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西羅馬帝國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西羅馬帝國之间的区别

拜占庭皇帝列表 vs. 西羅馬帝國

本表列出東羅馬帝国的皇帝。 東羅馬帝国的开始时间难于确定。罗马皇帝戴克里先为了便于管理,在284年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不过,拜占庭本身由始至终将自己视为罗马帝国的合法延续。 被认为是第一位東羅馬皇帝的君主有:. 西羅馬帝國是羅馬帝國於286年被戴克里先分為兩部份後把政權一分為二建立四帝共治制從而開始有的東西兩部的概念,位處西部的部分即是最後分裂的西羅馬帝國;而東部最後則成為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正式名稱與東羅馬帝國相同,均用羅馬共和時代的元老院與羅馬人民(Senatus Populusque Romanus),帝國最後在480年東羅馬皇帝芝諾冊封義大利國王取代之而覆亡,但是在這段期間左右西羅馬帝國已無足輕重。 西羅馬帝國皇帝之位斷斷續續的在3世紀到5世紀間存在,隨著戴克里先建立的四帝共治制,君士坦丁大帝和尤利安(324-363年)遷都拜占廷後重新統一羅馬,但是在狄奧多西一世在395年過世後又把帝國分割分別給兩個兒子繼承,八十五年之後芝諾體認到西羅馬帝國消亡的事實,故在西羅馬皇帝尼波斯過世後冊封東哥徳人迪奧多里克為義大利國王。 隨著奧多亞塞於476年控制義大利全境後,歷史學者愛德華·吉本將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定於476年9月4日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被奧多亞塞威迫退位之時,或定於西元480年皇帝尼波斯死後,由於羅馬帝國的在欧洲历史上中的巨大影响力,所以於西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灭亡时,一般也被劃分為古代歐洲的終結,並進入了中古時代。 800年法蘭克國王查理曼被教宗利奧三世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因此被稱作查理大帝繼承西羅馬帝國,從此以後又多一個新的皇室,之後演變成神聖羅馬帝國,所以之後的德意志皇帝都以繼承西羅馬皇帝自居。.

之间拜占庭皇帝列表和西羅馬帝國相似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西羅馬帝國有(在联盟百科)21共同点: 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大帝君士坦丁三世君士坦丁王朝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君士坦斯二世尤利安中世纪希腊四帝共治制约维安瓦伦提尼安一世狄奧多西一世芝諾 (羅馬帝國)萨珊王朝阿德里安堡戰役查士丁尼一世格拉提安戴克里先拜占庭拜占庭帝国

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ις、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η;Constantinopolis;قسطنطینیه;现代İstanbul)又譯康斯坦丁堡,是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的舊名,現在則指伊斯坦堡金角湾與马尔马拉海之間的地區。它曾经是羅馬帝国、拜占庭帝国、拉丁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首都。 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拜占庭建立新都,命名為新羅馬(Nova Roma;Νέα Ρώμη),但该城普遍被以建立者之名称作君士坦丁堡。在公元12世纪时Rosenberg, Matt.

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君士坦丁堡和西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君士坦丁大帝

弗拉维·瓦莱里乌斯·奥勒里乌斯·君士坦丁(Flavius Valerius Aurelius Constantinus,),常被稱為君士坦丁一世(Constantinus I)、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us Magnus,Κωνσταντῖνος ὁ Μέγας,Constantine the Great),或聖君士坦丁(Saint Constantine),羅馬帝國皇帝,306年至337年在位。他是第一位信仰基督宗教的罗马皇帝,在313年与李锡尼共同頒佈《米蘭詔書》,承認在帝国轄境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 君士坦丁在内战中,击败马克森提乌斯和李锡尼,巩固皇位。统治期間,他对法兰克人、阿拉曼人、西哥特人和萨尔马提亚人的战役均取得勝利,并成功夺回在前一个世纪丧失的达基亚地区。他在拜占庭建立新皇宫 ,并将之命名为新罗马,但人们为尊君士坦丁之名,将此地称作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在此后一千年均为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因此君士坦丁也被认为是拜占庭帝国的创立者。.

君士坦丁大帝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君士坦丁大帝和西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君士坦丁三世

席哈克略·諾華斯·君士坦丁 (Ηράκλειος (νέος) Κωνσταντίνος) ,通稱為 君士坦丁三世,為席哈克略王朝拜占庭皇帝席哈克略和其首任妻子尤多西亞的長子,於公元641年在位統治了拜占庭帝國4個月。君士坦丁三世這個名稱稍後成為了在位統治時及日後的文獻對這位君王的簡稱。.

君士坦丁三世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君士坦丁三世和西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君士坦丁王朝

君士坦丁王朝是在公元四世紀時,屬於同一親族與血源的成員,連續擔任羅馬帝國皇帝的王朝。該王朝肇始於公元305年,君士坦提烏斯一世即位為羅馬帝國西方的奧古斯都(君士坦提烏斯·克羅魯斯),其時實行四帝共治制,故其並非為統治全羅馬帝國之王朝,直至君士坦丁一世統一全國,方為惟一之王室,其終於363年,最後一任皇帝為尤利安二世。 自君士坦提烏斯一世登基為西方的奧古斯都後,帝國的皇位多為此一家族的成員。除了李基尼烏斯屬姻親之外,其後的皇帝皆為君士坦提烏斯一世的直系血親。 君士坦丁王朝中,曾經登基為帝(使用「奧古斯都」稱號)的有七人:.

君士坦丁王朝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君士坦丁王朝和西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君士坦提烏斯二世

君士坦提烏斯二世(Flavius Iulius Constantius,)是羅馬帝國君士坦丁王朝皇帝(337年至361年),也是君士坦丁一世之子。 君士坦丁一世在世时,于326年处死了自己的长子克里斯帕斯,从此直至他去世,都没有指定帝国的继承人。但是生前,他任命他的三个儿子和两个侄子为“凯撒”並分别统治帝国的不同区域。 337年,君士坦丁一世过世,他的三个儿子,也即君士坦丁二世,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和君士坦斯一世同时继位,并且瓜分帝国,而两位侄子和其他多位亲属,都被君士坦提烏斯二世所杀。 君士坦提烏斯二世當時統治羅馬帝國的東方。 340年,君士坦丁二世和君士坦斯一世之间发生冲突,君士坦丁二世入侵意大利(当时属于君士坦斯一世统治范围),结果兵败被杀。 到350年,君士坦斯一世被部下馬格嫩提烏斯所杀,此后君士坦提烏斯擊敗馬格嫩提烏斯,成為羅馬帝國唯一的奧古斯都,罗马帝国恢复暂时的统一。 到355年,君士坦提乌斯二世任命自己的堂弟尤利安为西部的凯撒,后来(360年),他又试图夺取尤利安的兵权,导致军队哗变,拥立尤利安为帝,内战一觸即發。君士坦提乌斯二世从东方赶回,准备与尤利安决战,但未开始战斗,自己就因疾而去世(361年),尤利安继承了帝位。 Category:羅馬皇帝 Category:君士坦丁王朝 Category:死于传染病的人.

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和西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君士坦斯二世

君士坦斯二世()绰号“大胡子”,是一位拜占庭帝国皇帝(641-668年在位),在位期间拜占庭的埃及和东部诸省落入阿拉伯人手中。.

君士坦斯二世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君士坦斯二世和西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尤利安

弗拉維烏斯·克勞狄烏斯·尤利安努斯(Flavius Claudius Julianus,),英文作朱利安(Julian),君士坦丁王朝的羅馬皇帝,361年-363年在位。有時候他被稱為尤利安二世,以與193年在位的狄圖斯·尤利安努斯區分。 他在位期間,由於他對希臘哲學的熱愛,讓他贏得了哲學家尤利安( Julian the Philosopher)的稱號。尤利安出生就受洗,在嚴格基督教教育下長大,但後來卻轉向希臘羅馬的傳統多神信仰。他師承於新柏拉圖主義,崇信神秘儀典,支持宗教信仰自由,反對將基督教信仰視為國教,因此被基督教會稱為背教者尤利安(Julian the Apostate)。他在位期間努力推動多項行政改革,是羅馬帝國最後一位多神信仰的皇帝。.

尤利安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尤利安和西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中世纪

在欧洲历史上,一般来说,「中世纪」指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自西罗马帝国的崩溃到文艺复兴运动和大航海时代之间的时期。按照西方传统,欧洲历史可以分为“古典時代”、“中世纪”和“近现代”三个阶段。而中世纪历史自身也可分为前、中、後期三段。 人口减少、城市衰落、外敌入侵、大众迁移的进程,自古代晚期就开始了,并在中世纪前期得以继续。日耳曼的蛮族们入侵,并在曾是西罗马帝国的领土上建立了各个民族的国家。在7世纪,曾是东罗马帝国领地的北非和中东被伊斯兰化的阿拉伯帝国所占领。尽管此时在社会与政治结构上有着显著的变化,但中世纪与古代时期的分别尚未完全形成。广阔的拜占庭帝国此时依然存活,并且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1070年,拜占庭帝国的查士丁尼法典在北意大利被重新发现,并且后来在西方广受赞誉。西方的诸多王国还依然保留着罗马时代的习俗。同时,人们广泛建立修道院,意在使欧洲基督教化。在卡洛林王朝统治下的法兰克王国控制了西欧的大部分地区,然而到了8世纪末9世纪初,在内忧和外患(维京人、马扎尔人和撒拉森人入侵)的压力下,卡洛林帝国还是崩溃了。 到了中世纪中期,亦即公元1000年以后,由农业科技的改进带来的繁荣贸易,以及中世纪温暖时期到来所造成的增产,使得当时的欧洲人口大量增长。由农民向贵族支付地租和承担劳役的生产组织——庄园,成了中世纪中期主要的社会组织结构。1095年开始的十字军东征,旨在从穆斯林手中夺取中东的控制权。国王逐渐成为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的领袖,这一方面减少了无序带来的犯罪和暴力行为,但另一方面又使得离建造一个统一基督教世界的理想越来越远。经院哲学此时在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托马斯·阿奎纳的神学理论、乔托·迪·邦多纳的绘画、但丁和杰弗里·乔叟的诗歌、马可波罗的游记和哥特式教堂都是这一时期各自领域的杰出作品。 后期的中世纪饱受饥荒、瘟疫和战争的威胁,因此此时欧洲的人口开始减少。在1347年和1350年间爆发的黑死病夺取了三分之一欧洲人的生命。宗教上的争论和对立也对应着国家间的冲突以及农民的反抗。这一时期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使得欧洲的社会转型,也预示着欧洲近代史的开端。.

中世纪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中世纪和西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希腊

希腊(Ελλάδα,),官方名称为希腊共和国(希腊语:Ελληνική Δημοκρατία,),位于欧洲东南部的跨大洲国家。2015年其人口约为1,090万。雅典为希腊首都及最大城市,塞萨洛尼基为第二大城市。 希腊位于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十字路口,战略地位重要。其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西北邻阿尔巴尼亚,北部邻马其顿共和国和保加利亚,东北邻土耳其。希腊分为九个地区:马其顿、中希腊、伯罗奔尼撒、色萨利、伊庇鲁斯、爱琴海诸岛(包括十二群岛及基克拉泽斯)、色雷斯、克里特和伊奥尼亚群岛。爱琴海位于希腊本土东侧,爱奥尼亚海位于西侧,克里特海和地中海位于南侧。希腊海岸线长达,为地中海盆地国家中最长,世界第11长。希腊拥有大量岛屿,其中227个岛屿有人居住。其百分之八十区域为山地,奥林波斯山为全境最高峰,海拔。 希腊为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自公元前270,000年起即有人居住。其被称作西方文明的摇篮,为民主制度、西方哲学、奥林匹克运动会、西方文学、史学、政治学、重要科学及数学原理、西方戏剧(悲剧及喜剧)的发源地。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腓力二世首先统一了希腊。其子亚历山大大帝迅速征服了古代世界的大片地区,将希腊文化和科学自东地中海地区传播至印度河流域。公元前2世纪希腊为罗马所吞并,成为罗马帝国及其继承国拜占庭帝国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中后者为希腊语言及文化所主导。公元1世纪希腊正教会建立起来,塑造了现代希腊的文化认同,并将希腊传统传播至正教世界。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夺取了希腊地区。1830年,在经历独立战争后,希腊作为现代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希腊的文化遗产由其18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数可见一斑,这一数目在欧洲及世界均居前列。 希腊为民主制国家,发达国家及高收入经济体,其生活质量较高,及人类发展指数为极高。希腊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为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前身)第十个成员国,并自2001年以来为欧元区成员国。其亦为诸多国际组织的成员国,包括欧洲委员会、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希腊的独特文化地位、旅游业、船运业及战略地位使其被归为一中等强国。其为巴尔干地区最大规模经济体,并为这一区域重要的投资者之一。.

希腊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希腊和西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四帝共治制

四帝共治制(Tetrarchy)是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創立的一個治理模式。由於他看出羅馬帝國過去兩、三百年間世襲制度的缺點,整個國家積弱不振,甚至引發空前絕後的三世紀危機。於是他大規模地將全國的政治體制整個翻轉,即廢除了帝位世襲及君王獨裁的制度,創新一個四帝共治制的治理模式:兩位最高級的領導人(或稱皇帝)任職為奧古斯都及兩位次級領導人(或稱副皇帝)任職為凯撒,即全境共有四位領導人去分治東、西羅馬帝國。而奧古斯都的任期是有期限的,屆滿後得自動退位由統帥繼任之。.

四帝共治制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四帝共治制和西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约维安

弗拉維烏斯·克勞狄烏斯·約維安努斯(Flavius Claudius Iovianus,)。羅馬皇帝尤利安在遠征波斯的薩珊王朝時陣亡,於是約維安便在行伍之中被擁立為新皇帝,時為公元363年6月26日。.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约维安 · 约维安和西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瓦伦提尼安一世

弗拉维斯·瓦伦提尼安努斯(大帝)(Flavius Valentinianus,),通称瓦伦提尼安一世(Valentinian I),罗马帝国皇帝(364年——375年在位),也稱作「瓦伦提尼安大帝」。.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瓦伦提尼安一世 · 瓦伦提尼安一世和西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狄奧多西一世

奧多西一世(Theodosius I,347年-395年1月17日)又譯為狄奧西亞一世或杜多思一世,也被称作作狄奧多西大帝,是羅馬帝國皇帝(379年-395年),392年起統治整個羅馬帝國。他是晚期古典至中世紀這段過渡時期羅馬帝國的君主,並將基督教定為國教。.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狄奧多西一世 · 狄奧多西一世和西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芝諾 (羅馬帝國)

弗拉維·芝諾(Flavius Zeno,约),原名Tarasicodissa,生於伊索里亞,在474年至475年與及476年至491年兩度在位為東羅馬帝国皇帝。他與東羅馬皇帝利奧一世的女兒結婚,474年芝諾的幼子作為利奧二世繼位,也於同年年底夭折,芝諾成為皇帝。芝諾與汪达尔人締結了一項和約,可是不久他在國內卻遇到軍事政變,被迫逃往家鄉伊索里亞。476年返回君士坦丁堡重登帝位。489年,他指定东哥特人狄奧多里克為義大利國王,調解正教基督教徒與基督一性論派之間的爭執。這也導致與羅馬教會從484年持續到518年的分裂。 Category:拜占庭皇帝 Category:羅馬皇帝 Category:死于癫痫.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芝諾 (羅馬帝國) · 芝諾 (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萨珊王朝

薩珊王朝或薩桑王朝(ساسانیان;Sassanid Empire),也稱波斯第三帝国,是最後一個前伊斯蘭時期的波斯帝國,國祚始自公元224年,亡於651年。薩珊王朝的居民稱薩珊王朝為埃蘭沙赫爾或埃蘭,在中古波斯語裡意指雅利安人的帝國。薩珊王朝取代了被視為西亞及歐洲兩大勢力之一的安息帝國,與羅馬帝國共存了超過400年。 在安息帝國衰敗及其末代君王阿爾達班五世陣亡後,阿爾達希爾一世建立了薩珊王朝。薩珊王朝一直統治到阿拉伯帝國入侵,伊嗣俟三世被迫逃亡為止。薩珊王朝統治時期的領土包括當今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亞、高加索地區、中亞西南部、土耳其部分地區、阿拉伯半島海岸部分地區、波斯灣地區、巴基斯坦西南部,控制範圍甚至延伸到印度。620年前后,萨珊王朝控制的土地面积达到约54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约1970万。 古典時代晚期的薩珊王朝被認為是伊朗或波斯最具重要性和影響力的歷史時期之一,它是在伊斯蘭對波斯的征服及伊斯蘭教流行之前最後一個伊朗大帝國。從很多方面來說,薩珊王朝統治時期見證了古波斯文化發展至巔峰狀態,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羅馬文化。薩珊王朝的文化影響力遠遠超出了它的邊界,影響力遍及西歐、非洲、中國及印度,對歐洲及亞洲中世紀藝術的成形起著顯著的作用。.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萨珊王朝 · 萨珊王朝和西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阿德里安堡戰役

阿德里安堡战役也作哈德良堡战役,是公元378年罗马帝国军队与反叛的哥特人之间的一次战斗,发生在当时罗马帝国的色雷斯行省马里查河河畔的阿德里安堡(也称为哈德良堡),位于今天的土耳其共和国埃迪尔内省省会埃迪尔内。.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阿德里安堡戰役 · 西羅馬帝國和阿德里安堡戰役 · 查看更多 »

查士丁尼一世

查士丁尼一世(拉丁语:Justinianus I;希腊语:Ιουστινιανός;全名为弗拉维·伯多禄·塞巴提乌斯·查士丁尼 Flavius Petrus Sabbatius Justinianus,约)是东罗马帝国皇帝,他的统治时间是从527年到565年。由於他收復了許多失土,重建聖索菲亞教堂,並編纂查士丁尼法典,功不可沒,因此也被称为查士丁尼大帝。 查士丁尼一世是古罗马时代末期最重要的一位统治者,他的统治期一般被看作是历史上从古典时期转化为希腊化时代的东罗马帝国的重要过渡期。比如他于542年废除了执政官这个从罗马共和国遗留下来的官职(可能出于费用的考虑)。他还加强了皇帝作为神在地上的代表的地位,这一举动彻底破坏了罗马帝国中皇帝被视为首席执行官、“国家之父”,“第一公民”的形象。但历史学家普罗科匹厄斯就已经对查士丁尼一世的政策提出了深刻的批评。普罗科匹厄斯的著作是今天对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期研究最重要的一手资料。.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查士丁尼一世 · 查士丁尼一世和西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格拉提安

格拉提安(格拉典)(Flavius Gratianus,),罗马帝国西部的皇帝(375年至383年在位)。.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格拉提安 · 格拉提安和西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戴克里先

戴克里先(,Gaius Aurelius Valerius Diocletianus),原名為狄奧克萊斯(Diocles),羅馬帝國皇帝,於284年11月20日至305年5月1日在位。其結束羅馬帝國的三世紀危機(235年—284年),建立四帝共治制,使其成為羅馬帝國後期的主要政體。其改革使羅馬帝國對各境內地區的統治得以存續,最起碼在東部地區持續了數個世紀。.

戴克里先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戴克里先和西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拜占庭

拜占庭(Βυζάντιον,Byzantium)是一個古希臘城市,也為現今土耳其伊斯坦堡(君士坦丁堡)的舊名,相傳是從墨伽拉來的殖民於公元前667年建立的。拜占庭的名字據說出自他們的王「拜占斯(Βύζας或Βύζαντας)」,直至4世纪中期,該城發展成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的中心,更名為君士坦丁堡,直至1453年又更名為伊斯坦堡。.

拜占庭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拜占庭和西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國是一個歷史上知名的帝國。羅馬帝國自东西分治後,帝國東部羅馬政權的延續被稱為東羅馬帝國(相对于帝國西部的西羅馬帝國),16世紀以後,開始有學者稱之為拜占庭帝国。其国民在其一千多年的存在期内自称为“罗马帝国”(Imperium Romanum;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帝國位于欧洲东部,领土曾包括歐亞非三大洲的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是古代和中世纪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東羅馬帝國共历经12个王朝及93位皇帝,首都为新罗马(Nova Roma;Νέα Ρώμη,即君士坦丁堡)。其疆域在11个世纪中不断变动。色雷斯、希腊和小亚细亚西部是帝国的核心地区;今日的土耳其、希腊、保加利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从4世纪至13世纪是帝国领土的主要组成部分;意大利和原南斯拉夫的大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突尼斯、今阿特拉斯山脉以北的阿尔及利亚和今天摩洛哥的丹吉尔也在7世纪之前曾是帝国的國土。 关于帝國的起始纪年,历史学界仍存有争议。主流观点认为,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建立新罗马、罗马帝国政治中心东移,是東羅馬帝國成立的标志。德国东罗马学者斯坦因以戴克里先皇帝即位(284年;这位皇帝首次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半)为東羅馬帝國的起始纪年。其他观点分别以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帝国皇权统一归于东罗马皇帝)、527年(查士丁尼一世登基)、7世纪(希腊化开始)和8世纪(希腊化完成)为東羅馬帝國起始的标志。 東羅馬帝國本为羅馬帝國的东半部,較為崇尚希臘文化,与西罗马帝国分裂后,更逐渐发展为以希腊文化、希腊语和東正教为立国基础,在620年,席哈克略皇帝首次讓希臘語取代拉丁語,成為帝國的官方語言,使得東羅馬帝國成為不同于古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国家。在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和神聖羅馬帝國成立後,这个帝国被外人称为“东罗马帝国”,尽管其正式国号仍延续着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国号。直到1557年德意志歷史學家赫罗尼姆斯·沃尔夫為了區分其帝國的古羅馬時期及神聖羅馬帝國而引入了「拜占庭帝國」作為稱呼,並被現代史學上所使用。 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宗教对于今日的东欧各國有很大的影响。此外,東羅馬帝國在其十一个世纪的悠久历史中所保存下来的古典希腊和罗马史料、著作,以及理性的哲学思想,也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 1204年4月13日,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和劫掠,直到1261年收复。1453年5月29日,鄂圖曼帝国攻陷了首都君士坦丁堡,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歷時一千餘年的東羅馬帝國就此灭亡,羅馬帝國也正式終結。.

拜占庭帝国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 拜占庭帝国和西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拜占庭皇帝列表和西羅馬帝國之间的比较

拜占庭皇帝列表有145个关系,而西羅馬帝國有16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1,杰卡德指数为6.77% = 21 / (145 + 165)。

参考

本文介绍拜占庭皇帝列表和西羅馬帝國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