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

指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

以下的列表列出朝鮮半島歷史上的所有君主。.

380 关系: 助賁尼師今基臨尼師今卫满朝鲜南帶方南北国时代南解次次雄古寧伽耶古列加古爾王古朝鮮句荼国召西奴后汉书君主多婁王大加戴升大仁秀大延琳大伽耶大彝震大嵩璘大元瑜大光显大祚荣大為國大韓帝國大言义大諲譔大钦茂大虔晃大武神王大武藝大渤海大明忠天老王太原王 (箕子朝鲜)太祖王夫台好太王奈勿尼師今奈解尼師今契王奉日王妙清婴阳王婆娑尼師今孝宗王孝恭王孝成王孝昭王...定康王宝藏王宣德王宣惠王安原王安舜安藏王實聖尼師今小伽耶小兽林王小百濟尉仇台山上王崔忠獻崔竩崔瑀崔氏政权崔沆 (高麗武臣)己婁王中川王帶素东川王丘乙三國志三国史记三韩三老王三斤王乞乞仲象乐成王 (箕子朝鲜)乐浪国平原王久爾辛王于西翰庙号建陽 (朝鮮高宗)仇首王伊珍阿鼓王弁韓伐休尼師今伽倻异脑王弓裔余蔚王依罗王依虑王德昌王徽襄王修道王圣德王北帶方北扶餘僖康王嘉德王嘉勒嘉悉王善德女王味鄒尼師今哲威王哀庄王儒理尼師今儒禮尼師今元聖王光武 (年號)光海君兀惹前三國時代玄王玄菟郡王基 (高麗)王濤 (高麗)琉璃明王神德王神武王神文王祇摩尼師今章平王箕子箕子朝鲜简位居美川王義慈王翰栗真平王真德女王真兴王真聖女王真智王烏昭慶烽上王炤知麻立干甄神劍甄萱燕山君盖马国盛德王百濟武王百濟法王百濟惠王百济隆熙韓國總統道奚道设智王荣留王衛右渠西川王馬韓解夫娄解慕漱訥祇麻立干訖解尼師今諺文高句丽高丽忠定王高丽忠宣王高丽忠穆王高丽忠肃王高丽忠惠王高丽穆宗高丽成宗高丽景宗高德武高豆莫高麗 (918年-1392年)高麗太祖高麗定宗高麗宣宗高麗安宗高麗世祖高麗康宗高麗仁宗高麗德宗高麗忠烈王高麗國祖高麗元宗高麗光宗高麗獻宗高麗睿宗高麗神宗高麗禑王高麗熙宗高麗靖宗高麗順宗高麗顯宗高麗高宗高麗肅宗高麗英宗高麗恭讓王高麗恭愍王高麗毅宗高麗惠宗高麗戴宗高麗明宗高麗昌王高麗文宗高麗文元王高麗懿祖高永昌高朱蒙魯乙谥号麻余王辰国辰韓辰斯王辽东郡近仇首王近肖古王郑仲夫興德王阳原王阿羅伽倻阿莘王阿達羅尼師今阿述赫居世居西干赫聖王閔中王閔哀王開國 (朝鮮高宗)肖古王蓋婁王蓋鹵王锦林王鄒魯金吹希金坐知金孝讓金官伽倻金居叱彌金居登金仇衡金伊尸品金伯飯金彡麥宗金俊 (高麗)金國飯金知金道說智金首露金麻品金龍春金鉗知金蛙王金梵文金憲昌長安國长寿王腆支王逸聖尼師今逸民王逹門柳璥林衍林惟茂枕流王李子春李安社李义旼李琈李緈李烉李行里李暲李椿 (朝鲜)李澄玉李成桂李旲李愃東城王東扶餘桓檀古記檀君檀君朝鮮次大王武寧王 (百濟)武烈王武臣政權武成王 (箕子朝鲜)毗有王比流王汾西王沾解尼師今沃沮沙伴王泰封法興王渤海国溫祚王準王濊貊朝鮮半島君主世系圖朝鮮半島君主皇后、王后及妃嬪列表朝鮮半島年號列表朝鮮半島公主列表朝鮮半島追尊君主列表朝鮮孝宗朝鮮定宗朝鮮宣祖朝鮮中宗朝鮮世宗朝鮮世祖朝鮮仁宗朝鮮仁祖朝鮮德宗朝鮮哲宗朝鮮元宗朝鮮睿宗朝鮮端宗朝鮮純宗朝鮮純祖朝鮮翼宗朝鮮真宗朝鮮莊宗朝鮮莊祖朝鮮顯宗朝鮮高宗朝鮮肅宗朝鮮英祖朝鮮桓祖朝鮮正祖朝鮮成宗朝鮮明宗朝鮮文宗朝鮮文祖朝鮮憲宗朝鮮景宗朝鲜历史朝鲜太宗朝鲜三国时代朝鲜王朝朝鲜族朴彦昌月光太子惠恭王星山伽耶昭聖王新大王新罗文周王文咨王文烈王文聖王文武王 (箕子朝鮮)文武王 (新羅)文惠王憲安王憲康王憲德王敬孝王敬順王故国原王故国川王慶大升慈悲麻立干慕本王扶娄扶餘國扶餘隆扶餘豐扶餘敬曷思王景德王景哀王景明王景昌王景文王智證王晋书 扩展索引 (330 更多) »

助賁尼師今

助賁尼師今(),新羅第11代君主,父為伐休尼師今與紫凰夫人之長男骨正太子;母為仇道葛文王(金氏始祖金閼智後人、13代君主味鄒尼師今之父)與召文國公主雲帽夫人之女玉帽夫人;妃為奈解王與紅帽夫人之女阿爾兮王后。 奈解王將死,遺言以婿助賁繼位。 助賁王身長、美儀采、臨事明斷,國人畏敬。 公元231年,拜奈解尼師今之子于老為大將軍,討破甘文國,以其地為郡。 在位期間,與高句麗、百濟及倭發生磨擦。 死後,其弟沾解尼師今繼承王位。.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助賁尼師今 · 查看更多 »

基臨尼師今

基臨尼師今(),新羅第15代君主。助賁王與嘉凰夫人之孫、父乞淑(或稱乞淑為助賁王之孫),母為奈解王與紅帽夫人之女阿爾兮夫人。 公元307年,改國號為新羅。.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基臨尼師今 · 查看更多 »

卫满朝鲜

衛滿朝鮮(;前195年—前108年),又稱衛氏朝鮮(),是一個由漢人衛滿建立的古朝鮮政權。 根據《史記》記載,漢朝初年时,漢高祖所封的燕王盧綰出逃匈奴,其部將衛滿率舊部渡過鴨綠江,推翻了箕子朝鮮自立。 前109年,朝鮮國王衛右渠與西漢發生衝突。漢武帝派兵攻滅衛氏朝鮮,以其地設置漢四郡。.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卫满朝鲜 · 查看更多 »

南帶方

南帶方(남대방),是存在于公元四世紀至五世紀的古代朝鲜半岛西部部落国家。 东汉建安年间,公孙度以马韩南荒地为带方郡。倭韩部落属带方郡。曹魏时始置南带方郡,在现在的南原。带方之南海水千里为瀚海,就是现在大韩民国南方的东中国海。西晋灭亡后,建立部落国家,不久被百济和新罗吞并。.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南帶方 · 查看更多 »

南北国时代

南北國時代(660年、668年或698年-935年)指後新羅与渤海國并存的朝鮮半島歷史時期。 其起始時期有兩種講法:其一,以新羅與唐朝滅百濟,高句麗與新羅峙時的顯慶五年(660年)開始;其二,以新羅幫助唐朝滅高句麗的總章元年(668年);其三,大祚榮建立渤海國的聖曆元年(698年)開始。而結束時期,一般都以新羅向高麗太祖王建歸降的清泰二年(935年)作為結束時間。 據稱南北國時代這個術語是在新羅後期崔致遠的《崔文昌諸侯全集》上開始使用的。不過,崔致遠稱渤海國為“北國”僅僅意味著地理上的“北方”而已,而“南國”字眼未出現在崔致遠的文章中。沒有證據表明渤海國稱新羅為“南國”或新羅自稱“南國”。首次出現南北國概念則晚自李氏朝鮮的實學者柳得恭的《渤海考》。 南北國時代僅僅是韓國使用的詞匯,這是朝鮮半島南北分裂的歷史觀所造成的影響,試圖取得雙方的歷史共識。朝鮮雖然認為渤海國是本國歷史,但並不使用“南北國時代”這個詞匯。 其他國家在對渤海國歷史的歸屬上,皆認為渤海國及其前身高句麗為中國東北地方政權,不認同此論述(如中國、日本),所以不使用此詞匯。.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南北国时代 · 查看更多 »

南解次次雄

南解次次雄(),姓朴名南解。次次雄為其稱號,意為巫人,當時之人以巫人為尊長。 新羅第2代君主,赫居世居世干之長子。 母為閼英夫人,王妃為雲帝(阿婁)夫人。.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南解次次雄 · 查看更多 »

古寧伽耶

#重定向 古寧伽倻.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古寧伽耶 · 查看更多 »

古列加

《桓檀古记》认为,前238年,檀君朝鲜君主古列加棄位入山,修道登仙。宗室大解慕漱據故都白岳山,稱爲天王郞,建立北扶余。封須臾侯箕否(哀王準之父)爲番朝鮮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古列加 · 查看更多 »

古爾王

古尔王()是朝鲜三国之一的百济的第8位国王。他是第4位国王盖娄王的次子和第5位国王肖古王的弟弟。.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古爾王 · 查看更多 »

古朝鮮

古朝鮮是(公元前2333年? - 公元前108年),古代朝鮮半岛国家的稱謂,包括檀君朝鮮以及并无历史遗迹和文物可证明其存在的箕子朝鮮、卫满朝鲜三个王朝。对古朝鲜这一概念,中国和日本学者与北朝鲜和南韓学者的理解有所不同。中国学者主要用该词指「箕子朝鲜、卫满朝鲜和汉四郡」产生以前,朝鲜半岛地区的古代文明。而朝鲜以古朝鮮,多合指檀君朝鮮和衛滿朝鮮,而不承認箕子朝鮮的存在。 中国东北工程主张古朝鮮是对在漢武帝前108年設置漢四郡(位于今朝鮮以北,燕國以東)以前,古代朝鮮半岛北部国家的稱謂,包括虚构的檀君朝鮮以及箕子朝鮮、卫满朝鲜三个王朝。对古朝鲜这一概念,其他国家的学者与南北韩学者的理解有所不同。其他国家的学者主要用该词指信史(箕子朝鲜、卫满朝鲜和汉四郡)产生以前,朝鲜半岛地区的古代文明。而朝鲜单称古朝鮮,多合指檀君朝鮮和衛滿朝鮮,而不承認箕子朝鮮的存在。13世紀晚期高丽王朝史书《三国遺事》是箕子朝鮮、衛氏朝鮮並立而言的。.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古朝鮮 · 查看更多 »

句荼国

句荼国(구다),是存在于公元前1世紀至1世紀的古代朝鲜半岛北部部落国家。 句荼国在盖马国附近,是汉朝玄菟郡属下的部落国家。高句丽大武神王高无恤在26年十月殺蓋馬國王,句荼國王听说蓋馬滅亡,懼怕高句丽害及自己,十二月,擧國來降高句丽。.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句荼国 · 查看更多 »

召西奴

召西奴,亦作昭西奴,是高句麗建國神話裡的女性傳説人物,相傳是東明王朱蒙的第二任妻子。 根据朝鲜传说,召西奴本是扶余民族沸流族族長、卒本郡大郡長延陀勃的女兒,有關她及其子身世有兩種說法,皆收錄於朝鮮半島史書《三國史記》裡。其中一種說法指出,召西奴是沸流族延陀勃的三個女兒的次女,當時朱蒙逃出東扶餘來到卒本,因為延陀勃無子,所以把召西奴嫁與朱蒙之後,讓朱蒙繼承他的王位;而百濟的兩位開國君主沸流和溫祚是他們的兒子,他們與高句麗琉璃明王是同父異母兄弟,他在朱蒙死前半年到高句麗被立為世子,二人恐為太子所不容,與召西奴南下漢江一帶自別一部。另一種說法指:沸流和溫祚兩兄弟原為北扶餘王解夫婁的庶孫,他們的父親名叫優台;後來優台逝世,朱蒙來到卒本,並與召西奴成親,把卒本變得非常強盛。 根据现今朝鲜官方说法,召西奴是存在于公元前15世纪中叶—公元前277的东北亚古国高句丽五部之一的桂娄部(沸流族)贵族延陀勃之女。公元前3世纪初,前夫为北扶余王解夫娄的庶孙优台。因优台早故,后来她嫁给了离开扶余来到句丽的卒本川一带的朱蒙。朱蒙在召西奴的帮助下后来于公元前277年建立了高句丽。.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召西奴 · 查看更多 »

后汉书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南朝刘宋时的范晔(398年-445年)所著,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在三國時代以前,人們將《東觀漢記》與《史記》、《漢書》並舉,合稱「三史」,唐代以後漸以本書取代《東觀漢記》。本书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八志自司馬彪《续汉书》补入,亦被称为《续漢志》),记载了从王莽(6年)起至汉献帝(189年)的183年历史。.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后汉书 · 查看更多 »

君主

君主是指從一個家庭或家族中挑選成員來任職的國家元首或政權領袖。其職位之傳承以直系血親世襲為主,也可採選舉或禪讓方式產生;其中實行世襲制度者若無直系血親之繼承人,一般多由其親屬中遴選血親較近者而繼承之。 採用君主統治方式的政體稱為君主制,在現代社會中多與共和制相對;而利用君主之權力進行統治的家族團體,則稱為王室/皇室。.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君主 · 查看更多 »

多婁王

多婁王(,29年-77年在位),百濟第二代王,為首代王溫祚王之長子。 《三國史記》記載,多婁王在位期間與北邊的靺鞨仍多有征戰。中後期將領土擴張至娘子城附近,開始不斷向新羅用兵。曾兩度攻克新羅的蛙山城,但最後都為新羅所收復。.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多婁王 · 查看更多 »

大加戴升

大加戴升,1世纪高句丽蠶支落部人。大加是高句丽的官位。 东汉建武二十三年(閔中王四年,47年)冬十月,高句骊蠶支落部大加戴升等一萬餘口,到乐浪郡内属漢朝。.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大加戴升 · 查看更多 »

大仁秀

渤海宣王(),諱大仁秀,是渤海國第十代君主,大明忠之从兄,大祚荣之弟大野勃4世孫。在位期間818年至830年,年號為建兴。大仁秀兼并了靺鞨铁利、安车骨、拂涅、号室等部,击败了黑水靺鞨,渤海國达到极盛。在位期间,曾二十次遣使到唐朝长安,所谓海东盛国主要就是指他統治的时期。830年去世,諡號宣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大仁秀 · 查看更多 »

大延琳

大延琳,渤海国王族,高王大祚荣的七世孙。原在辽朝任东京将军。1029年,大延琳乘辽朝内乱之机,聚集渤海人,在东京辽阳府反叛起事,建号兴辽国。大延琳自称天兴皇帝,定年号为天庆,准备北征上京龙泉府。1030年,兴辽军被辽军击败,大延琳退守辽阳。叛徒献城投降,大延琳被囚禁,兴辽政权灭亡。 Category:辽朝将军 Category:辽朝渤海人 Category:辽朝民变政权皇帝 YL.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大延琳 · 查看更多 »

大伽耶

#重定向 大伽倻.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大伽耶 · 查看更多 »

大彝震

大彝震(),是渤海国第十一代君主,在位期間830年至857年,大仁秀的孙子。其父世子大新德早亡,大彝震以王孙嗣位,改元為咸和。831年,唐文宗遣使册封。大彝震模仿唐朝,施行募兵制,建立左右神策軍、左右三軍、一百二十司。857年大彝震去世,其弟大虔晃即位。.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大彝震 · 查看更多 »

大嵩璘

渤海康王(),諱大嵩璘,是渤海国第六代君主,在位期間794年至809年,大欽茂的幼子,改元為正曆。唐朝遣使殷志瞻册封大嵩璘为渤海国王、銀青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大嵩璘结束了大钦茂死后的动乱,渤海国又开始正常发展,809年去世,谥號康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大嵩璘 · 查看更多 »

大元瑜

渤海定王(),諱大元瑜,是渤海国第七代君主,在位期間809年至812年,大嵩璘的之子,改元為永德。唐朝唐宪宗遣使元文成为大嵩璘吊丧,册封大元瑜为渤海国王,812年大元瑜去世,谥號定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大元瑜 · 查看更多 »

大光显

大光显,渤海王大諲譔的世子。926年遼與渤海國的戰爭,契丹国灭渤海国,渤海王大諲譔被俘虏。契丹在渤海领地设置东丹国,皇长子耶律突欲(耶律倍)被任命为国王。934年,世子大光显率部民数万越过了鸭绿江,逃亡王氏高丽。 大光显被高麗太祖王建赐名王繼,居白州(今黄海南道白川郡)。大光显一族中保持大姓者,在10世紀改为太姓。朝鮮半島的大姓及太姓 据说是大光显的后裔。.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大光显 · 查看更多 »

大祚荣

渤海高王()諱大祚荣,是渤海国的開國之主,在位期从698年至719年。.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大祚荣 · 查看更多 »

大為國

大為國(1135年),高丽中期起事领袖妙清建立的政权。 1126年,因为李资谦之乱,高丽王宫起火。金安、文公仁推荐给高丽仁宗的佛教和尚妙清,晓知风水,向仁宗建议迁都西京平壤。由于金富轼等开京文官的反对,没有成功。1135年,妙清与柳旵、分司侍郎趙匡、司宰小卿趙昌言、安仲榮等在西京叛乱,国号大為國,年号天开,自称天遣忠义军,据守岊嶺。金富轼率军取得安州,包围西京,妙清被赵匡所杀。次年二月,攻克西京,叛乱平定。.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大為國 · 查看更多 »

大韓帝國

大韩帝国(,1897年10月12日-1910年8月29日)是朝鲜王朝末期所使用的国号。国土与原朝鲜王朝相同(北方以鸭绿江和图们江与中国为界),国都同為汉阳(今首爾),其皇帝高宗亦为原朝鲜國君主。大韩帝国是朝鲜王朝历史的一部分,只是國號由「朝鮮國」改為「大韩帝国」,得名於古時的三韓。 1897年,亡命俄羅斯駐朝公使館的高宗回到德寿宫称帝。大韩帝国历经兩代十四年,至1910年8月被日本併吞而滅亡。由於二戰結束、日本投降後朝鮮半島的分裂,大韓帝國也是迄今最後一個實際統治整個半島的主權國家。.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大韓帝國 · 查看更多 »

大言义

渤海僖王(),諱大言义,是渤海国第八代君主,在位期間812年至817年,大元瑜的弟弟,改元為朱雀。唐朝遣使李重旻册封大言义为渤海国王。大言义进一步加强了与唐朝的关系,817年去世,谥號僖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大言义 · 查看更多 »

大諲譔

大諲譔(),是渤海国第十五代君主,在位期間906年至926年,曾遣使向后梁朝贡。契丹国兴起后,屡屡侵犯渤海国,926年,上京龍泉府被契丹国攻陷,大諲譔投降,渤海国滅亡。.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大諲譔 · 查看更多 »

大钦茂

渤海文王(),諱大欽茂,是渤海国的第三代君主,在位期間737年至793年。 737年(唐開元二十五年;渤海国仁安18年),唐玄宗撰《吊渤海郡王大欽茂書》、《冊渤海郡王大欽茂文》等兩文,冊封大武藝的嫡子大欽茂為渤海郡王。 738年(唐開元二十六年;渤海国大興元年),大欽茂改渤海国年號為大興。 大欽茂在位期間,努力改善與唐朝的外交關係,並將渤海國的國力擴張至今日中國吉林省的琿春,致力发展文化。並因協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亂,獲得晉封為渤海國王。二女貞惠公主、四女貞孝公主的墓志铭称大钦茂为大兴宝历孝感金轮圣法大王。 關於對日本方面,渤海國則逐漸淡化了與日本間的軍事往來,改為以文化交流和商業活動為主。此外,由於渤海國對於唐朝與日本兩國的往來都是採取朝貢貿易的形式,而日本方面對於來自渤海國的貢品,往往給予數倍的回賜,因此渤海國從日本獲取較大的利益,這使得當時的日本財政受到了影響,故接待使節及回賜的費用達到較大規模後,日本制定了十二年一次使節來朝等限制。二者往來一直持續到渤海滅亡為止。.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大钦茂 · 查看更多 »

大虔晃

大虔晃(),是渤海国第十二代君主,在位期間857年至871年,大仁秀之孙,大新德之子,大彝震的弟弟。857年,大彝震死,大虔晃嗣位。871年大虔晃去世,其孙大玄錫即位。.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大虔晃 · 查看更多 »

大武神王

大武神王(),姓高(고)名無恤(무휼)又名武恤。他是高句麗第三代君主,琉璃王的第三子,由松氏所生。在琉璃王逝世後,於公元18年繼任為高句麗的君主。有關大武神王的記載,主要見於《三國史記》。.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大武神王 · 查看更多 »

大武藝

渤海武王()諱大武藝,是渤海国第二代君主,在位期間719年至737年。.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大武藝 · 查看更多 »

大渤海

大渤海国,又称大元国(1116年1月—1116年5月),是在辽朝灭亡渤海国后,渤海人试图反抗辽朝控制,由头领高永昌组织起义建立的国家。 辽天庆六年(1116年),东京(今中国辽宁省辽阳市)渤海人杀死东京留守起事,东京裨将高永昌乘机率戍卒3000人反辽,驱逐大公鼎、高清明等东京官员,占据东京,自称大渤海皇帝,建国号大元国,建年号隆基,攻占辽朝东京道五十余州。辽天祚帝派萧韩家奴、张琳率军讨伐高永昌。高永昌向北面新兴的金朝求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以增援为名,占领东京地区。金军乘机从背后攻击辽军,辽军大败。金太祖命令高永昌取消帝号,高永昌不听,金太祖便击败高永昌的渤海军,占领东京,擒斩高永昌。从此,辽东京道54州归入金朝。自此,渤海国亡国后的一系列复兴运动都以失败告终。.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大渤海 · 查看更多 »

大明忠

渤海簡王(),諱大明忠,是渤海国第八代君主,在位期間817年至818年,大言义的弟弟,改元為太始。818年大明忠去世,谥號简王。大祚荣王统从此断绝,大祚荣之弟大野勃4世孙大仁秀继位。.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大明忠 · 查看更多 »

天老王

孝(),是古朝鲜之箕子朝鲜的君主,子姓。东史年表认为在位於前658年至前634年,諡號天老王(천노왕),後王位由兒子立繼承。.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天老王 · 查看更多 »

太原王 (箕子朝鲜)

(),是古朝鲜之箕子朝鲜的君主,子姓。东史年表认为在位於前972年至前968年,諡號太原王(태원왕),後王位由兒子莊繼承。.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太原王 (箕子朝鲜) · 查看更多 »

太祖王

太祖大王(,53年-146年在位),名高宫,是高句麗第六世君主,为琉璃王少子再思之子,慕本王为侍从杜鲁刺杀后,被迎立为王。(《后汉书》记载太祖王死于121年)。.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太祖王 · 查看更多 »

夫台

夫台,是东汉后期的夫餘国国王。 汉顺帝永和元年(136年),夫余王至洛阳朝见汉顺帝,汉顺帝和夫余王一起观看了黄门鼓吹、角抵戏的表演。汉桓帝延熹四年(161年),夫余王遣使朝贺进贡。 永康元年(167年),王夫台率兵二万余人入侵玄菟郡,玄菟太守公孙域击败了他,斩首千余级。 汉灵帝熹平三年(174年),汉余和好,夫余又来朝贡。夫餘本属玄菟郡,汉献帝时,改属辽东郡。 夫台王在位在尉仇台作为太子之后,尉仇台作为国王之前,名字相近,而且只有167年一条记录,有学者认为夫台王就是尉仇台。.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夫台 · 查看更多 »

好太王

位於中國吉林省的好太王碑 好太王(),又称广开土大王,名高谈德,谥号全称为“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是高句丽第十九代君主,391年至412年在位。他是故国壤王之子。 在好太王在位期间,高句丽恢复了其在2世纪的东北亚强国地位,北部包括今中国东北的一部分。高句丽在朝鲜半岛的面积达到半岛面积的3/4。通过与倭的战争,高句丽将百济、新罗变为臣属,使朝鲜半岛形成了一个松散的统一局面。 好太王的功绩被记录在好太王碑上,该碑是世界上最大的刻有碑文的石碑之一。.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好太王 · 查看更多 »

奈勿尼師今

奈勿尼師今(),姓金,名樓寒,新羅第17代君主。仇道葛文王之孫,父末仇角干(味鄒尼師今之兄弟),母金氏為味鄒王與達禮夫人之女休禮公主。妃金氏為味鄒王與光明王后之女保反夫人。 訖解尼師今薨,無子,奈勿尼師今繼位。 奈勿尼師今是中國典籍记载的第一位新羅君主。公元381年,在位第二十六年,春夏旱,年荒民飢。奈勿尼師今遣衛頭入苻秦,進貢地方物產。苻堅問衛頭曰:「卿家說海東之事與古不同,為什麼?」答曰:「亦猶,時代變革,名號改易,又怎會相同。」 奈勿尼師今晚年常常被倭寇侵擾。公元364年夏四月,倭兵大舉入侵,奈勿王聞之,恐不可敵,造草偶人數千,衣衣持兵,列立吐含山下,埋伏勇士一千於斧東原。倭人恃眾直進,伏發擊其不意,倭人大敗走,追擊殺之幾盡。 公元402年,奈勿薨,其子幼少,國人立實聖繼位。.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奈勿尼師今 · 查看更多 »

奈解尼師今

奈解尼師今(),新羅第10代君主,父為伐休尼師今與紫凰夫人之次子伊買,母為祗摩王與愛禮王后之女內禮夫人。奈解王之祖父 伐休尼師今薨,前王太子骨正及次子伊買先死,而太孫助賁尚幼少無子,乃立伊買之子奈解為君主。 在位期間與伽倻關係良好、但與百濟征戰頻仍,互有勝負。 奈解尼師今薨,伐休尼師今長男骨正太子與玉帽夫人金氏之子助賁尼師今繼位。.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奈解尼師今 · 查看更多 »

契王

契王()是百濟國第12代國王。344年至346年在位。 契王是第10代國王汾西王之子。西元304年,汾西王被暗殺後,因契王年幼,遂由沙伴王之弟比流王嗣位。344年,比流王死後,契王繼承了王位。 據《三國史記》記載,契王勇力過人,長於騎射。在位只有三年,期間的事蹟不詳。 346年9月,契王病逝。無子,由比流王之子近肖古王嗣位。 Category:百濟君主.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契王 · 查看更多 »

奉日王

參(),是古朝鲜之箕子朝鲜的君主,子姓。董东史年表认为在位於前594年至前578年,諡號奉日王(봉일왕),後王位由兒子僅繼承。.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奉日王 · 查看更多 »

妙清

妙清(),高丽中期起事领袖。 妙清本来是佛教和尚,晓知风水,研究风水图谶法,自称承袭禅师道诜所传太一玉帐步法。被金安、文公仁称为圣人,推荐给了高丽仁宗。妙清与其法弟日者白寿翰通阴阳之术,诡诞不经之说惑众。郑知常等人深信其说。仁宗为他建道场。他向国王建议迁都西京平壤,没有成功。靖康之变后,高丽谣传宋军北伐,金兵大败。妙清建议联络刘齐共同伐金。仁宗怕是谣言不从。1135年,妙清与柳旵、分司侍郞趙匡、司宰小卿趙昌言、安仲榮等叛乱,国号大為國,年号天开,自称天遣忠义军。金富轼平乱,翌年妙清被赵匡所杀。.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妙清 · 查看更多 »

婴阳王

婴阳王(),名元,是高句丽第26任君主,590-618年在位。平原王的长子。婴阳王以在612年的隋与高句丽的战争中成功抵挡隋炀帝百万大军的进攻而闻名。《三国史记》称婴阳王“风神俊爽,以济世安民自任。”.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婴阳王 · 查看更多 »

婆娑尼師今

婆娑尼師今(),姓--名婆娑。新羅第5代君主,儒理尼師今之子。在位期間,婆娑尼師今將新羅版圖擴大。他节俭省用,关爱国民,受到国民的拥戴。在位32年,传位于其子祇摩尼师今。.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婆娑尼師今 · 查看更多 »

孝宗王

存(),是古朝鲜之箕子朝鲜的君主,子姓。东史年表认为在位於前675年至前658年,諡號孝宗王(효종왕),後王位由兒子孝繼承。.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孝宗王 · 查看更多 »

孝恭王

孝恭王();姓金名嶢,是新罗国君主,憲康王庶子,母義明太后金氏。895年10月立被立爲太子,897年6月真聖女王禪位于他,899年納伊飡金又謙之女爲妃。911年弓裔立國號曰泰封。在位十六年,諡孝恭,葬師子寺北(今排盤)。孝恭王無嗣,國人立憲康王女壻-朴-景暉爲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孝恭王 · 查看更多 »

孝成王

孝成王(),姓金名承慶,是新罗第三十四代君主,圣德王第二子,母炤德王后。在位六年,諡孝成,無子,以同母弟波珍飡金憲英爲太子,是为景德王,以遺命燒孝成王柩於法流寺南,散骨於東海。 Category:統一新羅君主 Category:諡孝成 Category:庆州金氏.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孝成王 · 查看更多 »

孝昭王

孝昭王();姓金名理洪,一作理恭,是新罗第三十二代君主,神文王子,母神穆王后金氏(一吉飡金欽運之女)。六歲即位,在位十一年,諡孝昭,無嗣,弟圣德王繼位,葬孝昭王於望德寺東(今道只府東二十里)。 Category:統一新羅君主 category:702年逝世 Category:諡孝昭 Category:庆州金氏.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孝昭王 · 查看更多 »

定康王

定康王();姓金名晃,是新罗国第五十代君主,景文王之子,憲康王之弟,母文懿王后金氏。在位一年,887年7月5日去世,諡定康,葬於菩提寺東南。他向侍中金俊興托孤,让妹妹金曼继承王位。 Category:統一新羅君主 category:887年逝世 Category:庆州金氏.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定康王 · 查看更多 »

宝藏王

宝藏王(),讳藏(장)或宝藏(보장),是高句丽第28任君主,642年-668年在位。平原王高阳成之孙,荣留王之侄,太陽王之子。642年,渊盖苏文发动军变杀死荣留王后,立高藏为高句丽的国王。在其在位的大多数期间,宝藏王是渊盖苏文摄政的军事政权的傀儡。.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宝藏王 · 查看更多 »

宣德王

宣德王();姓金名良相,是新罗第三十七代君主,海飡金孝芳之子,金元训之孙,奈勿王的十世孫,母四炤夫人金氏为圣德王之女。780年惠恭王末年,叛臣金志貞聚衆圍攻宮闕,惠恭王與后妃爲亂兵所害,宣德王時爲上大等,首倡除君側之惡,平亂有功,自立爲王。唐建中元年追封父金孝芳爲開聖王,尊母金氏爲貞懿太后,妻爲王妃。在位六年,無嗣,群臣欲立王族子金周元,因大雨河水暴漲不得渡,議者曰:人君大位,有關天命,非人謀所及。今日暴雨,天其不欲立周元乎!于是上大等金敬信被拥为王,立之而雨止,國人皆呼萬歲。.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宣德王 · 查看更多 »

宣惠王

索(),是古朝鲜之箕子朝鲜的君主,子姓。东史年表认为在位於前925年至前896年,諡號宣惠王(선혜왕),後王位由兒子師繼承。.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宣惠王 · 查看更多 »

安原王

安原王()高句丽第23代君主。安藏王的弟弟,名보연寶延,公元531-545年在位。 由于安藏王无子,安原王继位。在安原王时期,王室间的纷争加剧。两政治集团对王位继承进行争斗。 545年,安原王去世后,阳原王继位。.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安原王 · 查看更多 »

安舜

安舜(《三国史记·新羅本紀》作安胜),高句丽宝藏王高藏外孙,高句麗大臣淵淨土(渊盖苏文之弟)之子。 670年,高句丽故地发生贵族钳牟岑(《三国史记》作剑牟岑)纠集的叛乱,失败后,安舜杀之并南逃新罗。 新罗文武王八月册封安胜为高句丽王,册文称赞其“流离辛苦,迹同晋文;更兴亡国,事等卫侯”,希望“永为邻国,事同昆弟”;安胜等也表示“愿作藩屏,永世尽忠”。674年新罗改封安胜为报德王,678年建立北原小京(今韩国江原道原州),683年,新罗神文王“征报德王安胜为苏判,赐姓金氏,留京都,赐甲第良田”,报德国就此灭亡。.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安舜 · 查看更多 »

安藏王

安藏王(),高句丽第22代君主。文咨王之子,名兴安,公元518-531在位。 安藏王时期,王室间纷争加剧,朝局不稳。531年,安藏王被刺杀,其弟安原王继位。从此高句丽结束了好太王几代人开创的盛世局面。.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安藏王 · 查看更多 »

實聖尼師今

實聖尼師今(),姓金,新羅第18代君主。金閼智裔孫、大西知伊之子,母伊利夫人伊一作企為昔登保阿干之女,妃為味鄒王與光明王后之女內留夫人。 實聖王身長七尺五寸,明達而有遠識。公元392年,實聖尼師今還是孩童時就被送到高句麗為人質。公元401年回國,翌年奈勿尼師今薨,其子幼少,國人便立實聖尼師今繼位。 在位期間與倭國通好,實聖王怨奈勿王把自己當作人質留在外國。在公元402年,便送奈勿王之子未斯欣(美海)為質,其後倭國仍然常常入侵。公元412年,實聖王再以奈勿王之子卜好(寶海)為質送到高句麗。 公元417年,實聖王遣人到高句麗時相告:「見訥祇則殺之。」跟著命令訥祇前往高句麗,逆於中路。那人見訥祇形神爽雅、有君子之風,遂相告曰:「你的國王使我害君,今日見君卻不忍加害。」訥祇乃歸,怨恨實聖王便弒王而自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實聖尼師今 · 查看更多 »

小伽耶

#重定向 小伽倻.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小伽耶 · 查看更多 »

小兽林王

三国史记中的高句丽世系 小兽林王(?-384年,在位时间371-384年),名高丘夫,高句丽第17任君主。高句丽故国原王之子。 小兽林王355年被故国原王封为高句丽世子。371年,故国原王被百济近肖古王在战场上杀死后,小兽林王继位。 小兽林王在位期间加强了高句丽的中央集权,并立佛教为高句丽国教。 372年,小兽林王还建立起高句丽的儒家思想教育机构“太学”以教育贵族子弟。373年,他公布“律令”确认高句丽的法律。 372年、375年和376年,小兽林王攻打百济。378年高句丽受到北部契丹的袭击。384年,小兽林王去世,其弟伊连继位,即故国壤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小兽林王 · 查看更多 »

小百濟

#重定向 百济复国运动.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小百濟 · 查看更多 »

尉仇台

尉仇台,是东汉后期的夫餘国国王。汉安帝永初五年(111年),夫余王率领步骑七八千人入侵乐浪郡,杀伤吏民。永宁元年(120年),夫餘王归附汉朝,遣嗣子尉仇台至洛阳进贡,汉安帝赐尉仇台印绶金彩。建光元年(121年)十二月,高句丽太祖王高宫率领马韩、濊貊的数千骑兵包围玄菟郡。夫餘王派儿子尉仇台率领二万余人同州郡官府一同进行讨伐,击退高句丽的进攻。东汉末年,尉仇台成为夫餘王,属辽东郡。夫餘在高句丽、鲜卑两个强国之间,辽东太守公孙度以宗女嫁给尉仇台。尉仇台死后,简位居继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尉仇台 · 查看更多 »

山上王

山上王(,在位时间:197年-227年)高句丽第10任君王,名延優,延优史书中又称为伊夷谟(一说故国川王名伊夷谟),伊夷谟、延优是同音异读。三国志记载其为太祖王的曾孙且与其曾祖同名宫,三国史记认为其为高句丽新大王的第三个儿子,故国川王的弟弟。由于故国川王无子,而继承王位并娶兄长故国川王的妻子--氏为王后。 山上王继位后遭到他的一个兄长的反对,約公元197年,辽东太守公孫康利用高句麗山上王與其兄不和,攻損高句麗都城國內城,使山上王改建尉那巖城為新都城丸都城。209年,丸都擴建完畢後山上王將都城遷移。 209年,山上王迁都到新都城丸都城(今中国吉林省集安市附近)。217年,山上王收留近千名辽东难民。 208年,山上王在打猎途中遇到一女子并一见钟情。--氏曾计划暗杀该女子但没成功。后来该女子成为山上王的小--,并为山上王生得一子即后来的东川王。 227年,山上王去世后,东川王继位。.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山上王 · 查看更多 »

崔忠獻

崔忠獻(),朝鮮半島高麗王朝中葉時期的權臣,武人出身。在崔忠獻的年青時期,高麗王朝已開始了武臣專政的局面,而他本人則自1196年起,成功控制了整個高麗朝廷,一直至到去世,掌權長達二十多年,他的子孫繼承權力,展開了朝鮮半島史上的「崔氏政權」的統治。崔忠獻以專橫作風進行管治,但同時又改良政制,革除原有的時弊,對整個高麗朝廷的影響重大。.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崔忠獻 · 查看更多 »

崔竩

崔竩(),是崔氏政权第四任独裁者,崔沆的庶子。 崔沆與正妻之間沒有兒子,在當僧人的時候曾與宋㥠的婢子生下的崔竩是獨生子。因此崔沆以崔竩為嗣,由景淋師芮記教授書法和詩歌,鄭世臣教以禮儀,權韙、任翊教授政治教育。 根據《高麗史》記載,崔竩「美容貌,兩手微有金色,性沈黙,多羞澁。」高麗高宗任命他為殿中內給事。1257年崔沆得了重病,臨終前將崔竩託付給了宣仁烈、柳能二人輔佐。崔沆死後,殿前崔良白秘不發喪,禁止侍婢啼哭;另一面與宣仁烈相謀,召門客、大將軍崔瑛、蔡楨、柳能等人,率夜別抄、神義軍、書房、三番都房、三十六番擁衛前來聚集,方才發喪,使崔竩能順利的即位。高麗高宗遂授予崔竩借將軍之職,又任命為教定別監,百官都前來弔唁崔沆、慶祝崔竩的昇官。 崔竩與其父崔沆一樣好色,崔竩見父親的嬖妾心鏡美麗慧黠,曾在崔沆在世的時候與之通姦,崔沆病死之日就將其納入後房了。崔沆的母親本為妓女,而崔竩的母親又出身下賤,因此崔竩對「娼妓、賤隸」之類的詞彙極為敏感。凡是讀書人讀書讀到關於「娼妓、賤隸」之類的語句,與之有隙的人往往會前往向崔竩報告,崔竩將他們盡殺之。 高麗高宗任命崔竩為樞密院副使判吏兵部御使臺使,但被崔竩辭去了,不久改授右副承宣。住在延安宅和靖平宮王府中。 1258年,崔竩派將軍邊軾、郎將安洪敏、散員鄭漢珪為江華收獲使。這些人騷擾百姓,令百姓叫苦不迭。根據高麗王朝的官制,奴隸即使有大功也不能當官,但崔沆統治期間將此條廢除了,奴隸李公柱、崔良伯、金仁俊擔任別將,聶長守擔任校尉,金承俊擔任隊正。而在崔竩統治時期,李公柱更是被授予了郎將的職務。 崔竩年少暗劣,不懂得禮待賢士,所寵信的都是出身奴隸的柳能、崔良伯之類人。因此諸如柳璥之類的文臣都與他關係惡劣。而由於遇到天災的時候崔竩不開倉救濟百姓,致使其失去了民心。由於崔竩寵信宵小,性格多疑,又與柳能、金仁俊等人也開始交惡。神義軍都領郎將朴希實、指諭郎將李延紹召集大司成柳璥、郎將金仁俊、金承俊、李公柱,以及將軍朴松庇、都領郎將林衍、隊正朴天湜、別將同正車松祐、郎將金洪就,以及金仁俊的兒子大材、用材、式材等人密謀發動叛亂,約以四月八日觀燈舉事。崔良伯得知此事,故意將此事告知崔竩,建議崔竩召夜別抄軍前來平叛。崔竩照著做了。金仁俊一面率神義軍逮捕了崔竩的支持者,另一方面則派人沿街傳呼稱崔竩死期到了。夜別抄軍都倒戈支持金仁俊,攻入崔竩的府邸。崔竩扶墻欲逃走,但身軀肥重無法攀越,為夜別抄軍所殺。 崔竩的死標誌著長達60餘年的崔氏武人政權的覆滅。崔竩死後,高麗高宗下令沒收崔氏家族的土地財產,撤去了崔忠獻、崔怡在高麗太廟中的靈位。文臣柳璥執掌了政權,高麗也隨即放棄了同蒙古對抗的政策,向蒙古投降。但不久武臣金仁俊上臺以後,繼續實行與蒙古對抗的政策。.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崔竩 · 查看更多 »

崔瑀

崔怡(),是高丽王朝崔氏政权第二任独裁者。原名崔瑀。 崔瑀是高丽权臣崔忠献之子。崔瑀17岁时其父杀死李義旼,目睹崔忠献如何夺取并操纵大权。在崔忠獻掌權的時候,契丹的殘餘勢力入侵高麗,崔瑀在開京宣義門外進行閱兵。高麗的官軍不堪戰鬥,崔忠獻的私兵強盛,擊退了契丹兵。1219年,崔忠獻得病將死,自知死後將有人叛亂,秘密叮囑崔瑀勿來探望。於是崔瑀也稱病不出,令女婿金若先侍疾。果然在崔忠獻死後,將領崔俊文、池允深、柳松節、金德明等密謀暗殺崔瑀,欲擁立幼子崔珦,遣使請崔瑀前往探病。崔瑀再三不至,因此他們前往崔瑀的府邸邀請。崔瑀將他們逮捕,殺死了崔俊文,並將其他人流放海島,隨後將崔珦及其黨羽全部殺害,成功掌權。 根據《高麗史》的記載可以看出,与崔忠献相比,崔瑀更显仁慈。為了獲得更多人的支持,他将崔忠献收藏的金銀珠寶進獻給了高麗高宗,將崔忠獻奪占的田地退還原主,同時將搜刮的钱财发放给人民。崔忠獻統治期間,賣官鬻爵現象十分嚴重;崔忠獻本身亦是貪財之人,以賄賂多少來任命官職。崔瑀一改其作風,以才能來任命官職,同時又誅殺了一些不守法度的官員。正因為如此,在崔瑀的统治期间,高麗人开始逐漸願意接受軍政统治。 1221年,高麗高宗冊封崔瑀為晉陽侯,但崔瑀辭去了這個封號。不久進叅知政事吏兵部尚書判御史臺事。而崔瑀執政的時候正值蒙古帝國崛起之時,1225年,成吉思汗派遣使者這可要求高麗朝貢,但被崔瑀拒絕,將使者禮送出境。成吉思汗當時正在征討西夏,無暇顧及此事;而崔瑀也大肆調兵前往北部邊境,並修築北方的要塞以防備蒙古。同年崔瑀將百官朝見的場所改設於自己府邸的政房之中,所有奏章經崔瑀批復後才告知高麗高宗,高宗完全成為了一個傀儡和擺設。 1231年,蒙古大汗窩闊台派撒禮塔入侵高丽。崔瑀亲自率兵抵御蒙古的入侵。為了增強高麗軍隊的實力,崔瑀派人重金誘使山賊、僧兵等為之效力,但最終蒙古騎兵兵臨開京城下的時候,崔瑀將自己的私兵全部用於保衛自己,守城的軍隊皆老弱之卒。另一方面,遣使赴蒙古營中請求講和,但使者被拘禁。次年崔瑀發现無法抵抗蒙古軍後,將開京洗劫一空,把高麗王室、大臣和百姓遷移到江華島。由于蒙古軍不擅水戰,因此高麗王室在崔氏政权滅亡後仍能安然无恙。 1235年,因遷都之功,崔瑀被高宗封為晉陽侯。此後又進爵為公。 1249年崔瑀病故。高麗高宗為之罷朝三日,諡匡烈,葬禮十分隆重。後來又將其靈位配享於康宗之廟。不過在1258年崔氏政權覆滅之後,其靈位被撤去,其繪於朝堂之上的壁上功臣形象也被抹去。 崔瑀沒有嫡子,只有嬖妓瑞蓮為他生下了兩個兒子萬宗、萬全。崔瑀最初希望傳位給女婿金若先,因此讓兩個兒子出家,崔萬宗住在斷俗,崔萬全住在雙峯。但此二子皆聚僧為亂,打家劫舍,各州縣都十分畏懼,無可奈何。刑部尚書朴暄認為這是禍害,建議崔瑀將二子召回,同時派按察使清剿並囚禁為亂的僧眾。崔瑀聽從了建議並照著做了。但崔萬宗、崔萬全回到京城之後,反誣告朴暄離間父子關係,於是崔瑀將朴暄流放黑山島,釋放了僧眾。令萬全還俗,改名崔沆。在崔瑀死後,崔沆順理成章地继承了其权位。.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崔瑀 · 查看更多 »

崔氏政权

崔氏政權(최씨정권)是高麗王朝时期的武人政权,自明宗26年的1196年起始於由崔忠献發動的崔氏政變,通过高丽王室统治高丽国62年。.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崔氏政权 · 查看更多 »

崔沆 (高麗武臣)

崔沆(),是崔氏政权第三任独裁者。他是崔怡的庶子,為嬖妓瑞蓮所生。原名崔萬全。 崔怡的夫人鄭氏早逝,因此沒有嫡子,只有嬖妓瑞蓮為他生下了兩個兒子崔萬宗和崔萬全。崔怡最初希望傳位給自己的女婿金若先,因此讓兩個兒子出家,崔萬宗住在斷俗,崔萬全住在雙峯。但此二子皆聚僧為亂,打家劫舍,各州縣都十分畏懼,無可奈何。刑部尚書朴暄認為這是禍害,建議崔怡將二子召回,同時派按察使清剿並囚禁為亂的僧眾。崔怡聽從了建議並照著做了。但崔萬宗、崔萬全回到京城之後,反誣告朴暄離間父子關係,於是崔怡將朴暄流放黑山島,釋放了僧眾。令萬全還俗,改名崔沆。不久崔沆拜左右衛上護軍、戶部尚書的職務,群臣皆到崔怡的府邸上慶賀。為了讓崔沆脫離流氓習氣,崔怡讓待制任翊授書,侍郎權韙教授禮儀,隨後遷任樞密院知奏事,崔怡分與崔沆私兵五百餘人。 1249年崔怡得了重病,崔沆領兵入府,但聽說崔怡病死後立即回到了家中。崔怡死後,知吏部事上將軍周肅率領夜別抄及內外都房的兵卒發動兵變,欲還政於高麗高宗。但高宗猶豫不決,導致殿前李公柱、崔良伯、金俊等七十餘人歸附崔沆,最終周肅也投降崔沆。崔沆遂继承大权,成為武人政權的新掌權者。 崔沆僅為崔怡戴孝兩天就除下喪服了,等到崔怡下葬的那天,崔沆不僅沒有出去送葬,反而在家中與崔怡的諸妾通姦。高麗高宗拜崔沆為銀青光祿大夫、樞密院副使、吏兵部尚書、御史大夫、太子賓客,尋兼東西北面兵馬使,又任命他為敎定別監,大權在握。崔沆將反對自己的人以及有舊仇的人罷官流放,同時也把崔怡的侍妾三十人流放到了外地。 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崔沆娶大卿崔昷的女兒為妻,但不久以有疾病為由將其拋棄,改娶左承宣趙季珣之女,百官都前去祝賀。高麗高宗賜予崔沆只有國王才能使用的御座肩輿;同時將崔忠獻的畫像移到昌福寺、崔怡的畫像移到禪源社供奉,使用供奉高麗太祖畫像的禮儀來進行供奉。後來又以築中城之功拜崔沆為門下侍中、封晉陽侯,但被崔沆推辭不受。 雖然高麗高宗表面上十分敬重崔沆,但心裡十分猜忌他。崔沆掌权期间,继续了其父抵抗蒙古侵略的政策,但高麗高宗卻主張向蒙古講和,司天監判臺事崔允旦、太史丞吳安矩也附和高宗的意思,奏稱「主有憂,上相誅;有亂臣,臣代其主。」但最終都被崔沆罷去了官職。 崔沆生性多疑,喜歡聽信讒言,凡是有私怨的人都喜歡通過向崔沆誣告仇人謀反以邀功請賞,被誣陷的人無不被逮捕審問。周肅是崔沆最為信任的人,每遇有告發謀反者都與周肅商量,周肅也往往無論曲直都殺之。周肅監選校尉時以賄賂多少為位次,朝野對其切齒痛恨。但最後崔沆也聽信了讒言,將周肅流放並暗殺。 1252年,蒙古大汗窩闊台大汗要求高麗高宗君臣臣服於蒙古並從江華島回到開京,崔沆不欲前往,派李峴出使蒙古。李峴依據崔沆的指示搪塞窩闊台,導致窩闊台的憤怒,決定再次出兵進攻高麗邊境。 1253年,崔沆被封為門下侍中判吏部御史臺事。而蒙古又發兵進攻高麗,永寧公王綧建議崔沆讓安慶公王侃為代表出降迎接蒙古軍,但被崔沆拒絕了。 而在讓蒙古退兵之後,崔沆開始醉生夢死的生活。1255年,崔沆在他的府邸大宴群臣,進行擊毬、戲馬等遊戲,此後也經常舉行這類活動。1257年封為濟衆康民功臣。不久崔沆得了重病,高麗高宗大赦天下為其祈禱健康。崔沆扶病登後園小亭賦詩:「桃花香裏幾千家,錦幄氤氳十里斜。無賴狂風吹好事,亂驅紅雨過長河。」吟誦此詩後回到寢室,突然死去。高麗高宗追封他為晉平公。 崔沆與正妻之間沒有兒子,在當僧人的時候曾與宋㥠的婢子生一子崔竩。崔沆死後,崔竩嗣位。.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崔沆 (高麗武臣) · 查看更多 »

己婁王

己婁王(),百濟第三代王,公元77~128年在位,是次代王多婁王之長子。 《三國史記》記載,己婁王即位之初,仍維持進犯新羅的政策。但隨後百濟發生了一連串天災和異變,包括兩次日蝕、多次地震、旱災、風災、水災、以及饑荒等等。於是改變策略,遣使向新羅求和修好,聯手共抗靺鞨,也一度發兵解救過受靺鞨侵略的新羅。.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己婁王 · 查看更多 »

中川王

三國史記中的高句麗世系 中川王(),高句麗第12任君王,名然弗,243年,立為世子,248年-270年在位。259年十二月。死後其子西川王即位。.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中川王 · 查看更多 »

帶素

帶素,亦作臺素,是東扶餘君主金蛙王的長子(解夫婁孙子),在金蛙王死後繼承東扶餘王位。他在琉璃明王十四年要太子都切入質,帶素王曾於高句麗第二代君主琉璃王(14年11月)時遣軍50000人進犯高句麗,無功而返。28年(公元9 年)恐嚇高句麗順事扶餘,後被高句麗第三代君主大武神王率軍擊殺。帶素死後,由金蛙王第三子,即帶素之三弟曷思繼承了東扶餘王位。.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帶素 · 查看更多 »

东川王

230px 东川王(),高句丽第11任君王,历史或称为东壤王,名憂位居,幼名郊彘,《三国志》称其名为位宫,227年-248年在位。 《三国志·魏书》中记载,东川王为太祖王的曾孙。‘其曾祖名宫,生能开目视,其国人恶之,及长大,果凶虐,数寇钞,国见残破。今王生堕地,亦能开目视人。句丽呼相似为位,似其祖,故名之为位宫。位宫有力勇,便鞍马,善猎射。景初二年,太尉司马宣王率众讨公孙渊,宫遣主簿大加将数千人助军。正始三年,宫寇西安平,其五年,为幽州刺吏毌丘俭所破。语在俭传。’ 东汉灭亡后,辽东地区被军阀公孙度家族控制。高句丽与曹魏联盟攻打辽东。234年,曹魏遣使高句丽和亲,高句丽与曹魏联盟攻打辽东郡。236年,斩东吴使臣胡卫,传其首于曹魏幽州。 景初二年(238年),曹魏太尉司马懿讨公孙渊,东川王遣主簿大加将兵助讨,曹魏灭公孙渊后设高句丽、高显、辽阳、望平四县于玄菟郡。曹魏攻下辽东后,高句丽终止了与曹魏的合作并发兵袭击了辽东西部。三国志正史记载: 正始七年(246年),毌丘儉帶步騎兵萬人出玄菟討伐高句麗,先后在沸流水、梁口两度大敗高句麗東川王,将号称有二万人的高句丽军诛灭一万八千余人,东川王偕同妻子及千余骑逃窜往东沃沮(又称南沃沮)。毌丘儉又屠殺丸都內官員數千人,之後退兵。不久又再次進攻,東川王逃到買溝,随后,毌丘俭自在丸都一带坐镇,毌丘儉又派玄菟太守王頎追擊到沃沮,另一路由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攻打曾依附于高句丽的不耐等濊貊种落。王颀的军队追至竹岭,再度大破东川王余部。随后,魏军杀至沃沮境内,将协助高句丽的邑落一并攻破,斩杀三千余人。东川王再逃入北沃沮境内,魏军进一步追讨。但高句丽王终于在部下的忠诚保卫下击杀一小队魏军而得以隐匿。王颀军主力则进一步向东北行,一直抵达北沃沮与肃慎的边境地带。而刘茂、弓遵也成功击溃了濊貊各邑,逼迫不耐濊侯举邑降。整个征剿行动至公元245年初基本结束,最終毌丘俭等刻石纪功并于245年5月回师凯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东川王 · 查看更多 »

丘乙

丘乙(구을 단군,丘乙檀君)是烏斯丘檀君的长子和檀君朝鲜的第五代君王(公元前2099年 - 公元前2083年).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丘乙 · 查看更多 »

三國志

《三國志》是由西晋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歷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陳壽曾任職於蜀漢,蜀漢滅亡之後,被徵入洛陽,在西晉也擔任了著作郎的職務。《三國志》在此之前已有草稿,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書》、魚豢的《魏略》、韋昭的《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蜀漢無史,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而最終成書,卻又有史官職務作品的因素在內,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三國志 · 查看更多 »

三国史记

《三國史記》是高丽宰相金富轼奉高麗仁宗之命所编撰的高丽官修正史,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完整史书。《三国史记》共50卷,约27万字,以中国正史的体例记述了新罗、高句丽、百济三国的历史。中国正史在记述多国并存的时期会以一国为主,比如《三国志》以魏为正统,蜀、吴都以魏年号纪年。但《三国史记》突破了这样观念,以平等的态度对三国,三国各有本纪,各以自己的君主纪年,均称“我国”。全书由新羅本紀(12卷)、高句麗本紀(10卷)、百濟本紀(6卷)、年表(3卷)、雜志(9卷)、列傳(10卷)等六個部分構成。《三国史记》与中国的《史记》一样都以教化为原则,以塑造人物为写作方法,以道德精神为取人标准,而不是像一般的中国正史那样以纪实为写作方法,以对历史贡献的大小为取人标准。因此《三国史记》保留了《史记》亦文亦史的风格。 《三国史记》主要参考引用了朝鲜半岛历史上已失传的《旧三国史记》、《新罗古记》、《花郎世记》、《海东古记》、《高丽古记》、《百济古记》、《三韩古记》等史籍,同时也参考了中国的历史典籍包括《魏书》、《三国志》、《晋书》、《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是朝鲜半岛第一部将本国史料与中国史料结合起来的史书。在两国史料记载有冲突时,金富轼更信任本国史料。《三国史记》明确指出本国史料与中国史料的校正有34处,其中11处否定中国记录,8处质疑中国记录,15处两存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三国史记 · 查看更多 »

三韩

三韩是公元前2世纪末至公元后4世纪左右朝鲜半岛南部三个部落联盟,包括马韩、辰韩和弁韩。《三国志·魏志·东夷传》中提到:“韩在带方之南,东西以海为限,南与倭接,方可四千里。 ”按照秦汉时期一里为415.8米的标准来计算,那么三韩部落所占据的总面积应该不下十七万平方公里,已将大半个朝鲜半岛都囊括在了其中。 其中马韩是三韩中最强大的,被三韩拥立为“辰王”,定都目支国,统领三韩之地。4世纪马韩已被百济兼并。辰韩被新罗兼并,弁韩则演化成伽倻后又被新罗兼并。 “三韩”一词最早在中国的典籍《后汉书·东夷列传》中出现。三韩所在的具体位置存在争议。不同时期,三韩的边界也不断的变化。但大體上认为在朝鮮半島的南部,大致为今天的大韩民国。《后汉书》曰三韩之地“皆古之辰国也” 「韓」()在現代韩语中被賦予“伟大”或“领袖”的意思。大韩民国的国名中就含有“韩”字。「韓」後來演變為朝鮮族的別名。三韩是现在朝鲜族的直系祖先,也是如今韩国国名得来的原因。.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三韩 · 查看更多 »

三老王

(),是古朝鲜之箕子朝鲜的君主,子姓。东史年表认为在位於前315年至前290年,諡號三老王(삼로왕),後王位由兒子釋繼承。.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三老王 · 查看更多 »

三斤王

三斤王(約464年)百济国第23任国王,477年至479年在位。據《三國史記》記載,三斤王又稱壬乞王;《日本書紀》則作文斤王,《三國遺事·王曆篇》作三乞王。 三斤王是文周王的長子。477年文周王死後,三斤王嗣位,一切軍政大事皆由兵官佐平解仇管理。次年,解仇與恩率(三品官)燕信據大豆城(今忠清北道清州市)反叛。三斤王令佐平眞男、德率(四品官)眞老前往討伐,擊殺解仇;燕信出奔高句麗,三斤王將其妻子斬於熊津的市曹。同年三月,百濟發生日食。 479年春、夏,百濟大旱;同年九月將大豆城移至斗谷(現在何處不明),冬十一月三斤王便死去了。他的其他事跡不詳。.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三斤王 · 查看更多 »

乞乞仲象

乞乞仲象(),是渤海国创立者大祚荣的父亲。.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乞乞仲象 · 查看更多 »

乐成王 (箕子朝鲜)

懷(),是古朝鲜之箕子朝鲜的君主,子姓。东史年表认为在位於前703年至前675年,諡號樂成王(낙성왕),後王位由兒子存繼承。.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乐成王 (箕子朝鲜) · 查看更多 »

乐浪国

乐浪国(낙랑국),是存在于公元前1世紀至1世紀的古代朝鲜半岛北部部落国家。 乐浪国在乐浪郡附近,原为西汉乐浪东部都尉沃沮之地。新朝末年,自立为国。37年,高句丽大武神王高无恤襲滅樂浪国。47年十月,蠶支落部大加戴升等一萬餘家,詣樂浪投降漢朝。.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乐浪国 · 查看更多 »

平原王

三国史记中的高句丽世系 平原王(),名阳成、汤,是高句丽第25任君主,559-590年在位。阳原王的长子。557年,平原王成为王世子,两年后继位。 据说平原王为人勇猛,擅长马术和箭术。在他执政期间,平原王提倡发展农业和半农业,并减少高句丽王室对粮食的苛征。 平原王由于援助北齐的残余势力高宝宁,曾与北周在辽西营州短暂交锋,但与隋以前的中国和突厥保持了紧张但又和平的关系。589年,隋朝统一中国后,高句丽与隋的关系逐渐进入战争状态。 平原王时期由于百济与新罗联盟的瓦解,高句丽南部相对平静。586年,平原王将都城由平壤城迁至长安城(即今朝鲜平壤市区),直至高句丽灭亡。历时83年。590年,平原王去世。目前尚无有关其死因的记载。一说死于597年。.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平原王 · 查看更多 »

久爾辛王

久爾辛王()百濟第19代國王。420年至427年在位。 據《宋書·百濟傳》記載,自425年(元嘉2年)起,百濟每年都向南朝宋朝貢。430年(元嘉7年),南朝宋授予他「使持節、都督、百濟諸軍事、鎮東大將軍、百濟王」的爵號。 關於他的其他事跡,歷史記載欠詳。 Category:百濟君主.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久爾辛王 · 查看更多 »

于西翰

于西翰(우서한 단군,于西翰檀君)是翰栗檀君的长子和传说中的檀君朝鲜的第八代君王(公元前1993年 - 公元前1985年).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于西翰 · 查看更多 »

庙号

廟号,是中国、朝鲜半岛、越南古代帝王去世後,後人在太廟之中奉祀時追尊的名号。.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庙号 · 查看更多 »

建陽 (朝鮮高宗)

建陽(1896年1月1日—1897年8月16日)是朝鲜王朝国王(1896年1月1日至1月7日)、大君主(1896年1月7日及以後)高宗之年號,開国504年十一月十七(西曆1896年1月1日)1896年採用西曆,同時改元建陽。建陽二年8月16日改元光武。.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建陽 (朝鮮高宗) · 查看更多 »

仇首王

仇首王( ,214年—234年在位),是百济第六任国王,根据三国史记记载,他是百济建立者溫祚王的后代,百济第五任君王肖古王的长子。 根据三国史记所记载的时间地点的推断,仇首王时期的百济国还是部落联盟形式的诸多城邦国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王国。 公元216年,仇首王在沙道城大战北方的靺鞨和東方的樂浪郡 并在公元222年,击败五千人之多的新罗军团,然后仇首王自己的部队也在战争中由于瘟疫等原因伤亡惨重。为了争取带方郡的支持,他娶辽东太守公孙康女为妃。 仇首王离世后,他的长子沙伴王即位。后来王位被肖古王的弟弟,仇首王的叔叔古爾王夺得。古爾王的后世传位三代后,仇首王的次子为百济第11任国王比流王,从王号上看来,百济第十四任君王近仇首王暗示为仇首王的后代。.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仇首王 · 查看更多 »

伊珍阿鼓王

#重定向 伊珍阿豉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伊珍阿鼓王 · 查看更多 »

弁韓

弁韩,亦称“弁辰”,朝鲜半岛南部古国名。与“马韩”、“辰韩”合称“三韩”。他们是现在朝鲜族的直系祖先,也是如今韩国国名得来的原因。 据《三国志》记载,弁韩有十二国,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城邦、文武大臣和国王。其法律、社会习俗非常严厉。 弁韩与辰韩杂居,与辰韩语言和文化相似。 弁韩以铁器生产闻名,其生产的铁器销售到朝鲜半岛其它地区和日本等。和中国一样,弁韩也以铁为货币流通工具,并给汉四郡铸币。 弁韩土地肥美,弁韩人擅长种植五谷及水稻,也会种蚕作布。弁韩人以大鸟的羽毛送葬死者,其意欲使死者飞扬。 弁韩后以集权化的伽倻联盟形成的表现。伽倻联盟后来被新罗吸收。.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弁韓 · 查看更多 »

伐休尼師今

伐休尼師今(),新羅第9代君主,184年至196年在位。父為脫解尼師今與阿孝夫人之子昔仇鄒,母為支所禮王與毛利夫人之女只珍內禮夫人,妃紫凰夫人。伐休王為前任君主 阿達羅尼師今同母異父之弟,阿達羅王薨,無子,國人立其為君主。在位期間與百濟征戰,互有勝負。伐休尼師今能占風雲,預知水旱及年之豐儉,又知人邪正,所以國民謂之聖,諡號『之聖王』。 伐休尼師今薨,前王太子骨正及次子伊買先死,而太孫助賁尚幼少無子,乃立伊買與內禮夫人之子為君主是為奈解尼師今。.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伐休尼師今 · 查看更多 »

伽倻

伽倻(42年-562年),亦称加耶、伽耶(가야),是位于朝鲜半岛南部洛东江流域由弁韩发展起来的一个国家联盟,由许多小的城邦组成。伽倻后被朝鲜半岛三国之一的新罗所吸收。.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伽倻 · 查看更多 »

异脑王

腦王(이뇌왕),大伽倻(高灵伽倻)第九任国王,又作。異腦王別名已富利知加。 百济和新罗攻击不断,新罗和伽倻修好。522年三月,加耶國王異腦王遣使向新罗法兴王請婚,法兴王以伊飡比助夫的妹妹送给異腦王。524年九月,法兴王出巡南境拓地,異腦王來會盟。.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异脑王 · 查看更多 »

弓裔

弓裔(궁예,)是朝鮮半島後三國之一泰封國(後高句麗)的建立者,也是唯一一位統治者。姓金氏,名善宗(선종)。因眇一目,人稱一目大王(일목대왕)。 根據《三國史記》的記載,弓裔是新羅第四十七代王憲安王的庶子,其母為憲安王的嬪御。另有说法他是景文王庶子。弓裔的母親宮人張氏,是張保皐的女兒。弓裔於五月五日出生於外家,剛出生時就有了牙齒。其出生時,屋有白光如長虹一般,直達天上。掌管星象的官員認為他將來不利於國家,建議國王不要撫養。憲安王派人至其家,要將他殺害。使者將弓裔扔到樓下,乳婢偷偷將他接住,自己作養母,逃往外地撫養。因為接的時候不小心戳到眼睛,致使弓裔瞎了一隻眼睛。弓裔十多歲時遊戲不止,養母以實情告訴他,勸誡他不要如此張狂,以免惹禍上身。弓裔為了不讓養母受到牽連,去了興教寺出家為祝髮為僧,法名善宗。年長後,不遵守戒律,軒輊有膽氣。一次赴齋行次,有烏鳥銜物,落所持鉢中。視之,牙籤上寫著一個「王」字。善宗隱秘不言,但自此頗為自負。 真聖女王五年(891年),弓裔見新羅衰敗、綱紀廢弛、盜賊蜂起,便前往竹州投奔箕萱。箕萱對他非常輕慢,善宗鬱悒不自安,私下結交箕萱麾下的元會、申煊等人為友。 892年(景福元年),投奔北原(今江原道原州市)賊帥麾下,深得信任,令他分兵向東攻略郡縣。於是出宿雉岳山石南寺,攻取了酒泉、奈城、鬱烏、御珍等縣。894年(乾寧元年),攻入溟州,得到部眾三千五百人。弓裔將他們分為十四隊,以金大、黔毛、盺長、貴平、張一等為舍上(部長)。弓裔與士卒同甘共苦,且公私賞罰分明,因此獲得部眾的愛戴和畏懼,被推戴為將軍。攻下猪足、狌川、夫若、金城、鐵圓等城,軍聲甚盛,浿西賊寇紛紛歸附。弓裔自認為勢力強大,可以開國稱君,便建立後高句麗,設置內外官職。王建自松岳郡前來投軍,被任命為鐵圓郡太守。 896年(乾寧三年),攻取了僧嶺、臨江兩縣。翌年仁物郡歸降。弓裔認為松岳郡是漢北名郡,山水奇秀,遂以之為都城。隨後攻取了孔巖、黔浦、穴口等城。當時梁吉在北原,佔據了國原等三十餘城。聽說弓裔地廣民眾,大怒,欲率兵攻打。弓裔先發制人,大敗之。 898年(光化元年)春二月,修葺松岳城,任命王建為精騎大監,攻打楊州、見州。冬十一月,始作八關會。901年,派王建攻下了廣州、忠州、唐城、青州,因功,授予王建阿飡之職。 904年(天祐元年)甲子,弓裔建立國號摩震,年號武泰,設置百官。秋七月,在鐵圓建立都城(今鐵原朝韩非军事区內)遷徙青州一千戶居民至鐵圓。同時,攻取尚州等三十餘州縣,公州將軍弘奇來降。 905年,弓裔正式搬入新的都城,修建宮殿,窮奢極侈,改年號為聖冊。又出兵北方,拓展取得浿西十三鎭。平壤城主將軍黔用來降,甑城赤衣、黃衣賊明貴等也歸服。弓裔便希望吞併新羅,令國人呼新羅為「滅都」(멸도)。凡自新羅來者,盡誅殺之。 911年弓裔改國號為泰封,改年號為水德萬歲。派王建攻取錦城等地,改錦城為羅州。論功行賞,封王建為大阿飡將軍。弓裔自称弥勒佛,头戴金帻,身披方袍,以长子为青光菩萨,以季子为神光菩萨。他曾经自述佛经二十余卷,其言妖妄,荒誕不經。一次講說的時候,僧人批评其所授皆为“邪说怪谈”,弓裔大怒,用铁锥将他打死。 913年(乾化三年),封王建為波珍飡侍中。914年,改元政開,封王建為百船將軍。 弓裔性格殘暴,夫人康氏見他多行非法,正色而諫之。弓裔大怒,問她:「汝與他人姦,何耶?」康氏說:「安有此事?」弓裔說:「我以神通觀之。」於是用烈火加熱了鐵杵,撞其陰部殺之,又殺害了兩個兒子。此後,弓裔多疑急怒,百官、將吏、平民等多有無故受害者,斧壤、鐵圓之人不堪忍受。 918年夏六月,申崇謙、、卜智謙、等人秘密謁見王建,聲稱弓裔暴虐,欲推戴王建為新的國王。王建最初拒絕,夫人柳氏得知後,說:「以仁伐不仁,自古而然。今聞衆議,妾猶發憤,況大丈夫乎?今羣心忽變,天命有歸矣。」手提鎧甲為王建披上。諸將簇擁著王建出門,聲稱王建已經舉義,眾人紛紛前來追隨。到宮門前鼓噪以待之人,亦有一萬餘人。王建遂被推戴為王,建立高麗王朝。弓裔聞變不知所措,微服逃入山林之中,被斧壤(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江原道平康郡)的百姓殺害。.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弓裔 · 查看更多 »

余蔚王

蔚,是十六国时期的扶餘国国王。他是最後一位扶餘王,因受勿吉威脅,無力自保,內附前燕。370年十一月初七,前秦对前燕发动灭国战争,前燕散骑侍郎餘蔚率领扶餘、高句丽及上党丁零的人质,趁夜打开邺城北门让秦军进入,邺城陷落,前燕灭亡。384年正月,任前秦荥阳太守的餘蔚,和昌黎的鲜卑人卫驹各率己兵投降了在淝水之战后力图恢复燕国的慕容垂。由于慕容垂在前燕遭受迫害,投靠了前秦,前秦对前燕发动灭国战争就是他主导的,所以他对餘蔚并不怪罪。之后慕容垂在荥阳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燕王,建立后燕,任命丁零翟斌为建义大将军,封为河南王;任命餘蔚为征东将军、统府左司马,封为扶餘王。392年七月,慕容垂在邺城,任命右光禄大夫餘蔚为左仆射。396年五月初九,后燕皇帝慕容宝任命扶餘王餘蔚为太傅。.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余蔚王 · 查看更多 »

依罗王

依罗,是西晋时期的夫餘国国王。晋武帝太康六年(285年),夫餘国为慕容鲜卑慕容廆击破,依虑自杀,依虑的儿子依罗率领王族投奔沃沮。晋武帝大怒,将东夷校尉鲜于婴免职,以何龛代之。太康六年(286年),立依罗为夫餘王,依罗遣使拜见何龛,请晋军帮助夫餘复国。何龛遣督邮贾沈率兵护送。慕容廆劫路,贾沈大败慕容廆,依罗复国。之后,慕容廆常常把掠得的夫餘人,卖到晋朝。晋武帝可怜他们,下诏以国库之物赎还,命令司、冀二州,禁止买卖夫余人口。.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依罗王 · 查看更多 »

依虑王

依虑(),是魏晋时期的夫餘国国王。曹魏正始八年(247年),夫餘王麻余死,其子依虑年六岁,被部众立为夫餘王。曹魏灭亡,西晋建立,依虑为了对付慕容鲜卑和高句丽,频频向晋武帝朝贡,太康六年(285年),夫餘国为慕容廆击破,依虑自杀,王族投奔沃沮。.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依虑王 · 查看更多 »

德昌王

僅(),是古朝鲜之箕子朝鲜的君主,子姓。东史年表认为在位於前578年至前560年,諡號德昌王(덕창왕),後王位由侄朔繼承。.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德昌王 · 查看更多 »

徽襄王

通(),是古朝鲜之箕子朝鲜的君主前君主立之子,子姓。諡號徽襄王(휘양왕),後王位由兒子參繼承。.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徽襄王 · 查看更多 »

修道王

立(),是古朝鲜之箕子朝鲜的君主,子姓。东史年表认为在位於前634年至前615年,諡號修道王(수도왕),後王位由兒子通繼承。.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修道王 · 查看更多 »

圣德王

圣德王();姓金原名隆基,避唐玄宗讳改作興光,是新罗第三十三代君主,神文王子,孝昭王母弟。.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圣德王 · 查看更多 »

北帶方

北帶方(북대방),是存在于公元一世紀的古代朝鲜半岛西部部落国家。 北带方本是竹覃城,前汉设立乐浪郡。后乐浪僭称乐浪国,和带方人建立的带方国。新罗弩礼王四年(27年),带方人与乐浪人被高句丽击败,投靠新罗国。.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北帶方 · 查看更多 »

北扶餘

北扶余(公元前239年-公元前58年)是一个曾位于今中国东北的古老国家,传说由解慕漱创建。 北扶余的记载大多出自1911年写成的《桓檀古记》的北扶余记中:檀君朝鲜灭亡后,解慕漱经过6年的征战于公元前239年建立起了北扶余国。公元前195年解慕漱传位给他的儿子慕漱离。慕漱离在位期间,北扶余延续扩张领土。公元前170年,慕漱离去世后,其子高奚斯成为北扶余第三任君主。高奚斯继续了其前辈的扩张政策。公元前121年,高奚斯去世后,其长子高于娄继位直到公元前86年。公元前86年,高于娄的兄弟解夫娄继承北扶余王位。解夫娄执政不到一年,檀君朝鲜末代檀君古列加的后裔高豆莫(东明帝)就与他争权。结果解夫娄败给高豆莫后,逃到迦叶原,建立了东扶余。高豆莫成为北扶余第六任君主后,改名北扶余为卒本扶余。高豆莫死后,高无胥继位。朱蒙继位后将卒本扶余改名为高句丽。.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北扶餘 · 查看更多 »

僖康王

僖康王();姓金名悌隆,一云悌顒,是新罗国第四十三代君主,伊飡金憲貞之子,惠康太子金礼英之孫,元聖王曾孫,母包道夫人朴氏。在位三年,为金明作亂,被逼自縊。諡僖康,金明自立爲閔哀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僖康王 · 查看更多 »

嘉德王

詡(),是古朝鲜之箕子朝鲜的君主,子姓。东史年表认为在位於前342年至前315年,諡號嘉德王(가덕왕),後王位由兒子煜繼承。.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嘉德王 · 查看更多 »

嘉勒

嘉勒(가륵단군,嘉勒檀君)是扶婁檀君的长子和檀君朝鲜的第三代君王,后世韩国一些学者根据檀君世纪的记载推断在位年限为公元前2182年 - 公元前2137年,前提是檀君朝鲜有存在的可能。.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嘉勒 · 查看更多 »

嘉悉王

嘉悉王(가실왕),大伽倻(高灵伽倻)末期国王(在位时间不詳)。嘉悉王別名嘉實王、嘉寶王。 嘉悉王是伽倻諸国哪一国的国王,各种説法有争议。主要有金官伽倻、大伽倻、阿羅伽倻之王的说法嘉悉王製十二弦琴,以象十二月之律,命于勒製曲。加耶國亂,开国元年(551年),于勒操樂器投新罗眞興王,樂器改名伽倻琴。.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嘉悉王 · 查看更多 »

善德女王

善德女王(선덕여왕,),姓金名德曼,號聖祖皇姑,是新羅國的第27代君主,性格寬仁明敏。她是真平王金白淨之長女,母親為王妃摩耶夫人金氏(葛文王金福勝之女),在真平王及聖骨出身的王族男子都過世後,德曼繼承了王位,成為新羅及韓國有歷史記載以來的首位女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善德女王 · 查看更多 »

味鄒尼師今

味鄒尼師今()或味炤尼師今,新羅第13代君主,姓金、為第一位金氏新羅君主、金氏始祖金閼智之後人,出身为雞林中拾得的金閼智的后人。脫解尼師今得金閼智,養於宮中,後拜為大輔。金閼智與阿婁夫人生勢漢、勢漢與阿好夫人生阿道、阿道與加市夫人生首留、首留與舍利夫人生郁甫。 父金仇道為郁甫與好禮夫人之子,母朴氏述禮夫人為葛文王伊柒之女,妃昔氏光明王后為助賁王與阿爾兮王后之女。 沾解尼師今死後無子,國人推味鄒尼師今以助賁尼師今之女婿身份繼位是為新羅金氏首任君主。 即位后第二年二月,封仇道為葛文王。 在位年間多次與百濟作戰。味鄒尼師今薨、葬大陵(一云竹長陵)。.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味鄒尼師今 · 查看更多 »

哲威王

調(),是古朝鲜之箕子朝鲜的君主,子姓。东史年表认为在位於前943年至前925年,諡號哲威王(철위왕),後王位由兒子索繼承。.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哲威王 · 查看更多 »

哀庄王

哀莊王();姓金名淸明,后改重熙,是新罗第四十代君主,昭聖王太子,母桂花夫人金氏。十三岁即位,叔父金彦昇攝政,在位十年,金彦昇與其弟金悌邕入內作亂,哀莊王被弑,彦昇自立爲憲德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哀庄王 · 查看更多 »

儒理尼師今

儒理尼師今() 姓朴名儒理。 新羅第3代君主,南解次次雄之子。 母雲帝夫人,妃日知葛文王之女明宣王后。儒理尼師今在位時將辰韓六村改為六國行政區,并賜姓於六部。并设立在位34年後以昔脫解賢能,由其承繼王位,王位開始由朴、昔兩氏交替。.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儒理尼師今 · 查看更多 »

儒禮尼師今

儒禮尼師今(),新羅第14代君主。助賁王長子,母朴氏阿召禮夫人、葛文王奈音之女、朴赫居世後人。 朴氏嘗夜行,星光入口因而有娠,載誕之夕,異香満室。 在位期間,與百濟講和,但是與倭屢次交戰。 在位第十四年,伊西古國來攻金城、新羅大擧兵防禦,但不能抵擋。 忽然有異兵到來,其數不可勝數,人皆珥竹葉,與新羅軍同擊賊、大敗伊西古國後,「竹葉軍」不知所終。有人見竹葉數萬積於竹長陵,於是國人謂以味鄒尼師今陰兵助戰。.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儒禮尼師今 · 查看更多 »

元聖王

元聖王();姓金名敬信,是新罗第三十八代君主,一吉飡金孝讓之子,奈勿王的十二世孫,母繼烏夫人朴氏。宣德王無嗣,群臣欲立王族子金周元,因大雨河水暴漲不得渡,議者曰:人君大位,有關天命,非人謀所及。今日暴雨,天其不欲立周元乎!于是上大等金敬信被拥为王,立之而雨止,國人皆呼萬歲。在位十五年,諡元聖,遺命燒柩於奉德寺南。.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元聖王 · 查看更多 »

光武 (年號)

光武(1897年8月16日—1907年8月2日)是朝鲜王朝大君主、大韩帝国皇帝高宗之年號,1897年8月16日改元光武,10月12日高宗称帝,改国号大韩帝国,1907年8月2日改元隆熙。.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光武 (年號) · 查看更多 »

光海君

光海君(;),名李琿(),朝鲜王朝‎的第15代君主,公元1608年至1623年在位。他是前任君主朝鮮宣祖與其愛妃恭嫔金氏(공빈 김씨)所生的第二位兒子。葬於杨州赤城洞(位於今日南楊州市松陵里(송릉리))。.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光海君 · 查看更多 »

兀惹

兀惹(995年—996年)是契丹征服渤海滅亡後,10世紀後半期渤海人貴族建立的抵抗契丹辽国统治的国家,在今黑龙江省賓县。史书上又称「兀惹国」「烏舍国」「烏舍城渤海国」「烏惹」「嗢熱部」、「兀惹=烏舍=烏惹=嗢熱」、与[weji]的发音接近。.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兀惹 · 查看更多 »

前三國時代

前三國時代 (朝鲜语:원삼국시대)是公元前2世纪后朝鮮三国时代之前的朝鲜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铁器的广泛生产和运用。由于铁的应用,使得更加坚硬和锐利的武器与农业工具成为现实。 这加快了政治上的统一和权力与财富的集中。 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前后,朝鲜半岛北部和目前中国东北地区主要分布着扶餘國、高句麗、沃沮、東濊和其它小国家或部落。西汉在这一地区建立了汉四郡。但由于受到当地人的反击,真番、临屯二郡很快瓦解,玄菟郡也被转移到辽东。与此同时高句丽在鸭绿江流域兴起后,开始逐步统一其周边国家,并在西晋末年(313年)吞并了汉四郡的最后一郡——乐浪郡。 在朝鲜半岛南部,辰国已发展成了由马韩,辰韩和弁韩组成的松散的三韩联盟。根据《三国史记》,公元前18年,百济在马韩领地中建立,并逐步将马韩取代。辰韩中的6个部落发展成新罗。弁韩被伽倻所吸收。 伽倻后来又与新罗融合。.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前三國時代 · 查看更多 »

玄王

,是十六国时期的夫餘国国王。当时,夫餘国在鹿山遭百济的侵扰,西迁到近前燕边境,对前燕不设防。346年正月,前燕国王慕容皝派世子慕容儁率慕容军、慕容恪、慕舆根三位将军率领骑兵共一万七千人进攻夫餘国。慕容儁在中军指挥,具体军务由慕容恪处理,攻克夫餘国,掳获夫餘王玄和民众五万多人返回龙城。慕容皝以餘玄为镇军将军,还把女儿嫁给他为妻。之后,餘氏家族充斥前燕、后燕朝廷。.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玄王 · 查看更多 »

玄菟郡

菟郡(諺文:현도군)是漢四郡之一,其疆域屢屢因為戰爭及行政重組而有所改變。於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設立時疆域最廣闊,亦是四郡裡最重要的一個, 大约是今北朝鲜咸镜南道、咸镜北道以及中国辽宁、吉林省西部一带,郡治大体在咸镜南道境内。前82年,真番、临屯二郡被撤销,玄菟郡迁至今吉林省一帶,東漢時西移至辽东。之後為高句麗所灭。.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玄菟郡 · 查看更多 »

王基 (高麗)

平壤公(평양공,),姓王名基,是高麗第八任君主王詢第四子,母親是元惠王后金氏。.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王基 (高麗) · 查看更多 »

王濤 (高麗)

朝鮮公(조선공,),姓王名濤,是高麗第十一任君主王徽兒子,母親是仁敬賢妃李氏。.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王濤 (高麗) · 查看更多 »

琉璃明王

琉璃明王()姓高(고),名琉璃(유리),亦作類利(누리),另一说名孺留(유류),高句麗開國君主朱蒙(東明聖王)的長子,母親為禮氏。他在扶餘出生長大。後來與母親一同前往高句麗投奔朱蒙(被帶素扣留至朱蒙死前)。朱蒙逝世後,於前19年繼任為高句麗的君主。有關琉璃王及高句麗國君之記載,主要見於《三國史記》。而《三國志·魏書》有關這段時期的記載與之差異頗大,故難以相合。三国志中多以太祖王之后的历史为主,而后来的北朝《魏书》又追述了高句丽开国的神话。.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琉璃明王 · 查看更多 »

神德王

德王();姓--名景暉,本名秀宗,是新罗国君主,憲康王的女壻,父--乂謙,母貞花夫人。912年4月因孝恭王死后無嗣,被國人立新罗王,在位五年,諡神德,子昇英继位。.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神德王 · 查看更多 »

神武王

武王();姓金名祐徴,是新罗国第四十五代君主,上大等金均貞之子,惠康太子金礼英之孫,元聖王曾孫,僖康王從弟,母真矯夫人--氏。四月卽位,七月二十三日薨逝。諡神武。太子慶膺继位。.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神武王 · 查看更多 »

神文王

文王(),姓金名政明,字日炤,是新罗第三十一代君主,文武王子。在位十二年,諡神文。太子理洪時年六歲,即位。 685年,新罗“始备九州”,统一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的全部领土。 根據《崇惠殿誌》,神文王葬于狼山東,在排盤府東十里的神文王陵。即今日慶州市排盤洞,介乎國道7號線與東海南部線之間,鄰近東海線的東方驛。 神文王二年(682年),统一新罗效仿唐建立起国立高等教育机构国学。国学以15-30岁的贵族子弟为招收对象,学制为9年,主要教授《论语》、《孝经》、《礼记》、《周易》、《左传》、《尚书》、《春秋》、《文选》和算学等。学生毕业后被授予十品或十一品的官职。.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神文王 · 查看更多 »

祇摩尼師今

祇摩尼師今(,又称祇味尼师今),新羅第6代君主,婆娑尼師今之子。 在115年及116年兩度與伽倻發生戰爭并失敗後,與百濟及伽倻的關係比婆娑尼師今在位時要和緩。但晚年時,新羅常受靺鞨及倭國侵擾。在位22年,由儒理尼師今長子逸聖尼師今繼位。.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祇摩尼師今 · 查看更多 »

章平王

潤(),是古朝鲜之箕子朝鲜的君主,子姓。东史年表认为在位於前251年至前232年,諡號章平王(장평왕),後王位由兒子否繼承。.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章平王 · 查看更多 »

箕子

箕子,'''子'''姓,名胥餘。商朝宗室,,封于箕(今山西太谷,榆社一带)。曾劝谏纣王,惟纣不听,反囚禁之。於是他披頭散髮,裝瘋,以躲過災禍。周武王克殷后,命召公释放箕子。武王向箕子询治国之道,记载于《尚书·洪范》。 《論語》微子第十八中记载箕子与微子,比干合称「殷有三仁」。據「淇縣縣志」記載,河南淇縣有「三仁廟」,奉祀微子、箕子、比干,配祀先師孔子、孟子、曾子、陽明子、文昌君。亦縣塾所在,邑民頗奉香火,太平天國時被毀。 根据司馬遷《史记》說法,箕子晚年統治朝鮮。另傳說,箕子死後被追谥為大圣王,《舊唐書》中說箕子也被朝鮮族奉為神祭祀。《舊唐書·卷199上》记载,后世的高句丽“頗有箕子之遺風”,“其俗多淫祀,事靈星神、日神、可汗神、箕子神”。 平壤牡丹峰腳下原有箕子陵。1959年,被金日成下令拆毀。.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箕子 · 查看更多 »

箕子朝鲜

箕子朝鲜(기자조선),根据《史记》、《尚书大传》、《汉书》等史书的说法,是在公元前11世紀到前2世紀期間由商朝宗室箕子在辽宁与当地原住民东夷人一起建立的一个国家。是以东夷人为主体的国家。有学者认为该国原为箕氏侯国,在辽西的喀左县一带,与孤竹国相邻;在战国时代为燕国将领秦开所败,其国君被迫率百姓遁入朝鲜半岛。.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箕子朝鲜 · 查看更多 »

简位居

位居,是曹魏时期的夫餘国国王。尉仇台死后,简位居继立。曹魏灭公孙渊后,发现夫餘库有玉璧、珪、瓚数代之物,夫餘王的印信言“濊王之印”,是汉朝所赐。国有故城名濊城,本濊貊之地,而夫餘人在濊城称王,自称“亡人”。景初二年(238年),简位居死,四出道马加、牛加、猪加、狗加(都是夫餘官名)共立他的庶子麻余为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简位居 · 查看更多 »

美川王

三国史记中的高句丽世系 美川王(),高句麗第15代王,300年-331年在位。姓高,諱乙弗,一作憂弗(《三国遺事》作瀀弗)。又称好壤王(《三国遺事》作好穰王)。第13代西川王的儿子高咄固(第14代烽上王之弟)之子。《魏書》作乙弗利。 293年九月,烽上王以乙弗之父咄固有叛乱之意,賜死咄固,乙弗害怕被伯父殺害,逃出王宮。在鴨緑江作工販鹽,300年九月,国相倉助利废黜烽上王,拥立乙弗继承王位。 美川王乘西晋混乱,入侵辽东晋朝领土。302年九月,率三万軍队侵入玄菟郡,俘虏八千人,迁至国内城附近的襄平城。311年8月,襲取遼東郡西安平。313年10月,入侵乐浪郡,314年,入侵带方郡。315年2月,攻克玄菟城。西晋平州刺史崔毖誘高句麗与段部、宇文部一起进攻鮮卑慕容廆,宇文部先进攻,大敗。319年12月,崔毖亡命高句麗。慕容廆之子慕容仁鎮守遼東。高句麗将軍如孥鎮守河城,慕容廆派遣將軍張統急襲河城,俘虏千余人迁至棘城(遼寧省朝陽市東南)。320年,美川王再侵遼東,慕容仁和慕容翰将他击败。330年,美川王向後趙石勒朝貢,抑制鮮卑勢力。美川王将10段階官位制改为3段階。美川王在位32年,331年2月死去。342年,前燕慕容皝侵入高句丽,发掘了美川王的王陵,带走了他的尸体。.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美川王 · 查看更多 »

義慈王

義慈王 (,641年-660年在位),是百濟第三十一代王,為三十代武王之長子,姓扶余,讳义慈。 義慈王年幼時即孝聲遠播,時人譽為「海東曾子」。 641年即位後,開始對貴族中心的政治體制進行改革,強化王權。曾親自率軍進攻新羅,取其數十城。但因為貴族的內部分裂,與王室的窮奢亟慾,使得國政開始混亂,唐高宗時因開始不朝貢受譴責。 660年,唐朝與新羅聯軍來攻,包圍国都泗沘(今扶餘郡),義慈王退至熊津(今公州),後投降。唐分百濟故地,置熊津、馬韓、東明、金漣、德安五都督府,郞將劉仁願以兵一萬留鎭泗沘城,蘇定方将他跟太子孝、王子隆、大臣將領九十三人、百姓一萬兩千人擄至唐,後病死在洛阳,葬于邙山孙皓、陈叔宝墓旁,谥号绍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義慈王 · 查看更多 »

翰栗

翰栗(한율 단군,翰栗檀君,)是逹門檀君的长子,桓檀古記中记载的檀君朝鲜第七代君王 桓檀古記中记载七世檀君翰栗在位五十四年,但是关于其五十多年的执政期间,只有一句话被提及。.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翰栗 · 查看更多 »

真平王

真平王(),姓金名伯淨,是新羅國的第26代君主。真興王孫,真智王侄。元年(陳太建十一年)八月封同母弟金伯飯爲真正葛文王,金國飯爲真安葛文王。六年二月改元建福,八年置禮部,他在位時期建立和完善各種新羅官制,在位五十四年,諡真平,無嗣子,女善德王繼位。 在位建立花郎,由報良法師創立。 624年受唐高祖冊封為樂浪郡王、新羅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真平王 · 查看更多 »

真德女王

真德女王();姓金名勝曼,是新罗國的第28代君主。真平王同母弟真安葛文王金國飯與月明夫人--氏之女,即真平王的姪女,善德女王的堂妹。《三國史記》記載她姿質豐麗,長七尺,垂手可過膝。 元年(唐朝貞觀二十一年)即位。二年改元太和,派遣伊飡金春秋(武烈王)到唐国請攻百濟,三年正月始号令全国服中國衣裳,四年織錦作五言《太平頌》遣使獻給唐高宗,並开始行中國永徽年號。在位八年,無嗣,群臣請伊飡閼川攝政,閼川固讓曰:「臣老矣,無德行可稱,今之德望崇重莫如春秋公,實可謂濟世英傑。」遂奉立金春秋为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真德女王 · 查看更多 »

真兴王

真兴王(;),新罗第二十四代君主,540年7月至576年8月在位。姓金,名彡麥宗(삼맥종),又名深麥夫(심맥부),法名法雲(법운)。真興王是(法興王之弟)之子,母親是息道夫人金氏(法興王之女),法興王是真興王的伯父兼外祖父。 真興王對新羅的國家發展做出貢獻,召集人才組建國家的組織花郎徒,並整備佛教教團,試圖統合思想。以此為基礎,新羅對高句麗支配下的漢江流域和咸鏡道一帶發起進攻,向南,則在562年征服大伽倻,控制了洛東江以西一帶。勢力膨脹的新羅控制著洛東江流域和漢江流域這兩個具有生產力的地域,壓制百濟,停止了高句麗的南進,控制仁川灣,得以與隋、唐直通,並與隋、唐保持聯盟關係,使新羅在三國之中得以自保。此後,新羅在三國的競爭中掌握了主導權。真興王在位期間是新羅的全盛時期,位於今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咸鏡南道的,證明新羅在真興王時期曾經攻入過高句麗的領土一帶。 真興王於540年7月至576年8月期間在位。其中,540年7月至541年3月期間,由法興王的王后攝政;541年3月至551年3月期間,由母親只召太后(息道夫人)攝政;551年3月至559年3月期間親政;559年3月至563年3月,由仇亥攝政;563年3月至575年12月再度親政;575年12月至576年3月,由攝政;576年3月至4月,由美室宮主暫時代理一個月朝政;同年4月至8月,由金舍輪以太子身份代理攝政。死後,由金舍輪繼位,是為真智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真兴王 · 查看更多 »

真聖女王

真聖女王();姓金名曼,一作垣,是新罗国君主,定康王同母妹妹。887年7月5日即位,891年10月憲安王庶子弓裔叛于鐵原京,第二年甄萱(李姓)據武珍州自稱後百濟,895年10月立憲康王庶子金嶢爲太子。 真圣女王三年(889年),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爆发。元宗、哀奴率领起义农民占据沙伐州(今庆尚北道尚州),北原(今江原道原州)梁吉的声势最为浩大,占据附近十几个郡县。896年西南地区又发生赤裤军起义,直至首都庆州附近的牟梁里。897年6月真圣女王被迫禪位于太子嶢,12月去世后被火葬。她在位十一年,她的丈夫大角干金魏弘被追封为惠成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真聖女王 · 查看更多 »

真智王

真智王(),姓金名舍轮(金輪),是新罗國的第25代君主。立宗葛文王與只召太后之孫,真兴王與思道王后朴氏之次子,妃為起烏公與興道夫人之女智道王后,陳大建八年即位,在位四年,579年農曆7月17日薨,諡眞智。在《三國遺事》的紀錄裡,真智王因為荒淫無道,為國人所廢。 真智王過世後,雖然有子金龍春,但是卻是由其侄子金白淨(真智王兄長銅輪太子與萬呼太后之子)繼位,即真平王。多年後其孫金春秋登上王位,也就是新羅第29代王武烈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真智王 · 查看更多 »

烏昭慶

烏昭慶,中國辽朝年间兀惹国的首领。 986年,定安国被契丹攻灭。995年,渤海人贵族乌昭庆以兀惹国的名义起兵,996年,投降契丹国。999年六月,兀惹乌昭庆朝见辽圣宗。后来兀惹和女真交战,1004年九月丙午,辽圣宗幸南京析津府。女真遣使献给辽国自己俘获的乌昭庆的妻儿。.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烏昭慶 · 查看更多 »

烽上王

三国史记中的高句丽世系 烽上王(),高句丽第14任君王,名相夫、歃矢娄,292年-300年在位。 293年八月,慕容鲜卑首领慕容廆率军攻打高句丽,烽上王狼狈奔逃,手下五百骑死战抵挡了慕容廆的追兵。 由于担心其弟高咄固与他争权,烽上王将其弟逼死。其弟的儿子乙弗逃走,后来成为美川王。 296年,慕容廆再次攻打高句丽,西川王(西壤王)的陵墓被挖,并掳去烽上王的生母。但后来被高句丽击退。 烽上王在位期间,干旱、地震、霜降等异常气候导致了百姓生活困顿不堪,烽上王在外有鲜卑慕容家族崛起的忧患之下,还加修宫殿等严重的奢侈行为。且不听贤臣进谏,为了维护君王的威严,还把百姓抓来充当劳役。 高句丽名臣仓助利等众大臣一起商议废除君主,推举了烽上王的侄子乙弗,辅佐他做了美川王。 烽上王知道民心的离背后自杀身亡。 Category:高句麗君主 X.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烽上王 · 查看更多 »

炤知麻立干

知麻立干(),新羅第21代君主。慈悲麻立干與巴胡夫人之長子、父為訥祇王與阿孝夫人之子,母為慈悲王之叔父舒弗邯未斯欣(美海)與紫我夫人之女、妃善兮夫人為乃宿與鳥生公主之女。 在位期間,與百濟聯合和高句麗作戰。 死後,奈勿麻立干之孫習寶葛文王之子金智大路繼位。.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炤知麻立干 · 查看更多 »

甄神劍

劍(,),朝鲜半岛后三国时代,后百济第二任也是最后一任国王,935年—936年在位。和弟弟甄良剑、甄龙剑同谋,夺取了父亲甄萱的王位,並杀死了父親甄萱最疼愛的弟弟甄金刚。甄神劍強行流放父親甄萱監禁到金山寺,甄萱从中脱逃后投降高丽太祖王建。936年,甄萱引高丽军在今龟尾市善山邑大败甄神劍的军队,后百济灭亡。高丽太祖王建认为甄良剑、甄龙剑才是主谋,所以给了甄神劍一个爵位,而甄良剑、甄龙剑是被流放还是处死,不同的史料记载不同。 |-style.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甄神劍 · 查看更多 »

甄萱

萱(;),是朝鮮半島後三國中後百濟的建立者,900年至935年在位。 根據《三國遺事》記載,甄萱本姓李,後以甄為氏,咸通八年出生於新羅尚州的加恩縣。其父阿慈介是黃澗甄氏始祖,以農自活,光啟中據沙弗城(今尚州)自稱將軍。《李磾家記》則記載阿慈介是新羅真興王彡麥宗和思道夫人朴氏第三子的曾孫《원문과 함께 읽는 삼국유사》, 후백제 견훤(後百濟 甄萱), 한국인문고전연구소(2012년)。阿慈介有五子一女,分別是:長子甄萱、二子將軍能哀、三子將軍龍蓋、四子寶蓋、五子將軍小蓋。一女大主刀金。四子皆知名於世。 甄萱成年後體貌雄奇,志氣倜儻不凡。他加入新羅軍隊,進入王京金城(今慶州市)。後被派往西南海防衛,因為作戰勇敢,常常身先士卒,被昇為裨將。 當新羅政治混亂,綱紀廢弛,又加上饑荒,百姓流離失所,盜賊蜂起。甄萱便有了覬覦天下之心。他在892年聚眾起兵,攻取了京西南州縣,所到之處紛紛響應。旬月之間得到了部眾五千多人。於是襲破武珍州(現光州)作為根據地,自封為新羅西面都統指揮、兵馬制置、持節都督、全武公等州軍事、行全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上柱國、漢南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此時,北原的叛亂者中良吉的兵馬比較強壯,弓裔投奔在良吉麾下。甄萱聽說後,遙授良吉為裨將。 900年,甄萱西巡至完山州(現全州),受到當地百姓的歡迎。甄萱大喜,自認為自己繼承了百濟的江山,遂稱後百濟王,建立職官制度。同時,甄萱派使者出使吳越朝貢。吳越王錢鏐報聘,並授予他檢校太保的官職。 901年(天復元年),甄萱圍攻大耶城,但無法攻克。910年(開平四年),錦城歸順弓裔的泰封國,甄萱以步騎三千人圍攻,經旬不解。912年(乾化二年),甄萱與弓裔戰於德津浦。 918年,泰封國發生政變,大將王建奪取王位,建立高麗。甄萱得知後,於秋八月派一吉飡閔郃前往高麗慶賀,並贈送孔雀扇及地理山竹箭。同年遣使赴吳越進獻馬匹,吳越王報聘,加授中大夫。 920年,甄萱率領步騎一萬攻破大耶城,移軍進禮城。新羅的景明王派阿飡金律前往高麗求救。王建出兵支援新羅,甄萱得知後率軍撤退。自此,後百濟與高麗表面和平,實際上關係緊張。而新羅因為國力衰弱難以復興,便私下與高麗結好,以為外援。 924年(同光二年)秋七月,甄萱遣子須彌强徵調大耶、聞韶二城之兵攻打高麗的曹物城。曹物城固守且戰,須彌强失利而歸。八月,遣使向高麗獻上驄馬。翌年冬十月,甄萱親率三千騎兵至曹物城,王建也率精兵前來。王建希望暫時和解,以老其師,便遣使求和,並以堂弟王信為人質。甄萱同意和解,並送外甥眞虎交質。十二月,後百濟攻取了居昌等二十餘城,遣人出使後唐稱藩。後唐策授甄萱為檢校太尉、兼侍中、判百濟軍事,依前持節、都督全武公等州軍事、行全州刺史、海東四面都統指揮兵馬制置等事、百濟王,食邑二千五百戶。 926年,眞虎在高麗暴卒,甄萱懷疑是王建故意殺害,便將王信囚禁在監獄中,又派人出使高麗,討還了前年所送的驄馬。秋九月,甄萱大舉進攻新羅,新羅向高麗求救。冬十月,王建親自率軍救新羅。後百濟之兵突襲並攻破了新羅的都城金城,俘虜了景哀王脅迫其自殺,並強行逼迫新羅王后與自己淫亂,又立新羅金氏王族的金傅為敬順王。隨後,俘虜王弟孝廉、宰相英景,取新羅的國帑、珍寶、兵仗、子女百工之巧者而歸。王建率精兵五千人在公山截擊甄萱,與之大戰。高麗大敗,將軍金樂、申崇謙戰死,王建僅以身免,甄萱乘勝攻取了大木郡。契丹使者裟姑、麻咄等三十五人來聘,甄萱派將軍崔堅送乘船其歸國,途中遭遇風暴,飄至後唐的登州,全部被後唐誅殺。 928年(天成三年)夏五月,甄萱潛師突襲高麗的康州,殺死三百餘人,將軍有文生投降。秋八月,派將軍官昕率軍築陽山。王建派將軍王忠攻擊,後百濟兵退至大耶城。冬十一月,甄萱選拔勁卒,攻破缶谷城,殺守卒一千餘人,將軍楊志、明式等生降。翌年秋七月,甄萱以五千人攻破義城府,高麗守將洪術陣亡。又率大軍,在古昌郡瓶山之下與王建交戰,失敗,損失八千餘人。翌日,甄萱迅速聚集殘兵攻破了順州城,高麗將軍元逢逃跑。甄萱將順州百姓全部遷移到了全州。 清泰元年(934年)春正月,甄萱得知王建屯兵運州,便率五千人前來。高麗將軍庾黔弼乘其尚未佈陣,率勁旅騎兵數千人突襲,斬殺三千餘人。自此後百濟開始衰退,熊津(今公州)以北三十餘城聞風歸降高麗,甄萱麾下的術士宗訓、醫者訓謙、勇將和崔弼等人也紛紛歸降王建。 甄萱多有娶妻,這些妻妾為其生下了十多個兒子,其中兒子甄金剛身材高大而且多有智謀,最受甄萱寵愛。甄萱欲將王位傳給金剛,引起另外三個兒子神劍、良劍、龍劍的不滿。當時良劍為康州都督、龍劍為武州都督,只有神劍一人在甄萱身邊。伊飡能奐派人前往康、武二州,與良劍、龍劍等人合謀,於清泰二年(935年)春三月,同與波珍飡新德、英順等人,勸神劍將甄萱囚禁在金山寺,並派人殺死了金剛,自稱後百濟大王。甄萱被囚禁了三個月後,與季男能乂、女子哀福、嬖妾姑比等逃脫,來到高麗的錦城,派人求見王建。王建大喜,派將軍庾黔弼、王萬歲等人前去將他接來,待之以厚禮。因為甄萱年長王建十歲,王建尊其為尚父,授館以南宮,位在百官之上,賜楊州為食邑。 936年,甄萱之婿朴英規在後百濟得知此事後,便遣人送款於高麗,表示願為內應。夏六月,甄萱上表王建,請求出兵討伐逆子。王建同意了這個要求,先派太子王武、將軍朴述希領步騎一萬至天安府。秋九月,王建率領三軍至天安會合,進軍一善。神劍率兵抵抗,隔一利川相對佈陣。王建與甄萱觀兵,以大相堅權、朴述希、金山,將軍龍吉、奇彦等,領步騎三萬為左翼;大相金鐵、洪儒、守鄕,將軍王順、俊良等,領步騎三萬為右翼;大匡王順式,大相兢俊、王謙、王乂、庾黔弼,將軍貞順、宗熙等,以鐵騎二萬、步卒三千及黑水鐵利諸道勁騎九千五百為中軍;大將軍公萱,將軍王含允,以兵一萬五千為先鋒,鼓行而進。百濟將軍孝奉、德述、明吉等見勢力強大,棄甲歸降。王建得知神劍在中軍,讓將軍公萱直搗中軍。後百濟大敗,神劍與二弟及將軍富達、小達、能奐等四十餘人生降。王建受降後,誅殺了能奐,赦免了神劍,另有神劍兄弟三人皆被誅殺的說法。甄萱憂懣發疽,數日後卒於黃山寺。.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甄萱 · 查看更多 »

燕山君

燕山君(;),姓李,名(),兒名無作金,是朝鮮王朝第10代君主,1494年至1506年在位。第7代君主世祖曾孫、第11代君主中宗異母兄,也是继端宗(鲁山君)之后,朝鮮王朝歷史上第二位廢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燕山君 · 查看更多 »

盖马国

国(개마),是存在于公元前1世紀至1世紀的古代朝鲜半岛北部部落国家。 盖马国在盖马高原附近,是汉朝玄菟郡属下的部落国家。高句丽大武神王高无恤在26年十月親征蓋馬國,殺蓋馬國王,安慰百姓,禁止虜掠,以盖马国之地爲高句丽的郡縣,附近的句荼国主动归降。.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盖马国 · 查看更多 »

盛德王

越(),是古朝鲜之箕子朝鲜的君主,子姓。东史年表认为在位於前793年至前778年,諡號盛德王(위덕왕),後王位由兒子職繼承。.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盛德王 · 查看更多 »

百濟武王

武王 (,600年—641年在位),又稱虎王、武康王或武廣王。姓扶餘,諱璋(又作武康、獻丙),乳名薯童。是百濟第三十代王。 《三國史記》記載,武王為法王之子,法王死後即位。《三國遺事》則記載,武王為寡母與京師南池之池龍交通而生。 武王在位期間事蹟包括:於634年完成建於今益山市地區的彌勒寺 (又--王興寺)。602年至627年間多次遣僧侶觀勒攜佛經及天文地理曆書方術等典籍至日本貢獻。此外,據說武王亦曾在630年時重修首都泗沘王宮。 根據近代考古發現,武王在位期間可能將國都由泗泚城遷移至今之益山市。 武王最初與新羅和高句麗多興戰事,而後與高句麗議和,轉而常與新羅征戰,阻止新羅擴張,掠奪多座新羅城池。武王的外交政策,早期主要周旋於高句麗和中國隋朝之間,藉兩方相互征戰來謀求百濟的利益。在隋朝覆亡後,努力與新建立的唐朝保持親善關係,唐高祖曾冊封武王為帶方郡王百濟王。然而唐朝與新羅反較親密。內政方面,則強化王權,大舉興建許多大型建築設施,例如宮殿、寺廟、城牆及軍事設施。一般認為,武王執政後半期大興土木以及與新羅長年征戰等舉措,是造成百濟國力衰退,在武王死後二十年即為新羅所覆滅的原因之一。 武王於641年逝世,唐太宗追贈光祿大夫。.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百濟武王 · 查看更多 »

百濟法王

法王(),姓扶餘,諱宣(或云孝順)。是百濟第二十九代王,599年—600年在位。《三國史記》記載法王為惠王之太子。《隋書》百濟傳則記載法王為二十七代王威德王之子。 法王在位期間正值百濟國力衰退,今首爾之地為新羅所侵奪。 《三國遺事》記載法王於即位年(599年)之冬下詔禁止殺生,又於600年於泗泚城創建王興寺(亦名彌勒寺)。.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百濟法王 · 查看更多 »

百濟惠王

惠王(),或稱獻王,名扶餘季。是百濟第二十八代王,598年至599年在位。在《日本書紀》中,他以餘惠之名登場。 《三國史記》記載惠王為聖王第二子,即二十七代王威德王之弟。《日本書紀》記載惠王是威德王之弟。《東國通鑑》則記載惠王為威德王第二子。《三國遺事》亦記載惠王為威德王之子。《隋書》百濟傳則無惠王。 根據《日本書紀》的記載,在聖王陣亡之後,他曾被威德王派往倭國報告此事。威德王死後,由惠王繼位。在位期間正值百濟國力衰退,內有貴族之間的紛亂,對外方面,今首爾之地為新羅所侵奪,黃海沿岸則受高句麗掌控,因而失去直接與中國貿易的管道,對倭國(日本)政局的影響力亦大不如前。.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百濟惠王 · 查看更多 »

百济

濟(前18年-660年)(又称南扶餘)是古代朝鮮半岛西南部的国家。532年新羅兼併伽倻后,在朝鲜半岛上百濟与高句麗,新羅三足鼎立,这段时间被历史学家称为朝鮮三國时代。 据《三国史记》记载,百济传说是高句丽创始者朱蒙的第三个儿子温祚王于公元前18年在汉江南岸(今韩国河南市)创建。《隋书/卷81》也载“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百济的鼎盛时期疆土涵括西朝鲜(除了平安北道和平安南道)的绝大部分。最北曾到平壤。百济曾是海上的强国,通过海路与古代中国和日本各政权进行政治和贸易往来。据《隋书/卷81》记载百济人口混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也有中国人。 公元660年,百濟被新羅和唐朝的联军灭亡。.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百济 · 查看更多 »

隆熙

隆熙(1907年8月2日—1910年8月29日)是大韩帝国皇帝纯宗之年號,1907年8月2日改元隆熙。1910年8月29日日韓併合,废除隆熙年号。.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隆熙 · 查看更多 »

韓國總統

#重定向 大韩民国总统.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韓國總統 · 查看更多 »

道奚

道奚(도해 단군,道奚檀君),是传说中的鲁乙檀君的长子和檀君朝鲜的第11代君王。朝鲜半岛有学者根据研究桓檀古記认为执政年限为(公元前1891年 - 公元前1834年),也有人推测其即位元年大约为公元前11世纪左右,前提是檀君朝鲜有存在的可能。.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道奚 · 查看更多 »

道设智王

道设智王(도설지왕,),大伽倻第16代王(在位:不詳 - 562年)。一说即月光太子。 道设智王是伊珍阿鼓王9世孫,异脑王的儿子,母亲是新羅伊飡(2等官)比助夫之女。 562年九月,新羅将軍異斯夫、斯多含率5000的骑兵为先锋攻大伽倻,斯多含先入旃檀梁门。当时金官伽耶已经灭亡,新羅灭亡以大伽倻为首的伽倻诸国联盟,朝鲜半岛只剩下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本大加耶國自始祖伊珍阿豉王至道設智王凡十六世五百二十年,眞興王以其地爲大加耶郡,景德王改名高靈郡。.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道设智王 · 查看更多 »

荣留王

荣留王(),名建武、成,是高句丽第27任君主,618—642年在位。平原王之子。 荣留王于618年,隋朝灭亡和唐朝建立之年登基。荣留王对唐朝和百济,都实行和解政策。曾派人去长安索要道教经典。631年, 高句丽开始在辽东建千里长城以防止唐朝的进攻。 荣留王晚年和他的大臣们想计划除掉一些高句丽内部颇有势力的将领,并准备第一个干掉对其王位最有威胁的渊盖苏文。不料荣留王的计划被渊盖苏文得知。荣留王和他的大臣们都被渊盖苏文杀死。荣留王的侄子高宝藏被立为高句丽王,渊盖苏文摄政。.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荣留王 · 查看更多 »

衛右渠

衛右渠(;),是衛氏朝鮮的第三代國王。他是第一代王衛滿的孫子。 前109年,衛右渠與西漢發生衝突,致使漢武帝派兵侵略朝鮮。翌年,衛右渠被屬下暗殺,隨後衛氏朝鮮為西漢所滅,設置漢四郡。 《史记》只记载了他的名字——右渠,未记载其姓氏,在《汉书》中才提及他姓卫。.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衛右渠 · 查看更多 »

西川王

西川王(西壤王,),高句丽第13任君主,名药卢、若友,270年-292年在位。255年被立为太子,270年继位。 280年,肃慎入侵高句丽。西川王派其兄弟抵御,用奇策杀死肃慎酋长,擒获肃慎600户并安置于扶余南部。之后,西川王封其兄国家和平太子,掌管高句丽军队并负责管理高句丽境内的肃慎和濊貊部落。 西川王十一年(公元280年)冬十月,“肃慎来侵……达贾出奇掩击,拔擅卢城,杀酋长,迁六百余家于夫余南乌川”。“乌川”可能在今伊通河上游段。 296年,慕容廆再次攻打高句丽,剷平了西川王的坟墓。.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西川王 · 查看更多 »

馬韓

韓,是公元前100年至300年間位於古代朝鮮半島的西南部(忠清、全羅兩道)的部落联盟, 与“辰韩”和“弁韓”(弁辰)合称“三韩”。 据《后汉书·卷85》记载,马韩位于三韩西部,有五十四国。马韩北与乐浪郡,南与倭相邻。 马韩是三韩中最强大的,被三韩拥立为“辰王”, 定都目支国,统领三韩之地。 马韩与高句丽、濊貊一样都有在十月祭天的风俗。 《后汉书·安帝纪》载:公元121 年,马韩曾帮助高句丽围攻玄菟城。 4世纪,馬韓後來被扶余别种百濟所滅。.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馬韓 · 查看更多 »

解夫娄

解夫娄(公元前86-公元前48年)是传说中东扶余的创建者,曾一度是北扶余的君主。 《东事古记》对其记载为:“中国唐尧时,有檀君者,立国于今平壤,号曰朝鲜。言东方之地,受朝日光鲜也。子解夫娄,与于涂山之会。传国至商武丁时乃绝。” 据伪史《桓檀古记》记载,解夫娄是北扶余第三代君主高奚斯的儿子,其兄高于娄是北扶余的第四任君主。由于高于娄公元前86年去世后无继承人,解夫娄继承北扶余王位。檀君朝鲜末代檀君古列加的后裔高豆莫(东明帝)随后与之争执。于是解夫娄被迫带领其拥护者东迁到朝鲜东海边上的迦叶原,建立东扶余。为了避免与高豆莫的继续争执,东扶余向北扶余表示了臣服。 《三国遗事》中记载建立北扶余的解慕漱的儿子也叫做扶婁,可能是传说互相混合所致。解慕漱与河伯子女的儿子就是后来的朱蒙,《三国遗事》认为扶婁与朱蒙为同父异母的兄弟。 ,解夫娄的宰相阿兰弗曾梦天帝要解夫娄搬迁到东海之滨。解夫娄带领其拥护者东迁到朝鲜东海边上的迦叶原,建立东扶余。 解夫娄的妻子直到解夫娄老都没能为他生一男孩。解夫娄后来收养了一男孩,取名金蛙。公元前48年,解夫娄去世后传位给金蛙。金蛙王继位后,立即结束了东扶余与北扶余的藩属关系。.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解夫娄 · 查看更多 »

解慕漱

解慕漱,《三国史记》说解慕漱是天帝之子,他与柳花的儿子朱蒙是高句丽的创建者。《三国遗事》说解慕漱是天帝之子,北扶余国王,解夫娄和朱蒙之祖先。 《桓檀古記》记载,解慕漱出身檀君朝鲜皇室,23岁时成为檀君朝鲜的将军。檀君朝鲜末期解慕漱创建扶餘國。朱蒙是沃沮王高慕漱的儿子,解慕漱的二儿子高辰是高慕漱的爷爷。他曾組織多勿軍抵抗漢朝。 桓檀古记中还认为‘西鴨綠人高豆莫汗为東明(朱蒙)。.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解慕漱 · 查看更多 »

訥祇麻立干

訥祇麻立干(),新羅第19代君主。父為末仇角干與休禮夫人之子奈勿尼師今,母為味鄒尼師今與光明夫人之女保反夫人,妃為實聖尼師今與內留夫人之女阿孝夫人。 奈勿尼師今三十七年,以實聖尼師今到高句麗為人質。到了實聖尼師今回歸為王,他怨奈勿尼師今把自己當作人質留在外國。在公元402年,便送奈勿尼師今之子未斯欣(美海)為質,其後倭國仍然常常入侵。公元412年,實聖尼師今再以奈勿尼師今之子卜好(寶海)為質送到高句麗。 公元417年,實聖尼師今遣人到高句麗時相告:「見訥祇則殺之。」跟著命令訥祇前往高句麗,逆於中路。那人見訥祇形神爽雅、有君子之風,遂相告曰:「你的國王使我害君,今日見君卻不忍加害。」訥祇乃歸,怨恨實聖尼師今便弒王而自立。 訥祇麻立干在位時,脫離為高句麗從屬的關係,轉移和百濟同盟,在公元424年建立「羅濟同盟」。 由訥祇麻立干開始,稱號為「麻立干」,比「尼師今」更尊貴的稱號,更追尊其父奈勿及其後君主為麻立干。其後更確立新羅的父傳子繼位制度。其子慈悲麻立干繼承他的王位。.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訥祇麻立干 · 查看更多 »

訖解尼師今

訖解尼師今(),新羅第16代君主。奈解王與紅帽夫人之孫、父大將軍昔于老太子,母為助賁王與阿爾兮夫人之女命元夫人。 父于老事君有功,累官為舒弗邯,見訖解狀貌俊異、心膽明敏、為事異於常流,便對諸侯說「興吾家者、必此兒也」。 基臨尼師今薨、無子,群臣商議奉立幼有老成之德的訖解。 在位期間,於312年與倭聯姻,但於345年解除。 公元346年,倭軍入侵,圍金城。伊伐康世曰:「倭賊遠道而來,其鋒不可當,不若靜待其師老。」訖解尼師今同意,閉門不出。倭軍食盡將退之際,命令康世率勁騎追撃。.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訖解尼師今 · 查看更多 »

諺文

諺文,现在的韓國称其为韓字(한글),朝鲜称其为朝鲜字(조선글),以区别於历史上的名称「朝鲜文」()。其俗称「朝--鮮字母」、「音文」、「训民正音」等,是朝鮮语所使用的表音文字。15世纪,在朝鮮王朝(1392年-1897年)第四代君主世宗国王(1418年-1450年在位)的倡导下,其由一批学者创造完成,于1443年正式创建,1446年頒布使用。在创造这些简单的音标以前,韓國人主要借用汉字来纪录他们的语言。 諺文有10个元音和14个辅音,可能组成许多音节。它既简单又具系统性,能全面的記錄朝鮮語的語音。諺文易于学习和印刷,对于減少文盲、促進出版事业发达,贡献甚巨。它应用于电脑系统也很容易,是世上最为系統化的文字。不過也造成了大量的同音同形異義詞,如「故事」、「古寺」、「古辭」、「告辭」、「告祀」及「枯死」等都寫作「고사」。因此必須根據上下文,才能判斷文義辭彙。.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諺文 · 查看更多 »

高句丽

句丽(、注音:ㄍㄠ ㄍㄡ ㄌㄧˊ、韩文:고구려)是位于东北亚的一个古国,发源于今日中国吉林省一带,鼎盛时期疆域曾覆盖到朝鲜半岛北部、满洲及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一部分。七世纪被唐朝和新罗联军所灭。高句丽在公元5世纪到7世纪的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中国近代史学家认为是东北历史上的割据政权,亦被朝鲜半岛史学家称为朝鲜三国之一。 高句麗後又稱高麗;“高句骊”最早見於《漢書》,“句骊”是它的簡稱;“高句麗”最早見於《三國志》,“句麗”是它的簡稱;“高麗”最早見於《宋書》、《魏書》,是南北朝至唐朝的正式稱號;中原王朝開始以“句骊”作為“高句骊”的簡稱,後以“句麗”作為“高句麗”的簡稱,南北朝時期應高句麗統治者的請求,改以“高麗”作為“高句麗”的正式簡稱,高句麗的統治者也被冠以“高麗王”的稱號,並且逐漸以“高麗”作為正式國號,常被中原王朝封為“高麗王”,取代了“高句麗”的稱號。自此“高麗”长期作为历史地理名称,对朝鲜半岛产生了重大影响;弓裔称后高丽王,王建称王国号高丽,金日成提出“高丽民主联邦共和国”设想,都是高丽概念的延续。 据《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引用记载(一些史籍推论是公元前37年),扶餘王子朱蒙建立高句丽。高句丽建国后,迅速扩张,逐步吞并了其周边的扶餘、沃沮、东濊並吞併汉四郡。5世纪好太王和长寿王统治期间,高句丽进入全盛时期,之后的1个世纪里,保持了在朝鲜半岛对新罗、百济的压倒性优势,控制了今朝鲜半岛大部和今中国东北的南部地区。隋唐时期,高句丽不断与隋唐王朝交战,国力陷落,668年八月为唐朝与新罗联军所灭。有三万多户高句丽人被唐迁移至唐朝,成为中国内地一股重要的武人集团,在唐末五代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留在原地的高句丽遗民被渤海国和新罗吸收。 高句丽立国700余年,曾成功在与倭和与隋战争中获胜,在东亚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高句丽独特的历史文化已经成为朝鲜半岛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80年代起,高句丽争议浮出水面,由于高句丽本源于中国境内,后扩展至朝鲜半岛的特殊地理位置,国土橫跨今日的中國东北、-zh-hans:朝鲜;zh-hant:朝鮮;-大部及-zh-hans:韩国;zh-hant:韓國;-北部。三国都认为高句丽自始至终是自己本国的原始民族或地方政权。另外日本学者的骑马民族征服王朝说也认为高句丽、扶余可能为日本民族的起源。.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句丽 · 查看更多 »

高丽忠定王

丽忠定王(;),是高丽王朝第30任君主(1348年—1351年在位),讳王㫝(),蒙古名字迷思监朵儿只。 忠定王王㫝是忠惠王的庶子,為禧妃尹氏(慶順太后)所生。忠惠王被綁架到元朝之後,嫡子忠穆王即位,王㫝以忠穆王同父異母弟的身份被封為慶昌府院君。忠穆王死後,國人意欲立其叔、忠惠王的弟弟江陵府院大君王祺(即後來的恭愍王)為王;但攝政的德寧公主(元朝人,為忠穆王的母親)卻以元朝的官員奇轍、王煦攝征東行省事,遣李齊賢出使元朝,要求讓王㫝繼承王位。於是年仅12岁的王㫝就立为嗣王,是為忠定王。忠定王年幼,由德寧公主、禧妃尹氏以及奇轍、王煦執掌朝政,高丽被元朝严密控制。 1349年开始,高丽同时遭到倭寇的频频袭击。忠定王也對元朝的統治十分不滿,經常與近侍通宵戲謔,或者用墨水潑侍學官的衣服以洩憤。他還經常在憤怒中擊殺官員,在冬天用冰雪之水和凍飯喂人,因此被官員和百姓討厭。忠定王的叔父江陵大君王祺很受元順帝赏识,并且是元朝驸马。得知此事後趁機收買人心,同時倚仗元朝的勢力欲奪取王位。 1351年,忠定王朝见元順帝时,对元朝控制高丽的现状表现出相当不满,于是元朝用他的叔父江陵大君王祺(即恭愍王)取代他的王位。忠定王归国后,元順帝隨即派遣斷事官完者不花前往高麗廢黜了忠定王,讓王祺嗣位,是為恭愍王。 忠定王被流放到了江華島,不久後便被恭愍王派人鴆殺。葬於聰陵。.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丽忠定王 · 查看更多 »

高丽忠宣王

麗忠宣王(;),是高丽王朝第26任君主(1298年,1308年—1313年在位),諱王璋(),初名王謜()。高麗忠烈王王賰长子。其母为高麗莊穆王后、元朝齊國大長公主忽都鲁揭里迷失。.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丽忠宣王 · 查看更多 »

高丽忠穆王

丽忠穆王(;),是高丽王朝第29任君主(1344年—1348年在位),讳王昕(),蒙古名字八思麻朵儿只()忠惠王长子,為德寧公主亦憐真班所生。 王昕曾經長期在元大都充任元朝皇帝的宿衛。1343年,忠惠王因為無道而被綁架到元大都問罪。資政院使高龍普(高麗人)抱王昕朝見元順帝。元顺帝问他是以自己的父亲还是母亲为榜样。王昕选择了母亲。元顺帝高兴地称赞他明事理,并立他为高丽君主,是為忠穆王。 忠穆王繼位後由德寧公主攝政,一改先王的弊政,將先王寵信的佞臣全部罷免。同時任命了一些賢臣,並將忠惠王建造的新宮拆毀,改建為崇文館。對祿科田的制度的弊端進行改革,設立賑濟都監救濟百姓。閔漬等增修《編年綱目》,下令編纂忠烈王、忠宣王、忠肅王三代的實錄。 1346年又整治都監。由於元朝奇皇后的族弟奇三萬非法奪占他人田地,被下獄死。元朝因此遣使前來調查,罷免了一些官員,並任命王煦為判事,下令整治都監。 1347年,忠穆王向元朝朝廷請求先王的諡號,但被元廷拒絕了。於是又遣金那海前往元朝,請求改正先王之罪。不久忠穆王就逝世了,葬於明陵,諡顯孝大王(),元朝賜諡忠穆。庶弟忠定王繼位。.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丽忠穆王 · 查看更多 »

高丽忠肃王

丽忠肃王(;),是高丽王朝第27任君主( 1313年—1330年,1332年—1339年在位),讳王焘(),小字宜孝(),蒙古名字阿剌忒訥失里()。.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丽忠肃王 · 查看更多 »

高丽忠惠王

丽忠惠王(;),是高丽王朝第28任君主(1330年—1332年,1339年—1343年在位),讳王祯(),蒙古名字普塔失里()。其父是忠肃王。其母为高丽人明德太后洪氏。.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丽忠惠王 · 查看更多 »

高丽穆宗

麗穆宗(;),諱王訟(),字孝伸。高麗國的第七任君主,997年─1009年在位。 他是景宗之子,母親為獻哀王后皇甫氏。 997年十月戊午受内禅卽位。十一月遣合门使王同颖到契丹告嗣位。十二月壬寅到威凤楼赦免犯人,救病人、嘉奖文武官及僧人、国内神祇皆加勋号,尊母皇甫氏为太后。契丹派千牛卫大将军耶律迪烈来贺千秋节。王迎命告于成宗柩前。998年以王生日为长宁节。七月徐熙逝世。癸未改西京为镐京。999年七月作眞观寺于城南为太后愿刹。十月幸镐京斋祭,大赦恩赐耆老、老军人。契丹遣右常侍刘绩来册王为尙书令。日本人道要弥刀等二十户来投,编入利川郡。高丽派吏部侍郞朱仁绍觐见宋真宗,陈述国人思慕华风,为契丹劫制。1001年十一月幸中原府,宴群臣,嘉奖大臣。 1003年太后皇甫氏与金致阳私通生子。太后逼大良院君王詢为僧。1004年三月改定科举法。十一月甲寅幸镐京,斋祭、赦杖罪以下、养耆老、加方岳州鎭神祇勋号。1005年正月东女眞寇登州,烧州鎭部落三十余所。三月己酉汰外官,本年温州文士周伫来投授礼宾注簿。1006年六月戊戌嘉奖文武官员。本年彗星见。1007年二月契丹派遣耶律延贵来加册王为守义保邦推诚奉圣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守尙书令兼政事令、上柱国,食邑七千户食实封七百户。七月戊寅流放平章事韩蔺卿于杨州、吏部侍郞金诺于海岛。十月戊申幸镐京,斋祭,赦免流罪以下加国内神祇勋号。本年镐京地震。 1009年,高丽武官金致陽火燒高麗王宫後威脅要殺死穆宗篡位。穆宗于是传北方戍邊将領康肇救驾。康肇到開京後,立刻殺死了金致陽及其支持者。與康肇為敵的大臣們馬上散布謠言說康肇要谋反篡位。穆宗得知後开始策劃要殺死康肇。康肇于是下令其部下殺死所有與他為敵的所有人,包括穆宗王訟。王訟死後廟號愍宗,諡號宣靈大王,葬於恭陵。高麗顯宗三年改諡號為宣让大王,廟號穆宗,陵號改稱义陵。 高丽史记载穆宗十二年1009年春正月,大府油库起火,千秋殿被焚毁。王因此悲郁成疾,不览朝政。群臣惶恐,要探视,王不许。王与蔡忠顺崔沆密议立嗣大良院君,派皇甫于义等前去迎接新王。康兆因手握兵权,二月请王出游归法寺,兴兵占领皇宫,王携太后出逃法王寺。不多时,皇甫于义等将大良院君迎到,显宗即位。康兆杀金致阳父子等七人,废穆宗为让国公,上书新王说自己愿意归老,但同时遣人在积城县逼穆宗自刎。取门板做棺材,停棺于馆。一个月后,康兆让人火化穆宗尸首, 陵曰恭陵,谥宣灵,庙号愍宗,显宗三年葬积城县南。改为义陵,谥曰宣让,庙号穆宗,五年加谥孝思,十八年加威惠,文宗十年加克英,高宗四十年加靖恭。.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丽穆宗 · 查看更多 »

高丽成宗

麗成宗(;),諱王治(),字溫古,高麗國的第六代君主,981年—997年在位。 生於高麗光宗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戴宗王旭的次子,也是高麗太祖王建之孫。成宗的母親是宣義王后柳氏。死後廟號成宗,諡號康威章宪光孝献明襄定文懿大王,葬於康陵。 其任内爆發了遼國與高麗的戰争,遼國第六代皇帝遼聖宗耶律隆緒跟高麗成宗展開了有關與南方的宋朝斷交的談判。 談判的结果是遼國将“鴨綠江東數百里地”劃歸高麗,换取高麗與宋朝斷交,向遼稱臣。而實際上高麗一直沒有斷絕與宋朝的外交来往。 成宗六年(987年),高麗中央開始管理地方教育,並向地方十二州派經學博士和義學博士。鄉校作為高麗官學的地方教育機構也在成宗時期得到普及。.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丽成宗 · 查看更多 »

高丽景宗

麗景宗(;),諱王伷(),字長民。高麗國的第五任君主,975年─981年在位。 他是光宗長子,母為大穆王后皇甫氏。死後廟號景宗,諡號至仁成穆明惠顺熙靖孝恭懿献和大王,葬於荣陵。.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丽景宗 · 查看更多 »

高德武

德武,又名高仇须,是高句丽宝藏王的第三个儿子,为武则天侄儿建安王武攸宜的外甥。699年被武周任命高德武接管安东都督府都督职位。.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德武 · 查看更多 »

高豆莫

豆莫是位于现在中国东北的扶余人部落的部落首领。 高豆莫的部落卒本扶余是北扶余国的一个延续。前86年,檀君朝鲜末代檀君古列加的后裔高豆莫(东明王)打败解夫娄夺到北扶余王位后,将北扶余改名为卒本扶余。 根据1911年成书的朝鲜半岛伪籍桓檀古記记载,檀君朝鲜灭亡后,高豆莫在檀君朝鲜故地建立起东明国反汉朝建立的汉四郡。经过几年的征战,得知北扶余国王高于娄去世的消息后,高豆莫将矛头对准了北扶余。高豆莫与继承高于娄王位的解夫娄为王位发生争斗。简短交锋后,解夫娄与其跟随者向东逃走;前86年,在迦叶原建立东扶余。 前108年,高豆莫征服北扶余,将东明国和北扶余合并为卒本扶余。前59年,高豆莫去世后,传位给高无胥。后来高无胥遇到朱蒙,并将二女儿嫁给朱蒙。高无胥死后,朱蒙继承了王位。前37年,朱蒙建高句丽国。 桓檀古記记载: 在一些书籍里也把高朱蒙称为高豆莫汗。.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豆莫 · 查看更多 »

高麗 (918年-1392年)

丽(918年-1392年),又称高麗王朝、王氏高丽,是朝鲜半岛古代王朝之一。918年泰封国弓裔王的部将王建推翻弓裔建立高丽国,定都于自己的家乡开京(即今开城)。高丽历史在朝鲜半岛维持了近500年,直到1392年朝鲜王朝的建立。 佛教是高丽国的国教。历经16年时间雕刻成的高丽大藏经是世界瑰宝之一。高丽国青瓷制作手艺精湛,闻名世界。部分观点认为,高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国家,但史學界大多數則認為中國在更早的時期已經發明了銅活字印刷術,並用於印製紙鈔。 高丽国都的开城在三国时代属于高句丽,所以王建以高丽为国号(“高丽”的名稱源于“高句丽”,高丽就是高句丽王朝后期通用的简称)。高丽被今天的朝鲜政府认为是朝鲜族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 但有些学者并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朝鲜的国家是新罗,如韩国学者李基白就表示:“毕竟是统一的新罗的领土和人民,在那里形成的社会文化构成了后来朝鲜历史的主流”。韩国前总统金大中也曾在文中提及统一的新罗为韩国历史的源头。.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 (918年-1392年) · 查看更多 »

高麗太祖

麗太祖(;),諱王建(),字若天(),是高麗王朝的開國君主,918年至943年在位。王建原是泰封國建國者弓裔的大將,家族是朝鮮半島西南岸專門作貿易和商業活動的豪族,死後廟號太祖,諡號神聖大王。 高麗穆宗五年(1002年)四月加諡元明,高麗顯宗五年(1014年)三月加光烈,十八年(1027年)四月加大定,高麗文宗十年(1056年)十月加章孝,高麗仁宗十八年(1140年)加仁勇,高麗高宗四十年(1253年)十月加勇烈,通称應運光烈大定睿德章孝威穆仁勇神聖大王(),葬於显陵。.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太祖 · 查看更多 »

高麗定宗

麗定宗(;),諱王堯(),字義天,是高麗王朝的第三任君主,945年10月23日至949年4月13日在位。 王堯是太祖王建的次子,母為神明王太后劉氏,因此王堯也是第二代國王惠宗的異母弟。惠宗在位期間,王堯和弟弟王昭(即後來的光宗)受到了大匡王規的誣告,但惠宗不聽其言,反而對二人恩遇愈厚。王規謀反,惠宗並未加罪。等到惠宗病重的時候,王規又圖謀叛亂,想要擁立外孫廣州院君為王。王堯秘密與守衛平壤的鎮將王式廉合謀,王式廉率軍入開京護衛,逮捕並誅殺了王規及其黨羽。群臣遂擁立王堯繼位,是為定宗。 定宗元年(946年),定宗拜謁顯陵祭祀,並大赦天下。定宗親自供奉佛舍利,步行十里至開國寺安置。又以穀七萬石捐贈給各大寺院,置辦佛名經寶及廣學寶,以勸學法者。 二年(947年)春,定宗因為圖讖的原因決定遷都平壤,徵調壯丁在平壤建築西京王城,派侍中權直建立宮闕,勞役不息。又抽調開京的百姓遷往平壤以實其地。百姓不服,紛紛抱怨。 三年(948年)秋九月,東女真大匡蘇無蓋等人前來獻馬七百匹及方物。定宗在天德殿觀看馬匹並對其價值加以評定。忽然天降雷雨,雷擊中押物人,又擊中大殿西角。定宗大驚而倒,被近臣扶入重光殿休息,自此一病不起。於是大赦天下。同年,開始使用後漢年號。 四年(949年)春正月,大匡王式廉病逝。三月,定宗病危,召同母弟王昭入內,將皇位禪讓給了王昭,自己搬到了帝釋院居住,不久薨。史載定宗崇奉佛教,多有畏懼。而被徵調去修建西京的壯丁得知定宗薨後,都非常喜悅。 死後諡號文明,廟號定宗,葬於開京的城南,陵號為。穆宗五年,加諡章敬。顯宗五年,加正肅;十八年,加令仁。文宗十年,加簡敬。高宗四十年,加莊元。諡號全稱遂稱為至德章敬正肅令仁簡敬莊元文明大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定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宣宗

麗宣宗 (;),諱王運(),字繼天,高麗國的第十三任君主,1083年─1094年在位,初名王蒸()。 高麗文宗第二子,仁睿太后李氏所生。死後廟號宣宗,諡號安成宽仁显顺思孝大王,葬於仁陵。.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宣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安宗

王郁(왕욱,),高麗國宗室,為顯宗王詢的生父,廟號安宗(안종)。 王郁是高麗太祖王建第十三子,母為神成王太后金氏(另有一說大良院夫人李氏),也是惠宗、定宗、光宗、戴宗王旭(成宗父親)的同父異母弟弟,顯宗王詢的生父。.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安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世祖

王隆()高丽王朝太祖王建的父亲,初名王隆建,字文明,庙号世祖,谥号威武大王。 金寬毅《編年通錄》说,王隆的祖父是唐肃宗,父王帝建东渡黄海到唐朝,途中落水入海,被西海龍王招为驸马,龍女渚旻義生下王隆,就是高丽太祖的父亲。聖源錄称,昕康大王(王帝建)之妻龍女,平州人頭恩坫角干之女。.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世祖 · 查看更多 »

高麗康宗

麗康宗(;)諱王祦(),字大華,高麗國的第22代君主,1211年─1213年在位。死後廟號康宗,諡號浚哲文烈亶聰明憲貽謀穆清元孝大王,葬於厚陵。.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康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仁宗

麗仁宗(;),諱王楷(),字仁表,高麗國的第17代君主,1123年─1146年在位。 仁宗在位期間發生以李資謙與拓俊京為中心所主導之政變,為高麗王朝規模最大之中央貴族社會政變之一。廟號仁宗,諡號克安恭孝大王,葬於長陵。.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仁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德宗

麗德宗(;),諱王钦(),字--良,高麗國的第九任君主,1031年─1034年在位。死後廟號德宗,諡號宣孝刚明光庄敬康大王,葬於肃陵。在任期间,引入国子监制度。.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德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忠烈王

麗忠烈王(;),是高丽王朝第25任君主(1274年—1308年在位),諱王昛(),初名王諶(),後改名王賰()。.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忠烈王 · 查看更多 »

高麗國祖

麗國祖()是高丽王朝的追尊君主,是高丽太祖王建的曾祖父,高麗懿祖的父亲。 918年,高麗王朝成立以后,被太祖王建,追尊庙号国祖,谥号元德大王。又称始祖。 《高丽史节要》引金宽毅《编年通录》称,唐肃宗曾隐姓至松岳郡,投宿康寶育家,自称为大唐贵姓。宝育“认是中华贵人”,令其女辰义“荐枕,留期月,觉有娠”,生作帝建。王建称王后,尊曾祖母之父康寶育为国祖元德大王,其女辰义为贞和王后。后王建家族自称唐贵人。.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國祖 · 查看更多 »

高麗元宗

麗元宗(;)諱王禃(),是高麗王國的第24代君主(1260年-1274年在位),初名王倎()。死後廟號元宗,諡號忠敬順孝大王(),葬於韶陵。元宗由忽必烈扶植继位,是高丽最后一个使用庙号的高丽君主。他有親蒙古帝國(元朝)傾向,之後高麗分成附元與反元兩派。.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元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光宗

麗光宗(;),諱王昭(),字日華,高麗的第四代君主,949年至975年在位。 光宗是太祖王建第四子,為神明太后劉氏所生,也是第三代王定宗王堯同母弟。在位期間,加強中央集權,削弱豪族權力,殘酷鎮壓反對者,並對內政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高麗的經濟和軍事都有很大發展。外交上,確定了「外王內帝」的方針,即對中原王朝自稱國王,在國內自稱皇帝。死後,由景宗繼位。.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光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獻宗

麗献宗(;),諱王昱(),高麗國的第十四任君主,1094年─1095年在位。 高麗宣宗长子,母思肃太后李氏。在位之時由母親攝政,但在1095年禪位給叔叔肅宗。死後廟號献宗,諡號恭殇定比怀孝大王,葬於隐陵。 |-style.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獻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睿宗

麗睿宗(;)諱王俁(),字世民,高麗國的第16代君主,1105年─1122年在位。睿宗四年(1109年),高丽国子监增设了“七斋”。一到六斋为儒学斋,即学习《周易》的丽泽斋、学习《尚书》的待聘斋、学习《毛诗》的轻德斋、学习《周礼》的求仁斋、学习《戴礼》的服膺斋、学习《春秋》的养正斋。第七斋为武学斋(讲艺斋)。 死後廟號睿宗,諡號明烈齊順文孝大王,葬於裕陵。.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睿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神宗

麗神宗(;)諱王晫(),字至华,高麗國的第20代君主,1197年─1204年在位,初名王旼()。 明宗二十六年(1196年),權臣崔忠獻把握機會,誅滅操控大權的武臣李義旼。崔忠獻誅殺李義旼不久,便進一步擴大打擊對象,先是重誅李義旼三族,繼而大殺朝臣。次年(高麗明宗二十七年,1197年),崔忠獻廢高麗明宗,擅自改立明宗弟王晫為王。經過這樣的君主改易,崔忠獻權勢就更為穩固,並獲得「靖國功臣三韓大匡大中大夫上將軍柱國」的頭銜,成為高麗朝廷中的大權臣,確立了崔氏的統治地位。 1204年,王晫死後廟號神宗,諡號敬恭靖孝大王,葬於陽陵。由其子熙宗王韺繼位。.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神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禑王

麗禑王(;)是高丽王朝第32位国王(1374年—1388年在位),高丽恭愍王和奴婢般若所生之子。初名牟尼奴()。.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禑王 · 查看更多 »

高麗熙宗

麗熙宗(;)諱王韺(),前名王淵、王悳,字不陂。高麗國的第21代君主,1204年─1211年在位。 王韺乃神宗的長子。1204年,神宗駕崩,由太子王韺繼位。即位之後,但仍受崔忠獻牽制,因而引起擁護王室的朝臣王濤明等,聯絡僧兵企圖伏擊崔忠獻,但計謀敗露,被崔忠獻所收拾。 1211年十二月,崔忠獻廢熙宗,流放紫燕島,太子王祉流放仁州。漢南公王祦擁立為王,是為高麗康宗。 高宗二十四年(1237年)八月,熙宗薨於法天精舍,移殯至樂真宮。死後廟號貞宗,後改熙宗,諡號仁穆誠孝大王,葬於碩陵。.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熙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靖宗

麗靖宗(;),諱王亨(),字申照,高麗國的第十任君主,1035年─1046年在位。德宗母弟显宗九年七月戊寅生。死後廟號靖宗,諡號弘孝安懿康献英烈文敬容惠大王,葬於周陵。.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靖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順宗

麗順宗(;),諱王勳(),字義恭,高麗國的第十二任君主,1083年曾短暫在位,初名王烋()。死後廟號順宗,諡號英明靖憲宣惠大王,葬於成陵。.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順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顯宗

麗显宗(;)諱王询(),字安世,高麗國的第八任君主,1010年─1031年在位。 顯宗的父親是高麗安宗王郁,母親為孝肅王后(獻貞王后)皇甫氏,與穆宗母千秋太后是親姐妹,因此前王穆宗是他的堂姪兼表兄。初封「大良院君」,12歲時,由於「千秋太后忌之,逼令祝髮」。初時被送往崇教寺,穆宗九年移往三角山神穴寺。由於「太后屢遣人謀害」,所以寺人把他藏在地穴內。18歲時因康肇立發動康肇政變而繼承王位,死後廟號顯宗,諡號大孝德威达思元文大王,葬於宣陵。.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顯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高宗

麗高宗(;)諱王皞(),是高麗國的第23代君主(1213年-1259年在位)。死後廟號高宗,諡號忠憲安孝大王(),葬於洪陵。 高麗高宗在位初期,高麗處於武臣政權時期,高宗沒有實權,僅僅只是崔氏武臣政權的一個傀儡。 高麗高宗初期,高麗受到了契丹殘部的攻擊。1218年,高麗聯合蒙古擊敗了契丹,雙方締結了同盟條約。然而蒙古要求高麗向其稱臣朝貢,這激怒了崔氏政權的首領崔瑀,1225年雙方斷絕國交。1231年,蒙古進攻高麗,崔瑀持堅決反對蒙古的態度,拒絕向蒙古朝貢並於次年強行將都城從開京遷到了江華島。雖然蒙古騎兵不善水戰,無法攻下江華島,但高麗本土都遭到了蒙古騎兵的屠殺,事實上處於滅亡的狀態下。此後高麗又受到蒙古的六次攻擊。 1258年,崔氏政權覆滅後,高宗向蒙古妥協,將太子王倎送到蒙古當人質。此後高麗成為蒙古的附屬國。在此之前,高麗國王在國內自稱天子,對中國自稱國王;而在此之後高麗廢除了天子稱號和相对应的礼仪;王后降格為王妃,王太子的地位也被降格為王世子。 高麗高宗在位期間,花費了16年時間刻成了著名的高麗大藏經。.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高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肅宗

麗肅宗(;)諱王顒(),字天常,高麗國的第十五任君主,1095年─1105年在位,初名王熙()。 高麗文宗的第三子。幼而聪慧,孝敬勤俭,雄毅果断,五经子史无所不览。文宗曾说: "后之复兴王室者其在尔乎。" 1095年迫使高麗獻宗禪位,因此即位。死後廟號肅宗,諡號文惠康正明孝大王葬於英陵。.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肅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英宗

麗英宗(;),名王淐(),初名王侃(),是高麗國的安慶公。死後廟號英宗。 高宗薨後,林衍在1269年6月11日廢元宗,立王淐為王,同年11月蒙古遣使詰問權臣林衍並廢王淐,復立元宗,後追諡為英宗。 恭讓王三年(1391年),禮曹上奏王淐是林衍簒立,不應該上廟號及致祭,恭讓王從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英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恭讓王

丽恭让王(;),讳王瑶(),高丽王朝第34位国王(1388年至1392年在位),高丽神宗七世孙。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十一月即位,二十五年(1392年)七月被權臣李成桂逼迫退位。二十七年(1394年)四月,被李成桂派人绞死。.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恭讓王 · 查看更多 »

高麗恭愍王

丽恭愍王(;),是高丽王朝第31任君主(1351年—1374年在位),諱王颛(),原名王祺(),蒙古名伯顏帖木儿()。高丽忠肃王次子,高丽忠惠王之弟。諡号恭愍仁文義武勇智明烈敬孝大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恭愍王 · 查看更多 »

高麗毅宗

麗毅宗(;)諱王晛(),高麗國的第18代君主(1146年—1170年在位),初名王澈()。死後廟號毅宗,諡號剛果莊孝大王(),葬於禧陵。 王晛是高麗仁宗王楷的長子,為恭睿王后任氏所生。在他擔任太子的時候,高麗仁宗曾懷疑其能力不足,曾一度考慮將其廢去太子之位。 1146年,仁宗駕崩,由太子王晛繼位,是為毅宗。毅宗在位期間,貪圖遊山玩水,親近文臣,例如許洪材、李復基、韓賴、金敦中等有文采的文臣都受到了寵信。相對地,武臣則受到了疏遠甚至歧視。當時高麗王朝的政策本身就是重文輕武的,毅宗的行為更加激化了文臣與武臣之間的矛盾。 1170年,毅宗率群臣出遊,到達和平齋。文臣與武臣都隨駕出行,但文臣同毅宗一起飲酒對詩作樂,武臣卻在外面擔任警衛任務。李義方、李高等人武臣對此非常不滿,欲盡誅文臣以洩憤。毅宗得知武臣的不滿後,為了平息他們的憤怒,到達普賢院之後,特意召武臣中的最高官員大將軍李紹膺前來表演五兵手搏戲,以示恩寵,但毅宗寵信的文臣韓賴卻當著眾人的面羞辱了他。文臣與武臣的矛盾終於爆發,李紹膺、李義方、李高、鄭仲夫等武臣發動兵變,盡殺韓賴、金敦中等文臣。李高、蔡元欲弑毅宗,但被梁淑阻止。於是鄭仲夫逼毅宗到軍器監,太子王祈到迎恩館。不久武臣們廢黜了毅宗,迎翼陽公王晧即位,是為高麗明宗。武臣們大多兼任了文臣在朝廷中的官職,高麗歷史進入了武人時代。 1173年八月,文臣金甫當發動叛亂,派張純錫、柳寅俊前往毅宗流放地巨濟縣,圖謀迎立毅宗復位。鄭仲夫、李義方得知此事後,派李義旼、朴存威帶兵前往阻止,將張純錫、柳寅俊等人全部劫殺於雞林,劫持了毅宗,並在坤元寺北淵逼毅宗飲毒酒而死,棄其屍體於淵中。前副戶長弼仁等人秘密收葬了毅宗的屍體。後改葬於禧陵。.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毅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惠宗

麗惠宗(;),諱王武(),字承--,是高麗王朝的第二任君主,943年至945年在位。.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惠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戴宗

王旭(왕욱,),高丽國宗室。 王旭是太祖王建之子,為神靜王后皇甫氏所生,也與光宗的大穆王后皇甫氏是同母所生。 王旭生孝德太子、成宗王治、敬章太子、獻哀王后與獻貞王后。他也是穆宗和顯宗的外祖父。光宗二十年(969年)卒。 981年,高麗景宗薨。因太子王訟年幼,遺命由開寧君王治繼承王位,是為成宗。王治繼位後,追尊生父王旭為王,上廟號戴宗(대종)、諡號睿聖宣慶太王,葬於泰陵,配享太廟。穆宗五年,加號和簡。顯宗五年,加恭慎;十八年,又加顯獻。.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戴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明宗

麗明宗(;)諱王晧(),字之旦,是高麗國的第19代君主,1170年─1197年在位。 王晧是高麗仁宗王楷的第三子,封翼陽公。1170年,鄭仲夫等高麗武將因不滿毅宗對武將的欺壓,推翻毅宗。毅宗遜位於巨濟縣,太子王祈被流放到珍島縣。鄭仲夫、李義方等人領兵迎翼陽公王晧即位。 1197年九月,崔忠獻兄弟幽禁明宗於昌樂宮,流放太子王祦於江華島,立平凉公王晫為君,是為高麗神宗。 1202年九月,明宗患上痢疾,十一月薨於昌樂宮。死後廟號明宗,諡號皇明光孝大王,葬於智陵。.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明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昌王

丽昌王(;),諱王昌(),高丽王朝第33位国王(1388年—1389在位),前任国王王禑之子。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五月,守门下侍中李成桂在威化岛回军,王禑被逼迫退位,王昌即位。次年十一月,王禑意图复辟,事觉,李成桂废了王昌,改立高丽宗室王瑶,是为高丽恭让王。迁王禑于江陵,流王昌于江华。十二月,杀之,年仅八岁。 朝鮮王朝編著的史料《高麗史》不承認昌王王位的正統性,將其稱為「辛昌」()。.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昌王 · 查看更多 »

高麗文宗

麗文宗(;),諱王徽(),字燭幽,高麗國的第十一任君主,1046年─1083年在位,在位37年,初名王緖()。死後廟號文宗,諡號剛定明大章聖仁孝大王,葬於景陵。.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文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文元王

王貞(왕정,),是高麗國開國君主太祖王建第十四子,母親是神明太后劉氏。後來被追封為文元大王(문원대왕),原因不明。.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文元王 · 查看更多 »

高麗懿祖

麗懿祖()是高丽王朝的追尊君主,名为王帝建,是高丽太祖王建的祖父,國祖和貞和王后之子。 918年,高麗王朝成立以后被追尊庙号懿祖,谥号景康大王。 金寬毅《編年通錄》说,王帝建是貞和王后和唐肃宗的儿子,王帝建东渡黄海到唐朝,途中落水入海,被西海龍王招为驸马,龍女渚旻義生下龍建,就是高丽太祖的父亲。聖源錄称,昕康大王(高麗懿祖)之妻龍女,平州人頭恩坫角干之女。.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懿祖 · 查看更多 »

高永昌

高永昌(),渤海人,辽朝末年大元国大渤海皇帝。 天庆六年(1116年),东京(今辽宁辽阳)渤海人杀死东京留守起事,东京裨将高永昌乘机率戍卒3000人反辽,驱逐大公鼎、高清明等东京官员,占据东京,自称大渤海皇帝,建国号大元,建年号隆基,攻占辽朝东京道五十余州。辽天祚帝派萧韩家奴、张琳率军讨伐高永昌。高永昌向北面新兴的金朝求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以增援为名,占领东京地区。金军乘机从背后攻击辽军,辽军大败。金太祖命令高永昌取消帝号,高永昌不听,金太祖便击败高永昌的渤海军,占领东京,擒斩高永昌。从此,辽东京道54州归入金朝。 Category:辽朝武官 Category:辽朝民变政权皇帝 Category:辽朝渤海人 Category:辽朝战争身亡者 Category:高姓.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永昌 · 查看更多 »

高朱蒙

東明聖太王(),姓高(고),名朱蒙(주몽),亦作鄒牟(추모)、眾解、中牟、仲牟、或都慕,是传说中高句麗的开国国君。 约前37年,在沸流水(今富爾江)畔之紇升骨城(又稱卒本城,今桓仁縣五女山城)建高句麗国。這國家在鴨綠江中游的佟佳江 (卒本扶餘) 附近。扶餘國,古國名,亦作夫餘。.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朱蒙 · 查看更多 »

魯乙

魯乙(노을 단군, Noeul,魯乙檀君)是阿述檀君的长子和传说中的檀君朝鲜的第十代君王(公元前1929年 - 公元前1906年).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魯乙 · 查看更多 »

谥号

諡號()為東亞地區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權貴死後,依其生平功過與品德修養,另起稱號,以名寓評,是為諡號。有此風俗的地區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但也有例外:春秋戰國時的吳國、越國及秦朝君主不用諡號。 根據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考古研究,此風俗約於周穆王前後普及。謚號通常用於尊稱古代帝王、大臣、學者和貴族;有些名人的諡號由於久經使用,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再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佈,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後期,賜諡權由皇帝包攬,取決於「聖裁」。--號、--號二詞古文通用。據臺灣著名家譜學家廖慶六認為,在繁體中文使用上,「--」為一般道士作法事時的隨口表揚,「--」則為政府機關的榮賜褒揚。.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谥号 · 查看更多 »

麻余王

麻余,是曹魏时期的夫餘国国王。曹魏景初二年(238年),夫餘国王简位居死,马加、牛加、猪加、狗加(都是夫餘官名)共立他的庶子麻余为王。牛加的侄子名叫位居,为大使(夫餘官名),不好钱财善施舍,国人归附,岁岁遣使到洛阳进贡。正始年间,幽州刺史毌丘俭讨高句丽,遣玄菟太守王颀到夫餘,位居遣大加在郊外迎候,供军粮。叔叔牛加有二心,位居杀牛加父子。正始八年(247年),麻余死,其子依虑年六岁,被部众立为夫餘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麻余王 · 查看更多 »

辰国

辰国是朝鲜半岛南部的国家通称。辰国被认为是三韩的前身,其都城可能在汉江之南。在《山海經·海内北经》:“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盖国大体上与辰国位置相当。 辰国被认为是像后来的三韩一样的联盟式的国家。汉武帝因卫满朝鲜阻止辰国等邻近小国入汉朝贡,于公元前109年(元封二年)发兵远征朝鲜。灭亡卫满朝鲜后,辰国发展成为三韩部落。从考古上看,辰国是辽宁青铜器文化的外延,其中以忠清道、全罗道发现的辽宁青铜器为最多。 三韩中的辰韩与弁辰沿用了辰国的名字。马韩曾宣称自己是辰国之王。 最早关于辰国的记载为《后汉书》认为三韩之地“皆古之辰国也”,《三国志》也记载辰韩是“古之辰国也”。而同样的三国志卷30《魏书·东夷传》中有记载:“辰韩在马韩之东,其耆老传世,自言古之亡人避秦役来适韩国,马韩割其东界地与之。有城栅,其言语不与马韩同”,所以辰韩与辰国的关系就变得无法查证,而辰国被称为古国,其究竟存在于什么时候也有待考证。 也有观点认为,在卫满灭亡箕子朝鲜后,箕子朝鲜的准王逃亡马韩部落建立的国家被称为辰国,其地理位置也大体相当。.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辰国 · 查看更多 »

辰韓

辰韓(진한,しんかん),是古代(公元前2世紀末至公元後4世紀左右)朝鮮半島南部部落之一,在洛東江以东庆尚道,與馬韓及弁韓合稱三韓。三韩是现在朝鲜族的直系祖先,也是如今韩国国名得来的原因。.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辰韓 · 查看更多 »

辰斯王

辰斯王()是百济的第16任国王,385年—392年在位。.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辰斯王 · 查看更多 »

辽东郡

遼東郡,中國古代的郡,主要在今辽宁省境内。.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辽东郡 · 查看更多 »

近仇首王

近仇首王(),是第14任百济国王,375年—384年在位。近仇首王是第13任百济国王近肖古王的长子,第15任枕流王和第16任辰斯王的父亲,名須。 从王号上看来,近仇首王暗示为仇首王的直系后代。.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近仇首王 · 查看更多 »

近肖古王

近肖古王(;在位时间:346年—375年)是朝鲜半岛三国时期百济的第十三任君主,名句。.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近肖古王 · 查看更多 »

郑仲夫

郑仲夫,高丽王朝时期的武将,也是武人政权掌权者。 根據《高麗史》記載,鄭仲夫本貫海州鄭氏,身材高大,美鬚髯,令人望之生畏。原為州的軍籍,後來上京,宰相崔弘宰異其容貌,充控鶴禁軍。後來又受到高麗仁宗的重用,任命為牽龍隊正。一次在除夕宴上,鄭仲夫表演雜技,內侍金敦中年輕氣盛,用火焰燒鄭仲夫的鬍鬚取樂。鄭仲夫大怒,當殿辱駡並毆打了金敦中。金敦中回家後將此事告訴了擔任宰相的父親金富軾,金富軾上奏高麗仁宗,欲將鄭仲夫逮捕拷問。仁宗表面上同意了,暗地裡卻秘密告訴鄭仲夫,使他得以逃回鄉里。從此以後,鄭仲夫與金敦中等文臣集團結下了深仇大恨。 後來,鄭仲夫憑藉關係,得以重新當官,在高麗毅宗初年擔任校尉,後來升任上將軍。當時高麗王朝重文輕武,文臣執掌朝政,武臣則沒有參與朝政的權力。這引起了文臣集團與武臣集團之間的緊張對立。在毅宗年間,這種對立形勢達到了極點。 1170年,高麗毅宗率群臣出遊,到達和平齋。文臣和武臣皆隨駕出行,但文臣同毅宗一起飲酒對詩作樂,武臣則在外面擔任警衛任務。牽龍行首散員李義方、李高等人,對文臣與武臣之間的差別待遇十分不滿。 毅宗察覺到了這一點,為了平息武臣的不滿,在到達普賢院時,特意召見武臣中的最高官員大將軍李紹膺,在御前表演五兵手搏戲,以示恩寵。但李紹膺年老力氣小,在與一年輕人搏鬥中失敗逃走。文臣韓賴趁機上前毆打李紹膺。這件事激化了文臣與武臣之間的矛盾,最終鄭仲夫、李義方、李高率武臣發動兵變,大肆屠殺文臣,廢黜了高麗毅宗,擁立高麗明宗,建立了武人政權。 然而武人政權在建立之後就發生了內訌。李高試圖剷除鄭仲夫、李義方二人以獨攬大權。次年,鄭仲夫聯合李義方殺死了李高,隨後兩人同秉朝政。1173年,金甫當在西北地方發動叛亂,欲擁毅宗復位。李義方殺死了毅宗,平定了叛亂。1174年,李義方殺死了西京守將尹仁美,這使得李義方在軍中的影響力大為下降。 李義方專橫跋扈,大肆屠殺文臣甚至強姦王室女性成員,強迫高麗康宗娶自己女兒為王后。鄭仲夫感覺到自己地位受到威脅,命兒子鄭筠、女婿宋有仁謀殺了李義方。在剷除了李義方以後,鄭仲夫獨攬大權,但當時高麗境內的軍隊叛亂和民變此起彼伏。其中,較為出名的是西京將領趙位寵的叛亂(1176年)和晉州奴隸的亡伊、亡所伊之亂(1176年—1177年)。鄭仲夫成功鎮壓了晉州的叛亂,並招安了亡伊、亡所伊起義軍。然而不久以後,亡伊、亡所伊兄弟再次起兵。雖然兄弟二人於1777年被處決,但不少窮苦的百姓依然前仆後繼地發動民變,反抗朝廷。 在高麗朝廷大廈將傾的時刻,鄭仲夫不得不決定退隱,此時他是已經將近80歲的人了。其子鄭筠繼承其位。為了像父親一樣執掌政權,鄭筠不惜使用行賄的手段,取得了王室的支持。鄭仲夫的家奴同文臣宋詝、張博仁發生爭執,鄭仲夫大怒,欲發兵殺死文臣。這使許多朝臣認為很有必要推翻鄭仲夫的獨裁政權。1179年,年輕的將軍慶大升發動兵變,殺死了鄭筠和宋有仁。鄭仲夫聞變出逃,藏匿於民舍,被軍士搜出,斬首於市。.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郑仲夫 · 查看更多 »

興德王

興德王();姓金名秀昇,后改景徽,是新罗国第四十二代君主,憲德王母弟。在位十一年,諡興德,僖康王嗣位,以遺命合葬於定穆王后陵。.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興德王 · 查看更多 »

阳原王

三国史记中的高句丽世系 阳原王(),名平成,是高句丽第24任君主,545-559年在位。他是安原王的长子。阳原王在位期间,高句丽开始走向衰落,丢失朝鲜半岛汉江流域。 阳原王在安原王在位的第3年533年被定为太子。虽然阳原王为合法王位继承人,但安原王去世后,阳原王几乎无法继位。安原王有3个王后,由于第一个王后无子,其他两个王后都极力试图使其子成为太子。由于阳原王的支持者夺得军权,所以才能继位。 548年,阳原王发6000军队攻打百济,不料新罗派来援军支援百济。高句丽的进攻因此失败。550年,百济攻打高句丽。阳原王反击。新罗此时借渔翁之利攻占高句丽城池。 551年,突厥在中亚崛起,并进攻高句丽。阳原王于是派1万军队抵御突厥。 同年,百济与新罗在南部对高句丽发动进攻,并攻占今韩国首尔地区。554年,阳原王再次攻打百济但没能成功。 557年,阳原王定其子高阳成为太子。同年,丸都城的大将谋反,不过此次叛乱被平息,谋反的将领被处决。 559年,阳原王在继位15年后去世。平原王继位。.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阳原王 · 查看更多 »

阿羅伽倻

阿羅伽倻(或稱為--、安羅)是伽倻的一個城邦王國,現址位在韓國的咸安郡。在西元540年代時,由於大伽倻外交政策失敗,阿羅伽倻的外交狀況有所提升,獲得了高句麗的支持。 西元六世紀,阿羅伽倻飽受百濟與新羅的威脅,為了維持獨立,因此在外交上付出了許多努力,包括和百濟、新羅及大和王權舉行會議。 相對於其他國家,伽倻各國國力虛弱。伽倻西北部屬於百濟的影響範圍,而東南部屬於新羅的影響範圍。阿羅伽倻曾透過與高句麗聯盟的方式,試圖維持國家獨立,並慫恿高句麗於西元548年進攻百濟,但最終未能成功。 西元553年,新羅打敗了百濟,攻佔京畿道(漢江流域),也打破了新羅與百濟120年來的同盟。新羅同時也開始將伽倻納入勢力範圍,並把百濟勢力趕出伽倻。西元559年,阿羅伽倻向新羅投降。.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阿羅伽倻 · 查看更多 »

阿莘王

阿莘王(),亦作阿華王,或稱阿芳王(見《三國史記》),《日本書紀》則稱阿花王。百濟第十七代王,392年-405年在位,為十五代王枕流王之長子,十六代王辰斯王之姪。 據《三國史記》記載,枕流王死後,阿莘王因尚年少,故由叔父辰斯王繼位。而據《日本書紀》記載,辰斯王對應神天皇無禮,應神天皇便派紀角宿禰等人為使責問百濟,百濟人遂殺辰斯王,紀角宿禰等擁立阿花王(即阿莘王)後返國,但其餘史料無相關記述。 《三國史記》記載阿莘王即位前後,正值高句麗攻陷百濟石峴城關彌城等北方要地。阿莘王命舅父真武為左將,令其收復失土,但多嚐敗績。阿莘王於公元397年將太子(即腆支王)送往倭國(日本)為質,欲聯合倭國繼續向高句麗用兵,並征伐新羅。然而這項企圖多為高句麗所阻撓,且百濟人民因苦於傜役,紛紛逃往新羅。 另根據高句麗好太王碑文之內容,公元396年,好太王曾率兵渡過阿利水(今漢江),陷百濟數十城,迫使阿莘王立誓為奴,又虜王弟及大臣十名至高句麗。.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阿莘王 · 查看更多 »

阿達羅尼師今

阿達羅尼師今(),新羅第8代君主,逸聖尼師今與只珍內禮夫人之長子,妃為祗摩尼師今與愛禮夫人之女內禮夫人,三國時期新羅朴氏君主最後一位。 157年開雞立嶺路,159年再開竹嶺路,又在165年及167年兩度征百濟,將新羅版圖漸漸擴大。 阿達羅尼師今薨,無子(實有一子為朴景輝之先祖朴碧芳),國人立昔脫解與阿孝夫人之孫,昔仇鄒與只珍內禮夫人之子伐休尼師今(阿達羅王同母異父之弟)為君主。.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阿達羅尼師今 · 查看更多 »

阿述

阿述(아술 단군.,阿述檀君,)是于西翰檀君的长子,桓檀古記中记载的檀君朝鲜的第九代君王 桓檀古記中记载九世檀君阿述在位三十五年。裡面有述:.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阿述 · 查看更多 »

赫居世居西干

赫居世居西干()是朝鲜半岛三国时期新羅的始祖,姓朴。公元4年,傳位於其子南解次次雄。祖先娑蘇夫人為中国出身、归化辰韓。.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赫居世居西干 · 查看更多 »

赫聖王

子(),是古朝鲜之箕子朝鲜的君主,东史年表认为在位於前413年至前385年,諡號赫聖王(혁성왕),後王位由兒子謂繼承。.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赫聖王 · 查看更多 »

閔中王

中王(),姓高(고)名解色朱(해색주)或解邑朱,是高句麗的第4代君主,高句丽第二任君主琉璃王(?-18年)子,亦是前任君主大武神王高無恤的弟弟。他於公元44年十一月至48年在位。.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閔中王 · 查看更多 »

閔哀王

哀王();姓金名明,是新罗国第四十四代君主,大阿飡金忠恭之子,元聖王曾孫,母貴寶夫人--氏。在位一年,被金陽、金祐徵起兵推翻,为遊宅兵士搜到杀死。諡閔哀。.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閔哀王 · 查看更多 »

開國 (朝鮮高宗)

開國(1894年—1895年)是朝鲜王朝国王高宗之年號,以朝鲜王朝開國之年(1392年)为元年,金弘集进行甲午改革,1894年7月27日採用。1896年採用西曆同時改元建陽。.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開國 (朝鮮高宗) · 查看更多 »

肖古王

肖古王(),百濟第五代王,公元166~214年在位,為第四代王蓋婁王之子。 據《三國史記》記載,肖古王即位之初,因其父蓋婁王收留了新羅的叛國者吉宣,從而與新羅征戰不休。 167年7月攻打新羅西部邊境奪兩城,翌年8月阿達羅尼師今自漢水(漢江)親征逐肖古王回新羅,奪回二城。公元188年至190年肖古王再次攻打新羅奪數城。公元204年7月陷腰車城(忠清北道報恩郡懷南面) 公元214年肖古王率1000士兵奪石門城(黄海北道瑞興郡石門寺附近),但同年10月,靺鞨騎兵反攻下述水(京畿道驪州郡)。其後肖古王死去,在位49年。.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肖古王 · 查看更多 »

蓋婁王

蓋婁王(),百濟第四代王,公元128~166年在位,是第三代王多婁王之子。 據《三國史記》記載,公元165年,新羅的阿飡(新羅十七等官階中的第六等)吉宣圖謀叛變,事跡敗露後逃亡至百濟,得到蓋婁王的庇護,拒不送還新羅,兩國從此失和,新羅王(即阿達羅尼師今)怒而發兵討百濟,但久戰不下,糧食耗盡,無功而返。除此之外,蓋婁王在位期間並無其他戰爭記錄。 《三國史記》稱蓋婁王“性恭順有操行”,但批評他收留別國叛賊的舉動是為“不明”。 另外,蓋婁王曾於即位初期修築北漢山城。.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蓋婁王 · 查看更多 »

蓋鹵王

蓋鹵王()亦作近蓋婁王。百濟第21代國王。455年至475年在位。名慶司,《宋書》作餘慶,《日本書紀》作加須利君。455年,先代毗有王死,他以長子身份繼位。.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蓋鹵王 · 查看更多 »

锦林王

锦林王(금림왕),大伽倻(高灵伽倻)第3代(一作第4代)国王(在位时间不詳)。 锦林王是5世纪初高靈郡池山洞古墳群东47号古墓墓葬的主人。古墓发掘出来,确定他的名字为锦林王。文献没有记载锦林王的名字,他是伊珍阿豉王的后代,嘉悉王、异脑王、道设智王的祖先。.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锦林王 · 查看更多 »

鄒魯

鄒魯(),字海濱,中國廣東省大埔縣人,革命黨人,鄒魯自幼聰穎,為文有神氣, 且精於書法。曾任國立中山大學校長。.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鄒魯 · 查看更多 »

金吹希

#重定向 吹希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金吹希 · 查看更多 »

金坐知

#重定向 坐知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金坐知 · 查看更多 »

金孝讓

金孝讓(,),新羅第三十八代君主元聖王金敬信的父親《三國史記·卷十》。 金孝讓是(김위문)(一作金訓入(잡간 김훈입)《三國遺事·卷第二·紀異·元聖大王》)與興吉王后金氏(흥길왕후 김씨)之子,官至(일길찬)(一作),後娶繼烏夫人朴氏(계오부인 박씨),生下元聖王金敬信。元聖王即位後,追封父親為明德大王(),母親為昭文太后(소문태후),與始祖大王、太宗大王、文武王及元聖王祖父共同立廟供奉,稱「五廟」。 金孝讓有一支祖傳的萬波息笛(만파식적)給了元聖王,到貞元二年(786年)十月十一,日本舉兵攻打新羅,但聽到新羅有萬波息笛就退兵。日本遣使節以黃金五十兩請萬波息笛過去,次年再送一千兩黃金,表示日本國王(天皇)只是想見見萬波息笛,之後就會歸還。元聖王婉拒,並送使節三千兩銀,已及退回之前送來的黃金。使節離開後,元聖王命人將萬波息笛藏其於內黃殿。.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金孝讓 · 查看更多 »

金官伽倻

金官伽倻,传说是朝鲜三国时期由伽倻联盟的首领金首露创建的一個政权。.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金官伽倻 · 查看更多 »

金居叱彌

#重定向 居叱弥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金居叱彌 · 查看更多 »

金居登

#重定向 居登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金居登 · 查看更多 »

金仇衡

金仇衡,即仇衡王(521年-532年在位),是朝鲜三国时期的金官伽倻的第10位国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金仇衡 · 查看更多 »

金伊尸品

#重定向 伊尸品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金伊尸品 · 查看更多 »

金伯飯

金伯飯,是朝鮮三國時代新羅的宗室。新羅第24代王真兴王的孙子,第26代王真平王的弟弟。 579年(真平王元年)真平王即位,八月,册封母弟金伯飯爲眞正葛文王,金國飯爲真安葛文王。夫人是榮蔓宮主。伯飯的名字出自佛教释迦牟尼的传说,是释迦牟尼叔叔、净饭王弟弟的名字伯飯(白饭)。.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金伯飯 · 查看更多 »

金彡麥宗

#重定向 真兴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金彡麥宗 · 查看更多 »

金俊 (高麗)

金俊()是高麗王朝時期武人政權的掌權者。 金俊原名金仁俊。其父金允成,是崔忠獻的家奴。根據《高麗史》記載,金俊狀貌魁岸,性格寬厚,謙恭下人,而且又善射好施,因此深得人心,被人推薦給崔瑀,得到了崔瑀的信任。此後1249年崔沆嗣位,又成為崔沆的親信。 崔沆逝世後,其子崔竩執掌政權。崔氏政權的實際掌權者,金俊對此非常不滿,1258年,金俊同林衍、柳璥、崔溫等人,以三別抄軍為主力發動兵變,殺死崔竩,崔氏政權覆滅。由於金俊在推翻崔氏政權、恢復王權的行動中有功,同其他同謀者一起被高麗高宗封為「衛社功臣」。金俊被授予教定都監的職位,掌握國家檢察非違行動的權力,擔當國事監督的大權。此後又被封為門下侍中、海陽侯,其權勢擬於崔忠獻,儼然成為高麗武人政權的新執政者,高麗高宗形同傀儡。 金俊執政期間,對蒙古持強硬政策。1252年,蒙古要求高麗國王入朝朝見。金俊強烈反對,並將蒙古派來的使臣殺害。 金俊父子性格溫厚,同另一衛社功臣林衍發生田界糾紛,其個性貪橫,林衍的妻子殺死了金俊的家奴。金俊大怒,欲將林衍的妻子流放海島。高麗元宗得知此事後,秘密同林衍合謀。元宗召金俊入朝並將其擊殺。林衍率夜別抄之兵盡滅金俊之黨,將其支持者流放海島。.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金俊 (高麗) · 查看更多 »

金國飯

金國飯,是朝鮮三國時代新羅的宗室。又作金國芬、金國其安、金國真安。 579年(真平王元年)真平王即位,八月,册封母弟金伯飯爲眞正葛文王,金國飯爲真安葛文王。夫人是月明夫人朴氏。新罗第26代君王真平王的同胞兄弟,新罗第28代君主真德女王的生父,新罗第27代君主善德女王的叔父。.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金國飯 · 查看更多 »

金知

#重定向 銍知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金知 · 查看更多 »

金道說智

#重定向 道设智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金道說智 · 查看更多 »

金首露

金首露王,传说是朝鲜三国时期金官伽倻的创建者,伽倻联盟的首领。韩国金海市有一座金首露王陵。韩国大概600万金海金氏和金海许氏推崇首露王为始祖。.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金首露 · 查看更多 »

金麻品

#重定向 麻品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金麻品 · 查看更多 »

金龍春

金龍春(),又名金龍树,新罗宗室。新罗真智王的儿子,官居伊飡,母亲是知道夫人。其父在579年被废,他的元配妻子就是继任的国王真平王(真智王的侄子)的女儿天明公主(文貞太后)。他的儿子金春秋后来成为太宗武烈王,追尊父亲金龍春的文兴王。 野史《花郎世记》称金龙树与金龙春都是真智王之子。真智王去世后,两人自幼被堂兄真平王抚养,后来金龙树娶真平王之女天明公主为妻,生下金春秋。金龙树临死将妻儿托付给弟弟金龙春。金龙春娶寡嫂天明公主,又為善德女王即位後的正夫,以侄子金春秋为养子。金龙春是花郎第13代风月主(596年 - 603年)。.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金龍春 · 查看更多 »

金鉗知

#重定向 鉗知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金鉗知 · 查看更多 »

金蛙王

金蛙王,或作金蝸王。是高句麗建國神話裡的傳説人物。相傳他是東明王朱蒙的養父。 该神话人物的原型最早出现于中國古代文獻《後漢書 東夷傳》、《魏書 高句麗傳》、《論衡 吉驗篇》等古籍中东明王的养父。 高丽11世纪《三國史記》及《三國遺事》根据传说傳說,叙述扶餘國王解夫婁年老無嗣,故向上天求子。一日,他騎馬來到一個叫鯤淵的湖邊,看到一塊岩石在流淚。國王感到不可思議,命人翻動岩石,結果發現一名金色蛙形(蝸形)的小孩。國王認為這是上天所賜之子,便取名「金蛙」,並立為太子。 後來宰相阿蘭弗聲稱自己得到天神的旨意,祂的子孫將在扶餘建立新國家,於是便勸解夫婁將都城遷移到東海之濱,一個叫迦葉原的地方,以避亡國之禍。解夫婁遷都之後國號東扶餘。後來金蛙王繼位,成為東扶餘王。三國史記說,解夫婁走後,解慕漱來到北扶餘自稱天帝之子。 金蛙王在太白山南邊的優渤水遇見一個名叫柳花的女子,柳花自稱是河伯之女,因為與天帝之子解慕漱私通而父母以无媒而从人将其赶出家门。後柳花受日光照射產下一卵,朱蒙自卵中誕生,金蛙王收養了朱蒙。 朱蒙離開東夫餘後建立高句麗。柳花在東扶餘逝世,金蛙王以王后之禮埋葬了柳花。 金蛙王死後,根據《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琉璃王本紀》記載,他的長子帶素繼承了扶餘王位。有人說金蛙王的傳說是由金閼智而來,是新羅人編做的。圖們江下游一直有與金蛙王有關的傳說。。.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金蛙王 · 查看更多 »

金梵文

金梵文(),9世纪新罗王族。是武烈王金春秋的后裔,其父金憲昌。 憲德王十四年(822年)熊川州(今忠清南道公州市)都督金憲昌反叛新罗,建立長安國。熊川城陷,金憲昌被杀。金梵文逃出,憲德王十七年(825年)正月,金梵文與高達山賊壽神等百餘人謀叛,想在平壤立都,攻北漢山城。都督聰明率兵捕殺金梵文。.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金梵文 · 查看更多 »

金憲昌

金憲昌(),9世纪新罗王族。是武烈王的后裔,其父金周元。 哀莊王八年(807年)正月,伊飡金憲昌爲侍中。憲德王五年(813年)正月,伊飡金憲昌爲武珍州(今光州廣域市)都督。憲德王六年(814年),武珍州都督金憲昌入爲侍中。憲德王八年(816年)正月,侍中金憲昌出爲菁州(今庆尚南道晋州市)都督。憲德王十三年(821年)四月,菁州都督金憲昌改爲熊川州(今忠清南道公州市)都督。 憲德王十四年(822年)三月,熊川州都督金憲昌因为自己的父亲金周元没当上国王,反叛新罗,自號王,國號長安,建元慶雲元年。使武珍、完山(今全罗北道全州市)、菁、沙伐(今庆尚北道尚州市)四州都督及諸郡縣守令作为自己的部属。憲德王派军围攻熊川。熊川城陷,金憲昌在一古墓被擒,新罗军将他诛杀。.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金憲昌 · 查看更多 »

長安國

長安國(장안국),新羅王族金憲昌建立的叛變政權。.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長安國 · 查看更多 »

长寿王

長壽王(),名高巨連或高璉,高句麗第二十代国王(413年至491年在位)。 長壽王在位时期是高句麗的全盛时期。427年,他将高句麗的都城迁至平壤,这标志着高句麗将其扩张的方向从中国遼河以东地区转移至朝鲜半岛。.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长寿王 · 查看更多 »

腆支王

腆支王()百濟第18代國王。405年至420年在位。他是阿莘王長子。《梁書》作餘映,《日本書紀》作直支王,《三國遺事》作眞攴王。 394年2月立為阿莘王太子。397年作為人質前往倭國。405年9月阿莘王死,由次子訓解監國,欲遣使往倭國迎回腆支王。但不久訓解為腆支王的末弟碟禮殺害,碟禮自立為王。腆支王在倭國軍隊護衛下回到百濟,誅殺碟禮即位。 407年以庶弟餘信、外戚解須、解丘三人為佐平(1等官),並執朝政。次年設置上佐平一職,並由餘信出任此職。416年受東晉王朝「使持節、都督、百濟諸軍事、鎮東將軍、百濟王」的封號。417年7月在百濟東北邊境修建沙口城,調整與高句麗對抗的態勢。 Category:百濟君主.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腆支王 · 查看更多 »

逸聖尼師今

逸聖尼師今(),新羅第7代君主,儒理尼師今之長子。在位期間禁止平民用珠寶及奢侈品。在位20年間,靺鞨多次侵擾。傳位於其子阿達羅尼師今。.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逸聖尼師今 · 查看更多 »

逸民王

岡(),是古朝鲜之箕子朝鲜的君主,子姓。东史年表认为在位於前503年至前486年,諡號逸民王(일민왕),後王位由兒子混繼承。.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逸民王 · 查看更多 »

逹門

逹門(달문 단군,逹門檀君)是丘乙檀君的长子和檀君朝鲜的第六代君王(公元前2183年 - 公元前2047年).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逹門 · 查看更多 »

柳璥

柳璥(;),字天年或藏之,是高麗王朝時期武人政權唯一的文人掌權者。.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柳璥 · 查看更多 »

林衍

林衍()是高麗王朝時期武人政權的掌權者。高宗、元宗時期的權臣。 根據《高麗史》記載,林衍原名林承柱,本貫鎮州林氏。而其父親不知來自何方,僑居鎮州,娶州吏的女兒為妻,因此以鎮州為本貫。林衍最初為大將軍宋彥祥的部下,因擊退蒙古兵的功績被任命為隊正。當時有一個名叫林孝侯的人與林衍的妻子私通。林衍知道後,也誘導林孝侯的妻子與自己私通,報了此仇。有人告發了此事,但將軍金俊對他的行為讚賞不已,力救得免,並推薦他擔任郎將。因此林衍認金俊為義父。 1258年,林衍同金俊、柳璥發動兵變,殺死了崔竩,崔氏政權覆滅。由於林衍在推翻崔氏政權、恢復王權的過程中起重大作用,被高麗高宗授予「衛社功臣」的稱號。 1268年,因與金俊發生田界衝突,林衍殺死了金俊,盡滅其党,建立新的武人政權。次年廢黜高麗元宗,擁立安慶公王淐為王。林衍則被任命為教定別監,獨攬朝政。 高麗元宗是親元派人物,元宗的被廢觸犯了元朝的利益,因此忽必烈遣使詰問林衍。林衍則謊稱元宗是因病遜位的,元朝要求元宗與安慶公王淐同來元大都以斷其曲直。林衍拒絕了這一要求,隨後元朝發兵進攻高麗。林衍發兵抗擊元軍,失敗竄居海島,元宗復位。 林衍遣夜別抄軍至各地方抗擊元軍,並責令百姓入居海島。元朝遣使要求林衍投降,被他拒絕了。不久以後,林衍因過度擔憂的緣故,疽發背而死。諡號莊烈。其子林惟茂嗣位。.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林衍 · 查看更多 »

林惟茂

林惟茂()是高麗王朝時期武人政權的掌權者。林衍之子。 1270年,林衍病死於江華島,林惟茂嗣位。由於年幼,其政事皆由林衍的親信李應烈、宋君斐所掌握。 當時高麗元宗前往元大都朝見忽必烈歸國,決定將國都從江華島遷回開城。從前崔瑀為了抗擊元朝而將都城遷往江華島,元宗的這一決定意味著高麗王室向元朝的妥協,伏屬於元朝的統治。因此林惟茂拒絕執行這一命令,阻撓遷都。元宗召見近衛軍宋松禮、洪奎等人,煽動三別抄軍發動政變,殺死林惟茂、崔宗紹等人,並將林惟茂親屬執送元大都。 林惟茂是高麗王朝時期最後一位武人政權的掌權者,他的死標誌著武人時代的終結。.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林惟茂 · 查看更多 »

枕流王

枕流王(),是第15任百济国王,384年—385年在位。.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枕流王 · 查看更多 »

李子春

李子春(),蒙古名吾魯思不花(),本贯全州,朝鲜王朝开国之君李成桂之父。.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李子春 · 查看更多 »

李安社

李安社(),本贯全州,朝鲜王朝开国之君李成桂高祖父。.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李安社 · 查看更多 »

李义旼

李义旼(、,),高丽王朝时期武人政权的第三位独裁者。1183年,庆大升去世后,李义旼夺权。他统治高丽13年,直到1196年被崔忠献杀死。.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李义旼 · 查看更多 »

李琈

朝鮮元宗(;)是朝鮮王朝的第16代君主朝鮮仁祖李倧之父,他是宣祖大王與儲慶宮敬惠裕德仁嬪金氏生的庶五子,諱李琈(),宣祖二十年(1587年)封定遠君()。仁祖即位後曾追崇定遠大院君(),後改追崇廟號元宗,諡號恭良敬德仁憲靖穆章孝大王,葬於京畿道金浦的章陵。.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李琈 · 查看更多 »

李緈

#重定向 孝章世子.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李緈 · 查看更多 »

李烉

#重定向 朝鮮憲宗.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李烉 · 查看更多 »

李行里

李行里(이행리,),本贯全州,朝鲜王朝开国之君李成桂曾祖父。.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李行里 · 查看更多 »

李暲

#重定向 懿敬世子.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李暲 · 查看更多 »

李椿 (朝鲜)

李椿(),蒙古名孛颜帖木儿(),本贯全州,朝鲜王朝开国之君李成桂祖父。.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李椿 (朝鲜) · 查看更多 »

李澄玉

李澄玉(이징옥,),朝鮮世宗到端宗时代武臣。 李澄玉官至咸吉道都節制使。朝鮮端宗元年(明代宗景泰四年,1453年),首阳大君杀死金宗瑞,李澄玉叛亂朝鲜朝廷,因为咸吉道是女真人居住区,是金国故地,于是李澄玉自稱大金皇帝,不久,兵败被杀。1908年(朝鲜纯宗隆熙2年),在内阁总理大臣李完用的建议下恢复李澄玉的名誉。.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李澄玉 · 查看更多 »

李成桂

朝鲜太祖(;),諱李成桂(),字君晋(),号松轩(),即位后更名李旦()。朝鮮王朝的开国之君,庙号太祖,谥号康獻至仁啓運聖文神武大王(),累諡為康獻至仁啓運應天肇統廣勳永命聖文神武正義光德大王。光武三年(1899年),高宗追尊他為皇帝,改諡至仁啓運應天肇統廣勳永命聖文神武正義光德高皇帝()。 李成桂祖籍全罗道全州李氏。其父李子春是元朝斡东千户所千戶兼达鲁花赤。1356年,李成桂与李子春帮助高丽恭愍王收复双城总管府后归附高丽。由于在随后抵御蒙元和红巾军的入侵中李成桂战功显赫而被提拔。1388年,李成桂由于不肯奉命发兵辽东,而起兵谋反。1392年,在高丽权臣郑道传的辅佐下,李成桂自立为王,创建朝鲜王朝。即位后,李成桂清除了原高丽禑王的势力,并通过招抚、武力征服朝鲜半岛东北地区的女真部落,进一步加强了对该地区的管辖,使其疆域达到图们江。《朝鲜王朝太祖实录》:“上即位,量受万户、千户之职,使李豆兰招安女真...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李成桂 · 查看更多 »

李旲

#重定向 孝明世子.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李旲 · 查看更多 »

李愃

#重定向 莊獻世子.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李愃 · 查看更多 »

東城王

東城王(,479年—501年在位)是朝鲜半岛古国百济第24任国王。 名为扶餘牟大(모대)或扶餘摩牟(마모),三斤王堂兄。.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東城王 · 查看更多 »

東扶餘

東扶餘(公元前86年-22年或410年),位於扶餘的東部的荳滿江流域。後來被高句丽所吞并。 据《三国史记》记载,年老无继承人解夫娄在湖边的一块大石头下捡到一个看上去像青蛙的金色小孩。解夫娄给小孩取名金蛙,立为王子。解夫娄让位给金蛙王。 金蛙的长子帶素继承王位后开始攻打高句丽瑠璃王。后来,高句丽的第三任国王大武神王发兵攻东扶余并将帶素处死。东扶余出现内乱而瓦解,领地被高句丽所吸收;而帶素的三弟曷思帶同殘部退往鴨綠谷(鴨綠江上游),是為曷思王,建國後扶餘。公元285年,依慮王兵败自杀,他的儿子依羅王再帶領後扶餘往東逃往沃沮地,即今日中國吉林省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後來他們被廣開土王侵略,最後被長壽王征服。494年被勿吉驅逐,入附高句麗文咨王。另一說法是:東扶餘是依羅在晉武帝幫助下在沃沮復國的扶餘別支。是為後東扶餘。是高句麗屬國,因中叛不貢受廣開土王討伐。 据二十世纪小说《桓檀古记》记载,東扶餘是北扶餘的一个延续国。原北扶余君主解夫娄与高豆莫汗(东明帝)为王位发生争斗后,迁都到现在的朝鲜东海附近的迦叶原,建立东扶余。解夫娄是北扶余第三任君主高奚斯的儿子。解夫娄的兄弟高于娄在公元前121年成为北扶余第4任君主。公元前86年高于娄去世后无继承人,解夫娄接任北扶余王位。不过很快被高豆莫逐出北扶余。解夫娄带领其随从者东迁,86年,在迦叶原建立东扶余。建国后,解夫娄向北扶余表示了臣服。公元前48年,金蛙王继位后很快就结束了与北扶余的臣属关系,宣称自己为大王,并追加解夫娄大王称号。金蛙王后来遇到了柳花,并把她带到了宫中。柳花受到阳光照射后,生了朱蒙。金蛙王的7个儿子都很恨朱蒙。尽管金蛙王尽力保护朱蒙,朱蒙最终还是跑到卒本扶余,并建立高句丽。有人說阿蘭弗勸解夫婁去的地方是朝鮮以南咸興一帶,那裡是地宜五穀的東海之濱,正與東扶餘地理相合。(大韓疆域考·濊貊考).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東扶餘 · 查看更多 »

桓檀古記

《桓檀古記》是一部有关东北亚及朝鮮半島传说时代的书籍。此书由太白教教徒桂延壽和李沂于日韩合并后第二年的1911年编写,1979年出版印刷,主要描述帝释桓因之子桓雄降临和檀君建立古朝鲜。有人认为此书是以《揆园史话》为基础写成的,据称很多内容与《揆园史话》非常相似。.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桓檀古記 · 查看更多 »

檀君

檀君是朝鲜半岛民间传说中的始祖与山神,為檀君朝鮮的開國國君。據《三國遺事》的記載,檀君名王儉,是帝释桓因之庶子桓雄與熊女栖梧結合而生。 朝鲜人的祖先崇拜檀君为神的存在,把他建立国家的10月3日定为开天节,祭檀君。尤其在江东的檀君陵,政府专派官员或以国王名义,举行盛大的开天节活动。 根据20世纪初的偽書《桓檀古记·番韩世家 上》中說法,檀君於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建立檀君朝鮮,定都王儉城(可能在今日朝鲜的平壤)。.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檀君 · 查看更多 »

檀君朝鮮

檀君朝鮮(단군조선)是一个关于朝鲜族起源的神話傳說,是後世朝鲜半岛对传说中檀君所建立的国家的一种称呼。朝鲜半岛现存有关这一传说的最早文字记录見於1280年代高麗国师一然所著的《三国遺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檀君朝鮮 · 查看更多 »

次大王

230px 次大王()高句丽第7任君王,名遂成,公元146年-165年在位。其王城国内城在今天中国吉林吉安市境内。 相对比较太祖王的功绩,次大王统治下昏庸无道,百姓们民不聊生。165年,椽那部出身的明临答夫弑杀次大王,拥护次大王的弟弟高伯固——即新大王登基。.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次大王 · 查看更多 »

武寧王 (百濟)

武寧王(),姓扶餘,名斯摩、隆,是百濟第二十五代王,為東城王之次子。公元501年~523年在位。 即位後攻擊以加林城為根據地的逆臣苩加,在白江將其殺死。512年派遣使臣到中國南朝梁進行朝贡,521年被梁武帝冊封為使持節都督百濟諸軍事寧東大將軍。523年命令因友、沙烏等人到漢北州徵發15歲以上壯丁,築雙峴城以備外患。一般認為,他是在舊都漢城(今首爾)被高句麗奪去之後,讓百濟情勢穩定下來的國王。 1971年7月,武寧王陵在韓國忠清南道被發現,是“整個朝鲜半岛三國時代唯一確認墓主身份的王陵,20世紀韓國考古學最大的發掘成果”。其中藏有大量金工、來自中國南梁的銅鏡、陶瓷器等陪葬品。在武寧王的坟墓里还发现梁武帝册封的‘寧東大將軍’和百济王的封印。 武宁王时期,百济设立了五经博士官制(博士是教授学问的官职)。此外,百济还有设有留学生制度和承担中央教育行政职能的内法佐平行政机构。百济是否建有像高句丽太学和扃堂一样的教育机构,目前还无法考证。.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武寧王 (百濟) · 查看更多 »

武烈王

武烈王(;),名金春秋(),是新罗第二十九代君主(公元654年至661年在位),真智王孫,伊湌金龍樹子,母亲天明夫人金氏是真平王之女,善德女王妹。654年繼承新羅王位,660年与唐朝大将苏定方一起围攻百濟都城,百濟義慈王率左右连夜逃遁,随后投降,百濟亡国。661年六月薨,享年59歲(虛歲),諡武烈,廟號太宗()。葬于永敬寺北。.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武烈王 · 查看更多 »

武臣政權

武臣政權,又稱武人政權,指的是高麗王朝在1170年(高麗明宗元年)至1270年(高麗元宗十一年)期間由武臣建立的政權。在這段時期裡,武臣掌握了高麗王朝的朝政,國王形同傀儡。這段時期被稱為武人時代(무인시대)。.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武臣政權 · 查看更多 »

武成王 (箕子朝鲜)

平(),是古朝鲜之箕子朝鲜的君主,子姓。东史年表认为在位於前748年至前722年,諡號武成王(무성왕),後王位由兒子闕繼承。.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武成王 (箕子朝鲜) · 查看更多 »

毗有王

毗有王(),百濟第20代國王。久爾辛王長子(一說是腆支王庶子)。427年至455年在位。《三國史記》未記載他的名諱,他在《宋書》中以「百濟王餘毗」的名字出現。427年12月久爾辛王死後繼位。 429年向南朝宋朝貢,翌年繼承腆支王的爵號,兼有「使持節、都督、百濟諸軍事、鎮東大將軍、百濟王」五個頭銜。433年與新羅和親,並互贈禮物,兩國修好。 毗有王死後,高句麗於455年10月侵犯百濟。新羅旋即出兵支援。在新羅的幫助下,百濟擊退了高句麗的進攻。.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毗有王 · 查看更多 »

比流王

比流王()是百濟的第11代國王,304年至344年在位。據《三國史記》記載,他是仇首王的次子,沙伴王的弟弟。304年10月,汾西王被樂浪太守派人暗殺。因汾西王的兒子(即後世的契王)年幼,比流王遂被臣民推上了國王的寶座。 比流王在位期間曾試圖恢復百濟的軍事實力。312年,比流王任命解仇掌握軍權。320年在宮殿的西側建立射台,每月兩次進行軍事訓練。327年,內臣佐平優福(比流王的庶弟)在北漢山城(今京畿道廣州市)發動叛亂,被鎮壓。331年,百濟大旱。337年,新羅遣使訪問百濟。344年10月病逝。在位41年。 死後,由汾西王之子契王繼位。.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比流王 · 查看更多 »

汾西王

汾西王()是百濟第十代國王,298年至304年在位。他是第九代王責稽王的長子,寶菓所生。298年9月,責稽王在與樂浪太守的戰鬥中被殺後,由汾西王即位。 汾西王在位期間,繼續與樂浪郡太守發生戰爭。304年2月,汾西王率軍攻佔了樂浪郡西部地區。同年10月,汾西王突然死亡。據《三國史記》記載,汾西王是被樂浪太守派人刺殺。《三国史记》卷二四记载:百济汾西王七年“春二月潜师袭取乐浪西县。冬十月,王为乐浪太守所遣刺客贼害,薨”。 汾西王死後,因王子(即日後的契王)年少,肖古王的後代被臣民推舉登上王位,是為比流王。 根據金富轼所记百济王世系,汾西王在位七年当公元304被殺,現代有觀點認為比流王应在责稽王之前,汾西王七年应为公元344年。.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汾西王 · 查看更多 »

沾解尼師今

沾解尼師今(),新羅第12代君主,曾祖父昔仇鄒為脫解王與阿孝夫人之子,曾祖母只珍內禮夫人為支所禮王與毛利夫人之女,祖父為伐休尼師今,祖母為紫凰夫人,父骨正;母金氏玉帽夫人乃仇道葛文王(金氏始祖金閼智後人、13代君主味鄒尼師今之父)與召文國公主雲帽夫人之女。 在位期間,與高句麗講和,但是與百濟屢次交戰。 公元250年大將軍于老(奈解尼師今之子、訖解尼師今之父)被倭人所殺。 死後無子,國人推味鄒尼師今以助賁尼師今之女婿身份繼位是為新羅金氏首任君主。.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沾解尼師今 · 查看更多 »

沃沮

沃沮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5世纪时朝鲜半岛北部的部落。沃沮分为南北两部。南沃沮也称东沃沮大致位于今朝鲜的咸镜道,北沃沮大致位于图们江流域。沃沮南与东濊相邻。据《三国志》记载,南北沃沮习俗相同,语言与高句丽相同。北沃沮经常受到挹娄从海上的进攻(每年夏天進攻,有半年受侵害,躲避山上)。挹娄的语言与高句丽和沃沮不同。据隋书卷81中称新羅國,在高麗東南,居漢時樂浪之地,或稱斯羅。魏將毌丘儉討高麗,破之,奔沃沮。其後復歸故國,留者遂爲新羅焉。故其人雜有華夏、高麗、百濟之屬,兼有沃沮、不耐、韓獩之地。其王本百濟人,自海逃入新羅,遂王其國。 后汉书记载汉武帝灭了卫满朝鮮后,以沃沮地為玄菟郡。後為夷貊所侵,徙郡於高句驪西北,更以沃沮為縣,屬樂浪東部都尉。公元1-2世纪沃沮成为高句丽太祖王藩属(太祖王派大人當他們那裡監治,後來把他們同化)。244年,曹魏在与高句丽的战争中击败高句丽后,高句丽东川王曾暂退到北沃沮。 285年扶余王储在遭到北方游牧民族(鮮卑)袭击时也曾逃到沃沮。5世纪初期,高句丽好太王将沃沮完全纳入高句丽版图。 沃沮与东濊同属扶余的分支。语言和习俗与高句丽人相似。他們的地方稱濊地,因為濊人比貊人多很多。有人說火炕是北沃沮人發明。.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沃沮 · 查看更多 »

沙伴王

沙伴王,234年在位,是朝鲜半岛古国百济的第七任国王,前任国王仇首王的长子。 根据《三国史记》的记载,沙伴王由于太年幼从而迅速被古爾王取代;而《三国遗事》中是说其被废黜。 沙伴王的生平并没有被历史详细的记载下来。然而,他被记录在一些日本的书籍中,如《新撰姓氏録》,这可能表明,沙伴王逊位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是在日本度过的。.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沙伴王 · 查看更多 »

泰封

泰封(901年-918年)是新罗贵族弓裔在朝鲜半岛建立的政权。891年弓裔起兵反对新罗,894年称将军,898年建都松岳(今开城),901年称王。904年弓裔立国号摩震,905年遷都鐵圓城(今鐵原朝韩非军事区內),911年又改国号泰封。疆域北及平壤,南至尚州。后世史家多称“泰封国”或“後高句麗”(因弓裔自稱是後高麗王),中国史书《资治通鉴》中作“大封国”。918年被大將軍王建所建的高丽所灭。《高丽史》开篇即定后三国之说,后世史家多以新罗、后百济、泰封为后三国。.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泰封 · 查看更多 »

法興王

法興王()姓金名原宗,是新罗第23代君主,智證王與延帝夫人的长子,妃保道夫人乃炤知麻立干與善兮夫人之女。梁天監十三年即位。法興王四年(517年)四月开始置兵部。十五年因近臣異次頓从高句麗引进佛教。十九年降服金官國主金仇亥(即駕洛國,又稱伽倻後改稱金官),二十三年(536年)始稱年號建元元年,二十七年七月王薨,真兴王嗣位,時年七歲,由太后攝政。 Category:三國時代新羅君主 category:540年逝世 Category:庆州金氏.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法興王 · 查看更多 »

渤海国

渤海国(698年—926年)是于公元698年到926年,以靺鞨族人的粟末部人为主体民族,沿袭“古肃慎国”的民族基础而建立的君主制、多民族政权,建国者大祚荣。渤海国的前身为各时期的“肃慎”、“挹娄”、“勿吉”等地方民族政权。 渤海国建国后受唐册封,唐王朝在黑水靺鞨居住地牡丹江流域置忽汗州,设忽汗都护府,亦称“渤海都护府”,册其首领为都督,封“渤海郡王”,史称“渤海王国”;中国史籍《新唐書》称之为“海东盛国”。 渤海国所统治的领土在极盛期时,曾包括今嫩江至松花江河道一线以南的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吉林省大部、辽宁省、滨海边疆区的南半部以及朝鲜半岛北部。.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渤海国 · 查看更多 »

溫祚王

溫祚王(),姓扶餘(余.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溫祚王 · 查看更多 »

準王

準王(준왕),名叫箕準,子姓。是古朝鲜之箕子朝鲜宗统王子,箕子朝鲜的末代王,他在古朝鲜的王位被卫氏朝鲜的建立者卫满所取代。起初,前195年,燕人卫满东渡浿水,準王封卫满为西部将军。大约在前194年到前180年之间,卫满起兵推翻了準王的统治。準王逃到了朝鲜半岛南部的马韩。在今大韓民国全羅北道益山市重新建立统治,自称韩王。传说準王的马韩最后亡于温祚王的百济。 也有观点认为,准王逃亡马韩部落建立的国家被称为辰国,其地理位置也大体相当。.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準王 · 查看更多 »

濊貊

没有描述。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濊貊 · 查看更多 »

朝鮮半島君主世系圖

#重定向 朝鮮半島君主世系圖列表.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朝鮮半島君主世系圖 · 查看更多 »

朝鮮半島君主皇后、王后及妃嬪列表

#重定向 朝鮮半島君主配偶列表.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朝鮮半島君主皇后、王后及妃嬪列表 · 查看更多 »

朝鮮半島年號列表

没有描述。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朝鮮半島年號列表 · 查看更多 »

朝鮮半島公主列表

以下的列表列出朝鮮半島歷史上所有的王女以及封公主者。.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朝鮮半島公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朝鮮半島追尊君主列表

以下的列表列出朝鮮半島歷史上所有被追尊君主。.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朝鮮半島追尊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朝鮮孝宗

朝鲜孝宗(;),名李淏(), 是李氏朝鮮的第17代君主,1649年-1659年在位。廟號孝宗,諡號宣文章武神圣显仁明义正德大王(清朝賜諡忠宣王),葬於骊州宁陵。.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朝鮮孝宗 · 查看更多 »

朝鮮定宗

朝鲜定宗(;),朝鲜王朝的第二位国王,1398年至1400年在位。諱李芳果(),字光远,即位后更名李曔()。死後庙号“定宗”,谥号“恭靖懿文莊武温仁顺孝大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朝鮮定宗 · 查看更多 »

朝鮮宣祖

朝鮮宣祖(;),廟號宣祖(原廟號宣宗,1616年後改稱宣祖),諱李昖(),是朝鲜王朝的第14代君主,1567年至1608年在位,初名李鈞。諡號正倫立極盛德洪烈至誠大義格天熙運景命神曆弘功隆業顯文毅武聖睿達孝昭敬大王(),葬於杨州穆陵(今位於京畿道九里市)。他是中宗之孙、德興大院君李岹之第三子,母亲为河东府大夫人郑氏。.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朝鮮宣祖 · 查看更多 »

朝鮮中宗

朝鮮中宗(;),名李懌(),字樂天(),明朝賜諡号恭僖,廟號中宗,朝鮮加諡曰恭僖徽文昭武欽仁誠孝大王,是朝鲜王朝第11位君主,1506年9月2日至1544年11月14日在位。成宗嫡子,由貞顯王后尹氏所生;前任君主燕山君李㦕的同父異母弟弟。1494年,燕山君即位時,李懌被冊封為晉城大君()。由於燕山君的暴政,使群臣密謀廢除燕山君,並擁立李懌為君主。中宗即位後廢除了燕山君的不少苛政,受到歡迎,但他為人優柔寡斷,容易被兩班所左右。.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朝鮮中宗 · 查看更多 »

朝鮮世宗

朝鮮世宗(;),即朝鮮世宗莊宪大王、朝鮮莊宪國王,朝鲜王朝的第4代国王,1418年至1450年在位。名諱李祹(),字元正(),庙号世宗,明朝賜諡号「莊宪」,朝鮮加諡曰「莊宪英文睿武仁聖明孝大王」()。 在位期間,世宗發明了訓民正音,對韓國之後的語言和文化發展帶來深遠影響。韓國人認為他對國家作出的巨大貢獻超乎古人,所以後世的韓國史學家通常都尊稱他為世宗大王(),同时,他也被称为“海东堯舜”。.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朝鮮世宗 · 查看更多 »

朝鮮世祖

朝鲜世祖(;),即朝鮮世祖惠莊大王、朝鮮惠莊國王,朝鲜王朝的第7代国王,名諱李瑈(),字粹之()。諡號惠莊承天體道烈文英武至德隆功聖神明睿欽肅仁孝大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朝鮮世祖 · 查看更多 »

朝鮮仁宗

朝鮮仁宗(;),諱李峼(),幼名億命,,是朝鲜王朝第十二任國王,1544年至1545年在位。 李峼乃中宗嫡长子,生母為章敬王后尹氏,中宗十年二月二十五日誕生。章敬王后在他出生後不久因血崩病逝,因此他一直都由文定王后尹氏扶養。中宗十五年被冊封為王世子。 中宗三十九年十一月二十日卽位於昌慶宮明政殿,仁宗元年七月一日昇遐,在位不到八個月。因未生下子嗣,故由同父异母弟弟李峘即位,即第十三任国王明宗。官方記載李峼因為父王去世后太悲傷而得病,但民間謠傳李峼是被继母文定王后毒杀。 李峼在位期间,恢复了父王时废的贤良科,平反趙光祖等人的冤案,深得人心。 群臣上廟號仁宗,諡號獻文懿武章肅欽孝,明朝賜諡榮靖,全稱仁宗榮靖獻文懿武章肅欽孝大王。仁宗葬于今日京畿道高陽市西三陵的孝陵。.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朝鮮仁宗 · 查看更多 »

朝鮮仁祖

朝鲜仁祖(;),朝鲜王朝‎的第16代君主,名李倧(),幼名天胤,諡號宪文烈武明肃纯孝大王(清朝賜諡莊穆王),廟號初定為烈祖,八日後改為仁祖,葬於坡州长陵。.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朝鮮仁祖 · 查看更多 »

朝鮮德宗

#重定向 懿敬世子.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朝鮮德宗 · 查看更多 »

朝鮮哲宗

朝鮮哲宗(;),朝鲜王朝的第25代君主,1849年至1863年在位。諱李昪(),字道--()。初名元範()。廟號哲宗,諡號熙倫正極粹德純聖欽命光道敦元彰化文顯武成獻仁英孝大王。 1897年,朝鮮高宗改國號為大韓帝國,哲宗亦被追封為哲宗章皇帝,而哲仁王后亦獲追封皇后的封號。.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朝鮮哲宗 · 查看更多 »

朝鮮元宗

#重定向 李琈.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朝鮮元宗 · 查看更多 »

朝鮮睿宗

朝鲜睿宗(;)是李氏朝鮮的第8代君主,1468年至1469年在位。名李晄(),廟號睿宗,諡號襄悼欽文聖武懿仁昭孝大王,葬於高陽昌陵。.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朝鮮睿宗 · 查看更多 »

朝鮮端宗

朝鮮端宗(;),諱李弘暐(),是李氏朝鮮的第6代君主,1452年至1455年在位。廟號端宗,諡號恭懿溫文純定安莊景順敦孝大王(),葬於江原道宁越郡的莊陵。.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朝鮮端宗 · 查看更多 »

朝鮮純宗

朝鮮純宗(;)姓李,諱坧(),字君邦,號正軒,是朝鮮高宗李㷩的兒子、大韓帝國第2代皇帝、鮮王朝第27代(末代)君主,於1907年7月20日-1910年8月29日期間在位。年號隆熙,所以又名隆熙皇帝(),谥号文溫武寧敦仁誠敬孝皇帝。 由於二戰結束、日本投降後朝鮮半島的分裂,純宗也是迄今最後一位實際統治整個半島的國家元首。.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朝鮮純宗 · 查看更多 »

朝鮮純祖

朝鲜纯祖(;),名李玜(),是朝鲜王朝‎的第23代君主,1800年至1834年在位。.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朝鮮純祖 · 查看更多 »

朝鮮翼宗

#重定向 孝明世子.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朝鮮翼宗 · 查看更多 »

朝鮮真宗

#重定向 孝章世子.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朝鮮真宗 · 查看更多 »

朝鮮莊宗

#重定向 莊獻世子.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朝鮮莊宗 · 查看更多 »

朝鮮莊祖

#重定向 莊獻世子.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朝鮮莊祖 · 查看更多 »

朝鮮顯宗

朝鮮顯宗(;)是李氏朝鮮的第18代君主,1659年至1674年在位。諱李棩(),字景直。孝宗李淏與仁宣王后張氏的嫡長子。.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朝鮮顯宗 · 查看更多 »

朝鮮高宗

朝鮮高宗(;)是朝鲜王朝‎的第26代君主,1897年朝鲜正式宣布脫離清國,建国号为大韓帝國。高宗是大韩帝国開國君主。姓李,諱㷩 ()寫作「李㷩」。「㷩」字為「熙」字的異體字,故而許多中文書籍寫作「李熙」。(;具體详见右表),本名載晃,乳名命福,是兴宣大院君嫡二子,母为骊兴府大夫人闵氏。 1863年,因朝鲜哲宗无子而逝,奉翼宗神贞王后赵氏之命,李㷩入承翼宗大统,封翼成君,12月13日即位。高宗在位期間先後由生父興宣大院君、妻子閔氏等執掌大權,自己並無實權。此時朝鮮正在受到列強的威脅,岌岌可危。國內則因政見不同,分為事大黨和開化黨兩派,互相爭權。 甲午戰爭日本勝利之後,高宗在1897年宣佈朝鮮脫離清朝的朝貢體系,建立大韓帝國,改元光武,因此又別稱「光武帝」()。高宗試圖進行改革,且多次試圖擺脫日本人的控制,但都失敗了。最終在1907年因為海牙密使事件而被日本人逼迫退位,成為太上皇,軟禁於慶雲宮(改名德壽宮)內。 1910年,日本吞併大韓帝國,高宗被封為「德壽宮李太王」。1919年,高宗在德壽宮突然逝世。他的死是朝鮮三一運動的導火線。.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朝鮮高宗 · 查看更多 »

朝鮮肅宗

朝鲜肃宗(;),名李焞(),幼名龍祥,字明普,是朝鲜王朝的第19代君主,1674年至1720年在位。.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朝鮮肅宗 · 查看更多 »

朝鮮英祖

朝鲜英祖(;),名李昑(),幼名禧壽,字光叔,號養性軒。是朝鲜王朝‎的第21代君主,在位時期為1724年八月三十日至1776年三月五日。.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朝鮮英祖 · 查看更多 »

朝鮮桓祖

#重定向 李子春.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朝鮮桓祖 · 查看更多 »

朝鮮正祖

朝鮮正祖(;1752年10月28日(農曆9月22日)-1800年8月18日(農曆6月28日)),名諱李--(),朝鲜王朝‎的第22代君主,1776年至1800年在位。他的父親是朝鮮英祖的次子莊獻世子(高宗追尊為莊祖),生母是惠慶宮洪氏(高宗追尊為獻敬王后、獻敬懿皇后)。.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朝鮮正祖 · 查看更多 »

朝鮮成宗

朝鮮成宗(;), 是朝鲜王朝的第9代君主,1469年至1494年在位。諱李娎(),廟號成宗,諡號康靖仁文宪武钦圣恭孝大王,葬於广州宣陵。 成宗生於1457年8月19日(明天順元年七月三十日,朝鮮世祖三年七月三十日),出生一個多月後父親懿敬世子過世,世子之位由叔父李晄承襲,即睿宗,成宗則被祖父世祖封為乽山君。1469年12月31日(明成化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睿宗薨,因其长子早夭,次子年幼,成宗奉祖母貞熹王后的命令即位,即位後他追封父親懿敬世子為德宗,並封母親韓氏為仁粹王妃,成宗六年再晉封母親為仁粹大妃。在位期間完成了編著並頒佈《經國大典》,成為了朝鮮刑法的典範。 成宗在位期间扩建了弘文馆,完善了朝鲜包括司宪府、司谏院和弘文馆的三司制度。 1495年1月20日(明弘治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成宗在昌德宫大造殿薨,在位25年,38岁。明朝赐谥为“康靖”,定世室,葬广州宣陵。.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朝鮮成宗 · 查看更多 »

朝鮮明宗

朝鮮明宗(;),是朝鲜王朝的第13代君主,1545年至1567年在位。諱李峘(),字對陽,廟號明宗,諡號恭宪献毅昭文光肃敬孝大王(明朝賜諡恭憲),葬於杨州康陵。.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朝鮮明宗 · 查看更多 »

朝鮮文宗

朝鲜文宗(;),朝鲜王朝的第五位国王,讳李珦(),字辉之(),死后庙号文宗,谥号恭顺钦明仁肃光文圣孝大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朝鮮文宗 · 查看更多 »

朝鮮文祖

#重定向 孝明世子.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朝鮮文祖 · 查看更多 »

朝鮮憲宗

朝鮮憲宗(;),李烉 (),是朝鲜王朝的第24代君主,1834年至1849年在位。廟號憲宗,諡號莊肅體健繼極中正光大至聖廣德弘運章化經文緯武明仁哲孝大王。憲宗為文祖(孝明世子)李旲之子,即位時年僅八歲。1837年立金祖根之女為妃,1839年,趙萬永弟弟趙寅永任領議政。 憲宗在位期間,朝鮮社會的封建身份制度開始崩潰,傳染病流行,百姓生活困難,流民急劇增加。;1844年,閔晉鏞也舉兵叛亂。雖然這些叛亂都失敗了,卻使朝鮮國王的權威大為削弱。 與此同時,西方列強的勢力也開始進入朝鮮,外國船隻在慶尚道、全羅道和黃海道的沿岸頻繁出沒,導致人心惶惶。1839年,憲宗對天主教教徒進行鎮壓,巴黎外方傳教會的傳教士Maubant以及劉進吉、丁夏祥等人信徒被殺,史稱己亥迫害。1845年,又處死了朝鮮籍神父金大建。.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朝鮮憲宗 · 查看更多 »

朝鮮景宗

朝鲜景宗(;),名李昀(),是朝鲜王朝的第20代君主,1720年至1724年在位。廟號景宗,諡號德文翼武纯仁宣孝大王(清朝賜諡恪恭大王),葬於杨州懿陵。他的生母是肅宗時代權傾一時的張禧嬪。 原本在禧嬪張氏被賜死後,大臣們擔心景宗即位後會如同燕山君一般為母親之死進行報復,所以一度請求改立世子,但當時一方面延礽君與延齡君都還年幼,一方面肅宗一直十分疼愛這個長子,而且景宗心地純善,所以並未廢立。 景宗在位僅有4年,於1724年八月廿五日在環翠亭病逝,享年三十六歲。.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朝鮮景宗 · 查看更多 »

朝鲜历史

朝鲜历史指的是整個朝鮮半島的歷史。 根据考古所得,早在远古时期朝鲜半岛之上就已有人类居住。其旧石器时代始于公元前50万年,公元前5千年进入新石器时代,公元前10世纪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公元前4世纪进入鐵器时代。 韓國信史大約在公元前194年燕人卫满推翻古朝鲜准王建立卫满朝鲜时建立。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中国汉武帝东征朝鲜,设立四郡,統治朝鮮半島北部四百多年。但到公元4世纪以后,中原勢力漸衰,高句丽在鸭绿江流域兴起,兼并北部的各部落国家及汉四郡。在南部,百济消灭马韩54国。辰韩也由12国合并为新罗。朝鮮半島形成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时期,史称“三国时代”。 今日韓國人所稱的統一是在公元7世纪新罗统一朝--鮮半岛,朝鮮因為政治因素對此則有不同見解,不過無論如何,等到中古時代的高麗國(高麗也是韓國英文名Korea的來源)出現之後,韓民族國家的概念基本已經確立。904年,新罗僧人弓裔建立“后高句丽”。918年,后高句丽大将王建以弓裔行为不轨和滥用权力而推翻其统治,改国号为“高丽”,后更滅新羅正式統一朝鮮半島。高丽王朝是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家。高丽在朝鲜半岛维持近500年的历史,直到1392年,高丽大将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又維持500餘年,並在世宗時並創制朝鮮文字-諺文,在此同時儒教也大力發展並取代佛教的主導地位。後來於1592年與日本爆發戰爭而鎖國,西方勢力入侵日本後,日本也內部革新而成為殖民國家,甲午一役後在列強的操縱下朝鲜高宗改革建立大韓帝國正式脫離朝貢體系。但很快的於1910年“日韩合并”就遭滅亡。 1945年2月,根据雅爾達會議的安排,朝鲜半岛由美苏2国共同托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朝鮮半島被美苏分為南北兩塊分别占領,并分别建政,北部蘇聯勢力範圍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以及南部處於美國勢力範圍內的「大韓民國」。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在苏联缺席下,当时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安理会通过联合国安理会84号决议,成立联合国军支援南韩。1953年,联合国军支援的南韩同由中国入朝参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及北朝鲜最终签署停火协议,朝鲜半岛沿三八线非军事区划分为两个国家政權,分裂至今。.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朝鲜历史 · 查看更多 »

朝鲜太宗

朝鲜太宗(;),即朝鲜太宗恭定大王、朝鲜恭定国王,朝鲜王朝的第三位国王,1400年至1418年在王位,1418年至1422年在太上王位。名諱李芳远(),字遗德(),庙号太宗,谥号恭定圣德神功建天体极大正启佑文武睿哲成烈光孝大王()。葬于京畿道广州內谷洞大母山献陵。.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朝鲜太宗 · 查看更多 »

朝鲜三国时代

朝鮮半島三国时代()是朝鲜半岛427年到公元660年之间高句丽(前37年-668年)、百济(前18年-660年)、新罗(前57年-935年)三国鼎立的历史时期。三国的文化和语言相通。宗教原本共同崇尚巫覡宗敎,但在中国文化的日趋影响下,儒家文化和道教传入。4世纪时,佛教传入朝鲜半岛,并迅速传播,一度成为三国的国教。668年,新罗於唐朝帮助下征服百济後灭高句丽,因而结束三国时代,并進入统一新罗时代(一说南北国时代)。 在三国时代之前存在的小国家和民族国家包括东濊、沃沮、扶餘、伽倻、-于-山國、耽罗等国,以及有争议的倭人政权任那。.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朝鲜三国时代 · 查看更多 »

朝鲜王朝

朝鮮王朝(,1392年-1897年),又称朝鮮国明太祖《皇明祖训·首章》:“今將不征諸夷國名,開列於後:東北:朝鮮國(即高麗。其李仁人,及子李成桂今名旦者,自洪武六年至洪武二十八年,首尾凡弑王氏四王,故待之)”明神宗《平倭诏》:“朕念朝鲜,世称恭顺”()、李氏朝鮮,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君主制王朝,歷经27代君主共五百馀年,国土大体上涵蓋整個朝鮮半島。 1388年,受高丽禑王之命进攻辽东的右軍都統使李成桂发动政变威化岛回军,并废黜王禑而立其子王昌为王,控制高麗王朝军政大权。1392年,李成桂废黜恭讓王,在松京(后改名开京,今开城)寿昌宫自立为王,并由明太祖定國號為「朝鲜」《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卷223闰十二月乙酉条:“高麗權知國事李成桂,欲更其國號,遣使來請命。上曰:‘東夷之號,惟朝鮮之稱最羙。且其來遠矣,宜更其國號曰朝鮮’”()。1395年迁都于汉阳,將國都更名為漢城。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乱后再度迁都开京;1400年,第二次王子之乱后最终定都漢城。 朝鲜以儒教治國,儒家思想取代佛教成为国家统治理念。世宗大王时期,朝鲜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各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谚文的发明也为朝鲜平民的文化普及提供条件。朝鲜为明朝的不征國之一。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朝鲜由于遭到后金和日本的攻击而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19世纪开始,朝鲜的内部纷争使国家日益衰落。甲午战争后,高宗于1897年称帝登基,改国号为大韩帝国,结束了与清朝的宗藩关系。1910年,大日本帝国侵吞朝鲜半岛,实行日韓合併,大韩帝国灭亡,李家王朝告終。.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朝鲜王朝 · 查看更多 »

朝鲜族

朝鮮族(),又稱韓民族()、高麗人()等。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及临近的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等地区,乃-zh-hans:朝鲜; zh-hant:朝鮮;-和-zh-hans:韩国; zh-hant:韓國-的主体民族,两国共有七千多万人口的朝鲜族人。 朝鲜族人口过百万的国家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国,人口均在两百万以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是中國官方认定的一個少數民族,也被称为中国朝鲜族。在美國境內的朝鲜族属于美國亚裔少數民族,被称为韩裔美国人。.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朝鲜族 · 查看更多 »

朴彦昌

朴彦昌(박언창;),新羅54代王景明王的5王子。君号沙伐大君(사벌대군)。 景明王元年(917年),本國灭亡后自稱後沙伐王,建都沙伐州,929年敗死。.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朴彦昌 · 查看更多 »

月光太子

月光太子(월광태자),大伽倻第10代王(在位:不詳 - 562年)。一说即道設智王。 月光太子的名字出自佛经,釋尊過去世為國王之子,稱為月光太子。見智度論十二,經律異相三十一。月光太子是异脑王的儿子,母亲是新羅伊飡(2等官)比助夫之女。大伽倻灭亡后,月光太子在伽倻山月光寺出家为僧侣。.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月光太子 · 查看更多 »

惠恭王

惠恭王();姓金名--運,是新罗第三十六代君主,景德王子。八歲即位,由太后攝政。在位十六年,金志貞聚衆圍犯宮闕,惠恭王與后妃爲亂兵所害,上大等金良相、伊飡金敬信擧兵誅志貞,金良相自立爲宣德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惠恭王 · 查看更多 »

星山伽耶

#重定向 星山伽倻.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星山伽耶 · 查看更多 »

昭聖王

昭聖王或昭成王();姓金名俊邕,是新罗第三十九代君主,元聖王孫,惠忠太子仁謙之子,母聖穆王后金氏。在位二年,太子淸明即位为哀庄王,叔父金彦昇攝政。.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昭聖王 · 查看更多 »

新大王

200px 新大王(),高句丽第8任君王,名伯固、伯句,公元165年-179年在位。其兄次大王被明临答夫杀后,被拥立为新的高句丽君主。在位期间,曾击败东汉玄菟郡的军队。死后,其子男武继位,即故国川王。 在《三国志·魏书卷30》中,被称为太祖王高宫的儿子,‘宫死,子伯固立’。这里的儿子可能是太组王后代的意思。 《三国史记》将宫、遂成、伯固三代王看成是兄弟,结果在一百多年内只有三兄弟为王,其真实性令人怀疑。如果太祖王真的是121年死,遂成、伯固最可能是宫的曾孙,当然也不排除是宫的孙子的可能性。.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新大王 · 查看更多 »

新罗

新罗(前57年—935年)为朝鲜历史上的国家之一。 据《三国史记》记载,新罗于前57年由朴赫居世居西干所创建。532年兼并伽倻,在朝鲜半岛上开始与高句丽,百济形成三足鼎立。660年新罗联合唐消灭了百济。668年,新罗与唐又消灭了高句丽。罗唐战争后,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后成为统一的新罗。9世纪末期,统一的新罗被分裂成后三国。935年,后三国被高丽统一。.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新罗 · 查看更多 »

文周王

文周王()百濟第22代國王。475年至477年在位。蓋鹵王之子。《日本書紀》作汶洲王,《三國遺事》作文明王。 蓋鹵王時期,文周官至「上佐平」(百濟的一等官,相當於中國古代的丞相),輔佐朝政。475年,高句麗長壽王侵犯百濟,曾奉命往新羅求救。不久漢江以北為高句麗所佔,蓋鹵王被殺。文周被百濟遺臣擁為國王,建都熊津(今忠清南道公州市)。 文周王即位後,於476年2月修復大豆山城(今忠清北道清州市),以安置自漢江以北逃至境內的百濟人。同年3月向南朝宋朝貢。476年4月,耽羅國來獻貢物,文周王授予其使者「恩率」(三等官)的位階。 文周王在位期間,以解仇為兵官佐平,王叔昆支為內臣佐平,並執朝政。不久昆支病死,解仇專權用事。這引起了文周王的極大不滿,一度壓制解仇。解仇遂於477年9月暗殺文周王。從此以後,百濟王權旁落,直至武寧王即位後王權才得以恢復。 Category:百濟君主 Category:朝鮮半島遇刺身亡者.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文周王 · 查看更多 »

文咨王

三国史记中的高句丽世系 文咨王(),又称文咨明王,高句麗第21代王,492年-519年在位。姓高,名羅雲。长寿王之孫,長寿王王子高助多之子,助多早亡,羅雲被立为大孫。長寿王于491年十二月死去,492年文咨王继承王位。中国史書称为「高雲」。 据《三国史记》记载,494年,扶余国王在遭到靺鞨的进攻后,投靠高句丽。文咨明王随后继续向朝鲜半島扩张,百济和新羅结成同盟对抗高句丽。494年,高句丽在薩水(清川江)与新羅交战,新羅退守犬牙城(忠清北道槐山郡),百济派兵3千人援新羅,高句丽军撤退。495年高句丽包围百济雉壤城(黄海道延白郡銀川面),新羅派遣援兵。496年,攻新羅牛山城,失败,497年攻克。503年,百济達率優永入侵水谷城(黄海道新溪郡)。507年,联合靺鞨入侵百济的慰礼城,百濟将高句丽击退。512年九月入侵百濟,攻陷加弗、圓山二城,虜獲男女一千餘人。 国内政策扩大佛教的影响,498年在平壤建造金刚寺。在位28年,519年死去,谥号文咨明王。北魏灵太后追贈他为車騎大将軍。.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文咨王 · 查看更多 »

文烈王

優(),是古朝鲜之箕子朝鲜的君主,子姓。东史年表认为在位於前776年至前761年,諡號文烈王(문열왕),後王位由兒子睦繼承。.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文烈王 · 查看更多 »

文聖王

文聖王();姓金名慶膺,是新罗国第四十六代君主,神武王之子,母真從夫人金氏。在位十九年,諡文聖。因太子金安早逝,叔父憲安王受顧命而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文聖王 · 查看更多 »

文武王 (箕子朝鮮)

椿(),是古朝鲜之箕子朝鲜的君主,子姓。东史年表认为在位於前1000年至前972年,諡號文武王(문무왕),後王位由兒子礼繼承。.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文武王 (箕子朝鮮) · 查看更多 »

文武王 (新羅)

文武王();姓金名法敏,是新罗第三十代君主(公元661年至681年在位),在位期間達成了朝鮮半島的三國統一。 武烈王長子,生母文明王后為名將金庾信之妹,正室慈儀王后,波珍飡善品之女。650年曾遠赴唐朝,獲得「大府卿」之官位。654年成為新羅兵部令。655年立爲太子,武烈王七年(660年)領兵船一百艘与唐朝大将苏定方一起围攻百濟都城,攻灭百濟。661年六月武烈王薨逝,法敏即位。此后金法敏联合唐军多次攻取百濟諸城,攻破百濟殘衆。六年(666年)文武王欲滅高句麗,向唐請兵,唐派李勣伐高句麗,668年九月唐兵联合新罗攻克平壤城,高句麗王高臧投降,高句麗亡。 灭亡高句丽后,唐朝在朝鲜半岛设置安东都护府作为统治机构。但遭到了新罗的反击,并最终导致新罗与唐朝的战争。在与唐朝的战争中,文武王联合并扶植了朝鲜半岛上的原高句丽和百济的反唐势力,包括剑牟岑扶植安舜建立的高句丽复兴政权。为对付文武王,唐高宗扶植文武王的弟弟金仁问为新罗君主,并派刘仁轨领兵攻打文武王。676年,由于新罗的攻势,唐朝在与吐蕃战争的失败和高句丽与百济遗民从未间断的反唐运动,唐朝退出大同江以南土地。 文武王统治新罗20余载,直至681年病故。文武王在病故前将王位传让给了其子神文王。按照文武王的遗愿,神文王将文武王的遗体在东海火化,以使文武王的灵魂变成海上蛟龙保护新罗免受外敌的入侵。.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文武王 (新羅) · 查看更多 »

文惠王

(),是古朝鲜之箕子朝鲜的君主,子姓。东史年表认为在位於前843年至前793年,諡號文惠王(문혜왕),後王位由兒子越繼承。.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文惠王 · 查看更多 »

憲安王

憲安王();姓金名誼靖,一云祐靖,是新罗国第四十七代君主,神武王之弟。因太子早逝,憲安王受顧命而立。在位五年,諡憲安。 Category:統一新羅君主 category:861年逝世 Category:庆州金氏.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憲安王 · 查看更多 »

憲康王

憲康王();姓金名晸,是新罗国第四十九代君主,景文王之子,母文懿王后金氏。在位十二年,諡憲康,葬於菩提寺東南。同母弟金晃立為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憲康王 · 查看更多 »

憲德王

憲德王();姓金名彦昇,是新罗第四十一代君主,昭聖王母弟。哀莊王十三岁即位时,叔父憲德王攝政,哀莊王十年,憲德王與其弟金悌邕入內作亂,哀莊王被弑,憲德王自立爲王。十四年以母弟金秀昇爲太子。在位十八年,諡憲德,葬於泉林寺北。.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憲德王 · 查看更多 »

敬孝王

詢(),是古朝鲜之箕子朝鲜的君主,子姓。諡號敬孝王(경효왕),後王位由兒子伯繼承。.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敬孝王 · 查看更多 »

敬順王

敬順王,姓金名傅,是新罗国君主,伊飡金孝宗之子,文聖王的裔孫,母桂娥太后金氏是憲康王之女。927年甄萱攻陷新罗金城,景哀王被捉后自尽,甄萱扶持金氏王族后裔的金傅为新罗国王,金傅在位八年,935年讓國于高麗,新罗國被除爲慶州。高麗太祖王建将长女乐浪公主许给金傅为妻,封爲觀光順化衛國功臣上柱國樂浪王政丞,食邑八千戶,位在太子之上,居于神鸞宮,仍以新罗旧都庆州交其治理。高丽景宗三年四月四日(978年5月13日)薨,諡为敬順,葬于長湍府南八里聖居山癸坐丁向原。.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敬順王 · 查看更多 »

故国原王

故国原王(),高句丽第16任君主,名斯由、劉、釗,331年-371年在位。 在与鲜卑慕容家族建立的前燕争夺满洲一带的战争中,在故国原王任内,前燕取得压倒性的优势。 342年,前燕又发动了对高句骊的战争,前燕军重创高句骊军队。又发掘故国原王的先王美川王之墓,掳走美川王的尸体和故国原王的生母周氏,并将高句骊历代积累下来的金银全部搜刮一空,虏走了高句骊百姓五万多口,最后一把火烧了高句骊王宫,并将丸都城再次变为平地。 343年(东晋咸康八年),高句骊重修由于毌丘俭东征而被摧毁的旧丸都城,并于同年秋天又一次移居丸都城。4个月后,丸都山城就再次毁于战火。 344年,故国原王派王弟到前燕都城龙城称臣纳贡。前燕归还美川王的尸体,依然扣留故国原王的生母周氏,此后高句骊元气大伤,再没有反抗前燕的能力。 345年(东晋咸康九年)十月,慕容恪再度进攻高句骊,轻松攻取了南苏城(今五龙山城南距苏子河8公里)。 355年,前燕入主中原后,和高句骊和解,归还故国原王的生母周氏,并封故国原王为“征东大将军、营州刺史、乐浪公、高句骊王”。 在朝鲜半岛的争夺战中,本是同源的百济于371年倾全国之力发兵北上,并且围困了平壤城,故国原王中箭身亡。高句丽南下朝鲜半岛的脚步受到南部百济的有力阻挡。同年其子小兽林王即位。 后世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黄海南道安岳郡发现的古墓被朝鲜官方认为是高句丽的21代王故国原王(331—371年)的墓即安岳3号古墓。.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故国原王 · 查看更多 »

故国川王

故国川王 (,在位时间:公元179年-197年),高句丽第9任君王,名男武,新大王伯固第二子。 其长兄拔奇原为王太子。但由于宫廷大臣拥立新大王第二子男武,新大王传位给故国川王。 180年,故国川王立妃于氏爲王后(后提那部于素之女也),进一步巩固了高句丽的中央集权。相关的贵族反对势力也得以平息。 182年,故国川王派遣其子抵挡漢遼東太守的征讨,不克。后184年,故国川王亲自领兵在坐原打退汉军。 191年,故国川王采纳精英政治制度,依照才能聘任大臣和官员。其中包括任用农民出身的晏留、乙巴素(被任命为高句丽国相),使高句丽出现了治世。 据《三国史记》记载,194年故国川王外出打猎遇到了一个闹饥荒的村庄,使他感到解决饥荒是他的责任。同年,故国川王制定了一个农业制度允许人民在3-7月间借贷粮食,然后在10月归还所借粮食。 197年,故国川王亡。王后--氏没有子嗣,便迎立男武的三弟延优。男武长兄拔奇(《三国史记》中异读为发歧),因长尔不立,愤而投奔辽东公孙度,他和消奴部主带走了六万余人口内附。而三国史记中却把拔奇写成因羞愧而自杀。延优继位后,仍以--氏为--,--氏后后又被封后。 197年去世,其弟延优继位,是为山上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故国川王 · 查看更多 »

慶大升

庆大升,高丽王朝武人政权的独裁者。 慶大升本貫清州慶氏,是中書侍郎平章事慶珍的兒子。1168年,根據當時高麗王朝的蔭敘制度,慶大升被敘為校尉。當時高麗的官僚貪污腐敗,大肆搜刮百姓財物。慶珍也是貪鄙之人,經常強奪百姓田地。慶珍死後,慶大升將父親所得的不義之財散還給窮人,百姓都稱讚他的清廉。 1170年,鄭仲夫等武臣發動政變,推翻高麗毅宗,擁立高麗明宗,建立武人政權,開創了武人時代。此後,高麗各地先後發生了叛亂。1178年,清州人和與州人發生了糾紛,在開京發生衝突。慶大升作為事審官,未能解決糾紛問題,被罷免了官職。 1179年,鄭仲夫與文臣發生衝突,鄭仲夫欲發兵殺死文臣。高麗明宗決定剷除鄭仲夫。慶大升與牽龍許升、金光立合謀,推翻並處死了鄭仲夫,建立了新的武人政權。 慶大升執政期間,致力於改革國家,對最高權力機構重房進行武力化,並新設了權力集團都房。在任命官吏的方面平等錄用文臣和武臣,這使得國家得以繁榮。為了防止鄭仲夫的餘黨報仇,慶大升設立都房這一機構以進行獨裁統治,並派人監視開京百姓的所有言行舉止,使用殘酷的刑罰鎮壓反對者。 慶大升對武人政變的舉兵者尤為反感,但卻提拔了合謀推翻鄭仲夫的許升和金光立。 1181年,韓信忠、蔡仁靖、朴敦純等發動叛亂,與此同時,各地也發生大大小小的民變。1183年病逝於開京。隨後都房的100余名士兵發動了兵變。高麗明宗令重房鎮壓了都房的兵變,並將參與叛亂士兵的家人流放遠島。 慶大升是在《高麗史》中唯一一位沒有被列為「逆臣」的武人政權掌權者。.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慶大升 · 查看更多 »

慈悲麻立干

慈悲麻立干(),新羅第20代君主。父為奈勿王與保反夫人之長子訥祇麻立干,母為實聖麻立干與內留夫人之女阿孝夫人,妃為叔父未斯欣(美海)與紫我夫人之女巴胡夫人。 公元474年,高句麗長壽王大舉入侵百濟,百濟蓋鹵王請求援軍,慈悲麻立干出兵救援。未至,百濟已陷,而蓋鹵王被殺。慈悲麻立干卻因此奠定「羅濟同盟」至公元6世紀。 死後,其子炤知麻立干繼位。.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慈悲麻立干 · 查看更多 »

慕本王

慕本王(모본왕,),姓高(고)名解憂(해우),又名愛婁(애루)、莫來(막래),是高句麗的第5代君主,是前兩任君主大武神王高無恤的嫡子、前任君主閔中王的侄兒。他於公元32年十二月(?)被冊立為高句麗的太子,44年十一月(?)大武神王駕崩時,由於年紀尚幼,所以並未有繼位,其叔叔閔中王繼任高句麗君主。至48年,閔中王駕崩,解憂繼任王位。.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慕本王 · 查看更多 »

扶娄

扶娄(부루 단군,扶婁檀君)是传说中的檀君的长子和由20世纪书籍桓檀古記记载的檀君朝鲜的第二代君王(公元前2240年 - 公元前2183年).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扶娄 · 查看更多 »

扶餘國

扶餘國,古國名,亦作夫餘、鳧臾,由中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扶餘人所建立的国家,亦是中国东北地区第一个有史可考的国家。扶餘國從前2世紀立国到494年東扶餘國被高句麗滅國為止,歷時約700年。前期国都在今吉林省吉林市,后期国都在今吉林省农安县。扶余国是汉朝的属国,据后汉书记载,扶余国行政区划隶属玄菟郡,獻帝時,其王求改屬辽东郡(後漢書/卷85)。正因如此,传说历代扶余王故去时,玄菟郡太守都赏以银镂玉衣的“玉匣”为葬具。 朝鲜半岛的政权认为扶余人是今天-zh-hant:韓國;zh-hans:朝鲜-人的先民之一。部分日本学者的骑马民族征服王朝说也认为扶余、高句丽可能是日本人的起源。扶餘一名最早出現在逸周書,名鳧庾,是九夷之一。.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扶餘國 · 查看更多 »

扶餘隆

扶餘隆(徐隆)(),為百濟義慈王之子,是百濟的末代太子。644年,扶餘隆被義慈王立为王太子。 660年,新羅及唐朝联军攻陷百濟國都泗沘城,扶餘隆和父亲扶餘義慈向唐军投降,被唐军带到东都洛阳。百濟遺臣鬼室福信及僧侶道琛等人拥立扶餘豐為王的百济复国运动失败后,664年,扶餘隆被唐高宗任命为熊津都督府都督,管理百济故地和遗民。扶餘隆因为百濟、新罗是世仇,害怕受到新罗国的侵略,未敢赴任,最后在洛阳去世。.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扶餘隆 · 查看更多 »

扶餘豐

扶餘豐(부여풍,),日本稱扶余豐璋,為義慈王之子,生卒年不詳。是百濟的末代國王。 扶餘豐幼年即被送往倭國(日本)為質。660年新羅及唐攻陷百濟國都泗沘城,百濟遺臣鬼室福信及僧侶道琛等人力守周留城,迎扶餘豐歸國為王,並與倭及高句麗聯軍,圖謀復國。而後鬼室福信殺道琛,且扶餘豐疑鬼室福信叛變,遂於663年6月將其斬首。同年8月,劉仁軌所率唐軍於白江口大敗倭國與百濟之聯軍,扶餘豐逃往高句麗,高句麗滅亡後又為唐所俘,流放至江南,不知所終。 扶餘豐之子孫流亡日本,天智天皇賜「百濟王」為姓予其弟善光(或稱禪廣)。.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扶餘豐 · 查看更多 »

扶餘敬

扶餘敬,為百濟義慈王之曾孙,百濟末代世子扶餘隆的孙子。 660年,百济灭亡后,664年,扶餘隆被唐高宗任命为熊津都督府都督、带方郡王,管理百济故地和遗民。扶餘隆害怕受到新罗国的侵略,未敢赴任,682年,在洛阳去世。扶餘隆的儿子早逝,他的孙子扶餘敬继承了祖父的爵位。武则天获得政权后,扶餘敬袭封带方郡王、官拜卫尉卿,但百济故地己被新羅吞并。 据墓志记载扶余隆有儿子渭州刺史扶余德璋。扶余德璋之女,是虢王李邕(唐高祖十五子李凤的孙子)之妻,李巨之母。称为;另一女是吉琚之妻(宰相吉顼的弟弟),吉温之母。史书没有记载扶餘敬是不是扶余德璋的儿子。.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扶餘敬 · 查看更多 »

曷思王

曷思王,是東扶餘君主金蛙王的第三子,帶素之三弟。公元22年,帶素被高句麗第三代君主大武神王率軍擊殺。帶素死後,当年四月,金蛙王第三子繼承了東扶餘王位。他逃至曷思水濱,殺死了出獵的海頭王,取其百姓,以曷思水濱建都,故号曷思王。大武神王的好童王子,就是曷思王孫女(大武神王之次妃)所生。.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曷思王 · 查看更多 »

景德王

景德王();姓金名憲英,是新罗第三十五代君主,圣德王第四子,孝成王同母弟。在位二十四年,諡景德,太子乾運時年八歲即位,是为惠恭王,太后攝政,葬景德王于毛祇寺西南。.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景德王 · 查看更多 »

景哀王

新羅景哀王();姓--名魏膺,是新罗第五十五代君主,神德王之子,景明王之弟,生母為憲康王之女義城王后。在位四年,諡景哀。陵墓位於慶州市拜洞。 在新羅末期的混亂中即位後,就不斷受到王建、甄萱等強大新興勢力的壓迫。景哀王三年(926年)10月,后百济甄萱攻陷新罗金城,景哀王时正与王后和妃嫔遊鲍石亭,结果俱为百济兵所擄獲(歷史記载甄萱強行逼迫景哀王王后與嬪妃淫亂之),並逼迫景哀王自尽。高丽太祖王建领兵赴援,大败而归,王建仅以身免。甄萱将金氏王族后裔金傅扶上了新罗国王的宝座,是为敬順王。 Category:後三國時代新羅君主 category:927年逝世.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景哀王 · 查看更多 »

景明王

景明王();姓--名昇英,是新罗国君主,神德王之子,母資成王后金氏。在位八年,諡景明,弟--魏膺继位。 景明王二年(918年),弓裔被手下大將王建起兵驱逐,王建自立为王,6月弓裔在出亡的路上被杀。王建即位于鐵原京,自称为高句丽的后继者,定国号为高丽,定年号为天授。正式形成了高丽、后百济、新罗后三国的局面。 Category:後三國時代新羅君主 Category:924年逝世.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景明王 · 查看更多 »

景昌王

莊(),是古朝鲜之箕子朝鲜的君主,子姓。东史年表认为在位於前968年至前957年,諡號景昌王(경창왕),後王位由兒子捉繼承。.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景昌王 · 查看更多 »

景文王

景文王();姓金名膺廉,一云凝廉,是新罗国第四十八代君主,阿飡金啓明之子,僖康王孫,母光和夫人--氏。在位十五年,諡景文。太子金晸立為王。 《三國遺事》中的景文王說話,主人公為景文王。.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景文王 · 查看更多 »

智證王

智證王()姓金名智大路或智度路、智哲老,是新羅第22代君主。奈勿麻立干與保反夫人的曾孫,卜好公(寶海)與聖明夫人之孫,習寶與鳥生公主之子,炤知麻立干再從弟,曾祖母保反夫人為味鄒王與光明王后之女,祖母聖明夫人為奈勿王與內留夫人之女,母鳥生公主金氏為納祗麻立干與阿孝夫人之女,正妃延帝夫人朴氏,伊飡登欣與牟梁宮主之女。 智證王嗣位時年六十四歲,他形體鴻大,膽力過人。智證王四年正式定国号为新羅,取意「新」者德業日新,「羅」者網羅四方之義。在位十五年去世,年七十八。從智證王起新羅國王才有諡法。.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智證王 · 查看更多 »

晋书

《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廢晉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新!!: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晋书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朝鮮半島君主列表朝鮮君主列表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