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最高人民会议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最高人民会议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之间的区别

最高人民会议 vs.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

最高人民会议(),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最高权力机关。 最高人民会议代表经朝鲜全国选民直接普选产生,任期五年,现任的第十二届最高人民会议共由687名代表组成。最高人民会议拥有立法权,并负责选举朝鲜国务委员会、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和政府内阁。最高人民会议还负责审查内阁关于国民经济发展问题和国家财政预算和决算的报告。 由于朝鲜是一个一党执政的国家,最高人民会议的所有代表候选人均由执政党朝鲜劳动党挑选。最高人民会议每年召开一次会议,休会期间其职权由常任委员会代行。. --,前身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原来与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同为朝鲜军事上的最高统帅机关。在朝鲜实行先军政治后成为实际上的中央最高权力机构,不仅负责国防,而且对经济、政治、党务等工作也有很大控制权。 根據2009年4月朝鮮第12屆最高人民會議第1次全體會議決定的國防委員會成員有13人。 2010年5月,金一哲因为高齡被解职。2010年6月,张成泽晋升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2010年11月6日,国防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赵明禄次帅逝世。2011年3月16日,朱相成被解除国防委员会人民保安部部长职务。2011年4月7日,国防委员会行政局长李明洙大将被任命为人民保安部长。全炳浩不再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职务,由党中央书记朴道春接替。2011年12月17日,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逝世。 2012年4月13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第12届5次会议举行。会议拥戴金正日为“国防委员会永远的委员长”,推举金正恩为第一委员长,补选崔龙海、金元鸿、李明洙为国防委员会委员。2013年4月1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第12届7次会议补选金格植、崔富日为国防委员会委员,并免去金正阁和李明洙的国防委员会委员职务。 2016年6月29日,最高人民会议决定修改《宪法》,将国防委员会改组为整合的“国务委员会”,權力更為集中,金正恩当选委员长,黄炳誓、崔龙海、朴凤柱当选为副委员长,金己男、朴永植、李洙墉、李万建、金英哲、金元弘、崔富一、李容浩为委员。 2018年4月11日,第十三届朝鲜最高人民会议第六次会议免去了黄炳誓的国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职务,免去金己男、李万建、金元弘的国务委员会委员职务,补选金正角、朴光浩、太宗秀、郑京择为国务委员会委员。.

之间最高人民会议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相似

最高人民会议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有(在联盟百科)2共同点: 金正日金日成

金正日

金正日(朝鮮語:김정일,),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世襲第二代最高領導人,生前擔任朝鮮勞動黨總書記、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長、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及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等職務。金正日是朝鮮建國領導人金日成長子,其母為金正淑。金正日经过最高人民会议选举,擔任最高领导人,領導朝鮮長達17年。 1992年4月20日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朝鲜语称军衔为“军事称号”),2012年2月14日被追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事称号。2012年4月11日的劳动党代表会议上被拥戴为“永远的总书记”,将朝鲜劳动党总最高领导人的职称改为“第一书记”;在13日的第12届最高人民会议第5次会议上被拥戴为「永远的国防委员会委员长」。.

最高人民会议和金正日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和金正日 · 查看更多 »

金日成

金日成(朝鮮語:김일성,),原名金成柱(김성주),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國父」、先后任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和总书记。由1948年开始,直至其去世一直担任朝鲜最高领导人,掌權長達46年之久,也是金日成主義的核心。其子金正日和孙金正恩亦先后接掌政权。 執政期間在其與蘇聯、中國兩邊交好下,朝鮮透過外交往來、經貿手段獲得大量援助,生活水準一直高過韓國,直到1970年代末情況才被扭轉。1992年被朝鲜授予“共和国大元帅”军衔,1998年修改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宪法规定他为“共和国永遠的主席”。.

最高人民会议和金日成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和金日成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最高人民会议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之间的比较

最高人民会议有42个关系,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有6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杰卡德指数为1.80% = 2 / (42 + 69)。

参考

本文介绍最高人民会议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