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恭睿太后和高麗明宗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恭睿太后和高麗明宗之间的区别

恭睿太后 vs. 高麗明宗

恭睿太后(공예태후,)任氏,高丽中書令任元厚之女,門下侍中李瑋之外孫女,是高丽仁宗的王后。《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郑麟趾 1109年九月初七出生时,李瑋夢见有黃大旗竪在他家中門旗尾飄至宣慶殿。李瑋说:“此女後當遊宣慶殿。”高丽仁宗废黜李資謙二女,四年(1126年)選入宮,號为延德宮主。五年(1127年),延德宮主生高丽毅宗。七年(1129年),冊爲王妃。八年(1130年),生大寧侯王暻。九年(1131年),生高丽明宗。十六年(1138年),她的母亲李氏卒,仁宗素服避于正殿,贈李氏辰韓國大夫人。任氏又生下元敬國師王沖曦、高丽神宗和承慶、德寧、昌樂、永和四宮主。毅宗卽位,尊母亲爲王太后,殿为厚德,立善慶府,置官屬。任氏愛次子大寧侯欲立爲太子,毅宗有怨气。一日,雷雨大震,電光入座,毅宗驚懼,躲在太后衣下。毅宗悔悟,母子如初。明宗十二年(1182年),王曦死,太后听说是掌权武人所害,得病,十三年(1183年)去世,壽七十五岁,葬純陵,谥号恭睿太后。次年金朝遣使致祭文。. 麗明宗(;)諱王晧(),字之旦,是高麗國的第19代君主,1170年─1197年在位。 王晧是高麗仁宗王楷的第三子,封翼陽公。1170年,鄭仲夫等高麗武將因不滿毅宗對武將的欺壓,推翻毅宗。毅宗遜位於巨濟縣,太子王祈被流放到珍島縣。鄭仲夫、李義方等人領兵迎翼陽公王晧即位。 1197年九月,崔忠獻兄弟幽禁明宗於昌樂宮,流放太子王祦於江華島,立平凉公王晫為君,是為高麗神宗。 1202年九月,明宗患上痢疾,十一月薨於昌樂宮。死後廟號明宗,諡號皇明光孝大王,葬於智陵。.

之间恭睿太后和高麗明宗相似

恭睿太后和高麗明宗有(在联盟百科)5共同点: 高麗高麗仁宗高麗神宗高麗毅宗谥号

高麗

麗可以指:.

恭睿太后和高麗 · 高麗和高麗明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仁宗

麗仁宗(;),諱王楷(),字仁表,高麗國的第17代君主,1123年─1146年在位。 仁宗在位期間發生以李資謙與拓俊京為中心所主導之政變,為高麗王朝規模最大之中央貴族社會政變之一。廟號仁宗,諡號克安恭孝大王,葬於長陵。.

恭睿太后和高麗仁宗 · 高麗仁宗和高麗明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神宗

麗神宗(;)諱王晫(),字至华,高麗國的第20代君主,1197年─1204年在位,初名王旼()。 明宗二十六年(1196年),權臣崔忠獻把握機會,誅滅操控大權的武臣李義旼。崔忠獻誅殺李義旼不久,便進一步擴大打擊對象,先是重誅李義旼三族,繼而大殺朝臣。次年(高麗明宗二十七年,1197年),崔忠獻廢高麗明宗,擅自改立明宗弟王晫為王。經過這樣的君主改易,崔忠獻權勢就更為穩固,並獲得「靖國功臣三韓大匡大中大夫上將軍柱國」的頭銜,成為高麗朝廷中的大權臣,確立了崔氏的統治地位。 1204年,王晫死後廟號神宗,諡號敬恭靖孝大王,葬於陽陵。由其子熙宗王韺繼位。.

恭睿太后和高麗神宗 · 高麗明宗和高麗神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毅宗

麗毅宗(;)諱王晛(),高麗國的第18代君主(1146年—1170年在位),初名王澈()。死後廟號毅宗,諡號剛果莊孝大王(),葬於禧陵。 王晛是高麗仁宗王楷的長子,為恭睿王后任氏所生。在他擔任太子的時候,高麗仁宗曾懷疑其能力不足,曾一度考慮將其廢去太子之位。 1146年,仁宗駕崩,由太子王晛繼位,是為毅宗。毅宗在位期間,貪圖遊山玩水,親近文臣,例如許洪材、李復基、韓賴、金敦中等有文采的文臣都受到了寵信。相對地,武臣則受到了疏遠甚至歧視。當時高麗王朝的政策本身就是重文輕武的,毅宗的行為更加激化了文臣與武臣之間的矛盾。 1170年,毅宗率群臣出遊,到達和平齋。文臣與武臣都隨駕出行,但文臣同毅宗一起飲酒對詩作樂,武臣卻在外面擔任警衛任務。李義方、李高等人武臣對此非常不滿,欲盡誅文臣以洩憤。毅宗得知武臣的不滿後,為了平息他們的憤怒,到達普賢院之後,特意召武臣中的最高官員大將軍李紹膺前來表演五兵手搏戲,以示恩寵,但毅宗寵信的文臣韓賴卻當著眾人的面羞辱了他。文臣與武臣的矛盾終於爆發,李紹膺、李義方、李高、鄭仲夫等武臣發動兵變,盡殺韓賴、金敦中等文臣。李高、蔡元欲弑毅宗,但被梁淑阻止。於是鄭仲夫逼毅宗到軍器監,太子王祈到迎恩館。不久武臣們廢黜了毅宗,迎翼陽公王晧即位,是為高麗明宗。武臣們大多兼任了文臣在朝廷中的官職,高麗歷史進入了武人時代。 1173年八月,文臣金甫當發動叛亂,派張純錫、柳寅俊前往毅宗流放地巨濟縣,圖謀迎立毅宗復位。鄭仲夫、李義方得知此事後,派李義旼、朴存威帶兵前往阻止,將張純錫、柳寅俊等人全部劫殺於雞林,劫持了毅宗,並在坤元寺北淵逼毅宗飲毒酒而死,棄其屍體於淵中。前副戶長弼仁等人秘密收葬了毅宗的屍體。後改葬於禧陵。.

恭睿太后和高麗毅宗 · 高麗明宗和高麗毅宗 · 查看更多 »

谥号

諡號()為東亞地區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權貴死後,依其生平功過與品德修養,另起稱號,以名寓評,是為諡號。有此風俗的地區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但也有例外:春秋戰國時的吳國、越國及秦朝君主不用諡號。 根據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考古研究,此風俗約於周穆王前後普及。謚號通常用於尊稱古代帝王、大臣、學者和貴族;有些名人的諡號由於久經使用,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再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佈,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後期,賜諡權由皇帝包攬,取決於「聖裁」。--號、--號二詞古文通用。據臺灣著名家譜學家廖慶六認為,在繁體中文使用上,「--」為一般道士作法事時的隨口表揚,「--」則為政府機關的榮賜褒揚。.

恭睿太后和谥号 · 谥号和高麗明宗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恭睿太后和高麗明宗之间的比较

恭睿太后有18个关系,而高麗明宗有1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5,杰卡德指数为13.89% = 5 / (18 + 18)。

参考

本文介绍恭睿太后和高麗明宗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