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果敢

指数 果敢

果敢自治区(ကိုးကန့်.),2011年3月30日前称缅甸掸邦第一特区,首府老街。果敢在籍人口約14萬,以漢族佔絕大多數,世居緬北的漢人在緬甸國內被定義為果敢族,具有緬甸官方法定少數民族的地位。果敢在明、清兩朝屬於鎮康州之地,楊國華在1840年被清廷冊封領有果敢县,領原鎮康州西部的上中下六戶地。1897年因《中英續議滇緬條約附款》的簽訂而劃歸英國,二戰之後殖民地獨立,果敢土司被迫簽署而成為緬甸聯邦下的一個邦。民國文人視果敢為清末少人知悉的滇西失地。.

97 关系: 基础教育南明大理国姓氏孟定府中國中國共產黨中國電信中元節與盂蘭盆節中国南方电网中国移动中秋節中華端午節中華民國史事紀要临沧市东汉三国人民币云南话張姓佤邦佤族彬龍會議彭家聲德昂族土司周姓傣族傈僳族哀牢出租車八八事件元朝勐拉乡 (缅甸)王姓緬甸共產黨緬甸聯邦 (1948–1962)緬甸華人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缅甸缅甸国防军缅甸语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缅甸政治罌粟羅姓百濮芒市鎮康州道教...西南官话諸葛炮樓山高等教育诸葛亮鲁姓麻栗壩 (果敢)龙陵县赌博薩爾溫江自治區镇康县苗族老街 (果敢)耿馬司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掸邦果敢語果敢歷史果敢族李姓杨姓杨振声 (政治人物)楊國華楊獻才楊維興楊振材楂子樹永历帝永昌郡汉传佛教汉文化汉族清明滚弄滾弄大橋漢語漢族澳門木邦明朝春節改土归流1992年果敢內戰2009年果敢軍事衝突2015年果敢军事冲突 扩展索引 (47 更多) »

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Basic education),指人们在现代社会需要接收的基本教育。通常包括正规的小学和中学阶段的教育。接受基础教育是一个人获得具备现代公民素质的基本必要方式。.

新!!: 果敢和基础教育 · 查看更多 »

南明

南明(1644年-1662年)是明朝灭亡後,其皇族與官員在中國南方建立的若干政權的統稱,為時十八年。南明主要勢力有四系王,分別是福王弘光帝朱由崧、魯王監國朱以海、唐王隆武帝朱聿鍵與紹武帝朱聿𨮁、桂王永曆帝朱由榔等。 1644年明朝首都北京被李自成攻陷,南明大臣意圖擁護皇族北伐。經過多次討論後由鳳陽總督馬士英與江北四鎮高傑、黃得功、劉澤清與劉良佐擁護明思宗的堂兄弟福王朱由崧稱帝,即弘光帝,国号依旧为大明,史称南明或后明。1645年清軍攻破揚州,弘光帝逃至蕪湖被逮,後被送到北京殺害。弘光帝死後,魯王朱以海於浙江紹興監國;而唐王朱聿鍵在鄭芝龍等人的擁立下,於福建福州稱帝,即隆武帝。然而這兩個南明主要勢力互不承認彼此地位,而互相攻打。1651年在舟山群島淪陷後,魯王朱以海在張名振、張煌言陪同下,赴廈門依靠鄭成功,不久病死在金門。隆武帝屢議出師北伐,然而得不到鄭芝龍的支持而終無所成。1646年,清軍分別占領浙江與福建,魯王朱以海逃亡海上,隆武帝於汀州逃往江西時被俘而死。鄭芝龍向清軍投降,由於其子鄭成功起兵反清而被清廷囚禁。朱聿鍵死後,其弟朱聿在廣州受蘇觀生及廣東布政司顧元鏡擁立稱帝,即紹武帝,於同年年底被清將李成棟攻滅。同時間桂王朱由榔於廣東肇慶稱帝,即永曆帝。 1646年永曆帝獲得瞿式耜、張獻忠餘部李定國、孫可望等勢力的加入以及福建鄭成功勢力的支援之下展開反攻。同時各地降清的原明軍將領先後反正,例如1648年江西金聲桓、廣東李成棟、廣西耿獻忠與楊有光率部反正,一時之間南明收服華南各省。然而於同年,清將尚可喜率軍再度入侵,先後占領湖南、廣東等地。兩年後,李定國、孫可望與鄭成功發動第二次反攻,其中鄭成功一度包圍南京。然而,各路明軍因為距離互相難以照應,內部又發生孫可望等人的叛變,第二次反攻以節節敗退告終。1661年,清軍三路攻入云南,永曆帝流亡缅甸首都曼德勒,被缅甸王莽達收留。後吴三桂攻入缅甸,莽達之弟莽白乘机发动政变,杀死其兄後继8月12日,莽白發動咒水之难,杀盡永曆帝侍從近衛,永曆帝最後被吴三桂以弓弦絞死,南明正式滅亡。此時反清勢力只剩夔東十三家軍與在金廈及台灣的明鄭王朝。.

新!!: 果敢和南明 · 查看更多 »

大理国

大理(白语:Dablit;937年-1094年,1096年-1253年)是一個位於雲南及周邊地區由白蠻首领段思平建立的政權。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帶,疆域大概是現在的中国雲南省、貴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區及印度、老撾與越南的少部分地區。 唐玄宗開元年間 (738年),西洱河地區的諸部落在唐的扶植下建國南诏。唐末時期 (902年) 鄭買嗣篡南詔建大長和。經歷了幾十年戰亂之後,大理國於五代後晉初年 (937年) 由段思平建國。大理都城羊苴咩城(今云南省大理市),國號大理,以其尊崇佛教,又稱妙香大國。羊苴咩城也就改称大理城。宋哲宗年間 (1095年),高升泰篡位,改国号为“大中”,1096年高升泰死后,归政于段正淳,史称后理。1253年,蒙古帝国的忽必烈(即后来的元世祖)奉蒙哥大汗之命“革囊渡江”征云南,灭大理国,后建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原大理国王段氏被任为世袭大理总管。.

新!!: 果敢和大理国 · 查看更多 »

姓氏

姓氏是表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通常同一个父系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与人名一起构成一个人的姓名。相关的学科是人名学。.

新!!: 果敢和姓氏 · 查看更多 »

孟定府

孟定府,是明清時期存在於滇西地區的一個土府,土司為刀姓,後來為罕姓,位於鎮康州南方,約為今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

新!!: 果敢和孟定府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果敢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國共產黨

#重定向 中国共产党.

新!!: 果敢和中國共產黨 · 查看更多 »

中國電信

#重定向 中国电信.

新!!: 果敢和中國電信 · 查看更多 »

中元節與盂蘭盆節

中元節與盂蘭盆節是東亞文化上在七月十五的傳統節日,本來中元節是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後來道教視中元節為地官赦罪日,佛教傳入後又以此日為盂蘭盆節,加上東亞巫覡宗教及民間信仰習合,不少地區在同一日都有各式活動。民間俗稱鬼節、七月半。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一些地區改為格里曆7月15日,另一些則改為格里曆8月15日,較接近農曆原來的日子。.

新!!: 果敢和中元節與盂蘭盆節 · 查看更多 »

中国南方电网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南方电网(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CSG),成立于2002年12月29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国家电力公司经过电力体制改革后分离出的两家电网企业之一(另一家为国家电网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和经营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五省的包括输电、变电以及电力调度等电网业务。2016年位居世界五百强第95位。 中国南方电网下设超高压输电公司、调峰调频发电公司、教育培训评价中心、招标服务中心4家分公司;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和南网国际公司8家全资子公司;以及南网科研院、南网综合能源公司、南网财务公司、南网传媒公司、鼎和财产保险公司5家控股子公司;员工总数31.6万人。公司总部设在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华穗路6号。.

新!!: 果敢和中国南方电网 · 查看更多 »

中国移动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移动、中移动或--)是2000年4月20日成立的中国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注册资本为518亿元人民币,截至2016年12月31日,资产规模15,210億元人民币,負債總額5,389億元人民币,資產負債率35.4%。 中国移动通信拥有全球第一的移动通信网络规模和客户规模,截至2016年底,中国移动擁有8.49億移動客戶及7,762萬有綫寬帶客戶,,在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占有率达到了60%以上。中国移动连续多年入选《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2013年排名为第71位,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全球合作伙伴。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其全资拥有的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拥有中国移动有限公司(前稱中國電訊,不是中國電信)的72.72%股权。中国移动有限公司在中国境内的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主要经营移动语音、数据、IP电话和多媒体业务,拥有“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G3”和“And!和”等品牌,并具有互联网国际联网单位经营权和国际出入口局业务经营权,还提供传真、数据IP电话等增值业务。中国移动有限公司在香港和纽约上市(,),目前是中国在境外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根據福布斯的資料顯示,中國移動有限公司是在香港註冊的公司中市值最高的一間。 2018年6月20日,中国移动在纽约股市市值达到1820亿美元,成为目前全球市值最大的电信运营商。2008年5月23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通报,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并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随着中国移动对中国铁通的兼併重组,中国通信業界史上最大规模的重新整合也随之展开。在2015年12月31日中国移动对中国铁通的资产核查完成之前,中国铁通曾保持相对独立运营。.

新!!: 果敢和中国移动 · 查看更多 »

中秋節

#重定向 中秋节.

新!!: 果敢和中秋節 · 查看更多 »

中華端午節

#重定向 端午節 (華人).

新!!: 果敢和中華端午節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是國史館發行的一種綱目體加紀事本末體的編年史,記載中華民國歷年的重要史事,內容自「清光緒20年」(1894年)起依年份出版,目前出到「民國73年」(1984年)。.

新!!: 果敢和中華民國史事紀要 · 查看更多 »

临沧市

臨滄市(Ling Cang),旧称缅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雲南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雲南省西南部,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西北接保山市,东北界大理州,东南邻普洱市,西南与缅甸接壤。地处横断山脉西段,邦马山、大雪山延绵市境,罗扎河、小黑江、南定河等流经。总面积2.36万平方公里,人口250.9万。.

新!!: 果敢和临沧市 · 查看更多 »

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由刘秀建立的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西汉合称兩漢。東漢与西漢之間为新朝,後为東漢所取代。西汉建都长安,東漢建都洛陽,故而得名。東漢是當時世界上的強大國家,而前期六十多年的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國史上的盛世之一。 由於東漢中後期的帝王普遍壽命不長,而且不少是幼年即位,導致汉和帝以后至汉末近百年间,外戚及宦官轮流执政,成為固定的惡性循環,兩派互相残杀,把东汉朝廷弄得十分腐败。東漢中平六年(189年),外戚大將軍何进遭宦官十常侍所殺,後军阀董卓引兵到雒陽,除十常侍,废少帝刘辩,杀何太后,立汉献帝。长期左右东汉皇室的外戚、宦官一起被消灭,但卻引起了各地諸侯群雄割據的局面,漢廷不再握有實權,漢献帝從此成為傀儡,其后被曹操控制,最後汉室被曹魏取代。 東漢在文化、军事等方面亦有显著成就。著名的有班超出使西域,在西域長駐了三十多年,先後擊破了被匈奴控制的西域諸國,不但令西域諸國一一歸順漢朝,並開拓了東西文化的交流。期間他還派出甘英出使西域的大秦國,雖未有成功,但足跡已達今日波斯灣諸國。 另外,东汉在91年灭北匈奴。南匈奴内附漢朝。216年,南匈奴最后一個呼厨泉单于去邺城拜见曹操,曹操分南匈奴为五部,匈奴汗国不复存在,困扰汉朝数百年的北方外患終告一段落。 同時佛教也在這段期間傳入中國。根據記載,汉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經》。到了東漢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派人去西域,迎來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馬駝迴首都雒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佛經。也就是現在的白马寺。.

新!!: 果敢和东汉 · 查看更多 »

三国

三國(狹義220年-280年,廣義184年、190年、208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一段三個國家並立的時期。一般認為是從建安元年起算。三國是指曹魏、蜀漢及孫吳。東漢末年戰爭不斷,使得人口急劇下降,經濟嚴重損害,因此三國皆重視經濟發展,加上戰爭帶來的需求,各種技術都有許多進步。 東漢末期,漢廷因黃巾之亂、北宫伯玉之乱、黑山军起义、王芬谋废灵帝、张举张纯叛乱、外戚宦官火拼等一系列事件而动荡不安。184年漢靈帝時期,以張角三兄弟為首爆发黃巾之亂。為鎮壓黃巾,一方面放權到州牧、太守,一方面縱容地主組織私人武裝,對抗黃巾。董卓亂政並與關東諸勢力對抗後遷都長安,使得朝廷威信喪失,地方长官演变为独立军阀割據混戰。其中曹操擁護逃回洛陽的漢獻帝,遷都許。他擊敗多股勢力,最後在200年的官渡之戰擊敗北方最大勢力袁紹,大致掌控中國北方。曹操以優勢兵力南征荊州,但在208年冬天的赤壁之戰被孫權和劉備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漢獻帝禪讓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至此東漢滅亡,正式進入三國時期。隔年以益州為主的劉備也以漢室宗親的身份稱帝,國號續為「漢」,史稱蜀漢。劉備與孫權在赤壁之戰後積極拓展勢力,為了荊州問題多次發生糾紛與戰爭,最後劉備在夷陵之戰戰敗,孫權獲得整個荊州南部。劉備病死後,輔佐其子劉禪的諸葛亮於同年再與孫權恢復同盟。據有揚州、荊州及交州等地的孫權遲至229年正式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鄒紀萬(1990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一節〈三國鼎立〉,第6頁-第21頁。。此後三國局勢主要為蜀吳同盟對抗曹魏,各國疆域變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漸漸的被司馬氏掌控。263年司馬昭為建立軍功準備篡位,出兵伐蜀,蜀漢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國號為「晉」,史稱西晉,曹魏亡。西晉最後於280年發起晉滅吳之戰,滅亡孫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後世常常追思當時風雲人物。陳壽所著、裴松之作注的《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成為研究三國歷史的重點書籍。而羅貫中結合歷史、民間故事,撰寫的《三國演義》章回小說,成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豐富的內涵深入人心。.

新!!: 果敢和三国 · 查看更多 »

人民币

人民币(ISO 4217代码:CNY,汉语拼音:Ren Min Bi, RMB),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后于1948年12月1日首次发行的货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管理人民币的主管机关,负责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和发行。至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为止共发行五套,形成包括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在历次美术设计中,第一套人民币的主要设计者是解放区的王益久和沈乃庸等人。第二套至第四套人民币的主要设计者是著名艺术家、原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罗工柳,以及周令钊、陈若菊夫妇、侯一民和邓澍夫妇5人。第五套人民币的彩稿设计工作则全部是由印钞造币企业的专业设计人员承担完成。 人民币在海外清算时称为离岸人民币(代码:CNH),離岸人民幣匯價由离岸人民幣參加行自行對盤,不需經由清算行,从而使其汇率较在岸人民币有所不同。.

新!!: 果敢和人民币 · 查看更多 »

云南话

云南话是中國漢語西南官话的一种。 云南本地历史稍长的汉族家族绝大多数来自于江淮地区,很多人家都自称明朝时候从当时中国首都南京附近迁至云南。在云南不同的地方,汉族语言与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经过长期融合,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导致了一个省内的语言有很多种发音及习惯用语,但是仔细辨识后仍然发现一些古代汉语的发音和江苏方言的专有名词存在于云南方言中。 Category:西南官话 Category:云南汉语方言.

新!!: 果敢和云南话 · 查看更多 »

張姓

張姓是漢族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4位。張姓是中國大陸第三大姓,有8750.2萬人,占全國总人口的6.83%,張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為世界最大的三個同姓人群之一。 张姓起源于河东“解邑张城”(今山西运城临猗县西)。春秋时晋国是张姓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地区,河东“解邑张城”是张姓重要的聚集地和发祥地,古张城在今山西临猗西的黄河东岸。张氏世代事晋,晋灭后事韩。张老、张侯(即解张)均是晋国的大夫,张老的后代韩国贵族张良成为汉朝开国第一功臣,解张也被一部分张姓后裔奉为先祖。 由於在標準漢語及多種漢語方言中,張的發音近似其它姓,為了區別清楚,張姓多以「弓長張」作為強調。.

新!!: 果敢和張姓 · 查看更多 »

佤邦

缅甸第二特區(佤邦),缅甸政府称佤邦自治区(前称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位於阿佤山區,是緬甸的一個自治區,曾為緬甸共產黨的根據地。1989年,當地將領脫離緬共,使佤邦成為一個事實上獨立的自治區。佤邦的首府是邦康。佤邦的總人口約55.8萬人,主體民族是佤族。佤邦通行漢語西南官話雲南話和佤語。目前,佤邦的执政党是佤邦联合党,軍事力量是佤邦聯合軍。佤邦大多數人都是傳統的泛靈論信仰者,另有小部分人口信仰基督教或佛教。.

新!!: 果敢和佤邦 · 查看更多 »

佤族

佤族(佤文:publisher / si viex / Brāog / Vax Ba Rāog / Vāx qux (口语) / Vā (文学语),旧佤文:Praok / Va;中国标准罗马字母:Va)是亞洲的一個跨國民族,主要分佈在瀾滄江與薩爾溫江之間的山地,分屬於緬甸與中國。在緬甸境內超過60萬人,主要分佈於佤邦,也分布於撣邦。在中國約43萬人,主要分佈在雲南省西南部的西盟佤族自治縣和滄源佤族自治縣,其餘分佈在瀾滄、孟連、雙江、耿馬、鎮康等縣。传统上佤族人信仰萬物有靈,现在则多信仰基督教或佛教。有木鼓崇拜。佤族使用佤語,佤語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昂語支,有巴饒克、佤和阿佤3個方言。中國的佤族原來沒有文字,1956年創製了一套以巴饶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岩帅语音为标准音的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

新!!: 果敢和佤族 · 查看更多 »

彬龍會議

彬龍會議 (Panglong Conference)一般指稱1947年2月一個歷史上的會議,舉辦在緬甸撣邦的彬龍鎮。這個會議主要參與者為撣族、克欽族、欽族代表與緬甸當時的臨時政府領袖翁山,在此會議中簽署了《》,內容主要為少數民族地區享有充分自治、聯邦對邊區須提供財務援助、且各少數民族地區享有民主國家的各項公民權利與特權。簽署此協議的目的是為了聯合緬甸本部以及撣聯邦、克欽邦、欽邦等少數民族地區,從英國殖民統治中爭取獨立,同意建立統一的緬甸聯邦。.

新!!: 果敢和彬龍會議 · 查看更多 »

彭家聲

彭家聲()出生于果敢红石头河,是一个果敢族军阀,人稱“果敢王”。他是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的创建者。.

新!!: 果敢和彭家聲 · 查看更多 »

德昂族

德昂族,於緬甸稱巴朗族。是中国、緬甸、泰國的少数民族。德昂族旧称“崩龙族”,1985年按照本民族意愿改为德昂族(有岩石的意思)。中國武術梅花拳發源於此。.

新!!: 果敢和德昂族 · 查看更多 »

土司

土司是中國邊疆的官職,元朝始置,用于封授给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族頭目。 受中國文化的影響,越南後黎朝和阮朝也在其北部少數民族山區設立土司制度,委任部族首領進行統治。.

新!!: 果敢和土司 · 查看更多 »

周姓

周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5位。根據户籍管理部門的“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周姓在是第七大姓。由元朝至今,周姓是中國十大姓氏之一。.

新!!: 果敢和周姓 · 查看更多 »

傣族

傣族(傣仂语:ᦺᦑᦟ ;傣那语:ᥖᥭᥰ ;ไทย或ไท),可以指称泰老民族,又可指称中国境内的泰老民族。傣族在民族识别以前又被稱作泰族。傣族是中国跨境民族之一,與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關,与缅甸的掸族、坎底傣、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和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ไทย ),印度阿萨姆阿豪姆人系出同源。 中国境内的傣族,包括有傣泐(云南西双版纳、普洱)、傣阮(云南西双版纳,有几个村寨是傣阮村寨,而傣阮的主体主要位于泰国北部,此外还有老挝北部、缅甸掸邦)、傣龙(即掸族,缅甸掸邦云南德宏)、黑泰(云南金平)、傣痕(云南普洱,傣痕的主体主要位于缅甸掸邦景栋)等等。佤族对傣族称呼为“Siam”。 泰老民族按照地区和文化的不同,有各自的称呼,可以划分为30多个群体,主要的是: Shan(掸族/傣龙)、Tai Ya(傣亚/花腰傣)、Tai Nüa(傣讷/花腰傣);Khamti、Tai Laing、Tai Phake、Tai Aiton、Khamyang、Ahom、Turung(以上为7支为印度和印缅边境) Laos(老族,老族又有6个支系老龙、老允、老康等等)、Lao Isan(泰国伊桑地区老族)、Nyaw(泰国伊桑地区)、Phu Thai(普泰,泰国伊桑地区和老挝中部) Tai Dam(黑傣)、Tai Dón(白泰)、Tai Daeng(红泰)、Phuan(傣Phuan)、Thai Song(松) Tai Yuan(傣沅)、Tai Lü(傣泐)、Khun(傣痕) Siamese(暹罗泰族)、Southern Thai(泰国南部泰族)、Khorat(克拉泰族).

新!!: 果敢和傣族 · 查看更多 »

傈僳族

傈僳族(英文:Lisu; Li-Su; Lisaw;泰文:ลีสู่)發源於青康藏高原北部,是中国、緬甸、印度、和泰國的一个跨國性質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中心在中國原來的西康省(即現今云南省、四川省、西藏之間的州縣)和古代雲南騰越州的坎底地區、江心坡地區(即現今緬北克欽邦的葡萄縣,為中国傳統線和英國麥克馬洪綫東段之間的未定界领土於1960年歸屬緬甸邦聯而設立的)。.

新!!: 果敢和傈僳族 · 查看更多 »

哀牢

哀牢是云南、缅甸北部地区一古国,属西南夷百濮系统,存在时间大约自公元前3世纪左右至公元76年。 传说哀牢的开国君主是九隆(母亲沙壹),乃东海龙王之幼子,故哀牢崇拜龙神。其鼎盛时期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大致统治范围南至西双版纳,西至怒江,北至横断山脉,东至洱海一带,是西南夷的霸主。哀牢的中心区域是今云南保山哀牢山一带。 汉武帝时期,派人开通西南夷,希望打通前往身毒(今印度)的道路,于元封二年(前109年)派兵渡过兰沧水,攻打哀牢,“置雟唐、不韦二县”。这次征伐使得哀牢全盛时期结束,国势衰落。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51年)哀牢王贤栗遣使内属,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柳貌继承哀牢王位,派其子献国于东汉,其时哀牢共有5萬户、55萬餘人。东汉政府以益州六县与哀牢地设立永昌郡,以哀牢王为部族君长,另派官吏进行行政管理。 漢章帝建初元年(76年),类牢继位为哀牢王,起兵反抗东汉,为东汉击破,类牢被杀。自此之后,哀牢不复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出现。 哀牢人穿鼻儋耳,镂身紋身,有着先进的文化,根据《华阳国志》、《后汉书》等的记载,其地矿产丰富、贸易繁荣。唐代的穿鼻蠻是指他們,有人說他們是克倫族祖先。 在越南脫離中國獨立之後,越南人也把越南西北部與西部的地方稱作「哀牢」()。「哀牢」這個地名也在越南史籍《大越史記全書》裡面多次出現。但這裡的哀牢並非指漢朝時的哀牢國,而是指現在的寮國。.

新!!: 果敢和哀牢 · 查看更多 »

出租車

出租車(Taxi),港澳粵通稱「--」,上海習慣叫做「差頭」,是一種基于即时租賃的陸地公共交通服务,按里程表收費。 出租車載客量不多,一般只有3至5個座位。搭乘出租车除了揚手招呼外,還可以透過電話、網絡、手機應用程式預約。.

新!!: 果敢和出租車 · 查看更多 »

八八事件

#重定向 2009年果敢軍事衝突.

新!!: 果敢和八八事件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新!!: 果敢和元朝 · 查看更多 »

勐拉乡 (缅甸)

#重定向 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

新!!: 果敢和勐拉乡 (缅甸) · 查看更多 »

王姓

王姓是漢族姓氏之一,在中國《百家姓》中排第8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显示:王姓为中国大陆第一大姓,有大约9468万人,占中国大陆人口总数的7.10%。根據2010年7月1日中華民國內政部戶政司戶籍資料統計,王姓在台灣排名第六大姓。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誌》發表的一篇有關「姓」的論文上指出,王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另外,王姓亦是日本单姓之一,但极为罕见。 由于在多種汉语方言中,“王”与“黄”的发音相近甚至相同。为区别两姓起見,中文多以“三畫(横)王”或“三横一竖王”,黃姓則叫「草頭黃」、“大肚黃”等作为强调。.

新!!: 果敢和王姓 · 查看更多 »

緬甸共產黨

缅甸共产党(ဗမာပြည်ကွန်မြူနစ်ပါတီ)是缅甸的一个共产主义政党。该党成立於1939年8月15日,昂山为第一任总书记。目前,该党在缅甸属于非法组织,主要在秘密状态下运作。 1939年10月1日,昂山聯合德欽黨、緬甸共產黨、貧民黨等組成自由聯盟(亦稱緬甸出路派組織),由巴莫出任主席,昂山出任總書記。1941年,昂山带领29名青年(史称「三十志士」)到日本占领的海南岛接受軍事訓練,准备组织武装起义配合日军侵入英属缅甸。事实上,昂山此时也已经脱离了缅甸共产党。而此前由于德欽丹東、德欽索等骨干被捕,缅甸共产党无形中陷于瓦解,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暴发,1942年1月日本军队从马来西亚和泰国侵入缅甸,德钦丹东、德欽索等出狱,德欽索任緬甸共產黨第二任总书记,1946年3月,由于清算白劳德路线造成缅甸共产党内部第一次大分裂,德欽索与其它七个中央委员脱离缅共另行组织红旗共产党,德欽索任红旗共产党中央总书记,缅甸共产党则重新组成新的中央,选举德钦丹东出任中央总书记(后改称中央委员会主席)。1944年8月到9月,缅共、“缅甸国民军”(昂山为首)、“缅甸人民革命党”(即缅甸社会党前身)等团体领导人在吴努家中举行了会议,成立“緬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昂山任最高领导人,德钦丹东任总书记,德欽索任政治领导人,奈温也量重要领导人之一。“同盟”内部在对待一系列与英人合作与独立形式的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缅甸共产党对于昂山的“中间路线”进行了强烈的抨击。1946年10月10日,由于共产党批评昂山镇压罢工,“同盟”执行委员会通过决议,把缅甸共产党排除出了“同盟”。 缅甸独立后,缅甸共产党坚持反对吴努政府,1948年8月,吴努政府向缅甸共产党全面进攻,缅共被迫转入地下,并开展武装斗争,緬甸共產黨在1960年代失去位於緬甸中部的根據地之後,很快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支持下,有一批缅共领导人在中国北京国际马列主义学院学习,后分别被派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野战军挂职学习。在地方挂职学习地四川省、贵州凯里、云南昆明对一部分缅甸人秘密进行培训,其中有815军区司令丁莱、东北军区参谋长余剑、果敢彭家声、克钦邦丁英、佤邦赵尼来等,后来在緬甸東北部重新建立,當中包括了佤邦、克钦邦、果敢。缅共中央所在地设在勐固。 如同緬甸其他爭取自治的少數民族一樣,佤邦得到緬甸共產黨的支持,但結果他們亦與果敢一樣背叛了緬共。結果,緬共的領導人在8888起義事件中被逼出走中國。 吳奈溫領導的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政权垮台後,佤民族组织與新的軍政府簽訂停火協議及和平協議。 1989年3月12日,彭家聲的果敢部隊於果敢縣宣佈脫離緬甸共產黨,並组建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是年,與緬甸軍政權逹成停戰協議。4月,林明賢之815軍區宣佈脫離緬甸共產黨,並另立門戶組織撣邦東部民族民主同盟軍。同年,與緬甸軍政權逹成停戰協議。4月17日,鮑有祥之佤部隊於佤邦宣佈脫離緬甸共產黨,並成立緬甸国家團結黨(不久更名為佤邦联合党),武裝部隊命名為佤邦联合军。5月18日,佤邦與緬甸軍政權逹成停戰協議。9月,101军区司令员丁英宣布脱离缅甸共产党,成立克钦新民主独立军。至此,緬甸共產黨的根据地彻底瓦解。 在1989年缅共失利后,缅共中央委员赛昂温向军政府投降。赛昂温是缅共唯一一个掸族中央委员,也是唯一一个向军政府投降的中央委员。而其他领导人选择流亡中国,继续坚持地下斗争。 1990年代,缅甸政府曾宣布挫败了一次缅共组织的暴动,60多名军官被逮捕。据说,现在若开地区仍然有缅共游击队在活动。 缅共的余部败走中国后,以也波晋孟为首对党组织进行了重组。缅共余部骨干大都是原来北上的缅族学生,后来还有一些本土人士加入。.

新!!: 果敢和緬甸共產黨 · 查看更多 »

緬甸聯邦 (1948–1962)

#重定向 緬甸聯邦 (1948年-1962年).

新!!: 果敢和緬甸聯邦 (1948–1962) · 查看更多 »

緬甸華人

緬甸華人(မြန်မာတရုတ်လူမျိုး),簡稱緬華,是指生長於緬甸或移民緬甸的華人。他們是海外華人(華裔)一部分。在人口上,緬甸華人的人口少於其他東南亞國家的華人。儘管官方數字認為緬甸汉族佔緬甸總人口3%左右,但實際數字很可能更高,沒有被統計在內的人包括:混血兒、在清朝因满清镇压而来到缅甸的汉族人後裔、許多為逃避缅族人歧視而瞞報華人身份的緬甸華人、自1990年代以來移居上緬甸的中国新住民(據估計多達200萬,但由於缺乏可靠的人口普查,不算在內。)截至2012年,緬甸華人人口估計為160萬。 緬甸華人是公認的中產階級族群,在緬甸社會各個層面都有很好的代表性。緬甸華人也在緬甸的商業領域發揮主導作用,把持著緬甸經濟,同時也積極融入緬甸當地主流文化。緬甸華人雖然在經濟上取得較大成功,但長期以來一直受到緬甸政府的嚴重壓迫。緬甸華人中除了果敢華人以外,其民族身分基本不被緬甸政府承認。此外,擁有華人血統的人在緬甸政治舞台上有很強的影響力,其中包括欽紐、奈溫、等幾位重要的政治人物。 緬甸華人一般分為閩南人(福建人)、廣府人、客家人和云南人。閩粵兩省的僑民佔緬甸華人總數的45%。.

新!!: 果敢和緬甸華人 · 查看更多 »

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

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又被稱作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緬甸撣邦第一特區的武裝組織,領導人為特區前主席彭家聲之子彭德仁。前身為緬甸共產黨在緬甸北部山區武裝割據部隊的一支,1989年脫離緬共,與政府和談,改組為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果敢八八事件前實際控制第一特區。 果敢八八事件后,缅甸政府军與同盟軍發生戰鬥,副司令白所成部投降缅甸政府军。彭家聲率餘部轉戰果敢山區,情況未明。2010年,果敢同盟军重建。2014年起,果敢同盟军与克钦独立军、德昂民族解放军、若开民族军、北掸邦军结盟,重返果敢江西地区开展游击战。.

新!!: 果敢和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 · 查看更多 »

缅甸

缅甸联邦共和国(ပြည်ထောင်စု သမ္မတ မြန်မာနိုင်ငံတော်;pyi-daung-zu tham-ma-da myan-ma-naing-ngan-daw),简称缅甸(မြန်မာ;myan-ma),是一個东南亚國家,位於中南半岛西部,西北鄰印度和孟加拉,东北靠中國,东南接泰國与寮國。為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其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海岸线总长1,930公里,佔国境线总长三分之一。國土面积约67.6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40大国家、东南亚第二大国。人口5000多万,世界排名第25位。首都為奈比多,2005年以前設於最大城市仰光。.

新!!: 果敢和缅甸 · 查看更多 »

缅甸国防军

缅甸国防军,官方名称音译塔玛都(,)是缅甸的军事组织。它由海陆空三部分组成,受国防部管理。其辅助部队包括缅甸警察部队,民兵部队和边防部队,当地人称作为娜萨黎(Na Sa Kha)。 理论上,緬甸所有军人都是志愿軍(尽管緬甸政府有权以國防需要為由进行征兵)。而实际上,军队遭疑定期绑架和招募儿童入軍、强迫平民做苦力、還用人力扫雷。 自该国在1948年從英国独立以來,國防军就一直与种族分离主义者,不同政见者和毒枭的武裝部隊进行小规模交火。.

新!!: 果敢和缅甸国防军 · 查看更多 »

缅甸语

缅甸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以仰光音为标准。它是缅甸联邦的官方语言,在該國有大约3200万人使用,而且在孟加拉国、马来西亚、泰国、美国也有少量分布。 缅甸语共有33个辅音,並与母音拼合组成音节。它一共有四个声调,分别是高平、高降、低平和短促。 缅甸文字的特征是它呈圆形,這是因為古時候的緬甸文是書寫在棕櫚葉上的,必須設計圓弧形的筆劃才能避免劃破葉面。字符的構成是以輔音字母與元音拼合後形成音節符號。.

新!!: 果敢和缅甸语 · 查看更多 »

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

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缅甸政府称勐拉乡(前称缅甸掸邦第四特区),通称勐拉,是位于缅甸掸邦东部邊陲山区的一个事实上的自治区,成立于1989年,首府勐拉,辖区面积约4952平方公里,人口约8.5万人,民風民俗和生活習慣與中國雲南省大體相同。2008年缅甸新宪法修订后,缅甸政府将此地编制为勐拉乡,但勐拉当局仍使用特区名号。.

新!!: 果敢和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 · 查看更多 »

缅甸政治

缅甸是一个議會制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及冷戰時期,緬甸由吳奈溫將軍一直專政。1990年12月,人民议会选举出来的代表们组成了一个以恢复缅甸的民主制度为主要任务的缅甸联邦国家联合政府。该政府為流亡政府,现由山溫所帶领。缅甸联邦国家联合政府实际上只拥有相當有限之权力,且被緬甸軍政府宣布为非法组织。 2011年2月以前,缅甸軍政府的領導人為丹瑞,他同时是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的主席,是緬甸的獨裁者。丹瑞拥有所有的決策權,包括任命及解除部长和内阁成员的权力,以及處理緬甸在国际政治上的權力。 缅甸的前总理钦纽在2004年10月19日被梭温替代,后者被視為丹瑞的親信,而梭温又因健康因素,於2007年5月卸职赴新加坡治疗,由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秘书长登盛出任总理。 2015年11月8日,缅甸自1990年以来首次举行公开选举,昂山素季所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在选举中获胜并领导政府,全国民主联盟的获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缅甸政府由军政府制度向民主政治制度转变的转折点。但值得注意的是,昂山素季本人被宪法禁止出任缅甸总统,因此在全国民主联盟获胜后,新增了类似缅甸总理的国务资政职务,由昂山素季担任,其成为实际意义上的缅甸领导人(缅甸现任总统为廷觉)。.

新!!: 果敢和缅甸政治 · 查看更多 »

罌粟

罂粟(学名:Papaver somniferum),即鴉片罌粟(Opium poppy),是罂粟科植物,是制取鸦片的主要原料,同时其提取物也是多种镇静剂的来源,如吗啡、蒂巴因、可待因、罂粟碱、那可丁。学名“somniferum”的意思是“催眠”,反映出其具有麻醉性。罂粟的种子罌粟籽是重要的食物产品,其中含有对健康有益的油脂,可用於麵包、餅乾中烘焙,或製成醬料,使用於沙拉中,也可製成罌粟籽油。而罂粟花绚烂华美,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观赏植物。 因罂粟擁有制作毒品的危險性,卻又有制作藥物及生產罌粟籽的價值,故在世界很多國家以法律規範化地種植,未經許可種植者視為犯罪行為。.

新!!: 果敢和罌粟 · 查看更多 »

羅姓

罗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75位。在中國大陸人口排名第276位。.

新!!: 果敢和羅姓 · 查看更多 »

百濮

,或稱為濮,古代族群,居于中国西南部云南贵州等地。毗邻藏、漢和其他东南亚族群。濮人分布地域广阔,长期处于分散的部落状态,故有百濮的称号。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夜郎。.

新!!: 果敢和百濮 · 查看更多 »

芒市

芒市位于云南省的西南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一个縣級市,也是德宏州的州府所在地。市政府驻勐焕街道。滇缅公路经此,是去瑞丽或畹町参加边贸活动和到缅甸作边境出国游的必经之地。芒市国土面积2987平方公里,与缅甸毗邻,国境线长68.23公里。全市有傣族、景颇族、德昂族、阿昌族、傈僳族和汉族6个世居民族,总人口3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51%。 芒市為具有千年以上歷史的傣族部落。“芒”在傣语意为“清净快乐、瓜果飘香、土肥鱼美的地方”。.

新!!: 果敢和芒市 · 查看更多 »

鎮康州

鎮康州,是14世紀至20世紀初存在於中國滇西地區的一個土州,治所位於今永德縣的永康壩,疆域大致為今日中國的雲南省鎮康縣、永德縣以及緬甸的果敢縣。14世紀中,大悶法從麓川宣慰思可法征討有功,管林馬甸寨。1409年,明朝設鎮康州,將大悶法的孫子曩光昇任為知州,世代相襲。傳至1906年,改土歸流,民國以後改為鎮康縣,之後再被分為鎮康縣與永德縣。20世紀後,因政區變更,鎮康土司在後來的文獻也稱永德土司。.

新!!: 果敢和鎮康州 · 查看更多 »

道教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最早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人的祭天、祭祖等崇拜活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方仙道,與道家、陰陽家的「五行」「陰陽」和等思想合併形成黃帝學派,在漢朝時融合老子的學說形成黃老道,後逐漸演變成現在的道教。 道教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現代世界的也積極發展。道家雖然從戰國時代即為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為「以『道德』为核心概念」的哲學家神化了。直到漢朝中後期才有教團產生。张陵在益州(今四川省)的鹤鸣山修道,创立了天師道,信奉老子為太上老君,建立二十四治作为传教区域。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唐大潮,《中國道教簡史》,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ISBN 7-80123-229-1。唐代尊封老子,說老子(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中原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包括道家、術士等)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尋求有關实践練成神仙的方法。 现在學術界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和民间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主要是奉太上老君为教主,並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修仙、修真境界主要经典,追求修炼成为神仙的一种中國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五種,服食仙藥,外丹等,煉氣與導引,內丹修煉,並藉由道教科儀與本身法術修為等儀式來功德成仙,常見後來的神仙多為內丹修煉和功德成神者與道術的修練者。.

新!!: 果敢和道教 · 查看更多 »

西南官话

西南官话,又称为上江官话或西南方言,分布于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广西、西藏等地以及邻近的湖南省西北部、陕西省南部、缅甸果敢和佤邦的主要语言,在老挝、越南等地也有部分华人使用。西南官话在缅甸果敢自治区和佤邦具有官方地位。西南官话的主要特征是古入声不分化,整体保留或整体混入它调(阳平、阴平或去声) 。《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将西南官话分为十二片,其通常也可按照地域分为四川话、云南话、桂柳话、湖北话等。 西南官话的形成与元朝之后进入中国西南地区的移民具有很大关联,成渝片四川话与湖北话音系产生分化的年代都至少可以上溯至明朝,因而西南官话的形成年代应当更早周及徐(2005年第4期),《巴蜀方言中“虽遂”等字的读音及历史演变》,中华文化论坛。同时有学者认为其可能与另一种南方官话:江淮官话同源王庆(2007年第5期),《明代人口重建地区方言的知照系声母与南系官话》,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南官话在词汇、音韵等方面与北方官话相比都具有显著差异刘晓梅、李如龙(2003年第1期),《官话方言特征词研究》,语文研究,因而在民国时期,上江官话一直被认为是与粤语、吴语等并列汉语大語言区,而非官话的分支,其直到1955年才首次被划入官话刘镇发(2004年第4期),《百年来汉语方言分区平议》,学术研究。西南官话的使用者超过2亿,如果将其划出官话,其使用者将在全球所有语言中排第6位,仅次于官话、西班牙语、英语、印度斯坦语、阿拉伯语及孟加拉语。.

新!!: 果敢和西南官话 · 查看更多 »

(学名:Equus ferus caballus),是一种草食性家畜,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原产于中亚草原,6000多年前就被人类驯養,最早的馬匹馴養遺址於烏克蘭草原發現,15世纪后,才被歐洲殖民者带到美洲和澳洲地區。.

新!!: 果敢和马 · 查看更多 »

骡子(学名:)是马和驴的杂交种。严格地说,在中文裡母马和公驴的後代称为马骡;母驴和公马的後代称为驴骡。母马和公驴的基因更容易结合,所以大部分骡都是这样杂交的。不过基因结合的机率还是很小:有的马用了6年时间才成功的交配。骡子是没有生殖能力的。没有生殖能力是因为染色体不成对(63个),生殖细胞无法进行正常的分裂(即减数分裂)。.

新!!: 果敢和骡 · 查看更多 »

諸葛炮樓山

諸葛炮樓山,又稱炮樓山,位於緬甸果敢縣與中國鎮康縣邊境,高約2102公尺。相傳三國時代諸葛亮平南時,於此興建炮樓,山頂現存一座諸葛廟。.

新!!: 果敢和諸葛炮樓山 · 查看更多 »

高等教育

等教育(études supérieures;Höhere Bildung;higher education;educación superior),又称专上教育(post-secondary education)是一个教育层级的概念,广义上是指一切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这个层级涵盖了学园、大学、學院、神学院、理工学院、技術學院以及其他颁授学位或专业证书的学院级机构(例如專科學校)。.

新!!: 果敢和高等教育 · 查看更多 »

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末期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國蜀漢(季漢)丞相,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及散文家。青年时耕讀於南阳郡,地方上稱其卧龙、伏龙。後受劉備三顾茅庐邀請出仕,为促成孙刘联盟和蜀汉政权的建立与稳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後受封爵位武乡侯,开府治理事务,辅佐劉禪,成為蜀漢政治、軍事上實際領導者。先後五次率军北伐曹魏,在第五次北伐时病逝於五丈原,谥忠武。诸葛亮的才能、品格倍受後世敬仰,故常被尊称为武侯、诸葛武侯。其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裡忠臣与智者之代表。與漢昭烈帝劉備在統治蜀漢期間,為蜀漢提拔諸多名將與能臣,並奠定基礎。.

新!!: 果敢和诸葛亮 · 查看更多 »

鲁姓

魯姓是一個中國人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9位。.

新!!: 果敢和鲁姓 · 查看更多 »

麻栗壩 (果敢)

麻栗壩,緬甸果敢中部地名,在一些歷史文獻中曾指稱整個果敢,地名源自於麻栗樹。麻栗壩位於果敢中部,為果敢面積最大的平原,呈東北-西南向狹長狀,壩區東側的山脈當地人習稱東山,西側則被稱為西山。.

新!!: 果敢和麻栗壩 (果敢) · 查看更多 »

龙陵县

龙陵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保山市下属的一个县,位于云南西部,怒江西岸。 龙陵是一个山区县,地处怒江、龙川江之间。龙陵有滇西抗日主战场——松山战役抗日战场遗址。.

新!!: 果敢和龙陵县 · 查看更多 »

赌博

賭博是一種利用有價之物,來競爭輸贏的遊戲,是人類的一種娛樂方式。任何賭博在不同的文化和歷史背景有不同的意義。目前,在西方社會中,它有一個經濟的定義,是指「對一個事件與不確定的結果,下注錢或具物質價值的東西,其主要目的為贏取金錢或物質價值」。通常情況,下注前無法確定結果,停止下注後才開始遊戲。有些賭博在下注後可能立刻就知道結果,例如擲骰子或是俄羅斯輪盤,不過也有些賭博在下注後一段時間才知道結果,例如要等一場比賽甚至是一個球季的結束。 賭博也是國際上主要的商業活動之一,2009年合法的賭博市場產值約達三千億美元。不過賭博有時不會以實際的金錢為賭注,而是以其他有價值的物品為賭注,例如彈珠遊戲常以彈珠為賭注,而像翁仔標或是魔法風雲會則是以其紙牌或是卡牌為賭注,而且會依玩家收集卡牌的價值形成另一個。.

新!!: 果敢和赌博 · 查看更多 »

薩爾溫江

薩爾溫江(သံလွင်မြစ်,),全长3,562公里,流域面积266,037平方公里。薩爾溫江發源中国西藏那曲地区安多县,流經中國雲南省後進入緬甸,當中一度成為緬甸與泰國的界河,最後於緬甸毛淡棉附近分流注入印度洋。薩爾溫江上游中國境內河段稱為怒江。.

新!!: 果敢和薩爾溫江 · 查看更多 »

自治區

#重定向 自治区.

新!!: 果敢和自治區 · 查看更多 »

镇康县

镇康县是中國雲南省臨滄市下屬的一個縣,位於雲南西南部,南定河支流南朋河流域。 元设镇康路军民总管府,明清为镇康土州,清末改永康州,1913年改永康县,1915年改镇康县。 鎮康縣是個歷史悠久的縣份,原為土司統治的地區,改土歸流後改為鎮康縣。後析出永德縣,近幾年將縣治由鳳尾鎮搬遷至國境的南傘鎮,一個緊臨緬甸果敢縣楊龍寨的地方。.

新!!: 果敢和镇康县 · 查看更多 »

苗族

苗族(苗语湘西方言:Ghaob Xongb;黔东方言:Hmub;川黔滇方言:Mongb;แม้ว / ม้ง;H'mông),是發源於东南亚的國際性民族,主要聚居於中國華南及東南亞。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中国大陆有苗族9,426,007人,占总人口的0.70%,为中国第五大民族。在越南和老撾名為赫蒙族(H'mông),人口78万7604人,列第8位。美国也有大约27万人的苗族裔美国人。.

新!!: 果敢和苗族 · 查看更多 »

老街 (果敢)

老街(လောက်ကိုင်မြို့),緬甸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区(果敢)的首府,建於1839年,位於老街壩,是果敢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新!!: 果敢和老街 (果敢) · 查看更多 »

耿馬司

耿馬司,是耿馬安撫司、耿馬宣撫司的簡稱,是歷史上存在於中國滇西地區的一個土司,早期4代不归属元朝,后為明朝、清朝、中華民國所封,轄境相當今雲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土司為傣族,罕氏。1950年後撤銷耿馬设治局,改置耿馬各民族行政委員會,1952年改設耿馬縣,1955年改設耿馬傣族佧佤族自治縣,幾經改制,1963年改為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

新!!: 果敢和耿馬司 · 查看更多 »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佤语:Gaeng Miex)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临沧市下属的一个县。.

新!!: 果敢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 · 查看更多 »

掸邦

掸邦(Shan States)(ရှမ်းပြည်နယ်,掸语:မိုင်းတႆး ),是缅甸联邦的一个邦,155,801平方公里,人口约800多万人(2005年),是缅甸联邦裡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一个邦。主體居民掸族自称傣族。首府东枝。.

新!!: 果敢和掸邦 · 查看更多 »

果敢語

果敢語,是漢語西南官話雲南方言的一支。主要起源於明遺民(後來的果敢族)為了躲避满清的统治而逃到果敢地區,果敢地區是一個多民族地區,共有漢族(果敢族)、撣族、崩龍族、苗族、佤族、傈僳族、克欽族共7個民族,果敢語為通用語言。.

新!!: 果敢和果敢語 · 查看更多 »

果敢歷史

果敢曾為中國西南邊境少數民族的地域,明朝末年大量漢族湧入雲南省。18世紀,一支漢人移民後裔成為科干山的地方勢力,後受封為世襲果敢土縣,向中國效忠。1897年,果敢併入英屬印度,二戰後成為緬甸境內以華人為主體的土縣。1959年緬甸廢除土司制度之後,果敢陷入了長期的動亂,直到1989年停戰才趨於穩定,2011年成立果敢自治區。.

新!!: 果敢和果敢歷史 · 查看更多 »

果敢族

果敢族(英文:Kokang)是緬甸東北邊境的世居民族,具有緬甸官方少數民族的地位。在緬甸,他們被认為從中國雲南省而來,居住在果敢县的中國漢人;而在中國,有人认为他們是明朝在緬甸的遺民。在緬甸,這些果敢族人還成立了果敢邦(即今日的掸邦第一特区),是緬甸境內唯一由漢族為主體成立的地區組織。 果敢邦是由一個楊姓的土司家族所成立,他們聲稱是明朝永曆帝的遺民,在17世紀明亡時遷移至雲南省,然後再移居到中緬邊境的狹小土地上。雖然大英帝國在1885年併吞了上緬甸,使果敢族的主權轉移到英國,楊氏家族依然得以維持在區內的權力。緬甸獨立後,上、下緬甸統一,使果敢族失去權力,而原來的統治家族亦因此而流亡海外。近年來,果敢漢人一直受到緬甸政府的壓迫,不時發生緬甸軍隊攻擊果敢族的事件。.

新!!: 果敢和果敢族 · 查看更多 »

李姓

李姓是漢族姓氏和朝鮮族姓氏之一,在中國《百家姓》中排第4位。按人口計算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於中國大陆李姓是第一大姓(根据中国大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於臺灣李姓是第五大氏;於韓國李姓是第二大氏。 李姓为了区别其他同音姓,常说“十八子李”,“木子李”。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志》發表的一篇有關「姓氏」的論文上指出,李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氏之一。在朝鲜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见姓氏,在朝鲜李氏为第二大姓氏。 2016年最新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 李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7.94%,约9530万排名第一。河南省是中国李氏的第一大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氏重要发源地。唐代是李氏的鼎盛時期,有「天下李」之稱。 在臺灣,李姓為第五大姓氏,分佈較多之縣市為宜蘭縣、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南市、雲林縣、高雄市和嘉義市。李姓的英文譯音分別有Lee、Li及Lii,在香港,李姓的英文譯音分別有Lee、Li及Lay三個,而澳門則有Lee、Li及Lei等。Lii為國語羅馬字,Lay為粵語拼音,而Lei則為葡萄牙語譯音。Li在除國語羅馬字外的國語拼音裡,均為「李」字的標準譯音,但由於Lee的拼法也是常見的英語姓氏,故漢語的李姓習慣上經常譯為Lee(名字中的李則仍譯為Li)。另外,英语姓氏“Leigh”也翻译作“李”。.

新!!: 果敢和李姓 · 查看更多 »

杨姓

楊姓是现时中国第六大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16。根據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楊姓也是第六大姓。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在《東方雜誌》發表的一篇有涉「姓」的論文上指出,楊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此姓氏全球都有广泛分布,此外,杨姓也是隋朝君主的姓氏(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杨姓起源于古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周宣王将儿子长父封到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杨侯,春秋时杨为晋所灭,其后裔以杨为姓。此说之杨姓起源矩今也约2600多年历史。 在做自我介紹時,通常會將「楊」稱作「木易楊」;但實際上「楊」字的右邊並非「易」,而是「昜」(音同陽)。.

新!!: 果敢和杨姓 · 查看更多 »

杨振声 (政治人物)

#重定向 楊振聲 (政治人物).

新!!: 果敢和杨振声 (政治人物) · 查看更多 »

楊國華

楊國華,果敢土司,1840年接受中國清朝冊封,並賜給銅印,果敢成為中國認可的漢族土司政權。參考臨滄市政府公眾信息網,臨滄大事紀(清朝部份),道光二十年(1840),雲貴總督奏准,將被木邦所侵蝕的鎮康州上、中、下六戶地,冊封為楊姓土司世襲果敢縣。 在楊國華任果敢土司的時期,與西方的木邦發生戰爭,果敢取得了怒江西岸的領土。中國雲南發生動亂,杜文秀起兵反清,反清的回族軍隊流入果敢。最初果敢與回族合作,並接納戰敗的回族。楊國正接任土司之後,與清軍合作,引起回族的怨恨和不滿,回族的部隊轉而侵擾果敢,包圍果敢首府楂子樹,企圖佔領果敢。果敢軍隊與來自鎮康的清軍合力擊退了入侵者,回族部隊向南退至班弄。.

新!!: 果敢和楊國華 · 查看更多 »

楊獻才

楊獻才,18世紀興達戶的領導者。據果敢土司家族說法,楊獻才的祖父楊高學隨南明軍隊西遷至雲南落腳,父親楊映一代經商,為了逃避災禍舉家從雲南省順寧府西逃至科干山老夯岩。楊家在科干山逐漸形成勢力,1739年取代陳姓茅扎陳駙馬成為興達戶茅扎。楊獻才的後人擴張勢力成為果敢土司,世代相襲直至1959年。.

新!!: 果敢和楊獻才 · 查看更多 »

楊維興

楊維興,18世紀興達戶的領導者,楊獻才的繼任者。在其統治期間,興達戶領地對外擴張,吸收了鄰近的村寨,領土比父親時代拓展了10倍。楊維興在戰勝入侵者之後,派遣家族成員管理新的領地。衙門從渣子樹埡口,搬到楂子樹大寨。.

新!!: 果敢和楊維興 · 查看更多 »

楊振材

楊振材,果敢末代土司,是其父親楊文炳的次子。.

新!!: 果敢和楊振材 · 查看更多 »

楂子樹

楂子樹,在緬甸果敢縣西山區西南部,距西山區首府大水塘約8公里,是18-20世紀初果敢的行政中心。楂子樹在九頭山南部,臨近白沙溝,果敢土司衙門位於山上,土司當政時,人口眾多的土司家族居住於衙門旁的街道。.

新!!: 果敢和楂子樹 · 查看更多 »

永历帝

明昭宗朱由榔(),或稱永曆帝,南明第四任皇帝(1646年12月24日-1662年6月1日在位),亦是最後一任皇帝。 1646年隆武帝被俘死,本為桂王的朱由榔自稱監國。不久,隆武帝弟唐王朱聿𨮁在廣東廣州繼位,以次年為紹武元年,是為紹武帝。數日後,朱由榔在廣東肇庆亦登極稱帝,年號永曆。紹武、永曆二帝為爭正統,隨即開戰,後永曆軍大敗。1647年,清軍攻陷廣州,紹武帝兵敗殉國,永曆帝自此成為南明唯一的統治者。1659年,清军攻陷昆明后流亡缅甸,永曆十五年(1661年)夏历十二月初三日被送交吴三桂,康熙元年四月十五日(1662年6月1日)遭縊死。死後,台灣的鄭氏政權仍沿用永曆年號至1683年清朝佔領台灣為止。.

新!!: 果敢和永历帝 · 查看更多 »

永昌郡

永昌郡,中国古代的郡。位置相當於現代的中國雲南省西部以及可能包含緬甸克欽邦、撣邦的一部份,始於東漢。郡治起初在嶲唐縣,後來遷到不韋縣。經歷東漢、蜀漢、晉、宋、齊、梁各朝,陳朝喪失了該領土。永昌郡的行政建置重新出現在北周,位置則為現代的四川省東部。《中國歷史地圖集》,譚其驤主編 永昌郡始於1世紀。中國東漢永平年間,哀牢國內附,其地劃為哀牢縣、博南縣,並且將原益州郡西部的六個縣分離出來,合併成立為永昌郡。轄八縣,不韋縣、永壽縣、比蘇縣、雍鄉縣、南涪縣、巂唐縣、哀牢縣、博南縣。.

新!!: 果敢和永昌郡 · 查看更多 »

汉传佛教

漢傳佛教,指以漢字記載經典或漢字文化圈的佛教,與南傳佛教、藏傳佛教形成世界上現存的三大佛教傳統。漢傳佛教主要流傳於中國大陸、朝鮮半島、台灣、日本與越南等地。 印度的聲聞佛教與大乘佛教經西域傳入中原地区,再經由中國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形成以漢譯經典為本的汉传佛教。漢傳佛教以大乘佛教為主流,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自唐密在汉地消亡后,漢傳佛教的宗派以顯宗為多,與藏傳佛教之顯密並重不同。漢傳佛教和其他各系佛教最大的差別主要是口稱南無阿彌陀佛、素食、戒疤,南傳佛教不認同「南無阿彌陀佛」之用語,素食和戒疤也是漢傳佛教獨有,並非印度佛教的戒律。.

新!!: 果敢和汉传佛教 · 查看更多 »

汉文化

汉文化是指汉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夏商周三代的诗、书、礼、樂、易、春秋六艺、吉、凶、宾、军、嘉五礼以及仁、義、礼、智、信五常为核心,汉文化屬於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华夏皆谓中国,而谓之华夏者,夏,大也。言有礼仪之大,有文章之华也。中国者,聪明睿知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唐律疏議附錄:唐律釋文,卷第三名例,段末》曰:“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華,非同遠夷狄之俗:被髮左衽,雕體文身之俗也。”。礼仪是汉文化最大的特征之一,也是六艺之首。《史记·秦本纪》中秦穆公说:“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

新!!: 果敢和汉文化 · 查看更多 »

汉族

漢族,是生活在東亞地區的一個民族,種族上屬於東亞黃種人,是數個現代國家和地區的主体民族。佔中国大陆人口《中華文明起源和民族問題的論辯》漢民族形成問題的爭鳴 第129頁92%,佔臺灣人口97%,佔新加坡人口74%,佔馬來西亞人口23.4%。漢族在世界各地皆有分佈,總人口约为13.9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0%或五分之一,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作為民族的称呼,是在中国的国家形成和发展中确立的。中國上古史學專家許倬雲認為,魏晋南北朝以后,“华夏人”开始出现“汉人”自称谓,在此之前,“汉人”、“汉民”多为周边国家对汉朝国民的称呼見p.33, p.67 。漢族自稱“漢人”,其他民族称之“唐人”、“華人”、“秦人”、“桃花石”。 19世纪末開始用「汉族」一詞做為漢民族的稱呼,受漢民族主義和共產主义運動等多重影响,这一称呼逐步广泛使用,并于官方固定下来,在此之前,“華夏”(起源於中國黄河中下流域的遠古部落名稱)較常被使用為漢民族的別稱,民族政治认同根据时间与空间的不同,对華夏、汉人的定义都具有差异。汉族被西方學者視為中國的主體民族。 另外,中國古代没有现代称谓“民族”而加“族”的概念,但不等于当时没有漢族这一民族,用于民族之间区别的“满”、“蒙”、“汉”,都是古代的民族概念,故现代学界尤其史学界称历史上的汉人为汉族。 漢族自古以來就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九州」,同時認為非漢民族主要聚居地區在九州之外或“漢地”,而非漢民族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漢地」。 漢族通常被认为是上古传说炎帝(或神农氏)与黃帝(或轩辕氏)两个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及“炎黃裔胄”皆曾被中國國民党及中國共產黨用來做為“汉族”的代称或另稱。 漢族之內因地域、語言、文化及社會多樣性上可分出不少漢族民系;根據復旦大學的基因研究對照歷史遷移記錄,漢民族的擴張主因是歷史上的由北往南的人口移動:在西晉以前漢族人口主要分佈於中国北方,隨後北方人口因永嘉之禍大舉向南遷徙,歷史上汉族由北往南的大規模移動也改變了南北人口分佈密度。.

新!!: 果敢和汉族 · 查看更多 »

清明

清明,是華人四大節日之一、農曆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節與新春、端午節、中秋節,是指華人傳統會一家團聚共度的四個節日,故稱華人四大節日。另外,就祭祖而言,除、清、盂、九四節也是中華傳統節日裏的「祭祖四大節」,每年陽曆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黃經1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因此,清明節總是在公曆4月4日、4月5日、4月6日三天中的一天。《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曆書》:「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由於清明節是根據節氣而定的,故清明是少數與西曆大致吻合的中國傳統節日。.

新!!: 果敢和清明 · 查看更多 »

滚弄

滚弄(Grūm),另称滚龙,是缅甸掸邦滚弄镇区下辖的一个镇。 此地有一座跨过萨尔温江支流滾弄江(rom Grūm)的滾弄大橋。从1971年11月至1972年1月,缅甸共产党和缅甸政府军之间为争夺滚弄桥而进行了为期42天的战斗。.

新!!: 果敢和滚弄 · 查看更多 »

滾弄大橋

滾弄大橋,緬甸橋梁,位於果敢滾弄街薩爾溫江,是臘戍與果敢之間的交通咽喉。 此橋為緬甸聯邦政府出資,中國政府援緬施工建造,1965年通車 。由於該橋位於果敢與緬甸內地的要道上,深具軍事價值,完工啟用後即由緬甸聯邦政府管理 。1971年至1972年間的,緬甸人民軍試圖取道滾弄大橋進犯臘戍,守軍中斷滾弄大橋,並憑藉著砲兵與空軍的支援抵擋住緬共的進攻,緬共敗退回果敢老街。該橋為鋼索吊橋,長約200米。.

新!!: 果敢和滾弄大橋 · 查看更多 »

漢語

#重定向 汉语.

新!!: 果敢和漢語 · 查看更多 »

漢族

#重定向 汉族.

新!!: 果敢和漢族 · 查看更多 »

澳門

澳門(Macau;Macao),簡稱澳,古稱濠鏡澳,或稱濠江、海鏡、鏡海、媽港、梳打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别行政区之一,位於南海北岸、以及珠江口西側,北接廣東省珠海市,東面與鄰近的香港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澳門全境由澳門半島、氹仔以及路環三個區域所組成,2000年後氹仔與路環之間開發出以賭業為主的路氹城區域:澳門半島是澳門發展的核心,其東北面一小部份陸地與中国大陸連接,氹仔和路環原本分別為兩座離島,後來連陸而成為了路氹城。 澳門是歐洲國家在東亞的第一塊、也是最後一塊屬地。澳門自秦始皇三征嶺南後屬中國版圖,從明朝中葉的1557年開始被葡萄牙人租借,但明朝设置官府管理。直至1887年,葡萄牙與清朝簽訂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澳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1980年代,葡萄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同探討澳門前途問題,其後於1987年簽署《中葡聯合聲明》,葡萄牙根据声明於1999年12月20日將澳門主權移交中國,實行一國兩制,享有「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權利。 澳門為獨立之經濟體,其中旅遊業與博彩業為重要產業,尤其主權移交後開放賭權,現在發展為「世界上第一大賭城」。澳門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每平方公里人口超過2萬。2015年澳門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爲78,586美元,名列世界第三。澳門2015年人均国民总收入依购买力平价爲102,480美元,名列世界第三。.

新!!: 果敢和澳門 · 查看更多 »

木邦

木邦,又稱孟邦、孟都等,撣族土司。位於今緬甸撣邦興威,薩爾溫江之西。歸附元朝時為雲南行省下的木邦路軍民總管府,領三甸。歸附明朝時設置木邦府,後改為木邦司,但在17世纪初(明万历年间)为缅甸东吁王朝占领(见明缅战争),到19世紀被英国占领后成為英属缅甸的一部份。緬甸獨立之後,為地方軍所據,現屬撣邦轄下的單位,主要民族為撣族及克欽族,其餘有德昂族、緬族、漢族、傈僳族。這国家是曼尼普尔史家口中的蓬王国,曾非常強大,版图由德宏至特里普拉。.

新!!: 果敢和木邦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果敢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春節

--,即華夏傳統曆法农历的元旦,是中国與世界各地漢族社會的傳統新年,又稱歲首、新春、正旦、正月朔日;口頭上亦稱為过新年、过年、度歲、慶新春、慶新歲,是汉族四大传统节日之首。中國古時春--節曾專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一年的開始。從明代開始,農曆新年節慶一般要到正月十五日(即元宵節)之後才正式結束活動,有些地方的新年慶祝活動甚至到整個正月結束為止。辛亥革命後,官方紀年標準由夏曆改為西曆。.

新!!: 果敢和春節 · 查看更多 »

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又稱土司改流、廢土改流,始於明代初期,是指將原來統治少數民族的土司頭目廢除,改為朝廷中央政府派任流官。.

新!!: 果敢和改土归流 · 查看更多 »

1992年果敢內戰

1992年果敢內戰,又稱楊茂良反彭兵變,是指1992年在果敢發生,歷時六個月,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的彭家聲與楊茂良兩勢力之間發生軍事衝突。雙方相持不下,直到1993年初楊部向佤邦求援。佤邦聯合軍介入後,彭家聲敗走,果敢政局由楊茂良兄弟主政。.

新!!: 果敢和1992年果敢內戰 · 查看更多 »

2009年果敢軍事衝突

2009年果敢軍事衝突,是2009年8月在緬甸果敢發生的一場軍事衝突,交戰一方為忠於果敢彭氏政權的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另一方為緬甸聯邦政府。自8月8日開始的軍事對峙而引發難民潮,始稱八八事件。兩週後戰爭爆發,最終在緬甸軍政府的優勢軍力之下,瓦解了果敢特區的反抗軍隊。 果敢特區主席曾透過媒體向國際求援,但在緬甸與中國控制消息的情況下,戰爭未獲得國際廣泛關注。大部分的新聞來源是由果敢逃至中國邊境的華人轉述以及熟悉緬北情勢的觀察家所估算。.

新!!: 果敢和2009年果敢軍事衝突 · 查看更多 »

2015年果敢军事冲突

2015年果敢军事冲突于2015年2月发生在缅甸掸邦州北部的缅甸掸邦第一特区,缅甸政府军与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之间发生数场争斗。.

新!!: 果敢和2015年果敢军事冲突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掸邦果敢特区掸邦第一特区果敢县果敢特区果敢邦撣邦果敢自治區撣邦第一特區缅甸掸邦第一特区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