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明清战争

指数 明清战争

明清战争,交战双方为明朝和后金(后改国号为大清,即清朝)。1589年,女真愛新覺羅部首領努爾哈赤統一建州女真,1616年建立後金,1644年清兵入關。經過四十年戰爭,清軍擊敗明軍及農民軍勢力,壓制關內反對者、成功入主中原,取得最終勝利。最後一個以明朝為国號之臺灣明鄭王朝結束於1683年。在戰爭過程中,清軍屠殺多處,例如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以及庚寅之劫。但是農民軍及明軍亦有軍紀敗壞及參與屠蜀等屠殺。.

239 关系: 努尔哈赤劉良佐劉澤清厦门市华南地区华北地区即位南京市南明反間計反清复明反攻大陸台灣史可法史景迁司徒琳叛國后金吳世璠吴三桂塔克世多爾袞多鐸多铎夏一鹗大同之屠大順軍天聪新政外藩蒙古夔東十三家女真女真族孔有德寧遠之役尚可喜尚之信尼堪外兰屠蜀山东省山西省山海关岳樂崇德崇祯帝崇禎帝巡撫己巳之變中原中國中国东北地区...常德府七大恨三藩三藩之乱一片石之战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乌拉庚寅之劫康乾盛世康熙康熙帝云南省延平郡王建州女真建州三衛传国玺弘光帝張名振彰泰侍郎御史北京城北京市北伐包衣嘉定三屠喇布喀尔喀蒙古咒水之难傅宏烈哈达凡察凌海市內閣八旗八旗制度兴中会图伦四川省皇太極瞿式耜王屏藩王辅臣王杲理藩院福州市福建福王端重亲王紹武帝紅衣大炮绍兴市缅甸猛哥帖木兒爱新觉罗氏絞死甲申之變監國直隶白文選芜湖市隆武帝韃虜莫洛莽白莽達鞑靼遷都遼陽联明抗清荷兰东印度公司顺治顺治帝袁崇焕额亦都饑荒馬士英馮錫範覺昌安高傑谷應泰賴塔贵州省趙良棟黄得功鼠疫辽宁省辽东辉发舟山市興京阿台阿哈出阿濟格蘇觀生赫图阿拉薩爾滸之戰闖王董山葉赫蒙古蒙古八旗邹储贤肇庆市蔡毓榮锦州市鄭哲順鄭克塽鄭克臧鄭經鄭經嗣位之爭鄭芝龍鄭襲 (明鄭)鄭成功野人女真重庆市自縊自殺臺南市臺灣金聲桓金門縣长城雲貴總督耿仲明耿精忠陕北陕西省抚顺市林丹汗揚州李來亨李自成李氏朝鲜李永芳李成梁李成棟 (明朝)東寧東寧之變松錦之戰桂林市楊鎬死刑水師提督永历帝江西省汉中市汉军汉军八旗汀州河南省沈阳市洪承疇清史稿清初六大弊政清兵入塞清朝湖南省湖北省满洲漠南蒙古漢人朝廷朝鮮王朝朝贡体系朱以海成都市明史明熹宗明鄭明鄭王朝明朝明思宗昆明市济尔哈朗流寇海西女真新宾满族自治县施琅旱災旱灾攝政扬州十日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曼德勒景山公园 扩展索引 (189 更多) »

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a ;1559年-1626年9月30日),爱新觉罗氏,出身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世家旁系,祖父觉昌安被明朝授予都指挥使,父亲塔克世为觉昌安第四子,努爾哈赤是嫡長子,宣皇后喜塔喇氏所出。努尔哈赤少年时曾以采人参为生,常到抚顺关马市进行贸易活动。后因父祖被明朝误杀,努尔哈赤遂以先人留下的“十三副遗甲”起兵复仇,开始了其建国称汗、征战一生之路。他先后征服了建州女真其他势力、海西女真诸部和部分野人女真部族,大体上统一女真。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天命汗,建立后金,两年后誓师伐明,后金军在四年间接连攻占抚顺、清河、开原、铁岭、沈阳、辽阳、广宁等地,并迁都沈阳。 由于努尔哈赤是后金的创建者、清朝的主要奠基人,所以其继承人皇太极在改号称帝后追尊其为太祖武皇帝,康熙元年又改为太祖高皇帝(a)。正因如此,努尔哈赤虽然没有亲自建立清朝,却仍有“清朝第一帝”之称。努尔哈赤也是八旗制度的创建者,他将来源于女真诸部的松散力量凝聚在八旗制度之下。努尔哈赤还令手下大臣、学者根据蒙古字母创制文字来拼读女真语(满语),解决了当时女真人(满洲人)书面交流只能使用蒙古文或汉文所带来的诸多不便。努尔哈赤善于组织、长于用兵,一生少有败绩,且常有以少胜多、以弱克强之战,其进兵辽东时期所采用的屠杀和奴役人民的严酷手段给辽民带来了深重的磨难。.

新!!: 明清战争和努尔哈赤 · 查看更多 »

劉良佐

劉良佐,字明輔,中国山西大同左衛人。明朝末年至南明時期的军事人物。 劉良佐與高傑本來是李自成麾下的戰將,崇禎十一年十月,中曹變蛟伏兵而投降明軍,被封廣昌伯。崇禎十四年,击败饑民起義軍領袖袁時中等數萬群眾,在明軍軍中,人稱花馬劉。南明時,與黃得功、劉澤清、高傑同列為四鎮。 清順治二年,豫親王多铎率军下江南,劉良佐以兵十萬投降清朝。同年的閏六月下旬,劉良佐部兵數萬包圍江陰縣城,屢攻不利,劉良佐親作《勸民歌》,希望江陰投降,守将閻應元不從。同年八月廿一,清軍集中紅衣大炮轟擊城,江陰失守。江陰典史陳明遇在巷戰中戰死,守將閻應元自盡。 清兵渡江南下,弘光帝朱由崧逃走,清兵分兵襲取太平,黃得功率軍在荻港和清兵大戰。此時原明降將劉良佐在岸上大呼招降,得功怒叱“汝乃降乎!”突然一箭射中其咽喉偏左,拔出猝逝。 後以功隸漢軍鑲黃旗。.

新!!: 明清战争和劉良佐 · 查看更多 »

劉澤清

劉澤清(?—1649年,一說是1645年),字鶴洲,山東曹縣人。劉源清之兄。 早年是遼東寧前衛守備,後遷山東都司僉書,崇禎六年,為總兵官,加左都督。崇禎八年詔統山東兵防漕。澤清為人性恇怯,嘗妄報大捷邀賞賜,又稱墜馬受傷,命赴保定剿賊,拒不奉詔,竟大掠臨清,所至之處皆焚劫一空。 北京陷落後,走南都,至瓜洲(今扬州南)。南明弘光朝時為總兵,鎮守廬州(今合肥),封為東平伯,與高杰、黃得功、劉良佐四總兵號稱“四鎮”。順治二年(1645年)5月10日,清豫親王多鐸兵圍揚州,史可法傳檄諸鎮發兵援救,劉澤清則選擇北遁淮安。五月二十三日,清兵破淮安,淮安一带望风投顺,劉又航海而去。是年闰六月二十四日,劉赴淮安投降清朝。順治五年(1649年)十月二十五日,澤清勾連曹縣叛賊,謀為不軌,清廷以其反覆無常,將他及其弟姪、黨人李洪基、李化鯨等磔死。.

新!!: 明清战争和劉澤清 · 查看更多 »

厦门市

廈門市(ipa(廈門話讀音),郵政式拼音:Amoy(來自漳州話讀音)),別稱鷺島,簡稱鷺或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五個計劃單列市之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五個開發開放類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即「新特區」);廈門片區納入中國最早的四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之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為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和兩岸貿易中心。2017年,廈門市市區建成區334.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1万人。 廈門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現代化國際性港口風景旅遊城市,位於臺灣海峽西岸中部、福建省東南沿海、閩南金三角的中心,地處北緯24°23'~24°54'、東經117°53'~118°26',隔海與龍海市及中華民國的金門縣相望,陸地與南安市、安溪縣、長泰縣、龍海市接壤。全市通行閩南語廈門話。廈門島是廈門的主要島嶼,也是廈門經濟特區的發祥地,島上有廈門的商業和政治中心。廈門島和金門縣隔海對望,在兩岸敵對期間曾經炮火連綿。廣義上的廈門地區,廈門市境域由沿廈門灣的大陸地區(翔安、同安、集美、海滄)和廈門島(思明、湖裡)、鼓浪嶼(思明)、大嶝島(翔安)等島嶼以及廈門灣組成。全市土地面積656.14平方英里,其中廈門本島土地面積54.48平方英里(含鼓浪嶼),海域面積約1,308.89平方英里。港區外島嶼星羅棋布,港區內群山四周環抱,港闊水深,終年不凍,是一個條件優越的海峽性天然良港。當年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到廈門時稱廈門為「花園城市」。 厦门市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3784.25亿元人民币,增长7.9%,居福建省第3位,高居中国大陆第49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7,282元人民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254元人民币,均居福建省第1位。厦门的主要产业包括: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商贸服务业,会展旅游业,金融业,机械制造,航空维修和电子产品制造。厦门为全世界最大的LED芯片生产封装基地之一,并且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大型客车生产基地与全亚洲最大的航空维修基地之一。.

新!!: 明清战争和厦门市 · 查看更多 »

华南地区

华南是一个中国地理概念,指中国本土南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新!!: 明清战争和华南地区 · 查看更多 »

华北地区

华北、华北地区指位于中国北部的区域。一般指秦岭-淮河线以北,长城以南的中国的广大区域。现时在政治、经济层面上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共计5个省级行政单位。.

新!!: 明清战争和华北地区 · 查看更多 »

即位

即位,亦稱登基、践祚、登极、坐朝、坐朝廷、坐龍椅、坐龍床等,是新统治者特定的就任职位仪式。御座在某些场合可视为权力的象征:无论是世俗权力还是宗教权力。同样的,即位仪式也可以发生在教堂或国家中。.

新!!: 明清战争和即位 · 查看更多 »

南京市

南京市(英文:Nanjing,邮政式拼音:Nanking),简称「宁」,别称金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会、副省級城市和特大城市,華東地區區域中心城市暨第二大城市。地處長江下游沿岸,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是長江下游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產業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和江蘇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也是全國綜合性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以及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全市下轄11個區,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2016年底常住人口827.05万,其中城镇人口678.14万人。 南京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后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十個朝代及政权定都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被視為中华之正朔所在,是國家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全國重要科教文化中心,有八所大學列入全國百所重點建設大學,居各大城市第三位。根據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6年自然指數,位居國內科研領先城市前三。技術研發經費支出、發明專利數量名列前茅。新興產業蓬勃,例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居全國第四,新型顯示產業居全國第二,智慧電網產業居全國首位,設有南京軟件谷、智慧電網谷、生物醫藥谷、衛星應用產業園等多个產業園區。有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的南京圖書館、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等。.

新!!: 明清战争和南京市 · 查看更多 »

南明

南明(1644年-1662年)是明朝灭亡後,其皇族與官員在中國南方建立的若干政權的統稱,為時十八年。南明主要勢力有四系王,分別是福王弘光帝朱由崧、魯王監國朱以海、唐王隆武帝朱聿鍵與紹武帝朱聿𨮁、桂王永曆帝朱由榔等。 1644年明朝首都北京被李自成攻陷,南明大臣意圖擁護皇族北伐。經過多次討論後由鳳陽總督馬士英與江北四鎮高傑、黃得功、劉澤清與劉良佐擁護明思宗的堂兄弟福王朱由崧稱帝,即弘光帝,国号依旧为大明,史称南明或后明。1645年清軍攻破揚州,弘光帝逃至蕪湖被逮,後被送到北京殺害。弘光帝死後,魯王朱以海於浙江紹興監國;而唐王朱聿鍵在鄭芝龍等人的擁立下,於福建福州稱帝,即隆武帝。然而這兩個南明主要勢力互不承認彼此地位,而互相攻打。1651年在舟山群島淪陷後,魯王朱以海在張名振、張煌言陪同下,赴廈門依靠鄭成功,不久病死在金門。隆武帝屢議出師北伐,然而得不到鄭芝龍的支持而終無所成。1646年,清軍分別占領浙江與福建,魯王朱以海逃亡海上,隆武帝於汀州逃往江西時被俘而死。鄭芝龍向清軍投降,由於其子鄭成功起兵反清而被清廷囚禁。朱聿鍵死後,其弟朱聿在廣州受蘇觀生及廣東布政司顧元鏡擁立稱帝,即紹武帝,於同年年底被清將李成棟攻滅。同時間桂王朱由榔於廣東肇慶稱帝,即永曆帝。 1646年永曆帝獲得瞿式耜、張獻忠餘部李定國、孫可望等勢力的加入以及福建鄭成功勢力的支援之下展開反攻。同時各地降清的原明軍將領先後反正,例如1648年江西金聲桓、廣東李成棟、廣西耿獻忠與楊有光率部反正,一時之間南明收服華南各省。然而於同年,清將尚可喜率軍再度入侵,先後占領湖南、廣東等地。兩年後,李定國、孫可望與鄭成功發動第二次反攻,其中鄭成功一度包圍南京。然而,各路明軍因為距離互相難以照應,內部又發生孫可望等人的叛變,第二次反攻以節節敗退告終。1661年,清軍三路攻入云南,永曆帝流亡缅甸首都曼德勒,被缅甸王莽達收留。後吴三桂攻入缅甸,莽達之弟莽白乘机发动政变,杀死其兄後继8月12日,莽白發動咒水之难,杀盡永曆帝侍從近衛,永曆帝最後被吴三桂以弓弦絞死,南明正式滅亡。此時反清勢力只剩夔東十三家軍與在金廈及台灣的明鄭王朝。.

新!!: 明清战争和南明 · 查看更多 »

反間計

反間計是三十六計之三十三計,利用間諜傳播假情報讓自己的敵人之間互相猜疑而坐收其利(也稱離間計)。.

新!!: 明清战争和反間計 · 查看更多 »

反清复明

反清复明指历史上明朝灭亡后为恢复明朝而推翻清朝的活动。.

新!!: 明清战争和反清复明 · 查看更多 »

反攻大陸

反攻大陸或称光復大陸,是中華民國政府自1949年遷往臺灣後至1980年代前的政治主張與口號,意指反攻國共內戰後被中国共产党統治的中国大陆。通常與「解救同胞」、「消滅共匪」、“反共抗俄复国”、“杀朱拔毛”等政治口號並用。 因應臺灣與中國大陸的兩岸情勢稍緩及國際情勢改變,反攻大陸的熱度已逐漸消退。1980年6月,時任總統蔣經國提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主張以取代前總統蔣中正與嚴家淦的「反共復國」國策,且順利成為中國國民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政治綱領。之後,並有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等組織的具體落實。.

新!!: 明清战争和反攻大陸 · 查看更多 »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新!!: 明清战争和台灣 · 查看更多 »

史可法

史可法(),字憲之,又字道鄰,南明諡忠烈,一諡忠靖。乾隆時改諡忠正。明末河南開封府祥符縣人(今河南開封市),祖籍北直隸順天府大興縣(今北京),東林黨人,師承左光斗,義子史德威。明末南京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 史可法进士出身,早年在南直隶参加镇压民变。崇祯末年,担任南都兵部尚书。甲申之變、清兵入關,史可法一直輔佐南明,弘光帝登基后,史可法任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督师江北,节制四镇。弘光元年,史可法镇守扬州,江南重镇三天就失守,史可法下落不明。明朝遗老计六奇编写的《明季南略》记载史可法缒城出逃。全祖望《梅花嶺記》則說史可法屍骨不知去向,故相傳史可法未死,還提到清朝一方的将领洪承畴也對被俘明將詢問史可法是否活著,可見清朝官方也不清楚史可法之生死。康熙年間,清政府出於安穩江南民心的需要,在揚州建立史可法祠,並在官方史書中敲定了史可法在揚州殉難的說法。 现江苏省扬州市設有史可法纪念馆及其衣冠冢,其冢於文革中被發掘,只有玉帶一條而已。其祠有揚州太守任民育同祀,今有守揚州諸將牌位。後人收其著作,編為《史忠正公集》。史可法家書披露自己的心情,亦得知其城破前因朝中黨爭,方寸已亂。.

新!!: 明清战争和史可法 · 查看更多 »

史景迁

史景遷(Jonathan Dermot Spence,),是一位出生於英國倫敦的中国历史專業研究者,於1993年起担任耶鲁大学历史学斯特林教席,其妻為歷史學者金安平。 史景遷一名為房兆楹所命,其原義為“景仰司馬遷”。.

新!!: 明清战争和史景迁 · 查看更多 »

司徒琳

司徒琳(),曾為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歷史與東亞語言文化教授。現為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客座教授.

新!!: 明清战争和司徒琳 · 查看更多 »

叛國

叛國,在法律上,指一個人對其所屬於的國家不忠誠;違背其效忠宣言或與其國家的敵人合作的人會被稱為叛徒。《法律詞典》(Oran's Dictionary of the Law)(1983年版)對叛國的定義是:「一個公民協助外國政府推翻或嚴重侵害他所屬的國家,或慫恿外國對他所屬的國家宣戰。」 站在本国执政者(尤屬長期執政的獨裁者)的立场上来看,叛國的相似詞是革命,因為革命幾乎會利用國內外一切可用勢力來從事推翻原政府政權的行為,叛國與革命的認定則由觀點立場的不同而有差異,進行革命的人通常會被原始政府視為叛國或密謀顛覆等,被捕後通常會以前述之罪名予以處決、監禁或是驅逐出境(有外國勢力介入者的可能性較大)。但是也有观点认为二者可从受支持的普遍程度上来划分。 在一些奉行民族主義的獨裁國家,「叛國」經常被用作消弭改革派或異見分子的藉口,被指控叛國的人未必會被提上法庭上,根據客觀的案情證據接受公平審議。這些國家會將不同程度的異見人士動輒標籤為叛國、「賣國賊」,而被國家秘密警察私下緝拿,或動用輿論壓力以達至政治迫害、噤聲等鞏固政權的效果。.

新!!: 明清战争和叛國 · 查看更多 »

后金

后金(1616年—1636年)是出身建州女真的努爾哈赤在滿洲地区(今中國東北地区)建立的满洲族汗国,该割据政权為清朝的前身。明朝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国号金国(a《清实录》(前附《满洲实录》),中华书局出版,第283页.

新!!: 明清战争和后金 · 查看更多 »

吳世璠

吳世璠()清初周國皇帝,吳應熊之子,.

新!!: 明清战争和吳世璠 · 查看更多 »

吴三桂

吳三桂(),吴周开国皇帝,汉族,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朝辽西(今辽宁绥中县人)人,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祖籍江南高郵(今江蘇高郵),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以父荫袭军官。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1644年降清,引清兵入关,被封为平西王。1661年絞殺南明永曆帝,1673年叛清,发动三藩之乱,並於1678年农历八月十七夜病死。其孙吴世璠即位,尊之為周太祖高皇帝。.

新!!: 明清战争和吴三桂 · 查看更多 »

塔克世

塔克世(z,),中国明朝后期女真建州左卫领袖,史書中又譯為塔失、他矢,努爾哈赤的父亲。萬曆十一年(1583年)时,同其父觉昌安试图赴古埒城劝降叛明的姪女婿阿台,不料尼堪外兰破城后纵兵屠城,塔克世与觉昌安均死难。 1636年5月16日(清崇德元年四月乙亥朔十二日丙戌),皇太极追尊他为福王。1648年12月18日(清顺治五年十一月辛酉朔五日乙丑),顺治帝追谥他為宣皇帝,庙号顯祖。努爾哈赤生母亦同時尊為宣皇后。.

新!!: 明清战争和塔克世 · 查看更多 »

多爾袞

多爾(a;),满洲爱新觉罗氏,曾一度追尊為皇帝,庙号“成宗”,谥号「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弟,母为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烏拉納喇氏),同母兄英亲王阿济格,同母弟豫亲王多铎。初稱台吉。1626年封贝勒,后因战功封“和碩睿亲王”。 順治朝多爾袞攝政時期,清軍入關,對清朝開始在中國的統治起了關鍵作用。今北京故宫东侧南池子大街东侧的普度寺,即原為多尔衮在京城的宅邸。.

新!!: 明清战争和多爾袞 · 查看更多 »

多鐸

多鐸(z;),愛新覺羅氏,正蓝旗满洲人,努爾哈赤第十五子,生母為努爾哈赤大妃乌喇那拉氏,與阿濟格、多爾袞為同母兄弟。 后金天命五年(1620年)封為和碩額真,十三歲時,封貝勒,統正白旗,參與禮部和兵部政事。狂放不羈,風流好色,崇德三年(1638年)因軍前私自攜帶妓女,降為多羅貝勒。 崇德六年(1641年),參與松錦大戰,獲大捷,生俘洪承疇,晋多罗郡王。清世祖順治元年(1644年)隨清軍入山海关,在山海关之战中大败李自成大順軍,入北京,晋亲王。十月下河南、入陝西,順治二年一月攻入潼關、西安;二月攻南明;四月陷揚州,殺史可法,五月入南京,俘南明弘光帝朱由崧,六月佔浙江,後班師回京,加封和硕德豫亲王。順治三年(1646年),以扬威大将军征讨蒙古苏尼特部腾机思。一生戰功彪炳,乾隆帝稱其為「開國諸王戰功之最」。順治六年三月十八染天花疾亡,年僅三十五歲。多鐸與多爾袞兄弟感情最好,多爾袞當時正在山西征討姜瓖,聽到多鐸病重的消息時,立刻班師回朝,到居庸關時,多鐸病逝。多爾袞“換上素服,號哭奔往京城。”兄弟情深顯而見之。 多鐸的後裔可以無限世襲豫親王王爵,是鐵帽子王。此外,睿親王多爾袞只有女兒,沒有兒子,於是多鐸將其子多爾博過繼給多爾袞,多爾博的後裔也世襲睿親王。睿親王也是鐵帽子王,於是多鐸的子孫,就在清初八家鐵帽子王中,雄踞兩家。.

新!!: 明清战争和多鐸 · 查看更多 »

多铎

#重定向 多鐸.

新!!: 明清战争和多铎 · 查看更多 »

夏一鹗

夏一鶚(),漢軍正白旗人。清朝官員。 貢生出身。歷官常州府知府、江南漕運道、江南按察使。顺治八年(1651年)任江西巡抚。曾击敗唐王故将傅鼎铨等人,並在福建生俘傅鼎铨等183人,斬首。官至右副都御史。順治九年(1652年)卒。.

新!!: 明清战争和夏一鹗 · 查看更多 »

大同之屠

大同之屠是指中国清初顺治六年(1649年),清军在中国山西大同地区的一次大规模屠城事件。清代编纂的《云中郡志》、《大同府志》和《大同县志》,竟然对这场屠杀讳莫如深。但是从清初文人的作品及清初史料中仍能看出端倪。 由于清廷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造成当时汉人社会普遍具有反满情绪,晋、陕地区的反清复明运动最大的特色是当地百姓的广泛参与,上自文武高官,下至普通军民几乎都自愿地奋起反抗清廷,这正是清廷难于对付和下令屠城的主要原因。清军在镇压大同反清复明运动中不分青红皂白,滥杀无辜,表现的野蛮残酷令后人发指。清代官书虽然尽力遮盖真相,从一些档案和地方志里仍然可以窥见血迹斑斑的历史场面。大同城破以后根据多尔衮的命令实行屠城,执行得相当彻底。大同和大同左卫两座城里的监狱关有重犯五名,由于“城破尽屠,无凭究拟”,人都杀光了,无法找到原告和证人,新任地方官只好题请销结案件。.

新!!: 明清战争和大同之屠 · 查看更多 »

大順軍

#重定向 大順 (政權).

新!!: 明清战争和大順軍 · 查看更多 »

天聪新政

天聪新政,又称皇太极新政,是后金第二任统治者天聪汗皇太极继承其父努尔哈赤汗位后采取的一系列不同于前任统治者的改革举措,为日后清朝的入主中原奠定了基础。.

新!!: 明清战争和天聪新政 · 查看更多 »

外藩蒙古

外藩蒙古,指清代以世襲札薩克為旗長的蒙古各旗,與內屬蒙古相對。外藩蒙古又分為內札薩克蒙古和外札薩克蒙古。內札薩克蒙古又稱內札薩克或內蒙古,內札薩克各旗後來成為今內蒙古自治區的一部分。外札薩克蒙古又稱外札薩克,狹義的外札薩克蒙古即外蒙古,包括喀爾喀四部;廣義的外札薩克蒙古還包括西套蒙古、科布多所屬各札薩克旗及青海、新疆的蒙古部落。.

新!!: 明清战争和外藩蒙古 · 查看更多 »

夔東十三家

夔東十三家,或稱川東十三家、夔東四家,是清初活跃于川、鄂、陕、豫诸省的反清勢力。.

新!!: 明清战争和夔東十三家 · 查看更多 »

女真

女真(; 拼音: Rǔzhēn),又作女直與女贞,可能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读音“莫吉”),隋至唐時期称黑水靺鞨,辽至金时期称“女真”、“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辽朝女真有生女真、熟女真之分。到明朝后期仍然自稱為女真,清朝时改为满洲。 “女真”一名最早见于唐初。 “女真”在明朝初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依接近漢化程度及活動區域南北:多漢化程度、南境者為熟女真,少漢化程度、北境者為生女真。生女真活動在鄂霍次克海一帶,有人稱呼為通古斯。女直之名,见于《辽史》者,“又有北女直、南女直、长白山女直、鸭绿江女直、濒海女直,黄龙府女真,曷苏館女真,順化国女真,回跋女真,盖各就其地名之。” 《金史·世纪》记载:“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元魏时,勿吉有七部:曰粟末部,曰伯咄部,曰安车骨部,曰拂涅部,曰号室部,曰黑水部,曰白山部。隋称靺鞨,而七部并同。唐初,有黑水靺鞨,粟末靺鞨,其五部无闻。”“渤海盛强,黑水役属之。渤海灭,复役属契丹。在南者系籍,号熟女直;在北者不籍,号生女直。生女直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也。”而也有观点认为生女真和熟女真的方位不是一北一南,而是一东一西。《大金国志》云:“世居混同江之东长白山下;南邻高丽,北接室韦,西界渤海,东濒海。”按照《大金国志》的记载,完颜阿骨打所在的生女真的方位为朝鲜史所载的东女真(又称为东北女真)大致相同。.

新!!: 明清战争和女真 · 查看更多 »

女真族

#重定向 女真.

新!!: 明清战争和女真族 · 查看更多 »

孔有德

孔有德(),明末清初武将。辽东(今辽宁辽阳)人,原籍山东。.

新!!: 明清战争和孔有德 · 查看更多 »

寧遠之役

#重定向 宁远之战.

新!!: 明清战争和寧遠之役 · 查看更多 »

尚可喜

尚可喜(),字元吉,号震阳,初为明朝东江军将领,后投降后金(清),为清初五位汉王之一。祖籍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后迁至北直隶真定府衡水县,万历四年(1576年)其祖父尚继官举家迁往辽东都司海州卫(今辽宁海城)。生於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隨父尚学礼加入东江军,积功至副总兵。崇祯七年(1634年)投奔后金,授总兵职,崇祯九年(1636年)受封智顺王,順治六年(1649年)封平南王,康熙十四年(1675年)晋封平南亲王,康熙十五年(1676年)去世,谥敬。.

新!!: 明清战争和尚可喜 · 查看更多 »

尚之信

尚之信(),字德符,号白岩,别称“俺答公”,汉军镶蓝旗人,祖籍山西洪洞,平南王尚可喜长子。尚之信年少时曾入宫为侍卫,顺治帝赐其同公爵秩。及后,尚之信归广东,辅佐尚可喜处理藩内军政,之信大权独揽,与尚可喜多有不合。可喜以其酗酒嗜杀,奏请朝廷改以次子之孝袭平南王爵。在三藩之乱中,尚之信接受吴三桂招讨大将军、辅德亲王之职爵,反叛清廷。不久,因与吴三桂龃龉,旋即降清,封奋武大将军、袭平南亲王。1680年(康熙十九年),因被家属、部将告发仍怀有异志,尚之信被康熙帝赐死于广州。.

新!!: 明清战争和尚之信 · 查看更多 »

尼堪外兰

尼堪外兰(z,?-1587年),又作尼康外郎,图伦城主,明朝末期女真领袖之一。.

新!!: 明清战争和尼堪外兰 · 查看更多 »

屠蜀

屠蜀,是指中國明末清初之際四川人口的驟減現象,戰亂是重要原因。南明兵部职方司郎中欧阳直在其著作《欧阳氏遗书》中云:「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定蜀未定」。这是农民军領袖張獻忠和入关之后的满清军队在四川的连年征战有关。根據《燼餘錄》記載:「今統以十分而論之,其死於獻賊(張獻忠)之屠戮者三,其死於搖黃之擄掠者二,因亂而相殘殺者又二,飢而死者及二,其一則死於病也。」四川人口被大規模滅絕,是農民軍、清軍、明軍和張獻忠等勢力混戰的最終惡果。 清初時以「湖廣填四川」來解決四川人口的缺口。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主任曹树基博士指出,從崇禎初年起,四川全省陷入無休止的戰亂當中,在這個過程中大約有685萬人死亡,50萬人殘存。.

新!!: 明清战争和屠蜀 · 查看更多 »

山东省

山东省,简称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省会设于济南,副省级城市有济南市、青岛市。2017年山东省常住人口超过1亿人,位列全国第二。其中汉族占99.3%,另有回、满、蒙3个世居少数民族及朝鲜族等其他少数民族。 山东省西部连接内陆,逆时针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泰山是全境最高点(1532.7米);东部是山东半岛。北面与辽东半岛隔渤海海峡相对,东面与朝鲜半岛隔黄海相望。 山东土地面积约15.79万平方公里,排名全国第19,境内交通发达,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密集。山东是工农业大省,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一部分,2017年生产总值达7万亿人民币,位列全国第三名,对中国内地经济的贡献約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居第10位。山东在2011年1月确立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山东半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组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2018年1月,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 山东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原文化与东夷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齐鲁文化,又分为“鲁西文化”和“胶东文化”。其中儒家的创立人孔子和孟子是鲁文化的代表人物,政治家管仲、军事家孙子、孙膑则是齐文化的代表。而鲁菜则位居中国八大菜系之首。.

新!!: 明清战争和山东省 · 查看更多 »

山西省

山西,简称晋,中国一省,地处黄土高原东翼。山西表里山河,南临黄河,西邻吕梁山,东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曰山西。省会太原市。省境內春秋時為晉國之地,故簡稱晉。 山西地區的有獨特的语言、風俗以及历史,省內土地豐足、矿产資源豐富,位處汾河沿岸一帶的晋中盆地一直被稱作华北的「漁米之鄉」。省會太原也有著悠久的歷史。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潮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新!!: 明清战争和山西省 · 查看更多 »

山海关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最东部与辽宁省接壤处,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境内,且地居燕山与渤海之间,故得“山”、“海”二字而命名。山海关又被称为“榆关”,以古渝水而得名。在历史上,所谓关内、关外、闯关东、关东军等“关”字均指山海关,对中国具有著重要的影响力。 在1990年以前,因老龙头直入海中,被认为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使山海关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與萬里之外的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1961年,山海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2015年10月9日,国家旅游局通报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决定取消山海关景区“5A级景区资质”。原因是存在价格欺诈、环境卫生脏乱、设施破损普遍、服务质量下降严重。.

新!!: 明清战争和山海关 · 查看更多 »

岳樂

岳樂(z;),一名岳洛。清太祖之孫,饒餘郡王阿巴泰第四子。清初宗室、親王。.

新!!: 明清战争和岳樂 · 查看更多 »

崇德

崇德(v;;元年:1636年-末年:1643年)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二个年号,清朝使用此年号共八年。 崇德八年八月清世祖即位沿用。.

新!!: 明清战争和崇德 · 查看更多 »

崇祯帝

#重定向 崇禎帝.

新!!: 明清战争和崇祯帝 · 查看更多 »

崇禎帝

明思宗朱由檢(),或稱崇禎帝,明朝第十七代、末代皇帝。 思宗为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异母弟。五歲時,其母劉氏獲罪,被時為太子的光宗下令杖殺,朱由检交由庶母西李撫養,數年後改由另一庶母东李撫養至成人。於天启二年(1622年)年被兄長明熹宗册封為信王。明熹宗於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8月)駕崩,由于没有子嗣,朱由检受遗命于同月丁巳日登基,时年十八歲。次年改元崇禎,是为明思宗。 思宗一生操勞,夜以繼日的批閱奏章,节俭自律,不近女色。崇祯年間,与萬曆、天啟相较,朝政有了明显改观。即位之初就大力铲除阉党,曾六度下诏罪己,惜其生性多疑,能力不足,无法挽救衰微的明朝。明朝末年农民起义不断,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崇祯十七年(1644年)發生甲申之變,李自成攻破北京,思宗在煤山一树上吊身亡,终年三十五岁,在位十七年。 南明予其庙号「思宗」,后改「毅宗」、「威宗」,南明弘光帝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清朝追谥「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端皇帝」,庙号「怀宗」;后去庙号,改谥为「庄烈愍皇帝」,葬于十三陵思陵。.

新!!: 明清战争和崇禎帝 · 查看更多 »

巡撫

巡撫,尊稱為撫臺、撫軍。為中國14世紀-20世紀初的地方官制名稱,統治區域可能由從數千平方公里至數十萬平方公里,权力大于今日仅负责行政事务之省長,统筹地方行政、军事、司法权力。清朝巡抚多有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頭銜,副都御史俗稱御史中丞,故习称巡抚为中丞。 越南阮朝也模仿清朝的职官制度,设有巡抚一职。.

新!!: 明清战争和巡撫 · 查看更多 »

己巳之變

己巳之變,是明清戰爭的一部分,明朝崇禎二年(1629年)十月,女真(後金,滿清)可汗皇太极率兵十餘萬直逼帝都北京,為第一次清兵入塞。崇禎帝令孫承宗、袁崇煥馳援,女真攻至北京城之下,陣斬明將趙率教、滿桂、孫祖壽,大肆劫掠後返回滿洲。且設下反間計,使崇禎帝誤信袁崇煥通敵,袁被崇禎帝凌遲而死,袁麾下之祖大壽等關外兵卒怨生。.

新!!: 明清战争和己巳之變 · 查看更多 »

中原

中原是漢族傳统中的一个地域概念,是指以中国河南省为核心延及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是華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後被漢族视为天下中心。在中國古代的地緣思想中,起源於中原的華夏文明是世界的中心,而華夏文化之外的人群被稱為「化外之民」或者「四夷」古人常将“中国”、“中土”、“中州”用作中原的同义语。。 古代中原地區是華夏部落的原居地,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王朝自视文明,自称「中国」,以别于四夷部落。古代中原地區的中心是豫州全境及冀州南部 现代一般使用中原地区称谓,常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以河南省全境为主体,包括陕西省东部、河北省南部、山西省南部、山東省西部、江蘇省西北部、安徽省北部。.

新!!: 明清战争和中原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明清战争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国东北地区

中国东北地区,简称中国东北、东北、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個地理大区,也属于第二阶梯的经济大区。中國東北在永乐遷都后,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現在的中国东北地区,廣義上指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风土文化相近的内蒙古东四盟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赤峰市、通辽市)所构成的地区,狭义上则仅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在内。土地面积为1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2010年國民生產總值总量33367亿元,占中国全国的8.38%,人口1.2亿,占中国全国总人口的9.18%。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东三省是全国生育率最低的三个省,总和生育率为0.74至0.76,仅为世代更替水準的三分之一。.

新!!: 明清战争和中国东北地区 · 查看更多 »

常德府

常德府,中国南宋设置的府。.

新!!: 明清战争和常德府 · 查看更多 »

七大恨

七大恨(z)是明末清初後金政權君主(可汗)努尔哈赤发布的讨明檄文。天命三年(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正月,努爾哈赤對諸貝勒宣布:“吾意已決,今歲必--大明國!”,四月十三日以七大恨告天,起兵反明。他的后人此后继续征战,最终入关建立了统治全中国的清帝国。 七大恨最初版权,现已不存。今记载七大恨内容最早的文献是,后金天聪四年(1630年)正月,皇太极率部攻打卢龙县时所发榜文——《金国汗攻卢龙誓师安民谕》。此份文件原保存于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后移交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明实录·神宗实录》、《满洲实录》、《清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等书均有记载。但各書所記出入頗大,金梁輯《滿洲秘檔》(原名《滿洲老檔秘錄》)中《太宗與袁崇煥書》所記:“甲寅年,你國聽信葉赫之讒言,遣使以書來,種種惡言,肆行侮慢,七也。”有明顯差異。除了上述原因外,萬曆末年遼東遭遇凶年,“流离道路,饿莩相望”,這也是努爾哈赤起兵的重點之一。 当代史学家孟森研究《金国汗攻卢龙誓师安民谕》所记内容后,撰写了《清太祖告天七大恨之真本研究》一文。此文开创了利用原始档案研究清代历史的风气,对明末清初历史研究有重要影响。.

新!!: 明清战争和七大恨 · 查看更多 »

三藩

三藩可以指:.

新!!: 明清战争和三藩 · 查看更多 »

三藩之乱

三藩之乱(1673年12月28日-1681年12月8日)是清朝康熙初年,吳三桂為首的平西、靖南、平南三藩,以朝廷撤藩之議为由,结合海内外反清势力起兵反叛的战争。自1673年(康熙十二年)冬吴三桂举兵始,至1681年(康熙二十年)清军攻占云南、吴世璠自缢而终,共历时八年。 吴三桂起兵初期兵势甚猛,数月之间便攻占江南六省。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之子尚之信、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察哈尔亲王布尔尼、延平王郑经等先后举兵响应,一度动摇清廷在中原的统治根基,吴三桂之声势至此达到顶点。不过,吴军此后未能有所进取,清廷在相持阶段逐渐获得转机。1676年(康熙十五年),清大将军图海凭借平定察哈尔之余威,一战而收复关中地区。与此同时,康亲王杰书等各路清军也击破耿精忠三路北伐大军于浙江和江西一带,耿精忠于此战后向清廷投降。次年(1677年),尚之信亦降清,孙延龄势力则于广西覆灭,吴军之东西两翼皆被清军翦除,清军在全局上对吴军呈合围之势。1678年 (康熙十七年),吴三桂称帝,国号为周,建元昭武,试图重振民心士气,然而却于数月后病死于衡州,太孙吴世璠继位。此后,战局对于吴周而言更是每况愈下,先失重镇岳州,湖南因而不保;清军又击败吴周将领王屏藩于四川,试图阻断吴军补给线,吴世璠只得退守贵阳。1680年(康熙十九年),清军顺势分道入黔直指云南,于次年(1681年)攻克昆明,吴世璠兵败自缢,三藩之乱至此平定。.

新!!: 明清战争和三藩之乱 · 查看更多 »

一片石之战

一片石之战是公元1644年发生于山海关附近的一片石的战役,作战双方为清軍、山海關明軍和大順軍。清朝通过此戰的胜利而最終清兵入关,建立統治。 一片石位于今辽宁绥中县西七十里的九門口,是明代長城中最重要的關隘之一,位於遼寧與河北省的分界處,被譽為“京東首關”。.

新!!: 明清战争和一片石之战 · 查看更多 »

广东省

廣東省,簡稱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廣州。廣東省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福建、廣西、湖南、江西接壤,與海南隔瓊州海峽相望。廣東省總面積約爲598,800平方公里,海洋及陸地面積分别爲419,000平方公里和179,800平方公里。 廣東是中國的人口大省,2015年該省人口約1.1億人,高居全國第一位,其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584人。該省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大量外來人口的移居地,使其擁有相對多樣的族群面貌,廣東的漢族居民,主要可分爲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民系,此外還有不同的少數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爲壯族。 該地區與廣西和海南同屬於嶺南文化圈,其語言、傳統風俗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廣東人以其經商傳統著名全国,歷史上的「粵商」就是指在廣東一帶行商的人(廣肇帮,在海外又稱廣東幫,海外所講的廣東帮不包括潮州幫和客家幫),與徽商、浙商、晉商、蘇商一同合稱爲歷史上的“五大商幫”。作爲廣東省會的廣州有「千年商都」之稱,自漢代開始番禺城(廣州市古名)便是中國的重要商業都市,以清代的廣州十三行(廣東十三行)最爲著名。 廣東省2016年估計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爲73,290元人民幣,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位列第八,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則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五。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大都會區和大都市之一。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和東莞,這六個城市是廣東最富裕的地區;2015年,六個城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可依國際匯率兌換為19,650美元。廣東省的水資源豐富,其水產品生產以近海養殖和海洋捕撈為主。位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被稱作南中國的「魚米之鄉」,是中國第二大水產品出產省份和第三大海產品出產省份。.

新!!: 明清战争和广东省 · 查看更多 »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简称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个自治区之一,首府为南宁市。1958年,廣西僮族自治區成立,1965年,改用现名。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南地区,南濒北部湾,與越南接壤。廣西壮族自治区有中國最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通用普通话,地方語言有廣西平話、桂柳官话、壮语、粤语、客家話、闽语等各種民族語言和方言。.

新!!: 明清战争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乌拉

乌拉(z,1561年-1613年),为明朝中后期海西女真四部之一,满语原意为“江”,因其都城位于松花江上游(今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而得名,统治者姓乌拉那拉氏,最早可追溯至其始祖纳齐布禄创立的扈伦国,于脱脱不花东征女真后衰落并南迁。1561年,其后裔布颜统治时称贝勒,创立乌拉国,起初从属于同族兄弟哈达万汗王台,并以其为盟主组成新的扈伦部落联盟。王台死后,诸子争位,乌拉趁势摆脱哈达掌控,布颜之孙满泰、布占泰兄弟统治期间兼并临近部落使得乌拉跻身海西女真强者之列。同时期,努尔哈赤崛起于建州,随着其领土不断扩张而与乌拉等部产生摩擦。乌拉还作为主力参与了以叶赫为盟主的九部联军,与建州军在古勒山激战,结果联军大败,布占泰被俘。此后,满泰被部民刺杀,努尔哈赤扶植布占泰回乌拉继位,并与其五次和亲,七次盟誓。然而,布占泰不甘失败,暗中联合叶赫,希望能洗刷被俘的耻辱,后更是称汗,但乌拉却在乌碣岩之战中惨败于建州,其势力退出了图们江地区,失去了对临近东海女真部族的支配,建州进而接连蚕食乌拉领地。1613年,努尔哈赤亲率三万大军攻打乌拉,布占泰不敌,率领残部投往叶赫,历时五十一年、三代四任国主的乌拉至此灭亡。 乌拉鼎盛之时疆域东至朝鲜、北至今黑龙江省牡丹江、俄罗斯远东兴凯湖、西、南分别与辉发、叶赫接壤,人口达60余万。其都城乌拉城盛极一时,有“东方第一大城”之称,有诗曾对此称赞道,“乌喇部,贝勒家,层楼复殿飞丹霞”。其立国之时,女真文已不再通行,故并无本国文字,其内部通行汉文和蒙古文,尤其上层统治者多使用以上两种文字与其他女真各部、明朝、蒙古各部之间进行书信往来。.

新!!: 明清战争和乌拉 · 查看更多 »

庚寅之劫

庚寅之劫,指1650年(清顺治七年,南明永曆四年,即中国农历庚寅年)11月24日到12月5日清朝軍队在广州的一次对平民大屠杀事件。.

新!!: 明清战争和庚寅之劫 · 查看更多 »

康乾盛世

康雍乾盛世指的是清朝从康熙中期到乾隆中期经济繁荣的局面,亦可指從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到嘉慶四年(1799年)這一段時期。 清人入关后,康雍乾三代帝王励精图治,事必躬亲,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巩固封建政权,提高经济实力,自康熙开始采取了奖励垦荒、更名田、兴修水利、禁止圈地、捐免田赋及改革赋役等措施,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此期間,清朝的国力达到鼎盛,局勢較為穩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國家財富有所積累,國防力量也相對強大,整個社會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都處於上升狀態,時間跨度至少有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其繁華富裕的程度也在中國歷史上亦有相當地位,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故史學界一般将康、雍、--时期称为康雍乾盛世或康乾盛世。 康雍乾盛世在中国历史上是颇具争议的一个时期,学界对該盛世是否真的存在尚存争议。有說法認為虽被称为盛世,但是纵观此时期几乎是民变迭起,而且规模也愈来愈大,特别是后期爆发的苗民起义与白莲教大起义给予了清朝统治以有力的打击,使清朝从此陷入风雨飘摇,認為在一定程度了否定了盛世的说法。然而歷史學家歐陽泰(Tonio Andrade)指出,從約1300年到1750年,中國和歐洲發生的戰爭數目大致相當,1750年後至1839年可被稱為「清朝大和平時期」,儘管該段時期民變不斷,且當中有些民變規模甚大,但是也比1200年後的中國歷代朝代的戰事少。亦有說法認為「盛世有阴影,衰世也有希望」,盛世不是「美哉善哉,萬事大吉。」在康雍乾時期,自三藩之亂平定之後,中原地區就沒有戰爭,國內也沒有長期和大型的戰爭,社會上就沒有大規模的破壞,因此社會安定,經濟得以快速發展。 美國漢學家、歷史學家魏斐德、羅威廉(William T. Rowe)和歐立德等稱这段時期為「High Qing(盛清)」(1683-1839),認為是清朝興盛與繁華的時期,是帝制中國最後的高峰期 ,亦有西方學者认为康乾时期不是黄金时代而是专制黑暗时代。 康雍乾整體上保持了穩定和繁榮的局面,國家財政收入增長極其迅速,中國這塊土地仍保持著富裕和有序。在該段時期结束後的六七十年的時間裡,清王朝连续遭到了外国侵略与国内动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两次沉重打击,从此一蹶不振,逐步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贫困,落後和长期危机的境地。然而乾嘉之際的盛衰之變是清朝統治的盛衰之變,清朝的社會經濟在不少地區仍在持續發展,清朝政權仍具有較強的活力,並且獲得不少地區和不少民眾的支持,讓清政權在內憂外患險惡環境中仍支撐了一百餘年。在康乾「盛世」後的嘉道「中衰」時期,中國社會的早期近代化進程亦未因統治危機的出現而陷於停滯。.

新!!: 明清战争和康乾盛世 · 查看更多 »

康熙

康熙(a;,公元1662年至1722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二位皇帝——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前后共61年。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清世宗即位沿用。.

新!!: 明清战争和康熙 · 查看更多 »

康熙帝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a),又稱康熙帝,汗號「恩赫阿木古朗汗」(Энх Амгалан хаан)(),爱新觉罗氏,諱玄燁,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康熙」。 康熙帝乃顺治帝第三子,順治十一年農曆甲午年三月十八巳時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宫,母親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8岁。死后,得圣祖庙号、「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谥号,通称「聖祖仁皇帝」(a),葬于景陵。康熙帝在位於1661年2月5日至1722年12月20日,在位六十一年零十个月,是清朝自入关以来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地的史学界及教科书中,一般将康熙、雍正及--时期合共称为康雍乾盛世或康乾盛世。.

新!!: 明清战争和康熙帝 · 查看更多 »

云南省

云南省,简称云或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部边疆地区的一个省份,省会昆明。云南是直立人重要的活动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猿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乃至亚洲最早的直立人。战国时期,滇池周边地区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 云南省总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总人口4770.5万(2016年),占全国人口3.35%,排名第12名。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省与三个国家相邻:缅甸、老挝和越南。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

新!!: 明清战争和云南省 · 查看更多 »

延平郡王

#重定向 延平王.

新!!: 明清战争和延平郡王 · 查看更多 »

建州女真

建州女真,女真族三大部之一,分佈於今牡丹江、綏芬河及長白山一帶。.

新!!: 明清战争和建州女真 · 查看更多 »

建州三衛

建州三衛是中國明代為統治東北建州女真所居地區而設立的三個衛,包括建州衛、建州左衛、建州右衛,其首領大多為女真族世襲領袖。 其中建州衛建於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年),以胡里改部属地设置,位於今綏芬河流域,以胡里改部首领火儿阿万戶阿哈出(赐名李承善)为指挥使。其後在永樂年間又以依附于胡里改部的斡朵里部建立建州左衛,以斡朵里部首领孟特穆为指挥使。二者位置均曾多次遷移,明英宗正統七年(1442年)又從建州左衛中分出建州右衛,孟特穆之子董山为指挥使。三衛的首領多由世襲產生,但须经明朝政府认可后方生效,并且须按规定前往京师北京朝贡。 建州三衛的統治範圍大致上由東北至圖們江流域、東南至鸭绿江、西至開原及遼東邊牆一帶,早期歸屬奴兒干都司,奴兒干都司废除后改属遼東都司。 明末努爾哈赤統一建州女真各部反明,並於萬曆44年(1616年)建國號金,建州三衛的建制廢除。 Category:明朝女真 Category:明朝衛所 Category:中國地域政治並稱.

新!!: 明清战争和建州三衛 · 查看更多 »

传国玺

傳國璽或傳國玉璽,為中國皇帝的信物,历代正统皇權的象徵。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相傳由和氏壁所雕成(一說是藍田玉),根據記載和現存拓片,玉璽字跡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受命於天,既壽且康」以及「受(昊)天之命,皇帝寿昌」三種說法。.

新!!: 明清战争和传国玺 · 查看更多 »

弘光帝

明安宗朱由崧(),又稱弘光帝,為南明首位皇帝,原為福王。朱由--是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檢堂兄弟,福忠王朱常洵之子。思宗殉国後,朱由--在南京即位,改元弘光,在位僅一年。弘光元年清军南攻,朱由--被俘,押往北京,翌年被處決。南明永历帝为其上庙号安宗,谥号奉天遵道宽和静穆修文布武溫恭仁孝簡皇帝。.

新!!: 明清战争和弘光帝 · 查看更多 »

張名振

張名振(),字侯服,應天江寧(治今江蘇南京)人。.

新!!: 明清战争和張名振 · 查看更多 »

彰泰

彰泰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明清战争和彰泰 · 查看更多 »

侍郎

侍郎為中國、越南、朝鮮官制名稱,一般來說,創建於汉代,並沿用到20世紀初。相當於今日的副部長。.

新!!: 明清战争和侍郎 · 查看更多 »

御史

御史是中國歷史的一種官名,原為史官、與負責文書的官職,後改為監察官,其首領曰「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後代的刺史(刺御史)、巡按(巡按御史)等都來自御史。類似於近代世界各國的监察机关。其主要任務為防範公家官吏侵害人民權益、或者是成為貪贓枉法的貪官污吏。.

新!!: 明清战争和御史 · 查看更多 »

北京城

#重定向 明清北京城.

新!!: 明清战争和北京城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新!!: 明清战争和北京市 · 查看更多 »

北伐

#重定向 北伐 (消歧義).

新!!: 明清战争和北伐 · 查看更多 »

包衣

包衣(a),全称包衣人(a)或包衣佐领管领下人,是清代八旗制度下世代服役于皇帝、宗室王公之家的一个奴仆群体,由來源及管理上區分為佐領下人、管領下人、庄頭人三大類;主要担任府员、护卫、随侍、庄头、陵寝园寝守护等多种差使,从事管家务、供差役、随侍等,所以有“内八旗”之称,与被称作外八旗的更具军事职能的旗分佐领相对,但遇有战事包衣也应征参战。直属于皇帝的上三旗包衣称作“内务府属”,也称内三旗包衣;隶属于旗主王公的下五旗包衣称作“王公府属”,绝大部分在关外时期就已编入包衣之内。包衣并不是贱民,其奴仆身份仅仅与皇室、宗室王公而言,在社会上则基本与八旗中的一般旗人处于同一等级。他们也可能有自己的官阶、财产和旗下家奴。自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起,由于八旗生计问题,下五旗中的汉人包衣被大量放出,导致人口日渐减少。清末,包衣人口约占京旗所有正户旗人的11.7%。.

新!!: 明清战争和包衣 · 查看更多 »

嘉定三屠

嘉定三屠,是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发生在清军攻破嘉定后,曾效忠於大順和明朝的清军将领李成栋由于其弟在此前的一江伏击战中被杀而三次下令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的事件。.

新!!: 明清战争和嘉定三屠 · 查看更多 »

喇布

喇布(),滿洲愛新覺羅氏。鄭獻親王濟爾哈朗之孫、簡純親王濟度次子。第四代鄭親王(1670年-1681年)。 康熙七年(1668年),喇布被封為三等輔國將軍。康熙九年(1670年),其弟簡惠親王德塞逝世,喇布承襲簡親王爵位。 康熙十三年(1674年)九月,因平西王吳三桂謀反,喇布被任命為揚威大將軍,率師駐守江寧。康熙十四年(1675年)九月,移師江西,鎮守南昌,屢次遣兵救援東鄉,攻擊鄱陽,大破金谿、萬年。吳三桂部將高得捷、韓大任攻陷吉安,朝廷下詔催促喇布進軍。喇布駐守南昌,不出師攻打吉安,屯軍於螺子山,敵軍到來攻擊,喇布軍隊大敗。清聖祖派遣侍郎班迪按下敗狀,喇布乃督師圍攻吉安。康熙十六年(1677年)三月,敵引走,喇布軍進入吉安,喇布上疏稱韓大任等屯軍於寧都請降,朝廷下詔准許。既而韓大任自寧都出軍侵擾萬安、泰和,喇布再次請求增兵。清聖祖上諭曰:「簡親王喇布自至江西,無尺寸之功,深居會城,虛糜廩餉。迨赴吉安,以重兵圍城,而韓大任竄逸,竊踞寧都,復擾萬安、泰和,不能擊滅。喇布所轄官兵為數不為少,乃一大任不能翦除,宜嚴加處分,俟事平日議罪。」 康熙十七年(1678年)正月,護軍統領哈克三等擊敗韓大任於老虎洞,摧毀其軍壘,斬首級六千。韓大任奔赴福建,詣康親王傑書軍投降。同年二月,喇布移師湖南,駐守茶陵。同年八月,吳三桂死於衡州,朝廷下詔令喇布自安仁進軍。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月,進軍收復衡州。同年二月,分兵收復祁陽、耒陽、寶慶。同年九月,進軍至廣西,駐守桂林。康熙十九年(1680年)正月,馬承廕在柳州反叛。同年五月,喇布進攻柳州,馬承廕投降。同年八月,移軍駐守南寧。同年十月,朝廷下詔選取所部付交大將軍賚塔進攻雲南。康熙二十年(1681年)八月,朝廷召喇布回京師。同年十月,喇布逝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追論吉安失機、行軍失律之罪,喇布被奪去爵位。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由其弟雅布承襲簡親王爵位。.

新!!: 明清战争和喇布 · 查看更多 »

喀尔喀蒙古

喀爾喀蒙古(),或漠北蒙古,即居住于大漠(戈壁沙漠)以北的蒙古族,居住地域大概为现在蒙古国、中国新疆东部、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唐努烏梁海大部地区)等地,历史上曾为蒙古族聚居。在理藩院則例中,此名一直在官書中使用,与漠南蒙古相对。.

新!!: 明清战争和喀尔喀蒙古 · 查看更多 »

咒水之难

咒水之难是指明末清初在緬甸境內爆發的流血事件,發生於1661年8月13日,最後永曆帝朱由榔被緬甸莽白的軍隊所俘,送交清將吳三桂。朱由榔被殺。.

新!!: 明清战争和咒水之难 · 查看更多 »

傅宏烈

#重定向 傅弘烈.

新!!: 明清战争和傅宏烈 · 查看更多 »

哈达

哈达(;蒙古语:хадаг)是用长方形绢布制成的礼敬法器。哈达长短不一,一般为二至四尺,也有一丈多长的。大都为白色,象征纯洁、吉祥、繁荣。也有蓝、红、绿、黄等不同种类颜色。哈达的质料也有很多种类,大多数人们不计较质料的优劣,只要能表达对上尊者的敬意即可。 传统上,献哈达,是藏传佛教寺庙以及蒙古族、藏族的一种普遍而崇高的礼节。最初是元世祖與八思巴互相交換哈達。 在现代藏族地区礼宾交往中,哈达已经是一种表示敬意的吉祥之物了。.

新!!: 明清战争和哈达 · 查看更多 »

凡察

凡察,明朝建州女真人,生卒年不详。建州左卫掌卫猛哥帖木兒的弟弟。猛哥帖木兒死后,掌建州左卫。1437年明朝授猛哥帖木兒之子董山指挥使一職,自此叔侄俩人争印。1442年析置建州右卫,凡察升都督同知,掌建州右卫。凡察死后,其子不花秃继任。 凡察是猛哥帖木儿的同母异父之弟,吾都里部内地位仅次于猛哥帖木儿的酋长。满洲人的始祖从布库里雍顺开始不断的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往南迁移。到了猛哥帖木儿和凡察的年代已经迁至今乌苏里江东南和朝鲜半岛东北部(今咸镜南道会宁市一带)。永乐四年(1406年),在阿哈出的推荐下,明朝政府授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卫都指挥使(被朝鮮稱建州衛斡朵里),因而引起朝鲜的不满。永乐九年(1411年),“猛哥贴木儿尝侵庆源,畏其见伐,徙于凤州。”“永乐十四年(1416年),明朝政府正式设建州左卫于凤州,委任猛哥帖木儿专管建州左卫事宜。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与建州卫迁往婆猪江的同时,猛哥贴木儿率部众迁回朝鲜境内阿木河旧居地。宣德八年(1433年),楊木答兀勾引嫌真兀狄哈首領弗答哈,葛多介前来袭击城寨,杀死猛哥帖木儿和长子阿古等人。明英宗朱祁镇正统五年(1440年),凡察和猛哥帖木儿的次子查山(清人谓之充善,董山)‘畏兀狄哈掳掠,又乏资财,将至饿死’,只好率领余部从朝鲜会宁西迁辽东。同行的300余户,另有百余户留居当地。途中克服种种困难,最后迁至浑河上游的苏子河,与先期迁到当地的胡里改部重新会聚到一起,阿古妻带遗腹子嫁于建州卫胡里改部酋长李满住。防御外来侵扰的共同需要促使建州卫与建州左卫的部落再度走向联合,使满洲祖先血缘部落间的传统关系又有了新发展。而充善(董山)即为努尔哈赤的祖先,努尔哈赤母額穆齊为凡察的后代。.

新!!: 明清战争和凡察 · 查看更多 »

凌海市

凌海市是中国辽宁省锦州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大凌河和小凌河横贯。.

新!!: 明清战争和凌海市 · 查看更多 »

內閣

內閣是政府高級官員代表政府各部門商議政策的行政机构。.

新!!: 明清战争和內閣 · 查看更多 »

八旗

八旗(a)是清朝特有的集军事、生产和行政管理于一体的社会组织,旗下之人称作“旗人”或“八旗子弟”。八旗的雏形来自于明代女真人(满洲人)的射猎小队“牛录”。努尔哈赤将这一制度进行了改善,于1615年正式创立八旗,依位次,分为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八个旗色,随后数十年的征战和发展过程中,又逐渐吸收了蒙古、汉人等族群而增设蒙古和汉军八旗,形成了一个以满洲为核心、蒙古、汉军为主体的多族群联合的社会集团。 八旗对清兵入關和此后维持政局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出征平叛,无役不与,因此被清朝统治者视为“国家根本所系”。清廷在施政方面采取旗民分治的政策,在汉地的统治基本上沿用明制,而八旗在行政隶属上则独立于这一体系之外,因此又被称为“国中之国”。八旗子弟“生则入档,壮则当兵”,故以披甲从军为主要职业,此外还可选择出仕,他们在教育、科考、任职、律法等政治、经济领域均享有一定特权。自清中后期,由于八旗人丁的滋生而兵额有限,闲散旗人增多,从而导致了八旗生计问题突显。相对安逸的生活也造成了八旗兵丁逐渐疏于操练,给了湘军等汉人地方武装的崛起的机遇;另一方面,西方列强用新式武器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统治者尝试对八旗进行改制以适应时局,但都收效甚微,无法阻止清朝和八旗走向衰败。 民国初年,八旗衙门因《清室优待条件》获得保留部分职能。1938年,随着最后一支八旗组织新疆锡伯旗营被改编为县治,八旗正式成为历史。.

新!!: 明清战争和八旗 · 查看更多 »

八旗制度

#重定向 八旗.

新!!: 明清战争和八旗制度 · 查看更多 »

兴中会

興中會,為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革命團體,為中國國民黨的前身組織,中國國民黨即以其成立日1894年11月24日為建黨日。.

新!!: 明清战争和兴中会 · 查看更多 »

图伦

图伦或突伦可以指:.

新!!: 明清战争和图伦 · 查看更多 »

四川省

四川省(四川话拼音:Si4cuan1sen3;国际音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省政府中心為成都市。四川简称川或蜀,又因先秦时四川曾分属巴国、蜀国两诸侯国,故别称“巴蜀”。现今巴蜀则主要是指重庆市与四川省。四川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譽。.

新!!: 明清战争和四川省 · 查看更多 »

皇太極

清太宗皇太极(z,),爱新觉罗氏,,是后金的第二代大汗和清朝开国皇帝,1626年10月20日至1643年9月21日在位,年号天聪(后金大汗时)、崇德(大清皇帝时),廟號太宗(v),谥号簡作文皇帝(v)。 皇太极早年译名不定,或作“黄台吉”、「洪太極」、“洪太主”、“洪佗始”等,乾隆年间改用现译,沿用至今。他是后金建立者努尔哈赤(尊为清太祖)第八子,在1626年努尔哈赤逝世后继承汗位,年号天聪,当时后金的实际统治区域为现中国东北大部及俄罗斯远东部分地区。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生产,持續增强兵力,为后来清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皇太极除了发展实力之外,也不断发兵入侵明朝。1636年,远征蒙古的察哈尔部,被漠南蒙古部落奉为“博格达·彻辰汗”(「天賜聰慧」的可汗,即「天聰」義譯)。同年改国号大清、年号崇德,在沈阳称帝,正式建立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又改女真族名为满族,定满语为国语。仿汉制(重用漢人范文程),立百官。此后又以朝鲜国拒绝朝贺为由,大举南下侵略朝鲜,迫其臣服,将明朝在清朝后方的这一个重要盟友势力铲除。 1643年,皇太极逝世。其弟多尔衮与长子豪格争夺皇位,最终由第九子福临(顺治帝)继位,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摄政。.

新!!: 明清战争和皇太極 · 查看更多 »

瞿式耜

瞿式耜(耜,音sì/ㄙˋ,),字起田,又字伯略,号稼轩,明末政治人物、诗人。直隸常熟縣(今江蘇省常熟市)人。.

新!!: 明清战争和瞿式耜 · 查看更多 »

王屏藩

王屏藩(),奉天人,平西王吴三桂义子,是其最倚重的将领之一,在清廷与南明的战争中历任总兵、副都统等职。吴三桂举兵反清后,被授予骠骑前将军、封东宁侯、赐尚方剑。王屏藩在战事中独当一面,主掌并策动四川吴军北伐关中。后吴周衰败,清军攻入四川,王屏藩兵败自缢。史书评价王屏藩与马宝为吴三桂军中最骁勇善战之将。.

新!!: 明清战争和王屏藩 · 查看更多 »

王辅臣

王輔臣(),山西大同人,綽號「西路馬鷂子」,本為李姓。軍人,本反清,後投降清朝被任用陝西提督,又響應三藩之亂反清,破蘭州,受周培公招降,投降於清康熙帝。後畏罪自殺。.

新!!: 明清战争和王辅臣 · 查看更多 »

王杲

王杲(),富察氏,系出建州女真。明嘉靖年间起任建州右卫都指挥使。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外曾祖父(一說外祖父)。另有一说王杲和努尔哈赤无血缘关系。.

新!!: 明清战争和王杲 · 查看更多 »

理藩院

藩院(z)是清朝時處理外藩事務的部門,始創於清朝皇太極年間,在順治年間由附屬於禮部改為獨立部門,並在清初至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成立前兼領對俄羅斯事務。在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的清末新政中因改革官制,理藩院改爲理藩部。在清亡後,再無藩屬的概念,理藩部被撤銷。.

新!!: 明清战争和理藩院 · 查看更多 »

福州市

福州市(ipa(福州話讀音)),別稱榕城、三山、左海、闽都,简称榕,是中華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的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的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是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之一。当地居民以汉族的福州族群为主,母语为闽东语福州话。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迄今2,200多年,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上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既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东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新一线城市。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 福州是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曾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 自宋代起福州的文化教育就非常发达,是当时产生进士、状元和两院院士最多的中国城市之一。在近现代史上,福州是中国最早开放通商的五个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工业、科技发源地之一。这裡的习俗、文化、传统艺术、建筑形式都自成风格,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福州还是300多万海外华人的祖籍地,为福建一大侨乡。 2017年福州辖6区1县级市5县,全市陆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的1/3,常住人口757万人。.

新!!: 明清战争和福州市 · 查看更多 »

福建

#重定向 福建省.

新!!: 明清战争和福建 · 查看更多 »

福王

福王,可以指:.

新!!: 明清战争和福王 · 查看更多 »

端重亲王

端重親王,清朝世袭親王。順治六年(1649年),努爾哈赤第七子阿巴泰的第三子博洛被封為親王,封號端重,未得世袭罔替,每次襲封需遞降一級,一共传了兩代兩位。.

新!!: 明清战争和端重亲王 · 查看更多 »

紹武帝

明文宗朱聿𨮁(),或稱紹武帝。年號紹武,1646年—1647年在位,南明第三任君主,朱聿𨮁又稱小唐王,是明绍宗(唐王)之弟,明太祖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的八世孙,祖父唐端王朱碩熿,父為唐王之子朱器墭。.

新!!: 明清战争和紹武帝 · 查看更多 »

紅衣大炮

红衣大炮,原稱红夷大炮,是欧洲在16世纪制造的一种加农炮,明代后期传入中国,軍人迷信,為了祈求勝利,往往在这些巨炮上盖以象徵吉利的红布,正巧清代滿族忌諱「夷」字,便定名為紅衣大炮。 在设计上有优点,炮管长,管壁厚,而且是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低的原理,此設計可減輕整體重量而不降其強度。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彈道,精度很高。多数的红夷大炮长在三米左右,口径110至130毫米,重量在兩吨以上。.

新!!: 明清战争和紅衣大炮 · 查看更多 »

绍兴市

绍兴市(普通话:Shào Xīng;吴语:Zau Shin),简称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浙江第四大城市。旧称会稽、山阴,越文化中心。现在是中華人民共和国纺织业与小电机、节能光电工业的中心。 绍兴是浙江的文化中心之一,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是有名的水乡、酒乡、桥乡,绍兴风景秀丽、人才辈出,著名的文化古迹包括兰亭、禹陵、鲁迅故里(包括鲁迅故居、三味书屋、咸亨酒店、百草园等)、蔡元培故居,周恩來祖居,秋瑾故居,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賀知章故居等名人故居,东湖、沈园、吼山、新昌大佛寺等,古代越王“卧薪尝胆”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绍兴纺织业、小电机、节能照明、生物酿造业极发达,纺织业出口产品占世界纺织面料交易额的60%,绍兴中国轻纺城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交易市场。另外,绍兴出产的黄酒(又称绍酒)更是闻名遐迩,成为国宴专用酒。根据酿制工艺和口感不同,绍兴黄酒又分加饭酒、花雕酒、善酿酒等。.

新!!: 明清战争和绍兴市 · 查看更多 »

缅甸

缅甸联邦共和国(ပြည်ထောင်စု သမ္မတ မြန်မာနိုင်ငံတော်;pyi-daung-zu tham-ma-da myan-ma-naing-ngan-daw),简称缅甸(မြန်မာ;myan-ma),是一個东南亚國家,位於中南半岛西部,西北鄰印度和孟加拉,东北靠中國,东南接泰國与寮國。為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其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海岸线总长1,930公里,佔国境线总长三分之一。國土面积约67.6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40大国家、东南亚第二大国。人口5000多万,世界排名第25位。首都為奈比多,2005年以前設於最大城市仰光。.

新!!: 明清战争和缅甸 · 查看更多 »

猛哥帖木兒

#重定向 猛哥帖木儿.

新!!: 明清战争和猛哥帖木兒 · 查看更多 »

爱新觉罗氏

爱新觉罗氏(a),是清朝国姓。清朝皇室以《愛新覺羅宗譜》來記錄宗族成員。.

新!!: 明清战争和爱新觉罗氏 · 查看更多 »

絞死

#重定向 绞刑.

新!!: 明清战争和絞死 · 查看更多 »

甲申之變

申之變,指明朝崇禎甲申年(1644年)李自成大順军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的事件。因1644年為甲申年,故稱甲申之變。此年李自成、張獻忠、明朝、滿清军队互相交战,北京百姓多有死傷,並引發了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後來清朝黃燮清以此事變作背景,並以周世顯和長平公主作主角,描寫出帝女花。.

新!!: 明清战争和甲申之變 · 查看更多 »

監國

監國,是君主制國家的制度,相當於君主的代理人。通常是指君主出外巡狩時,由儲君留守宮廷處理政務。或者指君主因故未能親政,由皇族宗室代理朝政;也有可能是君主已死,但新任君主尚未即位,由大臣或宗室暫時代理朝政。 亦有君主把一些政務交由儲君處理,稱之監國,為將來繼位作準備。有些政權的太子在登基之前,先稱監國才即位。 一個藩鎮或諸侯國的代理人,往往稱為留後。 Category:君主制 Category:储君 Category:摄政.

新!!: 明清战争和監國 · 查看更多 »

直隶

隶,中国明、清兩朝的行政区划名词,原意指直屬中央之地。明代直隶地区的府州由中央直接管理,为直辖区,不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终明一代,直隶地区共有南北两片,稱為南直隸、北直隸,簡稱南直、北直,俗稱南京、北京(南京亦可特指應天府,北京亦可特指順天府),雅稱南畿、北畿。與十三個承宣布政使司合稱為「兩直隸十三布政使司」、「兩京十三省」或「十五省」。.

新!!: 明清战争和直隶 · 查看更多 »

白文選

白文選(),號毓公,陝西吳堡人。明末清初人物。.

新!!: 明清战争和白文選 · 查看更多 »

芜湖市

芜湖市(普通话:Wúhú Shì;芜湖话:Vúhú S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城区位于长江南岸,青弋江与长江汇合处。南京都市圈组成城市之一,人口构成主要为汉族,市区通用芜湖话,部分地区使用吴语等。芜湖自古享有“江东名邑”、“吴楚名区”之美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孙中山称为“长江巨埠,皖之中坚”。.

新!!: 明清战争和芜湖市 · 查看更多 »

隆武帝

明紹宗朱聿鍵(《思文大纪》,頁21-22),或稱隆武帝,小字長壽,南明第二任皇帝,原為唐王,為明太祖朱元璋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的八世孫(與明神宗同輩份),祖父唐端王朱碩熿,父為唐王之子朱器墭,母宣皇后毛氏。1644年,明思宗在北京自缢,1645年弘光帝被俘,鄭芝龍、黃道周等人扶朱聿鍵於福州登基称帝,改元為隆武並與同年開鑄「隆武通寶」,而弘光帝在翌年才被清廷所殺。 1646年,清军入福建,隆武帝在汀州被擄殺,享年44岁。永曆帝即位后初上尊谥思文皇帝,永历十一年上廟號紹宗,改谥号為配天至道弘毅肅穆思文烈武敏仁廣孝襄皇帝钱海岳《南明史·本纪第二》。朱聿键自奉甚俭,品格在南明诸君中是少見的優良。黄道周描述了隆武帝的为人:“今上不饮酒,精吏事,洞达古今,想亦高、光而下之所未见也。”.

新!!: 明清战争和隆武帝 · 查看更多 »

韃虜

鞑虏或鞑子是中國历史上中原人对北方民族如蒙古人和满人等的称呼,含有贬义。元末曾有八月十五杀鞑子的传说,孙中山曾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号召。.

新!!: 明清战争和韃虜 · 查看更多 »

莫洛

莫洛(),一作谟络,伊尔根觉罗氏,《八旗通志初集》作阿燕觉罗氏,满洲正红旗人,历任山陕总督、刑部尚书。后来,吴三桂反清,莫洛官拜武英殿大学士,出任陕西经略。不久,死于提督王辅臣的叛乱,谥忠愍,赠骑都尉兼一云骑尉。.

新!!: 明清战争和莫洛 · 查看更多 »

莽白

#重定向 比耶王.

新!!: 明清战争和莽白 · 查看更多 »

莽達

#重定向 宾德勒.

新!!: 明清战争和莽達 · 查看更多 »

鞑靼

鞑靼可能指:狭义是蒙古语族中一个部落的名称演化。即:塔塔尔部落。其强盛时期建立蒙古尼伦国,中国文献称“柔然”或“蠕蠕”国。后期移民至呼伦贝尔草原,散居于达赉湖(呼倫湖)周边。因毒杀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該,成为蒙古部落的世仇。后向北迁徙,进入今西伯利亚地区。广义上因尼伦国强盛时期,声名远播,而被其他国家统称蒙古高原的蒙古语族部落。.

新!!: 明清战争和鞑靼 · 查看更多 »

遷都

遷都是指一個國家把首都或行政中心從某城市遷至另一城市。古代由于政治环境的不稳定、以及迁都成本远低于现代,因此迁都事件比较多见,例如中國歷史上就曾多次遷都。迁都通常基於戰亂、朝代、政权的交替,或者领土的变更與扩大,原首都的某些機能丧失,或是原首都過於擁擠等因素,甚至为了平衡各地发展等原因而迁都。.

新!!: 明清战争和遷都 · 查看更多 »

遼陽

辽阳可指:.

新!!: 明清战争和遼陽 · 查看更多 »

联明抗清

联明抗清又称明末农民军联明抗清,是南明时期原农民起义军余部同南明皇室共同抗清的事件。 在农民军里最早提出联合明朝官军抗清的而是在明末。农民军的主力进入山西,进逼北京时。他们派人到北京会见崇祯帝,提出联兵抵抗清军的主张,但是明政府拒绝了。关于这一说法,正史如《明史》、《明鉴》等均不载。而南明政权的隆武帝最先提出联合各地农民军抗清的主张,这一政策对整个南明的抗清决策影响深远。.

新!!: 明清战争和联明抗清 · 查看更多 »

荷兰东印度公司

荷蘭東印度公司,正式名稱為聯合東印度公司(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簡稱VOC),是荷蘭歷史上為向亞洲發展而成立的特許公司,成立於1602年3月20日,1798年解散,是世界第一家跨國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指公開而非特權股份)。 其標幟以V串連O和C(上方的A為荷蘭阿姆斯特丹的縮寫,代表該船隻或設備是阿姆斯特丹所派出,若為米德爾堡市派出者則加註M字,依此類推。)。在其成立將近200年間,總共向海外派出1,772艘船,約有100萬人次的歐洲人搭乘4789航次的船班從荷蘭前往亞洲地區。平均每個海外據點有25,000名員工、12,000名船員。.

新!!: 明清战争和荷兰东印度公司 · 查看更多 »

顺治

順治(p;;公元1644年至1661年)为中国清朝在清軍入關後第一位皇帝清世祖福临的年号,前后共18年。 顺治十八年正月清圣祖即位沿用。.

新!!: 明清战争和顺治 · 查看更多 »

顺治帝

顺治皇帝(a;),名福临(a),姓爱新觉罗氏,大清第二位皇帝,清兵入关后的首位清帝,1643年10月8日至1661年2月5日在位,在位18年。议政王大臣会议于1643年9月,推举五岁的福临承袭其父皇太极帝位,同时命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和努尔哈赤之侄郑亲王济尔哈朗二人助小皇帝辅理国政。 自1643年至1650年,政治权力主要掌握在多尔衮手里。在多尔衮的领导下,清朝征服明朝的大部分故土,深入西南省份追剿南明政权,在激烈的反对中,建立一系列被清代皇帝所沿袭的政策,如1645年颁布“剃发令”。多尔衮于1650年12月31日死后,13歲的顺治皇帝开始亲政。顺治皇帝试图打击腐败,整顿吏治,削弱满洲贵族的政治影响力,但最终结果成败参半。在位期間,顺治帝面临着大明遗民的复明抵抗,不过至1661年,清军已将大清帝国最后的对手,南明遺臣郑成功和永历皇帝朱由榔击败,郑成功和朱由榔分别于次年病死和被擒杀。顺治皇帝在22岁时因感染高度流行的天花去世,其皇位由已从天花中幸免于难的皇三子玄烨承袭,后者即康熙帝,统治中国61年。由于顺治年间的历史文献流传相对较少,加上史書為突顯康熙帝的功績,因此这段时期同整个清朝历史相比显得较为鲜为人知。 顺治是清朝统治者在位期间在中国使用的年号。由于大清皇室为满洲人,统治许多蒙古部落,而这些蒙古部落曾帮助清朝征服中国,所以顺治年号在满语和蒙古语中分别有对应词,如蒙古语尊号额耶尔札萨克汗(;「平顺统治」的可汗,即義譯「順治」)。顺治帝死后受供奉于太庙,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统称世祖章皇帝(v),葬于清东陵的孝陵。.

新!!: 明清战争和顺治帝 · 查看更多 »

袁崇焕

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一说字自如,明朝廣東東莞縣(今屬廣東省東莞市)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抗清名将。 袁崇焕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授職兵部,守衛山海關及遼東;曾指揮宁远之战、宁锦之战,大力构筑「关宁锦防线」,多次和後金部隊在该防线交战。後因誅殺毛文龍、在己巳之變護衛不力以及擅自與後金議和等罪,被明廷判以凌遲。清乾隆年間,清政府為袁崇煥平反,但史學界對其事仍有爭議。現存袁崇焕纪念馆等紀念場所。.

新!!: 明清战争和袁崇焕 · 查看更多 »

额亦都

额亦都(v;)世居长白山英锷峪,钮祜禄氏,父都陵阿,隶属于满洲镶黄旗。为后金开国五大臣之首。康熙朝重臣遏必隆的父亲,孝昭仁皇后的祖父,孝和睿皇后為八世孙(一作六世);孝穆成皇后為第六代後人;據杜家骥慈安太后亦為其後人。清太祖努尔哈赤和额亦都為好友。.

新!!: 明清战争和额亦都 · 查看更多 »

饑荒

饑荒(famine),又稱饑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个时期(如战争、自然灾害)内没有足够的粮食供应,因持續時間相當長的糧食短缺,導致局部或全局性的人們逃難,或因飢餓導致的佔人口比例較大的非正常死亡的現象。饑荒由自然災害或人爲因素引起,屬於災難。 发生饑荒的自然原因一般是因为人口数量超过了当地的环境承载力或农业遭遇自然灾难粮食欠收所引起的。如果发生饑荒,则对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生活造成极大的冲击。粮食紧缺往往还伴随着社会动荡,大量人口将会从此迁移到别的地方。 现代以来,实行配给制的国家因政府决策失误导致的饥荒,有1932年苏联大饥荒、中国1960年代大饥荒、1990年代朝鲜饥荒。这几次饥荒中,政府政策禁止人民通过迁移来逃避灾难,更加重了饥荒的程度。《人口與發展通訊》指出“公元1958年至1962年中國大饑荒是人類歷史上死人最多的一次”。.

新!!: 明清战争和饑荒 · 查看更多 »

馬士英

士英(),字瑤草,貴州貴陽人,明末鳳陽總督;南明弘光朝內閣首輔。祖籍廣西梧州。.

新!!: 明清战争和馬士英 · 查看更多 »

馮錫範

馮錫範,號習範,明末清初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祖籍漳州府龙溪县(今漳州市龙文区崎岭村)人,東寧(明鄭)官員,鄭經倚為大將,鄭經逝世之後,馮錫範與鄭哲順、劉國軒等人發動東寧之變,絞死監國鄭克臧,立鄭經次子鄭克塽。後率鄭克塽投降滿清。.

新!!: 明清战争和馮錫範 · 查看更多 »

覺昌安

觉昌安(a,),中国明朝后期女真建州左卫领袖,明朝史料中譯為教場、叫場。 觉昌安曾於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在撫順等地劫掠;三十八年(1559年)向明朝地方官悔過入貢。萬曆初年為建州左衛督指揮,萬曆十一年(1583年),同其子塔克世赴古埒城试图劝降叛明的孙女婿阿台,不料尼堪外兰破城后纵兵屠城,觉昌安与塔克世均死难。1636年5月16日(清崇德元年四月乙亥朔十二日丙戌),皇太极追尊他為昌王,1648年12月18日(清顺治五年十一月辛酉朔五日乙丑),顺治帝追谥他为翼皇帝,廟號景祖。.

新!!: 明清战争和覺昌安 · 查看更多 »

高傑

#重定向 高杰.

新!!: 明清战争和高傑 · 查看更多 »

谷應泰

谷應泰(),字賡虞,別號霖蒼,明末清初直隸豐潤(今河北唐山市豐潤區)人。.

新!!: 明清战争和谷應泰 · 查看更多 »

賴塔

#重定向 賚塔.

新!!: 明清战争和賴塔 · 查看更多 »

贵州省

贵州省,简称贵或黔,是中華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省会是贵阳市。貴州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全省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面积约17.6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8%,共有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8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37.9%。素有多彩贵州之称。.

新!!: 明清战争和贵州省 · 查看更多 »

趙良棟

趙良棟(),字擎之,号西华,甘肃宁夏(今宁夏银川)人。清康熙初、中期將領。.

新!!: 明清战争和趙良棟 · 查看更多 »

黄得功

黃得功(),字虎山,三萬衛(開原)人,明末、南明將領,出身行伍,《甲申朝事小紀》載其「每戰身自衝突,勁疾若飛,江、淮人呼曰『闖子』」。善使鐵鞭,在雜劇《桃花扇》中有登場,武器為雙鞭。 在太平府與清兵交戰,中流矢,傷重,自刎而死。.

新!!: 明清战争和黄得功 · 查看更多 »

鼠疫

疫(Plague)是一種存在於囓齒類與跳蚤的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並藉跳蚤傳染給各種動物及人類,其最初反應為跳蚤咬傷部位臨近的淋巴腺發炎,這就是腺鼠疫,經常發生於鼠蹊部,少發生於腋下或頸部,受感染的淋巴腺發炎、紅腫、壓痛且可能流膿,通常會有發燒現象。.

新!!: 明清战争和鼠疫 · 查看更多 »

辽宁省

辽宁省,简称辽,舊稱奉天省,中國的一个省,省會位于沈阳市。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 辽宁省的位置是东北与吉林省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西南与河北省毗连,东南以鸭绿江为界河与朝鲜隔江相望,南临黄海和渤海。辽宁在自古以來便是东北地区通往关内、关外的軍事要隘,也是將东北地区聯繫内蒙古通向歐亞國家為交通上所必經之要道。.

新!!: 明清战争和辽宁省 · 查看更多 »

辽东

辽东在現代汉语中多指辽东半岛。辽东半岛是位于中国辽宁辽河以东,渤海与黄海之间的一个半岛。而在中國历史上,「辽东」范围稍大于辽东半岛,大致上为现在辽河以东的辽宁省地區,是漢地的組成部分。.

新!!: 明清战争和辽东 · 查看更多 »

辉发

辉发(z)是女真的氏族部落之一,因世居于辉发河畔(今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而得名。.

新!!: 明清战争和辉发 · 查看更多 »

蜀可以指:.

新!!: 明清战争和蜀 · 查看更多 »

舟山市

舟山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其行政区域范围为整个舟山群岛。群岛之中,以舟山岛最大,其“形如舟楫”,故名舟山。.

新!!: 明清战争和舟山市 · 查看更多 »

興京

兴京可以指:.

新!!: 明清战争和興京 · 查看更多 »

阿台

阿台,又译阿太,王杲之子。有學者認為阿台即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外祖父“阿古都督”,但也有学者不认同此说。後人普遍認為阿台為其舅舅,亦為堂姐夫。.

新!!: 明清战争和阿台 · 查看更多 »

阿哈出

阿哈出,是明朝初年辽东女真胡里改部头人。永乐元年(1403年)十一月,明置建州卫,任阿哈出為指挥使,賜姓名李誠善。 阿哈出的两个儿子釋加奴(李顯忠)、猛哥不花,分別掌建州卫和毛怜卫。兩人死後,又傳位給他們的兒子李满住、撒滿哈失里。.

新!!: 明清战争和阿哈出 · 查看更多 »

阿濟格

阿濟格(p;),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二子,生母为大妃阿巴亥,与多尔衮、多铎为同母兄弟。阿濟格是順治帝的叔父,麻臉,粗暴,私下呼顺治帝為“孺子”,多爾袞病故,他欲承襲攝政,濟爾哈朗等以阿濟格身帶佩刀、「舉動叵測」等罪名,將阿濟格削爵幽禁,入獄後性情更加狂暴,諸王上奏稱阿濟格悖亂已極,順治八年(1651年)十月十六賜死於獄中。.

新!!: 明清战争和阿濟格 · 查看更多 »

蘇觀生

苏观生(),原名时泽,字宇霖,明朝东莞人。.

新!!: 明清战争和蘇觀生 · 查看更多 »

赫图阿拉

#重定向 赫图阿拉城.

新!!: 明清战争和赫图阿拉 · 查看更多 »

薩爾滸之戰

薩爾滸之戰是西元1619年明朝與女真族的後金政權在萨尔浒(a;山名,位于今遼寧省撫順市東部渾河中上游大夥房水庫東南岸)發生的一场大战,明軍大敗於金军,从而改变了辽东的战略格局。.

新!!: 明清战争和薩爾滸之戰 · 查看更多 »

闖王

闖王,是明末民變領袖自稱的名號,可以指:.

新!!: 明清战争和闖王 · 查看更多 »

董山

董山(),明朝建州女真人,猛哥帖木儿之子。1433年猛哥帖木儿死后,建州左卫由他的弟弟、董山的叔叔凡察掌握。1437年明朝授予董山指揮使一职,董山和凡察从此开始争卫印。为避兀狄哈野人,正统五年(1440年),凡察、董山率残部逃往今新宾县烟筒山,投靠了李满住。1441年,董山升任都督佥事。1442年,为了解决董山和凡察之争,明朝政府又增设建州右卫,升两人为都督同知,分别掌握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 他曾杀掠边民多达10余万。明成化二年(1466年)十二月女真入犯,明朝总兵郑宏战败。明成化三年(1467年)正月,海西、建州女真复入鸦鹘关(今新宾苇子峪镇三道关)。明都指挥史邓佐在双岭中女真人的埋伏战死。三月复入连山关,掠开原、抚顺,窥铁岭、宁远、广宁。李滿住也被朝鮮擒斬。 他还曾接受朝鲜授于的官职:清史稿(时董山阴附朝鲜,朝鲜授以中枢密使。巡抚辽东都御史程信诇得其制书以闻,英宗使诘朝鲜及董山,皆习服,贡马谢。然后五夜至义州江,杀并江收禾民,掠男妇、牛马)。 明朝成化曾对建州女真进行过打击,被称为“成化犁庭”,此次军事行动共擒斩女真人1700余口。明和朝鲜军(康純、魚有沼)历经一个月的围剿,共契寨四五百座,并释放女真人的包衣千余人。 董山等人来朝,明朝廷有求必应,但结果:“女直侵寇,依然不止。”而且董山放话:“扬言归且复叛”(《清史稿·列传九》)。明廷震怒,于成化三年派出军队对建州女真进行了“毁其巢穴,绝其种类”的血洗,焚毁屯寨,擒斩1700余人,释放阿哈(奴隶)千余人。董山则在到北京朝贡的归途中,在寓所里被明军设计杀害。.

新!!: 明清战争和董山 · 查看更多 »

葉赫

叶赫(z)是女真的氏族部落之一,因世居于叶赫河畔(今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而得名。.

新!!: 明清战争和葉赫 · 查看更多 »

蒙古

#重定向 蒙古国.

新!!: 明清战争和蒙古 · 查看更多 »

蒙古八旗

蒙古八旗(a),本称八旗蒙古,简称蒙古或蒙古旗。旗下之人称蒙古、蒙古旗人,是清代八旗制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外八旗旗分中人口最少的,主要由科尔沁、喀喇沁等临近后金之地的漠南蒙古内附降人所组成。在后金对蒙古各部和明朝的战争中,蒙古八旗常常担任向导全军的角色,这是其的重要性的直接体现。.

新!!: 明清战争和蒙古八旗 · 查看更多 »

邹储贤

鄒儲賢(),明朝鐵嶺人。.

新!!: 明清战争和邹储贤 · 查看更多 »

肇庆市

肇庆市,简称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部。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宋重和元年(1118年),宋徽宗因即位前為端王,端州為其「潛邸」,认为是由于端州的灵气使其登上大寶,遂改端州府为肇庆府,御赐一名“肇庆”,意为“开始带来吉庆”。 肇慶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市政府驻端州区。.

新!!: 明清战争和肇庆市 · 查看更多 »

蔡毓榮

蔡毓榮(),字仁庵,漢軍正白旗人。遼寧錦州人。清康熙初、中期將領。.

新!!: 明清战争和蔡毓榮 · 查看更多 »

锦州市

锦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下辖的地级市,是辽宁沿海的第二大城市。锦州是连接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交通要冲,也是著名的松錦之戰、辽沈战役主战场之一。锦州主城区位于小凌河和女儿河的交汇处。沈山铁路和锦承铁路在市区穿过,南部有京哈铁路穿越。境内的主要公路有京沈高速、锦阜高速、锦朝高速以及102国道。锦州有辽代、明代建筑遗迹。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炭、石灰石、膨润土、萤石、花岗岩等。.

新!!: 明清战争和锦州市 · 查看更多 »

鄭哲順

#重定向 鄭聰.

新!!: 明清战争和鄭哲順 · 查看更多 »

鄭克塽

鄭克塽(閩南語:Tīnn Khik-sóng;),一名秦,人稱秦舍,字實弘,號晦堂,鄭經次子,鄭成功之孫。 1681年,鄭克塽繼承王位。1683年,率領舉國降清,降清後受封海澄公。 在英國商館的債務紀錄中,以新藩(Sinpouan;Sin-phoan)與臺灣國王(King of Tywan)稱呼鄭克塽。.

新!!: 明清战争和鄭克塽 · 查看更多 »

鄭克臧

#重定向 鄭克𡒉.

新!!: 明清战争和鄭克臧 · 查看更多 »

鄭經

鄭經(tl;),福建泉州府南安人,明鄭王朝君主,一名錦,字賢之、元之,號式天,暱稱「錦舍」,鄭成功之嫡長子,與叔鄭襲爭位勝利後,在無大明皇帝的冊封之下,自行襲封了父王之延平王爵位,並封仁德將軍。於1663年至1681年在位,在位十九年,諡號文王。在英國商館的債務紀錄中,以本藩(Ponpoan;Pún-phoan)與臺灣國王(King of Tywan)稱呼鄭經。 鄭經對台灣的發展貢獻不小,在其在位掌政期間,在政治方面重用輔弼大臣陳永華,賜官諮議參軍與東寧總制以行宰相之職統領六官,將漢官制引入台灣;在教育方面,建文廟,除祭祀至聖孔子外,更是太學,將漢人之四書五經以及科舉制度攜入台灣,台灣也自此納入漢文化的範圍內。.

新!!: 明清战争和鄭經 · 查看更多 »

鄭經嗣位之爭

鄭經嗣位之爭,又稱鄭經克臺或鄭經靖難,是西元1662年(永曆十六年)5月至11月,首代延平王鄭成功病薨後,王世子鄭經與其叔父鄭襲各自為了爭奪王位,展開一場長達約半年的內部政治、軍事鬥爭。鄭經由思明(今福建廈門)親自東征東都承天府(今臺灣臺南)而獲勝,嗣位登基。.

新!!: 明清战争和鄭經嗣位之爭 · 查看更多 »

鄭芝龍

鄭芝龍,字飛黃,小名一官(閩南語:It-kuan;荷蘭書寫Iquan),喀爾文教教名尼可拉斯(Nicholas)(),福建省南安縣人,在17世紀世界海權勃興的時代與明朝封閉海疆的背景下,以民間之力建立水師(海盜),周旋於東洋及西洋勢力之間,並且在台灣海峽抗擊及成功擊敗西方海上勢力的第一人。 鄭芝龍為中國明朝末年以華南、臺灣及日本等地為活躍舞臺的商人、軍人、官員兼且倭寇,以其經營的武裝海商集團著稱,發跡於日本平戶,為明鄭勢力的濫觴。在歐洲文獻中,則以「Iquan」(一官)聞名於世「Quon」、「Iquon」、「Iquam」、「Equan」所指均為其人。 1628年,身為海盜的鄭芝龍受到明廷招撫,官至都督同知。於1646年投降清朝後,被軟禁北京;清朝多次招降其子鄭成功不成,遂於1655年入獄;於1661年被殺。 鄭芝龍對歷史的影響,主要是作為先於荷蘭人的先驅漢人,繼承李旦和顏思齊等人及部眾開發福爾摩沙(臺灣),他在臺灣西南海岸魍港建立基礎,為漢人移台的主要據點。雖然明朝政府從未管轄過臺灣的土地,但鄭芝龍的兒子鄭成功後來於攻臺之役驅逐荷蘭人,並引渡大量漢人進入臺灣社會。.

新!!: 明清战争和鄭芝龍 · 查看更多 »

鄭襲 (明鄭)

郑襲(tl;),字世襲,齋號葵庵。明末清初福建泉州泉安人,鄭氏王朝宗室,鄭芝龍第五子,鄭成功幼弟。鄭芝龍降清時,鄭襲跟隨鄭成功,後隨之來臺。因與鄭經爭位,被流放廈門,後降清。.

新!!: 明清战争和鄭襲 (明鄭) · 查看更多 »

鄭成功

鄭成功(),原名鄭森,字明儼、大木,幼名福松,為南明政权的将领。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世稱國姓爺(Koxinga)、鄭賜姓、鄭國姓、朱成功。因受永历帝敕封為延平王,而稱鄭延平。其孫鄭克塽追諡為潮武王,後世則多尊稱延平郡王、開台尊王、開台聖王、開山王、東寧王等。 鄭成功之父鄭芝龍曾為海盜,後為南明水師將領,出身明朝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安平鎮(现分屬中國福建省泉州市轄下的晋江市安海镇及南安市石井镇),母田川氏出身於日本肥前國平戶島(今日本長崎縣平戶市)。鄭成功生於平戶,六歲時回到閩南故鄉,及長被送往金陵求學,成為監生。后继承发展父业,曾垄断福建和东洋的贸易,凡福建商船出海均需向郑氏纳税,因此与荷兰人的远东利益冲突(见台湾荷兰统治时期)。在明朝尚存时,尚与佔據台灣西南部的荷兰人和睦共处。而在南明政权陷落后,郑成功的基地僅剩廈門、金門,为其大軍覓得其它據点,正好此時何斌向鄭成功建議攻取臺灣,驅逐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控制,以建立反清復明基地,鄭成功遂禁止福建商船与荷兰人贸易,断其殖民利益大半,最终成功驱逐荷兰人在台灣西南部的殖民勢力,以台湾西南隅为基地建立明鄭政權。 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乃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原明朝南京),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藉海戰優勢固守海島廈門、金門。永曆十五年(1661年)率軍約2萬5千人自金門料羅橫渡台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大員(今臺灣臺南市境內)的駐軍,開啟南明延平郡王在台灣澎湖的統治,但不久即病死。鄭成功死後,臺灣民間陸續建立廟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為重要。.

新!!: 明清战争和鄭成功 · 查看更多 »

野人女真

野人女真,中国明代时期女真族三大部之一。明代女真分为建州、海西、野人女真三部。其中野人女真的地区最北,主要分佈於海西(今松花江東)以北、以東和建州以東北的地方,包括了松花江中游、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東達鄂霍次克海岸与庫页島。 另一说女真族分为四大部,包括上述三部及黑龙江女真。 野人女真由多个部落群组成,其中之一是居住在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以及其东的滨海地区的东海女真。根據《清太祖高皇帝實錄》,东海女真分為:渥集部、瓦爾喀部和庫爾喀部。渥集部又称窝集部、兀狄哈。庫爾喀部又称虎尔喀、胡儿胯、瑚里哈。 这些部落發展都落後於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 从1596年开始到1625年的近三十年间,努尔哈赤统领的建州女真多次出兵征服野人女真。 。.

新!!: 明清战争和野人女真 · 查看更多 »

重庆市

重庆市,简称巴、渝,别称山城、渝都、雾都、桥都,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首批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航空枢纽、长江中上游航运中心,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 、内陆开放高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温泉之都,中国著名三大火炉城市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1000多年,是巴渝文化属地。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又简称“渝”。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光宗皇帝,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1891年,重庆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早对外开埠的通商口岸。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定重庆为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重庆同华盛顿、伦敦、莫斯科一道被列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指挥中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重庆为中央直辖市,是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和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实行计划单列。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恢复设立重庆直辖市,6月18日正式挂牌。 重庆市地跨北纬28度10分-32度13分,东经105度11分-110度11分之间的青藏高原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渝东接湖北、东南接湖南,渝南接贵州,渝西接四川,渝北接陕西,辖区东西长约470公里,南北宽约450公里,辖区总面积8.2403万平方公里。重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是一个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为一体的组团式城市,其中主城区建成面积为877.78平方公里。 位于重庆主城区嘉陵江和长江以北的两江新区是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重庆拥有渝新欧铁路、西永综合保税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部地区第二座实行72小时免签的城市。.

新!!: 明清战争和重庆市 · 查看更多 »

自縊

#重定向 自缢.

新!!: 明清战争和自縊 · 查看更多 »

自殺

自殺是指當事者蓄意使自己死亡的行為。試圖自殺或非致命的自殺行為一般視為自殘,有自殺的意圖,但後來沒有死亡。协助自杀是指一個人藉由提供建議或是其他方式,協助有死亡意願者達成目的,但沒有直接參與導致死亡的過程,這和安樂死不同,在安樂死中他人有直接參與導致死亡的過程。是有自殺的想法,有可能會演變成。 自殺的風險因素包括憂鬱症、躁鬱症、思覺失調症、人格障礙或是物質濫用在內的心理疾病,其他因素還有因為經濟問題、人際問題或是霸凌而有的壓力而產生的衝動行為。以往曾試圖自殺的人,再度自殺的可能性也較高。自殺防制的方式包括管制可能用來自殺的物品(如槍枝及毒藥),提高取得的難度,治療心理疾病及物質濫用,改善媒體報導自殺的方式,及提升經濟條件等。生命線之類的協談電話雖常見,但到2007年時,有關其成效的研究還不太充份。 常用的自殺方法會隨著地區而不同,也會和自殺工具是否容易取得有些關係。常用的方式包括上吊、及枪械。自殺造成2013年842000人死亡,較1990的712000人增加,使之成為全球第十大死因。通常男性自殺完成的比率高於女性,而男性想要自殺的比率也是女性的四至五倍。估計每年有一千萬至二千萬人試圖自殺,試圖自殺可能會造成受傷甚至長期的失能 -->。在西方國家中,年輕人較容易有試圖自殺的情形,女性發生比率是男性的五倍。 一直以來,人們對於自殺的看法受到宗教、榮譽感和人生意義這類普遍存在的議題所影響。亞伯拉罕諸教認為,所以自殺有違上帝旨意。在日本武士時代,切腹自殺象徵對失敗負責或表達抗議。印度習俗「薩提」,即丈夫過世後,寡婦因為自願或迫於家庭和社會壓力,在丈夫的中跟著自焚殉葬,後來在英國統治期間遭到禁止。現在大部分西方國家已不再將自殺和自殺未遂視為非法,但自殺在許多國家仍屬於犯罪行為在20和21世紀,自殺已成為特殊情況下的抗議形式, 敢死隊和 自殺炸彈則用來作為軍事戰略或恐怖攻擊。自殺一詞源於拉丁語suicidium,意為「將自己殺死」。 2011年發表在上,追蹤台灣1080位社區自殺嘗試(自我傷害)者5年的研究,去探討這些被認為自殺最高危險群的人最後真的死於自殺原因的人有多少。在嘗試自殺後5年內,死於自殺的比例有3.8%。.

新!!: 明清战争和自殺 · 查看更多 »

臺南市

臺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位於臺灣西南部的都市,其西面臨臺灣海峽、東面臨阿里山山脈、北面與嘉義縣鄰接 、南面與高雄市鄰接。面積約2,191.65平方公里,為平原區比例最大,地形最平緩的城市,設籍人口約188.5萬人,為中華民國六個直轄市之一。臺南市區的建城歷史可上推至1620年代,為臺灣最早建立的城市。爾後從荷治時期到清治末期將巡撫衙門遷至臺北為止,臺南一直都是臺灣的首府,遂有「古都」之稱;清代設臺灣府治於此得名「府城」,臺南市在19世紀時為臺灣的政治、經濟、金融中心。現今則為南臺灣學術、教育之中心,包括中央研究院、國家圖書館、科學園區南部分址均位在臺南。依據平面媒體民調,台灣縣市競爭力排名,臺南市已連續3年高居全台第二名。現以小吃、夜市商圈、旅遊度假、古蹟文化、娛樂流行吸引觀光人潮。並以宜居、樂活城市著稱。.

新!!: 明清战争和臺南市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明清战争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金聲桓

金聲桓(),字虎臣。遼東(今遼寧遼陽)人。 早年是遼東人,世襲軍戶,隶屬杨嗣昌诸营。清人陷遼東,聲桓全家被俘,隻身入關,成為明總兵黃龍裨將,後投左良玉軍中。左良玉死,隨其子左夢庚降清,任江西總兵,駐守南昌,攻拔吉安及贛州,逼殺楊廷麟,以功改提督江西军务总兵官。因愤清廷封赏太薄,江西巡抚章于天、巡按董学成胁迫其钱财,“索馈遗、索金珠至再至三”,又反。 順治五年(1648年)閏三月,金声桓与部将王得仁在江西南昌反正,並邀姜曰廣起義,擒杀江西巡抚章于天、清江西巡按董学成、布政使迟变龙,清軍撤出湖南。金声桓力攻赣州,久攻不下。不久,清軍圍攻南昌,金声桓和王得仁派人向何腾蛟求救,但何腾蛟未前往救援。次年城破,正月十九日,蒙古兵登城墙,南昌失守。金聲桓身中二箭,投帅府荷花池死,大学士姜曰廣亦投水自盡,清軍屠南昌。消息报至行在肇庆,永曆帝赠榆林王,谥忠武。.

新!!: 明清战争和金聲桓 · 查看更多 »

金門縣

金門縣是中華民國福建省的一個縣,轄區包含金門群島的金門島、烈嶼及代管的烏坵等島嶼,通行閩南語(烏坵通行莆仙語)。也是中华民国福建省政府所在地,縣治所在地位於金城鎮。.

新!!: 明清战争和金門縣 · 查看更多 »

长城

长城,是古代中国为抵御不同时期塞北游牧部落联盟的侵袭,修筑规模浩大的隔離牆或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蹟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關,東至虎山長城,长城遗址跨越北京、天津、青海、山西、内蒙等15个省市自治区,总计有43721处长城遗产,长城也是自人类文明以来最巨大的单一建筑物。1961年起,一批长城重要点段被陆续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12年,国家文物局完成了长城资源认定工作,将春秋战国至明等各时代修筑的长城墙体、敌楼、壕堑、关隘、城堡以及烽火台等相关历史遗存认定为长城资源,将其他具备长城特征的文化遗产纳入《长城保护条例》的保护范畴。根据认定结论,我国各时代长城资源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04个县(市、区)。认定数据如下:各类长城资源遗存总数43721处(座/段),其中墙体10051段,壕堑/界壕1764段,单体建筑29510座,关、堡2211座,其他遗存185处。墙壕遗存总长度21196.18千米。.

新!!: 明清战争和长城 · 查看更多 »

雲貴總督

雲貴總督(v),正式官銜為總督雲貴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兼巡撫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雲南和貴州的軍民政務。.

新!!: 明清战争和雲貴總督 · 查看更多 »

耿仲明

耿仲明(),明末遼東蓋州(今遼寧蓋州)人,字雲臺。崇禎初年為登州參將。清初三藩之一。.

新!!: 明清战争和耿仲明 · 查看更多 »

耿精忠

耿精忠(),中国清朝靖南王,三藩之一。 耿精忠為耿仲明之孫、耿繼茂的長子。耿家先世為山東人,被遷至遼東蓋州衛。耿仲明先為毛文龍轄下參將,毛文龍為袁崇煥所殺後轉投孫元化,孫元化為明廷所殺後,轉降努爾哈赤,順治初從多爾袞入關,1649年封靖南王。耿仲明死後,子耿繼茂襲爵。1671年耿繼茂卒,耿精忠襲靖南王爵。 耿精忠與肅親王豪格女成婚,封和碩額駙。繼位後,左右由於讖緯有「天子分身火耳」之謠,耿精忠便勸令部署將士以待變。1673年聞尚可喜將撤藩歸遼東,耿精忠與吳三桂為試探朝廷態度亦具疏請撤,康熙帝允許。吳三桂起兵時,招耿精忠共同起事,於是耿精忠自稱總統兵馬大將軍,蓄髮易冠服,於福州虜殺福建總督范承謨(-范文程-之子)及幕僚50餘人,與吳三桂合兵入江西,並且邀台灣鄭經由海道取沿海郡縣為聲援,一時兵勢甚盛。 耿精忠叛亂時,康熙命康親王傑書、將軍賴塔分由浙江、衢州討之。鄭經以耿精忠未遵守約定,逕取漳州、泉州二州,納其降將。耿精忠見大勢已去,遂降清。1680年鄭經敗回臺灣,耿精忠請入覲,康熙令三法司按治囚禁。1681年雲南平定後,次年耿精忠被磔於市,范承謨子范時崇分割其肉祭墓。.

新!!: 明清战争和耿精忠 · 查看更多 »

陕北

陕北,指陕西的北部,如同关中和陕南,是一个自然区域同时是一个文化区域概念,位于黄土高原之上。.

新!!: 明清战争和陕北 · 查看更多 »

陕西省

陕西,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是中国西北地区的省份,现为西北地区工农业最发达的省份,处于黄河中游,是现今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省会是中国著名古都西安。.

新!!: 明清战争和陕西省 · 查看更多 »

抚顺市

抚顺市,清代及满洲国时期亦称抚西(满语:fusi hecen)。1960年代文化大革命初期,曾非正式更名为雷锋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辽宁省东部,是距离省会沈阳最近的城市,辖三县、四区,有两个省级开发区和一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曾被誉为“煤都”。目前抚顺已发展成为一个以煤炭、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电子、轻工、纺织、建材工业为支柱,以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门类比较齐全,实力相对雄厚的综合性重工业城市,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 2015年2月5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和辽宁省住建厅专家、学者组成的部省联合审查工作组对《抚顺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年)纲要》进行审查,时任抚顺市市长栾庆伟在审查会议上发表的致辞中将抚顺的城市性质定义为以石化、装备为主导的国家产业基地,辽吉交界区域的中心城市,以山水生态、工业遗产为特色的文化旅游名城。.

新!!: 明清战争和抚顺市 · 查看更多 »

林丹汗

林丹汗(;)又稱作丹巴圖爾台吉、靈丹、或旦,是蒙古察哈爾部的大汗(1604年-1634年在位),也是蒙古最後一任的大汗。 1603年其祖父布延薛禅汗去世,作为布延薛禅汗的长孙的林丹汗,因为其父亲莽骨速的早逝,年仅13岁的他于1604年继任汗位。即位后的林丹汗马上面临着两大棘手的问题,一个是要有效控制蒙古各部;另一个是要对付努爾哈赤所领导下的后金的崛起。他为了巩固以自己为中心的蒙古大汗地位,在当初辽庆州的旧址上修建了瓦察尔图察汉城(又称:白城,今内蒙古赤峰),以此地作为整个蒙古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在直接控制着内喀尔喀巴林、扎鲁特、巴岳特、乌齐叶特、弘吉剌等五部的同时,也遥控蒙古其他部落。.

新!!: 明清战争和林丹汗 · 查看更多 »

揚州

揚州,可以指:.

新!!: 明清战争和揚州 · 查看更多 »

李來亨

李來亨(),李锦义子,明末農民軍李自成之侄。.

新!!: 明清战争和李來亨 · 查看更多 »

李自成

李自成(),原名鸿基费密《荒书》记载,“自成产时,其父梦一黄衣人入其土窑,故小名黄娃子。”《明季实录》所收米脂县知县边大绶塘报稿中说:“闯贼李自成,幼曾为僧,俗名黄来僧”。又冯苏《见闻随笔》云:自成“小字磑生”;《鹿樵纪闻》卷下,《闯献发难》条,记“李自成,初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陕西米脂人,世居米脂李继迁寨。明末民变领袖之一,大顺政权皇帝。 原是陕北驿卒。崇祯帝采信大臣裁撤驿卒的建议,造成失业驿卒武夫起义,李自成参与起义军。高迎祥被明朝处死后,李自成稱闖王、李闖,成为明末民变领袖之一,率起义军于河南歼灭明军主力。1644年在西安稱帝建立大順,後进攻明都北京,与崇禎帝谈判破裂后,攻入北京城,崇祯自缢,是為甲申之變,至此明朝滅亡。一片石战役后,李自成退入北京称帝。.

新!!: 明清战争和李自成 · 查看更多 »

李氏朝鲜

#重定向 朝鲜王朝.

新!!: 明清战争和李氏朝鲜 · 查看更多 »

李永芳

李永芳(),遼東鐵嶺(今屬遼寧)人。 李永芳原籍铁岭,一說是李成梁之孫。原为明朝撫順遊擊,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因后金兵攻陷撫顺,李永芳投降努尔哈赤,授三等副将,娶努尔哈赤孙女、阿巴泰之女為妻,是第一位降清的明朝将领。及後於薩爾滸之戰中獻計以「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努爾哈赤採用此計,便決定以集中兵力、逐個擊破的,以多戰少多來打敗明軍。曾隨兵征討朝鲜。天命六年(1621年),以功授三等总兵官。崇祯七年卒。有子九人,知名者有次子李率泰、三子刚阿泰、五子巴颜。李永芳之女嫁阿巴泰孫輔國公翁古。李侍堯是他后人。.

新!!: 明清战争和李永芳 · 查看更多 »

李成梁

李成梁(),字汝契,号引城,铁岭(今辽宁铁岭)人, 明朝后期将领,朝鮮人李英後裔。 李颇有将才。镇守辽东30年期间組織遼東鐵騎,先后十次奏大捷。但因位望益隆,贵极而骄,奢侈无度,万历三十六年被劾罢。万历四十三年卒。李成梁前後兩次任遼東總兵,第一次是二十二年,第二次是八年,一共三十年時間。《明史》說李成梁“英毅驍健,有大將才……”“帝輒祭告郊廟,受廷臣賀,蟒衣、金繒,歲賜稠疊。邊帥武功之盛,兩百年來所未有”。.

新!!: 明清战争和李成梁 · 查看更多 »

李成棟 (明朝)

李成棟(),字廷貞,山西人(一说宁夏人)。原為李闖軍部將,降明、降清,後又反清復明,一生叛降無常。曾指揮過嘉定三屠。後因反清被清兵追杀,落水溺死。.

新!!: 明清战争和李成棟 (明朝) · 查看更多 »

東寧

東寧可以指:.

新!!: 明清战争和東寧 · 查看更多 »

東寧之變

東寧之變,又稱東寧政變,是明永曆三十五年(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台灣明鄭東寧國延平郡王鄭經逝世後,承天府(今台南地區)所發生的政變。 繼位不及三日的監國同時也是世子的鄭克𡒉遭到罷黜並且被殺害,改由鄭經之弟鄭聰與外戚馮錫範所支持的鄭克塽繼承王位。(然,夏琳所纂之海紀輯要云:永曆十二年(1658年),…延平王(鄭成功)大舉北圖江南(征南京)…,六月…賜姓引兵至浙...(舟)次羊山,次子(鄭聰)從軍,溺焉…。)(已逝之鄭聰如何參與政變?)此次政變被廣泛認為是台灣鄭氏失去中興大明的機會,並走向衰亡的重要轉捩點。.

新!!: 明清战争和東寧之變 · 查看更多 »

松錦之戰

松錦之戰,又称松錦大戰,是從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二月到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四月在锦州地区进行的明朝与清朝入关前的最后总决战。明军共20万,清军共24万松锦之战亲历者唐奉山口述,见《辽海志略》,以明军全军覆没,明军统帅洪承畴投降清朝告终。 崇禎十二年(1639年)明廷調任洪承疇為薊遼總督,繫東北邊防,防衛金人。崇禎十三年(1640年)三月,皇太極命郑亲王济尔哈朗、多罗贝勒多铎等人领兵修筑义州城(今辽宁义县),“驻扎屯田,令明山海关外宁锦地方不得耕种”,崇祯十四年,(1641年)三月,清兵包围了锦州,“填壕毁堑,声援断绝”。锦州守将祖大壽向明廷报称:“锦城米仅供月余,而豆则未及一月,倘狡虏声警再殷,宁锦气脉中断,则松山、杏山、锦州三城势已岌岌,朝不逾夕矣。”明廷命洪承疇领王樸、杨国柱、唐通、白广恩、曹变蛟、马科、王廷臣、吴三桂八总兵,步骑十三万,速令各镇总兵“刻期出关”,速会兵于宁远。.

新!!: 明清战争和松錦之戰 · 查看更多 »

桂可以指:.

新!!: 明清战争和桂 · 查看更多 »

桂林市

桂林市(邮政式拼音:Kweili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西东北部。市境西界柳州市,南临来宾市、梧州市、贺州市,东接湖南省永州市,北邻湖南省邵阳市、怀化市。地处南岭山脉西南部桂东北山地区,湘桂走廊南端,北部为越城岭,东部为海洋山、都庞岭,西部为天平山。主要为丘陵地貌,中部为典型的岩溶峰林区。漓江、湘江为境内两大河流,中间有灵渠相连,全市总面积2.77万平方公里,人口496.16万。桂林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新!!: 明清战争和桂林市 · 查看更多 »

楊鎬

楊鎬(),字京甫,號風筠,河南商丘縣(今商丘市)人。明末軍事人物。萬曆年间進士。官至遼東巡撫,率領明軍發起薩爾滸之戰,大敗而歸,關押數年後處決。.

新!!: 明清战争和楊鎬 · 查看更多 »

死刑

死刑(英文:Death Penalty 或 Capital Punishment)亦稱極刑、處決、正法、伏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罰之一,指國家機關基於法律所賦予的權力,以結束犯人的生命作為刑罰。遭受此種剝奪生命權的犯人通常都犯下了嚴重罪行。儘管對“嚴重罪行”的定義時常有爭議,但目前保有死刑的國家中,一般來说,“蓄意殺人”必然是死刑的一個重要理由。 據大赦国际資料,截至2009年4月30日世界上超过67%的国家已经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废止了死刑,其中废止所有犯罪死刑的国家多达92个,废止普通犯罪死刑的国家为10个,事实上废止死刑的国家为36个(以过去10年未执行一例死刑为标准),也就是说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废止死刑的国家已達138个,而在法律上保留死刑的國家為105個,其中在实践中适用死刑的国家现在為59个。保持、恢復死刑制度的檢討在各國始終不斷,死刑存廢問題是難論是非對錯與治安相關數據佐證的價值觀之爭。 現今所有歐盟的成員國依據歐洲聯盟基本權利憲章第2條,禁止使用死刑,即使當中不少國家的民眾支持死刑。.

新!!: 明清战争和死刑 · 查看更多 »

水師提督

水師提督從清代使置,是指揮一區域水師(海軍)的指揮官,在地方兵制下小於總督、巡撫,大於總兵, 現代兵制上相當於舰队司令。 清代設有數名水師提督,北洋水師提督、福建水師提督、廣東水師提督及長江水師提督(南洋水師提督)。.

新!!: 明清战争和水師提督 · 查看更多 »

永历帝

明昭宗朱由榔(),或稱永曆帝,南明第四任皇帝(1646年12月24日-1662年6月1日在位),亦是最後一任皇帝。 1646年隆武帝被俘死,本為桂王的朱由榔自稱監國。不久,隆武帝弟唐王朱聿𨮁在廣東廣州繼位,以次年為紹武元年,是為紹武帝。數日後,朱由榔在廣東肇庆亦登極稱帝,年號永曆。紹武、永曆二帝為爭正統,隨即開戰,後永曆軍大敗。1647年,清軍攻陷廣州,紹武帝兵敗殉國,永曆帝自此成為南明唯一的統治者。1659年,清军攻陷昆明后流亡缅甸,永曆十五年(1661年)夏历十二月初三日被送交吴三桂,康熙元年四月十五日(1662年6月1日)遭縊死。死後,台灣的鄭氏政權仍沿用永曆年號至1683年清朝佔領台灣為止。.

新!!: 明清战争和永历帝 · 查看更多 »

江西省

江西省,简称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东界浙江与福建、北邻安徽和湖北,西连湖南,南毗广东。境内最大河流为長江支流赣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注入中国目前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全省总面积166946.58平方公里,2016年底人口4592.00万人江西省统计局:〈〉。省会为南昌。.

新!!: 明清战争和江西省 · 查看更多 »

汉中市

汉中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国家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地区。经济以农业、旅游业、采矿业为主,工业产值较低。与甘肃、四川毗邻。北依秦岭,南屏大巴山,中部为盆地。全市辖汉台区、南郑区、城固县、洋县、勉县(1964年前旧名“沔縣”)、西乡县、略阳县、镇巴县、宁强县、留坝县、佛坪县,总面积2.72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86万(2016年)。地方方言为汉中话,属西南官话的成渝片。.

新!!: 明清战争和汉中市 · 查看更多 »

汉军

汉军可以指:.

新!!: 明清战争和汉军 · 查看更多 »

汉军八旗

汉军八旗(a或 a,乌真超哈),本称八旗汉军,简称汉军,旗下之人称汉军、汉军人或汉军旗人,外八旗旗分的一种,是清代八旗制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汉军八旗的前身主要为早期满洲八旗中的汉姓人丁,起初地位不高。在崇德年间,因铸造和使用火炮的能力而被清太宗皇太极独立编旗,开始在八旗中扮演“炮兵部队”的角色。除了火炮技能外,汉军八旗在入关后在熟悉地形、收集情报、招降纳叛等方面也有先天优势,因此成为了清朝问鼎中原的急先锋。清朝中期,随着八旗人口的不断增长,生计问题开始凸显,清廷遂强令资历最浅的、入关后归附清廷的汉军旗人脱离八旗组织以缓解旗内生存压力,只有入关前归附的辽东“陈汉军”获得了保留。至清中后期,八旗族裔界限消逝,汉军旗人也早已被满洲所影响、同化。因此,民国以后,汉军旗人及其后裔在民族意识方面多认同满族。.

新!!: 明清战争和汉军八旗 · 查看更多 »

汀州

汀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析福州、抚州置,治所在长汀县(今属福建省)。属江南东道。天宝、至德间属临汀郡。《元和郡县志》汀州:“因长汀溪以为名。”辖境当今福建省武夷山脉以东,三明、永安、漳平、龙岩、永定等市县以西地区。大历后辖境东北部缩小。 宋朝时,汀州属福建路。北宋時常每歲秋冬,田事既畢,往往數十百為群,持甲兵旗鼓,往來虔、汀、漳、潮、循、梅、惠、廣八州之地,所致劫人穀帛,掠人婦女,與巡捕吏鬪格,至殺傷卒吏,則起為盜。南宋时丘文通、晏彪等人於此造反(1949年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將此行為歸類為農民起義)。元朝属福建道,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为汀州路。.

新!!: 明清战争和汀州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新!!: 明清战争和河南省 · 查看更多 »

沈阳市

沈阳市,简称--,旧称奉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省会及最大城市,中国东北地区区域中心城市以及经济、金融、文化、交通、信息和商贸中心,副省级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沈阳位于东北平原南缘,南连辽东半岛,北依长白山麓,位处环渤海经济圈之内,是中国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连接朝鲜半岛的重要枢纽。沈阳市现辖十区一市两县,总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末,常住人口829.2万,按城镇人口计算,是东北地区的最大城市。2017年7月14日,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沈阳由原来的“东北地区中心城市”调整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联合国的2016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沈阳市教育指数得分达到了中国大陆最高分,是唯一超过0.8的城市。沈阳市的人类发展指数在全国排名第四位。 沈阳历史悠久,是国家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沈阳地区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是有7200多年历史的新乐遗址。沈阳于汉代建侯城,经辽金元明历朝增筑,逐渐发展为东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于此。其继承人清太宗皇太极对沈阳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并将其命名为天眷盛京,简称盛京(z)。清朝入关后,沈阳转型为清朝的陪都直至民国。民国时期,沈阳的城市建设规模曾位居亚洲前列,并发展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重工业中心。.

新!!: 明清战争和沈阳市 · 查看更多 »

洪承疇

洪承疇(),字彥演,號亨九,福建泉州府南安縣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人。崇禎時官至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松錦之戰敗戰後降清,成为清朝首位汉人大学士。洪在明代時以謀略聞名,討伐流寇、滿人屢戰皆捷,但在松錦之戰,兵敗投降滿清,為了鞏固清朝的統治,政治上,洪建議清廷採納許多明朝的典章制度,獻計甚多,大多被清廷信納,加以推行,完善清王朝的國家機器。文化上,洪承疇建議滿洲統治集團也須弘揚儒家學術,尊信孔孟,“習漢文,曉漢語”,瞭解漢人禮俗,淡化滿漢之間的差異,亦為满清统治汉人的統治基礎。清兵入關以後,洪承疇的功勞極大,可以說除了多爾袞及范文程以外,再無他人。.

新!!: 明清战争和洪承疇 · 查看更多 »

清史稿

《清史稿》是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所設清史館纂修的清史未定稿,體例依照之前的正史,分「紀、志、表、傳」四部分。 民国三年(1914年),清史馆设立,此後編修工作歷時十餘年。到1927年,主持纂修工作的清史館馆长趙爾巽見全稿已經初步成形,擔心時局多變及自己時日無多,遂決定将各--以《清史稿》的名稱刊行,以示其為未定本。因匆忙付梓,致使體例不一、繁簡失當。「然此書成稿於遺老之手,刊行於匆促之中,謬誤屢見,用時不免戒慎,唯恐誤入歧途。」由於編修者多為清朝遺老,《清史稿》書中對清朝歌功頌德,貶低辛亥革命。國民政府北伐後,将《清史稿》定為禁書,禁止刊印及發售;後来解禁。 到目前為止,因尚無依中國傳統正史體例編寫的清史,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豐富,其價值仍不可忽視。有的將其列入「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

新!!: 明清战争和清史稿 · 查看更多 »

清初六大弊政

清初六大弊政,指清朝初年被漢人反對的六項政策。 公元1644年,明朝滅亡後,清兵入關,清政权成为中原的新统治者。统治初期,摄政王多尔衮先后颁布占房圈地令、剃发令、投充法、逃人法以及禁关令(禁止漢人進入山海關關外,滿清的“ 龍興之地 ”拓荒)、屠城,此六项被学者称之为清初六大弊政。 Category:清朝中央政府 Category:中國政治迫害 Category:中国六大.

新!!: 明清战争和清初六大弊政 · 查看更多 »

清兵入塞

清兵入塞,又称“清(后金)南略”,是后金和清皇太极政权在和明朝在辽西战场因无法完全打通关宁锦防线而陷入僵持局面时期,绕道蒙古,从山海关西面的长城关隘进入大明北方开辟第二战场的数次攻击掠夺军事行动。因为有几次规模不大,所以究竟有几次这样的军事行动有四次、五次、六次等不同的说法。 崇德元年(明崇禎九年,1636年)五月,皇太极第二次攻入长城,突入长城独石口,七月,在延庆大败明军,八月,清军猛攻昌平,遍蹂京畿,历时四个多月,明称“丙子虏变”。崇禎九年(崇德元年,1636年),清軍第三次入塞時,阿济格的军队56战皆捷,共克16城,俘获人畜17万,“艷服乘騎,奏樂凱歸”,砍木書寫“各官免送”四字,以羞辱明軍,明称“戊寅虏变”。宣大總督梁廷栋與兵部尚書張鳳翼恇怯不敢战,自知死罪難逃,每日服食大黃取瀉求死。 崇德三年(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軍第四次入塞,睿亲王多尔衮、贝勒岳托统帅军队从沈阳出发,绕道蒙古,从密云东面的墙子岭、喜峰口东面的青山口,突破长城要塞,沿着运河往南直到济南,俘获了人畜46万。朝廷急调辽东前锋总兵祖大寿入援。卢象升拼死奋战,弹尽粮绝,最後阵亡。後來清军在崇祯十二年(1639年)三月初八日至十一日从青山口出长城北归,洪承畴奉命鎮守蓟辽边境。山西巡抚孫傳庭建议陕西精锐之师调回對抗“流寇”,朝廷未采纳,反以傳庭為保定总督,傳庭借口推辞,崇禎大怒,命將其逮捕入狱。此後李自成、张献忠再度崛起,直至明亡。 清兵入塞一直被視為明朝滅亡的主因,蓋因在己巳之變前,滿清的叛亂範圍一直控制在遼東地區,並沒有越過長城。滿清入塞使明朝伤筋动骨,對華北地區造成空前浩劫,死者無算,更令被重重圍困的農民軍乘機逃脫明軍的清剿,例如滿清在1638年的入塞,便令被困在商洛山中的李自成有喘息之機。 另一方面,滿清是在徹底擊敗漠南林丹汗,讓漠南蒙古成為滿清附庯之后,才對華北地區進行大規模擄掠的。己巳之變時,虽因袁崇焕的议和政策,导致蒙古各部偏向满清,但滿清尚未徹底降伏蒙古,因此皇太極繞道蒙古人地盤進攻明朝京畿地區,亦被視為軍事冒險。因當時關寧軍仍控制山海關及遼西地區,蒙古人地區相當於滿清的后路。.

新!!: 明清战争和清兵入塞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明清战争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湖南省

湖南省(湘语长益片新派长沙话:;湘语娄邵片双峰话:),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级行政区,全境位于长江中游以南地区,因大部在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贯穿全境而简称“湘”,;境内广植芙蓉(木芙蓉),古诗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句,故有“芙蓉国”之誉。湖南的省会长沙市,省政府驻地位于长沙市天心区湘府路。湖南大部分地区的汉语方言以湘语为主,在湖南省內的其他地区则主要使用西南官话、赣语、湘南土话、瓦乡话以及客家话等其他汉语方言。此外,苗语、土家语、侗语、勉语(瑶族的主要语言之一)等少数民族语言在湖南省西部和南部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使用。.

新!!: 明清战争和湖南省 · 查看更多 »

湖北省

湖北省,简称“鄂”(别称:“楚”、“荆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武汉市。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华中地区)、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108°21′至116°07′;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北接河南省为邻。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居全国第14位。截止201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5851万,户籍人口6138万。.

新!!: 明清战争和湖北省 · 查看更多 »

满洲

满洲,通常指今天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的地区(即东四盟)及旧热河省全部范围。傳統意義下的滿洲的面積(不包括朝鮮半島),約為八十三萬平方英里,比現時法國、英國及愛爾蘭、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西歐國家加起來的面積還要大。 满洲这一地名虽因满洲族而得名,但在满语中仅作部族名解释,并无地名之含义。“满洲”二字作为地名使用最早出现在日本学者的著作《日本边海略图》一书中。直到19世纪末期,西方列强,尤其是俄罗斯帝国势力延伸至此,满洲作为地名的意义才开始突显。此后更因为俄国和日本对这一地区的争夺而为世界所熟知。但清政府在正式场合之中仍然使用“东三省”来称呼这片区域。例如1902年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1905年《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等皆以“东三省”称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共控制区(哈尔滨等地)的报纸,如《东北日报》上,延用满洲国时期“北满”、“南满”、“东满”这样的词匯和“東北”混用,用以表示东北北部、东北南部和东北东部。中共机构和军区分别设置东、南、西、北满分局及东、南、西、北满军区。 现如今,在中国一般使用“东北”、“东北三省”、“东三省”或“关东”等来称呼满洲地区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这三个省级行政区,但有时谈论东北也包括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目前东北地区满族不佔人口的多数,而且满洲已经很少被作為地名的称呼,尤其是官方;因為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建立受日軍控制的满洲国,被中国人普遍视为侵略中国的日本帝国的傀儡,满洲一词会使一些人首先联想到“伪满”这个词语,而并非满族或满洲地区。在历史遗留的專有名词方面中国官方仍使用满洲一词,比如“中共满洲省委旧址”(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北市场)之类的文物古迹、满洲里市等專有地名、还有一些企业如“北满特钢”(位于齐齐哈尔市)等。在韩国、北韓、日本和俄国等接近满洲的国家和世界其他各国,满洲作为地理名称仍很常见。.

新!!: 明清战争和满洲 · 查看更多 »

漠南蒙古

漠南蒙古,即居住于大漠(戈壁沙漠)以南的蒙古族,其居住地域大概为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历史上直至13世紀中葉仍為漢族聚居地,後來成为蒙古族聚居地。在理藩院則例中,此名一直在官書中使用,与漠北蒙古(喀尔喀蒙古)相对。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明朝建立,元朝残余势力退至长城以北,史称北元。北元后分裂成许多部落。察哈尔部为漠南蒙古中一支显赫的部落,末代蒙古大汗林丹汗即在此。 後金甫興起时,與察哈爾部交战,林丹汗兵败后逃亡,其子额哲于1635年向后金皇太极投降,并献出当年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带走的传国玺。漠南蒙古遂被併入后金(后为清朝)版图。.

新!!: 明清战争和漠南蒙古 · 查看更多 »

漢人

#重定向 汉族.

新!!: 明清战争和漢人 · 查看更多 »

朝廷

朝廷指中國、日本等漢字文化圈國家,在皇帝制度下對宮廷、中央政府等统治机构的總稱。.

新!!: 明清战争和朝廷 · 查看更多 »

朝鮮王朝

#重定向 朝鲜王朝.

新!!: 明清战争和朝鮮王朝 · 查看更多 »

朝贡体系

#重定向 朝貢.

新!!: 明清战争和朝贡体系 · 查看更多 »

朱以海

朱以海(),明朝宗室,是南明抗清的重要領袖之一。字巨川,號恒山,別號常石子。.

新!!: 明清战争和朱以海 · 查看更多 »

成都市

成都市(四川话国际音标:;汉语拼音:),别称“蓉城”、“锦官城”,简称“蓉”,位于四川省中部,地处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腹地,为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城市。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物流、商贸、金融、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5年常住人口1465.8万,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成都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是中国开发最早、持续繁荣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前367年)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构筑城池,截止2018年已有2385年历史;但依据现实挖掘的金沙遗址看来,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距今3200年前。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自建城伊始到现代数千年历史中,除白莲教时期几十年外,均保持着高度繁荣和发达,是全国生活最富庶的地区之一。成都自古为西南重镇,曾是成家、蜀汉、成汉、前蜀、后蜀五个政权的都城,文化遗存丰富,秦汉以来,成都就以农业、手工业兴盛和文化发达著称,历代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汉代成都与洛阳等并列为五大都会之一。唐代商贸繁荣,与扬州齐名,称为“扬一益二”。如今,成都所在的成渝经济区是中国西部经济最领先的区域。 成都市于2007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与世界旅游组织命名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2009年,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心正式授予成都“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成都是亚洲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授予成都“美食之都”称号,成为亚洲第一个世界“美食之都”。.

新!!: 明清战争和成都市 · 查看更多 »

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清朝明史馆官修,张廷玉等主撰,全書共三百三十二卷,計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表十三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记明代史事,起自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迄於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共277年的明朝历史。.

新!!: 明清战争和明史 · 查看更多 »

明熹宗

明熹宗朱由校(;校,居效切,拼音「jiào」、注音「ㄐㄧㄠˋ」),或稱天啟帝,光宗長子,中國明朝第16代皇帝。在位時間為1620年-1627年,年號天啟。光宗即位僅一個月而亡,使朱由校匆匆登位為帝,朱由校當時僅14歲,未曾被立为太子,甚至未接受正規教育,政事皆賴宦官輔佐,後來造就了太監魏忠賢等人的干政,與閹黨、東林黨之黨爭。.

新!!: 明清战争和明熹宗 · 查看更多 »

明鄭

明郑(1628年-1683年)是指中國明朝至清朝初期間,由鄭芝龍家族領導、並以恢復明朝舊有領土為志的政權。關於其創始時期,有以鄭芝龍為始者,亦有以鄭成功為始者,該勢力後蒞鄭經以迄鄭克塽,刻劃了一個閩南海商集團及政治勢力的興起與崩潰。 鄭芝龍初肇軍事勢力時,明鄭不但控制海域,更造成「海舶不得鄭氏令旗者,不能來往」現象。1653年,鄭芝龍之子鄭成功受封延平王,建廈門為思明州,宗永曆為正朔,並自設知州及六官,且自鑄永曆通寶,至此鄭成功於廈門建立的明鄭政權擁有軍戶金融實權。之後,除了支撐南明帝業外,明鄭並在台灣建立第一個漢人政權,在台灣史上稱為明鄭時期或鄭氏時期。 若以軍事專論明鄭,活動區域多在閩、浙一帶的明鄭,軍事力量最强大時候為1659年,以海軍為主的鄭軍有十餘萬人之多,曾循海道圍攻南京。1662年之前,延平郡王的軍政中樞都是在廈門,鄭成功攻下台灣後將台灣改名「東都」,鄭成功本人駐於熱蘭遮城,但他死後嗣位的鄭經仍以廈門為基地。次年(1663年),清軍聯合荷蘭戰艦攻打廈門,鄭經轉往台灣。後來一度在三藩之亂時重佔金門、廈門兩島,一度擁有福建七府。1680年,鄭經兵敗返台,不久去世。鄭經死後,權臣馮錫範發動東寧之變,殺世子鄭克臧,立次子鄭克塽即位。1683年,清朝以明鄭降將施琅為統帥攻打臺灣,在澎湖海戰擊敗由劉國軒統帥的鄭軍主力,鄭克塽隨即投降,此也象徵着明鄭政權的灭亡。.

新!!: 明清战争和明鄭 · 查看更多 »

明鄭王朝

#重定向 明鄭時期.

新!!: 明清战争和明鄭王朝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明清战争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明思宗

#重定向 崇禎帝.

新!!: 明清战争和明思宗 · 查看更多 »

昆明市

昆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省会,是云南唯一的特大城市和中国西部第四大城市,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和交通枢纽;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昆明素以“春城”著称,因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昆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云南石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滇池,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众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明清战争和昆明市 · 查看更多 »

济尔哈朗

#重定向 濟爾哈朗.

新!!: 明清战争和济尔哈朗 · 查看更多 »

流寇

流寇,又稱流賊,是指流動的土匪、強盜,尤指明朝末年的流寇,現在中國共產黨學者稱之農民(起義)軍。明朝末年的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是中國歷史上流寇的最高點,最後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自縊死。.

新!!: 明清战争和流寇 · 查看更多 »

海西女真

海西女真,女真族三大部之一,主要分佈於海西(今松花江東)到黑龍江。.

新!!: 明清战争和海西女真 · 查看更多 »

新宾满族自治县

新宾满族自治县,是辽宁省抚顺市下辖的一个自治县,总面积4432平方千米。.

新!!: 明清战争和新宾满族自治县 · 查看更多 »

施琅

施琅(Sego、Secoe;),字尊侯,號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軍事家,武術家,明鄭降清將領,封一等靖海公,諡襄庄,贈太子太傅。其長子施世綸,曾任漕運總督,次子施世驃統領清兵到臺灣平定朱一貴民變。.

新!!: 明清战争和施琅 · 查看更多 »

旱災

#重定向 干旱#旱灾.

新!!: 明清战争和旱災 · 查看更多 »

旱灾

#重定向 干旱#旱灾.

新!!: 明清战争和旱灾 · 查看更多 »

攝政

攝政是指在君主制下,一個國家的即位君主不能管理國家時,由他人代替君主處理國政。攝政最常见的情况即是君主仍然幼小而不能親自定奪裁批朝政。在君主患病或不在國內等情況下也会偶尔出现。攝政者多由在位君主的直系亲属担任职务,如儲君(多稱為監國)或母親(多稱為垂簾聽政),或是通常由称为摄政王的皇族所担任。除此之外,摄政者也有由君主的外祖父等外戚,或是德高望重、深具資歷經驗的大臣(多称为辅政大臣)所擔任的。 有些攝政者攝政時,國家並沒有君主在位,這種情況下的攝政者是國家的實際統治者,只是沒有君主身份。 在摄政期间,摄政者給予建議、並讓皇帝從各項建議與執行中進行學習,直至年歲更長,而能親自執政為止。然而,於很多情況,攝政者都會獨攬大權不放,甚至把皇帝當作傀儡。故皇帝長大後,亦往往與這些攝政者產生權力矛盾,而引發權力鬥爭。單以清朝為例,就有清初康熙帝除去鰲拜,清末光緒帝嘗試與慈禧太后爭權(但失敗)等例子。.

新!!: 明清战争和攝政 · 查看更多 »

扬州十日

扬州十日是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世祖顺治二年)四月发生在多铎统帅的清军攻破扬州城后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的事件。当时南明兵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史可法組織軍民对清军殊死抵抗。同年四月十八日,清豫親王多鐸成功突破江淮防御线包圍揚州。 四月廿四日,清軍調集紅夷大炮轟擊揚州,史可法再次向弘光帝求援,仍沒有回應。四月廿五日(5月20日),揚州城被攻破,史可法欲拔劍自刎,為部下所阻。多鐸勸其投降,遭史可法嚴辭拒絕,多鐸遂下令在軍前斬殺史可法。史可法的部將劉肇基繼續率領余部和城中居民與清軍展開巷戰,經過激烈戰鬥,清軍才占領揚州。清军攻占扬州后,当时大雨倾盆,多鐸宣布屠城。根據王秀楚所著《扬州十日記》中记载,揚州城被清軍屠殺八十萬人,然而根據明末清初史學家計六奇所著《明季南略》中记载:“揚州(府)初被高杰(明軍)屠害二次,殺人無算。及豫王(清軍)至,复盡屠之。總計前後殺人凡八十萬,誠生民一大劫也”。近代有澳大利亚歷史學者安東籬和中國學者張德芬等认为揚州城被屠八十萬為誇大之說。 多铎后来在《谕南京等处文武官员人等》中宣告:“嗣后大兵到处,官员军民抗拒不降,维扬可鉴。”.

新!!: 明清战争和扬州十日 · 查看更多 »

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

--,簡稱布政使,俗稱方伯、藩台、藩司。是中国、越南古代官名。.

新!!: 明清战争和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 · 查看更多 »

曼德勒

曼德勒(မန္တလေး;英語:Mandalay)位於緬甸中部伊洛瓦底江畔,是曼德勒省省會、緬甸第二大城市、緬甸最後一個王朝雍笈牙王朝的都城,因背靠曼德勒山而得名。曼德勒的巴利語名稱為「羅陀那崩尼插都」,意為「多寶之城」,系明東王1857年所命名。又因緬甸歷史上著名古都阿瓦在其近郊,故旅緬華僑稱其為瓦城。而曼德勒作為緬甸華人主要聚居地,所以也稱作華城。过去20年,随着中国移民的大量涌入(主要来自云南省),重塑了曼德勒的经济结构,并增强了与中国间的贸易。缅甸人常抱怨称曼德勒正在变成中国的卫星城,过去浪漫的旧曼德勒已远去不再。尽管近来内比都崛起,曼德勒仍是上缅甸主要的商业、教育和卫生中心。.

新!!: 明清战争和曼德勒 · 查看更多 »

景山公园

景山公园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的景山前街,西临北海,南与故宫神武门隔街相望,是元、明、清三代的御苑。公园坐落在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公园中心的景山,曾是全城的制高点。 在元、明、清三代,景山及其附属建筑不仅是一座供游赏的皇家园林,还具有习射、停灵、祭祖、官学、躬耕、戏曲、宗教等多重功能。目前公园占地23公顷,园内松柏葱郁,游人如织,是北京皇城内独具特色的所在。.

新!!: 明清战争和景山公园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入關戰爭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