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愛德華王子 (肯特及斯特拉森公爵)

指数 愛德華王子 (肯特及斯特拉森公爵)

肯特公爵愛德華·奥古斯都親王(The Prince Edward Augustus, Duke of Kent and Strathearn ,),是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女王的父親,也是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的第四子,冊封為肯特公爵。加拿大的愛德華王子島就是以他命名。.

29 关系: 加拿大夏洛特王后夏洛特王后 (英国)威爾士親王少将上将中將乔治三世 (英国)乔治一世 (英国)乔治二世 (英国)伦敦德国喬治三世喬治三世 (英國)策勒 (德国)米罗索菲亚·多萝西娅郡主 (策勒)维多利亚 (英国君主)美國父親白金汉宫萨克森-希尔德布尔格豪森萨克森-哥达-阿尔滕堡肯特公爵英国君主列表陸軍元帥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指揮官普魯士

加拿大

加拿大(英语、法语:Canada,IPA读音:(英)(法))为北美洲国家,西抵太平洋,东至大西洋,北滨北冰洋,东北方与丹麦领地格陵兰相望,东部与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相望,南方及西北方与美国接壤。加拿大的领土面积达998万平方公里,为全球面积第二大国家。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渥太华为该国首都。 加拿大在1400年前即有原住民在此生活。15世纪末,英国和法国殖民者开始探索北美洲的东岸,并在此建立殖民地。1763年,当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将其几乎所有的北美殖民地割让予英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英国殖民者向西探索至太平洋地区,并建立了数个新的殖民地。1867年7月1日,1867年宪法法案通过,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加拿大联邦,其中加拿大省分裂为安大略和魁北克。在随后100多年里,其它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加入联邦,组成现代加拿大。 加拿大是实行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及議會制的國家,由十个省和三个地区组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及加拿大君主,而加拿大總督為其及政府的代表。加拿大是双语国家,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原住民的語言被認定為第一語言。由於位於高緯度地廣人稀,该国是世界上擁有多元化種族及文化的國家,也是移民為主的国家,约五分之一的国民出生于境外,近年來移民大部分來自亞洲。 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技,加拿大是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国际汇率计算,加拿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十六,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十。它在教育、政府的透明度、自由度、生活品质及经济自由的都名列前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美空防司令部、七大工業國組織、二十国集团、英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成员。.

新!!: 愛德華王子 (肯特及斯特拉森公爵)和加拿大 · 查看更多 »

夏洛特王后

#重定向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的夏洛特.

新!!: 愛德華王子 (肯特及斯特拉森公爵)和夏洛特王后 · 查看更多 »

夏洛特王后 (英国)

#重定向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的夏洛特.

新!!: 愛德華王子 (肯特及斯特拉森公爵)和夏洛特王后 (英国) · 查看更多 »

威爾士親王

威爾士親王(Prince of Wales,Tywysog Cymru),威爾士公國的元首,自1301年英格蘭吞併威爾士之後,英王便將這個頭銜賜與王儲。.

新!!: 愛德華王子 (肯特及斯特拉森公爵)和威爾士親王 · 查看更多 »

少将

少將是軍隊的軍階,中将以下准將或上校或大校以上的一階,在沒有准將的國家中,少將為將官最初階。在有准將的國家中,准将是将官中最低階,少将則是兩顆星。根據國家不同,少將為將官中的第三階或第四階。中文裡的少將一詞是來自於日本軍制,日本軍制中的少將來自日本古代官職。當代日本自衛隊中的少將稱作「將補」。在北約軍隊中,相當於OF-7。 在中华民国,少將是將級最初階,肩、領章為一星,由上校所升任。他们在軍中通常擔任各司令部的副司令、國防部各下屬單位的高階主官(主管)、軍團副指揮官,地區指揮官、指揮部指揮官、旅長、軍醫院院長和軍校校長等一職。.

新!!: 愛德華王子 (肯特及斯特拉森公爵)和少将 · 查看更多 »

上将

上將是軍階之一種,通常為高級軍事將領。.

新!!: 愛德華王子 (肯特及斯特拉森公爵)和上将 · 查看更多 »

中將

中將是許多國家軍隊中的職銜,介於少將和上將之間。這個職銜的來源可追溯至中世紀中,在戰場上接受上將的命令,再傳達下去的那個人。中文里的中将一词是来自于日本军制,日本军制中的中将来自于日本古代官职。 在美國等國,陸軍、空軍及陸戰隊的中将称为Lieutenant General,海军中将称为Vice Admiral;英国空军中将则特称为Air Marshal。 在中華民國國軍、中国人民解放军、俄羅斯聯邦軍及英国皇家海军(2001年后改为3星)等国中将的军衔标志为两颗星,在美国军队及韩国國軍、德國聯邦國防軍及日本自衛隊等受美军影响较深的軍隊中,中将級別的军衔标志通常為三颗星,而法国军队及其他前法属殖民地国家,中将军衔标志为四颗星。 中華民國國軍中将主要主要担任军长的职务,以及區域指揮官、司令官等。德國聯邦國防軍除了一般中將外,尚存在有「軍醫中將」此一特定軍銜名稱(陸、空軍軍醫中將稱Generaloberstabsarzt,海軍軍醫中將稱Admiraloberstabsarzt)。 在美國建國初期,中將為美國陸軍的最高軍銜。因為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生前所擔任的最高軍銜就是中將。.

新!!: 愛德華王子 (肯特及斯特拉森公爵)和中將 · 查看更多 »

乔治三世 (英国)

#重定向 喬治三世.

新!!: 愛德華王子 (肯特及斯特拉森公爵)和乔治三世 (英国) · 查看更多 »

乔治一世 (英国)

#重定向 乔治一世 (大不列颠).

新!!: 愛德華王子 (肯特及斯特拉森公爵)和乔治一世 (英国) · 查看更多 »

乔治二世 (英国)

#重定向 乔治二世 (大不列颠).

新!!: 愛德華王子 (肯特及斯特拉森公爵)和乔治二世 (英国) · 查看更多 »

伦敦

伦敦(London;)是英国的首都,也是英國和欧洲最大的城市。位于泰晤士河流域,于公元50年由罗马人建立,取名为伦蒂尼恩,在此后两个世纪内为这一地区最重要的定居点之一。伦敦的历史核心区伦敦城仍旧维持其中世纪的界限,面积,2011年人口为8,072,为全英格兰最小的城市。自19世纪起,“伦敦”一称亦用于指稱围绕这一核心区开发的周围地带。这一城区集合构成大伦敦行政区(与伦敦区覆盖区域相同) ,由伦敦市长及伦敦议会管辖伦敦市长与伦敦市市长非同一概念;后者为伦敦市法团领导者,即伦敦城的管辖者。。 伦敦亦是一个全球城市,名列紐倫港世界三大國際都會之一。在文艺、商业、教育、娱乐、时尚、金融、健康、媒体、专业服务、研究与发展、旅游和交通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地位,同时还是全球主要金融中心之一,根据计算方式不同,为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第五或第六大的都市区由于对城市界限的定义、人口的规模、汇率的变化及产出的计算方式不同,城市都市区GDP的排名可能有一定的差别。伦敦和巴黎在总经济产出方面大致规模相近,由此第三方的不同估计对于第五和第六大城市GDP的排列可能不同。麦肯锡全球研究所2012年的报告估计伦敦全市2010年的GDP为US$7,518亿,巴黎则为$7,642亿,由此两市分别为第六和第五。普华永道2009年11月发布的报告称,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2008年伦敦的GDP为US$5,650亿,巴黎则为US$5,640亿,分别为第五和第六。麦肯锡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1,490万,巴黎则为1,180万,而普华永道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859万,巴黎992万。伦敦亦是全球文化首都之一,还是全球国际访客数量最多的城市,根据客流量计算则拥有全球最为繁忙的城市机场系统。伦敦拥有43所大学,其高等教育机构密集度在全欧洲最高。2012年,伦敦成为史上首座三次举办现代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 伦敦的人口和文化十分多样,在大伦敦地区内使用的语言就超过300种。这一区域2015年的官方统计人口为8,673,713,为欧盟中最大城市,人口占全英国的12.5%。伦敦的城市区为欧盟第二大,根据2011年普查其人口达到9,787,426,仅次于巴黎。其都市区为欧洲最大,人口达13,614,409,而大伦敦政府则称伦敦都市区的总人口为2,100万。1831年至1925年间,伦敦为世界最大的城市。 有四项世界遗产位于伦敦,分别为:伦敦塔;邱园;威斯敏斯特宫、威斯敏斯特教堂和圣玛格丽特教堂;以及格林尼治历史区(其中的皇家天文台为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所经之地)。其他著名景点包括白金汉宫、伦敦眼、皮卡迪利圆环、圣保罗座堂、伦敦塔桥、特拉法加广场和碎片大厦。伦敦亦是诸多博物馆、画廊、图书馆、体育运动及其他文化机构的所在地,包括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泰特现代艺术馆、大英图书馆以及40家西区剧院。伦敦地铁是全球最古老的地下铁路网络。.

新!!: 愛德華王子 (肯特及斯特拉森公爵)和伦敦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愛德華王子 (肯特及斯特拉森公爵)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喬治三世

喬治三世(George III,),全名喬治·威廉·腓特烈(George William Frederick),1760年10月25日登基為大不列顛國王及愛爾蘭國王,至1801年1月1日後因大不列顛及爱尔兰組成聯合王國而成為聯合王國國王,直到1820年駕崩為止。喬治三世同時為不倫瑞克公爵,因此在1814年10月12日成為漢諾威國王以前,也是神圣罗马帝国漢諾威的選帝侯。喬治三世為漢諾威王朝的第三位不列顛君主,是首位以英语為母語的漢諾威王朝君主,而事實上,喬治三世從未到訪過德意志地區。 喬治三世漫長的統治,見證了其王國與大片歐洲大陸進行的一連串軍事衝突。在他的統治初期,大不列顛在七年战争中擊敗法国,並使大不列顛壓倒歐洲各國、成功支配著北美洲及印度地區。不過,隨著大不列顛在美國獨立戰爭的戰敗,喬治三世在美洲失去了大量殖民地,這些殖民地的獨立最終促成美國立國。此後,喬治三世參與了一連串的反法戰爭,反抗拿破崙及革命後的法國,這些戰爭最後以拿破崙在1815年被擊敗而作結。 喬治三世晚年的管治倍受精神問題困擾,其精神病最初僅反覆出現,但後來卻演變成永久性的精神失常。喬治三世的病情曾令當時的醫學界大惑不解,但現今學者一般相信他所患的是噗瑳症(Porphyria)。噗瑳症是血液病的一種,能夠透過服用毒藥砒霜而引發,而根據近世研究,亦的確發現喬治三世留存後世的頭髮樣本中,存有高含量的砒霜。喬治三世在1810年最後一次病發後,其太子威爾斯親王喬治以攝政王身份代為統治。喬治三世在1820年駕崩後,威爾斯親王繼位,是為喬治四世。歷史學界對喬治三世的生平研究往往猶如「萬花筒般觀點多變」(kaleidoscope of changing views),這很大程度是因為受到歷來傳記作者的個人偏見所局限,以及受有限的歷史史料所影響的。.

新!!: 愛德華王子 (肯特及斯特拉森公爵)和喬治三世 · 查看更多 »

喬治三世 (英國)

#重定向 喬治三世.

新!!: 愛德華王子 (肯特及斯特拉森公爵)和喬治三世 (英國) · 查看更多 »

策勒 (德国)

勒(Celle)是德国下萨克森州策勒县的一个市镇,位于Aller河畔。.

新!!: 愛德華王子 (肯特及斯特拉森公爵)和策勒 (德国) · 查看更多 »

米罗

米罗(德语:Mirow)是德国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的一个市镇。总面积84.08平方公里,总人口3422人,其中男性1685人,女性1737人(2011年12月31日),人口密度41人/平方公里。.

新!!: 愛德華王子 (肯特及斯特拉森公爵)和米罗 · 查看更多 »

索菲亚·多萝西娅郡主 (策勒)

#重定向 索菲亚·多鲁西亚.

新!!: 愛德華王子 (肯特及斯特拉森公爵)和索菲亚·多萝西娅郡主 (策勒) · 查看更多 »

维多利亚 (英国君主)

维多利亚女王(,全名为亚历山德丽娜·维多利亚,;),1837年6月22日即位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1876年5月1日开始成为印度女皇,是第一位兼任印度皇帝的英国女王。 维多利亚是肯特与斯特拉森公爵愛德華親王之女。爱德华与其父乔治三世同時在1820年去世,维多利亚在母亲萨克森-科堡-薩爾費爾德公主维多利亞的严格监督下成长。因为父亲三个长兄都未留下合法子嗣就去世了,時年18岁的维多利亚於是在1837年继承王位。 雖然当时英国已建立了君主政权相对较小的君主立宪制,而维多利亚被奉为国家象征,但是她试图私下影响政府政策及官员任命等政務。 维多利亚在1840年与表弟萨克森-科堡与哥达的阿尔伯特王夫结婚。他们的女儿、孙子散布在欧洲皇室,使维多利亚得到了“欧洲祖母”的外号。阿爾伯特在1861年去世后,维多利亚开始了隐居。因此,共和主义暂时得势,但是,在维多利亚在位后期,她重新出现在公众场合。维多利亚的50、60登基大典都比较隆重。 维多利亚在位时间长达63年7个月,是在位第二長的英国君主,也是世界上在位第二長的女性君主,這一時期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这是英国一个工业、文化、政治、科学与军事都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的时期,亦伴随着大英帝国的大幅扩张。维多利亚是汉诺威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她的儿子、皇位继承人爱德华七世属于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

新!!: 愛德華王子 (肯特及斯特拉森公爵)和维多利亚 (英国君主)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愛德華王子 (肯特及斯特拉森公爵)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父親

親簡稱父,或稱爸爸,爹地,是一種親屬關係的稱謂,是子女對雙親中的男性的稱呼。父親和子女是重要的直系親屬關係之一,通常具有親密關係。 一般指參與生育小孩過程的男人(即生父);但在有些狀況下,僅養育小孩,或再婚配偶、結誼長輩,或是僅提供精子讓卵子與之結合(例如捐精等),但並未親自進行生育小孩過程的男人也可如此稱呼。.

新!!: 愛德華王子 (肯特及斯特拉森公爵)和父親 · 查看更多 »

白金汉宫

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是英国君主位于伦敦的主要寝宫及办公处。宫殿坐落在西敏市,是国家庆典和王室欢迎礼举行场地之一,也是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在英国历史上的欢庆或危机时刻,白金汉宫也是一处重要的集会场所。 1703年至1705年,白金汉和诺曼比公爵在此兴建了一处大型镇厅建筑“白金汉屋”,构成了今天的主體建築,1761年,喬治三世获得该府邸Robinson, p. 14,并作为一处私人寝宫。此后宫殿的扩建工程持续超过了75年,主要由建筑师约翰·纳西和爱德华·布罗尔主持,为中央庭院构筑了三侧建筑。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后,白金汉宫成为英王正式宫寝。19世纪末20世纪初,宫殿公共立面修建,形成延续至今天白金汉宫形象。二战期间,宫殿礼拜堂遭一枚德国炸弹袭击而毁;在其址上建立的女王画廊于1962年向公众开放,展示皇家收藏品。现在的白金漢宮對外開放參觀,每天清晨都会進行著名的禁衛軍交接典禮,成为英国王室文化的一大景观。,英國語言文化中心.

新!!: 愛德華王子 (肯特及斯特拉森公爵)和白金汉宫 · 查看更多 »

萨克森-希尔德布尔格豪森

萨克森-希尔德布尔格豪森(Sachsen-Hildburghausen)是韦廷家族在图林根的一个邦国。1680年由萨克森-哥达分裂产生。1702年升为公国,1826年并入萨克森-迈宁根。.

新!!: 愛德華王子 (肯特及斯特拉森公爵)和萨克森-希尔德布尔格豪森 · 查看更多 »

萨克森-哥达-阿尔滕堡

萨克森-哥达-阿尔滕堡(Sachsen-Gotha-Altenburg)是韦廷家族在图林根的一个邦国。1681年由萨克森-哥达和萨克森-阿尔滕堡合并而来。1806年成为莱茵联邦的一个邦国,1815年成为德意志邦聯的一个邦国。1825年绝嗣,被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和萨克森-希尔德布尔格豪森瓜分。.

新!!: 愛德華王子 (肯特及斯特拉森公爵)和萨克森-哥达-阿尔滕堡 · 查看更多 »

肯特公爵

#重定向 根德公爵.

新!!: 愛德華王子 (肯特及斯特拉森公爵)和肯特公爵 · 查看更多 »

英国君主列表

英国君主由苏格兰王国與英格兰王国共組大不列顛王國開始計算,大不列顛王國、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共有12名君主(见英国君主)。自1603年3月24日以来英格兰王国与苏格兰王国便处于斯图亚特王朝统领的共主邦聯之下,而1707年5月1日这两国正式合并,建立大不列顛王國。1801年1月1日,大不列顛王國同愛爾蘭王國合并,建立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12月6日,爱尔兰大部脱离联邦;1927年4月12日该国因此更名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新!!: 愛德華王子 (肯特及斯特拉森公爵)和英国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陸軍元帥

軍元帥是一个军官等级,是在英國、德國及一些國家軍隊中最高軍階的委任軍官,相當於美國陸軍的五星上将位階。.

新!!: 愛德華王子 (肯特及斯特拉森公爵)和陸軍元帥 · 查看更多 »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

#重定向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大公国.

新!!: 愛德華王子 (肯特及斯特拉森公爵)和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 · 查看更多 »

指揮官

指揮官(commanding officer,縮寫為CO),在軍隊編制中,擁有指揮權的軍官。現代軍隊中,指揮官受到軍法的拘束,他必需肩負對這個組織的責任,負責其部屬的安危。但在這個編制中,他擁有最高的決定權,能夠對其部屬下達命令,要求他們執行。針對拒絕執行命令或是執行不力的部下,他通常也擁有處罰的權力。領導大型軍事組織的指揮官稱為司令。 Category:稱謂 Category:官职 Category:军官.

新!!: 愛德華王子 (肯特及斯特拉森公爵)和指揮官 · 查看更多 »

普魯士

普鲁士(Preußen;普鲁士语:Prūsa;Prusy;Prūsai;Borussia或Prutenia)乃中世紀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存在於中北部歐洲的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歷史上是德意志统一以及德意志帝國立國的主要力量。此名稱之涵義在不同時期有變遷。.

新!!: 愛德華王子 (肯特及斯特拉森公爵)和普魯士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愛德華·奧圖斯圖斯親王愛德華親王 (肯特及斯特拉森公爵)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