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李重俊

指数 李重俊

李重俊(),中國唐朝唐中宗第三子,母不详。遭到韋皇后、安樂公主、武三思等迫害,707年以羽林軍發動重俊之變,殺了武三思、武崇訓父子,後因士卒倒戈,被斬殺。唐睿宗以唐隆之變重祚後,追贈重俊為節愍太子。.

43 关系: 县丞大将军太庙宗楚客安樂公主中國储君唐中宗唐睿宗唐隆之變唐肅宗唐朝元獻皇后兵部尚书神龍義興郡甯嘉勗韋皇后韋皇后 (唐中宗)聖曆魏元忠追贈郡王都督重俊之變重祚长安 (年号)揚州李千里李多祚李宗晖李承況李思沖杨妃 (李重俊)武崇訓武三思沙吒忠义洛州涪陵区斬首新唐书景龙

县丞

縣丞,丞是中国古代地方職官名。在縣裡地位一般仅次於縣令(或縣長),相當於現今的副縣長。.

新!!: 李重俊和县丞 · 查看更多 »

大将军

大將軍是一種頭銜:.

新!!: 李重俊和大将军 · 查看更多 »

太庙

太庙是中國、越南皇帝的宗庙。太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秦漢時起稱為“太廟”。 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而帝王将相的神主被供奉入太庙的仪式则称为升祔礼。.

新!!: 李重俊和太庙 · 查看更多 »

头在解剖学上是指动物的吻端部分,通常包括脑、眼、耳、鼻、口等器官(所有这些器官都支撑着各种感官功能,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有些非常低等的动物可能没有头部,但多数两侧对称动物都有头。.

新!!: 李重俊和头 · 查看更多 »

宗楚客

宗楚客(),字叔敖,蒲州(今山西永濟西)人。武周和唐中宗时期官员。 祖籍南陽(今河南南陽)。曾祖宗丕是後梁弘农郡太守,隋朝時居河東之汾陰。父宗岌,官魏王泰府,與謝偃等撰《括地志》。母武則天堂姐(武后伯父武士逸與伯母諸葛芬之三女)。宗楚客之孫女是李白的第二任妻子。 生而「明皙美鬚髯」,有才華,唐高宗進士,武周革命后兄宗秦客官升内史,不久宗秦客、宗楚客、宗晋卿三兄弟就以奸赃罪被流放岭南。宗秦客死在岭南,宗楚客等人恢复官职回到京城。长安四年(704)三月,宗楚客累遷夏官侍郎后,被任为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宰相),七月,被贬为原州都督。 神龙初年,宗楚客任太仆卿。武三思掌权时引宗楚客為兵部尚書,封郢国公。神龙三年(707年)七月,太子李重俊发动政变,杀死武三思父子,兵败后逃到鄠县,宗楚客派人捕杀,首级被用于祭奠武三思父子。他也是韋皇后与安乐公主的亲信大臣,九月,与纪处讷同知政事,再次担任宰相,他与侍中纪处讷共为朋党,人称宗、纪。弟弟宗晋卿官至将作大匠、宋国公。 景龍二年(708年),宗楚客、纪处讷等受阿史那闕啜忠節贿赂,派兵讨伐突骑施首领娑葛,导致安西都护府被突骑施攻陷,宗楚客等人召安西都护郭元振入京,欲陷他于死罪,元振不从,两方相互攻讦,最终郭元振复任安西都护。景龙三年(709年),監察御史崔琬彈劾宗楚客等人「潛通戎狄,受其貨賂,至生邊患」。唐中宗并未追究,反命崔琬与楚客结为兄弟。宗楚客则转任中书令。 710年六月,臨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於是發動唐隆之變,殺韋皇后,宗楚客与弟弟宗晋卿等人也一同被杀。 西安市考古研究院日前發現,宗楚客的外祖母名為諸葛芬,出自瑯琊諸葛氏,是武則天三伯武士逸的側室。.

新!!: 李重俊和宗楚客 · 查看更多 »

安樂公主

#重定向 安乐公主.

新!!: 李重俊和安樂公主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李重俊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储君

储君,君主的法定继承人。根据君主的不同称谓又称皇储、王储或大公储。储君在君主逝世、禅位、逊位后,成为继任君主。是世袭君主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存的君主制国家中,通常由法律指定继承人。继承人的确立基于長子繼承制或其它。在二元君主制国家中,君主对储君的选择会享有较大的权力。确立继承人有两种常见的方式,一种是继承人出生后,经过正式的册封,获得继承权。另一种,通过法律明确继承顺序,继承人自出生后即获得继承权。 在古代中国,储君一般是指皇帝册立的「皇太子」,简称「太子」。通常被授与的对象是皇帝之子。类似的皇帝继承人封号,依受封者与皇帝的关系不同,还有皇太弟、皇太孙、皇太叔等。“太”者,大也。在中國汉朝时期之前,诸侯王的正式继承人亦称“太子”。汉以后,亲王正式继承人改称“世子”,外姓王或藩屬國王之子,亦同。 歐洲君主國,通常对有继承权的人士进行排序。排在第一位的继承人,如果不是君主的长子(女)或长孙,则被视作推定继承人。推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随着君主的子嗣诞生下降,失去继承机会。君主的长子(女)或长孙(孙女),如是第一位继承人,则被视为正式繼承人(确定继承人),正式继承人的称谓Crown Prince或Crown Princess,漢語中一般譯為「王(皇)儲」或「女王(皇)儲」。同时由于王室间通婚的原因,一些君主会拥有别国排序较后的王位继承权。.

新!!: 李重俊和储君 · 查看更多 »

唐中宗

唐中宗李顯(),后改名李哲,是唐朝的第四和第六任皇帝,两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时间为684年1月3日-684年2月26日,第二次在位时间为705年2月23日-710年7月3日。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病逝,终年55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葬于定陵。.

新!!: 李重俊和唐中宗 · 查看更多 »

唐睿宗

唐睿宗李旦(),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之子,唐朝的第五和第八任皇帝,曾用名李旭轮、李轮,他一生兩度登基,兩讓天下。两次在位,第一次為天后武氏 (登基前的武則天) 廢唐中宗李顯而繼位,在位时间是文明元年至載初二年(684年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後上表自行退位,禪讓予母親武則天;第二次是在唐隆之變誅除韋皇后及其黨羽後復辟,在位时间是景雲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7月25日-712年9月8日),後退位禪讓於子李隆基(唐玄宗)。李旦為唐高宗李治諸子之中排行第八,母为武则天,李弘、李贤、唐中宗李顯等都是其兄长。.

新!!: 李重俊和唐睿宗 · 查看更多 »

唐隆之變

唐隆之变,或稱唐隆政變,是710年7月21日(唐中宗景龙四年,唐少帝唐隆元年),由当时皇叔相王李旦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于唐朝首都长安城共同发起的一场宫廷政变。李隆基以禁軍杀了韋后、安乐公主,并彻底剿灭韦氏集团。这次政变的后果是:即位不足一个月的李重茂退位,李旦復辟为唐睿宗,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掌握实权,太平公主的权势更加强大。.

新!!: 李重俊和唐隆之變 · 查看更多 »

唐肅宗

唐肃宗李亨(),唐玄宗第三子,母杨贵嫔,唐朝第10代皇帝(不計武则天),756年8月12日—762年5月16日在位,在位6年。在位期間,是唐朝安史之亂時期。.

新!!: 李重俊和唐肅宗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 李重俊和唐朝 · 查看更多 »

元獻皇后

元獻皇后(),姓楊氏,真名不詳,出身于弘农杨氏,為中國唐朝唐玄宗的貴嬪、唐肅宗生母。.

新!!: 李重俊和元獻皇后 · 查看更多 »

兵部尚书

兵部尚書,中國古代官職名稱,統管全國軍事的行政長官,職能相當於現代各國的國防部長。俗稱司馬、武部尚書、大司馬、夏官卿。.

新!!: 李重俊和兵部尚书 · 查看更多 »

神龍

#重定向 神龙 (消歧义).

新!!: 李重俊和神龍 · 查看更多 »

義興郡

义兴郡,中国晋朝到隋朝时设置的郡。 西晋永嘉四年(310年)时分割吴兴郡、丹阳郡设置义兴郡,治所在阳羡县(今江苏省宜兴市)。包括今江苏省宜兴市、溧阳市。隋朝开皇九年(589年),隋灭南陈,废除义兴郡。 义兴郡郡治在今宜兴市城区,辖七县:.

新!!: 李重俊和義興郡 · 查看更多 »

甯嘉勗

甯嘉勗(),唐中宗時永和縣縣丞。因同情太子李重俊,被宗楚客貶死。唐睿宗追贈甯嘉勗為永和縣縣令。.

新!!: 李重俊和甯嘉勗 · 查看更多 »

韋皇后

#重定向 韦皇后.

新!!: 李重俊和韋皇后 · 查看更多 »

韋皇后 (唐中宗)

#重定向 韦皇后.

新!!: 李重俊和韋皇后 (唐中宗) · 查看更多 »

聖曆

聖曆(698年正月-700年五月)是武則天的年号,共计3年。.

新!!: 李重俊和聖曆 · 查看更多 »

魏元忠

魏元忠(),本名真宰,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縣南)人,唐朝政治家,武则天时任宰相。.

新!!: 李重俊和魏元忠 · 查看更多 »

追贈

追贈,或作追封、追晉,即加封死者的官職、勳位,一般用在因公殉職或者陣亡的軍人、警員、公務員等,或特別表揚對政府有貢獻的死者。《後漢書》公孫述傳:「初,常少、張隆勸述降,不從,並以憂死。帝下詔追贈少為太常,隆為光祿勳,以禮改葬之。」 另一種情況是,後代成為高級官吏或貴族,朝廷為表示優賞,對其祖先加封。或者子孫追尊先人,始於周武王。宋高承《事物紀原》追贈:「自武王克商,追王太王、王季,故後代有追諡追尊之典,兩漢逮今,人臣亦有追贈之制。.

新!!: 李重俊和追贈 · 查看更多 »

郡王

郡王是中國古代帝王敕封皇室成員、異姓功臣或外藩國王的一種爵位。郡王的地位僅次於親王,为封爵的第二等,別稱大王。.

新!!: 李重俊和郡王 · 查看更多 »

都督

都督是中國歷史上的中國古代軍事指揮官官名。最初是軍隊中的監察官,與監軍相同。在魏晉之後演變為統領軍隊的軍事長官之職。突厥语与蒙古语中的脱脱一名来自都督。.

新!!: 李重俊和都督 · 查看更多 »

重俊之變

重俊之變,又稱景龍之變。是唐中宗時代的一場兵變。景龍元年(707年),太子李重俊等人起兵殺了權臣武三思、武崇訓等,後因士卒倒戈,事敗,李重俊被殺。.

新!!: 李重俊和重俊之變 · 查看更多 »

重祚

#重定向 復辟.

新!!: 李重俊和重祚 · 查看更多 »

长安 (年号)

長安(701年十月—705年正月)是武則天的年号,共计3年餘。.

新!!: 李重俊和长安 (年号) · 查看更多 »

揚州

揚州,可以指:.

新!!: 李重俊和揚州 · 查看更多 »

李千里

李千里,字仁,唐朝宗室,唐太宗之孙,吴王李恪长子,封為成王。因參與重俊之變,失敗,被殺。.

新!!: 李重俊和李千里 · 查看更多 »

李多祚

李多祚(),七世纪末期中国唐朝(武周)的靺鞨族将领,被封为上柱國、遼陽郡王,人称遼陽王,三韓貴種(旧唐书)。707年參與重俊之變,敗死,年五十四。.

新!!: 李重俊和李多祚 · 查看更多 »

李宗晖

李宗晖(),唐朝皇帝唐中宗子太子李重俊的庶出独子。也是唐中宗唯一有记载的孙子。 景龙元年(707年)七月,李重俊发动兵变,事败被杀。中宗弟唐睿宗登基后,追谥李重俊为节愍太子。景云三年(711年),封李宗晖为湖阳郡王。 天宝年间,李宗晖官至卫尉员外卿。十一年(752年),御史大夫兼京兆尹加知总监、栽接使王鉷卷入谋反案,李宗晖因将宅子卖给王鉷,被贬为涪川郡长史,迁卢阳长史。至德元年(756年)安史之乱之际,李宗晖追赴行在,被授特进、鸿胪卿。李宗晖没有其他才能,但因外族之亲,受到的恩礼和照顾越来越隆重。卒于太常员外卿任上。.

新!!: 李重俊和李宗晖 · 查看更多 »

李承況

李承況,唐朝將領,左羽林將軍,參加重俊之變,敗死。.

新!!: 李重俊和李承況 · 查看更多 »

李思沖

李思冲可以指:.

新!!: 李重俊和李思沖 · 查看更多 »

杨妃 (李重俊)

杨妃,唐朝太子妃,出身弘农杨氏,是唐中宗第三子节愍太子李重俊的妻子,父亲是千牛豹韬将军杨知庆。 杨妃的高祖父是隋朝纳言杨达,曾祖父杨缄,祖父杨全节。神龙三年(707年),李重俊遇害,杨妃笃信佛教,养育儿子李宗晖。景云二年(711年),李隆基的良媛杨氏是杨妃的姐姐,生下儿子李嗣升,被杨妃抚养。唐玄宗即位,封李宗晖为湖阳郡王。开元十七年(729年)二月癸未,杨妃在长安太平里去世,葬於新丰细柳原。张说有《节愍太子杨妃挽歌》两首。.

新!!: 李重俊和杨妃 (李重俊) · 查看更多 »

武崇訓

武崇訓(),唐朝武三思之子,生年不詳,娶唐中宗之女安樂公主。 武崇訓比安樂公主大一歲,常出入宮中,在宮中偷香竊玉,與宮女幹下很多風流韻事,以致外面謠傳武崇訓上烝祖姑母,傳在武則天耳中變得十分難堪,便把安樂公主許配予武崇訓,以平息謠言。據說安樂公主與武崇訓早已私通上了,又因偷情而懷孕,下嫁不足六個月,安樂公主便產下一個男嬰,這時安樂公主與其同族兄弟武延秀,在背地裡淫亂,結下了風流私情,終日在府中打情罵俏,府上府下只有武崇訓不知情。此時武崇训与安樂公主生的儿子才几岁大,生得十分漂亮,又聪明伶俐,就被封为太常卿与镐国公,食邑五百戶。 唐中宗神龙革命重祚後,武崇訓與安樂公主陰謀罷黜太子李重俊,他們的企圖,使李重俊被迫兵變,是為重俊之變。武崇訓與武三思被殺。 崇訓死後,安樂公主又與武延秀通姦,之後安樂公主便改嫁武延秀,两人生了一个儿子。 Category:武周宗室 Category:唐朝駙馬 Category:唐朝被殺害人物 C.

新!!: 李重俊和武崇訓 · 查看更多 »

武三思

武三思(),唐朝并州文水人。武則天的姪子,武元庆之子,初封梁王。死於重俊之變。.

新!!: 李重俊和武三思 · 查看更多 »

沙吒忠义

沙吒忠义()是唐朝武则天时期的百济族将领。参与重俊之变,败死。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首领松漠都督李尽忠与其妻兄归诚州刺史孙万荣杀死营州都督赵文翙,占据营州,自号可汗,举兵反叛武周,侵略河北,并多次大败武周军队。697年四月,武则天以右金吾卫大将军武懿宗为神兵道行军大总管,与右豹韬卫将军何迦密将兵再次征讨契丹。五月,又以娄师德为清边道副大总管,右武威卫将军沙吒忠义为前军总管,将兵二十万击契丹。同时沙吒忠义以宾山郡开国公进封为郕国公,后改任右金吾卫将军。六月,后突厥默啜可汗应武周之邀进攻契丹,孙万荣兵败被杀,契丹之乱平定。 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突厥默啜可汗入侵灵州鸣沙县,时任灵武军大总管的沙吒忠义与其交战,被击败,官军战死者六千余人,忠义因此被免职。 神龙三年七月,沙吒忠义因参与太子李重俊的宫廷政变,被倒戈的千骑所杀。 Category:武周将军 Category:武周总管 Category:唐朝大总管 Category:唐朝被殺害人物 Category:武周国公 Category:百濟人.

新!!: 李重俊和沙吒忠义 · 查看更多 »

洛州

洛州,可以指:.

新!!: 李重俊和洛州 · 查看更多 »

涪陵区

陵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重庆市下辖的市辖区,面积2945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是重庆第三大城市。涪陵位于重庆市中部,城市建立在长江、乌江两岸,因当地榨菜产业发达,又有“榨菜之乡”的说法。 涪陵区,涪陵——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先王陵墓多葬于此而得名。地处重庆中部,邑枕长、乌两江,素为乌江流域物资集散地,有渝东门户之称,是闻名遐迩的“中国榨菜之都”。 涪陵,古代巴国故都、军事重镇,长江中上游地区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千里乌江第一大城市,重庆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和主要工业城市,重庆第三大城市。 全境东西宽74.5公里,南北长70.8公里,幅员面积2941.46平方公里。截至2013年末涪陵区辖4个园区、8个街道、12个镇、 6个乡,总人口116.50万,城区常住人口67万,是重庆第三大城市、成渝经济区东部中心城市。涪陵区自然条件好,人文资源丰富。涪陵榨菜、涪陵水牛、涪陵红心萝卜是闻名海内外的三大特产;水底碑林白鹤梁、程朱理学点 易洞是名闻中外的名胜古迹。.

新!!: 李重俊和涪陵区 · 查看更多 »

斬首

斬首,亦稱砍頭、殺頭或開刀問斬,是死刑的一種,即將人的頭部砍去。.

新!!: 李重俊和斬首 · 查看更多 »

新唐书

《新唐书》,北宋歐陽修、宋祁、范鎮、呂夏卿等合撰,是記載唐朝歷史的纪传体史書。《新唐书》共225卷,分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及列傳150卷。.

新!!: 李重俊和新唐书 · 查看更多 »

景龙

景龙(707年九月-710年六月)是唐中宗李显的年号,共计4年。.

新!!: 李重俊和景龙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