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楚漢驕雄和秦末民变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楚漢驕雄和秦末民变之间的区别

楚漢驕雄 vs. 秦末民变

《楚漢驕雄》(The Conqueror's Story),香港無綫電視翡翠台古裝劇集,於2004年10月25日至12月4日期間首播,共30集,由鄭少秋、江華、張可頤及吳美珩領銜主演,並由黎耀祥及蔣志光聯合主演,監製李添勝。主題曲《絕世雄才》由鄭少秋主唱。此劇為無線電視37周年台慶劇。此劇亦曾在台灣 TVBS 播出。. 末民變(前209年七月-前207年十月)指中國秦朝末年群雄起兵反秦之戰爭。秦滅楚後楚地流行「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之說。秦始皇死後一年,陳勝、吳廣率先於大澤鄉起義,其後各地響應,其中原楚國項羽和劉邦領導的兩支軍力最強。前208年十一月至前207年七月,項羽率諸侯聯軍鉅鹿消滅秦軍主力以及劉邦大破藍田秦軍最後一支主力。前207年十月,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亡。項羽成為共主,分封天下。隨後楚漢戰爭爆發。.

之间楚漢驕雄和秦末民变相似

楚漢驕雄和秦末民变有(在联盟百科)29共同点: 司馬欣吴广子嬰宋義张良張耳刘邦秦始皇秦二世章邯田都萧何項梁项羽项燕魏豹范增赵高董翳酈食其陳餘陈胜暗渡陈仓楚国楚義帝死刑殷通江苏省汉朝

司馬欣

司馬欣(),秦朝長史,陳勝、吳廣大澤起事後,輔佐秦少府章邯作戰,而後投降楚軍,獲項羽封為塞王,都櫟陽,後來在成皋被漢軍擊敗,與曹咎一同自剄于汜水上。.

司馬欣和楚漢驕雄 · 司馬欣和秦末民变 · 查看更多 »

吴广

吴广(?),字叔,陳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秦末农民战争領袖,曾与陈胜發動大泽起义。.

吴广和楚漢驕雄 · 吴广和秦末民变 · 查看更多 »

子嬰

#重定向 子婴.

子嬰和楚漢驕雄 · 子嬰和秦末民变 · 查看更多 »

宋義

宋義(?-前207年)是秦末楚後懷王的大將軍。秦末統兵救趙時,遭到項羽發動兵變,刺殺而死。.

宋義和楚漢驕雄 · 宋義和秦末民变 · 查看更多 »

张良

张良,字子房,封为留侯,谥号文成,颍川城父(今河南许昌)人,生于新郑。出身戰國韓國門閥,祖父張開地與父親張平,作了五任韓王的相國,即所謂五世相韓,韓國被秦朝滅亡後,曾暗殺秦始皇失敗,後成為汉高祖劉邦的谋臣,是汉朝的開國元勳之一,与萧何、韩信同为漢初三傑。.

张良和楚漢驕雄 · 张良和秦末民变 · 查看更多 »

張耳

張耳(),秦末大梁(今開封)人,早年為游俠,曾被西楚霸王封為常山王,後來被汉太祖封為趙王。.

張耳和楚漢驕雄 · 張耳和秦末民变 · 查看更多 »

刘邦

汉高帝劉邦(),字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蘇徐州丰县)人。秦末汉初的政治家、軍事家。刘邦从沛县起兵反秦,被萧何、曹參、樊哙等人拥立,自稱沛公,后投奔楚項梁,以“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约,破武关,秦王子婴降。秦国灭亡后,项羽分封入关诸侯有功者,封刘邦為汉王。楚汉战争中,劉邦擊敗項羽獲勝,統一自秦亡後的天下,於西元前202年稱帝,史称西漢,為漢朝开国皇帝,駕崩於西元前195年,在位7年,死后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丙寅,葬。己巳,立太子,至太上皇庙。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汉书·卷一下·高帝纪第一下》:五月丙寅,葬长陵。已下,皇太子、群臣皆反至太上皇庙。群臣曰:“帝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曰高皇帝。,史稱汉高帝。太祖為其正式廟號,而史書多稱呼 「漢高祖」。.

刘邦和楚漢驕雄 · 刘邦和秦末民变 · 查看更多 »

秦始皇

始皇()嬴政,趙氏,時稱秦王政和始皇帝,生於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邯鄲市),是秦莊襄王之子【史記索隱】莊襄王者,孝文王之中子,昭襄王之孫也,名子楚。按:戰國策本名子異,後爲華陽夫人嗣,夫人楚人,因改名子楚也。,商朝重臣惡來的第35世孫。出土《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第三卷中稱其為趙正。唐代司馬貞在《史記索隱》引述《世本》稱其為趙政。曹植《文帝诔》最早称始皇帝为嬴政,後世通稱嬴政,亦被某些文學作品稱為「祖龍」。他是中國戰國末期秦國君主,十三歲即位,先後鏟除嫪毐與呂不韋,並重用李斯、尉繚,三十九歲時滅亡六國建立秦朝,自稱「始皇帝」,五十歲出巡時駕崩,在位三十七年。 秦始皇帝是中國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統一天下後,秦始皇繼承了商鞅變法的郡縣制度和中央集權,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及典章法制,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之專制政治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但另一方面,秦始皇在位期間亦進行多項大型工程,包括修築長城、阿房宮、驪山陵等,施政急躁,令人民徭役過重,是秦朝在他死後3年速亡之一原因。.

楚漢驕雄和秦始皇 · 秦始皇和秦末民变 · 查看更多 »

秦二世

二世胡亥(),是秦朝第二位皇帝。公元前210年—前207年在位,嬴姓,名胡亥。後人多稱秦二世,也稱二世皇帝。是秦始皇第十八子(幼子),公子扶蘇的弟弟。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宫,胡亥在赵高与宰相李斯的帮助下,秘不发丧,發動沙丘之變,賜死扶蘇,杀兄弟姐妹二十餘人而即位,是為秦二世皇帝。秦二世即位后,赵高掌权,实行残暴的统治,终于激起了陈胜、吴广的大澤之變,六国旧贵族也乘機各自复国。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赵高的女婿阎乐逼迫,自杀于望夷宫,卒年24岁。.

楚漢驕雄和秦二世 · 秦二世和秦末民变 · 查看更多 »

章邯

邯(),秦末名將。在陳勝、吳廣發動大澤之變之後,章邯率秦軍擊滅周章、田儋、魏咎、鄧說、伍逢、蔡賜、陳勝、項梁(項羽的叔父)等。在前207年的鉅鹿之戰中,蘇角、王離被楚將項羽諸侯聯軍擊敗後,章邯率秦軍主力向項羽投降,歸順西楚。秦國滅亡之後,項羽把關中封給章邯及其部將司馬欣、董翳(史稱三秦),章邯為雍王,定都廢丘。楚漢相爭時,漢王劉邦在關中展開三秦戰役,章邯被漢軍水淹廢丘击败,被俘後不屈,自刎而死。.

楚漢驕雄和章邯 · 秦末民变和章邯 · 查看更多 »

田都

都,秦末齐国人,故田齐公族,本来是田儋、田榮兄弟的副将。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六月,秦国少府章邯攻殺齐王田儋,齊人立齐王建的弟弟田假為王,田儋的从弟田榮起兵驅逐田假,田假逃亡楚国。八月,田榮立田儋之子田巿(音fú,ㄈㄨˊ)为齐王,要求楚国交出田假,楚国不理,所以田荣與楚国交惡,没有随项羽入关。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十月田都和齐王田建的孙子田安背叛田荣,随项羽入关。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封田都为齐王(临淄王)、田安为济北王、田巿为胶东王,不封田荣。田荣不服。 汉王元年(前206年)五月,田榮率兵攻打田都,田都奔楚。.

楚漢驕雄和田都 · 田都和秦末民变 · 查看更多 »

萧何

萧何(),沛县(今中国江苏省沛县)人。是汉朝初年丞相、西汉初年政治家。谥号“文终侯”,汉初三杰之一。辅助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政权。.

楚漢驕雄和萧何 · 秦末民变和萧何 · 查看更多 »

項梁

项梁(),秦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秦末著名起义军首领之一。楚国贵族项氏的后裔,項燕的兒子,西楚霸王项羽的叔父。在反秦战争的定陶之役中为秦将章邯所败,战死。.

楚漢驕雄和項梁 · 秦末民变和項梁 · 查看更多 »

项羽

項羽(),名籍,字羽,以字行,楚国下相(今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人,秦朝末年西楚軍事家,政治家。 楚国名將項燕之孫,七歲後隨叔父項梁遷吳中,秦末民变期间在会稽郡治所吴县(今江苏苏州)起兵反秦 ,被楚後懷王封為魯公。前207年鉅鹿之戰中,項羽統率楚軍五萬大破秦軍五十萬,決定秦朝覆亡之勢,秦三世自降為「秦王」,不再稱「皇帝」。項羽起兵三年,即率領山東六國諸侯滅秦,分封天下,政由羽出,自封「西楚霸王」,統治黃河及長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年僅二十五歲。 前206年,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進攻項羽,展開了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期間項羽雖然屢屢大破劉邦,但項羽始終無法有固定的後方補給,糧草殆盡,又未能重用范增、韓信、陳平,最後反被劉邦所滅。前202年,項羽在垓下之战為劉邦指揮諸侯六十萬聯軍所敗,突圍至烏江後,自刎而死。 項羽被譽為中國历史最为勇猛的将领,史學家稱“羽之神勇,千古无二”,亦認為「霸王」一词专指项羽。.

楚漢驕雄和项羽 · 秦末民变和项羽 · 查看更多 »

项燕

项燕(),楚国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宿城区)人。战国末期楚国大将军,是抗秦將領項梁之父,西楚霸王项羽的祖父。在秦滅楚之戰中,項燕曾大败秦将李信,但不久之后被王翦擊破,兵败自杀。.

楚漢驕雄和项燕 · 秦末民变和项燕 · 查看更多 »

魏豹

魏豹(?-前204年),原魏国公族,秦末民變時的六國群雄之一。魏咎之弟,魏咎敗死後繼承兄位,立為魏王,後被項羽封為西魏王。,後因叛服無常,被漢御史大夫周苛所殺。夫人為薄姬。.

楚漢驕雄和魏豹 · 秦末民变和魏豹 · 查看更多 »

范增

范增(),战国后期至秦末居巢(今安徽省巢湖市亚父街道)人,西楚霸王项羽首席谋臣幕僚。项梁反秦起义时,范增曾劝项梁立楚怀王后裔为王,一直在项羽身边任參謀,被其尊稱“亚父”,極受尊祟。但最终因陈平之离间计而失去项羽的信任,离开楚军。.

楚漢驕雄和范增 · 秦末民变和范增 · 查看更多 »

赵高

赵高(),中国战国时期秦国及秦朝政治人物,历仕秦始皇、秦二世和秦王子婴三代君主,沙丘之变和望夷宫之变的主谋、策划者。最后被子婴派宦官韩谈刺杀而死。 一般认为赵高引发的多次秦朝内部宫廷混乱是造成秦朝加速灭亡的原因之一,但历史上对赵高是否为宦官以及制造秦朝宫廷混乱的动机都尚存争议。司馬遷著《史记》时没有为赵高单独立传,赵高的事蹟主要记载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李斯列传》和《史记·蒙恬列传》中。.

楚漢驕雄和赵高 · 秦末民变和赵高 · 查看更多 »

董翳

董翳(),中國秦朝都尉,陳勝起兵後輔佐章邯作戰,而後投降楚軍,獲項羽封為翟王,都高奴(今陝西延安北)。.

楚漢驕雄和董翳 · 秦末民变和董翳 · 查看更多 »

酈食其

酈食其(),陳留高陽(今河南開封杞縣西南)人,是漢王劉邦的謀臣,因遊說齊王田廣停戰,而韓信卻繼續攻齊,田廣大怒,將之烹殺。.

楚漢驕雄和酈食其 · 秦末民变和酈食其 · 查看更多 »

陳餘

陳餘(),大梁(今河南开封)人,秦末漢初代王兼趙國太傅,井陘之戰失敗,被劉邦殺死。.

楚漢驕雄和陳餘 · 秦末民变和陳餘 · 查看更多 »

陈胜

胜(),字涉,秦朝南陽郡阳城(今河南省方城县)人。秦末民變领袖。因秦法嚴苛,與吴广带领約九百名戍卒發動大泽乡起义,首先抗秦,後敗,遭車夫莊賈刺殺而死。.

楚漢驕雄和陈胜 · 秦末民变和陈胜 · 查看更多 »

暗渡陈仓

暗渡陳倉是兵法三十六計的第八計,即在戰爭中隱蔽攻擊路線,暗中迂回到敵後偷襲,攻其不備,克敵制勝。 原文為:「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此计是我方利用敌人被我方佯攻、佯动的迷惑手段所蒙蔽,乘虚而入,以达到军事上的出奇制胜。「暗渡陳倉」后来成为成語,指利用以明顯、不相干的行動,吸引對方的注意,再暗自採取其他行動,以達成目的。 於現代,暗渡陳倉亦有偷情或從事非法勾當的意思。.

暗渡陈仓和楚漢驕雄 · 暗渡陈仓和秦末民变 · 查看更多 »

楚国

楚国,又称荆、荆楚、楚荆,中国历史商朝后期至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楚国國君芈姓熊氏。最早兴起于丹江流域的丹水和淅水交汇的淅川一带。公元前223年,秦滅楚之戰,爲秦所滅。其全盛时的最大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北、安徽、河南、湖南、浙江、上海、江苏、江西、重庆、貴州、山东部分地方。.

楚国和楚漢驕雄 · 楚国和秦末民变 · 查看更多 »

楚義帝

楚義帝(?),芈姓,熊氏,名心,是秦朝末年的政治人物、楚國的宗室,楚懷王之孫,後受原楚國貴族項梁、項羽擁立,成為反秦的起義軍領袖之一,襲用祖父熊槐的稱號楚懷王,故史家為了區別,多稱之楚後懷王、後楚懷王、楚懷王心等;前206年項羽命英布將義帝刺殺。.

楚漢驕雄和楚義帝 · 楚義帝和秦末民变 · 查看更多 »

死刑

死刑(英文:Death Penalty 或 Capital Punishment)亦稱極刑、處決、正法、伏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罰之一,指國家機關基於法律所賦予的權力,以結束犯人的生命作為刑罰。遭受此種剝奪生命權的犯人通常都犯下了嚴重罪行。儘管對“嚴重罪行”的定義時常有爭議,但目前保有死刑的國家中,一般來说,“蓄意殺人”必然是死刑的一個重要理由。 據大赦国际資料,截至2009年4月30日世界上超过67%的国家已经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废止了死刑,其中废止所有犯罪死刑的国家多达92个,废止普通犯罪死刑的国家为10个,事实上废止死刑的国家为36个(以过去10年未执行一例死刑为标准),也就是说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废止死刑的国家已達138个,而在法律上保留死刑的國家為105個,其中在实践中适用死刑的国家现在為59个。保持、恢復死刑制度的檢討在各國始終不斷,死刑存廢問題是難論是非對錯與治安相關數據佐證的價值觀之爭。 現今所有歐盟的成員國依據歐洲聯盟基本權利憲章第2條,禁止使用死刑,即使當中不少國家的民眾支持死刑。.

楚漢驕雄和死刑 · 死刑和秦末民变 · 查看更多 »

殷通

殷通(?-前209年9月)是秦朝末年的会稽假守(代理郡守),秦末民變時,殷通出于自保,响应起义,亦要起兵抗秦,卻被原楚國貴族项梁、项羽所殺。 前209年7月,陈涉、吴广等人發動大澤起義,正式抗秦,六國遺民響應,隨即天下大亂。9月,殷通对项梁说:“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後则为人所制。”并告诉项梁,他想要以项梁和桓楚为将领,發動起義。当时桓楚在在大泽中逃亡,项梁輕視殷通,不願意追隨,这时起了杀机,欺騙殷通只有自己的侄子项羽知道桓楚逃到哪裏,然后到外面,叫项羽持剑,做好准备。项梁又走进幕中,请求殷通让项羽进帳幕内,殷通同意。项羽进入后見项梁示意杀人的動作后,即刻刺殺殷通。.

楚漢驕雄和殷通 · 殷通和秦末民变 · 查看更多 »

江苏省

江苏,简称苏,是現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东地区的一省,省名为江宁(南京)和苏州的合称,省会为南京市。江苏省地跨长江、淮河南北。 江苏可分為苏南、苏中、苏北三個區域,也可划分为江南、江淮、淮北三个区域,這三個區域在文化、地理、经济各方面都呈现其獨特性。东吴以来,历东晋、南朝、隋、唐、南唐、北宋、南宋,江苏地区经济文化一直比较繁荣,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朝中后期、清中期,分别达到巅峰。1927年,当时亚洲最大的城市上海和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先后设立特别市而脱离江苏省,江苏的地位有所下降。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該省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均居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第四位,地区生产总值則居全国第二位、世界第六位。江苏与上海、浙江省、安徽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楚漢驕雄和江苏省 · 江苏省和秦末民变 · 查看更多 »

汉朝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扮演承先啟後的重要關鍵地位。漢朝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西汉(前202年-9年)與东汉(25年-220年),中間王莽篡漢建立新朝(9年-23年)與西漢更始帝時期(23年-25年),西漢與東漢合称兩汉,還有蜀漢;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雒陽。 汉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與公元前一世紀興起於歐洲的羅馬帝國東、西遙相並立。後世多將汉朝和約略同时期在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及文明的強大帝國罗兹·墨菲(黄磷 译),《亚洲史》(第四版),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10月,141-154 ISBN 978-7-80700-092-1。在汉武帝期间,汉朝陸續地收復秦朝时失去的今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宁夏地區,又開疆拓土,在河西走廊,即今甘肃處建立郡县。西汉后期,其疆域除了西藏、東四盟、吉林、黑龍江、青海大部分及蒙古國外,基本上包含現今长城以南、包括遼寧在內的中国疆域。 漢疆域最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內蒙古包头及巴彦淖尔一带),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广平省),东至临屯郡(今朝鲜江原道一带),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面积廣达600万平方公里。在统治期间,从前58年起的呼韓邪單于至10年的烏珠留若鞮單于,匈奴一度成为汉朝内藩。至公元元年,全国人口约6000万,佔当时世界人口28%,此时印度次大陆人口为4600万,欧洲人口为3500万,北非人口为1400万。 汉朝進一步奠定了汉民族(华夏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在后世,漢人成为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汉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汉字。汉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文治武功空前,影响巨大,至西晋时依旧有义阳蛮张昌,匈奴人刘渊,刘芒荡以汉朝名号造反,直至唐代, “卯金刀”、“刘举”、“刘氏当王”、“刘氏主吉”、“伐武者刘”等一系列宣扬刘氏复兴的金刀之谶都络绎不绝。人们经常把汉朝和之后的唐朝并称汉唐,并以之为中国朝代的代表。 汉朝最早使用年号,建元为首個年号,但实际使用的第一个年号是元鼎,之前的年号系追认。汉初根据五德終始說,定正朔为水德,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簒政建立新朝,方--采用劉向和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一说法,从此确立东汉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及《三國志》等皆采用这种说法,因此汉代亦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刘汉」。.

楚漢驕雄和汉朝 · 汉朝和秦末民变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楚漢驕雄和秦末民变之间的比较

楚漢驕雄有191个关系,而秦末民变有11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9,杰卡德指数为9.54% = 29 / (191 + 113)。

参考

本文介绍楚漢驕雄和秦末民变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