的口語化文字形成鲜明对照。中国纪史方式自《汉书》以后,都仿照其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 自班彪起即以著《漢書》為己任,經過二十餘年努力,班固完成了《漢書》的主要部分。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班固隨從竇憲出擊匈奴,參預謀議。後因事入獄,永元四年死在獄中。時《漢書》還有八表和《天文志》沒有寫成,漢和帝命班昭(曹大家)入東觀藏書閣補作,馬續協助班昭作了《天文志》。故漢書前後歷經四人之手完成,歷時四十多年。漢書注疏中,最著名者有唐顏師古注、清王先謙補注。.

张掖市和汉书 · 武威市和汉书 · 查看更多 »

汉武帝

漢武帝劉徹(),西汉第七位皇帝,其母为关陇人孝景王皇后,於7岁时被冊立为储君,16岁登基,在位達54年,其正式諡號為「孝武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武帝」,是清圣祖以前在位最長的中國皇帝。他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都有顯赫建树,和秦始皇被後世並稱為「秦皇漢武」,被历代史学界和政治家们評價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漢武帝的思想積極進取,极具前瞻性,為朝廷以至社会帶了新思維,亲政後進行了多項大刀闊斧的改革,深遠地影響著後世。 對內政策上,漢武帝用人唯才,不問出身,開創了察舉制并兴太学,以致該時期培養及出現了大量名臣良將;他又頒布《推恩令》,和平地削減了诸侯的權力及勢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另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学从此成為中國社會主流思想,另有首开丝绸之路、使用年号、设立刺史、加强内廷权力等开创性举措。 對外政策上,漢武帝一改漢高祖刘邦白登之围後世代朝廷奉行的和親傳統,以強勢態度積極地對付匈奴,發動第二階段漢匈戰爭,先後收復了西漢初年的多處領土,不过终其一世未能解除秦朝以來匈奴於中國西北部的威脅刘运动,西汉王朝对匈奴采取的民族政策,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7年第6期。《汉书·卷六》:匈奴入上谷、五原,杀略吏民。《汉书·卷六》:匈奴入五原、酒泉,杀两都尉。《汉书·卷七》:匈奴入朔方,杀略吏民。《汉书·卷九十四》:(前71年)其冬,单于自将万骑击乌孙,颇得老弱,欲还。会天大雨雪,一日深丈余,人民畜产冻死,还者不能什一。于是丁令乘弱攻其北,乌桓入其东,乌孙击其西。凡三国所杀数万级,马数万匹,牛、羊甚众。又重以饿死,人民死者什三,畜产什五,匈奴大虚弱,诸国羁属者皆瓦解,攻盗不能理。其后汉出三千余骑,为三道,并入匈奴,捕虏得数千人还。匈奴终不敢取当,兹欲乡和亲,而边境少事矣。。 漢武帝又大幅度地开疆拓土,先後在秦朝故土吞灭了东瓯国、南越國、閩越國,并远征异域,消灭衛滿朝鮮及夜郎國等等,继秦朝后再次拓展了中国疆域;同時兩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丝绸之路,远征大宛,使汉帝国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远达中亚,將帝國在民生、經濟、文化和軍事上,都推上了空前的高峰,其在位期間被稱為漢武盛世,為漢朝的極盛時期。 而漢武帝晚年穷兵黩武,對人民造成了相當大的負擔。其晚年性情也變得反覆無常,而且迷信多疑,致使了巫蛊之祸的發生,為其普遍整體正面評價留下負面部份。駕崩前兩年,漢武帝在輪台下道《罪己詔》,重拾文景之治時期的與民生息的政策,為後來的昭宣中興奠定基礎。.

张掖市和汉武帝 · 武威市和汉武帝 · 查看更多 »

汉族

漢族,是生活在東亞地區的一個民族,種族上屬於東亞黃種人,是數個現代國家和地區的主体民族。佔中国大陆人口《中華文明起源和民族問題的論辯》漢民族形成問題的爭鳴 第129頁92%,佔臺灣人口97%,佔新加坡人口74%,佔馬來西亞人口23.4%。漢族在世界各地皆有分佈,總人口约为13.9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0%或五分之一,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作為民族的称呼,是在中国的国家形成和发展中确立的。中國上古史學專家許倬雲認為,魏晋南北朝以后,“华夏人”开始出现“汉人”自称谓,在此之前,“汉人”、“汉民”多为周边国家对汉朝国民的称呼見p.33, p.67 。漢族自稱“漢人”,其他民族称之“唐人”、“華人”、“秦人”、“桃花石”。 19世纪末開始用「汉族」一詞做為漢民族的稱呼,受漢民族主義和共產主义運動等多重影响,这一称呼逐步广泛使用,并于官方固定下来,在此之前,“華夏”(起源於中國黄河中下流域的遠古部落名稱)較常被使用為漢民族的別稱,民族政治认同根据时间与空间的不同,对華夏、汉人的定义都具有差异。汉族被西方學者視為中國的主體民族。 另外,中國古代没有现代称谓“民族”而加“族”的概念,但不等于当时没有漢族这一民族,用于民族之间区别的“满”、“蒙”、“汉”,都是古代的民族概念,故现代学界尤其史学界称历史上的汉人为汉族。 漢族自古以來就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九州」,同時認為非漢民族主要聚居地區在九州之外或“漢地”,而非漢民族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漢地」。 漢族通常被认为是上古传说炎帝(或神农氏)与黃帝(或轩辕氏)两个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及“炎黃裔胄”皆曾被中國國民党及中國共產黨用來做為“汉族”的代称或另稱。 漢族之內因地域、語言、文化及社會多樣性上可分出不少漢族民系;根據復旦大學的基因研究對照歷史遷移記錄,漢民族的擴張主因是歷史上的由北往南的人口移動:在西晉以前漢族人口主要分佈於中国北方,隨後北方人口因永嘉之禍大舉向南遷徙,歷史上汉族由北往南的大規模移動也改變了南北人口分佈密度。.

张掖市和汉族 · 武威市和汉族 · 查看更多 »

河西四郡

河西四郡,指西漢武帝時在河西走廊設置的四郡,即酒泉郡、武威郡、敦煌郡、张掖郡(按置郡先後排序,若由東而西依序為: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此地原為匈奴領地。.

张掖市和河西四郡 · 武威市和河西四郡 · 查看更多 »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位於中國黃河以西,呈西北—東南走向為狹長狀平原,形如走廊,故而得名,丝绸之路必经之道。其範圍是東起烏鞘嶺,西至玉門關,南北介於南山(祁連山和阿爾金山)和北山(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之間,北部可经居延海沿着草原丝绸之路进入漠北,長約9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全境皆為甘肅省、青海省海东市、西宁市和部分内蒙古额济纳旗所轄,由於大部分範圍在甘肃省,故又稱“甘肅走廊”。 最早先后为月氏、匈奴领土,自漢武帝開闢河西、「列四郡」以來是中原連接西域新疆的重要通道,為古代絲綢之路东端的一部分,是古代中國漢地同西方世界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國際通道,在大部分中國歷史時期,河西走廊一直是中國大一統王朝的西北端。.

张掖市和河西走廊 · 武威市和河西走廊 · 查看更多 »

戈壁

戈壁(),在蒙古语中有沙漠、砾石荒漠、干旱的地方等意思。在中文裡又称瀚海沙漠(瀚海又指贝加尔湖)、戈壁滩、戈壁沙漠。.

张掖市和戈壁 · 戈壁和武威市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张掖市和明朝 · 明朝和武威市 · 查看更多 »

海北州

海北州,辽朝时设置的州。 治所在开义县(今辽宁省义县南四十里七里河镇开州屯)。属显州。金朝皇统三年(1143年)废入义州。 Category:辽朝的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辽宁的州 Category:锦州行政区划史.

张掖市和海北州 · 武威市和海北州 · 查看更多 »

312国道

312国道(或“国道312线”、“G312线”)是中国的一条国道,起点为上海人民公园,终点为新疆霍爾果斯,即中哈边境,并接哈萨克斯坦A353公路,全程4967千米。 这条国道经过上海、江苏、安徽、河南、湖北、陕西、甘肃、宁夏和新疆8个省市自治区。.

312国道和张掖市 · 312国道和武威市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张掖市和武威市之间的比较

张掖市有112个关系,而武威市有10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0,杰卡德指数为18.43% = 40 / (112 + 105)。

参考

本文介绍张掖市和武威市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