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朱慧珍 (藝人)

指数 朱慧珍 (藝人)

朱慧珍(),臺灣知名女演員、主持人,外省人第二代,國語、台語流利,曾主持《巨登大歌廳》。1986年與藝人邢峰產下一女「朱安婕」,但最後與邢分手。朱於拍攝民視連續劇《娘家》時發生意外,傷及頸椎,一度轉作服裝設計師。 曾拍攝母親節錶款廣告,收入捐給台灣世界展望會。2012年,朱安婕因感情因素自殺身亡。.

74 关系: 印度台灣世界展望會台灣廖添丁外省人女同性戀娘家 (民視電視劇)婚姻嫁妝 (電視劇)家庭暴力寺庙中國電視公司中国中央电视台中華民國國語主持人三立電視庭院深深佳人有約包拯國家語言冥福內湖區八大電視八月桂花香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皈依神仙動員令第28屆金鐘獎第32屆金馬獎第41屆金鐘獎父與子 (民視電視劇)燃燒吧!火鳥煙雨濛濛隔壁親家華視颈椎香蕉新樂園 (中視電視劇)託夢認領 (親子法)豬哥亮超渡胡瓜阿弥陀佛藏傳佛教葛小寶邢峰蔡頭自殺臺北市臺北東區臺灣...臺灣話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臺灣電視公司金鐘獎艺人英語JET綜合台林安迪李旼東風衛視東森新聞台根 (電視劇)歌手母亲节民視法王演員戲劇節目女配角獎斬雞頭新聞挖挖哇新臺幣意難忘愛拚才會贏曹西平 扩展索引 (24 更多) »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新!!: 朱慧珍 (藝人)和印度 · 查看更多 »

台灣世界展望會

台灣世界展望會(World Vision Taiwan)設立於1964年。最初1951年設立,由一位美國籍宣教士-博士創立於美國。除了世界救濟活動以外,尚針對不同國家所需之人道救濟、支援為主要工作。關懷對象除了一般弱勢族群,首要服務對象為兒童。由於世界展望會遍布全球70餘國,服務遍及97國,故若有其他地區的兒童遭逢重大災害,而使得醫療用品、食品或人力不足,常見各地的世界展望會夥同其他非政府組織踴躍投入跨國援助;工作項目多元而深入。 目前全台有6個辦事處、有74個服務據點,服務範圍遍及台灣都會區角落、濱海地區、山區及蘭嶼、澎湖等離島,是國內在原住民及偏遠地區紮根最深、服務最廣的民間服務機構。 愛心表現:本會現在全台志工超過5千人,每月平均超過1200人次的服務,一年之中年志工參與服務總計近7萬小時。由各行各業的志工專精人才默默的付出參與各樣的行政工作、公關推廣活動、受助家庭服務、緊急救援、課業輔導、翻譯等各樣工作,只要是有展望會服務的地方,幾乎就有熱心志工的行蹤。.

新!!: 朱慧珍 (藝人)和台灣世界展望會 · 查看更多 »

台灣廖添丁

《台灣廖添丁》是一部台灣電視劇,1999年3月8日起每週一至週五晚間八點在台視播出,導演徐進良。 1999年12月,台視美術指導黃-志-鴻以《台灣廖添丁》為題材,發表漫畫集《廖添丁狂想曲》。他在這本漫畫的自序中說,台視企劃組的企劃師「咪咪」是《台灣廖添丁》的企劃師,《台灣紅不讓》中鬼叫鬼叫的旁白就是她,從她的旁白可見她的個性非常開朗。.

新!!: 朱慧珍 (藝人)和台灣廖添丁 · 查看更多 »

外省人

外省人,字面意義為來自別的省份的人,這個稱呼起源於籍貫觀念。在华语圈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含义,主要是中国大陆与台湾使用较为广泛。.

新!!: 朱慧珍 (藝人)和外省人 · 查看更多 »

女同性戀

女同性戀者(Lesbian)是指以同性者為對象,建立親密關係或以此性傾向作為主要自我認同的行為或現象的女性"Lesbian", ,第二版,1989年。2009年月1日7查閱。。女同性戀者們常以「蕾絲邊」相稱,蕾絲邊可作為名詞,意指自認或被他人認定擁有女同性戀特質的女性,亦可作為形容詞,表示與女同性--望相關事物的特性。 儘管自古以來女同性戀曾被記載於多處文化中,古時稱為「石磨」,近二十年漢語圈出現「女同志」、「蕾絲邊」(Lesbian)、「拉子」、「拉拉」、「歐蕾」、「蕾婆」、「T婆」、「'''百合女'''」、「鱷魚」等字詞,用以形容女同性戀者。十九世紀晚期,性學家發表了他們對同性--望與行為表現的研究,標明了女同性戀者在西方文化中是屬一獨立實體。因此,意識到自身新醫學身分的女性逐漸在歐洲與北美洲形成秘密次文化。1970年代,受第二波女性主義運動影響,該術語开始被廣泛使用。歷史學家因而重新省視歷史上女性間的情愛關係,並對如何定義一名女性或女子間關係是為女同性戀提出疑問。此類議題的討論結果最終確立了女同性戀者的三種組成:性行為、性--或性別身分。 歷史上女性性向的相關記載大多由男性撰成,而由於男性並無參與女同性戀關係,其鮮少承認女同性戀存在或正常表露性--的可能性。早期的性學家因相信女同性戀者是女性拒絕接受「正常」性別角色的表徵,而將之界定為精神疾病範疇。自此,以反抗性別角色為根據的次文化逐漸形成,許多女同性戀者視己為不道德、受排擠的一類。女同性戀關係亦出現在時尚史中,表現了他人及女同性戀者對其本身的看法。有些具有同性戀傾向的女性可能會徹底否認其女同性戀的身分,拒絕視己為女同性戀或雙性戀。 女同性戀者在影視媒體中被刻画成多種樣貌,其暗示著整體而言,西方社會一直同時關注並排斥對傳統女性性別角色有所質疑的女性,既驚寒又深受女性間浪漫之情的吸引。然而,在認同其身分的女同性戀者的引領下,我們漸而組織出與種族身分相仿的觀點:作為同性戀,他們因受歧視與其親友等人潛在的否定而團結一致。作為女性,她們受到男性的排斥。女同性戀者可能會面臨截然不同的身心問題。政局與社會態度亦持續影響著女同性戀伴侶與家人關係的組成。.

新!!: 朱慧珍 (藝人)和女同性戀 · 查看更多 »

娘家 (民視電視劇)

#重定向 娘家 (電視劇).

新!!: 朱慧珍 (藝人)和娘家 (民視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婚姻

婚姻是一種人際間取得親屬關係的社會結合或法律約束。根據观念和文化的不同,通常以一種親密或性的表現形式被承認,這種結合通常以婚禮的方式来对外宣告其正式成立。结婚的具体原因很多,比如法律、社會、情感、經濟、精神和信仰的需要。通常,婚姻是组成家庭的基础和根据,是家庭成立的标志。婚姻雙方家長互稱“親家”或“姻親”。 現代婚姻普遍為單偶制形式。但在部分地區過去的文化歷史及許多古老部落中亦存在其他的婚姻形式,現今某些地区或宗教的法律亦承認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等多偶制婚姻。 世界上多数国家与地区采用婚姻登記制,在满足其他条件下不限制結婚次數。目前,世界上婚龄最长的夫妇已经结婚80年。.

新!!: 朱慧珍 (藝人)和婚姻 · 查看更多 »

嫁妝 (電視劇)

《嫁妝》為台灣民視2014年製播的八點檔連續劇。此劇以父母關心子女的心情為主題。製作於2014年3月20日開鏡,8月15日開拍,12月16日在《龍飛鳳舞》播出大結局後開播。超視在2015年6月15日將此劇的特映版開播,成為台灣電視歷史上第一次雙版本在雙頻道同步播出。2016年3月14日播出結局後由《春花望露》接檔。 日本青森縣也贊助了三千萬日圓(約808萬台幣)讓劇組赴青森的各地取景,2015年10月14日在青森市、弘前市、八戶市、十和田市、五所川原市、鶴田町、鰺澤町的立睡魔館、南田溫泉、弘前蘋果公園、八甲田纜車、青森大橋、津輕鐵道、城倉大橋、、十和田湖等15地點開始攝影。由於民視及青森兩方很注重這份合作,青森縣知事也特地為此劇客串一角。.

新!!: 朱慧珍 (藝人)和嫁妝 (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domestic violence)簡稱家暴,是指家庭成員間實施身體或精神上的傷害行為,往往由于现实之亲属关系與利益的约束而出現一定程度的隐蔽性,以致於這類傷害行為被掩蓋或要求不得聲張外揚、家人以外之人亦常袖手旁觀,不願介入或協助。 家庭暴力的侵害行為可包括了實際攻擊、傷害、虐待等直接實施暴力或在精神上威脅家庭成員。其涉及的成員可以指:配偶、前配偶、雙親、子女和繼親帶來的孩子、有血緣關係家人、同居伴侶、殘疾者與照顧者、情侶關係。.

新!!: 朱慧珍 (藝人)和家庭暴力 · 查看更多 »

寺庙

寺庙,即寺院(佛寺)與庙宇的合称,有時統稱為廟、廟宇,台灣常稱宮廟,一般專指東亞傳統宗教供奉神灵、神话或传说人物、历代贤哲、历史著名人物的房屋式祭祀建筑,實際上不限於佛寺與廟宇,還包括祠、道觀等。功能包括祭祀以及讓信眾祈求庇佑的寺廟。一般所稱寺廟不包括祭祀祖先的家廟,但一些名人的家廟由於亦受宗族以外的信眾參拜,故同時有著寺廟的性質。 由於東亞傳統上常有不同宗教互相影響、習合的情況,如三教合流、佛道雙修、神佛習合等,加上與民間信仰、巫覡宗教合流,因此寺廟的名稱、性質多變,甚至同一間寺廟同時具備多種性質。.

新!!: 朱慧珍 (藝人)和寺庙 · 查看更多 »

中國電視公司

中國電視公司(China Television Company, Ltd.)簡稱「中視」或「CTV」,是中華民國第二家成立的電視媒體公司,為臺灣五家無線電視台之一,與臺灣電視公司、中華電視公司並稱為「老三台」。.

新!!: 朱慧珍 (藝人)和中國電視公司 · 查看更多 »

中国中央电视台

中国中央电视--(简称央视;China Central Television,缩写为CCTV),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级电视媒体之一。开播于1958年5月1日,现拥有45个电视频道,是世界上电视频道数量最多的电视台,亦是世界上第一个完全以中文进行广播的电视台。 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所有的节目都通过卫星播出,该台拥有中国大陆境内最多的收视人群。除了面向中国大陆播出的频道之外,央视还通过卫星、互联网向全球播出包括中文在内的各种语言的国际频道。央视在全球各地设立了自己的记者站,并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设立了非洲分台,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设立了北美分台,致力于发展成为“国际化新闻媒体”。央视属于国家事业单位编制,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直接管理,同时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将自身定位为“党、政府和人民的重要喉舌”,对外呼号中国之声。由于央视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央视本身和有关央视的新闻事件也时常成为其他媒体关注的焦点。中国中央电视台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并称为“中央三台”。.

新!!: 朱慧珍 (藝人)和中国中央电视台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語

中華民國國語,是指由中華民國政府規範與管理的標準漢語,主要以北京官話為標準,文字則使用正體中文,一般通稱為國語、國文,主管機構為中華民國教育部。雖然名為「國語」,但僅為事實上的官方語言及文字,並在部分法律提及其地位,例如「法院為審判時應用國語」。大眾運輸工具播音時,國語、閩南語、客家語法定地位並列,監獄人員工作時原則應用國語。原本的使用範圍為中國全境,但隨著1949年海峽兩岸的分治分立而縮限至中華民國實際統治的臺澎金馬使用;經過半世紀以上的演化,使得中華民國國語已與其發源地中國大陸現今使用的標準漢語(即普通話)有些微不同。而香港亦慣常用「國語」來形容這個語言。而臺灣民間在國語的口語使用上,會與政府之規範存有部分差異,為了與其他地區的標準漢語區別,有時會被以「臺灣華語」稱之;而帶有閩南語音韻的「臺灣國語」其定義則為具有臺語腔調之國語。 中華民國從1912年建國開始,在語言政策上主要的國語運動發展「國語統一籌備會」明確國音應當以實際存在的口語語音作為標準,根據北京官話語音為國語標準音的基礎,刪除了不利拉丁化的北京話讀書音後形成,並訂注音符號等標準,並自1920年代的白話文運動,國語蓬勃發展持續推動至1940年代。在小學國語科課程標準設立方面,承續自1902年(清光緒28年)的國語文獨立設科,至1920年(民國9年)定名「國語」,1968年(民國57年)確立國語科課程標準的組織架構。政治思想的要求自1936年加入,1948年刪除。歷年來國語科佔小學教學科目總時數的平均百分比為30%,而其中讀書最多。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1945年接管臺灣後,隨著政權的轉移,使得原來使用所屬族群母語與舊有官方語言日語為主的臺灣人需要學習國語。經過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的常年推行,國語已成為現今臺灣最常使用的共同語言。相對於國語的強勢流通,臺灣本土語言則日漸式微。臺灣解嚴後,相對於北京官話為主的白話文,臺灣語文運動興起。之後隨著若干縣市相繼推行鄉土及母語教學,國語推行委員會整合各種母語的拼音、用字問題,内容包括臺灣閩南語(臺語)、客家語、福州語(馬祖話)及原住民語等敎學。.

新!!: 朱慧珍 (藝人)和中華民國國語 · 查看更多 »

主持人

主持人是負責场所或節目、儀式等各式項目的主持者,為掌控事项進度及氣氛的幕前負責人。.

新!!: 朱慧珍 (藝人)和主持人 · 查看更多 »

三立電視

三立電視股份有限公司(英語:Sanlih E-Television Inc.,簡稱:三立電視、三立、SET),是臺灣最大型的有線電視媒體。三立電視主要經營七個電視頻道,包括三立台灣台、三立都會台、三立iNEWS、MTV Taiwan(三立音樂台),其中三立綜合台、三立戲劇台在中華電信MOD頻道播放,另外還有三立國際台。.

新!!: 朱慧珍 (藝人)和三立電視 · 查看更多 »

庭院深深

《庭院深深》為台灣作家瓊瑤於1969年所出版的言情小說,此作並曾多次被改編為電影與電視劇。.

新!!: 朱慧珍 (藝人)和庭院深深 · 查看更多 »

佳人有約

《佳人有約》是台灣電視公司於1989年(民國78年)製作的八點檔台灣電視劇。一場爭奪家產及企業激烈競爭中,加進誡諧逗趣的情節,有談情說愛的場面,亦有諜對諜鬥智及科幻情節。在緊張中博人一笑,是一齣極為清新有趣的連續劇。.

新!!: 朱慧珍 (藝人)和佳人有約 · 查看更多 »

包拯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省合肥市肥东)人,北宋人,官至枢密副使、朝散大夫、给事中、上轻车都尉,封东海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四百户,赐紫色金魚袋。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包拯以清廉公正聞名於世,被后世稱譽为「包青天」,將他奉為神明崇拜。中國民間信仰傳其為文曲星轉世,死後成為地獄第五殿閻羅王之一,亦稱森羅殿主及閻羅天子、包府千歲、文曲星君、馬國公。.

新!!: 朱慧珍 (藝人)和包拯 · 查看更多 »

國家語言

國家語言(national language),一般簡稱國語,通常是指在事實上(de facto)或在法律上(de jure),能代表一個國家或地區人民的的語言,或是作為官方語言。.

新!!: 朱慧珍 (藝人)和國家語言 · 查看更多 »

冥福

冥福,意指亡靈在陰間的幸福。保證死者冥福有兩種形式,一是精神上的,二是物質上的。 精神層次者,常會採取超渡儀式、讀頌佛經、求神禮佛等,如清代馮桂芬《孝婦單孺人傳》:「遂矢志長齋,日誦《金剛經》,資母「冥福」。」《魏書》崔挺傳:“ 共鑄八尺銅像于城東廣因寺 ,起八關齋,追奉冥福。” 物質層次者,多是陪葬、焚燒紙錢、紙紮祭品等。.

新!!: 朱慧珍 (藝人)和冥福 · 查看更多 »

內湖區

內湖區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東北地區,為其十二個行政區之一。因其境內多山丘,形成多處小盆地地貌,當地人臺灣閩南語稱山坳地為「湖」,故內湖是「內部盆地」之義。臺語「內面即湖」或「內面彼湖」之稱謂;所指的盆地範圍係以北側自大金面山到碧湖國小的山陵,東緣從綠大地社區、成功公園到清白新村,南邊從白鷺山延伸到公館山之山丘北坡,西方是江南街處,在其中間形成一山坳型盆地。內湖區境內尚有「畚箕湖」、「北勢湖」、「白石湖」和「牛稠湖」等老地名,命名方式,亦是依地形和先民開墾事跡有關連性,而非指有水的湖泊名稱。工商活動部分,內湖科技園區則有許多新建商辦大樓,三軍總醫院及臺灣多數媒體皆將總部設於此。2010年臺北市舉辦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內湖區為九重葛,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新!!: 朱慧珍 (藝人)和內湖區 · 查看更多 »

八大電視

八大電視股份有限公司(Gala Television Corporation),簡稱八大、GTV,成立於1997年6月13日,2014年至今由台塑永在投資公司持有,主要是經營「八大第一台」、「八大綜合台」、「八大戲劇台」、「八大娛樂台」四個頻道以及影音節目製作等相關業務,除家族頻道經營,同時進行了媒體廣告代理業務,包括高點綜合台以及MOMO親子台。是臺灣著名有線電視頻道經營業者之一。.

新!!: 朱慧珍 (藝人)和八大電視 · 查看更多 »

八月桂花香

《八月桂花香》(The August Blossom),是台灣電視公司於1988年9月26日至同年11月18日播出的八點檔連續劇,全40集。由楊佩佩製作,劉松仁、蘇明明、沈孟生與米雪等主演。.

新!!: 朱慧珍 (藝人)和八月桂花香 · 查看更多 »

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簡稱公視基金會、公共電視臺、公共電視、公視、PTS,為臺灣七家無線電視臺之一,是依據中華民國《公共電視法》而成立之獨立經營且全民共同擁有的的公共媒體,不受政府、任何政黨及利益團體控制。其於1990年開始籌備,至1998年7月1日正式開播,目前擁有3個電視頻道,並與中華電視公司共同組成臺灣公廣集團。 屬於公共服務性質的臺灣電視臺,除了依《公共電視法》成立的公視和同為公廣集團成員的華視和客家電視台外,尚有依《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設置條例》成立的原住民族電視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所屬)。但原視並非臺灣公廣集團成員。.

新!!: 朱慧珍 (藝人)和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 查看更多 »

皈依

依(saranam gacchami),又作歸依、歸信,佛教術語,是成為佛教徒之前的宣誓儀式。佛教信徒在完成皈依儀式後,就是正式佛教徒,依性別可以稱為「優婆塞」或「優婆夷」。在上座部佛教及大乘佛教的多數派別,都主張三皈依(Tisarana),即皈依佛、法、僧等三寶,又稱歸依三宝,誓願終生信從三宝,直至未来解脱成佛。藏傳佛教則加上皈依上師,成為四皈依。 有時把信奉一種宗教,統稱為皈依,比如「伊凡卡·川普原為基督教長老宗信徒,2009年皈依猶太教,與夫婿成婚。」、「历史上对君士坦丁大帝为何皈依、是否真正皈依基督教的猜测从未停止过。.

新!!: 朱慧珍 (藝人)和皈依 · 查看更多 »

神仙動員令

《神仙動員令》,又稱《神仙老虎情》,是一部台灣電視劇,於2000年播出,每週一至週五晚上八點於台視播出,全劇共13集。.

新!!: 朱慧珍 (藝人)和神仙動員令 · 查看更多 »

第28屆金鐘獎

28屆金鐘獎是1993年台灣電視業界的年度盛事之一,表揚1993年度傑出的台灣電視之藝人。 例如獲獎之標記為該獎項得獎者。.

新!!: 朱慧珍 (藝人)和第28屆金鐘獎 · 查看更多 »

第32屆金馬獎

32屆金馬獎是1995年台灣與華語電影界的年度盛事之一,表揚1995年度傑出電影與電影工作者。頒獎典禮在1995年12月9日在國父紀念館舉行,由張小燕、張艾嘉共同主持,中視與衛視中文台分別在晚上8點及8點5分轉播頒獎典禮。.

新!!: 朱慧珍 (藝人)和第32屆金馬獎 · 查看更多 »

第41屆金鐘獎

41屆金鐘獎是2006年台灣廣播、電視業界的年度盛事之一,表揚2006年度傑出的台灣廣播和電視之藝人。廣播金鐘獎頒獎典禮於2006年12月16日晚上7時在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舉行,主持人是黃子佼與Hit FM DJ阿娟(因頒獎典禮是由Hit Fm協辦)。電視金鐘獎頒獎典禮於2006年12月20日晚上7時在高雄市立社會教育館舉行,主持人由陶晶瑩和天心擔任,紅地毯主持人則由黃子佼和況明潔擔任。該屆頒獎典禮由東風衛視負責進行現場轉播。.

新!!: 朱慧珍 (藝人)和第41屆金鐘獎 · 查看更多 »

父與子 (民視電視劇)

《父與子》為民間全民電視公司2011年播出的八點檔連續劇,以天下種種父親與子女的親情為主題。此劇於2011年3月21日開鏡,7月19日接檔《夜市人生》首播。.

新!!: 朱慧珍 (藝人)和父與子 (民視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燃燒吧!火鳥

《燃燒吧!火鳥》是瓊瑤的作品之一,於1981年5月12日黃昏初稿完稿,其內容是講述一個自幼便失明的女生如何從一個自卑、自憐、自損、自我逃避的人,而到後來能夠獨立自主、生活方式與正常人沒什麼太大差異的過程。 此作曾改編為電影,由劉文正、呂琇菱、--、林青霞主演。.

新!!: 朱慧珍 (藝人)和燃燒吧!火鳥 · 查看更多 »

煙雨濛濛

《煙雨濛濛》為中華民國作家瓊瑤於1964年創作的小說。故事敘述過氣軍閥陸振華擁有九名妻妾,至台灣以後與九姨太王雪琴及其所出二男二女同住,卻待八姨太傅文珮母女極差,遂使文珮之女陸依萍心生怨恨,決意對陸家進行報復行動。 本書曾經分別改編為電影與電視劇。後來瓊瑤再將故事時代移至民國初年,地點由1960年代的台北移至1936年的上海,並加入新角色,部分角色也被重新設定(如男主角何書桓由國立臺灣大學電機系在學生變為報館記者等),改編為電視劇《情深深雨濛濛》,並對結局做了變動,將原本的悲劇改成圓滿結局。.

新!!: 朱慧珍 (藝人)和煙雨濛濛 · 查看更多 »

隔壁親家

《隔壁親家》是一部台灣電視劇,自民國90年(2001年)2月12日起,於民國90年(2001年)7月27日結束,共120集。每週一至週五的晚上七點半於三立台灣台上檔,編劇蔡岳勳,導演許立坤。.

新!!: 朱慧珍 (藝人)和隔壁親家 · 查看更多 »

華視

#重定向 中華電視公司.

新!!: 朱慧珍 (藝人)和華視 · 查看更多 »

颈椎

椎(cervical vertebrae)是脊椎的第一節。人類的頸椎位於頸部區域,一共有7塊頸椎骨。 第一節頸椎有一個特別的名稱:寰椎(Atlas),取自希臘神話中背負着地球的泰坦巨神阿特拉斯。 馬的第一個頸椎與頭骨的交界是御馬者控制馬匹時施壓的地方。.

新!!: 朱慧珍 (藝人)和颈椎 · 查看更多 »

香蕉新樂園 (中視電視劇)

#重定向 香蕉新樂園 (電視劇).

新!!: 朱慧珍 (藝人)和香蕉新樂園 (中視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託夢

託夢,在道教與民間信仰中,鬼神如有意思表示,可在人的夢中出現而囑咐交代,或以各種情景示人,預知吉凶禍福。如枉死鬼魂,欲託付他人,以明案情;或是天仙神佛,欲警示檀越善信。 如呂純陽祖師廟,多半有禪房供檀越休息,以向神明乞夢,俗說呂祖師有黃梁夢度人一說。 古載,宋高宗獲宋太祖託夢,稱「自從你的祖先用了計謀,佔據我的帝位很久了,已到了天下稀寥破落的局面,是應當要把帝位還給我了。」故宋高宗過繼了太祖八世孫趙瑋作為養子,並立為太子;宋史也有相似的記載。.

新!!: 朱慧珍 (藝人)和託夢 · 查看更多 »

認領 (親子法)

認領係指生父承認非婚生子女為自己親生子女者,被認領之非婚生子女即因認領取得其生父之婚生子女之法律地位。由於生母與子女之間可藉分娩之事實確定真實血緣聯絡,故子女毋須經生母認領即發生法律上母子關係,而生父與非婚生子女間則無法藉由分娩之事實確定真實血緣聯絡,故法律上特設認領制度使非婚生子女得藉此取得生父之婚生子女之法律地位。又認領依是否得依生父之意思為之可分為任意認領及強制認領二者,如未特別言之,認領一詞一般均指前者而言。.

新!!: 朱慧珍 (藝人)和認領 (親子法) · 查看更多 »

豬哥亮

豬哥亮(tl;),本名謝新達,復出後改名謝友偵,出生於臺灣高雄市左營區,為臺灣著名節目主持人、演員,也是早期秀場超級巨星,有「秀場天王」之稱號。在1980年代,他的藝名「豬哥亮」在秀場上曾與張菲、邢峰齊名,並稱「南豬、北張、中邢峰」,亦有人加入了高凌風與倪敏然。 豬哥亮大多使用閩南語臺灣話,在臺灣走紅以後,豬哥亮在各個閩南語社群中,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東南亞的閩南人之間也頗有知名度,他早期的《豬哥亮歌廳秀》或其他秀場錄影帶和光碟在當時知識產權觀念尚未普及的年代,在閩南地區(泉州、漳州、廈門)也有盜版品推出並頗受歡迎,當代的有線電視也盜播過他的歌廳秀節目。閩南地區不少的觀眾都是租豬哥亮的錄影帶或光碟長大的,時至今日仍能在光碟店租得到豬哥亮的秀場影片。 1993年,豬哥亮疑因沉迷於大家樂、六合彩等而積欠大筆賭債,因此而跑路。1997年曾短暫復出過,但到1999年再度離開演藝圈,一沈潛就十年之久。 直到2009年豬哥亮被蘋果記者於屏東吃黑輪發現行蹤,4月24日豬哥亮為燦坤3C拍攝電視廣告而復出。回到演藝圈之後,引用廣告台詞而稱這數年的跑路為「出國深造」。同年的8月1日豬哥亮復出演藝界之後,主持的第一個綜藝節目為民視《豬哥會社》,高收視率更曾是一舉衝破10%,2010年10月22日,豬哥亮與侯怡君以《豬哥會社》榮獲第45屆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主持費更是驚人天價,民視《豬哥會社》一集新臺幣30萬元,中視《萬秀豬王》70萬元,華視《華視天王豬哥秀》85萬元,酬勞之高,稱霸主持界,無人能敵。 2011年起,每年豬哥亮都會在春節或農曆新年時期推出過年賀歲片,如《雞排英雄》、《大尾鱸鰻》、《大稻埕》、《大囍臨門》、《大尾鱸鰻2》等電影,並領銜主演,每年均破新臺幣億萬票房,也讓豬哥亮有「破億票房天王」、「賀歲帝」的美名,直到2017年的《大釣哥》才中斷這項記錄(票房6,932萬),此電影是豬哥亮的電影遺作。2017年3月,因大腸癌末期住進臺大醫院。同年5月15日清晨,豬哥亮因癌症引發肝衰竭,睡夢中辭世,5時08分確認病逝,享壽70歲。.

新!!: 朱慧珍 (藝人)和豬哥亮 · 查看更多 »

超渡

超度,也稱超薦等,華人喪禮中,雅稱犯罪、人格淨化、浮屠犧牲、俗稱作功德、作功果等。超度是一種「喪事」的宗教儀式,是在佛教、道教、民間信仰中,以佈施僧侶、道士、念誦佛經、召請神佛等等行為,使祖先或亡靈彌補生前罪業,得到冥福、增加福報、減輕身處地獄、餓鬼等輪迴恶道的困擾等。有時還有破地獄的儀式,道士會帶親屬做一些動作仿效目蓮救母,象徵把亡者救出地獄。.

新!!: 朱慧珍 (藝人)和超渡 · 查看更多 »

胡瓜

胡自雄(),台灣著名男藝人、綜藝節目主持人。出生於臺灣省苗栗縣三義鄉,外號「胖子」,父親籍貫江蘇宜興,母親為苗栗客家人,並能流利說客家語。 在台灣電視綜藝界,胡瓜與張菲、吳宗憲、張小燕合稱為「三王一--」,有「綜藝大哥」、「綜藝天王」之稱號。其中張菲是胡瓜早年於秀場時代的師父,此外知名藝人鄭進一為其師兄弟。知名藝人前羅密歐成員羅志祥、歐漢聲、知名主持人浩角翔起以及瑪莉亞等人視他為師父,艺人小嫻則是他的乾女儿。 2009年,胡瓜以綜藝益智節目《挑戰101》榮獲第44屆電視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 胡瓜為2004年、2008年、2010年、2011年臺灣主持人收入榜首。.

新!!: 朱慧珍 (藝人)和胡瓜 · 查看更多 »

阿弥陀佛

阿彌陀佛(अमिताभ,),意為無量光佛,另名無量壽佛(अमितायूस्,),又稱為甘露王如来,在華人地區習慣作彌陀佛、彌陀等簡稱;在大乘佛教信仰中,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大乘佛教各宗派普遍接受阿彌陀佛,而淨土宗則以專心信仰阿彌陀佛為其主要特色。 在大乘佛教初期發展時,阿彌陀佛與東方妙喜國土的阿閦佛有同等地位,密宗以其為五方佛之一,為蓮花部主,主妙觀察智。在唐朝,善導大師楷定淨土宗之念佛法門,阿彌陀佛成為漢傳佛教中的信仰主流之一。.

新!!: 朱慧珍 (藝人)和阿弥陀佛 · 查看更多 »

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Төвөдийн Буддын шашин),或称藏语系佛教,或俗稱喇嘛教,是指傳入藏区的佛教分支。屬北傳佛教,与漢傳佛教、南傳佛教并称佛教三大地理体系,歸属于大乘佛教之中,但以密宗傳承為其主要特色。藏傳佛教並沒有南传佛教傳承,說一切有部及經量部對藏傳佛教的形成,雖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不過在佛教的修行方式與戒律上,兩者並不相同,也無直接必然的關係。 藏传佛教以卷帙浩繁,渊博深奥的藏文文献著称。有举世闻名的《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藏语文与记录佛教原始经典使用的梵文有紧密的传承关系,从梵文翻译的内容,不论词意,藏语是唯一可以还原梵语的语言文字。藏语文也是唯一完整地记录自释迦牟尼佛诞辰两千多年来,形成和发展的佛教教义、佛教哲学,以及佛教科学的文字,包括那烂陀传承中,所有的显、密论典。特别是因明论典的教、学传承和方式,当今惟有在藏文中有完整记载和保存。國學大師章炳麟評價西藏學術傳統:“既有文明之學,不受他熏”。然而,聖嚴法師認為藏傳佛教的發展是西藏本土的苯教等民间宗教加上印度晚期混合婆羅門教的佛教密教思想而完成的,整體而言是印藏的合璧。 藏传佛教始於松贊干布時期,佛教由毗俱底公主自尼泊爾和唐朝文成公主自汉地傳入藏区。在赤松德贊時期古印度佛教僧侶寂護將印度佛教傳入西藏,及隨瑜伽行自續派,莲花生来到藏区,制服本地原始苯教的同時,也接受西藏苯教等本土宗教的部分內容,逐渐建立了密教的基礎,此一时期称为前弘期。此后经朗达玛灭佛的波折,西藏佛教经过朗达玛時期灭佛运动的破坏后,约百年之久,到了中国宋朝初年,才又渐渐复兴起来,并逐渐形成了宁玛、噶举、噶当、萨迦、觉囊、格鲁等各派的传承,此一时期称为后弘期。 在宗喀巴創格魯派,成為藏傳佛教的主流後,藏密大盛,又因與中國政權關係密切,在西藏出现了政教合一,由兩位固定的轉世僧侶代中國政權統治西藏,分別稱作達賴與班禪。藏傳佛教的流传地集中在中国藏区、尼泊尔、不丹、印度的喜马偕尔邦、拉达克和达兰萨拉。13世纪,开始流传于蒙古地区,至今,蒙古、土、裕固、普米等民族,仍多信奉藏传佛教。近现代,藏传佛教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

新!!: 朱慧珍 (藝人)和藏傳佛教 · 查看更多 »

葛小寶

葛小寶(),本名葛金城,中華民國演員,曾演出《無敵刀王》、《龍門客棧》、《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飛天》等古裝及時裝電影,其身材肥胖,常演出詼諧逗趣的角色。 葛小寶後來成為華視基本演員,主持許多電視綜藝節目,也常參與勞軍活動。2000年7月30日因腎臟癌病逝於台北榮民總醫院。父親葛香亭是中視資深演員,小弟葛金鵬在中視擔任外景攝影多年。.

新!!: 朱慧珍 (藝人)和葛小寶 · 查看更多 »

邢峰

邢峰(),臺灣知名男藝人,本名邢地生,篤信佛教,早年即稱名秀場,躋身知名主持人之寶座,精通臺語、國語,主持風格幽默圓滑,1970年代-1980年代秀場曾為中臺灣天王,有「中霸天」盛名,與豬哥亮、張菲並稱,時有「南豬、北張、中邢峰」之俗諺。近來跨足戲劇界,2010年曾演出鈕承澤導演的電影《艋舺》,以其中好色怕事的艋舺黑道「Masa老大」一角廣為人知,演技精湛。2014年更參與盧·貝松法國導演的國際電影《-zh-hk:LUCY:超能煞姬;zh-tw:露西;zh-cn:超体;-》,飾演計程車司機,還與美國著名女演員史嘉蕾·喬韓森演出對手戲。.

新!!: 朱慧珍 (藝人)和邢峰 · 查看更多 »

蔡頭

蔡頭(),本名蔡斯文,台灣藝人,紅頂藝人創辦人。早期是《豬哥亮歌廳秀》第一代固定班底之一,在1995年創立紅頂藝人,是台灣第一個由反串藝人組成的團體,紅極一時,但數年後因為發生921大地震,讓表演場館倒塌,事業開始走下坡,導致蔡頭罹患憂鬱症。2010年以後已經很少接通告,將紅頂藝人交給學生經營。 2017年9月,過去蔡頭旗下的燈光師指控蔡頭積欠薪水並對他動粗,蔡頭否認欠薪,但承認動粗。.

新!!: 朱慧珍 (藝人)和蔡頭 · 查看更多 »

自殺

自殺是指當事者蓄意使自己死亡的行為。試圖自殺或非致命的自殺行為一般視為自殘,有自殺的意圖,但後來沒有死亡。协助自杀是指一個人藉由提供建議或是其他方式,協助有死亡意願者達成目的,但沒有直接參與導致死亡的過程,這和安樂死不同,在安樂死中他人有直接參與導致死亡的過程。是有自殺的想法,有可能會演變成。 自殺的風險因素包括憂鬱症、躁鬱症、思覺失調症、人格障礙或是物質濫用在內的心理疾病,其他因素還有因為經濟問題、人際問題或是霸凌而有的壓力而產生的衝動行為。以往曾試圖自殺的人,再度自殺的可能性也較高。自殺防制的方式包括管制可能用來自殺的物品(如槍枝及毒藥),提高取得的難度,治療心理疾病及物質濫用,改善媒體報導自殺的方式,及提升經濟條件等。生命線之類的協談電話雖常見,但到2007年時,有關其成效的研究還不太充份。 常用的自殺方法會隨著地區而不同,也會和自殺工具是否容易取得有些關係。常用的方式包括上吊、及枪械。自殺造成2013年842000人死亡,較1990的712000人增加,使之成為全球第十大死因。通常男性自殺完成的比率高於女性,而男性想要自殺的比率也是女性的四至五倍。估計每年有一千萬至二千萬人試圖自殺,試圖自殺可能會造成受傷甚至長期的失能 -->。在西方國家中,年輕人較容易有試圖自殺的情形,女性發生比率是男性的五倍。 一直以來,人們對於自殺的看法受到宗教、榮譽感和人生意義這類普遍存在的議題所影響。亞伯拉罕諸教認為,所以自殺有違上帝旨意。在日本武士時代,切腹自殺象徵對失敗負責或表達抗議。印度習俗「薩提」,即丈夫過世後,寡婦因為自願或迫於家庭和社會壓力,在丈夫的中跟著自焚殉葬,後來在英國統治期間遭到禁止。現在大部分西方國家已不再將自殺和自殺未遂視為非法,但自殺在許多國家仍屬於犯罪行為在20和21世紀,自殺已成為特殊情況下的抗議形式, 敢死隊和 自殺炸彈則用來作為軍事戰略或恐怖攻擊。自殺一詞源於拉丁語suicidium,意為「將自己殺死」。 2011年發表在上,追蹤台灣1080位社區自殺嘗試(自我傷害)者5年的研究,去探討這些被認為自殺最高危險群的人最後真的死於自殺原因的人有多少。在嘗試自殺後5年內,死於自殺的比例有3.8%。.

新!!: 朱慧珍 (藝人)和自殺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新!!: 朱慧珍 (藝人)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臺北東區

東區(臺北)是指臺灣臺北市大安區北側的商圈,泛指在忠孝東路四段附近一帶以遠東SOGO百貨、微風廣場、頂好名店城、明曜百貨等商場為中心的商圈,範圍則在復興南路以東、基隆路以西、市民大道以南、仁愛路以北之間,是大臺北地區甚至是全臺灣最繁華,最昂貴的街區之一,其中最知名的街區為「東區161巷」(敦化南路一段161巷)和「茶街」(忠孝東路四段181巷),是明星藝人開店的一級戰區,也是文創公司的聚集地。 東區商圈由於擁有眾多的辦公大樓、百貨公司、夜店及眾多商家,再加上附近的信義計畫區,因此成為了大臺北地區重要的商業與消費中心。然而在政府政策使然,加上東區響亮的名號,使得在房地產廣告中,東區商圈的周邊也被冠上「臺北東區」的名號。但此名稱會造成不少外地民眾在區域上的混淆與困擾。.

新!!: 朱慧珍 (藝人)和臺北東區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朱慧珍 (藝人)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話

臺灣話(方音),又稱為臺灣閩南語,是指在臺灣通行的閩南語,為閩南語泉漳片之變體,主流腔調與福建省之廈門話和漳州話相近。近代以來常以臺語(方音)稱之,日治時期稱為臺灣語(),並出版了許多與日語對譯之作品。一般英語稱之為Taiwanese或Taiwanese Hokkien。以其為母語的閩南裔臺灣人是臺灣第一大族群。 自明鄭與清治時期起,特别是渡臺禁令開放後,大量中國大陸移民進入臺灣,其中以福建南部(閩南)的泉州府和漳州府的居民佔多數;其所帶來的閩南語逐漸在各地演變分化,並融入荷蘭語、日語及原住民語言等語言於其中,使得臺灣話與福建的閩南語在詞彙使用及腔調上存在有不少差異。隨著漳泉移民(閩南裔台灣人)的居住範圍擴及臺灣各地,其語言逐漸成為臺灣本島最主要的通行語言之一;雖然日治時期、戰後時期時,官方先後推行日語與國語(華語),臺灣話現今依然於臺灣普遍可聞。根據2009年所發表的《臺灣年鑑》,臺灣民眾約有73%能夠說臺灣話。戰後初期,小學是可以臺灣話來教漢文的,但在歷經數十年的講國語政策後,目前的教育體制,用臺灣話教學授課遠不及華語的使用量,且對於臺灣話書寫的規定也未盡完善,使得臺灣話人口後代的年輕族群已無法流暢使用該語言。若無出現新的強力政策轉捩點,三十年內臺灣話因政策和教育不彰將可能在年輕世代上斷送。 總體上說,臺灣話在北部為偏泉混合腔,中南部平原偏內埔腔,西部沿海偏海口腔。漳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平原地帶、北部沿海地區及蘭陽平原,被稱為內埔腔;泉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沿海地區、臺北盆地,被稱為海口腔,南部則為泉漳混合區。而「泉州人居住在海濱,漳州人居住在內陸平原」的說法,僅在中部符合此一分布。.

新!!: 朱慧珍 (藝人)和臺灣話 · 查看更多 »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是中華民國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的起訴檢察機關,一般被簡稱為臺北地檢署、或北檢,與同在大臺北地區的新北地檢署、士林地檢署合稱北三檢。.

新!!: 朱慧珍 (藝人)和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 · 查看更多 »

臺灣電視公司

臺灣電視公司(簡稱台視、TTV)是中華民國第一家電視台,為臺灣五家無線電視台之一,成立於1962年4月28日,同年10月3日開始試播、10月10日正式開播。與中國電視公司、中華電視公司合稱為「老三臺」。.

新!!: 朱慧珍 (藝人)和臺灣電視公司 · 查看更多 »

金鐘獎

金鐘獎(英語:Golden Bell Awards,縮寫為GBA)是臺灣傳播媒體的官方榮譽獎項之一,與金馬獎、金曲獎並列為三大娛樂獎項,稱為「三金」。金鐘獎更成為臺灣演藝人員追求的榮譽目標,首屆創始於1965年,第1屆至第46屆由行政院新聞局主辦,第47屆之後由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接續主辦。金鐘獎設立之初,是以獎勵廣播(即無線電廣播)事業為主,設置新聞節目、音樂節目、廣告節目等獎項;1971年始將電視納入獎勵範圍,自此金鐘獎正式以廣播及電視為獎勵對象。每年一年一度的金鐘獎分為「廣播金鐘獎」與「電視金鐘獎」等兩部分,兩者分開頒獎。.

新!!: 朱慧珍 (藝人)和金鐘獎 · 查看更多 »

艺人

藝人是對從事演藝表演工作者的稱呼,是利用自己本身的技藝與才能來娛樂他人,以賺取報酬之職業的總稱,與幕後的演藝工作者(導演、編劇、音樂創作人、製作人等)相對。現代多用來指稱流行文化領域的演藝表演者,包括歌手、演員、模特兒、節目主持人、舞者、音樂人、播音員、配音員等。.

新!!: 朱慧珍 (藝人)和艺人 · 查看更多 »

英語

#重定向 英语.

新!!: 朱慧珍 (藝人)和英語 · 查看更多 »

JET綜合台

JET綜合台,是年代電視的旗下頻道,前身是於1996年成立於新加坡Asia Broadcast Center,過去為台灣三個專門提供日本電視節目的電視頻道之一;2010年元旦起更名。 由日本住友商事發起,加上台灣衛星娛樂傳播股份有限公司(Satellite Entertainment Communication Co., Ltd.;簡稱SEC),結合日本、台灣兩地股東注資。.

新!!: 朱慧珍 (藝人)和JET綜合台 · 查看更多 »

林安迪

安迪,臺灣男演員,原名林富進,本名林安迪,崇右企專1976年班專科部國際貿易科畢業。.

新!!: 朱慧珍 (藝人)和林安迪 · 查看更多 »

李旼

李旼,原名李旻,曾任臺灣電視公司劇務、現場指導、導播,台灣著名網誌作者。.

新!!: 朱慧珍 (藝人)和李旼 · 查看更多 »

東風衛視

東風衛視(Azio TV、Asia Plus)是台灣年代集團旗下所屬頻道,分為台灣台與亞洲台兩個版本。公司全名為東風文化傳播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起由「衛星娛樂傳播股份有限公司」所經營,現由年代網際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經營。該頻道的台標乃紫底加上以草書寫成的白色「東風」二字。.

新!!: 朱慧珍 (藝人)和東風衛視 · 查看更多 »

東森新聞台

東森新聞台(台標標示為EBC東森新聞),是東森電視旗下的新聞頻道。.

新!!: 朱慧珍 (藝人)和東森新聞台 · 查看更多 »

根 (電視劇)

《根》是一部台灣八點檔連續劇,1997年在台視播出,全劇共44集。由郭建宏、郭宏亮製作。.

新!!: 朱慧珍 (藝人)和根 (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歌手

歌手是對於歌曲和其他声乐作品演唱者的稱呼,也作為職業名使用。在中國大陸則被定義為演員類的歌唱演員。那些符合關注度和知名度的歌手又被称作「歌星」。達到一定艺术造诣和成就者則尊称為「歌唱家(歌唱藝術家)」或樂隊的「聲樂家(聲樂藝術家)」。根據唱法,歌手又分為美聲、民族、流行等四大演唱派系。.

新!!: 朱慧珍 (藝人)和歌手 · 查看更多 »

母亲节

母亲节是一个为感謝母亲而慶祝的節日,而在世界各地的母亲節的日期有所不同。母亲们在这一天裡通常会收到孩子們送的礼物;而在许多人心目中,康乃馨被视作最适于献给母亲的鲜花之一。.

新!!: 朱慧珍 (藝人)和母亲节 · 查看更多 »

民視

#重定向 民間全民電視公司.

新!!: 朱慧珍 (藝人)和民視 · 查看更多 »

法王

法王可以指:.

新!!: 朱慧珍 (藝人)和法王 · 查看更多 »

演員

演員,是指專職演出或在表演藝術作品扮演某個角色的人物或动物,广义上分为演技、杂技、特技、歌唱、舞蹈、戏曲、乐器几大流派,狭义上在電影、電視、劇場、廣播等大众媒體當中专指演技演员。有時也用在街頭藝人的身上。通常演員可藉由所有才艺表现方式塑造角色,或只是在廣播中做聲音演出戲劇角色。 在中國,女演員的傳統稱呼有女優、女伶、坤伶、坤角等,現代女伶、坤伶、坤角等則多指戲曲女演員,或引申至其他國家傳統戲劇的女演員。現在日本仍然把女演員通稱為女優。 中國早期多稱演員為優伶,後又有戲子的稱呼,這些稱呼多帶有貶義,表現了傳統中國演員地位的低下。到了晚清、民國以來,一些名演員的社會地位逐漸提昇,且經常成為一個戲班的實際經營者,因此他們常被尊稱為先生。如知名的京劇演員程砚秋,就常被稱為程先生。.

新!!: 朱慧珍 (藝人)和演員 · 查看更多 »

戲劇節目女配角獎

#重定向 金鐘獎戲劇節目女配角獎得獎列表.

新!!: 朱慧珍 (藝人)和戲劇節目女配角獎 · 查看更多 »

斬雞頭

斬雞頭和燒黃紙是廣東、福建、港澳臺民間流行的發毒誓之形式,同屬於一個儀式。在台灣,一些被指涉嫌貪污的選舉候選人,常會在競選期間用「斬雞頭」來表示自己的清白。.

新!!: 朱慧珍 (藝人)和斬雞頭 · 查看更多 »

新聞挖挖哇

《新聞挖挖哇!》是臺灣JET綜合台的談話性節目,2002年1月7日於超視開播,2010年1月4日改在JET綜合台播映。前身為衛視中文台夜間談話性節目《新聞e點靈》。.

新!!: 朱慧珍 (藝人)和新聞挖挖哇 · 查看更多 »

新臺幣

新臺幣,簡稱臺幣,是中華民國現行的法定貨幣,於1949年6月15日起發行流通,當時定位為限定臺灣使用的區域貨幣,目前則在整個中華民國有效統治區域(臺灣地區)均可流通使用。原始發行機構為臺灣銀行,2000年起由中華民國中央銀行收回負責。基本單位為圓(簡作元)。貨幣代碼採行ISO 4217標準編為TWD,符號為NT$或NTD,並使用NT$100、NTD100之類方法表示(中間無空格)。 新臺幣現行的發行幣值自民國70年(1981年)起使用,硬幣單位包括:0.5圓(五角)、1圓、5圓、10圓、20圓及50圓,紙鈔單位有:10圓、50圓、100圓、200圓、500圓、1000圓與2000圓,塑膠鈔單位則為50圓。換算基準為:1圓=10角=100分。5角硬幣(角圓)至今已不常使用,日常生活只有郵票、汽油等在計算單價時會用到角,實際上的價金交付會四捨五入至1圓,例如3.5圓郵票的售價四捨五入為4圓,存款利息也是四捨五入至1圓。角圓雖然仍可流通使用,現在多為收藏用,故價值比面額還要貴。.

新!!: 朱慧珍 (藝人)和新臺幣 · 查看更多 »

意難忘

意難忘可以指:.

新!!: 朱慧珍 (藝人)和意難忘 · 查看更多 »

愛拚才會贏

《愛拚才會贏》,為一首臺語流行音樂歌曲,由臺灣作曲家陳百潭填詞及作曲,歌手葉啟田原主唱,後來被多名歌手翻唱或改編。本專輯發行於1988年,正逢臺灣人民努力打拚創造臺灣經濟奇蹟的階段,且歌詞意境多在鼓勵落魄或失意的人們,仍要抱定信心、努力奮鬥,因而廣獲臺灣各階層民眾、中國大陸民眾甚至海外華人的喜愛,為中國大陸乃至全球至今最受歡迎的閩南語流行歌曲之一,於台灣政治活动中常作为選舉造势歌曲。 《愛拚才會贏》歌名已成為一句鼓勵人們努力向上的格言。1994年7月27日,藝人倪敏然說,力霸友聯全線即將開闢的新節目《快樂台灣人》中,為順應時空背景的改變,他對七先生的性情做了些微的修正:1980年代的七先生有種「心事誰人知」的沉重情緒,人就顯得憂鬱點;如今政治局勢不同,1990年代的七先生會開朗積極,因為這個時機是「愛拚才會贏」。2014年1月11日民主進步黨大老蔡同榮病逝前幾天,家屬在台大醫院蔡同榮病床的床頭播放他最喜歡的歌曲〈公民投票踏入聯合國〉、〈勇敢的台灣人〉、〈愛拚才會贏〉、〈回鄉的我〉、〈黃昏的故鄉〉等。.

新!!: 朱慧珍 (藝人)和愛拚才會贏 · 查看更多 »

曹西平

曹西平(),臺灣八十年代動感歌星,1982年發行《野性的青春》一炮而紅。由於長相清秀,出道時被定位為台灣的西城秀樹。是八十年代知名的偶像歌手代表之一。2010年左右重新活跃于演艺圈,口头禅是“你不喜欢看到我,我更讨厌看到你,丑八怪!”.

新!!: 朱慧珍 (藝人)和曹西平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